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0*123 4, :3.)6);:8 -,< =)>3-. =>32,>2 A32B A)B$ 东西方之间 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困局!!"!!!"#

Similar documents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蒋维乔思想研究



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¼ ½ ¾ ¼ ½ 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ETV

研究问题 自主学习中心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自主学习中心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其认可度

¼ ½ ¾ À Á 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第 期本刊网址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猫腻的做法 无用的伎俩 中国异教徒尤其擅长 如下文将讨论到的 阿辛 西岩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¹


,, 1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二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的共同特征 三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诞生的原因 一 四川省新一批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创办

¹ º» ¹ ¹ ¹ ª ¹ ¹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¹ º»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图一 各年份论文数 二 研究主题及其变迁

# # # # # # # # #

第 期 曹 源 等 形式化方法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省份 科类 本一线 出档线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理 青海 文 理 山东 文 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省份 批次 文科 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重点线出档线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 备注 山东 本一批 本一批


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¹ º» ¼ ¹ º» ¼


标题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º» ¼ º» ¼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经验简析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98

厦门大学 2010 年本科招生分省录取情况统计 省份 科类 本一线出档线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安徽 文史 理工 北京 文史 理工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二 中国老年教育分析框架 赋权增能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

% %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自然科学版 预处理 视盘粗定位 视盘垂直坐标的粗定位 视盘水平坐标的粗定位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Transcription: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0*123 4,352+6378 9:3.)6);:8 -,< =)>3-. =>32,>2 A32B '"&+?).@$, A)B$ 东西方之间 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困局!!"!!!"# #$%&'()*+,-./012 3 4" 5 6 西北政法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 西安!"#"$$ 摘 要 国际传播学学会!"# 近些年来的国际化发展打开了东西方传播学学术交流的大门 越来越多的 非欧美国家 包括中国学者注册为该学会会员 参与该组织管理决策层 参加一年一度的年会 但是从最近几 年传播学学会年会以及 传播学学刊 论文录用情况来看 绝大部分作品仍然来自欧美国家 东西方之间传播 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仍然面临许多障碍 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的障碍尤其严重 这一现实需要我们 正视和反思 关键词 国际传播学学会 传播学学刊 国际化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一 国际传播学学会!"# 的国际化发展 #7$89:;.<=>?@AB%!!#$<=>>C 当今欧美国家传播学教育和研究除了在大学 研究机构内进行之外 还在大量的民间非政府组织内 展开 几乎各个国家都成立有为数众多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学会 这些学会一般都办有自己的刊物 并且 每年都在世界各地举办自己的年会 成为欧美学术活动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始创于 &+.% 年的国际传播 学学会!/012/3045/36 "5778/493045/ #::5943045/!"# 无疑是欧美各类传播学研究学会中规模最大 最具 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播学民间专业组织 迄今为止 该学会在世界各地共举办了,' 届年会 &D$#$<=>>C#$%&'()EF12 自 $% 世纪 +% 年代后期开始 国际传播学学会启动了国际化发展战略 并且迅速付诸实施 尽管目 前该学会注册会员绝大多数仍然来自欧美国家 但是来自南美 亚洲 非洲等国家的注册会员也已经占 到 &+; 在学会 -$ 个分会和兴趣小组共计,- 名主席 副主席中 多人为非欧美裔学者 其中刚刚卸任的 学会主席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彭华安 <1/= >?3 #/= 教授 是该学会成立以来的首位亚裔学者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学会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传播学学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以下背景 其一 全球化背景 欧美学术界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根深蒂固 &. 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全球 化的历史进程 在此之前的欧洲学术关注的主要是本土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特别是欧洲海外殖民 活动的展开 欧美学术也逐渐走出本土视野 在这种形势下 即使是在欧美主流社会成员中 西方中心 白人至上 文化优越的心理坚冰也开始逐渐消融 就新闻传播这一特殊业务和研究领域而言 伴随着全 球化的飞速发展 国际新闻传播 跨文化传播以及各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展开 国际间的传 媒合作 内容开发 受众分析 市场经营成为新的传播应用和研究领域 这些新传播领域的出现也使得一 部分欧美学者意识到传播学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欧美本土 必须具有全球眼光 他们一方面主动关注非 西方问题 另外一方面也希望借助于学术合作交流 接纳来自非西方的学者 听到来自非西方的声音和 观点 国际传播学学会国际化的实践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016 M013 作者简介 柯泽 &+,*( 男 湖北大冶人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新闻传播学博士 主要从事新闻传播 理论与业务研究 李荣 &++-( 女 陕西宝鸡人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级硕士研究生

