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择善处 [7], 往昔修善业 [8], 决心行正道 [9], 此为最吉祥 广学 [10] 善工巧 [11], 戒学具律仪 [12], 真实柔和语 [13], 此为最吉祥 孝順于父母 [14], 护养妻 [15] 与子, 正命 [16] 维生计, 此为最吉祥 布施 [17] 修十善 [18], 扶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家居择善处 [7], 往昔修善业 [8], 决心行正道 [9], 此为最吉祥 广学 [10] 善工巧 [11], 戒学具律仪 [12], 真实柔和语 [13], 此为最吉祥 孝順于父母 [14], 护养妻 [15] 与子, 正命 [16] 维生计, 此为最吉祥 布施 [17] 修十善 [18], 扶"

Transcription

1 吉祥经 (Mangala Sutta) ([ 小部 ]-[ 小诵经 ]-[ 南传大藏经 ], 法增 2005 年译及注释 )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 [1] 祗树给孤独园 [2], 于深夜时, 有一金光四射天神, 莅临佛所, 遍照祗园, 行近佛前, 顶礼佛足, 立于一边, 以偈而问佛 [3]: 诸天与世人, 企求诸善德, 思维吉祥 [4] 义, 祈佛为示知 尔时佛慈愍, 天神与人众, 开示胜吉祥, 以偈而答曰 : 不亲近愚人, 应亲近智者 [5], 敬礼有德者 [6], 此为最吉祥 1

2 家居择善处 [7], 往昔修善业 [8], 决心行正道 [9], 此为最吉祥 广学 [10] 善工巧 [11], 戒学具律仪 [12], 真实柔和语 [13], 此为最吉祥 孝順于父母 [14], 护养妻 [15] 与子, 正命 [16] 维生计, 此为最吉祥 布施 [17] 修十善 [18], 扶助诸亲族, 不作诸罪业, 此为最吉祥 禁绝造诸恶 [19], 不染麻醉物 [20], 精勤修善法 [21], 此为最吉祥 恭敬 [22] 与谦逊, 知足常感恩, 适时听闻法 [23], 此为最吉祥 忍辱易受教, 诣沙门僧伽 [24], 请教于佛法, 此为最吉祥 2

3 善御 [25] 修梵行 [26], 彻了四圣谛 [27], 亲证悟涅盘 [28], 此为最吉祥 虽接触世法 [29], 清静无忧恼, 安稳离垢染 [30], 此为最吉祥 人天如是修 [31], 能胜诸怨敌 [32], 随处皆安乐, 此为最吉祥 注释 : 1. 舍卫国, 在现今印度的 Sahet-Mahet, 靠近 Balrampur 市 2. 给孤独长者, 因为常布施给孤寡贫苦者, 故名 ; 原名须达多 (Sudatta), 祗园 (Jetavana) 原是祗陀 (Jeta) 太子的园林, 须达多皈依了佛陀后, 向祗陀太子把园林以金叶铺地买下后, 建立了这座寺院送给佛陀, 佛陀大半生是在祗树给孤独园度过, 许多经文都是在这里讲的 3. 注释书说当时在家人常谈论吉祥事, 有一组人说见到吉祥征兆如带着小孩的妇女, 鹦鹉, 白牛, 水瓶, 小孩子, 见到人触地或触到柔软的东西是好预兆 ; 另一组说听到吉祥悦耳的声音如美满, 幸福, 吉日良辰或其它妙音等是好预兆 ; 还有一组说吉祥预兆是闻到异香, 尝到美味食物等 因此这三组人都不同意对方的见解, 消息传到天上乃至梵天, 天神众都议论纷纷, 讨论了十二年, 不得定论, 他们请问仞利天王帝释 (Sakka, 3

4 萨迦天王 ), 仞利天王就派了一位天神来请求佛开示吉祥 事 4. 吉祥的巴利文 Mangala, 有三个音节,Man 意为恶趣,ga 意为去到,la 意为截断 ; 即是指截断去到苦处的意思 5. 佛言 : 应随彼贤人, 如揭宝藏者, 能为劝过者, 随彼智慧生 智者善劝导, 使人免诸过, 善者知爱戴, 唯恶人嫌恶 不结交恶者, 不亲近愚者, 结交善知识, 亲近有德者 ( 南传法句经新译 偈 ) 6. 这是指皈依三宝, 修学三学的人 敬礼有德者能得四种福报 : 长寿, 端庄, 快乐, 康壮 7. 居于善处指有僧众住处, 有寺院及佛法传播处, 在家众受持十善, 常讨论佛法, 佛法是他们生活的准则 8. 过去曾修十善业, 这十善业是 ;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恶口, 不两舌, 不绮语, 不贪欲, 不瞋恨, 不愚痴 这是通往人间与天上的善业, 也是通往成佛之路, 积集修行的福德资粮 前世曾修福会给今生带来许多修行的条件, 如生于善家, 居于善处, 容貌庄严, 诸根灵敏, 无有瑕疵, 学佛的环境, 良善的子女等 9. 正道是指修持戒律, 放弃违规犯戒 ; 培育正信, 放弃无信或邪信 ; 修习布施, 放弃自私自利 10. 广学 Bahusutta 意为多闻佛法, 古时没有书本及其它传媒, 因此是全靠听闻佛法来增长修学的 4

5 11. 工巧是指善于手工艺, 有在家众的如制家具, 金银手饰工艺等 ; 以及出家众的缝制袈裟 12. 律仪是指身律仪, 语律仪和意律仪, 也即是六根门的律仪 在 [ 杂阿含. 二七九经 ] 里佛说 : 云何六根善调伏 善关闭 善守护 善执持 善修习, 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多闻圣弟子眼见色, 不取色相, 不取随形好, 任其眼根之所趣向, 常住律仪, 世间贪 忧 恶不善法不漏其心, 能生律仪 善护眼根, 耳 鼻 舌 身 意根, 亦复如是 13. 柔和语是指适当的时候说, 说实话, 说话友善和蔼, 以及说对人有利益的话, 并且说话富有爱心 14. 佛言若左肩担父, 右肩担母, 爬上须弥山, 乃至皮破血流, 磨损骨头乃至骨髓, 犹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在 [ 善生经 ] 里佛说父母为六方之东方, 并对善生说 : 善生! 夫为人子, 当以五事敬顺父母 云何为五? 一者供奉能使无乏 二者凡有所为, 先白父母 三者父母所为, 恭顺不逆 四者父母正令 ( 正当的使唤 ), 不敢违背 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15. 在 [ 善生经 ] 里佛说妻妇为六方之西方, 并对善生说 : 夫之敬妻亦有五事 : 云何为五? 一者相待以礼 二者威严不媟 三者衣食随时 四者庄严以时 五者委付家内... 妻亦以五事恭敬于夫 云何为五? 一者先起 二者后坐 三者和言 四者敬顺 五者先意承旨 ( 随顺丈夫的指示 ) 善生! 是为夫之于妻敬待, 如是则彼方安隐, 无有忧畏 5

6 16. 正命是不贩卖人口, 不卖毐药, 不卖武器, 不贩卖麻醉物 ( 烟 酒之类 ), 及不饲养牲畜和贩卖肉 这五种属于邪命或邪生 计 17. 布施是六度与十波罗蜜之一, 也是六随念之一, 布施是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施与他人, 它的相是舍弃, 作用是在执行时能消除对施物的执着, 在成就时是能获得财富, 它的现起是不执着, 心从执着中解放, 它的近因是有可施物 布施有物施, 法施和无畏施三种 物施即财施, 无畏施是对生命与财物的保护 布施时要有三种清净思, 即施前快乐, 施时心清楚与清净, 施后欢喜 受施者也要具有三种清净思, 即无贪或修持离贪, 无瞋或修持离瞋, 无痴或修持离痴 这样清净的布施的福报是无量的 见 [ 三宝经 ] 注 修十善业, 见注 见注 8 犯这十善即十恶 这是两件吉祥事, Arati, 停止造恶和 Virati, 避免造恶 20. 麻醉物指烟 酒 摈榔之类和迷幻药等 在 [ 善生经 ] 里佛对善生说 : 六损财业者 : 一者耽湎于酒 ; 二者博戏 ; 三者放荡 ; 四者迷于伎乐 ; 五者恶友相得 ; 六者懈堕 是为六损财业... 善生! 当知饮酒有六失 : 一者失财 ; 二者生病 ; 三者斗诤 ; 四者恶名流布 ; 五者恚怒暴生 ; 六者智慧日损 21. 北传 [ 法句经 ] 里第 356 偈指出 : 虽多积珍宝, 嵩高至于天, 如是满世间, 不如见道迹 又第 29 偈指出 : 非务勿学, 是务宜行, 已知可念, 则漏得灭 又第 38 偈指出 : 若人寿百岁, 邪学志不善, 不如生一日, 精进受正法 又第 174 偈指出 : 6

7 莫贪莫好诤, 亦莫嗜欲乐, 思心不放逸, 可以获大安 又第 453 偈指出 : 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虽素少闻, 身依法行, 守道不忌, 可谓奉法 又第 470 偈指出 : 生死非常苦, 能观见为慧, 欲离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唯有精勤者能得道 22. 对佛法僧三宝与父母师长的恭敬态度 23. 当法师解释佛法时 舍利弗未遇佛前曾经请教过马胜比丘, 而他仅以四句偈开示于舍利弗, 舍利弗因而证三果, 于是他终身事马胜为师, 若他知道必往见师, 并以头朝师的方向而睡, 以示对开导师的恭敬 24. 一般人以为见到僧人是不吉祥事, 这是因为他们为邪见所覆, 除非是见道者, 一个人若不信三宝, 不知苦, 和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者, 不信因果者, 皆无从见道, 见道后方能修道, 这是修行的道路 25. 善于调服自己的六个根门, 不受六尘的诱惑 26. 梵行指佛法的修持, 守持禁戒, 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酒, 也即是行圣道, 即八正道 :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勤 正念 正定 27. 四圣谛即苦谛 集谛 灭谛 道谛 28. 涅盘, 意为熄灭或寂灭 巴利文 Nibbana, 梵文 Nirvana; Ni 是指停止, 意为停止造业, 不再因贪瞋痴的三毒而造业 因此佛说贪瞋痴的熄灭就是涅盘 体证涅盘的境界, 佛说只是苦 7

