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Transcription

1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12 期 民國 104 年 1 月出刊

2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3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4 版權開放歡迎流通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 1964 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ISSN 發行人 : 釋慧淨社長 : 釋淨音編輯 : 本刊編輯委員會發行所 : 中華淨土宗協會美術設計 : 淨心居士 ( 巫麗雪 ) 流通處 : 中華淨土宗協會地址 :110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 傳真 : 網址 : 信箱 :amt@plb.tw 淨土宗香港慧蓮淨苑地址 : 香港銅鑼灣天后廟道 3 號鴻安大廈 2B 電話 : 淨土宗香港淨宗學會地址 : 香港九龍彌敦道 777 號 5 字樓 D 室電話 : 信箱 :tokinlai@netvigator.com 淨土宗澳門念佛會地址 : 高利亞海軍上將大馬路 105 號威雄工業中心 10 樓之 A 電話 : 目錄 4 宗學理論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楊曾文 14 略說淨土宗教判 ( 下 ) 釋慧淨 29 法義闡釋 往生論 要義( 五 ) 釋淨宗 32 略說 四依法 釋淨宗 35 淨土宗暢佛本懷 釋智隨 38 淨宗時論 有關 藏傳淨土法 之答問 釋淨宗 46 淨土常識 淨土宗小常識 48 問答釋疑 淨土釋疑 51 淨土宗譬喻 窮子喻 釋淨宗 56 淨土宗藝術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佛容 59 插花圖 老土解讀. 小魚作畫 60 死的恐怖 ( 摘錄 ) 釋慧淨 65 修學園地 元照律師勸信淨土 釋良因 68 安身純正淨土門 香港 佛門網 專訪康榮居士 明覺 76 彌陀回首の愛 宗念

5 韓國法燈寺地址 : 韓國京畿道安城市陽城面老谷里 番地電話 : 新加坡聯絡處 Liaw Kim Swee 廖金水 LTN Management Services Pte Ltd 605A Macpherson Road #08-01 Citimac Industrial Complex Singapore Tel: 馬來西亞 ( 東馬 ) 古晉慈雲佛教正信會 Kuching Tze Yin Buddhist Orthodox Association Lot 7372, Jalan Sherip Masahor, Kuching, Sarawak Malaysia. Tel: 馬來西亞 ( 西馬 ) 聯絡處 Ng Choon Lee 黃俊利 Nanogene Solutions Sdn Bhd, No 12A(F), Jalan SJ 6,Taman Selayang Jaya, Batu Caves, Selangor, Malaysia. Tel: 信箱 : clng4144@yahoo.com.sg 美國聯絡處 Li Yung Kuan 關立詠 103 BarTon Lane Chapel Hill,NC U.S.A Tel: 北美淨土經書流通處 Mr. Alan Kwan 關其禎 Unit 1300, 4380 No.3 Road, Richmond, BC, V6X 3V7, Canada. 加拿大溫哥華 Tel: 信箱 : namoamitabha.van@gmail.com 澳洲聯絡處 Mrs. Lai fong Wong 佛壽居士 143 Tryon road Lindfield NSW 2070 Australia 地址 : 信箱 :amtsydney@gmail.com 巴西南美普陀山承天寺 ORBI-ORDEM BUDISTA INTERNACIONAL Rua Doutor Josivalter Vilanova no.99 Jardim California Foz do lguacu Paraná Brasil CFP: TEL: 凡偉大者必超越善惡 佛海 80 回歸宗風 淨思 81 淨土易往而無人之省思 許煌汶 85 念佛感應 息心念佛 一張字條引發的奇蹟 香港淨定 87 七歲女孩夢遊極樂 童美月 88 彌陀同我做瑜伽 佛力 90 只是傻念一句佛, 助夫金光生淨土 吉英玲附 : 淨宗法師解析 94 王桂英往生記 口述 / 夏海琴記錄 / 融願 96 愛女落缸而亡念佛彌陀來迎 佛導 99 一心專念彌陀亡親自然往生 口述 / 佛珠記錄 / 海微 101 因果紀實 猴族家庭 的前因後果 科學時代的因果錄. 泰邦奇譚 104 將軍繞道 艾森豪將軍的善心義舉 感動你的小故事 105 布施的妙用 怡萱 106 環保慈善 美國某社區供奉佛像後的神奇改變 108 最新消息 新書出版訊息

6 宗學理論4 日本淨土宗的判教論和中國祖師觀 文 / 楊曾文教授日本的淨土宗從廣義來說, 包括佛教宗派, 包括三論宗和成實宗 法鐮倉時期 ( - ) 由源空創立相宗和俱舍宗 華嚴宗 律宗, 皆由的淨土宗 源空弟子親鸞創立的淨土赴日傳法的中國或朝鮮的僧人, 以及真宗以及由一遍創立的時宗, 乃至包由中國留學歸國的日本僧人創立的, 括江戶時期 ( - ) 大通融觀它們在當時僅相當於佛教學派, 至於尊奉平安後期良忍的 融通念佛 思其中的成實宗 俱舍宗則分別依附於想所創立的融通念佛宗 三論宗 法相宗 平安二宗是日本以本文僅對源空創立的淨土宗判平安 ( 今京都 ) 為國都時期 ( - 教論及其所尊奉的中國祖師作概要介 ) 由日本僧最澄 空海分別從中紹 國傳入的天臺宗和真言宗 ( 密宗 ) 一 日本佛教是中國佛教的移植和發展 西元六世紀中期, 中國佛教通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 到進入鐮倉時期佛教已經在日本流傳達六百多年 在此之前流傳於日本的佛教宗派先後有所謂 奈良六宗 和 平安二宗 奈良六宗是日本以奈良為國都的時期 ( - ) 流傳於日本的 鐮倉時代是日本歷史上一個重要時期 在這個時期, 日本成立了由武士掌握全國軍政大權的政治體制 鐮倉幕府, 在京都的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僅擁有虛位 隨著武士階層在社會經濟 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支配地位的確立, 在以往依附於皇室和貴族的文化逐漸受到冷落, 而反映武士和一般平民思想意識的新文化迅速得到發展 此時佛教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之中, 與日本固有的以神道為代

7 宗學理論 表的傳統文化思想和宗教信仰 民間 生活習俗密切結合 在新的時代潮流 推動之下 一些僧人為擺脫舊有佛教 的腐敗 混亂和嚴重脫離民眾的局 面 相繼提出適應在新的社會背景下 傳法需要的學說 創立了新的宗派 其中有源空創立的淨土宗 親鸞創立 的淨土真宗 一遍創立的時宗 日蓮 創立的日蓮宗 這些佛教宗派的創始 人都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 也未曾到 過中國留學求法 是據已經在日本流 傳的漢譯佛教經典以及中國的佛教著 述 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詮釋構建自己 的教義體系的 可以說這是中日兩國 佛教文化交流的新的形態 同時 從中國宋元相繼傳入的禪 宗得到迅速傳播 也得到以幕府為首 的武士階層的歡迎 二二 日本平安後期 阿彌陀佛西方 淨土信仰開始在平安城東北的天臺宗 中心比叡山興起 先後出現幾位提倡 淨土信仰的代表人物 源信 天臺宗著名學僧 著 往 生要集 三卷 分類引用漢譯佛教經 論和中國人的淨土著述達一百六十 餘種 提倡以觀想阿彌陀佛為重點的 東京國立博物館 鎌倉時代彩繪木雕阿彌陀佛銅像 正修念佛 法門 同時也提倡口稱 淨土宗雙月刊 5

8 宗學理論 法然上人行狀繪圖 卷六段三 念佛 空也 經常到民間 空受父遺命不得為他復仇並出家為僧 宣傳口稱念佛 良忍 為他祈福 源空先從其舅 天臺宗僧 融通天臺 華嚴思想 也提倡口稱念 觀覺出家 十三歲入天臺宗中心京都 佛 他們推動了淨土信仰的流行 源 東北的比睿山 先後師事源光 皇 空繼他們之後正式創立淨土宗 日本 圓 皇圓是著名史書 扶桑略記 的 淨土宗是鐮倉時期成立最早的佛教宗 作者 源空跟他學習天臺三大部 派 因為特別提倡易於民眾理解和修 摩訶止觀 法華玄義 法華文 行的口稱念佛 因而傳播十分迅速 句 等 並從他受戒 三年後 源空 影響越來越大 投到西塔黑谷睿空的門下 聽他講授 關於源空的傳記 主要有信阿 源信的 往生要集 並受傳淨土法 知恩講記 源智 淨土隨聞記 門 睿空對他刻苦修學的精神十分賞 法然上人私日記 託名聖覺記的 識 稱讚他 法然具足 給他起法 黑谷源空上人傳 舜昌 法然上 號 法然 並且用他的先師名字 人行狀繪圖 法然上人傳 及師煉 源光 和自己名字 叡空 中的 元亨釋書 卷五 源空傳 等 源 空 二字為他起法名 源 源空 號法然 6 空 俗姓漆間 美作國 今岡山縣 人 此後 源空曾閉關修行 到南 父親是位負責地方治安的武士 在源 都奈良遊學 他在奈良接觸到多種提 空九歲時因遭人襲擊受傷而死 源 倡淨土念佛的學說 其中有代表意義

9 宗學理論 的有 : 三論宗僧永觀著有 往生拾 因, 珍海 決定往生集, 他們已據中國唐代善導 觀無量壽經疏 提倡彌陀本願他力的淨土法門 他還廣泛學習三論宗 律宗 真言宗等教理 源空從奈良回到黑谷, 集中閱讀佛教藏經, 對宣揚淨土法門的經論和著述特別用心閱讀 他在精心閱讀源信 往生要集 過程中對書中引述的道綽 安樂集 善導 觀無量壽經疏 往生禮讚 觀念法門 法事讚 等著作中的語句非常感興趣, 並且找到原著仔細研讀, 受到很大啟發 他經過比較, 認為源信提倡的以觀想念佛為主的念佛法門難以為一般人理解和修行, 而善導特別提倡的口稱念佛法門簡單易學, 容易為普通民眾接受 據現存信阿手抄本 知恩講私記 記載, 他曾讚歎說 : 善導是彌陀化身也, 此疏 ( 按 : 觀經疏 ) 彌陀直說 他由此決定捨棄以往積累和修持的諸宗教義和法門, 確立以口稱念佛為中心的淨土教說 此後, 他開始了艱苦的傳教過程 他先到京都北面的大原勝林院, 邀集當時南北二京著名高僧前來聽他講述以口稱念佛為主要內容的淨土教義, 並回答他們提出的質詢, 強調在 末法 時代只有靠阿彌陀佛的本願他力, 專念彌陀名號, 才能使一切人往生淨土, 達到解脫 源空在僧俗兩界逐漸出名, 歸依他的人中不僅有一般民眾, 也有上層貴族 攝政九條兼實 ( - ) 接受他的淨土念佛法門, 勤修口稱念佛, 並且從他受戒 源空受他之託, 將自己的淨土主 張寫成文字, 此即著名的 選擇本願念佛集 選擇本願念佛集 是日本淨土宗所依據的主要著作, 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就是 : 南無阿彌陀佛, 往生之業, 念佛為先, 概括出了源空淨土主張的基本特色 全書由引述淨土經論 著述 正文和源空評述的 私曰 兩大部分組成 正文除引證淨土三部經 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 和 觀無量壽經 外, 還大量引證善導的 觀經疏 及 往生禮讚 觀念法門 法事讚, 還有道綽 安樂集 法照 五會法事讚 窺基 西方要訣 等, 在評述中也引用中國北魏曇鸞 往生論註 日本源信 往生要集 等書 然而源空清楚地表明, 自己是 偏依善導一師, 是以弘揚口稱念佛的淨土法門為主旨的 源空的淨土教說在武士 農民 淨土宗雙月刊 7

10 宗學理8 漁民等普通民眾中得到廣泛傳播後, 雖曾受到天臺宗 法相宗等舊有教派論勢力的激烈反對, 並且由於這些教派 一再奏告朝廷招致朝廷的鎮壓和禁止念佛, 然而最後畢竟沒能阻擋源空淨土法門的流行, 在十三世紀以後成為日本迅速興起的新興民族佛教宗派之一 三 判教 或稱 教判, 是站在特定的立場對全部佛法進行分類, 按大小乘及教理的所謂深淺 高低 顯密等進行排列, 將自己最信奉和推崇的教法置於最高地位 中國隋唐時代成立的諸宗派皆有自己的判教理論, 作為自己開教立宗的依據, 例如天臺宗的五時八教論 三論宗的二藏三法輪論 法相宗的三時教論 華嚴宗的五教十宗論 淨土宗的二道二門論等 中國的淨土宗雖然沒有比較嚴格的傳法世系, 然而從北魏曇鸞開始直至唐代道綽 善導, 也相繼形成自己的二門二道的判教理論 大意是說 : 進入佛教面臨空前危機的 末法 時代, 只有宣說阿彌陀佛西方淨土法門和教人念佛的教說才能引導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從苦難中得到解脫, 稱 此為淨土門, 而其他宣說通過自己讀經 修行 坐禪 做種種功德等追求覺悟解脫的教說是聖道門 ; 說淨土門易於為一般人理解, 故稱易行道, 而聖道門難以為一般人理解和接受, 稱之為難行道 源空的判教學說基本上是繼承了自曇鸞至道綽 善導的判教理論 他在 選擇本願念佛集 中說 : 凡此集中, 立聖道 淨土二門意者, 為令捨聖道入淨土門 也 就此有二由 : 一由 去大聖遙遠, 二由 理深解微 此宗之中, 立二門者, 非獨道綽, 曇鸞 天臺 迦才 慈恩等諸師, 皆有此意 ; 且曇鸞法師 往生論註 云 : 謹案龍樹菩薩 十住毗婆沙 云 : 菩薩求阿毗跋致有二種道, 一者難行道, 二者易行道 難行道者 : 謂於五濁之世, 於無佛時, 求阿毗跋致為難, 此難乃有多途, 粗言五三, 以示義意 : 一者外道相善, 亂菩薩法 ; 二者聲聞自利, 障大慈悲 ; 三者無賴惡人, 破他勝德 ; 四者顛倒善果, 能壞梵行 ; 五者唯是自力, 無他力持 如斯等事, 觸目皆是 譬如陸路, 步行則苦

11 宗學理論 易行道者 : 謂但以信佛因緣, 願 生淨土 ; 乘佛願力, 便得往生彼清淨土 佛力住持, 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譬如水路, 乘船則樂 此中難行道者, 即是 聖道門 也 ; 易行道者, 即是 淨土門 也 難行易行 聖道淨土, 其言雖異, 其意是同 天臺 迦才同之, 應知 又 西方要訣 云 : 仰惟釋迦啟運, 弘益有緣, 教闡隨方, 並霑法潤 親逢聖化, 道悟三乘 ; 福薄因疏, 勸歸淨土 作此業者, 專念彌陀, 一切善根, 迴生彼國 彌陀本願, 誓度娑婆, 上盡現生一形, 下至臨終十念, 俱能決定, 皆得往生 又同後序云 : 夫以生居像季, 去聖斯遙 ; 道預三乘, 無方契悟 ; 人天兩位, 躁動不安, 智博情弘, 能堪久處 若也識癡行淺, 恐溺幽塗 ; 必須遠跡娑婆, 栖心淨域 此中 三乘 者即是聖道門意也 ; 淨土 者即是淨土門意也 三乘淨土 聖道淨土, 其名雖異, 其意亦同 淨土宗學者, 先須知此旨, 設雖先學聖道門人, 若於淨土門有其志者, 須 棄聖道, 歸於淨土 例如彼曇鸞法師, 捨四論講說, 一向歸淨土 ; 道綽禪師, 擱涅槃廣業, 偏弘西方行 上古賢哲, 猶以如此, 末代愚魯, 寧不遵之哉! 現對上述引文略作說明 : ( 一 ) 源空在對 選擇本願念佛 集 所設立的聖道 淨土二門理由進 行解釋中, 引用唐代道綽 安樂集 提出的兩點 : 一是此時離佛 ( 大聖 ) 在世時已很遙遠, 意為已進入信眾素質低下的 末法 時代 ; 二 佛所宣述的 聖道 所謂三乘 ( 聲聞 緣覺 菩薩三種教法 小乘與大乘 ) 四乘( 外加佛乘 ) 的教法, 道理深奧, 已經難為信眾普遍接受和流通, 所以在聖道門之外, 特立淨土門來教化民眾, 引導他們念佛往生淨土, 以達到解脫 ( 二 ) 源空主要引證的是中國曇鸞 道綽曾經闡述過的難行 易行二道和聖道 淨土二門的判教思想, 同時也引證並非專門弘傳淨土法門的學者的語句作為證明, 即所謂 此宗之中立二門者非獨道綽 曇鸞, 天臺 迦才 慈恩等諸師皆有此意 北魏曇鸞著 往生論註, 最早對印度龍樹 十住毗婆沙論 中的 難行道 易行道 進行闡釋, 提出彌陀本願 淨土宗雙月刊 9

12 宗學理論 法然上人行狀繪圖 卷三十七段五 10 他力 和修行者 自力 的思想 三 他直接引用曇鸞 往生 唐代道綽著 安樂集 進一步闡釋 論註 中關於龍樹 十住毗婆沙論 難行 易行二道 並立足 末法 時 的難行 易行二道的解釋 為什麼聖 代的社會環境和信眾的素質 對比 道門難以修行呢 世處 五濁 之 聖道門 淨土門 的優劣 難 時 眾生追求達到不退轉 阿毗跋 易 除繼續提倡觀想念佛外 還提倡 致 的覺悟境界是非常困難的 口稱念佛 並且強調一切 惡人 皆 概括起來有五點 一是有 外道 存 可通過口稱念佛來滅罪 死後往生淨 在 不斷擾亂大乘佛法 二是小乘教 土世界 源空認為 不僅他們二人有 法教人只追求自己解脫 從而阻礙了 此主張 即使不專弘揚淨土法門的天 大乘以解脫眾生為宗旨的菩薩慈悲之 臺 迦才 慈恩也這樣主張 他所提 道 三是無所不為的 惡人 破壞人 到的天臺是隋朝天臺宗創始人智顗 的修行功德 四是惡人顛倒善惡因 著有 觀無量壽經疏 阿彌陀經義 果 破壞人的淨善之行 五是修行者 疏 淨土十疑論 等 迦才 唐代 相信和依靠 自力 而不相信佛本 貞觀年間住於長安弘法寺 弘揚淨土 願的 他力 在接引眾生往生淨土中 法門 著有 淨土論 主張觀想念 的殊勝作用 這樣一來 修行好比選 佛 慈恩是玄奘的弟子窺基 雖弘 擇陸路走道 非常吃力 相反 如果 揚法相宗 也提倡淨土法門 著有 相信並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之力 就 西方要訣 即 西方要訣釋疑通 可以在 佛力住持 之下毫不費力地 規 在死後往生淨土 達到大乘的不退轉

