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Transcription

1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北 港 汾 津 詩 社 研 究 Research of the Fen-Jin Poets Club of Peigang 研 究 生 : 劉 重 佐 指 導 教 授 : 鄭 定 國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O 二 年 六 月

2

3 誌 謝 當 鐘 聲 響 起, 驪 歌 已 奏 表 示 學 習 已 經 暫 告 一 個 段 落 了 回 顧 大 學 時 領 隊 參 加 詩 歌 吟 唱 比 賽 時, 遇 見 當 時 擔 任 評 審 的 簡 恩 定 老 師, 閒 聊 之 間, 得 知 筆 者 只 是 帶 隊 而 非 參 賽 選 手 時, 竟 當 著 所 有 人 員 的 面 對 敝 人 說 : 你 一 定 可 以 唸 到 博 士! 雖 說 這 只 是 一 句 普 通 鼓 勵 的 話 語, 卻 已 經 在 初 進 學 術 殿 堂 的 我 心 中 種 下 了 仰 之 彌 高, 鑽 之 彌 堅 的 理 想 隨 著 畢 業 實 習 當 兵 到 教 書, 內 心 的 火 燼 未 曾 熄 滅 直 到 因 緣 際 會 考 入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所, 有 幸 跟 隨 鄭 定 國 老 師 學 習, 並 且 毫 不 保 留 的 指 導, 本 論 文 才 得 以 順 利 付 梓 寫 作 論 文 期 間, 得 助 於 耆 老 蔣 禮 智 先 生 南 陽 國 小 退 休 教 師 顏 連 茂 老 師 的 熱 心 提 供 資 料 與 建 議, 讓 本 文 的 內 容 更 為 豐 富, 北 港 戶 政 事 務 所 全 體 的 襄 助, 幫 助 筆 者 順 利 的 查 詢 論 文 裡 作 者 的 資 料, 在 此 也 一 併 加 以 謝 過 撰 寫 論 文 期 間, 個 人 的 生 命 歷 程 也 起 了 極 大 的 變 化, 從 結 婚 前 的 兩 人 世 界 到 家 裡 增 添 兩 個 小 成 員 ; 從 只 注 意 到 個 人 享 受 到 必 須 為 小 孩 子 把 屎 把 尿 的 付 出 筆 者 在 這 兒 特 別 要 感 謝 我 的 內 人 : 陳 麗 如 小 姐 看 到 妻 子 從 妙 齡 女 子 到 跨 入 已 婚 身 分, 進 而 替 家 庭 付 出 一 切 的 轉 變, 在 筆 者 修 業 期 間 無 後 顧 之 憂 的 協 助 家 務, 當 文 思 枯 竭 心 情 頹 喪 不 已 時 給 予 鼓 勵, 無 時 無 刻 陪 伴 在 筆 者 進 行 田 野 調 查 的 過 程, 正 有 如 此 的 賢 內 助, 這 篇 論 文 才 得 以 完 成 能 夠 順 利 完 成 論 文 真 是 個 人 學 習 上 一 個 重 要 的 階 段, 從 一 開 始 的 毫 無 信 心, 到 就 讀 期 間, 同 學 彼 此 間 的 相 互 打 氣, 初 期 進 行 田 野 調 查 時 的 懵 懂 不 安, 經 由 老 師 耐 心 教 導 與 同 儕 的 勉 勵 之 下, 才 稍 稍 的 瞭 解 學 海 之 深 習 山 之 高 而 孕 育 生 命 必 須 要 經 過 懷 胎 十 月 辛 苦 的 過 程, 中 間 有 許 許 多 多 必 須 注 意 小 心 的 事 項, 必 須 經 過 重 重 的 關 卡, 小 生 命 才 能 來 到 這 人 間 本 文 寫 作 亦 像 是 生 命 的 誕 生, 在 鄭 定 國 老 師 仔 細 的 播 種 後, 同 學 家 人 朋 友 的 細 心 呵 護 與 照 料, 文 章 從 點 而 線, 進 而 到 面, 打 從 一 開 始 的 徒 具 骨 架 到 血 肉 的 擴 展, 進 而 完 成 除 了 感 謝 之 外, 筆 者 也 無 法 再 想 到 更 貼 切 的 形 容 姑 且 就 引 用 陳 之 藩 先 生 在 謝 天 這 篇 文 章 中 說 到 : 要 感 謝 的 人 太 多, 就 感 謝 天 吧! 來 做 為 最 好 的 註 腳 吧 最 後, 謹 以 此 篇 論 文 獻 給 我 最 愛 的 母 親 : 歐 素 蓉 女 士 與 天 上 的 父 親 : 劉 莖 九 先 生 因 為 有 他 們 的 相 愛, 耐 心 照 顧, 筆 者 才 能 誕 生 在 這 世 上, 完 成 此 生 應 有 的 義 務 劉 重 佐 謹 誌 於 永 中

4 北 港 汾 津 詩 社 研 究 研 究 生 : 劉 重 佐 指 導 教 授 : 鄭 定 國 博 士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摘 要 北 港 - 十 六 十 七 世 紀 臺 灣 海 域 的 知 名 港 口 人 文 薈 萃 極 其 早 矣! 道 光 十 九 年 已 有 由 笨 港 士 紳 蔡 慶 麟 蔡 慶 輝 等 集 資 創 辦 的 聚 奎 閣, 是 青 年 學 子 最 佳 修 習 場 所, 所 聘 師 資 均 為 一 時 之 選, 故 栽 培 進 士 解 元 廩 生 庠 生 貢 生 之 人 數 曾 居 全 縣 之 冠 因 此 笨 港 地 區 的 文 風 大 為 提 昇 但 自 聚 奎 閣 社 學 以 下, 致 力 保 存 斯 文, 倍 感 艱 辛 而 日 人 統 治 臺 灣, 剷 除 漢 文 化 為 既 定 方 針, 聚 奎 閣 出 身 的 師 長 學 子 洞 悉 日 人 陰 謀, 於 是 藉 著 創 建 詩 社 教 授 漢 詩, 另 闢 一 條 保 存 中 華 文 化 的 途 徑 如 蔡 然 標 創 建 汾 溪 詩 社 ; 林 維 朝 建 立 鷇 音 詩 社 ; 曾 席 珍 倡 組 汾 津 詩 社 等 汾 津 詩 社 之 總 幹 事 王 東 燁, 師 事 蔡 本 升, 亦 受 蔡 然 標 指 導 國 學 社 員 洪 大 川 師 源 林 維 朝, 皆 出 身 於 聚 奎 閣 社 學, 可 見 汾 津 詩 社 與 聚 奎 閣 關 係 之 緊 密 大 正 十 一 年 ( 西 元 1922 年 ), 北 港 士 紳 曾 席 珍 以 北 港 地 區 文 風 之 盛, 登 高 一 呼 提 倡 設 立 汾 津 吟 社 在 日 治 的 殖 民 時 期, 由 其 詩 社 的 文 學 活 動 及 詩 歌 作 品 的 表 現, 可 確 認 本 身 創 社 之 目 的 致 力 於 漢 文 化 保 存, 已 經 落 實 汾 津 詩 社 為 日 治 時 期 雲 林 傳 統 詩 社 的 種 子, 經 由 社 員 遷 徙 播 撒, 分 芽 茁 壯, 深 深 影 響 四 湖 水 林 元 長 虎 尾 等 雲 林 地 區 詩 社 的 發 展, 更 因 此 增 添 雲 林 地 方 的 文 學 風 氣 汾 津 詩 社 的 家 鄉 詩 話, 爲 地 方 建 構 出 日 治 時 期 鄉 土 文 史 的 許 多 面 象, 使 古 笨 港 風 華 再 現, 承 接 傳 統, 體 現 現 代, 在 漢 詩 文 學 火 炬 的 傳 承 上 更 有 其 跨 時 代 的 地 位 本 論 文 以 北 港 汾 津 詩 社 研 究 為 題, 在 行 文 架 構 安 排 上, 先 於 第 一 章 說 明 本 論 文 之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方 法 與 現 況 範 圍 與 限 制 第 二 章 汾 津 詩 社 的 發 展 與 沿 革, 將 詩 社 的 源 起, 臺 灣 詩 社 的 流 變, 雲 林 地 區 詩 社 的 發 展, 作 縱 向 與 橫 面 的 探 討 第 三 章 以 汾 津 詩 社 的 創 立 與 發 展 為 論 述, 重 建 活 動 樣 貌, 及 所 參 與 的 跨 區 域 性 詩 社 活 動 及 其 意 義 進 入 第 四 章, 進 行 汾 津 重 要 詩 人 及 社 群 分 析, 以 最 著 名 的 詩 棋 八 仙 侶 八 位 文 人, 以 及 陸 續 加 入 的 社 員 為 討 論 對 象, 將 每 位 詩 人 的 生 平 以 傳 略 的 形 式 呈 現, 聚 焦 在 汾 津 詩 人 詩 作 的 探 討, 分 述 不 同 世 代 重 要 詩 人 作 品 的 析 論, 從 諸 多 的 作 品 中, 可 看 出 這 一 群 具 漢 學 素 養 的 文 人, 他 們 在 詩 歌 寫 作 上 各 具 特 色 第 五 章 統 合 各 階 段 詩 人 詩 作, 歸 納 出 書 寫 的 主 題 ; 再 從 使 用 的 詩 歌 體 裁 類 別 及 語 言 揭 呈 汾 津 詩 作 的 藝 術 特 色 第 六 章 歸 結 上 述 各 章, 期 能 確 立 汾 津 詩 社 對 北 港 地 區 的 影 響 雲 林 文 學 史 的 貢 獻, 以 及 在 臺 灣 文 學 史 上 的 地 位 關 鍵 字 : 臺 灣 文 學 ; 雲 林 詩 社 ; 北 港 ; 笨 港 ; 汾 津 ; 鄉 勵 ; 漢 詩 i

5 Research of the Fen-Jin Poets Club of Peigang Researcher:Liu Chong Zuo Advisor:Dr.Cheng Ting Kuo Abstract Peigang was a famous port of Taiwan strait during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and literature grew richly at that time. There was a great school for young students named Ju-Kui School which was built by Chin-Ling Tsui and Chin-Hui Tsui in Peigang in 19th Dao-Guang Year of Ching Dynasty. They had best teachers, and cultivated the most top students among the entire county. Therefore the literature was highly developed in Peigang. But it was getting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after the time of Ju-Kui School. When Japanese governed Taiwan and set the policy to destroy the Chinese cultur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Ju-Kui School found out the Japanese s scheme and tried to find a path to maintain the Chinese culture by setting the poets club and teaching Chinese poems. Such as the Fen-Si Poets Club set by Ran-Biao Tsui, the Ku-Yin Poets Club set by Wei-Chao Lin, and the Fen-Jin Poets Club set by Si-Jean Zeng. Tong-Yeh Wong was the chairman of Fen-Jin Poets Club who was taught by Ben-Sen Tsui and Ran-Biao Tsui, the member, Dai-Chuan Hong was taught by Wei-Chao Lin, and they all came from the Ju-Kui School. It showed how close the connection was between the Fen-Jin Poets Club and the Ju-Kui School. In 11th Da-Zheng year (1922 AD), Si-Jean Zeng suggested to set the Fen-Jin Poets Club for the rich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in Peigang.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government in Taiwan, the purpose to devote to maintain the Chinese culture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ctivities and poems of the Poets Club. Fen-Jin Poets Club was the seed of the traditional poets club in Yunlin during the time unde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d the seed grew by the movement of club members which deeply infected other areas such as Sihu, Shuilin, Yunchang ii

6 and Huwei in Yunlin county. The development of Poets Club enriched the literature atmosphere in Yunlin county. The Club s poems about the hometown described many perspectives of local history and reveal the society of old Peigang during the time of Japanese government. It took from the tradition and reveal the modern, and showed great importance across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oems. The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Fen-Jin Poets Club in Peigang, and the structure of article is design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1 st chapter is about the motivate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he 2 nd chapter i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en-Jin Poets Club, and to discuss the origin, the chan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Yunlin Poets Clubs. The 3 rd chapter is about the founding and developing of Fen-Jin Poets Club, to reveal the faces and meanings of the Poets Club activities across areas. The 4 th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important poets and society. The objects are the eight famous poets who were known as the 8 companions of poem time and also the other new joiners. This chapter is about the biography of the poets, focused on their work of important poets from different generations. It tells the features of each poet with rich Chinese culture capacity from many works. The 5th chapter gathered all works from different generations and to generalize the topic and features from the forms, types, and language of Fen-Jin poems. The 6 th chapter is to summarize the other five chapters and to confirm the effects on Peigang area, the contributions on the history of Yunlin literature, and the position on the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Keyword: Literature of Taiwan, Poets clubs in Yunlin, Peigang, Bengang, Fen-Jin, Chinese poems. iii

7 北 港 汾 津 吟 社 研 究 目 錄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1 一 研 究 動 機 1 二 研 究 目 的 3 第 二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文 獻 探 討 4 一 研 究 方 法 4 ( 一 ) 文 獻 資 料 的 蒐 集 與 使 用 4 ( 二 ) 歷 史 結 構 分 析 法 6 第 三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研 究 限 制 7 第 二 章 北 港 地 區 之 開 發 與 傳 統 教 育 第 一 節 北 港 地 區 開 發 與 文 化 發 展 10 一 地 理 環 境 15 二 歷 史 沿 革 16 三 生 活 習 慣 與 文 化 16 第 二 節 北 港 地 區 傳 統 文 學 的 發 展 17 一 荷 西 時 期 17 二 明 鄭 時 期 18 三 清 領 時 期 的 教 育 制 度 20 ( 一 ) 府 縣 儒 學 20 ( 二 ) 書 院 21 1 龍 門 書 院 22 2 振 文 書 院 23 3 藍 田 書 院 23 4 修 文 書 院 24 5 奎 文 書 院 24 ( 三 ) 義 學 24 ( 四 ) 民 學 25 四 日 治 時 期 的 教 育 制 度 25 ( 五 ) 社 學 26 第 三 章 汾 津 吟 社 的 創 立 與 發 展 第 一 節 臺 灣 詩 社 的 起 源 與 發 展 29 iv

8 一 明 鄭 時 期 臺 灣 詩 社 的 發 展 29 二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詩 社 的 發 展 30 ( 一 ) 內 緣 因 素 : 文 化 傳 承 的 使 命 31 ( 二 ) 外 緣 因 素 : 政 治 力 的 介 入 31 第 二 節 汾 津 詩 社 的 創 立 與 發 展 33 一 汾 溪 吟 社 笨 津 吟 社 汾 津 吟 社 34 二 鄉 勵 詩 社 35 三 民 聲 吟 社 彬 彬 吟 社 新 生 吟 社 37 第 三 節 汾 津 詩 社 創 立 背 景 38 第 四 節 汾 津 詩 社 運 作 情 形 與 影 響 39 第 四 章 汾 津 詩 社 詩 人 介 紹 及 其 作 品 第 一 節 日 治 時 期 主 要 成 員 42 一 首 任 社 長 曾 席 珍 42 二 社 員 : 曾 人 潛 4 三 總 幹 事 : 王 東 燁 43 四 社 員 : 王 金 鐘 44 五 社 員 : 龔 顯 昇 48 六 社 員 : 王 希 安 49 七 社 員 : 龔 伴 50 八 社 員 : 蔡 谷 54 九 社 員 : 魏 金 讀 54 十 社 員 : 龔 煙 墩 54 十 一 社 員 : 高 秋 鴻 54 十 二 社 員 : 張 長 川 55 十 三 社 員 : 郭 鴻 翔 55 十 四 社 員 : 李 冠 三 56 十 五 社 員 : 蕭 登 壽 56 十 六 社 員 : 蘇 鴻 飛 57 第 二 節 戰 後 加 入 的 汾 津 吟 社 成 員 57 一 社 員 : 蔡 繼 昌 58 二 社 員 : 余 志 修 59 三 社 員 : 陳 永 昌 61 四 社 員 : 洪 青 雲 61 五 社 員 : 陳 金 城 62 六 社 員 : 陳 富 62 七 社 員 : 陳 松 齡 64 v

9 八 社 員 : 吳 雲 東 69 九 社 員 : 楊 宗 民 71 十 社 員 : 洪 用 牗 72 十 一 社 員 : 蔡 炳 焜 72 十 二 社 員 : 朱 登 瀛 73 十 三 社 員 : 曾 炳 川 76 十 四 社 員 : 蘇 松 林 76 十 五 社 員 : 楊 金 城 77 十 六 社 員 : 陳 昆 讚 7 十 七 社 員 : 楊 鴻 儀 79 十 八 社 員 : 李 蔡 彬 79 十 九 社 員 : 顏 連 茂 81 廿 社 員 : 呂 雲 騰 83 廿 一 社 員 : 何 三 畏 85 廿 二 社 員 : 蔣 禮 智 ( 汾 津 艄 子 ) 87 第 五 章 汾 津 吟 社 作 品 內 容 與 表 現 第 一 節 汾 津 吟 社 及 往 來 詩 家 詩 社 的 關 係 90 一 臺 北 倪 登 玉 91 二 鹿 港 施 梅 樵 91 三 斗 南 詩 社 92 四 土 庫 元 長 詩 社 92 五 新 港 鷇 音 詩 社 9 六 嘉 義 淡 交 詩 社 9 七 東 石 樸 雅 詩 社 石 社 95 八 臺 南 市 詩 會 95 九 高 雄 壽 峰 詩 社 96 第 二 節 汾 津 吟 社 作 品 的 內 容 98 一 詩 友 唱 和 情 感 真 摯, 寓 情 於 文 98 ( 一 ) 詩 社 交 遊 98 ( 二 ) 詩 友 暢 達 102 ( 三 ) 賀 喜 婚 弔 106 二 舉 目 四 望 寫 景 自 然, 運 景 於 文 11 三 感 悟 興 發 記 事 抒 情, 感 情 於 文 113 四 歌 詠 史 事 鑑 古 知 今, 懷 想 於 文 116 五 經 營 生 活 道 法 自 然, 師 法 於 文 120 第 三 節 汾 津 吟 社 作 品 的 進 行 方 式 與 侷 限 124 vi

10 一 擊 鉢 125 二 課 題 第 六 章 結 論 參 考 書 目 131 附 錄 一 北 港 大 事 記 既 雲 林 作 家 年 表 141 附 錄 二 附 件 照 片 165 表 一 顏 思 齊 十 寨 位 置 分 布 圖 表 二 北 港 景 點 位 置 圖 15 表 三 汾 津 詩 社 會 員 分 期 一 覽 表 42 表 四 北 港 傳 統 民 間 藝 團 ( 陣 頭 ) 北 管 歷 史 分 期 表 55 表 五 北 港 傳 統 民 間 藝 團 ( 陣 頭 ) 南 管 歷 史 分 期 表 77 表 六 北 港 汾 津 詩 社 影 響 範 圍 及 來 往 詩 社 示 圖 90 vii

11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一 研 究 動 機 臺 灣 文 學 自 從 八 十 年 代 之 後 成 為 學 術 主 流 之 後 各 種 以 臺 灣 之 名 的 文 學 研 究 大 行 其 道 不 過 大 多 著 墨 在 歷 史 與 現 實 : 多 元 社 會 的 廣 闊 視 野 ; 現 代 與 後 現 代 : 資 訊 文 明 的 聚 焦 凝 聚 1 但 是, 對 於 明 末 到 日 本 歸 還 臺 灣 這 四 百 餘 年 的 文 學 面 貌 卻 始 終 混 沌 不 清, 所 幸 在 有 識 之 士 的 帶 領 下, 舉 凡 : 專 注 於 雲 林 彰 化 嘉 義 文 學 研 南 華 大 學 究 的 鄭 定 國 ; 臺 灣 文 學 館 的 李 瑞 騰 ; 中 正 大 學 臺 文 所 江 寶 釵 ; 成 功 大 學 施 玉 琳 等, 近 期 已 經 略 有 所 成 2 3 筆 者 幼 時 常 聽 誦 父 親 以 濃 重 的 鄉 音 念 道 不 學 詩, 無 以 言 ; 不 學 禮, 無 以 立, 但 正 值 悖 逆 的 青 澀 年 紀 怎 能 理 解, 往 往 依 附 著 升 學 主 義 的 大 纛, 進 而 嫌 棄 先 父 的 迂 腐 思 想, 每 當 爸 爸 琅 琅 念 著 各 種 的 詩 文 經 典, 小 犢 的 我 賣 弄 著 剛 從 課 本 學 來 的 中 學 為 體, 西 學 為 用 理 論, 舉 著 義 和 團 如 何 貽 誤 中 國 近 代 中 國 如 何 衰 亡 甚 至 牽 連 國 共 內 戰 政 府 遷 臺 二 二 八 事 件 白 色 恐 怖, 父 子 倆 最 終 的 對 話 就 在 父 親 仰 天 長 嘆 下 作 結 4 筆 者 跟 先 父 的 關 係 雖 不 致 於 像 希 臘 神 話 中 的 伊 底 帕 斯 一 般 緊 張, 然 而 針 對 文 學 的 觀 點 卻 是 大 相 逕 庭 但 是 當 生 命 歷 經 升 學 就 業 成 家 後, 漸 漸 邁 入 不 惑 之 餘, 卻 驚 覺 與 父 5 親 的 生 命 交 疊, 不 僅 是 職 業 的 雷 同 當 看 到 愛 爾 蘭 文 學 家 喬 伊 斯 在 自 傳 體 的 小 說 一 幅 年 輕 藝 術 家 的 肖 像 中, 描 述 主 角 從 都 柏 林 自 我 放 逐, 他 寫 道 : 老 爸 爸, 老 工 匠, 站 在 我 身 邊, 在 需 要 的 時 候 幫 我 站 在 人 生 的 十 字 路 口, 故 鄉 在 身 後, 眼 前 是 異 鄉, 喬 伊 斯 將 父 親 的 形 象 加 以 內 化, 作 為 情 感 的 倚 靠 與 力 量 的 憑 藉 父 與 子 不 只 是 血 脈 也 是 命 運 的 延 伸! 原 來 當 一 個 熱 血 的 革 命 青 年 來 到 了 臺 灣 這 個 暫 時 避 禍 的 居 所, 等 待 準 備 反 攻 最 後 絕 望, 到 認 定 這 是 自 己 的 故 鄉, 箇 中 的 轉 折 不 啻 反 映 了 鄉 下 孩 子 到 都 市, 求 學 戀 愛 成 家 最 後 返 鄉, 生 命 的 困 頓 是 如 此 的 相 似 連 橫 之 父 連 永 昌 當 1895 年 馬 關 條 約 割 讓 臺 灣 後, 看 到 日 本 殖 民 者 對 臺 灣 人 民 的 奴 化 統 治, 汝 為 臺 灣 人, 不 可 不 6 知 臺 灣 事! 連 永 昌 用 這 句 話 激 起 連 橫 寫 臺 灣 通 史 的 使 命 感 連 橫 更 覺 悟 到 修 史 的 意 1 朱 雙 一, 戰 後 臺 灣 新 世 代 文 學 論, 臺 北, 揚 智 文 化,2002 年 2 劉 澍 森, 號 莖 九 ( ), 本 籍 江 蘇 連 雲 港,38 年 來 臺 避 禍, 從 事 教 職 40 年 3 江 蘇 連 雲 港 土 話 4 戀 母 情 結 (Oedipus Complex, 也 譯 作 俄 狄 浦 斯 情 結 或 伊 底 帕 斯 情 結 ), 是 指 兒 子 親 母 反 父 的 複 合 情 結 它 是 弗 洛 伊 德 主 張 的 一 種 觀 點 這 一 名 稱 來 自 希 臘 神 話 王 子 俄 狄 浦 斯 (Oedipus) 的 故 事 俄 狄 浦 斯 違 反 意 願, 無 意 中 殺 父 娶 了 母 親 5 詹 姆 斯 奧 古 斯 丁 阿 洛 伊 修 斯 喬 伊 斯 (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 年 2 月 2 日 年 1 月 13 日 ), 愛 爾 蘭 作 家 和 詩 人,20 世 紀 最 重 要 的 作 家 之 一 代 表 作 包 括 短 篇 小 說 集 都 柏 林 人 (1914) 長 篇 小 說 一 個 青 年 藝 術 家 的 畫 像 (1916) 尤 利 西 斯 (1922) 以 及 芬 尼 根 的 甦 醒 (1939) 6 連 橫 父 親, 光 緒 廿 一 年 (1895), 連 橫 的 家 鄉 被 日 本 人 侵 占, 其 父 因 憂 鬱 而 去 世 1

12 義 不 僅 在 於 文 化 的 載 錄 傳 承,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透 過 著 史 的 工 作 激 發 對 家 國 的 認 同 之 心 由 於 身 為 外 省 族 群 與 臺 灣 望 族 的 後 裔, 小 時 候 每 當 老 師 調 查 籍 貫 時, 每 每 遭 逢 同 學 的 訕 笑, 這 樣 的 心 理 糾 葛 使 然, 奠 基 心 靈 深 層 是 對 於 生 命 原 鄉 的 茫 然 汲 取 生 命 豐 美 是 聆 聽 著 先 嚴 品 茗 時 的 中 國 鄉 里 民 間 及 戰 爭 史, 開 始 時 在 學 說 國 語, 在 家 說 臺 語 的 語 言 分 裂 ; 包 公 到 霹 靂 素 還 真 的 思 想 進 化 ; 鄉 下 遷 徙 都 市 的 居 處 反 覆, 重 新 燃 起 對 於 個 人 內 心 的 整 肅 - 身 為 臺 灣 人 焉 能 不 知 臺 灣 事? 歲 月 可 以 帶 走 偷 走 了 我 們 很 多 東 西, 如 愛 情 親 情 友 情, 還 有 我 們 的 爸 爸 媽 媽, 但 歲 月 也 留 給 我 們 一 些 東 西, 他 們 永 遠 活 在 我 們 的 回 憶 裏 回 憶, 是 每 個 人 最 為 珍 貴 的 心 靈 財 富, 並 且 各 自 擁 有 一 本 形 式 不 同 的 回 憶 錄 : 年 輕 人 用 學 業 友 情 與 愛 情 來 點 綴 回 憶 錄 ; 老 年 人 用 當 年 勇 來 建 構 回 憶 錄 ; 父 母 用 兒 女 的 成 長 歷 程 驕 傲 表 現 來 撰 寫 回 憶 錄 家 庭 的 回 憶 錄 是 一 本 本 跨 越 漫 長 時 空 的 相 簿 ; 家 族 則 以 枝 繁 葉 茂 的 家 譜 來 當 做 回 憶 企 業 家 重 視 商 業 形 象 與 實 際 收 益 ; 教 育 家 重 視 光 榮 校 史 與 優 良 校 風, 國 家 的 回 憶 錄 則 被 稱 作 歷 史, 這 些 珍 貴 的 財 富, 我 輩 能 愚 昧 地 糟 蹋 丟 棄 嗎? 每 個 時 代 都 有 著 不 同 的 文 學 流 變, 經 過 時 間 的 淘 選 而 成 為 該 時 代 獨 特 的 文 學 表 徵, 例 如 : 春 秋 時 詩 經 戰 國 楚 辭 漢 賦 唐 詩 宋 詞 元 曲 明 清 小 說 戲 曲 等 任 何 文 體 7 的 存 在 都 不 可 能 是 斷 代 無 頭 無 尾 的, 錢 鍾 書 即 說 : 唐 詩 宋 詩, 亦 非 僅 朝 代 之 別, 乃 體 態 性 分 之 殊 又 說 : 曰 唐 曰 宋, 特 舉 大 概 而 言, 為 稱 謂 之 便, 非 曰 唐 詩 必 出 唐 人, 宋 詩 必 出 宋 人 也 固 然 這 是 對 於 談 論 唐 宋 詩 不 失 偏 頗 的 言 論, 可 是 文 體 當 存 在 於 一 時 空 背 景 中, 必 定 有 著 多 元 的 價 值, 不 可 以 以 單 一 的 面 向 加 以 分 析 那 麼 文 學 到 底 是 什 麼 呢? 古 今 中 外 許 多 學 者 曾 試 著 為 文 學 下 定 義 朱 光 潛 8 : 文 學 是 以 語 言 文 字 為 媒 介 的 藝 術 ; 法 國 沙 特 : 文 學 始 終 以 某 種 方 式 與 親 身 經 歷 打 交 道 ; 英 國 泰 利 伊 高 頓 : 文 學 不 是 假 宗 教 心 理 學 或 社 會 學, 而 是 語 言 的 特 殊 組 合 它 自 有 特 定 的 法 則 結 構 和 設 計 文 學 作 品 絕 非 憑 空 杜 撰, 而 是 作 家 呈 現 這 世 界 所 要 反 映 的 真 正 現 實, 它 是 時 空 的 產 物 大 多 數 的 文 學 作 品 都 符 合 文 章 合 為 時 而 著, 歌 詩 合 為 事 而 作 的 律 則 因 此, 具 有 文 學 素 養 的 吾 輩, 可 以 從 其 文 學 經 驗 了 解 現 實 表 象 之 間 必 然 存 在 一 種 投 射 關 係, 這 現 實 有 作 家 自 己 對 於 世 態 人 情 時 代 社 會 對 宇 宙 世 界 的 整 體 感 覺, 讀 者 們 則 從 文 本 所 反 映 的 現 實 發 現 : 人 們 相 通 或 共 同 的 歷 史 經 驗 生 活 處 境 思 想 觀 念 或 共 通 的 情 感 等 全 盤 掌 握 這 種 關 係, 自 己 並 非 單 一 的 存 在, 也 無 法 空 降 而 存 在, 凡 事 都 有 其 歷 時 性 的 發 展, 人 也 是 一 般, 認 清 這 個 事 實 真 相, 才 不 至 於 妄 下 論 斷 雖 說 日 治 時 期 的 文 學 創 作 多 有 充 滿 迎 合 時 局, 配 合 國 策 的 宣 傳 口 號 詩 的 性 格, 7 8 錢 鍾 書 談 藝 錄, 中 華 書 局,1984 年 第 1 版 朱 光 潛 談 文 學, 三 聯 書 局,2003 年 2

13 表 現 出 詩 人 屈 伏 體 制 現 實 的 面 貌 9 難 道 在 此 時 期 之 內, 只 有 配 合 國 策 宣 傳 的 詩 作 嗎? 在 面 對 提 倡 皇 民 文 學 的 時 期, 描 述 這 種 生 活 現 狀 的 詩 作, 不 也 是 在 不 同 歷 史 情 境 中 呈 現 不 同 生 活 寫 照 況 且, 傳 統 詩 社 成 員 集 會 擊 缽 多 做 詠 物 詩, 因 為 詠 物 之 作 多 以 依 托 比 擬 等 手 法, 以 托 物 言 志 或 借 物 抒 情 的 方 式, 通 過 事 物 的 詠 歎 體 現 人 文 思 想 詠 物 詩 中 所 詠 之 物 往 往 是 作 者 的 自 況, 與 詩 人 的 自 我 形 象 完 全 融 合 在 一 起, 描 摹 事 物 中 寄 託 了 一 定 的 感 情 流 露 出 作 者 的 人 生 態 度, 或 寄 寓 美 好 的 願 望, 或 包 涵 生 活 的 哲 理, 或 表 現 作 者 的 生 活 情 趣 實 在 不 可 以 偏 概 全 輕 視 此 一 時 期 漢 詩 的 文 學 價 值 二 研 究 目 的 曹 丕 在 典 論. 論 文 提 到 對 於 文 體 的 看 法 文 章, 經 國 之 大 業, 不 朽 之 盛 事 年 壽 有 時 而 盡, 榮 樂 止 乎 其 身, 二 者 必 至 之 常 期, 未 若 文 章 之 無 窮 是 以 古 之 作 者, 寄 身 於 翰 墨, 見 意 於 篇 籍, 不 假 良 史 之 辭, 不 託 飛 馳 之 勢, 而 聲 名 自 傳 於 後 大 丈 夫 所 學 10 日 深 為 何 事? 不 求 榮 貴 聞 達 於 諸 侯, 但 只 求 有 助 益 於 世 雲 林 縣 這 樣 一 個 兼 具 人 文 地 理 暨 歷 史 內 涵 之 美 的 縣 份, 雖 然 已 經 在 南 華 文 學 所 師 生 的 努 力 下 已 有 豐 碩 的 成 就, 不 過, 對 於 居 於 全 臺 開 發 甚 早 的 笨 港 地 區 卻 只 有 2001 年 張 作 珍 所 著 北 港 傳 統 詩 社 研 究 一 文, 張 氏 著 眼 於 微 觀 角 度, 將 視 域 置 於 小 區 域 北 港 地 區, 對 該 區 域 的 傳 統 詩 社 進 行 觀 察 研 究, 這 在 當 時 不 可 不 謂 有 著 劃 時 代 的 貢 獻, 本 文 亦 是 以 該 本 論 文 為 基 礎 所 書 寫 不 過, 隨 著 田 野 實 查 的 推 衍, 許 多 珍 貴 的 資 料 文 本 陸 續 重 見 天 日, 前 作 歷 經 十 年, 相 較 今 日 資 料 時 仍 有 所 缺 漏 不 足 之 處, 筆 者 忝 以 此 文 聊 備, 本 論 文 透 過 歸 納 與 分 析, 將 重 新 解 釋 與 建 構 北 港 傳 統 詩 社 的 脈 絡 與 圖 像, 期 能 達 成 為 將 近 百 年 歷 史 的 汾 津 吟 社 彙 整 資 料 的 目 的 9 陳 明 台 臺 灣 現 代 詩 史 論, 臺 北, 文 訊 雜 誌,3-19 頁,1996 年 10 臺 灣 雅 石 文 史 工 作 室, 雲 林 曾 先 後 為 今 之 竹 山 及 斗 六 的 地 名, 這 段 歷 史 在 雲 林 縣 志 稿 卷 首 記 載 很 清 楚, 是 根 據 連 雅 堂 臺 灣 通 史 云 : 雲 林 縣 始 於 建 省 之 時, 則 為 撫 墾 之 計 爾, 先 是 光 緒 十 三 年, 劃 嘉 義 以 北 之 地, 經 營 新 邑, 擇 治 於 林 圯 埔 之 雲 林 坪 ( 今 竹 山 鎮 雲 林 里, 故 為 雲 林 縣 雲 林 縣 之 地 名, 在 歷 史 上 有 二 處, 一 為 林 圯 埔, 一 為 斗 六, 光 緒 十 三 年 設 雲 林 縣, 初 擇 治 於 林 圯 埔 雲 林 坪, 並 建 雲 林 縣 城, 城 為 東 西 交 通 之 衢, 雲 林 實 握 其 紐, 故 又 曰 前 山 第 一 城, 因 縣 名 大 於 地 名, 當 時 改 稱 林 圯 埔 曰 雲 林, 旋 於 光 緒 十 九 年 八 月, 移 治 於 斗 六, 並 設 縣 城, 襲 用 舊 名 雲 林 城, 乃 又 名 斗 六 曰 雲 林 至 日 治 之 初 仍 稱 之, 後 因 雲 林 地 方 抗 日 事 件 震 撼 全 臺, 日 本 國 內 亦 無 人 不 知 雲 林 之 名 以 致 光 緒 二 十 八 年 十 月 二 十 日, 臺 灣 總 督 兒 玉 特 令 廢 止 雲 林 稱 號, 改 設 斗 六 廳, 光 復 後, 於 民 國 三 十 九 年 調 整 行 政 區 域, 復 設 雲 林 縣 由 這 段 歷 史 記 載, 很 清 楚 說 明 雲 林 縣 的 由 來, 在 清 朝 時, 雲 林 縣 的 縣 治 在 竹 山 鎮 林 圯 埔 的 雲 林 坪, 後 來 才 移 治 斗 六 至 於 雲 林 坪 的 起 緣 還 有 幾 個 說 法 : 一 連 雅 堂 臺 灣 通 史 云 : 雲 林 坪 為 鄭 氏 部 將 林 圯 所 闢 者, 故 曰 雲 林 以 旌 其 功 二 為 日 本 人 安 倍 名 義 所 著 臺 灣 地 名 研 究 則 謂 : 光 緒 十 二 年 新 設 雲 林 縣, 翌 年 二 月, 擇 地 林 圯 埔 土 名 雲 林 坪 為 縣 治, 雲 林 坪, 因 此 地 東 界 一 帶, 山 峰 毗 連, 入 夜 雲 霧 深 濃, 呈 關 閉 森 林 之 形 勢, 故 名 之 因 此 雲 林 二 字 是 取 自 雲 霧 森 林 密 集 之 意 三 是 斗 六 人 士 吳 景 箕, 早 年 之 作 斗 六 門 懷 古 引 言 謂 : 雲 林 者, 實 即 竹 山 眼 前 實 景, 引 自 白 樂 天 詩 : 亂 籐 遮 石 壁, 絕 澗 護 雲 林 由 句 中 之 雲 林 而 命 名 綜 合 以 上 三 種 說 法, 雲 林 縣 縣 名 最 初 的 源 起, 不 僅 在 寫 景 更 敘 事 狀 物, 溯 及 清 季 建 制 立 縣 以 來, 雲 林 - 詞 兼 具 人 文 地 理 暨 歷 史 內 涵 之 美 3

14 民 國 十 一 年, 嘉 義 廳 北 港 街 士 紳 曾 席 珍, 鑑 於 廳 下 鹽 水 朴 子 西 螺 新 營 柳 營 布 袋 各 處, 詩 社 逐 漸 成 立, 以 培 養 知 詩 習 禮 之 士, 乃 邀 該 街 同 志 十 數 名, 設 立 汾 津 吟 社 以 來, 至 今 已 經 九 十 二 年 的 光 景 當 初 成 立 的 宗 旨, 主 要 是 鼓 勵 當 時 北 港 郡 下 的 鄉 村 子 弟, 在 異 族 統 治 之 下, 對 於 中 國 固 有 文 化 之 韻 學, 能 夠 琢 磨 切 磋, 而 保 存 國 粹 於 不 墜 而 日 治 時 期 的 社 員, 現 今 幾 乎 都 已 辭 世, 手 稿 文 物 傳 至 後 裔, 或 因 天 災 洪 水 肆 虐, 或 因 不 善 保 存, 而 毀 多 於 存 成 因 此, 搶 救 文 獻 史 料 的 工 作 有 以 下 幾 點 ( 一 ) 對 於 汾 津 吟 社 的 發 展 歷 史, 做 系 統 性 的 分 析 並 詳 實 記 載, 包 括 創 社 的 動 機 詩 社 的 組 織 架 構 與 沿 革 ( 二 ) 為 文 學 作 家 建 立 檔 案 資 料, 檔 案 內 容 包 含 人 際 脈 絡, 社 經 地 位 教 育 背 景 的 分 析 與 社 員 的 活 動 ( 三 ) 重 現 汾 津 吟 社 文 學 活 動, 包 括 跨 社 聯 誼 的 文 學 活 動 與 作 品 的 時 代 意 義 文 學 家 透 過 文 字 與 讀 者 們 進 行 溝 通, 想 要 傳 遞 各 類 訊 息 想 法 給 大 眾 對 遠 在 不 同 年 代 不 同 的 時 空 背 景 下 的 我 輩, 藉 由 作 家 筆 下 的 點 點 滴 滴, 了 解 與 融 入 他 們 的 年 代, 深 刻 體 會 他 們 的 思 想 風 俗 文 物 與 情 感 因 此 整 理 詩 人 們 的 文 學 資 料, 以 建 立 一 個 北 港 文 學 的 檔 案 資 料 庫, 具 體 建 構 北 港 文 壇 的 文 學 發 展, 供 後 續 研 究 者 了 解 與 提 供 資 訊 第 二 節 研 究 方 法 與 文 獻 探 討 一 研 究 方 法 北 港 汾 津 詩 社 到 目 前 為 止, 雖 已 有 張 作 珍 所 著 北 港 地 區 傳 統 詩 社 研 究 11 ( 嘉 義 :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1 年 ) 尚 無 學 位 論 文 的 研 究 成 果, 筆 者 為 使 本 論 文 能 達 到 學 術 嚴 謹 性 的 要 求, 將 採 用 文 學 論 證 方 法 中 的 分 析 歸 納 綜 合 演 繹 比 較 等 12 方 法 閱 讀 處 理 所 蒐 集 到 的 各 類 文 獻 資 料, 以 徵 驗 史 實, 進 行 推 理 判 斷 ; 在 進 行 閱 讀 分 析 中, 遇 有 文 獻 不 足 之 處, 則 訪 查 斗 六 地 區 耆 老 並 與 詩 人 後 裔 討 論 推 斷, 期 能 在 撰 寫 斗 山 吟 社 及 雲 峰 吟 社 的 發 展 樣 貌 及 文 學 活 動 時, 可 以 精 確 的 描 繪 出 整 個 詩 社 的 文 史 脈 絡, 最 後 再 從 詩 人 的 生 平 與 詩 作 內 容 進 行 研 究 探 析 茲 就 本 論 文 研 究 所 採 用 的 主 要 方 法 敘 述 如 下 : ( 一 ) 文 獻 資 料 的 蒐 集 與 使 用 文 獻 的 來 源 與 種 類 很 多, 一 般 來 說, 可 分 為 : 書 面 材 料, 如 報 刊 書 籍 公 文 檔 案 個 人 文 件 書 信 等 ; 統 計 資 料, 如 統 計 報 表 數 據 資 料 等 ; 圖 像 文 獻, 如 電 影 電 視 錄 影 照 片 等 ; 有 聲 文 獻, 如 錄 音 帶 唱 片 等 社 會 學 中 的 文 獻 研 究 主 要 有 : 歷 史 文 獻 研 究 統 計 文 獻 研 究 內 容 分 析 歷 史 文 獻 研 究 進 行 觀 察 與 分 析 的 主 要 資 料 來 源 是 歷 史 記 張 作 珍 : 北 港 地 區 傳 統 詩 社 研 究 嘉 義 :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1 年 參 見 孟 樊 : 論 文 寫 作 方 法 與 格 式, 臺 北 縣, 威 仕 曼 文 化 事 業 公 司,2009 年, 頁 101~102 4

15 錄 依 據 資 料 的 性 質 和 來 源, 可 將 歷 史 文 獻 研 究 分 為 個 人 文 獻 研 究 和 非 個 人 文 獻 研 究 個 人 文 獻 研 究 類 似 參 與 觀 察 法 和 個 案 研 究, 利 用 個 人 的 信 件 日 記 家 史 傳 記 等 材 料 對 個 人 生 活 史 和 家 庭 史 進 行 深 入 細 緻 的 分 析 芝 加 哥 學 派 的 代 表 人 物, 托 馬 斯.W.I. 和 茲 納 尼 茨 基.F.W. 合 著 的 波 蘭 農 民 在 歐 洲 和 美 國 一 書 就 主 要 利 用 個 人 信 件, 是 社 會 學 個 人 文 獻 研 究 的 最 佳 範 例 13 文 獻 分 析 法, 是 尋 求 歷 史 資 料 檢 視 歷 史 紀 錄 並 客 觀 地 分 析 評 鑑 這 些 資 料 的 研 究 方 法, 由 於 常 需 要 大 量 的 歷 史 資 料 與 文 獻, 因 此 也 稱 為 歷 史 文 獻 法 文 獻 研 究 法 是 根 據 一 定 的 研 究 目 的 或 課 題, 通 過 調 查 文 獻 來 獲 得 資 料, 從 而 全 面 地 正 確 地 瞭 解 掌 握 所 要 研 究 問 題 的 一 種 方 法 這 種 方 法 常 被 廣 泛 用 於 各 種 學 科 研 究 中, 其 作 用 有 :1. 能 瞭 解 有 關 問 題 的 歷 史 和 現 狀, 幫 助 確 定 研 究 課 題 2. 能 形 成 關 於 研 究 物 件 的 一 般 印 象, 有 助 於 觀 察 和 訪 問 3. 能 得 到 現 實 資 料 的 比 較 資 料 4. 有 助 於 瞭 解 事 物 的 全 貌 文 化 研 究 學 者 葉 至 誠 在 社 會 科 學 概 論 提 出 這 樣 的 見 解 : 當 研 究 者 對 歷 史 資 料 進 行 蒐 集 檢 驗 與 分 析 後, 便 可 以 從 了 解 重 建 過 去 所 獲 致 的 結 論 中, 解 釋 社 會 現 象 的 現 況, 甚 至 預 測 將 來 之 發 展 14 然 而, 有 鑑 於 本 研 究 期 盼 能 從 歷 史 文 獻 和 正 處 於 進 行 式 的 各 項 田 野 調 查 資 料 中, 探 究 北 港 傳 統 詩 社 的 變 遷 動 態 過 程, 以 及 當 時 社 會 政 治 經 濟 產 業 和 制 度 彼 此 間, 相 互 制 衡 與 影 響 的 靜 態 結 構 之 分 析, 因 此 筆 者 輔 以 政 治 經 濟 學 傾 向 將 動 態 與 靜 態 的 研 究 向 度 整 合 而 成 的 歷 史 結 構 分 析 法, 以 求 更 為 深 入 且 細 緻 的 剖 析 首 先, 採 取 文 獻 分 析 法 進 行 資 料 的 分 析 時, 必 須 先 對 文 獻 進 行 檢 閱, 不 論 是 第 零 次 或 是 第 一 二 三 次 文 獻 15, 都 應 該 確 定 蒐 集 資 料 的 可 靠 性 和 可 信 度 而 不 同 的 文 獻, 對 於 研 究 會 有 不 同 的 助 益 或 侷 限 例 如 文 學 史 料 的 蒐 集 與 記 錄, 包 括 了 官 方 資 料 和 詩 報 等, 是 文 獻 研 究 時 最 大 宗 的 來 源, 其 多 半 從 正 面 應 然 的 角 度 立 論 存 據, 若 觀 察 角 度 與 概 念 適 合, 是 一 種 質 量 俱 備 的 資 料 形 式, 然 而, 正 規 文 件 亦 可 能 誇 大 了 應 然 面 的 成 效, 卻 可 能 忽 略 歪 曲 了 某 些 有 利 益 牴 觸 或 自 行 判 斷 不 重 要 的 部 分 16 由 於 有 些 資 料 無 法 通 過 直 接 觀 察 和 調 查 訪 問 獲 得, 因 此 在 社 會 學 研 究 中 必 須 利 用 文 獻 資 料 主 要 優 點 是 : 作 為 一 種 探 索 性 研 究 方 法, 幫 助 瞭 解 有 關 問 題 研 究 的 歷 史 和 現 狀, 形 成 有 關 問 題 和 研 究 對 象 的 某 種 一 般 的 整 體 印 象, 幫 助 確 定 研 究 課 題, 提 出 研 究 假 設, 避 免 重 複 性 的 無 效 工 作 ; 幫 助 瞭 解 研 究 對 象 的 來 龍 去 脈, 獲 得 現 實 研 究 的 比 較 資 料 其 次, 作 為 一 種 獨 立 的 完 整 的 非 輔 助 性 的 研 究 方 法, 幫 助 認 識 社 會 發 展 的 歷 史 趨 勢 但 是 這 種 方 式 也 有 其 限 制, 主 要 缺 點 是 : 相 關 文 獻 不 能 提 供 完 全 的 信 息 ; 文 獻 缺 乏 一 貫 的 標 準, 很 難 進 13 賈 春 增 主 編, 孫 立 平 譯, 當 代 社 會 學 理 論, 北 京, 華 夏 出 版 社.,1989 年 14 葉 至 誠, 社 會 科 學 概 論, 臺 北, 揚 智 文 化,2000 年 15 零 次 文 獻 ( 曾 經 歷 過 特 別 事 件 或 行 為 的 人 撰 寫 的 目 擊 描 述 或 使 用 其 他 方 式 的 實 況 紀 錄, 是 未 經 發 表 和 有 意 識 處 理 的 最 原 始 的 資 料, 即 primary documents) 一 次 文 獻 ( 直 接 記 錄 事 件 經 過 研 究 成 果 新 知 識 新 技 術 的 專 著 論 文 調 查 報 告 等 文 獻 ) 二 次 文 獻 ( 檢 索 性 文 獻 ) 三 次 文 獻 ( 在 利 用 二 次 文 獻 檢 索 的 基 礎 上, 對 一 次 文 獻 進 行 系 統 的 整 理 並 概 括 論 述 的 文 獻 ) 16 鍾 倫 納, 應 用 社 會 科 學 研 究 法, 香 港, 商 務 印 書 館,1992 年 5

16 行 對 比 分 析 和 定 量 分 析 ; 蒐 集 文 本 資 料 倘 若 沒 有 注 意 文 獻 的 準 確 性 與 可 靠 性, 容 易 出 現 樣 本 的 偏 差 當 符 合 研 究 主 旨 與 可 供 解 答 的 文 獻 蒐 集 檢 證 完 畢 後, 接 下 來 便 是 重 要 的 分 析 工 作 文 獻 資 料 分 析 法 的 應 用 具 有 幾 項 特 點, 包 括 : 其 研 究 的 事 件 與 使 用 的 資 料 是 過 去 的 紀 錄 與 遺 跡 是 種 間 接 而 非 直 接 的 觀 察 分 析 的 結 果 可 用 以 解 釋 現 況 預 測 未 來 等 17 ( 二 ) 歷 史 結 構 分 析 法 任 何 結 構 或 事 件, 都 是 不 同 時 空 下 的 不 同 因 素 結 合 後 造 成 的 結 果, 亦 是 各 種 關 係 相 互 折 衝 對 立 平 衡 之 後 的 產 物 所 以 國 家 的 性 質 是 隨 著 歷 史 條 件 或 政 經 社 會 的 不 同 而 轉 變, 最 終 呈 現 出 在 一 既 定 情 境 下 所 有 勢 力 平 衡 的 中 介 結 果 18 有 些 政 府 策 略 或 政 策, 雖 在 特 定 時 空 下 才 具 效 力, 但 當 下 的 策 略 選 擇 則 會 受 過 去 遺 留 下 來 的 結 構 形 式 所 影 響 ; 而 這 也 是 我 們 為 何 要 在 選 擇 文 獻 分 析 方 法 後, 另 外 再 進 行 歷 史 性 分 析 的 原 因 因 此, 為 能 探 求 不 同 的 特 定 時 空 因 素 以 及 外 在 政 經 結 構 或 是 政 策 對 於 文 學 詩 社 或 是 詩 人 所 造 成 的 制 約, 是 如 何 影 響 了 整 體 文 學 活 動 變 遷 的 過 程, 在 進 行 文 獻 分 析 時, 將 對 歷 史 文 獻 進 行 縱 向 的 歷 史 演 變 研 究, 可 有 效 導 出 因 果 關 係 以 及 橫 向 的 結 構 功 能 分 析, 可 探 討 出 體 系 內 的 結 構 改 變 與 互 動 變 遷 19 如 此 才 能 將 特 定 的 經 驗 或 情 境, 放 置 在 更 廣 泛 的 比 較 與 文 學 架 構 整 合 脈 絡 中 進 行 客 觀 分 析, 而 不 致 流 於 片 面 性 的 觀 察 如 前 所 述, 本 研 究 的 宗 旨 在 分 析 北 港 傳 統 詩 社 活 動 在 不 同 時 期, 從 明 鄭 時 期 的 文 人 科 舉 制 度, 演 變 至 日 治 時 期 以 降, 受 到 日 本 政 府 嚴 密 控 制 的 政 權 統 治, 面 對 於 殖 民 的 治 臺 政 策, 文 人 背 後 的 思 考 邏 輯 從 剛 開 始 武 力 的 對 抗 到 非 武 力 之 文 化 與 社 會 運 動 階 段 的 20 轉 變 思 想 價 值 萌 芽 與 民 族 意 識 目 的 是 否 有 所 轉 變? 試 圖 釐 清 葛 蘭 西 所 稱 的 霸 權 爭 奪 的 鬥 爭, 在 當 時 日 本 帝 國 主 義 的 宰 制 枷 鎖 中, 臺 灣 人 知 識 份 子 乃 就 試 圖 透 過 在 市 民 社 會 各 領 域 內 ( 社 會 權 力 關 係 生 產 文 化 和 教 育 ) 去 進 行 破 壞 資 產 階 級 意 識 型 態 霸 權 的 鬥 爭, 並 尋 求 建 立 一 個 自 足 的 意 識 型 態 網 絡, 各 個 詩 社 活 動 正 是 此 一 意 識 形 態 網 絡 最 佳 的 切 入 場 域 以 詩 社 為 範 圍 的 臺 灣 傳 統 詩 社 研 究, 從 政 大 王 文 顏 臺 灣 詩 社 之 研 究 以 降, 各 區 域 的 詩 社 研 究 如 雨 後 春 筍 般 卓 然 而 立, 全 國 碩 博 士 論 文 資 訊 網 鍵 入 詩 社 關 鍵 字, 目 前 計 有 超 過 百 篇 單 本 與 單 篇 論 文, 範 圍 平 均 分 布 於 北 從 基 隆 苗 栗 新 竹 南 投 往 南 延 伸 至 高 雄 等 處 而 隨 著 文 學 史 料 陸 續 的 重 見 天 日, 針 對 區 域 文 學 中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指 標 詩 社 尤 為 下 一 步 亟 需 研 究 保 存 的 對 象, 期 盼 透 過 相 關 田 野 調 查 的 成 果 研 究 方 式 的 檢 張 作 珍 : 北 港 地 區 傳 統 詩 社 研 究 嘉 義 :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1 年 王 振 寰, 誰 統 治? 如 何 分 析 國 家 機 器 與 權 力 結 構, 王 振 寰, 誰 統 治 臺 灣? 轉 型 中 的 國 家 機 器 與 權 力 結 構, 頁 7-51, 臺 北, 巨 流 出 版 社 1996 年 張 作 珍 : 北 港 地 區 傳 統 詩 社 研 究 嘉 義 :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1 年 安 東 尼 奧. 葛 蘭 西 (Antonio Gramsci) (1891~1937) 是 義 大 利 共 產 黨 領 袖 他 的 文 藝 理 論 著 作 大 多 寫 於 獄 中, 戰 後 得 到 廣 泛 的 傳 播 和 研 究, 奠 定 了 義 大 利 馬 克 思 主 義 文 藝 理 論 的 基 礎 6

17 討 切 入 角 度 的 變 化 甚 至 詩 作 的 美 學 歸 納 等, 重 新 發 現 北 港 傳 統 汾 津 詩 社 成 員 及 遺 留 作 品 的 面 貌 與 文 化 意 義 第 三 節 研 究 範 圍 與 研 究 限 制 早 期 雲 林 的 區 域 文 學 研 究 並 未 受 到 學 術 界 重 視, 同 時, 民 間 也 未 能 妥 善 保 存 先 人 資 料, 導 致 文 學 前 輩 的 資 料 多 所 散 失 雖 然, 有 關 注 臺 灣 文 學 的 研 究 在 前 開 疆 闢 土, 但 因 資 料 不 易 搜 羅, 並 且 田 野 調 查 十 分 艱 困 不 易, 因 此, 在 進 行 各 區 域 的 文 學 研 究 之 前, 一 定 要 先 了 解 當 地 當 時 的 文 學 發 展 過 程, 才 能 確 實 的 掌 握 當 地 文 學 與 所 處 時 代 的 關 聯 性, 這 樣 對 自 己 本 身 所 進 行 的 研 究, 也 能 有 所 斬 獲 連 雅 堂 在 臺 灣 通 史 中 也 這 樣 回 應 : 臺 灣 三 百 年 間, 以 文 學 鳴 海 上 者, 代 不 數 睹 鄭 氏 之 時, 太 僕 寺 卿 沈 光 文 始 以 詩 鳴 一 時 避 亂 之 士, 眷 懷 故 國, 憑 弔 河 山, 抒 寫 唱 酬, 語 多 激 楚, 君 子 傷 焉! 連 橫 曰 : 吾 聞 延 平 郡 王 入 臺 之 後, 頗 事 吟 詠 中 遭 兵 燹, 稿 失 不 傳 其 傳 者 北 征 之 檄, 報 父 之 書, 激 昂 悲 壯, 熱 血 滿 腔, 讀 之 猶 為 起 舞, 此 則 宇 宙 之 文 也 經 立, 清 人 來 講, 書 移 往 來, 曲 稱 其 體 ; 信 乎 幕 府 之 多 士 也 在 昔 春 秋 之 際, 鄭 為 小 國, 聘 問 贈 答, 不 失 乎 禮, 齊 楚 秦 晉 莫 敢 侵 凌 孔 子 曰 : 子 產 有 辭, 諸 侯 賴 之 ; 此 則 文 章 之 有 益 於 國 也 清 人 得 臺, 耆 舊 多 物 故 光 文 亦 老 矣, 猶 出 而 與 韓 又 琦 趙 行 可 鄭 廷 桂 等 結 詩 社, 所 稱 福 臺 新 詠 者 也 其 時 臺 灣 初 啟, 文 運 勃 興, 而 清 廷 取 士, 仍 用 八 比, 士 習 講 章, 家 傳 制 藝, 蔀 塞 聰 明, 汨 沒 天 性, 臺 灣 之 文 猶 寥 落 也 連 橫 曰 : 我 先 民 非 不 能 以 文 鳴 也 我 先 民 之 拓 斯 土 也, 手 耒 耜 腰 刀 銃, 以 與 生 番 猛 獸 相 爭 逐, 篳 路 藍 縷, 以 啟 山 林, 用 能 宏 大 其 族 ; 艱 難 締 造 之 功, 亦 良 苦 矣 我 先 民 非 不 能 以 文 鳴, 且 不 忍 以 文 鳴 也 夫 開 創 則 尚 武, 守 成 則 右 文 昔 周 之 興, 陳 師 牧 野, 一 戎 衣 而 天 下 定 及 成 康 繼 統, 棫 樸 21 作 人, 制 禮 作 樂, 為 後 王 範 漢 高 以 馬 上 得 天 下 陸 生 曰 : 陛 下 以 馬 上 得 之, 能 以 馬 上 治 之 乎? 故 漢 之 文 章 亦 卓 越 千 古 臺 灣 當 鄭 氏 之 時, 草 昧 初 啟, 萬 眾 方 來 而 我 延 平 以 故 國 淪 亡 之 痛, 一 成 一 旅, 志 切 中 興 我 先 民 之 奔 走 疏 附 者, 兢 兢 業 業, 共 揮 天 戈, 以 挽 虞 淵 之 落 日 我 先 民 固 不 忍 以 文 鳴, 且 無 暇 以 文 鳴 也 21 詩 經 大 雅 的 篇 名 共 五 章 根 據 詩 序 : 棫 樸, 文 王 能 官 人 也 或 亦 指 為 頌 美 周 王 之 詩 首 章 二 句 為 : 芃 芃 棫 樸, 薪 之 槱 之 棫, 白 桵 樸, 枹 木, 皆 樹 木 名 指 周 王 之 德 能 感 化 人 民, 治 理 天 下 7

18 夫 以 臺 灣 山 川 之 奇 秀, 波 濤 之 壯 麗, 飛 潛 動 植 之 變 化, 可 以 拓 眼 界 擴 襟 懷 寫 游 蹤 供 探 討, 固 天 然 之 詩 境 也 以 故 宦 游 之 士, 頗 多 撰 作 若 孫 元 衡 之 赤 崁 集, 陳 夢 林 之 游 臺 詩, 張 湄 之 瀛 壖 百 詠, 皆 可 誦 也 光 緒 十 五 六 年 ( 年 ), 灌 陽 唐 景 崧 來 巡 是 邦, 道 署 舊 有 斐 亭, 景 崧 葺 而 新 之, 輒 邀 僚 屬 為 文 酒 之 會, 臺 人 士 之 能 詩 者 悉 禮 致 之 揚 風 扢 雅 扢, 作 者 雲 興 既 而 景 崧 升 布 政 使, 就 任 臺 北 臺 北 初 建 省 會, 游 宦 寓 公, 簪 纓 畢 至 景 崧 又 以 時 集 之, 潤 色 昇 平, 一 時 稱 盛 臺 灣 固 無 史 也 康 熙 三 十 三 年 (1694 年 ), 巡 道 高 拱 乾 始 纂 府 誌, 略 具 規 模 乾 隆 二 十 九 年 (1764 年 ) 重 修, 其 後 靡 有 續 者 各 縣 雖 有 方 志, 而 久 已 遺 佚, 或 語 多 粗 漏, 不 足 以 備 一 方 文 獻 光 緒 十 八 年 (1892 年 ), 臺 北 知 府 陳 文 騄 淡 水 知 縣 葉 意 深 稟 請 纂 修 通 志, 巡 撫 邵 友 濂 從 之, 設 總 局 於 臺 北, 以 布 政 使 唐 景 崧 巡 道 顧 肇 熙 為 監 修, 陳 文 騄 為 提 調, 通 飭 各 屬, 開 局 採 訪, 以 紳 士 任 之 廿 一 年, 略 成, 續 進 總 局 猝 遭 割 臺 之 役, 戎 馬 倥 傯, 稿 多 散 失, 其 存 者 亦 唯 斷 簡 而 已 初, 海 東 書 院 藏 書 頗 富, 至 是 亦 遭 兵 燹, 而 臺 灣 之 文 獻 亡 矣 今 但 列 其 書 目 與 其 作 者, 以 供 後 人 之 考 求 焉 22 這 篇 選 自 臺 灣 通 史 卷 廿 四, 記 述 臺 灣 藝 文 的 發 展, 包 括 文 學 及 史 學 的 源 流, 並 備 錄 臺 灣 現 存 的 文 獻 目 錄 在 這 段 文 字 敘 述 中, 我 們 可 以 發 現, 臺 灣 的 歷 史 史 料 十 分 的 殘 缺, 搜 羅 不 易, 耆 老 也 大 多 散 居 各 地, 找 尋 困 難 法 國 著 名 的 文 學 社 會 學 家 羅 貝 爾. 埃 斯 卡 皮 (Robert Escarpit) 在 其 名 著 文 學 社 會 學 中 指 出 文 學 發 展 中 代 現 象 的 存 在 他 認 為 文 學 生 產 是 一 個 作 家 類 群 的 活 動 事 實, 隨 著 歲 月 的 流 逝, 這 群 人 的 消 長 也 跟 其 他 的 人 口 集 團 一 樣, 同 樣 會 經 歷 起 伏 波 動, 或 是 老 化 更 新 過 剩 或 是 不 足, 而 北 港 汾 津 詩 社 組 織 為 一 鬆 散 的 團 體, 是 靠 著 對 於 文 學 的 同 好 才 聚 集 而 成, 雖 說 一 開 始 有 著 若 干 政 治 性 的 成 份, 但 一 般 說 來 仍 是 擊 缽 聚 會 的 遊 戲 組 合, 成 員 往 來 除 少 數 密 切 外, 對 於 彼 此 的 生 平 抑 或 事 蹟 也 並 非 熟 稔 23, 造 成 零 次 資 料 採 集 上 非 常 不 易 1908 年 連 橫 開 始 撰 寫 臺 灣 通 史, 花 費 10 年 的 時 間 寫 成, 在 序 中 有 一 段 話 是 這 樣 說 的 : 顧 修 史 固 難, 修 臺 之 史 更 難, 以 今 日 修 之 尤 難, 何 也? 斷 簡 殘 編, 蒐 羅 匪 易 ; 郭 公 夏 五, 疑 信 相 參 ; 則 徵 文 難 老 成 凋 謝, 莫 可 諮 詢 ; 巷 議 街 譚, 事 多 不 實 ; 則 考 獻 難 重 以 改 隸 之 際, 兵 馬 倥 傯, 檔 案 俱 失 ; 私 家 收 拾, 半 付 祝 融, 則 欲 取 金 匱 石 室 之 書, 以 成 風 雨 名 山 之 業, 而 有 所 不 可 然 及 今 為 之, 尚 非 甚 難, 若 再 經 十 年 廿 年 而 後 修 之, 則 真 有 難 為 者 是 臺 灣 三 百 年 來 之 史, 將 無 以 昭 示 後 人, 又 豈 非 今 日 我 輩 之 罪 乎? 連 橫 臺 灣 通 史 藝 文 志, 臺 灣 通 史 臺 北, 眾 文 圖 書 公 司,1978 年 2 月 汾 津 哨 子 蔣 理 智 口 述, 後 章 將 會 再 深 入 詳 述 8

19 以 連 氏 大 儒, 距 前 時 代 之 近, 椽 筆 權 柄 之 盛, 尚 有 這 樣 的 慨 嘆 ; 而 筆 者 僅 是 初 窺 文 學 廣 宇 之 流, 面 臨 問 題 的 難 度 與 駕 馭 資 料 的 能 力 更 是 無 法 加 以 匹 敵, 不 過, 在 定 國 老 師 的 鼓 舞 與 企 盼 之 下, 筆 者 了 解 到 臺 灣 傳 統 古 典 文 學 研 究 資 料 欠 缺 與 不 足, 在 必 須 與 時 間 競 跑 的 緊 迫 壓 力 下, 雖 然 在 田 野 調 查 與 資 料 掌 握 有 著 許 多 的 限 制 與 難 處, 幸 有 學 長 前 輩 定 國 師 輩 等 的 披 荊 斬 棘 壯 舉, 篳 路 藍 縷 地 踏 出 一 道 可 供 依 循 的 路 徑, 筆 者 身 負 師 長 與 先 父 期 望, 冀 望 此 篇 不 佞 之 作 能 豐 富 雲 林 原 鄉 的 文 學 樣 貌, 為 有 志 於 此 的 後 輩 肩 負 起 保 存 文 學 史 料 的 綿 薄 之 力 9

20 第 二 章 北 港 地 區 之 開 發 與 傳 統 教 育 歷 史 是 時 代 的 鏡 子, 它 反 應 了 先 民 的 生 活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的 解 讀 有 助 於 認 識 文 化 進 而 珍 惜 愛 護 鄉 土 因 而, 文 獻 資 料 的 蒐 集 與 地 方 志 的 編 纂 實 為 刻 不 容 緩 的 工 作 為 了 要 對 下 一 代 晚 輩 有 所 交 代, 修 史 工 作 是 絕 對 不 能 中 斷 的! 本 篇 章 透 過 文 獻 的 考 察 和 田 野 調 查, 期 望 將 汾 津 詩 社 的 創 設 始 末 詩 社 命 名 立 社 宗 旨 與 詩 社 組 織 及 成 員 概 述 詩 社 活 動 成 員 交 遊 暨 活 動 影 響 範 圍 詳 加 敘 述 但 是, 為 能 有 全 面 針 對 北 港 地 區 詩 社 活 動 的 了 解, 周 邊 詩 社 的 沿 革 也 必 須 加 以 陳 述, 以 期 可 以 完 整 呈 現 汾 津 詩 社 的 實 際 狀 1 態, 收 須 彌 芥 子 之 效 第 一 節 北 港 地 區 開 發 與 文 化 發 展 北 港 原 稱 笨 港, 是 十 六 十 七 世 紀 臺 灣 海 域 的 知 名 港 口 關 於 笨 港 這 個 古 地 名 的 由 來, 依 據 笨 港 文 教 基 金 會 的 資 料, 有 下 列 四 種 說 法 :1. 原 住 名 ( 平 埔 九 族 之 一 的 洪 雅 族 ) 稱 這 裡 為 Poonkan, 漢 人 據 以 音 譯 而 來 2. 北 港 附 近 海 灘 有 許 多 地 形 像 倒 蓋 的 畚 箕, 因 而 取 名 為 畚 港 更 因 畚 字 筆 劃 多, 故 以 較 容 易 書 寫 的 笨 港 代 之 3. 北 港 一 帶 農 民 喜 歡 用 古 亭 笨 為 榖 倉, 因 而 取 名 為 笨 港 4. 漢 人 見 此 地 洪 雅 人 憨 厚 老 實, 謔 稱 洪 雅 人 為 笨 子, 所 住 之 港 稱 為 笨 港 前 三 種 說 法 都 有 學 者 採 信 只 有 第 四 種, 若 以 過 去 漢 人 和 平 埔 族 往 來 的 歷 史 經 驗 來 看, 也 不 無 可 能 當 時 笨 港 是 一 個 良 好 港 灣, 從 大 陸 開 來 的 大 船, 多 數 在 這 裡 寄 泊, 所 以 福 建 方 面 的 移 民, 很 早 就 選 擇 在 這 裡 定 居, 從 事 臺 灣 大 陸 間 的 貿 易, 於 是 這 個 地 方 便 迅 速 的 開 始 發 展 十 七 世 紀 以 來, 有 關 北 港 的 地 理 位 置 眾 說 紛 紜 1610 年 代 張 燮 在 東 西 洋 考 中, 指 雞 籠 山 淡 水 洋 的 舊 名 為 北 港, 後 來 學 者 或 謂 是 臺 灣 北 部 ; 清 代 方 志 認 為 是 指 臺 南, 2 當 時 稱 臺 灣 ; 近 代 有 雲 林 北 港 之 說 ; 亦 有 人 認 為 與 魍 港 有 關 十 六 世 紀 下 半 葉 航 海 人 使 用 的 針 路 簿 順 風 相 送, 有 六 更 見 北 港 之 句, 應 是 明 代 文 獻 中 最 早 有 關 北 港 的 記 載 北 港 在 當 時 的 文 獻 中, 大 致 有 兩 種 意 象 : 一 是 福 建 人 的 漁 場, 一 是 海 商 ( 盜 ) 的 聚 居 地 明 朝 官 方 為 防 止 船 隻 私 裝 鉛 硝 等 軍 用 品 到 日 本, 規 定 福 建 漁 船 前 往 北 港 捕 魚 須 向 1 2 維 摩 經 不 思 議 品 : 若 菩 薩 住 是 解 脫 者, 以 須 彌 之 高 廣, 內 芥 子 中, 無 所 增 減 作 者 按 : 即 鄭 氏 時 期 八 掌 溪 兩 岸 與 魍 港 內 海 周 圍, 今 臺 南 嘉 義 縣 境 內 的 九 個 莊 10