8 存在, 但无受苦者 ; 只有业, 但无造业者 ; 有涅盘, 但无人进入 ; 有道, 但无人行 见 [ 三宝经 ] 解释 29. 世间八法 (Attha loka-dhamma); 苦 乐 得 失 称 讥 毁 誉 世人都追逐乐 得 称 誉 ; 而排斥苦 失 讥 毁 唯独训练有素的修行人依赖舍心方才不受这八法的影响 30. 指阿罗汉的境界 ; 无忧苦 (Asokam); 无热恼 (Virajam), 不受三毒侵恼 ; 安稳 (Khemam), 不再有欲漏 (kama), 有漏 (bhava), 邪见漏 (ditthi), 无明漏 (Avijja), 而得漏尽 31. 这是指依上述三十八种吉祥事修习 32. 佛在将成正觉前, 魔王还来骚扰 这些魔称为四魔 : 即死魔 大自在天魔 ( 魔王 ) 烦恼魔 和五阴魔 前两者是外魔; 后二者是内魔, 都是我们内心不认识真相所生的烦恼和对五蕴的愚痴执着所带来的 解释 : [ 吉祥经 ] 是收在 [ 小部 ] 的 [ 小诵经 ] 里, 共有佛向一位 天神所宣示的十一偈 佛宣示的吉祥事共有三十八事 :(1) 不亲近愚人 (Asevana ca balanam);(2) 应亲近智者 (Panditanam ca savana);(3) 敬礼有德者 (Puja ca pujaniyanam);(4) 家居择善 8

9 处 (Patirupa desa vasoca);(5) 往昔修善业 (Pubbe ca katapuññata);(6) 决心行正道 (Atta samma panidhi ca);(7) 广学 (Bahu saccanca);(8) 善工巧 (Bahu sippanca);(9) 戒学具律仪 (Vinayo ca susikkhito);(10) 真实柔和语 (Subhasita ca ya vacca);(11) 孝顺于父母 (Mata pitu upatthanam);(12) 护养妻与子 (Putta darassa sangaho);(13) 正命维生计 (Anakula ca kammanta);(14) 布施 (Danam);(15) 修十善 (Dhammacariya);(16) 扶助诸亲族 (Natakanan ca sangaho);(17) 不作诸罪业 (Anavajjani kammani);(18) 禁造诸恶 (Arati papa);(19) 绝造诸恶 (Wirati papa);(20) 不染麻醉物 (Majjapana ca saññamo);(21) 精勤修善法 (Appamado cadhammesu);(22) 恭敬 (Garavo ca);(23) 谦逊 (Nivato ca);(24) 知足 (Santutthi ca);(25) 常感恩 (kataññuta);(26) 适时听闻法 (Kalena dhamma savanam);(27) 忍辱 (Khanti ca);(28) 易受教 (Sovacassata);(29) 诣沙门僧伽 (Samananam ca dasanam);(30) 请教于佛法 (Kalena dhamma sakaccha);(31) 善御 (Tapo ca);(32) 修梵行 (Brahmacariya ca);(33) 彻了四圣谛 (Ariya saccana dasanam);(34) 亲证悟涅盘 (Nibbana sacchikiriya ca);(35) 虽接触世法, 清静无忧恼 (Putthassa lokadhammehi cittam yassa na kampati);(36) 安稳离垢染 (Asokam);(37) 能胜诸怨敌 (Viriyam);(38) 随处皆安乐 (Khemam) 这三十八事, 属的环境的有 :(1) 不亲近愚人 ;(4) 家居择善处 ;(7) 广学 ;(8) 善工巧 ;(11) 孝顺于父母 ;(12) 护养妻与子 ;(13) 正命维生计 ;(14) 布施 ;(16) 扶助诸亲族 ;(37) 能胜诸怨敌 ;(38) 随处皆安乐 9

10 世人愚昧, 就如 [ 百喻经 ] 十八喻里所载的 [ 就楼磨刀喻 ] 一样 : 昔有一人, 贫穷困苦为王作事, 日月经久, 身体羸瘦 王见怜愍, 赐一死驼, 贫人得已即便剥皮, 嫌刀钝故求石欲磨, 乃于楼上得一磨石, 磨刀令利来下而剥, 如是数数往来磨刀, 后转劳苦, 惮不能数上 悬驼上楼就石磨刀, 深为众人之所嗤笑 犹如愚人毁破禁戒, 多取钱财以用修福望得生天 如悬驼上楼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花了许多精力, 费时耗神, 反而所得甚少, 把磨刀石放在楼上, 甚至要吊起骆驼上楼剥皮 世人就像这愚人一样, 不信三宝, 不知修善, 广作恶业, 祭祀求鬼神, 用不义之财修福, 希望生天, 作了许多愚痴行为, 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结果死后仍不免去到恶道 故此佛告诫说 : 不亲近愚人, 应亲近智者, 敬礼有德者, 此为最吉祥 这是属的环境的, 与自身的善根的条件 属于自身过去世所带来的善根的有 :(3) 敬礼有德者 ;(5) 往昔修善业 在 [ 南传法句经 ]84 偈里有如下的故事 : 昙弥夫妇住在舍卫城, 昙弥因为宿世波罗蜜的关系, 决定出家, 但他妻子怀了孕, 因此要求他等孩子生了才出家, 孩子生后, 他妻子又要求等孩子大了才出家, 昙弥不理, 就径自出家了, 不久就证了阿罗汉果 几年后, 他回来探望妻儿并向他们说法, 他儿子也出家了并证得阿罗汉果, 后来他妻子想丈夫儿子皆已出家, 她也最好出家修行, 她也决定出家, 并证得阿罗汉果 这是过去世所带来的善根与今世的努力所致, 修行人因为往昔行善的因缘, 得以因其善根继续修行 10

11 佛在 [ 善生经 ] 里对善生说 : 掷博群饮酒, 共伺他淫女, 翫习 ( 玩习 ) 卑鄙行, 如月向于晦 ( 下半月 ), 行恶能受恶, 与恶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 终始无所获 所以家居择善处以避恶友 中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居於善处的重要性 所以 家居择善处, 往昔修善业, 决心行正道, 此为最吉祥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 (Suddhodana) 年老时, 佛陀知道他时日不多, 因此回到迦毗罗卫国 (Kapilavastu), 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光, 并为他开示佛法, 使净饭王在死前证得阿罗汉果 又佛母摩耶皇后在皇子出世后七日死了, 生在仞利天为男天神, 佛也特地上仞利天三个月 ( 人间三个月只是仞利天的不足四分钟, 仞利天一日是人间一百年 ) 为他说法 这才是最孝顺的行为 佛陀做菩萨时, 曾为优填王, 与皇后 ( 耶输陀罗的前世 ) 恩爱非常, 他们许愿, 若一个先死, 必须回来告诉另一个他的生处, 优填王死后, 生为帝释天主, 他回来教皇后持戒及布施, 过清净道德的生活, 后来皇后就出家住在皇宫的精舍里静修, 她死后, 生到仞利天, 与帝释天主重聚 在 [ 善生经 ] 里佛告诫善生说 : 善生! 夫为人子, 当以五事敬顺父母 云何为五? 一者供奉能使无乏 二者凡有所为, 先白父母 三者父母所为, 恭顺不逆 四者父母正令 ( 正当的使唤 ), 不敢违背 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所以 孝順于父母, 护养妻与子, 正命维生计, 此为最吉祥 布施的功德在 [ 南传法句经 ] 有如下的偈 : 久处于异乡, 远处安归来, 亲族与好友, 欢喜来相迎 行善亦如是, 今世往后世, 善业如亲友, 欢喜来相迎 ( 偈 ) 这 11

12 是说佛时波罗奈 (Varanasi) 的一位富翁难提的故事, 他生前因为听了佛陀开示布施精舍给修行比丘的功德, 因而在仙人堕处布施了一间精舍给佛陀, 仞利天人也同时预备了一间华丽的屋子给他 有一回目犍连去了仞利天, 见到仞利天人为难提预备的华丽的屋子, 他以此请示佛, 佛就对他说了这两偈的故事 在 [ 南传法句经 ]303 偈有一则故事 : 已证三果的质多罗以满载一车的食物和其它物品供养佛陀和众比丘, 而鲜花像天雨般洒在他身上, 他一连几天都作供养, 天神又天天把他的车装满供品, 阿难知道后问佛是不是因为质多罗要供养佛陀才如此, 佛说质多罗信心坚定, 又慷慨好施, 无论去到那里都具足七圣财 ( 信 戒 惭 愧 闻法 布施 智慧 ) 与荣耀 因此佛说 : 布施修十善, 扶助诸亲族, 不作诸罪业, 此为最吉祥 属於自身培育修行的有 :(2) 应亲近智者 ;(6) 决心行正道 ;(9) 戒学具律仪 ;(10) 真实柔和语 ;(15) 修十善 ;(17) 不作诸罪业 ;(18) 禁造诸恶 ;(19) 绝造诸恶 ;(20) 不染麻醉物 ;(21) 精勤修善法 ;(22) 恭敬 ;(23) 谦逊 ;(24) 知足 ;(25) 常感恩 ;(26) 适时听闻法 ;(27) 忍辱 ;(28) 易受教 ;(29) 诣沙门僧伽 ;(30) 请教于佛法 ;(31) 善御 ;(32) 修梵行 ;(33) 彻了四圣谛 ;(34) 亲证悟涅盘 ;(35) 虽接触世法, 清静无忧恼 ;(36) 安稳离垢染 从这三方面来考虑一个人的修行, 环境很重要, 自身过去世所带来的善根虽有帮助, 但最重要是今世努力修行, 佛提到的有二十五件 这里边戒学有十四项, 定学有三项, 慧学有三项, 可见戒学的重要性 佛也曾说过他涅盘后, 后世修行人应以戒为师, 在 [ 长部 ][ 大般涅盘经 ] 里佛说 : 阿难! 我为汝 12

