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Transcription

1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民國 105 年 5 月出刊 贈閱 廣度十方眾生宗第旨雙月刊 20 期 Pure Land Buddhism May. 2016

2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3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4 目錄 4 宗學理論 淨土開宗 ( 二 ) 釋淨宗 12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道端良秀 1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道端良秀 32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 福原隆善 43 法義闡釋 往生論註 要義( 四 ) 釋淨宗 53 淨宗俗諦 淨土宗宗風 ( 八 ) 釋慧淨 57 愛與佛命 釋慧淨 68 淨土常識 淨土宗小常識 71 問答釋疑 淨土釋疑 專文三心之義 77 修學園地 螃蟹行為 釋淨度 78 信解 南無阿彌陀佛 釋印彬 81 自度與度人 法依 82 淨土宗藝術 清朝皇室的 無量壽佛圖 佛懷居士 87 賞花圖 老土解讀 小魚作畫

5 發行人 : 釋慧淨社長 : 釋淨音編輯 : 本刊編輯委員會發行所 : 中華淨土宗協會美術設計 : 淨心居士 ( 巫麗雪 ) 版權開放歡迎流通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 1964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ISSN 念佛感應 業報現前困樓中念佛蒙救心境轉 陳美日 92 馬來西亞蓮友的 尋道 歷程 佛寶居士 95 我的信佛奇緣 梁嘉誠 98 您的頭頂上有一尊很大的佛 佛施居士 100 亡父往生卅一載念佛乘蓮生淨土 佛定居士 102 乾巴巴 的名號活生生的往生 佛悟居士 105 漫畫專欄 愚癡念佛合掌立化 淨土聖賢錄 111 因果紀實 一個愛的祈禱可以助人起死回生 周兆祥 113 佳文欣賞 你的心態決定你的生活 摘自網路 115 環保慈善 她只有 9 歲, 卻餵飽了鎮上所有的流浪漢, 還改變了世界對他們的態度 Hailey's Harvest 121 最新消息 新書訊息 122 流通點 淨土宗雙月刊 流通點 124 叢書目錄

6 淨土開宗宗學理論4 ( 三 ) 開宗傳承 1. 約人 ( 二 ) 文 / 釋淨宗 淨土宗雖然是善導大師開宗的, 但它是有傳承 有來歷的, 並不是善導大師直接開出來的, 它有一個法脈傳承關係 : 善導師承道綽, 道綽承續曇鸞, 曇鸞承續印度之天親 龍樹 : 此為中國淨土宗之正脈傳承 善導師承道綽, 是直接跟道綽大師學習淨土法義, 道綽大師是承續曇鸞大師的, 這三位大師傳承都在玄中寺 ; 曇鸞大師是承續印度的天親和龍樹這兩位菩薩的淨土法義 龍樹 天親是印度佛教的兩大旗幟, 他們是中觀和唯識這兩大學派的鼻祖 這兩位祖師各有淨土論著 : 龍樹菩薩有 易行品, 天親菩薩有 往生論 曇鸞大師註解 往生論 的時候, 一開始就引用了龍樹菩薩 易行品 的教判, 他承接了這兩位大菩薩的淨土思想 從龍樹 天親 曇鸞 道綽到善導, 這就是中國淨土宗的正脈傳承 2. 約法此傳承思想略說有如下特點 : 一 有統一 完備的淨土宗教判理論 ; 二 有一脈相承的法義師承關係 ;

7 ; 理論 三 依阿彌陀佛本願為立宗根本 淨土宗雙月刊 5 宗學四 完全以阿彌陀佛本願的立場解釋淨土經典, 絲毫不夾雜聖道諸宗理念 ; 五 教理 行儀完備, 淨土宗規模嚴整 一 有統一 完備的淨土宗教判理論, 所謂統一, 就是互相之間是完整的, 是完備的, 是沒有缺陷的 三 依阿彌陀佛本願為立宗根本, 這一點特別重要 講建立淨土宗, 建立一個宗派, 立宗的根本在哪裡? 就在阿彌陀佛的本願 這五位祖師都是這樣的, 五位祖師之間的法義師承關係非常明顯, 都是依據阿彌陀佛本願來立宗的 四 完全以阿彌陀佛本願的立場解釋淨土經典, 絲毫不夾雜聖道諸宗理念, 為什麼善導大師能開立淨土宗? 為什麼說這一脈是正脈傳承? 就是因為它是完全依淨土經典來解釋淨土經典, 是完全站在阿彌陀佛本願的立場上, 不夾雜諸宗的觀念, 是純味的 純正的, 是依阿彌陀佛本願為立宗根本的 這是說明純粹性 五 教理 行儀完備, 淨土宗規模嚴整, 這樣才能成立一個完整的宗派 善導大師有五部九卷 : 觀經疏 講教理; 其他四部講具體行儀 法則, 在行儀這方面也非常完備 以上這五個特點說明淨土宗的傳承思想 3. 比較顯勝 其他有關彌陀淨土的解釋, 皆不具備上述特點 比較其他有關彌陀淨土的解釋, 對淨土三部經的解釋有很多 打開 大藏經 查閱歷史資料, 會發現善導大師這一系列之外的解釋非常多, 但那些都不具備上述特點 我們拿這五個特點對照來看 第一, 沒有統一 完備的淨土宗教判理論, 都是引用他宗的教判來解釋淨土 比如說引用天臺宗的教判理論來解釋淨土宗, 教判都用別人家的, 這怎麼可以呢? 教判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宗派建立的基礎 引用的都不是淨土門的經典, 就不能徹底反映出淨土法義

8 宗學理論6 阿彌陀佛接引圖大英博物館收藏

9 , 沒有一脈相承的法義師承關係 各人說各人的話, 都是自己對淨土經理論 第二 淨土宗雙月刊 7 宗學典的理解 我理解到這個程度, 我就發表我的註疏, 互相之間找不到一脈相承的關係 這樣, 後人修學就失去了標準, 失去了依從 第三, 不是依阿彌陀佛本願作為立宗的根本 比如說, 天臺宗的人是以 法華經 作為立宗根本, 就站在 法華經 的立場上來解釋淨土的經典 ; 華嚴宗的人是站在華嚴宗立場上, 它根本就不是淨土宗, 而是華嚴宗 有人會問, 法華宗 華嚴宗 唯識宗的法師, 他們也在解釋淨土法門, 解釋淨土的經典, 怎麼不是淨土宗呢? 並不是你解釋淨土三經, 你就是淨土宗了, 不是這樣的 淨土宗的人也可以解釋 心經, 也可以解釋 維摩詰經, 也可以解釋 法華經 不過這不是我們的重點, 但如果要解釋, 我們還是淨土宗, 這就是站在淨土宗的立場來判斷 那麼, 天臺宗的人解釋淨土, 他是站在天臺宗的立場來解釋的, 他整個的教判 修學的法則和標準都是依天臺的, 所以仍是天臺宗, 不是淨土宗 第四, 諸宗諸師不是依阿彌陀佛本願的立場來解釋淨土經典, 而是依各自所宗的有緣教法 比如他是天臺 華嚴或唯識的, 就依天臺 華嚴 唯識的立場來解釋淨土的經典 比如說, 以唯識宗的立場來解釋, 對 觀經 的下品往生, 他就得出結論, 叫作 別時意, 這輩子不能往生的, 這就不是淨土宗 第五, 諸師的解釋, 在教理 行儀上也不完備 比如在行儀方面, 善導大師就定出了五種正行 讀誦 觀察 禮拜 稱名 讚歎供養, 以稱名為正定之業 而禪宗的人解釋淨土法門, 在教理上一定是以明心見性為目標, 對西方淨土也有他的一套解釋方法, 唯心淨土, 自性彌陀, 這是他的理論 ; 在行儀方面, 他一定是禪的方法, 比如說, 你念佛要有禪定功夫, 你要達到明心見性的程度, 沒有確立淨土的行儀標準 天臺一定是以 一心三觀 來理解 : 你念這句名號, 這句名號靈明不昧就是觀, 這句名號澄明 凝定就是止, 止中有觀, 觀中有止, 他一定是以一心三觀來解釋名號的作用和念佛的效果 如果是華嚴宗或者唯識宗的, 他們也有各自的解釋方法 這些解釋, 不管是從教理上還是行儀上, 都偏離了淨土宗, 都不是淨土宗 善導大師講五種正行, 都沒有這一些 所以, 從這五點來比較, 諸師的解釋 :

10 宗學理論8 皆糅雜諸宗混說淨土, 非純依淨土解釋淨土, 故只是諸宗淨土教, 而非淨土宗 糅雜諸宗混說淨土, 就是在理論上混雜了諸宗自力修行的觀念, 不是純粹依淨土來解釋淨土, 所以那只是諸宗淨土教, 而非淨土宗 這裡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有三個名相 : 淨土法門 淨土教 淨土宗 底下我們會詳細解釋 如天臺淨土 華嚴淨土 唯識淨土 禪門淨土等, 即所謂 教宗天臺, 行歸淨土 教宗華嚴, 行歸淨土 之類 教宗天臺, 行歸淨土 教宗華嚴, 行歸淨土, 這兩句話可能大家都不陌生 這是什麼意思呢? 教 就是理論, 行 就是實踐 就是說, 在教理上, 他們是以天臺宗作為理論指導標準, 教宗天臺, 明顯地打出旗號 : 我是天臺宗的 在教理上 理論上, 他們是依據天臺宗的, 這叫 教宗天臺 在中國一般講佛教八大宗派, 就是天臺宗 華嚴宗 唯識宗等等 在教理的分判上, 如果我依據華嚴宗, 我就 教宗華嚴 ; 或者依據般若空性, 我就 教宗般若, 理論上依據這些 但是, 靠這些解決不了生死問題, 那行持方面呢? 在行業規範 行持目的上, 行歸淨土 這就很明顯在理論和實踐上形成偏差, 就像開車, 方向盤是扭的, 教和行發生了錯位 但在中國, 一千多年來, 這幾乎是普遍現象 為什麼呢? 因為天臺宗 華嚴宗等的教理 教判流傳了下來, 而淨土宗的教理 教判, 善導大師一脈的淨土思想卻沒有流傳下來, 所以沒有辦法依循 而淨土教法也需要一個理論體系, 這樣人們就在這幾家裡物色一種, 就物色到了天臺或者華嚴 這樣教和行就有偏差, 發生了錯位 現在不一樣了, 善導大師的思想展現出來了, 我們有了淨土宗的教判理論, 所以我們就 教宗淨土, 我們行還在淨土, 教和行是一致的, 這才是淨土宗完整的教理體系 故今編述 淨土宗概論, 專依善導大師一系之淨土思想, 不涉其餘

11 , 講淨土宗, 就是十三祖, 但十三祖之間其實並沒有理論 一開始我們也有考慮 淨土宗雙月刊 9 宗學一脈相傳的淨土宗理論關係, 這五點都不具備 如果那樣解釋, 就很龐雜, 找不到一條主線, 也不能把淨土宗完整的體系純粹地展現出來 我們現在編述這本 淨土宗概論, 專依善導大師一系的淨土思想, 對諸宗淨土教沒有涉足 諸宗淨土教是另外一個議題, 可能將來在學習的時候會廣泛地參考 這本 淨土宗概論, 完全依據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理由如前面已經說明了 譬如欲學天臺宗, 須專依智者大師 ; 欲學淨土宗, 即專依善導大師 要學天臺宗, 就要專依誰呢? 專依智者大師, 他是天臺宗的開宗祖師 如果不依他, 那學什麼天臺宗? 我們學淨土宗, 就專依善導大師, 他是開宗祖師 這一段就是講淨土開宗 ( 四 ) 總結

12 宗學理論10 這些列出來, 是讓我們對善導大師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淨土開宗 包括三點 : 第一, 正明開宗 ; 第二, 比較顯勝 ; 第三, 總結定論 正 就是直接 不含蓄地來說明 直接就開宗來說明 正明開宗 包括五點 : 第一, 開宗祖師, 是中國唐朝善導大師開立的淨土宗 第二, 開宗時間, 是貞觀十九年到總章元年這一段時間 第三, 開宗祖庭, 是在悟真寺 第四, 開宗利益, 說了三點 : 普濟時眾, 楷定古今, 垂範未來 普濟時眾, 就是那幾句話 : 士女歸者無數 家家彌陀佛, 戶戶觀世音 屠夫歇業, 滿城斷肉 對當

13 , 之所以普遍濟度, 不僅因為善導大師德行的教化 他念一聲佛理論 時的眾生來講 就口出一道光明 同時也是因為理論的嚴密和完整, 這是開宗的效果 淨土宗雙月刊 11 宗學楷定古今, 引用善導大師的四句話 : 楷定古今 諸佛證誠 一如經法 一句一字不可加減 如果不開宗, 怎麼能夠楷定古今? 張三說, 李四說, 古人說, 今人說, 以什麼為標準? 所以開宗就有這樣的利益, 能夠楷定古今, 得出正確的結論, 決定標準和規範 垂範未來, 就是對今天的行人, 對我們的意義和影響 有了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對有關彌陀淨土的解釋, 我們就有標準了 一比較, 和善導大師思想相合的就可以依從, 違背的就不依從 所以這是對未來千秋萬代都有利益的 這三點就是開宗利益 為什麼說是利益呢? 如果不開出淨土的宗派, 就難以具備這樣廣大的攝化力量 第五, 開宗的傳承, 說了兩部分 : 一個是約人, 一個是約法 約人, 是就人來講的, 列了幾位祖師 淨土宗教理從這幾位祖師傳承下來, 從後往前逆推 : 善導承道綽, 道綽承曇鸞, 曇鸞承天親 龍樹 這是人的傳承 法的傳承, 就講了五個特點 講開宗的地方就講了以上五點 接下來是 比較顯勝, 就是將善導大師的淨土教法和諸宗的淨土教法來比較, 顯示出善導大師教法的優勝 就是 其他關於彌陀淨土的解釋不具備上述特點 這一段 接下來是 總結定論 這是指 故今編述 淨土宗概論, 專依善導大師一系之淨土宗思想 這一段, 這就得出一個結論 : 專依善導 專依善導的結論從哪裡來? 就從 正明開宗 到 比較顯勝 中得出

14 宗學理論12 中國淨土教之時代區分 文 / 道端良秀 ( 大谷大學教授 ) 譯者 / 釋佛可後漢桓帝時, 西域僧支婁迦讖礎,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譯出了淨土三來漢, 譯出了 無量壽清淨平等覺部經以及其他經典 經, 至此開始了淨土經典的傳來, 首先, 就 無量壽經 來說, 此後漸漸促進了淨土教的勃興, 至今歷來說有五存七欠, 十二種譯本 其已經過了一千八百年 在此期間, 中中, 前十種是劉宋以前譯出的, 後兩國淨土教的歷史大致可分為四個時種是在唐宋時被翻譯出的 觀無量期 即 : 壽經, 有三種譯本, 三種都是在劉第一期 : 準備時期宋以前譯出的 還有三種 阿彌陀第二期 : 立教時期經 的譯本, 有兩種是在劉宋以前譯第三期 : 融合時期出的, 一種是在唐代 第四期 : 衰頹時期這樣, 淨土經典早就在南北朝當然, 這只是概括性的區分, 以前被多次翻譯了, 還有作為傍明淨其中還要進一步細分, 先暫且如此分土經典的 般舟三昧經 觀佛三昧類 經 等等經典, 也主要是在這個時期 第一期 : 準備時期 這個時期是從淨土經典傳來以後至隋末, 前後四百五十餘年間, 包含了後漢 三國 兩晉 南北朝 隋朝等 而在此時期, 建立了淨土教的基 譯出的, 這就為下一個立教時期完成了第一手的準備工作 另一方面, 在北魏時期, 菩提流支三藏譯出了天親菩薩的 往生論 正是這部 往生論 的譯出, 給中國淨土教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15 宗學理論 曇鸞大師註解此論, 著作了 往生論 註 二卷, 最終為下一個時期道綽 善導淨土教的大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還有隋代的天臺智者 淨影寺慧遠 嘉祥寺吉藏等人對淨土教的研究以及對淨土經典的註疏, 都為淨土教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準備時期最讓人值得注意的, 是廬山慧遠念佛結社的白蓮社 一百二十餘人, 寄思於西方, 以願生淨土為志, 以慧遠為中心, 集結在廬山東林寺, 其中, 實際上也集合了許多不知名的人 這不僅在淨土教史上, 甚至在整個中國佛教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 因此把這個時期劃分為淨土教的準備時期, 是存在相當大的爭議的, 而之所以要把它劃分為準備時期, 是因為如下理由 大體來說, 廬山的結社念佛, 其中心完全是慧遠一人 雖然因為慧遠的德望以及崇高的人格, 以致一百二十餘人集合在一起念佛, 最終建立了白蓮社, 但這完全是特殊的, 不是一般化的, 也就是說不是淨土教民眾化的結果, 這一點是值得注意的 因此, 中心人物慧遠一離世, 結社就忽然絕跡了, 這就是它特殊化的 一個佐證, 而並不能認為淨土教是作為一個社會宗教在流行 當然, 白蓮社留給後世的影響是如何之大, 現在已毋庸贅言了 如此, 這是第一點理由 還有, 從慧遠的淨土教義來看, 可以得出結論, 其為善導易行易修的稱名念佛之外的要門思想的展開 若以這樣的考慮來看, 不管是結社還是教義, 都是立教時代的一項準備工作 第二期 : 立教時期唐代三百年, 筆者將其稱為立教時期 由於前期經典譯出的完成 諸師對經典的研究以及結社等的準備工作, 這個時期淨土教漸漸地普及化了, 道綽 善導的出現, 最終完成了淨土教作為念佛一宗的獨立 道綽禪師 安樂集 中的聖淨二門判釋, 實際上是淨土教的獨立宣言 而善導大師的 四帖疏 被尊為楷定古今之疏, 意味著淨土教獨立的完成 事實上, 善導大師正是中國淨土教史上一顆千古不滅的明星 至此, 唐代善導的淨土教已經完全是作為一個社會的教派而深入浸透到一般大眾了 在前期, 淨土教並未淨土宗雙月刊 13

