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一 引 言 從二十世紀的早期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剛剛過去的十餘年 以人間佛 教的理論建設與實踐運作作為中心的佛教思潮及運動 一直是近現代 現當代漢傳佛教中最重要及最有影響的動向 如今雖然人間佛教還處在 發展及嬗變的歷史過程當中 雖然它還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 不 得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532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一 引 言 從二十世紀的早期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剛剛過去的十餘年 以人間佛 教的理論建設與實踐運作作為中心的佛教思潮及運動 一直是近現代 現當代漢傳佛教中最重要及最有影響的動向 如今雖然人間佛教還處在 發展及嬗變的歷史過程當中 雖然它還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 不 得"

Transcription

1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程恭讓 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 中文摘要 本文通過檢討現當代漢傳佛教三位導師 太虛 聖嚴 星雲 的 維 摩經 詮釋 展開對於漢傳佛教百年以來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研究 本 文指出 三位大師的 維摩經 詮釋都在人間淨土思想的視角下展開 太虛大師開啟了這樣一種解釋的理路 聖嚴法師的詮釋關切集中於 維 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對於一般佛教信徒的 人生觀 的指導作用之問 題 而星雲大師則特別著意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在人間佛教思想 的系統理論建構方面可能有的意義與價值 本文尤其細緻地梳理了星雲 大師 維摩經 詮釋工作在其構建人間佛教的系統思想理論過程中的作 用 探究其淨土理論實踐及人間淨土思想的發展與其 維摩經 詮釋 及人間佛教系統理論建構之間的關係 指明大師所領導的佛光山僧團成 為對淨土思想的本質體認得最深刻 將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結合得最緊 密 從而完成佛教的現代轉型及淨土思想的現代轉型最深刻 最成功的 一個現代佛教僧團 關鍵詞 太虛大師 星雲大師 維摩經 人間淨土 人間佛教 宜蘭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2015年04月 頁

2 532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一 引 言 從二十世紀的早期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剛剛過去的十餘年 以人間佛 教的理論建設與實踐運作作為中心的佛教思潮及運動 一直是近現代 現當代漢傳佛教中最重要及最有影響的動向 如今雖然人間佛教還處在 發展及嬗變的歷史過程當中 雖然它還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 不 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 存疑 甚至 非難 不過近一百年來的探索與 經驗 尤其是經由當代臺灣地區諸多人間佛教行者的探索與經驗 已經 足夠證明 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確實是漢傳佛教發展史上一個新的 範型 人間佛教的存在及其救度的實行 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改造 了傳統意義上的漢傳佛教的一些特質及面貌 使傳統的漢傳佛教獲得新 的生機和力量 對於漢傳佛教百年以來人間佛教的理論實踐的研究 目的在於理解 這一新形態的佛教的過去及歷史 檢討它目前的生態及現實 研判其可 能的走向與未來 此種研究當然也可以根據研究者的不同目的採取相應 不同的視角來進行 在本文中 我們試圖從現當代漢傳佛教中三位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出發 來處理相關的議題 這三位傑出的導師分別是太虛大師 聖嚴法師 以及星雲大師 我 們之所以把三位導師的有關工作放在一起討論 不僅因為這三位導師都 是現當代漢傳佛教第一流的佛教大師 同時也都是人間佛教理論實踐拓 展進程中的傑出導師 而且因為在其人間佛教的理論思考及思想建構 中 這三位導師都曾不約而同地關注過 維摩經 對於這部著名的大 乘佛教傳統經典傾注過特殊的熱情 且做出過重要的研究 詮釋以及宣 揚

3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33 那麼 這三位導師為什麼會關注 維摩經 這樣一部大乘經典呢 三位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中包涵哪些共同的特點 同時又表現出哪些 個性的差異呢 還有透過對於三位導師的詮釋經驗的梳理 我們可以觀 察到 維摩經 佛教思想的詮釋活動與現當代人間佛教的理論動向之間 究竟存在何等的關係 而這一番檢討又究竟將會向吾人呈現當代人間佛 教的何種特質及其存在的何種問題呢 我們在下面漸次展開的研究中將 會重點關注以上這些問題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 雖不是本文的主題所在 但卻為本文的有關論 述提供先行的條件 在近代以來出現的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 擁有諸多 的代表人物 也因而擁有諸多各具特色的理論及實踐的模式 如所謂 太虛模式人間佛教 印順模式人間佛教 星雲模式人間佛教 等 這些諸多的 模式 的提出 雖然反映了現當代人間佛教思想與實 踐的差異 但卻也使得在我們在討論人間佛教的有關問題時 關於 什 麼是人間佛教 這一基本的議題 無論在學者當中或是在人間佛教行者 當中 缺少大家公認的一些標準 也因而在相關研究的開展中缺乏彼此 對話 交流的平臺 基於此 我們覺得有必要嘗試性地提出一些認識 作為人們檢討人間佛教問題的 共識 也作為本文的邏輯出發點 顯 然 這樣的 共識 就有必要能夠概括不同模式的人間佛教的某些共性 我們覺得 以下這些規定或許可以提示反映人間佛教思想 實踐共性的 一些重要方面 一 在眾生觀的方面 我們知道佛教一直擁有 六道輪回 的眾生 觀 而在對於此種傳統眾生觀的理解中 若是達于極端的狀態 則可引發 無神論 之觀念 或是引發 人類中心主義 之觀念 我們覺得人間佛教在六道眾生中 提倡 以人為本 高度重

4 534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視人道的特殊性 意義及其價值 但是人間佛教並不因此而同 意 無神論 的見解 也不會引發 人類中心主義 的迷思 二 在僧伽觀方面 從傳統而言 佛教重視由清淨出家眾構成的僧 伽 較為輕視信眾的地位及作用 而在現當代漢傳佛教的開展 中 關於此種僧伽觀 也出現極端保守的傳統僧伽觀及顛覆傳 統僧伽觀的兩種極端的看法 人間佛教仍然繼續堅守清淨僧伽 的基礎作用 不過同時高度重視信眾的地位 作用及其積極性 力圖在僧 信二者之間達成某種和諧及平衡 三 在救度觀方面 是以個體人生作為救度的對象 還是以社會性 的人類共同體作為救度的對象 是以生命個體的自我救度作為 基本的救度方法 還是以生命共同體的群體共度作為基本的救 度方法 人間佛教在救度的層面 並不把個體人生與生命群體 截然對立 也不把個體自度與群體共度截然對立 因而主張在 以個體人生作為重心的救度實踐與以人類共同體作為重心的救 度實踐二者之間維持一定的及必要的張力 四 在佛教觀方面 在近現代以來的中國佛教中 隨著現代佛學研 究的開展 隨著漢傳佛教與他系佛教 例如南傳佛教 藏傳佛 教 的交流 有關佛教觀的問題日益演變成為一個引起嚴重爭 議的問題 人間佛教的佛教觀的基本原則是 在宗派的問題上 採取一種超宗派的態度 在印度佛家與中國佛教的思想判斷標 準上堅持必要的均衡和張力 在漢系佛教與他系佛教的問題上 同樣堅持以辨證與融合作為基本的解決之道 以下 我們即基於關於人間佛教問題的上述這些理解方面的設定

5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35 展開二十世紀漢傳佛教中人間佛教視野下的 維摩經 詮釋問題的研 究 二 太虛大師 以 人間淨土 思想為導向的 維摩經 詮釋 太虛大師對於 維摩經 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視 這一點從他先後三 次應邀演講這部經就可見一斑 民國八年 1919 九月 大師在北京 舉辦己未講經會 第一次應邀演講此經 這次的講稿及記錄稿最後編為 1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五年後 1924 年 的七月 在泰縣光孝寺 大師再次應邀演講此經 這次講經的記錄稿是 維摩詰 2 經別記 兩年後 1926 年 的九月 太虛大師赴星洲考察 也為星 洲信眾演講過 維摩經 這次演講的提綱曾發表在 海潮音 雜誌上 3 是為 維摩經意大綱 比較太虛大師這三次 維摩經 佛學講座 尤其是比較這三次佛 學講座留下來的講稿 應當說 1919 年他第一次講演 維摩經 是他 三次 維摩經 佛學講座中最為鄭重的一次 這不僅是因為這次佛學講 座是太虛大師佛教革新事業早期階段最重要的講經法會之一 這次講經 根據太虛大師全集的編者所記 大師於講次 手編講義 臨時印發 後 定名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 時黃崗王黻彝 湘潭黎錦熙 聽次紀 述口義 名維摩詰經紀聞 載於海刊第一卷 今合編為一部 因改為 經 釋會紀聞 參見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 師全書 法界圓覺學 教釋二 頁 1000 又 維摩詰經紀聞 見 海 潮音 1-1 頁 海潮音 5-8 頁 2-15 原題為 聽太虛法師在光孝寺講維摩詰經雜錄九 則 弟子象賢記 編入 全集 時改題 參見 維摩詰經別記 太 虛大師全書 法界圓覺學 教釋二 維摩經意大綱 太虛大師全書 法界圓覺學 教釋二 參見 海潮音 7-10 頁10-11

6 536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法會給他帶來了重要的聲譽 而這些聲譽對於他日後的佛教事業影響至 4 巨 而且還因為太虛大師在這次佛學講座中完整地講解了 維摩經 整部經典的內容 尤其是他在此次佛學講座中所表達的有關思想 無論 在太虛大師個人的人間佛教思想的發展中還是在現當代人間佛教思想的 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所以下面我們討論太虛大師對 維摩經 的 詮釋 主要也就以他的此次講經會為主 在講經開頭 太虛先安排了一個 懸論 從講經方法言 懸論 的做法 繼承了漢傳佛教講經體制中一開頭先討論 玄義 的傳統做法 5 不過他把傳統的討論 玄義 的程式大大簡化了 從所講內容言 懸 論 共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 說經來意 二是 解釋經題 其中第 一部分 說經來意 中的 來意 是指佛菩薩聖者宣說經典的 用意 太虛在這一部分借用了天臺根據四悉檀詮釋經典 來意 彰顯佛菩薩 聖者 用意 的做法 所謂 維摩經 的 來意 用意 也就是 指這部經典的特殊思想旨趣 而太虛對於 維摩經 特殊思想旨趣的理 解 當然也就反映出他對這部經典思想特質的看法 太虛把四種悉檀分別稱為 普為世界悉檀 各為人生悉檀 藥病對治悉檀 顯第一義悉檀 他認為 悉檀 的涵義 是指 4 5 據 年譜 記載 九月 張仲仁等發起己未講經會 推莊蘊寬 夏壽康 為會長 請大師講維摩詰經於象坊橋觀音寺 大師隨講出 維摩詰經釋 文義新穎 言辭暢達 於積集福智資糧 創造淨土 特多發揮 王虛亭 楊犖哉 馬冀平 陶冶公 倪譜香 鬍子笏 周秉清等 悉由是起信 參見印順 妙雲集 中 太虛大師年譜 頁 關於太虛大師此 次講經會的成就 陳永革亦有評論 可以參看 如他說 太虛在北京講 經所獲得的巨大成功 為他日後開展新佛化運動奠定了重要基礎 陳永 革 人間潮音 太虛大師傳 頁 57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全書 法界圓覺學 教釋二 頁 709

7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37 說法之宗旨 因而根據四種悉檀討論 維摩經 的 來意 也就 是要從四種不同 說法之宗旨 的角度彰顯佛菩薩聖者宣說此經的 用 意 例如 根據 普為世界悉檀 討論 維摩經 的 來意 就是 要從 普為世界 這一 說法之宗旨 的角度彰顯佛菩薩聖者宣說此經 6 的 用意 餘可依此類推 如在根據 普為世界悉檀 對於 維摩經 來意 的解釋中 太 虛大師說到 自佛華嚴以來 雖廣說大小乘諸法 要皆明從初發心以至究竟三 乘聖果之方法 雖 無量壽佛經 悲華經 等 亦嘗帶明阿 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等因地修取淨土及悲願垂化穢土之方法 而 未有專說如何修取淨妙國土之法者 至 阿彌陀經 等求生西方 極樂淨土之法 譬如居殷都者傳說周文王治西岐 如何政修俗 美 善能養老 使伯夷 叔齊聞風而嚮往 然未明文王如何致西 岐於隆治之道 且未明人人皆可為文王及處處皆可致隆治之道 故未能令聞者不待文王而亦興起 從惡濁之世以轉為清泰之界 是以餘經所說修三乘聖果及往生淨土之方法 皆偏重救度人生及 人生自度 而鮮救度世界 世界共度之義 於是 佛威神故 寶 積獻蓋 炳現十方諸佛淨土 引起樂欲 與五百長者子發心共求 修取淨土之法 佛為說修淨土之行 首明須隨所化眾生而取佛 土 即是聖人無常心 以眾人之心為心 明世界實由眾人心造 也 世界正因緣義 於是乎顯 而淨名為示現實踐修取淨土之模 範者 即因身疾廣為說法 使問疾者覺悟世間無常 身命危險 醒習俗之沉夢 即由 普為世界悉檀 而說此經也 此其一例 6 同上註 頁 712

8 538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7 餘可類推 太虛在這段話中闡明 自 華嚴經 以來的大小乘佛教諸多經典 目標都在開示達到 三乘聖果 的方法 而鮮有開示 修取淨妙國 土 即 修取淨土 的方法者 一些包含淨土思想的經典 如 無量壽經 悲華經 阿彌陀經 等 雖然開示 往生淨土之 方法 但亦只是偏重個人的往生 個人的救度 所以與前一類經典一 樣 都只是 偏重救度人生及人生自度 而少有 救度世界 世界共 度之義 按照這段話的意思 太虛實際上從思想旨趣的角度把佛教的 經典分成了以下的四類 第一類經典 是指一般性的大小乘經典 它們不包涵淨土思想 其思想 旨趣是 救度人生 而非 救度世界 第二類經典 是指 無量壽佛經 悲華經 等一些經典 這些經典 已經包涵有淨土思想 不過仍只是附帶地 帶明 討 論淨土思想 而並未專題地討論淨土思想 也就是說 這 類經典的思想旨趣是主要地討論 救度人生 而附帶地 討論 救度世界 第三類經典 是指 阿彌陀經 等經典 這類經典已經是專題地闡述淨 土思想的經典 所以其思想旨趣是 救度世界 不過在 救度世界 的方式方法上 仍然側重於個體的自救 自 度 第四類經典 是指 維摩經 它著重闡明 須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 的思想 不僅專題地闡述淨土思想 是以 救度世界 為 7 同上註 頁 714

9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39 旨趣的經典 而且其救度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個體的自救 自度 而是 世界共度 按照太虛這樣的分析 則 維摩經 的 來意 或佛菩薩聖者宣說 維摩經 的 用意 就有兩個重要的特點 其一 維摩經 是一 部以淨土思想作為著重點的大乘佛教經典 從而是以 救度世界 作為 著重點的大乘佛教經典 其二 在著重闡述淨土思想的大乘佛教經典中 維摩經 又著重闡明救度的方法不是個人的自救 自度 而是共救 共度 因此是以 世界共度 作為著重點的經典 在太虛的上述討論中 人生 與 世界 是指救度的對象 自 度 共度 是指救度的方法 人生 意思是指個體人生 個體 生命 世界 意思是指生命群體 即 人群 社會 以及 生命群體共同生活於其中的 自然 及 環境 自度 意思是指 個體性的救度 共度 意思是指集體性的救度 因此根據太虛的理 解 維摩經 特殊的思想旨趣就在於 它是以包括人群 社會 自然 環境在內的 世界 作為救度的對象 以集體性的 共度 作為救度的 方法的闡述淨土思想的經典 再如關於從 對治悉檀 角度討論 維摩經 的思想旨趣 太虛有 以下的詳細說明 甲 從 鹿 苑 三 轉 法 輪 度 憍 陳 如 等 五 比 丘 以 來 除 常 隨 眾 千二百五十人 其餘從佛出家成四沙門果者 殆不可以數計 十 大弟子各有專長 五百比丘咸稱第一 持佛威音弘化三界 濟濟 僧寶盛極一時 在小乘 即謂現生不出家行比丘法 不能成就阿 羅漢果 且文殊師利與彌勒等菩薩之上首 亦是出家之眾 於是 在家士女 遂於出世三乘之法 咸生絕分之想 非從事種種異道

10 54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而不知信佛 則亦供養佛僧 修行人天戒善之法 以冀緣福而增 福耳 在家菩薩之領袖 若長者子善德 亦僅能設大施會 餘 可知矣 卒之出家僧眾 究屬人中少分 使必出家乃能修證佛 法 則佛法豈不限於一部份人而不能普及於世人乎 夫此豈眾生 心 體 相 用大之佛法本來如是哉 抑豈釋尊大悲度世之本 懷哉 於是如來運徹底之大悲 淨名菩薩承佛大悲 現居長者 居士之位 不離六蔽之相而能具足六度之行 不離白衣 居家 妻子眷屬乃至博戲 異道 淫舍 酒肆種種塵勞之相而能成就菩 提之道 入一切眾為眾中尊 示其禪定 智慧 辯才 神通 且 能折服諸聲聞眾 諸菩薩眾而超其上 於是人人知佛法可不離世 網俗染而得 及既得矣 且較絕俗離塵而修得者功德尤為殊勝 於是雖至屠沽 騶卒 倡優等輩 亦皆能自奮於佛法 不視佛法 為分外之事 貴倨之侯王 將相 富有之鉅商 素封 虛驕之文 人 學士 隱僻之怪黨 邪徒 胥能沐浴如來德化 以之自正正 人俱適乎道 更無論矣 雖然 此豈舍利弗等大阿羅漢 彌勒等 大菩薩實為淨名所訶斥哉 蓋同承釋尊徹底之悲心 現為抑揚 互贊玄化而已 由是觀之 則此經實流出於釋尊之大悲 淨名 舍利弗 彌勒 文殊師利等仰承佛意共為宣說 以對治塵俗自畫 而不敢發心修佛法者 使知佛法平易近人 咸欣慕修習耳 夫然 令群俗得周洽佛法之利 千百年後猶有聞風而興起者 又寧能不 深感諸聖賢眾洋洋之盛德歟 然考覈其本意 出家者 當勤修戒 定 慧 息滅貪 瞋 癡 現生求證四沙門果 住持如來清淨律 儀 為世福田 生人淨信 而在家者 則當敬事三尊 振興眾善 攝受眷屬 饒益眾人 但須不昧本菩提心 則出家 在家所行者 皆菩薩道 莫非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而修淨土行者也 若不勤其分

