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儿台水电站工程

Similar documents
编号:2015-××

<4D F736F F D20BCE0B2E2D7DCBDE1B1A8B8E6>


水保监资证乙字第178号


目 录 综合说明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情况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监测内容与方法 监测依据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

附件2:

水保监资证乙字第063号

水保监资证甲字第061号 甘水保所JCB06—2008总编号12

<4D F736F F D20312ED5FDCEC42DC4CFC9B3C1EBC4CFBBA8D4B0B6C8BCD9BEC6B5EABDA8C9E8CFEEC4BFCBAECDC1B1A3B3D6BCE0B2E2D7DCBDE1B1A8B8E E646F6378>

<4D F736F F D20BCAFCFCDD7AFBCE0B2E2D7DCBDE1B1A8B8E E362E352E646F63>

水保监资证乙字第178号

综合说明

目录

水保监资证乙字第332号

大一山庄 ( 二期工程区 )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责任页 ( 广州高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批准 : 梁鉴英 ( 工程师 ) 核定 : 李根 ( 工程师 ) 审查 : 陈炜丹 ( 工程师 ) 校核 : 李春华 ( 工程师 ) 项目负责人 : 李春华 ( 工程师 ) 编写 : 李春华 ( 工程师 )

水保监资证乙字第178号

银川东750kV变电站主变扩建及330kV

焦作市马村区 50MW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 : 焦作中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 河南联成水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8 年 1 月

<4D F736F F D20382ED6D5B8E5322DC2DCB8DAB3A4C1EBBED D41312D34B5D8BFE9CFEEC4BFCBAECDC1B1A3B3D6BCE0B2E2D7DCBDE1B1A8B8E62D323

施工过程中照片 光伏阵列桩基施工 (2016 年 5 月 ) 栈桥道路施工 (2016 年 5 月 ) 施工场地区临时排水沟 (2016 年 5 月 ) 光伏阵列现状 (2016 年 7 月 ) 升压站区现状 (2016 年 7 月 ) 光伏阵列区现状 (2016 年 11 月 ) 1

杨宋凤瑞小区商品住宅

定远昊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永康镇真龙山 20MW 光伏发电项目 ( 二期 ) 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定远昊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定远昊晖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I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

水保方案乙豫字第012号

批准代学刚 审定高增福 校核姚文雄 项目负责人 杜德虎 彭传庚 编 写 年勇 马春阳 张峰 制图祝建军

协合肥西县莲花山风电场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二〇一七年八月

<4D F736F F D C2E9D3BFC0ACBBF8B7D9C9D5CBAEB1A3BCE0B2E2D7DCBDE12E646F63>

<4D F736F F D B56C2B3CEF7B1B3BFBFB1B3BBBBC1F7D5BEC0A9BDA8B9A4B3CCBCE0B2E2D7DCBDE1B1A8B8E62E646F63>

1编制依据

铁岭新晖大青水库光伏发电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审 定 : 李占久 审核 : 赵野 报告编制 : 孙健 测量人员 : 李占久 赵 野 孙 健

鹿儿台水电站工程

监测单位地址 :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荣华东道 69 号监测单位邮编 : 项目联系人 : 郑淏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水保监资证甲字第089号

<4D F736F F D20B5F7D5FBB8E C4CFC9B3C7F8D1F8C0CFD4BABCB0C5E4CCD7C9E8CAA9BDA8C9E8CFEEC4BFCBAEB1A3BCE0B2E2BCE0B2E2D7DCBDE1B1A8B8E >

水功能区划报告


单位地址 : 广州市天寿路 101 号 3 楼邮编 : 联系人 : 陈强电话 :

阶段性竣工验收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4.1 各阶段土壤流失量分析 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 侵蚀模数的确定 各扰动土地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项目区的面积统计结果

目 录 综合说明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情况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监测内容与方法 监测依据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重

<4D F736F F D2035A1A2BCE0B2E2D7DCB1A8B8E62E646F6378>

1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甘肃省水功能区划成果报告

附件3:

目录 目 录 前言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 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监测内容和方法 扰动土地情况 取土 弃渣监测 水土保持措施.

鹿儿台水电站工程

廊坊市交通设计院

水保报告

一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 大同煤矿集团同地龙驭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 行业类别 煤炭 主管部门 ( 或主要投资方 ) 大同煤矿集团临汾宏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性质 改扩建 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机关 文号及时间 山西省水利厅晋水保函 (2012)509 号,2012

2



监测报告

目 i 录 前言... I 项目简况... I 监测任务由来及监测过程... I 监测结果... II 监测结论... IV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监测内容和方法... 1

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利枢纽工程

监测单位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 35 号监测单位邮编 : 项目联系人 : 王冬梅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水保监资证甲字第061号 甘水保所JCB06—2008总编号12

前 言

1前言


监测单位 : 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单位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 15 号之一邮政编码 : 联系人 : 卢文浩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水土保持监测负责人 : 卢文浩 监测人员 : 卢文浩 赖定华 翟满堂


费县一期水保监测报告

<4D F736F F D20BCE0B2E2D7DCBDE1B1A8B8E6>


单位地址 :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 808 号邮政编码 : 联系人 : 鲁荔联系电话 :

水保监资证甲字第086号

<4D F736F F D20D6D0BFC6D4BAC8FDD1C7C9EEBAA3CBF9C5E4CCD7C9FABBEED4B0C7F8CFEEC4BFCBAECDC1B1A3B3D6BCE0B2E2D7DCBDE1B1A8B8E62E646F63>

目 i 录 前言... I 监测背景... I 项目简况... I 监测任务由来及监测过程... I 监测结果... III 监测结论... IV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公司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西路 158 号 1 幢 号 项目联系人 : 杨文龙联系电话 : 公司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西路 158 号 1 幢 号 项目联系人 : 张家莉联系电话 :

水保监资证 甲字第 38 号 德安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工程 (1 30MW) 建设单位 : 德安县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监测单位 :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Microsoft Word - j8.31.doc

2 工程概况

批准 : 审查 : 校核 : 汇编 : 参加工作主要人员 : 李易 廖先春 唐萍 SBJ SBJ SBJ

兰州-银川输气管道工程

广西石化 1000 万吨 / 年炼厂成品油外输管道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 监测单位 : 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 O 一八年十月

监测单位地址 : 武汉绿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监测单位邮编 :0070 项目联系人 : 尚鹏旭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铁岭地区原油商业储备库工程

<4D F736F F D20BCE0B2E2D7DCBDE1B1A8B8E6BCC3C4CFCCFAC2B7CAE0C5A6B1B1BBB7CFDFD6C1BCC3C4CFCEF7D5BEC9CFD0D0B3A1D0C2BDA8C1AAC2E7CFDFB9A4B3CC2E646F6378>

监测单位地址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荣华东道 69 号 监测单位邮编 项目联系人 郑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本证书此次仅供 1.5 万吨 / 年液氨精制及配套项目使 用, 再次复印无效! 编制单位地址 : 昆明市二环西路 625 号云铜科技园工程技术中心 B 座二楼项目负责人 : 刘富平 技术负责人 : 胡遵仁 项目联系人 : 王文杰 :

中电投达茂旗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达茂旗百灵庙光电场二期 40MWp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中电投达茂旗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达茂旗百灵庙光项目名称电场二期 40MWp 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建设单位 国家电投集团达茂旗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 监测单位 内蒙古大地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测项目部 审定 总监测工程师监测

北京外事研修学院锅炉房及变配电室 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 建设单位 : 北京外事研修学院 编制单位 :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批准 : 杨敏 核定 : 苗世平 审查 : 刘卓祖 校核 : 苏海军 项目负责人 : 杨玄 报告编写 : 杨玄

