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DR ???? ??????????? Rev.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DR ???? ??????????? Rev.doc"

Transcription

1 讀 大乘三系概觀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 ( 印順導師 無諍之辯 p.137 ~ p.149)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1 目次 釋貫藏敬編 引言...2 一三宗立名...2 ( 一 ) 三宗的分別與三宗的了不了義, 是不同件事 ; 應以三宗的本義說三宗的差別...2 ( 二 ) 三宗的立名 沒說 法體, 是說 所宗依的法則, 依此分為 性空 虛妄 真常 三系 從 能攝持的核心, 又稱為 唯名 唯識 唯心...3 ( 三 ) 就算性空是默師所解的 法體, 依導師的三系, 說性空應對虛妄 ; 說唯識應對唯名...3 二空與有...3 ( 一 ) 依 性空 與 唯識, 說明二宗時間觀 假實觀的不同, 是出於推想而不符實際...3 ( 二 ) 特詳 性空唯名 的 空有 真義 任何宗派, 無不事理具明 空有雙彰 性空, 是一切法 可能成立 的法則 ; 一切法的假名 成立, 是依緣而起 性空唯名的唯, 是如實的中道, 不同於哲學唯心 唯物 ( 偏心 偏物 ) 的唯 小結 :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5 ( 三 ) 各宗都說有 說空, 空宗以一切法空為究竟了義, 有宗以為一切法空非了義...5 ( 四 ) 性空唯名與虛妄唯識的現觀正道...6 三名義的商榷...8 ( 一 ) 虛妄唯識系 關於 虛妄 關於 無漏種子依附賴耶妄識...9 ( 二 ) 性空唯名系 關於 唯 關於 不共般若 ( 三 ) 真常唯心系 關於 唯心 關於 真常心...12 結語 案 : 凡 加框 者, 皆為編者所加 1

2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本文 2 引言默如法師對我有關大乘三宗的解說, 引起了研究的熱忱, 寫成 大乘三系概 觀 據說 : 意在補助他的說明, 思想也多分近於印師的 而且歡迎我 作個 率直 率直的批評, 不要客氣 如此為法的友誼, 真摯謙和, 我怎能不率直的表示意見 即使我所說的, 不是默師所能同意的, 也非寫出來不可, 作友誼的商討友誼的商討 友誼的商討 一三宗立名 ( 一 ) 三宗的分別與三宗的了不了義, 是不同件事 ; 應以三宗的本義以三宗的本義說三宗的差別首先想提出來商討的 : 一 三宗的分別 一回事 分別, 是一回事 ; 三宗的了與不了, 又是 特殊思想 我是以性空唯名論為究竟了義的, 但對於三宗的判別, 重在把三宗的特殊思想特殊思想系 要怎樣才能建立生死與涅槃, 掘發出來 ; 從大乘三宗的特點特點上, 建立三宗的名稱 每一宗的特點, 應該是每一宗所能承認能承認的, 並非專依性空者的見解來融通, 或是抉擇 我只是忠實而客觀忠實而客觀的, 敘述大乘三宗的不同 然而默師 忠實而客觀 然而默師是以唯識學者的觀點來解說融會, 不但融會, 而且一再說到 : 真常唯心 論不及性空與唯識, 性空不及唯識 所以, 我是以三宗的本義三宗的本義來說三宗的差別, 默師是以唯識宗義唯識宗義來說三宗 有此一段距離, 難免意見上有些不同 我相信, 默師如離去唯識宗的立場, 意見是會是會更相近的 ( 二 ) 三宗的立名 1. 沒說 法體法體, 是說 所宗依的法則宗依的法則, 依此分為 性空性空 虛妄虛妄 真常真常 三系二 我並沒有說 法體法體 我是說 : 有的以為一切法非空無自性, 不能成立 ; 法體 有的說非虛妄生滅, 即無從說起 ; 有的說非真常不變, 不能成立 成立一切法, 說明一切法, 所依的基本法則基本法則不同 ( 實就是諸法無我, 諸行無常, 涅槃寂滅, 三法印的著重不同三法印 ), 出發點不同出發點, 所以分為三大系 性空, 虛妄, 三法印 出發點 2 案 :1 凡 首行未空二格的段落, 在印順導師的原文中, 皆屬 同一段落 2 印順導師原文, 若為編者所略部分, 以 中略 ( 或 下略 ) 表示 3 文中 上標編號, 為編者所加 4 梵巴字沒引出 5 印順導師原文中, 括號內的數字, 如 (1.001), 是表示原文本有的註腳 2

3 真常 3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2. 從 能攝持的核心能攝持的核心, 又稱為 唯名唯名 唯識唯識 唯心唯心 而此依於性空的, 虛妄 ( 生滅 ) 的, 真常的, 而成立的一切法, 到底是些什麼? 到底以什麼為中心, 可能少少不同 ( 所以真常論也有不唯心的, 虛妄論也有不唯識的 ), 但依三大系的主流主流來說 : 性空者以為唯是假名施設, 虛妄者以為唯是識 主流 所變現的, 真常者以為唯是自心所顯現的 因此, 又稱之為唯名, 唯識, 唯心 ( 三 ) 就算性空是默師所性空是默師所解的 法體法體, 依導師的三系, 說性空應性空應對虛妄 ; 說唯識應對唯名唯名默師所說的 法體, 與我的分判三宗, 根本不同 他總是將性空與唯識相根本不同 根本不同 對, 說什麼 性空法體, 唯識法體, 真常法體 退一步說, 如性空真是默師所意解的 法體, 那麼 那麼要說性空, 便應與虛妄 ( 生 滅 ) 相對 ; 如要說唯識, 便應與唯名相對 今處處以性空與唯識相對論, 這自然不免與我的看法大有距離 大有距離了 二空與有 由於 由於宗依唯識而有的不同解說, 站在唯識立場 ( 不是以三宗來說明三宗 ), 雖大體贊同, 也有多少的出入 現在只是略辨與大乘三宗分判說有關的, 特別是有關性空唯名與虛妄唯識的地方 ( 一 ) 依 性空性空 與 唯識唯識, 說明二宗時間觀 假實觀的不同, 是出於推想而不符實際原作 時空論 部分, 以為性空宗以性空融貫萬法, 所以 不需分別誰是假名有, 誰是自相有 ; 所以 不像唯識的過未無體, 現在實有, 而說三世平等 反之, 唯識是基於認識論的, 所以要主張過未無體, 現在是實 ; 要分別假名有與自相有 3 印順導師 性空學探源,p.20 ~ p.21: 緣起 聖諦的因果法則, 是本來如是, 必然如是, 普遍如是而又確實如是的 ; 釋尊如實不謬的證悟到, 所以讚嘆形容它 是真 是實 是諦 是如 後來的學者, 把形容緣起法則緣起法則的話, 拿去放在具體事實具體事實上, 認為一切具體法是真是實是諦是如 如薩婆多學者的執一切有, 原因就在此 大乘經中很多名辭 涅槃的同義詞, 都脫胎於此, 如法性 法住 法界, 真實 真諦 真如, 非虛妄性 不變異性, 如 般若經 的真如真如十二名 於是有一分學者, 依文執義, 又大談其真常的勝義實有真常的勝義實有了 阿含經裡的緣起 四諦, 都是從因果生滅中的必然法則說的 因為緣起法則的深隱難知, 於是或者在具體 ( 形而下 ) 的事物上, 或者在深隱 ( 形而上 ) 的真實上, 來說明顯示它 ; 但緣起法則, 並不就是具體的事物或形上的真實 後人解釋這 真實諦如, 不注意到認識與對象之統一的緣起法則的必然確實性, 別以為具體事物或真實勝義是真實諦如, 於是問題就多了! 3

4 這一論斷, 我認為值得懷疑 切的關係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值得懷疑 因為這都是佛教的老問題, 與性空及唯識, 並無密 老問題 1 如一切有系與犢子系, 是三世平等的 ; 大眾系與分別說系, 一切有系中的經 部, 是過未無體而現在實有的 2 自相有與假名有, 即是假有與實有的分別, 更是小乘學者小乘學者共同的見解 他們既不說一切法性空, 又何嘗依唯識而成立一切 又何嘗所以, 依 性空 與 唯識, 演繹的說明此二宗時間觀時間觀的不同, 假實觀的不同假實觀, 出於推想而不符實際 時間觀 假實觀 ( 二 ) 特詳 性空唯名性空唯名 的 空有空有 真義 1. 任何宗派, 無不事理具明 空有雙彰原作 法體論 的 空有對辨, 對於事理 意 事理 空有空有的見解, 我也完全不能同 不論那一宗派, 1 都要安立生死與涅槃 如何而有生死? 這應作事相的說明事相的說明 2 如何而能轉生死得涅槃? 這應從事入理, 作理性的體證 也就因此作理性的體證, 大乘學派, 無不事理具明, 空有雙彰 ( 不是空宗有宗 ) 2. 性空, 是一切一切法 可能可能成立成立 的法則 ; 一切法的假名假名 成立成立, 是依緣依緣而起三系中的 性空唯名, 只是抉出一切法的法則法則, 通性 依空無自性成立一切的可能 ; 而成立的一切法, 都是依於緣起依於緣起的假名 4 至於緣起的假名有 依於緣起 依空無自性的法則, 有 4 印順導師 中觀今論 p.195-p.199 : 原則的說, 凡是大乘佛法, 都是談二諦的, 都以二諦為不即不離的 唯識 中觀 天臺 賢首, 都這樣說 如細探各宗安立的言教, 即知各宗或不免偏重 唯識家重在差別 差別, 中略 在安立染淨諸法時, 側重於依他起, 圓成實好像與依他起的現象 界, 毫不相關似的 中略 唯識者雖說依他與圓成不離, 到底使人覺得他的依他與圓成, 僅是不相離而已, 而實是差別的 1 從依他起上遠離遍計執, 即悟圓成實, 依他與圓成可說是 不離的 2 但反轉來, 從圓成實到依他起, 則竟然不能看出有任何關係, 中略 有人批評 它, 這是偏以現象的差別觀, 說明現象與本性 1 如賢首家, 起信論 等, 也主張不即不離 天臺宗義也略近於此 但它實是側重在平等一如無差別的, 故說舉妄即真, 全事即理, 一切現象或虛妄事相皆即是本來寂滅的 反過來, 從真起妄, 全理為事, 以一切為真如的發顯 從本性現起一切現象, 即性起性起法門, 這是唯識學者所不談的 2 禪宗六祖也曾說 : 何期自性能生自性能生萬法 這是說 : 本性與現象, 二者是不可分的, 現象是本性所顯現 所生起的 中略 3 如天臺宗的性具性具法門, 以為十法界, 一一各具十法界 一法界即性具而成為事造時, 餘九界不過隱而未現, 而九界也即不離此一界 這樣, 一法攝於一切法中, 一切法又攝於一法中, 等於在因論與遍因論 賢首家雖說 : 圓融不礙行布, 行布不礙圓融, 其實是偏於相即 有人說 : 這不過偏據理性的無別觀, 而用於二諦關係的說明而已 中略 中觀者的二諦中道觀 : 一 緣起即是性空, 因為諸法空無自性, 所以是緣起法, 要由眾緣而現前, 這與唯識家不同 1 唯識學者不能從圓成空性以指出空性與依他有何關聯, 2 中觀則說無自性與緣起相即相成, 彼此有深切的關係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諸法本性空, 即是現象之可能成為現象的所以 中略 4

