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中国科学杂志社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科学出版中国科学杂志社"

Transcription

1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9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 1473 ~ earth.scichina.com SCIENCE IN CHINA PRESS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周秀骥 1, 赵平 2*, 陈军明 1, 陈隆勋 1 1, 李维亮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 2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北京 * 联系人, zhaop@cma.gov.cn 收稿日期 : ; 接受日期 :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 批准号 :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编号 : 2009CB421404) 和财政部 / 科技部公益类行业专项 ( 编 号 : GYHY ) 资助 摘要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北半球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 :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不仅对亚洲季风和降水变率有着重要影响, 而且还通过激发类似于亚洲 - 太平洋涛动的大尺度遥相关, 影响着北美和欧洲以及南印度洋的大气环流和气候. 青藏高原气候不是被动的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 它也可以通过北太平洋大气环流调制着太平洋热带和中纬度海 - 气相互作用. 春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异常通过影响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哈德莱 (Hadley) 环流和赤道辐合带 (ITCZ), 调制着热带 ENSO 发展, 因此研究从青藏高原气候异常来预测 ENSO 发展的方法是必要的. 这体现了北半球海 - 陆 - 气相互作用的本质. 由于过去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区气候的影响方面, 因而加强研究青藏高原在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关键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亚洲季风北半球气候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东西长二千多公里, 南北宽一千多公里, 平均海拔高度约 4000 m, 约占对流层的三分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加热直接作用于对流层中层大气, 与周围的大气形成了强的热力对比, 因此半个世纪以来, 青藏高原大地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一直受到国内外气象学家的广泛关注.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 Flohn [1] 研究了青藏高原抬高加热与东亚地区大尺度环流系统变化和印度次大陆季 [2,3] 风爆发的关系. 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 Ye 等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形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大气环流平均状况的影响. 后来, 高原夏季热源与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研究 [4,5].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 青藏高原气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热状况季节变化对季 风爆发时间和地点的影响方面 [6~8].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人们开始关注青藏高原热源年际变率的影响 [9,10] [11~15]. 赵平和陈隆勋研究了 35 年青藏高原热状况气候特征及年际和年代际变率, 并分析了冬 夏季高原热状况年际异常与大气环流 亚洲季风降水和太平洋热带海 - 气相互作用的关系. [16] [17] 以后, Duan 等和刘新等进一步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年际变率对亚洲季风区气候和北半球大气 [18] 环流的影响, 最近 Wang 等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表面温度变暖对东亚降水的影响. 此外, 一些学者用青藏高原的积雪和植被作为热状况代用指标研究了它们的年际和年代际变率对北半球大气环流 东亚季风降水的影响 [19~22]. 引用格式 : Zhou X J, Zhao P, Chen J M, et al. Impacts of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on the Northern Hemispheric climate. Sci China Ser D-Earth Sci, 2009, doi: /s

2 周秀骥等 :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关于青藏高原对夏季亚洲季风气候影响的较早研究成果已经概括在文献 [23] 中, 因此本文重点总结近年来我们研究组关于青藏高原抬升热源年际和年代际变率及其对亚洲季风 北半球和南印度洋气候及太平洋海 - 气相互作用影响的新成果. 1 青藏高原热状况气候特征由于表面积雪和植被直接影响着地表和大气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 改变着地面和大气的加热状况, 因此有必要了解青藏高原积雪 植被及反射率的气候特征. 平均而言, 青藏高原地区积雪积累期主要在 10~12 月, 消融期主要在 4~6 月, 比北半球其他地区的积雪消融期 ( 一般在 3~5 月 ) 晚一个月左右 [24]. 随着高原积雪逐渐消融, 植被覆盖从 4 月开始增加, 6~7 月增加最快, 8 月达到最大 ; 在青藏高原冷季, 当植被覆盖多时, 地面感热偏强 上空温度偏高, 这说明植被覆盖率高对大气起加热作用 [22] ; 而在高原暖季, 植被对大气起冷却作用. 青藏高原地表反射率在 1~2 月最大 (0.29), 3 月份减小到 0.24, 夏季 ( 没有特别说明, 夏季指 6~8 月 ) 为 0.17 左右, 10~12 月增加明显 ( 图 1); 与地表反射率不同, 高原大气顶的行星反射率季节变化比较小, 在 0.34~0.39 之间变化 [11]. 相应于青藏高原下垫面状况显著的季节变化, 当地热状况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在地面感热加热影响下, 高原西南部地面加热 ( 包括地面的感热 蒸发潜热和有效辐射 ) 在 2~5 月明显增加, 形成整个高原地区的主要加热区, 3 月份高原北部地面加热也加强, 成为高原地区另一个加热区, 它们两个一直维持到 9 月份 ; 入夏以后, 高原西部加热中心向更偏西的位置移动 [12]. 平均而言, 高原地面加热在 5~6 月最大, 在 12~1 月最小, 并且西部大于东部, 南部大于北部 ; 全年高原地面向大气输送 152 W m 2 的热量. 与地面加热一致, 高原西部的大气热量源汇 (Q 1 ) 正值比东部出现早, 在 2~5 月期间西南部 Q 1 明显比东部大, 而在 6~9 月期间东部则大于西部 [14]. 高原大气在 4~9 月期间为热源, 热源最强在 6~7 月, 为 75 W m 2 左右 ; 其他月份为冷源, 冷源最强在 12 月份, 为 72 W m 2 ( 图 2). 春季地面感热是大气从冷源变为热源的主要贡献者, 夏季凝结潜热大幅度增加, 成为与感热同样重要的加热因子. 因此, 青藏高原对大气的加热作用主要表现在春季和夏季. 青藏高原大气热状况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率 [14]. 冬季, Q 1 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中期呈现出下降趋势, 并在 1977 年到达最小, 从 1978 年到 1983 年明显上升, 在 1983 年达到极大值, 之后以年际振荡为主 ; 夏季, 高原 Q 1 从 1961 到 1977 年也呈现出下降趋 [11] 图 ~1990 年青藏高原区域月平均地表反射率 ( 实线 ) 和行星反射率 ( 虚线 ) 的气候特征 1474

3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9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图 ~1990 年青藏高原区域 Q 1 ( 黑色 ) 地面感热( 红色 ) 大气降水潜热( 绿色 ) 和大气净辐射加热 ( 蓝色 ) 月平均值的气候特征 ( 单位 : W m 2 ) [14] 势, 在 1977 年达到最小, 此后表现出更明显的年际变率. 在 1962, 1974, 1980, 1984, 1987 和 1993 年夏季 Q 1 较大, 为强热源年, 而在 1967, 1972, 1975, 1977 和 1978 年 Q 1 较小, 为弱热源年. 就年平均而言, 在 20 世纪 60 年代, Q 1 呈现出下降趋势, 从 70 年代后期到 80 年代初表现为上升, 最明显的年代际变率出现在 1977 年前后. 2 青藏高原加热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基本物理模型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从冬到夏青藏高原大气热源逐渐加强, 在夏季达到最强, 起着巨大的热源作用, 其直接结果是造成了当地强烈的上升气流, 在对流层上层形成庞大的南亚高压, 而在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低层为低压系统 ( 中心在东亚和南亚 ). 图 3(a) 给出了 1958~2001 年 ECWMF 再分析资料的夏季纬向垂直环流气候平均沿 15 ~50 N 的东西向剖面. 可以看到 : 在纬向上, 青藏高原上升气流的一支在对流层里向东流到东太平洋下沉, 其中一部分与北美的较弱上升气流汇合后继续向东流并在大西洋东部下沉 ; 而高原上升气流的另一支进入平流层低层并向西流到欧洲上空下沉. 这样就在北半球对流层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顺时针垂直环流 ( 即北半球中纬度纬向环流 ), 它的两个中心分别在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对流层 低层. 同时在对流层上层 - 平流层低层形成一个逆时针垂直环流, 其中心在高原上空 [25] ( 图 3(a)). 该纬向环流的亚洲 - 太平洋部分已被 Ye [2] 注意到. 这表明,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存在着类似于热带太平洋澳克环流的大尺度纬向环流, 并且其水平尺度比澳克环流的还大. 在经向上, 一个大尺度的逆时针垂直环流出现在青藏高原与南印度洋中纬度之间, 其中心在南半球热带的低层, 这里称为青藏高原 - 南印度洋经向环流. 其深厚的上升运动仍然位于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 下沉运动主要在南半球中 低纬度 ( 图 3(b)). 该经向环流也已被注意到 [2]. 类似的经向环流也出现在中国东部大陆与其南侧的热带海洋之间, 其上升运动最强在 20 N 以南 ( 图 3(c)). 由于我国东部位于该垂直上升运动区的北缘, 低层的垂直运动较弱, 因此我国东部降水可能与图 3(a) 所示纬向环流的关系比与东亚经向环流的关系更紧密. 此外, 这些经向环流削弱了季风区的 Hadley 环流. 为了维持上述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 受青藏高原抬升加热影响的上升运动区空气质量变化会导致下沉运动区的空气质量异常, 从而引起北半球中纬度和南印度洋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异常. 此外, 在图 3(a) 中, 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 - 平流层之间的垂直运动比其他经度的强, 说明该地区是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交换的一个重要通道. 1475

4 周秀骥等 :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图 3 (a) 1958~2001 年 ECMWF 再分析资料的夏季沿 15 ~50 N 纬向垂直环流气候平均 [25] ; (b) 与 (a) 一致, 但是针对沿 90 E 的经向垂直环流气候平均 ; (c) 与 (a) 一致, 但是针对沿 115 E 的经向垂直环流气候平均 1476

5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9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3 青藏高原加热对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1) 对亚洲季风和降水的影响. 亚洲夏季风发生在东亚和南亚地区, 其中东亚季风包括发生在南海 - 西太平洋的热带季风及在东亚大陆 - 日本的副热带季风 [26]. 由于这些季风区处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低层季风槽与上层的南亚高压区域内, 上升运动强烈 ( 图 3), 因此青藏高原加热异常变化对东亚和南亚季风降水有重要影响. 当夏季高原大气热源偏强时, 在 500 hpa 上 ( 图 4(a)), 从青藏高原到东亚中纬度为一个大范围的气旋性异常环流, 印度南部地区也为异常气旋性环流 ( 对应着偏强的南亚季风槽 ), 从青藏高原南侧到我国南方以异常西南气流为主. 此时, 我国南方的低层也以异常西南气流为主, 并且伴随着低层异常偏北风出现在长江以北, 从而加强了长江流域的低层辐合 [15]. 总体上, 在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偏强的情况下, 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对流偏强 ( 图 5(a)), 从四川到长江三角洲的较大范围降水偏多 ( 图 5(b)) [ 14,15]. 类似地, 当冬 图 4 (a) 在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强年 (1962, 1974, 1980, 1984, 1987, 1993) 和弱年 (1967, 1972, 1975, 1977, 1978, 1986) [15] 合成的同期 500 hpa 流场差值 ; (b) 在冬季青藏高原冷源弱年 (1961, 1963, 1981, 1982, 1985, 1988) 和强年 (1965, 1966, 1968, 1969, 1970, 1976) 合成的同期 500 hpa 流场差值. C 和 A 分别指示异常气旋和反气旋环流中心 1477