前言

Microsoft Word - 1 监测扉页

<463A5CCCECBDF2D1E9CAD534CFEEC4BF5CD7EED0C2D0DEB8C4B8E55CCCECBDF2D1E9CAD5CFEEC4BFB1A8B8E6D0DEB8C4BAF35CCCECBDF2C4CFCCD8B8DFD1B9D5BEC5E4CCD B5620CAE4B1E4B5E7B9A4B3CCCBAECDC1B1A3B3D6BCE0B2E2D7DCBDE1322D322E646F6378>

水保方案乙豫字第012号


水保监测甲字第035号

1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省道 215 线康定瓦泽至九龙段改建工程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 : 四川俄岗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瓦九分公司监测单位 : 四川金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八年七月

<4D F736F F D D1CFB9D8D2BBC6DAB7E7B5E7B3A1B9A4B3CCCBAECDC1B1A3B3D6BCE0B2E2D7DCBDE1B1A8B8E6A3A8B7E2C3E6C2CCC9ABA3A9>

<BEA7BFC6B9E2B7FC33306D77D1E9CAD5B1A8B8E62E646F63>


目 录 前言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项目基本情况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监测内容与方法 扰动土地情况 取土场 弃渣场情况 水土保持措施

Transcription: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N150MW 热电联产 工程事故贮灰场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二〇一八年三月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水土保 持监测总结报告 编制单位 :

i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自然地理类型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 该工程属已建建设生产类项目 项目由贮灰场区 管理区和道路工程区 3 个防治分区组成 贮灰场区东西长约 345.00m, 南北宽约 85.00m, 整个贮灰场区呈东西向布置, 贮灰场布置在项目区西侧, 贮灰场区采坑占地 2.92hm 2 ( 有效堆放灰渣占地面积 ),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 设计灰渣平均堆高 10.00m, 有效库容量约 29 万 m 3 管理区布置在项目区东侧, 管理区占地 1.66hm 2 本项目道路工程区主要为库区周围运灰道路以及管理区周边道路, 道路总长度 1950.00m 道路宽度 4.00m, 占地面积 0.78hm 2 项目已于 2013 年 3 月开工建设, 于 2013 年 9 月建设完工, 建设总工期 6 个月 建设单位全称 建设地点 工程等级 所在流域 工程总投资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技术指标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建设厂址地处甘肃省金昌市洪积戈壁平原区 项目所在的金昌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光照充足, 气候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 9, 多年平均降水量 204.60mm, 年均蒸发量 2020.00mm, 年均日照时数 2676.10h, 无霜期 150 天, 最大冻土深度 159.00cm, 年平均风速 2.73m/s, 大风日数 21d, 沙尘暴日数 8.60d, 冰雹日数 0.70d, 雷暴日数 19.60d, 主导风向为 WNW 126t 6.05hm 2 填表时间 :2018 年 3 月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 V 内陆河流域 400.00 万元 工程总工期 6 个月 (2013 年 3 月 ~2013 年 9 月 ) 项目建设区 5.36hm 2 三区 公告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容许土壤流失量 1000t/km 2 a 项目建设区面积 5.36hm 2 主要防治措施 项目建设共完成道路工程区土地整治措施面积 0.14hm 2 直接影响区面积 0.69hm 2 水土流失背景值 2096t/km 2 a 弃渣场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投资 无 82.08 万元 ii

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技术指标 监测单位全称 监测指标监测方法 ( 设施 ) 监测指标监测方法 ( 设施 ) 监测内容 1 区域的图形和面积 定位监测 (GPS) 4 水土流失侵蚀量 调查法 钎测法 2 扰动类型 面积 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巡查 5 临时弃土弃渣 调查 3 项目区植被情况调查 分类分级指标 目标值 (%) 达到值 (%) 监测数量 扰动土地整治率 95 99.0 整治 面积 5.36hm 2 永久建 筑物面积 4.58hm 2 扰动地表 面积 5.36hm 2 监 测 结 论 防治效果 水土流失治理度 85 99.0 水土流失治水土流失理达标面积 5.36hm 2 总面积 5.36hm 2 治理后平均 土壤流失控制比 0.5 0.98 项目区容许值 1000t/km 2 a 土壤流失强度 1011t/km 2 a 拦渣率 95 99.0 实际开挖量 7.49 万 m 3 临时堆土量 7.49 万 m 3 林草植被恢复率 * 达标 林草覆盖率 * 达标 林草植被面积 / 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项目建设区面积 / 5.36hm 2 水土保持治理 达标评价 六项防治指标均达到水保方案设计标准 总体结论 达到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主要 建议 (1) 加强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维护和管理, 保证其长期有效地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2) 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 应尽量控制对地表的扰动, 以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iii

目 录 前言... 1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3 1.1 项目概况... 3 1.2 项目区概况... 4 1.3 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10 2 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16 2.1 监测内容... 16 2.2 监测方法... 16 3 重点部位水土流失监测结果... 23 3.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23 3.2 取料场监测结果... 25 3.3 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25 4 水土流失防治监测结果... 31 4.1 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及实施进度... 31 4.2 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 32 4.3 临时措施及实施进度... 33 5 水土流失量分析... 34 5.1 水土流失面积... 34 5.2 土壤流失量... 34 5.3 土壤侵蚀总量变化分析... 37 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39 6.1 扰动土地整治率... 39 6.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40 6.3 拦渣率... 40 6.4 土壤流失控制比... 41 6.5 林草植被恢复率及林草覆盖率... 41 7 结论... 42 7.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42 7.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42 7.3 建议... 42 7.4 综合结论... 42 iv

前 言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建设厂址地处甘肃省金昌市洪积戈壁平原区, 位于热电联产项目厂址东北向约 6.00km 处的上高岸子 垃圾场与砂石场之间, 同时位于金川公司三厂区以东 2.00km, 紧邻金川公司尾矿库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 153.77, 北纬 38 29 31.29, 系人工取土采砂后形成的坑洼场地, 地表被砂砾石所覆盖, 基本无植被 项目总占地面积 5.36hm 2, 其中采坑面积 2.92hm 2, 设计灰渣堆高 10.00m, 有效库容量约 29 万 m 3 厂区设有运灰公路直通贮灰场, 交通运输方便 该贮灰场是热电联产工程和三厂区热源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贮灰场做为 2 个主体工程的应急事故灰场 该工程属已建建设生成类项目 项目由贮灰场区 管理区和道路工程区 3 个防治分区组成 主体项目在建成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渣, 正常情况下, 所产生的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为了预防突发事件, 保证主体工程正常运行, 特设置一处贮灰场, 堆放 2 个主体工程无法及时利用的灰渣 项目已于 2013 年 3 月开工建设, 于 2013 年 9 月建设完工, 建设总工期 6 个月 建设单位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为 5.36hm 2, 均为永久占地, 所有占地类型均为其他土地 ( 荒地 ), 项目建设不涉及拆迁安置问题 本工程建设期挖方总计 7.49 万 m 3, 填方总量 7.49 万 m 3, 内部调配利用 0.57 万 m 3, 无借方, 无弃方 2017 年 9 月,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甘肃四创水利工程 1