21 官 方 申 請 船 引 十 七 世 紀 初 期, 由 於 鹿 皮 貿 易 絲 銀 的 轉 運 貿 易, 北 港 成 為 臺 灣 海 域 重 要 的 貿 易 據 點,1619 西 班 牙 傳 教 士 馬 地 內 斯 (Bartolomé Martínez) 呼 籲 馬 尼 拉 佔 領 北 港, 因 為 日 本 荷 蘭 與 西 班 牙 三 股 勢 力 競 逐 貿 易, 北 港 將 是 必 爭 之 地 北 港 一 詞 也 逐 漸 變 成 臺 灣 島 的 代 稱 1620 年 代 明 朝 文 獻 強 調 北 港 是 海 賊 聚 居 的 巢 穴, 是 臺 灣 海 域 的 島 嶼 ; 荷 蘭 聯 合 東 印 度 公 司 來 到 中 國 沿 海 後, 認 識 Packan 的 存 在, 亦 認 為 是 臺 灣 島 的 名 稱 1650 年 代 初 在 臺 灣 的 荷 蘭 人 派 使 節 團 至 廣 東, 試 圖 與 韃 靼 人 的 政 權 接 觸, 在 往 來 文 件 中, 荷 蘭 人 或 廣 東 官 方 均 稱 荷 蘭 人 管 理 的 地 方 是 北 港 1660 年 代 荷 蘭 勢 力 逐 步 退 出 臺 灣 海 域 後, 北 港 地 名 逐 漸 被 捨 棄 荷 蘭 聯 合 東 印 度 公 司 1726 年 刊 行 新 舊 東 印 度 誌, 謂 原 住 民 稱 這 個 大 島 為 Pak-an 或 Pak-ande ; 清 初 中 國 官 方 或 士 人 甚 少 使 用 北 港 一 詞, 即 使 提 及, 則 視 為 前 朝 地 名, 對 它 逐 漸 陌 生 而 忘 記 其 歷 史 意 義 3 北 港 古 稱 笨 港 是 由 笨 港 溪 南 北 兩 岸 同 時 發 展 出 來 的 城 市, 對 外 通 稱 笨 港, 本 身 卻 再 分 成 南 北 二 港 至 乾 隆 十 五 年 笨 港 溪 稍 向 南 移, 乾 隆 五 十 二 年 林 爽 文 之 役 4, 笨 5 港 北 街 幾 乎 成 為 片 土, 居 民 移 居 舊 河 道 新 生 地, 嘉 慶 二 年, 颱 風 來 襲, 山 洪 爆 發, 笨 港 溪 氾 濫, 河 道 南 移, 衝 入 南 街 前 後 街 之 間, 後 街 大 部 分 併 入 北 街, 合 稱 笨 港 北 街, 前 街 屋 宇 被 毀 甚 多, 居 民 逐 漸 外 移, 形 成 北 街 繁 盛, 南 街 衰 退 之 情 形, 至 今 仍 然 如 此 6 北 港 位 於 雲 林 縣 與 嘉 義 縣 交 界, 西 接 水 林 鄉, 北 接 四 湖 鄉, 東 連 元 長 鄉, 東 南 隔 北 港 溪 與 嘉 義 縣 新 港 鄉 六 腳 鄉 相 對 面 積 約 41.5 平 方 公 里, 人 口 約 4 萬 4,000 人 7 十 七 世 紀 荷 蘭 人 所 繪 地 圖 均 稱 Ponkan 當 時, 附 近 有 Voborlangh 等 社 土 人 時 常 出 沒 所 謂 Ponkan 當 屬 土 語, 而 閩 粵 移 民 呼 為 笨 港, 則 為 音 譯 之 故 不 過, 另 有 三 種 傳 說, 其 一, 因 北 港 附 近 海 灘 有 許 多 地 形 像 倒 蓋 的 畚 箕, 因 而 取 名 畚 港, 但 因 畚 字 筆 劃 較 多, 就 以 較 容 易 書 寫 的 笨 字 取 替 ; 其 二, 北 港 一 代 的 農 民 喜 歡 用 古 亭 笨 為 穀 倉, 因 而 取 名 為 笨 港 ; 其 三, 漢 人 初 抵 北 港 時, 見 此 地 之 洪 雅 族 人 憨 厚 老 實, 謔 稱 洪 雅 族 人 為 笨 子, 所 住 之 港 就 稱 為 笨 港 了 連 橫 在 臺 灣 通 史 中 說 到 : 臺 灣 大 百 科 全 書 臺 灣 被 滿 清 統 治 212 年, 清 朝 廷 以 外 族 殖 民 心 態 統 治 臺 灣, 苛 稅 加 上 虐 政, 所 以 農 民 起 義 時 常 發 生, 有 史 可 查 的 高 達 138 件 之 多, 當 時 的 諺 語 三 年 一 小 反, 五 年 一 大 反, 以 林 爽 文 事 件 朱 一 貴 事 件 及 戴 潮 春 事 件 為 三 大 抗 清 事 件 其 中 又 以 林 爽 文 抗 清 事 件 規 模 最 大 而 平 定 林 爽 文 事 件 被 乾 隆 皇 帝 號 稱 為 十 全 武 功 之 一, 說 明 其 對 清 廷 震 撼 的 程 度 沙 鹿 鎮 志 嘉 慶 2 年 8 月 日 1797 年 10 月 日 : 明 清 史 料 戊 編 第 九 本, 福 建 水 師 提 督 等 奏 摺 :... 彰 化 縣 大 肚 保 等 鄉 其 災 戶 戶, 內 大 口 4701 口, 小 口 口,... 蔡 相 暉 北 港 朝 天 宮 志, 空 中 大 學 人 文 系 2007 年 12 月 北 港 鎮 公 所 資 料

22 歷 更 五 代, 終 及 兩 宋, 中 原 板 蕩, 戰 爭 未 息, 漳 泉 邊 民 漸 來 臺 灣, 而 以 北 港 為 互 市 之 口 ; 故 臺 灣 舊 時 有 臺 灣 一 名 北 港 之 語 北 港 在 雲 林 縣 西, 亦 謂 之 魍 港 8 由 上 述 可 知 笨 港 的 開 發, 亦 是 當 時 漢 人 進 出 臺 灣 的 重 要 門 戶, 雖 說 漢 人 在 宋 朝 就 已 經 在 9 笨 港 活 動, 但 是 真 正 替 漢 人 在 笨 港 奠 定 基 礎 的 卻 是 明 朝 末 年 的 顏 思 齊 以 及 鄭 芝 龍 兩 人 1621 年 ( 天 啟 元 年 ), 明 朝 天 啟 年 間 漳 州 人 顏 思 齊 登 陸 築 寨, 鄭 芝 龍 招 閩 籍 墾 戶 數 千 名 農 民 拓 墾, 率 眾 在 北 港 溪 登 陸, 並 設 十 寨 屯 墾, 史 稱 開 臺 十 寨, 又 稱 笨 港 十 10 寨 ( 表 2-1-1,2-1-2), 這 十 寨 據 文 史 工 作 者 陳 金 田 考 察 得 知 十 寨 分 布 在 今 北 港 鎮 及 緊 鄰 水 林 鄉 一 帶 顏 思 齊 在 笨 港 的 營 寨 分 別 建 於 笨 港 的 西 側, 被 明 朝 政 府 視 為 海 盜 的 他, 在 沿 海 港 口 一 帶 設 寨, 一 方 面 可 靠 著 天 險 防 止 官 兵 的 追 剿, 與 避 免 荷 蘭 人 的 騷 擾, 另 一 方 面 可 防 禦 平 埔 族 的 侵 襲 民 國 四 十 八 年, 臺 灣 省 政 府 在 北 港 鎮 市 中 心 圓 環 設 立 顏 思 齊 開 拓 臺 灣 紀 念 碑, 以 紀 念 這 位 登 陸 笨 港 的 壯 士 由 於 笨 港 的 地 形 優 勢, 使 笨 港 慢 慢 發 展 成 一 個 有 規 模 的 港 口, 在 1642 年 荷 蘭 人 的 巴 達 維 亞 日 記 中 有 記 載, 當 時 的 笨 港 能 停 泊 數 百 艘 舢 板 船, 帆 影 頻 繁, 交 易 熱 絡, 可 見 當 時 的 笨 港 已 經 是 一 個 相 當 具 有 規 模 的 港 口 顏 思 齊 十 寨 位 置 分 布 圖 ( 表 一 ) 連 橫 : 臺 灣 通 史 卷 一 開 闢 紀, 臺 北, 眾 文 圖 書 公 司,1987 年 2 月 臺 灣 通 史 連 橫 著 顏 思 齊 (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625 年 9 月 ), 字 振 泉, 一 字 樞 泉, 福 建 漳 州 海 澄 人,17 世 紀 東 亞 海 上 的 知 名 海 盜 曾 以 臺 灣 作 為 基 地, 是 早 期 的 臺 灣 開 拓 者 之 一, 可 能 是 大 倭 寇 海 商 李 旦 的 副 手 西 洋 人 暱 稱 之 Pedro China( 中 國 的 彼 得 ) 陳 金 田,1921 年 生 於 竹 南 鎮, 竹 南 公 學 校 畢 業 曾 任 竹 南 鎮 公 所 主 計 私 立 君 毅 中 學 會 計 精 通 日 文 書 法 亦 工 著 作 有 竹 南 鎮 先 賢 名 鑑 初 稿 竹 南 史 蹟 圖 集 ( 一 ) ( 二 ) 竹 南 鎮 誌 金 色 中 港 翻 譯 有 臺 灣 風 俗 誌 臺 灣 私 法 理 蕃 誌 稿 等 甚 受 學 術 界 重 視 兒 童 文 學 方 面 編 譯 創 作 有 臺 灣 童 謠 猜 猜 看 彩 虹 公 主 等, 數 量 甚 豐 陳 金 田 一 生 對 出 生 成 長 的 故 鄉 中 港 ( 竹 南 鎮 ) 充 滿 感 情, 對 竹 南 鎮 的 點 點 滴 滴 莫 不 殷 殷 致 意, 在 金 色 中 港 ( 兩 冊 ), 對 竹 南 的 歷 史 住 民 掌 故 宗 教 產 業, 教 育 傳 說 均 有 紀 錄, 主 編 竹 南 信 用 合 作 社 刊 竹 信 之 聲 時, 結 合 地 方 人 士 成 立 薰 風 文 藝 社, 鼓 勵 創 作, 調 查 竹 南 地 區 各 項 人 物 史 蹟, 為 地 方 留 下 歷 史 珍 貴 的 資 料 12

23 十 寨 今 地 名 小 地 名 所 屬 鄉 鎮 村 里 備 註 主 寨 顏 厝 寮 水 林 水 北 大 本 營 左 寨 王 厝 寮 水 林 土 厝 左 翼 營 右 寨 陳 厝 寮 水 林 土 厝 右 翼 營 糧 草 寨 土 間 厝 水 林 土 厝 屯 糧 營 海 防 寨 後 寮 埔 水 林 後 寮 海 口 鎮 狩 營 哨 船 寨 船 頭 埔 北 港 樹 腳 掌 理 船 隊 前 寨 興 化 店 北 港 溪 洪 沖 毀 先 鋒 營 後 寨 考 試 潭 北 港 住 戶 他 遷 集 訓 營 撫 番 寨 府 番 北 港 府 番 安 撫 番 人 區 北 寨 大 北 門 北 港 大 北 北 衛 營 鄭 芝 龍 於 1624 年 降 清, 顏 思 齊 病 逝 後, 繼 續 帶 領 墾 眾 1628 年 ( 崇 禎 元 年 ) 鄭 芝 龍 受 招 撫, 開 始 為 明 朝 防 守 海 疆, 其 弟 鴻 逵 芝 豹 等 人, 亦 轉 為 明 朝 鎮 將 不 數 年, 熊 11 文 燦 撫 閩, 1629 年 福 建 大 旱 飢 饉, 官 糧 無 以 接 濟, 百 姓 民 不 聊 生, 熊 文 燦 聽 從 鄭 芝 龍 建 議 准 由 其 出 資, 招 饑 民 數 萬 人 至 臺 開 墾 荒 土 為 田, 每 人 給 金 3 兩, 每 三 人 給 牛 1 頭, 赴 臺 灣 開 墾 荒 地 前 1-3 年 不 課 租, 第 4 年 起 徵 收 田 租 歸 鄭 氏 熊 文 燦 同 意 所 請, 乃 以 船 舶 搭 載 饑 民 入 臺, 分 地 耕 種, 闢 建 莊 屋 12 屯 墾 區 遍 及 現 在 臺 南 縣 鹽 水 港 以 北, 到 雲 林 縣 北 港 虎 尾 一 帶, 也 就 是 諸 羅 縣 志 所 稱 外 九 莊 九 莊 分 布 於 八 掌 溪 兩 岸, 在 溪 南 的 有 汫 水 莊 ( 今 臺 南 縣 鹽 水 鎮 汫 水 里 ) 大 奎 璧 莊 ( 即 鹹 水, 今 鹽 水 鎮 市 街 ) 下 茄 苳 莊 ( 今 臺 南 縣 後 壁 鄉 嘉 苳 村 ); 在 溪 北 的 有 : 大 坵 田 莊 ( 今 嘉 義 縣 布 袋 鎮 內 田 里 ) 鹿 仔 草 莊 ( 今 嘉 義 縣 鹿 草 鄉 鹿 草 村 ) 龜 佛 山 莊 ( 今 嘉 義 縣 鹿 草 鄉 竹 山 村 ) 南 勢 竹 莊 ( 今 嘉 義 縣 朴 子 市 南 竹 里 ) 龜 仔 港 莊 ( 今 嘉 義 縣 朴 子 市 順 安 里 ) 大 小 槺 榔 莊 ( 今 嘉 義 縣 朴 子 熊 文 燦 (?-1640 年 ), 貴 州 永 寧 衛 ( 今 四 川 敘 永 ) 人 萬 曆 35 年 (1607 年 ) 進 士 中 國 明 朝 官 員 參 見 民 國 20 年 陳 蓁 修 南 安 縣 志, 卷 25 附 錄 黃 梨 州 賜 姓 本 末 13

24 市 大 葛 里 ) 此 九 莊 為 鄭 芝 龍 之 家 產, 所 收 租 穀 由 管 事 運 往 福 建, 作 為 鄭 氏 之 軍 餉 鄭 芝 龍 降 清 後, 租 穀 收 入 歸 其 子 鄭 成 功 所 有, 西 元 1661 年 ( 永 曆 十 五 年 ) 四 月 卅 日 鄭 成 功 登 陸 臺 灣, 攻 下 普 羅 民 遮 城 (Proventia), 分 遣 各 鎮 營 至 各 地 屯 田, 即 北 巡 魍 港, 巡 視 鄭 家 產 業 因 九 莊 及 其 收 入 在 官 府 課 賦 之 外, 故 稱 外 九 莊 13 承 繼 顏 鄭 勢 力, 荷 蘭 人 也 在 西 元 1624 年 入 侵 臺 灣, 但 勢 力 僅 侷 限 安 平 附 近,1631 年, 荷 人 逐 漸 招 徠 中 國 人 到 安 平 屯 墾, 也 開 始 與 福 建 沿 海 進 行 貿 易 活 動 時 鄭 芝 龍 任 水 師 總 兵, 船 隻 貿 易 往 來, 皆 受 其 控 制 荷 蘭 人 在 不 得 自 行 前 往 福 建 的 情 況 下, 轉 而 積 極 經 營 臺 灣 首 平 新 港 ( 原 住 安 平 後 移 新 市 鄉 ) 麻 豆 ( 麻 豆 鎮 ) 蕭 壠 ( 佳 里 鎮 ) 目 加 溜 灣 ( 安 定 鄉 善 化 鎮 ) 等 四 個 社 番, 利 用 四 番 社 的 土 著 作 為 前 導 部 隊 1644 年, 荷 蘭 人 大 舉 進 攻 華 武 壠 社 14, 船 隻 軍 隊 即 從 笨 港 進 出, 並 在 此 地 派 人 駐 防, 荷 人 勢 力 到 這 已 經 侵 入 笨 港 15 笨 港 為 其 門 戶 此 為 笨 南 港 開 發 之 始 清 領 時 期, 臺 灣 民 變 不 斷, 多 次 波 及 笨 港 西 元 1786 年 ( 乾 隆 五 十 一 年 ) 林 爽 文 事 件 後, 當 地 居 民 收 集 義 民 遺 骸 合 葬, 於 西 元 1788 年 建 旌 義 亭 同 治 年 間 戴 萬 生 事 件 死 難 者 合 祀 於 旌 義 亭, 即 今 北 港 義 民 廟 清 代 臺 灣 地 區 開 發 聚 落 之 發 展 順 序, 大 致 依 兩 個 方 向 進 行 其 一 是 由 南 而 北 由 西 而 東, 即 西 岸 地 區 南 部 最 早, 依 次 為 中 部 北 部, 最 後 是 東 部 另 一 發 展 方 向 則 為 由 海 岸 推 向 內 陸 山 地 因 此, 笨 港 之 發 達, 不 僅 在 墾 務 之 進 展, 更 是 身 具 臺 灣 中 南 部 貨 物 吞 吐 口 之 商 港 功 能 的 主 因 諸 羅 縣 志 謂 : 笨 港 : 商 船 輳 集, 載 五 穀 貨 物 西 元 1750 年 笨 溪 洪 水 氾 濫, 原 在 笨 港 街 北 的 笨 港 溪 的 河 末 南 移, 溪 水 從 街 中 衝 過, 把 原 本 笨 港 南 街 ( 今 嘉 義 縣 新 港 鄉 南 港 村 東 南 地 ) 沖 毀, 舊 有 之 笨 港 街 市 遂 劃 分 為 南 北 二 街 北 街 ( 雲 林 縣 北 港 鎮 ) 商 業 仍 甚 繁 榮, 南 街 ( 嘉 義 縣 新 港 鄉 ) 乃 為 官 衙 兵 營 之 所 在 地, 其 地 位 亦 頗 為 重 要 但 南 街 因 遭 致 笨 港 溪 的 曲 流 侵 蝕, 北 岸 逐 漸 崩 塌, 面 積 逐 漸 狹 小, 其 後 至 嘉 慶 中 末 年 間, 大 黑 水 ( 濁 水 溪 ) 氾 濫, 店 鋪 民 屋 多 所 流 失, 居 民 中 漳 州 人 移 往 鰻 魚 寮, 泉 州 人 之 一 部 分 移 往 北 街, 少 部 分 留 居 原 地 ( 今 嘉 義 縣 新 港 鄉 南 港 村 ), 從 此 以 後 南 街 一 落 千 丈, 地 方 日 漸 衰 弱, 反 之 北 街 佔 有 地 利, 商 業 活 動 日 趨 發 展, 如 油 車 之 多, 不 論 任 何 地 方 都 無 出 其 右, 而 隨 著 年 代 的 推 移, 地 方 有 漸 夕 的 演 變, 笨 港 北 街, 笨 港 南 街, 一 變 為 笨 南 港, 笨 北 港, 再 演 變 為 南 港 北 港 了 西 元 1894 年 倪 贊 元 在 雲 林 縣 采 訪 冊 說 道 : 13 臺 灣 大 百 科 全 書 14 荷 據 時 代 華 武 壠 社 消 失 的 原 因 -- 以 遷 徙 為 中 心, 陳 欽 育, 國 立 故 宮 博 物 院 專 門 委 員, 大 同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兼 任 副 教 授 現 今 雲 林 縣 虎 尾 土 庫 褒 忠 等 鄉 鎮 一 帶, 荷 據 時 代 屬 於 華 武 壠 社 (Favorlang) 的 核 心 地 域, 它 乃 是 荷 據 時 代 北 部 地 區 非 常 重 要 的 一 個 大 社, 之 後, 歷 經 統 治 政 權 更 迭, 至 清 領 時 期, 吾 人 已 看 不 出 華 武 壠 社 的 遺 跡, 唯 一 留 下 依 其 譯 音 所 命 名 的 新 舊 虎 尾 溪 及 虎 尾 鎮 名, 讓 後 人 憑 弔 追 憶 其 昔 日 的 歷 史 雲 煙 15 巴 達 維 亞 城 日 記, 文 獻 會 14

25 北 港 街, 因 在 港 之 北, 故 名 北 港, 東 西 南 北 共 分 八 街, 煙 戶 七 千 餘 家 郊 行 林 立, 廛 市 毘 連 金 廈 南 澳 安 邊 澎 湖 商 船, 經 常 由 內 地 載 運 市 疋 洋 油 雜 貨 花 金 等 項, 來 港 銷 售, 轉 販 米 石 芝 麻 青 糖 白 豆 出 口 又 有 竹 筏 為 洋 商 載 運 樟 腦 前 赴 安 平, 轉 載 輪 船 運 往 香 港 等 處 由 此 可 見 日 人 治 臺 之 前, 北 港 街 市 仍 十 分 繁 榮 興 盛, 郊 行 四 處 林 立, 商 船 輳 集 交 易 熱 絡 的 景 象 一 地 理 環 境 北 港 景 點 位 置 圖 16 ( 表 二 ) 16 笨 港 文 教 基 金 會 繪 製,2008 年 15

26 雲 林 縣 北 港 鎮, 全 鎮 轄 廿 八 里, 位 於 臺 灣 省 中 南 部 沿 海 雲 林 縣 西 南 方 和 水 林 鄉 口 湖 鄉 合 成 雲 林 縣 朝 南 椅 角 之 右 半 部, 東 南 隔 北 港 溪 與 嘉 義 縣 新 港 鄉 六 腳 鄉 相 對, 西 北 接 雲 林 縣 水 林 鄉 及 元 長 鄉 周 圍 有 北 港 溪 環 繞, 全 鎮 面 積 四 十 一 點 四 九 九 九 平 方 公 里, 略 呈 東 向 西 傾 之 勢 地 面 平 坦 土 地 肥 沃 雨 水 適 量, 因 此 造 就 北 港 鎮 成 為 一 農 業 型 鄉 鎮 人 口 目 前 約 有 五 萬 人, 六 輕 的 開 發, 帶 動 近 來 人 口 數 的 成 長 二 歷 史 沿 革 北 港 街, 即 笨 港, 原 位 於 笨 港 溪 ( 今 北 港 溪 ) 出 海 口 明 朝 天 啟 元 年 (1621) 顏 思 齊 鄭 芝 龍 率 眾 登 陸 笨 港, 並 引 三 千 移 民 入 墾, 為 漢 人 大 規 模 移 墾 臺 灣 之 始 祖 早 年 笨 港 港 道 迂 迴, 易 於 迴 避 官 兵, 成 為 先 民 入 墾 臺 灣 渡 口 之 一 康 熙 33 年 ( 1694) 樹 璧 和 尚 自 湄 洲, 奉 請 媽 祖 赴 臺 傳 香, 笨 港 始 建 笨 港 天 妃 廟, 即 今 北 港 朝 天 宮 不 久 靈 氣 遠 播, 至 道 光 年 即 有 詩 人 讚 稱 北 港 靈 祠 冠 闔 臺 商 業 上, 笨 港 因 依 畔 笨 港 溪 而 興 起, 康 熙 年, 諸 羅 縣 志 即 記 稱 : 笨 港 街 臺 屬 街 市, 此 為 最 大, 乾 隆 年 府 志 更 記 稱 : 笨 港 街 俗 稱 小 臺 灣 滿 清 領 臺, 民 變 不 斷, 多 次 波 及 笨 港 因 林 爽 文 事 變 而 建 旌 義 亭 同 治 年 戴 萬 生 事 變 死 難 者 亦 合 祀 於 旌 義 亭 並 改 稱 義 民 廟 北 港 溪 一 如 臺 灣 其 他 溪 河, 非 潦 即 旱 ; 加 上 河 道 日 益 淤 淺, 離 海 愈 遠, 至 日 治, 海 關 撤 站 始 喪 失 貿 易 功 能 但 仍 為 農 產 品 集 散 中 心, 日 治 時 期 糖 廠 的 設 立 對 北 港 近 百 年 來 的 經 濟 亦 帶 來 不 少 助 益 先 民 移 墾 笨 港, 數 百 年 來, 不 斷 遭 到 天 災 械 鬥 民 變 農 村 沒 落 民 間 信 仰 多 元 化 等 挑 戰, 先 民 憑 其 毅 力, 堅 守 鄉 土 始 能 不 斷 開 創 新 局 若 能 秉 此 精 神, 北 港 未 來 的 榮 景, 依 然 值 得 期 許 三 生 活 習 慣 與 文 化 本 鎮 地 處 雲 林 縣 與 嘉 義 縣 交 界, 為 嘉 雲 兩 縣 工 商 業 交 通 門 戶, 亦 是 全 省 南 北 運 輸 必 經 之 地, 大 多 數 鎮 民 篤 信 媽 祖, 民 風 淳 樸 北 港 鎮 為 一 農 業 型 鄉 鎮, 土 地 肥 沃, 水 源 充 足, 適 合 各 種 作 物 生 長, 主 要 農 產 品 以 稻 米 為 主, 其 次 有 麻 油 花 生 蒜 頭 蠶 豆 花 生 油 及 原 料 甘 蔗 等 特 產 外, 鎮 內 的 北 港 朝 天 宮 媽 祖 廟 名 聞 中 外, 並 經 政 府 評 定 為 國 家 二 級 古 蹟, 每 年 來 此 進 香 膜 拜 之 各 方 人 士 約 達 五 百 萬 人 次, 尤 以 媽 祖 聖 誕 之 期 大 量 湧 進 的 陣 頭 及 進 香 客, 形 成 萬 頭 鑽 動 的 情 景 亦 是 本 地 景 觀 之 一, 另 北 港 牛 墟 位 在 北 港 大 橋 西 側, 至 少 已 有 一 兩 百 年 的 歷 史 此 種 最 具 傳 統 趕 集 方 式 的 市 場, 隨 著 時 代 變 遷 而 日 漸 式 微, 故 而 北 港 牛 墟 的 存 在 有 著 延 續 傳 統 的 積 極 意 義 16

27 北 港 鎮 面 積 不 大, 但 人 口 密 度 教 育 普 及, 鎮 內 現 有 大 學 院 校 分 部 一 所 高 中 職 共 三 所 國 中 二 所 國 小 八 所 及 鎮 立 托 兒 所 幼 稚 園 若 干 所 並 且 現 有 北 港 運 動 公 園 鎮 立 圖 書 館 游 泳 池 鎮 立 綜 合 體 育 館 各 一 座, 並 有 各 類 球 場 北 港 溪 河 堤 公 園 提 供 鎮 民 良 好 的 教 育 文 化 及 休 閒 活 動 場 所 北 港 溪 流 經 北 港 鎮 南 邊, 平 均 氣 溫 約 25, 雨 量 較 少, 且 集 中 於 夏 季 受 到 北 港 溪 牛 挑 灣 溪 上 游 影 響, 本 地 之 地 勢 呈 現 中 間 高 而 南 北 低 地 面 平 坦 土 地 肥 沃 雨 水 適 量, 為 農 業 型 鄉 鎮, 主 要 農 產 品 以 稻 米 為 主, 其 次 有 麻 油 花 生 花 生 油 蒜 頭 蠶 豆 及 原 料 甘 蔗 等 特 產 不 過, 近 年 由 於 氣 候 變 遷, 雨 量 不 均, 加 上 從 事 農 業 工 作 者 大 量 流 失, 北 港 生 產 之 農 特 產 品 已 逐 漸 稀 少 北 港 溪 因 河 道 日 益 淤 淺, 離 海 愈 遠, 日 治 時 期 海 關 撤 站 後 喪 失 貿 易 功 能, 但 因 交 通 為 附 近 幅 湊 之 中 心, 仍 為 農 產 品 交 易 之 集 散 中 心 西 元 1694 年 ( 康 熙 三 十 三 年 ) 臨 濟 宗 三 十 四 世 僧 樹 璧 奉 媽 祖 神 像 入 居 笨 港 : 西 元 1700 年 建 廟 ( 即 今 北 港 朝 天 宮 ), 為 笨 港 地 區 最 早 建 立 之 媽 祖 廟 宇 至 今 每 年 來 此 進 香 膜 拜 的 信 眾 達 500 萬 人 次, 尤 以 媽 祖 聖 誕 期 間 為 最, 已 列 入 國 家 二 級 古 蹟 位 在 北 港 大 橋 西 側 的 北 港 牛 墟, 是 傳 統 趕 集 方 式 的 市 場, 曾 為 臺 灣 三 大 牛 墟 之 一, 隨 著 時 代 變 遷 而 日 漸 式 微, 地 方 政 府 辦 有 北 港 牛 墟 文 化 節, 以 保 存 及 發 揚 其 文 化 意 義 今 北 港 除 仍 維 持 食 用 油 生 產 中 心 之 地 位 外, 地 方 人 士 更 致 力 文 化 轉 型, 期 使 北 港 轉 化 成 一 宗 教 觀 光 城 市 第 二 節 北 港 地 區 傳 統 文 學 的 發 展 十 七 世 紀, 顏 鄭 二 人 招 募 福 建 沿 海 居 民 渡 黑 水 溝, 溯 著 北 港 溪 而 上, 在 北 港 地 區 進 行 墾 殖, 這 拓 墾 活 動 屬 於 民 間 性 質, 文 獻 上 並 沒 有 文 教 措 施, 若 想 要 探 討 臺 灣 四 百 年 來 的 教 育 制 度, 首 先 得 由 荷 西 時 期 開 始 一 荷 西 時 期 臺 灣 教 育 史 若 不 包 含 沒 有 文 字 記 載 的 平 埔 族 及 臺 灣 南 島 原 住 民 等 史 前 時 期 的 教 育, 可 追 溯 到 1627 年 的 荷 西 統 治 時 期 十 五 世 紀 末, 歐 洲 人 發 現 遠 東 的 新 航 路 之 後, 各 國 便 紛 紛 到 太 平 洋 與 印 度 洋 一 帶 尋 找 殖 民 地 並 掠 奪 財 富 十 六 世 紀, 葡 萄 牙 人 航 經 臺 灣 太 平 洋 時, 望 見 臺 灣 孤 島 懸 於 海 中, 蒼 翠 雄 偉, 島 上 綠 意 盎 然 草 木 繁 盛, 稱 頌 臺 灣 為 Llha Formosa 在 葡 萄 牙 語 的 llha 是 指 島, Formosa 意 謂 美 麗,llha Formosa 即 為 美 麗 之 島 也 因 這 美 麗 之 島 的 名 稱 引 人 遐 思, 臺 灣 便 成 為 歐 洲 人 探 索 的 目 的 以 及 搶 奪 的 新 據 點 明 萬 曆 卅 一 年 (1603 年 ) 荷 蘭 人 韋 麻 郎 親 率 艦 隊 佔 領 澎 湖, 但 被 福 建 都 司 沈 有 容 逼 退 此 後, 荷 蘭 屢 屢 想 佔 領 臺 灣 做 為 遠 東 的 據 點, 於 是 成 立 了 聯 合 東 印 度 公 司, 一 面 阻 撓 明 朝 商 船 前 往 馬 尼 拉 貿 易, 另 一 面 派 遣 船 隻 前 往 臺 灣 調 查 港 灣 及 地 勢, 於 是 在 明 朝 末 17

28 年 天 啟 4 年 (1624 年 ), 自 澎 湖 撤 退 轉 往 臺 灣 南 部 大 員 ( 今 日 臺 南 的 安 平 ), 西 班 牙 人 緊 隨 荷 蘭 人 之 後, 在 1626 年 自 菲 律 賓 繞 過 臺 灣 東 海 岸, 一 路 往 北, 登 陸 三 貂 角 及 雞 籠, 並 以 社 寮 島 ( 今 和 平 島 ) 為 根 據 地, 在 該 島 西 南 端 建 築 聖 薩 爾 瓦 多 城 (San Salvador), 並 在 南 方 沙 丘 上 設 置 堡 壘, 後 被 荷 蘭 人 趕 走 (1626 年 年 ), 從 此 臺 灣 全 島 成 為 荷 蘭 人 的 殖 民 地, 共 達 三 十 八 年 (1624 年 年 ) 荷 西 據 臺 雖 不 長, 卻 是 臺 灣 教 育 措 施 的 開 端 教 化 的 工 作 是 由 荷 蘭 駐 臺 最 高 行 政 長 官 所 決 策, 當 時 所 推 行 的 是 宗 教 教 育, 教 育 與 傳 教 合 一, 且 一 切 活 動 均 由 教 會 主 導 1627 年 與 1629 年, 傳 教 士 干 治 士 (Georgius Candidius) 尤 尼 伍 斯 (Robertus Junius) 相 繼 來 臺 他 們 以 臺 南 新 港 社 (Sinkan) 為 中 心 點, 向 附 近 的 平 埔 族 原 住 民 傳 教 干 治 士 使 用 羅 馬 拼 音 將 臺 灣 新 港 附 近 的 平 埔 族 語 言 文 字 化, 並 利 用 該 文 字 教 受 聖 經 1636 年 尤 尼 伍 斯 在 新 港 社 開 辦 第 一 所 學 校 1659 年 在 蕭 壠 社 ( 今 臺 南 縣 佳 里 鎮 ) 設 立 基 督 教 神 學 院 ( 臺 灣 第 一 所 西 式 高 等 教 育 學 校 ), 這 些 學 校 就 是 臺 灣 教 育 的 啟 蒙 連 橫 臺 灣 通 史 教 育 志 記 載 荷 蘭 人 信 仰 基 督 教 並 派 遣 牧 師 來 臺 傳 教 : 永 曆 二 年, 各 社 始 設 小 學, 每 學 三 十 人, 課 以 荷 語 荷 文 及 新 舊 約, 牧 師 嘉 齊 宇 士 又 以 番 語 譯 耶 教 問 答, 及 摩 西 十 誡, 以 授 番 童, 拔 畢 業 者 為 教 習, 於 是 番 人 多 習 羅 馬 字, 能 作 書 削 鵝 管, 略 尖 斜, 注 墨 於 中, 揮 寫 甚 速, 凡 契 券 公 文 均 用 之 17 荷 蘭 西 班 牙 時 期, 雲 林 縣 發 展 史 提 及 : 荷 西 兩 國 雖 運 用 教 會 的 力 量, 推 展 原 住 民 的 識 字 教 育, 由 此 可 見 一 斑 二 明 鄭 時 期 真 正 在 臺 灣 實 施 教 育 的 是 鄭 成 功 建 立 的 明 鄭 政 權, 鄭 成 功 驅 趕 荷 蘭 人 後, 代 表 臺 灣 歐 化 告 一 個 段 落 鄭 成 功 治 理 臺 灣 與 荷 蘭 人 最 大 的 區 別 就 是 在 教 育 方 面 1661 年 鄭 成 功 擊 退 荷 蘭 東 印 度 公 司 後, 越 年 即 亡, 其 子 鄭 經 與 明 鄭 主 要 官 員 陳 永 華 積 極 從 事 臺 灣 教 育 工 作 永 曆 19 年 (1665 年 ) 因 為 豐 收, 國 富 民 實, 陳 永 華 乃 請 建 聖 廟 立 學 校 18, 鄭 經 採 納 他 的 建 議 隔 年,(1666 年 ) 先 師 聖 廟 成, 旁 置 明 倫 堂 19, 並 在 臺 灣 首 都 承 天 府 建 造 了 全 臺 灣 第 一 座 孔 廟 ( 今 臺 南 孔 廟 ) 訂 立 考 試 制 度, 據 臺 灣 通 史 記 載 : 二 十 年 春 ( 永 曆 ) 春 正 月, 聖 廟 成 經 ( 鄭 經 ) 率 文 武 行 釋 菜 之 禮, 環 冸 宮, 而 觀 者 17 臺 灣 通 史 卷 十 一 教 育 志, 連 橫, 臺 北, 眾 文 圖 書 公 司,1987 年 2 月, 頁 臺 灣 通 史 卷 十 一 教 育 志 :, 連 橫,( 陳 ) 永 華 既 治 國, 歲 又 大 熟, 請 建 聖 廟 立 學 校 ( 鄭 ) 經 曰 : 荒 服 新 創, 地 狹 民 寡, 公 且 待 之 永 華 曰 : 昔 成 湯 以 百 里 而 王, 文 王 以 七 十 里 而 興, 國 家 之 治, 豈 必 廣 土 眾 民? 唯 在 國 君 之 用 人 求 賢, 以 相 佐 理 爾 今 臺 灣 沃 野 千 里, 遠 濱 海 外, 人 民 數 十 萬, 其 俗 素 醇 若 得 賢 才 而 理 之, 則 十 年 生 聚, 十 年 教 養, 三 十 年 之 後, 足 與 中 原 抗 衡, 又 何 慮 其 狹 小 哉? 若 逸 居 無 教, 則 近 於 禽 獸 今 幸 民 食 稍 足, 寓 兵 待 時, 自 當 速 行 教 化, 以 造 人 才, 庶 國 有 賢 士, 邦 以 永 寧, 而 世 運 日 昌 矣 ( 鄭 經 ) 從 之, 頁 臺 灣 外 紀, 江 日 昇, 臺 北, 眾 文 圖 書 公 司,1979 年 3 月, 頁

29 數 千 人 雍 雍 穆 穆, 皆 有 禮 讓 之 風 焉 命 各 社 設 學 校, 延 中 土 通 儒 以 教 子 弟, 凡 民 八 歲 入 小 學, 課 以 經 史 文 章 教 之 育 之, 臺 人 自 是 始 奮 學 當 斯 時, 太 樸 侍 卿 沈 光 文 居 羅 漢 門, 亦 以 漢 文 教 授 番 黎 而 避 難 縉 紳, 多 屬 鴻 博 之 士, 懷 挾 圖 書, 奔 集 幕 府, 傳 經 講 學, 誦 法 先 王, 盛 於 一 時 矣 20 在 孔 廟 左 廂 內 設 置 太 學, 即 全 臺 首 學 的 由 來, 這 是 全 臺 灣 的 第 一 所 官 方 興 辦 的 教 育 場 所, 稱 為 官 學, 因 為 設 於 孔 廟 內 又 稱 為 儒 學 大 陸 另 設 學 院, 為 當 時 最 高 學 府, 同 時 各 社 令 設 學 校 延 師, 令 子 弟 讀 書 21 在 各 地 設 學 府, 州 學 為 中 等 教 育, 社 學 為 初 等 教 育 當 時 在 地 方 學 校 成 績 優 良 者, 可 升 入 學 院, 在 學 院 成 績 優 秀 者, 可 至 政 府 機 關 任 職, 培 養 官 宦 人 才 以 為 國 用 明 鄭 治 臺 時 期, 由 於 官 方 的 積 極 推 展, 加 上 知 識 分 子 在 民 間 從 事 文 教, 為 漢 人 文 化 在 臺 灣 的 發 展 奠 定 基 礎 自 孔 廟 建 成 到 鄭 氏 降 清 (1666 年 年 ) 短 短 的 十 七 年 間, 教 化 成 果 豐 盛, 臺 灣 儒 學 萌 芽 於 明 鄭 時 期, 卻 是 上 承 南 明 諸 儒 下 啟 清 代 臺 灣 儒 學 從 臺 灣 延 平 郡 王 祠 從 祀 名 單 當 中 可 以 解 釋 明 鄭 與 南 明 諸 儒 的 關 係, 有 : 曾 櫻 徐 孚 遠 王 忠 孝 沈 光 文 辜 朝 薦 沈 佺 期 陳 永 華 等 人 22 曾 櫻 是 東 林 黨 人 ; 徐 孚 遠 於 崇 禎 初 年 與 同 邑 陳 子 龍 合 創 幾 社, 幾 社 後 與 它 社 合 併 組 成 復 社 23 ; 沈 光 文 於 永 曆 六 年 (1652 年 ) 渡 海 至 臺, 比 鄭 成 功 早 十 年, 沈 氏 為 臺 灣 文 學 的 鼻 祖, 在 臺 教 育 原 住 民 漢 文 及 行 醫 謀 生, 不 只 沈 光 文 在 臺 行 醫, 海 外 幾 社 六 子 24 的 沈 佺 期 也 在 臺 灣 以 醫 藥 濟 人 25, 康 熙 廿 五 年 (1686 年 ) 上 任 的 第 一 任 臺 廈 道 周 昌 在 詳 請 開 科 考 試 文 言 : 本 道 自 履 任 後, 竊 見 偽 進 生 員 猶 勤 藜 火, 後 秀 子 弟 亦 樂 絃 誦 26 再 者 康 熙 三 十 九 年 (1700 年 ) 來 臺 的 郁 永 河 裨 海 紀 遊 中 記 錄 友 人 顧 君 之 言 : 新 港 嘉 溜 灣 歐 王 麻 豆, 於 偽 鄭 時 為 四 大 社, 令 其 子 弟 能 就 鄉 塾 讀 書 者, 蠲 其 徭 役, 以 漸 化 之 27 由 上 述 可 知, 明 鄭 時 期 的 教 化 昭 顯 功 勳, 培 養 許 多 可 以 應 試 的 儒 生, 說 明 了 明 鄭 時 期 原 住 民 教 育 的 成 果 20 臺 灣 通 史, 連 橫, 臺 北, 眾 文 圖 書 公 司,1978 年 2 月, 頁 臺 灣 外 紀, 江 日 昇, 臺 北, 眾 文 圖 書 公 司,1979 年 3 月, 頁 : 臺 灣 通 史 諸 臣 列 傳, 連 雅 堂, 臺 北, 國 立 編 譯 館 中 華 叢 書 編 審 會 出 版, 黎 明 公 司 印 行, 頁 陸 世 儀 載 : 是 時 江 北 匡 社 中 洲 端 社 松 江 幾 社 各 分 壇 坫, 天 如 ( 張 溥 ) 乃 合 諸 社 為 一, 因 名 曰 復 社 陸 世 儀 的 復 社 紀 略 收 於 諸 家 東 林 與 復 社, 臺 北, 臺 銀 經 濟 研 究 室,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二 五 九 種,1968 年, 頁 臺 灣 詩 乘, 連 雅 堂, 臺 北, 臺 銀 經 濟 研 究 室,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64 期,1960 年, 頁 11: 海 外 幾 社 六 子 為 徐 孚 遠 沈 佺 期 張 煌 言 盧 若 騰 曹 從 龍 陳 士 京 25 臺 灣 通 史, 連 雅 堂, 臺 北, 眾 文 圖 書 公 司,1978 年 2 月, 頁 臺 灣 府 志, 高 拱 乾,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65 種,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60 年, 頁 裨 海 紀 遊, 郁 永 河, 臺 北, 臺 銀 經 濟 研 究 室,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44 期,1960 年, 頁 17 19

30 三 清 領 時 期 的 教 育 制 度 歷 代 教 育, 最 終 目 標 不 外 是 尊 師 重 道, 五 倫 常 綱 的 豎 立, 臺 北 市 誌. 教 育 志 : 我 國 歷 代 教 育 宗 旨, 皆 以 祖 述 孔 子 德 教 主 義 之 儒 道 為 依 據, 各 朝 雖 略 有 損 益, 其 終 極 目 標, 乃 在 人 倫 之 闡 明 清 代 教 育 宗 旨, 雖 亦 以 明 倫 為 弘 綱, 而 其 內 涵 則 在 培 養 順 民 28 滿 清 占 領 臺 灣 實 屬 不 得 已, 初 期 的 治 臺 政 策 採 取 的 是 消 極 態 度, 根 本 無 心 治 理, 政 治 上 任 其 官 吏 胡 作 非 為, 橫 征 暴 斂 ; 經 濟 上 無 所 不 用 其 極 的 剝 削 人 民, 苛 捐 雜 稅, 怨 聲 四 起, 引 起 臺 人 不 滿, 前 仆 後 繼 進 行 各 種 武 力 抗 爭 康 熙 六 十 年 (1723 年 ) 朱 一 貴 揭 竿 起 義 ; 乾 隆 五 十 一 年 (1786 年 ) 林 爽 文 抗 暴, 因 此 流 傳 著 一 句 俗 諺 : 十 年 一 大 反, 五 年 一 小 反 官 吏 對 百 姓 剝 削, 百 姓 怨 毒 已 深, 無 可 控 訴, 便 挺 而 走 險, 釀 成 大 變, 這 就 是 對 統 治 者 最 佳 的 詮 釋, 也 是 人 民 對 政 府 所 採 取 的 不 信 任 術 語 所 以 由 上 述 可 知, 清 朝 對 臺 的 教 育 政 策 乃 在 培 養 順 民 清 領 時 期, 培 養 人 才 和 傳 播 知 識 的 主 要 機 構 有 府 州 縣 學 ( 通 稱 儒 學 ) 書 院 義 學 社 學 和 民 學 ( 書 房 ), 滿 足 鄉 民 弟 子 的 基 本 識 字 讀 書 或 參 加 科 舉 考 試, 以 及 負 擔 教 化 民 心 的 責 任 清 代 最 高 教 育 行 政 機 構, 由 禮 部 主 之, 行 省 置 學 政 使 一 人, 綜 攬 有 關 教 育 貢 舉 之 事 務 府 置 提 調 官 一 人, 佐 學 政 使 辦 理 該 府 之 學 政 ; 另 置 教 授 一 人, 掌 管 府 儒 學 之 事 務 州 置 學 正 一 人, 掌 管 州 儒 學 之 事 務 ; 縣 置 教 諭 一 人, 掌 管 縣 儒 學 之 事 務 29 清 光 緒 11 年 (1885 年 ), 臺 灣 奉 命 籌 設 行 省, 十 三 年 建 省, 學 政 之 職, 又 歸 巡 撫 兼 理 貢 舉 之 事 務, 則 委 任 臺 灣 道 掌 管 ; 而 提 調 官 一 職, 則 由 知 府 兼 掌 30 清 領 時 期 臺 灣 學 校 制 度 : ( 一 ) 府 縣 儒 學 清 廷 將 臺 灣 納 入 版 圖 後, 臺 灣 設 一 府 三 縣, 臺 灣 府 稱 府 儒 學, 臺 灣 縣 鳳 山 縣 諸 羅 縣 所 設 之 學 校 縣 稱 縣 儒 學, 是 地 方 最 高 學 校 儒 學 大 都 設 置 於 孔 廟, 有 明 倫 堂 泮 池 等 設 施, 從 祀 文 昌 帝 君 與 諸 儒, 考 選 辦 法 與 明 代 大 致 相 同, 分 童 試 鄉 試 會 試 殿 試 四 級, 及 格 的 依 次 稱 為 秀 才 舉 人 貢 士, 進 士 康 熙 二 十 三 年 至 二 十 六 年 有 四 座 學 宮, 一 直 到 清 廷 割 讓 臺 灣 前, 共 設 有 十 三 座 儒 學, 最 後 一 所 為 光 緒 十 六 年 (1890 年 ) 雲 林 縣 儒 學 儒 學 設 立 的 宗 旨 主 要 在 培 育 賢 才 以 為 國 家 使 用 31, 以 及 掌 管 文 廟, 指 導 與 監 督 生 員 28 臺 北 市 志. 卷 七 教 育 志. 教 育 行 政 與 學 校 教 育 篇, 臺 北 市 文 獻 委 員 會 編 印,1988 年 9 月, 頁 2 29 臺 北 市 志. 卷 七 教 育 志. 教 育 行 政 與 學 校 教 育 篇 臺 北 市 文 獻 委 員 會 編 印,1988 年 9 月, 頁 4 30 臺 北 市 志. 卷 七 教 育 志. 教 育 行 政 與 學 校 教 育 篇 臺 北 市 文 獻 委 員 會 編 印,1988 年 9 月, 頁 4 31 據 大 清 會 典 謂 : 直 省 府 縣 衙, 各 於 所 治 立 學, 皆 祀 先 師, 以 崇 矩 範, 闢 黌 舍 以 聚 生 徒, 時 肄 業 以 廣 20

31 ( 秀 才 ), 舉 行 生 員 之 月 課, 都 是 儒 學 的 主 要 任 務 清 代 之 科 舉 制 度, 大 致 分 為 三 級 舉 行 : 第 一 級 考 秀 才, 以 縣 為 單 位, 名 曰 小 考 ; 第 二 級 考 舉 人, 以 省 為 單 位, 名 曰 鄉 試 ; 第 三 級 考 進 士, 乃 聚 全 國 舉 人 於 京 師 而 考 試 之, 名 曰 會 試 各 級 考 試 每 三 年 舉 行 一 次, 將 各 級 考 試 之 年 份 分 開, 輪 流 舉 行, 成 為 每 年 皆 有 考 試 之 制 度 32, 獲 舉 人 進 士 資 格 者 則 可 派 任 官 職 清 朝 教 育 行 政 上 省 設 提 學 使, 管 理 各 該 省 學 政 事 務, 府 置 提 調 官 各 府 設 教 授 訓 導 ; 縣 設 教 諭 但 臺 灣 在 清 朝 眼 中 早 已 是 個 異 類 之 地, 不 按 常 制 辦 理, 最 先 以 防 亂 為 主, 消 極 治 臺, 直 到 清 末, 外 患 接 踵 而 至, 始 察 覺 臺 灣 在 海 防 的 重 要 性, 於 光 緒 十 二 年 (1887 年 ) 臺 灣 建 省 後, 首 任 巡 撫 劉 銘 傳 首 開 新 式 教 育, 積 極 建 設 臺 灣 33, 幾 年 之 後, 繼 任 之 巡 撫 無 心 治 臺, 令 人 扼 腕 雲 林 縣 設 縣 後, 於 光 緒 十 五 年 設 置 雲 林 縣 儒 學, 隔 年 開 設, 可 惜 未 置 訓 導 未 建 文 廟 及 儒 學 署 就 遭 逢 割 讓 給 日 本, 以 至 於 雲 林 縣 並 沒 有 縣 儒 學 相 關 資 料 ( 二 ) 書 院 儒 學 為 正 式 之 官 學, 儒 學 之 外, 各 府 州 縣 尚 有 書 院 之 設 置, 以 補 儒 學 的 不 足 34 書 院 是 介 於 官 學 與 私 學 之 間, 有 別 於 官 學 的 另 一 教 育 系 統, 從 康 熙 廿 二 年 (1683 年 ) 靖 海 侯 施 琅 在 臺 灣 設 立 第 一 所 西 定 坊 書 院, 一 直 到 光 緒 十 九 年 (1893 年 ) 崇 基 書 院 為 止, 依 據 行 政 院 臺 灣 的 書 院 35 統 計, 當 時 共 有 六 十 所 書 院 最 早 可 溯 源 至 唐 末, 鼎 盛 於 宋 元, 普 及 在 明 清, 改 制 於 清 末, 是 集 教 育 學 術 藏 書 為 一 體 之 文 化 教 育 機 構 滿 清 以 異 族 入 主 中 原, 尤 其 忌 諱 民 間 的 集 會 結 社, 因 此 對 知 識 份 子 更 是 加 以 箝 制, 來 防 止 漢 人 反 清 復 明 清 領 時 期, 將 此 政 策 推 展 到 臺 灣, 惟 恐 私 人 的 講 學 活 動 對 反 清 復 明 有 推 波 助 瀾 之 虞, 因 此 不 但 不 提 倡 書 院 的 建 制, 反 而 給 予 種 種 壓 抑 康 熙 年 間 對 書 院 的 政 策 仍 持 保 留 態 度, 所 以 臺 灣 早 期 設 置 的 書 院 多 為 義 學 性 質 36, 真 正 第 一 所 中 國 式 書 院, 於 康 熙 四 十 三 年 (1704 年 ) 臺 灣 府 知 府 衛 臺 揆 所 設 的 祟 文 書 院 雍 正 十 一 年 (1733 年 ), 滿 清 政 府 對 於 書 院 的 態 度 有 了 大 轉 變, 不 僅 指 定 各 省 需 設 立 書 院 還 撥 給 國 庫 銀 錢 一 千 兩, 作 為 士 人 的 學 費 乾 隆 十 年 (1745 年 ) 亦 採 取 同 樣 措 施 術 業, 勤 訓 迪 以 儲 人 才 32 臺 北 市 志. 卷 七 教 育 志. 教 育 行 政 與 學 校 教 育 篇 臺 北 市 文 獻 委 員 會 編 印,1988 年 9 月 頁 劉 銘 傳 謂 : 非 罷 科 舉, 譯 西 書, 闢 西 校, 拔 真 才, 不 出 十 年, 中 國 將 不 可 問 34 臺 北 市 志. 卷 七 教 育 志. 教 育 行 政 與 學 校 教 育 篇 臺 北 市 文 獻 委 員 會 編 印,1988 年 9 月 頁 王 啟 宗 著, 臺 灣 的 書 院, 臺 北 市,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1984 年 36 如 康 熙 廿 九 年 ( 西 元 1690 年 ), 臺 灣 知 府 蔣 毓 英 建 鎮 北 坊 書 院 ; 康 熙 卅 一 年 ( 西 元 1692 年 ), 臺 灣 知 縣 王 兆 陞 建 彌 陀 室 書 院 ; 康 熙 卅 二 年 ( 西 元 1693 年 ), 臺 灣 知 府 吳 國 柱 建 竹 溪 書 院 ; 康 熙 卅 四 年 ( 西 元 1695 年 ), 分 巡 臺 廈 兵 備 道 高 拱 乾 建 鎮 北 坊 書 院 ; 康 熙 卅 七 年 ( 西 元 1698 年 ), 分 巡 臺 廈 兵 備 道 常 光 裕 建 西 定 坊 書 院 ; 康 熙 四 十 三 年 ( 西 元 1704 年 ), 分 巡 臺 廈 兵 備 道 王 之 麟 建 西 定 坊 書 院 21

32 與 加 以 獎 勵, 所 謂 書 院 之 制, 所 以 導 進 人 才, 廣 學 校 所 不 及 從 此 清 廷 對 書 院 的 政 策, 不 再 是 採 取 消 極 的 壓 迫 而 是 積 極 的 提 倡 清 代 的 臺 灣 書 院 就 是 在 此 背 景 下 陸 續 興 建, 因 此 臺 灣 書 院 從 雍 正 乾 隆 以 後 迅 速 成 長, 而 興 建 書 院 最 盛 的 朝 代, 依 次 是 : 道 光 嘉 慶 康 熙 光 緒 雍 正 咸 豐 乾 隆 等 同 治 年 間, 臺 灣 並 沒 有 興 建 過 書 院 就 地 理 上 分 布 情 形 而 言, 以 現 今 臺 南 的 書 院 數 量 最 多 ; 其 次 是 彰 化 ; 再 其 次 為 雲 林 由 此 說 明 清 代 臺 灣 文 教 的 中 心, 在 南 部 以 及 中 部, 而 不 是 在 北 部 雲 林 縣 境 內 來 說, 有 文 教 歷 史 資 料 紀 錄 的 有 四 所 書 院, 若 以 當 時 縣 轄 區 域 而 言, 需 包 括 今 日 南 投 市 的 藍 田 書 院 共 為 五 所, 均 是 地 方 士 紳 集 資 興 建 37, 現 依 照 創 建 年 代 分 述 如 下 : 1 龍 門 書 院 : 乾 隆 十 八 年 (1753 年 ) 於 彰 化 縣 斗 六 堡 設 立, 為 貢 生 鄭 海 生 廩 生 吳 家 會 富 紳 張 良 源 與 陳 子 芳 等 倡 建, 雲 林 縣 訓 導 倪 贊 元 所 編 纂 雲 林 采 訪 冊 的 記 載 如 下 : 龍 門 書 院 附 文 昌 宮 內 另 在 文 祠 的 部 分 紀 曰 號 龍 門 書 院, 在 縣 城 北, 前 後 兩 進, 南 向 東 與 受 天 宮 比 附 ; 西 一 護 廊 前 進 祀 朱 子 文 公 梓 潼 帝 君 關 聖 帝 君 ; 後 進 祀 制 字 倉 頡 先 聖 人, 西 廊 祀 福 德 正 神, 附 祀 陳 邑 主 文 起 張 邑 紳 鳳 祥 祿 位 祠 中 出 息 年 收 租 穀 二 百 餘 石, 園 稅 銀 一 百 餘 元, 書 院 位 於 斗 六 門 堡 北 方 的 受 天 宮 廟 內 ( 今 斗 六 鎮 信 義 里 圓 環 所 在 地 ), 廟 建 於 康 熙 末 年, 乾 隆 元 年 御 賜 國 庫 重 修 並 列 入 官 祀 建 地 一 分 二 釐 九 毫 七 絲, 分 兩 進 南 向, 前 進 祀 朱 子 文 公, 梓 潼 帝 君, 關 聖 帝 君, 後 堂 祀 制 字 倉 先 聖, 當 時 的 書 院 擁 有 學 田 十 甲 五 分 六 厘, 全 都 是 地 方 士 紳 所 捐 獻, 於 是 帶 動 斗 六 附 近 地 區 的 讀 書 風 氣, 斗 六 門 因 此 文 風 薈 萃 進 而 影 響 鄰 近 的 林 內 古 坑 地 區, 私 塾 更 是 遍 及 各 庄 雲 林 采 訪 冊 斗 六 堡 士 習 記 載 : 衣 食 樸 素, 舉 止 馴 良, 尤 尚 氣 節 ; 多 以 不 學 為 恥, 厭 薄 浮 誇 士 習 頗 端 39 當 時 文 人 的 生 活 習 慣, 衣 著 樸 素 簡 約 飲 食 簡 單 清 淡, 不 奢 侈 不 浪 費 且 行 為 舉 止 溫 馴 良 善 不 粗 魯, 尤 其 崇 尚 讀 書 人 的 浩 然 正 氣 與 節 操 ; 大 多 數 的 人 以 不 學 習 為 恥 辱, 討 厭 輕 薄 浮 誇 與 巧 言 令 色 的 惡 習, 因 此 斗 六 的 士 風 十 分 端 正 龍 門 書 院 的 興 建, 使 得 斗 六 門 文 士 輩 出, 自 乾 隆 廿 五 年 至 光 緒 廿 年 約 百 年 的 光 景, 產 生 了 不 少 文 科 功 名, 晉 翰 林 書 院 侍 講 學 士 的 有 鄭 天 球 ( 鄭 萃 俳 之 子 ) ; 中 進 士 官 至 吏 部 主 政 的 有 張 覲 光 ; 中 試 文 舉 人 的 有 吳 兆 亨 等, 鄉 試 文 秀 才 上 榜 的 多 達 三 十 幾 人, 佔 雲 37 雲 林 縣 政 府, 雲 林 縣 發 展 史 ( 下 ),1997 年, 頁 倪 贊 元, 雲 林 縣 采 訪 冊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59 年 39 倪 贊 元, 雲 林 縣 采 訪 冊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59 年, 頁 28 22

33 林 秀 才 人 數 的 半 數, 斗 六 門 書 香 風 氣 之 盛 由 此 可 見 可 惜 民 國 廿 七 年, 遭 日 本 執 行 皇 民 化 運 動 拆 毀 2 振 文 書 院 : 振 文 書 院 建 於 嘉 慶 十 九 年 (1814 年 ) 位 在 彰 化 縣 西 螺 堡 西 螺 街 外 的 南 堂 ( 今 西 螺 鎮 文 昌 祠 原 址 ), 迄 今 約 有 二 百 年 的 歷 史 振 文 書 院 在 西 螺 ( 古 稱 螺 陽 ) 簡 稱 文 祠 廟, 此 廟 建 於 清 嘉 慶 二 年, 為 當 地 士 紳 廖 澄 河 等 人 熱 心 捐 地 興 建, 當 時 蓁 萊 初 闢 且 規 劃 簡 陋, 廖 氏 於 是 會 同 螺 陽 地 區 振 文 社 生 員 暨 地 方 士 紳 鳩 資 撤 新, 嘉 慶 十 七 年 動 工, 歷 時 一 年 完 成 主 要 奉 祀 文 昌 帝 君 孚 佑 帝 君 關 聖 帝 君 朱 衣 帝 君 綠 衣 帝 君 等 帝 君, 以 及 孔 夫 子 和 倉 頡 先 師, 題 百 代 文 衡 榜 額, 後 來 當 地 百 姓 遂 稱 為 文 祠 書 院 初 建 時 為 木 構 土 埆 磚 牆, 至 道 光 元 年 (1821 年 ) 廖 澄 河 等 人 再 捐 資 擴 建, 成 為 一 宇 一 亭, 右 廊 六 間 的 規 模, 並 在 書 院 左 前 方 建 魁 星 樓, 供 讀 書 人 膜 拜 與 庇 佑 文 運 的 作 用 文 祠 內 設 有 振 文 社, 是 愛 好 詩 詞 的 文 人 雅 士 在 此 聚 會 的 場 所, 振 文 二 字 意 謂 振 揚 文 教 扶 植 綱 常 振 文 社 後 來 成 立 振 文 書 院, 因 為 當 時 西 螺 地 區 民 風 強 悍, 振 文 社 諸 生 有 感 於 明 禮 教 化 的 重 要 性, 因 此 獻 有 千 秋 書 祖 匾 額 誌 慶, 並 聘 請 老 師 教 育 西 螺 鄉 親 子 弟, 也 以 此 匾 額 來 緬 懷 先 人 辛 勤 及 期 望 書 院 由 原 先 的 宗 教 建 築, 協 同 振 文 社 的 教 育 功 能, 使 振 文 書 院 在 日 漸 式 微 的 情 形 下 仍 屹 立 不 搖, 也 是 目 前 唯 一 倖 存 保 存 完 整 的 書 院, 成 為 雲 林 縣 碩 果 僅 存 的 歷 史 遺 跡 3 藍 田 書 院 : 光 緒 十 三 年 雲 林 設 縣, 共 有 十 六 堡 之 轄 地, 包 括 現 今 本 縣 全 域 外, 現 嘉 義 新 港 梅 山 溪 口 三 個 鄉 鎮 小 部 分, 南 投 縣 的 沙 連 堡 及 鯉 魚 頭 堡, 雲 林 縣 志 稿 卷 五 教 育 志 : 據 臺 灣 通 史 ( 連 橫 氏 著 ) 卷 十 一 教 育 志 載 之 藍 田 書 院, 亦 為 雲 林 書 院 之 一, 原 載 云 : 藍 田 書 院, 在 雲 林 轄 內 南 投 街, 道 光 十 一 年, 由 南 投 縣 丞 朱 懋 延 請 南 北 投 水 沙 連 兩 堡 士 庶 議 建 書 院, 乃 以 生 員 曾 作 雲, 管 俊 升 等 董 其 事, 十 三 年 成 40 道 光 十 一 年 (1831 年 ) 南 投 縣 丞 朱 懋 延 邀 請 南 北 投 及 水 沙 連 兩 堡 士 庶 協 議 建 造 書 院, 以 總 理 生 員 曾 作 雲 簡 俊 生 等 董 其 事, 書 院 取 名 藍 田 意 在 於 樹 人 無 殊 種 玉, 而 冀 青 出 於 藍 藉 此 教 化 庶 民, 是 歲 冬 月 興 工, 建 於 南 投 堡 街 後 康 壽 家 莊 菜 園 中, 即 今 康 壽 里 藍 田 街, 於 道 光 十 三 年 (1833 年 )10 月 竣 工 中 祀 文 昌 帝 君, 後 祀 朱 熹, 講 堂 旁 為 齋 舍 供 山 長 居, 兩 翼 廂 房 為 文 人 士 子 念 書 學 習 的 場 所 外 環 以 牆, 結 構 壯 麗, 平 埔 族 遷 入 埔 里 盆 地 後, 南 投 地 方 漢 人 社 會 頗 為 發 展, 文 明 漸 啟, 禮 教 日 昌, 民 生 繁 榮, 文 風 勃 興, 乃 是 南 投 古 代 文 運 發 祥 地, 也 是 教 育 及 人 才 培 育 的 據 點 藍 田 書 院 又 俗 稱 文 昌 祠, 40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雲 林 縣 志 稿 卷 五 教 育 志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編 印,1960 年 5 月, 頁 5 23

34 現 稱 孔 子 廟, 與 草 屯 鎮 登 瀛 書 院 集 集 鎮 明 新 書 院 並 列 南 投 縣 三 大 古 蹟 書 院 4 修 文 書 院 : 道 光 廿 三 年 (1843 年 ) 於 彰 化 縣 西 螺 堡 設 立 修 文 書 院, 在 福 興 宮 廟 後 ( 今 西 螺 街 內 之 福 興 里 ), 由 貢 生 詹 錫 齡 等 捐 建, 中 進 五 間, 左 右 廊 六 間 41 修 文 書 院 在 日 治 時 期 被 拆 除, 西 螺 鎮 公 所 在 原 址 ( 現 在 的 運 動 公 園 ) 立 碑 紀 念 5 奎 文 書 院 42 : 道 光 廿 七 年 (1847 年 ) 於 彰 化 縣 他 里 霧 堡 ( 今 雲 林 縣 斗 南 火 車 站 附 近 ) 設 立, 由 職 員 黃 一 章 捐 建, 堂 宇 十 餘 間, 祀 田 租 谷 五 十 五 石, 同 治 六 年, 職 員 曾 韞 玉 捐 資 重 修, 今 已 不 存 在 ( 三 ) 義 學 義 學 俗 稱 義 塾, 為 清 代 臺 灣 啟 蒙 教 育 機 構 之 一, 主 要 是 由 地 方 官 捐 資 興 建, 根 據 康 熙 四 十 一 年 (1702 年 ), 定 義 小 學 之 制 ; 四 十 五 年 臺 灣 府 以 及 臺 灣 諸 羅 縣 首 先 設 立 義 學 ; 五 十 二 年, 禮 部 議 准 各 省 府 州 縣 應 多 立 義 學, 延 請 名 師, 聚 集 孤 寒 生 童, 勵 志 讀 書 義 學 專 門 收 納 清 寒 生 童, 教 讀 課 業 所 實 施 的 啟 蒙 教 場 所, 不 收 任 何 費 用, 有 時 還 會 發 給 賞 銀, 學 生 的 年 齡 在 六 至 十 七 歲 之 間, 教 學 內 容 為 讀 書 寫 字, 屬 於 基 礎 教 育 義 學 由 社 學 演 進 而 成, 康 熙 廿 八 年 (1689 年 ) 臺 灣 知 府 蔣 毓 英 建 於 臺 灣 府 治 東 安 坊 兩 所 臺 灣 縣 社 學, 以 教 育 貧 寒 子 弟, 這 是 臺 灣 官 辦 義 學 的 創 舉 隨 南 澳 總 兵 藍 廷 珍 來 臺 平 43 亂 的 藍 鼎 元 主 張 興 學 校, 重 師 儒, 自 郡 邑 以 至 鄉 村, 多 設 義 學 其 平 臺 紀 略 與 吳 觀 察 論 治 臺 灣 事 宜 書 曰 : 延 內 地 名 宿 文 行 素 著 者 為 之 師, 講 明 父 子 君 臣 長 幼 之 道, 身 心 性 命 之 理, 使 知 孝 弟 忠 信, 即 可 以 造 於 聖 賢 為 文 章 必 本 經 史 古 文 先 輩 大 家, 無 取 平 庸 軟 靡 之 習 每 月 有 課, 第 其 高 下 而 獎 賞 之 朔 望 進 諸 生 而 諄 切 教 誨 之 臺 邑, 鳳 山, 諸 羅, 彰 化, 淡 水 各 設 義 學, 凡 有 志 讀 書 者 皆 入 焉 學 行 進 益 者, 升 之 書 院 為 上 舍 生 則 觀 感 興 奮, 人 文 必 日 盛 從 此 義 學 漸 漸 普 及 全 島, 或 由 地 方 政 府 官 辦, 或 由 富 紳 義 捐 創 立, 或 官 民 合 辦 皆 有, 專 為 貧 寒 子 弟 實 施 啟 蒙 教 育 的 場 所, 遍 設 於 府 縣 街 村 雲 林 縣 發 展 史 編 纂 委 員 會 : 雲 林 縣 發 展 史 ( 下 ) 雲 林, 雲 林 縣 政 府,1997 年, 頁 7-9 與 9-36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 雲 林 縣 志 稿 卷 五 教 育 志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 編 印,1960 年 5 月, 頁 44 藍 鼎 元 ( ), 字 玉 霖, 別 字 任 菴, 號 鹿 洲, 福 建 漳 浦 人 西 元 1721 年 5 至 7 月 臺 灣 發 生 朱 一 貴 事 件 時, 隨 族 兄 南 澳 鎮 總 兵 藍 廷 珍 平 臺, 擔 任 機 要 秘 書 著 有 平 臺 紀 略 1 卷 鹿 洲 公 案 2 卷 棉 陽 學 準 5 卷 東 征 集 6 卷 鹿 洲 初 集 20 卷 女 學 6 卷 傳 世 24

35 ( 四 ) 民 學 民 學 就 是 民 間 的 私 學, 亦 即 所 謂 的 私 塾, 或 稱 學 塾 書 房 書 館 或 俗 稱 暗 學 仔 漢 學 仔 設 立 目 的 在 培 植 學 童 讀 書 識 字 的 能 力, 並 為 將 來 參 加 科 考 作 準 備 私 塾 多 半 由 士 人 在 自 宅 設 立, 收 受 束 脩, 也 有 的 是 由 富 家 獨 力 延 師 授 課, 或 由 鄉 人 集 資 開 設, 屬 於 基 礎 教 育, 因 其 經 費 都 靠 學 生 的 束 修 來 維 持, 不 倚 賴 政 府, 所 以 政 府 對 民 學 所 辦 理 的 良 窳 也 從 不 過 問 民 學 的 設 立 有 三 種 形 式 : 一 為 讀 書 人 自 行 設 立 以 謀 生, 二 為 鄰 里 共 同 捐 資, 延 聘 老 師 為 家 鄉 子 弟 而 設, 三 為 富 戶 為 自 己 家 族 子 弟 而 設, 兼 收 其 他 學 生 入 學 年 齡 大 都 為 七 歲, 早 讀 晚 讀 都 沒 有 嚴 格 規 定, 入 學 日 期 在 每 年 正 月 十 五 日 以 後, 二 月 初 一 以 前, 選 良 辰 吉 日, 行 謁 師 禮 即 可 授 課 寒 假 為 農 曆 十 二 月 下 旬 開 始 放 假, 國 定 假 日 為 清 明 節 端 午 節 七 夕 中 秋 節 重 陽 節 與 冬 至 每 天 上 課 時 間 八 到 十 個 小 時 為 準, 早 上 六 七 點 上 學, 下 午 四 至 五 點 放 學, 教 學 科 目 沒 有 規 定, 內 容 有 讀 書 ( 三 字 經 四 書 五 經 唐 詩 等 ) 寫 字 ( 書 法 ) 習 作 ( 作 文 作 詩 ) 三 大 類, 大 半 與 科 舉 考 試 有 關, 修 業 年 限 視 各 人 需 要 而 定, 將 要 就 業 的 學 生, 大 概 四 至 五 年 可 成, 稱 為 小 學 生 ; 要 準 備 科 考 之 學 生, 則 須 超 過 十 年 以 上, 稱 為 大 學 生 私 塾 的 老 師 只 有 一 人, 指 導 原 則 為 個 別 指 導, 又 因 人 數 眾 多, 大 學 生 需 協 助 老 師 指 導 小 學 生 民 學 的 維 持 主 要 來 自 束 脩 贄 儀 節 儀 與 供 膳 之 收 入 束 脩 就 是 學 生 的 學 費, 沒 有 一 定 的 標 準, 視 學 生 家 庭 狀 況 而 定 贄 儀 即 入 學 金, 亦 是 學 生 貧 富 狀 況, 節 儀 即 過 節 的 敬 師 金, 金 額 多 寡 同 束 脩 供 膳 為 偏 遠 鄉 村 因 上 述 三 者 金 額 不 多 時, 無 法 維 持 教 師 的 生 活, 另 外 加 送 米 菜 油 炭 等 實 物, 作 為 教 師 之 補 貼, 數 額 亦 無 規 定 從 明 末 大 學 士 沈 光 文 在 今 天 臺 南 和 高 雄 之 間 開 班 授 課, 開 啟 了 臺 灣 的 私 塾 風 氣, 直 到 日 治 初 期, 民 學 在 教 育 上 仍 有 重 要 的 地 位, 後 來 由 於 日 人 普 遍 設 立 近 代 學 校, 民 學 才 開 始 式 微 縱 觀 言 之, 民 學 由 於 規 模 小, 費 用 低, 課 程 安 排 靈 活, 對 教 育 的 普 及, 尤 其 偏 遠 地 區, 著 實 功 不 可 沒 四 日 治 時 期 的 教 育 制 度 甲 午 戰 後, 光 緒 廿 一 年 (1895 年 ) 臺 灣 淪 陷, 民 國 卅 四 年 (1945 年 ) 始 得 光 復, 殖 民 統 治 時 間 計 有 五 十 年 日 人 治 臺 在 政 治 經 濟 的 壓 迫 無 所 不 用 其 極, 尤 其 在 教 育 上 極 為 不 均 等, 無 論 是 初 等 中 等 高 等 教 育, 一 律 以 日 籍 臺 籍 為 分 野, 殖 民 的 五 十 年, 從 頭 至 尾 一 成 不 變 明 治 卅 一 年 ( 光 緒 廿 四 年,1898 年 )9 月, 日 本 當 局 派 富 田 太 郎 在 北 港 設 立 國 語 傳 習 所, 所 謂 的 國 語 就 是 日 語 明 治 卅 三 年 ( 光 緒 廿 六 年,1900 年 ) 公 布 公 學 校 令, 將 傳 習 所 改 為 北 港 南 公 學 校 ( 南 陽 國 民 小 學 前 身 ) 大 正 十 一 年 ( 民 國 十 一 年,1922 年 ) 創 設 好 收 公 學 校 昭 和 二 年 ( 民 國 十 六 年,1927 年 ) 成 立 北 港 女 子 學 校 ( 北 辰 國 小 前 身 ) 北 港 的 中 等 教 育, 因 學 生 必 須 往 返 北 港 嘉 義 兩 地, 官 選 的 臺 南 州 評 議 員 曾 人 25

