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的 原 理 和 方 式, 與 文 學 創 作 的 神 思 過 程, 有 著 共 享 的 地 方 本 文 嘗 試 從 這 個 共 享 元 素 切 入, 對 大 洞 真 經 存 思 修 煉 的 記 述, 以 文 學 意 象 理 論 加 以 分 析 闡 發, 期 望 對 上 清 派 的 修 煉 思



Similar documents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6-1-1極限的概念

Microsoft Word doc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Microsoft Word - ch07

桃園市104年國民中學新進教師甄選各校複試方式及需求表

16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Apr (chi)_Traditional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章節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1. 主 工 具 列 的 視 窗 搜 尋 器 直 接 輸 入 點 擊 主 選 單 證 券 專 區 下 單 特 殊 下 單 2121 證 券 簡 易 下 單 畫 面 說 明 1. 下 單 區 2. 個 股 行 情 資 訊 與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前 言 民 主 黨 施 政 報 告 建 議 書 民 主 黨 立 法 會 議 員 二 零 零 九 年 九 月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查 詢 股

實德證券網上交易系統示範

目 錄 壹 題 目 1: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玉 井 芒 果 乾 禮 盒 )... 3 貳 題 目 2: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紅 磚 布 丁 精 選 禮 盒 )... 5 參 題 目 3: 新 增 商 品 ( 商 品 名 稱 為 晶 鑽 XO 醬 禮 盒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Layout 1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100 學 年 度 科 技 校 院 四 年 制 及 專 科 學 校 二 年 制 日 間 部 聯 合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各 校 系 科 組 學 程 總 成 績 統 計 表 ( 一 般 生 ) 類 別 代 碼 學 校 名 稱 系 科 組 學 程 名 稱 01 機 械 066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ART_RAE16_ticket_cn_p.1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printing.indd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27 中 國 海 洋 大 學 山 東 52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8 南 京 理 工 大 學 江 蘇 53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星 級 中 國 高 水 準 大 學 29 西 南 交 通 大 學 四 川 55 行 業 特 色 研 究 型 四

<4D F736F F 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教 師 相 關 ( 升 等, 依 業 務 需 002 交 通 管 科 評 鑑, 評 量, 徵,C031, 聘, 各 項 考 試 委 C051,C054, 員, 通 訊 錄 等 ),C057, C058,C063 各 項 會 議 紀 錄 依 業 務 需 C001,, 002,130 交 通 管 科 (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BSP 烤箱 - 封面-2

2 2.1 A H ir@abchina.com 2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Microsoft Word - MOODLE990201\266i\266\245\244\342\245U )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untitled

DataWindow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Chinese

「家加關愛在長青」計劃完成表現及評估報告

簽 呈

CHRISTIAN ALLIANCE CHENG WING GEE COLLEGE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中 國 大 陸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之 初 探 專 題 研 究 壹 前 言 貳 老 年 人 力 就 業 問 題 理 論 與 文 獻 檢 閱 1 首 都 經 濟 貿 易 大 學 學 報 (

sle cover 1

教育實習問與答:

e-Submission System Quick Reference Guide for Publication Related Matters (Chinese version)

0040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機 械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化 學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

101年度社會福利方案 網路線上操作手冊

xls

( 二 ) 資 格 考 試 之 方 式 : 1. 筆 試 : 圖 書 資 訊 學 檔 案 學 或 出 版 與 數 位 科 技 ( 三 科 選 考 一 科 ), 考 試 時 間 3 小 時 筆 試 分 數 以 70 分 為 及 格, 如 不 及 格, 且 修 業 年 限 尚 未 屆 滿 者, 得 於

連江縣政府所屬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草案)

期交所規則、規例及程序

0042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工 程 科 學 及 海 洋 工 程 學 系 國 文 x1.00 英 文 x1.00 數 學 甲 x1.00 物 理 x1.00 化 學 x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材 料 科 學

壹、組織編制 代碼:C0101意見反映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PowerPoint 簡報

瑞興銀行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四 資 格 考 試 ( 一 ) 本 所 學 生 修 畢 先 修 課 程 及 共 同 必 修 課 程 之 圖 書 資 訊 學 研 討 或 檔 案 學 研 究 ( 依 組 別 ), 得 申 請 參 加 資 格 考 試 ( 二 ) 申 請 時 間 每 年 2 次, 分 別 為 6 月 1-7 日 及 12

Microsoft Word - 附件.docx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T????????

( ) 1 5 ( ) ( ) ( )

關 於 教 育 部 學 習 拍 立 得 教 育 部 於 (103) 年 度 整 合 各 縣 市 政 府 部 屬 機 構 大 學 及 民 間 的 數 位 資 源 與 服 務, 依 不 同 類 型, 分 別 匯 集 於 教 育 大 市 集 教 育 百 科 教 育 媒 體 影 音 教 育 部 學 習 拍

LSM Chinese

(3)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4) 商 法 典 ( 二 ) 重 新 批 准 註 冊 為 註 冊 會 計 師 / 專 業 會 計 員 之 筆 試 科 目 如 下 : (1)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之 稅 務 知 識 及 (2) 商 法 典 ( 三 ) 考 試 範

一、 資格條件:

NCKU elearning Manual

Microsoft Word - 附表二


國 立 臺 北 商 業 技 術 學 院

Microsoft Word - 附件_table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

02 動 機 2052 中 華 醫 事 科 技 大 學 環 境 與 安 全 衛 生 工 程 系 動 機 2029 正 修 科 技 大 學 資 訊 工 程 系 動 機 2094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投影片 1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PowerPoint 簡報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1] [2]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目 錄 一 系 統 登 入... 2 ( 一 ) 系 統 登 入 畫 面... 2 ( 二 ) 首 次 登 入 請 先 註 冊... 3 ( 三 ) 忘 記 單 位 帳 號... 8 ( 四 ) 忘 記 密 碼 ( 五 ) 健 保 卡 更 換 ( 六 ) 重 寄 確 認 信.

台中市29個行政區至中山醫學大學附設文心院區之交通路線規劃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月 30 日 81 把 非 主 流 變 主 流 將 推 向 舞 辦 楚 並 因 此 功 將 推 向 請 要 複 製 這 樣 經 驗 當 年 讓 舞 上 引 起 注 目 生 1942 年 現 職 珠 寶 牌 Chi ha paura... 共 同 辦 人 暨 總

及 國 民 中 小 學 組 織 規 程 之 規 定 辦 理, 其 班 級 數 之 計 算 依 實 際 班 級 數 ( 幼 教 班 除 外 ) 四 捨 五 入 計 算 : 1. 十 二 班 以 下 者 : 得 置 教 師 兼 教 導 總 務 主 任, 教 師 兼 教 務 訓 育 組 長 各 一 人 2

包 裝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營 養 標 示 應 遵 行 事 項 一 本 規 定 依 食 品 安 全 衛 生 管 理 法 第 二 十 二 條 第 三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二 本 規 定 所 稱 維 生 素 礦 物 質 類 之 錠 狀 膠 囊 狀 食 品, 指

( 五 ) 財 務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六 ) 審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 七 ) 管 理 會 計 理 論 研 討 3 學 分 第 四 條 選 修 科 目 : ( 一 ) 數 量 方 法 3 學 分 ( 二 ) 財 務 會 計 專 題 研 討 ( 一 ) 3 學 分

Transcription:

意 象 飛 翔 :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中 國 語 言 文 學 系 引 言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又 稱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1 是 道 教 上 清 派 眾 經 之 宗, 晉 哀 帝 興 寧 二 年 (364) 起 為 楊 羲 (331 386) 自 眾 真 降 授 所 得 經 中 所 述 存 思 修 煉 之 法, 是 上 清 派 在 繼 承 前 代 傳 統 的 基 礎 上 發 展, 成 為 較 完 善 而 有 系 統 的 修 煉 方 式, 旨 在 制 魔 王 以 威 神, 攝 五 帝 以 衛 身 2 其 經 文 所 述 召 神 入 身 上 登 玉 霄 的 境 界, 創 造 出 一 個 思 維 原 理, 與 文 學 意 象 ( 或 形 象 ) 理 論 頗 有 相 通 之 處 3 這 些 宗 教 活 動 所 涉 及 思 維 活 動 * 1 2 3 本 研 究 項 目 得 到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文 學 院 Faculty Research Grant (Category II) 的 資 助 東 京 大 學 戶 倉 英 美 教 授 為 筆 者 於 2010 年 7 月 訪 問 該 校 作 籌 備, 有 助 於 本 項 目 的 後 期 工 作 以 下 機 構 提 供 了 文 獻 資 料 方 面 的 協 助 :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圖 書 館 中 央 研 究 院 漢 籍 電 子 文 庫 瀚 典 全 文 檢 索 系 統 (http://hanji.sinica.edu.tw/index.html) 東 京 大 学 東 洋 文 化 研 究 所 東 京 大 学 総 合 図 書 館 Dr Barbara Hendrischke 在 文 獻 資 料 上 提 供 了 協 助 ;Professor Paul W. Kroll 吳 真 博 士 李 靜 博 士 橫 手 裕 博 士 對 個 別 論 點 提 出 有 用 的 意 見 ; 四 位 匿 名 評 審 專 家 趙 昌 平 教 授 以 及 編 輯 朱 國 藩 博 士 的 意 見, 使 文 章 的 質 量 得 到 提 高 統 此 致 謝 本 文 未 善 之 處, 乃 筆 者 學 力 膚 淺 所 致, 與 諸 君 無 涉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HY 6), 下 文 簡 稱 大 洞 真 經 本 文 凡 引 述 該 經 正 文 處, 於 引 文 後 用 括 號 標 出 卷 號 及 頁 碼 本 文 所 用 道 經 版 本 據 臺 北 新 文 豐 出 版 社 1985 1988 年 影 印 明 刊 正 統 道 藏, 另 標 明 之 HY 序 號 乃 據 翁 獨 健 ( 編 ): 道 藏 子 目 引 得, 哈 佛 燕 京 學 社 引 得 第 25 號 ( 臺 北 : 成 文 出 版 社 重 印,1966 年 ) 朱 自 英 (976 1029):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序, 載 大 洞 真 經, 序 頁 三 上 據 張 超 然 考 證, 大 洞 真 經 中 的 滅 魔 思 想 是 玉 清 教 派 加 諸 此 經 的 成 份, 來 自 上 清 太 上 玉 清 隱 書 滅 魔 神 慧 高 玄 真 經 見 張 超 然 : 系 譜 教 法 及 其 整 合 : 東 晉 南 朝 道 教 上 清 經 派 的 基 礎 研 究 ( 臺 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博 士 論 文,2007 年 ), 頁 236 38 意 象 和 形 象, 一 般 分 別 用 為 imagery 和 image 二 詞 的 中 譯, 但 二 者 在 使 用 上 經 常 混 淆 不 清 意 與 象 的 關 係 論 述 早 見 於 周 易 和 莊 子, 參 見 敏 澤 : 中 國 古 典 意 象 論, 載 敏 澤 : 形 象 意 象 情 感 ( 石 家 莊 :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1988 年 ), 頁 56 63 意 象 一 詞 出 下 轉 頁 218