第 期 柯泽, 等 : 东西方之间 : 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困局 # 当然, 也应该看到, 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东西方之间学术交流仍然非常不平衡, 国际传播学学会主导的学术活动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例如, 学术规则 学术评价标准完全由学会制定 ; 研究议题 研究方法基本上由欧美学者主导 在具体学术活动中, 不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减少彼此交流的障碍, 而是强化这类障碍, 这突出地体现在语种选择和使用等方面 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 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本身应该绝对高于语种使用的意义和地位 其二, 学科性质背景 传播学既是一门研究信息生产 流通和接受规律的科学, 更是一门研究信息如何作用于具体的个人, 使之发生认知 情感 心理和行为改变的行为科学 从某种角度来说传播本身是一种劝服, 是一种要尽量面对大多数人, 面对人种 族群和文化差异, 通过信息传播获得某种共识的社会行为, 也就是一种 俘获和征服人心 的专业化操作 ; 与此相关, 传播学研究的的天性应该更为关注人 社会和文化的差异性, 应该更加关注本土以外的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 全球化正在使欧美传播学研究逐渐回归到传播学学科本性 一方面, 一些具有人类利益共同性的新的传播研究领域正在被拓展, 如人类传播 全球传播 组织传播 政治传播 健康传播等 ; 另一方面, 体现出文化差异性的一些传播现象领域也开始受到重视, 形成了跨文化传播 传播心理等新的研究领域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欧美传播学研究的这种差异性关注特别变得更为明显 例如, 许多研究开始关注异域文化中 等社交媒体的使用以及产生的社会效应, 关注网络游戏 手机在异域文化中的文化心理影响 与此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在国际传播学学会所属的 份专业期刊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近些年来该学会设立的一些研究分会和兴趣小组都不同程度体现了传播学研究国际化的变化趋势, 它们包括全球传播与社会变化分会 健康传播分会 政治传播分会 组织传播分会 环境传播分会 跨文化传播分会 传播中的伦理与种族分会 群际传播兴趣小组以及传播与技术分会 游戏研究分会 手机传播兴趣小组等 其三, 运行经费原因 作为一个规模庞大 常年运行的学术研究机构, 国际传播学学会的日常开资非常庞大, 有限资金需要支付学会数位专职执行管理层成员和带薪员工的薪酬, 还要维持学会 份学术期刊以及 国际传播学学会年刊 的编辑 排印 发行以及稿酬等费用, 需要支付的费用还包括各种年度学术奖励 奖学金项目 贫困学生参加年会的旅差补助等, 每年举办年会发生的旅差费用 租用场地费用等更是巨大, 这也是学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传播学学会启动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向世界各国学术界, 也向中国传播学界敞开了大门 但是考察最近几十年的相关情况, 中国传播学界与国际传播学学会的对接仍然非常薄弱 有限的几次较大规模正式接触包括 :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与!" 合作,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召开 中国新媒体传播与互联网社区 专题论坛 ; # 年 # 月 $ 日至 #% 日,!" 以 传播与社会转型 # 为题在上海举行区域性大会, 这是!" 成立 &' 年来首次到访中国 ; #' 年 #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联合!" 在上海举办 #' 年国际新媒体高峰论坛 以下主要从国际传播学学会年会以及所属旗杆刊物 传播学学刊 论文评审和录用角度, 介绍国际传播学学会的学术规则, 对比分析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华人圈参与国际传播学学会相关学术活动的情况以及差距 同时倾听来自国际学术界知名学者的声音, 为今后中国传播学界更为积极 主动 有效参与国际传播学研究提供一点基础思考 二!" 年会论文评审规则以及相关数据分析 ' 国际传播学学会标志性学术活动是其每年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年会, 作为年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会前的论文投稿 评审以及会议上的论文宣读发表 每年年会都会确定一个主题, 各个分会和兴趣小组有时也会对当年年会投稿论文提出大致研究领域 投稿论文一般应该大致契合年会主题, 符合各个分会确定的研究领域, 但是完全契合也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 年会论文的最终录用要经过在线投稿 匿名评审 在线公布结果 收取录用通知 赴会宣读等几个阶段 年会鼓励在校学生, 特别是博士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生投稿, 年会论文的录用率大约为 按照严格的学术评价标准,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录用率, 年会旨在积极鼓励最大多数的学者 学生积极参与年会活动 无论如何, 踊跃参与 年会, 积极投稿, 力争年会录用并在会议上发表是中国传播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 有必要对相关情况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 "#$%& 年第 届年会在美国圣迭戈举办, 根据 会员服务部提供的数据, 共有 名中国学者注册参加这次年会 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 圣迭戈年会共录用论文 篇 ( 含专题组 ), 其中来自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和新加坡等几个重要华语圈学者的录用论文分别为 和 篇 在中国大陆 香港 台湾和新加坡四个主要华语圈中, 新加坡学者提交年会的论文录用数量最多, 为 篇, 占年会全部录用论文的, 这些论文主要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者提交, 该大学国际化程度比较高, 历年来学者们参与 年会都比较踊跃, 该校彭华安 (!" #$%!") 教授当选为 上届主席应该也与此有关, 他也是 成立以来唯一一位具有亚裔背景的当选主席 其次是香港, 录用论文总数 篇, 占全部论文的 &, 反映出香港传播学研究国际化程度也相对较高, 这些论文主要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大陆学者录用论文为 篇, 占全部论文的, 这个数量明显高于往年 根据笔者获得的数据, 截至 年底, 仅有 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注册 会员, 向 年会提交论文的作者应该有一些人不是注册会员, 这当然并不影响学者投稿和参加会议, 这也反映出中国大陆学者年会投稿的意识在增强 台湾学者年会论文的录用量最低, 仅为 篇, 反映出台湾传播学研究界国际化程度并不是太高 以上四个主要华语圈年会录用论文总数为 篇, 仅仅占年会全部论文的, 这也说明亚洲华语圈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明显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 刚刚闭幕的第 届国际传播学学会布拉格年会以 回眸 年 : 中国传播学人的声音 为主题开辟了一个专门论坛, 论坛共收到海内外传播学者 篇投稿, 经过匿名评审, 录用 篇, ' 录用率为 ; 余名参与论坛的学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 台湾和香港等地区 这是中国大陆学者参与国际传播学学会年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国际传播学学会年会论文评审具有严格程序, 由于投稿论文数量巨大, 评审专家基本上都是志愿者, 各个研究分会主席确认专家意愿后, 将相关论文分配给评审专家, 评审专家在规定时间内登录 网站论文评审系统, 进行评审 评审专家根据当年制定的若干具体评审指标分别给出分值, 最终累加出论文总分值, 并给出录用或者拒录的建议 历届 年会投稿论文的平均录用率大约是, 但是具体到每届年会以及不同分会, 平均录用率会有所差别 根据 传播学历史分会主席 美国森林湖学院 ( % () ** " )+%, % 教授提供的最新数据, 年布拉格年会传播学历史分会共收到年会投稿论文 篇, 小组或圆桌讨论提纲 项, 由于本年度传播史分会投稿量明显增加, 最终录用的年会论文和小组讨论提纲分别为 篇和 项, 平均录用率为 &, 论文录用率仅为 &, 比年会投稿论文录用率 & 明显低一些 ' " ()* 笔者先后四次参加 年会, 在过去几年中笔者先后承担了第 届年会 ( 美国西雅图 ) 第 届年会 ( 美国波多黎哥 ) 以及第 届年会 ( 日本福冈 ) 参会论文的审稿工作, 总共评审相关论文百余篇 以 年西雅图年会论文评审为例, 笔者主要承担了传播学史 大众传播学 新闻学研究以及传播理论四个分会分配的论文, 其中评审论文 篇, 评审小组讨论组 项 基于笔者过去几年中有限的评审经验, 可以得出以下基本判断 : () 年会评审论文的分配主要依据地缘接近性和专业熟悉度等基本原则 在笔者评审的 篇论文和专题讨论组项目中, 涉及中国题材背景或者来自中国作者的作品共 项, 考虑到中国学者投稿论文总数严重偏低, 这个比例已经很高 笔者长期从事新闻传播思想史以及传播理论研究, 其余评审的论文主要涉及这一领域, 尤其是美国和西方新闻传播思想史领域 即使是作为一名来自中国大陆的论文评审专家, 分配到的论文几乎来自世界各地, 既有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论文, 也包括更多欧美发达国家的论文 这说明 在年会论文评审分配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偏见