11 太虛 聖嚴 星雲 :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41 所當行, 繫心欣厭, 著念愛惡, 畏塵煩而取鬧, 慕清靜以馳思, 妄執山林幽閒以為佛法, 則正淨名所治之病而非得淨名之意者 因之 見有入塵同事 弘法利生之摩訶衍人士, 騁其顛倒之情, 橫興譏毀之誚, 不知菩薩將以建三寶之廣居, 致群生於樂地 蓮華生於污泥, 宮室起於空地, 非高原 虛空能有如是之事也 甚或外崇佛言, 內蘊魔毒, 逞辯聰之世智, 竊說法之虛譽, 刺取佛祖 經錄之片言隻語, 假借為高尚清淨之說, 以覆藏其污垢瑕穢之行 絕人之善, 破人之信, 鬥諍堅固以為莊嚴, 名利恭敬以為希求, 將三寶法用為提倡三惡道之具, 牽率好心學佛法者與之俱墮, 其為辜負釋尊與淨名 彌勒 鶖子 妙德諸聖眉毛拖地之大悲深恩者, 更為何如哉? 此令人即俗而真者 乙 天臺諸家, 皆以維摩詰為方等時斥小彈偏 歎大褒圓之中堅 今衡以法華開顯之佛意, 雖舍利弗與彌勒等皆是大權示現, 而厥徒屬實多執滯其主導偏小之行跡以為至者 得淨名之痛棒熱喝, 為之打破所崇奉者, 絕其依傍, 遂得蕩然無閡, 共會大圓滿覺 此與前番同法而異其用, 乃令從真出俗者 丙 種種菩薩之行皆成佛因, 而佛之依報 正報同謂之佛果 依報之果謂之佛土, 正報之果謂之佛身, 身土圓融不可分別, 故種種行皆是修佛土行 法性身土與自受用身土, 如如不二, 平等平等 ; 至他受用身土與應化身土, 則大有差別 即就凡聖同居士言, 淨穢相殊不可以數量計 蓋凡聖同居士乃人天同業之所感, 種種異類眾同分業, 遂有種種不同形之世界 未能不動當處而周遍十方者, 輒為眾同分業之所限量, 不能互相通徹 ; 且不知淨土有淨土種種功德, 穢土亦有穢土種種功德, 欣淨厭穢, 不能平懷泯放

12 542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於是香積之飯 既令飽滿大眾氣味充盈三界 不離娑婆而入眾香 彼土所來菩薩 亦獲知此土之功德 入盡無盡解脫法門 彼此淨 穢鎔融無間 乃能隨其所應現佛國異 不致拘牽一割求齊之見而 8 自礙礙人也 在我們上面引用的這部分文字中 太虛分別從三個方面討論根據 對治悉檀 彰顯的 維摩經 的思想宗旨 其中 甲項的意思是 自佛陀從鹿苑開始三轉法輪以來 不僅佛 教小乘現出家之相 以四種沙門果為重 即便大乘中的大菩薩 如彌勒及文殊師利等大乘領袖 亦同樣現出家之相 這就給人們 造成一種錯誤的認識 認為佛法的絕高境界只是少部分人可得專 有者 與大部分人其實無緣 因此 維摩經 中維摩居士現長者 居士之身 正是 以對治塵俗自畫而不敢發心修佛法者 使知佛 法平易近人 咸欣慕修習耳 乙項的意思是 自天臺等諸家以來 大家都認為 維摩經 的宗 旨是 斥小彈偏 歎大褒圓 這也在歷史上造成一種錯覺 以 為此經典的旨趣是在於顯示大乘與小乘的對立 太虛認為 雖 舍利弗與彌勒等皆是大權示現 所以此經典其實乃是維摩詰菩 薩與舍利弗 彌勒等諸聖者一起演繹殊勝的佛法 太虛這一項說 明表明此時他的思想已經突破漢傳佛教中過度分別 大乘 小 乘 的佛教史思維方式 從 大權示現 的角度更多地體認到歷 史上不同形態的佛教思想的內在一貫性 丙項的意思是 佛果 本來包括 佛身 及 佛土 二個部分 8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全書 法界圓覺學 教釋二 頁

13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43 而這二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本來是密切無間的關係 不能夠將二者 予以分割 至於 佛土 則有 法性身土 自受用身土 他受用身土 及 應化身土 等種種區分 人們根據常識 對 於 佛土 的認識常常發生錯誤 其顯著者是強化 淨土 與 穢 土 二種佛土的分別 由此導致 自礙礙人 的過失 為了對治 這種過失 經文中展示了 香積之飯 既令飽滿大眾 氣味充盈 三界 不離娑婆而入眾香 彼土所來菩薩 亦獲知此土之功德 入盡無盡解脫法門 的意象 一般人關於 佛土 的觀念 傾向 於重佛身而輕佛土 然而論究其實 佛身 與 佛土 二者乃 是不可分割的 其次 一般人關於 佛土 的觀念 往往從分別 性的意識出發 很容易將各種佛土分別對立 尤其容易將 淨土 與 穢土 分別對立 從而自礙礙人 自限限他 從這個角度言 維摩經 的重要思想旨趣之一 就在於突破一般人把 佛身 與 佛土 對立起來 把 淨土 與 穢土 對立起來的種種觀 念上的錯誤 因此照太虛以上從 對治悉檀 角度對於 維摩經 思想旨趣的解 說 吾人也可以看到 維摩經 的思想旨趣有三個重要的特點 一 它是以維摩詰菩薩 現居長者 居士之位 的方式顯示佛教思想及佛教 救度的普適性的經典 二 它是以維摩詰菩薩與舍利弗等長老弟子及 彌勒等諸大菩薩之間相互激揚的方式 顯示使不同的學派 不同的思想 傾向都 共會大圓滿覺 的經典 三 它是彰顯 佛土 的重要性且 重點彰顯 淨土 穢土 二種 佛土 圓融不二的經典 太虛大師此處所解說的 維摩經 思想旨趣的上述三個特徵都非常 重要 不過他本人無疑更加重視對第一個方面的闡述 也就是說 在太

14 544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虛看來 維摩經 思想旨趣的一個重大意義就在於它展現了與傳統佛 教經典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救度和努力的方向 如果說傳統佛教及傳統經 典展示了以 出家之眾 作為核心的佛教發展的方向 那麼 維摩經 則展示了另外一個佛教發展的方向 那就是以 在家士女 作為核心的 佛教發展的方向 也就是居士佛教的方向 普通信眾的方向 一般人民 的方向 我們知道對於居士佛教及一般信眾的佛教的關注 正是作為 佛教改革家的太虛大師一生佛教思想與佛教改革最重要的著眼點之一 也是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核心關懷之一 太虛這裏從 對治悉檀 的 角度對於 維摩經 這一特殊思想旨趣的解說 既可視為他在其佛教改 革家及人間佛教理論家的視野中深刻詮釋 維摩經 的重大理論實踐意 義 也可視為他根據 維摩經 這一重視居士佛教 信眾佛教 一般人 民的佛教的思想方向為其佛教改革及人間佛教的思想主張奠定教理的基 礎 所以 在 1919 年的 維摩經 講經法會的 懸論 中 關於 維 摩經 的思想旨趣 太虛重點向聽眾傳達了兩個資訊 首先 從 世界 悉檀 的角度 他重點論說 維摩經 是一部以淨土思想作為思想主旨 的經典 而且它的淨土思想側重於 救度世界 世界共度 側重世界 的救度以及群體的共度 這與過往的佛教經典僅僅側重個體人生的救度 以及個體人生的自度的方向有著很大的差異 其次 從 對治悉檀 的 角度 太虛重點論說 維摩經 是一部著力彰顯佛教思想的絕對普適性 絕對平等性的經典 而它透過維摩詰菩薩顯示居士身份的這樣一點來彰 顯佛教思想的這種普適性與平等性 太虛在此次佛學講座中重點論說 維摩經 的重要思想旨趣是 救 度世界 世界共度 關於這一點 我們還可從他講經正文對於該經第 一品的解讀看出 維摩經 的第一品是 序品 即 佛國品 太

15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45 虛認為 此品是 維摩經 整部經文最核心的一品 這部經典所有的三 個部分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無不都以這一品的思想作為綱 骨 此 佛國品 實為經宗分全部之綱格 且推原竟委 則經序 經 9 益 靡不握其樞要乎是 下面是太虛對於此品 佛國 概念的解釋 佛國者 指依報言 佛無所依 即依眾生心住 譬言國家 則攝人民 土地 政治事業 舉 眾生心 亦攝同業有緣之眾 及彼同業所感居域 與其共同和合所作事 業 同業眾生之一居域 各有有緣之佛應化施教 佛為教化之主 依主 立名 故名佛國 佛身所依 亦名佛土 佛化所被時間 空間 名佛世 界 諸佛化居 種種不同 各現特色 名為佛幢 依伴 本名依土 立名 亦雲凡聖同居國土 三乘聖者方便國土 菩薩實報莊嚴國土 主伴交參 重重無盡 至於自受用法性佛 既無應化 亦無依居 然一 切眾生自性清淨心 是佛究竟所得顯者 具有無邊常樂我淨真實之德 謂之常寂光法性土 身土一如 色心不二 前三土之應化 既皆依此為 本 而一切眾生心真如佛性內熏 亦即法性土佛之冥化也 10 我們看到 太虛這裏對 佛國 的解釋 與 懸論 部分對於 佛 土 的解釋一致 佛國 佛土 是指佛的 依報 從內涵而言 它 指的就是 眾生心 同時也涵攝 同業有緣之眾 彼同業所感居 域 及其 共同和合所作事業 等部分 簡言之 佛國 包括了眾生 心 有緣眾生 所感環境 所作事業這些成分 再從分類而言 佛國 佛 土 共有 凡聖同居國土 三乘聖者方便國土 菩薩實報莊嚴 國土 及 常寂光法性土 這四種國土 9 10 同上註 頁 734 同上註 頁

16 546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太虛還把其上文中所謂 佛國品 是 維摩經 經文之 綱格 樞要 的說法 概括為 以佛國為宗 他這裏所說的 宗 不是 天臺 五重玄義 裏所說的 宗 蓋五重玄義裏所說的 宗 是 從 因趣果 的 宗 那是狹義的 宗 今經 以佛國為宗 所說的 宗 是 總持綱要之主旨 的意思 也就是說 維摩經 整部經典 11 都以 佛國 作為 綱要 這是廣義的宗 接下來 太虛大師分別從經文 法義兩個方面 顯示 維摩經 全部經文都以佛國作為綱要 這一經文思想的邏輯脈絡 關於 依經文明 他說 寶積請說得佛國淨 如來具答並現淨 土 此為佛國一品所由安立 可無論矣 方便 弟子 菩薩三品 有義 無文 問疾品 淨名現空室 文殊問之 答云 諸佛國土亦復皆空 正顯種種佛國皆常寂光 不思議品 既顯須彌燈王佛國 借座入室 立 身如座 亦顯器界小大自在 觀眾生品 天女顯淨名室八種功德 結歸 此室一切諸天嚴飾宮殿 諸佛淨土皆以中現 天女即為淨名所化眾 生 就所化眾生及所居丈室以顯 亦正顯佛國也 入不二法門品 無文 香積佛品 顯眾香國及其教化事業 彼土此土人民飯食 淨穢交徹 一 多遍融 此亦顯佛國也 菩薩行品 為香積佛品之餘勢 見阿閦佛品 正結顯淨名所修淨土 可知 且不獨經宗分為然 經序分 獻寶蓋合成 12 一蓋 現諸世界及十方諸佛說法相 皆顯示佛國之文也 照太虛這 些詮釋 則除掉 入不二法門品 之外 此經其他所有諸品或者都有 佛 國 之明文 或者雖無其文而有其義 可見 維摩經 是 以佛國為宗 其次 關於 依法義明 太虛解釋說 佛為寶積所說淨佛土行 同上註 頁 738 同上註 頁

17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47 即是淨名一經法本 其下淨名所說所現 要唯依此法本 修淨土行 證 淨土果而已 猶華嚴入法界品之善財 其所參學修習 要唯實踐華嚴所 說諸菩薩地而已 方便品 即 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 也 弟子品 菩 薩品 即 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 也 室中六品 即 隨諸眾生應以 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 也 菩薩行品 見阿閦佛品 即 隨諸眾生應 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 也 此就緣以言者 若就因以言 則方便品 是觀世間苦聞佛發心也 弟子品 菩薩品 是修直心淨土 室中六品 是修深心淨土 菩薩行品 見阿閦佛品 是修菩提心淨土 此之三心為 總 餘十四心為別 明維摩詰即是修取淨佛國土 攝化眾生之實踐者 則佛國為此經之宗 可無疑矣 經序是宗由藉 經益是宗效功 胥繫乎 13 宗 不言可知 所謂 依法義明 即是指根據經文的內在思想邏 輯而言 太虛認為根據經文的內在思想邏輯而言 也可以確證這部經典 確實是 以佛國為宗 總之 太虛大師在 維摩經 佛學講座的 懸論 部分 或者從 普 為世界悉檀 的角度詮釋 維摩經 側重 救度世界 世界共度 這一 特殊的淨土思想的特質 或者從 對治悉檀 的角度詮釋 維摩經 有 側重 佛土 的思想旨趣 而在 維摩經 佛學講座正文部份第一品的 詮釋中 且提出 維摩經 整部經文都 以佛國為宗 佛國 概念 乃是全經思想的 綱要 這三種詮釋的方向都一致 它們都強調了 維 摩經 具有側重世界救度而非人生救度 側重集體救度而非個體救度乃 至側重 共業 而非 別業 的特殊的淨土思想的旨趣 因此我們可以 說 淨土 這一概念可以說是太虛這場講經的中心概念 太虛的 維 摩經 詮釋可以說是以淨土思想作為導向的詮釋 而太虛此處所詮釋的 維摩經 的淨土思想可謂開啟了其人間佛教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方向 13 同上註 頁

18 548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有關 人間淨土 的思想方向 以上的判斷 吾人也可根據統計看出 在太虛 維摩詰所說不可 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中 淨土 一詞先後出現達 96 次之多 印順 導師在評價太虛此次講經法會時 認為太虛的這場講經 於積集福智資 14 糧 創造淨土 特多發揮 我們雖然在太虚這場講經中並未發現類 似 創造淨土 之類的用語 而其以 創造淨土 作為思想重心的 建 設人間淨土論 還要等到 7 年之後 1926 才會寫作 不過太虛 1919 年的 維摩經 講座的確開啟了根據淨土思想視角解讀 維摩經 思想 的詮釋方向 同時也開啟了其 人間淨土 一系思想的發展方向 從這 個角度說 印順在 年譜 中關於太虛大師此次講經思想重心的評論 雖過於根據太虛後來的思想來理解太虛 1919 年講經時的思想 不過這 一評論的基本方向則是正確的 我們還可以根據太虛大師此後的兩次 維摩經 佛學講座 來進一 步印證其 1919 年 維摩經 講經法會的思想要點 如在 1924 年的講座 中 太虛續以四項內容評述 維摩經 的 來意 這四項內容分別是 甲 為導居士學佛故說此經 乙 為飭聲聞回心故說此經 丙 15 為證唯心淨土之實效故說此經 丁 為在家菩薩模範故說此經 其中 甲項 丁項二義 都是以重視居士佛教 重視信眾佛教 重視一 般民眾的佛教這種思想意向作為 維摩經 的思想旨趣 這樣的觀點 與其 1919 年的 維摩經 詮釋完全一致 丙項 為證唯心淨土之實 效 太虛這裡再度以淨土思想申論本經的宗旨 不過在乙項中 則似 乎複又沿襲漢傳佛教過度分別大乘與小乘 貶小褒大的傳統佛教思想理 印順導師 妙雲集 中編之六 太虛大師年譜 頁 107 維摩詰經別記 太虛大師全書 法界圓覺學 教釋二 頁

19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路而來 綜合起來看 太虛 1919 年 維摩經 佛學講座中最重要的 二層意思都得到了繼承 太虛大師 1926 年在星洲的 維摩經 講經的具體內容 沒有詳細 的文字記錄流傳下來 不過 在大師的 全集 中 保存了這場講經的 一個大綱 一 維摩詰之故事 甲 維摩詰釋名 乙 維摩詰之歷史 丙 本經所演維摩詰之事實 二 示病及佛法與病之關係 甲 老病死三事之區別 乙 病之廣義及一切行為皆是治病 丙 一切佛法皆為治眾生病之藥 三 天女散花之故事 16 太虛大師說 乙 為飭聲聞回心故說此經 聲聞之人 聞佛名句文聲教理 依教起行 而契證須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羅漢等果 在小乘之輩 唯此為足 在釋尊則未到法華 本懷未暢 故首先便假維摩居士呵斥諸大 弟子 空其所執 絕其所依 使其向大 知聲聞極果尚非究竟 益勸精進 求大菩提 經中若弟子品舍利弗等 廣述被呵斥因緣 又室中迦葉等自悲 焦芽敗種 深慕大乘 是皆由淨名居士與文殊菩薩說不思議妙法 遂徹發 二乘無上菩提之心 故飭聲聞回心 為本經緣起二 這裏的解釋 顯然 又回到了傳統的重視辨別大小乘的思路 參見 維摩詰經別記 太虛 大師全書 法界圓覺學 教釋二 頁 1003

20 55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甲 天女散花之來歷 乙 散花時惹起與舍利弗之辯論 丙 天女與舍利弗互變之趣事 四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之唯心義 甲 淨眾生心為因國土淨為果 乙 三界唯心說 丙 本經證明之事實 丁 種種旁證之事實 五 三界唯心與萬法唯識義 六 不可思議解脫與實際創造淨土 17 從這個大綱可以看出 太虛大師這場講經的重點應當是最後的三 個部分 而這三個部分也正是集中討論 維摩經 的思想旨趣 並且太 虛大師在此處仍一如既往 是以 佛國品 中的 唯心淨土 之說作為 維摩經 最重要的思想旨趣 這裏的第六個標題 不可思議解脫與實 際創造淨土 把 解脫 與 淨土 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 似重在說 明淨土實踐與不可思議的解脫不僅不相矛盾 而且相互助成 其次 太 17 維 摩 經 大 綱 太 虛 大 師 全 書 法 界 圓 覺 學 教 釋 二 頁 1024 按 全集 中收錄的這個講經提綱 錄自 海潮音 雜誌第七年第 10 期 而後者所錄的資料又出自星洲 新國民日報 善達所寫的兩個新聞 稿 參見 海潮音 雜誌第七年第 10 期 頁 此外 據善達這兩個 新聞稿可知 太虛此次講 維摩經 的原定時間是 1926 年 9 月 三日 但因身體不適染病 至 10 月 4 日病癒時 方將 維摩經大綱 講完