5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法, 到底是些什麼? 如來有過詳明的啟示, 古典阿毘達磨也有豐富的闡發 3. 性空唯名的唯, 是如實的中道, 不同於同於哲學唯心哲學唯心 唯物唯物 ( 偏心 偏物偏物 ) 的唯 所以龍樹一再說到 : 1 空無自性, 不是破壞一切, 而是成立一切 2 假名依緣的一切法, 不礙於空, 所以一切皆空而能如實宣說所以, 不會偏此偏彼, 偏心偏物而符 所以中道 性空唯名唯名的唯, 並不同於哲學上唯心哲學上唯心 唯物唯物 4. 小結 :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唯物的唯 不會偏此偏彼 偏心偏物而符 默師把性空看作生化萬有的 法體, 把唯名的唯看作唯心的唯, 這才覺到 性 空依然不便說明生死涅槃的法體, 就把這法體, 還要牽拉到人生上來 其實,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現現成成如實宣說, 有什麼拉扯呢! ( 三 ) 各宗都說都說有 說空說空, 空宗以一切法空為究竟了義, 有宗以為一切法空非一切法空非了義 原文又說 : 我以為空宗從有的方面來說事相, 那又何必是宗歸於空? 應該本此宗旨而立於自崗位上才好, 否則空有混合了 這說得希奇! 假使如此, 唯識宗 有宗, 就不應說空! 唯識家說 : 依遍計所執性, 圓成實性 ( 也有說依三性的 ), 說空無自性, 不生不滅 ; 說十六空 十八空 等, 便應該是空宗了, 應該空有混合了! 我所知道的, 並不如此 凡確信經說一切法勝義皆空為究竟了義一切法勝義皆空為究竟了義的, 是空宗 ; 以為凡說一切法皆空為不了義一切法皆空為不了義的, 或說緣生法不空, 或說真如不空, 是有宗 5 所以, 並非說有就成有宗, 說空便是空宗 大家都說到有, 都說到空, 而並不混合, 空宗與有宗, 還是明顯的有區別 我想, 什麼是空宗, 默師是應該知道的吧! 也許為了強調唯識的 具體, 受到某些謬說的熏染, 如惡取空, 豁達空, 偏於一法不立的空, 所以會無意中有此錯 5 二 諸法是眾因緣相依相待而有的, 差別的現象, 唯有在因緣法因緣法上安立, 決不在性上說 這與自性能生萬法, 一真法界現起一切的思想, 根本不同 中略 三 緣起與性空, 從性空的方面看, 是平等平等的, 種種差別現象不離此平等 ; 雖不離平等, 然差別相宛然不失, 並不因空性平等而諸法也就無差別 同時, 也不因諸法差別而空性也差別 中觀者於性空與緣起的抉擇, 1 與唯識家不同 : 即在 以有空義故, 一切法得成 2 與天臺 賢首不同處 : 即一切為緣起法, 由因緣因緣生, 非由空性空性生起一切或具足一切 印順導師 性空學探源 p.5-p.6: 何為空宗? 何為有宗? 此義極明白而又極難說 扼要的說, 空宗與有宗, 在乎方法論的不同 凡主張 他空 以 此法是空, 餘法不空 為立論原則, 就是主張空者不有 有者不空的, 雖說空而歸結到有, 是有宗 凡主張 自空 以 此法有故, 此法即空 為立論原則, 就是有而即空 空而即有的, 雖說有而歸結到空, 是空宗 5

6 筆! 6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 四 ) 性空唯名唯名與虛妄虛妄唯識的現觀唯識的現觀正道 原作的 目的論, 所說 性空行果, 由無相而無願而空的現觀次第, 也許有此一門, 但非性空大乘的現觀正宗 7 同樣的, 唯識行果, 應以四尋思觀為正 五重唯識觀, 只是唐人的一種解說, 纂集經論而自為條理, 並非唯識現觀的正道 唯識經論, 從來沒有綜合五重唯識 而為修持次第的 這點, 我想默師是會有同感的 8 6 (1) 印順導師 中觀今論 p.211: 佛所以為佛, 即徹見空有的融貫而得其中道, 也即是能見不共聲聞的二諦 (2) 印順導師 中觀論頌講記 p.337-p.338: 唯佛與佛, 乃能究竟諸法實相 實相, 即是如是性, 如是相, 如是因 緣 果報等 ; 這是 法華經 所說的 要知道, 實相即緣起的真相緣起的真相 中略 畢竟空寂, 當然是緣起的實相 然而, 緣起而寂滅, 同時又即緣起而生滅, 緣起法是雙貫二門的 緣起的自性空寂緣起的自性空寂是實相 ; 緣起的生滅宛然, 何嘗不是實相? 否則, 就不免偏墮空邊了 徹底的說, 說緣起法自性畢竟空, 也即是成立諸法的可有, 使眾生改惡修善, 離有漏而向無漏 所以, 這要說實相的因緣生法 中略 因果關涉的不一不異, 即 名 為 實相 中略 緣起實相如此 ; 此與畢竟空性融通無礙 (3) 印順導師 般若經講記 p.4: 從見中道而成佛的圓證實相說 : 從畢竟寂滅中, 徹見一切法的體 用 因 果, 離一切相, 即一切法 如 法華經 說 : 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所謂 : 諸法如是相, 如是性, 如是體, 如是力, 如是作, 如是因, 如是緣, 如是果, 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 所以, 空寂與緣起相, 無不是如實的 但這是非凡愚的亂相 亂識所得, 必須離戲論的虛誑妄取相, 那就非 空無所得 不可 所以, 經論所說的實相, 每側重於如實空性 無性 要見性相要見性相 空有無礙的如實相, 請先透此 都無所得都無所得 一關 迷悟的關鍵所在 7 參見 :(1) 印順導師 佛法是救世之光 法印經略說 p.209 ~ p.220 (2) 印順導師 空之探究 第一章八空為三三昧先導 p.56 ~ p.59;p.65 (3) 印順導師 性空學探源 第二章第三節第二項空 無相 無所有 p.76 ~ p.86 8 關於 四尋思觀 : 印順導師 攝大乘論講記 p.317 ~ p.322: 第五項由何云何而得悟入 由何云何而得悟入? 由聞熏習種類如理作意所攝似法似義有見意言 ; 1 由四尋思由四尋思, 謂由名 義 自性自性 差別假立尋思 ; 2 及由四種如實遍智及由四種如實遍智, 謂由名 事 自性自性 差別假立如實遍智, 如是皆同不可得故 以諸菩薩如是如實為入唯識勤修加行, 即於似文似義意言, 1 推求文名唯是意言推求文名唯是意言, 推求依此文名之義亦唯意言, 推求名義自性差別唯是假立 2 若時證得唯有意言若時證得唯有意言, 爾時證知若名若義, 自性差別皆是假立, 自性差別義相無故, 同不可得 由四尋思及由四種如實遍智, 於此似文似義意言, 便能悟入唯有識性 中略 由何, 是說明悟入的所由 觀智 ; 云何, 是說明觀智怎樣觀察所緣才能悟入 一 由何悟入 : 要悟入唯識理, 須 由聞熏習 的 種類, 就是從聞熏習所生起的 如理作意所攝 的, 顯現 似法似義 的 有見意言 起初聽聞大乘教法, 有了聞熏的種子, 然後生起聞思修慧, 考察思惟經中所詮的法義 這法義, 就是觀心所似現的影像 非由這如理作意的有分別意識, 是不能悟入唯識的 6

