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迅 速 消 失 得 無 影 無 蹤 佛 陀 初 轉 法 輪 的 精 義 就 在 此 啊 3 密 宗 的 有 些 法 教 是 相 當 強 而 有 力 的, 例 如 對 於 依 止 善 知 識 或 師 父 的 要 求, 就 相 當 毫 不 避 誨, 單 刀 直 入 直 指 核 心 大 寶 法 王



Similar documents
6-1-1極限的概念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6

16?????[?????~???Q??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Microsoft Word doc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sle cover 1

章節

<4D F736F F D20B4B6BDE5B5D0C2C4A6E6C440AB7E2E646F63>

【第35義】中

Layout 1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DaoCiDi2003TC ct-P255L01-R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4D F736F F 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Microsoft Word - ch07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BSP 烤箱 - 封面-2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前 言 民 主 黨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ART_RAE16_ticket_cn_p.1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查 詢 股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Apr (chi)_Traditional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Chinese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LSM Chinese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簽 呈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Microsoft Word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life930106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55202-er-ch03.doc

2 2.1 A H ir@abchina.com 2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xls

<4D F736F F 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09

???T????????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T209_06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1] [2]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山 與 海 對 話 推 薦 序 推 薦 序 山 與 海 對 話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Microsoft Word - 附表二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月 30 日 81 把 非 主 流 變 主 流 將 推 向 舞 辦 楚 並 因 此 功 將 推 向 請 要 複 製 這 樣 經 驗 當 年 讓 舞 上 引 起 注 目 生 1942 年 現 職 珠 寶 牌 Chi ha paura... 共 同 辦 人 暨 總

1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新 用 戶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NCKU elearning Manual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1

T0209_07

目 錄 引 言 P 署 長 陳 鴻 祥 先 生 講 辭 P.6 10 副 署 長 營 運 服 務 吳 啟 明 先 生 講 辭 穩 步 求 進 P An Invisible Man Meets the Mummy 副 署 長 規 管 服 務 陳 帆

Microsoft PowerPoint - 國票期貨研究部日簡報 New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Microsoft Word - _3_???????-Ch _???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 )

CP70D0026D61ETW0R01-01-印刷

Transcription:

師 父 心 靈 法 語 1 在 禪 修 中, 或 平 靜 的 生 活 中, 偶 爾 我 們 內 心 生 起 貪 覺 瞋 覺 癡 覺, 有 時 候 則 妄 想 太 多, 當 知 這 一 切 皆 是 惡 根 性 發 相, 乃 往 昔 累 積 之 慣 性 業 力 使 然 修 行 的 重 點, 在 於 努 力 擺 脫 這 些 重 覆 發 生 的 惡 根 發 相, 令 心 漸 漸 導 向 正 念 無 念 出 離 超 越 超 然, 那 麼 我 們 將 走 向 解 脫 據 大 寶 積 經, 退 失 菩 提 心 的 原 因 之 一 是 : 看 不 得 他 人 實 踐 大 乘 佛 法, 看 不 得 他 人 利 益 眾 生, 看 不 得 他 人 走 在 佛 道 上 比 我 們 快 很 多, 所 以 開 始 在 背 後 講 他 人 的 壞 話, 毀 謗 兼 中 傷, 想 把 實 踐 大 乘 佛 法 的 菩 薩 拉 下 來 要 小 心 了, 這 是 導 致 自 己 退 失 菩 提 心 的 原 因 之 一, 不 可 不 慎 Whether in meditation or peaceful life, our mind sometimes arises greed, anger and ignorance, there is sometimes too much illusion thought. We should know that all happening is the mark of evil root, it results from karma power which is the accumulation of every life. The key point of practice is striving to give up all kinds of marks of evil root which present repeatedly, let mind be gradually toward mindfulness, no-mind, renouncement, transcendence and detachment, then we will liberate from everything. In according to Ratnakuta-sutra, one of the reason of bodhi-citta regress is that we don t want to see other people practicing Mahayana Buddhism, we don t want to see other people benefiting all human being, and we don t want to see other people walking on the Buddha road much faster than us. So someone begins to talk comments of other people, slander happens. This action wanna pull down the bodhisattvas who practice Mahayana Buddhism. Be careful, this is one of the reason which our bodhi-citta regress back. We must be careful and careful. 2 為 什 麼 知 苦 的 當 下, 就 能 離 苦? 一 個 人 的 痛 苦, 來 自 於 苦 本 身 以 外 的 人 事 物, 若 注 意 力 一 直 放 在 那 些 人 事 物, 苦 將 持 續 增 強 一 念 迴 光 返 照 自 心, 觀 照 苦 本 身, 知 苦 的 當 下, 當 然 離 苦, 因 為 你 的 注 意 力 不 再 放 在 那 些 使 你 苦 的 人 事 物 上 面, 而 是 放 在 對 苦 的 覺 知 很 快 的, 苦 被 你 注 意

後, 迅 速 消 失 得 無 影 無 蹤 佛 陀 初 轉 法 輪 的 精 義 就 在 此 啊 3 密 宗 的 有 些 法 教 是 相 當 強 而 有 力 的, 例 如 對 於 依 止 善 知 識 或 師 父 的 要 求, 就 相 當 毫 不 避 誨, 單 刀 直 入 直 指 核 心 大 寶 法 王 的 開 示 : 對 師 父 深 具 信 心 雖 然, 師 父 與 弟 子 常 有 一 段 時 間 無 法 見 面, 但 是 經 由 時 常 虔 誠 的 向 師 父 祈 禱, 是 具 有 相 當 利 益 的 信 心 的 展 現 應 是 毫 無 保 留 的, 就 要 像 是 熱 門 歌 手 在 演 唱 一 般, 是 毫 不 保 留 地 盡 全 力 表 現 出 來 如 果 信 心 是 很 謹 慎 小 心 的 表 現, 那 麼, 這 樣 的 信 心 就 不 是 真 正 的 信 心! 雖 然 我 不 是 密 宗 的 師 父, 但 是 我 無 法 不 引 用 他 的 話 而 鼓 勵 諸 位 弟 子, 經 常 回 來 看 師 父 憶 念 師 父 如 果 對 師 父 的 法 那 麼 讚 嘆, 卻 那 麼 保 留 而 羞 於 表 達, 對 師 父 就 不 具 足 真 正 的 信 心 4 六 祖 惠 能 大 師 說 : 若 見 世 間 過, 即 是 是 非 人 學 佛 的 過 程 中, 佛 教 徒 有 時 候 對 於 人 產 生 的 興 趣, 遠 超 過 對 法 的 興 趣 事 實 上, 人 與 法 俱 空 金 剛 經 云 : 無 我 相 人 相 眾 生 相 壽 者 相, 證 明 了 人 相 是 空 的 金 剛 經 又 云 : 法 尚 應 捨, 何 況 非 法, 證 明 了 無 論 是 法 或 非 法, 法 是 空 的 既 然 人 是 空 的, 談 論 人 我 是 非 相 當 浪 費 時 間 ; 既 然 法 是 空 的, 陷 入 一 法 的 執 著 也 就 相 當 荒 謬 若 無 法 立 刻 達 到 人 法 俱 空, 則 應 學 習 阿 姜 查 講 的 方 法 : 唯 見 諸 法 生 滅, 不 見 人 我 是 非 最 後, 作 為 一 位 佛 教 徒, 你 到 底 想 當 粉 絲, 還 是 想 當 弟 子? 索 達 吉 堪 布 說 : 若 是 對 人 充 滿 興 趣, 你 就 是 粉 絲 ; 若 是 對 法 充 滿 興 趣, 你 就 是 弟 子 我 希 望 諸 位 弟 子 都 能 以 無 所 得 心 為 方 便, 以 相 應 於 一 切 智 智 的 心, 徹 底 達 到 人 法 俱 空 一 切 法 空 的 最 高 境 界 5

華 嚴 經 裡 有 一 句 話 非 常 好, 世 間 所 有 種 種 樂, 聖 寂 靜 樂 為 最 勝 一 切 的 世 間 樂 都 充 滿 過 患, 不 僅 無 法 長 久, 而 且 引 來 許 多 副 作 用, 並 使 人 耽 溺 於 欲 樂 反 觀 禪 修 斷 煩 惱 所 引 生 的 寂 靜 之 樂, 不 僅 長 久 源 自 內 在 而 來, 而 且 沒 有 任 何 副 作 用, 並 漸 漸 引 導 人 們 向 於 解 脫 自 在 與 成 佛 故 真 正 的 聰 明 人, 應 思 惟 籌 量 清 楚, 權 衡 得 失, 選 擇 正 確 的 生 活 方 式 與 求 道 模 式 6 華 嚴 經 闡 述 一 位 菩 薩 的 大 願 之 所 以 能 夠 圓 滿, 必 須 具 足 十 法, 其 中 第 一 要 素 即 是 心 無 疲 厭, 這 恰 恰 是 現 行 佛 教 徒 最 大 的 致 命 傷 現 代 的 佛 教 徒 物 質 享 受 豐 富, 活 在 多 元 化 的 社 會, 各 種 生 活 方 式 琳 瑯 滿 目, 可 自 由 選 擇, 故 學 佛 不 是 唯 一 的 一 種 生 活 方 式 相 較 於 較 落 後 卻 生 活 單 純 的 社 會, 人 民 求 道 意 志 堅 定 不 動, 多 元 化 社 會 的 佛 教 徒 容 易 退 轉, 無 法 堅 持 如 此 一 來, 無 法 完 成 菩 薩 之 大 願 華 嚴 經 卷 24 十 迴 向 品 又 云 : 內 外 一 切 諸 世 間, 菩 薩 悉 皆 無 所 著, 不 捨 饒 益 眾 生 業, 大 士 修 行 如 是 智 由 此 可 知, 菩 薩 所 謂 的 大 願, 大 概 不 離 開 饒 益 眾 生 之 行 為, 菩 薩 什 麼 都 放 下 了, 世 間 的 玩 樂 不 屑 一 顧 了, 不 執 著 一 切 法 了, 只 有 一 件 事 不 能 放 下, 也 不 可 放 下, 否 則 就 失 去 名 為 菩 薩 的 資 格, 即 饒 益 眾 生, 透 過 饒 益 眾 生, 菩 薩 累 積 智 慧, 圓 滿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當 一 個 菩 薩 不 斷 行 菩 薩 道 後, 所 修 集 的 善 根 除 了 迴 向 一 切 智 智 與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之 外, 據 華 嚴 經 的 說 法, 應 將 修 集 的 善 根 迴 向 嚴 淨 一 切 諸 佛 國 土 修 行 的 目 的 何 在, 無 非 是 要 清 理 內 在 與 外 在, 亦 即 成 就 心 清 淨 與 國 土 清 淨 佛 教 徒 因 不 願 重 覆 待 在 五 濁 惡 世 而 生 起 厭 離 心, 修 集 一 切 善 根 而 漸 成 佛 智 與 佛 菩 提 後, 不 可 能 丟 下 五 濁 惡 世 而 自 私 地 捨 離 世 界 菩 薩 將 窮 盡 一 切 的 可 能 性 嚴 淨 國 土, 即 從 事 莊 嚴 清 淨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諸 佛 剎 土 之 廣 大 行, 必 安 置 一 切 眾 生 於 最 高 層 次 的 居 住 環 境 後, 才 能 完 成 菩 薩 的 大 願 嚴 格 說 來, 每 一 尊 菩 薩 都 是 地 藏 王 菩 薩, 因 為 沒 有 一 尊 菩 薩 是 不 具 足 大 願 力 而 盡 力 救 拔 虛 空 界 的 一 切 眾 生 7 進 入 水 陸 法 會 第 三 天, 今 日 我 在 華 嚴 壇 誦 華 嚴 經 第 27 至 38 卷, 將 重 點 分 享 如 下, 方 便 大 家 深 入 華 藏 世 界 海 (1) 經 云 : 以 善 語 為 說 妙 法, 令 其 歡 悅 所 謂 : 示 寂 靜 法, 令 其 信 受, 滅 除 不 善, 修 行 淨 業, 互 起 慈 心, 不 相 損 害 如 何 修 口 業 呢? 須 以 善 語 為 眾

