Microsoft Word - 修行難想不修更難



Similar documents
6-1-1極限的概念

16?????[?????~???Q??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章節

16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Microsoft Word doc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第35義】中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Microsoft Word - ch07

<4D F736F F 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Apr (chi)_Traditional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BSP 烤箱 - 封面-2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Chinese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DaoCiDi2003TC ct-P255L01-R

LSM Chinese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55202-er-ch03.doc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查 詢 股

T209_06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life930106

sle cover 1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CONTENTS 芪 芪 75 芪 76 芪 77 芪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第一章 緒論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101年性別圖像1.doc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printing.indd

(Microsoft Word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第 2 頁 理 由 現 行 計 劃 3. 現 時, 學 生 如 欲 在 考 試 費 減 免 計 劃 下 申 領 考 試 費 減 免, 必 須 符 合 以 下 資 格 - (a) 首 次 應 考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 下 稱 會 考 ) 1 或 香 港 高 級 程 度 會 考 ( 下 稱 高 考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4D F736F F 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1

簽 呈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 ) 1 5 ( ) ( ) ( )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2 2.1 A H ir@abchina.com 2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Microsoft Word - _3_???????-Ch _???

駛 學 校 順 成 駕 駛 學 校 新 中 華 駕 駛 學 校 新 社 亮 汽 車 電 單 車 教 授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新 順 成 汽 車 駕 駛 學 校 及 新 福 利 駕 駛 學 校 有 限 公 司 其 中 除 新 福 利 只 提 供 輕 型 汽 車 ( 自 動 ) 教 學 課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托 兒 所 及 幼 稚 園 改 制 幼 兒 園 辦 法 條 文 說 明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幼 兒 教 育 及 照 顧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十 五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法 施 行 前 之 公 立 托 兒 所 幼 稚 園 或 經 政 府

xls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T0209_07

Layout 1

<4D F736F F 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2 工 礦 衛 生 技 師 證 明 文 件 者 火 災 學 消 防 法 規 警 報 系 統 消 防 安 全 設 備 專 技 人 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技 師 考 試 高 考 ( 專 技 ) 專 科 三 高 等 檢 定 相 當 類 科 及 格 者 四 消 防 設 備

教育實習問與答: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Microsoft PowerPoint - 國票期貨研究部日簡報 New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目    錄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1

3333

Transcription:

難 不 修 行 智 如 比 丘 Bhikkhu U Gunasiri 編 譯 2010 年 世 人 對 佛 法 的 了 解 多 是 模 模 糊 糊 一 知 半 解, 或 甚 至 顛 倒 誤 解 本 文 擬 介 紹 佛 法 的 世 界 觀 讓 大 眾 明 白 自 己 所 處 的 所 在, 及 為 何 眾 生 各 各 生 在 不 同 趣 處 的 原 因, 從 而 認 識 修 行 的 重 要 性 佛 法 說 的 世 界 cakkavala( 或 lokadhatu) 並 非 僅 指 這 個 地 球, 而 是 含 攝 器 世 間 (okasaloka) 有 情 世 間 (sattaloka) 及 業 世 間 ( 或 行 世 間 savkharaloka) 三 者 的 總 稱 甲 器 世 間 器 世 間 乃 承 載 一 切 有 情 之 物 質 環 境 世 間 有 情 皆 由 因 果 感 得 種 種 不 同 的 心 法 色 法 (nama-rupa) 報 身, 故 器 世 間 亦 可 說 是 承 載 一 切 心 法 色 法 之 物 質 環 境 此 器 世 間 之 中 心 有 須 彌 山 (mahameru), 海 拔 八 萬 四 千 由 旬 印 度 古 長 度 名, 約 等 於 十 二 英 里 其 東 面 部 份 由 銀 所 成, 南 面 為 紅 寶, 西 面 琉 璃, 北 面 是 金 山 外 環 繞 七 海 七 山 (kulacala), 次 第 相 間, 第 七 山 外 大 鹹 海 瀰 連 四 圍 大 鹹 海 之 東 有 東 勝 神 洲 (Pubba-videho) 西 方 西 牛 賀 洲 (Aparagoyanam) 南 方 南 瞻 部 洲 (Jambudipa) 北 方 北 俱 盧 洲 (Uttara-kuru) 四 大 洲 外 有 純 鐵 所 成 之 鐵 圍 山 (Cakkavalapabato), 如 城 圍 繞, 為 器 世 間 之 邊 沿, 亦 為 世 界 之 邊 沿 眾 生 各 依 其 心 力 清 濁, 分 別 居 住 器 世 間 之 欲 界 (Kama-loka) 色 界 (Rupa-loka) 無 色 界 (Arupa-loka): I. 欲 界 有 苦 道 四 趣 及 善 道 七 趣 共 十 一 趣 眾 生 A. 苦 道 (Kamaduggati 或 ApayaBhumi) 四 趣 不 善 業 1

所 感 生 的 無 樂 趣 處 : 1 地 獄 (Niraya) 其 處 無 一 微 塵 之 樂 2 畜 生 (Tiricchana) 其 處 苦 多, 幾 乎 無 樂 3 餓 鬼 (Peta) 其 處 挨 餓 受 苦 4 阿 修 羅 (Asura) 其 處 多 嗔 無 樂 B. 善 道 (KamasugatiBhumi) 七 趣 善 業 所 感 能 受 用 福 樂 的 眾 生 生 處 : 1 人 趣 (Manussa) 人 類 居 處 現 在 平 均 壽 命 74 歲 2 四 王 天 (Catumaharajika) 四 天 王 居 處, 在 須 彌 山 腰 天 壽 500 歲 ( 天 = 人 間 50 年 等 於 人 間 九 百 萬 歲 ) 3 忉 利 天 (Tavatimsa 三 十 三 天 ) 帝 釋 與 三 十 三 天 居 處, 在 須 彌 山 頂 天 壽 1000 歲 ( 天 = 人 間 100 年 等 於 人 間 三 千 六 百 萬 歲 ) 4 夜 摩 天 (Yama) 無 苦 天 眾 生 處, 在 忉 利 天 之 上 天 壽 2000 歲 ( 天 = 人 間 200 年 等 於 人 間 一 億 四 千 四 百 萬 歲 ) 5 兜 率 天 (Tusita) 自 在 受 用 自 積 福 德 諸 天 之 生 處, 在 夜 摩 天 之 上 天 壽 4000 歲 ( 天 = 人 間 400 年 等 於 人 間 五 億 七 千 六 百 萬 歲 ) 6 化 樂 天 (Nimmanarati) 自 化 福 財 自 受 用 諸 天 之 生 處, 在 兜 率 天 之 上 天 壽 8000 歲 ( 天 = 人 間 800 年 等 於 人 間 二 十 三 億 四 百 萬 歲 ) 7 他 化 自 在 天 (Paranimmita-vasavatti) 他 化 福 財 自 在 受 用 諸 天 之 生 處, 在 化 樂 天 之 上 天 壽 16000 歲 ( 天 = 人 間 1600 年 等 於 人 間 九 十 二 億 一 千 六 百 萬 歲 ) II. 十 六 趣 色 界 證 得 色 界 禪 定 的 生 處, 在 欲 界 之 上 共 有 四 禪 A. 初 禪 (PathamaJhanaBhumi) 三 趣 : 1 梵 眾 天 (Parisajja brahma) 大 梵 天 眾 之 眷 屬 生 處 天 壽 三 分 之 一 大 劫 2 梵 輔 天 (Purohita brahma) 大 梵 天 眾 之 將 軍 宰 官 生 處 2

天 壽 二 分 之 一 大 劫 3 大 梵 天 (Maha brahma) 最 尊 之 大 梵 天 眾 生 處 天 壽 一 個 大 劫 B. 二 禪 (DutiyaJhanaBhumi) 三 趣 : 4 少 光 天 (Parittabha) 身 光 較 少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二 大 劫 5 無 量 光 天 (Appamanabha) 身 光 較 多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四 大 劫 6 極 光 淨 天 (Abhassara 光 音 天 ) 身 光 煥 耀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八 大 劫 C. 三 禪 (TatiyaJhanaBhumi) 三 趣 : 7 少 淨 天 (Parittasubha) 身 光 少 卻 均 勻 閃 耀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十 六 大 劫 8 無 量 淨 天 (Appamanasubha) 身 光 多 閃 耀 均 勻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三 十 二 大 劫 9 遍 淨 天 (Subhakinna) 身 光 遍 滿 均 勻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六 十 四 大 劫 D. 四 禪 (CatutthaJhanaBhumi) 七 趣 : 10 廣 果 天 (Vehapphala) 果 最 殊 勝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五 百 大 劫 11 無 想 天 (Asabbasatta) 僅 有 色 蘊 而 沒 有 想 等 心 蘊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五 百 大 劫 以 下 為 梵 天 阿 那 含 及 阿 羅 漢 聖 眾 所 生 五 淨 居 天 (Suddhavasa): 12 無 煩 天 (Aviha) 無 少 時 離 開 居 處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一 千 大 劫 13 無 熱 天 (Atappa) 無 絲 豪 熱 惱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二 千 大 劫 14 善 現 天 (Sudassa) 身 形 身 光 莊 嚴 可 觀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四 千 大 劫 15 善 見 天 (Sudassi) 眼 根 極 清 淨 視 力 殊 勝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八 千 大 劫 3