13 , 非常省力 理論 的解脫境地 好像乘船 因此他說, 聖道門 ( 也可以稱為 三乘 ) 就是難行道, 而淨土門就是易行道, 勸人捨棄聖道門而改奉淨土門 可以說, 以上判教理論就是源空在舊有諸宗並行的社會環境中另創立淨土宗的理由, 希望世人認清時代和自己的素質, 捨棄難以修行的 聖道 佛法, 而改奉易於修行的淨土念佛法門 四 中國隋唐時代成立的佛教宗派, 一般皆有前後相承的傳法世系 相承血脈 師資相承血脈 傳到日本的佛教宗派, 一般在繼承這個世系的基礎上再加上日本的傳承世系 那麼, 源空創立的淨土宗的傳法世系如何呢? 選擇本願念佛集 記述 : 問曰 : 聖道家諸宗, 各有師資相承, 謂如天臺宗者慧文 南岳 天臺 章安 智威 慧威 玄朗 湛然, 次第相承 如真言宗者大日如來 金剛薩埵 龍樹 龍智 金智 不空, 次第相承 自餘諸宗, 又各有相承血脈, 而今所言淨土宗, 有師資相承血脈 淨土宗雙月刊 11 宗學譜乎? 答曰 : 如聖道家血脈, 淨土宗亦有血脈, 但於淨土一宗, 諸家不同 : 所謂廬山慧遠法師 慈愍三藏 道綽 善導等是也 今且依道綽 善導之一家, 論師資相承血脈者 此亦有兩說 : 一者菩提流支三藏 慧寵法師 道場法師 曇鸞法師 大海禪師 法上 以上出 法師 安樂集 二者菩提流支三 藏 曇鸞法師 道綽禪師 善導禪師 懷感法師 少康法師 以上出唐宋兩傳 源空自設答問, 以問者的名義提到中國天臺宗 密教的傳承世系, 說天臺宗以南北朝時的慧文 南嶽慧思, 隋朝的天臺智顗 章安灌頂, 唐代的智威 慧威 玄朗 湛然等人前後相承 ( 如果以印度龍樹為初祖, 則為九祖相承 ); 密教真言宗以法身佛大日如來, 印度的金剛薩埵 龍樹 龍智, 唐朝時來華的金剛智 不空前後相承 那麼淨土宗有沒有自己的 相承血脈 呢? 源空在回答中說 : 淨土宗也有自己的血脈相承, 然而說法不一 他提出有三家傳法世系 : 一是尊奉東晉廬山慧遠 ( - ) 為初祖的法系, 二是尊奉唐代慈愍慧日 ( - )

14 宗學理論 善導大師與法然上人 為初祖的法系 三是唐代道綽 善導 菩提流支傳曇鸞 再下相承有唐代道 相承的法系 他明確地表示 他創立 綽 善導 懷感 著 釋淨土群疑 的淨土宗是尊奉道綽 善導傳承的法 論 少康 被稱為後善導 系 12 源空採取後一種說法 以菩提 對這一法系 他進而介紹存在 流支 曇鸞 道綽 善導 懷感 少 兩種說法 一是根據道綽 安樂集 康六人為日本淨土宗的六祖 在這六 卷下的說法 從北魏時在中國北方傳 祖中 除道綽 善導和懷感三人有前 法的印度僧菩提流支開始 下傳慧 後相承的關係外 皆無直接的傳承關 寵 當即地論北派道寵 道場 曇 係 據 續高僧傳 卷六 曇鸞傳 鸞 大海 北齊僧統法上等人 一是 記載 菩提流支曾贈曇鸞以 觀無量

15 淨土宗是繼承和發揮中國淨土宗高僧 而一心信奉淨土法門 少康是因讀善 的判教理論為自己開教立宗提供依據 導的 行西方化導文 往生禮 的 並且尊奉曇鸞 道綽 善導等淨 讚 受到啟示而專弘淨土法門的 土高僧為祖師 於是也被列入道綽 善導一系的傳承 世系之中 宗學理論 壽經 曇鸞從此捨棄神仙道教信仰 中日兩國的佛教自古以來形成密 切的血緣關係 彼此之間的佛教文化 然而此後源空在自己編錄的 類 交流十分密切 是東亞佛教黃金紐帶 聚淨土五祖傳 載 黑谷上人語燈 的重要的組成環節 曇鸞 道綽和善 錄 卷九 中去掉菩提流支 只以曇 導曾經居住和傳法的山西省交城縣西 鸞 道綽 善導 懷感 少康五人為 北的玄中寺 不僅是中國淨土宗的重 淨土宗五祖 並且詳細地摘錄唐代道 要祖庭 也是日本淨土宗 淨土真宗 宣 續高僧傳 迦才 淨土論 的祖庭 在上世紀的中日佛教文化交 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傳 新修 流中曾發揮重要作用 相信在新世紀 往生傳 當即宋戒珠 淨土往生 聯接中日兩國佛教徒的友好往來和增 傳 宋代王日休 龍舒淨土文 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中也一定會發 等對這些高僧的生平作詳細介紹 源 揮重要的作用 空的弟子親鸞創立的淨土真宗 以曇 2004年7月2日 鸞 道綽 善導為繼承印度龍樹 世 於北京華威西里自宅 親之後的中國三祖 並以源信 源空 為日本二祖 關於菩提流支與曇鸞的事蹟 在 任繼愈主編的 中國佛教史 第五章 由筆者執筆第三節 曇鸞和彌陀淨土 信仰的發展 中已作詳細介紹 至於 道綽 善導及其弟子懷感 少康等人 的生平和淨土思想 在拙著 道綽 善導和唐代淨土宗 中已經介紹 這 裏一概從略 綜上所述 由源空創立的日本 淨土宗雙月刊 13

16 宗學理論 略說淨土宗教判 下 文 釋慧淨 三 自力與他力 現在來研討第三個主題 自力與他力 自力 他力 的教判理論是從曇鸞大師的 往生論註 而來的 但這也不 是曇鸞大師所獨創 是依據龍樹菩薩 易行品 的 難易二道 而來的 往生論註 一開始就引用龍樹菩薩 易行品 的難行道和易行道 分判 出難行道是靠自力 所以困難 易行道則是靠佛力 尤其是專靠阿彌陀佛的力 量 所以容易 曇鸞大師 往生論註 說 謹案龍樹菩薩 十住毗婆沙 云 菩薩求阿毗跋致 有二種道 一者難行道 二者易行道 難行道者 謂於五濁之世 於無佛時 求阿毗跋致為難 此難乃有多途 粗 言五三 以示義意 一者外道相善 亂菩薩法 二者聲聞自利 障大慈悲 三者無賴惡人 破他勝德 四者顛倒善果 能壞梵行 五者唯是自力 無他 力持 如斯等事 觸目皆是 譬如陸路 步行則苦 易行道者 謂但以信佛因緣 願生淨土 乘佛願力 便得往生彼清淨土 佛 力住持 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譬如水路 乘船則樂 這段文意思是說 在這五濁惡世 在無佛的末法時代 要修行達到不退轉 的境地是非常困難的 有多少困難呢 他提出五種原因 這五種原因當中 有四 種是屬於環境 人事上的困難 另外一種就是只靠自力 沒有靠他力 所以困難 譬如陸路 步行則苦 14

17 宗學理論 所謂易行道就是完全 信佛因緣 願生佛的淨土 自然靠 佛的願力 就能往生佛的淨土 進入不退轉 不退轉就是阿毗跋致 譬如水路 乘船則樂 曇鸞大師在 往生論註 下卷最後結束的地方 也做了一個總 結論來呼應前面所講的 自力 他力 難行 易行 而點出易 行道就是他力 是靠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的力量 凡是要往生極樂 世界 甚至在極樂世界成佛 都要靠阿彌陀佛的力量來成就的 沒 有任何人例外 曇鸞大師這段自問自答的結論 不僅對 往生論註 來講非常 重要 對淨土法門來說也非常重要 可以這樣說 雖然同樣都是修 持淨土法門 若不是依據 往生論註 則所修的法與純正的淨土 法門差別就很大 而且是天差地別 因為善導大師這一法脈論典的佚失 一千多年以來 中國的淨 土宗修行者都沒有依據 往生論註 的教理來修持 因此所修習的 淨土宗教理就不是純粹 純正的淨土宗 而是聖道和淨土混雜 難 淨土宗雙月刊 15

18 行道和易行道混雜 他力和自力混雜 雜行和正行混雜的淨土宗 是混雜的淨土 宗學理論 宗 不是純粹的淨土宗 往生論註 最後的結論說 問曰 有何因緣 言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曰 論 言修五門行 以自利利他成就故 曇鸞大師自問 有什麼原因 可以快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意思 就是說 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成佛 學佛修行就是為了成佛 但若依聖道門的成佛之道來修的話 並不是這一世 就能成佛 要經過生生世世 甚至三大阿僧祇劫才有可能 可是 往生論註 在 結論的地方就提出可以快速成佛的方法 回答內容首先說 如果依照 往生論 來講 修五門行 自利利他成就 就 能快速成佛 雖然這樣講 但曇鸞大師立刻又說 然覈求其本 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 若要確實追究根本原因 是因為有阿彌陀佛的願力作為增上緣 才使對方能 夠快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意思就是說 如果沒有阿彌陀佛的力量 要快 速成佛是不可能的 這時候 曇鸞大師就建立一個理論 什麼樣的理論呢 曇鸞大師說 凡是生彼淨土 及彼菩薩 人天所起諸行 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這就是 他力論 阿彌陀佛的本願力 的理論 曇鸞大師這個理論是根據什麼呢 接下來說 何以言之 若非佛力 四十八願便是徒設 今的取三願 用證義意 為什麼這樣講呢 因為 假使不是佛的力量 那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大願 就空發了 阿彌陀佛既然發了四十八大願 目的就是要使十方眾生往生他的極樂 世界 可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力量所成就的 我們要往生極樂世 界 也可說是阿彌陀佛的願力使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 16

19 宗學理論 為了證明這個道理 曇鸞大師引用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中的其 中三個願 第十八願 第十一願及第二十二願來證明 依第十八 願證明只要念佛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 依第十一願證明往生極樂世 界就當下成佛 依第二十二願證明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廣度眾生 也 就是 我們要往生 要成佛 要度眾生 都是靠阿彌陀佛的願 因 此曇鸞大師就引用這三個願來證明 首先引用第十八願 願言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 念 若不得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緣佛願力故 十念念佛 便得往生 得往生故 即免三界輪轉 之事 無輪轉故 所以得速 一證也 第十八願共三十六字 此願又名 念佛往生願 顧名思義是 講念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曇鸞大師很乾脆 於 論註 上就直接 顯示說 緣佛願力故 十念念佛 便得往生 意思就是說 靠 阿彌陀佛的願力 只要念佛 這樣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一往生極樂 世界 就能離開三界輪迴 很快成佛 這是第一個證明 再來 引用第十一願 願言 設我得佛 國中人天 不住正定聚 必至滅度者 不 取正覺 緣佛願力故 住正定聚 住正定聚故 必至滅度 無諸迴復之 難 所以得速 二證也 第十一願名 必至滅度願 也就是成佛的願 一往生極樂世 界 必定進入不退轉而獲得滅度 滅度就是成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已經成佛 表示四十八願每一願 每一願都已成就 既然這樣 我們如果往生極樂世界 就一定憑著阿彌陀佛的第十一 願當下必至滅度 這樣的經文 教理 如果靜心想想 就能體悟出其內涵 第十八願也好 第十一願也好 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而且 可以說就是我們的生命 十方眾生要離開三界六道 得到永恆的生 淨土宗雙月刊 17

20 命 要靠什麼 靠第十八願 靠第十八願往生極樂世界 靠第十一願而成佛 第 宗學理論 十八願是在講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 念佛 只要念佛就能使任何眾生往生 極樂世界 不是靠自己的功夫 也不是靠自己的功德 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 佛 力 這叫做 他力 完全不是靠 自力 什麼是 自力 自己積功累德 並且有修行的功夫 能夠斷除煩惱 脫離 三界 這樣才稱得上 自力 修行 他力 的 他 是指阿彌陀佛的力量 不是其他諸佛 諸菩薩 阿羅漢 或其他法門 是指阿彌陀佛的佛力 他力是和自力相對比的 我們自己沒有功德 力 有的就是造業的力量 若論降伏煩惱 斷除無明 我們完全無力 所以我 們只有靠念佛 念佛的本身就有阿彌陀佛的願力 就有阿彌陀佛的佛力 要往生極樂世界 是靠阿彌陀佛的佛力 要在極樂世界成佛 也是靠阿彌陀佛的佛力 證據在哪 裡 在第十八願 第十一願 往生極樂世界 不是去享受 也不是逃避 而是真正離苦得樂 脫離生死輪 迴 除此之外 往生極樂世界必定和阿彌陀佛一樣 無量光 無量壽 無量慈 悲 無量願力要救度眾生 我們現在仍是凡夫心 凡夫意識 可是到了極樂世界之後 心量自然就會開 闊 自然會想救度眾生 而且也有能力救度眾生 不會自私自利 因為往生極樂 世界就已經破我執和法執 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無人我的差 別 不會追求五欲 起心動念自然都是為眾生 自然都會悲憫眾生 而且這種悲 憫是不造作 不勉強 天生自然的 所以 往生極樂世界之後 就能隨自意到十方世界救度眾生 而這樣的功 能力用也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完成的 根據在哪裡 就是根據四十八大願中的第 二十二願 所以曇鸞大師接著引用第二十二願願文 願言 設我得佛 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 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除其 本願自在所化 為眾生故被弘誓鎧 積累德本度脫一切 遊諸佛國修菩薩 行 供養十方諸佛如來 開化恆沙無量眾生 使立無上正真之道 超出常倫 諸地之行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若不爾者 不取正覺 緣佛願力故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以超出常倫諸地行 18

21 宗學理論 故 所以得速 三證也 以斯而推 他力為增上緣 得不然乎 這個就是曇鸞大師所提的三證 以第十一願 第十八願 第 二十二願來證明往生靠佛力 成佛也靠佛力 成佛之後能夠救度眾 生 也是靠佛力 所以在第二十二願最後就說 超出常倫諸地之 行 淨土宗的修行 超乎一般修行的過程 一般的修行經過有二種 一是要經過階級 二是要經過時間 不是當下就能夠成就的 可是如果靠阿彌陀佛就能夠超越 不須經 過時間和階級 當下就能夠超出初地 二地 九地 十地 進入一 生補處的地位 這就是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 的意思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這個 普賢 不是指普賢菩薩 普賢 有三種意思 一種是 人普賢 一種是 理普賢 一種是 事 普賢 人普賢 就是指普賢菩薩 理普賢 是指一切眾生都 有佛性 都能救度眾生 但是現在對我們還沒有作用 因為我們顯 現不出來 事普賢 是指已經證悟佛性 達到佛的地位 倒駕慈 航到十方世界救度眾生 阿彌陀佛第二十二願所講的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就是指 事普賢 而言 是說我們如果往生極樂世界之後 當下就進入滅 度 也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 就能夠倒駕慈航 顯化在十方救 度眾生 這就是第二十二願的道理 最後 曇鸞大師就做一個結論 說 以斯而推 他力為增上緣 得不然乎 最後 引用二個比喻 當復引例 示自力他力相 如人畏三塗故 受持禁戒 受持禁戒故 能修禪定 以禪定 故 修習神通 以神通故 能遊四天下 如是等名為自力 又如劣夫 跨驢不上 從轉輪王行 便乘虛空遊四天下 無所 障礙 如是等名為他力 淨土宗雙月刊 19

22 愚哉 後之學者 聞他力可乘 當生信心 勿自局分也 宗學理論 這裡引用二個比喻 一個是靠自己持戒 修定 再依禪定修習神通 因為有 神通 所以就能夠飛行四天下 這是靠自己的力量 那我們凡夫 雖然沒有持戒 成就 沒有能力深入禪定 沒有獲得神通 但如果是坐轉輪聖王的輪車 也照常 能夠飛行四天下 無所障礙 這個譬喻是說 我們雖然無法靠自己修行之力脫離 三界 甚至成佛 但是靠阿彌陀佛的力量 不只能脫離三界 而且能快速成佛 四 正行與雜行 正行與雜行是善導大師依據龍樹菩薩的 難行道 易行道 曇鸞大師的 自力 他力 道綽大師 聖道門 淨土門 而分判出淨土門有正行和雜 行 意思是說 往生極樂世界有分正行和雜行 這是特別就 往生 的因來說 的 善導大師這樣的判論 判斷 判教 出於 觀經四帖疏 散善義 的 就行 立信 文 就行立信 者 然行有二種 一者 正行 二者 雜行 言 正行 者 專依往生經行行者 是名正行 何者是也 一心專讀誦此 觀經 彌陀經 無量壽經 等 一心專注思想 觀察 憶念彼國二報莊嚴 若禮 即一心專禮彼佛 若口稱 即一心專稱彼佛 若讚歎供養 即一心專讚歎供養 是名為正 又 就此正中 復有二種 一者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行住坐臥 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 是名正 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若依禮誦等 即名為 助業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 自餘諸善 悉名 雜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 心常親近 憶念不斷 名為無間也 若行後雜行 即心常間斷 雖可迴向得生 眾名疏雜之行也 20

23 宗學理論 這就是善導大師有關正行 雜行的判教之文 這段文有二種涵 義 第一顯明往生行相 第二判斷二行得失 第一 往生行相 善導大師在此段文中說明 往生極樂世界的 行門雖然多 但可大分為二種 一種是正行 一種是雜行 善導大師提出五正行 讀誦 觀察 禮拜 稱名 讚歎供 養 何謂正行 善導大師說 言正行者 專依往生經行行者 是 名正行 也就是說這五種正行是純粹依據往生經 也就是淨土三 經 來實行 在往生彌陀淨土的各種行門中 是純而不雜 正而不 偏又直接了當的行法 五種正行又分為 正定業 和 助業 二種 cbenjasuwan 淨土宗雙月刊 21

