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Transcription

1 東 華人文 學報 第十七期 頁 年 7 月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黃州詩景 張耒的地方表述與遷謫意識 李妮庭 提 要 如同蘇軾在黃州的居遊為宋人所樂道 張耒的黃州詩也喚起了宋人對黃州這 一地方的情感與想像 然而 與前人迥異 張耒詩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地方感 顯現其遷謫意識 具體而言 張耒詩中所描寫的黃州 意味著 非吾土 的南方 北方的城市映像與荒山野水的現實 相互對立 激盪 致使黃州始終缺乏魅力 成為召喚鄉心與仕宦記憶的異地 而在謫宦鄉思的詩作主題 張耒有別於唐人的 書寫慣例 表現了懷歸而不悲的特徵 別具價值 經由對汴京 汝州的地方追憶 張耒也確立了自我不屈從政治際遇的獨立價值 其次 黃州的自然天候與地景 在張耒詩中是不懷好意 威脅的存在 展現出惡地的性格 而這不只是實景的感 受 更是政治處境的隱喻 張耒則視之為君子堅守吾道的考驗 安之若素 從中 表現了遯世無悶 沉默卻不屈服的精神姿態 最後 張耒以對自然景觀的詮釋 來寄寓他傲岸不屈的政治心志 柯山及東園遂成為一個充滿契機 呈顯自我存在 價值的自然場域 可以如此理解 從北宋詩的發展看來 黃州作為惡地的地理個 性 洋溢著政治觀照的地方表述 因為張耒的到來而更顯深刻 豐富 而張耒對 黃州的地方觀看 也是其詩作中最獨特的展現 映現出元祐詩人處於黨禍而不易 其守的內心圖景 關鍵詞張耒 黃州 地方 遷謫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生 21

2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一 前言 宋人論及黃州 腦海中浮現的印象 不外為杜牧 王禹偁 蘇軾 與張耒 在此地的居遊 黃州 因為他們的相繼到來 遂為名邦 1而早在唐代 杜牧回思他任黃州刺史 的經歷 就說道 平生睡足處 雲夢澤南州 2州郡僻陋少事 來到此地 是政治抱負不得施展 生命困躓的表徵 到了北宋 據 元豐九域志 記載 黃州戶口雖已增至 32,933 戶 卻是淮南路諸州惟一列屬 下州 的城市 3 方 索 輿勝覽 亦稱 齊安在江 淮之間最為窮僻 4因而蘇軾不乏以 陋邦 漠齊安郡 平時著放臣 之語描述黃州 張耒亦稱之為 荒僻郡 5 黃州作 為貶地的意涵由此可見 在詩歌的表現上 黃州作為政治生涯的敗退之地 地景略顯荒涼 給予 人不如意之感及鄉思 在杜牧詩已約略可見 然而此地的雲容水態 雨後秋 光 則被描繪為值得欣賞的面向 6到了王禹偁 黃州既是 銷盡機塵見道心 的離俗空間 還是一延展詩情之地 所謂 詩情不負齊安郡 杜牧當年與 宋 陸游撰 入蜀記 叢書集成簡編 本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66 卷 4 頁 36 唐 杜牧 憶齊安郡 見陳允吉校點 樊川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卷 3 頁 32 據 太平寰宇記 載 黃州宋初僅有 7342 戶 客 3609 宋 樂史撰 王文楚等點校 太 平寰宇記 北京中華書局 2007 卷 131 頁 2580 宋 王存撰 元豐九域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84 卷 5 頁 206 宋 祝穆撰 祝洙增訂 施和金點校 新編方輿勝覽 北京中華書局 2003 卷 50 淮西路 黃州 頁 890 宋 蘇軾撰 清 王文誥輯注 孔凡禮點校 蘇軾詩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82 卷 20 寓居定惠院之東 雜花滿山 有海棠一株 土人不知貴也 頁 1036 卷 21 伯父送先 人下第歸蜀詩云 安節將去為誦此句 因以為韻 作小詩十四首送之 之一 頁 1098 宋 張耒撰 李逸安等點校 張耒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90 卷 20 齊安秋日 頁 359 樊川文集 卷 1 題齊安城樓 頁 9 卷 3 雨中作 憶齊安郡 齊安郡晚秋 頁

3 เэ 我齊 7認為此地的清幽佳景足供詩興 王禹稱遂能 日日江樓上 風物得 冥收 8以詩思化眼前景為不朽的詩景 然而 杜牧或王禹偁對黃州的吟詠 畢竟還是少數 直到蘇軾才以更多的詩作記述他對黃州這一地方的創造和互 動 9承著王禹偁 蘇軾一方面加深對黃州山水勝絕的觀看 10 黃州風物可 樂 供家之物 亦易致 11的觀感也說明他的處之泰然 蘇軾對黃州親近 與接納 縱浪山水及東坡墾荒都可見其樂易心境 走過烏臺詩案的政治風 暴 餘生復何幸 樂事有今日 石渠何須反顧 水驛幸足相容 12黃 州在蘇軾眼中是一值得珍惜之地 蘇軾之後 張耒成為喚起宋人對黃州這一區域情感的著名詩人 13然而 相較於前人 張耒的詩卻表述了前所未有的地方感 其詩最引人注目的特 徵 就在於他集中描繪著這一區域所帶給他的感受 諸如黃州的飲食 風土 節候 景觀皆成為張耒詩中的取材 也就是說黃州不是只作為詩中點綴的背 景 它本身就是詩歌的表現對象 是張耒生活中真正去感受 領會的存在場 域 因此 本文將關注張耒如何對黃州進行描述 特別是如何感受地方 14對 7 王禹偁詩 引自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 全宋詩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 卷 71 頁 月波樓詠懷 同前註 卷 62 頁 英 Mike Crang 著 楊淑華譯 文化地理學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在論述文 學地理景觀時認為 文學作品不能簡單視為是對某些地區和地點的描述 許多時候是文學 作品幫助創造了這些地方 頁 如 蘇軾詩集 卷 20 遷居臨皋亭 全家占江驛 絕境天為破 頁 1054 卷 20 和 何長官六言次韻五首 之五 青山自是絕色 無人誰與為容 說向市朝公子 何殊馬耳東 風 頁 1060 卷 22 南堂 五首之五 客來夢覺知何處 挂起西窗浪接天 頁 蘇軾著 孔凡禮點校 蘇軾文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4 卷 57 答吳子野之四 頁 蘇軾詩集 卷 20 曉至巴河口迎子由 和何長官六言次韻五首 頁 1052 頁 陸游就曾在前往黃州的巴河道上 感受張耒文字所描述的心情 辨識赤壁所在 蘇軾 張耒創造了黃州的意義 影響人們對此地的理解 在陸游的身上顯現無遺 陸游 入蜀 記 卷 4 頁 本文所指的 地方 只取人文地理學中最直接且常見的定義 即是人類創造有意義 以某 種方式依附其中的空間 亦即是 有意義的區位 a meaningful location 地理學家阿格 紐 John Agnew 1987 指出地方做為 有意義的區位 的三個基本面向為 區位 場所 23

4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地理環境的表述 15這也可以說是空間的研究 亦即是探究詩人在自我主體 意向的創造之中 如何賦予地方 place 意義 價值 而呈現其 存在空間 的景致 16 如果說文學作品對地方的描寫及意義是不斷變化的文化過程 呈現出歷 史的軌跡 17那麼較之前人 張耒對地方的描述實顯得耐人尋味 張耒是在 北宋黨爭最激烈之時 兩度謫黃 先是在哲宗紹聖四年 1097 二月 因坐 黨籍謫黃州酒稅礬務 18另在徽宗崇寧元年 1102 七月 又因 言者謂文 潛知潁州日 聞蘇軾卒 飯僧縞素而哭 遂自管勾亳州明道宮 責授房州別 駕 黃州安置 19若再加上元符三年 1100 徽宗踐阼 短暫通判黃州的 經歷 那麼張耒在六年之內便三度往返黃州 居留近八年 20探究生命主體 對空間的體認與回應 向來是詩文研究的重要主題 21而放置在貶謫文學的 視野下 作家如何去感受地方 進而書寫 闡釋自我的存在空間 更是瞭解 文人作品特徵及心境不可或缺的面向 22因此 本文不惟是關注繼蘇軾之後 locale 與地方感 區位是位置 而場所則是社會空間的物質環境 地方感 sense of place 所指的是人對於地方有主觀和情感上的依附 詳見 Tim Cresswell 著 徐苔苓 王志宏譯 地方 記憶 想像與認同 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2006 頁 在此 包括自然與人文的地理環境 人文主義地理學認為一個 地方 是經由 主體 的 主觀意志的投射 創造 不斷發生存有意義的空間 空間之中的自然或人文環境 是客觀 的存在物 待主體賦予價值內容 才形成 地方 因此 存在空間 是由諸多地方點 所 在 構成 由主體所抉擇 詳見潘朝陽 現象學地理學 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 收入 心 靈 空間 環境 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5 頁 此空間研究 乃指人文地理學 存在空間 的涵意 人文地理學認為 任何空間 不論 其尺度 必須根據人的主體意向來創造 轉化而展顯意義 價值之後 才成為一個真實 存有的空間 詳見潘朝陽 現象學地理學 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 頁 Mike Crang 著 文化地理學 頁 42 張耒集 卷 34 黃州謝到任表 頁 574 引自黃庭堅 武昌松風閣 詩之任淵注 宋 黃庭堅著 宋 任淵 史容 史季溫注 黃 庭堅詩集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山谷詩集注 卷 17 頁 609 邵祖壽 張文潛先生年譜 見 張耒集 附錄 頁 1003 以下再次徵引 簡稱 邵譜 關於生命主體與空間關係之研究的討論 參見曹淑娟 祁彪佳與寓山 一個主體性空間 的架構 收在李豐楙 劉苑如主編 空間 地域與文化 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2 頁 例如尚永亮以詩人踏上貶途 初至貶所與長久謫居三大階段 論述元和貶謫詩人的生命沉 24

5 เэ 黃州作為一文學地景的面貌演變 更是在張耒詩頻繁呈現地方感的基礎下 尋求這一表現的深意何在 作為北宋後期著名的蘇門詩人 張耒再貶黃州 面臨了蘇軾未曾經歷過的黨禁高壓與政治時代 他對黃州的觀看和詮釋 隱 含了對自我政治處境的思考與對時代的深刻認識 並從中形成獨特的詩歌特 徵與境界 這是前行學者甚少關注的論題 23因此 本文試圖以張耒兩次謫 黃詩作為基本線索 24考察張耒詩中的地方表述與內在意蘊 從中說明黃州 詩景在張耒詩的獨特意義 這不僅有助於對張耒詩的理解 也可藉此對蘇門 詩人的遷謫意識與詩歌表現提出另一觀照 二 非吾土 的南方 哲宗紹聖四年二月 張耒謫黃州 湖北黃崗 酒稅礬務 25至貶地後 張耒雖在給故鄉好友徐積的信上表明 黃在大江上 風土食物卻相得 太 淪與精神苦悶的演進過程 從中可見地域空間與詩人貶謫心理與意識密切相關 詳見氏著 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3 頁 在 元 和貶謫文學藝術特徵管窺 一文 尚永亮則指出貶謫詩人在詩文中大量使用表示時空的數 量詞 是元和貶謫文學的特點之一 參見氏著 唐代詩歌的多元觀照 武漢湖北人民 出版社 2005 頁 據初步檢索 國內尚未見以張耒黃州詩為研究主題之單篇論文 在學位論文部分 張瑋儀 元祐遷謫詩作與生命安頓 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2009 以元祐詩人為 研究對象 探究元祐詩人身處困境的生命安頓之道 文中 元祐遷謫詩之空間距離 一章 以 天涯詩 角度論元祐詩人的遷謫文學 對張耒的論述 可參見頁 大陸地區的單篇論文 則有方星移 謫官憔悴來天涯 論張耒謫居黃州期間的詩歌內涵 一文 見氏著 黃崗師範學院學報 第 26 卷 5 期 2006 年 10 月 頁 1-4 張耒詩文迄今無編年本 因此本文盡可能從二百餘首的黃州詩 選取寫作時間辨識度高的 作品進行論述 以求論證效力 需辨明繫年者 則在附註中說明 又 張耒元符二年 一 度起用為通判黃州 此期間詩作 明確可辨識者 主要為六月的廬山之遊 故不在本文討 論之列 張耒得謫書後 隨即南行逾蔡 在新息東門渡過淮水後進入光州 境內皆大山峻嶺 旅 道艱辛 飲食亦極差 三月到任 見張耒 明道雜誌 余謫官時 自宛丘赴黃 條與 黃州謝到任表 朱易安 傅璇琮主編 全宋筆記 第 2 編第 7 冊 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6 頁 18 張耒集 卷 34 頁

6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守楊瓌寶 與之親舊 通守山陽人也 真長者謫官之幸 26對來到黃州抱 以隨遇而安的心情 然而 黃州帶給他的不適應感還是極為強烈 齊安行 詩云 黃州楚國分三戶 葛蔓為城當樓櫓 江邊市井數十家 城中平 田無一步 土岡瘦竹青復黃 引水種稻官街旁 客檣朝集暮四 散 夷言啁哳來湖湘 使君麗譙塗堊赭 門狹不能行兩馬 滿 城蛙噪亂更聲 谷風榖榖黃鴉鳴 最愁三伏熱如甑 北客十人 八九病 百年生死向中州 千金莫作齊安遊 張耒集 卷 4 頁 49 詩中次第展開一個地荒俗陋 夷言啁哳及易因夏日高溫 導致 北客 染病 的黃州地景 末以 百年生死向中州 千金莫作齊安遊 來歸結自我涉 歷黃州的觀感 由於張耒 詞甚不美 專刺風土之陋 27 描繪了一個與 中 州 異質的荒陋世界 此詩一出還引起黃州好友潘邠老的微詞 作詩解嘲 據 王直方詩話 記載 潘邠老認為張耒的誇大簡直近於 雌黃 因為蘇 軾謫黃時 見公顏色不憔悴 不似賈誼來湘江 28張耒眼中荒陋的地景與 高溫 並沒有令作為逐臣的蘇軾感受到威脅 反倒是安之若素 確實 齊 安行 不易讓人和蘇軾眼中 長江繞郭知魚美 好竹連山覺筍香 29那一值 得珍惜而適願卜居的土地作出聯想 在另一方面 如果對比張耒 明道雜誌 的記述亦可窺見 張耒確實有著將黃州視為蠻荒之地的表現傾向 如他指出 與鄰近的 蘄鄂江沔光壽 諸州相較 黃之陋特甚 30另從他好記錄奇特 26 邵譜 載張耒 與徐仲車書 張耒集 附錄 頁 1002 詞不甚美 語見 王直方詩話 潘邠老答張耒齊安行 條 郭紹虞輯 宋詩話輯佚 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981 頁 80 專刺風土之陋 引自宋 撰者佚 愛日齋 叢鈔 之語 收在 百部叢書集成 之 52 守山閣叢書 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 司 1968 卷 4 頁 5 28 同前註 王直方詩話 頁 蘇軾詩集 卷 20 初到黃州 頁 張耒在 明道雜誌 指出黃州 名為州而無城郭 西以江為固 其三隅略有垣壁 間為藩 27 26