咨询有限公司编制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x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并于 2017 年 11 月编制完成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x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报批稿 ) 2017 年 9 月, 受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 进行本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接受监测工作委托后, 我单位立即组织专业人员, 成立监测小组, 根据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x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报批稿 ), 按照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等有关技术标准, 认真开展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编制监测实施方案, 完成监测期内季度报表 并于 2018 年 3 月编制完成了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项目的监测方法以全面调查为主, 定位 巡查为辅 监测人员通过多次深入现场, 主要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土石方开挖量 水土保持措施等情况进行调查, 并掌握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 监测结果表明 : 该工程扰动土地整治率为 99.0%,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 99.0%, 土壤流失控制比 0.98, 拦渣率 99.0%, 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均已达标, 方案设计的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在本次水土保持监测的过程中, 得到了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金昌市水务局 金川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在此一致表示衷心的感谢! 2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1 项目概况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建设厂址地处甘肃省金昌市洪积戈壁平原区, 位于热电联产项目厂址东北向约 6.00km 处的上高岸子 垃圾场与砂石场之间, 同时位于金川公司三厂区以东 2.00km, 紧邻金川公司尾矿库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 153.77, 北纬 38 29 31.29, 系人工取土采砂后形成的坑洼场地, 地表被砂砾石所覆盖, 基本无植被 占地面积约 5.36hm 2, 其中采坑面积 2.92hm 2, 设计灰渣堆高 10.00m, 有效库容量约 29 万 m 3 该工程属已建建设生成类项目 项目由贮灰场区 管理区和道路工程区 3 个防治分区组成 贮灰场是热电联产工程和三厂区热源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贮灰场做为 2 个主体工程的应急事故灰场 主体项目在建成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渣, 正常情况下, 所产生的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为了预防突发事件, 保证主体工程正常运行, 特设置一处贮灰场, 堆放 2 个主体工程无法及时利用的灰渣 项目已于 2013 年 3 月开工建设, 2013 年 9 月建设完工, 建设总工期 6 个月 建设单位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为 5.36hm 2, 均为永久占地, 所有占地类型均为其他土地 ( 荒地 ) 工程建设期挖方总量 7.49 万 m 3, 填方总量 7.49 万 m 3, 内部调配利用 0.57 万 m 3, 无借方, 无弃方 项目建设不涉及拆迁安置问题 3

1.2 项目区概况 1.2.1 气象 水文 1.2.1.1 气象项目区所在的金昌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光照充足, 气候干燥, 全年多西北风, 昼夜 四季温差较大, 霜期长, 春季多大风 多年平均气温 9, 极端最高气温 41.40, 极端最低气温 -26.40, 10 的有效积温 2350 ; 多年平均降水量 204.60mm, 年均蒸发量 2020.00mm, 五年一遇 24h 降水量 8.52mm 7-9 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 60%, 且多以短历时暴雨出现 ; 年均日照时数 2676.10h, 无霜期 150 天 ; 最大冻土深度 159.00cm; 年平均风速 2.73m/s, 最大风速达 28.30m/s, 大风日数 21d, 沙尘暴日数 8.60d 冰雹日数 0.70d, 雷暴日数 19.60d, 主导风向为 WNW 项目区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见表 1.2-1 表 1.2-1 项目区气象要素统计表 项 目 单位 数值 平均气压 MPa(A) 0.084 平均气温 9 极端最高气温 41.40 极端最低气温 -26.40 年平均降水量 mm 204.60 年平均蒸发量 mm 2020.00 平均风速 m/s 2.73 最大风速 m/s 28.30 最大冻土深度 ( 气象站观测场 ) cm 159.00 平均大风日数 d 21 平均冰雹日数 d 0.70 平均雷暴日数 d 19.60 主导风向 WNW 4

1.2.1.2 水文 (1) 河流水系项目区地表水来源主要是祁连山区的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化 主要河流有东大河和金川河, 均属石羊河水系, 为常年性内陆河 (2) 水文金昌市境内主要河流有东大河 西大河和金川河, 均属内陆河石羊河水系 东大河 西大河均来源于祁连山区的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化的雪水, 汇集于皇城水库和西大河水库, 沿人工灌渠定期放入, 补充金川峡水库水量 金川河系由红庙墩 南泉一带地下水溢出, 沿河谷下流至永昌县城北的北海子, 最终流入金川峡水库, 该水库设计枯水年来水量 16051 万 m 3 /a, 年均入库泥沙 7.19 万 t, 该水库是金昌市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项目区地处冲洪积荒漠戈壁平原, 远离金川河, 因而不受洪水影响 1.2.2 地形地貌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 地处沙漠戈壁边缘,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以山地 平原为主, 地面坡度在 8~12% 之间, 海拔高程 1500.00m 左右, 地貌类型属河西走廊荒漠戈壁草原 西南部祁连山冷龙岭及其支脉, 山势雄伟挺拔, 冷龙岭海拔 4442.00m, 终年积雪, 山间分布天然森林, 高山草甸, 植被覆盖率达 75%, 是金昌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中部祁连 大黄 武当龙首山之间的永昌 清河 三堡等绿洲, 海拔在 1800.00m, 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是金昌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区 东北部大多为戈壁 沙丘 荒漠和半荒漠草原, 海拔在 1500.00m 左右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 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建设厂址地处甘肃省金昌市洪积戈壁平原区, 位于热电联产项目厂址东北向约 6.00km 处的上高岸子 垃圾场与砂石场之间, 同时位于金川公司三厂 5

区以东 2.00km, 紧邻金川公司尾矿库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 153.77, 北纬 38 29 31.29, 系人工取土采砂后形成的坑洼场地, 地表被砂砾石所覆盖, 基本无植被 1.2.3 地质金昌地区地质条件较为简单, 南部龙首山区为一套老的变质岩系 古生界有前震旦系片岩 片麻岩及硅质灰岩, 震旦系灰岩 千枚岩 砂岩, 寒武系变质砂岩, 泥盆系 石炭系砂岩 砾岩, 二迭系为石英砂岩 ; 中生界为三迭系含砾砂岩及白垩系砂砾岩 北部戈壁平原基底为新生界第三系砂质泥岩及含砾砂岩, 上部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砂砾石及粉土 地下水 : 据调查地下水位埋深大于 50.00m 地震 : 根据 1/400 万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01) 结合现场调查, 路线全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5g 根据 1/400 万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区划图 (GB18306-2001) 全线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均为 0.45s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 Ⅶ 度区 1.2.4 土壤 植被 1.2.4.1 土壤本区土壤类型主要以灰粽荒漠土 砂砾土 灌於土为主, 灰粽漠土多分布在山前洪积扇或洪积冲积平原上, 土层厚度随地形变化而异, 常夹带有小砾石, 基层是砂砾层或粗沙层, 表面因风蚀而形成砾面 在严重的风蚀作用下, 土层浅薄, 剖面多属砾质 薄层, 总厚度多小于 50.00-70.00cm 土壤容重 2.76-2.85t/m 3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自然肥力 不高, 部分土壤有盐渍化 6

1.2.4.2 植被本区天然植被稀少, 属荒漠草原植被类型 植物种类以白刺 骆驼草 黄蒿为主, 植被覆盖率 10% 左右 工程所在的金昌市城区人工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 形成了乔 灌 草相结合的绿化体系, 树种主要有刺柏 青海云杉 侧柏 新疆杨 垂柳 旱柳 刺槐 国槐 白榆 小叶黄杨 紫叶小檗 丰花月季 牡丹 菊花等 ; 绿化草坪草主要以高羊茅 草地早熟禾 白三叶草等 1.2.5 社会经济概况 (1) 行政区划及人口 1 金昌市金昌市土地总面积 9593km 2, 辖 1 县 1 区,12 个乡 ( 镇 ), 即永昌县和金川区,137 个行政村, 全年全市常住人口 47.01 万人, 其中 : 城镇人口 31.46 万人, 乡村人口 15.55 万人, 城镇化率达到 66.92%; 永昌县人口 23.82 万人, 金川区人口 23.19 万人 2 金川区金川区总面积 3077km 2, 辖 2 个镇 2016 年末, 全区常住人口为 23.37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21.05 万人, 占常住人口比重 90.07%, 比重比上年提高 0.04 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 2295 人, 出生率 9.82%, 比上年增加 0.67 个千分点 ; 死亡人口 953 人, 比上年增加 0.07 个千分点 ; 自然增长率为 5.74% (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 金昌市根据 2016 年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2016 年, 金昌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07.82 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 比上年增长 6.40% 其 7

