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地球学报 2008 年 derivedpotasicrocksuitesontheeasternmarginoftheorogen 牞 whereasthepost colisionalextensionrelatedtolithos pheircmantlethinningproduced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276 地球学报 2008 年 derivedpotasicrocksuitesontheeasternmarginoftheorogen 牞 whereasthepost colisionalextensionrelatedtolithos pheircmantlethinningproduced"

Transcription

1 2008 年 6 月 29 卷 3 期 : 地球学报 ACTAGEOSCIENTICASINICA June (3):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1) 侯增谦 2) 王二七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摘要 印度 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 973 项目 (2002~2008 年 ) 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 以构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为总体科学目标, 经过 70 多位科技人员历经 5 年研究, 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笔者初步总结了项目在成矿动力学背景 壳 / 幔深部过程 大陆成矿作用及战略新区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项目详细再塑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 创新性提出了碰撞造山三阶段演化模式, 即主碰撞聚合 (65~41Ma) 晚碰撞转换 (40~26Ma) 后 碰撞伸展 (25~0Ma) 三阶段连续演变历程, 发现主碰撞期发生岩浆大规模底侵与地壳垂向增生, 晚碰撞期出现地 幔物质测向流动与幔源钾质岩浆组合, 后碰撞期出现岩石圈减薄与伸展岩浆组合 伴随碰撞过程, 应力场出现自 挤压 ( 压扭 ) 到伸展 ( 张扭 ) 交替更迭变化 综合研究提出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地球动力学模式 创新性地提出了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新框架, 包括三大碰撞成矿作用 ( 主碰撞汇聚成矿作用 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和后碰撞伸展 成矿作用 ) 10 种重要的成矿系统和 12 种大陆特色的矿床类型, 揭示了大陆碰撞带的区域成矿规律 初步提出了 以大陆型斑岩铜矿新理论为代表的 5 类矿床成矿新模型, 揭示了大陆碰撞带金属成矿机制 在系列地质 矿产综合编图和数据库建设基础上, 提出了成矿预测新思路和新方法, 提交了 7 处找矿战略新区, 并在若干靶区取得找矿突破, 探索出一条科研带动勘查突破 勘查提升理论认识的新路 关键词碰撞造山 ; 成矿作用 ; 成矿模式 ; 成矿预测中图分类号 :P542.4;P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2008) MetalogenesisoftheIndo AsianColisionalOrogen 牶 NewAdvances HOUZengqian 1 牘 WANGErchie 2 牘 1 牘 InstituteofGeology 牞 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 牞 Beijing 牷 2 牘 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 牞 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牞 Beijing Abstract Forthepurposeofunderstandingmetalogenesisofcontinentalcolisionalzones 牞 afiveyearnationalprogramen titled MetalogenesisoftheIndo AsianContinentalColisionZone 牗 973project 牘 wasestablishedin2002 牞 andabout70 researchersfromnineinstitutionsofchinajoinedthisproject.thispapersummarizessomenewadvancesinthestudyofge odynamicseting 牞 deeplithosphericprocesesandrelevantmetalogenyofthetibetancolisionalorogenicbelt.threeas pectsofsignificantadvanceshavebeenmadeinthisproject 牞 i.e. 牞 1thetectono magmaticevolutionofthecolisionaloro gen 牞 2thecolisonalmetalogenictheory 牞 3theevaluationofmineralperspectivesintheorogen.Basedonthestudiesof thetectono magmaticactivitiesandrelevantlithospheircproces 牞 theauthorsproposedathree stagetectonicmodelforthe Tibetancolisonalorogen 牞 fromthemaincolisonalconvergence 牗 65~41Ma 牘 throughthelatecolisionaltectonictransform 牗 40~26Ma 牘 tothepost colisionalextension 牗 25~0Ma 牘 proceses.studiesshowthatthemaincolisionalprocesresul tedinlarge scaleunderplatingofsyncolisonalmantle derivedmagmasandrelevantcrustalverticalgrowthinthemaincoli sionalzone 牞 andthelatecolisionalprocestriggeredlateralflowofsubcontinentallithosphericmantleandcreatedmantle 本文由 973 项目 青藏高原碰撞与成矿 ( 编号 :2002CB412600) 资助 收稿日期 : ; 改回日期 : 责任编辑 : 刘志强 第一作者简介 : 侯增谦, 男,1961 年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海底与大陆成矿作用研究 ; 通讯地址 :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 26 号 ; 电话 : ;E mail:houzengqian@126.com

2 276 地球学报 2008 年 derivedpotasicrocksuitesontheeasternmarginoftheorogen 牞 whereasthepost colisionalextensionrelatedtolithos pheircmantlethinningproducedultra potasicandpotasicsuitesandleucogranitesalongthecolisionalzone.eachcoli sionalperiodusualyunderwentatransitionfromthecompresional 牗 transpresional 牘 totheextensional 牗 transtensional 牘 re gimeinthecolisionalorogen.basedonstudiesofthespatial temporalevolutionoftectono magmaticasociationsandrelat edmineralizationinmajormetalogenicbeltswithintheorogen 牞 theauthorsadvancedatheoryframeworkformetalogenyof thecolisionalorogen.itincludesthreemajorkindsofmetalogenesis 牞 i.e. 牞 main colisionalconvergentmetalogeny 牞 late colisionaltransformmetalogeny 牞 andpost colisionalextensionalmetalogeny 牞 whichproducedtensignificantore forming systemsandtwelvetypicaldeposittypes.basedonthestudiesofseveraltypicaloredepositsinthetibteanorogen 牞 theau thorsestablishedfivenewmodelsfortheoredeposits 牞 suchastheporphyrycudepositsunrelatedtosubduction 牞 thethrust controledpb 牞 Zn 牞 Ag 牞 Cudeposits 牞 thecolisionalorogenicaudeposits 牞 thereedepositsunrelatedtorifting 牞 andthe detachmentsystem controledsb 牞 Audeposits.Bycompilationofaseriesofgeologicalmapsandutilizationofmineralre sourcedatabase 牞 thepotentialofmineralresourcesintheorogenhasbeenevaluated 牞 andsomeperspectiveareashavebeen delineatedbyusingnewmethodsproposedinthisproject. Keywords colisionalorogen 牞 metalogeny 牞 depositmodel 牞 perspective 大陆成矿作用是当代成矿学的重大研究前沿, 是国际矿床学界的研究热点 其原因在于, 基于经典板块构造而建立的成矿理论体系虽然已日臻成 熟, 但就像板块构造 难以登陆 一样, 在解释大陆 环境 ( 特别是大陆碰撞带和陆内环境 ) 成矿作用上也遇到了重大挑战, 迫切需要建立全新的大陆成矿理论体系 构建大陆成矿理论体系, 关键要阐明大陆碰撞带的成矿理论问题 矿床学家们很早就致力于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研究 (Mitcheletal., 1981;Sawkins,1990;Seltmannetal.,1994; 陈衍景 等,1999), 但研究对象多为古老的碰撞造山带, 其 成矿时代老, 保存条件差, 矿床类型单一且规模较 小, 难以勾画出碰撞造山成矿系统的整体轮廓, 加之 对碰撞造山与成矿耦合作用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始终没有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形成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以其正在进行中的碰撞造山作用 清楚明确的板块边界 各种标示性的各种地质特征, 以及成矿规模大 形成时代新 矿床类型多 保存条件好等鲜明特点, 成为系统研究大陆成矿作用 创新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天然实验室 特别是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内鲜为人知的成矿环境 世界级规模的成矿区带 巨量规模的金属工业堆积 异常复杂的壳幔元素组合和独具特色的成矿过程, 显著区别于世界范围的已知矿床, 不能被基于其他造山带研究得出的成矿模型所涵盖 ( 侯增谦等,2003a), 为中国学者创新大陆碰撞成矿理论 走向国际成矿学研究前缘并做出实质性的理论贡献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为此, 科技部于 2002 年启动了 印度 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 973 项目 来自 9 个国家级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 70 多位学者参加这项为期 5 年的基础研究计 划项目 1 项目研究概述 该项目围绕 创新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 完 善相应的矿产资源评价体系 总体科学目标, 以印 度 亚洲大陆主碰撞带内重要成矿构造单元为野外实验室, 以陆 陆碰撞过程中的成矿作用研究为核心, 按照成矿背景 成矿系统 形成机制 改造过程 潜力预测研究思路, 采用多学科交叉 深部探测 数字模拟等多技术方法融合和四维综合分析等 途径, 查明陆 陆碰撞不同阶段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和 成矿环境, 揭示各主要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与主要矿床类型 ; 阐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壳幔作用过程与成矿机理, 创新大陆碰撞成矿理论, 建立大陆碰撞造山带区域成矿模型 ; 探索大陆碰撞带成矿预测和潜力评价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评价体系 项目实施 5 年来, 完成如下重要工作 :1 测制完成了一条东西长 600 余公里, 南北非纵线长达 200 余公里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 / 折射剖面测量, 以及一条 500km 长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2 对青藏高原 9 条重要的构造带进行了成矿地质背景 构造变形 火山 岩浆作用和动力学演化研究 ;3 对青藏高原 6 条重要的成矿带和一系列典型矿床进行了系统的地质调查和深入解剖 ;4 系统编制了青藏高原主碰撞带的地质图 构造纲要图 矿产分布图 岩浆岩分布图 成矿规律图和成矿预测图等 ;5 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 3000 余个矿床矿点数据库, 提出了 7 处具有较大找矿前景的战略新区, 并在一些新区取得了找矿突破, 为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3 第 3 期 侯增谦等 :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277 项目实施 5 年来, 共产出学术论文 360 余篇, 其 (65~41Ma) 晚碰撞转换 (40~26Ma) 和后碰撞伸中,SCI 收录论文 180 余篇 出版专集 6 部, 其中, 展 (25~0Ma)3 个阶段连续演化历程, 初步阐明了 岩石学报 4 部, 地质学报 1 部, 矿床地质 1 各碰撞阶段的地壳变形 岩浆活动 壳 / 幔作用和深部 英文专集即将在国际权威刊物 OreGeology 部过程及其动力学 Review 出版 (HouZ QandCookN 主编 ) 3 人成 (1) 主碰撞汇聚 : 研究表明, 印度 亚洲大陆主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 人入选国碰撞汇聚始于 65Ma(Moetal.,2002; 莫宣学等, 家和部级人才计划 1 项成果已荣获教育部科技成 2003;Dingetal.,2005), 延续至 41Ma( 侯增谦等, 果一等奖 2006a), 形成了以藏南前陆冲断带 冈底斯主碰撞构 2 主要研究进展 2.1 碰撞造山作用与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一系列单边和大型国际合作项目, 把青藏高原推向世界, 掀起了世界科学家既相互合作又激烈竞争的研究热潮,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Changetal.,1986; 肖序常等,1988; 曾融生等,1992;Zhaoetal.,1993; 滕吉文等,1994; Xuetal.,1998; 钟大赉等,1998;Yinetal.,2000; 郑度等,2006; 许志琴等,2006), 详细刻画了青藏高原的结构构造 变形特征和隆升机制, 提出了多种大陆动力学模型, 如 : 印度地壳向北注入模型 (Zhaoet al.,1985); 印度地幔岩石圈向亚洲俯冲模型 (Powel,1986;Owenetal.,1997); 亚洲大陆岩石 圈向南俯冲模型 (Wiletetal.,1994); 分布式缩短 增厚模型 (Changetal.,1986;Englandetal.,1988; Deweyetal.,1988); 大型走滑 逃逸模型 (Tappon nieretal.,1990); 周边俯冲模型 (Xuetal.,1999) 等 然而, 仍有大量涉及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重要科学问题有待于研究解决, 比如 : 陆 陆碰撞的时限 详细碰撞过程与机制 藏南拆离系发育机制 NS 向裂谷系统成因 地壳加厚的时间与机制 下地壳 隧道流 发育时限等 从区域成矿角度, 也有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尚未解决, 如, 大陆碰撞过程与成矿耦合关系 大规模成矿的大陆动力学过程 巨型成矿带的地质背景与成矿环境 成矿系统与大型矿床的关键控制要素等 下面主要简述本项目成员在下述方面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 详细再塑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 提出了碰撞造山三阶段演化模式, 深化了对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与机制的理解通过青藏高原重要地质事件的时空标定 构造 岩浆组合研究和详细碰撞过程分析, 发现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造山过程具有明显的三段性, 首次提出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造山带经历主碰撞汇聚 造 岩浆带和藏北陆内褶皱 逆冲带为特征的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主体 主碰撞期不仅表现为大陆对接拼合 大陆俯冲与地壳缩短, 而且发生大规模岩浆底侵与地壳垂向增生, 导致地壳增厚 ( 莫宣学等, 2003;Houetal.,2004;Moetal.,2007) 主碰撞岩浆作用主要集中于亚洲大陆南缘 冈底斯带, 形成 1 壳源白云母花岗岩 钾质钙碱性花岗岩组合 (66 ~50Ma)( 董方浏等,2006) 2 +εnd 花岗岩 辉 长岩组合 (52~47Ma)(Moetal.,2005) 和 3 幔源 玄武质次火山岩 辉绿岩脉组合 (42Ma)( 高永丰 等,2006;Gaoetal.,2008), 以及大面积分布的巨厚 (5000m) 的林子宗火山岩系 (64~43Ma)( 莫宣学等,2003;Zhouetal.,2004), 反映主碰撞带深部相继发生大陆板片俯冲 (65~52Ma) 板片断离 (52 ~42Ma) 板片低角度俯冲 (<40Ma) 等重要过程 ( 侯增谦等,2006a) (2) 晚碰撞转换 : 晚碰撞作用发生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持续汇聚和南北向挤压背景之下, 以沿巨型剪切带的块体间水平相对运动为特征, 在高原东缘发育大规模的走滑断裂系统 大规模剪切系统和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导致块体大幅旋转和小幅滑移 (Wangetal.,2006a,2008;Wangetal.,inpres) 以及区域尺度的地壳缩短 (Wangetal.,1997, 2001; 刘俊来等,2006;Heetal.,2008), 调节和吸纳了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的应力应变, 行使构造转换之功能 晚碰撞期陆内俯冲可能诱发了地幔物质侧向流动 (Moetal.,2006) 和深部软流圈上涌 (Hou etal.,2005,2006a), 形成由富碱斑岩和钾质 超钾质岩浆岩带 钙碱性煌斑岩群和碳酸岩 正长岩杂岩带构成的幔源钾质火成岩省 (Houetal., 2006a), 岩浆活动高峰集中于 (35±5)Ma (3) 后碰撞伸展 : 后碰撞构造 岩浆活动主体发育于 NS 向挤压的动力背景之下, 早期阶段主要发生下地壳流动与上地壳缩短 (>18Ma): 下地壳塑性流动并向南挤出, 在藏南地区形成 EW 延伸的藏南拆离系 (STD) 和高喜马拉雅 (Wangetal.,

4 278 地球学报 2008 年 2006,2007), 上地壳缩短, 在拉萨地体发育 EW 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系 ( 叶培盛,2004); 晚期阶段主要发生地壳伸展与裂陷 (<18Ma): 垂直碰撞带的 EW 向伸展, 形成一系列横切青藏高原的 NS 向正断层系统 (14~10Ma) 及其围陷的裂谷系和裂陷盆地 ( 丁林等,2006) 后碰撞岩浆作用以发育与俯冲板块撕裂和岩石圈减薄有关的伸展岩浆组合为特征, 主要形成钾质 超钾质火山岩 富钾埃达克质岩 钾质钙碱性花岗岩与淡色花岗岩 (Dingetal.,2003; Chungetal.,2003;Houetal.,2004;Moetal., 2006; 赵志丹等,2006; 侯增谦等,2006b; 陈建林等, 2006,2007;Gaoetal.,2007a,2007b;Liaoetal., 2007), 集中发育于冈底斯构造 岩浆带和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 淡色花岗岩受藏南拆离系 (STD) 控制, 其它钾质 超钾质岩浆活动则与 EW 向地壳伸展有关 研究发现不同碰撞阶段的应力场发生周期性或 旋回性变化, 主碰撞阶段早期为碰撞挤压 (65~52 裂 (18~0Ma)( 侯增谦等,2006e) 综合研究提出 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Ding etal.,2003; 赵志丹等,2003,2006; 侯增谦等, 2006a;Moetal.,2006) 对一些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新认识和新见解, 深化了青藏高原形成演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 重新厘定主碰撞带的大地构造, 提出了大陆碰撞前多岛弧盆构造格架 ( 潘桂棠等,2006): 从研究区晚古生代开始, 特别是中生代以来的弧盆系统演化和弧 弧 弧 陆碰撞过程中各构造单元的构造属性和时空结构研究入手, 初步识别出主碰撞带发育如下大地构造单元 : 南羌塘和左贡前陆盆地 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 昂龙岗日 班戈 伯舒拉岭岩浆弧 狮泉河 永珠 嘉黎结合带 冈底斯 念青唐古拉岩浆弧 日喀则弧前盆地 雅鲁藏布结合带和喜马拉雅特提斯褶冲带 8 个主要的构造单元 根据各主要构造单元的地层 岩浆成因类型和构造属性及其演化的差异还可划分出 26 个次级构造单元 以此为依据, 编制了青藏高原主碰撞带新一代地质图和构造格架图 (2) 提出大规模岩浆底侵作用是高原地壳垂向增生和地壳加厚的主导机制之一 从岩浆作用的角度, 探讨了青藏高原双倍于正常厚度的巨厚地壳的成因 巨厚陆壳是青藏高原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因而也是国际瞩目的前沿课题 应用同碰撞的冈底斯花岗岩与林子宗火山岩系作为 探针 和示踪, 及底侵 岩浆混合作用证据, 明确地提出 两类地壳 两种机制 的新认识 :1 主碰撞带存在两类地壳 : 新生地壳与再循环地壳 ( 莫宣学等,2005);2 存在两种地壳增厚机制 : 挤压缩短增厚及地幔物质 ( 通过岩浆作用 ) 注入增厚 (Houetal.,2004;Moetal., 2005,2008), 并估算了二者的贡献率 (Moetal., 2007) 以往文献中对前一种( 挤压缩短 ) 增厚机制研究较多, 而对后一种机制 ( 特别是其定量研究 ) 涉 及甚少 ;3 提出碰撞以来的主要加厚期在 50~25 Ma 之间 (Moetal.,2007) (3) 查明主碰撞带活动裂谷系的构造特征 发 育时限及形成机制 : 数条垂直剖面的研究揭示, 其主 Ma), 晚期出现伸展松弛 (52~41Ma)( 岳雅惠等, 要活动时间范围为 8~23Ma( 丁林等,2006) 裂 2006; 侯增谦等,2006c), 晚碰撞阶段早期主体为逆谷的活动是阶段性的, 主要集中在 18~13Ma; 平面冲推覆 (40~38Ma), 晚期总体为走滑剪切 (36~26 上, 裂谷为锯齿状断裂系, 包括 NE,NW,NS 向 3 组 Ma)( 刘俊来等,2006; 侯增谦等,2006d), 后碰撞阶断裂 边缘断裂都多为走滑性质的正断层, 运动线段早期为侧向挤出 (25~18Ma), 晚期发生伸展张理与断裂走向高角度斜交 断离多为高角度正断 层 剖面上, 冈底斯地块中主要为对称的地堑型, 在 喜马拉雅地块中表现为半地堑 正断裂末端多转换为走滑断裂, 并与其他 NS 向裂谷相连 裂谷的宽度变化于 5~35km NS 向裂谷切割了东西向褶皱和逆冲断裂等构造, 因而裂谷发生在高原地壳构造加厚之后, 对高原地壳加厚过程及机制提供了时间约束 裂谷破坏了高原夷平面, 开始新一轮的地貌旋回, 因而主夷平面应发育在裂谷之前 裂谷不仅是上部地壳的伸展, 同时裂谷中出现大量火山岩, 深部过程在裂谷的形成上起主导作用 提出 EW 向地壳的伸展是 SN 向挤压和深部岩石圈结构调整的产物 ( 丁林等,2006) 这一认识得到地球物理探测资料的初步证实 (4) 查明藏南拆离系形成时间和动力机制 : 藏南拆离系的形成时间以及形成方式或成因机制是国际研究的热点或难题, 通过野外精细的 1:50000 构造填图研究和 21 个 40 Ar/ 39 Ar 年龄测定, 获得了与 STD 直接相关的快速冷却时间为 16~15Ma, 与相应的变形的浅色花岗岩的形成相联系, 确定藏南聂拉木一带的伸展断层的形成时间为 16.8~15Ma (Wangetal.,2006b,2007) 提出伸展断层的形成