21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51 虛大師這裏所說的淨土 當然不是指以個體人生作為救度中心的淨土 而是以世界 人群的社會實踐作為中心的淨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大 綱 中出現 創造淨土 的措辭 這樣的措辭表明 此時太虛大師講經 中所導向的淨土思想應當與同一時期他業已完成的 建設人間淨土論 18 中的人間淨土思想完全同步并一致 所以 我們可以認為 在 根據 海潮音 雜誌第七年第 10 期所錄 星洲南洋商報 的消息 太虛大 師此次南洋講經的預定程式如下 九月二十二二十三兩日 講題為 佛 乘宗要論 廿五廿六廿七等三日 講題為 唯識學研究 或 維摩講 演 廿九卅兩日 講題為 建設人間淨土論 十月二日三日 講題為 心 經 參見 海潮音 雜誌第七年第 10 期 第 9 頁 後來在具體進 行時 根據實際情況講了 維摩經 而未講 唯識學研究 且因太虛 大師不適水土 身體染病 因而未能講 建設人間淨土論 不過 我們 從這次講經法會的預定的安排不難看出 太虛此次 維摩經 講座與 建 設人間淨土論 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根據印順的記載 太虛大 師在 1926 年 7 月撰寫 建設人間淨土論 年譜 第 221 頁 而太 虛大師自己也提到 為適機宜 現作 建設人間淨土論 擬在星洲講之 或印好帶來也 全書 致蔣慧雄蘇慧純二居士書 頁 184 根 據這些記載 吾人雖不能斷言太虛大師專為此次星洲法會撰寫了 建設人 間淨土論 但至少可以說明太虛大師此階段的思想上的關注點乃是人間 淨土思想 且也可以證明其有關的建設人間淨土的思想與此次 維摩經 佛學講座之間確實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據此 我們可以判定太虛大師 此次 維摩經 法會的中心思想應當是淨土思想 且應當是其已經成熟的 人間淨土思想 按太虛大師在 建設人間淨土論 中指出 人間淨土之建設 大抵因對 於現處之人間 由種種煩悶憂惱之不滿足而起 此所起者有二 一者 脫 離此人間而求之人間以外 若各天神教之求生天國 及佛教之求生他方之 淨土等 二者 就此人間設想一美滿之治境 期以改善之方法建立之 一 佛說光音天下生人間之初民時代 及鬱單越洲人間 與轉輪聖王世 時之人間等 此為佛教中所含人間淨土之建設意思 二 耶徒彼得之公產 制度 聖西門之社會主義 託爾斯泰之農村生活 此為耶穌教徒建設人間 淨土之要求 三 老子所謂郅治之世 莊子所謂畏壘之山 建德之國 列 子之華胥 終北 古莽 大漠國等 則為道家建設人間淨土之要求 四

22 552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年前後 作為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重要思想之一的人間淨土思 孔子大同之世 孟子之井田制 所謂湯以七十裏 文王以百里 而欲五十 裏之滕急於一試者 則為儒家建設人間淨土之要求 五 蘇克拉地 柏拉 圖之理想國 陶母士茂亞之烏託邦 伯康之新大西洋 克奔拉太陽之都市 何林通之大洋洲 則為西洋古哲建設人間淨土之要求 六 白雷馬之向後 看 喜而克之自由地 偉爾土之新烏託邦 則為西洋今哲建設人間淨土之 要求 上之六種 僅於所憶持者 談其大略 然亦足以窺古今東西之人類 思想上 對於建設人間淨土有共同之要求也 人間淨土 乃由三皈 十善以得生命資產安全 亦由生命資產安全以行三皈十善而已 壽命雖可 延長 有生終必衰亡 既信身死而識相續受身 不歸斷滅 則須有以為 識 相續受身 謀一安穩妥善之地 免從迷入迷生死淪沉之危險 然已具三皈 十善之人間淨土善根 但加稱念迴向 即得上生往生於內院極樂之淨土 太虛闡明人間淨土之建設是古今東西人類建設美好現實社會的共同理想 同時闡明依據佛法建設人間淨土的基本方法及目標 參見 全書 論藏 支論 建設人間淨土論 頁 此外 在此書之後 尚附有 創 造人間淨土 一文 是太虛大師 1930 年 11 月應盧作孚的邀請在江巴璧合 峽防局所講 此講稿雖簡短 但文中分 什麼是淨土 什麼是人間淨 土 為什麼要創造人間淨土 怎樣去創造人間淨土 幾個方面 問題鮮明 邏輯清晰 思路嚴密 足以彰顯太虛大師 人間淨土思想 的 整個輪廓 如文中關於 淨土 的定義 界說為 佛學所謂的淨土 意 指一種良好之社會 或優美之世界 土 謂國土 指世界而言 凡世界中 一切人事物象皆莊嚴清淨優美良好者 即為凈土 而在回答 如何去創 造 的問題上 提出 須用政治的力量為實際施設 及 應依佛法的精神 為究竟歸趣 兩點 而關於前者在具體實施上的分工 則又細分為 實業 教育 藝術 道德 四項 參見 全書 論藏 支論 建設 人間淨土論 之 附錄 創造人間淨土 頁 從太虛大師 1926 年的 建設人間淨土論 及 1930 年的 創造人間淨土 兩文的有關內容可 以看出 所謂 人間淨土 就是指 良好之社會 或 優美之世界 所謂 建設人間淨土 在所建設的對象方面 是以 社會 世界 為側重點 而非以 個體 人生 為側重點 而在建設的方法上 則 需要 政治的力量 的運用以及 政治的力量 與 佛法的精神 的融合 而非僅僅限於佛法的力量 凡此等等所謂 人間淨土思想 與太虛大師 己未北京講經會中關於 維摩經 的詮釋的主導思想傾向一致 且應當是 太虛大師 1926 年的星洲 維摩經 法會的主導思想

23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53 想已經完全成型 而這一思想的形成過程與其根據淨土思想解釋 維摩 經 的詮釋歷程則相互始終 三 聖嚴法師 維摩經 是 人間淨土 的 理論依據 一九九三年九月和一九九四年二月 法鼓山聖嚴法師曾以 維摩 經 生活系列講座 為題 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大會堂 先後兩度舉辦 19 一共六場的 維摩經 專題講座 這個講座的內容後來經聖嚴法師親 自修訂補充後出版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 維摩經六講 在聖嚴法師 1995 年 12 月 22 日為 維摩經六講 所寫序言中 有 以下幾段話 維摩經 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至為深遠 有許多名詞 不僅為 佛教界普遍使用 甚至已經家喻戶曉 例如 不二法門 出於本 經的 入不二法門品 高原陸地不生蓮華 卑濕淤泥乃生此 華 這個蓮花出於污泥而不為污泥所染的比喻 是出於本經的 佛道品 燈燈相傳 的 無盡燈 一語 出於本經的 菩 薩品 美味的佳餚稱為 香積天廚 出於本經的 香積佛品 以滿足眾生的物欲作為接引學佛的方便 稱為 先以欲鉤牽 後 令入佛智 的兩句名言 出於本經的 佛道品 禪宗 六祖壇 經 所引 直心是道場 語出本經的 菩薩品 現在我們的法鼓山 正在提倡心靈環保 正在倡導建設人間淨土的 理念 我們的理論依據 便是出於 維摩經 佛國品第一 所說 若 19 這六場講座的具體時間如下 1993 年 9 月 25 日 第一講 1993 年 9 月 26 日 第二講 1993 年 9 月 27 日 第三講 1994 年 2 月 14 日 第四講 1994 年 2 月 15 日 第五講 1994 年 2 月 16 日 第六講

24 554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菩薩 欲得淨土 當淨其心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菩薩心淨則佛土 淨 本經在大乘佛教的聖典中 非常重要 例如鼓勵在家居士修學清淨 莊嚴的菩薩道 卻未忽略出家比丘的清淨律儀 鼓勵菩薩宜入世 宜處 於眾生群中 但又主張離欲不貪著 六祖壇經 所說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的思想 實與本經有密切的關係 本經從基本的五乘共法 人天十善道 通過三乘共法的解脫道 提昇至大乘不共法的佛道 維摩經 除了是一部總攝大小五乘的大乘經典 也是一部優美的 文學作品 像小說 也像戲劇 胡適的 白話文學史 第十章 評論 維 摩經 是半小說體 半戲劇體的作品 因此也深受古來許多文學家 所喜愛 甚至唐朝的田園詩人王右丞 名叫王維 而以摩詰為字 即是 以維摩詰居士自許的意思 20 這幾段話基本上顯示了聖嚴法師對 維摩經 思想特點及其佛學價 值的總體評價 在這幾段話中 他從幾個方面勾畫 維摩經 在漢傳佛 教及中國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聖嚴法師指出 維摩經 對中國文化 的影響 至為深遠 這是指 維摩經 對於中國文化及中國社會有深 刻及悠久的影響 聖嚴法師於此通過舉證 維摩經 有許多名詞 不 僅為佛教界普遍使用 甚至已經家喻戶曉 的事實 來顯示 維摩經 的這種影響 聖嚴法師指出 維摩經 在大乘佛教的聖典中 非常重要 這指的是 維摩經 在佛教經典中尤其是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具有的重要 的價值和地位 聖嚴法師這裏不僅指出它是一部 總攝大小五乘的大乘 20 維摩經六講 自序 法鼓全集 7-3 頁 9-10

25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55 經典 而且是對漢傳佛教思想有著重要影響的經典 關於後面的一點 聖嚴法師還舉出 六祖壇經 受其影響的事實作為例證 聖嚴法師還指出 維摩經 是 一部優美的文學作品 關於這 一點 聖嚴法師同在他之前演講 維摩經 的星雲大師的做法一樣 他 們都引證了胡適的權威意見 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聖嚴法師在上面引文的第二段中 明確提出 現在我們的法鼓山 正在提倡心靈環保 正在倡導建設人間淨土的理 念 我們的理論依據 便是出於 維摩經 佛國品第一 也就是說 他把 維摩經 中 佛國品 的唯心淨土思想視為法鼓山建設人間淨土 思想的 理論依據 我們看到 太虛大師 1919 年的 維摩經 詮釋 中特別重視 佛國品 的做法 在聖嚴法師的上述論說中獲得了一個理 論的反響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聖嚴法師上述論說的涵義 我們需要對他 維摩 經 講座的具體內容做深一步的觀察 聖嚴法師這一系列 維摩經 講 座共包括六個子題 它們分別是 一 社會關懷 二 福慧雙修 三 淨化人生 四 心靈環保 五 慈悲喜捨 六 人間淨土 聖嚴法師這次 維摩經 講座在方法上與傳統的漢傳佛教的講經體制有 很大的不同 與太虛大師 1919 年講演 維摩經 時的做法也有很大的 差異 他不是按照 維摩經 的章節次序講演該經的內容 而是依據六 個主題演繹該經 經文中的材料被他安排在相關的主題之下 關於為什 麼採用這樣的講演方法 聖嚴法師自己說明 我沒有採取傳統式的 講經方法 例如天臺宗的法師們講經 必依智者大師的五重玄義 論其 玄理 再做逐句解釋 我是根據主題的題旨 從 維摩經 中 一段一 段或一句一句地摘錄出來 濃縮成六個單元 這樣子也許會被譏為斷章

26 556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取義 但是為了因應現代一般人的需要 通過這種方式 使 維摩經 實用於現代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以現代一般人都能聽懂的用語 配以大眾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經驗為例子 為心靈空虛及苦悶徬徨的現代 人 介紹維摩詰居士如何以入世的生活形態 而又能夠過得無拘無束地 21 自由自在的人生觀 聖嚴法師這裡明白交代 這樣的講經方法是為 了 因應現代一般人的需要 目的是 使 維摩經 實用於現代一般 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可以看出注重實用性是聖嚴法師這場 維摩經 講座的主要關切點 所以關注 維摩經 的佛教思想對於現代人現實人 生的指導意義 而非關注 維摩經 的思想理論的本身 也非關注 維 摩經 思想理論之於人間佛教的特殊意義 這一點應當是聖嚴法師這場 講座的特色 正因為他特別關注的是 維摩經 對於現代人現實人生的 指導意義 所以他在這段文字中引人注目地使用了 維摩詰居士的人生 觀 這一類的措辭 我們可以從六講的具體內容 進一層體會聖嚴法師 維摩經 講座 的旨趣 第一講的標題是 維摩經 與社會關懷 聖嚴法師先討論 了 維摩經 中的眾生的種類和他們的生活方式 接著分別以 菩薩如 何關懷社會 深入人間關懷社會 為社會大眾點亮無盡心燈 及 入鄉隨俗 關懷隨緣 四個小標題 演繹 維摩經 所展示的佛教 的 社會關懷 的思想主題 所以這一講的基本內容包括 佛教思想中 關於社會的概念 以及 佛教認為應當如何履行社會關懷 這樣兩個方 面 22 第二講的標題是 維摩經 與福慧雙修 聖嚴法師在講座中有 維摩經六講 自序 頁 10 維摩經六講 頁 15-40

27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57 下面一段話 可以概括他這一講的主旨 大乘的菩薩是成佛的根本 如果要成佛 必須修兩種法門 第一要入世修福報 第二要超脫修智慧 修福報就是慈悲心 對眾生關懷 救濟 援助和化導 這一些叫作福行 換言之 修福報就是利益眾生 修智慧就是斷煩惱 同時也用斷煩惱的 智慧去協助他人離苦得樂 用智慧來指導自己斷除煩惱 也用智慧來指 導自己修行福報 成佛之後的佛 是福慧兩種功德都已具足圓滿的人 想要提昇人的品質 必須修福修慧 有智慧才有能力健全自己的人格 修福的最大功德是使大家都有智慧來健全每一個人的人格 這也就是建 設人間淨土的著力點 這也就是我們法鼓山的理念 這也是修行佛法的 兩輪和雙軌 福慧並重 如鳥兩翼 缺其一便不能飛 兩翼強弱不一 就飛不平衡 當然也飛不遠了 23 第三講的標題是 維摩經 與淨化人生 聖嚴法師在講座中說 我們要從人的層次提昇到佛的層次 須經過淨化人生的階段 須用人 的身體來修學佛法 廣度眾生 修福修慧 多結人緣 這是淨化人生的 24 原則 有了淨化的人生 才有淨化的社會和淨化的世界 這一講的 思想也相應包括 何謂人生 如何淨化人生 以及 淨化人生的 目標為何 等等層面 第四講的標題是 維摩經 與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此講開頭闡 述本講的主題 第四講的主題是 心靈環保 這雖是一個很新的名 詞 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釋尊所講的佛法 已無一不與心靈環保有關 今晚是從 心的清淨 這個著眼點來講佛法 介紹 維摩經 中所說的 25 心靈環保 而在此講結束時 他總結說 心靈環保的著手工夫 維摩經六講 頁 維摩經六講 頁 維摩經六講 頁 99

28 558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是從待人接物 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處隨時做起 心靈環保的過程 是 從自私自利的自我身心觀照漸漸淨化 而至於無病無我的境界 心靈 環保的最高層次 是從有法可求至於無求無染而又精進化世的佛的境 界 26 第五講的標題是 維摩經 與慈悲喜捨 這一講實際著重討論 維摩經 的佈施思想 不過聖嚴法師是把佈施與慈悲喜舍的觀念結合 在一起予以討論的 第五講的講題是 維摩經 與慈悲喜捨 實 際上就是講 維摩經 中的佈施思想 然如僅講佈施 其範圍很狹小 若以慈悲喜捨 配合著講 就會相當深廣 而且能把 佈施 解釋得非 常深刻 一般人講佈施多著重物質上的行善 而佛法講的佈施 範圍相 當廣大 慈悲喜捨四個字 都在佈施的範圍內 重要的是在佈施之後 自己不但要把佈施一事忘掉 也不去想佈施的原因或佈施的對象 即佈 施之事以及佈施的心 全都要放下來 這才是真正的佈施 有 慈悲 27 才會佈施 而佈施不著相 就是 喜捨 最後一講的標題是 維摩經與人間淨土 聖嚴法師概括此講的主 題 第六講的講題是 維摩經 與人間淨土 是從 維摩經 的 內容 來談人間淨土 也就是根據 維摩經 的思想內容來談論人間淨 28 土思想 這一講共分 人間淨土為心所造 及 以菩薩行建設人間 淨土 兩個部分 可以看出 前一部分闡明人間淨土的原理 人間淨土 乃是 唯心淨土 後一部分則闡明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人間淨土需以 菩薩行 來實踐 綜合以上六講的內容可以看出 在其第一講中 聖嚴法師把 社會 維摩經六講 頁 125 維摩經六講 頁 126 維摩經六講 頁 146

29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59 關懷 的概念引入對 維摩經 的解釋 從而在其詮釋理念中也就含有 把 維摩經 的思想理解為以 社會關懷 作為指向的思想的可能性 我們知道 以 眾生 社會 作為中心 而非以個體或個人作為中 心 以 社會關懷 作為指向 而非以個體或個人的修養作為指向 正 是漢傳佛教 20 世紀到 21 世紀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基本精神趨向 因而 聖嚴法師此處以 社會關懷 的概念引導其對於 維摩經 的解讀 毫 無疑問是在人間佛教的思想脈絡中進行 維摩經 的詮釋 在接下來的 四講中 聖嚴法師分別以福慧雙修 淨化人生 淨化心靈 慈悲喜舍四 個主題 闡明在以社會關懷作為基本指向的人間佛教思想的方向之下 人們應當如何自修 如何利他的問題 這是在人間佛教思想中處理個體 生活層面的問題 最後一講則從總體角度討論人間淨土的理論與實踐 人間淨土的理論可以概括為 唯心淨土 至於人間淨土的實踐的方面 在這裏應當主要理解為人間淨土的社會實踐的層面 所以 聖嚴法師的 維摩經 詮釋以人間淨土思想作為核心及中心 這樣的詮釋方式可以說是太虛大師所開啟的在人間淨土思想脈絡中解讀 維摩經 的詮釋方式的延續 不過我們也應看到問題的另一面 太虛 大師以 佛國 的概念貫穿 維摩經 的經文脈絡 始終關注 維摩經 中 救度世界 世界共度 的特殊的人間淨土的思想傾向 而聖嚴法師 思考的一個中心問題則仍然是 人生觀 的問題 無論是致力於揭示維 摩詰居士 人生觀 的宣示 還是在六講中用整整四講的篇幅討論個體 人生的佛教實踐 都在在顯示聖嚴法師的 維摩經 詮釋的確具有這樣 的關切點 換言之 我們於此或可說 雖然聖嚴法師確實是在人間淨土 的思想脈絡中解釋 維摩經 的人間佛教思想 但是他更多著眼的還是 人間佛教的 人生層面 的問題 而非人間佛教更加應當著眼的另一個 方面的問題 社會實踐 的問題