7 เэ 的風土 異物 如 白花 虵 俗傳其大者袤丈的 蜈螉 蠱 兩頭虵 等 31在在展現了張耒對這一魑魅奔騰的異地的好奇心與疏離感 事實上 黃州地屬偏僻 由於缺乏歷史文化的佳山秀水或名勝 在交通 上它也僅是作為北方至荊湖的中界 轉站作用 各方面的機能皆不若鄰近城 天遣清淮限南北 33 自唐代 市 32再者 就地理位置來看 如張耒指出的 以來人們就多以淮水為南北分界 在人文地理上則認同淮水為楚地北界 34因 此當北方文人跨越淮河 南向黃州前進就不只是遠離京城 也意味著與中原 文化遠隔 如蘇軾由蔡入新息 過淮水時也曾說出 回頭梁楚郊 永與中原 隔 35的話來 但蘇軾對黃州這一 楚之東北鄙 36畢竟沒有顯出張耒詩中 那份強烈的地域感 對黃州之 陋 亦是輕描淡寫 37可以說 黃州的荒陋 風土在以往並未成為詩人重視的表現對象 而至張耒則是相當獨特地將 中 州 齊安 的地理方位對舉 刻劃南來的殊方異景 齊安在詩中被描述 成一個迫使 北客 不安 甚懷恐懼的邊鄙 這樣的 南方 意識已使黃州 的描寫更顯個性化 而不再只是泛稱為 貶地 的地域空間 再者 黃州在文化脈絡上與楚同源 雖然杜牧知州時已說黃州 今盡 華俗 38 然而夷言39夾雜及文化風俗還多保有當地的氣味 這也吸引了張耒 籬 因堆阜攬草蔓而已 對風土的描寫與 齊安行 相對應 頁 18 同前註 頁 見嚴耕望 唐代交通圖考 第六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頁 張耒集 卷 3 光山謠 頁 41 張偉然 唐人心目中的文化區域及地理意象 指出唐人普遍將淮水與古代的楚聯繫起來 認為它是楚地的北界 而更多的人是將淮水表述為一條南北地理分界線 李孝聰編 唐代 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3 年 頁 蘇軾詩集 卷 20 過淮 頁 1022 張耒 明道雜誌 頁 18 如蘇軾 寓居定惠院之東 雜花滿山 有海棠一株 土人不知其貴也 一詩云 江城地瘴 蕃草木 只有名花苦幽獨 陋邦何處得此花 無乃好事移西蜀 但此詩意在以海棠 花自喻 突顯 佳人在空谷 的意態 因而對黃州之為 陋邦 的描述是出於對比之需 與張耒重在表述黃州風土 仍有很大的差別 蘇軾詩集 卷 20 頁 1036 杜牧 黃州刺使謝上表 描述齊安 古有夷風 今盡華俗 見 樊川文集 卷 15 頁

8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的關注 山民歲時事莽鹵 猶知拜掃一百五 平明士女出城闉 黃土岡 前列尊俎 篛包粉餌蒸野蔬 富家烹羊貧薦魚 日暮肩輿踏風 雨 江鄉人家無犢車 插花飲酒山邊市 醉後歌聲動鄰里 南 人聞歌笑相尋 北人聞歌淚滿襟 一百五歌 張耒集 卷 4 頁 49 可知當地山民照例舉行的寒食祭祀 卻召喚起張耒心中異樣的悲哀之感 詩 中以幾近冷靜 紀實的方式描述聞見 直至末聯才使讀者瞭解這一描寫並非 源自於對南方風情的獵奇心理 而是為了浮現北人身陷 南方 的苦澀滋味 另在 黃人稱寒食上冢為澆山 祭饌多用蒻菜 事已則銘鉦而歸 詩 張耒 以相同的表現方式記述黃人 澆山 的奇特風俗 詩末 故人書問我 何 用久居夷 亦表達了張耒認為自我錯置蠻夷的自覺心理 40 寒食日作二 首之一 荒山野水非吾土 寒食清明似去年 楊柳插門人競笑 荊蠻41不 信子推賢 原注黃岡有官人效北方以麵作子推貫柳插門上者 邦人怪之 張耒集 卷 32 頁 552 熱衷以寒食日作為表現題材 說明張耒對黃州作為 異地 一面的關注 詩 中他再度以強大的北方本位心理將自我和黃州劃出界線 並且經由對南方風 土的揭示 突顯北人居此的文化扞隔心緒 在這些作品中 黃州也因此成為 張偉然指出湖北地區 自荊楚在此立國 境內蠻族廣布 至北宋 鄂東南還有一些夷蠻餘 存 頗符合張耒 齊安行 的描述 見氏著 湖北歷史文化地理研究 武漢湖北教育 出版社 2001 頁 張耒集 卷 19 黃人謂寒食上冢為澆山 其祭饌多用蒻菜 事已則鳴鉦而歸 頁 322 寒食日作二首之一 荊蠻不信子推賢 荊蠻 在明 小鈔齋本 清 呂無隱鈔本 及 四部叢刊 本作 吳夷 見詩末校記 28

9 เэ 南人 荊蠻 所居的荒山野水之地 這些地方表述當是張耒初貶黃州時 的作品 對異地的關注無疑強化了張耒身為流放者的自覺及苦難意識 從這 點來看 當張耒描寫的黃州離前人越遠 刻畫異地的荒陋越為極端 也就更 顯現內心幽怨的一面 總之 視黃州為與中州相對的南方惡地 是張耒描寫黃州極為獨特的觀 感 換言之 相較之前的詩人 空間 是更能夠牽動張耒對於自我作為逐 臣的流落心緒 例如 居夷已一年 居夷實三載 經年他鄉何滯淫 42之 語都一再強調黃州作為夷地 他鄉的一面 而這種疏遠感實際上是相對 吾 土 這 被賦與價值認同之地而相對有之的 在張耒黃州詩中 有另一系列 正面的城市影像不斷浮現在張耒內心 影響著他對黃州的解釋 吾土 與 異地 的價值對立的意識 正是張耒在黃州詩中極為獨特的特徵 這是下 面要談的 三 召喚家鄉與仕宦記憶的異地 張耒詩中強調南來的不適或許與其出身有關 這是必須加以考慮的 但 進一步探究 張耒是楚州淮陰 江蘇淮陰 人 嚴格來說並不屬於黃河流域 文化圈的文人 他對北方的認同心理與 吾土 的指涉究竟為何 實際地從 詩歌文本考察 可以發現張耒黃州詩中對部分地方的追憶 與他對黃州的解 讀彼此呼應 而有深入追溯的必要 一 家鄉 淮陽名都會 爽塏太昊墟 最愛西城道 汪汪數頃湖 古木巢 翠鳥 清濠見游魚 幽居多不愜 懷我平生娛 冬日放言二 42 張耒集 卷 19 秋園 頁 341 卷 6 離黃州 頁 66 卷 16 夢游陳州柳河覺而 作 頁

10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十一首 之十四 張耒集 卷 8 頁 116 張耒在黃州約有二十餘首追憶陳州 河南淮陽 的作品 這首詩的表述型態 甚為典型 相對居黃不愜 張耒記憶中的淮陽則是風光明媚 一派溫暖 蔥 郁的景象與古都的歷史氣息相映 遊憩其中 頗為閑適 就地理區域來看 淮陽與都城相距 245 里 氣候爽塏宜人 亦為著名的文化古都 43而這裡也 是張耒外家與舊時遊憩 蘇轍愛之 因得從軾遊 的求學之地 44由於親 情的憑依 45張耒寓居淮陽的經驗頻繁 兩次謫黃之前亦皆投閒在此 46貶謫 黃州後 對淮陽的追憶成為詩中鮮明的主題 新春書劍滯江城 又見南蔬 入旅羹 關心太昊祠前路 小甲連畦帶雪晴 平時殷勤向物華 誰知憔 悴客天涯 雙桃栽罷還惆悵 憶我淮陽舊種花 47太昊祠南的蔬園及舊時 旅羹 也說明張耒對自我漂泊在異鄉的定位 花一一浮現眼前 48 南蔬 秬移宛丘牡丹植圭竇齋前作二絕示秬秸 說道 共我辭家似旅人 栽培莫怪倍殷勤 明年太昊城中色 來作齊 史載伏羲氏都城太昊墟即位於此 風俗舊多儒學 樂史 太平寰宇記 卷 10 頁 183 張耒外祖為李簡夫 熙寧三年暮春 蘇轍任陳州教授 與之遊 張耒受學於蘇轍 應是 其外祖薦與之故 參見 張耒集 卷 53 記外祖李公詩卷後 頁 810 另見蘇轍 李 簡夫少卿詩集引 宋 蘇轍著 陳宏天等點校 蘇轍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90 卷 21 頁 1108 另 舊時遊憩之地 即 淮陽 詩云 淮陽古帝墟 鄙夫少所遊 卷 11 頁 176 又 引文見元 脫脫撰 宋史 張耒傳 臺北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8 卷 444 頁 張耒表弟李德載居此 與張耒往來頻繁 情誼深密 而張耒對外家的情誼 還包括對其外 祖李簡夫的文學成就與人文精神的認同 如 贈李德載二首 之一 我家外翁天下士 欲 以文章付子孫 同前註 卷 12 頁 212 從現存詩作 可知張耒與外家一直保有親近往來 張耒在丁父艱之後 淮陽對他的意義更形重要 案紹聖三秋 張耒寓居宛丘南門靈通禪剎之西堂 四年春乃治行之黃州 詳見 張耒集 卷 1 問雙棠賦 頁 5 再次謫黃 據張耒 寓陳雜詩十首 之六云 興哀東坡公 將 掩郟山墓 不能往一慟 名義真有負 徽宗崇寧元年閏六月 蘇軾葬於汝州 由此詩可 知此時張耒寓陳 未能往赴 七月詔責房州別駕 黃州安置 臨行前他一一記憶著淮陽的 美好 淮陽 詩云 異鄉仍謫官 一步九回頭 見卷 11 頁 176 同前註 卷 30 春蔬 頁 532 卷 31 堂前種二桃詩示秬秸 頁 535 同前註 春蔬 題下注 予有蔬園在陳州太昊祠南 30

11 เэ 安江上春 千里相逢如故人 故栽庭下要相親 明年一笑東風裏 山杏江 桃不當春 張耒集 卷 32 頁 560 赴黃之前 張耒尚在 牡丹叢畔過清明 49 詩中對宛丘牡丹的栽植和珍視 之心 看似是旅人將淮陽的家居感延續至黃州 但實際上並不只如此 從張 耒在 春日懷淮陽 詩形容淮陽為 城中萬枝木芍藥 的花卉之都 與頻向 黃州友人提及姚黃 恨君未到淮陽市 一見姚黃慰此生 姚黃一枝說不 盡 天姬帝子非世姝 50都可見張耒認為淮陽花無可取代 引以為傲的心理 正如蘇轍指出的 陳人喜種花 比於洛陽 每歲春夏 遊者相屬彌月 51張 耒每多在黃州憶及自我的 舊種花 姚黃 雙棠 等 表現自我習於栽花 的一面 52實際上也展現了陳人獨特的生活態度與張耒以陳人自任的內在心 情 而詩中移植的牡丹亦是如此 當它在黃州綻放時 所浮現的將是張耒舊 有的淮陽經驗 成為淮陽太昊城中春的象徵 有了這層認識 就可以理解為 何 山杏江桃不當春 了 從這個例子也可看出 淮陽不只是作為張耒的舊 時寓居之地 53相對於異地 它更意味著張耒文化價值的一個歸屬 此外 淮陽飲食亦是居黃的張耒內心經常浮顯的記憶 雪中狂言 詩云 我家中州食嗜麵 長羅如船磑如電 爛銀白璧照中廚 膳夫調 和隨百變 江鄉種麥幾數粒 強進腥魚蒸糲飯 雪深麥好定豐 登 明年一飽償吾願 張耒集 卷 16 頁 同前註 卷 30 寓寺八首之三 頁 530 同前註 卷 30 春日懷淮陽六首 之六 頁 553 卷 32 生日贈潘郎 頁 558 卷 16 三月十三日本約潘郎同游安園以雨不果因飲於家為說宛丘木芍藥之盛作此篇 頁 欒城集 卷 21 李簡夫少卿詩集引 頁 除前引詩 憶昔手種之花 另可見 張耒集 卷 7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之十五 頁 95 卷 1 問雙棠賦 頁 5 53 問雙棠賦 序云 始余以丙子秋 寓居宛丘南門靈通禪剎之西堂 可知張耒是以寓居 禪寺的形式居於宛丘 即使如此 卻對宛丘有極為深切的情感 同前註 50 31

12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相較黃州 種麥幾數粒 導致 強進腥魚蒸糲飯 的不適 張耒指出 吾 鄉 種麥是 漫山亙野頃千百 54 經由膳夫的巧思調和 就成為了豐富多 變的各式美味 麵食記憶因一場雪而全湧上了詩人的心頭 另在組詩之五 故園陳墟太昊祠 臘雪消後融春泥 韭芽苣甲初出土 春槃飣鬬如棼絲 則寫出了對春盤蔬甲的眷念之情 在這裡 張耒已純然是一個北方人的口 吻 詩中稱述的 我家 故園 吾鄉 亦皆指向淮陽 55前述張耒是楚 州淮陰人 淮陰位於淮水南岸 因此張耒對黃州 楚魚楚稻賤如土 的飲食 接受度實際上較北方文人來得大 56但從 雪中狂言 一方面可以看到張耒 因長年的游宦經歷 飲食已趨北方化的傾向 另一方面則如張耒所坦承的 江南魚稻豈不美 長年謫居長土思 57飲食不慣或不樂南食的表述 58更深 刻意味的是自我與中州割裂而無法再返回的一片複雜心情 遙遠的心理距 離 遂透過突顯南北飲食的差異來表現 而不只是飲食 黃州的地理景觀亦 足以引起張耒的鄉情 二月二日挑菜節大雨不能出 久將菘芥芼南羹 佳節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 一畦春 水轆轤聲 自注北方治菜畦如棋枰 土極細勻 汲井灌之 同前註 卷 16 雪中狂言 之四 請說吾鄉人種麥 漫山亘野頃千百 頁 273 同前註 雪中狂言 之三 四 五 另如 秬移宛丘牡丹植圭竇齋前作二絶示秬秸 春 日 齊安食蔞蒿根菊茁 冬至後三日 之三 張耒亦以 家 故園 稱述淮陽 同前註 卷 16 題安州張全翁大夫溪圖 頁 268 另如 思淮亭記 張耒提及自己對淮 南的風俗 飲食樂而習之 在飲食上 淮水流域的長魚美蟹也令人懷念 卷 49 頁 768 又 從 淮陰太寧山主崇岳 自海至楚途次寄馬全玉八首 之四 過泗州推官王 永致仕還鄉 諸詩亦可知楚州以魚稻為主的習尚 同前註 卷 16 雪中狂言 之五 頁 273 如 春日 如絲苣甲飣春盤 韭葉金黃雪未乾 旅飯二年無此味 故園千里幾時還 同 前註 卷 25 頁 439 卷 25 齊安食蔞蒿根菊茁 故園蔬甲又逢春 想見雕槃巧鬬新 強掘蔞根槃鬱屈 故挑菊茁嚼芳辛 老去懷鄉亦夢頻 頁 449 卷 19 散步西園 荊人重鮮食 怪我厭魚餐 頁 341 卷 14 秋蔬 南來食魚忘肉味 久思吾土牛羊 茁 頁 248 卷 16 偶書三首 之一 北人歲久厭南餐 山邊有路何時還 皆是以北 人的立場表達不樂南食的心情 頁