7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這如理作意的有見意言, 因所推求所悟解的不同, 分為四尋思 四如實遍智二類 1 四尋思 是 : 名 尋思, 義 尋思, 自性 假立尋思, 差別假立尋思 推求觀察叫尋思 名與義是指諸法的能詮名及所詮義 自性是諸法的自體, 像色聲等 差別是諸法上所具有的種種差別, 像常無常, 可見不可見等 在加行時, 依尋思的觀察慧, 推求這名 義, 及名義的自性 差別, 實無自體可得, 而唯是假立的, 這觀慧就叫做四尋思 2 這尋思慧, 還在推求理解中, 還未達到生起決定智的階段, 所以進一步修 四種如實遍智 名 如實遍智, 事 如實遍智, 自性 假立如實遍智, 差別假立如實遍智 所觀察的, 雖還是名義等四事, 但是尋思以後獲得的四種正確決定的觀智, 所以叫做四如實遍智 由 這四種尋思, 四種如實遍智, 定解名義等是假有實無, 同 是 不可得 的, 才能悟入唯識 二 云何悟入 : 這四尋思四如實智的觀察所緣相, 再作一解說 : 菩薩 為 如實 的悟 入唯識 性, 於是乎精 勤 勇猛地 修 習四尋思 四如實遍智的殊勝 加行 修習加行, 就是在如理作意心中所現的 似文似義 的意言上去推求觀察 名 義 自性 差別四者, 在下面叫做 六相意言, 這只是開合不同 1 怎樣推求呢? 先推求這似 文 的 名 字 : 唯是意言 為性, 不是離識實在的東西, 也沒有親得所詮的作用, 如生死, 涅槃, 煩惱, 菩提的一一名稱, 都不過是識上現起的名言相, 這是名尋思名尋思 佛法中原有名, 名身, 句, 句身, 文, 文身 文是詮自性的名, 詮差別的句的所依, 所以此中只舉文作代表, 其餘的可以例知 再以觀察慧 推求依此 似 文 的 名 下所詮 之義, 亦唯 是 意言 為性, 無有實義 名與義是互相觀待而假立的, 離卻假立的名, 不會有義的覺慧 本是離名無體的, 但在情執的凡夫, 無不隨名言相去推想它的實義 這是義尋思義尋思 再進一步, 以觀察慧 推求 探究依 名義 的 自性差別, 亦 唯是 意識上的 假立 譬如我們發聲相續, 成為一個名字, 集合幾個名字, 成為一句 名能詮表一事一物的自體, 如說無著 句能詮表事物的差別, 如說無著是唯識學者 這能詮自性的名句, 都是在意中所起的名言相, 依名言相而假立的 這是自性假立尋思, 差別假立尋思 2 若 能超過推求的尋思, 那 時 就能 證得唯有意言, 知道虛妄分別的依他起的如幻假有 同 時, 也就能 證知若名若義, 與名義的 自性差別, 皆是假立 的 自性差別, 這一切遍計性顯現的 義相, 都是 無 所有的 同不可得 證知這唯識假有, 似義無實, 就是四如實遍智四如實遍智 論文把這尋思推求, 遍智實證, 又作一總結 : 由四尋思, 及由四如實遍智, 於此似文似義意言, 便能悟入唯有識性 上來重在悟入遍計無義遍計無義 附論 四尋思四如實智的分界線在 : 未證悟以前是四尋思, 證悟以後是四如實智 這裡所說的證悟, 是漸次的悟入, 還不是圓證無相法界, 只證到一分遍計的相無自性, 證到沒有別體能取所取的法界 依一般講 : 在未通達圓成以前是不能通達依他如幻的, 如 密嚴經 說 : 非不見真如, 而能了諸行 所以在依他起上離卻遍計所執性, 由無所得而證悟圓成實, 是根本無分別智, 由此根本智而起後得智, 才能了知依他如幻 然而本論是主張次第悟入三性的 在主張頓悟圓成實性無相法界者, 以為本論的次第悟入, 不過是觀心次第的相似悟, 實在還沒有悟入 總之, 大乘修道的過程中, 確有這麼一個階段, 先悟外境無內心有, 再進一步不但所觀境空, 能觀心亦亡, 這是修唯識觀必經的階段 關於 五重唯識 : 又作五重唯識觀 法相宗以諸法均由觀識轉變而來, 持此觀法, 將唯識體之淺深粗細次第分為五重, 此即五重唯識觀 又見道以前之相似觀有五重層次, 但在見道真觀, 達到第一重之唯識觀時, 即可立證真如 五重唯識觀為窺基所創, 即 :( 一 ) 遣虛存實識, 遣, 即遮遣, 意為否定 在三性中, 遍計所執為虛妄, 體用皆無, 故捨遣之 ; 以依他 圓成為諸法之體相與實性, 以其為真實, 故存留之, 並觀此二性乃唯識之所現, 此為第一重唯識觀 ( 二 ) 捨濫留純識, 在第一重觀之時, 依他之事與圓成之理雖不離識, 但內識中仍有客觀之境界 ( 相分 ) 與主觀之心 ( 見分 自證分 ), 心唯內有, 境亦通外, 為恐相分之內境與心外之境混淆, 無法得到正觀, 故須捨境留心, 此為第二重唯識觀 ( 三 ) 攝末歸本識, 在第二重觀之時, 雖已捨離心境相對之濫境, 然所留之心法仍有 7

8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三名義的商榷 第五章, 著重於三宗名義的商榷 默師的 誠意 是可感的, 但是抱歉得很, 我不能接受他的意見 ( 一 ) 虛妄唯識唯識系 1. 關於 虛妄虛妄 關於 唯識教系 一節, 默師不滿 虛妄 二字, 代以 虛幻 也許覺得 虛妄 二字, 不大冠冕堂皇吧! 這裡, 應該注意一個事實, 我是依成立一切法的基本法則, 著重點, 出發點而說出發點的 我不是零買, 也不敢躉批 9, 我是認清根本立場, 根本出發點, 是振領提綱而表顯其特色的 默師說 : 唯識是就順形法體的偏重點說 ; 唯識是就順形法體而說賴耶為本, 是可以的 ; 要照佛學的真理, 如唯識上說, 一般苦惱的眾生, 總是以賴耶為法 體的 : 我的意見, 恰好就是如此 我說 : 佛陀說法, 總是直從一一有情 一 一人的身心說起, 默師也贊同這一原則 那麼, 唯識學並不從佛說起 ; 從有情的身心有情的身心說起, 作為所依的第八識, 便不能不 是虛妄雜染 ( 有漏 ) 的, 唯識學就是依此虛妄分別識為依而成立生死法, 又依此 而說明如何轉染成淨說明如何轉染成淨的 ( 淨, 就是佛 ) 我不能理解, 這是唯識學的重點所在, 出發點所在, 默師為什麼不願意此 虛妄 二字? 1 默師主張 以第八識為法體 我想, 默師對於唯識, 是很清楚的 第八識在九界有情位, 異熟未空以前, 不管你自相 因相 果相, 10 他是虛妄雜染的 2 識自體 ( 自證分 ) 之本與作用之末 ( 見相二分 ) 的分別, 因末離本則不存在, 故攝末歸於本, 此為第三重唯識觀 ( 四 ) 隱劣顯勝識, 心王和心所之自體, 雖同樣變現見相二分為能緣 所緣, 然心所僅為心王之伴屬, 作用較劣, 故須隱蔽較劣之心所而彰顯較勝之心王 此為第四重唯識觀 ( 五 ) 遣相證性識, 第四重時, 雖已顯存心王, 但心王有事 理之別 ( 事為相用之依他起性, 理為性體之圓成實性 ), 故須遣依他之相用, 證圓成之實性 此為第五重唯識觀 ( 佛光大辭典 ( 二 ) p. 1123) 9 躉ㄉㄨㄣ ˇ 批 : 謂貨物整批售出 同時還忙 講斤頭 做生意, 零買躉批, 一應具全 ( 漢語大詞典 ( 十 ) p.548) 10 印順導師 攝大乘論講記 p.92 ~ p.93: 又若略說, 阿賴耶識用異熟識, 一切種子為其自性, 能攝三界一切自體, 一切趣等 萬有緣起的阿賴耶識, 如果作一簡略的說明, 那麼, 阿賴耶識用異熟識一切種子異熟識一切種子 為它的 自性 自性 一 阿賴耶識中的一期自體熏習成熟, 就是分別愛非愛緣起的變異成熟而生果 賴耶攝持自體熏習, 渾然無別, 稱為異熟識, 就是果相果相 二 這一味相續的異熟賴耶識裡, 攝持一切種子, 為一切法的能生因, 就是因相因相 一切種子 8

9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異熟盡空, 圓成佛果, 第八識是清淨無漏的 染識 ( 第八識 ) 與淨識, 各從不同的自種子生 ; 既不會同時共存 ( 如說染識內有 淨識, 就變成真常唯心了 ), 也沒有一個染淨不變, 漏無漏不變的前後共通法體 那麼, 在作為成立一切法, 成立轉染成淨的所依, 不能不是虛妄雜染的, 決不能 推論出一個抽象的 第八識 為依 關於成立一切法的第八識 賴耶識, 1 不是真常心 ( 如地論 ), 2 便是真妄和合 ( 如起信論 ), 3 再不然便是虛妄雜染 從默師的字裡行間, 對於真心及真妄和合, 並無興趣, 那麼只有虛妄雜染了! 不能因為名稱的不大順眼, 而動搖於妄染真淨之間! 默師說 : 如護法和奘師在, 當面去請問他, 保險他是要允可的 這種論斷, 並無證成力量, 近於戲論 因為, 護法與玄奘, 不是上升兜率, 便是乘願再來, 問就無從問起, 誰能保險允可! 反之, 依據彌勒, 無著, 世親, 護法, 玄奘所傳的唯識經論, 證明得千真萬確 : 依虛妄分別的, 虛妄雜染的第八識, 從此去成立流轉, 又從此成立還淨 也許我的判斷錯誤, 據我的意見, 不外乎嫌 虛妄 二字, 不大堂皇, 所以作不 必要的推論 其實, 虛幻 二字, 在真常唯心論者看來, 並不會體面些 圭峰以為 唯識齊賴耶, 可能受默師的難破 我不是說不是說 唯識齊賴耶, 也不是 判唯識是虛妄, 而是從虛妄雜染識出發而說明一切, 成立一切 所以所以躉批零買的比喻, 與我無關 2. 關於 無漏無漏種子種子依附賴耶妄識依附賴耶妄識 至於無漏種子的依附賴耶妄識, 是彌勒 無著以來一貫的正說 默師說他是 隨轉理門, 僅是自己的解說, 彌勒等唯識學, 沒有異此的如實門, 我想默師是知道的 在眾生位, 無漏種子一直依附賴耶妄識, 從來沒有 無漏 ( 種子 ) 盛就能藏有漏 ( 賴耶識 ) 如果有, 那是默師的創說, 與古義無關 而我只是古說的條理古說的條理, 並無新發明處 依古說古, 還應該如我所說的 等到無漏第八識現前, 決無有漏種 子, 所以在唯識教義中, 沒有有漏種藏在無漏識中, 有漏識藏在無漏種中的道理 如不否認第八識為持種受熏識, 即不能說無漏盛有漏, 有漏藏在無漏中 默師問 : 到了三位無賴耶的那時, 無漏種又以何為依? 據我所知道的唯識教, 此中雖未特別說到自相, 三 其實自相已含在因果二相中 1 A 因果從它的作用變化自相從它的渾然一體渾然一體上說 異熟識一切種子的阿賴耶識, 它能遍 攝三界, 一切趣等 2 的 一切自體 自體, A 如果隨用分別, 那就是一期的名色攝歸唯識, 那就是依賴耶所攝的一期自體熏習為本而顯現的即識為體的十八界 隨用分別名色 ; B 如果攝歸唯即識為體的十八界了 9 作用變化上說, B