36 潛 蘇 顯 藜 向 臺 南 州 知 事 爭 取, 成 立 了 北 港 實 踐 女 學 校, 昭 和 十 六 年 ( 民 國 卅 年,1941 年 ), 改 名 北 港 家 政 女 學 校 ( 北 港 國 中 前 身 ) 同 年 四 月, 也 成 立 臺 灣 公 立 北 港 專 修 農 業 學 校 北 港 專 修 農 業 學 校 屬 於 初 級 農 校, 北 港 家 政 女 學 校 屬 於 中 層 級 的 學 校, 臺 籍 學 生 不 容 易 就 讀 日 人 實 施 皇 民 化 政 策, 傳 授 日 語, 在 各 國 民 小 學, 如 南 陽 北 辰 好 收 成 立 幼 稚 班, 因 民 眾 不 踴 躍 缺 乏 師 資 與 薪 資 少 等 問 題 而 停 辦 民 間 最 早 的 幼 稚 園 為 北 港 幼 稚 園, 由 蘇 顯 藜 於 昭 和 九 年 ( 民 國 廿 三 年,1934 年 ) 所 創 立 北 港 在 清 領 時 期 就 有 社 學, 據 雲 林 采 訪 冊 社 學 記 載 : 聚 奎 社 在 街 西 北 文 昌 廟 內, 為 同 社 諸 生 會 文 之 所 藝 成, 則 送 品 學 兼 優 者 第 其 第 次, 互 相 切 磋 44 耆 老 呂 雲 騰 也 說 道 : ( 五 ) 社 學 有 漢 人 就 有 中 華 文 化, 清 初 笨 港 就 有 笨 溪 社 學 兩 詩 社 康 熙 五 十 五 年, 北 港 廟 後 公 館 里 設 有 一 公 館, 是 招 待 官 員 的 場 所, 也 是 大 商 人 集 會 及 地 方 社 學 之 所 在 45 目 前 有 記 載 之 社 學 乃 道 光 十 九 年, 由 笨 港 士 紳 蔡 慶 麟 蔡 慶 輝 等 集 資 創 辦 的 聚 奎 閣 ( 今 北 港 新 市 場 聖 安 宮 ), 是 青 年 學 子 最 佳 修 習 場 所, 所 聘 師 資 均 為 一 時 之 選, 故 栽 培 進 士 解 元 廩 生 庠 生 貢 生 之 人 數 曾 居 全 縣 之 冠 因 此 笨 港 地 區 的 文 風 大 為 提 昇, 在 此 受 教 而 晉 升 科 舉 者 以 光 緒 丁 丑 科 進 士 同 治 甲 子 科 舉 人 的 黃 登 瀛, 及 光 緒 乙 亥 科 恩 貢 蔡 錫 嘉 為 著 目 前 已 知 的 有 解 元 陳 子 溥, 廩 生 蔡 子 珊 蔡 然 標 46, 庠 生 李 海 亭 黃 種 三 陳 子 宜 蔡 然 亭 吳 采 修 蔡 萱 培 林 維 朝, 貢 生 陳 子 輝 蔡 天 福 等 十 三 名, 學 有 所 成 者, 已 擴 及 笨 港 街 及 周 邊 聚 落 學 子 當 時 在 聚 魁 閣 受 教 而 能 晉 身 科 舉 的 有 : 光 緒 丁 丑 科 進 士 黃 登 瀛 同 治 卯 子 科 舉 人 黃 登 瀛 光 緒 乙 亥 科 恩 貢 蔡 錫 嘉 倪 贊 元, 雲 林 采 訪 冊 第 21 頁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59 年 從 笨 港 到 北 港 教 育 篇 咸 豐 三 年 生, 光 緒 五 年 科 試 取 嘉 義 縣 第 二 名, 七 年 列 嘉 義 縣 學 一 等 第 二 名 補 廩 生, 十 八 年 列 雲 林 縣 一 等 第 一 名 學 廩 生, 廿 年 因 山 西 賑 捐 出 力, 以 廩 員 加 五 等 銜 賞 戴 藍 翎 日 治 時 期 曾 任 北 港 區 長 公 學 校 校 務 委 員 衛 生 組 合 委 員 長 等 職 明 治 四 十 一 年 朝 天 宮 重 修 時 任 建 築 工 事 指 導 員 及 事 務 主 任 先 生 喜 好 詩 書 花 卉, 曾 在 北 港 東 麓 高 沙 嶼 邊 建 一 沙 嶼 別 墅 由 於 溫 柔 敦 厚, 急 功 好 義, 常 受 官 廳 褒 揚 賞 狀 26

37 咸 豐 乙 酉 科 拔 貢 許 鴻 書 同 治 癸 酉 科 拔 貢 梁 棟 材 咸 豐 癸 丑 科 歲 貢 洪 時 配 雲 林 采 訪 冊 大 木 康 榔 東 堡 所 列 進 士 黃 登 瀛 正 是 聚 奎 閣 的 學 生, 光 緒 丁 丑 科 進 士 是 黃 綿 綿 的 父 親, 閣 員 蔡 然 標 屬 光 緒 年 間 鄉 試 文 舉 人 但 從 聚 奎 閣 供 奉 之 先 賢 牌 位 第 一 位 是 陳 順 直 看 來, 聚 奎 閣 應 該 在 乾 隆 年 間 就 已 存 在, 只 是 未 取 名 號 罷 了 社 學 書 院 為 清 朝 地 方 上 主 要 的 教 育 機 構, 笨 港 地 區 社 學 原 設 於 公 館, 直 到 清 道 光 十 九 年 (1839 年 ), 由 地 方 出 生 的 貢 生 蔡 慶 宗 官 拜 徵 仕 郎, 發 起 暢 建 文 昌 祠, 統 領 蔡 慶 元 州 同 銜 陳 濬 哲 蔡 慶 熙 李 正 燦 宣 德 郎 陳 嘉 清 47 光 祿 司 士 政 黃 深 淵 等 共 同 捐 款, 祠 建 於 笨 北 港 街 西 郊, 佔 地 二 甲 餘, 祠 宇 分 為 二 進, 前 進 奉 祀 文 昌 夫 子, 後 進 聚 魁 閣, 與 東 西 二 廊 同 為 學 子 會 文 講 課 之 所 光 緒 六 年, 貢 生 陳 纓 宏 等 捐 款 重 修, 十 三 年 地 方 士 紳 蔡 慶 元 等 捐 款 興 築 垣 牆 數 十 丈, 並 建 後 花 苑 構 建 臺 榭 亭 園 荷 池 虹 橋 作 為 學 子 課 餘 養 性 遊 樂 之 處 聚 魁 閣 共 有 學 田 十 甲 五 分, 由 本 閣 出 身 的 科 貢 生 共 同 捐 置, 當 時 年 收 入 約 一 百 四 十 圓, 全 數 用 於 支 付 束 脩 禮, 資 助 學 子 赴 考 充 實 書 籍 設 備 等 歷 代 的 先 賢 師 長 依 次 是 陳 順 直 林 棟 財 林 漢 文 許 夢 芝 李 新 亭 蔡 本 升 許 夢 庚 吳 子 榮 蔡 然 貞 陳 世 壽 蔡 作 霖 蔡 煥 階 蔡 少 儀 等 十 三 位 日 治 期 間, 日 人 派 遣 富 田 仙 太 郎 於 西 元 1895 年 到 北 港 籌 設 北 港 國 語 傳 習 所, 但 北 港 居 民 不 願 意 學 習 日 文, 仍 假 聚 奎 閣 修 習 漢 文, 導 致 傳 習 所 連 續 三 載 無 一 學 生 日 人 為 求 懷 柔, 不 僅 明 確 宣 示 傳 習 所 除 修 習 日 文 外, 亦 教 授 漢 文, 禮 聘 聚 奎 閣 師 長 蔡 子 珊 蔡 萱 培 蔡 然 標 為 教 師 48 三 人 迫 於 威 勢, 加 上 誘 以 行 政 職 務 與 給 予 家 人 酒 類 專 賣, 但 求 全 之 外, 為 維 繫 斯 文, 提 出 必 須 在 聚 奎 閣 舉 行 始 業 式 並 在 該 地 授 課, 而 北 港 傳 習 所 創 校 之 始 編 制 為 四 人, 除 所 長 是 日 人 擔 任 外, 其 餘 施 教 者 三 人 皆 為 臺 籍, 這 在 當 時 是 十 分 特 殊 的 現 象, 也 顯 現 北 港 區 居 民 維 護 中 華 文 化 的 積 極 西 元 1905 年, 聚 奎 閣 因 雲 嘉 大 地 震 傾 毀 日 人 見 機 不 可 失, 不 准 居 民 重 修, 欲 令 頹 圮 毀 損, 並 打 算 沒 入 十 餘 甲 學 田 時 蔡 然 標 任 北 港 區 長, 與 士 紳 曾 席 珍 蔡 川 等 人, 藉 發 起 重 修 朝 天 宮 為 由, 乃 將 閣 匾 五 文 昌 神 像 禮 器 鼓 罊 石 階 均 移 至 於 朝 天 宮 之 西 側 五 文 昌 夫 子 殿, 並 將 學 田 過 繼 朝 天 宮, 藉 以 保 存 之 也 因 朝 天 宮 為 全 臺 宗 教 重 鎮 信 眾 極 多, 日 人 不 敢 逆 悖 民 心, 只 得 默 然 接 受 49 舊 址 在 今 北 港 文 昌 路 聖 安 宮 陳 嘉 湖 先 生 遷 臺 第 三 代 祖, 嘉 慶 六 年 生, 童 年 因 漳 泉 械 鬥 而 移 居 口 湖 鄉 臺 子 村, 於 廿 歲 返 回 頂 菜 寮, 於 嘉 慶 廿 六 年 創 建 南 壇, 因 熱 心 地 方 教 育 即 經 常 宣 導 聖 諭, 褒 為 宣 德 郎 媽 祖 信 仰 研 究, 蔡 相 暉, 空 中 大 學 人 文 系 懷 笨 佬, 笨 港 聚 奎 閣 千 朝 天 宮 祕 辛, 雲 林 文 獻 四 十 三 輯,1996 年 6 月 27

38 聚 奎 閣 社 學 以 民 間 之 力, 致 力 保 存 斯 文, 倍 感 艱 辛 而 日 人 統 治 臺 灣, 剷 除 漢 文 化 為 既 定 方 針, 聚 奎 閣 出 身 的 師 長 學 子 洞 悉 日 人 陰 謀, 於 是 藉 著 創 建 詩 社 教 授 漢 詩, 另 闢 一 條 保 存 中 華 文 化 的 途 徑 如 蔡 然 標 創 建 汾 溪 詩 社 ; 林 維 朝 建 立 鷇 音 詩 社 ; 曾 席 珍 倡 組 汾 津 詩 社 等 汾 津 詩 社 之 總 幹 事 王 東 燁, 師 事 蔡 本 升, 亦 受 蔡 然 標 指 導 國 學 社 員 洪 大 川 師 源 林 維 朝, 皆 出 身 於 聚 奎 閣 社 學, 可 見 汾 津 詩 社 與 聚 奎 閣 關 係 之 緊 密 除 鄉 紳 興 辦 社 學 外, 以 一 己 之 力 設 帳 塾 學, 延 續 漢 文 者 亦 夥 如 汾 津 吟 社 總 幹 事 王 東 燁 設 書 房, 隨 意 束 修 教 授 有 志 於 學 者 ; 吳 子 華 吳 蔭 堂 歐 陽 瓊 英 洪 大 川 等 人 亦 盡 心 盡 力 設 帳 教 授 漢 學 28

39 第 三 章 汾 津 詩 社 的 創 立 與 發 展 第 一 節 臺 灣 詩 社 的 起 源 與 發 展 臺 灣 出 現 漢 文 學 之 前, 有 一 段 歷 時 很 長 的 原 住 民 口 傳 文 學 時 期 原 住 民 藉 著 歌 謠 神 話 故 事 一 代 代 傳 下 先 人 的 生 活 體 驗 與 夢 想 十 七 世 紀, 漢 人 逐 漸 移 植 到 臺 灣, 一 些 文 人 因 緣 際 會 來 到 臺 灣, 他 們 引 進 漢 文 書 寫 方 式, 創 造 漢 文 作 品, 其 中 以 詩 歌 佔 據 最 重 要 的 部 分 在 以 前 的 傳 統 社 會, 詩 歌 必 須 有 詩 社 或 相 關 活 動 才 能 孕 成 形 式 而 生 根 發 展 施 懿 琳 教 授 從 沈 光 文 到 賴 和 臺 灣 古 典 文 學 的 發 展 與 特 色 1 中, 將 臺 灣 古 典 文 學 分 期 為 : 一 自 明 朝 遺 老 沈 光 文 來 臺 起 至 明 鄭 二 十 三 年 結 束 ( 西 元 1661~1683 年 ); 二 清 領 二 百 一 十 三 年 (1683~1895 年 ); 三 日 治 五 十 一 年 (1895~1945 年 ); 四 國 府 來 臺 至 今 (1945 年 -) 臺 灣 的 古 典 文 學, 並 沒 有 隨 著 日 本 投 降 而 結 束, 也 並 沒 有 因 國 民 政 府 統 治 而 沉 寂, 直 至 現 今 ( 西 元 2011 年 ), 在 各 個 角 落 仍 有 古 典 詩 社 正 在 進 行 創 作 一 明 鄭 時 期 臺 灣 詩 社 的 發 展 沈 光 文 (1613 年 年 ), 字 文 開, 號 斯 菴, 自 稱 寧 波 野 老, 出 生 於 浙 江 鄞 縣, 是 中 國 南 明 時 期 的 文 官, 後 半 生 因 故 流 寓 臺 灣, 留 下 當 時 臺 灣 風 土 民 情 的 第 一 手 資 料, 連 雅 堂 在 臺 灣 詩 社 記 中 說 : 臺 灣 詩 學 之 興 始 於 明 季 沈 斯 庵, 太 僕 以 永 曆 三 年 入 臺 時, 臺 為 荷 人 所 據, 受 一 廛 以 居, 極 旅 人 之 困, 弗 恤 也 及 延 平 至, 以 禮 待 之, 斯 庵 居 臺 三 十 餘 載 自 荷 蘭 以 至 鄭 氏 盛 衰, 皆 目 擊 其 事, 著 書 頗 多, 臺 之 文 獻, 推 為 初 祖 清 人 得 臺 時 當 時 臺 灣 令 沈 朝 聘 諸 羅 令 季 麒 光 均 能 詩 荒 裔 山 川 遂 多 潤 色, 游 宦 寓 公 後 先 繼 起, 夫 清 代 以 科 舉 取 士, 士 之 讀 詩 書 而 掇 科 第 者, 大 都 浸 淫 於 制 藝 試 帖, 元 音 墜 地, 大 雅 淪 亡 二 三 俊 秀, 始 以 詩 鳴 ; 摛 藻 揚 芬, 獨 吟 寡 偶 ; 亦 僅 寫 海 國 之 風 光, 寄 滄 洲 之 逸 興, 未 有 詩 社 之 設 也 2 臺 灣 的 詩 社 肇 始 於 東 吟 社 3 4, 康 熙 廿 四 年 ( 西 元 1685 年 ) 明 朝 遺 老 沈 光 文 永 曆 施 懿 琳, 從 沈 光 文 到 賴 和 臺 灣 古 典 文 學 的 發 展 與 特 色 文 學 研 究 叢 刊, 高 雄 春 暉 出 版 社, 2000 年 連 雅 堂, 臺 灣 詩 薈 第 二 號, 連 雅 堂, 頁 95~97, 臺 灣 省 文 獻 會 1992 年 重 刊 本 初 次 聚 會, 以 東 山 為 題, 取 臺 灣 之 山, 在 東 極 高 峻 之 義 沈 光 文 東 吟 社 序, 臺 南 縣 立 文 化 中 心,1998 年 版, 頁 138 沈 光 文 ( ), 字 文 開, 號 斯 庵, 浙 江 省 鄞 縣 ( 今 浙 江 省 寧 波 縣 ) 人, 沈 光 文 係 臺 灣 文 學 文 獻 史 上 著 名 之 詩 人 明 故 相 文 恭 公 世 孫, 少 以 明 經 貢 太 學 明 亡, 桂 王 朱 由 榔 稱 帝 於 廣 東 肇 慶, 號 永 曆 沈 光 文 前 往 依 附, 授 太 僕 少 卿 永 曆 十 五 年 (1661) 鄭 成 功 來 臺, 以 客 禮 見, 不 署 其 官 ; 鄭 成 功 去 世, 鄭 經 嗣 位, 頗 改 父 之 臣 與 父 之 政, 軍 亦 日 削 沈 光 文 為 賦 以 諷, 幾 致 不 測, 遂 變 服 為 僧 後 移 居 目 加 溜 灣 ( 今 善 化 一 帶 ), 設 帳 教 學, 並 以 醫 藥 活 人 康 熙 廿 二 年 (1683), 鄭 克 塽 具 表 歸 降 舊 29

40 五 年 (1651) 從 廣 東 潮 州 渡 海 到 福 建 金 門 後 自 金 門 搭 船 赴 泉 州, 至 海 口 圍 頭 洋 遇 颶 風, 遂 飄 流 至 臺 於 今 之 嘉 義 市 創 立 東 吟 社, 由 清 吏 與 明 鄭 遺 民 共 同 組 成, 每 月 聚 會, 擇 勝 尋 幽, 分 題 拈 韻, 各 抒 性 情, 不 拘 體 格 季 麒 光 題 沈 光 文 雜 記 詩 : 從 來 臺 灣 無 人 也, 斯 庵 來 而 始 有 人 矣 臺 灣 無 文 也, 斯 庵 來 而 始 有 文 矣 又 連 雅 堂 的 臺 灣 通 史 藝 文 志 : 臺 灣 三 百 年 間, 以 文 學 鳴 海 上 者, 代 不 數 睹 鄭 氏 之 時, 太 僕 寺 卿 沈 光 文 始 以 詩 鳴 一 時 避 亂 之 士, 眷 懷 故 國, 憑 弔 河 山, 抒 寫 唱 酬, 語 多 激 楚, 君 子 傷 焉! 5 由 此 可 知, 此 為 臺 灣 詩 社 之 濫 觴 此 後 以 迄 日 治 時 期 二 百 多 年 間, 詩 社 數 量 僅 十 餘 6 7 社, 較 有 名 者 有 開 臺 進 士 鄭 用 錫 於 新 竹 創 立 竹 社, 臺 灣 巡 撫 唐 景 崧 於 臺 南 臺 北 分 別 創 立 斐 亭 吟 社 牡 丹 吟 社 二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詩 社 的 發 展 日 治 時 期 是 臺 灣 詩 社 發 展 的 顛 峰 期 詩 社 之 所 以 在 日 治 時 期 大 盛 之 因 遠 因 是 由 於 清 朝 的 制 度 是 以 科 舉 選 拔 人 才, 讀 書 人 大 多 寒 窗 苦 讀, 醉 心 於 八 比 試 帖, 期 望 有 一 天 能 魚 躍 龍 門, 飛 黃 騰 達, 光 宗 耀 祖 臺 灣 文 人 深 受 大 陸 文 化 的 影 響, 士 人 亦 樂 此 不 疲, 潛 心 舉 業, 經 年 累 月, 冀 能 富 貴 終 身, 得 意 仕 途 由 於 科 舉 制 度, 不 論 歲 試 鄉 試 會 試 殿 試, 皆 有 作 詩, 詩 與 文 同 樣 重 要, 詩 如 果 作 得 不 好, 便 難 忘 仕 進, 因 此 讀 書 人 皆 對 詩 下 過 一 番 苦 功 可 惜 光 緒 廿 一 年 ( 西 元 1896 年 ), 清 廷 與 日 本 簽 訂 馬 關 條 約 後, 日 本 據 臺, 制 度 遽 變, 廢 科 舉, 設 學 校, 數 百 年 來, 傳 統 讀 書 人 所 熟 悉 進 身 之 途 斷 絕, 內 心 失 望 與 落 寞 可 見 一 斑 又 由 於 學 非 所 用, 生 活 坎 坷, 傷 古 弔 今, 於 是 將 此 心 情 反 應 在 詩 的 內 容, 或 許 是 抒 發 鬱 悶, 或 許 自 我 解 嘲, 或 是 期 望 中 興 固 然,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詩 風 蓬 勃 發 展 的 因 素 很 多, 但 筆 者 覺 得 其 中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有 下 列 二 點 : 識 閩 浙 總 督 姚 啟 聖 允 接 返 故 籍, 未 幾 啟 聖 疽 發 背 死, 事 不 果 康 熙 廿 四 年 (1685) 與 季 麒 光 等 清 廷 在 臺 官 員, 及 部 份 明 末 遺 老 共 結 東 吟 社 康 熙 廿 七 年 (1688) 卒, 葬 善 化 東 保 里 詩 文 著 作 豐 富, 世 稱 海 東 文 獻 初 祖 沈 光 文 流 寓 臺 灣 三 十 餘 年, 歷 荷 蘭 以 迄 鄭 氏 三 代 之 盛 衰, 極 旅 人 之 困, 深 刻 反 映 傳 統 文 人 飄 流 於 末 世 與 邊 陲 的 悲 哀 5 連 橫 : 臺 灣 通 史 卷 二 十 四 藝 文 志, 臺 北, 眾 文 圖 書 公 司,1987 年 2 月 6 鄭 用 錫 (1788 年 6 月 10 日 年 3 月 21 日 ), 字 在 中, 號 祉 亭, 清 臺 灣 府 淡 水 廳 竹 塹 ( 今 新 竹 市 ) 人 臺 灣 清 治 時 期 的 第 一 位 進 士 道 光 三 年 (1823) 癸 未 科 考 中 第 三 甲 第 一 百 零 九 名 進 士, 賜 同 進 士 出 身 道 光 七 年 (1827) 督 建 新 竹 城, 後 主 講 明 志 書 院 晚 年 築 北 郭 園, 為 臺 灣 著 名 的 庭 園 之 一 著 有 北 郭 園 全 集 7 字 維 卿, 廣 西 灌 陽 人 1865 年 進 士 1882 年 法 越 事 起, 自 請 助 劉 永 福 與 法 戰 清 越 戰 爭, 清 軍 未 敗, 朝 廷 卻 下 旨 罷 戰, 令 唐 離 越 1887 年 任 福 建 臺 灣 道,1891 年 遷 臺 灣 布 政 使,1894 年 為 臺 灣 巡 撫 時 清 日 戰 爭 將 萌 之 際, 劉 永 福 原 分 防 鎮 南 澳, 至 是 奉 命 來 臺 助 防, 唐 劉 不 合, 故 徙 永 福 軍 守 臺 南, 自 守 臺 北 清 軍 敗 戰, 割 臺 澎 遼 東 半 島 以 求 和, 唐 抗 疏 援 贖 遼 先 例, 請 免 割, 不 報, 命 內 渡 臺 民 決 自 主, 制 旗 上 印 於 景 崧, 稱 唐 伯 雷 璽 天 德 (president), 建 號 永 清 命 陳 季 同 介 法 人 求 各 國 承 認, 無 應 者 日 人 攻 臺, 敗 潰, 並 有 日 人 懸 金 購 其 頭 之 語 潰 兵 爭 入 城, 城 亂, 總 統 府 火 發, 微 服 挈 子 遁, 附 英 輪 至 廈 門 30

41 ( 一 ) 內 緣 因 素 : 文 化 傳 承 的 使 命 甲 午 一 戰, 清 師 敗 績, 朝 廷 命 令 北 洋 大 臣 李 鴻 章 兼 程 赴 日, 於 馬 關 議 和, 將 臺 灣 割 讓 日 本, 並 須 賠 償 軍 費 二 萬 萬 兩 消 息 傳 來, 全 國 民 心 沸 騰, 尤 其 讀 書 人 更 是 憤 怒 難 當 雖 然 手 無 寸 鐵, 胸 懷 滿 腔 熱 血 與 手 執 千 鈞 之 筆 舊 文 人 轉 而 為 詩, 新 文 人 則 發 起 新 文 學 的 革 新 運 動 日 人 佔 據 臺 灣 之 後, 臺 灣 各 地 尚 有 不 少 進 士 舉 人 秀 才 等, 身 為 當 時 最 高 級 的 知 識 份 子, 懷 抱 強 烈 的 民 族 意 識, 深 知 昔 日 所 學 已 無 用 處, 乃 從 文 字 上 求 取 寄 託, 藉 以 維 持 與 發 揚 中 華 文 化 並 以 所 謂 書 房 義 塾 與 詩 社 為 其 根 據 地 各 地 私 塾 或 詩 社 在 異 族 統 治 之 下, 藉 著 漢 詩 維 繫 漢 學 保 存 國 粹 ( 二 ) 外 緣 因 素 : 政 治 力 的 介 入 日 人 據 臺 以 後, 讀 書 人 仍 念 念 不 忘 從 前 科 舉 功 名 在 王 松 臺 陽 詩 話 有 一 段 話 記 述 日 治 十 年 後 臺 灣 的 情 況 是 這 麼 說 道 : 今 人 之 所 重 者, 為 科 名 而 已 世 俗 混 稱 科 名 曰 功 名, 甚 而 官 納 保 舉, 凡 有 服 官 服 者, 皆 以 功 名 中 人 目 之 功 名! 功 名! 最 足 以 炫 耀 於 庸 耳 俗 目 之 場 吾 臺 灣 改 隸 已 經 十 載, 國 籍 雖 移 而 習 氣 猶 存, 寄 金 捐 官 者, 故 每 遇 慶 賀 祭 禮, 紅 帽 黑 靴, 漢 官 之 儀, 依 然 如 在 也 嗚 呼, 實 之 不 存, 名 將 安 用? 我 能 立 功 立 言, 雖 布 衣 下 士, 其 聲 名 自 可 傳 於 後 世, 何 用 此 泛 泛 為 哉! 日 人 統 治 臺 灣, 地 方 士 紳 是 重 要 籠 絡 的 對 象 當 日 本 甲 午 戰 勝 要 求 割 臺 的 消 息 傳 至 臺 灣, 群 8 情 譁 然, 臺 灣 巡 撫 唐 景 崧 力 陳 賠 兵 費, 通 商 則 可, 與 土 地 則 不 可, 翰 林 院 編 修 黃 紹 箕 9 10 徐 世 昌 等 人 亦 強 烈 反 對, 認 為 臺 灣 何 罪 何 辜, 而 淪 為 異 域? 此 外, 11 翰 林 院 侍 讀 文 廷 式 12 編 修 丁 立 鈞 給 事 中 全 聯 元 給 事 中 褚 成 博 御 史 王 鵬 運, 唐 景 崧 (1841 年 年 ), 字 維 卿, 中 國 清 朝 政 治 人 物, 廣 西 桂 林 府 灌 陽 縣 人 同 治 年 間 以 進 士 入 詞 林, 改 吏 部 主 事 中 法 戰 爭 期 間, 請 纓 南 下 越 南, 招 撫 黑 旗 軍 劉 永 福, 且 領 軍 與 法 軍 激 戰 有 功, 歷 升 道 員 布 政 使, 署 臺 灣 省 末 任 巡 撫 光 緒 二 十 一 年 (1895 年 ) 臺 灣 被 割 讓 予 日 本 後, 曾 出 任 短 暫 存 在 的 臺 灣 民 主 國 總 統 黃 紹 箕 (1854 年 年 ), 字 仲 弢, 號 漫 庵 浙 江 瑞 安 人 其 父 黃 體 芳 與 張 之 洞 是 同 榜 進 士 紹 箕 於 光 緒 五 年 (1879 年 ) 中 舉 人, 光 緒 六 年 參 加 會 試, 殿 試 得 二 甲 第 六 名 進 士, 入 翰 林, 選 庶 吉 士 散 館 授 翰 林 院 編 修, 歷 任 會 館 編 纂 修 提 調 京 師 大 學 堂 總 辦 編 書 局 譯 學 館 監 督 湖 北 提 學 使 等 職 與 孫 詒 讓 交 厚, 人 稱 二 仲 先 生 在 政 治 上 黃 紹 箕 主 張 變 革 維 新, 與 維 新 派 首 領 康 有 為 交 往 甚 密, 常 同 黃 遵 憲 張 謇 等 人 抨 擊 時 弊 1895 年 京 師 強 學 會 成 立, 黃 紹 箕 積 極 響 應 1906 年 率 領 各 省 提 學 使 去 日 本 考 察 教 育, 回 國 後 不 久 卒 於 任 上, 湖 北 學 界 送 殯 者 達 千 多 人 日 本 學 界 推 尊 其 為 仲 尼 後 一 人, 左 宗 棠 譽 其 為 一 代 偉 人 其 墓 坐 落 在 今 瑞 安 市 潘 岱 街 道 蓋 竹 村 著 有 漢 書 藝 文 志 輯 略 楚 辭 補 註 徐 世 昌 (1855 年 10 月 24 日 年 6 月 5 日 ), 字 卜 五, 號 菊 人, 又 號 水 竹 邨 人 弢 齋 天 津 人, 祖 籍 浙 江 寧 波 鄞 縣 其 祖 輩 明 季 北 遷 北 京, 滿 清 入 關 時 南 逃 天 津, 落 籍 天 津 曾 祖 父 祖 父 在 河 南 為 官, 故 出 生 於 河 南 衛 輝 府 府 治 汲 縣 ( 今 衛 輝 市 ) 城 內 曹 營 街 清 末 民 初, 曾 為 北 洋 政 府 官 僚 馮 國 璋 代 理 黎 元 洪 辭 職 所 餘 第 一 任 大 總 統 任 期 後,1918 年, 徐 世 昌 獲 段 祺 瑞 控 制 的 安 福 國 會 支 持, 選 舉 為 第 二 任 中 華 民 國 ( 北 洋 政 府 ) 大 總 統 徐 世 昌 曾 是 袁 世 凱 的 支 持 者, 與 北 洋 軍 閥 關 係 密 切 官 司 名 是 清 代 官 司 員 第 十 級, 從 五 品, 文 職 京 官 唐 始 設, 初 屬 集 賢 殿 書 院, 職 在 刊 緝 經 籍 後 為 翰 林 院 學 士 之 一, 職 在 為 皇 帝 及 太 子 講 讀 經 史, 備 顧 問 應 對 光 緒 十 六 年 (1890 年 ) 進 士, 授 翰 林 院 編 修 累 升 侍 讀 學 士, 兼 日 講 起 居 注 官 曾 任 珍 妃 瑾 妃 老 師, 31

42 均 上 書 力 言 不 可 割 臺 等 到 馬 關 條 約 簽 訂, 臺 澎 割 予 日 本 日 人 亦 有 不 少 能 漢 詩 者, 創 立 玉 山 吟 社 等 詩 社 與 臺 人 吟 詠 唱 酬, 臺 灣 新 報 ( 明 治 三 十 年 二 月 十 八 日 ): 我 日 本 與 支 那, 均 屬 同 文 之 國, 非 若 英 德 法 美 各 國, 語 言 異 而 文 字 殊 也 自 去 乙 未 歲, 帝 國 來 領 臺 疆, 所 藉 以 通 彼 此 之 情 者, 皆 因 日 本 習 於 漢 文, 是 以 情 無 隔 閡 多 位 日 本 總 督 甚 至 在 其 宅 邸 邀 宴 臺 籍 詩 人 這 兩 個 看 似 矛 盾 的 因 素, 卻 造 就 了 臺 灣 詩 社 的 顛 峰 時 期 全 臺 詩 社 數 目 高 達 二 百 九 十 個 以 上, 社 會 上 各 階 層 紛 紛 投 入 創 作 傳 統 詩 的 行 列, 不 僅 各 地 經 常 舉 辦 各 項 聯 吟 詩 會, 報 章 雜 誌 也 大 量 刊 載 詩 作, 傳 統 詩 幾 乎 就 是 人 際 應 酬 的 最 佳 媒 介, 甚 至 連 酒 樓 藝 旦 亦 多 能 作 詩 吟 詩, 詩 風 之 盛, 幾 可 比 擬 大 唐 之 世 國 民 政 府 遷 臺 之 後, 大 批 學 者 及 詩 人 ( 以 于 右 任 為 代 表 ) 渡 海 來 臺, 對 於 海 外 孤 島 詩 社 林 立 詩 風 鼎 盛, 居 然 尤 勝 於 中 原 的 現 象 咸 感 訝 異, 外 省 籍 詩 人 也 組 織 詩 社, 並 與 本 省 籍 詩 人 往 來 唱 和, 為 臺 灣 詩 社 注 入 新 的 風 貌 臺 灣 創 作 界 的 麒 麟 兒 朱 點 人 就 曾 經 在 秋 信 中 這 樣 說 到 : 臺 灣 人 會 說 日 本 話 的 愈 多, 理 解 漢 文 的 愈 少, 他 想 臺 灣 人 在 謀 生 上, 固 然 需 要 日 本 話, 但 在 另 一 方 面, 卻 不 可 不 使 他 懂 得 漢 文 臺 灣 人 與 漢 文 有 存 亡 的 關 係 的! 他 想 要 振 興 漢 文, 於 是 糾 合 些 同 志, 創 設 詩 社, 提 倡 擊 缽 吟 他 們 的 提 倡, 很 能 刺 激 社 會, 於 是 到 處 詩 社 林 立, 擊 缽 吟 便 風 靡 了 全 島, 當 時 所 產 生 的 詩 人, 差 不 多 有 盛 唐 那 麼 眾 多 他 正 想 藉 此 可 以 挽 救 衰 頹 的 漢 文, 不 想 那 班 無 恥 的 詩 人, 反 把 它 當 做 應 酬 的 東 西, 巴 結 權 勢, 甚 之, 連 和 他 們 不 關 痛 癢 的 日 本 的 政 客 死 去, 也 要 作 詩 去 哭 他 自 西 元 1895 年 日 本 領 有 臺 灣 以 降, 抗 日 軍 的 抵 抗 運 動 就 持 續 未 歇 筆 者 在 許 世 楷 與 汪 鳴 鑾 張 謇 等 被 稱 為 翁 ( 同 龢 ) 門 六 子, 是 帝 黨 重 要 人 物 甲 午 戰 爭 期 間 多 次 上 疏 反 對 對 日 求 和 馬 關 條 約 簽 訂 之 後, 支 持 康 有 為 組 織 強 學 會, 探 討 強 國 之 路 次 年 二 月, 遭 御 史 楊 崇 伊 參 劾, 被 革 職 驅 逐 出 京 戊 戌 政 變 後, 清 廷 密 電 訪 拿, 遂 出 走 日 本 二 十 六 年 (1900 年 ) 夏, 回 國, 與 容 閎 嚴 復 章 太 炎 等, 參 加 唐 才 常 在 張 園 召 開 的 國 會 唐 才 常 的 自 立 軍 起 義 失 敗 後, 清 廷 復 下 令 嚴 拿 此 後 數 年, 文 廷 式 顛 沛 流 離 於 萍 鄉 上 海 南 京 長 沙 之 間 著 雜 記 純 常 子 枝 語 40 卷 朱 點 人, 秋 信, 張 恆 豪 編, 臺 灣 作 家 全 集. 王 詩 琅 朱 點 人 合 集 ( 臺 北 : 前 衛 出 版 社,1991), 頁 許 世 楷 (1934 年 7 月 7 日 -), 政 治 及 歷 史 學 者 臺 灣 獨 立 運 動 的 重 要 領 袖 之 一 臺 灣 共 和 國 憲 法 草 案 的 執 筆 人, 也 是 津 田 塾 大 學 名 譽 教 授 臺 灣 亞 東 關 係 協 會 理 事 曾 任 臺 北 駐 日 經 濟 文 化 代 表 處 大 使 32

43 所 著 日 本 統 治 下 的 臺 灣 15 中 也 看 到 : 兒 玉 源 太 郎 總 督 在 任 時 期, 明 治 三 十 一 年 (1898) 初 春, 民 政 長 官 官 邸 上 耳 聞 匪 聲 直 到 1902 年, 兒 玉 總 督 才 完 成 抗 日 軍 的 鎮 壓, 確 立 了 日 本 當 局 對 臺 灣 的 統 治 1904 年 二 月, 日 俄 戰 爭 突 然 爆 發, 雖 然 總 督 府 對 臺 灣 人 的 動 向 有 所 疑 懼, 但 並 未 發 生 任 何 值 得 一 提 的 抗 爭 在 日 俄 戰 爭 期 間, 臺 灣 的 局 勢 相 當 平 靜 在 抗 日 軍 被 鎮 壓 而 治 安 確 立 之 後, 各 種 產 業 遂 急 速 的 恢 復 發 展, 使 原 本 必 須 挹 注 臺 灣 財 政 的 日 本 國 庫, 至 1905 年 時 已 沒 有 補 助 的 必 要 1903 年 四 月, 總 督 召 開 第 一 屆 蕃 務 會 議, 警 察 本 署 長 大 島 出 席 演 說 : 以 往 因 土 匪 猖 獗, 蕃 界 事 務 沒 有 充 分 處 理 的 餘 地, 而 今 在 殲 滅 土 匪 的 同 時, 解 決 蕃 地 問 題 的 時 機 已 經 來 臨 於 是, 總 督 府 民 政 部 進 行 分 課 規 定 的 改 革, 將 以 往 殖 產 專 賣 兩 局 的 理 番 事 務 移 交 給 警 察, 並 決 定 討 伐 蕃 地 的 方 針 16 由 此 可 知 文 人 的 創 立 詩 社 也 是 由 明 投 暗 的 不 得 不 然 之 舉 措 第 二 節 汾 津 詩 社 的 創 立 與 發 展 北 港 傳 統 詩 社, 據 廖 一 瑾 臺 灣 詩 史 所 載, 計 有 西 元 1922 年 ( 大 正 十 一 年, 民 國 十 一 年 ) 之 汾 津 吟 社 西 元 1934 年 ( 昭 和 九 年, 民 國 二 十 三 年 ) 之 鄉 勵 吟 社 以 及 西 元 1936 年 ( 昭 和 十 二 年, 民 國 二 十 五 年 ) 之 彬 彬 吟 社 和 標 示 年 代 不 詳 的 汾 溪 吟 社 民 聲 吟 社 等 五 個 詩 社 考 諸 文 獻, 有 比 較 詳 細 的 記 載 者 僅 有 汾 津 吟 社 與 鄉 勵 吟 社 至 於 汾 溪 吟 社, 據 鄭 定 國 師 田 野 調 查 所 得, 僅 有 由 北 港 蔡 秀 峰 女 士 提 供, 該 社 於 西 元 1924 年 一 月 二 十 六 日 拍 攝 的 照 片 一 張, 僅 居 中 之 蔡 然 標, 實 際 考 諸 文 獻 探 訪 耆 老, 竟 無 所 獲 相 關 資 料, 故 僅 知 至 少 於 西 元 1924 年 ( 大 正 十 三 年, 民 國 十 三 年 ) 汾 溪 吟 社 已 然 成 17 立 而 彬 彬 吟 社 據 賴 子 清 所 述, 創 於 民 國 廿 五 年, 而 文 獻 記 載 卻 不 詳, 據 廖 一 瑾 說 北 港 在 1936 年 有 彬 彬 吟 社, 是 時 延 年 先 生 家 居 北 港, 筆 名 斌 斌, 或 許 竟 是 他 所 創 南 華 大 學 鄭 定 國 老 師 據 同 時 期 鄉 勵 吟 社 邱 水 謨, 於 龔 顯 昇 歿 時 之 哀 悼 詩 云 : 詩 創 彬 彬 憶 舊 遊, 年 更 三 十 二 春 秋 據 此, 彬 彬 詩 社 創 設 人 應 為 龔 顯 昇, 而 創 設 年 代 應 早 至 西 元 1932 年 ( 昭 和 八 年, 民 國 二 十 一 年 ), 然 相 關 資 料 亦 闕 如 至 於 民 聲 吟 社 則 無 所 知 悉 日 本 統 治 下 的 臺 灣 ( 日 文,2005 年 在 臺 灣 出 版 漢 語 譯 本, 李 明 峻 賴 郁 君 翻 譯 ) 頁 219, 日 本 統 治 下 的 臺 灣 廖 一 瑾 臺 灣 詩 史 第 二 章 臺 灣 之 詩 社, 頁 56 33

44 因 此 有 較 詳 細 資 料 可 資 考 察 者, 僅 汾 津 吟 社 與 鄉 勵 詩 社, 北 港 地 區 的 境 域 不 大, 雖 有 上 述 五 個 詩 社, 但 是 彼 此 重 疊 性 極 高, 大 多 是 是 重 複 參 加 者, 這 一 情 形 在 日 治 時 期 的 詩 社 是 相 當 稀 鬆 平 常 的 事, 如 龔 顯 昇, 除 參 加 汾 津 吟 社 外, 亦 曾 入 嘉 社, 也 自 創 彬 彬 吟 社 本 論 文 雖 以 汾 津 吟 社 作 為 研 究 對 象, 可 是 與 其 他 詩 社 卻 多 有 相 關, 茲 分 別 敘 述 如 下 : 一 汾 溪 吟 社 笨 津 吟 社 汾 津 吟 社 笨 港 的 詩 社 鼻 祖, 就 目 前 所 得 到 的 資 料, 最 早 出 現 的 為 乾 隆 年 間 的 汾 溪 詩 社 社 友 常 於 聚 奎 閣 吟 風 弄 月 並 與 其 他 詩 社 切 磋 詩 藝 光 緒 年 間, 蔡 然 標 秀 才 接 任 汾 溪 詩 社 社 長, 臺 灣 雖 然 為 日 人 所 有, 但 仍 教 授 漢 文, 捍 衛 文 化 連 雅 堂 的 雅 堂 文 集 卷 二. 雜 記 臺 灣 詩 社 記 中 記 載 大 正 八 年 北 港 街 的 詩 社 有 笨 津 吟 社 和 汾 溪 吟 社 大 正 十 一 年 刊 載 汾 溪 吟 社 與 笨 津 吟 社 徵 詩, 並 存 有 兩 社 合 併 消 息 18 : 汾 津 吟 社 徵 詩 笨 津 吟 社 徵 詩 已 至 第 三 期 此 番 為 該 地 龔 顯 升 龔 顯 伴 曾 人 潛 王 金 鐘 等 諸 氏 熱 心 提 倡 將 笨 津 吟 會 及 汾 溪 吟 會 合 為 一 社 改 曰 汾 津 吟 社 遂 將 第 三 期 徵 詩 題 目 訂 正 如 左 : 詩 題 水 簾 七 絕 四 支 韻 詩 鐘 汾 津 鳳 頂 格 期 限 來 八 月 十 五 日 截 收 交 卷 所 北 港 街 振 成 商 行 龔 顯 升 收 詞 宗 未 定 贈 品 詩 及 詩 鐘 第 一 名 君 贈 金 牌 第 二 名 至 第 十 名 均 贈 銀 牌 由 本 社 顏 連 登 氏 寄 贈 賴 子 清 在 古 今 臺 灣 詩 文 社 中 有 一 段 話 : 民 國 十 一 年, 嘉 義 廳 北 港 街 士 紳 曾 席 珍, 鑑 於 廳 下 鹽 水 朴 子 西 螺 新 營 柳 營 布 袋 各 處, 詩 社 逐 漸 成 立, 以 培 養 知 詩 習 禮 之 士, 乃 邀 該 街 同 志 十 數 名, 設 立 汾 津 吟 社 十 二 年 加 入 嘉 社, 延 請 嘉 義 陳 家 駒 茂 才, 館 於 其 家, 教 授 經 書, 旁 及 唐 宋 韻 學 繼 續 三 四 年 後, 陳 茂 才 移 塾 嘉 義, 而 汾 津 社 員 已 漸 解 音 律, 因 互 相 切 磋, 維 持 罔 懈 據 民 國 十 八 年 嘉 社 社 員 名 簿, 社 員 有 王 東 燁 王 金 鐘 龔 顯 升 王 希 安 曾 人 潛 龔 顯 伴 蔡 谷 魏 金 讚 龔 烟 墩 高 秋 鴻 張 長 川 18 見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漢 文 版, 大 正 十 一 年 七 月 十 七 日, 第 6 版 34

45 郭 鴻 翔 李 冠 三 蕭 登 壽 洪 清 雲 等 十 五 人, 現 由 龔 顯 升 主 持 社 務 19 上 述 的 兩 份 史 料 所 記 載 的 時 間 相 符, 可 見 汾 津 吟 社 確 實 成 立 於 民 國 十 一 年, 也 就 是 日 治 時 期 大 正 十 一 年 汾 溪 吟 社 雖 然 與 笨 津 吟 社 合 而 為 一, 但 兩 個 詩 社 仍 然 持 續 進 行 活 動, 大 正 十 一 年 舉 辦 詩 會 20, 參 與 成 員 有 : 蔡 然 標 蔡 少 庭 陳 向 陽 顏 連 潭 吳 其 奭 蔡 昆 山 陳 蔭 堂 等 人 又 在 昭 和 二 年 召 開 會 議, 改 選 役 員, 討 論 詩 社 存 留 問 題 21, 社 員 以 個 別 名 義 照 開 集 會, 此 次 出 現 後 直 到 曾 仁 杰 撰 寫 鄉 勵 吟 社 概 略 一 文 再 度 出 現 : 民 國 卅 四 ( 一 九 四 五 ) 年, 臺 灣 重 歸 祖 國 版 圖, 該 年 雙 方 十 節, 由 北 港 鎮 民 聲 吟 社 主 催, 召 集 汾 津 汾 溪 鄉 勵 等 吟 友, 開 慶 祝 大 會 於 北 港 鎮 公 所 二 樓 此 次 為 最 後 一 次 出 現 汾 溪 的 名 稱, 以 後 的 史 料 未 見 其 有 任 何 的 活 動 或 消 息 日 治 時 期, 由 於 日 本 內 地 原 來 就 有 一 支 接 受 自 中 國 漢 學 傳 統 的 派 別, 也 因 為 日 本 文 人 原 本 就 對 漢 學 感 到 熟 悉, 於 是 統 治 臺 灣 初 期, 想 以 漢 學 攏 絡 士 紳 文 人, 於 是 朝 野 齊 心 提 倡 漢 學 漢 詩 以 它 體 製 短 小 可 以 隨 興 隨 時 隨 地 而 作 的 特 色, 在 中 國 詩 歌 的 早 期, 原 本 就 具 有 的 酬 唱 性 質, 這 一 來, 就 理 所 當 然, 成 為 日 臺 人 士 往 來 聯 繫 的 主 要 工 具, 為 漢 詩 舉 辦 的 聯 吟 會 不 計 其 數, 標 榜 漢 詩 結 社 的 同 仁 社 團 多 至 數 百 大 正 十 一 年 ( 西 元 1922 年 ), 北 港 士 紳 曾 席 珍 有 感 於 漢 詩 社 團 頗 受 當 局 重 視 與 鼓 勵, 加 以 北 港 地 區 文 風 之 盛, 所 以 登 高 提 倡 設 立 詩 社, 培 養 自 己 的 孩 子 曾 人 潛 與 當 時 北 港 雲 彰 嘉 地 區 的 文 人 共 同 成 立 汾 津 吟 社 二 鄉 勵 吟 社 鄉 勵 吟 社 創 始 人 之 一 曾 人 傑 親 自 撰 筆, 詳 實 述 寫 鄉 勵 創 社 的 動 機 宗 旨 及 過 程 : 鄉 勵 吟 社, 係 誕 生 於 民 國 廿 二 ( 公 元 1933) 年 元 旦, 初 由 知 友 黃 篆 ( 字 瘦 峰 ), 邱 謨 ( 字 雲 雄 號 水 謨 ), 洪 天 賜 ( 字 達 人 ), 曾 人 岸 ( 字 道 登 ), 李 水 波 ( 字 源 濤 ), 林 國 賜 ( 字 菊 峰 ), 以 及 筆 者 人 傑 ( 字 師 魯, 號 金 湖 逸 民 ) 等 七 人, 籌 備 倡 首 組 織, 社 址 設 立 於 北 港 鎮, 命 名 為 鄉 勵 吟 社 鄉 勵 二 字 之 意 義, 志 在 鼓 吹 原 北 港 郡 下 鄉 村 士 子, 千 鈞 一 髮, 共 挽 頹 風, 為 我 們 大 中 華 民 國 保 存 固 有 道 德 與 五 千 年 文 化 之 觀 念 為 目 的 所 以 當 在 日 本 帝 國 主 義 統 治 之 下, 我 們 正 式 樹 立 詩 幟, 飄 揚 於 孤 島 之 一 隅 旗 鼓 堂 皇, 開 催 發 會 式 敦 聘 故 李 冠 三 林 維 朝 兩 碩 儒 為 顧 問, 並 擬 定 每 月 朔 望, 為 攤 箋 拈 韻, 鉤 心 鬥 角 之 期 每 當 擊 鉢 及 課 題 請 島 內 名 家 為 詞 宗, 代 為 評 定 甲 乙 當 時 創 始 同 志 僅 七 名 而 已 嗣 後, 由 同 志 們 介 紹 入 社 參 加 互 相 研 究 者, 有 _ 梧 李 毓 權 李 水 茂 金 湖 曾 萬 主 後 厝 李 夏 大 溝 陳 振 輝 臺 子 莊 川 成 成 龍 李 泰 蕃 薯 厝 王 慶 雲 周 讀 ( 字 玉 亭 ) 賴 子 清, 古 今 臺 灣 詩 文 社, 臺 灣 文 獻 十 卷 三 期 ( 臺 北 :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59 年 ) 見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日 文 版, 大 正 十 三 年 一 月 十 三 日, 第 四 版 見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漢 文 版, 昭 和 二 年 十 月 十 日, 第 四 版 35

46 蔦 松 黃 啟 宗 ( 字 一 峰 ) 塭 底 張 啟 ( 字 清 輝 ) 林 厝 寮 林 定 國 等 陸 續 請 加 入 為 社 員, 一 時 _ 聲 悠 揚 於 鯤 島 花 同 夢, 藻 繪 昇 平 社 員 極 其 興 趣, 每 屆 集 會 時, 全 體 蒞 臨 參 加, 屐 蹁 躚, 極 一 時 之 盛 22 面 對 日 人 的 強 權 統 治, 北 港 曾 人 傑 黃 篆 邱 水 謨 等 人 共 同 成 立 鄉 勵 吟 社, 明 白 揭 示 保 存 固 有 道 德 與 五 千 年 文 化 之 觀 念 為 目 的 不 料 民 國 二 十 四 (1935) 年, 筆 者 整 裝 歸 隱 金 湖, 諸 同 志 亦 隨 潮 流 星 散,_ 聲 就 此 沉 寂 至 民 國 二 十 九 (1940) 年, 因 為 盟 機 滋 事 本 省, 無 心 及 之, 鉢 聲 俱 為 沉 寂 92 人 事 變 化 無 常, 曾 人 傑 後 來 歸 隱 金 湖, 鄉 勵 吟 社 社 員 亦 隨 潮 流 四 散, 中 日 戰 起, 戰 事 頻 仍, 社 務 就 此 沉 寂 23 人 事 變 化 無 常, 曾 人 傑 後 來 歸 隱 金 湖, 鄉 勵 吟 社 社 員 亦 隨 潮 流 四 散, 中 日 戰 起, 戰 事 頻 仍, 社 務 就 此 沉 寂 到 了 民 國 三 十 四 (1945) 年, 臺 灣 重 歸 祖 國 版 圖, 該 年 雙 十 節, 由 北 港 鎮 民 聲 吟 社 主 催, 召 集 汾 津 汾 溪 鄉 勵 等 吟 友, 開 慶 祝 大 會 於 北 港 鎮 公 所 二 樓, 事 後 由 諸 同 志 重 新 提 出 意 見, 再 議 鼓 吹 新 社 員 越 年, 將 社 址 移 轉 於 本 縣 口 湖 鄉 口 湖 村 李 西 端 老 夫 子 之 宅, 更 與 石 社 諸 君 子 聯 絡 聲 氣, 每 月 開 會 及 課 題 各 一 次, 社 員 頗 見 熱 心 24 賴 子 清 古 今 臺 灣 詩 文 社 亦 有 記 載 : 民 國 卅 四 年 雙 十 節, 曾 由 北 港 鎮 民 鄉 勵 諸 社 吟 友, 開 慶 祝 臺 灣 光 復 聯 吟 會 於 北 港 鎮 公 所 二 樓, 後 鄉 勵 再 事 擴 張, 鼓 舞 李 明 泰 李 清 水 等 十 七 人 入 社, 越 年 將 社 址 遷 於 口 湖 鄉 湖 口 村 李 西 端 學 館, 並 推 李 西 端 為 顧 問, 曾 仁 杰 為 社 長, 吳 篆 副 之, 李 清 水 李 勝 彥 為 總 務, 李 欽 煥 為 會 計, 李 榮 宗 為 外 務 一 方 面 籌 募 基 金, 奠 定 將 來 基 礎, 與 嘉 義 臺 南 兩 縣 下 之 石 社 白 水 鯤 水 江 濱 諸 吟 社, 聯 絡 聲 氣, 每 逢 歲 首, 例 舉 五 社 聯 吟, 月 賦 課 題 一 次, 社 員 淳 樸 好 學, 社 運 蒸 蒸 日 上 25 民 國 四 十 二 年 國 曆 十 二 月 十 三 日 ( 即 癸 巳 年 農 曆 十 一 月 初 八 日 ), 首 次 在 新 社 址, 舉 行 慶 祝 二 週 年 紀 念, 召 集 諸 吟 友 舉 時 有 龔 顯 升 黃 秀 峰 等 十 餘 位 來 賓 參 加, 盛 況 一 時 民 國 五 十 二 年 國 曆 十 二 月 十 五 日 ( 即 癸 卯 年 農 曆 十 月 卅 日 ), 再 在 原 址, 舉 行 慶 祝 卅 週 年 紀 念 詩 會, 少 長 名 流, 濟 濟 於 一 堂, 時 公 擬 以 詩 友 為 題, 舉 開 擊 鉢 吟 詩, 趙 凌 霜 呂 冠 蓋 雲 集 民 國 四 十 九 年, 歲 次 庚 子 農 曾 仁 杰, 鄉 勵 吟 社 概 略 雲 林 文 獻 2 卷 2 期,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1953 年 6 月, 頁 98 曾 仁 杰, 鄉 勵 吟 社 概 略 雲 林 文 獻 2 卷 2 期,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1953 年 6 月, 頁 98 曾 仁 杰, 鄉 勵 吟 社 概 略 雲 林 文 獻 2 卷 2 期,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1953 年 6 月, 頁 98 賴 子 清, 古 今 臺 灣 詩 文 社 臺 灣 文 獻 10 卷 3 期,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59 年 9 10 月 36

47 曆 五 月, 前 社 長 曾 仁 杰 不 幸 作 古, 諸 吟 友 乃 公 推 邱 水 謨 先 生 為 社 長, 繼 續 鼓 吹 騷 風 以 迄 今 民 國 五 十 五 年, 全 縣 各 詩 社 為 聯 絡 聲 氣, 團 結 力 量 以 弘 揚 國 粹, 乃 成 立 雲 林 縣 臨 時 詩 人 聯 吟 會 於 水 林 法 輪 寺, 由 洪 大 川 先 生 擔 任 臨 時 會 長 迨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四 月 六 日, 始 向 政 府 正 式 立 案, 並 舉 行 成 立 大 會 於 雲 林 縣 政 府 禮 堂 26 鄉 勵 吟 社 的 重 生, 帶 給 雲 林 詩 壇 新 的 生 命, 尤 其 聚 集 北 港 地 區 各 詩 社 尚 存 的 社 員 於 一 堂, 凝 結 散 落 各 隅 的 力 量, 對 就 文 學 的 延 續 有 其 重 要 的 貢 獻 三 民 聲 吟 社 彬 彬 吟 社 新 生 吟 社 27 民 聲 吟 社 在 王 文 顏 臺 灣 詩 社 研 究 廖 一 瑾 臺 灣 詩 史 相 關 研 究 裡 皆 為 年 代 創 社 人 地 點 不 詳 的 詩 社, 南 華 文 學 所 李 采 蓉 仔 細 查 閱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詩 報 雲 林 文 獻 等 相 關 報 章 文 獻, 有 突 破 前 者 的 發 現 曾 仁 杰 鄉 勵 吟 社 概 略 28 云 : 民 國 三 十 四 (1945) 年, 臺 灣 重 歸 祖 國 版 圖, 該 年 雙 十 節, 由 北 港 鎮 民 聲 吟 社 主 催, 召 集 汾 津 汾 溪 鄉 勵 等 吟 友, 開 慶 祝 大 會 於 北 港 鎮 公 所 二 樓 由 曾 仁 杰 的 敘 述 中 可 以 肯 定 : 民 聲 詩 社 是 北 港 地 區 的 詩 社, 在 日 治 時 期 結 束 後, 同 北 港 地 區 汾 溪 汾 津 鄉 勵 等 友 社 召 開 雙 十 節 慶 祝 大 會, 以 創 作 吟 詠 漢 詩 慶 祝 雙 十 盛 事 雖 然 此 發 現 只 是 確 認 民 聲 吟 社 的 地 點 與 存 有 的 年 代, 但 有 志 於 此 者, 必 可 藉 此 進 一 步 去 深 入 研 究 彬 彬 吟 社 在 考 證 上 與 民 聲 吟 社 有 相 同 的 問 題, 究 竟 屬 於 哪 一 個 地 區? 何 時 成 立? 何 人 所 倡? 詩 社 的 成 員 有 哪 些 人? 彬 彬 吟 社 就 像 個 等 待 解 釋 作 注 的 專 有 名 詞 李 采 蓉 查 得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一 筆 資 料 如 下 : 彬 彬 吟 社 發 會 北 港 彬 彬 吟 社 去 十 五 日 假 德 泰 樓 上 舉 行 開 會 式 首 由 曾 人 傑 君 氏 述 開 會 辭 繼 街 長 蘇 顯 黎 氏 朗 吟 祝 詩 竝 述 漢 學 之 要 後 龔 顯 升 氏 為 議 長 對 社 則 審 議 次 選 舉 役 員 即 常 務 龔 顯 升 庶 務 龔 煙 燉 會 計 黃 順 德 外 交 曾 人 傑 文 部 曾 人 岸 編 輯 蔣 昆 渠 又 託 街 長 為 顧 問 以 外 若 干 名 後 擊 鉢 吟 題 擬 雅 集 七 絕 東 韻 至 鐘 鳴 十 下 發 表 散 會 29 彬 彬 吟 社 成 立 於 昭 和 七 年 十 月 十 五 日, 在 北 港 德 泰 樓 舉 行 開 會 式, 以 漢 學 的 保 存 與 延 續 為 創 社 宗 旨, 在 開 會 式 中 並 審 議 彬 彬 吟 社 的 社 則, 未 設 置 社 長, 以 常 務 一 職 管 理 社 曾 人 口, 金 湖 春 秋, 自 印 本,1978 年, 頁 139 王 文 顏, 臺 灣 詩 社 之 研 究 政 大 中 研 所 碩 士 論 文,1979 年, 頁 66; 廖 一 瑾 臺 灣 詩 史 臺 北 市 : 文 史 哲,1998 年 曾 仁 杰, 鄉 勵 吟 社 概 略 雲 林 文 獻 2 卷 2 期,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1953 年 6 月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漢 文 版, 昭 和 7 年 10 月 19 日, 四 版 37

48 務, 役 員 選 舉 結 果 為 : 常 務 龔 顯 升 庶 務 龔 煙 燉 會 計 黃 順 德 外 交 曾 人 傑 文 部 曾 人 岸 編 輯 蔣 昆 渠, 並 聘 街 長 蘇 顯 黎 為 顧 問 首 次 擊 鉢 吟 題 目 為 雅 集 彬 彬 吟 社 此 次 的 資 料 應 是 完 整 的 資 料, 亦 是 最 後 一 筆 資 料, 因 為 詩 社 中 的 社 員 外 交 曾 人 傑 文 部 曾 人 岸 兩 兄 弟 於 隔 年 ( 昭 和 8 年 ) 與 黃 篆 邱 水 謨 洪 天 賜 李 水 波 林 國 賜 合 組 鄉 勵 吟 社, 彬 彬 吟 社 的 詩 社 活 動 應 該 就 此 告 一 段 落 而 彬 彬 二 字 只 能 從 詩 刊 上 尋 找 與 回 憶 另 外 張 清 輝 於 二 十 五 歲 時 加 入 民 聲 吟 社, 張 清 輝 生 於 1920 年, 廿 五 歲 為 1945 年, 因 此 由 上 述 資 料 可 知, 民 聲 吟 社 在 民 國 卅 四 年 還 存 在, 但 是 所 有 史 料 均 未 記 載 其 相 關 資 料, 截 至 目 前 為 止 並 無 任 何 消 息 至 於 新 生 詩 社 只 短 暫 出 現 在 從 笨 港 到 北 港 第 拾 章 語 言 篇 30 : 民 國 七 年, 北 港 街 的 曾 席 珍 邀 同 好 王 東 燁 等 十 三 人 組 汾 津 詩 社, 平 日 互 相 切 磋 詩 藝, 留 下 不 少 篇 章 曾 人 杰 等 人 倡 組 鄉 勵 吟 社 其 他 還 有 新 生 詩 社 民 聲 詩 社 彬 彬 吟 社 等 由 此 可 知, 北 港 地 區 文 風 鼎 盛 吟 社 蔚 為 風 氣, 且 人 才 輩 出, 為 當 時 的 文 學 重 鎮 本 文 的 撰 寫, 主 要 是 建 構 北 港 詩 社 梗 概, 期 盼 在 後 繼 研 究 者, 能 挖 掘 出 更 多 資 料, 讓 民 聲 彬 彬 二 吟 社 有 進 一 步 的 研 究 與 考 證, 使 得 雲 林 地 區 的 傳 統 詩 社 的 圖 像 更 為 清 晰 第 三 節 汾 津 詩 社 創 立 背 景 汾 津 吟 社 成 立 的 時 間, 是 在 日 本 政 府 統 治 臺 灣 的 第 二 階 段 同 化 政 策 時 期 一 次 世 界 大 戰 後, 民 主 主 義 盛 行, 臺 灣 總 督 府 為 了 安 撫 臺 灣 居 民 人 心, 於 1919 年 派 田 健 治 郎 為 殖 民 地 臺 灣 的 首 任 文 官 總 督, 此 時 期 為 臺 灣 殖 民 地 的 轉 換 期, 對 臺 灣 的 統 治 方 式 亦 有 所 調 整, 以 同 化 政 策 為 統 治 的 基 本 方 針, 內 容 為 強 調 臺 灣 是 日 本 的 一 部 分, 並 喊 出 日 臺 融 合, 一 視 同 仁 的 口 號 同 化 政 策 的 精 神 是 內 地 延 長 主 義, 也 就 是 將 臺 灣 視 為 日 本 內 地 的 延 長, 目 的 在 於 使 臺 灣 民 眾 成 為 完 全 的 日 本 臣 民, 效 忠 日 本 政 府, 並 加 以 教 化 善 導, 以 涵 養 其 對 日 本 之 義 務 觀 念 此 時 期 政 策 為 籠 絡 臺 胞, 視 臺 灣 為 內 地 的 延 長 同 化 政 策 的 目 的 在 於 在 文 化 思 想 上 的 最 大 功 效, 乃 在 以 同 化 的 障 眼 法 欺 騙, 切 斷 臺 灣 人 民 與 中 國 大 陸 的 關 係 同 年 9 月, 總 督 府 為 了 吸 引 臺 人 子 弟 進 入 公 學 校 就 讀, 以 推 廣 國 語 和 改 造 思 想 為 主, 編 訂 公 學 校 用 漢 文 讀 本 六 卷, 大 幅 提 升 一 般 日 常 生 活 常 應 用 到 的 消 息 文 商 業 用 文 等 此 舉 雖 然 改 善 課 文 不 實 用 的 缺 點, 卻 依 然 堅 持 使 用 日 語 教 授 漢 文 在 1898 年 公 佈 的 公 學 校 規 則 就 已 經 明 訂 第 五 六 學 年 的 漢 文 課 以 日 本 訓 讀 法 講 授 30 丁 昭 弟 蔡 鳴 哲 等 人 : 從 笨 港 到 北 港 第 拾 章 語 言 篇, 雲 林, 雲 林 縣 政 府,2002 年 12 月, 頁

49 公 學 校 在 授 課 時 為 了 普 及 日 語, 無 論 任 何 學 科 都 是 以 日 語 直 接 教 學, 甚 至 連 漢 文 課 也 不 准 使 用 臺 語 授 課, 足 見 臺 灣 總 督 府 整 個 教 育 政 策 的 最 終 目 的 只 在 於 同 化 政 策, 而 非 真 心 的 教 化 臺 灣 人 的 子 弟 而 漢 文 課 也 只 是 為 了 吸 引 臺 人 將 其 子 女 送 往 公 學 校 就 讀 的 一 個 誘 因, 日 本 政 府 名 義 上 採 取 懷 柔 政 策, 但 實 際 上 還 是 實 施 高 壓 統 治, 禁 止 使 用 漢 文 禁 止 私 塾 傳 播 漢 文, 並 加 以 監 督 取 締, 至 使 私 塾 陸 續 關 閉 日 本 政 府 以 攏 絡 利 誘 的 手 段 來 鼓 勵 成 立 詩 社, 當 時 日 本 政 府 派 遣 來 臺 的 官 員, 多 具 有 漢 學 背 景, 擅 寫 漢 詩, 常 藉 著 此 文 學 媒 介, 進 行 官 紳 雅 集, 彼 此 唱 酬, 或 徵 詩 交 流, 如 總 督 田 健 治 郎 常 與 臺 灣 詩 人 茶 敘, 並 結 集 出 版 作 品, 共 同 參 與 詩 社 活 動, 拉 攏 親 日 文 人, 對 詩 社 的 管 理 採 取 放 任 態 度, 此 種 懷 柔 政 策 的 目 的 在 於 化 解 仇 日 的 反 抗 行 動 而 古 典 詩 在 日 治 時 期 是 唯 一 能 用 漢 文 來 寫 作, 使 得 臺 灣 文 人 保 存 漢 文 化 的 精 神 寄 託 盡 託 於 古 典 詩, 而 古 典 詩 正 處 於 文 風 雅 集 的 時 代, 文 學 社 群 便 紛 紛 成 立, 包 括 詩 社 文 社 與 詞 社, 其 中 以 詩 社 最 大 宗 詩 社 大 量 成 立 於 1921 年 至 1937 年 此 時 期 為 臺 灣 詩 社 的 發 展 達 到 顛 峰 期, 全 臺 詩 社 數 目 高 達 二 百 九 十 個 以 上, 社 會 上 各 階 層 的 人 士 也 紛 紛 投 入 了 創 作 的 行 列, 各 地 經 常 舉 辦 聯 吟 詩 會, 以 擊 缽 吟 的 方 式 創 作, 而 報 章 雜 誌 也 大 量 刊 載 詩 作, 甚 至 連 酒 樓 的 藝 旦 也 多 能 作 詩 吟 詩, 這 些 詩 社 在 臺 灣 互 相 串 連 吟 詩 集 會, 顯 示 了 臺 灣 文 人 詩 文 精 神 活 動 的 特 色, 而 傳 統 詩 幾 乎 就 是 人 際 應 酬 的 最 佳 媒 介, 詩 風 鼎 盛, 汾 津 吟 社 就 在 此 一 時 間 誕 生 而 致 發 芽 成 熟 第 四 節 汾 津 詩 社 運 作 情 形 與 影 響 北 港 古 稱 笨 港, 因 為 開 發 得 早, 又 得 朝 天 宮 媽 祖 慈 雲 灑 潤, 澤 被 四 方, 自 古 人 文 薈 萃, 文 人 雅 士 特 別 多, 古 時 凡 是 船 舶 停 靠 頻 繁 之 處 都 稱 津, 像 鹿 港 古 稱 洛 津, 鹽 水 稱 月 津 等 ; 而 汾 字 來 由 則 是 隋 末 王 通 設 教 于 黃 河 汾 水, 門 人 自 遠 而 至 者 千 餘 人, 房 玄 齡 魏 徵 李 靖 等 皆 親 受 業, 諸 人 皆 為 初 唐 功 臣, 世 號 河 汾 門 下 汾 津 吟 社 的 創 立, 社 友 常 於 聚 奎 閣 舞 文 弄 墨, 提 倡 漢 學, 研 究 詩 文, 創 立 之 意 也 有 比 喻 名 師 門 下 人 才 眾 多 難 怪 北 港 的 文 人 喜 稱 北 港 為 汾 津, 汾 字 幾 乎 已 成 為 文 人 們 對 北 港 的 代 名 詞 汾 津 詩 社 創 設 自 西 元 1922 年 ( 民 國 十 一 年 ) 元 旦, 創 立 人 為 北 港 士 紳 曾 席 珍, 也 是 首 任 的 社 長, 後 由 龔 顯 升 負 責 實 際 社 務 運 作 龔 氏 歿 後 (1964 年 ), 由 洪 大 川 繼 任, 一 直 到 1968 年 (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成 立 後 為 止, 王 東 燁 擔 任 總 幹 事 創 設 的 宗 旨 在 於 培 養 鄉 里 子 弟 知 書 達 禮 傳 承 文 化 社 員 部 分, 日 治 時 期 重 要 者 有 : 龔 顯 升 王 東 燁 王 羲 安 王 金 鐘 李 冠 三 蕭 豋 壽 蘇 鴻 飛 朱 豋 瀛 林 炳 奎 陳 培 坤 蔡 繼 昌 洪 大 川 等 人 ; 光 復 後 則 有 呂 雲 騰 陳 昆 讚 蔣 禮 智 李 蔡 彬 顏 連 茂 等 人 其 活 動 方 式, 在 日 治 時 代 以 課 題 擊 砵 吟 為 主 ; 光 復 後 除 延 續 古 典 詩 創 作 外, 也 轉 向 至 趣 味 燈 謎 與 國 語 文 教 學 發 展 此 詩 社 在 日 治 時 期 十 分 活 躍, 時 常 與 詩 友 相 互 邀 訪 聯 吟 唱 和, 交 際 網 絡 擴 及 全 臺, 遠 至 臺 北 與 高 雄 皆 有 足 跡, 並 與 附 近 的 鄉 勵 詩 社 鷇 音 39

50 詩 社 樸 雅 詩 社 石 社 嘉 社 淡 交 吟 社 麗 澤 吟 社 彼 此 舉 辦 聯 吟 可 惜 光 復 以 後, 由 於 異 族 統 治 的 因 素 消 失, 加 上 教 育 開 始 普 及 社 員 老 成 凋 零, 所 以 活 動 力 大 大 削 減, 幾 乎 沒 有 大 型 的 集 會 同 時 期 雲 林 地 區 各 詩 社 亦 面 臨 後 繼 乏 人 青 黃 不 接 的 窘 境, 乃 決 定 籌 組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於 水 林 鄉 法 輪 寺 召 開 會 員 成 立 大 會, 並 推 舉 洪 大 川 呂 雲 騰 為 第 一 屆 正 副 會 長, 李 清 水 為 總 幹 事 殘 喘 到 1968 年 (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 四 月 六 日,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正 式 立 案, 由 陳 輝 玉 當 選 理 事 長, 將 雲 林 縣 境 內 個 詩 社 予 以 合 併, 自 此 汾 津 吟 社 停 止 活 動, 畫 下 句 點, 從 民 國 十 一 年 起 至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前 後 共 歷 時 四 十 六 年 40