16 色 究 竟 天 (Akanittha) 福 財 豐 厚 勝 餘 一 切 色 界 梵 天 諸 梵 生 處 天 壽 一 萬 六 千 大 劫 III. 無 色 界 證 無 色 界 禪 定 得 無 色 身 的 四 種 趣 處 : 1 空 無 邊 處 (Akasanabcayatana) 見 色 身 過 患 厭 離 色, 並 為 除 此 色 觀 空 無 邊 而 住 於 空 寂 故 生 此 處 諸 梵 無 色 蘊 而 僅 有 空 無 邊 處 心 心 所 四 種 名 蘊 天 壽 二 萬 大 劫 2 識 無 邊 處 (Vibbanabcayatana) 見 空 無 邊 處 仍 近 於 色 之 過 患, 乃 觀 識 無 邊 而 住 識 無 邊 處 寂 靜 故 生 此 處 諸 梵 無 色 蘊 而 僅 有 識 無 邊 處 心 心 所 四 種 名 蘊 天 壽 四 萬 大 劫 3 無 所 有 處 (Akibcabbayatana) 見 識 無 邊 處 仍 近 空 無 邊 處 之 過 患, 乃 觀 識 無 所 有 而 住 無 所 有 處 寂 靜 故 生 此 處 諸 梵 無 色 蘊 而 僅 有 無 所 有 處 心 心 所 四 名 蘊 天 壽 六 萬 大 劫 4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Nevasabbanasabbayatana) 見 無 所 有 處 仍 有 過 患, 乃 以 無 所 有 為 緣, 再 予 超 越 而 住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寂 靜 故 生 此 處 諸 梵 無 色 蘊 而 僅 有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心 心 所 四 種 名 蘊 天 壽 八 萬 四 千 大 劫 以 上 三 界 : 無 想 天 僅 有 色 蘊 而 無 心 蘊, 故 名 獨 蘊 界 (Ekavokara) 四 無 色 界 皆 僅 有 四 種 名 蘊, 故 名 四 蘊 界 (Catuvokara) 欲 界 十 一 趣 及 色 界 除 無 想 天 外 之 十 五 趣, 皆 具 足 五 蘊, 故 名 五 蘊 界 (Pabcavokara) 欲 界 十 一 趣 色 界 十 六 趣 無 色 界 四 趣, 共 計 三 十 一 趣 眾 生 之 生 處 居 處 名 器 世 間 此 一 環 形 器 世 間 之 世 界 名 一 小 世 界 (cakkavala 或 lokadhatu), 如 此 之 小 世 界 無 量 無 邊 1 小 千 世 界 (culalokadhatu) 一 千 個 小 世 界 2 中 千 世 界 (majjhimalokadhatu) 一 千 個 小 千 世 界 ( 即 一 百 萬 個 小 世 界 ) 3 大 千 世 界 (mahasahassilokadhatu) 一 百 萬 個 中 千 世 4

界 ( 即 一 萬 億 個 小 世 界 ) 吾 人 所 居 地 球 僅 為 其 中 一 小 世 界 南 瞻 部 洲 的 一 部 份 佛 在 此 一 小 世 界 成 佛 時, 與 此 小 世 界 鄰 接 之 一 萬 小 世 界 共 同 有 大 地 震 動, 天 梵 前 來 禮 佛 聞 法 的 現 象, 所 以 此 一 萬 世 界 名 佛 誕 領 域 (Jati-Khetta) 佛 運 慈 愍 之 心 力 可 達 一 萬 億 世 界 故, 此 一 萬 億 世 界 稱 佛 力 領 域 (Ana-Khetta) 於 此 域 外 尚 有 佛 力 亦 不 能 屆 之 無 量 無 邊 世 界, 稱 無 窮 世 界 (visaya-khetta) 乙 有 情 世 間 由 心 力 清 濁 感 得 千 差 萬 別 之 梵 天 人 阿 修 羅 畜 生 餓 鬼 地 獄 諸 補 特 伽 羅 有 情 生 命 名 有 情 世 間 有 情 眾 分 凡 聖 二 類 I. 凡 眾 四 類 : 1 苦 道 愚 鈍 眾 造 不 善 業 故, 感 得 成 胎 時 的 無 根 了 別 麻 木 不 善 果 報 心 ahetukaakusalavipakaupekkhasantiranacitta, 其 心 痴 鈍 地 獄 畜 生 餓 鬼 阿 修 羅 即 為 此 類 眾 生 2 善 道 愚 鈍 眾 修 功 德 時 非 但 不 具 智 慧, 且 於 前 於 後 生 不 善 心, 由 此 低 劣 善 功 德 感 得 成 胎 時 的 無 根 了 別 麻 木 善 果 報 心 ahetukakusalavipakaupekkhasantiranacitta, 其 心 愚 鈍 屬 低 級 天 人 的 土 地 神, 夜 叉, 生 來 盲 聾 啞 瘋 雙 性 人 陰 陽 人 及 無 想 梵 天 皆 是 此 類 眾 生 3 二 根 眾 再 生 時 不 具 無 痴 根, 但 具 無 貪 無 嗔 二 根 此 二 根 人 天 眾, 禪 修 時 頗 難 証 得 禪 定 道 慧 果 慧 4 三 根 眾 再 生 時 具 足 無 貪 無 嗔 無 痴 三 根 此 三 根 眾 禪 修 時 極 易 証 得 禪 定 道 慧 果 慧 II. 聖 眾 八 類 : 1 須 陀 洹 道 眾 證 取 須 陀 洹 道 慧 者 2 斯 陀 含 道 眾 證 取 斯 陀 含 道 慧 者 3 阿 那 含 道 眾 證 取 阿 那 含 道 慧 者 4 阿 羅 漢 道 眾 證 取 阿 羅 漢 道 慧 者 5 須 陀 洹 果 眾 已 證 須 陀 洹 果 慧 之 須 陀 洹 5

6 斯 陀 含 果 眾 已 證 斯 陀 含 果 慧 之 斯 陀 含 7 阿 那 含 果 眾 已 證 阿 那 含 果 慧 之 阿 那 含 8 阿 羅 漢 果 眾 已 證 阿 羅 漢 果 慧 之 阿 羅 漢 凡 眾 中 的 第 四 類 三 根 眾 與 八 類 聖 眾 共 九 眾, 再 生 時 皆 具 足 無 貪 無 嗔 無 痴 三 根, 故 是 三 根 眾 生 八 類 聖 眾 中 又 分 有 學 無 學 二 類 : 1 有 學 (Sikkhana) 除 阿 羅 漢 果 眾 外 餘 七 聖 眾 均 仍 努 力 於 戒 定 慧 三 學, 故 屬 有 學 2 無 學 (Asikkhana) 僅 阿 羅 漢 果 眾 一 位 戒 定 慧 三 學 圓 滿 故 名 無 學, 得 名 阿 羅 漢 如 此 四 凡 八 聖 共 十 二 補 特 伽 羅 眾 為 有 情 世 間 丙 業 世 間 在 欲 色 無 色 三 界, 有 情 之 色 法 心 法 隨 心 思 (cetana) 之 清 清 濁 濁 而 成 身 口 意 業, 交 互 薰 蒸 生 滅 不 息, 是 為 行, 行 即 是 造 業, 故 名 行 世 間 或 業 世 間 1 一 業 世 間 飲 食 滋 養 一 法 為 一 切 眾 生 賴 以 安 住 及 活 命 之 業 因 2 二 業 世 間 即 三 界 中 名 色 二 法 A 謂 八 十 一 世 間 心 及 五 十 二 心 所 的 名 法 及 B 其 性 能 敗 壞 之 二 十 八 色 法 3 三 業 世 間 即 三 種 受 法 A 受 用 可 意 境 之 樂 受 B 受 用 非 可 意 境 之 苦 受 C 受 用 非 可 意 非 非 可 意 境 之 俱 非 受 4 四 業 世 間 即 四 食 謂 段 食 須 一 口 口 吞 嚥 觸 食 能 觸 境 思 食 發 起 唆 使 心 識 食 了 別 境 5 五 業 世 間 即 五 取 蘊 A 能 變 壞 之 色 取 蘊 B 諸 能 受 用 之 受 取 蘊 C 世 間 之 憶 想 想 取 蘊 D 世 間 之 造 作 行 取 蘊 E 世 間 之 了 別 識 取 蘊 6 六 業 世 間 即 六 內 根 A 眼 識 依 處 之 眼 根 B 耳 識 依 處 之 耳 根 C 嗅 識 依 處 之 鼻 根 D 舌 識 依 處 之 舌 根 E 身 識 依 處 之 身 根 F 意 識 依 處 之 意 根 6

上 述 諸 法 及 五 蘊 十 二 入 十 八 界 十 二 有 支 等 諸 色 法 心 法 名 業 世 間 三 世 間 交 互 薰 蒸 貌 壹 造 善 不 善 業 者 趣 處 眾 生 所 造 一 切 業 此 處 稱 行 (savkhara) 善 行 不 善 行 二 種 中 之 善 行 又 分 欲 界 善 業 色 界 善 業 無 色 界 善 業 三 種 : 欲 界 善 業 感 生 善 道 七 趣 色 界 善 業 感 生 色 界 十 六 趣 無 色 界 善 業 感 生 無 色 界 四 趣 不 善 行 ( 業 ) 感 生 苦 道 四 趣 此 為 善 不 善 行 業 世 間 與 三 十 一 趣 器 世 間 交 互 薰 蒸 貌 苦 道 四 趣 唯 是 苦 道 無 根 眾 之 趣 處 人 趣 及 四 王 天 趣 是 善 道 無 根 二 根 三 根 三 種 凡 夫 眾 及 八 輩 聖 眾, 共 十 一 眾 之 趣 處 三 十 三 天 以 上 之 五 欲 天 乃 二 根 三 根 二 種 凡 夫 眾 及 八 輩 聖 眾, 共 十 眾 之 趣 處 梵 眾 天 至 廣 果 天 十 梵 天 乃 三 根 一 種 凡 夫 眾 及 八 輩 聖 眾, 共 九 眾 之 趣 處 無 想 天 唯 是 善 道 無 根 眾 之 趣 處 五 淨 居 天 唯 是 阿 那 含 果 阿 羅 漢 道 阿 羅 漢 果 三 種 聖 眾 之 趣 處 四 無 色 界 是 除 須 陀 洹 道 眾 外 餘 七 聖 眾 及 三 根 一 凡 夫 眾, 共 八 眾 之 趣 處 此 為 三 十 一 趣 器 世 間 與 十 二 補 特 伽 羅 有 情 世 間 交 互 薰 蒸 貌 貳 成 胎 及 一 生 中 各 趣 補 特 伽 羅 所 現 之 色 心 及 業 7

