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小米文化源流



Similar documents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6-1-1極限的概念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 ch07

章節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前 言 民 主 黨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16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查 詢 股

簽 呈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untitled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Apr (chi)_Traditional

ART_RAE16_ticket_cn_p.1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Layout 1

第一章 緒論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4D F736F F 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xls

printing.indd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BSP 烤箱 - 封面-2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Chinese


???T????????

004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工 程 科 學 及 海 洋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材 料 科 學

取 食 多 樣 性 與 效 應

<4D F736F F D20B0EAA5C1A470BEC7BB50B0EAA5C1A4A4BEC7AF5AAFC5BD73A8EEA4CEB1D0C2BEADFBADFBC342BD73A8EEB1F8A4E5B9EFB7D3AAED A14B>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30332EAAFEA5F3A440A142A447A142A454A142A57CA147BEC7A5CDB14DB77EC3D2B7D3BEC7B2DFA661B9CF2E786C73>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月 30 日 81 把 非 主 流 變 主 流 將 推 向 舞 辦 楚 並 因 此 功 將 推 向 請 要 複 製 這 樣 經 驗 當 年 讓 舞 上 引 起 注 目 生 1942 年 現 職 珠 寶 牌 Chi ha paura... 共 同 辦 人 暨 總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2 2.1 A H ir@abchina.com 2

0040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化 學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

2 工 礦 衛 生 技 師 證 明 文 件 者 火 災 學 消 防 法 規 警 報 系 統 消 防 安 全 設 備 專 技 人 員 專 門 職 業 及 技 術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技 師 考 試 高 考 ( 專 技 ) 專 科 三 高 等 檢 定 相 當 類 科 及 格 者 四 消 防 設 備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sle cover 1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8,530 1,056 52% % % % % 1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 ,072 24,043 21,950 24,684 17,

機密                   編號:

life930106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1] [2]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 第 4 項 ) 第 1 項 及 第 2 項 投 資 抵 減 之 適 用 範 圍 核 定 機 關 申 請 期 限 申 請 程 序 施 行 期 限 抵 減 率 及 其 他 相 關 事 項, 由 行 政 院 定 之 行 為 時 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第 6 條 第 2 項 及 第 4 項 分

02_.PDF

文 ( 一 ) 閱 讀 理 解 英 語 數 學 社 會 自 然 及 國 文 ( 二 ) 語 文 表 達 等 各 科 此 外 嘉 義 區 則 另 外 單 獨 辦 理 測 驗 五 專 亦 有 辦 理 特 色 招 生 考 試 分 發 入 學, 與 高 中 高 職 分 開 辦 理, 但 成 績 同 樣 採

一、 資格條件: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目 錄 頁 1. 歡 迎 使 用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系 統 新 用 戶 新 用 戶 登 入 帳 戶 程 序 啟 動 網 上 預 約 面 談 訪 問 帳 戶 核 對 帳 戶 的 地 址 資 料

高 雄 市 政 府 頒 發 台 塑 公 司 儲 運 處 海 汙 防 治 優 良 感 謝 狀 #29 #30 李 永 得 副 市 長 ( 中 ) 與 海 洋 局 孫 志 鵬 局 長 ( 左 一 ) 在 6 月 12 日 於 市 政 會 議 上 頒 發 感 謝 狀 給 海 洋 團 隊 成 員, 本 公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性 別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Microsoft Word - _3_???????-Ch _???


教 師 相 關 ( 升 等, 依 業 務 需 002 交 通 管 科 評 鑑, 評 量, 徵,C031, 聘, 各 項 考 試 委 C051,C054, 員, 通 訊 錄 等 ),C057, C058,C063 各 項 會 議 紀 錄 依 業 務 需 C001,, 002,130 交 通 管 科 (

第 2 頁 理 由 現 行 計 劃 3. 現 時, 學 生 如 欲 在 考 試 費 減 免 計 劃 下 申 領 考 試 費 減 免, 必 須 符 合 以 下 資 格 - (a) 首 次 應 考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 下 稱 會 考 ) 1 或 香 港 高 級 程 度 會 考 ( 下 稱 高 考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Panal Paper_Overview _Chi_

【100年諮商輔導所應考科目】

第 二 章 基 本 法 是 協 調 內 地 與 香 港 地 區 法 律 衝 突 的 基 本 法 律 第 一 節 基 本 法 的 性 質 與 特 點 55 一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是 全 國 性 法 律 55 二 基 本 法 是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憲 法 性 的 法 律

一 業 務 內 容 本 公 司 依 郵 政 法 第 5 條 得 經 營 下 列 業 務 :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486,746, ,318,734, ,039,301,167

名 師 峻 堯 老 師 地 理 考 科 壹 前 言 ( 筆 者 對 於 指 定 考 科 的 界 定 ) ~

Microsoft Word - 附表二

題 目 : 箭 在 弦 上 -- 弓 箭 祕 密 再 探 究 摘 要 在 上 的 研 究 之 中, 我 們 列 舉 出 仍 未 探 討 的 題 目 及 問 題, 利 用 這 的 研 究 課 程 加 以 驗 證 在 實 驗 結 果 中 發 現, 加 入 箭 頭 有 助 於 落 點 的 集 中, 而 加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Transcription: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東 亞 小 米 文 化 源 流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Millet in East Asia 黃 樹 民 (Huang, Shu-min) 特 聘 研 究 員 兼 所 長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十 二 月