生 說 妙 法, 所 謂 的 善 語, 就 是 以 寂 靜 的 說 話 外 表, 說 出 內 含 寂 靜 內 容 之 佛 法, 才 能 真 正 令 眾 生 歡 悅 起 來 (2) 經 云 : 離 家 屬 愛, 雖 現 居 家, 心 無 所 著 如 同 維 摩 詰 大 士 現 在 家 居 士 身 一 樣 的, 華 嚴 經 也 鼓 勵 居 士 們 雖 然 因 為 宿 世 因 緣 故, 有 了 家 眷 親 屬, 但 終 究 不 要 執 著 家 屬 之 間 的 愛, 應 學 習 維 摩 詰 居 士, 身 現 在 家 相, 實 際 是 出 家 心 那 麼 在 家 居 士 一 樣 漸 漸 走 向 徹 底 解 脫 (3) 經 云 : 設 滿 世 間 一 切 眾 生 悉 不 知 恩, 菩 薩 於 彼, 初 無 嫌 恨, 不 生 一 念 求 反 報 心, 但 欲 滅 其 無 量 苦 惱 修 學 菩 薩 道 的 人 經 常 遇 到 一 種 情 況, 即 自 己 滿 腔 的 熱 血 想 幫 助 眾 生, 卻 一 再 被 眾 生 潑 冷 水, 因 而 令 修 行 者 感 到 氣 餒 華 嚴 經 鼓 勵 我 們, 不 應 被 此 種 狀 況 所 困 擾, 就 算 一 切 眾 生 都 不 懂 得 報 恩, 菩 薩 從 初 發 心 以 來, 以 無 所 得 心 無 所 求 心 來 利 樂 一 切 眾 生, 故 菩 薩 終 不 起 一 點 點 的 嫌 恨 之 心 經 文 又 說 : 不 著 世 間, 不 取 眾 生 ; 其 心 清 淨, 無 所 依 止, 菩 薩 本 來 就 不 執 著 世 間, 也 不 曾 對 任 何 一 位 眾 生 取 著 過, 他 只 是 一 直 保 持 一 顆 清 淨 心, 不 斷 地 利 益 眾 生, 菩 薩 的 快 樂 與 自 在, 不 依 靠 任 何 事 情 而 產 生, 相 反 地, 在 無 依 中, 菩 薩 以 禪 定 力 永 無 休 止 地 助 眾 生 一 臂 之 力 (4) 菩 薩 如 何 在 無 執 著 與 無 束 縛 的 解 脫 中 做 迴 向 呢? 照 道 理 來 說, 無 所 求 的 菩 薩, 何 需 像 凡 夫 般 地 做 迴 向 呢? 那 不 是 有 所 求 了 嗎? 無 執 著 與 無 束 縛 的 解 脫 境 界 中, 好 像 不 用 迴 向 了 吧 解 決 這 個 問 題 的 答 案 是 : 菩 薩 摩 訶 薩 於 一 切 善 根, 心 生 尊 重 菩 薩 於 所 行 的 一 切 法 中, 對 任 何 點 點 滴 滴 的 事 情, 保 持 一 顆 尊 重 的 心, 雖 然 無 所 求, 以 尊 重 心 的 緣 故, 菩 薩 仍 會 將 踏 在 菩 薩 道 所 修 集 的 善 根, 隨 順 忍 可, 並 加 以 迴 向 (5) 菩 薩 十 地 之 中, 初 地 稱 為 歡 喜 地, 為 什 麼 會 歡 喜? 因 為 念 諸 佛, 故 生 歡 喜, 念 諸 佛 法, 故 生 歡 喜, 念 諸 菩 薩, 故 生 歡 喜, 念 諸 菩 薩 行, 故 生 歡 喜, 念 清 淨 諸 波 羅 蜜, 故 生 歡 喜, 念 諸 菩 薩 地 殊 勝, 故 生 歡 喜, 念 菩 薩 不 可 壞, 故 生 歡 喜, 念 如 來 教 化 眾 生, 故 生 歡 喜, 念 能 令 眾 生 得 利 益, 故 生 歡 喜, 念 入 一 切 如 來 智 方 便, 故 生 歡 喜 下 面 也 是 造 成 歡 喜 的 理 由 : 我 轉 離 一 切 世 間 境 界, 故 生 歡 喜, 親 近 一 切 佛, 故 生 歡 喜, 遠 離 凡 夫 地, 故 生 歡 喜, 近 智 慧 地, 故 生 歡 喜, 永 斷 一 切 惡 趣, 故 生 歡 喜, 與 一 切 眾 生 作 依 止 處, 故 生 歡 喜, 見 一 切 如 來, 故 生 歡 喜, 生 佛 境 界 中, 故 生 歡 喜, 入 一 切 菩 薩 平 等 性 中, 故 生 歡 喜, 遠 離 一 切 怖 畏 毛 豎 等 事, 故 生 歡 喜 當 一 位 菩 薩 得 歡 喜 地 之 後, 所 有 怖 畏 悉 得 遠 離 (6) 初 地 菩 薩 如 果 想 入 二 地, 即 離 垢 地, 當 起 十 種 深 心 何 等 為 十? 所 謂 : 正 直 心 柔 軟 心 堪 能 心 調 伏 心 寂 靜 心 純 善 心 不 雜 心 無 顧 戀 心 廣 心 大 心 菩 薩 以 此 十 心, 得 入 第 二 離 垢 地 (7) 如 果 菩 薩 想 度 眾 生, 令 眾 生 住 入 涅 槃, 很 重 要 的, 不 能 離 開 禪 善 巧 決

定 觀 察 智, 可 見 菩 薩 一 定 不 可 缺 乏 禪 修 的 能 力 而 禪 善 巧 決 定 觀 察 智, 又 不 離 善 巧 多 聞 菩 薩 如 是 觀 察 了 知 已, 倍 於 正 法 勤 求 修 習, 日 夜 唯 願 聞 法 喜 法 樂 法 依 法 隨 法 解 法 順 法 到 法 住 法 行 法 菩 薩 如 是 勤 求 佛 法, 所 有 珍 財 皆 無 吝 惜, 不 見 有 什 麼 物 品 是 很 難 得 很 貴 重 的, 但 於 能 說 佛 法 之 人 生 難 遭 遇 想 是 故, 菩 薩 於 內 外 財, 為 求 佛 法 悉 能 捨 施 若 聞 一 句 未 曾 聞 法, 生 大 歡 喜, 勝 得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滿 中 珍 寶 (8) 第 三 地 是 發 光 地, 此 地 的 特 色 是 各 種 禪 定 自 在, 神 通 也 自 在 由 此 可 知, 證 入 三 地 即 具 足 自 在 之 禪 定 與 神 通, 許 多 人 自 稱 為 八 地 菩 薩, 卻 沒 有 任 何 可 供 驗 證 的 禪 定 與 神 通, 佛 教 徒 當 小 心 謹 慎, 莫 被 騙 了 (9) 第 四 地 是 焰 慧 地, 配 合 法 次 法 向 而 修 學 三 十 七 道 品, 亦 即 以 向 於 厭 向 於 離 欲 向 於 滅 向 於 捨 之 態 度 來 修 學 每 一 個 道 品 此 種 修 法, 與 聲 聞 乘 極 為 類 似 (10) 菩 薩 知 道 有 為 法 充 滿 許 多 過 患, 原 本 應 當 斷 除 此 中 過 患 和 合 之 因 緣, 然 為 成 就 眾 生 故, 亦 不 畢 竟 滅 於 諸 行 (11) 第 八 地 與 前 七 地, 有 何 不 同 之 處? 從 初 地 至 七 地, 所 行 諸 行 皆 捨 離 煩 惱 業, 以 迴 向 無 上 菩 提 故, 然 未 名 為 超 煩 惱 行 譬 如 轉 輪 聖 王 乘 天 象 寶, 遊 四 天 下, 知 有 貧 窮 困 苦 之 人, 而 不 為 彼 眾 患 所 染, 然 未 名 為 超 過 人 位 ; 若 捨 王 身, 生 於 梵 世, 乘 天 宮 殿, 見 千 世 界, 遊 千 世 界, 示 現 梵 天 光 明 威 德, 爾 乃 名 為 超 過 人 位 佛 子! 菩 薩 亦 復 如 是, 始 從 初 地 至 於 七 地, 乘 波 羅 蜜 乘 遊 行 世 間, 知 諸 世 間 煩 惱 過 患, 以 乘 正 道 故, 不 為 煩 惱 過 失 所 染, 然 未 名 為 超 煩 惱 行 ; 若 捨 一 切 有 功 用 行, 從 第 七 地 入 第 八 地, 乘 菩 薩 清 淨 乘 遊 行 世 間, 知 煩 惱 過 失, 不 為 所 染, 爾 乃 名 為 超 煩 惱 行, 以 得 一 切 盡 超 過 故 (12) 菩 薩 從 哪 一 地 開 始, 能 人 滅 盡 定? 從 第 六 地 以 上, 就 能 入 滅 盡 定 但 第 七 地 以 上, 能 念 念 入, 亦 念 念 起, 而 不 作 證 這 種 能 力 在 聲 聞 乘 經 典 中, 是 聞 所 未 聞 的 境 界 與 功 夫, 故 此 菩 薩 名 為 : 成 就 不 可 思 議 身 語 意 業, 行 於 實 際 的 禪 定 中 而 不 作 證 譬 如 有 人 乘 船 入 海, 以 善 巧 力 不 遭 水 難 ; 此 地 菩 薩 亦 復 如 是, 乘 波 羅 蜜 船 行 實 際 海, 以 願 力 故 而 不 證 滅 盡 定 (13) 八 地 菩 薩 為 不 動 地, 此 地 的 特 色 在 於 捨 一 切 功 用 行, 得 無 功 用 法, 身 口 意 業 念 務 皆 息, 住 於 報 行 前 七 地 須 很 用 功 地 修 行, 到 了 第 八 地 是 收 成 的 階 段, 故 身 口 意 之 努 力 修 行, 在 第 八 地 時 歇 息 下 來, 因 為 所 有 的 努 力 使 得 行 者 證 得 第 八 地, 無 需 再 刻 意 努 力, 任 運 而 轉 此 時 諸 佛 若 不 勸 菩 薩 再 起 智 門 入 種 種 境 界 繼 續 修 習 佛 法 的 話, 彼 時 即 入 究 竟 涅 槃, 棄 捨 一 切 利 眾 生 業 所 以, 八 地 菩 薩 若 欠 缺 諸 佛 的 引 導, 很 容 易 成 為 阿 羅 漢, 進 入 涅 槃 這 也 是 為 什 麼 阿 羅 漢 若 迴 小 向 大, 直 接 成 為 八 地 菩 薩 的 原 因 了, 因 為 兩 種 聖 人 的 心 性 都 是 無 功