中 : 第一产业增加值 20.72 亿元, 增长 5.30%; 第二产业增加值 104.14 亿元, 增长 5.80%; 第三产业增加值 82.96 亿元, 增长 7.80% 一 二 三产业结构比为 10:50.10:39.90 人均 GDP 达到 44202 元 ( 折合 6657 美元 ), 比上年增长 6.4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2074 元, 增长 8.1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284 元, 增长 7.20%,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1149 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0218 元 2016 年末, 金昌市耕地面积 106.44 万亩, 较上年增加 0.14 万亩 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119.13 万亩, 较上年增加 1.28 万亩, 同比增长 1.09%, 其中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78.81 万亩, 较上年增加 0.11 万亩, 增长 0.14% 小麦播种面积 36.86 万亩, 较上年减少 1.05 亩 ; 大麦播种面积 11.53 万亩, 减少 4.11 万亩 ; 玉米播种面积 23.27 万亩, 增加 2.56 万亩 ; 薯类播种面积 6.22 万亩, 增加 2.19 万亩 ; 油料播种面积 9.88 万亩, 增加 0.86 万亩 ; 药材播种面积 1.85 万亩, 减少 0.21 万亩 ; 蔬菜播种面积 20.19 万亩, 增加 0.86 万亩 ; 其他作物播种面积 6.30 万亩, 增加 0.74 万亩 2 金川区全区耕地面积 21.40 万亩, 较上年增长 0.10 万亩 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23.63 万亩, 较上年减少 0.12 万亩, 同比下降 0.50% 其中: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1.47 万亩, 增加 0.89 万亩, 增长 8.40% 小麦播种面积 5.31 万亩, 减少 0.14 万亩, 下降 2.60%; 大麦播种面积 0.03 万亩, 较上年持平 ; 玉米面积 5.98 万亩, 增加 1.16 万亩, 增长 24.20% 油料面积 1.59 万亩, 增长 0.29 万亩, 增长 22.00% ; 蔬菜面积 6.39 万亩, 增长 0.13 万亩 ; 青饲料 1.93 万亩, 减少 0.15 万亩 (3) 矿产资源 1 金昌市 8

金昌是以有色金属 重化工为主体的重工业城市, 是我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 金昌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与铜镍伴生的其他稀有金属, 储量极大, 镍矿储量丰富, 规模巨大, 铜 钴等矿产储量较大 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镍 铂 钯 钴 硒 膨润土 铜 伴生硫以及花岗岩材等 20 种, 镍 铂 钯 锇 铱 铑 碲等矿产储量均占全省 100%, 钴 硒 膨润土占全省 90% 以上, 铜占全省 50% 以上 金昌属多日照区, 光能资源充足 市区年均日照时数达 2963 小时, 永昌 2884 小时, 南部山区 2210.50 小时, 市区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 1380 千卡, 光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这里还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粮油基地,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气候使这里的甜菜, 西瓜, 葵花子, 黑瓜子等经济作物品质优良, 驰名中外 2 金川区金川区资源丰富 得天独厚, 是我国最大的镍钻生产基地和铂族元素提炼中心, 有闻名中外的世界第二大多金属共生硫化铜镍矿, 镍产量占全国的 88%, 铂族金属产量占全国的 90% 以上, 被誉为祖国的 镍都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镍 铜 钴 金 银 铂 钯 锇 铱 钌 铑 硒 铬 硫 煤 石灰石 膨润土 硅石 磷 石英岩 石膏 粘土 白云岩 花岗岩 玉髓 玛瑙 石油等 40 余种 1.2.6 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1.2.6.1 水土流失现状项目所在的金昌市金川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荒漠戈壁平原上, 地形较为平坦, 地市西南高东北低, 植被稀疏, 主要为耐旱 耐贫瘠的荒漠草本植物, 植被覆盖率为 10% 地表土壤为灰粽荒漠土, 颗粒较细, 未扰动区地表结皮厚度 3.00-10.00mm, 对地表的保护作用较好, 水土流 9

失类型以风蚀为主 根据甘肃省水利厅发布的 2004 年度和 2006 年度 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 中的监测结果, 项目所在地金昌市土壤侵蚀总面积为 4213.60km 2, 其中轻度侵蚀占 59.93%, 中度侵蚀占 13.17%, 强度侵蚀占 25.84%, 极强度侵蚀占 1.05% 根据 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 甘肃省水土流失防治规划 等资料, 地形地貌 土壤植被根据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96), 结合项目区地表组成 植被状况和地形地貌等地表状况的现场调查, 按照加权平均后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约为 2100t/km 2 a, 侵蚀程度为轻度 项目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 1000t/km 2 a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详见表 1.2-2 表 1.2-2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行政 区划 侵蚀总 面积 轻度 比例 (%) 水土流失面积 (km 2 ) 比例中度强度 (%) 比例 (%) 极强 度 比例 (%) 金昌市 4213.60 2525.21 59.93 554.93 13.17 1088.80 25.84 44.24 1.05 1.2.6.2 水土保持现状截止目前, 金昌市共建成中小型水库 5 座, 总库容 2.16 亿 m 3, 建成高标准干支斗渠 1500 多公里, 斗农渠 1 万多公里, 发展河水灌溉面积 4.71 万 hm 2, 井水灌溉面积 1.84 万 hm 2, 节水灌溉面积 3.07 万 hm 2, 铺设人饮管道 4703.00km, 解决 18.35 万人的饮水困难 近两年来, 经过当地政府的积极努力, 争取到利用日元贷款项目有金川区北部草原围栏封育退牧还草项目, 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项目, 芨芨草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等, 已建成围栏封育区 1.17 万 hm 2, 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 3.29 万 hm 2 1.3 监测工作实施概况根据 水土保持法 及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 10

法,2017 年 9 月,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承担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2x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合同签订后, 我公司组建了由水保 环境科学等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2x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组, 落实了项目责任人, 制定了分工协作 奖惩分明的组织管理制度 项目组成立后, 项目负责人带领监测技术人员, 积极开展工作, 并及时赶赴工程现场进行了资料搜集 实地查勘和调查, 重点了解项目区自然 社会经济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在认真研究和分析工程相关资料的基础上, 分组开展了现场调查 ( 勘测 ) 监测工作 : 查阅了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的相关勘察设计资料 ; 收集了气象 水文 水土保持 社会经济 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资料 ; 取得了工程开工初期的基础资料, 包括项目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因子 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 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及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1 月, 项目组按照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27 2002) 和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 水保 [2009]187 号 ) 的要求, 结合工程实际, 监测人员利用调查监测 地面监测及巡查等方法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监测资料, 为监测总结报告的书写奠定了基础 项目主要采用了调查监测 巡查监测和定位监测方法 采取收集主体工程施工 监理现场记录及相关文件, 对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如地形地貌 降雨 水土流失危害 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水土保持方案措 11

施实施等情况采用巡查和调查监测法 ; 在原地貌布设水土流失观测场, 分析计算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 此外, 利用 GPS 对项目建设区地表扰动和水土保持设施破坏情况进行定点定位观测和面积测算 项目组在外业工作的基础上, 对监测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整理和分析, 并于 2018 年 3 月编制完成了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2x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1.3.1 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1.3.1.1 监测目的监测目的是及时掌握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 了解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实施情况 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以便于工程安全运行服务 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1.3.1.2 监测原则为了准确反映该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 掌握水土保持工程投入使用初期水土流失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效果, 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项目区生态建设整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监测作业中落实如下监测原则 : (1)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对该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状况的本底值进行全面调查监测, 以便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后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该项目应用数理统计抽样调查的原理, 对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贮灰场区 管理区 道路工程区进行全面调查 12