摘 要 本 文 以 小 米 為 切 入 點, 從 民 族 植 物 學 的 角 度, 探 討 早 期 農 業 在 東 亞 的 起 源 與 分 布 小 米 做 為 最 早 馴 植 的 作 物, 在 東 亞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農 業 發 展 中 佔 有 最 重 要 的 地 位 不 過, 由 於 小 米 一 詞 在 史 料 中 的 定 義 模 糊, 因 此 學 者 對 其 原 生 地 及 最 早 馴 植 的 地 點 有 所 爭 議, 指 出 的 可 能 範 圍 包 括 華 北 黃 土 高 原 朝 鮮 半 島 或 南 亞 次 大 陸 等 16 世 紀 以 後, 由 於 新 大 陸 農 作 品 種 的 傳 入, 逐 漸 取 代 了 小 米 在 東 亞 農 業 上 的 重 要 性 最 後, 本 文 從 民 族 誌 的 記 錄, 檢 視 台 灣 原 住 民 文 化 中 有 關 小 米 的 傳 說 種 植 和 釀 酒 關 鍵 字 : 小 米, 東 亞, 新 石 器 時 代, 黃 土 高 原, 台 灣 原 住 民 1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我 之 所 以 對 小 米 產 生 興 趣, 主 要 是 因 為 在 台 灣 原 住 民 傳 統 文 化 中, 小 米 佔 有 極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這 是 一 很 特 殊 的 文 化 傳 統, 少 見 於 東 亞 和 東 南 亞 地 區 的 其 他 原 住 民 群 體 小 米 的 生 產, 在 日 據 時 代 以 前, 是 原 住 民 日 常 生 活 中 最 重 要 的 食 物 基 礎, 幾 乎 佔 其 糧 食 生 產 的 半 數 以 上 更 重 要 的 是, 小 米 在 原 住 民 社 會 中 具 有 傳 統 宗 教 和 文 化 象 徵 的 意 義 譬 如 說, 小 米 酒 的 製 作 和 飲 用, 是 原 住 民 社 交 生 活 和 宗 教 儀 式 裡 不 可 或 缺 的 元 素 每 年 從 年 頭 至 年 底 的 歲 時 祭 典, 也 是 圍 繞 著 小 米 的 栽 種 培 植 與 收 穫 而 運 轉 這 個 文 化 傳 統 的 源 頭 是 那 裡, 有 助 於 我 們 瞭 解 台 灣 原 住 民 的 來 源 研 究 小 米 的 第 二 個 原 因, 是 基 於 我 個 人 對 農 業 農 村 社 會 的 興 趣 而 來 1970 年 代 我 在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讀 博 士 學 位 時, 正 值 農 民 社 會 (Peasant Societies) 的 研 究 熱 潮 在 此 潮 流 影 響 下, 我 也 一 頭 栽 進 這 個 研 究 領 域, 以 東 亞 的 農 民 社 會 為 研 究 對 象 研 究 東 亞 的 農 民 社 會, 自 然 也 會 關 心 其 主 要 作 物 所 以 除 了 小 米 外, 我 對 稻 米 的 種 植 也 很 感 興 趣 由 於 小 米 是 一 個 混 用 詞, 英 文 中 的 millet 亦 然, 其 實 包 括 許 多 截 然 不 同 的 種 屬, 一 般 人 也 泰 半 分 不 清 楚 不 同 種 屬 的 小 米, 常 予 混 淆, 所 以 我 認 為 值 得 以 小 米 為 主 題 做 一 回 顧, 加 以 釐 清 回 溯 東 亞 農 業 的 發 展 歷 史, 我 們 會 發 現 小 米 原 來 佔 有 極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它 是 東 亞 最 早 馴 植 的 作 物, 在 相 當 長 期 的 時 間 內 幾 乎 是 唯 一 的 主 要 農 作 物, 且 是 最 重 要 的 主 食 但 是, 後 來 小 米 的 種 植 逐 漸 被 從 外 界 引 進 的 作 物 所 取 代,16 世 紀 以 後 其 重 要 性 更 是 急 速 下 降 造 成 這 種 改 變 的 原 因 是 什 麼, 值 得 我 們 探 討 由 此 或 許 我 們 也 可 以 瞭 解 為 何 小 米 在 台 灣 原 住 民 文 化 中, 佔 有 難 以 取 代 的 重 要 性 在 進 入 討 論 主 題 之 前, 我 必 須 說 明 我 並 不 是 考 古 學 者, 也 不 是 植 物 學 者, 因 此 不 會 在 本 文 中 提 出 新 的 年 代 考 證, 或 認 證 新 的 小 米 品 種, 或 提 出 新 的 分 類 學 我 是 從 一 個 民 族 植 物 學 (ethnobotany) 的 角 度 出 發, 主 要 是 將 學 者 們 在 不 同 學 科 裡 發 展 出 來 的 見 解, 如 植 物 學 考 古 學 歷 史 學 民 族 學 語 言 學 等, 連 串 在 一 起, 讓 大 家 有 個 通 盤 的 瞭 解 底 下 簡 單 列 出 這 篇 文 章 的 其 它 主 要 分 節 : 第 二 節 : 生 物 種 屬 分 類 中 的 小 米 第 三 節 : 小 米 起 源 論 : 華 北 朝 鮮 半 島 或 印 度 第 四 節 : 小 米 在 農 業 中 地 位 的 改 變 第 五 節 : 小 米 在 台 灣 第 六 節 : 結 語 2

第 二 節 生 物 種 屬 分 類 中 的 小 米 一 般 俗 稱 的 小 米, 其 實 包 含 了 許 多 屬 性 不 同 分 類 歧 異 的 禾 本 科 草 類 由 於 其 結 實 甚 為 細 小, 約 一 毫 米 左 右, 一 般 人 也 無 法 區 分 差 異, 因 此 常 混 淆 在 一 起 譬 如 說, 中 國 古 書 上 所 提 到 的 粟 稷 黍, 就 經 常 無 法 分 辨, 且 其 使 用 詞 彙 經 常 前 後 不 一 致 但 是 這 個 問 題, 並 非 只 在 中 國 或 東 亞 才 有 在 南 亞 非 洲 大 陸 和 美 洲 大 陸, 很 早 就 普 遍 利 用 各 種 禾 草 所 結 的 籽 實 為 食 物, 同 樣 在 命 名 和 觀 念 上 也 經 常 出 現 混 淆 不 清 的 情 形 英 文 中 的 millet 就 和 中 文 的 小 米 一 樣, 包 含 了 多 種 屬 性 不 同 分 類 歧 異 的 禾 本 科 草 類 除 專 家 學 者 之 外, 一 般 人 也 不 會 加 以 區 分 表 一 生 物 種 屬 分 類 中 較 常 見 的 小 米 英 文 俗 名 中 文 俗 名 生 物 分 類 名 Foxtail millet 粟 Setaria italica (L.) Beauv. Broomcorn millet 黍 或 稷 Panicum miliaceum ( L.) Barnyard millet 湖 南 稷 子 Echinochloa frumentaceae (Roxb.) Link Browntop millet 多 枝 背 形 草 Brachiaria ramosa (L.) T.Q. Nguyen Pearl millet 珍 珠 粟 Pennisetum glaucum (L.) R. Br. 資 料 來 源 : 國 家 作 物 種 源 中 心 由 於 不 同 地 區 的 禾 本 科 種 屬 分 布 不 一 樣, 現 代 植 物 學 家 已 能 根 據 原 生 種 的 分 布, 和 考 古 遺 物 的 認 證, 逐 漸 釐 清 所 謂 小 米 的 分 類 起 源 和 傳 播 譬 如 說, 東 亞 最 常 見 的 馴 植 小 米 是 粟 (Setaria italica) 和 黍 或 稷 (Panicum miliaceum), 和 南 亞 及 非 洲 很 不 一 樣 而 珍 珠 粟 (Pennisetum glaucum) 則 是 較 晚 才 從 非 洲 經 印 度 傳 到 東 亞 一 般 而 言, 馴 植 的 農 作 物 與 其 野 生 的 近 親 會 有 形 態 上 和 特 質 上 的 差 異 譬 如, 野 生 的 谷 科 植 物 其 枝 莖 一 般 較 細 且 脆 弱, 為 了 要 達 到 傳 播 繁 衍 的 目 的, 在 成 熟 時 其 株 幹 可 能 因 種 籽 的 重 量 折 斷, 或 者 其 種 籽 會 自 動 脫 落, 入 土 繁 衍 但 對 種 植 作 物 的 史 前 農 夫 來 說, 過 早 脫 落 的 谷 粒, 會 增 加 收 穫 時 的 工 作 負 擔 因 此, 在 經 過 許 多 世 代 的 選 種 淘 汰 後, 就 會 逐 漸 培 養 出 枝 莖 較 結 實 或 較 短 矮 不 易 折 斷 或 種 籽 不 易 脫 落 的 品 種 這 樣 的 馴 植 作 物 品 種, 自 然 與 其 野 生 近 親 有 明 顯 的 不 同 (Fogg 1983; Lu 2006) 小 米 之 所 以 成 為 人 類 最 早 馴 植 的 農 作 物 之 一, 主 要 原 因 有 二 第 一 是 這 種 禾 本 科 3