13 เэ 次第相及 殊可觀也 59 由此我們也可感覺到張耒表現自我的鄉思 是採取與黃州對立的方式 在各 角度加以呈現的總結 而作為故園的淮陽 在張耒的追憶之中與黃州相互映 照 也因此有了正面而美好的指標性價值 60 乾明院門望江山懷淮陽南步 二首 之一 危臺寺東野水 春來柳色鵝黃 江上滄波似屋 蛟龍作惡難量 張耒集 卷 26 頁 461 這一首詩作於崇寧元年 張耒責授房州別駕 黃州安置時 詩人眺望眼前的 風景 卻召喚起另一個空間影像 淮陽的溫暖明亮是這滄浪怒濤 令人心生 威脅 畏懼之地無法比擬的 黃州在此明顯是作為一個負面的存在 召喚鄉 心的空間 就這樣 淮陽的景物 空間感受總在黃州歷現 它意味著張耒的心理空 間 渴望回歸的方向 另一方面 從 食菝葜苗 異時中州去 買子攜根 撥 免令食蔬人 區區美薇蕨 僧允懷惠紫竹杖 輕堅滑澤節仍勻 上下柯山助老身 他日天恩許歸去 提攜同踏故園春 可知家鄉不只是以 回憶形式存在 它還意味著對未來的殷切期望 並在現實中化作張耒身居異 地的信念與力量 如果說 蘇軾是在 便為齊安民 何必歸故丘 此邦疑 可老 修竹帶泉石 欲買柯氏林 茲謀待君必 61之中體現無不可處之道 與其身處逆境的韌性與餘裕 張耒則是轉向正視黃州作為放逐之地的意涵 而以溫暖明亮的淮陽經驗 故園記憶與之疏遠 由此承接未來的 赦還 同前註 卷 32 頁 551 宇文所安指出人們只有在回憶起往事時 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它的價值 淮陽作為張耒 家園的正向價值 正是透過憶昔的方式 與現實的黃州對照而成立 詳見美 宇文所安著 鄭學勤譯 追憶中國古典文學的往事再現 北京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 2004 頁 139 蘇軾詩集 卷 20 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 頁 1018 卷 20 曉至巴河口迎子由 頁

14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終將歸返的自我期許 62形成黃州詩的獨特表現 再從遷謫詩的角度看來 張耒從對故園的地方記憶來表現思鄉懷歸主題 亦已突破了唐人的寫作慣 例 相對於唐詩以 悲傷 為主要特徵 張耒詩則展現了宋人懷歸而不哀傷 的生命姿態 別具價值 63總而言之 淮陽的映象總是與黃州相互對立 相 互激盪 它的存在 影響著張耒對黃州的解釋 不斷發揮作用 64有力地建 構了黃州作為 異鄉 的一面 65 最後 必須說明的是 淮陰 張耒生長的故鄉也牽引著詩人心緒 但在 詩中映現的比例遠不及淮陽 壬午臘月下旬偶作二首 之二 風折蒹葭水結澌 燕鴻相語定歸期 淮南水闊山水處 小待燕 山霰雪晞 張耒集 卷 31 頁 539 這首詩為崇寧元年所作 邵譜 云 先生蓋有故鄉之思焉 66淮陰是張耒 的故里 然因游學 仕宦之故 67頻繁的遊歷 使他居留於故鄉的時間相對 張耒在黃州有了以淮陽為日後歸老之所的想法 如 張耒集 卷 30 春日懷淮陽六首 之一 早晚粗酬身計了 長為閒客此間行 頁 553 又 卷 32 僧允懷惠紫竹杖 輕 堅滑澤節仍勻 上下柯山助老身 他日天恩許歸去 提攜同踏故園春 頁 552 卷 11 食菝葜苗 異時中州去 買子攜根撥 免令食蔬人 區區美薇蕨 頁 190 大觀二年 張耒自淮陰赴陳州 實現了在陳終老的願望 尙永亮在 元和貶謫文學藝術特徵管窺 一文 指出以悲傷為主要特徵的生命悲嘆和思鄉 懷歸 至唐代中前期已形成普遍現象 元和貶謫詩人更是集中地表現此種意緒 並且形成 獨特的藝術特徵 參見氏著 唐代詩歌的多元觀照 頁 記憶中的老城市 依然發揮了解釋 影響現實的作用 見王志弘 城市 文學與歷史 閱 讀看不見的城市 收在 Italo Calvino 著 王志弘譯 看不見的城市 臺北時報文化出 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3 頁 4 張耒稱黃州為異鄉 可見 張耒集 卷 11 淮陽 頁 176 卷 16 雪中狂言 之二 頁 273 卷 25 臘日二首 之二 頁 445 卷 25 晨起眺望 頁 453 等詩 邵譜 張耒集 附錄 頁 1009 張耒熙寧六年 1073 中進士第以前 就曾分別在山陽 陳州 姑蘇遊學 15 歲遊陜 從 他自言 三年流落寓於陳 及在詩文中言及家貧的情況 三遊陳 推測是家境貧困 前 往依親外祖父李宗易之故 又 在張耒 22 歲任臨淮主簿時 後涉淮賦序 自述 吳楚秦 蜀之國 來往迨遍 竊悲其跡之不常 對於漂泊不定的人生深有感觸 此後丁父艱 返 鄉居喪 至 25 歲補官洛陽 34

15 เэ 短暫 在 25 歲補官洛陽後 張耒便真正地遠離了淮水流域 任壽安尉時 張耒易名官亭為 思淮 淮水流域的豐田沃野 長魚美蟹 歌謠笑語使它 成為了一個令張耒心生懷戀的地方 予淮南人也 自幼至壯 習於淮而樂 之 68說出他對淮水流域的充滿感情與善意 此後在汴京及各地宦游 張 耒與淮陰接觸漸少 歸屬感亦不及淮陽 但崇寧元年再度貶黜黃州 政局的 驟變及蘇軾 秦觀的逝世 都帶給張耒內心無限的衝擊 此時詩中意欲歸返 的家園 在淮陽外 也明確增加了故鄉淮陰的意義 除前引詩 另如 衡茅 望故里 漁釣寄餘生 放逐逢艱歲 藜羹未敢輕 餘生付沮溺 高論看 夔龍 陳許春多雪 吾行亦欲東 都可見到張耒將遠離仕途風波的期盼和 思歸故里之意相結合 之所以如此 應與當時政風敗壞 朝臣的攻詰不斷 張耒對充斥敵意的政局已深感失望的心態有關 69就這點而言 再度貶謫後 曉夢故鄉心 故鄉終在眼 雲夢澤南非故鄉 70的表述所蘊含的感慨 已和初次貶謫而強調淮陽之思有別 71 二 宦遊城市 除了家鄉 宦遊城市也是張耒在黃州頻頻回顧的對象 其中最鮮明亮麗 的城市記憶 莫過於作為士大夫生命理想 價值所在的京城 河南開封 上 元思京輦舊遊三首 之一 萬雉春城逼絳霄 上元雕輦盛遊遨 遲遲瑞日低彤傘 焯焯榮 光上赭袍 雲捲朱簾開綵雉 山盤玉闕枕仙鰲 長安一別將華 張耒集 卷 49 思淮亭記 頁 768 同前註 卷 20 正月十八日晴霽登柯眺望二首 之二 頁 352 卷 19 七月七日晚步園 中見落葉如積感而作 頁 341 另 關於張耒崇寧元年後的政治心態 詳見第四節 同前註 卷 19 大雪苦寒五更無睡枕上成兩篇 頁 332 卷 20 寒食日同婦子輩東園小 宴 頁 353 卷 25 三月十二日作詩董氏欲為築堂 頁 448 張耒在崇寧五年自黃放還後 先是回到了故鄉淮陰 至大觀二年再歸陳州 詳見 邵譜 張耒集 附錄 頁

16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髮 溪竹山城夜寂寥 張耒集 卷 22 頁 399 元祐居館職期間 是張耒仕宦經歷相對穩定的時光 然而舊遊如夢 倒觥 凌亂迷籌飲 醉帽敧斜並轡行 的友朋之歡 玉京上元時 九門燈火夜交光 的華麗燈市及 雕輦盛遊遨 72的景象都不復存在 與這滯留於溪竹山城的寂 寥形成強烈的對比 而汴京不只作為繁盛 亮麗的城市存留在回憶之中 73它 更意味著根植張耒內心那份報效家國心志的實現 因此 許國有寸鐵 耕 田無一成 滿前魑魅何曾禦 尚愧無功作逐臣 74的政治挫敗感也是張 耒追憶汴京的主因 預作冬至 紫壇曾從奠琳瑯 親被天人玉冕光 今日黃州山下寺 五更聞 雁滿林霜 自注某元祐七年南郊 曾與捧皇帝禋帛 席左見 上冕玉簪 白如雪 為燭所照 出光數尺云 張耒集 卷 30 頁 528 這首詩同樣是在哲宗紹聖四年 1097 至元符二年 1099 責黃州酒稅礬務 期間所作 如果說 上元思京輦舊遊 尚有失去幸福時光的寂寥之感 這首 詩呈現平衡的今昔對比結構 要表達的情感究竟是失落 或是寵辱之間的自 我觀照姿態則不一定 詩中極致的盛景與滿林寒霜對比 昔日 與捧皇帝禋 帛 的榮耀與此刻身負罪籍對照 張耒以這一落差為軸 通過回憶將這極端 的兩面貫穿起來 從中感受自身的轉變 在這樣的視野中 黃州當然是象徵 仕宦失落的黯淡之地 但在這期間 從其它詩文也可以發現 張耒已開始對 歷經榮辱昇沈的自我加以回顧 並時時以寵辱不驚的態度提醒自我 75在這 案 上元思京輦舊遊三首 方回云 此謫居黃州思京師上元 繫於黃州作 元 方回 選評 李慶甲集評校點 瀛奎律髓彙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頁 621 另如 張耒集 卷 32 冬至贈潘郎二首 不見長安競時節 車如流水馬如龍 頁 548 同前註 卷 20 正月二十日夢在京師 頁 345 卷 30 冬日 頁 528 如 問雙棠賦 一文是對宛丘僧舍手植海棠的追憶 提出 惟得與失 相尋無極 則亦安 知夫此棠不忽然一日復在余側也 的哲理觀照 同前註 卷 1 頁 5 又 九月末大風 一夕遂安置火爐有感二首 之一 須知炎涼相代至 亦知寵辱到頭空 卷 25 頁

17 เэ 個角度而言 黃州也成為了促使張耒反思政治價值與自我觀照的重要座標 延續這一表現形式 崇寧元年 1102 七月 張耒責授房州別駕 黃州安置 再度地通過回憶的方式對比黃州與汝州 河南臨汝 反顧沈浮於仕宦之中 的自己 聞紅鶴有感 東風吹曉麥青青 柯山樹頭紅鶴鳴 窗間夢斷客歎息 憶我去 年臨汝城 平池朱閣花如雪 峴山少室兩奇絕 豈知崎嶇黃土 崗 茅屋蘆柵風雨折 慇勤寄語望嵩樓 此身強健會重遊 陳 跡再尋難料得 正如三到舊黃州 張耒集 卷 16 頁 274 自元符二年 1099 秋離黃 短短四年之內 張耒再度以放逐者的身份回到 黃州 詩中藉由回憶往昔對仕宦昇沈的體驗加以觀看的這一點 和前述詩作 的模式相近 因此 汝州奇絕的景致與 崎嶇黃崗土 茅屋廬柵風雨折 的黃州 昔日與今日的自己又再次形成強烈的對照 所不同的是 這首詩中 的時間層次豐富 而且 豈知 難料 這份無法預期的心情也貫穿始末 特別的是 人生行止的無法預期 雖致使張耒充滿感傷 但並沒有將他帶向 絕望 因為 正是人生的偶然與不確定性 未來的結局才是向各種可能開放 將來自己未必不會再與臨汝相見 因此 張耒和望嵩樓作出約定 此身強 健會重遊 這就在人生無定 聚散無常的認識之中形成了自我的人生姿態 將聚散 得失視作人生不斷連續的一個過程 那麼眼前的感傷就不會是最終 的結局 當然 不能忽略的是張耒詩中的感慨遠比前述兩首詩深切的一面 在離開監黃州酒稅礬務任 1099 之後的四年 張耒疲於奔波在十數個州郡 的道途上 前後歷經七個職務 知汝州便是其在建中靖國元年 1101 冬至 崇寧元年 1102 五月復坐黨籍前的最後一職 76而頻繁的遷改升降 也意 76 據 邵譜 此間的仕宦歷程分別為元符二年 1099 秋 再坐黨籍 謫復州監酒 治沔 陽鎮 荊湖北路 元符三年 1100 正月 徽宗踐阼 起為黃州通判 六月望日 黃州罷 官 七月 知兗州 建中靖國元年 1101 徽宗聽政 召為太常少卿 夏 知潁州 冬 知汝州 崇寧元年 1102 五月復坐黨籍 主管勾亳州明道宮 七月 責授房州別駕 黃 州安置 張耒集 附錄 頁

18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味著波瀾起伏的政局變革 這首詩作於崇寧二年 這一年張耒實際上已名列 元祐姦黨 文集亦在禁毀之列 處境的險惡可以想見 77這或許可以用來解 釋 為何張耒這首詩中同時存在著不能自我把握的傷感 為政治播弄的憤慨 與自振不屈的複雜心情 另在 壬午正月望夜赴臨汝宿襄城古驛 78詩 江城收燈寒寂歷 里巷閉門不復出 蓬茅數屋逐臣廬 門前樵 牛臥斜日 老人擁褐爐前睡 眼冷不眠思往事 去年襄城古驛 亭 野縣風埃尋古寺 周楚川原氣象存 峴山紫邏秀連雲 地 留寶鼎周京貴 山拱泥金神岳尊 齊安江上漁樵市 誰料今年 身到此 大江繞郭風濤翻 城中岡隴無平地 青紅剪綵挂影燈 漁夫樵婦來相仍 短簫急鼓集兒女 叢祠夜半鸕鶿驚 浮生夢 境何足計 呼童且閉柴門睡 百年江上誰得知 竿木隨身聊一 戲 詩中再一次展現張耒反覆回顧自我轉徙在仕宦之路上的獨特心理 比較特別 的是 這首詩作於崇寧二年 1103 張耒至黃州之後的第一個上元日 詩中 追憶的正是去年的同一日 從潁州 安徽阜陽 赴汝州任途中那個 宿襄城 古驛 的自己 在固定的時間點重尋過去的自己 這就將升沈榮辱之無端的 變遷 以更具自覺意識的方式呈現 加重置身其中的感慨 再者 相較於前 述引詩 這首詩更加強化 汝州 與 黃州 對立的地方描寫 印證了張耒 對自我的仕宦沈浮進行回顧時 地方是非常獨特的要素 以兩地的對照為 軸 表現今昔的變遷 是張耒在黃州時一再重覆的表現模式 記憶和地方緊 密連結 走進回憶 內心浮現的就不只是我 而是自我置身於一地的情感紋 路 包括對地景 風土 氛圍或心情的記憶 而在張耒強烈波動的人生曲線 同前註 頁 詩題為 壬午正月望夜赴臨汝宿襄城古驛縣有古寺家人輩夜往焚香襄城古邑也可以眺二室 地爽塏退之所謂潁水嵩山豁眼明者癸未元夕謫居齊安攜家游定惠妙圓承天下大雲東禪蓋出 雨夜有感示秬秸 同前註 卷 16 頁