第 期 柯泽, 等 : 东西方之间 : 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困局 + () 年会论文采用分值量化方式进行评审 年西雅图年会的评审指标是理论强度 分析强度 方法强度 贡献强度以及创新强度 个指标, 每个指标最低分值为 分, 最高分值为 分 从本人评审的情况看, 给出的最高分值一般在 分以上, 最低分值一般介于 之间, 一般 分以上分值的论文有机会在评审中胜出 但是分值并不绝对影响论文是否录用, 根据评审规则, 专家针对每一篇论文要给出是否建议录用的意见, 这个意见才是最为重要的 () 以专题讨论组形式 ( ) 投稿, 前期写作和操作要求明显简化, 侥幸 通过专家评审的机率更高 专题讨论组一般是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研讨, 参与研讨发言的人数从数人到数十人不等, 有时学会分会提前公布相关议题 因为这种参会形式只要求提交一份简单的讨论提纲, 列出参与讨论的学者, 难度明显偏低, 能否通过专家评审, 关键在于讨论的话题涉及是否新颖, 是否有展开的足够空间 笔者还留意到, 对讨论组作品采取的不是匿名评审原则, 所有作品保留了组织者和参与人姓名, 这有可能会影响评审的公正性 () 年会投稿论文最终是否录用, 由多重把关元素决定 首先同一篇论文一般由三位评审专家独立评审, 同时通过评审的论文才有机会被录用, 但是各个分会主席还会根据当年投稿总量进行宏观控制, 如果当年投稿量明显偏高, 各分会主席可能会再根据一定标准对专家评审通过的论文进行二次取舍 由此可见, 投稿论文能否最终录用, 确实还受到一些无法完全避免的偶然因素影响 () 年会投稿论文作者来源驳杂, 既有大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 还有大量在校研究生 ; 从稿件质量来看, 也是参差不齐, 一些稿件质量明显偏低 事实上, 年会论文提交和年会参与具有一定的仪式化和象征化功能 不过, 在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接轨薄弱的情况下, 中国学者积极参与年会仍然十分重要 三 学术刊物论文评审以及内容分析 : 以 传播学学刊 为例 国际传播学学会自成立以来先后创办了 传播学学刊 等 份重要学术期刊 如果说每年的年会论文投稿和录用带有鼓励参与的明显意味, 那么国际传播学学会 份专业期刊, 尤其是 传播学学刊 等刊物的论文评审和录用却是一个更为比拼实力 竞争激烈的学术场域 下面以最权威 最有代表性的 传播学学刊 为例, 从论文发表数量 论文主题内容 论文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试图总结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新特点, 并发现中国传播学研究与国际对接的差距 传播学学刊 是双月刊, 每年出版 期, 每期刊发论文篇左右, 年至! 年三年间总共发表论文 篇 该刊每期还在其网站数据库配发书评若干篇, 但是仅以在线形式刊发, 纸版并不刊载 传播学学刊 现任主编 美国乔治 华盛顿大学教授西尔维奥 怀斯博德 ("# $#% & #' % ) 在 传播学学 刊 年第 期上专门撰文 编辑决定的幕后, 详细介绍了该刊的审稿流程以及主要标准 他认为透明度是学术出版的信誉和公正所在, 学术界抱怨编辑过程是 暗箱操作 主要原因在于透明度不够, 导致伦理缺失, 他专门撰写文章就是为了让学术界了解 传播学学刊 整个编辑过程 根据他的介绍, 年刊物总共接受投稿 多篇, 最终录用大约 篇, 录用率不到 ( 一篇稿件从编辑部接受到决定录用或者拒录要经过诸多程序!"# $ 由于 传播学学刊 所发表的论文绝大部分属于多个作者合作发表, 我们仅以第一作者所在机构统计, 看看三年中 传播学学刊 论文发表的国别和地区分布情况 统计表明, 在 传播学学刊 年发表的 篇论文中, 所有第一作者仅仅来自 个国家或者机构 其中, 美国发表论文 篇, 占总数的 )(, 占据绝对优势 ; 其次主要是德国 英国 荷兰 以色列和奥地利, 总共 篇, 约占总数的 *!(, 欧美国家在 传播学学刊 上的论文发表总数超过 +( 最近三年, 中国学者包括港台学者没有在该刊发表任何论文 亚洲华语背景国家, 仅新加坡学者发表论文 篇 由此可见, 虽然最近几年国际传播学学会在会员注册 机构管理 组织决策等方面出现了一定国际化趋势, 但是在论文发表这样最重要的领域, 欧美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仍然遥遥领先 对 年期间 传播学学刊 论文发表机构排名统计表明 ( 由于篇幅限制, 论文少于两篇的机构不计 ), 发表论文两篇以上的仅仅包括来自美国 英国 荷兰 德国 以色列 智利 个国家的 个不同大学机

