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書信集 - 淨宗叢書 021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慧淨法師書信集 - 淨宗叢書 021"

Transcription

1 淨宗法師編 慧淨法師書信集 ( 增訂版 )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 (2010 年 6 月版本 )

2 編者序 不管是淨土行人還是他宗行人, 甚至教外學術研究人士, 當涉及到淨土宗時, 人們的眼睛都越來越關注到善導大師, 越來越關注阿彌陀佛的 他力本願 認識雖然不盡相同, 但反映出一股回歸善導的思潮正在興起, 無論如何這是一件大好事 究其原因, 當然是時機所感 越是距大聖釋迦入滅時節遙遠, 眾生的根機越是陋劣, 越不可能靠自力修行出離生死, 越需仰仗一種外在的超越的力量 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 而闡揚彌陀救度思想最為徹底 最為系統 最為權威的即是唐朝彌陀示現之善導大師 很不幸的, 大師 觀經四帖疏 等五部九卷在中國失傳千餘年, 直到一百年前方由楊仁山居士托友人從日本請回, 自此國人漸漸得其利益 編者序 一

3 二 至現代則有慧淨法師, 圍繞善導大師之淨土思想核心, 系統校訂 整理 翻譯 著述系列叢書達二十餘冊, 廣行流布, 直是令人耳目一新, 眼界大開, 而能從一個更新更本質的角度來重新審視淨土宗 這樣一股回歸善導的思潮, 對淨土宗乃至對整個佛教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而這唯有未來的歷史才能完全顯明 慧淨法師所編叢書, 雖廣涉古今中外, 然都貫穿著不變的宗旨 : 回歸善導大師, 專仰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可以這樣說, 欲於今生決定出離生死, 不依淨土法門是不可能的 ; 欲學淨土法門, 安心於專稱佛名, 不瞭解彌陀救度是不可能的 ; 欲瞭解彌陀救度, 不依善導大師是不可能的 欲依善導大師, 從慧淨法師所編著述入手, 便是最佳的捷徑 全面深入地掌握善導大師的思想, 並加以忠誠虔敬 專一不二地弘揚, 堪為大眾指南者, 現今則唯有慧淨法師 慧淨法師所編著之淨土宗叢書 ( 見底頁叢書目錄 ), 我們大部分都 已翻印流通, 由茲而得決定往生大利者何可勝數! 感恩而欲報厚德, 慕名而益仰高風, 乃人之常情 所以年來有很多蓮友四處打聽, 想對慧淨法師本人有更多的瞭解 今承諸善友大力相助, 更搜得法師書簡 文稿四十餘通, 集為一冊, 名為 慧淨法師書信集, 單行流通 書信最具有對機性, 也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思想 真實情感 讀 慧淨法師書信集, 可明顯地感覺到其勸進後學, 殷殷慈心躍然紙上 ; 而謙卑柔順, 念佛之香溢於字外 不僅於教理上有精闢的闡發, 破迷指津, 令人斷疑生信, 直下安心, 也能反映慧淨法師人格光輝之一斑, 如受佛香薰染, 自然人格昇華 因有多人不願彰名, 為統一體例, 遂將人名略去, 而另據內容編加題目, 並按時間順序排列 有幾篇具體時間未確, 即根據大致推斷時間安插其中 編者序 三

4 四 懇請諸大德法師 蓮友, 若更有此前慧淨法師之書簡未收錄者, 及此後再得法師書簡者, 誠望惠賜, 以便來日更作增補, 廣傳世間, 普利眾生 釋淨宗謹識佛曆二五四六 ( 二 二 ) 年五月三日 編輯部附記 慧淨法師書信集 初版於佛曆二五四六年 公元二 二年, 三年之後, 在既有架構下, 略加整編, 發行新版 除增加慧淨法師近兩年來的書信手札共八篇, 另外也將 回歸善導德化眾生 慧淨上人側記 納入本書 謹此補述 二 五年十月 目錄 編者序壹 書信篇一 人在世間... 一二 人生之目的 ( 一 )... 六三 人生之目的 ( 二 )... 一一四 人生是夢... 一六五 學佛的目的... 二二六 救度來生... 二五七 觀經 九品... 二九八 道心悟性... 三二 目錄 一

5 二 九 救度是佛... 三六十 謙不受讚... 三八十一 答十二問... 四一十二 神交已久... 四五十三 三福無份... 四九十四 何懼之有... 五 十五 二種深信... 五二十六 遠離譏嫌... 五四十七 信心決定... 六一十八 人生世上... 六三十九 正行雜行... 六九二十 三種自然... 七三二一 思惟機法... 七七 二二 解析六事... 七九二三 彌陀是真理... 九四二四 念佛真皈依 ( 一 )... 九九二五 念佛真皈依 ( 二 )... 一 二二六 感恩謙敬... 一 四二七 遵循善導... 一 六二八 難信與易行... 一 八二九 易往與無人... 一一 三十 為師決疑... 一一四三一 十方眾生... 一一六三二 念佛者與禪者... 一二 三三 不可喜好玄妙... 一二二三四 雖可迴向... 一二三 目錄 三

6 四 三五 解答五問... 一二四三六 淨土之信... 一二七三七 三種稱名... 一二九三八 皆順佛意... 一三 三九 信佛救度... 一三四四十 心意柔軟... 一三六四一 不可向內找信心... 一四八四二 淨宗標準... 一五四四三 回歸祖師... 一五六四四 彌陀正客... 一五八四五 念念稱名... 一六 四六 乃至一念... 一六二四七 唯照念佛... 一六五 四八 真佛弟子... 一六九四九 不論一切... 一七 五十 佳節思親... 一七五貳 述懷篇一 慧淨述懷... 一七八二 不論如何... 一七九三 與佛同在... 一八 四 為彌陀盡形壽... 一八一五 示法友往外地弘法前夕... 一八二六 示同參書... 一八四七 示同修病中書... 一八七八 彌陀講堂緣起... 一八九 目錄 五

7 六 參 見聞篇一 回歸善導德化眾生 慧淨上人側記... 淨宗法師一九二二 從印光大師到慧淨法師 我的學佛經歷... 信本法師二一五 壹 書信篇 一 人在世間 一周前拜讀三月三十日之來信, 要我表達意見, 實感惶恐 我也是苦界的一個又愚又癡 煩惱具足的眾生, 所見所聞, 所悟所解, 自無超勝之可言, 難免詒人笑柄, 何況又沒有社會常識與經驗 既無點墨可談, 強而談之, 自然會錯, 甚而文不對題 不過好在都是知己, 講對講錯不過嘴就是了 佛弟子在社會工作中的態度 等: 既是佛弟子, 應有佛弟子的 壹 書信篇一 人在世間一

8 二 氣質, 無論站在任何崗位上, 都能以佛弟子的香光薰陶他人, 引人入佛 不過話又說回來, 所謂 佛弟子 者, 佛的弟子也, 是佛的學生, 學佛的人, 還在學的學佛人, 在學的過程中, 有學得成, 有學不成的 又, 末法眾生, 學而難成者, 比比皆是, 因而 佛弟子 三個字, 實在很難承當 論語 曰 隨遇而安, 中庸 曰 無入而不自得, 這是君子之事 孟子 曰 豪傑之士雖無堯舜亦興, 這是豪傑之事 俗云 : 時代創造英雄, 英雄創造時代, 這是英雄之事 吾人都是愚下凡夫, 此亦難以承當 學佛之人, 應該質直, 不充體面 ; 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 在什麼崗位說什麼話 沒有能力或沒有興趣, 能培養就好, 不能培養就應退步回頭, 以免自惱自苦 何況佛弟子以學佛為第一 : 有妨害自己學佛的, 再好皆應捨 ; 有助益自己學佛的, 再壞也應就 不過, 古人云 : 萬 般皆是命, 半點不由人, 命 就是宿業, 我們大多都是隨著宿業在走 論語 曰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古德云 知命者於人無怨 菜根譚 云: 諉罪掠功, 小人之事 ; 掩罪誇功, 眾人之事 ; 讓美歸功, 君子之事 ; 分怨共過, 盛德之事 又云 : 天道虧盈益謙, 地道變盈流謙, 鬼神害盈福謙, 人道惡盈好謙 大經 言 : 荷負群生, 為之重擔 如純孝之子, 愛敬父母, 於諸眾生, 視若自己 以上都是學佛的人應知應學之事 法華經 言: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世間之愜意事 樂事, 都是相對, 非究竟 樂是苦因, 一息不存, 便是來生, 六道四生, 隨業受報, 輪迴未出, 必墮地獄 若能體會地獄之痛苦, 則一刻也不能自安 深悟無常, 切求出要 白骨章 要每天念一遍, 可提醒自己 曉得有無常, 不被世間榮華所迷 俗樂所染 法然上人之遺言, 也要每天念一遍 告訴自己, 不但自己要早日信心 壹 書信篇一 人在世間三

9 四 念佛, 也希望他人早日信心念佛, 這是悲心的培養與表現 自覺罪惡深, 常存罪惡感, 此種人較難開悟, 不過較容易信受彌陀救度 這就是二種深信之信機即信法 有受戒才有破戒 犯戒可言, 沒受戒只是道德上的一般罪 甲女不但身犯, 心也在犯, 只是不覺沒反省而已 若論甲乙二女所受的染污, 都是一樣大, 只是有覺有不覺而已 萬惡淫為首, 論事不論心, 論心天下無完人 此語非出自 論語, 這句話是站在世間觀念為世人凡夫設想而言 一切唯心所造, 若此心熾盛, 即雖無身犯, 亦必墮落 楞嚴經 言 : 純想即飛, 純情即墮 圓覺經 言 : 一切眾生, 皆以淫欲, 而正性命 如果沒有淫欲, 即已超凡入聖, 哪還會有眾生的性命! 一切眾生, 無不隨業牽引 有時出生為貞女, 有時出生為淫婦 ; 或許此生為僧, 持戒清淨, 或許來生為富, 恣縱淫逸 ; 六道未出, 梵行未立, 任誰也不可輕言 我已如何如何! 知此, 應不 慮自己之善惡, 而唯有一任彌陀之悲救, 彌陀無礙之光明, 不受凡夫善惡之障礙 都是凡夫, 都有煩惱, 不管已信未信, 都有不能高興之時 天性豁達樂觀者, 即不知生死輪迴 未有信心, 其人亦終生歡喜過日 業障深重 煩惱熾盛之人, 即使信心決定, 亦難免笑顏難開 不過, 心意柔軟, 反求諸己, 是信者之特色 學佛之人, 受授要有分寸, 不可苟且, 應知凡事無論巨細都有因果 權益之事, 更不可侵犯, 以免偷盜 從來信中, 知大家於彌陀救度之信心尚未確立, 應更加努力, 切莫看輕 人生的大事, 是生死輪迴, 古德云 : 世間大事唯生死, 不念彌陀更念誰 人生的目的, 是信心念佛, 經云 : 唯此一事實, 無二亦無三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四日 壹 書信篇一 人在世間五

10 六 二 人生之目的 ( 一 ) 人, 都有欲望 欲望有淨不淨, 有深不深, 有顯不顯 所言 欲望是成長的原動力, 則依淨欲將使人成佛, 依不淨欲將使人下墮 其實, 人之欲望都是不淨 有污染 而且深 雖不顯露, 卻如暗流, 可謂根柢深植 平時按兵不動, 一到想起心修行時, 欲望便起, 處處成障 因此修行乏力, 直覺地獄之火一直燃燒著身 燃燒著心, 那個時候, 只有絕望 所以, 人一到最後, 無不絕望 因此, 無量壽經 言: 大命將終, 悔懼交至 人生下來是為了什麼? 活著是為了什麼? 死後又成了什麼? 人生的大事 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不知人生的目的而活著, 不是沒有意義嗎? 不是迷迷糊糊地在過日子 蒙著眼睛往無間地獄邁進嗎? 釋尊說 : 人命在呼吸間 人生無常 人生是苦 必墮無間 眾生聞者, 應當發願, 願生彼國 但自己的心行, 豈非徹底地在跟釋尊唱反調, 以行為來表示否定嗎! 這世間的一切, 都是為了學佛而存在的, 是為了學佛而生活, 為了念佛而生存, 否則一切的一切便全部失去了意義 壹 書信篇二 人生之目的 ( 一 ) 七

11 八 人生的大事是 後生一大事, 後生 即是死後的世界 五戒成人, 十善生天 人生在世, 戒 善俱缺 ; 因此, 後生必墮地獄, 人生的目的在於解決這 必墮地獄 的後生一大事 此生很短, 而未來無盡, 無盡的未來是往生極樂或墮落地獄? 唯有這才是人生的大事, 這大事不解決, 生而為人的意義便失去了 要解決這後生一大事, 自己沒有力量, 諸佛菩薩也沒有力量, 這十方世界中, 唯有 南無阿彌陀佛 才有力量, 而且彌陀的存在, 就是為了拯救我們這必墮無間的眾生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 如果不能使我們往生, 彌陀便放棄佛的資格, 無資格稱 阿彌陀佛 而今, 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 在說法度眾生, 我們唯有任憑 隨順彌陀的救度, 不論自己的善惡 賢愚, 投入彌陀的懷抱, 過安穩的日子 我能存在是彌陀之蔭 我有今天也是彌陀之蔭雖然依舊憂悲苦惱但彌陀使我領受那永不絕望的安慰彌陀生命充滿在我心中彌陀光明環照在我身上向著淨土前進的人步步都踏著永恒的愛時時浴在不滅的光中今天明天永遠 譯古德嘉言共勉 : 世間之難住多憂, 即是出世間之緣 ; 身雖卑賤不高貴, 亦是入菩提之導 壹 書信篇二 人生之目的 ( 一 ) 九

12 一 苦生於欲而勞身, 名出於我而費心 ; 知命者於人無怨, 知足時於世無求 見朝結草尖之露, 思此身脆弱不堅 ; 就夕立空中之煙, 悟世事夢幻無常 求而應求法之緣, 慕而應慕道之友, 報而應報佛之恩, 謝而應謝師之德 一九九 年四月二十二日 三 人生之目的 ( 二 ) 人到底為什麼而生? 又為了什麼而活下去? 非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生存的目的又是什麼? 你這樣每天過著同樣吃 睡 工作的生活可以嗎? 你的人生就這樣結束滿意嗎? 這些事你曾否考慮過? 生而為人, 若對這些不加以深切思惟, 就太枉費生而為人的價值了! 你們聽聞佛法有段日子了, 應該知道得人身是極為困難的, 這種困難度實在太難以形容 當聽到得人身如掌中土 如盲龜浮木 如高山垂線時, 心中有何感想? 若沒被驚嚇到當晚睡不著, 顯然善根太淺 壹 書信篇三 人生之目的 ( 二 ) 一一

13 一二 根器太鈍了 如果認為那是天方夜譚, 是鄉村老太婆的迷信, 那真是 一闡提 了! 聽聞佛法, 要以法印心, 深入思惟到自己就是那樣 人身既然難得, 可見一旦失去人身, 後生便要墮入三惡道 即使幸而為動物, 應知被割被烹之後 擺在桌上的那塊肉就是自己 ; 一般人每天殺生吃肉, 只怕連當動物的緣都說不上, 除了地獄, 別無去處 既是這樣, 則若今天一死, 今天就要承受地獄中無法形容 難以忍受之苦 而人生無常, 此身脆弱, 人隨時都會死, 地獄之火就在每一個人腳下 善導大師說 : 三惡火坑, 臨臨在足下 這比什麼都現實 都嚴厲, 是真可驚可怖, 不是兒戲 這是人生之大事 學佛就是要知道人生有這一大事, 而在今天這口氣還在時, 立刻把握, 非解決不可 儘管每個人之性情 趣味 事業各有不同, 但只要生而為人, 就有這件大事, 而且非早日解決不可, 否則若還能不恐怖 不驚慌, 豈非愚頑不靈? 我們知道有這人生之大事要解決, 有這人生之目的要完成, 但世上還有更多的人未聞未知, 而這些人都曾是自己生生世世以來的父母兄弟, 怎忍心看他們墮入火坑, 承受遙遠漫長的火烤油煎之苦而不動心? 因此, 應該發起大志, 要救度自己, 也要想度他人, 而能救度自己及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的, 唯有彌陀偉大的悲願 不用說這要下很大決心, 似乎很難 但請想想, 人生到最後得了什麼? 又帶走什麼? 豈不是 世上萬般帶不去, 一雙空手見閻羅 嗎? 人們常藉口說民生問題很重要, 是的, 但只要不饑不寒, 便可度年度日 世間虛假, 唯佛是真, 人為虛假的事付出一生, 卻將真實佛法的事看作業餘, 而在工作 娛樂之暇才想到學習, 這談得上聰明有智慧嗎? 人生在世, 誰能免死? 偏營眼前之事, 不慮後世者, 愚也! 另外, 從事佈教也很重要, 使這法門深入民間, 散播到各階層, 引接每個人, 所謂 自信教人信, 真成報佛恩 ( 善導大師 ) 若能如此, 壹 書信篇三 人生之目的 ( 二 ) 一三

14 一四 則是將道業 學業 事業三者貫串, 三者合一 不像一般學佛者, 道業是學佛, 研究的學問卻與這沒相關, 而事業 興趣就離得更遠了, 這樣一生的光陰 精神 力量分散開來, 難以集中 專一, 多麼可惜! 青年人啊! 你要早日奮起, 地獄必須離, 極樂須求生 青年人啊! 你要豎耳傾聽 : 彌陀在呼喚, 群生在哀嚎 青年人啊! 你要深刻覺悟, 世事夢幻不真, 人生老少不定 青年人啊! 你要即時放下, 勿迷於私欲, 勿為五斗米折腰 青年人啊! 你要恢弘其志, 要堅定不移 法門需要你弘揚, 群生需要你救濟 青年人啊! 你要給大眾帶來往生的信心 不死的希望, 帶來踴躍的歡喜, 天上天下無可倫比的價值與意義 青年人啊! 不要為了嘗一滴蜜, 而使自己及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永在惡道, 萬劫不復 青年人啊! 你要有大志, 不要迷心喪志, 偉大的弘法事業在等著你 青年人啊! 你要充滿使命感, 任重而道遠 弘法是家業, 至死而不渝 青年人啊! 請你細思, 為彌陀的家業, 為廣大的眾生, 豈非真價值 真意義 青年人啊! 你要早日解決人生的大事, 完成人生的目的, 才有人生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 青年人啊! 你要知道, 向淨土前進的人, 步步都踏著彌陀慈悲的愛, 時時浴在永遠不滅的光中 樂邦文類 云: 噫! 夢幻非真, 壽夭難保, 呼吸之頃, 即是來生, 一失人身, 萬劫不復, 此時不悟, 佛如眾生何? 願深念於無常, 勿徒貽於後悔 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 壹 書信篇三 人生之目的 ( 二 ) 一五

15 一六 四 人生是夢 再怎麼強調說明都不會過分的, 是學佛的事 學佛要知道有 三世因果 六道輪迴 善惡報應 等事實 ( 因果報應的道理是佛法的骨幹 ) 同時以出離為動機( 亦即是 出離心 ), 以解脫六道的生死輪迴為目的 ( 這是最低限度 再高一層即是發菩提心 ), 才可稱為真正佛教徒 因為佛的本懷是要眾生在今生就直接脫離六道之生死輪迴 因此, 真正佛教徒必須是不貪戀財色 名利等世間 欲樂 ( 有出離心 ), 瞭解世間虛假 人生無常 所有萬物, 一切是非好壞 成敗得失 苦樂禍福等只是宿世之因與今世之緣暫時的和合, 其本身沒有一個自體, 既非固定不變, 也非永遠不滅 有了這個觀念, 才具有學佛的正見, 這也就是所謂的 三法印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但這對世間人來講, 實在很難, 幾乎無法做到 ( 若以一般法門來講, 無法也得設法做到, 否則豈非永永遠遠都要輪迴受苦 ) 所以真能做到的人可以稱為 大丈夫 古人說 :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非將相所能為 因出家的動機與目的都是為了出離也, 就是要擺脫世間的一切煩惱束縛, 而向著出世間涅槃寂靜的目標前進 但若身雖出家而心未出家, 則只是掛個名, 不是事實, 只是形似, 而不具內涵 所以徹底言之可以說 : 出離乃大丈夫之事, 非將相所能為 ( 出家者多如牛毛, 能如此者少如鳳角 ) 雖然如此, 佛又不忍眾生永受輪迴之苦 壹 書信篇四 人生是夢一七