51 第 四 章 汾 津 詩 社 詩 人 介 紹 及 其 作 品 關 於 詩 社 的 成 員 身 分 認 定 問 題, 這 始 終 是 有 所 爭 議 的 問 題 日 治 時 期 同 時 參 加 數 個 詩 社 的 情 形 至 為 平 常, 汾 津 詩 社 自 然 無 可 避 免 討 論 之, 如 果 文 獻 上 載 名 為 此 詩 社 成 員, 自 無 疑 義 如 經 田 野 調 查, 社 員 確 認 後, 卻 未 載 明 文 獻 上 者, 亦 可 據 而 補 列 為 社 員, 反 之, 如 經 確 認 未 有 作 品, 也 可 以 做 一 資 料 補 正 另 外, 如 鄉 勵 吟 社 之 周 玉 亭 張 清 輝 等 人 曾 入 麗 澤 吟 社, 李 勝 彥 曾 入 延 平 詩 社, 然 而 卻 都 對 於 鄉 立 詩 社 之 認 同 感 極 為 強 烈, 且 對 該 社 活 動 皆 熱 心 參 與, 因 此 應 仍 是 為 該 社 成 員 而 汾 津 吟 社 中 的 洪 大 川 與 蘇 鴻 飛, 前 者 早 期 加 入 淡 交 吟 社 鷇 音 吟 社, 之 後 定 居 北 港, 即 入 汾 津 吟 社, 並 續 任 該 社 負 責 人 ; 後 者 早 期 加 入 西 螺 菼 社, 日 治 末 期 則 加 入 汾 津 吟 社, 光 復 後 遷 居 臺 北, 雖 只 有 短 暫 數 年 屬 於 該 社 成 員, 則 其 認 定 只 限 在 於 汾 津 詩 社 之 活 動 和 同 時 其 作 品 之 探 究 雖 然 依 上 述 身 分 認 定 的 原 則 有 可 待 商 榷 之 處, 但 是 仍 不 失 為 權 變 的 方 法 1 法 國 思 想 家 狄 德 羅 在 論 美 的 起 源 及 其 本 質 中 說 過, 一 種 偉 大 文 化 的 終 極 生 命 力, 一 定 不 會 是 富 華 精 細 的 它 不 出 現 於 修 剪 過 度 的 皇 家 園 林, 而 是 粗 糲 嶙 峋 的 海 邊 礁 石 ; 不 會 是 宮 廷 御 池 的 節 慶 噴 泉, 而 是 半 夜 山 間 的 狂 風 暴 雨 ; 不 會 是 沙 龍 名 嘴 的 激 烈 爭 辯, 而 是 白 髮 夫 妻 的 臨 別 擁 抱 ; 不 會 是 巴 黎 學 府 的 字 音 考 據, 而 是 泥 腿 首 領 的 艱 難 跋 涉 是 的, 在 很 多 的 情 形 下, 反 而 是 一 些 出 身 低 微 的 文 人, 從 大 感 覺 粗 線 條 上 維 護 住 了 中 華 文 化 的 尊 嚴 於 是, 時 間 交 付 的 義 務, 既 是 一 種 聚 集, 又 是 一 種 淘 洗 最 複 雜, 卻 也 最 簡 單 進 行 詩 社 研 究, 應 當 是 由 始 至 終, 這 是 絕 對 沒 有 任 何 疑 義 的 事 然 而 詩 社 成 員 並 不 會 因 為 詩 社 消 滅 而 停 止 創 作 是 故, 對 於 汾 津 詩 社 之 社 員 詩 作, 則 盡 其 筆 者 所 能 於 散 落 書 籍 採 訪 耆 老 前 賢 研 究 網 路 等 中 蒐 集 至 論 文 截 稿 止, 期 能 對 個 人 作 品 風 格 與 取 向 做 更 周 延 的 分 析 研 究 畢 竟, 到 了 現 在 這 樣 的 時 刻, 臺 灣 的 文 學 走 向 什 麼 方 向? 那 是 我 們 難 以 預 想 的 如 同 先 秦 諸 子 無 法 預 想 唐 代 文 化, 就 像 晚 清 學 人 難 以 勾 畫 今 日 景 象 這 一 丁 點 的 研 究, 並 非 出 自 於 炫 耀, 而 是 身 為 讀 書 之 人 必 須 承 擔 一 點 時 間 所 交 給 的 義 務 : 找 到 足 以 感 動 全 人 類 的 美 麗 與 友 善 1 狄 德 羅 ( )18 世 紀 法 國 偉 大 的 哲 學 家 啟 蒙 思 想 家 41

52 汾 津 詩 社 會 員 分 期 一 覽 表 ( 表 三 ) 社 長 曾 席 珍 曾 人 潛 總 幹 事 王 東 燁 王 金 鐘 王 金 鐘 詩 草 龔 顯 昇 龔 顯 昇 詩 草 王 羲 安 第 一 期 2 龔 顯 伴 蔡 谷 魏 金 讀 龔 烟 墩 高 秋 鴻 張 長 川 郭 鴻 翔 李 冠 三 蕭 登 壽 洪 青 雲 第 二 期 社 長 龔 顯 昇 朱 登 瀛 朱 登 瀛 詩 草 蘇 鴻 飛 蘇 鴻 飛 詩 草 林 炳 奎 曾 炳 川 楊 金 城 蔡 繼 昌 洪 大 川 龔 晃 盤 ( 應 陳 培 坤 陳 培 為 龔 顯 伴 臺 陳 雙 飛 坤 詩 草 語 讀 音 ) 第 三 期 社 長 洪 大 川 事 志 齋 詩 文 集 呂 雲 騰 呂 雲 騰 詩 草 何 三 畏 何 三 畏 詩 草 3 蘇 松 林 顏 連 茂 余 志 修 蔣 禮 智 陳 昆 讚 李 蔡 彬 陳 永 昌 吳 雲 東 楊 宗 民 蔡 炳 焜 第 一 節 日 治 時 期 主 要 成 員 一 首 任 社 長 曾 席 珍 曾 席 珍, 生 於 清 同 治 十 二 年, 家 族 世 代 務 農 兼 經 商 為 煙 草 專 賣 人 光 緒 廿 八 年 ( 日 明 治 三 十 五 年 ) 授 配 紳 章 曾 任 辦 務 署 參 事 斗 六 廳 參 事 及 嘉 義 廳 參 事, 並 擔 任 北 港 街 協 調 會 員 及 信 用 組 合 理 事 等 職 務 且 擔 任 朝 天 宮 第 五 至 十 二 屆 管 理 人, 服 務 達 廿 四 年 之 久, 對 該 廟 發 展 頗 有 貢 獻 2 3 於 本 論 文 後 龔 伴 篇 中 說 明 應 為 龔 伴 脫 誤 據 蔣 禮 智 與 顏 連 茂 確 認, 余 志 修 只 是 向 王 東 燁 學 習 漢 學, 但 並 未 習 詩 42

53 二 社 員 : 曾 人 潛 曾 人 潛, 清 光 緒 廿 四 年 八 月 十 二 日 ( 日 明 治 三 十 一 年 ) 生, 為 曾 席 珍 之 子, 其 岳 父 蔡 然 標 為 清 末 秀 才, 日 治 時 期 曾 擔 任 街 長 區 長, 為 朝 天 宮 管 理 者 民 國 九 年 ( 日 大 正 九 年 ) 任 北 港 青 年 會 會 長, 民 國 十 四 年 任 水 林 庄 長, 民 國 十 七 年 ( 日 昭 和 三 年 ) 配 授 大 禮 章, 並 在 翌 年 創 立 北 港 製 冰 廠, 民 國 廿 四 年 任 北 港 信 用 組 合 理 事, 民 國 廿 五 年 ( 日 昭 和 十 一 年 ) 當 選 臺 南 州 會 議 員, 民 國 卅 一 年 任 北 港 信 用 販 賣 購 買 利 用 組 合 長, 是 一 位 前 途 似 錦 的 政 壇 明 日 之 星 曾 人 潛 為 八 仙 侶 成 員 之 一, 經 常 與 詩 社 同 遊 唱 和, 且 會 在 遊 歷 所 在 即 興 賦 詩, 頗 見 風 雅, 可 惜 英 年 早 逝, 留 下 文 采 幾 無 民 國 卅 三 年 五 月 在 陪 同 北 港 郡 役 男 至 嘉 義 入 伍 後, 於 回 程 途 中, 不 幸 在 鐵 線 橋 火 車 墬 溪 事 件 中 罹 難 4, 享 年 五 十 歲 三 總 幹 事 : 王 東 燁 王 東 燁, 號 槐 庭, 字 季 琮 生 於 清 光 緒 十 九 年 (1893) 卒 於 民 國 七 十 一 年 (1982) 享 壽 九 十 歲 據 王 氏 族 譜 載 原 祖 籍 山 西 太 原 為 開 閩 王 後 代 茂 廈 分 支 龍 塘 派 東 燁 先 生 為 廿 一 世 系, 祖 籍 福 建 泉 州 府 水 頭 鄉 曾 祖 父 道 範 ( 十 九 世 )1825 年 渡 臺 定 居 笨 港 ( 現 北 港 ), 祖 父 則 玉 ( 廿 世 ) 開 行 口 為 臺 廈 間 貿 易 商, 育 有 三 子, 長 曰 東 煥, 次 曰 東 煒, 再 次 曰 東 燁 東 燁 先 生 父 名 則 玉, 母 蔡 淑 貞 氏, 生 於 清 光 緒 十 九 年 ( 西 元 1893 年 )10 月 29 日 五 歲 時, 曾 隨 父 返 泉 州, 旋 返 臺 廿 四 歲 時 娶 龔 招 氏, 生 有 四 男 慰 聊 慰 心 汀 洲 吉 隆 與 採 蓮 採 香 等 五 個 女 兒 先 生 八 歲 先 入 私 塾, 拜 在 前 清 蔡 木 升 秀 才 門 下 繼 受 教 於 蔡 然 標 秀 才 陳 少 圃 生 員, 經 三 師 薰 陶, 斐 然 有 成, 至 十 七 歲 止, 已 奠 定 深 厚 的 漢 學 基 礎 並 於 十 二 歲 至 十 六 歲 二 次 跳 級, 完 成 北 港 公 學 校 的 官 方 正 式 教 育 歷 程 東 燁 先 生 自 十 七 歲 開 始 謀 職, 辛 苦 營 生 但 正 值 日 治 時 期 就 業 不 易, 不 論 受 雇 或 自 業 皆 不 甚 如 意, 因 此 服 務 單 位 和 地 點 一 換 再 換, 謀 生 之 艱 困, 羈 旅 之 苦 悶 多 見 諸 詩 篇 先 生 自 結 婚 後, 岳 家 為 名 醫, 從 此 自 學 岐 黃, 久 經 實 習 而 能 開 藥 方, 頗 有 慕 名 者 來 求 義 診 者, 雖 無 經 營 診 所 之 營 業, 卻 有 懸 壺 濟 世 的 事 實 可 惜, 研 究 有 成 的 妙 藥 驗 方, 因 保 4 北 港 連 接 嘉 義 的 重 要 交 通 命 脈 據 顏 連 茂 追 憶 : 約 在 民 國 卅 五 年 左 右, 某 天 下 午, 一 列 滿 載 遊 客 要 到 北 港 的 列 車 過 橋 之 際, 因 山 洪 沖 垮 橋 墩, 列 車 全 部 掉 落 北 港 溪, 造 成 死 傷 慘 重 的 悲 劇 當 時 四 保 頭 保 正 曾 人 潛 落 水 失 蹤, 南 國 民 學 校 ( 現 南 陽 國 小 ) 教 師 - 松 永, 帶 學 生 沿 溪 尋 找, 導 致 學 生 意 外 溺 斃 三 人, 校 長 中 井 和 教 師 都 被 調 職 43

54 管 不 慎 全 遭 宵 小 竊 失, 竟 無 一 紙 之 遺 臺 灣 光 復 後, 各 界 需 求 漢 學 教 師 孔 急, 東 燁 先 生 前 後 受 聘 於 北 港 南 陽 國 小 北 港 家 政 女 校 北 港 初 級 農 校 等 學 校 1945 年 臺 灣 光 復 後, 先 生 有 鑑 於 鄉 里 失 學 民 眾 甚 夥, 於 是 夜 間 在 自 宅 設 漢 學 私 塾 尚 修 書 房, 教 導 鄉 里 各 階 層 民 眾, 一 時 北 港 文 風 鼎 盛 所 用 教 材, 從 啟 蒙 的 三 字 經 千 字 文 百 家 姓 千 家 詩 幼 學 瓊 林 四 書 五 經 甚 至 醫 書 皆 視 資 質 因 材 施 教 書 房 中 供 孔 子 像 備 水 果, 新 生 入 學 先 拜 孔 子, 才 算 入 門 至 於 束 脩 則 簡 單 隨 意, 且 貧 者 免 收 尚 修 書 房 開 設 十 八 年, 培 育 桃 李 數 百 人, 直 至 1963 年 因 年 老 而 封 塾 才 結 束 昔 日 北 港 鎮, 秋 後, 媽 袓 廟 前 搭 聖 諭 臺 邀 請 對 漢 學 有 研 究 的 學 者 講 古, 名 曰 講 古, 其 實 在 講 三 國 演 義 水 滸 傳 宣 講 集 要 的 故 事, 其 中 穿 插 著 孔 孟 老 莊 前 賢 聖 哲 的 言 論, 所 謂 寓 教 於 樂 之 意 先 生 常 受 邀 去 主 講, 深 受 民 眾 愛 載 先 生 的 性 情 舒 放 寬 雅, 不 與 世 人 爭 名 奪 利, 一 生 淡 泊 寧 靜, 隨 緣 認 分, 深 具 儒 道 學 者 的 風 範 早 年 一 遇 空 閒 便 作 詩 下 棋, 老 年 則 蒔 花 運 動 養 道, 故 能 得 耄 耋 高 壽 他 的 詩 作 除 一 卷 槐 庭 詩 草 之 外, 仍 有 部 份 詩 篇 散 見 詩 報 臺 灣 詩 選 汾 津 同 人 擊 缽 錄 汾 津 麗 澤 聯 吟 錄 臺 灣 詩 苑 詩 文 之 友 臺 灣 詩 壇 等 書, 如 要 集 軼, 當 需 相 當 時 日 和 耐 心 1982 年, 東 燁 先 生 以 九 十 歲 高 齡 駕 返 道 山, 一 生 行 誼, 圓 滿 無 虧, 留 給 北 港 地 區 後 輩, 綿 延 不 絕 的 景 仰 和 懷 念 四 社 員 : 王 金 鐘 王 金 鐘, 字 季 琮, 號 庸 齊, 雲 林 縣 北 港 鎮 人, 祖 籍 福 建 省 晉 安 縣, 明 治 廿 九 年 二 月 十 七 日 ( 西 元 1896 年 ) 出 生 於 嘉 義 廳 大 槺 榔 東 堡 北 港 街 六 拾 三 番 地 ( 今 北 港 鎮 仁 和 里 仁 和 街 上 ) 其 祖 父 為 王 文 章, 娶 妻 林 氏 致, 妾 吳 氏 春, 育 有 七 子, 分 別 為 明 輝 ( 東 榮 ) 西 賓 溫 如 壁 如 清 元 上 川 及 金 生 王 金 鐘 為 王 明 輝 之 長 男, 母 親 為 謝 氏 美, 其 上 有 一 姐 王 氏 苑, 其 下 則 有 一 弟 王 仰 南 王 金 鐘 首 任 妻 子 為 蔡 氏 青 梅, 兩 人 於 大 正 八 年 結 婚, 婚 後 育 有 二 男 二 女, 分 別 為 瑤 蘭 ( 長 女 ) 炳 楸 ( 長 男 ) 芳 卿 ( 次 女 ) 及 垂 嶽 ( 次 男 ); 然 而 其 妻 子 蔡 氏 青 梅 於 大 正 十 三 年 ( 西 元 1924 年 ) 十 一 月 因 腸 癌 不 幸 往 生 因 此, 隔 年 十 二 月, 王 金 鐘 與 第 二 任 妻 子 蘇 氏 秋 芳 女 士 結 婚, 婚 後 陸 續 生 下 炳 梧 ( 三 男 ) 瑤 妢 ( 三 女 ) 垂 愍 ( 四 男 ) 芳 芸 ( 四 女 ) 瑤 笙 ( 五 女 ) 志 中 ( 五 男 ) 芳 枝 ( 六 女 ) 若 郎 ( 六 男 ) 昭 雄 ( 七 男 ) 及 昭 堂 ( 八 男 ) 等 六 男 四 女 一 共 十 個 孩 子 當 時 商 行 林 立, 貿 易 發 達, 而 王 金 鐘 的 祖 父 王 文 章, 即 是 從 事 航 運 的 生 意, 其 在 北 港 當 地 開 設 船 頭 行, 店 名 為 王 振 記, 負 責 載 運 蔗 糖 等 貨 物 出 口, 因 此, 當 時 王 金 鐘 家 境 頗 為 優 渥, 且 因 生 意 之 故, 往 來 的 商 旅 頗 多, 王 文 章 在 當 地 的 人 脈 很 廣, 在 北 港 44

55 地 區 可 說 是 相 當 有 名 望 的 商 紳 其 後 北 港 溪 因 河 道 日 益 淤 淺, 距 海 愈 來 愈 遠, 航 運 功 能 漸 失, 至 日 治 時 期, 海 關 撤 站, 北 港 因 而 喪 失 貿 易 功 能 傳 到 王 金 鐘 的 父 親 王 明 輝 時, 家 裡 已 不 再 從 事 運 輸 工 作 當 時, 北 港 為 著 名 的 交 通 及 宗 教 聖 地, 往 來 的 商 旅 頗 多, 王 明 輝 轉 而 與 兄 弟 在 北 港 當 地 合 開 客 棧, 由 王 明 輝 擔 任 店 東, 店 名 依 舊 為 王 振 記 之 後, 由 於 住 家 旁 的 北 港 朝 天 宮 往 來 香 客 絡 繹 不 絕, 幾 經 家 中 成 員 協 商 後, 決 定 轉 為 經 營 香 燭 店 而 除 了 生 意 之 外, 王 明 輝 亦 頗 熱 心 宗 教 方 面 的 事 務 北 港 有 名 的 宗 教 聖 地 朝 天 宮, 自 民 國 十 年 起, 為 求 管 理 之 合 理 化, 由 地 方 紳 商 主 倡 成 立 信 徒 代 表 大 會, 推 選 管 理 委 員, 並 訂 立 北 港 朝 天 宮 管 理 委 員 會 管 理 章 程 及 北 港 朝 天 宮 管 理 委 員 會 辦 事 細 則, 以 期 廟 務 更 為 發 展, 當 時 王 明 輝 即 擔 任 北 港 朝 天 宮 第 一 二 屆 的 管 理 委 員, 自 民 國 十 年 三 月 擔 任 祭 祀 委 員 至 民 國 十 三 年 五 月 才 辭 職 北 港 朝 天 宮 自 康 熙 卅 三 年 ( 西 元 1694 年 ) 建 廟 以 來, 一 直 為 當 地 居 民 信 仰 中 心, 後 來 因 年 代 久 遠, 加 上 天 災 人 禍, 曾 多 次 增 修 重 建 光 緒 廿 年 十 月 ( 西 元 1894 年 ) 北 港 街 發 生 大 火, 全 街 幾 成 灰 燼, 朝 天 宮 的 拜 殿 亦 被 焚, 當 時 因 日 軍 侵 臺, 時 局 混 亂, 僅 草 草 重 建, 不 料, 光 緒 卅 一 年 四 月 ( 西 元 1905 年 ) 又 發 生 嘉 義 大 地 震, 使 得 北 港 朝 天 宮 大 殿 破 損, 四 垂 亭 倒 塌, 區 長 蔡 然 標 因 而 倡 議 重 建, 此 次 重 修, 王 明 輝 亦 出 錢 出 力, 對 朝 天 宮 的 重 建 有 很 大 的 貢 獻, 現 今 北 港 朝 天 宮 後 面 的 聖 母 殿 前 的 嘉 義 廳 北 港 朝 天 宮 增 修 改 築 碑 記 上, 其 與 當 時 的 區 長 蔡 然 標 及 北 港 汾 津 吟 社 創 始 人 曾 席 珍 等 人 捐 助 北 港 朝 天 宮 修 建 的 事 蹟, 依 舊 清 晰 可 見 ; 此 外, 王 明 輝 還 是 個 學 問 淵 博 並 精 通 命 理 之 人, 孫 字 輩 之 姓 名 皆 為 其 所 取, 據 其 四 子 王 垂 愍 所 言, 其 學 識 更 甚 於 王 金 鐘, 虎 父 無 犬 子, 王 金 鐘 廣 博 的 學 問 深 厚 的 漢 學 底 子 果 然 是 其 來 有 自 王 金 鐘 出 生 於 清 光 緒 廿 二 年 ( 西 元 1896 年 ), 為 臺 灣 割 讓 後 一 年, 時 逢 臺 灣 多 事 之 秋, 光 緒 廿 年 中 日 甲 午 戰 爭 失 敗 後, 清 廷 被 迫 於 光 緒 廿 一 年 簽 訂 馬 關 條 約, 將 臺 灣 割 讓 給 日 本, 王 金 鐘 出 生 時, 正 值 日 本 政 府 統 治 臺 灣 滿 一 週 年, 第 二 任 總 督 桂 太 郎 到 任, 日 本 總 督 府 頒 布 直 轄 國 語 練 習 所 規 則, 在 臺 灣 各 地 相 繼 成 立 國 語 練 習 所, 設 置 許 多 義 務 小 學, 西 元 1898 年, 國 語 傳 習 所 並 升 格 至 公 學 校 殖 民 當 局 對 於 義 務 教 育 的 規 範 十 分 嚴 格, 絕 大 多 數 的 漢 人 子 弟 僅 能 於 公 學 校 就 讀, 僅 有 日 本 學 子 與 少 數 社 會 上 層 的 漢 人 學 童 能 在 師 資 設 備 較 佳 的 小 學 校 學 習 因 此, 王 金 鐘 小 時 候 僅 能 就 讀 北 港 公 學 校 ( 今 南 陽 國 小 ), 畢 業 之 後, 因 當 時 的 環 境 及 教 育 體 制 等 因 素, 無 法 再 往 上 讀, 但 他 並 不 因 此 而 中 斷 了 求 學 之 路, 他 仍 舊 自 行 默 默 修 習 漢 學 十 五 年, 因 而 累 積 了 厚 實 的 國 學 基 礎, 擁 有 作 詩 的 才 華, 其 孜 孜 向 學 之 心 亦 值 得 後 輩 效 法 出 社 會 之 後, 其 在 日 本 統 治 期 間 曾 歷 任 北 港 街 役 場 ( 即 北 港 鄉 公 所 ) 財 務 主 任 ( 財 政 5 課 課 長 ) 市 場 主 任 水 林 庄 役 場 ( 即 水 林 鄉 公 所 ) 財 務 主 任, 北 港 郡 菓 子 組 合 主 事 等 職, 擔 任 公 所 課 長 其 間, 王 金 鐘 曾 短 暫 改 名 為 大 元 秀 哲, 因 西 元 1937 年, 日 本 政 府 為 加 速 同 化 臺 灣 人 民, 大 力 推 行 皇 民 化 運 動, 而 改 姓 名 運 動 為 其 重 要 手 段 之 一, 王 5 為 日 治 時 期 做 餅 乾 的 行 業 45

56 金鐘當時擔任公職 不得不跟著改名 其後 日本偷襲珍珠港 引發二次世界大戰 戰 爭末期 美軍空襲臺灣 時北港糖廠為日軍重要經濟來源 因而成為美軍重點轟炸對象 也因美軍空襲北港之故 王金鐘全家為了避難曾遷移至雲林縣元長鄉居住 民國三十四 年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臺灣光復 王金鐘全家才又遷回北港 但因光復後經濟蕭條 百廢待興 為了討生活 在民國三十六年四月 王金鐘全家又遷出至臺南州六腳鄉 今 嘉義縣六腳鄉 做豆類生意 王金鐘晚上並在夜校教漢學 至民國三十八年二月全家才 從臺南州六腳鄉遷回北港 日本殖民臺灣五十年 學校教育以日語為主 光復後王金鐘 因擁有深厚之漢學基礎 獲聘任為北港初中(今北港國中)教師 之後政府頒布法令 當 老師需要高中以上文憑 王金鐘雖有學識 但無文憑 因而轉任文書組長一職 一直到 服務到民國五十三年四月退休 從北港街役場財務主任 市場主任 水林庄役場財務主任 北港郡菓子組合主事 作豆類生意至北港國中教師 文書組長 王金鐘經過多樣的人生歷練 因而在其詩作中 有著比別人更多的人生體悟 王金鐘父親是博學多聞的地方仕紳 而王金鐘繼承了父親的才學 從小便有志於 學 國校畢業後 自行修習漢學十五年 其間覽遍群書 文學 醫學 命理等各方面均 有涉獵 因而擁有豐富的學識 但先生 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作育英才 貢獻 所學 不遺餘力 光復初期 王金鐘白天忙於工作 晚上還開班授課 教導公所 學校 老師等有心向學之士漢文 傳揚漢學 後來因其學問淵博 雖無高中文憑 仍被聘為北 港初中教師 負責教授國文 當時北港國中的校長非常賞識他的才學 頗為器重他 據 王垂愍所言 當時北港國中的校歌還是其父王金鐘所作的 被其父教過的學生 均非常 欽佩其父深厚的學識與涵養 而除了藉由教書來傳揚漢學外 王金鐘看到在日人統治下的臺灣 在政治 經濟 社會 教育及生活等各方面均受到日本統治者嚴格的管控 為免中華民國五千年的悠久 文化失傳 遂於民國十一年 西元 1922 年 與詩友曾席珍6 王東燁 龔顯升 昇 王希 羲 安 曾人潛 龔 顯 伴 蔡谷 魏金讚 龔烟墩 高秋鴻 張長川 郭鴻 翔 李冠三 蕭登壽 洪清雲等十五人一同創立 北港汾津吟社 希望藉由吟詩 作 詩來保存漢文化 詩社成立後 王金鐘潛心作詩之外亦積極投入詩社的活動 在昭和二 年 西元 1927 九月二十四日的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中記載 7 嘉社 大會 定來二十四日 在嘉義開會 當地汾津吟社社員 王東燁 王金鐘 龔烟墩三氏 決定赴會 在昭和三年 西元 1928 十二月十四日的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中亦曾提及王金鐘與 龔顯升一同倡設詩會 文云 6 為北港人 先世以商賈興家 1901 年任辨務署參事 後移任斗六廳參事 同年 8 月獲授佩紳章 1909 年移任嘉義廳參事 其店號恒茂商行 經營煙草 販糖業 其後 歷任北港街州協議會員 信用組合長 等職 並擔任北港朝天宮管理人長達 24 年之久 對廟務之發展極有貢獻 蔡說麗撰 雲林縣發展史 1997 頁 嘉社成立於大正十二年(西元 1923 年) 46

57 當地汾津吟社社員王金鐘 龔顯升兩氏 因鑑多數青年 多嗜音樂 不顧詩文 乃出募集會員 聞來年將聘蔭培8先生前來教授 希望多數加入 自此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 王金鐘還陸續參加其他詩社 如員林興賢吟社 彰 化應社 聲社等之擊缽和徵詩活動 由此可見王金鐘對詩社活動之盡心盡力與對漢文化 傳揚之積極努力 光復後 人事變遷加上北港商業機能逐漸沒落 熱鬧的宗教活動 北港進香 逐 漸取代原本繁榮的商業活動 每年元宵節北港花燈名聞遐邇 射燈謎活動因而隨之熱鬧 9 開展 使得汾津吟社的主要活動轉為頗富鄉土特色的 燈謎 研究 所以此時 王金 鐘已離開汾津吟社 不再參與汾津吟社的活動了 也不常參與其他詩社活動 現存文獻 中 只有在 林友笛詩草 10中夾附的雲林縣斗六市六鰲詩社的社員名單中的發現顯示 他曾參與過六鰲詩社 為六鰲吟社的社員之一 不過未有詩作發現 雖甚少參與詩社 但王金鐘仍舊醉心於漢詩之寫作 時常參與 詩文之友 中華詩苑 中華藝苑 等 詩刊之徵詩 也屢次獲得不錯的成績 一直民國五十五年 其過世前一年 仍舊有漢詩 傳世 王金鐘對漢詩之熱愛令人敬佩 孔子在 禮記 經解 上說 入其國 其教可知也 其為人也 溫柔敦厚 詩教也 王金鐘為人溫文儒雅 脾氣很好 可說是在詩文陶冶下的最佳典範 其平素除了工作以 外 最喜歡和三五好友一起作詩 下黑白棋和吹洞簫 其除了和詩友龔顯昇 王東燁等 人因為喜歡吟詩作對組成 汾津吟社 外 也因為同樣喜好下棋 和詩友曾人潛 龔顯 升 王東燁 龔顯伴 陳培坤 楊金城 王羲安等八人潛心於詩棋當中 組成 詩棋八 仙侶 11 詩 棋之外 王金鐘還愛好吹洞簫 曾參與當時北港的極為有名的南管樂團是 集 斌社 集斌社 創立於清乾隆十一年 西元 1746 年 年 以朝天宮爲社址 吹奏以 洞簫 琵琶 二弦 三弦 拍板和噯仔 小嗩吶 等為主的十多種南管樂器 和北港另 一個南管樂團 武城閣 西元 1859 年創立 都是北港較早的南管樂團 均有百年以 上的歷史 當時王金鐘和吳昆仁12 蔡少庭 陳文錦 魏火炎等五人 時常聚集在 集 斌社 一起演奏各自的拿手絕活 蕭 紫 二弦 三弦及唱 因而被譽為 集斌社五 8 即吳蔭培 字樹百 號穎芝 又號隱蛛 世居竹塹 新竹 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探花 學識淵博 壯 年時因設帳傳燈 曾自新竹南下 客居嘉義新港 彰化北斗 臺北金瓜石等地 昭和三年至新港指導後 進 停留約三年 晚年因愛種李樹 遂宜居宜蘭羅東 讀書種樹以終老 9 參見張作珍 北港地區傳統詩社研究 嘉義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 年 頁 58 書中 提及作者探訪汾津社員蔣禮智先生及汾津社員王東燁次子王慰心均提及光復後汾津吟社主要活動轉往 燈謎 研究 10 見南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收藏之 林友笛詩草 11 參見鄭定國 北港汾津吟社王東燁詩草 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雲林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 資料整理研究所學術研討會 2002 年 頁 吳昆仁 民國六年生 為華聲社創辦人 國家級南管大師 曾獲得教育部頒贈薪傳獎 任教於師大音 樂研究所 國立藝術學院 江之翠劇團等處 積極從事薪傳工作 世居北港 47

58 傑 13 王 金 鐘 的 首 任 夫 人 早 逝, 王 金 鐘 與 第 二 任 夫 人 蘇 秋 芳 女 士, 撫 養 八 男 六 女, 可 謂 倍 極 艱 辛, 所 幸 孩 子 們 均 很 爭 氣, 長 大 後 各 有 各 的 成 就 : 長 子 王 炳 楸 在 臺 北 工 作 (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歿 ); 次 子 王 垂 嶽 在 臺 北 糖 廠 上 班 ( 歿 ); 三 子 王 炳 梧 為 北 港 高 中 工 友 ( 歿 ); 四 子 王 垂 愍 為 水 林 國 中 庶 務 組 長 ; 五 子 王 志 中 在 大 陸 工 作 (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歿 ); 六 子 王 若 郎 在 臺 北 郵 局 上 班 ( 歿 ); 七 子 王 昭 雄 及 八 子 王 昭 堂 則 在 臺 北 做 生 意, 而 女 兒 們 也 都 有 很 好 的 歸 宿, 可 謂 芝 蘭 玉 樹, 亭 亭 玉 立 子 女 們 各 自 成 家 後, 如 今 王 家 已 子 孫 滿 堂, 然 而, 王 金 鐘 卻 在 民 國 五 十 六 年 一 月 廿 七 日 因 罹 患 皮 膚 癌 不 幸 與 世 長 辭, 一 位 詩 壇 上 的 才 子 就 就 此 殞 落, 享 年 七 十 二 歲 在 王 金 鐘 濃 濃 的 文 人 氣 息 中, 夾 帶 著 音 樂 家 的 氣 質 與 隱 逸 者 的 悠 閒, 閒 適 的 家 居 生 活 使 得 金 鐘 先 生 的 漢 詩 中 多 了 一 份 難 得 的 恬 靜 與 舒 適 王 國 維 人 間 詞 話 中 有 這 樣 一 句 話 : 客 觀 之 詩 人, 不 可 不 多 閱 世 閱 世 愈 深, 則 材 料 愈 豐 富, 愈 變 化, 水 滸 傳 紅 樓 夢 之 作 者 是 也 主 觀 之 詩 人, 不 必 多 閱 世 閱 世 愈 淺, 則 性 情 愈 真, 李 後 主 是 也 14, 王 金 鐘 就 如 水 滸 傳 紅 樓 夢 之 作 者, 經 過 許 多 人 生 歷 練, 閱 世 深, 因 而 呈 現 在 其 漢 詩 作 品 中 的 是 現 實 的 人 生 百 態, 是 大 自 然 的 湖 光 山 色, 是 親 友 間 的 真 摯 情 誼, 而 遺 留 在 人 世 間 的 則 是 其 溫 柔 敦 厚 的 長 者 風 範 與 積 極 傳 揚 漢 學 的 精 神 五 社 員 : 龔 顯 昇 龔 顯 昇, 號 買 牛 翁, 又 號 竹 林, 詩 報 中 出 現 的 龔 晃 盤 及 詩 文 之 友 中 出 現 的 賣 刀 客, 據 詩 作 風 格 及 時 間 筆 者 推 測 俱 為 龔 顯 昇 龔 顯 昇 為 雲 林 縣 北 港 人, 生 於 西 元 1889 年 ( 民 國 前 十 三 年 ), 卒 於 西 元 1964 年 ( 民 國 五 十 三 年 ), 享 壽 六 十 六 歲 龔 顯 昇 國 學 基 礎 厚 實, 日 治 時 期 曾 受 聘 於 斗 南 教 授 漢 文, 亦 曾 任 汾 津 吟 社 第 二 任 社 長, 他 有 豐 滿 而 真 摯 的 思 想 感 情 與 深 沉 而 寬 闊 的 胸 懷, 和 詩 友 王 金 鐘 曾 人 潛 王 東 燁 陳 培 坤 楊 金 城 龔 伴 王 羲 安 組 成 詩 棋 八 仙 侶, 悠 游 於 奕 棋 吟 唱 間 他 好 遊 歷, 並 藉 以 考 察 商 機 曾 赴 高 雄 經 營 木 材 ; 亦 曾 至 嘉 義 經 營 藥 廠, 頗 善 貨 殖 13 見 長 老 於 奇 摩 所 建 置 之 部 落 格 北 港 溪 之 幽 遊 睡 靨 中 之 文 章 重 興 北 港 集 斌 社 -- 吳 昆 仁 老 師 南 北 奔 馳 傳 南 音, 網 址 : 14 馬 自 毅 注 釋 : 新 譯 人 間 詞 話, 臺 北 市 : 三 民 書 局,2002, 頁 25 48

59 龔顯昇先生遺照 其孫龔邦雄先生提供 六 社員 王希安 北港人 又名羲安 字蔚青 號石齋 生於 1898 年六月九日 民國前十四年 光 緒廿四年 歿於 1958 年 民國四十七年 享年六十一歲 其先祖於清朝時為北港著名製糖郊行 世居天后宮後蜊仔街 先祖創設 王震記 行戶 以自身的船隻從事貿易 為笨港頗具規模的大商戶 日治時期 因日人設廠壟斷 而改經營客棧 家道遂日漸沒落 七歲入公學 兼學漢文 父早死 靠母親扶養成人 常自學臨帖 私淑王羲之 苦練習帖 篆 隸 行 草各體莫不兼備 1942 年 昭和 十八年 參加全國書畫展 入選草書廿名 曾入汾津吟社 悠游於詩文之中 光復後於 二林鄉土間厝設帳教授漢文 後返北港經營中藥 裱褙 兼售書法為生 擅長草書 蒼 勁流暢 許多作品經日本皇宮典藏 可惜詩作傳世極少 本論文只蒐集到四首 分別列舉於下 流螢寮落夜迢迢 露滴吟唱暑氣消 為謝向來團扇力 秋風爽颯興偏饒 王羲安 新涼 詩報 233 期 昭和元年 1926 年 10 月 1 日 笑談西風白玉卮 爽人天氣興偏宜 登樓盡是高陽侶 縱有千杯醉豈辭 49

60 王羲安 秋讌 詩報 234 期 昭和元年 1926 年 10 月 18 日 卒歲勞形筆墨中 不堪衰朽走西東 煙波一葉吟情誼 花鳥周圍客景融 文藝輸君偏拔粹 詩書愧我尚愚蒙 高山流水添新調 風雅雞壇興味同 15 王羲安 和瀟湘漁父 文學淵源嘆學難 無才空自感千端 未能寡過慚修養 剩有離憂寄肺肝 乘化歸來肥遯客 遂初賦罷掛冠客 江風湖月堪垂釣 一艇生涯傍碧灘 王羲安 和瀟湘漁父 七 社員 龔伴 鄭定國田野調查經王東燁之子王慰心確認的圖檔所引用 15 劉孟梁 民國前 5 年(1906 年)4 月 8 日 民國 84 年(1995 年)3 月 23 日 號瀟湘漁父 湖南省漢壽縣人 享壽 89 歲 50

61 張 作 珍 論 文 所 引 用 日 治 時 代 汾 津 社 員 合 影 前 排 左 一 為 龔 顯 昇 左 二 為 曾 人 潛 ; 左 三 為 王 槐 庭 ; 右 一 為 王 金 鐘 ; 後 排 左 二 為 楊 金 城 ; 左 三 為 龔 伴 ; 左 四 可 能 為 陳 培 坤 ( 王 慰 心 校 長 提 供 ) 王 東 燁 槐 庭 詩 草 所 引 用 日 治 時 代 汾 津 社 員 合 影 ( 八 侶 之 外 多 一 名 常 來 對 奕 之 茶 商 ) 前 排 左 一 : 龔 顯 昇 曾 人 潛 王 東 燁 王 金 鐘 後 排 左 起 :( 佚 名 ) 楊 金 城 龔 顯 伴 陳 培 坤 王 羲 安 時 王 東 燁 先 生 50 歲 ( 王 慰 心 校 長 提 供 ) 從 張 作 珍 與 南 華 大 學 鄭 定 國 老 師 的 兩 篇 論 文 中, 筆 者 進 行 地 理 時 察 時 發 現, 龔 顯 伴 在 戶 政 機 關 並 沒 有 相 關 資 料, 但 龔 伴 的 詩 作 卻 時 常 出 現, 與 各 方 詩 社 成 員 亦 有 所 往 來, 51

62 在昭和 15 年 詩報 中第 233 期 第 18 頁中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 伴諸先生 雁字 七絕 的作品中可見一斑 而筆者閱讀論文資料時 更發現兩篇論文 照片出現不同的文字敘述 蒐集王東燁相關資料照片時 發現原始王慰心校長提供的照 片有不同的登載記錄 張作珍與王慰心的照片都載明 龔伴 而鄭師定國所編注的槐 庭詩草卻記載為 龔顯伴 筆者因此推測 應為當時在校定文字時所做的脫誤 在呈 現證據的關聯性時 根據結果 試著找出規則 並找出導致結果的案例 也就是依照逆 推法則 龔顯伴查無資料 原始照片為龔伴 可能是槐庭詩草脫誤 所以 我們按 照照片的先後順序與提供者的交互論證得出 照片中的龔顯伴應為龔伴之誤 龔伴無詳細生平 但據汾津交友脈絡可知 約為民國前後出生 跟當時的文人相當 友好 細看當時的詩報 都可以得見與蘇鴻飛 施梅樵等人一同參與各個詩社活動 在 目前僅存的詩作資料中 真正為龔伴所寫的僅有一首 與陳培坤的席上聯吟 足見兩人 的交情深厚 無奈史料散脫 而詩人的面目我們只能在僅限於不甚完整的作品中找尋 奉祝二千六百年 無窮寶祚慶綿綿 八紘一宇經綸遠 萬歲三呼朝野全 旭日旗揚皇德大 金章鵄燦國威宣 昭和聖代謳歌日 億兆臣民樂帝天 奉祝皇紀二千六百年 七律 昭和皇紀慶頌集 第 80 頁 昭和 18 年 (登玉) 人生世上復何求(培坤) 韵事倘能長此樂(龔伴) 不堪詩思冷於秋(培坤) 楚天一角寫雲羅 筆法鐘王信不訛 疑是漢臣相問訊 數行似帶淚痕多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九鳩七鴇畏雲羅 墨跡遙天蘸逝波 羨汝象形知六法 書空咄咄究如何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却疑濡墨向天河 寫盡秋光意匠多 52

63 筆跡居然題塔樣 排行次第便飛過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淮南一葉洞庭波 乍見湘雲送雁過 疑是羲之留筆跡 數行珍重看橫拖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一幅雲箋比素羅 滿天秋思寫來多 傳書知否由關塞 長短成行總不訛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王國維在 人間詞話 中有論及 境非獨謂景物也 喜怒哀樂 亦人心中之一境 界 故能寫真景物 真感情者 謂之有境界 否則謂之無境界 詩人創造出一種境界 在一片蕭瑟 邊隘的關口 抒發詩人的如實情感 排空南渡一行過 嘹嚦聲中綉句多 世有火餘兼有蠹 雲箋猷勝寫紈羅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火餘 即 說文 的燼字解 雲箋 亦作 雲牋 有雲狀花紋的紙 宋代周邦彥 蕙蘭芳引 詞 更花管 雲牋 猶寫寄情舊曲 明張景 飛丸記 邂逅參商 掩映芙蓉面 想起心事寄雲箋 相思一綫懸 懷人何日重相見 清巢震林 如夢令 春閨 詞 艷曲背人偷和 小 疊雲箋粉涴 蘇曼殊 燕子龕隨筆 又女致母詩 挑燈含淚疊雲箋 萬里緘封寄可 憐 為問生身親阿母 賣兒還剩幾多錢 紈羅即羅紈 泛指精美的絲織品 戰國策 齊策四 下宮糅羅紈 曳綺縠 而 士不得以為緣 淮南子 齊俗訓 有詭文繁繡 弱緆羅紈 高誘 注 羅 縠 紈 素也 漢桓寬 鹽鐵論 散不足 夫羅紈文繡者 人君後妃之服也 唐 杜甫 園官送菜 詩 點染不易虞 絲麻雜羅紈 這首詩作中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首先 可以觀察到的是這位作者胸懷壯志 53

64 對於時代環抱著必定神州再復的決心 但是 卻極為壓抑的自謙 只能做一世上的蠹蟲 也暗喻懷才不遇之心 另一方面 與汾津詩社社員 施梅樵等人一定十分友好 在拜訪 麗澤詩社眾詩友之際 想必在酒酣耳熱之時 賓主盡歡 寫下了這篇詩作 翅翻烟墨書行草 爪印雲箋篆蚪蝌 題盡征人心事苦 西風消息斷文多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一群志同道合的詩友 磨墨較技之際 各自顯出自己獨特的書體 但是 題目內容 多所提及征人離家之苦 可是隨著年紀漸長 彼此又有著杜子美贈衛八處士詩中 訪 舊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 的遺憾之情 筆者記得初讀杜甫此詩是在高中的時候 那時的 筆者只能理解的這首詩的字面意義 談不上什麼樣的想法與感慨 但隨著自己年齡的增 長 慢慢地它不再僅僅是首讀過的詩 它也漸漸成為生活裡的真實 詩人當時大概幾乎 正值而立或介於春秋之年 時局危殆不安之下 現在彼此藉著聚會聚首 但十年 廿年 後又將如何 可以感受到詩裡面的那份情感 我們也可以想像七十年前的那段深厚友 誼 八 社員 蔡谷 1938 北港人 生於 1938 年一月十四日 民國廿七年 昭和十三年 卒年不詳 生平亦 不詳 九 社員 魏金讀 北港人 生卒年不詳 十 社員 龔烟墩 口湖人 生於 1899 年八月廿二日 民國前十三年 明治卅二年 1951 年五月廿五 日 民國四十年 因罹患高氣壓病過世 享年五十三歲 十一 社員 高秋鴻 北港人 生卒年不詳 54

65 十 二 社 員 : 張 長 川 (1903-?) 為 一 經 營 雜 貨 之 商 人, 是 家 族 中 之 長 男, 生 於 1903 年 十 二 月 卅 一 日 ( 民 國 前 九 年, 明 治 卅 六 年 ), 卒 年 不 詳, 查 無 後 嗣 社 員 : 郭 鴻 翔 ( ) 16 北 港 人, 先 祖 為 福 建 晉 江 永 寧 人 士, 廿 四 歲 即 在 北 港 天 后 宮 前 知 名 中 醫 恆 安 堂 執 業, 在 金 筆 仔 的 訓 練 下 奠 定 良 好 的 中 醫 基 礎, 其 後 開 設 元 利 行 店 與 元 利 中 藥 行, 生 於 1910 年 十 一 月 二 日 ( 民 國 前 二 年, 明 治 四 十 三 年 ),1978 年 ( 民 國 六 十 七 年 ) 十 月 廿 五 日 因 肝 癌 過 世, 享 年 六 十 九 歲 六 子 郭 武 烈 畢 業 於 臺 大 法 律 系, 四 子 郭 義 烈 目 前 仍 在 經 營 元 利 中 藥 行, 據 郭 義 烈 表 示 其 父 親 曾 短 暫 參 與 北 管 活 動 北 港 地 區 早 年 因 為 商 業 繁 榮 且 媽 祖 信 仰 興 盛, 促 使 民 間 藝 團 ( 陣 頭 ) 蓬 勃 發 展, 早 在 乾 隆 十 一 年 南 管 集 斌 社 就 已 成 立, 至 今 團 齡 超 過 一 百 年 的 藝 團 就 有 十 個 以 上 俗 話 說 : 吃 肉 著 吃 三 層, 聽 戲 著 聽 亂 彈 亂 彈 即 是 北 管 戲 曲 的 一 種, 北 管 是 大 陸 北 方 的 戲 劇, 在 臺 灣 又 稱 子 弟 戲, 分 為 福 祿 及 西 皮 兩 大 派, 主 要 演 奏 樂 器 有 殼 仔 弦 ( 椰 胡 ), 吊 規 仔 ( 京 胡 ) 嗩 吶 鑼 大 小 鼓 等 北 管 團 體 主 祀 祖 師 爺 是 西 秦 王 爺, 或 田 都 元 帥 北 港 傳 統 民 間 藝 團 ( 陣 頭 ) 北 管 歷 史 分 期 表 ( 表 四 ) 團 名 創 始 年 代 現 今 概 況 備 註 集 雅 軒 咸 豐 三 年 在 會 館 練 習 並 經 常 參 加 遶 境 活 動 亂 彈 金 聲 順 咸 豐 五 年 在 會 館 練 習 並 經 常 參 加 迎 神 廟 會 開 路 鼓 和 樂 軒 民 國 元 年 多 年 未 出 演 西 皮 仁 和 軒 民 國 元 年 多 年 未 出 演 亂 彈 16 參 見 永 寧 郭 氏 家 乘 氵 吾 滄 房 派 分 支 譜 牒 55

66 錦陞社 民國元年 在會館練習並經 常配合節慶演出 聖震聲 民國四十五年 為聖母駕前陣頭 之一 依照北港傳統民間藝團 陣頭 北管成團歷史看來 郭鴻翔最有可能參與歷史最為 悠久的集雅軒 平日作為休閒娛樂 而在媽祖聖誕時參與遶境活動 十四 社員 李冠三 李冠三生於 1879 民國前卅三年 光緒五年 十一月十日 卒於 1936 民國廿五 年 昭和十一年 生卒 年間 約六十歲17 這是根據林太郎 口湖 四湖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 附錄二中的口湖 四湖地區文學年表紀錄 日昭和 11 年 1936 鄉勵吟社顧問李冠三逝世 由此可知 李冠三先生卒於民國 25 年 1936 年 18 又在 詩報 148 期 黃瘦峰追悼李冠三 的七言律詩中提到 大夢人間六十年 文章經濟賸殘篇 千秋名姓留皮豹 一代風騷蛻殼蟬 龍化鼎湖雲黑地 鶴歸華表月明天 招魂不盡淒凉感 洗遍銀河涕淚漣 其中 大夢人間六十年 一句 所以推測大約生卒於 年間 約六十歲 十五 社員 蕭登壽 蕭登壽 字上山 日治時期 另取富山壽一的名字 生於 1884 年 清光緒十年 卒於 1962 年 民國五十一年 享壽七十九歲 蕭登壽出生地為彰化社頭 家族以務農為生 家境並不富裕 只因蕭登壽是家中唯 一的男丁 所以父親蕭石頭與母親蕭朱杯全力栽培他接受教育 幼年時接受漢學的洗 禮 跟著私塾的老師研讀經書 後來進入公學校就讀 在完成中學教育之後 負笈臺北 到臺北醫專 攻讀眼科 蕭登壽完成學業後 1910 年 明治四十三年 與時年廿七歲 之李金結婚 婚後五年 長子松齡 次子松元相繼出生 但髮妻李金卻不幸病逝 翌年 17 林太郎 口湖 四湖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 附錄二口湖 四湖地區文學年表紀錄 日昭和 11 年 1936 鄉勵吟社顧問李冠三逝世 18 追悼李冠三先生 七言律詩 黃瘦峰 詩報 148 期 22 頁

67 續 絃 娶 王 梅 桂 為 妻 蕭 登 壽 曾 回 到 社 頭 開 設 眼 科 醫 院 續 絃 之 後, 遷 居 到 雲 林 斗 南 長 住, 繼 續 執 業, 蕭 登 壽 眼 科 診 所 開 業 地 點, 涵 括 北 港 褒 忠 土 庫 斗 六, 皆 以 登 壽 醫 院 為 名 的 眼 科 診 所 趁 著 懸 壼 濟 世 的 空 暇, 以 寫 詩 為 雅 好, 因 工 作 地 點 多 半 因 緣 際 會 足 跡 遍 及 多 地, 作 詩 落 款 有 北 港 蕭 登 壽 土 庫 蕭 登 壽 虎 尾 蕭 登 壽 等, 他 參 與 詩 社 的 軌 跡, 包 括 北 港 汾 津 吟 社 褒 忠 吟 社 元 長 詩 學 會 斗 南 吟 社 嘉 社 都 見 其 蹤 影, 西 螺 菼 社 社 員 詩 稿 也 有 他 的 的 作 品 蕭 登 壽 先 生 無 論 在 醫 學 事 業 或 漢 詩 創 作 都 有 過 輝 煌 的 歲 月, 唯 子 孫 無 人 繼 承 衣 缽 蕭 登 壽 是 虔 誠 的 基 督 徒, 晚 年 家 逢 變 故, 深 受 打 擊, 故 刻 意 隱 居 避 世, 生 活 歸 於 平 淡, 終 老 民 間 十 六 社 員 : 蘇 鴻 飛 ( ) 蘇 鴻 飛, 原 名 蘇 茂 杞, 鴻 飛 為 其 字, 以 字 行 於 世, 詩 作 各 體 俱 備, 多 達 一 餘 千 首 據 瀛 社 創 立 八 十 週 年 紀 念 詩 集 所 載 : 蘇 鴻 飛, 現 年 九 十, 曾 任 職 第 一 銀 行 達 四 十 年 之 久, 現 已 退 休 性 風 雅, 工 詩, 嘗 赴 大 陸 飽 覽 山 川 名 勝, 遊 踪 所 止 輒 有 題 詠 詩 格 清 新, 著 重 性 靈, 著 有 題 詠 鈔 風 行 於 世 19 而 在 現 代 詩 選 中 則 有 此 紀 錄 : 蘇 鴻 飛, 嘉 義 市 人, 自 光 復 翌 年 移 居 臺 北 迄 今 臺 北 瀛 社 社 員 及 鷗 社 旅 北 同 仁 聯 吟 會 會 員 民 國 六 年 服 務 嘉 義 銀 行 ( 後 改 為 臺 灣 商 工 銀 行 即 現 時 之 第 一 商 業 銀 行 ) 至 民 國 二 十 八 年 辭 職, 即 赴 大 陸 各 地 遊 歷, 留 題 大 江 南 北 之 名 山 勝 蹟, 光 復 後 歸 臺 重 入 第 一 銀 行, 任 大 稻 埕 分 行 副 理, 總 行 信 託 部 副 理, 鹿 港 分 行 經 理, 總 行 業 務 部 高 級 專 員 現 退 休 在 家, 著 有 南 京 勝 考 及 鴻 飛 題 詠 鈔 20 等 集 賦 性 風 雅 熱 心 詩 教, 其 詩 格 清 新, 著 重 性 靈, 金 陵 雜 詠 諸 詩 傳 誦 甚 廣 21 根 據 記 載, 蘇 鴻 飛 晚 年 為 瀛 社 鷗 社 旅 北 同 仁 聯 吟 會 社 員 ; 從 其 詩 作 中 尋 跡, 也 曾 加 入 嘉 社 麗 澤 吟 社 南 陔 吟 社 麻 豆 綠 社 及 嘉 義 市 臺 南 市 高 雄 市 等 聯 吟 會, 所 以 都 有 他 參 與 的 記 錄 ; 蘇 鴻 飛 曾 居 住 雲 林 縣 西 螺 北 港 等 地, 早 年 於 日 治 時 期 曾 經 參 加 入 西 螺 菼 社 北 港 汾 津 吟 社, 故 與 雲 林 文 人 唱 和 之 作 也 頗 多 綜 觀 他 的 詩 作, 當 有 助 於 增 進 從 日 治 時 期 初 期 到 戰 後 古 典 文 學 的 瞭 解 第 二 節 戰 後 加 入 的 汾 津 吟 社 成 員 19 莊 幼 岳 : 瀛 社 創 立 八 十 週 年 紀 念 詩 集 78 年, 頁 3 20 鴻 飛 題 詠 鈔 一 書, 不 知 是 否 就 是 詩 人 詩 稿 全 部 遺 失 於 計 程 車 裡 之 後 所 追 憶 而 另 輯 的 鴻 飛 題 詠 唱 和 集 鴻 飛 題 詠 唱 和 集 紅 色 封 面 線 裝, 只 做 數 本, 贈 送 知 友 南 華 大 學 臺 文 研 究 中 心 收 藏 一 本, 約 1990 年 前 編 成 21 洪 寶 昆 : 現 代 詩 選 第 一 集 ( 臺 北 市 : 詩 文 之 友 社, 民 56 年 ), 頁

68 一 社員 蔡繼昌 北港人 生於 1907 年 民國前五年 明治四十年 三月廿二日 因肺結核病歿於 1951 年 民國四十年 元月十日 享年四十六歲 車迎長者到門前 問字欣教得假緣 此會真成雞黍約 一樽共醉杏花天 時宜不合文應賤 僻地安知世有賢 雅愛放懷陳仲子 揮毫珠玉自連篇 同次陳春林過北港 七律 詩報 244 期 昭和 16 年 清末廢除科舉考試後 近入日本統治時期後 知識份子失去透過科舉一舉成名的機 會 讓原本擁有秀才的士子 只能自設私塾授課教徒 澎湖也不例外 這些知識分子留 在澎湖島上形成人才過剩 相形之下日治時期的臺灣比較容易謀生 於是知識份子開始 向外地發展 大量流入新興都市 尤其是 打狗 現今的高雄地區 這些來到高雄 設館開課的知識份子 成為南部重要的漢學傳播者 此詩即是為歡迎創建 萍香 22詩 社設帳於打狗的澎湖籍宿儒陳春林所做 在當時皇民化運動的末期 任教於高雄中學的 陳春林 在春光明媚的季節 又有詩友相聚同歡 酒酣耳熱之際 不免吐露胸中鬱悶之 氣 但畢竟是大儒 洗盞更酌 又有另外一番開懷心境 口吻生花冠世賢 吟來雅韻覺神仙 雕蟲笑我申金谷 吐鳳23多君斗酒筵 茅塞頓開親長者 松江受賜誨青年 斯文一線關心切 喚醒汾津斷續蟬 和友笛詞兄原韻 七律 詩報 254 期 昭和 16 年 1893 年 5 月 17 日 在嘉義縣的風水寶地朴子街誕生一位文學人才 名叫林榮 他 在 23 歲的時候得到一支古笛 所以取字友笛 此後便以字行於世 人稱林友笛先生 22 邀集澎湖及高雄文人創社 多以通信徵詠 因社員多萍水相逢 故以 萍香 為名 西京雜記 卷二 揚雄著 太玄經 夢吐鳳凰 集 玄 之上 後因此 吐鳳 稱頌文才或文字 之美 唐 王勃 乾元殿頌 序 詞庭吐鳳 翫鳥跡於春黌 書帳翻螢 閲蟲文於夏閣 舊唐書 文苑傳序 門羅吐鳳之才 人擅握蛇之價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 事實一 次仲 和答雲 二賦人間真吐鳳 五年溪上不警鷗 清 錢謙益 和遵王述懷感德四十韻 懷龍溫昔夢 吐鳳理新編 亦作 吐白鳳 唐 白居易 賦賦 掩黃絹之麗藻 吐白鳳之奇姿 振金聲於 寰海 增紙價於京師 23 58

69 友笛先生 農家出身 幼時家境清苦 仍勉力向學 於 17 歲完成朴子公學校的教 育 據手邊資料 仍不知他在何時開始學習漢詩 目前根據他的親筆自傳記載 他 18 歲開始在嘉義廳衛生試驗室囑託職服務 這是他一生公職生涯的開端 俟後 友笛先生轉調南勢竹區書記 庶務 財務 總務主任 又轉調布袋庄役場書 記 庶務係主任 財務係主任等職 直到 44 歲時轉任民營的東石自動車株式會社會計 主任 這一次的調整職務 讓他飽受管理錢財不易的危機 為了躲避人事人情的困擾 他選擇逃離原先重用他的東家 又為了避免公司財務常有原因不明的減少 他決定遠離 嘉義是非圈 而自願到雲林縣四湖庄役場服務 以至於有將近 50 年的日子在雲林度過 友笛先生在雲林四湖半個世紀的生活寫下了許多饒富地方鄉土民情的漢詩 成為雲林詩 國的大將之一 友笛先生服務於雲林 寫詩於雲林 更把寶貴的生命遺留在雲林 他 94 歲去世 他生前曾親自多次編輯自己的詩稿 並寫了序文24 本詩為詩友互相贈達之作 當卅五歲的作者 邁入而立之載 面對年近知命的友笛 翁 生命上的激越勢必引發作者不小的悸動 而對於自己有著絕續詩壇的使命感 比擬 自己詩聲雖小 但亦有如蟬聲再現 重新喚醒汾津詩魂 涼風颯颯拂窗紗 舊雨重逢意倍加 喜得今宵釵契闊 緣深此日傲雲霞 文光遠燦羅山岫 秋水頻翻玉枕華 十載離愁閒吐露 江湖到處一詩家 秋窗話箔 七律 詩報 238 期 昭和 15 年 秋天寂寥的天光 蕭索的氛圍裡 與舊友重逢 晚上想必倆人一定彼此互相吐露分 開之後彼此的人生際遇 以詩光登頂與秋水翻騰記景 山與水為中國山水的兩大元素 尤以山勢嶔崎磊落 水域曲奇為佳 除藉此比擬二人文才與品德之獨特外 也可以看出 孟焦之情和離愁之重 二 社員 余志修 北港人 於宗聖臺後小巷弄經營余家百草堂 生於 1941 年 民國卅年 昭和十六 年 九月十二日 受業於東燁先生 據蔣禮智與顏連茂回憶不曾創作過漢詩 接受過漢 學短暫的薰陶 十里汾津接遠空 飄搖梧葉幾驚鴻 24 日治時期雲林縣的古典詩家 鄭定國 里仁書局 2005 版 59

70 巒姑嶺上藏樵客 笨港溪邊隱約翁 秋水長天和一色 霞飛夕照並相紅 佇看嬝嬝雲煙過 萬物蕭條落日中 余志修 秋日北港大橋遠眺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戊申年擊缽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2 月 1 日 廿七歲的青年 本應不該有這麼多的愁思 想必一定是秋日的時節觸發內心的感 懷 臺灣地處亞熱帶四季如春的氣候 照理說不應有如中國古詩人那樣的永懷之情 古 詩人身處大陸性溫帶氣候區 四季相當分明 秋天是氣候由炎熱轉為嚴寒的交界 植物 生長由盛極轉衰的季節 他們身處那個容易感到哀愁的古代社會 往往感物興懷 詩 經 中 小雅 四月 秋日淒淒 百卉具腓 亂離瘼矣 爰其適歸 就是由秋天蕭瑟景 色帶出時代的苦難 傳統的詩學理論的具體體現方式就是 悲秋 秋歌 就是由秋天誘 發的情感而形成的詩歌 先秦 禮記 樂記 是最早從心物交感的角度來論述 樂 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質在人心之感於物者也 鍾嶸 詩品 曰 氣之動物 物之 感人 故搖蕩性情 形諸舞咏 這種心物交感過程中的感悟興會 情以物興的寫詩方 式就是詩的意象思維的特徵 古人的情思因為外物的感觸而起興 在觀察或接觸環境萬 物時 由外物誘發感受 誘發想像 所以這裡的物 不是獨立的表達自己 而是作為 情 感 的體現者而出現 作者這篇創作想必應是與詩友切磋之作 先以遠景開場 展開一個宏大的景象 再 以懸想示現將心思想像到另一個空間 把想像的景象 描繪得彷彿在眼前 再以落日前 萬物包圍在紅色的氛圍中 這種祥和 溫暖的時間卻非常的短暫 象徵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晚景雖然美好 可惜不能久留 正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五絕 登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在詩中有感於光陰 如流 時不再來 表達了自己惜時 惜已的悲憫心情 夕陽的美是生命中最柔和婉約的 美 而這種柔和婉約的美也最能給人以感動 時光易流逝 好景不常在 作者更深層的 內涵意在提醒人們在陶醉於美景的同時 應該珍惜時間 珍惜生命 珍惜生活中的每一 天 覺世鐘聲感佛衷 悠悠與我兩相融 韻排曉霧傳幽谷 音擁朝霞上碧穹 入耳清心塵不染 垂眸悟意色皆空 湖山寺內噹噹响 喚醒痴迷醉夢中 余志修 湖岩曉鐘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6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0 月 1 日 60

71 湖山岩位於斗六市 湖山 梅林二里之間 是雲林縣觀音信仰的重鎮 由林克明等 人於清朝雍正三年創設 主祀觀音 寺廟莊嚴典雅 曾於民國四十八年重建 新建寺宇 為兩層宮殿式建築 入寺須登階而上 寺院內兩旁種植各種綠色植物 更顯得佛寺幽深 隱密 寺廟正殿圓通寶殿 供奉觀世音菩薩 其像高達兩丈六呎多 左右列排有十八羅 漢與護法 佛像雕工精美 二樓大雄寶殿則供奉泰國大玉佛 高約五尺 極具泰國風情 頂樓還設有瞭望臺 為整個寺院的中心點 可俯眺湖山岩大佛寺全景 湖山岩的尼僧團每日按時進行早課 晚課 早課持誦 楞嚴咒 大悲咒 心經 普門品 等 晚課持誦 阿彌陀經 往生咒 大悲咒 伽藍讚 等 每月最後 一個星期日有 慈悲三昧水懺共修會 持誦 慈悲三昧水懺 農曆七月廿四日 廿五 日 廿六日舉辦盂蘭盆會 農曆十一月一日至五日佛寺落成紀念日舉辦 啟建護國息災 祈安大法會 寺院內闢建了一處佛教雕塑公園 院前一潭碧綠水池 內有達摩祖師與觀世音菩薩 的大型雕塑 佛寺右邊公園內 排列整齊的千佛像以及琉璃世界 與大佛寺相互輝映 暮鼓晨鐘 梵音繚繞 將塵世間的七情六慾完全隔離 作者到這遊歷 清早沉浸在闃無人聲的環境中 聽聞做著早課的僧侶傳來的梵音清 韻 有著忘懷一切 慾念俱無 物我兩忘之心 普施德澤感人深 廟宇堂皇笨水潯 銀殿三階承日影 金亭五疊聳雲岑 神恩浩蕩揚中外 盛德昭彰耀古今 蓬島后宮三百六 都由此處證天心 余志修 汾津聖廟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5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9 月 1 日 萬口本無辜忍溯百年遭海劫 善心終有報諡追九族獲天恩 余志修 萬善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5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5 月 1 日 三 社員 陳永昌 1943 北港人 出生於 1943 年 民國卅二年 昭和十八年 四月一日 家中排行最長 曾經擔任民眾服務站雲林支社助理幹事一職 四 社員 洪青雲

72 北港人 生於 1946 年十月十三日 民國四十五年 卒年不詳 生平亦不詳 五 社員 陳金城 北港人 生平不詳 秀質孤高帶雪芬 凌霜傲骨最超群 清香愛汝巡簷25好 冷豔真堪脫俗氛 陳金城 冬梅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2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2 月 1 日 蕭瑟的冬天 萬物俱滅 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 成為中國代表冬季的花 梅花 通 常在冬春季節開放 與蘭 竹 菊一起列為四君子 也與松 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 中華文化中有所謂 春蘭 夏荷 秋菊 冬梅 之稱 王安石的詩詞中亦有提及梅花之 作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來 因此 梅花在歷代中國 文學中 往往成為詩詞作家歌誦的對象 本詩由外觀描述著眼 這種臨霜傲骨的風範成為作者一心嚮往追求的目標 杜工部 詩 巡簷索共梅花笑 冷蕊疏枝半不禁 描繪杜甫撚鬚巡簷索笑 梅映簷際 喜動 鬚眉 同為巡檐索笑之徒 以詩聖自況 堪稱亂世文人的極致代表 也反映了作者內心 的崇高守為 六 社員 陳 富 北港人 生平不詳 孤山浥露蕊研芬 迎臘清香處處聞 安得折來逢役使 一枝甘拂隴頭雲 陳富 冬梅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2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2 月 1 日 唐代 無盡藏比丘尼詩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這是一首禪詩 世上最珍貴的事物往往就在我們的周遭 親情 愛 情 友情還有我們自己 然而 這顆心卻總是向外尋覓 眼睛總是望外攀緣 相信幸福 在遙遠的未來 總有一天會到臨 又或者 認為所謂幸福總須靠珍貴物件妝點 所以必 然不是唾手可得的 但是 過度往外抓取的結果使得我們喪失了享受真正幸福的能力 當幸福真的來臨時 常常就視若無睹 失之交臂 回到當下 細細審視 將毫不費力地 25 巡檐 即循檐 沿著屋檐之謂 檐 或作簷 杜甫詩有 巡簷索共梅花笑 句 62

73 發現那顆寶石早在你我心房停泊已久 等著我們去開啟 去摩挲 把玩 一枝甘拂隴 頭雲 取材於宋人蔡伸26 水調歌頭 用盧贊元韻別彭城 中的 一枝瀟灑隴頭 梅 詩人遇到世俗的官吏 對於一般的功名利祿看不上眼 也表達自我的個性灑 脫 一笑置之 博究岐黃且耐勞 製成丸散煉丹膏 醫科及第歡心壯 藝榜提名喜氣豪 七表精同秦緩巧 三奇哲比華陀高 杏林永植行仁德 振起瘡痍萬口褒 陳富 祝會員李明泰五十七年度特種考試中醫師及格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9 期 民 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 月 1 日 李明泰 1927 年生 字奇峰 別號李振昇 李啟陽 日治中葉出生在雲林縣口湖 鄉梧南村 曾受日本教育 後師事李西端27潛心研究國學 兼及韻學 光復後在竹崎鄉 開設漢學私塾任教多年 後開設杏馥藥局 民國五十七年中醫師特考及格 現居嘉義市 以中醫為業 曾擔任省立嘉義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現任益生診所主治醫師 嘉義市詩 學研究會理事長 朝野同欽永赫神靈興笨港 天人共感常昭母德燦莆田 陳富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九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朝禮虔誠萬眾共瞻依后德 天恩佑護千秋同享沐神功 陳富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十一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26 蔡伸( ) 字伸道 自號友古居士 莆田(今屬福建)人 著有 友古居士詞 李西端 光緒十六年 1809 年 在雲林縣口湖鄉梧南村成龍橋畔出生 幼年時曾在梧北調天宮就讀 奠定國學根基 大正三年 民國三年 1914 年 農曆四月十七日 當時李四端廿四歲 聘請大溝庄前清 秀才董拱坐館 設 求得軒 書齋於今日湖口村九鄰一九五號 當時學生只有李西端與堂弟李萬居兩人 董拱搏通經書 兩位高足從 秋水軒 小倉山尺牘 幼學瓊林 及四書五經 循序漸進 奠定深厚 的國學根基 學成後在 求德軒 內開始設帳教學 由於坐館是半義務性質 束脩可有可無 甚至完全 不繳亦可 為了支付龐大開銷 一面教書 一面畜養牲畜及栽種農作或漁業捕撈 作為李萬居的留學費 用 李西端義務教學精神感動廣大鄉里 聞聲向學者日盛 每年就學人數多達兩三百人 全盛時期在附 近村莊增設廿四處分塾便利教學 李西端於民國五十八年過世 享壽七十八歲 雲林沿海一帶文風之所 以鼎盛 有海濱鄒魯的美譽 皆為李西端奮鬥出來的 27 63

74 七 社員 陳松齡 陳松齡為褒忠吟社創社社員之一 他於 1939 年參加褒忠吟社 故褒忠吟社應創立 於 1939 年 昭和年間 左右 根據南華大學文學所鄭定國教授從陳松齡的 褒忠吟社 課題28 手稿推論 褒忠吟社 的活動時間約為 1939 年至 1946 年 邵圃冬瓜摘樹29枚 携歸煮茗勝新醅 阿郎倘有相如渴 不用金莖乞聖裁 陳松齡 冬瓜茶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0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12 月 1 日 史記 蕭相國世家 召平者 故秦東陵侯 秦破 為布衣 貧 種瓜于長安城 東 瓜美 故世俗謂之 東陵瓜 從召平以為名也 召平或作 邵平 東陵瓜又稱 青門瓜 三輔黃圖 都城十二門 長安城東出南頭一門曰霸城門 民見門色青 名曰青城門 或曰青門 門外舊出佳瓜 廣陵人邵平 種瓜青門外 金莖是用以 承接露盤的銅柱 文選 班固 西都賦 抗仙掌以承露 擢雙立之金莖 李善 注 金莖 銅柱也 唐 杜甫 秋興 詩之五 蓬萊 高闕對南山 承露金莖霄 漢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 射策 香飄玉鼎晴煙細 日照金莖麗影移 作者在這個地方借用了秦東陵侯入漢種瓜於長安城的典故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裡 農業社會成長背景下 面臨人事的衝擊 社會的快速變遷 飽讀詩書的文人無法依循之 前的仕子加官進爵 面臨進退失據的情形 嚮往自給自足 鋤田躬耕之樂 對於榮華利 祿仰人臉色的日子表達十分的不屑之情 也反映出讀書人應有的立身處世節操 班香宋艷人皆仰 島瘦郊寒世共尊 更有詩豪劉禹錫 珪璋碩品播乾坤 陳松齡 詩品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3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清 孔尚任在 桃花扇 聽稗 早歲清詞 吐出班香宋豔 中年浩氣 流成蘇海 韓潮 班固和宋玉均善辭賦 以富麗見稱 後人便用 班香宋豔 泛稱詞賦之美者 宋 蘇軾 祭柳子玉文 : 元輕白俗 郊寒島瘦 郊 指的是唐詩人孟郊 島 是指唐詩人賈島 寒 瘦 係指孟郊賈島二人詩的意境簡嗇孤峭 不夠開朗 這 是蘇軾對孟郊賈島詩的藝術風格的評價 後用此語指清峭瘦硬的詩風 劉禹錫 唐代文學家 哲學家 字夢得 洛陽(今屬河南)人 生於嘉興(今 屬浙江) 貞元九年(793)中進士 登博學宏詞科 翌年舉吏部取士科 授太子校書 永 陳松齡 褒忠吟社課題 手稿為南華文學所楊雅惠整理 此處依上下文意應作 數 解 64