16 宗學理論14 廣泛普及開來 ; 而這個時期, 則展現出了其本來的面目, 完成其作為一個教派的使命 這樣, 中國的淨土教由道綽 善導完成了一宗的獨立, 之後又由於懷感 法照 少康等流派的念佛弘法, 呈現出滿巷皆是念佛之聲的盛況 實際上在唐代, 淨土教與其他諸教一樣, 也發展到了頂峰 在這點上, 除了讚歎道綽 善導兩位高僧的功績外, 同時也不能忘記受到道綽 善導兩位大師影響的上述幾位大師, 以及迦才 慈愍 飛錫等的極大功績 實際上, 唐代的淨土教由於高僧輩出而日益隆盛 而得到如此發展的淨土教, 由於唐末武宗廢佛事件, 與諸宗一樣都蒙受了巨大的打擊, 再也不能見到昔日的盛況了, 至此這個時代落下了帷幕 第三期 : 融合時期 融合時期是指五代及宋代的三百餘年間 這個時期的淨土教雖然還在延續前代的淨土教, 但是畢竟已經沒有善導大師當時的隆盛境況了, 而只是藉著餘勢來貫通整個時期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考察的話, 作為特殊的淨土教, 也可以見到它興盛的景象 這一時期的淨土教失去了善導大師淨土教的絕對性 純粹性, 吸取了禪 天臺 華嚴的思想, 變得不純正, 即與諸宗融合了 這樣與諸宗融合的淨土教就是以後淨土教的特色 這樣的傾向, 不是在這個時期突然出現的, 早在唐中葉以後就出現萌芽了 進入這個時期後的淨土教, 則完全是與各宗的融混調和的產物 縱觀這個時期淨土教的代表人物, 慈雲遵式 四明知禮 孤山智圓等都是宋代天臺宗的大家, 永明智覺 慈覺宗頤 慈照子元是禪宗的俊傑, 靈芝元照 戒度則屬律宗的人 如此來看, 淨土教是怎樣的狀況便可以想像出來了 或者是天臺與淨土, 或禪與淨土, 或律與淨土等各個混合起來的教法, 又或是雙修, 或合行, 或融合, 或調和起來的行法, 而以念佛一法建立的淨土教在這個時代已不復得見了 這樣的傾向不僅僅是在淨土教內, 可以說宋代以後的佛教都是各宗融合的 雖說這樣的淨土教失去了其純粹性, 但是這個時期的淨土教仍與禪宗

17 代慧遠白蓮社的影響, 在進入這個時期後, 到處可見念佛結社的活動, 僧俗團體平等集結念佛, 這證明了淨土教作為宗教而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第四期 : 衰頹時期 這個時期指的是元明清以及現代的七百五十年間 宋代的淨土教只剩下名字, 而到了元代, 受到當時被稱作國教的喇嘛教的壓迫而漸漸失去影響力, 最終及至今日的地步 這個時期淨土教的代表者, 有 宗學理論元代的普度, 明的袾宏 智旭, 清的 一樣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由於東晉時行策 彭際清 周夢顏等, 當然他們也都是站在前代融合 合行的思想上的, 與其他一般的佛教一樣, 漸漸地衰頹以至今日的地步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 即使是在邁向衰頹的佛教中, 最有影響力的, 在一般民眾中普遍弘傳的, 依然還是念佛的教法 以上試分四期, 以概觀淨土教史, 但是這只是大致區分, 還有許多值得商討的地方 淨土宗雙月刊 15

18 宗學理論16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與善導 文 / 道端良秀 ( 大谷大學教授 ) 譯者 / 釋佛可 佛意居士 一 本文擬對在中國和日本淨土教史上留下光輝足跡的善導大師與宋代及其以後的淨土教進行探討 中國淨土教由善導大師集於大成, 傳到日本後, 法然上人 偏依善導, 開創了日本淨土宗, 親鸞上人讚歎曰 善導獨明佛正意 然而, 這樣一位大師, 到了唐代以後卻似乎忽然之間沒了聲息, 至少一般的學者持有這種看法, 究竟是何原因一直都是個疑問 作為大師楷定古今並被後世日本教徒視為金科玉律的 觀經疏 及其他著述, 在宋代卻只有兩三個人引用過幾處, 甚至連書名都未能流傳下來 正因為處於這樣的境況, 有學者就對善導大師的著書提出真偽之論 1 唐代以後的淨土教給人的感覺似乎是善導大師完全被忽略了 這方面的研究人員同樣懷有疑問, 為化解這些疑問也進行了種種努力 但是直到今天也沒有得到解決, 似乎依然停留在對善導教義莫衷一是的狀態 筆者很早以前就對此問題懷有興趣, 但也因一直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而深感苦惱, 近來對此問題作了一些思考, 現將問題提出來, 闡述筆者的一些想法, 尚望各方大德不吝賜教 在論述之前, 先申明一下筆者的觀點 : 即那種認為善導大師對唐代以後直至宋元明清的淨土教沒有產生什麼重大影響的認識是錯誤的 善導大師的影響雖然後來沒有像在唐代淨土教或者日本淨土教中那樣絢爛多彩, 但對大師在淨土教界的地位, 絕不應當等閒視之, 應當知道, 即使在唐代以後的淨土教中, 善導大師也是居於時代前沿並發揮著重要作用的大師

19 宗學理首先對善導在宋代幾乎沒什麼影響的說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認可的問題 二進行探討 關於被稱為楷定古今之作的 觀經疏 以及善導大師的其他著書, 在慈雲遵式 ( - ) 的 往生西方略傳序 ( 樂邦文類卷二 ) 中列舉淨土有關著述時有這樣的記載 : 善導和尚立五會教, 勸人念佛, 造 觀經疏 一卷 二十四讚 六時禮文 各一卷 另外, 北宋王古的 新修往生傳 ( 撰 ) 中列舉了當時現存的淨土教有關著書, 其中有善導的著書 二十四讚並一行體文等 的記載 另外, 明朝的袾宏在 往生集 的末尾處將現存的和已不存的淨土教著述悉數列出, 但其中沒有一部善導的著作 由此可見, 作為淨土教著作被列舉出來的只有遵式的 觀經疏 一卷 二十四讚 六時禮文, 還有王古的 一行禮文 那麼, 所說的 觀經疏 一卷又怎麼解釋? 如後所述, 估計是由於只有玄義文, 而其他的都沒有流傳下來, 才有了 觀經疏 一卷之說 六時禮文 大概就是 六時禮讚, 但 一行禮文 指什麼, 另外 二十四禮讚 又指什麼也無法判斷, 也許是指剛剛在敦煌發現的法照的 五會讚 中記載的善導的 西方讚 吧? 抑或是因為少康的 二十四讚 而將善導和少康混淆了? 另外, 說建立五會教, 很明顯說的是法照, 因此讓人感覺遵式的文章明顯有誤 這一點姑且不論, 作為五部九卷, 甚至可以說是善導之生命的著述, 卻只有 觀經疏 一卷 玄義分 流傳下來, 其他的著述甚至連書名都被遺忘, 究竟是何原因? 而且把法照和少康混為一談, 還有不那麼重要且難判真偽的 一行禮文 以及將 往生禮讚 說成是 六時禮文 等, 這些都顯示出對善導其人完全沒有給予重視 由於這些緣故, 人們就產生了疑問 這就是問題產生的由來 接下來看一看有沒有引用善導著作的書籍 北宋的靈芝元照 ( - ), 是唯一一個引用過善導著作的人 他在 觀無量壽佛經義疏 以及 阿彌陀經義疏 中, 前後共五處引用了善導 玄義文 中的三條文, 且僅僅只有三條文 元照的弟子戒度著述 正觀記 觀經扶新論 以及 阿彌陀經義疏聞持記 來註釋元照的 觀經疏, 其中詳述了元照引用的善導的文章 另外, 在王日休的 龍舒淨土文 卷十二中, 記載有 善導和尚臨終往生正念文 宗曉 ( - ) 樂邦文類 卷四中記載有 臨終正念記 淨淨土宗雙月刊 17 論

20 業專雜二修 卷五中記載有 勸化徑路修行頌 這些都是作為京師比丘善導 宗學理論 的著作而引用編撰的 卷一中在觀經的三心釋下標明 善導釋曰 並引用了 往生禮讚 的三心釋 因 淨業專雜二修 一文也就是 往生禮讚 中的專雜 二修之文 因此 可以從王日休 宗曉的書中找到被認為是善導大師之文的 往 生禮讚 以及新出現的 臨終正念訣文 與 勸化徑路修行頌 以筆者管見之所及 有關善導的著述只有以上這幾部 除此之外似乎已沒有 描寫善導的其他著述 因此 在宋代 作為善導的書而確切存在的就是宋代初期 出現的 玄義分 與 往生禮讚 宋代以後的書籍大都採用了宋代的史料 關 於善導 除此以外並無什麼可資借鑒的資料 因此 善導的書雖然有以上四種 但是 臨終正念訣 與 勸化徑路修行頌 頗為可疑 而且存在著真偽的問題 一直就沒有作為善導的著作受到關注 導致宋代以後 善導的影響僅存 玄義 分 與 往生禮讚 兩部書 且僅有一兩個人引用過其中的兩三處 作為顯赫一 時的善導的著作來說 實在令人痛心 人們由此情形認為淨土教已經沒落的看法 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 另外 值得思考的是 宋代的往生傳及其他書籍對善導傳記的態度 宋代編 撰的記錄有善導傳的往生傳 有遵式的 西方略傳 戒珠 王古 王日休 陸 師壽等各往生傳以及志磐的 淨土立教志 遵式在 西方略傳 中 龍舒淨土 文卷五所載 尊善導大師為阿彌陀佛的化身 善導 阿彌陀佛化身 至長安聞滻水聲 乃曰可教念佛 三年後滿長安城 中念佛 在往生傳中尊崇為阿彌陀佛化身的除了善導大師以外別無第二人 王日休 志磐也都承襲遵式之文 尊崇善導大師為阿彌陀佛的化身 這一事實說明了什 麼 說明宋代的淨土教並沒有漠視和忽略大師將其視為等閒之輩 而是將大師作 為阿彌陀佛的化身而倍加敬仰的 那麼 居於如此重要地位的善導大師 其著作卻僅有 玄義分 及 往生 18

21 緣故 究其原因 估計是當時其他的書早已散佚 僅存上述兩部書 而且是新出 現的善導的著作 這樣的著作以善導的名義出現 不管真偽如何 可以說對宋代 宗學理論 禮讚 被認可 其他的書都未被引用 甚至連書名都沒有留傳下來 到底是什麼 淨土教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和唐武宗廢佛事件相比 五代的戰亂更是有過之而無 不及 佛教典籍大多被焚毀或丟棄 佛教在中國本土似乎已完全失去了昔日的繁 榮 五代時 吳越的忠懿王錢弘俶欲求天臺三大部而未能如願 義寂遠渡高麗國 求之方得 著名的天臺三大部尚且如此 那麼其他的典籍也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 幸西的弟子明信為求大師的書遠渡大宋 卻空手而歸 ②便有力地證明了當時的 一些情況 由此看來 在宋代 善導的著書五部九卷中僅有一兩部被引用 就是因為其 他著作都已散佚 而絕不是因為忽視善導的教義 這一點從對善導傳的處理態度 上就看得出來 四 接下來 我們再看看善導的教義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換句話說 看看為數 不多的能夠理解善導思想的元照 戒度是怎樣的態度 據元照的 淨業禮懺儀序 樂邦文類 記載 他曾師從天臺神悟法師修習 天臺 一直輕蔑淨土行業 但後來偶染疾患 讀天臺 十疑論 又見到善導專 雜二修之文 往生禮讚前序 遂公開宣布歸信淨土修習淨業 ③據此來看 元 照是因天臺和善導而進入淨土門的 於是 他便著述了 觀經疏 在其上卷末 尾表明了他對此 觀經疏 的態度 前代解釋凡有數家 隋朝慧遠法師 天臺智者大師 皆有章疏 唐善導和尚 亦立玄義 並行於世 而各尚宗風 互行廢立 故今所釋 擇善從之 必有 差訛 不無紀正 由此可見 他的 觀經疏 主要是以慧遠 天臺 善導的三章疏為參照而撰 述的 當時觀經疏有多家版本 但是只有以上三家的版本流行於世 淨土宗雙月刊 19

22 另外 據戒度的 正觀記 可知 當時最流行的極可能是天臺的註疏 宗學理論 問 此經行世 自古解釋乃有多家 天臺章疏大盛東南 人皆寶之甚於金 玉 況是靈嶽親承大蘇妙悟 獲旋總持樂說無壅 今若別出新疏 則應天臺 有所未了耶 答 上略 祇今 觀經 天臺之後 慧遠 善導 澄觀 繼而有作 又 如孤山 霅川同宗天臺之學 各製彌陀疏鈔 下略 顯示出當時把天臺的 觀經疏 看得無比金貴 故使其流行於世 而慧遠 善導 澄觀等章疏相比之下則居其次 當時天臺學流行的風潮 是以天臺大師為 尊 且欲使 觀經疏 成為唯一的章疏 不過從中應當看到 元照並沒有完全被 此風潮縛住手腳 而是對三種章疏進行比較研究後進行了取捨 元照在這裏對善導之疏只稱 立玄義 而不稱章疏 表明當時 觀經疏 只有 玄義分 其他部分早已散失不存 這樣一來就有疑問了 即這裏的 玄 義 是否包含整個疏 從只有 玄義分 這一情形可以推知 在元照的 觀經 疏 引用的善導文中 儘管有些地方應當引用 散善義 但從頭到尾卻只引用 了 玄義分 對於其他部分絲毫沒有引用 從這一情況看 這裏所說的 玄 義 只是指 玄義分 那麼 元照是怎樣看待 玄義分 的 又是如何理解和傳播善導思想的 首先 來看看他在 觀經疏 上卷的 定經宗 中所述 天臺云 此經以心觀為宗 此則單就能觀為言也 觀佛依正 得非心觀乎 慧遠 善導並云 諸經所辯宗各異 此經以觀佛三昧為宗 此則通就能所而 立也 觀雖十六 依正不同 而主在觀佛 在論述 觀經 經宗時 他排斥了天臺之說 採納了慧遠 善導的 觀佛三 昧為宗 然而 善導的經宗的特點不只是觀佛三昧 善導明確了 亦以念佛三 昧為宗 並立觀佛 念佛兩種三昧 而且主張該觀佛三昧最終歸於念佛三昧 元照只是將其與慧遠的觀佛三昧等同視之 而輕視了念佛三昧 這一主張頗令人 遺憾 據此可知元照的 觀經疏 傳達的大概是怎樣一種思想 他沒有提出善導 的念佛三昧 是因為他把念佛三昧與觀佛三昧看成是一回事了 20

23 下經云 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念即是觀 但語通餘佛 尚濫他經 可如首 題 簡別斯盡 宗學理論 接著他又寫到 他根據念佛就是觀佛的思想 認為兩者是相同的 忽略並去掉了善導的獨家 教說 他的弟子戒度在 正觀記 中做了解釋 說天臺的心觀通於能所 並引用 善導之文 今此 觀無量壽經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他一 方面舉出了善導的念觀兩宗之文 同時又遵從其師念觀相同的說法 第二 元照在上卷的 玄談 中提出了經文中 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的問 題 認為古疏以三福為思惟 以十六觀為正受 而善導的玄義則依據 華嚴經 之說 認為思惟正受係三昧的異名 他贊同這一說法 並引用 即知思惟正受只 是請觀耳 觀前方便故曰思惟 正觀成就故名正受 來進行說明 顯然繼承了善 導的說法 而且在中卷正文解釋裏陳述了善導玄義分之意 還引用了 觀佛三昧經 來 旁證其說 關於思惟正受的問題 善導第一次斷定兩者都是觀 以思惟為觀前方 便 極樂依正二報為其思惟正體 正受即想心全息 名曰緣慮皆絕的三昧境界 這正是善導獨特的新解釋 元照接受了善導的解釋而排除了天臺等說法 關於這個問題 戒度在 扶新論 中支持了善導之說 並破斥了攻擊善導說 的天臺因公法師的 輔正解 因公激烈反對元照接受善導思想而做的新疏 認 為思惟正受不是三昧的異名 兩者明顯不同 對此 戒度解釋說 元照新疏的釋 義在教理上並無不當 並沒有一味盲從善導的玄義 而且對善導的玄義作出的如 此解釋也是完全符合其原意的 所以今在此引用其文來說明 ④並詳細解釋了善 導 玄義分 的正文 以此反擊因公 輔正解 的見解 接著 戒度還在 正觀記 卷中針對這一問題提出 元照疏中引用的善導之 文太過簡略 於是大篇幅地原文引用了關於正受思惟的解釋 而且對於善導根據 華嚴經 說明的 思惟正受三昧異名 在經文中沒有記載的質疑 他舉出十地 品的功德林菩薩的思惟三昧的證據 詳細地說明了善導所說的 三昧異名 決非 錯誤 如上所述 元照 戒度的態度就是他們如何理解善導 如何尊敬善導的最有 淨土宗雙月刊 21

24 力證據 宗學理論 第三 在討論了善導的玄義中的上述思惟正受的問題之後 接著來討論善 導在 辨定散 中的教義 善導玄義云 前十三觀為定善 後三福九品對前三 福為散善 今謂不然 若如所判 即應止有十三觀 那名十六觀耶 況下九品 上品結云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中下亦然 何得後三獨名散善 以此反對 善導散善的辨立 同意諸師把善導認為是散善的十四 十五 十六三觀均視為定 善 理由是上輩 中輩 下輩三觀皆名為觀 然而 戒度在接受其師思想的同時 也充分吸收了善導 玄義分 中的釋 義 以取意的方式 引用了 玄義分 對諸師解釋的九品說的駁斥 以及重新對 三品做出的皆為五濁凡夫的解釋 戒度沒有對善導的解釋進行排斥 這一點和元 照大為不同 明今取捨中 諸師得彼而失此 玄義得此失彼 據經專明此土求生 並是凡 夫 則玄義得之多矣 批判諸師和善導之說為二得一失 但其意所在應為善導 稱經證為凡夫 善 導得多 在這裏應當看出 元照似乎反對善導的說法 而戒度則對善導的解釋表 示贊同 第四 在 元照疏 卷中入文解釋中 對經文 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所 作了解釋 闡釋了由於此界凡夫散亂心故 若不專念一法一佛 則觀行難成 難以往生 善導專修義亦同此 接受了善導專修專念的思想 第五 在他的 阿彌陀經義疏 中兩次提到了善導之文 即在小經 其國眾 生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故名極樂 文下解釋說 善導云 願生彼國 必須勵心克己 畢命為期 上在一形似如小苦 前念命 終後念即生 長時永劫受無為法樂 直至成佛 不逕生死 豈不快哉 幾乎一字不差地引用了善導 往生禮讚 的前序文 另外 在對經文 執持名號 乃至 一心不亂 一文 同樣引用了 往生禮 讚 的前序文 22

