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2D34B4C128ABCAADB1292E696E6464>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36362D34B4C128ABCAADB1292E696E6464>"

Transcription

1 ISSN X 66 卷 第 4 期 ᆵ Ў ۑ т TAIWAN HISTORICA 中華民國104年12月31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編印 研究論文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與現況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及其檔案遷臺 六十六卷第四期 編印 GPN 工本費 新台幣300元 湯姆生的1871年 荖濃Hong-kos的房屋 取景點追查 一物多名 隨情施設 臺灣 閩粵一帶民宅屋頂 風獅 考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ISSN X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國 史 館 臺 灣 文 獻 館 TA I WA N H I S T O R I C A 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 Tel Fax http // www. th. gov. tw

2 66 卷第 4 期 臺灣文獻季刊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印 中華民國 104 年 12 月 31 日

3

4 66 卷第 4 期 研究論文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 洪健榮... 1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與現況 / 吳宗明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及其檔案遷臺 / 王文隆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湯姆生的 1871 年 荖濃 Hong-kos 的房屋 取景點追查 / 游永福 一物多名 隨情施設 : 臺灣 閩粵一帶民宅屋頂 風獅 考 / 陳磅礡 臺灣文獻 季刊專輯徵稿 本館 臺灣文獻 季刊第 67 卷 4 期 ( 訂於 105 年 12 月出版 ), 專輯主題為 地方史志編纂與研究, 為增加文稿之廣度, 特向學界廣為徵稿, 歡迎有志地方史志研究之專家學者踴躍投稿, 投稿者請參照季刊後附徵稿公告或上本館網站 - 臺灣文獻 - 臺灣文獻季刊 - 徵稿啟事下載體例, 依格式撰寫, 並請於 105 年 6 月 30 日前寄 ( 傳 ) 送編輯組張家榮編纂收

5

6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 洪健榮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

7 66 卷第 4 期 摘要 在臺灣傳統社會, 風水 既是一種民俗現象, 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及詮釋系統 本文主要透過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 ) 施士洁 ( ) 的生平著述與相關文獻, 考察他們的風水觀念及其相應的實踐方式, 剖析其看待這套術數文化的價值判斷, 並藉以思索清代臺灣地方官紳與風水文化之間的離合關係 研究發現, 施氏父子接受自清初以來關於臺地風水龍脈說的知識建構, 對於陽宅地理之說幾無明顯的批評, 亦未將之貼上 迷信 之類的負面標籤 相形之下, 他們秉持 達人豈為形家惑 的立場, 基於儒學傳統倫常孝道觀或是天理果報觀, 對於民間人士仰賴堪輿形家者流進行風水擇葬的行為, 士紳階層習染堪輿地學的現象, 尤其是針對陰宅庇蔭觀念本身, 不時表達其不以為然或是難以茍同的態度 整體而言, 施氏父子面對陰 陽宅風水所具有的價值判斷, 大致是隨著客體的不同 對象的差異或是因應個人的需求 外在的情勢而有所改變, 呈現出一種選擇性認知的傾向 關鍵字 : 風水 堪輿 儒學 士紳 文化史 2

8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壹 前言 關於傳統漢人社會士紳階層與通俗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 尤其是針對 喪葬禮俗及其中的風水習俗層面 為近來新文化史研究所關注的課題之 一 1筆者針對清代臺灣官紳對於 風水 的態度及其離合關係 曾陸續以 開澎進士 蔡廷蘭 開臺進士 鄭用錫 為 個案 探索傳統士紳與風水文化之間互動的可能與方式 除了考察士紳階 層如何透過傳統的風水 又名堪輿 地理 青烏 青囊 形法 向法 卜 宅 相宅 相墓 相地 信仰與地方社會產生連結 並藉以理解 風水 作為一種民俗現象與信仰客體 在社會實踐的層面上所具有的工具性 可 操作性或是隨機選擇性 2本研究擬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 進一步將分析的 焦點集中於清代府城 臺南 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 與傳統風水文化的歷史因緣 施瓊芳 初名龍文 字見田 又字昭德 星階 號珠垣 嘉慶20年 月生於臺灣縣 後改安平縣 今臺南市區 父親施菁華 國 學生 始自原籍泉州府晉江縣西岑鄉遷來臺灣府治大西門外南河港 今中 * 本文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 清代臺灣官紳對於 風水 的態度 II NSC H 的研究成果之一 論文初稿曾於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主辦 2014文化與區域研 究學術研討會 臺南人文與環境 2014年5月17日 中宣讀 感謝系主任張伯宇教授的邀稿 以及評論人國 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戴文鋒所長的指正 會後投稿 承蒙兩位匿名審查人提供寶貴的修改意見 特此 致謝 當然 本文如有任何缺失 由筆者負責 1 詳參李孝悌 十七世紀以來的士大夫與民眾 研究回顧 新史學 第4卷第4期 1993年12月 頁 李孝悌 從中國傳統士庶文化的關係看二十世紀的新動向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 刊 第19期 1990年6月 頁 以及James L. Watson and Evelyn S. Rawski eds., 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Berkeley/Los Angeles/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Timothy Brook, Funerary Ritual and Building of Lineag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9: 2 (1989), pp 張壽安 十七世紀中國儒學思想與大眾文化間的衝突 以喪葬禮俗為例 漢學研究 11 卷2期 1993年12月 頁69-80 何淑宜 明代士紳與通俗文化 以喪葬禮俗為例的考察 臺北 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2000年 頁 何淑宜 以禮化俗 晚明士紳的喪俗改革思想及其實 踐 新史學 第11卷第3期 2000年9月 頁 洪健榮 清代 開澎進士 蔡廷蘭與風水文化的歷史因緣 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 第1期 2012 年7月 頁 洪健榮 清代臺灣士紳與風水文化的互動 以 開臺進士 鄭用錫為例 臺灣史 研究 19卷4期 2012年12月 頁

9 66 卷第 4 期 西區和平街 ) 施瓊芳於道光 17 年 (1837) 鄉試中舉, 道光 25 年 (1845) 會試取中, 成為清代臺南地區第一位文科進士, 與澎湖蔡廷蘭同榜, 二人皆為臺灣道周凱 ( ) 的門生, 而施氏亦為蔡氏主講臺南引心書院時的學生 進士取中之後, 初補江蘇知縣, 銓選六部主事, 未就職, 乞養回籍, 尋任海東書院山長 施瓊芳為人方正自持, 仁慈孝悌, 寄情詩詞歌賦, 潛心性理之學 同治 7 年 (1868)9 月, 病逝於赤崁樓畔府第石蘭山館 ( 今中西區新美街與民族路 西門路一帶 ), 享年 54 歲 其著述未於生前付梓, 詩文集 石蘭山館遺稿 後經學者黃典權 ( ) 據舊抄本編刊行世 3 施士洁, 名應義, 字澐舫, 號芫, 又號園, 晚號耐公, 咸豐 5 年 (1855)12 月生於臺灣縣, 為施瓊芳次子 光緒 2 年 (1876) 舉人, 次年進士取中, 初點內閣中書, 未赴任, 歸里後掌教彰化白沙書院與臺南崇文 海東書院 唐景崧 ( ) 任職臺灣布政使及巡撫期間, 曾應聘入幕 乙未 (1895) 之際, 清廷割臺, 乃挈眷西渡, 返歸泉州府晉江縣西岑故里, 於 1911 年出任同安縣馬巷廳長 1917 年, 應聘入福州閩省通志局, 後寄居廈門鼓浪嶼 1922 年 5 月病逝, 享年 68 歲 其著述於生前存家未梓, 後由黃典權將其詩文集多種編刊為 後蘇龕合集 行世 4 施瓊芳 施士洁兩人向以清代臺灣史上唯一的父子雙進士而聞名, 並擁有 海東才子 的佳評, 因而受到不少研究者的注目 回顧過往學界的研究取向, 多聚焦於施氏父子生平經歷 人格特質 才學識見及其文學成 3 關於施瓊芳的生平經歷及其著述, 參見黃典權等主修, 臺南市志稿. 卷六人物志人物傳 ( 臺南 : 臺南市文獻委員會,1958 年 ), 頁 296; 王振惠等主修, 臺南市志. 卷七人物志列傳篇 ( 臺南 : 臺南市政府, 1969 年 ), 頁 ;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 臺北 : 龍文出版社,1992 年 ); 余育婷選注, 施瓊芳集 ( 臺南 : 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 年 ) 4 關於施士洁的生平經歷及其著述, 參見黃典權等主修, 臺南市志稿. 卷六人物志人物傳, 頁 321; 王振惠等主修, 臺南市志. 卷七人物志列傳篇, 頁 ;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 臺北 : 臺灣銀行,1965 年 ); 陳香鈔註, 施芸况詩鈔 ( 臺北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 向麗婷選注, 施士洁集 ( 臺南 : 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 年 ) 4

10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就的探討 5或是專就施氏父子涉及地理風土 社會習尚 宗教信仰 民俗 活動 文化現象的觀察進行分析 6唯獨針對施氏父子對於傳統風水文化的 認知 據筆者目前所見 似乎仍缺乏此一課題的探究 在傳統漢文化社會 緣於芸芸眾生對於生居福地 死葬吉壤以求庇蔭 的重視 衍生出一種影響深廣的風水文化 根據人類學者葉春榮的研究 這項文化體系除了包括風水經典 後人對於經典的闡釋以及風水先生的實 際操作之外 亦包括一般人對於風水的認識及其反應 7如就後者而言 主 要涉及認知主體判斷外在文化現象的概念網絡與價值體系 有鑑於此 本 文擬採取文化史與心態史的研究取向 透過施氏父子的生平著述與相關文 獻 考察他們的風水觀念及其相應的實踐方式 剖析其看待這套術數文化 的價值判斷 並藉以思索清代臺灣官紳與風水文化之間的離合關係 5 論文方面 如盧嘉興 開臺唯一父子進士施瓊芳與施士洁 臺灣研究彙集 第1期 1966年12月 頁27-39 婁子匡 施瓊芳仁孝留名 臺澎人物傳 臺北文獻 直字第6-8期 1969年12月 頁 余美玲 海東進士施士洁的詩情與世情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第1期 2000年11月 頁3354 向麗頻 清代臺南詩人施瓊芳近體詩用韻考察 東海中文學報 第13期 2001年7月 頁 王建國 施士洁 後蘇龕詩鈔 之鄉愁書寫 文學臺灣 第43期 2002年7月 頁 施瓊芳 施士洁 臺南文化 新53期 2002年10月 頁43-63 謝碧連 府城臺南父子雙進士 向麗頻 施士洁 臺江新竹枝詞 探析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44卷 2003年7月 頁 余育婷 施瓊芳題畫詩探析 東方人文學誌 第4卷第2期 2005年6月 頁 田啟文 一 樣文章兩樣情 施士洁 耐公六十自祭文 與陶淵明 自祭文 之比較 臺南文化 新59期 2005年 11月 頁28-41 陳芳汶 東寧才子施瓊芳及其 蔗車賦 初探 人文社會學報 第3期 2007年3 月 頁 向麗頻 後蘇龕詞草 研究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48卷 2007年7月 頁 向麗頻 施士洁及其文學研究 臺中 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2007年 楊 明珠 臺灣海東四子研究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7年 陳淑美 施士 洁及其後蘇龕合集研究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2007年 專書 方面 如謝碧連 施瓊芳與施士洁 臺南 臺南市政府 2005年 余育婷 施瓊芳詩歌研究 新 北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11年 6 相關的研究 可參見吳毓琪 臺南詩人施瓊芳作品中的臺灣社會面相 文學臺灣 第36期 2000年 10月 頁 余育婷 臺南詩人施瓊芳詩歌中所反映的臺灣風土面貌 臺灣文學評論 第5卷 第3期 2005年7月 頁 余育婷 臺南詩人施瓊芳及其作品中的本土關懷 臺南文化 新 60期 2006年6月 頁 林淑慧 十九世紀在地文人的風俗論述 以臺南進士父子施瓊芳 施士 洁的散文為詮釋核心 高雄文化研究 2008年8月 頁 葉春榮 風水與空間 一個臺灣農村的考察 收入黃應貴主編 空間 力與社會 臺北 中央研究 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5年 頁97 5

