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

Transcription

1

2

3

4 中文摘要 在现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过三代领导人正确领 导 中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一个具备经济实力 军事实力的大国 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现今的中共党史研 究也随着中国的富强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 学科建设逐步完备 研究领域日益拓 宽,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党史研究已涉及政治 经济 社会 军事 外交 思想 文化 教育等诸多专门领域 各种专题史研究著作纷纷问世 学术研究的空白不断被填补 中 国留学制度作为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制度 它的制定和完善同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 重要意义 人的变迁和制度的变迁是相辅相成的 是交错在一起的 构成了丰富多变的历史画 面 历史随着视角的变异 结果自然也随之变了 在研究留学历史的时候 研究留学制 度的变迁确实意味深长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有选择地学习西方教育体制的 过程 其关键问题是中西方教育如何科学地交流与融合 而留学生不仅适应教育近代化 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而且作为教育交流的产物和能动因素 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 化的发展 出国留学教育的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文化价值 经济 价值 思想价值 知识传播价值 发展价值和人才培养价值 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 服务 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 而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确立 提供了有利的人才支持 研究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 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运用 社会变迁 理论 通过历 史文献分析 比较分析 个案分析与系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中国留学制度的变 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留学的产生是清政府时期在封闭的国门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之后 清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而被迫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遵循着中国历史的 脉络 中国的留学制度从无到有 逐步发展完善到今天 留学已经同中国人民的生活紧 密联系在一起 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 1848 年-1949 年 第二时期 1949 年以后 当留学制度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以后 它在功能上取代了科举制 度 留学生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传播者 是西方近代化教育思想的主要传播者 改革开放 30 来 中国的留学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成绩斐然 对于我国高层次人才 培养 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国际化乃至经济社会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留 学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的伟大成就 与邓小平关于我国留学教育事业的思想指导有着密 切的关系 邓小平留学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第一 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必须加强留学教育事 业 第二 关心关怀出国留学人员 强调要充分发挥出国留学人员的作用 第三 强调 要长期坚持实行出国留学政策 I

5 邓小平留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要不断地解放思想 提高质量是新时期出国留学教 育的核心的问题 认真研究出国留学的学科专业结构 把出国留学教育管理当作重要的 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对出国留学教育结果的评估 邓小平对我国的留学事业做出了历史 性的贡献 没有邓小平的英明决策 就没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 荣 对现有中国留学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1 认清留学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2 加强留学 中介机构的管理 3 解决对 学而不归 现象的政策构想 4 注意开发 利用 保护 和发展留学生资源的制度建设 留学生带来了新的技术 经验与文化 今后的出国留学工作将根据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的需要 继续坚持改革和教育对外开放 继续向国外派出留学人员 努力使出国留学 工作为国家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 留学制度 邓小平 出国留学思想 教育与科技 人才 II

6 Abstract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as a socialist coun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rough the wise leadership by three successive generations, has turned into a power of great economy and military strength. It has to be acknowledged that such leap progress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Communist Party. Nowadays, the research of the Party history has developed into a prosperous period in terms of subjects, research scope, and academic publications. Among such wide range of research interests as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military affairs, diplomacy, ideology, culture, education, new monographs have appeared in large numbers.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 s study abroad system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educational system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changes in human beings supplement and complement the changes in system, which makes up a panorama of history. With the shift in perspective, more findings may turn out..in the study of history of study abroad, the aspect of study abroad system is of significance. In some sense, the modernization in Chinese education is in fact a process of making selective use of the western educa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key point is how to integrate the East with the West. Th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not only adapt quickly to the changes in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but, as the products and dynamic elements of education exchange, also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a s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The value of studying abroad can be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culture, economy, ideology, knowledge transmission, development, and talents training. The returned students not only provide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contact in education between east and west, but also support the establishing of socialist market. Taking Marxism, Mao Zedong thoughts and three represents theory as the guide, and apply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ocial change theory, this dissertation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and the prospects for the China s study abroad system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comparison and case studies.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the system of study abroad was established in later Qing dynasty, when the western powers forced their way into China and Qing dynasty was forced to learn from them in order to save its ruling crisis.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 s history, the study abroad system started from nothing and has been improving since. Today, the study abroad has become part of Chinese daily life. There are two phases of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emporal sequence: the first period is from 1984 to 1949, and the second from 1949 to the present. When the study abroad system has been stabilized, it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functions. The students studying abroad, therefore, make up the major force in disseminating the ideas of modern education of China and of the Wes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thirty years progress in study abroad has brought III

7 about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which ha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urning out brilliant tal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uccess is to a great extent due to the Deng Xiaoping s concept on China s study abroad system. The essential part of Deng s thought about study abroad system is: first, to strengthen the work of study abroad in order to cultivate talents more quickly; second, to be concerned about those returned students as well as those studying abroad, and bring their initiative into full play; third, to make long-term plans in carrying out the study abroad system. There may be some implications from Deng s thoughts. We should go further to liberate our mind and work h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n sending students abroad. We must conduct more careful study of disciplinary structure and take management in study abroad a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e should also reinforce the evaluation work on study abroad result. All in all, there would not be the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in this area without Deng s wise decision. The following are some tentativ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concerning China s study abroad system: 1) Clarifying the importance if change in study abroad system; 2) enhancing management of agencies in study abroad system; 3)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tudy abroad but never return ; 4) developing, utilizing, prote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ince the study abroad system has brought about to China new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culture, we should keep on sending students abroa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rejuvenating our nation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rther reform and educational innovation, and make more contribution to our country. Key words the study abroad system Deng Xiaoping; concept of sending students abroad; education in rela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IV

8 目 摘 录 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导 言 1 一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 二 研究现状及文件述评 4 三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8 第一章 中国留学制度的历史变迁 10 一 留学制度的肇始 10 二 留学制度的拓展 14 三 留学制度的衍变 16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制度的设立 21 一 新中国留学制度的建立 21 二 留学制度的政治化倾向 23 三 留学的选择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24 四 中断的留学之路 26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制度的改革与重建 27 一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与留学活动的复苏 27 二 战略中心的转移与留学制度的重新确立 28 三 邓小平的留学教育思想和留学制度改革 30 四 中外留学制度比较 36 五 留学的制度化和留学的民间化 46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制度的经验总结 48 一 与国情相适应 48 二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需求 50 三 来华留学活动的发展 53 四 要把培养成本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57 五 现今留学制度所存在的矛盾问题分析 60 第五章 中国留学制度的未来展望 62 一 百余年留学制度变迁总结 62 二 科学发展观与留学制度的前景 66 三 教育国际化视野的留学制度改革 67 V

9 四 对中国留学制度发展趋势和改革的建议 71 结 语 80 参考文献 83 后 记 86 VI

10 导 言 近年来 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渐渐缩短 这同中 国多年来实施的留学教育方针政策的远见性和正确性密不可分 国际上的留学活动越来 越频繁热烈 中国也出现了 留学热 归国热 中国的留学是同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是综合国力 知识经济的体现 其连带产生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应 以及跨国界 跨文化的交流都是意义深远 影响重大的 研究中国留学问题 的各类学术成果如雨后春笋 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来说 留学生 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对当代中国留学制度进行归纳总结 宏观论述和个案研究等 希望对迅猛发展的中国留学事业和出现许多影响留学事业发展的新问题 新因素等提供 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信此研究是有价值的 一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自中国在清朝末年开始 中国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破了 闭关锁国的状态后 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 清政府重新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 重要性 按当时魏源先生 海国图志 叙 中所说 是书何以作 曰 为以夷攻夷而 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所说 师夷长技以制夷 之语可谓充 分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对留学的认识 试图吸收西方先进技术 使中国富强起来 从此在 社会上产生了 游学 一词 清政府将其称为 出洋游学 随着出国留学的政策和派 出的人员日益增加 特别是赴日人数逐渐增多 留学 一词渐渐在民间被广泛使用并 代替了 游学 一词 官方使用 留学 一词是出现在光绪时期 留学生具结 胡鸿猷 奏折中 到 1907 年中日两国订成特约五校协定后 清政府为此制定章程 9 条 内文中 使用 留学 和 留学生 词语 近现代以来 留学一词由单纯所指中国人到海外学习 之意 衍生出外国人到中国学习之意 也就是现在所说既包含出国留学也包含来华留学 留学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种 它到今天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教育制度之一 早期的留 学活动大都是一次性的决策 无制度之说 学生多是平民子弟 官僚亲胄子弟以留学为 耻 甲午战争结束之后 前往国外的留学生逐渐增多 清朝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 列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 自费出国留学的人也越来越多 留学教育的地位也在快速提高 由于当时国内接受西方教育的人越来越多 出国留学人员的层次也提高了 多是接受高 等教育 其学习领域也扩大到自然 社会和人文等学科 随着晚清留学教育的发展 与 之相应的留学制度也经过了草创 成型 发展与消亡等几个历史阶段 清政府留学制度 主要有 选派制度 管理制度 考核与录用制度等 如光绪年 清实录.得宗 里记载 的 著庆春等接续遴材派赴各国留学谕 宣统元年 游美学生考试录取办法 清同治 1

11 年 留学生之监督 宣统元年 派遣游学学生办法大纲 光绪二十九年 管学大臣张 百熙奏派京师大学堂学生赴东西洋各国留学折 宣统元年 游美学生考试录取办法 等 清政府留学制度由早期的临时性 应对性和随意性 伴随时间和留学活动的增多 到了晚期在留学制度的制定上基本成型 并具有了规范性 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但 仍缺乏稳定性和权威性 留学制度的制定和日趋完善 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加 推动 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废止 西方科学技术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当时的人们由传统 的教育思想转向海外的教育思想 而且以留学为荣 清政府留学制度的演变 是与留学 教育的发展分不开的 从另一个面反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 民国时期的留学制度 是在清末留学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 总体而言 由于 民国政局不稳 内乱频仍 后又遇日本入侵 留学活动时断时续 留学制度 如考试制 度 选拔制度等 虽有构建 但仍属草创 效果不很明显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教育制度 大致可分为卢沟桥事变前 抗日战争时期和抗 战胜利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三个阶段 这期间对留学制度不断加以全面改革 加 强了对留学教育的管理与控制 1931 年 9 月 国民政府决定把三民主义作为留学教育的 指导思想 并明确规定官费留学必须大学毕业和留学考试及格 自费生高中毕业亦须必 要的考试 对留学人员的选派和核准成为留学教育管理的首要环节 1943 年进一步规定 留学教育须遵奉三民主义 并于出国前须经两个月的政治培训 抗日战争前 基层政府 团体 学校及个人在此方面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除党员留学 稽勋留学和军事留学等 具有特殊性质的选派活动外 由中央相关机构直接自行举办的留学选派并不占主体地 位 但另一方面 通过完善留学证书制度 限定留学学生资格 调整留学学科比重 修 正留学单行章则 组织各省留学考选复试等手段 中央政府明显增强了对基层选派活动 与个人留学行为的监管控制 经过抗战前期的统制压缩政策后 在留学选派整体规模逐 渐恢复的同时 中央集权化趋势继续得以延续 这一阶段是在承袭以前时期有关制度与 规定的基础上 强化了对留学教育的控制与统一管理 并使之为国民政府的政治路线服 务 在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需要 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留学活动 并有了初 步的 零星的制度设计 新中国成立后 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 学习前苏联 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开始着手建立新 中国的留学制度 有计划地选派留学人员到前苏联 罗马尼亚 波兰 捷克 前民主德 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与此同时也接受这些国家的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其中以朝鲜和越南 两国派遣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最多 1960 年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 同前苏联关系恶化 中国调整了留学政策 对前苏联等东欧国家选派人数减少 积极开辟对西方发达国家派 遣留学生的途径 对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派遣文化交流留学生 十年 文化大革命 期间 留学活动一度中断 粉碎 四人帮 以后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 不断扩大深化 留学教育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80 年以后 归国留学人员增多 大都走 上发挥其才智的工作岗位 1990 年后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教育体制结构改革深化 调整了留学教育的政策 时至今日 留学活动健康发展 留学制度日趋完善 留学教育 2

12 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研究当代中国的留学制度 须回顾晚清以来至今的留学历史 这 样 认识制度的交换更替才有依傍 对于未来的留学制度制定 设计才有历史的依托 具有基础性意义 留学活动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 留学活动来自社会的需要 同时 又反作用于社会 环境 进而改变社会风尚 影响社会发展 研究留学历史与留学制度 是认识中国近代 以来社会变迁的重要参照 世界上的科学文化历来没有国界限制 凡先进的学术总是能 够吸引各国 各地的学者 古代中国曾长期是周边国家和地区学者 游学 的中心 随 着中国封建社会衰落 科学文化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因而近代派遣留学生 出洋 受 教育 也就成了必然之举 [1]当留学制度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以后 它在功能 上取代了科举制度 对留学制度的研究 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变迁之中的这一重要因变量 发现历史与社会变迁的复杂与深刻 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传播者 是西方近代化教育思想的主要传播者 留学 生是新式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 留学生回国后 就业的主要是从政或教书 尤其教育界 是留学生最集中的地方 高等教育界之人员十分之九以上 据民国十四年东南大学 北京师大同学录 为留学生高等以上学校之科学教师 更无非留学生 现在国内学校科 学教师 科学用品与科学教科书者 亦莫不由留学生间接直接传衍而来 另有人对 1935 年出版的 当代中国名人录 进行统计发现 在该书收录的 1103 位教育界名人中 留 学生出身的多达 904 人 占 82 其中留美学生又占了 51 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教 育家中 十有八九均是留学生出身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留学生确实是中国高等教育的 主体力量 [2] 留学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动者 也是中国近代科技革命 文学革命的发动者 留 学生在中国近代政治 军事 经济上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当中有革命领袖 文学家 思想家 学者 科学家 教育家和实业家 但也有卖国求荣的汉奸 但是总的 看来 绝大多数人还是那些为祖国近代的事业而献身的人 也有更多的还是那些几十年 如一日终其一生而默默耕耘的人 著名历史学家戴逸先生将中国近现代留学历史划为以下十代 第一代留学生是在清朝光绪初年 由早期留美学生容闳提议 经曾国藩 李鸿章奏 请慈禧批准 从全国选招的 120 名 岁幼童 1872 至 1875 年分四批赴美留学 代 表人物 詹天佑 第二代是光绪初年(1877 年)派出的海军留学生近百人 分赴欧洲各国 学习 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 代表人物 严复 刘步蟾 甲午战争时 北洋海军右 翼总兵兼旗舰 定远号 管带 代理提督 第三代是 20 世纪初的留日潮 甲午海战失 败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全国处于国防崩溃 民不聊生 社怨沸腾的内外压力下 清朝 不得不采取改革措施 采纳张之洞建议 派谴赴日留学生 代表人物 孙中山 秋瑾 蔡元培 廖仲恺 吴玉章等 第四代是庚款留美生 1907 年被传教士明恩溥说服美国总 统罗斯福的提议 提议内容是将减退赔款中的一部分用于中国办高等教育和招收中国学 生留美 并从 1911 年开始派遣 代表人物 吴有训 竺可桢 侯德榜 钱学森 钱伟 长 张光斗等等 第五代是留法勤工俭学 从 1915 年开始 中国知识界的李石曾 蔡 3