25 淨土宗雙月刊 23 宗學理論 古印度貴霜時期犍陀羅藝術 1-2 世紀 : 阿彌陀如來三尊石雕

26 問曰 何故不令作觀 直遣專稱名號 有何意耶 宗學理論 答曰 乃由眾生障重 境細心粗 識颺神飛 觀難成就也 是以大聖悲憐 直勸專稱名字 正由稱名易故 相續即生 又云 彌陀世尊 本發深重誓願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上 盡一形 下至十聲 一聲等 以佛願力 易得往生 這裏原原本本地引用了善導的原文 此文正是善導思想之根本所在 元照對 善導的稱名到底理解到何種程度難以斷言 從他的淨土教義看 他並沒有接受大 師的真實意趣 但從他把此疏作為自己的思想予以公開這一點可探知他對善導的 態度 另外 對於此二文 戒度在他的 聞持記 中言 取自玄義 總之 宋 代以後無論是禮讚文還是其他文疏皆稱 玄義 似乎已經代表了善導的教義 在以上六處 元照引用了善導教義 並對其進行了介紹 批判或者讚賞 而 弟子戒度對善導的理解遠超其師 而這些都只是由於 玄義分 與 往生禮讚 兩部書 雖說引用之處只有五六處 但由此應當了知善導思想對當時淨土教所產 生的巨大影響 五 除此以外 如上所述的 龍舒淨土文 以及 樂邦文類 中記載有 臨終 正念訣 勸化徑路修行頌 與 禮讚 的 專雜二修 之文 因 禮讚 玄 義 之外的兩篇著述是到了宋代才出現的 因此是不是善導所作 真偽難辯 不 過一直以來多認為是假冒善導之作 關於這一點 以後還將再做研究 詳細情況 屆時再作論述 不過 臨終正念訣 一文不足六百七十字 是以問答體的形式 撰述的 對於知歸子提出的臨終時的注意事項的問題 淨業和尚一一做了解答 以淨業和尚當作是善導大師 此文從宋代初期開始便在淨土教徒中廣為流布 終 至出版 宗曉在 樂邦文類 記載的內容依據的大概就是這一版本 此文是否是善導之作另當別論 總之 宋代以後作為善導之作廣為流傳 成 為版本而盛行流布於後世 在日本 良忠也大量引用過此書 由此看來 作為善 導的 臨終正念訣 其思想在宋代以後乃至日本都廣為流行 24

27 , 是勸勉念佛的八首六言偈文, 在宋代以後也為諸師經常引用 勸化徑路修行頌 又被稱為 勸念佛偈 那麼,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徒是如何看待善導的? 又是如何接受善導思想的? 筆者查閱了宋以後淨土教典籍中記載有善導文的一些著述, 現將調查結果例示如下 : ( 一 ) 記載 臨終正念訣 的有 : 元 普度 蓮宗寶鑒 卷八 明 道衍 淨土簡要錄 明 一念 西方直指 中 明 大佑 淨土指歸集 上 清 周克復 淨土晨鐘 七 清 濟能 淨土全書 上 彭際清 西方公據 彭際清 念佛警策 上 張師誠 徑中徑又徑 真益願 淨土切要 彭希涑 淨土聖賢錄 二善導傳 古崑 蓮宗必讀 ( 二 ) 記載 勸念佛偈 的有 : 明 梵琦 西齋淨土詩 清 道霑 淨土旨訣 古崑 淨土隨學 上 芳慧 淨土承恩集 ( 取意 ) 廣貴 蓮邦詩選 觀如 蓮宗必讀 ( 三 ) 往生禮讚 之文: ( ) 至誠心 深心 迴向發願心的三心釋 大佑 淨土旨歸集 上 道衍 淨土簡要錄 袾宏 淨土資糧全集 五 清 治兆 清珠集 周恩仁 啟信雜說 ( ) 專雜二修之文道衍 淨土簡要錄 彭際清 西方公據 彭際清 念佛警策 上 古崑 淨土隨學 下 古崑 蓮宗必讀 周恩仁 啟信雜說 ( ) 後序文 5

28 宗學理論26 普度 蓮宗寶鑒 七 修行發願儀大佑 淨土指歸集 睡時入觀袾巨集 淨土資料全集 五 勸修淨土入觀臨睡發願文周克復 淨土晨鐘 一 善導臨睡入觀文 ( ) 四修中無間修之文 :6 道衍 淨土簡要錄 相關資料大體如上所示, 另外還有禮讚文的一行左右的取意文以及只是善導和尚勸進念佛等文, 細分的話, 除此以外, 還有很多, 但大體內容已包含在上述書目中 這裏應注意的是, 禮讚之文幾乎沒有一個標註 往生禮讚 的書名, 而只是表明 如善導和尚云 字樣 而道衍的 淨土簡要錄 則最忠實且以很長的篇幅刊載了專雜二修之文, 接著還刊載了與原文相反的三心釋, 並在這裏註標為 觀經疏, 表明這些內容都引自善導的 觀經疏 接著又刊載了四修中的無間修之文, 並註明引自 集諸經禮懺儀 這裏的問題是為什麼標註為 觀經疏? 此處一看便知, 此文是禮讚之文, 與接著列出的四修之文出自同一部書 然而一個說是 觀經疏, 一個說是智昇的 集諸經禮懺儀, 究竟是何緣故? 也許是因為當時還沒有 禮讚 的單行本, 是從收錄在藏經中智昇的 集諸經禮懺儀 裏的 往生禮讚 引用過來的緣故 在同一個地方將同一個 往生禮讚 中的文句作如此區別, 實在難以理解, 故應當看做是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的錯訛, 或者也可能是有單行本的 往生禮讚, 可是卻把善導的這些著作稱作 觀經疏 了 如上所述, 宋代時作為 觀經疏 的 玄義分 由元照等人流傳下來, 但之後 玄義分 幾乎沒有被引用過, 而 禮讚 卻成了關注的焦點, 但也不可能因此就把 禮讚 說成是 觀經疏 總之應當將其理解為錯誤 袾宏的 往生集 卷末中列述了與淨土教有關的現存書目和已失傳書目, 但是都沒有出現善導的書名, 這大概是因為當時 玄義 已經蕩然無存 不過應該列記在已失傳的書目中, 可是在已失傳的書目中也沒有發現, 到底是何緣由, 頗令人費解 但是不管怎麼說, 即使在元明以後, 善導也有很高的聲望 始自袾宏在 往

29 , 清 古崑在 淨土隨理論 生傳 中稱讚善導大師 設非彌陀必觀音普賢之儔也 淨土宗雙月刊 27 宗學學 中尊崇善導為彌陀化身, 繼宋代遵式之後, 長久以來尊崇大師為彌陀化身的人很多, 這些都足以說明大師在淨土教徒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善導被稱為蓮社第二祖, 作為繼慧遠之後的淨土教祖師而備受敬仰, 普度在 蓮宗寶鑒 明 大佑在 淨土指歸集 道衍在 淨土簡要錄 清 照瑩在 淨業痛策 等著述中解說蓮社傳承體系時, 都把善導視為第二祖, 並最終把善導看做是淨土教的一線人物 進入宋代後的淨土教, 因仰慕往昔慧遠結白蓮社之風而掀起復興運動, 於是, 道俗會集一起念佛的白蓮社式的念佛結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念佛教團由此成為民間宗教並廣為流行, 最終發展到出現了白蓮教那樣的騷亂 不管怎麼說, 宋代以後的淨土教多與廬山慧遠的白蓮社有著密切關係 因此, 可以說尊善導為白蓮社二祖, 顯示出已把善導視為宋代以後淨土教的核心人物 而且, 如上所示, 善導諸文作為善導教義廣為流行, 即便其中有宋代的假冒之作, 那也算不上什麼問題 而這些著述作為善導的著作廣泛流布也恰恰顯示了這樣一個事實, 即這些著作的流行對一直以來認為善導在唐以後銷聲匿跡了的觀點給與了強有力的矯正 但是在這裏還不能釋然, 還需要進一步說明 六 首先, 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唐代以後善導的光芒已消失殆盡這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這很可能是緣於我們日本的淨土教徒稱善導的 觀經疏 為楷定古今之書, 將其視為金科玉律, 其影響過於宏大之故, 所以就基於這樣的願望, 希圖在唐以後的淨土教中也能發現和以前相比毫不遜色的影響 大概正是因為以 偏依善導 的法然以後的日本淨土教來推測宋以後的淨土教, 才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如果以善導的著作沒有流傳下來為由, 自然就會認為甚至在善導大師活躍的唐代就已經沒人引用善導的書了, 並且其存在也受到懷疑 就連他的弟子懷感也沒有引用過一本善導的著作, 他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 而只在被稱為後善導的法照的著述中首次引用了善導之文, 其思想通過道鏡等的 念佛鏡 才得以流傳下來 所以, 若只是以著述的引用來論證, 就會得出即使在唐代善導也沒有佔據太

30 宗學理論28 重要位置的結論 這個例證說明不能僅靠著述來對宋代及其宋代以後的淨土教妄下結論 第二, 應該考慮的是, 必須瞭解唐代以後的淨土教是如何對待隋唐時代的淨土諸師的, 就是說必須在與善導進行對比的前提下進行考查 也只有通過這樣的比較, 才可以瞭解善導在當時的淨土教中處於怎樣的地位 首先列舉宋代以前的書目, 來看看當時的淨土教流行的都是哪些書目 : 在遵式的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門 中, 列舉了道安的 往生論 懷感的 群疑論 道綽的 安樂集 慈愍的 淨土慈悲集 源信 淨土集 ; 同樣在他的 西方略傳序 還列舉了慧遠的 觀經疏 善導的 觀經疏 二十四讚 六時禮文 慈恩的 彌陀經疏 澄觀的 觀經疏 在王古的 新修往生傳 下列舉了曇鸞的 論註 天臺的 十疑論 慈愍的 淨土慈悲集 安養法師的 往生論 慈恩的 彌陀經通讚 澄觀的 觀經疏 天臺的 觀經疏 道綽的 安樂集 懷感的 決疑論 飛錫的 念佛寶王論 和 往生淨土傳 善導的 二十四讚 一行禮文 等 在宗曉的 樂邦文類 中記載了慧遠 天臺 飛錫 白居易 柳子厚 慈恩 善導等人的序或文 道衍的 淨土簡要錄 中引用了慧遠的 念佛三昧詩序 天臺的 十疑論 慈恩的 彌陀通讚 清涼的 華嚴疏 道綽的 安樂集 善導的 觀經疏 飛錫的 寶王論 等 袾宏的 往生集 的最後作為現存目錄列記有天臺的 觀經疏 十疑論 元曉的 彌陀經疏 等, 還列舉了 名存書不存 的書目如道安的 往生論 懷感的 群疑論 道綽的 安樂集 慈愍的 慈悲集 慈恩的 彌陀經通讚 清涼的 觀經疏 飛錫的 寶王論 等 在大佑的 淨土指歸集 下之古今著述一項中記載有天臺的 觀經疏 十疑論 道安的 往生論 道綽的 安樂集 懷感的 群疑論 慈愍的 淨土慈悲集 源信的 淨土集 慈恩的 彌陀經通讚 清涼的 觀經疏 等 另外, 在治兆的 清珠集 一卷卷首引用的書目有 十疑論 念佛三昧寶王論 往生論 群疑論 安樂集 淨土慈悲集 等 在周恩仁的 啟信雜說 的引用書目中列舉有 十疑論 群疑論 寶王論 慈恩的 通讚 等

31 , 隋唐時代著名的著作似乎都已悉數列出, 但還缺少隋 吉理論 由以上書目可知 淨土宗雙月刊 29 宗學藏的 觀經疏 唐 迦才的 淨土論 慈恩的 西方要訣 法照的 五會法事讚 道鏡等人的 念佛鏡 等, 善導的 觀經疏 以外的其他著作也包括其中 另外有些雖然在這些書目中沒有, 但在文章中卻提到了以上這些書及此外的其他書 另外, 在這些目錄中雖未提到, 但從引用來看, 引用最多的顯然是天臺的 十疑論 以及 觀經疏 尤其是 十疑論 流傳十分廣泛 由以上分析可知, 善導的書絲毫不亞於其他著述, 相反善導著作的影響僅次於天臺的著作 可見, 除 玄義 禮讚 外沒有提到其他書, 是因為其他書籍早已散失, 當時已經見不到了, 和吉藏 迦才 法照的書一樣都遭到了同樣的厄運 那麼, 為什麼天臺著作如此流行? 因為宋代及其以後的淨土教諸師幾乎都是天臺系的人 可以說除了天臺系的淨土教, 幾乎沒人能夠論述, 由此看來, 天臺的 觀經疏 及 十疑論 得以廣泛流布也就不難理解了 天臺系的淨土教諸師, 在教學上不可能接受並傳播與天臺教義完全不同的善導教法 偶爾傳播並接受這種思想的元照 戒度並不是天臺的學者, 而是以律宗學徒成為淨土教家的 正因為如此, 他們才能公正無私地對慧遠 天臺和善導的 觀經疏 進行比較研究, 從而對善導的思想進行傳播的 元照稱當時 天臺疏 最為盛行, 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而在當時那個時代, 元照絲毫沒有受到這種現實的左右, 能忠實地探究慧遠 善導的思想, 這樣的態度確實值得稱道 要知道置身於天臺學徒雲集的淨土教中, 且享有僅次於天臺的盛譽, 並得到眾多學者的引用, 就足以證明善導大師教化影響之深, 同時, 在民間信仰方面, 正如他的 臨終正念訣 那樣, 其普及程度甚至超過天臺, 何況他還被尊為彌陀之化身, 觀音勢至之再來 若再把已廣泛普及的 十疑論 作為繼承道綽 善導思想的著作來看的話,7 就可以知道善導在思想上給予巨大的影響 七 歸納以上論點, 可以說明善導對唐以後的淨土教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長期以來對於善導在唐以後銷聲匿跡的認識完全是錯誤的 理由分述如下 :

32 宗學理論30 一 站在日本淨土教立場上來看待善導是一個錯誤 二 對善導著作的引用多於其他祖師, 在天臺系淨土教大行其道的時代, 位 居與天臺同樣的地位 三 善導被尊崇為彌陀的化身, 這不僅超過天臺而且絕無僅有 四 白蓮社復興並盛行之時, 善導被尊為蓮社第二祖 五 天臺 十疑論 的普及, 反過來說明了善導思想的盛行等 附記 十月十五日在佛教教學協會大會上, 高雄義堅先生就 宋代淨土教之一考察 為題發表了遵式等的淨土教非常接近善導教義等文章, 作為與本論文相關的著述, 令人欣慰 東魏阿彌陀佛

33 ① 望月信亨的 善導大師的著作 淨土教研究所收 等即屬其例 後望月 宗學理論 註 認為是善導的真作 ② 根據智真版的 般舟讚 刊記 ③ 淨業禮懺儀序 云 復見善導和尚專雜二修 若專修者百即百生 若 雜修者萬千一二 心識散亂 觀行難成 一志專持四字名號 幾生逃逝 今始知歸 云云 ④ 論曰 親疏所釋思惟正受之語 設使不見善導玄義 亦只合作請觀釋之 何者 凡論修觀 必先起心思惟 抉擇境觀不謬 方入正觀 但心境未忘 猶屬思惟前方便也 心境合一觀成理顯 名為正受 作此釋者蓋本經文 疏引地觀文云 如此想者名為粗見極樂國地 即思惟也 若得三昧見 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 即正受也 故曰設使不見玄義亦只合作請觀 釋之 何況玄義明有此說 若合符節 故得引之以成今義 ⑤ 蓮宗寶鑒 引用修行發願儀文如下 修淨土入觀及睡時應發此願 若坐若立 一心合掌西向十聲阿彌陀佛 觀 世音大勢至 清淨大海眾菩薩竟 發願云 弟子現是生死凡夫 罪障深 重 輪迴六道 苦不可言 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 一心稱念 求願往生 願佛慈悲不捨 哀憐攝受 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 願佛 示現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等彼世界中清淨莊嚴光明妙相等 令我 了了得見 發此願已一心正念即隨意入觀 或臨臥發願而睡 或有正發 願時即得見之 或睡時得見 但辦懇志自然圓滿所願 文字上與原文多少有些出入 但是之後全都採用了此文 ⑥ 淨土簡要錄 云 若人欲速得往生 應起無間修 所謂恭敬 禮拜 稱名 讚歎 憶念 觀察 迴向 發願 心心相續 不以餘業相間 效日 無間修 又若貪瞋癡來間者 但隨犯隨懺不令隔念隔日隔時 常使清淨 亦名無間修 若能畢命誓不中止決定往生 ⑦ 參照妻木直良的 關於天臺淨土十疑論 六條學報100 大谷學報十九卷四號 昭和十三年 淨土宗雙月刊 31

34 宗學理論32 善導教學與宋代淨土教 特別以對天臺宗的影響為中心 文 / 福原隆善 ( 佛教大學教授 ) 譯者 / 釋佛居 佛意居士 序言 在唐代中國佛教中, 善導淨土 教在教學上取得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就, 不僅對當時的佛教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對後世特別是對宋代的佛教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天臺也不例外 在宋代, 天臺宗內掀起了山家 山外的爭論, 並持續了數十年 隨著爭論的發生, 對天臺教學的立場之爭也隨之凸顯出來, 圍繞這一問題, 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知禮大師立足於天臺大師止觀的立場, 致力於教學的振興, 使天臺教學更加明確化 知禮大師雖然提出了大膽的見解, 卻是出於護持天臺教學, 立足於智顗大師的止觀立場而提出的 而真正加劇山家 山外爭論的是宋代的淨土教門人對善導教學的應對方式的問題, 對立由此進一步激化 因此, 本文將闡述宋代善導教學對天臺教學的影響以及在此 影響下的宋代淨土教的發展方向及其特徵 一 在宋代, 逐漸出現了禪 天臺 華嚴 念佛等諸宗融合的趨勢, 特別是出現了禪淨雙修的實修法 因此, 與其說淨土教是以獨立的形式存在, 不如說是與諸宗相融合的形式在傳播, 天臺 華嚴 禪 律等修行者中, 不斷湧現出兼修淨土教的信奉者 天臺系中, 有遵式著的 往生淨土懺願儀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知禮著的 觀經疏妙宗鈔 觀經融心解, 文備著的 四十八願頌 九品圖 十六觀經科, 源清著的 觀經疏顯要記, 智圓著的 觀經疏刊正記 阿彌陀經疏 阿彌陀經西資鈔, 擇瑛著的 淨土修證儀, 宗曉著的 樂邦文類

35 宗學理論 樂邦遺稿, 戒珠著的 淨土往生 傳, 志磐著的 淨土立教志 等著作 此外, 律宗系中有戒度著的 觀經義疏 阿彌陀經聞持記 等 ; 禪系中有延壽 宗賾所著的 萬善同歸集 宗鏡錄 等 綜觀宋代天臺淨土教門人的著作, 其中與 觀無量壽經 相關的著書甚多 山家派中, 義寂的門人義通著有 天臺觀經記, 行靖著有 觀經記, 還有前面已經提到的知禮的著作 另一方面, 山外派中, 晤恩的弟子源清著有 觀經疏顯要記, 文備著有 十六觀經科 九品圖, 源清的門人智圓著有 觀經疏刊正記, 全都帶有 觀無量壽經 的色彩 這種傾向既與天臺智顗留下的 觀經疏, 淨影 嘉祥等留下的相關的註釋有關, 同時也可以從宋代天臺教徒的接受形式中看出善導 觀經疏 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對山外派的影響尤為明顯, 而山家派的知禮則對此傾向極為排斥 對知禮而言, 如何站在 觀經 的立場對待善導大師的解釋成為一個問題 由此看來, 知禮對 觀經 的觀點有別於天臺智顗, 觀經 屬於第三時方等教, 認為 : 體宗力用並從圓, 判屬頓教, 又言 今經頓者, 乃於化法以圓為頓, 故就韋提, 即身得忍, 判為頓教 以化法的立場來看, 屬頓教, 而以此立場來對抗善導大師的 觀經疏 然其同門遵式則著 往生淨土懺願儀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顯然受到了善導教學的影響, 並在天臺教中展開了願生思想 可以說宋代天臺門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善導教 學的影響, 雖然方式有所不同 二 在善導教學影響下的天臺門人中, 知禮是堅定不移地堅守著天臺淨土教的立場的, 而這與同門遵式有著極大的關係 志因 晤恩這一系統的源清 智圓屬於山外派, 儘管與義寂 義通這一系統有著不同的見解, 但最令自認為堅守天臺本來精神的知禮所難以接受的, 無疑是遵式傾心於善導流的淨土教 知禮大師五十五歲時所著的 觀經融心解, 站在天臺宗的基本立場, 依據 心觀為宗, 詳細解說了 理觀念佛 然就在此書問世後的第二年, 智圓就著述了 觀經疏刊正記, 遵式也發表了 往生淨土懺願儀, 並加入了在善導教學影響下的願生思想 智圓的註疏現已失傳, 但在戒度所述的 靈芝觀經義疏正觀記 中提到 : 孤山刊 淨土宗雙月刊 33