不 善 業 相 應 之 趣 處 / 補 特 伽 羅 再 生 時 十 二 不 善 心 自 發 帶 歡 帶 邪 心 他 唆 帶 歡 帶 邪 心 自 發 帶 歡 無 邪 心 他 唆 帶 歡 無 邪 心 自 發 無 別 帶 邪 心 他 唆 無 別 帶 邪 心 自 發 無 別 無 邪 心 他 唆 無 別 無 邪 心 自 發 帶 慍 挾 嗔 心 他 唆 帶 慍 挾 嗔 心 無 別 帶 疑 心 無 別 掉 舉 心 中 除 掉 舉 心 外 之 餘 十 一 種 心 ( 業 世 間 ) 令 於 苦 道 四 趣 ( 器 世 間 ) 成 就 苦 道 無 根 補 特 伽 羅 眾 ( 有 情 世 間 ) 再 生 識 所 謂 再 生 苦 趣 即 名 為 了 別 麻 木 不 善 果 報 心 akusalavipakaupekkhasantiranacitta 之 業 世 間 力 用 一 生 中 全 部 十 二 不 善 心 ( 業 世 間 ) 令 欲 界 十 一 趣 ( 器 世 間 ) 之 十 二 補 特 伽 羅 眾 ( 有 情 世 間 ) 在 一 生 中 受 七 不 善 報 眼 識 麻 木 耳 識 麻 木 鼻 識 麻 木 舌 識 麻 木 身 識 受 苦 反 應 境 麻 木 了 別 境 麻 木 或 令 色 界 除 無 想 天 外 之 十 五 梵 眾 在 一 生 中 受 四 不 善 報 眼 識 麻 木 耳 識 麻 木 反 應 境 麻 木 了 別 境 麻 木 大 善 業 相 應 之 趣 處 / 補 特 伽 羅 再 生 時 八 大 善 心 自 發 帶 歡 有 慧 心 他 唆 帶 歡 有 慧 心 自 發 帶 歡 無 慧 心 他 唆 帶 歡 無 慧 心 自 發 無 別 有 慧 心 他 唆 無 別 有 慧 心 自 發 無 別 無 慧 心 他 唆 無 別 無 慧 心 ( 業 世 間 ) 令 欲 界 善 道 七 趣 ( 器 世 間 ) 除 苦 道 無 根 眾 外 之 餘 十 一 補 特 伽 羅 ( 有 情 世 間 ) 成 就 欲 界 善 道 九 種 再 生 即 稱 為 業 世 間 之 八 種 大 善 報 心 ( 與 八 大 善 心 相 同 ) 與 了 別 麻 木 善 報 心 一 生 中 此 八 大 善 心 令 前 述 十 一 補 特 伽 羅 一 生 中 在 欲 界 善 道 七 趣 受 八 大 善 報 及 八 無 根 善 報 眼 識 麻 木 耳 識 麻 木 鼻 識 麻 木 舌 識 麻 木 身 識 受 苦 反 應 境 麻 木 帶 歡 了 別 境 了 別 境 麻 木 亦 令 苦 道 四 趣 中 之 苦 道 無 根 眾 一 生 中 受 八 無 根 善 報 於 色 界 十 五 趣 令 色 界 梵 天 一 生 中 受 五 無 根 善 報 眼 識 麻 木 耳 識 麻 木 反 應 境 麻 木 帶 歡 了 別 境 了 別 境 麻 木 屬 三 根 二 根 尊 貴 低 劣 之 大 善 業 具 業 與 業 果 正 信 智 慧 而 修 善 業, 則 具 足 無 癡 根 而 成 就 三 根 功 德 ( 無 貪 無 嗔 無 癡 ) 8

無 業 與 業 果 智 慧 的 善 業, 不 具 無 癡 根 而 僅 成 就 二 根 功 德 ( 無 貪 無 嗔 ) 於 修 功 德 之 前 之 後, 善 業 持 續 不 斷, 亦 無 貪 等 煩 惱 及 自 讚 毀 他 之 舉, 則 所 修 功 德 尊 貴 於 修 功 德 之 前 之 後, 造 作 惡 業 不 斷, 亦 多 貪 等 煩 惱 及 自 讚 毀 他 之 舉, 則 所 修 功 德 低 劣 具 三 根 尊 貴 善 業 相 應 之 趣 處 / 補 特 伽 羅 再 生 時 四 種 三 根 尊 貴 善 業 自 發 帶 歡 有 慧 心 他 唆 帶 歡 有 慧 心 自 發 無 別 有 慧 心 他 唆 無 別 有 慧 心 能 令 感 生 欲 界 善 道 七 趣 為 三 根 凡 夫 補 特 伽 羅 而 得 三 根 四 大 善 報 再 生 果 與 前 述 四 大 善 心 相 同 一 生 中 得 受 八 大 善 報 及 八 無 根 善 報 共 十 六 果 三 根 低 劣 二 根 尊 貴 善 業 相 應 之 趣 處 / 補 特 伽 羅 再 生 時 四 種 三 根 低 劣 善 業 自 發 帶 歡 有 慧 心 他 唆 帶 歡 有 慧 心 自 發 無 別 有 慧 心 他 唆 無 別 有 慧 心 與 四 種 二 根 尊 貴 善 業 自 發 帶 歡 無 慧 心 他 唆 帶 歡 無 慧 心 自 發 無 別 無 慧 心 他 唆 無 別 無 慧 心 令 感 生 欲 界 善 道 七 趣 為 二 根 凡 夫 補 特 伽 羅 而 得 二 根 四 大 善 報 再 生 果 與 前 述 四 種 二 根 善 心 相 同 一 生 中 得 受 二 根 四 大 善 報 及 八 無 根 善 報 共 十 二 果 二 根 低 劣 善 業 相 應 之 趣 處 / 補 特 伽 羅 再 生 時 二 根 低 劣 善 業 令 感 生 人 趣 及 四 王 天 趣 為 善 道 無 根 凡 夫 而 得 無 根 善 報 再 生 果 一 生 中 得 受 八 無 根 善 報 果 色 界 低 中 高 善 業 相 應 之 趣 處 / 補 特 伽 羅 色 界 善 業 一 一 禪 各 分 低 中 高 三 級 此 中 : 禪 修 用 功 時 願 力 等 弱 小 為 低 願 力 等 中 等 為 中 願 力 等 強 大 為 高 9

(1)a. 色 界 初 禪 善 業 ( 業 世 間 ) 力 低 則 生 梵 眾 天 ( 器 世 間 ) 為 梵 眾 天 眾 ( 有 情 世 間 ); 或 b. 善 業 ( 業 世 間 ) 力 中 等 則 生 梵 輔 天 ( 器 世 間 ) 為 梵 輔 天 眾 ( 有 情 世 間 ); 或 c. 力 高 大 則 生 大 梵 天 為 大 梵 天 眾 是 為 初 禪 三 報 (2)a. 色 界 二 禪 三 禪 善 業 ( 業 世 間 ) 力 低 則 生 少 光 天 ( 器 世 間 ) 為 少 光 天 梵 眾 ( 有 情 世 間 ); 或 b. 力 中 等 則 生 無 量 光 天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 或 c. 力 高 大 則 生 極 光 淨 天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是 為 二 禪 三 禪 三 報 (3)a. 色 界 四 禪 善 業 ( 業 世 間 ) 力 低 則 生 少 淨 天 ( 器 世 間 )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 有 情 世 間 ); 或 b. 力 中 等 則 生 無 量 淨 天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 或 c. 力 高 大 則 生 遍 淨 天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是 為 四 禪 三 報 (4)a. 不 具 神 通 之 色 界 五 禪 善 業 ( 業 世 間 ) 生 廣 果 天 ( 器 世 間 )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 有 情 世 間 ) 是 為 五 禪 之 報 b. 以 色 界 五 禪 善 業 ( 業 世 間 ) 觀 照 除 遣 想 心 貪 心, 生 到 無 想 天 ( 器 世 間 ) 為 善 道 無 根 補 特 伽 羅 之 無 想 梵 天 眾 ( 有 情 世 間 ), 而 得 有 命 九 色 聚 地 水 火 風 色 香 味 食 命 再 生 果 一 生 中 則 得 八 難 解 色 地 水 火 風 色 香 味 食 一 命 色 輕 快 柔 軟 凝 固 三 色 四 顯 性 色 增 益 色 繼 生 色 趣 衰 色 破 常 色 及 一 空 界, 共 十 七 種 色 的 果 c. 色 界 五 禪 善 業 ( 業 世 間 ) 能 令 : 信 根 強 阿 那 含 眾 ( 有 情 世 間 ) 生 無 煩 天 ( 器 世 間 ) 進 根 強 阿 那 含 眾 生 無 熱 天 念 根 強 阿 那 含 眾 生 善 現 天 定 根 強 阿 那 含 眾 生 善 見 天 慧 根 強 阿 那 含 眾 生 色 究 竟 天 10