用 行 任 運 而 轉, 所 差 者 只 在 於 阿 羅 漢 不 再 主 動 利 益 眾 生, 直 接 進 入 無 為 之 涅 槃 界 八 地 菩 薩 經 過 佛 的 提 醒, 繼 續 走 在 菩 薩 道 上, 事 實 上, 八 地 以 上 的 菩 薩, 每 一 位 都 像 觀 世 音 菩 薩, 因 為 祂 們 開 始 各 隨 其 類 而 為 現 形 應 以 聲 聞 身 得 度 者, 現 聲 聞 形 ; 應 以 辟 支 佛 身 得 度 者, 現 辟 支 佛 形 ; 應 以 菩 薩 身 得 度 者, 現 菩 薩 形 ; 應 以 如 來 身 得 度 者, 現 如 來 形 菩 薩 如 是 於 一 切 不 可 說 佛 國 土 中, 隨 諸 眾 生 信 樂 差 別, 如 是 如 是 而 為 現 身 (14) 是 故, 每 一 位 八 地 以 上 的 菩 薩, 都 具 足 隨 眾 生 所 需 而 化 現 其 身 的 能 力, 在 這 個 意 義 上, 八 地 以 上 的 菩 薩 與 觀 音 菩 薩 無 二 無 別 另 外, 每 一 位 大 菩 薩 都 為 了 各 自 的 大 願 力, 心 無 疲 厭 地 度 脫 盡 虛 空 遍 法 界 的 一 切 眾 生, 在 這 個 意 義 上, 具 足 大 願 並 付 諸 實 踐 的 任 何 一 位 菩 薩, 都 與 地 藏 王 菩 薩 無 二 無 別 8 下 面 繼 續 與 大 家 分 享 華 嚴 經 深 妙 之 佛 菩 薩 境 界 : (1) 菩 薩 十 地 稱 為 法 雲 地, 為 何 如 此 稱 呼 呢? 於 一 一 諸 如 來 所 所 有 法 明 法 照 法 雨 三 世 法 藏, 皆 能 安 能 受 能 攝 能 持, 是 故 此 地 名 為 : 法 雲 佛 子! 此 地 菩 薩 以 自 願 力, 起 大 悲 雲, 震 大 法 雷, 通 明 無 畏 以 為 電 光, 福 德 智 慧 而 為 密 雲, 現 種 種 身, 周 旋 往 返, 於 一 念 頃, 普 遍 十 方 百 千 億 那 由 他 世 界 微 塵 數 國 土, 演 說 大 法, 摧 伏 魔 怨 ; 復 過 此 數, 於 無 量 百 千 億 那 由 他 世 界 微 塵 數 國 土, 隨 諸 眾 生 心 之 所 樂, 霔 甘 露 雨, 滅 除 一 切 眾 惑 塵 焰 是 故 此 地 名 為 : 法 雲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39 26 十 地 品 (T10, no. 279, p. 207, a22-b2) (2) 什 麼 是 一 位 菩 薩 遍 往 諸 佛 國 土 的 神 通 三 昧? 此 菩 薩 摩 訶 薩 於 種 種 諸 世 界 中 入 此 三 昧, 或 剎 那 入, 或 須 臾 入, 或 相 續 入, 或 日 初 分 時 入, 或 日 中 分 時 入, 或 日 後 分 時 入, 或 夜 初 分 時 入, 或 夜 中 分 時 入, 或 夜 後 分 時 入, 或 一 日 入, 或 五 日 入, 或 半 月 入, 或 一 月 入, 或 一 年 入, 或 百 年 入, 或 千 年 入, 或 百 千 年 入, 或 億 年 入, 或 百 千 億 年 入, 或 百 千 那 由 他 億 年 入, 或 一 劫 入, 或 百 劫 入, 或 百 千 劫 入, 或 百 千 那 由 他 億 劫 入, 或 無 數 劫 入, 或 無 量 劫 入, 或 無 邊 劫 入, 或 無 等 劫 入, 或 不 可 數 劫 入, 或 不 可 稱 劫 入, 或 不 可 思 劫 入, 或 不 可 量 劫 入, 或 不 可 說 劫 入, 或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劫 入, 若 久 若 近 若 法 若 時, 種 種 不 同 菩 薩 於 彼 不 生 分 別, 心 無 染 著, 不 作 二 不 作 不 二, 不 作 普 不 作 別, 雖 離 此 分 別 而 以 神 通 方 便 從 三 昧 起, 於 一 切 法 不 忘 不 失 至 於 究 竟 菩 薩 摩 訶 薩 於 無 數 世 界 入 神 通 三 昧, 入 三 昧 已, 明 見 爾 所 無 數 世 界 是 為 菩 薩 摩 訶 薩 次 第 遍 往 諸 佛 國 土 神 通 大 三 昧 善 巧 智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1 27 十 定 品 (T10, no. 279, p. 215, a6-29) (3) 當 菩 薩 進 入 一 切 眾 生 差 別 身 三 昧 時, 能 得 十 種 無 所 著, 何 者 為 十? 所 謂 : 於 一 切 剎 無 所 著, 於 一 切 方 無 所 著, 於 一 切 劫 無 所 著, 於 一 切 眾 無 所 著,