湖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构, 发表论文总数为 篇, 其余 篇单篇论文属于其他机构, 但是绝大部分机构也属于上述欧美国家 论文排名靠前的机构包括美国的俄亥俄州立大学 印第安纳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 以上是对 年至 年 传播学学刊 论文发表情况的一个粗略统计和分析 统计每篇论文的作者所在国家和所属研究机构可以判断某一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的论文发表总量 由上述统计分析可知, 美国学者在论文发表机构排名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其他论文发表两篇以上的机构主要包括英国 德国 荷兰 奥地利等欧洲主要国家, 以色列和智利属于例外! "#$ 下面从研究关怀指向 主要研究领域 次级研究领域 研究方法偏向等四个方面对发表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关怀指向 : 是指研究中所内含的关怀指向, 包括研究指向的特定国家地理空间, 也包括历史 文化和心理空间 为了简化问题, 我们只区别欧美 非欧美 跨欧美以及普适理论四个子指标 欧美 是指那些研究关怀明确指向欧美地理空间以及历史 文化和心理空间的论文 ; 非欧美 是指那些研究关怀明确指向非欧美地理 历史 文化和心理空间的论文 ; 跨欧美 是指那些研究关怀同时指向欧美和非欧美的论文, 既讨论欧美国家相关问题, 同时也讨论欧美之外某些国家的相关问题 ; 普适理论 是指不区分地理 文化 历史和心理空间, 仅仅关注一般理论研究, 研究结论也具有普适性 设立这四组子指标是为了判断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国际传播学研究是否正在逐渐摆脱国别和地域歧视? 是否对发展中国家 落后国家的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给予了足够重视? 这也可以为中国大陆和其他非欧美学者提供一些启示, 那些关注本土传播问题的研究究竟有多少机会在 传播学学刊 这样的顶级刊物上面世 以下是这组指标的相关统计 : ( ) 统计指标普适理论欧美非欧美跨欧美论文篇数 86 42 10 2 占论文总数比例 (%) 61.5 30 7.1 1.4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传播学学刊 刊发的偏重普适理论的论文为 篇, 占全部论文的, 占绝大多数 这类论文并不刻意在地理空间, 或者历史 心理空间等方面区分欧美和非欧美, 主要致力于一般传播现象 传播规律的分析和总结, 论文所研究的传播现象 传播规律本质上既适用于欧美国家, 也适用于非欧美国家, 研究结论也具有相当的普适性 关注普适理论的论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论文, 其案例 数据甚至全部研究对象均来自欧美国家, 但是这并不影响论文结论的普适性, 因为这类论文除了材料依附的地理空间是欧美之外, 并没有特别的文化 历史和心理指向 ; 相反, 论文的关切点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社会, 研究的结论也适用于东西方社会 例如 媒介暴力预示着社会暴力吗? 这取决于你如何看以及何时看 (! " # $% &' % %!# " # $% $ $ (! ) * +,!!$ ( $) 一文, 主要讨论媒介暴力与实现犯罪率关系问题, 尽管案例和数据主要来自欧美国家, 但是它关注的是全体人类和社会问题, 探讨的是基础理论, 其关怀指向是全体社会和人类 我们把这类论文也归入普适理论关怀向度之中 主要研究领域 : 是指论文所属的学科范围 研究方向和研究话题, 由此可以判断国际传播学研究的关注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哪些领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哪些领域已经淡出传播学研究? 当然, 要准确鉴别论文指向的研究领域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对于研究领域的界定非常复杂, 理解也有差异 ; 此外, 每篇论文可能会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和方向 对于前者, 我们尽可能去繁从简, 从最普遍接受的学科研究领域界定加以统计 ; 对于后者, 我们又单列了一个 次级研究领域 加以补充 研究表明, 年至 年 传播学学刊 论文主要研究领域共涉及 - 个领域, 其中排序明显靠前的是传播心理 (. 篇 ) 政治传播 (/ 篇 ) 健康传播 (0 篇 ) 新媒体 ( 篇 ) 组织传播 (- 篇 ) 和全球传播 (- 篇 ), 涉及教育传播 传播学研究 新闻学研究 科学传播 视觉传播 电子游戏 传播伦理以及仪式传播的论文数量各为 篇, 涉及议程设置 传播业务 环境传播 语言修辞 传媒经济 政治心理 理论总结 传播哲学 框架效果 媒介素养的论文数量各为 篇