11 66卷第4期 貳 從泉州到臺灣 風水文化的淵源及其現象 府城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二人成長於臺灣本土 其先世原籍福 建省泉州府晉江縣 福建全域自中國宋元時期以來素為風水文化盛行的地 區 閩俗多惑青烏 日家者言 8而泉州首邑晉江一帶自然也不例外 9 從歷代各類文獻資料中 我們可以窺知當地的風水文化現象 傳統風水學可分為陰宅 亡者墳墓 與陽宅 生人居所 兩大範疇 各有其特定的區位原則與趨避考量 在應用層面上 這項術數原理包辦了 人生在世從生老病死 吉凶禍福到事業運勢的諸多環節 10以陰宅風水的 實踐為例 民間篤信風水庇蔭與入土為安的觀念 表現在其為親屬或己身 擇葬風水吉地的實際行為 如原籍晉江縣八都安平尚賢里的顏氏先祖顏夢 璉 於清初與生母隨叔父顏雄立渡臺寄居 顏夢璉於生母棄世後 將其暫 葬臺灣 自守母塚二年 後即扶櫬歸寄尚賢里故居 爾後 相擇後埭頭一 處風水佳壤 予以安葬 11再者 由於地方人士崇信陰宅庇蔭的效驗 連 帶也衍生出遷葬祖骸於吉穴寶地的行為 如原籍晉江縣八都安平尚賢里的 顏氏先祖顏克亮 於清順治7年 1650 卒於潮州 至15年 1658 春 族親暫將其骸骨淺葬在西安山 設立神主 其子嗣隨後遍赴各地尋覓風水 8 陳夢林 諸羅縣志 臺北 臺灣銀行 1962年 卷8 漢俗 頁143 此種現象從清代延續到二十 世紀初期 如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於1908年11月1日第4版 苛求牛眠 報導 閩省官紳商民人等 無一 不信于風水之說者 大凡家資愈富 其擇地愈苛 其父母之柩 愈停而愈久 習俗性成 牢不可破也 又 如該報於1909年6月2日第4版 求福之害 報導 閩省人士迷信風水 苛求牛眠比比然也 關於明清時期 閩南地區風水之說盛行的原因 衍生的糾紛及其對於在地宗族發展的影響 可參見陳啟鐘 風生水起 論 風水對明清時期閩南宗族發展的影響 新史學 第18卷第3期 2007年9月 頁 清末廣東名士康有為 於 跋黃氏古檗山莊記 中甚至指出 晉江迷信風水 較他屬為甚 鄭振滿 丁荷生編纂 福建宗教碑銘彙編 泉州府分冊 中冊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年 頁 Bernard W. K. Lau, Feng-Shui: An Example of Sense of Coherence in Chinese Geomancy?, Asian Culture Quarterly, 24: 4 (1996), pp Ole Bruun, Fengshui in China: Geomantic Divination between State Orthodoxy and Popular Religio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 i Press, 2003), pp 顏亮洲等編 顏氏族譜 收入北京圖書館編 閩粵僑鄉卷 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第17冊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0年 頁

12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佳穴 前後歷經數十餘年 最終相擇南安縣三十二都吳坑鄉內套角山一處 吉地 風水分金方位亥向巳兼乾巽 於乾隆6年 月完妥遷葬事 宜 12另一方面 地方人士為了尋獲佳穴吉壤 偶亦引發爭葬墳地的情事 或有久停親柩而不葬的情形產生 如乾隆中期方鼎 朱升元等纂修 晉江 縣志 卷一 風俗 中記載 郭璞 葬經 遞相肄習 冀倖眠牛 白鶴 之祥 急則牙角相攻 緩則遷延歲月 再世之葬 恬然安之曰 以俟卜 吉 此近俗之不古若者也 13 從泉州地區發源 傳統陰宅風水文化也隨著17世紀以來漢移民的進 墾 逐漸流傳於臺灣本土 如原籍晉江縣青陽的莊德於17世紀後期渡遷來 臺 卜居天興縣佳里興營頂一帶 今臺南市佳里區營頂里 清康熙48年 月 莊德辭世 子嗣為其擇葬於佳里興西竹圍北勢潭仔墘的風水 穴地上 14原籍晉江縣的臺灣縣東安坊人吳國美 平生勤儉自持 尤好施 與 其生前嘗擇一廢塚為身後地 後代子孫奉遺命為其營葬 時人稱為風 水吉壤 15又如現存的一份清代後期 清明祭掃墓祝文 係出自原籍晉江 縣西門外十九都前坑鄉遷居臺灣縣大西門外西定下坊安海港人士 文中表 露出後代子孫於清明祭掃祖塋之際期待風水庇蔭的意念云 日今醮祭之 後 山迴水繞 地脉興隆 作千年之吉地 為萬代之佳城 二十四山 山 山拱秀 三十八將 將將朝迎 文筆峰高 生賢出貴 堆錢山現 積谷豐 財 更祈保佑後昆 人人清吉 個個均安 16 家族成員基於先人墳骸庇蔭後代子孫的風水觀念 為了保障祖墳能長 久地賜與生者福份 並實踐慎終追遠的孝道觀念 歷年的祭掃或定期修護 以維持祖墳風水的完好 便成為宗族組織的要務 如自南宋以來活動於泉 12 顏亮洲等編 顏氏族譜 頁 方鼎 朱升元等 晉江縣志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67年據清乾隆30年刊本景印 卷1 頁70a 14 詹評仁總纂 臺南縣佳里鎮營頂錦繡堂莊氏族譜 臺南 營頂錦繡堂管理委員會 1992年 頁 謝金鑾等 續修臺灣縣志 臺北 臺灣銀行 1963年 卷3 學志 行誼 頁 不著撰者 清明祭掃墓祝文 臺南文化 第4卷第3期 1955年4月 頁21 7

13 66卷第4期 州府晉江 永春等地的施氏宗族 在其 族約 中即申明 塚塋乃先祖宅靈之所 值祀擇日會眾祭掃 尤須不時巡察 有傾頹即查方向公修 若被盜葬傷犯 盜砍墳木 子孫則嚴杖勒 遷 照株賠罰 他姓則公出清理以除患害 若值年怠於巡察 有傾 頹不報者 罪以獨修 無動公貯 傷犯不報者 罪以容隱杖且跪 祠 嚴職守也 17 家族後裔為了防範年久日遠而致祖墳地界不明 造成他人侵葬 冒 葬 混葬等問題 在族譜中往往描繪祖墳穴山的具體位置 以免外人有機 可乘 危及家族運勢 如明嘉靖19年 1540 泉州晉江人張瀛溪於 鑑 湖張氏族譜 的 凡例 中 條列 譜中所載葬地及蒸嘗 租產 俱要詳 核 以防子孫之鬻祀田 異姓之爭墳界 18此外 如清乾隆43年 月晉江青陽蔡姓家族公訂規條中提到祖山墓地 不許恃強貪穴 混築虛 堆 不許先葬者恃強阻擋 後葬之人傷後塞前事端 19然而 條約的 約束或是禁令的存在 往往反映出當中所指涉的特定現象具有相當程度的 普遍性 以至於引起時人的關注 事實上 家族祖墳地界因他人貪圖穴吉 而遭到侵葬 混葬或毀墳佔葬的情形 不僅出現於福建泉州地區 在清代 臺灣社會亦是不乏其例 20 再以陽宅地理的實踐為例 我們從晉江境域各姓氏開基先祖的相關記 載 可以略窺風水擇居一事在地方人士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如晉江縣南關 外龍塘王氏先祖王均疇 生於南宋高宗紹興14年 1144 其父王元勳原 17 施德馨等編 潯海施氏大宗族譜 臺北 龍文出版社 1993年據清康熙年間遞補刊本景印 頁22 18 尹章義編纂 臺灣鑑湖張氏族譜 臺北 張士箱家族拓展史研纂委員會 1985年 頁54 19 鄭振滿 丁荷生編纂 福建宗教碑銘彙編 泉州府分冊 上冊 頁 洪健榮 當 風水 成為 禍水 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糾紛 上 臺南文化 新61期 2007 年2月 頁27-54 洪健榮 當 風水 成為 禍水 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糾紛 下 臺南文 化 新62期 2008年9月 頁1-46 8

14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居晉江錦塘茂廈里 根據龍塘王氏族譜的記載 王均疇自身 識地理 知 山川之勝 所以後來卜居龍塘故里 繁衍出王氏龍塘分派子孫 21晉江 中山彭氏先祖 自唐肇基於岱瑁山之前半里許 面寅背申 狀若雙鳳交 下 厥子孫宅其中 而為祖祠之 至明朝隆慶 萬曆年間該祠重修 諸孫頗知地輿術 訝舊制太深廣 乃正堂歛上舊制淺六尺地 運貼山深 入六尺 高二丈乙尺六寸 前廊 東西舘皆歛上 前後賔主不相凌 悉 就風水宜忌原則調整祠堂內外形局 以資長佑家族世代 22 自17世紀後期鄭成功 父子入主臺灣西部以來 原本閩南 社會盛行的風水文化已逐漸蔓延於臺南地區 23到了清代時期 伴隨著漢人 定居社會的成型與發展 風水文化於臺南地區流傳既久 已然成為社會大 眾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與判斷吉凶禍福的價值觀念 並轉化為其看待外在 事物的解釋系統 在社會實踐方面 地方官紳既關心風水形勢的完好與否 影響到區域發展的吉凶禍福 對於各種官治設施 舉凡府縣學宮 書院等 各類文教空間的選址興建或維修改建 通常也會藉由堪輿學理的輔助 來 強化其庇蔭地方人文蔚起及學子科考有成的效應 24針對城郭的擇地興建 或是官署的空間營造 也往往重視傳統相地卜宅之術的運用 25以臺灣縣署 為例 臺灣知府方邦基 知縣魯鼎梅於乾隆15年 1750 將縣署自東安坊 移建鎮北坊紅毛樓 赤崁樓 右方 以求 心安而後事治 即與風水宜 忌有密切的關係 此事可見於乾隆17年刊王必昌等 重修臺灣縣志 卷三 建置志 公署 附錄一篇由方邦基撰述的移建詳文 26而施瓊芳的府第石 21 王觀梓編 龍塘王氏族譜 1915年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手稿本微縮資料 頁 鄭振滿 丁荷生編纂 福建宗教碑銘彙編 泉州府分冊 上冊 頁 洪健榮 明鄭治臺前後風水習俗在臺灣社會的傳佈 臺南文化 新60期 2006年6月 頁 洪健榮 聖學空間的術數化思維 清代府城 臺南 地區文教建設的風水考量 臺南文化 南瀛文獻 合輯 2011年11月 頁 堀込憲二 風水思想と中國都市の構造 東京 東京大學工學博士論文 1990年 第II部 風水思想 と清代臺灣の都市 頁47-69 洪健榮 塑造境域 佳城 清代臺灣設治築城的風水考量 臺北 文獻 直字第155期 2006年3月 頁 王必昌等 重修臺灣縣志 臺北 臺灣銀行 1961年 卷3 頁92-93 另參見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 安平縣雜記 臺北 臺灣銀行 1959年 頁