於 一 切 法 無 所 著, 於 一 切 菩 薩 無 所 著, 於 一 切 菩 薩 願 無 所 著, 於 一 切 三 昧 無 所 著, 於 一 切 佛 無 所 著, 於 一 切 地 無 所 著 是 為 十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2 27 十 定 品 (T10, no. 279, p. 218, c28-p. 219, a4) (4) 一 般 人 所 理 解 的 佛 事, 都 以 為 是 辦 法 會, 實 際 上, 我 們 來 看 看 諸 佛 所 做 的 佛 事 是 什 麼? 我 深 深 希 望 諸 位 能 漸 漸 提 升 到 諸 佛 所 做 的 佛 事 諸 佛 世 尊 於 一 切 世 界 一 切 時, 有 十 種 佛 事 何 等 為 十? 一 者, 若 有 眾 生 專 心 憶 念, 則 現 其 前 ; 二 者, 若 有 眾 生 心 不 調 順, 則 為 說 法 ; 三 者, 若 有 眾 生 能 生 淨 信, 必 令 獲 得 無 量 善 根 ; 四 者, 若 有 眾 生 能 入 法 位, 悉 皆 現 證, 無 不 了 知 ; 五 者, 教 化 眾 生 無 有 疲 厭 ; 六 者, 遊 諸 佛 剎, 往 來 無 礙 ; 七 者, 大 悲 不 捨 一 切 眾 生 ; 八 者, 現 變 化 身, 恒 不 斷 絕 ; 九 者, 神 通 自 在, 未 嘗 休 息 ; 十 者, 安 住 法 界, 能 遍 觀 察 是 為 十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6 33 佛 不 思 議 法 品 (T10, no. 279, p. 243, b28-c8) 第 六 第 八 與 第 九 佛 事, 是 我 們 完 全 達 不 到 的 境 界, 應 勤 精 進, 有 一 天 達 成 有 些 人 謊 稱 自 己 有 此 種 能 力 或 某 某 佛 再 來, 但 卻 無 法 在 光 天 化 日 之 下 展 現 其 神 通, 經 不 起 驗 證, 這 都 犯 了 說 過 人 法 的 大 戒 一 個 人 必 須 修 成 第 六 第 八 與 第 九 佛 事 之 時, 才 有 資 格 堪 稱 為 佛 (5) 許 多 經 典 都 教 我 們 不 要 去 看 世 間 的 過 錯 或 是 非, 但 大 部 分 的 人 只 從 耳 朵 聽 進 去, 卻 仍 舊 對 世 間 充 滿 許 多 不 滿, 說 三 道 四, 批 評 一 堆, 在 華 嚴 經 看 來, 這 將 引 起 一 連 串 的 連 鎖 反 應, 相 當 不 好 若 諸 菩 薩 於 其 它 菩 薩 起 瞋 恚 心, 即 成 就 百 萬 障 門 百 萬 障 門 真 的 很 多, 下 面 全 是 : 所 謂 : 不 見 菩 提 障 ; 不 聞 正 法 障 ; 生 不 淨 世 界 障 ; 生 諸 惡 趣 障 ; 生 諸 難 處 障 ; 多 諸 疾 病 障 ; 多 被 謗 毀 障 ; 生 頑 鈍 諸 趣 障 ; 壞 失 正 念 障 ; 闕 少 智 慧 障 ; 眼 障 ; 耳 障 ; 鼻 障 ; 舌 障 ; 身 障 ; 意 障 ; 惡 知 識 障 ; 惡 伴 黨 障 ; 樂 習 小 乘 障 ; 樂 近 凡 庸 障 ; 不 信 樂 大 威 德 人 障 ; 樂 與 離 正 見 人 同 住 障 ; 生 外 道 家 障 ; 住 魔 境 界 障 ; 離 佛 正 教 障 ; 不 見 善 友 障 ; 善 根 留 難 障 ; 增 不 善 法 障 ; 得 下 劣 處 障 ; 生 邊 地 障 ; 生 惡 人 家 障 ; 生 惡 神 中 障 ; 生 惡 龍 惡 夜 叉 惡 乾 闥 婆 惡 阿 脩 羅 惡 迦 樓 羅 惡 緊 那 羅 惡 摩 睺 羅 伽 惡 羅 剎 中 障 ; 不 樂 佛 法 障 ; 習 童 蒙 法 障 ; 樂 著 小 乘 障 ; 不 樂 大 乘 障 ; 性 多 驚 怖 障 ; 心 常 憂 惱 障 ; 愛 著 生 死 障 ; 不 專 佛 法 障 ; 不 喜 見 聞 佛 自 在 神 通 障 ; 不 得 菩 薩 諸 根 障 ; 不 行 菩 薩 淨 行 障 ; 退 怯 菩 薩 深 心 障 ; 不 生 菩 薩 大 願 障 ; 不 發 一 切 智 心 障 ; 於 菩 薩 行 懈 怠 障 ; 不 能 淨 治 諸 業 障 ; 不 能 攝 取 大 福 障 ; 智 力 不 能 明 利 障 ; 斷 於 廣 大 智 慧 障 ; 不 護 持 菩 薩 諸 行 障 ; 樂 誹 謗 一 切 智 語 障 ; 遠 離 諸 佛 菩 提 障 ; 樂 住 眾 魔 境 界 障 ; 不 專 修 佛 境 界 障 ; 不 決 定 發 菩 薩 弘 誓 障 ; 不 樂 與 菩 薩 同 住 障 ; 不 求 菩 薩 善 根 障 ; 性 多 見 疑 障 ; 心 常 愚 闇 障 ; 不 能 行 菩 薩 平 等 施 故, 起 不 捨 障 ; 不 能 持 如 來 戒 故, 起 破 戒 障 ; 不 能 入 堪 忍 門 故, 起 愚 癡 惱 害 瞋 恚 障 ; 不 能 行 菩 薩 大 精 進 故, 起 懈 怠 垢 障 ; 不 能 得 諸 三 昧 故, 起 散 亂 障 ; 不 修 治 般 若 波 羅 蜜 故, 起 惡 慧 障 ; 於 處 非 處 中 無 善 巧 障 ; 於 度 眾 生 中 無 方 便 障 ; 於 菩 薩 智 慧 中 不 能 觀 察 障 ; 於 菩 薩 出 離 法 中 不 能 了 知 障 ; 不 成 就 菩 薩 十 種 廣 大 眼 故, 眼 如 生 盲 障 ; 耳 不 聞 無 礙 法 故, 口 如 啞 羊 障 ; 不 具 相 好 故, 鼻 根 破 壞 障 ; 不 能 辨 了 眾 生 語 言 故, 成 就 舌 根 障 ; 輕 賤 眾 生 故, 成

就 身 根 障 ; 心 多 狂 亂 故, 成 就 意 根 障 ; 不 持 三 種 律 儀 故, 成 就 身 業 障 ; 恒 起 四 種 過 失 故, 成 就 語 業 障 ; 多 生 貪 瞋 邪 見 故, 成 就 意 業 障 ; 賊 心 求 法 障 ; 斷 絕 菩 薩 境 界 障 ; 於 菩 薩 勇 猛 法 中 心 生 退 怯 障 ; 於 菩 薩 出 離 道 中 心 生 嬾 惰 障 ; 於 菩 薩 智 慧 光 明 門 中 心 生 止 息 障 ; 於 菩 薩 念 力 中 心 生 劣 弱 障 ; 於 如 來 教 法 中 不 能 住 持 障 ; 於 菩 薩 離 生 道 不 能 親 近 障 ; 於 菩 薩 無 失 壞 道 不 能 修 習 障 ; 隨 順 二 乘 正 位 障 ; 遠 離 三 世 諸 佛 菩 薩 種 性 障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9 36 普 賢 行 品 (T10, no. 279, p. 257, c18-p. 258, b2) 若 菩 薩 於 諸 菩 薩 起 一 瞋 心, 則 成 就 如 是 等 百 萬 障 門 (6) 所 以, 不 應 起 一 念 瞋 心, 相 反 的, 諸 菩 薩 摩 訶 薩 欲 急 滿 足 諸 菩 薩 行, 應 勤 修 十 種 法 安 住 此 十 法 已, 則 能 具 足 十 種 清 淨 住 此 十 法 已, 則 具 足 十 種 廣 大 智 住 此 十 智 已, 則 得 入 十 種 普 入 如 是 觀 察 已, 則 住 十 種 勝 妙 心 住 此 十 種 勝 妙 心 已, 則 得 十 種 佛 法 善 巧 智 菩 薩 摩 訶 薩 持 此 法 者, 少 作 功 力, 急 得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皆 得 具 足 一 切 佛 法, 悉 與 三 世 諸 佛 法 等 以 上 有 許 多 的 十 法, 現 在 一 項 一 項 地 解 釋 如 下, 大 家 就 了 解 了 而 且 要 記 得 的 是, 這 一 連 串 的 修 習, 都 是 為 了 正 對 治 因 世 間 法 所 衍 生 的 一 念 瞋 心 而 說 的, 都 是 為 了 防 止 百 萬 障 門 開 而 說 的 甲 勤 修 十 法 種, 何 等 為 十? 所 謂 : 心 不 棄 捨 一 切 眾 生, 於 諸 菩 薩 生 如 來 想, 永 不 誹 謗 一 切 佛 法, 知 諸 國 土 無 有 窮 盡, 於 菩 薩 行 深 生 信 樂, 不 捨 平 等 虛 空 法 界 菩 提 之 心, 觀 察 菩 提 入 如 來 力, 精 勤 修 習 無 礙 辯 才, 教 化 眾 生 無 有 疲 厭, 住 一 切 世 界 心 無 所 著 是 為 十 乙 十 種 清 淨 何 等 為 十? 所 謂 : 通 達 甚 深 法 清 淨, 親 近 善 知 識 清 淨, 護 持 諸 佛 法 清 淨, 了 達 虛 空 界 清 淨, 深 入 法 界 清 淨, 觀 察 無 邊 心 清 淨, 與 一 切 菩 薩 同 善 根 清 淨, 不 著 諸 劫 清 淨, 觀 察 三 世 清 淨, 修 行 一 切 諸 佛 法 清 淨 是 為 十 丙 具 足 十 種 廣 大 智 何 等 為 十? 所 謂 : 知 一 切 眾 生 心 行 智, 知 一 切 眾 生 業 報 智, 知 一 切 佛 法 智, 知 一 切 佛 法 深 密 理 趣 智, 知 一 切 陀 羅 尼 門 智, 知 一 切 文 字 辯 才 智, 知 一 切 眾 生 語 言 音 聲 辭 辯 善 巧 智, 於 一 切 世 界 中 普 現 其 身 智, 於 一 切 眾 會 中 普 現 影 像 智, 於 一 切 受 生 處 中 具 一 切 智 智 是 為 十 丁 得 入 十 種 普 入 何 等 為 十? 所 謂 : 一 切 世 界 入 一 毛 道, 一 毛 道 入 一 切 世 界 ; 一 切 眾 生 身 入 一 身, 一 身 入 一 切 眾 生 身 ; 不 可 說 劫 入 一 念, 一 念 入 不 可 說 劫 ; 一 切 佛 法 入 一 法, 一 法 入 一 切 佛 法 ; 不 可 說 處 入 一 處, 一 處 入 不 可 說 處 ; 不 可 說 根 入 一 根, 一 根 入 不 可 說 根 ; 一 切 根 入 非 根, 非 根 入 一 切 根 ; 一 切 想 入 一 想, 一 想 入 一 切 想 ; 一 切 言 音 入 一 言 音, 一 言 音 入 一 切 言 音 ; 一 切 三 世 入 一 世, 一 世 入 一 切 三 世 是 為 十 戊 住 十 種 勝 妙 心 何 等 為 十? 所 謂 : 住 一 切 世 界 語 言 非 語 言 勝 妙 心,