13 等所立的法与律, 在我灭度后应为汝等之导师 只要戒法能继续的传承下去, 就会有证果的修行人 在 [ 长阿含经 ] 仞利天品里佛指出 : 世人为非法行, 邪见颠倒, 作十恶业, 如是人辈, 若百若千, 乃有一神护耳 比如群牛群羊, 若百若千, 一人守牧, 彼亦如是 若有人修行善法,( 正 ) 见正信行, 具十善业, 如是一人, 有百千神护 比如国王, 国王大臣, 有百千人卫护一人, 彼亦如是 世人皆欲天神保佑, 只要天天皈依, 就有数十天神守护 ; 若再守戒行十善业, 就能得百千天神护佑 ; 这不是最吉祥的事吗? 在 [ 南传法句经 ] 70 偈里有一个故事 : 阎浮车修苦行, 白天一脚独立, 张开大口, 并骗人他永不睡觉和以空气为食, 晚上他则睡在地上, 并去吃粪 佛陀以天眼观察知道他能证果, 就去找他, 阎浮车指着他住的山洞给佛陀过夜, 当夜诸天神来向佛顶礼问讯, 阎浮车次日问明真相, 很是钦佩佛, 并说他苦行五十五年都没天神找过他, 佛因此指出他的虚伪, 并开示佛法, 阎浮车听完就证了阿罗汉果, 并加入僧团 因此 广学 ( 佛法 ) 善工巧, 戒学具律仪, 真实柔和语, 此为最吉祥 修行最重要的条件是应亲近智者, 诣沙门僧伽, 适时听闻法, 请教于佛法, 和易受教这几项 因为佛说的修行次序是 (1) 亲近善士,(2) 听闻佛法,(3) 如理思惟,(4) 法次法向 这是极罗辑性的指示 因此汉译的 [ 吉祥经 ] 里指出 : 欲求吉祥福, 当信敬于佛, 欲求吉祥福, 当闻法句义. 欲求吉祥福, 当供养众僧, 戒具清净者, 是为最吉祥 就是皈依三宝的意思, 这是最吉祥的事 13

14 在众多的善法里, 唯有一法能使人到达解脱境, 那就是精勤不放逸, 世人凡夫俗子, 成天为俗务所累, 心系于众多人事及维生之计, 以及浪费时日于电视娱乐, 饮酒赌博寻食, 听歌跳午, 一天天的过去, 人渐渐的老去, 不知死之将至 实在是可悲! 在 [ 南传法句经 ] 里 30 偈 : 帝释 (Sakka, 三十三天主 做人时叫摩伽婆 Maghavā, 为他人谋福利, 死后为天主 ) 不放逸, 故为诸天主, 精进为人赞, 放逸受人诃 记载了仞利天主前生所作善行 : 即奉养父母, 尊敬长者, 言语和蔼, 不背后说人闲活, 慷慨大方, 说真实话, 不发脾气 因而死后生为天主 因此佛说 : 禁绝造诸恶, 不染麻醉物, 精勤修善法, 此为最吉祥 佛在 [ 善生经 ] 里对善生说 : 善生! 当知饮酒有六失 : 一者失财, 二者生病, 三者斗诤, 四者恶名流布, 五者恚怒暴生, 六者智慧日损 善生! 若彼长者, 长者子饮酒不已, 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因此染上饮酒及用麻醉物的恶习是衰损的, 不是吉祥事 在 [ 南传法句经 ] 偈里有一个故事 : 纪得原是波斯匿 (Pasenadi) 王的父王摩诃憍萨罗 (Mahakosala) 王的国师, 摩诃憍萨罗王死后, 他出家成为苦行者, 他和他的弟子为了怖畏苦, 皈依山峦, 树林和林莽, 以及诸神庙堂 佛知道他的波罗蜜成熟, 先派了大目犍连去向他说法, 大目犍连以神通力降伏了恶龙, 令他信服, 然后佛陀到后, 向他开示说 : 若人皈依佛, 皈依法与僧, 依于正知见, 得见四真谛, 苦谛苦集谛, 苦灭 14

15 谛道谛, 灭苦八正道, 导至苦寂灭 纪得与众弟子听完就证果了, 并加入比丘僧团 最吉祥 因此 恭敬与谦逊, 知足常感恩, 适时听闻法, 此为 在 [ 南传法句经 ] 142 偈里有一个故事 : 波斯匿王的大臣善达迪平定了边地的叛乱后, 国王赐他一名漂亮的舞女, 善达迪于是纵情欢乐, 有一天他去河里沐浴时遇到佛陀, 并向佛陀敬礼, 佛陀微笑以对, 当天舞女跳完舞倒地猝死, 善达迪受了刺激, 去拜见佛陀, 听闻佛陀的开示, 善达迪听完就证了阿罗汉果, 不久就入灭了 因此 忍辱易受教, 诣沙门僧伽, 请教于佛法, 此为最吉祥 在 [ 南传法句经 ]147 偈有如下的偈 : 观此粉饰身, 疮 ( 九疮:双目 双耳 双鼻孔 口及大小便孔 ) 肉与骨聚, 身病心妄想, 无常不久存 它的故事是关于一个比丘暗恋王舍城 (Rajagaha) 的一位漂亮的妓女施蕊玛, 有一天施蕊玛因病死了, 佛陀要求频婆娑罗 (Bimbisara) 王三天不要埋葬她, 第四天佛陀带了众多比丘去看施蕊玛, 这时她的尸体已肿胀生虫, 国王宣布谁肯出一千铢的可与她过一夜, 但没人出价, 最后免费送都没人要, 那会暗恋她的年轻比丘也明白了真相 在 [ 南传法句经 ]240 偈有一则故事 : 提沙是舍卫城的一位比丘, 他很执着于他所获得的好袈娑, 但第二日他就死了, 由于他对袈娑的执着他转世为一只虫, 并住在袈娑的布折里, 其它的比丘处理他的好袈娑时, 这只虫在袈娑里来回跑动, 愤怒不安, 佛陀担心它会生到更坏的恶道去, 因此吩咐比丘们延迟七日才处理他的好袈娑, 七日后这只虫死了, 并生到善道去 这故事说明不善调御自己的可悲的例子 15

16 因此佛言 : 善御修梵行, 彻了四圣谛, 亲证悟涅 盘, 此为最吉祥 在 [ 南传法句经 ]7-8 偈里有一则故事 : 摩诃迦罗 (Mahakala) 和弟弟朱拉迦罗 (Cullakala) 都是生意人, 某一次他到听到佛陀说法后就双双出家了, 摩诃迦罗在墓地精进观修证得阿罗汉果, 弟弟朱拉迦罗则仍未放下感官的欲乐, 后来佛陀游行到靠近他们的家处, 朱拉迦罗的妻妾前来邀请佛陀及众比丘去应供, 朱拉迦罗就回去安排座位等事, 他的妻妾趁机说服他还俗, 供养完后, 他们又要求让摩诃迦罗留下, 众比丘都担心摩诃迦罗也会还俗, 但佛陀说他不会, 摩诃迦罗的妻妾逼他还俗, 并锁上门, 但摩诃迦罗以神通升上空中而去, 妻妾众懊悔不已 佛于是说了二偈 : 若人逐欲乐, 不摄护根门, 饮食不节量, 懈怠不精进, 必为魔 (māra 五阴魔, 业行魔, 死魔, 烦恼魔, 天魔 这里指烦恼 ) 所制, 如风倒弱树 若观身不净 ( 三十二身分观, 墓墟观 ), 摄护诸根门, 饮食知节量, 正信 ( 对三宝的信心 ) 勤精进, 魔不能摧毁, 如风难摇石 因此 虽接触世法, 清静无忧恼, 安稳离垢染, 此为最吉祥 在 [ 南传法句经 ]296 偈有一则故事 : 王舍城的一个砍柴工人与小儿子上山砍柴, 但因为在吃饭时他的牛走失了, 他留小儿子看柴, 然后去找牛, 他在城里找到牛, 但天晚城门关了, 留下小儿子在山上, 当晚两个魔鬼来吓唬小孩子, 但他却诵出 南无佛陀耶! 魔鬼不敢动他, 其中一个留下来保护他, 另一个去频婆娑罗王的王宫去拿盘和食物给他吃, 小孩吃饱就睡了, 次日王宫的仆人发现盘和食物不见了, 最后找到小孩, 并把他带来见国王, 国王找到小孩的父亲并带他们来见佛 16

17 国王问是不是忆念佛才使小孩免于险难, 佛说任何一个人对六根门修正念的, 都能使他免于险难 因此佛言 : 人天如是修, 能胜诸怨敌, 随处皆安乐, 此为最吉祥 汉译 [ 法句经 ] 第三十九章列有共 19 偈的 [ 吉祥经 ], 由吴天竺沙门维只难等译 ; 以下录以参考 : 佛尊过诸天, 如来常现义, 有梵志道士, 来问何吉祥? 于是佛愍伤, 为说真有要, 已信乐正法, 是为最吉祥. 若不从天人, 希望求侥幸, 亦不祷祠神, 是为最吉祥. 友贤择善居, 常先为福德, 敕身从真正, 是为最吉祥. 去恶从就善, 避酒知自节, 不淫于女色, 是为最吉祥. 多闻如戒行, 法律精进学, 修已无所争, 是为最吉祥. 居孝事父母, 治家养妻子, 不为空之行, 是为最吉祥. 不慢不自大, 知足念反复, 以时诵习经, 是为最吉祥. 所闻常以忍, 乐欲见沙门, 每讲辄听受, 是为最吉祥. 持斋修梵行, 常欲见贤圣, 依附明智者, 是为最吉祥. 以信有道德, 正意向无疑, 欲脱三恶道, 是为最吉祥. 等心行布施, 奉诸得道者, 亦敬诸天人, 是为最吉祥. 常欲离贪欲, 愚痴瞋恚意, 能习诚道见, 是为最吉祥. 若以弃非务, 能勤修道用, 常事于可事, 是为最吉祥. 一切为天下, 建立大慈意, 修仁安众生, 是为最吉祥. 欲求吉祥福, 当信敬于佛, 欲求吉祥福, 当闻法句义. 欲求吉祥福, 当供养众僧, 戒具清净者, 是为最吉祥. 智者居世间, 常习吉祥行, 自致成慧见, 是为最吉祥. 梵志闻佛教, 心中大欢喜, 即前礼佛足, 归命佛法众. 17