6 周秀骥等 :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图 5 (a) 1975~1994 年夏季青藏高原热源与同期大气向外长波辐射 (ORL, 指示着对流活动强度 ) 的相关 ( 0.01) [15] ; (b) 与图 4(a) 相同, 只是针对合成的夏季降水差值 ( 100 mm). 阴影区通过 95% 置信度检验 季青藏高原大气偏暖时, 一个气旋性异常环流覆盖了从青藏高原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 图 4(b)), 这说明即使冬季高原大气是冷源, 但其冷源强度变化也影响着高原及其附近上空的大气环流. 此时, 一个异常反气旋环流出现在高原北侧 ( 图 4(b)), 反映了冬季东亚长波槽位置比平均状况偏东, 指示着东亚中纬度偏弱的冬季风 [15]. 冬季的这种异常大气环流型也指 示着在东亚大陆高 低纬度大气环流之间存在着反位相变化关系. 在 20 世纪后半叶全球增暖背景下,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呈现出增加趋势 [24], 可以引起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温度降低 [21], 东亚与其周边海域的大气热力差异减弱, 夏季东亚低层的低压减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此时, 我国东部西南风强度 1478

7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9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减弱, 东部强降水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从华南向华北移动的特征, 而主要停滞在南方, 北方降水减少, 从而导致东部地区出现南涝北旱 [27,28]. (2) 对北半球大气遥相关的影响. 图 3(a) 所示的纬向垂直环流说明在青藏高原与东太平洋大气环流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而亚洲 - 太平洋涛动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APO) 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尺度遥相关现象 [29]. APO 是指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亚洲与太平洋中纬度对流层温度之间的一种 跷跷板 现象, 即当亚洲大陆对流层偏冷 ( 暖 ) 时, 中 东太平洋对流层偏暖 ( 冷 )( 图 6(a)) [29], 这种遥相关现象也出现在气压场上 [30]. 此外, APO 还指示着在东 西半球之间一个更大尺度的遥相关, 表现出纬向 1 波的特征, 即当东半球对流层温度偏高时, 西半球对流层温度偏低 ( 图 6(a)). APO 的强度变化实际上指示着欧亚大陆与其两侧海洋 ( 太平洋和大西洋 ) 热力差的异常, 也反映了东亚季风区东西向和南北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异常 [25]. 当 APO 强度异常时, 亚洲与太平洋区域一些 主要大气环流系统和降水 ( 如, 南亚高压 亚洲低层低压 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北半球中纬度西风急流和热带东风急流 亚洲季风降水以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 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25,29,31]. 以前的研究表明, 春 夏季青藏高原抬升加热异常可以激发出 APO 遥相关型 [25,32]. 我们采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一个海气耦合模式 (CCSM3) 进行改变青藏高原地形高度的模拟试验, 并且设计了两个试验 ( 方案 A 和 B). 其中 : 方案 A 采用原始的 CCSM3 模式和所用的数据, 方案 B( 降低青藏高原地形高度 ) 是在方案 A 中, 把青藏高原地区 3000 m 以上地形海拔高度降低 1/2. 对每个方案, 模式被积分 100 年, 取模拟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达到平衡后的最后 50 年进行分析. 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青藏高原地形抬升, 扰动温度正异常出现在欧亚大陆上空对流层里, 这里扰动温度定义为温度与其纬向平均的差值. 这一结果说明当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形高度增加时, 高原抬升加热对欧亚大陆对流层起增温作用 ( 图 6(b)), 同时在中 东太 图 6 (a) 1958~2001 年夏季 500~200 hpa 平均扰动温度的自然正交分解第一模态 ( 0.01, 阴影区大于 0) [25] ; (b) 方案 A 与 B 模拟的夏季扰动温度差值 ( 单位 : ; 方案 A 减 B) 沿 30 N 剖面, 浅阴影区超过 95% 统计置信度 1479

8 周秀骥等 :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平洋到大西洋的大范围区域内对流层中 上层温度下降. 这些模拟特征与观测的 APO 特征非常相似 [25,29], 说明夏季降低青藏高原地形高度的动力和热力影响更大程度上是与青藏高原的热力影响一致的. (3) 对北美和欧洲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夏季青藏高原抬升加热年际变率可以通过影响大尺度遥相关, 进一步对北半球更大范围的气候产生影响. 根据大气静力平衡方程, 相应于图 6(b) 中的西半球对流层温度降低, 西半球低层出现异常高压. 图 7(a) 给出了方案 A 与 B 模拟的夏季 700 hpa 流场差值, 从图中看到 : 总体上, 大范围的异常反气旋出现在从北美到欧洲的中纬度广大地区, 其中一个中心在北美西部, 另一个在欧洲西部. 与气候平均状况比较, 这些异常环流指示着中 东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副热带高压 图 7 (a) 方案 A 与 B 模拟的夏季 700 hpa 流场差值 ( 方案 A 减 B; 图中 A 指示异常反气旋环流中心 ); (b) 与 (a) 相同, 只是针对模拟的夏季降水差值 ( 10 mm; 紫 蓝色阴影区分别为超过 90% 统计置信度的显著正 负异常 ); (c) 在夏季亚洲大陆对流层中上层扰动温度强年和弱年合成的同期降水差值 ( 10 mm; 紫 蓝色阴影区分别为超过 90% 统计置信度的显著正 负异常 ) 1480

9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9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向东扩展. 在这种环流形势下, 显著降水负异常值出现在欧洲和北美中纬度 ( 图 7(b)), 指示着这些地区降水都减少. 图 7(c) 进一步给出了在夏季亚洲大陆 (15 ~50 N, 60 ~120 E) 500~200 hpa 扰动温度 7 个最高 (1953, 1961, 1962, 1967, 1971, 1984, 2000) 和 7 个最低 (1950, 1951, 1969, 1980, 1987, 1992, 1993) 年份合成的夏季 HadCRUT2 降水差值, 其中用 NCEP 再分析资料计算扰动温度, 并且在合成分析时去掉了线性趋势. 从图 7(c) 看到, 在欧洲和北美的中纬度地区降水以显著负异常为主, 这种特征与图 7(b) 所示的模拟结果一致. 因此,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异常变化对北美和欧洲大陆中纬度降水有显著影响. (4) 对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在图 3(b) 中, 青藏高原上升气流可以沿着青藏高原 - 南印度洋经向环流越过赤道进入南印度洋上空. 数值试验表明 : 当增强青藏高原抬升加热时, 亚洲大陆对流层温度升高, 正温度异常从亚洲大陆向南 向上扩展到南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地区, 使这些地区对流层温度增加, 同时在南印度洋中高纬度的对流层中低层产生负异常, 指示着温度下降 ( 图 8(a)). 模拟的特征是与再分析资料的结果基本一致 ( 图 8(b)), 只是模拟的南印度洋温度负异常的位置更偏南. 此外, 还模拟出青藏高原加热异常在南印度洋与南太平洋中高纬度形成的一个波列 ( 图 8(c)). 由此可见, 青藏高原加热异常产生的扰动可以越过赤道地区影响到南半球大气环流, 这也说明青藏高原 - 南印度洋经向环流可能是南北半球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 通道. 4 青藏高原加热对太平洋海 - 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过去人们更多地关注 ENSO 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由于东亚季风对 ENSO 发展有影响 [33], 而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又对东亚季风有重要影响, 因此青藏高原气候与 ENSO 的关系一直受到关注 [13,21,32,34]. 研究表明, 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偏少 ( 多 ) 的积雪或偏多 ( 少 ) 的植被都可以增强 ( 减弱 ) 当地加热, 导致其上空温度升高 ( 降低 ) [21,22]. 在 APO 理论框架下, 升高 ( 降低 ) 的高原对流层温度可以引起中 东太平洋副热带对流层降 ( 升 ) 温, 东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 ( 减弱 ), 反气旋 ( 气旋 ) 性异常环流出现在太平洋中纬度 [32]. 此 外, 夏季青藏高原异常信号也可以通过以下过程影响太平洋大气环流. 当青藏高原加热偏强 ( 弱 ), 南亚高压也偏强 ( 弱 ), 高原上空的正 ( 负 ) 位势高度异常可以沿着北半球西风急流波导向两侧传播, 其中向东可以传播到东太平洋 ( 图 9(a)) [21,34], 这种传播主要以 10 天以下的高频波和准双周振荡为主 ; 并且在向东传播中, 大气正 ( 负 ) 位势高度异常同时也从对流层上层向下扩展, 最终使得夏季北太平洋低层的副热带高压加强 ( 减弱 ), 显著正 ( 负 ) 位势高度异常发生在太平洋中纬度地区 ( 图 9(b)). 当春 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 ( 减弱 ) 时, 异常东 ( 西 ) 风盛行在热带太平洋地区 ( 图 10(a)), 东太平洋 Hadley 环流和 ITCZ 发生异常, 从而导致赤道中 东太平洋低层经向辐散 ( 辐合 ) 异常和信风加强 ( 减弱 ), 改变了温跃层和海洋环流, 结果引起冷舌区上翻增强 ( 减弱 ), 使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 (SST) 降低 ( 升高 ), 因而导致了在青藏高原温度与赤道东太平洋 SST 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 ( 图 10(b)), 并且这种负相关可以持续到随后的秋季 [32,34]. 用 CCSM3 海 - 气耦合模式证实了上述青藏高原抬升加热对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 SST 的影响 [32,34]. 因此从青藏高原气候异常来预测 ENSO 发展是可能的. 由于在图 10(a) 中, 热带中 东太平洋的异常西风没有来自亚洲热带季风区, 因而青藏高原加热对 ENSO 的调制作用没有通过热带季风过程, 而是通过亚洲 - 太平洋中纬度的大气环流来实现的 [32]. 另外,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还可以通过影响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来调制太平洋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 当副热带高压加强 ( 减弱 ) 时, 异常反气旋性 ( 气旋性 ) 环流出现在太平洋中纬度, 使其北侧海表向大气输送的感热和潜热通量减少 ( 增加 ), 并加强 ( 减弱 ) 表面纬向风应力对暖水的向北输送, 从而导致西北太平洋中纬度 SST 增加 ( 减少 ), 而其东侧 SST 减少 ( 增加 ) [35]. 用 CCSM3 海气耦合模式, 通过改变夏季高原抬升加热, 总体上模拟出了青藏高原加热异常对太平洋中纬度大气环流和 SST 的这种调制作用 [34]. 5 结论和讨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热力状况气候特征及其对南 北半球气候影响的主要成果, 得到以 1481

10 周秀骥等 :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图 8 (a) 方案 A 与 B 模拟的夏季扰动温度差值沿 90 E 剖面 ; (b) 与图 7(c) 一致, 只是针对扰动温度差值沿 90 E 剖面 ; (c) 与图 (a) 相同, 只是针对模拟的 500 hpa 扰动温度差值 ( 粗实线指示波列 ). 阴影区超过 95% 统计置信度, 单位 : 下结论 : (1) 受青藏高原独特下垫面状况影响, 当地加热表现出年际和年代际变率. 当夏季高原热源偏强时, 加强了与其周边的热力对比, 亚洲大陆中 低纬度的低压系统加强, 东亚和南亚季风区对流偏强, 其中长 江流域降水偏多. 在冬季, 当青藏高原大气偏暖时, 其上空的气旋性异常环流也对东亚冬季风产生影响. (2) 青藏高原加热异常可以通过调整北半球中纬度纬向环流, 激发出北半球中纬度的大尺度遥相关 ( 如 APO), 并通过这种遥相关进一步对北美和欧洲 1482