10 三位無賴耶時, 有漏異熟識還在呢! 11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成佛以前, 無漏種一直是依雜染第八識而轉依雜染第八識而轉的, 但是法身 ( 法界 ),),),), 解脫身所攝 如據此而依法性, 便轉為如來藏, 即與如來藏相應不相離的稱性功德與如來藏相應不相離的稱性功德 不過, 如無漏種依法界身, 便是真常唯心論的體系 本有無漏功德性能, 佛法中惟此二門 如默師所推論的, 不是我所判論的, 從來所傳的唯識宗 ( 二 ) 性空唯名系 1. 關於 唯 說到 性空教系, 默師似乎企圖由唯識宗來獨佔此 唯 字, 所以主張改 唯名 為 假名 立名各有自由, 所以我不想反對, 不過覺得還是 唯名 二字, 才能表顯此宗 默師問 : 經說唯名唯假的唯, 與普通學說上的唯, 是同是不同? 由於我對普通學 說, 缺乏深刻了解, 所以不知道如何答覆 據我所知道的佛法, 那麼, 一 唯 名唯假, 出於佛經, 而並非是我的杜撰 二 為什麼經說 唯名唯假? 因為 勝義畢竟空, 什麼也不可施設安立, 唯依世俗名言而假施設 換言之, 勝義的自 相有, 是絲毫不可得的 但並不由此而破壞一切, 不過唯是世俗的假名的有過唯是世俗的假名的有 經說 唯名唯假, 隨順自性空, 自相空, 所以遮除了自性有執遮除了自性有執 唯依世俗假名 而施設, 依此才能成立一切染淨成立一切染淨因果, 所以唯名唯假, 又表顯了因緣有表顯了因緣有 默師但知唯名為遮執的, 為顯假名非生滅內外中間的, 而忽略了唯名唯假, 才能 成立一切 由此而起誤解, 以為唯名有 執實之意 默師對於此宗, 不如對於 唯識學的親切 所解的偏於一法不立, 而不知唯名的萬化宛然 萬化宛然的, 不是有宗所見的自相有, 唯是不礙性空的假名呀! 還有, 在中觀學者中觀學者看來, 唯名 與 假名, 並無差別, 所以也不妨稱為假名 可是, 在虛妄唯識者, 與真常唯心者看來, 這可大大不同! 假名有, 是可以 11 賴耶三位 : 由 因位 到 果位, 將第八阿賴耶識之變化分為三段以說明之, 稱為賴耶三位 此係唯識宗之說 即 :( 一 ) 我愛執藏現行位, 為七地以前之菩薩 二乘之有學位, 與一切凡夫等, 自無始以來的第八識之位 ; 於此位時, 第八識係由第七末那識執有實我實法而成 ( 二 ) 善惡業果位乃第八阿賴耶識善惡業之果報相繼生起之位 ; 此為八地以上至十地之菩薩 二乘之有餘依位, 乃至全部我愛執藏現行位的第八識之位 於此位中, 第八識稱為毘播迦, 亦即異熟識 ( 三 ) 相續執持位, 即相續執持種子之位 ; 於此位中, 第八識稱為阿陀那, 亦即執持識執持識 謂自無始以來至佛果之盡未來際, 在因位時執持善 惡 無記, 與漏 無漏之種子, 在果位時執持無漏最善之種子, 能生起現行諸法 七地以前之菩薩及凡夫等七地以前之菩薩及凡夫等之第八識兼具此三位, 八地以上菩薩之第八識具有後二位, 達於佛果佛果後, 其第八識僅具最後一位 通常將第八識稱為阿賴耶識時, 主要係凸顯我愛執藏之過失及眾生第八識之自相我愛執藏之過失及眾生第八識之自相 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 ( 佛光大辭典 ( 七 ) p. 6313) 10

11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的, 因為還有 自相有 勝義有, 可以依此而安立一切法 假如說 唯名 唯假, 便要大加反對 因為在有宗看來, 唯名唯假是不能成立一切法的 為了 簡別有宗, 為了表彰性空大乘的特色, 非加一唯字不可 如默師主張改為假名, 到底是唯假名, 還是自相有以外的假名有? 如果是 唯假 名, 那還不如唯名來得簡明 如以為是自相有以外的假名有, 那只配稱為虛妄唯識或真常唯心了! 依上推究, 所以 唯名 雖被批評為 一定想配合成立三個唯字, 還是非 唯 不可 2. 關於 不共般若不共般若 默師又牽涉到不共般若, 其實什麼是不共般若, 還需要論究 我所以說不攝, 只是隨順古師古師而說 於空 假外的第三者 ( 但中 ), 或即空即假的第三者 ( 圓中 ), 古師意指空而不空 的妙有 如以此為不共般若, 性空唯名論是不攝的 然而然而並非空外說 ( 假 ) 有,( 假 ) 有 外說空, 性空唯名論也還是也還是開顯空假不二的中道 12 所以默師與我, 究竟有無不 同的意見, 我還不知道呢! ( 三 ) 真常唯心唯心系 1. 關於 唯心唯心 關於 真常教系, 誠然, 唯心二字, 不是真常系的專名, 但與唯識對論, 無差別中有差別 識, 重在差別, 如六識等 ; 而心有統一統一義, 如與心所相對而說心, 種種集起而說心 因此, 唯識傾向於分別法相, 唯心每宗歸於一心一心 又, 分別取相是識, 所以經論說識, 都重在雜染 ; 唯識也沒有例外 而心卻重在清淨, 如 心性本淨, 自性清淨心, 常住真心 等 從來古師, 每對唯識而自稱唯心對唯識而自稱唯心 我取用 唯心 一詞, 不過因仍舊說, 使中國佛學者易於同意而已! 唯心與唯識, 在中國佛學者, 雖說可通而一向不覺得混淆 12 印順導師 中觀今論,p.210: 三 妙有真空 二諦 ( 姑作此稱 ): 此無固定名稱, 乃佛菩薩悟入法法空寂, 法法如幻, 一念圓了的聖境 即真即俗的二諦並觀, 是如實智所通達的, 不可局限為此為勝義, 彼為世俗 但在一念頓了畢竟空而當下即是如幻有, 依此而方便立為世俗 ; 如幻有而畢竟性空, 依此而方便立為勝義 於無差別中作差別說, 與見空不見有 見有不見空的幻有真空二諦不同 中國三論宗和天臺宗的圓教, 都是從此立場而安立二諦的 此中所說俗諦的妙有, 即通達畢竟空而即是緣起幻有通達畢竟空而即是緣起幻有的, 此與二諦別觀時後得智所通達的不 同 這是即空的緣起幻有, 稱為妙有, 也不像不空論者把緣起否定了不空論者把緣起否定了, 而又標揭一真實不空的妙有 11

12 的 讀 大乘三系概觀 以後講義 4 2. 關於 真常心真常心 默師解說真常系為重於心, 重於性, 這與我的見解相合 我一向說 : 這是真 常心與真常空的合一 13 默師假設疑難, 此心是凡心, 是聖心? 我還是說 : 此真常心, 是在聖不增, 在凡 不減的 默師依唯識家理數, 來疑難此宗, 嫌我 唯心 的含義不確定 然而, 我不能毀 棄真常唯心的見地, 而曲從虛妄唯識者的見解 如依默師所說, 早不是真常唯心了! 結語 末了, 我要謝謝默法師 默師不輕嫌我, 而願意作互相的商討 尤其是默師說 : 判釋教系, 難免要多化點腦筋, 這真是可作我的座右銘 希望能在 多化點腦筋 的前提下, 互相策勉, 同入佛海! 13 印順導師 無諍之辯,p.107: 真常唯心論為真常心與真常空之合流, 不滿性空而極言 如來實不空 此不空之如來, 一切眾生所本具, 乃與 自性清淨心 合 果德本具於因心, 即真常唯心論之論本所在 12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R ???? ??????? Rev.doc

Microsoft Word DR ???? ??????? Rev.doc 大乘三系的商榷 ( 印順導師 無諍之辯 p.125 ~ p.136) 釋貫藏敬編 2012.6 1 目次一論前泛說...2 虛大師立大乘三宗, 導師為何另立內容大體相同的三系, 有三點先要注意...2 ( 一 ) 著重某一角度而說, 立名即會有不同...2 ( 二 ) 用三五字來表示, 每每不免有例外...2 ( 三 ) 應研尋安立三名的意趣 : 但求闡義有獨到處, 立名不太濫, 就有參考價值...2

More information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 1 解深密經講義中道佛學會如源 Dec. 05, 2014 介紹 : 1 解深密經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2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 空教 ) 解深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阿賴耶識的思想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3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 最早的唯識經典 公元 300 左右集出 以阿毘達磨的形式表現 主要思想 : 三時教 : 阿含 ( 有教 ) 般若( 空教 ) 解深 觀念論 : 因禪觀而產生唯心思想 阿賴耶識的思想 依三性三無性成立大乘空義 經名 Saṁdhi-nirmocana sūtra 解深密經 ( 相續解脫 ) Saṁdhi: 結, 連結 甚深意 = 密意 甚深意 : 般若經中佛說 甚深意 = 一切法空 nirmocana: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_17_

_17_ 印 度 佛 教 史 (17) 101 / 9 / 24 釋 清 德 中 觀 大 乘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第 四 章 第 一 節 龍 樹 及 其 論 著 1 龍 樹 的 時 代 背 景 多 方 面 傳 出 的 大 乘 經, 數 量 不 少, 內 容 又 各 有 所 重 ; 在 下 化 眾 生, 上 求 佛 道, 修 菩 薩 行 的 大 原 則 下, 初 期 大 乘 經 的 行 解, 不 免 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R ???? ??? Rev.doc

Microsoft Word DR ???? ??? Rev.doc 談法相 在香港三輪佛學社講 (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四冊 p.245 ~ p.266) 釋貫藏敬編 2012.6 1 目次一 引言 : 各宗各派, 皆有法相...2 二 法 是佛從證出教而要弟子解悟的 ; 法的種種意義, 就是 法相, 是在我們身心指出...2 三 法相的內容 : 自相 共相等 與 十如是...3 ( 一 ) 自相 共相 相攝相 相應相 因緣相 ( 果報相 成就不成就相 )...3 (