218 的 原 理 和 方 式, 與 文 學 創 作 的 神 思 過 程, 有 著 共 享 的 地 方 本 文 嘗 試 從 這 個 共 享 元 素 切 入, 對 大 洞 真 經 存 思 修 煉 的 記 述, 以 文 學 意 象 理 論 加 以 分 析 闡 發, 期 望 對 上 清 派 的 修 煉 思 想 方 法, 以 及 其 經 文 的 文 學 性 有 更 深 刻 的 認 識 近 年 跨 領 域 視 界 下 的 道 教 文 學 研 究 方 興 未 艾, 不 少 學 者 注 意 到 上 清 經 文 的 文 學 形 式 手 段 和 價 值 然 而 從 文 學 角 度 分 析 上 清 經 系 作 品, 目 前 僅 停 留 在 簡 介 階 段 ; 又 或 是 僅 注 重 經 文 中 文 學 形 式 的 討 論, 旨 在 辨 識 上 清 經 的 偽 造 部 份, 4 對 經 文 內 容 所 涉 及 的 意 象 創 造 藝 術 並 無 分 析 因 此, 大 洞 真 經 修 煉 書 寫 的 副 產 品 可 也 是 感 召 人 心 的 力 量 源 泉, 即 意 象 經 營 所 達 致 的 藝 術 匠 心 及 其 效 果, 並 無 從 理 論 高 度 的 論 述 大 洞 真 經 宗 教 修 煉 活 動 中 最 與 文 學 理 論 相 關 的 方 面 是 其 獨 特 的 思 維 模 式 存 思 存 思 又 稱 存 想 存 見 存 這 種 修 煉 思 維 方 式 雖 非 大 洞 真 經 所 獨 創, 然 而 現 存 經 籍 中 以 此 經 敘 述 最 為 詳 切 可 是, 上 清 派 存 思 與 文 學 神 思 之 間 有 顯 著 的 差 別 首 先, 在 美 學 精 神 上, 存 思 指 向 宗 教 精 神, 而 文 學 神 思 則 指 向 現 實 人 生 其 次, 在 運 思 方 向 而 言, 文 學 神 思 因 外 物 觸 動 而 發 興, 而 存 思 則 引 體 外 神 進 入 上 接 頁 217 4 文 心 雕 龍 神 思 篇, 詹 鍈 釋 為 意 想 中 之 形 象 見 詹 鍈 : 文 心 雕 龍 義 證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9 年 ), 頁 983, 注 8 意 想 似 乎 是 區 分 意 象 與 形 象 的 關 鍵, 例 如 Chris Baldick 說 : 意 象 是 個 頗 為 模 糊 的 批 評 術 語, 它 涵 蓋 語 言 在 文 學 中 的 使 用, 透 過 其 本 義 或 比 喻 義 所 指 向 的 可 感 的 或 實 體 事 物 景 象 動 作 或 狀 態, 以 激 發 感 官 印 象 這 些 手 段 有 別 於 抽 象 論 述 鋪 排 的 語 言 表 達 因 此, 文 學 作 品 中 的 意 象 包 含 著 它 使 用 的 一 套 形 象 不 必 定 是 精 神 圖 畫, 但 可 訴 諸 感 官 而 不 訴 諸 視 覺 (Imagery A rather vague critical term covering those uses of language in a literary work that evoke sense-impressions by literal or *figurative reference to perceptible or concrete objects, scenes, actions, or states, as distinct from the language of abstract argument or exposition. The imagery of a literary work thus comprises the set of images that it uses: these need not be mental pictures, but may appeal to senses other than sight.) 見 Baldick, Ox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3r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 164 然 而 很 多 論 著 都 將 二 者 混 而 為 一 Ray Frazer 在 其 論 文 開 首 即 說 : 在 現 代 文 學 批 評 中, 形 象 一 詞 是 用 得 最 普 遍, 但 也 是 最 模 糊 的 概 念 之 一 ( Imag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ambiguous terms in 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 他 列 出 形 象 的 三 個 基 本 特 徵 :( 一 ) 感 官 的 (sensuous);( 二 ) 有 喻 意 的 (figurative);( 三 ) 具 獨 特 意 味 的 (particularly meaningful) 此 外, 他 指 出 形 象 原 意 不 外 乎 圖 畫 模 仿 和 複 製 見 Frazer, The Origin of the Term Image, ELH 27, no. 2 (June 1960), p. 149 本 文 基 本 上 採 取 Baldick 的 定 義, 認 為 形 象 在 文 學 中 出 現, 必 然 經 過 作 者 運 思 過 程 的 藝 術 處 理 文 中 使 用 形 象 意 象 二 詞, 亦 按 討 論 內 容 以 及 據 引 述 著 作 的 原 意 作 定 奪 神 塚 淑 子 : 六 朝 道 経 の 形 成 とその 文 体 上 清 経 の 場 合, 東 洋 文 化 研 究 所 紀 要 第 129 冊 (1996 年 ), 頁 53 118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19 體 內 其 三, 在 觸 機 和 介 質 上, 存 思 依 賴 語 言 圖 像 ( 論 見 下 文 ), 思 維 路 向 受 宗 教 儀 範 規 限, 故 從 觸 機 和 介 質, 以 至 於 言 和 象, 都 是 預 設 的 ; 文 學 神 思 則 是 移 情 發 興, 並 非 預 設, 而 是 隨 機 而 生 的 觸 物 起 興, 發 興 取 境 最 後, 是 運 思 產 物 的 不 同 文 學 神 思 者 的 產 物 是 神 采 彪 炳 的 文 學 文 本, 而 存 思 修 煉 者 則 達 到 神 明 歸 宅 的 目 的, 其 帶 有 文 學 性 的 文 本 則 是 寫 經 者 的 功 績 存 思 方 法 過 程 的 記 錄, 體 現 了 與 文 學 神 思 相 類 的 運 思 過 程 這 四 方 面 的 差 異, 亦 即 高 級 與 低 級 的 差 別 儘 管 如 此, 存 思 修 煉 與 文 學 神 思 在 原 理 和 運 作 上 頗 具 相 通 之 處 本 文 自 其 同 者 觀 之, 探 討 二 者 共 通 的 方 面, 5 選 取 其 中 最 具 特 色 的 一 方 面 形 象 思 維, 借 助 中 西 方 相 關 文 學 理 論 研 究 成 果, 剖 析 經 文 敘 述 中 所 牽 涉 意 象 構 築 的 藝 術 原 理, 嘗 試 對 存 思 所 依 仗 的 物 理 和 生 理 手 段 及 因 素, 在 經 文 作 者 筆 下 的 再 現 藝 術, 以 及 修 煉 者 讀 經 時 對 意 象 的 掌 握 和 再 現 情 況, 作 系 統 的 分 析 和 評 述, 務 求 對 上 清 派 修 煉 原 理 得 到 清 晰 而 理 性 的 認 識 文 本, 文 獻, 文 體 大 洞 真 經 的 內 容 構 成 頗 為 複 雜 本 節 從 此 經 的 文 獻 歷 史 著 手, 先 確 定 其 文 本 的 構 成 情 況, 繼 而 討 論 其 所 屬 文 體 及 其 特 點 大 洞 真 經 在 上 清 派 從 來 就 是 天 啟 經 典, 於 道 門 內 部 一 直 奉 為 神 明 降 真 授 予 凡 人 據 說, 此 經 曾 由 西 城 真 人 於 漢 世 傳 給 王 褒 ( 生 於 前 36 年 ), 再 授 南 岳 夫 人 魏 華 存 (251 334), 後 由 楊 羲 通 過 降 真 活 動 所 得 6 然 而, 今 天 所 見 的 大 洞 真 經 文 本, 已 非 舊 貌 大 洞 真 經 不 僅 專 指 某 部 經 書, 也 具 有 文 獻 集 的 概 念 洞 玄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所 列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目 著 錄 的 經 卷 有 一 百 五 十 卷, 7 反 映 出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只 是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中 的 一 部 經 書 Isabelle Robinet 即 以 此 法 將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目 理 出 層 次 (strata, layers), 認 為 大 洞 真 經 應 包 含 所 列 的 上 清 經, 但 以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為 中 心 文 本, 即 經 ; 其 餘 諸 經 為 緯 這 個 處 理 方 式 借 5 6 7 李 豐 楙 的 近 作 討 論 了 東 漢 至 東 晉 二 三 百 年 間 道 士 遊 觀 活 動 和 內 景 之 遊 的 關 係, 同 時 也 提 到 圖 像 在 早 期 修 煉 活 動 的 重 要 性, 以 及 修 行 團 體 每 以 圖 文 配 套 的 修 煉 法 相 傳 授 的 情 況 見 李 豐 楙 : 遊 觀 內 景 : 二 至 四 世 紀 江 南 道 教 的 內 向 超 越, 載 劉 苑 如 ( 主 編 ): 遊 觀 作 為 身 體 技 藝 的 中 古 文 學 與 宗 教 ( 臺 北 :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2009 年 ), 頁 222 56 記 錄 此 事 的 上 清 源 流 經 目 注 序 轉 引 自 雲 笈 七 籤 (HY 1023) 卷 四, 又 見 南 岳 魏 夫 人 傳 ( 叢 書 集 成 初 編 本 ) 雲 笈 七 籤 卷 一 百 六 引 清 虛 真 人 王 君 內 傳 傳 為 南 岳 夫 人 所 撰, 然 稽 之 文 獻, 實 較 楊 羲 受 經 之 說 晚 出 二 書 俱 為 神 化 其 事 而 作, 為 後 人 杜 撰, 固 不 足 信 見 神 塚 淑 子 : 六 朝 道 経 の 形 成 とその 文 体, 頁 64 66 洞 玄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HY 1117), 卷 五, 頁 一 上 至 二 下

220 鑑 西 方 apocrypha 的 概 念, 因 此 她 稱 這 些 緯 為 apocryphal texts 8 這 樣 的 理 解, 頗 能 說 明 這 個 文 獻 集 內 諸 經 文 字 重 出 頭 緒 紛 亂 韻 腳 殘 缺 等 現 象 9 下 記 載 : 楊 羲 受 經 之 後, 上 清 經 屢 經 增 補 陶 弘 景 在 真 誥 (HY 1010) 的 敘 錄 中 有 如 復 有 王 靈 期 者, 才 思 綺 拔, 志 規 敷 道, 見 葛 巢 甫 造 構 靈 寶, 風 教 大 行, 深 所 忿 嫉, 於 是 詣 許 丞 求 受 上 經 丞 不 相 允, 王 凍 露 霜 雪, 幾 至 性 命 許 感 其 誠 到, 遂 復 授 之 王 得 經 欣 躍, 退 還 尋 究, 知 至 法 不 可 宣 行, 要 言 難 以 顯 泄, 乃 竊 加 損 益, 盛 其 藻 麗, 依 王 魏 諸 傳 題 目, 張 開 造 制, 以 備 其 錄, 并 增 重 詭 信, 崇 貴 其 道, 凡 五 十 餘 篇 新 舊 混 淆, 未 易 甄 別, 自 非 已 見 真 經, 實 難 證 辨 10 8 9 10 Robinet, Shangqing gaosheng taishang dadao jun dongzhen jinyuan bajing yulu 上 清 高 聖 太 上 大 道 君 洞 真 金 元 八 景 玉 籙, in Kristofer Schipper and Franciscus Verellen, eds., 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4), p. 140. 石 井 昌 子 指 出, 大 洞 真 經 見 引 於 各 種 道 書, 有 不 同 的 書 名, 例 如 真 誥 (HY 1010) 有 十 條, 大 都 不 見 於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雲 笈 七 籤 則 引 用 了 大 洞 真 經 的 六 個 不 同 書 名 石 井 氏 的 其 他 例 子, 尚 有 三 洞 珠 囊 (HY 1131) 和 上 清 道 類 事 相 (HY 1124) 等 書 見 石 井 昌 子 : 上 清 大 洞 真 経 の 一 考 察, ( 創 価 大 学 ) 文 学 部 論 集 第 4 卷 第 2 號 (1975 年 3 月 ), 頁 117 30 麥 谷 邦 夫 指 出, 陶 弘 景 (452 536) 編 真 誥, 所 列 的 個 別 經 書 下 注 未 出 世, 故 除 了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外, 大 洞 真 經 尚 包 含 一 些 當 時 或 已 亡 佚 的 經 書, 例 如 : 大 洞 真 經 精 景 按 摩 篇 消 魔 經 上 篇 及 太 上 籙 渟 發 華 經 等, 見 真 誥, 卷 九, 頁 三 下 四 上 麥 谷 氏 又 以 登 真 隱 訣 (HY 421) 卷 二 頁 三 上 所 引 述 經 書 為 例, 說 明 大 洞 真 經 並 不 專 指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這 些 經 書 包 括 : 大 洞 精 景 上 卷 大 洞 遏 邪 大 祝 等 見 麥 谷 邦 夫 :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をめぐって, 載 吉 川 忠 夫 ( 編 ): 中 國 古 道 教 史 研 究 ( 京 都 : 同 朋 舎,1992 年 ), 頁 61 62 Robinet 論 述 了 大 洞 真 經 引 文 來 源 和 斷 章 殘 句 散 見 於 各 種 文 獻 的 現 象, 並 一 一 考 訂 這 些 關 係 文 獻 與 大 洞 真 經 中 心 文 本 的 關 係 見 Robinet, La révélation du Shangqing dans l histoire du taoïsme (Paris: École française d Extrême-Orient, 1984), tome 2, pp. 29 43 筆 者 循 Robinet 的 思 路, 對 上 清 高 聖 太 上 大 道 君 洞 真 金 元 八 景 玉 錄 (HY 1378) 的 文 本 文 獻 和 文 學 作 出 考 察, 發 現 該 經 引 述 大 洞 真 經 處 頗 多, 而 且 有 韻 腳 不 完 整 的 現 象 見 Timothy Wai Keung Chan, The Quest of Lord of the Great Dao: Textual and Literary Exegeses of a Shangqing Register (HY 1378), T ang Studies 26 (2008), pp. 143 73 真 誥, 卷 十 九, 頁 十 一 下 至 十 二 上 該 書 同 卷 頁 十 二 下 注 文 也 指 出 : 自 靈 期 已 前, 上 經 已 往 往 舛 雜, 弘 農 楊 洗 隆 安 和 四 年 庚 子 歲, 於 海 陵 再 遇 隱 盟 上 經 二 十 餘 篇, 有 數 卷 非 真 ; 其 云 尋 經 已 來 一 十 二 年 此 則 楊 君 羲 去 後, 便 已 動 作 故 靈 寶 經 中 得 取 以 相 揉 非 都 是 靈 期 造 製, 但 所 造 製 者 多 矣 又 見 陳 國 符 : 道 藏 源 流 考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63 年 ), 頁 14 15 王 許 造 經 的 結 果, 使 上 清 經 的 數 量 大 增 關 於 此 段 道 經 文 獻 史 的 始 末, 亦 可 參 看 Michel Strickmann, The Mao Shan Revelations: Taoism and Aristocracy, T oung Pao 63, no. 1 (1977), pp. 19 30; Schawn Eichman, Converging Paths: A Study of Daoism during the Dynasties, with Emphasis on the Celestial Master Movement and the Scriptures of Highest Clarity (Ph.D. diss., University of Hawai i, 1999), pp. 182 94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21 引 文 所 說 的 這 五 十 餘 篇 的 具 體 內 容 是 甚 麼? 是 否 包 括 大 洞 真 經? 真 誥 並 沒 有 記 載, 無 法 確 定 近 來 神 塚 淑 子 從 文 體 和 文 風 的 特 點, 對 上 清 經 做 了 仔 細 分 析, 頗 為 有 據 她 確 定 了 一 些 經 書 為 王 氏 所 造, 如 洞 真 太 上 神 虎 玉 經 (HY 1322) 和 上 清 金 真 玉 光 八 景 飛 經 (HY 1367), 因 為 這 些 經 書 是 用 南 朝 盛 行 的 駢 文 寫 成 的 而 大 洞 真 經 和 黃 庭 經 屬 唸 誦 文 體, 風 格 迥 異 11 據 此, 大 洞 真 經 當 屬 三 君 手 書 即 楊 羲 許 謐 許 翽 據 降 真 所 授 手 抄 本, 成 於 楊 羲 之 手 然 而, 大 洞 真 經 的 本 來 面 貌, 並 不 能 由 此 而 確 定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共 有 六 種, 各 本 的 內 容 文 字 組 織 等 都 有 差 異 張 超 然 對 大 洞 真 經 文 獻 構 成 的 考 證, 在 Robinet 的 成 果 上 又 進 了 一 步, 12 初 步 確 定 了 文 本 的 原 始 形 態 要 言 之,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所 引 祝 詞, 大 抵 來 自 上 清 太 上 玉 清 隱 書 滅 魔 神 慧 高 玄 真 經 (HY 1345) 中 的 內 祝 隱 文, 因 此 高 玄 真 經 以 前 所 認 知 的 大 洞 真 經 即 篩 汰 高 玄 真 經 引 文 的 本 子, 才 是 楊 許 所 受 原 本 大 洞 真 經 內 容 此 外,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的 誦 經 儀 式, 均 據 高 玄 真 經 在 篩 汰 後 代 所 加 附 成 份 的 論 證 過 程 中, 張 氏 重 新 考 訂 了 大 本 和 小 本 大 洞 真 經 的 內 容 大 本 指 經 過 增 益 後 的 本 子, 即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HY 6); 小 本 則 是 增 益 前 的 本 子, 即 最 接 近 楊 許 得 自 降 真 的 原 本 小 本 的 內 容 包 括 經 中 大 洞 玉 經 引 文 每 章 末 的 天 上 內 音 地 上 外 音 等 部 份 13 大 洞 真 經 出 於 眾 手, 殆 無 疑 問 即 便 如 此, 大 本 的 中 心 思 想 並 無 矛 盾 及 相 互 牴 觸 之 處, 因 為 後 代 加 入 的 成 份 無 非 以 注 解 經 文 為 目 的 14 因 此, 大 洞 真 經 集 中 11 12 13 14 神 塚 淑 子 : 六 朝 道 経 の 形 成 とその 文 体, 頁 76 88,92 106 Robinet 對 各 本 的 校 訂 工 作 為 後 人 對 此 經 的 文 獻 辨 識 工 作 提 供 了 寶 貴 的 經 驗 她 對 今 存 主 要 的 幾 個 版 本, 特 別 是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HY 6) 大 洞 玉 經 (HY 7) 太 上 無 極 總 真 文 昌 大 洞 仙 經 (HY 5) 及 雲 笈 七 籤 所 引 的 大 洞 真 經 文 字, 作 了 文 本 對 比 研 究 她 對 文 獻 作 了 最 大 而 又 最 具 說 服 力 的 辨 偽 工 作, 既 指 出 了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對 其 他 版 本 兼 收 並 蓄 的 情 況, 其 中 有 注 解 誤 入 文 本, 也 從 不 同 文 獻 的 引 文 中 找 到 一 些 應 該 納 入 大 洞 真 經 之 內 但 卻 不 見 於 現 存 幾 個 版 本 的 重 要 文 字 見 Robinet, Le Ta-tung chen-ching: son authenticité et sa place dans les textes du Shang-ch ing ching, in Tantric and Taoist Studies in Honour of R.A. Stein, ed. Michel Strickmann, vol. 2 (Bruxelles: Institut belge des hautes études chinoises, 1983), pp. 398 432; idem, La révélation du Shangqing, pp. 202 3 張 超 然 : 系 譜 教 法 及 其 整 合, 頁 231 33 大 本 小 本 之 說 由 來 頗 早, 陶 弘 景 著 登 真 隱 訣 已 有 大 卷 小 本 之 分 陳 景 元 (1025 1094) 曰 : 按 登 真 隱 訣 第 二, 經 傳 條 例 云 : 大 洞 真 經 今 世 中 有 兩 本, 一 則 大 卷, 前 有 回 風 混 合 之 道, 而 辭 旨 假 附, 多 是 浮 偽 ; 一 本 唯 有 三 十 九 章, 其 中 乃 有 數 語, 與 右 英 所 說 者 同, 而 互 相 混 糅, 不 可 分 別, 唯 須 親 見 真 本, 乃 可 遵 用 又 聞 有 得 楊 許 三 十 九 章 者, 與 世 中 小 本 不 殊, 自 既 未 眼 見, 不 測 是 非, 且 宜 繕 寫, 以 補 品 目 見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玉 訣 音 義 敘 (HY 104), 頁 十 二 上 其 中 一 類 注 釋 是 對 大 洞 真 經 (HY 6) 經 文 中 小 字 夾 注 所 作 的 注, 如 雲 笈 七 籤 引 釋 三 十 九 章 經 即 是, 其 體 裁 風 格 與 陳 景 元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玉 訣 音 義 敘 所 引 成 書 於 六 世 紀 上 下 轉 頁 222