第 期 柯泽, 等 : 东西方之间 : 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困局 次级研究领域 : 对于涉及多个研究领域的论文另外设立了这一指标 例如, 传播学学刊 年第 期刊发论文 我再也不喜欢你 : 年以色列 加沙冲突中以色列人的脸书删友行为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是政治传播, 因为特殊冲突时期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变化而发生的脸书删友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政治行为, 因为这是一种与传播紧密相关的政治行为, 所以我们判定该文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传播 又由于这其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脸书这样一种新媒体, 我们把该文的次级研究领域界定为新媒体 在论文统计分析中, 我们发现相当数量的论文涉及到多个层次的研究领域, 为了便于统计, 我们仅仅列出次级研究领域, 这也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最近几年来国际传播学研究在研究领域发生的真实变化 研究表明, 年至 年 传播学学刊 论文次级研究领域共涉及 个领域, 其中排序明显靠前的是传播心理 ( 篇 ) 新媒体 ( 篇 ) 政治传播 ( 篇 ) 组织传播 ( 篇 ) 健康传播 ( 篇 ) 和传播规制 ( 篇 ), 涉及受众研究 科学传播 效果研究 跨文化传播 新闻同质化 公共关系的论文各为 篇, 涉及议程设置 视觉传播 人际传播 广播研究 传媒创新 语言修辞 传媒经济 社区传播 电影研究 公共舆论 发展传播的论文各为 篇 研究方法偏向 : 研究方法是判断国际传播学研究动向的重要指标, 统计的结果可以显示到底哪一类研究方法受到特别推崇和鼓励 为了便于统计, 我们把研究方法简化为偏向定量研究和偏向定性研究两类 定性研究从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来说, 主要是指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哲学 历史 文化 社会阐释的研究, 主要借助于文字解释和论述, 体现出比较强的主观性和批判性, 属于传统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以科学 实证 逻辑 演绎和检验的方式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描述和概括, 采取的具体研究方式和手段包括调查 实验 问卷 量表以及统计分析等等, 是一种欧美社会科学中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 一般认为这种研究方法更具有客观性 事实上, 传播学学刊 发表的论文中很少采用某种单一研究方法, 往往是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混合使用, 我们统计的时候是看论文偏重哪种研究方法 ( ) 研究偏向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论文篇数 103 37 占论文总数比例 (%) 74 26 通过对上述几组指标的归纳统计, 我们可以对 传播学学刊 近三年来发表的 篇论文进行一些基本分析和判断,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今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方向, 也为中国和其他非欧美国际地区的传播学研究对接国际学术界提供一点参考 首先, 从上述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 篇论文绝大多数关切的是欧美社会问题, 对欧美之外发生新的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关注甚少, 其中非欧美地域问题指向的论文仅寥寥几篇, 原因可能是发展中国家 ( 包括中国 ) 中那些关注本土问题的学者自身国际化意识不够, 没有大量向 传播学学刊 这样的国际学术刊物投稿, 研究成果无法得到及时体现 也有可能是类似 传播学学刊 这样的国际学术刊物对欧美之外的本土传播问题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有意无意加以忽视 对于欧美学者而言, 由于他们自己知识 视野 研究经费等现实问题的局限, 加之文化 历史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限制, 他们无意忽视甚至恶意漠视西方之外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悖论之处在于, 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学术需要参与到国际学术界, 如果一味追随西方的视点, 嘴嚼西方的知识残渣, 我们的学术可能永远落在西方之后, 但是如果我们坚持自己的理论追求, 创新自己的研究方法, 结果又可能更加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排斥 无论如何, 在全球化的今天, 发展中国家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所谓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 就是要真正关注本土传播现实, 发掘本土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 灌注本土关怀, 进行理论创新 其次, 篇论文已经凸显欧美传播学界近些年来的一些研究特点和研究热点 欧美学者的敏锐触角始终在追随西方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对于西方传播学者而言, 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 新媒体兴起之后所引起的各种传播变化和社会变化 他们特别注重将新的理论概念和理论框架植入到传播理论的创新中, 创新发展出政治传播 组织传播 健康传播 教育传播等新的研究领域, 并且