18 汉译的 [ 吉祥经 ] 前面十偈与南传的 [ 吉祥经 ] 大致相当, 后面九偈则大不相同, 除了第十二偈首句有提到 等心行布施, 其它都不同, 这可能误诵误传所致 不过汉传的 [ 吉祥经 ] 意义也有独特之处, 它强调敬信三宝及持戒修梵行 法增比丘注于马来西亚吡叻州高乌镇祥云山崇圣寺寮房, 佛历二五四九年九月十五日 願众生安乐 欢迎翻印, 请先联络作者 请勿删改 dhammavaro@hotmail.com 中华南传上座部佛友协会 学习佛法 皈依三宝 佛陀中道 修习佛法 学习南传佛法 18

家居擇善處 [7], 往昔修善業 [8], 決心行正道 [9], 此爲最吉祥 廣學 [10] 善工巧 [11], 戒學具律儀 [12], 真實柔和語 [13], 此爲最吉祥 孝順于父母 [14], 護養妻 [15] 與子, 正命 [16] 維生計, 此爲最吉祥 布施 [17] 修十善 [18], 扶

家居擇善處 [7], 往昔修善業 [8], 決心行正道 [9], 此爲最吉祥 廣學 [10] 善工巧 [11], 戒學具律儀 [12], 真實柔和語 [13], 此爲最吉祥 孝順于父母 [14], 護養妻 [15] 與子, 正命 [16] 維生計, 此爲最吉祥 布施 [17] 修十善 [18], 扶 吉祥經 (Mangala Sutta) 及注釋 ( 南傳大藏經 小部 小誦經, 法增 2005 年譯及注釋 )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 [1] 祗樹給孤獨園 [2], 于深夜時, 有一金光四射天神, 莅臨佛所, 遍照祗園, 行近佛前, 頂禮佛足, 立于一邊, 以偈而問佛 [3]: 諸天與世人, 企求諸善德, 思維吉祥 [4] 義, 祈佛爲示知 : 爾時佛慈愍, 天神與人衆, 開示勝吉祥, 以偈而答曰

More information

MAHA MANGALA SUTTA

MAHA MANGALA SUTTA MAHĀ MANGALA SUTTA Great Blessings Discouse 大吉祥经 Evam Me Sutam : EkamSamayam 嘿汪美书当嘿刚沙麻阳 Thus have I heard : one time 如是我闻 : 一时 Bhagavā Sāvatthiyam Viharati 巴咖哇沙哇提央 the Exalted One was dwelling near Savatthi

More information

科目编号:02

科目编号:02 科目编号 :04 31.08.2014 马来西亚佛学考试委员会主办第四十一届马来西亚佛学考试 ( 二零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 ) 初级 ( 1 ½ 小时 ) 请仔细阅读下列各细则 (1) 与考生必须严格遵守监考员的命令 (2) 考试进行中, 不得交谈, 或做任何有作弊嫌疑的举动 (3) 未得监考员的通知以前, 不得翻阅试题 (4) 七十五题全部作答,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5) 答案请填写在分发的纸上 (6)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佛学基础 顾问 : 仁虚法师审委 : 王翰缘 林琬绯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 弘法部 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佛学基础 顾问 : 仁虚法师审委 : 王翰缘 林琬绯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 弘法部 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佛陀是人间的觉者 明白了人生的真相 证悟了宇宙最高的真理 本着伟大的慈悲精神向众生弘扬佛法 希望众生都能从佛法中找到解除痛苦的方法 走向光明快乐的大道 佛学 佛学基础 顾问 : 仁虚法师审委 : 王翰缘 林琬绯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 弘法部 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5F1A4FBA473A6DBA662C149AE76BB50B0A8AFAAB944A440AC78A67BA976C149BEC7ABE4B751AABAB56FAE6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5F1A4FBA473A6DBA662C149AE76BB50B0A8AFAAB944A440AC78A67BA976C149BEC7ABE4B751AABAB56FAE692E646F63> 伏 牛 山 自 在 禪 師 與 馬 祖 道 一 洪 州 宗 禪 學 思 想 的 發 展 台 灣 高 苑 科 技 大 學 黃 連 忠 撰 目 錄 一 前 言 二 從 六 祖 惠 能 到 洪 州 宗 伏 牛 山 自 在 禪 師 的 傳 承 法 系 南 宗 禪 傳 法 世 系 的 六 祖 與 七 祖 之 爭 宗 密 對 洪 州 宗 禪 史 與 禪 法 的 判 釋 與 批 評 伏 牛 山 自 在 禪 師 的

More information

1 3 6 10 14 16 22 28 30, 32 35 42 46 52 62 65 68 74 81 85 89 96 101 104 110 114 122 123 127 132 135 138 144 148 151 155 157 159 160 162 164 167 175 177 183 187 189 192 194 197 200 202 204 206 208 210 213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佛法的修习, 入流分为四个层次 : 即亲近善知识,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及法次法向 一个人若欲修行, 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个层次思惟清楚, 以免事倍功微, 或是毫无成绩 1. 亲近善知识 佛无尽及卓越的美德, 独自无师自证, 断除一切烦恼缠结, 意识完全净化, 无有任何污垢, 值得人天的崇敬 他完全

佛法的修习, 入流分为四个层次 : 即亲近善知识, 听闻佛法, 如理思惟, 及法次法向 一个人若欲修行, 最重要的是把这四个层次思惟清楚, 以免事倍功微, 或是毫无成绩 1. 亲近善知识 佛无尽及卓越的美德, 独自无师自证, 断除一切烦恼缠结, 意识完全净化, 无有任何污垢, 值得人天的崇敬 他完全 学佛的次第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认识苦 我们虽然遭受到苦, 但是我们却不会因此而认识苦, 所以在应用佛法时犹如隔靴抓痒, 对学佛者来说将很困难, 不能相应 就好比一个通晓经济学的未必会作生意一样 因为有了色身, 以及执著外在的色相 ; 所以才有各种的色相的事情生起 ; 产生种种的缠系 ; 错误的认为这些色身及色相是我或我所拥有的 如此的生起执著于苦或乐的感受, 并且混淤的把五蕴的色,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其比伦, 实尔达摩 [11] 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 修定念相继, 净念无间断 [12],( 可证殊胜果 ), 实尔达摩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 [13] 者, 贤者所称赞, 佛陀之弟子, 施彼得大果 [14], 唯诸僧伽中, 具足如

其比伦, 实尔达摩 [11] 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 修定念相继, 净念无间断 [12],( 可证殊胜果 ), 实尔达摩中, 具足如斯宝, 由此真谛故, 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 [13] 者, 贤者所称赞, 佛陀之弟子, 施彼得大果 [14], 唯诸僧伽中, 具足如 三宝经 [1] (Ratana Sutta) ([ 宝经 ]-[ 小诵经 ]-[ 小部 ]-[ 南传大藏经 ]) 译者不详, 法增比丘 1999 年润饰及 2005 年注释 ) 天空或地上, 众生 [2] 来聚集, 愿众生安乐, 汝等应谛听, 如来 [3] 所说法,( 千万劫难遇 ) 天地诸神祗, 汝等应谛听, 人民日与夜, 献奉诸供品 [4], 应慈爱彼等, 精进施佑护 于此处他界, 或于诸天上

More information

1859 1930 1885 27 1887 1890 1930 H 20 30 20 80 2004 12 5 H J RACHE 第二天傍晚 我们在客厅里谈论这件事 B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大事记.doc

Microsoft Word - 大事记.doc 大 事 记 目 录 前 言...3 1945 年...4 1946 年...4 1947 年...9 1948 年...11 1949 年...14 1950 年...18 1951 年...21 1952 年...24 1953 年...26 1954 年...28 1955 年...32 1956 年...34 1957 年...37 1958 年...40 1959 年...43 1960 年...47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13 ( ) ( (2012 ) ( ( 16 ( ( ( ( 292 ( ( (1

( ) ( ( ( ( , ) 13 ( ) ( (2012 ) ( ( 16 ( ( ( ( 292 ( ( (1 ( 155 1 ( 2014 11 2 ( 2005 29 3 ( 2012 13 4 ( 2014 12 5 ( 2014 9 6 ( 2014 9 7 ( 2014 1431 8 ( ( 2003 4 2003 54 9 ( 2008 7 ( 2013 1890 3 ( ) ( 10 2004 16 ( 2000 2433 ( 11 2014 5 12 (1990 2 20, 1990 11 )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福报与功德

福报与功德 福报与功德礼敬世尊, 应供, 等正觉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世人日日求福, 而福却不至, 人但断却众恶, 福报自然临门 若再增上修慈, 慈悲於一切如母众生, 福报倍增, 功德无量, 众恶缘转减或消除, 邪魔远离, 事事如意 行善自得福报, 但会用的完 持戒修定观照自得功德, 越积越多, 乃至圆满解脱 福报指善业 (kusala) 的功德 (puñña) 所带來的善果报,

More information

2. 禁 止 母 乳 代 用 品 之 促 銷 活 動, 以 及 不 得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認 證 說 明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並 在 婦 產 科 門 診 兒 科 門 診 產

2. 禁 止 母 乳 代 用 品 之 促 銷 活 動, 以 及 不 得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認 證 說 明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並 在 婦 產 科 門 診 兒 科 門 診 產 104 年 母 嬰 親 善 醫 療 院 所 認 證 基 準 及 評 分 說 明 ( 調 整 對 照 表 ) 認 證 說 明 措 施 一 : 明 訂 及 公 告 明 確 的 支 持 哺 餵 母 乳 政 策 (8 分 ) ( 一 ) 醫 療 院 所 成 立 母 嬰 親 善 推 動 委 員 會, 由 副 院 長 級 以 上 人 員 擔 任 主 任 委 員, 並 定 期 召 開 會 議, 評 估 醫 療 院

More information

014315 市 立 永 平 高 中 無 填 報 無 填 報 (02)22319670 014322 市 立 樹 林 高 中 已 填 報 已 填 報 (02)86852011 014326 市 立 明 德 高 中 已 填 報 (02)26723302 014332 市 立 秀 峰 高 中 已 填 報

014315 市 立 永 平 高 中 無 填 報 無 填 報 (02)22319670 014322 市 立 樹 林 高 中 已 填 報 已 填 報 (02)86852011 014326 市 立 明 德 高 中 已 填 報 (02)26723302 014332 市 立 秀 峰 高 中 已 填 報 加 總 - 人 數 每 位 填 報 人 只 能 填 一 種 學 制 欄 標 籤 列 標 籤 高 級 中 學 進 修 學 校 010301 國 立 華 僑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無 填 報 已 填 報 (02)29684131 011301 私 立 淡 江 高 中 無 填 報 已 填 報 (02)26203850 011302 私 立 康 橋 高 中 已 填 報 (02)22166000 011306