222 體 現 了 東 晉 至 南 朝 時 代 道 門 中 人 對 存 思 共 有 的 宗 奉 力 行 和 理 解 的 情 況 這 個 宗 教 活 動 在 此 文 本 中 所 建 構 的 修 煉 思 想 系 統, 還 是 十 分 穩 定 的 大 洞 真 經 經 文 的 組 織 結 構 和 文 體 文 風, 因 此 而 呈 現 出 頗 為 複 雜 的 面 貌 由 於 經 文 的 共 有 主 旨 是 存 思 體 內 神, 分 三 十 九 章, 故 在 敘 述 上 必 須 有 固 定 的 格 式 顯 然,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的 加 插 成 份 與 三 十 九 章 內 容 並 不 一 致, 這 些 成 份 包 括 卷 一 的 誦 經 玉 訣 存 思 眾 帝 君 的 內 容 及 相 關 引 文, 以 及 卷 六 的 徊 風 混 合 帝 一 祕 訣 等 卷 二 以 下 三 十 九 章 存 思 內 容, 即 使 不 能 還 原 其 小 本 面 貌, 格 式 還 是 十 分 整 齊 的 下 表 所 示, 為 三 十 九 章 中 的 統 一 成 份 及 其 排 列 方 式 : 表 一 : 大 洞 真 經 各 章 的 統 一 內 容 及 其 體 裁 序 號 內 容 ( 引 例 據 卷 二 ) 體 式 1 某 某 神 祇 道 經 第 若 干 經 名, 序 號 如 : 高 上 虛 皇 君 道 經 第 一 2 某 某 神 祇 章 章 名 如 : 太 微 小 童 章 3 謹 請 某 神 的 描 述 散 文 句, 雜 以 四 言 句, 無 韻 如 : 謹 請 太 微 小 童 4 真 思 某 神 的 描 述 散 文 句, 一 句 如 : 真 思 太 微 小 童 默 祝 曰 5 呪 文 如 : 真 炁 下 流 充 幽 關 七 言 句, 隔 句 押 韻 ; 或 四 言 句, 隔 句 押 韻, 平 均 六 至 十 二 句 6 存 思 圖 圖 像 例 見 下 文 7 次 思 某 炁 雲 或 光 進 入 體 內 的 描 述 散 文 句 如 : 次 思 赤 炁 從 兆 泥 丸 中 入 8 誦 玉 經 引 大 洞 玉 經 如 : 高 上 洞 元, 兀 生 九 天 四 言 或 五 言 句, 隔 句 押 韻, 平 均 十 二 至 二 十 句 9 玉 清 祝 文 如 : 玉 清 消 魔 王 祝 七 言 句, 雜 以 四 言 ; 或 四 言 句, 隔 句 押 韻, 平 均 十 至 二 十 餘 句 10 玉 清 祝 文 如 : 元 素 高 上 神 霄 玉 清 王 祝 五 言 句, 隔 句 押 韻, 平 均 十 至 二 十 餘 句 上 接 頁 221 半 葉 的 道 君 玉 注 一 致 釋 三 十 九 章 經 中 經 注 混 合, 後 代 遂 有 以 注 文 竄 入 正 文 者 見 金 志 玹 : 大 洞 眞 經 の 實 修 における 身 體 雲 笈 七 籤 釋 三 十 九 章 經 を 踏 まえ て, 東 方 宗 教 第 107 號 (2006 年 5 月 ), 頁 23 26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23 序 號 內 容 ( 引 例 據 卷 二 ) 體 式 11 天 上 內 音 地 上 外 音 如 : 天 上 內 音 : 三 藍 羅, 波 逮 臺 地 上 外 音 : 天 命 長, 人 恆 寧 12 消 魔 玉 符 訣 如 : 大 洞 太 微 小 童 消 魔 玉 符 13 消 魔 玉 符 例 見 下 文 三 言 句 天 上 內 音 兩 句, 地 上 外 音 兩 句, 無 韻 散 文 句, 雜 以 四 言 句, 無 韻 圖 像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與 經 中 有 規 律 地 引 述 的 大 洞 玉 經 (HY 7) 相 比, 大 洞 真 經 似 乎 是 個 增 補 本, 因 為 它 較 大 洞 玉 經 多 出 了 一 些 成 份 15 據 張 超 然 的 考 訂, 小 本 大 洞 真 經 的 內 容 只 有 表 中 的 7 8 9 三 項, 其 餘 各 項 都 是 後 來 所 加 的 16 大 本 大 洞 真 經 的 整 合 過 程, 說 明 了 上 清 和 玉 清 派 如 何 把 修 煉 思 想 系 統 化 他 們 從 小 本 的 簡 略 記 述 加 入 圖 像 說 明 文 字 呪 文 玉 符 等 元 素, 從 原 來 的 簡 單 表 述 方 式, 衍 生 出 一 套 較 為 完 善 的 修 煉 儀 式 以 下 討 論 即 據 這 個 較 完 善 的 包 含 各 種 表 意 方 式 的 系 統, 探 討 其 修 煉 原 理 除 了 探 討 圖 像 與 文 字 的 表 意 特 點 和 關 係, 在 文 字 表 述 方 面, 主 要 以 大 洞 真 經 中 佔 主 要 成 份 的 咒 語 祝 文 一 類 文 字 為 研 究 對 象 雖 然 文 心 雕 龍 討 論 了 祝 這 個 文 體, 以 楚 辭 的 招 魂 為 祝 辭 之 組 麗, 並 述 及 漢 世 至 晉 代 這 文 體 的 特 點 和 代 表 作, 但 東 晉 期 間 祝 辭 在 道 經 中 的 發 展, 劉 勰 並 沒 有 提 及 17 儘 管 大 洞 真 經 所 載 的 咒 語 不 一 定 是 最 早 的, 18 但 由 於 它 徵 引 以 大 洞 玉 經 為 主 的 咒 語 最 為 集 中, 代 表 了 上 清 派 修 煉 思 想 的 特 質, 而 經 中 的 咒 語 多 涉 及 形 象 思 維 活 動, 以 下 討 論 即 以 此 經 為 基 礎, 追 溯 存 思 的 歷 史, 從 而 審 視 此 形 象 思 維 活 動 在 修 煉 中 的 運 作 情 況 和 特 色 15 16 17 18 石 井 昌 子 對 這 兩 個 經 文 也 做 了 仔 細 對 照, 結 論 是 二 經 同 源, 又 指 出 大 洞 真 經 編 者 並 沒 有 參 校 大 洞 玉 經 見 石 井 昌 子 : 上 清 大 洞 真 経 と 大 洞 玉 経 の 関 係, 創 価 大 学 一 般 教 育 部 論 集 第 7 號 (1983 年 ), 頁 1 74 敦 煌 卷 子 Ch75IV2 所 錄 中 央 黃 老 元 素 君 大 洞 真 經 卅 九 章 片 段, 大 淵 忍 爾 和 Robinet 都 認 為 是 大 洞 真 經 抄 本 頁 二 僅 存 的 高 上 虛 皇 道 君 章 第 一 起 始 至 該 頁 中 斷 處 包 含 了 表 一 所 列 的 第 8 9 10 三 項, 此 下 內 容 則 不 得 而 知 見 大 淵 忍 爾 : 敦 煌 道 経 目 録 ( 京 都 : 法 蔵 館,1960 年 ), 頁 37;Robinet, Le Ta-tung chen-ching, p. 395( 圖 版 及 說 明 ) 圖 版 又 見 大 淵 忍 爾 ( 編 ): 敦 煌 道 經 圖 錄 編 ( 東 京 : 福 武 書 店,1979 年 ), 頁 355, 經 名 題 作 大 洞 真 經 ( 擬 ) 王 卡 以 為 : 大 淵 氏 定 此 件 為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本 文, 證 據 不 足 並 說 明 該 殘 卷 原 為 印 度 事 務 部 圖 書 館 收 藏, 現 歸 英 國 圖 書 館 見 王 卡 : 敦 煌 道 教 文 獻 研 究 綜 述 目 錄 索 引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2004 年 ), 頁 84,262 詹 鍈 : 文 心 雕 龍 義 證, 頁 363 76 詹 石 窗 以 為 咒 語 本 是 祝 告 之 辭, 祝 告 即 為 咒 的 本 來 意 義 見 詹 石 窗 : 道 教 文 學 史 ( 上 海 : 上 海 文 藝 出 版 社,1992 年 ), 頁 51 此 外 又 有 真 文 咒 三 皇 咒 洞 淵 神 咒 等 見 詹 石 窗 : 道 教 文 學 史, 頁 53 57