湖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经常在新媒体发展的视域中去研究上述新问题, 篇论文中相当比例是有关这些领域的研究, 有关传统媒体和传统新闻传播理论的论文明显降低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 篇论文中涉及传播心理研究的论文比例非常高, 主要研究领域和次级研究领域分别达到 和, 例如新媒体的使用和需求心理, 新媒体在特定事件中的传播效果, 如何引起使用者和受众情绪 情感 认知 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这类涉及传播心理问题实证研究比例很高, 相当一部分作者来自心理学研究领域 传播学研究的心理学化一直伴随着美国传播研究的历史, 在全球化发展以及新媒体兴起的双重背景下, 西方学者进一步强化了传播学研究心理学化的特点, 这也是美国传播学追求所谓自然科学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第三, 研究方法几乎呈现定量研究一面倒的局面, 占全部论文的 大部分论文都包含了调查研究 控制实验 问卷量表以及统计分析等量化实证手段, 对于大多数不具备深厚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背景的中国传播研究领域的学者来说, 阅读这些论文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以这种量化实证的方式去写作论文, 难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 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学者与国际学术界对接障碍始终都是巨大的, 这些障碍因素很多, 其中文化背景 文化传统 思维方式 学术训练的差异也形成了研究方法的差异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传统十分重视禅悟 理解 体验和精神共鸣, 并去求得智慧的圆满, 这是一种非常质朴和人性化的理解问题 解决冲突的方式, 也是东方人获得快乐感 幸福感和存在感的重要文化土壤 受此影响, 中国的学术传统重视阐释说理, 注重在文化和思想对话中去寻求彼此的精神共鸣, 寻求审美愉悦, 这样的研究特点尤其体现在中国哲学 历史 文化等传统学科领域之中, 作为完全来自欧美的中国传播学研究, 其研究方法则始终挣扎在东方与西方 传统与现代 阐释与实证这样的文化断裂之间 如何决断, 确实也严重影响到我们的传播学研究是否能够融入国际学术界 西方的文化传统主要以宗教和哲学上的理性主义为表征, 并且互不干涉, 形成了西方人一方面躲在宗教的温床上寻求精神慰藉, 另外一方面又在理性 科学乃至数字中去探寻真理 探究真相的精神冲动 西方宗教传统绵延至今, 理性主义经过科学革命 哲学革命的熏陶和冲击在西方已经发展成为科学至上的信念, 在美国则催生出了实用哲学, 学者们幻想以所谓科学的方式去理解一切, 包括理解人和社会, 这就是西方尤其是美国传播学研究彻底实证化的文化和思想根源 西方尤其是美国传播学研究问题也是如此, 它们以实证量化为主要特点的研究方法主要还是承认式的研究, 体现得比较多的还是对现实的妥协 中国包括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学术研究与欧美主流学术界对接确实有许多障碍需要逾越, 但是是否应该完全放弃自己, 迎合欧美, 同样也是一个悖论 应该说明的是, 上述研究领域的指标划分和统计主要考虑论文呈现出的突出研究领域, 在界定时比较注重论文研究主题的时代特征和新兴研究特征, 例如我们更倾向于用新媒体 政治传播 健康传播 传播心理等去概括统计论文的研究领域, 而与论文相关联的更宏大 更宽广的研究领域在概括和统计时常常被忽略 事实上, 大部分研究新媒体 政治传播 健康传播 传播心理的论文从根本上说还是研究传播效果等问题, 这表明即使今天传播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其研究主题 研究归宿并没有完全超出经典传播学研究的范围 四 国际学术界对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对接的评价以及期待 伴随着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兴起, 传播学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传播学研究国际交流逐渐深入, 国际传播学界对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也有所了解和期待, 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传播学者也开始思考各自国家传播学的研究特色和出路问题 为此, 本研究特别采访了几位知名传播学者, 他们分别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 (! " # ) 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媒介艺术与设计系达雅 屠苏 ($%% &' ) 教授 韩国现代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 '! % % ( ## %,)% # ) 金仕东 ( ' $ * + #) 教授 日本西南学院大学 ( %,%- ) 文学系宫原哲 (.- % %'% %) 教授 其中, 达雅 屠苏教授具有西方和亚洲双重学术身份背景, 他既在英国知名大学担任教授多年, 是西方国际传播研究领域著名学者, 同时还担任该校中国媒介研究中心顾问 金仕东教授是一位非常国际化的东方学者, 他 // 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此前几年在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社会学系进行博士论文研究工作多年 宫原哲教授年轻时曾经在美国大学求学工作 年, 曾经担任日本传播学学会 (0%1% ( ## %. %,0(.) 主席, 年当选为 (. 东亚大区主任委员 他们从对比角度介绍了亚