24 正定業 就是五正行中的 稱名念佛 善導大師說 一心專念彌陀名 宗學理論 號 行住坐臥 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 是名正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五 種正行除了念佛以外 其他四種是屬 助業 它雖也是同屬正行 但是是屬於 正行中的助業 善導大師說 若以禮誦等 即名為 助業 就是說 如果 依據讀誦 觀察 禮拜 讚歎供養 這叫做 助業 助業 是什麼意思呢 助業 不是補助 而是 助成 的意思 因為 初時是經由讀誦淨土三經才瞭解有極樂世界的莊嚴 進而觀察 觀察不是入定觀 想的意思 是以我們凡夫的心去想淨土三經中所講的極樂莊嚴 由茲產生欣慕之 情 因為想到極樂世界的莊嚴 阿彌陀佛的偉大 不知不覺就五體投地向阿彌陀 佛頂禮 想要往生極樂世界 這就進入稱名念佛 進入這個往生的正因 此後 凡是供養也好 讚歎也好 都供養阿彌陀佛 都讚歎阿彌陀佛 這是五正行的次 序 比如誦經 也是誦淨土三經 因為淨土三經文文句句都是在講阿彌陀佛 在講極樂世界 如果要往生極樂世界 卻去誦其他經典 譬如 金剛經 法華 經 華嚴經 楞嚴經 這些經有的完全沒有談到極樂世界 有的即使 有講到極樂世界 但不是純粹在講極樂世界 所以講得也不完整 既然我們想求 生極樂世界 當然就要讀誦專講彌陀與極樂的淨土三經 所以在這五正行 一心專讀誦 一心專注觀察 一心專禮彼佛 一心專稱彼 佛 一心專讚歎供養彼佛 每一句都有 一心專 三個字 這樣的道理非常好理解 比如我們要去某一個地方 雖然路有好幾條 但其 中有一條是最平 最直 最快 最容易 最舒適 最安全的 只要上了這條路 百分之百可以到達目的地 其他的路雖也可以到達 但中途有轉彎叉路 且障礙 多 很難確定能否到達目的地 或者多久才能到達 正定業就是比喻那條最平 最直 最快速 最安易 又百分之百不會偏差 一定能平順到達目的地的路 而 其他四種是要使我們能夠認清 瞭解稱名就是正定業 此後一心專稱阿彌陀佛的 名號 所以是助成 助成我們專念彌陀佛名 所以 一心專念彌陀佛名 一心 就是 專 專 就是 一心 不 亂 就是不雜亂 不雜亂也是專 這也是 阿彌陀經 所講的 一心不亂 的意 思 因此善導大師在解釋 一心不亂 時 就解釋為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22

25 我們就都念南無阿彌陀佛, 不管時間多, 時間少, 只要我們念念不捨, 這樣就是正定業 為什麼這樣就是正定業? 善導大師同時說明原因是 順彼佛願故 因為念佛是隨順阿彌陀佛的根本願, 相應於佛願, 自然就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所以念佛就是正定業 因此, 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靠我們誦經的功德 持咒的功德 或是念別尊佛 別尊菩薩的功德, 或者修其他法門的功德, 或者靠世間的任何善事功德來迴向, 都不是! 完完全全都是靠阿彌陀佛這尊佛 有這樣的瞭解與認知, 依之而實踐, 就和阿彌陀佛一體了 當然, 我們都還有貪瞋癡, 還有妄想雜念 睡覺的時候也沒有念佛, 做事的時候也沒有念佛, 甚至於打妄想的時候也沒在念佛, 這樣能算是念念不捨嗎? 一樣是念念不捨 因為我們心中都完全靠阿彌陀佛, 一心要往生極樂世界, 全心都在阿彌陀佛那裡 睡覺時, 當然就是睡覺, 沒念佛沒關係, 但是醒過來就念佛 ; 動腦筋 做事情, 沒辦法一心專注念佛, 沒關係, 但是動腦筋 做完事情, 就念佛 ; 我們是凡夫, 有打妄想的時候, 沒關係, 妄想打完, 就念佛 ; 想要看電視, 沒關係, 電視看完, 就念佛 ; 想和人講個閒話, 沒關係, 閒話講完, 就念佛 ; 或者想觀光遊覽, 沒關係, 觀光完, 就念佛 這叫做 念念不捨 念佛日久, 我們就會覺得, 看電視沒有滋味, 和人講閒話沒什麼滋味, 觀光也沒什麼可看的, 還是念佛最有滋味 因為念佛久了, 妄想雜念自然就少, 妄想雜念少, 心中寂靜的法喜就會流露 所以只要能夠一心專注在佛號裡, 雖然還有妄想雜念, 但是比較微薄, 這樣自然就會有寂靜的法喜心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這是法爾自然的 因為我們的佛性中本來就沒有貪瞋癡, 沒有妄想雜念, 既然沒有貪瞋癡, 也沒有妄想雜念, 當然就不會去追求世俗的五欲之樂 怎樣才會有滋味? 怎樣才不會孤單? 都不會有這些, 反而自然會有寂靜 安詳的法喜 經 宗, 一有起念, 學理論 我們一生之中的行住坐臥難免有種種舉止動念淨土宗雙月刊 23

26 典中所講的大樂就是涅槃 涅槃就是大樂 就是不生不滅 這就是成佛的樂 所 宗學理論 以 如果達到真正的寂靜 沒煩惱 沒雜念 甚至斷除煩惱 沒有妄想雜念 到 達涅槃不生不滅那種的快樂 那是世間上無法形容的快樂 善導大師在這裡又說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 自餘諸善 悉名 雜行 除這五種正行以外 其他的都叫做 雜行 雜行 也叫做 雜善 或叫做 諸善 也叫做 萬行 萬善 眾行 眾善 不過 這樣的判定是就 往生極樂世界來講 才說 自餘諸善是雜行 若不談往生極樂世界 就無所謂 正行或雜行了 譬如說 有人並不是想求生極樂世界 是要在這個娑婆世界靠自 己修行而成佛 這樣所有的萬善萬行對他而言就不是雜行 反而是理所當然要做 的 所有的善都要盡量去累積 甚至今生今世有緣捐獻腎臟 肝臟 脊髓 眼角 膜 都要及時把握機會去做 因為這些都是他累積功德成佛的資糧 對他來說這 24

27 宗學理論 些都是正行 但是因為我們是要往生極樂世界 正行就是這句名 號 所以雖然修其他功德迴向也能夠往生 但相對於正行而言 仍 屬於雜行 論起修行方法 種類很多 善導大師在這裡就說 和五種正行 相比 就有五種雜行 亦即 讀誦雜行 觀察雜行 禮拜雜行 稱 名雜行 讚歎供養雜行 意思就是說 三藏十二部經典很多 若不是專讀誦淨土三經 就屬讀誦雜行 十方淨土或者他宗的本尊也非常多 如不是觀想極 樂世界 就都屬於觀想雜行 佛 菩薩很多 若不是專禮拜供養阿 彌陀佛 就屬禮拜雜行 佛有千佛 萬佛 也有很多咒語 如果不 是專念 南無阿彌陀佛 就屬稱名雜行 讚歎供養也是一樣 其 他的佛 菩薩 法門很多 若不是專讚歎供養阿彌陀佛 就屬於讚 歎供養雜行 這樣的意思並不是說其他佛菩薩或法門不好 那些都很好 都是佛法 都是功德 都是修行 只是就往生極樂世界來說 雖迴 向也能夠往生 但是是屬雜行 其利益也無法和五正行 正定業相 比 無量壽經 就說 若有眾生 以疑惑心修諸功德 願生彼國 不了佛智 不思議 智 不可稱智 大乘廣智 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於此諸智疑惑 不信 然猶信罪福 修習善本 願生其國 此諸眾生 生彼宮殿 壽五百歲 常不見佛 不聞經法 不見 菩薩 聲聞聖眾 是故於彼國土 謂之胎生 若有眾生 明信佛智 專念名號 乃至勝智 作諸功德 信 心迴向 此諸眾生 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跏趺而坐 須臾之頃 身相光明 智慧功德 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雖同屬往生極樂世界 但疑惑佛智與明信佛智的結果就有這麼 淨土宗雙月刊 25

28 大的差別 這段經文對我們有很大的警惕 宗學理論 佛智是在說什麼呢 都是在說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 說阿彌陀佛如何使我 們成佛 如果我們懷疑阿彌陀佛的救度 懷疑阿彌陀佛能不能使我們成佛 這就 是疑惑佛智 所以 對於佛智 我們不需要做很高深 玄妙的解釋 簡單說起來 佛的五 種智 佛智 不思議智 不可稱智 大乘廣智 無等無倫最上勝智 就是顯示 在救度眾生 使眾生能往生成佛 這個就是佛智 我們如果疑惑佛智 就等於懷 疑阿彌陀佛對十方眾生的救度能力 認為 我只有念佛 阿彌陀佛就有能力來救 我嗎 即使我往生極樂世界 也要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能夠成佛吧 這樣都是疑惑 佛智 這個道理很深 不過 我們只要抱著一個觀念 完全依靠阿彌陀佛 相信阿 彌陀佛 一定能夠使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快速成佛 這樣就是不疑惑佛智 現在來說 二種得失 就是正行 雜行的得失 善導大師說 若修前正助二行 心常親近 憶念不斷 名為無間也 若行後雜行 即心常間斷 雖可迴向得生 眾名疏雜之行也 由這段文顯示出正行和雜行的五種相對性 一 親疏相對 二 近遠相對 三 無間有間相對 四 迴向不迴向相對 五 純雜相對 第一 親和疏 如果修習正行和阿彌陀佛最親密 若是修雜行 雖然也能 夠往生 不過和阿彌陀佛疏遠 這道理很簡單 因為誦的如果不是淨土三經 而 是其他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無關或沒有直接關係的經典 豈不是疏遠了呢 觀 想的時候 不是想極樂世界 不是想阿彌陀佛 當然就跟阿彌陀佛不親 如果禮 拜 念佛 供養的本尊都不是阿彌陀佛 這樣豈不也是跟阿彌陀佛疏遠 反過 來 如果誦經 禮拜 觀想 稱念 供養的本尊都是阿彌陀佛 自然跟阿彌陀佛 就親 這是親和疏的相對 第二 近和遠 我們都念佛 都想阿彌陀佛 都禮拜阿彌陀佛 都讚歎供養 阿彌陀佛 這樣和阿彌陀佛就很近 反之 如果所拜 所念 所供養讚歎的都不 是阿彌陀佛 這樣就跟阿彌陀佛很遙遠 26

29 續 我們如果有念就念阿彌陀佛, 這樣跟阿彌陀佛就較無間斷 ; 如果有時去念千佛或去拜萬佛, 或去拜其他的懺, 修其他的法門, 這樣就跟阿彌陀佛間斷 所以我們要念念不捨, 這樣就不間斷 第四, 迴向和不迴向 念阿彌陀佛, 即使沒有迴向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 因為和阿彌陀佛親 和阿彌陀佛近, 念念無間 ; 和阿彌陀佛念念無間, 自然時時刻刻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 保護之中 時間一到, 阿彌陀佛自然會迎接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若是修雜行一定要迴向, 因為沒有迴向, 所修的和阿彌陀佛就完全沒有關係了 ; 但如果有迴向, 和阿彌陀佛就有關係了, 時間到時, 就會來迎接你 所以雜行是要靠迴向才能往生 第五, 純和雜 正行是純粹往生淨土的因, 雜行不是純粹往生淨土的因, 因此就有純與雜的相對 以上是五種的得失 正行有五種得 : 和阿彌陀佛親 和阿彌陀佛近 和阿彌陀佛不間斷 不用迴向也決定往生 是純粹往生極樂 ; 雜行有五種失 : 和阿彌陀佛疏 和阿彌陀佛遠 和阿彌陀佛有間斷 必須要迴向才能夠往生, 而且就往生極樂世界的因來說也是雜而不純 善導大師這段文的目的是什麼? 難道只為了說明往生極樂世界有雜行 正行, 有助業 正定業而已嗎? 當然不是 大師這樣的解說 分析, 是要讓我們瞭解, 進而分辨 選擇, 不想往生極樂世界便罷, 如果希望往生極樂世界, 有好幾個方法, 我們到底要選擇哪一個? 當然要選擇正定業 這是善導大師作此分判的目的 以上所講的四個主題 : 難行道 易行道 自力 他力 聖道門 淨土門 正行 雜行 都源自祖師的分判 祖師作這樣的分判, 並不是要表現學問, 目的是要讓我們捨棄聖道門, 完全歸入淨土門 ; 捨棄難行道, 完全歸入易行道 ; 捨棄自力, 完全依靠他力 ; 捨棄雜行, 完全進入正行 尤其是五正行中的正定業 目 宗, 無間和有間 所謂無間 有間, 意思是有否連續 持學理論 第三淨土宗雙月刊 27

30 的在這裡 宗學理論 自古以來 修學淨土法門的人 大多對這四種分判沒詳細瞭解 也可以說 不知道 為什麼 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善導大師這個法脈的著作 自然就不瞭解有 這種教理 導致他們所解釋 註解的淨土都是混雜的 雜行和正行混雜 自力 和他力混雜 難行道和易行道混雜 聖道門和淨土門混雜 當然 在這種情形之 下 若能夠精進不退 堅心求生極樂世界 也能夠往生 可是一定要迴向求生 如果沒有迴向 就不能往生 善導大師一脈 是繼承龍樹菩薩 曇鸞大師 道綽大師 大師並將幾位祖師 的淨土思想融會貫通 而做一個總結論 就是 正行 和 雜行 善導大師的著作有 五部九卷 在 觀念法門 法事讚 往生禮讚 裡面有說到持戒迴向 誦經迴向 禮拜迴向 稱名迴向 但是到了楷定古今的 觀經疏 善導大師就將所有往生的行 組織歸納為二種 就是正行和雜行 所以 這五種正行和雜行是經過善導大師組織歸納起來的 如果不瞭解這 一點 看善導大師的著作時 有人會疑惑 在某些地方善導大師也說要持戒 懺 悔 誦經 也不只說念佛啊 不知善導大師已將這些都組織歸納為五種正行和五 種雜行了 如果沒有善導大師這樣分判的話 我們就都混雜了 修禪的人用禪的功夫 迴向往生極樂世界 修天臺的 修華嚴的 修密宗的 也將他們的功夫 功德迴 向往生極樂世界 他們不知道這其實都是雜行 只有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才是正 行 不知道修雜行的隱藏心態其實是疑惑佛智 專念專靠南無阿彌陀佛才是明信 佛智 由此可知 淨土宗的教理 只有透過善導大師這一脈的思想才能正確瞭 解 2013年10月20日於台南佛一法會開示 28

31 文 釋淨宗 答 論註 說彼佛光明能破一 十一 讚歎門與稱名 論 言 切無明 能滿一切志願 彼佛名號是 實相身 為物身 善導大師綜合 阿 云何讚歎 口業讚歎 稱彼如來 彌陀經 及 觀經 言 彼佛光 名 如彼如來光明智相 如彼名 明無量 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唯觀念 義 欲如實修行相應故 佛眾生攝取不捨 是彼如來光明智 問 既是稱名 何故不說稱名 之相 稱名而信知被彼佛光明攝取不 門 而說讚歎門 捨 是如實修行相應 答 一 為顯彌陀萬德成名 名 善導大師又解釋第十八願及其成 即萬德 稱名即是稱德 故說讚歎 就文說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二 為簡別稱名之如實 不如實 如 稱名而知必得往生 是如實修行相 實稱名即成讚歎 不如實稱名不成讚 應 歎 論 所說稱名為如實稱名 故 說讚歎 問 如何是 如實修行相應 稱 法義闡釋 往生論 要義 五 如實修行 本來是極樂世界諸大 菩薩所行境界 如 論註 解 體 如而行 即是不行 不行而行 名如 實修行 以凡夫身 稱名之外雖 名 答 如彼如來光明智相 如 修任何妙行皆是有為造作 非如實修 彼名義 之稱名 就是如實修行相應 行 稱名之所以能成如實修行相應 稱名 如實者 如名號本來所具真實 是因為名號本身即是真如本體 論 之德 無有損減 註 所謂 實相身 如彼名義稱 問 彼如來光明智 是何等 相 彼如來名 是何義 名 即是 體如而行 名號是阿彌 陀佛萬德所成 絲毫非凡夫造作 所 淨土宗雙月刊 29

32 法義闡釋30 以說 即是不行 ; 同時彌陀佛名是 為物身 ( 為了利益眾生所成 ), 稱名能獲彌陀萬德, 所以 不行而行 如此 名如實修行 十二 五念門之中心 就 五念門, 或說上根者修 止觀 為中心, 下根者以 稱名 為中心, 但終歸還是以 稱名 為中心 這就如同 觀經 以 觀佛三昧 為宗, 亦以 念佛三昧 為宗, 但終究是歸於 念佛三昧 試明如下 五念門 之最後 迴向門 是將餘門所修之德迴向眾生故, 別無自體, 攝於前四門 ; 又最初 禮拜門 為表達信仰之意識, 如 論 言 為生彼國意故, 故非正修 故雖五門, 言其正行之體唯是 讚歎 作願 觀察 三門, 故 論 長行釋此三門一一說 如實修行 就 讚歎 作願 觀察 三門, 讚歎門 是稱名, 作願門 是一心願生淨土, 觀察門 是觀察佛 菩薩 國土三種莊嚴功德 以稱名為 如實修行, 此一如實修行義含兩種 : 如實修行奢摩他 ( 止 ) 如實修行毗婆舍那( 觀 ) 欲如實修行奢摩他, 須作願往生彼 國, 即是 作願門 ; 欲如實修行毗婆舍那, 須智慧觀察彼國三種莊嚴功德, 即是 觀察門 故知 讚歎門 為總, 作願 觀察 為從總門中別開之子門 若不願生, 不成如實讚歎, 如實讚歎必願生故, 開 作願門 ; 若缺觀察, 不知所讚真實功德相故, 無由願生, 故開 觀察門 名號本身能止一切惡故, 是體具之止 ; 名號本身具含國土 佛 菩薩三嚴功德, 是體具之觀 名號體具止觀故, 以稱名為本, 作願 觀察 為稱名之體具 自體法爾具備之德 稱名本來為願生故, 念念稱名即具作願行 ; 願生必欣淨土之莊嚴故, 念念即具觀察行 由觀察而願生, 由願生而稱名, 故以稱名為所歸 ; 由稱名而滿其所願, 得生向所觀察之莊嚴淨土, 故以稱名為全功 十三 五因與五果 與 五念 相對, 最後 利行滿足章 舉出 五果門 : ( 一 ) 近門 : 往生淨土即接近阿耨菩提果之意 ( 二 ) 入大會眾門 : 既入淨土即是入如來大會眾之數

33 三種成就 願心莊嚴 應知 略 心得寂靜 猶如歸家安住 譬喻止觀 說入一法句故 之行成就之相 一法句者 謂清淨句 清淨句 四 屋門 既入宅內 如同在 此屋宇之內飲食 愛樂淨土之莊嚴 者 謂真實智慧 無為法身 可知彼佛淨土乃是往生即成佛 五 園林遊戲地門 往生淨 之境界 以一法故 清淨故 真實智 土 證阿耨菩提之果 觀察一切苦惱 慧無為法身故 國土十七種德全體是 眾生 而迴入生死園 煩惱林中 示 佛境界 菩薩四德亦全體是佛德之流 現種種應化身 以教化眾生為自己之 現 以成佛而示現為菩薩度生之事 娛樂 猶如在園林中遊戲 譬喻淨土 其成佛之因雖說為五念門 推根歸 菩薩救度眾生之事 本在於佛之本願力 論註 舉出第 前四門是自利之德 第五門是利 十八願 稱名往生 第十一願 往 他之德 雖說 五果 之功德漸次成 生成佛 第二十二願 成佛度生 就 然而這是一時的施設 原因是依 說明之 五因之二利圓成而入淨土 其所約對 法義闡釋 三 宅門 已入大會眾之數 待續 之 五果 不可能有漸成之理故 是 故 五果 並不是對 五念 乃是 為了顯明五念因之力用 將往生成佛 之一果分為五種來示現而已 特別將最後之結論 菩薩如是修五念門行 自利利 他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故 與 不虛作住持功德 之偈 觀佛本願力 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 功德大寶海 二者比對 更對照 淨入願心 章 淨土宗雙月刊 31