11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9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图 9 (a) 在夏季南亚高压指数高和低情况下合成的 150 hpa 位势高度差值 ( 10 m) 沿中纬度西风急流轴的时间 - 经度剖面, 箭头指示扰动向东传 [34] 播的方向 ; 阴影区 >40 m. (b) 与 (a) 一致, 但是针对夏季 850 hpa 位势高度差值的水平分布, 阴影区超过 95% 统计置信度 的降水产生影响. 沿着青藏高原 - 南印度洋经向环流, 青藏高原加热产生的异常可以越过赤道影响南半球大气环流, 因此该经向环流很可能一是南北半球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通道. (3) 在 APO 理论框架下, 春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异常通过影响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中东太平洋 Hadley 环流和 ITCZ, 调制着热带 ENSO 发展及太平洋中纬度海 - 气相互作用, 因此从青藏高原气候异常来预测 ENSO 发展是可能的. 由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 (PDO) 是北太平洋中纬度 SST 的一种重要模态 [36], 因此青藏高原对北太平洋中纬度 SST 的影响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气候对 PDO 的调制作用. 另一方面, 冬季 ENSO 和春季北太平洋海冰的异常变化也影响着欧亚大陆降水, 并通过陆 - 气相互作用对后期春 夏季亚洲大气环流产生影响 [34,37]. 因此, 北半球中纬度海 - 陆 - 气相互作用过程是复杂的, 其中在某些季节海洋可以起主导作用, 而在夏季陆地 ( 特别是青藏高原 ) 加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 1483

12 周秀骥等 :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图 10 (a) 在春季青藏高原温度指数低和高情况下合成的 850 hpa 纬向风差值 (m s 1 ) 沿 5 S~5 N 的时间 - 经度剖面 ; (b) 在 1973~2007 年期间春季 [32] 青藏高原温度与同期 SST 的相关, 阴影区超过 95% 统计置信度 由此可见,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不仅影响着亚洲季风区气候, 而且还影响着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 尽管海 - 陆 - 气相互作用被广泛认可, 但是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关注热带海洋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而对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亚洲大陆加热影响 ( 特别是对海洋的调制作用 ) 重视不够. 此外, 我们通过对青藏高原大气臭氧低值中心的研究 [38], 揭示出在 6~9 月期间青藏 高原是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交换的一个主要通道 [39], 通过高原深厚上升气流, 对流层大气成分持续稳定地向平流层输送, 从而改变了平流层的臭氧等成分的浓度及对流层的辐射强迫, 这种变化很可能对北半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不仅直接扰动了北半球对流层大尺度环流, 而且还可以通过对平流层过程的扰动来影响北半球气候变化. 致谢感谢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Flohn H. Large-scale aspects of the summer monsoon in South and East Asian. J Meteor Soc Jpn, 1957, 36: Ye D Z.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mmer circulation ove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its neighborhood. Bull Amer Meteorl Soc, 1981, 62(1): 14 19[doi] 3 Ye T C. Some aspects of the thermal influenc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on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rch Met Geoph Biokl 1484

13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9 年第 39 卷第 11 期 Ser A, 1982, 31: 陈隆勋, 段廷扬, 李维亮 年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热源的变化及能量收支特征. 气象学报, 1985, 43(1): 黄荣辉. 青藏高原上空热源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的作用. 气象学报, 1985, 43(2): 吴国雄, 李伟平, 郭华, 等. 青藏高原感热气泵和亚洲夏季风. 赵九章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吴国雄, 张永生. 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和机械作用以及亚洲季风的爆发 (Ⅰ) 爆发地点. 大气科学, 1998, 22(6): 吴国雄, 张永生. 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和机械强迫作用以及亚洲季风的爆发 (Ⅱ) 爆发时间. 大气科学, 1999, 23(1): Li C, Yanai M. The onset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relation to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J Clim, 1996, 9: [doi] 10 赵平. 青藏高原热源状况及其与海气关系的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Zhao P, Chen L X. Calculation of solar albedo and radiation equilibrium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the analysis of their climate features. Adv Atmos Sci, 2000, 17(1): [doi] 12 Zhao P, Chen L X. Study on climatic features of surface turbulent heat exchange coefficients and surface thermal sources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cta Meteor Sin, 2000, 14(1): 赵平, 陈隆勋. 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在海 - 地 - 气相互作用准 4 年振荡中的作用. 科学通报, 2000, 45(15): 赵平, 陈隆勋. 35 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1, 31(4): Zhao P, Chen L X.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ink over the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 to circulation. Adv Atmos Sci, 2001, 18(1): [doi] 16 Duan A M, Wu G X. Rol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rmal forcing in the summer climate patterns over subtropical Asia. Clim Dyn, 2005, 24: [doi] 17 刘新, 李伟平, 吴国雄.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北半球环流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气象学报, 2002, 60(3): Wang B, Bao Q, Hoskins B, et al. Tibetan Plateau warming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East Asia. Geophys Res Lett, 2008, 35: L14702 [doi] 19 张顺利, 陶诗言. 青藏高原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诊断及数值研究. 大气科学, 2001, 25: 钱永甫, 张艳, 郑益群.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对中国春夏季降水的影响. 干旱气象, 2003, 21(3): Zhao P, Zhou Z J, Liu J P. Variability of Tibetan spring snow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the Hemispheric extratropical circulation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an observational investigation. J Clim, 2007, 20: [doi] 22 Wang Y X, Zhao P, Yu R C, et al.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ibetan spring vegetation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eastern China spring rainfall. Int J Climatol, 2009[doi] 23 吴国雄, 毛江玉, 段安明, 等.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 气象学报, 2004, 62(5): 赵平, 龚道溢.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子. 见 : 丁一汇, 主编. 中国气候卷.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赵平, 陈军明, 肖栋, 等. 夏季亚洲 - 太平洋涛动与大气环流和季风降水. 气象学报, 2008, 66(5): Ding Y H. Seasonal march of the East-Asian summer monsoon. In: Zhang C P, ed. East Asian Monsoon.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赵平, 周秀骥. 近 40 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17(5): 赵平, 周秀骥, 陈隆勋, 等. 中国东部 - 西太平洋副热带季风和降水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气象学报, 2008, 66(6): Zhao P, Zhu Y N, Zhang R H. An 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 in summer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associated Asian climate variability. Clim Dyn, 2007, 29: [doi] 30 赵平, 张人禾. 东亚 - 北太平洋偶极型气压场及其东亚季风年际变化的关系. 大气科学, 2006, 30(2): 周波涛, 崔绚, 赵平. 亚洲 - 太平洋涛动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关系.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8, 38(1): Nan S L, Zhao P, Yang S. Springtime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evolutions of the tropical Pacific SST. J Geophys Res, 2009, 114: D10104[doi] 33 李崇银. 频繁的强东亚大槽活动与 El Niño 的发生. 中国科学 B 辑, 1988, (6): Zhao P, Zhang X, Li Y F, et al. Remotely modulated tropical-north Pacific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s by the South Asian high. 1485

14 周秀骥等 :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北半球气候影响的研究 Atmos Res, 2009, 94: 45 60[doi] 35 Zhou B T, Zhao P, Cui X. Linkage between the Asian-Pacific Oscillation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 Pacific. Chin Sci Bull, 2009[doi] 36 杨修群, 朱益民, 谢倩, 等.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研究进展. 大气科学, 2004, 28(6): Zhao P, Zhang X, Zhou X J, et al. The sea ice extent anomaly in the North Pacific and its impact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J Clim, 2004, 17: [doi] 38 周秀骥, 罗超, 李维亮. 中国地区臭氧总量变化与青藏高原低值中心. 科学通报, 1995, 40(15): 丛春华, 李维亮, 周秀骥.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上空平流层 - 对流层之间大气的质量交换. 科学通报, 2001, 46(22):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 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 卷 Ò Ò 潘敖大 孙照渤 在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进行分型的基础上 分析了长江流域南北两支雨带与春季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 并采用 大气环流模式对前期海温进行了敏感性试验 结果表明 赤道东太平洋区域 的海温异常对两支雨带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 海温正异常时南支雨带旱 北支雨带不明显 海温负异常时南支雨带涝 北支雨带旱 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强迫可以在北半球对流层激发出遥相关波列 并影响长江流域南北两支雨带的旱涝分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齐继峰_new_.doc

Microsoft Word - 1--齐继峰_new_.doc 45 6 Vol.45, No.6 2014 11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Nov., 2014 * 1, 2, 3 1, 2 1, 2 1, 2 (1. 266071; 2. 266071; 3. 100049) 1956 2005 PN, NCEP,, (PDO),, 19 33Sv, 24.30Sv(1Sv=10 6 m 3 /s);, 1956 2005

More information

the wave train is out-of-phase and extends in a more southern path 2 in the higher level atmosphere during phase 3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

the wave train is out-of-phase and extends in a more southern path 2 in the higher level atmosphere during phase 3 a 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 34 3 Vol. 34 No. 3 2011 6 Transactions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Jun. 2011. 2011. J. 34 3 297-304. Yin Zhi-cong Wang Ya-fei Yuan Dong-min. 2011. Analysis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Meiyu quasi-biweekl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072015-00201-160006-已统稿(0321)

Microsoft Word - N072015-00201-160006-已统稿(0321) 中 国 科 学 : 地 球 科 学 2016 年 第 46 卷 第 4 期 : 555 ~ 562 SCIENTIA SINICA Terrae earth.scichina.com 中 国 科 学 杂 志 社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北 冰 洋 中 心 区 夏 季 大 气 边 界 层 结 构 特 征 及 其 与 海 冰 范 围 变 化 的 关 系 卞 林 根 12*, 丁

More information

48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9 Vol hpa, Flohn [2 ] 7 8 d W = F + (thermal anticyclonic cell), d a Q, (1) t ( ), F, Q, a,, W = P

48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9 Vol hpa, Flohn [2 ] 7 8 d W = F + (thermal anticyclonic cell), d a Q, (1) t ( ), F, Q, a,, W = P 29 1 2005 1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Vol1 29, No1 1 Jan1 2005 1 1 2 1 1 1, 100029 2, 100085, 100629895 (2005) 0120047210 P641 A How the Heat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ffects the Asian

More information

~ a 3 h NCEP ~ 24 3 ~ ~ 8 9 ~ km m ~ 500 m 500 ~ 800 m 800 ~ m a 200

~ a 3 h NCEP ~ 24 3 ~ ~ 8 9 ~ km m ~ 500 m 500 ~ 800 m 800 ~ m a 200 31 1 2013 3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Vol. 31 No. 1 March 2013. J. 2013 31 1 62-69. doi 10. 11755 /j. issn. 1006-7639 2013-01 - 0062 211101 2000 ~ 2010 3 h 2. 5 2. 5 NCEP 2 5 ~ 7 02 11 05 ~ 08 2 ~ 8