75 貞元年(805) 因輔助王叔文進行政治革新 先貶連州刺史 加貶朗州司馬 後回京 又 貶連州刺史 歷夔州 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 回洛陽任職 仍有 馬思邊草拳毛動 的豪氣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後出蘇州 汝州 同州刺史 開成元年(836) 改任太子 賓客 分司東都 會昌元年(841) 加檢校禮部尚書銜 世稱劉賓客 劉尚書 臨終前撰 子劉子自傳 他的詩精煉含蓄 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 理解 他在遠謫湖南 四川時 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 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 創作出 竹枝 浪淘沙 諸詞 給後世留下 銀釧金釵來負水 長刀短笠去燒畬 的 民俗畫面 至於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還有晴 更是道地的民歌風味了 他在 和白居易的 春詞 時 曾注明 依 憶江南 曲拍為句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 詞的最早記錄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 詩豪 陳松齡此篇文章的引用其實是有所問題的 因為班固與宋玉並不會寫詩 而且 香 豔 也並非指的是詩的寫作風格 而是針對於賦與詞的溢美之詞 寫作為 詩 品評之詞 應是作者的誤用 撇開此一引用的謬誤 整首詩藉著典故貫串 說明一首好 詩或是一位好詩人 給予後代的影響是相當深遠 這是對自己的惕勵更是鼓舞有意創作 詩文者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蔣公為政尚維心 義務延長教國民 從此人文欣進化 中華萬祚萬年春 陳松齡 延長義務教育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1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 月 1 日 1960 年代以後 臺灣經濟水準逐漸提升 家長紛紛希望子女學歷也能提高 因此 初中 初職的聯合招生考試 簡稱聯招 競爭逐漸加大 在國校五 六年級 學生的升 學壓力不比現今臺灣各項升學考試為低 為此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於 1959 年提出省辦 高中 縣市辦初中的教育政策 選擇苗栗縣 臺北市 臺南市 高雄市試辦 希望減輕 國校畢業生的升學壓力 再加上 1958 年八二三砲戰結束 臺灣與大陸內戰逐漸降溫 臺灣開始發展經濟 為了提高教育水準 改進人力素質 同時增強國防力量與加速經濟 發展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於 1967 年 6 月 27 日於總統府國父紀念月會發表言論 要繼耕者有其田政策推動成功之後 加速推行九年義務教育 以現階段整個社會經濟 發展成果 來解決九年義務教育問題 定可樂觀厥成 1967 年 6 月 30 日蔣中正召集教育部長閻振興 臺灣省主席黃傑 臺灣省政府教育 廳長潘振球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長劉先雲 指示籌畫延長國民教育為九年事宜 同年 8 月 17 日蔣中正正式以臺統 一 義字第五零四零號命令公告 茲為提高國 民智能 充實戡亂建國力量 特依照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第四項之規定 經交動員戡 亂時期國家安全會議第三次會議決定 國民教育之年限應延長為九年 自五十七學年度 65

76 起先在臺灣及金門地區實施 關於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之有關事項其需以法律定之者 應 提案制定一特別法 以資適用 希遵照上項決定迅即辦理 30自五十七學年度年 9 月 1 日起實施 此教育措施的實施 普遍認為在臺灣 1970 年代經濟起飛之時 奠定了人力 資源的基礎 而根據教育部統計處 2010 年年底統計資料 臺灣十五歲以上人口不識字 率降低至 境內國民小學校數由 1968 年 2,244 所增至 2,661 所 國民中學校數由 487 所增至 740 所 至於國小畢業生繼續就讀國 初 中比率 1966 年為 年增至 而 2009 年則已達 扣除移民等因素 幾乎將近 作者面對當時的教育變革 可以想見此事對於心中的震撼 固然此篇可能當成官版 文章 應酬之作 可是實施當時 全世界施行義務教育超過 9 年者不到 10 個國家 當時臺灣的條件 教育並非首要目標 但是 執政者有這樣的魄力施行 仍必須要加以 肯定與讚揚 老節孤根產水涯 採來釀酒味清佳 端陽祭奠靈均後 試飲猶能除厲痎 陳松齡 蒲酒 二首之一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9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9 月 1 日 酒釀菖蒲氣味佳 香薰端的勝茅柴 貯將節屆天中日 好弔詩魂楚水涯 陳松齡 蒲酒 二首之二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9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9 月 1 日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 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 國 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 而非屈原 根據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 荊楚歲時記 這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 歲時節令 風物故事的文集 在該書的第卅節裡頭記載著 按五月五日競渡 俗為屈 原投汨羅日 傷其死所 故並命舟楫以拯之 邯鄲淳曹娥碑雲 五月五日 時迎伍 君 斯又東吳之俗 事在子胥 不關屈平也 認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 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 與屈原無關 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 早在屈原與 伍子胥之前即已流傳 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 故此有人推測 端午節源於對惡 日 即農曆五月 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 的禁忌 30 第五屆全國教育會議秘書處編 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報告 臺北市 第五屆全國教育會議秘書處 1970 年 8 月 24 日 31 目前臺灣大部份的中文文盲是當時在日治時期時接受日本教育而不諳中文的老年人 32 教育部編者 中華民國教育統計 教育部 99 年版 66

77 另外一種說法 學者聞一多在 端午考 中指出 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 競渡 和吃粽子 都和龍有關 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 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 今江 浙一帶 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 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 以求來年風調雨順 大 豐收 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 投到江裏去 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 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 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 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 俗 大夫銜署亦詩豪 爾雅溫文品德操 脉察浮沈同扁33董34 句成香艷比劉曹35 吟風詠月聲名遠 起死回生藝術高 五七中醫欣及第 盟鷗慶祝共揮毫 陳松齡 祝會員李明泰五十七年度特種考試中醫師及格 三首之一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9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 月 1 日 朝磨夕勵志堅操 盡把千金默記牢 藥配君臣遒古聖 症分表裏邁今豪 醫科列榜家聲遠 學士題名地位高 捷報傳來欣有慶 餘光普照及吾曹 陳松齡 祝會員李明泰五十七年度特種考試中醫師及格 三首之二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9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 月 1 日 33 扁鵲 原姓秦 名緩 字越人 又號盧醫 生卒年代不詳 傳說中中國戰國時田齊勃海郡莫州 今河 北任丘 人 一說為山東長清人 由於他的醫術高超 被認為是神醫 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 的黃帝時神醫 扁鵲 的名號來稱呼他 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 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據 漢書.藝文志 載 扁鵲有著作 內經 和 外經 但均已失佚 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 難經 亦為 扁鵲所著 34 董奉 字君異 侯官縣人 東漢末年及三國時代著名醫師 與華佗 張仲景齊名為 建安 三醫 醫術記載較少 福州長樂市有董奉山 山上有 漢董奉煉丹處 古迹 山下董奉家鄉建有 杏 林始祖董奉草堂 蕫奉生前 歿後均有許多靈妙的事蹟 如治癒交州刺史士燮 拯救豫章百姓等 被江 西 福建等地民眾尊為醫神 奉祀香火 35 出自元好問元好問 論詩三十首 其二 對其中 曹 之爭議主要分為四種觀點 一 指曹植 二 指曹操 三 指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 四 指以曹氏為代表的建安文風 歷來的評注者都認為是曹植 如郭紹虞先生在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小箋 中就這樣認為 大部分的文學史也採用第一種觀點 如袁行 霈文學史 他們認為從歷代詩家評論來看 詩歌史上 曹劉並列 一般當是指曹植 劉楨 如鐘嶸 詩 品 昔曹劉殆文章之聖 及杜甫寄高適詩 方駕曹劉不啻過 之語 其義原指曹植 劉楨 故 滄 浪詩話 之論 曹劉體 云 子建 公幹也 詩品 論曹植詩為 骨氣奇高 詞採華茂 論劉楨詩 則謂 仗氣愛奇 動多振絕 真骨淩霜 高風跨俗 但氣過其文 雕潤恨少 此後元稹之論杜詩亦有 氣 奪曹劉 之語 67

78 終朝發憤夜焚膏 雨晦風瀟不憚勞 銜繼孫秦方妙用 醫傳薛葉脉精操 杏林春德心懷壯 橘井施仁意志豪 民國戊申參特考 事前祝賀看騎鼇 陳松齡 祝會員李明泰五十七年度特種考試中醫師及格 三首之三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9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 月 1 日 曲阜沃壤本堪誇 更值年豐樂倍加 乃積乃倉歡處處 于槖于囊喜家家 庭前廣種平安竹 屋內長開富貴花 衣食住行無遠慮 閑來覽勝坐機車 陳松齡 豐年樂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1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3 月 1 日 乃積乃倉歡處處 于槖于囊喜家家 語出 大雅 公劉 從這邊可以看到詩人 教學暢快與對於時局的讚美 不以自己的生活閒適感到滿足 看到家家戶戶都能歡慶有 餘 心中更有後天下而樂之心 朝天媽祖世同欽 源溯湄州笨港臨 職掌坤宮垂母範 權司坎位現婆心 降魔退賊揚遐邇 護國安民耀古今 最是教人傳盛事 羅山苦旱賜甘霖 陳松齡 汾津聖廟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5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9 月 1 日 朝野同欽顯赫神靈揚笨港 天人共仰慈悲聖駕溯湄州 陳松齡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一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朝錫神妃救父拯兄全孝弟 天封聖母安黎保境仰慈悲 陳松齡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四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68

79 日 北港的媽祖廟名聞遐邇 適逢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 聘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廖 漢臣先生纂成凡十二篇 數萬言的天后宮志 身為詩社的會員 積極參與地方大事與集 會 足見極其活躍 八 社員 吳雲東 1913 北港人 生於 1913 年 民國二年 大正二年 十二月十五日 歿年不詳 生平亦 不詳 曾參加元長詩學研究會 與陳松齡係好友 孫園摘下煮茶來 一飲涼生笑臉開 無異漢王耽玉露 仙人取自柏梁臺36 吳雲東 冬瓜茶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0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12 月 1 日 柏梁臺 是當時天子劉徹在元鼎二年修建的 據說以銅爲柱 香柏木爲樑架 其上 置有銅鑄鳳凰像 極盡奢華之能事 太初元年(西元前一 O 三年)十一月 柏梁臺被大火 燒毀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長服玉露 可以長生的說法 如漢代東方朔在 十洲記 所敘 瀛洲有玉膏如酒 令人長生 漢武帝為此還在建章宮造了手捧銅盤的銅鑄仙人 承接露水 調和玉屑飲服 據說對提高工作效率 加強記憶力等確有一定幫助 其後魏 明帝等歷代君主也都如法炮製 朝夕尊前候起居 承歡菽水又鹹魚 終身奉養無難色37 反哺烏鴉信不如 吳雲東 孝子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6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5 月 1 日 禮記 檀弓下 啜菽飲水盡其歡 斯之謂孝 菽水 意指普通的飲食 這 是指侍奉父母使其歡喜 並不在於飲食的美好 而在於心態的敬意 色難 之義 昔儒解釋甚繁 古注約有兩種解釋 一是包咸說 色難者 謂承 順父母顏色 乃為難也 此以色指父母的顏色 另一則是 詩經 邶風 凱風篇 孔穎達 正義 引 論語 此章鄭注說 和顏悅色 是為難也 此以色指為人子的 36 元封三年(西元前一 O 八年) 在柏梁臺上開宴 規定二千石以上的官 能作七言詩者 可以坐于上席 於是皇帝首先作了一句七言詩 親王 大將軍 丞相等按官位高低每人接下去作一句 都用皇帝所作第 一句的韻腳 從此文學史上出現了第一首連句體的 柏梁詩 柏梁詩 既是詩題 又是詩體名詞 後 世的一切聯句詩都可以稱為 柏梁詩 或稱 柏梁體 連句 齊梁以後稱為聯句 柏梁體是連句詩的名 稱 滄浪詩話 以每句用韻的詩為柏梁體 這是不對的 37 即 論語 為政第二 子夏問孝 子曰 色難 有事 弟子服其勞 有酒食 先生饌 曾是以為孝乎 69

80 顏色 程氏 集釋 語 色難 包注與鄭注異 然下服勞奉養 皆就人子言之 則色 當為人子之色 鄭注義為長 色 是顏色 難 是不容易 以飲食養父母 不算是難事 唯以和顏悅色侍奉父母 纔是難得 一個孝子 與父母相處時 心中自然和順欣悅 形之於外 便是和顏悅色 此色是孝心的表現 能養父母之心 所以是難 只要終身奉待父母都沒有不愉悅的臉色 相信就是孝道的極致表現了 李篇杜句千秋仰 曹詠鄭吟萬世尊 最是陽春兼白雪 清新風格古風存 吳雲東 詩品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3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陽春白雪 出自楚 宋玉 答對楚王問 宋玉在 答對楚王問 中說 客有歌於郢中者 其始曰 下裡巴人 國中屬而和 者數千人 其為 陽阿薤露 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其為 陽春白雪 國中屬而和者 不過數十人 引商刻羽 雜以流徵(徵是古代宮 商 角 徵 羽五音協律最高之曲) 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 是其曲彌高 其和彌寡 陽春白雪 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 能理解的人很少 詩中對於股詩人的推崇之 情可見一斑 菖蒲釀酒異茅柴 解毒驅邪療厲痎 好是端楊添角黍 臨流暢飲壯吟懷 吳雲東 蒲酒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9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9 月 1 日 端午佳節 詩人群聚 藉景生情 興起詩懷 溢於言表 明泰才高藝亦高 騷章藥理兩精操 千金除病同清葉 七步成詩比曹魏 醫榜提名人景仰 詞壇搏譽世欽褒 吟朋索句鬚頻撚 慶祝鵬程萬里翱 吳雲東 祝會員李明泰五十七年度特種考試中醫師及格 二首之一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9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 月 1 日 詩醫雅號實堪褒 金匱玉書盡記牢 70

81 學繼蘇韓工筆墨 功參華扁擅針刀 活人活國施恩厚 傳史傳經積德高 五七秋闈欣報捷 主賓相慶醉醇觴 吳雲東 祝會員李明泰五十七年度特種考試中醫師及格 二首之二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9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 月 1 日 同為詩社成員 對於詩友的高中 心中除了欣喜 心理也多有所期盼 與深切的祝 賀情誼 年登大有裕邦家 擊壤38高歌遍邇遐 舉國歡心平等民 全民慶獲自由花 倉箱豐獲居華屋 囊室盈餘坐汽車 稅賦早完心事了 攜觴會友話桑麻 吳雲東 豐年樂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1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3 月 1 日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鑿井而飲 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39 它是堯帝時有一位老人所唱的歌 根據清人沈德潛的 古詩源 這首擊壤歌是我 國最早的一首詩歌 從它的內容 可以知道古代以農立國的祖先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快樂地過活 天高皇帝遠 與世無爭 這樣的時代 是多麼令人羨慕 前兩句 是一般 人最常引用來說明作息規律 悠閒自然的淳樸生活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片歡欣鼓舞的慶 樂之景 但詩作中最後一聯語 稅賦早完心事了 當帝力于我何有哉之際 不管執政 為何人 只要民風純樸 人們所行皆合乎純善 社會祥和豐足 無需管理 久之竟使百 姓不覺帝堯有何恩德與作為了 那麼人為的賦稅是不是也就變成了禁錮人民 箝制人心 的多餘之舉呢 幽微可以查知對於稅賦的不滿之心 九 社員 楊宗民 北港人 生平不詳 冬瓜茶茗滿仙臺 美味芬芳別出裁 38 擊壤 野老之戲 宋 王應麟 困學記聞 引周處 風土紀 云 壤 以木為之 前廣後銳 長尺 三寸 其形如履 先置一壤於地 遙於三四十步 以手中壤擊之 中者為上 擊壤歌 言野老擊壤而 戲時所作歌也 39 佚名 此詩最早見於晉人皇甫諡的 帝王世紀 71

82 泌水樂肌相可比 開懷暢飲紫霞杯 楊宗民 冬瓜茶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0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12 月 1 日 宣化修真孝起居 歷山創稟築茅廬 象耕禽種性靈感 舜載綱常萬古書 楊宗民 孝子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6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5 月 1 日 舜為古代的孝子代表 用此故事宣揚孝道 延長義教國風新 啟智諸生化育仁 互振綱常忠孝錄 文光普照自由民 楊宗民 延長義務教育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1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 月 1 日 宣揚義務教育 是詩人應酬之作 十 社員 洪用牗 北港人 生平不詳 為親負米忍窮居 黎藿充腸最感予 富貴忘爹貧忘母 試將怨惡較何如 洪用牗 孝子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6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5 月 1 日 十一 社員 蔡炳焜 1920 北港人 家中長子 生於 1920 年 民國九年 大正九年 三月十八日 經營攤販 營生 延長義教展三春 才識賢明好國民 孟母用心人敬範 精勤報德孝双親 蔡炳焜 延長義務教育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1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 月 1 日 朔風時節雪紛紛 惟汝凌霜蘊異芬 72

83 真箇胆瓶分插好 清香高潔伴斯文 蔡炳焜 冬梅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2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2 月 1 日 從詩作中可以看到多為模仿之句 十分平易 讓人一目了然的內容 十二 社員 朱登瀛 1907 北港人 為家中庶子 生於 1907 年 民國前五年 明治四十年 六月五日 歿年 不詳 生平不詳 乍見梧桐一葉凋 殘蟬又自咽輕條 高颷入夜頻吹送 爽豁吟懷逸興饒 炎威三伏已全消 爽氣宜人逸興饒 閒倚亞欄干外立 吟聲琅琅雁聲遙 朱登瀛 新涼 二首 詩報 233 期 昭和元年 1926 年 10 月 1 日 得佳山水好優遊 鴻爪頻看印五州 激俗思回周浻酌 正聲添入魯春秋 空憐澗下生幽草 不見人來問客舟 久欲閉門藏我拙 無心與世句爭酬 朱登瀛 和梅樵先生過汾津韻 詩報 234 期 昭和元年 1926 年 10 月 18 日 久從詩國仰高賢 筆下相逢蠹亦仙 消渴權將茶當酒 清談聊以菓充筵 騷壇凋落關心日 智慧初開總角年 我是宮牆門外漢 升堂枉自學飛蟬 朱登瀛 和友笛詞兄原韻 詩報 234 期 昭和元年 1926 年 10 月 18 日 宏開肄業擁皋比 桃李公門雨露茲 舌作勤菑胸塞草 硯田無稅本無虧 朱登瀛 子曰店 詩報 235 期 昭和元年 1926 年 11 月 2 日 73

84 報 主 丹 心 見 赤 球, 敵 前 縵 爛 色 爭 榴 忍 將 刁 斗 和 羹 飲, 合 與 君 王 滌 國 羞 眼 看 漂 杵 染 征 裘, 戰 野 玄 黃 跡 未 收 縱 得 陰 山 難 補 患, 幾 人 釁 鼓 幾 封 侯 朱 登 瀛 武 士 血 二 首 詩 報 239 期, 昭 和 二 年 (1927 年 )1 月 1 日 最 羨 清 高 迥 不 群, 騷 壇 頻 見 策 奇 勳 工 深 汲 古 貧 無 諂, 閱 盡 史 經 富 見 聞 商 界 雄 獅 終 讓 我, 文 場 健 將 首 推 君 諸 書 且 拾 蘭 臺 裡, 九 仞 牆 中 可 避 焚 朱 登 瀛 曾 人 杰 君 當 年 念 四 賦 此 以 贈 並 述 鄙 懷 詩 報 69 期, 大 正 八 年 (1919 年 )11 月 1 日 清 香 最 愛 三 花 煉, 丹 色 還 憐 五 柳 飛 朱 登 瀛 煉 丹 詩 報 50 期, 大 正 八 年 (1919 年 )1 月 11 日 韶 華 忍 付 廿 餘 秋, 計 拙 何 曾 屐 一 籌 應 客 羞 無 李 白 句, 立 身 愧 乏 陶 朱 謀 奮 興 桑 戶 心 何 已, 退 隱 林 園 願 未 酬 怪 底 筆 花 難 兆 夢, 偏 從 索 蠅 頭 朱 登 瀛 感 作 詩 報 63 期, 大 正 八 年 (1919 年 )7 月 15 日 半 輪 初 見 出 雲 頭, 銀 漢 分 明 入 醉 眸 為 伴 双 星 今 夜 會, 多 情 一 樣 照 離 愁 朱 登 瀛 七 夕 月 詩 報 232 期, 昭 和 元 年 (1926 年 ) 首 番 風 送 過 嚴 隈, 為 逐 東 星 大 地 回 岸 柳 舒 青 知 歲 晚, 嶺 梅 破 肭 笑 顏 開 一 枝 已 報 江 南 早, 百 艷 何 勞 亭 北 催 聞 說 上 林 花 爛 漫, 不 辭 屐 齒 印 蒼 苔 74

85 朱 登 瀛 春 信 詩 報 244 期, 昭 和 二 年 (1927 年 )3 月 21 日 爛 熳 孤 芳 映 酒 巵, 形 骸 放 浪 醉 東 籬 專 鱸 漫 道 無 兼 味, 一 飲 黃 花 慰 所 思 朱 登 瀛 秋 讌 詩 報 234 期, 昭 和 元 年 (1926 年 )10 月 18 日 醉 裡 攲 斜 認 不 殊, 團 團 依 舊 共 行 趨 應 防 鬼 域 含 沙 起, 埋 首 幽 齋 或 可 無 花 枝 爭 映 總 模 糊, 行 止 依 人 獨 與 俱 怒 髮 一 沖 痕 一 動, 幾 將 芳 草 認 頭 顱 朱 登 瀛 帽 影 二 首 詩 報 241 期, 昭 和 二 年 (1927 年 )2 月 4 日 書 防 潦 草 點 防 加, 直 處 難 容 肆 意 斜 正 字 先 教 心 正 論, 漫 將 紙 上 走 龍 蛇 朱 登 瀛 楷 書 詩 報 244 期, 昭 和 二 年 (1927 年 )3 月 21 日 大 地 春 光 好, 尋 芳 到 鳳 山 一 堂 春 似 海, 四 陣 玉 連 環 花 鳥 迎 人 笑, 詩 心 等 鷺 閒 雄 州 開 勝 會, 末 席 喜 追 攀 朱 登 瀛 高 雄 州 下 聯 吟 會 祝 詩 詩 報 245 期, 昭 和 二 年 (1927 年 )4 月 2 日 甚 欲 瞻 韓 歷 幾 春, 緣 慳 文 字 每 馳 神 偶 從 蓬 華 看 題 鳳, 變 向 東 風 憶 雅 人 聲 價 如 雷 深 貫 耳, 方 名 無 日 不 搖 唇 趨 庭 且 與 先 生 約, 共 賞 良 宵 月 一 輪 朱 登 瀛 次 許 君 山 韻 二 首 之 一 詩 報 244 期, 昭 和 二 年 (1927 年 )3 月 21 日 汾 津 重 到 懶 閑 遊, 忍 把 行 裝 帶 收 天 意 也 如 君 一 慟, 故 將 陰 雨 洒 江 流 75

86 朱登瀛 次許君山韻 二首之二 詩報 244 期 昭和二年 1927 年 3 月 21 日 照盡興亡歲幾更 六朝艷跡尚留評 瑯琊王老秦淮古 千載嫦娥擅盛名 朱登瀛 青樓月 詩報 244 期 昭和二年 1927 年 3 月 21 日 漫說梅花早 綠絲亦動春 鵝黃敷未遍 翠黛正添新 斜倚淵明宅 看從太尉鄰 青青纔入眼 有待贈行人 朱登瀛 新柳 詩報 243 期 昭和二年 1927 年 3 月 2 日 高陞樓上喜談天 醉向名山締墨緣 已飽風光兼飽德 慇懃多謝酒如泉 朱登瀛 高陞樓上賦呈諸先生 詩報 248 期 昭和二年 1927 年 5 月 19 日 營營蠢物敢猖狂 一劍當頭膽自喪 薛灼專藏擒蠹蚱 干將久畜斬螟蝗 賊蝥不脫青霜白 鬼蜮難逃紫電殃 合倩王思除蝥蝠 免教流毒孔書堂 朱登瀛 誅虫劍 詩報 70 期 大正八年 1919 年 11 月 15 日 十三 社員 曾炳川 北港人 家中排行長男 擔任過北港鎮建設課長 生於 1928 年 民國十七年 昭 和三年 七月廿六日 歿於 1988 年 民國七十七年 八月二日 享年六十一歲 十四 社員 蘇松林 1933 北港人 生於 1933 年 民國廿二年 昭和八年 元月十六日 家中排行第二 為 墨生美術社店東 生平不詳 76

87 十 五 社 員 : 楊 金 城 (1920-?) 北 港 人, 跨 越 日 治 與 民 國 時 期 的 人 物, 約 在 1920 年 代 出 生 自 號 孟 浪 生, 跟 從 陳 金 城 修 習 南 管 長 達 廿 年, 除 擅 長 南 管 之 外, 對 於 糧 行 的 經 營 與 政 治 的 交 往 亦 多 有 所 長 日 治 時 期 兔 在 北 港 街 南 北 角 落 的 蘇 鐵 虎 楊 金 虎 與 東 西 角 落 的 蔡 江 河 ( 貓 也 ), 蔡 阿 貓, 常 好 打 抱 不 平 及 批 評 地 方 事 務, 人 們 又 愛 又 恨 深 怕 招 惹 他 們, 而 以 他 們 的 居 所 位 置 稱 呼 之 南 北 虎, 東 西 貓, 含 有 畏 懼 的 意 思 楊 金 城 身 為 楊 氏 家 族 的 一 員, 家 族 之 興 旺 可 見 一 斑 南 管 又 稱 為 南 音, 是 明 朝 流 行 於 閩 南 的 音 樂, 因 而 以 泉 州 為 中 心, 又 稱 泉 音 分 為 豎 品 及 臥 品 兩 大 類, 主 要 的 演 奏 樂 器 有 琵 琶 二 弦 三 弦 洞 簫 笛 拍 板 等 故 而 有 弦 管 或 絲 竹 之 稱 南 管 團 體 奉 祀 的 祖 師 爺 是 子 游 夫 子 及 孟 昶 北 港 傳 統 民 間 藝 團 ( 陣 頭 ) 南 管 歷 史 分 期 表 ( 表 五 ) 團 名 創 始 年 代 現 今 概 況 備 註 較 少 演 出, 平 時 以 集 斌 社 乾 隆 十 一 年 朝 天 宮 仁 和 大 樓 為 練 習 場 所 並 經 常 參 豎 品 加 遶 境 活 動 武 城 閣 咸 豐 五 年 會 員 經 常 參 加 迎 神 廟 會 及 節 慶 遶 境 活 動 臥 品 集 英 社 民 國 十 九 年 多 年 未 出 演 豎 品 南 華 閣 民 國 卅 年 多 年 未 出 演 臥 品 集 賢 社 民 國 四 十 年 多 年 未 出 演 臥 品 依 照 北 港 傳 統 民 間 藝 團 ( 陣 頭 ) 南 管 成 團 歷 史 看 來, 楊 金 城 應 是 參 與 歷 史 最 為 悠 久 的 集 斌 社, 平 日 作 為 休 閒 娛 樂, 而 在 媽 祖 聖 誕 時 參 與 遶 境 活 動 十 六 社 員 : 陳 昆 讚 77

88 北港人 生於 1932 年 民國廿一年 昭和八年 四月七日 家中排行第七 從事 食品製造 製餅工作 文壇擊鉢選賢才 探向籤筒索一枚 騷客豪情憑寄託 求拈好韻共推敲 陳昆讚 詩籤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會員大會擊鉢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8 月 1 日 滌暑瓜茶飲一杯 清涼滴滴透靈臺 效能足解塵勞渴 異比曹軍喜望梅 陳昆讚 冬瓜茶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0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12 月 1 日 好詩不別今和古 擇友無分富與貧 陳昆讚 詩友 詩鐘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1 月 1 日 有為好學免愁貧 德政崇高惠及民 義教延長培國棟 文光射斗日更新 陳昆讚 延長義務教育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1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 月 1 日 湖岩曉霧尚迷蒙 嘹喨鐘音出寺中 韻繞雲林醒客夢 聲迴精舍聞禪宗 悠揚聽去花飄地 繼續傳來樹迓風 最是錚鏦纔入耳 萬千俗慮盡皆空 陳昆讚 湖岩曉鐘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6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0 月 1 日 湄州海島溯婆心 樹壁禪師護駕臨 廟見朝天光笨港 靈昭聖地耀雲林 78

89 神靈有赫人同仰 后德無疆世共欽 三百餘年香火盛 安民佑國母恩深 陳昆讚 汾津聖廟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5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9 月 1 日 十七 社員 楊鴻儀 北港人 生平未知 湖岩佛寺太玲瓏 一杵敲來響碧空 永伴晨經開覺路 長伴暮鼓啓迷濛 清音嘹喨傳心內 逸韻悠揚達耳中 彷彿寒山鳴夜半 鐘聲醒世普西東 楊鴻儀 湖岩曉鐘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6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0 月 1 日 十八 社員 李蔡彬 北港人 生於 1916 年十二月十日 民國五年 大正五年 因腦溢血症歿於 1968 年 民國五十七年 三月 享年五十三歲 曾擔任北港地政業務員 彰信真傳博好評 仁心濟世健民生 藥囊廣貯刀圭妙 房屋宏施德義成 新宇棲樑來紫燕 居嚴出谷有黃鶯 誌詞致賀伸微敬 慶叶喬遷盡泰亨 李蔡彬 祝邱水謨社長令次郎丞漳君彰仁堂藥房新居落成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9 月 1 日 詩壇千古屬文軒 舊調新詞任意翻 最好合追東社沈 獨標鮮穎寓忠言 李蔡彬 詩品 三首之一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3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79

90 詩 文 之 友 集 詞 源, 七 律 五 言 任 意 翻 品 格 騷 情 欽 李 白, 千 秋 藻 繪 句 猶 存 李 蔡 彬 詩 品 三 首 之 二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3 期,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治 國 齊 家 至 道 存, 三 墳 五 典 集 文 軒 中 興 鼓 吹 揚 詞 旨, 振 起 騷 情 效 屈 原 李 蔡 彬 詩 品 三 首 之 三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3 期,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蕭 疎 梧 影 覺 微 涼, 桂 蕊 飄 來 蘊 異 香 我 與 袁 宏 同 泛 癖, 渚 清 月 皎 待 飛 觴 李 蔡 彬 待 中 秋 二 首 之 一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集 鉢 錄 民 國 五 十 六 年 (1967 年 ) 11 月 1 日 年 年 盼 月 射 珠 光, 一 枕 初 驚 戍 士 凉 搔 首 望 鄉 鄉 信 遠, 滿 懷 心 緒 候 明 皇 李 蔡 彬 待 中 秋 二 首 之 二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集 鉢 錄 民 國 五 十 六 年 (1967 年 ) 11 月 1 日 佳 人 妙 手 摘 瓜 來, 煮 後 和 水 冷 凍 開 絕 好 玻 璃 壺 滿 貯, 詩 人 賴 汝 潤 心 裁 李 蔡 彬 冬 瓜 茶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0 期, 民 國 五 十 六 年 (1967 年 )12 月 1 日 雲 移 旭 日 金 鶯 織, 林 捲 秋 風 石 燕 飛 李 蔡 彬 雲 林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 期,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10 月 1 日 吟 詩 共 上 春 秋 閣, 約 友 同 遊 日 月 潭 80

91 李蔡彬 詩友 詩鐘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1 月 1 日 椿萱並茂感安居 菽水承歡福有餘 處世修身存孝道 劬勞不負聖賢書 李蔡彬 孝子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6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5 月 1 日 十九 社員 顏連茂 1933 北港人 生於 1933 年 民國廿二年 昭和八年 十一月十九日 家中排行第二 歷任多所國小教師 南陽國小教職退休 目前仍活躍於北港文壇 推廣傳統相聲藝術不 遺餘力 朝露浥雲林閣境均沾聖澤 天星留海宇群黎長仰慈暉 顏連茂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二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朝氣煥東寧聖德春秋老 天恩敷北港神庥俎豆隆 顏連茂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十七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秋涼夜靜獨吟哦 似水清光畫意多 願得太空艙上馭 廣寒深處訪嫦娥 顏連茂 秋月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0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2 月 1 日 管鮑締交擔道義 雷陳修褉振綱常 尼山一脉宜光大 願濟和衷共發揚 顏連茂 文字緣 雲嘉南四縣市戊申夏季擊鉢錄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2 月 1 日 茶釀冬瓜不染埃 消炎止渴勝於梅 尋凉客愛宜多飲 盡解相如病莫來 81

92 顏 連 茂 冬 瓜 茶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0 期, 民 國 五 十 六 年 (1967 年 )12 月 1 日 編 籐 截 篾 作 籃 搖, 恍 是 扁 舟 海 上 飄 童 稚 不 知 愁 世 味, 黑 甜 鄉 裏 獨 逍 遙 顏 連 茂 搖 籃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7 期,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10 月 1 日 雲 中 白 鶴 乘 風 穩, 林 外 青 蛙 奏 鼓 頻 顏 連 茂 雲 林 四 首 之 一,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 期,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10 月 1 日 林 泉 久 隱 情 常 逸, 雲 路 未 登 志 益 堅 顏 連 茂 雲 林 四 首 之 二,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 期,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10 月 1 日 林 內 鶯 歌 風 景 美, 雲 南 鹿 滿 地 基 隆 顏 連 茂 雲 林 四 首 之 三,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 期,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10 月 1 日 林 下 橫 琴 邀 月 影, 雲 間 倚 杖 聽 松 濤 顏 連 茂 雲 林 四 首 之 四,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 期,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10 月 1 日 獨 剪 西 窗 思 未 拋, 何 當 韓 賈 共 推 敲 如 今 我 似 離 群 燕, 還 待 明 春 會 故 巢 顏 連 茂 懷 友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18 期,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11 月 1 日 贈 友 綈 袍 酬 故 誼, 題 詩 紅 葉 證 良 緣 82

93 顏連茂 詩友 詩鐘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1 月 1 日 領袖英明愛國民 六年義教續三春 早知惡補渾無益 秉燭煎熬是主人 顏連茂 延長義務教育 二首之一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1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 月 1 日 硯田有價待耕莘 學海無涯制度新 文化復興欣有日 儘教大陸起沉淪 顏連茂 延長義務教育 二首之二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1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 月 1 日 寒梢細點自芳蘊 瘦影橫斜秀出群 漫道灞橋風雪冷 騎鱸我愛獨尋君 顏連茂 冬梅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2 期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2 月 1 日 西郊白鶴到農家 十里黃雲入望餘 陣陣禾香飄遠圃 滔滔麥浪映飛霞 三民鼓舞篝車滿 萬眾歡騰景物華 一幅閶風渾似畫 留連不覺夕陽斜 顏連茂 豐年樂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1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3 月 1 日 朝天宮闕壯雲林 畫棟雕樑氣象森 源溯湄州傳聖跡 靈分北港仰徽音 名揚四海恩波遠 福播三臺德澤深 真箇悟人興寶筏 神威顯赫拯迷沉 顏連茂 汾津聖廟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5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9 月 1 日 廿 社員 呂雲騰

94 北港人 生於 1926 年 民國十五年 昭和元年 歿於 2005 年 民國九十四年 享壽八十歲 自幼承庭訓 從臺南師範 現今臺南大學 畢業後 曾任職國校教員 教 導主任 代理校長 退休後專任聯合報特派記者 特派員 愛好詩詞 而與同好陳輝玉 邱水謨 洪大川等雲林縣詩人推展詩學 為雲林縣詩人聯誼會之創辦人之一 擔任聯吟 會副會長 主持詩學講習班 退休後 專注於詩詞的創作 又擔任聯合報特派記者 為 聯合報盡心盡力了四十年 呂雲騰先生本人的作品多是散文居多 而其詩內容多為描寫 北港的習俗文與當時時事 汾津一跨萬輪通 颯爽天高氣象雄 北埔帆飛江水綠 南津霞照夕陽紅 拓疆豪勃懷顏子 靖海神威憶鄭公 昔日渡頭歸指顧 茫茫何處認霜楓 呂雲騰 秋日北港大橋遠眺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戊申年擊缽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2 月 1 日 朝野同欽母德巍峩昭日月 天人共感聖恩浩蕩壯乾坤 呂雲騰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五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朝仰坤儀恩波敷笨港 天褒后德銳器溯湄州 呂雲騰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七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朝日登臨祥發湄州昭聖蹟 天風披拂靈分笨港耀神宮 呂雲騰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十四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朝拜黎民臺島從今沾母德 天安社稷湄州自古顯神靈 呂雲騰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十五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84

95 月 1 日 朝禮精誠顯赫神威揚北港 天綱嚴守堂皇聖德播東瀛 呂雲騰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十九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逸興遄飛缽韻催 敲金戛玉應時開 驚神泣鬼千秋句 儘是籤中紀律來 呂雲騰 詩籤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會員大會擊鉢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8 月 1 日 廿一 社員 何三畏 北港人 生平不詳 忽聞巢燕正呢喃 起視江南曉露銜 簾外春熙煙外樹 東風料峭襲征衫 何三畏 春曉 文峰聳秀我深知 讀易閒餘又課兒 學富軒岐欣益世 才追李杜有何痴 潛修鱗角須臾待 吐氣鵬翔未覺遲 半百華年猶健壯 杖鄉杖老定如期 何三畏 赴呈施梅樵先生 詩報 288 期 昭和四年 1929 年 1 月 18 日 擊壤而歌舞金堯 邱陵重整惠同胞 國民到此齊歌頌 勝彼臨江自結茅 何三畏 土地重劃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35 期 民國五十九年 1970 年 10 月 行道心虛懸一月 為公志要擁三臺 85

96 何 三 畏 月 臺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35 期, 民 國 五 十 九 年 (1970 年 )10 月 蟪 蛄 入 耳 噪 沖 宵, 聲 寄 不 平 處 處 囂 一 樣 淒 清 悲 落 日, 聆 來 頓 使 客 心 焦 何 三 畏 聽 蟬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24 期, 民 國 五 十 九 年 (1970 年 )9 月 風 前 雨 後 聞 蟬 噪, 燕 去 鶯 來 覓 樹 棲 何 三 畏 樹 蟬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24 期, 民 國 五 十 九 年 (1970 年 )9 月 陳 列 群 芳 刺 眼 鮮, 標 分 甲 乙 盡 高 賢 竟 然 春 色 濃 如 許, 西 湖 楊 妃 一 樣 妍 何 三 畏 春 日 評 花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33 期, 民 國 五 十 九 年 (1970 年 )8 月 已 覺 人 生 春 夢 短, 猶 知 客 旅 日 愁 多 何 三 畏 春 日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33 期, 民 國 五 十 九 年 (1970 年 )8 月 裝 成 電 器 滿 鰲 山, 引 動 燈 光 耀 九 寰 一 點 芳 心 同 走 馬, 良 宵 喜 見 美 人 攀 何 三 畏 電 動 花 燈 二 首 之 一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32 期, 民 國 五 十 九 年 (1970 年 )7 月 景 綴 崑 崙 欲 奪 關, 盤 旋 電 腦 送 春 還 銀 花 吐 燄 搖 光 影, 科 學 昌 明 見 一 斑 何 三 畏 電 動 花 燈 二 首 之 二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32 期, 民 國 五 十 九 年 (1970 年 )7 月 萬 朵 芳 花 承 雨 露, 一 帆 孤 影 逐 風 波 何 三 畏 花 影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32 期, 民 國 五 十 九 年 (1970 年 )7 月 當 戶 飄 搖 映 楚 江, 猶 如 艾 虎 護 家 邦 86

97 鶉踤至此輪端午 藉汝驅邪氣自厖 何三畏 艾旗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52 期 民國六十一年 1972 年 8 月 劍匣察騰為薛燭 蒲鞭示辱仰劉寬 何三畏 蒲劍 鶴頂格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52 期 民國六十一年 1972 年 8 月 長調短調屬韻文 美同蘇海印紅曛 鄂王廟內碑還誌 黃鶴樓中梓未焚 千古留揚詞曲裏 百年轉變唱吟分 襄陽六郡收回後 兩首成名一樣芬 何三畏 滿江紅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61 期 民國六十二年 1973 年 5 月 1 日 年逢大有慶中華 舜日堯天一樣誇 北郭人欣秋富足 西疇我喜歲豐家 耕超百畝供春社 蓄儲千倉利世家 但願黎民長鼓腹 應無凍餒起吁嗟 何三畏 豐年樂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1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3 月 1 日 哲人早萎倍淒涼 御李無緣更斷腸 五二年華成大夢 萬千寫意尚留芳 清標雅量如湖海 廉德豪情比雪霜 有子興家承父志 鳳毛濟美繼書香 何三畏 追悼李蔡彬會友千古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2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4 月 1 日 廿二 汾津艄子 蔣禮智 1936 北港人 生於 1936 年 民國廿五年 昭和十一年 五月三日 是汾津詩社的社員 87

98 之一 王東燁先生為他的啟蒙老師 曾經以 汾津艄子40 稱呼蔣禮智 被視為是汾津 詩社的近期大將 從十六歲起 禮智先生便開始學習漢文 在北港曾經教授兩 三年的 漢文 自民國五十六年起從事幫人畫畫的工作 持續了約有卅年的時間 在這當中也從 事做燈謎 燈彩的工作 近廿年的時間 每當農曆正月十五或是八月十五之際 都會創 作燈謎參與地方民俗活動 目前則是經營眼鏡行 蔣禮智從事過很多職業 例如 教書 畫像 燈謎之類的 一直到了現在的眼鏡行 大半輩子都是為了生活而打拚 曾經很長時間積極參與聯吟會的活動 平常閒暇時 以 創作詩或是閱讀書籍來抒發己懷 汾津橋上駐吟驄 極目天高百感同 兩岸蘆花流水碧 一溪楓葉漾波紅 閒情客倦悲殘月 得意人偏氣吐虹 獨倚危欄憑遠眺 何堪北望聽哀鴻 蔣禮智 秋日北港大橋遠眺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戊申年擊缽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12 月 1 日 百般樹態百般功 榕會雲林最熱衷 志縮千山成尺影 心存萬眾意溝通 締緣藝德揚風日 迎合怡情養性中 勝事我將憑以祝 還期盆景益昌隆 蔣禮智 雲林縣榕柏藝術協會成立大會誌慶 民國七十年 1981 年 1 月 1 日 朝護蒼生相繼湄州傳聖蹟 天饒紫氣分來海島壯神基 蔣禮智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三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日 朝氣繼湄州能脫紅塵苦海 天恩昭澤國何憂碧浪危檣 蔣禮智 朝天 冠首 北港朝天宮徵聯揭曉 六名 民國五十七年 1968 年 3 月 1 40 艄子即舵手之意 88

99 日 一 夜 秋 聲 悲 遠 客, 三 更 月 色 照 離 人 蔣 禮 智 秋 月 詩 鐘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3 期, 民 國 五 十 八 年 (1969 年 )2 月 1 日 詩 人 愛 國 別 心 裁, 三 十 韻 籤 索 一 枚 能 得 千 金 一 字 價, 文 章 錦 繡 喜 爭 魁 蔣 禮 智 詩 籤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會 員 大 會 擊 鉢 民 國 五 十 八 年 (1969 年 )8 月 1 日 一 塵 不 染 玉 瓏 琤, 錯 落 珠 圓 翠 蓋 穠 莫 使 驕 陽 輕 拭 去, 留 餘 點 點 飾 花 容 蔣 禮 智 荷 珠 雲 嘉 南 四 縣 市 戊 申 夏 季 擊 鉢 錄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9 月 1 日 以 文 會 友 亦 尋 常, 十 載 寒 窗 契 一 堂 援 比 有 心 齊 振 鐸, 匡 扶 大 難 好 宣 揚 蔣 禮 智 文 字 緣 雲 嘉 南 四 縣 市 戊 申 夏 季 擊 鉢 錄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年 )12 月 1 日 89

100 第五章 汾津吟社作品內容與表現 第一節 汾津吟社及往來詩社的關係 由於汾津詩社所在地北港 自古以商港著名 交通便利 四通八達 加上詩社成員 喜歡以詩會友 所以活動範圍極大 日治時期尤為興盛 社員李冠三任相勵吟社顧問 洪大川曾加入新港鷇音吟社與嘉義淡交吟社 蕭豋壽亦入土庫 元長 斗南等詩社活動 此外 汾津詩社對同屬漁港性質的同區域詩社 如樸雅吟社 石社亦時常往來 西元 1923 年 大正十二年 民國十二年 汾津詩社加入嘉社 與各地詩友交遊 臺北倪豋 玉 鹿港施梅樵等人數次到訪 和麗澤吟社 臺南綠社 臺南市詩會 高雄壽峰吟社 高雄市吟會等外地詩社皆曾聯吟互訪 足見汾津詩社乃是一個屬全島範圍的詩社 北港汾津詩社影響範圍及來往詩 社示圖(表六) 90

101 一 臺北倪登玉 倪登玉 字韞山 號千乘客 生於明治卅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臺北市 人 嘗從陳進卿茂才及歐劍窗 林述三諸名宿遊 原隸潛社 性耽風雅 嗣加入瀛社 北鷗 天籟等詩社 民國七十七年卒 享壽九十 而詩報上曾有 淡溪春暖 之作 據 張作珍於 北港地區傳統詩社研究 得知北港的汾津吟社曾於 1941 年 昭和 16 年 往 訪高雄詩會題目也是 淡溪春暖 1 且可見臺北的倪登玉先生常來訪 與北港的汾津 吟社往來密切 日治時期 其中與南社 櫟社並稱於一時的瀛社 成員除臺灣本地外 尚有福建文人 日本旅臺商人加入活動 而 1921 年也於臺北春風得意樓辦理首次全臺 詩人大會 由此可知 北港詩社的活動範圍遠及臺北等地 二 鹿港施梅樵 施梅樵 字天鶴 彰化鹿港著名詩人 早年自號雪哥 壯歲更號蛻 奴 晚年改號可白 清同治九年十一月一日 西元 1870 年 12 月 22 日 生 彰化鹿港 人 原籍福建晉江 祖父閣銓始由晉江渡臺 卜居鹿港 父詒瑜 家珍 清同治歲貢 生 曾官福寧教諭 梅樵少學於溫陵 年廿四 以府考案首入泮 不幸翌年中日甲午戰 起 臺灣割讓予日 避亂晉江 待臺局穩定後始返鹿港 惟不願辱身於異族 遂絕意仕 進 但以詩酒遣其生涯 與同志洪月樵 許夢青 蔡啟運等創設鹿苑吟社 以郵筒唱和 聯絡南北詩人聲氣 又嘗加入鹿江詩會 中州敦風吟社 並任大冶吟社顧問 積極從事 詩教 中歲以後 到處設帳授徒 足跡遍及南北 以延斯文一脈 臺灣淪於異族統治五 十載 而民族精神賴以不墜 各地之詩社實發生重大作用 梅樵亦有力焉 其詩文 書 法俱佳 有名於時 生平風流自賞 奈遭際迍邅 只以教學自給 以詩人終其身 牢騷 抑鬱 生活蕭條 其文未曾結集 詩稿則有 捲濤閣詩草 有大正年間刊本 章太炎 先生對之評價甚高 又有 鹿江吟集 及 玉井詩話 皆中年以後作 初未有刊本 迨民國四十六年其姪施讓甫始按詩體分類編次 排印行世 名曰 鹿江集 細看當時的詩報資料 都可以得見與施梅樵參與各個詩社的軌跡 在汾津諸子的作 品如 龔伴 席上聯句 七絕裡與培坤 龔伴等人彼此唱和 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需言 語多說些什麼 往往詩性所至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 各自展現同樣的韻事之情 不過 韶光易逝 美好的夜晚雖然美好 但是 為歡幾何 若能付出任何的代價將這難忘的片 刻留下 想必能讓這個夜晚之宴更加完美 龔伴 雁字 與何三畏 赴呈施梅樵先生 裡一群志同道合的詩友 磨墨較技之際 各自顯出自己獨特的書體 但是 題目內容多 所提及征人離家之苦 可是隨著年紀漸長 彼此又有著杜子美贈衛八處士詩中 訪舊 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 的遺憾之情 1 張作珍 北港地區傳統詩社研究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論 2001 年 頁

102 三 斗南詩社 根據陳錫津2發表於民國廿四年編印的 雲林文獻 2 卷 2 期之 斗南吟社詩選錄 序文所示 斗南吟社 誕生於民國十七年 公元一九二六3 年十一月一日 為知友李雲從 春龍 李茂炎 盛輝 曾丁興 杰仁 陳木 良材 蕭登壽 上山 4 以及筆者陳錫津 字指迷 號芳國 等八人倡首成立 社址設於斗南庄三二二號邱瑞星氏家 旋與李茂炎之斗南讀報社相併合 乃命名為 斗南吟社 由此可知 參與汾津詩社的蕭登壽 續絃之後 遷居到雲林斗南長住 繼續 執業 趁著懸壼濟世的空暇 以寫詩為雅好 因工作地點多半因緣際會足跡遍及多地 足見斗南吟社的成立受到汾津諸子相當多的支持與鼓勵 而稱號買牛翁的龔顯升 生於明治 32 年 1899 年 卒於民國 53 年 1964 年 龔顯升曾於斗南教授漢文 性好吟詠 曾任汾津吟社第二任社長 雖龔顯 升曾於斗南教授漢文 但與蕭登壽應明顯相識於汾津吟社 也隨香夢挹群英 不計巫山路幾程 春草池塘傳有句 落花風雨聽無聲 棠魂繚繞繁華地 蝶影低迷錦繡城 色色空空空色色 黑酣鄉裡費人評 龔顯升 春睡寄登壽兄 詩報 17 期昭和 6 年 1931 年 8 月 1 日 在上述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 龔顯升年紀較輕 與蕭登壽相差 15 歲 因此稱之 登壽兄 兩人雖為汾津社友 但此詩所言既與酬唱無關 又無歌詠友情之意 應純 粹表達對唐明皇與楊貴妃故事所感 春睡 為洪昇 長生殿 第一本第四齣 原指楊 貴妃宿醉未醒 不過龔顯升此詩 春草池塘傳有句 落花風雨聽無聲 認為兩人的愛情 無懼國家動亂的風風雨雨 就算楊貴妃死後 仍於長生殿立下生生世世的盟約 孰是孰 非留待後人評論 龔顯升此詩虛實相間 不過龔顯升願意把自己對史事看法抒發出來與 蕭登壽分享 至少可看出兩人應是推心置腹之好友 四 土庫 元長詩社 雲林縣土庫 元長在地理上毗鄰而居 位於雲林縣中央偏西之地帶 依地理環境來 看 自然受到鄰近北港地區之影響 而就行政區的劃分來說 日治時期經過九次行政區 域變更 元長曾被劃至北港郡下 且土庫 元長多位傳統作家亦出自北港鄉勵吟社 故 就文學體系而言 受北港影響不可不深 前述斗南吟社創社宗旨亦為復興將頹之漢學 全盛時期社員有八十幾人 屢向全島 徵詩 但由於該社每月例會並未正常召開 僅活躍於 1928 年至 1931 年 即成立後三年 陳錫津 斗南吟社詩選錄 雲林文獻 2 卷 2 期 1953 年 頁 552 按 應為 1928 年 陳錫津 斗南吟社詩選錄 雲林文獻 2 卷 2 期 雲林 雲林文獻委員會 1935 年 頁

103 時間 且社員常以個人名義或僅聯合 2-3 人於 詩報 發表詩作 因此在如此不穩定的 情形下 蕭登壽僅有個人詩作發表 所以作品中可見落款為土庫蕭登壽 元長蕭登壽等 字 褒忠吟社為筆者所查唯一有蕭登壽課題詩作留存之詩社 雖然其創社時間不明 但 於鄭定國所編之陳延年 雪杏軒吟草 表示 從陳延年保存的 褒忠吟社課題 稍微曉得活動時間約在 1939 年至 1946 年 當 時成員有吳莫卿 蕭登壽 蔡秋桐 吳水鏡 陳延年等二十四人5 根據筆者查詢 褒忠吟社課題 發現蕭登壽有課題詩作 18 首 且皆署名 富山壽 一 算是蕭登壽在日治皇民化時代下的抉擇 也幸而有此項田野調查資料 始能讓詩 人參加詩社之資料更趨完整 在詩人目前為人所知的有限詩作當中 也有越多詩作得以 互相參照 以觀詩人之興觀群怨 蕭登壽的詩作還曾出現在西螺地區的菼社詩稿之中 但於菼社之社員名單中未見其 名 且蕭登壽出現在菼社的兩首課題詩作為昭和 6 年 1931 年 以年代來看當時早已 併入嘉社 1923 年併入 蕭登壽參加過的汾津吟社亦併入嘉社 故蕭登壽屬於嘉社之 一員 卻沒有確切證據為菼社社員 頂多只可以說是菼社的侶友 在更後期的六鰲詩社 是戰後雲林古典詩壇的重要組織 創社時間約為民國 42 年 1953 年 其社員名冊中也 有蕭登壽的名字 但六鰲詩社成員雖多但分散 不出數年又告沉寂 且蕭登壽當時已屆 七十 依上述當時詩人心境與創作動機來看 應已無詩社活動痕跡 徒留遺憾 郵傳佳句雨淋天 握別情深似數年 北港由來文雅地 偷閒有日會諸賢 陳錫津 和北港醫師蕭登壽瑤韻 東遊雜詠詩集 頁 10 和蕭登壽共同草創斗南吟社的陳錫津 生於清光緒 19 年 1893 年 在日治時期曾 改名為東條國津 而蕭登壽亦曾有富山壽一之名 此一經歷兩人可說是不謀而合 但兩 人工作上分屬不同領域 陳錫津在十九歲畢業於梧棲公學校後 於大正 11 年 1922 年 至警界服務 被稱為 佩劍詩人 他的 和北港醫師蕭登壽瑤韻 中雖可見兩人之友 情 不過由 握別情深似數年 和 偷閒有日會諸賢 兩句可知兩人因工作繁忙 應不 常見面 後陳錫津受頒精勤賞 蕭登壽特作 陳君錫津受精勤賞感懷和韻敬祝 詩中 讚賞陳錫津為民造福 並且不分貴賤 詩中亦可見傾慕之情 五 新港鷇音詩社 新港庄林維朝於 1922 年設立鷇音詩社 總計新港 溪口 大埤等十數名入社 即 張象賢 何際虞 林開泰 張進國 洪大川等十一人 翌年參加嘉社 鷇音 是雛鳥 5 鄭定國 陳延年 雪杏軒吟草 雲林 新生印務局 民國 94 年 5 月 頁 1 93

104 咬 破 蛋 殼 將 出 之 聲, 取 初 學 之 意, 勗 冕 青 年 從 頭 學 起 林 維 朝 ( ), 字 德 卿, 號 翰 堂, 別 署 怡 園 主 人 臺 灣 嘉 義 新 港 人 其 先 林 緣 於 乾 隆 間 從 漳 州 龍 溪 移 住 諸 羅 板 頭 厝, 以 農 興 家 曾 祖 某 移 住 新 港, 從 平 戴 潮 春 之 亂 有 功 維 朝 生 於 同 治 七 年 (1868), 七 歲 從 林 逢 其 學, 遍 讀 經 史 及 八 股 試 帖, 更 縱 覽 小 說, 好 圍 棋, 嚮 往 統 管 歌 曲 跑 馬 之 事 光 緒 十 三 年 (1887) 中 嘉 義 縣 學 生 員 第 十 一 名 十 七 年 任 嘉 義 團 練 分 局 長, 翌 年 陞 打 貓 石 堡 團 練 局 長 等 職, 而 他 雖 係 文 人, 頗 富 韜 略, 曾 同 新 港 縣 丞 陳 仁 山 剿 滅 溝 尾 寮 庄 匪 首 黃 矮 乙 未 割 臺, 嘗 內 渡 大 陸 東 山 原 籍 唯 懷 鄉 心 切, 兩 年 後 復 返 臺 時 地 方 騷 擾, 曾 協 助 日 軍 綏 靖, 受 殖 民 當 局 重 視, 擢 用 為 街 莊 長, 並 聘 為 公 學 校 教 師 1902 年 授 佩 紳 章 1904 年 以 新 港 街 莊 長 兼 任 大 潭 區 長, 二 年 後 重 攝 月 眉 潭 區 1908 年 晉 陞 為 嘉 義 廳 參 事 1913 年 更 兼 嘉 義 銀 行 董 事 長 明 治 三 十 九 年 (1906), 嘉 南 平 原 大 地 震, 新 港 有 51 人 死 於 震 災, 奉 天 宫 前 後 殿 傾 圮 新 港 地 區 家 屋 全 倒 者 310 棟, 唯 一 傳 習 漢 學 的 登 雲 書 院, 也 夷 為 平 地, 為 了 延 續 漢 文 化, 林 維 朝 在 自 己 的 宅 第 開 辦 私 塾 漢 學 在 乙 未 割 臺 後, 端 賴 書 院 延 續 生 機, 明 治 三 十 一 年 (1898), 日 人 頒 布 書 房 義 塾 規 則, 加 以 限 制, 登 雲 書 院 倒 塌 後, 不 得 重 建, 林 維 朝 為 傳 遞 漢 學 薪 火, 毅 然 決 定 在 古 厝 怡 園 開 館 授 徒 大 政 八 年 ( 民 國 八 年 ), 日 本 頒 布 臺 灣 教 育 令, 禁 止 私 塾 書 院 教 習 漢 文, 不 顧 日 本 當 局 側 目, 怡 園 仍 然 弦 歌 不 輟, 洪 厝 鄉 賢 洪 大 川 即 是 他 最 後 收 的 學 生 ; 又 於 大 正 11 年 ( 民 國 11 年 ), 在 新 港 成 鷇 音 吟 社, 搶 救 日 漸 衰 頹 的 漢 學 藉 詩 文 之 唱 酬 以 延 斯 文 一 脈 他 更 理 解 到 宗 教 之 重 要, 漢 禮 樂 藉 廟 宇 為 活 動 場 域, 乃 重 修 奉 天 宮, 並 將 登 雲 書 院 春 秋 二 季 祭 孔 時 之 樂 局, 取 簫 韶 九 成, 鳳 凰 來 儀 之 義, 改 辦 為 鳳 儀 社 更 獎 倡 新 港 北 管 劇 團 舞 鳳 軒, 為 新 港 贏 得 北 管 巢 之 美 譽 其 本 人 亦 致 力 鄉 邦 文 獻, 曾 任 嘉 義 縣 志 編 纂 委 員, 完 成 新 港 地 區 學 制 調 查 事 項 著 有 自 傳 勞 力 略 歷 文 稿 雜 作 及 詩 集 怡 園 吟 草 等 編 有 怡 園 唱 和 集 壽 詩 文 集 附 並 蒂 菊 詩 等 1934 年 去 世, 年 六 十 七 抬 棺 送 葬 者 數 百 人, 而 當 年 滿 山 白, 整 條 街 都 是 人, 兩 邊 都 有 人 擺 路 祭, 連 乞 丐 也 來 祭 拜 可 謂 備 極 哀 榮, 為 臺 灣 文 人 自 我 實 現 之 典 型 擔 任 汾 津 詩 社 社 長 的 洪 大 川 在 廿 歲 那 年, 曾 蒙 好 友 推 薦 至 柴 林 擔 任 教 塾 一 有 閒 暇, 即 以 讀 書 為 消 遣, 每 遇 韻 府 關 鍵, 卻 苦 於 無 人 能 指 點 不 久, 因 感 冒 求 醫, 由 林 開 泰 ( 林 維 朝 之 子 ) 介 紹 並 拜 林 維 朝 為 師, 自 此, 並 游 於 前 清 秀 才 林 維 朝 與 新 竹 吳 蔭 培 二 夫 子 之 門, 一 坐 春 風, 連 沾 化 雨, 每 遇 花 晨 月 夕, 擊 鉢 催 詩, 經 餘 精 義, 堪 資 互 證! 如 此 在 二 位 碩 儒 三 年 薰 陶 之 後, 國 學 造 詣 更 臻 厚 實, 由 此 可 見 兩 詩 社 交 遊 師 承 一 脈 6 六 嘉 義 淡 交 詩 社 6 參 考 洪 大 川, 事 志 齋 吟 草 自 序, 臺 北, 文 和 印 刷 公 司,1966 年, 頁 1 94

105 1931 年 夏 創 立, 創 立 者 何 木 火 林 燦 玉 李 詩 全 吳 敬 明 諸 氏, 欲 提 倡 國 學 以 提 倡 民 族 精 神, 然 而 日 警 對 省 民 之 集 會 結 社 監 視 甚 嚴, 務 必 藉 研 究 詩 學 掩 飾, 否 則 無 以 自 全 初 僅 聚 首 敲 詩, 參 加 者 日 眾, 昭 和 七 年 (1932) 春 天 於 何 木 火 所 營 中 央 福 客 寓 正 式 設 社, 置 辦 事 處, 每 星 期 日, 必 作 擊 鉢 吟 及 課 題, 社 員 輪 流 值 東, 不 置 社 長, 每 年 開 一 次 大 會 昭 和 十 年 (1935)11 月 18 號 第 三 回 大 會 決 議 加 入 嘉 社 全 島 聯 吟 會 昭 和 十 二 年 (1937)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日 本 官 方 監 視 詩 社 特 嚴, 時 常 索 閱 詩 稿, 社 員 黃 蘭 馨, 當 時 被 日 警 誣 諂 為 間 諜, 遂 不 得 不 將 擊 鉢 例 會 停 閉, 改 為 秘 密 集 會, 而 抒 寫 胸 中 之 牢 騷 洪 大 川 也 在 此 時 轉 赴 北 港 民 國 卅 四 年 (1945) 四 月, 嘉 義 市 受 盟 機 轟 炸, 詩 稿 燬 滅 戰 後 疏 散 的 社 員, 漸 次 歸 回, 社 務 由 張 振 榮 施 淵 龍 辦 理, 雖 不 開 擊 鉢 吟 會, 但 適 逢 全 國 詩 人 大 會, 鯤 南 七 縣 市 聯 吟 會, 或 嘉 義 縣 市 聯 吟 會, 皆 派 員 參 加 七 東 石 樸 雅 詩 社 石 社 朴 子 地 方 人 士, 於 民 國 十 一 年 敦 聘 宿 儒 楊 爾 材, 在 朴 子 配 天 宮 講 授 漢 學 日 籍 東 石 郡 守 森 永 信 光 為 鼓 吹 詩 教, 特 邀 請 地 方 上 有 志 之 士 黃 啟 棠 黃 啟 南 黃 傳 心 鄭 慶 朝 等 人 創 立 詩 社, 並 定 名 樸 雅 吟 社, 由 楊 爾 材 擔 任 社 長, 有 社 員 三 十 八 名 爾 後, 在 民 國 廿 一 年 招 收 十 七 名 學 員, 民 國 四 十 二 年, 曾 任 臺 灣 省 議 會 議 員 的 蔡 錦 棟 繼 任 社 長, 又 招 募 學 員 百 餘 名, 在 朴 子 高 明 寺 開 設 詩 文 研 究 班, 為 期 四 個 月 但 此 後, 因 時 代 變 遷, 致 使 樸 雅 吟 社 社 務 停 頓, 至 今 逾 半 世 紀 之 久 民 國 一 百 年 年 底 已 由 梅 嶺 文 教 基 金 會 董 事 長 黃 銀 漢 正 式 復 社 1933 年 12 月 10 日 成 立 於 東 石 港 黃 三 緘 黃 傳 心 黃 謙 容 林 眠 雲 蔡 痴 先 陳 安 奇 楊 維 繁 吳 蘊 輝 蔡 鴻 謨 黃 藏 玉 等, 時 感 濱 海 文 化 之 衰 頹, 乃 提 倡 斯 文 於 僻 隅, 時 邀 集 會, 互 相 切 磋, 研 究 韻 學, 陶 冶 性 情, 宣 揚 固 有 文 化 道 德,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後, 諸 吟 友 星 散 光 復 後, 由 林 眠 雲 黃 秀 峰 吳 莫 卿 等 重 整 旗 鼓, 共 推 林 眠 雲 為 社 長, 秀 峰 莫 卿 副 之 東 石 距 離 北 港 路 程 相 當 的 近, 即 使 是 步 行 也 只 要 半 天 的 時 間, 而 同 屬 海 港 性 質 的 東 石, 在 人 文 交 通 經 濟 的 多 方 接 觸 下, 加 上 與 汾 津 諸 子 交 往 密 切 的 黃 傳 心 等 人 的 聯 絡 下, 必 定 和 汾 津 詩 社 有 著 密 切 的 往 來 八 臺 南 市 詩 會 昭 和 十 七 年 (1942) 元 月, 臺 南 市 各 社 詩 人, 以 臺 南 市 詩 會 名 義, 小 集 開 元 寺, 開 新 春 擊 鉢 吟 會, 題 為 七 絃 竹 在 張 禎 祥 與 何 如 璋 的 作 品 中 都 有 一 樣 的 題 目, 可 見 彼 此 都 有 互 相 往 來 與 交 流 昭 和 十 七 年 (1942) 二 月 小 集, 以 鄭 經 井 命 題 六 月 例 會, 命 題 七 鯤 觀 釣, 十 一 月 95

106 小集 題崁城月 此外又有登桂子山 鯤海飛帆等詩題 皆詠臺南市的歷史地理 後來 該會演變 乃成延平詩社 九 高雄壽峰詩社 1933 年高雄詩社林立 詩風鼎盛 詩社中人擊鉢切磋的機會大增 許君山和鮑樑 臣主持的壽峰吟會舉辦徵詩 其中就有來自水林的詩人周玉亭之名 壽山 十九 水林周玉亭 旗鼓東南一望遙 千秋壽嶺壯岹嶢 只看鶴駕停輿日 草木沾恩雨露饒 昭和八年 9 月 1 日 詩報第 66 號 十 周讀為周玉亭 字讀仙 久客嘉義 參加鄉勵吟社 與黃篆 曾人傑 人岸昆仲皆 投契 由王慶雲的 留別周讀窗兄 詩報 60 期 可知周讀 1933 年已 離開水林 至嘉義居住 偶而回到故鄉訪友 1934 年 周讀 曾人傑詞兄招飲席上賦 此以贈 周讀回到家鄉 與曾人傑兄弟相聚 飲酒作詩 相互勉勵 葉美玲曾訪問李 丁紅先生 談到周讀其人其事 周讀搬到嘉義後 參與麗澤吟社的活動 還曾和李丁紅 先生參加聯吟會的活動 持續寫作 周讀參與鄉勵吟社的課題及 詩報 上的資料 現 存有 14 首詩 以詠懷的詩作為多 周讀在西元 1934 參加鄉勵吟社的課題 竹 榮獲 第一名 邱水謨第二名 周讀 商鞅 榮獲第四名 可見其詩學的功力 瀟洒扶疏影 靑清欲接天 無系搖曳韻 疑是奏笙絃 周讀 竹 詩報 88 號 周讀的這首詩 竹 是在加入鄉勵吟社不久 參與擊鉢活動 就榮獲第一名 可 見其韻學功力的深厚 首聯 瀟洒扶疏影 靑清欲接天 展現竹子挺拔 瀟灑風貌 竹 子四季常綠 姿態閑雅而美觀 綠影扶疏 顯其瀟灑風韻 竹有擎天之勢 蒼翠欲滴的 直上青天 尾聯 無系搖曳韻 疑是奏笙絃 形容竹子不受束縛 自由自在 迎風搖 曳的婆娑聲 好像是笙絃彈奏出美妙的音符 顯現出竹子清新脫俗的氣質 治秦已過十餘年 變法民間廢井田 苛政誅求魴尾赤 天資苛薄史猶傳 周讀 商鞅 詩報 112 號 周讀的這首詩 商鞅 得到鄉勵吟社的擊鉢的第四名 周朝時 實施井田制度 土地為公有 人民不得私相買賣或轉讓 故能杜絕土地兼併 貧富懸殊之現象 但是秦 孝公重用商鞅 實施變法以圖強 廢 井田制度 開墾荒地 肯定 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 96

107 魴尾赤 引用 詩 周南 汝墳 魴魚赬尾 王室如燬 毛傳 赬 赤也 魚勞 則尾赤 朱熹集傳 魴尾本白而今赤 則勞甚矣7 商鞅在內政上實施嚴刑峻法 以殘酷 苛刻的手段對待民眾 讓人民疲於奔命 失掉民心 所謂 得民者昌 失民者 亡 司馬遷 史記 商君列傳 言 商君 其天資刻薄人也8 使用詐術 喪失了信 譽和威望 淪落天涯已數秋 披星帶月嘆霜頭 浮生只有江湖客 一世飄萍不定遊 其一 頻年淪落太無聊 囘望鄉雲心欲焦 海角層樓望明月 不堪清冷可憐宵 其二 周讀 旅感 詩報 52 號 首聯出自白居易的 琵琶行 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的典故 出門 在外的旅人 經年累月在外奔波 獨居旅館 身邊無親人相伴 哪種寂寞無依 特別滄 桑 乙未割臺 一些飽讀詩書之士 不願為異族統治 有的奮勇抵抗 壯烈成仁 有的 內渡大陸 誓不侍日人 有的留在臺灣 消極的從事漢文化的傳承 周讀客居他地 感 受特別深刻 落魄江湖行 像無根的浮萍 到處漂泊不定 最後一句 一世飄萍不定 遊 象徵作者的人生境遇 起落不定 唐宋之問 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 經冬復歷 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這是一個長期客居異鄉 久無家中音信的人 在行近 家鄉時所產生的一種想知道又怯於知道的心理狀態 一個離鄉背井之遊子 長久離家 思鄉深切 所以說 心欲焦 登上高樓 望著天上的明月 不知離別苦 天涯遊子哪 能忍受漫漫的長夜 以 無聊 清冷 可憐宵 心欲焦 刻劃作者思鄉的憂傷 處處反映詩人內心複雜之苦悶與予盾 極目連雲 稏9隆 依然到處有哀鴻 嘆聲雜興蛙聲鬧 恍似春雷霹靂中 周讀 農家嘆 詩報 87 號 農人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然而事與願違 日人治臺 臺灣 成為日人剝削 壓榨的地區 統治當局實施苛刻的 田租稅賦 無所不用其極的壓榨 參閱四庫經典城市-經部網誌 漢司馬遷 史記 卷 68 頁 /10/24 稏 稻名 廣韻 去聲 禡韻 見教 育 部 異體字字典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 員會編輯 C

108 民脂民膏 使得人民生活艱困的環境中 哀鴻遍野 作者藉由 嘆聲 與 蛙聲 來暗 示臺灣人的無奈 即使在饑餓之中 仍須從事農作 笨港相逢倍有情 一番世事話心傾 幾杯濁酒開懷飲 揮麈敲詩細品評 愧我前途同阮籍 羨君壯志繼班生 于今已是雷陳感 詞友知交屬雅成 周讀 曾人傑詞兄招飲席上賦此以贈 詩報 89 號 所謂 臭味相投 物以類聚 曾仁杰與周讀非常投契 能在笨港相遇 自是有 緣 相聚則喜 兩人特別珍惜相遇的時光 開懷暢飲 吟詩品評 頸聯二句 愧我前途 同阮籍 羨君壯志繼班生 當時曾仁杰主持鄉勵吟社的社務 致力於漢學傳授 與北 港汾津吟社的社員相互唱和 因此 周讀稱讚曾仁杰如班固一般的豪情壯志與文筆 而 自己雖有濟世之志 然而前途茫茫如阮籍似的 藉酒以消愁 尾聯 二句 于今已是雷 陳感 詞友知交屬雅成 引用 後漢書 卷 81 獨行傳-陳重傳 雷義傳的典故 東漢 陳重和雷義二人友好 遇有為官良機 皆禮讓對方 鄉里傳誦為 膠漆自謂堅 不如 雷與陳 曾仁杰與周讀同為詩友 互相切磋詩藝 顯現詩友之間真摯的情誼 所以 由上述各個詩社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汾津詩社的交遊範圍廣大 並且與詩友的 聯絡相當頻繁 並且透過作品的切磋 抒發性靈 第二節 汾津吟社作品的內容 一 詩友唱和情感真摯 寓情於文 一 詩社交遊 傳統文人結社以詩文締交是一普遍風氣 龔顯昇與詩友唱和之詩作 則反映出詩人 相濡以沫的友情 其與倪登玉 施梅樵 林友笛 許君山皆有唱和之作 民國 29 年 1940 年 倪登玉遠從臺北來訪 龔顯昇熱情招待 並寫了一首 客舍話舊 發表在 詩報 第 245 號 對詩友來訪的歡欣之情溢於言辭 四圍松竹助清吟 聚首忘形共賞音 自是情深緣又厚 一樽相對故人心 98