34 法義闡釋32 略說 四依法 四依法 即: 一 依法不依人 ; 二 依義不依語 ; 三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 四 依智不依識 四依法為佛弟子抉擇法義, 依法修持的四條準則, 由表及裡, 從淺至深 一 依法不依人 依 是依據 依準; 法 特指佛法 有人年高有智, 名聲大, 但講的不是佛法, 只是世間閒論, 或否定因果輪迴等 ; 有人年輕無智, 無名聲, 但講的是佛法, 如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無常無我等 : 則不依前者而依後者 因前者只是他個人的見解, 後者卻是佛所說法 這就是 依法不依人 這並非世人一無可取, 而是說要了生死成佛道, 唯有佛法可依 文 / 釋淨宗 二 依義不依語 義 是義理; 語 是語言, 含文字 佛法所宣示的真理超出人類語言文字的範疇, 但又不得不借語言文字來表達 語如指月之指, 義為所指之月 這樣, 同樣宣說 聽聞佛法, 就應當透過表面的語言文字去理解它背後的真實義涵, 而不能執著語言文字, 死於句下 這就是 依義不依語 如孟子說 : 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 以意逆志, 是為得之 三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了 是究竟顯了; 了義 即究竟顯了之義 ; 不了義 即語含方便 含糊 不究竟顯了之義 佛對機說法, 有無量善巧方便智慧, 對根機還不成熟的眾生不能一步到臺口, 而是循循善誘, 先說淺近的 過渡性的法, 以步步引導, 漸次升進, 故為 不了義 ; 而對根機成熟的眾生, 即直暢本懷, 究竟顯了佛

35 法義闡釋 之本意, 完全隨自意直說, 而非順眾 生意曲說, 故為 了義 了義也稱真實, 不了義也稱方便, 兩者比較, 當依了義, 不依不了義 四 依智不依識 先說 識, 指一般的意識活動, 包括思維 思想 推理 分別 判斷等等 凡夫對一切事物的認識, 無不依 識, 但佛法所宣示的真理, 完全不是識所能理解的, 所謂 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人們對世間萬物的認識, 在佛看來全是妄識分別, 顛倒不實, 依這樣的識當然不可能契入真理之境, 故說 不依識 智, 不是一般所說的智慧 一般人所說的智, 恰恰是識, 正是要摒棄的 智 是佛門特有的對事物不增不減的如實觀照, 所謂境智冥合, 無分別中明照一切 打一個譬喻, 識如不斷波動的水面, 對事物的反映是破碎的 不完整的 扭曲的, 經過主觀加工的, 變動不居的 ; 智如大圓鏡, 平靜客觀, 如實反映事物完整全貌 佛所說法無不從大覺圓滿智中流出, 要正確認知佛所說法, 尤其是了義教, 必須具有與佛智相應的中道實相智, 才能氣氛相投, 略知一二, 否 則完全不知所云, 以為理解了, 恰恰錯誤了 四依法在佛門向來受到重視, 但真正說來, 依聖道門修持, 一般人不可能做到四依, 唯有 四依菩薩, 弘經大士, 如龍樹 天親之流, 已入聖者之境才能圓滿四依 雖然我們做不到四依, 可從最初起步 先依法不依人 凡是佛之經教即依, 非佛經教, 外道典籍即不依 這最初的一步相對容易, 但只是相對, 嚴格辨析, 也有許多不易 如有人懂得一些佛法, 加以年長望高, 一般人便視為神明, 供為活佛, 以為他所說的一切皆可信, 而實際上含有許多外道雜染之法, 但人不能明辨, 即成依人不依法了 ; 又如有人德行缺失, 或少名聞, 即使他宣說純正的佛法, 人也不信, 這也是依人不依法 若能反之, 信他說的法, 不被他個人所局限, 不以人廢言, 即是依法不依人 但一般人的習性, 人情作怪, 連這點也不容易做到 再者對於到底什麼是佛法, 一般人也難辨識, 現在的附法外道都說他是佛法而信者雲從, 便是例證, 所謂 外道相善, 亂菩薩法 這麼看來第一條最基本的依法不依人也頗有難度, 何況後三 淨土宗雙月刊 33

36 法義闡釋34 再來, 依義不依語更難了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局於 迷於語言文字的表面, 而不能探究其背後深層的義理, 必須經由善知識的指引開解, 才能略知一二 甚至以自己對經文語言表面的理解, 指責善知識的教導為不合經教, 白紙黑字, 明明如此, 你怎麼那麼說呢? 即成依語不依義 白紙黑字, 是善知識不認識字嗎? 如此驕慢, 自以為是, 不知正犯了 依義不依語 的訓誡 第三,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了不了義, 古來爭論不已, 諸宗各判, 對現在的人幾乎是雲中說話, 只能各依有緣, 人云亦云 最後, 依智不依識 凡夫免談 整天識波奔湧, 竟日妄念分別, 佛性真智半點不見, 自然無從談起 淨土門也要依此四依法 一 依法不依人 專聞專修淨土法門, 他宗大德, 再如何證悟高深, 若所說非淨土, 或教修禪 或教修密, 唯表恭敬, 但不依行 二 依義不依語 如第十八願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若依語即是逆謗之人不救, 而依義正表示救度造罪之人 善導大師說 : 五逆之與十惡, 罪滅得生 ; 謗法闡提, 迴心皆往 三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有人不能明信佛智, 然猶信罪福, 佛即為說三福迴向求生淨土, 然只胎生, 五百歲不見諸佛, 故是方便過渡, 不了義 若能專修念佛, 明信佛智, 即時化生, 身相光明 智慧功德如諸菩薩, 具足成就, 即是了義 當依了義, 專修念佛 四 依智不依識 完全放棄自己識心分別, 明信諸佛無上智慧說此念佛法門, 不加擬議, 一向專念彌陀佛名 善導大師所釋 定散文中, 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雖說定散二門之益,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即是圓滿四依 ; 諸師所釋, 唯知觀佛為宗, 不知念佛為宗, 是不了義非了義, 依識不依智 但一般愚夫愚婦, 並不瞭解四依法, 但能專修念佛即是圓滿四依 念佛願生乃佛金口宣說, 是佛法非外道法, 不論何人宣講皆不改變, 故成依法不依人 淨土三經 一大藏教, 文句雖多, 歸宗只在念佛, 故能專修念佛即成依義不依語 雖說定散二善, 意在一向專稱, 故能專念即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此了義法, 為佛智境, 明信佛智, 放棄識心, 即是依智不依識

37 法義闡釋 淨土宗暢佛本懷 文 釋智隨 世尊一生說法四十九年 談經三百餘會 歸宿何在 本懷何在 諸宗於此 各有所論 通觀聖教 朗然自明 首觀一代聖教 歸宿 本懷之義自明 在一大藏教裏 有二百餘部經典宣說淨土法門 尤其重要的大部經中 處處 指歸 如 注重心法 以求開悟 的 楞嚴 藉 念佛圓通章 特別宣說 憶 佛念佛 現前當來 必定見佛 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 之淨土法門 又 導三歸 一 開佛知見 的 法華 則有 一稱南無佛 皆已成佛道 之極說 更有 聞是經典 如說修行 於此命終 即往安樂世界 之導歸 而純為諸大菩薩成 佛所說的 華嚴 終以普賢十大願王攝華藏海眾同歸西方淨土 如是諸大乘經 於宣說他法之際 兼說淨土 導歸安養也 誠如古德所云 諸經所讚 多在彌 陀 千經萬論 處處指歸 再觀淨土宗正依經典 本懷之義愈彰 大要有六 一 彌陀淨土殊勝超越 本願發起殊勝 阿彌陀佛於因地時觀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 具足五劫 思維 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結為四十八願 明彌陀願力弘深 總諸佛之心願 別成 一佛大願 彌陀一佛 即如經讚 諸佛中之王也 光明中之極尊也 極樂國土超越 彌陀願言 令我作佛 國土第一 其眾奇妙 道場超絕 國如泥洹 而無等雙 如是大願所成淨土 清淨莊嚴 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善 導大師讚云 四十八願莊嚴起 超諸佛剎最為精 二 十方眾生普度無遺 彌陀願言 十方眾生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即是以萬德洪 名 攝化十方 普度一切 觀經 五逆十惡之往生 大彰願力之不可思議 此 淨土宗雙月刊 35

38 即以極惡最下之機 顯極善最上之法 善導大師讚云 以佛願力 五逆之與十 法義闡釋 惡 罪滅得生 謗法闡提 迴心皆往 三 念佛具足無上功德 念佛一法 易行功高 三經於此 皆有詳明 大經 云 其有得聞彼 佛名號 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彌陀 經 明諸餘眾行皆少善根少福德 唯稱名一行為多善根多福德 所謂 不可以少 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聞說阿彌陀佛 執持名號 即得往生 觀經 云 若念佛者 當知此人 則是人中芬陀利華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為其勝 友 當坐道場 生諸佛家 善導釋云 念佛三昧功能超絕 實非雜善得為比 類 若念佛者 即是人中好人 人中妙好人 人中上上人 人中稀有人 人中 最勝人也 四 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念佛一法 極簡極易 至頓至圓 乃一代時教中極難信之法 多有菩薩 欲聞此法而不能得 大經 讚云 如來興世 難值難見 諸佛經道 難得難 聞 菩薩勝法 諸波羅蜜 得聞亦難 遇善知識 聞法能行 此亦為難 若聞 斯經 信樂受持 難中之難 無過此難 小經 讚云 一切世間難信之 法 五 一佛親宣諸佛證誠 念佛一法 奇特超勝 至極難信 彌陀經 中釋迦不請自說執持名號 決 定往生 諸佛舒舌證誠 普勸念佛 如是同體大悲 將淨土一門推至極致 所謂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 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也 法照大師讚云 萬行 之中為急要 迅速無過淨土門 不但本師金口說 十方諸佛共傳證 六 特留此法住世度生 大經 特留此經 文云 當來之世 經道滅盡 我以慈悲哀愍 特留 此經 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 值斯經者 隨意所願 皆可得度 以是可知 釋 36

39 法義闡釋 logoboom 迦一生說法雖多 其餘法門 終因眾生根機不堪 隨時節因緣而逐一消失 唯有 淨土一門 易行功高 久遠流傳 恆度眾生 如是通觀 即知釋迦說法雖多 終極旨歸 出世本懷 實在西方淨土 念佛 一門 大經 云 如來以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 所以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 唐譯 欲拯濟群萌 惠以真實之利 小經 云 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 說誠諦語 此即佛於淨土經中自明淨土一法 乃本懷極致 諸餘法門 可謂淨 土一門之前方便 化前序 如印祖 文鈔 云 一代時教 皆念佛法門之註腳 也 淨土宗雙月刊 37

40 淨宗時論 有關 藏傳淨土法 之答問 文 釋淨宗 問 我和一位師兄去年報了藏 說到的 往生四因 也都有經典的 傳淨土班 今年在沒開課之前 我接 依據 它所依據的是 極樂世界功德 觸到了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對淨土 莊嚴經 而且藏地的很多大德對淨 法門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可是今年 土法門也都很提倡 尊崇 所以 現 看了藏傳淨土的法本 裏面說沒有具 在藏傳佛教在漢地也比較流行 尤其 備 往生四因 往生不定 我和師 是漢地淨土的法緣更勝 藏傳佛教 兄都挺矛盾的 我倆都認可善導大師 的不少大德善知識 也都弘揚淨土法 的思想 但又要參加藏傳淨土班的共 門 當然 他們弘揚淨土法門 也 修 又不能違心順從 該如何抉擇 是依藏傳佛教裏的淨土法來說的 因 答 我們學哪一個法門 一定要 為 對於漢地的淨土法門 特別是善 找正確的傳承 正確的指導 也就是 導大師思想嚴格的傳承 完整的系統 所謂的 善知識 跟自己相應 理論 他們還是比較陌生的 當然也 跟法門相應的善知識 這樣就不會存 就顯得比較外行一些 他還不瞭解 在矛盾的心結了 也不會受干擾 不 只能就藏傳淨土法來弘揚 也是他們 會被雜緣動亂失正念 到了漢地之後 隨順漢地淨土法門特 下面 就所提的問題 再作一些 闡發 一 藏傳佛教的殊勝 38 勝的一個機緣 也就是觀機逗教 這 點本身也對於淨土的普及推廣是有好 處的 值得讚歎 不過要說明 藏傳佛教它的 不 第一 藏傳佛教有很多殊勝之 共 特殊的 別人沒有的 超過人 處 值得我們尊重 另外 他剛才所 家的地方 不在淨土 而在藏密

41 果就修密法來講, 漢地肯定趕不上藏地的 中國八大宗派, 每一個宗派都有它不共的殊勝之處 比如說禪宗, 它的不共之處在於明心見性 如果你要學禪, 那當然要找一個禪宗具格的善知識, 比如說開悟的禪師, 他來指導你, 總比找一個淨土的人來講禪要強, 也比找學密宗的人來講禪要強 如果你要學密, 那當然要到藏地找一個密法修行非常有成就的, 他來指導你, 肯定比你找一個禪師來指導密法要強 如果來找我, 我是學淨土的, 我即使是看了很多藏密的書, 畢竟不是專門學這個的, 而且也不以這個為宗 那麼你找到我, 找個淨土的, 總不如去找學藏密的 所以, 如果我也開個淨土藏密班, 那你要學密宗是找我好, 還是找密宗上師好呢? 肯定是找上師比較好 我也不會說 你找我吧, 我肯定把你推薦給密宗的上師, 因為學密嘛 那麼你想學淨土, 你參加藏傳淨土班, 你就不如參加我們的講師班 這道理講得明白, 這樣你就很清楚了 所以修學的人, 學法要擇其不共的優勝長處 你要學戒律, 當然找一個專門弘戒律的道場, 它是專業的 專業才能夠出精品, 專業才能出 淨品質 宗時論二 藏傳佛教與淨土宗的區 藏傳佛教 不共 的優勢在於密 如別然而, 藏傳淨土法和我們的淨土宗來比, 還是有不足之處, 就是說它的優點不在淨土這方面 主要有以下幾點 : 1. 立宗不立宗的區別它不是淨土宗 什麼叫不是淨土宗呢? 它不是以淨土立宗, 而是以密來立宗的 作為宗派, 這個 宗 叫 萬變不離其宗, 就是不管講什麼法門, 最後都要歸到那個宗旨, 以宗旨的方向 立場 角度來判斷一切法, 這才叫宗 就好像一個人看一個房間, 有的人站在正面來看, 就看見門和窗 ; 有的人就在側面看, 他就看見山牆 ; 有的人就在後面看 ; 有人從天上看, 就是俯視圖 從不同的角度看, 所顯示整個房子的面向是不一樣的 他要是站在正面看, 卻要他講背面的情況, 就講不清楚了 所以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看你站在哪個角度 那麼, 密宗怎麼看淨土宗, 它就是站在密宗的立場上的 ; 天臺宗怎麼看淨土宗, 它都是站在天臺宗的立淨土宗雙月刊 39

42 淨宗時論40 場上的 所以天臺宗判的淨土有四土往生, 有 凡聖同居土 方便有餘土 實報莊嚴土 常寂光土 那麼站在淨土宗的立場, 這是不承認的 所以, 宗不一樣, 就顯示它的優點長處都不一樣 藏密以密立宗, 不以淨土立宗, 這是本質的差別 2. 專業和不專業的區別它不以淨土立宗, 就不專業 因為淨土不是它的宗旨啊, 它不是以這個為根本目標, 它是附帶性的 來到漢地, 漢地都學淨土, 所以它也講 藏傳淨土法, 它不專業, 不是專門弘揚淨土 而善導大師, 沒有去講密法, 也沒有去講禪法, 他就專門弘揚淨土 專和不專有巨大的差別 我們世間做事情, 專業才能做出品質, 做出好的產品 就像泥瓦匠建房子, 如果是我們自己去做, 能像人家做得那麼好嗎? 能像人家做得到那麼標準品質嗎? 你也可以拿個滾筒滾一滾把牆刷白了, 但不是專業的, 那差得太遠了 3. 純和不純的區別因為不專, 它也不純 所以藏傳淨土教, 或者天臺淨土教, 或者華嚴淨土和禪宗淨土, 這都不是純粹的淨土 不像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它純 而又純, 專而又專 ; 這是純粹的淨土教, 那是不一樣的 4. 有無系統性的區別密宗來弘揚淨土, 它是按照一般的密法來弘揚的, 因為它是依密來立宗的, 所以 萬變不離其宗, 就歸到了密宗那個立場上 另外, 它也是站在一般通途大乘佛教的立場來解釋淨土的 總而言之, 它不可能離開菩提心 積功累德等等這一切, 這是自然的, 所以講到 四因 不像淨土宗, 我們是站在特別淨土教門的立場, 把佛說的一代教法, 大乘法門分為難行道 易行道, 聖道門 淨土門, 這就是嚴格的師承和判教關係 但是在密宗當中沒有這些 密宗的淨土法也很殊勝, 像麥彭仁波切的 淨土教言, 許多話講得都挺好 但是要跟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比, 那還是不能相比 比如 觀經 在藏傳佛教中沒有被翻譯出來, 而善導大師正是以 觀經 來建立淨土教門, 判為要門 弘願, 這怎麼能比呢? 藏傳淨土經典的來源就有所不足了, 是先天不足的 再比如密宗沒有系統的關於淨土的分判 而善導大師淨土思想, 就傳承了龍樹菩薩的 難易二道判, 曇鸞大師的 自他二力判, 道綽大師