16 一八 即使煩惱重, 不能在今生脫出三界, 但至少來生不要墮入三惡道受苦, 起碼也能再生為人或生天 ; 既不受苦, 同時還必須能夠遇到佛法, 有學佛的緣 ; 因此詳說五戒十善的功德, 目的就在這裏 所以來生為人或生天只是個跳板, 博個再有學佛的因緣, 這是極不得已的, 而不是以生人或生天為目的, 更非要人注重人天的福報, 因為人天的五戒十善是世間法, 尚有污染 非解脫道 但話要談回來, 世上有誰真正具足五戒十善的功德? 虛假不實 嫉妒諂媚 貪財好色 自私自利慣了的眾生, 業深障重, 煩惱強盛 單單五戒 ( 不殺生 不偷盜 不邪淫 不妄語 不飲酒 ) 之中的一戒都守不清淨, 何況十善! 經中說 : 心常念惡, 口常言惡, 身常行惡, 曾無一善 又說 : 心口各異, 言念無實 又說 : 大命將終, 悔懼交至 試問我們大家, 有誰不是這樣, 這其實是所有人的形貌 然而其後果是如何呢? 佛說 : 財色名食睡, 地獄五條根 又說 : 一切眾生, 必墮地獄 所以唐朝之善導大師悲嘆的說 :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常沒常流轉, 無有出離之緣 意思是說 : 大部分的人, 其行為是 罪惡凡夫, 其命運 永在惡道, 無出離之緣 如此的眾生 ( 我們大家 ), 實在是無法形容的可悲可憐, 無可奈何的可哀可嘆, 故佛說 : 一切眾生, 都是可憐憫者 能發出離心是 大丈夫, 是真 出家人, 是真 學佛者 但其 壹 書信篇四 人生是夢一九

17 二 他絕大多數的 常沉惡道, 永在輪迴 的眾生怎麼辦? 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也就在這裏顯現出來 阿彌陀佛老早就已深深知道我們就是這樣的眾生, 承受常沒常流轉之苦, 而感同身受地說 : 眾生苦惱我苦惱, 眾生安樂我安樂 因而為我們經過五劫的時間發了四十八願, 又為我們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去累積菩薩行, 然後完成令任何人都能往生的淨土與力量 彌陀的願為我們而發, 彌陀的行為我們而修, 彌陀的功德都是為我們, 都是我們的 因有彌陀的成佛, 只知作惡 不會修行 無願無行的眾生, 但能回心念佛, 便白白擁有了解脫六道輪迴 往生淨土成佛 還來娑婆度眾生的功德 但我們若對此事未聞未知未信受, 則依然是個造業凡夫, 輪迴受苦 ; 若有聞知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則必生彌陀淨土 雖未出娑婆, 已非娑婆的眾生 ; 未生極樂, 即是極樂的菩薩 彌陀的光明永遠 攝取不捨, 彌陀的功德納入我心, 彌陀的光明攝護我身 ; 我在彌陀光明中, 彌陀在我信念中, 我入佛心, 佛入我心, 如火燒木, 一體不離, 我與彌陀共起臥, 共出入, 成為 我苦惱彌陀苦惱, 我安樂彌陀安樂 之佛凡一體之身, 雖是凡夫, 卻位同菩薩 佛法雖多, 唯有彌陀救度是拔苦與樂的妙法, 是轉凡成聖的神丹 故極惡深重凡夫, 獲得彌陀金剛的救度, 便蒙諸佛金口的讚歎說 : 則我善親友 次如彌勒 人生的目的就是學佛, 學佛的目的在於今生離開輪迴, 成佛度生 唯有信受彌陀救度的願力, 才能離苦得樂, 成佛度生 因此, 人生的目的在於信受彌陀救度 願生彌陀淨土 專稱彌陀佛名 佛說 人生是夢 人生是苦 在既夢又苦的人生中, 遇到彌陀慈悲的救度, 被彌陀所擁抱的人, 是世間第一幸福的人 我早晚都在盼望著, 所有的人, 都成為世間第一幸福的人 一九九二年四月八日 壹 書信篇四 人生是夢二一

18 二二 五 學佛的目的 十幾天前曾寄去一封信, 不知收到嗎? 我是個愚笨的人, 雖然學佛, 依然沒智慧, 在佛法上不能給你恰如其分的引導, 頗感歉疚 ; 但茫茫人海, 卻在異地相逢, 豈非無因? 唯願憑此因緣, 使夢幻短暫 生滅無常的人生, 步入真實永恒 不生不滅的境界 一切眾生, 都可憐愍, 我早晚都在盼望著, 所有的人, 在有生之年, 早日悟入佛法, 超脫生死, 雖然事關各人善根, 但此心念, 無時或止 你是個有善根的人, 只二十幾歲就請了經文佛書去看, 想一窺佛法的奧妙, 並且自 動參拜佛寺, 又請求蓋章, 想讓巡禮的腳印永留痕跡 永保記憶 在京都的留學生, 你是最虔誠的 ( 出家眾除外 ), 不禁令我心底感動 佛法可以照亮心中的黑暗, 指出人生的方向 學佛可以啟發心中的智慧, 導正旅途的步伐 沒有佛法, 其人生是愚癡盲目的 不知學佛, 其一生是空過悔恨的 此生即使再怎麼幸福快樂, 都是短暫而有缺陷的 如果知道有永恒的未來, 而同時尋求對未來的超越, 則今生的幸福快樂便能獲得圓滿而且永恒, 所以凡是人, 都要學佛, 都非學佛不可, 因為人生的未來沒有第二條路 佛法可以增加人的智慧, 但佛教的最後, 不是智慧或知識的問題, 而是人心的問題, 是生死的問題 學佛若只是擁有智慧與知識, 也不能使人超凡入聖, 即使再有智慧, 也會做惡事, 再有學問也會起惡念 壹 書信篇五 學佛的目的二三

19 二四 無論是誰, 都無可奈何地對此從內心發出悲嘆 何況世上有更多的人沒緣學佛而無智慧, 也有更多的人念惡行惡, 心中充滿著苦惱, 而此生既是苦惱, 來生依然苦惱 佛說 : 從苦入苦, 從冥入冥 學佛就是要解決人類今生及後世的苦, 這是本質的問題, 學佛若忘了這一點, 那佛學就會只成為哲學, 學佛也失去了重要的內涵而沒有意義 順便寄去兩塊念佛的錄音帶, 韻律優美, 能深感人心, 能解人愁悶, 希望你能喜歡 不管是誰, 學佛始終都要 一向專信阿彌陀佛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唯有阿彌陀佛, 才能使每一個人生前獲得大安心 大滿足, 死後決定生淨土 成佛果 我說這種話, 難免會給人武斷 蠻橫之感 其實念佛法門, 若就其平常而言, 沒有其他法門比這更平常了 ; 若就其高深而言, 沒有其他法門比這更高深了 但願我有智慧也有機會跟你講解念佛法門的奧妙, 因為這是萬法的結晶, 也是佛法的結論, 是釋尊出世的本懷, 也是吾人學佛的目的 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九日 六 救度來生 四月三十日來信敬悉, 我依然如舊, 一切安好 能伴母同旅異國風情, 既參學觀光, 又盡孝思, 為你高興 其實人生如旅人, 天地如客舍, 但應該思考的是, 悠悠天地, 遼遼古今, 而剎那人生, 到底佔了什麼份量? 何以會有我? 我是什麼, 我從何來, 又將何去? 為了什麼而生下來, 又為了什麼而活下去, 不得不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人生旅於天地之間, 是否有何目的? 再如 壹 書信篇六 救度來生二五

20 二六 何長壽快樂, 也是電光石火, 瞬息便逝, 這樣的人生, 究竟為了什麼? 沒有目的之人生, 說得上有意義有價值嗎? 且死後是有是無? 不知死後是有是無的人生, 再如何長壽富有快樂, 心底仍然免不了潛有莫名的不安與苦惱 人的內心之底有著莫名的不安苦惱與孤獨寂寞, 肉體雖有同伴, 心靈沒有同伴 ; 現在雖有同伴, 未來沒有同伴 因此人生沒有真同伴真親友, 人生誰都是 獨生獨死, 獨去獨來, 始終都是孤獨而寂寞 古人說 : 偏營眼前之事, 不慮後世者, 愚也 人生有三世 過去 現在 未來, 但今生很短, 未來世無窮 無窮的未來, 極難再度當人, 大多墮入三惡道 三惡道時長苦重 度脫來生之苦, 決定在今生, 因此有生之年, 必須完成救度來生, 這件事是每一個人 人生的大事, 解決這大事是每一個人 人生之目的 不知此一大事的人, 其人生無目標 ; 不知此一目的之人, 其最後的感覺是 一生空奉公 人生有限, 欲望無窮, 越是成就, 越不滿足 ; 一旦臨終, 萬物離散, 一想到死, 心中不安 若能解決輪迴之大事, 則雖貧乏, 亦是人生之大勝利, 大安心, 大滿足 因此, 人生有兩件事, 無論是誰都非知不可 : 人生之大事 ( 即 必墮惡道 之後生之大事 ) 人生之目的 ( 即解決人生之大事 ) 同時, 人生無論是誰都非學佛不可, 因為唯有佛法才能說明此兩件事 何故會有人生之大事? 如何完成人生之目的? 唯有佛法才能照亮心中的黑暗, 指出人生的方向 ; 唯有學佛才能啟發心中的智慧, 導正旅途的步伐 沒有佛法, 其人生是愚癡盲目的 ; 不知學佛, 其一生是空過悔恨的 壹 書信篇六 救度來生二七

21 二八 人生不是為了工作吃飯而已, 工作吃飯是為了維持人生的一種手段 ; 而人生的生存卻另有其目的, 一切的一切, 都是為了達成此目的, 若不知或忘記此目的, 他的人生是白過而無意義 希望你一面學佛, 一面工作, 世間唯有佛法才能滿足自己, 才是真充實, 否則內心之底, 誰都會有空虛之感 人生誰都是過客, 相守百年也是夢 ; 世上萬般帶不去, 一雙空手見閻羅 人生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我早晚都在盼望著, 所有的人, 在有生之年, 早日完成人生之目的 誠然事關佛緣, 但此素懷, 無時或止 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四日 七 觀經 九品 觀經 九品與 大經 三輩, 僅是開合之異, 本質是同, 皆是諸善萬行 ( 含念佛 ) 之自力迴向往生, 生處謂之化土 九品見佛之遲速與胎宮之五百歲, 都是大概地表示時間性之長短, 無一定的時限 九品亦是大分類, 論品應是無量品, 隨其業因之大小勝劣, 所見之佛身亦大小勝劣, 所住之處亦大小勝劣, 數有限量, 相有定相, 與報土之相即無相 無相即相 容融無礙之妙境不同 壹 書信篇七 觀經 九品二九

22 三 至於 同處異處 之說, 古來多主 同處, 然有 同處異質 同處異見 之二解: 同處異質 : 同時同處存在, 但實質相異, 真實報土是酬報彌陀十八願所成就之廣略相入無礙之妙土 ; 而方便化土是十九願之人, 其所修之業因乃是有相, 依其相所成就, 故廣略不融, 數有限量, 相有定相之土 同處異見 : 化土行者, 在報土中不知報土, 在近以為遠, 一相二見, 故成二土, 皆是機感所使然 若全憑佛願之往生, 則無品位高下之異, 一味無別, 無量光明土 所謂 : 清淨報土, 不言品位階次, 一念須臾頃, 信心歡喜,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轉, 光明攝取, 始終不捨 ; 一息不來, 即入報土 日日在彌陀光明中, 無異處在彌陀光明土 報 化二土乃依 大經 所分, 天臺四土乃聖道門之人自力修行自力證果之階次 若欲和會, 則常寂光屬極樂之 真 實報土, 故謂之 橫超, 餘屬化土 故 大經 言 : 次於無為泥洹之道 往生論 言 : 彼無量壽佛, 國土莊嚴, 第一義諦, 妙境界相 研習此法, 目前只能從書上閱讀, 磁帶上聽聞, 並思惟機法二種之義 早晚課誦極簡單, 唯以誦經 ( 小經 或 大經 ) 念佛 迴向 ( 淨土宗叢書後面版權頁的迴向偈 )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壹 書信篇七 觀經 九品三一

23 三二 八 道心悟性 道心堅, 悟性高 ; 廣讀經論, 博識經義 ; 思惟敏捷, 辯才無礙 可知宿昔為佛教中人, 未來是法門龍象 良可讚歎, 實可同慶 尤其慧眼見真, 能於諸法門中, 專重淨土 ; 於淨土門中, 獨尊善導 可謂不只三四五佛, 已於無量佛所, 植此宿善 大經 言 : 若人無善本, 不得聞此經 ; 宿世見諸佛, 樂聽如是教 善導大師云 : 過去已曾, 修習此法, 今得重聞, 則生歡喜 此法宜以平淺語言敷演, 必要時再引用經文為證 ; 或以某段經文為主題, 而作淺白之解釋, 但令人易聞易曉易信便可 因為此法是易行道 易往之教, 現生正定聚, 往生即成佛 不選擇僧俗賢愚善惡, 一味平等, 絕無條件, 主動來救 此法雖極玄妙, 亦極平常 ; 橫說豎說, 但欲令人知其要處, 否則玄則玄矣, 於己未涉 此法順序而言, 應先辨明聖淨差別 : 聖道門 : 聖者 自力 修行 ( 修諸行 ) 證果 難行道 如陸路步行 苦 諸 久 墮 證果不定 淨土門 : 凡夫 他力 信心 ( 信念佛 ) 救度 易行道 如水路乘船 樂 一 速 必 往生決定 壹 書信篇八 道心悟性三三

24 三四 聖道門是自力 修行 之教, 生生世世, 於六道中, 不失人身, 修行證果 淨土門是他力 救度 之教, 今生此時, 於娑婆界, 一向念佛, 往生證果 聖道門是 修行 之教 淨土門是 救度 之教 : 彌陀已成就二種迴向, 賜與眾生, 眾生信受之, 當下獲得 往生 成佛 度生 之身份 ; 雖尚無此能力, 然如太子誕生, 長大必繼王位 ; 信者皆是佛子, 往生即證佛果 大經 言: 咸同一類, 形無異狀 ; 皆受自然虛無之身, 無極之體 異譯亦言 :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皆令如佛 又言 : 說經行道皆如佛 信受彌陀救度之人, 不假修持之造作, 日常生活, 唯任運稱名便可 大經 言 乃至一念 ( 短在一念 ); 又言 : 乃至十念 ( 長在一生 ) 小經 言: 若一日乃至若七日 此等經文皆謂: 聞說阿彌陀佛, 信心發起之時開始, 一生之間, 唯執持名號之稱名念佛 此之稱名, 亦是無造作, 所謂 念佛以無義為義 亦即 僧俗善惡不選擇, 時處諸緣無拘礙 純金樸玉, 僧之豪傑, 法之干城 其智慧學識, 非淨可及 若能潛心專研善導教法, 切磋琢磨, 則將見其廣長舌相遍覆神州, 以至全球矣 壹 書信篇八 道心悟性三五

25 三六 九 救度是佛 所詢問 在 或許是 有 之誤, 而 花 應是 華 之訛, 淨亦以為然 ; 只因原本 ( 續藏 ) 是此字, 故雖覺有誤, 亦不敢更改, 除非有最初原本的依據 經典自古代代抄寫相傳, 難免脫句訛字, 所謂 字經三寫, 烏焉為馬, 遇此情形, 宜上下文反復推敲, 取其義, 不依其文, 以免 依文解義, 三世佛冤 孔子說過 : 書不盡言, 言不盡意 ( 易經 繫辭 ) 孟子亦言 : 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 以意逆志, 是為得之 ( 孟子 萬章上 ) 造罪是人, 救度是佛 既信佛力, 自知其罪甚深, 除地獄外, 無棲身處 ; 除淨土外, 無得救法 在信受間, 自知應懺悔而無懺悔心, 應慚愧而無慚愧心, 其罪惡實不可形容, 如是之人, 佛德薰心, 心多柔軟, 常仰念佛恩, 欲以現生行 還相迴向 之普賢行, 而深感心餘力絀 ; 如是之人, 欲善而不能, 何況故意為惡, 以惡為莊嚴? 斷無此理 若其藉口彌陀慈悲救度而放浪形骸, 則可知其未深深體會機法兩種深信, 非真實信者, 未蒙佛恩, 故其言行無佛德之薰習 信佛救度之人, 外亦不現賢善精進相, 以知自己是罪惡凡夫, 既無至誠真實心, 亦無清淨不染心, 毫無自力, 一切皆任佛力 ( 不斷煩惱得涅槃 ) 外若現賢善精進相, 則是內外不相應 雖然如此, 其行事為人, 對己有良心, 對人有愛心 ; 念念常思己過, 言談不論人非 能寬諒他人不計較, 因知自己亦蒙彌陀之大寬諒 壹 書信篇九 救度是佛三七

26 三八 故 ; 能布施他人不慳吝, 因知自己亦蒙彌陀之大布施故 ( 實則深知自己罪深惡極, 無寬諒他人之資格, 故亦無所謂行忍辱之感 ) 而於父母周遭之人, 有感恩心, 以有此身此境, 方獲信心, 得脫三界故 又第十八願 唯除逆謗 之文, 顯明不漏群機之外, 亦是誡人孝順父母, 友愛兄弟, 和睦親鄰等綱常倫理 去惡行善之意 大經 下卷五惡段之文, 即是具體說明此意 故第十八願及整部 大經 圓說真諦與俗諦, 無遺無缺也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十 謙不受讚 承蒙雅稱慧淨為 大善知識, 實深感激 但淨一點也沒有資格, 絲 毫不可承擔 若法師知道淨的生平, 就不會如此稱呼 淨以宿業故, 自 幼至今, 智商極低, 可謂愚劣懈怠 小學時代, 考試往往零分 ; 長大 成人, 坎坷困頓, 無以立足社會 幸蒙諸佛大悲於苦者, 引入佛門, 濫廁僧倫, 寄食十方, 致使輾轉值遇彌陀救度 ; 深覺佛恩難思, 悲喜 莫名 今雖有刊行淨土宗之典籍, 亦是就其現有書物, 藉淨出家之名義 出版而已 ( 教界重出家眾故 ) 論淨之愚, 實無有著作之力, 且一切皆 是諸緣已具, 因人成事耳! 淨獨佔其名, 難免僭妄, 實是無慚無愧之 甚矣! 向後幸莫以此相稱, 庶幾少增罪咎 信心念佛者, 四海皆兄弟 淨幸得與諸法師同信彌陀救度, 同預淨土人天之眾, 喜中之喜, 無過此 壹 書信篇十 謙不受讚三九

27 四 喜, 真真何幸如之矣! 若論弘揚淨土, 淨何人哉, 豈有此能力 ; 幸得兩位法師, 悲心真切, 學德服眾, 將見神州法運, 由此而煽 ; 彌陀教法, 因之而興 淨土法門, 信佛救度, 一向稱名 ; 無義為義, 全憑佛力 若能就 淨宗大綱 或 大經五文 ( 無量壽經 附錄 ) 等為經, 再以三經 其他要文, 及列祖要語為緯, 以之弘揚, 淨想如此或可抓住重點 又此 法根源在第十八願及其成就文, 而其內涵不出善導大師機法兩種深信 之外 收放皆不離此, 則要中之要, 如掌中物歟! 淨愚鈍, 既無辯才, 又不會文章, 祈願弘揚淨土能得其人, 是所焚 香祝禱也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十一 答十二問 十二月九日來函敬悉 某法師深得信心, 聞之一喜 ; 仁者所附二信, 亦甚妙 一 學人有疑, 應決其疑, 既已無疑, 即是金剛信, 任何人來言妨礙, 亦不動搖 破壞 二 歸命即信心, 信心發起時, 即是真歸命 在機法兩種深信之下, 自然發起歸順彌陀呼喚 ( 欲生我國 ) 之敕命 壹 書信篇十一 答十二問四一

28 四二 三 煩惱具足之凡夫, 自是欣厭不切, 火宅之感不真 ; 然若知自己是必墮地獄之身, 即能生信心, 此心自具欣厭之情 凡夫難免多少有留戀世間之念, 然無礙往生, 壽命終時, 即生極樂, 攝取不捨故 四 信心以彌陀之真實為本質, 亦即彌陀真實之存在是自己之信心 凡夫之心, 浮動如暴流, 無一刻之安住, 唯有阿彌陀佛是常住, 今日 明日 盡未來際皆如是常住不變 ; 彌陀常住不變故, 得此信心亦是常住不動, 故此法不可以自己浮動之心為標準, 應以常住不變之佛為標準 履善法師有一首偈形容他的心路歷程 : 久向妄心問信心如撥斷弦責清音何知微妙梵聲響嘹亮覺物遠且深 自己之妄心浮動, 不可有不變之信心, 彌陀決定不變故, 吾人信受之, 亦決定不變 五 世間多有人或聽聞或研究此理, 然只當作學問或觀念, 故始終未發信心, 此皆因不知不懼六道輪迴, 無有機法二種深信故 六 聽聞與起信, 未必同時, 請閱 法然上人全集 五 五頁, 其 一得此理, 無復疑念, 即是起信, 亦即一信之後, 更不再疑 七 此法聞而思, 思而疑, 時節因緣到時, 即能觸境而悟, 當下起信 ( 此悟非明心見性之悟 ), 所謂 一得此理, 無復疑念 也 八 名號是佛之願心 願力 大心力 ; 信心是聞信此之名號故 名號 信心並不相異 信心之體 ( 本質 ) 是名號, 故是一也 九 古德言 : 信心者: 真實心也 ; 既是真實心, 即非凡夫之迷心, 完全是佛心也, 此佛心授與凡夫時, 謂之信心 壹 書信篇十一 答十二問四三