13 元培等人为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 鼓励青年向西方学习 代表人物 周恩来 邓小平 陈毅 聂荣臻 严济慈 童第周 钱三强等 第六代是 20 年代留苏学生 俄国十月革 命胜利两年后 于 1919 年成立了第三(共产)国际 1920 年 5 月建立莫斯科东方大学 招生对象是苏联远东各少数民族和亚洲各国的革命青年 代表人物 瞿秋白 刘少奇 任弼时 肖劲光等 第七代留学生是从 1927 年到 1937 年期间派出的 第八代是指 年期间赴欧 美的留学生 代表人物 李政道 朱光亚 唐傲庆等人 年留学苏联 欧洲的列为第九代 文革以后的是第十代 戴逸先生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 初步理清了中国近代留学的历史脉络 但是留学制度变迁的研究尚待深入 研究这些留学者和留学制度 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留学制度改革 进一步促进中国 高等教育乃至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 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文件述评 1 关于留学生制度断代史的研究 在历史长河中 人的变迁和制度的变迁是相辅相成的 是交错在一起的 构成了 丰富多变的历史画面 历史随着视角的变异 结果自然也随之变了 在研究留学历史的 时候 研究留学制度的变迁确实意味深长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助理张宁在 中国留学研究问题及思考 一文中针对 舒新城的著作特点指出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抓住留学史的主干线索 便于人们对留学 史的把握 但缺点也很明显 因为历史不能仅仅是几次重大事件的组合 历史事件总有 它发生 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 留学历史也是一样 留学史上的几次 热潮 或者 重 大事件 的出现 都需要一般过程的烘托或联系 而绝非突然发生或突然消亡的 历史 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联系的方法 这一点正是 近代中国留学史 所缺少的 这不 能不说是个遗憾 但是这个遗憾 一直贯穿了以后的整个留学史研究 此后所有的留学 史专著均照此模式 无重大突破 此后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国内没有第二本留学史专著问世 但在海外 有几本 相关著作出版 1954 年 美国纽约出版了 A Survey of Chinese Students in American University and Colleges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作者为清华大学原校长 梅贻琦和程其保 该书详述了一百年来中国人在美国正规院校的留学情况 其数据来自 第一手调查 1960 年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实藤惠秀出版了 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1983 年 该书 的第一本中译本问世 这是研究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最为全面且公正的一部专著 记载了 自甲午战争之后的 1896 年至抗战爆发的 1937 年间 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情况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台湾出版了一批研究中国人留学史的学史专著 如瞿立鹤 清 末留学研究 1973 黄福庆的 清末留学生 1975 林子勋 中国留学教育史 1976 等 其中 林子勋 中国留学教育史 影响较大 是一部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近 现代 留学史的专著 事件跨度为 1847 至 1975 年 不过 在 1950 至 1975 年的留学史研究中 4

14 没有涉及到大陆地区的留学情况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 大陆陆续有了一批研究中国近现代留学 史的专著 1980 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颖之的 中国近代留学简史 该书对于近 代留学史的记述并不全面 只是孤立地描述了近代留美 留日 留法的几次热潮 缺乏 历史的宏观把握 1980 年 张允侯出版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82 年 黄利群出版 了 留法勤工俭学简史 1985 年 董守义出版了 清代留学运动史 1987 年 李喜 所出版了 近代中国留学生 以上著作均为留学断代史研究 上个世纪整个 80 年代 留学史的研究实际上只是 开创性的基础工作 到了 90 年代 中国留学史的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出现了一批较 完整描述中国留学史的学术专著 如 1990 年黄新宪的 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黄 利群的 中国近代留美教育史略 1992 年 李喜所的 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王奇 生 年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1998 年 丁晓禾 中国百年历史全纪录 等 黄新宪的 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 是我国第一本写到建国以后的留学史专著 纪录了从 1847 年至 1986 年 140 年间的留学历史 黄利群的 中国近代留美教育史略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留美教育的专门著作 李喜所的 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从文 化交流的角度来审视近代中国的留学历史 使我国留学史的研究跳出了 就留学研究留 学史 的狭隘领域 王奇生的 年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 资料翔实 论述 全面 在很多方面填补了留学史研究的空白 丁晓禾的 中国百年历史全纪录 则是时 间跨度最长的一部著作 从 1847 年一直写到上个世纪 90 年代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有大 量的个案描述 纪录了几代留学生的生活与奋斗 但严格说来不是一本学术专著 1986 年 陈昌贵出版了 人才外流与回归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人才 特别 是留学人员 外流不归现象的学术专著 该书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人才外 流的历史 从个人 政策 国际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 措施 张宁 中国留学研究问题及思考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国出国留学工作研究会 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 2004 年 9 月 10 日至 11 日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创建 250 周年之际 中国留学生与 哥伦比亚大学的联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召开 此次会议共收到近 40 篇论文 与会者从 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探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的思想 学术 为人 社会贡 献及其与在哥大受教育的关系 其中有学数学 物理 化学 工程和医学等自然科学的 有学哲学 历史 文学 经济 教育 法学 外交等人文社会科学的 内容之丰富 涉 及人物之广泛 前所未有 2 关于留学生制度建立 发展 完善的研究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有选择地学习西方教育体制的过程 其关键问题是 中西方教育如何科学地交流与融合 而留学生不仅适应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而且作为教育交流的产物和能动因素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5

15 就整体上而言 留学制度属留学研究中比较薄弱的一个方面 学术界已有的少量研 究成果 对过去学术界较少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如 谢长法著的 借 鉴与融合 留美学生抗战前教育活动研究 一书 对甲午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的留美教 育历史 作者将之分成 年 年 民初及北洋政府时期及国民政府 抗战前四个时期 并分析了各个时期的特点 对美国大教育家孟禄来华进行教育调查这 一在当时仅次于杜威来华的教育界盛事 作者首次运用大量资料对孟禄来华的起因 过 程 留美学生在孟禄进行教育调查中的作用 以及孟禄来华对中国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 了深入分析 本书还运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档案材料 不仅对中基会的崛起与 成立作了评述 而且对留美学生在其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1991 年 9 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出国留学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 全国出国留学工 作研究会 成立 来自全国各个地区 各部门 各单位的出国留学工作管理机构在自愿 的基础上组织起来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有相当规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目前 有会员近 500 人 由于会员大多是在与留学相关的第一线岗位工作 可以敏感地发现留 学工作中的新趋势 及时展开前瞻性的研究 1992 年 研究会的会刊 出国留学工作研 究 创刊 成为全国惟一的一份开展出国留学工作研究的专业性刊物 十多年来 发表 论文 调查报告 资料信息 动态等各类文稿上千篇 2000 年开始改为季刊 近几年 比较正轨的中国留学生研究又有所升温 逐步演化为海内外学术界研究 的一个 热点 以国际学术讨论会为例 2000 年在纽约召开了 华族留美史国际学术 研讨会 2003 年在香港召开了 近代中国留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 年 9 月在纽 约哥伦比亚大学召开了 中国留学生与哥伦比亚大学的联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同年 10 月则在天津和徐州分别召开了 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随着这些高水平 的研讨会的召开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许多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在思考一个问题 即 如何拓展和深化中国留学生的研究 从中国留学生研究发展的历程来看 目前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 到 2000 年前 后 研究留学制度的论文 专著开始成批涌现 研究的方式 方法也大有创新 相关的 国际学术研讨会不断召开 近两年 在香港 纽约 天津 徐州 珠海等地先后召开了 5 次规模盛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另外 地域性的留学史研究也有所展开 由山西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 山西省社科院合作 出版了侯殿龙 孔繁珠主编的 山西百年留学史 山西百年留学 史 全书共 50 万字 插图近百幅 起讫时间为 年 主要研究对象为 清末 以来山西留学历程及留学生中较有影响和代表性人物 山西百年留学 始终贯穿一条出 国 救国 建国 强国的红线 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兴起于维新变法 兴办新学的 清朝末年 发轫于军阀混战 内阁变换频繁的民国时期 发展于以学习苏联为基调的新 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达到留学运动的高潮 此书的出版 填补了国 内地方留学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 是一部较成功的学术著作 3 关于留学生制度地位 作用的研究 6

16 美国圣约翰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华美族研究会会长李又宁 著有 华族留美史 150 年的学习与成就 其中包含了一些资料与统计 但更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还有待于深 入 她在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贡献 一文中提出 任何文化 都是双向或多向的 承认文化的多样性 必要性 是留学的主要缘由和起点 容闳出国留学 经验源自在香 港的学习 中国留学生的历史使命是带领中国走向世界 如果无难以计数的留学生回国 服务 难以想象近代中国是什么样子 留学不是国耻 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学习另类文 化以期融合和创新的过程和方式 近年来 国内有很多博士论文关注留学制度研究 如 山西大学张培富的博士论文 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的社会史考察 近代留学生对化学体制化的贡献 通过追溯 中国近代化学家角色与中国近代化学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考察中国近代归国化学 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化学的体制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重点放在中国近代 化学家共同体内部来讨论化学的体制化问题 南京大学冉春的 南京国民政府留学教育管理研究 提出 自中国近现代留学教 育的初期发展阶段 政府对本国学子出洋留学的态度由防范抵制渐变为鼓励支持 相关 管理也随之起步并初成系统 但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限制 清末民初的留学教育 管理制度仍存在不少重大缺陷 主要表现为地方分权主义及个人自由主义过于泛滥 中 央政府难于从宏观上给予调节控制 从而使得留学教育内部出现了某些严重的失衡现 象 直接制约了留学教育整体成效的提高 东北师范大学戚德祥 出国留学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文中认为 出国 留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出国留学教育政策的差异 影响每一时期的出国留学 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出国留学教育思想对出国留学教育政策的制定 调整和完善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 来去自由 的出国留学方针的确立 标志着我国 的出国留学教育已走向成熟 出国留学教育的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六个方 面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思想价值 知识传播价值 发展价值和人才培养价值 留学 人员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 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 而且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提供了有利的人才支持 面对国际上人才竞争日益激烈 的趋势 出国留学教育必须对国内外的环境背景及发展趋势做前瞻性研究 制定新的发 展战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 是 21 世纪中 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 出国留学教 育促进了教育观念 教育体制 教育模式 教学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从而繁荣了国际学术交流 加速了高校办学的国际化进程 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 化 以上这些论文 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中国留学制度的演进与变革 为进一步研究提 供了好的资料和参照 但是 目前尚未有对中国当代留学制度的变迁做出全景式研究的 论文 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7

17 三 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以中国留学制度建立 发展和完善为主体脉络 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对中 国留学制度进行梳理分析 本文研究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 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运用 社会变迁 理论 通过历史文 献分析 比较分析 个案分析与系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代中国留学制度的变迁和 未来的发展方向 1 理论工具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不仅因为河流是流动的 同样 踏入河中的人也 是流动的 而由无数独特个体组成的人类社会更是无时不在流动中变迁 [3]留学制度的 变迁 也是同这一主题吻合的 其主要的目的 也是如何通过更好的制度设计谋求民族 的独立 国家的富强 本文主要通过社会变迁理论作为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 为本研究 提供理论基础 社会变迁经常发生 尽管是以不同的速度发生 了解变迁的组成要素 对于理解和解释变迁来说不可或缺 社会变迁的因素包括社会结构 社会的功能运行 社会关系 社会过程的形式 以及时间 [4] 社会变迁理论主要由四个理论构成 进化理论 其根据是可预料的 日积月累的 变化从一个阶段演变到另一个阶段 通常更复杂 朝着不断增长的适应性发展 冲 突理论 其根据是 作为不公平与剥削的结果 冲突是所有社会都普遍存在的 结构 功能主义理论 致力于功能解释 即一个特定的结构在维持社会系统或其子系统的稳 定中发挥作用 社会心理学理论 主要关注个体及其人格 马克思说 没有冲突 就没 有进步 这是人类文明延续至今的法则 每个社会 不论其处于什么样的历史发展阶 段 都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两个因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 方式的变迁促成了生产关系 也就是说 变迁是按照群体依附于生产技术的方式来进行 的 1848 年 共产主义宣言 就体现出来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 贵族和平民 领主和农奴 行会师傅和帮工 一句话 压迫者和被压迫 者 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 进行不断的 有时隐蔽 有时公开的斗争 而每一次斗 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5] 关于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 已有明确的认识 教育社会学者通常把两者的关 系分为三类 从社会变迁对教育制度的影响而言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从教育导致 人们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最终引发社会变迁而言 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从教育对 大多数社会变迁的影响而言 教育往往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根据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 两种路径理论 教育制度变迁也可包括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路径类 型 教育的制度变迁最为显著的情形就表现为教育思想的发展与确立以及重大教育制度 法规的颁布 前者主要由非正式教育制度积习而成 从变迁的形态看 体现为诱致性制 度变迁 后者则是强制性制度变迁 是国家和政府常使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变革策 [6] 略 8

18 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也是本文关注的重 点 例如 留学活动和留学制度是如何促进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 中国社会的变革 又是如何促进的留学制度的改进和改良 留学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和选择 近代中国之所 以兴起留学的波澜 就在于留学生的大多数人都希图通过留学来学习先进改变中国的落 后面貌 同样 中国留学制度也是一个比较的 选择的过程 不断选优汰劣 保持了留 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的连续性和先进性 中间的曲折实多乃是战乱 政府腐败与更迭所 致 今天 我们也就留学制度 除了历史的与社会的眼光 还要有世界比较的视野 把 中国留学史 中国留学制度变迁史 放置在世界历史的环境中 进而寻找中国留学制度 变迁的历史路径和历史走向 为留学制度改革 提供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和选择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历史文献分析 比较分析 个案分析与系统研究三种方法 在此基 础上进行总结 分析 概括 力图发现问题的规律性使研究成果更具有价值 1 历史文献分析法 历史文献研究是指对现存的 以文字资料形式为主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地收集和分 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 具体地说 文献是将知识 信息用文字 符号 图像 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国内外的书 籍 网络 报纸报刊 杂志等一系列文献载体 对中国历史至今有关留学制度方面的相 关资料和信息加以整理 收集和分析 此项方法是本研究的基础 2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 从数量上确定其差 异 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留学制度的相同点 不 同点的对比 客观对留学问题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提炼分析 客观 全面 深刻地认识留学制度与国家的关系 既能看到留学制度的正面影响 也要 看到它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要看到与它相联系的外部条件 比如经济 国际格局 开放 程度等等许多相关的实际问题 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找出留学的发展动因和驱动力 并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它的未来 3 个案分析与系统研究法 个案分析与系统研究是指对有个别的 有突出性和有代表性的个别事件或个人进行 分析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着重对重点留学人物对留学制度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综合社 会学 政治学等学科的观点 系统分析留学者和留学制度之间的关系 9

19 第一章 中国留学制度的历史变迁 社会科学家所谓的制度就是行为的规则或方式 尽管他们对制度有各种不同的定 义 但总体来讲 制度是指人们在行为中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 更通俗地 讲 制度就是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或共同认可的模式 [7]中国留学制度是历史进步的产 物 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 中国留学制度始终伴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 而多次变化 努力适应着经济基础和社会形势的变迁 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内涵 现今的留学制度是近代 当代留学制度不断演变的结果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中国和世界 各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烙印 因此 研究我国当代中国留学制度 就不能不对其历史变 迁的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 留学制度的肇始 一 近代留学的缘起 近代中国在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巨大民族危机之后 许多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认识到 了中国正面临着 开辟以来之大变局 [8]王韬也说 开辟以来 至尧舜而一变 以荒 陋之天下而为文明之天下 至秦汉而又一变 以封建之天下而为郡县之天下 至今而又 一变 以中国独治之天下而为四洲相通之天下 [9]他们从西方各国 远方毕至 叩关互 市的现实景观中 看到了以火车 轮船和电报为主体的近代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的巨 大威力 意识到了世界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也正是基于这一新认识 他们开始 从世界的角度去分析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从中外对比中去论证清廷改革的方向 冯桂芬 就尖锐地指出了清政府的弊政 以今论之 约有数端 人无弃材不如夷 地无遗利不 如夷 君民不隔不如夷 名实必符不如夷 至于军旅之事 船坚炮利不如夷 有进无 退不如夷 [10]学习西方以自强 成为先进中国人的追求 1847 年 留学先驱容闳远渡 重洋赴美留学 一个末满 19 岁的中国青年 在广州的黄浦港登上一艘名叫 亨特利思 号(Huntress)专向美国运载茶叶的帆船 远渡重洋 去美国求学 三年后 他考入了耶 鲁大学(YaleUniversity) 1854 年 他从耶鲁大学毕业 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留学生 纵观历史 容闳一生的作为对日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影响之深远 是中国近代史 上少有的 容闳使中国人第一次能以既不是傲慢无知也不是自卑恐惧的心态来看待 中 央帝国 之外的世界 而且 他还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片 新大陆 使他们 终于有可能在中国文化传统之外看到另一种人类思想的闪光 容闳所倡导的留学教育影 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 而这一代代青年又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11]1872 年 8 月 11 日 晚清政府选派 30 名幼童赴美留学 打开了中国人留学之先河 10