36 宗學理論34 善導大師念佛圖 ( 十四世紀 ) 尺寸 :69 cm 42.8 cm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正記, 彼亦問曰 : 佛身觀云是法界身入心想中, 豈非理觀耶? 答: 此雖一理, 餘皆是事, 從多以判俱事觀 由此可知, 他強調 事觀 這一面 當時圍繞十六觀的問題, 是作事觀解還是理觀解有諸多說法, 元照在 觀無量壽經義疏 中言: 然古今判釋互說不同, 一云十六妙境無非理 觀, 一云據經始末皆是事想, 一云前後十五是事, 唯第九佛身觀為理 由此判斷, 智圓的觀點相當於第三說 智圓的 阿彌陀經疏 顯性錄 仍現存於世 智圓的見解是唯心的, 為事之剎那心亦具三千之法故, 除心法外, 色法 眾生法 佛法也是一樣, 故主張心性體遍 又, 心性不單指內心的性, 無內外區別, 主張非內非外 他站在這樣的立場上接受了善導的影響, 對念佛的理解傾向於事相念佛 讓知禮感到困惑的是其同門的慈雲遵式對淨土教的見解 正因為是同門, 所以對其未能充分理解他在 觀經融心解 中闡釋的以心觀為宗的天臺止觀的立場的行為極為不滿, 而這一不滿在七年後問世的 觀經疏妙宗鈔 中以批評山外派的形式表現出來, 口氣十分嚴厲 然知禮並非完全沒有願生西方的思想 四明尊者教行錄 云 : 九年丙辰, 時年五十七, 實錄云 : 師年五十七, 誓願修法華懺 三年懺滿, 焚身供養妙經, 誓生淨土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願生思想是法華信仰與淨土信仰的集合體 而同門的遵式, 在標榜天臺立場的同時,

37 宗學理論 一直接受著善導淨土教的影響 遵式 的 往生淨土懺願儀 和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均是在善導淨土教的影響下寫成的 遵式的著作除這兩本以外, 還有很多其他關於淨土教的著作 在宗曉的 樂邦文類 中有相關記載 書中收集了 阿彌陀經勸持 的序文 往生西方略傳 序 念佛懺悔發願文 念佛方法 校量念佛功德 十六觀頌 釋華嚴賢首讚佛偈 依修多羅立往生偈 寫阿彌陀經施發願偈 日觀銘 念佛三昧詩 錢塘勝事寄馬侍郎 天竺別集 等著作 這些著作是否全都是遵式所著, 還有待研究, 但從這些文獻可知遵式的淨土教的大致傾向 遵式有關淨土教的著作很多, 而且主張願生西方的淨土教著述廣為人知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往生淨土懺願儀 等著作中很多都是依據 無量壽經 等善導大師曾經常使用的淨土教典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是由決疑 行願二部分組成, 前者就往生淨土, 闡述了淨土教是大乘了義教, 十念往生無疑 ; 後者闡述了禮懺 十念 繫緣 眾福等往生淨土之行願, 並舉出天臺智顗的 淨土十疑論, 在文章一開始就以 通俗易懂的文字解釋了 淨土十疑論 的主要論點 根據此書所引用的經論疏來觀察遵式淨土教的大致傾向可以看出, 書中大量引用了 觀無量壽經 的內容, 另外還引用了 阿彌陀經 和世親的 往生論, 其他雖沒有寫出具體的經名, 但對 無量壽經 的引用隨處可見, 特別是對本願第十八願的引用尤為引人注目 此外還引用了 華嚴經 般舟三昧經 鼓音聲經 普賢觀經 觀經疏 ( 天臺 ) 十疑論 起信論 往生論 ( 道安 ) 群疑論 安樂集 淨土慈悲集 淨土集 等, 但所展開的論述都是以被稱作淨土三部經的淨土經典為依據的 另一方面, 往生淨土懺願儀 被認為是對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中行願部分的詳細解說, 依據天臺法華懺法的形式, 講述了 嚴淨道場 方便法 正修意 燒香散花 禮請法 讚歎法 禮佛法 懺願法 施遶誦法 坐禪法 十種應修的行法 所引經論為 無量壽經 大阿彌陀經 觀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 稱讚淨土經 鼓音聲經 大集經 往生論 ( 世親 ) 等, 此處對淨土三部經系統的經典也多有淨土宗雙月刊 35

38 宗學理論36 引用 尤其是十種行法中的第三種 正修意 是核心行法, 這一核心行法是依據世親的五念門而形成的, 綜上可見遵式是依據 無量壽經 等淨土經典及天臺的 淨土十疑論 來展開其往生淨土之實踐的淨土教的 由 無量壽經 等淨土經典開示的願生西方的淨土教大都受到了善導淨土教的影響 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 要求 : 念佛者向西合掌, 連聲稱阿彌陀佛名, 盡一氣為一念, 如是十氣, 其佛聲, 不高不低, 不緩不急 ; 意在令心不散 念佛方法 中做了更具體的闡述 : 今言念佛者, 或專緣三十二相, 繫心得定, 開目閉目, 常得見佛 或但稱名號, 執持不散, 亦於現身, 而得見佛, 此間現見多, 是稱佛名號為上, 如懷感禪師, 一向稱阿彌陀佛名號, 而得三昧, 現前見佛 故今普示念佛之法 必須制心不令散亂 念念相續, 繫緣名號, 口中聲聲, 喚阿彌陀佛, 以心緣歷, 字字分明, 使心口相繫, 若百聲若千聲若萬聲 ; 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等, 但是稱佛名時, 無管多少, 並須一心一意心口相續 如此方得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若不然者, 滅罪良難 若恐心散, 須高聲疾喚 根據一心達至念佛三昧之境地, 更以滅罪 期往生極樂為目的, 為防心散亂, 故勸高聲念佛 雖入念佛三昧之境地, 但並不以於現身見佛為目的, 而以最終見佛為目的, 以一向稱阿彌陀佛名號作為往生最殊勝的行法 這裏所受到的善導的影響源自懷感 總之, 以一心不亂的稱佛名為最高的行法 另外, 為了往生淨土, 勸一心精進修行 關於此 一心 的意義, 在 往生淨土懺願儀 中云 : 問: 行法既多, 云何一心? 答 : 有理有事, 一者理一心, 謂初入道場, 乃至畢竟, 雖涉眾事, 皆是無性, 不生不滅 法界一相, 如法界緣, 名理一心 二名事一心 謂若禮佛時, 不念餘事, 但專禮佛 ; 誦經行道, 亦復如是, 是名事一心也 接著闡述了一心禮敬佛法僧, 雖最終以理一心為目的, 但在易修之一事上, 勸專心於事一心 三 當遵式及山外派的天臺系統的佛教徒們在提倡受到善導教學影響的淨土教時, 知禮對不知如何用天臺止觀的見解來解釋而感到苦惱 知禮是站在護持天臺智顗止觀的立場, 依據心觀為宗論述淨土教的 為了契合日益薄弱的時代眾生的根機, 他在五十四

39 宗學理論 歲時, 與道友共同創立了願生極樂的 念佛施戒會, 作為引導人們樹立這種觀念的方法 念佛會此後每年的二月十五日都舉行法會, 持續了兩百年, 從未間斷 到了宋代, 念佛結社在各地蓬勃興起, 具有代表性的念佛結社有 : 省常的淨行社知禮的念佛施戒會遵式的念佛會慧亨與妹妙圓的繫念會宗利的繫念會宗賾的蓮花勝會馮楫居士的淨土會行因 慧詢的西歸蓮社張掄的白蓮社師友的西資社咸法師的白蓮社澄江的淨土道場王古 葛繁 馬玕等的寶積蓮社等等念佛結社 這些結社在 樂邦文類 等中都有記載, 基本上都是因為仰慕廬山慧遠的白蓮社結社念佛而創立的 知禮成立念佛施戒會的第二年, 撰寫了 觀經融心解, 也許是考慮到當時日漸盛行的善導教學的影響, 書中談到了應如何從原有的天臺教學的立場解釋淨土念佛 此外因為善導教學的影響巨大, 又於七 年後, 以與山外派對抗的姿態撰寫了 觀經疏妙宗鈔 ( 以下稱 妙宗鈔 ), 用詞嚴厲地再次強調了天臺止觀的立場 天臺的基本立場是通過修一心三觀而證得三諦圓融之理, 悟得生死即涅槃, 煩惱即菩提, 娑婆即寂光淨土, 實現娑婆即淨土之妙境 知禮依據天臺疏解釋 觀無量壽經, 觀 釋為一心三觀, 所觀的佛是一體三身, 以實相為體, 以心觀為宗, 以生善滅惡為用 ; 教相如前所述, 觀無量壽經 雖是第三時方等教, 若約頓漸則為頓教, 化法以圓為頓, 故為大乘圓頓之經, 說明了以一心三觀為基礎的天臺的本質立場 雖然有這樣的基本立場, 但在當時的天臺教界內受善導教學的強烈影響, 而傾心於善導事相念佛的教徒很多, 知禮也考慮到自己的根機, 修理觀很不容易, 就創立了念佛施戒會, 即將實修的重點放在口稱念佛上 天臺智顗的四種三昧中的 常行三昧 是 步步聲聲念念唯在阿彌陀佛, 以此來贊同口稱念佛 ; 從傳記中可知, 知禮根據智顗之說, 相當策勵口稱念佛 當然從天臺止觀的立場理應採用理觀, 即根據十六觀去證得圓融三諦之理, 但相對於事觀, 理觀無疑是困難的, 所以在實際的修道上都採用通淨土宗雙月刊 37

40 宗學理論38 過口稱以實踐觀事相的念佛 知禮考慮到這一點, 試圖以正助的關係來進行解釋 妙宗鈔 云 : 須外加事懺內勤理觀, 正助雙行加願要制 必於寶剎速證無生 又云 : 妙觀是正, 淨業為助 正助合行, 能感四種極樂國土, 得見三身彌陀世尊, 以此確立了 正助雙行 正助合行 之修道法 然雖說 正助雙行 正助合行, 但在實際的修行中, 理觀之正行有多困難, 知禮本身也應有切身感受 於是 觀經融心解 云 : 儻有一機未能圓照, 且隨事項歷境而觀, 以此繫心, 豈不生彼 又 妙宗鈔 云: 故雖事理一念同修, 而理難事易 事易, 故般舟三昧以三十二相為事觀, 以即空假中為理觀 境觀雖乃同時修, 境必先成, 托境進觀, 藉觀顯境, 更進更顯, 由凡入聖 闡明了先行事觀之念佛, 後進理觀 並作為觀三十二相的方法提出口稱念佛 雖以心觀為宗, 但其中的困難, 知禮自身也是承認的 在 妙宗鈔 的開篇可看到這樣的言辭 : 當時, 行觀門者少, 談事相者多 但知禮認為對此傾向應持批評態度, 於是站在以心觀為宗的基本立場上強調了即心念佛 像智圓那樣完全口稱的事相念佛, 已經失去了天臺 的基本立場, 知禮對此很苦惱 直接觀圓融三諦的理法並不容易, 雖說娑婆即寂光淨土, 但這是證悟圓融三諦之理後才能證得的, 而實際上身在娑婆罪障很多, 且依一心三觀的行法也不容易, 所以先通過觀想阿彌陀佛的依正二報往生淨土, 然後以一心三觀證得圓融三諦之理法 即 事行既勤, 理觀彌進 作為具體事行的內容, 即是經常舉行結社念佛及捨身行 這些實踐無疑都是以往生極樂為目的的, 都是因止觀難行且自覺根機不堪而作出的選擇 由此可見, 知禮雖嚴厲地批評受善導教學影響的智圓等天臺系的學徒, 但站在當時整個教界的立場, 自己也承認止觀正行的修行正在逐漸衰微, 並坦承作為從凡入聖之道, 通過事相念佛的實踐證得圓融三諦之理, 比天臺止觀的實踐更容易 知禮雖沒有直接受到善導教學的影響, 而最終依據根機論, 不得不以寬容的姿態認可事相念佛, 並體現到了通過結社念佛來踐行稱名念佛 四 我們再來看一看知禮 遵式等以後的宋代天臺派的淨土教 知禮門下湧出了本如 尚賢 梵臻 仁嶽,

41 宗學理論: 無量光佛唐卡北京故宮藏 十八世紀西藏佛畫淨土宗雙月刊 39

42 宗學理40 本如門下出現了處咸 處謙 有嚴, 處謙門下出了擇瑛 尚賢門下出了鑒論文 繼忠 如志 中立 繼忠門下出 了從義, 中立門下出了道因 又梵臻門下出會賢 從諫 另一方面, 遵式門下出了文昌 祖韶 ; 祖韶門下出了慧辯 思義 元淨 其中本如這一系裏湧現出很多願生淨土者, 其門下三人皆為願生淨土者 特別是有嚴與元照為同一時代人, 據說元照向有嚴請教淨土教教理, 從而展開了以 觀無量壽經 為核心的淨土教 在 樂邦文類 中記載了關於淨土教的著作, 如 臨行自餞 淨土修因或對 淨土魔佛或對 十六觀頌 觀佛三昧頌 懷安養故鄉詩 書中引用 安樂集 之文如 若今之世, 中下鈍根, 愚迷障重, 待理觀相應方生者, 或少矣 特別強調了散善之十念稱名, 以知禮這一系, 展開了比知禮更強的稱名往生的思想 另外, 處謙門下的擇瑛也撰寫了 往生淨土十願文 辨橫豎二出 勸修淨土頌 等著作, 其中引用善導的 往生禮讚, 強調專修, 展開了與天臺的身口意皆阿彌陀佛之常行三昧相融合的淨土教 又有尚賢系統的中立門下的道因也撰寫了 淨土餘說 慶讚禮佛念疏 念佛心要頌 等著作, 書中云 : 念念不生疑, 聲聲皆解脫 如此這般, 特別是知禮以後的諸師們, 似乎都已不再忌憚知禮的忠告, 相繼成為在善導教學影響下的淨土教者 在隨後的時代裏, 尚賢這一系統還出現了繼忠的最小的弟弟, 宗曉 志磐 即經處元 道淵 道琛 慧詢後出了宗曉 ; 慧詢門下經法登 元啟 宗淨後出了志磐 宗曉著 樂邦文類 樂邦遺稿, 大力宣揚淨土教, 尤其 樂邦文類 是淨土教文獻的集大成, 是瞭解宋代淨土教總體形勢的最佳資料, 其中還彙集了諸多現已失傳的淨土文獻, 因此備受關注 此書記載的多是仰慕慧遠流之白蓮社念佛的淨土行人, 收錄於冊的人中也有很多創設了念佛結社, 而專修淨業 宗曉之師慧詢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因編集 佛祖統紀 而名聞遐邇的志磐撰寫了 淨土立教志, 為使寓於諸宗的淨土教獨立出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五 通過以上所述, 我們對宋代天臺淨土教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下面對宋代天臺系淨土教的特徵, 特別是與善導教學的關係, 作一個總結 其大致如下 知禮所展開的是天臺智顗

43 宗學理論 的止觀立場的淨土教, 而同門的遵式 則已經展開了在善導流影響下的淨土教 知禮以後, 這種趨勢變得更加明顯, 且展開了融合慧遠流的淨土教 另一方面, 還出現了試圖制定淨土教系譜以建立獨立的佛道的動向 宗曉在 樂邦文類 中云 : 時教雖本佛說, 然而洪時教者, 必以天臺為始祖 律藏雖本佛制, 然而張律藏者, 必以南山為始祖 禪宗雖本佛心, 然而傳佛心者, 必以達摩為始祖 勸生淨土, 故生大覺慈尊 然而使此方之人知有念佛三昧者, 應以遠公為始祖 由此可知宋代以廬山慧遠為始祖, 當時已存在承認獨立的淨土教宗派的意識 樂邦文類 接著舉出了繼承慧遠淨土教的五大法師 即以慧遠為始祖, 此後直至宋代慶元五年 ( ), 凡八百年間繼承淨土教的人有善導 法照 少康 省常 宗賾五人 文中言 : 此五師者, 莫不仰體佛慈, 大啟度門, 異世同轍, 皆眾良導 傳記所載, 誠不可掩, 以故錄之, 為繼祖焉 五位淨土教的繼承者雖處不同時代, 但有著同樣的教法, 至少這一時期, 沒有把慧遠之淨土教與善導之淨土教看作是互不相容的, 將兩者之淨土教作為中國淨土教的系譜納入了同一個系統 就此 點, 元照云 : 又前代解釋凡有數家 隋朝慧遠法師 天臺智者大師, 皆有章疏 唐善導和尚亦立玄義, 並行於世, 而各尚宗風, 互形廢立, 故今所釋, 擇善從之, 必有差訛, 不無紀正 由此來看, 在元照的時代, 三者的淨土教是在分別流傳的, 但之後又實現了三者的融合 樂邦文類 中所列舉的慧遠以後的五位祖師都繼承了慧遠的淨土教, 善導淨土教也無非是慧遠流的一種表現 但這麼說並不是有意強調某一個立場, 毋寧說宋代逐漸興起的諸宗融合的潮流也影響到了淨土教, 也不是要把慧遠流之淨土教與善導流之淨土教看作是各自不同的淨土教, 而是將其作為一體化了淨土教來看待 此外, 編纂 樂邦文類 的宗曉是四明系的人, 是知禮所住持的延慶寺的首座, 宗曉還編纂了作為瞭解知禮的教學所不可缺少的 四明尊者教行錄 七卷 由此可知, 宗曉無疑是對知禮學風最瞭解的人, 然而, 就宗曉來說其展開的淨土教的態度卻與知禮的態度大相徑庭, 因為知禮是對抗山外派的, 並對傾向於善導流的淨土教徒持批評態度 這裏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 : 知禮無論如何都要站在天臺教學立場將止觀法門護持到底, 而宗曉則不然 淨土宗雙月刊 41