More information

《聖道行跡》

《聖道行跡》 圣道行迹 法增尊者 (Bhikkhu Dhammavaro) 目录 一. 礼赞佛陀 3 二. 如理思惟 4 三. 皈依三宝 8 四. 布施, 持戒 10 布施的果报 10 五戒的传授 14 五戒分析 16 五戒的持守 18 五戒的违犯 22 犯戒的对治 25 持戒的功德 30 五. 禅定 32 经行法 32 经行法四阶 34 经行法的观照 35 静坐的方法 41 六. 观照 44 我们对身体的错误看法

More information

香港社會的特徵1b

香港社會的特徵1b ( ) -- 1 2 3 4 / / 5 1975 35 2002 314 2001 802 1975 10 1995 5 28 7 52% 6 / / 14% 7 1997 2001 1997 57% 2001 46% 1997 81% 2001 72% 1989-1990 177 2001-2002 3,736 10 20 30 1985 8 / 1998 4% 1993 27% 2001 1993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第 课 悉达多太子的诞生 7 第 课 悉达多太子的童年 11 第 课 悉达多太子的青年时期 15 第 课 四种景象 ➊ 衰老 ➋ 病痛 19 第 课 四种景象 ➌ 死亡 ➍ 出家 25 第 课 太子出家 30 第 课 追求真理 六年的苦行 37 第 课 追求真理 魔罗的诱惑 42 第 课 证悟

目录 第 课 悉达多太子的诞生 7 第 课 悉达多太子的童年 11 第 课 悉达多太子的青年时期 15 第 课 四种景象 ➊ 衰老 ➋ 病痛 19 第 课 四种景象 ➌ 死亡 ➍ 出家 25 第 课 太子出家 30 第 课 追求真理 六年的苦行 37 第 课 追求真理 魔罗的诱惑 42 第 课 证悟 佛陀传记 佛学课本 在佛学知识中学佛义理在日常生活中行佛所行 目录 第 课 悉达多太子的诞生 7 第 课 悉达多太子的童年 11 第 课 悉达多太子的青年时期 15 第 课 四种景象 ➊ 衰老 ➋ 病痛 19 第 课 四种景象 ➌ 死亡 ➍ 出家 25 第 课 太子出家 30 第 课 追求真理 六年的苦行 37 第 课 追求真理 魔罗的诱惑 42 第 课 证悟真理 菩提伽耶 46 第 课 缘起人生

More information

无上的布施

无上的布施 无上的布施 缅甸毛淡棉帕 有两种布施 : 一 带来圆满果报的布施 ; 二 不带来任何果报的布施 你喜欢那一种呢? 请回答 在此讲座中, 我想说明佛陀对其弟子 (savaka) 在实行布施时的期望 你的期望与佛陀的期望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让我们看 布施分别经 DakkhinavibhavgaSutta 中的例子: 一时, 佛陀住在释迦国 (Sakyancountry) 迦毗罗卫城 (Kapilavatthu)

More information

录1 目目录 代序 我读 的启示 1 译者序 4 作者介绍 6 导读 8 佛陀家谱 31 原始佛教时期的印度地图 32 第一品双品 33 一 瞎眼的阿罗汉 二 何必妄想 三 报复的苦行者 四 累劫以来的仇恨 五 憍赏弥争论不休的比丘们 六

录1 目目录 代序 我读 的启示 1 译者序 4 作者介绍 6 导读 8 佛陀家谱 31 原始佛教时期的印度地图 32 第一品双品 33 一 瞎眼的阿罗汉 二 何必妄想 三 报复的苦行者 四 累劫以来的仇恨 五 憍赏弥争论不休的比丘们 六 法句经故事达摩难陀集长老 编著弘化佛教入门小丛书(第九辑)周金言 译 录1 目目录 代序 我读 的启示 1 译者序 4 作者介绍 6 导读 8 佛陀家谱 31 原始佛教时期的印度地图 32 第一品双品 33 一 瞎眼的阿罗汉... 33 二 何必妄想... 34 三 报复的苦行者... 36 四 累劫以来的仇恨... 37 五 憍赏弥争论不休的比丘们... 38 六 摩诃迦罗比丘和小迦罗比丘的命运...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4 8 3+1 8 1 15 15 8 1 2 8 1 2 " = " = " = " = " = " = 形容样貌 那个哥哥长得就像卡通 片里的大英雄一样高大 从台上望下去 观众 席就像一片皑皑白雪 写作技巧 照应式 评价式 疑问式 俗语式 助人为乐 照应式 这就是助人为乐 评价式 经过这件事后 我明白了助人为 乐这个道理 疑问式 帮助人原来是件 快乐的事 不是 吗 俗语式

More information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四十二讲 [ 下士道 - 深信业果 18] ( 分别业的轻重 3)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我们继续说明 为什么业特别重大 的原因 第二个, 是 所依门 的缘故 依它所依的内容, 而有轻重的差别 第一个所依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是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还是你是没有善巧智慧的修行人 所谓 善巧 的意思, 就是你虽然造恶业, 但是你可以不堕恶趣, 这个很好噢! 那不善巧的修行人呢, 虽然造很小的恶业,

More information

数字中海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数字中海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Sea level China Overseas 1 1 11 1 1 1 1 数字中海 CONTENT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Features China Overseas China Overseas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敬信三宝

敬信三宝 1 第一章敬信三宝 礼敬于世尊, 应供, 等正觉 ( 三次 ) 信 信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 大智度论 里说道 : 佛法大海, 信为能入 就是说这个 佛经里曾记载许多在家众, 在听完佛陀的说法后, 生起净信, 于是就礼拜佛足, 而自称从今日始归依三宝 :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 并请佛听许他们成为清信男 ( 优婆塞 U p a s a k a ) 和清信女 ( 优婆夷 U p a s i k a ),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骨头的故事

骨头的故事 头 1 图 206 33 7 12 5 5 4 12 2 54 10 200-400 3 500 图 类 图 图 动 节 4 5 图 发 图 节 180 Youtube 180 [1] 7 2 7 6 9 270 6 图 树懒 块颈 13-25 14 17 25 7 图 扭头 头鹰 鹅 8 图 红 为 关节 绿 为 关节 9 图 类 10 图 类 11 图 盘 动 类 图 阴 犸 艺 你可能会以为图

More information

每一部經的開端,都一定有六個內容,稱為「六成就」

每一部經的開端,都一定有六個內容,稱為「六成就」 大智度论第二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六成就之 1 ( 卷一 ~ 二 ) 每一部经的开端, 都一定有六个内容, 称为 六成就 一 信成就 如是 表示自己的印顺信受 二 闻成就 我闻 我 ( 阿难 ) 自己是这样听到的 三 时成就 一时 说法的时间 四 主成就 佛 说法的人 五 处成就 在耆阇崛山等 说法的地方 六 众成就 与大比丘众等 当时共同听闻的大众 为什么要具备这六件事呢? 1 为了证明此经并不是捏造的

More information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德 大智度论第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六成就之 2 ( 卷二 ~ 三 ) 四 主成就 ( 说法的人 ) 佛有十个名号 : 1 婆伽婆 2 如来 3 阿罗汉 4 正徧知 5 明行足 6 善逝 7 世间解 8 无上士 9 调御丈夫 10 天人师 五 处成就 ( 说法的地方 ) 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各位法师!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还在六成就的部分 前面已经介绍过 如是我闻 一时 这三个成就,

More information

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 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应 ( 供 ), 等正觉! 前二路者, 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 三不善法 贪, 恚, 害觉 其右路者, 谓三善觉 ; 出

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 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应 ( 供 ), 等正觉! 前二路者, 谓众生狐疑 左路者, 三不善法 贪, 恚, 害觉 其右路者, 谓三善觉 ; 出 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 证悟初果的方法 法增比丘 学佛的人要知道, 佛说我们就像病人, 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 医师有很多, 佛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 好的医师诊断病人, 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 马虎不得, 要找到正确的病因, 是季节变化? 是风寒? 是吃错食物? 是疲劳损身? 或外因伤害等等 然后问病人的一些生活的资料, 才能开正确的药剂给病人服用 ; 是要针炙? 要发汗? 要泻? 要吐? 或服药?

More information

序 顯如法師 (1949.6~1998.11.) 俗名江宏裕 出生於台 灣 嘉義市 父親是中醫師 他生性好讀書 謹言慎行 孤 僻 孝順 法師在高中畢業後不久 即禮當時台北 慧日講堂住持 印海法師(今駐錫美國 加州 洛杉磯 法印寺)為師出家 退役後 考上政治大學哲學系 因不滿所學課程 遂輟學 1979

序 顯如法師 (1949.6~1998.11.) 俗名江宏裕 出生於台 灣 嘉義市 父親是中醫師 他生性好讀書 謹言慎行 孤 僻 孝順 法師在高中畢業後不久 即禮當時台北 慧日講堂住持 印海法師(今駐錫美國 加州 洛杉磯 法印寺)為師出家 退役後 考上政治大學哲學系 因不滿所學課程 遂輟學 1979 顯 如 法 師 文 集 顯 如 法 師 與 明 法 比 丘 相 知 甚 深, 是 別 具 慧 眼 的 佛 門 龍 象, 可 惜 英 年 早 逝 讀 了 法 師 的 文 集, 有 破 迷 起 悟, 破 邪 顯 正 的 欣 喜, 也 非 常 佩 服 法 師 在 學 問 上 所 下 的 功 夫 想 要 一 窺 根 本 佛 法 的 讀 者, 此 書 是 不 可 或 缺 的 好 書 1 序 顯如法師 (1949.6~1998.11.)