15 66卷第4期 蘭山館 正好位於這座新建臺灣縣署 今臺南市立成功國民小學校園 附 近 綜合以上的敘述 從官紳到庶民 從陰宅到陽宅 我們處處可以發覺 到風水文化的符號瀰漫於清代臺南地區的許多角落 而這也正是施瓊芳 施士洁父子所置身的社會環境與民俗氛圍 參 對於臺地風水形勢觀的看法 關於施氏父子針對臺灣風水文化的認知 如就目前所掌握到的文獻史 料來解讀 可以從其看待臺地風水形勢觀 陰陽宅風水本身以及地方紳民 習染風水之說等面向來加以分析 首先就臺地風水形勢觀而言 傳統陰陽宅風水之學講究龍 穴 砂 水 向等元素所構成的得水 藏風 聚氣的空間格局 再配合上陰陽五行 生剋及八卦易理的術數宜忌原則 即可扦點出理想化的居葬處所 27因此 在特定區域中需先掌握祖山龍脈的源流 確認其與中國境域崑崙三大龍脈 主幹的分枝聯結 以資辨別大地生氣的脈絡走勢 此即 地理之道 首重 龍 龍者 地之氣也 的道理 28至於如何精準地判斷來龍穴位 則有賴於 習究堪輿形法之學者的 慧眼獨具 長久以來 民間社會流傳各種堪輿 術家對於風水形勢如何影響地域發展的鐵口直斷 既襯托出這群專業人士 的權威性 同時也透露了此種術數思維的普及性 例如 泉州府晉江縣境 清 紫二山對峙的形勢 在某些堪輿形家的法眼中 秀穎甲天下 第二 27 三浦國雄 風水講義 東京 文藝春秋株式會社 2006年 頁 關於傳統風水理論及 其實務的系統性闡述 可參見Stephan Feuchtwang, An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eomancy (Vientiane/ Paris: Vithagna, 1974). 28 趙九峰 地理五訣 臺北 武陵出版社 1998年據清光緒2年刊本景印 卷1 風水論 頁56 另 參見俞灝敏 風水探究 香港 中華書局 1991年 第3章 飄忽的游龍 頁 趙建雄 龍脈 中國傳統之山脈的地景隱喻 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 第13期 1999年1月 頁

16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山之支如兩垂手 至水口不相管攝 故人文盛而財賦損也 29 17世紀後期 臺灣始為大清帝國收歸版圖 通曉形家之學的治臺官員 隨即從堪輿學的視野 援依中國傳統崑崙三大龍脈說的架構 建構出龍渡 滄海 雞籠發祖的風水格局 鋪陳全臺山川地理形勢的基本脈絡 據以體 現大陸疆域與臺灣島域一脈相承的地理聯繫 在意識上延伸為大一統帝國 的權力象徵 作為其將臺灣納入帝國版圖的具體宣示 夾雜著政治正統化 的思維色彩 30這套說法 首見於康熙中期首任臺灣知府蔣毓英所纂 臺灣 府志 卷二 敘山 的一段文字 臺灣之山 其形勢 則自福省之五虎門蜿蜒渡海 東至 大洋中 起二山曰關同 曰白畎者 是臺灣諸山腦龍處也 隱伏波 濤 穿海渡洋 至臺之雞籠山 始結一腦 扶輿磅礡 或山谷 或 平地 繚繞百餘里 直抵東北 而諸山頓起 聳出雲霄矣 巃嵷之 勢 不可紀極 如是者起伏二千餘里 到郎嬌 沙馬磯頭 而 山始盡 31 引文中主要根據傳統崑崙三大幹龍之南龍東行落脈 注結於福建省會 福州鼓山的風水架構 32推演當時轄屬於福建省的臺灣島 自當歸屬於崑崙 南支尾端分入海洋的餘脈 此脈東經大洋中關同 潼 白畎二山 今馬 祖列嶼 至北臺雞籠山始結一腦龍 臺灣山脈自此發源 臺境幹龍從北 29 黃任等纂修 泉州府志 泉州 泉州志編纂委員會 1984年據泉山書社民國16年乾隆版補刻本景印 卷20 風俗 頁5b-6a 30 洪健榮 當 礦脈 遇上 龍脈 清季北臺雞籠煤務史上的風水論述 上 臺灣風物 50卷 3期 2000年9月 頁25-68 洪健榮 龍渡滄海 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 新北 花木蘭文化出版 社 2015年 頁 蔣毓英 臺灣府志 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年 卷2 頁13 32 徐善繼 徐善述 地理人子須知 臺北 武陵出版社 1986年據明萬曆11年重刻隆慶3年本景印 卷 1上 總論中國之山 頁1a-2b 榮錫勳 撼龍經疑龍經批注校補 臺北 武陵出版公司 1995年 據清光緒18年刊本景印 頁 另參見三浦國雄 風水講義 第三講 三本の大龍 脈 頁

17 66卷第4期 境雞籠山起祖 蜿蜒南行至全島最南端鳳山縣內沙馬磯 今恆春鵝鑾鼻 而盡 在這段清代官修臺灣方志定於一尊的正統範例之後 巡臺御史黃叔璥 於乾隆元年 1736 刊 臺海使槎錄 卷四 赤嵌筆談 紀異 中的一段文字 更將臺地來龍之說與南宋名儒朱熹 登 福州鼓山的預言加以連結 來解說清代臺灣漢人社會蓬勃發展的因緣際會 云 有言朱文公登福州鼓山 占地脈曰 龍渡滄海 五百年 後 海外當有百萬人之郡 今歸入版圖 年數適符 熙熙攘攘 竟成樂郊矣 33 臺灣風水龍脈說的形塑及其與宋儒朱熹的歷史淵源 經由清代中後期 各類文獻的傳鈔與強化 逐漸成為臺地官紳習以為常的堪輿通論 反映出 漢文化傳統風水觀念在臺灣本土的移植與再現 在朱熹本人兼具儒學宗師 與地學巨擘之雙重身份的光環加持下 34無疑也提昇了這項觀念在當時臺灣 知識界的神聖性與能見度 為諸多地方士紳所傳頌 施士洁友人竹塹文士 鄭鵬雲 毓臣 於 登鼓山天風海濤亭望臺灣 一詩云 滄 溟龍渡海之東 地脉占祥記晦翁 百萬人家成島郡 十年刦火可憐紅 宋朱子登鼓山望臺灣云 滄溟五百年後 當有百萬人之郡 35鄭鵬 雲在溯古詠史 撫今追昔之餘 亦寄寓懷鄉故地之思於龍渡滄海傳聞之意 33 黃叔璥 臺海使槎錄 臺北 臺灣銀行 1957年 卷4 頁78 34 前引明代中葉堪輿名著 地理人子須知 卷1上 總論中國之山 中 即曾援引朱熹的說法 審度崑崙三大 幹龍的南支尾端 係延伸至閩粵地區 關於朱熹的風水素養與堪輿事蹟 以及他在後世堪輿學系譜中的權威 地位 可參見Patricia Ebrey, Sung Neo-Confucian Views on Geomancy, in Irene Bloom and Joshua A. Fogel eds., Meeting of Minds: Intellectual and Religious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n Traditions of Though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 周志川 朱子與地理風水思想 元培學報 第7期 2000年12 月 頁 毓臣 登鼓山天風海濤亭望臺灣 新竹文獻會通訊 第15號 1954年6月 頁3 12

18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中 光緒年間 施士洁於 臺灣雜感 的一段詩句和其註釋 當中即引用 了前述朱熹預言 龍渡滄海 之說 以及前明延平郡王鄭成功的福建泉州 南安縣故里 五馬奔江 的風水傳聞 36藉此表達個人對於臺灣地理形勢與 過往歷史滄桑的感觸云 布衣夢蝶人何處 明遺老李茂春有園曰 夢蝶處 石鼓 游龍氣未降 宋朱文公登石鼓山 占地脈曰 龍渡東海 五百年 後海外當有百萬人之郡邑 信有山川妙鍾毓 至今五馬說奔江 成功高祖葬處 形家號為 五馬奔江 37 由此可見 施士洁對於這些風水典故並不陌生 實際上 關於臺灣地 理特徵或風水形勢的種種概念 往往成為施士洁詩文之中的創作元素 觸 動他對於特定人事時空場景的文化想像 如其 潤菴來詩有 後學私淑 之稱 如韻答之 中 即有 我家七鯤身 東有少祖山 木岡孕靈瓌 鯫 生蝨其間 的詩句 38而在 臺澎海東書院課選序 中 施士洁更有一段 針對臺地風水形勢與書院文風氣運之間相互關聯的論述 該文首先敘說自 清初以來臺灣文教發展的大勢云 吾臺版籍 自吾先靖海侯襄壯公削平 鄭氏 至康熙23年始隸本朝 其時絕島手闢 未遑文教 而至於今二百餘 年 經列聖人休養之澤 絃誦彬雅 固已駸駸乎日進矣 緊接著 施士 洁再次徵採朱熹登福州鼓山預言龍渡滄海的風水傳聞 並援引風水思想中 36 關於泉州南安縣石井安平地方 五馬奔江 或云 五馬朝江一馬回 的龍脈形勢 如何應驗出鄭成功家 族的霸業興衰等相關的風水典故 可參見江日昇 臺灣外紀 臺北 世界書局 1985年 頁1-2 楊 瑟恩 鄭成功傳說研究 臺北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7年 頁 蔡蕙如 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 臺南 臺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8年 頁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194 關於木岡山為臺灣縣境少祖山的說法 可參見王必昌等 重修臺灣縣 志 卷2 山水志 山 頁31 余文儀等 續修臺灣府志 臺北 臺灣銀行 1962年 卷1 封域 山川 頁8 13