44 宗學理論 柏孜克里克石窟 誓願圖 結語 42 綜上所述 宋代的天臺淨土教 受到善導淨土教的影響 但卻開啟了 是依據天臺智顗大師的 觀經疏 一條由凡入聖之道 而知禮之後的宋 天臺十疑論 而展開的 其間湧現 代淨土教中 諸宗融合的趨勢日益明 出許多仰慕慧遠流的淨土教徒 另一 顯 雖然站在天臺淨土教的立場 但 方面 傾心於善導淨土教的傾向也十 卻主張包攝慧遠流與善導流的淨土教 分明顯 除了山外派 山家派裏也出 立場 指明了實現淨土教一體化的方 現了願生西方者 知禮雖對此傾向敲 向 在此可以看到宋代天臺淨土教在 過警鐘 但知禮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修 面對善導淨土教時的應對方式的特徵 持天臺止觀的難度 他雖然沒有直接 或者說是變化

45 文 釋淨宗 七 凡夫論 龍樹菩薩已說明本願稱名是易 行道 天親菩薩則說明本願稱名是真 實功德 是如實修行相應 如是 淨 土法門易而勝 勝而易之特色昭然揭 示 易 故能攝凡夫 勝 故能 使成佛 由此開啟 凡夫成佛 之 道 法義闡釋 往生論註 要義 四 親二祖本身皆是聖位大菩薩之故 若 不究竟道破經論之旨 顯明凡夫往生 直道 以淨土法門本來即是難信之 法 凡夫之心本來就卑劣自居 必定 起疑而自生退屈 雖說易行 當是 相應於某種修行程度之菩薩而言 我 等凡夫當無其分 縱然凡夫有分 也 當是上品福智之人 下品造罪之人當 無其分 縱然罪人有分 當是平生之 然而 不論是龍樹菩薩還是天親 時 可有悔改之機 臨終之人當無其 菩薩 皆未明確指呈 凡夫成佛 分 如以 觀經 下品下生為 別 相反 易行品 為隨順一般自力 時意 即是對淨土經論的疑誤所 修行之觀念 呵斥凡夫之 怯弱下 致 劣 無有大心 往生論 為明 五門行 乃是彌陀名號 真實功德 相 諸大菩薩不能超越其外 故說 如是菩薩 奢摩他 毗婆舍那 廣 略修行 成就柔軟心 菩薩摩訶薩 隨順五種法門 所作隨意 自在成 今曇鸞大師為破除我等疑關 註 往生論 之時 以種種道理詳盡證 明 凡夫往生 凡夫成佛 之旨 略述如下 一 論主迴向為共凡夫 就 菩薩如是修五念門行 自利 往生論 言 利他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我作論說偈 願見彌陀佛 提 說相甚為高超 加之龍樹 天 普共諸眾生 往生安樂國 淨土宗雙月刊 43

46 往生論註 明 意淨土門迴向之意義 法義闡釋 往生論註 明迴向 先就普 此四句 是論主迴向門 迴向 者 迴己功德 普施眾 通意義說明 迴己功德 普施眾生 生 共見阿彌陀如來 生安樂國 共生安樂國 但從接下來所引 大 接著曇鸞大師自設問答 經 第十七願 第十八願成就文 問曰 天親菩薩 迴向章 中言 普共諸眾生 往生安樂國 可知是阿彌陀佛迴向其名號功德給眾 生 令眾生往生 天親菩薩自己修五門行所得功 此指共何等眾生耶 答曰 案王舍城所說 無量壽 經 佛告阿難 十方恆河沙 諸佛如來 皆共稱歎無量壽佛威 神功德不可思議 諸有眾生 聞 其名號 信心歡喜 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 願生彼國 即得往 生 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 誹謗 正法 案此而言 一切外凡夫 人 皆得往生 又如 觀無量壽經 有九品往 生 下下品生者 以此經證 明知下品凡夫 但令不誹謗正 法 信佛因緣 皆得往生 引用 大經 及 觀經 證明 一切凡夫 只要不誹謗正法 信佛因 緣 都能往生 因而也都是天親菩薩 迴向所共的對象 誹謗正法者 究竟 能不能往生 在下卷 觀如來三業功 德 仍有說明 就這一段 須特別注 德 畢竟來自阿彌陀佛名號 而所謂 迴己功德 普施眾生 不過是將 自己所得這句名號功德 輾轉介紹給 眾生 令眾生與己同得而已 由此之 故 得名 巧方便迴向 得名 易 行道 成為淨土門 願生心之菩提 心 下劣凡夫才能與高位菩薩同修 迴向 同發 菩提心 同生安 樂國 此皆因彌陀 巧方便迴向 故 若非如此 不僅凡夫有不能修迴 向行 不能發菩提心之憾 菩薩迴向 也成無源之水 諸佛稱歎也成無益虛 言 無量壽佛威神功德 也成徒設 無功 凡夫稱名往生更不可能 此淨土門迴向義 後來之善導大 師說 1. 自信教人信 大悲傳普化 2.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44

47 往生論 言 我依修多羅 真實功德相 往生論註 明所依 修多羅 即是淨土宗正依三經 並明 真實功 德相 者 有二種功德 種深信 三 莊嚴淨土為置凡夫 往生論 言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往生論註 明 一者從有漏心生 不順法性 所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清淨功德者 謂凡夫人天諸善 人天果報 若 見三界是虛偽相 是輪轉相 是 因若果 皆是顛倒 皆是虛偽 無窮相 如蚇蠖循環 如蠶繭自 是故名 不實功德 縛 哀哉眾生 締此三界 顛倒 二者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 莊嚴 不淨 佛事 依法性入清淨相 是法 欲置眾生於不虛偽處 於不輪轉 不顛倒 不虛偽 名為 真實功 處 於不無窮處 得畢竟安樂大 德 云何不顛倒 依法性 順 清淨處 是故起此清淨莊嚴功德 二諦故 云何不虛偽 攝眾生入 也 畢竟淨故 三界是污染相 是破壞相 此三經所詮 真實功德 正為攝 此三界 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闇 取 有漏 顛倒 虛偽 不實 沒 宅 雖復苦樂小殊 修短暫異 有真實功德的凡夫往生淨土 統而觀之 莫非有漏 倚伏相 正依三經如何能攝凡夫 因彌陀 乘 循環無際 雜生觸受 四倒 名號故 往生論註 明 三經 長拘 且因且果 虛偽相襲 以佛名號為經體 此三界 皆是有漏邪道所生 長 真實功德縮為彌陀名號 施與眾 生 故能攝取凡夫令生淨土 此 虛實二種功德 之釋 讓人 很自然地聯想到善導大師的 機法兩 法義闡釋 二 正依三經為攝凡夫 寢大夢 莫知悕出 有凡夫人煩惱成就 亦得生彼淨 土 三界繫業畢竟不牽 則是不斷 煩惱得涅槃分 焉可思議 淨土宗雙月刊 45

48 法義闡釋 佛立淨土 正是為了安置 虛偽 輪轉 無窮 顛倒 不淨 污染 破 壞 有漏 邪道 煩惱 繫業 之生死 凡夫 為令 煩惱成就之凡夫人 亦 得生彼淨土 三界繫業畢竟不牽 不斷煩惱得涅槃分 凡夫往 生 凡夫成佛 之義徹彰無遺 莊嚴淨土如何能置凡夫 因彌陀 名號故 置 者 赦罪 釋放 彌陀名 號能滅凡夫生死重罪 能解凡夫三界 46 繫業 故能安置眾生於佛淨土 往生論註 明 譬如淨摩尼珠 置之濁水 水即 清淨 若人雖有無量生死之罪 濁 聞彼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 淨寶珠名號 投之濁心 念念之 中 罪滅心淨 即得往生 種種諸苦眾生 聞阿彌陀如來至 德名號 說法音聲 如上種種口 業繫縛 皆得解脫 入如來家 畢竟得平等口業

49 因彌陀名號故 勝 者 勝出 如角力拔河 二 力相交 克他為勝 往生論註 明 道 者 因果 往生論註 明 道 者 通也 以如此因 得 如此果 以如此果 酬如此因 通因至果 通果酬因 故名為 安樂 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 道 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 故 三界道 即是 三界因果 法藏菩薩出世善根大願業力所 過 者 越過 如飛橋過江 成 正覺阿彌陀法王善住持力所 攝 不受江礙 勝過三界道 明 如來願力 此三界乃眾生雜染業因所感 顛 克勝眾生業力 無漏正道克勝有漏邪 倒業果所繫 虛偽相襲 循環無際 道 超越三界因果道理 不受三界因 若淨土 三界不相交集 則如來常在 果所限 淨土 凡夫恆處輪迴 如來願力不克 眾生業力 不可言淨土勝過三界道 不知此理 說為 二不知 不信此行 即是 三不信 因 今彌陀如來遍施名號於十方 不知不信 稱名必生 彌陀雖有大 眾生聞名稱念 即三界 淨土於稱 慈大悲 大願大力 欲救眾生而無著 名眾生成交力之點 名號之彌陀大 力點 故不能往生 只要稱名願生 願業力 能勝眾生無始三界虛妄業 一心相續 彌陀願力攝取不捨 任何 作之力 令生淨土 故說 勝過三 人皆得往生 故說 遇無空過 界道 亦說 佛本願力 遇無空 過 觀經 言 光明遍照十方 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大 經 言 自然之所牽 念佛即遇 法義闡釋 彼佛世界如何 勝過三界道 念佛即勝過三界業道 超異通 途因果道理 凡夫難信 故 往生論 註 於上卷末專設問答 佛本願力 遇佛本願力即被彼佛本願 問曰 業道經 言 業道如 力自然之所牽 其相即是佛光攝取不 秤 重者先牽 如 觀無量壽 捨 願力所牽 攝取不捨故 即得往 經 言 有人造五逆十惡 具諸 生 生彼國故 勝過三界道 不善 應墮惡道 經歷多劫 受 無量苦 臨命終時 遇善知識 淨土宗雙月刊 47

50 法義闡釋 教稱南無阿彌陀佛 如是至心 毒厲 聞鼓音聲不能拔箭去毒 令聲不絕 具足十念 便得往生 耶 是名在緣 安樂淨土 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云何在決定 彼造罪人 依止有 畢竟不退 與三塗諸苦永隔 後心 有間心生 此十念者 先牽之義 於理如何 又 曠劫 依止無後心 無間心生 是名決 以來 備造諸行有漏之法 繫屬 定 三界 但以十念念阿彌陀佛 便出 三界 繫業之義 復欲云何 答曰 汝謂五逆十惡繫業等為 重 以下下品人十念為輕 應為 罪所牽 先墮地獄 繫在三界 者 今當以義較量 輕重之義 在心 在緣 在決定 不在時節 久近多少也 較量三義 十念者重 重者先 牽 能出三有 兩經一義耳 所舉之問 幾乎是每個人都會 有的 因為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 造罪時久而多 曠劫備造諸行有漏之 法 當然為重 念佛時近而少 甚至 僅為臨終十聲 當然為輕 對此 曇 鸞大師首先否定說 輕重之義 在 云何在心 彼造罪人 自依止虛 心 在緣 在決定 不在時節久近多 妄顛倒見生 此十念者 依善 少 然後詳明正理 舉出著名的 知識方便安慰 聞實相法生 一 三在釋 實一虛 豈得相比 譬如千歲闇 室 光若暫至 即便明朗 闇豈 得言 在室千歲而不去耶 是名 在心 萬法因心成體故 先明 在 心 凡心虛妄故 依心所起之罪亦 虛妄 佛心真實故 依心所成名號亦 真實 實能勝虛 罪人念佛 如實入 云何在緣 彼造罪人 自依止妄 虛 不能為礙 往生論註 喻眾生 想心 依煩惱虛妄果報眾生生 罪業如暗 彌陀名號如光 念佛如光 此十念者 依止無上信心 依阿 入暗 一光能破千年暗 曠劫罪業頓 彌陀如來方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 消除 功德名號生 譬如有人 被毒箭 所中 截筋破骨 聞滅除藥鼓 即箭出毒除 豈可得言 彼箭深 今仿 論註 之意 更設三喻 譬如萬丈深谷 一石投之 直落 淵底 48

51 之石能達淵底 能出三界 谷者 罪業深重 誠然 從眾生一邊看 臨終十 石者 凡夫稱名 念至微至弱 曠劫諸罪無量無邊 而 譬如水映千山 一丸擊之 倒影 悉碎 影豈得言 我擁千山 為何泥丸 之擊即便全碎 無邊罪人以臨終十念即出三界 生淨 土者 當然不是罪人有何力量 也不 是 十念 有何力量 而完全是所念 彌陀名號本身之力 如 往生論註 言 影者 眾生妄罪 夫須彌之入芥子 毛孔之納大 丸者 稱名實德 海 豈山 海之神乎 毛 芥之 譬如夢欠多債 一聲喚醒 眾債 悉了 又豈得言 欠債千萬 為何一聲 即便酬償 債即因果繫業 聲即彌陀佛名 萬法緣起有用故 次明 在 緣 念佛為彌陀名號真實因緣所 起 力用強盛 罪業由眾生煩惱虛妄 力乎 能神者神之耳 又言 十念業成者 是亦通神者言之耳 所以 往生論註 明 十念 並不從 十 這個數字來看 也不偏 重 念 來解 而是直接從名號法體 之功能 看作 相續稱名 明其 必生 業成 而已 如言 不在時節久近也 因緣所生 力用微弱 強能勝弱 罪 十念者 聞實相法 彌陀名號 人念佛 罪業似片雪近於洪爐 輕煙 生 逆於強風 無不當空而化 即時滅 十念者 依阿彌陀如來方便莊嚴 蹤 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生 體用必具其相故 次明 在決 定 罪業體虛緣弱故 無常不定 念佛體實緣強故 恆常決定 定勝不 法義闡釋 三義比較 十念 念佛 為重 谷豈得言 我深萬丈 為何方寸 十念相續 十念業成 定 淨土宗雙月刊 49

52 法義闡釋 經言十念者 明業事成辦耳 不 輪轉三界 無有窮已 必須知頭數也 是故諸佛菩薩 莊嚴身口意三 但積念相續 不緣他事便罷 復 業 用治眾生虛誑三業也 云何 何暇須知念之頭數也 用治 緣佛願力故 十念念佛 便得往 眾生以身見故 受三塗身 卑賤 生 身 醜陋身 八難身 流轉身 此義 後來善導大師完全繼承 如是等眾生 見阿彌陀如來相好 之 並將 十念 規範為 一向專稱 光明身者 如上種種身業繫縛 彌陀佛名 釋言 皆得解脫 入如來家 畢竟得平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 陀佛名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行住坐臥 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 是 名正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眾生以憍慢故 誹謗正法 毀訾 賢聖 捐庳尊長 如是人應受拔 舌苦 瘖啞苦 言教不行苦 無 名聞苦 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 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 說法音 一切凡夫 不問罪福多少 時節 聲 如上種種口業繫縛皆得解 久近 但能上盡百年 下至一 脫 入如來家 畢竟得平等口 日 七日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業 定得往生 必無疑也 眾生以邪見故 心生分別 若有 無問罪福時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 若無 若非若是 若好若醜 若 疑 善若惡 若彼若此 有如是等種 四 如來三業為治凡夫 往生論 觀如來身業 口業 心業三種功德成就 往生論註 明 凡夫眾生 身口意三業以造罪 50 等身業 種分別 以分別故 長淪三有 受種種分別苦 取捨苦 長寢大 夜 無有出期 是眾生若遇阿彌 陀如來平等光照 若聞阿彌陀如 來平等意業 是等眾生 如上種 種意業繫縛皆得解脫 入如來 家 畢竟得平等意業

53 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淨寶珠名 中法藏三業願行 本為對治凡夫虛妄 號 投之濁心 念念之中 罪滅 三業 果上彌陀光明神力 即能救治 心淨 即得往生 人天三途諸苦 又凡夫因業造罪 即 此如來名號 及彼國土名號 能 便對治 果成繫縛 即行救治 止一切惡 如來三業如何能治凡夫 因彌陀 名號故 無礙光如來名號 能破眾生一切 無明 能滿眾生一切志願 往生論註 為明如來三業皆有 往生論註 將彌陀名號配於 救治眾生之功能 姑且對應眾生造罪 口業功德 說法音聲 不僅因為眾生 三業 一一說明之 令人印象深刻 稱名屬於口業音聲 比類相似 更深 但這並不是說如來身業只能解脫眾生 層的含義是 彌陀名號統攝一切法門 身業繫縛 而不能除心口業繫 或如 海 一切法門皆從六字流出 皆為導 來口業只能除滅眾生口業諸苦 而不 歸稱名 如來以名號說法 眾生稱名 能除身心業苦 實際上 眾生隨所見 願生 即是隨順如來法音 奉行如來 聞如來三業中任何一業 所有身口意 言教 然而稱名之人 現生彌陀常住 業繫縛皆悉解脫 其頂 光明不離其身 臨終必見報 然而 不入觀佛三昧 不見如 化佛身放光來迎 是名號之中自攝如 來身相光明 不悟諸法實相 不知如 來身業功德 稱名則萬修萬去 往生 來真實平等心 若非親炙靈儀 不聞 即普同成佛 故名號即是如來大慈等 如來說法音聲 如是凡夫 如何能夠 心 若非名號 眾生有堪不堪 即非 解脫三業繫縛 所以彌陀將其無量莊 平等 故以一名而攝三業 嚴功德 三業救治法力 納入名號 又以名號配屬口業 因眾生謗 之中 令眾生聽聞稱念 眾生稱念名 法 從口業造 明此罪極重 非名號 號 所有重罪 一切繫累 皆悉頓 莫能救治 故知前說謗法不生 為一 除 故彌陀名號為 至德名號 方 時方便 謗法不生 非如來不願救 便莊嚴真實清淨無量功德名號 至 不能救 乃因不願生故 如 往生論 極無生清淨寶珠名號 所謂 註 言 此愚癡人 既生誹謗 安 若人雖有無量生死罪濁 若聞阿 法義闡釋 治 有對治 救治二意 因 有願生佛土之理 今明得生 乃因 淨土宗雙月刊 51

54 法義闡釋 先謗法人 聞名迴心故 若不迴心 接著引用 觀經 下品下生證 聞如不聞 後來善導大師說 以佛 明 一切凡夫 只要不誹謗正法 信 願力 五逆之與十惡 罪滅得生 謗 佛念佛 皆得往生 同時以 觀經 法闡提 迴心皆往 入如來家 下下品 造逆臨終 十聲稱名 突顯 畢竟得平等身業 等 明凡夫之人得 第十八願機與法的內容 顯明二者之 生淨土 三業同於如來 即是成佛之 有機聯繫 接著從道理說明 誹謗正 義 法者不得往生 在於無願生之心 更 往生論註 對凡夫的論述全 面 深刻 系統 於如來口業功德究竟顯明 彌陀名號 能滅謗法極罪 迴心者皆得往生 凡夫之本性 即是顛倒 即是虛 由此 論註 龍樹菩薩 天親 偽 此顛倒虛偽凡夫所修一切人天諸 菩薩所開示之淨土大乘菩薩道 豁然 善 人天果報 若因若果 也皆是顛 敞開於我等凡夫面前 眼前一亮 信 倒 皆是虛偽 名不實功德 不可能 心倍增 若無 論註 幾許誤哉 出離三界 往生無漏淨土 此顛倒虛 恰如 一片白雲橫谷口 幾多歸鳥盡 偽凡夫欲出三界 生淨土 必須仰靠 迷巢 阿彌陀佛本願力 名號真實功德 仰 靠佛力的方法即是 稱彼佛名 如彼 而為究竟引導我等 曇鸞大師在 讚阿彌陀佛偈 中言 名義 也就是 二知三信 也就 我從無始循三界 是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為虛妄輪所迴轉 願生彌陀淨土 如是稱名 如光入 一念一時所造業 暗 頓滅無邊生死罪 速滿功德大寶 足繫六道滯三塗 海 三界繫業不能牽 不斷煩惱得涅 槃 經言 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 身而為說法 大師之深恩厚德 永澤 明淨土之攝機 先引 大經 彌 陀本願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明 論主所共即是凡夫 同時也說明 彌 陀本願 本為凡夫 後昆 附帶說明 以下下品之機為淨土 門之正機 始自曇鸞大師 待續 52