29 四四 十 古德言 : 中間之白道, 或言 行者之清淨信心, 或釋 如來願力之道 此即顯示行者所起之信心, 與如來之願心一體也 十一 欲生安樂佛國者, 無上寶珠之名號, 與真實信心一體, 鸞師言無別道故 十二 十方眾生, 根性萬差, 故起信情況, 各不一準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十二 神交已久 雖然未曾晤面, 卻神交已久 從你給某某居士的信中, 及某某居士的口中, 知你是個開朗豁達, 熱心洋溢, 才華出眾的真誠佛門弟子 尤其淨土的橋樑, 使我們異地同心, 同信同願, 同歸一佛救度, 同入一土證果 真是 同一念佛無別道, 遠通四海皆兄弟 彌陀之力, 使我們有得度之因, 有相識之緣, 彌陀恩德, 難思難報 須彌之高, 尚有其頂, 滄溟之深, 猶有其底, 只有彌陀救度之恩, 壹 書信篇十二 神交已久四五

30 四六 其高無上, 其深無底 可謂高大深廣, 不可思議 雖言粉身碎骨, 叵 報微塵之末 古人每誦及 具足五劫, 思惟攝取, 莊嚴佛國, 清淨之 行 之文, 往往悲心難抑, 熱淚盈眶 這種信仰的感受, 千古同轍, 異地皆然 慧淨業深障重, 儜弱怯劣之人, 忝蒙信中, 種種褒譽, 可謂羞愧莫 名, 無地自容, 論淨庸庸碌碌, 毫無真才實學, 既沒有福慧著書立說, 也沒有志幹弘法佈教 雖有些微筆墨因緣, 無非也是拾古人牙慧 ; 而 每日悠忽懈怠度日, 連自己也覺得可恥可傷! 你以前曾惠賜桌巾, 不久又送貴重的長白山野參, 近又饋贈景德 鎮的名貴茶壺, 屢蒙珍賜, 對淨深厚關懷之情, 淨銘感五內, 永誌不忘 ; 但今後請不須如此, 因為淨喜愛簡單素樸, 尤其佛陀嚴命三衣一缽, 衣食之外, 皆多餘之物 故身既出家, 則但能不饑不寒, 便應知止知 足 所以今後可不用給慧淨任何物品, 雖然外物可表達內心, 東西也有紀念價值, 但淨最可貴的真實紀念是彼此的信仰 同信方能相知相惜, 相感相通 而且信者得往生, 往生即成佛 生命是永恒的, 則相知相感也是永恒的 人生最根本的恐懼是 死, 這恐懼若沒有消除, 則一生無論如何成就擁有, 都不滿足 十方雖都有佛, 但這恐懼只有彌陀能安之 經言 : 一切恐懼, 為作大安 又說 : 拔諸生死, 勤苦之本 異譯之 大經 亦言 : 拔人勤苦, 生死根本, 悉令如佛 根本的煩惱, 心底的恐懼, 接觸到彌陀五劫思惟的悲願,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的誓言, 所有苦惱 恐懼, 當下轉為喜悅與安慰, 悲喜之淚不禁奪眶而出 曠劫以來的無邊罪業, 立刻消除 ; 永無窮盡的生死輪迴, 當下休止 壹 書信篇十二 神交已久四七

31 四八 愛欲榮華, 不可常保, 皆當別離, 無可樂者 此亦客也, 不可以久, 圖久遠者, 莫如西歸 悲哉! 曇鸞大師云 : 三界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 又說: 三界是有漏邪道所生, 長寢大夢, 莫知悕出 又說 : 胎卵濕生, 緣之高揖 ; 業繫長維, 從此永斷 豈不快哉! 人生最高的價值, 就是信受彌陀的救度 ; 最大的喜悅是被彌陀的光明擁抱 在這短暫的客舍, 能逢此法, 已是不虛此行 雖然身心愚劣, 日夜有彌陀相隨 ; 雖然尚在娑婆, 已入極樂聖眾 豈不快哉! 讓我們吟味同乘願船, 共渡西方之樂吧! 一九九七年六月廿二日 十三 三福無份 本月十八 二十七日華翰敬悉 所作譬喻甚好, 很貼切 五濁惡世眾生, 自知罪惡深重, 豈可故作惡事? 只是被 慢蓋 之本性遮住, 未看清自己之惡, 而誤以為自己是修行善人 ; 若經修行, 而看清自己是三福無份, 三學亦無份, 六度更不用說, 則當下能領受彌陀救度, 信願稱名而被彌陀所救 做個信心念佛人, 如浮雲流水, 隨緣度春秋, 毫無造作, 因 極重惡人, 無他方便, 唯稱彌陀, 得生極樂 ( 源信大師法語 ) 故也 淨無智愚人, 少有啟發 ; 仁者敏慧, 一隅三反, 足見為未來法門棟樑, 實可同慶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九日 壹 書信篇十三 三福無份四九

32 五 十四 何懼之有 慧淨愚癡毒惡之徒, 雖然出家, 惡性難侵, 心如蛇蠍 若無彌陀救度, 一息不來, 當長墮地獄 靜夜思惟, 不禁悚慄悸動, 心中狂亂 ; 幸蒙彌陀慈光徹入心髓, 告言 : 五劫思惟兆載苦行, 正為你預修 ;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正為你完成 ; 無邊大利無上功德, 皆為你準備 ;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你何懼之有! 如此一念之間, 忽然心安, 疑慮盡除 罪業滿身之人, 頓蒙大赦 ; 負債累累之身, 一時得贖 ; 千生萬劫輪迴之報, 剎那停止 身心輕利, 感淚難抑, 長時積鬱, 一時得解, 猶如水庫泄洪, 嚎啕大哭 慧淨當墮地獄之人, 蒙彌陀調熟, 得生人身, 復聞佛法, 終蒙救護 彌陀弘恩, 昊極叵能形容, 除感不思議不思議之外, 無有啟口處 當拜讀大札, 心有戚戚焉! 正是同一信心無別道, 遠通四海皆此情, 可謂信仰的感受, 千古同轍, 萬人一揆 慧淨愚癡無智, 無德無能, 所出的書, 本來現成, 假淨之名編之而 已 ; 雖有錄音帶, 也是依經論釋, 拾古人牙慧, 真感慚愧莫名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二日 壹 書信篇十四 何懼之有五一

33 五二 十五 二種深信 善導大師的機法二種深信, 罪惡生死凡夫之機, 感受到正當墮落懸崖時, 突然被佛扶起來 ; 在海中掙扎喝水時, 被佛抱上願船 所謂絕處逢生, 置之死地而後生 故此法門是完全他力 絕對他力的救度法門, 無絲毫的自力與造作 因此龍樹菩薩譬喻為 乘船, 坐在願船上的人既不必付船票, 也不必幫忙駕駛 ; 自己儘管有何力量, 在此也 置於無用之地 何況就是因為毫無力量, 才會墮落, 才會被救 墮落與被救是同時感受到的 心中有平安 喜樂, 有感恩 慚愧 ; 因為機的罪惡感在內心發露與法的大悲願在內心發酵, 故性情會轉變 以前剛強計較, 現在柔和不爭 ; 以前缺乏慈愛, 現在有了悲心 ; 凡一切的逆境挫折, 都會反省是自己的過失, 或宿世的罪業, 而不會責怪別人 此後的生活是對佛有信心, 對己有愧心, 對人有愛心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壹 書信篇十五 二種深信五三

34 五四 十六 遠離譏嫌 回顧臺灣到日本留學的比丘之中, 竟有一半還俗, 究其原因是日本社會很繁華而又很開放, 五欲生活豐富, 女人溫柔, 到處充滿聲色犬馬的誘惑, 身處其中, 稍一不覺, 便成日日陷入而不知之勢 然還俗的當中, 有的在當地結婚滯留難歸, 有的回來卻從此不得不隱姓埋名 當然他們都懊悔一時的迷失, 想重新脫俗, 過清淨自在的生活, 奈何已身陷枷鎖, 無法如願 而淨也曾遇到從某地區某大佛教團體所派出的一位比丘, 到日本進入研究所進修學位, 不久躲躲藏藏地與人同居, 不知後來如何 可悲! 人是感情的動物, 稍一不慎, 日久生情, 乃是常理, 終使自己難以自拔而誤了平生, 不免令人嘆息 因此大聖佛陀禁止男女僧眾同住同行, 縱有言語, 亦應攝心 佛陀慈悲的呵護所垂示的教誡之語, 真是保護僧侶的堅銳甲胄 一個人一旦與人有了不當的感情, 那便是痛苦的開始, 從此心裏有了感情的擔子, 隱約增添了無謂的苦惱, 最後難免有損佛門的清譽 ( 近來 ) 有幾個地方或寫信或電話傳來了一些可怕的是非, 令人難以置信, 也難以不信 畢竟仁者出家不久, 有些方面見聞未廣, 未必能持好分寸 好在 壹 書信篇十六 遠離譏嫌五五

35 五六 後來澄清了一些誤會, 很欣慰你能清淨自持, 磨而不磷, 在涅不緇 往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所以別人始終是自己的一面鏡子, 面貌之垢不易自覺, 承蒙他人指出, 使自己有擦淨的機緣, 則對方無寧是自己的良師益友, 足可稱謝 因此應該畏懼人言, 儒家亦言 : 君子有三畏 : 畏天命 畏大人 畏聖人之言 天命是指因果法則, 大人是指眾人輿論, 而聖人之言神欽鬼伏, 故大聖釋尊的垂誡更應遵守 玉不琢不成器, 人才如玉, 經過鍛煉更能成為連城大器, 故精金美玉都從烈火中鍛煉而來 ; 希望仁者能畏懼人言 回憶慧淨出家之初, 家師上人即常告誡說 : 要斷絕女緣, 徹底遠離譏嫌之人, 避開譏嫌之地, 不妥協, 不苟且 誠然, 出家人重譏嫌二字, 故有 譏嫌戒 的戒律 ; 能守譏嫌戒, 就能保護佛教, 保護他人, 保護自己 ; 如此則眾生歡喜, 龍天歡喜, 彌陀諸佛無不歡喜 佛門是最講潔癖的, 尤其是割愛辭親, 成為人天師範, 其身口意 的行為是信眾的楷模, 所以出家眾的立身處世要比在家眾嚴謹, 固應嚴以律已, 謹言慎行, 持身如玉 信眾對於佛門, 尤其是身負弘法之崇高神聖使命的比丘, 其眼睛總是特別雪亮, 要求也特別嚴格 ; 萬一被發現有了某些不如法, 難免因失去了可敬的對象而產生失望之心 仁者是男眾, 希望以仁者的才德在當地培養志同道合的男眾 ( 應該不難 ), 彼此協力, 弘揚彌陀悲願, 拯救如下雨般將墮地獄的群萌 畢竟男眾與男眾相處, 不起人疑, 能增信賴 家師上人亦常告誡說 : 出家人應以法為重, 如果為了某一個人而失去了廣大的信眾, 便是法門的罪人, 愚癡的行為 此語慧淨至今頂戴奉持, 不敢或忘 中國古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 : 講仁義 敦倫常 重孝道 尚禮節 這固然是儒理教化的普及, 也是佛教因果的紮根 大陸大多還能有此保守, 可惜臺灣飽暖思淫欲, 競相學習日本 歐美開放的風潮, 致使 壹 書信篇十六 遠離譏嫌五七

36 五八 國中生半數有性經驗, 高中生墮胎隨日而增 所謂人心不古, 世風日下, 歐美日本如此, 臺灣亦然 難得大陸能維持保守的美德, 可喜可賀 佛門始終是保守的, 唯有保守才能維持佛法的面貌 在此濁惡之世, 猶如人處暗中, 佛法是唯一眼目 曜世明燈 但可悲的甚至有僧眾倡言開放, 並謂 只要喜歡, 有何不可, 聞之驚心 末法之世, 厚生利用之術一日千里, 而修身養性之道如江河日下 家師上人曾言 : 出家人有三關: 名關 利關 色關, 一關比一關困難, 所以必須避免男女相處的譏嫌, 萬一不能, 則應知守大體 有分寸 家師的語重心長, 如同佛陀殷謹的垂誡, 亦如親鸞上人敏銳地對於愛欲廣海 名利大山的可悲 可恥 可傷 事情不生於發生之時, 乃由微而著, 是故君子防微杜漸, 必慎其獨 ; 而學道之人見機而作, 知非即捨 君子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 此信充滿逆耳之言, 然淨愛護仁者之心, 與之恰成正比 何況我們同為男眾, 同入佛門, 同信淨土 ; 同念一佛尊號, 同蒙一光攝護, 同托一蓮化生 ; 將見前生者導後, 後生者訪前, 可謂四海兄弟, 同氣連枝 尤其淨已上了年紀, 而仁者正當年輕, 將來前途未可限量, 故以淨土棟樑期之 若能自愛羽毛, 則廣大信眾將蒙其福 ; 倘若不慎有所差池, 將是廣大信眾之失 古人說 : 君子之愛人也以德, 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慧淨與仁者既同是男眾, 愛護之情甚切, 若知而不言, 言而不盡, 則非真友 直友 益友, 理不可默故, 乃不避忌諱, 披肝瀝膽, 剖誠相見, 愷切直陳 然而聖賢之言, 神欽鬼伏, 人人敬重 ; 淨卑賤之人, 語無倫次, 不可見重於人, 但望有益於仁者萬一則足矣 順耳之語容易使人汩沒而不知 ; 反而逆耳之言藏著佛恩的悲心 古德有言 : 修道無道友, 家中無掃帚 仁者離開道場, 隻身在 壹 書信篇十六 遠離譏嫌五九

37 六 外, 上無良師提攜, 下無道友琢磨, 而淨忝與仁者長久已來相知相惜, 才敢呈上肺腑之言 ; 若是別人, 自應噤若寒蟬 : 所謂 路逢劍客須呈 劍, 不是詩人莫獻詩, 亦如 自己家裏人, 方說自己家裏事 世人猶如糞中穢蟲, 爭處不知清淨, 樂穢不喜清流 我等既為沙門, 立身行道, 則不可為色所迷, 為情所困 ; 應防微杜漸, 防患未然, 嚴守譏嫌之戒 淨出家受戒之時, 寫了一首不像樣的詩, 自我期勉 ; 文雖拙劣, 聊 與仁者互參 : 前生已種出家緣世事紛紜不可牽今日袈裟披上體來年同佛往西天 一九九八年六月三日 十七 信心決定 信心決定就是被彌陀救了, 已非娑婆久客, 已是極樂聖數 其內容是機法二種深信, 此信心是初後不二, 初後一貫, 相續不斷 ; 其位格是機法一體, 佛凡一體, 攝取不捨, 住不退轉 故斷不至於改信外道邪教, 猶如忠犬不認異主, 孝子不認賊為父 ; 亦如忠臣蒙王恩寵, 常念其王, 活在感激王恩中, 過著以王為中心的人生生活 故曇鸞祖師 壹 書信篇十七 信心決定六一

38 六二 言 : 夫菩薩歸佛: 如孝子之歸父母, 忠臣之歸君后 ; 動靜非己, 出沒必由 ; 知恩報德, 理宜先啟 得救的心情如是 信心決定不只是一時感情的激動歡喜, 更是深藏內心的疑佛救度之心 ( 疑心 疑情 無明 二心 暗心 自力心 計度心 ) 被彌陀真實救度之光明所照破, 明來暗去, 暗心成明心, 疑心成信心, 二心成一心, 自力心成他力心, 計度心成隨順心 ; 疑無明不在, 此心安穩滿足 ; 煩惱愈深, 信心愈固, 知彌陀為救煩惱故 一生皆活在光明攝取中, 過著想佛 念佛的生活 雖三毒不斷, 五欲常起, 然對佛有信心, 對人有愛心, 對己有愧心 獲得彌陀大愛, 很想愛護他人 ; 獲得彌陀大恕, 很想寬恕他人 ; 獲得彌陀大施捨, 很想施捨他人 一九九八年八月十五日 十八 人生世上 來函敬悉, 人生世上, 為男為女, 美醜智愚, 成敗苦樂, 都是前世因今世果, 點滴都是宿業, 毫無例外 佛陀開示說 :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 欲知後世果, 今生作者是 佛教的基礎是三世因果 善惡報應 六道輪迴, 所以學佛者要 深 壹 書信篇十八 人生世上六三

39 六四 信因果, 既是因果就要甘心領受, 歡喜承擔, 所謂 隨緣消舊業, 更莫造新殃, 否則業上加業, 永無了時 學佛之人, 其人生觀與價值觀是跟一般世俗人是完全相反的, 苦樂禍福不以世俗現況論, 而以能聞佛法 依教奉行論 佛陀說 :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應該細細思惟 : 此生慶幸, 得難得之人身, 若不得人身, 現在已墮三惡道, 三惡道之苦, 苦不可言, 比人間任何苦超過千百萬億倍, 所以人生再怎麼樣地苦, 若能想想三惡道, 則此苦不苦, 反而深覺慶喜, 幸得人身, 不然就在三惡道了 又, 同樣幸得人身, 地球上有近六十億的人口, 單單大陸就有十幾億 ; 然而學佛者有幾人? 可說寥寥無幾, 而我何幸得聞佛法, 得遇 淨土, 成為極樂聖眾之一, 曠劫以來造罪造業受苦受難的生死輪迴, 很高興難得地今生終於劃下了休止符, 次生之後, 便是光壽無量的佛身, 得永恒的生命, 自在的身心, 於宇宙間自由來往, 廣度歷劫怨親並及一切眾生, 一想到此, 則任何苦都不以為苦, 是轉苦成樂 ; 回顧周遭的親朋鄰居並所有同胞, 依然迷而不悟, 每日追求五欲, 貪罪中之樂, 不求出離, 便油然生起同情之心 人生本質就是苦, 故佛陀常言 人生是苦, 同時苦也是入道的因緣, 故佛陀初轉法輪時第一句便說 苦集滅道, 因為三界是火宅, 六道皆苦海, 茫茫苦海中, 能知苦厭苦則能入道, 能欣慕極樂便能往生 善導大師說 : 凡夫生死, 不可貪而不厭 ; 彌陀淨土, 不可輕而不欣 厭則娑婆永隔, 欣則極樂常居 人生如電光石火之短暫, 而未來世卻是無窮無盡的漫長, 能假藉短短幾十年之苦而出無窮無盡之輪迴, 壹 書信篇十八 人生世上六五

40 六六 何幸如之! 故苦是入道因緣, 苦盡甘來, 應該感謝此苦, 一般人不知苦不厭苦, 只貪瞬眼即逝的欲樂, 卻受長劫無盡的苦報, 實在很不值得, 很不幸, 很可憐愍 所以你勿須因苦而苦, 要因苦而樂, 感謝慶幸此苦 又, 由自身之所以特別苦, 便可知道自己曠劫以來罪業之深 出離之難, 也由此更應乘托彌陀願力, 定得往生 ; 知道此機是彌陀正客, 座上嘉賓 淨土法門在二種深信 既信自己是罪惡深重的生死凡夫, 則曠劫以來何罪不造? 何怨不結? 正是造罪無量, 結怨無邊, 故今生受苦乃是當然, 否則便非二種深信之機 既是二種深信之機, 則今生遭遇, 理所當然, 不能怨天, 不可尤人, 應當歡喜承受, 並請人寬量 故淨土宗之人, 觸光柔軟, 凡事只知道自己過咎, 不會計較別人, 遇境只知道自己該受, 不會怨天尤人 ; 而且與彌陀機法一體, 佛凡一體, 當然轉苦為樂 ; 境由 心轉, 心變境變, 故心境一變, 周遭的感覺也會完全改變 依佛之意, 能信念佛往生, 叫作智者, 有大善根大福德, 是有眼人, 有耳人 ; 不信念佛往生, 叫作愚者, 無善根無福德, 是無眼人, 無耳人, 一息不來, 便墮惡道, 佛說 可憐愍者 相信念佛決定往生之人, 大安心大滿足, 是世上第一幸福者, 黑暗的人生變成彩色的人生, 痛苦的人生變成法喜的人生 古德云 : 乘大悲願船, 浮光明廣海 ; 至德風靜, 眾禍波轉 又說 : 罪障成為功德體, 猶如冰與水之間 ; 冰若多時水亦多, 罪障多時功德多 壹 書信篇十八 人生世上六七

41 六八 黑暗轉為光明, 苦冰成為法水 又, 欣則淨土常居, 欣即是信願念佛, 信願念佛之人已居淨土, 既居淨土, 便能轉苦成樂, 心多歡喜 佛法是拔苦與樂的, 這正是彌陀救度法門 你既然已蒙救度, 活在彌陀懷抱中, 世間黑暗苦獄轉為安樂光景, 則何苦之有? 應為今生能知道人生的大事, 達成人生的目的而喜, 不可隨同世人醉生夢死以短暫的苦境為憂 最後請細細吟味 源信念佛法語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十九 正行雜行 來函敬悉 仁者所修, 勤則勤矣, 未得其要 淨土法門如善導大師言有 正行 有 雜行 若修正行, 百分之百決定往生報土 ; 雜行百無一二, 千無五三, 難生報土 仁者所修乃雜行也, 雖可迴向求生, 與彌陀疏而不親, 遠而不近, 故彌陀光明不常照攝 善導大師言 : 弘誓多門四十八, 偏標念佛最為親 ; 人能念佛佛還念, 專心想佛佛知人 壹 書信篇十九 正行雜行六九