224 懸 像, 插 圖, 文 字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包 含 一 整 套 的 表 意 手 段, 為 讀 者 修 煉 者 提 供 完 備 的 存 思 指 引 據 上 述 所 論, 小 本 內 容 原 應 無 插 圖 ; 然 而 存 思 借 助 圖 像 引 發 意 念 的 做 法 十 分 關 鍵, 而 且 自 古 有 之 大 本 之 所 以 加 入 插 圖, 實 際 上 是 把 存 思 活 動 的 指 引 表 達 得 更 為 完 備 清 晰 和 具 體 這 裏 先 從 圖 像 表 意 的 特 點 和 作 用 探 討 存 思 修 煉 所 涉 及 的 形 象 思 維 活 動 上 清 派 存 思 的 修 煉 方 法 起 源 甚 早, 其 原 理 亦 頗 為 原 始 而 直 觀 這 些 原 始 而 機 械 的 方 法 極 其 清 晰 地 勾 勒 出 存 思 的 理 論 太 平 經 有 一 段 文 字 說 明 早 期 存 思 的 方 法, 研 究 者 經 常 稱 引 : 夫 人 神 乃 生 內, 返 遊 於 外, 遊 不 以 時, 還 為 身 害, 即 能 追 之 以 還, 自 治 不 敗 也 追 之 如 何? 使 空 室 內 傍 無 人, 畫 象 隨 其 藏 色, 與 四 時 氣 相 應, 懸 之 窗 光 之 中 而 思 之 19 這 裏 的 神 指 人 體 內 的 五 臟 神 這 套 認 識 論 和 人 體 內 各 個 器 官 的 主 神 系 譜, 早 在 漢 代 已 十 分 完 備 20 存 思 的 要 旨 是 將 出 遊 體 外 的 五 臟 神 召 回 體 內, 達 到 保 健 養 生 的 目 的 所 用 的 方 法, 是 懸 像 存 想, 藉 著 眼 前 畫 像 將 修 煉 者 的 意 念, 從 視 覺 轉 入 想 象, 從 神 遊 天 界 轉 入 神 遊 體 內, 雖 有 轉 移 而 二 者 又 可 互 通 這 個 運 思 活 動 過 程, 是 道 教 文 學 境 界 創 造 的 原 動 力, 21 為 上 清 派 所 特 有, 是 其 修 煉 系 19 20 21 王 明 : 太 平 經 合 校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頁 14 一 般 認 為 太 平 經 成 書 於 漢 代 王 明 從 經 文 中 的 語 言 地 理 社 會 風 尚 等 因 素 作 考 證, 認 為 于 吉 大 概 是 最 先 撰 經 並 傳 經 的 人, 宮 崇 是 最 早 傳 授 這 部 經 書 並 加 以 增 演 的 一 人 見 王 明 : 論 太 平 經 的 成 書 時 代 和 作 者, 載 王 明 : 道 家 和 道 教 思 想 研 究 ( 北 京 : 中 國 社 會 科 學 出 版 社,1984 年 ), 頁 186 99 今 存 最 早 的 太 平 經 抄 寫 於 六 世 紀, 前 代 文 獻 也 沒 有 此 經 引 文, 因 此 太 平 經 成 於 漢 代 之 說 只 是 有 理 的 推 斷 見 Barbara Hendrischke, The Scripture on Great Peace: The Taiping jing and the Beginnings of Daoism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6), pp. 31 47 關 於 太 平 經 成 書 年 代 的 最 具 代 表 性 論 著 及 研 究 概 況, 參 看 Kristofer Schipper, Taiping jing 太 平 經, in The Taoist Canon, pp. 277 80 蔣 豔 萍 : 道 教 修 煉 與 古 代 文 藝 創 作 思 想 論 ( 長 沙 : 岳 麓 書 社,2006 年 ), 頁 62, 引 緯 書 龍 魚 河 圖 關 於 體 內 神 明,Henri Maspero (1883 1945) 已 經 有 詳 細 論 述, 見 Maspero, Le Taoïsme et les religions chinoises (1971; reprint, Paris: Gallimard, 2007), pp. 470 78 又 見 蕭 登 福 : 試 論 道 教 內 神 名 諱 源 起, 兼 論 東 晉 上 清 經 派 存 思 修 煉 法 門, 宗 教 學 研 究 2004 年 第 3 期, 頁 1 10,82; 收 入 蕭 登 福 : 六 朝 道 教 上 清 派 研 究 ( 臺 北 : 文 津 出 版 社, 2005 年 ), 頁 152 84 人 與 四 時 五 行 的 關 係, 如 何 將 其 氣 與 五 臟 神 配 合, 以 及 存 思 的 具 體 方 法, 見 王 明 : 太 平 經 合 校, 卷 七 二, 頁 292 境 界 (vi aya) 本 佛 家 語, 其 幾 種 意 義 中 的 感 官 的 認 識 對 象 及 境 地 領 域 場 所 之 義 較 能 透 露 存 思 活 動 的 創 造 功 能 以 及 意 象 的 構 成 特 質 見 雜 阿 含 經, 收 入 大 正 新 脩 大 蔵 経 ( 東 京 : 大 正 一 切 経 刊 行 会,1924 1932 年 ),T. 99, 第 2 冊, 卷 一, 頁 5a15, 5a17,5a19 等 ; 又 見 阿 毘 達 磨 俱 舍 論,T. 1558, 第 29 冊, 卷 一, 頁 1c29,2b10, 4a22 本 文 境 界 定 義 之 意 譯 所 據 為 中 村 元 ( 主 編 ): 佛 教 語 大 辞 典 ( 東 京 : 東 京 書 籍 株 式 会 社,1981 年 縮 刷 版 ), 頁 238c/d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25 統 中 與 文 學 理 論 的 相 通 之 處 22 以 下 引 文 透 露 出 懸 像 文 字 鋪 排 以 及 唸 誦 口 訣 等 手 段, 在 形 象 從 抽 象 到 具 象, 又 從 具 象 到 抽 象 的 流 轉 過 程, 所 涉 及 的 知 覺 作 用 包 括 視 覺 和 聽 覺, 目 的 是 激 活 想 象 和 指 引 想 象 的 方 向 : 其 先 畫 像 於 一 面 者, 長 二 丈, 五 素 上 疏 畫 五 五 二 十 五 騎, 善 為 之 東 方 之 騎 神 持 矛, 南 方 之 騎 神 持 戟, 西 方 之 騎 神 弓 弩 斧, 北 方 之 騎 神 持 鑲 盾 刀, 中 央 之 騎 神 持 劍 鼓 思 之, 當 先 睹 是 內 神 已, 當 睹 是 外 神 也 或 先 見 陽 神 而 後 見 內 神, 覩 之 為 右 此 者, 無 形 象 之 法 也 亦 須 得 師 口 訣 示 教 之 23 從 善 為 之 一 語 得 知, 存 思 所 用 的 圖 像 講 究 形 似, 畫 功 的 高 下 決 定 存 思 環 境 的 真 實 程 度 存 思 所 見 眾 神 的 先 後, 也 有 講 究 末 句 所 謂 的 口 訣, 則 以 聲 音 為 媒 介, 通 過 唸 誦 口 訣, 把 修 煉 者 的 注 意 力 引 領 到 特 定 的 方 向 無 形 象 之 法 一 語 尤 其 值 得 注 意 : 存 思 既 依 靠 形 象 引 導, 見 到 神 靈 後 便 不 再 依 靠, 是 為 人 與 外 神 達 到 高 度 融 合 的 境 地 24 這 可 與 下 引 王 弼 (226 249) 言 象 意 之 論 參 看, 兩 者 所 述, 皆 為 得 魚 忘 筌 的 境 界 這 樣 修 煉 方 法 的 發 展 方 向, 似 乎 是 逐 漸 脫 離 對 畫 像 的 依 賴, 進 入 了 單 憑 意 念 營 造 意 境 而 達 至 修 煉 目 的 的 階 段 從 現 存 材 料 看, 此 一 運 思 過 程 的 獨 立 運 行 方 式, 標 志 著 想 象 活 動 從 原 始 的 倚 仗 圖 畫 口 訣, 向 文 學 思 維 方 式 發 展 25 然 而, 道 教 修 煉 儀 範 之 所 以 始 終 不 與 傳 統 觀 念 中 的 文 學 混 同, 主 要 由 於 其 宗 教 內 容, 包 括 詞 彙 意 境 思 想 等, 與 文 學 大 相 逕 庭 這 裏 先 談 思 想 太 平 經 除 了 22 23 24 25 湯 用 彤 (1893 1964) 對 太 平 經 所 載 的 圖 像 有 解 說 : 五 臟 神 各 按 其 五 行 顏 色 及 方 位 畫 之 吾 疑 漢 代 之 宮 闕 ( 如 甘 泉 宮 ) 廟 宇 ( 如 老 子 廟 ) 或 早 有 此 類 畫 像 或 石 刻, 且 流 行 於 民 間, 而 方 士 或 得 此 類 之 秘 本 造 太 平 經 者, 根 據 此 項 圖 畫, 而 寫 出 神 之 狀 貌 見 湯 用 彤 : 讀 太 平 經 書 所 見, 載 湯 用 彤 學 術 論 文 集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3 年 ), 頁 62 此 說 雖 是 推 測, 但 符 合 從 圖 畫 到 文 字 創 作 的 發 展 歷 程 東 漢 王 逸 對 天 問 創 作 的 解 說, 也 循 同 樣 的 思 路 : 屈 原 見 楚 有 先 王 之 廟 及 公 卿 祠 堂, 圖 畫 天 地 山 川 神 靈, 琦 瑋 僪 佹, 及 古 聖 賢 怪 物 行 事 周 流 罷 倦, 休 息 其 下, 仰 見 圖 畫, 因 書 其 壁 見 洪 興 祖 (1090 1155): 楚 辭 補 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5 年 ), 卷 三, 頁 85 太 平 經 的 圖 文 轉 化, 得 力 於 自 莊 子 內 視 以 及 東 漢 以 來 歷 藏 內 視 的 思 維 方 式 的 獨 特 視 角, 故 能 將 外 在 事 物 神 明 引 進 體 內 見 Timothy Wai Keung Chan, Jade Flower and the Motif of Mystic Excursion in Early Religious Daoist Poetry, in Interpretation and Literature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ed. Alan K. L. Chan and Yuet-Keung Lo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0), pp. 166 70 王 明 : 太 平 經 合 校, 卷 七 二, 頁 293 楊 寄 林 : 太 平 經 今 注 今 譯 ( 石 家 莊 : 河 北 人 民 出 版 社,2002 年 ), 頁 681 存 思 活 動 在 黃 庭 經 中 也 有 不 少 描 述, 然 此 經 文 中 的 存 思, 在 現 存 文 獻 中 並 無 圖 像, 而 見 於 誦 詠 玉 經 見 誦 黃 庭 經 訣, 載 上 清 黃 庭 內 景 經, 收 入 雲 笈 七 籤, 卷 十 一, 頁 十 上 至 十 下

226 上 引 存 思 方 法 的 描 述 外, 其 畫 像 圖 符 和 復 文 等 之 所 以 不 能 視 為 藝 術 構 思 的 原 因, 是 受 到 經 文 的 政 治 倫 理 等 思 想 所 影 響 這 些 圖 的 使 用, 為 輔 助 文 字 闡 明 意 旨, 旨 在 教 化 儘 管 如 此, 從 圖 像 到 文 字 這 個 發 展 過 程, 太 平 經 提 供 了 十 分 重 要 的 線 索 該 書 卷 一 百 至 一 百 二 以 東 壁 圖 及 西 壁 圖 解 說 承 負 導 致 的 天 災 變 怪, 並 以 衣 服 的 顏 色 與 五 行 陰 陽 人 事 相 配 合 其 中 最 能 說 明 圖 像 的 作 用 有 如 下 記 述 : 上 古 神 人 戒 弟 子 後 學 者 為 善 圖 象, 陰 祐 利 人 常 吉, 其 功 增 倍 上 古 神 人 真 人 誡 後 學 者 為 惡 圖 象, 無 為 陰 賊, 不 好 順 事, 反 好 為 害 嫉 妒, 令 人 死 凶 天 道 不 可 彊 劫, 劫 必 致 兵 喪 威 之 死 26 其 作 用 是 以 圖 示 善 惡 之 行 及 其 果 報 太 平 經 的 圖 像 最 與 意 象 有 關 的 是 太 平 經 鈔 己 部 的 一 幅 圖 此 圖 是 神 人 教 導 真 人 如 何 在 人 間 孝 順 事 師, 道 自 來 焉 努 力 思 善, 身 可 完 全, 然 後 於 此 畫 神 人 羽 服, 乘 九 龍 輦 升 天, 鸞 鶴 小 真 陪 從, 彩 雲 擁 前, 如 告 別 其 人 意 27 圖 一 : 太 平 經 鈔 己 部 插 圖 ( 採 自 太 平 經 HY 1093 卷 六 ) 26 27 王 明 : 太 平 經 合 校, 卷 一 百, 頁 455; 卷 一 百 一, 頁 457; 圖 見 下 冊 附 頁 此 段 文 字 出 自 太 平 經 鈔 己 部, 王 明 插 入 卷 一 百 二, 見 太 平 經 合 校, 卷 一 百 二, 頁 467 讀 者 遂 以 為 此 文 是 卷 九 十 九 附 圖 乘 雲 駕 龍 圖 的 說 明 只 要 核 對 文 字 內 容, 就 知 道 下 轉 頁 227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27 這 一 套 圖 文 主 要 目 的 是 說 教, 也 是 意 象 建 構 的 兩 種 表 意 手 段 結 合 之 例 28 圖 中 騰 雲 乘 鶴 意 象 所 建 構 的 意 境, 是 善 行 的 果 報 在 表 現 藝 術 上, 是 傳 統 騷 賦 文 學 神 遊 主 題 的 畫 像 化 再 現, 可 與 下 文 所 引 存 思 圖 像 對 看 圖 像 符 號 和 文 字 都 是 構 建 意 象 的 重 要 手 段, 兩 者 在 人 類 文 明 史 上 的 發 展 情 況, 在 存 思 術 由 圖 像 進 入 語 言 這 個 過 程 得 到 印 證 Howard Nemerov 對 這 兩 種 藝 術 手 段 有 如 此 見 解 : 畫 家 和 詩 人 都 是 形 象 創 造 者 按 傳 統, 二 者 所 創 製 的 形 象 互 有 關 聯 畫 家 和 詩 人 都 用 語 言 寫 作 文 字 表 述 出 現 得 晚 得 多 29 他 又 將 圖 文 發 展 歸 納 為 形 似 的 圖 像 抽 象 而 重 裝 飾 的 圖 符, 以 及 拼 音 文 字 或 密 碼 意 符 (codifying signs) 即 真 正 意 義 上 的 語 言 Nemerov 所 舉 例 子 是 漢 字 的 發 展 史 30 這 個 論 述 恰 當 地 解 釋 了 存 思 從 圖 像 發 展 至 文 字 這 段 歷 史 他 所 說 的 書 畫 各 自 用 語 言 寫 作, 意 謂 二 者 用 不 同 手 段 對 事 物 原 型 (prototype) 的 模 仿 (mimēsis), 是 為 西 方 自 柏 拉 圖 以 來 的 雙 重 性 論 (dualism) 美 學 體 系 的 思 維 31 然 而, 圖 像 與 文 字 在 存 思 發 展 史 上 究 竟 孰 先 孰 後 其 實 難 以 考 證 據 現 有 文 獻 推 斷, 存 思 術 從 開 始 以 來, 一 直 沒 有 離 開 過 對 文 字 和 圖 像 的 依 賴 這 個 現 象 是 把 語 言 描 述 用 插 圖 方 式 表 現, 作 為 對 修 煉 的 文 字 說 明 的 圖 像 解 說 雖 然 現 存 宋 人 陳 景 元 作 序 的 明 刊 本 正 統 道 藏 中 的 大 洞 真 經 附 有 插 圖, 但 不 知 是 東 晉 成 書 時 已 有 還 是 明 代 刊 行 者 所 加 32 不 過 圖 文 並 刊 的 做 法, 大 概 是 從 來 沒 有 間 斷 過 的, 這 可 從 現 存 上 清 上 接 頁 226 所 說 的 並 非 乘 圖, 而 是 本 文 所 引 見 俞 理 明 : 太 平 經 正 讀 ( 成 都 : 巴 蜀 書 社,2001 年 ), 頁 323 33 28 太 平 經 另 有 屬 於 今 日 所 謂 的 幾 何 圖 集 統 計 圖 一 類 的 示 意 系 統, 又 有 復 文 四 篇, 也 屬 於 圖 符 示 意 系 統 有 關 討 論 可 參 看 楊 寄 林 : 太 平 經 今 注 今 譯, 太 平 經 綜 論, 頁 14 15 修 煉 以 圖 文 表 意 的 較 早 例 子 是 1973 年 馬 王 堆 出 土 的 導 引 圖, 見 傅 舉 有 陳 松 長 ( 編 著 ): 馬 王 堆 漢 墓 文 物 ( 長 沙 : 湖 南 出 版 社,1992 年 ), 頁 148 50 29 So both painter and poet are makers of images, and traditionally there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mages they make.... And both painter and poet write in language.... Whereas writing came much later. Nemerov, On Poetry and Painting, with a Thought of Music, in The Language of Images, ed. W.J.T. Mitchell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p. 11. 30 Ibid., p. 12. 31 柏 拉 圖 討 論 的 模 仿 (mimēsis), 一 般 英 譯 為 representation ( 再 現 ) 柏 拉 圖 視 這 個 概 念 為 敘 事 (narrative) 的 反 義 詞 簡 言 之, 模 仿 的 手 段 是 扮 演 (represent), 其 內 容 必 然 是 現 實 (reality) 的 第 三 次 複 製 見 Plato, The Republic, trans. Desmond Lee, 2nd ed. (rev.)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 pp. 90 98, 362 65; Pauline Yu, The Reading of Imagery in the Chinese Poetic Tradi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pp. 4 6 32 正 統 道 藏 並 非 宋 時 舊 本, 蓋 道 藏 經 板 已 於 元 至 元 十 八 年 (1281) 焚 毀 見 陳 國 符 : 道 藏 源 流 考, 頁 165 74