55 文 / 釋慧淨 淨宗俗 淨土宗宗風諦( 八 ) 淨土宗雙月刊 佛陀說, 別人的誹謗是對我們最大的恩惠 這種觀念確實是顛覆一般人的思維 人家誹謗我們, 造成我們身心的苦惱, 怎麼反而說是恩惠呢? 一般人會因為誹謗而造成身心苦惱, 可是修行人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對待呢? 如果確實有這樣的事, 剛好是消我們的業 ; 如果沒有那樣的事情, 一方面是增加我們的福報, 一方面是讓我們有修安忍 忍辱的機緣, 這豈不是很大的恩惠? 02. 學佛之人, 應該質直, 不充體面 ; 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 在什麼崗位說什麼話 沒有能力或沒有興趣, 能培養就培養, 不能培養就應退步回頭, 以免自苦自惱 何況佛弟子以學佛為第一 : 有妨害自己學佛的, 再好皆應捨 ; 有幫助自己學佛的, 再壞也應就 03. 凡夫都是妄想雜念, 心總是向外攀緣, 要長時間忍耐孤獨 安於寂靜在一件事上是不容易的 然而, 耐不住孤獨 寂靜, 靜下來沒事的時候就開始找事情做, 比如看電視 看報紙 看雜誌或是找人閒聊, 這樣不容易成就道業 ; 反過來說, 一個人如果能夠忍耐孤獨 安於寂寞, 在寂寞當中不覺得寂寞, 反而覺得有法喜, 這樣就比較容易成就道業 04. 我們學佛應該讓家人也感到愉悅, 對佛法產生好感, 使他們因為自己學佛的改變而肯定佛法 如果能這樣, 不但不會有阻礙, 更為自己與家人帶來福報, 學

56 淨宗俗諦54 佛要這樣比較圓滿 否則, 雖然念佛願生極樂世界, 但肉體還存在的時候, 生活就會有苦惱 05. 修行人要能自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要培養自己的三業德行, 深入教理, 這樣一出口人家就會相信, 甚至於你不出口, 人家就會覺得你道氣感人 06. 信受阿彌陀佛救度的人, 應該擁有的心態是什麼呢? 就是 謙 跟 敬 自己應謙卑, 因為自己作惡呀! 無能為力 無地自容呀! 卑賤 愚劣 怯弱呀! 同時經常恭敬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之中的佛王, 他才有能力救度我啊! 所以 謙敬聞奉行 的人就會 踴躍大歡喜, 為什麼呢? 因為本來應該墮落地獄讓閻羅王審判刑罰, 要斬頭 破肚 抽腸的, 現在阿彌陀佛居然把我們救度起來, 讓我們得到不平凡的生命, 而且得到無量壽 成佛的生命, 使我們也能夠廣度眾生 想想看, 怎麼會不踴躍大歡喜? 07. 什麼是 謙? 就是決定深信自己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 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 未來世也是無有出離之緣, 過去 現在 未來三世都是罪惡的, 都是沒辦法脫離六道輪迴的, 要有這種謙卑的罪惡觀 事實上我們也不必故作謙卑, 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罪惡凡夫 一般世間人所謂的謙卑, 是那種不居高位的德行, 可是我們不但沒有那個高位, 也沒有那個德行 08. 什麼是 敬? 就是決定深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已經完成了, 能夠救度十方眾生, 我們只要不懷疑阿彌陀佛, 無所籌慮, 依靠他的願力, 當下必定往生, 當下就得到往生的身分了 09. 學佛者, 不論僧眾或居士, 都必須懷著謙卑之心, 所謂 謙敬聞奉行 有關阿彌陀佛的功德 感應, 我們最好懷著一種恭敬信順之心, 這樣往往能夠獲得福德, 也不會造下謗法之罪

57 淨宗俗諦 10. 凡事要往正面去想, 不要往負面想 不管事情怎樣, 都要往正面想, 這樣就會帶來正面的效應 如果動不動就往負面想, 即使是正面的, 也會帶來負面的效應 11. 修行人永遠不會怨天尤人 唉呀! 某某人對我怎麼樣 某某人對我不公 其實沒有不公的事, 天底下一切都是公平的, 所受的往往都是恰如其分的 依據我們過去世所累積的業因, 今日自然應該受這種果報, 所以說 聞善則喜, 聞過則拜 12. 學佛人, 尤其是念佛人, 不貪生 不怕死, 肉體敗壞火化之後, 骨頭可以磨成粉, 也不需要放入骨灰罈或晉塔, 可以用灑葬的方式和眾生結緣 13. 淨宗行人, 不可尋奇覓巧, 喜好別異 應該平凡 平常 平實 平淡, 一心念佛 安心念佛 息心念佛 老實念佛 守愚念佛, 輕鬆自在念佛 心無掛礙念佛 行住坐臥念佛 時處諸緣念佛 念念不捨念佛, 歡喜則歡喜念佛, 煩惱則煩惱念佛 ; 總之, 唯應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14. 愛欲煩惱不重就不會出生在這個五濁惡世之中, 知道這個道理, 我們就應該彼此體諒包容 五濁惡世的眾生都是惡人, 都是一丘之貉, 所以要彼此同情,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 我既然如此, 別人也是一樣 ; 別人會那麼做, 表示我也會, 只是今天我們沒有碰到那樣的因緣而已, 如果和他相同的因緣, 他就是我, 我就是他, 所以要彼此同情 彼此體諒 有一句話 : 在業力的推動下, 沒有人是故意的, 智者悲憫有情, 凡夫互相譴責 這一句話很具悲憫, 又通情達理 15.. 不論你我罪惡有多深, 彌陀功德便有多大, 若如是知, 安心開朗, 油然而生 卑鄙無恥是我人實相, 自己如此, 別人何異? 所謂 一即一切 如知淨土宗雙月刊 55

58 淨宗俗諦56 既同一丘之貉, 便能慈眼相視也 且愈知自己之惡機, 此心愈謙卑柔軟, 愈覺毫無資格計較嫉恨他人 又愈知彌陀之法德, 體悟彌陀徹底的包容 無限的大愛, 便能凡事包容他人 愛護他人 如是信機信法之中, 世間美德, 亦油然而生矣 16. 佛法如鏡, 對鏡見容, 聞法知心 背向法鏡, 以為自己賢善, 因而高己慢人 ; 面向法鏡, 便知其惡無底, 深感無地自容 然而我心之惡雖無底, 彌陀之力亦無邊 ; 信機信法, 機法一體, 慚愧 歡喜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矣!

59 淨宗俗諦 愛與佛命 文 釋慧淨 愛 就是慈悲之愛 佛命 就是佛的生命 共分六點來解說 否則就不合乎邏輯 反之 如果 我 渴了 我去吃飯 那就不合乎邏輯 因為渴跟吃飯不一定有關係 或者天 一 佛的生命 佛的性情 永恆不變 任何眾生都有其生命 也有其性 情 是何種生命 就有何種性情 佛的生命 佛的性情都是 慈 悲之愛 人的性情則各有善 惡 動物的性情則有柔和與兇暴 但這都 是合乎 因果理則 也合乎 邏輯 學 邏輯學是一種推論前後因果關 係的哲學 亦即這個思想或事情和那 個思想或事情 彼此能夠構成前後因 果關係 彼此能夠合理連接起來的 比如 我渴了這是一件事情 我去喝 水這也是一件事情 又比如我餓了 冷了 我就去吃飯 穿衣 第一個思 想或事情和第二個思想或事情能夠合 理的連得起來 這就叫做 邏輯 氣冷 我帶雨傘 也不合乎邏輯 因 為天氣冷是與多添加衣物有關係 與 帶傘沒關係 除非是下雨 才需要帶 雨傘 所以這樣的事情就不合乎邏 輯 不合乎邏輯就顯示不可能有那種 因果關係 人既信佛 學佛 念佛 就應該 有佛的生命 我們學佛 念佛 了解 佛是怎樣的心 怎樣的性情 自然我 們就有佛的生命 有佛的生命 當然 多少就會有佛的性情 佛的性情是什麼 是 慈悲 既然我們已皈依 都是三寶弟子 都 信佛學佛 尤其是更進一步 念佛 所謂 念佛 就是阿彌陀佛念我 們 阿彌陀佛心中充滿了我們 那麼 我們也念阿彌陀佛 我們心中也充滿 了阿彌陀佛 我們入阿彌陀佛的心 淨土宗雙月刊 57

60 淨宗俗諦 阿彌陀佛也入我們的心 我入佛心 二 愛的本質 愛的內容 佛入我心 我是凡夫 佛是大聖者 彼此 佛凡合一 一體而不離 因 為佛有愛心 把我們看做他自己來愛 我們 念我們 我們也合掌感恩依靠 愛 的本質有兩點 第一 無 我 忘記自己 犧牲自己 第二 利 人 利益別人 救度別人 佛的愛 依靠佛的救度 以此來信佛 無我而利人就是捨己利人 沒有 念佛 豈不是跟佛就感應道交了嗎 自己只想到別人 想要利益別人 這 這樣我們的生命與性情就有佛的生命 個就是 愛的本質 跟佛的性情 就像剛才所講 有什麼 有一個老師正在教數學 為了示 生命就有什麼性情 生命是一個思 範 就請了一個比較聰明的學生站起 想 性情也是一個思想 彼此是可以 來 問他一個問題 你們家總共有幾 互相連接 彼此是合乎邏輯 合乎因 個人 果理則 原理與軌則 的 比如 羊有羊的生命 羊的性情 學生回答 共有六個人 爸爸媽 媽兩個 我們兄弟姐妹四個 是很溫和的 老虎有老虎的生命 老 虎的性情是很兇暴的 所以 我們既 有佛的生命 就應該有佛的性情 有 佛性情的人 他的三業行為 起心動 老師繼續問 媽媽買了一顆西瓜 回來給全家人吃 每個人吃幾分之幾 的西瓜 這位學生不假思索的說 每個人 念 自然就都充滿了愛心 佛的生命是不朽壞的 不生滅的 吃五分之一的西瓜 生命就是佛的生命 有了不朽壞的生 老師一聽驚訝 心想 唉呀 平 命 才會有不朽壞的性情 不朽壞的 常這個學生很聰明 會不會答得太快 性情才是佛的性情 了 佛的性情就是 愛 真正的愛 是不朽壞的 是永恆而不變質的 又問 六個人吃一個西瓜 一個 人吃五分之一 這怎麼吃呢 學生就說 我媽媽平常買西瓜回 來 她自己捨不得吃 都給我們五個 58

61 夫對我們好 我們要感恩 希望這個 五分之一的西瓜 好能持續到極樂世界 對我們不好 這是什麼 這就是 愛 媽媽 我們更要對他說 對不起 請原諒 因為愛自己的先生和孩子 所以西瓜 我 謝謝你 我愛你 前輩子我虧 買回來了 自己捨不得吃 而讓先生 欠你 希望讓我有彌補的機會 轉怒 吃 讓孩子吃 這就是愛 有愛就能 為愛 化冤家為親家 培養愛 創造 無我 有愛就能 捨己 所以 愛 進而讓愛昇華 來日一起在極樂 愛就是 捨己利人 世界團圓 世間的愛與恨常常是綁在一起 所謂真正的 愛 是 永恆不 的 因為那種愛是外來的 而佛的 變 的 是 捨己利人 的 給人好 愛不是外來的 是由內心所生起 是 處的 如一個母親半夜聽到嬰孩的哭 本有 的 不會因外在的順與逆而 聲 即使再累 再睏 也還是會掙扎 有所變化 譬如 夫妻關係 丈夫對 著起來 給孩子換尿布或餵奶 讓孩 我們好 我愛他 對我們不好 我還 子得到益處 使他身心均得輕鬆 睡 是愛他 因為如果是 真愛 它的 得很安穩 很舒服 因為她愛她的孩 本質是不會變化的 不會受對方或環 子 自然會給孩子好處 境影響的 反而是丈夫對我好 我感 一個人若能捨己 就能利人 恩他 他前輩子欠我 如是對我不 就能不求自己的益處 只求他人的益 好 我抱歉他 是我前輩子欠他 前 處 凡事會為別人設想 肯吃虧不計 世如何我們都忘記了 要怎樣了解前 較的去利益別人 世呢 佛陀說 欲知前世因 今 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做者 佛陀把所有眾生看做他的母親 所以 無量壽經 說 是 要曉得我們前輩子做了什麼好 如純孝之子 愛敬父母 事 壞事 看看這輩子所受的是苦或 阿彌陀佛把我們看作他的父母 樂就知道了 所以 一個修行人 學佛人首先 要 隨緣消舊業 更莫造新殃 丈 淨宗俗諦 人吃 因為少了媽媽 所以一個人吃 阿彌陀佛恭敬我們 愛我們 疼惜我 們 阿彌陀佛從十劫以前就呼喚我 淨土宗雙月刊 59

62 淨宗俗諦 們 一直呼喚到今天 去愛別人 愛 至無我 這樣才是 阿彌陀佛的內心中 同時也把 真的 愛 做人如果有這樣的愛 我們看成是他的兒子 無量壽經 那他做人就成功了 修行如果有這樣 說 的愛 他修行也能夠有所成就 否則 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 甚於父母 念子 阿彌陀佛疼惜我們 比世間上的 母親疼惜她的愛子還要疼惜 不僅做事失敗 做人不成功 修行也 還沒有踏進修行的門檻 由此可見無 我的愛 平等的愛 清淨的愛是何等 的重要 我們都有佛性 佛的性情就是 我們多麼偉大啊 又是佛的父 愛 所以我們不要忘記愛 我 母 又是佛的愛子 所以我們永遠都 們要培養愛 付出愛 要實踐無我的 被阿彌陀佛所敬愛著 這就是 佛的 愛 平等的愛 清淨的愛 生命 佛的性情 佛 愛的本 質 所謂愛是不嫉妒 一個人功成名 愛如果沒有表明 對方就不曉 就了 很多人都嫉妒他 只有一個人 得 對方不曉得 彼此心靈就沒有溝 不但不嫉妒他 反而為他的成就而高 通 沒有溝通就隔閡了 怎麼能夠愛 興 這個人是誰 就是他的母親 只 得起來 所以愛一定要表明 有母親才會保護自己的孩子 還會為 自己孩子成就而慶幸 其他的人 有 愛從什麼地方表明出來呢 的是同行相嫉 有的是他的敵人 不 一 憐愍之心 要有憐愍的心 想看到他的成就 所以有 愛 就不 二 恩惠之行 要有恩惠的行 會產生嫉妒 對任何人都不會嫉妒 60 三 愛的表明 人若有愛心 他一定會對他人憐 心中有 愛 即使被人批評 愍 例如 在寒冷的冬天 經過地下 也不激動 被人誹謗也不生氣 更不 道時 看見有人坐在那裡 他的衣服 會銘記在心想去報復 為什麼 因為 單薄 瑟瑟地在發抖 我們有愛心 愛 是捨己 愛 是把自己掏空 就會同情他 同情就是憐愍的意思

63 淨宗俗諦 憐愍只是愛的一個心念 是屬 於消極的愛 還不是積極的愛 如果 我們看見他那麼可憐 就從口袋裡拿 出一些錢 讓他去買衣服或吃一碗熱 麵 使他身體暖和起來 這就是 愛 的表明 這種愛才是積極的愛 而 不只是一種存在心裡的同情 卻沒有 行動 所以愛必須有行動的表明 這 種行動的表明 就是給他 恩惠 父母買衣服給兒子 算不算恩惠 為 兒子付出一切 算不算恩惠 不算恩 惠 是天性 是自己的兒子 父母什 麼都拿得出來 如果是和自己無關的 小孩有需要 會無所求的付出嗎 如 果能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以疼 愛自己兒子的心情 去疼愛別人的兒 子 把別人的兒子也當作自己的兒子 般來疼愛 這就是 恩惠 因為跟 我們沒有血緣關係 非親非故 可是 我們這樣為他付出 這就 有恩 有恩 就是 惠 小魚 書法 阿彌陀佛對我們就是恩惠 白白 的把萬德洪名這句名號送給我們 這 句六字名號勝過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 寶物 因為這句名號包含所有的功德 包含讓我們眾生成佛的功德 以 淨土宗雙月刊 61

64 淨宗俗諦 及消除眾生曠劫以來罪業的功德 我 當行 好像父母再怎樣為兒女犧牲 們念佛就能夠擁有 萬德 擁有萬 都覺得是很自然 應該的 因為這是 德 就能消除我們曠劫以來的罪業 天性 阿彌陀佛對待我們就像父母對 使我們離開六道生死輪迴 也有功德 待孩子 已經超越世間的親情 讓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成佛 這樣才足 以稱為 萬德 入 也就是了解 佛心 才能跟佛 萬 不是數目字百千萬的 感應道交 好像父子 母女 要真的 萬 是完全具備的意思 完全具備成 成為父子 母女 是因為他們是父親 佛功德 完全具備消我們生死罪的功 的心 母親的心 同時兒女也是從內 德 也是究竟 圓滿的意思 圓滿成 心認定這是我的爸爸 我的媽媽 這 佛功德 究竟成佛功德 這句名號統 樣彼此才能夠構成親子關係 統具足 那這句名號是我們發願 修 念佛人也是一樣 能夠曉得 佛 行累積的嗎 不是 是阿彌陀佛所發 心 才能跟佛感應道交 因此 佛 的願 所修的行 所完成的成佛果 念我們是天性自然的 我們念佛也是 德 然後再把這個成佛果德白白的奉 天性自然的 所以必定離開六道輪 獻給我們 布施給我們 迴向給我 迴 必定往生極樂世界 必定在極樂 們 所以真正的恩惠是來自阿彌陀 世界成佛 這樣才是真正的念佛 如 佛 果認為阿彌陀佛他高高在上 遠在十 無量壽經 中說 萬億佛土之外 他雖然慈悲 可是我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們必須在這裡苦苦的念啊 求啊 匍 專求清白之法 以惠利群生 匐在地的膜拜才能感動阿彌陀佛 是 令諸眾生 功德成就 這樣嗎 不是的 所以學佛念佛必定 惠利 就是阿彌陀佛使十方眾 生成佛之利的 恩惠 以這個恩惠 來讓眾生成就成佛的功德 62 我們學佛念佛也要從這個觀點切 要先了解 佛心 能夠了解佛心 才是真正的念佛人 能夠了解佛心 我們的相貌一定改變 我們的身體一 定改變 我們的事業一定改變 我們 不過 這些對佛來講都是如如不 的命運一定改變 因為自從我們學了 動的 因為佛是三輪體空 都是行所 佛 念了佛 我們已經是 重新 的