19 เэ 上 黃州無疑是最低落的一個座標 當身陷這一低谷時 張耒就會有意識的 用地方的對照模式 來表現他對人生起落無定的回顧 於是地方的記憶一次 又一次地出現在張耒的文字中 形成黃州詩獨特的特色 最後 在這樣的詩 作模式中 並不只有 誰料 這一無常感喟所貫注的情感層面 還有理性觀 照層面的存在 在此 面對政治的摧折 張耒轉以禪宗 浮生夢境 的般若 空觀與 竿木隨身 逢場作戲 強調心的自由 不拘執來淡化 消解此際的 困頓 因此 對今昔落差的回顧 對張耒來說不只是表達對政治本質的清醒 理解 喟嘆 它還提醒了自我無論何時都應保持心有餘裕的態度 對張耒而言 黃州作為一個放逐之地的意義極為穩固 他在兩次的貶謫 之中 都將內心巨大的衝擊化作對自我政治歷程的回顧 最具代表性的是對 汴京 汝州的懷思 然而 在這些充滿反思與記憶的詩篇裡 黃州成為了張 耒觀照仕宦榮辱之軸中的一個端點 這使得它終究難以擺脫 荒山野水 的 印記 在汴京 汝州城市記憶的映照下 黃州也始終缺乏吸引力 黯然失色 但作為一個召喚仕宦記憶的異地 黃州也令張耒審視到宦途沈浮的自己 進 而在無常 如夢的觀照之中 79確立了自我不屈從政治際遇的獨立姿態 四 投荒的惡地 在張耒詩中 黃州作為惡地的性質是非常明顯的 這種書寫觀點反映出 張耒對黃州地景的獨特看法 而在另一方面 張耒也明確描寫他居此惡地的 態度 從中表現了他和黃州的互動 以下先說明張耒對自然節候的描寫 瞭 解他選擇哪些面向來展開惡地詩景 進而說明詩人的回應 一 酷暑 嚴寒和異常的天候 79 張耒 無常 的思想特徵 在唐代詩人白居易身上已見其發端 參見日 川合康三 中國 詩歌中的自傳 無常觀 日中文學比較之一端 蔣寅編譯 日本學者中國詩學論集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08 頁

20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相較於蘇軾在致書友人時略談及黃州的 暑毒不可過 秋熱 80 張 耒對黃州的 暑毒 炎蒸 81則有極高的關注 並發展為詩歌主題 張耒儀 觀甚偉 82身形肥碩 對此他一向幽默以對 好友也經常以此說笑 83黃庭堅 就認為夏天的張耒簡直是 六月火雲蒸肉山 84 形容逗趣 從張耒自道 六 月長安汗如洗 三伏困薰蒸 85之狀可見他似乎特別怕熱 若再由親友相 贈之物來看 如碧瓷枕 高麗扇 友于泉皆有消暑之效 86張耒不耐高溫很 可能是事實 因此 來到黃州真正令張耒如臨大敵的正是炎熱 出伏調潘 十 云 伏盡熱隨盡 古語常有憑 淮南歲苦旱 秋暑鬱方蒸 老火熾 而燄 弱金融未凝 火雲大江沸 烈日群山赬 平生白羽扇 揮拂何功能 蓬頭臥永晝 起冠汗沾纓 張耒集 卷 10 頁 146 時過三伏 卻接連著秋暑鬱蒸 老火熾而燄 說明了夏天的持續 有違理 性秩序 詩中描寫一眼望去是烈日火雲 大江鼎沸 群山色紅的景象 這樣 的黃州景致 道前人所未言 令人吃驚 另如 烈日三萬里 所至壞金石 80 蘇軾文集 卷 59 與朱康叔二十首之六 頁 1787 張耒集 卷 12 暑毒不可過又每為賓客見擾午寢不安奉懷邠老之無事也 頁 210 卷 25 九月末大風一夕遂安置火爐有感二首之一 頁 宋史 張耒傳 卷 444 頁 張耒 冬日放言 曾幽默自云 吾腹如鴟夷 但滿貯醇酒 張耒集 卷 8 頁 115 黃 庭堅 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 稱其 雖肥如瓠壺 山 谷詩集注 卷 4 頁 93 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 云 形模彌勒一布袋 詩下自注 文 潛素肥 晚益甚 卷 14 頁 359 又 陳師道 嘲無咎文潛 二首之一 詩人要瘦君則 肥 便然偉觀詩不宜 詩亦於人不相累 黃金九鐶腰十圍 見宋 陳師道撰 任淵注 冒廣生補箋 後山詩注補箋 北京中華書局 1995 後山逸詩箋 卷下 頁 山谷詩集注 卷 7 戲和文潛謝穆父松扇 頁 張耒集 卷 12 謝錢穆父惠高麗扇 頁 208 卷 8 寓陳雜詩十首 之二 頁 同前註 卷 27 謝仲閔惠友于泉 曲肱煩暑都消盡 頁 476 卷 12 謝黃師是惠碧 瓷枕 故人贈我消炎蒸 頁 207 卷 12 謝錢穆父惠高麗扇 六月長安汗如洗 豈意 落我懷袖裏 頁

21 เэ 87 若無一雨為施澤 直恐三伏便欲然 88皆表明置身在焦金流石的極度乾 旱以及炎熱的恐懼之中 確實 極致的高溫直接影響人的精神 令人煩躁 疲倦 89引詩裡張耒很顯然正是不敵高溫 蓬頭臥永晝 起冠汗沾纓 身 陷 衰骸困燒煮 90的感官體驗中 若結合前述 齊安行 所述 最愁三伏 熱如甑 北客十人八九病 可知在張耒的體會裡 黃州帶給了北人極致的 高溫考驗 並且伴隨著致病的潛在恐懼 很顯然這並非一個友善之地 而避 暑不出遂成為了絕佳的選擇 畏暑不出 云 赫赫三萬里 共煮一鼎湯 蓬茅數椽屋 何處有清涼 惟有攝 心坐 憩此真道場 清虛無一物 焚灼不能傷 自我知此趣 兩腳不下堂 人皆笑我拙 我亦笑人狂 張耒集 卷 11 頁 詩中表現了清涼之地不需外求之意 當詩人收攝一心 湛然禪定 便足以抵 禦外境的焚灼 值得注意的是 詩中以大地如燒煮一鼎沸湯來形容夏日的炎 熱 在張耒看來 此地熱氣的籠罩是巨大 無垠的 包納了觸目所及一切 這首詩也不例外 張耒居住的柯山蓬茅就在他所形容的湯鍋裡 無所逃遁 自我的存在為強烈的自然力量所環繞 這種空間認知 經常呈現在張耒對柯 山地景的描述 秋風謠 同前註 卷 11 堂下幽草 頁 188 案張耒詩以 三萬里 指稱地理空間者有 堂下 幽草 畏暑不出 二例 其中 畏暑不出 云 蓬茅數椽屋 何處有清涼 作於黃州 卷 11 頁 186 又 潘大臨蓮池二首 江邊金石焦流日 堂上糟漿酷烈時 詩意與此 詩接近 卷 25 頁 443 故此詩繫為黃州作 同前註 卷 23 仲夏 頁 409 案 仲夏 詩云 算商酤酒有底急 上元三絕三首 之二云 算商亭下浪連天 上元三絕三首 作於黃州 故此詩繫於黃州 同前註 仲夏 束帶坐曹真欲顛 卷 25 潘大臨蓮池二首 之一 終朝揮拂倦蒲葵 頁 443 同前註 卷 11 十三夜風雨作暑氣頓盡明日與晁郎小飲 頁 192 案張耒集中另有 同 晁郎及秬秸步游乾明晚逾柯山歸 二詩所云晁郎當指同一人 皆為柯山時期詩 案張耒詩中稱 蓬茅 者 如 秋風謠 將離柯山十月二十七日 歲暮閒韻四首 之 二等詩 皆為柯山時期作品 此詩亦為柯山所作 41

22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秋風起 秋雲高 連山草木如波濤 大江蕩潏魚龍逃 羲和奔 忙日車逸 八柱傾側恐不牢 柯山老人掩蓬茅 畏寒理我舊縕 袍 粗餐在盤有濁醪 醉飽高臥從呼號 張耒集 卷 4 頁 50 這裡 相對於蘇軾 張耒以自我的感覺為基礎 寫出了迥異蘇軾濱臨大江92的 黃州詩景 張耒眼中的柯山93是一擁有萬竿修竹 蕭森茂盛之地 堅密多石 之處 則拱高林喬木 地景原始而自然 94而張耒的居處隱曲 95在俯仰聞見 之中 莫不是山林及遼闊無際的蒼穹 96特別容易感受到自然的氣息 97從這 首詩看來 秋風吹起 大江搖蕩 林濤起伏 開闊的景致伴隨天地傾斜的想 像 顯示了自然力量凌駕於人的表現傾向 98在這裡 被強烈的大氣氛圍所 環擁的存在感 既有張耒主觀的認知 也包含了柯山帶給人巨幅 遼闊的空 間視野的實景感受 詩人置身其中 只是渺小的抵拒者 當冬季來臨 抵拒 蘇軾寓居臨皋亭 答吳子野之四 云 所居江上 俯臨斷岸 几席之下 風濤掀天 蘇軾文集 卷 57 頁 1736 柯山 即蘇軾 黃泥坂詞 稱 蔚柯丘之葱倩 之地 據 黃崗縣志 載 柯山在定惠 院南 宋潘大臨居此 稱柯山人 張文潛謫黃亦以柯山名其集 蘇子瞻詞 蔚柯丘之葱倩 即此 見 湖北府州縣志 收在故宮博物院編 故宮珍本叢刊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第 133 冊 頁 32 邵譜 指出張耒移居何氏第當在城東 即蘇軾所云何氏竹園之 地 張耒集 附錄 頁 1010 另 據張耒 柯山賦 云 入東門而右回兮 原迤靡以相 屬 跋磅礴以隆起兮 是為柯山之麓 柯山在州治之東當可信 張耒集 卷 1 頁 6 關於柯山地理方位 尚可參見王象之著 輿地紀勝 卷 49 頁 2042 詳見 柯山賦 同前註 例如 柯山雜詩四首 之四 隔窗便是山前樹 永夜葉聲如雨聲 同前註 卷 32 頁 548 十月七日晨起 隔窗即山麓 寒木鳴瑟瑟 可知風吹木鳴 葉聲如雨等大自然的空間 氛圍 對居室之人的感染 卷 11 頁 185 張耒居住在柯山 獲得了縱深 遼遠的空間視野 如 東堂 斗柄垂地直 河勢向沉沉 同前註 卷 20 頁 350 末伏日五更小涼 幽人短夢不終宵 起步星河望泬寥 卷 32 頁 554 同前註 卷 1 柯山賦 俯江流之蕩潏 招列山之蟠迂 頁 6 此指秋風的激烈與寒意 據張耒描述 黃州九月 有時甚至是八月 風已極涼 霜氣清冷 秋風既激烈 也帶來寒意 如 夏夜二首 之二 西風卷茅屋 同前註 卷 11 頁 185 九月末大風一夕遂安置火爐有感 之二 風聲一夜下林端 遽作霜天十月寒 此時大 抵要安置火爐 準備禦寒過冬之事 卷 25 頁

23 เэ 將更顯微弱 空山風雨冷蓬茅 晨起幽人理蘊袍 深閉衡門且無出 濕雲如 墨怒江號 絕句九首之五 張耒集 卷 32 頁 549 仰見烏雲 俯視大江怒號 這樣的景致給予人心理壓力 怒濤也意味著侵略 詩人的茅屋則不斷地被寒意穿透 迫近人身 如同前述 詩中人惟一關注的 事就是抵禦天候 因此不只酷暑 嚴寒也成為黃州這 異地 對張耒的考驗 另如 晨起苦寒 夜霜漫屋風折竹 我乃與君在空谷 平生一衲度嚴寒 塊守深爐體生粟 就描述詩人難敵寒意的侵略 皮膚起疙瘩 還形成了 妻 兒號寒劇雁鵝 的滑稽景象 99因此 若說夏季的 苦熱 多少與張耒本身 的體質有關係 那麼秋冬之際 張耒在詩中表現 畏寒 更多反映的便是 其居室的簡陋100與貧窮 除了暑熱和大寒 天候異常在張耒詩中也有獨特的展現 四月之初風 雨淒冷如窮秋兀坐不夜堂二首 之一 東君已成歸 風雨為之殿 夜來柯山溜 深射交百箭 可憐東 園花 收拾無一片 開門不得出 逕滑哪得踐 還歸酌卯酒 佐酌有藜莧 重思理貂裘 未用愁紈扇 張耒集 卷 11 頁 184 夜晚 突來的風雨急速 猛烈的發動攻勢 穿射柯山 東園被摧殘殆盡 雨 後的滿地泥濘 更是囚禁了詩人的自由 僅管張耒仍舊冷靜以對 但以具有 殺傷力的風雨為描述對象 無疑強化的天候與人的對立關係 透露了張耒對 同前註 卷 12 晨起苦寒 詩意雖是取笑潘大臨兄弟 實際上也是自嘲 頁 216 與黃州大多的建築一樣 張耒所居為茅屋形式 畏暑不出 云 蓬茅數椽屋 柯山賦 席門草藩 就地取用廉價的茅草 竹作為建材 居室之外尚有藩籬 作為與外界的區 隔 並以此多少抵禦風雨及野獸入侵 這樣的建築在冬季大寒或風雨之時 禦寒與堅固力 明顯不足 聞紅鶴有感 即云 茅屋蘆籬風雨折 難以給予家居者庇護感 可參見張 偉然 湖北歷史文化地理研究 對湖北民居形式的說明 頁

24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地方的觀感 就如張耒描述 江鄉節候異中州 陰陽天自便 寒暑無必 城中赤日風吹沙 老鴉銜 然 101 黃州天候缺乏理性的秩序 久旱不雨時 厭 火燒竹屋 102 大雨連綿時 自然與居民更是處在對峙的緊張關係之中 雨四首之一 夜來雨聲倒百川 老農起坐不敢眠 曰疑漲潦捲屋去 又恐湧 水興床前 旦視山川一泥濘 流沛千頃新秧田 蝦蟆相呼動千 百 不念兩股充庖煎 張耒集 卷 16 頁 270 曠野之夜 百川失性皆上馳 雨聲如百川傾倒 波浪翻湧 滂沱 恐怖的 雨勢亦暗示著毀滅 據張耒描述 這次的大雨致使 朝雨沒田夜崩屋 大 自然在人們眼中成為醜惡的力量 天工行雨須命龍 哪知人欲食龍肉 103 疾之若仇 無論久旱或大雨 天候異常帶來了充滿威脅 驚駭的空間感 在 在顯現出黃州自然環境對人的不懷好意 是一個無序的世界 二 惡地的抵拒 張耒對黃州自然節候的描述 如上述的酷暑 嚴寒和天候異常 皆意味 著侵擾 104顯現出黃州天候極端 擾人的一面 從中亦可見張耒所感受的黃 州 世界的中心乃是巨大的自然 而非人文 表現在景物的描寫上 如大江 的滾沸 怒號 失性 蕩潏 綿亙在眼前的山濤 火雲 山勢崎嶔等 都成 為巨大 威脅的存在 105大氣的籠罩無邊 讓人無所遁逃 這樣的空間感知 張耒集 卷 25 十月二十日夜天雨雹震電先是數日極暖至是方稍晴 頁 442 卷 11 四月之初風雨淒冷如窮秋兀坐不夜堂二首 之二 頁 184 同前註 卷 16 不雨 頁 269 同前註 卷 16 厭雨四首 之二 之三 頁 270 如前述 四月之初風雨淒冷如窮秋兀坐不夜堂二首 另如 春雨 柯山數椽屋 晝夜 傾簷聲 同前註 卷 10 頁 149 秋雨獨酌三首 之一 秋陰不可解 澍雨忽連朝 貧居庭除狹 漲潦時驚飄 等皆表達天候侵擾之意 卷 11 頁 203 見前引 出伏調潘十 絕句 九首之五 厭雨 秋風謠 等詩 另如卷 35 新正二 44