More information

熊十力之初期唯識觀

熊十力之初期唯識觀 從 解深密經 攝大乘論 成唯識論 對唯識三性的不同解釋看其思想發展之意義 元弼聖 一 前言在唯識教學中, 所謂三性說是指 遍計所計性 (parakapita-svabhava: 分別性 ) 依他起性(paratantra-svabhava: 依他性 ) 圓成實性(parimispanna-svabhava: 真實性 ) 在此所謂 svabhava( 自性 ) 是以 parikapita paratantra

More information

阿含 否定大乘, 也沒有批判大乘八宗以為自己開宗立派 印順法師一生之努力, 無非就是復歸佛陀行思的本懷, 理論與修證並重, 闡揚純真青壯積極入世的佛法 遵行依人成佛的菩薩大行 ; 也依循龍樹引導學佛者, 融貫大小乘佛法, 貫徹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直探佛陀真意 佛法肝心 龍樹菩薩與印順法師的用心是怎樣

阿含 否定大乘, 也沒有批判大乘八宗以為自己開宗立派 印順法師一生之努力, 無非就是復歸佛陀行思的本懷, 理論與修證並重, 闡揚純真青壯積極入世的佛法 遵行依人成佛的菩薩大行 ; 也依循龍樹引導學佛者, 融貫大小乘佛法, 貫徹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直探佛陀真意 佛法肝心 龍樹菩薩與印順法師的用心是怎樣 論緣起與解脫 ---- 印順復歸釋尊本懷之探索提要 眾生不瞭解 緣起 的寂滅本相, 卻反為 緣起 的幻相所惑亂, 顛倒地以為世間是真實的 常住的 不變的 獨存的, 不是緣起的 這個反於緣起的執著就是 無明, 就是輪迴眾生生死的根本 修學佛法就是修學智慧 佛法的智慧就是 佛說緣起 佛教導聲聞等二乘人由 緣起 開展成 三法印, 印定實相的佛法 但是有誤以涅槃為終點而停滯不前遺忘眾生 ; 也有轉入 法實有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20 期 105 年 9 月頁 161~ 唯識學 轉依 (Āśraya-parivṛtti/ Āśraya-parāvṛtti) 的二種 所依 (Āśraya) 探研 * 以 成唯識論 及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 為中心 ** 趙東明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研 成唯識論 及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20 期 105 年 9 月頁 161~ 唯識學 轉依 (Āśraya-parivṛtti/ Āśraya-parāvṛtti) 的二種 所依 (Āśraya) 探研 * 以 成唯識論 及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 為中心 ** 趙東明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研 成唯識論 及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20 期 105 年 9 月頁 161~210 161 唯識學 轉依 (Āśraya-parivṛtti/ Āśraya-parāvṛtti) 的二種 所依 (Āśraya) 探研 * 以 成唯識論 及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 為中心 ** 趙東明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研 成唯識論 及窺基 成唯識論述記 中, 關於 轉依 (āśraya-parivṛtti/ āśraya-parāvṛtti)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有關《印順法師年譜》的一些問題

有關《印順法師年譜》的一些問題 印順法師的阿含觀 報告人 : 侯坤宏時間 :2018 年 11 月 10 日下午地點 : 高雄市正信佛教青年會 1 印順法師 2 印順法師 3 講說大綱 壹 前言 貳 印順法師阿含經研究成果介紹 ( 相關出版品 ) 參 阿含經 和 中觀論 瑜伽論 等之關係 肆 印順法師 阿含觀 的特色 伍 結語 4 壹 前言 一 感謝邀請 宏印法師推薦 二 為什麼要談 印順法師的阿含觀? 佛滅一百年以後, 佛教才開始顯著的分化

More information

大乘起信論 名相 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恭印 35 2 36 3 37 4 38 5 39 6 40 7 41 8 42 9 43 10 44 11 45 12 46 13 47 14 48 15 49 16 50 17 51 18 52 19 53 20 54 21 55 22 56 23 57 24 58 25 59 26 60 27 61 28 62 29 63 30 64 31 65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序 釋厚觀 2009 年 7 月筆者應美國印順導師基金會邀請 於紐 澤西州同淨蘭若舉辦的 佛法度假 中講述 印順導師 佛學著作述要 此 佛法度假 是仁俊長老發起的 每年於美國國慶 7 月 4 日前後舉行一週 分成中文班及 英文班 有美國 加拿大各地法友雲集此地薰修佛法 2009 年的主題是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 課程有仁 俊長老的開示 及超定長老的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開仁法師講 法之研究 圓波法師講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一 前言 法藏的十重唯識觀一般被認為是參考法相宗之窺基 ( ) 的學說而建立 窺基在 大乘法苑義林章 及 般若心經幽贊 立五重唯識觀 法藏在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中解釋 三界虛妄, 但一心作 的 一心 時, 約教時說此十門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1 年 ) 一 前言 法藏的十重唯識觀一般被認為是參考法相宗之窺基 ( ) 的學說而建立 窺基在 大乘法苑義林章 及 般若心經幽贊 立五重唯識觀 法藏在 華嚴經探玄記 卷 十地品 中解釋 三界虛妄, 但一心作 的 一心 時, 約教時說此十門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255-272( 西元 2011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 兼論 在家眾可否研讀律藏 問題 - 釋道厚 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提要 : 華嚴宗集大成者唐朝法藏大師,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前言 釋道論 M9921014 轉識成智 之理論與實踐 壹 前言貳 轉識成智的必要性 ( 一 ) 何謂 識 ( 二 ) 何謂 智 參 何謂轉八識成四智 ( 一 ) 妙觀察智 ( 二 ) 平等性智 ( 三 ) 大圓鏡智 ( 四 ) 成所作智肆 四智的現起分位伍 四智之所緣境陸 唯識的 轉依 意義 ( 一 ) 能轉道 ( 二 ) 所轉依 ( 三 ) 所轉捨 1 ( 四 ) 所轉得柒 從三性論 轉依 意義 (

More information

( 二 ) 道德之意向 ( 慚愧心 ) 及三種增上中道的德行, 出發於善心而表現為合理的 有益自他的行為 又以合理的善行, 淨化內心, 使內心趨向於完善 無漏 所以論到德行, 應從內心與事行兩方面去分別 (<< 佛法概論 >>p.181) 佛說 : 慚愧心 自增上, 法增上, 世間增上 即是說 :

( 二 ) 道德之意向 ( 慚愧心 ) 及三種增上中道的德行, 出發於善心而表現為合理的 有益自他的行為 又以合理的善行, 淨化內心, 使內心趨向於完善 無漏 所以論到德行, 應從內心與事行兩方面去分別 (<< 佛法概論 >>p.181) 佛說 : 慚愧心 自增上, 法增上, 世間增上 即是說 : 依阿含經及大乘三系分辨 外遇 ( 或煩惱 ) 是假的 2016.10.6 於正信佛青會一 引言 ( 本報告係以 四正勤 之精神自他共勉 ) ( 一 ) 緣起 : 某講座的主題為 先生有外遇? 練習當假 ( 暫時 ) 的看就不苦 及 從阿含經看 假的! 真的 討論會 ( 二 ) 陳履安居士託正信佛青會流通 眾生出版社 白教創巴仁波切著作之事緣 ( 筆者表示, 因為創巴仁波切在美國曾涉及數樁妨害家庭之訴訟案件,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BaShiGuiJuSong_11.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BaShiGuiJuSong_11.doc 八識規矩頌第十一講 ( 第八識頌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講於新加坡 Orchid Country Club 二 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喇嘛! 法師! 各位居士大德! 大家晚上好! 我們繼續看, 第八識規矩頌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諍 這兩句頌是說第八識的行相非常的深隱幽微, 不但凡夫難以發現它的行相, 就是二乘聖者也難以了達, 由於如此, 才興起了大乘菩薩論主的論諍 這就是這兩句頌的意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中觀今論講義-07

Microsoft Word - 中觀今論講義-07 目錄 I 目錄 目錄... I 中觀今論講義 編輯緣起... III 中觀今論 自序... 1 中觀今論 引言... 16 第一章 中道之內容及其意義... 22 第一節 中道之內容... 22 第二節 中道之意義... 29 第二章 龍樹及其論典... 34 第一節 龍樹論略說... 34 第二節 中論 為 阿含 通論考... 43 第三章 緣起之生滅與不生不滅... 58 第一節 無生之共證與大乘不共...

More information

?????????????

????????????? 新世紀宗教研究 第 5 卷第 2 期 2006 年 12 月 建構佛教心理學的新典範 唯識學八識學說的現代省思 陳玉璽 佛光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摘要本文前半部論述佛教早期唯識學的洞見, 包括開展三性義理和唯識中道觀的論述 後半部以原始佛教緣起觀和現代意識研究為參照點, 重新省思和探討唯識宗的八識學說, 主要論題包括末那識的分別作用 阿賴耶識的多元功能 本體與現象的辯證關係等 本文特別論證阿賴耶識內涵的歷史演變如何引致義理詮釋上的混淆,

More information

中觀論選頌講記目次二 1 龍樹史略 二八 2 龍樹對於佛法之特識 三一四 中論 之弘傳 三三 三七 1 中論 在印度之弘傳 三三 2 中論 在中國之弘傳 三四五 中論 之應用 三七 四〇正釋一標宗 四一 五九二一切皆空 六〇 一〇〇外人惡取空而責空 六一論主善取空以立空 七〇 1 安立二諦 七〇

中觀論選頌講記目次二 1 龍樹史略 二八 2 龍樹對於佛法之特識 三一四 中論 之弘傳 三三 三七 1 中論 在印度之弘傳 三三 2 中論 在中國之弘傳 三四五 中論 之應用 三七 四〇正釋一標宗 四一 五九二一切皆空 六〇 一〇〇外人惡取空而責空 六一論主善取空以立空 七〇 1 安立二諦 七〇 中觀論選頌講記目次略述付印緣起 一中觀論選頌頌文 五懸論一論 一九 二〇二 中論 二一 二八 1 論以中為宗 二一 2 中以空為相 二四 3 空以緣起為依 二七三 中論 之作者 二八 三三中觀論選頌講記目次一 中觀論選頌講記目次二 1 龍樹史略 二八 2 龍樹對於佛法之特識 三一四 中論 之弘傳 三三 三七 1 中論 在印度之弘傳 三三 2 中論 在中國之弘傳 三四五 中論 之應用 三七 四〇正釋一標宗