42 七 又言 :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又言 : 相好彌多八萬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 不為餘緣光普照, 唯覓念佛往生人 又言 : 佛光普照, 唯攝念佛者 每日功課, 不管幾次, 都全部稱念 南無阿彌陀佛 六字洪名 ; 彌陀全德成名, 以名攝物 ; 一句彌陀, 功德已滿 ; 何所不足, 須待外求? 何況往生極樂淨土, 非靠自力, 乃全靠他力, 故不論眾生的身份資格 : 不論男女老少, 不論緇素賢愚, 不論罪之輕重, 不論行之有無, 不論心淨不淨, 不論念一不一 一切不論, 但稱佛名, 乘佛願力, 必得往生 亦即但憑彌陀不思議之本願力, 十惡五逆, 謗法闡提, 皆得往生 所謂憑本願力, 即是決定信受彌陀救度,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故往生極樂, 不論自力, 只論他力 欲生淨土之人, 應先知彌陀本願, 彌陀已預先為我等成就極樂世界, 預先為我等成就往生之功德資糧, 也預先為我等承擔償還曠劫以來我等所負一切業債 ; 我等從娑婆往生到極樂淨土之應備各種資糧功德等, 彌陀早已為我等圓滿完成 由於我等不知不信, 故未能領受彌陀功德, 因而繼續徒受輪迴 今日信知, 稱名願生, 乘佛願力, 定得往生 ; 一信永信, 始終不二, 始終一貫 從早到晚, 從晚到早, 皆一向專稱專念彌陀佛名, 不念餘佛菩薩並其他經咒, 此善導大師苦口婆心之所勸導也 善導大師言 : 壹 書信篇十九 正行雜行七一

43 七二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 一向專稱, 彌陀佛名 又言 : 一心專念, 彌陀名號, 行住坐臥, 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 是名正定之業, 順彼佛願故 凡於今生決志往生之行者, 寧不遵之哉? 仁者每堂功課, 但稱念六字洪名則足, 其他經咒悉皆捨掉 捨掉, 不要執而不捨 ; 其餘時間閱讀淨土宗叢書, 其他經書且置一邊 ; 仁者重新細讀 選擇本願念佛集 便知梗概 善導大師言 : 極樂無為涅槃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五日 二十 三種自然 南無阿彌陀佛, 來信敬悉, 你所言甚是, 八萬四千法門是真實法門之通道 方便, 佛的最終目的在宣說彌陀救度 凡夫信佛願, 與佛成一體 ; 日夜同起臥, 出入共相隨 常憶佛念佛, 三業不離佛 ; 現生得安穩, 自然生極樂 離人為的造作, 法的自性謂之自然 古代之印度有 自然外道 之一派, 提倡萬物是自然生起, 並非有原因而生起, 此外道的自然是無視因果之理的自然 ; 而佛教所說的自然並非無視因果之理的自然, 壹 書信篇二十 三種自然七三

44 七四 在諸經論中使用 自然 的例子有三種 : 一 業力自然, 二 願力自然, 三 無為自然 一 業力自然 : 依善惡之業因自然生起良窳苦樂的結果 如 大經 卷下所說 : 善惡自然, 追行所至, 窈窈冥冥, 別離久長 但作眾惡, 不修善本, 皆悉自然入諸惡趣 故有自然三途, 無量苦惱 諸惡所歸, 自然迫促 二 願力自然 :( 或說 他力自然 ) 是指彌陀本願力, 凡是被彌陀救度而往生極樂淨土, 都是由於彌陀的願力而自然往生 大經 說 其國不逆違, 自然之所牽 信受彌陀救度之人, 必被彌陀願力自然地牽引而決定往生淨土, 亦即進入無量光明土 故信他力之念佛人, 不用自身之力 ( 體悟自力無力, 無有自力 ), 彌陀佛名之力用, 自然使念佛人往生成佛, 所謂 念佛成佛是自然 三 無為自然 : 指 真如法性, 所有的 有為法 是由因緣力所造出的, 而真如法性之理是離開因緣力的造作而自然存在, 故名 無為自然 大經 卷下讚歎極樂淨土是 無為自然, 次於泥洹之道 顏貌端正, 超世希有, 容色微妙, 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此之 自然 虛無 無極, 都是指真如法性的妙理, 所謂 得至蓮華藏世界, 即證真如法性身 法事讚 卷下說 : 從佛逍遙歸自然, 自然即是彌陀國, 無漏無生還即真 又說 極樂無為涅槃界, 極樂淨土是與真如法性妙理一致的境界, 其所有萬物不待造作, 自然顯現, 故謂自然 三界凡夫隨業力自然升沉六道, 自然受苦樂果報, 故現今所見的大自然是凡夫共業使然, 尚在三界, 應當遠離 曇鸞祖師說三界是 虛假 污染 顛倒 破壞 輪轉 無窮, 三界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 三界是有漏邪道所生, 長寢大夢, 莫知悕出 壹 書信篇二十 三種自然七五

45 七六 信順彌陀救度而念佛願生之人, 在彌陀本願力之自然中, 亦即在彌陀光明攝取中, 自然離六道入淨土證佛果, 所謂 佛力住持 彌陀心中充滿十方眾生, 但唯有信佛念佛之人, 蒙佛心光攝取, 而未信者只蒙光照, 未被攝取, 故不能自然往生 三界有情無情非佛示現, 都是眾生共業自然所感, 故有六道輪迴, 苦樂等受 ; 佛眼觀之是假相, 眾生受之是真實 所謂 無明覆慧眼, 來往生死中 ; 往來之所作, 更互為父子 怨親數為知識, 知識數為怨親 三界顛倒如是, 故極樂之生, 不可挽也 凡夫所見所思的自然, 都是業力自然, 非無為自然, 因為未破根塵識十八界故 若依願力自然, 便能橫超業力自然, 而證悟無為自然, 便能變化十方, 自在無礙 猶如極樂世界 皆是阿彌陀佛, 欲令法音宣流, 變化所作 ( 佛說阿彌陀經 )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五日 二一 思惟機法 仁者之函, 早已轉來, 因事之故, 遲於作覆, 深致歉意 仁者所言 似領悟而尚未契入, 此是尚未真知, 故僅存觀念, 未成意志 宜常念佛, 並思惟 機 與 法 之內容 彌陀發願之本意為救罪惡深重人我身本有無量罪慶哉彌陀救贖我 壹 書信篇二一 思惟機法七七

46 七八 若知機無出離緣即能乘托佛願力但憑彌陀本願力不顧自身之善惡吾人唯有輪迴路絲毫未成出離因若能信佛念彌陀即是生西之強緣信佛亦非有別事稱名信願行具足一句彌陀功已滿此外尚有何可求善導言望佛本願意在眾生專稱名此是本願之微意亦是易行之極致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眾生 ( 後二句 無量壽莊嚴經 之文 )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五日 二二 解析六事 一 佛智師往生紀實 之事 : 由此可知臨終開示 念佛之重要, 往往在此瑞應之下顯現彌陀金手常伸, 淨土大門永開, 隨時隨地垂慈救度任何眾生的事實, 凡目睹耳聞, 大多能當下震撼到彌陀平等無條件地救度之真實 信願法師的道場, 信眾一直在增長, 固是信願法師悲心感人 弘法有道, 但也得力於臨終或往生後之助念 ( 含開示 ) 的效果 往往講經好幾年, 不如 壹 書信篇二二 解析六事七九

47 八 一場臨終瑞應的啟發, 似乎彌陀現身說法的會座於此顯現 有人極力反對臨終之助念, 以為平生都無法獲信, 何況短暫危急的時間 ; 此邪見也 一個人往往提倡自己所懂得的, 而自己外行的便加以排斥 此時升沉交關, 倘若不再把握, 將見繼續沉淪 ; 何況人雖昏迷, 或斷氣多時多日, 除非重業立即投生, 否則神識靈敏, 反勝平時 佛智師昏迷時, 正面臨升沉交關之際, 心中黑暗, 前途茫茫, 處在極度惶恐不安中 當旁邊有人念佛, 即見光明出現 ; 自己聞到佛號聲, 身心亦散發出光明 ( 不論何人, 不論信疑, 不論淨穢, 不論善惡, 只要念佛, 身心就有光明 ; 若當下命終, 蒙彌陀光明攝取之救度的機率極大 ) 心情便逐漸安穩下來 又聽聞到從未聽過的 聖淨分判 之開示, 得知通途八萬四千法門是聖道門自力難行道, 而阿彌陀佛無條件的悲救是淨土門他力易行道, 當下領受, 當下獲救, 活著往生 因而從心中湧出一股想願生稱名的情懷, 隨即沖出一句 啊! 此後其心處在念 佛狀態的安穩之中, 直到斷氣往生, 而在往生前早已見過佛 ; 這是很自然而平常的心路歷程 故為人宣說彌陀救度之義, 讓其三毒 雜念之心安住在不論行住坐臥的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之中, 是淨宗的目的, 也是易行的極致 二 念佛人自律規範 之文 : 此文很好, 很貼切, 我很讚許, 本應如此 凡對淨土法門具正知正見, 知大體 有分寸 護法愛教者, 都會讚同, 不會認為 負面效果將遠遠大於正面 凡達到一個同信同願同行 同理念同目標的團體, 不可無規範, 否則龍蛇混雜 良莠不齊, 三毒凡夫, 我行我素的結果, 將見不成一個和合的團體 故百丈立清規, 法然制戒條, 善導大師自行化他, 以垂典範 六種惡行的內容, 確實都是惡行, 不好的, 應該規勸, 理當戒止, 壹 書信篇二二 解析六事八一

48 八二 慎莫放任 ; 若不善巧方便引導戒止, 便是害他非愛他, 也將對團體產生不良影響 本願文攝取之外還有抑止之誡, 大經 下卷亦列出很長的三毒 五惡之誡, 佛祖立法, 不得不爾 世間修心養性之人, 都不犯之, 何況學佛者? 此中第一別立私意等, 與大師所言別解 別行 異學 異見 異執相同, 故當戒 ; 乃至第六皆當戒止, 戒而不受, 則當遠離 俗有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之諺, 亦有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之語, 祖師亦有 不可親近非同行善知識 之戒, 何者? 往生之事是何等大事, 豈可隨緣逐隊, 妨礙大事, 若要度惡人, 化知見不正者, 亦宜量己之分 ; 否則從淨土回來時, 不怕不能合光同塵地廣度群迷 印光大師說 神龍一滴水遍灑天下, 俗謂 不是真龍不入海 ; 知見不同, 不可同負一軛, 故四種惡友, 本應遠離 這不可以 業力顯現 論, 也非學佛人慈悲不慈悲, 這是根本性的知見問題及放浪形骸的行為 何況既不能改, 豈可再親近 古德言 : 寧與善者為敵, 不 與惡者為友 且一粒老鼠糞會害一鍋飯, 故大師有四得十三失的嚴正之誡, 末世我等, 應奉為準繩 此 規範 正是樂法護法 愛教護教所需, 有前言, 有正文, 有具體內容, 文辭典雅, 條理分明, 很好 若有人提出異議, 是知見不正 不識大體之人, 宜防範之 凡夫狂性難歇, 若無規範, 將如野馬不羈, 為害更大 ; 倘復知見不正, 極易誤解彌陀本願而墮落, 在臺灣已有此現象 古德云 : 取法乎上, 僅得其中 ; 取法乎中, 斯為下矣 人性極易方便出下流 國有國法, 家有家規, 何況學佛團體, 其言行豈可不有所規範而更劣於世俗之人! 若有機之深信, 豈更驕己慢人 好行邪辟乎! 若可戒不戒, 而諉之 業力顯現, 是外道宿命謬論, 非佛陀教誡正說 學佛者應有向上向善向淨之心, 否則不會學佛, 何況願捨娑婆之穢惡 欣生極樂之淨土乎! 所謂 雖不能至, 心嚮往之 團體之可 壹 書信篇二二 解析六事八三

49 八四 長可久, 領導者及幹部都要有此風範, 古德云 : 寧可老僧下地獄, 不將佛法當人情 三 信心決定還是幼稚園, 還要再學 之事 : 此非正知正見, 以信而言, 若信心決定, 同樣獲得 現當二益, 即時獲得往生的身份, 而住不退轉 ; 若當下死則當下往生, 若命延即成一向專稱的機法一體之行者 當然若有時間機緣, 多聽聞 多知道此法的殊勝而益增法喜 然而這些對往生不增不減, 若喻為幼稚園, 還要再學, 即表示尚未獲得往生身份, 如此若當下命終, 豈非還不能往生? 無有是理 四 信心也沒有, 感恩也沒有, 一切皆無, 唯有名號 之事 : 這段話在文字上頗能讓人誤解, 但你要表達的我能體會 名號即稱名, 稱名即名號 名號中一切具足, 凡夫虛妄, 一切不 具, 故 縱發清心, 猶如畫水, 因此唯有念佛 善導大師有 念佛四德 之說, 觀經疏 的結論也廢定廢散, 捨機捨法, 獨舉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的旗幟 信心在於名號本身, 而彌陀之恩即使粉身碎骨猶未足酬, 然而凡夫亦無真正粉身碎骨報佛恩之心 那將如何? 曰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悲時 喜時 清淨時 妄想時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何況既機法一體, 說信心 說報恩, 即是義子 古人云 :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縱然做到極處, 俱是合當如此, 著不得一絲感激之念 如施者任德, 受者懷恩, 便是路人, 便是市道矣! 故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之 一向專稱 實含有深義 一遍上人 最初寫一首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 稱念者無佛亦無我南無阿彌陀佛之聲而已 壹 書信篇二二 解析六事八五

50 八六 覺得不透徹, 重寫為 : 稱念者無佛亦無我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方才滿意 若徹入彌陀悲心, 則絕能絕所, 靈光獨耀, 迥脫根塵 當然機有生熟, 言有次第, 宜對機說法, 因材施教 若非家裏人, 則莫說家裏事 五 信心決定與談玄說妙 之事 : 在十幾年前我初學淨土法門時, 由於缺乏明師益友的切磋, 又無充分資料之下, 只有獨自摸索信心的內容, 而有過所謂信心決定的體驗 ; 之後從日本回來, 也以此體驗配合教理隨緣開妙法 後來才發現不對, 彌陀的救度無限地寬廣, 故往生之道也非要如此如此的信心決定不可, 且信心決定的當下與過程因機而異, 又體驗的信心決定有其 難度, 是一機一緣之法, 不是普機普緣之教 何況有些團體已將信心決定固定化 模式化, 而有些則誤解信心決定的內涵, 以非信為信, 近而以非信而廢行, 並以此驕己慢人 我有一位姑媽住在臺北, 近八十歲, 念佛十幾年 她不識字, 不懂其他法門, 可說是一字不識的 尼入道, 愚癡無智之輩 每天二 三點即起而念佛, 一天之中除了念佛還是念佛, 不加雜行 不久前姑媽打電話來說有人曾提起好幾個信, 其他的信都不行, 必須有其中某信才可 聽了即忘, 又不能完全瞭解 像這樣雖念了十幾年的佛, 沒有那種信, 怎能往生? 我說 : 是不是解信仰信證信? 姑媽說: 是! 是! 我問要哪個信才行, 姑媽說不知道, 記不起來 我告訴姑媽 : 念佛本身就是信心, 就能往生, 時間一到你就會看到彌陀在你身邊 善導大師說 : 若念佛不能往生, 則十方諸佛的舌頭都會爛壞 既有願生心, 又專稱名號, 尚且擔憂不能往生, 豈非一 壹 書信篇二二 解析六事八七

51 八八 面吃飯一面擔憂不飽! 姑媽說每次聽我講都很安心 姑媽年紀大, 記性退化, 四十八願的來龍去脈聽了幾次, 但不久便忘 像這種根機, 若將我的過程告訴她, 並要她依我的步伐走過一次, 我想她只有絕望地洗淚過日 六 解信 仰信 證信 之事 : 慧淨孤陋寡聞, 不知有此三信 若僅 解信 仰信, 則略有所知, 以淨土門而言, 係出自 六要鈔 卷三云 : 解信仰信, 宜依根機 ; 共歸佛智, 往生無疑 解信 : 與 仰信 相對之語, 是以自己的知識理解佛陀及祖師的教理而生起的信心, 亦即以智解所得的信心名 解信 仰信 : 與 解信 相對之語, 對於佛陀及祖師之教語, 不攙雜自 己的知識見解, 如實地仰受而信, 名為 仰信 以聖道門而言, 唐朝一行禪師所撰 大日經疏 卷三註解本經卷一 具緣品 之 大信解勤勇深信 之語而言 : 此 信解 者, 梵音阿毗目底, 謂明見是理, 心無疑慮 如鑿井, 已漸至於泥, 雖未見水, 知必在近, 故名信解也 下文云 深信 者, 此信梵音捨羅馱, 是依事依人之信也, 聞長者之言, 或出常情之表, 但以是人未嘗欺誑故, 即諦受依行, 亦名為信 ; 與上之信諸佛菩薩義同 梵音本是兩名, 唐音無以甄別故, 同名言信耳 ( 大 三九 六一四 中 ) 上文所言 信解 即是 解信 : 是 明見是理, 心無疑慮 之意 上文所言 深信 即是 仰信 : 是 依人而信其言 之意 這是甄別 解信 與 仰信 所作的解釋 此兩信之中, 淨土門以 仰信 為重, 故勸導仰信 如善導大師 壹 書信篇二二 解析六事八九

52 九 之 觀經疏 深心釋 云 : 仰願一切行者等, 一心唯信佛語, 不顧身命, 決定依行 佛遣捨者即捨, 佛遣行者即行, 佛遣去處即去 又於 二河白道喻 云 : 信順二尊之意, 不顧水火二河, 念念無遺, 乘彼願力之道 聖覺上人之 唯信鈔 云 : 言 信心 者 : 深信人言而無疑也 譬如有人, 心地端正, 極可深賴, 為我教導親眼所見之事而言 : 其處有山, 彼處有河 深憑此事, 信其言教之後, 亦有人言 : 此虛妄也, 既無山, 亦無河 而我不動搖, 由絕不虛妄之人所言之事故也 ; 此後即雖百千人之言, 亦不可用, 深憑最初所聞之事, 此謂之 信心 今信釋迦所說, 信彌陀誓願, 無有二心, 亦應如是 以上是淨土門勸導 仰信 之例 至於 證信 之語, 經論釋中少用, 有 證信序 之言, 此亦名 發起序, 這是指經典最初所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眾 等等文句, 使眾生知所聞正確, 顯示無誤以令人起信 若是 正信 則經論釋中多用 正信 : 與 邪信 相對之語, 正信即是信正法之心, 此信心不因遭逢諸異道而稍生疑念 如 維摩經 方便品 言 : 受諸異道, 不毀正信 大乘起信論 云 : 起大乘之正信 安樂集 下卷記述曇鸞祖師之傳而言 : 若未生正信者, 勸令生信 於淨土門中之 正信, 乃指彌陀之本身, 彌陀之本身是行者之信心, 故言 他力信心 ; 亦即對彌陀誓願之悲救, 如實地信受, 謂之 正信 此 正信 於 大經 之十八願謂之 信樂, 成就文謂之 信 壹 書信篇二二 解析六事九一

53 九二 心, 故 信樂 信心 正信, 言異意同 此 信 之內容乃是名號, 亦即彌陀之本身 名號與稱名同, 故善導大師解釋本願之 三信 謂之 稱我名號, 此之 稱我名號 與通途念佛不同, 乃是不問行住坐臥之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此亦包含本願文 乃至十念 之意 可知信心 念佛, 互為表裏, 故有 往生正信偈 彌陀經正信偈 及 正信念佛偈 念佛正信偈 等之文, 若能 一向專稱, 信便在其中, 所謂潛通佛智, 暗合道妙 是以大師釋為 稱我名號, 倘若信而不稱名, 便非 正信 眾生根性不同, 有人應由解信而入, 有人應由仰信而入, 故言 宜依根機 ; 然而不論由解而信, 由仰而信, 根機雖有不同, 既然 共歸佛智, 往生無疑, 則古今相同, 萬人齊一, 無有差別之正信也 法然上人 證空上人所言 平信 之意亦指正信也 當然, 若解信而不入仰信, 即非正信 然既解而信, 此信何信? 當然是信受彌陀之救度, 否則是解而未信, 只是觀念, 未成意志, 不可言 信 故此 解信 既是 共歸佛智, 往生無疑 之信, 其人已入正定聚, 尚有何不足而生憾乎? 或謂 證信 乃指信心決定之體驗而言, 若如是, 則前之二信豈無決定 無體驗乎? 體驗之標準為何? 又, 非體驗不能往生歟? 大經 言 易往而無人 者, 亦指此而言也 又 六要鈔 卷二解釋 正信偈 之偈題云 : 問: 正信偈者何義乎? 答 : 正者對邪對旁對雜, 信者對疑, 今者對行, 就所行法, 舉能信名 這信那信, 講太多了反成戲論, 多歧亡羊, 還是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壹 書信篇二二 解析六事九三