109 而倪登玉則寫了 賦呈龔顯升先生 詩報 245 號 騷壇健將久聞名 邂逅今宵喜識荊 旅邸聊開一樽酒 論文直欲到天明 詩中除讚揚龔顯昇之詩才 亦流露文人志同道合 惺惺相惜的相互激賞之情 兩首 酬唱之詩作除可看出兩人深厚濃郁之情分 亦可見詩人參加聚會時的情趣風雅 龔顯昇 則又寫了 敬和倪登玉先生賦呈龔顯升先生韻 詩報 245 號 送窮偷得賣文名 合向相如認負荊 差喜吟身同健在 不妨心地署光明 民國 45 年 1956 年 龔顯昇還有七絕 登玉詞兄臨北港賦呈 中華詩苑 4 卷 2 期 一首 陽春有脚到汾津 品茗談時忘主賓 絕好知音逢逆旅 半窗人語老鄉親 可見兩人的情誼長達十數年 除了與倪登玉友不少唱和詩外 龔顯昇與許君山的交誼也 算深厚 他的酬唱詩中有幾首是次許君山韻的 諸如 次許君山席上呈汾津諸君子 詩報 244 號 鞭系帽影恣遊春 吟到梅花句有神 卅載光陰如逝水 一肩行李總勞人 情真豈在分心腹 語諱何曾露齒唇 我愛環球能自轉 腳跟猶帶火風輪 次許君山席上賦呈買牛翁 蘇鴻飛兩詞友 詩報 244 號 耕春忙煞買牛翁 曉著輕衫掬翠紅 燕賀登堂呈瑞氣 鷹聲入耳帶和風 眼前建設期興亞 劊後勤勞力奉公 況復文章堪報國 硯田無稅樂無窮 次許君山至北港逢雨口占韻 詩報 244 號 不堪迴雁塔重遊 遺恨千秋篋底收 99

110 南內一鈴聲慘絕 淋漓似為乃兄流 民國二十九年十月 鹿港施梅樵訪汾津吟社 寫了七律 過汾津吟社賦示諸賢 龔顯昇寫了二首詩和之 和施梅樵先生過汾津吟社賦示諸賢韻 詩報 234 號 不羨金鰲頂上遊 平生眼界隘歐州 長篇詎落三唐後 小楷能書兩晉秋 學海能容名士鯽 鏡湖喜共美人舟 捲濤閣集清新句 聊為後生作唱酬 其一 曾經滄海逐雲遊 五嶽歸來藐十州 半世名山勤著作 一支健筆補春秋 談心縱有劉伶酒 放眼寧隨范蠡舟 惠我珠璣欣百讀 陽春白雪愧難酬 其二 同年 林友笛亦寫了七律 呈汾津吟社諸君子 一首 而龔顯昇也寫了二首詩和之 和林友笛詞兄呈汾津吟社諸君子原韻 詩報 234 號 性樸真真大雅賢 孤山乍下一神仙 甘將綠萼調羹料 付與青杉造酒筵 鷺入汾津鷗得侶 詩交後輩筆忘年 何當更把隨身笛 喝破儒林噤口蟬 其一 老思讀易繼前賢 養性修真欲學仙 市隱一隅求聖卜 樽開七夕醉吟筵 漫言聚首無多日 却喜瞻韓已有年 自笑嵇康疎懶甚 吞聲我亦類秋蟬 其二 在這些與詩友往來唱和之作 可看出龔氏對漢詩創作的執著與使命感 以及如何從 100

111 中獲得心靈的洗滌與友誼的慰藉 作育英才似植林 殷勤灌溉使成蔭 文風振起籌謨遠 道德潛移啟迪深 萬里鵬程豐健翮 六年基礎奠南針 誨人不倦原天職 莫負邦家一片心 呂雲騰 民國四十五年任育英國校代理校常與同仁共勉 和協同心 培十年樹木 安祥共濟 育萬年英才 呂雲騰 民國四十九年九月一日和安國校創校任校長和安為冠首自勉 10 悠悠歲月育群黎 二八二年史文稽 教澤滋培桃李秀 英髦傑出棟樑齊 絃歌聖道承鄉校 木鐸文風繼聚奎 百載南陽新氣象 樹人學待冠中西 笨港公館播書香 衛道傳經教澤揚 鄉校文風成典範 聚奎木鐸震綱常 栽培名士追聖賢 啟化蒙童福梓桑 樹木樹人心有 南陽國小績芬芳 呂雲騰 紀念笨港鄉校創立兩二百八十二周年慶祝南陽國小創校一百週年以百年樹人為 題 悠哉北港 美矣南陽 先賢創校 吾笨光芒 菁莪培植 遐邇稱揚 匡扶聖教 源遠流長 斯文一線 經繼鄉痒 10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西元 2000 年 5 月出版 中華傳統詩集 第七輯第 30~45 頁 101

112 聚奎命脈 永播書香 人才輩出 儲附棟樑 絃歌不輟 譽著合疆 復興文化 史輝輝煌 竿頭百尺 校運隆昌 呂雲騰 讚 由於呂雲騰先生當過校長與報社的記者 所以寫的祝賀的詩都與他的職業有密切的 關聯 他所祝賀的大多是某學校的校慶或是某校長的就職 更或是某地的寺或妙的建 成 而由於這些都與他的職業有關 所以只要有相關活動 他都會寫詩來祝賀 來表達 他的祝賀的心情 本首是他任職於育英國校代理校常時所寫的詩 是他為了與那所學校 的各老師同仁勉勵讓學生之道及傳達他們的教學理念 而寫的一首詩 內容主要在說明 老師的耐心及對教學的熱愛 是灌溉學生知識的要點 而把每位學生教育成有用的人 才 也是每個老師該有的責任 文中多以稱道北港的南陽之創校美德 及南陽國小的未來期望 此類型的詩多半是 讚美詞句 不外乎是些歌頌詩詞 詩人愛國氣豪雄 創立西瀛啟後蒙 足立中流延道統 心懷大漢繼遺風 敲今音響千秋句 戛玉聲喧百世崇 華祝社齡逢九秩 昭明聖業慶呼嵩 就像是愛國詩人一樣 延續我們漢族的遺風 為了中國的道統 為了古代流傳下來 的精華文學 我們要用可以敲響古今的驚人詩句 讓我們詩社昌盛起來 並且永永不衰 此詩多是期勉句 期待詩社的未來更加美好 二 詩友暢達 (登玉) 人生世上復何求(培坤) 韻事倘能長此樂(龔伴) 不堪詩思冷於秋(培坤) 龔伴 席上聯句 七絕 詩報 第 214 期 第 21 頁 昭和 14 年 倪登玉 字韞山 號千乘客 生於明治卅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臺北市 102

113 人 嘗從陳進卿茂才及歐劍窗 林述三諸名宿遊 原隸潛社 性耽風雅 嗣加入瀛社 北鷗 天籟等詩社 民國七十七年卒 享壽九十 宴席之上 詩人彼此唱和 志同道合的朋友 不需言語多說些什麼 往往詩性所至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 各自展現同樣的韻事之情 不過 韶光易逝 美好的夜晚雖然美好 但是 為歡幾何 若能付出任何的代價將這難忘的片刻留下 想必能讓這個夜晚之宴更 加完美 詩人有著比常人更加敏銳的情感 面對匆匆流逝的歲月 天下豈有不散的筵席 這 種落寞難以承受的悲苦 在酒酣耳熱之時讀來 實在令人難以宣洩 楚天一角寫雲羅 筆法鍾王信不訛 疑是漢臣相問訊 數行似帶淚痕多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悵臥新春白袷衣 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 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 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鐺緘劄何由達 萬里雲羅一雁飛 唐李商隱 春雨 李商隱( )字義山 號玉溪生 懷州河內 今河南沁陽 人 因受牛李黨爭排 擠 潦倒終身 他的詩長於律 絕 富於文采 風格色彩濃麗 多用典 意旨比較隱晦 以 無題 組詩最為著名 有 李義山詩集 這是一首情詩 春雨瀟瀟 情絲繚繞 春雨中望著對方居住過的經紅樓 對伊人思 念之情宛若雨絲 飄飄嫋嫋 而引發出許多懷思的情愫 有追思 有夢境 有摯情 有 畫意 極盡情思之苦 最後連情書都無法寄出 更可知這種思念的無奈而又無盡 蘇鴻飛在這首詩作中充分展現詩人的才學 李商隱的詩一直是後世相當難以解讀 的 但蘇鴻飛巧妙的用典 也將那種情人幽思的情緒帶出 雖身處楚地 但滿胸豪氣 忠貞之心 彼此有著同一目標的道友 不願做偏安江南新亭對泣的士子 九鳩七鴇畏雲羅 墨跡遙天蘸逝波 羨汝象形知六法 書空咄咄究如何 103

114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關關雎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毬 參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鍾鼓樂之 詩經 國風 周南/關雎 肅肅鴇羽 集於苞栩 王事靡盬 不能藝稷黍 父母何怙 悠悠蒼天 曷其有所 肅肅鴇翼 集於苞棘 王事靡盬 不能藝黍稷 父母何食 悠悠蒼天 曷其有極 肅肅鴇行 集於苞桑 王事靡盬 不能藝稻粱 父母何嘗 悠悠蒼天 曷其有常 詩經 唐風 鴇羽 鳩 鳥名 即魚鷹 鴇 鳥名 似雁 性不善棲木 作者自比鳩鴇 欽羨汾津諸君 子的友好 也提及對於在場同好書法技巧的巧妙與意境之高超 却疑濡墨向天河 寫盡秋光意匠多 筆跡居然題塔樣 排行次第便飛過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唐太宗貞觀廿二年 西元 648 年 當時的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 在當 時的都城長安內興建了 慈恩寺 登基之後 在永徽三年 西元 652 年 於寺內興建 仿照印度雁塔的形式建塔 收藏玄奘從印度帶回來的大量經典 稱為 雁塔 後來薦 福寺內也建了一座雁塔 為了區別 把慈恩寺的雁塔稱為 大雁塔 薦福寺者為 小 雁塔 對於唐代士子來說 大雁塔 所代表的不只是佛教史上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功 成名就的象徵 唐中宗神龍年間 有張姓進士遊覽大雁塔後題名塔壁之上 其他人紛紛 104

115 仿效 到後來 士子入京應舉 如果中了進士就會到這裡題名 雁塔題名 也成為科 舉中試的象徵 雁塔牆壁上曾經題滿了當代進士的名字 這是唐代文人的特殊風氣 雁 塔題名 當時考科舉入進士的人 在赴了曲江的探花宴後 都會到大雁塔留下自己的 名字 許多著名詩人遊訪了大雁塔後 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 像是白居易 29 歲考 中進士 寫了 雁塔題名 詩 慈恩塔下題名處 十七人中最少年 而劉滄更豪邁的 題下 及第新春選勝遊 杏園初宴曲江頭 紫豪粉壁題仙籍 柳色簫聲拂玉樓 把雁 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 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施梅樵 字天鶴 早年自號雪哥 壯歲更號蛻奴 晚年改號可白 清同治九年十一 月一日 西元 1870 年 12 月 22 日 生 彰化鹿港人 原籍福建晉江 祖父閣銓始由晉 江渡臺 卜居鹿港 父詒瑜 家珍 清同治歲貢生 曾官福寧教諭 梅樵少學於溫陵 年廿四 以府考案首入泮 不幸翌年中日甲午戰起 臺灣割讓予日 避亂晉江 待臺局 穩定後始返鹿港 惟不願辱身於異族 遂絕意仕進 但以詩酒遣其生涯 與同志洪月樵 許夢青 蔡啟運等創設鹿苑吟社 以郵筒唱和 聯絡南北詩人聲氣 又嘗加入鹿江詩會 中州敦風吟社 並任大冶吟社顧問 積極從事詩教 中歲以後 到處設帳授徒 足跡遍 及南北 以延斯文一脈 臺灣淪於異族統治五十載 而民族精神賴以不墜 各地之詩社 實發生重大作用 梅樵亦有力焉 其詩文 書法俱佳 有名於時 生平風流自賞 奈遭 際迍邅 只以教學自給 以詩人終其身 牢騷抑鬱 生活蕭條 其文未曾結集 詩稿則 有 捲濤閣詩草 有大正年間刊本 章太炎先生對之評價甚高 又有 鹿江吟集 及 玉井詩話 皆中年以後作 初未有刊本 迨民國四十六年其姪施讓甫始按詩體分類 編次 排印行世 名曰 鹿江集 作者與諸位有著相同背景的朋友 彼此酣傷賦詩 同有所愛 但面對的是一種家國 遽變的景況 身上留著的是華人的血脈 心中所習慣的是來自於故國的文化根絡 傳統 士人所謂何事 無非是修養立身將其所學抱負國家 不過 一樣的志士之思 騷人之念 面臨越來越強暴的日本統治 連最基本安身之舉都不可得了 更何況是 雁塔提名 呢 淮南一葉洞庭波 乍見湘雲送雁過 疑是羲之留筆跡 數行珍重看橫拖 雁字 七絕 詩報 第 233 期 第 18 頁歡迎梅樵 鴻飛 水謨 炳圭 培坤 龔伴諸 先生 昭和 15 年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風 洞庭波兮木葉下 薠兮騁望 與佳期兮夕張 鳥萃兮蘋中 罾何為兮木上 105

116 沅有茝兮醴有蘭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 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臯 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 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 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 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 辛夷楣兮葯房 罔薜荔兮為帷 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 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 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 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並迎 靈之來兮如雲 屈原 湘夫人 陳培坤想必應是國學基礎十分雄厚之人 此詩一開始運用楚辭中屈原湘夫人的典 故 道出秋天蕭索的景象 驚見避冬南方的雁鳥 由景轉入說理 在詩人相聚的相處中 彼此大筆揮毫盡顯神通 對於久聞許久的朋友多有贊許 並且認為對方的書法技巧不輸 給一代書聖 這當然是朋友之間彼此應和的應酬之語 但是也由此可從中窺見詩人聚會 時熱鬧至極之景 離別之時 那種相見恨晚不得不別之心更感戚切 三 賀喜 婚弔 人際關系是指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的社會關係 又稱為 社交 屬於社會學的範疇 包括朋友關係 同學關係 師生關係等 人是社會動物 每 個個體均有其獨特之思想 背景 態度 個性 行為模式及價值觀 然而人際關係對每 個人的情緒 生活 工作有很大的影響 甚至對組織氣氛 組織溝通 組織運作 組織 效率及個人與組織之關係均有極大的影響 詩社成員身為社會關係裡的組成份子 自是無法脫離其外 106

117 祝承道統氣如虹 聯貫浩然正派雄 合力創新崇惕老 報刊騰茂頌昌公 四時與論春秋筆 十萬文章宇宙風 周到關懷民暫仰 年年社慶共呼嵩 呂雲騰 慶祝聯合報創刊四十週年誌慶 11 身為鄉里耆老又當過記者 所以在聯合報創刊四十周年就送了這麼一篇文章 文章 中讓人感受到他對報社四十周年之喜 還希望年年都有社慶 聯合報是後來呂雲騰先生 的歸宿 想想這位老詩人年老 關懷社會並且報導 為了這個社會 應該不難想像他的 內心是熱心向著這個社會的 為了國家社會 並且能更快速的讓民眾瞭解各項事情 加 入報社與教育莘莘學子也許是文人幫助的最快途徑吧 夙幕澎湖錦繡同 海濱嚋魯有遺風 詩書普化千秋重 道統宏揚萬古從 九十星霜敲缽韻 三千珠玉入吟筒 扶輪大雅生花筆 勝會開來紀偉功 呂雲騰 西瀛吟社八十五週年誌慶 12 期盼詩社能昌盛 弘揚古今中國偉大的文學思想 在文學筆下的花花世界 如何才 能不流入俗套 創造出更美妙的文章詩文 慶祝詩社 並且期待著詩社更為美好的未來 希望詩社能長長久久的流傳下去 孔仁孟義學深研 求得軒開惠海邊 桃李栽培功浩瀚 風霜閱歷道延綿 源流長遠承洙泗 志節高超效聖賢 輩出人才匡世俗 追思典範賦詩篇 13 呂雲騰<懷李西端夫子> 因為自己也同樣身為老師 而有所感懷 李西端夫子對儒學有深入的研究 栽培出 許多的人才 閱歷豐富 師道傳承長遠 志節超高模仿古聖賢 其教育出的人才 多是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西元 2000 年 5 月出版 中華傳統詩集 第七輯第 30~45 頁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西元 2000 年 5 月出版 中華傳統詩集 第七輯第 30~45 頁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西元 2000 年 5 月出版 中華傳統詩集 第七輯第 30~45 頁 107

118 國家棟樑 吾用詩篇來感懷他 作者寫詩 希望自己能如李西端先生一樣教育出許多對 國家有用的人才 大夫銜署亦詩豪 爾雅溫文品德操 脉察浮沈同扁14董15 句成香艷比劉曹16 吟風詠月聲名遠 起死回生藝術高 五七中醫欣及第 盟鷗慶祝共揮毫 陳松齡 祝會員李明泰五十七年度特種考試中醫師及格 三首之一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9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 月 1 日 朝磨夕勵志堅操 盡把千金默記牢 藥配君臣遒古聖 症分表裏邁今豪 醫科列榜家聲遠 學士題名地位高 捷報傳來欣有慶 餘光普照及吾曹 陳松齡 祝會員李明泰五十七年度特種考試中醫師及格 三首之二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9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 月 1 日 終朝發憤夜焚膏 雨晦風瀟不憚勞 銜繼孫秦方妙用 醫傳薛葉脉精操 杏林春德心懷壯 橘井施仁意志豪 14 扁鵲 原姓秦 名緩 字越人 又號盧醫 生卒年代不詳 傳說中中國戰國時田齊勃海郡莫州 今河 北任丘 人 一說為山東長清人 由於他的醫術高超 被認為是神醫 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 的黃帝時神醫 扁鵲 的名號來稱呼他 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 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 據 漢書.藝文志 載 扁鵲有著作 內經 和 外經 但均已失佚 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 難經 亦為 扁鵲所著 15 董奉 字君異 侯官縣人 東漢末年及三國時代著名醫師 與華佗 張仲景齊名為 建安 三醫 醫術記載較少 福州長樂市有董奉山 山上有 漢董奉煉丹處 古迹 山下董奉家鄉建有 杏 林始祖董奉草堂 蕫奉生前 歿後均有許多靈妙的事蹟 如治癒交州刺史士燮 拯救豫章百姓等 被江 西 福建等地民眾尊為醫神 奉祀香火 16 出自元好問元好問 論詩三十首 其二 對其中 曹 之爭議主要分為四種觀點 一 指曹植 二 指曹操 三 指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 四 指以曹氏為代表的建安文風 歷來的評注者都認為是曹植 如郭紹虞先生在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小箋 中就這樣認為 大部分的文學史也採用第一種觀點 如袁行 霈文學史 他們認為從歷代詩家評論來看 詩歌史上 曹劉並列 一般當是指曹植 劉楨 如鐘嶸 詩 品 昔曹劉殆文章之聖 及杜甫寄高適詩 方駕曹劉不啻過 之語 其義原指曹植 劉楨 故 滄 浪詩話 之論 曹劉體 云 子建 公幹也 詩品 論曹植詩為 骨氣奇高 詞採華茂 論劉楨詩 則謂 仗氣愛奇 動多振絕 真骨淩霜 高風跨俗 但氣過其文 雕潤恨少 此後元稹之論杜詩亦有 氣 奪曹劉 之語 108

119 民國戊申參特考 事前祝賀看騎鼇 陳松齡 祝會員李明泰五十七年度特種考試中醫師及格 三首之三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19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1 月 1 日 陳松齡慶賀會員李明泰高中中醫之作 黃帝內經說道 善診者 察色按脈 先別陰 陽 審清濁而知部分 視喘息 聽音聲而知所苦 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 按尺寸 觀 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 以治無過 以診則不失矣 從 脈察浮沈 可以得知陳松齡想 必也略通中醫 並將李明泰的醫術高明推崇成古代的扁鵲 董奉 書寫詩作的能力比況 魏晉時代的曹植 劉楨 曹植( ) 字子建 曹丕之弟 他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 的作家 詩品 稱 建安之傑 現在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最多 詩有八十多首 辭賦 散文完整的與殘缺不全的共四十餘篇 從這些作品來看 其成就的確在建安時期一般作 家之上 詩品 說曹植的詩 骨氣奇高 詞采華茂 很能概括曹植詩歌的藝術風格 曹植一生熱中功名 追求理想 遭遇挫折後 壯志不衰 轉多憤激之情 所以詩歌內容 充滿追求與反抗 富有氣勢和力量 這就形成了 骨氣奇高 的一面 欲知有關詩人之生平 思想 除了從其詩作尋線外 唯有藉著諸友互贈的詩作中略 知一二 茲從龔顯昇物故後 洪大川 高泰山 呂雲騰 張慶隆諸詩友皆作輓聯惋之 茲羅列如下 錦樣光陰一剎那 中年荒樂不勝多 金錢散盡詩為祟 鉄硯穿來墨尚磨 綺恨句題懷素紙 歡場曲按小紅歌 酒人燕市嗟零落 獨對樽罍空奈何 戲贈買牛翁 蔡漁笙 詩文之友 1 卷 6 期 孔孟同崇卅八秋 旋從雲閣訂藏遊 會當鴃舌侵來勢 累我傷心轉學劉 玉溪詩境待爭同 猶歎銅駝會棘中 筆致斗南鋒盡銳 畏人誇道是掄魁 乙酉年來感擇居 寄鄰儘可慰秋余 今朝忽作騎鯨去 空使人還痛素車 敬悼龔顯昇詞兄千古 洪大川 詩文之友 20 卷 3 期 109

120 磺溪初識買牛翁 豪爽襟期意氣融 旅邸談詩情宛在 匆匆回首十年中 詩星忽報殞汾津 我為雲林惜此人 猶憶鯤南輪主辦 柬邀另眼見情真 力振詩風具熱忱 維摩抱病尚耽吟 樸津會上同筵宴 話舊欣然酒屢斟 嘅言後會恐難期 瘦骨龍鍾強自支 歲厄龍蛇終不起 臨風憑弔有餘悲 輓龔顯昇先生 高泰山 詩文之友 20 卷 3 期 顯筆燦鯤溟一字春秋難再貶 昇天嗟笨港教家機杼痛停 張慶隆 顯晦本天機莫恨無人欽嘯虎 昇沉原世運何愁遍地誚雕蟲 洪大川 顯詞林輝玉屑豈喪龍頭皆屬老 昇碩彥作金聲不貪鶴背亦登仙 呂雲騰 顯律走龍蛇空憫千秋人問價 昇臺勞口指猶存一縣席爭珍 洪子豪 敬悼龔顯昇詞兄千古 詩文之友 20 卷 3 期 輓聯中可見龔氏於詩壇之奉獻不遺餘力之精神 並終生以作詩為樂 直至去世前 其都還陸陸續續的發表詩作 參加吟會 這一點於 詩文之友 中便可印證 諸詩友之 輓聯載於 詩文之友 20 卷 3 期 民國 53 年 7 月 1 日出刊 推論龔氏約莫距此不久 前辭世 而 詩文之友 第 19 卷 5 期 民國 53 年 3 月 1 日出刊 尚見其七律 相如題 橋 二首 第 19 卷 6 期 民國 53 年 4 月 1 日出刊 尚見其 題臺灣擊鉢詩選 五律一 首 其對寫詩之熱忱 在文學的沃土上 開出燦爛的花朵 確實堪為吾人學習 二 舉目四望寫景自然 運景於文 110

121 前人詩作記遊散文純粹寫景 但汾津詩人卻突破了以寫景記遊為主的傳統窠臼 其 記遊散文善於觸景發議論 藉題議理 不僅發展了古代散文情理相生的優秀傳統 同時 把大量議論的成分融入進了記遊詩文 拓寬了既有詩味 又富於理趣的創作道路 他用 抒情的筆調描摹山水 將自己的學識 見解隨時闡發 哲理與議論的融入 更使得記遊 詩文具備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讓人耳目一新 百讀不厭 記遊寫景作品 大致可歸納出一種基本結構 必須揉和 敘事 寫景 抒情 或 議論 三種成分編織成文 這是一種三合一的寫作方式 敘事以遊歷原因 地點 時間為主敘內容 寫景以實景寫作為主 最後再引發一番感慨或議論作結 因此 雖名 為記遊寫景文章 其實主旨多為所感或所論 流螢寮落夜迢迢 露滴吟唱暑氣消 為謝向來團扇力 秋風爽颯興偏饒 王羲安 新涼 詩報 233 期 昭和元年 1926 年 10 月 1 日 笑談西風白玉卮 爽人天氣興偏宜 登樓盡是高陽侶 縱有千杯醉豈辭 王羲安 秋讌 詩報 234 期 昭和元年 1926 年 10 月 18 日 二首都是於日治時期所做 亦為汾津詩社典型的讌飲 閒情之作 第一首藉著寮落 寂寞的流螢來呈現溽暑將逝 秋高爽颯的涼意 第二首敘述秋高氣爽 登樓暢飲的朋友 相知相交之興味 卒歲勞形筆墨中 不堪衰朽走西東 煙波一葉吟情誼 花鳥周圍客景融 文藝輸君偏拔粹 詩書愧我尚愚蒙 高山流水添新調 風雅雞壇興味同 文學淵源嘆學難 無才空自感千端 未能寡過慚修養 剩有離憂寄肺肝 乘化歸來肥遯客 遂初賦罷掛冠客 江風湖月堪垂釣 一艇生涯傍碧灘 王羲安 和瀟湘漁父二首 111

122 劉氏 名孟梁 號瀟湘漁父 湖南省漢壽縣人 生於民國前 5 年(1906 年)4 月 8 日 卒於民國 84 年(1995 年)3 月 23 日 享壽 89 歲 劉孟梁曾隸屬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歷任 軍統局 保安局教官 組員 秘書 指導員 副組長 副站長 站長等軍職 於 1944 年至 1952 年請調為義務通訊員 最終於 1985 年以陸軍步兵上校官職除役 1950 年之後 劉孟梁輾轉來臺 雖仍然具備軍人身份 卻往往以書畫家身分周旋於臺灣文人碩儒之 間 因其才藝超群 個性溫潤 一向頗有人緣厚望 至於劉孟梁之家世 由摯友並同為 天涯飄泊軍人寓居褒忠的李維喬撰述中可略知梗概 李維喬云 漁父劉姓字孟梁 秉 17 祿閣藜輝 為三湘望族 曾祖端規太史 王父毓章太史 父肇(紹之誤字) 光處士 並以 書畫名世 在臺期間 是劉孟梁一生相當安定的時光 其先後駐足花蓮 竹南 豐原 后里 最後在臺中市定居 中年與湖南家鄉父親 兒女的隔絕一直是劉孟梁心中的痛楚 晚年繼而見到美麗島事件 人民選舉的混亂 想及蔣中正 蔣經國兩代強人強國頂天支 柱的傾倒 滔滔亂局 在臺第一代外省籍人士內心驚怖無以名狀 前半生戰爭 後半生 亂世 讓劉孟梁的心理壓抑 焦慮完全在作品中展現 其惶惶不可終日是有跡可尋的 劉孟梁的傳統詩歌諸體皆備 有七絕 七律最為大宗 有五絕 五律 但是數量較 少 也有四古 六古 七古 惜未多作 至於本土作家常寫的擊鉢吟和詩鐘 他似乎少 作 其原因可能跟他較少參加詩社的活動有關 目前已知 來臺初期曾經參與北部臺北 18 瀛社 竹南南洲吟社 南部嘉義嘉社和北港汾津吟社活動 時間都極短暫 後來因被 工作與書畫創作所拘限 不容易撥出空閒而中斷 此二首詩雖為酬唱之作 但也可視為自我惆悵之作 詩中充分的顯示感嘆之情 無 論才學 修養都遠不及劉孟梁 只有將自身寄託在碧綠的江水裡 獨自垂釣 倚著清風 望著明月 有著煙波釣叟的意喻 詩人以詩描寫現實生活的情境 也就是紀錄歷史 詩人少有藉史諷今的詩篇 若有 也不外乎提醒世人 針貶社會 做溫和理性的建言 呂先生在這方面就有相當多值得我 們去注意的佳作 他有寫目前的政治狀況 還有九二一大地震後 災民 政府機關 以 及各方善心人士的狀況 使讀詩者 能從詩中體會到期描寫人物的喜怒哀樂 紀錄現實 就猶如寫歷史般 可以讓後人瞭解到這段時間發生過哪些事情 就像杜甫 春望 描寫 的安史之亂的狀況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 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我們就可以從此詩中體會到安史之亂 帶來給人民的痛苦 八年抗戰苦堅持 英勇三軍奏凱時 臺島從今歸祖國 倭奴低首反東夷 呂雲騰 臺灣光復有感 劉孟梁手稿 蘭譜 親書父名紹光 故以紹光為是 苗栗竹南南洲吟社 1927 年鄭鷹秋所創 至 1957 年曾舉辦 30 周年紀念大會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西元 2000 年 5 月出版 中華傳統詩集 第七輯第 30~45 頁 112

123 臺灣光復時 舉國的歡娛 八年抗戰勝利 臺灣回歸祖國 日本人垂頭喪氣回日本 去 作者有感於光復 而作此詩 勤敲木鐸起童蒙 有教無分萬類同 琢氣育才承泗水 諄諄善誘振儒宗 呂雲騰 臺灣光復續任教職尖山國校教導主任有感 任教時的感慨 當教務主任時 以有教無類的精神啟發童蒙 以諄諄善誘的方式作 育英才 三 感悟興發懷想記事 感情於文 北港以生活圈的角度來看 北港地區的產業結構以傳統農業為主 但因北港鎮商業 發展較早 市集規模最大 不僅為其他市鎮的入口 亦是農產品與日常用品的轉運集散 地 港口型市集是臺灣早期移墾開發的地區 北港適逢港口地利之便開發早 人潮眾 但笨港淤積後 港口機能退卻 吸引人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每年絡繹不絕超過五百萬人 次的進香人潮 也因此每年的三月初媽祖遶境活動就成為北港地區最為重要的活動之 一 影響居民生活甚多 詩人以詩描寫節令時人們的快樂景象 以及描寫朝天宮的建築風貌 而詩人每逢佳 節不僅倍思親 同時也表達出內心的覺受 因此以這個部份的作品呈現出詩人多元的思 考 一方面留有內心的想法 一方面點染出當時北港的民情風俗 詩中描述朝天宮中秋 燈月交輝的場景 把管絃熱鬧 詩酒豪邁 韻趣橫生 一一刻畫 普施德澤感人深 廟宇堂皇笨水潯 銀殿三階承日影 金亭五疊聳雲岑 神恩浩蕩揚中外 盛德昭彰耀古今 蓬島后宮三百六 都由此處證天心 余志修 汾津聖廟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5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9 月 1 日 提到北港 就不可不提及媽祖 臺灣民間信仰中 毫無疑問媽祖是最受信仰的神祇 媽祖是全臺漁民的信仰中心 在臺灣媽祖廟有五百一十座 北港朝天宮儼然已是媽 祖信徒朝聖之地 為何臺灣人民這麼信奉媽祖 據蔡相煇在 媽祖信仰研究 一書中所 述 當年清廷攻打明鄭 利用群眾依附宗教的心理 首先促成莆田藉明鄭水師副總督朱 113

124 天 貴 率 舟 三 百 艘 將 士 二 萬 餘 人 降 清, 再 命 施 琅 率 領 這 支 武 力 逼 降 臺 灣, 以 顯 靈 護 軍 的 傳 說 來 瓦 解 明 鄭 軍 隊 的 士 氣, 媽 祖 既 為 清 朝 立 了 大 功, 清 廷 也 予 盛 大 回 報 康 熙 十 九 年 (1680 年 ), 誥 封 媽 祖 為 護 國 庇 民 妙 靈 照 應 弘 仁 普 濟 天 妃, 康 熙 廿 三 年 (1684 年 ), 即 施 琅 平 定 臺 灣 次 年, 更 予 提 昇 媽 祖 之 神 格, 由 妃 晉 升 至 后, 詔 封 媽 祖 為 天 后 康 熙 五 十 九 年 (1720 年 ) 正 式 將 媽 祖 列 為 朝 廷 祀 典, 春 秋 遣 官 致 祭 雍 正 十 一 年 (1733 年 ) 令 沿 海 沿 江 各 省 建 祠 祭 拜, 其 祭 儀 與 關 聖 帝 君 同 總 計 清 廷 對 媽 祖 的 誥 封 達 20 次 之 多, 其 封 號 由 康 熙 十 九 年 (1680 年 ) 的 護 國 庇 民 妙 靈 照 應 弘 仁 普 濟 天 妃, 累 晉 到 咸 豐 七 年 (1857 年 ) 的 護 國 庇 民 妙 靈 照 應 弘 仁 普 濟 福 佑 群 生 誠 感 咸 孚 顯 神 贊 順 垂 慈 篤 祜 安 潤 利 運 澤 覃 海 宇 恬 波 宣 惠 導 流 衍 慶 靖 洋 錫 祉 恩 周 德 溥 衛 漕 保 泰 振 武 綏 疆 天 后 之 神 由 此 可 以 看 出 清 廷 大 力 提 倡 媽 祖 信 仰, 而 媽 祖 旋 成 為 全 臺 的 守 護 神 北 港 朝 天 宮 之 肇 建 可 遠 溯 至 康 熙 三 十 三 年 (1694 年 ), 迄 今 已 有 290 餘 年 歷 史, 佔 地 650 坪, 是 國 家 評 定 的 二 級 古 蹟, 為 四 落 八 殿 一 埕 七 院 的 格 局 廟 內 的 樑 架 結 構 及 木 雕 皆 出 自 名 匠 之 手, 如 廟 埕 外 石 欄 杆 柱 上 四 海 龍 王 之 石 雕 像, 每 尊 姿 態 各 異, 氣 勢 雄 健, 雕 工 沉 潛 內 斂, 藻 井 是 以 米 字 型 出 挑 斗 拱 結 網 構 造 而 成 ; 觀 音 殿 內 有 完 整 落 款 20 線 條 古 拙 氣 勢 雄 偉 的 龍 柱 凌 虛 閣 兩 側 木 窗 以 優 雅 的 螭 虎 造 型 圍 成 等 等, 全 廟 無 異 是 具 藝 術 價 值 精 品 的 結 合 體 相 傳 在 清 康 熙 三 十 三 年 ( 西 元 1694 年 ), 樹 璧 禪 師 由 福 建 湄 洲 媽 祖 廟 朝 天 閣 奉 請 媽 祖 來 到 笨 港 禪 師 將 媽 祖 放 在 古 井 上, 本 想 稍 作 休 息 後 即 離 去, 想 不 到 笨 港 居 民 聽 到 海 神 媽 祖 到 來 的 消 息, 紛 紛 扶 老 攜 幼 向 媽 祖 跪 拜, 並 請 求 媽 祖 能 永 駐 笨 港, 保 佑 大 家 禪 師 受 信 徒 虔 誠 所 感 動, 於 是 在 古 井 處 建 廟 奉 祀 朝 天 宮 內 有 三 口 井, 分 別 在 媽 祖 像 底 下 和 左 右 龍 虎 門 旁, 媽 祖 像 的 位 置 為 龍 頭, 兩 旁 的 水 井 則 是 龍 的 眼 睛, 由 於 地 處 龍 地, 因 此 媽 祖 廟 始 終 能 夠 維 持 鼎 盛 的 香 火 再 者, 朝 天 宮 內 的 文 物 很 多, 有 古 鐘 古 鼓 古 銅 爐 歷 代 皇 帝 的 褒 封, 清 雍 正 光 緒 的 御 筆 等 等 此 外 還 有 一 枚 孝 子 釘 21 除 了 朝 天 宫, 北 港 還 有 很 多 家 珍, 只 是 一 向 被 朝 天 宮 的 耀 眼 鋒 芒 所 掩 蓋 了 22 詩 人 寫 節 令 的 同 時 也 是 在 寫 自 我 心 境 的 複 製 20 螭, 音 ㄔ, 若 龍 而 黃 清 段 玉 裁 注, 民 國 魯 實 先 正 補 說 文 解 字 注, 臺 北 : 黎 明 文 化 事 業, 民 82, 傳 說 清 朝 中 葉, 有 一 位 姓 蕭 的 孝 子, 陪 同 母 親, 由 大 陸 來 臺 灣 尋 找 父 親 不 幸 所 搭 乘 的 船 隻, 遇 到 大 風 浪 沉 沒 了, 孝 子 被 漁 夫 救 起 來, 母 親 卻 下 落 不 明 有 一 天, 孝 子 來 到 朝 天 宮, 向 媽 祖 許 願, 如 果 還 能 找 到 母 親, 一 家 團 圓, 手 中 的 鐵 釘 就 能 貫 入 石 階, 鐵 釘 果 然 釘 入 堅 硬 的 石 偕 中 不 久, 孝 子 就 找 到 父 母 親, 重 享 天 倫 之 樂 22 細 數 北 港 家 珍 -( 林 衡 道 口 述, 楊 鴻 博 整 理 鯤 島 探 源 4, 臺 北, 稻 田 出 版 社,1996 年 5 月 初 版 ) 114

125 朝天宮闕貌堂煌 赫濯神威日月光 靈繼湄州宗北港 虔誠禮拜薦馨香 呂雲騰 謁北港朝天宮 描寫朝天宮 朝天宮的外觀富麗堂煌 媽祖娘娘的神威可比天上之日月 神靈從湄 州 跨海來到北港 虔誠的信徒拿著香 發自內心真誠的膜拜 此詩描寫北港朝天宮熱 鬧的景象 彷彿帶領讀者進入喧鬧的北港世界 眾信徒拿香膜拜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 引人入勝 節迎端午興無窮 弔屈人來共采風 虎井澄淵鯨洞壯 長橋高臥勢如虹 呂雲騰< 詩人節澎湖覽勝 23 在澎湖慶端午的情境 慶祝端午節興致高昂 藉由憑弔屈原的心情 大家一同來欣 賞澎湖美景 澎湖有很多清澈的小湖以及壯麗的海蝕洞 跨海大橋高臥於臺灣海峽上 氣勢旺盛 作者才高八斗 連過個端午也能寫詩 可謂對詩以達無法自拔之境 指南寶殿奠丕基 源朔山西永樂祠 三教同尊匡世道 五倫齊仰正人儀 敬天祀祖仁風拂 利物濟民德澤垂 聖訓敦敦開覺路 鐘聲百八醒迷痴 呂雲騰 指南宮建宮紀念 指南宮的廟殿基礎 從山西的永樂祠可以追尋 各個不同方向的各路神明 各種倫 理都在這交會 尊敬天地 幫助世人 遵從聖訓來行各道路 希望廟裡的鐘聲能讓各方 癡迷的人醒來 作者把對世間的期許寄望在廟宇的成立上 就是希望世人能像廟宇成立 般 讓各個正面的情緒 世人美好的一面 會漸漸的甦醒 宮崇西港慶安名 豎鯉魚旗正氣呈 千歲諸王消浩劫 三年一祭獻真誠 刈香24迎送科儀重 建醮祈求國運亨 23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西元 2000 年 5 月出版 中華傳統詩集 第七輯第 30~45 頁 刈香 則是大廟的神明 出巡境內各個角頭 境內大小廟宇也派出香陣及神明參與 共同巡視神明所 轄的地方

126 勝蹟莊嚴神顯赫 代天巡狩護蒼天 呂雲騰 西港慶安宮王船祭 又是一首應酬詩 意思上也是祈求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之流 詩人常藉由詩來抒發 各種情感 或許我們能從裡面找出些作者真正想看到的理想世界吧 火樹銀花不夜城 萬家燈影月三更 鰲山韻事今猶在 笨港居然萬象呈 聖廟花燈鬧月明 萬人喜見漢家城 鰲山去後重回首 十里汾津火樹明 呂雲騰 汾津燈市七絕二首 汾津燈市的熱鬧景象 在這裡表覽無疑 汾津的晚上燈火通明 過去被各個高壓統 治的黑暗歷史好似不復存在 過去的就讓他過去 作者把日治時代到光復後 從這首詩 拿來互相對應 作者身為北港居民 對於媽祖廟香火之盛自是瞭解 此詩先陳述媽祖廟所在與功 績 以金銀日雲多種色彩層層堆疊 凸顯媽祖神威浩蕩 恩澤廣被四方 可見媽祖信仰 影響之深 四 歌詠史事鑑古知今 懷想於文 詩人以詩懷古 藉古說今 用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有時也會藉古警惕自己 以古為 鏡 取古人之優點而效法 見古人之缺點而警惕 也可以說 歷史就像我們的參考書 可以讓人進步 可以不重蹈覆轍 且古文乃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之鑰 文史之結合 更能 讓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截岸橫空歲月悠 得徒牛尿作根尋 通行過客經風雨 追憶騷人話古今 青史永留千載事 長虹不忘萬古心 低徊欲認當年蹟 覓句成龍夕照深 呂雲騰 成龍大橋懷古 海枯石爛需萬年 日新月異 人事以全非 成龍大橋橫跨在半空中 已有很久的歲 月 可以由牛經過時所留下的痕跡得知 通過其上的旅人都是經歷風霜的 追憶詩人聊 116

127 古今事 橋上的紀錄有如一本史書 經過的人如果飛黃騰達 仍會回此感懷當年 夕陽 西下成龍大橋依舊沒有改變 作者因成龍大橋而懷古 感懷時間的飛逝 以及生命的可 貴 警惕自己要把握當下 廿六金蘭勝萬軍 推翻幕府策同群 扶桑霸業增靈氣 笨港雄圖剩餘劫 築寨蹟留前代恨 墾荒功尚後人聞 碑前稽首思遺志 煙景依稀映夕曛 呂雲騰 中和節懷顏思齊 藉由中和節來感懷顏思齊 當初他們領導眾人欲推翻日本政府 雖然沒有成功 但 是其努力不懈為臺灣奮鬥的痕跡依舊流傳了下來 當年在笨港築寨的藍圖 對臺灣開墾 的貢獻 流傳後世 絕代孤忠憶楚臣 遭讒憂道更憂民 問天忍灑傷時淚 憤世猶思報國身 五日投江留恨史 千篇隔海弔騷人 丹心志節昭古今 正氣長隨日月新 呂雲騰 愛國丹枕懷屈子 這篇詩作感懷古代忠臣屈原 當初愛國詩人屈原遭人讒言 受盡苦難 依舊憂國憂 民 天問一詩說盡了對世間的無限疑問 雖然倍受折磨 在坎坷的道路上依舊希望能以 身報國 作者以此詩感懷屈原 並勉勵當下的世人要愛國 為親負米忍窮居 黎藿充腸最感予 富貴忘爹貧忘母 試將怨惡較何如 洪用牗 孝子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6 期 民國五十六年 1967 年 5 月 1 日 仲由 字子路 季路 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的得意弟子 性格直率勇敢 十分孝 順 早年家中貧窮 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 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 父母死 後 他做了大官 奉命到楚國去 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 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 坐 在壘疊的錦褥上 吃著豐盛的筵席 他常常懷念雙親 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 為 父母親去負米 哪能夠再得呢 因此孔子讚揚他說 你侍奉父母 可以說是生時盡 力 死後思念哪 詩中對於貧賤富貴之時 若能常保一致的心念對待父母多所慰勉 117

128 萬口本無辜忍溯百年遭海劫 善心終有報諡追九族獲天恩 余志修 萬善 雲林縣詩人聯吟會 25 期 民國五十八年 1969 年 5 月 1 日 在開臺的歷史上 相傳顏思齊與鄭芝龍 是在雲林縣與嘉義縣交界的笨港口登陸 可是雲林縣沿海 皆屬於沙州 潟湖 溪流錯綜之地 地形常因天災隨時在變化 因此 居住環境極差 開拓的歷史紀錄反較其他地區遲緩 道光廿五年(1845) 六月初七夜晚的 25 一次水災 其記載與新港龍山派曾氏家譜 新港即今之金湖 曾氏於康熙年間由福建 泉州府同安縣遙江堡磘頭鄉遷臺 曾瑞株筆記及曾仁杰遺著 金湖吟草 所述 並配合 經曾人口採訪地方父老的傳聞與實地觀察 事件都十分吻合 因此可以斷言 當次的水 災 的確為發生在雲林縣沿海的慘事 但由於當時的臺灣 屬於滿清接管 居民的流動 性大 戶口資料登載不明 實際罹難的人數 難以統計 更讓這個地區的歷史 留下了 難以磨滅的劫痕 水災過後 因死亡人數多 沿海屍橫遍野 其狀之慘史無前例 嘉義縣知縣王廷幹 在向朝廷奏摺中曾言 先將各屍身分別男女掩埋 而在臺灣府事在上奏之後 所記 載之因應措施為 經該廳縣派令夫役撈獲埋葬 自可無虞暴露 惟各鄉小戶窮民 房 屋半成平地 棲身無所 各處水猶未退 傭趁亦復無行 若不速加賑濟 勢必流為餓殍 現據臺灣府仝卜年稟請動用義倉谷一千石 發交臺灣縣知縣胡國榮 碾米赴運各鄉 按 名發給半月口糧 再提府庫銀三千兩 易番銀三千九百圓 委員解交署嘉義縣知縣王 廷幹 親詣各鄉 確查戶口 酌量賑濟 可見災後官府相當重視 並採取必要措施 宣宗覽奏後 也在道光二十五年 1845 九月十日 諭內閣 著劉韻珂26派委妥員 詳細查明被災輕重 妥速經理 所請動用倉谷銀兩 是否足敷脤濟 務使海澨眾民 不 致一夫失所 就各種資料顯示 這是一次開拓臺灣以來死亡最多之水災 災後為不使 屍體暴露 曾挖坑集體埋葬 一共分成四處 由北而南 一在四湖鄉廣溝厝新莊仔附近 一在四湖鄉三姓寮塚南面下崙村下寮之北 一在口湖鄉青蚶莊西南之大溝墘 一在下湖 27 港邊之大坵墳 今蚶仔寮西南萬善同歸祠傍 統稱 萬人堆 依據民間傳說 水災發生後 經過十多天風吹日曬仍然無人設法收埋 後來有一位 在臺南府當鎮臺官的曾玉龍 因過去和新港曾姓居民有交情 便到嘉義領官兵 前來收 埋屍體 28如依照曾瑞珠在家譜中的筆記則是說 任嘉義協臺的曾光亮和新港曾氏在大 25 根據 臺灣通誌 水利篇 曹永和氏輯撰 清代臺灣歷年風災水災與蠲卹年表 記載 道光二十五年 1845 大雨連宵 颶風間作 淹斃居民三千餘人 動用庫糧賑濟災民 26 劉韻珂 字玉坡 號荷樵 又號廉訪 山東汶上人 鴉片戰爭時任浙江巡撫 與林則徐 關係密切 是在戰爭初期與林則徐等一樣堅決主戰的高級官員之一 後曾累官至閩浙總督 27 曾仁杰(1958) 金湖萬善爺沿革誌 金湖吟草合輯 頁 9 28 曾仁杰記述 118

129 陸是族親 而來收屍埋葬 又傳說當時死亡約七千人 俟收埋告一段落後 將災情向 北京報告 即使說法不一 但都可以看出受災範圍之大與死亡災民之多 當時道光皇帝 看過奏摺 為憐恤無辜的百姓受難 除降旨准予撥出庫銀賑濟之外 並將罹難者 勅封 為 萬善同歸 後來瘟疫 再死去約三千人 而符合皇帝封為 萬善 的數目 這是 當時民智未開 加以神化的說法 該次水災固然是開拓臺灣以來死難最多的一次水災 但不能有傳說中一萬人的數目 據李豐楙在 金湖港文化祭 一文曾說 依例勅封為 萬善同歸 這是傳統帝制 時代處置無辜罹難者的方式 所依據的則是 禮記 祭法 的祭祀原則 在臺灣的各種 方志中 也在祭祀項下設有厲壇及祭厲的記事 這次災難死亡的民人是無辜的 在民 智未開 政府有防患之責 迨災難發生 立祠勅封 莫非只是一種不得已的撫慰亡者 告慰生者的補救而已 29 水災發生後的第六年 也就是咸豐元年 1851 移居下湖的舊新港志士仁人 為 表慎終追遠 並便於祭祀 乃籌募款項 共同建築草廟一間 在下湖港邊30 以作為祭 祀之祠堂 並重修墳墓於翌年完成 例年皆於六月初七 八 九三天 請僧侶作浮屠誦 經修讖 以超渡亡靈 這是一年中最大的祭典 到咸豐八年歲次戊午 1858 有外埔莊 商人王大冇 因在下湖港碼頭貿易 有鑑於草廟簡陋 又難久遠 故向嘉義縣府聲請 轉奏清廷撥欵建立雄偉之祠廟 時咸豐准予撥出庫財 助其興建 並飭令倡首者 提出 通知及公告 向在下湖港往來之商人 船舶水夫 地方住民 進行募捐 募欵及興工約 三年有餘 在咸豐十一年 1861 竣工 此廟面積一一八坪 廟旁原葬之大坵墳 並加 整飾 總面積一六四坪 新祠規模宏偉 香火盛極一時 後來因滄桑變幻 舊廟受久年 飛沙積壓而告垮塌 居民不得已臨時搭建草棚安奉神位 惟壞修塌建不勝其繁 乃沿舊 祠堂之南側墻壁 另建小草廟一間以供膜拜 光緒廿九年歲次次癸卯 1903 始由新港人士原 下湖口區長 曾住 發起向鄰近 村落募款 拆除草廟在原址重建 並掘出咸豐二年 1852 重修之 萬善同歸祠 石碑 移置新祠正位 昭和十一年歲次丙子 1936 又因年久失修 欀題磚堊不無剝落 於 是原 口湖庄長 曾蚕 以廟貌未肅 妥侑無方 遂主事修築及油漆 使耳目又煥然一 新 例年由新港人 請道士引靈 請爐至新港搭壇牽水狀及請僧侶作法會超渡 民國四十六年歲次丁酉 物換星移 祠堂樑柱已腐朽不堪 雖曾修葺難復舊觀 乃 由金湖 新港 地方父老及外出士紳 商議決定除重修舊廟外 並另建新祠堂於金湖港 東村新港橋東 李豐楙 金湖港文化祭 1996 年 頁 即今日臺子村蚶仔寮西南萬善同歸祠 曾仁杰(1959) 金湖萬善爺誌 金湖吟草合輯 頁

130 民國五十七年歲次戊申 欣有金湖旅居嘉義之士紳許水權 鑑於木本水源32 雖在 金湖建有新祠 而原下湖港邊之舊廟今其荒廢 似屬不宜 為了保持歷史遺跡完整 竭 力倡首組織下湖港邊萬善祠重建委員會 時曾人格 曾蚕之子 任口湖鄉長 許氏從事 募款時 不但得到外出經商人士的熱烈支持 且鄰近村落也起而響應 復請堪輿家測定 將廟移北八尺 擇吉於民國五十七年歲次戊申農曆閏 七月初二丁卯日丙午時 出火退 神 同月初六辛未日甲午時 拆卸舊祠 同月十一丙子日壬辰時 破土砌基 同年九月 初六庚午日壬午時 豎柱上樑 同年十月初一甲午日丁卯時 立碑安香 興工將近兩年 至民國五十九年歲次庚戍六月告竣 花費近百萬元 共完成祠堂 納骨塔 焚金爐 事 務所 紀念碑亭等建築物 並將樂捐伍佰以上芳名勒石 廟中楹聯 則向全省詩壇徵選 更請各地名書法家書寫 由曾人口與邱水謨撰寫重建碑文 此詩則是作於徵詩之時 將 萬善同歸 的典故作一簡略的陳述 五 經營生活道法自然 師法於文 詩人以詩描寫自然 能藉由文字的表現將自然的風光寫的栩栩如生 也能喻情於 景 或喻景以情 大塊假人以詩歌 詩歌彰明自然之情 我們了解詩人外在的文字語境 透過詩人心裡的企圖 自然很容易深入理解詩句背後所指出的心靈平和境界和欲振乏力 之孤獨 詩人時時以丹心向日提醒自己要步向光明的大道 他的內心不時的揮舞著一股 殺氣 想斬除來自四面八方的阻礙 並能將自己投身於自然之中 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乍見梧桐一葉凋 殘蟬又自咽輕條 高颷入夜頻吹送 爽豁吟懷逸興饒 炎威三伏已全消 爽氣宜人逸興饒 閒倚亞欄干外立 吟聲琅琅雁聲遙 朱登瀛 新涼 二首 詩報 233 期 昭和元年 1926 年 10 月 1 日 三伏 是中國農曆中一段特殊的時期 是初伏 中伏 末伏的統稱 三伏約在西 曆的 6 月到 9 月之間33 是中國在農曆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 一年中初伏 末伏各 10 天 中伏在不同的年份為 10 或 20 天 表面上的字義 是秋天之際 涼爽風涼的情景 但若 32 語本左傳 昭公九年 我在伯父 猶衣服之有冠冕 木水之有本源 民人之有謀主也 比喻凡事皆 有根本 引申為推本溯源 33 初伏 亦稱頭伏 夏至 1 後第三個庚日 2 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 第三個庚日為 入伏 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即二伏 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 第 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 農曆七月前立秋者 則中伏為 10 天 農曆七月後立秋者 則中伏為 20 天 末伏 終伏 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 即伏 天結束 120

131 由 梧桐 殘蟬 的意象去深思 根據周明儀34所述 詩經 中有單稱梧 單稱桐 或 梧桐並稱者 鄘風 定之方中 樹之榛栗 椅桐梓漆 爰伐琴瑟 毛 傳 云桐即 梧桐也 小雅 湛露 其桐其椅 其實離離 鄭玄 箋 曰桐即椅也 同類而異名 大雅 卷阿 鳳凰鳴矣 于彼高岡 梧桐生矣 于彼朝陽 鄭玄 箋 曰鳳凰之 性 非梧桐不棲 非竹實不食 孔穎達 疏 引毛 傳 之說 稱梧桐 柔木也 可以 為琴瑟 即 爾雅 釋木 所謂之 櫬 或郭璞 爾雅注 所稱之 榮桐 故言梧 35 桐一木耳 而蟬在秋天之際噤聲 不免讓人聯想 寒蟬效應 綜觀上述的說法 其中 對於時事的針砭或個人的得失就能與結語切合 詩人懷想一個無所畏懼 能暢所欲言的 自由社會 花落仁如土裡金 春秋兩季報佳音 汾津名產揚中外 莫忘栽培費苦心 呂雲騰 落花生 由花生告訴人們要感恩圖報 莫忘栽培費苦心 花生在種花生的農民眼中 是最珍 貴的寶藏 在春秋兩季成熟 使農民得到溫飽 這個汾津出產的寶藏 揚名中外 只希 望不要忘記了花生農栽培時的苦心 讀到最後一句時 才敢猜想作者所要說的話 那就 是知恩圖報 我認為作者在此有如周敦頤的愛蓮說一般 以花生自許 希望自己也要能 知恩圖報 芸窗檢閱聖賢書 忽見蠕蠕痛有餘 攤出陽臺參赤帝 掃除蠹蝕喜何如 不怕秦坑劫火除 珍藏也怕蠹魚居 借來赤帝神威力 去濕除蟲保素書 呂雲騰 曝書七絕二首 36 書要常翻 就如人要常動頭腦 否則戶樞將蠹流水將腐 開了窗戶讓陽光照了進來 開始翻閱聖賢書 忽然看見有蛀書蟲 使得書本出現破損 心中不禁一陣傷痛 趕緊拿 出陽臺曬曬太陽 殺殺菌 想到能將蠹蟲一一殺盡 心中歡喜 想不到此本書逃過秦皇 火焚 竟逃不過蠹蟲的迫害 只好藉著赤帝的太陽之力 去除去除溼氣消滅蠹蟲 才能 34 臺南女子技術學院講師 Chilling Effect 是一個新聞學領域的名詞 特別在討論言論自由 出版自由或集會自由時 指人民害怕 因為言論遭到國家的刑罰 或是必須面對高額的賠償 不敢發表言論 如同蟬在寒冷天氣中噤聲一般 寒蟬效應的發生 將導致公共事務乏人關心 被視為過度壓制言論或集會自由的不好後果 此況在國家 戒嚴時期特別顯現 36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西元 2000 年 5 月出版 中華傳統詩集 第七輯第 30~45 頁

132 保有此珍藏 我認為作者藉書的久未翻閱 而導致蠹蟲腐蝕 警惕自己 要時時動腦筋 時時動身體 才不會使自己一身滿腹的巾綸 像書被蟲蠹一般 逐漸損壞然後消失 鄉間震鐸慰無身 善誘諄諄啟後人 樂道安貧欣自得 滿園桃李笑逢春 呂雲騰 鄉村教師 生活在小村莊裡 沒有繁雜城市的喧囂 這大概是所有嚮往田園的詩人的夢吧 讓 自己的心靈得到寄慰 而藉由教導後代兒童 瞧這他們慢慢成長 把未來的希望 讓這 世界更為美好的後代教導好 等到開花結果 這種喜悅讓自己感到無限的欣喜 作者藉 由自己當教師的感觸 用以體驗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的閒適自得心境 此外教導莘莘學子 見著他們成長的過程 也是作者樂為見到的 初涼亭後坐 霜冷月朦朧 遁世嗟陶老 思鄉嘆杜翁 登樓人作賦 把酒葉飄桐 畫笛懷慈訓 禪聲逐晚風 呂雲騰 秋思 坐在家後面的涼亭 在秋天剛涼的的時候 像銀輝般瀟灑的月亮透露出的淒美朦 朧 想要像陶淵明那樣的遁世 但卻又怕像杜子美那樣的 劍外呼傳收葪北 初聞涕淚 滿衣裳 般的思鄉 只好登樓作賦 在秋葉飄舞間把酒消愁 隨著禪叫 讓自己隨晚風 而去 人呢 總是隨著氣候季節改變心情心境的 因為看到落葉的飄落 才會感到生命 消逝的各種情感 在充滿感觸的秋天裡 詩人們的感觸總是特別多的 也感嘆人一生中 的時間並不長久 得好好的把握 淡水溪邊立 群鱗竄鼓滔 太公竿釣渭 莊子筆游濠 躍鯉情可逸 思鱸興更高 放眼斜陽外 鯤洋走巨鰲 呂雲騰 淡溪觀魚 37 以釣魚來譬喻自己 要能力爭上游 要能看的遠 要能識人 站在溪邊 想像著有 37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 西元 2000 年 5 月出版 中華傳統詩集 第七輯第 30~45 頁 122

133 如姜太公釣魚般 釣魚雖可養性 自娛 但是人生中要掉的東西實在太多太雜 如何像 太公那樣的釣到正確的方向 則必須要有正確的眼光與運氣 而看著遠方夕陽下落的地 方 那邊正是大海啊 人的目光不可以只有眼前的這條小溪 大海裡的大魚 何嘗又不 是臥藏的各種的希望與事物呢 花點壽陽入眼多 平原莊裡共姿娑 香飄十里凝黃白 景觀三秋淑氣融 呂雲騰 桂花香 秋天的美景 眼前一片片的桂花點點 在平原上婆娑著 它的香味飄傳遠方 遠遠 的望去一片黃白 每年的景觀都使整個村落充滿著這美麗的桂花香 在這裡作者描寫自 然風景 詩中充滿著嚮往這種美麗的景象 與鼓勵人們多與自然接觸 和孕育我們的大 地多多親近之感 奉祝二千六百年 無窮寶祚慶綿綿 八紘一宇經綸遠 萬歲三呼朝野全 旭日旗揚皇德大 金章鵄燦國威宣 昭和聖代謳歌日 億兆臣民樂帝天 龔伴 奉祝皇紀二千六百年 七律 昭和皇紀慶頌集 第 80 頁 昭和 18 年 昭和十八年適逢日本創立 2600 年 臺灣亦由官方主導發起熱烈的慶祝活動 詩人 亦不能免俗 反映當時普遍在日本統治下的詩社交遊狀況 這首詩表面上四平八穩 一派歌功頌德 阿諛趨附 是典型的御用宮廷詩 昭和十 五年七月廿六日 日本近衛文麿內閣在 基本國策要綱 中明白指出日本的立國精神 是統御四方 建立和平的國家 結合同我的民族 建立一個大東亞新秩序的共榮圈 但是 在頷聯上面我們可以看到龔伴對於日本軍國主義的批判 唐代大化革新運動 之後 日本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深 在 淮南子 地形訓 中說到 九州外有八澤 方千里 八澤之外 有八紘 亦方千里 蓋八索也 一六合而光宅者 并有天下而一 家也 不過 明治維新之後 西方勢力侵入 日本受到西方科技文明的影響 面對昔 日文化臍帶母國的積弱不振 不僅沒有回報輔佐之心 並且亟思吞併侵佔之念 這種表 裡不一的 暴發戶 心態 作者在這裡作了深切的批判 春殘夏過又逢秋 逝水光陰去不留 123

134 一事未成人欲老 半生落拓志難酬 馮煖寄食空彈鋏 王粲依人獨上樓 更值西風堪惹恨 蒼涼灝氣客心悠 李冠三 秋日書懷 七律 臺灣日日新報 5115 號 大正三年 一 二句藉秋天蕭條 光陰逝去的景物 抒懷自己一事無成 志業未酬 無限感慨 五 六句運用 馮煖 王粲 典故 影射自己 在傷感的秋涼氛圍下 詩人蒼涼的感 嘆 第三節 汾津吟社作品的進行方式與侷限 臺灣詩社活動進行的步驟大致如下 一 推舉社長 副社長 社長又稱約長 盟長 二 共定社約 即例會之相關規定 徵詩之賞罰等 1. 擇定社集地點 2. 次數 雖有社約規定 可以隨時增開 或因社員之招邀 或因節令等等 不一 而足 3. 決議社集時間 期月課題 良辰會集 4. 攤箋鬥韻 按期命題 5. 謄錄試場 三 社集形式 分兩種 一種為全國性 參加者動輒數百人 詩歌評選不易公開討 論 社員間切磋時間有限 另一種則為地方性 社員間活動較為明顯 社集時 必定開席飲宴 詩酒酬酢 經費來源或請政府補助 或為賢達捐付 或為社員共 同分擔 名為聯吟 實以個別賦詩為主 詩體為五 七律 絕及詩鐘 詩鐘一體 特為盛行 詩題或即物 或即景 用韻則次韻 和韻 分韻及同用一韻 有會外 社集時間外 賦詩 稱次唱 次題 也有會內 社集時間內 賦詩 會內賦詩 限時 稱為 擊鉢吟 或首唱 首題 有時則逐月設課 不行擊鉢 以節省集 會時間 四 評詩 選詩委由左 右詞宗負責 五 揭賞後頒獎 接著散集 124

135 詩社除一般社員外 同社必推舉一人為首領 各為社頭 盟主或社長 負責主要賦 詩活動 評量詩作 社約之興革 社頭之學望 人望原則上必須足以擔當當時詩會之首 者 周必大38 跋楊廷秀贈族人復字道卿詩 云 江西詩社 山谷實主 不過 若以 北港汾津詩社實際的運作情況而言 個人的家世 地位 經濟 社交的能力比個人詩藝 還重要 我們可以從第一屆社長曾席珍得知 雖然身為社頭 但遺留作品幾近於無 而 實際上詩社運作的執行者 總幹事王東燁 身具鄉里教育大老身份 所以才能有一呼百 諾之功 在古典詩社的創作活動中 最常見的進行方式就是 擊鉢 和 課題 兩種 一 擊鉢 日治時期在雲林縣詩社中 最常見的是以 擊鉢吟 方式進行 擊鉢吟 是於早 期時由閩 粵渡臺文人帶入臺灣的 擊鉢 是文人雅集之遊戲 以 限題 限韻 限體 限時 等限制來進行創作 以詩作較技 而 課題 與 擊鉢 相似 只是 有較長的時間進行思考然後創作 日治時期多青年加入詩社行列 也有可能是因能體會擊鉢吟比賽的競技樂趣 又可 以享受詩作刊登於報刊的榮耀 甚至可以造就人生意義 因此許多人顯得熱衷 擊鉢 39 的起源很早 在 南史 王僧儒傳 已見敘述 又郭麗琴碩士論文 西螺地區文學發 展研究 中提到 擊鉢吟 是一種限時 限題 限韻 限格律的競詩形式 通常師友集聚依堂 然 後共擬詩題 現場開題 當場作詩 限時交卷 一般以三 四小時為限 在詩 會開始後 主事者開始拈題時 將錢幣繫於絲線上 懸掛起來 絲線上纏住一根 香 錢幣下放著一個銅盤 等題目公佈後 司事者便點燃香 待香燃燒將盡 燒 斷絲線 錢幣掉落銅盤 發出聲響 參賽者便得交卷 40 因此 擊砵吟 實為詩人詩成後 為求公平起見 分交予左 右詞宗評定高低 而且必須絕對服從失蹤的評定結果 詩宗的產生 有的是由詩社成員互相推舉 有的是 聘任當時地位崇高 眾望所歸的名士擔任 二 課題 所謂的 課題 是指在屬筆作詩前 須律定詩題 才能依此創作 所以 課 字 38 周必大( ) 中国南宋政治家 文学家 竟陵王子良 常夜集學士 刻燭為詩 四韻者則刻一寸 以此為率 文琰曰 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 何難之有韻 響滅則詩成 皆可覽觀 南史 王僧儒傳 第 1436 頁 鼎文出版社 1976 年 40 見郭麗琴 西螺地區文學發展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年 6 月 頁

136 有其意向性 詩社徵詩 有的以名物 有的以感懷 都藉由律定詩題 決定創作方向 日治時期 許多現代化的事物引進臺灣 所以常有電扇 放送機 飛機等 作為詩題 而刊登報端 用來廣納各界詩稿 則是從結社空間 擴展至傳播媒體 至於 雅集擊鉢 以拈題為主 則有任意性 41 黃美娥於 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 42 像 中引張純甫 組織學詩會序 談到 歲乙亥夏五 同學泥余授以作詩法 且欲組織吟社 招同志以提倡詩道 於角逐騷壇濫竽風雅久 頗知其難 悉可草率從事 拒之再三 今之 青年思想發達 耳目恢張 已不似前此閉關時之蒙昧 彼鑒于二十年來 之詩會 詩社 有擊鉢銀可以白戰奪魁於風簷寸晷 有課題詩可以白手標名於日 報週刊也 課題 則為詩社社員間聚會訂題習作 有磨練詩才的作用 藉此於平時練習不輟 也就是張我軍的 二點小美點 之一 養成文學的趣味 磨練表現的工夫 菲諾洛莎43在她的 漢字作為詩的表現媒介 此篇論文說道 詩的基本原理 可以 歸納為下列幾點 1.詩在形式上的要素 是一種規則 有彈性的順序 像思想一樣可以 塑造 2.任何思想或真理 都得用句子來表現 句子是自然本身強加給原始人類的 莫 不以時間的次序反映自然的過程 3.隱喻是自然的揭示者 是詩的真正本質 隱喻是以 物質的形象暗示非物質關係的用法 因此 透過隱喻 人們能夠從看得見的小真理中領 域到看不見的大真理 簡而言之 關鍵就在 隱喻 當詩出現隱喻時 其實就是藉著自然與語言的本質 透過詩的語言震動出一層層的弦外之音 以揭示高超的思想 精神的暗示與深奧的道理 當一種文化崛起時 都不得不去掃除另外一種文化 這可以從 1923 年潤徽生之 論 文學 可以窺見 臺灣卻有許多人都重舊的文學 不肯創造新的文學 不但不肯創造新的文學 尚 且獎勵舊文學 不知臺灣 是舊的艱深的文學作弊 而創什麼詩社 所有的腦力 全費於詩社 日治時期反對臺灣文學最力的張我軍也說 現在的擊鉢吟 已從根本上錯誤了 所以不但不能獲到這二點應有的美 反而要加上許多的弊害 在 曾經絕無僅有的擊 41 臺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黃美娥 實踐與轉化 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 臺北 麥田出版社 2004 年 12 月 頁 菲諾洛莎( )是詩人 也是一位哲學與東方藝術的學者 她的哲學思想影響明治日本思想界甚 多

137 鉢吟的意義 寫過這樣的一段話 我不是一個文學者 我對於文學上的知識是非常之膚淺 然而我為什麼要常常發 表關於文學上的評論呢 那是因為我痛感著臺灣的文學之道已 污穢不堪極了 已有從根本上掃除刷清的必要了 可是我已候之久了 郤候不出一個人肯來當這 個掃除刷清的職務 我於是顧不得力微 便拏出一根安排未妥 的筆帚 站在這 文學道上當個清道夫 他指出 臺灣文人的錯誤 是 歷來我臺灣的文人把技巧看得太重 所以一味的 在技巧上弄工夫 甚至造出許多的形式來束縛說話的自由 他們因為太重技巧和形式 所以把內容疏忽去 即使不全疏忽去 也把內容看得比技巧和形式輕低 於是流弊所至 寫出來的詩文 都是些有形無骨 似是而非 既沒有徹底的人生觀以示人 又沒有真摯 的感情以動人 這剛剛和西洋第十六 七世紀的古典文學是五十步與百步的 而和現代 的所謂文學相去萬里了 當時臺灣文壇 盛行 擊鉢吟 張我軍認為是 絕無僅有意義 只因 他們是 故意去找詩來做的 他們還有許多的限制 一 限題 二 限韻 三 限體 四 限時 間 有時還要限首數 他抨擊這些抱殘守缺的舊詩人說 文學的境地是不受任何束 縛的 是要自由奔放的 這些淺近的學理也不知道 卻滿口書臭 真是逼人胸口作嘔 汾津吟社設立之初 一定有其遠大目標 而且大量作品有著關懷社會的內容 可惜 日治時代後期到戰後的臺灣皆變成投贈 鑲嵌 擊鉢等遊戲詩為主 因此無怪乎作品數 量雖多 但多為應答 交際 只是為了炫惑文采 於是逐漸走上了自我毀滅之途 據江 寶釵 嘉義地區古典文學發展史 指出 1924 年後 白話文 日文寫作相繼出現 古 典漢文的書寫雖然還有 許多作家跨足兩種文體 文學強度降低 古典文學已經日漸式 微 而另一個分水嶺則是 1937 年的 皇民化運動 本來壓抑的漢詩 在提倡 大東亞 共榮圈 的影響下 1939 年以後的數年後 古典漢文重新成為官方認可的漢文書寫形 式 詩社大量興起 臺灣古典詩看似中興的情況下 卻包含著日本的 司馬昭之心 勃發的同時 蘊含著衰敗的種子 賴子清 鶴洲詩話 投贈之詩 易流卑俗 蓋揄揚 不得體 則成諂媚 就是上述的最好註解 同時 在日治時代結束後 社會變遷 新事 物 新思想 新文學的大流流入 讓清領時期作為科舉的進門階 日治時期維繫漢文化 的機能 而當 1949 年遷臺後 國語政策的施行 新文學的引入 讓以閩南語為傳習語 言的傳統詩社功能完全喪失 而北港地區的情形尤為嚴重 當漢詩繼承人物與政經脫離 後 漢詩內容偏向只能作為詩教策應 而且流於籤詩 廟聯之通俗化 造成漢詩學習的 逐漸邊緣化 127