草 類 植 物, 在 全 世 界 各 地 都 看 得 到 草 食 類 動 物 仰 賴 它 維 持 生 命, 雜 食 的 史 前 人 類 自 然 也 會 開 發 這 種 禾 草 籽 實 的 使 用 第 二, 禾 本 科 草 類 因 為 品 種 繁 多, 因 此 容 易 在 不 同 的 環 境 中 找 到 能 適 應 的 種 屬 不 論 是 在 乾 旱 的 中 亞 草 原 地 帶 或 華 北 黃 土 高 原, 或 是 溼 熱 的 南 亞 大 陸 乾 涼 的 東 非 高 原, 都 可 以 見 到 史 前 期 代 種 植 小 米 的 痕 跡 人 類 開 始 馴 植 野 生 植 物 或 餵 養 家 畜, 依 賴 農 牧 為 生 的 歷 史 並 不 長 若 是 說 人 類 的 老 祖 宗 從 六 百 萬 年 前 就 開 始 用 兩 腿 在 地 面 行 走, 即 所 謂 bipedalism, 並 可 稱 之 為 人 的 話, 其 後 的 百 分 之 九 十 九 的 時 間, 都 是 使 用 一 種 極 其 原 始 的 打 擊 方 式 (percussion methods), 來 製 造 主 要 的 工 具 : 石 器 這 種 打 擊 法 就 是 用 一 塊 石 頭 或 其 它 較 堅 硬 的 東 西, 如 鹿 角, 來 敲 打 另 一 塊 石 頭, 以 便 剝 製 出 有 銳 利 的 切 割 面 或 尖 鋒 的 石 片 這 段 漫 長 的 時 間, 在 考 古 學 上 即 稱 之 為 舊 石 器 時 代 (the Paleolithic, 大 約 六 百 萬 年 前 到 一 萬 兩 千 年 前 ) 和 中 石 器 時 代 (the Mesolithic, 大 約 一 萬 兩 千 年 到 一 萬 年 前 ) 經 過 這 麼 數 百 萬 年 的 實 驗, 我 們 的 老 祖 宗 終 於 在 大 約 一 萬 年 前 發 現 另 一 個 更 好 更 有 效 製 造 石 器 的 方 法, 即 是 用 一 塊 石 頭, 與 另 一 塊 石 頭 對 著 磨 這 種 磨 製 出 來 的 石 器, 較 打 製 的 石 器 有 更 平 滑 的 表 面 更 鋒 利 的 切 割 面 或 尖 鋒, 以 及 更 均 勻 對 稱 的 外 觀 這 個 打 製 石 器 方 式 的 改 變, 考 古 學 家 稱 之 為 新 石 器 時 代 (the Neolithic) 但 新 石 器 時 代 在 史 前 文 化 發 展 上, 卻 有 其 它 更 深 遠 的 意 涵 大 約 在 同 時, 除 了 打 製 石 器 方 法 的 改 變 外, 我 們 的 老 祖 宗 也 根 據 數 百 萬 年 累 積 起 來 的 經 驗 和 知 識, 開 始 干 預 其 周 遭 環 境 中 動 植 物 的 生 長 與 繁 殖 對 於 他 們 能 利 用 的 動 植 物, 他 們 就 以 人 為 的 方 法, 幫 助 其 生 長 繁 殖, 如 餵 養 與 保 護 家 畜, 或 種 植 與 培 育 特 定 作 物 反 之, 對 他 們 不 能 利 用 的 動 植 物, 則 以 驅 趕 消 滅 的 方 式, 減 少 其 生 長 繁 殖 因 此 在 史 前 史 上,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出 現, 也 同 時 意 指 農 業 畜 牧 的 開 始, 這 是 史 前 人 類 文 化 演 化 的 轉 捩 點 譬 如 說, 由 於 農 牧 業 的 出 現, 史 前 人 類 的 生 活 開 始 相 對 穩 定, 因 此 也 伴 隨 著 陶 器 製 品 的 出 現 這 些 工 藝 技 術 上 的 發 展, 不 僅 給 人 類 帶 來 物 質 生 活 上 革 命 性 的 轉 變, 而 且 對 整 個 人 類 社 會 的 生 活 方 式 也 引 起 根 本 的 改 變, 如 群 居 定 居 職 業 分 工, 和 城 市 的 出 現 因 此 也 有 考 古 學 者 也 稱 新 石 器 時 代 為 新 石 器 革 命 (The Neolithic Revolution)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來 臨, 給 史 前 人 類 文 化 和 社 會 生 活 的 發 展 帶 來 鉅 大 的 改 變 但 我 們 會 好 奇 的 問 : 人 類 在 什 麼 地 區 最 早 產 生 出 新 石 器 文 化? 換 言 之, 是 否 某 一 群 人 類 的 老 祖 宗, 在 某 一 特 定 時 間 地 點 發 明 了 磨 製 石 器 餵 養 牲 畜 種 植 作 物, 然 後 傳 播 到 世 界 各 地? 或 是 說, 在 不 同 地 區 的 史 前 人 群, 在 不 同 的 時 段, 分 別 發 明 或 發 現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各 種 特 質, 單 獨 建 立 其 特 殊 地 區 的 文 化 傳 統? 由 於 史 前 資 料 的 不 完 整, 學 者 對 此 問 題 尚 無 定 論 不 過 單 以 農 業 的 起 源 來 說, 現 在 一 般 為 大 多 數 學 者 所 接 受 的 看 法 是, 史 前 農 業 的 發 展, 至 少 有 三 個 不 同 的 起 源 地 4

西 南 亞 的 兩 河 流 域 ( 即 通 稱 Mesopotamia 的 兩 河 流 域 ): 大 約 始 於 10,000 BP; 其 主 要 作 物 是 大 麥 小 麥 東 亞 地 區 : 大 約 始 於 10,000 BP; 其 北 部 地 區 以 多 種 小 米 為 主, 南 部 地 區 則 以 稻 米 為 主 墨 西 哥 中 部 高 原 : 大 約 始 於 8,000 BP; 主 要 作 物 包 括 玉 米 和 小 米, 但 此 地 的 小 米 很 快 就 被 玉 米 所 取 代 而 遭 淘 汰 一 般 而 言, 學 者 們 在 考 察 某 個 地 區 是 否 為 某 種 農 作 物 的 起 源 地 時, 多 會 參 考 以 下 幾 種 証 據 第 一, 該 地 區 是 否 有 此 農 作 物 的 原 生 種 或 野 生 種 有 原 生 或 野 生 種 的 地 區, 該 作 物 自 然 較 有 機 會 被 當 地 居 民 使 用 並 加 以 馴 植 的 可 能 性 第 二, 從 考 古 遺 址 的 發 掘 中 能 否 找 到 該 作 物 的 遺 存, 如 碳 化 的 種 籽 莖 葉, 或 土 壤 中 的 花 粉, 都 可 以 顯 示 出 作 物 的 存 在 第 三, 從 考 古 遺 址 中, 是 否 能 找 出 間 接 証 據, 如 收 割 作 物 的 石 製 或 陶 製 鐮 刀, 處 理 作 物 的 石 臼 石 磨, 或 儲 藏 作 物 的 陶 罐 石 罐 等 有 了 這 層 理 解, 以 下 就 可 進 一 步 討 論 小 米 起 源 的 不 同 說 法 第 三 節 小 米 起 源 論 : 華 北 朝 鮮 印 度 小 米 的 起 源 一 : 華 北 中 國 古 籍 中 對 小 米 有 粟 稷 黍 等 不 同 名 稱 其 為 脫 殼 製 成 的 糧 食, 顆 粒 小, 直 徑 只 有 一 毫 米 左 右, 故 稱 之 為 小 米 小 米 品 種 繁 多, 有 白 紅 黃 黑 橙 紫 各 種 顏 色, 也 分 糯 性 與 非 糯 性 兩 大 類 中 國 北 方 黃 河 流 域, 有 許 多 原 生 種 小 米 的 繁 殖, 如 Setaria italica 和 Panicum miliaceum 小 米 是 古 代 中 國 最 主 要 的 糧 食 作 物, 從 歷 史 與 成 語 典 故 裡 可 見 一 斑 例 如, 夏 商 兩 代, 即 屬 於 粟 文 化 古 語 中 稱 國 家 為 社 稷 一 詞, 社 指 的 是 祭 神 的 地 方, 而 稷 指 的 是 小 米 換 言 之, 有 了 祭 神 的 地 方 和 有 小 米 可 吃, 就 可 以 建 立 國 家 了 另 外, 像 周 王 朝 的 祖 先 叫 后 稷, 也 就 是 統 管 小 米 的 領 袖, 其 重 要 性 自 然 可 知 中 國 最 早 的 酒 也 是 用 小 米 釀 造 的 小 米 在 中 國 北 方 俗 稱 穀 子 北 方 古 代 小 米 地 裏 的 雜 草 樣 子 非 常 像 穀 子, 尤 其 幼 苗 時 期, 叫 做 莠, 成 語 良 莠 不 齊, 就 是 由 此 產 生 中 國 考 古 學 家 最 近 在 內 蒙 古 赤 峰 市 挖 掘 出 興 隆 溝 遺 址 這 是 在 草 原 上 所 發 現 到 新 石 器 時 代 早 期 的 遺 址 從 遺 址 土 壤 的 浮 選 中, 發 現 粟 和 黍 等 栽 培 作 物 的 孢 粉, 其 中 黍 的 出 土 數 量 較 多, 共 計 約 1500 粒 粟 的 數 量 較 少, 僅 發 現 了 數 十 餘 粒 興 隆 溝 文 化 中 期 的 年 代 距 今 約 8000-7500 年 之 間 因 此, 這 一 發 現 成 為 目 前 確 定 的 在 中 國 北 方 地 區 發 現 的 最 早 栽 培 作 物 若 是 我 們 再 加 上 一 段 早 期 興 隆 溝 文 化 的 孕 育 階 段, 那 小 米 的 栽 培 就 大 約 起 源 於 一 萬 年 前 新 石 器 文 化 的 萌 芽 期 了 興 隆 溝 文 化 5