19 66卷第4期 的氣行觀念 推闡臺地文風蔚起的其來有自 來為教育體系的發展現狀尋 求一神聖性的支撐點 進而凸顯出書院的設置對於臺灣本土社會朝向文質 化的重要性云 況扶輿旁薄之氣 自閩之五虎門蜿蜒渡海而來 其間有關 童 白甽 形執起伏 如蛛絲馬跡 碻然可尋 至然繚繞二千餘 里 水環山障 極東南之奧焉 昔子朱子登石鼓山占地脈 曰 龍渡滄溟 五百年後 海外當有百萬人之郡 又安知此後靈秀 所積 人文不更勝於海內耶 竊惟人文之興 在於學校 而書院則 視學校為尤切 39 這段出自於傳統文化意識層面的主觀認定 體現出施士洁的心目中 官治作為 風水庇蔭與臺灣人文之間存在著一種緊密的聯繫 龍渡滄 海 的風水典故在此 不僅為臺灣漢文化社會的發展脈絡確立一合理化的 基礎 也成了他預見臺地人文蔚起的先驗保證與後設詮釋 肆 對於陰陽宅風水本身的態度 風水 為傳統術數文化的一環 也是一種空間實踐的方式 40風水 原理的實踐 主要透過天人感應的觀念 陰陽五行的法則與八卦屬性 山 向方位的推算 進行人事時空秩序的安排 以達成趨吉避凶及納福招財的 效驗 而風水的具體化 則表現為陰 陽宅的形制及其位向 小至亡者墳 墓 生人屋宅與公共建築 大至街道 村落 城市 區域以及國家 皆有 風水居葬之術可以發揮的空間 傳統漢文化社會的堪輿學理論及其實踐 39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 林開世 風水作為一種空間的實踐 一個人類學的反思 臺灣人類學刊 第5卷第2期 2007年12 月 頁

20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多以相陰宅為主流 41 施氏父子對於陰陽宅風水本身的態度 茲以臺人的祖墳風水習俗為 例 在風水觀念籠罩的社會氣氛中 延請地師為親屬相擇一處吉壤佳穴 遵依風水原則處理營葬事宜 無非是一般民眾實踐陰宅風水之學的日常行 為模式 由於陰宅風水信仰連結了祖先崇拜與家族意識 更推促世人的依 賴及奉行 42對於墓主後代子孫而言 風水擇葬的作法不僅為孝道實踐的方 式 體現仁人孝子事死如生與慎終追遠的孝思 經由風水先生認證下的風 水福地 也是一種維繫家族丁財兩旺與富貴滿堂的保障 然而 此種既富 且貴的保障對於外人來說 卻也是一種現實利益的誘惑 43在風水資源有限 的環境之下 客體的誘惑若是轉變為主體的企圖 難免在盛行風水葬俗的 地方社會衍生各類爭葬墳地 盜葬墓塋或毀墳冒葬的糾紛 甚至演變成武 力衝突與對簿公堂的局面 施瓊芳於道光25年 1845 進士取中之後 於翌年 1846 返歸泉州 府晉江縣祭祖省墓 其間竟發現八世祖施仁 位在惠安縣谷口舖埔兜鄉獅 塔山的墳塋 於去年為當地土豪王添 王賢 王諒 王文 王田等人 見 墳山石質堅美 且貪地近工省 起意將石開鑿 蓋造房屋 致將墳左手砂 洗毀一空 此事見於 施氏先墳被毀呈控文卷 的記載 斯時 到墳謁 拜的施瓊芳 見砂石戕殘 墳脈已斷 令他悲憤不已 為此 他除 了續留故里重修祖墳風水 並於同年閏五月初六日向官府呈控先墳被毀一 案 希冀能透過司法力量的伸張 以懲惡罰奸 為祖墳風水形局遭毀情事 41 王爾敏 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 臺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年再版 頁 另參 見Maurice Freedman, Geomancy,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pp Ole Bruun, An Introduction to Fengshu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 中國學者陳進國指出 基於祖先崇拜的風水信仰 不僅為家族的多元發展提供了一種合理化的意義模式 諸如族繁全賴祖墳庇蔭 先靈世世妥侑之類 而且為家族的多重整合提供一種工具化的互動模式 諸如 促進家族的統合或分化 陳進國 信仰 儀式與鄉土社會 風水的歷史人類學探索 北京 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 頁619 另參見瀨川昌久 族譜 華南漢族の宗族 風水 移居 東京 風 響社 1996年 頁 Maurice Freedman, 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Athlone Press, 1958), chapter

21 66卷第4期 討回公道 地方官員據報之後 一面飭差查勘 一面拘訊察究 此案經過 數月的往還偵訊 最後經生員饒世宗 監生陳金堦等公親的居中調處 雙 方於11月初和解息訟 44施瓊芳為了防制日後祖墳再遭他人侵毀 於12月初 2日特向官府呈請示禁云 為墳傷待補 害弭仍防 懇給示嚴禁 勒垂杜弊事 八世祖 誥贈懷遠將軍 晉贈榮祿大夫仁峯墳 在憲轄谷口鋪獅塔山 墳庭 前買田交佃 以顧風水 墳山後沿溝嵌石以防坍壞 自老成徂 謝 不類者恣其侵漁 重以辛未工程之費 存者益絀 往者益稀 即往矣亦氣黯淡 適招外侮 始而受田看墳之佃聽其避匿也 漸而 砂石之戕不問矣 甚而墳庭之塌亦不問矣 45 從施瓊芳的行文中 不難看出他所擁有的風水觀念 以及他本人對於 護墳保脈以防外力傷碍的審慎態度 在這份文卷最後 有一段施瓊芳於道 光27年 月有感而發的追記文字 夫山川之清氣既萃為佳 壞則其濁氣旁散 於土著之人固宜 冥頑不靈 憑吾先塋為城社 獨怪墳山雄勁 而一脈遞傳 至今亦 多闇弱 惜以福田失蔭 嘉植因之而不蕃 今雖委曲彌縫 僅 免於蠶食益深 而所謂羅漢之石朝護者已渺乎莫追 氣機而可復 乎 則視乎先德留貽 與後賢之自立耳 芳敢掠以為功哉 46 施瓊芳本於倫常孝道的初衷 重視祖先墳宅本身的維護 在安慰自我 之餘 對於傳統陰宅風水庇蔭的觀念似乎有所保留 他指出 先德留貽 44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附錄 頁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附錄 頁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附錄 頁120 16

22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再加上 後賢自立 的作為 才是人生在世蒙受福氣的保障 既然如此 又何必過於在乎祖先墳塋遭受外力戕傷而致生氣受損的影響 施瓊芳為了祖墳被毀而對簿公堂一事 類似的案例 其實在當地社會 早有先例 例如 晉江縣蔡氏先祖明成化進士蔡清的墳墓位於鑼鐘山內 原以古坑水為界 與田姓祖墳毗鄰 乾隆初期 田姓越界侵佔蔡清墓地 至乾隆37年 1772 縣邑舉人張源德率同地方士紳出面 將蔡 田兩姓 爭墳事件呈告縣令徐之寬處置 經過官員履勘之後 飭令田姓將侵佔墓地 歸還蔡姓族人 47另據光緒20年 月 趙氏墳山示禁碑 的記載 晉江縣趙氏世家位於塗關外三十六都粉壁山的祖墳塋地 先後於乾隆年間 遭黃姓盜葬 道光及同治年間又被陳姓盜築虛堆 族人業經呈控前知縣示 禁有案 為恐年久 奸人復圖盜葬 遂僉請當時知縣再行示禁 毋許 在趙姓界內仍前盜葬 以及縱放牛羊踐踏滋事 48有心人士貪圖別家穴 吉而侵地佔葬 為求己利而罔顧他人喪葬權益的行為 既難見容於受害家 屬 也引來了地方官紳的批判 如 乾隆 晉江縣志 卷十五 雜志 宅墓 登錄當地先賢祠宇墳墓 有如下的一段按語 奈賢宦後裔 不無 式微 市井無行之人 每聽土棍 地師指引 妄希吉穴 或誘一二不肖子 孫寫給 或藉鄰山影佔 竟將前賢邱壟掘斬迫傷 道路之人莫不嗟憤 49 道光 晉江縣志 卷六十八 塚墓志 序辭亦謂 墓者 慕也 孝子思慕聖父之墳 以崇後人思慕 柳下之壟 禁採 乃以賢哲棲魂官爵埋骨之區 而比隣侵之 近轄侮之 地師 謀之 豪姓欺之 斬脈斷砂 墜碑毀界 甚至挖滅遷移 控則 賄囑延擱 死者抱痛 生者含冤 傷何如之 尹章義 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 纂委員會 1983年 頁53-54 清初閩南士族移民臺灣之一個案研究 臺北 張士箱家族拓展史研 48 鄭振滿 丁荷生編纂 福建宗教碑銘彙編 泉州府分冊 上冊 頁 方鼎 朱升元等纂修 晉江縣志 卷15 頁13a 50 周學曾等纂修 晉江縣志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年 卷68 頁

23 66卷第4期 在清代臺灣社會 類似的現象也所在多有 如嘉慶18年 1813 臺灣 縣廩生翁守訓買過黃續位於小東門外石頭坑園內小浮崙的一塊荒地 方位 坐壬向丙 坐北北西向南南東 以安葬父骸 翁守訓為防葬後為外人損 傷 特於墳外多買餘地 叵料後來仍遭縣民陳狗盜葬 翁守訓呈稟臺灣縣 令予以究懲 並出示嚴禁 至道光25年 月 翁守訓以告示經久損 壞 復稟請官府重新出示禁令 不許奸民盜葬 以維護其祖墳風水 51 又據同治2年 月臺灣縣民蔡振益所立 祖墳界址 碑文中的記 載 祖墳坐乙向辛 因咸豐11年間 張德賢向張文滔求地葬母 混築在 益祖墳界內 益呈控 蒙邑主章嚴究 經賢遷還 滔立約絹案 以後四方 遠近人等 不得再行混築 52蔡氏子孫為保先人墳塋完好 於是呈請官方 出面遏止 這類的作法 概可視為護墳保脈以防外力戕傷的風水觀念具體 實踐的結果 返觀平生以孝行仁義聞名的施瓊芳對於祖墳風水的慎重其事 基本上 是一種寓風水觀念於孝道思想的表現 最終還是不脫儒家倫常本位的訴 求 相較於世俗一味以祖墳風水作為子孫謀利納福的籌碼 53施瓊芳重視 的是以祖墳所在的適宜狀態 作為子孫緬懷先人德澤以及表達敬祖意念的 媒介 在 太高祖暨妣氏連太叔祖德沛公墳塋修竣祭告文 中 施瓊芳對 於祖先崇拜與家族傳衍之所繫的墳宅風水 有如是的看法 況復地當窀 穸 神所憑依 木華粟芽 氣本聯乎一體 芝榮檜茂 象蘄應夫千祥 凡 屬宗傳 尤懷慎重 54在 先府君墳塋修竣敬告祭文 中 施瓊芳也表 明 鬱鬱佳城 我公是宅 宰木興懷 懷深世澤 卜兆鄉山 51 何培夫主編 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臺南市篇 臺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1992年 頁 何培夫主編 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臺南市篇 頁72 53 如英國人類學者佛里德曼 Maurice Freedman 的研究指出 漢人習於將祖先墳穴骨骸作為傀儡來加以操 弄 以謀求現實的風水利益 此種作法與祖先崇拜的本意有所牴觸 Maurice Freedman, Ancestor Worship: Two Facets of the Chinese Cas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pp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卷3 頁101 18