138 第 六 章 結 論 北 港 地 區 早 自 於 明 鄭 時 期 開 墾 開 始 設 寨 迄 今, 奠 定 之 後 數 百 年 的 商 旅 往 來 人 文 昌 盛 的 場 面 一 直 等 到 甲 午 戰 敗 馬 關 割 臺, 日 人 為 達 臺 灣 徹 底 統 治 的 陰 謀, 實 施 一 連 串 的 皇 民 化 措 施 : 廢 除 書 房 嚴 禁 漢 文 改 姓 日 姓 等, 其 基 本 的 目 的 就 是 要 徹 底 剷 除 與 中 國 間 的 文 化 臍 帶, 讓 鯤 島 人 民 成 為 皇 民 奴 役 當 斯 人 面 對 清 廷 割 地 賠 款 之 屈 日 人 強 力 文 化 武 力 進 逼 之 時, 為 保 存 漢 文 化 的 命 脈, 迫 不 得 已 只 好 憑 藉 倡 組 詩 社 大 行 擊 砵 吟, 明 為 教 育 子 弟 習 詩 識 字, 實 則 寄 寓 民 族 意 識 於 幽 微 的 詩 經 傳 統 : 比 興 詩 意 裏, 因 而 造 成 日 治 時 期 詩 社 林 立 的 繁 盛 榮 景 而 汾 津 詩 社 位 居 北 港, 自 古 以 商 港 著 名, 交 通 便 利 四 通 八 達, 加 上 詩 社 成 員 喜 歡 以 詩 會 友, 所 以 活 動 範 圍 極 大, 日 治 時 期 尤 為 興 盛 社 員 李 冠 三 任 相 勵 吟 社 顧 問 ; 洪 大 川 曾 加 入 新 港 鷇 音 吟 社 與 嘉 義 淡 交 吟 社 ; 蕭 登 壽 亦 入 土 庫 元 長 斗 南 等 詩 社 活 動, 此 外, 汾 津 詩 社 對 同 屬 漁 港 性 質 的 同 區 域 詩 社, 如 樸 雅 吟 社 石 社 亦 時 常 往 來 ; 西 元 1923 年 ( 大 正 十 二 年 ; 民 國 十 二 年 ) 汾 津 詩 社 加 入 嘉 社 與 各 地 詩 友 交 遊, 臺 北 倪 豋 玉 鹿 港 施 梅 樵 等 人 數 次 到 訪 ; 和 麗 澤 吟 社 臺 南 綠 社 臺 南 市 詩 會 高 雄 壽 峰 吟 社 高 雄 市 吟 會 等 外 地 詩 社 皆 曾 聯 吟 互 訪, 足 見 汾 津 詩 社 乃 是 一 個 屬 全 島 範 圍 的 詩 社 不 過, 盛 極 必 衰 物 極 必 反 在 寫 詩 之 人 日 多, 附 庸 風 雅 阿 諛 奉 承 越 眾 的 情 況 下, 使 得 日 治 時 代 的 古 典 詩 作 開 始 有 著 題 材 庸 俗 化 內 容 空 洞 化 的 弊 病 但 是, 平 心 以 論, 透 過 擊 砵 吟 的 提 倡, 普 遍 了 一 般 人 讀 書 識 字 的 能 力, 並 在 集 會 聯 吟 中 相 互 切 磋 傳 遞 民 族 意 識 抵 抗 日 本 同 化 政 策, 其 功 亦 不 容 抹 煞 臺 灣 古 典 文 學 由 寓 臺 文 人 開 啟 端 倪, 從 明 朝 鄭 氏 政 權 統 治 的 廿 二 年 間, 再 延 至 清 乾 隆 十 五 年 ( 西 元 1750 年 ) 左 右, 大 陸 移 民 的 第 二 代 臺 灣 本 島 出 生 的 第 一 批 文 人 登 上 文 壇, 大 約 一 百 年 的 時 間, 是 臺 灣 文 學 的 開 創 期 從 乾 隆 嘉 慶 時 期 開 始, 透 過 商 業 的 昌 盛, 文 教 機 構 的 不 斷 設 置, 激 勵 了 向 學 之 心, 增 加 了 受 教 機 會, 使 得 參 與 科 考 的 人 數 日 益 增 多, 本 土 文 人 相 與 投 注 心 力 於 創 作, 人 才 輩 出, 吟 和 酬 唱, 組 織 詩 社, 加 上 大 陸 相 繼 流 愈 來 臺 的 官 員 文 人 的 推 波 助 瀾, 不 僅 文 風 鼎 盛 題 材 多 樣, 而 且 植 基 於 本 土, 逐 漸 綻 放 出 臺 灣 文 學 特 有 的 面 貌 重 以 馬 關 之 後, 臺 灣 懸 孤 的 危 殆 情 懷, 歷 經 日 本 的 殖 民 統 治, 文 化 傳 承 的 時 代 使 命, 昂 揚 的 民 族 精 神, 恰 可 以 連 橫 之 語 婆 娑 之 洋, 美 麗 之 島, 我 先 王 先 民 之 景 命, 實 式 憑 之 做 一 例 證 恆 春 民 謠 思 想 起 是 這 樣 唱 道 : 思 想 起, 祖 先 鹹 心 過 臺 灣, 不 知 臺 灣 生 做 啥 款? 思 想 起, 海 水 絕 深 反 成 黑, 129

139 在 海 山 浮 心 漂 心 艱 苦 思 想 起, 黑 水 要 過 幾 層 啊? 心 該 定, 碰 到 颱 風 攪 大 浪, 有 的 抬 頭 看 天 頂, 有 的 啊 心 想 那 神 明 思 想 起, 神 明 保 佑 祖 先 來, 海 底 千 萬 不 要 作 風 颱, 臺 灣 後 來 好 所 在, 經 過 三 百 年 後 人 人 知 今 日, 不 管 是 世 代 定 居 的 山 海 子 民, 或 是 三 百 年 前 尋 訪 桃 源 的 避 秦 人, 還 是 如 我 父 一 般 五 六 十 年 前 被 迫 遷 徙 的 離 亂 人, 今 天 共 同 生 活 在 這 美 麗 的 島 嶼, 透 過 先 人 的 斑 斑 墨 痕, 展 讀 臺 灣 子 民 共 同 的 生 命 圖 騰 與 生 活 經 驗 透 過 此 論 文 的 研 究, 企 圖 從 橫 的 聯 繫 與 縱 的 繼 承, 將 北 港 古 典 詩 社 的 體 系 充 實 血 肉, 勾 繹 汾 津 的 精 神, 雖 然, 這 是 一 個 小 小 的 嘗 試, 但 卻 拼 湊 了 我 們 周 遭 文 學 發 展 的 規 律 與 變 化, 它 不 僅 延 續 了 漢 文 學, 吸 收 傳 統 文 學 養 分 後, 融 合 身 處 地 點 獨 特 的 背 景 環 境 人 文 史 地 族 群 等, 用 獨 具 的 方 式, 開 枝 散 葉, 伸 展 出 不 同 流 俗 的 姿 態 與 風 貌 130

140 參 考 書 目 一 專 書 ( 依 作 者 姓 氏 或 編 著 機 關 之 筆 劃 順 序 ) 仇 德 哉 主 修 雲 林 縣 志 稿 土 地 志, 雲 林, 雲 林 文 獻 委 員 會,1977 年 仇 德 哉 主 修 雲 林 縣 志 稿 教 育 志, 雲 林,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1977 年 仇 德 哉 主 修 雲 林 縣 志 稿 人 物 志, 雲 林, 雲 林 縣 文 獻 委 員 會,1978 年 王 振 寰 編 誰 統 治 臺 灣? 轉 型 中 的 國 家 機 器 與 權 力 結 構, 臺 北, 巨 流 出 版 社 1996 年 王 詩 琅 日 本 殖 民 體 制 下 的 臺 灣, 臺 北, 眾 文 出 版 社,1988 年 日 井 上 惠 美 子 平 出 彥 仁 等 編 著 現 代 社 會 心 理 學, 臺 北, 五 洲 出 版 社,1989 年 王 國 璠 邱 勝 安 : 三 百 年 來 臺 灣 作 家 與 作 品, 高 雄, 臺 灣 時 報 社,1977 年 8 月 矢 內 原 忠 雄 著, 周 憲 文 譯 : 日 本 帝 國 主 義 下 的 臺 灣, 臺 北, 帕 米 爾 書 局,1987 年 朱 學 瓊 劍 花 詩 研 究, 南 投,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90 年 朱 雙 一 戰 後 臺 灣 新 世 代 文 學 論, 楊 智 文 化,2002 年 江 寶 釵 嘉 義 地 區 古 典 文 學 發 展 史, 嘉 義 市 立 文 化 中 心 出 版,1998 年 6 月 江 寶 釵 臺 灣 古 典 詩 面 面 觀 臺 北, 巨 流 圖 書 出 版 公 司,2002 年 江 寶 釵 : 臺 灣 古 典 詩 面 面 觀, 臺 北, 巨 流 圖 書 公 司,1999 年 12 月 初 版 江 日 昇, 臺 灣 外 紀, 臺 北, 眾 文 圖 書,1979 年 3 月 尹 能 嘉 矩 臺 灣 文 化 志 中 卷 臺 中,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 編 譯,1991 年 6 月 朱 明 祥 編 增 廣 詩 韻 集 成, 高 雄, 復 文 出 版 社,2008 年 10 月 朱 光 潛 : 西 方 美 學 史, 臺 北, 漢 京 文 化 出 版 社,1982 年 10 月 31 日 1 版 朱 明 祥 編 增 廣 詩 韻 集 成, 高 雄, 復 文 出 版 社,2008 年 10 月 余 文 儀 續 修 臺 灣 府 志,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61 年 李 潔 詩 論, 臺 北 市, 正 中 書 局,1972 年 宋 鎮 照 發 展 政 治 經 濟 學 : 理 論 與 實 踐, 臺 北 市, 五 南 出 版 社,1995 年 吳 毓 琪 : 南 社 研 究, 臺 南, 臺 南 市 立 文 化 中 心 出 版,1999 年 吳 幅 助 : 臺 灣 古 典 文 學 與 文 獻, 臺 北, 文 津 出 版 社,1999 年 1 月 李 瑞 騰 : 臺 灣 文 學 風 貌, 臺 北, 三 民 出 版 社,1991 年 5 月 初 版 何 金 蘭 : 文 學 社 會 學, 臺 北, 桂 冠 出 版 社,1989 年 杜 國 清 : 詩 論 詩 評 詩 論 詩, 臺 北,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10 年 初 版 林 永 村 林 志 浩 合 著 笨 港, 雲 林, 笨 港 文 化 公 司,1995 年 4 月 林 進 發 編 臺 灣 官 紳 年 鑑, 臺 北, 成 文 出 版 社,1999 年 林 文 龍 : 臺 灣 的 書 院 與 科 舉, 臺 北, 常 氏 文 化 出 版 社,1999 年 9 月 初 版 林 瑞 明 : 臺 灣 文 學 與 時 代 精 神 : 賴 和 研 究 論 集, 臺 北, 允 晨 出 版 社,1999 年 12 月 初 版 林 瑞 明 : 臺 灣 文 學 的 歷 史 考 察, 臺 北, 允 晨 出 版 社,1996 年 7 月 林 慶 彰 日 據 時 期 臺 灣 儒 學 參 考 文 獻 ( 上 下 冊 ), 臺 北, 臺 灣 學 生 書 局,2000 年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編 : 臺 灣 文 學 中 的 歷 史 經 驗, 臺 北, 文 津 出 版 社,1997 年 6 月 洪 敏 麟 著 臺 灣 地 名 沿 革, 臺 中, 臺 灣 省 新 聞 處 編 印,1979 年 6 月 施 懿 琳 許 俊 雅 楊 翠 著 臺 中 縣 文 學 發 展 史, 臺 中, 臺 中 縣 立 文 化 中 心,1995 年 131

141 施 懿 琳 許 俊 雅 楊 翠 著 臺 中 縣 文 學 發 展 史 : 田 野 調 查 報 告 書, 臺 中, 臺 中 縣 立 文 化 中 心, 1996 年 施 懿 琳 楊 翠 著 彰 化 縣 文 學 發 展 史, 彰 化, 彰 化 縣 立 文 化 中 心,1997 年 5 月 施 懿 琳 從 沈 光 文 到 賴 和 - 臺 灣 古 典 文 學 的 發 展 與 特 色, 臺 北, 春 暉,2000 年 柯 慶 明 中 國 文 學 的 美 感, 臺 北, 麥 田 出 版 社, 城 邦 文 化 發 行,2000 年 洪 敏 麟 臺 灣 舊 地 名 之 沿 革, 臺 中,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84 年 徐 南 號 臺 灣 教 育 史, 臺 北, 師 大 書 苑,1966 年 翁 聖 峰 著 清 代 臺 灣 竹 枝 詞 之 研 究, 臺 北, 文 津 出 版 社,1996 年 4 月 徐 師 曾 著 詩 體 明 辨, 臺 北, 廣 文 書 局,1972 年 4 月 高 海 夫 金 性 堯 主 編 古 詩 新 賞 楚 辭, 臺 北, 地 球 出 版 社,1981 年 倪 贊 元 纂 輯 雲 林 縣 采 訪 冊, 臺 北, 成 文 出 版 社,1983 年 教 育 部 編 者 中 華 民 國 教 育 統 計, 教 育 部,99 年 版 連 雅 堂 臺 灣 詩 薈, 臺 北, 成 文 出 版 社,1977 年 連 雅 堂 臺 灣 通 史 上 下 冊, 臺 北 市, 國 立 編 譯 館 中 華 叢 書 編 審 委 員 會,1985 年 1 月 連 橫 臺 灣 詩 乘,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60 年 連 橫 雅 堂 文 集, 臺 北, 眾 文 圖 書 公 司,1979 年 陳 昭 英 臺 灣 詩 選 注, 臺 北, 正 中 書 局,1999 年 陳 明 臺 臺 灣 現 代 詩 史 論, 臺 北, 文 訊 雜 誌 出 版,1996 年 曹 銘 宗 臺 灣 地 名 謎 猜, 臺 北, 聯 經 出 版 社,1996 年 張 正 體 編 著 學 詩 門 徑, 臺 北,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90 年 張 夢 機 古 典 詩 的 形 式 結 構, 臺 北, 尚 友 出 版 社,1981 年 張 淑 瓊 主 編 唐 詩 新 賞 杜 牧, 臺 北, 地 球 出 版 社,1992 年 張 淑 瓊 主 編 唐 詩 新 賞 李 商 隱, 臺 北, 地 球 出 版 社,1992 年 張 淑 瓊 主 編 唐 詩 新 賞 張 先 等 十 七 人, 臺 北, 地 球 出 版 社,1992 年 張 淑 瓊 主 編 唐 詩 新 賞 盧 綸 等 人, 臺 北, 地 球 出 版 社,1992 年 張 耿 光 譯 注 / 莊 周 原 著 莊 子 內 篇, 臺 北, 臺 灣 古 籍 出 版 社,2005 年 黃 成 助 發 行 臺 灣 自 治 名 鑑, 臺 北, 成 文 出 版 社,1999 年 6 月 黃 成 助 發 行 臺 灣 文 獻 第 六 冊 第 八 冊, 臺 北 市, 成 文 出 版 社,1983 年 3 月 黃 永 武 中 國 詩 學. 考 據 篇, 臺 北, 巨 流 圖 書 公 司,1976 年 黃 永 武 中 國 詩 學, 思 想 篇, 臺 北, 巨 流 圖 書 公 司,1976 年 黃 永 武 中 國 詩 學. 設 計 篇, 臺 北, 巨 流 圖 書 公 司,1976 年 黃 永 武 中 國 詩 學. 鑑 賞 篇, 臺 北, 巨 流 圖 書 公 司,1976 年 黃 永 武 詩 與 美, 臺 北, 洪 範 出 版 社,1984 年 黃 美 娥 古 典 臺 灣 : 文 學 史 詩 社 作 家 論, 臺 北, 國 立 編 譯 館,2007 年 黃 美 娥 日 治 時 代 臺 灣 傳 統 文 人 的 文 化 視 域 與 文 學 想 像, 臺 北, 麥 田 出 版 社, 2004 年 12 月 雲 林 縣 立 文 化 中 心 雲 林 作 家 風 采 錄, 雲 林, 雲 林 縣 立 文 化 中 心,1991 年 6 月 雲 林 縣 發 展 史 編 纂 委 員 會 編 雲 林 縣 發 展 史, 雲 林, 雲 林 縣 政 府,1997 年 132

142 游 勝 冠 臺 灣 文 學 本 土 論 的 興 起 與 發 展, 臺 北, 前 衛 出 版 社,1997 年 傅 錫 祺 櫟 社 沿 革 志 略,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第 170 種,1963 年 葉 石 濤 臺 灣 文 學 的 悲 情, 高 雄, 派 色 文 化 出 版 社,1990 年 1 月 葉 石 濤 臺 灣 文 學 史 綱, 高 雄, 文 學 界 雜 誌 社, 春 暉 發 行,1987 年 臺 灣 總 督 府 修 臺 灣 列 紳 傳,1916 年 葉 至 誠 社 會 科 學 概 論, 臺 北, 揚 智 文 化,2000 年 賈 春 增 主 編, 孫 立 平 譯, 當 代 社 會 學 理 論, 北 京, 華 夏 出 版 社.,1989 年 臺 灣 新 民 報 社 編 臺 灣 人 士 鑑,1937 年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 採 集 組 雲 林 縣 鄉 土 史 料 - 耆 老 口 述 歷 史, 南 投,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98 年 劉 登 翰 等 主 編 臺 灣 文 學 史, 福 州, 海 峽 文 藝 出 版 社,1991 年 劉 兆 祐 治 學 方 法, 臺 北 市, 三 民 書 局,1999 年 廖 雪 蘭 ( 一 瑾 ) 臺 灣 詩 史 臺 北 市, 文 史 哲 出 版 社,1998 年 漢 寶 德 等 編 著 西 螺 振 文 書 院 調 查 研 究, 嘉 義,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 鄭 定 國 主 編 日 治 時 期 雲 林 縣 的 古 典 詩 家 一 編, 臺 北, 里 仁 書 局,2005 年 鄭 定 國 主 編 日 治 時 期 雲 林 縣 的 古 典 詩 家 二 編, 臺 北, 文 史 哲 出 版 社,2005 年 鄭 定 國 主 編 日 治 時 期 雲 林 縣 的 古 典 詩 家 三 編, 臺 北, 文 史 哲 出 版 社,2005 年 鄭 定 國 主 編 飛 花 如 雪 一 繽 紛 的 雲 林 古 典 詩 歌, 雲 林,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2007 年 鄭 定 國 主 編 雲 林 文 學 的 古 典 與 現 代, 嘉 義,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2008 年 鄭 定 國 主 編 / 林 友 笛 原 著 林 友 笛 詩 文 集, 臺 北, 文 史 哲 出 版 社,2008 年 5 月 鄭 定 國 主 編 / 陳 錫 津 原 著 陳 錫 津 詩 文 集, 嘉 義,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2009 年 3 月 鄭 定 國 主 編 雲 林 文 學 的 古 典 與 現 代 續 編, 嘉 義,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2009 年 鄭 定 國 主 編 斗 六 斗 山 吟 社 與 雲 峯 吟 社 研 究 上 下 冊, 嘉 義,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 2010 年 錢 鍾 書 談 藝 錄, 臺 北, 中 華 書 局,1984 年 鍾 倫 納 應 用 社 會 科 學 研 究 法, 香 港, 商 務 印 書 館,1992 年 顧 敏 耀 陳 肇 興 及 其 陶 村 詩 稿 臺 北, 晨 星 出 版 社,2010 年 二 方 志 類 ( 依 編 著 者 姓 氏 或 出 版 單 位 筆 畫 排 列 ) 王 詩 琅 張 易 : 臺 灣 省 通 志 稿 教 育 志, 臺 北,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 年 王 必 昌 : 重 修 臺 灣 縣 志, 卷 13 藝 文 志,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61 年,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113 ( 據 清 乾 隆 十 七 年 刊 本 影 印 ) 余 文 儀 : 續 修 臺 灣 府 志, 卷 19 雜 記 志 雜 著 篇,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62 年, 臺 灣 文 獻 叢 刊,121 ( 據 清 乾 隆 廿 五 年 刊 本 影 印 ) 周 鍾 瑄 諸 羅 縣 志, 臺 灣 銀 行,1958 年 5 月 倪 贊 元 : 雲 林 采 訪 冊 大 榔 東 堡 藝 文,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59 年, 臺 灣 文 獻 133

143 叢 刊,37 ( 據 清 光 緒 廿 年 刊 本 影 印 ) 徐 坤 泉 廖 漢 臣 : 臺 灣 省 通 志 稿 學 藝 志, 臺 北,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 年 范 咸 六 十 七 : 重 修 臺 灣 府 志, 卷 19 雜 記 志 雜 著 篇,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61 年,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105 ( 據 清 乾 隆 十 一 年 刊 本 影 印 ) 雲 林 縣 發 展 史, 雲 林 縣 政 府 編,1997 年 12 月 雲 林 縣 鄉 土 史 料,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98 年 12 月 曾 人 口 金 湖 春 秋, 詩 文 之 友 社,1978 年 5 月 連 橫 : 臺 灣 通 史, 卷 24 藝 文 志, 臺 北, 臺 灣 銀 行 經 濟 研 究 室,1963 年, 臺 灣 文 獻 叢 刊 128 ( 據 民 國 九 年 刊 本 影 印 ) 廖 漢 臣 : 臺 灣 省 通 志 學 藝 志, 臺 中,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70 年 賴 子 清 張 李 德 和 : 嘉 義 縣 志 學 藝 志, 嘉 義, 嘉 義 縣 政 府, 年 賴 子 清 : 嘉 義 縣 志 人 物 志, 嘉 義, 嘉 義 縣 政 府, 年 蔡 相 煇 北 港 朝 天 宮 志, 秋 雨 印 刷 出 版 社,1995 年 1 月 增 訂 初 版 三 學 位 論 文 ( 依 作 者 姓 氏 筆 畫 排 列 ) 王 文 顏 臺 灣 詩 社 之 研 究, 政 治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79 年 王 逸 函 張 立 卿 漢 詩 研 究,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9 年 李 采 蓉 西 螺 菼 社 研 究,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8 年 吳 玉 燕 斗 南 及 大 埤 地 區 文 學 發 展 之 研 究,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8 年 李 漢 偉 樸 雅 吟 社 研 究, 國 科 會 研 究 專 題,2000 年 1 月 周 滿 枝 清 代 臺 灣 流 寓 詩 人 及 其 詩 之 研 究, 政 治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80 年 林 哲 瑋 邱 水 謨 漢 詩 研 究,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漢 學 所 碩 士 論 文,2004 年 施 懿 琳 日 據 時 期 廘 港 民 族 正 氣 詩 研 究,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85 年 施 懿 琳 清 代 臺 灣 詩 所 反 映 的 漢 人 社 會,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1991 年 翁 聖 峰 清 代 臺 灣 竹 枝 詞 之 研 究,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92 年 翁 聖 峰 日 據 時 期 臺 灣 新 舊 文 學 論 爭 新 探, 輔 仁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1 年 高 嘉 穗 臺 灣 傳 統 吟 詩 音 樂 研 究,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音 樂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96 年 1 月 張 作 珍 北 港 地 區 傳 統 詩 社 研 究,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1 年 張 瑞 和 員 林 興 賢 吟 社 研 究,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漢 學 資 料 整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6 年 莊 坤 霖 陳 錫 津 及 其 詩 研 究, 中 正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9 年 陳 芳 萍 彰 化 應 社 及 其 詩 作 研 究, 清 華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所 碩 士 論 文,2001 年 陳 丹 馨 臺 灣 光 復 前 重 要 詩 社 作 家 作 品 研 究,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91 年 許 俊 雅 臺 灣 寫 實 詩 之 抗 日 精 神 研 究,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86 年 梁 志 輝 嘉 義 地 區 漢 人 社 會 發 展 之 研 究,1683 年 1895 年,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95 年 黃 志 民 明 代 詩 社 之 研 究,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碩 士 論 文,1972 年 程 玉 凰 洪 棄 生 及 其 作 品 考 述,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95 年 黃 美 玲 連 雅 堂 文 學 研 究,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博 士 論 文,1998 年 134

144 蔡 幸 純 日 治 時 期 莿 桐 詩 人 陳 元 亨 及 其 漢 詩 研 究,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漢 學 資 料 整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7 年 廖 雪 蘭 臺 灣 詩 史,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1983 年 廖 振 富 櫟 社 三 家 詩 研 究 林 癡 仙 林 幼 春 林 獻 堂,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博 士 論 文, 1996 年 賴 郁 文 吳 景 箕 及 其 詩 研 究, 雲 林 科 技 大 學 漢 學 資 料 整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4 年 賴 美 燕 斗 六 地 區 文 學 發 展 之 研 究, 南 華 大 學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6 年 鍾 美 芳 日 據 時 代 櫟 社 研 究, 東 海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85 年 謝 志 賜 道 咸 同 時 期 淡 水 以 鄭 用 錫 陳 維 英 林 占 梅 為 對 象,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1995 年 蘇 秀 鈴 日 治 時 期 崇 文 社 研 究,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2000 年 四 期 刊 論 文 ( 依 作 者 姓 氏 筆 畫 排 列 ) 孔 龍 一 代 儒 教 宗 師 李 西 端 簡 介, 詩 文 之 友 22 卷 1 期,1965 年 5 月 毛 一 波 臺 灣 的 文 學 簡 介, 臺 灣 文 獻 26 卷 4 期 27 卷 1 期,1976 年 3 月 方 延 豪 臺 灣 詩 社 之 今 昔 談, 藝 文 誌 第 123 期,1975 年 12 月 王 文 顏 臺 灣 詩 社 之 研 究, 中 華 學 苑 第 23 期,1979 年 9 月 王 文 顏 光 復 前 臺 灣 詩 社 的 時 代 價 值, 文 訊 月 刊 第 18 期,1985 年 6 月 仇 德 哉 清 代 的 雲 林 縣, 雲 林 文 獻 第 31 輯 ;1987 年 6 月 江 保 嚴 雲 林 教 育 史 話, 雲 林 文 獻 第 41 輯 ;1997 年 12 月 江 寶 釵 紅 樓 夢 詩 社 活 動 研 究 性 別 文 化 與 遊 戲 美 學 的 呈 現,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文 系 學 術 年 刊 創 刊 號,1997 年 10 月 江 寶 釵 雲 嘉 地 區 文 學 調 查 與 觀 察, 臺 灣 文 學 史 料 編 纂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文 系,2000 年 10 月 21 日 吳 濁 流 關 於 漢 詩 壇 的 幾 個 問 題, 臺 灣 文 藝 第 3 期 ;1964 年 6 月 吳 文 星 日 據 時 代 臺 灣 書 房 之 研 究, 思 與 言 16 卷 3 期 ;1978 年 9 月 吳 浩 國 內 有 關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的 博 碩 士 論 文 目 錄, 臺 灣 文 學 觀 察 雜 誌 第 1 期,1990 年 6 月 李 瑞 騰 臺 灣 舊 體 詩 的 創 作 與 活 動, 臺 灣 文 學 觀 察 雜 誌 第 2 期,1990 年 9 月 李 豐 楙 臺 灣 雲 林 舊 金 湖 萬 善 祠 及 其 牽 習 俗 一 個 自 然 / 非 自 然 觀 點 的 結 構 分 析, 雲 林, 金 湖 開 基 萬 善 祠 印 行,1995 年 吳 錦 順 論 臺 灣 古 典 詩 的 寫 作 方 向, ( 八 十 七 年 度 臺 灣 文 化 節 ) 鄉 土 漢 學 綜 合 研 討 論 文 專 集, 省 立 彰 化 社 會 教 育 館,1998 年 3 月 吳 承 燕 臺 灣 詩 學 與 鄉 土 文 化 的 研 究, ( 八 十 七 年 度 臺 灣 文 化 節 ) 鄉 土 漢 學 綜 合 研 討 論 文 專 集, 省 立 彰 化 社 會 教 育 館,1998 年 3 月 呂 雲 騰 笨 港 史 話, 雲 林 文 獻 第 41 輯 ;1997 年 12 月 呂 雲 騰 史 志 記 載 的 北 港 從 五 代 的 北 港 到 魍 港 笨 港 北 港, 雲 林 文 獻 第 43 輯,1999 年 6 月 呂 雲 騰 百 年 國 小 北 港 鎮 南 陽 國 小, 雲 林 文 獻 第 四 十 三 輯 ;1999 年 6 月 135

145 易 君 左 臺 灣 詩 情 ( 一 ), 新 希 望 第 12 期,1949 年 5 月 易 君 左 臺 灣 詩 情 ( 二 ), 新 希 望 第 14 期,1949 年 5 月 易 君 左 臺 灣 詩 情 ( 三 ), 新 希 望 第 15 期,1949 年 6 月 易 君 左 臺 灣 詩 情 ( 五 ), 新 希 望 第 16 期,1949 年 6 月 易 君 左 臺 灣 詩 情 ( 六 ), 新 希 望 第 19 期,1949 年 7 月 易 君 左 清 末 民 初 中 國 詩 壇 ( 上 ), 中 華 詩 學 1 卷 6 期,1969 年 11 月 易 君 左 清 末 民 初 中 國 詩 壇 ( 中 ), 東 方 雜 誌 3 卷 6 期,1969 年 12 月 易 君 左 清 末 民 初 中 國 詩 壇 ( 下 ), 中 華 詩 學 2 卷 2 期,1970 年 1 月 易 君 左 臺 灣 詩 人 愛 國 詩 話, 中 央 2 卷 6 期,1970 年 4 月 施 懿 琳 日 據 時 期 臺 灣 古 典 詩 的 抗 議 精 神 與 比 興 諷 喻 傳 統, 古 典 文 學 第 12 期,1992 年 10 月 林 荊 南 擊 缽 詩 與 課 題 詩 的 探 討,77 年 8 月 林 文 龍 臺 灣 早 期 詩 文 作 品 編 印 述 略 ( ), 臺 灣 古 典 文 學 與 文 獻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東 海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1998 年 5 月 邱 閱 南 臺 灣 傳 統 詩 會 舉 辦 方 式 之 研 究, ( 八 十 七 年 度 臺 灣 文 化 節 ) 鄉 土 漢 學 綜 合 研 討 論 文 專 集, 省 立 彰 化 社 會 教 育 館,1998 年 3 月 邱 奕 松 清 代 之 臺 灣 教 育 與 嘉 義 文 教, 嘉 義 縣 文 獻 12 期,1981 年 7 月 翁 聖 峰 試 論 清 代 臺 灣 竹 枝 詞 的 性 質, 臺 灣 文 學 觀 察 雜 誌 第 5 期,1992 年 7 月 翁 聖 峰 談 日 據 時 期 臺 灣 新 舊 文 學 之 研 究 不 宜 偏 廢, 臺 灣 文 學 觀 察 雜 誌 第 8 期,1993 年 9 月 徐 坤 泉 臺 灣 早 期 文 學 史 話, 文 獻 專 刊 2 卷 3 4 期,1951 年 11 月 許 俊 雅 光 復 前 臺 灣 詩 鐘 史 話, 國 文 學 報 第 18 期,1989 年 6 月 許 俊 雅 日 據 時 期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概 況, 臺 灣 文 學 觀 察 雜 誌 第 6 期,1992 年 9 月 盛 成 復 社 與 幾 社 對 臺 灣 文 化 的 影 響, 臺 灣 文 獻 13 卷 3 期,1961 年 9 月 黃 宏 介 今 日 臺 灣 民 間 詩 社 詩 詞 吟 唱 之 研 究, ( 八 十 七 年 度 臺 灣 文 化 節 ) 鄉 土 漢 學 綜 合 研 討 論 文 專 集, 省 立 彰 化 社 會 教 育 館,1998 年 3 月 程 玉 凰 談 臺 胞 乙 未 抗 日 詩 文, 新 潮 第 31 期,1976 年 1 月 程 玉 凰 從 藝 文 反 映 談 臺 胞 乙 未 抗 日 史 詩, 藝 文 誌 第 136 期,1977 年 1 月 黃 文 博 金 湖 港 牽 水 雲 林 縣 口 湖 鄉 蚶 仔 寮 萬 善 爺 的 故 事, 雲 林 文 獻 第 41 輯 ;1997 年 12 月 張 我 軍 糟 糕 的 臺 灣 文 學 界, 臺 灣 民 報 第 2 卷 24 號,1924 年 11 月 21 日 曾 今 可 臺 灣 的 詩 人, 通 志 館 刊 1 卷 2 期,1948 年 11 月 曾 今 可 臺 灣 詩 史 ( 一 ), 新 希 望 第 13 期,1949 年 5 月 曾 今 可 臺 灣 詩 史 ( 二 ), 新 希 望 第 14 期,1949 年 5 月 曾 今 可 臺 灣 詩 史 ( 三 ), 新 希 望 第 15 期,1949 年 6 月 曾 今 可 臺 灣 詩 史 ( 四 ), 新 希 望 第 16 期,1949 年 6 月 曾 今 可 臺 灣 詩 史 ( 五 ), 新 希 望 第 17 期,1949 年 6 月 曾 今 可 臺 灣 的 桂 冠 詩 人, 臺 灣 風 物 第 13 卷 第 7 期,1964 年 2 月 曾 今 可 臺 灣 的 詩 社, 中 國 一 週 第 945 期,1968 年 6 月 136

146 黃 志 民 詩 社 活 動 現 象 及 其 意 義, 文 訊 月 刊 第 18 期,1985 年 6 月 黃 得 時 臺 灣 文 人 的 抗 日 意 識, 中 外 雜 誌 30 卷 4 期,1981 年 10 月 黃 得 時 臺 灣 詩 學 之 演 變, 孔 孟 月 刊 21 卷 12 期,1983 年 8 月 黃 得 時 臺 灣 當 年 的 文 人 抗 日, 中 外 雜 誌 55 卷 1 期,1994 年 1 月 曾 仁 杰 金 湖 小 農 詞 三 十 韻, 雲 林 文 獻 2 卷 1 期,1953 年 3 月 曾 仁 杰 鄉 勵 吟 社 概 略, 雲 林 文 獻 2 卷 2 期,1953 年 6 月 雲 林 縣 文 獻 會 詩 詞, 雲 林 文 獻 第 32 期,1988 年 6 月 愚 公 看 臺 灣 詩 社 的 活 動, 臺 灣 新 社 會 1 卷 1 期,1948 年 2 月 廖 漢 臣 乙 未 抗 日 在 文 壇 上 的 反 映, 文 獻 專 刊 2 卷 3 4 期,1951 年 11 月 廖 漢 臣 新 舊 文 學 之 爭 ( 上 ), 臺 北 文 物 3 卷 2 期,1954 年 8 月 廖 漢 臣 新 舊 文 學 之 爭 ( 下 ), 臺 北 文 物 3 卷 3 期,1954 年 12 月 廖 漢 臣 甲 午 之 役 在 文 壇 上 的 反 映, 臺 灣 文 獻 7 卷 1 期,1956 年 6 月 廖 振 富 櫟 社 文 學 史 料 的 蒐 集 與 研 究, 臺 灣 文 學 史 料 編 纂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文 系,2000 年 10 月 21 日 劉 遠 智 臺 灣 詩 社 的 淵 源 與 流 衍, 中 華 文 化 復 興 月 刊 14 卷 5 期,1981 年 5 月 劉 遠 智 臺 灣 詩 社 的 淵 源 與 流 衍, 臺 北 文 獻 直 字 第 期,1982 年 6 月 編 輯 部 現 階 段 臺 灣 傳 統 詩 社 概 況, 文 訊 月 刊 第 18 期,1985 年 6 月 賴 子 清 臺 灣 之 寫 景 詩, 臺 灣 文 獻 9 卷 2 期,1958 年 6 月 賴 子 清 臺 灣 詠 史 詩, 臺 灣 文 獻 9 卷 4 期,1958 年 12 月 賴 子 清 臺 灣 詠 物 詩, 臺 灣 文 獻 10 卷 2 期,1959 年 6 月 賴 子 清 古 今 臺 灣 詩 文 社 ( 一 ), 臺 灣 文 獻 10 卷 3 期,1959 年 9 月 賴 子 清 臺 灣 古 今 詩 文 社 ( 二 ), 臺 灣 文 獻 11 卷 3 期,1960 年 9 月 賴 柏 舟 嘉 義 縣 詩 苑, 嘉 義 文 獻 第 4 期,1972 年 5 月 賴 子 清 諸 羅 文 化 三 百 餘 年 概 說, 嘉 市 文 獻 第 3 期,1987 年 4 月 賴 子 清 古 今 嘉 義 詩 文 社, 嘉 市 文 獻 第 3 期,1987 年 4 月 賴 鶴 洲 諸 羅 文 化 三 百 年 概 說, 嘉 義 縣 文 獻 創 刊 號,1961 年 10 月 陳 漢 光 乙 未 抗 日 與 中 國 詩 壇, 臺 北 文 物 9 卷 1 期,1960 年 3 月 陳 漢 光 古 臺 灣 詩 輯 註, 臺 灣 文 獻 15 卷 2 期,1964 年 6 月 陳 漢 光 臺 灣 光 復 前 夕 的 光 復 詩 文, 臺 灣 風 物 21 卷 1 期,1971 年 2 月 陳 漢 光 臺 灣 千 家 詩 : 臺 灣 詩 錄, 臺 灣 風 物 22 卷 3 期,1972 年 9 月 陳 世 慶 臺 灣 詩 鐘 今 昔, 臺 灣 文 獻 7 卷 1 期,1956 年 6 月 陳 民 耿 詩 社 詩 鐘 大 唱 小 唱, 中 外 雜 誌 31 卷 6 期,1982 年 6 月 陳 石 柱 從 北 港 朝 天 宮 五 文 昌 殿 探 討 清 代 笨 港 社 學 聚 奎 閣, 雲 林 文 獻, 第 35 輯 ;1991 年 5 月 夢 痕 臺 灣 詩 薈 與 臺 灣 詩 報, 臺 灣 文 獻 6 卷 3 期,1955 年 9 月 鍾 淵 雲 林 縣 當 代 詩 人 作 品 介 紹 ( 一 ), 雲 林 文 獻 第 29 期,1985 年 3 月 鍾 淵 雲 林 縣 當 代 詩 人 作 品 介 紹 ( 二 ), 雲 林 文 獻 第 31 期,1987 年 6 月 簡 錦 松 一 九 九 四 年 臺 灣 傳 統 詩 社 現 況 之 調 查, 文 訊 月 刊 第 66 期,1994 年 6 月 簡 錦 松 五 四 與 日 據 時 期 臺 灣 傳 統 詩 壇, 五 四 文 學 與 文 化 變 遷,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研 究 會 編, 137

147 臺 北, 學 生 書 局,1990 年 4 月 蔡 淑 女 口 湖 鄉 四 湖 鄉 地 名 史 話, 雲 林 文 獻 第 四 十 三 輯 ;1999 年 6 月 魏 嘉 亨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沿 革 志 2000 年 7 月 懷 笨 佬 笨 港 聚 奎 閣 遷 建 朝 天 宮 秘 辛, 雲 林 文 獻 第 43 輯 ;1999 年 6 月 龔 顯 宗 乙 未 割 臺 與 舊 體 詩 變 貌, 中 華 詩 學 研 究 所 廿 七 週 年 紀 念 會,1995 年 4 月 五 詩 刊 詩 集 ( 依 刊 物 筆 畫 排 列 ) ( 一 ) 詩 集 ( 總 集 ) 中 華 民 國 傳 統 詩 社 學 會 傳 統 詩 集 ( 第 1 集 ), 臺 北,1979 年 7 月 刊 本 中 華 民 國 傳 統 詩 社 學 會 傳 統 詩 集 ( 第 2 集 ), 臺 北,1982 年 9 月 刊 本 中 華 民 國 傳 統 詩 社 學 會 傳 統 詩 集 ( 第 3 集 ), 臺 北,1985 年 10 月 刊 本 中 華 民 國 傳 統 詩 社 學 會 傳 統 詩 集 ( 第 4 集 ), 臺 北,1988 年 10 月 刊 本 林 文 龍 臺 灣 詩 錄 拾 遺, 臺 中,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79 年 12 月 林 熊 祥 編 皇 紀 二 千 六 百 年 慶 祝 詩 集, 昭 和 十 五 年 印 行 陳 昭 瑛 臺 灣 詩 選 註, 臺 北, 正 中 書 局,1996 年 2 月 陳 漢 光 臺 灣 詩 錄, 臺 中,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1984 年 2 版 曾 笑 雲 編 東 寧 擊 缽 吟 後 集,1936 年 刊 本 詩 文 之 友 社 臺 灣 擊 缽 詩 選 ( 一 ),1964 年 2 月 黃 春 潮 編 選 東 寧 擊 缽 吟 賴 子 清 中 華 詩 典 前 後 編, 臺 北,1965 年 刊 本 賴 子 清 臺 灣 詩 醇, 臺 北,1935 年 刊 本, 央 圖 臺 灣 分 館 藏 賴 子 清 臺 海 詩 珠,1982 年 刊 本 黃 洪 炎 編 瀛 海 詩 集, 臺 灣 詩 人 名 鑑 刊 行 會, 昭 和 十 五 年 12 月 連 橫 臺 灣 詩 薈, 臺 灣 省 文 獻 會,1992 年 3 月 ( 二 ) 詩 文 集 王 槐 庭 槐 庭 詩 草, 臺 北, 長 歌 出 版 社,1971 年 9 月 ( 王 慰 心 收 藏 ) 周 定 山 編 選, 臺 灣 擊 缽 詩 選, 臺 北, 詩 文 之 友 社,1964 年 洪 大 川 事 志 齋 詩 文 集, 臺 北, 文 和 印 刷 公 司,1966 年 7 月 ( 洪 子 豪 收 藏 ) 洪 大 川 汾 南 書 塾 記 事 珠, 未 刊 ( 洪 子 豪 收 藏 ) 陳 錫 津 東 遊 雜 詠 詩 集,1934 年 12 月 曾 笑 雲 東 寧 擊 鉢 吟 前 集, 臺 北, 陳 鐓 厚 發 行,1934 年 3 月 曾 笑 雲 東 寧 擊 鉢 吟 後 集, 臺 北, 陳 鐓 厚 發 行,1934 年 3 月 曾 仁 杰 金 湖 吟 草, 雲 林,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吟 會 印 行,1999 年 10 月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誼 會 雲 林 縣 詩 人 聯 誼 會 課 題 1 到 50 期, 嘉 義,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 收 藏 138

148 黃 紹 謨 東 遊 百 詠, 臺 灣 省 文 獻 會 圖 害 館 藏 手 稿 本,1920 年 黃 篆 草 堂 詩 鈔, 未 刊 ( 黃 博 儒 收 藏 ) 褒 忠 吟 社 褒 忠 吟 社 課 題 影 印 本, 嘉 義,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 收 藏 賴 子 清 編 臺 灣 詩 醇, 嘉 義 市, 蘭 記 書 局,1935 年 6 月 賴 子 清 編 臺 灣 詩 海, 嘉 義 市, 蘭 記 書 局,1954 年 3 月 龍 文 出 版 社 臺 灣 先 賢 詩 文 集 彙 刊 第 一 輯 臺 北, 龍 文 出 版 社,1992 年 龍 文 出 版 社 臺 灣 先 賢 詩 文 集 彙 刊 第 二 輯 臺 北, 龍 文 出 版 社,1992 年 龍 文 出 版 社 臺 灣 先 賢 詩 文 集 彙 刊 第 三 輯 臺 北, 龍 文 出 版 社,2001 年 龍 文 出 版 社 臺 灣 先 賢 詩 文 集 彙 刊 第 四 輯 臺 北, 龍 文 出 版 社,2006 年 龍 文 出 版 社 臺 灣 先 賢 詩 文 集 彙 刊 第 五 輯 臺 北, 龍 文 出 版 社,2006 年 龍 文 出 版 社 臺 灣 先 賢 詩 文 集 彙 刊 第 七 輯 臺 北, 龍 文 出 版 社,2009 年 ( 三 ) 詩 刊 詩 報, 昭 和 六 年 (1930)- 昭 和 十 九 年 (1943), 黃 哲 永 藏, 影 本 臺 灣 詩 壇, 民 國 四 十 年 六 月 (1951.6)- 民 國 四 十 八 年 十 月 ( ), 同 上 詩 文 之 友, 民 國 四 十 二 年 四 月 (1953.4)- 民 國 八 十 二 年 九 月 (1993.9), 黃 哲 永 李 丁 紅 收 藏 詩 文 之 友 1 卷 3 期,1953 年 7 月 1 日 詩 文 之 友 2 卷 3 期,1954 年 1 月 15 日 詩 文 之 友 2 卷 5 期,1954 年 5 月 1 日 詩 文 之 友 4 卷 5 期,1955 年 12 月 1 日 詩 文 之 友 6 卷 6 期,1957 年 2 月 1 日 詩 文 之 友 33 卷 6 期,1971 年 4 月 1 日 中 華 詩 ( 藝 ) 苑, 民 國 四 十 四 年 二 月 (1955.2)- 民 國 五 十 六 年 八 月 (1967.8), 黃 哲 永 藏 中 華 詩 學, 民 國 五 十 八 年 六 月 (1969.6)- 民 國 八 十 六 年 十 月 ( ) 國 家 圖 書 館 期 刊 文 獻 中 心 臺 灣 古 典 詩 擊 缽 吟 雙 月 刊, 民 1 國 )- 民 國 九 十 年 一 月 (2001.1), 同 上 臺 南 新 報 ( 大 正 十 年 四 月 昭 和 十 二 年 二 月 ), 微 卷, 成 大 圖 書 館 藏 六 報 刊 雜 誌 ( 依 報 刊 筆 畫 順 序 排 列 ) 三 六 九 小 報, 臺 南, 成 文 出 版 社, 出 版 年 不 詳, 收 錄 年 代 : 年 (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 館 藏 ) 中 華 詩 苑 第 9 卷 第 6 期,1959 年 6 月 風 月 報, 臺 北, 南 天 書 局,2001 年, 收 錄 年 代 : 年 (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 館 藏 ) 南 方, 臺 北, 南 天 書 局,2001 年, 收 錄 年 代 : 年 (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心 館 藏 ) 詩 報, 臺 北, 龍 文 出 版 社,2007 年, 收 錄 年 代 : 年 ( 南 華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中 139

149 心 館 藏 ) 臺 南 新 報, 臺 南,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及 臺 南 市 立 圖 書 館 復 刻 本, 收 錄 年 代 : 年 ( 臺 南 市 立 圖 書 館 館 藏 )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臺 北, 漢 珍 數 位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收 錄 年 代 : 年 ( 南 華 大 學 圖 書 館 館 藏 ) 漢 文 臺 灣 日 日 新 報, 臺 北, 漢 珍 數 位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收 錄 年 代 : 年 ( 南 華 大 學 圖 書 館 館 藏 )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時 報, 臺 北, 漢 珍 數 位 圖 書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收 錄 年 代 : 年 ( 成 功 大 學 圖 書 館 館 藏 ) 臺 灣 新 民 報, 國 立 文 化 資 產 籌 備 處 發 行,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圖 書 館 電 子 資 料 庫 七 網 站 ( 依 查 詢 日 期 先 後 排 列 ) 北 港 鎮 公 所 全 球 資 訊 網 年 4 月 國 家 圖 書 館 全 球 資 訊 網 年 7 月 國 家 文 化 資 料 庫 年 1 月 雲 林 縣 文 化 處 年 1 月 網 路 古 典 詩 詞 雅 集 年 4 月 臺 灣 大 百 科 全 書 年 4 月 臺 灣 歷 史 辭 典 數 位 化 知 識 庫 年 8 月 臺 灣 古 典 漢 詩 年 1 月 臺 灣 漢 詩 數 位 典 藏 資 料 庫 年 6 月 賴 和 紀 念 館 數 位 化 博 物 館 年 12 月 140

150 附 錄 一 笨 港 歷 史 大 事 記 暨 雲 林 作 家 年 表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荷 西 時 期 明 天 啟 元 年 1621 顏 思 齊 鄭 芝 龍 等 人 由 日 本 乘 船 到 臺 灣, 在 笨 港 登 陸, 立 寨 墾 拓 天 啟 四 年 1624 荷 蘭 人 據 臺 南, 並 派 兵 護 送 商 人 至 笨 港 交 易 永 曆 初 年 1646 許 友 儀 許 源 興 等 入 墾 笨 南 港 二 月 八 日, 荷 蘭 人 的 大 員 商 館 日 誌 記 錄 有 三 艘 漁 船 自 大 員 到 笨 港 崇 禎 十 一 年 1638 捕 魚 明 代 臺 灣 漁 業 誌 略 補 說 崇 禎 十 二 年 1639 荷 蘭 基 督 教 宣 教 師 布 教 區 域 及 於 笨 港 雲 林 縣 發 展 史 十 月 廿 三 日, 荷 蘭 人 討 伐 不 服 之 華 武 大 波 羅 二 社, 在 笨 港 溪 登 陸 廿 五 日 下 午 大 軍 一 千 多 人 抵 大 波 羅 社, 土 人 戰 死 卅 餘 人 棄 社 而 逃, 毀 屋 一 百 五 十 戶, 小 穀 倉 四 百 所 翌 日, 進 軍 貓 兒 干 社 ( 在 崇 禎 十 四 年 1641 今 崙 背 鄉 ), 社 人 驚 恐, 不 戰 而 降 廿 七 日 大 隊 至 華 武 社, 社 人 避 其 鋒, 聞 風 悉 逃, 燬 屋 四 百 戶, 小 穀 倉 一 千 六 百 所 臺 灣 史 ( 今 水 林 鄉 車 港 村 舊 名 紅 毛 路, 附 近 有 一 口 紅 毛 井, 據 說 為 此 次 討 伐 留 下 之 遺 跡 ) 顏 鄭 時 期 永 曆 十 五 年 1661 笨 港 已 逐 漸 形 成 街 市, 外 九 莊 逐 步 開 發 清 康 熙 初 年 林 天 生 林 萬 福 林 浮 意 陳 立 勳 等 入 墾, 陳 立 勳 後 獻 地 捐 贈 今 16 朝 天 宮 康 熙 二 年 1663 笨 港 有 鄭 成 功 部 眾 墾 耕 臺 灣 外 記 卷 之 六 清 治 時 期 臺 灣 入 清 版 圖, 設 一 府 三 縣, 府 稱 臺 灣 府, 隸 福 建 省, 笨 港 屬 諸 羅 縣 康 熙 廿 三 年 1683 笨 港 為 沿 海 重 鎮, 並 且 是 北 路 米 糧 輸 出 港 口 清 廷 頒 布 渡 臺 禁 令, 渡 臺 者 不 准 攜 眷, 且 嚴 禁 惠 潮 之 民 渡 臺 141

151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清 治 時 期 三 月, 福 建 湄 州 朝 天 閣 臨 濟 正 宗 第 卅 四 世 僧 樹 璧, 奉 媽 祖 神 像 蒞 康 熙 卅 三 年 1694 臺, 在 笨 港 建 立 小 祠 奉 祀 笨 港 居 民 合 建 天 妃 宮 祀 媽 祖 諸 羅 縣 志 1717, 延 請 樹 璧 和 尚 住 持 康 熙 卅 九 年 1700 笨 港 有 建 於 康 熙 卅 九 年 的 天 后 廟 重 修 福 建 臺 灣 府 志 - 卷 九 - 典 禮 - 祠 祀 - 諸 羅 縣, 信 士 陳 立 勳 敬 獻 廟 地, 募 集 外 九 庄 居 民 與 笨 港 紳 商 籌 款, 以 瓦 易 茅, 號 天 妃 廟 康 熙 四 十 二 年 1703 二 月, 嘉 義 劉 卻 二 度 起 事 失 敗, 被 擒 獲 於 笨 港 之 秀 才 莊 遇 害 康 熙 五 十 四 年 1715 笨 港 北 街 廣 東 移 民 見 三 山 國 王 廟 於 西 郊 三 里 處 五 月 一 日, 朱 一 貴 攻 陷 府 治, 各 莊 上 人 都 豎 旗 保 護 鄉 村, 在 笨 港 開 米 店 的 張 看, 也 在 笨 港 豎 旗 五 月 三 日, 張 看 動 身 攻 打 諸 羅 五 月 四 日, 朱 一 貴 封 在 笨 港 種 田 的 林 璉 為 平 臺 侯 康 熙 六 十 年 1721 五 月 十 一 日, 張 看 去 見 朱 一 貴, 被 封 為 平 北 將 軍 後 來 再 去 打 淡 水, 被 封 做 平 北 國 公 六 月 十 二 日, 在 笨 港 駕 船 維 生 的 郭 國 寧, 由 笨 港 動 身 往 澎 湖 打 探 軍 情, 十 四 日 到 澎 湖, 被 汛 官 拿 解 六 月 廿 三 日, 汀 州 鎮 標 中 營 遊 擊 景 慧 率 清 兵 克 復 被 朱 一 貴 所 據 的 笨 港 康 熙 六 十 一 年 1722 佳 興 里 巡 司 移 駐 笨 港 清 政 府 析 福 建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北, 置 彰 化 縣 及 淡 水 廳, 臺 灣 成 一 府 雍 正 元 年 1722 四 縣 一 廳, 笨 港 屬 諸 羅 縣 七 月 五 日, 臺 協 水 師 左 營 千 總 一 員 領 兵 一 百 五 十 名 駐 紮 笨 港 142

152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清 治 笨 港 街 建 汀 州 媽 祖 廟 ( 笨 南 港 媽 祖 廟 ) 時 期 雍 正 二 年 1723 諸 羅 知 縣 孫 魯 批 允 笨 港 街 天 后 宮 僧 人 設 渡 ( 笨 港 渡 ) 濟 人, 以 為 媽 祖 香 燈 錢 清 雍 正 帝 御 書 神 昭 海 表 匾, 笨 港 天 后 宮 亦 摩 得 一 匾 懸 掛 雍 正 四 年 1726 笨 港 為 泉 漳 一 帶 船 戶 偷 渡 至 台 灣 的 上 岸 處 因 朱 一 貴 之 役 全 臺 皆 陷, 由 澎 湖 得 以 復 臺 澎 湖 諸 島 改 設 澎 湖 雍 正 五 年 1727 廳, 臺 灣 成 一 府 四 縣 二 廳 之 局, 笨 港 屬 諸 羅 縣 雍 正 八 年 1730 笨 港 天 后 宮 擴 建 雍 正 九 年 1731 二 月 七 日, 諸 羅 縣 於 笨 港 ( 磚 仔 窯, 今 東 勢 街 ) 設 縣 丞 雍 正 十 年 1732 胡 光 祖 任 第 一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雍 正 十 一 年 1733 笨 港 置 千 總 與 釐 金 局 雍 正 十 二 年 1734 笨 港 縣 丞 署 移 建 於 板 頭 厝 雍 正 十 三 年 1735 周 天 福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乾 隆 三 年 1738 劉 洵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乾 隆 四 年 1739 笨 港 南 港 街 民 合 建 水 仙 宮 乾 隆 六 年 1741 笨 港 有 笨 港 橋, 為 木 製, 僅 在 冬 春 之 間 架 設, 以 通 行 人 乾 隆 七 年 1742 姚 國 興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笨 港 街 成 立 南 管 演 奏 社 團 集 斌 社 乾 隆 十 一 年 1746 笨 港 漳 人 成 立 陳 聖 王 會, 建 廟 稱 昭 烈 堂 143

153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清 治 時 期 賈 賜 桓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七 月 二 三 日, 狂 風 大 雨, 笨 港 有 衝 壓 田 野, 倒 壞 民 房 之 處, 較 乾 隆 十 三 年 1748 之 沿 海 各 邑, 被 風 更 重 七 月, 程 述 祖 ( 逑 祖 )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乾 隆 十 五 年 1750 笨 港 溪 流 改 道, 將 笨 港 街 一 分 為 二 乾 隆 十 六 年 1751 笨 港 天 后 宮 因 丹 青 剝 落, 重 興 宮 宇 ; 薛 肇 熿 捐 資 重 修 天 后 宮 乾 隆 十 七 年 1752 二 月, 沈 光 郁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乾 隆 十 八 年 1752 八 月, 稽 璇 ( 嵇 璇 )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乾 隆 廿 一 年 1759 十 月, 張 天 德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陳 順 直 攜 帶 聖 諭 牌 渡 臺, 在 水 月 庵 現 址 築 壇 勸 善, 並 宣 講 聖 諭 乾 隆 廿 四 年 1759 四 月, 姚 杰 人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乾 隆 廿 七 年 1762 五 月, 韓 衍 槐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乾 隆 廿 九 年 1764 續 修 台 灣 府 志 卷 二 規 制 - 街 市 笨 港 街 : 港 分 南 北, 中 隔 一 溪, 曰 南 街, 曰 北 街 ; 舟 車 輻 輳, 百 貨 駢 闐, 俗 稱 小 臺 灣 乾 隆 卅 年 1765 李 倓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乾 隆 卅 三 年 1768 曹 永 植 ( 承 植 )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乾 隆 卅 四 年 1769 土 人 有 南 港 北 港 之 稱 ( 北 港 二 字 首 次 出 現, 代 表 笨 港 ) 海 東 札 記 乾 隆 卅 五 年 1770 郭 愈 厚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144

154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清 治 時 期 笨 港 天 后 宮 以 故 制 觕 樸 平 常, 不 足 以 昭 妥 神 靈, 貢 生 陳 瑞 玉 監 乾 隆 卅 六 年 1771 生 蔡 大 成 捐 款 五 千 元, 重 新 擴 建 乾 隆 卅 八 年 1773 十 月, 笨 港 天 后 宮 開 工 薛 肇 熿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笨 南 北 港 街 商 家 納 稅 戶 共 五 五 九 家 乾 隆 卅 九 年 1774 十 二 月, 笨 港 天 后 宮 完 工 共 分 佛 殿 二 棟 ; 拜 亭 二 棟 ; 東 畔 室 仔 六 棟 正 殿 奉 祀 聖 母 ; 後 殿 奉 祀 佛 祖 ; 室 仔 為 僧 房 笨 港 縣 丞 薛 肇 熿, 董 事 陳 瑞 玉 等 人 再 重 修 天 后 宮, 新 宮 落 成, 立 乾 隆 四 十 年 1775 重 修 諸 羅 縣 笨 港 天 后 宮 碑 記 寧 老 典 契 : 出 典 契 人 陳 寧 老 坐 在 北 港 媽 祖 宮 邊 ( 現 存 最 早 乾 隆 四 十 二 年 1777 有 北 港 兩 字 的 典 契 ) 乾 隆 四 十 三 年 1778 周 丹 霽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正 月, 紳 民 在 舊 南 港 公 建 水 仙 宮, 後 枕 笨 港 溪, 崇 奉 水 仙 王 於 前 殿, 崇 奉 關 聖 帝 君 於 後 殿 乾 隆 四 十 五 年 1780 笨 北 港 陳 仕 路 陳 仕 岸 仝 立 賣 盡 絕 根 契 ( 現 存 第 二 早 有 北 港 二 字 之 古 契 書 ) 笨 南 北 港 漳 泉 分 類, 械 鬥 洪 鍾 等 人 焚 搶 笨 港 南 莊, 漳 人 遷 往 東 方 五 里 之 麻 園 寮 ( 今 新 港 ) 乾 隆 四 十 七 年 1782 十 一 月 十 日, 福 建 水 師 提 督 黃 仕 簡 抵 諸 羅 搜 捕 漳 泉 人 分 類 械 鬥 各 要 犯, 將 意 焚 搶 殺 命 之 要 犯 羅 裕 等 十 八 名 正 法 示 眾 ; 並 會 同 楊 廷 樺 親 赴 笨 港 及 彰 化 一 帶 督 拏, 在 笨 港 拏 獲 八 十 五 名 要 犯 乾 隆 四 十 八 年 1783 徐 英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諸 羅 縣 笨 港 縣 丞 145

155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清 治 時 期 五 月 卅 日, 林 爽 文 起 事 ( 乾 隆 五 十 一 年 七 月 林 爽 文 起 兵 抗 清 ), 攻 陷 笨 北 港 街, 紳 民 築 壘 抵 抗 義 勇 死 一 百 零 八 人 及 一 隻 義 犬 九 月 十 三 日, 普 吉 保 帶 領 官 兵, 前 往 笨 港 援 應 諸 羅 當 夜 在 笨 港 打 死 林 爽 文 黨 人 數 百 人, 生 擒 楊 意 蘇 媽 張 固 三 犯, 收 復 笨 港 乾 隆 五 十 二 年 1787 十 一 月 八 日, 領 侍 衛 內 大 臣 參 贊 海 蘭 察 由 笨 港 攻 透 諸 羅 因 林 爽 文 事 件, 清 廷 詔 改 諸 羅 縣 為 嘉 義 縣 北 港 隸 屬 嘉 義 縣 徐 英 續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清 廷 批 准 鹿 港 為 泉 州 蚶 江 對 渡 的 口 岸, 笨 港 的 商 務 漸 漸 被 取 代 臺 協 ( 臺 灣 ) 水 師 左 營, 原 駐 安 平, 改 駐 鹿 仔 港, 原 駐 鹿 仔 港 之 守 備 移 駐 笨 港 嘉 邑 笨 港 汛 設 守 備 一 員 駐 防, 把 總 一 員 隨 防 笨 港 汛, 笨 港 營 安 兵 二 百 九 十 三 名, 砲 台 一 座 乾 隆 五 十 三 年 1788 谷 世 峰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後 由 陸 昌 曾 接 任 福 康 安 平 定 林 爽 文 之 亂, 笨 港 紳 民 將 義 民 遺 骸 拾 藏 瓦 棺 合 葬, 建 旌 義 亭 李 維 瀛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立 勳 裔 孫 分 家 合 約 書 :" 北 港 宮 口 店 地 三 坎 ( 現 存 第 三 早 有 乾 隆 五 十 五 年 1790 北 港 兩 字 之 合 約 書 ) 六 月 一 日, 嘉 義 縣 笨 港 汛 弁 千 總 陳 藝, 會 同 縣 丞 李 維 瀛, 在 笨 港 拏 獲 偷 渡 客 民 沈 堯 等 二 十 七 名 陳 管 將 原 來 之 壇 改 建 為 廟, 時 稱 南 壇 廟, 奉 祀 觀 世 音 菩 乾 隆 五 十 六 年 1791 薩 註 生 娘 娘 包 公 閻 羅 天 子 十 月, 南 壇 水 月 庵 在 新 南 港 之 西 端, 崇 奉 觀 音 佛 祖, 紳 民 公 建 乾 隆 五 十 七 年 1792 魏 堯 年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笨 港 溪 泛 濫, 溪 流 南 移, 將 笨 港 南 街 沖 毀, 北 港 居 民 多 數 移 往 土 嘉 慶 二 年 1797 庫, 南 港 部 份 居 民 避 居 麻 園 寮 並 建 新 南 港 街, 郊 行 於 宮 後 街 重 建 146

156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清 治 北 港 天 后 宮 重 修 宮 宇 時 期 嘉 慶 五 年 1800 北 港 街 蔡 秀 捐 款 倡 建 北 壇 碧 水 寺 信 眾 鳩 資 建 彌 陀 寺 小 西 天 嘉 慶 八 年 1803 碧 水 寺 被 洪 水 沖 移 至 竹 圍 文 教 中 心 砂 崙 中 間 清 廷 設 守 備 署 於 笨 港 嘉 慶 九 年 1804 四 月 廿 八 日, 臺 協 水 師 副 將 錢 萬 逵 追 擊 侵 擾 鹿 仔 港 的 海 盜 蔡 牽 無 功 駕 船 回 鹿 耳 門 防 守, 頂 風 甚 大, 折 戧 不 前, 暫 泊 笨 港 十 二 月, 蔡 牽 之 同 夥 李 光 邱 恩 等 人, 招 夥 攻 擾 笨 港 等 處 營 盤, 嘉 慶 十 年 1805 殺 死 兵 勇 三 人, 搶 得 笨 港 倉 供 谷 二 萬 八 千 五 百 八 十 一 石 正 月, 笨 港 斗 六 門 等 處 皆 海 盜 蔡 牽 所 據 嘉 慶 十 一 年 1806 海 盜 蔡 牽 寇 臺 灣, 水 師 提 督 許 文 謨 擊 之 竹 圍 尾 笨 港, 獲 騎 馬 賊 陳 萬 吳 得, 乘 勢 毀 賊 寮, 斬 殺 無 算 嘉 慶 十 二 年 1807 七 月, 笨 港 系 沿 海 小 港 嘉 慶 十 三 年 1808 陳 錦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嘉 慶 十 四 年 1809 周 翰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福 建 新 設 臺 灣 府 噶 瑪 蘭 廳, 隸 彰 化 縣, 台 灣 成 一 府 四 縣 三 廳, 笨 嘉 慶 十 六 年 1811 港 屬 諸 羅 縣 臺 灣 史 說 為 嘉 慶 十 七 年 九 月 廿 八 日, 北 港 朝 天 宮 重 興 嘉 慶 十 八 年 1813 嘉 義 縣 笨 港 修 建 倉 房 十 間 龐 周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嘉 慶 十 九 年 1814 笨 港 居 民 重 建 水 仙 宮 於 笨 南 港 街 147

157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清 治 時 期 嘉 慶 廿 二 年 1817 陳 鴻 寶 ( 賓 )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在 任 嘉 義 管 內 採 訪 冊 (1900 年 ) 記 載 新 南 港 居 民 建 奉 天 宮, 嘉 慶 廿 三 年 1818 朝 天 宮 第 五 代 僧 侶 景 端 任 奉 天 宮 首 任 住 持 五 月 八 日, 北 港 二 媽 三 郊 媽 入 聖 嘉 慶 廿 四 年 1819 六 月 九 日, 北 港 二 媽 三 郊 媽 開 光 進 殿 八 月 三 日, 北 港 朝 天 宮 重 興 竣 工 安 座 道 光 六 年 1826 夏 五 月 壬 午 ( 朔 ), 改 福 建 彰 化 縣 海 豐 港 口 歸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轄 道 光 七 年 1827 劉 詵 任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笨 港 縣 丞 道 光 八 年 1828 福 建 省 臺 灣 彰 化 縣 所 轄 之 五 條 港 改 歸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兼 管 道 光 九 年 1929 沈 應 清 福 建 省 臺 灣 府 嘉 義 縣 笨 港 縣 丞 在 任 道 光 十 二 年 1832 張 丙 豎 旗 反, 陳 辨 響 應, 攻 笨 南 北 港 街, 未 克 本 宮 重 修, 王 得 祿 獻 海 天 靈 貺 匾 及 梵 鐘 法 鼓 道 光 十 七 年 1837 笨 港 北 港 街 建 聚 奎 閣 文 昌 祠, 兼 為 社 學, 培 養 儒 士 道 光 十 九 年 1839 朝 廷 特 賜 春 秋 祭 祀, 諭 飭 笨 港 縣 丞 千 總 虔 誠 與 祭 道 光 廿 九 年 1849 水 仙 宮 增 建 後 殿, 供 奉 原 協 天 宮 關 聖 帝 君 咸 豐 五 年 1855 王 得 祿 的 長 子 王 朝 綸 等 捐 資 擴 建 朝 天 宮 同 治 五 年 1866 戴 萬 生 事 件, 笨 港 犧 牲 36 位 義 民, 合 祀 於 義 民 廟 同 治 十 二 年 1873 曾 席 珍 出 生 於 北 港 148

158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清 治 時 期 光 緒 三 年 1877 黃 登 瀛 中 進 士 光 緒 五 年 1879 李 冠 三 出 生 於 雲 林 光 緒 十 年 1884 蕭 登 壽 出 生 於 彰 化 社 頭 光 緒 十 三 年 1887 雲 林 設 縣, 笨 北 港 街 改 隸 雲 林 縣 轄 笨 南 港 則 隸 屬 於 嘉 義 縣 蔡 培 火 出 生 於 北 港, 後 來 成 為 台 灣 文 化 協 會 領 袖 之 一 光 緒 十 五 年 1889 龔 顯 昇 出 生 於 北 港 光 緒 廿 年 1894 王 東 燁 出 生 於 北 港 五 月, 清 德 宗 光 緒 皇 帝 賜 頒 本 宮 慈 雲 灑 潤 匾 十 月 一 日 北 港 大 火, 災 情 慘 重, 百 分 之 五 十 左 右 的 民 房 被 毀, 本 光 緒 廿 年 1894 宮 拜 殿 亦 波 及 雲 林 縣 訓 導 倪 贊 元 編 輯 雲 林 采 訪 冊 完 成 中 日 簽 定 馬 關 條 約, 清 廷 割 讓 臺 灣 於 日 本, 臺 灣 入 日 本 版 圖 ( 明 光 緒 廿 一 年 1895 治 廿 八 年 ) 曾 人 潛 出 生 於 北 港 光 緒 廿 四 年 1898 六 月, 王 希 安 出 生 於 北 港 日 治 二 月 十 七 日, 王 金 鐘 出 生 於 北 港 時 期 明 治 廿 九 年 1896 八 月 十 九 日, 雲 林 國 語 ( 日 語 ) 傳 習 所 設 於 北 港 明 治 卅 年 1897 北 港 屬 台 中 縣, 設 北 港 辦 務 署 明 治 卅 二 年 1899 龔 烟 墩 出 生 於 北 港 149

159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日 治 蘇 鴻 飛 出 生 於 嘉 義 市 時 期 明 治 卅 三 年 1900 蔡 秋 桐 出 生 於 元 長 明 治 卅 六 年 1903 十 二 月, 張 長 川 出 生 於 北 港 明 治 卅 八 年 1905 嘉 義 發 生 大 地 震, 區 長 蔡 然 標 發 起 重 建 北 港 媽 祖 廟 三 月, 蔡 繼 昌 出 生 於 北 港 明 治 四 十 年 1907 六 月, 朱 登 瀛 出 生 於 北 港 明 治 四 十 三 年 1910 十 一 月, 郭 鴻 翔 出 生 於 北 港 大 正 元 年 1912 一 月 媽 祖 廟 重 建 竣 工 大 正 二 年 1913 十 二 月, 吳 雲 東 出 生 於 北 港 大 正 四 年 1915 三 月, 第 五 任 臺 灣 總 督 佐 久 間 左 馬 太 獻 享 于 克 誠 匾 大 正 五 年 1916 十 二 月 十 日, 李 蔡 彬 出 生 於 北 港 大 正 九 年 1920 三 月, 蔡 炳 焜 出 生 於 北 港 大 正 十 年 1921 三 月, 媽 祖 廟 成 立 管 理 委 員 會, 由 蔡 然 標 出 任 管 理 者 大 正 十 一 年 1922 汾 津 吟 社 成 立 六 月, 第 二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蔡 然 標 連 任 管 理 者 大 正 十 二 年 1923 汾 津 詩 社 加 入 嘉 社 七 月, 第 三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蔡 然 標 三 任 管 理 者 大 正 十 四 年 1925 報 載 大 甲 媽 祖 往 北 港 進 香 昭 和 元 年 1926 呂 雲 騰 出 生 於 北 港 150

160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日 治 七 月, 第 四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蔡 然 標 四 任 管 理 者 時 期 昭 和 三 年 1928 七 月 廿 六 日, 曾 炳 川 出 生 於 北 港 第 十 三 任 臺 灣 總 督 石 塚 英 藏 獻 神 恩 浩 蕩 匾 昭 和 五 年 1930 蔡 秋 桐 開 始 發 表 小 說 集 帝 君 庄 的 秘 史 七 月, 第 五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曾 席 珍 膺 選 為 管 理 者 昭 和 六 年 1931 蔡 秋 桐 發 表 小 說 集 保 正 伯 放 屎 百 姓 奪 錦 標 新 興 的 悲 哀 有 求 必 應, 並 創 辦 曉 鐘 雜 誌 出 版 三 期, 另 發 表 歌 謠 歌 謠 拾 零 二 首 新 詩 牛 車 牛 楊 金 城 跟 從 陳 金 池 學 習 南 管 昭 和 七 年 1932 四 月 七 日, 陳 昆 讚 出 生 於 北 港 元 月 十 六 日, 蘇 松 林 出 生 於 北 港 昭 和 八 年 1933 十 一 月 十 九 日, 顏 連 茂 出 生 於 北 港 七 月, 第 六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曾 席 珍 連 任 管 理 者 昭 和 九 年 1934 鄉 勵 吟 社 成 立 昭 和 十 年 1935 蔡 秋 桐 發 表 小 說 集 興 兄 理 想 鄉 媒 婆, 另 發 表 新 詩 牛 蔡 秋 桐 發 表 小 說 集 王 爺 豬 四 兩 仔 土, 另 發 表 民 間 故 事 無 錢 打 和 尚 昭 和 十 一 年 1936 李 冠 三 逝 世 五 月 三 日, 汾 津 艄 子 - 蔣 禮 智 出 生 於 北 港 七 月, 第 七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曾 席 珍 三 任 管 理 者 昭 和 十 二 年 1937 彬 彬 吟 社 成 立 151