的 發 現, 更 改 變 了 傳 統 的 觀 點 早 年 一 般 學 者 認 為, 中 國 北 方 先 民 的 主 食 小 米 是 來 自 黃 河 流 域 但 興 隆 溝 遺 址 的 出 現, 似 乎 證 實 了 何 炳 棣 院 士 (1969) 和 張 光 直 院 士 (1959) 早 年 分 別 提 出 的 新 石 器 華 北 核 心 區 (The Nuclear Area of the Neolithic North China) 觀 點 即 史 前 華 北 農 業 的 發 展, 與 兩 河 流 域 或 尼 羅 河 印 度 河 流 域 不 一 樣, 並 不 是 在 底 漥 有 水 的 河 谷 或 沖 積 扇, 而 是 在 較 乾 旱 的 黃 土 台 地 或 高 原 上, 尤 其 是 黃 土 高 原 這 裡 一 方 面 有 多 種 的 原 生 小 米 種 屬, 包 括 Setaria italica 和 Panicum Miliaceum, 而 且 因 土 質 鬆 軟, 易 於 翻 掘, 再 加 上 能 從 土 層 底 部 藉 毛 細 管 作 用, 將 水 份 和 養 分 往 地 表 提 升, 維 持 土 地 生 產 力, 於 是 易 於 成 為 農 業 的 起 源 地 大 約 在 興 隆 溝 文 化 中 期 ( 即 7500-8000 BP), 華 北 平 原 的 磁 山 人 ( 河 北 ) 裴 李 崗 人 ( 河 南 ) 和 大 地 灣 人 ( 甘 肅 ), 也 從 Setaria italica 和 Panicum miliaceum 的 籽 實 中, 選 出 產 量 多 生 長 週 期 短 的 作 物, 也 就 是 粟 和 黍 或 稷 當 然, 也 有 可 能 是 這 些 人 從 興 隆 溝 人 那 裡 獲 得 使 用 草 類 籽 實 的 概 念, 而 在 自 己 的 生 活 環 境 中, 找 到 適 宜 成 為 作 物 的 種 屬 從 此, 在 秦 嶺 以 北 的 華 北 地 區, 小 米 的 種 植 便 擴 散 開 來 稍 後, 大 約 在 七 千 年 前, 長 江 下 游 杭 州 灣 的 河 姆 渡 人, 從 野 生 稻 中 培 植 出 了 秈 稻, 從 此 水 稻 就 在 南 方 繁 殖 起 來 ( 許 倬 雲,1981:113 頁 ) 到 新 石 器 中 期, 華 北 出 現 了 大 批 的 遺 址, 明 確 顯 示 出 當 地 史 前 人 類 已 經 發 展 出 長 期 定 居 的 農 耕 社 會 其 中 最 有 名 的 例 子, 就 是 西 安 附 近 的 半 坡 遺 址 這 個 遺 址 的 面 積 廣 達 五 萬 平 方 公 尺 半 坡 人 除 了 住 在 半 地 下 (subterranean) 的 泥 敷 住 房 外, 還 有 專 供 製 作 彩 陶 器 皿 的 窯 和 墓 葬 區 最 令 人 矚 目 的 更 是 在 住 房 中 儲 藏 小 米 的 陶 罐 據 學 者 的 估 計, 當 時 小 米 約 佔 半 坡 人 糧 食 的 六 成 左 右 圖 一 : 中 國 新 石 器 時 代 遺 址 (Chang and Xu 2005) 6

圖 二 : 磁 山 - 裴 李 崗 文 化 的 磨 製 石 鎌 刀 (Chang &Xu 2005) 圖 三 : 磁 山 - 裴 李 崗 文 化 的 石 磨 與 石 碾 棒 (Chang & Xu 2005) 7

圖 四 : 半 坡 出 土 的 彩 陶 容 器, 上 繪 有 魚 形 圖 案 (Chang & Xu 2005) 東 亞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發 展, 與 西 南 亞 另 一 個 重 要 的 差 別 是, 前 者 經 歷 的 時 間 比 較 長 西 南 亞 的 新 石 器 時 代 延 續 兩 三 千 年 後, 很 快 就 發 展 出 人 口 眾 多 的 城 市 和 國 家 體 8