More information

NCEP/NCAR [15] 17 ( hPa) u v 1 T h 8 q 12 ( :hpa) ω OLR Fig.1 Distributionofmulti-yearlymeang

NCEP/NCAR [15] 17 ( hPa) u v 1 T h 8 q 12 ( :hpa) ω OLR Fig.1 Distributionofmulti-yearlymeang 303 2011 6 PLATEAU METEOROLOGY Vol.30 No.3 June 2011. [J]. 201130(3): 559-567 1-2 2 2 3 1 (1. 650034;2. 210044;3. 652200) : NCEP/NCAR ( ) 1992 1998 :(1) 1992 ; 1998 1992 (2) OLR 850hPa 200hPa 1992 1998

More information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 22, No. 4 Jul. 2017, [J]. 22 (4): Zhang Dongling, Lu Xu Analysis of abnorm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 22, No. 4 Jul. 2017, [J]. 22 (4): Zhang Dongling, Lu Xu Analysis of abnorm 22 4 2017 7 Vol. 22, No. 4 Jul. 2017,. 2017. [J]. 22 (4): 463 472. Zhang Dongling, Lu Xu. 2017. Analysis of abnormal upper circulation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in winter [J]. (in Chinese), 22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孙丹.doc

Microsoft Word - 孙丹.doc 第 18 卷第 1 期 2013 年 1 月 Vol. 18, No. 1 Jan. 2013 孙丹, 薛峰, 周天军. 2013. 不同年代际背景下南半球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J].,18 (1): 51-62, doi:10.3878/j.issn. 1006-9585.2012.11007. Sun Dan, Xue Feng, Zhou Tianjun. 2013. Influence

More information

decades and get distant from each other in other decades which is observed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Key words East China precipitation extrem

decades and get distant from each other in other decades which is observed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Key words East China precipitation extrem 35 5 Vol. 35 No. 5 2012 10 Transactions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Oct. 2012. 2012. 50 a J. 35 5 591-602. Li Ming-gang Guan Zhao-yong Han Jie et al. 2012. Interdecadal changes of summertime precipitatio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2012 年第 57 卷第 36 期 :3516 ~ 3521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中国科学 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亚洲夏季风爆发早晚的新前兆信号 : 冬季南极涛动 高辉, 刘芸芸, 王永光, 李维京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 100081 E-mail: gaohui@cma.gov.cn 2012-05-24 收稿,

More information

大 气 科 学!"# % &'& & 卷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6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大 气 科 学!# % &'& & 卷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6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第 卷第 期 年 月 大 气 科 学!"# % &'& & 林爱兰 等 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夏季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 大气科学 " # %&#! # &# # - & # &# /& ##!# %&# % & && #!"# % &'& & 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夏季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 林爱兰 /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热带季风重点开放实验室 广州 # # &!& & # -4

More information

青藏高原夏季大气视热源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张镇宏 1 蔡景就 , );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16lgjc05) 1 2 乔云亭 1 简茂球 1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

青藏高原夏季大气视热源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张镇宏 1 蔡景就 , );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16lgjc05) 1 2 乔云亭 1 简茂球 1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 青藏高原夏季大气视热源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张镇宏 1 蔡景就 41530530, 40975030);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16lgjc05) 1 2 乔云亭 1 简茂球 1 中山大学学院 / 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 / 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275 2 广东省气象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刘芸芸.doc

Microsoft Word - 刘芸芸.doc 第 36 卷第 4 期 2012 年 7 月 Vol. 36, No. 4 Jul. 2012 刘芸芸, 丁一汇. 2012. 亚洲 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 [J]., 36 (4): 673-685, doi:10.3878/j.issn.1006-9895.2012.11049. Liu Yunyun, Ding Yihui. 2012. Analysis of the leadi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吴荷.doc

Microsoft Word - 吴荷.doc 第 20 卷第 1 期 2015 年 1 月 Vol. 20, No. 1 Jan. 2015 吴荷, 陈海山, 黄菱芳. 2015. 欧亚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 [J].,20 (1): 119 128, doi: 10.3878/j.issn.1006-9585.2014.14003. Wu He, Chen Haishan, Huang Lingfang. 2015.

More information

5

5 第三章高纬度海 - 冰 - 气相互作用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169 李建平, 北极涛动的物理意义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海 - 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 俞永强 陈文等著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2005,169-176. 3.2 北极涛动的物理意义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 3.2.1 大气环状活动带的概念和北极涛动的定义北极涛动 (AO), 又称北半球环状模 (NAM), 是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大气质量变化的一种带状跷跷板结构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亚洲季风区海 - 陆 - 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 批准号 :ZKCX2-SW-210) ( 纪 )2003-01 亚洲季风区海 - 陆 - 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 1 课题 : 海 - 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2002 年度第一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一 课题预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 摘自课题任务书 )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调研 ; 通过分析海洋和大气的观测和同化资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赖芬芬284-校对

Microsoft Word - 赖芬芬284-校对 28 5 Vol.28 No.5 2012 10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Oct. 2012. [J]. 2012 28(5): 609-620. :1004-4965(2012)05-0609-12 ( 210093) 1949 2007 CMA-STI 1949 1975 1976 1987 1988 2007 7 10 ( TC) TC TC ( ) TC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正文.doc

Microsoft Word - 正文.doc 中 国 农 业 气 象 (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orology) 2015 年 doi:10.3969/j.issn.1000-6362.2015.04.007 刘 逵, 杨 靖 新, 杨 旺, 等. 低 纬 高 原 冬 季 与 春 季 降 水 特 征 及 其 环 流 背 景 差 异 分 析 [J]. 中 国 农 业 气 象,2015,36(4):437-445 7

More information

86 热带气象学报第 32 卷 [17] Fan 等发现在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的经向遥相关波列对春季欧洲冷空气向亚洲传播起着重要的 [18] 桥梁作用,Wang 等的研究进一步指出热带太平洋对流层上层也存在经向的遥相关, 并且这种遥相关型在南半球环流对东亚气候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将这种遥相关型

86 热带气象学报第 32 卷 [17] Fan 等发现在欧亚大陆对流层上层的经向遥相关波列对春季欧洲冷空气向亚洲传播起着重要的 [18] 桥梁作用,Wang 等的研究进一步指出热带太平洋对流层上层也存在经向的遥相关, 并且这种遥相关型在南半球环流对东亚气候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将这种遥相关型 2016-03-28 09:11:31 第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4.1326.p.20160328.0911.009.html 32 卷第 1 期热带气象学报 2016 年 2 月 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 Vol.32,No.1 Feb.,2016 伯癑, 王澄海. 北半球冬季亚澳振荡与亚澳地区气候的关系 [J]. 热带气象学报,2016,32(1):8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 2013 年第 43 卷第 2 期 : 192 ~ 208 www.scichina.com earth.scichina.com SCIENCE CHINA PRESS 论文 决定北半球冬季哈得莱环流年际变率的三维大气环流图像 : 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孙咏 12, 周天军 13* 1, 张丽霞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呂芳川

Microsoft Word - 呂芳川 呂 芳 川 教 授 職 稱 : 教 授 兼 所 長 最 高 學 歷 : 中 央 大 學 大 氣 物 理 博 士 電 話 :06-6523111#2101 email:fclu@mail.njtc.edu.tw 專 長 : 數 值 模 擬 資 訊 平 台 整 合 應 用 GIS 應 用 經 歷 : 南 榮 技 術 學 院 主 任 秘 書 南 榮 技 術 學 院 工 程 科 技 學 群 學 群 長 南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程龙.doc

Microsoft Word - 程龙.doc 第 37 卷第 6 期 2013 年 11 月 大气科学 Vol. 37, No. 6 Nov. 2013 程龙, 刘海文, 周天军, 等. 2013. 近 30 余年来盛夏东亚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频率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青藏高原积雪的关系 [J]. 大气科学, 37 (6): 1326 1336, doi:10.3878/j.issn.1006-9895.2013.12189. Cheng Lo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Word 论文 2013 年第 58 卷第 27 期 :2845 ~ 2853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中国科学 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准两年振荡及其与热带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刘芸芸 *, 丁一汇, 高辉, 李维京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 100081 * 联系人, E-mail: liuyuny@cma.gov.cn

More information

大 气 科 学! #$% & ' ' ' 卷! $ %& $ $ $ #6! $$ $ 0 $ $ $ %&'$ $ ( $ $!0! $!$ &! %%! + 0 ' $! 0 $& '!% '4 %! ' %& $ '!$ $ 0! $ $ 0 '!$ $ $! %4! + 0 ' $ #! :

大 气 科 学! #$% & ' ' ' 卷! $ %& $ $ $ #6! $$ $ 0 $ $ $ %&'$ $ ( $ $!0! $!$ &! %%! + 0 ' $! 0 $& '!% '4 %! ' %& $ '!$ $ 0! $ $ 0 '!$ $ $! %4! + 0 ' $ #! : 第 卷第 期 年 月 大 气 科 学! #$% & ' ' '!! 杨亚力 杜岩 陈海山 等 ( 事件对云南及临近地区春末初夏降水的影响 大气科学 ) + +! - +. $! /! ' ( 0 $! %! 0 + 0 ' $!$ &! %%! #$% & ' ' ' ) 事件对云南及临近地区春末初夏降水的影响 杨亚力 杜岩 陈海山 张永生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More information

卷! ## & 0 $ 0! %% #- $& ' & $$ $ $$ $ " %($ 0 #! 0$" 0 " %% & ' & $$ $ $ $ 0 %& '! $ -!" '$ % $ 0 : $ "$ ; -$ 0 5$ % 00! 0! ' "$ ; -$

卷! ## & 0 $ 0! %% #- $& ' & $$ $ $$ $  %($ 0 #! 0$ 0  %% & ' & $$ $ $ $ 0 %& '! $ -! '$ % $ 0 : $ $ ; -$ 0 5$ % 00! 0! ' $ ; -$ 第 卷第 期 年 月! &$ 金大超 管兆勇 蔡佳熙 等 近 年华东地区夏季异常降水空间分型及与其相联系的遥相关 大气科学 ( ' - $! # %! %% "!& $ $ 0$!$ 0$! ' '$ ' $ ( 近 年华东地区夏季异常降水空间分型及与其相联系的遥相关 金大超 管兆勇 蔡佳熙 江丽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 绍兴市气象局