43 淨宗時論 的 聖淨二門判, 善導大師自己的 要弘二門判 正雜二行判, 它的系統非常地完整, 非常系統化 體系化, 理論很完備 藏傳淨土法, 因為它是附帶說淨土, 沒有立宗, 沒有在淨土方面作一種完整系統發達的認識和展開 它就是附帶講到, 所以它的教行不那麼全備, 從理論到實踐, 跟善導大師淨土思想完備的理論和行持完全不能相比 善導大師本身就有 五部九卷 的宏偉著作, 這怎麼能比呢? 所以, 就一定要找個專業的來講淨土法門 三 關於密宗的 四因 接下來分析一下密宗講的 四因 所謂的 四因, 說的往生淨土有這四點 : 第一, 要屢屢觀想如來的身相, 這叫作 依因, 明觀福田 阿彌陀佛是我們的福田物件, 要明明觀想 這一句其實就是 觀想念佛 第二, 叫內因, 就是積累眾多無邊的善根 積資淨障, 積累資糧, 淨除障礙 這其實就是所謂 三福 定善散善 的修行 第一個 觀想如來身相 屬於定善 ; 積累眾多善根 屬於散善 善 導大師講, 這屬於要門, 很典型的 第三, 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也是通途大乘特別強調的 第四, 為了往生彼淨土而發願迴向 這四個因如果依麥彭仁波切的 淨土教言, 可以把它歸納為兩個因, 就是念佛和願生, 這樣就更加簡略 這四個因如果依善導大師的要門來判, 這顯然屬於要門的, 就屬於定善 散善, 然後迴向發願求往生 發菩提心, 也是定善散善的一個方面, 所謂 安心起行, 屬於安心這一方面, 也歸納在定善或者散善之中 最後, 迴斯二行求願往生, 也就是為往生彼淨土發願迴向, 這就是典型的要門 要門往生是不定的, 如果修得好, 有三心 ( 至誠心 深心 迴向發願心 ), 就可以往生 如果三心不具足, 往生就不定 所以, 藏傳淨土所說的往生四因, 與善導大師所說的要門, 兩者是一致的 可是善導大師的思想, 除了要門之外, 別有弘願, 完全仰承阿彌陀佛的願力 :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這是藏傳淨土教所沒有的 不論是藏傳淨土教, 還是天臺淨土教, 華嚴淨土教, 禪門淨土, 淨土宗雙月刊 41

44 淨宗時論42 都沒有完全站在阿彌陀佛本願的本有立場 所以, 淨土宗立宗的根本, 它的特殊 超越 不共的優勝地方就在於 弘願 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這正是它殊勝之處, 是別宗別派所沒看到的 所以, 反而以為別宗別派的淨土教法更高過 超過善導大師所講的, 那就是屬於沒有法眼, 以一個低的來判斷高的 : 你看, 人家講四因, 你們只講念佛 不是這樣的 四因必須歸宗, 所謂 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定善 觀想 ; 散善 積累多善根福德, 發菩提心等 ; 迴向求願往生, 到最後要歸入一向專念, 宗才能夠完整建立 關於這些, 要說起來就有通篇大段的理論, 我們整個的教法, 也都是闡述這個理論, 凸顯淨土教門不共 殊勝的地方 再說這四因是必須四者全備才能往生, 還是具備一因 二因 三因也能往生? 四因當中有沒有哪一因, 比如最後的發願是必須具備, 餘者可具可不具? 明觀福田, 從能觀來說, 是限於正觀還是包括觀前方便, 如聞思? 所觀福田, 是僅限於如來嗎? 天親菩薩 往生論 說觀三種莊嚴, 除佛之 外, 亦當觀淨土 菩薩功德莊嚴, 這些是否包含在明觀福田? 又觀如來僅觀身相嗎? 如果依 觀經, 有觀花座 觀佛身 觀佛心, 又有真觀 像觀等 ; 如果依 往生論 觀佛有八種 : 座 身 口 心 大眾 上首 主 不虛作住持, 尤其最後不虛作是 觀佛本願力 之觀, 也就是歸於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名, 這些有沒有含在明觀福田當中? 積累眾多無邊善根, 怎麼積? 也就是一般的菩薩六度萬行嗎? 下根之人如何能做到? 做到多少為滿? 專持一句佛號算不算積累無邊善根? 如果不算, 與聖教相違, 阿彌陀佛名號也不足稱為萬德洪名 ; 如果名號即是無邊善根, 似不必四因, 四因即可收入一因 發菩提心決定不可少嗎? 觀經 九品, 上三品說到發菩提心, 中下六品都沒有說發菩提心, 皆得往生 天親菩薩 往生論 以彼土是大乘善根界, 小乘之人往生自然平等證入大乘不退之位 漢地淨土祖師如曇鸞 善導皆以為不必發菩提心也得往生, 即是依 觀經 及 往生論 觀經 下品往生是一生造作十惡 破戒 五逆的罪人, 臨終地獄相現, 獄火燒身, 他們能修往生四因

45 淨宗時論 觀經變相圖淨土宗雙月刊 43

46 淨宗時論44 嗎? 下品上生是十惡罪人, 一聲口稱阿彌陀佛, 即得往生 ; 下品中生是破戒罪人, 一念聞信阿彌陀佛名號威德, 即得往生 ; 下品下生是五逆罪人, 死苦來逼, 苦逼失念, 心中憶念佛名尚且不能, 只能依助念善知識, 依葫蘆畫瓢一聲一聲跟著念, 十聲稱佛, 即得往生 這三品人都沒有四因, 只依稱名一行, 只有念佛一因, 即得往生 那麼四因與專稱佛名是什麼關係? 漢地淨土多說信願行 一向專念, 十分簡練, 甚為符合阿彌陀佛本願, 這是漢地淨土教特別發達, 最後凝練的成果, 藏地還沒有形成這種傳統 如果比較漢藏兩地淨土教, 不得不說藏傳淨土法是發育不成熟的淨土法, 還在初級階段, 雖有靈光一現, 遠遠沒有形成系統 往生四因至少從文字表面看不出來特別推崇阿彌陀佛名號, 這樣, 我們既看不到 觀經 下品往生, 也看不到 小經 諸佛稱揚證誠, 更看不到 大經 四十八願核心的第十八願 不要說和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相比, 就是和漢地一般淨土教相比, 也還有相當的差距, 至少還需要幾百年的發育 單單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 漢地淨土教之豐富發達, 恐怕遠遠不是藏地能比的 當然, 我 沒有專門去搜集整理, 有興趣做學問的人不妨以此為論題 四 學淨土還需依善導 最後的結論, 如果要修淨土, 最好是以善導大師的淨土宗來學習 這有幾個理由 第一, 因為它是以淨土來立宗的, 那就不一樣, 它就有核心, 它的標準 宗旨 骨幹都在淨土, 它就有系統的理論 建立一個宗派, 不是小事情, 必須要對一代聖教有完整的梳理, 然後要系統地來判釋 框架, 最後宗才能建立起來 如果任何一個人去學習, 對他本宗法門如果深入瞭解的話, 他就知道, 宗派建立不是小事情 比如說我們瞭解淨土宗, 我們就知道, 諸宗建立起來, 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學密必須有完整的系統傳承才可以 天臺宗也有一套完整的教學理論, 所以學天臺, 當然依天臺宗學就很好 你要學密, 就要依密宗來學 ; 學淨土, 就要依淨土宗來學 第二, 專業, 上面說過了 第三, 純粹 第四, 體系性 第五, 它有明確的師承關係 從龍樹初祖到天親, 龍樹的 易行品 到天親菩薩 往生論, 到曇鸞大師

47 淨宗時論 的 往生論註, 到道綽大師 安樂 集, 到善導大師 五部九卷, 這個傳承特別地明確 藏傳佛教是特別講究傳承 師承的, 這是它的一個優點, 非常好 那麼學藏傳要有傳承, 學淨土也是有傳承的 所以, 藏傳佛教講淨土, 雖然也都有善知識說, 畢竟是零碎的, 是附帶的, 是不專業的, 沒有嚴格的系統判教理論, 與淨土宗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六, 如果依我們善導大師的判教理論, 完全可以涵蓋藏傳淨土教, 可以統攝在之內, 而藏傳淨土教不能夠含攝善導大師的淨土宗 為什麼呢? 這就是立宗不同, 判教不同 比如說善導大師的 要弘二門判, 四因就是屬於要門, 定善散善已包含無餘了 可是善導大師的弘願門, 藏傳淨土教就沒有涉及到 所以藏傳淨土教, 在這方面不夠那麼完整 當然如果本來學藏密的, 他要轉學淨土, 可能對他們來講, 是一個很方便的扶持 總之, 就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來說, 諸宗淨土教如同江水, 善導淨土宗如海水, 只有江水入海水, 沒有海水入江水 我們很高興看到, 有藏傳佛教大 德在講解曇鸞大師的 往生論註, 善導大師 法事讚 般舟讚 等, 也有關注到 觀經, 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先不論學的深淺, 講的粗妙, 作為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佛教修學者, 藏地的法師能及時看到, 並敏銳地鑒別出這是好東西, 鑽研學習, 傳布講解, 這種開放的心胸 擇法的智慧 勤學的精神 弘教的熱情, 令人敬佩讚歎 反觀我們漢地佛教徒, 雖然與曇鸞大師 善導大師有同文同種 同民族同傳統的優勢, 往生論註 觀經疏 等回傳中國也有百年歷史, 但鑽研弘布的人還非常非常的少 ; 有人覺得與自己原有的淨土觀念不同, 便裝作看不見, 不吱聲 ; 有人搞人情圓融, 認為一樣, 玩模糊 ; 多數視如不見, 聞如不聞, 漠不關心 其對法的敏感度 好樂度 勤修度, 實在比不上人家藏地法師 真理 好東西是大家的, 不是哪一家的私品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 任人宣揚 讚歎 稱念 往生 但有私心的人, 即使阿彌陀佛無私奉贈, 他也沒有勇氣接受 因為 私心 接收不了 無私 淨土宗雙月刊 45

48 淨土常識46 釋尊本懷 釋尊出現於此世之本意 釋尊所以出世間, 意在普度諸眾生, 而能普度眾生的法, 即是彌陀救度之法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 說法四十九年, 講經三百餘會, 最究竟的本懷 最後的目的, 就是要宣揚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 也就是第十八願 可說 釋尊所以出世間, 唯說彌陀根本願 大慈大悲 大慈 為與一切眾生樂, 大悲 為拔一切眾生苦 真正稱為 大, 必須是無限量的, 沒有底線的 必須是無論聖人 凡夫, 出家 在家, 甚至善人 惡人, 都能夠得到救度的, 才能稱為 拔苦與樂 有所不能 拔苦與樂, 這個法就不稱為大慈大悲的法 整個一代佛教, 能徹底地 絕對地被稱為是 大慈大悲 拔苦與樂 的法門, 就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法門 取意文 淨土宗小常識 所謂 取意文, 就是祖師在引用經文的時候, 不一定是每字每句 不增不減地引用, 而往往是簡潔扼要 深入淺出地把經文解釋出來 譬如淨土宗祖師有很多對第十八願的取意文 一般人單單依照經文文字, 未必看得懂它的意思 而通過善知識的取意 解說, 才看得懂經典 ; 這樣即使經典看不見 看不懂, 甚至不存在了, 可是真正的法還是留存著 這是祖師取意文的用心所在

49 淨土常識 眾生機相淨土宗雙月刊 47 大智度論 言: 諸眾生, 於世間一切聲 色 香等五欲境界, 多生貪愛, 不能捨離 ; 又諸眾生, 於一切法, 計有計無, 及計斷常等見 我們都生於五濁惡世, 根本上都有見濁 煩惱濁 從思想上的混濁, 以及根深蒂固貪瞋癡的煩惱所展現出來的心念 行為, 當然就是惡多善少 地藏經 就直截了當地說: 南閻浮提眾生, 舉止動念, 無不是業, 無不是罪 所以, 老實反省 檢討自己一生到底是善多還是惡多的時候, 我們誰都不敢說自己是善多惡少 臨終機相 無量壽經 說: 大命將終, 悔懼交至 往往一生造惡的人, 在他臨命終的時候, 所顯現在他眼前的, 就是地獄的景象, 牛頭馬面會來到他的面前 這個時候, 臨終之人唯恐會墮落地獄 受地獄之火的燃燒 ; 但此時雖然懊悔平生所做的惡事, 想要懺悔 彌補, 他有這個心, 可是來不及了 唯有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 ( 念佛 ) 才能救度他, 也唯有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才能顯出佛教真正的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有救無類地拔苦與樂之所在

50 問答釋48 疑問 : 念佛人要不要深入經藏? 淨土 釋疑 答 : 這個各隨根機 年老了, 記憶力差, 就專門念這句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百分! 圓滿了, 沒有任何不足! 若還年輕, 想弘法度生, 在通達淨教, 保證專修念佛這個大根本 大原則的基礎上, 可以力所能及地研讀淨土以外有關經典 第三種情況, 你想專修念佛, 信心又不穩定, 不能實實在在去專修念佛, 對世相也看不破, 對有關的佛法教理也不能瞭解, 心中動搖, 這就有必要瞭解相應的道理, 比如說有關因果的道理, 有關世間苦 空 無常 無我的道理, 這些都是佛教的基礎課程 專修念佛是要解脫成佛, 是高級課程 基礎課都還沒有上, 就要回頭補課了 世間的空相 無常, 這些都有必要薰習 問 : 求消業要不要改念其他佛菩薩名號? 答 : 有的人說 : 消業障就念地藏王菩薩, 開智慧就念文殊菩薩, 消災免難 求子就念觀世音菩薩, 治病 延壽就念藥師佛 對於專修念佛的人來講, 不必如此 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都包含在內了 消業障,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具足無量功德, 無量功德就能消除無邊罪業 ; 開智慧, 阿彌陀佛是無量光, 十方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文殊菩薩的光明也就不能比了, 光明是智慧之相, 我們念阿彌陀佛無量光的名號, 就可以開無邊的智慧 ; 求延壽,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 自然就可以癒病, 自然就可以延壽 ; 求子, 念阿彌陀佛也可以

51 , 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都可以達成! 念觀世音菩薩 釋疑 南無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 淨土宗雙月刊 49 問答地藏王菩薩, 所有其他佛菩薩能達成的事情, 念南無阿彌陀佛沒有達不成的, 專修念佛, 通通在裏面! 問 : 怎麼知道一個人到底往生沒往生? 答 : 凡夫沒有五眼六通, 不要妄說妄信 怎麼知道呢? 主要依教理 只要信願專修念佛, 便是正定之業, 乘佛願力, 決定往生! 至於說這個人是不是信願專修念佛, 別人不知道, 只有他自己知道 臨終瑞相可以輔助說明 這個人如果平時確實有願往生的心, 也在專修念佛, 走的時候也很安詳, 甚至面貌喜悅 身體柔軟, 就可以判斷他是往生了 如果他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 蓮花來接引 佛光來接引, 那就更是證據 問 : 說往生比得人身容易是否易導致忽視人格? 答 : 往生淨土比得人身還容易, 這是如實說 印光大師說 : 求生極樂比下一世得人身還容易, 得人身比求生極樂還困難 為什麼這樣講呢? 因為往生西方靠佛力, 只要念佛就可以了, 十即十生, 萬修萬人去 ; 欲得人身靠自力, 要持守五戒 佛說 : 得人身者, 如爪上土 ; 失人身者, 如大地土 指甲蓋上一點點土, 和大地的土沒法比 至於說會不會有人認為 只要念佛, 人格無所謂, 應該不至於如此 如果真的願意念佛求往生, 內心是慚愧的 內心慚愧, 即使有缺點, 人格是光輝的 如果毫無慚愧, 難說是一個念佛人 因為念佛人深信自己是罪業凡夫, 一定會有慚愧心 ; 有慚愧心, 他就會柔軟, 人格就會因為念佛而日漸完善, 不會無慚無愧, 無所謂 否則, 說不通

52 問答釋疑問 : 說只要念佛就能往生是否導致終日悠悠? 50 答 : 所講 只要念佛, 是就我們每個人的根機 每個人的根機各有不等, 就像吃飯一樣, 隨量而飽, 不能要求大家都吃五碗, 也不能要求大家都吃一碗 至於說是不是一定要 成片, 這個當然不一定 你能念得成片, 綿綿密密, 從早到晚 從晚到早就是一句佛號, 那當然最好了 只是說, 如果以此作為統一的標準, 就有了門檻, 達到的人太少, 就障礙了很多人 阿彌陀佛的念佛往生願說 乃至十念 我們講往生, 總不能離開阿彌陀佛的本願, 不能依自己的凡夫情見 : 張三怕人不持戒, 就說念佛必須持戒 ; 李四怕人不入禪, 就說念佛必須得定 ; 王五怕人不誦經, 就說念佛必須讀經 設這麼多條件, 幾個人能做到? 只有阿彌陀佛怕人不往生, 所以無條件, 只要念佛 願生就好 所以, 還是順著經教來講比較合適 既不使他放逸, 也不使他感覺為難 做不到, 所謂 念念相續 念念不捨, 各隨根機 僅從外表, 難知內心 如果真實歸命, 信順不疑, 不論外表精進還是悠閒, 皆必定往生 如果歸命不真, 信心不定, 外表縱然精進, 往生也不定

53 淨土宗譬喻 窮子喻 文 釋淨宗 我們此世所做善行不能往生 那 靠什麼往生呢 無量壽經 說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又說 彌陀佛 我們沒有功德 我們盼望功德 我們希望自己成就功德 我們擔心 我這樣修行 那樣修行 可是也沒 開悟 沒契入諸法實相 頂多是有漏 令諸眾生 功德成就 的人天善法 這怎麼辦 無量壽 又說 經 說 阿彌陀佛兆載累劫的修行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 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是要 令諸眾生 功德成就 要令 我們成就功德 下面以 法華經 中的 窮子 喻 來說明 有一位大富長者 他的獨生兒 這幾段經文放在一起 就很清楚 子從小離散 大富長者後來年紀也大 地看出來 阿彌陀佛普遍布施給我們 了 廣大的莊園 豐富的財產找不到 六字名號的功德大寶 讓我們這些沒 繼承人 他想 我現在已經年老了 有功德的人功德成就 而且是具足無 就要走了 一定要把兒子找到 所以 上功德 他就很辛苦地到處尋找 阿彌陀佛憐愍我們造罪造業 這個兒子 從小離開大富長者 沒有出離之緣 無法脫離六道輪迴 在外面漂泊流浪 被人欺負 餐風露 沒有功德法財 為我們打開佛法的寶 宿 衣不蔽體 他只能靠什麼過活兒 藏 普遍 平等地布施給我們功德之 呢 只能靠打工 做傭等低賤的職 寶 所以說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 業 過一天算一天 吃上頓沒下頓 德寶 阿彌陀佛的功德寶就是 南無阿 有一天 剛好就晃到大富長者 的門口 他一看這座莊園 哎呀 淨土宗雙月刊 51