54 九四 二三 彌陀是真理 照片收到, 敬致謝忱 順便附記近作如左 : 彌陀是真理 生命 道路 彌陀是宇宙真理, 彌陀是我的生命, 彌陀是我的道路 彌陀是宇宙真理 : 大經 言: 故無量壽佛, 號無量光佛 彌陀是我的生命 : 大經 言: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彌陀是我的道路 : 善導大師言 : 阿彌陀佛者, 即是其行 一 恩與信眾生往生, 本乎恩, 由於信 彌陀救恩, 猶如空氣, 平等惠施, 一切眾生 ; 眾生信心, 猶如呼吸, 凡呼吸者, 必蒙救度 二 配不配佛為眾生, 成就極樂, 欲使眾生, 平等往生 然而眾生, 自慚形穢, 不信自己, 配得領受 凡疑彌陀, 慈悲救度, 不能獲得, 往生功德 壹 書信篇二三 彌陀是真理九五

55 九六 彌陀救度, 真實不虛, 主動平等, 絕無條件 然而眾生, 注視自己, 過於視佛, 常與佛背 配與不配, 佛言為準, 佛說配受, 即是配受 彌陀的功德即是凡夫的功德 ; 猶如父母遺產即是子女之物 因此, 彌陀的功德, 亦即彌陀的本身 彌陀的存在, 即是凡夫往生的功德, 凡夫往生的資糧 ; 即是凡夫往生的信心, 凡夫往生的保證 ; 即是凡夫往生的正因, 凡夫往生正定業 ; 即是凡夫安心 喜樂 希望的泉源 深信因果之凡夫, 雖有心修行, 而力不自由, 因此寢食難安, 苦惱不堪 ; 忽遇彌陀救度, 惠賜往生功德 ; 不修而有大行, 未死而得往生 ; 悲喜交集, 慶幸何極! 不論智愚善惡, 沒有一個人不是彌陀救度的對象 彌陀深願一切眾生皆往生 ; 不願獨留一人在沉淪 寒林敲骨之靈鬼, 悲泣前生之惡業 ; 深野供花之天人, 慶謝多生之善根 重新整理上次所譯如左 : 我今胸中無片雲, 心滿意足往西方 ; 回顧彌陀之救度, 更喜愚癡之我身 壹 書信篇二三 彌陀是真理九七

56 九八 我雖往生還會來, 利益國人無窮盡 ; 法船莫遲語吾兒, 生處同坐一蓮花 日月猶如螢火光, 彌陀光明耀大千 ; 明日誰亦無所懼, 彌陀懷裏悠悠眠 別矣! 難脫輪迴今已脫 ; 喜哉! 往生阿彌陀佛前 二四 念佛真皈依 ( 一 ) 世間虛假, 唯佛是真 ; 宗教雖多, 唯佛是正 今有如此眾多善男子善女人捨假入真 去邪歸正, 發心皈依三寶 ; 誠是諸佛讚歎, 龍天歡喜 然而祖師言 : 不可外現賢善, 內懷虛假 亦即必須真有皈依之心, 方得皈依功德 ; 故收到 皈依證 之後, 亦應於佛前長跪合掌, 自白三皈, 其詞如左 : 我 盡形壽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 三說三拜 ) 壹 書信篇二四 念佛真皈依 ( 一 ) 九九

57 一 我 盡形壽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 三結三拜 ) 又, 若淨宗法師前來, 宜再次恭請法師傳授三皈, 並說明三皈之義, 令其明白, 心中領納 皈依對象是 三寶, 故三寶皆我之師, 非僅某道場某法師而已 但, 若學淨宗者, 即應親近淨宗道場 師父 同行 ; 餘則可敬不可學 皈依功德易得而易失, 皈依佛, 不皈依外道宗教, 亦不隨喜讚歎, 法 僧亦然 ; 持此正知正見, 則皈依功德永不消失 皈依之終極目的在於成佛度生, 而 念佛成佛是真宗, 念佛即是往生, 往生即是成佛, 成佛即能度生無礙 故凡皈依者, 應常念佛, 願生極樂, 則往生 成佛 度生, 盡在其中 至少早晚各念一串念珠之佛號 又, 凡一向專稱彌陀佛名者, 即是真皈依 大皈依 無上皈依, 說明如左 : 南無 歸命 身心性命歸投依靠 阿彌陀 無量壽 涅槃極法 滿覺 佛佛 覺 覺涅槃之法 分覺 僧 三寶 本宗以 專一 為旨, 亦即專稱 專禮 專供阿彌陀佛, 故寄去阿彌陀佛像, 背後有淨所寫的 略解, 請皈依者詳閱細思 皈依者即是信佛學佛之人, 其行事為人 : 對佛有信心 敬心, 對人有愛心 恕心, 對己有愧心 良心 敦倫盡份, 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存好心, 說好話, 做好事 仁民愛物, 不殺生, 少吃肉, 素食更佳 此外淨宗法師所編 念佛人自律規範, 悉應遵守 壹 書信篇二四 念佛真皈依 ( 一 ) 一 一

58 一 二 二五 念佛真皈依 ( 二 ) 以通途法門而言, 皈依是入佛門的第一步, 須由出家眾親授, 先教言 : 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 三說三拜 ) 次結云 : 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 ( 三說三拜 ) 並為其解說三寶意義, 使其領納在心 皈依之後不得再信仰其他外教 神明等, 否則即失皈依之體 若依淨土法門,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大皈依, 南無是 皈依 之意, 阿彌陀 三字是涅槃常住不生不滅之 法, 佛者覺, 覺此法 圓滿 ( 滿覺 ) 名 佛, 未圓滿 ( 分覺 ) 名 僧, 例表於下 : 南無 皈依 阿彌陀 法滿覺 佛佛 覺分覺 僧 故皈依之後, 應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既保皈依之體, 亦能往生成佛 南無阿彌陀佛 壹 書信篇二五 念佛真皈依 ( 二 ) 一 三

59 一 四 二六 感恩謙敬 南無阿彌陀佛, 恭賀新禧, 千喜萬福 來信敬悉, 信中洋溢著一股感恩 謙敬的德光, 伸手可掬, 可謂淨宗行者的楷模, 令人歡喜, 然而慧淨業障深重, 福薄慧淺, 不堪妄受讚歎 場有餘粟, 則鳥呼其群而共啄 ; 野有美草, 則鹿呦其類而共食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也 淨宗行人, 佛力加持, 信光煥發, 自然會 隨緣開妙法, 教眾得真情, 聖道多辛苦, 淨土一路平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努力將信心的種子遍撒, 自然有念佛的花果收成 但持願心, 盡其在我, 則彌陀自有安排 ; 得失成敗不繫胸中 佛法如鏡, 對鏡見容, 聞法知心 背向法鏡, 以為自己賢善, 因而高己慢人 ; 面向法鏡, 便知其惡無底, 深感無地自容 然而我心之惡雖無底, 彌陀之力亦無邊 ; 信機信法, 機法一體, 慚愧 歡喜 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矣! 罪惡有多深, 功德便有多大 若如是知, 安心開朗, 油然而生 卑鄙無恥是我人實相, 自己如此, 別人何異? 所謂 一即一切 如知既同一丘之貉, 便能慈眼相視也 且越知自己之惡機, 此心越謙卑柔軟, 越覺毫無資格計較嫉恨他人 又越知彌陀之法德, 體悟彌陀徹底的包容 無限的大愛, 便能凡事包容他人 愛護他人 如是信機信法之中, 世間美德, 亦油然而生矣 對初聞者不用太急, 以宿善各有遲速故, 開池不求月, 池成月自 壹 書信篇二六 感恩謙敬一 五

60 一 六 來 善導大師全集將從 大藏經 中影印寄去, 但恐怕看了茫然, 不知旨歸, 最後還是要從 觀經四帖疏綱要 尋找宗旨 暇時當以念佛為事, 心中妄念不顧也, 任其自來自去 ; 信念之中, 自有一番佳味 二 年二月十二日 二七 遵循善導 吾等凡夫, 福薄慧淺, 欲理解第十八願或願成就文, 都應遵循彌陀示現之善導大師 四十八字本願釋 : 若我成佛, 十方眾生, 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 彼佛今現, 在世成佛, 當知本誓, 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此釋是原則 標準 ; 依此釋, 理解之, 實踐之 法然上人讚此四十八字而言 : 此文者, 應常稱於口, 浮於心, 寓於目 此文者, 四十八願之眼也, 肝也, 神也 乃至十念 即是 平生之機, 上盡一形 ; 臨終之機, 下至一念 的念佛, 乃至長, 乃至短, 故言 乃至 故 願生彼國 之人應盡形壽念佛, 此是彌陀的要求與命令 如何念, 念多少, 一概不拘, 總以不論何時何處何緣, 想到就念, 出口就念, 養成念佛習慣為原則 二 年四月十八日 壹 書信篇二七 遵循善導一 七

61 一 八 二八 難信與易行 難信與易行 : 難信 有約法約機之兩面: 約法 : 凡欲成佛, 應於多劫之間, 廣修萬善萬行, 累積成佛因行 ; 因圓果滿時, 方謂成佛, 此是一般佛教之通則 然而淨土門, 眾生不能自修成佛因行, 但信念名號, 一念頓然圓成佛因, 命終往生, 證得涅槃妙果 ; 此實超越世間尋常因果報應之理, 是世間之人以常識很難相信之法 故元照大師於 彌陀經義疏 云 : 今此法門, 不簡愚智豪賤, 不論久近善惡 ; 唯取決誓猛信, 臨終惡相, 十念往生 此乃具縛凡愚, 屠沽下類, 剎那超越成佛之法, 可謂 世間甚難信 也 約機 : 一 自力心強固故 : 於往生之大事, 應脫落依靠自力之心, 而全托佛力 然而一切眾生, 於恒河沙諸佛之處發菩提心以來, 自力修行, 已成習性, 捨棄自力心極難 ; 因此, 信受他力, 全托他力, 也是極難 二 求法心薄弱故 : 古德云 : 至堅者石, 至軟者水, 水能穿石 心源若徹, 菩提覺道, 何事不成? 故若有熱烈求法心, 必能生信 然凡夫世俗心深重, 求道心微弱, 故信心難得, 故說難信之法 壹 書信篇二八 難信與易行一 九

62 一一 雖是難信, 然而易行, 以行攝信, 故言易往 大師云 : 莫不皆乘 又云: 一向專稱 可知但能 一向專稱 即是 乘, 信心與報恩, 自在其中, 六字具足信願行三義, 故 必得往生 此是難信易行, 以行攝信, 信在行中 二 年四月二十八日 二九 易往與無人 三月十二日來函敬悉, 因事遲覆, 請見諒 所提七問, 簡答如下 : 一 易往而無人 : 易往 : 彌陀成正覺之時, 即已成就十方眾生往生之一切功德, 故願生者必生, 稱念者必生, 易行易往之極 而人往往以世上何有此易事而疑之, 故願生者稀 無人 : 乃稀有之意, 與 十方眾生 相比則稀, 故言無人 若謂 絕無人, 則與 廣大會 矛盾, 不可以文害義 又, 疑心而雜行迴向, 亦得往生 ; 然在花胎五百歲, 善導大師云 雖得往生, 含花未出 源信大師承此意, 而言 往生報土者不多, 往生化土者不少 又, 此句一方面在於讚歎本願之利益, 易往 直歎願益, 無人 反顯願益 謂 : 壹 書信篇二九 易往與無人一一一

63 一一二 何以易往 : 願力不可思議故 ; 何以無人 : 願力不可思議故 凡經中數言 極難信法, 難中之難 等, 皆反顯之義 二 一切善惡凡夫 乃第十八願 取意之文, 取其意而造文, 以顯佛本懷 此之化風, 道綽禪師已然, 請閱 安樂集 之編序 善導大師未曾註解 無量壽經, 是以 無量壽經 中心思想之第十八願解釋 觀經 三 石經二十一字非 阿彌陀經 之文, 乃後人所註解而加入者, 梵文本 藏文本及玄奘大師所譯本, 皆無此句對應之文, 故以不補入為妥 當然, 講解時可鄭重引用, 大大發揮 四 助念中若見佛 菩薩顯現, 則亡者定可往生, 其益與見十方佛蒙授記同 至於佛七 法會 念佛 夢中等, 則另當別論 以若不 往生尚在輪迴, 故屬不定 若以究竟而言, 雖未往生, 以此道種, 未來當有度脫之時 五 助念或法會之人數, 或其人之修持, 是重要之助緣, 影響對方信受念佛, 作彌陀與眾生之間的橋樑, 如下品生之人, 若無善知識在旁引導, 將見當下直墮地獄 既是 無窮大, 是不需增減的, 本身是至極的, 圓滿無缺的 六 如威者 是 加威者 之誤 七 失念稱名 之 失 無誤 苦逼不遑念佛謂之 失念 ; 善友轉教口稱謂之 稱名 二 年七月三日 壹 書信篇二九 易往與無人一一三

64 一一四 三十 為師決疑 選擇集 第十六章所引 新修往生傳 ( 宋 王古輯 ) 善導入定為師決疑之事, 此事非實 ; 論道綽禪師於貞觀三年四月八日已自預知時至, 且化佛住空, 天花下散, 告以 淨土堂成, 餘報未盡耳 ( 道宣 宋 高僧傳 ) 何請徒決疑之有? 此乃王古之訛 只要稱名念佛便已具足 歎佛 懺悔 發願迴向 莊嚴淨土 等四種功德, 不必別用懺悔之法 選擇集 第十四章所引是依據鳩摩羅什之 小經, 不過是 取意之文 道綽禪師 善導大師引用經文多有取其意而造文之例, 使後人易讀易解 或問 : 既然善導大師入定為師決疑之事是訛傳, 智慧第一 勢至再來 的法然上人為什麼沒有分辨出, 而加以引用呢? 淨宗法師回答 一 所謂訛傳, 是現在文獻資料齊全的情況下對比才知的 古代文獻收集不如現在方便, 無從對比甄別, 所以只要其說有據, 甚至一些口口相傳的事也往往被當時的人們當作事實接受下來, 不會產生懷疑 菩薩示現, 雖知其訛, 也不會反其說, 說而無憑故, 令眾起疑故, 炫自惑他故, 有違化道常規故 二 法然上人引用此段, 為證明弟子之德勝過為師之德, 故偏依善導, 而非偏依道綽 為化眾方便, 增人信心故, 既有此史料, 故且方便引之 三 有關教理之釋, 前十六章已盡理明之 故不可以此段意在證明善導大師高德而引之事例, 反而懷疑前十六章之釋義, 側重點不同 壹 書信篇三十 為師決疑一一五

65 一一六 故 往生教理依前十六章 ; 何故偏依善導, 即依當段 這樣才兩不相妨 讀書要知意, 不要死讀書 三一 十方眾生 十方眾生 乃彌陀救度的對象, 魏譯三願同言十方眾生, 而言同意別 第十八願之 十方眾生, 總稱棲息於十方世界無數生類之十方眾生, 亦即總括人類 天眾 禽獸 蟲魚等 故漢吳兩譯言 諸天人民 蜎飛蠕動之類, 可知六道眾生皆包含在內, 不但人天, 亦攝惡趣 善導大師 第十八願取意文 云 : 一切善惡凡夫, 又云 五乘齊入, 可知九界眾生, 上至等覺 下至阿鼻, 亦皆包含在內 又云 : 諸佛大悲於苦者, 心偏愍念常沒眾生 可知 本為凡夫, 兼為聖人 之義, 而以 苦機為急, 故宋譯言 輪迴諸趣眾生類, 速生我剎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阿鼻苦眾生 彌陀悲願超世, 普救十方一切眾生, 故十九 二十兩願亦皆有 十方眾生 之誓 ; 然究其立願精神, 十九願僅限於堪能修諸功德而至心發願欲生之人, 故漢吳兩譯言 有作菩薩道者 ; 二十願亦限於堪能植諸德本而至心迴向欲生之人, 故漢吳兩譯言 他方佛國人民 然十方眾生中堪能修諸功德 植諸德本者稀, 故被漏之眾生甚多 ; 而第十八願所誓之十方眾生, 不問智愚善惡, 不論修行堪否, 彌陀一概平等救度, 無一眾生被漏, 故第十八願之十方眾生, 其意甚廣, 無一被漏故 ; 壹 書信篇三一 十方眾生一一七

66 一一八 而十九 二十所言 十方眾生, 其意甚狹, 而漏甚多故 至心信樂欲生 六字, 可從就機 就法兩方面來解釋 就機 : 至心 : 至者極, 極於心底, 顯示信樂之真實相 信樂者 : 於佛之救度無疑心 欲生者 : 願生彼國之決定心 故至心信樂欲生, 以信樂為主 至心顯示信樂之真實, 而欲生是信樂之別義 就法 : 至心是彌陀救度眾生之真實心, 信樂是彌陀能夠容易救度眾生之信心, 欲生我國是彌陀之迴向心, 對眾生呼喚欲生我國之敕命, 而迴向大功德於眾生之心 以上是就教理上的解釋, 然而一切願生者非必知此繁瑣的宗學不可, 但知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自然具足這些道理 是故天親菩薩自督而言 我一心歸命 鴝鵒 鸚鵡等飛禽, 但隨人音聲, 依樣畫葫蘆地稱念, 亦得殊勝莊嚴的往生 非此飛禽的功德 工夫, 乃彌陀誓願之力的自然運作 所謂 誓願之力, 即善導大師所言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佛之不可思議, 正在於此 至於第十九之 至心, 是自力的真實心, 其所至心的對象, 不是直接向於佛, 乃向於自己之修諸功德, 將此迴向於佛 此與第十八願之至心相比, 不啻天淵之別 願生極樂, 於彌陀之救度不疑, 不論如何, 臨終皆百分之百往生 願生極樂,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臨終自有彌陀守護攝取, 亦百分之百往生 平生無信願, 亦不稱念, 若臨終稱念, 亦必往生 ; 以臨終之人, 前陰將謝, 後陰將生, 必見彌陀顯現, 亦見自身放光 又, 臨終昏迷, 或舌根已硬, 其心依然靈明不昧, 若在旁邊開導 念佛, 令其接受心念, 亦必百分之百往生 易行之至, 殊勝之極, 即是淨土法門也 二 年七月六日 壹 書信篇三一 十方眾生一一九

67 一二 三二 念佛者與禪者 來函所謂 念佛金言錄 某段內容似有 禪淨雙修 的傾向, 誠然如此 ; 然而應說 與禪相通 此乃一般蓮友有所不知 領解不到之處 徹底而言, 深憑佛願之念佛, 可謂與禪 異轍同歸 禪宗所言 絕學無為閒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 永嘉禪師證道歌 ), 此是禪者開悟 之境界, 而念佛人雖愚劣無此境界, 然而心境相似 善導和尚所言之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是不顧自身之善惡賢愚 煩惱妄念, 知 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而念佛故也 既 必得往生, 豈非如同曇鸞祖師所言 十念業成 不斷煩惱得涅槃分 嗎? 既如是, 則念佛者之生活豈不是悠遊自在的念佛生活嗎? 如此則與禪者相去多少? 故念佛者之生活與開悟禪者之浮雲流水之自在生活相同 雖如此言, 當今真正開悟者有誰? 此是自力難行道 ; 而念佛往生是他力易行道, 任誰都能, 故其自在與禪同 能知此理, 即是真知彌陀救度 不過, 雖不知彌陀救度, 然而既願往生而專念彌陀名號, 則尚有何不足? 既無不足, 豈不快哉! 二 年十月二十七日 壹 書信篇三二 念佛者與禪者一二一

68 一二二 三三 不可喜好玄妙 淨土法門是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此外別無其他道理 若有人來妨礙說 稱念不能往生, 便是彌陀之敵, 祖師之仇 ; 不可親, 不可近 淨土法門不可講得很雜 很深 很玄 很妙, 要講得連老太公 老太婆也能聽得懂 做得到 否則不要講, 以免上違佛意, 下誤眾生 應重視 念佛金言錄 與 念佛感應錄 之序文 淨土法門極其平常, 不可喜好玄妙, 或尋奇覓巧 二 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三四 雖可迴向 往生彌陀淨土始終以 稱念彌陀名號 為正定業, 此外皆是雜修雜行 善導大師謂之 隨緣雜善, 若不迴向 恐難生 當然他願生淨土, 即是有將此 雜善 迴向願生之意 ; 然非正定業, 非彌陀本願, 故善導大師說 : 心常間斷, 雖可迴向得生, 眾名疏雜之行也 雖可迴向 然而 心常間斷, 與彌陀疏遠, 不親不近 又, 不稱彌陀名號, 不蒙彌陀光照 諸佛護持 ; 亦不名為芬陀利華, 其往生在化土, 不在報土 此理可閱讀 選擇集 第二章及 感應錄 序文 壹 書信篇三四 雖可迴向一二三