20 二 晚清时期留学制度 留学制度的形成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最主要制度之一 晚清时期在封闭的国门被西 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之后 清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而被迫向西方学习的 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早期的留学活动都是一次性的决策 尚无制度可言 随意性很强 随着前往国外的留学生逐渐增多 清朝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留学教育的规章制 度 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度 1 管理监督制度 所谓管理监督制度是指晚清政府针对留学生设立的管理机构和颁布的管理措施 清 同治十一年 1872 赴美幼童开始 即设置管理留学生的监督一职 负责在美学生的监 护管理事务 由陈兰彬 容闳为正副监督 光绪二十八年 1902 起清政府在欧洲 日 本 美国等国家设立 游学生监督 人员 但名称屡易 初称监督 后改为副监督 中 央总经理员 学务专员 总裁等等 其职责未变 先后制定出的管理制度有 光绪三十 三年 1907 通行各省督抚饬各属遵照游学生请假规则文 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外 务部 宪政编查馆 学部 陆军部会奏请派贵胄出洋游学折 宣统元年 1909 游学 生治装费及川费文 宣统二年 1910 咨使日大臣游学生医药费限发文 宣统三年 1911 官费游学生之年限 宣统元年 1909 禁止游学生结社演剧 宣统三年 1911 禁止东西洋游学生与外国人结婚 同治十三年 1874 船政大臣沈葆桢致总理各国 事务衙门函 宣统元年 1909 为整顿西洋留学教育 特通行各省留欧学生应照该监 督所陈办法四条切实整顿文 宣统二年 1910 学部奏定管理欧洲游学生监督处章程 折 附章程 等 [12] 从以上清政府颁布的留学制度文件可以看出当时的制度已经非常 详尽 对留学生的日常生活 假期 病假 结婚 学习科目 留学各项费用等方面都有 详细的管理办法 以留学费用为例 出国留学经费分为官费 公费及自费三种 官费是 指经朝廷批准从学务处 陆军部等官费项下开销的款项 公费是指由私人或业主捐资 巡抚统筹支付的经费 自费生中因穷困者和难以继续完成学业者 当时采取了两种办法 一是经原籍省巡抚批准改为官费生 二是由政府资助 赴美幼童费用如下 驻洋正副委 员二员 每员每月薪水银四百五十两 翻译一员 每月薪水银一百六十两 每年驻洋公 费银约六百两 以备医药信资文册纸笔各项费用 正副委员 翻译 教习 来回川费每 员银七百五十两 幼童来回川费及衣物等件 每名银七百九十两 幼童驻洋束脩 膏火 房租 衣服 食用等项 每年计银四百两 每年驻洋委员 将一年使费开单知照上海道 转报 尚正款有余 仍涓滴归公 若正款实有不足之处 由委员随时知照上海道禀请补 给 每年驻洋薪水膏火等费 约给库平银六万两 以二十年计之 约需库平银一百二十 万两 [13] 2 选拔制度 所谓选拔制度是指清政府对留学生选派机构 选派方式 选派条件和选派科目的管 理办法 清政府对留学生考核项目有 第一 面试 主要是查其举止气度及语言 第二 查出身 须如实填写履历 毕业学校及上三代 保人 保送人的姓名 并保证 自当励 11

21 志求学 力图精进 所有管理规则一切均愿恪遵 务期毕业回国充义务 第三 查体 格 检验身长 胸围 四肢 言语 视力 听力 强弱 特征等 第四 考文凭 各生 作论一篇 第五 考旧课 另对所学科目每门测一至二题 贵胄留学生是王公子弟多以 推荐为主 每班派有翻译和汉语教员帮助其学习 可带有仆役一人 3 考核奖励任用制度 所谓考核任用制度是指对留学归国人员的任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程序和办法 如 湖广总督张之洞拟定的 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 主要内容有 资格审查 在日本先由 中国出使大臣和总监督 查明该学生品行端谨 并无过犯 回国后再由钦派大臣 详 加察核 且确与所得学堂文凭相符者 始得奏请奖励 其奖励办法主要是 在普通中学堂五年毕业并获得优等文凭者 给以拔贡出身 分 别录用 在文部省直属高校及程度相当的实业学堂三年毕业并有优等文凭者 在学前后 通计 8 年 给以举人身份 分别录用 在大学堂某一专业获得毕业文凭者 前后在学 通计或 10 年或 11 年 给以进士出身 分别录用 在日本国家大学堂及程度相当之官 设学堂三年毕业有学士文凭者 在学前后通计 11 年 较选科学问尤为全备 给以翰林 出身 在日本大学院五年毕业得有博士文凭者 在学前后通计 16 年 除给以翰林出身 外 并予以翰林升阶 在文部大臣所指定的私立学堂毕业者 视其所学程度 一体酌给 举人或拔贡出身 游学生原有翰林 进士 举人 拔贡出身者 各视所学程度 给以相 当官职 颁行这个奖励章程的基本设想是 通过严格的考核给予功名和职位 使各学生有 歆慕之心 诱导向上 强调对所学科目要 切实考验 加之约束章程可以用来规束不 安分的学生 以利保证出国游学者顺利完成学业 张之洞还在奏章中规定 除了对学生 的品行要详加核查外 确与所得学堂文凭相符 始行奏请给奖 [14]留学政策由此逐渐 完善 光绪三十一年 1905 年 六月十二日 光绪皇帝对参加考试者全部授予功名及职位 是光绪帝推行新政 录用人才的一项举措 [15]由张之洞拟定的约束奖励措施就演绎为对 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制度 在此后清政府学部又陆续在考生资格 分门命题 考场纪律等 方面做了许多详细规定 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归国留学生考试制度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 1905 年 9 月 光绪帝下旨废止科举制度 对留学生授以功名 是对新式教育的肯定 也是对外国教育的认可和对掌握现代科 学技术的褒奖 所以说实行归国留学生考试制度 是一种新式的选才举措 清政府急于 利用留学生所受的现代教育及所习的先进技术和所具的新知识为国家服务 清政府对归 国留学生的考试十分重视 一再制定并修改考试章程 为了健全考试制度 保证考试的 顺利进行 学部还制定了许多具体规则 如 考验游学生考场规则 游学毕业生考试 内场规则 考验游学生毕业生计算分数简章 等奏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即凡 是主考官 监考 阅卷等大小官员 一律须经上奏皇帝钦准 表明清政府对留学生考试 问题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规定进行国家考试后 清政府对留学生归国后的考试条文的审 定是极其郑重的 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12

22 三 晚清留日 热潮 明治维新的成功 大大缩短了日本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距离 西方的各种政 治思潮 社会学说先后在日本生根 发芽 甲午战争后 人们看到明治维新带来了日本 的强盛 模仿日本变法维新成为一种社会思潮逐步蔓延开来 戊戌变法时期 维新派提 出了派学生赴日留学和翻译日文书籍的主张 20 世纪初 清政府推行 新政 派遣留 学生成为 新政 的一项内容 自此 留学运动逐步高涨 留日学生急剧增加 至 1905 年已达 8000 余人 这些留日学生一面如饥似渴地汲取资本主义的新知识 新思潮 新 理论 一面迫不及待地将它们介绍到国内 以武装国人思想 挽救民族危亡 吾济学 生也 输入文明 与有责焉 与其学成归国 濡滞时日 而后转述于国人 何如旋得旋 输 使游学者 不游学者 日征月迈 同为平等之进步 吾侪有进步 而坐视内地之 无进步 岂非放弃责任之甚耶 [16]中国留日学生以翻译日文书籍的方式引进资本主义 文化 启发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压迫 争取民主自由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争取民族 独立的政治觉悟 1901 年 新政 开始后 大力提倡派遣学生留学 均将日本作为出洋 学习之首选 1901 年 光绪帝颁发派遣游学的上谕 外务部奏 议复派赴出洋游学办法 章程折 1903 年 清廷颁布张之洞拟奏的 约束鼓励游学章程 规定了约束留日学生 和奖励归国留学生的具体办法 对留学回国之学生 分别奖励拔贡 举人 进士 翰林 等出身 已有出身者 给以相当官职 [17] 1905 年学部成立后 清政府的留学教育政策逐渐明确和完善 在留学国家的选择上 由于这年发生了 反对取缔规则事件 加之留日学生中革命思想的高涨 清政府对留 学日本采取了限制政策 转而鼓励留学欧美 自 1907 年后 留学欧美的人数渐多 特 别是 1909 年美国退回部分庚子赔款作为留美学生经费后 更出现了留美热潮 在学习 科目上 清政府主张在国外学堂学习高等专门知识 在国内学堂学习普通知识 并取消 了国外速成科与普通学 以十分之八习农 工 商 矿等科 以十分之二习法政 理 财 师范诸学 [18] 在留学政策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中 各省督抚大员是其影响者和促成者 又是其具体 执行者和变通者 因此 在中央政府没有统一 硬性的规定的情况下 这些督抚的决策 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学政策的发展 事实上 1905 年之前的留日政策并非出自最高 统治者的决断 而是源于地方督抚在务实宗旨下的必然选择 新政 时期 清廷财政 严重匮乏 派遣留学生的任务主要落在各省督抚身上 1901 年的上谕有云 造就人才实 为当今急务 各省督抚应选派 心术端正 文理明通 的学生出洋学习 一切专门艺学 [19] 在此 政府对学生出国留学表明了支持态度 但并未对留学国别作出规定 这就给地 方督抚具体操作时的 变通 留下了余地 尽管各省财力迥然不同 主政者思想也参差 有异 但多数省份还是本着 路近省费 的原则 选择了日本 关于此点 张之洞在 1898 年刊布的 劝学篇 中论述最为精当 一 路近省费 可多遣 二 去华近 易考察 三 东文近于中文 易通晓 四 西书甚繁 凡西学不切要者 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 [20] 曾任云贵总督的魏光焘也说过 顾游学以欧美为最 而行远自迩又莫如自同文之日 13

23 本始 以其地近而情通 费省而效速也 [21] 早在 1902 年 清政府便对地方督抚留学日本的政策偏好有所察觉 于是就谕令各 省督抚 择明通端正之学生 筹给经费 派往西洋各国考求专门学业 [22] 1904 年 清 廷颁布 游学西洋简明章程 五条 以引导学生留学西方国家 经过清政府的三令五申 留日热潮开始逐渐减退 取而代之的是留学欧美的热潮 中央政府如此不厌其烦地改变 突出的留日倾向 固然是看到留日学生革命思想迅速发展后的本能反映 但这种政策转 变也表明 清政府在留学国别选择上的视野已有所拓展 其留学政策业已具有更大的开 放性 中日文化交流从清政府时期开始 日本明治维新后较快地接受了西方先进文化 中 国则丧失了机遇 引发了留日热潮 二 留学制度的拓展 一 第二次大规模留学 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是中国政府第二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 1900 年 北京爆发了 庚子之乱 当时 几十万号称 刀枪不入 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 使馆 不久 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 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清政府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 辛丑条约 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 分三十九年付清 这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 庚子赔款 1908 年 美国国会通过法案 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 庚子赔 款 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 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 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双方协议 创办清华学堂 并自 1909 年起 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 100 名留学生 这就 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1909 年 1910 年和 1911 年 在北京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 当时对考生的要 求除了通晓国文 英文外 还须 身体强健 性情纯正 相貌完全 身家清白 有教 育思想家胡适 语言学家赵元任 气象学家竺可桢等 二 留学生与辛亥革命后的教育制度 辛亥革命后 中国建立了共和制度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西方先进的教育 制度代替了中国落后的教育制度 现代科学的各个门类都建立起来了 人们的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 宗教礼俗 生活习俗及至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进步的变化 辛亥革命时期的留学生为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在科学 教 育 外交 文艺几个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末和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有 军国民教育思想 实利主义教育思想 义务教育思想 平民主义教育思想 这些西方的 教育思想大多是以留学生为媒介传播到中国来的 代表人物有章太炎 李大钊 胡适 蒋梦麟 晏阳初 傅葆琛等一批留美学生 当时中国提倡平民主义教育 留学生是新式 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 科举制度废除后 知识分子走出了 学而优则仕 的独木桥 就 业选择趋向多元化 不过清末和民国时期 中国的生产力非常低下 产业不发达科学文 14

24 化事业也很落后 这在客观上又制约了知识分子的就业选择的范围 留学生回国后 就 业的主要是从政或教书 另有人对 1935 年出版的 当代中国名人录 进行统计发现 在该书收录的 1103 位教育界名人中 留学生出身的多达 904 人 占 82 其中留美学 生又占了 51 [23]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中 十有八九均是留学生出身 由此我们 不难看出 留学生确实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 三 女性留学的增加及其特点 金雅妹 中国女性留学第一人 1870 年 美国传教士麦加地带她去日本读书 1881 年她又由这位监护人带往美国纽约学医 4 年 是康乃尔大学的正式毕业生 10 年后 有 一位美国女子昊格矩带江西一名 9 岁女孩康爱德回国并送其入当地学校学习 此间 还 有福州柯金英 湖北石美玉也是先后得到传教士的资助而留美 [24]四个女孩子成为近代 早期女子留学的标志性人物 她们都以养女的身份被随带出国的 在当时是极其少数的 清政府已派出几批官费留学生 但不见女子的身影 无论家庭还是社会皆认为女人没有 资格更没有必要到国外增长见识 接受教育 女留学生从个案到逐渐融入出国潮流大致在 1900 年以后 甲午战争后 庚子事变 则促使政府官员们不得不除旧布新改革弊政 出国留学之门再次向有志青年敞开 经过 中日两国人士的努力 自 1898 年始日本政府一改过去拒绝中国人入境读书的政策 文 部省于 1899 年颁发 15 号档正式确立接收中国留学生的决策 中国人取得合法留学日本 的地位 留学东瀛确为当时的最佳选择 政俗文字同则学之易 舟车饮食贱则费无多 [25] 就近留学的方便条件无疑给女子自费留学带来了机会 据现有数据记载 1901 年有 3 人 1902 年又有 20 名女性先后赴日本留学 其中有何香凝 但基本局限在跟随家人 赴日而进入该国学校读书的范畴 1903 年 清朝驻日使节钱恂回国时留下女儿 儿媳在 日本继续求学的情况就是典型一例 1903 年以后随父兄留学的秋瑾 自费赴日的非常女 性逐渐增多 特别是 1905 年地方省份送女子留日之举打破了男子官费留学的成规旧例 1905 年 取得官费资格的女性有湖南人 20 名 其中最小的 14 岁 最大的 48 岁 其后 有江西 10 名 云南 13 名 奉天 辽宁 省特派专人到日本实践女子学校商定每年派 15 人到该校修读师范专业 两年后 在东京成立的留日女学生会成员约 100 人 1909 年达 到 149 人 初步形成留日女学生的小型群体 此间 各省先后取消了对女子官费出国留学的限制 势必刺激了自费女生出国的热 情 女留学生西出 取经 者不再停留个案阶段 1905 年先后有 19 名女学生自费入读 美国中等学校 有的享受到官费待遇 1907 年两江总督选派 3 名江苏女生赴美国威尔士 利 今译威斯里安大学 女子学院读书 是为官费女生远学西方的开端 宋庆龄 姐妹三人也高高兴兴地跨入这所学校大门深造 至于到底有多少女子留 学欧美 还很难说清楚 就零星材料看 1902 至 1911 年留美女学生约 30 多人 据统计 只是已考取大学之数 有的著作称 1910 年在美国东部的女留学生有 36 人 留法的约 近 20 人 这个数字虽仍无法同男子相比 而能有几十名女子自愿远涉重洋留学欧美 就持续二千余年受压迫遭凌辱的中国女人而言 已非同寻常 可谓女性留学史上的突破 15