65 手抱著冬瓜 怎麼能夠抱你呢 孩 的性情 新的生活 就不會再是以前 子就說 媽媽不愛寶寶 媽媽愛冬 那個舊的人了 瓜 所以抱冬瓜 這個孩子很清 淨宗俗諦 人 是一個新的人生 新的生命 新 楚 愛是什麼 愛就是一個動作 四 愛與行動 關於 愛的行動 是 愛的表 明 這一點 我們再進一步說明 愛 需要用實際行動來表示 愛 可以用語言 肢體來表示 外國 人常常稱他自己的妻子為 甜心 但如果心行不一 只是口頭說 妳是 我的甜心 妳是我所親愛的 嘴巴 又好像丈夫要上班 出門前抱 抱妻子 母親也抱抱她的孩子 這 樣就是有把愛表現出來了 還有丈夫 出門去 買了一件妻子所喜歡的東 西回來 這也是由實際行動來表明 愛 五 忍耐與恩慈 這樣說 可是卻有外遇 說了又有什 愛 慈悲 是佛教的本質 麼用處呢 這就不是真正的愛 必須 其實任何宗教都強調 愛 基督教 心口如一 言行一致 才是真正 有關愛的詮釋 有一段文詮釋得很 愛的表現 好 比如母親愛她的孩子 這個孩子 愛是恆久忍耐 又有恩慈 怎麼知道他的母親愛他呢 因為他的 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 不張狂 母親常常會抱他 親他 讓這個小孩 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 感受到媽媽對他的愛 不輕易發怒 不計算人的惡 有一次 一位母親要出門 孩子 不喜歡不義 只喜歡真理 看見就跑過來說 媽媽抱抱 母 凡事包容 凡事相信 親就說 寶寶 時間晚了 媽媽要 凡事盼望 凡事忍耐 去買菜 菜買回來之後再來抱你 愛是永不止息 孩子只好讓他母親出去 等他的母親 佛教經典裡也有不少有關法愛的 買菜回來之後 孩子又要求母親抱 詮釋 只是經典是古文 而基督教這 他 母親說 我一手拿著菜籃 一 幾句是白話文 更讓人容易理解 淨土宗雙月刊 63

66 淨宗俗諦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這 段包含三個內涵 一 愛是恆久性的 二 愛是忍耐性的 三 愛是有恩惠的 這三個如果失去了一個 就不是 真正的愛了 如果說現在愛 將來不 愛 這種愛不能恆久 那麼就不能說 是真正的愛了 又 雖然嘴裡說愛 可是還常常動不動起性子沒耐性 這 樣愛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真正有愛的 人 他就會耐住性子 即使對方很囉 唆 很煩人 很遲鈍或很緩慢 可是 因為有 愛 就會有耐性 能夠耐 煩 曉得對方就是這樣的生命 這樣 的性情 就好像母親愛孩子那般 孩 子聰明懂事固然高興 如果孩子比較 愚笨遲鈍 母親會嫌厭他嗎 當然不 會 這就顯現出耐煩的耐性 有愛就會有耐性 就會耐煩 缺 乏耐性 不能耐煩 則愛心有限 但 耐煩還不是真正地忍耐 必須進一步 也能忍辱 譬如 有人欺我 辱我 但只有忍耐還不夠 還要給他 恩慈 體貼 就是有 恩惠 所以 單單忍耐是不夠的 還要有恩慈 恩 慈比忍耐更深 更超越 更能顯示出 愛 譬如在他遭逢意外時 能對 他生起了同情之心 這就由 忍耐 進入恩慈的 慈 愛心 所謂 恩慈 就是雖然這個人欺 我 辱我 傷我 我不但不報仇 當 他遭逢意外時 不但不會幸災樂禍 反而會帶水果去醫院看望他 慰問 他 甚至對方有什麼需要時 還能資 助他 沒有醫藥費幫他付醫藥費 沒 有錢買營養品 拿錢給他買營養品 這才是 恩惠 這個比忍耐還要更 超越一層 所以恩惠是 別人丟你一塊石 頭 你還他一顆蘋果 別人吐你一口 口水 你還他一瓶香水 真正的愛是由內生的 不是外 在的 外在的愛是他對我好 所以我 也對他好 他對我不好 我也對他不 好 如果是真的愛 就不會這樣 傷我 我既不記恨 也不報復 這才 真愛並不容易做到 但應該嚮 是真正的忍耐 當他遭逢意外時 能 往 愈嚮往愈感到自己不足 而且愈 不幸災樂禍 這更是 忍耐 嚮往 愈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 那怎 麼辦 念佛 64

67 健康 是心理的不健康 為什麼 因 佛有 所以我們就先讓阿彌陀佛愛 為孩子們都缺乏父母的愛 一個小孩 等待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 就能跟阿 子 若成長過程中沒有父母的照顧 彌陀佛一樣 之後就能實踐真愛了 沒有父母的愛 不能在愛中成長 一 所以我們要先念佛 念佛非常的重 切都將是不正常的 也就是說 如沒 要 有愛 即使設備再好 看護再好 照 淨宗俗諦 我們沒有愛人之心 可是阿彌陀 顧再好 營養再好 孩子們的成長也 六 在愛中建立自己 是不正常的 我們是此世間所謂的一個 團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 心性會比 體 但要進一步認為 我們不是一 較開朗 自信 也會比較有愛心關照 個團體 而是一個身體 世間所謂的 別人 不會動不動起情緒 容易暴力 團體是各個地方的人為了某種事情 與人對立 反之 孩子如果不是在愛 而結合在一起的 但我們不只是 同 中成長 通常這個孩子就比較缺乏愛 信 同願 同行 同目標 而是同 心與自信 個性比較孤僻或極端 動 以彌陀為我們的父母 同以彌陀為我 不動就會生氣 有暴力 容易與人對 們的生命 同以彌陀為我們學習的對 立 所以 愛 很重要 象 同樣想跟彌陀一樣 可說我們此 當然愛必須跟智慧結合 否則 心同 此身也同 所以我們不是一般 會成為 溺愛 溺愛就不是真正的 人所謂的團體 而是一個身體 那要 愛 古人說 如何才能成為和諧的 真正成為一體 的一個身體呢 這個就要靠 愛 來 建立 不是以辦活動或弘法來建立 而是要用 愛 來建立身體 英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時 把小孩 子疏散到澳洲的雪梨 使他們遠離戰 禍 平安成長 雖然有最好的照顧 但是孩子們卻不健康 不是身體的不 君子之愛人也以德 細人之愛人 也以姑息 所以有智慧的愛是會帶給對方人 格的成長 那沒有智慧 溺愛的話 反而會害了孩子 但不變的原則是 愛 怎樣去愛 這個要有智慧 我們這個團體 這個身體必須以 淨土宗雙月刊 65

68 淨宗俗諦 愛來建立 彼此建立在 愛 中 這 只是某一個團體 某一個道場 而是 樣的身體 這樣的團體才是健康 和 同一個身體 所以我們不只是一個大 諧的團體 家庭 而是一個身體 是生命的共同 雖然大家各自在不同的道場 不 體 身體有頭 手 腳 裡面有五臟 同的崗位 但所有這一種團體在我們 六腑 所以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頭 的宗教裡面是一個身體 可以說是屬 手 腳 同樣的 我們每一個人也都 於阿彌陀佛的身體 因為同是阿彌陀 是阿彌陀佛的頭 手 腳 為什麼 佛的道場 是每一個人以阿彌陀佛的 這就是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心為心 所謂 學佛大悲心 彌陀如 同體 就是同一個身體 佛跟 何愛我 我便如何愛人 因此 不 我們眾生是同一個身體 我們是阿彌 陀佛的頭 阿彌陀佛的手 阿彌陀佛 的腳 如果我們的手被火燒到了 或 腳踏到玻璃片了 就會趕快去敷藥 同樣的 阿彌陀佛的手有了煩惱障在 造罪業了 就要墮落地獄了 阿彌陀 佛就會趕快 拔苦 因為我們不是 別人 是阿彌陀佛身體的一部分 同 一個身體自己救度自己 這個很正 常 很平常 本身是親而非疏 不講 對象與條件 所以阿彌陀佛理所當然 就會趕快 拔苦與樂 如果了解到這個道理 就會了解 到阿彌陀佛救度我們是 天性自然 的 是必然的 必定的 那我們念佛 也是 天性自然 的 我們的往生也 是 天性自然 的 是必定的 必然 的 因為我們跟阿彌陀佛是同體 不 66

69 相悲愍不相譴責 相哀矜不相樂禍 無所謂佛與眾生 如果能這樣體會 相保護不相傷害 相吃虧不相計較 那麼就真的是跟阿彌陀佛 一體不 相善解不相誤會 相和諧不相諍論 離 相和顏不相嚴肅 相愛語不相粗言 因此 念佛是從佛是怎樣的生 命 怎樣的性情 從這裡先了解 佛 是無我的愛 平等的愛 清淨的愛 是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的愛 他的行動是拔苦與樂 拔眾生輪迴的 苦 與眾生成佛的樂 因此我們念 佛 阿彌陀佛不會排斥 不會捨棄 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救度我們 因為是 同一個身體 這是必然的 所以念佛 必得往生 念佛必定成佛 念佛成佛 淨宗俗諦 是外人 無所謂彼此 無所謂親疏 相愛敬不相敵視 相穩重不相輕浮 相冷靜不相情緒 相理性不相意氣 相樂觀不相悲觀 相進取不相畏怯 相隨喜不相嫉妒 相成全不相阻礙 相謙卑不相傲慢 相柔和不相剛強 相讓美不相爭功 相分怨不相諉過 相親近不相疏遠 相尊重不相輕視 相體諒不相批評 相幫助不相袖手 摘錄自2016年2月16日法談開示 地點 台北象山 才是佛教 我們要在愛中彼此建立 好讓 身體能健康的建立起來 畢竟我們是 一個愛的身體 而不只是一個世間團 體 愛的本質是捨己利人 希望大家 忘記自己 成全他人 忘記小我 成 全大我 互相包容 互相接納 互相 忍耐 互相恩慈 互相謙卑 互相共 過 互相親近 互相尊重 互相體 諒 互相幫助 相包容不相對立 相接納不相排斥 相真心不相虛假 相信任不相猜忌 相忍耐不相生氣 相恩慈不相怨憎 淨土宗雙月刊 67

70 淨土常識68 三福田 三福田指敬田 恩田 悲田 猶如農夫耕田, 能有收穫 ; 敬事三田, 可生福德 敬田 : 於佛法僧三寶, 尊崇 供養, 能生福德 佛是大覺者, 佛所說的法是宇宙的光明 眾生的眼目, 僧是住持佛法 傳承佛法 保持佛法於不滅, 所以尊崇 供養三寶就有大福田 恩田 : 父母師長, 有養育 教誨之恩 父母之恩, 水不能溺, 火不能滅 父母之恩, 比山高, 比海深, 所謂 昊天罔極 若知恩 感恩 報恩, 福德甚大 ; 若忘恩 背恩 逆恩, 罪惡極重 悲田 : 於貧窮悲苦之人, 悲愍之 布施之, 能生福德 五逆 五逆 就是五種逆罪, 簡稱 五逆罪, 造作五逆罪將來必定承受阿鼻地獄五種無間的最大痛苦, 所以也叫作 五無間業 五逆有小乘五逆與大乘五逆 淨土宗小常識 小乘五逆 : 一 殺父, 二 殺母, 三 殺阿羅漢, 四 出佛身血, 五 破和合僧 前二殺父殺母, 違逆世間之 恩田 ; 餘三違逆出世間之 福田, 故名為逆 大乘五逆 :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卷四言: 有五種罪, 名為根本, 何等為五 : 一者 : 破壞塔寺, 焚燒經藏, 或取佛物法物僧物 ; 若教人作, 見作助喜

71 淨土: 謗三乘法, 言非聖教, 毀呰留難, 隱蔽覆藏 常識 二者三者 : 若有沙門, 信心出家, 若有戒 無戒, 打罵呵責, 說過禁閉, 還俗驅使, 債調斷命 四者 : 殺父 害母 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 殺阿羅漢 五者 : 謗無因果, 長夜常行十不善業, 不畏後世, 自作教人, 堅住不捨 比五逆罪更重的罪, 就是謗法之罪 往生論註 言: 問曰: 何等相是誹謗正法? 答曰: 若言無佛 無佛法, 無菩薩 無菩薩法, 如是等見, 若心自解, 若從他受, 其心決定, 皆名誹謗正法 又言 : 誹謗正法人, 墮阿鼻大地獄中, 此劫若盡, 復轉至他方阿鼻大地獄中 如是輾轉, 經百千阿鼻大地獄, 佛不記得出時節 ; 以誹謗正法罪極重故 阿彌陀佛第十七願言 : 設我得佛, 十方世界無量諸佛, 不悉咨嗟稱我名者, 不取正覺 無量壽經 言: 十方恆沙諸佛如來, 皆共讚歎無量壽佛, 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 出世本懷文 言 : 如來以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 所以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 欲拯濟群萌, 惠以真實之利 十方諸佛在各自不同的世界, 對各種根機的眾生宣說的法門無量無邊, 但彌陀救度的法門, 卻是十方諸佛都必定要宣說 沒有一尊佛不宣說的法門 淨土宗雙月刊 69 謗法 必說之法

72 淨土常識70 必信之法 善導大師 般舟讚 一開始就說 : 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 種種方便, 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顯明釋迦牟尼佛之所以出現世間, 就是要以種種方便來引導所有的修行人, 使他們對淨土宗彌陀救度的念佛法門產生信心 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我們必須要信受 不得不歸信的, 因為除了歸信彌陀, 我們別無出路 即使其他法門不信, 彌陀救度必須生信 信者得生, 不信不生 ; 信即解脫, 不信即輪迴

73 問答釋疑 淨土 釋疑 專文 三心之義 自力三心與他力三心 問 觀經四帖疏 有提到以 要門 的 定散二善 迴向往生極樂世界 但是否 確定往生沒有說 而是說在 弘願 的地方 是否要具足 三心 之後 定 散二善 的迴向才能往生 若沒有具足 三心 即使以 定散二善 的功德 迴向也不能往生 第十九願講 修諸功德 以諸行迴向 臨終的時候阿彌陀 佛一樣來接引 那他有沒有具足三心呢 答 三心有分 自力三心 與 他力三心 第十九願是屬於 自力三心 第十九願說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發菩提心 修諸功德 至心發願 欲生我國 臨壽終時 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 不取正覺 第十九願的內容是 發菩提心 修諸功德 這樣的內容就涵蓋 定善 跟 散善 四帖疏 就說 迴斯二行 求願往生 所以以此功德迴向也能 往生 只是這個迴向是靠他所修的功德來迴向 這個叫 自力三心 問 以 定散二善 的 自力三心 迴向 也能往生嗎 答 對 但如果沒有迴向的話 就不屬於 觀經四帖疏 所說的 定善 和 散 善 的範圍 必須 迴向 才屬於淨土門中的 要門 如果沒有 迴向 就 不是 要門 跟淨土門就沒有關係 是屬於聖道門 淨土門有分 要門 與 弘願 善導大師進一步說 雜行 與 正行 雜行 也能往生 但必須迴向 如果是 正行 有迴向 沒有迴向都必定 往生 淨土宗雙月刊 71

74 問答釋疑72 就好像從高雄開車往台北, 一旦開車上了高速公路, 不管有迴向往台北 沒迴向往台北, 都無所謂, 因為這條路本來就是通往台北, 他本來就是向著台北前進的 那如果路很多條的話, 就必須對準, 一一迴向 弘願門 就是專稱彌陀佛名, 就好像開車上高速公路, 就只有這一條路, 沒有叉路 所以 阿彌陀經 說要 一心不亂, 一心 就是一條路直進的心, 有一心, 無二心, 有一行, 無二行, 專一不二, 不雜不亂 問 : 不是也說 迴斯定散二善求願往生 很難嗎? 答 : 對, 因為那是 難行道 為什麼呢? 定善 我們不可能做得到, 以現代來說, 可說沒有人能做到 ; 而具足 散善 的人也很少 散善 的內容就是 三福 九品, 九品 主要是指上品與中品 三福 的第一福是 世善 ( 世間的善 ) 孝順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這有多少人能做得圓滿呢? 第二福是 戒福 受持三皈,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弘一大師 蕅益大師他們都自言慚愧, 不具足了, 更何況是我們 第三福是 行福 發菩提心, 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 勸進行者 這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所以, 想以 定善 的功德來迴向, 可說沒有人做得到, 因為那必須入定修十三觀 ; 而能以 散善 功德來迴向的也很少 因此, 真正能以第十九願 發菩提心, 修諸功德 而往生的很少 不過, 修諸功德的範圍很廣, 布施一塊錢也算是諸功德之一, 這樣迴向也照樣往生 阿彌陀佛就是假藉你這樣的發心而接引你到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說 : 你只要願意到我這裡來, 即使你以布施一塊錢來迴向, 我也要接引你 其實阿彌陀佛救度我們是沒有條件的, 阿彌陀佛真正的心意是 : 即使你連布施一塊錢的善事功德也沒有, 沒關係, 你只要念佛, 就足夠了 我們所修的功德跟阿彌陀佛的名號怎麼能比呢? 阿彌陀佛的名號是阿彌陀佛的本體, 阿彌陀佛的本體是阿彌陀佛五劫思維之廣大弘願, 永劫修行之無量德行, 願行圓滿所成就的, 所以, 這句名號叫作 萬德洪名 我們凡夫所修的功德連大海的一滴水都算不上, 而阿彌陀佛的功德是超越大海 遍滿宇宙的

75 第十八願弘願 與 第十九願要門 的不同 這樣的教理, 如果沒有深入這個法門, 是了解不來, 也分辨不出的 淨土宗雙月刊 73 問答釋疑 所以我們就領受彌陀的功德, 領受彌陀的功德就是只要念佛就可以了 這就是 還有, 如果是憑靠自己的功德 ( 自力 ) 而求往生的, 一方面因為自己的功德不是真實的, 是有漏的 ; 一方面等同於疑惑佛智, 所以到極樂世界就暫時在胎苞裡面 而念佛的人一方面因為是直接跟阿彌陀佛機法一體 佛凡一體的, 一方面等同明信佛智, 所以就不在胎苞 這種教理比較微細 問 : 很多學習淨土法門的蓮友, 每天也誦經 也念佛, 這樣一直行持到臨命終, 可以往生嗎? 答 : 看是誦什麼經 問 : 像 普門品 地藏經 答 : 這是雜行, 因為 普門品 地藏經 和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沒有關係 雖然觀世音菩薩跟阿彌陀佛有關係, 但是 普門品 並沒有說到極樂世界與迴向往 生 問 : 如果他們一直是有迴向的, 這樣能往生嗎? 答 : 也能往生, 只是那都是難行道, 沒有迴向就不能往生了 重點在於必須是 真 的迴向 善導大師就講 : 諸方道俗, 解行不同, 專雜有異 但使專意作者, 十即十生 修雜不至心者, 千中無一 修雜不至心者, 千中無一, 因為是雜行, 又沒有懇切迴向往生的話, 那就不能往生了 所以雖然 修雜 但還能 至心, 這樣才能夠往生 ; 如果不至心, 就不能往生 所以我們強調, 要專靠阿彌陀佛, 專稱彌陀佛名, 原因就在這裡 其他的善行, 我們也是隨緣隨分該做的, 只是往生不是憑靠那些 像孝順父母, 那一定是要的, 不管學不學佛都應該孝順父母 ; 奉事師長也是一樣, 為人本來就該如