30 56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如上已經顯示 聖嚴法師在其講座的最後一講 根據 維摩經 的 思想內容闡釋其人間淨土思想 那麼他據此所建構的人間淨土思想又具 有哪些特點呢 關此 聖嚴法師在這場講座的末尾曾予以總結 根據 維 摩經 思想內容所揭示的人間淨土 應當是非 俗化 的 非 神化 的人間淨土 他說 人間淨土的建設 是要靠大菩提心的菩薩們來努力 奉獻的 既 然是為建設淨土 就應避免落於迎合時俗 遷從流俗 而變成俗 化的宗教 既然是將淨土建設在人間 就要避免落於神異 神祕 神權 神威, 而變成神化的宗教 人間淨土 必須是清淨 積極 悲智雙運的佛教建設 必須是以人為中心 以人品的提昇為宗 旨 以環境的淨化為目標 否則 不論是俗化及神化 都不能在人間建設真正的淨土 維摩詰 菩薩雖現在家身相 卻淨修梵行 所以不是世俗化的俗人 沒有世俗人 的俗事俗習 所以是一位清淨智慧慈悲的大菩薩典型 維摩詰菩薩的大 會中 雖有天女 梵王 護法神王 但都是菩薩的應現 沒有故弄玄虛 29 的神奇古怪 所以是宣導心靈環保 提倡人間淨土的正信佛教 聖嚴法師此處所提出的 俗化 和 神化 的問題 在太虛大師的 思想中也曾深入思考過 在太虛大師的用語中 腐化 正是此處的 神化 意思是 鬼神化 不過 在 俗化 腐化 的兩個問 題以外 太虛大師還著重討論過 僻化 的問題 所謂 僻化 照太 虛大師的概念 乃是指 山林化 或 隱逸化 總的說來 太虛大師 反對 僻化 與 腐化 也就是反對 山林化 與 鬼神化 而對 於 俗化 宗教學上所言的 世俗化 的有關問題 則主張謹 29 維摩經六講 頁 166

31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61 慎地予以區別對待 未可一概而論 如太虛大師在 1927 年寫到 西漢以來 中國之社會 處儒教專化之下 佛法雖來中國 以避其排斥 僧乃遊方之外 住持佛教之淨儀 而社會之 承受其化者 一為功成身退之隱逸 一為施政者借充神道設教之用 以鬼 神禍福輔治愚民 故非僻於離世之禪寂 即為腐於流俗之迷信 初未嘗宣 傳佛法之真義於民眾 俾社會之倫理 政治 經濟裁成於佛之教化焉 夫 此運動之失敗 舊佛徒不足責 獨責出家在家之 新佛徒昧於分宜耳 在 家新佛徒昧其分宜 不及者 則腐化僻化於舊僧 於是遂欲以齋公齋婆放 生念佛了之 或由有錢及欲發財以過安閒隱逸生活了之 江浙之在家佛徒 比比然也 太過者 則以僧之無能而不足崇也 欲奪住持佛教之僧位而代 之 為法相 真言之學者又比比然也 殊不知其分內所宜為者 當上摧隱 逸之僻化 下破迷俗之腐化 太虛大師全書 9 制議 告徒眾書 頁 故太虛的用語 僻化 指佛教僧團脫離社會民眾的隱 逸化 山林化的傾向 腐化 指 腐於流俗之迷信 在這裏主要就 是指 以鬼神禍福輔治愚民 即鬼神化的傾向 太虛在 1930 年寫到 此 即大乘佛法應用於人生方面者 其為益至大而其說又深切著明如此 何以 在中國向未昌顯 使眾人咸起信解而收為眾人謀利益之實效 其故 由中 國對於佛教向多誤解 以為我今猶在世間作事 所以不能修學此等出世間 法 此因中國舊政教環境之關係 造成中國佛 為兩種畸形的所致 一 因中國在佛法未來以前 已別有一種政治教化 佛教為避免衝突起見 遂 退為山林中清靜自修之法 而未推行到社會中去 二 因中國前此帝王治 化之下 雖教諸士人使讀儒書 獎掖儒行 而大多數之農工商以及婦女概 未讀書明理 須有一種神道設教去懾服之 以使民心安定 故將佛教通俗 化而幾同鬼神教 中國一般人向來祗認此二種為佛教 由第二種 到現在 一般具有國民常識的人 視佛教同於鬼神巫覡等事 遂斥為迷信而倡打破 佛教遂受摧殘 由第一種 以生產落後之中國人欲與列強相競存於此世界 如何能主張在山林清閑自修 故以佛法為不相宜而避之若浼 然上二義 皆非佛法之真相 真相乃上來所說之諸法實相義應用為人生道德者 佛 法之真精神 太虛大師全書 4 大乘通學 頁 783 此文顯然也 延續了 1927 年的主張 所以針對由於中國政教及社會文化的影響形成的中 國佛教的弊端的批評 太虛大師一直側重於 僻化 及 腐化 的兩個方面 亦即 山林化 與 鬼神化 的兩個方面 而關於 俗化 的問題 則非 太虛大師所側重 且對 俗化 之理解 太虛大師亦頗持謹慎及辨證的態 度

32 562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我們在聖嚴法師此處堅決反對 神化 的主張中 再度看到其人間 淨土思想對於太虛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延續 不過 從其堅決反對 俗 化 的主張 以及從其在此處未提及 山林化 的這兩個方面 我們又 可看到其人間淨土思想與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的方向存在著一些微 妙的差異 如果說反對 鬼神化 強調佛教的 人本 傾向乃是太虛 大師 聖嚴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共通的方面 那麼可以說太虛大師人間 佛教思想的另外一個最基本及最重要的側重點乃是反對 山林化 或者 隱逸化 強調建設具有入世精神和服務氣質的現代僧團 而聖嚴 法師在其關於 維摩經 人間淨土思想的詮釋中則似乎以其突出的反對 俗化 的主張而與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的改革方向似乎有所偏離 同樣的思想傾向的微妙差異也反映在聖嚴法師對於維摩詰身份問題 的認識中 如他在講演中所說 有人說 維摩經 是居士佛教的一部經典 因為 維摩經 的主 角是一位居士 叫維摩詰長者 他以居士身來為許多的菩薩及當 時釋迦牟尼佛的比丘 羅漢弟子說法 所有的菩薩及羅漢弟子 們 在維摩詰長者面前都相形失色 變成了像是沒有智慧的人 而他只是一個居士而已 因此 有人說 維摩經 應該不是由出 家人來講 其實那是錯的 維摩詰菩薩雖現在家居士身 卻是一 位持戒清淨的人 所以在 維摩經 裡有這麼幾句經文 雖為 白衣 奉持沙門清淨律行 雖處居家 不著三界 示有妻子 常 修梵行 現有眷屬 常樂遠離 雖服寶飾 而以相好嚴身 雖復 飲食 而以禪悅為味 方便品第二 所謂白衣 就是居家修道之士 維摩詰以居士身 卻具足了出家人 的清淨戒律和威儀 所謂 沙門清淨律行 至少已具殺 盜 淫 妄

33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63 的四根本戒 另有比丘及沙彌的行儀 一般的居士是做不到的 所以這 是一位大菩薩 不能以世俗的在家身來看他 他現居士相並不等同一般 的在家人 他是身居俗家 行儀如比丘 心出三界外 不著欲界的五欲 不住色界 無色界的世間禪定之樂 他有妻有子 可是常修脫離男女淫 欲的梵行 這是菩薩的化現 我們無法想像 他有許多的眷屬 但對家 眷並不貪戀 常樂獨身遠離 他也著好衣飾 照常飲食 心中常以禪悅 為味 是故 維摩經 並不限於是在家居士的經典 乃是出家 在家菩 薩們共同需要 大家宣揚的一部重要大乘經典 31 聖嚴法師這兩段話的結論在最後一句 是故 維摩經 並不限於 是在家居士的經典 乃是出家 在家菩薩們共同需要 大家宣揚的一部 重要大乘經典 聖嚴法師在這裏所闡述的內容就文獻而言並無問題 所謂維摩詰菩薩雖然 現居士相 然而卻 並不等同一般的在家人 的 說法 無論就經典本身的意向而言 還是就佛教思想的本身而言 吾人 也都應首肯聖嚴法師的說法 不過在這裏或許應當提出的是這樣的問 題 既然如此 那麼 維摩經 的特殊性究竟何在呢 因為我們同樣可 以說 任何一部大乘經典也都是 出家 在家菩薩們共同需要 的 經 典 我們知道 關於 維摩經 的特殊性的問題 不同的研究者 行者 當然可以有不同的回答和看法 但是不管持何種看法 做何種回答 欲 討論 維摩經 的特殊性 都不可能不聯繫到 維摩詰菩薩 的特殊性 而維摩詰菩薩的特殊性 當然首先表現在他示現 白衣 的這樣一個 特點 因為正是這樣一個特點 決定了他這樣一位 人中的菩薩 白 衣聖者之於重視現實人間生活 重視人群社會實踐的人間佛教的特殊意 31 維摩經六講 頁 41-42

34 564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義 同時也決定了大乘諸經中的這樣一部經典對於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 32 特殊意義 我們在這裏 再一次體會到聖嚴法師的有關詮釋與太虛大 師的詮釋相比 確實透露出某種方向性的歧異 雖然兩人都可以同意 維摩詰現居士相而未必無比丘律儀 因之 維摩經 並不是專為居士宣 說佛法的大乘經典 但是太虛大師在這樣的前提下 會進而深切地討論 維摩經 之於居士佛教及一般信眾佛教的重要的思想意義 而聖嚴法 師則似乎把在太虛大師那裏業已開展的思想視野 從 對治悉檀 角 度所理解的 維摩經 的特殊旨趣之一 重新收回到漢傳佛教的傳統 視野中 而於 維摩經 這一獨特的重要的思想旨趣有意無意地予以消 解或拒斥 此處參考筆者的有關論述 維摩詰經 第二品中的維摩詰菩薩是在一 定的歷史時間 一定的地域空間 在人類世界示現其菩薩生涯的一位菩薩 他可謂一位真正名副其實的 人中的菩薩 作為一位大菩薩 維摩詰的 思想實踐與其他菩薩的工作應無本質的區別 但作為生活在特定歷史時空 中的 人中的菩薩 維摩詰的思想與實踐就特別具備 人間性 這一特 殊彩色 正是因此 我們說 維摩詰經 第二品即 方便善巧品 所展示 的維摩詰菩薩善巧方便智思想及實踐 對於我們當今人類的現實生活 尤 其對於在當今人類社會中正在宣導與推進的人間佛教 就具有特殊重要的 意義 參見拙文 維摩詰經 之 方便品 與人間佛教思想 玄 奘佛學研究 年 頁 166 聖嚴法師對於維摩詰菩薩這種身份特徵的解釋 也可從他以下的說法中見 出端倪 從體上說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關係 猶如學生與老師的關係 沒有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雖然別有接自佛陀本懷的源流 卻也無從生根立 足 大乘的思想固要借助小乘思想的培育 大乘的弘揚也有待於小乘僧團 的努力 縱然大乘經典如 維摩經 勝鬘經 之鼓吹在家菩薩的偉大 卓越 真正對於大乘佛教的建樹者 卻都是出身於聲聞教團的出家菩薩 例如馬鳴 龍樹 提婆 彌勒 無著 世親 無一不是現的聲聞形態的比 丘大德 從聖嚴法師的上述表述可以看出 他是在一定程度上重視 小 乘佛教 甚於重視 大乘佛教 的 參見聖嚴法師 法鼓全集 1-4 比 較宗教學 頁 396

35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65 我們覺得 聖嚴法師這樣的詮釋傾向表示了這樣的兩點 其一 截 止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臺灣 漢傳佛教的理論實踐的主導者仍然是僧 團 而非在家居士或一般信眾 其二 二十世紀下半期在臺灣地區所開 展的人間淨土及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 在事實上仍然強於 人生淨 土 的層面 而弱於 人間淨土 的層面 因而與這種情況相應 關於 維摩經 主導角色維摩詰菩薩這一形象的象徵意義 從太虛大師的居 士佛教 信眾佛教到聖嚴法師的 出家 在家菩薩們共同需要 的 佛 教 的這一詮釋著重點的變化 其實就不過是現當代人間佛教這一百年 現實情境的一個暗示性的表達 四 星雲大師 以 維摩經 為 根據 的 人間佛教的藍圖 1991 年 11 月的 3-7 日 星雲大師在臺北國父紀念館也曾舉辦過為 期五天的 維摩經 專題講座 有趣的是 星雲大師的這場講座 和聖 嚴法師的 維摩經 講座 地點都選擇在同一個地方 臺北國父紀念 館 而以時間言 星雲大師這場講座比聖嚴法師的同一經典講座還要早 近三年 星雲大師是現當代漢傳佛教中最卓越的人間佛教的導師 他在 人間佛教的理論建構和實踐運作中取得的傑出的功績及深厚的經驗堪稱 是 20 世紀漢傳佛教尤其是現當代漢傳佛教最尊貴的資產之一 彌足可 貴的是 星雲大師迄今還在以耄耋之年為人間佛教的建設孜孜不倦地貢 獻心力 惟此之故 我們擬在論文的這一部分 來專題地處理其 維摩 經 詮釋的相關議題 我們先根據大師這場講座的具體內容 來理解他關於 維摩經 的 詮釋思想 大師的講座一共分為五個單元 一 維摩其人及不可思 議 二 菩薩的病和聖者的心 三 天女散花與香積佛飯

36 566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四 不二法門的座談會 五 人間淨土的內容 在第一講的開端 我們聆聽到大師如是說 假如有人問我 在佛教裏你最信仰的人是誰 我毫無猶豫地告訴 他 我最信仰的是釋迦牟尼佛 假如有人問我 你最讚歎的是誰 我也毫不猶豫地告訴他 我最讚歎的是阿彌陀佛和藥師如來 假 如有人問我 你最尊敬的是誰 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 我最 尊敬的是觀世音菩薩 假如有人問我 你感覺到佛教裏面最風趣 的是誰 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 最風趣的是彌勒菩薩 假 如有人問我 你知道在佛教裏最大眾化的是誰 我也會告訴他 那就是濟公活佛 假如有人問我 在佛教裏你最喜歡的是誰 我 也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 我最喜歡的就是維摩居士 維摩居士是 誰 就是你們今天在座的大家統統都是維摩居士 甚至於在我的 眼中看 我們的李總統登輝先生 就是基督教徒也不要緊 甚至 於我們的郝院長郝柏村先生 宋秘書長宋楚瑜先生 許副秘書長 許立德先生 這許多所謂憂國憂民的 大家非常的慈悲 為社 會 國家 從事工作 辛苦的這許多人 統統都看做維摩居士 在佛教裏面很多的經典 記載著諸佛菩薩的世界 記載著多少出 家比丘 比丘尼的事蹟 但是專門來記述居士事蹟的這一本 維 摩詰經 被胡適博士稱讚為全世界最長的白話詩 兩萬五千多 字 也可以說在佛教經典裏面最富於哲學的思想 最富於文學的 34 意味 維摩詰經 可以說首屈一指 大師這段話討論了佛教裏面諸多的佛菩薩聖者 包括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 藥師如來 觀世音菩薩 彌勒菩薩 濟公活佛 維摩居士等 34 參見附錄

37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67 他在這裏非常明確地宣稱 在以上諸多佛門人物中 他 最喜歡的 人 就是 維摩居士 大師在其後的討論 實際上是在告訴聽眾他之所以 最喜歡 維 摩居士 的一些原因 例如 大師引用了胡適先生的說法 認為 維摩 經 是最富於 文學的意味 的佛教經典 大師同時還補充說 維摩 經 還是一部最富於 哲學的思想 的經典 這些當然都是大師 最喜 歡 維摩居士 的理由 不過還有一個理由 這理由可能是所有理由 中大師最看重的理由 它就包涵在大師這樣的說法中 維摩居士是誰 就是你們今天在座的大家統統都是維摩居士 甚至於在我的眼中看 我 們的李總統登輝先生 就是基督教徒也不要緊 甚至於我們的郝院長郝 柏村先生 宋秘書長宋楚瑜先生 許副秘書長許立德先生 這許多所謂 憂國憂民的 大家非常的慈悲 為社會 國家 從事工作 辛苦的這許 多人 統統都看做維摩居士 正因為 維摩居士 就是 在座的大家 就是那些 為社會 國 家 從事工作 辛苦的這許多人 所以大師才在佛教的諸多人物中最 喜歡這位維摩居士 與這個理由呼應 大師還在這段演講中特別清晰地 提到 維摩經 的這樣一個特質 維摩經 是 專門來記述居士事 蹟的 我們在前面已經接觸過聖嚴法師的觀點 維摩經 並不限於是 在家居士的經典 比較兩位大師關於這一議題 究竟 維摩經 的 思想旨趣何在 不同的表述和語氣 吾人就可以看出 他們二人同樣 都非常重視 維摩經 也都同樣非常重視把 維摩經 的佛教思想與 當代人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 不過星雲大師此處明白無誤地承認甚至強 化 凸顯 維摩經 擁有 專門來記述居士事蹟 的這樣一個特質 而

38 568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聖嚴法師的做法則似乎相反 傾向於淡化或者消解 維摩經 經文自身 明白無誤地表現出來的這樣一個特質 這一點就生動地向吾人顯示 與 聖嚴法師的同類工作比較 星雲大師 維摩經 的詮釋理路與太虛大師 從居士佛教或信眾佛教的角度來理解 維摩經 思想旨趣的解釋方向似 乎更加一致 考慮到星雲大師 聖嚴法師這兩場關於 維摩經 的重要講座都在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 而這樣的時代也正是臺灣人間佛教的理論實踐 35 一方面日益走向成熟 而另一方面在佛教界內部及社會人士當中關於 36 佛教的前途 之問題已經出現各種困惑 分歧和爭議的階段 因而 關於 20 世紀 年代臺灣佛教的崛起 可以有可種各樣的評估的角度 不過臺灣佛教四大道場的崛起 應當是衡量臺灣佛教當代發展的一個最重 要的指標 如江燦騰先生的 臺灣當代佛教 一書就採取這樣的討論模式 江先生在其書中一開始就有下麵的說法 臺灣四大佛教道場勢力的興起 顯然與臺灣社會早期的經濟起飛 以及 1990 年代臺灣國際政治形勢變化 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 星雲的佛光山勢力和證嚴的慈濟功德會 便是在這 種時代背景下嶄露頭角的 亦即隨著臺灣的政治解嚴 社會力奔放和經濟 實力也再度提升 才使得佛教界找到發展的空間 而起步較晚 但以推銷 現代禪學切入信仰市場的法鼓山與中臺山兩股勢力 也是趁著這股浪潮 才得以突出既有兩大道場的範圍 先後在北 中兩地建立或擴充基地 頁 9 江先生並指出 就時間而言 當代臺灣佛教的快速成長 雖可溯 源於 1966 年左右 但真正顯著地發展 則要到 1980 年以後 其間有十幾 年的轉型階段 頁 3 關於在 80 年代及 90 年代初 臺灣佛教一面出現蓬勃發展的局面 一面出 現思想意識上的混亂或疑問的情況 我們可以根據星雲大師 1990 年 3 月在 高雄佛光山連續四場名為 佛教的前途在哪裡 的講座來瞭解 如大師在 第一講中開頭談到 時代的趨向 促使社會不斷地更新 佛教須有新的 觀念 才能自我更新 才能推展法務 換句話說 佛教的前途 必須要靠 我們佛教徒重新調整思想 重新估定價值 大師這裏 重新調整思想 重新估定價值 的說法 可以說是對於當時佛教界及社會各界的爭議與紛 紜的回應與解決之道 在這一系演講中 大師正是針對當時紛紜困擾思想 的狀況 旗幟鮮明地提出佛教要實行 人間化 現代化 大眾化