More information

第5期合

第5期合 兰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7, 53(5) / 10 月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7,53(5) / October 两类 El Niño 事件对 Hadley 环流及中国气候的影响分析 李艳, 马百胜, 王琪, 路瑶, 王嘉禾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摘要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8 年第 38 卷第 8 期 穿越对流层顶的水汽输送, 即平流层 - 对流层水汽交换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例如平流层的极干现象就是水汽穿越热带冷对流层顶的结果 [1]. 其次, 平流层 - 对流层水汽交换的研究对深入认识其他大气成份输送过程和正确评估人类活动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8 年第 38 卷第 8 期 穿越对流层顶的水汽输送, 即平流层 - 对流层水汽交换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例如平流层的极干现象就是水汽穿越热带冷对流层顶的结果 [1]. 其次, 平流层 - 对流层水汽交换的研究对深入认识其他大气成份输送过程和正确评估人类活动 中国科学 D 辑 : 地球科学 2008 年第 38 卷第 8 期 : 1028 ~ 1040 www.scichina.com earth.scichina.com SCIENCE IN CHINA PRESS 青藏高原和热带西北太平洋大气热源在亚洲地区夏季平流层 - 对流层水汽交换的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 12 2* 占瑞芬, 李建平 1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上海 200030;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More information

苏 洁 吴辉碇 刘钦政 张蕴斐 白 珊 在国内外冰 海洋耦合模式研究基础上 根据渤海水文 气象和冰情特点 以国家海洋环境 预报中心的渤海海冰预报模式和 海洋模式为基础 开发了一个冰 海洋耦合模式 在该耦合 模式中 冰和海洋之间的动量和热量交换是双向的 冰厚和冰密集度的变化不仅由冰表面和冰底的热收支决定 还由开阔水的表面热收支决定 侧重阐述了耦合模式的动力和热力学过程的耦合 并 对模式中一些热力参数进行了讨论

More information

216 40 卷 Vol. 40 predictors of Niño3 index and AEAT Index (AEATI). Rather than fixed models for every year, indices are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types

216 40 卷 Vol. 40 predictors of Niño3 index and AEAT Index (AEATI). Rather than fixed models for every year, indices are classified into several types 第 40 卷 第 1 期 2016 年 1 月 Vol. 40 No. 1 Jan. 2016 阮 成 卿, 李 建 平. 2016. 华 北 汛 期 降 水 分 离 时 间 尺 度 降 尺 度 预 测 模 型 的 改 进 [J]., 40 (1): 215 226. Ruan Chengqing, Li Jianping. 2016. An improvement in a time-scale

More information

1678 (Chinese J Geophys ) m 2 s - 1, FGCM20 2, 211, NCAR (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CAM2), CAM2 NCAR CCM3 [15 ], CCM3,CAM2,,

1678 (Chinese J Geophys ) m 2 s - 1, FGCM20 2, 211, NCAR (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CAM2), CAM2 NCAR CCM3 [15 ], CCM3,CAM2,, 50 6 2007 11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Vol 50, No 6 Nov, 2007,, LASG 1,2007,50 (6) :1677 1687 Yu Y Q, Zheng W P, Zhang X H, et al LASG coupled climate system model FGCM21 0 Chinese J Geophys (in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mm 400 mm 15 mm EOF mm/10a Fig. 1 Distributions

mm 400 mm 15 mm EOF mm/10a Fig. 1 Distributions 7 2 2011 3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Vol. 7 No. 2 March 2011 1673-1719 (2011) 02-0097-07 1961 2007 77 5 5 6 2 3 8 11 1980 1980 1990 2015 8 11 P426.6 A 7.86% 4 50 0.35 5 6 19 7 8 9 1 1906 200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oc

Microsoft Word doc 论文 2010 年第 55 卷第 14 期 :1397 ~ 1408 www.scichina.com csb.scichina.com 中国科学 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大西洋海温异常在 ENSO 影响印度 - 东亚夏季风中的作用 容新尧 1, 张人禾 1, LI Tim 2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6; 2 International Pacific Research

More information

第 1 期 章开美等 : 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65 在 1970 年代后期发生了一次由冷态向暖态的转变, 主要增暖区为赤道以及热带东太平洋 以往研究表明中国降水和海表温度距平 (SS TA) 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不少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中国降水和 SSTA 特别是太平

第 1 期 章开美等 : 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65 在 1970 年代后期发生了一次由冷态向暖态的转变, 主要增暖区为赤道以及热带东太平洋 以往研究表明中国降水和海表温度距平 (SS TA) 均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不少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中国降水和 SSTA 特别是太平 第 34 卷第 1 期 2016 年 2 月 干旱气象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 Vol.34 No.1 Feb,2016 章开美, 李丽平, 陈胜东. 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年代际异常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干旱气象,2016,34(1):64-74,[ZHANGKaimei,LILiping, CHENShengdong.AnalysisofInterdecadalVariationofPrecipitationandImpactFactorsDuringthePre-rainySeasoninSouthChina[J].JournalofAr

More information

期 王在志等 大气环流模式 海气耦合前后性能的比较 气候和环境变化是气候系统五大圈层 气圈 水圈 岩石圈 冰雪圈 生物圈 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真正掌握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 必须立足于研究大气海洋陆地海冰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可望 胜任此项研究的工具就是耦合各圈层的气候系统模 式 在现阶段 海陆气冰耦合的数

期 王在志等 大气环流模式 海气耦合前后性能的比较 气候和环境变化是气候系统五大圈层 气圈 水圈 岩石圈 冰雪圈 生物圈 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真正掌握气候系统的变化规律 必须立足于研究大气海洋陆地海冰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可望 胜任此项研究的工具就是耦合各圈层的气候系统模 式 在现阶段 海陆气冰耦合的数 第 卷第 期 年 月 大 气 科 学 王在志 宇如聪 包庆 周天军 刘屹岷 王鹏飞 吴国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 基于耦合器框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环流谱模式 最近成功地实现了与海洋 海冰等气候分量模式的耦合 形成了 非通量调整 的海陆气冰直接耦合的气候模式系统

More information

58 应用气象学报第 22 卷 [20] 万日金等系统地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 指出将江南春雨的建立和终结时间分别定为第 13 候和第 27 候比较适当, 同时江南春雨的空间范围被定义为包括长江中下游 (30 N) 以南,110 E 以东的我国东南部地区 [21 22] 赵平等在观测分析的基础上

58 应用气象学报第 22 卷 [20] 万日金等系统地分析了江南春雨的时空分布, 指出将江南春雨的建立和终结时间分别定为第 13 候和第 27 候比较适当, 同时江南春雨的空间范围被定义为包括长江中下游 (30 N) 以南,110 E 以东的我国东南部地区 [21 22] 赵平等在观测分析的基础上 第 22 卷第 1 期 2011 年 2 月 应用气象学报 JOURNALOFAPPLIED METEOROLOGICALSCIENCE Vol.22,No.1 February2011 张博, 钟珊珊, 赵滨, 等. 春季西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对我国江南春雨的影响. 应用气象学报,2011,22(1):57 65. 春季西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对我国江南春雨的影响 张博 1) 钟珊珊 2) 赵滨 1) 何金海

More information

T42 300 100 Wilson and Mitchell 1987 Diskinson et al 1989 Giorgi 1990 IPCC Houghton et al.2001 2~4-40~80 2 50 Purdue Regional Model, PRM PRM PRM 1990~2000 15 1 PRM (Sun and Hsu 1988Sun and Chern 1993)

More information

146 热带气象学报第 32 卷 指出了空间非均匀非绝热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影响, 高空副热带高压出现在表面感热加 [6] 热的东侧 深对流凝结加热的西侧 钱永甫等 指出南亚高压具有趋热性, 行星尺度海陆对比加热场的季节变化影响着南亚高压的季节变化 刘 [10] 伯奇等指出南亚高压 4 月从菲

146 热带气象学报第 32 卷 指出了空间非均匀非绝热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影响, 高空副热带高压出现在表面感热加 [6] 热的东侧 深对流凝结加热的西侧 钱永甫等 指出南亚高压具有趋热性, 行星尺度海陆对比加热场的季节变化影响着南亚高压的季节变化 刘 [10] 伯奇等指出南亚高压 4 月从菲 第 32 卷第 2 期 2016 年 4 月 热带气象学报 JOURNALOFTROPICALMETEOROLOGY Vol.32,No.2 Apr.,2016 彭丽霞, 朱伟军, 李忠贤, 等. 南亚高压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 [J]. 热带气象学报,2016,32(2):145 154. 文章编号 :1004 4965(2016)02 0145 10 南亚高压强度年代际变化及其与热带副热带海温关系

More information

984 (Chinese J Geophys ) 49 tropical region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over India the BOB and the SCS The extension of the

984 (Chinese J Geophys ) 49 tropical region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over India the BOB and the SCS The extension of the 49 4 2006 7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Vol 49 No 4 Jul 2006 2006 49 (4) :983 992 Liang X Y Liu Y M Wu G X Roles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land- sea distribution and the Qinghai- Xizang Plateau in

More information

气象 第 卷 第 期 对流不稳定度

气象 第 卷 第 期 对流不稳定度 张芳华 张 涛 周庆亮 杨克明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 利用上海自动观测站资料 的逐 小时分析资料 水汽云图和 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 对 年 月 日上海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天气 动力学诊断分析 结果表明 上海处在上干冷 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中 对流层上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和边界层暖湿气流强烈辐合是飑线天气的触发机制 飑线以断 续线型与后续线型相结合的型式形成 在对流单体的右侧不断新生单体

More information

~4 197~ [8] [11].5.5 A grid V grid A r ϕ ϕ λ r ϕ 2 2 grid = cos = (π /36) cos V grid = A grid P grid 1 6 r ϕ A grid km 2

~4 197~ [8] [11].5.5 A grid V grid A r ϕ ϕ λ r ϕ 2 2 grid = cos = (π /36) cos V grid = A grid P grid 1 6 r ϕ A grid km 2 24 3 Vol.24, No.3 8 6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Jun., 8 :14-4965(8)3-233-6 1 2 2 2 1. 442. 181 7 mm 1 mm 4~12 8 1957~4 : :P444 :A 1 [1] 4 5 6 199 [23] [4] 198~199 [5] [6] Rodgers [7] 444 km [8] [91]

More information

000封面.doc

000封面.doc (91 5 ) 2001 GIMEX Green Island Mesoscale Experiment GIMEX 2001 5 24 250 500 1000 600 8 8 500 750 10 5 250 1000 7 10 i ii iii i iii iv v.. 1 1.1. 1 1.2. 2 1.3. 6.. 7 2.1. 7 2.2. 8 2.3 12. 13 3.1.. 13 3.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陈锐丹.doc

Microsoft Word - 陈锐丹.doc 第 36 卷第 5 期 2012 年 9 月 Vol. 36, No. 5 Sept. 2012 陈锐丹, 温之平, 陆日宇, 等. 2012. 华南 6 月降水异常及其与东亚 太平洋遥相关的关系 [J]., 36 (5): 974-984, doi:10.3878/j.issn.1006-9895. 2012.11209. Chen Ruidan, Wen Zhiping, Lu Riyu, e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孙颖.doc

Microsoft Word - 孙颖.doc 第 38 卷第 6 期 2014 年 11 月 大气科学 Vol. 38 No. 6 Nov. 2014 孙颖, 徐海明, 邓洁淳. 2014. 太平洋 日本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J]. 大气科学, 38 (6): 1055 1065, doi:10.3878/j.issn.1006-9895.1402. 13273. Sun Ying, Xu Haiming, Deng Jiechu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霍飞.doc