住 一 切 眾 生 想 念 無 所 依 止 勝 妙 心, 住 究 竟 虛 空 界 勝 妙 心, 住 無 邊 法 界 勝 妙 心, 住 一 切 深 密 佛 法 勝 妙 心, 住 甚 深 無 差 別 法 勝 妙 心, 住 除 滅 一 切 疑 惑 勝 妙 心, 住 一 切 世 平 等 無 差 別 勝 妙 心, 住 三 世 諸 佛 平 等 勝 妙 心, 住 一 切 諸 佛 力 無 量 勝 妙 心 是 為 十 己 十 種 佛 法 善 巧 智 何 等 為 十? 所 謂 : 了 達 甚 深 佛 法 善 巧 智, 出 生 廣 大 佛 法 善 巧 智, 宣 說 種 種 佛 法 善 巧 智, 證 入 平 等 佛 法 善 巧 智, 明 了 差 別 佛 法 善 巧 智, 悟 解 無 差 別 佛 法 善 巧 智, 深 入 莊 嚴 佛 法 善 巧 智, 一 方 便 入 佛 法 善 巧 智, 無 量 方 便 入 佛 法 善 巧 智, 知 無 邊 佛 法 無 差 別 善 巧 智, 以 自 心 自 力 於 一 切 佛 法 不 退 轉 善 巧 智 是 為 十 (7) 善 財 童 子 五 十 三 參 的 其 中 一 參, 是 拜 訪 彌 伽, 向 他 求 教 善 財 本 來 是 向 彌 伽 學 習 的 但 彌 伽 一 聽 到 善 財 已 經 發 菩 提 心, 馬 上 下 座 向 他 禮 拜 經 云 : 彌 伽 遽 即 下 師 子 座, 於 善 財 所 五 體 投 地, 散 金 銀 華 無 價 寶 珠, 及 以 上 妙 碎 末 栴 檀 無 量 種 衣 以 覆 其 上, 復 散 無 量 種 種 香 華 種 種 供 具 以 為 供 養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63 39 入 法 界 品 (T10, no. 279, p. 337, c15-18) 接 著, 彌 伽 開 始 讚 嘆 發 菩 提 心 的 偉 大, 下 面 這 段 文 應 可 鼓 勵 全 天 下 發 菩 提 心 的 菩 薩 們, 持 續 長 養 自 己 的 菩 提 心 彌 伽 說 : 若 有 能 發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心, 則 為 不 斷 一 切 佛 種, 則 為 嚴 淨 一 切 佛 剎, 則 為 成 熟 一 切 眾 生, 則 為 了 達 一 切 法 性, 則 為 悟 解 一 切 業 種, 則 為 圓 滿 一 切 諸 行, 則 為 不 斷 一 切 大 願, 則 如 實 解 離 貪 種 性, 則 能 明 見 三 世 差 別, 則 令 信 解 永 得 堅 固, 則 為 一 切 如 來 所 持, 則 為 一 切 諸 佛 憶 念, 則 與 一 切 菩 薩 平 等, 則 為 一 切 賢 聖 讚 喜, 則 為 一 切 梵 王 禮 覲, 則 為 一 切 天 主 供 養, 則 為 一 切 夜 叉 守 護, 則 為 一 切 羅 剎 侍 衛, 則 為 一 切 龍 王 迎 接, 則 為 一 切 緊 那 羅 王 歌 詠 讚 歎, 則 為 一 切 諸 世 間 主 稱 揚 慶 悅, 則 令 一 切 諸 眾 生 界 悉 得 安 隱 所 謂 : 令 捨 惡 趣 故, 令 出 難 處 故, 斷 一 切 貧 窮 根 本 故, 生 一 切 天 人 快 樂 故, 遇 善 知 識 親 近 故, 聞 廣 大 法 受 持 故, 生 菩 提 心 故, 淨 菩 提 心 故, 照 菩 薩 道 故, 入 菩 薩 智 故, 住 菩 薩 地 故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63 39 入 法 界 品 (T10, no. 279, p. 337, c20-p. 338, a7) 9 水 陸 法 會 結 束, 華 嚴 壇 之 誦 經 圓 滿, 最 後 一 次 與 大 家 分 享 華 嚴 經 : (1) 瞿 夷 建 議 善 財 童 子 去 參 訪 摩 耶 夫 人, 然 而 摩 耶 夫 人 已 經 往 生, 如 何 得 見 呢? 因 此 而 衍 生 善 財 的 一 個 問 題 : 我 當 云 何 見 善 知 識? 這 包 含 如 何 用 肉 眼 得 見 一 位 已 往 生 的 善 知 識 為 何 肉 眼 難 以 認 出 善 知 識, 理 由 如 下 : 善 知 識 者 遠 離 世 間 住, 無 所 住, 不 著 諸 入, 超 出 障 礙, 趣 無 礙 道, 具 淨 法 身 善 業 化 身, 以 明 淨 智 觀 諸 世 間, 大 願 成 滿, 持 佛 法, 身 如 意 法 身 非 生 滅 身 非 來 去 身 非 虛 實 身 非 聚 散 身 一 切 諸 相 即 一 相 身 離 邊 見 身 無 所 著 身 無 窮 盡 身 滅 眾 虛 妄 如

電 光 身 如 幻 夢 身 如 鏡 像 身 如 淨 日 身, 充 滿 一 切 諸 方, 化 身 於 三 世 中 無 壞 法 身 非 身 之 身, 如 是 等 身 一 切 世 間 所 不 能 見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57 34 入 法 界 品 (T09, no. 278, p. 761, c18-28) (2) 如 果 善 知 識 如 此 微 妙, 難 以 得 見, 就 連 善 財 童 子 都 有 這 樣 子 的 疑 問, 我 當 云 何 能 見 親 近 知 其 相 貌? 聞 法 受 持? 這 個 問 題 的 重 要 性, 涉 及 平 日 一 個 想 真 修 實 證 尋 求 訪 道 的 真 誠 佛 教 徒, 如 何 找 到 善 知 識 如 何 認 出 善 知 識 好, 下 面 教 大 家 如 何 認 出 善 知 識 : 應 守 護 心 城, 離 生 死 故 ; 應 莊 嚴 心 城, 得 十 力 故 ; 應 淨 心 城, 遠 離 慳 嫉 諸 諂 曲 故 ; 應 滅 熾 然 猛 焰 心 城, 諸 禪 三 昧 法 門 相 續 得 自 在 故 ; 應 照 心 城, 常 以 般 若 波 羅 蜜 光 照 如 來 海 及 眷 屬 故 ; 應 長 養 心 城, 攝 取 諸 佛 方 便 道 故 ; 應 堅 固 心 城, 出 生 普 賢 諸 行 願 故 ; 應 修 心 城, 諸 魔 魔 民 及 餘 怨 敵 莫 能 壞 故 ; 應 明 心 城, 得 諸 如 來 智 光 明 故 ; 應 修 無 壞 心 城, 能 受 如 來 正 法 雲 故 ; 應 具 心 城, 己 心 悉 受 一 切 如 來 功 德 海 故 ; 應 廣 心 城, 大 慈 普 覆 一 切 眾 生 故 ; 應 蓋 心 城, 以 法 普 覆 障 不 善 故 ; 應 進 心 城, 無 量 大 悲 救 一 切 眾 生 故 ; 應 開 心 城 門, 正 念 一 切 三 世 佛 故 ; 應 達 心 城, 悉 知 諸 佛 轉 正 法 輪 修 多 羅 法 門 因 緣 起 故 ; 應 知 心 城 道, 開 示 顯 現 一 切 智 道 故 ; 應 持 心 城, 具 三 世 佛 諸 願 海 故 ; 應 知 心 城 力, 長 養 法 界 功 德 力 故 ; 應 放 心 城, 普 照 光 明, 知 一 切 眾 生 諸 根 欲 性 結 業 習 氣 諸 垢 淨 故 ; 應 知 心 城 自 在 力, 攝 取 一 切 諸 法 界 故 ; 應 瑩 心 城, 住 佛 念 故 ; 應 知 心 城 實 相, 了 達 諸 法 無 實 性 故 ; 應 知 心 城 如 幻, 入 一 切 智 正 法 城 故 菩 薩 摩 訶 薩 若 如 是 知 諸 心 城 者, 則 能 積 集 一 切 善 根, 何 以 故? 蠲 除 無 量 諸 障 礙 故 所 謂 : 見 佛 障 聞 法 障 供 養 佛 障 攝 眾 生 障 淨 佛 剎 障 菩 薩 摩 訶 薩 若 有 如 是 無 障 礙 心, 以 少 方 便, 能 見 一 切 諸 善 知 識, 究 竟 成 就 一 切 種 智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57 34 入 法 界 品 (T09, no. 278, p. 762, a2-29) (3) 四 十 卷 本 的 華 嚴 經, 最 於 一 品 提 到 早 課 經 常 誦 念 的 普 賢 十 大 願, 為 何 會 提 到 十 大 願? 因 為 如 來 的 功 德 太 多, 描 述 不 完, 假 使 十 方 一 切 諸 佛,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相 續 演 說, 不 可 窮 盡 如 此 偉 大 與 崇 高 的 如 來 功 德, 若 欲 成 就 此 功 德 門, 應 修 十 種 廣 大 行 願 所 以, 修 學 普 賢 十 大 願, 將 使 我 們 成 就 如 來 無 窮 無 盡 的 功 德 而 普 賢 十 大 願 即 是 : 一 者 禮 敬 諸 佛, 二 者 稱 讚 如 來, 三 者 廣 修 供 養, 四 者 懺 悔 業 障, 五 者 隨 喜 功 德, 六 者 請 轉 法 輪, 七 者 請 佛 住 世, 八 者 常 隨 佛 學, 九 者 恒 順 眾 生, 十 者 普 皆 迴 向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4, b24-28) 以 往 大 家 誦 早 課 時, 只 知 十 大 願 的 綱 目, 都 不 知 十 大 願 的 詳 細 內 容 與 修 法, 故 將 內 容 詳 述 如 下 : 甲 言 禮 敬 諸 佛 者 : 所 有 盡 法 界 虛 空 界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諸 佛 世 尊, 我 以 普 賢 行 願 力 故, 起 深 信 解, 如 對 目 前, 悉 以 清 淨 身 語 意 業, 常 修 禮 敬 ; 一 一 佛 所, 皆 現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身, 一 一 身 遍 禮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佛 ; 虛 空 界 盡, 我 禮 乃 盡, 而 虛 空 界 不 可 盡 故,