69 一二四 善導大師對釋尊一代教法的總結論是 : 雖說定散兩門之益,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故 一向專稱 是彌陀本願 釋尊本懷 ; 是佛法精華 是佛教結論 二 年十二月七日 三五 解答五問 一 念佛往生願言 :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 即是 平生之機, 上盡一形 ; 臨終之機, 下至十聲一聲之念佛, 故凡願生彼國, 而一生專念之人, 必得往生 以前念很多, 後來沒念, 忽然死亡, 則往生不定 由後來沒念, 恐願生心已變, 未契佛願 若其直至臨終, 猶有願生心, 則十念一念必生 信受彌陀救度之人, 其信必徹至臨終不變, 而信行一體, 故信受彌陀救度之人, 必能願生彼國 一向專念, 直至臨終不變 二 生病口不能念佛, 心尚能憶佛, 且願生心不變, 故不妨往生 何況願生之人, 臨命終時, 佛與聖眾, 不請自來, 慈悲加祐, 令心不亂 若信知此理, 則病痛 昏迷, 心無不安 ; 若有不安, 可見其尚未信知此理, 則宜習聞此理, 以啟其信, 而安其心 凡夫之心, 猶如猿猴, 無靜定時 ; 然此理之信, 如如不動, 所謂 壹 書信篇三五 解答五問一二五

70 一二六 流急月不去, 心亂佛常住 若會動搖, 則仍未聞信此理 三 五堂功課及其職務之外, 專念彌陀便可, 此即 乃至十念 之意 ; 以 十方眾生, 僧俗男女 士農工商, 各守崗位, 各司其職, 或能多念, 或能少念, 但隨各人根機念佛便可 四 若自行之外, 尚欲化他, 則可量力研讀有關經論 否則, 層出不窮之書, 於己何涉? 往生之後, 三明六通, 百千法門, 不求自證 現在縱能背誦千言萬語, 臨終一句難憑, 唯佛是賴 五 但以淨土法門為臨終或中陰身開示便足 度亡經 屬密法, 吾人學淨不學密, 故依淨不依密 因寺規須作諸餘功課, 但不依之作為迴向往生業, 則毫無妨礙 其餘時間則專稱佛名, 以往生定業, 在於 乃至十念 之專稱故, 不藉諸行之迴向 三六 淨土之信 淨土法門之信乃信 上盡一形, 下至一聲一念亦必往生, 既信之後, 自必一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善導大師言 彌陀名號相續念, 又言 念念不捨, 又言 念念稱名常懺悔, 是故應常稱佛名 信者為信此行故, 是以龍樹菩薩言 : 以信方便, 易行疾至 若信而無行, 即非真信 ; 若能專行, 則信自在其中 ( 符佛願之理故 ) 有人誤解, 單取 一念之信, 捨去 乃至之行, 則遠違彌陀誓願, 近背善導祖釋 壹 書信篇三六 淨土之信一二七

71 一二八 不知 一念之信 的意義乃是以 臨終之一念亦得往生 之理建立信心, 故本願文言 乃至十念, 成就文言 乃至一念 ; 臨終十念一念亦得往生, 則何人不得往生? 是故一生念佛, 更必往生 無知之人, 執一念之信心, 捨一生之稱名, 則信既非信, 行亦無行, 全非淨土法門 此事 法然上人全集 二九三 六一五 七 二頁已指摘之 念佛金言錄 乃直承善導大師 一向專稱 之宗義, 是真實中之真實, 直截中之直截 ; 可貴之至, 讚歎之極, 故以 金言 名之 若心存成見, 則難嚐其味 ; 若胸中廓然, 則津津有味, 妙味無窮 ; 可共知者言, 難與昧者語 所謂 : 茶逢知己飲, 詩向會人吟 亦謂 : 路逢劍客須呈劍, 不是詩人莫獻詩 二 一年八月九日 三七 三種稱名 平生願生極樂而一向專稱佛名之人, 應知雖臨終病苦不能念, 或昏迷不能念, 亦必往生, 平生已被光明攝取, 此時佛必示現接引, 往生快如剪斷髮絲, 唯佛與臨終之人知之, 餘人不知 乃至十念 一向專稱, 皆是隨人根機之語, 有空就念佛, 不是用腦筋的時候就念佛, 此時不念佛, 必是念妄想 念煩惱 欲生極樂之人, 必是極樂之心重, 世俗之心輕 ; 念佛之心重, 念妄想之心輕 當然睡時 病苦時 昏迷時, 不能念亦無妨 此亦即是 乃至 之義 又, 人雖昏迷, 壹 書信篇三七 三種稱名一二九

72 一三 其心不昏迷 ; 肉體昏迷, 前五根雖不起作用, 第六之意根仍有作用 不求往生極樂, 只為人天福報之念佛, 則雖念至臨終, 亦未必能往生, 以其心在人天故, 或求來生再度為高僧大德 一聞千悟 廣度眾生 ; 如是種種心願故, 是以未必往生 若別無心願, 一生念佛, 則隨 自然之所牽 之名號力, 有自然往生之功能 二 一年八月十八日 三八 皆順佛意 來函接悉, 簡答如左 : 一 皆順佛意, 角度不同 前者單明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八字, 後者具釋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四句 彌陀雖完成眾生往生功德, 若眾生不知不信, 或知而不願往生, 則仍在輪迴 ; 彌陀成佛以來, 於今十劫, 而我等尚在輪迴, 即是此類 故願生彼國, 一向專稱, 即契第十八願, 故善導大師 四十八字本願釋 言 :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願生稱名, 即是 乘彼願力, 定得往生 故 二 二尊一致也 大經 釋尊顯明出世本懷乃在宣說彌陀弘願 ; 觀經 釋尊廣開淨土要門, 為導群機齊入彌陀弘願 ; 小經 諸佛證誠釋尊所言 但念佛, 必往生 之念佛往生願 故知二尊一致 三 念佛時身有佛光 冥眾護持之事, 念佛感應錄 具明事證理證 信心念佛之人, 自能一心專念, 念念不捨, 念念稱名常懺悔 ( 若無, 即非信心念佛人 ); 雖有事礙不能念, 亦蒙冥眾護持, 以其正定業 壹 書信篇三八 皆順佛意一三一

73 一三二 故, 順彼佛願故 四 仙家是否鬼神道眾生? 若是, 則由其福業大小, 堪作護法或不堪作護法 蓋念佛之人, 天神地祇敬重護持故 五 念六字念四字, 有同有不同 同者 : 如來函之中, 或稱 上某下某法師, 或言 某某師, 或言 某某, 稱呼雖異, 其人則同 ; 彌陀無有不知者, 此理若閱 念佛感應錄 之 母親念佛, 兒免海難 之文及其按語便知 然, 平常自念時, 以稱六字為主 言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時, 有否包含阿彌陀佛, 應視其所言之意而定, 思之可知 二 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附來函 一 我不把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諸功德修行完成, 我不成 佛! 與 如果我不能讓稱念我名號的人往生, 我不成佛! 請問法師這兩種解釋那一種最符佛意? 二 釋迦佛的教法和彌陀佛教法是兩種教法嗎? 三 念佛時, 阿彌陀佛 觀音 勢至如影隨形保護, 那麼信心念佛的人不念佛時, 彌陀 觀音 勢至等諸善神護法就不如影隨形保護嗎? 四 有說 : 只要給仙家講明瞭名號的功德, 可以把它們當做護法, 但不能供奉 有說 : 仙家不可以給念佛人做護法, 給它們講明自己已是三寶弟子, 一心專稱彌陀佛號, 不再供奉它們, 讓它們另找別的地方, 如果它們不想走, 就跟我一起念佛, 但它們不是念佛人的護法 ( 堅決送走 ) 仙家到底能不能給念佛人做護法? 五 念南無阿彌陀佛與念阿彌陀佛有什麼不相同的地方?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不包括彌陀佛嗎? 壹 書信篇三八 皆順佛意一三三

74 一三四 三九 信佛救度 信佛救度之人, 欣慕淨土, 要求自己過聖潔的生活 信佛救度之人, 罪惡感深, 不喜歡不義, 只喜歡真理 信佛救度之人, 與佛同在, 犯罪有反應, 心中會自責 犯根本大戒, 不可無所謂, 應深生懺悔, 而思改過, 否則應還俗為宜, 僧俗各有規範故 既信彌陀救度, 必不故意為非, 若因業障顯現, 於彌陀而言, 悲 愍而仍攝取, 於眾生而言, 懷慚而更念佛 故善導大師言 念念稱名常懺悔 二 一年十月五日 附來函 某某人有 阿彌陀佛救度一切罪苦眾生, 連五逆也不例外 因此他說 : 反正阿彌陀佛能救度我們, 只要念佛, 必往生無疑, 現雖是僧相, 犯根本大戒也無所謂, 沒有因果可言 等言論 他總是認為我未悟佛意, 法師之意如何? 我個人愚見, 認為阿彌陀佛接引罪惡眾生, 是指未歸佛之前所做罪業, 歸佛之後皆得往生 ( 念佛者 ); 歸依佛之後再胡作非為, 佛陀及祖師不會讚同的, 除非無意間犯錯, 當然佛是慈悲的, 不會見怪, 同樣接引 有人認為我的腦子太頑固 太封建, 也許是吧! 阿彌陀佛, 望法師開導為盼 壹 書信篇三九 信佛救度一三五

75 一三六 四十 心意柔軟 一 信彌陀救度之人, 心意柔軟仁慈, 言行安詳穩重 體會彌陀愛護我, 使我能愛護別人 ; 彌陀包容我, 使我能包容別人 ; 彌陀功德賜與我, 使我能為他人犧牲奉獻 ; 習氣日減, 道情日生 二 易行品 先貶淨土門之眾生是儜弱怯劣, 接著勸修 易行疾至 之易行道, 所謂 呵問許說 其意不在貶抑眾生求生淨土, 否則下文之 難易二道判 即成戲論 其意乃如 大經 所言, 要我們 謙敬聞奉行, 以 驕慢弊懈怠, 難以信此法 故, 而善導大師則解釋為 二種深信 若不知自己是儜弱怯劣之人 ( 信機 ), 誤以為是丈夫志幹之士, 則失 易行疾至 之勝法 ( 信法 ) 舉三千大千世界, 絲毫非末世我等所能也 三 往生之後, 如曇鸞祖師言 : 體如而行, 不行而行, 行而不行 彌陀壽光一體, 眾生往生, 證同彌陀, 光壽與悲願, 毫不減少 彌陀身土是報身報土, 所謂 報土 亦云 受用土, 佛受用自得之法樂, 或施與他人 ( 菩薩 ) 受用其法樂 報身 自受用身 自受用土 他受用身 他受用土 報土 壹 書信篇四十 心意柔軟一三七

76 一三八 無量壽莊嚴經 言: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慈悲, 利益諸群品 無量壽經 言: 皆受自然虛無之身 無極之體 故第十一滅度願之後, 便是十二 十三之光壽無量願, 此光壽無量固是彌陀自證自受, 目的全在與諸菩薩共證共受 四 信心念佛人, 應儘量如 大經 三毒五惡 段所勸誡而生活之, 故應放棄世俗名利心 真諦在於念佛往生, 俗諦在於履行世善 奉佛戒規 五 凡夫自力與彌陀佛力相比, 即是無力, 然彌陀大悲, 亦救度之 應隨力隨份稱名, 不自苦不自惱 六 若不能專正定業, 則可助行調節, 猶勝終日嬉戲 助行之言, 良有以也 七 應與同法門之師友相處, 一則正知見, 再則相提攜, 不至於或過或不及而還俗 附淨宗法師補充回答 一 淨土法門之真義, 如善導和尚所言 : 以阿彌陀佛本願不虛故, 不論是誰, 但稱佛名, 願生淨土, 決定往生 二 所引 大乘起信論 與 易行品 之文, 就淨土法門大悲眾凡之意趣上觀點一致 ; 不過 易行品 邏輯性之 難易二道判 對淨 壹 書信篇四十 心意柔軟一三九

77 一四 土教之意義與貢獻遠非 起信論 能比 又, 易行品 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 是如何容易地達致不退轉地, 而提出應稱佛名號求生淨土 至於往生後之情形, 非要點故, 未及深論 三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之別願所成之報佛報土, 佛之自受用還成往生眾生受用故, 眾生往生證同彌陀 雖證同彌陀而不名佛, 仍名菩薩 聲聞 天 人等者, 但因順餘方 耳 又, 一土唯有一佛, 縱餘佛助化, 亦示現為弟子 往生彼土者, 悉皆一生補處 ; 一生補處即是候補佛位, 候補佛位即是有成佛之功德而尚缺成佛之名位, 故從極果佛位退而一等, 現處補處之位 既居弟子位, 則 長時聞法, 歷事供養 等, 如 大經 言乃是菩薩應行法式, 不似此土聞法之緣吝, 而無由得覲佛也 此正顯往生彼土之勝妙 善導大師或言 : 自然即是彌陀國, 無漏無生還即真 或言 : 到彼華開聞妙法, 十地願行自然彰 或言 : 六識縱橫自然悟, 未藉思量一念功 淨土菩薩光明與彌陀光明相較有與奪二意 奪而論之, 諸佛光明, 所不能及, 何況菩薩人天 與而論之, 若有眾生, 聞其光明, 威神功德, 日夜稱說, 至心不斷, 隨意所願, 得生其國 至其然後, 得佛道時, 普為十方, 諸佛菩薩, 歎其光明, 亦如今也 彌陀光明還成往生眾生光明, 故得十方諸佛如今讚彌陀光明而讚之 無論與奪, 皆顯彌陀光明不可思議 慧淨法師正從與邊讚彌陀光明不可思議, 釋尊亦謂 晝夜一劫, 尚未能盡, 豈必侷於數行經文乎 ; 加之又明言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然則, 彌陀淨國唯是諸佛深智所行之境, 吾等罪惡生死凡夫測度 壹 書信篇四十 心意柔軟一四一

78 一四二 思量, 毫無其益, 唯可相續稱名, 疾生淨土, 則一切自明, 不勞他問 故善導和尚言 : 望佛本願, 意在眾生,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也 四 法然上人意, 一切無如念佛為要! 凡妨礙念佛之事皆應厭捨, 凡助成念佛之事皆當奉行 此實為念佛人處理一切世務之準繩 五 但知 本願不虛, 稱念必生 而盡心稱名者, 即是住他力之心而念佛也 並非有凡夫之我執, 說為自力之心念佛 ; 亦非全不用心, 懈怠度日, 能多念也不多念, 可精進亦不精進, 方是住他力之心 ; 亦非勵意多念即成自力 法然上人言 : 若住自力者, 一聲十聲猶自力也 ; 若住他力者, 聲聲念念皆他力也 六 五濁惡世, 十人修行, 十人退墮, 此自力之難也 修行人之退墮全是自因自果, 非可責之 他人之進步使我退墮 七 所言隨力隨份稱名, 是指盡到身心所能而言, 並非能念不念, 只是漫然度日, 聊爾口稱幾句 凡夫習氣, 念五濁心重, 念佛法心輕, 若不稍加策勵, 藉口 隨份 自然, 時日一久, 必然退失念佛 此事, 行者宜各自知 八 所言 自然運作, 是指稱名願生之人, 被阿彌陀佛本願力牽隨, 縱雖不知深理, 亦無所謂信心決定的體驗, 但只稱名, 息絕命斷時, 自然回歸淨土 大經 謂 : 自然之所牽 故 自然 即指彌陀本願力, 又是名號之功能 念佛之人, 佛必來迎, 此是自然也 ; 稱名之人, 必然往生, 此亦是自然也 ; 既是自然, 則絲毫不用擔心 我今念佛, 恐不得生 凡於心中籌慮 : 如何是自力 如何是他力 如何是信 如何是疑, 等等一切皆背自然之理也 唯不顧心中一切, 但知稱名必生, 而一向稱名者, 即是自然也 壹 書信篇四十 心意柔軟一四三

79 一四四 附來函 我接觸善導大師的教法已經四年多了, 最近從內心深處經常體會到阿彌陀佛的慈悲, 無論什麼根性的眾生, 佛說我都要救度他到極樂世界, 並不分什麼層次, 以及自心分別的善惡等等, 想來真是讓人感泣! 我是一個業障很深的人, 別人也許不瞭解, 但自己深深地知道自私自利 斤斤計較 愛發脾氣 我相堅固, 而且欲望濃重 聽聞阿彌陀佛的慈悲呼喚, 才知道佛就是要救度像我這樣的眾生! 這幾年來, 是阿彌陀佛的調攝, 漸漸地反省自己的時間增多, 遇到不順心之事, 經常對自己說 : 這都是我之罪! 當然, 老實講起來, 習氣之深之重, 並非一日之功就能覺察到 這就是我現在的真實情況 在此, 有幾點理論上的問題向您請教 一 龍樹菩薩傳承之前輩馬鳴菩薩, 撰寫 大乘起信論 ( 梁譯 ) 中指出 : 眾生初學是法, 欲求正信其心怯弱, 以住於此娑婆世界, 自畏不能常值諸佛親承供養, 懼謂信心難可成就意欲退者, 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 謂以專意念佛因緣, 隨願得生他方佛土, 常見於佛永離惡道 ; 如修多羅說 : 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 即得往生 ; 常見佛故, 終無有退 若觀彼佛真如法身, 常勤修習, 畢竟得生, 住正定故 這與龍樹菩薩 易行品 問曰 : ( 前略 ) 是故若諸佛所說, 有易行道, 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 願為說之 答曰 : 如汝所說, 是儜弱怯劣, 無有大心 ; 非是丈夫, 志幹之言也 此兩點論文觀點是同是異? 若相同, 是否可說 : 這才是淨土法門的真義? 即如 佛說阿彌陀經 所說 : 是諸人等,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彼國土 也如善導大師 觀經四帖疏 最後解釋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為其勝友, 當坐道場, 生諸佛家 時指出的 : 捨命即入, 諸佛之家, 即淨土是也 到彼長時聞法, 歷事供養 因圓果滿, 壹 書信篇四十 心意柔軟一四五

80 一四六 道場之座豈賒 這是否意味著往生之後還要修持? 那麼, 所謂如阿彌陀佛一樣的具有無量光, 我就不明白了 慧淨法師在 淨土三經一論大意 中開示 ( 第二五頁 ): 要使善人到極樂世界得到無量光 無量壽的果位, 也要使一生都遇到惡緣而造惡多端的眾生到了那裏, 跟善人一樣證得無量光 無量壽的果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彌陀經只說在極樂世界眾生的壽命和阿彌陀佛一樣, 那麼光明呢? 二 信受阿彌陀佛救度的信心念佛人, 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稱名報恩, 但還為衣食住行而奔波 是放棄世俗的名利之心和種種追求, 多多念佛呢? 還是不必對名利的誘惑進行抵制, 而就這樣了呢? 因為要真的放下有為法的追逐, 並不是沒有可能, 只要多多念佛就是了 ; 這當中只要生死心切, 多拜佛, 多念佛, 是可以做到的 我現在就在這樣的十字路口徘徊, 請法師慈悲予以開示 真的滾入滔滔世法中, 是罪是功德, 我不知道 而且若要念佛或勸人家信佛念佛, 也並 非易事 我擔心, 恐怕連自己保持對佛的恭敬真誠之心都會淡下來, 雖然心中對佛的絕對他力的救度並不懷疑 那麼像法然上人開示的在家不能念佛, 就出家念佛 ; 不能自己養活自己念佛, 就接受救濟念佛等等, 又該怎麼說 三 我自問 : 有無自力之心念佛, 回答是肯定的 我執我相時時冒出來, 唯一信得過的方法是念佛 同樣拜佛 誦經 供養 觀察也有明顯的自力之心 請法師開示 : 要不要助行? 捫心自問一時做不到完全是報恩之行, 那麼就放棄了嗎? 對我來說, 與其在聲色貨利中放鬆, 還不如和阿彌陀佛多親近呢 做不到完全專正定的稱名號, 累了用助行來調節一下, 是不是比去終日嬉戲要好呢? 這至少和阿彌陀佛還更親近一些吧 請問法師自己是怎麼處理的呢? 四 我親自看到這樣一件事 : 同時發心出家的兩位師父, 其中一位每天能拜佛一千拜, 另一位師父沒有拜佛 過了一段時間後, 那位 壹 書信篇四十 心意柔軟一四七

81 一四八 拜佛的師父去了五臺山苦行, 而另一位師父卻因為某種機緣還了俗 既然是五濁惡世, 大家的同分惡業所感, 是否存在進一退九? 也就是一人修行, 九人退墮? 自力的行為造成了其他人的反面作用, 自力的行為是否還有價值 阿彌陀佛的慈悲是平等救度十方所有的眾生, 豈不是自力的無力嗎? 是不是隨力隨份的稱名才是真正的自然運作, 而任何自力的執著反而會適得其反呢? 請法師慈悲, 不吝賜教 四一 不可向內找信心 一 彌陀救度是修行人最後之希望與安慰, 捨此法門無往生之道, 無解脫之光 經言 : 末法億億人修行, 罕一得道 ; 唯依念佛, 得度生死 不可向內心尋找信心, 凡夫之心皆妄不真 應不顧內心之妄想煩惱, 直承外在之彌陀救度 但靜心思惟外在之佛力救度, 衣裏明珠 之信心自現 古德言 : 久向妄心問信心, 如撥斷弦責清音 ; 何知微妙梵音響, 嘹亮覺物遠且深 又言 : 流急月不去, 心亂佛常住 二 夢見女人及畜牲, 乃三毒習氣故 ; 靜坐狗現, 乃宿世業障故 ; 壹 書信篇四一 不可向內找信心一四九