228 派 圖 訣 靈 圖 等 類 ( 如 各 種 存 思 圖 ) 以 及 配 有 插 圖 的 經 書 可 見 33 這 樣 的 表 述 方 式, 目 的 在 於 將 原 來 處 於 前 語 言 階 段 的 抽 象 思 維, 通 過 形 象 的 二 步 建 構 互 補 說 明 和 示 範, 作 具 象 的 系 統 表 達 黃 庭 經 的 出 現, 在 上 清 派 存 思 術 發 展 史 上 記 下 了 重 要 的 一 頁, 34 其 中 與 形 象 思 維 關 係 最 密 切 者, 是 外 景 與 內 景 的 劃 分 此 二 者 的 劃 分, 即 今 人 所 謂 大 宇 宙 (macrocosm) 與 小 宇 宙 (microcosm) 之 別 以 下 引 文 是 唐 人 梁 丘 子 ( 名 白 履 忠 ) 對 書 名 的 解 說 : 黃 者, 中 央 之 色 也 庭 者, 四 方 之 中 也 外 指 事 即 天 中 人 中 地 中 ; 內 指 事 即 腦 中 心 中 脾 中 故 曰 黃 庭 內 者, 心 也 景 者 象 也 外 象 諭 即 日 月 星 辰 雲 霞 之 象 ; 內 象 諭 即 血 肉 筋 骨 藏 府 之 象 也 心 居 身 內, 存 觀 一 體 之 象 色, 故 曰 內 景 也 35 內 景 指 人 體 內 腦 心 脾 的 上 中 下 八 景 二 十 四 神, 與 體 外 天 人 地 的 神 祇 相 對 應 36 景 者 象 也 的 象, 與 本 文 關 鍵 詞 形 象 / 意 象 同 義, 講 的 是 修 煉 者 取 法 事 物 原 型, 在 大 小 宇 宙 的 再 現 情 況 33 34 35 36 七 世 紀 或 以 前 成 書 的 太 上 老 君 大 存 思 圖 注 訣 (HY 874) 是 一 部 圖 文 並 錄 的 存 思 解 說 著 作, 正 統 道 藏 本 刊 有 存 思 姿 勢 動 作 方 位 以 及 神 明 形 象 儀 仗 等 圖, 與 文 字 說 明 互 相 補 足 惟 雲 笈 七 籤 卷 四 三 ( 頁 三 上 至 十 七 下 ) 引 此 經, 題 為 老 君 存 思 圖, 只 錄 文 字, 不 錄 圖 像 關 於 此 經 的 背 景 及 概 要, 參 見 John Lagerwey, Taishang laojun da cunsi tu zhujue 太 上 老 君 大 存 思 圖 注 訣, in The Taoist Canon, pp. 497 99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卷 首 ( 頁 一 下 至 二 上 ) 所 載 的 誦 經 入 室 存 思 之 圖, 指 示 存 思 位 置 方 向 及 方 法, 不 屬 存 思 圖 像 李 豐 楙 把 存 思 修 煉 圖 文 配 搭, 視 為 具 有 入 山 登 涉 所 繪 畫 的 山 嶽 真 形 圖 的 同 一 原 理 及 作 用 見 李 豐 楙 : 遊 觀 內 景, 頁 223,235 黃 庭 經 的 成 書 年 代, 一 般 認 為 是 在 魏 晉 時 期 王 明 說 : 魏 晉 之 際, 黃 庭 經 似 已 有 秘 藏 草 本 王 氏 將 魏 華 存 得 黃 庭 內 景 經 之 年, 繫 於 太 康 九 年 (288) 左 右 又 認 為 外 景 繼 踵 黃 庭 內 景 篇 問 世 見 王 明 : 黃 庭 經 考, 載 道 家 和 道 教 思 想 研 究, 頁 335 37,361 Kristofer Schipper 則 將 內 景 繫 於 東 晉, 並 認 為 它 與 上 清 天 啟 活 動 有 密 切 關 聯 ; 而 外 景 即 原 本 黃 庭 經, 成 書 更 早, 在 公 元 255 年 以 前 見 Schipper, Taishang huangting neijing yujing 太 上 黃 庭 內 景 玉 經, Taishang huangting waijing yujing 太 上 黃 庭 外 景 玉 經, in The Taoist Canon, pp. 184 85, 96 97 此 論 首 先 見 於 Schipper 早 年 著 述 : Concordance du Houang-t ing King: Nei-king et Wai-king (Paris: École française d Extrême- Orient, 1975), Introduction, p. 8 除 黃 庭 經 外, 較 早 期 的 道 經 以 圖 文 指 引 存 思 者 尚 有 老 子 中 經 及 靈 寶 五 符 經 見 李 豐 楙 : 遊 觀 內 景, 頁 236 37 由 於 此 二 經 成 書 年 代 未 有 定 論, 本 文 不 引 作 例 證 梁 邱 子 : 上 清 黃 庭 內 景 經, 釋 題, 頁 九 下 至 十 上 關 於 八 景 神 的 討 論, 可 參 看 Michel Strickmann, On the Alchemy of T ao Hung-ching, in Facets of Taoism: Essays in Chinese Religion, ed. Holmes Welch and Anna Seidel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9), pp. 173 74; 王 明 : 黃 庭 經 考, 頁 340 51; 下 轉 頁 229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29 存 思 形 象 的 世 界 儘 管 二 者 的 性 質 程 序 和 深 度 存 在 著 差 異, 看 圖 修 煉 和 文 字 閱 讀 同 樣 要 求 修 煉 者 意 志 集 中, 精 神 凝 聚, 而 想 象 力 也 必 須 充 沛 馳 騁, 方 能 達 到 召 集 神 靈 的 效 果 大 體 說 來, 除 圖 像 外, 存 思 修 煉 所 依 賴 的 表 意 手 段, 不 外 乎 文 字 語 聲 音 語 和 姿 勢 動 作 文 字 語 指 經 文 閱 讀, 聲 音 語 指 誦 經 存 呼, 姿 勢 動 作 指 修 煉 所 必 需 的 儀 式 如 坐 臥 姿 勢 扣 齒 和 咽 液 等 這 些 都 是 中 古 時 期 上 清 派 修 煉 的 必 經 步 驟, 其 主 宰 力 量 是 該 教 派 獨 有 的 宗 教 精 神 只 有 在 篤 信 的 前 提 下, 存 思 活 動 才 能 運 作, 進 行 意 象 的 尋 索 摹 描 和 建 構 等 一 系 列 精 神 活 動 外 物 的 激 發 和 修 煉 者 的 動 作, 體 驗 了 圖 像 文 字 與 動 作 的 結 合 先 看 看 經 文 大 本 開 頭 所 載 誦 玉 經 訣 教 修 煉 者 ( 即 經 文 中 的 兆 ) 如 何 作 修 煉 前 的 準 備 : 先 於 室 外 秉 簡 當 心 臨 目, 扣 齒 三 通, 存 室 內 有 紫 雲 之 炁 遍 滿, 又 鬱 鬱 來 冠 兆 身, 存 玉 童 玉 女, 侍 經 左 右, 三 光 寶 芝, 洞 煥 室 內 存 思 畢, 扣 齒 三 通 ( 卷 一, 頁 一 上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導 引 存 思 活 動 的 媒 介 簡 簡 是 一 塊 書 寫 文 字 用 的 手 版 笏 版, 37 在 簡 上 所 寫 的 當 是 修 煉 用 的 祝 文 不 管 內 容 是 甚 麼, 修 煉 者 進 入 存 想 狀 態, 要 先 由 這 簡 貼 近 心 臟 處 引 導 38 這 個 細 節, 可 視 為 圖 像 階 段 至 抽 象 圖 符 ( 或 文 字 ) 的 標 誌 這 圖 符 或 文 字 ( 簡 的 內 容 ) 作 為 中 介 物, 負 責 引 發 存 思 內 容, 其 過 程 理 念 看 來 類 似 於 文 心 雕 龍 物 色 篇 所 述 : 情 以 物 遷, 辭 以 情 發 一 葉 且 或 迎 意, 蟲 聲 有 足 引 心 是 以 詩 人 感 物, 聯 類 不 窮 流 連 萬 象 之 際, 沈 吟 視 聽 之 區 ; 寫 氣 圖 貌, 既 隨 物 以 宛 轉 ; 屬 采 附 聲, 亦 與 心 而 徘 徊 39 誦 玉 經 訣 與 物 色 篇 所 述 雖 思 路 近 似, 但 有 根 本 區 別 簡 屬 於 圖 符 ( 或 文 字 ) 階 段, 其 進 行 程 序 如 上 所 述, 以 宗 教 信 仰 為 原 動 力, 輔 以 各 種 相 關 禮 儀, 人 的 精 神 隨 著 信 仰 系 統, 被 簡 的 內 容 導 入 存 思 的 目 的 境 界 中 去 因 此 屬 於 宗 教 性 帶 目 的 性 的 冥 思, 屬 生 理 心 理 層 面 活 動 物 色 則 屬 實 景 圖 像, 其 引 發 人 類 感 情 的 過 程, 屬 於 精 神 層 面 活 動 二 者 的 相 同 點 是 : 運 思 過 程 都 須 依 賴 中 介 物 進 行 意 象 的 建 構 除 了 簡 之 外, 在 大 本 大 洞 真 經 中 所 記 存 思 活 動, 還 需 要 另 一 個 圖 符 作 引 發, 那 就 是 每 章 之 末 所 附 的 消 魔 玉 符 例 如 卷 二 頁 二 下 所 列 大 洞 太 一 尊 神 消 魔 玉 符 : 訣 曰 : 當 朱 書 黃 繒, 佩 之 存 呼 太 一 內 諱 名 字, 鎮 我 泥 丸 後 戶 之 外, 閉 塞 死 炁 上 接 頁 228 37 38 39 康 德 謨 (Max Kaltenmark): 景 與 八 景, 載 福 井 博 士 頌 寿 記 念 東 洋 思 想 論 集 ( 東 京 : 早 稲 田 大 学 出 版 部,1969 年 ), 頁 1148 52 蕭 登 福 :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今 註 今 譯 ( 香 港 : 青 松 出 版 社,2006 年 ), 頁 6 神 塚 淑 子 特 別 指 出 心 臟 在 存 思 活 動 中 的 重 要 性, 認 為 上 清 經 存 思 在 這 一 點 上 直 接 繼 承 了 太 平 經 的 存 思 思 想 見 神 塚 淑 子 : 六 朝 道 教 思 想 の 研 究 ( 東 京 : 創 文 社,1999 年 ), 頁 357 詹 鍈 : 文 心 雕 龍 義 證, 頁 1728

230 之 路, 通 理 幽 關 之 際, 解 七 祖 於 五 難, 度 更 生 於 交 帶 乃 叩 齒 五 通, 次 咽 液 九 過 以 下 是 該 符 的 圖 樣 : 圖 二 : 大 洞 太 一 尊 神 消 魔 玉 符 玉 符 用 法 與 上 述 的 簡 相 似, 都 很 機 械 : 將 玉 符 放 置 在 身 體 某 部 份 發 揮 作 用 訣 文 中 提 及 的 交 帶, 意 義 頗 為 費 解 40 上 清 曲 素 訣 辭 籙 記 載 : 上 清 紫 紋 交 帶 籙, 一 曰 迴 車 交 帶, 亦 謂 畢 道 券, 又 云 元 始 大 券 九 星 內 諱 隱 祕 之 名 如 左, 九 星 諱 名 並 朱 書 Robinet 據 此 解 釋 說, 這 些 是 飛 升 北 斗 所 需 抄 錄 的 祝 詞, 內 容 都 必 須 朱 書 黃 繒, 繫 於 腰 間, 名 曰 交 帶 41 這 個 說 法 與 大 本 大 洞 真 經 每 章 末 所 附 訣 文 所 說 是 一 致 的 : 首 先 將 玉 符 朱 書 黃 繒, 然 後 佩 帶 在 身, 存 呼 該 章 中 存 思 對 象 神 的 名 諱, 讓 神 明 鎮 守 於 修 煉 者 身 體 中 該 神 所 轄 部 位, 最 後 是 叩 齒 咽 液 這 個 記 錄 於 每 章 結 尾 的 程 序, 按 存 思 神 明 的 不 同 而 有 異, 但 表 述 結 構 千 篇 一 律, 並 無 變 化 40 41 洞 玄 靈 寶 三 洞 奉 道 科 戒 營 始 卷 五 列 出 上 清 經 一 百 五 十 卷 書 名 之 後, 便 是 : 上 清 太 素 交 帶, 上 清 玄 都 交 帶, 上 清 白 紋 交 帶, 上 清 紫 紋 交 帶, 一 曰 迴 車 交 帶, 亦 謂 畢 道 券, 又 名 元 始 大 券 ( 右 受, 稱 上 清 玄 都 大 洞 三 景 弟 子 无 上 三 洞 法 師 ) ( 頁 二 下 ) 從 這 段 文 字 和 注 文 看, 交 帶 應 是 修 道 完 畢 的 一 種 合 格 證 書 另 一 種 說 法 是, 交 帶 是 天 師 道 遺 留 下 來 潛 入 上 清 經 中 的 一 些 經 書, 內 容 涉 及 人 神 交 媾 之 事, 為 廣 弘 明 集 諸 僧 人 所 攻 擊 記 載 交 帶 文 的 道 經 均 為 黃 書, 成 書 於 劉 宋 時 期 見 朱 越 利 : 黃 書 考, 載 中 國 哲 學 第 19 輯 ( 長 沙 : 岳 麓 書 社,1998 年 ), 頁 167 70; 小 林 正 美 : 六 朝 道 教 史 研 究 ( 東 京 : 創 文 社,1990 年 ), 頁 357 65 上 清 曲 素 訣 辭 籙 (HY 1381), 頁 二 二 上 至 二 二 下 ;Robinet, La révélation du Shangqing, pp. 219 20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31 綜 上 所 述, 消 魔 玉 符 的 表 意 手 段 是 圖 符, 其 功 能 是 通 過 抄 寫 存 呼 和 佩 戴, 加 上 叩 齒 咽 液, 而 達 致 引 入 神 明 鎮 守 體 內 的 效 果 其 中 涉 及 的 一 系 列 儀 式 活 動, 以 召 神 為 目 的, 依 靠 了 視 覺 聽 覺 觸 覺 等 感 官 效 果, 再 加 上 思 維 活 動 而 得 以 完 成 由 此 推 論, 上 清 經 文 中 凡 涉 及 修 煉 的 存 字, 其 意 義 相 當 於 生 理 活 動 加 上 精 神 活 動 上 引 誦 玉 經 訣 指 導 修 煉 者 在 存 思 活 動 中 想 象 自 己 身 處 紫 雲 之 中, 有 玉 童 玉 女 侍 伴 下 一 步 是 如 何 入 室, 除 了 燒 香 扣 齒 等 儀 式 也 是 進 入 修 煉 境 界 的 重 要 手 段, 更 重 要 的 是 通 過 唸 咒 內 容, 以 精 神 活 動 理 解 其 內 容, 在 腦 內 浮 想 聯 翩, 構 建 天 上 仙 境 的 一 幅 精 神 圖 景 這 樣 看 來, 存 思 活 動 中 的 形 象, 較 諸 文 學 創 作 ( 發 生 於 寫 作 構 思 過 程 ) 和 再 創 作 ( 發 生 於 閱 讀 理 解 過 程 ) 活 動 的 形 象 思 維, 更 加 鮮 明, 更 加 真 確 究 其 原 因, 在 於 宗 教 信 仰 的 指 導, 意 象 感 情 的 強 烈 奔 突, 來 源 於 宗 教 感 情, 這 是 與 普 遍 意 義 上 的 文 學 創 作 的 一 個 重 要 差 別 存 思 的 理 論 機 制 可 從 存 思 二 字 拆 解 存 字 說 文 訓 為 恤 問, 後 之 注 者 因 爾 雅 所 說 在, 存 也 而 訓 在 亦 存 也 42 許 慎 所 說 的 恤 問 之 意 當 是 存 之 本 義 恤 字 許 氏 解 作 ( 憂 本 字 ) 收 這 些 字 的 都 含 憂 義, 惟 收 例 外, 本 義 拘 執, 引 申 為 聚 集 存 字 的 後 起 義, 含 在 收 之 意 43 另 方 面, 存 思 的 英 譯 給 我 們 提 供 一 個 思 考 的 角 度, 以 下 是 較 具 代 表 性 的 幾 個 譯 法 : 表 二 : 存 思 一 詞 英 譯 舉 要 譯 者 英 譯 筆 者 中 譯 Isabelle Robinet mental visualization visualization visual meditation 44 精 神 視 象 化 視 象 化 視 覺 冥 想 42 43 44 許 慎 ( 著 ) 段 玉 裁 ( 注 ): 說 文 解 字 注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5 年 ), 十 四 篇 下, 頁 二 六 上, 引 徐 鍇 注 說 文 解 字 注, 十 篇 下, 頁 三 四 下 段 注 云 收 則 當 依 玉 篇 作 救 也 山 田 利 明 指 出, 存 思 的 傳 統 雖 漢 代 已 有, 但 存 思 之 名 見 於 黃 庭 內 景 經, 爾 後 統 一 使 用 抱 朴 子 有 思 念 思 作 思 神 等 多 種 名 稱 見 山 田 利 明 : 洞 房 神 存 思 考, 東 方 宗 教 第 74 號 (1989 年 11 月 ), 頁 20,35, 注 1 筆 者 按, 太 平 經 述 存 思 之 處, 有 用 思 存 一 名 : 入 室 思 存, 五 官 轉 移 見 王 明 : 太 平 經 合 校, 頁 309 因 此, 存 字 之 作 憂 解, 應 是 漢 代 之 義 ; 至 於 詩 經 鄭 風 出 其 東 門 中 匪 我 思 存 的 思 存, 東 漢 之 思 存 及 晉 人 之 存 思, 則 當 不 含 此 義 Robinet, Taoist Meditation: The Mao-shan Tradition of Great Purity, trans. Julian F. Pas and Norman J. Girardot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pp. 48 50; idem, Taoism: Growth of a Religion, trans. Phyllis Brooks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122 24; idem, Visualization and Ecstatic Flight in Shangqing Taoism, in Taoist Meditation and Longevity Techniques, ed. Livia Kohn (Ann Arbor, MI: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下 轉 頁 232