24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先疇舊德 簫隴梅尖 吉符玉尺 55子孫相擇吉穴而令先人得葬福 地 既可報答先人恩澤 亦可透過尊祖敬宗與慎終緬懷之意 來凝聚家族 成員的向心意識 進而提昇祖先崇拜的道德意涵 類似的意念 在施士洁 的相關著作中亦可窺見端倪 如其於 王迪臣觀察祖妣顧太夫人葬日祭后 土文 中敘說 隆隆丹穴 穆穆黃祇 龍游六幕 鼇奠四維 嘉禾毓秀 神 實相之 屬當寐月 用迓蕃釐 牛眠卜兆 格爾孝思 吉蠲牢醴 祠祭瘞霾 青囊玉尺 瑞蔡靈蓍 貢忱坤媼 祝史陳辭 56 從字面上看來 施氏父子一概重視祖墳風水的存在 但這種重視還是 以 格爾孝思 為優先 自有其不違儒學核心價值與堅守孝道倫理的底 限 如果套用北宋名儒程頤 於 葬說 中的論點 施氏父子 的態度係出自孝子為先人擇地安厝的用心 要以 奉先 為計 非以 利 後 為慮 亦不拘泥於方位 時日吉凶之說 57某些時候 施氏父子看待風 水之學與堪輿地師的立場 緣於儒者理性的思維 偶亦對陰陽宅風水庇蔭 觀念與堪輿地師的角色 抱持一定程度的保留態度 如施瓊芳於 太高祖 暨妣氏連太叔祖德沛公墳塋修竣祭告文 中 以 陰堂雖奧 何殊陽宅之 求安 地脈有靈 亦賴人工為善助 的說辭 58揭示人生在世懷有風水蔭佑 的心態之際 亦當努力作為 表達出一種如何平心看待世人重視陰陽宅風 水的意念 而在他為友人陳嘉穀 修亭 所題墓誌銘記中 也 55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卷1 頁19-20 文中 玉尺 或指 玉尺經 平砂玉尺經 為中國古代 堪輿名著 56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390 文中 牛眠 的典故 出自 晉書 周訪傳 中記載陶侃 為 尋找家中失牛而偶得牛眠山中吉壤葬處一事 至後世演變為風水佳穴的通稱 房玄齡等 晉書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年點校本 卷58 頁1586 青囊 概指 青囊經 或 青囊奧語 與 玉尺經 皆為 中國古代堪輿名著 參見王玉德 神秘的風水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3版 頁 程顥 程頤著 王孝魚點校 二程集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年 卷10 葬說 頁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卷3 頁102 19

25 66卷第4期 宣稱陳氏子孫若日後發達 首要在於其先祖積德有成 未盡為風水地脈餘 蔭所致 昔所諏 資君識 今所諏 恃君德 地脈難 憑天鑒 赫裴俠 桑智興策 為孫詒謀子燕翼 後有昌者視茲石 59此外 如施士洁於 小 春望日 檗谷蛻叟六十壽詩六十韻 中所云 祠墓相鄰況咫尺 死生聚 族計良得 一色青山盡姓黃 達人豈為形家惑 60在這段詩意之中的反省 與自期 也可視為此種理性思維的發揮 大致說來 我們從施氏父子平生著作尤其是墓誌銘的資料中可見 在 面對至親友朋的身後事依從堪輿形家擇葬的行徑 或以尊重亡者得葬吉地 而能入土為安的前提 傾向於申明為善者當能福及後代子孫的理念 如施 士洁為大正11年 1922 擇葬於金山之麓的新竹士紳鄭兆璜 所題墓誌銘中 即有類似的表述 穴用形家法 首艮趾坤 洪範五福 貴不與焉 謀之者 人 成之者天 晚福如君 亦幾乎全 十儒九寒 自昔已然 窮而 後工 乃以詩傳 君則異是 祖硯為田 父作子述 代有象賢 嗟 今世宙 陵谷幾遷 衣冠塗炭 仕宦腥羶 急流勇退 老作頑仙 白頭真樂 不負林泉 考終攸好 佳宅牛眠 我為君銘 表此新 阡 61 表面上 施氏父子並不排斥形家術士之流介入墓穴相擇的喪葬環節之 中 然而 不排斥並不代表他們完全接受或是沉溺於風水福蔭的趨避觀 念 舉凡涉及地方紳民仰賴堪輿形家者流進行風水擇葬的環節 施氏父子 除了某些僅止於現象描述而不予置評的行文之外 如有針對葬地吉凶與風 水禍福之說的評論 則偶有微詞 甚至是不以為然 59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卷2 頁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

26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伍 對於紳民習染堪輿學的觀感 長久以來 風水 與傳統漢文化社會的祖先崇拜與民間信仰關係密 切 加上陰宅蔭佑觀念與現實功利意識的推波助瀾 祖墳骸骨所在地點的 擇吉扦葬不僅為祖先崇拜的重要環節 亦為堪輿術數的核心課題 62置身於 流俗熱衷 佳城蔥鬱卜牛眠 63的文化生態環境之下 作為社會現象的觀察 者與評論者 施氏父子對於陰陽宅風水本身 或是民間人士普遍性的相地 擇葬行為 並不陌生 如施士洁於 石翁學文六十又一壽言 中 針對臺 灣割讓之後日本新政府與風水民俗之間的調適問題 即指出 習形家語 的臺灣民眾對於墳墓風水的重視 並稱許臺南紳商石學文 石謨記 宮後 街布莊錦榮發店主 出資協助地方民眾遷葬祖墳的善舉云 臺之政府 經畫布廛 外而郊塍塋兆 凡有系於農林藝樹 者 雖馬鬣牛眠之舊 必亟徙之 而別指一區 以為叢葬所 臺人 習形家語 安土重遷 莫不相顧動色 翁蹶然奮號召同志 醵巨金 上之政府 遂僉贖其地 俾各妥其藏焉 跡翁生平所為 此其犖犖 大者 64 除此之外 在施士洁為彰化鹿港族親施唐契 施而盆 父子所題墓誌銘中 也提到施家後人延請堪輿先生相地改葬 的情形云 62 Francis L. K. Hsu,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49), pp Maurice Freedman, Chinese Geomancy: Some Observations in Hong Kong,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pp Emily M. Ahern, 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pp 渡邊欣雄 風水思想と東アジア 京都 人文書院 1990年 頁 施士洁 穹賓旋滬 來詩兼及國家情事 次韻答之 後蘇龕合集 頁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424 從這段敘述也可以讓我們見識到 自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社會風水民俗 的延續 並未隨著政權的轉移而有明顯地中斷 21

27 66卷第4期 茲得施名師 素善堪輿 相岡陵之形勢 察天地之精華 為 賢之先祖父 改葬佳城於南投廳北投堡南埔 土名土城庄之麓 定 乙卯年安其幽宅 穴坐亥向己兼壬丙 正針辛亥辛己分金 施士洁於該篇墓誌銘最後 祝福亡者得葬牛眠吉地 而生者得享福蔭 昌隆云 天降其庥 自今伊始 鬱鬱佳城 纍纍芳址 死者安妥 生者 昌熾 相彼牛眠 永綏福祉 65再者 施士洁為施而盆三子施學賢元配林 宜人 干娘 所題墓誌銘中 也有類似的表述 故今乃得天 賜異人 瞰山川之靈秀 察天地之精華 爰擇佳城於南投堡萬丹山之陽 定庚申年正月初八日午時 安葬其穴 坐乙向辛兼卯酉 正針乙卯乙酉分 金 建茲宅兆 本支百世 鬱鬱佳城 天戴地履 66對於漢文化社會 為族親卜吉擇地以求陰宅庇蔭的心態 施士洁著實也瞭然於心 並同以慶 幸之意來面對往者得葬吉地與生者相地營葬的結果 在不否認風水現象存在的同時 擁有清代進士功名 傳統士紳身份且 諳習儒學禮教規範的施氏父子 當他們標榜 達人豈為形家惑 的立場之 餘 對於地方社會的士紳階層習究堪輿術數或是篤信風水之說的情形 又 抱持著何種態度 自中國宋代以來 士紳階層從事陽宅擇建與陰宅擇葬的行為 以及接 受堪輿相地之說與結交風水卜算術士的現象 甚至於己身通曉風水知識與 具備風水技藝的情形 已然行之有素 相習為常 67在傳統漢文化社會 士紳階層研習堪輿術數的背後 可說是具有多重性的動機 儒家傳統以孝 悌為本的價值觀念 重視仁人孝子事死如生的道德實踐 此舉為風水學說 滲透到儒學體系預留了空間 也激起了歷代儒者一窺究竟的意念 或是基 於儒學的立場重新詮釋堪輿理論的內涵 並試圖導之為正 以裨政治 65 施義崧主編 臨濮堂錢江施氏族譜 臺北 編者自印 1988年 頁57 66 施義崧主編 臨濮堂錢江施氏族譜 頁60 67 劉祥光 宋代風水文化的擴展 臺大歷史學報 第45期 2010年6月 頁1-78 廖咸惠 體驗 小道 宋代士人生活中的術士與術數 新史學 第20卷第4期 2009年12月 頁

28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保生民躋於壽域 惠亡者安於下泉 示愛民廣博之道 68進而言之 儒學 傳統講究仰觀天文 俯察地理 中盡人事的博學取向 通天 地 人謂之 儒 經綸世務者移風易俗 經世濟民的教化初衷 以及身居朝野期間卜 居擇建 相地營葬的現實需要 亦得以驅策官紳階層關注風水之說的表象 與實質 甚至於汲取當中的觀念與作法 作為其導化民俗與入世濟世的施 力點 援以強化 儒學世俗化 的影響力 69 施氏父子平生交遊中 不乏己身習究堪輿之學與風水之說的士紳階層 或術士者流 在日常實踐方面 施瓊芳於臺南府城期間 曾有就教於通曉 堪輿之學的陳嘉穀 修亭 以相擇亡弟葬地的紀錄 施瓊芳不僅心儀陳嘉 穀其人其術 並推崇陳氏接受戚友委託相地的行徑 此事見於施瓊芳題撰 宣德郎修亭陳君墓誌銘 中的記載 歲己未 余以弟喪未葬 數問地於陳君修亭 晨夕過從 略 悉梗概 心重其為人 君雖世務經心 能於本業之餘 旁涉方 技 醫卜而外 尤精青烏家言 其葬太翁於舖山也 規勢經方 自 出手眼 戚友延之相地 真率相待 不以為嫌 人尤欽其才而服其 量 70 同樣的 施士洁於二十世紀初寓居閩南期間 亦曾有過延請堪輿地師 以辦理喪葬事宜與遵行擇日宜忌的紀錄 71施士洁於 楊墨侯太翁配郭太 夫人合窆墓志銘 中 在追憶閩地友人楊墨侯 的生平行誼 68 王洙等 圖解校正地理新書 臺北 集文書局 1992年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藏金明昌3年抄本景印 序 頁1 69 前述士紳階層習究堪輿之學的各類動機 參見徐善繼 徐善述 地理人子須知 序言 頁1a-3a 劉謙 著 謝昌註 地理囊金集註 臺北 武陵出版公司 1995年據明刊本景印 序 頁1a-4b 中國歷代 士紳的具體實例 可參見袁樹珊編著 中國歷代卜人傳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98年重印 關於 儒學世俗化 的觀點 係借鏡王爾敏 吳倫霓霞 儒學世俗化及其對於民間風教之浸濡 香港處士翁 仕朝生平志行 收入氏著 明清社會文化生態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7年 頁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卷2 頁 施士洁 後蘇龕泉廈日記 臺南文化 第8卷第2期 1966年6月 頁