Microsoft Word - 霍飞.doc 第 38 卷第 2 期 2014 年 3 月 大气科学 Vol. 38 No. 2 Mar. 2014 霍飞, 江志红, 刘征宇. 2014. 春夏季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末秋初降水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J]. 大气科学, 38 (2): 352 362, doi:10.3878/j.issn. 1006-9895.2013.13139. Huo Fei, Jiang Zhihong, Liu Zhengyu.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赵巧莲.doc

Microsoft Word - 赵巧莲.doc 第 18 卷 第 2 期 2013 年 3 月 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 18, No. 2 Mar. 2013 赵 巧 莲, 李 崇 银, 李 琳. 2013. 东 亚 经 向 型 气 压 异 常 偶 极 模 与 冬 季 北 太 平 洋 关 键 区 域 海 温 的 关 系 及 其 数 值 模 拟 试 验 [J].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杜美芳 等 基于 %51 资料的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变化与降水变化的关系及其成因分析 引言 世纪 年代以来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张楠等 这不仅引起气象学家的注意 政府部门及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对于这一问题 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姚洁等 1%%

第 期 杜美芳 等 基于 %51 资料的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变化与降水变化的关系及其成因分析 引言 世纪 年代以来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张楠等 这不仅引起气象学家的注意 政府部门及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也与日俱增 对于这一问题 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姚洁等 1%% 第 卷第 期 大气科学学报 年 月! "!! #! 杜美芳 徐海明 邓洁淳 基于 %51 资料的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变化与降水变化的关系及其成因分析 大气科学学报 ) # 5! /; /#!/!!!!!!!!!!!! 1!!! %51 " %!! 基于 %0! 资料的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变化与降水变化的关系及其成因分析 杜美芳 徐海明 邓洁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东台市气象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 doc

Microsoft Word - N doc 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 2015 年第 45 卷第 9 期 : 1394 ~ 1408 www.scichina.com earth.scichina.com 中国科学 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论文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东亚夏季对流层温差的年代际转折及成因 张丽霞 123* 1, 周天军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宋丰飞.doc

Microsoft Word - 宋丰飞.doc 第 36 卷第 6 期 2012 年 11 月 Vol. 36, No. 6 Nov. 2012 宋丰飞, 周天军. 2012. 20CR 再分析资料在东亚夏季风区的质量评估 [J]., 36 (6): 1207-1222, doi:10.3878/j.issn.1006-9895.2012.12005. Song Fengfei, Zhou Tianjun. 2012. Reliability of

More information

第 1 期 孙晓娟, 等 : 阿留申低压四种环流指数的分析和比较 75 sitiontimeofintensityindicesi i (i=2,4).instrongeini noevents,thealstrengthenedwithitscenter shiftingeastward;andv

第 1 期 孙晓娟, 等 : 阿留申低压四种环流指数的分析和比较 75 sitiontimeofintensityindicesi i (i=2,4).instrongeini noevents,thealstrengthenedwithitscenter shiftingeastward;andv 第 34 卷第 1 期 大气科学学报 Vol.34No.1 2011 年 2 月 TransactionsofAtmosphericSciences Feb.2011 孙晓娟, 王盘兴, 智海, 等.2011. 阿留申低压四种环流指数的分析和比较 [J]. 大气科学学报,34(1):74 84. SunXiao juan,wangpan xing,zhihai,etal.2011.analysisandcomparisonoffourkindsofcirculationindicesofaleutianlow[j].transatmo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钱卓蕾.doc

Microsoft Word - 钱卓蕾.doc 第 23 卷第 2 期 2018 年 3 月 气候与环境研究 Vol. 23, No. 2 Mar. 2018 钱卓蕾, 娄小芬, 马洁华, 等. 2018. 2014 年夏季浙江低温多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与海温异常关系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3 (2): 199 209. Qian Zhuolei, Lou Xiaofen, Ma Jiehua, et al. 2018. Large-scale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施宁 等 冬季平流层北极涛动对江南气温的影响! 李晓峰和李建平 的水平空间形态通常用冬季热带外地区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距平场的经验正交函数第一模态!! ) 9 来表示 在对流层低层 由 个大气活动中心构成 一个位于北极区 另两个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欧洲 大西洋地区 后 个大气活动中心与北极活动中

第 期 施宁 等 冬季平流层北极涛动对江南气温的影响! 李晓峰和李建平 的水平空间形态通常用冬季热带外地区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距平场的经验正交函数第一模态!! ) 9 来表示 在对流层低层 由 个大气活动中心构成 一个位于北极区 另两个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欧洲 大西洋地区 后 个大气活动中心与北极活动中 第 卷第 期 大气科学学报 年 月! "!! 施宁 张乐英 冬季平流层北极涛动对江南气温的影响 大气科学学报 $ " -!$ )!! )!!! )!0!! ) 6!: 0!! " $ %!! 冬季平流层北极涛动对江南气温的影响 施宁 张乐英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摘要 利用 : $! 及 % $ 两种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 与我国江南地区地表气温相关的时空结构

More information

508 气象第 42 卷 引言 中国地处亚洲季风区, 季风气候显著 秋季是夏季风环流向冬季风环流转变的过渡期 秋季, 热带暖湿气流继续北上, 中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开始活跃, 干冷气团和暖湿气团在不同地区的交汇造成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不同强度的冷暖气团在某些区域持续的对峙甚至可以带来一些极端天气事件

508 气象第 42 卷 引言 中国地处亚洲季风区, 季风气候显著 秋季是夏季风环流向冬季风环流转变的过渡期 秋季, 热带暖湿气流继续北上, 中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开始活跃, 干冷气团和暖湿气团在不同地区的交汇造成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不同强度的冷暖气团在某些区域持续的对峙甚至可以带来一些极端天气事件 第 42 卷第 4 期 2016 年 4 月 气象 METEOROLOGICAL MONTHLY Vol.42 No.4 April 2016 聂羽, 孙冷, 李清泉, 等.2016.2015 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及暖湿成因分析. 气象,42(4):507 513. 2015 年秋季我国气候异常及暖湿成因分析 聂羽孙冷李清泉马丽娟 国家气候中心, 北京 100081 提要 : 2015 年秋季, 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

More information

RIPP

RIPP CS 07.060 A 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xxxx 201x 厄尔尼诺 / 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 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El Niño/La Niña events ( 报批稿 ) 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目 次 前言... 引言...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More information

!"#$%&'&& 卷 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这场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人民币 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对交通运输 能源供应 电力传输 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的强度不断增大 百年或几十年一遇的超强台风 极端干旱或异

!#$%&'&& 卷 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这场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人民币 持续性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对交通运输 能源供应 电力传输 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的强度不断增大 百年或几十年一遇的超强台风 极端干旱或异 第 卷第 期 年 月!"#$%&'&& 张庆云 陶诗言 彭京备 我国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成因机理的研究进展 大气科学 (,'-.,#/!$#& /#! 我国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成因机理的研究进展 张庆云 陶诗言 彭京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摘 要 全球变暖背景下 极端灾害事件增加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加强极端异常灾害事件成因机理的研究 对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

More information

, 2 : ; 4 8, mm, mm, 43. 3% ; 350 mm, 70% , 32 d, d mm, 45. 1% mm, mm, 850 hpa (

, 2 : ; 4 8, mm, mm, 43. 3% ; 350 mm, 70% , 32 d, d mm, 45. 1% mm, mm, 850 hpa ( 26 1 2008 3 : 1006-7639 (2008) - 01-0001 - 07 AR ID METEOROLOGY Vol. 26 No. 1 March, 2008 2006, (, 211101) : NCEP OLR SST 2006, :, : ; ; ; ; : P458. 1 + 1 : A,,, [ 1 ] [ 2-5 ],, ( 400 m ),,, [ 6 ], 200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金晨曦.doc

Microsoft Word - 金晨曦.doc 第 38 卷第 3 期 2014 年 5 月 大气科学 Vol. 38 No. 3 May 2014 金晨曦, 周天军. 2014. 参加 CMIP5 的四个中国气候模式模拟的东亚冬季风年际变率 [J]. 大气科学, 38 (3): 453 468, doi:10.3878/j.issn.1006-9895.2013. 13180. Jin Chenxi, Zhou Tianjun. 2014. Analysis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7 卷第 2 期气象科学 Vol. 37, No.2 2017 年 4 月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pr., 2017 尹依雯, 郭品文, 张攀全, 等.CMIP5 模式中 El Niño-EAWM 关系的模拟对东亚冬季风模拟的影响. 气象科学,2017,37(2): 205 212. YIN Yiwen,GUO Pinwen,ZHANG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8 卷 第 1 期 2018 年 2 月 海洋气象学报 JOURNAL OF MARINE METEOROLOGY Vol.38 No.1 Feb., 2018 陈海山, 杨静秋, 张莞昕, 等. 中国东北初夏降水与冷涡活动及西亚春季陆面热力异常的可能联系 [ J]. 海洋气象学报,2018, 38(1):10 16. Chen Haishan,Yang Jingqiu, Zhang Wanxin,

More information

科技与社会 气环流① 是全球气候年际变化的最主要外强迫 也是跨 季度测首要关注的信号 大气所发展的 ENSO 大样 集合报系统能够提前一年测 ENSO 事件的形成 发 展及衰亡过程 具有国际一流的报技巧 中科院大气 所的短期气候测首先由 ENSO 测系统向数值模式和 部分统计模型提供赤道太平洋地区的

科技与社会 气环流① 是全球气候年际变化的最主要外强迫 也是跨 季度测首要关注的信号 大气所发展的 ENSO 大样 集合报系统能够提前一年测 ENSO 事件的形成 发 展及衰亡过程 具有国际一流的报技巧 中科院大气 所的短期气候测首先由 ENSO 测系统向数值模式和 部分统计模型提供赤道太平洋地区的 科技与社会 S & T and Society * 2017 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展望 ** 彭京备 ** 布和朝鲁 郑飞陈红郎咸梅俞越张庆云马洁华 林壬萍李超凡田宝强穆松宁林朝晖陆日宇朱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摘要 2017 年春季至夏初,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处于中性状态 2017 年夏季 (6 8 月 ), 全国总体降水形势趋于常年, 现大范围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不大 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薛峰.doc

Microsoft Word - 薛峰.doc 第 42 卷第 6 期 2018 年 11 月 Vol. 42 No. 6 Nov. 2018 薛峰, 段欣妤, 苏同华. 2018. 强 El Niño 衰减年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 :1998 年和 2016 年的对比分析 [J]., 42 (6): 1407 1420. Xue Feng, Duan Xinyu, Su Tonghua. 2018.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吕俊梅.doc

Microsoft Word - 吕俊梅.doc 第 38 卷第 4 期 2014 年 7 月 大气科学 Vol. 38 No. 4 Jul. 2014 吕俊梅, 祝从文, 琚建华, 等. 2014.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J]. 大气科学, 38 (4): 782 794, doi:10.3878/j.issn.1006-9895. 1401.13227. Lü Junmei, Zhu Congwen, Ju Jianhua,