25 เэ 事實上已不只是實景的感受 也反映張耒看待世界的眼光 自我的渺小與限 囿在備受威脅的世界 加之張耒居止條件簡陋 草舍蘆藩百事貧 106 更是 加深了人與自然的對立與緊張感 這樣一種與自然的關係並非樂居山野 徜 徉林間的和諧共存 反而是人暴露在大自然的考驗甚至是敵意之中 對之缺 乏信任 而這也正是被放逐之人的 投荒 意識 如張耒所表明的 自己是 被拋擲在 江山隱陋邦 草木千山麓 蓬茅數畝村 107一個與外界隔絕 自然 原始 魑魅所居108的荒山野水之地 而詩人好寫為惡劣天候所限制的 困頓 更意味著自我拘囚的人生 黃州遂和 隸囚籍 109的身份相應 至此明 顯成為了限囿了人生的異地 張耒也成為名符其實的 江山流落未歸人 110 因此 黃州作為荒陋的 貶地 的地理個性 geographical personality 是到了張耒筆下才有相當深刻的展現 這是此前從未深入發掘的面向 在杜 牧與王禹偁眼中 黃州雖寂寥 但從來不是一個具有威脅意味的空間 蘇軾 描寫黃州 則好寫人地之間的和諧與親近 我來黃崗下 攲枕江碧流 黃州亦待之多情 江南武昌山 向我如咫尺 黃州鼓角亦多情 送我南 來不辭遠 111張耒則是轉向為對抗的姿態 不斷地強化人地對峙關係的呈 現 到了張耒 黃州的自然空間終於被深刻的注視 深刻指向逐臣投荒之意 另外 從前述引詩可以發現 張耒這類作品有著極為近似的寫作模式 即在描述不懷好意的天候之後 緊接著是詩中人抵禦行為的展現 而對天候 抵拒的表述 實際上相當值得玩味 如同視黃州為 滿眼山林 的荒野 112張 首 之一 江濤湧洶山崎嶔 亦為相近的描述 同前註 頁 562 同前註 卷 25 草木 頁 448 同前註 卷 20 曉作 頁 346 卷 19 歲暮閒韻 頁 328 例如 冬日 滿前魑魅何曾禦 尚愧無功作逐臣 同前註 卷 30 頁 528 蒼浪 魑 魅何常居四裔 自憐放逐尚無功 卷 32 頁 556 同前註 卷 14 招潘郎飲 白首窮謫歸無期 頁 240 同前註 卷 25 冬至贈潘郎 頁 444 蘇軾詩集 卷 21 次韻和王鞏六首 之一 頁 1127 卷 23 過江夜行武昌山上聞黃 州鼓角 頁 1203 張耒集 卷 25 柯山聞鵯鵊 頁

26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耒經常在詩中描繪一個孤寂的個人世界 老人閑不出 秋草生環堵 況茲 陰霖時 塊坐誰與語 春風攪空如怒濤 春日寂寂在蓬蒿 山城新炭 賤於土 老翁守壚朝復暮 113柯山老人受限於天候 閉門不出 內心的孤 絕可見 然而 縱使缺乏自在 又為荒景所圍繞 張耒並未因此受挫 暑熱 時 張耒以禪坐來另闢清涼之地 大寒時 即取粗舊衣袍 濁酒 薪炭加以 抵禦 114即使不勝寒冷 詩人的意志亦未曾動搖 前引 晨起苦寒 即以自 嘲的方式看待人生的窘境 可見張耒內心的餘裕和超越 在作品中詩人的安 之若素 與整個空間氛圍對人的侵略 圍困 形成鮮明的對比 顯現了張耒 性格中的那份傲岸與不屈 這樣的環境就像是對他生命的淬鍊 柯山老人 盡日閑 暖依薪炭不出山 闌風伏雨莫收拾 不念厚土何時乾 115無懼強 風寒雨的侵襲 不在意天候晴陰 詩人的剛強 無畏 令人聯想到他不為政 治現實所挫折的心志 事實上 對張耒來說 惡劣的天候與政治環境的黑暗 所帶給人的考驗 確實極為相近 秋雨獨酌三首 之三 陰雨何可處 樂事賴尊中 泥濘不可出 潔掃一畝宮 氣平憂 患失 目凈塵滓空 誰知環堵間 樂事殊未窮 老人飽諳事 未易勤其胸 兒曹方蜩螗 幾見弄伎工 惟有尊中物 於人差 有功 不解作悲秋 吾師柴桑翁 張耒集 卷 11 頁 203 詩中是陰雨連朝 屋外泥濘不得外出的世界 然而詩人仍可以潔身自好 潔 掃一畝宮 在貧匱的處境之中自得其樂 正如同面對群小弄權 把持朝政 的政治現狀 張耒選擇在酒意中追尋陶淵明的腳步 對污濁現實的輕視與不 同前註 卷 11 秋雨獨酌三首 之二 頁 203 卷 13 歲後三日 頁 231 卷 16 苦 寒二首 頁 271 除前述粗舊衣袍 酒亦是禦寒不可或缺之物 十月七日晨起 一杯徑就醉 四體寒若 失 同前註 卷 11 頁 185 當然 山城新炭賤于土 依著爐火取暖 亦不失為好方式 苦寒二首 之一即云 山城新炭賤於土 老翁守壚朝復暮 時傾牆下一杯酒 不怕簷 前三尺雨 卷 16 頁 271 同前註 卷 32 新正二首 之二 頁

27 เэ 妥協的態度表露無疑 以此觀之 張耒詩中多寫黃州天候惡劣的面向 除是 立基於投荒的真實感受 更是自我政治處境的隱喻 然而君子是不屈服邪 惡 亦無懼威脅 因此 在被迫閑置的生涯中遯世無悶 沉默卻不屈服的精 神姿態 就成為張耒在詩中經常表現的態度 這是他對惡地的回應 也是對 政治風暴的表態 此一心理在 貽潘邠老 亦可印證 有屋可以讀書 有竹可以忘憂 採庭之菊香有餘 烹園之蔬甘 且柔 賢哉二子 又復何求 鬼不爾責 人不爾仇 沽酒可飲 江魚可羞 又安用列鼎食珍 佩印封侯 我居柯西 相隔一里 可以杖履朝往而夕遊 必未厭我乞醯與借馬 但只恐勤君赤腳 與露頭 不然將吾顏子簞食瓢飲屢空之樂 又欲翻董生清明玉 杯繁露之春秋 張耒集 卷 4 頁 52 在世態炎涼 是非錯置的惡劣時局中 張耒與二潘 二何這些詩學蘇 黃的 友人寂寞自守 116漠視 列鼎食珍 佩印封侯 的追求 而選擇在最匱乏的 處境中 將人生的價值轉向到顏子式的安貧樂道生活 尋求個體生命的道德 完成 117在此意義而言 柯山也是張耒展現君子價值信念的所在 118 五 政治寄寓的自然場域 如果說張耒書寫自然節候是他面向黃州的大自然 展現世界觀的作品 關於二潘 二何的詩學淵源及與蘇軾 張耒交誼 可參見伍曉蔓 江西宗派研究 成都 巴蜀書社 2005 頁 另在 柯山賦 有 于于而行 無喪吾寶兮 可並觀 張耒集 卷 1 頁 7 張耒有著將柯山居止 東堂與東園 視為展現自我精神主體價值之地的傾向 從中表現其 安貧樂道之生命精神 東園的部分 可參見第五節的論述 至於東堂 在 東堂初寒創意 作竹屏障門屏腳偶得朽梅枝截用之完固質野可喜 東堂 四月二十三日晝睡起 等詩 皆可見張耒對自我所居之 蓬蓽 的正向觀感 這當是張耒地方表述中很值得注意 的一個面向 然而受限於 東堂 詩作的數量有限 故僅在此說明 諸詩見 張耒集 卷 32 頁

28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那麼以柯山草木為題材的詩篇 則表現了他內省的自我觀照 如前所述 張 耒對黃州的描寫 多取之於個人聞見和經驗的呈現 這也使他得以在蘇軾之 後 發展出迥異的地方觀看 徽宗崇寧元年 1102 九月 張耒再度踏上黃 州這片土地 崇寧二年 1103 冬始僦居柯山 119此後 詩作中頻繁以 幽 字來表述自我日常生活所及的感受和觀看 例如 三月十二日作詩董氏欲為 幽人短夢不終宵 築堂 柯家山下有幽築 120 另在 末伏日五更小涼 歲暮閒韻四首 之四 幽人井磑深 新堂望樊山 幽人井臼兩山間 等詩皆以 幽人 自稱 121而 幽居 幽步 幽夢 幽獨 的情感經 幽 一詞在張耒詩中的意向指 驗 亦皆環繞自我生活而發 122進一步探討 涉有三 一是表述對空間居止的觀感 即築居在人煙罕至 幽深 僻靜的山 野之中 為靜謐與大自然所包圍 二是透露了內心不偶於世的隱遁之情 所 幽 謂 兩年親友絕 惟有對禽魚 123一份遠離親友 莫諧己願的孤寂 再者 又可以說是隱沒在自我內心世界的情感表徵 東堂 杳杳寒雞唱 漫漫夜色深 斗柄垂地直 河勢向江沉 林鳥栖 欲去 草蟲寒尚吟 幽人揜蓬蓽 不睡擁單衾 124 張耒集 卷 20 頁 350 此詩描繪遼闊的星河底下幽人默然未眠 為夜的靜謐所環繞 詩中雖未言及 內心感觸 但在情感上顯然是孤寂的 而這一個幽獨的情感經驗 也感染了 詩人觀看世界的角度 所謂 幽居見物情 125 張耒在詩作表現上將更多的 邵譜 張耒集 附錄 頁 1010 張耒集 卷 25 三月十二日作詩董氏欲為築堂 頁 448 同前註 卷 32 末伏日五更小涼 頁 554 卷 20 歲暮閒韻四首 之四 頁 350 卷 32 新堂望樊山 頁 555 同前註 卷 8 種芭蕉 頁 121 卷 20 正月十八日晴霽登柯眺望 二首之一 頁 352 卷 16 初夏 頁 272 卷 25 三月二十四日聞鶯 頁 449 同前註 卷 18 冬日雜興 六首之二 頁 305 同前註 卷 20 頁 350 同前註 卷 19 幽草 二首之二 頁 342 案 幽草 詩云 幽草堂軒秀 盆池遇雨 48

29 เэ 注意力轉回到對身邊細小景物的觀照 選取柯山家居周圍 俯拾聞見的草木 花卉為題材 流露出內省的眼光與態度 例如以下二詩 牆東有高樹 夏葉團綠綺 西風纔一夕 蕭颯遽如此 寒螿號 其顛 蟋蟀曉未已 群動催流光 榮華難久恃 喜雨 之三 張耒集 卷 9 頁 123 烈日三萬里 所至壞金石 嗟哉庭中草 獨不改佳色 日中雖 暫萎 晨露發鮮碧 深根通九地 變化有微測 應知一氣移 不得常炎赫 堂下幽草 張耒集 卷 11 頁 第一首詩寫一夕之間 秋風強勁 詩人對綠意盎然的高樹終究難以久存 發 出感嘆 第二首詩則描述烈日張揚的世界 毫不起眼的小草卻鮮綠盎然地釋 放著它的生命力 而詩人就在這瑣細 人所不經意的野草身上 已預知了天 候的發展趨勢 在這兩首詩裡 張耒留心於人所未知之兆 由此領會事物在 時間歷程中轉變的契機 這樣一種獨特的思維 用張耒自己的解釋或可稱之 或天候的 不 為 幾微 的觀物態度 127然而 不論是高樹的 榮華難久恃 得常炎赫 詩意強調的皆是現狀終將改易的發展 在另外一詩 張耒亦反 覆表達此意 風鳴槁葉未辭枝 雨濕疏梅欲弄枝 地下一陽應蹀躞 世間渾 未有人知 早起二首 之二 張耒集 卷 32 頁 添 據 東堂 四首之二 便有微泉出堂下 一泓清澈照軒楹 卷 32 頁 553 故繫 此詩於柯山期間作 堂下幽草 參見註 87 在 夏至 詩 張耒以 觀化 者自居 描述在陽氣極盛而始衰的這一天 他已深諳 崔巍干雲樹 安得保芳鮮 的發展 幾微 一語 出自此詩 見 張耒集 卷 11 頁 186 又 幾微 觀念乃來自於 易傳 之思想 張耒晚年作 寄李端叔 二首之二即 有 深居窺老易 妙理殊自玩 之語 卷 8 頁

30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由於萬物皆隨著一氣變化 128植物和群動在季節的更迭中 是作為自然之理129 的體現 在此 張耒亦是通過對草木的關注來闡述在槁葉 疏梅的表象背後 另一端的陽氣正在蘊釀 發展 如前引二詩 基於 幾微 的觀物態度 張 耒在詩中一再展現他對自然界生生不息 變遷不居的脈動皆能有所預先察知 的意識 進一步強調寒暑相推 陰陽相仍的發展歷程 如此的關注花草樹木 的榮謝 盛衰轉變的契機 究竟意味著什麼 從諸多詩作的表明 不難發現 張耒對柯山草木的吟詠事實上隱含著他對時局的批判 下列詩作即透露了此 一意向 久將醉眼視群兒 只與旁觀作笑嘻 賦芋狙公曾未悟 牽絲木 偶幾多時 雲間炎景人方畏 地下微陰誰得知 榮謝古今同此理 老翁端坐但忘機 四月二十日書二首之二 張耒集 卷 25 頁 只今枯條罥衰蔓 異時密葉如翠葆 執斤之子久睥睨 簸米待 薪已除竈 寄言青雲富貴人 金朱能得幾時好 是非榮辱百不 知 卻輸頑頓柯山老 秋園雜感 張耒集 卷 16 頁 276 這兩首詩有兩個值得留心的地方 其一 詩意皆抒發了 盛衰 之感的詠嘆 第一首詩 張耒諷刺目前那些看似如 雲間炎景 的得勢者 不過就是被操 縱的 牽絲木偶 弄權者終究只能暫時得意 在第二首詩 張耒以 只今 枯條罥衰蔓 異時密葉如翠葆 起興 從秋園草木轉為衰景 批判權要縱 使機關算盡終究是好景不常 如此一來 詩意便將自然世界理性的運行秩 序 和政治局勢的起落 人事盛衰相互聯繫 對自然世界 榮謝 的觀照 同前註 卷 10 六月五日苦暑 大鈞播一氣 寒暑遞徂遷 頁 143 在張耒看來 寒暑代謝 植物盛衰 是循環不已的自然之理 參見卷 8 三伏暑甚七月 八日立秋是日風作涼爽炎酷頓消老病欣然命酒成二詩 頁 104 案 四月二十日書 二首之一有 十步荒園亦懶窺 之語 同前註 卷 25 頁 439 卷 15 東園 則云 小園十步綠如雲 頁 263 可知此詩為柯山期間作 50