232 譯 者 英 譯 筆 者 中 譯 Michel Strickmann visualization 45 Stephen R. Bokenkamp retentive contemplation retentive visualization( 存 見 ) 46 Edward H. Schafer actualization 47 Paul W. Kroll to actualize in thought 48 Livia Kohn visualization and meditation visualization, actualization ( 存 ) 49 視 象 化 意 念 集 中 的 冥 想 意 念 集 中 的 視 象 化 活 現 在 思 維 中 使 之 活 現 視 象 化 及 冥 思 視 象 化, 活 現 這 些 譯 法 一 般 都 涉 及 視 象 化 和 精 思 兩 個 關 鍵 組 件, 其 中 視 象 化 (visualization) 一 詞 尤 其 能 反 映 存 思 的 功 能, 以 及 意 象 形 成 的 過 程 50 Schafer 認 為 存 思 活 動 的 目 的 不 止 於 產 生 一 個 精 神 圖 畫 (mental picture), 還 要 使 存 思 對 象 可 感 知 地 出 現, 使 這 對 象 真 實 存 在, 甚 至 快 要 到 了 將 這 對 象 物 質 化 (materialize) 的 地 步, 因 此 visualization 一 詞 不 足 以 表 其 意, 應 譯 作 actualization 這 個 見 解, 強 調 了 宗 教 情 感 的 作 用 事 實 上, 存 思 所 涉 及 的 形 象 構 成 過 程 十 分 強 烈 Robinet 把 存 思 的 境 界 稱 作 形 象 的 世 界 (world of Images), 並 說 : 一 切 事 情 在 此 形 象 的 世 界 裏 發 生 身 處 其 中 的 神 靈 具 有 形 體, 而 身 體 則 作 精 神 形 體 這 個 世 界 處 於 可 感 可 知 的 現 實 與 不 可 名 狀 的 現 實 之 間 是 為 易 經 所 言 象 ( 形 象 或 符 號 ) 王 弼 解 作 介 於 意 和 言 之 間 的 世 界 51 上 接 頁 231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9), pp. 160 61. 作 者 還 引 述 西 方 類 似 概 念 作 類 比 分 析, 如 :Mircea Eliade 的 創 造 性 想 象 (creative imagination) Henri Corbin 的 主 動 想 象 (active imagination; 按 此 詞 亦 為 榮 格 Carl Gastav Jung, 1875 1961 使 用 ) 等 等 45 Strickmann, On the Alchemy of T ao Hung-ching, p. 128. 46 Bokenkamp, Early Daoist Scripture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7), p. 288. 47 Schafer, The Jade Woman of Greatest Mystery, History of Religions 17, no. 3/4 (February May 1978), p. 387. 48 Kroll, Li Po s Transcendent Di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06, no. 1 (January March 1986), p. 104. 49 Fabrizio Pregadio, ed., The Encyclopedia of Taoism (Abingdon, UK: Routledge, 2008), s.v. cun 存, pp. 287, 288. 50 關 於 意 象 的 視 象 化 作 用,Ray Frazer 認 為 意 象 經 營 是 : 引 導 讀 者 至 於 似 乎 看 見 某 事 物 的 過 程 見 Frazer, The Origin of the Term Image, p. 149 余 寶 琳 對 此 論 作 了 兩 方 面 的 詮 解, 其 一 是 意 象 的 定 義 的 靈 活 性, 它 可 以 把 焦 點 從 認 知 (perception) 轉 移 至 想 象 (imagination), 即 從 處 於 觀 者 身 外 的 或 是 獨 立 的 事 物 ( 圖 畫 ), 轉 化 為 讀 者 視 象 化 或 想 象 的 產 物 其 二 是 模 仿 (mimēsis, imitation, representation), 具 體 討 論 詳 下 文 見 Yu, The Reading of Imagery, pp. 3 4 51 Everything happens in the world of Images, where spirits take physical form and bodies take 下 轉 頁 233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33 這 裏 所 揭 示 的 是 從 意 到 象 從 象 到 言 的 表 達 方 式, 是 撰 作 者 或 存 思 者 的 思 維 活 動 過 程 形 象 (image) 則 處 於 意 念 和 言 辭 之 間 那 麼, 形 象 在 存 思 修 煉 和 文 學 創 作 活 動 中 各 自 的 和 共 通 的 屬 性 和 作 用 如 何 呢? 俄 國 形 式 主 義 理 論 家 認 為, 形 象 並 非 由 詩 人 所 創 造, 藝 術 家 通 過 對 形 象 的 組 合, 以 建 構 一 種 特 有 的 視 野 (vision) 52 這 樣 的 理 解 與 存 思 有 相 通 之 處, 因 為 存 思 的 形 象 是 上 清 派 信 仰 系 統 中 所 固 有 的 和 真 實 存 在 的 神 明 魔 王 猛 獸 意 境 等, 修 煉 者 所 做 的 是 將 這 些 形 象 由 精 思 冥 想, 按 照 指 引, 循 一 定 的 排 列 順 序 加 以 呈 現 53 這 些 觀 點, 說 明 了 創 作 者 如 何 建 構 意 象, 但 未 涉 及 讀 者 的 閱 讀 過 程 現 代 文 學 批 評 家 I. A. Richards(1893 1979) 從 讀 者 角 度 考 究 意 象 的 解 讀, 將 讀 者 定 義 為 視 象 化 執 行 者 (visualiser) 然 而 這 個 視 象 化 過 程, 由 於 受 那 些 生 動 而 又 準 確 的 形 象 所 影 響, 加 上 讀 者 與 作 者 之 間 在 思 想 行 為 生 活 背 景 等 的 種 種 差 異, 視 象 化 的 結 果 往 往 與 作 者 原 意 頗 有 出 入 54 然 而, 在 漢 晉 人 的 理 解 中, 意 之 通 過 言 和 象 的 傳 播, 在 寫 說 者 繪 畫 者 和 聽 讀 觀 者 之 間, 似 乎 並 無 障 礙 王 弼 提 出 的 關 於 言 意 象 的 觀 點, 無 意 中 為 道 教 經 文 中 意 象 關 係 提 供 了 極 佳 的 解 說 其 說 建 構 了 一 個 由 作 者 經 由 意 象 媒 介 傳 至 讀 者 的 系 統 : 夫 象 者, 出 意 者 也 言 者, 明 象 者 也 盡 意 莫 若 象, 盡 象 莫 若 言 言 生 於 象, 故 可 尋 言 以 觀 象, 象 生 於 意, 故 可 尋 象 以 觀 意 意 以 象 盡, 象 以 言 著 故 言 者 所 以 明 象, 得 象 而 忘 言, 象 者, 所 以 存 意, 得 意 而 忘 象 55 上 接 頁 232 spiritual form. This world is a kind of intermediary between the world of tangible realities and that of ineffable realities, the world of xiang (images or symbols) that figured in the Book of Change and was explained by Wang Bi as intermediary between that of ideas and that of words. Robinet, Taoism, p. 122. 52 Victor Shklovsky, Art as Technique, in Lee T. Lemon and Marion J. Reis, trans., Russian Formalist Criticism: Four Essays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65), p. 18. 53 這 過 程 體 現 了 美 國 詩 人 龐 德 (Ezra Pound, 1885 1972) 所 說 的 形 象 是 多 種 性 質 不 同 的 念 頭 的 統 一 (unification of disparate ideas) 而 中 世 紀 意 大 利 詩 人 但 丁 早 就 將 形 象 定 義 為 視 覺 的 想 象 (visual imagination) 參 Rene Wellek and 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 3rd e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1970), pp. 186 88 54 Visualisers, however, are exposed to a special danger. The vivid and precise images which arise before us, owe much of their character and detail to sources which are quite outside the poet s control. To use them as an important thread in the texture of the poem s meaning, or to judge the poem by them, is a very risky proceeding. Richards, Practical Criticism: A Study of Literary Judgmen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35), pp. 223 24. 55 王 弼 : 周 易 略 例, 收 入 樓 宇 烈 : 王 弼 集 校 釋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80 年 ), 頁 609