54 淨土宗譬喻52 巍峨廣大, 從大門往裏探頭, 坐了一位非常威嚴的長者, 旁邊有很多侍從, 人來人往, 就像國王一樣 窮子做流浪漢習慣了, 來到這麼豪華威勢的地方, 感到不自在, 這不是我找活的地方, 不能久留, 否則會有人出來抓我, 逼迫我, 治我的罪 我還是趕快離開, 到貧窮鄉里去找活兒 這麼一想, 拔腿就走 剛好大富長者在裏邊看見他, 就認出來了, 這不是我的兒子嗎? 我辛辛苦苦到處尋找的就是他! 馬上喊: 快快快, 把那個人給我抓回來, 不能讓他走了 侍衛聽到大富長者的指令, 一個箭步就出去了, 他們長得高大強壯, 孔武有力, 穿得也很華麗氣派 窮子正在懷疑 : 此地可能不宜久留 果然從裏面出來兩個彪形大漢, 啊! 壞了! 這是來抓我的 他拔腿就跑 但還是被追上捉住了, 強行往回帶 這時窮子又恐怖 又擔心 又緊張, 頓時昏過去了 大富長者一看, 心想 : 完了! 我的兒子一定是因為這氣派的陣式, 受到了驚嚇, 他的心量還不成熟 就對侍衛說 : 你們用涼水把他潑醒, 然後把他放走 真的把他放走嗎? 幾十年才找到 兒子, 怎麼能放走呢? 他另外找了兩個人, 長得不是那麼高大威猛, 穿的衣服也是破破的, 交代說 : 你們去跟蹤他 這兩個人看起來跟窮子差不多, 像乞丐一樣, 搖搖晃晃, 跟著去了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他們一塊兒就聊起來了, 談著做乞丐的事, 相談甚歡 這兩個人就跟他講 : 其實, 你用不著這麼辛苦 我們打工那個地方的老闆很慈悲, 幹一天活的工資是其他地方的兩倍 窮子一聽, 這麼好的地方! 我去行不行? 你去也可以 可是我什麼都不會幹! 我不識字, 需要文化的活我都不會啊! 你可以去打掃衛生, 清理廁所 這個我可以! 這兩位就把他帶到大富長者莊園來了, 從後門繞進來 ( 正門太高貴 ) 進來以後天天除糞, 他幹得很安心, 心想 : 這跟我的身分很相應, 我就是掃廁所的 他一輩子就沒有這樣幸福過, 生活很安定, 他過得很安心, 幹得很賣力

55 中有所不悅 我的兒子怎麼可以做 掌管財務 工人的支派 財產的進出 都由他負責 這等下劣事呢 父子還沒有相認 窮子做得很賣力 也很認真 但 財產還沒有委付 所以 大富長者 他還是住工棚裏 每天拿自己的一分 就想辦法接近兒子 他把華麗的服裝 工資 晚上算賬的時候 這個是老 脫下來 穿上一身粗布衣服 下地幹 闆的 我的是十塊 活兒 除糞的衣服 也拿了除糞的 又過了一段時間 大富長者一 工具 跟窮子一起除糞 和顏悅色地 看 窮子的志向慢慢提高了 心量逐 問候他 跟他話家常 問寒問暖 窮 漸擴展了 能力也愈來愈具足了 就 子一輩子也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溫暖 準備宣布他們的父子關係 遇到這麼一個長者 對他這樣慈悲關 這一天 他就把重要的人物全部 愛 他感動得不得了 怎麼有這麼 找來 開一個 新聞發布會 父子 好的人 他這時候還不知道長者就 相認 有勞各位到這裏來 有一點 是他的父親 事情跟大家講 我已經年老了 我的 時間久了 彼此關係熟了 感到 兒子是在哪一年丟失的 窮子愈 很親切了 這時候 長者就略微暴露 聽愈覺得在說自己 長者從頭道來 自己的身分 他說 不瞞你說 我 慢慢引導 現在 我找到兒子 就 就是這座莊園的主人 是他 長者指著窮子說 現在我 窮子一聽 嚇了一跳 就喊 老 爺 大富長者聽了 心裏很難過 就對窮子說 你到莊園之後 誠實 把所有財產全部給他 由他掌管 兒子這時才知道 原來對我這麼 慈悲的人不是外人 正是我的父親 本分 幹活很賣力氣 你就做我的乾 所以 法華經 說 兒子 我年紀大了 沒有兒子 你可 我本無心 有所希求 以幫我做點事 希望你不要推辭 今此寶藏 自然而至 突然得到大富長者的重視 他感 到很榮幸 把親生父親拜做乾老子 還覺得很榮幸 又過了一段時間 大富長者開始 慢慢培養他 教他做會計 做出納 淨土宗譬喻 但是 兒子天天在除糞 長者心 又說 無量珍寶 不求自得 而今乃知 真是佛子 故事就講到這裏 下面把這個故 淨土宗雙月刊 53

56 淨土宗譬喻54 敦煌莫高窟壁畫 窮子喻 事做一番解釋 大富長者就是阿彌陀佛 ; 乞丐就是我們 我們無始劫來迷失本性, 流浪在阿彌陀佛的涅槃城之外 阿彌陀佛看到就要把六字名號功德布施給我們, 說 : 眾生啊! 我的獨子, 我把整個極樂世界送給你, 你就這樣來! 往生我的淨土! 我們嚇壞了, 認為哪有資格到極樂世界啊? 所以, 我們逃跑, 逃離阿彌陀佛 這時候, 阿彌陀佛就用其他法門來調化我們, 讓我們修行, 迴向以求往生 就是自力勞作, 幹除糞的活 ; 除糞, 就是除去我們心中的污垢 窮子要靠除糞的活才敢進大富長者的莊園 ; 根機還沒有成熟的眾生, 就要靠種種法門修持迴向, 才敢求生淨土 阿彌陀佛看見我們已經在自力修行迴向求生了, 又要用方法來調化我們, 你種種功德修行迴向, 很不錯, 但可以念我的名號啊! 名號就是阿彌陀佛所有功德法財的寶庫 讓我們稱名念佛, 就是要把所有的功德布施給我們, 但這時還不敢明講 就好像大富長者認窮子為義子, 讓他負責庫藏的出納管理, 其實心裏邊整個庫藏財寶都交給他了, 但因為時機沒到, 不便明說, 窮子也不知道 我們

57 佛 不知道這六字名號裏面的所有 對世間人說 某某人 你念佛 往生吧 功德就是我們的 還認為 我念 不去不去不去 了兩萬聲 這兩萬聲的數字才是我 對學佛的人說 你念佛往生 的 六字名號裏面的功德是阿彌陀佛 吧 的 就像窮子已經進到莊園 每天 慢點 我求人天福報 在做出納 會計 他認為經手的這些 對修行解脫的人說 你念佛往 財產是大富長者的 自己只拿工作的 生吧 工資 不知道他的父親要把整個莊園 我哪裡夠資格到極樂世界 給他 就好像那個乞丐 認為自己沒有 又經過一段時間 時機成熟了 資格進這座莊園 阿彌陀佛才說 汝今念佛 本是我 我們的父親是 諸佛中之王 光 子 極樂世界 歸汝所有 全部送 明中之極尊也 彌陀慈父 救度我 給我們 我們這個時候才敢歡喜接 們四處流浪 桀驁不馴 違逆負心的 受 眾生 阿彌陀佛要把他整個極樂國土布 施給我們 千方百計讓我們接受 讓 我們在種種法門裏摸爬滾打 慢慢調 淨土宗譬喻 也一樣 每天念這句 南無阿彌陀 所以 大家要隨順佛願 要孝順 於佛 摘自 阿彌陀經核心講記 熟我們的根器 我們才慢慢接受六字 名號的功德大寶 大家能夠相信念佛的法門 能 夠老實念佛 是已經經過了除糞的工 作 是已經到了大富長者開新聞發布 會的時候了 根機已經成熟了 是多 善根福德 非少善根福德 沒有大善 根 沒有大福德的人 決定不會老實 念這句名號 就好像那個乞丐 根機 還沒成熟 決定不敢接受整個莊園 逃跑了 嚇昏了 淨土宗雙月刊 55

58 阿彌陀佛及二十五菩薩來迎圖 淨土宗藝術 文 佛容 56 日 本 平 安 至 鐮 倉 時 代 淨土思想盛行 來迎圖為代表淨土信仰的創作 主題之一 主要表現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者的情景 此幅 即為鐮倉時代佛畫以及阿彌陀佛來迎圖的代表作 繪製 於十三世紀末 畫面左下方描繪山莊 一往生僧人合掌端坐於房舍 內 山莊周圍出現化佛 上端虛空浮現淨土樓閣 其於 大半畫幅表現阿彌陀佛和二十五菩薩正越過連綿山巒的 景象 尾隨最後的菩薩從遠處的山稜線露出半身 捧蓮 臺的觀世音菩薩率先到達往生者前 聖眾中央的阿彌陀 佛從白毫放出一道光 直達往生者 此圖描繪阿彌陀佛和二十五菩薩一行快速從虛空中 乘雲陡降 表現出迅速來迎的樣子 故又稱為 速來迎 圖 作品筆觸纖細 色彩對比鮮明 巧妙地使用粗細不 同的墨線表現山丘 由近至遠 山林漸次減小 以顯現 遠近 並以松 櫻 瀑布等點綴群山 隱沒在盛開櫻花 叢中的山莊 有河水流淌 呈現出深度空間 其構圖和 表現手法大膽生動 是美術史上意義深遠的作品 此圖中的二十五菩薩於 十往生阿彌陀佛國經 中有所記載 經文云 佛告大眾 若有眾生 深信是 經 念阿彌陀佛 願往生者 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即 遣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 普 賢菩薩 法自在菩薩 獅子吼菩薩 陀羅尼菩薩 虛空 藏菩薩 德藏菩薩 寶藏菩薩 金藏菩薩 金剛菩薩

59 淨土宗雙月刊 57

60 淨土宗藝術 山海慧菩薩 光明王菩薩 華嚴王菩薩 眾寶王菩薩 月光王菩薩 日照王菩薩 三昧王菩薩 自在王菩薩 大自在王菩薩 白象王菩薩 大威德王菩薩 無邊身菩 薩 是二十五菩薩 擁護行者 若行 若住 若坐 若 臥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切處 不令惡鬼惡神得其 便也 善導大師 往生禮讚 引用此經云 若有眾生 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 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 若行 若坐 若住 若臥 若晝 若夜 一切時 一 切處 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又取 觀無量壽佛 經 意云 若稱 禮 念阿彌陀佛 願往生彼國者 彼佛即遣無數化佛 無數化觀音 勢至菩薩 護念行 者 復與前二十五菩薩等 百重千重圍繞行者 不問行 住坐臥 一切時處 若晝若夜 常不離行者 念佛人不但臨終蒙佛接引 畢竟成佛 現生亦可得 彌陀住頂之護念 菩薩周匝圍繞之佑護 良由念佛人雖 未往生 但卻決定成佛 如同太子雖未登基 卻皇權畢 竟得握 高貴顯赫 勢壓群臣 萬眾矚目 文武百官等 一切見者豈敢不至心擁護 竭力保護 精意呵護 勤心 承奉之 58

61 老土解讀. 小魚作畫 插花圖 遞人玫瑰, 手有餘香 常插花者, 自己也變成了一株美麗的花 那麼, 栽刺呢? 淨土宗雙月刊 59

62 死的恐怖 ( 摘錄 ) 輯 / 釋慧淨 }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無常簡言之就是 死 死真正之相, 不用說當然是自己的死 } 生與死是佛教的原點 任何人都必一死的儼然事實, 及死後將如何之疑, 是佛教的出發點 佛教的出發點 : 後生一大事 佛教從凝視死, 解決死出發 佛教只有一個 : 以後生一大事為開始, 以後生一大事之解決為結束 唯有生死輪迴的解決, 是人生窮極的目的, 也是學佛的最終目的 人生之目的, 即是人生的本質問題 人在面對死亡時, 才會了解生命 生死輪迴是人生最大的問題, 最嚴重的事, 所謂 人生一大事 故死的解決是一生參學的大事 } 生死輪迴的解決, 是人生唯一最終目的, 也是學佛的最終目的 ; 但, 卻是天下絕對難事, 非自力可成, 唯依彌陀救度 生與死不是兩個東西, 生死一如, 一如不是一樣, 但卻密不可分 永在一起, 非同非異 如紙兩面, 表裏一如, 又如正面與反面, 故有生必有死, 沒有不死之生, 故曰一如 } 世間一切都是無常, 因此, 我們非死不可 世上沒有不死之人, 沒有一人與死無緣 } 人生如牛赴市, 步步近死 活了一天, 便是死了一天, 便與閰羅王更接近一天 ; 活了一年, 便是死了一年, 便與閰羅王更接近一年 } 從生到老都被死包圍, 無論何時何處, 都離不開死, 都會遇到死, 都在死的手掌中 事故災難或許能免, 死總不能免 病, 不一定死 ; 無常風起, 非死不可 60

63 } 人生之悲劇, 是早是晚, 終必一死 肉體雖亡, 尚留不滅生命的生死輪迴 } 一個人再怎樣的有學問 有道德 有修養 有名位 有財產 有權勢, 死時一點都用不上 那時只有孤獨無伴 無助無力 黑暗絕望 恐懼痛苦, 只有孤零零的去面對閻羅王的審判 } 面對死亡時, 沒演技的空閒, 亦無意氣與驕慢, 唯吐露本心 } 佛說 : 獨生獨死, 獨去獨來, 人永遠孤獨寂寞 } 苦的根源是死 死, 是苦惱不安的根源 愛別離苦, 不甚苦 ; 死時連自己的身體也要離開, 才是最大之苦 } 若深入思考, 人都有對於死的不安 因為不知自己是什麼, 不知何時會死, 不知死後將如何, 未來會成為什麼, 因此人的內心都有不安, 所以快樂不起來 不知故不安, 不能清清楚楚地知道, 故心中總有不安, 若愈大事則愈大不安 對老後不安, 因不知老後將如何 ; 對死後更大不安, 因不知死後將如何 ; 現在不清楚, 故現在不安 死百分百會來到, 不知何時會來故不安, 這種心情誰都有, 故人生無真樂 } 生是現在, 死亦現在, 現在是決定之刻 每個人現在都踏在雙叉路口上, 是往極樂, 還是往地獄, 現在必須決定 未來是現在的延伸, 未來的解脫, 決定在現在 唯有現在的解脫, 才有未來的解脫 唯有現在的決定, 才有未來的決定 唯有現在的決定往生, 才有臨終的決定往生 是現在決定未來的解脫 若未來黑暗, 則現在亦黑暗 既是生, 則前方有黑暗之死等待, 唯有死是萬人確確實實之未來 人生的大事, 解決的大關鍵, 在你眼前 ; 若現在不決定, 必再沈淪曠劫 淨土宗雙月刊 61

64 從苦向樂, 從黑暗向光明, 從娑婆向淨土, 都決斷在現在 } 無論是誰, 他的心中都盼望著明朗 快樂 幸福的人生, 但其人生中有無底的不安與黑暗盤踞著, 這便是 死 } 與此相遇時, 我人對死的看法, 全失去意義 對死的看法, 要立足於此 } 危在生死關頭時, 其實水平就看出來了 } 真的安心滿足, 唯有將死解決 只要不解決死的苦, 人生就不能獲得真正的安心與滿足, 也不能好好的生活 可知, 生死本是互為因果, 唯能善死, 方能善生 }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現在不達成人生之目的, 則永遠失去救度之機緣 } 因有後生一大事, 所以赴火也要去聞法修行 } 愈能體感人是短命之身, 愈能過著像人的生活 無常殺鬼並不區別你是權力者或億萬長者, 誰都不能保證明天之命 } 是有地獄, 或無地獄, 這是知識的問題 ; 懼怕死後, 希望被救, 這是人性的問題 } 總覺得對死後恐懼, 對地獄害怕, 這是從甚深的人性而來 } 只要有死亡, 一切的成就皆是失敗, 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凝視世間無常之真實 快樂之影, 有無常之響 } 即使一刻也不可不急的是生死一大事的解決 } 觸芒刺而攢眉, 顧遺金而動色 小小得失, 未免膺懷 ; 生死到來, 安能自在? } 臨終可怕心相 -- 大命將終, 悔懼交至 } 入地獄後會後悔 -- 一入地獄受長苦, 始憶人間善知識 } 任何比喻, 都不足以用來說明地獄之苦 三百支槍刺身之喻, 石頭與雪山之喻 世間熔爐之火拿到地獄, 頓如霜雪之冷 } 正法念處經 說: 若人聞一切地獄所有苦惱, 悉皆不堪, 聞此則死 如此阿鼻大地獄處, 於千分中, 不說一分 何以故? 不可說盡, 不可得聽, 不可譬喻 無人能說, 無人能聽 若有人說, 若有人聽, 如是之人, 吐血而死 } 人生在世, 誰能免死, 只營眼前事, 不慮後世者, 愚也 62

65 } 不求解脫, 人人難免如斯 ; 一入輪迴, 世世皆成墮落 } 罪人心中所想的, 是如何才能救贖自己, 以免於受那一日的報應和懲罰 } 修行用功, 原為了生死 故凡學佛, 必先為了生死 生死不了, 危險太大 ; 輪迴未出, 難免墮落 努力今生, 以了生死 } 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 不生西方必墮惡道, 生西利益比得道利益更大 } 凝視奧藏的心, 摘出不安和苦惱的根源 : 一 人為何物? 二 我從何來? 三 將往何去? 淨土宗雙月刊 63

66 四 人為了什麼而生存著? 五 即使做什麼也不能打從心中滿足, 為什麼? 六 即使面臨死亡也安心 滿足的是什麼? } 時間總會過去, 好景不能長久 一息不來, 萬劫長往 ; 得救機緣, 就是現在 } 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等待的是死亡, 一個有信仰的人等待的是重生 } 臘月三十日將屆, 如人臨終, 獲信者喜, 未信者悲 } 臘月三十日是閻羅王的請帖, 準備好的人可喜, 沒準備好的人可悲! } 過年是人生終點站的里程碑, 準備好的人可喜, 沒準備好的人可悲! } 人在世間, 種種愛戀, 種種馳求, 一旦臨終, 究有何物, 為我所有? } 世間眷屬, 報盡則離, 圖久聚者, 當結佛緣, 同念彌陀, 同生淨土 } 自古由來誰無死, 死前人人皆平等 平日修持好偽裝, 生死面前難掩飾 } 人人知道有來年, 家家盡種來年穀 ; 人人知道有來生, 何不修取來生福? } 天堂地獄兩界連, 任君腳踏哪邊船 ; 成仙成畜隨人願, 若錯毫釐謬萬千 } 普願有情皆念佛, 臨終往生極樂邦 ; 家親眷屬永團聚, 光壽如同大願王 64