More information

APPROACH THE BUDDHA TELLING YOU THE TRUE BUDDHA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佛陀 佛陀与佛法 ( 上 ) 那兰陀著学愚译 主 办 :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广化寺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鸦儿胡同 31 号广化寺邮编 :100009 网址 :www.bjfj.net 联系电话 :010-64005081 编委主任 : 怡学编委成员 : 怡学 胡雪峰 圣凯 温金玉

More information

深信法宝, 如是念法住 ; 此法为佛善解, 自觉, 实时效应, 可寻思, 导引涅盘, 智者自明 [ 清净道论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 亦宜独居静处禅思 : 法是世尊 ( 一 ) 善说,( 二 ) 自见,( 三 ) 无时的,( 四 ) 来见的,( 五 ) 引导的,( 六 ) 智者各自证知的, 这样

深信法宝, 如是念法住 ; 此法为佛善解, 自觉, 实时效应, 可寻思, 导引涅盘, 智者自明 [ 清净道论 ]: 希望修习法随念的人, 亦宜独居静处禅思 : 法是世尊 ( 一 ) 善说,( 二 ) 自见,( 三 ) 无时的,( 四 ) 来见的,( 五 ) 引导的,( 六 ) 智者各自证知的, 这样 法的真义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 大典尊经 ], 六 ) 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 是现见 即时 来见 诱导,

More information

Access to the Breath

Access to the Breath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 asambuddhassa 禮敬 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 大念處經析解 在這次禪修營當中 我要為大家詳細地解說 大念處 經 這部經是佛陀住在 俱盧國 Kuru 的 劍磨瑟曇城 Kammasadhamma 時所開示的 據說 在劍磨瑟曇城 裡沒有適合世尊居住的處所 但在城外則有一處水源充 足 風景宜人的大樹林 世尊就住在那個樹林裡 並且以

More information

《阿含经故事选》

《阿含经故事选》 阿含经故事选 ( 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 庄春江 阿含经故事选 庄春江编着 1.1 版 目次 : 序 ( 吕胜强 ) / 自序第一篇佛 --------------------------------------------------------------------------------------------------- 7 001. 怎样才是真正的赞叹佛陀? 002. 佛陀的修学历程

More information

苦 这五蕴就是苦的种子, 它所带来的味只是苦 在 弥兰王问经 第三品第四经中, 龙军为国王解答行的生起时说 : 大王有眼与色即有眼识, 有眼识即有眼触, 有眼触即有受, 有受即有爱, 有爱即有取, 有取即有 ( 业 ) 有, 有 ( 业 ) 有即有生, 有生即有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 如是为此全

苦 这五蕴就是苦的种子, 它所带来的味只是苦 在 弥兰王问经 第三品第四经中, 龙军为国王解答行的生起时说 : 大王有眼与色即有眼识, 有眼识即有眼触, 有眼触即有受, 有受即有爱, 有爱即有取, 有取即有 ( 业 ) 有, 有 ( 业 ) 有即有生, 有生即有老 死 愁 悲 苦 忧 恼 如是为此全 如何认识苦? 法增比丘 苦的认知 世间实在苦, 凡夫当乐处, 三宝实无价, 世人尽不知 在佛经里佛常把不知苦, 不懂生死的道理, 不知因果业报, 又不信三宝的人称作愚痴无闻凡夫 这些迷失的有情众生因为对上述的道理不能如实知道, 又不求取圣道, 灭寂诸行而清净解脱, 所以对圣道 该求的不求 因为见解根本错误的关系, 为诸苦所逼恼时, 不但不知断恶修善, 积集来世福德资粮, 卻反而纵欲, 乐于追逐世间八法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译者序和前言 第一章 太子出家

目录 译者序和前言 第一章 太子出家 觉悟之路 The Buddha and His Teachings (2009 年 9 月 30 日文字重新校对 ) 斯里兰卡 那烂陀长老 (Narada Mahathera)/ 著 学愚法师 / 译 1 目录 译者序和前言 ----------------------------------------------------------------------------------------

More information

南传法句经新译 ( 附北传法句经法救撰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法增比丘译 (Dhammavaro Bhikkhu) 第四版 南传法句经新译 ( 附北传法句经法救撰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 译者 : 法增比丘手机 :+61488684021 出版者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洲佛宝寺 Publisher: Buddharatana Monastery of Australia Inc. 572, Lot

More information

觉悟之路

觉悟之路 觉悟之路 The Buddha and His Teachings 斯里兰卡 Sri Lanka 那烂陀长老 (Narada Mahathera)/ 著 学愚法师 / 译 译者序和前言 ---------------------------------------------------------------------------------------- 3 第一章太子出家 ----------------------------------------------------------------------------------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黄 茂 曾瑞炎 年抗日战争爆发 日军企图摧毁中国教育事业 对高等教育机关狂轰乱炸 使中国高等教育蒙受了巨大损失 为保存中国教育实力 国民政府教育部作出内迁的决策 据此 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也对医学高校的内迁作了规划 并以这次内迁为契机 对西南 西北及华中地区的医学教育加以了重视 随着国府的迁都重庆 四川成为了抗战后方重地 为此 有不少高校迁往了四川 其中医学高校就有 所 这些医学高校在四川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医学教育事业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TablesDivision_Chinois

TablesDivision_Chinois Exemple Tables de division Chinois http://www.memrise.com/ 除以 chúyǐ divisé par (diviser par) 等于 děngyú égale (être égal à) 八除以四等于二 bā chúyǐ sì děngyú èr 8 divisé par 4 égale 2 Table de division par 1 一除以一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7

未命名-7 贾平凹的 后院 生活 Jia PingAo De Houyuan Shenghuo 空手进去又空手出来 这时 门铃响了 志平也是按平凹指令 以最快速度过来 他不是从家里来的 他过来时也没有给平凹带吃的 平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给陈景民打了个电话 不一会儿 门铃又响 平凹让武梅去开门 还说 陈景民送来了吃食 客气点儿 的 可是 让来时送点吃食 人家给咱送吃的 平凹和武梅分而食之 第二天 平凹就带着他的贺礼

More information

序 言 這 本 小 冊 子 內 容 取 自 於 在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yuttadhammo) 上 的 六 部 影 片 系 列 最 初 的 目 的 是 要 在 洛 杉 磯 州 政 府 拘 留 中 心 使 用, 因 為 在 那 裡 無 法 藉 由 影 片

序 言 這 本 小 冊 子 內 容 取 自 於 在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yuttadhammo) 上 的 六 部 影 片 系 列 最 初 的 目 的 是 要 在 洛 杉 磯 州 政 府 拘 留 中 心 使 用, 因 為 在 那 裡 無 法 藉 由 影 片 如 何 禪 修 : 迎 向 平 和 的 初 學 者 手 冊 比 丘 Yuttadhammo 序 言 這 本 小 冊 子 內 容 取 自 於 在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yuttadhammo) 上 的 六 部 影 片 系 列 最 初 的 目 的 是 要 在 洛 杉 磯 州 政 府 拘 留 中 心 使 用, 因 為 在 那 裡 無 法 藉 由 影 片 來 傳 遞

More information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佛言 : 善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香赞炉香乍热,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一日, 王子乘坐七宝轮车, 从东门出游, 看见一老人, 伛偻曲背, 手扶竹杖, 举步艰难, 有如蚁行 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 心生忧郁 又一日, 他从南门出游, 见一病人, 面色痿黄, 形容枯槁, 气喘呻吟, 痛苦万状 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 心自忧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 见一死者, 直挺僵卧

一日, 王子乘坐七宝轮车, 从东门出游, 看见一老人, 伛偻曲背, 手扶竹杖, 举步艰难, 有如蚁行 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 心生忧郁 又一日, 他从南门出游, 见一病人, 面色痿黄, 形容枯槁, 气喘呻吟, 痛苦万状 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 心自忧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 见一死者, 直挺僵卧 第一章走进佛教 2500 多年前的一个凌晨, 明星现于天上, 在一棵菩提树下, 有人忽然发出了一声赞叹 : 奇哉! 奇哉! 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这个人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自这天以后, 释迦牟尼就四处传播他在菩提树下静悟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缘起本心等道理 释迦牟尼, 姓乔达摩, 名悉达多 ( 公元前 566 年 ~ 公元前 486 年 ) 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 ( 今尼泊尔境内 )

More information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内观基础》2006年校译版+ 1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2 内观基础 2006 年校译版 + 马哈希尊者著 目录一 英译序 / 茅塔诺二 简介三 止与观四 五蕴五 智慧与解脱六 正确的方法七 心八 为何和何时九 缘起十 执取如何生起十一 即刻观照十二 不断的修习十三 事物的分解十四 无常十五 重新发现十六 最终的安宁十七 进步十八 圣道十九 总结二十 年青的织工二一 适合根性的修法二二 布萨天女二三 圣谛二四

More information

如是言 : 我欲诣某城, 某村, 某聚落, 当示我路 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 语言 : 士夫, 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 舍左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如是言 : 我欲诣某城, 某村, 某聚落, 当示我路 时, 知路者即示彼路, 语言 : 士夫, 从此道去, 前见二道, 舍左从右前行 ; 复有坑涧渠流, 复当舍左从右 ; 复有丛林, 复当舍左从右 ; 汝当如是渐渐前行, 得至某城 佛告低舍 : 其譬如是, 不知路者, 譬愚痴凡夫 其知路者, 譬如来 礼敬世尊, 阿罗汉, 正自觉者 证悟初果的方法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二零零三年 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成果 学佛的人要知道, 佛说我们就像病人, 既然病了那就要看医生, 医师有很多, 佛是所有医师中最好最精明的 好的医师诊断病人, 他会很仔细的观察病人, 马虎不得, 要找到正确的病因, 是季节变化? 是风寒? 是吃错食物? 是疲劳损身? 或外因伤害等等 然后问病人的一些生活的资料,

More information

6 8 12 16 18 42 74 100 128 164 220 241 242 7 10 14 16 18 42 74 100 128 164 220 241 242 22 23 1873 1908~1909 1904 1900 1915 1905 1908 1904-1905 1907 1898-1899 1910 1915~1926 1923 / 1924 1949

More information

Venerable Dhammavaro 釋法增

Venerable Dhammavaro 釋法增 破除概念的方法 礼敬世尊, 应供, 等正觉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什么是概念 (pabbatti)?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我们所遇到的无非是两种法 (Dhamma), 第一个是色法 (rupa); 从天空到山河大地, 以及在这地上的一切, 动的和不动的, 见的到与见不到的, 和我们色身的色蕴, 过去, 现在, 未来, 内, 外, 粗, 细, 美, 丑, 远, 近的种种色法,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 一 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1.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 2. 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 3. 因皈依而有种种法门的施设 4. 皈依三宝是佛法的根本二 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1. 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2. 念死无常 3. 念三恶道苦 4. 深信惟有三宝能救度三 认识三宝 1. 何为三宝 2. 三宝的种类 3. 内在三宝与外在三宝四 如何皈依 1. 生起皈依之心 2. 依法传授皈依 3. 菩提信物