(2) 与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分区相结合的原则生产建设项目的同一防治分区, 一般具有相似的水土流失特点, 相应的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监测时段的确定应具有统一性 (3) 定期调查与动态观测相结合的原则工程施工有很强的时间阶段性, 对水土保持监测在实施动态跟踪方面的要求很高 因此采用定期调查和动态观测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监测 对地形地貌 地面组成物质 植被种类 覆盖度等进行定期调查 ; 对径流量 防治效果 降雨等因子进行动态观测 (4) 突出重点, 涵盖全面的原则结合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特点, 监测工作采用重点观测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工程重点部位的水土流失量 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以及水土保持措施进行重点监测 同时, 对项目区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状况展开调查 全面掌握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变化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 1.3.2 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及分区 1.3.2.1 监测范围依据该工程建设特点及工程施工总体布局, 根据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 规定, 本工程的水保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3.2.2 监测分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有关技术规范, 监测分区原则上按地貌分区, 与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相一致 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区域 13

主要分为 : 贮灰场区 管理区 道路工程区 1.3.3 监测重点区域与监测点布局 1.3.3.1 监测重点区域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结合项目建设和重点防治区域的划分以及水土流失特点, 确定该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为贮灰场区 1.3.3.2 监测点布局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x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是点状已建建设生产类项目,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集中 项目监测点主要布设在道路工程区和原地貌 因此, 按照不同分区的特点, 合理布设监测点位, 布设监测点 4 处, 详见表 1.3-1 表 1.3-1 监测点位一览表 编号 位置 监测点 监测方法 布设位置 1# 原地貌 JC1 JC2 调查法 测钎法 原地貌 2# 贮灰场区 / 调查法 基础开挖 回填后扰动面 3# 管理区 / 调查法 管理区内扰动面 4# 道路工程区 JC3 JC4 调查法 测钎法 措施实施后整治面 1.3.4 监测时段与工作进度 1.3.4.1 监测时段工程属已建建设生产类项目, 根据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的有关规定, 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 该项目主体工程于 2013 年 3 月开工, 并于 2013 年 9 月完工, 项目区侵蚀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 由于该项目监测任务委托时主体工程施工已结束,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气象规律, 监测时段确定为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 月 14

1.3.4.2 监测进度安排 2017 年 9 月, 就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x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召开了监测工作安排会, 及时成立监测小组, 明确分工 监测人员于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多次深入现场, 进行该项目的监测调查 通过资料的收集 数据的整理分析, 并于 2018 年 3 月完成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xN150MW 热电联产工程事故贮灰场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为该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提供技术依据 15

2 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2.1 监测内容 2.1.1 水土流失因子监测 1 地形 地貌 植被扰动面积的变化 ; 2 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 扰动地表面积 ; 3 复核项目挖方 填方数量 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临时堆土量及堆放面积 2.1.2 水土流失状况监测 1 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面积 流失量及程度的变化情况 ; 2 临时堆土坡面的水土流失面积 流失量及程度的变化情况 ; 3 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其变化趋势 2.1.3 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监测 1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 工程措施 ) 的数量和质量 ; 2 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效益 ( 保土效果 ) 监测, 包括控制水土流失量 提高拦渣率 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2.1.4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1 工程建设挖损 占压土地的数量及变化趋势 ; 2 降低土壤肥力, 加剧水土流失面积及程度变化情况 ; 3 水土保持设施损坏的数量及质量 2.2 监测方法根据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 2002) 及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 水利部, 水保 [2009]187 号 ) 的 16

规定要求, 结合项目区的地形 地貌及侵蚀类型, 按调查监测和地面定位观测等方法进行 2.2.1 定位监测 (1) 风蚀量监测工程建设区扰动地表 弃 ( 土 ) 渣等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量, 以及变化情况, 可通过典型调查 小区观测法 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 以及简易坡面量测法等地面观测方法进行监测 本次风蚀量监测主要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进行监测 图 2-1 水土流失观测场示意图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 : 主要针对原地貌和道路工程区进行土壤侵蚀强度的监测 每处简易土壤流失观测场 (3m 3m) 布设测钎 9 根, 测钎直径 0.5cm, 长度 50.00cm, 测钎 1/10 处涂红漆标注, 测钎插入后红漆标注线与地面平齐 ( 测钎地上部分长 5cm), 编写编号 ( 图 2-1) 以后定期观测钉帽距地面的高度, 实际监测工作开展中, 以此计算土壤侵 蚀厚度和总的水土流失数量 计算公式为 : 17

A=ZS/1000cosθ 式中 :A-- 土壤侵蚀数量 (m 3 ); Z-- 侵蚀厚度 (mm); S-- 水平投影面积 (m 2 ); θ-- 斜坡坡度 2.2.2 调查监测 1 调查原则 : (1) 调查监测, 采用实地勘测和量测定点调查, 对地形 地貌 水系的变化等进行监测 (2) 各监测点 : 应在工作底图上确定位置, 利用附近的永久性明显地物标志, 现场采用高精度 GPS 定位仪确定其地面位置, 并确定监测范围, 设置固定标志 具体工作方法, 按照 SL277-2002 水土保持技术规程进行调查 数据处理应认真使用规定的图例 表格 符号 编码等 原始资料应进行分类整理, 录入计算机等成册保存 2 各项调查方法 : (1) 扰动土地面积和程度, 采用设计资料分析, 结合实地调查, 以实际调查情况为准 1 对于单个防治分区内扰动区域较为规则时, 采用激光测距仪, 皮尺 米尺等工具测量 2 对于单个防治分区内扰动区域不规则时, 采用手持式 GPS 进行 首先对调查区按扰动类型进行分区, 同时记录调查点名称 工程名称 地理坐标 扰动类型和监测数据编号等 然后沿各分区边界走一圈, 在 18

GPS 记录表上标注所测区域的边界坐标, 并将监测结果输入计算机, 通过计算机软件显示监测区域的图形和面积 3 对于单个防治分区内扰动面积既存在规则与不规则区域时, 可采用手持式 GPS 与激光测距仪, 皮尺 米尺等测量工具结合使用 (2) 土壤侵蚀总体监测特征值的估计, 将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地数计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成数, 并根据成数和调查总体面积估计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现状, 再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最终计算出调查总体的土壤侵蚀特征值 (3) 土壤侵蚀年平均动态变化, 采用定期抽样调查方法, 以监测前后期得到的土壤侵蚀面积成数平均数动态估计值, 除以监测间隔年数, 并乘以调查总体面积求得 (4) 植被状况监测, 本工程用地为人工取土采砂后形成的坑洼场地, 地表被砂砾石所覆盖, 基本无植被 项目占地均为永久占地, 方案对项目区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未作具体要求, 结合项目区自然条件, 林草植被的恢复状况不作为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5) 水土保持效益监测, 主要为水土保持设施的保土效益和拦渣效益等监测 保土效益测算应按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15774-1995 规定进行 ; 拦渣效益根据实际拦渣量进行计算 2.2.3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方法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效果监测, 本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主要为工程措施, 主要调查其稳定性 完好程度 质量和运行状况, 按照 SL277-19

2002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中 7.4.3 规定的方法, 并参照 GB/T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6453.1~16453.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中的规定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主要通过实地调查 抽样调查和核算的方法进行 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效益按照 GB/T15774-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进行 ; 拦渣效益通过量测实际拦渣量进行计算 (1)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果监测全面调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监测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 如工程措施的稳定性 完好程度 运行情况和拦渣蓄水土保持土效果 (2) 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为项目的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监测结果应计算出工程的扰动土地治理率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土壤流失控制比 拦渣率 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植被覆盖率等六项防治指标值 1 扰动土地治理率根据实地调查及设计资料分析, 分类型统计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 永久建筑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 分别计算各区域的扰动土地治理率 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根据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 统计水土流失面积, 用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相除, 得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20