31 เэ 也成為對政治發展趨勢的解讀 131其二 靜觀時變 的政治心理 在二詩中 張耒皆以傲視的眼光俯視群小 相對於權要的不明是非 不辨榮辱 張耒則 是堅持自我 深諳世事 政治的起落是一個不斷辯證 循環的過程 詩人看 在眼裡 了然於心 故以寵辱不驚的智慧 冷眼旁觀在名利宦海中計較 浮 沉之人 即如 秋園雜感 世事我深諳委 人生自他奔忙 刻木牽絲作技 幾回弄罷淒涼 132同樣顯現出 洗眼看世塗 133的孤傲和對流俗可悲下場 的深慨 而這一股價值信念 也使張耒面對政敵的詆毀 迫害 仍能以頑強 的生命力與之抗衡 等待現狀的改易 進一步而論 所謂 靜觀時變 的政治心理 並不是指張耒對仕進仍懷 抱理想 欲靜待時機 奮發於有為 如果說紹聖四年初至黃州 張耒尚存用 世之心 134此次流放 張耒的心境已顯得大不如前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 張 耒於薦福寺為蘇軾薦悼 翌年七月隨即被朝廷詆訶為 至今稱軾轍之奸 雄 扶持邪心 反偽指師資之宜敬 嗟無父無君而已甚 顧不仁不義以云 何 135再度貶謫至此惡地 而不只蘇軾 秦觀亦在政治的迫害下亡故 平 生摯友皆流離天涯的命運令張耒深感孤絕 他對政局的險惡 亦有了更加清 醒的體認 在 黃州安置謝表 即表明 從多士以立朝 莫諧素願 問老 農而學稼 誓畢餘生 136憤慨之情溢於言表 不稍屈服 與不願再涉足這 張耒在此 乃是以比興手法進行政治之諷諭寄託 關於中國古典詩如何以比興之運用 達 成溝通人事與自然的目的 可參見蔡英俊之論 其指出 就諷諭寄託一層看 比興是從 詩歌與政治社會的關係 來考慮詩人的創作意圖與詩歌的效用 詳見氏著 比興物色 與情景交融 臺北大安出版社 1995 頁 155 張耒集 卷 26 頁 462 案張耒集中有同為題名 秋園雜感 者 詩云 卻輸頑頓 柯山老 卷 16 頁 276 為柯山期間作 此詩姑繫同時期作 同前註 卷 15 東園 頁 263 張耒 黃州謝到任表 云 秋葵未損 常傾向日之心 茍一介之有施 終九死而未悔 同前註 卷 34 頁 574 宋 宋綬 宋敏求編 宋大詔令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62 卷 212 張耒散官黃州 安置制 頁 803 張耒集 卷 34 頁

32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是非顛倒之地的決心亦顯露無遺 當時在徽宗專意紹述的政治情勢下 137蔡 京擅國 傾盡全力廢黜異己 諸如毀三蘇及蘇門學士詩文集 138立元祐黨人 碑等行為 都顯示出政治迫害的激化與尖銳對立已非昔比 作為蘇門學士之 一 張耒只能默默地承受這一高漲的政治壓力 因此 靜觀時變 的意義在 於 張耒深信現狀必然改易 群小必然好景不長 而自我也終將能夠達成遠 離仕宦風波的內在希望 政局的黑暗與是非錯置 或許可以用來解釋張耒此 時詩中每多展現譏刺與冷眼旁觀的態度 那無非是一種自清於濁世的心境顯 現 由此可見 前述張耒對柯山草木的吟詠 很明顯是不直接明說卻寄寓作 者政治情志的作品 其內在意圖只要和 四月二十日書二首之二 秋園雜 感 等這類明確表達諷刺之意的詩作並觀即可掌握 再者 經由對張耒 靜 觀時變 政治心理的闡述 也可以解釋這類吟詠 物情 的作品 頻繁出現 在崇寧元年之後的原因 那實際上是意味著政治高壓之下 詩人對自我處境 的觀照及心志表白 再看二例 日慘東風正怒號 小園寂寂閉蓬蒿 可能春色如人事 獨發玄 都觀裡桃 寄語玄都觀裡花 饒君繁麗奪朝霞 劉郎想到長安日 葵麥風 前一嘆嗟 二月二十一日東園桃李未開有感二首 張耒集 卷 32 頁 556 東園 139是個占地僅有十步之廣的小園 140和張耒所居的柯山東堂相鄰 141第 宋史 曾布傳 卷 471 頁 載建中靖國元年 布獨當國 漸進 紹述 之說 又 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 卷 18 十一月壬午條 載曾布進呈鄧洵武所進 愛莫助之圖 至此 上決意用京矣 清 黃以周等輯注 顧吉辰點校 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 卷 18 頁 660 見 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 崇寧二年 四月乙亥 條 卷 21 頁 741 案據 四月之初風雨淒冷如窮秋兀作不夜堂二首 云 夜來柯山溜 深射交百箭 可 憐東園花 收拾無一片 可知東園為寓居柯山時所擁有之小園 張耒集 卷 11 頁

33 เэ 一首詩描述時至暮春 東園卻為狂風吹襲 荒草彌漫 而桃李未開不只是表象 的世界 也是政治處境的象徵 這兩首詩援引劉禹錫 玄都觀 詩之典故 142 劉禹錫作為永貞八司馬一員 被朝廷棄置二十三年 但詩文中的豪邁之氣卻 未曾衰歇 特別是前後 玄都觀 二詩 不僅有著異常強烈的諷刺意涵 且 寓有政治變遷的過程 143張耒正是藉此表達了對權勢者的輕視和譏刺 深 信他們終究難逃凋零荒蕪的結局 並認為不論是朝廷當權者或趨炎附勢之 人 其存在皆不若行持正道 永不屈服的君子 一如上述 此二詩亦是將自 然界 春色 和人事聯繫 不同之處在於 張耒在此是通過劉禹錫的生命姿 態來表述自身處境的意義 顯露出他剛健 沈著的生命意志 而這樣的一種 心境事實上也來自於張耒對政治的切身體驗 聯繫其仕宦經歷 歷經元祐更 化 紹述之政 元符三年起復及此際的流放 執政者的立場不斷轉換 而包 括張耒在內的朝廷官員 政治起落皆在朝夕之間 因而在建中靖國元年 張 耒知潁州任時就已深感 歸來未解纍囚服 揮去真同下坂輪 的可悲與無 奈 144正是對於政治現實的起落 變易有所深切領會與觀照 遂能將人事發 展 盛 衰 往復的圖式 與自然界的運行秩序連結 而深信世事的盛衰與 自然同是一個變易的歷程 自我的與世齟齬 終會有所轉向的心理 遂形成 張耒詩中對於政治感懷的獨特思維模式 進一步而論 張耒深信觀念化的自然世界有著恆久 不變的運行規律與 常則 145並本著 四時不吾欺 146的立場 來對照人事的演變 這一強調自 140 同前註 卷 15 東園 小園十步綠如雲 頁 263 卷 25 四月二十日書二首之一 十步荒園亦懶窺 頁 晨興自籬西望東園新開花 詩云 步出寢門迎曉日 卻從籬外望新花 同前註 卷 25 頁 442 東堂 主人憐客置東堂 為致炎天十步涼 卷 32 頁 元和十年至朗州至京 戲贈看花諸君子 再遊玄都觀 詩 見劉禹錫著 卞孝萱校 訂 劉禹錫集 北京中華書局 2000 卷 24 頁 胡可先 劉禹錫 阿嬌怨詩旁證 兼論劉禹錫詩的政治內涵 唐代重大歷史事件 與文學研究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0 頁 張耒集 卷 25 丁丑歲與德載相別辛巳復會於穎相視而歎仍蒙先惠佳句謹次韻 頁 此自然指有別於人文世界的大自然 如 淮陰太寧山主崇岳逮與予諸公遊 天時進 53

34 ڌ රˠ ጯಡ ௐȈ ഇ 然秩序的思維其實是指向對 天道 的信賴 甯子 詩云 甯子陽愚飽諳 事 賈生慟哭漫多愁 無言天道何須問 畢竟人間春復秋 147在張耒看來 天道無言 卻具體地展現在四時交替 陰陽運行的秩序之中 作為一個廢黜 之人 張耒無能力去撼動局勢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需要成為一個窮愁的失意 者 於是他選擇將改變的希望 訴諸於超越人間的秩序 天道 或天理 乾 坤 其詩如 從來天理有窮通 乾坤終有憑 天道不吾欺 148之語 皆 展現了他對天理的信賴 與此相應 在張耒靜待時變的政治心理的背後 也 隱約透露著一個根深蒂固的價值觀 那就是現實的處境正是對於君子能否堅 默喻乾坤意 靜看魑魅奔 何須歎虎兕 吾 持 吾道 的考驗 149其詩云 道古來尊 理自陰陽運 吾寧口舌爭 深居玩吾寶 不遺世人輕 150皆 是在信賴天道的前提之中 堅持自我選擇的方向與價值 有了這層認識 對 於上述作品的內在意向 就更能瞭解 能改齋漫錄 云 張文潛言 昔以黨人之故 坐是廢放 每作詩 嘗寄意焉 有云 最憐楊柳身無力 付與春風自在吹 又云 梧桐直 不甘衰謝 數葉迎風尚有聲 退古不忒 同前註 卷 15 頁 261 卷 6 霜後步西園 二首之一 四時不吾欺 聊假 汝傾刻 頁 66 皆可見張耒觀念中的自然有其規律 常則 另可參照卷 8 三伏暑甚七 月八日立秋是日風作涼爽炎酷頓消老病欣然命酒成二詩 頁 104 同前註 卷 6 霜後步西園 頁 77 同前註 卷 32 頁 561 同前註 卷 25 晚望 頁 439 卷 19 十一月七日 五首之二 頁 327 卷 11 晝睡 頁 192 從 歲暮閒韻 默喻乾坤意 靜看魑魅奔 何須歎虎兕 吾道古來尊 今古竟一致 乾坤固有心 同前註 卷 19 頁 328 與 冬日放言 二十一首之十九 興衰有天 理 人力自淺拙 卷 8 頁 116 晨起 浮生仗天理 不擬哭途窮 卷 20 頁 346 晚望 歲晚不須求季主 從來天理有窮通 卷 25 頁 439 等詩 可知在張耒 觀念中 對 天理 乾坤 的信賴 也是對 吾道 價值的信任 又 其云 幽草 二 首之二 淹泊見吾道 正是瞭解仕途蹭蹬是對君子的考驗 卷 19 頁 342 同前註 卷 19 歲暮閒韻 頁 328 卷 19 冬至後三日 頁 327 宋 吳曾撰 能改齋漫錄 臺北廣文書局 1970 卷 10 張文潛寄意 條 頁 6 54

35 เэ 以對草木花卉的吟詠 來寄寓政治感懷 正是張耒柯山詩作中最深刻的表 現 另如 黃菊 詩云 黃菊出荒歲 揚揚顏色好 芙蓉不能霜 敗裂不 自保 君子與小人 於此見其操 152也鮮明顯現張耒的詩作特徵 而柯山 和東園 也因此在張耒的理性觀照中轉化為一個充滿契機 體證人生的自然 場域 春去秋來 一草一木的榮枯 盛衰都帶給予他無比深刻的感知與啟發 尤其是東園這一方天地 雖僅有十步之廣 遷流不息的自然法則無時不在此 具現 東園 詩云 東園何所有 落葉與衰叢 含芳未肯吐 惟有木芙蓉 黃菊如 佳人 綠萼包金茸 併隨重陽酒 娛此憔悴翁 張耒集 卷 7 頁 92 在落葉和衰叢之中 卻同時存在著寓有生機 含苞待吐的木芙蓉 及光鮮綻 放的黃菊 在張耒的觀照裡 自然景物的綻放 新生與凋零經常是並存的 它們共同構成一變動不居 榮枯相易的世界 自遣 詩即云 浮世榮枯理 易觀 不勞重取朽龜鑽 直應桃李繁華日 便把荊榛寂寞看 153一方面張 耒是通過如此理性 實證的方式 在靜觀樹木花草的榮枯變易裡 去驗證人 間世事變化的理則 另一方面 柯山和東園的自然景致在時序的流轉中 也 無時不提醒著張耒看待自我遭遇的解釋 成為一個充滿喻意的存在場域 映 現出張耒晚年的內心圖景 六 結語 本文聚焦於張耒黃州詩的地方表述 從中探究其遷謫意識及黃州作為文 學地景的深化發展 第一 張耒視黃州為荒野的南方 其格格不入 不得其 所的地方描述背後 既透露了張耒內心幽怨的一面 也是源自於 吾土 與 張耒集 卷 11 頁 187 同前註 卷 28 頁

36 異 地 的 價 值 對 立 的 意 識 第 二, 淮 陽 的 地 方 感 不 斷 地 在 黃 州 映 現, 不 只 有 力 印 證 了 黃 州 是 一 個 失 落 的 所 在, 成 為 召 喚 鄉 心 的 空 間 ; 淮 陽 更 意 味 張 耒 歸 心 的 方 向, 指 向 張 耒 對 未 來 赦 還 的 自 我 期 待 從 遷 謫 詩 的 傳 統 看 來, 張 耒 以 地 方 記 憶 表 現 思 鄉 主 題, 已 有 別 唐 人 的 寫 作 慣 例, 亦 展 現 出 宋 人 懷 歸 而 不 哀 傷 的 沈 著 姿 態, 別 具 特 色 第 三, 張 耒 在 兩 次 的 貶 謫 之 中, 都 將 內 心 的 衝 擊 化 作 對 政 治 歷 程 的 回 顧, 表 現 在 汴 京 汝 州 的 地 方 追 憶 在 兩 地 城 市 記 憶 的 映 照 下, 黃 州 一 方 面 越 加 穩 固 其 荒 山 野 水 的 印 記, 成 為 黯 然 失 色 的 仕 宦 失 落 之 地 但 另 一 方 面, 黃 州 也 成 為 了 張 耒 觀 照 仕 宦 榮 辱 之 軸 中 的 一 個 重 要 座 標 崇 寧 元 年 再 度 謫 黃, 此 一 意 識 越 加 鮮 明, 在 黃 州 這 一 異 地, 張 耒 反 覆 回 顧 宦 途 沈 浮 的 自 己, 進 而 在 無 常 浮 生 如 夢 的 感 喟 與 理 性 觀 照 之 中, 確 立 了 自 我 不 屈 從 政 治 際 遇 的 獨 立 姿 態 就 此 角 度 而 言, 黃 州 乃 是 促 使 張 耒 對 政 治 本 質 進 一 步 加 以 反 思, 並 確 立 自 我 獨 立 價 值 的 場 域 在 第 四 節 中, 黃 州 的 自 然 節 候 在 張 耒 的 描 述 下 展 現 出 惡 地 性 格, 透 露 了 張 耒 身 為 逐 臣 的 投 荒 心 理 而 自 然 的 無 情 侵 襲, 實 際 上 也 是 黑 暗 政 局 的 隱 喻, 因 而, 張 耒 詩 中 面 對 自 然 風 暴 那 份 心 有 餘 裕 無 畏 的 正 向 抵 禦 態 度, 正 是 他 對 政 治 風 暴 的 表 態, 指 向 君 子 固 窮 沉 默 卻 不 屈 服 的 精 神 姿 態 至 此, 張 耒 已 進 一 步 將 惡 地 轉 化 為 君 子 展 現 其 價 值 信 念 的 一 個 所 在 最 後, 張 耒 藉 由 對 柯 山 東 園 草 木 花 卉 的 吟 詠, 來 表 現 其 對 自 然 世 界 榮 謝 的 觀 照 意 識, 透 露 其 對 權 貴 好 景 不 常 的 譏 刺 對 黑 暗 政 局 冷 眼 旁 觀 的 態 度, 與 其 靜 觀 時 變 的 政 治 心 理 這 類 吟 詠 物 情 的 作 品 寄 寓 了 張 耒 的 政 治 情 志, 意 味 著 張 耒 在 政 治 高 壓 之 下, 對 自 我 處 境 的 觀 照 及 心 志 表 白 張 耒 認 為, 現 實 的 處 境 正 是 對 於 君 子 能 否 堅 持 吾 道 的 考 驗, 信 賴 天 道, 深 信 世 事 的 盛 衰 與 自 然 皆 處 於 變 易 的 歷 程, 自 我 的 與 世 齟 齬, 終 有 所 轉 向 的 心 理, 遂 形 成 張 耒 詩 中 的 獨 特 思 維 模 式 而 柯 山 東 園 在 張 耒 的 觀 照 下, 也 因 此 成 為 一 個 體 證 人 生 呈 顯 自 我 存 在 價 值 的 自 然 場 域 56