5 第 3 期 侯增谦等 :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279 是由于同期的 MCT 及高喜马拉雅结晶岩体向南挤出 (extrusion) 而形成的, 是一个被动向北伸展的产物 (pasiveun roofing) (5) 发现东碰撞带下地壳流动新证据 : 地壳增厚是印度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效应, 局部增至近 80 km 地壳增厚意味着地壳温压的增高, 下地壳无疑呈塑性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下地壳极易流动, 其形成 流动和演化对青藏高原的隆升 增生以及成矿作用有关键性贡献, 近年来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 前人的研究仅限于数值和构造模拟 根据对主碰撞带及其邻近地区如喜马拉雅 红河 哀牢山以及龙门山下地壳岩变形, 相关的沉积作用以及热演化的初步研究, 确定在三江地区, 下地壳岩形成于渐新世 中新世 (37~17Ma), 并向东流动 ; 在喜马拉雅山, 下地壳岩形成于中新世 (24Ma), 向南流动 ; 在龙门山, 下地壳岩形成于中晚中新世 (12Ma), 向东流动 断裂上盘的金 锌等矿化可能受控于下地壳形 成和运动 (Wangetal.,2006a) 地和楚雄盆地的旋转是书斜式, 属于局部性旋转 ; 同 心圆式旋转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为枢纽, 规模很大, 包括整个青藏高原东南缘 其中, 以红河 哀牢山 剪切带为界, 存在两个同心圆旋转构造域 : 一个是位 于剪切带以南的三江 东南亚构造域, 印缅弧形山系构成其前锋, 形成于第三纪早中期, 目前仍在活动 由于旋转运动,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沿一系列逆掩断层向西运动, 主碰撞带的东南延伸部分, 其中包括南特提斯海三叠系复理石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冈底斯岩浆岩近水平地被拆离开, 上部被推到印缅山系, 根部保留在密支那一带, 造成构造重复 ; 另一个位于剪切带以北的川滇构造域, 形成于晚新生代, 其东缘沿鲜水河 小江左行走滑断裂运动, 如果旋转持续进行, 红河 哀牢山剪切带将被切断, 这两个构造域将合并成为一个新的旋转构造域 (Wanget al.,2008) 2.2 区域岩浆作用与壳 / 幔交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 发现了一批具有重大地球动力学意义的岩石和岩石组合 : 首次在藏南发现金云母二辉橄榄岩 辉长苏长岩组合 边部为辉长苏长岩, 中间相为金云母二辉橄榄岩或金云母橄榄二辉岩 系统的 SHRIMP 锆石 U Pb 年代学研究确认该区存在大面积岩浆活动 (>40000km 2 ), 发生在 145~128Ma, 峰期为 (132Ma 结合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系, 提出其可能为大火成岩省, 可能指示南印度洋 Kerg uelen 地幔柱早在早白垩世就开始了其孕育演化历史 (Zhuetal.,2007,2008) 由此证实 Kerguelen 地幔柱在 >130Ma 就开始了孕育活动, 表明该地幔柱在东冈瓦纳大陆 ( 印度 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 裂解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主动作用 在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带, 发现火成碳酸岩, 研究提出, 该火成碳酸岩起源于沉积大理岩的部分熔融作用, 形成于结晶杂岩的折返过程之中 (Liuetal.,2006) 该项发现对探讨喜马拉雅造山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在拉萨地体许如错 当若雍措南北向裂谷带内首次发现富 SiO 2 煌斑岩, 属碰撞造山带型的富 SiO 2 煌斑岩, 具 有明显不同与钾质岩的岩浆源区 研究提出其岩浆 源区并非陆下岩石圈地幔, 而是孤立于软流圈地幔 中的消减大洋沉积 (Gaoetal.,2007b) 在高原北 (6) 提出高原东缘旋转构造式样与形变机制 : 部羌塘地区和冈底斯带, 分别发现富 Na 质的埃达印度相对于华南的向北运动产生一对近南北向右行克岩 ( 许继峰等,2003) 和富钾埃达克质岩 (Gaoet 剪切力偶, 位于其间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必定要发生 al.,2003;houetal.,2004;wangetal.,2005), 此顺时针旋转, 旋转运动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书斜式, 套岩石在青藏高原属首次发现, 对已有的高原隆升另一类是同心圆式 临沧花岗岩基 兰坪 思茅盆和伸展构造模式提出了挑战 继青藏高原东北缘 ( 甘肃礼县, 喻学惠等,2001) 西北缘 ( 新疆康西瓦, Luoetal.,2001) 发现幔源橄榄岩包体之后, 又在 1: 25 万区调发现的基础上, 对拉萨地块南部 ( 西藏赛利普 )18Ma 超钾质火山岩所携带的幔源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做了进一步研究与发掘 ( 赵志丹等, 2008; 孙晨光等,2008) 这些直接来自上地幔的 使者 的发现和研究, 为认识青藏高原上地幔的组成 状态及深部作用过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 探针 和 窗口 (2) 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和上地幔构成及不均一性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证据 : 对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中基性岩 1000 多公里的系统取样和分析研究, 证明特提斯地幔地球化学域, 具有与现今印度洋地球化学域同样的属性, 以具有低 206 Pb/ 204 Pb 的 DUPAL 异常为特点 (Zhangetal.,2005) 对幔源火山岩的研究揭示, 高原地幔至少存在 3 种地球化学端元 :1 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端元 ;2 印度陆下岩石圈端元 ;3 新特提斯闭合前青藏原有的岩石圈端元, 这 3 种地球化学端元以不同比例存在于高原的不同地域, 并发生着相互作用 (Moetal.,2006; 赵志丹等, 2007) 高原岩石圈自印度 亚洲碰撞以来经历了

6 280 地球学报 2008 年 3 个演化阶段 根据大量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 可以识别出青藏高原现今存在 3 种岩石圈类型 :1 增厚的岩石圈 ;2 减薄的岩石圈 ;3 加厚 减薄 再加厚的岩石圈 (Moetal.,1999;Dengetal.,2004) 对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表明, 赛利普橄榄岩包体 ( 赵志丹等,2008) 来自约 70km 深处, 显示类似裂谷环境的高地温 ( 对应于中新世时高原南部的东西向伸展 裂解作用 ); 西秦岭橄榄岩包体来自 90~ 120km 深度, 由中新世钾霞橄黄长岩携带, 喻学惠等 (2004) 认为, 岩浆发生的机制可能是似地幔柱的软流圈上隆 已获得的地幔橄榄岩包体均含有金云母等含水矿物, 寄主火山岩也都富钾 H 2 O 不相容元素, 暗示高原下的地幔普遍经历过交代作用 (3) 提出主碰撞带经历过 3 个岩浆作用及 3 种不同的壳 / 幔作用过程 : 详细建立了青藏高原火山 岩浆作用事件序列, 准确标定了其时空坐标, 提出印 亚大陆碰撞始于 65Ma, 划分出碰撞前 (>65 Ma) 碰撞期 ( 含晚碰撞 )(65~26Ma) 后碰撞期 源岩浆混合作用为特色, 形成冈底斯花岗岩基主体 及相关的金属成矿作用, 其高峰期为 50Ma 左右 (Dongetal.,2005;Moetal.,2005; 董国臣等, 2008);2 以碰撞后大规模走滑诱发的地幔上隆及 横向流动为特色, 形成高原东部的玉龙斑岩铜矿带 滇西富碱斑岩 火山岩及铜金成矿 兰坪 思茅盆地银多金属成矿, 其高峰期为 35~40Ma;3 以岩石圈拆沉作用 挤压向伸展转换为特色, 形成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冈底斯钾质 超钾质火山岩 SN 向张性构造等, 其高峰期为 14~20Ma( 莫宣学等,2006; 侯增谦等,2006b) (4) 发现岩石圈挤出与软流圈上涌的岩石学新证据 : 对高原东缘新生代岩浆岩的形成及产出的动力学背景研究, 发现区内存在两类不同的基性火山岩 :1 橄榄玄武岩 粗面岩 粗面安山岩以及煌斑岩都富钾 (K 2 O >3.0wt%,K 2 O/Na 2 O > 1), 显示 Nb Ta Ti 的负异常和 Sr Pb 正异常, 非常类似于藏北钾玄岩 ;2 苦橄质玄武岩则以低钾为特征 (K 2 O< 0.5wt%,K 2 O/Na 2 O <1), 显示 Nb Ta Ti 的正异常和 Sr 负异常 两种不同性质的火山岩可能反映了滇西新生代时期存在两种岩浆作用机制, 前者与 岩石圈地幔的早期交代富集作用有关, 代表的是印度 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岩石圈向东南挤出块体, 而后者则可能是岩石圈减薄后软流圈物质上涌的结果 (Xuetal.,2008a) (5) 发现印度板块发生断离的岩石学证据 : 在冈底斯中段发现 42Ma 的苦橄质 高 MgO 玄武岩, 呈次火山岩产出,SiO 2 介于 42% ~52%,REE 呈平坦型配分型式, 相对富 LILE( 高永丰等,2006) 研究提出其可能来源于软流圈 (Gaoetal.,2008) 在高黎贡带发现一套形成于 40~42Ma 的基性岩脉, 以高 FeO TiO 2, 低 K 2 O 含量为特征 虽然多数样品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 少量样品的 Nb/La 大于 1,La/Yb 值较小和 MgJHJ 值较高, 显示了似洋岛玄武 (OIB) 的地球化学特征, 从而为研究区提供了 软流圈上涌的岩石学证据 模拟计算进一步暗示高 黎贡基性岩脉的源区在尖晶石相橄榄岩中 (<70 km), 说明软流圈地幔上涌到很浅的部位, 这与目前 青藏高原巨厚的岩石圈 (>120km) 形成鲜明对比 (<25Ma)3 个构造 岩浆期次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因此,~42Ma 高黎贡基性岩浆活动记录了研究区 ( 莫宣学等,2003;Moetal.,2006,2007) 通过区陆 陆碰撞后特殊的构造演化阶段 高黎贡带基性域岩浆作用与深部过程研究, 提出印度 亚洲大陆岩脉与达孜 甲马基性次火山岩 (Gaoetal.,2008) 碰撞 (~65Ma) 以来, 主碰撞带大体经过 3 次重大在形成时间和地球化学性质上一致, 两者均代表了的壳 幔相互作用事件 :1 以幔源岩浆底侵 壳 / 幔软流圈上涌熔融的直接产物 (Xuetal.,2008b) 研究提出, 软流圈上涌是俯冲的印度板块在发生板 片断离过程中透过 断离窗 发生的 (Gaoetal., 2008), 这种深部板片断离过程导致了主碰撞晚期阶段应力场出现松弛和伸展的重要机制 ( 侯增谦等,2006a) (6) 提出了青藏高原岩浆作用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新模型 : 通过对拉萨地块地壳基底岩石 花岗岩和火山岩的研究, 揭示出拉萨地块至少存在 3 种岩浆作用类型 ( 按源区特征及亲缘性 ), 即特提斯洋壳亲缘型 拉萨地块内部亲缘型和喜马拉雅亲缘型 ( 莫宣学等,2006) 对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与超钾质岩石系统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揭示了印度沿着雅鲁藏布缝合带向北俯冲的俯冲带结构, 提出了大陆板片俯冲差异性认识 认为印度板块北缘在西部地区俯冲到达或者超过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 而在日喀则 拉萨地区则没有发现印度大陆地壳物质的俯冲和再循环痕迹,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岩浆作用地球动力学演化新模型 ( 赵志丹等,2003,2006; 侯增谦等,2006a,2006b;Moetal.,2006) (7) 提出了高黎贡构造带构造 岩浆演化机制 : 发现高黎贡带主要有 3 期岩浆活动 : 东北高黎贡

7 第 3 期 侯增谦等 :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281 地区为 116~126Ma 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黑云母 花岗岩为主体,, 西南腾梁花岗岩以梁河为界, 东侧 是 68~76Ma 花岗岩, 西侧为 52~53Ma 左右的新 生代花岗岩 根据高黎贡 腾梁构造带与拉萨地块 岩浆活动的对比, 发现高黎贡早白垩花岗岩无论在 侵位年龄 成分上与拉萨地块的北部岩浆岩带相似, 其形成时代与中特提斯怒江洋的封闭时间相吻合, 是中特提斯怒江洋洋壳俯冲碰撞过程中加厚地壳熔 融的产物 腾梁晚白垩花岗岩可能代表了平行于 Indo Burma 岛弧岩浆带 分布于陆内壳源过铝质花 岗岩带 其形成机制类似于北美 CordileraInterior 带的形成, 可能与俯冲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而是因 俯冲过程导致的陆内挤压 逆冲地壳加厚的结果 在时间上腾梁晚白垩花岗岩对应于拉萨地块冈底斯 带岩浆活动的间隙期 这种差异与两个地区大洋板 块俯冲角度不同有关 这一时期冈底斯带无岩浆活 动可能与新特提斯洋板块的平俯冲有关, 而新特提 斯洋板块以正常角度向腾梁地区的俯冲 因此新特 提斯洋板块在两个地区的俯冲角度不同, 可能存在 板块的撕裂, 其位置对应于未来的喜马拉雅东构造 结 (Xuetal.,2008b) 2.3 大陆成矿作用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创新提出了大陆碰撞带成矿理论体系新框 架, 为成矿学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青藏高原重要成矿事件的时空坐标厘定和 重要成矿作用综合分析, 系统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 理论体系, 初步建立了各套成矿系统的地球动力学 模型或构造控制模型 ( 侯增谦等,2006c,2006d, 2006e,2008a,2008b)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包 括 3 大成矿作用, 即主碰撞汇聚成矿作用 晚碰撞转 换成矿作用和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其形成 10 个 重要的成矿系统及其 12 种典型矿床类型 主碰撞汇聚成矿作用发生在陆 陆对接碰撞和 大陆俯冲阶段, 产于大陆汇聚环境, 系由地壳缩短加 厚 峰期变质作用和壳源及壳 / 幔岩浆活动等主导因 素诱发的成矿作用及其形成的成矿系统 在青藏高 原, 主碰撞期 (65~41Ma) 的大陆碰撞与峰期变质 地壳加厚与陆壳深熔 壳 / 幔作用与幔源岩浆, 导致 与 Au 矿成矿有关的峰期变质与构造剪切 与 W Sn 稀有金属成矿有关的壳源花岗岩系列以及与 Cu Au 多金属成矿有关的壳 / 幔混源花岗岩系列, 分别形成 造山型 Au 矿 ( 江思宏等,2008;Jiangetal.,2008) 壳源低 fo 2 花岗岩浆 热液型 Sn 矿和壳幔混源高 fo 2 岩浆 热液型 Cu Au Pb Zn Mo Fe 矿床 ( 侯增谦 等,2006b; 李光明等,2006a,2006b) 这种主碰撞汇 聚成矿作用导致的成矿系统, 空间上显示自碰撞带 前陆 ( 南 ) 向后陆 ( 北 ) 显示由 Au Sn W 稀有金属 Cu Au Mo Fe 矿化分带趋势 主碰撞期不仅成矿而且成大矿的理论认识, 突破长期以往束缚人们的 概念, 即认为大陆碰撞过程通常导致岩石圈缩短 地 壳隆升和流体排失, 因此很少伴随成矿作用 (Guild, 1972), 即使成矿也主要发生于后碰撞阶段 (Craw fordetal.,1992;marignacetal.,1999;houetal., 2003a) 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发生在晚碰撞阶段构造转 换环境, 系由大规模走滑 剪切系统和逆冲推覆构 造及幔源和壳 / 幔混源岩浆活动和区域流体活动等 主导因素诱发的成矿作用及其形成的成矿系统 在 青藏高原, 构造转换背景下 (40~26Ma) 发育的大 规模走滑断裂系统 左行走滑剪切和逆冲推覆系统, 分别导致斑岩 Cu Mo Au 矿和碳酸岩 REE 矿床 造 山型 Au 矿和热液型 Pb Zn Ag 矿床的形成 ( 侯增谦 等,2006c) 受大规模走滑断裂控制的斑岩型 Cu Mo Au 成矿系统 (Houetal.,2006a,2007;Xuet al.,2007), 以其产出的陆内环境和含矿斑岩的非 俯冲成因有别于经典的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 (Hou etal.,2003b,2005;jiangetal.,2006) 与碳酸 岩 正长岩杂岩相伴的 REE 矿床 ( 田世洪,2005; 谢 玉玲等,2008), 以其产出的碰撞带环境而非裂谷环 境以及岩浆碳酸岩起源于富集地幔而非地幔柱 (Houetal.,2006a), 有别于大陆裂谷环境的 REE 矿床, 被称为造山型 REE 矿 (Wangetal.,2001a) 产于前陆盆地的 Pb Zn Ag Cu 成矿系统, 以其产出 的前陆环境并受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 而 有别于 MVT Sedex Ireland 型或 Laisval 型 Pb Zn 矿 (Xueetal.,2007;Heetal.,2008; 侯增谦等, 2008a), 显示碰撞带成矿的典型特征 产于红河 哀牢山剪切带的 Au 矿成矿系统, 以其产出的碰撞 造山环境而非增生造山环境区别于经典的造山型 Au 矿 (Sunetal.,2008) 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发生在后碰撞伸展环境, 系由平行于碰撞带的拆离构造系统和逆冲推覆构 造 垂直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和裂谷 裂陷带以及 钾质岩浆系统和淡色花岗岩等主导因素所诱发的成 矿作用及其形成的成矿系统 在青藏高原后碰撞伸 展阶段 (25~0Ma), 伴随后碰撞伸展作用主要形成 4 个成矿系统, 即与新生下地壳熔融产生的 adakite 有关的斑岩型 Cu 矿成矿系统 ( 侯增谦等,2001,

8 282 地球学报 2008 年 2004; 曲晓明等,2001;Quetal.,2007;Houetal., 2008a) 与岩浆驱动热液系统有关的脉型 Sb Au 成 矿系统 ( 聂凤军等,2005; 杨竹森等,2006;Yanget al.,2008b) 与后碰撞岩浆 热液活动有关的夕卡 岩型和热液脉型 Pb Zn Ag 成矿系统 ( 孟祥金等, 2007) 以及与壳内岩浆房有关的现代热泉型 Cs Au 成矿系统 ( 郑绵平等,1995; 李振清等,2006) 它们 在上地壳层次受 3 大构造系统控制, 即近 NS 向正 断层系统及裂谷裂陷带 EW 向展布的拆离构造带 和 EW 向展布的逆冲构造带控制, 但在中下地壳 / 地 幔层次上, 则受中下地壳物质流动 挤出过程以及 俯冲大陆板片断离 拆沉过程控制 ( 侯增谦等, 2006e) 成矿系统在空间上显示自南而北由 Au Sb Cu Mo Pb Zn Ag 矿化分带规律 提出大陆型斑岩铜矿成矿新理论, 带动了找 矿突破 在大陆环境, 能否形成和如何形成大型 巨型 斑岩 Cu 矿, 是成矿学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 通过系 统研究青藏高原及中国东部斑岩铜矿, 发现并证实 与大洋板块俯冲过程无关的 4 种大陆环境均可以产 生巨型斑岩铜矿 ( 侯增谦等,2007), 从而大大扩展 了寻找斑岩铜矿的战略选区 ; 发现大陆环境的含 Cu 斑岩多为钾质埃达克岩 (adakite)(gaoetal.,2003; 侯增谦等,2003c), 来源于加厚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 (Houetal.,2004; 侯增谦等,2005), 地幔物质向下 地壳的注入和添加以及下地壳源区角闪石分解是斑 岩岩浆含 Cu 富 H 2 O 高 S 高 fo 2 并发生大规模成 矿的根源 (Houetal.,2008a); 含矿岩浆的上升侵 位主要受平行于碰撞带的走滑断裂系统 (Houet al.,2003b) 或垂直切割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控制 ( 侯增谦等,2004;Quetal.,2007) 浅成侵位的含 矿岩浆大致在 5~8km 深处发育大型岩浆房 ( 杨志 明等,2008), 在高温 ( 573 ) 高压条件下 ( 150~200MPa), 直接出溶高温 高盐度 (44.5~58. 0wt% NaCl) 高氧逸度的成矿流体, 形成斑岩型 Cu 矿 (Yangetal.,2008a) 由此创造性地提出了 大 陆型斑岩铜矿 成矿新模型 (Houetal.,2008a), 突 破了流行的岩浆弧环境斑岩铜矿理论, 具有重大理 论意义, 受到国际同行关注 应用该理论认识, 系统论证了冈底斯铜矿化带 具有成为西藏第二条 玉龙 斑岩铜矿带的远景潜 力, 解决了评价方法问题, 指明了找矿突破方向, 推 动了冈底斯斑岩铜矿的找矿勘查 该世界级规模的 成矿带是我国近年重大找矿突破 识别出 Pb Zn Cu 成矿新类型, 提出碰撞造 山型 Pb Zn Cu 新模型, 对区域矿产勘查有 重要指导意义 针对大陆碰撞环境大型 Pb Zn 矿的成矿理论问 题, 系统研究了高原东北缘 Pb Zn 成矿地质背景 矿 床成因模式和构造控制模型, 创新性提出大陆碰撞 产生的深层次构造滑脱 浅层次逆冲推覆和层间流 体运移形成层控型 Pb Zn 矿以及逆冲推覆 构造圈 闭与地壳流体汇聚 排泄形成砂岩型 Pb Zn 矿新认 识, 由此建立了 碰撞造山型 Pb Zn 矿 成矿新模型 (Heetal.,2008; 侯增谦等,2008a), 区别于已有的 Pb Zn 成矿理论模型 在理论研究基础上, 建立了 碰撞造山型 Pb Zn 矿床的勘查模型, 提出高原东北 缘存在一条千余公里长的巨型贱金属成矿带 在兰坪盆地, 对金顶 Pb Zn 矿进行了系统研究 (Xueetal.,2004,2006,2007), 对矿区含矿岩系进 行了重新厘定和矿床三维形态再塑 ( 修业群等, 2005), 识别了金顶矿区 3 种角砾岩 : 构造角砾岩 膏 溶角砾岩和侵位角砾岩 ( 王安建等,2007) 侵位角 砾岩被富含铅锌的氧化矿胶结, 与膏溶角砾岩呈侵 位关系, 显示一种低温 高压的含矿泥浆的侵位特 征, 反映了古盐丘的发育, 并为 Pb Zn 矿工业堆积提 供重要空间 ( 高兰等,2005); 发现了 3 种沥青 : 软沥 青 脆沥青和稠状油质沥青, 或出现于灰岩型氧化矿 体中, 沿不规则裂隙分布, 或在黑色灰岩岩块的空 洞 裂隙中与天青石密切共生 沥青为热降解沥青, 是油藏遭到破坏的残余物, 反映矿区可能出现过油 藏 ( 王安建等,2007) 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研究证 明, 大规模成矿的流体以盆地流体为主, 成矿物质主 要来自上地壳层次的火山 沉积岩系, 部分矿床显 示少量幔源物质贡献 (Xueetal.,2004,2007) 硫 为硫酸盐 ( 热化学 或有机物质 或细菌 ) 还原成因, 各成矿阶段硫同位素没有达到平衡 在综合研究基 础上, 首次提出了初步提出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 新成因模型, 强调了碰撞造山与逆冲推覆构造形成 容矿空间, 古盐丘和古油藏发育为成矿提供流体和 金属储聚空间, 以及盐丘 油藏封闭层破坏和金属 淀沉成矿 ( 王安建等,2007) 从流体包裹体和盆地 流体模拟两个方面对金顶大规模成矿流体动力学过 程提出了新认识, 初步证实超压成矿流体系统的存 在和壳幔流体混合成矿机制 (Chietal.,2006, 2007;Xueetal.,2006) 初步建立了若干矿床的成矿新模型, 系统揭 示了大陆碰撞带成矿机理