39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69 吾人覺得 兩位弘揚人間佛教的導師關於 維摩經 上述思想特質的不 同表述 就多多少少應當彰顯關於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方向及發 展方式等問題 在二十世紀晚期的佛教界及社會人士當中存在一些不同 的理解和看法 簡言之 星雲大師繼承且凸顯了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的 革新理念 較為重視由維摩詰居士形象所彰顯的信眾佛教及大眾佛教的 意義與價值 聖嚴法師則似乎傾向通過淡化 模糊維摩詰居士身份的方 式再度肯定及強調僧團佛教傳統的絕對的核心地位 星雲大師這場講座的第五單元是 人間淨土的內容 大師在這一 單元中非常全面地討論了 維摩經 經文中包含的人間佛教的相關思想 內容 從安排來看 這一單元是大師這場 維摩經 講座的最重要的部 分 它把大師這場講座的思想創見推向了高潮 這一單元涉及的具體內容又可細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 在第一部分 大師重點討論了 維摩經 第八品即 佛道品 中的一段著名文字 這段著名文字如下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為父 一切眾導師 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為妻 慈悲心為女 善心誠實男 畢竟空寂舍 弟子眾塵勞 隨意之所轉 道品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 四攝為伎女 歌詠誦法言 以此為音樂 總持之園苑 無漏法林樹 覺意淨妙華 解脫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滿 布以七淨華 浴此無垢人 象馬五通馳 大乘以為車 調禦以一心 遊於八正路 相具以嚴容 眾好飾其姿 慚愧之上服 深心為華鬘 生活化 等著名的人間佛教的革新思想主張 參見星雲大師 佛教的 前途在哪裡 4 人間佛教論文集 下冊 頁

40 57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富有七財寶 教授以滋息 如所說修行 迴向為大利 四禪為床座 從於淨命生 多聞增智慧 以為自覺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脫味為漿 淨心以澡浴 戒品為塗香 摧滅煩惱賊 勇健無能踰 降伏四種魔 勝幡建道場 雖知無起滅 示彼故有生 悉現諸國土 如日無不見 供養於十方 無量億如來 諸佛及己身 無有分別想 37 雖知諸佛國 及與眾生空 而常修淨土 教化於群生 大師認為 維摩經 以上這段經文集中體現了這部經典的人間淨 38 土思想 所以他說 這一部分經文 整個的都是人間淨土的內容 大師這一宣示表明 他是在人間淨土及人間佛教的思想視角下來解讀這 段經文 為了揭示這段經文所包涵的 人間淨土的內容 的實質 大師 在演講中這樣提問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有父母妻子兒女朋友 交通 工具衣食住行等等 這是世俗的生活 在佛教人間淨土裏的生活 是以 39 什麼為父母妻子兒女衣食住行呢 可見他在這裡區分 世俗的生活 和 人間淨土的生活 兩個概念 前者是指人們的日常生活 那是由貪 瞋 癡所主宰的人間生活 或世俗生活 後者則是指由佛教思想所指導 的生活 是人們的淨化的生活 正如在世俗的生活裏面 人們會有父母 妻子 兒女 有衣食住行 乃至有種種的事業 在人間淨土的生活裏面 人們也有父母 妻子 兒女 有衣食住行 乃至有種種的事業 因此 在 人間淨土 之思想視野下審視 維摩經 的這段經文就是旨在闡 述 在人間淨土的生活裏面 人們的父母妻子兒女眷屬乃至種種的事業 等等究竟是什麼樣的 大正藏 第 14 冊 No.0475 維摩詰所說經 頁 0549b 參見附錄 參見附錄 在所引這段經文之前 有 爾時會中有菩薩 名普現色身 問維摩詰

41 太虛 聖嚴 星雲 :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71 言 : 居士! 父母妻子 親戚眷屬 吏民知識, 悉為是誰? 奴婢僮僕 象馬車乘, 皆何所在? 於是維摩詰以偈答曰 :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為父 云云 ( 維摩詰所說經, 大正藏 冊 14, No.0475, p0549b ) 這段文字的梵本為 :atha sarvarūpasaṃdarśano nāma bodhisatvas tasyām eva parṣadi saṃnipatito bhūt saṃniṣaṇṇaḥ sa vimalakīrtiṃ licchavim evam āha: kasmin punas te gṛhapate mātāpitarau dāsīdāsakarmakarapauruṣeyam, kutra mitrajñātisālohitāḥ, kutra parivāro hayagajarathapativāhanaṃ vā evam ukte vimalakīrtir licchaviḥ sarvarūpasaṃdarśanaṃ bodhisatvaṃ gāthābhir adhyabhāṣat: prajñāpāramitā mātā bodhisatvāna māriṣa pitā copāyakauśalyaṃ yato jāyanti nāyakāḥ ( 梵文維摩經 VII,6, 頁 79) 故以原文而言, 維摩經 此段經文的問題是 維摩詰菩薩的父母妻子等等眷屬是為何人, 而維摩詰菩薩的答語, 則是 諸菩薩的父母妻子等等眷屬乃是 云云 關於這段經文, 僧肇的解釋是 : 淨名權道無方隱顯難測, 外現同世家屬, 內以法為家屬 恐惑者見形不及其道, 故生斯問也 ( 注維摩詰經, 大正藏冊 38,No. 1775, 頁 0393a) 僧肇在這裏建立了一個 區分內外 的解釋模式 : 從 外 外在的生活 的角度而言, 維摩詰菩薩同一般人一樣, 擁有一般的父母妻子等等眷屬 ; 而從 內 內在的生活 的角度而言, 維摩詰菩薩則實際上是以法作為家屬 僧肇這種解釋旨在突出維摩詰菩薩精神生活的聖潔及超越的的實質 吉藏解釋這段經文時, 說到 : 此第三次明眷屬 前問, 後答 問有三意 : 一遠從空室義生 淨名所以空室者, 凡有二義 : 一 欲以空且顯空, 如雲諸佛國土亦復皆空 ; 二 欲以室明人有, 如雲眾魔外道有吾侍者 文殊 身子以略問空室之意, 未顯法身備有眾德, 故今問之 二者近從通達佛道義生, 菩薩所以能遍入一切邪道而通達佛道者, 良由內備眾德故也 三者淨名權道無方, 形同世俗, 淺識不達, 謂其實然, 今欲顯之, 是故致問 ( 維摩經義疏, 大正藏冊 38,No. 1781), 頁 0970 說明吉藏繼承了僧肇這種通過區分 內在生活 外在生活 辯護維摩詰菩薩的聖潔性及超越性精神實質的詮釋方法, 且有所發展 我們在大師的演講裏看到, 大師在此處也區分了 世俗的生活 與 人間淨土的生活, 這樣的思維方式和詮釋策略, 表明大師的解釋顯然承繼僧肇及吉藏的傳統而來 不過大師在此處的解釋中有 人間淨土 這一明確的思想視角, 這一點使得他的解釋就與僧肇及吉藏的解釋有顯著的不同 維摩詰菩薩在經文中不僅是一位人間的菩薩, 且是一位以居士身份出現的人間的菩薩, 因而大師在這裏把經文中的問題合理地轉化成了 : 對於一個人間淨土裏面的生活著的人而言, 父母妻子等等是什

42 572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讓我們以第一句 智度菩薩母 為例 大師認為 這一句解釋了何 為 人間淨土生活裏的母親 這一問題 我們世俗的生活 母親 我 們最敬愛她 但是在人間淨土裏面 我們也要有一個母親 是誰呢 智 41 度菩薩母 就是智慧般若 我們要把它當做我們的母親 無論是 世 俗的生活 還是 人間淨土的生活 都要有 母親 這是兩種生 活的相似之點 不過 世俗生活 的母親是誕育身體的母親 而 人間 淨土的生活 的母親則是 智慧般若 大師對這段經文的講解 就依循著上述的思想邏輯開展 在末尾 處 他總結說 所以在人間淨土裏 只要有佛法 那麼在佛法裏面就 有我們的父母 兄弟 姐妹 朋友 就有我們的衣食 住行 床座 事業 一切通通都有 我提倡的人間佛教 也可以說 維摩經 為我做了一個 42 很好的說明 大師在此處的結論中已經提出這樣的觀點 維摩經 中 佛道品 的這段文字可以解釋 人間淨土的生活 正是因此而言 維摩經 已經為大師所提倡的 人間佛教 做了一個很好的說明 換言之大師此處已經提出 維摩經 對於人間佛教思想理論建構的重要 意義 接下來 在第二部分 大師重點討論了 維摩經 第七品即 觀眾 生品 中的以下一段經文 舍利弗 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 何等為八 此室常以金色 光照 晝夜無異 不以日月所照為明 是為一未曾有難得之法 麼樣的呢 可以見到大師解釋的思想重心已經不是如僧肇與吉藏那樣 意在辯護維摩詰菩薩生活的高尚與合理 而是意在彰顯 以佛法淨化世俗 生活 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而此點也正是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宗旨 參見附錄 參見附錄

43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73 此室入者 不為諸垢之所惱也 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常 有釋梵四天王 他方菩薩來會不絕 是為三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 室常說六波羅蜜不退轉法 是為四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常作天 人第一之樂 絃出無量法化之聲 是為五未曾有難得之法 此室 有四大藏 眾寶積滿 賙窮濟乏 求得無盡 是為六未曾有難得 之法 此室釋迦牟尼佛 阿彌陀佛 阿閦佛 寶德 寶炎 寶月 寶嚴 難勝 師子響 一切利成 如是等十方無量諸佛 是上人 念時 即皆為來 廣說諸佛秘要法藏 說已還去 是為七未曾有 難得之法 此室一切諸天嚴飾宮殿 諸佛淨土 皆於中現 是為 43 八未曾有難得之法 這段經文原文討論維摩詰居士的家宅具有八種神異之處 這稱為 44 八未曾有難得之法 大師把經文中的 室 字 解釋為 家庭 的意思 因而認為此段經文描繪維摩詰居士的 室 所具有的八種神 異 實際上也就是描繪 人間淨土的家庭 所擁有的八幅 藍圖 正 如大師所說 對人間淨土的家庭 它有個藍圖 你們要想建立一個家 庭 你這個家庭應當擁有一些什麼 怎麼佈置一個很美好的家庭呢 我 把這段經文歸結有八點 經上說為 八種未曾有 淨土的房子裏面有 45 八種未曾有 我就說家庭裏面有八種藍圖 因此大師這段演講不僅 同樣繼續其根據人間淨土思想的理解視角解讀 維摩經 經文思想的理 路 而且他認為此段經文所表現的人間淨土思想的特殊性在於 它顯示 維摩詰所說經 大正藏 冊 14 No.0475 頁 548a 經文 舍利弗 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 一句 所對應的梵語原文 為 iha bhadanta śāriputra gṛhe ṣṭāv āścaryādbhutā dharmāḥ satatasamitaṃ saṃdṛśyante 梵文維摩經 VI 頁 71 此處 室 字對應 gṛha 正是 家 或 家庭 之意 故大師在此處的解釋是合理的 參見附錄

44 574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了 維摩經 人間淨土思想的 家庭藍圖 大師這樣的解讀既是對於 維摩經 經文涵義的合理詮釋 也彰顯出其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對於家 庭問題高度重視的態度 大師這段演講一一解釋了 八種藍圖 的具體涵義 我們試以第八 種藍圖為例 經文中說在維摩詰居士的丈室中 一切諸天嚴飾宮殿 諸佛淨土 皆於中現 這是第八種 未曾有難得之法 大師的闡釋 如下 第八點 他的家庭很重視環境的美化 很重視大家心裏的莊 46 嚴 即認為經文所顯示的維摩詰丈室的第八種神異 其實就意在彰 顯 在人間淨土的家庭裏 要重視 環境的美化 以及 心裏的莊嚴 大師在這段講解的末尾總結這一部分闡釋 這八點 是所謂 家庭的 藍圖 建設一個美好的家庭 應該要從道德 慈悲 善良 知因識果 47 的正見上面去建設 家庭的藍圖 最後 在第三部分 大師還把 維摩經 整部經典中與人間淨土思 想有關的內容予以整合 加以整體的顯示和概括 由於講座時間的關 係 大師在這一部分並未一一檢討經文有關的材料 而只是把 維摩經 48 所包含的人間淨土思想的內容概括成如下的 十條意見 一 人間淨土的家庭非常重視家庭的溫暖 二 人間淨土家庭裏面的人要有心理的淨化 三 一個人間淨土的家庭 每個人的工作要愉快 四 一個人間淨土的家庭 每個家人要用心 都要做製造工作 參見附錄 參見附錄 參見附錄

45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75 的製造者 製造快樂的製造者 五 在人間淨土裏面 身心的均衡 調和也很重要 六 在人間淨土裏面 環境的整潔也很重要 七 人間淨土裏面的社會很安定 八 在人間淨土裏面 非常重視國家的祥和 九 維摩經 裏提倡的人間淨土的內容 還有國際的和平 49 十 維摩經 裏提倡的人間淨土的內容, 還有人群的尊重 從以上 十條意見 可以看出 大師所理解的人間淨土 包括個體 生活的層面 如第五點 身心調和 第六點 環境的整潔 家庭 生活的層面 從第一點到第四點 社會生活的層面 第七點 國家 生活的層面 第八點 國際生活的層面 第九點 人類生活的層面 第十點 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第六點 等諸多層面 大師的論說包 含了這樣的邏輯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是包涵以上諸多人類生活 層面在內的人間淨土思想 所以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也就能為包 含以上諸多人類生活層面的人間淨土的建設提供思想理論的綱領 依據 維摩經 所闡發的關於人間淨土思想的 十條意見 實際 上勾勒了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的輪廓及全貌 不難看出 大師這一人間淨 土思想的理論框架把其關注的根本重點置於由生命個體結合而成的家 庭 社會 國家 人群之上 而不是把其關注的重點置於個體人生之上 這一點恰好與太虛大師 1919 年在北京己未講經會所開示的對於 維摩 經 淨土思想的理解方式遙相呼應 合若符節 此外 我們從大師這一 49 參見附錄

46 576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段有關人間淨土 十條意見 的具體講解可以看出 大師這裡特別側重 對於家庭生活層面以及社會 國家生活層面的人間淨土思想的解析 而 對於與個人生活層面以及國際 人類生活層面等相關的人間淨土思想內 容的解說 則基本上一句帶過 這樣的演講方式以及在此次演講中如此 這般的側重點的安排 固然有受限於演講時間的考量 不過卻也可以顯 示出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大師人間淨土思想的重點及特點 關於大師這裏透過 維摩經 講座所展現的人間淨土思想的重點 與特點 我們當然可以從諸如 中華文化的特點 二十世紀 90 年 代臺海局勢的現狀 以及 臺灣特殊的社會文化生態 等等諸多角度檢 討其成因 不過我們在這裏需要指出 大師重視家庭 社會 國家等人 類生活層面的人間淨土思想 在相當的意義上能夠體現現當代人間佛教 理論與實踐的特質及旨趣 並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漢傳佛教思想傳 統的特質及旨趣 大師 1991 年這場佛學講座借助對 維摩經 佛教思 想的詮釋 全面闡釋了他對於人間淨土思想的系統看法 這是他長期以 50 來有關淨土思想的思考及實踐的一次理論上的總結及提升 同時 大師於 1953 年應馬騰 李決和 林松年居士等禮請 駐錫宜蘭雷音寺時 即以成立 宜蘭念佛會 兒童念佛班 舉行 佛七法會 等 接引 當地信眾 可見自大師早期在臺弘法始 他就與淨土法門結下不解之緣 參見 星雲大師弘法大事紀 普門學報 第四十期 頁 年 10 月 大師首次在臺北國立藝術館舉辦三天佛學講座 其中第三天講 從 阿彌陀經說到淨土思想的建立 依據 阿彌陀經 發表其對於淨土思想 的看法 講座中提出 淨土思想並不僅僅屬於淨土宗 也並不局限於三經 一論的寶典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 淨土論 其實很多大乘經論裏在在皆有淨土法門的提出 到處都在說明淨土思想的 信仰 這可以清楚地證明在其時大師的觀念中 對於淨土思想的價值有 相當崇高的估定 講座將 淨土 的種類 區分為 一 大乘不共法的淨土 二 三乘共法的淨土 三 五乘共法的淨土 及 四 人間淨土 認 為作為大乘不共法的淨土的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 最為殊勝莊嚴 而於 人

47 太虛 聖嚴 星雲 :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77 間淨土, 講座中僅僅提到一句話 : 至於人間淨土, 例如維摩居士, 雖生活於娑婆世界, 但他的境界猶如淨土一樣 這說明大師已認定 人間淨土 與 維摩經 有特殊的因緣, 但這一講並未於此過多地予以闡釋 從阿彌陀經說到淨土思想的建立 ( 星雲大師講演集 1), 頁 次年 (1976 年 11 月 ), 大師在同一地點再次舉辦三場佛學講座, 其中一講是 從現實的世界說到佛教的理想世界, 是時間僅隔一年之後關於淨土思想, 大師再次發表新的思考 此講提出五類淨土的區分 :( 一 ) 維摩經 的理想世界 人間淨土,( 二 ) 彌勒上生經 的理想世界 兜率淨土, ( 三 ) 藥師經 的理想世界 琉璃淨土,( 四 ) 阿彌陀經 的理想世界 極樂淨土,( 五 ) 華嚴經 的理想世界 華藏淨土 大師在講座中提問 : 當然, 彌勒菩薩有彌勒菩薩的世界, 維摩居士有維摩居士的世界, 藥師如來有藥師如來的世界, 阿彌陀佛有阿彌陀佛的世界, 華藏法界有華藏法界的世界, 但我們應追求哪一種理想的世界呢? 他提出的看法是 : 今天我為各位介紹了佛教五種理想的世界, 現實的娑婆世界的情況, 可以說是苦 空 無常 無我的世界, 而佛教理想的世界, 是一種常 樂 我 淨的世界, 我們今天在這裏所聽的佛教理想世界, 應該從哪里去追求呢? 不必向外去追求, 就如剛才所說的極樂世界, 也不是要到十萬億佛土之外去求 這裏所說佛教理想的世界, 可以總括一句話是 心內的世界, 如同今天所說 維摩經 裏的人間淨土, 是 心淨則國土淨 的世界, 所以我們追求理想的世界, 最重要的是要從內心去追求 大師此時已經將人間淨土思想放在了淨土法門中尤其突出的位置, 不過與此同時他也在講座中告誡說 : 佛教的理想世界, 可以給我們每一個人離去痛苦而得到快樂, 可以使我們每一個人離開虛妄而見到真實, 可以使我們每一個人離開雜染而得到清淨, 這種安身立命的理想世界, 我現在根據五部佛教經典, 來說明佛教的五種理想世界, 各位可以參考, 選擇您所喜歡的理想世界 也就是說, 究竟哪一種淨土所代表的理想世界更好, 他認為應當根據 每一個人 的 選擇, 不一定需要作出非此即彼的決定 這樣一種既突出人間淨土的特殊意義又包容各種淨土法門的價值的思考, 就成為大師關於淨土思想的非常成熟的理念 從現實的世界說到佛教的理想世界, 星雲大師講演集 1, 頁 再過了一年 (1977 年 4 月 ), 大師於臺南育樂活動中心發表 如何建設人間佛教 之演講, 這是大師所發表關於人間佛教思想最早的一個有著成熟思想的演講, 文中提出了 建設人間佛國淨土 的主張, 把建設人間佛教與建設人間淨土兩個方面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 建設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今天有很多佛教徒, 都希望往生極樂世界,