得 所 謂 色 界 五 禪 報 之 再 生 及 一 生 果 無 色 界 善 業 相 應 之 趣 處 / 補 特 伽 羅 空 無 邊 善 業 ( 業 世 間 ) 令 生 空 無 邊 處 ( 器 世 間 )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 有 情 世 間 ) 得 空 無 邊 報 識 無 邊 善 業 ( 業 世 間 ) 令 生 識 無 邊 處 ( 器 世 間 )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 有 情 世 間 ) 得 識 無 邊 報 無 所 有 善 業 ( 業 世 間 ) 令 生 無 所 有 處 ( 器 世 間 )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 有 情 世 間 ) 得 無 所 有 報 非 想 非 非 想 善 業 ( 業 世 間 ) 令 生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 器 世 間 ) 為 該 趣 梵 天 眾 ( 有 情 世 間 ) 得 非 想 非 非 想 報 此 乃 所 謂 世 間 善 不 善 業 世 間 三 十 一 趣 器 世 間 十 二 補 特 伽 羅 眾 有 情 世 間, 三 世 間 之 交 互 薰 蒸 貌 眾 生 身 心 中 心 心 所 色 生 起 過 程 心 壽 與 色 壽 眾 生 身 心 中, 由 成 胎 至 死 亡 期 間, 心 法 心 所 法 色 法 常 生 滅 不 息 每 一 心 法 有 生 住 滅 三 小 剎 那 ( 三 極 短 時 間 ) 合 生 住 滅 三 小 剎 那 極 短 時 間 名 一 心 剎 那 ( 大 剎 那 ) 一 瞬 眼 一 閃 電 一 彈 指 間, 心 剎 那 ( 大 剎 那 ) 數 約 有 壹 萬 億 之 多 心 生 滅 情 況 超 出 一 般 人 的 想 像 能 力, 唯 一 切 智 佛 陀 方 能 了 知 每 一 色 法 亦 有 生 住 滅 三 時 色 法 之 生 小 剎 那 及 滅 小 剎 那 與 心 法 之 生 小 剎 那 及 滅 小 剎 那 相 等 但 心 法 之 住 僅 一 小 剎 那, 而 色 法 之 住 則 有 四 十 九 小 剎 那 因 此, 心 法 壽 命 只 有 生 住 滅 三 小 剎 那, 而 色 法 壽 命 則 計 有 生 1 小 剎 那 + 住 49 小 剎 那 + 滅 1 小 剎 那 =51 小 剎 那 如 此 一 來, 一 心 法 之 生 滅 其 壽 長 僅 有 生 住 滅 三 小 剎 那 ( 一 大 剎 那 ) 11

一 色 法 之 生 滅 其 壽 長 則 有 生 1 住 49 滅 1, 共 51 小 剎 那 (17 大 剎 那 ) 所 以, 心 法 壽 命 短, 色 法 壽 命 長 生 起 心 心 所 之 處 人 出 入 處 名 門 戶, 眼 等 心 心 所 出 入 處 亦 名 門 戶 六 門 戶 每 眾 生 之 身 心 有 : 1 眼 根 門 眼 淨 色 是 眼 的 門 戶 2 耳 根 門 耳 淨 色 是 耳 的 門 戶 3 鼻 根 門 鼻 淨 色 是 鼻 的 門 戶 4 舌 根 門 舌 淨 色 是 舌 的 門 戶 5 身 根 門 身 淨 色 是 身 的 門 戶 6 意 根 門 稱 為 二 了 別 麻 木 心 了 別 麻 木 不 善 果 報 心 了 別 麻 木 善 報 心 八 大 善 報 心 九 梵 心 五 色 界 禪 果 報 心 及 四 無 色 界 禪 果 報 心, 的 十 九 命 脈 心 是 意 的 門 戶 心 路 歷 程 (vithi) 人 來 往 所 經 之 路 名 路 程, 心 心 所 生 起 的 經 過 名 心 路 歷 程 心 路 歷 程 有 六 種 : 1. 眼 根 門 心 路 歷 程 眼 根 門 所 生 眼 識 心 心 所 經 歷 路 程 2. 耳 根 門 心 路 歷 程 耳 根 門 所 生 耳 識 心 心 所 經 歷 路 程 3. 鼻 根 門 心 路 歷 程 鼻 根 門 所 生 鼻 識 心 心 所 經 歷 路 程 4. 舌 根 門 心 路 歷 程 舌 根 門 所 生 舌 識 心 心 所 經 歷 路 程 5. 身 根 門 心 路 歷 程 身 根 門 所 生 身 識 心 心 所 經 歷 路 程 6. 意 根 門 心 路 歷 程 意 根 門 所 生 意 識 心 心 所 經 歷 路 程 色 等 六 塵 境 與 眼 等 六 根 門 相 接 而 生 眼 等 六 識 心 心 所 法 12

此 時 因 色 法 境 壽 長 十 七 心 剎 那, 與 此 色 法 境 相 接 而 生 識 之 心 心 所 法 亦 經 歷 十 七 次 生 住 滅 似 此 心 心 所 法 與 諸 色 法 齊 等 所 歷 十 七 心 剎 那 的 經 過 名 為 心 路 歷 程 眼 根 門 心 路 歷 程 色 塵 境 與 眼 淨 色 初 相 接 之 一 心 剎 那 剛 過, 眼 淨 色 中 即 時 現 起 色 塵 境, 其 現 起 經 過 是 : 1. AtitaBhavavga 流 逝 命 脈 2. BhavavgaCalana 擾 動 命 脈 3. Bhavavgupaccheda 中 斷 命 脈 4. Pabcadvaravajjana 攝 五 根 門 境 識 ( 此 例 為 攝 眼 根 門 境 ) 5. PabcaVibbana 五 識 ( 此 例 為 眼 識 ) 6. Sampaticchana 領 納 識 ( 對 塵 境 反 應 ) 7. Santirana 審 察 識 ( 對 塵 境 了 別 ) 8. Votthapana 判 定 識 ( 對 塵 境 判 別 確 定 ) 9. Javana 受 用 識 ( 對 塵 境 採 善 不 善 動 向 感 現 世 報 ) 10. Javana 受 用 識 ( 感 第 三 世 至 涅 槃 間 報 ) 11. Javana 受 用 識 ( 感 第 三 世 至 涅 槃 間 報 ) 12. Javana 受 用 識 ( 感 第 三 世 至 涅 槃 間 報 ) 13. Javana 受 用 識 ( 感 第 三 世 至 涅 槃 間 報 ) 14. Javana 受 用 識 ( 感 第 三 世 至 涅 槃 間 報 ) 15. Javana 受 用 識 ( 感 來 世 報 ) 16. Tadalambana 記 取 識 ( 記 取 受 用 境 ) 17. Tadalambana 記 取 識 ( 記 取 受 用 境 ) 識 歷 程 齊 等 色 十 七 心 剎 那 時, 與 第 二 個 記 取 識 一 同 息 滅, 復 歸 命 脈 流 心 路 歷 程 可 以 下 圖 顯 示 : 流 擾 斷 攝 五 納 別 定 用 用 13

用 用 用 用 用 記 記 心 路 歷 程 復 可 以 芒 果 例 喻 示 : 1 一 人 芒 果 樹 下 蒙 頭 熟 睡 ( 流 逝 命 脈 ) 2 3 芒 果 掉 在 附 近 而 驚 醒 ( 擾 動 命 脈 中 斷 命 脈 ) 4 是 甚 麼 呀? 想 一 想 看 一 看 時 ( 攝 五 根 門 境 識 ) 5 看 見 了 芒 果 ( 眼 識 ) 6 伸 手 撿 起 芒 果 ( 領 納 識 反 應 ) 7 撫 弄 嗅 省 視 一 番 ( 審 察 識 了 別 ) 8 判 知 確 已 熟 透 ( 判 定 識 ) 9 15 享 用 芒 果 ( 受 用 識 ) 16 17 吞 食 ( 記 取 識 ) 食 畢 倒 頭 復 睡 等 同 復 歸 命 脈 流 心 路 歷 程 乃 自 然 律 心 路 歷 程 諸 識 並 非 本 來 貯 聚 身 內 而 發 出 者 亦 非 來 自 身 外 乃 根 境 作 意 等 眾 緣 會 遇 時 驟 然 生 起 如 此 生 起 諸 識 命 脈 之 後 必 為 攝 五 根 門 境 識 攝 五 根 門 境 識 後 又 必 為 五 識 ( 上 舉 例 為 眼 識 ) 等 此 一 歷 程 任 何 人 天 梵 無 能 操 弄 所 以 例 中 所 述 根 境 之 接 觸 命 脈 流 之 中 斷 眼 識 生 起 等 經 過 一 連 串 前 後 不 同 之 真 實 變 化 雖 非 眼 見 就 自 然 法 則 方 面 言 卻 是 明 顯 存 在 的 非 常 奇 特 的 心 自 然 律 五 種 自 然 律 (Niyama) 自 然 律 的 定 義 非 由 任 何 人 天 梵 或 造 物 主 所 造 純 出 於 絕 無 變 異 的 自 然 力 常 顯 如 是 因 如 是 果 如 是 瓜 豆 種 子 必 繁 生 其 類 的 現 象 稱 為 自 然 律 14

自 然 律 有 五 : 壹 種 子 自 然 律 貳 節 氣 自 然 律 參 業 自 然 律 肆 法 自 然 律 伍 心 自 然 律 壹 種 子 自 然 律 並 無 任 何 人 安 排 卻 似 有 此 安 排 一 般 草 木 之 種 性 絕 無 變 異 草 必 生 草 木 必 生 木 之 常 理 稱 為 種 子 自 然 律 豆 生 豆 瓜 生 瓜 芒 果 種 子 必 長 芒 果 樹 發 芒 果 葉 結 同 類 芒 果 絕 不 會 結 蘋 果 或 荔 枝 這 乃 是 種 子 自 然 律 果 類 其 因 的 性 質 貳 節 氣 自 然 律 同 樣 無 人 安 排 節 氣 運 轉 使 草 木 五 穀 常 依 時 序 生 長 之 現 象 名 節 氣 自 然 律 草 木 五 穀 蔬 果 各 依 其 對 應 之 二 十 四 節 氣 應 時 而 生 而 發 長 實 結 果 這 是 節 氣 自 然 律 的 力 量 參 業 自 然 律 一 切 眾 生 自 己 前 所 造 業 常 招 相 同 果 名 業 自 然 律 玆 舉 實 例 佛 世 舍 衛 城 城 門 失 火 一 草 編 的 鍋 墊 圈 被 火 勢 捲 飛 空 中 一 鴉 適 巧 飛 過 墊 圈 套 其 頸 上 燎 死 墮 地 一 巨 船 掛 帆 海 上 馬 力 全 開 卻 紋 絲 不 動 船 員 聚 議 咸 認 必 有 壞 人 在 船 抽 籤 三 次 皆 指 向 船 東 夫 人 度 不 能 以 一 害 群 船 東 乃 於 妻 頸 綁 沙 袋 投 之 海 船 當 下 若 箭 離 弦 行 駛 如 飛 一 比 丘 住 洞 窟 時 山 石 崩 落 堵 於 洞 口 七 天 後 山 石 自 然 分 解 離 散 佛 於 祇 園 說 法 時 比 丘 眾 以 三 事 稟 佛 佛 乃 為 說 三 者 往 15