9 第 3 期 侯增谦等 :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283 (1) 提出了碰撞造山带 Au 矿成矿新模型 : 造山型金矿是增生造山带最重要的一种 Au 矿类型 (Kerichetal.,1990;Grovesetal.,1998), 其能否产出于碰撞造山带? 碰撞造山带 Au 矿的成矿机制如何? 尚存在很大争议 (Barleyetal.,1992) 我们通过对哀牢山 Au 矿带的系统研究, 不仅证明碰撞造山带可以产出大型造山型金矿, 而且提出了碰撞造山型 Au 矿成矿新模型 (Sunetal.,2008) 研究表明, 哀牢山 Au 矿带不是产于造山带的增生楔内, 而是产于碰撞带的大规模走滑剪切带 红河剪切带 (RedRiverShearZone), 即扬子地块的构造边界的超岩石圈断裂带上 该剪切带早期左行走滑, 晚期右行 (Tapponieeretal.,1990) 沿走滑断裂分布的富碱侵入岩及煌斑岩年龄 (42~37Ma) 表明左行走滑起始于 40Ma 前后, 而金矿带多数矿床的热液蚀变年龄 (38~35Ma;Sunetal.,2008) 证明, 成矿作用伴随碰撞造山晚期的大规模走滑活动而发生 哀 牢山 Au 矿带多数矿床就位于红河剪切带的二级或 ( 多数 >10km) 相比于典型造山型金矿, 碰撞造 山带金矿矿石矿物组合复杂, 为自然金 + 贱金属硫 化物 + 菱铁矿等, 常见白钨矿, 相应的矿化元素组 合也较为复杂, 出现 Au+Ni 组合和 Au+W +Cu+ Pb+Zn 等组合 ; 含金石英和白钨矿流体包裹体中 CO 2 的 δ 13 C 组成绝大多数为 -2 ~-6, 显示其中 CO 2 可能主要来自幔源 ( 熊德信等,2006) 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金矿石中有较多深源 ( 下地壳和上地幔 ) 物质参与成矿, 垂直方向物质交换强烈 ( 熊德信等,2006;Sunetal.,2008) 流体包裹体 H O 同位素测定显示该类矿成矿流体主要由变质流体组成, 但有幔源物质加入 成矿流体为近临界的高 CO 2 (CO 2 H 2 O) 的中低盐度的 CO 2 H 2 O NaCl 体系流体, 在成矿过程中基本不存在流体混合, 减压沸腾导致了 Au 的快速沉淀 (2) 提出了造山型 REE 矿床成矿新模型 : 过去通常认为 : 世界范围的原生 REE 矿床主要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我们通过对冕宁 德昌 REE 成矿带系统研究, 证明 REE 成矿作用与喜马拉雅期碳酸岩 碱性杂岩体有关, 含矿岩体和 REE 矿床均形成于喜马拉雅期, 年龄介于 40~10Ma( 田世洪等, 2008a,2008b) 碳酸岩 碱性杂岩带受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带的一系列新生代走滑断裂系统控制, 矿床产于大陆碰撞带环境而非裂谷环境 ( 侯增谦等,2008b) 碳酸岩与碱性正长岩时空密切共生, 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及 Sr Nd 和 C O 同位素组成类似, 表明两者为岩浆不混溶产物 ( 刘丛强等,2004) 岩浆碳酸岩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Sr Ba) 和轻稀土元素, 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 (Nb Ta Zr Hf Ti), 其 Sr Nd Pb 同位素和 δ 18 O V SMOW 和 δ 13 C 组成证明其来源于地壳物质深循环而成的富集型地幔岩石圈 (Houetal.,2006b) 熔 / 流体包裹体观察和脉石矿物 δ 18 O δ 13 C 组成证据证明, 成矿流体来自不混溶的岩浆系统 ( 侯增谦等,2008b), 大规模走滑断裂及其派生的拉分构造和张性裂隙带促使了含 REE 的岩浆热液系统的形成 再塑了成矿流体形成演化 过程和 P T X 演化轨迹 (Xieetal.,2008), 提出初 始碳酸岩流体为高温 高压 高溶解能力的超临界流 体, 具有富 K Na S CO 2 和 Sr Ba REE 等多种成矿 次级构造上, 后者多为高角度反转断裂系统和逆冲元素的多元流体体系特征 随温度 压力下降演化推覆剪切带, 脆性与韧性变形的转换部位常控制矿为中 高温 高盐度流体 稀土矿化发生在岩浆 热体的空间定位 金矿体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和含金构液转化期到热液期, 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 275~ 造蚀变岩, 赋矿岩石多数为古生代蛇绿混杂岩系, 显 325 ( 谢玉玲等,2008;Xieetal.,2008) 通过对示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 产于上地壳中深环境典型矿床精细研究和综合对比, 提出了 REE 成矿作 用成因模式 (Houetal.,2008b) 模式强调, 成矿 热液流体系统在时间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 从不混溶碳酸岩 正长岩岩浆系统分离出高温含硫酸盐的 NaCl KCl 的卤水, 到流体沸腾导致 REE 氟碳酸盐和硫酸盐有效沉淀, 最后与雨水混合导致少量硫化物沉积 ; 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 三层楼模式 的 REE 成矿系统 ( 侯增谦等,2008b) 其中, 深部层位形成细脉 浸染状矿体 ( 如里庄式矿床 ), 中部层位形成脉状矿体 ( 如牦牛坪式矿床 ), 而上部层位形成角砾岩筒矿体 ( 如大陆槽式矿床 ) (3) 提出了藏南拆离系 Sb Au 成矿新认识 : 藏南拆离系是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内一个十分独特的构造系统, 在此构造环境能否发生和如何发生成矿作用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科学问题 通过对藏南拆离系及其成矿作用研究, 查明藏南拆离系主要产出 Au Sb Au 和 Sb 矿床, 研究提出 Sb Au 矿化多为浅成低温热液型, 受两大构造系和浅成侵位岩体控制 ( 聂凤军等,2005; 杨竹森等,2006) 一是 EW 向展布的拆离断层系, 主要控制了 Sb 矿带分布, 可能提供了成矿流体大规模迁移 集聚的通道, 二是 NS 向正断层系统, 几乎控制了所有 Sb 和 Sb Au 矿的空

10 284 地球学报 2008 年 间展布, 为成矿提供了重要的扩容空间和就位部位 ( 侯增谦等,2006e) 控矿岩体主要为变质核杂岩中心的淡色花岗岩及其派生的斑岩体, 前者可能提供了流体活动的热机, 因此出现围绕热穹隆的金属矿化分带, 中心带为 Au 矿化, 外围为 Sb 或 Sb Au 矿化 ; 后者直接形成了斑岩型或与碱性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 Au 矿化 基于构造和成矿关系研究, 初步提出了藏南拆离系 Sb Au 成矿构造控制模型 ( 杨竹森等,2006;Yangetal.,2008a) 通过对西藏热泉型矿床 ( 点 ) 空间分布与成因关联的深入研究, 初步提出了热泉型矿床和矿化在空间上具有垂向分带性, 自地表向下依次为 : 热泉型铯矿 硫磺矿和自然硫 高岭土化带 热泉型锑矿 热泉型金矿 (4) 提出了碰撞带 Sn 叠加成矿新机制 : 在世界范围的大陆碰撞带或碰撞造山带, 常常发育与花岗 岩有关的 Sn 矿 (Mitcheletal.,1981) 然而, 这些 Sn 矿通常是云英岩型的, 主要产于后碰撞阶段 (Seltmannetal.,1994) 在大陆汇聚碰撞阶段( 主碰撞期 ) 能否形成大型 Sn 矿? 形成什么类型的 Sn 矿, 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我们系统研究了产出于大陆碰撞带环境的腾冲新生代花岗岩及来利山大 型 Sn 矿 发现含矿花岗岩体为多期侵位的复式岩 体, 峰期年龄集中于 66~58Ma,54~50Ma 和 45~ 41Ma( 董方浏等,2006), 形成于主碰撞汇聚环境 其中, 二长和钾长花岗岩伴生 Sn 矿化, 含白云母花 岗岩伴生稀有金属矿化 岩石地球化学和 Sr Nd 同 位素组成表明, 两者分别来源于地壳砂质原岩和泥质原岩的部分熔融, 其形成与大陆碰撞引起的地壳加厚和地壳深熔过程有关 ( 侯增谦等,2006c) 这些花岗岩浆的地壳起源决定了岩浆具有容载壳源金属元素 (W,Sn, 稀有 ) 的巨大潜力 然而, 我们研究发现, 与花岗岩有关的 Sn 矿 ( 如来利山锡矿 ), 多数矿体远离岩体分布, 显示一定的层控特征, 矿石类型以锡石 块状硫化物为主体, 大量产出胶黄铁矿, 矿石显示条纹 条带状构造, 流体包裹体体显示双峰式温度分布,S Pb 同位素组成显示分组特征等, 据此提出, 喜山期岩浆 热液系统对海西期喷流沉积 (SEDEX) 流体系统的复合叠加可能是形成大型 Sn 矿的主导因素 ( 侯增谦等,2006c) 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形成的大量块状硫化物在全区 D/C 界面的广泛分布, 证实了这种叠合成矿作用 2.4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取得重要成果 初步查明了主碰撞带矿产分布规律, 划分了主要成矿单元, 并预测了战略新区在 973 专题研究成果和地调成果基础上, 通过区域成矿学研究, 初步查明主碰撞带矿产分布特点, 初步划分了成矿单元, 在空间上划分出三大成矿省以及 11 个 Ⅲ 级或 Ⅳ 级成矿带, 成矿省包括主碰撞带后陆羌塘 三江叠加成矿省 冈底斯 念青唐古拉主碰撞带成矿省和喜马拉雅三个成矿省,Ⅲ 级成矿带 5 个,Ⅳ 级成矿带 6 个, 为区域潜力评价和预测奠定了基础 以 MAPGIS 为平台, 开展全区 1:150 万地质矿产数据库建库工作, 编制了开展成矿预测的主碰撞带 1:150 万比例尺的系列综合性基础图件, 如青藏高原 1:150 万地质矿产分布图 ; 青藏高原 1:150 构造单元划分图 ; 青藏高原 1:150 万综合成 矿信息图 根据预测评价矿种成矿模型和结合综合 编图成果, 在主碰撞带划分出 6 个 A 类成矿远景 区 13 个 B 类成矿远景区和 5 个 C 类成矿远景区, 初步圈出铜 铅锌 锑金以及富铁矿的矿化集中区 12 个 这些成果为青藏高原专项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战略新区预测奠定了指导 提出了极低工作程度区 ( 大陆碰撞带 ) 成矿预测新思路和新方法 在深入探索西藏高原的成矿预测思路问题, 郑 有业等总结提出了极低工作程度区快速逼近找矿目标的 协优 成矿预测新方法, 解决了制约找矿突破的瓶颈问题, 为冈底斯的找矿突破提供了思路方法支撑 以往在进行成矿预测时, 通常从地 物 化 遥等方面入手, 选取了数十 甚至上百个信息 ( 变量 ) 进行研究 计算 分析, 力求不漏掉任何信息 然而, 在野外地质工作难度大 工作程度极低, 找矿信息很少 且获取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选定多少变量信息可以实现快速缩小找矿靶区和科学成矿预测,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我们基于系统性 关联性 目标一致性 不充足判据的充足化 复杂与精确的反比性原则, 提出了快速逼近找矿目标的定位预测概念模型 协优 成矿预测法 协 是指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 ; 优 是指最优 ( 关键 ) 和优化 ( 选优 ), 最优的信息必然是少量的 其基本思想是只要优选出少量相互关联 目标一致 最能揭示某种类型成矿本质特征的关键信息组合, 就可能导致该类型矿床被发现 而不用去提取大量相互联系并不紧密 目标并不一致 成矿意义不明确的信息 其要点是强调直接信息的先导作用及少数相互关联信息的明确指

11 第 3 期 侯增谦等 :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285 示意义, 突出信息与预测目标的一致性 这样可有效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 从而降低找矿风险 而对一个地区地质特征 成矿背景 成矿环境的熟悉程度, 即能否赋予各种信息以客观的地质内涵就成为该方法预测成败的关键 在该思路方法的指导下, 通过运用非线性信息提取技术以及化探信息的衬值累加 分背景处理技术等, 将冈底斯的地质 / 地球化学 / 遥感异常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特别是通过赋予不同信息以客观的地质内涵, 来识别和提取低缓 微弱及隐蔽信息, 强化矿致异常, 使冈底斯矿带有找矿意义的 低缓 无 异常明显凸现出规律性, 据此圈定了一批找矿靶区, 并发现了一批矿床 初步评价了青藏高原第三条斑岩铜矿带 班 怒斑岩铜矿带的成矿远景系统研究了青藏高原第三条斑岩铜矿带 班 怒斑岩铜矿带的地质背景 含矿斑岩 蚀变组合 矿 化特征和成矿机理, 初步评价了其成矿远景, 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班 怒缝合带可能是由多条洋内俯冲带复合而成, 以幕式侵入为特点的中酸性岩体沿班 怒缝合带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西段已发现两个大型斑岩铜矿和众多矿点, 一条新的斑岩铜矿带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含矿岩体 SHRIMP 年龄介于 112~ 128Ma 间 ( 曲晓明等,2006), 主要岩相为花岗闪长 斑岩, 高 K 钙碱性, 富集 LILE(Rb K Sr Pb), 亏损 HFSE(Nb Ta Ti), 显示岛弧岩浆特征, 地球化学上 也显示 Adakite 亲和性 ( 曲晓明等,2006; 李金祥等, 2008) 含矿斑岩显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蚀变分带模式和矿化特征, 脉石发育三个大类和十个亚类的流体包裹体, 反映成矿流体是一种来自超热岩浆的高温 高盐度 高度氧化的含大量磁铁矿的岩浆流体 ( 佘宏全等,2006; 李光明等,2007), 堪与世界级巨型富金斑岩铜矿 ( 印尼 Grasberg; 菲尼宾 Dizon 智利 Zaldivar 阿根廷 BajodelaAlumbrera) 相比较, 预示班 怒带具有形成世界级富金斑岩铜矿的潜力 提出并确立西藏冈底斯带北侧存在一条新的 Pb Zn Ag 矿化带在冈底斯北侧发育一条新的大型 Pb Zn Ag 矿化带, 东起南木林, 西抵错勤, 可能继续向西延伸, 目前已发现 Ag Pb Zn 矿床 矿点和矿化点几十处, 总长数百公里, 具有较大的成矿远景, 有望成为继斑岩铜矿带之后的又一条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银多金属成矿带 ( 孟祥金等,2007) Pb Zn Ag 多金属矿化带位于冈底斯花岗岩基北侧, 在空间上严格受近 EW 向展布的措勤 旁多逆冲带控制, 矿田和矿床受 EW 向逆冲断裂带与 NS 向正断层交汇部位控制 前者提供了流体大规模迁移 汇聚的通道, 后者提供了流体积聚和矿质沉淀的扩容空间 ( 孟祥金等, 2007) 矿化类型以热液脉型 Ag Pb Zn 为主, 部分表现为矽卡岩 热液脉型特点 ( 佘宏全等,2005) 值得注意的是, 该带也大量发育多期成矿作用叠加而成的大型铅锌银矿床 ( 如亚贵拉 蒙亚啊等矿床 ) 这条 Pb Zn Ag 矿化带的明确确立, 为在冈底斯西段寻找大型富 Pb Zn Ag 矿指明了找矿方向 提出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具有寻找独立的斑岩型钼矿床的较大潜力潘桂棠 李光明课题组通过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斑岩系统与矿化的系统分析, 提出该区具有寻找独 立的斑岩型钼矿床的较大潜力 主要表现在冈底斯 北带亚贵拉铅锌银矿区 沙让矿区均发现有较好的 独立型的斑岩型钼矿化, 矿化与石英二长花岗斑岩 株 ( 脉 ) 有关,Re Os 成矿年龄为 49.4Ma( 唐菊兴, 未刊资料 ), 相当于主碰撞汇聚成矿期 此外, 冈底斯南部的汤不拉 得明顶等地区也发现有以钼为主的斑岩矿化 汤不拉矿区含矿岩体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与石英斑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和黄铜矿等,Mo 平均品位 0.17%, 仅个别矿段 Cu 达到 边界品位, 表现出以钼矿化为主, 贫铜的特点 尽管 目前的研究还是初步的, 但就其地质背景和成矿环境而言, 冈底斯东段的斑岩型 Mo 矿很可能与秦岭碰撞造山带的大型钼矿带是可以类比的 这一认识的提出, 对在冈底斯东段突破斑岩型钼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出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存在一条富有远景的造山型 Au 矿化带我们已经从理论上证明, 碰撞造山带具有形成大型造山型 Au 矿的可能,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两侧断裂系统, 具有造山型 Au 矿所要求的断裂系统长期活动 规模大 切割深 构造网络连通性好特征, 具有发育造山型金矿的优越环境 ( 侯增谦等, 2006b)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不同地段发育不同的构造系统 在西段, 缝合带南侧发育赋矿的变质岩系和韧性剪切带, 控制马攸木等 Au 矿 ( 江思宏等,2008); 中段 ( 谢通门 沃卡 ) 发育长达 500km 的韧性剪切带, 其北侧次级脆性断裂或 NNW 向斜列的脆性断裂, 控制了仁钦则 莫多拉 谢通门等众多金矿或金铜矿分布 ; 在东段, 其南侧派生的脆性断裂也有金矿发育 这些矿床和矿化严格受断裂控

12 286 地球学报 2008 年 制, 就位于韧 脆性转换部位, 呈板状脉体 构造蚀变岩或破碎角砾岩产出 相应蚀变包括黄铁绢英岩化 硅化 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 该创新认识的提出, 为在青藏高原突破造山型 Au 或 Cu Au 矿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提出昌都盆地内部发育逆冲推覆构造控制的铅锌多金属矿带系统研究了昌都盆地的构造演化, 确定昌都盆地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的表皮构造是主要的控矿构造 ( 唐菊兴等,2006) 提出盆地西侧的类乌齐 左贡成矿带的北段干中雄 宾达 南越拉铅锌多金属矿带 盆地东侧的江达成矿带的丁钦弄银铜多金属矿带是昌都盆地有望发现大型和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带 其中与推覆构造有关的铅锌多金矿有望取得突破, 在都日 优日一带的找矿潜力十分巨大 上述战略靶区已经列入青藏专项 2.5 探索出一条科研带动勘查突破 勘查提升理论 认识的新路 区, 项目组成员一方面理论结合实践主持矿产勘查, 并带动找矿突破, 一方面, 通过勘查的突破, 深化理 论研究, 验证理论认识, 走出了一条科研带动勘查突 破 勘查提升理论认识的新路子 主持冈底斯北带洞日松多靶区预查, 发现大中型规模的 Pb Zn Ag 矿在识别和确立冈底斯北缘发育一条与斑岩铜矿带呈对产出的 Pb Zn Ag 矿化带基础上, 圈定了若干银多金属找矿靶区 ( 孟祥金等,2007) 其中, 在洞日松多靶区, 课题组孟祥金博士主持了企业设置的矿产预查项目 完成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基础上, 发现银多金属矿化受交汇构造和隐爆角砾岩筒控制 组织实施了地球物理探测和山地工程, 圈定了银多金属矿体, 并发现了新的矿化异常 经钻探工程控制, 获 铅锌金属资源量 t, 达中型规模, 显示大型远景 这一找矿发现与研究, 证实了冈底斯北缘 Pb Zn Ag 矿化带的存在, 深化了晚碰撞伸展成矿作用理论认识 主持冈底斯西段加多捕勒靶区预查, 发现具有大中型远景的 Cu Fe 矿床杨竹森课题组根据主碰撞汇聚成矿新认识, 重 点对冈底斯中段众多主碰撞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似斑状花岗闪长岩 (51~43Ma) 及其成矿潜力进行了研究, 在恰功矽卡岩型铁矿床外围圈定了新的找矿远景区 通过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和地表查证, 发现加多捕勒 江嘎 康弄坡南和康弄坡北 4 个矽卡岩型矿化区, 其中在加多捕勒和江嘎地表发现铁铜矿化 在此基础上, 主持了加多捕勒铁铜矿区的地质预查, 完成 1:10000 地质草测 56.73km 2,1:5000 地质草测 5km 2, 槽探 1260m 2 浅井 30.10m, 地表控制 2 条铁 铜矿体, 铁矿体长约 800m, 平均厚度约 4.0 m, 平均品位 TFe48.1%, 资源量 (334 1 ) 铁 t, 铜矿体长约 500m, 平均厚度约 20.0m, 平均品位 Cu6.24%, 资源量 (334 1 ) 铜 t 现有资料显示矿床可达大型规模 研究表明, 恰功大 型 Fe 矿和加多捕勒 Fe Cu 矿床均属矽卡岩型矿床 导致矽卡岩型矿化的岩体均为喜山粗粒黑云母花岗 岩和似斑状花岗闪长岩,SHRIMP 年龄介于 56~51 Ma, 进一步证实主碰撞期不仅可以成矿, 而且可以 项目组成员高度重视成果转化工作, 努力探索成大矿 科研 勘查密切结合 良性互动 相互促进的新机 主持冈底斯带西段 Cu Au 远景区评价, 发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项目组成员通过先导性的现具大型远景的则莫多拉铜 金矿床科研工作和初步的成矿预测, 提出一大批找矿靶区, 在继雄村大型 Cu Au 矿突破后, 唐菊兴课题组引导企业登记矿权, 并注入大量勘查资金 ; 在登记片承担了其外围区的评价研究, 进行了地质背景研究 成矿条件分析 1:1 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激电测 量, 发现了具有大型远景的则莫多拉铜 金矿床 现已圈定了 3 个主矿体 I 1 号矿体受控于 NWW 向构造破碎带, 矿化较连续, 矿体长大于 600m, 金矿体平均厚 44.3m, 铜矿体平均厚 43.5m, 平均品位分别为 4.59g/t 和 0.557%, 估算金 铜资源量分别为 t 和 t I 2 金矿体平均厚 13.5m, 铜矿体平均厚 26.7m, 平均品位分别为 2.17g/t 和 0.74%, 估算金 铜资源量分别为 t 和 t I 号主矿体受控于大理岩与安山岩的接触带构造, 矿化较连续, 矿体长大于 900m, 其中铜金矿体延长 400m, 铜矿体达 900m, 金矿体平均厚 5.0m, 铜矿体平均厚 16.0m, 平均品位分别为 2.71g/t 和 1.53%, 估算金 铜资源量分别为 3.18t 和 t 主持冈底斯东段弄如日靶区的地质预查, 发现弄如日中型 Au 矿李光明等 (2005) 在冈底斯东段发现弄如日 Au 矿基础上, 主持了企业委托的矿产预查工作, 深入研究了其成矿条件成矿期次和资源潜力, 提出其为具有 Au Sb As 组合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通过大