More information

237 金 廠房 工作團隊和生產技術, 缺一不可 三國時代的周瑜與曹操大戰於赤壁, 其決勝關鍵還需要諸葛孔明借東風啊 宇宙萬法亦復如是, 其生成皆必須依賴因緣和合, 從自性中應物現形, 緣生則生, 緣滅則滅, 有因無緣, 或是有緣無因, 都是徒勞無功的 根據 華嚴經 的歸類, 緣起法共有四種, 即業

237 金 廠房 工作團隊和生產技術, 缺一不可 三國時代的周瑜與曹操大戰於赤壁, 其決勝關鍵還需要諸葛孔明借東風啊 宇宙萬法亦復如是, 其生成皆必須依賴因緣和合, 從自性中應物現形, 緣生則生, 緣滅則滅, 有因無緣, 或是有緣無因, 都是徒勞無功的 根據 華嚴經 的歸類, 緣起法共有四種, 即業 236 淺談緣起性空的生命觀 淺談緣起性空的生命觀 釋隆迅 前言 : 昔日舍利弗尊者遇馬勝比丘, 聽到這一首偈頌 : 諸法因緣起, 諸法因緣滅 ; 我佛大沙門, 常作如是說 以此因緣從此皈止在佛陀座下 緣起緣滅是什麼呢? 簡單說, 就是佛教的生命觀 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 菩提樹下成等正覺, 說 : 奇哉! 奇哉!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一切眾生皆能成佛, 只因妄想執著, 不能證得 佛陀當時所證得的,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正見佛家空義 第二版本.doc

Microsoft Word - 正見佛家空義 第二版本.doc 廣州六榕寺佛學專題公開講座 講題 : 正見佛家空義 日期 : 二 一三年四月八日 ( 一 ) 講者 : 香港佛教中觀學舍會長 及四月九日 ( 二 ) 黃家樹居士 時間 : 四月八日下午二時至四時 四月九日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本講立意 : 空 為佛法最重要的義理之一 由於世間人慣於解空為空虛 虛無 虛假等消極的意義, 因此接觸佛法, 學到空義時, 很容易便生起慣性的見解, 以空為無了 其實, 佛家的空義與世人所解,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參 性空學探源 p.60 ~ p.72: 我無法有 的真義 一 從阿含看, 我無法有 是釋尊說法的基本方式 二 命與身 我與世間 我與一切法, 都是以 有情為中心 說到一切 19 三 無常相續 的假名我, 是有 ; 在因果相續之外 加執的我, 則無 19 四 我我所見, 是自

參 性空學探源 p.60 ~ p.72: 我無法有 的真義 一 從阿含看, 我無法有 是釋尊說法的基本方式 二 命與身 我與世間 我與一切法, 都是以 有情為中心 說到一切 19 三 無常相續 的假名我, 是有 ; 在因果相續之外 加執的我, 則無 19 四 我我所見, 是自 般若經講記 補充講義 : 我執與法執 ( 我空與法空 ) 釋貫藏敬編 2012/1/21 目次 1 壹 中觀論頌講記 p.313 ~ p.322... 2 一 上一頌半 : 觀所觀境空 破我我所... 2 ( 一 ) 破我... 2 1. 俱生自我感, 為一切我見的根源... 3 2. 我無法有 的教意: 沒有人我 ( 我 ), 即沒有法我 ( 我所 ). 4 3. 若計有我, 一切皆於五受陰計有我...

More information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修道 比方說凡夫和上師學習空性, 學會了空性, 又要不斷地修空性 所謂修是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做 比方說知道了怎樣打坐, 只是知道, 但是, 得不到禪定的效力, 而是要不斷去習練, 才能有禪定的效果, 所以, 見道位的時候, 雖然見到法性, 但是, 要不斷修行法性, 這樣的修道如果圓滿, 達到十地的 < 辨法法性論 > 釋 : 善誡天鼓 絨敦瑪畏僧格著洛桑滇增堪布譯教授 : 堪布洛桑滇增時間 :2009 年 11 月 8 日地點 : 八蚌講修法林 已六 到達 : 分二, 一 略說二 廣說 到達就是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從資糧道修行, 修到什麼程度就被稱為到達呢? 大乘修行的目的地就是成佛, 修行到圓滿成就, 就是所謂的到達 庚一 略說 : 悟達彼自性謂真如無垢 一切唯真如顯現彼即是 轉依圓滿成 修法性的修道,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華嚴宗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 以智儼 法藏為主 陳英善撰 提要 阿賴耶識, 乃是唯識學的核心思想, 以阿賴耶識作為生死流轉之所依, 且涅槃之證得亦不離阿賴耶識 在唯識相關的經論典籍中, 對阿賴耶識的看法, 較著重於生滅事法 妄染的角度來詮釋阿賴耶識, 而對阿賴耶識本身亦含有真淨的成分, 則以較曖昧的方式表達之 有關阿賴耶識是染? 淨? 染淨和合? 非染非淨? 在佛教諸經論中, 皆有論及 之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2 頁, 共 13 頁 顯然, 唯識學是第三時最究竟圓滿的了義教, 昌明了緣起中道義 窺基對經文進行了精闢闡釋 : 如來設教隨機所宜, 機有三品不同, 教遂三時亦異 諸異生類無明所盲, 起造惑 業, 迷執有我, 於生死海淪沒無依 故大悲尊初成佛已, 仙人鹿苑轉四諦輪, 說阿笈摩除我有執, 令小根 第 1 頁, 共 13 頁 唯識三性與唯識中道 孟領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提要 : 本文重點研究了唯識三性說及其所蘊含的中道思想 依據緣起中道義, 疏理了中觀二諦說與唯識三性說 以及唯識古學與唯識新學的中道思想演變脈絡, 並指出了其理論局限和出路 關鍵詞 : 唯識中道三自性 一 唯識與中道 緣起中道是佛教的法印, 所以唯識學與其他派別一樣, 很自然地以其法義符契中道來表明自己的正統性 作為唯識學奠基性典籍的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Bandura Bandura (381) 學習輔導.indd /5/31 2:44:13 PM 學習輔導 課業輔導 381 19 學習輔導 五至七章重點整理 第五章 在學學生的學習輔導 / 第一節 中學生的學習特徵 1. 2. 3. 4. 1. 2. 3. 1. 2. 3. 4. 5. 1. 2. 3. 4. (381)019-030 學習輔導.indd 19 2007/5/31 2:44:08 PM 381 課業輔導學習輔導 20 第二節 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Skinner Skinner Skinner

More information

投影片 1

投影片 1 Feb 26,2017 前六識 很粗淺的叫 了別, 明了跟分別, 明了是指前五識 前五識它是一種直覺性的感受, 像眼睛看到一個歡喜的東西, 產生一種樂受, 耳朵聽到不歡喜的聲音, 產生痛苦的感受, 前五識的感受完全受業力的主導, 如果前生善業強, 今生快樂的感受多一點, 痛苦的感受少一點 ; 如果前生罪業造得多, 今生痛苦的感受多一點, 快樂的感受少一點 所以前五識完全是一種直覺性的感受, 它也不論善惡,

More information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4 素人頭家圓夢 65 圓夢 桃城食在好味道 3 5 2000 9 6 5 11 66 67 圓夢素人頭家 67 9 專長互補 資源共享, 為彼此加油打氣! 68 素人頭家圓夢 69 透過臉書分享, 用美食料理和粉絲搏感情 3 好手藝 講究的製程, 這些店家習以為常 的事,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堅持, 3 消費者在找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東西? 2000 1500 1000 8 70 素人頭家圓夢

More information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簡介 Java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10-3 Java Java SCJD 7 Swing RMI 10.1.1 The Assignment The Essay 9 10 10-4 SCJP SCJD 90 10.1.2 SCJP Java 90 120 Swing 10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行相研究.doc

Microsoft Word - 行相研究.doc 第一屆印度學學術研討會 唯識學 行相 (AkAra) 之研究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 陳一標 2003.10.05 提要 : 行相 (AkAra) 一詞具有識中所現外境相貌的影像義, 以及心 心所的取境作用義 說一切有部認為行相是慧心所中所現的無常 苦 空 無我等相貌 世親在 俱舍論 中則說行相是一切心 心所緣取所緣境的類別, 也就是心 心所中所現起的青 黃等相貌 唯識學不承認外境的存在, 在心

More information

SW cdr

SW cdr 1~2 3 4 5~6 7~8 9~10 11 12 13 14 15 16~18 16 16 17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1 22 23~26 23 24 24 25 26 27 27 27 : 110V 1 110V 110V 15A 2 3 23 24 4 ( ) 5 6 1 2 26 20 l 1 7 3 4 5 15 17 18 12 7~13 6 ~ 8 ~

More information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佛法概論》:「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十一章 緣起法 第一節 緣起的定義與內容 一 緣起的定義 (p.147-p.149) ( 一 ) 略說緣起染淨的判攝 (p.147) 1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因緣有雜染的 清淨的, 雜染的因緣, 即緣起法 1 緣起法的定義, 是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它的內容, 是 謂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處, 六處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Erwin Schrodinger

Erwin Schrodinger 基因改造 的過去 與未來 一般報導 地球是一個充滿生命的星球 在這兒 各種生物所展現的生命跡象都有一些共通性 只是 這麼多千奇百怪的生命現象與生物個體 又具有哪些獨特的性質呢 演講人 周成功 演講人 Erwin Schrodinger 20042374 57 ATGC DNA J. D. Watson and F. Crick DNAATGC DNAATGC DNA ATGC ATGC DNA A

More information

To investigateto probe the bhūtatathatā view s comment of Zhanran to Kui-ji with the Five Hundred Questions on the Lotus Sutra principal Shi Hungyu(Wa

To investigateto probe the bhūtatathatā view s comment of Zhanran to Kui-ji with the Five Hundred Questions on the Lotus Sutra principal Shi Hungyu(Wa 探討湛然對於窺基真如觀點之評破 - 以 法華五百問論 為主 釋宏育 ( 王雪芬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二年級 摘要 綜觀中國佛教歷史, 天台與唯識學派有兩次交峰, 一次為智顗大師對於當時攝論學派 ( 舊唯識學派 ) 的評破, 此出現於其各論著之中 ; 另一次為湛然 法華五百問論 評破窺基所著之 妙法蓮華經玄贊 不同的是, 智者大師針對的是攝論師全面性觀點的評破 ; 而湛然面對的則是窺基註釋 法華經