昔 因 緣 : 鴉 前 世 為 人 時 因 蠻 牛 難 馴 遂 以 稻 草 結 環 套 牛 頸 縱 火 焚 之 牛 因 死 由 此 惡 業 死 後 為 鴉 飛 空 時 撞 投 火 圈 而 死 船 東 夫 人 前 世 嗔 怒 一 狗 繫 沙 袋 狗 頸 沉 之 水 中 因 此 惡 業 今 世 同 樣 遭 沙 袋 繫 頸 沉 海 而 死 比 丘 前 世 為 牧 童 見 一 蜥 蜴 爬 入 土 洞 遂 以 葉 等 堵 洞 口 七 日 後 復 臨 原 地 憶 此 事 清 開 洞 口 見 蜥 蜴 饑 渴 虛 弱 心 甚 不 忍 而 放 之 因 此 惡 業 今 世 同 樣 遭 洞 口 被 堵 七 日 之 災 肆 法 自 然 律 諸 最 後 身 菩 薩 入 胎 出 生 成 佛 轉 法 輪 捨 壽 入 般 涅 槃 時 一 萬 世 界 皆 同 時 震 動 此 乃 法 自 然 律 伍 心 自 然 律 色 聲 等 境 與 眼 耳 等 淨 色 根 相 接 時 無 人 安 排 施 設 卻 自 然 依 序 生 起 攝 五 根 門 境 識 五 識 領 納 識 審 察 識 等 心 路 歷 程 一 一 識 各 司 其 職 此 即 心 自 然 律 出 離 三 界 ( 三 世 間 ) 由 證 悟 四 聖 諦 而 出 離 世 間 碌 碌 眾 生 執 此 所 得 現 世 色 受 想 行 識 五 蘊 身 為 我 我 所 等 愛 悅 貪 執 此 五 蘊 身 絲 毫 不 知 正 是 此 種 貪 愛 造 就 此 一 世 復 一 世 的 色 身 更 遑 論 知 此 五 蘊 身 乃 大 苦 聚 知 此 亦 誠 難 也 遍 知 一 切 法 的 一 切 智 佛 陀 出 世 說 四 諦 大 法 眾 生 方 得 知 四 諦 四 諦 者 : 一 苦 諦 真 實 苦 義 二 集 諦 真 實 苦 因 三 滅 諦 真 實 寂 處 16

四 道 諦 趣 寂 處 真 實 正 道 四 諦 之 中 俗 世 五 蘊 身 色 法 心 法 乃 當 澈 知 之 苦 諦 : 愛 悅 五 蘊 身 之 貪 愛 是 當 斷 捨 之 集 諦 ; 貪 愛 寂 滅 處 為 當 現 證 之 滅 諦 ; 取 證 貪 愛 寂 滅 處 之 真 實 正 道 是 當 修 令 增 長 之 道 諦 聆 聽 佛 法 修 行 正 道 之 眾 生 心 中 了 知 五 蘊 身 色 法 心 法 是 苦 聚 一 一 生 已 即 滅 此 種 證 悟 四 諦 的 智 慧 就 是 道 慧 乃 息 苦 之 因 此 慧 圓 熟 時 貪 嗔 癡 生 老 死 憂 悲 苦 惱 擾 十 一 火 全 部 熄 滅 十 一 火 熄 滅 則 得 出 離 名 有 情 世 間 器 世 間 業 世 間 之 三 界 證 悟 四 諦 出 離 三 界 時 : 1. 俗 世 五 蘊 身 色 法 心 法 真 是 苦 聚 之 知 見 即 苦 諦 之 知 2. 對 俗 世 五 蘊 身 色 法 心 法 貪 愛 之 斷 捨 即 集 諦 之 斷 3. 知 苦 諦 之 當 下 貪 愛 同 時 斷 捨 而 趣 寂 滅 名 滅 諦 之 證 4. 修 能 知 苦 之 八 正 道 名 道 諦 成 就 知 苦 正 見 名 增 長 道 諦 此 為 由 證 悟 四 聖 諦 出 離 三 界 由 證 悟 十 二 有 支 (Paticcasamuppada) 出 離 由 證 悟 十 二 有 支 而 出 離 三 界 須 通 達 十 二 有 支 的 十 二 支 名 義 三 世 二 十 能 所 三 相 續 四 階 段 三 障 二 障 根 諸 法 理 十 二 支 : 1 無 明 (Avijja) 對 四 諦 等 之 無 知 2 行 (Sankhara) 善 不 善 業 之 發 心 3 識 (Vibbana) 俗 世 果 報 諸 識 4 名 色 (Namarupa) 心 所 名 法 及 色 法 5 六 入 (Salayatana)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六 根 6 觸 (Phassa)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六 根 所 接 六 觸 7 受 (Vedana)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六 觸 生 起 之 六 受 17

8 愛 (Tanha) 貪 愛 迷 戀 9 取 (Upadana) 執 著 10 有 (Bhava) 造 作 生 起 11 生 (Jati) 成 胎 12 老 死 (Jaramarana) 衰 老 死 亡 十 二 支 因 果 : 由 無 明 諸 因 生 行 等 諸 果 名 十 二 有 支 或 十 二 因 緣 十 二 有 支 ( 由 因 生 果 ) 貌 如 下 : 1 AvijjapaccayaSavkhara 無 明 緣 行 ( 昧 理 故 有 行 - 造 作 ) 2 SavkharapaccayaVibbanam 行 緣 識 ( 有 行 故 感 果 報 識 ) 3 VibbanapaccayaNamarupam 識 緣 名 色 ( 有 心 識 故 生 心 所 名 及 色 ) 4 NamarupapaccayaSalayatanam 名 色 緣 六 入 ( 有 名 色 故 長 眼 等 六 根 ) 5 SalayatanapaccayaPhasso 六 入 緣 觸 ( 有 六 根 故 有 接 觸 ) 6 PhassapaccayaVedana 觸 緣 受 ( 有 接 觸 故 生 起 受 覺 ) 7 VedanapaccayaTanha 受 緣 愛 ( 有 受 覺 故 起 貪 愛 ) 8 TanhapaccayaUpadanam 愛 緣 取 ( 有 貪 愛 故 執 著 ) 9 UpadanapaccayaBhavo 取 緣 有 ( 因 執 著 而 造 作 ) 10 BhavapaccayaJati 有 緣 生 ( 因 造 作 業 而 招 新 生 命 - 成 胎 ) 11 JatipaccayaJaramaranam 生 緣 老 死 18

( 新 生 命 有 衰 老 死 亡 ) 12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ayasa 憂 悲 苦 惱 擾 ( 憂 愁 悲 慟 身 苦 心 惱 身 心 煎 擾 ) 由 此 因 因 果 果 十 二 因 緣 觀 之 人 生 實 無 樂 可 言 唯 是 一 大 苦 聚 而 已 若 無 諸 因 則 無 諸 果 諸 苦 自 息 所 以 佛 說 逆 十 二 因 緣 離 不 開 十 二 因 緣 是 十 二 因 緣 的 當 然 組 成 部 份 十 二 支 三 世 : 1. 過 去 世 無 明 行 二 者 屬 之 2. 未 來 世 生 老 死 二 者 屬 之 3. 現 在 世 中 間 的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愛 取 有 八 者 屬 之 十 二 支 能 所 二 十 : 1. 過 去 因 五 支 無 明 愛 取 行 有 2. 現 在 果 五 支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3. 現 在 因 五 支 無 明 愛 取 行 有 4. 未 來 果 五 支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無 明 行 二 過 去 因 離 不 開 愛 取 有 故 應 予 計 入 如 是 而 成 為 能 生 五 支 現 在 果 的 過 去 因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為 過 去 因 所 生 之 五 支 現 在 果 愛 取 有 離 不 開 無 明 行 故 應 予 計 入 如 是 而 成 為 能 生 未 來 果 之 五 支 現 在 因 屬 未 來 果 之 生 老 死 當 可 對 照 現 在 世 而 得 知 生 老 死 等 乃 現 在 世 實 情 所 謂 生 含 攝 諸 果 報 心 色 而 總 稱 為 現 在 世 故 生 老 死 可 以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代 表 如 是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是 現 在 因 所 生 五 支 未 來 果 19

三 相 續 : 1. 行 與 識 續 五 過 去 因 末 的 行 與 五 現 在 果 之 初 的 識 一 因 果 相 續 2. 受 與 愛 續 五 現 在 果 末 的 受 與 五 現 在 因 之 初 的 愛 一 因 果 相 續 3. 有 與 生 續 五 現 在 因 末 的 有 與 五 未 來 果 之 生 一 因 果 相 續 有 偈 頌 表 此 義 曰 : 唯 行 成 就 識 受 愛 出 有 生 ; 此 三 種 招 感 常 如 是 相 續 四 階 段 : 1. 無 明 行 二 支 是 過 去 因 階 段 2.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五 支 是 現 在 果 階 段 3. 愛 取 有 三 支 是 現 在 因 階 段 4. 生 老 死 二 支 是 未 來 果 階 段 若 將 能 所 二 十 分 四 階 段 則 如 下 : 1. 五 支 過 去 因 一 階 段 2. 五 支 現 在 果 一 階 段 3. 五 支 現 在 因 一 階 段 4. 五 支 未 來 果 一 階 段 三 障 (vatta 輪 ) 巴 利 文 vatta 的 意 思 是 輪 十 二 因 緣 法 因 終 果 及 果 終 因 及 如 輪 轉 動 不 息 故 名 輪 ; 障 眾 生 不 得 出 離 故 漢 譯 稱 障 十 二 因 緣 分 為 三 障 : 1. 煩 惱 障 無 明 愛 取 三 支 2. 業 障 行 有 二 支 3. 報 障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生 老 死 七 支 20