234 王 弼 之 說, 原 意 在 於 明 象 即 周 易 中 用 以 表 意 的 卦 象 圖 符, 其 中 對 意 象 言 的 三 步 論 述, 恰 當 地 說 明 了 圖 像 語 言 的 表 意 功 能 尤 其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王 弼 的 論 述 勾 勒 了 一 個 由 創 作 到 中 介 物, 又 由 中 介 物 到 讀 者 ( 或 觀 者 ) 的 完 整 傳 送 系 統 在 這 個 系 統 中, 形 象 的 世 界 就 是 真 實 世 界 的 寫 照 大 洞 真 經 的 存 思 意 象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由 形 象 思 維 活 動 建 構 的 天 界 景 象 和 神 明 活 動, 巧 妙 地 對 大 宇 宙 和 小 宇 宙 同 時 著 筆, 既 寫 天 宮 神 明 如 何 遨 遊, 又 寫 神 明 如 何 進 入 人 體, 在 人 體 內 飛 翔 56 要 言 之, 大 洞 真 經 的 主 要 描 述 對 象 約 有 三 個 方 面 :( 一 ) 神 明 活 動 ;( 二 ) 天 宮 描 寫 ;( 三 ) 降 魔 伏 妖 這 些 方 面 都 要 求 修 煉 者 精 神 活 躍, 感 情 高 漲 有 趣 的 是, 經 文 的 寫 作 傳 世, 姑 勿 論 修 煉 者 是 否 能 達 致 經 文 所 述 的 效 果, 每 次 閱 讀 活 動, 即 是 修 煉 儀 式 的 演 練, 儘 管 演 練 的 深 度 必 有 差 異 閱 讀 所 起 的 只 是 輔 助 作 用, 修 煉 的 主 要 手 段, 還 是 在 於 宗 教 性 的 冥 思 和 教 義 上 的 儀 式 如 念 咒 燒 香 叩 齒 等 活 動 這 些 活 動 的 目 標, 是 要 將 存 思 召 神 視 象 化 活 現 這 樣 的 修 煉 和 閱 讀 的 成 效, 既 有 賴 作 者 視 覺 想 象 的 表 意 功 夫, 亦 取 決 於 讀 者 對 文 本 視 覺 想 象 的 閱 讀 深 度 57 更 重 要 的 是 在 那 些 宗 教 儀 式 上, 修 煉 者 是 否 按 照 方 位 時 節 用 具 等 規 範 進 行, 這 些 都 必 須 以 修 煉 者 的 信 念 為 基 礎 因 此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第 一 卷 開 首 處 便 加 入 了 存 思 方 法 的 詳 細 說 明 在 閱 讀 方 面, 經 文 以 意 象 的 經 營, 帶 引 修 煉 者 在 其 閱 經 念 咒 存 思 的 過 程 中, 生 成 一 個 個 生 動 的 意 象 開 闊 的 意 境, 供 他 馳 想 飛 動 試 以 大 洞 真 經 開 頭 的 一 段 祝 詞 為 例, 體 現 意 象 在 閱 讀 過 程 中 的 作 用 : 六 天 大 魔 王, 受 制 幽 寥 無 白 距 玃 獸, 赤 甲 毒 龍 鎮 守 四 維 備 衞 九 重, 白 鷹 仰 鳴 奮 爪 振 豪, 萬 精 幽 匿 滅 邪 破 妖 天 丁 一 怒, 五 嶽 振 搖 風 火 征 伐, 九 天 啟 朝 ( 卷 一, 頁 三 下 ) 這 段 祝 辭, 除 了 通 過 形 象 的 藝 術 再 現, 敘 寫 太 一 天 帝 ( 字 幽 寥 無 ) 的 降 魔 伏 妖 這 個 主 題, 也 體 現 了 由 形 象 與 作 者 精 神 作 用 結 合 的 產 物 意 象 的 作 用 在 讀 者 一 方, 展 卷 時 所 見 無 非 56 57 金 志 玹 把 這 樣 的 思 想 及 表 述 方 式 稱 為 二 重 結 構, 他 整 理 出 體 內 世 界 與 道 君 世 界 中 的 神 祇 名 諱 居 處 等 資 料 在 兩 個 世 界 裏 的 對 應 列 表 見 金 志 玹 : 大 洞 眞 經 の 實 修 にお ける 身 體, 頁 28 33 這 是 西 方 文 論 特 別 是 接 受 美 學 (reception aesthetic) 的 觀 點, 可 參 閱 Hans Robert Jauss, 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trans. Timothy Bahti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9), p. 15 然 而 作 品 的 性 質 也 會 因 不 同 讀 者 的 讀 法 而 異, 參 看 Terry Eagleton,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3), pp. 85 88 關 於 閱 讀 深 度,Micheal Riffaterre 認 為 有 些 讀 者 在 分 析 文 本 時, 到 文 本 以 外 包 括 相 互 文 本 (intertext) 去 尋 找 文 意 他 創 建 的 一 套 術 語, 旨 在 說 明 文 本 的 非 單 一 性 意 義 的 特 點, 例 如 : 鬼 魂 文 本 (ghost text) 雙 重 符 號 (dual sign) 等 他 更 把 讀 者 與 文 本 互 動 作 用 的 施 行 者 稱 為 超 級 讀 者 (superreader) 見 Riffaterre, Semiotics of Poetry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8), pp. 81 105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35 猛 獸 白 鷹 天 丁 伏 邪 這 些 意 象 是 意 境 生 成 的 基 本 元 素, 其 生 成 條 件 是 作 者 與 讀 者 之 間 對 這 宗 教 背 景 的 共 有 認 識 且 看 Norman Friedman 對 意 象 的 定 義 : 從 詞 的 本 義 及 引 申 義 來 看, 意 象 與 模 仿 同 源, 其 意 指 畫 像 複 製 映 現 摹 本 肖 像 類 似 等 它 的 同 源 詞 圖 標 和 偶 像 通 常 意 指 信 仰 崇 拜 的 對 象 這 樣 的 類 比 調 查 揭 示 了 意 象 一 詞 牽 涉 到 的 深 奧 的 歷 史 文 化 因 素 58 這 裏 說 的 意 象 的 宗 教 性 來 源, 很 能 說 明 大 洞 真 經 中 的 意 象 經 營 他 們 所 說 的 意 象, 其 實 與 形 象 (image) 並 無 實 質 區 別 59 經 文 中 意 象 / 形 象 的 構 成 正 如 余 寶 琳 所 說 : 中 國 詩 的 意 象 特 點 與 西 方 文 藝 思 想 的 最 關 鍵 區 別 在 於 其 一 元 論 (monism) 思 維 模 式, 不 同 於 西 方 溯 源 於 亞 里 士 多 德 與 柏 拉 圖 對 模 仿 產 物 再 現 (representation) 的 不 同 見 解 所 派 生 的 雙 重 性 論 文 學 創 作 是 對 客 觀 世 界 的 模 擬 60 在 這 個 前 提 下, 西 方 傳 統 視 詩 人 為 工 匠 (artificer), 負 責 編 製 虛 構 文 字 (fictions), 用 以 再 現 世 界, 然 而 這 個 世 界 已 不 是 原 來 那 個 真 實 而 可 感 覺 到 的 世 界 61 按 照 余 氏 的 分 析, 中 國 詩 學 傳 統 在 再 現 上 所 體 現 的 特 徵 是 一 元 論 文 學 藝 術 是 詩 人 對 其 所 相 信 的 天 道 的 直 接 反 映, 表 現 為 文 62 那 麼, 作 者 在 構 建 大 洞 真 經 中 的 意 象 世 界 過 程 中, 並 沒 有 和 它 的 原 型 割 裂 開 來 雖 有 大 宇 宙 和 小 宇 宙 之 分, 但 二 者 實 質 同 源 今 本 大 洞 真 經 經 文 中 敘 述 存 帝 一 尊 君 部 份, 前 有 圖 畫, 後 有 文 字, 排 列 如 下 : 58 59 60 61 62 Both the root meanings and broad implications of this term are akin to the word imitate, and hence refer to a likeness, reproduction, reflection, copy, resemblance, or similitude. Its cognate terms, icon and idol, often refer to objects of devotion and worship, manifesting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ssues involved in i[magery]. Friedman 還 指 出 : 意 象 起 源 甚 早, 至 遲 在 舊 約 聖 經 已 有 記 載 : 人 類 創 造 伊 始, 是 按 照 神 的 形 象 而 來 的 ( The history of the term dates from at least the Old Testament, wherein are found the statement that humankind was made in God s images. ) Friedman, Imagery, in The New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ed. Alex Preminger and T.V.F. Broga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559. P. N. Furbank 指 出 意 象 有 抽 象 (abstract) 與 普 通 (general) 之 別, 又 有 實 在 (concrete) 與 特 指 (specific) 之 別 此 外, 意 象 的 隱 喻 (metaphor) 和 比 較 (comparison) 功 能, 又 沒 有 內 在 聯 繫 他 認 為 意 象 這 個 概 念 十 分 含 糊, 建 議 乾 脆 不 用 意 象 一 詞 見 Furbank, Reflections on the Word Image (London: Secker and Warburg, 1970), pp. 1 24 Yu, The Reading of Imagery, pp. 4 6. 關 於 亞 里 士 多 德 與 柏 拉 圖 的 論 爭, 見 Richard Janko, Aristotle: Poetics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87), pp. xiv xv Yu, The Reading of Imagery, p. 19. 余 氏 此 論 源 自 柏 拉 圖 對 於 再 現 產 物 的 真 實 性 質 疑 的 討 論 見 Plato, The Republic, pp. 362 65 Yu, The Reading of Imagery, pp. 32, 35 36.

236 圖 三 : 帝 一 尊 君 次 思 兆 頭 正 青, 如 碧 玉, 兩 手 如 丹, 腳 如 雪, 身 著 九 色 羽 衣, 披 龍 文 之 帔, 頭 建 玉 晨 之 冠, 手 執 九 色 之 節, 青 龍 侍 左, 白 虎 衛 右, 頭 蔭 華 蓋, 下 坐 獅 子, 仙 童 侍 香, 玉 女 散 花, 紫 雲 蓊 鬱, 滿 於 室 中, 五 色 玄 黃, 羅 列 前 後, 內 外 分 明, 皆 使 映 朗 ( 卷 一, 頁 七 下 至 八 上 ) 圖 文 的 記 述, 凝 聚 了 教 派 中 秘 傳 修 煉 細 節 由 身 體 力 行 至 著 述 傳 授 的 過 程, 是 修 煉 者 總 結 其 習 得 經 驗 的 口 述 筆 錄 產 物 在 書 寫 過 程 中, 使 存 思 活 動 的 視 象 化 細 節 呈 現 為 圖 像 和 文 字, 所 經 歷 的 就 是 模 仿 和 再 創 造 的 過 程 此 二 項 產 物 對 於 讀 者 而 言, 閱 讀 和 看 圖 活 動 建 構 一 個 新 的 意 象 世 界, 是 為 存 思 視 象 化 和 文 字 視 象 化 之 後 的 第 三 四 次 視 象 化 修 煉 說 明 的 圖 文 表 述 符 合 Ned Block 所 概 括 的 意 象 的 兩 種 形 態 :( 一 ) 圖 像 : 以 知 覺 作 用 (perception) 為 表 述 / 理 解 手 段 ;( 二 ) 語 言 : 以 概 念 為 媒 介 63 這 個 組 合, 在 王 弼 的 意 象 言 三 者 的 關 係 論 述 中 也 得 到 了 印 證 然 而 據 西 方 傳 統, 形 象 並 不 是 實 際 事 物 的 真 實 反 映 比 利 時 文 學 理 論 家 Paul de Man(1919 1983) 在 其 浪 漫 主 義 詩 歌 論 集 的 第 一 章 對 十 九 世 紀 詩 人 的 見 解 提 出 質 疑 : 63 Block 的 理 論 及 其 出 處 見 下 文 注 66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37 詩 的 語 言 似 乎 萌 生 於 對 逐 步 逼 近 事 物 實 質 的 欲 望 這 種 語 言 的 生 長 和 發 展 取 決 於 這 個 總 趨 勢 一 些 評 論 家 相 信 事 物 與 意 識 之 間 的 快 樂 關 聯, 可 是 他 們 並 沒 有 認 識 到 這 種 關 聯 建 基 於 語 言 中 介, 那 就 是 說, 這 關 聯 實 際 上 並 不 存 在 常 見 的 情 況 是, 詩 人 越 是 忠 心 於 他 的 語 言, 用 詞 力 度 越 強, 其 筆 下 的 事 物 就 越 是 瀕 於 消 失 64 De Man 對 文 學 作 品 的 真 實 性 論 述, 可 視 為 西 方 傳 統 雙 重 性 論 的 體 驗 他 所 說 的 快 樂 關 聯, 其 作 用 實 質 與 六 朝 文 論 家 對 言 意 互 通 的 看 法 不 謀 而 合, 得 力 於 言 辭 與 感 情 的 互 動, 同 時 又 反 對 因 語 辭 的 過 份 修 飾 而 阻 礙 了 意 義 的 表 述 65 這 種 情 感 的 關 聯 作 用 在 修 煉 過 程 中 至 為 關 鍵, 因 為 存 思 要 求 的 就 是 讓 修 煉 者 進 入 意 念 集 中 的 冥 想 ( 見 表 二 Bokenkamp 的 存 思 譯 法 ) 境 界 上 引 王 弼 之 論 說 明 文 學 作 品 從 創 作 至 閱 讀 的 完 整 過 程, 大 本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內 容 及 其 媒 介 的 運 作 過 程, 體 驗 了 同 樣 的 程 序, 其 中 意 象 性 質 的 轉 變 如 下 表 所 示 : 表 三 : 大 本 大 洞 真 經 存 思 意 象 舉 要 意 象 內 容 性 質 載 體 / 媒 介 一 神 明 遊 歷 天 宮 修 煉 者 所 相 信 的 事 物 原 型 精 神 形 象 (mental image) 66 (prototype) 二 神 明 遊 歷 : 天 宮 至 人 身 修 煉 者 所 相 信 的 事 物 原 型 精 神 形 象 三 圖 像 簡 符 的 內 容 修 煉 者 據 其 理 解 對 存 思 過 程 對 畫 像 或 竹 簡 文 字, 符 象 方 法 等 繪 畫 或 書 寫 記 錄 四 修 煉 者 的 存 思 內 容 存 思 過 程 中 存 見 的 景 象, 由 修 煉 時 的 想 象 活 動 產 生 精 神 形 象 64 65 66 Poetic language seems to originate in the desire to draw closer and closer to the ontological status of the object, and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re determined by this inclination.... Critics who speak of a happy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ter and consciousness fail to realize that the very fact that the relationship has to be established within the medium of language indicates that it does not exist in actuality. At other times, the poet s loyalty toward his language appears so strongly that the object nearly vanishes under the impact of his words. De Man, The Rhetoric of Romantic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4), pp. 7 8. 例 如 陸 機 (261 303) 文 賦 曰 : 罄 澄 心 以 凝 思, 眇 眾 慮 而 為 言 信 情 貌 之 不 差, 故 每 變 而 在 顏 要 辭 達 而 理 舉, 故 無 取 乎 冗 長 見 文 選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影 印 胡 克 家 本,1977 年 ), 卷 十 七, 頁 三 下 四 下 又, 文 心 雕 龍 神 思 云 : 意 授 於 思, 言 授 於 意 情 采 曰 : 是 以 聯 辭 結 采, 將 欲 明 理 采 濫 辭 詭, 則 心 理 愈 翳 固 知 翠 綸 桂 餌, 反 所 以 失 魚, 言 隱 榮 華, 殆 謂 此 也 見 詹 鍈 : 文 心 雕 龍 義 證, 頁 987,1168 Ned Block 主 編 Imagery 一 書 中 涉 及 一 些 頗 具 爭 議 的 論 題 : 到 底 精 神 意 象 屬 圖 畫 性 (picto- 下 轉 頁 238