More information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者相 ; 无法相, 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 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2016 186 2016 9 13 1 2 3 3 9 12 12 13 14 17 17 30 38 46 53 58 63 63 65 67 71 2016 63 2016 6 3 331 1.4 3.5% 0.6 1707 167 40 23 37 31 28 41 130 2011 91.2% 4 2015 95.2% 56 7.5 66 3 1 1 2011 2015 2015 56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Microsoft Word - 藏传净土法2.doc 藏 传 土 法 目 录 四 二...294 四 三...316 四 四...336 二 四... 1 四 五...359 二 五... 17 四 六...382 二 六... 34 思 考 题...405 二 七... 50 二 八... 65 二 九... 80 三... 96 目 目 三 一...111 录 录 三 二... 126 三 三... 143 三 四... 158 三 五... 173

More information

佛陀的启示

佛陀的启示 佛陀的启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 罗睺罗 化普乐 (Dr. Ven. Walpola Rahula, 907- ) 著 顾法严译 慧炬出版社版权所有 佛陀传略...2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4 第二章 四圣谛...23 第三章 第二圣谛 : 集谛 苦之生起...38 第四章 第三圣谛 : 灭谛 苦的止息...45 第五章 第四圣谛 : 道谛...56 第六章 无我论...63

More information

福 建 福 州 市 长 乐 市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产 品 小 家 电 产 品 长 乐 市 吴 航 洪 鸣 家 用 电 器 维 修 店 长 乐 市 西 洋 北 路 69 号 0591-28805221 0591-350200 福 建 福 州 市 平 潭 县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福 建 福 州 市 长 乐 市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产 品 小 家 电 产 品 长 乐 市 吴 航 洪 鸣 家 用 电 器 维 修 店 长 乐 市 西 洋 北 路 69 号 0591-28805221 0591-350200 福 建 福 州 市 平 潭 县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市 / 县 可 服 务 产 品 服 务 中 心 名 称 服 务 中 心 地 址 联 系 电 话 传 真 邮 政 编 码 安 徽 安 庆 市 大 观 电 视 机 影 音 及 配 件 产 品 小 家 电 产 品 安 庆 市 仁 和 家 用 电 器 维 修 部 安 庆 市 德 宽 路 109 号 0556-5515163 0556-5515163 246004 安 徽 安 庆 市 潜 山 县 小 家 电

More information

百业经白话文

百业经白话文 百 业 经 白 话 文 法 王 晋 美 彭 措 金 刚 上 师 传 讲 堪 布 索 达 吉 译 梵 文 : 嘎 玛 夏 嘎 达 (Karma Xia Gatha) 藏 文 : 勒 呷 巴 汉 文 : 百 业 经 译 序 百 业 经 是 我 等 大 师 释 迦 牟 尼 佛 宣 说 因 果 不 虚 的 一 部 甚 深 经 典 共 有 一 百 多 个 公 案, 涉 及 到 比 丘 比 丘 尼 沙 弥 沙

More information

(定)苏泊尔招股说明书04.7 .27.doc

(定)苏泊尔招股说明书04.7 .27.doc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17 1 18 1 19 1 110 1 111 1 112 1 113 1 114 1 115 1 116 4 100% 2001 2003 2003 2002 2001 40YA1-70 104672 23041 0 11359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Peter Brook, The Open Door, (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1995), pp.49. 127 128 129 1994 2004 829 130 131 图 12 2004 132 图 13 九鲤洞的扶乩手为大爷伯开光和命名 第三 戏台上的服装和道具的清净 由陈善德长者清净目连戏表演使用的 所有道具和服装 重要的道具包括地狱门

More information

prayer2015slides

prayer2015slides Cultivation Vandanâ Homage Namô Tassa Bhagavatô Arahatô Sammâ- Sambuddhassa (3x) Homage to the Triple Gems Homage to Him, the Blessed One, the Exalted One, the Fully Enlightened One. Ti-Sarana The Three

More information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Way to the end of suffering 八圣道 灭除烦恼之路 菩提长老 (Bhikkhu Bodhi) 释见芊林娟蒂朱怡康译 资料来源 : 香光庄严杂志 编辑 : 觉悟之路网站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Way to the end of suffering 八圣道 灭除烦恼之路 菩提长老 (Bhikkhu Bodhi) 释见芊林娟蒂朱怡康译 资料来源 : 香光庄严杂志 编辑 : 觉悟之路网站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Way to the end of suffering 八圣道 灭除烦恼之路 菩提长老 (Bhikkhu Bodhi) 释见芊林娟蒂朱怡康译 资料来源 : 香光庄严杂志 编辑 : 觉悟之路网站 八圣道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 目录 ) 1 菩提长老 (Bhikkhu Bodhi) 简介 ----------------------------------------

More information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各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三十八讲 [ 下士道 - 深信业果 14] ( 十恶业 - 邪见 2 十业道与轮回的关系 1)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各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说离邪见, 才有真实的智慧 有一种智慧, 不是真实的智慧, 也许是世间的聪明才智, 也许是一些邪知邪见, 像其它的宗教, 或者是我们所谓的外道, 他们也有所谓的言论, 也有他们理论的基础, 或者有他们自己的见解, 他们也觉得那个是智慧,

More information

廁所維護保養手冊

廁所維護保養手冊 公 廁 管 理 與 清 潔 維 護 講 義 台 灣 衛 浴 文 化 協 會 台 北 市 大 安 區 基 隆 路 四 段 43 號 建 築 系 電 話 :2737-6244 傳 真 :2737-6721 吳 明 修 台 灣 衛 浴 文 化 協 會 創 會 理 事 長 鄭 政 利 台 灣 衛 浴 文 化 協 會 名 譽 理 事 長 沈 英 標 台 灣 衛 浴 文 化 協 會 現 任 理 事 長 何 昆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编注 : 部分巴利专有名词采用新音译 沙马内拉 : 巴利语 sàmanera 的音译 是指于世尊正法 律中出家 受持十戒之男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 saràmaneraka 音译为 沙弥 室罗摩拏洛迦 等 比库 : 巴利语 bhikkhu 的音译, 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 ;

编注 : 部分巴利专有名词采用新音译 沙马内拉 : 巴利语 sàmanera 的音译 是指于世尊正法 律中出家 受持十戒之男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 saràmaneraka 音译为 沙弥 室罗摩拏洛迦 等 比库 : 巴利语 bhikkhu 的音译, 指称巴利语传承的佛世比库僧众及南传上座部比库僧众 ; 法句经故事集 法句经故事集 马来西亚达摩难陀长老著周金言译 据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报道 : 达摩难陀长老出生于 1919 年 3 月 18 日, 家乡在锡兰南部 他在马达拉的基宁村一间学校受正规教育 由于文化的影响, 年幼时, 他便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有位出了家的舅父, 成为他的精神导师 他的母亲是个非常开通及虔诚的佛教徒, 虽然长老是个长子, 但, 母亲却鼓励他出家 母亲还说 : 如果你结婚,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Microsoft Word - 圓覺經23_SC.doc 圆觉经第廿三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三十七助道品的第四品类, 是 五根 为什么称为 根 呢? 因为这五法, 就像植物的根一样, 植物都是先有种子发芽, 发芽之后, 如果根还没有生的话, 这个芽也很容易会烂坏掉 就是用这个来比喻, 前面虽然修四念处观, 能够使善芽萌发, 但是根还没有生, 因为根还没有生, 因此所萌的善芽也容易烂坏, 所以必须修习现在说的五法, 使善根生, 这就是为什么称为 根 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 点亮心灯 Be a Lamp Upon Yourself 涂炳忠 译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电话 : (65) 6849 5342 电邮 : publication@kmspks.org 网址 : www.kmspks.org

More information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电话 : (65) 电邮 : Be a Lamp Upon Yourself 涂炳忠 译 点亮心灯 出版 : 光明山普觉禅寺弘法部普觉出版社地址 : Kong Meng San Phor Kark See Monastery 88 Bright Hill Road, Singapore 574117 电话 : (65) 6849 5342 电邮 : publication@kmspks.org 网址 : www.kmspks.or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8.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ShiChanBoLuoMi_28.doc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28) 八念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台北新店二 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好, 我们今天练习八念, 什么叫念呢? 念就是明记不忘, 忆念保持 就是说它时时都在你的心里, 都没有忘失过, 明记不忘 我们常常说你对一件事情念念不忘, 这个就是念的意思 而且是明记, 很明白的记忆, 很清楚的放在心里面, 然后念念不忘, 这样忆念保持, 叫做念 我们要先知道这个念的内容, 我们练习的时候就知道要怎么用功,

More information

佛陀法语 佛经文选 每日一则 原著 达弥卡法师 S. Dhammika 译者 赖南锦 出版 新加坡佛教曼荼罗学会 567A Balestier Road, Singapore 329884 印刷 Superskill Graphics Pte Ltd Blk 1001 Jalan Bukit Mer

佛陀法语 佛经文选 每日一则 原著 达弥卡法师 S. Dhammika 译者 赖南锦 出版 新加坡佛教曼荼罗学会 567A Balestier Road, Singapore 329884 印刷 Superskill Graphics Pte Ltd Blk 1001 Jalan Bukit Mer 佛陀法语 佛经文选 每日一则 译自 2011 年版的 Words of The Buddha 达弥卡法师著 赖南锦译 新加坡佛教曼荼罗学会出版 佛陀法语 佛经文选 每日一则 原著 达弥卡法师 S. Dhammika 译者 赖南锦 出版 新加坡佛教曼荼罗学会 567A Balestier Road, Singapore 329884 印刷 Superskill Graphics Pte Ltd Blk

More information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 圣严法师 提要 戒律是为了净化人类的身心而设, 是为了净化人间的社会而设 是以人间的善良风俗人情及合理的国家规章法令, 为佛陀制戒的参考基础, 加以佛法的正知正见作引导, 便成了有小有大 能略能广 可浅可深, 可以适应任何时空环境的生活准则 当你认识了戒律的功能, 明白了佛陀制戒的用心, 你便不会拘泥于枝末小节, 应著重于人类之身 心 语言三种行为的净化 : 清净 精进 俭朴