我 此 禮 敬, 無 有 窮 盡 如 是 乃 至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禮 乃 盡 而 眾 生 界 乃 至 煩 惱 無 有 盡 故, 我 此 禮 敬 無 有 窮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4, c1-11) 乙 言 稱 讚 如 來 者 : 所 有 盡 法 界 虛 空 界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剎 土 所 有 極 微 一 一 塵 中, 皆 有 一 切 世 界 極 微 塵 數 佛, 一 一 佛 所 皆 有 菩 薩 海 會 圍 遶, 我 當 悉 以 甚 深 勝 解, 現 前 知 見 ; 各 以 出 過 辯 才 天 女 微 妙 舌 根, 一 一 舌 根 出 無 盡 音 聲 海, 一 一 音 聲 出 一 切 言 辭 海, 稱 揚 讚 歎 一 切 如 來 諸 功 德 海, 窮 未 來 際 相 續 不 斷, 盡 於 法 界 無 不 周 遍 如 是 虛 空 界 盡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讚 乃 盡 而 虛 空 界 乃 至 煩 惱 無 有 盡 故, 我 此 讚 歎 無 有 窮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4, c12-23) 丙 廣 修 供 養 者 : 所 有 盡 法 界 虛 空 界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佛 剎 極 微 塵 中, 一 一 各 有 一 切 世 界 極 微 塵 數 佛, 一 一 佛 所 種 種 菩 薩 海 會 圍 遶, 我 以 普 賢 行 願 力 故, 起 深 信 解, 現 前 知 見, 悉 以 上 妙 諸 供 養 具 而 為 供 養 所 謂 : 華 雲 鬘 雲 天 音 樂 雲 天 傘 蓋 雲 天 衣 服 雲 天 種 種 香 塗 香 燒 香 末 香, 如 是 等 雲, 一 一 量 如 須 彌 山 王 ; 然 種 種 燈, 酥 燈 油 燈 諸 香 油 燈, 一 一 燈 炷 如 須 彌 山, 一 一 燈 油 如 大 海 水, 以 如 是 等 諸 供 養 具 常 為 供 養 諸 供 養 中, 法 供 養 最 所 謂 : 如 說 修 行 供 養 利 益 眾 生 供 養 攝 受 眾 生 供 養 代 眾 生 苦 供 養 勤 修 善 根 供 養 不 捨 菩 薩 業 供 養 不 離 菩 提 心 供 養 如 前 供 養 無 量 功 德, 比 法 供 養 一 念 功 德 百 分 不 及 一, 千 分 不 及 一, 百 千 俱 胝 那 由 他 分 迦 羅 分 算 分 數 分 諭 分 優 婆 尼 沙 陀 分 亦 不 及 一 何 以 故? 以 諸 如 來 尊 重 法 故, 以 如 說 修 行 出 生 諸 佛 故 若 諸 菩 薩 行 法 供 養, 則 得 成 就 供 養 如 來, 如 是 修 行 是 真 供 養 故 此 廣 大 最 勝 供 養 虛 空 界 盡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供 乃 盡 而 虛 空 界 乃 至 煩 惱 不 可 盡 故, 我 此 供 養 亦 無 有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4, c24-p. 845, a18) 丁 言 懺 除 業 障 者 : 菩 薩 自 念 我 於 過 去 無 始 劫 中, 由 貪 瞋 癡 發 身 口 意, 作 諸 惡 業 無 量 無 邊 若 此 惡 業 有 體 相 者, 盡 虛 空 界 不 能 容 受 我 今 悉 以 清 淨 三 業, 遍 於 法 界 極 微 塵 剎 一 切 諸 佛 菩 薩 眾 前, 誠 心 懺 悔, 後 不 復 造, 恒 住 淨 戒 一 切 功 德 如 是 虛 空 界 盡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懺 乃 盡 而 虛 空 界 乃 至 眾 生 煩 惱 不 可 盡 故, 我 此 懺 悔 無 有 窮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5, a19-28) 戊 言 隨 喜 功 德 者 : 所 有 盡 法 界 虛 空 界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諸 佛 如 來, 從 初 發 心 為 一 切 智, 勤 修 福 聚, 不 惜 身 命, 經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一 一 劫 中 捨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頭 目 手 足, 如 是 一 切 難 行 苦 行, 圓 滿 種 種 波 羅 蜜 門, 證 入 種 種 菩 薩 智 地, 成 就 諸 佛 無 上 菩 提 及 般 涅 槃, 分 布 舍 利, 所 有 善 根, 我 皆 隨 喜 及 彼 十 方 一 切 世 界, 六 趣 四 生 一 切 種 類 所 有 功 德, 乃 至 一 塵 我 皆 隨 喜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聲 聞 及 辟 支 佛 有 學 無 學 所 有 功 德, 我 皆 隨 喜 一 切 菩 薩 所 修 無 量 難 行 苦 行, 志 求 無 上 正 等 菩 提 廣 大 功 德, 我 皆 隨 喜 如 是 虛 空 界 盡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此 隨 喜 無 有 窮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5, a29-b15) 己 言 請 轉 法 輪 者 : 所 有 盡 法 界 虛 空 界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佛 剎 極 微 塵 中, 一 一 各 有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廣 大 佛 剎, 一 一 剎 中 念 念 有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一 切 諸 佛 成 等 正 覺, 一 切 菩 薩 海 會 圍 遶, 而 我 悉 以 身 口 意 業 種 種 方 便, 慇 懃 勸 請 轉 妙 法 輪 如 是 虛 空 界 盡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常 勸 請 一 切 諸 佛 轉 正 法 輪 無 有 窮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5, b16-25) 庚 言 請 佛 住 世 者 : 所 有 盡 法 界 虛 空 界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諸 佛 如 來 將 欲 示 現 般 涅 槃 者, 及 諸 菩 薩 聲 聞 緣 覺 有 學 無 學, 乃 至 一 切 諸 善 知 識, 我 悉 勸 請 莫 入 涅 槃, 經 於 一 切 佛 剎 極 微 塵 數 劫, 為 欲 利 樂 一 切 眾 生 如 是 虛 空 界 盡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此 勸 請 無 有 窮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5, b26-c4) 辛 言 常 隨 佛 學 者 : 如 此 娑 婆 世 界 毘 盧 遮 那 如 來, 從 初 發 心 精 進 不 退, 以 不 可 說 不 可 說 身 命 而 為 布 施 ; 剝 皮 為 紙, 折 骨 為 筆, 刺 血 為 墨, 書 寫 經 典, 積 如 須 彌, 為 重 法 故, 不 惜 身 命, 何 況 王 位 城 邑 聚 落 宮 殿 園 林 一 切 所 有, 及 餘 種 種 難 行 苦 行, 乃 至 樹 下 成 大 菩 提, 示 種 種 神 通, 起 種 種 變 化, 現 種 種 佛 身, 處 種 種 眾 會 : 或 處 一 切 諸 大 菩 薩 眾 會 道 場, 或 處 聲 聞 及 辟 支 佛 眾 會 道 場, 或 處 轉 輪 聖 王 小 王 眷 屬 眾 會 道 場, 或 處 剎 利 及 婆 羅 門 長 者 居 士 眾 會 道 場, 乃 至 或 處 天 龍 八 部 人 非 人 等 眾 會 道 場 處 於 如 是 種 種 眾 會, 以 圓 滿 音, 如 大 雷 震, 隨 其 樂 欲, 成 熟 眾 生, 乃 至 示 現 入 於 涅 槃 如 是 一 切, 我 皆 隨 學, 如 今 世 尊 毘 盧 遮 那, 如 是 盡 法 界 虛 空 界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佛 剎, 所 有 塵 中 一 切 如 來 皆 亦 如 是, 於 念 念 中, 我 皆 隨 學 如 是 虛 空 界 盡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此 隨 學 無 有 窮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5, c5-23) 壬 言 恒 順 眾 生 者 : 謂 盡 法 界 虛 空 界 十 方 剎 海, 所 有 眾 生 種 種 差 別,

所 謂 : 卵 生 胎 生 濕 生 化 生, 或 有 依 於 地 水 火 風 而 生 住 者, 或 有 依 空 及 諸 卉 木 而 生 住 者, 種 種 生 類 種 種 色 身 種 種 形 狀 種 種 相 貌 種 種 壽 量 種 種 族 類 種 種 名 號 種 種 心 性 種 種 知 見 種 種 欲 樂 種 種 意 行 種 種 威 儀 種 種 衣 服 種 種 飲 食, 處 於 種 種 村 營 聚 落 城 邑 宮 殿, 乃 至 一 切 天 龍 八 部 人 非 人 等, 無 足 二 足 四 足 多 足, 有 色 無 色, 有 想 無 想 非 有 想 非 無 想, 如 是 等 類, 我 皆 於 彼 隨 順 而 轉, 種 種 承 事, 種 種 供 養, 如 敬 父 母, 如 奉 師 長, 及 阿 羅 漢 乃 至 如 來, 等 無 有 異 於 諸 病 苦 為 作 良 醫, 於 失 道 者 示 其 正 路, 於 闇 夜 中 為 作 光 明, 於 貧 窮 者 令 得 伏 藏, 菩 薩 如 是 平 等 饒 益 一 切 眾 生 何 以 故? 菩 薩 若 能 隨 順 眾 生, 則 為 隨 順 供 養 諸 佛 ; 若 於 眾 生 尊 重 承 事, 則 為 尊 重 承 事 如 來 ; 若 令 眾 生 生 歡 喜 者, 則 令 一 切 如 來 歡 喜 何 以 故? 諸 佛 如 來 以 大 悲 心 而 為 體 故 因 於 眾 生 而 起 大 悲, 因 於 大 悲 生 菩 提 心, 因 菩 提 心 成 等 正 覺 譬 如 曠 野 沙 磧 之 中 有 大 樹 王, 若 根 得 水, 枝 葉 華 果 悉 皆 繁 茂 生 死 曠 野 菩 提 樹 王, 亦 復 如 是 一 切 眾 生 而 為 樹 根, 諸 佛 菩 薩 而 為 華 果, 以 大 悲 水 饒 益 眾 生, 則 能 成 就 諸 佛 菩 薩 智 慧 華 果 何 以 故? 若 諸 菩 薩 以 大 悲 水 饒 益 眾 生, 則 能 成 就 阿 耨 多 羅 三 藐 三 菩 提 故 是 故 菩 提 屬 於 眾 生, 若 無 眾 生, 一 切 菩 薩 終 不 能 成 無 上 正 覺 善 男 子! 汝 於 此 義 應 如 是 解 以 於 眾 生 心 平 等 故, 則 能 成 就 圓 滿 大 悲, 以 大 悲 心 隨 眾 生 故, 則 能 成 就 供 養 如 來 菩 薩 如 是 隨 順 眾 生, 虛 空 界 盡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此 隨 順 無 有 窮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5, c24-p. 846, a28) 癸 言 普 皆 迴 向 者 : 從 初 禮 拜 乃 至 隨 順, 所 有 功 德 皆 悉 迴 向 盡 法 界 虛 空 界 一 切 眾 生, 願 令 眾 生 常 得 安 樂, 無 諸 病 苦 ; 欲 行 惡 法 皆 悉 不 成, 所 修 善 業 皆 速 成 就 ; 關 閉 一 切 諸 惡 趣 門, 開 示 人 天 涅 槃 正 路 ; 若 諸 眾 生 因 其 積 集 諸 惡 業 故, 所 感 一 切 極 重 苦 果 我 皆 代 受 ; 令 彼 眾 生 悉 得 解 脫 究 竟 成 就 無 上 菩 提 菩 薩 如 是 所 修 迴 向, 虛 空 界 盡 眾 生 界 盡 眾 生 業 盡 眾 生 煩 惱 盡, 我 此 迴 向 無 有 窮 盡, 念 念 相 續, 無 有 間 斷, 身 語 意 業 無 有 疲 厭 善 男 子! 是 為 菩 薩 摩 訶 薩 十 種 大 願 具 足 圓 滿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卷 40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T10, no. 293, p. 846, a29) 10 作 為 一 個 修 行 者, 應 在 任 何 時 刻 保 持 觀 照, 行 住 坐 臥 言 語 工 作 俯 仰 曲 伸, 在 一 切 的 動 靜 中, 只 要 有 意 念 的 生 起, 智 慧 常 照