3 土壤流失控制比根据定位监测的流失量, 分析计算各类型区的土壤侵蚀量, 计算各区域的土壤流失控制率, 采用加权平均方法, 计算该工程项目的土壤流失控制率 4 拦渣率根据调查 量测及统计分析, 计算出弃渣堆放点和弃渣流失量, 用弃渣量减去弃渣流失量即为拦渣量, 算出该弃渣堆放点的拦渣率, 同样采用加权平均法算得该项目的拦渣率 5 林草植被恢复率根据调查 量测等方法统计出实施植物措施面积, 算得林草植被恢复率 6 林草覆盖率用已实施的植物措施面积与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相除, 算得林草覆盖率 2.2.4 水土流失危害监测方法主要采用巡查调查法 巡査监测法是施工期间水土保持监测中的一种特殊方法, 因为开发建设项目施工场的时空变化复杂, 定位监测有时是十分困难的, 如临时堆土时间很短, 来不及观测, 土料已经搬走或回填, 因此应该针对具体施工进度情况, 在开挖填筑施工高峰期根据大风或降雨情况适时巡査 及时监测, 充分掌握施工中产生水土流失的第一手资料, 为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本工程水土流失危害监 21

测主要在方案新增措施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 22

3 重点部位水土流失监测结果 3.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3.1.1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方案设计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 6.05hm 2, 其中 : 项目建设区 5.36hm 2, 直接影响区 0.69hm 2 方案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见表 3.1-1 表 3.1-1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统计表单位 :hm 2 面积及占地类型 (hm 2 ) 区域性质占地性质项目面积其他土地 ( 荒地 ) 贮灰场区 2.92 2.92 建设区 永久占地 管理区 1.66 1.66 道路工程区 0.78 0.78 小计 5.36 5.36 贮灰场区 0.30 0.30 直接影响区 管理区 0.23 0.23 道路工程区 0.16 0.16 小计 0.69 0.69 总计 6.05 6.05 3.1.2 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经实际调查, 项目建设区防治责任范围 5.36hm 2, 与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相一致 本次调查后项目直接影响区确定范围与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相一致, 具体如下 : 贮灰场周边影响范围外延 5.00m, 管理区周边影响范围外延 5.00m, 道路两侧外延 2.00m 对边界重合部分的影响区予以扣除, 不重复计算 经监测, 该工程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 6.05hm 2, 与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确定防治责任范围相一致 其中 : 项目建设区 5.36hm 2, 直接影响区 0.69hm 2 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具体见表 3.1-2 23

区域性质 建设区 表 3.1-2 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表 单位 :hm 2 项目分区 面积及占地类型 (hm 2 ) 面积其他土地 ( 荒地 ) 贮灰场区 2.92 2.92 管理区 1.66 1.66 道路工程区 0.78 0.78 小计 5.36 5.36 直接影响区 贮灰场区 0.30 0.30 管理区 0.23 0.23 道路工程区 0.16 0.16 小计 0.69 0.69 总计 6.05 6.05 监测结果表明 : 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与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相一致 其中 : 项目建设区 5.36hm 2, 直接影响区 0.69hm 2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对比详见表 3.1-3 防治分区 表 3.1-3 实际与原方案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对比表 单位 :hm 2 设计 (A) 实际 (B) 增减 (B-A) 项目建设 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区 直接影响区 项目建设区 直接影响区 区 (A1) (A2) (B1) (B2) (B1-A1) (B2-A2) 贮灰场区 2.92 0.30 2.92 0.30 0.00 0.00 管理区 1.66 0.23 1.66 0.23 0.00 0.00 道路工程区 0.78 0.16 0.78 0.16 0.00 0.00 小计 5.36 0.69 5.36 0.69 0.00 0.00 合计 6.05 6.05 0.00 3.1.3 扰动土地面积监测结果该工程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为实际发生的项目建设区面积, 扰动面积 5.36hm 2, 均为永久占地, 占地类型为其他土地 ( 荒地 ), 扰动形式为开挖 堆土 压占 回填 具体见表 3.1-4 24

表 3.1-4 扰动土地面积监测结果表 单位 :hm 2 防治分区 占地面积 占地类型 扰动形式 贮灰场防治区 2.92 其他土地 ( 荒地 ) 开挖 堆土 占压 回填 管理区防治区 1.66 其他土地 ( 荒地 ) 开挖 占压 回填 道路工程防治区 0.78 其他土地 ( 荒地 ) 开挖 占压 回填 合计 5.36 3.2 取料场监测结果 3.2.1 设计取料场情况本工程土石方用料来源主要为贮灰场区及管理区基坑开挖, 基础处理和场地平整, 道路平整等, 建设所需石料均属外购, 项目区不布设取料场 3.2.2 取料场位置 占地面积监测结果经监测与核查分析, 本工程建设不单独设计取料场 因此, 取料场位置 占地面积不在本工程监测范围之内 3.3 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3.3.1 设计弃土弃渣情况本工程土石方来源主要为贮灰场区及管理区基坑开挖, 基础处理和场地平整, 道路平整等 项目建设期挖方总计 7.51 万 m 3, 填方总量 7.51 万 m 3, 内部调配利用 0.56 万 m 3, 无借方, 无弃方 (1) 贮灰场区根据主体工程及调查, 对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的土石方进行计算, 本分区总计土方开挖 6.78 万 m 3, 土方回填 6.37 万 m 3, 调出 0.41 万 m 3 (2) 管理区 25

管理区土石方来源主要为场地平整和独立基础开挖,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 开挖土方 0.50 万 m 3, 回填土方 0.35 万 m 3, 调出 0.15 万 m 3 用于道路工程区回填 (3) 道路工程区主要包括道路平整及整治 总计土方开挖 0.23 万 m 3, 土方回填 0.79 万 m 3, 回填土方从贮灰场区及管理区调运, 共计 0.56 万 m 3 方案设计土石方平衡详见表 3.3-1 26

表 3.3-1 方案设计土石方挖填平衡表单位 : 万 m³ 分区 面积 (hm 2 ) 编号 项目名称 工程名称 开挖 ( 万 m 3 ) 回填 ( 万 m 3 ) 调入数量 ( 万 m 3 ) 来源 调出数量 ( 万 m 3 ) 去向 备注 贮灰场区 2.92 (1) 基础开挖整治 6.78 6.37 0.41 (3) 管理区 1.66 (2) 建筑物基础开挖回填 0.50 0.35 0.15 (3) 贮灰场土方开挖主要是为了对灰场四周库区和基础防渗处理多余土方全部调往道路工程区用于路基基础衬垫 道路工 程区 0.78 (3) 道路平整回填及硬化 0.23 0.79 0.56 (1) (2) 合计 7.51 7.51 0.56 0.56 27

3.3.2 弃土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经监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土石方区间调配平衡, 未产生弃方, 故未单独设置弃土场 3.3.3 弃土弃渣量监测结果根据我们对现场的补充调查 与施工单位有关技术人员沟通了解及查阅施工总结 施工图纸等, 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全部用于基础回填及以及其他区域的土地整治回填, 实际无永久弃土 渣 石的产生 经监测, 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土石方挖方总量 7.49 万 m³, 填方总量 7.49 万 m³, 调配利用 0.57 万 m³, 无借方 无弃方 工程建设期土石方挖填平衡详见表 3.3-2 土石方挖填平衡对比详见表 3.3-3 28

表 3.3-2 工程建设期土石方挖填平衡表单位 : 万 m³ 分区 面积 (hm 2 ) 编号 项目名称 工程名称 开挖 ( 万 m 3 ) 回填 ( 万 m 3 ) 调入数量 ( 万 m 3 ) 来源 调出数量 ( 万 m 3 ) 去向 备注 贮灰场区 2.92 (1) 基础开挖整治 6.78 6.37 0.41 (3) 管理区 1.66 (2) 建筑物基础开挖回填 0.50 0.34 0.16 (3) 贮灰场土方开挖主要是为了对灰场四周库区和基础防渗处理多余土方全部调往道路工程区用于路基基础衬垫 道路工 程区 0.78 (3) 道路平整回填及硬化 0.21 0.78 0.57 (1) (2) 合计 7.49 7.49 0.57 0.57 29