制 但 在 東 亞, 新 石 器 時 代 卻 延 續 了 將 近 六 千 年 張 光 直 院 士 提 出 龍 山 形 成 期 的 觀 念 來 說 明 東 亞 新 石 器 時 代 晚 期 的 文 化 發 展 他 認 為 從 華 北 渭 汾 黃 三 河 流 域 的 新 石 器 中 期 文 化, 大 約 在 四 千 多 年 前 向 外 擴 散, 影 響 所 及 北 自 遼 河 平 原, 經 山 東 半 島 長 江 三 角 洲, 到 東 南 沿 海 珠 江 三 角 洲 及 台 灣, 形 成 有 地 區 特 色 的 文 化 互 動 圈 (The Sphere of Interaction) 大 約 與 此 同 時, 小 米 種 植 及 其 相 關 的 文 化 特 質 也 在 東 亞 地 區 傳 播 開 來, 成 為 各 地 的 主 食 圖 五 :2005 年 出 土 的 小 米 製 麵 條, 約 4000 BP(BBC News, October12, 2005) 小 米 的 起 源 二 : 朝 鮮 韓 國 學 者 認 為, 早 在 8000 年 前, 首 爾 附 近 的 漢 江 流 域 已 有 小 米 種 植 不 過 這 樣 的 說 法 尚 未 獲 得 考 古 證 據 的 支 持 朝 鮮 半 島 的 小 米 主 要 有 兩 種, 即 粟 (foxtail millet 或 Setaria italiaca) 和 稷 或 黍 (broomcorn millet 即 Panicum miliaceum), 和 中 國 華 北 的 品 種 相 同 早 年 考 古 學 者 大 都 認 為, 小 米 耕 種 大 約 是 在 4000 BP, 從 中 國 北 部 傳 播 到 朝 鮮 半 島 (Crowford 1992) 最 近 在 南 韓 南 部 Tongsamdong 的 發 掘 指 出, 當 地 出 土 的 粟 和 稷, 大 約 可 追 溯 至 6800-3700 BP 不 過, 由 於 這 些 出 土 的 花 粉 無 法 判 斷 是 野 生 或 馴 植 的 品 種, 因 此 未 能 視 為 明 確 的 證 據 但 是, 在 同 一 地 點 出 現 的 磨 製 石 鋤, 可 追 溯 至 5000 BP 這 似 乎 可 證 明 在 5000 BP 時 朝 鮮 的 小 米 已 屬 於 馴 植 的 農 作 物 (Crowford and Lee 2003) 儘 管 有 些 年 代 存 疑 的 證 據 還 待 釐 清, 但 我 們 可 以 推 測 早 在 5000 年 前, 朝 鮮 半 島 普 遍 已 有 小 米 種 植 除 小 米 為 主 的 農 作, 加 上 馴 養 的 豬 綿 羊 和 山 羊, 約 於 4000 年 前 從 中 國 北 部 傳 播 到 朝 鮮, 建 立 完 整 的 農 業 社 會 其 後, 水 稻 馴 植 和 青 銅 鑄 造 技 術 也 經 由 華 北 進 入 朝 鮮 而 在 3100 年 前 商 王 朝 滅 亡 後, 湧 進 朝 鮮 半 島 的 難 民, 可 能 在 這 些 物 種 技 術 的 移 植 中 扮 演 重 要 作 用 ( 羅 茲 墨 菲 2004) 9

圖 六 : 朝 鮮 半 島 地 圖 (Crawford and Lee 2003) 小 米 的 起 源 三 : 印 度 印 度 半 島 有 許 多 原 生 種 的 禾 本 科 草 類, 主 要 是 Paspalum scrobiculatum 和 Panicum sumatrense 等 的 品 種 由 於 小 米 直 至 今 天 在 印 度 農 業 上 都 還 佔 有 重 要 地 位, 因 此 在 1960 年 代 以 前, 有 些 學 者 認 為 印 度 是 小 米 種 植 的 起 源 地, 然 後 由 此 傳 播 到 東 亞 其 它 地 區 不 過 這 種 說 法, 近 來 已 少 為 學 者 接 受 主 要 有 幾 個 原 因 第 一, 從 考 古 學 的 證 據 看, 印 度 小 米 栽 植 的 歷 史 並 不 長, 大 約 只 有 5000 BP 第 二, 從 植 物 學 的 角 度 來 看, 印 度 禾 本 科 原 生 種 草 類, 不 但 和 東 亞 種 屬 不 一 樣, 而 且 和 非 洲 的 也 很 不 同, 甚 至 有 幾 種 如 Pennisetum Eleusine 和 Sorghum, 都 並 非 本 地 原 生 種, 似 乎 都 是 從 非 洲 引 進 (Weber 1998) 以 下 表 列 印 度 主 要 的 小 米 種 屬 和 分 類, 以 及 可 能 開 始 馴 植 的 時 間, 透 過 這 種 多 元 的 證 據, 應 該 可 以 解 決 此 一 紛 爭 甚 久 的 學 術 問 題 10

圖 七 : 印 度 半 島 地 圖 印 度 半 島 原 生 種 屬 ( 大 約 開 始 馴 植 的 年 代 ): Paspalum scrobiculatum (5000 BP) Panicum sumatrense (3700 BP) 非 洲 引 進 種 屬 : Pennisetum typoides (3900 BP) Eleusine coracana (4500 BP) Sorghum bicolor (4000 BP) 東 亞 引 進 種 屬 : Setaria italica (4400 BP) Panicum miliaceum (3900 BP) Enchinochloa colona (3900 BP) 引 自 : Steven Weber (1998) 11

關 於 東 亞 小 米 (Panicum miliaceum) 是 否 起 源 於 印 度 的 爭 議, 何 炳 棣 院 士 很 早 就 指 出 該 作 物 在 梵 語 中 是 cinaka, 而 梵 語 中 帶 有 cheena,cina 等 字 首 的 詞, 均 是 指 中 國, 如 桃 子 是 cinani 即 來 自 中 國 的 水 果, 而 梨 子 是 cinarajaputra, 即 來 自 中 國 的 王 子 (Ho 1969) 換 言 之, 何 院 士 是 從 語 源 學 中 找 出 另 一 種 證 據, 來 說 明 Panicum miliaceum 實 際 上 是 起 源 於 中 國 然 後 傳 播 到 印 度, 而 非 從 印 度 起 源 而 後 傳 到 中 國 第 四 節 : 小 米 在 農 業 中 地 位 的 改 變 從 地 質 地 貌 氣 候 土 壤 古 植 物 等 各 學 門 研 究 的 觀 點 和 初 步 綜 合 結 論, 可 說 明 在 近 一 百 萬 年 來 的 更 新 世 (Pleistocene) 時 期, 中 國 華 北 黃 土 高 原 的 基 本 特 色 為 乾 旱 但 由 於 黃 土 的 特 殊 性 質, 加 上 多 種 的 禾 本 科 原 生 草 類, 讓 當 時 的 史 前 人 類 有 充 份 的 機 會 採 集 利 用 各 種 野 草 籽 實 其 後 在 大 約 一 萬 年 前, 人 類 更 開 始 實 驗 馴 植 某 些 選 定 的 草 類, 如 Setaria italica 和 Panicum mliaceum, 使 這 裡 成 為 東 亞 農 業 的 起 源 地, 異 於 其 他 古 文 明 發 源 於 兩 河 尼 羅 河 和 印 度 河 的 沖 積 平 原 根 據 中 國 古 代 文 化 史 中 的 植 被 資 料, 可 看 出 黃 土 高 原 和 平 原 上 最 普 遍 的 植 物 是 耐 旱 耐 鹽 鹼 的 蒿 屬 和 藜 屬 而 這 也 是 上 述 禾 本 科 草 類 適 於 生 長 的 地 方 所 以 一 直 到 新 石 器 晚 期, 小 米 生 產 仍 是 華 北 的 主 要 糧 食 基 礎 但 小 米 的 栽 培 相 較 於 其 它 作 物 如 大 小 麥 或 稻 米 等, 由 於 單 位 產 量 較 低, 而 且 加 工 工 序 較 大, 較 不 佔 優 勢 所 以 在 史 前 人 類 從 黃 土 高 原 往 外 擴 散, 進 入 雨 量 較 多, 或 生 長 季 節 更 長 的 地 區 時, 就 有 可 能 發 展 出 其 他 的 農 作 物 華 南 的 水 稻 生 產 雖 然 可 追 溯 至 8000 BP, 但 在 水 利 灌 溉 未 發 達 前, 只 能 在 少 數 河 谷 或 低 窪 地 區 種 植, 無 法 完 全 取 代 小 米 的 重 要 性 大 小 麥 是 從 西 南 亞 傳 入 的 作 物, 大 約 是 在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晚 期, 大 約 在 4000 BP 不 過 關 於 這 點, 學 者 們 也 有 不 同 意 見 以 大 麥 而 言, 四 川 西 部 山 區 也 有 原 生 種, 因 此 有 可 能 是 當 地 獨 立 馴 植, 而 非 從 西 南 亞 引 進 (Crowford 1992) 此 外, 華 北 小 麥 的 種 植 是 華 北 式 冬 麥, 而 不 是 兩 河 式 春 麥 這 反 映 出 兩 個 地 區 雨 量 分 布 不 一 樣, 冬 麥 是 為 因 應 華 北 地 區 的 氣 候 雨 量 所 發 展 出 來 的 特 殊 種 植 方 式 不 過, 無 論 如 何, 大 小 麥 的 出 現, 在 水 分 稍 足 的 東 亞 地 帶 很 快 地 就 取 代 小 米 同 樣 的 替 代 性 作 物, 也 包 括 水 稻 歷 史 上 記 載 在 宋 真 宗 時, 朝 廷 就 曾 下 令 從 當 今 越 南 中 部 的 占 城 (Champa) 引 進 生 長 季 節 較 短, 只 要 一 百 天 即 可 收 穫 的 占 米 這 種 短 期 耕 作 稻 米, 約 於 公 元 九 百 多 年 前 往 華 北 擴 展, 在 水 分 充 足 的 區 域 也 逐 漸 取 代 小 米 的 種 植 但 真 正 直 接 影 響 到 東 亞 小 米 生 產 的, 是 在 十 六 世 紀 以 後, 所 引 進 能 適 應 乾 旱 或 貧 瘠 地 區 生 長 的 新 大 陸 農 作 品 種, 如 玉 米 番 薯 花 生 等, 更 進 一 步 大 規 模 地 取 代 了 小 米 從 此 之 後, 東 亞 小 米 生 產 量 節 節 下 降, 除 了 在 偏 遠 或 極 度 乾 旱 的 地 區 之 外, 大 都 為 玉 米 番 薯 所 取 代 在 整 體 糧 食 結 構 上, 其 重 要 性 也 持 續 下 降 譬 如 說 到 了 21 世 紀, 中 國 所 生 產 的 小 米, 在 全 球 的 產 量 中, 已 是 微 不 足 道 各 地 小 米 12