11 菩 薩, 經 典 時 常 用 菩 薩 摩 訶 薩, 為 什 麼 又 多 了 摩 訶 薩? 大 般 若 經 舉 出 了 無 數 的 理 由, 其 中 有 一 個 理 由 是 具 壽 滿 慈 子 提 出 的, 他 說 : 因 為 菩 薩 不 只 是 為 了 利 樂 一 點 點 的 有 情, 而 是 為 了 利 樂 一 切 無 邊 的 有 情 而 修 菩 提 行, 故 這 樣 的 菩 薩 得 以 稱 為 摩 訶 薩 不 知 大 家 有 沒 有 發 現 我 用 心 良 苦, 我 一 直 在 做 的, 就 是 利 樂 無 邊 有 情 啊 願 大 家 與 我 一 起 走 這 條 路 12 當 我 們 以 對 治 法 門 來 對 治 煩 惱, 卻 失 敗 時, 此 時 就 要 運 用 天 台 宗 所 說 的 轉 治 轉 治 並 不 離 對 治 法, 只 是 說 在 對 治 煩 惱 無 效 之 時, 不 固 守 原 本 的 法 門, 而 是 懂 得 善 巧 方 便, 轉 變 觀 法 來 對 治 煩 惱 舉 例 說 明 : 貪 欲 本 來 應 以 不 淨 觀 對 治, 但 久 修 後, 貪 欲 境 會 被 不 淨 觀 之 影 像 取 代, 此 時 行 者 的 貪 欲 心 轉 成 厭 患 心, 那 麼 當 下 應 轉 修 慈 悲 觀 來 對 治 新 的 境 界, 否 則 瞋 恨 心 將 再 度 困 擾 修 行 者 願 大 家 修 行 的 過 程 中, 要 有 靈 活 的 智 慧, 來 面 對 這 一 條 曲 折 彎 曲 的 修 行 路 上, 產 生 各 種 惱 人 的 境 界 13 修 行 的 次 第 道, 如 果 沒 有 先 發 起 出 離 心, 則 學 佛 多 年 仍 是 對 世 間 捨 不 下, 執 著 仍 是 很 重, 故 厭 患 世 間 五 欲 之 出 離 心 須 先 生 起, 修 行 才 能 突 破 當 我 們 生 起 出 離 心 後, 必 然 看 到 其 他 人 都 浮 浮 沈 沈 於 生 死 海 中, 此 時, 我 們 發 起 大 悲 心 與 菩 提 心, 不 忍 眾 生 苦, 在 自 己 修 行 有 一 定 的 定 力 與 如 如 不 動 的 心 後, 隨 分 隨 力 救 拔 眾 生 無 論 眾 生 是 否 得 度, 無 論 眾 生 學 不 學 佛, 只 要 努 力 過 了, 隨 即 放 下 就 算 菩 薩 度 盡 虛 空 界 之 眾 生, 實 無 一 眾 生 得 度 者 此 種 心 情 唯 在 了 達 空 性 之 時, 才 能 真 正 體 會 因 此 在 建 立 空 性 正 見 後, 面 對 芸 芸 眾 生, 就 會 較 有 抵 抗 力, 有 力 量 面 對 眾 生 的 各 種 情 況 與 反 應 了

14 (1) 重 點 不 在 於 採 用 哪 種 對 象 來 修 行 對 象, 是 指 任 何 一 種 禪 修 的 所 緣 境, 舉 凡 : 觀 呼 吸 以 呼 吸 為 所 緣 境 念 佛 以 佛 號 為 所 緣 境 光 明 想 以 太 陽 為 所 緣 境 等 等 重 點 不 在 於 修 習 哪 種 所 緣 境, 重 點 在 於 不 斷 地 串 習, 自 然 達 到 目 標 (2) 不 應 該 強 迫 別 人 接 受 我 們 的 宗 教, 不 應 該 強 迫 別 人 接 受 我 們 的 法 門, 此 即 不 干 擾 其 他 人 的 信 仰 最 終 我 們 也 不 可 死 守 自 己 的 信 仰, 信 仰 是 為 了 幫 助 我 們 獲 得 全 然 的 解 脫 若 解 脫 後, 還 存 留 剩 餘 的 信 仰 或 信 念, 則 我 們 最 終 被 自 己 的 信 仰 打 擾 了 想 想 渡 河 的 例 子, 船 只 是 幫 助 我 們 到 達 河 流 的 對 岸, 而 非 上 岸 後, 為 了 報 答 船 的 恩 德, 把 船 抱 著 走 15 (1) 對 治 法 門 只 是 針 對 你 當 下 的 煩 惱 而 設 計 出 來 的 方 法, 轉 治 則 是 針 對 你 長 期 的 修 行 可 能 衍 生 的 種 種 煩 惱 轉 折 而 提 出 的 更 好 的 修 行 藍 圖, 兼 治 則 是 針 對 你 個 人 累 積 的 煩 惱 而 開 出 單 一 或 複 數 的 藥 方 然 而, 不 論 是 對 治 轉 治 或 兼 治, 一 碰 上 般 若 正 觀, 一 切 的 法 門 皆 該 收 於 般 若 正 觀 中 因 為 一 切 法 門 的 背 景 與 公 式 來 自 於 般 若 正 觀, 掌 握 修 行 方 法 的 根, 則 一 切 枝 葉 與 花 果 都 能 簡 單 獲 得 理 解 並 進 一 步 開 展 出 來 (2) 六 波 蜜 多 的 修 法, 開 展 出 來 有 四 十 二 種 之 多 因 為 每 一 波 羅 蜜 多 皆 可 歷 一 一 的 波 羅 蜜 多 來 觀 修, 並 且 每 一 波 羅 蜜 多 在 經 歷 六 種 波 羅 蜜 多 後, 對 於 所 經 歷 的 六 波 羅 蜜 多 都 不 能 執 著 因 此 每 一 波 羅 蜜 多 皆 能 開 展 出 七 種 修 法, 六 波 羅 蜜 多 則 開 展 出 四 十 二 種 修 法 16 What about you? Let me describe some Buddha Dharma in English. Happiness is just mind being free. That's the formula, when you are happy, I am happy. First you, then me.

When we get up every morning, we firstly think what about me. What about me? What about me? What about me? We sometimes think what about me all day. Change me for you, let's think what about you, or make you happy, you will get true happiness. The video below is about how to get joy and happines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vgpxcp6r_o&list=uu8b4suaoldn_w4yvja gl4yw&index=14&feature=plcp 中 文 直 譯 : 你 怎 樣 呢? 讓 我 用 英 文 描 述 一 些 佛 法 快 樂 只 是 : 心 解 脫 這 就 是 公 式 : 當 你 快 樂 了, 我 就 快 樂 你 先 快 樂, 然 後 我 快 樂 當 我 們 每 天 起 床 時, 我 們 首 先 生 起 的 念 頭 總 是 我 能 得 到 什 麼 好 處? 那 我 呢? 我 呢? 我 呢? 有 時 候 我 們 整 天 都 在 想 我 能 得 到 什 麼 好 處? 只 要 把 我 改 成 你, 讓 我 們 先 想 你 怎 樣 呢? 或 希 望 你 快 樂 你 將 獲 得 真 正 的 快 樂 下 面 是 關 於 如 何 獲 取 喜 悅 與 快 樂 的 影 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vgpxcp6r_o&list=uu8b4suaoldn_w4yvja gl4yw&index=14&feature=plcp 17 永 遠 記 住 一 件 事 : 佛 教 徒 在 生 活 中, 人 我 對 立 生 起 時, 一 般 若 波 羅 蜜 多 下 降 為 世 智 辯 聰, 二 無 我 慧 淪 為 自 我 意 識, 三 正 見 喪 失,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邪 見, 四 精 進 轉 為 懈 怠, 五 定 力 消 失, 成 為 散 亂 心, 六 累 積 的 善 根 福 德, 變 質 為 惡 根 惡 緣 人 我 對 立 之 禍 患 無 窮, 危 害 甚 深, 佛 教 徒 不 可 等 閒 視 之, 當 作 如 臨 深 淵 如 履 簿 冰 之 想, 當 戒 慎 恐 懼 否 則 再 怎 麼 好 的 善 知 識, 都 會 瞬 間 轉 成 惡 知 識 與 冤 仇 常 以 無 分 別 心 觀 照 萬 法, 破 除 能 取 與 所 取, 摧 毀 二 元 對 立 之 價 值 意 識, 真 正 悟 入 佛 陀 一 再 敲 擊 我 們 腦 袋 的 無 我 智, 人 我 對 立 自 當 謝 卻