48 578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年的這次理論上的總結及提升也為後來大師構建其圓熟的人間佛教的理 論系統奠定了基礎 由於星雲大師 1991 年的這場佛學講座闡明了 維 摩經 所包涵的豐富的人間佛教的思想內容 深刻論說 維摩經 的這 些人間佛教的思想內容不僅擁有一個人間淨土生活的 家庭的藍圖 甚至還可以涵蓋從個人生活層面到國際 人群諸多生活層面的人間淨土 的所有方面 所以星雲大師這個佛學講座就孕育了這樣的理論資訊 我 我想不如更積極的把今天的世界轉變為佛國淨土 ( 一 ) 沒有三惡道 更無 冤和親 我們要建設人間佛國淨土 先要做到沒有三惡道 三惡道是地獄 餓鬼 畜生 地獄道的眾生多貪 餓鬼道的眾生多嗔 畜生道的眾生多癡 如果要讓三惡道完全消失 就得把人間的貪嗔癡祛除 然後 不要與人結 冤 也不可以太親密 因為太親密 也會招來許多麻煩的 常常聽到什麼 人被人害了 這種事例是由愛而來 為什麼呢 因為愛不到 就產生恨 因此 我們最好要把怨親愛恨化除 而用平等心 本著佛陀無緣大慈 同 體大悲的精神 去建設人間佛國淨土 ( 二 ) 世界滿歡樂 憂煩一切除 凡是 對社會大眾能給予歡樂 能減少大眾憂心煩惱的事 我們都應該全力以赴 我們可以用佛法來增加人間的歡喜 可以用佈施來增加人間的福利 可以 用勞力去貢獻大眾 如果什麼都沒有的話 還有一顆心可以與大家共同歡 喜 這個世間最可悲的是什麼 就是一般人不歡喜別人獲得利益 看到別 人有錢 有辦法 他就不高興 這種不健康的心理使得世間不能成為佛國 淨土 ( 三 ) 心淨國土淨 大同世界現 假使我們想把整個世界淨化 但卻覺 得自己能力不夠的話 不妨降低標準 先使自己的家庭和諧安樂 如果 這種力量也沒有的話 那麼自己還有一顆心 就去莊嚴自己 淨化自己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所謂 心淨國土淨 人人都能這樣 大同世 界就會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如何建設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講演集 1 頁 我們看到 是大師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最後關鍵幾年 這幾年不僅是大師近三十年在臺推進人間佛教事業並取得卓越成績的關鍵 幾年 也是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初步臻於成熟的幾年 以上數場講座就是大 師首次有意識地發表其系統的人間佛教理論的重要結晶 其次 我們可以 看到 大師構建的這種人間佛教理論 乃是其近三十年推進人間佛教事業 的經驗總結 這在其人間佛教理論上表現出來的重要特色 便是對於各種 淨土法門價值及意義持有的全面和包容的看法 以及對於 建設人間佛教 與 建設人間淨土 二者密不可分的關係的深切體認

49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79 們可以依據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構建人間佛教的系統性理論 我 們看到 在星雲大師此後主編的重要著作 佛教 叢書 1995 年 之 第十冊 人間佛教 中 就出現了這樣一篇文章 人間佛教的藍圖 由 1991 年佛學講座提出 人間淨土的家庭藍圖 到 1995 年提出 人間 佛教的藍圖 正是反映出大師根據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內容構 建 人間佛教的藍圖 的理論發展線索 大師在這篇文章中首先比較了佛教經典中提到的各種各樣的淨土 在經典中 佛陀提到有多種的淨土 各有其殊勝處 如西方極樂 淨土 東方琉璃淨土 阿閦佛的妙喜淨土 華藏淨土 彌勒兜率 淨土等 然而 華藏淨土是以佛果的境界來看待一切 難為一般 眾生所理解 藥師淨土雖好 但現代科技文明一日千里 許多開 發國家已經達到藥師琉璃淨土衣食豐足 住行無缺 醫藥發達 生活無憂的境地 極樂淨土因須念佛念到一心不亂 方能決定往 生 似嫌太難 彌勒兜率淨土雖然較為簡易 將來猶須下生人間 所幸 佛陀在 維摩詰經 中揭示有唯心淨土 隨其心淨 則 51 國土淨 心清淨了 娑婆即常寂光淨土 淨土就在人間 大師認為各種淨土皆有其 殊勝處 其中 維摩經 所示的 唯 心淨土 隨其心淨 則國土淨 可以達成 娑婆即常寂光淨土 淨土就在人間 的效果 因而最適合我們這個時代的機宜 大師這一部 分文章是簡略回答 何為人間淨土 的問題 關於 如何建設人間淨土 的問題 大師在文章中提出 要依據前 面已經引用過的 維摩經 中 佛道品 的那段經文 規劃 人間佛教 51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藍圖 佛教叢書 10 人間佛教 1995 年 頁

50 58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的藍圖 的具體內容 今就 維摩詰經 做為 人間佛教 的根據 從眷屬 朋友 飲 食 衣服 居住 交通 教育 娛樂 資用 修行等十類 描繪 52 人間佛教藍圖的具體內容 大師這裏很明確地指出 維摩經 是 人間佛教 的根據 他把 維摩經 中 佛道品 的上述那段文字從內容上區分為表示眷屬 朋友 飲食等 人間 生活不同層面的 十類 文字 認為它們描繪了 人間佛教藍圖的具體內容 我們試再以大師對屬於 十類 中 眷屬 這類人間生活層面的 智 度菩薩母 一句的解析為例 大師在文章中說 以智慧為母 大智度論 說 諸佛及菩薩 能利益一切 般若為之母 能出 生養育 為什麼般若是諸佛 菩薩之母呢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卷中 佛陀告訴月氏天子說 如來則從智慧度無極生 設人觀察推其 本末 過去 當來 現在諸佛 誰為母者 則當了知 智慧度無極是其 母也 所以者何 其三十二大人相 非從摩耶而生 以學大智慧真諦之 誼 乃能致此 自然成就如來之身 其十力者 不從王后摩耶而生 本 時奉行 智度無極 得十種力 斯諸功德悉為不從王后摩耶而生 悉從大智度無極行學此道品 菩薩以智慧為主 而智慧以內解為用 我們有了甚深的般若智慧 體悟法性空寂 能通曉一切事理 不為無明所侵 不被貪瞋癡三毒所害 52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藍圖 佛教叢書 10 人間佛教 1995 年 頁 154

51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便能自在無礙 趨向成佛之道 可以看出 大師這裏的闡釋方法是 先以 維摩經 智度菩薩母 的說法作為 人間佛教 的理論 根據 同時引用其他的佛教經典 在這裡分別是 大智度論 及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兩部經典 作為同一思想主題的 參證 然後大師再對其中的道理予以簡單扼要 的說明和分析 這篇文章最後把以 維摩經 作為 根據 以其他佛教經典作為 54 參證而構建起來的 人間佛教的藍圖 表列於後 大師這篇文章的結論如下 從 以智慧為母 以方便為父 到最後的 以多聞為覺音 我們為人間佛教的生活 規畫了一個非常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藍圖 佛教叢書 10 人間佛教 1995 年 頁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藍圖 佛教叢書 10 人間佛教 1995 年 頁

52 582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完整的藍圖 我們生活在人間 離不開世間的父母 妻子 眷屬 師 長 朋友 離不開食 衣 住 行 育 樂 乃至待人處事 修心養性 等 菩薩也以人間為本 太虛大師說 真菩薩以人乘通佛乘 是菩薩 正道 現代的人間佛教是有音聲的 有色彩的 有動作的 風趣的 環境整潔的 彼此尊重的 55 吾人覺得 星雲大師 1995 年的這篇文章對於 維摩經 思想的詮 釋 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 大師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規劃 人間佛教的藍圖 不是僅限於 人間淨土的家庭的藍圖 也不是浮泛的關於 人間淨土思想 內容 的羅列 而是要對 人間佛教 的思想予以徹底的系統的 理論性的組織 而且是要以 維摩經 中 佛道品 的人間淨土 思想內容作為 根據 為人間佛教的生活 規畫了一個非常 完整的藍圖 這樣的安排說明 在星雲大師心目中 以 維摩 經 作為人間佛教系統理論建構中最重要的基本經典的意識非常 地明確 第二 大師在這篇文章中 一方面以 維摩經 作為 根據 一方面 也以其他的一些佛教經典作為參證 來構建 人間佛教的藍圖 這說明大師雖認為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在人間佛教的理論 建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但並不由此排斥其他經典的相關思想以 及相關意義 毋寧說 按照大師思考問題的一貫方法與特點 以 上兩個方面恰恰可以相互補充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啟發 我們構建人間佛教思想的系統理論 而其他的資以參證的經典則 55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藍圖 佛教叢書 10 人間佛教 1995 年 頁 178

53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83 不僅證明 佛教是人間的佛教 且能證明 所有的佛教應該完 56 全是人間佛教 第三 非常有趣的是 大師在上面這篇文章的結尾處 引人注目地引證 了太虛大師的說法 菩薩也以人間為本 太虛大師說 真 菩薩以人乘通佛乘 是菩薩正道 而在 1995 年的這部論文 集的另外一個地方 大師也明確地宣佈 釋迦牟尼佛是為人 間佛教的創始者 六祖惠能及太虛大師等皆為人間佛教的提倡 57 者 這些都足以證明 太虛大師首創依據人間淨土思想解釋 維摩經 的詮釋理路 星雲大師則以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 想內容作為 根據 來構建 人間佛教的藍圖 我們看到無論 就現當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視角下的 維摩經 詮釋而言 還是 就通過 維摩經 的思想詮釋建構人間佛教的理論體系而言 星 雲大師一方面繼承了太虛大師的基本思想方向 一方面將這一思 想方向朝著深度及廣度大大地拓展了一步 對於 人間佛教的藍圖 的構想 也即對於人間佛教思想的系統理 人間佛教 中第一篇文章是 人間佛教的經證 大師在文中共收錄 28 種經典 來論證人間佛教思想 大師在前言中說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 修道在人間 成佛在人間 弘法在人間 這些都是說明佛教是人間的佛教 佛陀一代的說法沒有以鬼以神為對象 所以佛教不是鬼的佛教 也不是神 的佛教 佛陀說法完全是對人而說的 因此 所有的佛教應該完全是人間 佛教 我以經典中的偈語 在中國電視公司講說人間佛教的 經證 列 舉數千條經文以為證明 今摘錄四十條 作為我們應奉行人間佛教的指導 說明釋迦牟尼佛是為人間佛教的創始者 六祖惠能及太虛大師等皆為人間 佛教的提倡者 因此這篇文章與同一部文集中的 人間佛教的藍圖 正 好構成互補的關係 到 1997 年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 佛光學 時 也收 錄有 人間佛教的經證 這篇文章是 1995 年同名文章的進一步發展 而 基本思路與後者則完全一致 注同上

54 584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論構建 一直是這一階段以及此後一段時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思考 的重心所在 我們在大師後來發表的另外一篇同名論文 人間佛教的 藍圖 2002 年 9 月 普門學報 第 5 期 中 可以看出自 1991 年 的 維摩經 演講 到 1995 年依據 維摩經 之 佛道品 規劃 人 間佛教的藍圖 再到 2002 年這篇同名研究論文的正式發表 大師有 關人間佛教理論建構工作中的這樣一個思想與思考的主線 關於 2002 年這篇論文的內容 大師自己說 吾人雖生在人間 猶如生在廬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 今為幫助 世人一窺人間佛教的風貌 僅就佛法經論 古德懿行中 有關人 間佛教的各項實踐 整理而 略論倫理觀 居家之道 道德觀 修養之道 生活觀 資用之道 感情觀 情愛之道 社 會觀 群我之道 忠孝觀 立身之道 財富觀 理財之道 福壽觀 擁有之道 保健觀 醫療之道 慈悲觀 結緣之 道 因果觀 緣起之道 宗教觀 信仰之道 生命觀 生 死之道 知識觀 進修之道 育樂觀 正命之道 喪慶觀 正見之道 自然觀 環保之道 政治觀 進修之道 國 際觀 包容之道 未來觀 發展之道 如後 希翼以此建立人 間佛教的藍圖與理念 58 我們認為可以把 2002 年的這篇論文視為星雲大師有關人間佛教系 統理論構建問題的 定論 之作 在這篇 定論 之作中 無論就闡述 問題的方式而言 抑或就所闡述的內容的深刻性與全面性而言 星雲大 師此文中所構建的 人間佛教的藍圖 與 1995 年的 人間佛教的藍圖 58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藍圖 佛教叢書 10 人間佛教 1995 年 頁

55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85 相比 都已經發生一系列重大的變化 所以大師此文的正式發表實際標 誌著歷經六十餘年的實踐和思考 大師關於人間佛教思想系統理論建構 59 的工作已臻於十分圓熟的地步 我們在大師這篇系統構建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 定論 著作中 沒 有再讀到類似 維摩經 是人間佛教的根據 這樣的宣示 不過這篇 論文完全沿用了大師 1995 年文章那個富有特色的標題 人間佛教 的藍圖 尤其是完全沿用了大師 1991 年 維摩經 講座以來的特殊 術語 關於 人間淨土生活 的 藍圖 或關於 人間佛教 的 藍 圖 這樣的說法 這些訊息能夠顯示 在大師 2002 年系統構建人間佛 教思想理論的 定論 之作中 以 維摩經 的 人間淨土的思想內容 作為 根據 來構建 人間佛教的藍圖 的這樣一條理論思考的源始思 路 事實上仍然得到了保留和承繼 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可以支持我們的上述判斷 就在大師這篇人間 佛教思想 論定 之作的末後部分 我們仍然可以讀到下面這句話 此外 在 維摩詰經 中 佛道品 的內容 可以說都是人間佛 60 教的內容 高希均教授於 2012 年策劃出版 前進的思索 一套叢書 收入十位各界傑 出人士及作者的自選集 其中收入星雲大師的自選集著作是 人間佛教何 處尋 這是迄今星雲大師最近的一部自選集 這部自選集共收入大師的 文章有 1 人間佛教的藍圖 2 三皈五戒的人間意義 3 論 佛教民主 自由 平等的真義 4 從四聖諦到四弘誓願 均為大師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的作品 體現大師晚年的成熟思想 其中每一篇文章的 主題都各有其側重點 而 人間佛教的藍圖 則側重於人間佛教理論的系 統構建的問題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藍圖 佛教叢書 10 人間佛教 1995 年 頁 454

56 586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在這句話之後 作者再度全文引用了我們在上面已經多次見到並已 61 經反復討論過的那段 維摩經 的 佛道品 中的文字 以上這樣的安排 雖然表示在其系統構建人間佛教思想理論體系的 著作中 大師沒有再度刻意強調 維摩經 的思想對於人間佛教理論與 實踐的特殊意義及特別地位 不過同時卻也表示大師對於 維摩經 思 想之於人間佛教理論建構的這種特殊性並未完全忽視 或漠然置之 究竟應當如何理解這樣的情況 即我們究竟應當如何理解在大師 的思想與考量中 維摩經 思想與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之間的這一特殊 的關聯 個人認為我們可能必須回歸到佛教哲學中 善巧方便 這一概 62 念 來嘗試理解大師如此這般詮釋施為的旨意 我們知道 無論是如 法華經 中佛陀以善巧方便開示三乘 一 乘 還是如 維摩經 中維摩詰菩薩以善巧方便住毗耶離大城從事其救 度事業 無論是佛教的理論施設 還是其實踐救度 總無非是其善巧方 便智的運作與使用 而佛菩薩聖者的善巧方便智的運作 使用 則又無 不以 契理契機 這一原則作為最高的原則 善巧方便 並非如一般人 所理解的世俗的智慧 正如 維摩經 所言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為 63 父 一切眾導師 無不由是生 作為菩薩 第七度 的方便波羅蜜 多乃是與第六度即般若波羅蜜多不一不二的超越的智慧 從這個角度而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的藍圖 佛教叢書 10 人間佛教 1995 年 頁 454 有關 善巧方便 概念的理解 以及基於 善巧方便 概念的人間佛教理 論建構的問題 請參見程恭讓的論文 < 維摩詰經 > 之方便品與人間佛教 思想 尤其請參考本文之第二 第三兩個部分 文載於 玄奘佛學學報 年 頁 維摩詰所說經 大正藏 冊 14 No. 475 頁 549 中

57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87 言 星雲大師對於 維摩經 人間淨土思想的詮釋 尤其是他以 維摩 經 作為 根據 探討建立 人間佛教的藍圖 的構想 他對於 維摩 經 與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特殊關係的處置方式 尤其是他在建構 人 間佛教的藍圖 的圓熟著作中對於 維摩經 學理價值及其意義的終極 處理方式 也就無不可以理解為其圓熟的善巧方便智的施為與應用 而 在這種施為與應用的背後 則是這位現當代人間佛教的卓越導師 契理 契機 的有關考量 總之 星雲大師的 維摩經 講座與 維摩經 詮釋 以及圍繞 維 摩經 所進行的一系列人間佛教思想的理論工作 乃是現當代漢傳佛教 中一個具有重大及典型意義的 維摩經 理解與詮釋的活動 也是漢傳 佛教百年以來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中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佛教思想的創 造活動 通過其 維摩經 詮釋與思想的活動 大師不僅深入展開其 關於人間淨土思想的論說 從經典根據上證成了以信眾佛教 大眾佛教 作為重心的人間佛教的建設思路 並且也因而在理論上啟發及圓成其人 間佛教思想的系統理論建構工作 星雲大師的這一詮釋活動既是基於善 巧方便智的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在現當代具體歷史情境下的深刻展現 同時也深刻地展現了在這一具體歷史情境中的人間佛教所蘊涵的所有的 經驗 特點和問太虛大師 20 世紀初期的 維摩經 詮釋與其人間淨土 思想的建構工作完全同步 太虛大師通過凸顯 維摩經 的淨土思想 尤其是其以 佛國 作為中心的淨土思想 以及凸顯 維摩經 所揭示 的重視居士佛教 信眾佛教 一般民眾的佛教的思想旨趣 首次為其萌 芽中的人間淨土思想及其人間佛教思想找到了重要的經典證據及理論支 持 聖嚴法師的 維摩經 詮釋遵循太虛大師以人間淨土思想為導向理