生 產 的 規 模 詳 情 可 見 下 表 目 前 主 要 生 產 小 米 的 地 區 是 印 度 ( 西 部 乾 旱 區 ) 和 西 非, 如 Cameron Chad Mali Niger Nigeria Senegal 等 國, 主 要 做 為 食 糧 用 Major Millet Producers and Production Level, 2005 Country Area Harvested (1,000 HA) Production (1,000 MT) Average Production Burkina Faso 1,250 1,100 0.88 Cameron 525 575 1.10 Chad 1,650 870 0.53 China 900 1,800 2.00 India 10,500 9,810 0.93 Mali 1,800 1,700 0.94 Niger 5,200 2,550 0.49 Nigeria 5,850 6,200 1.06 Russia 500 450 0.90 Senegal 850 520 0.61 Sudan 2,850 600 0.21 圖 八 : 世 界 主 要 小 米 生 產 國 ( 美 國 農 業 部 2007 年 ) 第 五 節 小 米 在 台 灣 本 島 的 原 住 民 小 米 種 植, 若 依 張 光 直 院 士 (2004) 的 分 析, 可 視 為 是 龍 山 形 成 期 一 個 地 區 文 化 的 發 展, 其 中 包 括 了 仰 韶 文 化 龍 山 文 化 與 華 邊 文 化 (Hoabinhian Culture) 交 錯 影 響 下 的 各 種 成 分 ( 張 光 直 2004; 另 可 參 考 Fogg 1983) 最 近 在 南 科 遺 址 發 掘 出 全 台 至 今 唯 一 的 一 批 史 前 (4500BP) 碳 化 的 小 米 穀 粒, 有 數 千 顆 之 多 主 持 發 掘 的 臧 振 華 教 授 表 示, 這 批 小 米 的 遺 存, 可 能 很 難 藉 由 抽 取 DNA 來 鑑 定 其 種 屬, 目 前 只 能 做 形 態 學 的 比 對 (Tsang 2005) 此 外, 在 台 灣 龍 山 文 化 遺 址 13

( 約 3000-4000 BP) 所 發 現 的 陶 片 中, 也 有 小 米 的 印 痕, 但 其 種 屬 不 詳 近 時 法 國 語 言 學 者 Laurent Sagart 對 台 灣 原 住 民 及 其 小 米 文 化 的 起 源 提 出 一 個 大 膽 的 建 議 : 大 約 在 8,500 至 7,500 年 前, 黃 河 流 域 中 段 種 植 粟 (Setaria) 黍 ( Panicum) 和 稻 米 的 農 村 社 區 已 出 現 我 認 為 這 些 農 民 所 使 用 的 語 言 是 古 漢 藏 南 島 語 (Proto Sino-Tibetan-Austranesian) 其 後 由 於 人 口 的 增 長, 這 些 人 沿 著 黃 河 向 上 下 游 擴 張, 分 出 東 西 兩 支 語 系 向 西 發 展 的 這 支, 在 黃 河 中 上 游 地 區 逐 漸 形 成 古 漢 藏 語 族 (Proto Sino-Tibetan), 其 後 代 繼 續 往 南 及 往 西 擴 張 向 東 發 展 的 這 支, 在 黃 河 下 游 和 淮 河 流 域 適 應 較 濕 熱 的 環 境 大 約 在 7,000 年 到 5,500 年 前, 種 植 稻 米 和 小 米 大 約 在 5,500 年 前, 其 中 一 支 到 達 台 灣, 而 其 語 言 又 分 化 為 現 代 的 各 種 南 島 語 (Sagart 2005: 173) 換 言 之, 他 認 為 漢 藏 語 族 與 南 島 語 族 有 許 多 文 化 同 質 性 (cultural unity), 包 括 史 前 農 業 的 發 展 不 過, 這 樣 的 說 法, 目 前 仍 有 許 多 爭 議, 聊 備 一 格 做 參 考 近 代 對 台 灣 小 米 種 植 曾 做 過 民 族 植 物 學 研 究 的, 主 要 是 美 國 學 者 Wayne Fogg (1983) 他 在 1975 年 於 本 島 各 原 住 民 地 區 做 過 有 系 統 的 研 究, 指 出 台 灣 的 小 米 包 括 粟 (Seteria italica) 和 稷 或 黍 (Panicum miliaceum), 但 以 前 者 為 主 S. italica 是 由 S. viridis 馴 植 而 來, 並 可 分 非 糯 性 ( 十 四 種 ) 與 糯 性 ( 四 種 ) 二 類 此 外, 他 還 指 出 : 臺 灣 本 島 山 區 原 住 民 的 小 米 種 植, 以 刀 耕 火 種 為 主 在 日 據 時 代 引 進 水 稻 以 前, 小 米 佔 原 住 民 食 糧 的 百 分 之 五 十, 其 餘 是 以 塊 根 類 ( 芋 頭 番 薯 ) 旱 稻 和 玉 米 組 成 刀 耕 火 種 的 輪 序 如 下 : 第 一 年 種 小 米, 第 二 年 地 力 漸 退 時 改 種 旱 稻, 第 三 年 再 改 種 玉 米 第 四 年 再 種 一 次 蕃 薯 後, 就 讓 農 地 休 耕, 約 十 年 後 地 力 恢 復, 就 可 再 重 新 輪 過 最 後 他 指 出, 本 島 山 區 的 小 米 種 植, 由 於 原 住 民 具 有 豐 富 的 知 識, 包 括 選 種 育 苗 防 鳥 除 蟲 害 等 方 法, 可 謂 是 成 熟 馴 植 式 而 蘭 嶼 的 達 悟 族 小 米 種 植, 因 缺 少 這 些 配 套 知 識, 可 稱 之 為 初 始 馴 植 式 台 灣 小 米 通 常 種 植 於 山 坡 地, 種 植 時 期 集 中 於 春 作, 由 於 施 肥 不 當 缺 乏 灌 溉 及 受 鳥 害 之 影 響, 致 使 產 量 普 遍 低 落, 加 以 山 地 鄉 人 口 外 流, 種 植 面 積 銳 減 民 國 50 年 間 小 米 栽 培 面 積 約 6,000 公 頃, 但 逐 年 漸 少, 至 民 國 88 年 種 植 面 積 只 剩 約 250 公 頃, 產 量 約 500 公 噸, 以 屏 東 及 台 東 二 縣 栽 培 較 多 ( 行 政 院 農 業 委 員 會 農 糧 署 ) 在 傳 統 原 住 民 社 會 中, 小 米 從 播 種 到 收 割, 需 舉 行 許 多 繁 瑣 的 祭 儀 但 近 代 因 漢 人 日 本 人 的 影 響, 原 住 民 逐 漸 放 棄 小 米 改 種 水 稻, 傳 統 的 歲 時 祭 儀 也 跟 著 改 變 為 延 續 小 米 文 化 的 精 神, 卑 南 文 化 公 園 曾 舉 辦 小 米 播 種 活 動, 以 期 恢 復 傳 統 耕 作 祭 儀 文 化, 復 振 傳 統 小 米 在 傳 統 原 住 民 社 會 中, 除 了 是 重 要 的 糧 食 之 外, 在 社 會 生 活 與 祭 儀 活 動 中, 也 扮 演 著 舉 足 輕 重 的 角 色, 是 農 業 祭 儀 的 核 心, 象 徵 家 庭 的 財 富 小 米 也 具 有 宗 教 意 義, 所 有 農 耕 祭 儀 都 與 小 米 有 關, 尤 其 是 小 米 酒, 它 是 各 族 祭 典 儀 式 不 可 或 缺 之 物 14