25 性进展 从留学区域比较 至清亡前 留学其它国家的女生远不能与留日相比拟 主要 [26] 是费用昂贵的缘故 进入民国时期 女子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 民初 女子出国留学的环境有所改善 主要表现在选择留学欧美国家的比例上升 以美国为例 民初期间大约增加到 488 人 此指已考取大学的人数 有的数据显示已达 800 余人 应该包括所在各级学校的总数 留学俄 德 英等国的女生人数远逊于美国 留法女生在 20 世纪 20 年代约 20 余人 主要得益于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动与持续开展 与此相反 留日因受到中日两国留学政策及其它因素的干扰 人数比清亡前有所下降 女生也相应减少 然而 年 20 年间 留日女生约有 631 人 比同时期留美的 女生 203 人还多出 428 人 女子留日继续呈现主流趋势 总之 清末民初时期女子出国 留学的路程曲折坎坷 与中国文化传统历史积淀及特殊的国情不无关系 清末民初女子留学是中国留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当时世界近代化运动和中 国被动开放的产物 同男子留学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 即女子同样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 求学西洋的历史过程 清末 她们跨出国门从个别到一般 其走向也是先欧美后日本 随着开放的节奏逐渐融入留学大潮 民初 从比较集中于日本转而面向世界其它国家 特别是欧美 其留学动机同男留学生大致趋同 开始是抱着学技能的目的选择学科专业 继而 她们中不少人更看重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加入钻研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列 回国 为救国救民而奔走效力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女性的思想观念有了重大转变 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就文化时风传播方面而言 留学海外所展现在女留学生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她 们在那里耳濡目染 不断接受时代的洗礼 价值观念更新 连选择职业的视角已开阔到 商业 电影业以及更前卫的行业 新女性的文化素质影响了几代中国女性趋新求变享受 新的生活 足以体现女留学生力争全社会妇女解放的巨大作用 留学女性又是新服饰 新风气 新生活的接受者 传播者 示范者 在革命者的影响下 有的留学生走上了教育救国之路 她们通过自己从封闭无知的 女子一跃而为现代女性的切身经历中 认识到中国实现现代化根本在于人的现代化 所 以 坚守教育阵地 提升国人的素质 尽快地把旧式臣民改造为具有新知识 新道德 新文化的新国民 为变革社会实现妇女的彻底解放贡献力量 [27] 三 留学制度的衍变 一 民国时期的留学制度 民国时期对留学选拔考试获得新的发展 掀起了出国留学的高潮 出国留学考试类 型增多 渐趋规范 通过举办统一而严格的考试 有效地选拔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出国深 造 对此后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留学选拔考试的类型 内容 特点及影响 民国时期留学教育分为公费留学和自费留学 前者包括由各省派遣的官费生 中央 政府和各部门派遣的官费生 庚款基金留学生以及国际组织和国外大学提供奖学金的留 16

26 学生四种类型 后者包括由个人自备留学费用或由私立机构资助学生赴国外研究专门学 术两种类型 各类留学因经费来源和具体要求不同 其考试选拔办法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民国留学史记载中 自费留学人数明显多于公费人数 民国时期出台的留学政策 国外留学自费生派遣办法 各省留学生缺额选补规 程 选派留学外国学生规程 各省举行选派留学外国学生第一试办法 和 选派留 学生第二试试验细则 考选清华留美公费生办法大纲 等 这些新的制度主要内容 一是出国留学者一律经过考试 二是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由政府制定 合格发给留学证书 并送训练班集中受训 三是庚款留学方面 每隔一年 分别招收一次女生和专科生 津 贴一些留美自费生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由于政治腐败 割据混战 公费留学生数量少 1912 年 清华 学校选送第一批高等科毕业生 16 人赴美留学 此后 该校每年高等科毕业生均资送留 美 其他公费留学 有的经过考试 有的直接推荐保送 从 1917 年开始 教育部多次 举办省费留学生第二试 但所选留学生数相当有限 年各年度第二试及格学 生 含备补生 分别有 人 1922 年 1925 年第二试及格学生各有 32 [28] 23 人 留学选拔考试规模逐渐扩大 统一考试发挥重要作用 各类公费留学考试规模较小 公费留学考试 特别是庚款留学选拔考试 竞争十分激烈 1946 年公费留学统考 录取 率只有 4.49 远低于上述两届自费留学统考的录取率 [29]在留学 考选上重视考查专门科目 研究及服务成绩 女留学生人数增多 她们通过自身的学习 亲历西方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 把自己从封建体制下解放出来 此期间的代表人物有 蔡畅 林徽因 陈鸿壁 潘玉良 钱钟书 钱三强 杨振宁等 这期间生源质量高 提 高了留学的成效 中国留学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中国后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留学社团制度的建立 美国学堂及美国社会之最有影响于我国留学生者 是美国人之团结力及美国学生 之团结力 即以哈佛大学一校而论 文学有会 运动有会 出报有会 专门有会 演戏有会 宗教有会 以至同省及旧同学等皆有会 有会故有事业 有事业故学堂有精 神 学生有生气 有精神有生气 故五六千人对学堂有爱校之心 对同学有同学之谊 此爱校之心及同学之谊 真美国学堂之特色 非吾国学堂之学生所能臆想者也 [30]从 上可以看出中国国外留学生建立留学社团的强烈愿望 留学社团制度的建立有以下一些 原因 一是留学生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认识问题 二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等级森严 思 想禁锢 毫无自由与民主可言的国家 落后贫弱 被人欺辱 政治不宁 内战频频 贪 官污吏横行等真实状况 三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涌动的民族主义思潮 民族国家的出现是 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结果 受美国社会影响 组织社团是他们争取民族独立与治理 国家的一种尝试 四是经费来源比较充裕 在 吴宓日记 中可了解到当时留学生优裕 的生活 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制度 17

2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南京政府建立到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国民党为维 护统治把留学生选派纳入其 党化 教育体系 1931 年在派遣留学生 实施纲要 中规 定 公费留学生须大学或专门学校毕业 素无违反三民主义之言论行动 并经考试合 格 始得派遣 [31]把三民主义的政治理论课程列入留学必考内容 明确规定官费留学 须大学毕业和留学考试及格 自费生高中毕业亦须必要的考试 1943 年进一步规定 留 学教育须遵奉三民主义 并于出国前须经两个月的政治培训 在沿袭北洋政府时期有关 制度与规定的基础上 强化了对留学教育的控制与统一管理 使之从属于国民政府的政 治路线的需要 抗战前期 国民政府强化控制留学教育 出国留学人员甚少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的留学生派遣政府有很大变化 抗战后期 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 限制得以放 松 留学生增派的幅度得以加强 留学生的派遣与抗战时期的政治形势紧密相联 这期 间的留学制度有 修正留学教育制度与管理办法 处理留俄归国学生暂行办法 修 正发给留学证书规程 中央派遣留学生管理章程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遣陆海空 军留学生章程 国外留学规程 国民参政会修订留学制度 留日学生召回办法 等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其目的是加强对留学教育的管理与控制 三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留学活动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留学活动 对于我们后来的留学制度与政策是有影响的 这 不仅是体现在早期党员有很多有留学的背景 同时 后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执政党后 这些留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的变化 直接参与或者影响了中国留学制度的制定和 变革 1 留学生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2]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建立大致经过了三个步骤 首先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团体的 出现 其次是政党萌芽状态的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最后是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组织的诞 生 在这个过程中 一批激进的留学生始终发挥了核心作用 他们不但分别从日本 俄 国 欧洲三个不同渠道引进了社会主义理论 而且参与了几乎所有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的 筹建 直接领导了全国性先进政党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党员及早期高层架构基本上由四部分人组成 一是以陈独 秀 李大钊 李达 李汉俊 董必武 林伯渠 彭湃为代表的早期留日生 二是瞿秋白 罗亦农 王一飞 刘少奇 任弼时等俄国培养的革命骨干 三是以蔡和森 周恩来 赵 世炎 李维汉 李富春 向警予为代表的旅欧勤工俭学生 四是张国焘 邓中夏 毛泽 东 何叔衡 陈潭秋等未留过学的国内先进知识分子 归国留学生不但占了中共早期高层领导成员的四分之三 而且相当一批杰出的留学 精英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他们在中共 80 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有不可忽 视的影响 留学生与中国共产党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从国外接受了新思想的留学生们最 早从事了建党活动 而中共在不断壮大过程中又充分吸收了陆续归来的赤色学子 在近 代中国数十万留学生中 信仰共产主义者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但他们却在造就一个至今 18

28 世界上最大政党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使西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遍布中 国大陆 由于中共早期高层领导中留学生出身者较多 使得中共创建初期整体文化素质较 高 充满活力 由于中共在 80 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吸收留学生参加 使这个党经常补 充着新鲜血液 总具领先和创新意识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最 先进的政党 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陈独秀或李大钊是社会主义理论最早传 播者 他们团结着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留学生 他们对引进 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筹建最早 的共产主义组织起了决定性作用 对西方共产主义在中国的生根 发芽 开花 结果有 着深远影响 此外有李达 李汉俊 董必武 彭湃等共产党早期创始人 他们创办了具 有共产主义思想的 新青年 杂志 1920 年七八月间 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共产主义小 组 核心成员均系归国留学生 1921 年 7 月 23 日 中共一大在上海正式召开 陈独秀 李达 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 领导全党工作 其中归国留日生占了三分之二 1920 年 4 月 毛泽东回湖南途中转道上海 他回忆说 在那里 我再次看见了陈独秀 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33] 从中共创建直至国民革命失败前 早期留日生始终在党内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 在 20 世纪 20 年代留日 旅欧 留俄三个渠道归来的留学生中以留日生为主 他们 在中共早期领导核心中虽人数不多 但起着决定性作用 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基础 的奠定 对中共的创建和早期组织的发展 对国民革命的蓬勃兴起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 建立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2 中国共产党初期的留苏活动 五四运动后掀起了一股向往苏俄 学习苏俄的留学高潮 中国共产主义组织初步建立后 急需发展壮大自身力量 然而当时在国内培养大批 革命骨干显然是困难重重 只有依靠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 义大学是接收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 该校学员有 罗亦农 刘少奇 王一飞 任弼时 肖劲光 彭述之等三四十人 至此 以莫斯科东方大学为中心 以东大第一届中国班为 主体 中共第一代留俄生正式诞生 1924 年后 他们中的大多数陆续归来 这一批留俄 生回国后 对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共组织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扩大皆产生了积极影 响 在中共第一代留俄生中产生了一批政治家 理论家 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们很快成 为中共党内一支骨干力量 并在许多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 他们对中共组织的壮大 工 人运动的发展 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文化建设所作出了特殊贡献 3 旅欧勤工俭学运动 改良社会 首重教育 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 必以留学泰西为要图 [34]五四运 动前后国内掀起出国勤工俭学运动高潮 这场运动改变了中国人的教育观念 使教育向 大众化普及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为中国的科技 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旅欧生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他们中有 周恩来 陈毅 朱德 聂荣臻 邓小平 蔡和森 向警予 徐特立 蔡畅 赵世炎 王若飞 刘伯坚 19

29 李富春 何长工 李立三等 他们中出了三个元帅 朱德 陈毅 聂荣臻 杰出的妇 女运动领袖向警予 蔡畅等 旅欧勤工俭学生在中共自身发展和政权建设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 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对中国政治走向起到 巨大贡献和重要作用 20

30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制度的设立 一 新中国留学制度的建立 与中国历史上历次留学运动不同的是 新中国派遣留学生计划与国家工业建设计划 密切结合 1949 年初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指出 在革命胜利以后 迅速恢复和发展生 产 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 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35] 新中国刚成立 百废待兴 中国建设需要人才 而当时的国际 形势决定了国家对留学生的派送 基本面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从 1950 年到 1952 年 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 始执行 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 1950 年 35 名 1951 年 381 名 1952 年 231 名 1953 年 675 名 1954 年 1518 名 1955 年 2093 名 1956 年 2401 名 年每年减少至 名 60 年代初中苏关系紧张后 派出人数进一步减少 1964 年 以后基本停止向苏联派遣 改向西方各国 据教育部统计 年间总共派出留 学生 9594 人 分布于苏(8357 人) 东欧(共 925 人 东德 273 捷克 238 波兰 160 匈牙利 88 罗马尼亚 75 保加利亚 68 阿尔巴尼亚 23 西欧和亚洲各国 17) [36] 同时 还派出大量的在职人员到苏联参观学习 当时北京和莫斯科之间还没有直航 飞机 留学生都是坐着火车去 每批都有几百人 组成一个专列 中国留学生就是这样 一专列一专列奔向苏联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历史上特有的 50 年代留苏热 同时 大量的苏联专家也来到中国 帮助开展教育 科研和中国的经济建设 大有全盘苏化的 味道 其计划经济的模式 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体系 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模式和方法 甚至包括体育比赛的时间安排 几乎无不受到苏联文化的深刻影响 虽然在后来的国家 形势发生变化的六十年代 中国也向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派了少量的留学生 除前述教育部门派出的以外 还有 50 年代军委系统派出的军事留学生 800 人 共 青团中央派出 138 人 为执行各项苏 欧援建计划 一五 期间由工业部门独立派出 7800 人去苏联 东欧工厂 矿山对口实习工艺技术和管理 其中管理人员 609 人 工程 技术人员 4876 人 工人 2291 人 其他 44 人 这一代留学生也没有辜负老一代革命家的期望 年代中国派出的 1 万 8 千多 留学人员全部回国 无条件地服从分配 愉快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奉献出自己的 智慧和青春年华 成为后来发展工业和全面建立科研体系的骨干力量 他们在苏联 东 欧各国学习期间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帮助 与教师 同学建立了诚挚的友情 成为中俄 中欧友好时代的美好佳话载入史册 陈佳洱等人就是在 1963 年 根据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的交换协议 去了英 21