82 一五 應常念佛, 能淡習氣, 能除業障 出家之人, 無俗事纏身, 應日念萬聲以上 善導大師言 : 彌陀名號相續念, 念念不捨, 利劍即是彌陀號, 一聲稱念罪皆除, 謗法闡提行十惡, 回心念佛罪皆除 三 心不生歡喜之眾生是阿彌陀佛救度的正機 眾生煩惱深, 業障重, 何能常生歡喜 ; 有時歡喜, 也是遇緣則現, 緣散則失 ; 但思彌陀救度, 則喜在其中 四 善導大師設問答言 : 問曰 : 彼佛及土, 既言報者, 報法高妙, 小聖難階, 垢障凡夫, 云何得入? 答曰 : 若論眾生垢障, 實難欣趣 ; 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 致使五乘齊入 故淨土法門即是 : 十方眾生, 願生極樂, 一向稱名, 則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轉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故 無論如何, 吾等皆是十方眾生之一 五 道不同不相為謀, 應與個性相投之同參共住 若只一人, 恐生懈怠, 甚或還俗 二 一年十月六日 附來函 從未提筆, 實在慚愧 雖已出家幾年, 卻一無所獲, 反感壓力很大, 煩惱熾盛, 罪深障重 ; 自感自己造業太深, 實感 慚愧 二字自己也不配說 雖然有緣今生能得入 淨土門, 聞 本願念佛, 全靠彌陀慈父 壹 書信篇四一 不可向內找信心一五一

83 一五二 慈悲, 法師您的攝取, 善知識幫助 ; 但是自己卻是愚癡之人, 聞當沒聞, 聽當沒聽, 因為自己感受不到佛攝受, 內心生不起自然歡喜心, 得不到佛給 一個信心 實不相瞞, 我師兄 師叔, 罵我下愚 混球 不開智慧, 還說在五臺山文殊師利菩薩道場不開智慧, 上哪去開? 我說去極樂世界, 師兄說我去不了 自己也恨自己, 晚上作夢, 有時夢見女人, 有時夢見畜牲, 有時靜坐, 心感狗往近前跑, 我自己也不知如何是好 還望法師慈悲予我, 在百忙之中希求解答一二, 出家人感恩不盡 以上是一個問題 下面還有幾個問題, 出家人真心請教您 第一 自己雖念佛, 但感心不安, 有時心裏很悶, 有時以上境界還出現, 這是怎麼一回事? 怎樣才能安心? 第二 法師慈悲, 您寄來的書, 我也看了幾本, 但為什麼感受不到佛攝受? 內心生不起歡喜心 內心是不是生不起歡喜心, 佛就沒攝 受, 就沒安心, 就不能往生報土? 第三 我想一生以六字洪名 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為主, 不管心中生不生歡喜, 心中怎樣, 這樣是否也能往生? 報土? 第四 從前剛開始我接觸 極樂家園 報刊, 見二 年九月十五日第三期, 第二版 淨宗答疑 善導大師開示 二種深信 曾經生起歡喜心, 後感心悶業障, 疑慮能不能往生 以前當時的歡喜心, 是否就算信心, 佛攝受了? 後來又有疑慮, 這樣算不算得到信心? 想我這樣的人佛還能要我嗎? 我可能是往生無份吧? 不然為什麼感受不到歡喜? 第五 我想以後不在寺院住了, 是非太多, 不如到偏遠山區勸人念佛, 不知行不行? 自己不在乎吃穿, 只在乎願心能安 盼求法師慈悲攝受, 解除出家人心中一切苦惱, 自己別白來世上 祈盼法師指點迷津, 還望法師慈悲 再慈悲, 給予解答 壹 書信篇四一 不可向內找信心一五三

84 一五四 四二 淨宗標準 敬閱大作, 巧妙引用經言祖語, 一氣呵成, 如水暢流 ; 旁述自義, 深順佛心, 令人讚歎 若能如是, 歡喜信受, 如說奉行, 誓畢此生, 無有退轉, 則如印光大師所言 : 未出娑婆, 已非娑婆之久客 ; 未生極樂, 即是極樂之嘉賓 淨度之名, 可謂實至名歸 淨宗教理, 以善導大師 法然上人為準, 是究竟實義, 直截穩當 後人所述, 若有不同, 宜斟酌取捨 人生歸宿是極樂, 方向在西方 ; 雖在西方,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處事為人則是 學佛大悲心, 有善惡因果報應觀念 心不妄念, 口不妄言, 身不妄行 ; 存善心, 說善話, 行善事 ; 心存忠孝, 行有節義 凡事真心, 凡事感恩, 凡事不打妄語, 凡事為對方設想, 凡事肯吃虧不計較, 凡事質直而柔軟 行公義, 好憐愍, 存謙卑心, 常與真理同行 有事無事, 隨閒隨忙, 一句彌陀, 不離心口 令慈喜打麻將, 此乃習氣 道念若重, 俗念即輕, 宜啟其欣厭之情 莫在石火光中, 爭長競短 ; 蝸牛角上, 較雌論雄 可告其每日念佛萬句以上, 則光陰無虛度 寄去皈依證 全家既已皈依, 是佛門中人, 淨土法眷, 甚為稀有, 深表恭喜 ; 願今後依教奉行 若於法義, 欲更深入, 可取近就教於淨宗法師 二 一年十一月九日 壹 書信篇四二 淨宗標準一五五

85 一五六 四三 回歸祖師 來函敬悉, 眾生皆因業障故, 初信而又疑, 疑後方能深信 小經 言 : 為諸五濁惡世眾生, 說此難信之法 蓋因五濁惡世眾生, 皆有見濁故, 欲其一信到底, 總須破其見濁中對彌陀願力之疑 令堂及家屬能念佛願生極樂, 甚喜 真願往生, 又信念佛必能往生, 而一向念佛者, 已是極樂聖眾, 已非輪迴凡夫, 可慶可賀 在家人先宜敦倫盡份, 閒邪存誠, 吃素念佛, 三業端正, 而又教理通達, 則可為一方之導 法然上人思想, 全依善導大師, 甚為契理契機 至於親鸞, 若對其思想領解不正確, 則易走偏峰, 甚而反成墮落, 所謂逐觀念之信, 而失實際之行, 逐信失行 之言甚是; 故淨土法門必須回歸祖師 ( 善導大師 ) 淨土法門之早晚課極為簡單, 皆以專念 南無阿彌陀佛 為原則, 若欲誦經, 則加入 阿彌陀經 一卷便可 雖拜佛亦是專拜阿彌陀佛, 不念不拜其他 拜下時念 南無阿彌陀佛 五句, 起來時亦念五句, 一拜共念十句, 默念出聲皆可, 拜多拜少亦皆如此 ( 念幾句亦可隨人之機宜而定 ), 符正定業之旨 二 一年十二月廿九日 壹 書信篇四三 回歸祖師一五七

86 一五八 四四 彌陀正客 來函詳悉 給 之文, 中肯切要 想下筆時, 必甚悲嘆, 令人同情, 同感無奈 ; 只有更加仰憑彌陀, 以待時局澄明 凡大事之創新或改革, 切忌躁急, 或盼速效, 此必遭反撲, 阻礙進程 總宜審時度勢, 一方面暫時順應舊習, 一方面從順應中漸次轉化 若當下欲求全盤徹底改變, 難免有反對之人 ; 尤其若激烈否定對方, 或糾舉對方, 則對方也會對我鳴鼓而攻之 故宜懷柔平穩, 循序漸進, 以期化敵為友 念佛時妄想紛飛乃自然之事, 有妄想才是凡夫, 才是彌陀正客 ; 若無妄想, 則非彌陀對象 故應以有妄想而更深信機法一體 ; 能作此想, 則妄想即是慚愧 謙卑, 與安慰 法喜之源 又事多務雜容易令人心煩氣躁, 使念佛不靜, 應以盡分而隨緣的觀念看待一切 因緣和合的世間, 緣起緣滅, 不必過分看重 道埸大眾, 若能和睦相處, 便能身安道隆 欲求解脫困境, 只有繫念彌陀, 任佛安排 聖道門的悟, 是極智慧徹悟本性, 見性成佛 淨土門的悟, 是還愚癡徹悟本願, 往生成佛 悟字相同, 意則不同 何況徹悟本願之人, 是人中上上人, 稀有人 雖愚癡卑賤, 毫無聖道之悟, 亦無所求, 無所欠, 且當之無愧 望能徹悟本願, 安住彌陀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一年六月一日 壹 書信篇四四 彌陀正客一五九

87 一六 四五 念念稱名 六月十日 廿一日來函敬悉 煉鐵成鋼, 教法也要深耕火煉, 才更契理契機, 才能更臻圓熟 體驗或感受是一機一緣, 非普機普緣 ; 體驗感受是一時一境, 非恒久普遍 故善導大師言 : 縱發清心, 猶如畫水 又體驗感受之後, 其體驗感受即置之, 其心口唯是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洪名 因為凡夫皆妄, 動念即乖, 唯稱念南無阿 彌陀佛是真, 是以古德言 : 世間皆假, 唯佛獨真 故本願文之 至心信樂 歸在何處? 在於 乃至十念 之稱名念佛 故 觀經 世尊親言 : 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 若不稱名, 其人已墮地獄 ) 龍樹菩薩言 : 念我稱名, 又言 : 執持稱名號 曇鸞大師言 : 緣佛願力故, 十念念佛, 便得往生 道綽大師言 : 十念相續, 稱我名字 善導大師言 :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學者學此, 信者信此, 行者行此 歡喜與踴躍 慚愧與感恩 千言與萬語, 一切不留, 皆轉化為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之念念稱名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一年七月四日 壹 書信篇四五 念念稱名一六一

88 一六二 四六 乃至一念 但使 等者, 但能使自己一生念佛不退, 而不需隨緣雜善之迴向之意也 如善導大師言 : 上盡一形, 下至一日 一時 一念等 ; 或從一念十念, 至一時 一日 一形 大意者 : 一發心以後, 誓畢此生, 無有退轉, 唯以淨土為期 此 但使 之用語有幾處, 如 : 但使信心求念, 上盡一形 但使專意作者, 十即十生, 百即百生 ; 修雜不至心者, 千中無一 但使回心決定向, 臨終花蓋自來迎 以上善導但使回心多念佛, 能令瓦礫變成金 慈愍唐詩亦有 :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一向專稱之人, 不至於得 精神病, 若因宿業故, 得 老人癡呆症, 亦必往生 ; 因為此乃官能上身業之症狀, 非心理上意業之退轉 往生淨土, 緣 很重要 般舟讚 言: 若非知識教稱佛, 如何得入彌陀國? 不 一心願生, 恐不得往生, 以其不一心願生故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等, 乃就 願生 之上而言, 故必得往 壹 書信篇四六 乃至一念一六三

89 一六四 生 ; 除非禽獸 ( 如鸚鵡 ) 並無 不一心願生, 故得 彼國不逆違, 自然之所牽 之自然往生 凡言 一念 十念 等者, 皆是攝上攝下之言, 非僅 一念 十念 一日 七日 之語 一念回心, 必定自然一生稱名不退, 畢命為期 一念喜愛, 必定一生稱名, 非感恩, 非不感恩 一念喜愛 或 乃至一念, 皆如大師所言 但使信心求念, 上盡一形, 下至十聲 一聲等, 以佛願力, 易得往生 之義 一念信心正因, 一生稱名報恩, 此乃淨土真宗之思想, 大師不作此解 宜依善導, 方不生弊 個人或少數人可不用法器 ; 若多人共修, 則引磬 木魚不可免, 以動作一致, 則莊嚴生敬故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四七 唯照念佛 四月二十五日來函敬悉 淨土宗略要文 第十二章之標目言: 彌陀光明, 不照餘行者, 唯照念佛行者之文, 此標目乃法然上人所立, 此標目與 選擇集 第七章之標目 : 彌陀光明, 不照餘行者, 唯攝取念佛行者 之文大致相同 法然上人乃勢至菩薩示現, 當時被佛教界譽為智慧第一, 一生專一深入善導大師思想, 於 觀經四帖疏 閱讀八遍 ; 如此之人作此標 壹 書信篇四七 唯照念佛一六五

90 一六六 目, 應有其深義 古來對此 照 與 攝 之異同有三說 : 一 照攝俱通諸行 二 照通諸行, 攝局念佛 三 照攝唯在念佛, 普照本意, 唯為念佛故 般舟讚 云: 不為餘緣光普照, 唯覓念佛往生人 一一光明相續照, 照覓念佛往生人 觀念法門 云: 但有專念阿彌陀佛眾生, 彼佛心光, 常照是人, 攝護不捨 ; 總不論照攝餘雜業行者 若以此等之文來看, 不攝取謂之不照, 照 攝共限念佛 法然上 人所言 不照, 據此祖傳之義 由此亦可知 往生禮讚 所言 : 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之 照, 亦是照攝念佛之照 又, 善導大師 觀經疏 亦言 : 光攝有緣 光所及處, 偏蒙攝益 佛光普照, 唯攝念佛者 由以上等文可知 : 唯照念佛, 不照餘行 蓋, 佛號即是光明, 光明即是佛號 是故, 念佛即照, 照即念佛, 雖不知不求, 自然有此之益, 乃自然之理也 ; 不念佛即不照, 不照即是不念佛故, 亦自然之理也 凡標目皆為顯示文中大意, 此標目兼有廢立之義 南無阿彌陀佛! 二 二年五月十二日 壹 書信篇四七 唯照念佛一六七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Ulferts International Limited 200,000,000 20,000,000 2,000,000 180,000,000 0.62 0.38 1% 0.0027% 0.005% 1711 38D 0.62 0.38 0.621%0.005%0.0027% 0.62 www.hkexnews.hk www.ulferts.com.hk

More information

A reconstruction of Smogulecki and Xue s table of logarithms of numbers (ca. 1653) Denis Roegel 21 October 2011 This document is part of the LOCOMAT project: http://locomat.loria.fr 1 Smogulecki s life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CBM PROPOSAL

CBM PROPOSAL Maya Grigorovich-Barsky EDU 605 Fall 2011 Professor Durham CBM PROJECT Counting 1-10 in Japanese Recognizing the Kanji Characters and Correctly Pronouncing Them Student Information Name: Melinda Baskin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A reconstruction of Smogulecki and Xue s table of trigonometrical logarithms (ca. 1653) Denis Roegel 21 October 2011 This document is part of the LOCOMAT project: http://locomat.loria.fr 1 Smogulecki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與吳念真 黃春明 李明濱的對話 珍惜生命 時間 : 二 六年六月十七日地點 : 台北圓山飯店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 黃春明 ( 知名作家, 國家文藝獎得主 ) 吳念真 ( 知名導演 ) 李明濱 (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兼主任 ) 主持人 珍惜生命 目錄 一 可以再多想想, 放下自殺念頭 4 二 正確的價值觀, 破解自殺迷思 9 三 肯定自我價值, 實踐生命意義 11 四 落實人文關懷, 成功防治自殺 15 五 放下自責內疚, 勇敢承擔責任 19 六 呼吸就是財富, 活著就有希望 23 七 重新檢視媒體, 重視精神生活 28 八 重建媒體道德, 善盡社會責任 30 九 不做成功的人, 做個實在的人 33 十 逆境讓人成長, 打擊磨練意志

More information

武神少年p1_3.indd

武神少年p1_3.indd 目錄 自序 楔子 六 八 第一章 : 武林至尊. 天下武宗 1. 沒落的少林. 崛起的 武林 十二 2. 兩個失落的少年. 求武之道 十八 3. 武林學藝. 不打不識 二七 第二章 : 武練人生. 武域神人 1. 初到貴境. 大鬧練武院四二 2. 遇奇人, 練奇功八九 第三章 : 學武真義. 天下第一 1. 五里雲的時空結界 一一二 2. 三老絕學, 苦中破極限 一三四 3. 洞中奇人, 走火入魔的悲歌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4: 18 5: 44 屬天之愛的超然特性, 是一直有主動性 創造性, 和救贖性 5: 44 5: : 44 23: 34 7: 60 5: : : 4 5: 5 它乃是一種出於內心 思想或意志的決定 決意去愛那些不可愛 我們不一定喜歡 5: 43-48 Stephen F. Olford 5: 43 神厭惡罪 神愛罪人 Henry Drummond 愛的偉大卻被它的缺乏所勝過 5: 48 200 N. Main Street, Milltown, NJ 08850, U.S.A Tel: 732-828-4545 Fax: 732-745-2878 E-mail: info@crmnj.org 237 118 Tel: (02)

More information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觀經四帖疏》綱要 - 隨身書 017 慧淨法師編述 觀經四帖疏 綱要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02-27580689 (2009 年 4 月版本 ) 目錄... 一 五部九卷本疏具疏教門行門安心起行 1... 二 彌陀指授諸佛證誠楷定古今尊信如經 3... 三 九品唯凡觀經一部佛為凡說非為聖人 12... 四 彌陀報身極樂報土凡夫入報全託佛願 24... 五 六字名號機法一體具信願行是正定業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 ) (: 00059) 2015 目錄 2 3 4 5 8 21 41 53 61 63 64 66 67 68 150 151 1 公司資料 公司 股 00059 0.1% 05821 0.1% 05580 0.1% 05855 0.1% 05567 0.1% 05602 業 8 32 33 86 20 2208 2888 86 20 2208 2777 業 151 14 1401 (852)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900??indd

900??indd 900 432 中華民國一 二年七月十六日 中鋼半月刊 第九版 六月份公司業務概況 八 碳鋼產量 六九九 七 三公噸 碳 鋼銷量 七三六 九公噸 合併營收 二五 八七五 一七五千元 福利金收支統計 項 福 利 資 訊 請 參 閱 EIP 快速選 單 總務福利資訊平台 本公司福委會一 二年六月 份福利金收入及各項補助之人 數 金額統計如下表 至於各 一 二年合併累計營收 二千元 一七三 一五五

More information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寧靜致遠 21 淺談 POP 潛能心理學理論架構的由來 飛吧! 宇宙先鋒 海星的故事 我是漁夫 POP 2011/10 POP POP 啟發者 善修忍辱, 安忍不瞋的富樓那 ( P rna Punna) 2011/10 POP Purna Maitrayanip u t r a 耶穌基督誕生在仇恨之地 1-13 地獄不空, 誓不成佛的地藏王 POP 2011/10 10 (551-479B.C.E.)

More information

公司

公司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Stock Code : 00953 股份代號: 00953 年報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公司 2 3 4 14 24 28 38 40 41 43 44 46 99 1 Cricket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股份代號 598 Stock Code : 598 注入新能 量 明 確 新方 向 2015 Interim Report 2015 中 期 報 告 中期報告 R O F A Y NE W D T I L A T I V IR E C New Ti Interim Report on 2015 注入新能量明確新方向 2 3 4 5 7 9 10 38 49 50 公司資料 公司 公司 SINOTRANS

More information

二 一四年十一月 放眼二十一世紀的大世界 核武 擴散 戰亂依然 環境污染 溫 室效應加劇 惡疾 空難 以及 自 然 災 害 頻 生 火 宅 中 人 苦不堪言 傳統的人生觀 價值觀逐漸剝離 網絡社會的虛 擬現實 真偽難辨 是非難決 令本來精神貧乏 心靈空虛的人 更加惶惑不安 環顧我們身處的 香港 政制 經濟 以至民生都 不得安穩 怨氣沖天 暴戾詛咒 抑鬱苦悶湧現 再加上自身的人 事感情 學業工作 可謂無一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5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7 11 20 30 42 44 45 47 48 49 51 114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31 綜合現金流量表 32 綜合財務報表附註 94 五年財務摘要 95 主要物業之詳情 Great China Properties Holdings Limited 大中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 股份代號 : 21 同一夢想 共創未來 2015 年報 目錄 2 公司資料 3 董事及高級管理層簡歷 5 主席報告 6 管理層討論及分析 10 企業管治報告 17 董事會報告 26 獨立核數師報告 28 綜合全面收益報表 29 綜合財務狀況報表 30 綜合權益變動表

More information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威 發 國 際 集 團 有 限 公 司 於 百 慕 達 註 冊 成 立 之 有 限 公 司 股份代號 : 765 2O15 2 3-4 5-6 7-10 11-12 13-31 32-40 41-42 43 44-45 46 47-48 49-132 133 134 公司資料 02 年 公司 44 9 C D MUFG Fund Services (Bermuda) Limited The Belvedere

More information

NAAC_FNEC.indd

NAAC_FNEC.indd 攜 手 同 步 五 載 情 齊 心 邁 向 新 一 天 2003-2008 1 4 5 6 7 耆 智 全 接 觸 消 除 隔 膜 回 饋 社 會 8 9 10 11 12 13 14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5 200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032008 我們的願景 攜手共創佳 在 過去五年 義工與中心並肩作戰社區的層面有

More information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迎接下一個五年 01 築 93 10 南關五年路康莊 02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03 築夢南關回顧 感恩驀然回首,恩如泉湧,南關讓我不再是原來的我 夢南關粉墨社區 社團跳動參與社團,開啟了心中的桃花源;走進社區,沉浸在民眾散發的人情味 04 築透過南關社區大學藝術列車, 人文種子在社區中不斷地萌芽與茁壯!