布 農 族 與 小 米 有 關 的 祭 祀 ( 徐 韶 仁 1989) 小 米 在 原 住 民 社 會 的 傳 說 以 下, 就 台 灣 原 住 民 民 族 誌 所 記 載 與 小 米 起 源 有 關 的 神 話, 引 用 數 則, 來 說 明 其 可 能 意 義 布 農 族,Ibaho 社 : 昔 日, 有 鼠 一 頭 攜 粟 至, 祖 先 等 以 此 粟 播 於 一 尺 方 之 地 中 當 時, 粟 一 粒 可 養 活 數 人, 稱 之 為 粟 之 王 其 形 稍 大, 帶 長 毛, 能 發 號 施 令, 命 令 出 穗 較 遲 之 粟 早 日 出 穗 每 當 風 和 日 麗 之 日, 各 穗 出 齊, 此 王 必 走 告 世 人 趕 緊 收 刈, 貯 於 穀 倉 內 如 此 王 離 開, 翌 年 定 必 為 凶 年 最 初 搗 粟 之 法 係 用 手 揉, 後 來 以 木 剞 凹 作 臼 搗 之 15

從 前 一 粒 粟 可 供 數 口 之 家 - 一 日 之 食 用 足 足 有 餘, 餘 留 之 粟 粒 均 置 於 石 垣 內 排 灣 族, 牡 丹 路 社 犬 竹 高 社 Atudasu 社 Masirigi 社 Supaiwan 社 : 搗 粟 係 妙 齡 少 女 之 事 各 部 落 每 至 初 更, 即 聞 Bokubokubon Bokubokubokubon Bokubokubon Bokubokubokubokubon 有 節 拍 之 搗 粟 聲 青 男 子 受 此 節 拍 之 引 召, 遂 群 集 各 自 合 意 之 少 女 前, 助 其 搗 粟 他 們 之 間 芝 交 際 頗 為 清 白, 於 結 婚 前 除 間 或 有 相 擁 跳 舞 之 事 外, 別 無 其 它 行 為 某 日, 天 降 粟 於 人 間 人 類 不 知 此 為 何 物, 拾 三 粒 而 煮 之, 突 然 膨 脹, 充 塞 全 室 ; 遂 以 一 粒 或 半 粒 煮 之, 亦 可 供 數 口 之 家 一 日 之 食 糧 而 有 餘 每 於 長 途 涉 獵 時, 僅 攜 數 粒 即 已 足 當 時 有 一 妊 婦, 性 懶, 乃 將 數 粒 之 粟 同 時 投 入 熱 湯 中 煮 之 因 膨 脹 過 速, 此 婦 遂 被 壓 斃 自 此 以 後, 此 粟 已 不 復 再 有 邵 族,Kadeboru 社 : 昔 有 一 人 於 挖 掘 山 竽 時, 發 現 所 掘 之 穴 次 第 變 大 一 時 好 奇 心 起, 遂 架 梯 爬 入 穴 內 行 不 數 步, 此 穴 突 然 開 朗, 見 有 一 華 貴 之 大 夏 聳 立 其 間 ; 內 住 有 一 老 人 名 Tamuunai 老 人 見 生 人, 大 怒, 責 其 為 何 如 此 唐 突 此 人 自 稱 Kanapu, 因 掘 山 竽 誤 闖 入 此 室, 希 能 原 諒 老 人 聞 言 後, 不 再 介 意, 反 領 其 至 另 一 室, 取 餅 與 之 Kanapu 初 不 知 此 珍 品 為 何 物, 待 老 者 解 釋 為 係 用 粟 作 成 之 餅 後, 嚼 之, 味 果 甘 美, 乃 商 親 請 老 人 授 與 粟 種 歸 時, 便 攜 返 大 角 豆 及 木 豆 種 子 今 日 每 於 粟 祭 時, 必 遙 祭 Tamuunai 老 人, 藉 以 懷 念 其 授 粟 之 恩 德 鄒 族,Kadeboru 社 : 相 傳, 於 Ruboan 地 方 有 一 株 大 榕 樹, 其 根 蔓 延 至 紅 頭 嶼, 見 嶼 上 居 民 均 煮 一 種 名 Pusira-ku 之 種 子 ( 係 粟 之 一 種 ) 而 食 之 婦 人 遂 以 此 種 子 置 於 陰 部 內 攜 歸, 誰 知 於 中 途 放 尿 時, 將 其 流 失 後 有 一 男 人, 再 度 經 紅 頭 嶼 將 粟 置 於 陰 莖 內 攜 歸, 此 為 粟 之 始 也 賽 夏 族, 大 隘 社 : 從 前, 人 人 均 食 草 根 樹 皮 生 果 為 生 一 日, 有 一 匹 狐 狸 於 崖 下 大 解 ; 樹 日 後, 一 草 自 其 糞 便 中 發 芽 生 長 待 長 成 後, 味 頗 甘 美 ; 遂 將 種 子 分 發 與 各 部 落 栽 植, 此 即 今 日 所 謂 之 粟 賽 夏 族,Garawan 社 : 昔 有 一 男 孩 投 石 於 高 空 飛 翔 之 小 鳥, 突 自 鳥 喙 內 掉 下 一 物 拾 起 栽 培 之, 即 為 美 味 之 粟 當 時 一 粒 粟 能 收 穫 約 二 斗 之 實, 居 民 莫 不 以 得 此 珍 物 而 欣 喜 阿 美 族, 奇 密 社 : 昔 有 一 名 Nakao 者, 居 於 Ragasan 某 日, 突 覺 耳 朵 發 癢, 聽 覺 不 明 ; 遂 以 手 挖 之, 見 一 粒 小 圓 物 掉 落 地 上 數 月 後 於 該 處 長 出 一 株 小 草, 並 結 成 一 連 串 之 實, 取 一 粒 於 鍋 中 煮 之, 因 膨 脹 過 速, 此 鍋 為 之 破 裂 ; 切 為 數 片 後 煮 之, 滿 鍋 子 均 為 甘 美 16