表 3.3-3 工程土石方挖填平衡对比表 单位 : 万 m³ 项目分区 方案设计 (A) 实际监测 (B) 增减量面积 (hm 2 开挖回填开挖回填开挖增减量回填增减量 ) (A1) (A2) (B1) (B2) (B1-A1) (B2-A2) 贮灰场区 2.92 6.78 6.37 6.78 6.37 0.00 0.00 管理区 1.66 0.50 0.35 0.50 0.34 0.00-0.01 道路工程区 0.78 0.23 0.79 0.21 0.78-0.02-0.01 合计 7.51 7.51 7.49 7.49-0.02-0.02 经现场实际调查, 工程建设期土石方实际挖方总量 7.49 万 m³, 填方总量 7.49 万 m³, 调配利用 0.57 万 m³, 无借方 无弃方 土石方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道路工程区土石方开挖量减少 0.02 万 m³; 管理区基础回填量减少 0.01 万 m³, 道路工程区回填平整量减少 0.01 万 m³, 总回填量减少 0.02 万 m³ 经土石方调配平衡利用后, 实际无永久弃土 渣 石的产生 30

4 水土流失防治监测结果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 我们分不同时段用测距仪 皮尺 钢卷尺 GPS 等监测设备逐个进行量测, 对达不到要求的措施我们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并反馈至建设单位 4.1 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及实施进度 4.1.1 贮灰场区主体已列措施情况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 考虑到在事故贮灰场运行期间, 易形成严重的浮尘, 遇极端天气, 极容易形成严重水土流失, 因此主体工程布设了洒水抑尘措施, 洒水标准按照 50m 3 /hm 2, 洒水间隔为 1 天 / 次, 洒水周期 3 个月, 共计洒水 13140.00m 3, 待灰渣表面形成坚硬的结皮, 不再洒水, 结皮可有效预防水土流失 表 4.1-1 贮灰场区主体已列水土保持措施统计表 序号 措施类型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1 临时措施 洒水抑尘 m 3 13140.00 4.1.2 管理区主体已列措施情况针对管理区施工扰动情况, 主体工程实施了洒水抑尘措施, 洒水标准按照 50m 3 /hm 2, 洒水间隔为 1 天 / 次, 洒水周期 3 个月, 共计洒水 7470.00m 3 表 4.1-2 管理区主体已列水土保持措施统计表 序号 措施类型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1 临时措施 洒水抑尘 m 3 7470.00 4.1.3 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监测结果经监测, 主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贮灰场区共计完成临时洒水 13140.00m 3, 管理区共计完成临时洒水 7470.00m 3 31

4.1.4 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实施进度主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对贮灰场区和管理区实施的临时洒水措施从项目开工建设开始至项目建设完工 项目建设时间为 2013 年 3 月至 2013 年 9 月, 相应地临时洒水措施实施时间从 2013 年 3 月开始至 2013 年 9 月结束 4.2 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 4.2.1 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工程措施本项目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土地整治措施, 并且全部为方案新增措施, 措施实施位置为道路工程区 项目位于采砂等活动形成的采坑内, 周边地势平坦, 植被稀少, 因此, 在极端天气情况下, 极易形成风力等外营力的侵蚀 本方案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对道路工程区两侧散乱 未整治的区域, 实施土地整治措施, 减少外营力引起的潜在侵蚀 方案设计土地整治面积 0.16hm 2 详见表 4.2-1 表 4.2-1 方案确定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统计表 序号 措施类型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1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hm 2 0.16 4.2.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监测结果经监测, 实际对道路工程区两侧散乱 未整治的区域进行了土地整治措施, 措施实施工程量相比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工程量有所减少, 实际完成土地整治面积 0.14hm 2 详见表 4.2-2 表 4.2-2 实际完成的工程措施统计表 序号 措施类型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1 工程措施 土地整治 hm 2 0.14 4.2.3 工程措施实施进度 32

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全部为方案新增措施, 根据已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 该方案确定新增水土保持实施时间为 2017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2 月 经监测, 措施实际实施时间为 2017 年 11 月 4.3 临时措施及实施进度本工程临时措施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已实施的临时洒水措施和方案新增的临时洒水措施 4.3.1 方案设计临时措施情况该工程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临时措施主要是道路工程区的临时洒水措施 对未经硬化的扰动场地进行洒水, 防止尘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洒水标准按照 50m 3 /hm 2, 每天洒水 1 次, 共洒水 3 个月, 共计洒水 3510.00m 3 4.3.2 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监测结果经监测, 贮灰场区和管理区临时洒水量与主体工程相一致, 其中贮灰场区临时洒水量 13140.00m 3, 管理区 7470.00m 3 道路工程区方案设计临时洒水 3510.00m 3, 实际洒水量 3070.00m 3 4.3.3 临时措施实施进度贮灰场区和管理区临时洒水措施实施时间从 2013 年 3 月开始至 2013 年 9 月结束, 道路工程区临时洒水措施实施时间为 2017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2 月 33

5 水土流失量分析 5.1 水土流失面积水土保持监测委托时土建工程已经结束, 根据施工安排及施工进程, 通过查阅资料 现场调查, 分析确定各施工时段水土流失面积见表 5.1-1 表 5.1-1 水土流失面积监测情况表 序号 预测单元 施工期 (hm 2 ) 生产运行期 (hm 2 ) 1 贮灰场区 2.92 2.92 2 管理区 1.66 0.00 3 道路工程区 0.78 0.78 合计 5.36 3.70 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为风力侵蚀, 本项目与 2013 年 3 月开工建设, 于 2013 年 9 月正式投产运行 水土保持监测委托于 2017 年 9 月, 工程已处于运行期 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和工程建设阶段, 将项目的整个水土流失监测过程分解为水土流失背景监测 扰动后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防治效果监测 对于原地貌土壤侵蚀的监测, 在项目建设区周边原地貌选择样方小区进行监测 施工期和水土保持设施建设阶段水土流失监测 ( 即扰动地表监测 ) 利用各施工地段进行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防治效果监测通过对实施防治措施的地表进行监测 5.2 土壤流失量根据水土流失特点和工程建设阶段, 将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分为水土流失背景监测 扰动后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防治效果 34

监测 5.2.1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分析监测项目组在 2017 年 10 月对原地貌布设了两处监测点, 分析确定项目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 监测完成后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 整理与分析, 作为原地貌侵蚀强度的计算依据, 监测数据的计算 分析结果见表 5.2-1 表 5.2-1 测针法测定原地貌侵蚀土壤流失量登记表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1 月侵蚀厚度 组别 (mm) 备注 第一组 第二组 标桩 1 1.41 1.36 其他土地 ( 荒地 ) 标桩 2 1.38 1.35 其他土地 ( 荒地 ) 标桩 3 1.32 1.38 其他土地 ( 荒地 ) 标桩 4 1.33 1.41 其他土地 ( 荒地 ) 平均侵蚀厚度 1.36 1.38 H 平均 = h 坡度 ( ) 2 2 容重 (t /m 3 ) 1.43 1.43 测定值 侵蚀量 (t/m 2 ) 0.00184756 0.001867938 A=rSZcosθ/1000 侵蚀模数 (t/km 2 a) 2090.63 2101.31 平均侵蚀模数 (t/km 2.a) 2096 根据以上原地表监测点数据, 得出本项目区原地貌风力侵蚀模数为 2096t/km 2.a 5.2.2 扰动后地表土壤侵蚀模数分析本项目监测委托时工程建设已经全部完工, 工程施工期的土壤侵蚀量不能直接监测到 本项目监测只能采用类比试验的方法, 通过对同类建设项目施工期扰动地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分析参考, 并结合批复的水 35