31 国牛津大学原子实验室 他在 1996 年担任北大校长 然而 留苏是新中国初期留学绝 对主流 如此有系统大规模地引进外国文化资源 仅有当年的留日狂飙可相比较 但是 和历史上留学日本或赴法勤工俭学不同的是 这又是规划得非常严格的有组织的活动 当时派送到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 没有自费生 全部公派 而且都 是经过了非常严格的选拔选出来的 首先是非常严格的政治审查 不仅要求本人历史清 楚 政治上完全可靠 思想进步 而且其家庭成员和主要的社会关系也不能有政治问题 还有思想表现 道德品质等等 许多地方还投入很大的力量外调 以取得旁证材料 各 省市初审查 然后送高教部终审 其次是业务审查和考核 这里有学历的要求 去读大 学的 从国内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中选送 其中高中的必须是教育部指定的中学 读研 究生的 限国内的大学老师和成绩优良的研究生 后来还规定 研究生最好是大学本科 毕业 从事本专业工作 3 年以上的优秀助教和年轻讲师 进修教师最好是大学本科毕业 从事本专业工作 5 年以上的讲师或年轻的副教授 还有年龄的限定 读大学的 17 周岁 以上 25 周岁以下 读研究生的 35 周岁以下 业务选拔开始是全国的统一考试 在全国的北京 上海 汉口 重庆 沈阳 西安 等地设立考区 读文科的从中外历史 中外地理 政治经济学 俄语等四门中任选两门 读理工的 考微积分 同时从物理 化学 地理中任选一门 读医 农 生物的 从数 学 物理 化学中任选两门 当然 中文和政治基本理论是所有的人都必须考的 研究 生的专业考试另行指定 从 1961 年起 对业务的审查和选拔进修教师同 不再举行全国的统一考试 此外 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要求 必须在指定的医院通过体检 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要求 送出去的留学生必须是三好学生 而且应该是最好的三好学生 任何一种做法都不可避 免带有时代的烙印 一位老科学家说当年他已经被选中派送苏联 但是组织上突然发现 他刚开始恋爱的女友是地主家庭出身 在爱情和出国留学这个二难选择中 这在今天是 难以想象的 他勇敢选择了前者 自然也就失去了留苏的机会 对历史上的这些问题 我们不打算在此予以评判 因为社会的进步已经作出了结论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 当时 的留学选拔工作确实非常严格 而且留学准备也是非常认真而充分的 1953 年制定 留 苏预备生选拔办法 规定当时留学苏联要读预科 国内一年 国外再一年 是两年 对于派到苏联去的留学生 当时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第一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是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学习任务 要加强自身 修养 努力成为政治坚定 业务精通 身体健康 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第二 要严格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 尊重其风俗习惯 做到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 高度一致 第三 要严肃纪律 要严格执行我使馆关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规定和制度 认 真执行向使馆请示报告制度 自觉用组织纪律约束自己的言论和行动 第四 要热爱专业 刻苦钻研 第五 要努力适应所在国的生活方式和所在学校的学习环境 第六 要加强同本国同学的紧密团结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22

32 第七 要自觉约束恋爱问题 留学期间不准结婚等等 如此严格的要求 其中一些具体的条文自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特点 但是它的基本精 神还是可以作为我们今天出国留学的指导要求 留苏学生的管理也很严格 有组织 有 系统 学生中有党小组 党支部 有学生会 后来还建立了留学生总会 留学生总会的 主要任务是督促大家努力学习 遵守纪律和校规 同时 也组织留学生的政治时事学习 和组织一些较大的参观游览和文化交流活动 比如游览伏尔加河 到雅尔塔度假 参观 德国的集中营 开展义务劳动 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联欢等等 这些活动往往给留 学生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使馆也专门设立留学生管理处 留学生管理处是大使馆的组 成部分 受使馆和高教部双重领导 二 留学制度的政治化倾向 1957 年 毛泽东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苏学生 当时的 人民日报 的报道 很能说 明新中国在留学问题上的政治倾向 六十八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参加了伟大的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庆祝 这是一个有伟大意义的事件 它表现了社会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团结一致 表现了全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团结一致 社会主义阵营必须 有一个头 这个头就是苏联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也必须有一个头 这个头就是苏联共 产党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 和苏联的两颗人造卫星上了天 这两件事标志了两大 阵营力量对比的新的转折点 十月革命产生了新世界 经过四十年 新世界的力量已经 超过了旧世界 现在全世界有二十七亿人口 社会主义各国的人口将近十亿 独立了的 旧殖民地国家的人口有七亿多 正在争取独立或者争取完全独立的国家的人口有六亿 帝国主义阵营的人口不过四亿左右 而且他们的内部是分裂的 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 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毛主席首先向留学生 实习生问好 然后向他们说 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 正在兴旺时期 好像早晨八 九点钟的 太阳 希望奇托在你们身上 毛主席非常有风趣的话引起了大家的笑声和掌声 接着 毛主席在讲话中给大家谈了当前国际形势 他首先指出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 上一个转折点 两个人造卫星上了天 六十八个国家的共产党到莫斯科来庆祝十月革命 节 这是一个新的转折点 社会主义力量超过了帝国主义力量 我们社会主义阵营要有 个头 这个头就是苏联 敌人也有一个头 就是美国 如果没有头 力量就会削弱 毛 主席说 世界的风向变了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斗争不是西风压倒东风 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现在全世界共有二十七亿人口 社会主义各国的人口将近十亿 独 立了的旧殖民地国家的人口有七亿多 正在争取独立或者争取完全独立以及不属于帝国 主义阵营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口有六亿 帝国主义阵营的人口不过四亿左右 而且他们的 内部是分裂的 那里会发生 地震 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 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毛 主席说到这里 大厅里响起了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 然后毛主席又谈了国内的情况 他 说 真正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 在我国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 23

33 的胜利 有人认为在一九五六年 我看实际上是在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六年改变了所有 制 这是比较容易的 一九五七年才在政治上 思想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他 说 现在右派是打垮了 我们工作中的缺点还是有的 这次整风是件很大的事 我们要 认真地改 世界上怕就怕 认真 二字 共产党就最讲 认真 最后 毛主席再次祝 贺大家 向大家说 世界是属于你们的 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毛主席走到后院的学生俱乐部 那里聚集着大礼堂容纳不下的中国留学生 毛主席 向他们问好 这时几百双眼睛望着毛主席 好像同时在说 我们刚才只能从麦克风里听 到你的讲话 现在再给我们讲两句吧 我只给你们讲三句 毛主席望着大家微笑地说 第一 青年人既要勇敢又要谦虚 第二 祝你们身体好 学习好 将来工作好 第三 和苏联朋友要亲密团结 [37] 1958 年 4 月 18 日 苏国防部长建议在中国设长波电台 7 月 21 日苏大使又提出建 立联合舰队 遭到中国拒绝后 赫鲁晓夫大为不满 他看到对中国控制不能实现 就开 始向中国施加压力 1959 年 10 月 2 日两党会谈 他向中国提出 1 释放 5 名美国特务 2 允许两个中国的存在 3 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中破坏了印度的中立 4 指责 中国将达赖逃印的责任推给印 毛主席 周总理对此作了批驳 10 月 6 日他回到海参崴 发表讲话 说中国像 公鸡好斗那样热衷于战争 1960 年 4 月 中国党发表了 列宁主义万岁 等三篇文章 不点名地批评了赫鲁晓 夫 6 月下旬 赫在布加勒斯特兄弟党代表会议上 对中国党搞突然袭击 攻击中国国 内外政策 说中国国领导是疯子 中国代表团采取针锋相对的方针 最后中国以中苏团 结大局为重 虽在公报上签了字 但同时发表书面声明 阐明了中国党的立场 这次会 议后 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恶化两国关系 7 月 16 日苏召回在华的 1390 名专家 片 面中止应聘来华专家 900 名 撕毁了 600 多项协议和合同 片面撕毁互惠的友好杂志发 行协议 并无理要求中国政府召回中国驻苏使馆一工作人员 同年 又缩减中苏贸易 并第一次在博孜艾格尔山口挑起边界纠纷 1960 年 9 月 10 日 中国党中央对苏共中央 6 月 21 日的通知书作了答复 阐述了中 国们的观点 批驳了他们的错误观点 提出怎样消除分歧 加强团结 开好各国党的会 议的建议 接着 9 月 17 日 在莫斯科举行中苏两党会议 中国方团长是邓小平 苏方 是苏斯洛夫 要开好各国党的会议 关键是中苏两党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这次会谈是个 前哨战 双方谈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 未达成任何协议 中国代表团认为苏方企图是将 苏共二十大路线强加给大会 因此 一场尖锐的斗争势难避免 但是随着中苏关系的恶 化 赴苏留学也出现了曲折 三 留学的选择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1949 年 10 月 1 日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从 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此消息传遍世界各地 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和科学家奔走相告 渴望回到祖国参加建设 刚刚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也把争取海外留学生回国的工作提 24

34 到了议事日程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主持了争取留学生回国的工作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向海外 各分会发出号召说 新中国诞生后各种建设已逐步展开 各方面都迫切地需要人才 诸学友有专长 思想进步 政府方面亟盼能火速回国 参加工作 第一个回国的是教授彭桓武 当他从爱尔兰启程时 他这样叙述他的归来 回国 是不需要理由的 不回国倒需要理由 后来 他成为我国原子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数学家华罗庚也放弃了在美国的高额年薪毅然回国 他在归国途中给留美同学的一 封信中说 为了抉择真理 我们应该回去 为了个人前途 我们也应该回去 梁园 虽好 非久居之乡 归去来兮 他还说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 的 回国后 他忘我工作 成为我国解析数论等领域的创始人 李四光早年为实现开发祖国地质资源的富国图强的愿望 赴英国攻读地质 并取得 成就 新中国成立时 李四光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委员 当时 他还在英国 10 月 2 日深 夜 李四光从英国广播中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欣喜若狂 欲立即回国 但国民党政府 电令驻英大使 要李四光向全世界发表声明 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否则将李扣留在海 外 李四光得知这一消息后 立即启程 绕道回国 他给台湾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去信 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多少年来日思夜盼的理想的国家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是我 竭诚拥护的政府 我能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我认为是莫大的 光荣 几经周折之后 1950 年 5 月 6 日 60 岁的李四光回到了北京 此后 他历任中 国科学院副院长 地质部部长 他提出了 新华夏构造体系的 3 个沉陆带具有广阔的找 油远景 的理论 并指导了全国范围内的石油勘探 终于发现了大庆油田 大港油田 胜利油田 彻底否定了 中国是贫油国 的论断 也结束了中国人用 洋油 的时代 1950 年 6 月 留美学生组成的 留美科协 在芝加哥附近召开的年会上 发表了一 封给全国科学工作者的信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热烈地想念祖国 想念着你们 我们 一致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国 回到我们所来自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兄弟的行列 投身于 建设新中国的巨潮 据统计 留美科协的成员中 有半数以上回到了新中国 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的回国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钱学森 1935 年赴美深造 获得博 士学位 参加了美国火箭技术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 教授 1949 年 年仅 37 岁的钱学森已被公认是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 是现代航 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 他得知即将解放的祖国希望他回国领导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 时 便坚定了回国的决心 8 月 他已买好回国的机票 正要出发之时 却收到美国移 民局的通知 不许他离境 并以判刑和罚款相威胁 之后又对他非法拘捕 被释放后 他继续受到美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的迫害 行动处处受到限制和监视 被软禁达 5 年之 久 但是 这丝毫没有动摇钱学森回国的决心 1955 年 6 月 他摆脱特务的监视 在一 张小香烟纸上写的家书中 夹带了给人大常委会的信 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 当年 8 月 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 我方代表按照周总理的授意 以钱学森寄回的信为依据 与美方交涉 迫使美政府不得不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 9 月 17 日 钱学森作为美国的犯 人 被驱出境 押送回国 回到北京的第二天 钱学森和一同回国的妻子儿女来到天安 25

35 门广场 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仰天长叹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 现在我终于回来 了 第二年 钱学森出任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的负责人 成为中国 导弹之父 20 世纪 50 年代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号召下 一位又一位中国科学家 从海外回到祖国的怀抱 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 他们成为新中国重要学科领域的开拓者 和研究工作的组织者 [38] 四 中断的留学之路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十年动乱 从 近 10 年间中国几乎完全中断向外派 遣留学生 1971 年 10 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地位 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技术 交流的大门 为交换留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1971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WNSCO 通 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权益的决议 从 1972 年 9 月开始 中国大陆恢复了因 1966 年开始的 文化大革命 而中断的向外派遣留学生的工作 这一年 中国分别向法国和 英国派出了 20 名学习法语和 16 名学习英语的留学生 以及数名到日本学习日语的留学 生 像后来担当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的龙永图就是其中的幸运儿 在基辛格 1971 年 7 月 9 日至 11 日第一次秘密访华之后 美国关心亚洲学者委员会 一行到中国进行民间访问 并在北京采访了周恩来总理 在谈到中美两国间交流问题时 周恩来说 美国乒乓球队来了 障碍已经被打破了 这些新的 友好的交往必定会 继续下去 中国于 10 月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地位 由此打开了与美国经济技术交流的大 门 为交换留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外部条件逐渐成熟的条件下 中国国内也在逐步发生变化 教育工作于 1977 年 出现了新局面 恢复了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 教育逐步走上正轨 邓小平于 8 月提出 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要扩大派遣留学人员 美国卡特总统科技顾问弗兰克 普雷斯 1978 年 7 月向方毅副总理发出邀请 请中 国政府派代表团赴美商谈今后几年 中国计划派出的学生人数 专业兴趣 学习课程的 性质 大学生 研究生 进修生 得学位和不得学位的学生和是否需要上语言课 以及 选拔到美国学习的学生事先的准备工作 我 美 方准备讨论在美国大学里接受中国学 生可能做出的安排 希望来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的大概人数和专业等安排及安置学生的 机构 以便根据他们的专业 水平 经历和语言能力 确保其在最合适的大学里学习最 适宜的课程 鉴于双方对交换学术的高度兴趣 我们认为 9 月会晤是必要的 它将 为这些交流建立一个及时和成功的开端 [39] 26

36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制度的改革与重建 一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与留学活动的复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 时期 29 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 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 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 可以从理论和实践 的结合上加深理解这一点 1976 年 10 月 我们党一举粉碎 四人帮 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 但 文化大 革命 遗留下来的政治 思想 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 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 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 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 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 方 针和政策 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 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 左 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明确指出必须完整 准确地掌握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 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 作会议上发表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著名讲话 讲话中关于 一 个党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 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 那它就不能 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 的重要论断 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 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 我们党在思想 政治 组织等领域的 全面拨乱反正 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 幕和开始起步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指导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邓小平理论 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 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句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 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新探索 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 最根本的 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 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 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 摆脱了 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 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 开拓进取精神 实干兴邦精神 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社会主义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变化 最根本的 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彻 27

37 底否定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把党和 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引领下 我国实现了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 从计划经济到市 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中国以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崭新面貌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共产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 最根本的 就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端 正了党的指导思想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并以此 为起点 坚定地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集体智慧 从各个方面深入总结了历史经验 通 过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 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 中开创了党的事业新局面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和改 善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使党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坚强领导核心 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以后 向外派遣留学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 四个现代化 尽快缩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这位曾经在法国勤工俭学 又在前苏联 学习过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出了恢复大规模派遣留学生的重大决策 1978 年 3 月 中国政府选拨了 23 名 尖子 于同年五六月间将他们派往加拿大 英国 法国 日本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学习 这一年底 又派出了首批赴美的 50 名留学生 赶在中美建交之前前往美国 从此 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留学大潮 邓小平 1978 年夏天在同清华大学负责人谈话时 又明确指出 留学生的数量要增 大 主要搞自然科学 1978 年 6 月 23 日 邓小平在听取清华大学主要负责人工作汇报 时 作了著名的扩大派遣留学生的讲话 他说 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 留学生管 理方法也要注意 不要那么死 跟人家搞到一块才能学到东西 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 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成千成万地派 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教育部要研究一 下 花多少钱都值得 我们要从外语基础好的高中毕业生中选派一批到外国进大学 今 年选三四千 明年派万把人 这是加快速度的办法 现在我们的格格太小 要千方 百计加快步伐 路子要越走越宽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大学的水平 一方面派人 出去学习 这样也可能有一个比较 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何 [40]当时 有幸聆听邓小平这段著名讲话的有方毅 蒋南翔 刘西尧 刘达等 讲话首先在教育界 激起强烈反响 大家认为邓小平的讲话高瞻远瞩 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当时商 定先向美国 日本 加拿大以及西欧派遣留学生 从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出国 留学工作的序幕 二 战略中心的转移与留学制度的重新确立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 是中国派遣留学生工作的恢复和重新起步阶段 这 一阶段 邓小平力图使中国走出 文革 期间闭关锁国所造成的孤立状况 因而留学工 作的方针是 广开渠道 力争多派 邓小平指出 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28