58 588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解 維摩經 思想的詮釋思路 不過他在一定程度上試圖弱化或模糊 維 摩經 所特別著眼的重視居士佛教 信眾佛教及一般民眾的佛教的特殊 的理論及實踐的色彩 此外 聖嚴法師的詮釋關切集中于 維摩經 的 人間淨土思想對於一般佛教信徒的 人生觀 的指導作用之問題 而並 未特別在意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在人間佛教思想的系統理論建構 方面可能有的意義與價值 星雲大師的 維摩經 詮釋同樣遵循太虛大師以人間淨土思想為導 向理解 維摩經 的思路 不過星雲大師的 維摩經 詮釋 一方面充 分彰顯 維摩經 思想中重視信眾佛教與民眾佛教的特色 另一方面試 圖以 維摩經 的人間淨土思想作為 根據 規劃 人間佛教的藍圖 構建人間佛教思想的系統理論 星雲大師的 維摩經 詮釋是在其人 間佛教理論實踐的視野中對於 維摩經 思想價值的一次非常成功的解 讀 同時其詮釋也深刻地展現了 維摩經 在思想及實行方面的典範之 於現當代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特殊意義 以上三位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構成漢傳佛教思想史上 維摩經 詮釋的重要一環 尤其構成現當代漢傳佛教中人間佛教思想發展的一個 重要脈絡 我們從這一脈絡的承續與演變 不難窺見百年以來人間佛教 思想嬗變的軌跡 也不難由此發現在這一延展與嬗變的軌跡中存在和凸 現的一些最重要的問題 聖嚴法師與星雲大師在 維摩經 詮釋中表現出來的某些差異 在 相當程度上彰顯了當代人間佛教思想動向及實踐運作中存在的某些差 異 當代人間佛教是要在 新僧 建設的同時繼續拓展其 居士佛教 信眾佛教 及 一般民眾的佛教 的發展 建設方向 還是要堅持 僧 團佛教 絕對主導的傳統方向 繼續走 精英佛教 的發展道路 是要

59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89 延續重點關注個體生命的 人生佛教 之路 還是要在關注個體生命的 同時不斷拓展 實踐 人間佛教 的社會關切和社會運動 我們覺得 這是我們檢視百年以來漢傳佛教中三位傑出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隱約 呈現出來的一些帶有根本性和值得有心之士繼續思考的問題 本研究並不打算對以上檢視出來的問題予以簡單的回答 這是因 為 現當代漢傳佛教的人間佛教思潮與運動仍然將會長期處在持續的演 進 發展 變化當中 無論是人間佛教的行者抑或學界的有心之士 對 相關的問題採取開放及同情的態度 訴諸時間及實踐的檢驗 或許是對 問題較為合適的回答 也是我們今日應持的基本態度 研討 20 世紀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問題 還有一個非 常重要的佛教思想史的發現 這就是我們看到人間佛教的理論實踐與 淨土理論實踐之間乃至與人間淨土的理論實踐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 係 概略而言 佛教經典中有關淨土的思想 可視為從 共業所感之說 64 引申出來 淨土思想從狹義而言是專門處理有關佛菩薩聖者清淨依報 法則之學說 從廣義而言則是處理一切有情清淨依報法則之學說 至於 64 日本學者望月信亨在這方面的見解是極可寶貴的 如他認為 淨佛國土 之誓願是菩薩初發心時由自心中所發起 以後勤苦精進以期目的之達成 然而實在不是菩薩單獨之力能夠實現其佛國 開始須由所化眾生之協同力 量才能達成 因此諸大乘經皆說菩薩皆於無量永劫勤苦精進 行六波 羅蜜 然後始能於清淨莊嚴佛國中成佛 教化眾生如菩薩一樣 清淨身口 意 顯示需要異常努力 經過無數之歲月才能奏效 倘若只依覺悟緣起等 法 恐怕不得成佛 定要經過如此長久年代歲月 其理由就在此 淨 佛國土思想也許導致於共業所感之說 依據能化之菩薩與所化之眾生身口 意清淨能成淨佛國土 大 毗婆沙論 第一百三十四卷有如此說 在此 處若有情類共業增長世界便成 若共業已盡 世界便壞 依據諸有情之 共業力創造此世界 頗符合淨佛國土之趣旨 但對娑婆世界唯由諸有情之 共業增長而造成 然而淨土之建設必定有其指導者 同時必有其願力為中 心 這是其不同之處 參見 淨土教概論 頁 28-30

60 590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佛典中種種不同的淨土法門 則可視為根據善巧方便對於淨土思想的應 65 機教化 由此足見淨土思想之重要 佛國淨土之建設實為成佛作聖之 65 我們可以根據淨土宗的代表經典 無量壽經 來理解淨土思想的此種特 點 在 無 量 壽 經 中 有 以 下 幾 段 話 atha khalvānanda sa dharmākaro bhikṣustaṁ bhagavantaṁ lokeśvararājaṁ tathāgataṁ saṁmukhamābhirgā thābhirabhiṣṭutya etadavocat-ahamasmi bhagavan uttarāṁ samyaksaṁbo dhimabhisaṁboddhukāmaḥ punaḥ punaranuttarāyāṁ samyaksaṁbodhau cittamutpādayāmi pariṇāmayāmi tasya me bhagavān śāstā tathā dharmaṁ deśayatu, yathāhaṁ kṣipramanuttarāṁ samyaksaṁbodhimabhisaṁbudhyeyam asamasamastathāgato loke bhaveyam tāṁśca bhagavānākārān parikīrtayatu yairahaṁ buddhakṣetrasya guṇavyūhasaṁpadaṁ parigṛhṇīyām evamukte ānanda bhagavā llokeśvararājastathāgatastaṁ bhikṣumetadavocat-tena hi tvaṁ bhikṣo svayameva buddhakṣetraguṇālaṁkāravyūhasaṁpadaṁ parigṛhṇīṣva so'vocat-nāhaṁ bhagavaṁstatsaheyam, api tu bhagavāneva bhāṣasva anyeṣāṁ tathāgatānāṁ buddhakṣetraguṇavyūhālaṁkārasaṁpadam, yāṁ śrutvā vayaṁ sarvākāraṁ paripūrayiṣyāma iti athānanda sa lokeśvararājastathāgato'rhan samyaksaṁbuddhastasya bhikṣurāśayaṁ jñātvā paripūrṇāṁ varṣakoṭīm ek āśītibuddhakoṭīniyutaśatasahasrāṇāṁ buddhakṣetraguṇālaṁkāravyūhasaṁ padaṁ sākārāṁ soddeśāṁ sanirdeśāṁ saṁprakāśitavānarthakāmo hitaiṣī anukampako'nukampāmupādāya buddhakṣetrānupacchedāya sattveṣu mahākaruṇāṁ saṁjanayitvā paripūrṇāścatvāriṁśatkalpāstasya bhagavatastathāg atasyāyuḥpramāṇam 參見 Sukhqvat]vy[ha4, Buddhist Sanskrit Tests_No.17 頁 225 此段經文 大寶積經 卷第十七所收 無量壽如來會 譯為 復 次 阿難 法處比丘讚佛德已 白言世尊 我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 惟願如來為我演說如是等法 令於世間得無等等 成大菩提 具攝清 淨莊嚴佛土 佛告比丘 汝應自攝清淨佛國 法處白佛言 世尊 我無威力堪能攝受 唯願如來說餘佛土清淨莊嚴 我等聞已誓當圓滿 爾時 世尊為其廣說二十一億清淨佛土具足莊嚴 說是法時經於億歲 大寶積經 大正藏冊 11 No.0310 頁 0093a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 佛說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 法藏比丘說此頌已 而白佛言 唯然 世尊 我發無上正覺之心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 我當修行 攝取佛國清淨 莊嚴無量妙土 令我於世速成正覺 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佛語阿難 時 世自在王佛告法藏比丘 如所修行莊嚴佛土 汝自當知 比丘白佛 斯 義弘深 非我境界 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 我聞此已 當

61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91 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而另一方面徵諸佛教開展之史實 則可謂重視 正報而忽視依報又為一不可掩之事實 而於依報之講求中重視他方淨土 而忽視人間淨土又為另一不可掩之事實 由此而論 星雲大師領導的佛 光山僧團 在 宗風 方面 把 人間佛教 佛光淨土 列為佛光山的 八大宗風之一 同時以 弘揚人間佛教 開創佛光淨土 作為佛光山的 66 兩大目標 因而成為對淨土思想的本質體認得最深刻 將人間佛教與 人間淨土結合得最緊密 從而完成佛教的現代轉型及淨土思想的現代轉 型最深刻最成功的一個現代佛教僧團 佛光山在淨土思想及實踐上的寶 66 如說修行成滿所願 爾時 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 即為法藏比 丘而說經言 譬如大海 一人鬥量 經歷劫數尚可窮底 得其妙寶 人 有至心 精進求道不止 會當剋果 何願不得 於是 世自在王佛即為 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 國土之粗妙 應其心願悉現與之 佛說無量壽經 大正藏冊 12 No.0360 頁 0267b 佛說大乘無 量壽莊嚴經 譯為 爾時 世尊告阿難言 彼作法苾芻說是偈已 白 世自在王如來 我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樂求無上正等正覺 唯 願世尊 說諸佛剎功德莊嚴 若我得聞 恒自修持嚴土之行 爾時 世自在王如來告作法苾芻言 汝自思惟 修何方便 而能成就佛剎莊嚴 苾芻白言 我智慧微淺 不能了知嚴剎之行 如來應正遍知願為宣說諸 佛剎土莊嚴之事 時世自在王如來 即為宣說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佛剎 功德莊嚴廣大圓滿之相 經於一劫方可究竟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 經 大正藏冊 12 No 頁 0319a 今考梵典 得知此段法藏比 丘與世自在王佛之對話中 法藏所提問的問題本是兩個 希望薄伽梵能 為我這樣開示法 如此 則我當能速疾地覺悟無上正等菩提 成為世間無 與倫等的如來 還有 (ca) 希望薄伽梵演說這些行相 因那些行相 我則能 獲得圓滿莊嚴佛土之功德 故第一個問題是問如何能夠快速覺悟無上正 等菩提 以成就最高的覺者 第二個問題則是問如何獲得圓滿莊嚴佛土之 功德 所以一個問題是問佛菩薩清淨正報事 一個問題則是問清淨依報事 而接下來世自在王佛的回答 則完全回答 圓滿莊嚴佛土之功德 而未 及於第一個問題 據此 可知正報 依報本來不二不離 故可以以對一個 問題的回答同時解決法藏比丘兩方面的疑惑 其次可知 無量壽經 之宗 旨 乃在於處理佛菩薩之清淨依報事 而此點應當是淨土類經典的共同的 宗旨和特點 佛光學 1997 年 頁 22-23

62 592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貴經驗及巨大貢獻對於我們今日重新理解佛教淨土思想的真正意義與價 值 對於我們深入理解人間佛教思想的本質及旨趣 將有著巨大的啟示 意義 最後 我們還可指出 其實 人生 與 世界 並非截然割裂的 二物 自度 與 共度 也並非不可以並存 而 共業 與 別業 更是難分難解 所以正報 依報亦可謂不一不二 我們似不必把 旨在 救度人生的佛教 與 旨在救度世界的佛教 截然對立 不必把 旨在 自度的佛教 與 旨在共度的佛教 截然對立 也不必把 旨在創造共 業的佛教 與 旨在培育別業的佛教 截然對立 不過鑒於佛教 尤其 是漢傳佛教 長期以來長於 救度人生 人生自度 而弱于 救度世界 世界共度 我們不能不高度評價太虛大師 維摩經 詮釋中相關思想 的重要價值 也不能不高度重視星雲大師在其 維摩經 詮釋及在其人 間佛教理論實踐中所極力拓展的方向的重大意義 因為正是這樣的思想 及行動的方向推動著佛教尤其是漢傳佛教歷史上一次真正深刻的現代轉 型

63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93 引用書目 ( 一 ) 佛典文獻 漢藏對照 國譯維摩經 河口慧海 東京 世界文庫刊會 1928 維摩經 勝鬘經 中村元 東京 東京書籍 2003 梵文維摩經 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 梵語佛典研究會校訂 東京 大 正大學出版社 2006 大寶積經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譯 大正藏冊 11 No.0310 佛說無量壽經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 大正藏冊 12 No.0360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法賢譯 大正藏冊 12 No 佛說維摩詰經 支謙譯 大正藏冊 14 No 維摩詰所說經 鳩摩羅什譯 大正藏冊 14 No 說無垢稱經 玄奘譯 大正藏冊 14 No ( 二 ) 專書和論文 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 太虛大師全書 臺北 太虛大師 全書影印委員會 1970 江燦騰 臺灣當代淨土思想的諍辯與發展 東方宗教研究 年 江燦騰 中國近代佛教思想的諍辯與發展 臺北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998 江燦騰 臺灣當代佛教 臺北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997 李向平 救世與救心 中國近代佛教復興思潮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社 1993 李明友 太虛及其人間佛教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余淩波 中國近現代佛教人物志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5 明暘主編 圓瑛大師圓寂四十周年紀念文集 蘇州 古吳軒出版社 1993

64 594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周學農 出世 入世 與契理契機 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北京大學博士論文 1996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 佛教 叢書之十 高雄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 國 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印行 1998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何處尋 臺北 天下文化 2012 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論文集 上 下 新北 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8 星雲大師 百年佛緣 共四冊 臺北 國史館 2012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講演集 1 高雄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79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講演集 2 高雄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2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講演集 3 高雄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7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講演集 4 高雄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1 洪修平 中國佛教文化歷程 蘇州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宣方 人間正道是滄桑 後印順時代的臺灣人間佛教 普門學報 年 陳永革 人間潮音 太虛大師傳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陳兵 佛法在世間 人間佛教與現代社會 北京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08 陳兵 鄧子美 二十世紀中國佛教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0 陳劍鍠 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性格的詮釋及建立人間淨土之思想 2013 年 3 月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 學術研討會論文 江蘇宜興佛 光祖庭大覺寺 符芝瑛 雲水日月 星雲大師傳 北京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 2006 張曼濤主編 民國佛教篇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86 臺北 大乘文化出 版社 1978 黃夏年主編 太虛集 近現代著名學者佛學文集 北京 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 1995 黃夏年主編 印順集 近現代著名學者佛學文集 北京 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 1995

65 太虛 聖嚴 星雲 現當代漢傳佛教三導師的 維摩經 詮釋 595 黃夏年主編 楊仁山集 近現代著名學者佛學文集 北京 中國社會 科學出版社 1995 萬金川 梵本 維摩經 的發現與文本對勘研究的文化與思想轉向 正 觀 年 程恭讓 維摩詰經 之方便品與人間佛教思想 玄奘佛學學報 年 程恭讓 抉擇於真偽之間 歐陽竟無佛學思想探微 上海 華東師範大 學出版社 2000 程恭讓 華梵之間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 程恭讓 歐陽竟無佛學思想研究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2000 聖嚴法師 比較宗教學 法鼓全集 1-4 新北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聖嚴法師 維摩經六講 法鼓全集 7-3 新北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楊惠南 當代佛教思想展望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6 滿義法師 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 臺北 天下文化 2005 鄧子美 傳統佛教與中國近代化 百年文化衝撞與交流 上海 華東師範 大學出版社 1994 賴永海 佛學與儒學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學愚 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如是說 如是行 香港 香港中華書局 2011 釋東初著 中國佛教近代史 上 下 新北 中華佛教文化館 1974 佛光學 高雄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印行 1997 日 望月信亨著 釋印海譯 淨土教概論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 52 新北 華宇出版社 1988

66 596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附錄 星雲大師 維摩經 講座 第五單元 人間淨土的內容 星雲大師主講 慈惠法師臺語翻譯 引言人 各位居士大德 您明瞭什麼是人間淨土嗎 人間淨土在哪裡呢 人 間淨土有什麼樣的內容呢 請聽星雲大師佛經講座 維摩詰經 第五 單元 人間淨土的內容 星雲大師主講 慈惠法師臺語翻譯 星雲大師 各位嘉賓 各位法師 各位護法信徒們 大家晚安 今天是我們佛 經講座圓滿的一天 今天和各位講 維摩經 裏面人間淨土的內容 為 了讓大家容易契入 維摩經 還是把經文讀一段再講 這是 佛道 品 是第八品 在第 44 頁 是五個字一句 五個字一句 可以說詩 句敘述的整個的都是人間淨土的內容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有父母妻子 兒女朋友 交通工具衣食住行等等 這是世俗的生活 在佛教人間淨土 裏的生活 是以什麼為父母妻子兒女衣食住行呢 現在我請慈惠法師用 閩南語把經文 是在 44 頁第三行 讀一段以後 我再依經文講述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目錄 生命的價值 2 青少年問題面面觀 4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18 墮胎是不尊重個體的生存權 28 栽培自我, 展現生命之光 40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目錄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2 婚姻的意義 4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7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9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婚姻的意義 婚姻的意義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義 ( 一 ) 以宗教信仰來促進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滿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 二 ) 以家庭的淨化, 提昇人品 淨化人間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人間佛教與21世紀教育的融和之學術價值與宗教意義

人間佛教與21世紀教育的融和之學術價值與宗教意義 人 間 佛 教 與 21 世 紀 教 育 的 融 和 之 學 術 價 值 與 宗 教 意 義 21 () ()21 21 () () 21 21 人 間 佛 教 與 21 世 紀 教 育 的 融 和 之 學 術 價 值 與 宗 教 意 義 1890-1947 1 1933 10 2 1934 3 1993 4 1928 1947 1947 1966 1966 2006 2006 1928 9 4 1947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研究一:n人以『剪刀、石頭、布』猜拳法猜拳一次,決定一人勝 嘉 義 市 第 三 十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猜 拳 決 勝 負 的 最 佳 策 略 探 討 科 別 : 數 學 科 組 別 : 國 小 組 關 鍵 詞 : 剪 刀 石 頭 布 黑 白 猜 編 號 : 壹 摘 要 在 玩 遊 戲 時 往 往 需 要 運 用 猜 拳 剪 刀 石 頭 布 或 黑 白 猜 來 決 勝 負 或 是 分 組, 但 人 數 一 多, 便 無 法

More information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目錄 宇宙大震撼 3 宇宙的形成與 華嚴經 宇宙觀 12 科學與心識奧祕 19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23 人類的未來 34 現場問答 37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目錄 佛法與 e 世代 2 珍惜當下踏實生活 6 面對逆境與無常 11 佛法與 e 世代 聖嚴法師與張學友 侯文詠的對話 佛法與 e 世代 時間 : 二 年三月四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張學友 ( 歌手 ) 侯文詠 ( 作家 ) 陳月卿 : e 張學友 : 佛法與 e 世代 侯文詠 : 佛法與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年 7 月 頁 125-142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 提要 關鍵詞 : 戲曲 關目 情節 故事 表演 勞逸均衡 冷熱調劑 元刊雜劇三十種 曲論 125 戲曲 關目 義涵之探討前言 1 一 關目 之原意與 元刊三十種雜劇 的 關目 126 2 3 4 5 6 127 7 8 9 128 10 129 11 二 明清曲論中 關目 的義涵 12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 文 景 美 女 高. 涂 釋 仁 老 師 壹 前 言 93 8 94 1 98 1 101 98 102 貳 測 驗 題 之 測 驗 目 標 1 2 3 4 98 表 一 98~101 學 測 測 驗 題 能 力 指 標 統 計 年 度 題 數 98 99 100 101 四 年 總 計 四 年 國文考科 景美女高 涂釋仁 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 出 版 民國一 一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總編輯 蔣海燕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 編 陳俊龍 電 話 (06)2619621 #314 校 對 游振姍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 編 宋易儒 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N3489_PYE_SChi_Cover-back