18 今 天 有 一 位 弟 子 問 大 寂 法 師 : 師 父! 吉 祥! 看 到 一 篇 文 章 的 一 段 話 ( 摘 述 於 下 方 ), 師 父 對 我 也 是 這 樣 的 嗎? 永 不 放 棄 我 跟 緊 師 父 的 步 伐, 像 攀 登 百 岳 一 樣, 沒 抬 頭 看 山 頂, 只 有 調 呼 吸 與 看 著 前 面 那 雙 腳, 一 步 一 步 跟 著 往 前 走 師 父, 永 遠 不 放 棄 我, 好 嗎? 文 章 的 那 一 段 話 是 : 頓 時, 金 舍 長 想 起 上 師 曾 說 過 只 要 是 我 的 弟 子, 我 一 個 都 不 會 放 棄 講 到 這 個, 我 也 開 始 哽 咽 了 可 見 上 師 對 我 們 弟 子 的 照 顧 和 對 眾 生 的 悲 心, 真 的 是 一 切 成 就 來 自 上 師, 生 生 世 世 永 難 忘 懷 雖 然 大 寂 不 是 密 宗 的 上 師, 但 可 以 斬 釘 截 鐵 地 告 訴 諸 位 弟 子, 從 來 都 是 弟 子 捨 棄 師 父, 師 父 不 曾 捨 棄 過 弟 子 大 寂 對 眾 弟 子 照 顧 的 心 情, 與 密 宗 上 師 的 心 靈 無 二 無 別, 甚 至 有 更 超 然 離 染 的 那 一 面 19 有 人 問 : 師 父 心 靈 法 語 18 談 到 : 師 父 對 弟 子 的 心, 有 更 勝 過 超 然 離 染 的 那 一 面! 真 令 人 感 動 和 敬 佩! 請 問 師 父 : 之 前 看 到 師 父 提 及... 弟 子 應 常 憶 念 師 父... 諸 類 之 辭, 想 請 問 師 父 : < 念 佛 圓 通 章 > 云 : 憶 佛 念 佛, 現 前 當 來, 必 定 見 佛! 如 果 憶 念 師 父 的 心 已 超 過 憶 佛 的 心, 將 來 往 生 西 方 會 成 障 礙 嗎? 如 果 會! 請 師 父 指 導 弟 子, 該 如 何 糾 正? 感 恩! 阿 彌 陀 佛 師 父 答 : 依 賴 是 為 了 不 再 依 賴 依 賴 師 父, 依 賴 佛 法, 依 賴 佛 陀 等 等 ( 不 論 哪 一 尊 佛 ), 當 徹 底 解 脫 時, 所 有 的 依 賴 終 將 歇 下, 如 同 依 賴 一 艘 船 到 達 河 流 的 對 岸, 上 岸 後 我 們 不 會 繼 續 依 賴 船, 而 將 船 隻 抱 著 走 同 理, 一 切 依 賴 的 終 點 是 無 依 --------------------------------------------------------------------------------

Master s Spiritual Dharma Talk 19 Someone asked, Master s Spiritual Dharma Talk 18 said that a master treats disciple with transcendent attitude. This article is so beautiful and respectful. May I ask master? Before, master said a disciple should be often mindful of master and so on. May I ask master? The chapter about mindful of Buddha perfectly declares memorize Buddha and be mindful of Buddha, we must see the Buddha at present or in the future. If the attention is mindful of the master over the attention is mindful of Buddha, is there any difficulty to go to the Pure Land? If the answer is yes, how to fix the direction toward right road? Please teach me, my dear master. Thanks a lot. Amitabha. Master answered, dependence now is for independence. Be dependent on master, Dharma, Buddha (or any Buddha) and so on, when you are free from everything thoroughly, all dependence will stop finally. As we depend on a boat across the river and arrive at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We go on shore and don t continuously depend on the boat anymore, we walk and won't hold the boat in the arms. Likewise, the ultimate stop of all dependence is no dependence. -------------------------------------------------------------------------------- マスターのスピリチュアルダルマトーク 19 誰 かが 尋 ねたマスターのスピリチュアルダルマトーク 18 は 超 越 的 な 姿 勢 を 持 つマスターの 御 馳 走 の 弟 子 と 言 った この 記 事 はとても 美 しいと 尊 重 私 はマスターに 依 頼?マスターは 弟 子 がしばしばマスターの 留 意 などをす べきだとする 前 に 可 能 性 があります 私 は...を 仏 を 覚 える... 仏 の 留 意 について の 章 が 完 全 に 宣 言?マスターを 投 稿 して 仏 を 意 識 かもしれないが 我 々は 現 時 点 でまたは 将 来 的 に 仏 を 参 照 してください 必 要 があります 注 目 が 注 目 オーバ ーマスターを 意 識 している 仏 を 意 識 している 場 合 は 浄 土 へ 行 くために 何 か 問 題 はありますか? 答 えが yes の 場 合 右 の 道 に 向 かって 方 向 をどのように 修 正 するには?を 教 えてください 私 の 愛 するマスターを どうもありがとう 阿 弥 陀 仏 が マスターは 今 では 独 立 のためにある 依 存 性 を 答 えた マスター ダルマ ブッダ(または 任 意 の 仏 )に 依 存 しているなど あな

たが 徹 底 的 にすべてのものから 自 由 である 場 合 すべての 依 存 性 は 最 終 的 に 停 止 します 我 々は 川 を 渡 って 船 に 依 存 し 川 の 反 対 側 に 到 着 するように 我 々は 海 岸 に 行 くと 連 続 してもうボートに 依 存 していない 我 々は 腕 の 試 合 を 歩 くと 保 持 しません 同 様 に すべての 依 存 性 の 最 終 的 な 停 止 "は 依 存 性 なし"です 20 今 早 閱 讀 智 者 大 師 的 摩 訶 止 觀 與 湛 然 大 師 的 輔 行 傳 弘 決, 驚 覺 不 吃 肉 其 實 就 是 最 大 的 無 畏 施 三 種 布 施 之 一 許 多 人 喜 歡 用 原 始 佛 教 佛 陀 托 鉢 時, 也 有 托 到 肉 食, 來 說 明 吃 肉 也 可 以 但 當 大 家 都 套 用 佛 陀 時 代 的 事 蹟 時, 卻 忽 略 了 佛 陀 初 轉 法 輪 時 的 地 點 鹿 野 苑 的 由 來 ( 下 圖 是 現 在 的 鹿 野 苑 ) 鹿 野 苑 之 名, 源 自 過 去 這 個 地 方 有 兩 群 鹿, 共 五 百 隻 有 兩 隻 鹿 王, 一 隻 是 釋 迦 牟 尼 佛 的 過 去 世, 一 隻 是 提 婆 達 多 的 過 去 世 波 羅 柰 王 到 這 裡 打 獵, 看 到 鹿 群, 諸 人 競 射, 飛 箭 如 雨 菩 薩 鹿 王 趕 緊 到 國 王 面 前 哀 求, 如 果 是 為 了 吃, 我 每 天 派 一 隻 鹿 給 你 們 食 用, 請 不 要 趕 盡 殺 絕 就 這 樣 子, 鹿 群 與 國 王 和 平 共 處 直 至 有 一 天, 輪 到 一 隻

母 鹿 時, 由 於 母 鹿 懷 孕, 她 感 嘆 自 己 死 期 已 到, 而 不 是 他 小 孩 的 死 期 已 到, 故 請 求 菩 薩 鹿 王 想 想 辦 法 鹿 王 直 接 到 王 宮 裡, 奉 獻 自 己 給 國 王 與 群 臣, 全 宮 的 人 怪 未 曾 有, 難 道 鹿 群 都 吃 盡 了 嗎? 怎 麼 鹿 王 自 己 跑 來 鹿 王 向 國 王 娓 娓 道 來 後, 國 王 當 場 立 誓 : 我 從 今 日 始, 不 食 一 切 肉, 我 以 無 畏 施, 亦 可 安 汝 意 諸 鹿 從 此 得 到 安 全, 國 王 得 到 仁 愛 之 心 的 美 譽, 這 裡 由 於 是 群 鹿 所 居 的 地 方, 故 名 鹿 野 苑 同 樣 是 挖 原 始 佛 典 的 資 料 與 故 事, 希 望 大 家 能 從 不 同 的 角 度 來 看 待 不 吃 肉 這 件 事 -------------------------------------------------------------------------------- の"MO 之 関 "と Zhan のマスターの 賢 明 なマスター 読 んで 今 朝 "セカンダリ 回 線 は 宏 を 渡 す 必 要 があります" " 肉 を 食 べていない"ことを 知 ってショッ クを 受 け 実 際 には 最 大 の" 武 威 市 " 寄 付 の 三 種 類 の ひとつです 多 くの 人 々はオリジナルの 仏 仏 教 の 托 鉢 を 使 用 したい 彼 らは 肉 を 求 め られたら 肉 も 説 明 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しかし 我 々すべて 仏 の 行 為 に 適 用 した 場 合 転 法 輪 は 無 視 されると 仏 最 初 の 場 所 "サールナート"の 原 点 ( 図 は 現 在 サールナートです) 鹿 の 過 去 二 群 れからこの 場 所 の 名 前 でサールナート 500 の 合 計 釈 迦 牟 尼 仏 の 過 去 過 去 の 世 界 だけ Devadatta する 2 つの 鹿 世 界 があります ポロ ナイ 王 狩 りはここで 鹿 を 参 照 してください Morohito の 競 争 の 射 撃 矢 の 雨 それが 食 べるかどうか 王 は 仏 の 鹿 の 物 乞 いの 前 に 駆 けつけた 毎 日 私 は 人 々から 駆 動 しない あなたに 食 べて 鹿 を 送 る このように 鹿 と 平 和 共 存 の 王 一 日 までは ときに 雌 のターン, 妊 娠 した 雌 のように 彼 女 は 死 の 彼 女 の 日 付 が 来 ていることを 嘆 き そして 死 ぬことはなく 彼 の 子 どもたちは にな ってきた,だから 仏 鹿 を 要 求 された 方 法 を 考 える 直 接 宮 殿 王 と 大 臣 への 鹿 は 自 分 のを 与 えるために, 人 々の 完 全 な 奇 妙 な 家 は 鹿 はそれに 耐 えていないかしていたことは?どのように 彼 の 王 の 鹿 が 来 た 王 に 彼 の 右 後 の 鹿 は 王 はその 場 で 明 言 :" 私 は 今 日 からスタート すべ ての 肉 を 食 べていない 私 はまた 武 威 市 アン 如 意 です "

人 類 の 心 にすべての 鹿 王 の 評 判 から 安 全 ここに 居 住 の 場 としての 鹿 の 群 れ 名 前 の 由 来 "サールナートは'です また オリジナルの 仏 教 の 情 報 や ストーリーを 掘 っ 私 は 誰 も 別 の 視 点 これを" 肉 を 食 べていない" 願 って い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