More information

130 应用气象学报第 29 卷 带南支西风槽西风汇合而形成 副热带季风与我国 [19] 东部汛期降水的联系也已做过研究 鉴于此, 本文利用东亚至南海西太平洋对流层低层纬向风建立表征江南春雨的环流指数, 并探讨该指数与同期降水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此外, 通过指数的建立, 在数值模式降水要素预报的基

130 应用气象学报第 29 卷 带南支西风槽西风汇合而形成 副热带季风与我国 [19] 东部汛期降水的联系也已做过研究 鉴于此, 本文利用东亚至南海西太平洋对流层低层纬向风建立表征江南春雨的环流指数, 并探讨该指数与同期降水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关系 此外, 通过指数的建立, 在数值模式降水要素预报的基 第 29 卷第 2 期 2018 年 3 月 应用气象学报 JOURNALOFAPPLIED METEOROLOGICALSCIENCE Vol.29,No.2 March2018 张博, 金荣花, 赵滨, 等. 一个表征江南春雨的环流指数及其天气学特征. 应用气象学报,2018,29(2):129 140. DOI:10.11898/1001 7313.20180201 一个表征江南春雨的环流指数及其天气学特征

More information

[1-2] [2] NCEP [6] Palmer PDSI) 250 mm PDSI 3 (1) :, 5 (2), E 47 N (3) [7] ,

[1-2] [2] NCEP [6] Palmer PDSI) 250 mm PDSI 3 (1) :, 5 (2), E 47 N (3) [7] , www.climatechange.cn 9 1 2013 1 PROGRESSUS INQUISITIONES DE MUTATIONE CLIMATIS Vol. 9 No. 1 January 2013 doi: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2,,,. [J]., 2013, 9 (1): 009-014 3 30% 100 44% [1] 2012-06-1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冯蕾.doc

Microsoft Word - 冯蕾.doc 第 39 卷第 2 期 2015 年 3 月 大气科学 Vol. 39 No. 2 Mar. 2015 冯蕾, 周天军. 2015. 高分辨率 MRI 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及水汽输送通量的模拟 [J]. 大气科学, 39 (2): 385 396, doi:10.3878/j.issn.1006-9895. 1406.14125. Feng Lei, Zhou Tianjun. 2015. Simulation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1. 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相比的创新性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情况 经费使用情况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包括研究计划的调整思路 ) 课题负责人签字... 15

目录 1. 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相比的创新性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情况 经费使用情况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包括研究计划的调整思路 ) 课题负责人签字... 15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14CB953900) 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夏气候变异特征 和机理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反馈作用 第一课题 (2014CB953901) 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夏季节转换和气 候变异特征 早期信号和物理过程 中期总结报告 课题承担单位 : 中山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课题负责人 : 简茂球首席科学家 : 杨崧 2015 年 7 月 目录 1.

More information

第 期 胡潮 等 个 - 模式模拟的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的季节循环!!1!!!!01!1!!! 0 1!8!!1!!!!!!!! 8! 0!!!!!!!)!! 0!!!0! 00!)!!!!!!!!!!!!! 1!! 0!!!!1!!!!!!!)! 0!!! "!!!!0!1!!!!!!!!- 引言

第 期 胡潮 等 个 - 模式模拟的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的季节循环!!1!!!!01!1!!! 0 1!8!!1!!!!!!!! 8! 0!!!!!!!)!! 0!!!0! 00!)!!!!!!!!!!!!! 1!! 0!!!!1!!!!!!!)! 0!!! !!!!0!1!!!!!!!!- 引言 第 卷第 期 大气科学学报 年 月!"!! 胡潮 卢楚翰 管兆勇 等 个 - 模式模拟的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的季节循环 大气科学学报 )) 0-0 - 0%0 9!"!!!!1!!!!0!! -!" -!! 个 -/ 模式模拟的大气质量海陆间迁移的季节循环 胡潮 卢楚翰 管兆勇 常春辉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林大伟.doc

Microsoft Word - 林大伟.doc 第 40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 Vol. 40 No. 1 Jan. 2016 林大伟, 布和朝鲁, 谢作威. 2016. 夏季中国华北与印度降水之间的关联及其成因分析 [J]., 40 (1): 201 214. Lin Dawei, Bueh Cholaw, Xie Zuowei. 2015.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rainfall over North

More information

王伏村

王伏村 第 37 卷第 2 期 2014 年 3 月 ARID LAND GEOGRAPHY Vol. 37 No.2 Mar. 2014 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异常与大气环流及海温场关系 2 王伏村 1, 付双喜 2, 王旭东 3, 沈福 4 5, 李庆玉 (1 甘肃省张掖市气象局, 甘肃张掖 734000; 2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甘肃兰州 730020; 3 内蒙古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

More information

任春平 邹志利 在坡度为 的平面斜坡上进行了单向不规则波的沿岸流不稳定运动实验 观测到了沿 岸流的周期性波动 波动周期约为 利用最大熵方法和三角函数回归法求得这种波动的主 频率以及幅值 分析了波动幅值在垂直岸线方向的变化 结果表明该变化与沿岸流变化类似 即在 沿岸流最大值附近这种波动强度最大 为了分析波动的机理 利用线性沿岸流不稳定模型对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求得了不稳定运动增长模式和波动周期 并与对应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More information

17 4 Vol. 17, No CHIN ESE JOU RNAL OF POLAR RESEARCH December , 2 ( 1, ; 2,, ) NCEP , 30,,,, 28/ 10a,, - 3.

17 4 Vol. 17, No CHIN ESE JOU RNAL OF POLAR RESEARCH December , 2 ( 1, ; 2,, ) NCEP , 30,,,, 28/ 10a,, - 3. 17 4 Vol. 17, No. 4 2005 12 CHIN ESE JOU RNAL OF POLAR RESEARCH December 2005 30 1, 2 ( 1, 100081 ; 2,, 100081) NCEP 1973 2002, 30,,,, 28/ 10a,, - 3. 5/ 10a 1/ 3,, 10 3 5 2 1 (Budd, 1975 ; Chiul, 1985

More information

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 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及应用研究 The Climate System Mode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udies (CSMDA) 2007 年度工作总结 2008 年 2 月 16 日 目录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进展 1. 耦合框架的设计和发展 2. 多圈层耦合气候系统模式的物理过程改进和评估分析 3. 预测理论 方法和可预报性研究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35 卷第 9 期 2015 年 9 月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Vol 35 No 9 Sep 2015 DOI 10 13671 j hjkxxb 2014 0943 岳晓英 李忠勤 樊晋 等 2015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 号冰川气溶胶可溶性离子观测与分析研究 J 环境科学学报 35 9 2723 2731 Yue X Y Li

More information

GOALS [7] T42 T21 [9 10] R15L9 GOALS - k- Mne Monin-Ouhov [3 7] R15L R42L9 AMIP PCMDI m SSiB 13 [3] Wu [11] 1

GOALS [7] T42 T21 [9 10] R15L9 GOALS - k- Mne Monin-Ouhov [3 7] R15L R42L9 AMIP PCMDI m SSiB 13 [3] Wu [11] 1 21 3 Vol.21, No.3 2005 06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Jun.,2005 :1004-4965(2005)03-0225-13 1. 100029 2. 510080 3. 100081 : GOALS/LASG 15 R15 42 R42 10 El Niño :GOALS :P461.2 文献标识码 :A (R15L9) [1] [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王 静_news_.doc

Microsoft Word 王  静_news_.doc 基于 Aquarius 卫星数据的孟加拉湾海表盐度分析 王静 1, 储小青 2, 苏楠 1 1, 汪娟 (1., 510275; 2., 510301) 摘要 : 海洋表面盐度 (Sea Surface Salinity, SSS) 是海洋的重要物理和化学参量, SSS 的时空分布与全球大洋环流和水汽循环密切相关 本文基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发射的 Aquarius 卫星 3 a 的

More information

大 气 科 学 卷 0 我国江淮流域的汛期降水关系密切 王会军等的实时回报试验表明 春季大气初始 异常对北半球夏季高纬特别是亚洲地区大气环流走势有重要影响 赵彦等利用两层模式通过跨季度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大气初始异常对东亚 - 高度场和降水距平场的影响 发现初始场异常的作用与 && 异常相比虽说是局地的

大 气 科 学 卷 0 我国江淮流域的汛期降水关系密切 王会军等的实时回报试验表明 春季大气初始 异常对北半球夏季高纬特别是亚洲地区大气环流走势有重要影响 赵彦等利用两层模式通过跨季度敏感性试验研究了大气初始异常对东亚 - 高度场和降水距平场的影响 发现初始场异常的作用与 && 异常相比虽说是局地的 第 卷第 期 年 月 大气科学!"# $ %&% % ' 大气初始异常在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中作用的研究 郎咸梅 王会军 姜大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 摘 要 针对大气初始异常在跨季度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可能作用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 简称,!-+.!/ 对全球夏季气候进行了 年 +0 +++ 年 集合回报试验 系统地考察了基于大气初始异常条件下模式对跨季度短期气候异常的可预测性

More information

热带气象学报 卷 资料和方法 为了表征云南全省雨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年 时间序列 年 的月平均降水资料 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采用的降水资料为云南省 个台站 取雨季 月 平均的降水量构成 年的 文中所用的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为美国 海洋同化资料 中的 料 其时间长度为 年 月 定义为海水深度与海水

热带气象学报 卷 资料和方法 为了表征云南全省雨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年 时间序列 年 的月平均降水资料 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本文采用的降水资料为云南省 个台站 取雨季 月 平均的降水量构成 年的 文中所用的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为美国 海洋同化资料 中的 料 其时间长度为 年 月 定义为海水深度与海水 第 卷第 期 年 月 热带气象学报 从 文章编号! 云南省雨季降水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 与热带上层海洋热含量分布的关系 郑春怡 黄 菲 普贵明 云南省气象台 云南昆明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系 山东青岛 摘 要利用云南省 个站 究了云南省雨季降水异常 振荡与热带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异常分布相关 洋异常偏冷 暖 季的印度洋上层热含量的异常 海深水海盆区上层海洋热状况的异常 年的月平均降水资料 年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准

More information

364 干旱气象 33 卷 与西北地区年降水和夏季月降水相关显著 高原季风异常可能与高原下垫面热力异常有关, 从而推测冬季风异常是通过高原这个巨大热载体影响夏季风异常的 积雪作为高原下垫面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方面改变地面反照率及辐射收支, 另一方面融雪过程中改变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引起大气环流变化

364 干旱气象 33 卷 与西北地区年降水和夏季月降水相关显著 高原季风异常可能与高原下垫面热力异常有关, 从而推测冬季风异常是通过高原这个巨大热载体影响夏季风异常的 积雪作为高原下垫面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方面改变地面反照率及辐射收支, 另一方面融雪过程中改变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引起大气环流变化 第 33 卷第 3 期 2015 年 6 月 干旱气象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 Vol.33 No.3 June,2015 王芝兰, 李耀辉, 王劲松, 等.SVD 分析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与西北地区春 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 [J]. 干旱气象,2015,33(3):363-370, [WANGZhilan,LIYaohui,WANGJinsong,etal.RelationshipBetweenAbnormalSnowDepthinWinterandSpringinTibetanPlateauandSpring-