第 期 柯泽, 等 : 东西方之间 : 中国传播学研究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困局 ( 洲传播学者参与国际传播学学会的相关情况, 提出并阐述了传播学研究国际化与地方化关系等重要议题, 表达对中国传播学研究以及东方传播学研究的未来期待! "#$%&' 作为一位西方知名学者, 达雅 屠苏教授多年来坚持参加传播学学会年会 在他看来, 在过去是一个非常美国化的学术组织机构, 最近一些年来才开始国际化发展, 亚洲, 尤其是东亚和中国学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 年会活动 他认为有两个原因造成了这一趋势, 一是中国大学目前有 多所媒介与传播院系, 其次许多亚洲和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从事媒介与传播方面的研究和学习, 他们经常固定参加 年会, 提交论文, 参与讨论发言 近些年来在 年会由中国传播学学会组织的招待会中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学者和学生的参与, 当然也包括对中国感兴趣的其他国家学者 金仕东教授也谈到他参与国际传播学学会活动的经历 他介绍说, 在国际传播学学会年会上, 相对于那些直接来自亚洲国家的人数来说, 在美国从事研究或者工作的亚裔学者占绝大多数 来自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学者参与年会非常踊跃 印象中日本学者比较少, 尽管他们的传播学研究做的很出色 直接来自韩国的学者也不是很多, 尽管他们许多人曾经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 在最近十年中, 中国学者参与年会数量大增, 他认为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作为 东亚大区主任委员, 宫原哲教授过去的工作主要是安排 年福冈国际传播学年会相关事务 在谈到日本学者参与国际传播学学术活动的情况时, 宫原哲教授介绍说, 日本学者注册该学会的人数少于 人, 许多日本学者注册为美国的另外一个传播学组织 美国全国传播学学会 (! ""!, ) 的会员 日本也有日本传播学学会 (# $! ""!,#) 这样的学术组织, 会员不超过 %& 人, 每年 月份举办为期两天的年会, 参会人数往往少于 人, 大大少于中国和韩国同行们 这可能是因为在日本各类学会过于精细化的原因, 在媒介研究 跨文化传播研究 跨文化实践 商业传播 组织传播等研究领域, 日本都设立了各自的学会 ( )*+, -./0%1 针对目前国际传播学界的研究议题, 这些具有东方背景的国际传播学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并进行了反思, 他们特别强调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重要性, 认为本土化是亚洲以及其他非欧美国家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努力和突破方向 达雅教授认为, 目前美国传播学研究主题主要关注经济 政治和文化语境中的数字传播, 与政治宣传 电子政治以及企业广告和市场相关的在线传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类研究通常也称为数字驱动研究 此外, 与网络相关的人工智能, 也就是算法研究也备受关注 西方学者的传播学研究在广义上可以分为批判研究和行政研究, 前者主要研究社会现实中的体制和结构, 后者很大程度上是非批判性的, 主要关注数字驱动 个体以及现代性等问题 关于这些已经有许多非常好的研究, 但是还应该继续扩大研究范围, 研究像中国这样的非西方国家所发生的变化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 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意义重大, 因为发生的规模和范围非常巨大深刻, 欧洲学者可能对此并不是十分理解 但是, 如果这些变化发生在非洲或者拉丁美洲, 情况又将非常不同, 中国代表着世界的大多数 达雅教授认为, 媒介与传播研究更多地体现出欧洲的思维, 这种思维和框架会继续发展, 但是他们看待中国传播研究的视角可能需要改变 金仕东教授首先注意到欧美国家课题产生的地方性特点, 根据他的观察, 欧美国家的传播学研究课题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 当美国社会意识到预防医学对于健康质量非常重要的时候, 像美国国家健康与疾病控制研究中心 ( " ' ' ' ' "' "' ) 就开始为健康传播提供大量研究经费 在过去二十年间, 传播学研究领域兴起了健康传播研究, 发展非常迅速 尽管很多其他国家情况并非如此, 但是许多在美国留学学习传播学的学生, 为了拿到奖学金也在研究健康传播 这只是其中一例, 说明美国社会的需要很容易引导或者误导外国学生的学术兴趣, 他们的研究很可能与自己国家关系甚少 公共关系研究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 社交媒体更是吸引了大量学者 在全球化时代, 许多这类研究主题在其他国家包括中国都非常流行 他特别提醒, 要注意到社会需求的差异性造成的研究主题的差异性, 他认为许多国家并没有挖掘出更贴近自己国家现实的研究主题 事实上, 近些年来中国有些盲目追随西方, 早期的日本 稍后的韩国也是如此 最近几十年间, 亚洲