38 光空讲不行 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 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当然 一 谈到这方面 就会遇到许多困难 对于这些困难 要分别轻重缓急 逐步加以解决 比 如说 在科研队伍中 可以先解决一些比较有成就 有培养前途的人的困难 这些人不 限于是老同志 还有中年 青年同志 长江后浪推前浪 在科学研究上 也往往是青 年人赶过老年人 我们的老同志应当高兴地帮助青年人赶上来 对于那些与爱人分居两 地的业务骨干 要优先把他们的家搬来 当然 不是说所有两地分居的人都能马上解决 这要修建许多宿舍 还得分别轻重缓急 外交部反映 有一批华裔学者要求回国 周恩 来过去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们要创造条件 盖些房子 做好安置他们回国的准备工作 他们回国总要有个家 总要有必要的工作条件吧 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 术的一项具体措施 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 我们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 讲学 同中国友好的学者中著名的学者多得很 请人家来讲学 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为什么不干 现在国家还有困难 有些实际问题一下子还解决不了 我个人认为 科研 教育经费应该增加 但不能希望马上增加很多 要在困难条件下 尽力把工作做好 原 来条件比较好的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 尽快把工作搞上去 原来条件比较差的 要 逐步改善 那些必须解决而且也能够解决的困难 要抓紧解决 [41] 这一阶段出国的留 学生基本上还都是公派的留学生 他们主要是中国各大学和科研单位的一些年纪较大 思想可靠的业务骨干 多以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的身份被派往欧美各国 这一阶段 中 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 中西方的对立还严重存在 留学生大多是经过严格挑选后派出 的 而且留学生派出的渠道尚未完全打开 因而这一阶段基本上没有留学生滞留不归的 现象 这一阶段派出的留学生 约有 6000 人 回国服务的情况同后来相比是最好的 他们的回国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在 文革 后人才断层的危机 8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中期 中国逐步放开了自费留学的政策以及出国留学的多种渠 道 如校际交流 地方集资 部门公派和自行联系等 导致了 出国热 在全国迅速 升温 这一阶段首先形成的是 留美热 从 1984 年以后 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去美国 留学的 这一阶段 出国攻读研究生以上学位的人数开始大幅度增加 留学人员的年龄 开始偏小 由于在国外攻读学位所需时间少则四五年 多则八九年 因而这期间派出留 学生的回归情况在当时难以明了 但中国政府也开始注意到了留学生的回国问题 如 1985 年 中国接受李政道教授的建议 在全国试行博士后制度 即是以吸收和安置留学 生回国为出发点的 80 年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 出国热 继续升温 自费和单位公派留学的规模迅 速扩大 留美热 方兴未艾 留日热 留加热 留澳热 和 留英热 等又相继 形成 这一阶段的出国留学人员可谓 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自费留学成为不少人 出国打工挣钱或移民定居它国的捷径 一些单位也出现了 轮流派遣 照顾出国 等 不正常现象 1988 年 9 月 5 日 邓小平明确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科学论 断 不久他又说 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 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 很重要 否则 这些人不回来 实在可惜啊 [42]虽然我们面临 1989 年暂时的困难和曲折 但是 邓小平始终坚决支持留学的政策 29

39 中美两国 1978 年 10 月正式宣布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12 月 首批五十名赴美留 学人员到达华盛顿 进入各高等学校 当年中国出国留学包括三方面的人员 由国家同 意计划派出的人员 校际交流和接受国外友好团体 个人资助的派出人员以及自费留学 人员 这是自 1949 年以来 中美两国第一次以官方形式进行教育交流 与美国达成协 议后 国家教委陆续与英国 1979 埃及 1979 加拿大 1979 荷兰 1979 意 大利 1980 日本 1981 联邦德国 1981 法国 1981 比利时 1981 澳大 利亚 1986 等国政府达成交换留学生协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 出 国留学日益发展成为巨大的洪流 抚今追昔 人们永远怀念曾为中国改革开放 为中国 留学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一代伟人邓小平 中国政府根据中外的实际情况 完善了留学生政策 那就是 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 来去自由 核心依然是鼓励回国工作 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祖国服务 大门一开 被 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断和抑制了二十多年的留学渴望迸发成为中国历 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潮 从 1978 到 1989 这十年中 经国家教委派往前述各国的留学生 达到 人 其中公费派出的 人 1992 年初 邓小平发表了具有深远意义的 南方谈话 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将进一 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信息 邓小平提出 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 不管他们 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 都可以回来 回来后要妥善安排 这个政策不能变 告诉他们 要做出贡献 还是回国好 由此确立了 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 来去自由 留学工作 方针 同时提出了吸引在外留学人员 为国服务 的口号 受到了广大留学人员的普遍 欢迎 这一阶段 中国还对自费和公派出国的留学政策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总的 趋势是趋于更为平稳 宽松和公平 合理 不仅国家对留学工作的调控走出了在一定程 度上盲目和无序的误区 而且一般老百姓也由对出国留学的狂热和盲从 恢复到了平静 和理智的心态 三 邓小平的留学教育思想和留学制度改革 邓小平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总设计师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留学教 育事业恢复和发展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邓小平关于留学教育的思想主张内容丰富 系统 并有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对于中国留学教育事业的现实和未来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 30 来 中国的留学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成绩斐然 对于我国高层次人才 培养 科技创新 高等教育国际化乃至经济社会发展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留 学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的伟大成就 与邓小平关于我国留学教育事业的思想指导有着密 切的关系 一 邓小平留学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1 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必须加强留学教育事业 邓小平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键环节 因此 在他第三 次复出时 主动要求抓教育和科学技术工作 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多次呼吁和强调 大力 30

40 发展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 加快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明确提出人才问题在五年 内小见成效 十年内中见成效 十五年二十年大见成效 扩大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正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1977 年 5 月 24 日 邓小平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的谈话中 指出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没有知识 没有人才 怎 么上得去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 科研人员 美国有一百二十万 苏联九十万 我们只有二十多万 [43] 因此 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 军 就需要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由科学家 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又红又专的科技大军 [44] 这支队伍如何培养 邓小平指出 在人才问题上 要特别强调一下 必须打破常规 去发现 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 [45]因此 他高屋建瓴地指出 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 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 派人出国留学也是一项具体措施 [46] 这是我们在科 学技术现代化进程中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工程技术专家的重要途径 2 关心关怀出国留学人员 强调要充分发挥出国留学人员的作用 1979 年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出国留学人员 此后 又 多次接见留学人员代表 每次都是勉励他们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成后回来报效 祖国 1980 年代中期 他还热情地为留学人员的民间组织 欧美同学会 和面向在外留 学人员的刊物 神州学人 题写会名和刊名 在邓小平的倡导下 从 1981 年起 党中 央 国务院还派出慰问团 赴欧洲 北美等地对中国留学人员看望慰问 同时 邓小平 十分重视留学归国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外交部反映 有一批华裔学者要求回国 我们 要创造条件 盖些房子 做好安置他们回国的准备工作 他们回国总要有个家 总要有 必要的工作条件吧 [47]1988 年 9 月他又强调 我们无论怎么困难 也要提高教师的待 遇 这个事情 在国际上都有影响 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 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 条件 很重要 有些留学生 回来以后没有工作条件 也没有接纳他们的机构 有些学 科我们还没有 可以搞个综合的科研中心 设立若干专业 或者在现有的一些科研机构 和大学里增设一些专业 把这些人放在里面 攻一个方向 总会有些人做出重要贡献 否则 这些人不回来 实在可惜啊 [48] 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 不管他们过去 的政治态度怎么样 都可以回来 回来后妥善安排 这个政策不能变 告诉他们 要做 出贡献 还是回国好 希望大家通力合作 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 搞科技 越高越好 越新越好 越高越新 我们也就越高兴 不只我们高兴 人民高兴 国家高兴 对我们的国家要爱 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 [49] 3 强调要长期坚持实行出国留学政策 邓小平关于出国留学教育的思想内容丰富且内在关系紧密 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 系 在出国留学政策与管理 派遣原则与办法 派遣规模与重点 以及加强对出国留学 人员的思想教育等方面 都有不同程度的阐述 长期持久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的 国策 1992 年邓小平在 南方谈话 中讲到留学工作时 语重心长地说 这个政策不能 变 回顾 1978 年至今出国留学工作的发展 我们看到 根据邓小平的思想 中央 国 务院在扩大选派留学人员工作一开始 就确定了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在保证质量的 前提下争取多派一些 并在最近几年内保持派出数量相对稳定 的方针 并提出积极利 31

41 用国外资助的政策和措施 根据邓小平的思想 80 年代中期 通过多种形式 利用多种 经费渠道的留学工作逐渐发展起来后 中央 国务院及时提出了 按需派遣 保证质量 学用一致 的选派方针 及时明确了 出国留学工作 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组成部 分 必须长期坚持 的政策 根据邓小平的思想 1992 年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 确定了 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 来去自由 的出国留学工作总方针并写入党的决议 [50] 二 邓小平留学教育思想与主张的理论渊源 1 邓小平留学教育思想是他所倡导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是一切从实 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就是各项事业都要从中国当时的实 际情况出发 而解放思想 就是要突破当时各个领域僵化的状况 敢于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 从教育科学事业的整体上的实际情况上看 一是基础差 水 平低 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 二是管理观念 管理体制僵化 三是与国际同领域之间相 隔绝 封闭性严重 上述状况 严重制约了教育科学事业作为经济发展智力支持作用的 发挥 这些问题的解决 首先不是一个怎样做的问题 而是解决思想观念 思想方法问 题 对于一个政党 一个政府来说 则是一个思想路线的问题 邓小平认为 教育部门 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特别是要争取主动 现在还没有取得主动 至少说明胆子小 怕又跟着他犯 错误 要抓具体政策 具体措施 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问题 要放手 去抓 大胆去抓 要独立思考 [51]可见 在这个时期 提出把恢复派遣留学生制度和加 大派遣留学生的力度 并使之制度化 是邓小平树立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 教育科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2 邓小平关于留学教育的主张是他所倡导的对外开放思想的必然产物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 早在 1978 年 10 月 邓小平就在公开场 合使用了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的提法 [52]其对外开放思想的逻辑起点是通过对外开放 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早在 1975 年邓小平第二次复 出时 他就顶住压力 提出了不要闭关锁国 要扩大开放的观点 1975 年在谈到发展工 业的问题时指出 要引进新技术 新设备 扩大进出口 他强调 连外国都十分重视引 进国外的新技术 新设备 不仅要进口 还有出口 因为要进口 就要多出口一些东西 [53] 在 1978 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们的科学技 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 科学技术力量还很薄弱 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 的需要 学习先进 才能赶超先进 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 当然必须依靠我们自 己努力 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方针 但是独立自 主不是闭关自守 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 任何一个 民族 一个国家 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 别的国家的长处 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 需要努力向外国学习 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 界先进水平 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所以 我们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加 强同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关系 [54]而且 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 先 32

42 进成果是我们已经确定的方针 [55]显然 要实现上述目的 重要的办法就是请进来 走 出去 3 邓小平留学教育的主张是他所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必然结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最新概括和重大发展 围 绕这一核心思想形成了一条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的非常清晰的思想脉络 贫穷不是社会 主义 搞社会主义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就是要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搞上去 社会主义 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根本目的也是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 高科学技术水平必须依靠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从中国的情况出发 培养高层次 高水平 高素质人才 必须两条腿走路 一是自力更生 大力恢复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但 需要较长的时间 二是借助 外力 也是可行的办法 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在 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只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 1978 年 6 月 23 日下午 时任中共中央 副主席的邓小平在听取清华大学工作汇报时指出 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加 这是 五年内快见成效 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成千成万地派 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56] 教育部要研究一下 三 邓小平留学教育思想的实践成果 1 形成了比较完整 连续的出国留学方针 政策 在邓小平的亲自关注下 从 1978 年开始 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出国留学工 作的方针政策 根据邓小平关于 要成千成万地派 和 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加 主要 搞自然科学 的指示精神 教育部 1978 年 8 月就发出了 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 报告 1980 年 10 月 教育部等六个部门召开了出国留学人员管理工作会议 通过了 关 于出国留学人员管理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 30 年来 教育部及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有关 出国留学 归国工作的政策文件共 400 余件 使留学工作更加制度化 更加平稳 宽松 和合理 改革开放的最初五年 实行了在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多派 的方针政策 派出的留学生以进修生和研究生为主 也包括一部分大学生 80 年代初 中期 着重选派出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留学生 并于 1985 年开始在国内设立博士 后研究制度 到 1997 年时 已经在全国设立了 450 余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吸引了千 余名留学归国博士入站工作 80 年代中后期 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按需派遣 保证质量 学用一致的留学方针 着重派出进修人员 访问学者 占派出留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以 上 自 1991 年起 公费出国留学人员的选派采取限额申报 专家评议 择优录取的办 法 以访问学者和高级访问学者为主 侧重应用学科 在派出国别上 坚持博采各国众 长的原则 1992 年 8 月年 为贯彻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的精神 国务院办公厅制定 和颁布了 关于在外留学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 就当时出国留学工作遇到及留学人员 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党的十四大后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和培养高层次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出发 党和政府适时提出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 33

43 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总的方针 不仅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 而且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 多种方式为国服务 2 形成了数量递增 规模空前的留学人员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 在邓小平的 要成千成万地派 的倡导下 出国留学生的数量猛增 仅从 1978 年至 1997 年的 10 年间 国家公派的留学人员就将近 5 万人 各单位公派 9 万余人 自费留学生 15 余万人 留学攻读的专业涉及了理 工 农 林 医以及人文 管理等学科 从 1978 年到 2007 年底 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 万人 遍布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 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 万人 以留学身份出国 目前在外的留学 人员有 万人 其中 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 硕士 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从 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 2007 年与 2006 年比较 出国留学人数进一步增长 留学 回国人数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 出国留学人数增加 1.06 万人 增加了 7.94% 其中 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增加了 6.58%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增加了 58.66% 留学回国人数 增加 2030 人 增长了 4.79% 其中 自费留学回国人数增长了 7.48% 国家公派与单位 公派的回国留学人数增长了 5.23% [57] 经过 30 年的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 30 年的发展 出国留学的总体格局已经发生了显 著变化 正在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公派留学 拔尖人才留学 向公派与自费结合 出国留 学大众化趋势发展 目前 自费出国留学在数量上有很大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 发布的规定 均明确提出 自费出国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条渠道 强调对自费出国留学 人员在政治上应一视同仁 鼓励他们刻苦学习 早日学成回国 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服务 3 留学归国人员是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从全国的范围看 留学归国人员中涌现了像路甬祥 韦钰 陈章良等一大批著名科 学家及优秀专业人才 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才 据统计 中国科学院 院士中 有 81%的人有留学背景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 留学回国人员占 54% [58]根据 教育部统计 在目前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中 近 80%的校长由留学归国人员担任 与此同 时 目前留在海外的几十万学人 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当地国的教育 科技 管理 实业等领域形成较大影响 他们在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的政策感召 下 怀着拳拳爱国之心 通过回国讲学 联合科研攻关 引进项目和资金 提供信息服 务和技术咨询等各种形式为祖国建设贡献着他们的力量 广大出国留学人员不仅直接为 我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国外 境外的传播 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成为联系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纽带 四 启示 1 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地解放思想 面对我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机遇期和关键期 留学教育工作要准确地发现新问题 大胆地推出新思路 科学地采用新举措 使留学教 育工作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2 提高质量是新时期出国留学教育的核心的问题 质量是留学教育工作的生命线 34

44 只有保证质量 才能实现出国留学教育是发展我国教育和科学技术重要途径的这个目 的 应该充分利用世界各个国家优秀的教育资源 培养我们高质量的留学生 3 认真研究出国留学的学科专业结构 一是要坚持按需派遣导向 以使出国留学 人员能够为我所需 为我所用 二是加强对国外学科专业特色的研究 增强出国留学派 遣的针对性 减少盲目性 4 把出国留学教育管理当作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国际之间的竞争 归根结 底是人才的竞争 为此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下大气力 深刻认识人才安全中的国家 利益 认真处理好出国留学与回国服务 为国服务的关系 争取更多的留学人才学成回 国 发挥作用 5 加强对出国留学教育结果的评估 评估包括留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 面 在国际上留学已经形成知识产业的背景下 留学人员本人及派出国要计算留学的经 济成本 也就是说应该注意算 经济帐 同时更应评估出国留学教育对于派出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作用 总之 邓小平对我国的留学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没有邓小平的英明决策 就 没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35