之 飯 此 即 粟 是 也 布 農 族, 巒 社 : 昔 有 一 男, 步 行 至 某 一 不 知 名 之 地 方, 見 一 家 門 前 晒 有 小 豆 種 子, 擬 乘 機 偷 此 種 子 歸 一 時 計 上 心 來, 乃 取 一 粒 置 於 陰 莖 之 包 皮 內 ; 卻 因 步 行 不 便, 致 被 其 家 人 發 現 經 搜 查 全 身, 未 有 所 獲, 遂 得 釋 歸 部 落 內 之 有 小 豆, 係 自 此 時 開 始 至 於 落 花 生 種 子, 係 由 一 小 鳥 埋 於 旱 田 中, 後 發 芽 結 實 以 其 味 美, 遂 廣 事 栽 培 之 旱 稻 之 傳 入 : 往 古, 傳 入 之 穀 物 僅 為 粟 黍 及 四 國 椑 而 已 世 人 之 有 陸 稻 係 晚 近 之 事, 是 故 先 住 民 等 欠 缺 稻 之 祭 典 相 傳 稻 種 之 傳 入, 係 由 一 鼠 銜 歸 而 置 於 先 住 民 之 床 下 被 發 現 者 世 人 因 不 知 何 物, 於 旱 田 中 試 行 栽 種, 採 其 實 煮 之, 其 實 較 粟 更 甘 美, 遂 廣 予 栽 培 之 ( 以 上 均 節 譯 自 臺 灣 蕃 族 志 ) 從 上 面 的 神 話 中, 可 看 出 原 住 民 大 都 是 從 外 界 取 得 小 米 的 種 籽, 並 從 一 開 始 便 有 豐 碩 的 收 穫 但 其 後 由 於 某 些 原 因, 小 米 的 風 光 不 再, 產 量 大 減 但 做 為 其 主 要 的 食 糧, 原 住 民 仍 對 小 米 心 圖 感 激, 隨 時 感 念 給 予 他 們 生 存 基 礎 的 這 種 作 物, 因 而 將 其 穿 插 在 歲 時 祭 典 之 中 第 六 節 結 語 台 灣 原 住 民 的 小 米 文 化, 是 根 植 於 東 亞 地 區 的 原 生 農 業 文 明, 有 著 悠 久 的 歷 史 傳 承 而 這 個 小 米 種 植 傳 統, 似 乎 在 很 早 以 前, 約 四 五 千 年 前, 就 已 在 台 灣 原 住 民 文 化 中 發 育 滋 長 其 後, 當 東 亞 地 區 受 到 外 來 引 進 農 作 物 的 衝 擊 下, 原 有 的 小 米 種 植 已 逐 漸 被 新 作 物 所 取 代 時, 惟 有 台 灣 原 住 民 社 會 還 保 有 豐 富 完 整 的 小 米 文 化 傳 統 此 外, 從 當 代 台 灣 原 住 民 小 米 文 化 的 傳 說 中, 也 可 以 耙 梳 出 他 們 曾 經 生 活 在 極 為 肥 沃 豐 饒 的 地 境 中 只 不 過 歷 代 受 到 外 族 的 壓 迫, 才 被 迫 遷 徙 到 貧 瘠 的 山 區 而 對 小 米 文 化 的 執 著, 是 維 繫 原 住 民 文 化 傳 統 的 主 要 軸 心 當 代 台 灣 原 住 民 社 會 大 力 推 動 種 植 小 米 和 重 建 與 小 米 有 關 的 宗 教 儀 式, 就 是 原 住 民 文 化 復 振 重 建 自 我 認 同 的 契 機 參 考 文 獻 王 啟 柱,1994 中 國 農 業 起 源 與 發 展 - 中 國 農 業 史 初 探 ( 上 下 册 ) 台 北 : 渤 海 堂 文 化 公 司 17

何 炳 棣,1969 黃 土 與 中 國 農 業 的 起 源 香 港 : 中 文 大 學 出 版 社 吳 田 泉,1993 台 灣 農 業 史 台 北 : 自 立 晚 報 出 版 社 徐 雅 慧,2006 布 農 族 的 小 米 文 化 生 態 學 研 究 : 以 南 投 望 鄉 部 落 為 例 中 原 大 學 文 化 資 產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徐 韶 仁,1989 布 農 族 之 祭 儀 歌 舞 劉 斌 雄 胡 台 麗 主 編 台 灣 土 著 祭 儀 及 歌 舞 民 俗 活 動 之 研 究 續 篇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許 倬 雲,1981 步 入 文 明 : 中 國 文 化 的 發 展 故 宮 季 刊,16.1:27-29 陳 文 德 黃 宣 衛 ( 編 ),2007 蕃 族 調 查 報 告 書, 第 一 册 ( 台 灣 總 督 府 臨 時 台 灣 舊 慣 調 查 會 ) 台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民 族 學 研 究 所 張 光 直,1959 中 國 新 石 器 時 代 文 化 斷 代 中 央 研 究 院 歷 史 語 言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30 本 張 光 直,2004 論 中 國 文 明 的 起 源 文 物 2004 年 第 一 期,73-82 頁 Chang, Kwang-chih and Xu Pingfang, eds. 2005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n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Cowan, Wesley & Patty Jo Watson, eds. 1992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Crawford, Gary W., 1992 Prehistoric Plant Domestication in East Asia. In Wesley Cowan & Patty Jo Watson, eds.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Crawford, Gary W. & Gyoung-Ah Lee, 2003 Agricultural Origins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tiquity, 77: 87-95. Fogg, Wayne H., 1983 Swedden Cultivation of Foxtail Millet by Taiwan Aborigines: A Cultural Analogue of the Dmoestication of Setaria italica in China. In David Keightley, e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o, Ping-ti 1969 The Loess and the Origi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LXXV, No. 1, pps1-36. Lu, Tracey L.D. 2006 The Occurrence of Cereal Cultivation in China. Asian Perspectives, Vol. 45, No. 2: 129-157. 18

Sagart, Laurent 2005 Sino-Tibetan-Austranesian : an undated and improved argument. In Laurent Sagart, Roger Blemch and AliciaSanchez-Mazas, eds. The Peopling of East Asia: Putting together archaeology, linguistics and genetic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Curzon. Pps. 161-176. Tsang, Cheng-hwa 2005 Recent discoveries at the Tapenkeng culture sites in Taiwan: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blem of Austranesian origins. In Laurent Sagart, Roger Blemch and AliciaSanchez-Mazas, eds. The Peopling of East Asia: Putting together archaeology, linguistics and genetic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Curzon. Pps. 63-73. Weber, Steven 1998 Out of Africa: the Initial Impact of Millets in South Asia. Current Anthropology, 39: 267-274.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