湖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一些国家发展迅速, 设置亚洲观点的努力也应运而生, 中国学者应该更加重视作为研究路径的 亚洲方法, 并超越西方学术水平 宫原哲教授在强调传播学研究构建 亚洲标准 必要性的同时, 也强调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日本的确从美国同行那里学习了很多, 必须承认日本传播学方面系统的学术和职业训练主要来自西方和美国, 同时也应该承认日本传播学在西方实证理论 概念 研究方法运用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西方标准当然还存在许多问题, 将西方标准运用于非西方文化中问题会更多, 但我们仍然应该取其精华, 将它们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术标准, 而不要去责问这些理论本身 整个亚洲, 包括中国 日本都面临这一问题 同样, 西方研究者也可以从亚洲学习很多, 在全球化的今天, 西方学者以及一般公众已经开始强烈意识到, 他们的标准并非具有世界普适性, 通过交流与合作, 我们可以互相借鉴 宫原哲教授认为, 来自不同国家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进行合作研究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这样的探索研究确实可以带来独特的成果 文化间的不平等是研究的障碍, 它们会妨碍研究的深入开展, 但是也可以刺激学者们以创造性的方式创新研究方法, 造福不同文化 来自文化背景大相径庭的人一起从事研究工作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 这不仅仅局限于传播学领域中的跨文化研究工作, 在任何学科领域, 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会遇到这种挑战, 我们必须应对这种挑战 金仕东教授认为, 传播学研究源自西方,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间非西方学者数量大增, 这一研究领域仍然将主要被西方主导 不仅仅是传播与媒介研究领域如此, 西方在其他学术领域确实都处于领先地位 西方国家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本和体制资源, 在这一点上, 其他国家仅仅依靠计划投入, 也不容易在短期内迎头赶上 加大东西方之间的互动交流是缩小差距的最好办法 特别重要的是, 金仕东教授认为, 亚洲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遏止西方偏见, 为学术研究拓展新的空间 国际范围之内的学术对接是一个令人神往却又多少有点冰冷的难题, 这一困境尤其发生在东西方之间 中国传播学研究曲折前行已届 年, 与国际传播学界的对接仍然是不尽人意的, 与国际传播学学会的交流历史只是其中的一个镜像, 这也是跨文化传播所经常遭遇的困境, 尤其是当一种弱势文明与强势文明相遇的时候 除了自我反思之外, 在中国传播学界国际接轨过程中, 西方中心 西方至上以及西方学术规则 学术评价不当设置等诸多问题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不利于学术交流的展开 文化的本性是创造 传播和交流, 内生型文化往往因为缺乏流动和创新而失去营养和再造功能, 尽管跨文化交流难免会遇到各种障碍, 但是正如宫原哲教授所言, 这些障碍 也可以刺激学者们以创造性的方式创新研究方法, 造福不同文化 学术国际化从来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最终目的应该是在相互交流和竞争中去创新自己的学术, 并证明自己的文化活力 []!"#$%$&' (")*'+,-./01 '! 123456789' : ; 12 <=>?6@34ABCDE 参考文献 禹卫华, 张国良 传播学转型 : 趋势 理论与方法 与国际传播学会 ( ) 三任主席的学术对话 新闻记者,,( ) 郑兴刚, 赵雪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传播学会 国际新媒体高峰论坛综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张锡璐 回眸 年 : 国际传播学会 年度大会专题论坛暨第八届全球传播论坛举办!"##$%&' $' $ ' ( & ()) (**+ ** "#&, -. /0 1 '" ) #"' 1# ) # 1 '( / )/ 1) && ) ( # ),,( ) [ 责任编辑 : 雷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