More information

第 35 卷第 3 期 大气科学学报 Vol. 35 No 年 6 月 Transactions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Jun 卢楚翰, 王蕊, 秦育婧, 等 平流层异常下传对 2009 年 12 月北半球大范围降雪过程的影响 [J

第 35 卷第 3 期 大气科学学报 Vol. 35 No 年 6 月 Transactions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Jun 卢楚翰, 王蕊, 秦育婧, 等 平流层异常下传对 2009 年 12 月北半球大范围降雪过程的影响 [J 第 35 卷第 3 期 大气科学学报 Vol. 35 No. 3 2012 年 6 月 Transactions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Jun. 2012 卢楚翰, 王蕊, 秦育婧, 等. 2012. 平流层异常下传对 2009 年 12 月北半球大范围降雪过程的影响 [J]. 大气科学学报,35( 3) : 304-310. Lu Chu-han,Wang Rui,Qi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72010-736-120048.doc

Microsoft Word - 072010-736-120048.doc 中 国 科 学 : 地 球 科 学 2012 年 第 42 卷 第 4 期 : 520 ~ 525 www.scichina.com earth.scichina.com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地 球 磁 层 - 电 离 层 系 统 对 超 强 太 阳 风 暴 响 应 的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王 赤 1* 12 1 12 1, 李 晖, 郭 孝 城, 丁 凯, 黄 朝

More information

张礼平253_修订稿.doc

张礼平253_修订稿.doc 第 25 卷第 3 期热带气象学报 Vol.25, No.3 2009 年 06 月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Jun., 2009 文章编号 :1004-4965(2009)03-0321-08 东亚冬季风系统低空环流特征及其对 1 月华中地区气温异常的影响 张礼平 1, 张乐飞 2 (1.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4; 2. 武汉大学 /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More information

80 犃犮狋犪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犛犻狀犻犮犪气象学报 2011,69(1) 1 引言 非绝热加热是大气运动及其发生的主要能源, 了解大气热源特征是理解天气和气候变化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因此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由于出发点不同, 冷热源有不同的概念 ( 叶笃正等,1957): 一是从下垫面

80 犃犮狋犪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犛犻狀犻犮犪气象学报 2011,69(1) 1 引言 非绝热加热是大气运动及其发生的主要能源, 了解大气热源特征是理解天气和气候变化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因此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由于出发点不同, 冷热源有不同的概念 ( 叶笃正等,1957): 一是从下垫面 0577 6619/2011/69(1) 0079 88 犃犮狋犪犕犲狋犲狅狉狅犾狅犵犻犮犪犛犻狀犻犮犪 气象学报 冬季青藏高原大气热状况分析 Ⅰ: 气候平均 宇婧婧 1,2,3 刘屹岷 1 吴国雄 1 YUJingjing 1,2,3 LIU Yimin 1 WU Guoxiong 1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More information

km km mm km m /s hpa 500 hpa E N 41 N 37 N 121

km km mm km m /s hpa 500 hpa E N 41 N 37 N 121 32 2 2014 4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Vol. 32 No. 2 Apr 2014. 08. 03 J. 2014 32 2256-262 LU Guirong WANG Wen YU Huaizhenget al. The Influence of Damrey Typhoon on 08. 03 Rainstorm Process in Rizhao of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刘屹岷.doc

Microsoft Word - 刘屹岷.doc 第 37 卷第 2 期 2013 年 3 月 大气科学 Vol. 37, No. 2 Mar. 2013 刘屹岷, 洪洁莉, 刘超, 等. 2013. 淮河梅雨洪涝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推进异常 [J]. 大气科学, 37 (2): 439 450, doi:10.3878/j.issn.1006-9895.2012. 12313. Liu Yimin, Hong Jieli, Liu Chao,

More information

Z-I A b Z-I A b Z Z-I A A b Z-I Miller [5] Z i I i Z-I [6] Z-I Z-I Z-I Z-I Z I Wilson [7] 1970 [8] [9] 20.32% Sasaki [10] Nino- miya [11] [12]

Z-I A b Z-I A b Z Z-I A A b Z-I Miller [5] Z i I i Z-I [6] Z-I Z-I Z-I Z-I Z I Wilson [7] 1970 [8] [9] 20.32% Sasaki [10] Nino- miya [11] [12] 24 2 Vol.24, No.2 2008 04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Apr., 2008 1004-4965(2008)02-0147-09 1 2 2 3 3 (1. 310017 2. 100081 3. 325001) Z-I A b Z I (Haitang) (Matsa) Z-I Z-I P458.1.24 A 1 [1] [2] [3]

More information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期 刘少华 高祖吉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 印度崛起对地区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 印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也增添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 加大了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难度 影响中国在中亚的发展 对中国的印度洋航线和南亚战略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印度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印度崛起 地缘政治 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WDR 2010 EAP booklet CH.indd

WDR 2010 EAP booklet CH.indd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 气候变化要求变革 Act Now, Act Together, Act Differently 2 行动的理由 规划未来 3 气候变化 : 对增长与福祉的威胁 4 5 促进气候智能型增长 6 7 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8 9 扩大气候变化融资规模 10 11 发明推广气候智能型技术 12 2010 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 http://www.worldbank.org/wdr2010

More information

8 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展望 Oscillatin) 预测系统, 大气环流模式 海 - 气耦合模 初始化 大气 海洋前兆信号 数值模式结果 式 统计模型和动力 - 统计模型 ENSO 事件是指赤道 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增暖或变冷 由于海洋巨大的 ENSO 预测系统 大气所气候预测系统 统计预测模型

8 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展望 Oscillatin) 预测系统, 大气环流模式 海 - 气耦合模 初始化 大气 海洋前兆信号 数值模式结果 式 统计模型和动力 - 统计模型 ENSO 事件是指赤道 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增暖或变冷 由于海洋巨大的 ENSO 预测系统 大气所气候预测系统 统计预测模型 科技与社会 S & T and Sciety 8 年夏季全国气候趋势展望 彭京备 * 布和朝鲁 郑飞陈红郎咸梅俞越林朝晖张庆云林壬萍 李超凡汪君田宝强包庆穆松宁陆日宇朱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9 摘要 中科院大气所 ENSO 预测结果显示,8 年夏季 (6 8 月 ),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处于中性状态 中科 院大气所的全国气候趋势预测结果表明,8 年夏季 (6 8 月 ), 全国总体形势为降水趋于常年

More information

<D2BDC1C6BDA1BFB5CDB6C8DAD7CAB8DFB7E5C2DBCCB3B2CEBBE1C3FBB5A52E786C7378>

<D2BDC1C6BDA1BFB5CDB6C8DAD7CAB8DFB7E5C2DBCCB3B2CEBBE1C3FBB5A52E786C7378> 参 会 人 员 名 单 Last Name 姓 名 公 司 Tel Fax Bai 柏 煜 康 复 之 家 8610 8761 4189 8610 8761 4189 Bai 白 威 久 禧 道 和 股 权 投 资 管 理 ( 天 津 ) 有 限 公 司 8610 6506 7108 8610 6506 7108 Bao 包 景 明 通 用 技 术 集 团 投 资 管 理 有 限 公 司 8610

More information

2012/2013年东北地区冬季异常低温多雪的气候背景分析

2012/2013年东北地区冬季异常低温多雪的气候背景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4, 3, 61-68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4 in Hans.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ccrl http://dx.doi.org/10.12677/ccrl.2014.32010 Climate Background Analysis

More information

第5期合

第5期合 兰州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7, 53(5) / 10 月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7,53(5) / October 冬季两类 ENSO 事件对欧亚地区阻塞高压的影响 李艳, 路瑶, 王嘉禾, 王琪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摘要 : 利用 1979-2015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1F5D2D9E1BAA3ADD6D0BFC6D4BACFEEC4BFC8BABCF2B1A82D B5DA33C6DA2DB8DFD4ADCFEEC4BF202E646F63>

<4D F736F F D20C1F5D2D9E1BAA3ADD6D0BFC6D4BACFEEC4BFC8BABCF2B1A82D B5DA33C6DA2DB8DFD4ADCFEEC4BF202E646F63>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群 圈层相互作用与亚洲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简报第 2 卷第 3 期 2010 年 11 月 第一项目 青藏高原和亚印太热力异常对亚洲季风年际 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2010 年年度总结报告 本年度总结为逐人列出项目成员的个人总结 按课题顺序, 项目成员为马耀明, 阳坤, 胡泽勇, 周立波 ; 段安民, 吴国雄, 任荣彩, 李晓峰 ; 刘屹岷, 施建成, 刘新 1. 马耀明按计划完成预定的年度工作内容和研究任务,

More information

: ( ),,,,, (1962),, 10 5, 5, (1977), :,,,, (1987),,,, ; (1996),,, (2004),,, Yeh (1959),, ;,,,, ; 20 90, Tian Yasunari (1998) ( T Y) ( Spring Per

: ( ),,,,, (1962),, 10 5, 5, (1977), :,,,, (1987),,,, ; (1996),,, (2004),,, Yeh (1959),, ;,,,, ; 20 90, Tian Yasunari (1998) ( T Y) ( Spring Per 057726619/ 2008/ 66(3)20310219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Ξ 1 2 WAN Rijin 1 WU Guoxiong 2 1,,200030 2,LASG,,100029 1. S 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 dminist ration, S hanghai

More information

é ê

é ê 廖光洪 朱小华 杨成浩 徐晓华 基于南海 年夏季调查航次诊断计算的流函数场 选取越南以东偶极子发生海域 进行 不同的声层析观测站位设置实验 模拟计算声线传播时间信息 然后应用基函数重建方法进行了 流函数场的模拟反演研究 讨论了不同随机观测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 可行的 在所选取的约 海域内 在观测海域外围配置 个声层析观测站位就能够很好地重构原流函数场 空间分辨率约为 可以分辨模拟海域中尺度涡场结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王春学.doc

Microsoft Word - 王春学.doc 第 39 卷第 3 期 2015 年 5 月 Vol. 39 No. 3 May 2015 王春学, 马振峰, 王佳津, 等. 2015. 华西秋雨准 4 年周期特征及其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 [J]., 39 (3): 643 652, doi:10.3878/j.issn. 1006-9895.1408.14141. Wang Chunxue, Ma Zhenfeng, Wang Jiaji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张书萍.doc

Microsoft Word - 张书萍.doc 第 38 卷第 5 期 2014 年 9 月 Vol. 38 No. 5 Sept. 2014 张书萍, 祝从文, 周秀骥. 2014. 华北水资源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联 [J]., 38 (5): 1005 1016, doi:10.3878/j.issn.1006-9895. 1401.13231. Zhang Shuping, Zhu Congwen, Zhou Xiuji. 2014.

More information

没有幻灯片标题

没有幻灯片标题 大气 - 海洋学概论 第七章 海 - 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异常 郑建秋 qiu@ustc.edu.cn 海 - 气相互作用研究重要性和可行性 1. 在地球上, 海洋面积辽阔, 对长期天气和气候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2. 大规模的海洋考察和探测, 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问世, 能广泛和有效地提供海洋与大气的各种信息 为开展海 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天气和气候影响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气 - 海洋学概论 2 关于海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