161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日 治 時 期 昭 和 十 三 年 1938 蔡 谷 出 生 於 北 港 昭 和 十 五 年 1940 七 月, 第 八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曾 席 珍 四 任 管 理 者 王 邦 雄 出 生 於 西 螺 昭 和 十 六 年 1941 九 月, 余 志 修 出 生 於 北 港 昭 和 十 七 年 1942 王 吉 隆 ( 綠 蒂 ) 出 生 於 雲 林 四 月, 陳 永 昌 出 生 於 北 港 昭 和 十 八 年 1943 七 月, 第 九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曾 席 珍 五 任 管 理 者 八 月, 日 本 無 條 件 投 降, 臺 灣 光 復 昭 和 廿 年 1945 李 瑞 月 ( 季 季 ) 生 於 二 崙 鄉 民 國 五 月, 曾 人 潛 因 鐵 線 橋 火 車 墜 溪 罹 難 時 期 民 國 卅 五 年 1946 七 月, 第 十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曾 席 珍 六 任 管 理 者 民 國 卅 八 年 1949 七 月, 第 八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曾 席 珍 七 任 管 理 者 民 國 卅 九 年 1950 黃 燕 德 ( 林 雙 不 ) 出 生 於 東 勢 鄉 七 月, 第 八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曾 席 珍 八 任 管 理 者 民 國 四 十 一 年 1952 沈 文 台 ( 江 銘 ) 出 生 於 虎 尾 鎮 蔣 禮 智 習 漢 文 龔 烟 墩 罹 患 高 氣 壓 病 逝 世 民 國 四 十 年 1951 蔡 繼 昌 因 肺 結 核 病 逝 世 林 日 揚 ( 古 蒙 仁 ) 出 生 於 虎 尾 鎮 民 國 四 十 一 年 1952 廖 偉 竣 ( 宋 澤 萊 ) 出 生 於 雲 林 152

162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十 一 月, 曾 席 珍 逝 世, 王 吟 貴 繼 任 管 理 者 楊 孟 煌 ( 楊 子 澗 ) 出 生 於 北 港 鎮 民 國 四 十 二 年 1953 蘇 進 強 ( 履 疆 ) 出 生 於 褒 忠 鄉 廖 枝 春 ( 羊 牧 ) 出 生 於 二 崙 鍾 麗 慧 ( 陳 泰 曉 鐘 ) 出 生 於 斗 六 市 民 國 四 十 四 年 1955 七 月, 第 十 三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王 吟 貴 選 為 管 理 者 興 建 宗 聖 臺 民 國 四 十 五 年 1956 洪 青 雲 出 生 於 北 港 民 國 四 十 六 年 1957 鄭 寶 娟 出 生 於 雲 林 七 月, 第 十 四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王 吟 貴 連 任 管 理 者 民 國 四 十 七 年 1958 宗 聖 台 落 成 王 希 安 逝 世 民 國 四 十 九 年 1960 蔣 禮 智 拜 王 東 燁 為 師 七 月, 第 十 五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管 理 者 改 稱 主 任 委 員, 王 吟 貴 民 國 五 十 年 1961 出 任 首 任 主 任 委 員 蕭 登 壽 逝 世 民 國 五 十 一 年 1962 王 吉 隆 出 版 詩 集 藍 星 王 吉 隆 出 版 詩 集 綠 色 的 塑 像 民 國 五 十 二 年 1963 尚 修 書 房 關 閉 153

163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龔 顯 昇 逝 世 民 國 五 十 三 年 1964 七 月, 第 十 六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王 吟 貴 連 任 主 任 委 員 黃 燕 德 第 一 篇 散 文 古 榕 發 表 於 雲 林 青 年 二 月, 舉 辦 第 一 屆 元 宵 節 花 燈 展 覽 大 會 李 瑞 月 一 把 青 花 花 的 豆 子 選 入 鍾 肇 政 主 編 台 灣 省 籍 作 家 作 民 國 五 十 四 年 1965 品 選 集 蔣 禮 智 先 生 從 事 燈 謎 燈 彩 工 作 臺 灣 省 政 府 主 席 陳 大 慶 上 將 獻 厚 德 歸 民 匾 民 國 五 十 五 年 1966 李 瑞 月 出 版 短 篇 小 說 集 屬 於 十 七 歲 的 蔣 禮 智 從 事 畫 像 工 作 一 月 廿 七 日, 王 金 鐘 逝 世 民 國 五 十 六 年 1967 六 月 十 五 日 國 防 部 長 蔣 經 國 先 生 首 次 蒞 臨 訪 問 十 一 月, 聘 請 臺 灣 省 文 獻 委 員 會 編 纂 廖 漢 臣 先 生 纂 成 宮 志, 凡 十 二 篇, 數 萬 言 三 月, 李 蔡 彬 因 腦 溢 血 逝 世 民 國 五 十 七 年 1968 七 月, 第 十 七 屆 管 理 委 員 會 成 立, 王 吟 貴 三 任 主 任 委 員 李 瑞 月 出 版 短 篇 小 說 集 誰 是 最 後 的 玫 瑰 民 國 五 十 八 年 1969 李 瑞 月 出 版 短 篇 小 說 集 泥 人 與 狗 民 國 五 十 九 年 1970 李 瑞 月 出 版 短 篇 小 說 集 異 鄉 之 死 長 篇 小 說 我 不 要 哭 154

164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十 一 月 九 日, 省 府 指 定 朝 天 宮 為 臺 灣 省 宗 教 紀 念 物 觀 光 區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本 宮 發 行 " 聖 女 春 秋 " 月 刊, 每 月 一 日 發 行 民 國 六 十 一 年 1972 林 日 揚 以 古 蒙 仁 為 筆 名, 正 式 發 表 第 一 篇 小 說 盆 中 鼈, 後 由 沈 謙 收 入 六 十 一 年 短 篇 小 說 選 中 外 文 學 創 刊 三 月 十 八 日, 行 政 院 長 蔣 經 國 偕 省 主 席 謝 東 閔 蒞 臨 訪 問 報 馬 仔 陳 義 泉 宣 告 退 休, 由 葉 大 愩 接 任 九 月 卅 日, 委 員 會 改 組 為 董 監 事 會, 改 選 新 任 董 監 事 十 一 月 十 一 日, 第 一 屆 董 監 事 會 成 立, 王 吟 貴 任 董 事 長 民 國 六 十 二 年 1973 沈 文 台 出 版 伴 我 同 行 李 瑞 月 出 版 中 篇 小 說 集 月 亮 的 背 面 黃 燕 德 出 版 散 文 集 你 我 之 外 在 斜 陽 外 迴 旋 的 圓 及 小 說 集 李 白 乾 杯 五 月 十 二 日, 中 視 " 藍 天 白 雲 " 節 目 介 紹 北 港 朝 天 宮 七 月 一 日, 行 政 院 蔣 院 長 蒞 臨 本 宮 訪 問 十 月 十 七 日, 台 視 " 美 麗 寶 島 " 時 間 報 導 巍 峨 瑰 麗 的 北 港 朝 天 宮 王 邦 雄 著 文 化 復 興 與 現 代 化 民 國 六 十 三 年 1974 沈 文 台 出 版 散 文 集 伴 我 同 行 李 瑞 月 發 表 短 篇 小 說 拾 玉 鐲 於 中 國 時 報 當 代 中 國 小 說 大 展, 並 選 入 六 十 三 年 短 篇 小 說 選 黃 燕 德 出 版 散 文 集 綠 遍 天 涯 樹 二 月 一 日, 行 政 院 蔣 院 長 蒞 臨 訪 問 三 月, 省 新 聞 處 派 台 灣 電 影 製 片 廠 前 來 拍 攝 元 宵 花 燈 新 聞 片 民 國 六 十 四 年 1975 六 月 廿 九 日, 中 視 " 芬 芳 寶 島 " 節 目 報 導 " 大 甲 媽 祖 回 娘 家 " 十 二 月 廿 二 日, 行 政 院 蔣 院 長 蒞 宮 頒 賜 人 和 年 豐 匾 155

165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王 邦 雄 通 過 教 育 部 國 家 文 學 博 士 學 位, 論 文 題 目 為 韓 非 政 治 哲 學 之 研 究 鵝 湖 月 刊 創 刊 林 日 揚 參 與 現 實 的 邊 緣 採 訪, 從 此 走 入 報 導 文 學 之 路, 出 版 民 國 六 十 四 年 1975 小 說 狩 獵 圖 李 瑞 月 出 版 長 篇 小 說 我 的 故 事 蘇 進 強 與 詩 友 莊 錫 釗 傅 文 正 許 振 江 等 人 創 辦 綠 地 詩 刊 黃 燕 德 出 版 散 文 集 雪 峰 半 月 九 月 廿 六 日, 行 政 院 蔣 院 長 蒞 臨 本 宮 訪 問 李 瑞 月 出 版 季 季 自 選 集 散 文 集 夜 歌 短 篇 小 說 集 蝶 舞 民 國 六 十 五 年 1976 拾 玉 鐲, 並 主 編 六 十 五 年 短 篇 小 說 選 黃 燕 德 出 版 散 文 集 星 散 宋 澤 萊 出 版 長 篇 小 說 廢 園 三 月 七 日, 行 政 院 蔣 院 長 蒞 宮 參 觀 花 燈 展 及 孝 子 釘 三 月 十 三 日, 行 政 院 新 聞 局 派 員 拍 製 本 宮 紀 錄 片 十 月 三 日, 台 視 到 本 宮 拍 製 " 孝 子 釘 " 連 續 劇 民 國 六 十 六 年 1977 十 月 十 六 日, 媽 祖 紀 念 醫 院 動 土, 林 蔡 素 女 主 持 十 月 廿 八 日, 第 二 屆 董 監 事 會 改 選 王 吟 貴 蟬 聯 董 事 長 王 邦 雄 出 版 韓 非 子 的 哲 學 楊 孟 煌 出 版 新 詩 集 劍 塵 詩 鈔 四 月 卅 日, 蔣 院 長 孫 運 璿 魏 景 蒙 等 蒞 臨 本 宮 訪 問 省 主 席 謝 東 閔 來 訪 民 國 六 十 七 年 1978 八 月 廿 七 日, 蔣 總 統 經 國 先 生 由 蔣 彥 士 李 崇 道 等 陪 同 蒞 宮 訪 問 十 月 廿 五 日, 郭 鴻 翔 因 肝 癌 逝 世 王 邦 雄 出 版 哲 理 散 文 集 大 塊 噫 氣 156

166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林 日 揚 出 版 報 導 文 學 黑 色 的 部 落 李 瑞 月 出 版 小 說 集 誰 開 生 命 的 玩 笑 蘇 進 強 出 版 短 篇 小 說 集 飛 翔 之 鷹 散 文 集 紛 飛 小 說 集 鄉 民 國 六 十 七 年 1978 垣 近 事, 蠱 入 選 六 十 七 年 台 灣 小 說 選 黃 燕 德 出 版 散 文 集 出 岫 碧 竹 散 文 自 選 集, 又 出 版 小 說 集 撥 個 電 話 給 我 嗨! 江 東 去 宋 澤 萊 出 版 小 說 集 打 牛 湳 村 十 月 十 九 日, 省 主 席 林 洋 港 奉 總 統 指 示 前 來 叩 謝 媽 祖 庇 佑 颱 風 未 侵 本 省 十 月 廿 日, 蔣 總 統 經 國 先 生 偕 秘 書 長 馬 紀 壯 省 主 席 林 洋 港 蒞 宮 訪 問 十 一 月, 本 宮 捐 助 近 二 百 萬 元 供 北 港 鎮 公 所 建 停 車 場 民 國 六 十 八 年 1979 王 邦 雄 升 等 為 中 央 大 學 教 授 林 日 揚 出 版 小 說 集 夢 幻 的 騎 士 李 瑞 月 出 版 小 說 集 澀 果 黃 燕 德 出 版 短 篇 寓 言 集 浮 光, 掠 影 五 月, 監 察 院 長 余 俊 賢 頒 贈 本 宮 木 匾 慈 恩 廣 被 九 月 八 日, 國 防 部 長 高 魁 元 伉 儷 蒞 臨 本 宮 參 觀 訪 問 王 邦 雄 出 版 老 子 的 哲 學 林 日 揚 出 版 小 說 集 雨 季 中 的 鳳 凰 報 導 文 學 集 失 去 的 水 平 民 國 六 十 九 年 1980 線 楊 孟 煌 出 版 新 詩 集 中 學 白 話 詩 選 黃 燕 德 改 筆 名 為 林 雙 不, 出 版 書 簡 集 鋼 盔 書 簡 宋 澤 萊 出 版 小 說 集 蓬 萊 誌 異 157

167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二 月 廿 二 日, 蔣 總 統 經 國 先 生 偕 蔣 彥 士 馬 紀 壯 等 蒞 宮 訪 問 林 日 揚 出 版 小 說 集 古 蒙 仁 自 選 集 楊 孟 煌 出 版 新 詩 集 秋 興 李 瑞 月 暗 影 生 異 彩 選 入 楊 牧 主 編 中 國 近 代 散 文 選, 以 李 瑞 為 筆 名 於 工 商 時 報 副 刊 撰 寫 藝 術 品 市 場 專 欄 民 國 七 十 年 1981 蘇 進 強 短 篇 小 說 楊 桃 樹 獲 聯 合 報 第 六 屆 短 篇 小 說 獎, 並 入 選 年 度 小 說 獎, 該 文 被 各 選 集 刊 物 轉 載 達 十 七 次, 出 版 短 篇 小 說 集 鑼 鼓 歌, 加 入 陽 光 小 集 詩 社 廖 枝 春 出 版 散 文 集 牧 羊 集 林 雙 不 出 版 新 詩 集 白 沙 戲 筆 詩 散 文 集 一 盞 明 燈 放 生 鳥 書 籍 評 介 集 青 少 年 書 房 二 月 七 日, 省 主 席 李 登 輝 蒞 宮 參 觀 花 燈 展 三 月 廿 三 日 省 文 獻 會 在 本 宮 舉 辦 笨 港 古 蹟 座 談 會 十 月 廿 四 日, 交 通 部 長 連 戰 伉 儷 蒞 宮 參 拜 王 東 燁 逝 世 王 邦 雄 與 曾 昭 旭 楊 祖 漢 合 著 之 論 語 義 理 疏 解 與 孟 子 義 理 民 國 七 十 一 年 1982 疏 解 出 版 林 日 揚 出 版 報 導 攝 影 集 天 竺 之 旅 蓬 萊 之 旅 李 瑞 月 出 版 編 選 散 文 集 說 夢, 主 癲 一 九 八 二 台 灣 散 文 選 蘇 進 強 出 版 散 文 集 驚 艷, 小 說 集 雪 融 千 里, 散 文 有 情 篇 入 選 九 歌 版 年 度 散 文 選 林 雙 不 出 版 散 文 集 娃 娃 書 事 事 關 心 一 月 十 六 日, 第 三 屆 董 監 事 會 成 立, 郭 慶 文 當 選 董 事 長 民 國 七 十 二 年 1983 九 月 十 日, 中 國 醫 藥 學 院 接 辦 媽 祖 紀 念 醫 院 及 設 校 簽 約 王 邦 雄 出 版 中 國 哲 學 論 集 及 哲 理 散 文 集 材 與 不 材 之 間 158

168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林 日 揚 出 版 報 導 文 學 集 台 灣 城 鄉 小 調 台 灣 社 會 檔 案 蘇 進 強 出 版 短 篇 小 說 集 楊 桃 樹 民 國 七 十 二 年 1983 廖 枝 春 出 版 黑 板 下 的 沉 思 誰 來 愛 國 散 文 集 今 年 卅 歲 認 真 和 看 破 揚 帆 當 此 際 鍾 麗 慧 出 版 旅 遊 文 學 最 昂 貴 的 愛 情 散 文 集 我 的 母 親 鄭 寶 娟 出 版 小 說 集 無 心 圓 民 國 七 十 二 年 1983 林 雙 不 出 版 散 文 運 動 場 小 說 運 動 場 宋 澤 萊 出 版 評 論 集 禪 與 文 學 體 驗 九 月 十 五 日, 省 主 席 邱 創 煥 偕 各 廳 處 長 蒞 宮 參 拜 十 一 月 廿 日, 行 政 院 長 俞 國 華 偕 省 主 席 邱 創 煥 蒞 宮 訪 問 十 二 月 廿 八 日, 副 總 統 李 登 輝 先 生 蒞 宮 訪 問 沈 文 台 出 版 只 有 一 個 球 - 瓊 斯 盃 籃 壇 爭 霸 戰 民 國 七 十 三 年 1984 李 瑞 月 獲 雲 林 縣 政 府 雲 林 縣 旅 北 同 鄉 會 選 為 雲 林 縣 十 大 傑 出 人 才 李 瑞 月 暗 影 生 異 彩 抽 屜 選 入 齊 邦 媛 主 編 中 國 現 代 文 學 選 集, 望 選 入 前 衛 出 版 社 一 九 八 三 台 灣 散 文 選, 大 印 選 入 魏 偉 琦 編 七 十 年 代 女 作 家 小 說 選, 澀 果 選 入 李 昂 編 鏡 與 燈, 在 遠 方 的 戰 地 選 入 爾 雅 出 版 社 五 十 五 年 短 篇 小 說 選 李 瑞 月 以 李 雲 林 為 筆 名 開 始 在 工 商 時 報 副 刊 週 日 版 撰 寫 週 日 書 廊 專 欄 蘇 進 強 短 篇 小 說 兩 個 爸 爸 入 選 唐 文 標 主 編 七 十 三 年 度 台 灣 民 國 七 十 三 年 1984 小 說 獎 林 雙 不 編 選, 廖 枝 春 等 五 人 合 寫 改 變 中 學 生 的 書 由 前 衛 出 版 社 出 版 159

169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鍾 麗 慧 出 版 文 學 史 料 中 華 民 國 作 家 作 品 目 錄 報 導 文 學 書 香 社 會 鄭 寶 娟 出 版 小 說 集 望 鄉 民 國 七 十 三 年 1984 林 雙 不 出 版 散 文 集 我 們 曾 經 走 過 每 一 次 想 到 他, 出 版 小 說 集 筍 農 林 金 樹 新 詩 集 台 灣 新 樂 府 蔡 秋 桐 八 十 五 歲 逝 世 蔣 禮 智 結 束 燈 謎 四 月 十 四 日, 參 謀 總 長 郝 柏 村 伉 儷 蒞 宮 九 月, 蒙 藏 委 員 會 委 員 長 董 樹 藩 蒞 宮 訪 問 十 一 月 廿 七 日, 內 政 部 以 七 四 合 內 民 字 第 三 五 七 三 七 二 號 公 告, 核 定 本 宮 為 二 級 古 蹟 十 一 月 廿 八 日, 媽 祖 醫 院 正 式 開 業 民 國 七 十 四 年 1985 王 邦 雄 出 版 學 術 論 著 儒 道 之 間 哲 學 散 文 集 緣 與 命 李 瑞 月 一 九 八 四 年 三 月 選 入 一 九 八 四 台 灣 散 文 選 大 海 的 夢 選 入 向 陽 編 人 生 船 一 個 雞 胸 的 人 選 入 楊 青 矗 編 深 夜 的 嘉 南 平 原 舊 衣 的 聯 想 選 入 希 代 書 版 公 司 當 時 年 紀 小 廖 枝 春 出 版 小 品 文 集 和 你 談 心, 散 文 集 吾 鄉 素 描 林 雙 不 出 版 小 說 集 大 學 女 生 莊 南 安 宋 澤 萊 出 版 長 篇 小 說 廢 墟 台 灣 四 月 五 日, 參 謀 總 長 郝 柏 村 上 將 偕 夫 人 來 訪 沈 文 台 出 版 美 化 家 庭 民 國 七 十 五 年 1986 林 日 揚 出 版 散 文 集 流 轉 李 瑞 月 油 菜 花 與 炊 煙 選 入 前 衛 出 版 社 一 九 八 五 台 灣 散 文 選, 異 鄉 之 死 由 路 敬 思 英 譯, 將 發 表 於 中 國 筆 會 160

170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蘇 進 強 出 版 小 說 集 回 家 的 方 式 無 愛, 散 文 集 鄉 關 何 處 鍾 麗 慧 創 辦 大 呂 出 版 社, 與 曾 堯 生 的 洛 城 出 版 社 應 鳳 凰 的 現 代 文 學 資 訊 設 同 址 工 作 民 國 七 十 五 年 1986 沈 花 末 出 版 新 詩 選 一 九 八 五 台 灣 詩 選 鄭 寶 娟 出 版 小 說 集 青 春 作 伴 邊 緣 心 情 屠 殺 蝴 蝶 林 雙 不 出 版 小 說 集 小 喇 叭 手 長 篇 小 說 決 戰 星 期 五, 散 文 集 雪 峰 半 月 六 月 卅 日, 第 四 屆 董 監 事 會 選 舉, 郭 慶 文 選 為 董 事 長 七 月 十 五 日, 本 宮 第 四 屆 董 監 事 就 職 董 監 事 會 議 通 過 舉 辦 媽 祖 環 島 弘 法 遶 境 祈 安 活 動 以 慶 祝 媽 祖 成 道 千 年 紀 念 王 邦 雄 出 版 再 論 緣 與 命 沈 文 台 在 台 灣 日 報 連 載 小 說 中 國 十 大 名 妓 民 國 七 十 六 年 1987 林 日 揚 出 版 報 導 集 人 間 燈 火, 獲 吳 三 連 文 學 獎 報 導 文 學 獎, 主 編 海 外 叢 刊 十 三 冊 廖 枝 春 出 版 生 命 的 春 天 日 記 體 散 文 牧 羊 人 手 記 鍾 麗 慧 出 版 報 導 文 學 織 綿 的 手 音 樂 報 導 馬 友 友 鄭 寶 娟 出 版 小 說 集 有 一 個 女 人 林 雙 不 出 版 長 篇 小 說 大 佛 無 戀 六 月, 本 宮 聘 請 文 學 博 士 蔡 相 煇 新 修 宮 志 稿 完 成 八 月 二 日, 曾 炳 川 逝 世 九 月 十 五 日, 經 濟 部 長 陳 履 安 中 午 前 來 本 宮 參 拜 媽 祖 民 國 七 十 七 年 1988 十 月 十 四 日, 行 政 院 經 建 會 主 委 錢 復 下 午 蒞 宮 參 拜 十 一 月 十 九 日, 中 國 國 民 黨 秘 書 長 宋 楚 瑜 蒞 宮 參 拜 十 二 月, 笨 港 媽 祖 文 教 基 金 會 成 立 161

171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王 邦 雄 出 版 哲 理 散 文 集 沒 有 天 沒 有 地 王 邦 雄 在 中 國 時 報 副 刊 開 天 明 集 專 欄, 在 聯 合 報 繽 紛 版 開 向 生 活 說 話 專 欄 蘇 進 強 出 版 小 說 集 我 不 要 回 台 北 民 國 七 十 七 年 1988 廖 枝 春 出 版 散 文 集 如 果 牽 掛 小 品 文 集 人 生 行 路 雜 文 集 校 園 春 秋 錄 ; 今 年 卅 歲 一 書 之 談 興 趣 編 入 國 中 國 文 課 本 第 五 冊 鄭 寶 娟 出 版 本 城 女 人 小 說 集 他 們 她 們 林 雙 不 出 版 時 論 集 台 灣 人 短 篇 廖 枝 春 出 版 與 青 少 年 談 心 散 文 集 請 聽 我 說 民 國 七 十 八 年 1989 沈 花 末 出 版 散 文 集 關 於 溫 柔 的 消 息 林 雙 不 出 版 演 講 集 大 生 講 出 愛 台 灣 時 論 集 台 灣 人 短 打 五 月 五 日, 省 主 席 連 戰 來 本 宮 參 拜 媽 祖 五 月 廿 四 日, 行 政 院 長 郝 柏 村 蒞 宮 參 拜 七 月 七 日, 李 總 統 致 贈 本 宮 " 澤 厚 民 豐 " 匾 額 八 月 卅 日, 李 總 統 登 輝 先 生 蒞 宮 向 媽 祖 行 禮 致 敬 十 一 月 十 七 日, 行 政 院 長 郝 柏 村 蒞 宮 參 拜 民 國 七 十 九 年 1990 蘇 鴻 飛 逝 世 林 日 揚 出 版 雜 文 集 小 樓 何 日 再 東 風, 主 編 星 期 天 叢 刊 二 冊 廖 枝 春 散 文 集 出 版 叮 嚀 雜 文 集 忘 川 隨 筆 社 會 學 三 分 林 雙 不 出 版 時 論 集 全 力 打 拚 為 台 灣 七 月 卅 日, 本 宮 改 選 第 五 屆 董 監 事 選 舉 民 國 八 十 年

172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八 月 十 五 日, 本 宮 第 五 屆 董 監 事 就 職, 曾 蔡 美 佐 女 士 為 董 事 長 十 一 月 十 五 日, 臺 灣 省 政 府 主 席 連 戰 蒞 宮 參 拜 王 吉 隆 出 版 詩 集 風 與 城 林 日 揚 獲 中 國 文 藝 協 會 獎 章, 出 版 小 說 集 第 二 章 民 國 八 十 年 1991 蘇 進 強 出 版 散 文 集 讓 愛 自 由 短 篇 小 說 集 我 要 去 當 國 王 小 說 集 某 年 某 月 : 第 七 日, 短 篇 小 說 情 節 獲 吳 濁 流 文 學 獎, 完 成 蔡 培 火 傳, 近 代 中 國 出 版 社 出 版 林 雙 不 出 版 時 論 集 在 寂 寞 的 旅 途 中, 演 講 集 聲 聲 句 句 為 台 灣 二 月 十 七 日, 連 戰 主 席 暨 省 議 長 簡 明 景 共 同 主 持 本 宮 元 宵 花 燈 及 祥 和 社 會 藝 文 活 動 開 幕 剪 綵 民 國 八 十 一 年 1992 五 月 一 日, 李 總 統 登 輝 先 生 由 總 統 府 副 秘 書 長 邱 進 益 中 國 國 民 黨 秘 書 長 宋 楚 瑜 省 主 席 連 戰 等 陪 同 蒞 臨 本 宮 林 雙 不 出 版 短 篇 小 說 集 林 雙 不 集 民 國 八 十 四 年 1995 黃 燕 德 改 名 黃 林 雙 不, 出 版 散 文 集 安 安 靜 靜 林 雙 不 黃 林 雙 不 出 版 散 文 集 安 安 靜 靜 想 到 他 民 國 八 十 五 年 1996 宋 澤 萊 出 版 小 說 集 血 色 蝙 蝠 降 臨 的 城 市 黃 林 雙 不 獲 得 賴 和 文 學 獎 民 國 八 十 六 年 1997 蔣 禮 智 結 束 畫 像 工 作 民 國 八 十 七 年 1998 黃 林 雙 不 出 版 短 篇 小 說 集 回 家 的 話 民 國 八 十 九 年 2000 黃 林 雙 不 出 版 安 安 靜 靜 台 灣 人 系 列 小 說 六 冊 民 國 九 十 年 2001 宋 澤 萊 出 版 小 說 集 熱 帶 魔 界 163

173 朝 代 西 元 記 事 民 國 時 期 民 國 九 十 一 年 2002 蔣 禮 智 出 版 作 品 汾 津 小 集 民 國 九 十 二 年 2003 綠 蒂 出 版 詩 集 春 天 記 事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2004 蔣 理 智 整 理 詩 集 汾 津 吟 錄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2005 呂 雲 騰 逝 世 164

174 附 錄 二 古 今 華 夷 區 總 要 圖 約 北 宋 天 符 年 間 ( ) 北 宋 的 古 地 圖, 無 法 確 定 台 灣 的 名 稱 及 位 罝, 當 時 漳 泉 的 外 海 有 三 佛 齊 蝦 夷 昌 國 流 求 等 島 嶼 世 界 地 圖 (1554 年 ) 葡 萄 牙 人 手 繪 的 航 海 圖, 是 目 前 所 知 最 早 繪 出 台 灣 的 一 張 地 圖 葡 萄 牙 人 是 最 早 1 發 現 台 灣 的 西 方 人, 並 將 這 座 島 嶼 命 名 為 福 爾 摩 沙 1 湯 錦 台, 前 進 福 爾 摩 沙,1544 年, 往 來 澳 門 或 歐 陸 至 日 本 通 商 的 葡 萄 牙 人 看 到 了 林 木 蓊 鬱 美 麗 的 台 灣, 讚 歎 之 餘 稱 作 Ilhas Formosa 165

175 東 南 海 夷 圖 ( 明 嘉 靖 卅 四 年,1555 年 ) 明 嘉 靖 卅 四 年, 正 是 海 盜 肆 虐 中 國 東 南 沿 海 的 年 代 這 張 地 圖 中, 福 建 興 化 外 海 出 現 的 島 嶼 名 稱 有 : 彭 湖 小 琉 求 大 琉 求 日 木 馬 四 矢 倭 奴 毛 人 等 日 本 江 戶 初 期 東 洋 諸 國 圖 ( 約 1600 年 以 後 ) 西 元 1609 年, 德 川 幕 府 命 九 州 島 原 藩 主 有 馬 晴 信 征 台, 但 遭 到 台 灣 原 住 民 抵 抗, 失 敗 而 返 這 是 日 本 初 次 經 略 台 灣 的 開 始 台 灣 在 地 圖 中 被 命 名 為 高 砂, 由 上 中 下 三 島 構 成 上 有 經 緯 線 比 例 尺 八 分 儀 等 西 方 當 時 地 圖 測 繪 之 符 號, 推 測 為 受 十 六 世 紀 葡 萄 牙 製 圖 學 影 響 之 海 圖 166

176 福 爾 摩 沙 島, 西 班 牙 人 港 口 描 述 ( 明 熹 宗 天 啟 六 年,1626 年 )( 地 圖 為 日 據 時 代 重 繪 ) 1626 年, 西 班 牙 艦 隊 登 陸 雞 籠, 並 於 社 寮 島 ( 和 平 島 ) 建 聖 薩 爾 瓦 多 城 本 地 圖 主 要 描 繪 十 七 世 紀 西 班 牙 佔 有 基 隆 的 港 灣 地 形, 如 港 灣 深 淺, 泊 靠 港 灣, 防 禦 工 事, 住 民 聚 落 格 局 等, 可 以 看 出 當 時 船 隻 多 於 社 寮 島 進 行 補 給 皇 明 大 一 統 總 圖 ( 明 思 宗 崇 禎 九 年,1636 年 ) 地 圖 中 台 灣 一 帶 被 畫 成 北 為 雞 籠 澹 水, 中 為 北 港, 下 連 澎 湖 的 上 下 相 接 三 島 顯 示 明 代 官 方 對 台 灣 地 理 認 知 的 模 糊 此 時 的 台 灣 南 部 已 經 被 荷 蘭 人 統 治 了 12 年, 但 當 時 北 台 灣 的 基 隆 及 淡 水 為 西 班 牙 人 所 控 制 這 張 地 圖 倒 是 反 映 了 當 時 台 灣 南 北 分 治 的 政 治 情 勢 167

177 福 爾 摩 沙 澳 門 與 廣 東 圖 ( 明 思 宗 崇 禎 九 年,1636 年 ) 圖 中 台 灣 南 部 繪 出 一 個 大 海 灣, 說 出 了 大 灣 (Tayouan) 地 名 的 由 來, 是 當 地 漢 人 因 此 地 海 灣 的 廣 闊, 故 稱 之 為 大 灣 ( 閩 南 話 ), 後 來 演 變 為 全 島 的 稱 呼 ( 台 灣 ) 淡 水 與 其 附 近 村 社 暨 雞 籠 島 略 圖 ( 清 順 治 十 一 年,1654 年 ) 1642 年 荷 蘭 人 擊 敗 佔 領 雞 籠 的 西 斑 牙 人, 勢 力 正 式 進 入 北 台 灣 ; 1654 年 荷 蘭 人 繪 製 出 台 北 盆 地 的 地 圖, 顯 示 荷 蘭 人 對 台 北 盆 地 已 有 相 當 的 了 解 168

178 康 熙 台 灣 輿 圖 ( 摹 本 ) ( 清 康 熙 四 十 三 年,1704 年 ) ( 局 部 圖 ) 康 熙 臺 灣 輿 圖, 為 清 佔 領 台 灣 後 的 第 一 張 地 圖, 也 是 現 存 最 早 的 一 幅 臺 灣 古 地 圖 原 作 因 年 代 久 遠, 畫 心 絹 質 疏 鬆 脫 落, 畫 跡 模 糊, 已 送 至 日 本 修 復 中 本 地 圖 為 摹 本 地 圖 的 繪 製 採 中 國 國 畫 的 風 格, 既 是 一 幅 地 圖, 也 是 一 幅 山 水 畫 南 瞻 部 洲 萬 國 掌 果 之 圖 ( 清 康 熙 四 十 九 年,1710 年 ) ( 局 部 圖 ) 日 本 的 佛 教 觀 世 界 地 圖, 參 照 明 代 三 才 圖 會 圖 書 編 明 一 統 志 等 書 的 地 圖 而 繪 成, 台 灣 出 在 圖 的 右 下 方, 寫 著 大 冤 台 灣 東 寧 等 不 同 名 稱 169

179 大 清 萬 年 一 統 天 下 圖 ( 同 治 七 年,1868 年 )( 局 部 圖 ) 主 要 描 繪 大 清 帝 國 的 版 圖 台 灣 在 圖 中 造 型 奇 特, 東 部 俱 為 山 地, 沙 馬 崎 頭 ( 今 貓 鼻 頭 ) 當 時 被 視 為 是 台 灣 的 南 界 圖 中 被 畫 成 與 台 灣 分 離 的 小 島 圖 中 文 字 提 及 : 府 境 南 北 長 二 千 八 百 四 十 里 這 個 奇 特 的 台 灣 造 型 很 可 以 明 顯 地 看 出 當 時 的 台 灣 南 重 北 輕 臺 灣 與 澎 湖 圖 ( 清 同 治 九 年,1870 年 ) 圖 中 由 南 至 北 明 顯 劃 出 一 條 縱 貫 台 灣 全 島 的 土 番 地 界 線, 成 為 其 後 許 多 西 方 人 繪 製 台 灣 全 島, 原 住 民 地 圖 主 要 參 考 的 藍 本 170

180 清 代 荷 蘭 傳 教 士 繪 製 的 地 圖 上 可 以 看 出 笨 港 與 澎 湖 漳 州 泉 州 的 航 海 線 位 置 關 係, 是 大 陸 沿 海 港 口 經 澎 湖 航 向 臺 灣 最 近 的 港 口 乾 隆 年 間 臺 灣 山 川 總 圖, 完 全 於 笨 港 街 尚 未 遭 溪 流 改 道 ( 乾 隆 十 五 年 ) 分 割 之 前, 圖 中 後 街 即 改 道 後 的 笨 港 街, 前 街 即 改 道 後 的 笨 南 港 街 171

181 帝 國 大 日 本 新 領 部 臺 灣 地 圖 ( 明 治 二 十 八 年,1895 年 ) 日 本 佔 領 台 灣 的 第 一 年 所 繪 製 出 的 台 灣 全 島 圖 基 隆 淡 水 蘇 澳 高 雄 等 港 都 有 放 大 圖 堡 圖 明 治 卅 七 年 (1904) 完 成 的 464 幅 台 灣 堡 圖 便 是 這 項 土 地 調 查 的 具 體 成 果 台 灣 堡 圖 為 日 本 殖 民 政 府 自 明 治 卅 一 年 ( 西 元 1898 年 ) 九 月 起 開 始 實 施 台 灣 土 地 調 查 事 業 的 成 果 之 一, 其 主 要 目 的 是 在 調 查 土 地 權 力 區 分 土 地 地 目 和 等 則 以 及 詳 細 查 明 地 形 172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103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暨 普 通 考 試 ( 含 公 職 類 科 第 一 試 ) 報 考 人 數 暨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按 類 科 分 報 考 人 數 到 考 人 數 類 科 別 需 用 人 數 錄 取 標 準 % % % % 錄 取 或 及 格 人 數 到 考 率 (%)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 % % 總 到 考 率 總 及 格 率 119,959

More information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2015 年 兩 岸 四 地 四 星 級 大 學 排 行 榜 序 號 1 大 連 理 工 大 學 遼 寧 31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 西 北 工 業 大 學 陝 西 32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3 華 南 理 工 大 學 廣 東 33 中 國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4 湖 南 大 學 湖 南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01 國 立 臺 灣 科 技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系 66 66 667.00 385.00 636.00 390.00 01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第 二 章 : 至 今 的 進 展 高 水 平 的 系 統 可 使 用 性.. 建 立 高 水 平 的 系 統 可 使 用 性, 以 確 保 系 統 有 能 力 支 援 醫 療 服 務 需 每 星 期 七 天 每 天 24 小 時 運 作 的 需 要 2.13 我 們 會 為 電 子 健 康 記 錄 互 通 資 料 建 立 中 央 資 料 儲 存 庫, 所 有 由 參 與 計 劃 的 醫 療 服 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台中市29個行政區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文心院區之交通路線規劃

台中市29個行政區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文心院區之交通路線規劃 台 中 市 29 個 行 政 區 至 中 山 醫 學 大 學 附 設 文 心 院 區 之 交 通 路 線 規 劃 中 山 醫 學 大 學 附 設 醫 院 文 心 院 區 院 址 : 台 中 市 南 區 建 國 北 路 一 段 110 號 * 註 一 : 汽 以 95 無 鉛 汽 油 一 公 升 25 元 計 價 * 註 二 : 汽 油 耗 以 一 公 升 汽 油 可 跑 10 公 里 計 算 * 註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前 言 民 主 黨 0 9-1 0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1 2002 1 2 2 0 0 5 2 0 1 2 1 2 0. 5 3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前 言... 1 政 治 1....5 2....7 3....8 4....9 5....10 經 濟 6....12 7....13 8....14 9....15 10....16 11....1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Layout 1

Layout 1 視 為 優 講 燈 1 講 開 場 簡 報 隨 齡 發 視 變 資 訊 討 論 檢 討 會 與 會 將 夠 幾 點 與 變 關 視 變 兩 種 視 習 慣 個 問 專 業 員 問 題 講 1 燈 2 隨 齡 長 會 視 變 視 變 會 動 變 難 閱 讀 電 腦 視 變 會 裡 絆 體 風 險 藥 護 務 駕 車 動 難 會 響 並 導 慮 鬱 過 適 當 應 對 視 變 繼 續 動 並 減 關 慮

More information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桃 園 市 105 年 國 民 中 學 新 進 教 師 甄 選 各 校 複 試 方 式 及 需 求 表 編 號 校 名 教 評 會 審 查 方 式 及 學 校 需 求 備 註 1 2 桃 園 青 溪 ( 一 ) 口 試 8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20% 具 數 學 專 長 者 為 佳 ( 一 ) 口 試 70% 是 否 符 合 學 校 需 求 度 30 % 需 擔 任 資 源 班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004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工 程 科 學 及 海 洋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1.00 14 390.90 ***** ----- ----- ----- 0043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材 料 科 學

004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工 程 科 學 及 海 洋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1.00 14 390.90 ***** ----- ----- ----- 0043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材 料 科 學 104 學 年 度 大 學 考 試 入 學 分 發 各 系 組 最 低 及 錄 取 人 數 一 覽 表 000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文 x1.50 英 文 x1.25 數 學 乙 x1.00 歷 史 x1.25 地 理 x1.00 32 464.48 ***** 497.24 ----- ----- 000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國 文 x1.25

More information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生 態 環 境 產 生 很 嚴 重 的 傷 害, 為 確 保 農 業 的 永 續 發 展 與 安 全

More information

0040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1.00 25 406.30 **** ----- ----- ----- 004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化 學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

0040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1.00 25 406.30 **** ----- ----- ----- 004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化 學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 103 學 年 度 大 學 考 試 入 學 分 發 各 系 組 最 低 及 錄 取 人 數 一 覽 表 0001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文 x1.50 英 文 x1.25 數 學 乙 x1.00 歷 史 x1.25 地 理 x1.00 32 493.40 **** ----- ----- ----- 000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國 文 x1.25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30332EAAFEA5F3A440A142A447A142A454A142A57CA147BEC7A5CDB14DB77EC3D2B7D3BEC7B2DFA661B9CF2E786C73>

<30332EAAFEA5F3A440A142A447A142A454A142A57CA147BEC7A5CDB14DB77EC3D2B7D3BEC7B2DFA661B9CF2E786C73> 嶺 東 科 技 大 學 財 務 金 融 系 日 四 技 學 生 專 業 學 習 地 圖 02 年 6 月 28 日 0 學 年 度 第 二 學 期 財 務 金 融 系 課 程 委 會 議 通 過 名 稱 微 積 分 ( 一 ) 微 積 分 ( 二 ) 個 體 經 濟 學 商 業 套 裝 軟 體 ( 二 ) 應 用 統 計 學 ( 一 ) 期 貨 與 選 擇 權 國 際 - 管 理 學 保 險 學 商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 1 - - 2 - - 3 - - 4 - 註 一 一 般 義 工 : 任 何 人 志 願 貢 獻 個 人 時 間 及 精 神, 在 不 為 任 何 物 質 報 酬 的 情 況 下, 為 改 進 社 會 而 提 供 服 務, 時 數 不 限 ( 參 考 香 港 義 務 工 作 發 展 局 之 定 義 ) 註 二 核 心 義 工 : 由 於 建 立 社 會 資 本 所 重 視 的 是 網 絡 的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管 理 師 行 動 電 子 商 務 規 劃 師 術 科 考 試 題 解 製 作 單 位 :TMCA 台 灣 行 動 商 務 運 籌 管 理 協 會 證 照 評 測 試 務 中 心 1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More information

ART_RAE16_ticket_cn_p.1

ART_RAE16_ticket_cn_p.1 1. 2. 3. 4. 基 础 部 分 - 色 彩 TM TM Premier B2C Sales to China 2014 TM OCR www.divcom.com.hk/ocrc 現 在 開 始 計 劃 訪 問 亞 洲 零 售 博 覽 的 行 程! 交 通 配 套 乘 車 路 線 : 由 機 場 乘 坐 公 共 汽 車 : A11 或 E11 到 灣 仔 (~80 分 鐘 ) 地 鐵 :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教 師 相 關 ( 升 等, 依 業 務 需 002 交 通 管 科 評 鑑, 評 量, 徵,C031, 聘, 各 項 考 試 委 C051,C054, 員, 通 訊 錄 等 ),C057, C058,C063 各 項 會 議 紀 錄 依 業 務 需 C001,, 002,130 交 通 管 科 (

教 師 相 關 ( 升 等, 依 業 務 需 002 交 通 管 科 評 鑑, 評 量, 徵,C031, 聘, 各 項 考 試 委 C051,C054, 員, 通 訊 錄 等 ),C057, C058,C063 各 項 會 議 紀 錄 依 業 務 需 C001,, 002,130 交 通 管 科 ( 個 資 檔 案 名 稱 保 有 依 據 個 資 類 別 特 定 目 的 保 有 單 位 教 職 員 業 務 聯 絡 資 料 ( 含 教 職 員 工 通 訊 錄 校 安 中 心 通 訊 錄 文 康 活 動 名 冊 ) 電 子 郵 件 管 業 務 需 C001 002 工 業 與 資 訊 管 各 類 申 請 表 相 關 資 料 ( 含 門 禁 磁 卡 申 請 表 汽 機 車 通 行 證 申 請 資 料

More information

f o r u m 各 級 學 校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制 度 沿 革 之 回 顧 江 海 泉 臺 中 市 立 梧 棲 國 民 中 學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1984 076

f o r u m 各 級 學 校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制 度 沿 革 之 回 顧 江 海 泉 臺 中 市 立 梧 棲 國 民 中 學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1984 076 F O R U M 學 校 體 育 教 師 與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之 對 談 時 間 :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1 月 11 日 ( 星 期 三 )18:30~20:30 地 點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綜 合 體 育 館 247 會 議 室 主 持 人 : 周 宏 室 教 授 (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 指 導 單 位 : 教 育 部 體 育 署 與 談 人 ( 按 姓 氏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生 態 環 境 產 生 很 嚴 重 的 傷 害, 為 確 保 農 業 的 永 續 發 展 與 安 全

More information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2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2111 2.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一 般 下 單 2111 證 券 快 速 下 單 1. 點 擊 後, 可 選 擇 群 組 帳 號 或 單 一 帳 號, 選 擇 後 快 速 點 擊 滑 鼠 左 鍵 兩 下, 可 將 帳 號 完 成 登 錄 並 帶 入 視 窗 2. 點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333 宜 蘭 縣 蘇 澳 針 具 回 收 桶 衛 生 局 / 所 蘇 澳 衛 生 所 薛 佳 鳳 03-9962486 宜 蘭 縣 蘇 澳 志 成 路 六 十 號 334 宜 蘭 縣 蘇 澳 針 具 回 收 桶 藥 局 宏 一 藥 局 賴 美 雲 03-9962125 宜 蘭 縣 蘇 澳 中 山

333 宜 蘭 縣 蘇 澳 針 具 回 收 桶 衛 生 局 / 所 蘇 澳 衛 生 所 薛 佳 鳳 03-9962486 宜 蘭 縣 蘇 澳 志 成 路 六 十 號 334 宜 蘭 縣 蘇 澳 針 具 回 收 桶 藥 局 宏 一 藥 局 賴 美 雲 03-9962125 宜 蘭 縣 蘇 澳 中 山 314 宜 蘭 縣 宜 蘭 市 針 具 回 收 桶 衛 生 局 / 所 宜 蘭 市 衛 生 所 游 瑜 菁 03-9322362 宜 蘭 縣 宜 蘭 市 健 康 路 二 段 2-2 號 315 宜 蘭 縣 宜 蘭 市 針 具 回 收 桶 藥 局 永 德 藥 局 郭 永 德 03-9368218 宜 蘭 縣 宜 蘭 市 聖 後 街 77 號 316 宜 蘭 縣 宜 蘭 市 針 具 回 收 桶 藥 局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8,530 1,056 52% 951 5.1 94% 1.9 33.3% 730 515 27.2% 179 50.3% 1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5,072 24,043 21,950 24,684 17,537 2011 201

8,530 1,056 52% 951 5.1 94% 1.9 33.3% 730 515 27.2% 179 50.3% 1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5,072 24,043 21,950 24,684 17,537 2011 201 第 四 章 金 融 財 務 80 246 000 6.5% 16.6% 香 港 的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地 位 總 覽 24 Z/Yen 證 券 及 衍 生 工 具 市 場 蓬 勃 暢 旺 24.7 1 866 2,630 52 8,530 1,056 52% 951 5.1 94% 1.9 33.3% 730 515 27.2% 179 50.3% 1 30,000 25,000 20,000

More information

章節

章節 試 題 阿 財 每 年 年 初 存 入 銀 行 0000 元, 年 利 率 %, 每 年 計 息 一 次, () 若 依 單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多 少? () 若 依 複 利 計 息, 則 第 0 年 年 底 的 本 利 和 約 為 多 少?( 近 似 值 :0 0 計 ) 編 碼 0044 難 易 中 出 處 高 雄 中 學 段 考 題 解 答 ()000 元

More information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示 範 實 德 證 券 網 上 交 易 系 統 分 別 提 供 增 強 版 及 標 準 版, 使 用 標 準 版 必 須 安 裝 JAVA, 標 準 版 自 動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而 使 用 增 強 版 則 不 必 安 裝 JAVA, 但 必 須 按 更 新 鍵 才 能 更 新 戶 口 資 料, 請 用 戶 根 據 實 際 需 要 選 擇 使 用 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附表二-1030714

Microsoft Word - 附表二-1030714 六 條 附 表 公 特 種 應 目 表 壹 本 表 每 年 所 設 類, 仍 需 配 合 當 年 任 用 需 求 予 以 設 置 貳 類 普 通 目 為 : 及 四 國 文 ( 作 文 公 文 與 測 驗 ) 其 占 分 比 重, 分 為 作 文 占 百 分 之 六 十, 公 文 測 驗 占 百 分 之 十, 時 間 小 時 五 國 文 ( 包 括 公 文 格 式 用 語 ) 採 測 驗 式 題,

More information

02 動 機 2052 中 華 醫 事 科 技 大 學 環 境 與 安 全 衛 生 工 程 系 4 4 155 130 313 247 02 動 機 2029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資 訊 工 程 系 12 12 125 100 300 242 02 動 機 2094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機

02 動 機 2052 中 華 醫 事 科 技 大 學 環 境 與 安 全 衛 生 工 程 系 4 4 155 130 313 247 02 動 機 2029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資 訊 工 程 系 12 12 125 100 300 242 02 動 機 2094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機 02 動 機 2004 國 立 臺 北 科 技 大 學 車 輛 工 程 系 15 15 385 355 641 601 02 動 機 2006 國 立 高 雄 第 一 科 技 大 學 機 械 與 自 動 化 工 程 系 智 慧 自 動 化 組 2 2 365 355 592 587 02 動 機 2099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工 業 教 育 學 系 車 輛 技 術 組 14 14 375

More information

???T????????

???T???????? 資 訊 王 資 料 可 於 相 關 網 站 查 詢 對 應 表 系 統 選 項 資 料 選 項 對 應 相 關 網 址 上 櫃 公 司 現 金 增 資 資 料 現 金 增 資 與 股 上 市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票 申 購 上 櫃 股 票 公 開 申 購 資 訊 http://www.twse.com.tw/ch/announcement/public.php 合 併 / 個 別 財 務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100年諮商輔導所應考科目】

【100年諮商輔導所應考科目】 ( ) 13 年 類 師 在 職 進 修 專 錄 組 別 別 考 試 科 目 考 試 規 定 及 資 格 限 制 取 人 數 台 北 市 立 大 心 諮 商 位 1. 筆 試 9% 心 ( 含 測 驗 評 量 ) 輔 導 諮 商 2. 服 務 年 資 積 分 1% ( 須 繳 交 服 務 經 歷 證 明 文 件 ) 持 有 國 民 小 或 稚 園 合 格 師 證 書, 並 符 合 下 列 任 一 條

More information

高 雄 市 政 府 頒 發 台 塑 公 司 儲 運 處 海 汙 防 治 優 良 感 謝 狀 #29 #30 李 永 得 副 市 長 ( 中 ) 與 海 洋 局 孫 志 鵬 局 長 ( 左 一 ) 在 6 月 12 日 於 市 政 會 議 上 頒 發 感 謝 狀 給 海 洋 團 隊 成 員, 本 公

高 雄 市 政 府 頒 發 台 塑 公 司 儲 運 處 海 汙 防 治 優 良 感 謝 狀 #29 #30 李 永 得 副 市 長 ( 中 ) 與 海 洋 局 孫 志 鵬 局 長 ( 左 一 ) 在 6 月 12 日 於 市 政 會 議 上 頒 發 感 謝 狀 給 海 洋 團 隊 成 員, 本 公 企 業 動 態 台 塑 園 地 得 獎 與 榮 耀 台 塑 林 園 廠 榮 獲 100 年 度 勞 工 安 全 衛 生 優 良 單 位 五 星 獎 (98 99 100 ) 100 101 7 3 54 高 雄 市 政 府 頒 發 台 塑 公 司 儲 運 處 海 汙 防 治 優 良 感 謝 狀 #29 #30 李 永 得 副 市 長 ( 中 ) 與 海 洋 局 孫 志 鵬 局 長 ( 左 一 ) 在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部 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師 二 字 第 1030010873 號 函 同 意 核 定 本 校 103 年 11 月 12 日 103 年 度 第 1 期 第 1 次 委 員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原 名 稱 :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本 校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 ) 1 5 ( ) 6 37 8 11 12 16 17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7 ( ) 38 66 42 48 49 51 52 56 57 59 60 65 66 ( ) 67 89 75 76 79 80 83 84 86 87 88

( ) 1 5 ( ) 6 37 8 11 12 16 17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7 ( ) 38 66 42 48 49 51 52 56 57 59 60 65 66 ( ) 67 89 75 76 79 80 83 84 86 87 88 二 零 一 六 年 施 政 報 告 創 新 經 濟 促 進 和 諧 改 善 民 生 繁 榮 共 享 ( ) 1 5 ( ) 6 37 8 11 12 16 17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2 33 37 ( ) 38 66 42 48 49 51 52 56 57 59 60 65 66 ( ) 67 89 75 76 79 80 83 84 86 87 88 8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1020328 表 1-1: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原 課 程 名 稱 修 改 後 課 程 名 稱 學 分 數 護 理 助 產 學 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 護 理 助 產 學 II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II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進 階 護 理 助 產 學 實 習 6 表 1-: 課 程 名 稱 開 課 時 間 修 訂 表 課 程 名 稱 原 開 課 學

More information

CHRISTIAN ALLIANCE CHENG WING GEE COLLEGE

CHRISTIAN ALLIANCE CHENG WING GEE COLLEGE 宣 道 會 鄭 榮 之 中 學 科 目 : 通 識 教 育 科 教 學 進 度 表 2015-16 級 別 : 中 ( 六 ) 級 編 寫 人 姓 名 : 黃 志 偉 老 師 其 他 任 教 老 師 : 黃 愛 敏 老 師 譚 活 幹 老 師 顏 燕 玲 老 師 教 科 書 : 1. 雅 集 新 高 中 通 識 教 育 現 代 中 國 (2012 年 更 新 版 ) 2. 採 用 校 本 教 材 全

More information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管 理 辦 法 (101.06.07 修 正 )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農 產 品 生 產 及 驗 證 管 理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辦 法 用 詞, 定 義 如 下 : 一 生 產 廠 ( 場 ): 指 在 國 內 生 產 加 工 分 裝 或 流 通 有 機

More information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 年 屏 東 縣 糖 尿 病 暨 慢 性 病 共 同 照 護 網 繼 續 教 育 The Conference of Diabetes Joint Care In 本 研 討 為 增 進 慢 性 病 患 之 肺 結 核 與 COPD 疾 病 認 識, 另 針 對 糖 尿 病 胰 島 素 之 臨 床 經 驗 分 享, 讓 學 員 充 分 認 識 胰 島 素 特 性, 以 提 供 良 好 的 醫

More information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細 則 下 述 合 約 細 則 適 用 於 黃 金 期 貨 合 約 : 相 關 資 產 合 約 單 位 交 易 貨 幣 合 約 月 份 報 價 最 低 價 格 波 幅 立 約 成 價 立 約 價 值 持 倉 限 額 成 色 不 少 於 995 的 黃 金 100 金 衡 安 士 美 元 現 貨 月 及 下 兩 個 曆 月 集 團 行 政 總 裁 與 證 監 會 會 商 後 可

More information

2 工 礦 衛 生 技 師 證 明 文 件 者 火 災 學 消 防 法 規 警 報 系 統 消 防 安 全 設 備 專 技 人 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技 師 考 試 高 考 ( 專 技 ) 專 科 三 高 等 檢 定 相 當 類 科 及 格 者 四 消 防 設 備

2 工 礦 衛 生 技 師 證 明 文 件 者 火 災 學 消 防 法 規 警 報 系 統 消 防 安 全 設 備 專 技 人 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技 師 考 試 高 考 ( 專 技 ) 專 科 三 高 等 檢 定 相 當 類 科 及 格 者 四 消 防 設 備 公 共 衛 生 學 系 相 關 公 職 報 考 資 格 以 下 資 料 係 作 為 報 名 之 參 考, 最 終 仍 須 經 考 選 部 應 考 資 格 審 查 通 過 為 準 類 科 別 種 類 名 稱 等 級 學 歷 資 格 應 考 資 格 特 殊 限 制 條 件 專 技 人 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暨 普 通 消 防 設 備 人 員 高 考 ( 專 技 ) 專 科 一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及 國 民 中 小 學 組 織 規 程 之 規 定 辦 理, 其 班 級 數 之 計 算 依 實 際 班 級 數 ( 幼 教 班 除 外 ) 四 捨 五 入 計 算 : 1. 十 二 班 以 下 者 : 得 置 教 師 兼 教 導 總 務 主 任, 教 師 兼 教 務 訓 育 組 長 各 一 人 2

及 國 民 中 小 學 組 織 規 程 之 規 定 辦 理, 其 班 級 數 之 計 算 依 實 際 班 級 數 ( 幼 教 班 除 外 ) 四 捨 五 入 計 算 : 1. 十 二 班 以 下 者 : 得 置 教 師 兼 教 導 總 務 主 任, 教 師 兼 教 務 訓 育 組 長 各 一 人 2 臺 北 縣 所 屬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要 點 修 正 對 照 表 修 正 規 定 名 稱 : 臺 北 縣 所 屬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要 點 一 為 規 範 臺 北 縣 ( 以 下 簡 稱 本 縣 ) 所 屬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員 額 編 制 標 準 設 置 原 則 及 加 置 原 則, 特 訂 定 本 要 點 二 本 縣 教 師 員 額 計 算 標

More information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連 江 縣 中 小 學 兼 任 代 課 及 代 理 教 師 聘 任 補 充 規 定 中 華 民 國 95 年 5 月 4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50012838 號 中 華 民 國 97 年 7 月 25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70022418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 月 11 日 連 教 學 字 第 0990001112 號 修 訂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10

More information

BOT_BS_audited_96

BOT_BS_audited_96 資 產 1 0 3,343,286,709,539.29 2,697,567,620,133.77 645,719,089,405.52 23.94 流 動 資 產 11-12 8 1,045,693,236,706.49 943,992,407,407.67 101,700,829,298.82 10.77 現 金 110 8 17,472,077,610.79 23,418,517,459.20-5,946,439,848.41-25.39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0EAA5C1A470BEC7BB50B0EAA5C1A4A4BEC7AF5AAFC5BD73A8EEA4CEB1D0C2BEADFBADFBC342BD73A8EEB1F8A4E5B9EFB7D3AAED3936303230A14B>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0EAA5C1A470BEC7BB50B0EAA5C1A4A4BEC7AF5AAFC5BD73A8EEA4CEB1D0C2BEADFBADFBC342BD73A8EEB1F8A4E5B9EFB7D3AAED3936303230A14B> 國 民 小 學 與 國 民 中 學 班 編 制 及 教 職 員 員 額 編 制 準 則 修 正 總 說 明 現 行 國 民 小 學 與 國 民 中 學 班 編 制 及 教 職 員 員 額 編 制 準 則 ( 以 下 簡 稱 本 準 則 ) 係 於 九 十 四 六 月 二 十 三 日 修 正 發 布, 為 配 合 立 法 院 第 六 屆 第 三 會 期 第 五 次 會 議 決 議, 請 教 育 部 (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BSP 烤箱 - 封面-2

BSP 烤箱 - 封面-2 BSPO615 使 用 及 安 裝 說 明 書 總 代 理 優 氏 集 團 客 林 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台 北 市 內 湖 區 行 愛 路 69 號 2 樓 TEL 02-2794 2588 FAX 02-2794 3789 台 中 市 北 屯 區 后 庄 路 1080-12 號 TEL 04-2422 0958 FAX 04-2422 0938 高 雄 市 左 營 區 政 德 路 633

More information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1288 2016 2016 3 31 571 XIVA 13.09(2) 13.10B 1 1.1 1.2 2016 4 28 2016 5 2016 1414 1.3 1.4 1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1 2006 1999 2014 2 2026 3 2037 4 2051 3 4 2 2013 3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3 卷 第 12 期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2 月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derly Empolyment in China 楊 銘 杰 (Yang, Ming-Jey)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山 與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博 士 候

More information

( 二 ) 資 格 考 試 之 方 式 : 1. 筆 試 : 圖 書 資 訊 學 檔 案 學 或 出 版 與 數 位 科 技 ( 三 科 選 考 一 科 ), 考 試 時 間 3 小 時 筆 試 分 數 以 70 分 為 及 格, 如 不 及 格, 且 修 業 年 限 尚 未 屆 滿 者, 得 於

( 二 ) 資 格 考 試 之 方 式 : 1. 筆 試 : 圖 書 資 訊 學 檔 案 學 或 出 版 與 數 位 科 技 ( 三 科 選 考 一 科 ), 考 試 時 間 3 小 時 筆 試 分 數 以 70 分 為 及 格, 如 不 及 格, 且 修 業 年 限 尚 未 屆 滿 者, 得 於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圖 書 資 訊 與 檔 案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班 修 業 要 點 98 年 10 月 9 日 98 學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2 次 所 務 會 議 通 過 105 年 5 月 16 日 104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2 次 所 務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105 學 年 度 起 入 學 生 適 用 ) 一 本 要 點 係 為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 第 4 項 ) 第 1 項 及 第 2 項 投 資 抵 減 之 適 用 範 圍 核 定 機 關 申 請 期 限 申 請 程 序 施 行 期 限 抵 減 率 及 其 他 相 關 事 項, 由 行 政 院 定 之 行 為 時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及 第 4 項 分

( 第 4 項 ) 第 1 項 及 第 2 項 投 資 抵 減 之 適 用 範 圍 核 定 機 關 申 請 期 限 申 請 程 序 施 行 期 限 抵 減 率 及 其 他 相 關 事 項, 由 行 政 院 定 之 行 為 時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及 第 4 項 分 會 議 錄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102 年 度 6 月 份 第 1 次 庭 長 法 官 聯 席 會 議 會 議 日 期 :102 年 6 月 4 日 相 關 法 條 :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第 4 項 ( 民 國 92 年 2 月 6 日 修 正 公 布 ) 公 司 研 究 與 發 展 及 人 才 培 訓 支 出 適 用 投 資 抵 減 辦 法 第 3 條 第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2 3

目 錄 2 3 國 立 海 洋 科 技 博 物 館 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Science & Technology 簡 介 目 錄 2 3 主 任 序 Foreword Vision 建 館 理 念 與 願 景 4 5 館 區 概 述 6 7 從 北 火 到 海 科 北 部 火 力 發 電 廠 的 前 世 今 生 8 從 北 火 到 海 科 9 uide Map 全 區 導 覽 圖 預

More information

一、 資格條件:

一、 資格條件: 臺 灣 港 務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新 進 人 員 甄 選 規 範 交 通 部 民 國 102 年 7 月 22 日 交 人 字 第 1025010095 號 函 核 定 交 通 部 民 國 103 年 8 月 4 日 交 授 港 總 人 字 第 10300564431 號 函 核 定 修 正 交 通 部 民 國 104 年 2 月 13 日 交 授 港 總 人 字 第 10401620891

More information

名 師 峻 堯 老 師 地 理 考 科 壹 前 言 ( 筆 者 對 於 指 定 考 科 的 界 定 ) 105 103~104 20 107 2

名 師 峻 堯 老 師 地 理 考 科 壹 前 言 ( 筆 者 對 於 指 定 考 科 的 界 定 ) 105 103~104 20 107 2 / / 105 / / 7 0 2 4 8 76 / / 7 0 2 5 2 8-1 / / 06 2619621 #311 / E-mail / periodical @ hanlin.com.tw / http://www.worldone.com.tw http://www.worldone.com.tw NO.00847 ZXCV 名 師 峻 堯 老 師 地 理 考 科 壹 前 言 ( 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教師待遇條例.doc

Microsoft Word - 教師待遇條例.doc 教 師 待 遇 條 例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10 日 華 總 一 義 字 第 10400067391 號 第 一 條 教 師 之 待 遇, 依 本 條 例 行 之 第 二 條 教 師 之 待 遇, 分 本 薪 ( 年 功 薪 ) 加 給 及 獎 金 第 三 條 本 條 例 所 稱 主 管 機 關 如 下 : 一 公 立 學 校 : ( 一 ) 國 立 學 校 為 教 育 部 ( 二

More information

及 業 務 人 員 所 推 介 銷 售 之 基 金, 容 或 與 台 端 個 人 投 資 組 合 之 利 益 不 相 一 致, 請 台 端 依 個 人 投 資 目 標 及 基 金 風 險 屬 性, 慎 選 投 資 標 的 註 : 台 新 投 信 系 列 基 金 之 明 細 表 台 新 主 流 台 新

及 業 務 人 員 所 推 介 銷 售 之 基 金, 容 或 與 台 端 個 人 投 資 組 合 之 利 益 不 相 一 致, 請 台 端 依 個 人 投 資 目 標 及 基 金 風 險 屬 性, 慎 選 投 資 標 的 註 : 台 新 投 信 系 列 基 金 之 明 細 表 台 新 主 流 台 新 本 公 司 銷 售 台 新 投 信 系 列 基 金 所 收 取 之 通 路 報 酬 如 下 : ㄧ 投 資 人 支 付 申 購 手 續 費 分 成 (%) 台 端 支 付 的 基 金 申 購 手 續 費 為 0 %~ 2.0 %, 本 公 司 收 取 0%~2.0% ( 依 台 端 申 購 金 額 ) 二 基 金 公 司 ( 或 總 代 理 人 / 境 外 基 金 機 構 ) 支 付 經 理 費 分

More information

1公告[1].rtf

1公告[1].rtf 內 政 部 公 告 發 文 日 期 :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30 日 發 文 字 號 : 台 內 役 字 第 1010830457 號 附 件 :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免 役 禁 役 緩 徵 緩 召 實 施 辦 法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151 條 第 2 項 及 第 154 條 第 1 項 公 告 事 項 : 一 修 正 機 關 : 行 政 院 二 修 正 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加強規管物業管理行業

如何加強規管物業管理行業 民 政 事 務 總 署 諮 詢 文 件 設 立 物 業 管 理 行 業 的 規 管 架 構 的 公 眾 諮 詢 ( 2010 年 12 月 ) 最 近 修 訂 日 期 : 2010 年 12 月 3 日 http://www.had.gov.hk/tc/publications/consultation_papers/consultation_papers.htm 錄 數 行 度 行 行 見 歷 力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諮 心 組 職 涯 領 域 與 生 涯 徑 路 圖 一 職 涯 領 域 以 下 為 本 所 畢 業 生 就 業 相 關 領 域 與 簡 介 說 明, 各 類 別 修 課 事 項 之 說 明 請 參 照 頁 碼 欄 位, 並 翻 至 該 頁 詳 讀 其 說 明, 以 作 為 未 來 就 業 與 修 業 課 程 安 排 之 參 考 此 外, 同 學 在 思 索 未 來 實 習 或 工 作 之 機 構 時,

More information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九十三年度聯合分發委員會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九十三年度聯合分發委員會 新 增 更 名 整 併 或 停 招 校 系 一 覽 表 註 : 本 表 為 與 104 學 年 度 參 與 考 試 分 發 校 系 比 對 之 結 果, 各 系 組 實 際 狀 況 請 另 洽 該 校 系 105 學 年 度 新 增 校 系 編 號 校 名 系 組 名 1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表 演 藝 術 學 士 學 位 學 程 2 東 海 大 學 永 續 科 學 與 工 程 學 士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四 資 格 考 試 ( 一 ) 本 所 學 生 修 畢 先 修 課 程 及 共 同 必 修 課 程 之 圖 書 資 訊 學 研 討 或 檔 案 學 研 究 ( 依 組 別 ), 得 申 請 參 加 資 格 考 試 ( 二 ) 申 請 時 間 每 年 2 次, 分 別 為 6 月 1-7 日 及 12

四 資 格 考 試 ( 一 ) 本 所 學 生 修 畢 先 修 課 程 及 共 同 必 修 課 程 之 圖 書 資 訊 學 研 討 或 檔 案 學 研 究 ( 依 組 別 ), 得 申 請 參 加 資 格 考 試 ( 二 ) 申 請 時 間 每 年 2 次, 分 別 為 6 月 1-7 日 及 12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圖 書 資 訊 與 檔 案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班 修 業 要 點 98 年 10 月 9 日 98 學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2 次 所 務 會 議 通 過 104 年 6 月 15 日 103 學 年 度 第 2 學 期 第 3 次 所 務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104 學 年 度 起 入 學 生 適 用 ) 一 本 要 點 係 為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新 北 市 政 府 衛 生 局 104 年 至 105 年 3 月 辦 理 性 別 平 等 宣 導 情 形 宣 導 方 式 ( 含 平 面 網 頁 廣 播 影 音 座 談 會 說 明 會 性 別 平 等 宣 導 文 宣 製 作 情 形 CEDAW 宣 導 情 形 宣 導 成 效 記 者 會 及 活 動 等 ) 時 間 :104 年 1 月 10 日 內 容 : 溫 柔 生 產 分 享 及 母 乳 支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七 獎 金 : 指 為 獎 勵 教 學 研 究 輔 導 與 年 度 服 務 績 效 以 激 勵 教 師 士 氣, 而 另 發 之 給 與 第 五 條 本 條 例 於 公 立 及 已 立 案 之 私 立 學 校 編 制 內, 依 法 取 得 教 師 資 格 之 專 任 教 師 適 用 之 第 六 條

七 獎 金 : 指 為 獎 勵 教 學 研 究 輔 導 與 年 度 服 務 績 效 以 激 勵 教 師 士 氣, 而 另 發 之 給 與 第 五 條 本 條 例 於 公 立 及 已 立 案 之 私 立 學 校 編 制 內, 依 法 取 得 教 師 資 格 之 專 任 教 師 適 用 之 第 六 條 轉 載 總 統 令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10 日 華 總 一 義 字 第 10400067391 號 茲 制 定 教 師 待 遇 條 例, 公 布 之 總 統 馬 英 九 行 政 院 院 長 毛 治 國 教 育 部 部 長 吳 思 華 教 師 待 遇 條 例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6 月 10 日 公 布 第 一 條 教 師 之 待 遇, 依 本 條 例 行 之 第 二 條 教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應 用 外 語 系 ( 科 )102 學 年 度 第 1 學 期 第 1 次 系 學 務 會 議 記 錄 時 地 間 :102 年 10 月 7 日 ( 星 期 一 ) 中 午 12 時 10 分 點 : 六 藝 樓 306 研 討 室 應 出 席 人 員 : 郭 主 任 筱 晴 鄭 美 滿 老 師 周 郁 明 老 師 李 彌 丹 老 師 陸 靜 容 老 師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程 序 一 : 系 科 自 我 適 性 定 位 1. 分 析 系 ( 科 ) 教 師 之 專 長 特 性 為 何? 1-1: 分 析 系 ( 科 ) 教 師 之 學 歷 專 長 特 性 情 形 1-2: 分 析 系 ( 科 ) 教 師 之 業 界 實 務 背 景 特 性 情 形 1-3: 完 成 系 ( 科 ) 教 師 專 長 背 景 經 驗 分 析 表 1-1: 已 完 成 系 ( 科 ) 教 師

More information

(3)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4) 商 法 典 ( 二 ) 重 新 批 准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計 員 之 筆 試 科 目 如 下 : (1)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2) 商 法 典 ( 三 ) 考 試 範

(3)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4) 商 法 典 ( 二 ) 重 新 批 准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計 員 之 筆 試 科 目 如 下 : (1)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2) 商 法 典 ( 三 ) 考 試 範 核 數 師 暨 會 計 師 註 冊 委 員 會 首 次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計 員 及 重 新 批 准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計 員 之 考 試 規 章 根 據 十 一 月 一 日 第 72/99/M 號 法 令 核 准 之 會 計 師 通 則 第 四 條 第 三 款 之 規 定, 申 請 首 次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More information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初 生 嬰 兒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調 查 1 調 查 背 景 去 年 年 尾 奶 粉 供 應 緊 張 有 零 售 商 大 幅 抬 價 的 報 導 和 投 訴 在 每 兩 個 月 進 行 的 定 期 嬰 幼 兒 奶 粉 價 格 調 查 以 外, 在 農 曆 新 年 前 後, 特 別 加 強 奶 粉 供 應 和 價 格 的 調 查 工 作 2 調 查 概 況 地 區 : 全 港 18 區 中

More information

380055400X 桃 園 市 立 建 國 國 民 中 學 0 380055500X 桃 園 市 立 中 興 國 民 中 學 0 380055600X 桃 園 市 立 慈 文 國 民 中 學 0 380055700X 桃 園 市 立 福 豐 國 民 中 學 0 380055800X 桃 園 市 立

380055400X 桃 園 市 立 建 國 國 民 中 學 0 380055500X 桃 園 市 立 中 興 國 民 中 學 0 380055600X 桃 園 市 立 慈 文 國 民 中 學 0 380055700X 桃 園 市 立 福 豐 國 民 中 學 0 380055800X 桃 園 市 立 380074800Y 桃 園 市 平 鎮 區 忠 貞 國 民 小 學 2 380150100I 桃 園 市 政 府 環 境 清 潔 稽 查 大 隊 2 380022400A 桃 園 市 楊 梅 區 戶 政 事 務 所 1 380022900A 桃 園 市 龍 潭 區 戶 政 事 務 所 1 380070100Y 桃 園 市 桃 園 區 桃 園 國 民 小 學 1 380084500Y 桃 園 市 龍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