67 芝苑 云 : 每以兩端開誘來 學 : 一者入道須有始, 二者期心必有終 言其終者, 謂歸心淨土, 決誓往生也 因緣雖多, 難為造入 唯淨土法門是修行徑路 以五濁惡世, 末法之時, 惑業深纏, 慣習難斷, 自無道力, 何由修證? 故釋迦出世五十餘年, 說無量法, 應可度者, 皆悉已度 其未度者, 皆亦已作得度因緣 故諸經論, 偏讚淨土 佛法滅盡, 唯 無量壽佛經 百年在世 十方勸讚, 信不徒然! 宋朝的元照律師, 在 芝苑遺編 中開示, 他老人家常常以兩個法門, 來開示誘導來學之人 : 第一就是入道必須有好的開始, 因此必須持戒 可是固然持戒最終極的目的是為了要成佛, 但是也必須有個中程的目標, 那就是往生淨土, 尤其對於我們生長在末法時代的眾生來說, 這是一個最重要的目標 為什麼呢? 以下解釋 : 我們生長在五濁惡世, 又是佛法的末法時代, 文 / 釋良因 修 元照律師勸信淨土學園地淨土宗雙月刊 65 可以說是惡上加惡 會生長在這樣的環境, 自然是我們過去的惡業所感召 因此, 由於過去所帶來的等流習氣很重, 我們都是惑業深纏, 煩惱 惡業深沉的纏縛著我們的心 慣習難斷, 不好的習慣很難斷除 自無道力, 何由修證, 我們的道力很薄弱, 因此要談今生修行, 乃至證得無生, 了生脫死, 是沒有辦法的 不說別的, 解脫的基礎 禪定, 就很難生起 要生起開悟的智慧, 一般人也是辦不到 福報就更不用說了, 生長在這時代的眾生, 都是福報不足的 我們閱讀 佛說無量壽經 下卷, 佛陀對末法時代, 五惡五痛五燒的描述, 就可以感受到, 處於這樣的環境, 面對自己的根機, 今生要靠自力斷惑證真, 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釋迦牟尼佛出世, 說了無量法門, 那些生長在佛陀在世時代的眾生, 自然都是善根 福德特別殊勝的人, 都是今生可度之人, 佛陀皆已將其分別度脫了 沒有得度的眾生, 世

68 修學園地66 尊也慈悲地為他們留下了種種法門, 作為他們未來得度的因緣, 因此在正法 像法時代, 還是陸續有佛弟子依法修行, 今生得以度脫 但是到了現在末法時代, 可令眾生得度的因緣雖多, 也就是法門雖多, 但是大多難以契入, 也就是說眾生的根器已經達不到那標準了 因為解脫的基本要素, 除了有甚深的禪定之外, 還要有開悟的智慧, 甚至還需經多生多劫的積功累德 一個人會生長在五濁惡世 末法時代, 那就代表他已經不具足這樣的條件了 所以唯有淨土法門才是修行的徑路 淨土法門仰仗佛力, 不需要斷惑證果, 就可以往生淨土, 今生超出輪迴, 豈非徑路! 要想靠自己的力量超出輪迴, 是很困難的 如果只是研究經典的理論, 或許感覺還沒那麼強烈, 但如果有因緣做一段長時間的精進加行後, 就會深刻地感受到, 不要說斷惑證果, 一個人若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用功, 一生都精進辦道, 這已經是鳳毛 阿彌陀佛及聖眾來迎圖

69 修學園地 麟角了 而從古德的傳記當中 我們 未來佛法滅盡之後 讓 無量壽經 知道 這也還只是修解脫道的基本條 又多住世百年 因為這是末法時代 件而已 眾生唯一得度的希望 例 如 智 者 大 師 的 師 父 慧 思 在 阿彌陀經 中 十方諸佛出 禪師證果後 當下發起神通 在神通 廣長舌相 來勸修 讚歎淨土法門 中見到他過去七生 都在現在所住的 相信絕對不是徒然的 因為這真是我 山洞中 一生精進用功 不禁感慨萬 們末法時代 超越生死大海的津梁 千 這多不容易啊 摘錄自 南山律在家備覽導讀 不僅長時間安住辦道不容易 即 使長時間閉關用功後 再出來面對世 俗的環境 依舊多少會動念 可見 要斷惑證果 確實不容易的 永嘉大 師 證道歌 中也說 吾早曾經多 劫修 他老人家說他也是累劫不斷 地修行 才能夠開悟證果 因此 只 有真正用過功 才知道此間的困難 所以淨土法門實在是修行的快捷方式 啊 因此在大乘的諸多經論中偏讚 淨土 特別地稱揚讚歎淨土法門 在 佛說無量壽經 中說 當來之世 經道滅盡 我以慈悲哀愍 特留此經 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 隨意 所願皆可得度 佛陀特別加持 在 淨土宗雙月刊 67

70 修學園地68 安身純正淨土門 香港 佛門網 專訪康榮居士 按 : 康榮 (Thomas Hon Wing Polin) 居士,1952 年出生於香港, 中學就讀於香港的基督教學校拔萃男書院, 後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 修讀比較文學 亞洲歷史和文化 曾在香港英文南華早報任記者, 並在英文國際時事周刊 Asiaweek 擔任資深編輯逾二十年, 亦是中文版 亞洲週刊 的兩位創辦人之一與創刊總編輯, 其後在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出任客座講師 自九十年代起便開始接觸佛教, 與修學天臺 唯識 華嚴等不同的法門 2003 年於香港佛教愍生講堂皈依三寶並受五戒 並為香港 台灣 中國 澳洲的佛教團體做義務的英文翻譯與編輯工作 現為東蓮覺苑的董事與佛門網的編務顧問 2010 年依善導大師的淨土教理專修念佛, 並於 2011 年在台北中華淨土宗協會皈依慧淨法師, 法號 淨土 將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譯成英文, 弘揚世界五大洲, 乃康榮居士當前的最大心願 年, 愛因斯坦在 一書中分析了不同宗教的發展和演變, 甚至提出一種所謂宇宙性宗教 ; 在那裏, 沒有人格化的神, 它建立在自然和精神層面之上, 能通過實踐與體驗來達到 他認為, 只有佛教才是最接近這種宇宙性宗教

71 發性 他是位已退休的資深傳媒人, 曾加入著名新聞雜誌, 更是中文版 亞洲週刊 的兩位創辦人之一 自九十年代起便開始接觸佛教, 後來更於 年皈依, 法號 淨土居士, 決心弘揚淨土法門 到底是甚麼驅使他信佛, 而他與淨土宗之間又有一段怎樣的勝緣呢? 宗教探索之旅啟航 我本來是理性主義者, 接受的又是西方教育, 對宗教一直興趣缺乏 康榮憶述中學時, 入讀的是基督教學校, 後來進了大學, 修讀亞洲歷史和文化 他其實早已從這兩種渠道接觸到不同宗教, 雖然如此, 但打後的二十年, 他並未多想信仰這回事 直到踏入中年, 開始感覺到單憑理智和科學無法解釋人生裏的許多事情, 例如生死 我決定替自己打開了一道大門, 走進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和路向 他開始了探索宗教之旅 伊斯蘭教 基督教 印度教等等, 甚至連 ( 新時代運動 ) 我也去參與或了解過, 但始終得不到我想要的 這樣很快便只有剩下佛教尚未深入認識, 我於是順理成章去閱讀一些介紹基礎義理的書籍 跟眾多初機學佛者一樣, 康榮在八萬四千法門中不斷摸索最相應 對機的修法, 從天臺 唯識 華嚴到密宗, 他都學過, 但硬是覺得以上那些法門都無法契合他的需要 後來他向一位資深法師求教, 法師看他是讀書人, 遂建議他修禪宗 那時我的妻子在修淨土, 我看她做得不錯, 便問師父到底我是否也可以修持念佛法門 法師的回答是, 淨土較適合感性一點的眾生, 跟根機偏向理性的人不太相應 雖然法師如此說, 他還是決定一試淨土, 畢竟別的法門都不太 修( ) 而言, 相當有啟學園地 這個觀點對康榮淨土宗雙月刊 69

72 修學園地70 應機, 而且他更不願意就這樣便放棄 發現純粹的淨土宗 一般而言我們在香港接觸到的是雜淨土 為何形容為雜? 因為它摻雜了其他宗派的思想 理論在其中 起初他也是修這種所謂雜的淨土, 然而到了第三年, 他彷彿碰到一道牆壁, 無法寸進, 心情非常沮喪 最主要的成因是我感覺到教理上有矛盾的地方 舉例, 雜淨土法門說除了念佛外, 還得修善行 彌陀發願, 依仗的是他力救度, 但現在看起來竟然還要靠不少程度的自力方得往生淨土, 我認為很矛盾 另外就是要 一心不亂, 這種近乎定功的要求也令我很困惑 他解釋說 觀無量壽經 ( 下稱觀經 ) 提及 九品往生, 上 中 下等各分三級, 是為九品 上 中等的眾生都曾行善, 而下等的則基本上只作惡而不作善 他提出疑問之處, 我發現下品下生的, 原來只要有一絲真心悔意, 在死前立刻向善, 念一聲佛號, 都能得生淨土 佛陀不會誑語, 在經中所說的必是真理, 我是這樣深信的 但這樣一來便奇怪了, 既然如此, 為甚麼要強調功德 定力呢?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 康榮遇上善導大師這一系法脈, 他形容那簡直就是直指他內心的矛盾 他感到非常興奮, 不停翻查善導大師的著作 很多人都說慧遠大師是淨土的初祖, 但他那個是最原始的淨土, 其時觀經還未譯成中文, 整個宗派還不算完整, 由此看來善導大師才是真正的開山祖師 唐末之時, 善導法脈在中土已失傳, 日本人卻保存下來 到了清末, 楊仁山居士從日人手中將經典重新引進中國 印光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他七十歲時才得窺見善導大師的論著, 讚歎非常, 評價善導是彌陀化身 大師所說如佛說 這就是純粹的淨土宗 將最好的與人分享

73 修學園地112 窟南壁 觀無量壽經變之樂舞圖 莫高窟第淨土宗雙月刊 71

74 修學園地72 四十年代後一段長時間, 中國因戰亂及政治動盪等因素, 未能創造一個有利條件弘揚純粹的淨土宗 及至八十年代, 台灣的慧淨法師開始有系統地整理善導大師的思想, 讓世人了解到原來淨土宗的真正面貌是這樣的 我兩種淨土法門也接觸過, 但終歸要作出取捨, 最後我選擇了純粹的那一種 康榮表示, 身邊有不少朋友也經歷過類似的情況, 在接觸善導流後, 以往在知行上的矛盾都一一消解了 他從善導大師的言教中, 明白到自信之餘, 也要導人生信 這時, 他的神情變得嚴肅, 這麼珍貴的法教, 要多與人分享才是 善導大師也是如此囑咐 佛教講求因緣, 故此並不能以硬銷的手段來弘揚, 他深明此點, 所以遇到有緣人, 尤其是希望多認識淨土的法友, 他都會拿自身的經驗和旅程跟他們分享 早在接觸淨土法門前, 康榮曾廣泛閱讀禪宗 密宗和原始佛教的作品, 發現很容易得到用英語寫成的材料 他說, 這是因為百多年來有不少這些宗派的法師大德到西方弘法, 他們留下為數可觀的英語著作 反觀淨土, 即使有這方面的東西, 質素也不是太高, 而且也不成體系, 較為蕪雜 他覺得很可惜, 於是萌生了翻譯淨土經論著作的念頭 康榮眼見坊間缺乏英語的淨土著作, 感覺這對傳播弘揚善導法脈頗不利, 於是打算親自翻譯 那時候我有一位在德國的朋友, 他是修密宗的 我們相互交換學佛心得和經歷, 然後很自然便談到淨土 他對念佛法門也頗有興趣, 但因為不懂得中文, 著我介紹一些英語的入門讀物 我打算找最精彩的給他看, 怎料卻遍尋不獲, 以英語寫成的善導流著作基本上沒有 唯一勉強 算是有關連的只有淨土真宗的書籍 他回憶說 分隔三地的翻譯小組 日本淨土宗的開山祖師為法然上人, 其弟子親鸞上人則創立了淨土真宗, 兩位大師的思想源頭可追溯至善導大師 雖然親鸞提出

75 他們一脈跟善導流是最接近的 康榮表示,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 淨土真宗現時是日本最大的教派, 大量僧侶先後往西方求學, 因此不少著作均以外語撰寫, 也有經論的翻譯, 但畢竟不能隨意把那些當作純粹的淨土宗 既然沒有的話, 何不由我自己做起? 想到一直以來工作都跟文字 編務有關, 不妨先準備一些簡單的英語資料, 盡量跟人分享 但他的目標不止於此, 將來因緣成熟的話, 他希望西方本土能夠出現一些看過淨土經論著作後深信不疑 願意弘揚和傳授他人的信徒, 無論這群傳道者是否出家人 不過他承認現在說這些還是太早了, 當前要務還是先譯出三經 他跟另一位法友關其禎 ( 法號淨普居士 ) 認識已久, 二人同樣是純粹淨土的信徒, 自然一拍即合, 投入到這回事去 我 年在慧淨法師座下皈依, 然後認識了一些台灣的法師, 當中有一位叫淨和法師, 他的角色更像是顧問 ; 每當我法理上有疑問的話, 便向他傳遞信息, 他會替我們向慧淨法師請教, 所以他也算是我們的一員 當說到這個分隔三地 ( 關其禎在溫哥華居住 ) 的三人翻譯小組時, 康榮臉上不禁露出一絲微笑 基礎已建展望將來 我們每次翻譯都會小心翼翼, 務求不能出錯 由 年底至今, 我們先後出版了五本書, 都是採取口袋書的形式 ( ), 一來是小巧便於攜帶, 二來內容是以基礎為主, 是入門性質 不複雜的 除了書籍外, 康榮和其餘成員早已看清楚互聯網的威力, 因些年前便設立了一個名為 的網站, 紙媒和網媒, 雙管齊下 在這個上網如此普及的年代, 希望能讓提供多一個弘法的媒介 即使只是在起步階段, 反應還是不錯的 他補充道 康榮現在手頭上有兩本比較大型和重要的作品有待翻譯, 當中包括淨宗法師的開示 法師早年追隨慧淨法師研習淨土思想, 約 修, 然而不可否認學園地 的 惡人正機 僧侶能娶妻生子等說極具爭議性淨土宗雙月刊 73

76 修學園地74 純粹的淨土法門 念佛成佛是佛教 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善導大師略傳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觀

77 又說, 除了法師的著作外, 我們打算正式開始翻譯三經一論 雖然日本佛教學者稲垣久雄已將之譯成英語, 但他卻是根據淨土真宗的學說來翻譯, 在選詞和義理的詮釋上都有不同, 而我們的新版本將由善導流出發 熟悉善導大師的讀者可能會問, 那麼 觀經四帖疏 呢? 此帖是善導大師至關重要之作, 可惜連一本英譯也沒有, 不諳中文的人士根本無從入手 所以它的翻譯工作我們會和三經一併進行, 聽他這樣形容, 可以想像得到工程將有多浩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在翻譯的過程, 他們感到有必要將一些淨土宗專門術語歸類 整理, 弄成一個詞庫 此舉一方面讓懂得中文的信眾能夠跟英語作互相參照和對比, 另一方面也好等將來輔助學者研究之用 他認為能有這個機會自利利他是一種福氣, 這項工作令我有很大得著 首先你先要掌握經論裏的所有東西, 每一句你都要清楚了解才能順利譯出來, 所以這是個邊學邊譯的活動 其次, 有時候我跟另一位成員的譯文都不盡相同, 甚至有商榷餘地, 於是又會詳加討論 研究, 這樣累積下來, 知見上又會有所進益 最後, 康榮笑言目前的情況下他是默認為整個計劃的主譯和主編, 因為暫時未能找到中 英 佛學同樣優秀的成員, 惟有寄望日後有更多人加入 ( 轉載自 明覺 第 期 ) 修, 弘揚純粹淨土, 現為該寺住持 他學園地 十年前開始於安徽辟建弘願寺淨土宗雙月刊 75

78 修學園地76 彌陀回首の愛 文 / 宗念 在日本京都有間寺院, 一般人俗稱 永觀堂, 因為秋天楓紅非常美麗有名, 又稱 永觀の紅葉 其正式名稱為 聖眾來迎山無量壽院禪林寺, 開創於西元 年 最初隸屬真言宗, 後來逐漸轉變成淨土宗的寺院 現在是淨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的總本山, 裡面供奉一尊很有名的阿彌陀佛回首像, 他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 永觀堂之名也是由此名聲大作 年 ( 永保 年 ), 時年五十歲的永觀律師正進行每日功課, 一邊念佛, 一邊繞著阿彌陀佛前的須彌壇不斷經行, 突然阿彌陀佛下來, 走在永觀的前方, 還回頭望著永觀, 說了一句話 : 永觀, 太遲! 就消失了, 永觀正驚訝地說不出話時, 轉眼看向須彌壇的阿彌陀佛本尊, 竟發現佛壇上的阿彌陀佛脖子沒轉回來 這則故事非常有趣, 也耐人尋味其中的含意, 事實上, 如果是依照其他佛教宗派來解釋, 可能會有以下設計對白 : 宗表示 : 太慢了, 你的經行要快轉三倍速以上 宗表示 : 太慢了, 你還沒有搭配轉讀祈禱等等, 六度萬行沒作完 宗表示 : 太慢了, 你還沒有召請念誦結印, 儀軌拿出來 宗表示 : 太慢了, 你竟然沒有學法華經 華嚴經!! 但是如果回到永觀律師的背景來看, 永觀律師十一歲即在禪林寺童真出家, 學習真言宗 ; 後來到東大寺受戒學習, 經通法相 三論 華嚴等佛學, 成為有名的佛教法師 ; 後來轉而投入淨土信仰, 每日念佛一萬遍 年在光明寺隱居並向民間弘揚淨土信仰 年回到禪林寺住持, 勸人念佛 ; 並在寺內設立藥王院救濟貧病 年永觀律師五十歲, 親歷了彌陀回首神蹟 年, 永觀律師以七十二歲高齡圓寂 因此, 以淨土宗的解釋, 可能會

79 彌陀佛已經成佛 至少超過十劫 對 照永觀卻仍流轉六道 尚未回到極樂 修學園地 修行 作了很多功德善事的永觀 阿 世界中 所以就幽默一下 永觀 很慢唷 我早就準備好了 在淨土等 你很久了 確實 阿彌陀佛看著十方眾生 如同異鄉遊子 雖然期待愛子能盡快 返家 但從不去綁架強迫永觀立刻馬 上回家 阿彌陀佛 隨順著各人因緣 各人自由 一直守候著 卻從來沒有 放棄過拯救一切眾生 對於想要拯救 的十方眾生 仍然給予最大的自由與 寬容 沒有經過審判 篩選條件等等 的控制 甚至直接地布施給他們 滿 足眾生之願 那就是 彌陀回首の 愛 意即是 真實平等の愛 等候的回首 給予平等愛 南無阿彌陀佛 謝謝您 比較貼切彌陀回首的故事含意 淨土宗的解釋是非常簡單的 一直等 2014年7月23日 阿彌陀佛視一切眾生如愛子 給 予平等的救濟 永觀在五十歲時 已 經感得阿彌陀佛顯靈 回頭望著他 慈悲地看著想要一直靠自己力量努力 淨土宗雙月刊 77