13 第 3 期 侯增谦等 :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287 比例尺地质填图 (1:5000 和 1:1000) 钻探 平硐 全球科学家的合作研究, 有望建立起超越经典板块探槽以及土壤化探等工作和深部工程验证, 在矿区构造成矿理论的超大陆旋回与成矿理论体系 控制 ( ) 金资源量 11t, 达中型矿床规模 围绕构建大陆成矿理论体系, 发展成矿预测学这些勘查突破进一步深化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认理论与方法体系这一重大目标, 建议我国未来 15 年识 重点进行下列研究 : 总之,5 年来, 在 973 课题组全体同仁的工作努大陆裂解与成矿作用 : 集中在两个大的关键问力下, 圆满地完成了项目设计的各项任务和目标, 取题上 :1 克拉通破坏与成矿, 了解古老大陆克拉通得了大批创新性成果 这些成果部分在国际国内重的根部结构与新老地幔置换, 特别是地壳 地幔物要学术刊物发表, 部分在国际相关学术会议上宣读, 质与能量交换的方式 途径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 引起强烈关注, 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特别是 2 重点研究地幔柱与成矿系统, 特别是峨嵋山地幔在大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柱活动形成的大火成岩省岩浆系统与成矿多样性, 展, 被专家认为在国际地学界占居了一席之地, 做出揭示地幔柱成矿作用机制 了中国学者的重要贡献 大陆聚合过程与成矿耦合 : 集中在两个大的关 3 展望与建议 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科学研究面临两大基本现实 :1 经典板块构造成矿理论体系的不完备性和难 适应性,2 中国大陆成矿作用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所 中国地质构造复杂 演化历史漫长, 不仅记录了 微陆块 小洋盆型古板块演化旋回的完整历史, 也 叠加了中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 印度板块碰撞导 致的大陆边缘及内部强烈变形复杂动力学过程的信 息 正在造山的青藏高原 独具特色的陆内造山带 大陆物质俯冲 折返的超高压变质带 遭受破坏与改造的古老克拉通 以增生造山为特色的古亚洲成矿域 以碰撞造山为特色的特提斯 喜马拉雅成矿域, 以及以岩石圈裂解减薄为特色的巨型陆内成矿省, 均发育在中国境内, 为大陆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实验室 立足于全球构造的视野, 充分发挥中国大陆地域优势, 将会在碰撞造山成矿理论以及陆内活化成矿理论研究方面, 取得突破性成果, 将为孕育和建立大陆成矿理论体系作出实质性贡献 将成矿作用放在大陆系统演变过程的框架内, 揭示成矿作用与超大陆的裂解 增生 碰撞 陆内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的耦合关系和成因链接, 更深刻地理解矿产资源的形成和赋存规律, 已成为当今国际成矿学研究的主流 相信通过对大陆形成演化各阶段过程与成矿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化, 特别是通过 键问题上 :1 继续开展最具特色的青藏高原及周缘 的展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研究, 系统揭示不同碰撞 造山阶段 不同碰撞环境下发育的主要成矿系统特 征 成矿作用类型及其成矿作用机制, 深化和完善大 陆碰撞带成矿理论 ;2 深入研究中国北方造山带, 系 这两大现实既是严峻挑战, 更是创新机遇 发挥中统揭示增生造山带时空结构 汇聚过程及成矿耦合, 国大陆地质优势, 孕育和创立大陆成矿理论体系, 既查明增生造山过程形成的成矿环境和关键地质作用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重大需求, 也将为国际地球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揭示增生造山与碰撞造山叠加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转换与成矿作用类型和叠合成矿机制 中国被公认为是开展大陆成矿研究的最佳场陆内变形与成矿作用 : 集中于中国东部地区, 重点开展 3 个关键问题研究 :1 陆内地壳精细结构 与成矿系统研究, 采用新技术," 透明 " 显示大型矿集区浅部地壳三维精细结构, 厘定浅部地壳多层构造 岩浆架构与控矿构造模式 赋矿建造三维结构形态与空间分布趋势 浅部地壳热流输导系统与深部矿床就位空间, 揭示深部结构和深部过程控制其对大型矿集区的空间边界和三维网络的控制作用, 揭示大型矿集区成矿系统结构 类型 叠合与成矿机制 ;2 开展陆内变形过程与成矿制约研究, 揭示陆内变形方式 类型 过程 机制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控制 ; 3 研究陆内构造 岩浆活化与成矿响应, 特别是陆内构造转换 岩浆作用过程及其成矿响应 大陆生长过程 壳幔作用与成矿耦合 : 重点集中于 3 个重要方面 :1 大陆生长过程与成矿作用, 揭示大陆生长方式 生长过程 生长机制及其对成矿作用的约束和贡献 ;2 大陆物质循环与成矿问题, 了解大陆物质俯冲 折返以及深俯冲 深循环过程对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 ( 含岩浆 ) 活化 循环 汇聚等制约 ;3 壳 / 幔相互作用与成矿约束, 揭示岩浆底侵作用 拆沉作用等过程引起的壳 / 幔相互作用及其对成矿物质聚散行为的控制作用

14 288 地球学报 2008 年 大陆环境成矿新模型研究 : 中国大陆独特的构造位置和多旋回式演化, 决定了许多矿床显示大陆成矿特色和叠加复合特征, 难以用已有的成矿模型来解释, 特别是中国境内发育完好的西部大陆碰撞带和东部陆内区产出许多特色的矿床类型, 需要建立新的成矿模型 这些模型包括与大洋板块俯冲无关的斑岩 Cu 矿 受前陆区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制的 Pb Zn Ag 矿床 与陆内花岗岩有关的 W Sn Mo Bi 矿床 碰撞带产出的 REE 和 Au 矿床等等 致谢本文是 973 项目的初步总结性成果, 是参与项目研究的全体科研人员的集体劳动结晶 因时间关系和篇幅限制, 项目组成员的大量科研成果未能充分反映, 参考文献也未能一一列出 项目研究过程中, 专家组成员翟裕生院士 钟大赉院士 滕吉文院士 郑绵平院士以及科技部联系专家李廷栋院士 丁国瑜院士 许东禹研究员 赵振华研究员 马 福臣研究员和顾连兴教授的悉心指导, 使得项目按 整体科学目标顺利实施 莫宣学教授 潘桂棠研究 员 王安建研究员和吕庆田研究员等项目专家组成员以及 973 项目全体同仁的通力合作 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 使得项目按预定目标整体推进, 取得了整装性创新研究成果 特别感谢科技部基础司 973 管理办公室 国土资源部科技司 中科院资环局以及 中国地质科学院资源所和地质所等单位的各位领导 和同仁的亲切关怀 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陈建林, 许继峰, 康志强, 王保弟 青藏高原西部措勤县地区中新世布嘎寺组钾质火山岩成因 [J]. 岩石学报,22(3):585 ~594. 陈建林, 许继峰, 康志强, 王保弟 青藏高原西南部查孜地区中新世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成因 [J]. 地球化学,36 (5):437~447. 陈衍景, 陈华勇, 刘玉林, 郭光军, 赖勇, 秦善, 黄宝玲, 张增杰, 隋颖慧, 李超, 李震, 李萍, 李欣, 王海华, 朱梅湘, 高秀丽, 魏倚英 碰撞造山过程内生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J]. 科学通报,44:1681~1689. 丁林, 岳雅慧, 蔡福龙, 徐晓霞, 张清海, 来庆洲 西藏拉萨地块高镁朝钾质火山岩即对南北向裂谷形成时间和切割深度的制约 [J]. 地质学报,80:1252~1261. 董国臣, 莫宣学, 赵志丹, 朱第成, 宋涛, 王磊 西藏冈底斯南带辉长岩及其所反映的壳幔作用信息 [J]. 岩石学报,24(3): 203~210. 董方浏, 侯增谦, 高永丰, 曾普胜, 蒋成兴 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 : 成因类型与构造应用 [J]. 岩石学报,22(4):927~937. 高兰, 王安建, 刘俊来, 修群业, 曹殿华, 翟云峰 兰坪金顶超大型矿床研究新进展 : 侵位角砾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矿床地质,24(4):457~461. 高永丰, 侯增谦, 魏瑞华, 孟祥金, 胡华斌 冈底斯带始新世基性次火山岩 Sr Nd Pb 同位素特征 : 碰撞后岩浆地幔源区约束 [J]. 岩石学报,22(3):547~557. 侯增谦, 曲晓明, 黄卫, 高永丰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有望成为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J]. 中国地质,28:27~29. 侯增谦, 吕庆田, 王安建, 李晓波, 王宗起, 王二七.2003a. 试论陆 陆碰撞与成矿作用 以青藏高原造山带为例 [J]. 矿床地质, 22:319~334. 侯增谦, 曲晓明, 王淑贤, 高永丰, 杜安道, 黄卫.2003b. 西藏高原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辉钼矿 Re Os 年龄 : 成矿作用时限与动力学背景应用 [J]. 中国科学 (D 辑 ),33:609~618. 侯增谦, 莫宣学, 高永丰, 曲晓明, 孟祥金.2003c. 埃达克岩 (Ada kite): 斑岩铜矿的重要含矿母岩 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J]. 矿床地质,21:1~12. 侯增谦, 高永丰, 孟祥金, 曲晓明, 黄卫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 : 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J]. 岩石学报,20: 239~248. 侯增谦, 孟祥金, 曲晓明, 高永丰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埃 达克质斑岩含矿性 : 源岩相变及深部约束过程 [J]. 矿床地质, 24(2):108~121. 侯增谦, 莫宣学, 高永丰, 杨志明, 董国臣, 丁林.2006a. 印度大陆与 亚洲大陆早期碰撞过程与动力学模型 : 来自西藏冈底斯新生代火成岩证据 [J]. 地质学报,80(9):1233~1248. 侯增谦, 赵志丹, 高永丰, 杨志明, 江万.2006b. 印度大陆板片前缘撕裂与分段俯冲 : 来自冈底斯新生代火山 岩浆作用证据 [J]. 岩石学报,22(4):761~774. 侯增谦, 杨竹森, 徐文艺, 莫宣学, 丁林, 高永丰, 董方浏, 李光明, 曲晓明, 赵志丹, 江思宏, 孟祥金, 李振清, 秦克章, 杨志明. 2006c.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I. 主碰撞造山成矿作用 [J]. 矿床地质,25(4):337~358. 侯增谦, 潘桂棠, 王安建, 莫宣学, 田世洪, 孙晓明, 丁林, 王二七, 高永丰, 谢玉玲, 曾普胜, 秦克章, 许继峰, 曲晓明, 杨志明, 杨竹森, 费红彩, 孟祥金, 李振清.2006d.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I. 晚碰撞转换成矿作用 [J]. 矿床地质,25(5):521~533. 侯增谦, 曲晓明, 杨竹森, 孟祥金, 李振清, 杨志明, 郑绵平, 郑有业, 聂凤军, 高永丰, 江思宏, 李光明.2006e.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 I. 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 [J]. 矿床地质,25(6):629 ~651. 侯增谦, 潘小菲, 杨志明, 曲晓明 论大陆环境斑岩铜矿 [J]. 现代地质,21(2):332~351. 侯增谦, 宋玉财, 李政, 王召林, 杨志明, 杨竹森, 刘英超, 田世洪, 何龙清, 陈开旭.2008a.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 Pb Zn Ag 矿床新类型 : 成矿基本特征与构造控矿模型 [J]. 矿床地质,27:123~144. 侯增谦, 田世洪, 谢玉玲, 袁忠信, 杨竹森, 杨志明, 尹淑苹, 费红彩, 邹天人, 李小渝.2008b. 川西冕宁 德昌喜马拉雅期稀土成矿带 : 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域成矿模型 [J]. 矿床地质,27:145~176. 江思宏, 聂凤军, 刘翼飞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的矿床类型讨论 [J]. 矿床地质,27:220~229. 李光明, 刘波, 佘宏全, 丰成友, 屈文俊.2006a.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喜马拉雅早期成矿作用 来自冲木达铜金矿床的 Re Os 同位素年龄证据 [J]. 地质通报,25(12):1481~1486.

15 第 3 期 侯增谦等 :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289 李光明, 秦克章, 丁奎首, 李金祥, 王少怀, 江善元, 林金灯, 江化寨, 方树元, 张兴春.2006b. 冈底斯东段南部第三纪夕卡岩型 Cu Au Mo 矿床地质特征 矿物组合及其深部找矿意义 [J]. 地质学报,80:1407~1421. 李光明, 李金祥, 秦克章, 肖波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的高温高盐高氧化成矿流体 : 流体包裹体证据 [J]. 岩石学报,23:935~952. 李金祥, 李光明, 秦克章, 肖波 斑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斑岩 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时代 : 对构造背景的制约 [J]. 岩石学报,24:531~543. 李振清, 侯增谦, 聂凤军, 杨竹森, 曲晓明, 孟祥金, 赵元艺 西藏地热活动中铯的富集过程探讨 [J]. 地质学报,80:1457~ 刘丛强, 黄智龙, 许成, 张鸿翔, 苏根利, 李和平, 漆亮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以四川冕宁稀土矿床为例 [M]. 北京 : 地质出版社,1~229 刘俊来, 宋志杰, 曹淑云, 翟云峰, 王安建, 高兰, 修群业, 曹殿华 印度 欧亚侧向碰撞带构造 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背景与过程 以藏东三江地区构造演化为例 [J]. 岩石学报,22(4): 775~786. 孟祥金, 侯增谦, 叶培盛, 杨竹森, 李振清, 高永丰 西藏冈 底斯银多金属矿化带的基本特征与成矿远景分析 [J]. 矿床地质,26(2):153~162. 莫宣学, 赵志丹, 邓晋福, 董国臣, 周肃, 郭铁鹰, 张双全, 王亮亮 印度 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与火山作用响应 [J]. 地学前缘,10:135~148. 莫宣学, 董国臣, 赵志丹, 周肃, 王亮亮, 邱瑞照, 张风琴 西藏 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J]. 高 校地质学报 11(3):281~290. 莫宣学, 赵志丹,DONJDepaolo, 周肃, 董国臣 青藏高原拉 萨地块碰撞 后碰撞岩浆作用的三种类型及其对大陆俯冲和成 矿作用的启示 :Sr Nd 同位素证据 [J]. 岩石学报,22(4):795 ~803. 聂凤军, 胡朋, 江思宏, 李振清, 刘妍, 周永章 藏南地区金和锑矿床 ( 点 ) 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J]. 地质学报,79:373 ~385. 潘桂棠, 莫宣学, 侯增谦 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 [J]. 岩石学报,22(3):521~533. 曲晓明, 侯增谦, 黄卫 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 : 西藏第二条玉龙铜矿带 [J]? 矿床地质,20:355~366. 曲晓明, 辛洪波 西藏班公湖斑岩铜矿带的形成时代与成矿构造环境 [J]. 地质通报,25:792~799. 佘宏全, 丰成友, 张德全, 潘桂棠, 李光明 西藏冈底斯中东段夕卡岩铜 铅 锌多金属矿床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J]. 矿床地质,24:508~520. 佘宏全, 李进文, 丰成友, 马东方, 潘桂棠, 李光明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高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及其成因意义 [J]. 地质学报,80(9):1435~1447. 孙晨光, 赵志丹, 莫宣学, 朱第成, 董国臣, 周肃, 陈海红, 谢烈文, 杨岳衡, 孙金凤, 于枫 青藏高原西南部赛利普超钾质火山岩富集地幔源区和岩石成因 : 锆石 U Pb 年代学和 Hf 同位素制约 [J]. 岩石学报,24(3):249~264. 唐菊兴, 钟康惠, 刘肇昌, 李志军, 董树义, 张丽 藏东缘昌都大型复合盆地喜马拉雅陆内造山与成矿作用 [J]. 地质学报, 80:11364~1376. 滕吉文, 尹周勋 青藏高原岩石层三维和二维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J]. 地球物理学报,37:118~130. 田世洪 青藏高原东缘喜马拉雅期冕西 REE 矿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动力学研究 [D]. 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1~130. 田世洪, 侯增谦, 杨竹森, 杨志明, 袁忠信, 王彦斌, 谢玉玲, 刘英超, 李政.2008a. 四川大陆槽稀土矿床碳酸岩 英碱正长岩锆石 U Pb 年代学和 Hf 同位素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J]. 岩石学报,24: 544~554. 田世洪, 侯增谦, 杨竹森, 陈文, 杨志明, 袁忠信, 谢玉玲, 费红彩, 尹淑苹, 刘英超, 李政, 李小渝.2008b. 川西冕宁 德昌稀土成矿带成矿年代学研究 : 热液系统维系时限和构造控矿模型约束 [J]. 矿床地质,27:177~187. 王安建, 高兰, 刘俊来, 曹殿华, 修群业, 范世家 论兰坪金顶 超大型铅锌矿容矿角砾岩的成因 [J]. 地质学报,81:891~897. 谢玉玲, 田世洪, 侯增谦, 陈伟, 尹淑苹, 高升 四川冕宁慕洛 稀土矿床稀土元素迁移与沉淀机制 : 来自稀土矿物中流体包裹 体的证据 [J]. 岩石学报,24:555~561. 熊德信, 孙晓明, 翟伟, 石贵勇, 王生伟 云南大坪金矿含金石 英脉中高结晶度石墨包裹体 : 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流体参与成矿的证据 [J]. 地质学报,80:1448~1456. 修群业, 王军, 高兰, 曹殿华, 王安建, 刘俊来, 范世家, 王高尚 云南金顶矿床矿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其研究意义 [J]. 矿床地质,24:501~507. 肖序常, 李廷栋 喜马拉雅期岩石圈构造演化总论, 地质专报 ( 五 )[M].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许继峰, 王强.2003.Adakitic 火成岩对大陆地壳增厚过程的指示 : 以青藏北部火山岩为例 [J]. 地学前缘,10(4):401~406.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张建新, 曾令森, 姜枚 青藏高原于大陆动力学 地体拼合 碰撞造山即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 [J]. 中国地质,33:221~238. 杨志明, 侯增谦, 李振清, 宋玉财, 谢玉玲 西藏驱龙斑岩铜钼矿床中 UST 石英的发现 : 出示岩浆流体的直接记录 [J]. 矿床地质,27:188~199. 杨竹森, 侯增谦, 高伟, 王海平, 李振清, 孟祥金, 曲晓明 藏南拆离系锑金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 [J]. 地质学报,80:1377~ 叶培盛 拉萨地块中部蛇绿岩与逆冲推覆构造 [D].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博士学位论文 ],1~124. 喻学惠, 莫宣学, 廖忠礼, 赵欣, 苏祺 西秦岭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石二辉岩包体的温压条件 [J]. 中国科学 (D),31 ( 增刊 ):128~133. 喻学惠, 赵志丹, 莫宣学, 王永磊, 肖振, 朱德勤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微量 稀土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 : 地幔柱 - 岩石圈交换的证据 [J]. 岩石学报,20: 483~494. 岳雅惠, 丁林 西藏林周基性岩脉的 40 Ar/ 39 Ar 年代学 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J]. 岩石学报,22:855~866. 曾融生, 朱介寿 青藏高原及东部邻区的三维地震波速度结