More information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2 年 ) 開了識, 一切的事物就無法獨立存在 這就是 萬法唯識 的道理, 說明萬法包括心法 色法等一切諸法都是依著識, 在眾緣和和的情況下, 認識宇宙人生的現象, 故也稱之為法相唯識 在大乘的立場在於自利利他, 其中唯識是在大乘體系之下建立的學派, 主要思想脈絡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 ( 西元 2012 年 ) 開了識, 一切的事物就無法獨立存在 這就是 萬法唯識 的道理, 說明萬法包括心法 色法等一切諸法都是依著識, 在眾緣和和的情況下, 認識宇宙人生的現象, 故也稱之為法相唯識 在大乘的立場在於自利利他, 其中唯識是在大乘體系之下建立的學派, 主要思想脈絡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289-306(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楊秀源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 向來解行並重的佛教, 目的是讓人們明理之後, 注重行持, 依理實行才能證果,

More information

( 叁 ) 薩婆多部立 虛空 與 虛空無為 (pp ) 唯有薩婆多部, 把空分為兩種 : 3 一 有為有漏的虛空 (p.126) 有為有漏的虛空, 即上來所說的眼見 ( 身觸 ) 的虛空 4 二 虛空無為 (pp ) 虛空無為, 此是不生滅法 如說 : 虛空但以無礙為性,

( 叁 ) 薩婆多部立 虛空 與 虛空無為 (pp ) 唯有薩婆多部, 把空分為兩種 : 3 一 有為有漏的虛空 (p.126) 有為有漏的虛空, 即上來所說的眼見 ( 身觸 ) 的虛空 4 二 虛空無為 (pp ) 虛空無為, 此是不生滅法 如說 : 虛空但以無礙為性,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7 期 ( 中觀今論 ) 第七章有 時 空 動第三節空間 (pp.126-131) 釋厚觀 (2014. 3.29) 壹 各學派對 空間 之看法 (pp.126-128) ( 壹 ) 印度外道把空看成是實體的東西 (p.126) 空間, 所遭遇的困難, 與時間差不多 印度的外道, 把空也看成實體的東西, 他們將空與地 水 火 風合稱為五大, 認此五大是組成宇宙萬象的五種原質 1

More information

Buddhist studies monographs published in German, Austrian and Swiss series

Buddhist studies monographs published in German, Austrian and Swiss series 法光雜誌 2003 年 7 月, 第 166 期 中觀要義略說 ( 下 ) 劉松勇 一 佛說空緣起中道為一義敬禮佛世尊無比最勝說 迴諍論 這一頌加上標點符號後是這樣的 : 佛說空 緣起 中道為一義, 敬禮佛 世尊, 無比最勝說! 上一篇我們講過 緣起 就是 中道, 現在來講 緣起 與 空 緣起是在講 因果法則 的, 而自性是 無因 生的, 故不 論因說果, 因此, 中論 貫徹了 有自性就不是緣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uShiJianZan2011TC ct-P001L01-R

Microsoft Word - ChuShiJianZan2011TC ct-P001L01-R 出世間讚五 複習 總結總結 問答問答 雪歌仁波切講授張福成老師翻譯譯 2011/11/10 前言 今日原訂課程 修心七義, 但因穹拉仁波切下周來台開示 修心七義, 故等穹拉仁波切課程上完, 及菩提迦耶法王開示之後, 再配合仁波切及法王之開示內容, 予以融合 複習 而 修心七義 之課程, 等菩提迦耶 時輪金剛 結束之後, 再另訂時間開課 如此安排避免大家同時上兩個同樣課程之混雜, 同時對穹拉仁波切亦較為恭敬

More information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目錄 佛法與 e 世代 2 珍惜當下踏實生活 6 面對逆境與無常 11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侯文詠 : 佛法與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94 法相學會集刊 第六輯諦 取是空相而起貪著,於畢竟空中生種種過 龍樹菩薩為是等故,造此中論 (T30a1564_0001b) 由此可知,當時有兩大類邪執,一是以 說一切有部 為代表的實有論者,他們立 法性恆住 三世實有,說一切法都是過去 現在 未來三世恆存的,又認為 假必依實,五蘊 十二處 十八

94 法相學會集刊 第六輯諦 取是空相而起貪著,於畢竟空中生種種過 龍樹菩薩為是等故,造此中論 (T30a1564_0001b) 由此可知,當時有兩大類邪執,一是以 說一切有部 為代表的實有論者,他們立 法性恆住 三世實有,說一切法都是過去 現在 未來三世恆存的,又認為 假必依實,五蘊 十二處 十八 93 般若心經 要義的中觀學詮釋背景簡介初期大乘經典,約出現於公元前五十年至公元二百年間 其中以 般若經 最為重要,而大乘菩薩的行持,亦是以般若智慧為心要 龍樹亦有註釋 大品般若經 的作品,即鳩摩羅什所譯的 大智度論 般若心經 ( 下稱 心經 ) 不在 大般若經 內,不過很多研究指出, 心經 的經文句義,大部分出於 大般若經 第二會觀照品第三之一,及 大品般若 習應品第三 心經 文字精簡,組識嚴密,內容深廣而微妙,故學者一般認同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01印度佛教史:序

Microsoft Word - 001印度佛教史:序 慧日佛學班. 第 5 期課程 印度佛教史 釋開仁編.2008/9/19 為何要讀 印度佛教史? 壹 印順導師 印度之佛教 ( 民國 31 年 : 西元 1942 年 ) 自序 之重點節錄 (p.1-p.7) 一 釋尊之本教在人間 二十七年 ( 西元 1938 年 ) 冬, 梁漱溟氏來山, 自述其學佛中止之機曰 : 此時 此 1 2 地 此人 吾聞而思之, 深覺不特梁氏之為然, 宋明理學之出佛歸儒,

More information

46 2011 11 467 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 7 2011 11 467 47 3 DBGameSys 48 2011 11 467 正規化資料模組 如何配置並儲存電子化資料 以 便減少資料被重覆儲存的程序 DBGameSys的主要功能模組包 學習者 審核評分模組 含 正規化資料模組 審核評分 模組 高分列表模組3大區塊 系統資料庫 在正規化資料模組的執行 高分列表模組 過程中 先要求學習者瀏覽遊戲

More information

.2. 中華佛學研究第十五期 ( 民國一 三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十地品 的唯心 ( 一 ) 三界的起源 ( 二 ) 十地品 的四種心三 十地經論 的唯心 ( 一 ) 心意識 ( 二 ) 阿梨耶識四 法藏的唯心 ( 一 ) 染法緣起 ( 二 ) 十重唯識五 澄觀的唯心 ( 一 ) 相應心 不相應

.2. 中華佛學研究第十五期 ( 民國一 三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十地品 的唯心 ( 一 ) 三界的起源 ( 二 ) 十地品 的四種心三 十地經論 的唯心 ( 一 ) 心意識 ( 二 ) 阿梨耶識四 法藏的唯心 ( 一 ) 染法緣起 ( 二 ) 十重唯識五 澄觀的唯心 ( 一 ) 相應心 不相應 中華佛學研究第十五期頁 1-35( 民國一 三年 ), 新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No. 15, pp. 1-35 (2014) New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26-969X.1. 華嚴宗唯心的開展 以 十地品 為核心 釋正持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文學博士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XinJing_01.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XinJing_01.doc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一 )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解講於台灣新竹二 一四年一月十二日 各位法師! 各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介紹 心經 這個緣起其實它醞釀了很久, 因為這一 二十年以來, 都有很多人希望能夠聽心經, 但是我都一直拖延 拖延 拖延 拖延的原因, 是因為我們那個時候的唯識還沒有上完, 覺知的訓練也還沒有訓練好 所以我們知道心經整個就是講空的, 般若空性的道理, 那如果沒有這些之前的基礎的話,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絕妙說法 - 法華經講要 02 方便品 -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目錄 書籍光碟光碟 2 P.33 9 05 P.70 光碟 4 24 30 1.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2. 佛陀說法, 五千增上慢人退席 3. 諸佛世尊出現於世的目的 4. 唯一佛乘, 方便說三 1.1 此品開始為正宗分 1.2 舍利弗請法 1.3 佛告舍利弗, 諸佛智慧甚深無量 1.4 羅漢弟子們的疑問 2.1 舍利弗再三請法, 佛陀應允

More information

中道佛學會 22 2) 認識作用的源泉 : 由意生識 眼識 眼 色 耳識 耳 聲 五俱意識 鼻識 鼻 香 意識 舌識 舌 味 身識 身 觸 獨頭意識 意識 法 * 根是生義, 如樹依根而發枝葉 ; 六根能發識, 所以稱根 * 平常說 : 依眼根生眼識, 依意根生意識, 這還是大概的解說 * 精密說

中道佛學會 22 2) 認識作用的源泉 : 由意生識 眼識 眼 色 耳識 耳 聲 五俱意識 鼻識 鼻 香 意識 舌識 舌 味 身識 身 觸 獨頭意識 意識 法 * 根是生義, 如樹依根而發枝葉 ; 六根能發識, 所以稱根 * 平常說 : 依眼根生眼識, 依意根生意識, 這還是大概的解說 * 精密說 中道佛學會 21 第八章佛法的心理觀 佛教對 心 的理論發展 心意識 識意心 前五識 第六識意心 前五識第六識意心 第一節心意識 1 意 ( 末那 manas) 末那 : 意 思量認識的中樞 Manas: mind ( 泛指一切的心理作用 ),intellect, intelligence, understand, perception, sense, conscience. 1) 身心交感的中樞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愛上傲嬌老師目次第十七課男人的恢復力是很好的004 第十八課喝酒,是最容易喝出感情的012 第十九課男人急起來,是可以不擇手段的055 第二十課到底,他是可以被打敗的111 第二十一課結果,他才是最後的那個人143 第二十二課這個人,從來都是屬禽獸的162 尾聲好一隻占有慾強大的獸181 屈雲番外愛上甜味棉花糖183 2 古承遠番外 新黑夜裡總會有顆星199 李悠然番外 新週而復始的一天205 屈雲番外

More information

( 五識所託 ) -- 攝 攝為自體 根身 ( 五根 -- 第八識 執 -- 親相分 ) 第八識 持 -- 持令不壞 -- 內變 -- 領 領以為境 種子 受 -- 覺 令生覺受 器界 ( 五境 -- 第八識 ---- 外變 疏相分 五識所緣 ) 成唯識論 云

( 五識所託 ) -- 攝 攝為自體 根身 ( 五根 -- 第八識 執 -- 親相分 ) 第八識 持 -- 持令不壞 -- 內變 -- 領 領以為境 種子 受 -- 覺 令生覺受 器界 ( 五境 -- 第八識 ---- 外變 疏相分 五識所緣 ) 成唯識論 云 唯識表解熊琬老師講義 2011.12.12 唯識三十論頌 卷 1: 1. 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唯三 : 2 謂異熟 思量, 及了別境識 1 識所變 Vijñāna-pariṇāma. 能變 Pariṇāma. 異熟 Vipāka. 思量 Manana. 了別境識 Viṣaya-vijñapti. 初阿賴耶識, 異熟一切種,3 不可知執受, 處了常與觸 2 阿賴耶識 laya-vijñāna.