More information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会变迁的现象, 都不具有永远存在的能力 我们身心的现象, 色受想行识五蕴, 都是不停在生灭的 色蕴的身体长大, 衰老, 死去, 这是不可怀疑的事实, 受想行识等四名蕴也是不停在生灭的, 现在的坏灭了, 就成为过去, 而未來的, 就進入现在, 它也会在不久之后灭去 故此这些现象是坏灭而无常 (anic 归命彼世尊, 应供, 等正觉 对四谛法的三遍知 法增比丘 (Bhikkhu Dhammavaro) 佛说 无慧者无定, 无定者无慧, 具足定与慧, 彼近于涅盘 ( 南传法句经 372 偈 ) 要到达涅盘就须对四谛法三转十二行, 故此佛能适 当的被称为正等正觉者 (samma-sambuddho) 在 杂阿含 464 经 中上座答阿难说 : 尊者阿难! 修习於止, 終成於观 修习观已, 亦成於止 谓圣弟子止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ront cover picture- truth of the messengers _CHI_ ok.doc

Microsoft Word - front cover picture- truth of the messengers _CHI_ ok.doc 佛法问与答 福龙舍利比丘世纪乞士 * 真理的传达超越一切 * 使者之真言 佛法问与答 ( 福龙舍利比丘解答 ) 世纪乞士 和平之心在此要感激所有的善心人士, 无论在精神上或经费上所给于的支持和鼓励, 使到这本著作能圆满完成 愿以此功德, 回向于他们及亲属们, 愿他们福慧增长都能成就涅槃彼岸 愿一切众生都吉祥安乐 真理与正法 佛法问与答 福龙舍利比丘世纪乞士 版权所属 2006 Le Duc Ngo

More information

佛教速解

佛教速解 佛教速解 梁国雄居士译 V1.1_2017/2/3 (Buddhism in 10 Minutes by Somdet Phra Nyanavarodom) ************************************************** 译者前言 1. 泰文 / 英文网站 : 1:Buddhism In 10 Minutes ( 英文 泰文 德文对照 ) ETG01.pdf 2:Buddhism

More information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哉, 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 世尊! 愿乐欲闻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金刚经 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 世尊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 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 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2.doc

Microsoft Word - CDsc_BaShiGuiJuSong_02.doc 八识规矩颂第二讲 ( 前五识颂 2)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讲于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二年三月八日 喇嘛! 法师! 各位师兄! 晚上好! 我们今天介绍第一首偈颂的后面两句, 就是 : 徧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瞋痴 那这两句就是说明前五识它所相应的心所 前五识和哪一些心所相应呢? 在五十一个心所里面, 前五识相应的有三十四个 第一个相应的是 五徧行 五徧行就是作意 触

More information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453A5C65626F6F6B5CB7F0BAA3C6F4BABD5CB7F0BAA3C6F4BABD20C4BFC2BC E342E372E646F63> 目录 作者自序 以佛法之光开显众生的智慧本性 1 第一篇 第一章 明理篇 1 基础佛理 1 什么叫做佛法 /1 从佛法的教育中得到健康与和平 /8 学佛的重要性 /13 什么叫做学佛修行 /21 修行上最根本的问题 /25 是心即佛 /31 苦集灭道 /34 善恶标准与行善断恶的方法 /41 以皈依来转折自己的人生 /51 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 依止上师 /59 第二章 基础修行 66 解脱

More information

上課大綱

上課大綱 大智度论第一讲 最尊贵的净莲上师讲解 上课大纲缘起 佛为什么要讲大般若经? 一 为了广说大乘菩萨行 二 为了让修念佛三昧的菩萨能得到利益 三 佛接受劝请说法, 因此说了甚深的般若波罗蜜 四 为了证明佛是一切智人 五 宣示诸法实相, 以断除一切众生的疑问 六 为了断除邪恶人贡高我慢的心 七 为了让人信受佛法 八 为了使众生欢喜 九 佛是大医王, 采集各种法药给众生服用 十 为了要断除某些人的想法 (

More information

法句经故事集

法句经故事集 法句经故事集 马来西亚达摩难陀长老著 周金言译 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圣典经藏小部 法句经 -- 故事选集 1 2 南传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圣典经藏小部 法句经 -- 故事选集 法句经故事集总目录 作者介绍... 15 法句经故事集正文... 17 1 导读... 17 2 口耳相传的传统... 17 3 佛陀的慈悲... 18 4 伟大的经典... 20 5 佛陀的足迹... 21 6 神话 传奇或言过其实...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4CFB4ABB7F0BDCCBBF9B1BEBDCCD2E52E646F63>

<4D F736F F D20C4CFB4ABB7F0BDCCBBF9B1BEBDCCD2E52E646F63> 法音文库 斯 毗耶达西方之译-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 著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I 目 录 译者的话...1 原 序...3 第一章 佛陀...5 第二章 佛教的观点...15 第三章 佛教的中心思想 ( 四真谛 )...31 第一真谛 苦...35 第四章 第二真谛 集...50 第五章 第三真谛 灭...65 第六章 八正道的三部分...76 第七章 第四真谛 道...87 正见...87 第八章 正思惟...104

More information

Kaiyin《吉祥經》及其注釋

Kaiyin《吉祥經》及其注釋 吉祥經 及其註釋要略 開印 20120926 校訂於紐約 5. Maṅgalamuttamaṃ-suttaṃ 吉祥經 1. Evaṃ me sutaṃ ekaṃ samayaṃ bhagavā sāvatthiyaṃ viharati jetavane anāthapiṇḍikassa ārāme. Atha kho aññatarā devatā abhikkantāya rattiyā abhikkantavaṇṇā

More information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戒 目录 : 推荐序这本书将改变你的生命 ------------------------- 2 推荐序与证悟者的生命相遇 --------------------------- 3 导论灭苦之道 -------------------------------------- 9 ( 作者简传 ) 阿姜查 ---------------------------------- 25 前言关于这颗心 ------------------------------------

More information

佛教 布施 持戒 禅修 通过对众生的慷慨帮助来修持布施 通过遵守五戒 * 来培养品德 通过禅修来证悟智慧 * 五戒 1. 不杀生 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吸毒

佛教 布施 持戒 禅修 通过对众生的慷慨帮助来修持布施 通过遵守五戒 * 来培养品德 通过禅修来证悟智慧 * 五戒 1. 不杀生 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吸毒 佛教 布施 持戒 禅修 通过对众生的慷慨帮助来修持布施 通过遵守五戒 * 来培养品德 通过禅修来证悟智慧 * 五戒 1. 不杀生 2. 3. 4. 5. 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吸毒 封面和平面设计 : Geelyn Lim (Qzee Creations) geelyn@qzeedesign.com www.qzeedesign.com 翻译 : Ng Lay Hoon 斯里兰卡佛学院荣誉学士新加坡商业行政管理学士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7D4CED2CCBDCBF7B5C4C2C3B3CCA3A8BCF2CCE5A3A9D5FDCEC4D3A1CBA2C5C5B0E62DB6A8B8E E646F6378>

<4D F736F F D20D7D4CED2CCBDCBF7B5C4C2C3B3CCA3A8BCF2CCE5A3A9D5FDCEC4D3A1CBA2C5C5B0E62DB6A8B8E E646F6378> 礼敬彼世尊 阿拉汉 正自觉者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ã sambuddhassa 自我探索的旅程 @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雷瓦达比库 Bhikkhu Revata ( 简体版 :2017 年 5 月 ) 免费赠阅 只要不擅自更改或曲解作者之教义, 则无须经过作者之同意而重印本书 Dedicated to all the Sangha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第一章:净土教观学苑的宗旨 0 卷三 佛法修学概要 24 看看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诸位法师慈悲! 陈会长慈悲! 诸位学员, 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面 我们讲到第六段成道相, 那么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 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 那么在这个佛法当中是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分, 一个是相状, 一个是道理, 一个是相, 一个是道 所以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做八相成道 那么我们学习佛陀一生的历史, 我们要掌握两个重点,

More information

002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研 究 实 能 力 强 素 质 高, 适 应 地 方 社 会 发 展 和 经 济 建 设 需 要 的 实 用 技 能 型 人 才, 并 为 此 做 了 大 量 的 改 革 与 实 践 工 作, 成 效 显 著 特 别 值 得 一

002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研 究 实 能 力 强 素 质 高, 适 应 地 方 社 会 发 展 和 经 济 建 设 需 要 的 实 用 技 能 型 人 才, 并 为 此 做 了 大 量 的 改 革 与 实 践 工 作, 成 效 显 著 特 别 值 得 一 序 001 序 云 南 开 办 近 现 代 师 范 教 育 已 逾 百 年 历 史, 尤 其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云 南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教 育 作 为 师 范 教 育 的 特 定 层 次, 开 展 了 卓 有 成 效 的 师 资 培 养 和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工 作, 为 促 进 云 南 边 疆 基 础 教 育 事 业 发 展 提 高 边 疆 各 民 族 科 学 文 化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1 38.7 47 2 3 1 4 14 2 (1996 12 ) 165 2 5 6 3 7 4 8 5 9 10 11 徧 12 13 6 尅 14 15 7 16 8 17 18 宽 19 20 21 22 23 24,,, 9 10 抛 25 26 宽 11 12 13 27 4 2002 10 14 28 2003 10 29 14 2 1996 159-186 15 16 30 1 2

More information

欲的出离与修断

欲的出离与修断 欲的出离与修断 法增比丘 攀缘四识住 贪欲的生起, 乃是因为五根接触五尘时, 心识对可爱之境产生的贪着 这在 杂阿含 七五二经里佛说: 佛告迦摩: 欲谓五欲功德, 何等为五? 谓眼识明色可爱 可意 可念, 长养欲乐, 如是, 耳 鼻 舌 身 识触可爱 可意 可念, 长养欲乐 ; 是名为欲 然彼非欲, 于彼贪著者, 是名为欲 因接触境之后心中所生的思念, 对这思念常去引欲是贪欲, 为何去思念它呢? 这是因为对所触境的爱乐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