37 เэ 總而言之 就張耒的創作歷程來說 從 齊安行 排斥異文化的筆觸 到柯山詩以對自然天候的抵拒 東園的景觀詮釋 來表達自我無畏滄桑的政 治心志 張耒遷謫的這一段心路歷程 在他對黃州的地方表述裡 留下了最 深刻的痕跡 而其對仕宦歷程的反思與政治寄寓之詩 亦鮮明映現出元祐詩 人處於政治高壓下沈著 堅韌的內心圖景 別具價值 就北宋黃州詩的發展 而言 黃州作為荒野的異地與洋溢著政治觀照的地方表述 也終因張耒的到 來而有了最深刻的呈現 而成為繼蘇軾之後 深受宋人關注的嶄新面向 最 後 值得說明的是 張耒在黃州與二潘 二何等江西詩人的詩文互動 氣節共 勉 對元祐詩風過渡到江西詩風的內在聯繫 亦發揮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154就 這一角度 張耒的黃州詩尚有其亟待闡釋的價值 這也是本文之後 值得持 續關注的問題 責任編輯吳儀鳳 154 伍曉蔓指出二何以張耒為師 參見伍曉蔓 江西宗派研究 頁

38 Zhang Lei s Poetry in Huangzhou: The Representation of Plac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Political Banishment Ni-ting LI * Abstract Just like Su Shi s( 蘇 軾 )poetry, the description and experience of Huangzhou( 黃 州 )in Zhang Lei s( 張 耒 )poetry also arouse reader s imagination and emotion. However, different unprecedented and different with other poets, Zhang Lei expressed a sense of place and revealed the consciousness of political banishment in his poetry. Specifically speaking, located at the south, Huangzhou always reminded him of the north. For Zhang Lei, Huangzhou is a place lacking attraction. In Huangzhou, constantly recalled his hometown and past political experience. These reminiscences were distinct from those of the poets of the Tang dynasty, Zhang Lei showed the poets characteristics of sublation and sorrow in the Song dynasty. Through the memories of the capital Bianjing( 汴 京 )and ZuZhou( 汝 州 ), Zhang Lei established his personality of political independence. Of his experience of residence, Huangzhou, a malicious place, was full of threat. The powerful nature threatened his world and sense. At the same time, the natural scenery and climate also symbolized his political situation. Because of his participation, Huangzhou no longer was only a land of punishment but also became a personalized space. In his daily life, Zhang Lei chose Ke Shan( 柯 山 )to affirm the self-value and showed his firm faith. Moreover, the East Garden( 東 園 )became a corner of hope to nourish his rational thought. Therefore, Huangzhou showed the * Doctoral Student,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58

39 most profound characteristics of a land of punishment because of Zhang Lei s arrival. Furthermore having these rich significances, Huangzhou became a place of culture.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place, we may understand Zhang Lei s innermost mood and his creation in the old age in Huangzhou. Keywords: Zhang Lei Huangzhou, the representation of place, political banishment 59

上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上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六 期 2011 年 3 月 頁 23-56 論 司 馬 遷 的 忠 義 氣 節 觀 莊 坤 成 摘 要 史 記 是 繼 承 春 秋 的 精 神, 將 政 治 道 德 寄 寓 其 中 的 另 一 偉 大 作 品 由 於 司 馬 遷 所 處 的 時 付 環 境 與 個 人 的 人 生 經 歷, 使 得 史 記 裡 充 滿 著 忠 義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106陳怡良.doc

106陳怡良.doc 111 1. 2. * 2005 7 111 146 Hsieh Lingyun s Aesthetic Accomplishment and the Artistic Beauty in His Scenery Poems Chen Yi-Lia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 249270 * ( 93 6 30 93 12 1 ) * 250 Discussion of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Kuei-Fang Liu* Abstract Luo Yin s object-chanting poems have the bright artistic feature and individuality. Those poems

More information

335-365

335-365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35-365 21 1 92 6 * 335 336 21 1 1 2 3 4 5 6 7 1 1963 8 2 1978 250-251 3 1 7 4 3 2 5 1997 163 6 1984 7 1975 70 337 8 9 10 11 12 13 8 1992 331 333 9 1998 298 10 2001 187 11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01 12 93-122 * 2012.7.10 2012.12.5 * 94 638-712 677-744 709-788 749-814 -850-867 1 980-1052 1007-1072 1037-1101 1010-1071 1032-1098 1007-1072 1009-1059 2 1023-1063 992-1049 1002-1069 * 1 2 49 880 1997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ϲ ฯ र ቑ ጯ 高雄師大學報 2015, 38, 63-93 高雄港港史館歷史變遷之研究 李文環 1 楊晴惠 2 摘 要 古老的建築物往往承載許多回憶 也能追溯某些歷史發展的軌跡 位於高雄市蓬 萊路三號 現為高雄港港史館的紅磚式建築 在高雄港三號碼頭作業區旁的一片倉庫 群中 格外搶眼 這棟建築建成於西元 1917 年 至今已將近百年 不僅躲過二戰戰 火無情轟炸 並保存至今 十分可貴 本文透過歷史考證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27-256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1772-1851)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Microsoft Word - 001...v...doc 政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05 年 12 月 59-78 頁 陸 游 評 價 的 系 譜 愛 國 詩 人 與 國 家 主 義 高 津 孝 摘 要 本 文 以 南 宋 詩 人 陸 游 為 檢 點 的 焦 點, 從 文 學 史 的 角 度 考 察 陸 游 的 評 價 歷 史, 探 討 文 學 研 究 所 隱 含 的 政 治 性 問 題 和 國 家 主 義 問 題 文 學 史 在 取 舍 評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誤入與遊歷_黃東陽_p _.doc

Microsoft Word - 6-誤入與遊歷_黃東陽_p _.doc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九 期, 頁 167-188 1 二 七 年 九 月 誤 入 與 遊 歷 宋 傳 奇 王 榭 仙 鄉 變 型 例 探 究 黃 東 陽 摘 要 肇 興 六 朝 的 仙 鄉 傳 說 不 僅 騰 播 於 當 時, 後 世 亦 多 仿 摹 其 撰 寫 體 制 及 內 容, 嘗 為 小 說 及 戲 曲 的 重 要 命 題 惟 於 六 朝 所 奠 定 下 仙 鄉 的 基 本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Mi-Fu, the mast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is famous for his unique mist scenery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world. According

Abstract Mi-Fu, the mast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is famous for his unique mist scenery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world. According 2005 12 161-198 The Immortal Ideal Condition Hidden in the Mi-Fu s Mist Scenery: Take Jinshan as an example * Hsiao Pai Fang * 161 Abstract Mi-Fu, the mast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Song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期 2010 年 4 月, 頁 9-43 國 立 台 灣 文 學 館 權 力 視 域 與 台 江 海 面 的 交 疊 清 代 台 灣 府 城 官 紳 登 臺 觀 海 詩 作 中 的 人 * 地 感 興 李 知 灝 中 正 大 學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台 灣 四 面 環 海, 尤 其 對 清 代 游 宦 人 士 而 言, 海 洋

More information

03

03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57-80 20 2 91 12 vs. 1684-? * 57 58 20 2 1 2 3 4 5 transmission transformation 6 Whiggish interpretation 1 2000 8 559-563 539-558 1993 4 64-67 16 4 1995 3-7 2 1978 3 4 HPM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55BA44AA5D8A6B8AABABDD7A4E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55BA44AA5D8A6B8AABABDD7A4E52E646F63>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 家 社 會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聚 落 之 產 業 地 景 與 記 憶 變 遷 : 以 大 湖 草 莓 為 例 指 導 教 授 : 張 翰 璧 博 士 研 究 生 : 劉 憶 萱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七 年 六 月 客 家 聚 落 之 產 業 地 景 與 記 憶 變 遷 : 以 大 湖 草 莓 為 例 摘 要 集 體 記 憶 是 一 種 社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 13 卷第 2 期 2012 年 4 月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13 No. 2 Apr. 2012 晚清女诗人刁素云诗作 德冶 之表征论 贺摇 闱 ( 华东师范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241) [摘摇 要] 摇 刁素云的诗歌表现出对传统 妇德冶 与 母德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65.doc

Microsoft Word - 465.doc 第 13 卷 第 4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4 2007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07 幽 人 空 山, 过 雨 采 蘋 唐 代 诗 歌 蘋 意 象 探 微 张 俊 峰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南 京,210097) 摘 要 : 蘋 意 象 源 自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5.黃鶴樓新詮.doc

Microsoft Word - 5.黃鶴樓新詮.doc 東 華 漢 學 第 6 期 ; 頁 131-156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7 年 12 月 仙 鄉 帝 鄉 梓 鄉 : 崔 顥 黃 鶴 樓 新 詮 陳 一 弘 * 摘 要 崔 顥 的 黃 鶴 樓, 所 以 擁 有 絕 唱 的 不 朽 文 學 價 值, 在 於 詩 中 所 展 現 的 生 命 省 思 與 追 尋 總 括 言 之 有 三 大 方 向, 即 神 仙 嚮 往 揚 名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0395FA4E9AA76AEC9A54EBB4FC657B5FCAAC0AAECB1B45FBD735F2E646F63>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十 八 期 2009 年 11 月 頁 185-212 日 治 時 代 臺 灣 詞 社 初 探 蘇 淑 芬 提 要 日 治 時 期, 全 臺 僅 有 二 個 詞 社, 包 括 臺 北 地 區 的 巧 社 與 嘉 義 地 區 的 小 題 吟 會 本 論 文 探 討 兩 詞 社 成 立 背 景 社 集 活 動, 詞 作 主 題, 包 括 悼 亡 懷 古 述 懷 節 序 反 戰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Viktor E. Frankl (logotherapy) (will-to-meaning) (creative values) Ture (Good) (Beauty) (experiential values) (attitudinal values) 1 2 (logotherapy) (biological) (2) (psychological) (3) (noölogical) (4)

More information

清代詞論中的「比興寄託《說析論

清代詞論中的「比興寄託《說析論 清 代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析 論 1 以 雲 間 陽 羨 浙 西 三 大 詞 派 為 探 究 中 心 本 文 發 表 於 2010 年 6 月, 彰 師 大 國 文 系 彰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二 十 期, 頁 7-58 黃 雅 莉 摘 要 比 興 寄 託 說, 在 傳 統 詵 學 中 有 著 悠 久 的 歷 史, 詞 作 為 一 種 娛 樂 文 學, 原 本 並 沒 有

More information

00. - 0-000 0 10 0 00-0 0 11 12 13 14 15 b 16 17 18 19 0 - 20 0 0-0 0 21 22 H.Mead 0-0 - ( ) 23 ( ) 24 ( ) 25 ( ) 26 27 00 0 00 0 28 29 30 31 ( ) 0 0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 ) Northrop F.S.C.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6-2.doc

Microsoft Word - 46-2.doc 1 地 理 研 究 第 46 期 民 國 96 年 5 月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46, May 2007 臺 灣 王 爺 信 仰 文 化 的 陸 域 性 格 初 探 - 新 竹 苗 栗 長 興 宮 地 域 的 考 察 The developing exploration of the land personality of Taiwan Wang-ye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1期 阅江学刊 2016 年 2 月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Feb 2016 审美文化研究 植物审美专辑 论 红楼梦 中的桂花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摘要 红楼梦 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 比德 思路 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 还使用了 蟾桂 折桂 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 红楼梦 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 也有南方特有的春 桂 红楼梦 中有两次赏桂活动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ainting and poetry are comp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2008 年 10 月 頁 23-6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蘇 軾 題 畫 詩 與 意 境 之 拓 展 * 張 高 評 提 要 繪 畫 之 局 限, 詩 歌 可 以 相 濟 ; 詩 歌 之 藝 術, 繪 畫 往 往 借 鏡 之 因 此, 詩 與 畫 由 於 同 趣, 故 會 通 較 易 ; 又 因 異 迹, 故 借 鏡 可 成 本 論 文

More information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頁 189-216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6, pp.189-216, December 2010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莊淑紅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在中國文學中 唐詩 宋詞 元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們記錄並傳承著中 古時代的東方文化 記敘了那個時空下璀璨的中國歷史 在本論文中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人生年壽不永-論李白詩歌中的人生態度.PDF

人生年壽不永-論李白詩歌中的人生態度.PDF * * 2 The Transient Essence of Human Existence: Perspectives of Life in Li Po s Poems Mei-hua Chen Lecturer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Yuanpei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bstract It is well-know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93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93, Dec 2011 洗 滌 神 州 舊 淚 痕 論 于 右 任 詩 書 之 頓 挫 美 柯 耀 程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兼 任 講 師 摘 要 于 右 任 為 中 華 民 國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第一章 詩 經 之 植 物 素 材 概 說 詩 經 之 植 物 素 材 概 說 周 明 儀 台 南 女 子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詩 經 為 中 國 最 早 之 詩 歌 總 集, 其 內 容 之 豐, 儼 然 如 上 古 時 期 之 動 植 物 百 科 辭 典, 而 其 作 法 及 內 容 對 後 世 文 學 作 品 更 有 深 遠 影 響 就 植 物 素 材 而 言, 現

More information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204 戲劇學刊 第一幕 場景 縹緲村中 樵夫上 整理著一個大竹簍 另一個村民甲路過 村民甲 又要上山啊 樵 夫 是啊 拿些蔬菜水果給山裡來了的那個婆婆 婆婆挺有意思的 會說許多的妖怪 故事 今兒個不知又會說些什麼 村民甲 真有意思的 改天也給我說說 樵 夫 那有什麼問題 只怕我說得不好 整理好竹簍 新編京劇 狐仙故事 Fox Tales 趙雪君* Chao, Hsueh-Chun 戲劇學刊 第十四期 頁203-245 民國一 年 臺北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TAIPEI THEATRE JOURNAL 14 2011 : 203-245 School of Theatr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收稿日期 2011.3.13 通過日期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67-390 21 1 92 6 69 27 34 5 5 1864 1912 1895 * 367 368 21 1 1 2 3 4 1 1993.6 103-119 2 1998 384-390 3 1996 30-31 1999.5 28 4 2 323 3 8-9 369 5 6 7 5 1998 1 44 446 6 imagery

More information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73-206 (2005.12) 173 1794-1857 1797-1866 1794-1857 1797-1866 Keywords Documentary Science Guo Han Ma Han Xu Shan Dong Documentary E-mail: ting6153@scu.edu.tw 174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3 4 40 2013 No. 4 Serial No. 40 100081 1960 1992 2004 1974 2004 2000 1 27 2013 4 1992 25 27 1983 1 2006 144 145 2000 111 28 2006 144 2007 28 3330 29 30 2013 4 2006 78 2006 174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their careers and left so many important poem works to be on everybody s lips which achieved that it can never be decayed and also it affected the lat 95 12 71 103 Journal of Yuanpei University No. 13, December 2006 P. 71 P. 103 The Poems of Analyzed Theories in Journey of Yangtze Gorges that the Four Great Poets Traveled by the Time of the Tang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2 决 (1) (2) (3) 408AD-537AD 0.82 479AD-509AD 2.66 ( 1990) 衆 1067 380 500 ( ) 6.5 1) 1) http://www.dtzc.gov.cn/lswh2.htm#3

2 决 (1) (2) (3) 408AD-537AD 0.82 479AD-509AD 2.66 ( 1990) 衆 1067 380 500 ( ) 6.5 1) 1) http://www.dtzc.gov.cn/lswh2.htm#3 1 38 925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 38, May. 2003 Climate Change and Capital Relocation of the Bei-Wei Dynasty in China ** Sheng-I Hsu Abstract About 1500 years ago, Emperor Tuo-ba-hong of the Bei-wei Dynasty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Travel, Exoticism and Archaism: Peng Hui in Kubo Tenzui's Chinese Poetry Lee Chia-Yu Associate Professor,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Department