45 四 中外留学制度比较 一 美国留学制度 美国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发达的国家 它是世界的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 教育中心 美国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教育作为政治 经济发展的基础 宽进严出 是美国 教育体制的宗旨 1 美国主要的留学制度 一是美国的留学学位制度 美国 共有大专院校 4180 所 其中包括 1700 所公立院 校 2480 家私立院校 实行准学士 学士 硕士 博士学位制 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 两大类教育 4 级不同的学术水平 由于准学士学位只是读完 2 年初级或社区学院的资格 证明 不是攻读学士学位的必经阶段 因此美国的学位制基本上还是 3 级水平结构 按 学位性质 可分为学术 研究 学位和专业 专科 学位两种 此外美国大学还颁授荣 誉学位 此种学位不反映学术成就 是对社会有杰出贡献者的承认 两年制院校中 社 区大学 占主体 对希望学习入门级或普通语言课程的新生有特别实际的意义 现在 在美国高等院校注册的学生超过 1400 万人 其中约 1100 万就读于公立院校 在美国 一边工作一边上大学的在职学生所占比例近 40 学生除了可以学习学术课程 高等院 校还为高级职业培训提供实践课程 这种课程一般由两年制的 社区大学 提供 学生 完成两年的学习后 除了发给证书和文凭外 还可以获得 准学士学位 学生获得的 学位一般是 文学学士 BA 或 理学学士 BS 在完成为期四年的学业以后颁发 在前两年学习期间 美国学生要学习普通学科领域的一些必修课程 第二年开始选择一 门或两门专业课 剩下的两年就学习这些学科领域内的课程 把获得 BA/BS 学位为目标 的四年制课程学习称作 本科学习 如果决定继续进行学术深造 可以在一年或两年 后获得 文学硕士 或 理学硕士 学位 硕士学位 只有本科院校才能授予 专科 院校则无权授予 同理 只有本科院校授予职业学位 如法学博士 法学 医学博士 医学 以及工商管理硕士即 MBA 完成这些职业学位通常需要二到四年的时间 获取 博士学位 哲学博士或 Ph.D 需要四到六年的时间 博士研究的第一阶段一般为期两年 结束时要对此前所学所有学科领域进行一次总体考试 称为 初试 或 资格考试 通过后可以开始博士毕业论文研究 最终获得 M.A/M.S 职业学位或博士学位的连续学 习称为 研究生学习 二是美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美国的助学贷款制度之所以比较成功 一个很重要 的原因就是 承担贷款风险的是政府 而不是银行 美国最重要的助学贷款有两种 一 种叫做 帕金斯贷学金 这种贷学金直接来自于政府 另一种叫做 斯坦福贷学金 这是美国目前最盛行的国家助学贷款 斯坦福贷学金 分两种形式 一种形式是资金 直接来自于政府 政府承担风险 另一种形式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 由州 政府进行担保 联邦政府进行再担保 如果学生违约没有归还贷款 或者由于死亡 疾 病等原因无法还贷 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将向银行赔付 95%的拖欠贷款 银行无后顾之忧 36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孔繁岭 七七事变后 主要激于爱国义愤 欧美留学生的近半 关内留学生的几乎全部 毅然回国 投入抗战洪流之中 在教育 科技 文化等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有 名左右滞留海外 战时 鉴于外汇的紧缺和战后的需要 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经历了前严后松的变化 约有 名学子被派赴海外 主要前往美英 与此同时 沦陷区各伪政权积极推行留日奴化教育 连同台湾 约有 万人前往敌国 整个抗战时期 这两万余名在海外的学子 情况各异

More information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77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4 9.4 %2000 2006 R&D R&D 62.9%R&D 76.1% 80% 5-2

More information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蒋纯焦 通过采用计量研究 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 年以来中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变迁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 探讨形成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的原因 揭示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与社会变迁区域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而建立地方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行区域推进策略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当代中国 东中西部 高等教育 区域差异 实证研究 一 建国初期 见图 见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彭安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为 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 冷战 政策 朝鲜半岛是 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 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 也是 冷战 政策的必然产物 冷战 政策 朝鲜战争 美国 苏联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抗日战争研究 编辑部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 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 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 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 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 学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档案 编辑部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史学月刊 编辑 部 安徽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十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江 沛 张 丹 本文以过去史学界较少论及的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研究对象 从运动的缘起 运动在国统区的扩展 运动背后的党团纷争等几个方面 力求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进行较为完整而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认为 应肯定青年学生从军的爱国热情 客观考察当时国民党政权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目的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从军运动及青年军在促进战时国统区社会风气的转变 提高国民革命军素质乃至促进军队改革 国民党整党及行政效率的改革方面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国家人口计生委原办公厅主任 中国计生协会原副会长 珮云 珮云 邓小平的这段批示 使他成为第一个明确倡导节制生育的国家领导人 周恩来后 珮云 珮云 刘少 珮云 珮云 卫生部门应该协同有关方面对节育 珮云 珮云 珮云 畊等 人在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上的联合发言 积极提倡晚婚 避孕和计划生 珮云 这个指示 珮云 珮云 珮云 珮 珮云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 中国人口出版社 彭珮云主编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 闻黎明 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是中国教育界献身抗战建国事业的壮举 目 前 史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 年国民政府发动的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而对于 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从军活动 关注的还很不够 本文旨在对全国高等学府中学生数量最多 师资最强大 学科最齐全的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从军运动 做以尽量全面的梳理 同时 拟就不 同阶段的从军意识 动员方式 服务特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考察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黄 茂 曾瑞炎 年抗日战争爆发 日军企图摧毁中国教育事业 对高等教育机关狂轰乱炸 使中国高等教育蒙受了巨大损失 为保存中国教育实力 国民政府教育部作出内迁的决策 据此 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也对医学高校的内迁作了规划 并以这次内迁为契机 对西南 西北及华中地区的医学教育加以了重视 随着国府的迁都重庆 四川成为了抗战后方重地 为此 有不少高校迁往了四川 其中医学高校就有 所 这些医学高校在四川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医学教育事业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周孜正 年 月汪伪政权成立后 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向日本派遣了一些留日学生 沦陷区也有部分学生自费留学日本 那么他们的留学经费从何而来 本文在梳爬史料的基础上 就当时留日学生的经费来源四个方面 进行了描述 以图再现一段历史的真实 汪伪政权 留日学生经费 庚款津贴 奴化教育 经济收买!!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浅论汪伪时期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经费来源

More information

近年来中共党史若干重大事件研究的新进展 李庆刚 中共党史 重大事件 研究新进展 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 一直是党史学界教学与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近年 来 党史学界围绕若干重大历史问题 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 或有新材料发现 或有 新观点提出 或有不同观点交锋 总体看来 对于诸多事件的看法 争论多于共识 这给研究者 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和路径 鹍对此持不同意见 他认为 八年抗战 鹍指出 七七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刘长安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100070)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规模接近 2000 万的特大城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 以及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快步迈进, 北京正在日益向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看齐通过对北京与国际大都市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移民的现状比较研究, 了解北京与国际大都市的异同以及存在的差距, 并探索原因 ; 总结分析北京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人口迁移 ; 国际移民 ;

More information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田苏苏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除东北地区之外中国最大的沦陷区和日本发动 大东亚战争的战略基地的华北 也是日军实施慰安妇政策最普遍和较典型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资料和证据的缺乏 目前对日军在这一地区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具体情况的揭露还远远不够 本文以笔者掌握的有关资料 结合实地调查 对日军在华北地区实施慰安妇政策的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日本侵华 慰安妇政策 华北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邓兰华 张 红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五 十月革命后的华侨华人! 一 改革与两国关系正常化给中俄两国人民提供了重新往来的机会 ! 二 早期留学生为两国间的民间交往和商贸穿针引线!! ! 三 留学垃圾 损坏中国人形象! 四 战挫败 国营公司进军独联体市场首 五 从! 倒爷 生意一波三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 六 独特的华人群体 七 中的地位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 #& 李学智 民国初年 革命党人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鼓吹以法治国 依法行事 热望将中国建成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 同时 兴办法政 法律 学校形成热潮 各种法律书籍大量出版 汇成一股颇有声势的法治思潮 在此期间 伍廷芳对陈其美以军政干涉司法和越权滥捕的行为进行的抵制 批驳和斗争 则成为这股思潮涌动中激起的浪花 民国初年 法治思潮 以法治国 伍廷芳 陈其美!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一 革命党人对以法治国的推崇! #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外理论动态 年第 期 英 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 著 工力 译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在 新政治经济学 年第 期上发表题为 劳工和新社会运动反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的文章 对本世纪初欧洲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为反对欧盟着手对公有经济部门实行私有化而组织的 一场持续 年的联合行动进行专题研究 世纪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的工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处境窘困 劳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近年来各国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联合行动的趋势

More information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陈谦平 南京大学历史系 南京 上海解放前夕 英国朝野各界已经看到了中共胜利的必然性 因此 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在华利益成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 国民党封锁上海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 后者遂考虑 采取一些救援措施 以防止上海局势进一步恶化 英国各界普遍认为应该寻求同中共合作 而不应该与之对立 上海解放前后英国与中共政权的政治接触以及经贸关系的发展为英国在 年 月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奠定了基础 英国 中共

More information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旅 游 科 学 王春雷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院校对于会展办学的整体设计 因而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更缺乏实证性的研究 本 文基于文献综述的发现和会展专业的特点 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项目驱动型会展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进而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侧重从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培养过程 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项目驱动型 会展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利益冲突问题及其危害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坚持政企分开原则 禁商为主旋律 适用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 我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及完善 王琳瑜 杜治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 中国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制度的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探索 发展 加速推进三个阶段 呈现出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注重制度的执行力 日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对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进行立法 重构现有制度并使其系统化 建立有效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制以提高制度执行力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 ) ( ) ( 2012) ( 2013) ( 2013) ; ; ( 一 ) 中国梦的含义 ( ) ( ) ( ) [3] 13 [4] [5] 100 ( 二 ) 中国梦的特征

( ) ( ) ( 2012) ( 2013) ( 2013) ; ; ( 一 ) 中国梦的含义 ( ) ( ) ( ) [3] 13 [4] [5] 100 ( 二 ) 中国梦的特征 5+1 400020; 400715 : China Dream has sublimated the governing idea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is also the current ideal of Chinese people. Its connotation is deep-going. China dream is the unification

More information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年以来 中国的医改决策经历了医疗卫生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医疗卫生公 益性衰减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历程 为中国新时期医改决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要坚持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 要发扬决策民主 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 要不断增强政 府的环境回应能力和政策学习能力 年以来 医改决策 医疗卫生事业 一 年以来中国医改决策的基本历程 一 年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战争制胜的秘密 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 胜利与失败 李 卓 近年来 美国国际安全研究中关于军事行动制胜因素的研究非常活跃 本文评述了此类研究的代表人物比德尔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一书 对书中提出的 军事力量部署差异制胜论 的研究问题 分析框架 经验论证等主要研究环节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本文从理论 方法论等角度总结了此书的成就 认为该书通过构建以 军事力量部署 这一非物质变量为核心的安全理论

More information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资料汇编 党委宣传部 (2016 年 3 月 )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P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P8)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 (P17)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玉市教函 2010 132 号 签发人 : 杨希初 各县 ( 市 区 ) 教育局, 市直各有关学校 : 现将自治区教育厅 关于表彰 2010 年度全区优秀学生 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的决定 ( 桂教 2010 6 号 ) 转发给你们, 请你们及时在校内公布获得表彰的学生名单, 以资鼓励 希望受到表彰的个人和班集体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再接再厉, 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希望广大学生以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为榜样,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戚其章 世纪 年代 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 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这是近代中日关系上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但也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课题 对此 近年来研究者颇不乏人 多谓兴亚主义的主流是应该肯定的 窃不谓然 本文认为 对兴亚主义须作具体分析 应肯定的只是其中的个别派别 其主流是不能肯定的 至于大力推动兴亚主义的兴亚会 不但不是所谓 民间组织或 民间对清友好组织 而是由日本外务省直接掌控和主导

More information

贾根良 马国旺 后凯恩斯经济学 多样性 共同基础 综合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自 凯恩斯革命 以来 一直致力于完成 流产 的 凯恩斯革命 并以反新古典主流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 它是对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恢复和拓展 凯恩斯 卡莱茨基 斯拉法和老制度主义的思想构成了其理论渊源 该学术传统经历了三代的 传承演进 今天 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方法论 宏观经济学 微观定价理论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展 成为西方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More information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高等教育研究 乔 连 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福建厦门 从调研情况来看 教育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的实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与国外类似项目的比较 各参与高校应从提高思想认识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课程体系 拓展项目类型 加强项目评价 建立交流平台 落实激励措施等方面进 一步改进和完善 以更好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人才 本科生科研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省赈济会的难民救济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周术槐 难民 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战争因素 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 成为当时中国 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 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 陷区的难民涌入 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 同时 还制定了相应的难 民转移方案

More information

密 级 : 保 密 学 号 :20083008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医 学 研 究 生 教 育 理 论 与 发 展 研 究 研 究 生 指 导 教 师 学 科 专 业 所 在 学 院 毕 业 时 间 马 婷 戴 慎 教 授 中 医 医 史 文 献 基 础 医 学 院 2011 年 7 月 Research on Theory and Developing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1, :,,, ;,,,, (, ),,,,, 1,,, (,, )

,,,,,,, ;,, ;, ;, (, / ),, ;,,.,,,,,,,,,,,,,,,,, ;,,,,,,, 1, :,,, ;,,,, (, ),,,,, 1,,, (,, ) 刘世定 内容提要 : 本文在嵌入性视角的引导下, 进入关系合同理论领域 对关系合同的 分析, 以威廉姆森的合同治理结构理论作为基点 在分析了他的理论脉络和隐含假 设后, 本文提出了三个假定, 即约前关系导入 多元关系属性 对关系属性的有限控 制 在新的假设下, 首先讨论了合同治理结构和嵌入关系结构之间不同的对应关系, 并特别探讨了两者间的结构性摩擦 继而, 在关系合同的研究中引入了委托 - 代理关系,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 %& %& %& %&!!!!! # #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交通立法与交通管理 %& %& %& %&!!!!! # # #!! 谭 刚 抗战时期 为保证大后方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 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 国民政府制定了大量交通法规 涉及到交通人事 业务 工务和财务方面 也包含了国民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具体管理内容 这些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交通法规体系 大量交通法规的颁布 体现了国民政府在交通管理上的一些特点 包括实行交通统制 军需优先 提倡节约和地方协作等特点 但由于在实际的交通管理中存在交通机构变动频繁 运价过低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范 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以下简称 人民调解法 的颁行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 将开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的新起点 其立法过程中不仅涉及了诸多利益的博弈 还贯穿着许多重要的理念冲突 立法机关在司法化与民间化 群众性与职业化 统一与多元 灵活适宜与规范程序 垄断与开放等不同选项之间 较充分地听取了各界的意见 经过集思广益 在草案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对合理的抉择 使这部立法具有了务实 开放等特点和一定的前瞻性

More information

教学输入与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温晓虹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讨 论了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习得过程 实验研究表明 输入的语言素材必须被学习者所接收 即使接收了的内容也并不会自动进入中介语的体系 而是需要进一步对输入语言进行 分解 归类等分析性与综合性的处理 在语言 内化 的基础上 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才能 够不断地得到重新组合 趋于目的语 另外 学习者在语言输出前和输出时需要调节