More information

1

1 2016 www.hkgem.com www.kwanonconstruction.com 1 目錄 3 4 6 10 21 32 47 49 50 52 54 56 126 2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More information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慈悲的力量 目錄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二 世界的希望在教育 9 三 奉獻他人完成自我的人生旅程 16 四 根與芽 與 心六倫 一條相同的道路 20 2 慈悲的力量 Dr. Jane Goodall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3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主持人 ( 以下稱主 ): 珍古德 ( 以下稱珍 ): 4 慈悲的力量 聖嚴法師 ( 以下稱師 ): 一 展開慈悲的力量 5 主 : 珍 : 6 慈悲的力量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2015 002 024 004 026 005 027 011 028 021 043 023 048 James William Beeke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Peter Humphrey Owen Howard Robert Balloch Peter Humphrey Owen 中 Maples

More information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五 生之挫 老病自序 V 生之艱難與生之使命 1 序幕 : 喜耀合唱團獻唱 誰會關注明天 3 一 生老病死 是生命的永恆主題 5 5 二 生之喜悅與生之驚懼 6 6 7 8 9 10 11 12 死目錄 VII 生 生老病死VIII 12 三 生之無奈與生之迷茫 14 14 15 18 19 20 22 24 中場 : 喜耀合唱團獻唱 成長的路 25 四 生之艱難與生之挑戰 26 1. 27 2. 29 3.

More information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三 有情世界 57 人人都當環保警察 57 把仇恨留在過去 60 從兩岸伸出友誼的手 63 心靈環保解仇恨 66 把怨仇一筆勾銷 69 到窮國當義工 72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75 不棄養狗 78 方外看紅塵 社會關懷 目錄 一 善願人生 3 分清楚該不該要 3 不放棄自己 6 忍辱者多福 9 不必靠整形建立自信 12 買彩券行善 15 戒菸做善事 18 以禪修戒毒 21 別為貪念打假球 24 節慶不是玩樂天 27 二 人我和諧 30 將心比心接納病人 30 善待外勞 33 難教的學生是活教材 36 與惡鄰和平相處 39 拆穿詐騙集團謊言 42 擔憂學生請產假 45 讓邊緣人進入社會核心 48

More information

2014 : 706 2 3 4 5 6 12 15 簡明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入報表 截至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二零一三年 3 3,796 4,738 3,796 4,738 4 1,983 1,837 (27,319) (26,934) (21,540) (20,359) 5 (64) (92) (21,604) (20,451) 6 159 196 期 7 (21,445) (20,255)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抓到重點 + 專注力, 做事有效率 GPS You Can Change Your Way of Working Just by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高橋政史 著 黃玉寧 譯 前言 人類的歷史, 因 一個簡單的思維 而改變! 1776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 8 12 1930 60 3 Steve Jobs 你所需要的是技巧? 還是思考方法?

More information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第五節統獨篇 1990 220 軍人干政/ 軍人中立 提法的不當 221 53-60 1990 222 省籍 / 統獨 / 權術來解釋李郝現象之不當 1990 223 224 從 台灣乎? 中國乎? 分析李登輝之不當 225 paternalistic 威權體制的重返 提法之不當 226 19 16 227 1991 520 在這個時期的 李登輝 - 省籍 情結, 有其特定的右派傾向 228 17

More information

前稱海王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於香港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 份 代 號 : 00070 2 3 4 5-13 14-15 16-26 27-32 33-39 40-43 44-45 46-47 48 49-50 51-112 02 公司資料 Nicholas J. Niglio 二零一七年一 一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公司 二零一七年一 一 二零一七年二 一 一 二零一七年 一 二零一七年

More information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目錄 年輕的夢想 2 相互學習無距離 4 獨立走出自己的路 9 塑造有希望的人生 13 服務與奉獻是快樂的泉源 16 年輕的夢想 聖嚴法師與李鍾桂的對話 年輕的夢想 時間 :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地點 : 臺北國父紀念館主持人 : 陳月卿 ( 華視企劃室經理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李鍾桂 ( 救國團主任 ) 青年代表 : 莊焜吉 盧雲玲 陳月卿 : KTV 年輕的夢想

More information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米契爾博士 (Dr. Edgar Mitchell, 佛心 宇宙與覺醒 目錄 宇宙大震撼 3 宇宙的形成與 華嚴經 宇宙觀 12 科學與心識奧祕 19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23 人類的未來 34 現場問答 37 佛心 宇宙與覺醒 佛心 宇宙與覺醒 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時間 : 二 八年五月三十一日地點 : 台北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講廳主持人 : 葉祖堯教授 ( 亞洲大學教授 ) 與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 艾德格.

More information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mustardSeed-output.indd 446 2 3 4 5 6 7 教會園地 我們成就極重 無比 永遠的榮耀 因為我們不是顧念看得見的 而是顧念看不見的 原來 看得見的是暫時的 看不見的才是永遠的 如果弟兄姊妹們也希望你們未信主的親戚 朋友 同事和同學能夠勝過今世的苦難 請你 們為他們禱告 和帶他們參加2015年1月18日主日晚上七時由溫偉耀博士主領的佈道會 平安 之路何處尋 ཐኚ 1 主日學祝誕 8 教會園地 2 GLOW團契 探訪禮賢會王少清頤養院

More information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2. 一 人無禮不立 你, 想要把自己當成 人 嗎? 自尊而後人尊, 自重而後人重 二 擁有禮儀就擁有就業力 7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2. 一 人無禮不立 你, 想要把自己當成 人 嗎? 自尊而後人尊, 自重而後人重 二 擁有禮儀就擁有就業力 7 Etiquette 要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2. 一 人無禮不立 你, 想要把自己當成 人 嗎? 自尊而後人尊, 自重而後人重 二 擁有禮儀就擁有就業力 7 . 3. 2006 6 (C)= (K)+ (S) (A) 美而無德, 好像沒有香味的花一樣, 虛有其表 迪福 生活 Etiquette 禮儀. 4. 三 禮儀是獲致成功與快樂的關鍵 四 禮儀維護人的自由與權益 . 5. 經驗,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目錄 生命的價值 2 青少年問題面面觀 4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18 墮胎是不尊重個體的生存權 28 栽培自我, 展現生命之光 40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More information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王蘋 ( 主持人 ) 張正學 愛滋 ( )15 愛滋 185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以及面對這一連串以 責任 為架構衍生出來的愛滋政策如何造就了台灣現在的愛滋處境 2011 186 愛滋治理與在地行動 責任 (MSM) MSM 2011 2 187 愛滋實務與治理的政治 - 綜合論壇 粗糙的年齡劃分 ISO( ) ( :. )!!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8 15 9 10 11 12 13 16 14 17 18 19 20 21 22 15 23 2.3 不同的分析角度 以上種種對影響健康因素的分析 其實來自不同的學說和理論 它們從不同角度分析 健康 建立對健康及影響健康因素的不同理解 這些角度包括 1 生物 2 社 會 3 心理 4 靈性 5 生態及

More information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期 12 中期 % 報告期 報告 44 中期 報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2016 6 30 6 2016 2016 www.hkex.com.hk www.chalco.com.cn 2 6 8 10 中期 12 中期 12 13 16 22 25 26 27 5% 28 29 29 報告期 29 30 31 31 31 32 35 35 36 38 報告 44 中期 報 46 1 2016 年中期報告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1. ALUMINUM CORPORATION

More information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2009年3月1日 第30卷第1期 香港浸信教會家訊 屬於全體會友的家訊 馨風 創刊至今已30年 你可曾見證 她 的面世與改變 又或 許伴著你成長 她 可曾幫助你認識教會的人和事 當中的 生命故事 也曾給你激 勵和提醒 展望未來 我們仍朝著創刊的目標 關心教會 溝通會友 探索生命 讓 馨 風 成為每位讀者的祝福 我們更需要您的參與和支持

More information

年報 2014 中裕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年報 2014 中裕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Stock Code 股份代號: 3633 ZHONGYU GAS HOLDINGS LIMITED www.zhongyugas.com Annual Report 2014 年 報 (Incorporated in the Cayman Islands with limited liability) (於 開 曼 群 島 註 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2014 Annual 年 Report 報 年報

More information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So Easy 508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堂正向思維溝通課 陳志勇 著 惠閱, 願您擁有自信 愛 語表達技術! 敬贈 一開口就打中人心 30 30 002 003 自我提升, 同時為別人的生命加分 2010 09-11 8 30 004 為自己溝通出征 005 商務或學術人士 主管階級及專案管理者必備的工具書 ERP 006 循序漸進輕鬆成為雙向溝通贏家 30 30 007 讓彼此築起的那道牆因真誠智慧的溝通而倒下

More information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014 CHANGSHOUHUA FOOD COMPANY LIMITED 2 3 5 12 22 34 38 40 41 42 43 44 46 102 公司資料 2 公司 股份 Royal Bank of Canada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4th Floor, Royal Bank House 24 Shedden Road, George Town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目 錄 Zhongzhi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Limited 3737 2015 目 錄 2 4 5 10 18 20 24 36 38 39 40 42 43 45 104 公司資料 Clifton House 75 Fort House P.O. Box 1350 Grand Cayman KY1-1108 Cayman Islands 3 141 2102 2103 1 22

More information

編者序編者序 一 理真

編者序編者序 一 理真 淨宗法師著 編者序編者序 一 理真 3 編者序一半凡夫一半佛 佛 二 情切 佛 佛 一 一 三 意深 佛 一 佛 一 一 佛 佛 四 文美 一 凡 一 一 一 一 凡夫 一半凡夫一半佛 凡夫 佛 佛 凡夫 凡夫 一 佛 一 一 一半凡夫一半佛 佛 一 凡夫 佛 一 佛 凡夫 一 一 凡 佛 佛 凡 凡 佛 佛 凡 5 目錄4 一半凡夫一半佛 目錄一 人生小悟 3 4 7 8 4 5 6 3 6 7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Pure Land Buddhism January. 2016 雙 月 刊 第 18 期 民 國 105 年 1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目錄 2017 目錄 2 3 5 11 22 35 50 56 57 59 61 63 122 1 公司資料 公司 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 41 43 45 47 5 Codan Trust Company (Cayman) Limited Cricket Square,

More information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老年性生理學和老年的性生活 老 和 第四年齡 概念 有不一致, 讀者可自參考, 本書不再多引 第一章導言第一章 導 言 1-1 人一生的年齡變化和老年的概念 1994 0 14 15 6465 20 WHO 44 45 59 60 74 1 1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青老年,75-84 歲稱為 中老年,85 歲以上稱為 老老年 ( 鈕則誠,2006); 有人把 65-74 歲稱為 年輕老人期 (the youngold),75-84 歲稱為 中度老人期 (moderately),85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 The Checklist Manifesto Th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4 5 6 clinic Harvard Vanguard Medical Associates 7 8 Li-Fraumeni syndrome 9 intensive carelife support

More information

略談三皈依 - 隨身書 009

略談三皈依 - 隨身書 009 慧淨法師編著 略談三皈依 ( 皈依三寶 ) 淨土宗文教基金會 淨土宗網站地址 :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 150 巷 22 弄 41 號電話 :02-27580689 (2010 年 4 月版本 ) 目錄 略談三皈依 為何三皈依...1 皈依的重要...2 皈依的意義...4 三寶的意義...6 三寶的種類...13 三皈的利益...15 以何心情皈依...22 皈依前要先懺悔...23 皈依後勸囑...24

More information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_BK07.ps, page Preflight ( _BK07.ind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3 家庭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在經濟起伏時 家庭支持十分重要 在 兩地三岸社會政策 一書中 魏雁濱 曾群 在 社會排斥 一文提及一項研究發現 在北歐六國和蘇格蘭 家人支持對防止失業 青年陷入貧窮發揮重要作用 在福利制度相對比北歐較弱的南歐國家如意大利 家庭 和社會網絡對失業者起較大的支持和保護作用 在中國人社會 家庭支持也十分重要 根據本港社會服務聯會

More information

Session 15-Col-1.pdf

Session 15-Col-1.pdf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5 15 1 5 15 2 5 15 3 5 15 5 5 15 6 167 1 5 15 1 2 3 4 5 15 2 5 15 3 5 6 5 15 5 168 7 5 15 6 8 1 2 3 4 1 2 3 169 3 --- 4 170 171 5 15 1 5 15 1 172 5 15 1 1 2 3 4 5 173 5 15

More information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4) 屬於家長的感動 回首來時路點點滴滴 ( 特生 / 禮綸爸爸 ) 81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 ) 孩子的另一扇門 ( 特生 / 郁絜爸爸 ) 3 82 儲存愛的能量 ~ 為 1 比 1 特教加油 ( 特生 / 承恩爸爸 ) 9 4 7 5 83 有你真好文山融合之愛 ADHD( ) 4 4 2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84 28 1 28 1 1 1 1

More information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852) 2017 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852) 2880 9263 (852) 2564 8487 operations@valueetf.com.hk www.valueetf.com.hk 2-3 理 4 ( ) 5 ( ) 6-7 ( ) 8 ( ) 9 ( ) 10 1 截至二零一七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 管理人兼 RQFII 持有人惠理基金 理香港 香港 投資顧問 理香港 香港 管理人兼 RQFII

More information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縣 94 學年度 上 學期      區 國民中學  Q  年級    R    領域教學計畫表 設計者: 高雄市立茄萣國中國中 103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 英文補救教學彈性學習課程計畫表 一 教材來源 : 二 教學節數 : 每週 (1) 節, 學期共 ( 20 ) 節 三 各單元內涵分析 : 週次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9/1 9/5 9/8 9/12 9/15 9/19 9/22 9/26 Lesson1 ( 一 ) Lesson1 ( 一 ) Lesson2 ( 二 ) Lesson2

More information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釋信願編撰壹 中國淨宗祖師之成立在淨土教的歷史上 努力倡導弘揚念佛法門的主要人物 一般稱之為 淨土宗祖師 或 蓮宗祖師 從傳記所見 早期有七祖 九祖說 近代則有十二祖 十三祖說 然而 此所謂淨土宗的祖師 見於文獻的記載 乃出於宋代以後之事 最早的文獻 樂邦文類 及 佛祖統紀 雖明白記載 祖師 說的名稱 然而皆作為 蓮社 之祖 並無所謂 宗 的名稱 茲就古籍所載 關於淨土宗 即蓮社或蓮宗

More information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conjuncture 446 common sense agent of articulation 447 vs vs vs 448 第二節民主式人民主義策略 449 平等分享塑造性偏好的權力 450 多元主義 : 自由派 vs 人民民主 451 self-legitimizing 更精確地說, 如 452 果某個團體就地共同決定的反宰制實踐, 沒有遭到其他人民主體 (

More information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01 目錄 02 報 報 21 報 28 報 報 41 年 年報 China Financial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s Limited 2012 01 目錄 02 報 03 04 05 18 報 21 報 28 報 35 36 37 38 39 40 報 41 年 104 2012 年報 公司資料 02 中國金融國際投資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Conyers Dill & Pearman Clarendon House 2 Church

More information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五念門是往生論的心要 ( 一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壹 往生論的源流 戰禍蒙塵, 甚少有人講解弘傳, 故特撰文推介, 期望社會大眾聞 往生論 是 無量壽經 法受益, 早成佛道 優婆提舍願生偈 的簡稱, 收藏 於 大正藏 第二十六冊, 是淨 貳 往生論的結構與內容 土宗 五經一論 所稱的論, 為 五世紀時北印度人 世親菩薩 ( 西元 420 年 ~500 年 ) 所作, 翻譯者菩提流支亦為北印度人 西元六世紀初, 時值中國南北朝,

More information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觀無量壽佛經疏 綱要簡介 壹 本經概說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四帖疏 一 序分 : 1. 證信序 : 如是我聞 2. 發起序 : 細分為七 (1) 化前序 (2) 禁父之緣 (3) 禁母緣 (4) 厭 苦緣 (5) 欣淨緣 (6) 散善顯行緣 (7) 定善示觀緣 二 正宗分 : 1. 定善 : 十三觀, 佛應韋后之請, 說觀想西方依正之法 2. 散善 : 後三觀 ( 三福以為正因, 九品以為正行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1230-booklet-13-14

1230-booklet-13-14 CHUNG FUNG CHARITABLE FOUNDATION LIMITED www.chungfung.org.hk 02 03 04 中國健康工程 05 團友吳偉明更即興詠詩二首, 以誌此行 : 06 中國健康工程 07 08 中國健康工程 我們計劃在江西 貴州等貧困鄉鎮選擇適合地點 祈望有其他善長願意捐建, 多多益善 感謝所有善長, 松峰之友的捐獻與支持 各位的善心, 愛心與熱心令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More information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目錄 3 7 13 26 22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Magadha Gautam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一 佛陀的祖先和家屬 Dronodana Amrtodana dana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odhi-sattva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 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Brahman isvara karman 10

More information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精子來自男人, 卵子來自女人 男女大不同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Sperm are from Men, Eggs are from Women Joe Quirk contents 1 2 3 4 5 6 7 8 9 10 4 6 14 21 27 30 35 37 40 44 5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8 65 68 73 77 81 91 95 T.S. 10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2014.10.15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The Judges Association of R.O.C Upper Mustang Trekking, Nepal 2 3 4 巨人雕像一個個豎立 像在直立行走 他們頭很大 脖頸很長 下頷骨突起 目光深沈 驕傲地立於他們的孤獨之中 他們聳立在那裡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Microsoft Word - _m30.doc 1 2 3 4 5 6 7 8 公式 2 4 2 1 能 整除 因此後玩 者贏 且關鍵數 字為3 的倍數 3 0 3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數字是 4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4 0 4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 5 的倍數 5 0 5 1 不能整除 所 以先拿餘數 2 關鍵 數字是 6的倍 數 2 先玩者贏 7 0 6 1 能整除 因此 後玩者贏 且 關鍵數字為7

More information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第 6 章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行政法概要 本章學習重點 1. 2. 本章大綱 第一節行政作用之概念 第二節行政作用之分類 一 行政程序法 第三節行政作用法之範圍 第四節行政作用之私法 行為 二 行政罰法三 行政執行法一 源起二 類型 第五節行政作用中的非 權力行為 一 類型 二 事實行為 第六節行政作用之內部 行為 一 行政規則 二 內部指令 CHAPTER 6 行政作用及其分類 內文教學區 1 行政法概要

More information

COVER STORY 文 林亞偉 圖 采泥藝術 霍剛的圓滿藝境 甲子風華 今 年 會是東方畫會 再被人們憶起的一年 60年前 的1956年 一群熱血的青年 他們20出頭 全身 投入擎起現代藝術大旗的事業 他們就像更早一輩的林 風眠 徐悲鴻 劉海粟 顏文樑領軍下的藝壇子弟 曾 經徘徊於東方與西方藝術

COVER STORY 文 林亞偉 圖 采泥藝術 霍剛的圓滿藝境 甲子風華 今 年 會是東方畫會 再被人們憶起的一年 60年前 的1956年 一群熱血的青年 他們20出頭 全身 投入擎起現代藝術大旗的事業 他們就像更早一輩的林 風眠 徐悲鴻 劉海粟 顏文樑領軍下的藝壇子弟 曾 經徘徊於東方與西方藝術 SPECIAL REPORT Malaysia 2016 June No.104 NT.180 COVER STORY 文 林亞偉 圖 采泥藝術 霍剛的圓滿藝境 甲子風華 今 年 會是東方畫會 再被人們憶起的一年 60年前 的1956年 一群熱血的青年 他們20出頭 全身 投入擎起現代藝術大旗的事業 他們就像更早一輩的林 風眠 徐悲鴻 劉海粟 顏文樑領軍下的藝壇子弟 曾 經徘徊於東方與西方藝術間的道路

More information

heepwoh-cover

heepwoh-cover 2016-2017年度 enquiry@heepwoh.edu.hk PDF processed with CutePDF evaluation edition www.cutepdf.com 目 錄 一 本校辦學團體...P. 3 二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教育事工部組織架構...P. 3 三 願景 使命及核心價值...P. 3 四 辦學宗旨...P. 3 五 校徽 校訓...P. 3 六 校歌...P.

More information

2

2 2 Tehillim 12:46 Psalmos "le" (I) 27:46 22:1 (II) --- --- --- --- ( 71:14-16) --- ( 71:2) --- ( 71:6) --- ( 71:18) 2 () 73 2 12 50,73-83 11 42,44-49,84-85, 87-88 1 1 48 - 顺 - - - ) 15:1-19 6:33 15:17

More information

2 3 13 17 22 26 1 2 8 100738 +86 (10) 8508 5000 +86 (10) 8518 5111 www.kpmg.com.cn 2006 4 2002 2006 1 28% 2006 17 8 500 2006 2006 2006 7 2.5 2 1 500 500 40% 500 10 16 14 12 10 8 6 4 2 2002-2006 5.1 5.9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