238 意 象 內 容 性 質 載 體 / 媒 介 五 大 洞 真 經 插 圖 附 在 文 字 記 載 前 後, 以 圖 畫 示 範 圖 像 存 思 之 法 六 大 洞 真 經 所 載 存 思 內 容 修 煉 者 按 其 理 解 把 存 思 方 法 內 文 字 容 等 細 節 記 錄 下 來 七 大 洞 真 經 讀 者 頭 腦 中 顯 現 的 內 容 讀 者 或 修 煉 者 閱 讀 唸 誦 或 觀 賞 文 字 / 圖 畫 時 產 生 的 意 象 是 為 接 受 者 一 方 的 再 創 造 過 程 精 神 形 象 上 表 所 見 由 一 至 七 號 意 象 的 嬗 遞, 只 是 抽 取 較 具 典 型 性 者 事 實 上, 意 象 的 運 送 轉 變 豈 止 這 些? 豈 能 加 以 定 義 限 制? 大 概 修 煉 活 動 和 閱 讀 活 動 所 產 生 的 意 象 特 質, 取 決 於 禮 儀 場 景 意 念 的 集 中 程 度 等 最 主 要 的 還 是 個 人 感 情 作 用 的 千 差 萬 別, 以 及 對 存 思 內 容 和 圖 文 記 載 理 解 上 的 差 異, 因 此 意 象 產 物 也 就 多 種 多 樣 上 表 所 述 的 意 象 運 轉 過 程, 反 映 了 每 個 階 段 意 象 的 性 質, 因 不 同 的 傳 達 方 向 有 創 製 發 出 接 收, 以 及 不 同 的 載 體 媒 介, 而 出 現 不 同 的 意 象 類 別 : 描 述 性 的 圖 像 性 的 實 在 的 特 指 的 矇 矓 的 清 晰 的 這 些 意 象 的 活 動, 同 樣 為 了 傳 道 服 務, 這 個 道 並 不 因 階 段 載 體 方 向 不 同 而 變 質, 至 少 經 文 的 作 者 和 讀 者 如 此 認 為 大 洞 真 經 的 文 學 讀 法 舉 隅 楚 辭 中 的 離 騷 遠 遊 等 篇 所 述 天 界 神 遊 的 景 象 為 後 世 同 類 題 材 文 學 作 品 提 供 了 藝 術 經 驗 然 而, 在 藝 術 境 界 之 開 闢 時 空 之 跨 越 色 彩 之 絢 麗 動 態 之 奔 騰 靜 態 之 清 穆 事 象 之 姿 采 等 方 面, 只 要 略 讀 大 洞 真 經 數 篇, 便 感 受 到 它 較 前 代 傳 統 文 學 作 品 的 意 境, 在 深 度 及 廣 度 方 面 都 有 所 開 拓 這 些 藝 術 特 色, 主 要 有 賴 其 宗 教 思 想 指 導 下 獨 特 意 象 的 運 用 俄 國 形 式 主 義 理 論 家 對 於 形 象 (images) 藝 術 手 段 和 欣 賞 的 論 述, 頗 能 說 明 大 洞 真 經 文 學 藝 術 的 特 質 Victor Shklovsky(1893 1984) 認 為 : 形 象 雖 然 是 複 雜 多 變 的 生 活 的 表 述 手 段, 但 它 並 不 是 生 活 的 永 恆 的 指 代 符 號 形 象 的 目 的 並 非 要 使 我 們 理 解 意 義, 而 是 要 為 事 物 創 造 獨 特 的 知 覺 作 用 它 創 建 事 物 的 視 野 而 不 是 知 悉 上 接 頁 237 rial) 還 是 描 述 性 (descriptional)? 甚 至 : 精 神 意 象 (mental images) 是 否 存 在? 意 象 是 否 偶 發 現 象 (epiphenomenal)? Block 指 出 精 神 意 象 一 詞 的 模 糊 性 造 成 混 亂, 因 此 建 議 : 精 神 意 象 指 的 是 精 神 意 象 涉 及 的 內 在 再 現 (internal representations involved in mental imagery) 見 Block, Introduction: What is the Issue? in Imagery, ed. Block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82), pp. 2 9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39 該 事 物 的 手 段 67 有 了 這 種 認 識, 形 式 主 義 者 視 形 象 為 詩 歌 的 基 本 單 位 ; 形 象 在 作 品 中 並 不 是 被 創 造 (created) 的, 而 是 被 排 列 (arranged) 的 68 至 於 意 象 的 作 用,Shklovsky 引 述 Alexander Potebnya(1835 1891) 及 其 弟 子 的 觀 點 作 解 釋 : 他 們 認 為 詩 歌 是 一 種 特 殊 的 思 維 通 過 形 象 進 行 思 維 活 動 他 們 覺 得 意 象 的 目 的 是 將 各 種 事 物 和 活 動 按 照 所 屬 組 別 擺 放, 相 互 貫 通, 用 已 知 項 澄 清 不 知 項 69 這 樣 的 創 作 論, 與 我 國 傳 統 聖 人 設 卦 觀 象 相 類, 試 比 較 : 聖 人 有 以 見 天 下 之 賾, 而 擬 諸 其 形 容, 象 其 物 宜, 是 故 謂 之 象 70 引 文 中 揭 出 象 的 創 製 出 於 摹 仿, 目 的 是 要 顯 現 天 下 之 賾, 即 蘊 而 不 見 的 事 物, 統 名 之 曰 道 在 這 些 中 西 方 理 論 指 導 下, 閱 讀 大 洞 真 經 形 象 寫 意 就 有 了 預 期 只 可 意 會 的 收 穫 這 其 中 的 意 要 求 接 受 一 方 的 意, 與 創 作 一 方 的 意 象 中 的 意 相 合, 方 能 達 致 溝 通 這 原 理 其 實 就 是 孟 子 說 的 以 意 逆 志 大 洞 真 經 修 煉 的 形 象 藝 術 的 最 基 本 特 點, 是 上 清 派 特 有 的 思 想 詞 彙, 在 中 古 漢 語 語 法 規 則 中 的 特 殊 呈 現 及 排 列 方 式, 從 而 創 造 出 獨 特 的 藝 術 境 界 作 者 文 本 與 讀 者 的 溝 通 平 臺 的 構 成 和 深 度, 建 基 於 三 者 對 於 此 派 思 想 禮 儀 和 修 煉 方 法 的 共 有 認 識 大 洞 真 經 經 文 所 見 的 形 象 主 要 是 神 明 及 其 出 現 時 的 天 界 景 象 神 明 遊 於 天 界, 也 遊 於 人 身 此 外 是 日 月 星 辰 靈 獸 魔 王 等 等 這 些 形 象 由 詩 人 修 煉 思 想 按 照 事 物 原 型 生 成 意 象 ( 見 上 表 三 ), 其 排 列 方 式 由 修 煉 目 的 和 過 程 所 決 定 天 上 神 仙 境 界 的 描 述, 借 助 上 清 派 的 神 譜 ( 五 臟 神 ) 的 名 諱 及 居 處, 成 為 保 健 修 煉 的 隱 語 (cryptographs) 所 以 要 讀 懂 經 文, 必 須 對 上 清 神 譜 先 有 一 定 的 認 識 71 以 下 引 存 思 肝 臟 神 無 英 公 子 的 章 節 無 英 公 子 章 為 例, 探 討 藝 術 形 象 / 意 象 的 構 成 67 68 69 70 71 An image is not a permanent referent for those mutable complexities of life which are revealed through it; its purpose is not to make us perceive meaning, but to create a special perception of the object it creates a vision of the object instead of serving as a means for knowing it. Shklovsky, Art as Technique, p. 18. Ibid., p. 6. Roman Jakobson 理 出 一 條 規 律 : 在 沒 有 形 象 的 詩 歌 裏 的 語 法 數 據 操 控 著 詩 歌, 取 代 了 譬 喻 修 辭 ( In imageless poems it is the figure of grammar which dominates and which supplants the tropes. ) Jakobson, Language in Literature, ed. Krystyna Pomorska and Stephen Rud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lknap Press, 1987), p. 128. Potebnya and his numerous disciples consider poetry a special kind of thinking thinking by means of images; they feel that the purpose of imagery is to help channel various objects and activities into groups and to clarify the unknown by means of the known. Shklovsky, Art as Technique, p. 6. 周 易 正 義, 十 三 經 注 疏 本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影 印 1935 年 世 界 書 局 本,1983 年 ), 卷 七 繫 辭 上, 頁 64,67 可 參 看 蕭 登 福 : 六 朝 道 教 上 清 派 研 究, 頁 185 343; 同 樣 內 容 又 見 其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今 註 今 譯, 頁 886 1051 另 見 麥 谷 邦 夫 :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をめぐって, 頁 80 81 所 附 大 洞 真 經 三 十 九 章 體 內 神 一 覽 表

240 次 思 玉 光 從 兆 泥 丸 中 入 兆 乃 口 吸 神 雲, 咽 津 三 過, 結 作 三 神 : 一 神 狀 如 秀 士, 青 錦 袍, 玉 束 帶 二 神 侍 立 下 入 右 乳, 穿 絳 宮, 入 左 膀 胱, 卻 入 右 膀 胱 上 穿 絳 宮 入 左 乳 內, 過 肝 之 後 戶, 順 時 吐 息 ( 卷 二, 頁 九 下 ) 引 文 通 過 視 象 化 的 形 象 描 述, 從 修 煉 者 的 運 思 經 驗 轉 化 為 文 字 書 寫 : 無 英 公 子 自 天 上 召 來, 化 為 玉 光, 再 結 為 三 神, 在 體 內 運 行, 是 為 天 界 之 遊 的 縮 影 用 Saussure 語 言 學 術 語 解 說, 修 煉 經 驗 屬 語 言 表 達 前 階 段, 在 沒 有 語 言 時, 思 想 是 模 糊 而 漫 無 邊 際 的 星 雲 ; 同 樣, 沒 有 思 想 的 聲 音 也 只 能 處 於 混 沌 狀 態, 名 曰 聲 音 形 象 (sound-image) 只 有 二 者 結 合 才 構 成 圖 符 (sign), 72 而 圖 符 是 構 成 意 象 的 最 基 本 單 位 按 照 王 弼 意 象 言 的 論 述, 加 以 上 引 Nemerov 對 圖 畫 和 文 字 的 解 說, 圖 符 形 成 的 下 一 步 應 是 圖 畫 階 段, 是 為 精 神 形 象 的 具 體 化 明 本 道 藏 的 相 關 插 圖 如 下 : 圖 四 : 存 思 無 英 公 子 從 修 煉 者 的 存 思 過 程 到 經 文 的 寫 作 及 閱 讀, 實 際 上 是 前 語 言 階 段 到 語 言 階 段 的 飛 躍, 意 象 所 經 歷 的 步 驟 如 上 文 表 三 中 所 概 括 的 七 個 步 驟 一 個 文 字 的 (textual) 而 不 是 概 念 的 (conceptual) 無 英 公 子, 從 天 宮 進 入 人 體, 通 過 圖 符 的 創 製 (signification), 進 入 了 文 本 世 界 72 Without language, thought is a vague, uncharted nebula. There are no pre-existing ideas, and nothing is distinct before the appearance of language. Ferdinand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trans. Wade Baskin (New York: McGraw-Hill, 1959), pp. 111 13.

上 清 大 洞 真 經 所 述 之 存 思 修 煉 241 按 大 本 大 洞 真 經 的 順 序, 修 煉 的 下 一 步 是 誦 玉 經, 即 唸 誦 大 洞 玉 經 小 本 原 有 的 內 容 由 於 是 誦, 我 們 不 妨 從 唸 誦 者 和 聽 讀 者 的 角 度, 而 不 是 閱 讀 者 和 覽 圖 者 的 角 度, 建 構 其 中 的 精 神 意 象 ( 即 表 三 所 列 的 第 七 步 ), 且 誦 讀 下 文 : 大 洞 玉 經 曰 : 太 冥 絕 九 玄, 洞 景 寄 神 通 玉 帝 乘 朱 霄, 綠 霞 煥 金 墉 上 館 雲 珠 內, 仰 投 無 刃 峯 靈 關 大 漠 下, 靄 沫 鏡 中 空 冥 化 混 離 子, 玄 玄 叔 火 王 瑋 寂 高 同 生, 無 極 保 谷 童 圓 塗 無 凝 滯, 綺 合 有 九 重 南 披 七 祖 根, 西 解 累 業 凶 體 嬌 萬 津 波, 神 生 攝 十 方 大 歸 反 胎 轅, 三 合 乘 天 龍 ( 卷 二, 頁 九 下 至 十 上 ) 這 一 類 玄 奧 的 修 真 詩 在 大 洞 真 經 中 比 比 皆 是 雖 然 不 易 懂, 但 即 使 僅 從 唸 誦 聆 聽 經 文, 從 字 面 義 理 解 文 本, 也 能 心 生 羽 翼, 向 天 國 帝 鄉 馳 騁 對 於 中 古 時 期 上 清 修 煉 者 而 言, 由 於 對 於 上 清 教 義 的 諳 熟, 以 及 其 對 經 文 用 語 意 象 及 預 期 境 界 的 熟 練, 經 由 唸 誦 而 進 入 文 本 作 者 預 設 的 境 界, 其 作 用 是 在 方 位 儀 式 覽 圖 等 一 系 列 程 序 之 上, 再 加 以 聲 音 形 象 將 預 設 境 界 加 以 深 化 及 提 升 這 是 詩 的 第 一 層 意 義, 它 與 第 二 層 意 義 同 步 進 入 修 煉 者 的 精 神 領 域 : 神 遊 仙 都 亦 即 人 之 精 神 在 體 內 飛 翔, 觀 察 著 神 明 遨 遊 其 中, 將 玉 光 真 氣 照 遍 臟 腑, 達 到 長 生 的 效 果 73 而 且, 更 重 要 的 是 南 披 七 祖 根, 西 解 累 業 凶, 把 七 世 罪 孽 都 化 解 了 74 73 74 修 煉 的 一 個 主 要 目 的 是 將 三 光 ( 日 月 星 ) 及 仙 人 的 光 帶 進 體 內 照 耀 這 些 仙 人, 按 黃 庭 經 之 說 是 八 景 神, 其 角 色 及 作 用 可 參 看 王 明 : 黃 庭 經 考, 頁 340 41 這 個 思 想 在 太 平 經 裏 已 十 分 關 鍵 太 平 經 的 一 個 中 心 思 想 是 承 負 說, 此 說 與 存 思 思 想 頗 有 關 聯 上 文 引 述 太 平 經 鈔 插 圖 ( 圖 一 ) 及 其 關 於 說 教 主 旨 的 論 述, 並 非 與 存 思 割 裂 ; 相 反, 存 思 是 達 致 社 會 和 諧 這 個 終 極 目 的 的 重 要 手 段 上 引 使 空 室 內 無 旁 人 等 語, 表 面 看 來, 空 室 為 存 思 活 動 提 供 靜 謐 的 環 境, 讓 修 煉 者 匯 聚 精 神 招 集 眾 神 然 而, 據 神 塚 淑 子 的 解 釋, 太 平 經 所 述 存 思 具 有 五 行 思 想, 並 關 乎 社 會 倫 理 等 方 面 的 因 素 空 室 無 人, 是 修 煉 的 思 過 之 處, 乃 存 思 的 重 要 部 份 修 煉 者 借 助 天 時 力 量 及 自 身 存 思, 不 但 使 自 身 長 生, 並 為 祖 先 洗 滌 罪 行, 由 此 一 步 步 達 致 社 會 和 諧 見 神 塚 淑 子 : 六 朝 道 教 思 想 の 研 究, 頁 356 57 這 個 解 說 方 法, 不 單 將 存 思 與 太 平 經 的 承 負 說 聯 繫 起 來, 而 且 也 佐 證 了 太 平 經 存 思 思 想 及 方 法 與 大 洞 真 經 一 致 大 洞 真 經 中 尤 其 見 於 小 本 的 玉 清 王 祝 及 大 洞 玉 經 關 於 存 思 成 果 中 反 覆 出 現 的 一 點, 是 存 思 對 七 世 祖 先 的 裨 益, 例 如 : 七 世 父 母, 解 罪 福 生 ( 卷 二, 頁 六 上 ); 七 世 父 母, 反 胎 更 生 累 葉 積 罪, 罪 泄 福 生 ( 卷 二, 頁 二 十 上 ); 七 祖 結 解 散, 穢 積 忽 已 除 ( 卷 五, 頁 七 上 ) 除 了 解 除 祖 先 罪 孽 外, 還 有 如 上 列 第 三 例 中 所 言 的 解 結, 是 存 思 活 動 中 的 重 要 目 標 解 結 是 要 解 開 人 體 胞 胎 中 的 十 二 結 節, 解 之 則 長 生, 不 解 則 死 相 關 資 料 可 參 看 上 清 太 一 帝 君 太 丹 隱 書 解 胞 十 二 結 節 圖 訣 (HY 1373), 頁 一 上 此 經 詳 細 記 載 存 思 解 結 之 法, 並 附 配 圖 見 Robinet, Shangqing taiyi dijun taidan yinshu jiebao shier jiejie tujue 上 清 太 一 帝 君 太 丹 隱 書 解 胞 十 二 結 節 圖 訣, in The Taoist Canon, p.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