29 66卷第4期 之際 極力讚揚其曾無償替人相擇風水葬地的善舉云 翁又博聞彊記 若有異稟 嘗汎覽堪輿 卜筮 方伎諸書 為人指畫佳城 笠屐徒步山谷 間 勞不受酬 耄而忘倦 而楊氏自身亦是風水擇葬的具體實踐者 在 他與夫人合葬的墓塋 穴用形家法 首某趾 其兼某某分金 72 施氏父子筆下陳嘉穀與楊墨侯的堪輿形象頗為類似 大抵為傳 統漢文化社會介於士紳階層與平民百姓之間的術士之流 specialists, geomancer 具備基本的文字素養以及提供地方人士風水居葬與擇吉趨避 訊息的能力 通常擁有相當程度的聲望 73在施氏父子的心目中 由於楊 陳二人的作為皆符合儒家傳統講究學以濟世 仁心助人的善行 所以獲得 他們形諸文字的稱許 有如施瓊芳於 陳修亭像題贊 中 撥沙相地 謀 為人忠 勞而不伐 流譽鄉邦 的正面評價 74換句話說 施氏父子或許不 排斥紳民習染堪輿術數本身 如果行止得宜 有利民情風教 自是無可厚 非 但若假借風水之學惑世圖利 淪為江湖術士之流的庸俗謀生伎倆 恐 非他們所能苟同 一念之間 為善為惡 水能載舟 亦可覆舟 這項價值 判準 或可視為他們心目中對於士紳階層兼習風水以及堪輿術數之操作用 意的一條不容逾越的界線 根據學者王爾敏的研究指出 中國傳統官紳以 業餘身分習究術數來啟示民眾 不似江湖術士藉此職業以謀取名利 兩者 之間自有深淺雅俗之別 75此種見解 亦可用來解釋清代臺灣知識階層評判 儒士官紳傳習風水的行為與專職風水術士之間的差別分際 除了這條判別儒者本位與江湖術士的界線之外 如先前本文所強調 的 在施氏父子看待士紳階層與風水文化的價值意識中 尚有一更要緊的 道德標準 如施瓊芳於 承德郎砥柱施公墓誌銘 中 記載鹿港族親施孔 彰 的葬地 穴首未 趾丑兼坤艮 分金辛未 辛丑 的風水 72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 Maurice Freedman, Geomancy, pp , James Hayes, Specialists and Written Materials in the Village World, in David Johnson, Andrew J. Nathan and Evelyn S. Rawski eds., Popular Cultur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p Ole Bruun, An Introduction to Fengshui, pp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卷2 頁61 75 王爾敏 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 頁

30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形局之後 有如下的一段銘記 湖山青 湖水碧 青烏術難憑 餘慶積 善得 錢江南北數十村 耕鑿相安誰之德 76基本上 他強調堪輿術數並 不全然可靠 惟有為善積德 才是獲得現世福報的最佳憑藉 針對士紳階 層倚賴風水擇葬以求庇蔭的意念 大致秉持著保留或存疑的態度 施士洁於 黃氏古檗山莊序言 中 亦曾表達自我對於類似現象的見 解 文中首先回顧中國歷代名人的相地營葬事蹟云 昔太公反葬而及五世 淮陰營地而置萬家 表聖三休之歌 詠觴於潛闥 邠卿四賢之贊 圖象於佳城 子建望魚山為羨門 安 昌乞牛亭為賜域 姚勗卜兆萬安麓 別署化臺 李適樂終灞陵原 自支寢榻 士謂之達 世服其高 77 而當時 施士洁的泉州晉江原籍友人旅菲僑商黃秀烺 因念荀卿有糞本之思 尼父有首禾之義 冉子有息壙之語 姬公有族葬 之經 爰相檗谷 得佳壤焉 缽巖俛背 靈源踞顛 左縈玉湖 右拂石 井 從字裡行間可見 黃秀烺以晉江原鄉檗谷周邊形勢 堪為一處名勝 佳地 特於該處營造家族陵園古檗山莊 78對此 施士洁客套地讚譽 為 問今之玉尺錦囊 青烏赤雹 心醉撥沙之術 耳食卻泗之奇者 能如是 之寵辱不驚 形神俱適否耶 在該序文的後半段 黃秀烺以 生不信疑 龍家書 老不卜臥牛阡地 又何必環會稽為范少伯邑 旌綿上為介之推田 76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卷2 頁85 77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 黃秀烺 字猷炳 泉州晉江人 早年旅居菲律賓經商致富 曾向清政府捐獻巨款而封贈官爵 1910年代 於 祖籍東石鎮檗谷村北營建古檗山莊 仿傚中國古代 周禮 族葬之制 以使 後世之子孫念祖宗經畫之勤 其毋惑於形家者言 而冀別葬以徼福者哉 黃猷炳 古檗山莊家塋記 此舉頗獲時人佳評 期間 黃 秀烺曾邀集海內外學界名士與政商名流180餘人 為其家族陵園題贈詩文碑銘 共得190餘篇 於1932年彙 輯為 古檗山莊題詠集 施士洁 黃氏古檗山莊序言 即收錄其中 晉江市人民政府編 古檗山莊題詠 全編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年 李燦煌 粘良圖選編 古檗山莊題墨選萃 廈門 廈門大 學出版社 2005年 粘良圖選注 吳幼雄審校 晉江碑刻選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2年 頁 鄭振滿 丁荷生編纂 福建宗教碑銘彙編 泉州府分冊 頁

31 66卷第4期 也哉 的一段話 反問施士洁對於勘擇宅地的看法 施士洁深有同感地答 曰 揣摩形勢 將以郭璞為神乎 拘忌災祥 必為呂才所哂矣 而況乞靈於壘塊 求福於骷髏 貴人讀海角之經 易世而朱棺在 殯 豎子訪金精之穴 經秋而石槨生苔 喚大夢而不醒 置天親於 無著 伊可痛也 謂之何哉 79 在此段引文中 施士洁先以後世推尊的中國晉代風水學宗師郭璞 與唐代批判風水宅葬術數之名士呂才 的典故作為對比 80 來質疑風水擇葬的投機心態 並駁斥墳宅庇蔭的功利觀念 緊接著 更以 嚴正的語氣 呼籲世人應有所覺悟 正視風水之說求福於枯骨墳骸的無稽 之處 以免衍生出子孫為謀陰宅佳穴竟使先人難以入土為安的流俗弊端 基於如此立場 施士洁於序言最後表示 卒成翼燕之謀 寧假灼龜之卜 而予也 烏飛三匝 繞樹無 枝 鳩拙一生 安巢何地 他日狐丘首正 馬鬣封高 李沖鄰杜預 之塋 梁鴻傍要離之冢 息壤在彼 附趙佗神宅以千秋 山靈有 知 對傅永壽藏而一笑 81 施士洁反躬自省 與這位通曉堪輿觀念卻又拒斥風水葬俗的友人黃秀 79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 文中 海角之經 應指 青囊海角經 為中國古代堪輿名著 金 精之穴 寓唐宋之際堪輿名師廖瑀 號金精山人 相傳為唐代風水學巨擘楊筠松的傳人 的典故 引申為風 水吉地之意 參見王玉德 神秘的風水 頁 世傳題名廖金精的堪輿專論多種 可參見徐試可編 地理天機會元 臺中 瑞成書局 1970年據舊刊本景印 卷 關於郭璞 呂才的事蹟及其在中國風水文化史上的地位 可參見王洙等 圖解校正地理新書 頁 王玉德 神秘的風水 頁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414 以上引文另參照晉江市人民政府編 古檗山莊題詠全編 第4冊 頁 4b-5a 26

32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烺共勉 在溯及中國歷代名人的身後典故之後 彼此坦然地看待人生在世 的長眠之處 不用過度執著風水吉凶宜忌的趨避觀念 施士洁透過這段引 經據典的序言 稱讚黃秀烺銳意闢建古檗山莊 履行 周禮 族葬古法以 杜絕風水擇葬惡習及其流弊的用心 正好呼應了前舉其曾為自卜生壙於古 檗山莊的黃秀烺所作 小春望日 檗谷蛻叟六十壽詩六十韻 中 一色青 山盡姓黃 達人豈為形家惑 古有姚勗及李適 笑入壽藏浮大白 識者見 之稱嘖嘖 此舉到今炳史冊 的推崇 82與此同時 施士洁也為古檗山莊留 下了一段言簡意賅的題聯云 間氣千年鍾檗谷 枕南寺 傍西橋 公墓 法周官 不須地卜牛眠 始稱佳城 83對照古檗山莊的創建緣由 此聯當 中的寓意 自是呼之欲出了 84 通觀前述施氏父子的說法 己身的道德修養與善行作為 陰地好不如 心地好 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 語出 周易 坤卦 或許才是他 們心目中最能符合天理昭彰的趨避之道 而此種看待天理 地理與人事之 間果報關係的概念網絡 無非是承繼了漢文化傳統講究天道公理 積德納 福的價值意識 陸 結論 在臺灣傳統社會 風水 既是一種民俗現象 呈現出芸芸眾生對於 82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 晉江市人民政府編 古檗山莊題詠全編 第2冊 頁91a 許書紀等選注 晉江楹聯選 廈門 廈門 大學出版社 2002年 頁 另一位晚清臺灣縣 臺南 進士陳望曾 於1917年所作 黃氏古檗山莊家塋記 亦表達相似 的論點 茲摘錄於後作為參照 族墳墓之制 肇自 周禮 大司徒 所由來者遠矣 後世葬經遞出 青 囊 赤苞之說 玉尺 金斗之書 附會支離 其術遂蔓延而日以盛 迷信風水之習 錮蔽已深 而吾閩 之漳泉為尤甚 欲如古所謂同宗之墓 以親相近 非有精心毅力 而具卓越之識者以開其先 亦何能 矯茲末俗哉 余友黃君秀烺 以所作 古檗山莊家塋記 並附圖說見示 莊在檗谷鄉之原 實先世發祥所 自始 其地山水佳勝 氣象鬱蒼 君既營生壙於其間 復為規畫井然 何者為昭 何者為穆 序世次以別等 差 俾後之子孫祭斯葬斯 相承而無或紊 其庶幾古族葬之遺乎 可謂知本矣 晉江市人民政府編 古 檗山莊題詠全編 第1冊 頁43a-b 鄭振滿 丁荷生編纂 福建宗教碑銘彙編 泉州府分冊 頁491 27