More information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黄安年 世纪中叶 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接通 成为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 它把美国经济区域连成一片 标志着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 在这一美国近代工业化历史的重大事件中 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 在工程中 他们以中国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出众的聪明才智 为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他们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More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 dissertation for master s degree Research of e-learning style for public servants under the context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 dissertation for master s degree Research of e-learning style for public servants under the context of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新 媒 体 环 境 下 公 务 员 在 线 培 训 模 式 研 究 作 者 姓 名 : 学 科 专 业 : 导 师 姓 名 : 完 成 时 间 : 潘 琳 数 字 媒 体 周 荣 庭 教 授 二 一 二 年 五 月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 dissertation for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 %

% % 兼论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 苏智良! 吴俊范 #! 由于地理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着学科分野的界限 致使已往的 景观概念缺乏全面性 其结果是 不仅地理学的景观研究缺少历史的底蕴与含量 而且历史学领域内系统的景观史研究也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本文分别从宏观的理论角度和以 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为中心例证 探讨在新的景观概念基础上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 研究区域景观史的必要性 可行性以及具体的研究路径与操作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 (1

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秋季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考核方式说明及主要先修课 体育 (1 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科学实验班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第一学年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 3 周 考查 10720011 体育 (1) 1 2 考查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考查 10640532 英语 (1) 2 2 考试 10420963 大学数学 (1)( 社科类 ) 3 3 考试 30700213 经济学原理 (1) 3 3 考试 20700012 社会学概论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汪 波 伊拉克战后重建在美军撤离后 将进入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 后重建 时期 在后重建时期的政治转型中 伊拉克国内政治发展面临着中央集权主义势力与地方自治势力之间的严重分歧 对于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中央集权主义势力来说 其政治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因此必须削减库尔德人在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时期获得的过多的自治权利 修改宪法的联邦主义性质 强化中央政府对国家的全面控制 而库尔德人所代表的地方自治势力则坚持维护已经获得的高度自治

More information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第 期 总第 期 年 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孙 蓝 陈纪梁 邢鸿飞 刘海清 万洪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在当今多元社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英语语言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法 而是要探索一套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且与学生学习体验相一致的教与学的策略 为此 有必要构建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More information

论高校薪酬制度改革与人才强校战略 三 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的效果 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在提高广大职工收入水平的基础上 重点要提高拔 尖人才的工资性收入及各种福利待遇 自从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以来 我校职 工的工资性收入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薪酬改革方案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 持和欢迎 根据我们的调查 自 1999 年薪酬制度改革以来我校职工的工资性 收入增长了近 3畅 5 倍 具体增长情况见下图 1 图 1 1999

More information

2014 10 October 2014 + (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5)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在遵循 实施工程教育, 突出工程实践和 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校企结合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四年连 续培养体系导师负责制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培养 创新 + 工程实践

More information

海才PDF

海才PDF 海 外 高 层 次 人才 项 目 及 留 学 回 国 手续 简 介 A 千人计划 1-4 B 青年千人计划 5 C 教育部 春晖计划 6 D 教育部 春晖计划 海外留学人才 7 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 E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8 F 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及办理 9 A 千人计划 1 2 3 4 B 青年千人计划 5 C 教育部 春晖计划 6 D 教育部 春晖计划 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

More information

985 Journal of CUPL No.2 A Bimo nt hly Mar ch 2 0 1 0 ABSTRACTS Getting to the Root and Compromising China with the West: Rebuilding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5 Yu Ronggen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80 1. 芬兰教育发展联盟

80 1. 芬兰教育发展联盟 范怡红 柯丹云 : 文章从芬兰高等教育概况 教师发展政策 组织机构三个方面描述了芬兰高校教师发展的背景与概 况, 并以赫尔辛基大学为案例, 从教师发展部门 教师发展理念 教师发展项目 评估措施 奖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研 究, 归纳出赫尔辛基大学及芬兰大学教师发展的特色, 为我国的大学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 传统文化 ; 现代文化 ; 连通性 :G65 : A : 1005-9245(2012)05-0079-08

More information

考试研究 % 第 卷第 期 # # # # #

考试研究 % 第 卷第 期 # # # # # 张亚群!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是在高考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拔 综合评价 降分录取的招生模式 它适应了建设一流大学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为全面发展或具有特长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入学选择机会 两校自主选拔竞争激烈 招生范围逐年扩大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操作复杂 成本高 忽视弱势阶层考生 特长生优势不显著等不足 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其选拔机制!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张亚群 教授 博士生导师

More information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姓名 : 罗拾平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社会学指导教师 : 陈成文 20080501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作者 : 罗拾平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 条

More information

一 补助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一 补助边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 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 田正平 张建中 依据 中英庚款息金用途支配标准 的规定 年至 年间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资助了边疆教育 虽然资助的时间较短 资助的文教机构相对较少 但在推动边疆地区义务教育 考察教育实际状况 培训西北地区师资 创办边疆中学及倡导科学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这些举措直接推动了民国时期边疆省份的教育进步 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 当时的某些举措或做法 对今天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More information

表 浙江每 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及居全国位次 表 年按不同学业完成情况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表 浙江每 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及居全国位次 表 年按不同学业完成情况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叶明德 孙胜梅 三普 四普 五普 资料显示 浙江省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 在全国各省 市 区中处于中下水平 然而 改革开放 多年来 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全国第 位跃至第 位 本文对受教育程度处于全国中下水平的浙江人口群体创造了全国一流经济业绩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并且认为 提高人口素质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是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战略性问题 浙江省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从 他的老师当得好 谈起 黄正德 哈佛大学语言学系 波士顿 黄正德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系教授 先后执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 台湾清华大学 台湾师范大学 美国康乃尔大学 美国加州大学 在法国 日本 西班牙 澳大利亚等国家担任客座教授 学术研究专治语 法理论 着重于句法学 句法语义接口 语言参数理论以及汉语语法研究方面 出版学术专书与期刊论文数十部

More information

年 月 宁夏社会科学 第 期 总第 期 邓小东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 乞丐问题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国时期 乞丐问题并未因封建腐朽的清王朝的倒台而减轻 相反更加严重 民国时期乞业发达 乞丐在继承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 又有新的发展 乞丐增多 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 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 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民国时期 乞丐问题

More information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黎志辉 支援抗战和建设新赣南是 赣南新政 时期社会动员的两大主题 蒋经国身体力行 动员干部 革除旧弊 树立新风 发动民众 措施多端 形式多样 其动员民众的思想既有国民党动员政策的脉络可寻 又受苏联模式感染甚钜 社会动员是一个荡涤旧俗 裂变旧的社会心理信条的过程 赣南社会由此经受了苏区革命以来新一轮的洗礼 蒋经国赣南干部动员民众动员社会影响!! # #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2 2006,,,,,,,,, ; ;;,,,,,,????,,,,, ( ),,,,,,, :,, ;,,,,,,, ( ),,,,,,,,, :,;, ( ),,,?,80 ( Gender),,,,,,,,,

2 2006,,,,,,,,, ; ;;,,,,,,????,,,,, ( ),,,,,,, :,, ;,,,,,,, ( ),,,,,,,,, :,;, ( ),,,?,80 ( Gender),,,,,,,,, :,,, 46 %, 21,,,, 2005 10,,,,, 7,,,, : ; ; ; : G776 : A : 1007-3698 (2006) 01-0001 - 015 21,,,,,,,, :,,,,, :, ( ),, 2 2006,,,,,,,,, ; ;;,,,,,,????,,,,, ( ),,,,,,, :,, ;,,,,,,, ( ),,,,,,,,, :,;, ( ),,,?,80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日 蒲丰彦 中日战争时期 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外 日本政府还向华南地区的一个岛屿!!! 三灶岛 派出过农业移民团 对此少有人知 且至今也没有过学术探讨 日本海军在 年 月攻占了该岛 修建军用机场 由于他们此前在华南地区还没有地面航空基地 三灶岛上的该航空基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了给这个基地供给粮食 或者也可能是出于军事警备上的需要 日本冲绳县向该岛派出了农业移民共 人左右 中日战争日本农业移民广东省三灶岛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从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韩国和日本图书馆学情报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入手 介绍并分析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重组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与学生情况 入学资格与毕业条件 进而对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制度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图书馆学 情报学 研究生 教育 作者简介 葛敬民 男 年生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刘荣华 女 年生 硕士生 王林 男 年生 硕士生

More information

赵燕菁 #!!!

赵燕菁 #!!! 赵燕菁 城市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对于工程技术的关注 很容易掩盖城市灾后重建中看不见的制度因素!!! 产权 城市最基本的制度 原型 # 就是公共产品交易的存在 城市 发达 # 与否 取决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和水平 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最大差别 就是可以以信用的方式 抵押未来的收益 获得公共产品建设所需要的原始资本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差别 就在于高度复杂的产权制度 因此 未来灾区规划中 产权的恢复和重建

More information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06 年天津市西青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 杨柳青一中 ( 高中 ) 0 中学心理学教师 0 从事中学心理学教育工作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是组织专业考试 九十五中学 ( 高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杨柳青三中 ( 初中 ) 0 中学数学教师 0 0 中学语文教师 0 0 中学物理教师 0 0 中学化学教师 0 04 中学语文教师 0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王士花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在华北沦陷区实施军事 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同时 极力推行奴化教育政策 日伪控制华北后 以新民主义取代三民主义 推行封建复古教育 改变学校课程设置 修改教科书 强行普及日语教育 华北沦陷区名目繁多的日语学校的出现 成为华北教育界的一种畸形现象 日伪用各种方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控制 也是华北沦陷区教育的特色之一 但任何宣传和说教都无法改变活生生的现实 华北沦陷区的学生大都保有

More information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 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区 县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委 办 局 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制 市政府决定 对在发展首都科技事业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 技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 根据 北京市科学技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 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区 县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委 办 局 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制 市政府决定 对在发展首都科技事业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 技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 根据 北京市科学技 2013 年 北 京 市 科 学 技 术 奖 励 公 报 北 京 市 人 民 政 府 二 〇 一 四 年 一 月 1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 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区 县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委 办 局 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 制 市政府决定 对在发展首都科技事业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 技人员和组织予以奖励 根据

More information

中国艺术美学的符号体系与国际审美共识 中国艺术美学是世界艺术美学的瑰宝从符号学角度而言, 中国艺术美学大体包括中国音符中国线条中 国画面中国造型四个方面中国符号植根于中国文化哲学精神, 是有意味的形式中国音符传递出东方 文化的天籁之音, 中国线条表征了中国人生命迹化的人文内涵, 中国画面在目击道存中发现中国艺术的美 学意蕴, 中国造型构建了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在文化现代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 重新审视中国艺术美

More informatio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二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的共同特征 三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诞生的原因 一 四川省新一批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创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第 期 二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的共同特征 三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诞生的原因 一 四川省新一批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创办 李谢莉 四川省民族地区历史上曾创立过四家正式的藏文报纸和新中国唯一的彝文报纸 这在中国少数民族报业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对 世纪 年代以来各时期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创立的社会背景 传播格局 具体特征和历史地位做出了简要阐述 特别针对它们当前所普遍面临的读者滑坡 发行量低迷 收支倒挂和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四川省 少数民族文字报纸 中国新闻史 一 西康省早期藏文报纸的诞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中国社会科学 年第 期,,. % 1,,,. %,. % 2,, %, ;,,,, 3,,,, 4 ( ) ( ) ( ) (),, %, 5,,,,,,,,, 1 :,, ://.. / / - / /., 2 :,, 3 :, 4,,, 5 ( ),,, ( ),, ( ), ( ), ( ); 近年来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 李培林李炜 : 改革开放 年来, 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 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基于 年和 年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的数据, 对近年来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态度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年数据反映出农民工在收入水平较低 劳动强度较高的情况下, 却保持着较为积极的社会态度 ; 近两年的新变化是,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More information

公共管理研究 第 卷 # # # #

公共管理研究 第 卷 # # # # 岳经纶 陈泽涛! 中国既是产烟大国 也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公众 的吸烟状况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后果 对于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乃至社会发展 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对中国控烟运动和控烟政 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 指出中国的控烟运动是一场多方不情愿的运 动 本文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和概念 分析了中国控烟运动疲弱的原因 并尝试提出推动中国控烟运动的政策措施! 控烟运动 控烟政策

More information

昆曲青春版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胡 丽 娜 青春版 牡丹亭 不仅在中国本土掀起了昆曲热潮 而且为昆曲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 回顾 世纪以来 牡丹亭 跨文化传播的历程 青春版 牡丹亭 对昆曲的播扬可谓居功至伟 它将商业运作与社会运作 相结合的战略 立足本土与辐射世界的双重定位 坚持传统与调和现代的审美准则 为当下中 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More information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近代史研究 年第 期 龚 关 清末到民国前期是华北集市的一个重大发展时期 表现为集市数量大幅度增加 集市网络层级结构更加分明 其功能也有重大变化 同时 这一时期也正是华北地区集镇的勃兴时期 集市的发展和集镇的勃兴同步进行 集镇的勃兴并没有使集市黯然失色 集市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既是华北地区在近代尤其是清末到民国前期商品化快速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 也是华北区域市场发展迥异于江南地区的一个特点 近代华北地区集市 近代史研究

More information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论文,,,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原译作 修补者, 但在英译版本中, 被译作 * 夏传玲 :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定性研究在最近 多年的发展概况, 总结 了定性研究的六个发展趋势和分析策略上的三种流派 在上述两种背景下,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辅助的定性分析给定性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它和手工操作对比时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应用这种定性分析技术所可能面临的困难 : 定性研究定性分析 文化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招生数 录取 最低分 备注 艺术 音乐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业成绩 美术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综合成绩 提前艺术体育本 科 提前一批本科 体育 ( 文 ) 体育 ( 理 ) 文史 体育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招生数 录取 最低分 备注 艺术 音乐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业成绩 美术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综合成绩 提前艺术体育本 科 提前一批本科 体育 ( 文 ) 体育 ( 理 ) 文史 体育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招生数 录取 最低分 备注 艺术 音乐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31 81.1 专业成绩 美术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30 593.7 综合成绩 提前艺术本 科 提前一批本科 ( 文 ) ( 理 ) 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12 67.4 专业成绩 社会指导与管理 5 67.4 专业成绩 教育 33 61.9 专业成绩 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15 68.9 专业成绩

More information

% % % CETV

% % % CETV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 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 对 2013 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和研究, 并发布了 中国纪录片 发展研究报告 ( 2014) 课题由北京师范大学张同道教授与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主持本文为该 报告的精华版 2013 2013 张同道胡智锋等 2013 ARTE 5 3 ARTE 138. 8 2012 2013

More information

瑏瑠 瑏瑠

瑏瑠 瑏瑠 203 2 李 琦 20 80 80 90 30 D232 C92. 2 A 003-385 203-02 - 0020-3 Study on the CPC s Population Decision Course since New Period Li Qi Abstract The CPC s population policy undertook a major strategic adjustment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林 星 在以往的抗战内迁研究中 人们多关注中国沿海地区政府机构 工厂 学校 银行等向西南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 但内迁还有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即在本省范围内的迁移 抗战爆发 后 随着省会迁往内地山区 东南沿海省份的工厂 学校 银行等纷纷迁移到本省内地山区 给当地 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内地城市现代化以及本省区域内城市体系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支持 然而内地城市的这种发展随着抗战结束后的回迁而又趋于沉寂

More information

高职教育资讯

高职教育资讯 高职教育资讯 目录... 1 鲁昕 : 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1 高职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全国百余名高职校长透视职教发展... 2... 4 高职院校 三能 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4... 12 很不错 的老师... 12... 14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践行 学做一体 真事真做 真岗真干 三阶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4 鲁昕 : 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全国教育发展规划工作会议召开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