土保持方案中对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 分析确定本项目施工期扰动地表后的土壤侵蚀模为 6800t/km 2 a 5.2.3 采取防治措施后土壤侵蚀模数分析监测项目组于 2017 年 10 月在道路工程区各布设了 2 处监测点, 对措施实施后的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进行监测, 确定措施实施后的土壤侵蚀模数 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 月测钎观测数据分析计算见表 5.2-2 表 5.2-2 措施实施后土壤侵蚀模数测钎监测计算表 组别 2017 年 10 月 2018 年 1 月侵蚀厚度 (mm) 第一组 第二组 备注 标桩 1 0.1 0.1 标桩 2 0.2 0.2 标桩 3 0.1 0.1 标桩 4 0.2 0.3 平均侵蚀厚度 0.15 0.175 H 平均 = h 容重 (t /m 3 ) 1.44 1.44 测定值 侵蚀量 (t/m 2 ) 0.0002052 0.0002394 A=rSZcosθ/1000 侵蚀模数 t/km 2.a 986.56 1036.32 加权侵蚀模数 t/km 2.a 1011 根据以上布设点监测数据, 得出本项目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侵蚀模数为 1011t/km 2.a 运行期道路两侧散乱区域已经平整, 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已经实施, 监测到的土壤侵蚀量可以认为是措施布设后的 由于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和临时措施的共同作用, 减蚀效益已基本发挥, 各项目分区的水土流失量大幅减少 5.2.4 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 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为工程施工期, 贮灰场区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 工程分区各时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详见表 36

5.2-3 表 5.2-4 5.3 土壤侵蚀总量变化分析如表 5.2-3 5.2-4, 建设期原地貌土壤流失量为 56t, 扰动后土壤流失量为 182t, 新增土壤流失量为 126t 运行期间扰动后土壤流失量为 1057t, 防治措施落实后土壤流失量为 157t, 土壤流失量减少了 900t 说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开挖 回填而造成的土壤流失量较大 通过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以及发挥相应的作用, 增强了地表抗蚀能力, 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 37

表 5.2-3 基建期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表 防治分区 水土流失量监测值水土流失面积侵蚀时段 ( 年 ) (hm 2 原地貌侵蚀模数扰动后侵蚀模数原地貌侵蚀量扰动后侵蚀量新增侵蚀量 ) (t/km 2.a) (t/km 2.a) (t) (t) (t) 贮灰场区 2.92 0.5 2096 6800 31 99 69 管理区 1.66 0.5 2096 6800 17 56 39 道路工程区 0.78 0.5 2096 6800 8 27 18 合计 5.36 56 182 126 表 5.2-4 运行期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表 侵蚀时段 水土流失量监测值 水土流失面积防治措施实施后防治分区 (hm 2 ( 运行期为扰动后侵蚀模数扰动后侵蚀量防治措施实施后新增侵蚀量 ) 侵蚀模数 3.50 年 ) (t/km 2.a) (t/km 2 (t) 侵蚀量 (t) (t).a) 贮灰场区 2.92 4.20 6800 1011 834 124-710 管理区 0.00 4.20 6800 1011 0 0 0 道路工程区 0.78 4.20 6800 1011 223 33-190 合计 3.70 1057 157-900 38

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 2016 年 6 月 23 日发布的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公告 ( 甘政发 2016 59 号 ), 项目区属于省级内陆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该工程为已建建设生产类项目, 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有关规定, 本水土保持方案总体防治目标按照建设类项目二级防治标准执行 防治目标值详见下表 5-1 表 6-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 指标名称 目标值 ( 生产运行期 ) 完成值 扰动土地整治率 (%) >95 99.0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85 99.0 土壤流失控制比 0.5 0.98 拦渣率 (%) 95 99.0 林草植被恢复率 (%) / 达标 林草覆盖率 (%) / 达标 6.1 扰动土地整治率扰动土地整治率指项目建设区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该项目建设区内扰动土地总面积为 5.36hm 2, 扰动土地整治面积 5.36hm 2 经整治后, 扰动土地整治率为 99.0%( 目标值 >95%), 高于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符合设计要求 各防治分区扰动土地整治情况详见表 6.1-1 39

防治分区 实际扰 动面积 表 6.1-1 扰动土地整治情况计算表单位 :hm 2 扰动土地整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建筑物及扰动土地治率 (%) 硬化面积整治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实际指标设计指标 贮灰场区 2.92 / / 2.92 2.92 99.0 管理区 1.66 / / 1.66 1.66 99.0 道路工程区 0.78 0.14 / / 0.78 99.0 >95 合计 5.36 0.14 / 4.58 5.36 99.0 6.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指项目建设区内的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 项目区已整治的水土保持措施达标面积 5.36hm 2, 水土流失总面积 5.36hm 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 99.0%( 目标值 >85%), 各防治分区水土流失治理情况详见表 6.2-1 表 6.2-1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计算表单位 :hm 2 项目建建筑物水土流水土保持措施达标面积水土流失总治理 (%) 防治分区设区面及硬化失面积积面积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合计实际指标设计指标贮灰场区 2.92 2.92 2.92 / / 2.92 99.0 管理区 1.66 1.66 1.66 / / 1.66 99.0 道路工程区 0.78 0.78 / 0.14 / 0.78 99.0 >85 合计 5.36 5.36 4.58 0.14 / 5.36 99.0 6.3 拦渣率拦渣率指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弃渣量与工程弃土弃渣总量的百分比 工程建设期间产生临时堆土的主要有贮灰场区 管理区和道路工程区的开挖 占压等 同时由于项目区降雨稀少, 蒸发量大, 风大沙多等因素影响, 造成临时堆土土体松散, 较为干燥 同时, 在建筑物基础回 40

填及场地平整过程中, 也有少部分粒径极小 质量较轻沙土混合体在风力搬用下而造成流失 实际监测过程中, 监测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查阅, 得知工程建设开挖土石方全部平整回填, 无弃方 经计算, 拦渣率为 99.0% 6.4 土壤流失控制比土壤流失控制比是指项目建设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的之比 根据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及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 该工程所在区域容许土壤流失量为 1000t/km 2 a 根据土壤流失量监测结果, 该项目治理后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1011t/km 2 a, 则土壤流失控制比为 0.98( 目标值 0.5) 符合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要求 6.5 林草植被恢复率及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指项目建设区内的, 林草类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百分比 林草覆盖率是指项目建设区内的林草类植被面积占项目建设区面积的百分比 项目总占地面积 5.36hm 2, 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对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不作要求 经实际监测, 项目区气候干燥, 降雨稀少, 考虑到项目区气候特点, 无法满足植被生长条件, 因此, 对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不作要求 41

7 结论 7.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时段在项目建设期, 建设期土壤侵蚀模数 6800t/km 2 a, 到运行期水土流失已减轻 六项防治指标均达到方案目标值, 其中扰动土地整治率为 99.0%,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 99.0%, 土壤流失控制比 0.98, 拦渣率 99.0%, 林草植被恢复率和林草覆盖率达到目标值 7.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水土保持监测除了反映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外, 也是对水土保持方案的检验 通过对方案中水土流失预测及措施进行评价, 为今后开展建设生产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丰富的数据和经验 查阅监理资料和现场监测后总体评价认为工程能够满足防治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7.3 建议 (1) 加强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维护和管理, 保证其长期有效地发挥水土保持效益 (2) 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 应尽量控制对地表的扰动, 以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7.4 综合结论该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 在施工过程中基本落实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 防治效果达 42

到了方案的设计目标 目前已完成的防治措施均运行良好, 对于防治人为及潜在的水土流失起到了有效防护作用 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强度减弱, 水土流失强度达到或低于了土壤侵蚀允许值, 落实了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防治任务 按照 水土保持法 的规定, 建设单位依法编报了水土保持方案, 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将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高标准 规范化管理模式和程序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落实了项目法人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职责, 强化了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 实行了 项目法人负责, 监理单位控制, 施工单位保证, 政府监督 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了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 截至目前, 该工程基本落实了水保方案设计的各项措施, 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目标值, 具备验收条件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