76 問答釋疑74 此 ;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對我們來說也是能做到的就儘量做, 只是不靠這個往生, 靠的還是名號 因為知道雖修三福, 但修不圓滿, 而只要念佛, 一切具足 問 : 這樣的一個雜行的人, 怎樣透過 三心 轉到 弘願 呢? 這樣的一個雜行的人, 怎樣透過 三心 轉到 弘願 呢? 答 : 要有 機法兩種深信 第一, 曉得自己所修的行不是真實的功德 ; 第二, 曉得往生的 正因 不是那些, 而是名號 一個人如果了解自己所修的行不是真實的功德, 而且自己根本是貪瞋癡業障深重的凡夫, 靠自己的力量完全沒有辦法出輪迴, 也沒有辦法往生 ; 但是我們往生的功德阿彌陀佛都已經完成了 如果有這個理解的話, 一轉進來就是 機法兩種深信 有 機法兩種深信 的人, 他會隨緣隨分行善, 但不會靠自己的善, 因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還是有漏的, 也知道自己還是煩惱的凡夫 罪惡的凡夫, 因此他會完全靠阿彌陀佛 一個人如果沒有 機法兩種深信, 都還會靠自力, 認為自己還能修這個 修那個, 然後作為迴向 這是高估了自己, 懷疑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說 決定深信 :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可是他還打一個問號 : 難道我是罪惡生死凡夫嗎? 我吃素 行善 受戒, 也會念佛 誦經 拜懺 對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不能肯定 所以, 善導大師解釋 三心 時, 将 至誠心 解釋為 真實心, 要做一個內外真實的人 這就是一面鏡子 這一面鏡子說是要真實的心, 一照之下, 我們沒有真實的心, 那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啊! 是罪惡生死凡夫 所以, 從 至誠心 引導我們進入 機深信 還有, 我們沒有功德可以迴向, 也沒有真實心可以迴向, 所以當然也沒有 迴向發願心 由 迴向發願心 的解釋, 照出我們沒有功德也沒有真心的迴向, 只有阿彌陀佛才有功德也有真心迴向, 由此才進入信受彌陀救度的 法深信 所以, 以 至誠心 讓我們進入 機深信, 以 迴向心 讓我們進入 法深信, 這樣, 三心都有了 以 自力 來說, 就不是這樣, 所以自力三心不是真的三心

77 問: 不是真的三心, 可是迴向也能往生? 答釋 問淨土宗雙月刊 75 答 : 對, 迴向也能往生, 因為這也是阿彌陀佛的方便施設 阿彌陀佛說 : 極樂世界我已為你建設好了, 搭到極樂世界來的高鐵 飛機, 我也為你準備好了, 就是六字萬德洪名, 你只要坐上去就行了 怎麼坐上去呢? 你只要相信我就可以了 這就是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呼喚與往生的正因, 但是我們信不來, 所以阿彌陀佛就設了一個方便說 : 你們啊只要有修行 有功德就迴向, 你迴向, 我就來接引你們 那修行, 修行高低? 功德, 功德多少? 沒關係, 只要有就可以了 ; 有多少你們迴向多少, 我都來接 這就是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方便法 如果直說實在的話, 就是第十八願 善導大師可以說是 正直捨方便, 但說無上道, 對第十八願的解釋最為豐富, 也強調要依靠彌陀本願, 專稱彌陀佛名 所以 觀經四帖疏 總結論說 :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從阿彌陀佛的本願來看, 釋迦牟尼佛的本意是要引導我們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的, 所以, 釋迦牟尼佛就苦心用 定善 和 散善 來引導我們 定善 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 ; 那 散善 你做得到嗎? 做不到, 那你就專念佛吧 念佛才是阿彌陀佛的本懷, 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本懷 這是方便引導 這就好像天台宗為了顯明 法華經 開顯的宗旨, 以 蓮華三喻 為譬, 即以華喻 權法, 以蓮喻 實法, 開展出 為蓮故華 華開蓮現 華落蓮成 三重譬喻來說明權實的三個階層 為實施權, 開權顯實, 廢權立實 為了引導眾生專稱佛名, 釋迦牟尼佛開出 定善 散善, 然後進入 稱名 這些教理都比較微細, 一般人難以理解, 尤其沒有學習善導大師思想的, 更無法理解 疑

78 問答釋疑76 事實說來, 閱讀善導大師的著作如果沒有人解釋也理解不來, 譬如以 三心 來說, 如果只依文解義來看善導大師的解釋, 就不知道這是方便引導 問 : 以前我對這三心也是不清楚, 前一陣子再次學習淨宗法師講的 第十八願傳承解, 才知道這三心是為了修定善和散善準備的 答 : 對 問 : 對於修弘願門的人來說, 或者專一念佛的人來說, 這三心本來就具足 明白這個道理之後, 心中就不再糾結了 不然像以前, 細細想來, 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有三心還是沒三心 答 : 如果依善導大師解釋的 三心, 其實很容易, 大家都可以具足這 三心 ; 若沒有依照善導大師的解釋, 人人都沒有 三心 因為一般解釋的 三心 是以聖道門的教理來解釋, 是一種高深的開智慧的心, 是聖者所起的心, 我們根本不能擁有 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 是只要我們有信受彌陀救度的願生心就可以往生了, 所以 三心 的核心在於 深心, 深心就是一個 深信心 深信我只有輪迴, 沒辦法出離 ; 深信阿彌陀佛就是要救度我這樣的眾生 信了阿彌陀佛就能夠解脫生死輪迴, 佛教的目的就在這裡 佛教的核心教理在於解脫生死輪迴, 以解脫生死輪迴為出發點 所以佛教的目的就是要人解脫生死輪迴 問 : 三心 是自力轉入他力的一個樞紐, 沒有這 三心 就轉不過來, 或者沒有 機法兩種深信 就轉不過來, 自力的觀念就根深蒂固了 答 : 對 在 觀經 裡面, 釋迦牟尼佛將善歸納為兩種 : 定 跟 散 定善 我們一定是無法具足的 ; 散善 嘛, 老實檢討自己, 不敢說自己是一個孝順的人, 是一個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的人, 所以我們是三福無分, 只有老老實實坐在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上, 安分守己地專念這句名號 問 : 自從學習善導大師的思想之後, 愈學愈踏實, 愈學愈法喜, 愈學愈安心 以前沒有接觸到, 沒有學習, 念佛的心 往生的心總是不踏實 答 : 很多人都這樣 所以你在那邊就儘量弘揚善導大師的法, 給人家安心, 給人家歡喜, 給人家有解脫往生的希望, 給人家成佛度生的廣大利益

79 如果在竹簍中, 有一隻螃蟹, 一 定要將簍口緊緊蓋住, 否則螃蟹會沿著竹壁爬出 ; 如果竹簍裡面, 有兩隻以上的螃蟹, 即便不蓋上竹簍, 螃蟹也照樣逃不出去 為什麼呢? 因為只要有一隻螃蟹, 想爬到竹簍口, 另一隻螃蟹為了讓自己逃生, 會死命地將它往下拖, 不讓它出來 紅樓夢 中, 形容螃蟹為 鐵甲長戈死未忘 螃蟹, 最沒有群我的精神, 是唯利是圖的代表 ; 它見利忘義, 見不得別人比它好, 缺乏團隊精神, 缺乏犧牲小我 完成大我的胸襟, 橫行霸道, 致力陷害別人 一個人, 如果沒有道德人格, 只求個人突出, 輕忽團隊成功, 就是螃蟹行為 現代社會, 是同體共生的, 而有人往往只求自我的生存 自我的利益, 不顧他人的死活與安危, 造成種種損傷 破壞與污染, 最終也勢必被天地所唾棄, 打入地獄苦海之深淵 孔子說 :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古人把道德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認為具有無私之心 擁有犧 文 / 釋淨度 修學 螃蟹行為園地淨土宗雙月刊 77 牲奉獻的精神, 才是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老子也說 : 既以為人己愈有, 既以與人己愈多 如果我們能施之於眾, 肯付出, 肯為人服務, 能捨己利群, 和平互助, 必能因此而獲福無量! 法藏菩薩, 為創建淨土, 曠劫以來, 捨己為人, 利濟蒼生, 故先行成佛, 號阿彌陀, 慷慨無私地將極樂世界贈予一切眾生 我們能夠信仰阿彌陀佛, 放下心中的種種狐疑, 一心念佛, 斷惡修善, 現生造福社會, 來生就能承託佛力, 到達極樂世界, 永成佛道, 永享無量福壽快樂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1)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6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我們適逢彌陀七, 所以法師設計這個禮拜跟大家介紹淨土的祖師, 由我 先跟各位介紹淨土宗的起源 形成及發展 淨土宗, 我們常常聽到又有稱為 蓮宗, 它是我們漢傳佛教的十宗之一 它的根源取於大乘佛教的淨土信仰, 在古印度的經典裡面有很多談到有關淨土的國土,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觀無量壽經 此經的漢譯是畺良耶舍在劉宋元嘉年中(424~442) 建業 ( 今南京 ) 鐘山道林精舍譯出 ( 不確定哪一年時間 ) 又稱 觀無量壽佛經 無量壽佛觀經 無量壽觀經 或 十六觀經, 簡稱 觀經 收在 大正藏 第十二冊 本經之梵本現已不存, 西藏本亦無, 而漢譯本亦僅存畺良耶舍譯本 然在新疆曾發現維吾爾文譯本之殘卷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應英國牛津大學馬克士 穆勒之請, 據現行本譯成英文, 與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KTP KTP 您選對雷射了嗎 40 1917 1959 Maiman 1963 20 1983 AndersonParrish 22 2013 5 485 以往須以手術 磨皮等方法才能去除的刺青, 現在用雷射就可以輕易處理 此外, 各種皮膚血管病變 痣 疤痕, 乃至於皺紋的去除, 也可以用雷射來達成 治療血管的雷射 port wine stain 1988 FDA 585 590 595 600 1.5 40 4

More information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採訪 / 葉代芝 2005 12 2,500 爭取獨立 流亡到這裡的西藏難 民, 在刻苦的環境中胼手胝足, 建立起一個個屯墾區 90 希望,沒有句點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9 5 2.5 4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行動醫療團團長陳志福醫師, 為巡迴醫療團隊掌舵 30 周維正醫師是國合會的長期志工, 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 在各個行動醫療團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目 錄 什 麼 是 佛 法? 2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3 離 苦 的 方 法 5 佛 法 的 作 用 8 在 家 居 士 應 如 何 修 行? 9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什 麼 是 佛 法?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佛 法 的 基 本 思 想 - 知 苦 與 離 苦 日 常 生 活 中 的 佛 法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heepwoh-cover

heepwoh-cover 2016-2017年度 enquiry@heepwoh.edu.hk PDF processed with CutePDF evaluation edition www.cutepdf.com 目 錄 一 本校辦學團體...P. 3 二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教育事工部組織架構...P. 3 三 願景 使命及核心價值...P. 3 四 辦學宗旨...P. 3 五 校徽 校訓...P. 3 六 校歌...P.

More information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觀無量壽佛經疏 綱要簡介 壹 本經概說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四帖疏 一 序分 : 1. 證信序 : 如是我聞 2. 發起序 : 細分為七 (1) 化前序 (2) 禁父之緣 (3) 禁母緣 (4) 厭 苦緣 (5) 欣淨緣 (6) 散善顯行緣 (7) 定善示觀緣 二 正宗分 : 1. 定善 : 十三觀, 佛應韋后之請, 說觀想西方依正之法 2. 散善 : 後三觀 ( 三福以為正因, 九品以為正行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慧淨法師編述 觀經四帖疏 綱要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02-27580689 (2009 年 4 月版本 ) 目錄... 一 五部九卷本疏具疏教門行門安心起行 1... 二 彌陀指授諸佛證誠楷定古今尊信如經 3... 三 九品唯凡觀經一部佛為凡說非為聖人 12... 四 彌陀報身極樂報土凡夫入報全託佛願 24... 五 六字名號機法一體具信願行是正定業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sejdoc_20011017_03.doc

Microsoft Word - dsejdoc_20011017_03.doc 有 關 調 查 的 詳 盡 資 料 及 分 析 報 告, 可 於 辦 公 時 間 內 前 往 教 育 暨 青 年 局 青 年 廳 駿 菁 活 動 中 心 查 閱 澳 門 青 少 年 研 究 系 列 之 三 澳 門 青 少 年 的 婚 姻 及 家 庭 觀 念 調 查 研 究 單 位 : 教 育 暨 青 年 司 青 年 廳 澳 門 青 少 年 犯 罪 研 究 學 會 青 少 年 研 究 小 組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CU0594.pdf

CU0594.pdf 8 SOHO 1 3 003 SOHO SOHO Coder Programmer HTML CSS PHP JavaScrip 009 LECTURE 1-1 1 048 PART 2 LECTURE 1-1 1 049 SOHO Landing Page Landing 050 PART 2 LECTURE 1-1 1 SEO SEO P.093 SEO SEO SEO SEO SEO 051

More information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第五節統獨篇 1990 220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53-60 1990 222 省籍 / 統獨 / 權術來解釋李郝現象之不當 1990 223 224 從 台灣乎? 中國乎? 分析李登輝之不當 225 paternalistic 威權體制的重返 提法之不當 226 19 16 227 1991 520 在這個時期的 李登輝 - 省籍 情結, 有其特定的右派傾向 228 17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2014.10.15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Upper Mustang Trekking, Nepal 2 3 4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立 像在直立行走 他們頭很大 脖頸很長 下頷骨突起 目光深沈 驕傲地立於他們的孤獨之中 他們聳立在那裡

More information

NCKU elearning Manual

NCKU elearning Manual 成 績 一 簡 介... 3 二 成 績 彙 總... 4 三 瀏 覽 成 績... 7 1. 成 績 分 析 長 條 圖... 7 2. 成 績 單... 7 3. 用 戶 報 告... 11 四 類 別 和 項 目... 12 1. 簡 單 檢 視... 12 2. 完 整 檢 視... 15 五 成 績 匯 入... 16 六 成 績 匯 出... 19 1. 成 績 登 錄 檔... 19

More information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目錄 宇宙大震撼 3 宇宙的形成與 華嚴經 宇宙觀 12 科學與心識奧祕 19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23 人類的未來 34 現場問答 37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五 -1 單 元 五 比 與 比 例 式 主 題 1 比 與 比 值 及 其 應 用 一 比 : 兩 個 數 量 以 : 區 隔, 藉 以 呈 現 兩 個 數 量 的 關 係 稱 為 比 例 如 : 一 年 四 班 有 15 個 男 生,18 個 女 生, 則 男 生 人 數 : 女 生 人 數 =15:18 練 習 大 小 兩 個 正 方 形 的 邊 長 各 為 3 公 分 與 2 公 分, 請

More information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簡介 Java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10-3 Java Java SCJD 7 Swing RMI 10.1.1 The Assignment The Essay 9 10 10-4 SCJP SCJD 90 10.1.2 SCJP Java 90 120 Swing 10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43,1052,272 791222101452 2014719 58339347 396634355 196413164 28269 26 27 28 29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2009年3月1日 第30卷第1期 香港浸信教會家訊 屬於全體會友的家訊 馨風 創刊至今已30年 你可曾見證 她 的面世與改變 又或 許伴著你成長 她 可曾幫助你認識教會的人和事 當中的 生命故事 也曾給你激 勵和提醒 展望未來 我們仍朝著創刊的目標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讓 馨 風 成為每位讀者的祝福 我們更需要您的參與和支持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life930106

life930106 下 象 棋 暗 棋 一 象 棋 是 什 麼? 象 棋 是 中 國 老 祖 先 發 明 的, 下 象 棋 可 以 讓 頭 腦 變 聰 明, 所 以 象 棋 是 益 智 遊 戲 象 棋 的 棋 子 有 二 種 顏 色 : 黑 色 和 紅 色 請 你 數 一 數, 總 共 有 多 少 個 棋 子? - 1 - 休 閒 教 育 領 域 教 材 範 例 紅 色 的 棋 子 有 16 個 黑 色 的 棋 子 也

More information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法 鼓 山 的 核 心 主 軸 心 靈 環 保 目 錄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2 心 靈 環 保 6 慈 悲 沒 有 敵 人, 智 慧 不 起 煩 惱 心 靈 環 保 17 附 錄 : 心 靈 環 保 法 語 精 選 33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運 動 心 靈 環 保 心 靈 環 保 是 全 球 性 的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雙 月 刊 第 16 期 民 國 104 年 9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善 導 大 師 ( 宗 祖 ) 五 祖 承 遠 大 師 六 祖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Microsoft Word - Lecture13_1.doc 學 佛 五 講 佛 法 的 正 見 十 課 前 講 話 世 界 各 地 天 災 人 禍 不 斷, 有 什 麼 方 法 能 幫 助 這 些 在 苦 難 中 的 眾 生 呢? 從 佛 教 的 觀 點 來 看, 除 非 我 們 能 夠 洞 徹 此 中 真 正 的 因 果 關 係, 否 則 絕 對 不 可 能 徹 底 改 善 世 間 的 災 難 當 我 們 在 尋 求 解 決 問 題 辦 法 的 過 程 中,

More information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釋信願編撰壹 中國淨宗祖師之成立在淨土教的歷史上 努力倡導弘揚念佛法門的主要人物 一般稱之為 淨土宗祖師 或 蓮宗祖師 從傳記所見 早期有七祖 九祖說 近代則有十二祖 十三祖說 然而 此所謂淨土宗的祖師 見於文獻的記載 乃出於宋代以後之事 最早的文獻 樂邦文類 及 佛祖統紀 雖明白記載 祖師 說的名稱 然而皆作為 蓮社 之祖 並無所謂 宗 的名稱 茲就古籍所載 關於淨土宗 即蓮社或蓮宗

More information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02 學 年 就 是 要 學 好 數 學 (JUST DO MATH) - 子 計 畫 一 : 數 學 活 動 營 數 學 奠 基 活 動 模 組 示 例 : 分 數 假 帶 互 換 _ 國 小 三 四 年 級 桌 遊 活 動 名 稱 : 分 數 心 臟 病 編 號 :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設 計 者 : 新 竹 縣 蔡 寶 桂 老 師 壹 活 動 器 材 : 一 分 數 撲 克 牌,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