16 290 地球学报 2008 年 构与大陆碰撞模型 [J]. 地震学报,14:523~533. 赵志丹, 莫宣学, 罗照华, 周肃, 董国臣, 王亮亮, 张凤琴 印度 亚洲俯冲带结构 岩浆作用证据 [J]. 地学前缘,10: 149~158. 赵志丹, 莫宣学,NOMADES,RENNEPR, 周肃, 董国臣, 王亮亮, 朱弟成, 廖忠礼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碰撞后超钾质岩石的时空分布及其意义 [J]. 岩石学报,22:787~794. 赵志丹, 莫宣学, 董国臣, 周肃, 朱弟成, 廖忠礼, 孙晨光 青藏高原 Pb 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意义 [J]. 现代地质,21(2): 265~274. 赵志丹, 莫宣学, 孙晨光, 朱第成, 牛耀龄, 董国臣, 周肃, 董昕 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岩石学报, 24(3):193~202. 郑度, 姚檀栋 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 [J]. 地球科学进展,21(5):451~458. 郑绵平, 王秋霞, 多吉 水热成矿新类型 西藏铯硅华矿床 [M]. 北京 : 地质出版社,1~114. 钟大赉,TAPPONNIERP, 吴海威, 张连生, 嵇少丞, 钟嘉猷, 刘小汉, SCHARERU,LACASSINR,LELOUPP 大型走滑断层 : 碰撞后陆内变形重要形式 [J]. 科学通报,7:526~529. References CHIG,QINGH,XUEC,ZENGR.2006.Modelingoffluidpresure evolutionrelatedtosedimentloadingandthrustfaultinginthelan pingbasin implicationsfortheformationofthejindingzn Pb deposit,yunnan,china[j].journalofgeochemicalexploration, 89:57~60. CHIGuoxiang,XUEChunji,LAIJianqing,QINGHairuo.2007.Sand injectionandliquefactionstructuresofanover presuredfluidsys tem andimplicationsformineralization[j].economicgeology, 102:45,739~743. CHUNGSL,LIUD,JIJ,CHUMF,LEEHY,WENDJ,LOCH, LEETY,QIANQ,ZHANGQ.2003.Adakitesfromcontinental colisionzones:meltingofthickenedlowercrustbeneathsouthern Tibet[J].Geology,31:1021~1024. CRAWFORDAJ,CORBETTKD,EVERARDJ.1992.Geochemistry andtectonicsetingofacambrianvms richvolcanicbelt:the MountReadVolcanics,W Tasmania[J].EconomicGeology,87: 597~619. DENGJF,MOXX,ZHAOHL,WUZX.2004.Anewmodelforthe dynamicevolutionofchineslithosphere:continentalroots plume tectonics[j].earthsciencereviews,65:223~275. DEWEYJF,SHACKLETONRM,CHANGC,SUNY.1988.Thetec tonicevolutionofthetibetanplateau[j].philosophicaltransati onsoftheroyalsociety,london.a327:379~413. DINGL,KAPPP,ZHONGDL,DENGW M.2003.Cenozoicvolcan ismintibet:evidenceforatransitionfromoceanictocontinental subduction[j].journalofpetrology,44:1835~1865. DINGL,KAPPP,ZHONGD,DENGW.2005.Paleocene Eocenere cordofophioliteobductionandinitialindia Asiancolision,south centraltibet[j].tectonics,24:1~18 DONGGuochen,MOXuanxue,ZHAOZhidan,GUOTieying,WANG Liangliang,CHENTao.2005.Geochronologicconstraintsonthe magmaticunderplatingofthegangdisebeltintheindia Eurasia colision:evidenceofshrimp IzirconU Pbdating[J].Acta GeologicaSinica,79:787~794. ENGLANDPC,HOUSEMANGA.1988.ThemechanicsoftheTibetan Plateau[J].PhilosophicalTransationsoftheRoyalSociety,Lon don.a326:301~319. GAOYF,HOUZQ,WEIRH.2003.Post colisionaladakiticporphy riesintibet:geochemicalandsr Nd Pbisotopicconstrainson partialmeltingofoceaniclithosphereandcrust mantleinteraction [J].ActaGeologicaSinica,77:123~135. GAOYF,HOUZQ,KAMBERBS,WEIRH,MENGXJ,ZHAOR S.2007a.Adakite likeporphyriesfromthesoutherntibetanconti nentalcolisionzones:evidenceforslabmeltmetasomatism[j]. ContributiontoMineral.Petrol.,153(1):105~120. GAOYF,HOUZQ,KAMBERBS,WEIRH,MENGXJ,ZHAOR S.2007b.Lamproiticrocksfromacontinentalcolisionzone:Evi denceforrecyclingofsubductedtethyanoceanicsedimentsinthe mantlebeneathsoutherntibet[j].journalofpetrol.,48(4): BARLEYM E,GROVESD I.1992.Supercontinentalcyclesandthe 729~752. distributionofmetaldepositsthroughtime[j].geology,20:291 GAOYongfeng,HOUZengqian,WEIRuihua,MENGXiangjin,YANG ~294. Zhusen.2008.Eocenehigh MgO volcanism insoutherntibet: CHANGCF,CHENNS,COWARDM P.1986.Preliminaryconclu Newconstraintsformantlesourcecharacteristicsanddeepproceses sionoftheroyalsocietyandacademiasinica1985geotraverseof [J].Lithos,Doi: /j.lithos Tibet[J].Nature,323:501~507. GUILDPM.1972.Metalogenyandtheglobaltectonics[R].24 th IGC proceeding,4:17~24. GROVESDI,GOLDFARBRJ,GEBRE MARIAMM.1998.Orogenic golddeposits:aproposedclasificationinthecontextoftheircrus taldistributionandrelationshiptoothergolddeposittypes[j].ore GeologyReviews,13:7~27. HELongqing,CHENKaixu,HOUZengqian,SONGYucai.2008.The HimalayanZn Pb Cu AgDepositsControledbyThrustSystemsin thelanpingforelandfoldbelteasttibet[j].oregeologyre views(inpres). HOU Zengqian,WANG Liquan,KHIN Zaw,MO Xuanxue,WANG Mingjie,LIDingmou,PANGuitang.2003a.Post colisionalcrus talextensionsetingandvhmsmineralizationinthejinshajiango rogenicbelt,s.w.china[j].oregeologyreviews,22:177~ 199. HOUZengqian,MAHongwen,KHINnZaw,ZHANGYuquan,WANG Mingjie.2003b.TheHimalayanYulongporphyrycopperbelt:pro ducedbylarge scalestrike slipfaultingateasterntibet[j].eco nomicgeology,98:125~145. HOUZQ,GAOYF,QUXM,RUIZY,MOXX.2004.Originof adakiticintrusivesgeneratedduringmid Mioceneeast westexten sioninsoutherntibet[j].earthplanet.sci.let.,220:139~ 155. HOUZengqian,ZHONGDalai,DENGWanming,KHINZaw.2005.A tectonicmodelforporphyrycopper molybdenum golddepositsin theeasternindo Asiancolisionzone.In:Porter,T.M.(ed.), SuperPorphyryCopper& Gold Deposits A GlobalPerspective

17 第 3 期 侯增谦等 : 印度 亚洲大陆碰撞成矿作用主要研究进展 291 [M].PGCPublishing,Adelaide,423~440. HOUZengqian,ZENGPS,GAOYF.2006a.TheHimalayanCu Mo AumineralizationintheeasternIndo Asiancolisionzone:con straintsfromre Osdatingofmolybdenite[J].Minerlium Deposi ta,41:33~45. HOUZengqian,TIANShihong,YUANZhongxin,XIEYuling.2006b. TheHimalayancolisionzonecarbonatitesinWesternSichuan,SW China:petrogenesis,mantlesourceandtectonicimplication[J]. EarthPlanet.Sci.Let.,244:234~250. HOUZQ,XIEYL,XUW Y,LIYQ,KHINZaw,BEAUDOINB, RUIZY,HUANG W,LUOBU Ciren.2007.Yulongdeposit, EastTibet:Ahigh sulfidationcu AuporphyryCudepositinthe easternindo Asiancolisionzone[J].InternationalGeologyRe views,49:235~28. HOUZengqian,YANGZhiming,QUXiaoming,MENGXiangjin,RUI Zongyao.2008a.TheMioceneGangdeseporphyrycopperbeltgen eratedduringpost colisionalextensioninthetibetanorogen[j]. OreGeologyReview(inpres). HOUZengqian,TIANShihong,XIEYuling.2008b.TheHimalayanMi anning DechangREEbeltasociatedwithcarbonatite alkaliccom plexintheeasternindo Asiancolisionzone,SW China[J].Ore GeologyReview(inpres). KERRICHR,WYMANDA.1990.Geodynamicsetingofmesothermal golddeposits:anasociationwithaccretionarytectonicregimes [J].Geology,18:882~885. JIANG Yaohui, JIANG ShaoYong, LING Hongfei, DAIBaozhang Low degreemeltingofametasomatizedlithosphericmantle fortheoriginofcenozoicyulongmonzogranote porphyry,eastti bet:geochemicalandsr Nd Pb Hfisotopicconstrints.EarthPlan et[j].sci.let.,241:617~633. JIANGSihong,NIEFengjun,HUPeng.2008.Mayum:AnOrogenic GoldDepositinTibet,China[J].OreGeologyReviews(in pres). LIAO Zhongli,MO Xuanxue,PAN Guitang,ZHU Dicheng,WANG Liquan,JIANGXinsheng,ZHAOZhidan.2007.Spatialandtem poraldistributionofperaluminousgranitesintibetandtheirtecton icsignificance[j].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29(2~3): 378~389. LIUY,BERNERZ,MASSONNEHJ,ZHONGDL.2006.Carboba tite likedykesfrom theeasternhimalayansyntaxis:geochemical, isotopicandpterogeneticevidenceformeltingofmetasedimentary carbonaterockswithintheorogeniccrust.jour[j].asianearth Sciences,26:105~120. LUOZH,XIAOXC,CAOYQ,MOX,SUSG,DENGJF,ZHANG W H.2001.TheCenozoicmantlemagmatismandmotionoflitho sphereonthenorthmarginofthetibetanplateau[j].sciencein China,44:10~17. MARIGNACC,CUNNEYM.1999.OredepositsoftheFrenchMasif Central:InsightintometalogensisoftheVariscancolisionbelt [J].MineraliumDeposita,34:472~504. MITCHELLAHG,GARSONM S.1981.MineraldepositsandGlobal tectonicsetings[m].academicpresinc.(london)ltd.,1~ 266. MOXuanxue,DENGJinfu.1999.Threetypesoflithosphericstructure inthetibetanplateau[j].14 th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Work shop,klosteretalgermany,terranostra,2:99~100. MOXuanxue,ZHAOZhidan,ZHOUSu,DONGGuochen,GUOTiey ing,wangliang.2002.evidencefortimingoftheinitiationof India Asiacolisionfrom igneousrocksintibet[j].eos.agu 2002FalMeetingAbstarcts,SanFrancisco. MOXX,DONGGC,ZHAOZD,GUOTY,WANGLL,CHENT TimingofmagmamixingintheGangdesemagmaticbeltdur ingtheindia Asiancolision:zirconSHRIMPU Pbdating[J]. ActaGeologicaSinica,79:66~76. MOXuanxue,ZHAO Zhidan,DENG Jinfu.2006.Petrologyandgeo chemistryofpostcolisionalvolcanicrocksfromthetibetanplateau: Implicationsforlithosphereheterpgeneityandcolision inducedas thenpshericmantleflow[j].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spe cialpaper,409:507~530. MOXuanxue,HOUZengqian,NIUYaoling,DONGGuochen,QuXM, ZHAOZhidan,YANGZM.2007.Mantlecontributionstocrustal thickeningduringcontinentalcolision:evidencefromcenozoicig neousrocksinsoutherntibet[j].lithos,96:225~242. MOXuanxue,NIU Yaoling,DONG Guochen,ZHAO Zhidan,ZHOU Su,KE Shan.2008.Contributionofsyncolisionalfelsicmag matismtocontinentalcrustgrowth:acasestudyofthepaleogene LinzizongVolcanicSuccesioninsouthernTibet[J].ChemicalGe ology,250:49~67. OWENSTJ,ZANDTG.1997.Implicationsofcrustalpropertyvariations formodelsoftibetanplateauevolution[j].nature,387:37~43. POWELLCM.1986.Continentalunderplatingmodelfortheriseofthe Tibetanplateau[J].EarthPlanet.Sci.Let.,81:79~94. QUXM,HOUZQ,ZAW K,LIYG.2007.Characteristicsandgene sisofgangdeseporphyrycopperdepositsinthesoutherntibetan Plateau:Preliminarygeochemicalandgeochronologicalresults[J]. OreGeologyReviews,31(1~4):205~223. SAWKINSFJ.1990.Metaldepositsinrelationtoplatetectonics[M]. Springer Verlag,2 nd edition,1~461. SELTMANNR,KAMPFH,MOLLERP.1994.Metalogeneyofcoli sionalorogens[r].czechgeologicalsurvey,prague,1~434. SUNXiaoming,XIONGDexin,SHIGuiyong,WANGShenwei,ZHAI Wei.2008.Crust mantleinteractionintheailaoshangoldbelt anditscontributiontogoldmineralization:acasestudyofda pinggoldmineinyunnanprovince,china[j].oregeologyre views(inpres). TAPPONNIERP,LACASSINR,LELOUPPH,SCHAERU,ZHONG DL,JIS,WUH,ZHONGJ,ZHANGL,LIUX.1990.The AilaoShan/RedRivermetamorphicbelt:Tertiaryleft lateralshear betweenindochinaandsouthchina[j].nature,343:431~437. WANGErchie,BUCHIFELBC.1997.InterpretationofCenozoictec tonicsintheright lateralaccommodationzonebetweentheailao ShanshearzoneandtheeasternHimalayansyntaxis[J].Interna tionalgeologyreviews,39:191~219. WANGDH,YANGJM,YANSH,XUJ,CHENYC,PUGP,LUO YN.2001a.Aspecialorogenic typerareearthelementdepositin Maoniuping,Sichuan,China[J].GeologyandGeochemistry:Re sourcegeology,51:177~188. WANGJH,YINA,HARRISONTM.2001b.AtectonicmodelforCe nozoicigneousactivitiesintheeasternindo Asiancolisionzone: EarthPlanet.Sci.Let.,88:123~133.

18 292 地球学报 2008 年 WANGQ,MCDERMOTTF,XUJF,BELLONH,ZHUYT CenozoicK richadakiticrocksinhohxilarea,northerntibet: Lower crustmeltinginanintracontinentalseting[j].geology, 33:464~468. WANGErchie,XUFengyin,ZHOUJianxun,WAN Jinglin,BURCH FIELBClark.2006a.EastwardmigrationoftheQaidamBasinand itsimplicationsforcenozoicevolutionofthealtyntaghfaultand asociatedriversystems[j].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bule tin,118(3/4):349~365. WANGY,LIQ,QUGS.2006b. 40 Ar/ 39 ArIsotopicConstraintsonthe CoolingandExhumationHistoryoftheSouthernTibetanDetach mentsystem,nyalamarea,southerntibet.in:law,r.,searle, M.andGodin,L.(eds),Channelflow,ductileextrusionandex humationoflower midcrustincontinentalcolisionzone[m].ge ologicalsociety,london,specialpublication,268,327~354. WANGY,ZHANGXM,SUNLX,WANJL.2007.Coolinghistories andtectonicexhumationstagesofthesouth centraltibetanplateau (China):Constrainedby 40 Ar/ 39 Arandapatitefision trackther mochronology[j].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29:266~ 282. WANGGang,WANJinlin,WANGErchie.2008a.LateCenozoictoRe centtranstensionaldeformationacrosthesouthernpartofthe GaoligongShearZoneBetweentheIndianPlateandSEMarginof thetibetanplateauanditstectonicorigin[j].tectonophysics (inpres). WANGShifeng,FANChun,WANGGang,WANGErchie.2008b.Late Cenozoicdeformationalongthenorthwesterncontinuationofthe Xianshuihefaultsystem,EasternTibetanPlateau[J].Geological SocietyofAmericanBuletin,doi: B WILLETTSD,BEAUNONTC.1994.SubductionofAsianlithospheric mantlebeneathtibetinferedfrom modelsofcontinentalcolision [J].Nature,369:642~645. XIEYuling,HOUZengqian,YINShuping,TIANShihong,XUWenyi, SIMONDominy.2008.ContinuousCarbonatiticMelt FluidEvolu tionforareemineralizationsystem:evidencefrominclusionsin themaoniupingreedepositinthewesternsichuan,china[j]. OreGeologyReviews(inpres). XUZ,JIANGM,YANGJ,ZHAOG,CUIJ,LIH,LUQ,XUEG Mantlediapirandinwardintracontinentalsubduction:Adis cusiononthemechanism ofupliftoftheqinghai TibetPlateau [J].TheGeologicalSocietyofAmerica,Specialpaper,328,19 ~32. XUXW,CAIXP,XIAOQB,PETERSG.2007.PorphyryCu Auand asociatedpolymetalicfe Cu AudepositsintheBeiyaarea,west ernyunnanprovince,southchina[j].oregeologyreviews,31: 224~246. XUYG,XIAPing,MENZIESMA,XIAOLong,HUANGXL,MEIH J.2008a.Temporalandspatialvariationinsourceofthemag matismalongtheailaoshan RedRiverFaultZone,China:Implica tionsforatrans lithosphericfaultandmantledomains[j].journal ofpetrology(inrevision). XUYG,LANJB,YANGQJ,HUANGXL,QIUHN.2008b.Eo cenebreak ofoftheneo Tethyanslabasinferedfromintraplate typebasalticdykesinthegaoligongbelt,easterntibet[j].earth PlanetSci.Let.,(inrevision). XUEChunji,LIUShuwen,CHENYuchuan,ZENGRong,ZHAOShi hua.2004.giantmineraldepositsandtheirgeodynamicssetingin thelanpingbasin,yunnan,china[j].actageologicasinica,78 (2):368~374. XUEChunji.CHIGuoxiang,CHENYuchuan,WANGDenghong,QING Hairuo.2006.TwofluidsystemsintheLanpingbasin,Yunnan, China:theirinteractionandimplicationsformineralization[J]. JournalofGeochemicalExploration,89:436~439. XUECJ,ZENGR,LIUG,CHIG,QINGH,CHENY,YANG J, WANGD.2007.Geologic,fluidinclusionandisotopiccharacter isticsofthejindingpb Zndeposit,westernYunnan,SouthChina [J].OreGeologyReviews,31:337~359. YANGZM,HOUZQ,WHITEN,LIZQ,SONGYC,CHANGZS, XIADX.2008a.GeologyoftheQulongporphyrycopper molybde numdeposit,tibet,china[j].oregeologyreviews(inpres). YANGZS,HOUZQ,MENGXJ,FEIHC,TIANSH,LIZQ,LIU YC.2008b.Post ColisionalSbandAuMineralizationRelatedto thesouthtibetandetachmentsystem inhimalayanorogen[j]. OreGeologyReviews(inpres). YINA,HARRISONTM.2000.GeologicevolutionoftheHimalayan Ti betanorogen[j].annu.rev.earthplanet.sci.,28:211~ 280. ZHANGSQ,MAHONEY JJ,MO X X,GHAZIA M,MILANIL, CRAWFORDAJ,GUOTY,ZHAOZD.2005.Evidencefora widespreadtethyanuppermantlewithindian ocean typeisotopic characteristics[j].journalofpetrology,21:1~30. ZHAOW L,MORGENW J.1985.UpliftofTibetanplateau[J].Tec tonics,4:359~369. ZHAOWenjin,NELSON K D,ProjectINDEPTH Team.1993.Deep seismicreflectionevidenceforcontinentalunderthrustingbeneath southtibet.nature,366:557~559. ZHOU Su, MO Xuanxue, DONG Guochen, ZHAO Zhidan, QIU Ruizhao,GUOTieying,WANGLiangliang Ar 39 Argeo chronologyofcenozoiclinzizongvolcanicrocksfrom LinzhouBa sin,tibet,china,andtheirgeologicalimplications[j].chinese ScienceBuletin,49(18):1970~1979. ZHUDicheng,PANGuitang,MOXuanxue,LIAOZhongli,JIANGXin sheng,wangliquan,zhaozhidan.2007.petrogenesisofvol canicrocksinthesangxiuformation,centralsegmentoftethyan Himalaya:Aprobableexampleofplume lithosphereinteraction [J].JournalofAsianEarthSciences29(2~3):320~335. ZHU Dicheng,MO Xuanxue,PAN Guitang,ZHAO Zhidan,DONG Guochen,SHIYuruo,LIAOZhongli,ZHOUChangyong PetrogenesisoftheearliestEarlyCretaceousbasaltsandasociated diabasesfromconaarea,easterntethyanhimalayainsouthtibet: interactionbetweentheincubatingkerguelenplumeandeastern GreaterIndialithosphere[J]?Lithos,100:147~173.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7 No.5 Sep doi: /j.cnki.dzkq ,,,. [J].,2018,37(5): , 1, 1, 1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7 No.5 Sep doi: /j.cnki.dzkq ,,,. [J].,2018,37(5): , 1, 1, 1 37 5 2018 9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7 No.5 Sep. 2018 doi:10.19509/j.cnki.dzkq.2018.0524. [J]. 201837(5):176-183. 1 1 1 1 2 3 (1. 810016;2. ( ) 430074; 3. 726000) : 1 5 21 - - - 3

More information

第 33 卷第 5 期 地 质 2 2 形成与演化 2 2 1 喜马拉雅早期 K N 1 末 受华北板块与塔里木 柴达木地台相向运动及印 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 阿尔金断裂形 成并发生右行压扭走滑运动 在此作用下 该区构造环 境由燕山期的伸展开始转向压缩 早期控制中生界沉 积的正断层发生正反转 如坪东断裂 牛东断裂 鄂东 断裂等 在这几大断裂的控制下 该区在喜马拉雅早 期的隆凹格局形成 之后随着时间推移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侯增谦等 大陆碰撞成矿论 在地壳环境 但成矿系统的驱动机制和成矿金属的集聚过程则受控于岩石圈尺度的地质过程 人们更加关注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地质过程以及物质 能量交换与成矿物质聚散问题 从更深层次上揭示成矿系统和大型矿床的发育机制 总之 将成矿作用放在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框架之下 以成矿物质供给

第 期 侯增谦等 大陆碰撞成矿论 在地壳环境 但成矿系统的驱动机制和成矿金属的集聚过程则受控于岩石圈尺度的地质过程 人们更加关注壳幔相互作用与成矿地质过程以及物质 能量交换与成矿物质聚散问题 从更深层次上揭示成矿系统和大型矿床的发育机制 总之 将成矿作用放在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框架之下 以成矿物质供给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地 质 学 报!! "#$! 大陆碰撞成矿论 侯增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 内容提要 基于经典的板块构造而建立的成矿理论已日臻完善 完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但却无法解释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及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 通过对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的详细研究 并与中国秦岭和其它碰撞造山带综合对比 本文系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 简称

More information

:< A A ). " 岩石学报 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赵志丹 莫宣学 孙晨光 朱弟成 牛耀龄 董国臣 周肃 董昕 刘勇胜!"# $ %! # % "&!' % "$$ #! "$ &!' %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杜伦

:< A A ).  岩石学报 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赵志丹 莫宣学 孙晨光 朱弟成 牛耀龄 董国臣 周肃 董昕 刘勇胜!# $ %! # % &!' % $$ #! $ &!' %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杜伦 :< A A ). " 岩石学报 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赵志丹 莫宣学 孙晨光 朱弟成 牛耀龄 董国臣 周肃 董昕 刘勇胜!"# $ %! # % "&!' % "$$ #! "$ &!' %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杜伦大学地球科学系 杜伦 ( 英国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 *)!!"#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¹ º» ¼ 何登发 李德生 童晓光 赵文智 隆起是沉积盆地中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 对于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 沉积体系及流体活动都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隆起具有 多种成因机制 伸展 聚敛与走滑环境都可以形成隆起 随着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变化 各种动力机制的复合可以使不同初始成因的 隆起发生叠加 从而形成结构形态更加复杂的隆起 隆起的演化可以划分为形成期 或雏形期 发展期 高峰期 继承期 改造期和消亡期 个基本阶段 而现今所见的隆起可能仅停留在某些阶段上