N3489_PYE_SChi_Cover-back 保華建業集團 業務方針 業務方針 保華建業1946年始建於上海 逾六十年來致力為香港及各 地城市打造宏偉景觀與世界級基建設施 保華建業作風穩 健 積極進取 專注發展其多元化的工程及房地產業務 保華建業的核心業務涵蓋承建管理 物業發展管理及房地 產投資 集團於香港 澳門 中國內地以至海外均擁有龐 大的客戶網絡 保華建業集團 願景 以創新精神 專業態度以及對品質的追求 提供一條龍的房地產服務 從而在香港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第五節統獨篇 1990 220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53-60 1990 222 省籍 / 統獨 / 權術來解釋李郝現象之不當 1990 223 224 從 台灣乎? 中國乎? 分析李登輝之不當 225 paternalistic 威權體制的重返 提法之不當 226 19 16 227 1991 520 在這個時期的 李登輝 - 省籍 情結, 有其特定的右派傾向 228 17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15 9 10 11 12 13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15 23 2.3 不同的分析角度 以上種種對影響健康因素的分析 其實來自不同的學說和理論 它們從不同角度分析 健康 建立對健康及影響健康因素的不同理解 這些角度包括 1 生物 2 社 會 3 心理 4 靈性 5 生態及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Erwin Schrodinger

Erwin Schrodinger 基因改造 的過去 與未來 一般報導 地球是一個充滿生命的星球 在這兒 各種生物所展現的生命跡象都有一些共通性 只是 這麼多千奇百怪的生命現象與生物個體 又具有哪些獨特的性質呢 演講人 周成功 演講人 Erwin Schrodinger 20042374 57 ATGC DNA J. D. Watson and F. Crick DNAATGC DNAATGC DNA ATGC ATGC DNA A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凡發生過的必留下痕跡 同位素分析的考古應用? 如何考古 06 2013 9 489 經由人骨中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提供考古學家另一個探討古代攝食系統的途徑 另外, 可以藉由鍶同位素分析了解人群的來源與遷移過程 1970 新技術的應用 13 15 13 12 15 14 13 15 13 12 15 13 15 13 X = 20 + B 13B δ13c X 1 X 2013 9 489 07 δ

More information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目錄 年輕的夢想 2 相互學習無距離 4 獨立走出自己的路 9 塑造有希望的人生 13 服務與奉獻是快樂的泉源 16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2000 7 291308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提 要 關 鍵 詞 : 儀 禮 鄭 玄 儀 禮 注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禮 學 訓 詁 注 釋 學 291 敖 繼 公 儀 禮 集 說 駁 議 鄭 注 儀 禮 之 研 究 一 前 言 ( 一 ) 鄭 玄 朱 熹 禮 學 的 地 位 和 意 義 : 292 ( 二 ) 關 於 敖 繼 公 知 人 論 世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6 20114460台灣綠建築政策的成就 台灣的建築產業消耗了大量的水泥, 也排放了很多的營建廢棄物, 建築物的壽命卻嚴重偏低 建築的環保時代已來臨 1992 199212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1998 1996 CO 2 以鄰為壑的台灣建築產業 27.22 34 1 6 20114460 7 8 201144604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種 牌 組 中, 有 1362 組 可 經 由 四 則 運 算 的 方 式, 算 出 24 點, 有 458 組 無 解 快 速 求 解 的 方 法 有 相 加 法 因 數 金 門 地 區 第 55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科 別 : 數 學 組 組 別 : 國 小 組 作 品 名 稱 : 奇 妙 的 24 關 鍵 詞 :24 點 四 則 運 算 ( 最 多 3 個 ) 編 號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奇 妙 的 24 摘 要 從 撲 克 牌 中 隨 機 抽 取 4 張 牌 可 以 有 1820 種 牌 組, 在 這 1820

More information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An Introduction of Wang Mon s Ideological Novel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ological Novels 林文軒 (Lin,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緣 起 禮 儀 環 保 手 冊 目 錄 緣 起 聖 嚴 法 師 2 一 我 們 環 保 的 目 標 推 動 全 面 社 會 的 淨 化 4 二 禮 儀 環 保 的 基 礎 觀 念 的 淨 化 與 個 人 的 淨 化 8 ( 一 ) 觀 念 的 淨 化 : 負 責 任 盡 責 任 8 ( 二 ) 個 人 的 淨 化 : 心 儀 口 儀 身 儀 8 三 禮 儀 環 保 的 重 要 性 10 ( 一 ) 個 人

More information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華人文學報  第二期 東 華 人 文 學 報 第 二 期 2000 年 7 月 頁 33-68 東 華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科 學 學 院 論 宋 代 以 詩 為 詞 現 象 及 其 在 中 國 文 學 史 論 上 的 意 義 提 要 關 鍵 詞 : 以 詩 為 詞 文 學 史 論 本 色 辨 體 反 辨 體 描 述 義 評 價 義 規 範 義 豪 放 婉 約 雅 正 本 質 體 源 主 體 失 位 主 體 復 位

More information

四種環保 四環總論 一 心靈環保

四種環保 四環總論 一 心靈環保 法鼓山的實踐四種環保 目錄 四環總論 2 心靈環保 7 生活環保 29 禮儀環保 35 自然環保 41 四種環保 四環總論 一 心靈環保 四環總論 二 生活環保 四種環保 三 禮儀環保 四環總論 四 自然環保 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 心靈環保一 心靈環保 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 二 儒道二家與心靈環保 10 四種環保 1. 2. 3. 心靈環保 11 4. 12 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 13 14 四種環保 心靈環保

More information

1

1 地 獄 少 女 地 獄 少 女 ( 藤 商 事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取 材 自 網 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PROSPECT EXPLORATION 壹 前 言 20 90 066 第 9 卷 第 2 期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2 月 專 題 研 究 法 律 與 法 制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探 析 中 國 大 陸 現 行 土 地 估 價 法 律 制 度 體 系 A Study o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Real Estate Appraisal in China 蔣 國 基 * (Chiang, Kuo-chi) 香 港 鴻 裕 公 司 法 務 長 摘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國文考科 壹前 言 貳選擇題命題趨勢分析 101 年 ~104 年學測題型統計表 測驗目標 年度 基礎形音義 字音 字形 字 詞義 成語 文法與修辭 理解與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國文考科 壹前 言 貳選擇題命題趨勢分析 101 年 ~104 年學測題型統計表 測驗目標 年度 基礎形音義 字音 字形 字 詞義 成語 文法與修辭 理解與 臺南一中 / 程美鐘老師 發行人 陳炳亨出版 民國一 四年九月 總召集 周耀琨 總編輯 蔣海燕 發行所 7 0 2 4 8 臺南市新樂路 76 號 編輯部 7 0 2 5 2 臺南市新忠路 8-1 號 主編 江欣穎電話 (06)2619621 #314 校對 陳慧君 E-mail periodical@hanlin.com.tw 美編 李懿娟 杜政賢翰林我的網 http://www.worldone.com.tw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8.doc 9483 175-203 中共地方政府 較大的市 建制與地位之探討 摘要 關鍵詞 : 較大的市 設區的市 行政區劃 地級市 地方政府 地方立法 175 壹 前言 1 2 貳 較大的市 設置的背景與意義 1949 10 176 1950 1954 9 20 53 1955 6 9 20 1959 9 17 9 3 1978 177 33 4 5 6 80 7 1976 1979 7 1 20

More information

c38-960216p.pm

c38-960216p.pm 馮 友 蘭 新 理 學 方 法 論 批 判 胡 軍 如 果 囿 於 馮 友 蘭 接. 宋 明 理 學 來 講 新 理 學 的 思 路, 我 們 就 將 不 可 能 完 全 正 確 地 理 解 新 理 學 一 書 的 哲 學 性 質 我 認 為, 新 理 學 哲 學 性 質 的 秘 密 在 於 馮 友 蘭 是 要 經 過 維 也 納 學 派 的 經 驗 主 義 而 重 新 建 立 形 上 學 新 理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五 -1 單 元 五 比 與 比 例 式 主 題 1 比 與 比 值 及 其 應 用 一 比 : 兩 個 數 量 以 : 區 隔, 藉 以 呈 現 兩 個 數 量 的 關 係 稱 為 比 例 如 : 一 年 四 班 有 15 個 男 生,18 個 女 生, 則 男 生 人 數 : 女 生 人 數 =15:18 練 習 大 小 兩 個 正 方 形 的 邊 長 各 為 3 公 分 與 2 公 分, 請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校訓與院訓僧林悟語聖嚴法師著1 目錄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僧大校訓 悲智和敬 17 僧大校風的建立 23 三學研修院院訓 35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菩提心與出離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5 6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7 放眼全世界, 處處為佛教 8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9 10 校訓與院訓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11 實踐創校的精神 12 校訓與院訓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四 修 正 幼 兒 園 師 資 類 科 應 修 學 分 數 為 四 十 八 學 分, 並 明 定 學 分 數 抵 免 之 相 關 規 定 及 規 範 修 習 幼 兒 園 教 育 專 業 課 程 之 最 低 年 限 ( 修 正 條 文 第 五 條 ) 五 發 給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公 告 及 送 達 教 育 部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1 月 21 日 臺 教 師 ( 二 ) 字 第 1030167058A 號 主 旨 : 預 告 修 正 幼 稚 園 及 托 兒 所 在 職 人 員 修 習 幼 稚 園 教 師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課 程 辦 法 草 案 依 據 : 行 政 程 序 法 第 一 百 五 十 一 條 第 二 項 準 用 第 一 百 五 十 四 條

More information

heepwoh-cover

heepwoh-cover 2016-2017年度 enquiry@heepwoh.edu.hk PDF processed with CutePDF evaluation edition www.cutepdf.com 目 錄 一 本校辦學團體...P. 3 二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教育事工部組織架構...P. 3 三 願景 使命及核心價值...P. 3 四 辦學宗旨...P. 3 五 校徽 校訓...P. 3 六 校歌...P.

More information

printing.indd

printing.indd 上 帝 信 仰 與 古 代 中 國 13 基 督 教 之 景 教 在 唐 朝 傳 入 中 國 人 類 最 早 期 活 動 都 在 兩 河 流 域 一 帶 人 類 文 化 始 於 巴 比 倫 兩 河 流 域 14 圖 片 中 國 基 督 教 簡 史 挪 亞 三 子 後 裔 分 散 全 地, 中 國 人 是 閃 族 的 後 人 四 大 文 明 古 國 都 離 不 開 大 河 滋 潤 一 般 書 籍 所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慈悲的力量 目錄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二 世界的希望在教育 9 三 奉獻他人完成自我的人生旅程 16 四 根與芽 與 心六倫 一條相同的道路 20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珍古德 ( 以下稱珍 ): 4 慈悲的力量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5 主 : 珍 : 6 慈悲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

八十八學年度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課程

八十八學年度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課程 ( ) 88 11 18 ( )123014 00 -- 1. 2. -- 1. 2. 3. 4. -- -- -- 1.2.89 3 4 3. --- 11 9 9 10 1. 1 TEA 2 (Commission on Standars 50 2. (Examination for Certification of Educators in Texas student teaching 1.

More information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1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美國之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1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美國之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中共推動中華文化話語權的詮釋 Marxism s Sinicization and Communist China s Promotion of Chinese Culture Discourse Privilege 趙春山 (Chao, Chun-Shan)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林祐斳 (Lin, You-Chin)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班研究生 摘要 Soft Power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如何正確使用自己所擁有的正版音樂光碟? 學 生 的 共 同 筆 記 有 無 著 作 權? 學 校 任 課 教 師 上 課 時 的 授 課 演 講, 是 一 種 語 文 著 作 上 課 的 學 生 將 教 師 的 授 課 內 容, 一 字 一 句 的 抄 錄 成 筆 記, 這 是 一 種 重 製 行 為 學 生 上 課 的 目 的, 在 於 獲 得 授 課 教 師 所 傳 授 的 知 識, 而 學 生 上 課 做 筆 記, 是 一 種 習

More information

第 1 期 2012.04 潮 法 講 堂 以 上 班 的 時 間 規 則 來 舉 例, 朝 九 晚 五 來 講, 本 公 司 員 工 一 律 遵 守 的 上 班 下 班 規 則 然 而, 工 讀 生 是 否 適 用? 雖 然 也 是 在 本 公 司 領 薪 水, 因 為 工 讀 生 的 性 質 使

第 1 期 2012.04 潮 法 講 堂 以 上 班 的 時 間 規 則 來 舉 例, 朝 九 晚 五 來 講, 本 公 司 員 工 一 律 遵 守 的 上 班 下 班 規 則 然 而, 工 讀 生 是 否 適 用? 雖 然 也 是 在 本 公 司 領 薪 水, 因 為 工 讀 生 的 性 質 使 導 讀 司 法 考 試 鑑 別 考 生 的 五 種 能 力 介 紹 筆 者 曾 經 在 台 灣 法 學 雜 誌 總 編 的 話 論 述 過 鑑 別 五 力, 通 過 法 學 方 法 論 的 角 度 考 試 實 證 的 角 度, 今 日 再 進 一 步 針 對 增 補 角 度 加 以 論 述 : 一 基 礎 論 證 力 論 證 又 名 證 立, 區 分 為 內 部 證 立 與 外 部 證 立, 這 些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月 30 日 81 把 非 主 流 變 主 流 將 推 向 舞 辦 楚 並 因 此 功 將 推 向 請 要 複 製 這 樣 經 驗 當 年 讓 舞 上 引 起 注 目 生 1942 年 現 職 珠 寶 牌 Chi ha paura... 共 同 辦 人 暨 總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月 30 日 81 把 非 主 流 變 主 流 將 推 向 舞 辦 楚 並 因 此 功 將 推 向 請 要 複 製 這 樣 經 驗 當 年 讓 舞 上 引 起 注 目 生 1942 年 現 職 珠 寶 牌 Chi ha paura... 共 同 辦 人 暨 總 封 面 故 事 開 講 專 訪 楚 辦 人 海 斯. 巴 克 要 甩 掉 複 製 膽 秀 自 己 他 屢 獲 獎 知 將 送 上 舞 重 要 推 手 而 且 他 也 淵 源 甚 深 深 知 業 優 缺 點 財 訊 地 赴 專 訪 楚 辦 人 海 斯. 巴 克 以 他 協 助 打 天 豐 富 經 驗 娓 娓 道 對 建 議 www.wealth.com.tw 80 財 訊 雙 週 刊 2012 年 8

More information

Layout 1

Layout 1 視 為 優 講 燈 1 講 開 場 簡 報 隨 齡 發 視 變 資 訊 討 論 檢 討 會 與 會 將 夠 幾 點 與 變 關 視 變 兩 種 視 習 慣 個 問 專 業 員 問 題 講 1 燈 2 隨 齡 長 會 視 變 視 變 會 動 變 難 閱 讀 電 腦 視 變 會 裡 絆 體 風 險 藥 護 務 駕 車 動 難 會 響 並 導 慮 鬱 過 適 當 應 對 視 變 繼 續 動 並 減 關 慮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2016年中國語文科試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樣本試卷示例及說明 目 錄 2016 年 中 國 語 文 科 試 卷 三 聆 聽 及 綜 合 能 力 考 核 樣 本 試 卷 示 例 及 說 明 前 言 1 第 五 級 示 例 一 2 第 五 級 示 例 二 11 第 四 級 示 例 一 20 第 四 級 示 例 二 28 第 三 級 示 例 一 37 第 三 級 示 例 二 45 第 二 級 示 例 一 53 第 二 級 示 例 二 61 第 一 級 示 例 一 68

More information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類 別 三 方 法 四 材 法 與 實 習 原 理 必 修 2 2 發 展 與 設 計 必 修 2 2 習 評 量 必 修 2 2 輔 導 原 理 與 實 務 2 2 班 級 經 營 必 修 2 2 媒 體 與 運 用 2 2 實 習 必 修 2 2 國 民 小 語 文 材 法 國 民 小 國 語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部 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師 二 字 第 1030010873 號 函 同 意 核 定 本 校 103 年 11 月 12 日 103 年 度 第 1 期 第 1 次 委 員 會 議 修 正 通 過 原 名 稱 : 國 立 屏 東 大 國 民 小 師 師 資 職 前 專 業 科 目 及 一 覽 表 本 校

More information

1

1 門 ちゃま 喝 水 戶 黃 門 喝 (オリンピア( OLYMPIA )) 八 通 屋 育 樂 事 業 有 限 公 司 07-3733316 www.8tw.com.tw 此 攻 略 本 是 引 至 日 本 遊 戲 攻 略 說 明, 內 容 僅 供 參 考, 一 切 演 出 以 官 方 為 主, 若 有 任 何 錯 誤 或 問 題 敬 請 告 知, 我 們 會 盡 快 改 善, 謝 謝 本 書 圖 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Microsoft Word - 3-3 \245\277\244\361\273P\244\317\244\361.doc) 觀 念 篇 關 係 式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題 練 習 1. 時 速 60 (km/h) 前 進, 求 距 離 y ( 公 里 ) 與 時 間 x ( 小 時 ) 的 關 係 式 關 係 式 就 是 描 述 兩 個 變 數 x 與 y 之 間 關 係 的 數 學 式 子 例 如 :y=60x 2. 媽 媽 的 年 齡 (x 歲 ) 比 女 兒

More information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 年 屏 東 縣 糖 尿 病 暨 慢 性 病 共 同 照 護 網 繼 續 教 育 The Conference of Diabetes Joint Care In 本 研 討 為 增 進 慢 性 病 患 之 肺 結 核 與 COPD 疾 病 認 識, 另 針 對 糖 尿 病 胰 島 素 之 臨 床 經 驗 分 享, 讓 學 員 充 分 認 識 胰 島 素 特 性, 以 提 供 良 好 的 醫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75 叁 積 木 遊 戲 的 教 學 功 能 一 促 進 體 能 發 展 二 發 展 社 會 技 巧 Ramsey 1991 Beaty 1995 ( ) ( ) ( ) 三 學 習 情 緒 處 理 國 教 之 友 第 59 卷 第 3 期 19 四 增 進 認 知 體 驗 五 提 升 語 言 層 次 六 激 發 創 造 力 發 展 88 肆 幼 兒 在 積 木 遊 戲 上 的 發 展 過 程 86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