三 障 流 轉 生 死 貌 : 無 明 愛 取 三 法 能 惑 眾 生 心 故 名 為 煩 惱 無 明 覆 障 而 迷 昧 不 能 如 實 知 法 遂 遇 境 貪 愛 執 取 不 捨 乃 為 滿 足 所 貪 而 造 善 不 善 業 此 為 煩 惱 障 輪 轉 動 業 障 輪 貌 ; 由 行 有 二 業 障 故 乃 數 取 諸 趣 招 感 得 種 種 果 報 心 業 所 成 色 此 諸 果 報 心 業 所 成 色 就 是 報 障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生 老 死 此 為 業 障 輪 轉 動 報 障 輪 貌 ; 感 得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等 報 障 後 於 諸 境 生 觸 受 於 是 不 如 實 知 境 ( 無 明 ) 而 貪 愛 取 著 等 煩 惱 復 起 是 為 報 障 輪 再 次 轉 動 愛 取 無 明 三 煩 惱 障 輪 如 是 由 煩 惱 障 而 業 障 由 業 障 而 報 障 由 報 障 而 煩 惱 障 由 煩 惱 障 而 業 障 輪 轉 不 息 二 障 根 : 生 死 流 轉 的 根 本 有 二 法 : 1. 無 明 (Avijja) 2. 貪 愛 (Tanha) 證 悟 十 二 有 支 出 離 三 界 : 十 二 有 支 轉 輪 中 無 明 與 貪 愛 二 支 乃 三 障 流 轉 的 根 本 也 是 十 二 有 支 之 元 首 猶 生 死 苦 之 二 大 樹 根 或 者 說 無 明 貪 愛 二 根 本 煩 惱 又 可 喻 為 生 死 苦 之 二 頭 頭 為 眾 生 命 根 無 明 貪 愛 亦 為 十 二 有 支 轉 輪 命 根 之 頭 如 執 蛇 頭 者 必 遭 蛇 身 繞 纏 手 臂 一 般 抱 持 無 明 貪 愛 煩 惱 頭 之 眾 生 亦 必 遭 生 死 長 蛇 繞 纏 不 得 出 苦 十 二 有 支 轉 輪 若 分 前 後 二 部 由 無 明 至 受 ( 無 明 行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 為 前 部 無 明 是 其 頭 ; 由 愛 至 生 ( 愛 取 有 生 ) 為 後 部 貪 愛 是 其 頭 二 火 車 頭 前 後 為 援 拉 動 長 列 爬 山 過 橋 入 隧 道 一 般 無 明 貪 愛 二 頭 拉 動 生 死 長 列 流 轉 三 十 一 趣 21

因 此 必 須 摧 毀 十 二 有 支 轉 輪 的 二 頭 無 明 貪 愛 二 煩 惱 障 流 轉 方 能 停 止 方 能 出 離 三 界 要 摧 滅 十 二 有 支 轉 輪 二 頭 止 息 無 明 貪 愛 必 須 修 習 四 念 住 諦 觀 觀 慧 增 長 圓 熟 無 明 滅 時 前 部 行 識 名 色 六 入 觸 受 亦 滅 受 滅 則 後 部 之 頭 貪 愛 亦 滅 後 部 取 有 生 隨 之 亦 滅 遂 得 出 離 生 死 大 苦 由 證 悟 發 趣 緣 (Patthana 二 十 四 緣 ) 而 出 離 成 佛 後 佛 在 菩 提 樹 附 近 連 續 四 十 九 日 受 用 涅 槃 之 樂 或 觀 察 甚 深 真 諦 (Paramatha) 其 經 過 如 下 : 1 七 日 金 剛 座 (PallavkaSattaha) 於 菩 提 樹 下 金 剛 座 上 受 用 果 三 摩 缽 提 清 涼 安 樂 連 續 七 日 2 七 日 不 眨 眼 (AnimisaSattaha) 於 菩 提 樹 東 北 方 四 十 八 肘 處 不 眨 眼 連 續 七 日 凝 視 菩 提 樹 及 金 剛 座 心 存 感 恩 3 七 日 踱 寶 廊 (CankamaSattaha) 在 第 一 及 第 二 處 間 橫 亙 東 西 六 十 肘 長 之 寶 廊 上 來 回 經 行 七 日 4 七 日 究 寶 廂 (RatanagaraSattaha) 於 菩 提 樹 西 北 方 四 十 肘 處 有 天 人 造 寶 廂 供 佛 佛 於 廂 中 窮 究 甚 深 微 妙 的 阿 毗 達 摩 Abhidhamma 至 完 結 篇 發 趣 緣 (MahaPatthana 二 十 四 緣 ) 時 全 身 放 六 色 光 芒 照 遍 大 千 世 界 5 七 日 榕 樹 下 (AjapalaSattaha) 於 菩 提 樹 東 方 一 百 二 十 八 肘 處 尼 連 禪 河 岸 有 牧 羊 人 憩 息 的 Ajapala 榕 樹 佛 於 樹 下 受 用 果 三 摩 缽 提 此 時 魔 王 的 三 個 女 兒 來 現 種 種 媚 相 誘 佛 終 不 得 逞 而 還 6 七 日 龍 護 佛 (MucalindaSattaha) 於 菩 提 樹 東 南 方 二 百 肘 處 有 Barringatanisaccutangula 銳 棱 玉 蕊 科 樹 人 稱 穆 薩 靈 Mucalinda 附 近 有 湖 亦 名 Mucalinda 佛 於 樹 下 受 用 果 三 摩 缽 提 時 大 雨 連 續 七 日 而 奇 寒 穆 薩 靈 (Mucalinda) 龍 王 乃 以 身 繞 佛 七 匝 以 首 作 幢 覆 護 佛 頭 7 七 日 檨 樹 下 (RajayatanaSattaha) 距 菩 提 樹 一 百 六 十 肘 22

處 有 Buchananialalifolia 漆 樹 科 人 稱 檨 樹 Rajayatana 佛 於 樹 下 受 用 果 三 摩 缽 提 之 涅 槃 樂 連 續 七 日 佛 於 第 四 處 寶 廂 中 七 日 窮 究 阿 毗 達 摩 Abhidhamma 其 完 結 篇 發 趣 緣 (MahaPatthana 二 十 四 緣 ) 是 說 明 心 與 心 間 心 與 色 間 色 與 色 間 色 與 心 間 心 與 心 色 間 心 色 與 心 間 之 各 種 關 係 共 二 十 四 緣 舉 其 中 的 業 緣 為 例 : 佛 說 身 口 意 業 能 為 因 緣 出 生 善 法 (kusaladhamma) 不 善 法 (akusaladhamma) 無 記 法 (avyakatadhamma) 這 些 法 都 是 心 力 心 的 能 量 造 就 了 這 個 世 界 善 業 力 是 佈 施 ( 無 貪 ) 持 戒 ( 無 嗔 ) 禪 修 ( 無 癡 ) 等 ( 正 ) 業 力 ; 不 善 業 力 是 貪 嗔 癡 等 煩 惱 ( 負 ) 業 力 ; 無 記 業 既 非 善 亦 非 不 善 例 如 阿 羅 漢 行 佈 施 並 無 善 不 善 業 用 故 是 無 記 色 界 無 色 界 梵 天 離 欲 清 淨 充 滿 慈 悲 喜 捨 心 力 輕 快 清 淨 有 光 所 以 向 上 浮 昇 至 相 應 之 梵 趣 色 身 微 妙 無 色 界 見 光 而 不 見 身 欲 界 六 欲 天 人 其 身 口 意 善 業 力 雖 亦 輕 快 清 淨 有 光 但 因 仍 有 貪 求 將 來 福 報 之 煩 惱 故 招 感 得 不 同 的 輕 快 清 淨 有 光 之 微 妙 色 身 生 至 相 應 天 界 享 受 不 等 天 福 四 苦 道 眾 生 惡 業 深 重 心 力 暗 濁 殘 暴 既 招 感 相 應 之 地 獄 等 苦 報 身 其 色 身 亦 粗 重 無 樂 熱 惱 身 心 皆 苦 人 趣 居 六 欲 天 與 地 獄 間 可 說 苦 樂 參 半 復 各 依 不 同 業 力 而 有 增 減 從 人 趣 而 修 心 心 淨 上 昇 而 生 天 梵 ; 放 任 此 心 污 濁 則 下 墮 招 苦 報 身 故 世 道 無 常 今 貴 明 賤 今 富 明 貧 今 聚 明 散 無 不 是 業 力 所 遷 業 由 心 造 心 既 無 常 業 亦 隨 有 差 別 人 趣 本 濁 多 清 寡 臨 終 一 念 心 濁 極 易 為 最 鄰 近 之 地 獄 等 濁 重 力 引 牽 而 墮 苦 道 酬 其 心 之 力 用 ; 若 臨 終 一 念 心 淨 善 業 力 與 人 道 相 應 則 得 人 身 善 業 力 與 天 梵 道 相 應 則 生 天 梵 果 酬 業 因 毫 釐 不 差 23