More information

5 : ( [6] ) Fig.1 GeologicalmapofXitieshanPb-Znminingarea ( ); - 2 [6] - - (Mλπ) ( a-1 b ) (a-2 ) - - ( 2-A) (d ) - ( ) [1123] ; c ( 2-B) [6] [2

5 : ( [6] ) Fig.1 GeologicalmapofXitieshanPb-Znminingarea ( ); - 2 [6] - - (Mλπ) ( a-1 b ) (a-2 ) - - ( 2-A) (d ) - ( ) [1123] ; c ( 2-B) [6] [2 37 5 2018 9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7 No.5 Sep. 2018 doi:10.19509/j.cnki.dzkq.2018.0521. [J]. 201837(5):154-161. 1 2 3 1 2 2 1 (1. 810001;2. ( ) 430074;3. 350013) : 3 ( ) 3 SE SE

More information

99710b45zw.PDF

99710b45zw.PDF 1 2 1 4 C && Zn H H H H H Cl H O H N H H H CH C H C H 3 2 5 3 7 H H H H CH 3 C2H 5 H H H O H H O K K O NO 2 H O NO 2 NO O 2 C2H5 H O C2H5 C H O C2H3 2 5 H H H O H H O 1826 O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张雨莲等 青海省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 区斑岩型和 : 区矽卡岩型成矿岩体特征对比 '0 0" #! 0!"$!'"" $ # "# " %0$ " %!#%"#" # & %0!'"% " # " $#%0 " $" #!/ &# $"(,/0% " #!!0 " "! #%#%"#'"$

第. 期 张雨莲等 青海省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 区斑岩型和 : 区矽卡岩型成矿岩体特征对比 '0 0 #! 0!$!' $ # #  %0$  %!#%# # & %0!'%  #  $#%0  $ #!/ &# $(,/0%  #!!0  ! #%#%#'$ 第.) 卷第. 期. 年 总 -. 期 >< 1?= 1= > =#.. $-. 青海省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 - 区斑岩型和 区矽卡岩型成矿岩体特征对比 张雨莲 贾群子 宋忠宝 陈向阳 栗亚芝 张晓飞 陈博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陕西西安 ). ( 天津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 天津, - 摘 要 青海省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兼有斑岩 矽卡岩 热液系列的成矿特征 分 :,

More information

GLOBAL GEOLOGY Vol. 33 No. 2 Jun :

GLOBAL GEOLOGY Vol. 33 No. 2 Jun : 33 2 2014 6 GLOBAL GEOLOGY Vol. 33 No. 2 Jun. 2014 1004 5589 2014 02 0426 07 : 1 2 2 2 2 2 3 3 4 5 1. 100083 2. 010020 3. 461000 4. 010020 5. 115 137400 曹四夭钼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东部钼矿体主要赋存于曹四夭花岗斑岩 外接触带的集宁群黄土窑组浅粒岩

More information

接 地 ( 首 批 9 个 ) 湖 南 省 唯 一 的 国 家 级 出 口 加 工 区 然 后 我 们 走 访 了 位 于 长 沙 附 近 的 一 些 下 游 加 工 类 企 业 二 企 业 的 生 产 流 程 和 原 材 料 的 构 成 在 这 里, 我 们 走 访 了 数 家 郴 州 当 地 的

接 地 ( 首 批 9 个 ) 湖 南 省 唯 一 的 国 家 级 出 口 加 工 区 然 后 我 们 走 访 了 位 于 长 沙 附 近 的 一 些 下 游 加 工 类 企 业 二 企 业 的 生 产 流 程 和 原 材 料 的 构 成 在 这 里, 我 们 走 访 了 数 家 郴 州 当 地 的 报 告 周 期 : 报 告 类 别 : 4 月 17 日 专 题 / 调 研 分 析 师 信 息 : 刘 潇 闫 伟 021-65227130 期 货 走 基 层 之 湖 南 有 色 调 研 记 调 研 时 间 :2012 年 4 月 9 日 -4 月 13 日 一 前 言 2012 年 是 中 国 期 货 市 场 发 展 之 路 上 的 又 一 个 大 年, 新 品 种 推 出 与 创 新 业 务

More information

( 岩 石 矿 物 学 杂 志 第 卷 撞阶段形成的斑岩铜矿有本质的区别 其矿床的产出背景 含矿岩系 矿石类型 蚀变分带 成矿元素组合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特点 徐文艺等 ( 张丽等 - 曲晓明等 - 另一方面 该矿床成因特征不明显 出现了斑岩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矿床成因观点 芮宗瑶等 ' 张丽等

( 岩 石 矿 物 学 杂 志 第 卷 撞阶段形成的斑岩铜矿有本质的区别 其矿床的产出背景 含矿岩系 矿石类型 蚀变分带 成矿元素组合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特点 徐文艺等 ( 张丽等 - 曲晓明等 - 另一方面 该矿床成因特征不明显 出现了斑岩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矿床成因观点 芮宗瑶等 ' 张丽等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岩 石 矿 物 学 杂 志! "#$%!#% &' 西藏冈底斯带南部雄村铜金矿成因探讨 来自锆石 年龄的证据 张万平 莫宣学 朱弟成 袁四化 王立全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 ( 摘 要 对西藏冈底斯带南部雄村铜金矿床的容矿火山岩和外围岩石进行了岩石学 地球化学 锆石年代学研究 雄村容矿火山岩锆石 ) 流纹质凝灰岩 *+ 年龄的测定值为

More information

2254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14,30(8) (0 85~0 94) 其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ε Hf (t) 比值为 到 之间,Th Nb Zr 等不相容元素具有较为明显的俯冲洋壳残片部分熔融的特征, 但高初始 Sr 比

2254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14,30(8) (0 85~0 94) 其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ε Hf (t) 比值为 到 之间,Th Nb Zr 等不相容元素具有较为明显的俯冲洋壳残片部分熔融的特征, 但高初始 Sr 比 1000 0569/2014/030(08) 2253 68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冈底斯带中段中新世埃达克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 地球化学及 Sr Nd Hf 同位素制约 陈希节许志琴孟元库贺振宇 CHENXiJie,XUZhiQin,MENGYuanKuandHEZhenYu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StateKeyLaboratoryforContinentalTectonicsand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AGS,Beijing100037,China

More information

物质因素 能量因素

物质因素 能量因素 邹才能 陶士振 周慧 张响响 何东博 周川闽 王岚 王雪松 李富恒 朱如凯 罗平 袁选俊 徐春春 杨华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 岩性 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研究 项目 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与储集层分布的关系 探讨成岩相的形成机理 划分方案与评价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意义

More information

2728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09,25(11) 明印支期是小秦岭地区金成矿的主要时期, 小秦岭金矿属于陆陆 ( 华北与扬子 ) 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造山型金矿 关键词胶东金矿省 ; 小秦岭金矿省 ; 俯冲增生造山 ; 陆陆碰撞造山 ; 造山型金矿中图法分类号

2728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09,25(11) 明印支期是小秦岭地区金成矿的主要时期, 小秦岭金矿属于陆陆 ( 华北与扬子 ) 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造山型金矿 关键词胶东金矿省 ; 小秦岭金矿省 ; 俯冲增生造山 ; 陆陆碰撞造山 ; 造山型金矿中图法分类号 1000 0569/2009/025(11) 2727 38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胶东和小秦岭 : 两类不同构造环境中的造山型金矿省 1 蒋少涌 1 戴宝章 1 姜耀辉 1 赵海香 2 侯明兰 JIANGShaoYong 1,DAIBaoZhang 1,JIANGYaoHui 1,ZHAOHaiXiang 1 andhouminglan 2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More information

3 2010 9 20 25 ...1..4.... 4.... 5... 7 9.. 41.. 42.... 42 2008 2010 9 20 25 Cu-Ni-Pt-Pd-Cr-Ti-V 22 130 630 300 IAGOD 1 973 l. ( ) 2 3 2. ( ) 3. E-mail kchhy2010@gmail.com 13910520152 13578875758 13154370506

More information

地 质 学 报 *$0 ;;;"/54- +!)"#+,. #* + 5." )0. 年 图 西藏多龙矿集区构造背景简图 和多龙矿集区地质简图 /"5#$+ #)5$ +/ 0 7-!+/ 5$!/5+ # )$ #$ + /5!/ #!)#*5 $ # 0 7-!+/ 5$!/5+ # )$ #$

地 质 学 报 *$0 ;;;/54- +!)#+,. #* + 5. )0. 年 图 西藏多龙矿集区构造背景简图 和多龙矿集区地质简图 /5#$+ #)5$ +/ 0 7-!+/ 5$!/5+ # )$ #$ + /5!/ #!)#*5 $ # 0 7-!+/ 5$!/5+ # )$ #$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地 质 学 报!" " #$"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 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陈华安 祝向平 马东方 黄瀚霄 李光明 李玉彬 李玉昌 卫鲁杰 刘朝强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都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青海格尔木 内容提要 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矿床 波龙矿床发育 期花岗闪长斑岩 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波龙矿床的成矿斑岩

More information

! )! $! 岩石学报. 质 查明斑岩的可能源区 厘定其与玉龙铜矿带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为此 本文对纳日贡玛矿区出露的主要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及 %0 ) :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纳日贡玛主含矿斑岩锆石 : 年龄为 ; >; # 明显为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北延

! )! $! 岩石学报. 质 查明斑岩的可能源区 厘定其与玉龙铜矿带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为此 本文对纳日贡玛矿区出露的主要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及 %0 ) :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纳日贡玛主含矿斑岩锆石 : 年龄为 ; >; # 明显为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北延 ..! )! $! 岩石学报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钼 铜 矿床 岩石成因及 构造控制 杨志明 侯增谦 杨竹森 王淑贤 王贵仁 田世洪 温德银 王召林 刘英超!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 +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北京 - +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西宁.!"#! $ %&

More information

KCDZ nh

KCDZ nh 年 矿床地质 第 卷第 期 文章编号 Ξ 甘肃黑石山埃达克岩金矿床成矿模式初析 付善明 周永章 郭原生 杨志军 付伟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广东广州 兰州大学 甘肃兰州 摘要甘肃黑石山埃达克岩属 型埃达克岩 其岩石类型为奥长花岗岩 岩体位于黑石山穹隆南缘 西湾 ) 苏家湾断裂北部上盘 在该埃达克岩体中发育有金矿床 矿床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及蚀变花岗岩型 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

More information

第 3 期黄勇等 : 西藏冈底斯厅宫铜矿侵入岩成因 :LA ICP MS 锆石 U Pb 年龄 地球化学及 Sr Nd Pb 同位素证据 665 量稀土元素分析 Rb Sr Sm Nd Pb 同位素测试, 并与区域内的始新世火山岩浆岩开展对比研究, 揭示厅宫矿区始新世岩浆岩的成因与源区特征 1 区域

第 3 期黄勇等 : 西藏冈底斯厅宫铜矿侵入岩成因 :LA ICP MS 锆石 U Pb 年龄 地球化学及 Sr Nd Pb 同位素证据 665 量稀土元素分析 Rb Sr Sm Nd Pb 同位素测试, 并与区域内的始新世火山岩浆岩开展对比研究, 揭示厅宫矿区始新世岩浆岩的成因与源区特征 1 区域 第 61 卷第 3 期 2 0 1 5 年 5 月 地质论评 GEOLOGICALREVIEW Vol 61 No 3 May 2015 西藏冈底斯厅宫铜矿侵入岩成因 :LA ICP MS 锆石 U Pb 年龄 地球化学及 Sr Nd Pb 同位素证据 黄勇 1), 丁俊 1), 李光明 1), 董随亮 1), 黄瀚霄 1), 崔晓亮 1), 戴婕 1) 2,1), 闫国强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More information

乔永民 黄长江 于 年 月在汕头湾采集了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 测定了它们的细粒级组分 总有机质 铝 铁 锰 铜 锌 铅 镉 铬 镍 钴的含量 对其分布特征及其彼此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并以南 海陆架区重金属含量为背景值计算了汕头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 结果表明 铁 锰 铜 锌 铅 镉 铬 镍 钴的含量范围分别为 其分布由汕头湾上游的榕江口至湾口呈波浪状递减 锰除外 汕头湾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42 卷第 9 期地球科学 Eh Scnc Vo.42 No.9 2017 年 9 月 hp://www.h-scnc.n Sp. 2017 do:10.3799/dqkx.2017.109 西藏班公湖 - 怒江成矿带荣嘎斑岩型钼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郑有业 1,2,3, 次琼 4, 吴松 1,2, 晋良旭 4, 郭建慈 5, 次仁吉 6, 龚福志 4, 谭勐 1,2, 张弘强 1,2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More information

é SI 12g C = 6 12 = 1 H2( g) + O2( g) H2O( l) + 286kJ ( 1) 2 1 1 H 2( g) + O2( g) H2O( l) H = 286kJ mol ( 2) 2 1 N 2 ( g) + O2( g) NO 2 ( g) 34kJ 2 1 1 N 2 ( g) + O2( g) NO 2 ( g) H = + 34kJ mol 2 1 N

More information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中未获奖项目重新推荐的有关规定的说明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中未获奖项目重新推荐的有关规定的说明 附件 : 重新推荐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的项目需提交以下说明材料 : 材料名称上次推荐本次推荐 推荐年度 2014 年度 2015 年度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员 新疆哈图金矿成矿规律研究及深部找 矿突破 西部黄金克拉玛依哈图金矿有限责任 公司 肖飞 张凤军 朱永峰 林彩香 王勇 刘波 安芳 丁国强 俄地里斯 吾亚 孜 努尔买买提 热西提 史田龙 张 伟 张燕刚 创新内容 ( 创新点 ) 1. 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哈图金矿区

More information

地 质 学 报 年 矿的找矿方向 本次研究在系统总结前人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 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利用 /(% (,$ 软件建立了主要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 并厘定了主要矿石类型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 为矿区开发以及深边部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矿床地质 玉龙斑岩体侵位于甘龙拉背斜的南端转折端 其

地 质 学 报 年 矿的找矿方向 本次研究在系统总结前人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地球化学 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利用 /(% (,$ 软件建立了主要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 并厘定了主要矿石类型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 为矿区开发以及深边部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矿床地质 玉龙斑岩体侵位于甘龙拉背斜的南端转折端 其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地 质 学 报!" " #$%"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型 陈建平 唐菊兴 & 丛源 董庆吉 郝金华 中国地质大学国土资源与高新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 &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内容提要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是世界级超大型铜矿 从其发现开始迄今 众多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 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More information

458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08,24(3) palaeoplacergolddepositsformedduringtheperiodfrom23to5ma,andthemodernredclay type(includingeluvium type)gold

458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08,24(3) palaeoplacergolddepositsformedduringtheperiodfrom23to5ma,andthemodernredclay type(includingeluvium type)gold 1000 0569/2008/024(03) 0457 7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田的成岩成矿作用 : 对印 亚碰撞造山过程的响应 1,2 薛传东 2 侯增谦 1 刘星 2 杨志明 1 刘勇强 1 郝百武 XUEChuanDong 1,2,HOUZengQian 2,LIUXing 1,YANGZhiMing 2,LIUYongQiang 1 andhaobaiwu

More information

李文渊 牛耀龄 张照伟 等 地学前缘! -!, ( -!! % & % 9! $!! $,.%& 9 (!) '"%* "9 &,! --(!(,!-$! & 摘 要 新疆北部石炭 二叠纪存在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 但对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缺乏系统认识 在前人工作和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 文中扼要总结了我

李文渊 牛耀龄 张照伟 等 地学前缘! -!, ( -!! % & % 9! $!! $,.%& 9 (!) '%* 9 &,! --(!(,!-$! & 摘 要 新疆北部石炭 二叠纪存在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 但对成矿地球动力学机制缺乏系统认识 在前人工作和我们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 文中扼要总结了我 第 卷第 期 年 月 地学前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北京大学!" # $! % &'!! # $! % ()* ) +,(%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大规模岩浆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战略找矿远景 李文渊 牛耀龄 / 张照伟 张铭杰 高永宝 胡沛青 张江伟 谭文娟 姜寒冰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陕西西安 ) 兰州大学地球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 甘肃兰州 / /) - &!, # $! %,2/3#4

More information

正文: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正文: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工作计划书 一 背景概述 ( 一 ) 所属研究领域本次申报属于 天文 地球科学相关领域 通过开展矿产资源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解决山东省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 金矿 铁矿等优势矿产资源进行深部探测及绿色勘查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 ( 二 ) 研究意义与国内外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More information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蒋纯焦 通过采用计量研究 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 年以来中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变迁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探讨形成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的原因 揭示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与社会变迁区域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建立地方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行区域推进策略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当代中国 东中西部 高等教育 区域差异 实证研究 一 建国初期 见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More information

五花八门宝典(一).doc

五花八门宝典(一).doc BBS...5... 11...23...26...31...46...49...54...55...57...59...62... 110... 114... 126... 132... 149 I "108" 1 2 3 4 BBS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 ( ) Kg S ( ) A ( ) K (

More information

472 现代地质 2012 年 inpartsalthoughtheyareverysimilaronthewhole. Keywords:Pbisotope;materialsource;Au Cudeposit;Jilongshan;Hubei 0 引言 湖北鸡笼山金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

472 现代地质 2012 年 inpartsalthoughtheyareverysimilaronthewhole. Keywords:Pbisotope;materialsource;Au Cudeposit;Jilongshan;Hubei 0 引言 湖北鸡笼山金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多金 现代地质 GEOSCIENCE 第 26 卷第 3 期 2012 年 6 月 Vol 26 No 3 Jun 2012 湖北省阳新县鸡笼山矽卡岩型金铜矿床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贾宝剑 1, 李胜荣 1, 杨庆雨 2, 庞阿娟 1, 杨成栋 1 1, 严育通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2 湖北鸡笼山黄金矿业有限公司, 湖北阳新 435231)

More information

2009年全国岩石学及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2009年全国岩石学及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2009 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会议手册 吉林 长春 2009 年 9 月 20 ~ 26 日 目录 会议须知...1 会议日程安排...2 专题报告时间安排...5 专题 1: 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5 专题 2: 地壳深俯冲与造山带地质演化...9 专题 3: 青藏高原构造 - 岩浆演化与成矿...13 专题 4: 造山带岩浆作用与大陆岩石圈演化...17 专题 5: 前寒武纪地质与超级大陆演化...21

More information

骆必继 张宏飞 肖尊奇 地学前缘! 黑云母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前言 本文对美武岩体进行了锆石 #0 / 年代学 主量元 素 微量元素和 0* 同位素的综合研究 利用这 花岗岩的成因对于理解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般受岩浆源区性质 形成的温压条件 部

骆必继 张宏飞 肖尊奇 地学前缘! 黑云母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前言 本文对美武岩体进行了锆石 #0 / 年代学 主量元 素 微量元素和 0* 同位素的综合研究 利用这 花岗岩的成因对于理解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般受岩浆源区性质 形成的温压条件 部 第 卷第 期 年 月 地学前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北京大学!"# $!% &'!! # $!% ()* ) +% 西秦岭印支早期美武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骆必继 张宏飞 肖尊奇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1. )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1. 2 34 & 5 3 6!!"#$"%! &!' " "!!"! & ".1.' " &"!'