80 修學園地78 凡偉大者必超越善惡 文 / 佛海 善惡是一對概念, 它深深紮根於人世間, 成為人們判斷事物 衡量人行為的一個標準 善惡的區分, 對於人類的現世生存來說, 是重要的, 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為它維持了人類生存的秩序 善惡是一種果報, 產生善惡的根源是因緣 人在不同的因緣下, 就會做出不同的事, 造成不同的結果 種種結果表現出來不同的性質, 對社會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對多數人有益的就成了善, 反之就成為了惡 人的因緣千差萬別, 從而其行為果報亦千差萬別 人類社會需要有秩序的生活 為了秩序, 社會需要統一性和一致性 ; 那麼, 這種統一性和一致性勢必會取消起因上的千差萬別, 只能以果報的性質來衡量, 這樣就出現了善惡 是非等等判斷事物及人的觀念 由於善惡的觀念產生於人類, 又服務於人類, 所以, 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文化, 又形成了不同的善惡觀 善惡觀起到了維持人類秩序的作用, 同時也造成了人類更大範圍的衝突和混 亂 所以在善惡的觀念中, 永遠孕育不出偉大的事物和情感 因為, 善惡的觀念是狹隘的 真正偉大的事物和情感, 是超越善惡觀念的 比如太陽 小的時候有一首歌, 很恰當地歌頌了太陽的偉大 : 大海航行靠舵手, 萬物生長靠太陽 萬物生長所仰靠的太陽, 是沒有善惡觀念的, 也可以說是不分善惡的 偉岸的樹木和焦芽敗草, 美麗的鮮花和不堪的牛糞 ; 偉人和小人, 崇高者和卑下者, 太陽都給予平等的普照 再比如雨露, 還是上面提到的那首歌, 歌中是這麼讚歎的 : 雨露滋潤禾苗壯 我們吃的所有五穀雜糧 瓜果蔬菜, 都因為有了雨露的滋潤, 而雨露亦是不分善惡的 再比如空氣, 它時時刻刻包圍著我們, 提供我們存活的所需 空氣也是沒有善惡地在為所有人服務 太陽 雨露 空氣, 都是不分善惡的 我們會覺得遺憾嗎? 我們會因此譴責它們嗎? 我們會因為它們不分善惡而拒絕與它們同在嗎? 我們可以

81 露和空氣的存在嗎? 如果有一天, 太陽 雨露和空氣也都滿足了世間 道德家 的願望, 也有了善惡, 那對於人類意味著什麼? 大自然給了我們明確的啟示 : 凡偉大者必超越善惡 陽光 雨露 空氣對我們人類尚能如此, 何況那尊為了眾生而兆載永劫修行的阿彌陀佛呢? 淨土宗圓福寺 ( 日本 ) 彌陀三尊來迎像 修學園地 設想出一個有著善惡觀念的太陽 雨淨土宗雙月刊 79

82 修學園地 回歸宗風 文 淨思 古德告訴我們 戒律是要我們 事 或只反省三次就夠了 原因在於 拿來 律己的 不是用來 律人 云云眾生如我等 內在的心情心態 的 有些人不以戒律 律己 反而 淺的深的 該反省改革的可以說是數 去 律人 這就走偏走錯了 不勝數 更何況人事關係複雜難知 在課堂上 師長或學長也會教導 我們一些待人處事之道 比如如何孝 順父母 兄友弟恭等等 這些教 導都是戒律的一種 善學的人會以所學到聽到的 戒 會有不知如何才適當的困擾 對此 我不免自問 是否有一種 可以一以貫之的統攝要領 不必常常 要一而再的反省斟酌呢 律 來要求自己 從自己做起 而不 近日南下參禮 佛陀紀念館 是用來訓責他人 如果用來訓責他 在通往正館的大道兩旁有幾個塔 有 人 責怪別人 自己卻沒以所學來修 三 好 塔 有 四 給 塔 我 突 然 明 白 正自己的行為 而是用來修理別人 了 這個統攝的要領不就是 給 那是偏離正道 用錯心了 走偏道路 人安心 給人歡喜 給人希望 給人 用錯心的之後 若不知即時反省回 利益 嗎 頭 則聽得越多 行為卻偏離正道越 遠 越讓人不敢恭維 就很可惜了 論語 說 吾日三省吾身 這都是宗風俗諦的內容啊 我怎 麼反而捨近求遠了 接著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 凡事真心 凡事愛心 凡事感 乎 傳不習乎 恩 凡事恭敬 對有心調整自己身口意行為的人 凡事守大體 有分寸 凡事為對 來說 日常的自我反省是不能免的 方設想 凡事肯吃虧不計較 但在這方面 經驗過的人應都會感 能如此 則處世待人上 雖未必達 覺 真要反省 不是一天反省這三件 80 如何才能不動輒得咎 常讓我們隨時 盡善盡美 但至少已可無大過了

83 修學園地 淨土易往而無人之省思 文 許煌汶 信願念佛往生彌陀淨土的念佛法門 是釋尊一代時教的特別法門 也是下 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的易行道 若能真信切願稱佛名號 仗佛慈悲願 力 皆能帶業往生 萬修萬人去 而易往的原因 誠如善導大師於 往生禮讚 所言 彌陀世尊 本發深重誓願 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上盡 一形 下至十聲 一聲等 以佛願力 易得往生 徵諸各種往生傳所記載的事例 以及個人近二十年來助念的見聞 只要能真 實信願念佛 仗佛本願力之攝受 真的易得往生彌陀淨土 所以釋尊於 無量壽 經 以下簡稱 大經 末後 告訴彌勒菩薩 於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 薩 往生彼國 中略 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 不可稱計 皆當往生 又言 十方世界無量佛國 其往生者 亦復如是 甚多無數 既然彌陀淨土易往 何故釋尊於 大經 言 易往而無人 呢 我們可以 從經文中 就釋尊的悲心勸誡 約略歸納其 無人 的原因 有以下三點 一 遇善知識聞法之難 二 三毒五惡之難 三 信樂受持之難 筆者試略述於下 文 遇善知識聞法之難 從臨終關懷與助念的實務經驗中 了解到每個人的因緣與根機千差萬別 例 如 有的人或因不同的信仰 或因異學與異見 未遇善知識宣說彌陀淨土法門 故而從未聽聞過念佛法門 也有的人因習俗將念佛法門污名化 認為念佛是不吉 祥的 或是要他趕快死的 因此而拒絕聽聞與念佛 可見要能夠有因緣聽聞彌陀 念佛法門 也不是易事 故 大經 有 若人無善本 不得聞此經 多有菩 薩 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以及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 此亦為難 之悲嘆 淨土宗雙月刊 81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A175B752A662A440B05FA176A4BDAF71B971B5F8B74FB5BDB860A5D8C3D9A755A5D3BDD0AED12E706466> 先睹為快 蓮生活佛最新文章 華光佛的神通第一 詳細內容請看第3版 2012 國內郵資已付 台 許 北 郵 可 局 證 台北字第4222號 台灣郵政台北雜字第1121號 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華光 龍開新局 傳承 聖尊蓮生活佛慈悲願行 2012年華光功德會 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愛在一起 開播 歡迎十方大眾踴躍贊助 華光功德會公益電視慈善節目 即贈送獨一無二的 蓮生活佛加持開運印鑑 開創真佛宗電視媒體新紀元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1)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6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我們適逢彌陀七, 所以法師設計這個禮拜跟大家介紹淨土的祖師, 由我 先跟各位介紹淨土宗的起源 形成及發展 淨土宗, 我們常常聽到又有稱為 蓮宗, 它是我們漢傳佛教的十宗之一 它的根源取於大乘佛教的淨土信仰, 在古印度的經典裡面有很多談到有關淨土的國土,

More information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目錄 宇宙大震撼 3 宇宙的形成與 華嚴經 宇宙觀 12 科學與心識奧祕 19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23 人類的未來 34 現場問答 37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慈悲的力量 目錄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二 世界的希望在教育 9 三 奉獻他人完成自我的人生旅程 16 四 根與芽 與 心六倫 一條相同的道路 20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珍古德 ( 以下稱珍 ): 4 慈悲的力量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5 主 : 珍 : 6 慈悲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heepwoh-cover

heepwoh-cover 2016-2017年度 enquiry@heepwoh.edu.hk PDF processed with CutePDF evaluation edition www.cutepdf.com 目 錄 一 本校辦學團體...P. 3 二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教育事工部組織架構...P. 3 三 願景 使命及核心價值...P. 3 四 辦學宗旨...P. 3 五 校徽 校訓...P. 3 六 校歌...P.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43,1052,272 791222101452 2014719 58339347 396634355 196413164 28269 26 27 28 29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文考科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 出 版 民國一 一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 蔣海燕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 編 陳俊龍 電 話 (06)2619621 #314 校 對 游振姍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 編 宋易儒 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Microsoft Word - 稱謂表-v4.doc 稱 謂 表 目 錄 一 父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2 二 母 系 家 族 長 輩 稱 謂... 3 三 父 母 稱 謂... 3 四 家 族 同 輩 稱 謂... 3 五 夫 婦 及 子 女 稱 謂... 3 六 妻 外 家 家 族 稱 謂... 3 七 夫 家 家 族 稱 謂... 3 八 姻 親 家 族 稱 謂 因 結 婚 而 形 成 的 親 屬 關 係... 3 九 其 他 稱 謂...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2)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7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今天跟大家繼續介紹淨土的發展 我們昨天提到了曇鸞法師將淨土宗有 系統的發揚起來的 我們看到屏幕上, 這個是曇鸞法師的法像, 所以今 天跟大家介紹曇鸞法師的生平 雖然在中國淨土宗裡面沒有將曇鸞 法師列為祖師, 但是他對淨土宗的形 成有非常大的關係跟影響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2016-2017 04-05 06 07-08 09 10 11 12-13 14 15-16 17 17 18-19 20-26 27-29 30-32 33-35 36-37 37-38 39-40 40 41-42 42-43 44 45-47 48 49-51 51 52-53 54-55 56 57 58 59 60 2001 9 2002 1 896 1989 1989 8 Peninsula

More information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採訪 / 葉代芝 2005 12 2,500 爭取獨立 流亡到這裡的西藏難 民, 在刻苦的環境中胼手胝足, 建立起一個個屯墾區 90 希望,沒有句點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9 5 2.5 4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行動醫療團團長陳志福醫師, 為巡迴醫療團隊掌舵 30 周維正醫師是國合會的長期志工, 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 在各個行動醫療團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2.報考人數暨錄取或及格率按類科分_1試 103 年 公 務 人 員 高 等 考 試 三 級 考 試 暨 普 通 考 試 ( 含 公 職 類 科 第 一 試 ) 報 考 人 數 暨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按 類 科 分 報 考 人 數 到 考 人 數 類 科 別 需 用 人 數 錄 取 標 準 % % % % 錄 取 或 及 格 人 數 到 考 率 (%) 錄 取 或 及 格 率 (%) % % 總 到 考 率 總 及 格 率 119,959

More information

46 2011 11 467 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 7 2011 11 467 47 3 DBGameSys 48 2011 11 467 正規化資料模組 如何配置並儲存電子化資料 以 便減少資料被重覆儲存的程序 DBGameSys的主要功能模組包 學習者 審核評分模組 含 正規化資料模組 審核評分 模組 高分列表模組3大區塊 系統資料庫 在正規化資料模組的執行 高分列表模組 過程中 先要求學習者瀏覽遊戲

More information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慧淨法師編述 觀經四帖疏 綱要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02-27580689 (2009 年 4 月版本 ) 目錄... 一 五部九卷本疏具疏教門行門安心起行 1... 二 彌陀指授諸佛證誠楷定古今尊信如經 3... 三 九品唯凡觀經一部佛為凡說非為聖人 12... 四 彌陀報身極樂報土凡夫入報全託佛願 24... 五 六字名號機法一體具信願行是正定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Microsoft PowerPoint - 資料庫正規化(ccchen).ppt 資 料 庫 正 規 化 正 規 化 的 概 念 何 謂 正 規 化 (Normalization)?? 就 是 結 構 化 分 析 與 設 計 中, 建 構 資 料 模 式 所 運 用 的 一 個 技 術, 其 目 的 是 為 了 降 低 資 料 的 重 覆 性 與 避 免 更 新 異 常 的 情 況 發 生 因 此, 就 必 須 將 整 個 資 料 表 中 重 複 性 的 資 料 剔 除, 否 則

More information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第 6 章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1. 2.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二 內部指令 CHAPTER 6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內文教學區 1 行政法概要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CU0594.pdf

CU0594.pdf 8 SOHO 1 3 003 SOHO SOHO Coder Programmer HTML CSS PHP JavaScrip 009 LECTURE 1-1 1 048 PART 2 LECTURE 1-1 1 049 SOHO Landing Page Landing 050 PART 2 LECTURE 1-1 1 SEO SEO P.093 SEO SEO SEO SEO SEO 051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 香 港 中 醫 藥 管 理 委 員 會 中 醫 組 根 據 中 醫 藥 條 例 第 91(2) 條 就 表 列 中 醫 葉 冠 恩 的 研 訊 個 案 的 決 定 及 理 由 研 訊 日 期 及 時 間 研 訊 地 點 被 告 人 姓 名 : 2016 年 2 月 24 日 下 午 3 時 30 分 至 4 時 : 香 港 灣 仔 皇 后 大 道 東 213 號 胡 忠 大 廈 22 樓 會 議 室

More information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月 30 日 81 把 非 主 流 變 主 流 將 推 向 舞 辦 楚 並 因 此 功 將 推 向 請 要 複 製 這 樣 經 驗 當 年 讓 舞 上 引 起 注 目 生 1942 年 現 職 珠 寶 牌 Chi ha paura... 共 同 辦 人 暨 總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月 30 日 81 把 非 主 流 變 主 流 將 推 向 舞 辦 楚 並 因 此 功 將 推 向 請 要 複 製 這 樣 經 驗 當 年 讓 舞 上 引 起 注 目 生 1942 年 現 職 珠 寶 牌 Chi ha paura... 共 同 辦 人 暨 總 封 面 故 事 開 講 專 訪 楚 辦 人 海 斯. 巴 克 要 甩 掉 複 製 膽 秀 自 己 他 屢 獲 獎 知 將 送 上 舞 重 要 推 手 而 且 他 也 淵 源 甚 深 深 知 業 優 缺 點 財 訊 地 赴 專 訪 楚 辦 人 海 斯. 巴 克 以 他 協 助 打 天 豐 富 經 驗 娓 娓 道 對 建 議 www.wealth.com.tw 80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新舊惡靈的決戰 散文讀本1 遊戲開始 002 現場一

新舊惡靈的決戰 散文讀本1 遊戲開始 002 現場一 拓拔斯 塔瑪匹瑪 作者介紹 拓拔斯 塔瑪匹瑪 1960 漢 名田雅各 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人 高 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 以台灣原住民 醫療服務為職志 而曾服務於台東縣蘭 嶼鄉 高雄縣三民鄉及桃園鄉衛生所 以及省立花蓮醫院 目前則服務於台東 縣長濱鄉衛生所 其足跡常往 只有他一個醫師 的地方跑 一心 一意為台灣原住民族醫療服務的心願 始終沒變 1981年 拓拔斯以自己為名的小說 拓拔斯 塔瑪匹瑪 獲得了高雄醫學院南杏文學獎小說類第二名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 2 3 4 5 6 7 教會園地 我們成就極重 無比 永遠的榮耀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 而是顧念看不見的 原來 看得見的是暫時的 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如果弟兄姊妹們也希望你們未信主的親戚 朋友 同事和同學能夠勝過今世的苦難 請你 們為他們禱告 和帶他們參加2015年1月18日主日晚上七時由溫偉耀博士主領的佈道會 平安 之路何處尋 ཐኚ 1 主日學祝誕 8 教會園地 2 GLOW團契 探訪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方外看紅塵 社會關懷 目錄 一 善願人生 3 分清楚該不該要 3 不放棄自己 6 忍辱者多福 9 不必靠整形建立自信 12 買彩券行善 15 戒菸做善事 18 以禪修戒毒 21 別為貪念打假球 24 節慶不是玩樂天 27 二 人我和諧 30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善待外勞 33 難教的學生是活教材 36 與惡鄰和平相處 39 拆穿詐騙集團謊言 42 擔憂學生請產假 45 讓邊緣人進入社會核心 48

More information

ZX 102 國 文 科 大 甲 高 中 朱 碧 霞 老 師 壹 前 言 102 99.07.29 1. 2. 3. 4. 99 101 38 2 76 1 24 102 1. 20 2. 6 18 1 貳 試 題 分 析 99 101 102 一 選 擇 題 1 99~101 年 試 卷 架 構

ZX 102 國 文 科 大 甲 高 中 朱 碧 霞 老 師 壹 前 言 102 99.07.29 1. 2. 3. 4. 99 101 38 2 76 1 24 102 1. 20 2. 6 18 1 貳 試 題 分 析 99 101 102 一 選 擇 題 1 99~101 年 試 卷 架 構 102 四技二專 統一入學測驗 大甲高中 朱碧霞 老師 共同科目 國文 發行人 陳炳亨 總召集 周耀琨 總編輯 蔣海燕 主 編 陳俊龍 校 對 黃筱閔 美 編 林靖雨.本書內容同步刊載於翰林我的網 出 版 民國一 二年一月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電 話 (06)2619621#314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1010327

1010327 核 算 加 計 利 息 滯 納 金 滯 納 利 息 規 定 及 計 算 範 例 各 稅 法 對 納 稅 義 務 人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大 多 有 加 徵 滯 納 金 加 計 利 息 之 規 定, 而 逾 期 與 否, 應 以 繳 款 書 所 填 載 之 繳 納 期 間 繳 納 期 限 或 限 繳 日 期 為 準 認 定 之 各 代 收 稅 款 金 融 機 構 對 於 逾 期 繳 納 稅 款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簡介 Java 10-2 SCJP SCJD 10.1 昇陽認證 Java 系統開發工程師 的認證程序 Java IT SCJD 10 SCJD 10-3 Java Java SCJD 7 Swing RMI 10.1.1 The Assignment The Essay 9 10 10-4 SCJP SCJD 90 10.1.2 SCJP Java 90 120 Swing 10

More information

6 2012 8476你猜得到它是什麼嗎 它就是 高分子! 生活中的高分子 有種物質的重要性不亞於我們所呼吸的空氣, 不管身在何處, 都有它的存在, 它甚至就隱藏在人體裡面! 人類若失去了它, 就得回到遠古時代, 甚至可能終止生命 高分子是什麼 高分子是由千個 甚至萬個以上的原子所組成, 呈現柔軟的特性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袋就是由高分子製造的, 人體組成中的 DNA 也是一種高分子 2012 8476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