修 三 十 七 道 品 出 離 三 界 : 一 切 眾 生 終 不 免 老 病 死 然 而 世 間 之 法 有 熱 必 有 冷 有 冷 必 有 熱 同 理 有 老 法 當 有 不 老 法 ; 有 病 法 當 有 不 病 法 ; 有 死 法 當 有 不 死 法 不 少 智 者 尋 求 此 不 老 不 病 不 死 之 法 均 徒 勞 無 功 而 老 病 死 如 故 一 切 智 佛 陀 遍 知 三 界 一 切 法 所 以 直 到 佛 陀 出 世 宣 說 不 老 (ajara) 不 病 (avyadhi) 不 死 (amata) 之 清 涼 涅 槃 法 及 趣 涅 槃 正 道 眾 生 方 如 暗 遇 明 知 道 欲 證 不 老 不 病 不 死 之 清 涼 涅 槃 必 須 以 正 念 觀 照 自 己 的 五 蘊 身 於 是 才 知 有 四 念 住 禪 法 的 修 行 用 功 四 念 住 禪 法 是 : 1. 觀 身 念 住 (KayanupassanaSatipatthana) 常 綿 密 不 斷 觀 照 色 身 ( 色 蘊 ) 之 念 住 法 2. 觀 受 念 住 (VedananupassanaSatipatthana) 觀 照 可 意 不 可 意 受 覺 ( 受 蘊 ) 之 念 住 法 3. 觀 心 念 住 (CittanupassanaSatipatthana) 觀 照 一 切 現 行 心 法 ( 識 蘊 ) 之 念 住 法 4. 觀 法 念 住 (DhammanupassanaSatipatthana) 觀 照 其 餘 現 行 諸 法 ( 想 蘊 行 蘊 ) 之 念 住 法 修 行 四 念 住 時 要 不 離 正 念 綿 密 循 觀 此 身 色 法 心 法 確 非 易 事 吾 人 之 心 猶 如 野 象 蕩 遊 五 欲 山 林 已 久 今 方 以 正 念 之 鉤 欲 予 制 伏 一 時 談 何 容 易 所 以 修 行 時 須 增 長 五 根 信 (saddha) 進 (viriya) 念 (sati) 定 (Samadhi) 慧 (pabba) 此 中 信 根 與 慧 根 進 根 與 定 根 宜 平 衡 信 慧 二 根 若 慧 弱 信 強 易 落 邪 信 盲 信 神 梵 山 林 等 反 之 信 弱 慧 強 則 易 淪 於 狡 黠 戲 論 猶 如 由 葯 引 起 的 病 最 難 醫 治 一 般 病 人 康 復 不 易 信 慧 達 平 衡 方 能 淨 信 佛 法 僧 三 寶 成 就 有 益 之 正 信 因 此 古 德 有 言 信 多 走 邪 慧 多 反 拙 ; 復 次 信 多 易 做 錯 慧 多 易 想 錯 信 慧 故 宜 平 衡 24

進 弱 定 強 易 致 昏 沉 ( 進 的 反 面 ) 修 行 時 昏 沉 則 功 夫 疏 怠 見 法 遙 遙 無 期 所 以 古 德 說 定 多 淪 呆 鈍 定 弱 進 強 心 易 散 亂 ( 定 的 反 面 ) 難 以 得 定 心 不 定 則 所 求 難 果 所 以 古 德 說 進 多 易 散 亂 遵 依 定 進 平 衡 的 要 求 而 常 令 定 與 進 齊 達 到 定 進 平 衡 時 可 以 不 落 昏 沉 也 常 令 進 與 定 齊 達 到 進 定 平 衡 時 心 可 期 得 定 為 使 信 慧 進 定 雙 雙 平 衡 所 以 要 常 四 處 念 住 正 念 主 導 正 念 觀 照 增 長 正 念 因 此 正 念 根 是 再 多 不 嫌 常 正 念 主 導 觀 照 故 信 等 五 根 日 趨 平 衡 由 正 念 助 力 信 進 定 慧 四 根 的 增 長 壯 大 獲 得 平 衡 與 正 念 一 道 信 慧 進 定 五 根 平 衡 成 就 時 即 能 親 見 現 證 不 老 不 病 不 死 之 真 實 妙 法 此 種 能 親 見 現 證 的 智 慧 是 三 十 七 道 品 所 務 的 根 本 以 智 慧 為 首 之 念 進 等 法 包 括 三 十 七 道 品 在 內 是 能 證 悟 四 聖 諦 十 二 有 支 二 十 四 發 趣 緣 的 唯 一 妙 法 也 是 出 離 老 病 死 諸 苦 貪 等 十 一 火 的 妙 法 此 諸 法 亦 即 是 出 離 有 情 世 間 器 世 間 業 世 間 ( 三 界 ) 之 法 三 十 七 道 品 (Bodhipakkhiya) 者 : 四 念 住 (Satipatthana) 4 四 正 斷 (Sammappadhana) 4 四 神 足 (Iddhipada) 4 五 根 (Indriya) 5 五 力 (Bala) 5 七 菩 提 支 (Bojjhavga) 7 八 正 道 分 (Maggavga) 8 菩 提 之 道 37 品 ======== 25

諸 聖 出 離 三 界 貌 須 陀 洹 (Sotapanna) 斯 陀 含 (Sakadagami) 阿 那 含 (Anagami) 阿 羅 漢 (Arahant) 諸 聖 人 以 各 自 所 證 相 應 之 道 慧 斷 相 應 煩 惱 出 離 三 界 息 斷 煩 惱 名 證 涅 槃 須 陀 洹 出 離 三 界 貌 須 陀 洹 道 慧 心 生 起 後 隨 即 證 得 須 陀 洹 果 慧 心 者 名 須 陀 洹 須 陀 洹 有 三 類 : 1. 僅 成 胎 一 世 之 一 世 種 須 陀 洹 (EkabijaSotapanna) 2. 成 胎 二 至 六 世 之 串 高 門 須 陀 洹 (KolankolaSotapanna) 3. 成 胎 七 世 之 極 七 竟 須 陀 洹 (SattakkhattuparamaSotapanna) 須 陀 洹 聖 人 以 須 陀 洹 道 慧 斷 邪 見 疑 二 煩 惱 故 四 種 不 善 帶 邪 心 自 發 帶 歡 帶 邪 心 他 唆 帶 歡 帶 邪 心 自 發 無 別 帶 邪 心 他 唆 無 別 帶 邪 心 一 種 帶 疑 心 無 別 帶 疑 心 及 與 此 諸 心 相 應 之 心 所 皆 斷 盡 所 以 須 陀 洹 A. 自 四 種 帶 邪 不 善 心 一 種 帶 疑 心 及 與 此 諸 心 相 應 心 所 之 業 世 間 出 離 B. 成 就 須 陀 洹 當 下 超 凡 入 聖 因 此 得 自 凡 夫 位 之 有 情 世 間 出 離 C. 成 就 須 陀 洹 斷 盡 邪 見 疑 及 能 墮 苦 道 之 其 餘 煩 惱 故 不 墮 苦 道 而 自 四 苦 道 之 器 世 間 出 離 斯 陀 含 出 離 三 界 貌 緊 接 斯 陀 含 道 心 後 證 得 斯 陀 含 果 心 的 聖 者 名 斯 陀 含 斯 陀 含 有 六 類 : 1. 於 人 間 證 得 斯 陀 含 後 當 生 亦 在 人 間 證 得 阿 那 含 阿 羅 漢 而 入 般 涅 槃 2. 於 人 間 證 得 斯 陀 含 來 世 生 天 界 並 入 般 涅 槃 3. 於 天 界 證 得 斯 陀 含 並 於 天 界 入 般 涅 槃 4. 於 天 界 證 得 斯 陀 含 來 世 生 人 間 並 入 般 涅 槃 26

5. 於 人 間 證 得 斯 陀 含 來 世 生 天 界 第 三 世 生 人 間 並 入 般 涅 槃 6. 於 天 界 證 得 斯 陀 含 生 人 間 後 復 生 天 界 入 般 涅 槃 斯 陀 含 聖 人 已 以 斯 陀 含 道 慧 斷 能 墮 苦 道 之 粗 顯 貪 嗔 癡 所 以 斯 陀 含 A. 自 能 墮 苦 道 粗 貪 嗔 癡 及 其 相 應 心 所 之 業 世 間 出 離 B. 證 斯 陀 含 當 時 已 超 越 須 陀 洹 所 以 自 須 陀 洹 位 之 有 情 世 間 出 離 C. 證 斯 陀 含 時 已 斷 能 墮 苦 道 之 貪 嗔 癡 等 煩 惱 故 自 四 苦 道 之 器 世 間 出 離 阿 那 含 出 離 三 界 貌 緊 接 阿 那 含 道 心 證 得 阿 那 含 果 心 的 聖 者 名 阿 那 含 阿 那 含 聖 人 不 再 還 此 汲 汲 尋 欲 之 欲 界 十 一 趣 成 胎 受 欲 界 生 死 故 稱 不 還 果 阿 那 含 有 五 類 : 1. 於 梵 天 界 證 阿 那 含 梵 壽 中 期 復 證 阿 羅 漢 並 入 般 涅 槃 2. 於 梵 天 證 阿 那 含 過 梵 壽 中 期 方 證 阿 羅 漢 並 入 般 涅 槃 3. 修 行 輕 鬆 毫 無 辛 苦 即 證 得 阿 羅 漢 並 入 般 涅 槃 4. 多 修 極 苦 行 方 證 得 阿 羅 漢 並 入 般 涅 槃 5. 循 梵 天 界 次 第 上 達 色 究 竟 天 方 入 般 涅 槃 阿 那 含 聖 人 以 阿 那 含 道 慧 根 除 欲 貪 ( 貪 愛 五 欲 ) 及 害 嗔 ( 害 他 之 嗔 ) 故 不 再 還 生 欲 界 所 以 阿 那 含 A. 自 欲 貪 害 嗔 及 其 相 應 心 所 之 業 世 間 出 離 B. 證 阿 那 含 當 時 已 超 越 斯 陀 含 所 以 自 斯 陀 含 位 之 有 情 世 間 出 離 C. 證 阿 那 含 時 既 已 斷 欲 貪 害 嗔 無 貪 愛 欲 界 之 欲 貪 因 故 不 再 生 欲 界 十 一 趣 所 以 自 欲 界 十 一 趣 之 器 世 間 出 離 27