More information

赵宇浩 等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 0 ' ' 年代学及成矿物质来源 + 片岩 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及少量大理岩 矿区内褶皱多为规模较小的不对称褶皱构成的复式背向斜 呈 D 向延伸 断层由近 向展布的 条断裂带 破碎带及少量近 D 向次级构造带组成 岩浆岩主要以岩体和岩脉产出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和

赵宇浩 等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 0 ' ' 年代学及成矿物质来源 + 片岩 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及少量大理岩 矿区内褶皱多为规模较小的不对称褶皱构成的复式背向斜 呈 D 向延伸 断层由近 向展布的 条断裂带 破碎带及少量近 D 向次级构造带组成 岩浆岩主要以岩体和岩脉产出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和 年 月 华 东 地 质 %&'$!"#$"$ (()*+, 引用格式 赵宇浩 姚仲友 戚学祥 等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 0 ' ' 年代学及成矿物质来源 / 华东地质 +* +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 0 ' ' 年代学及成矿物质来源 赵宇浩 姚仲友 戚学祥 王天刚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摘要 云南大宝山铜矿是雪龙山成矿带规模较大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 文章通过对该矿区黄铜矿

More information

第 4 期 戴朝成等 : 内蒙古中部乌拉山地区西沙德盖岩体地球化学 - 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663 productofextensionaltectonicmagmaticactivityafterindosinian.accordingtotheavailableagedata,wecon c

第 4 期 戴朝成等 : 内蒙古中部乌拉山地区西沙德盖岩体地球化学 - 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663 productofextensionaltectonicmagmaticactivityafterindosinian.accordingtotheavailableagedata,wecon c 现代地质 GEOSCIENCE 第 31 卷第 4 期 2017 年 8 月 Vol 31 No 4 Aug 2017 内蒙古中部乌拉山地区西沙德盖岩体地球化学 - 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戴朝成 1, 黄成 2, 焦正 1 2, 王新亮 (1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2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 :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西沙德盖岩体位于哈达门沟钼矿田范围内,

More information

272 华东地质 2018 年 矿空间垂直变化规律时提出斑岩铜矿体系的概念, 一方面将斑岩体 角砾岩筒 蚀变岩体 同源层状火山岩和沉积岩及与斑岩体相连的 7km 深的岩基作为整体, 另一方面将时空 成因密切的不同部位 不同深度 不同距离形成的矿化作为同一体系的产 [5 6] 物 SilitoeR H

272 华东地质 2018 年 矿空间垂直变化规律时提出斑岩铜矿体系的概念, 一方面将斑岩体 角砾岩筒 蚀变岩体 同源层状火山岩和沉积岩及与斑岩体相连的 7km 深的岩基作为整体, 另一方面将时空 成因密切的不同部位 不同深度 不同距离形成的矿化作为同一体系的产 [5 6] 物 SilitoeR H 第 39 卷第 4 期 2018 年 12 月 华东地质 EASTCHINA GEOLOGY Vol.39 No.4 Dec.2018 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欞 DOI:10.16788/j.hddz.32 1865/P.2018.04.004 引用格式 : 周济元, 崔炳芳. 成矿体系研究和应用新进展 [J]. 华东地质,2018,39(4):271

More information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杨少春 信荃麟 断块油藏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资料的处理及储层评价应始终考虑地质因素的影响 不同类型储层 不同沉积相带以及不同开发时期的测井响应 岩性 物性 韵律性 电性及含水率等均不相同 根据这些差异和特点 分别建立了孔隙度 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参数的解释模型和计算模型 提高了解释精度 勘探和开发阶段测井资料的处理除应考虑岩性 沉积相带 注水后储层结构变化外 还应考虑断块的复杂性及断块之间的联系

More information

174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17,33(6) 件, 这种条件使得 S 从高价态变为了低价态, 有利于成矿 岩浆中 Zr 的含量与岩浆中的水分含量成反比,H 2 O 的加入也可以使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 因此岩浆中高的 Zr 含量及低的氧逸度, 说明岩浆的源区为

174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17,33(6) 件, 这种条件使得 S 从高价态变为了低价态, 有利于成矿 岩浆中 Zr 的含量与岩浆中的水分含量成反比,H 2 O 的加入也可以使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 因此岩浆中高的 Zr 含量及低的氧逸度, 说明岩浆的源区为 1000 0569/2017/033(06) 1741 54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群吉 A 型花岗岩成因 地质 意义及成矿潜力评价 1,2 刘睿 1,2 王历星 1 陈根文 LIURui 1,2,WANGLiXing 1,2 andchengenwen 1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More information

5 & $%! &%! 文章编号 编者按 本刊从 年第 卷第 期起 将陆续刊登张新虎等科研团队近年完成的 甘肃省区域成矿与找矿 甘肃省 万地质矿产编图 成果总结 这些成果较全面使用了大调查以来完成的区域地质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矿产勘查等新资料 较系统反映了甘肃区域地质 区域物化探 成矿规律研究的新

5 & $%! &%! 文章编号 编者按 本刊从 年第 卷第 期起 将陆续刊登张新虎等科研团队近年完成的 甘肃省区域成矿与找矿 甘肃省 万地质矿产编图 成果总结 这些成果较全面使用了大调查以来完成的区域地质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矿产勘查等新资料 较系统反映了甘肃区域地质 区域物化探 成矿规律研究的新 5 & $%! &%! 文章编号 编者按 本刊从 年第 卷第 期起 将陆续刊登张新虎等科研团队近年完成的 甘肃省区域成矿与找矿 甘肃省 万地质矿产编图 成果总结 这些成果较全面使用了大调查以来完成的区域地质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 矿产勘查等新资料 较系统反映了甘肃区域地质 区域物化探 成矿规律研究的新进展 体现了近年来甘肃基础地质研究新成果 供地质同行参考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甘肃北祁连西段镜铁山铁矿外围勘查实践

More information

An,,,,, 2, w(na 2O), w(cao),(ca B+Na B ) 1.34(B ),Na B<0.67,,, 1mm, ( 5-a) 1 Table1 Compositionandcalculationresultofplagioclaseinthequa

An,,,,, 2, w(na 2O), w(cao),(ca B+Na B ) 1.34(B ),Na B<0.67,,, 1mm, ( 5-a) 1 Table1 Compositionandcalculationresultofplagioclaseinthequa 1 : - - U-Pb 35 3 (CL) Fig.3 Cathodoluminescence(CL)imagesofzircongrainsfromtheJitoupluton 1600, : 15kV, 7 10-8 A, 1μm, ZAF Isoplot/Ex ver3 [9] [7] Fe 2+ Fe 3+ 2.2.2 U-Pb 3.1, 3.1.1, 150, ( 2-a,b),,, 0.5~2mm

More information

/2009/025(0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玉龙铜矿带马拉松多斑岩体岩石学及成岩成矿系统 年代学分析 1 梁华英 1 莫济海 1 孙卫东 1 张玉泉 1 曾提 胡光黔 1 CharloteALLEN 2 LIANGHuaYing

/2009/025(0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玉龙铜矿带马拉松多斑岩体岩石学及成岩成矿系统 年代学分析 1 梁华英 1 莫济海 1 孙卫东 1 张玉泉 1 曾提 胡光黔 1 CharloteALLEN 2 LIANGHuaYing 000 0569/2009/025(02) 0385 9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玉龙铜矿带马拉松多斑岩体岩石学及成岩成矿系统 年代学分析 梁华英 莫济海 孙卫东 张玉泉 曾提 胡光黔 CharloteALLEN 2 LIANGHuaYing,MOJiHai,SUNWeiDong,ZHANGYuQuan,ZENGTi,HUGuangQian andcharlotem

More information

1934 地质学报 2012 年 造山的不同环境, 因此是研究岛弧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的有利场所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岩石地球化学 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方法, 对格咱岛弧带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并结合对印支期普朗典型斑岩型铜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 对印支期格咱岛弧的成矿作用进

1934 地质学报 2012 年 造山的不同环境, 因此是研究岛弧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的有利场所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岩石地球化学 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方法, 对格咱岛弧带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并结合对印支期普朗典型斑岩型铜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 对印支期格咱岛弧的成矿作用进 第 86 卷 第 12 期 2012 年 12 月地质学报 ACTA GEOLOGICASINICA Vol.86 No.12 Dec. 2012 云南省格咱岛弧印支期岩浆演化及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作用 刘学龙 1,2), 李文昌 1,2), 尹光侯 2), 张娜 3) 1)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100083; 2)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昆明,650051; 3)

More information

6 俯冲带岩浆岩高级研讨会 俯冲带是固体地球内部与其表层之间巨量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动态场所 板片俯冲将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带入地球深部, 这一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壳幔相互作用 但目前对发生在俯冲隧道内的壳幔相互作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过程和机制还缺乏准确刻画和深入理解 众所周知, 俯冲带岩浆岩是研究壳幔相互

6 俯冲带岩浆岩高级研讨会 俯冲带是固体地球内部与其表层之间巨量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动态场所 板片俯冲将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带入地球深部, 这一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壳幔相互作用 但目前对发生在俯冲隧道内的壳幔相互作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过程和机制还缺乏准确刻画和深入理解 众所周知, 俯冲带岩浆岩是研究壳幔相互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208 年工作计划 序号 活动名称主要内容时间地点 规模 ( 人 ) 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主办 / 承办单位 学术活动 第十九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 热液成矿系统中的流体包裹体 ; 沉积 - 成藏过程中的流体作用 ; 岩浆及变质过程中的流体 / 熔体包裹体 ; 构造运动与流体作用 ; 流体包裹体及地质流体研究的新技术 新方法 -5 月 南京 / 合肥 200 倪培

More information

zw.PDF

zw.PDF 1 He2+ 4 2 2.1 SI C SI kg * u ** e -1.6022 10-19 -1 9.1096 10-31 0.00055 p +1.6022 10-19 +1 1.6726 10-27 1.0073 n 0 1.6749 10-27 1.0087 H 1.673 10-27 1.008 * 1 ** u 12 C=12.000000 1u=1.6605 10-27 kg

More information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7 No.2 Mar doi: /j.cnki.dzkq ,,,. [J].,2018,37(2):71-78.,,,, (, 62100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7 No.2 Mar doi: /j.cnki.dzkq ,,,. [J].,2018,37(2):71-78.,,,, (, 62100 37 2 2018 3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7 No.2 Mar. 2018 doi:10.19509/j.cnki.dzkq.2018.0210. [J]. 201837(2):71-78. ( 621000) : (CIA) (ICV) - : ; ; ; ; :P534.51 :A :1000-7849(2018)02-0071-08

More information

矿产勘查 2018 年 蒙古华域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巴彦哈尔金矿区探矿权并进行了地质普查工作 年,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及内蒙古华域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区内进行了金矿普查找矿, 其中在巴彦哈尔敖包 白音宝力道 干觉岭 昌特敖包 阿尔善特等矿区圈出多条金矿化蚀变

矿产勘查 2018 年 蒙古华域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巴彦哈尔金矿区探矿权并进行了地质普查工作 年,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及内蒙古华域地质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在区内进行了金矿普查找矿, 其中在巴彦哈尔敖包 白音宝力道 干觉岭 昌特敖包 阿尔善特等矿区圈出多条金矿化蚀变 第 9 卷 第 2 期 2018 年 2 月 矿产勘查 MINERAL EXPLORATION Vol.9 No.2 February,2018 内蒙古巴彦哈尔敖包 昌特敖包地区金矿勘查新进展及找矿潜力分析 陈旺, 董生海, 赵春江, 马昊德, 陈威君 (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 巴彦哈尔敖包 昌特敖包地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 该区内探明大型金矿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梁维等 : 藏南扎西康大型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初探 3829 含量变化 金属成矿元素分带性以及流体演化特征的分析, 初步识别和探讨了扎西康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发生过程 :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矿带形成前, 扎西康即已经是一个粗晶脉状铅锌矿床 后碰撞阶段, 地壳伸展, 热活动强烈 以岩浆驱

梁维等 : 藏南扎西康大型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初探 3829 含量变化 金属成矿元素分带性以及流体演化特征的分析, 初步识别和探讨了扎西康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发生过程 : 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矿带形成前, 扎西康即已经是一个粗晶脉状铅锌矿床 后碰撞阶段, 地壳伸展, 热活动强烈 以岩浆驱 1000 0569/2013/029(11) 3828 4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藏南扎西康大型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成矿 作用初探 1,2 梁维 2 侯增谦 3 杨竹森 3 李振清 4 黄克贤 5 张松 6 李为 1 郑远川 LIANGWei 1,2,HOUZengQian 2,YANGZhuSen 3,LIZhenQing 3,HUANGKeXian 4,ZHANGSong

More information

, 3.1 PM303, 10(2)( 5, 5 ), 1 w (SiO 2 ) 68% ~89%, 2( 1, 1) (Al 2O 3,Fe 2O 3,MnO) (MgO,K 2O, Na 2O),w(TiO 2 ) w (SiO 2 ) ;,w (TiO 2 ) 0.31%

, 3.1 PM303, 10(2)( 5, 5 ), 1 w (SiO 2 ) 68% ~89%, 2( 1, 1) (Al 2O 3,Fe 2O 3,MnO) (MgO,K 2O, Na 2O),w(TiO 2 ) w (SiO 2 ) ;,w (TiO 2 ) 0.31% 36 3 2017 5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6 No.3 May 2017 doi:10.19509/j.cnki.dzkq.2017.0302,,,. [J].,2017,36(3): 7-17. 1, 1, 1, 2, 1 3 (1., 264004;2. ( ), 430074; 3., 710000) :, (Al 2O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5 卷 第 5 期 206 年 9 月 GeoogccencendTechnoogyInformon Vo.35 o.5 ep. 206 东昆仑哈日扎铅锌多金属矿区英云闪长岩锆石 UG 定年 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张斌,2, 孔会磊, 李智明, 李金超, 杨涛, 马忠元 3, 马成兴 3, 王宇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 70054;2. 长安大学, 西安 70054; 3.

More information

建造构造图、矿产预测图编制技术要求

建造构造图、矿产预测图编制技术要求 建造构造图 矿产预测图编制技术要求 南京 2015.05 一 成矿预测图编制 ( 一 ) 内容与适用范围 1 培训内容本次介绍矿产预测图编制方法, 包括编图的目的任务 涉及的基本概念 编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编图 建库的方法等基本要求等 2 适用范围此培训内容适用于在重要成矿区带开展的 1:5 万矿产远景调查 1:25 万 ~ 1:5 万区域地质调查 地质矿产调查和重要成矿带地质矿产综合研究等项目工作中,

More information

2016自然科学版第6期

2016自然科学版第6期 兰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6, 52(6) / 12 月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6,52(6) / December 四川张家坪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辛存林 1, 包小强 1 2, 安国堡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 2.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 四川德阳 618000

More information

434 现代地质 2012 年 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及相关的成矿作用 [3-14] 闽西南地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东南沿海岩浆岩带的衔接处, 是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 [15] 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 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蕴藏着众多金属矿床 ( 点 ) 马坑铁矿是区内的一个大

434 现代地质 2012 年 岩浆活动的动力学机制及相关的成矿作用 [3-14] 闽西南地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与东南沿海岩浆岩带的衔接处, 是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 [15] 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 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蕴藏着众多金属矿床 ( 点 ) 马坑铁矿是区内的一个大 现代地质 GEOSCIENCE 第 26 卷第 3 期 2012 年 6 月 Vol 26 No 3 Jun 2012 福建龙岩大洋花岗岩 LA ICP MS 锆石 U Pb 测年 Hf 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张承帅 1, 李莉 2, 张长青 3 4, 王九如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2 中国地质图书馆, 北京 100083;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More information

1 : 129 Table1 1 UraniumbearingcountriesincentralandsouthernAfrica () ,, (Ⅱ-5), 28Ⅲ :9 ; - [ (,, ) ];7 ( -, Rusizia

1 : 129 Table1 1 UraniumbearingcountriesincentralandsouthernAfrica () ,, (Ⅱ-5), 28Ⅲ :9 ; - [ (,, ) ];7 ( -, Rusizia 36 1 2017 1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6 No.1 Jan. 2017 doi:10.19509/j.cnki.dzkq.2017.0116,,. [J].,2017,36(1):128-139. 1, 1 1, 2, 1, 1 1, 1 1, (1., 300170;2., 300250) :, 14%,,, (),

More information

<433A5C446F63756D656E747320616E642053657474696E67735C41646D696E6973747261746F725CD7C0C3E65CB9ABCABEB8E55C31D6D3C9BDBAEAD4B4BFF3D2B5B1A8B8E6A3A8B9ABCABEA3A92E646F63>

<433A5C446F63756D656E747320616E642053657474696E67735C41646D696E6973747261746F725CD7C0C3E65CB9ABCABEB8E55C31D6D3C9BDBAEAD4B4BFF3D2B5B1A8B8E6A3A8B9ABCABEA3A92E646F63> 钟 山 县 宏 源 矿 业 有 限 公 司 金 盘 地 铅 锌 银 矿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公 示 稿 中 国 有 色 桂 林 矿 产 地 质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二 零 一 五 年 八 月 目 录 前 言...1 1 建 设 项 目 的 特 点... 1 2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工 作 过 程... 1 3 关 注 的 主 要 环 境 问 题... 2 4 环 境 影 响

More information

地 质 学 报 年 中国大陆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 岩石圈指包括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在内的固体地球的外壳 板块构造立论于岩石圈 岩石圈刚性板块在软流圈上滑移与运动 地幔的对流驱动岩石圈板块相互运动和碰撞 并制约地壳浅部的地质构造及地貌景观 但是 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 研究板块构造只考虑岩石圈的尺度已远

地 质 学 报 年 中国大陆板块下的构造和整个地幔运动 岩石圈指包括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在内的固体地球的外壳 板块构造立论于岩石圈 岩石圈刚性板块在软流圈上滑移与运动 地幔的对流驱动岩石圈板块相互运动和碰撞 并制约地壳浅部的地质构造及地貌景观 但是 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 研究板块构造只考虑岩石圈的尺度已远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地 质 学 报!! "#$! 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许志琴 杨经绥 嵇少丞 张泽明 李海兵 刘福来 张建新 吴才来 李忠海 梁凤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 内容提要 中国 东亚 大陆受特提斯 古亚洲和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制约 具有复杂的地体构架和特殊的岩石圈结构 本文从地学前沿 大陆动力学的视野出发 围绕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四个方面的研究

More information

第7期 于玉帅等 西藏措勤县德能铜多金属矿床石英闪长玢岩时代与成因 1459 用 LA ICP MS 技术对德 能 铜 多 金 属 矿 床 石 英 闪 长 皱夺勒背斜的南翼近褶 皱 转 折 端 背 斜 走 向 NW 或 玢岩锆石进行了 U Th Pb 同位素测定 厘定 了石 英 NWW 轴面近直立

第7期 于玉帅等 西藏措勤县德能铜多金属矿床石英闪长玢岩时代与成因 1459 用 LA ICP MS 技术对德 能 铜 多 金 属 矿 床 石 英 闪 长 皱夺勒背斜的南翼近褶 皱 转 折 端 背 斜 走 向 NW 或 玢岩锆石进行了 U Th Pb 同位素测定 厘定 了石 英 NWW 轴面近直立 第 92 卷 第 7 期 2018 年 7 月 1458~1473 地质学报 ACTA GEOLOGICASINICA Vol.92No.72018 July 1458~1473 西藏措勤县德能铜多金属矿床石英闪长玢岩时代与成因 : 犔犃 犐犆犘 犕犛锆石犝 犘犫年代学 地球化学和犛狉 犖犱 犘犫同位素证据 于玉帅 1,2,3), 高原 4), 杨竹森 5), 田世洪 5), 周云 2,3), 张炜强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卷 第 期 0 年 月 地质科技情报 GgSdThgyIfm V. N. My 0 陕西省洛南县莲花沟钼 铜 ) 矿岩体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彭素霞,, 程建新, 陈隽璐, 赵东宏, 刘建朝, 杨合群, 张照伟, 张海东, 张苏楠.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西安 700;.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西安 700) 摘 要 : 主要利用近年来在陕西洛南县莲花沟岩体中获取的一些实际资料,

More information

矿床学夊习提纲

矿床学夊习提纲 岩浆富集成矿的原理 : 岩浆结晶分异成矿作用 : 岩浆结晶过程中各种矿物晶出后由于重力作用和热对流作用呈层状分布在岩浆房的各个部位 岩体越大, 含有用组分越多, 岩浆分异越好, 成矿性就越好 ; 岩浆熔离作用 : 又称液态分离作用, 指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因温度和压力下降分离成两种不混溶的熔体, 如硅酸盐熔体和金属硫化物熔体 ; 岩浆喷溢及爆发成矿作用 : 与金刚石有关的金伯利岩矿床 与安山岩有关的磁铁矿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2 卷 第 5 期 2013 年 8 月 地质科技情报 GgicaScincandTchngyInfmatin V.32 N.5 Aug. 2013 格陵兰岛中东部马尔姆杰格 (Mambjg)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水新芳 1, 赵元艺 2, 李九玲 2, 卢伟 1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 [] [] 15.1 1 2 Cu 2+ 2e=Cu Zn 2+ 2e=Zn 2H + 2eH 2 Cu2e=Cu 2+ Ni2e=Ni 2+ 2OH 2e=H 2 O 1/2O 2 2Cl 2e=Cl 2 1 1. 2. 15.2 z+ ze l H 3 O + e 2 1 H 2 O 2a H 2 O e 2 1 OH 2b O 2 2H 2 O 4e4OH 3 z+ ze 4 z+ (zh)e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7 卷 第 6 期 2018 年 11 月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7 No6 Nov 2018 doi:1019509/jcnkidzkq20180620 蔡光耀, 安芳 造山型金矿床地质背景 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模型研究综述 [J],2018,37(6):163G172 造山型金矿床地质背景 地球化学特征和 成矿模型研究综述

More information

792 世界地质第 37 卷 374 2±2 6Ma),EarlyPermianNEE left lateralductileshear(theageofthestructuralporphyryveinsis 270 3±1 7Ma),LateTriasicNWW left lateralobli

792 世界地质第 37 卷 374 2±2 6Ma),EarlyPermianNEE left lateralductileshear(theageofthestructuralporphyryveinsis 270 3±1 7Ma),LateTriasicNWW left lateralobli 第 37 卷第 3 期 2018 年 9 月 世界地质 GLOBALGEOLOGY Vol 37 No 3 Sept 2018 文章编号 :1004 5589(2018)03 0791 13 赤峰 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的构造形迹及其演化特征 马国祥 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 : 为研究赤峰 开源断裂在赤峰西部地段的性质, 笔者在 1 5 万朝阳地幅 姜家营子幅区调工作中,

More information

5 : : CO 2 CO 2 3 : CO 2 ( [2] 3 : 3km 20km CO 2 ) CO 2 2 [2-319] CO 2 50 Ma [2] 217~ % ~ 7.78%(NaCl eqv ) 0.73~0.98g/cm 3 ; 50~70 Ma [

5 : : CO 2 CO 2 3 : CO 2 ( [2] 3 : 3km 20km CO 2 ) CO 2 2 [2-319] CO 2 50 Ma [2] 217~ % ~ 7.78%(NaCl eqv ) 0.73~0.98g/cm 3 ; 50~70 Ma [ 37 5 2018 9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7 No.5 Sep. 2018 doi:10.19509/j.cnki.dzkq.2018.0525. [J]. 201837(5):184-190. a ab a a ( )a ;b. 430074) : : Au Au[HS] 2 - CO 2 H 2S Au Au Au LA-ICP-MS

More information

政府与企业的交换模式及其演变规律! &!!! & % % ( (

政府与企业的交换模式及其演变规律! &!!! & % % ( ( 政府与企业的交换模式 及其演变规律 观察腐败深层机制的微观视角 金太军 袁建军 以价值 资源 影响力 交换为核心要素的政府和企业交换关系分析的新框架可以深刻诠释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微观互动 信息控制 自由裁量 制度供给和身份认定构成了转型时期政府和企业交换的基本模式 信息控制模式是政府与企业交换的神经网 自由裁量模式是政府与企业交换的特质 制度供给模式是政府与企业交换的保障 身份认定模式是政府与企业交换的助推剂

More information

关俊雷等 : 北冈底斯带日土县 拉梅拉山口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 U Pb 测年及 Hf 同位素组成 1667 量发育暗色微粒包体等直接岩石学证据相佐证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岩体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 该套花岗岩体应该形成于洋壳闭合时的碰撞造山过程, 其形成与侵位与北侧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的构造