Travel, Exoticism and Archaism: Peng Hui in Kubo Tenzui's Chinese Poetry Lee Chia-Yu Associate Professor,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Department 2007 10 117-142 1875-1934 7 1932 117 Travel, Exoticism and Archaism: Peng Hui in Kubo Tenzui's Chinese Poetry Lee Chia-Yu Associate Professor,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Department, National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經解與神話-tangshong.doc

Microsoft Word - 經解與神話-tangshong.doc 湯 說 演 繹 陳 惠 玲 摘 要 墨 子 兼 愛 下 載 及 湯 說, 文 闕 不 全, 引 起 後 人 諸 多 爭 辯 筆 者 同 意 下 列 三 家 之 說 : 一, 孫 詒 讓 : 湯 說 是 湯 禱 旱 於 桑 林 之 辭 黃 暉 論 衡 感 虛 注 文 主 之 二, 徐 時 棟 : 湯 說 有 二, 一 為 伐 桀, 是 為 今 文 ; 一 為 禱 旱, 錯 見 於 古 文 梅 氏 竊

More information

094THU DOC

094THU DOC 1 Tunghai University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AdvisorProfessor Lee Li-shin Research into Tang Dynasty Poetry about Amusement Activities AuthorChen Cheng-ping July 3,2006 2 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223-260).doc

Microsoft Word - 18-邱湘雲(223-260).doc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七 期, 頁 223-260 1 二 六 年 九 月 禪 學 對 唐 代 詩 歌 美 學 的 影 響 邱 湘 雲 摘 要 禪 宗 大 顯 於 唐 朝, 詩 歌 也 大 盛 於 唐 朝, 禪 學 與 詩 學 交 會 於 一 時, 進 而 又 激 發 出 美 學 的 火 花 禪 與 詩 所 追 求 的 境 界 之 美 有 許 多 相 通 之 處, 例 如 重 直 觀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Doctorate Dissertation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Xu Fu-Yuan's Life Feeling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6, Dec 2014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analyses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六 期 2014 年 12 月 頁 151-176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內 容 析 探 兼 論 蘇 李 軼 事 及 情 誼 許 雅 貴 * 摘 要 蘇 軾 與 李 方 叔 書, 是 寫 給 門 生 李 廌 的 一 篇 書 信 文, 信 中 主 要 提 出 了 四 點 : 一 推 辭 薦 引 之 因 二 君 子 相 交 之 道 三

More information

9(3)人文封面

9(3)人文封面 102 9 3 243-256 摘要 30 1931 1930 322-323 1943 7 31 30 40 1895 1896 244 1 2005 1-17 1943 1933 73 2011 116 30 30 1931 1 2011 24 33 245 1937 1941 12 1930 322-323 1943 7 31 2003 28-59 1920-1925 1926-1937 1937-1978

More information

38

38 5 2007 6 37~50 37 38 5 羣 璂 璂 39 40 5 冲 41 42 5 峯 峯 峯 43 棅 竪 棅 譌 遡 棅 44 5 譌 45 咏 46 5 47 48 5 璂 49 Ch ing Scholars reconsideration of Yen Yu Poetics Hung-Chang Liao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23 DOI:10.16246/j.cnki.51-1674/c.2016.02.004 610068 I06 A 1672-9684 2016 02-0023 - 12 1992 1916 11 5 1938 2016-01 - 16 1953-1976 1979 1982-1997 2003-2006 2006-2012 24 50 1979 1949 20 9 237 18 2 16 25 335

More information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180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13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乐 府 诗 集 相 和 歌 辞 相 和 曲 下 陌 上 桑 : 蚕 饥 妾 复 思, 拭 泪 且 提 筐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农 书 齐 民 要 术 中 拭 的 使 用 范 围 很 广, 不 但 第 19 卷 第 1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9 No.1 2013 年 2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Feb. 2013 拭 揩 抹 擦 搌 的 历 史 演 变 与 方 言 分 布 王 娟 (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院, 山 西 太 原,030012;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69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69, Dec 2010 水 淫 茶 癖 : 晚 明 張 岱 的 感 官 世 界 潘 江 東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兼 副 校 長 羅 保 羅 明 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七 期 2011 年 9 月 頁 1-24 論 陶 淵 明 的 讀 史 述 九 章 黃 世 錦 摘 要 述 是 古 代 的 一 種 文 體 陶 淵 明 有 讀 史 述 九 章 之 作, 此 九 章 不 僅 詠 贊 先 賢, 且 兼 有 述 懷 之 意 歷 來 對 此 九 章 微 旨 之 探 索, 自 宋 蘇 東 坡 東 坡 題 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6-蕭敏如.doc

Microsoft Word - 06-蕭敏如.doc 臺 北 大 學 中 文 學 報 第 5 期 2008 年 9 月 頁 193~232 193 清 初 遺 民 春 秋 學 中 的 民 族 意 識 以 王 夫 之 顧 炎 武 為 主 的 考 察 蕭 敏 如 摘 要 清 初 滿 洲 入 關 後, 使 中 原 地 區 形 成 漢 文 化 與 異 文 化 頻 繁 交 涉 的 情 境, 成 為 鼓 動 夷 夏 民 族 意 識 的 土 壤 遺 民 以 種 種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01何寄澎.doc

01何寄澎.doc 1 * ** * ** 2003 11 1-36 Imi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non: Lu Chi s Nigushi Ho Chi-p e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u Ming-ch

More information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博 士 生 摘 要 本 文 透 過 隋 代 蕭 吉 的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文 本, 以 略 窺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蕭 吉 廣 羅 蒐 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蕭 慧 媛 南 亞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傳 統 中 國 戲 曲 演 出 大 都 與 里 社 酬 神 有 關, 酬 神 演 戲 可 說 從 來 已 久 戲 曲 戲 班 和 戲 園 最 早 開 始 於 北 宋 末 年 的 戲 文 和 南 戲 而 讓 戲 曲 演 出 成 為 假 酬 神 真 自 娛, 且 盛 況 空 前 則 非 明 代 莫 屬 明 中 晚 期 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台 灣 學 誌 第 二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49-77 日 治 時 期 府 城 士 紳 王 開 運 的 憂 世 情 懷 及 其 化 解 之 道 施 懿 琳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shyyilin@gmail.com 陳 曉 怡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mayfennel@gmail.com 摘 要 王 開 運 是 日 治 至

More information

47-75

47-75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47-75 19 1 90 6 * 47 48 19 1 1 6 86 7 36 2 53 6 2 3 4 1 1991 717 2 1990 1736-1738 3 1997 46-50 3 1998 29-37 4 1996 59-80 49 5 43 6 7 8 9 5 6 1992 1987 7 194 206 8 1923 25-26

More information

13-4-Cover-1

13-4-Cover-1 106 13 4 301-323 302 2009 2007 2009 2007 Dewey 1960 1970 1964 1967 303 1994 2008 2007 2008 2001 2003 2006 2007 2007 7 2013 2007 2009 2009 2007 2009 2012 Kendall 1990 Jacoby 1996 Sigmon 1996 1 2 3 20062000

More information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從 經 史 八 股 到 政 藝 策 論 : 清 末 癸 卯 甲 辰 科 會 試 論 析 * 李 林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歷 史 系 引 言 清 光 緒 二 十 九 年 (1903), 歲 次 癸 卯 是 年 清 廷 補 行 辛 丑 壬 寅 恩 正 併 科 會 試, 1 因 京 師 貢 院 毀 於 拳 禍, 遂 借 闈 河 南 各 省 公 車 甘 冒 風 雪, 趨 之 若 鶩 翌 年 甲 辰 (1904),

More information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楊 祖 漢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43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韓 儒 鄭 道 傳 (?~1398) 是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大 儒, 他 在 當 時 的 朝 代 更 迭 之 際,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力 由 於 他 得 到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的 信 任, 得 以 實 行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元 代 題 畫 女 性 詩 歌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Poetries of Women Pictures in Yuan Dynasty 研 究 生 : 張 書 容 指 導 教 授 : 張 高 評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摘 要 元 代 題 畫 詩 在 唐 宋 完 善 的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

: Thesis on Court Banquet and Assemblage Poetry in Early Tang : I Abstract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different stages early Tang: Taizong GaozongWuhou and Zhongzong,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More information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7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ent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zu Chi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0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Microsoft Word - 30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高 雄 師 大 學 報 2011, 30, 23-42 傳 說 歷 史 與 集 體 意 識 - 從 草 屯 龍 德 廟 的 刑 期 無 刑 匾 談 起 謝 貴 文 1 摘 要 位 於 南 投 草 屯 之 龍 德 廟, 有 一 清 代 臺 灣 道 丁 曰 健 所 獻 刑 期 無 刑 匾 額, 其 背 後 並 流 傳 一 則 傳 說, 內 容 描 述 丁 曰 健 冒 領 殺 戴 潮 春 之 功 勞, 皇

More information

96 7 () 124

96 7 () 124 123~142 96 7 Journal of Kun Shan University, Vol.4, pp.123~142jul, 2007 * ** * ** 123 96 7 () 124 125 96 7 邨 126 () 嶫 127 96 7 : : 128 129 96 7 130 ( 131 96 7 邨 132 ( ). 133 96 7.. 悞 菓 躭 134 畊 嶫 薲 苽 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9-1.doc

Microsoft Word - 49-1.doc 61 地 理 研 究 第 49 期 民 國 97 年 11 月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49, November 2008 清 領 至 日 治 時 代 梓 官 地 區 的 農 漁 墾 殖 From Ch ing dynasty to Japanese-Ruled Period Agriculture and Fishery Reclamation in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题 目 i 宣 誓 ii 摘 要 iii 致 谢 iv 前 言 : 缘 起 与 承 续 1-7 第 一 章 西 西 的 自 然 空 间 书 写 8-9 第 一 节 城 市 中 的 自 然 空 间 9-12 第 二 节 想 像 隐 喻 意 象 与 自 然 诗 性 12-14 第 三 节 童 真

目 次 题 目 i 宣 誓 ii 摘 要 iii 致 谢 iv 前 言 : 缘 起 与 承 续 1-7 第 一 章 西 西 的 自 然 空 间 书 写 8-9 第 一 节 城 市 中 的 自 然 空 间 9-12 第 二 节 想 像 隐 喻 意 象 与 自 然 诗 性 12-14 第 三 节 童 真 拉 曼 大 学 中 华 研 究 院 中 文 系 城 市 狭 缝 中 寻 觅 诗 性 空 间 探 索 西 西 对 自 然 的 想 像 与 书 写 科 目 编 号 :ULSZ 3068 学 生 姓 名 : 邹 慧 芳 学 位 名 称 : 文 学 士 ( 荣 誉 ) 学 位 指 导 老 师 : 贺 淑 芳 师 呈 交 日 期 :2012 年 4 月 6 日 本 论 文 为 获 取 文 学 士 荣 誉 学

More information

magic power

magic power 93 2015.6 14 1 93-120 2012 94 1 2 3 magic power 4 2014 2722 5 1 2 83-103 3 292 4 45 5 95 2012 6 7 6 7 70-98 96 8 1657 1681 1737 9 1745 3 3 3 1959 8 59-105 9 2014 7 14 97 214 175 10 廍 11 12 13 14 1737 1846

More information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論文典藏.pdf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1974~2003 Xiang Yang and the Research upon His Modern Poems: 1974~2003 by StudentSu-Chen Lee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More information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五 期 2006 年 9 月 頁 327-358 鍾 理 和 疾 病 書 寫 探 析 洪 玉 梅 摘 要 鍾 理 和 一 生 坎 坷 多 舛 貧 病 交 迫, 然 而, 他 熱 愛 人 生 熱 愛 文 學, 始 終 以 溫 馨 敏 銳 的 筆 觸, 僕 僕 風 塵 於 創 作 之 途, 倒 在 血 泊 中 死 而 後 已 歷 來, 研 究 鍾 理 和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黃東陽-演繹的風流.doc

Microsoft Word - 1-黃東陽-演繹的風流.doc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八 期, 頁 1-26 二 一 二 年 三 月 演 繹 的 風 流 南 宋 笑 話 書 東 坡 問 答 錄 之 編 纂 基 調 與 敘 事 原 理 考 論 * 黃 東 陽 摘 要 本 文 以 專 門 纂 集 民 間 流 傳 東 坡 和 佛 印 對 答 為 戲 的 專 冊 東 坡 問 答 錄 ( 以 下 簡 稱 問 答 錄 ) 為 研 究 文 本, 考 察 是 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4-郭乃禎.doc

Microsoft Word - 04-郭乃禎.doc 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二十四期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2 年 6 月 鮑照紀遊文的寫景藝術及其成就 郭乃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講師 摘 要 鮑照者 字明遠 南朝宋文學家 雖沉淪下僚 生不得志 然詩 賦 駢文皆不 乏名篇 在南朝 情必極貌以寫物 辭必窮力而追新 的文學風潮之中 其 蕪 城賦 為六朝抒情小賦的名篇 對比廣陵城之昔盛與今荒 興發盛衰無常之感 藝術技巧傑出 另外有 登大雷岸與妹書 一文融情於景

More information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五 卷 第 二 期 / 98 年 4 月 only a small part can be seen. Literature creation is just like iceberg floating on the sea, readers can only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五 卷 第 二 期 / 98 年 4 月 only a small part can be seen. Literature creation is just like iceberg floating on the sea, readers can only 冰 山 理 論 下 的 文 藝 創 作 觀 : 王 鼎 鈞 千 手 捕 蝶 析 論 ( 上 ) 頁 93~104 冰 山 理 論 下 的 文 藝 創 作 觀 : 王 鼎 鈞 千 手 捕 蝶 析 論 ( 上 ) Views of Literature Creation under Iceberg (Part I) 黃 雅 莉 Ya-Li Huang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語 文 系 教 授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2002 2,,,,,,, ,,,,,,,,,, 1907,1925,, ,, , 1928,1934,1934 5,, ,, ,,,, 20 30 20 30,,,, 20 30,,,, (1994 ),1930 1939 25, 1900,1921,,, 1926 1952,1966 10 111 2002 2,,,,,,, 1928 1933,,,,,,,,,, 1907,1925,, 1927 1,, 2 1952 1966 6 1985, 1928,1934,1934 5,, 1935 1933,, 1941 10 9,,,,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1305FB6C0AC4BA9FAA470BBA1A4A4AABAB3F5B0ECC5DCBE455FB0AABAD5C17B5FADABB1C6A141B2C4A440A6B8B5B9BFF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1305FB6C0AC4BA9FAA470BBA1A4A4AABAB3F5B0ECC5DCBE455FB0AABAD5C17B5FADABB1C6A141B2C4A440A6B8B5B9BFF92E646F63>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18 期 頁 217-238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06 年 7 月 黃 春 明 小 說 中 的 場 域 變 遷 高 禎 臨 * 提 要 法 國 社 會 學 家 布 爾 迪 厄 (Pierre Bourdieu) 在 解 釋 當 代 社 會 結 構 時, 運 用 了 場 域 生 存 心 態 以 及 資 本 等 數 種 主 要 概 念 來 討 論 一 個 社 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4.doc 水 陸 畢 陳 晚 明 飲 食 風 尚 初 探 蕭 慧 媛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飲 食 是 人 類 維 持 與 發 展 生 命 的 基 礎 之 一, 飲 食 風 尚 會 隨 著 社 會 地 位 物 質 條 件 以 及 人 為 因 素 轉 移, 不 同 階 層 的 飲 食 方 式, 往 往 標 誌 著 他 們 的 社 會 身 分, 甚 至 反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