More information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核心能力測驗_行為觀察記錄紙_G2版本 基本數學數學核心能力測驗 G2 行為觀察記錄記錄紙 學校 : 班級 : 姓名 : 日期 : 記錄者 : ~ 學生作答時, 請他 ( 她 ) 將雙手皆置於桌面 ~ 認識數字 ( 三 ): 數列 ( 共 1 頁 ) 注意事項 逐題觀察並作底下記錄, 等分測驗做完後, 每一個策略任選一題問 這一題你是怎麼算的? ( 如果只運用一種策略, 則再任選 2-3 題訪問 ) 利用學生的回答來作為 自己觀察記錄的證據

More information

目次 壹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1-62 貳 談入世與佛學 / 參 大乘是佛說論 / 肆 平凡的一生 ( 略 ) II

目次 壹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1-62 貳 談入世與佛學 / 參 大乘是佛說論 / 肆 平凡的一生 ( 略 ) II 緣起 慧日講堂於 2016 年 9 月 2 日至 11 月 25 日舉辦 印順導師著作導讀班, 這一期的主題為 人間佛教, 構想來自住持宏印長老希望大家用心研讀印順導師著作中具有特見之單篇文章 以此為緣, 選了三篇主題涉及 人間佛教 和 大乘入世精神 為主的長篇文章, 秉持導師所言 : 大乘是佛法, 我有堅決的信仰 ( 華雨香雲 p.245) 來學習 ; 並於課程最後一天介紹導師的自傳 平凡的一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6.doc

Microsoft Word - 16.doc P1 印順導師之部派佛教思想論 (I) 三世有與現在有 釋惠敏 * 提要 印順導師以 探源明變, 抉擇洗鍊 的方法, 對於部派佛教思想探究, 主要有 1940-44 年 (35-39 歲 ) 唯識學探源 1942-43 年 (37-38 歲 ) 印度之佛教 1944-50 年 (39-45 歲 ) 性空學探源 等作品 以本文的考察為例, 可看出印老的思想體系在此期間已經大致成熟, 論證的基調也大慨確定了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2014 年 全 港 春 華 杯 普 通 話 朗 誦 及 拼 音 认 读 大 賽 朗 誦 誦 材 幼 稚 園 K1- 散 文 組 娃 娃 的 夢 花 兒 的 夢, 是 紅 的, 小 樹 的 夢, 是 綠 的, 露 珠 的 夢, 是 圓 的, 娃 娃 的 夢, 是 甜 的 幼 稚 園 K1- 兒 歌 組 小 白 兔 小 白 兔, 白 又 白, 兩 隻 耳 朵 豎 起 來, 愛 吃 蘿 蔔 和 青 菜,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黃 庭 堅 遷 謫 時 期 的 戲 作 詩 鍾 美 玲 高 苑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受 北 宋 新 舊 黨 爭 的 影 響, 黃 庭 堅 於 紹 聖 元 年 責 授 涪 州 別 駕 黔 州 安 置, 從 此 展 開 一 連 串 遷 謫 的 命 運, 最 後 卒 於 遷 謫 地 宜 州 考 察 其 遷 謫 時 期 的 詩 歌, 有 許 多 以 戲 字 為 題 的 作 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5.docx

Microsoft Word - F5.docx 2 目錄 5A 5A 5A 5A 高慧冰 譚雅樂 余雅瑩 周子慧 劇本... P.4-P.5 奔跑人生... P.6 唐老師... P.7 唐老師... P.8 5B 5B 5B 5B 5B 5B 徐子盈 呂惠雅 黃智昭 熊雪瑩 鍾詠晴 吳博倫 敬愛的人... P.9 偶像... P.10 冬天... P.11 春夏秋冬... P.12 唐老師... P.13 安南讓決策從此變得簡單... P.14

More information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证 券 代 码 :600696 证 券 简 称 : 匹 凸 匹 编 号 : 临 2016-113 匹 凸 匹 金 融 信 息 服 务 ( 上 海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关 于 出 售 匹 凸 匹 金 融 信 息 服 务 ( 深 圳 ) 有 限 公 司 100% 股 权 暨 关 联 交 易 的 公 告 本 公 司 董 事 会 及 全 体 董 事 保 证 本 公 告 不 存 在 任 何 虚 假 记

More information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06 07 P.2 P.3 () P.4 P.5 () P.6 20062007 6 (55%) 1 (9%) 1 (9%) 1 (9%) 1 (9%) 1 (9%) (P.1,P.2 ) 5 6 6 0.5 0.5 0.5 / 0.5 P.7 P.8 0.5 0.5 2 1 6 5 2 1 6 5 (P.3P.6) 0.5 0.5 0.5 0.5 0.5 0.5 P.9 () 4 6 5 6 6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600079 369 369 2015 4 7 15 16 15 16 A 2014 ... 2... 3... 9... 11... 14... 15... 16... 17... 18... 19... 23... 24 1 / / 24.49% / / 2 1 2 369 3 4 5420100000024936 617806826-4 7 8 9 420101178068264 10 369

More information

百回本《西遊記》之唐僧「十世修行」說考論 謝明勳 撰

百回本《西遊記》之唐僧「十世修行」說考論            謝明勳  撰 19997 115-130 百 回 本 西 遊 記 之 唐 僧 十 世 修 行 說 考 論 115 百 回 本 西 遊 記 之 唐 僧 十 世 修 行 說 考 論 引 言 1 1 2 116 二 唐 僧 不 凡 來 歷 之 演 化 過 程 5 3 4 5 117 貫 6 7 8 緟 6 0 7 8 9 118 10 11 12 10 11 12 119 13 15 13 14 15 120 16 戟

More information

印順法師的中國佛學觀 摘要 : 印順法師對中國佛教有所批判, 批判的面向 目的與意義值得深入探討 印順法師長期遭受來自中國佛教圈的抨擊, 認為他站在印度佛學立場否定中國佛學 本文考察印順法師對於中國佛學的相關論點, 顯示其真正態度與觀點 他通過中印佛教歷史的脈絡, 觀照中國祖師消化經論義理及開展教學

印順法師的中國佛學觀 摘要 : 印順法師對中國佛教有所批判, 批判的面向 目的與意義值得深入探討 印順法師長期遭受來自中國佛教圈的抨擊, 認為他站在印度佛學立場否定中國佛學 本文考察印順法師對於中國佛學的相關論點, 顯示其真正態度與觀點 他通過中印佛教歷史的脈絡, 觀照中國祖師消化經論義理及開展教學 印順法師的中國佛學觀 摘要 : 印順法師對中國佛教有所批判, 批判的面向 目的與意義值得深入探討 印順法師長期遭受來自中國佛教圈的抨擊, 認為他站在印度佛學立場否定中國佛學 本文考察印順法師對於中國佛學的相關論點, 顯示其真正態度與觀點 他通過中印佛教歷史的脈絡, 觀照中國祖師消化經論義理及開展教學體系的模式 印順法師肯定天台 華嚴等義學宗派能結合義解與實修, 由禪觀印證教理, 適應中國文化而建立綜合融貫的教理體系,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D313430A16DC547A4A4C3E4BDD7A16EA4A7C3D1C5E3B27BBB50C2E0A8CC2E646F63>

<4D F736F F D D313430A16DC547A4A4C3E4BDD7A16EA4A7C3D1C5E3B27BBB50C2E0A8CC2E646F63> 中華佛學研究第十一期頁 111-140( 民國九十九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No. 11, pp. 111-140 (2010)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26-969X.111. 辯中邊論 之識顯現與轉依 釋道厚法鼓佛教學院佛教學系碩士班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2觀行品

Microsoft Word - 12觀行品 觀行品第十二 章節大意 行 在佛法中, 既用的次數很多, 涵義也不盡相同 如 : 一 諸行無常, 大致是指內識 外境的種種變動 二 身口意 三行, 概指一切眾生所思 所語及所為 三 五蘊中的 行蘊, 指思心所的分別 抉擇 行 在佛法中用的次數既多, 涵義也不盡相同 譬如 : 一 諸行無常 的 行, 大致是指內識 外境的種種變動 行 字就會意而言是指左腳右腳不斷地往前走, 所以喻指種種的變動 二 身

More information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當智慧財產 侵犯人權? 智慧財產與人權 Kickstarter The Matrix The Matrix Avatar Eywa 12 2013 4 484 09 F9 128 peer to peer, P2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bittorrent 10 P2P P2P GNU/ Linux P2P CC 單機版的智慧財產權 vs. 人權戰爭 1980 DVD content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第三章 人間喜劇 縴夫的 愛 202 召喚亡靈的行動 219 流氓無產者 與國債 239 小塊農地的金融化 251 現代社會靠無產階級過活 260 跋一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276 跋二向馬克思學習 281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國 是怎樣 崛起 的? 馬克思對經濟學的革命 002 金箍棒 與 緊箍咒 : 債務驅動的暴力 010 人 如何成為 世界貨幣 026 文明的辯證法 049 反對 資本主義 不等於反對 資本 066 社會主義與金融 085 第二章古典經濟學的 扯淡 批判 與 扯淡 122 市場經濟的起源 125 信用 : 貨幣化的道德 140 銀行券 : 債務貨幣 157 怎樣讀懂 資本論 167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