阿 羅 漢 出 離 三 界 貌 緊 接 阿 羅 漢 道 心 證 得 阿 羅 漢 果 心 的 聖 者 名 阿 羅 漢 阿 羅 漢 聖 人 斷 盡 一 切 煩 惱 無 餘 不 染 一 微 塵 之 一 切 不 善 故 名 阿 羅 漢 阿 羅 漢 已 無 十 煩 惱 貪 嗔 癡 慢 邪 見 疑 昏 沉 掉 舉 嫉 慳 無 慚 無 愧 及 與 此 俱 起 之 不 善 心 高 幢 傲 慢 嫉 妒 愚 癡 掉 舉 等 情 絲 豪 都 無 ; 同 時 阿 羅 漢 所 作 佈 施 說 法 禪 修 僧 伽 事 務 等 善 行 亦 不 名 善 業 因 為 阿 羅 漢 已 無 後 時 來 世 受 果 一 切 所 作 善 行 都 是 有 作 而 已 的 無 記 故 不 名 善 業 而 名 無 記 業 阿 羅 漢 身 心 無 一 切 不 善 ( 亦 無 善 ) 故 是 應 受 人 天 梵 禮 敬 供 養 的 阿 羅 漢 聖 人 阿 羅 漢 聖 人 以 阿 羅 漢 道 慧 斷 盡 下 三 位 道 慧 須 陀 洹 道 慧 斯 陀 含 道 慧 阿 那 含 道 慧 不 能 斷 之 所 有 其 餘 煩 惱 謂 : 色 界 貪 ( 貪 愛 色 界 及 色 界 禪 ) 無 色 界 貪 ( 貪 愛 無 色 界 及 無 色 界 禪 ) 慢 ( 高 幢 傲 慢 ) 掉 舉 ( 心 散 亂 ) 無 明 ( 愚 癡 不 明 ) 阿 羅 漢 位 斷 盡 一 切 煩 惱 及 不 善 已 無 煩 惱 可 斷 故 名 無 學 聖 人 A. 自 色 界 貪 無 色 界 貪 慢 掉 舉 無 明 及 與 此 相 應 諸 不 善 心 之 業 世 間 出 離 ; 也 自 善 心 之 業 世 間 出 離 B. 證 得 阿 羅 漢 時 超 越 阿 那 含 位 所 以 自 阿 那 含 位 之 有 情 世 間 出 離 C. 證 阿 羅 漢 時 已 永 斷 生 死 苦 根 不 受 後 有 而 自 欲 界 十 一 趣 色 界 十 六 趣 無 色 界 四 趣 共 三 十 一 趣 之 器 世 間 出 離 諸 須 陀 洹 斯 陀 含 阿 那 含 阿 羅 漢 聖 人 如 是 各 自 以 相 應 之 道 慧 斷 相 應 煩 惱 因 而 從 各 自 所 斷 煩 惱 之 業 世 間 各 相 應 道 慧 已 斷 煩 惱 能 招 感 趣 處 之 器 世 間 凡 夫 位 等 諸 下 位 之 有 28

情 世 間 出 離 三 界 如 是 諸 聖 人 之 出 離 三 界 名 為 真 實 息 煩 惱 處 涅 槃 涅 槃 涅 槃 是 佛 教 徒 之 最 高 與 最 後 目 標 巴 利 文 Nibbana( 涅 槃 ) 由 nivana 演 變 而 來 vana 義 為 貪 愛 之 領 域 nivana 為 由 此 貪 愛 領 域 脫 離 之 法 猶 縫 工 將 布 一 疋 疋 用 針 線 縫 接 一 般 貪 愛 能 將 一 生 生 一 世 世 串 接 故 名 貪 愛 vana 要 言 之 貪 愛 增 長 生 死 長 河 貪 愛 領 域 包 括 三 十 一 趣 整 個 器 世 間 於 三 十 一 善 不 善 趣 間 一 世 復 一 世 生 死 不 斷 招 感 種 種 色 法 心 法 之 相 續 名 生 死 長 河 增 長 生 死 長 河 之 法 是 邪 見 慢 貪 愛 邪 見 誤 認 五 蘊 身 有 一 主 宰 (atta); 慢 執 此 主 宰 (atta) 為 我 ; 有 了 邪 見 慢 為 根 本 貪 愛 遂 取 著 自 身 之 色 法 心 法 不 已 貪 愛 法 性 極 猛 利 能 將 充 滿 種 種 苦 之 此 世 間 改 造 為 可 愛 可 樂 世 間 愛 著 諸 境 及 自 身 樂 此 不 疲 不 厭 生 死 因 此 性 具 貪 愛 之 眾 生 依 其 貪 愛 之 程 度 甘 心 日 以 繼 夜 受 種 種 艱 辛 痛 苦 始 終 認 不 清 施 加 痛 苦 之 仇 家 面 目 反 認 賊 作 父 耽 樂 於 生 死 長 河 而 不 自 覺 總 之 受 貪 愛 誑 騙 眾 生 流 浪 生 死 不 得 出 離 復 次 貪 愛 乃 驅 動 業 障 輪 之 煩 惱 障 輪 由 貪 愛 造 善 不 善 業 此 業 復 於 捨 報 時 招 感 新 色 法 心 法 報 障 身 得 新 報 身 後 貪 愛 即 愛 著 報 身 (bhavanikanthika) 於 新 世 重 演 往 昔 故 事 凡 夫 有 學 眾 生 如 是 由 貪 愛 煩 惱 障 而 業 障 報 障 驅 動 輪 轉 不 息 浮 沉 三 十 一 趣 生 死 此 三 十 一 趣 長 河 即 貪 愛 之 領 域 勢 力 範 圍 涅 槃 則 是 自 貪 愛 領 域 勢 力 範 圍 脫 離 之 法 然 而 涅 槃 非 如 三 十 一 趣 器 世 間 或 世 人 所 習 認 的 某 一 29

地 點 之 處 所 所 謂 涅 槃 乃 是 色 心 二 法 的 完 全 止 息 煩 惱 之 完 全 止 息 色 法 心 法 永 不 復 起 之 真 實 止 息 此 種 寂 滅 清 涼 名 為 涅 槃 寂 滅 清 涼 是 無 上 安 樂 名 為 極 樂 涅 槃 (NibbanaSantisukha) 涅 槃 具 色 法 心 法 完 全 止 息 的 清 涼 性 此 種 清 涼 性 具 永 不 動 搖 變 異 的 圓 滿 功 德 是 一 種 比 心 心 所 更 微 妙 如 心 心 所 般 無 形 無 相 的 勝 義 實 性 (Paramattha) 涅 槃 與 有 為 法 (savkhara) 要 言 之 涅 槃 是 寂 滅 義 色 心 有 為 法 諸 生 死 苦 完 全 不 起 ; 色 心 諸 有 為 法 完 全 止 息 寂 滅 蓋 色 心 諸 法 有 所 思 有 所 為 名 有 為 色 心 諸 有 為 與 涅 槃 性 相 反 : 諸 有 為 法 有 萌 發 之 生 性 為 維 持 安 樂 常 須 有 所 作 為 其 發 生 亦 與 前 世 前 因 有 關 聯 性 形 相 幻 起 如 真 實 有 性 ; 涅 槃 則 既 無 萌 發 之 生 性 亦 無 色 心 相 續 瀑 流 無 有 維 持 作 為 亦 無 與 前 世 前 因 關 聯 性 其 現 起 在 聖 人 心 中 乃 無 形 無 相 所 以 證 得 涅 槃 見 過 涅 槃 的 聖 人 亦 無 法 說 明 涅 槃 似 何 物 色 貌 如 何 年 歲 幾 何 惟 知 涅 槃 乃 色 心 諸 生 滅 不 息 有 為 法 永 不 復 起 之 完 全 止 息 寂 滅 亦 惟 能 作 如 是 說 明 涅 槃 類 別 涅 槃 雖 是 色 心 有 為 諸 生 死 苦 完 全 止 息 寂 滅 之 畢 竟 一 味 法 (santilakkhana) 但 根 據 色 身 之 有 無 分 為 二 類 : 1 有 餘 涅 槃 (Sa-upadisesaNibbana) 阿 羅 漢 未 入 般 涅 槃 前 身 心 煩 惱 永 不 生 起 之 完 全 止 息 名 有 餘 涅 槃 有 餘 涅 槃 為 諸 煩 惱 之 完 全 止 息 故 佛 名 為 煩 惱 涅 槃 2 無 餘 涅 槃 (Anupadisesa-Nibbana) 煩 惱 完 全 止 息 之 阿 羅 漢 入 般 涅 槃 後 色 心 諸 有 為 法 永 不 復 起 而 究 竟 止 息 名 無 餘 涅 槃 無 餘 涅 槃 為 諸 蘊 之 究 竟 止 息 故 佛 名 為 蘊 涅 槃 30

結 語 明 白 了 吾 人 所 生 的 環 境 世 界 宇 宙 皆 唯 心 所 現 因 生 之 果 心 粗 濁 而 沉 生 欲 界 相 應 趣 處 ; 心 清 淨 而 浮 昇 則 生 梵 界 相 應 趣 處 ; 心 畢 竟 清 淨 得 出 離 三 界 證 極 樂 涅 槃 路 要 自 己 走 方 向 佛 指 引 佛 在 轉 法 輪 經 中 明 白 宣 告 修 習 八 正 道 之 中 道 能 開 法 眼 長 智 慧 息 煩 惱 穎 妙 悟 ( 道 慧 ) 通 圓 覺 ( 果 慧 ) 證 涅 槃 大 念 住 經 中 佛 亦 清 楚 指 出 四 念 住 是 唯 一 能 讓 眾 生 遠 塵 離 垢 離 憂 悲 滅 苦 惱 悟 道 果 證 涅 槃 之 法 所 以 有 智 者 當 知 抉 擇 行 佛 古 道 正 道 時 時 自 淨 其 心 方 能 出 離 三 界 離 苦 得 樂 修 行 固 難 要 出 離 生 死 長 河 流 浪 之 苦 想 不 修 行 更 難 ( 完 ) 參 考 書 目 : 1. 初 級 佛 教 課 本 緬 甸 宗 教 部 出 版 1997 2. 高 級 佛 教 課 本 緬 甸 宗 教 部 出 版 2002 3. 十 一 保 禳 經 註 緬 甸 達 毗 甘 法 師 著 1999 4. 阿 毗 達 摩 手 冊 by NaradaThera 1992 5. 什 麼 是 佛 教 吳 巴 欽 著 緬 甸 宗 教 部 出 版 1951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