33 66卷第4期 這類術數觀念具體實踐的結果 再者 風水 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及詮釋 系統 反映出認知主體對於客體對象的理解 判斷與評價 清代臺灣官紳 置身於風水之說瀰漫的社會氛圍中 如何看待這類的趨避觀念 價值體系 或行為模式 其本身也成為一種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 從施瓊芳 施士洁 父子的相關論述中 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在面對陰陽宅風水所具有的價值判 斷 大致是隨著客體的不同 對象的差異或是因應個人的需求 外在的情 勢而有所改變 展露出一種選擇性認知的傾向 施氏父子的情形 在傳統漢文化社會並非特例 中國學者陳進國從道 術 義利之辨的角度分析宋元以來福建地方士紳的風水信仰根源及人文心 態 其中即指出 不同身份或地位的士紳對於風水往往有不同的認知態 度 同一士紳對於不同場域的風水實踐的態度也不一致 在積極參與 公共場域的風水活動之際 士紳卻常常對非公共場域的風水活動 特別是 喪葬風水活動 表現出既愛又恨 看似矛盾的心態 85而此種貌似矛盾的 心態 卻似士紳階層對待傳統社會風水文化生態的常態 追根究底起來 士紳話語所呈現的所謂矛盾心態 其實並不矛盾 基本上是他們靈活地 根據社會角色的變換而作出理性抉擇的結果 86 綜括本文所論 施氏父子接受自清初以來關於臺地風水龍脈說的知識 建構 對於陽宅地理之說幾無明顯的批評 亦未將之貼上 迷信 之類的 負面標籤 此舉除了自身的價值判斷之外 或許也與傳統漢文化社會的風 水理論及其實踐多以陰宅為主 因而較易有切身的體會 相形之下 他們 秉持 達人豈為形家惑 的見解 對於民間人士仰賴堪輿形家者流進行風 水擇葬的行為 士紳階層習染堪輿地學的現象 尤其是針對 本骸得氣 遺體受蔭 氣感而應 鬼福及人 之類的風水庇蔭觀念本身 不時表 達其不以為然或是難以茍同的態度 在祖先崇拜與風水信仰相互連結的民 俗場域中 他們往往試圖過濾掉風水葬俗的違禮悖理之處 從而萃取出與 85 陳進國 信仰 儀式與鄉土社會 風水的歷史人類學探索 頁 陳進國 信仰 儀式與鄉土社會 風水的歷史人類學探索 頁589 28

34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儒家禮教相符合的部分來加以強調 並排拒世人動輒將祖先墳骸作為謀利 工具的意圖及手段 汲汲於滿足個人的私慾 卻迷失了為人子者究習地理 以 奉先 的仁孝本意 針對傳統陰宅庇蔭之說 他們主要傳承儒學傳統 的倫常孝道觀或是天理昭彰的善惡果報觀 加以存疑或否定 相較於流俗盲目地追求地理福蔭而罔顧天理報應的傾向 施氏父子的 言論中關於天理人心與道德意識的取向 映現出傳統漢文化社會的福報觀 念與勸世用意 餘慶原從積善來 87實際上 傳統風水理論亦會強調 積善必獲吉扦 造惡還招凶地 莫損人而利己 勿喪善以欺天 88這類 的價值取向 有如歷史上傳聞南宋大儒朱熹出任福建同安主簿期間 民 有以力強得人善地者 索筆題曰 此地不靈 是無地理 此地若靈 是無 天理 後得地之家不昌 89天理公道的存在 而非地理靈氣的應驗 才 是決定善惡到頭終有報的最高判準 臺灣俗諺有云 心肝若好 風水免 討 或云 有天理 才有地理 無天理 就無地理 90以警惕世 87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頁101 類似的思維與作為 如施瓊芳曾於咸豐4年 1854 自泉州印送清代著名 善書 敬信錄 一批 該書主要彙編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本願真經 等中國歷代宣揚忠孝節義與因 果報應的善書 以神道設教的方式傳達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等道德意識 施 瓊芳後來更為此書增輯內容以廣流傳 並作 增輯敬信錄序 中云 庶幾善言 善藥 與諸君子共循孟同 州之遺意云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卷1 頁7-8 另參見鄭喜夫 清代臺灣善書初探 臺灣 文獻 第33卷第3期 1982年9月 頁14 關於 敬信錄 的內容 版本 流通情形及其在清代善書文 獻史上的地位 可參見酒井忠夫 增補中國善書の研究 下 東京 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 2000 年 頁 徐試可編 地理天機會元 卷1 雪心賦 頁28a-b 又如徐善繼 徐善述 地理人子須知 所錄 瑣言 第十條 不可不脩陰德 中云 蓋欲陰地好 先要心地好 脩德以竢天 擇地以盡人 並行 而不悖 仁人孝子之為心也 頁4b 89 林學增 吳錫璜等纂修 同安縣志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67年據民國18年鉛印本景印 卷41 雜 錄 頁3b 明代凌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 卷12 硬勘案大儒爭閒氣 甘受刑俠女著芳名 中描述 精通 風水的朱熹聽信福建當地小民誣告富豪大姓倚勢強奪其風水吉地 竟將墳地斷歸該小民 事後方知落入該小 民的詭計欺瞞而致誤判 悔恨無及的朱熹 遂對天祝下 此地若發 是有地理 此地不發 是有天理 次日 該風水墳墓即遭雷雨沖毀 凌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 臺北 世界書局 1978年 頁 如此情節雖與前舉志書記載略有出入 但天理報應之說及其警世之意並無二致 清代 福建省例 之 田 宅例 嚴禁爭墳 記乾隆24年 月奉前巡撫部院吳憲示中云 朱子人子須知載云 此處不發 是 無地理 此地若發 是無天理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福建省例 臺北 臺灣銀行 1964年 頁436 又該書 刑政例 速葬棺柩 記乾隆30年 1765 正月13日奉巡撫部院定憲牌中云 豈知風水一 說 事屬渺茫 卜之地理 誠不如求諸人心 天理之安 同前書 頁 莊秋情編著 臺灣鄉土俗語 臺南 臺南縣政府 1998年 頁

35 66卷第4期 人行善必得福佑 若是劣行敗德 有違天理良心 則無法獲得風水福地的 庇蔭 不論士紳階層也好 庶民階層也罷 在天理重於地理的道德意識上 取得了某種程度的文化共識 凡此 亦為施氏父子乃至於其他清代臺灣官 紳看待風水文化的基本立場 另外值得一提的 根據學者吳炳輝的研究 有關清代臺籍文科進士的 事蹟 文獻史料所載較為片段 但民間傳說卻頗為豐富 其題材以風水 居多 另觸及諸多怪異現象之描述 其中 尤以鄭用錫 蔡廷蘭或是首 位客籍進士黃驤雲 鹿港回族進士丁壽泉 等人的風水傳聞 較為豐富多元 91返觀施氏父子 在筆者目前所瀏覽的各類文獻史料中 尚 未得見與他們生平事蹟相關的風水傳聞 此種現象 反倒成了相對特殊的 案例 個中的玄機奧妙 尚有待未來進一步地追究 關於清代臺灣知識階層與風水文化的互動 筆者先前已完成竹塹進士 鄭用錫與澎湖進士蔡廷蘭的兩篇個案研究 如將前述個案與施氏父子相互 比較 可以看出他們面對陰陽宅風水學理及其相應的文化現象 多帶有選 擇性認知的價值取向 而在駁斥風水庇蔭觀念的違禮悖理及其對於社會秩 序造成的負面影響 試圖將風水擇葬的行為歸本於倫常孝道意識的實踐 乃至於強調天理優先於地理的部分 施瓊芳 施士洁父子與鄭崇和 鄭用錫父子以及蔡培華 蔡廷蘭父子的立場更為類似 此種意念 在傳統儒家知識社群中應有相當程度的普遍性 92本文探討施氏父子對於傳 91 吳炳輝 清代臺灣文科進士流傳事蹟舉隅 明新學報 第30期 2004年11月 頁 如果以過往海內外學界探究風水文化而形成 機械論 與 人格論 的觀點來看 前述清代臺灣士紳的思維 比較傾向於 人格論 的風水觀 按 機械論 的風水觀源於英國學者Maurice Freedman於 中國的宗族 與社會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wangtung, 1966 中的見解 強調漢人將祖先的骨骸作 為傀儡來加以利用 以謀求現世的風水利益 人格論 的風水觀係由美國人類學者Emily M. Ahern於 中 國村落的亡者崇拜 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 1973 中提出 作者根據自己在臺北縣三峽 鎮溪南里的田野調查結果 強調祖先擁有自主的意志與感情來決定子孫的幸與不幸 而非氣或墳墓風水的 力量所致 這項風水話題 後續由臺灣學者李亦園 葉春榮 余光弘 林開世等人加以辨駁與商榷 成為 臺灣社會人類學界的風水課題中主要的研究典範之一 同時也引發了日本學者渡邊欣雄 瀧川昌久等人研 究東方風水文化之際的迴響 相關的研究回顧與對話 參見林開世 風水作為一種空間的實踐 一個人 類學的反思 頁73-84 渡邊欣雄 東洋理論としての風水思想 社會人類學的研究成果と試論 iichiko 第38號 1996年1月 頁 瀨川昌久 族譜 華南漢族の宗族 風水 移居 頁

36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統風水文化的認知 期能為這項研究課題堆砌另一塊磚石 為能更深入理 解這類態度在臺灣傳統社會的普遍性 或是其相較於庶民階層的同異性 未來擬透過更多案例的實證研究 來考察清代臺灣知識階層看待風水文化 的概念網絡所具有的共通性 共相 與特殊性 殊相 從 風水 的層 面具體而微地觀察精英文化 雅 大傳統 與庶民生活 俗 小傳統 之 間的分際 互通與交集 93進而建構出清代臺灣官紳的風水觀念及其行為實 踐的基本模式 93 關於傳統漢文化社會之中雅 俗之別的見解 詳參王爾敏 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 頁 關於大 小傳統的概念 係根據西方人類學者雷德菲爾德 Robert Redfield, 的界說 所謂大傳統 Great tradition 為國家與城鎮的知識階層所傳習的文化傳統 小傳統 Little tradition 則為鄉間村落的庶 民階層所傳習的文化傳統 兩者之間互有差異 但亦有相互滲透與依存的情形 詳參Robert Redfield,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Civiliz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6) The Little Community and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0). 31

37 66卷第4期 圖1 19世紀中期臺灣縣 城池圖 圖中 府儒學右側海東書院 曾為施瓊芳 圖2 臺南市中西區忠義國民小 施士洁父子講學之處 學武德殿 前身為海東 資料來源 謝金鑾等 續修臺灣縣志 臺北 臺灣銀 書院 行 1963年 圖3 臺南孔廟樂器庫內國朝文進士 圖4 今赤崁樓西邊石精臼米街廣安 題名錄 最右行記施瓊芳 宮北側 新美街延申至西門路 一帶 為施家進士第 石蘭山 館 舊址 32

38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圖 5: 進士施瓊芳神主牌 ( 現保存於臺南市中西區赤崁街 15 巷施宏銘先生寓所 ) 圖 6: 臺南市中西區海安路二段 79 巷施氏大宗祠內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父子圖像牌位 圖 7: 臺北市中山區劍潭古寺中的施士洁題刻 圖 8: 進士施瓊芳墓 ( 位於臺南市南區南山公墓蛇仔穴 ), 列為市定古蹟 33