关俊雷等 : 北冈底斯带日土县 拉梅拉山口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 U Pb 测年及 Hf 同位素组成 1667 量发育暗色微粒包体等直接岩石学证据相佐证 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岩体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 该套花岗岩体应该形成于洋壳闭合时的碰撞造山过程, 其形成与侵位与北侧班公湖 怒江结合带的构造 1000 0569/2014/030(06) 1666 84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北冈底斯带日土县 拉梅拉山口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 化学特征 锆石 U Pb 测年及 Hf 同位素组成 1,2 关俊雷 1 耿全如 2 王国芝 1 彭智敏 1 张璋 3 寇福德 1 丛峰 2 李娜 GUANJunLei 1,2,GENGQuanRu 1,WANGGuoZhi 2,PENGZhiMin

More information

Zuban.dvi

Zuban.dvi 第 51 卷第 5 期 2015 年 10 月 兰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51 No. 5 Oct. 2015 文章编号 : 0455-2059(2015)05-0591-09 内蒙古大苏吉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及其地质意义 王文佳 1,2, 何雨栗 1, 杨国林 1, 董俊玲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2 卷 第 5 期 2013 年 8 月 地质科技情报 GoogicScincndTchnoogyInformtion Vo.32 No.5 Aug. 2013 加拿大海兰德瓦利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 郭硕 1, 赵元艺 2, 许虹 1, 刘晓菲 1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摘要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3 卷 第 3 期 2014 年 5 月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3 No.3 May 2014 胶东地区脉岩成因与金成矿关系的研究 : 年代学及 SṟNḏPb 同位素的约束 梁亚运 1, 刘学飞 1, 李龚健 1, 李洪伟 2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2. 重庆市地质勘查开发局

More information

第 7 卷第 6 期张庆林等 : 武夷山西坡青龙山矿区铜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图 1 青龙山区域地质简图 1 第四系 白垩系泥砂质沉积, 碎屑岩建造 ;2 侏罗系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建造 ;3 泥盆系 二叠系碎屑岩建造 含煤建造 碳酸盐建造 ;4 前泥盆系复理石建造 变凝灰岩 ;5 中酸性花岗岩 ;

第 7 卷第 6 期张庆林等 : 武夷山西坡青龙山矿区铜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图 1 青龙山区域地质简图 1 第四系 白垩系泥砂质沉积, 碎屑岩建造 ;2 侏罗系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建造 ;3 泥盆系 二叠系碎屑岩建造 含煤建造 碳酸盐建造 ;4 前泥盆系复理石建造 变凝灰岩 ;5 中酸性花岗岩 ; 第 7 卷 第 6 期 2016 年 11 月 矿产勘查 MINERAL EXPLORATION Vol.7 No.6 November,2016 武夷山西坡青龙山矿区铜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张庆林, 刘元红, 彭琳琳, 胡晨微, 肖汉冲 ( 江西赣南地质调查大队, 赣州 341000) 摘 要 文章根据青龙山矿区地表化探测量 槽探 钻探采集的各种样品分析结果,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成晕元素在水平及垂向的异常分布特征

More information

2 期刘焰 : 藏南碳酸岩脉成因及其气候效应 385 象力, 用通俗易懂的艺术方式将这一主流观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使之家喻户晓 必须立即大幅度降低人类自身的碳排放量, 否则 世界末日 即将降临之类的观点因此当仁不让地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主流认识, 但如何大幅度降低人类自身的碳排放量, 却是当今世界各国

2 期刘焰 : 藏南碳酸岩脉成因及其气候效应 385 象力, 用通俗易懂的艺术方式将这一主流观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使之家喻户晓 必须立即大幅度降低人类自身的碳排放量, 否则 世界末日 即将降临之类的观点因此当仁不让地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主流认识, 但如何大幅度降低人类自身的碳排放量, 却是当今世界各国 2013 年 4 月 地质科学 CHINESEJOURNALOFGEOLOGY 48(2):384 405 doi:10.3969/j.issn.0563-5020.2013.02.005 藏南碳酸岩脉成因及其气候效应 刘 (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 焰 摘要始新世末期以来, 全球大气 CO 2 浓度持续下降, 但长期以来不清楚为何这一时期全球大气

More information

Q. ;J. ;C-P. - ; -O. - ;Qb. ;Ar. ; ;γδ5. Q2m. ;C2-P1t. ;P1-2s. ;P2y. ;1. ;2. 1 [25] (a) (b) - (c)(a [10] ;b [7] ) Fig.1 Schematicgeologicalmap

Q. ;J. ;C-P. - ; -O. - ;Qb. ;Ar. ; ;γδ5. Q2m. ;C2-P1t. ;P1-2s. ;P2y. ;1. ;2. 1 [25] (a) (b) - (c)(a [10] ;b [7] ) Fig.1 Schematicgeologicalmap 36 4 2017 7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6 No.4 Jul. 2017 doi:10.19509/j.cnki.dzkq.2017.0404. : [J]. 201736(4):29-35. : ab b ab ( )a. ;b. 430074) : : 330~300 Ma 310 Ma U-Pb 330~300 Ma

More information

CHTW.indd

CHTW.indd 720/730 ICP-OES 720/730 ICP-OES 2010 AA ICP-OES 7700 ICP-MS ICP-OES 720/730 ICP-OES CCD 720/730 ICP-OES ICP-OES (720/730) (725/735) 720/730 ICP-OES CCD ICP-OES 2 1938 1965 1976 HP 5992A GC/MS 1983 HP 5890A

More information

单位及联系电话 异议提出者为单位的, 应加盖单位公章 对公示期间提出异议的个人 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负责保密, 并负责组织调查, 对调查结果在终审前向黄汲清青年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汇报 中国地质学会联系方式 : 联系人 : 高梦瑶举报电话 : 传真 :

单位及联系电话 异议提出者为单位的, 应加盖单位公章 对公示期间提出异议的个人 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处负责保密, 并负责组织调查, 对调查结果在终审前向黄汲清青年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汇报 中国地质学会联系方式 : 联系人 : 高梦瑶举报电话 : 传真 : 中国地质学会文件 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 公 示 中国地质学会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申报及推荐工作于 2014 年 2 月 8 日启动, 经过候选人申报 院士或单位推荐 学会秘书处资格审查等环节, 确定有效候选人 81 名 11 月 1 日, 召开第七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初评会议, 对 81 名候选人集中评审 本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由中国地质学会咨询委员会的两院院士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Word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8 年第 38 卷第 5 期 : 630 ~ 645 www.scichina.com earth.scichina.com SCIENCE IN CHINA PRESS 铜陵矿集区侵入岩 SHRIMP 锆石 U-Pb 年龄及其 深部动力学背景 吴淦国 1, 张达 1*, 狄永军 1, 臧文拴 1, 张祥信 2, 宋彪 3 1, 张忠义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More information

第 卷 第 期 李杰等 苏丹北部拜尤达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 为近, 向 近 向和 向 以, 向者为主 韧性剪切带与褶皱构造相伴出现 发育于褶皱构造集中分布处 具有左行走滑特征 断裂构造按走向可以划分为近 向 向, 向 组 以近 向规模最大 其中 近, 向断裂构造控矿明显 部分断裂叠加在

第 卷 第 期 李杰等 苏丹北部拜尤达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 为近, 向 近 向和 向 以, 向者为主 韧性剪切带与褶皱构造相伴出现 发育于褶皱构造集中分布处 具有左行走滑特征 断裂构造按走向可以划分为近 向 向, 向 组 以近 向规模最大 其中 近, 向断裂构造控矿明显 部分断裂叠加在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第 卷 第 期 " 年 月! " #$% & '! %"!!!!% ( 苏丹北部拜尤达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李 杰 倪师军 李世勇 张成江 杨立新 成都理工大学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成都 *+ 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 山东威海 + 山东省物探化探勘查院 济南 *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成都 *+ 摘要 苏丹拜尤达地区位于苏丹北部尼罗河州 区内已圈定 处中型金矿床

More information

828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2 年 3 月 贵池铜山铜矿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中的安庆 贵池矿化集中区,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中地洼区北东向展布的铜陵 贵池断褶束贵池背向斜的西端 [1 4] 铜山铜矿开采和冶炼历史悠久, 早在唐代冶炼就比较发达,20 世纪 50 年代在本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

828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2 年 3 月 贵池铜山铜矿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中的安庆 贵池矿化集中区,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中地洼区北东向展布的铜陵 贵池断褶束贵池背向斜的西端 [1 4] 铜山铜矿开采和冶炼历史悠久, 早在唐代冶炼就比较发达,20 世纪 50 年代在本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工作 第 22 卷第 3 期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2 年 3 月 Vol.22 No.3 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Mar. 2012 文章编号 :1004 0609(2012)03 0827 10 安徽贵池铜山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 赵晓霞 1, 2, 戴塔根 1, 2, 张宇 1, 2, 李品杰 3, 刘忠法 1, 2 (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More information

第 7 期 高兰等 :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 1651 和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Chen Yuchuanetal.,1999) 是前二轮西南三江成矿区划的主要成果, 本文是在全国第三轮全国成矿远景区划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项目成果基础上, 对 西南三江成矿带

第 7 期 高兰等 :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 1651 和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Chen Yuchuanetal.,1999) 是前二轮西南三江成矿区划的主要成果, 本文是在全国第三轮全国成矿远景区划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项目成果基础上, 对 西南三江成矿带 第 90 卷 第 7 期 2016 年 7 月 1650~1667 地质学报 ACTA GEOLOGICASINICA Vol.90No.72016 July1650~1667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 高兰 1), 肖克炎 1), 丛源 1), 丁建华 1), 刘亚玲 1), 修群业 2), 王少文 3), 胡古月 1) 1) 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中心, 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More information

应 用 与 环境生物学报 人云 拟 切 以 喜 马 拉 雅 东 部雅鲁 藏布江 大 峡 湾 河 谷 地 区 种子 植 物 区 系 的 性 质 和 近 缘 关 系 关 航 周浙 昆 孙 中 国 科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摘 昆明 要 中 国 西 藏 墨脱 雅 鲁 藏 布 江 大 峡 湾 河 谷地 区 海 拔 以 下 热 带 亚 热 带 山 地 属 东 喜 马 拉 雅 山地 的 部 分 在

More information

試料分解と目的元素精製法_2010日本分析化学会

試料分解と目的元素精製法_2010日本分析化学会 H2007T(10:3011:00) ICPAES,ICPMS 22416 http://www.caa.go.jp/safety/pdf/100419kouhyou_1.pdf http://www.caa.go.jp/safety/pdf/100419kouhyou_1.pdf 2010-07-28 Cd0.4 ppm232 * CODEX STAN 193-1995, Rev.3-2007 Web

More information

2002 /. - :, 2003. 11 ISBN 7-116-03953-8. 2.. - - -2002. F129. 9 CIP ( 2002) 099154 2002 NIAN Z HONGGUO GUOTUZ IYUAN BAOGAO : : : : 31, 100083 : ( 010

2002 /. - :, 2003. 11 ISBN 7-116-03953-8. 2.. - - -2002. F129. 9 CIP ( 2002) 099154 2002 NIAN Z HONGGUO GUOTUZ IYUAN BAOGAO : : : : 31, 100083 : ( 010 2002 /. - :, 2003. 11 ISBN 7-116-03953-8. 2.. - - -2002. F129. 9 CIP ( 2002) 099154 2002 NIAN Z HONGGUO GUOTUZ IYUAN BAOGAO : : : : 31, 100083 : ( 010) 82324508( ) ; ( 010) 82324580( ) : http: / /www.

More information

2017-9期-3

2017-9期-3 第 36 卷第 9 期 2017 年 9 月 地质通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Vol.36,No.9 Sep.,2017 湘东北三墩铜铅锌矿区花岗岩的岩石成因 锆石 U-Pb 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和 Hf 同位素约束 张鲲, 徐德明, 胡俊良, 卢友月, 黄皓 ZHANG Kun, XU Deming, HU Junliang, LU Youyue, HUANG Hao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1, :,,, ;,,,, (, ),,,,, 1,,, (,, )

,,,,,,, ;,, ;, ;, (, / ),, ;,,.,,,,,,,,,,,,,,,,, ;,,,,,,, 1, :,,, ;,,,, (, ),,,,, 1,,, (,, ) 刘世定 内容提要 :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 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 对关系合同的 分析, 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 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 设后, 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 即约前关系导入 多元关系属性 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 制 在新的假设下, 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 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 继而, 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 - 代理关系,

More information

第 5 期 苏蔷薇等 : 陕西秦岭梁岩体 LA ICP MS 锆石 U 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引言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 标志着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碰撞拼合 [1-11] 该造山带由 4 个构造单元 ( 华熊地块 北秦岭造山带 南秦岭造山带和松潘褶皱带 ) 和两

第 5 期 苏蔷薇等 : 陕西秦岭梁岩体 LA ICP MS 锆石 U 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引言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 标志着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碰撞拼合 [1-11] 该造山带由 4 个构造单元 ( 华熊地块 北秦岭造山带 南秦岭造山带和松潘褶皱带 ) 和两 现代地质 GEOSCIENCE 第 30 卷第 5 期 2016 年 10 月 Vol 30 No 5 Oct 2016 陕西秦岭梁岩体 LA ICP MS 锆石 U Pb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苏蔷薇, 张 静, 王文博 (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 北京 100083) 摘要 : 三叠纪花岗岩在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 直接记录了秦岭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秦岭梁岩体位于秦岭造山带商丹缝合带北侧,

More information

价样 品 川 振 荡汉 取 叮 盛极 曲 的 示差 溶 出脉 具 体 方 法 见 有 机质 含 量 用 丘 林 法 测 定 沉积 物 的 矿 物 组 成 由 本 所 地质 室 测 数 据 由厦 门 大 学 海 洋 系 洪 家 珍 同志 提 供 三 各站 位 于表 谱 分析仪 进行 微 米膜 滤 后 分 斯 其 酿 可溶 部 分 的 含 鼠 零 用 冲测定 卷 报 分析 三 定 学 洋 海 表示 结

More information

第 10 期 张国见等 :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控矿因素及其成因意义 1069 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2 区域地质背景 马脑壳金矿区位于秦岭地槽褶皱系与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 2 个 Ⅰ 级构造单元接合部位, 受玛沁 略阳断裂带南部的洋布梁断裂带控制 矿区及外围出露地层以三叠系为主, 主要为一套浅海斜坡浊积

第 10 期 张国见等 :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控矿因素及其成因意义 1069 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2 区域地质背景 马脑壳金矿区位于秦岭地槽褶皱系与松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 2 个 Ⅰ 级构造单元接合部位, 受玛沁 略阳断裂带南部的洋布梁断裂带控制 矿区及外围出露地层以三叠系为主, 主要为一套浅海斜坡浊积 第 27 卷第 10 期 2012 年 10 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INEARTHSCIENCE Vol.27 No.10 Oct.,2012 张国见, 张成江, 代万贵, 等.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控矿因素及其成因意义 [J].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0):1068 1073.[ZhangGuojian,Zhang Chengjiang,DaiWangui,etal.Ore controlingfactorsandgeneticsignificancesofmanaokegolddepositinnorthwestofsichuanprovince[j].advances

More information

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 2012 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报告安排 1. 会前讲座 9 月 21 日下午飞云楼报告厅 ( 会场三 ) 13:30-14:45 吴春明矿物温度计与压力计原理及其应用 14:50-16:05 刘勇胜 LA-ICP-MS 元素分析技术及其在地质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6:10-17:25 许继峰放射性同位素在岩石学中的应用 : 基本原理 研究实例和常见问题 2. 大会报告 9 月 22 日上午飞云楼报告厅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卢学峰 陈桂琛 彭敏 刘光秀 沈永平 (, ) (, ) 本文研究了乌鲁木齐河上游大西沟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调查表明, 该地区现有种子植物 种, 隶属 属, 科 种子植物科的组成以世界分布型 科为主 ; 属的组成以北温带分布型为主 ; 种的组成以温带亚洲分布为主 区系成分的分析结果说明, 该地区植物区系是东天山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 具有典型的北温 带植物区系特征 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山地植物区系和垂直变化的特点,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 卷 第 期 年 月 地质科技情报 GeoogcaScenceandTechnoogyInfomaon Vo.3 No. Nov. 阳山金矿带安坝里南斑岩脉锆石 U-Pb 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孙骥, 魏启荣, 杨奇荻, 王志军, 郝伟, 梁云汉, 张小强, 王敬元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武汉 4374;. 中国黄金集团阳山金矿有限公司, 甘肃文县 744) 摘 要 : 阳山金矿带安坝里南矿段位于碧口地块

More information

钱兵等 : 新疆东昆仑于沟子地区与铁 稀有多金属成矿有关的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 年代学及 Hf 同位素研究 2509 属矿化体及产于花岗岩体内部的铌 铷等稀有元素矿化体组成 锆石 LA MC ICP MS 定年测得钾长花岗岩 U Pb 年龄为 ±0 6Ma, 属晚三叠世末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钱兵等 : 新疆东昆仑于沟子地区与铁 稀有多金属成矿有关的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 年代学及 Hf 同位素研究 2509 属矿化体及产于花岗岩体内部的铌 铷等稀有元素矿化体组成 锆石 LA MC ICP MS 定年测得钾长花岗岩 U Pb 年龄为 ±0 6Ma, 属晚三叠世末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1000 0569/2015/031(09) 2508 20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新疆东昆仑于沟子地区与铁 稀有多金属成矿有关的 碱性花岗岩地球化学 年代学及 Hf 同位素研究 1 钱兵 1 高永宝 1 李侃 1 张照伟 2 周安顺 3 吴玉诗 QIANBing 1,GAOYongBao 1,LIKan 1,ZHANGZhaoWei 1,ZHOUAnShun 2 andwuyushi

More information

$% 年 撑#对矿床的构 造 背 景 没 有 深 入 研 究" 本 文 选 取 双 情况复杂#成矿条件优越" 尖子山银多 金 属 矿 床 深 部 %%%) 以 下 花 岗 斑 岩 样 区域层出露主要有石炭系$二叠系和白垩系" 品#开展锆石 a#p 年代学 研 究 和 球 化 学 特 征 研 石炭系火

$% 年 撑#对矿床的构 造 背 景 没 有 深 入 研 究 本 文 选 取 双 情况复杂#成矿条件优越 尖子山银多 金 属 矿 床 深 部 %%%) 以 下 花 岗 斑 岩 样 区域层出露主要有石炭系$二叠系和白垩系 品#开展锆石 a#p 年代学 研 究 和 球 化 学 特 征 研 石炭系火 第 & 卷"第 期 $% 年 & 月 O\f\O5/FjePf\;/IT \F X U &"F U < $% 内蒙古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年代学 ) 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顾玉超 $ 陈仁义 贾 " 斌 $ 鞠 " 楠 $ "U中国大学" 北京$ 球科学资源学院北京"%%%-#$U中国调查局沈阳调查中心辽宁沈阳"%%*# U中国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地!! 质 * 内早期闪长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 年 体冶父山岩体及 盆 地 内 部 几 十 个 大 小 不 同 的 岩 体 #图 #$庐枞盆地共有!E 个 侵入 体 出 露侵 入 体 分!! 区域地质特征 布受基底构造火 山 构 造 共 同 控 制呈 北 东 向 分

华!! 东!! 地!! 质 * 内早期闪长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 *#+ 年 体冶父山岩体及 盆 地 内 部 几 十 个 大 小 不 同 的 岩 体 #图 #$庐枞盆地共有!E 个 侵入 体 出 露侵 入 体 分!! 区域地质特征 布受基底构造火 山 构 造 共 同 控 制呈 北 东 向 分 第 卷 第 期华 东 地 质 年 月! "#"!$ ' " ( * 安徽庐枞盆地黄寅冲铅锌矿床闪长玢岩 锆石 +(*, 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李玉松 蔡晓兵 汪 晶 岳运华 张 舒 - 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 合肥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合肥 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合肥 -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 摘要 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重要的铁 铜 矿集区之一 盆地内早白垩世闪长玢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More information

鍺共軸井型 探测器

鍺共軸井型 探测器 王自磐 刘广山 卢 冰 张卫国 韩晓菲 用 谱方法测定了南极长城站附近特有生物群落栖息地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 地表沉积物中 和 平均比活度 分别为 和 同时测试了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沉积地层中放射性核素含量 利用其中 的 比活度 垂向变化特征 推演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地质历史年代 其中 柱样 时间跨度约为 年 据此计算了沉积速率为 并讨论了在南极特定条件下 放射性核素示踪对定年影响以及与区域现代气候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214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13,29(6) 古老的基底物质 同样 Nd 模式年龄也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和中 新元古代的基底岩石 关键词锆石 Pb 定年 ; 地球化学 ; 花岗质岩石 ; 三江杂岩带中图法分类号 P ;P 引言

2142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13,29(6) 古老的基底物质 同样 Nd 模式年龄也指示该地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和中 新元古代的基底岩石 关键词锆石 Pb 定年 ; 地球化学 ; 花岗质岩石 ; 三江杂岩带中图法分类号 P ;P 引言 1000 0569/2013/029(06) 2141 60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云南 三江 变质杂岩带多期花岗质岩浆事件及其 构造意义 王舫刘福来刘平华 WANGFang,LIFuLaiandLIPingHua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A1A25F484A203737372D323031355FBFD5C6F8BACDB7CFC6F820BFC5C1A3CEEFD6D0BDF0CAF4D4AACBD8B5C4B2E2B6A820B5E7B8D0F1EEBACFB5C8C0EBD7D3CCE5B7A2C9E4B9E2C6D7B7A8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A1A25F484A203737372D323031355FBFD5C6F8BACDB7CFC6F820BFC5C1A3CEEFD6D0BDF0CAF4D4AACBD8B5C4B2E2B6A820B5E7B8D0F1EEBACFB5C8C0EBD7D3CCE5B7A2C9E4B9E2C6D7B7A82E646F63>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标 准 HJ 777-2015 空 气 和 废 气 颗 粒 物 中 金 属 元 素 的 测 定 电 感 耦 合 等 离 子 体 发 射 光 谱 法 Ambient air and waste gas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emission -Determination of metal elements in ambient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