39 66卷第4期 參考書目 一 原始文獻 不著撰者 清明祭掃墓祝文 臺南文化 4卷3期 1955年4月 頁21 方鼎 朱升元等纂修 晉江縣志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67年據清乾 隆30年刊本景印 尹章義編纂 臺灣鑑湖張氏族譜 臺北 張士箱家族拓展史研纂委員 會 1985年 王必昌等 重修臺灣縣志 臺北 臺灣銀行 1961年 王洙等 圖解校正地理新書 臺北 集文書局 1992年據國立中央圖 書館藏金明昌3年抄本景印 王振惠等主修 臺南市志 卷七人物志列傳篇 臺南 臺南市政府 1969年 王觀梓編 龍塘王氏族譜 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1915年手稿本微 縮資料 江日昇 臺灣外紀 臺北 世界書局 1985年 向麗婷選注 施士洁集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3年 李燦煌 粘良圖選編 古檗山莊題墨選萃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5年 何培夫主編 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臺南市篇 臺北 國立中央圖 書館臺灣分館 1992年 余文儀等 續修臺灣府志 臺北 臺灣銀行 1962年 余育婷選注 施瓊芳集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13年 房玄齡等 晉書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年點校本 林學增 吳錫璜等纂修 同安縣志 臺北 成文出版社 1967年據民 34

40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國 18 年鉛印本景印 周學曾等纂修, 晉江縣志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年 施士洁, 後蘇龕泉廈日記, 臺南文化,8 卷 2 期 (1966 年 6 月 ), 頁 施士洁, 後蘇龕合集 臺北: 臺灣銀行,1965 年 施士洁原著, 陳香鈔註, 施芸詩鈔 臺北 :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施義崧主編, 臨濮堂錢江施氏族譜 臺北: 編者自印,1988 年 施德馨等編, 潯海施氏大宗族譜 臺北: 龍文出版社,1993 年據清康熙年間遞補刊本景印 施瓊芳, 石蘭山館遺稿 臺北: 龍文出版社,1992 年 凌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 臺北: 世界書局,1978 年 晉江市人民政府編, 古檗山莊題詠全編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6 年 徐善繼 徐善述, 地理人子須知 臺北: 武陵出版社,1986 年據明萬曆 11 年重刻隆慶 3 年本景印 徐試可編, 地理天機會元 臺中: 瑞成書局,1970 年據舊刊本景印 袁樹珊編著, 中國歷代卜人傳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 年重印 粘良圖選注, 吳幼雄審校, 晉江碑刻選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連橫, 臺灣通史 臺北: 臺灣銀行,1962 年 許書紀等選注, 晉江楹聯選 廈門: 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年 莊秋情編著, 臺灣鄉土俗語 臺南: 臺南縣政府,1998 年 陳文達等, 臺灣縣志 臺中: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 年 陳夢林等, 諸羅縣志 臺北: 臺灣銀行,1962 年 黃任等纂修, 泉州府志 泉州: 泉州志編纂委員會,1984 年據泉山書 35

41 66 卷第 4 期 社民國 16 年乾隆版補刻本景印 黃典權等主修, 臺南市志稿. 卷六人物志人物傳 臺南 : 臺南市文獻委員會,1958 年 黃叔璥, 臺海使槎錄 臺北: 臺灣銀行,1957 年 程顥 程頤著, 王孝魚點校, 二程集 北京: 中華書局,1981 年 詹評仁總纂, 臺南縣佳里鎮營頂錦繡堂莊氏族譜 臺南: 營頂錦繡堂管理委員會,1992 年 臺灣日日新報社編,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臺北: 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安平縣雜記 臺北: 臺灣銀行,1959 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福建省例 臺北: 臺灣銀行,1964 年 趙九峰, 地理五訣 臺北: 武陵出版社,1998 年據清光緒 2 年刊本景印 榮錫勳, 撼龍經疑龍經批注校補 臺北: 武陵出版公司,1995 年據清光緒 18 年刊本景印 劉謙著, 謝昌註, 地理囊金集註 臺北: 武陵出版公司,1995 年據明刊本景印 蔣毓英, 臺灣府志 南投: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年 鄭振滿 丁荷生編纂, 福建宗教碑銘彙編. 泉州府分冊 福州 :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年 謝金鑾等, 續修臺灣縣志 臺北: 臺灣銀行,1963 年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 臺灣私法 東京 : 東洋印刷株式會社, 年 顏亮洲等編, 顏氏族譜, 收入北京圖書館編, 閩粵僑鄉卷, 北京圖書館藏家譜叢刊第 17 冊 北京 :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年 二 近人論著尹章義, 張士箱家族移民發展史清初閩南士族移民臺灣之一個案研究 臺北 : 張士箱家族拓展史研纂委員會,1983 年 36

42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王玉德, 神秘的風水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 年 3 版 王建國, 施士洁 後蘇龕詩鈔 之鄉愁書寫, 文學臺灣, 第 43 期 (2002 年 7 月 ), 頁 王爾敏, 明清社會文化生態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 年 王爾敏, 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 臺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0 年再版 田啟文, 一樣文章兩樣情施士洁 耐公六十自祭文 與陶淵明 自祭文 之比較, 臺南文化, 新 59 期 (2005 年 11 月 ), 頁 向麗頻, 清代臺南詩人施瓊芳近體詩用韻考察, 東海中文學報, 第 13 期 (2001 年 7 月 ), 頁 向麗頻, 施士洁 臺江新竹枝詞 探析,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 44 卷 (2003 年 7 月 ), 頁 向麗頻, 後蘇龕詞草 研究,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 48 卷 (2007 年 7 月 ), 頁 向麗頻, 施士洁及其文學研究, 臺中 : 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 年 吳炳輝, 清代臺灣文科進士流傳事蹟舉隅, 明新學報, 第 30 期 (2004 年 11 月 ), 頁 吳毓琪, 臺南詩人施瓊芳作品中的臺灣社會面相, 文學臺灣, 第 36 期 (2000 年 10 月 ), 頁 余育婷, 施瓊芳詩歌研究 新北: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 年 李孝悌, 從中國傳統士庶文化的關係看二十世紀的新動向,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第 19 期 (1990 年 6 月 ), 頁 李孝悌, 十七世紀以來的士大夫與民眾研究回顧, 新史學, 第 4 卷第 4 期 (1993 年 12 月 ), 頁 何淑宜, 以禮化俗晚明士紳的喪俗改革思想及其實踐, 新史學, 第 11 卷第 3 期 (2000 年 9 月 ), 頁

43 66 卷第 4 期 何淑宜, 明代士紳與通俗文化以喪葬禮俗為例的考察 臺北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2000 年 余育婷, 施瓊芳題畫詩探析, 東方人文學誌, 第 4 卷第 2 期 (2005 年 6 月, 頁 余育婷, 臺南詩人施瓊芳詩歌中所反映的臺灣風土面貌, 臺灣文學評論,5 卷 3 期 (2005 年 7 月 ), 頁 余育婷, 臺南詩人施瓊芳及其作品中的本土關懷, 臺南文化, 新 60 期 (2006 年 6 月 ), 頁 余美玲, 海東進士施士洁的詩情與世情,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第 1 期 (2000 年 11 月 ), 頁 林開世, 風水作為一種空間的實踐: 一個人類學的反思, 臺灣人類學刊,5 卷 2 期 (2007 年 12 月 ), 頁 林淑慧, 十九世紀在地文人的風俗論述以臺南進士父子施瓊芳 施士洁的散文為詮釋核心, 高雄文化研究,2008 年 8 月, 頁 周志川, 朱子與地理風水思想, 元培學報, 第 7 期 (2000 年 12 月 ), 頁 洪健榮, 當 礦脈 遇上 龍脈 : 清季北臺雞籠煤務史上的風水論述 ( 上 ), 臺灣風物, 第 50 卷第 3 期 (2000 年 9 月 ), 頁 洪健榮, 當 礦脈 遇上 龍脈 : 清季北臺雞籠煤務史上的風水論述 ( 下 ), 臺灣風物, 第 50 卷第 4 期 (2001 年 1 月 ), 頁 洪健榮, 塑造境域 佳城 : 清代臺灣設治築城的風水考量, 臺北文獻, 直字第 155 期 (2006 年 3 月 ), 頁 洪健榮, 明鄭治臺前後風水習俗在臺灣社會的傳佈, 臺南文化, 新 60 期 (2006 年 6 月 ), 頁 洪健榮, 當 風水 成為 禍水 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糾紛 38

44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 上 ), 臺南文化, 新 61 期 (2007 年 2 月 ), 頁 洪健榮, 當 風水 成為 禍水 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糾紛 ( 下 ), 臺南文化, 新 62 期 (2008 年 9 月 ), 頁 1-46 洪健榮, 聖學空間的術數化思維: 清代府城 ( 臺南 ) 地區文教建設的風水考量, 臺南文化. 南瀛文獻合輯 (2011 年 11 月 ), 頁 洪健榮, 龍渡滄海: 清代臺灣社會的風水習俗 新北 :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 年 俞灝敏, 風水探究 香港: 中華書局,1991 年 婁子匡, 施瓊芳仁孝留名( 臺澎人物傳 ), 臺北文獻, 直字第 6-8 期 (1969 年 12 月 ), 頁 張壽安, 十七世紀中國儒學思想與大眾文化間的衝突: 以喪葬禮俗為例, 漢學研究,11 卷 2 期 (1993 年 12 月 ), 頁 陳芳汶, 東寧才子施瓊芳及其 蔗車賦 初探, 人文社會學報, 第 3 期 (2007 年 3 月 ), 頁 陳啟鐘, 風生水起論風水對明清時期閩南宗族發展的影響, 新史學, 第 18 卷第 3 期 (2007 年 9 月 ), 頁 1-43 陳淑美, 施士洁及其後蘇龕合集研究, 臺北 :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7 年 陳進國, 信仰 儀式與鄉土社會: 風水的歷史人類學探索 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年 葉春榮, 風水與空間一個臺灣農村的考察, 收入黃應貴主編, 空間 力與社會, 臺北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5 年, 頁 楊明珠, 臺灣海東四子研究, 臺北 :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 年 楊瑟恩, 鄭成功傳說研究, 臺北 :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 39

45 66 卷第 4 期 文,1997 年 趙建雄, 龍脈: 中國傳統之山脈的地景隱喻, 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 第 13 期 (1999 年 1 月 ), 頁 廖咸惠, 體驗 小道 宋代士人生活中的術士與術數, 新史學, 第 20 卷第 4 期 (2009 年 12 月 ), 頁 1-58 劉祥光, 宋代風水文化的擴展, 臺大歷史學報, 第 45 期 (2010 年 6 月 ), 頁 1-78 鄭喜夫, 清代臺灣善書初探, 臺灣文獻, 第 33 卷第 3 期 (1982 年 9 月 ), 頁 7-37 蔡蕙如, 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 臺南: 臺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8 年 盧嘉興, 開臺唯一父子進士施瓊芳與施士洁, 臺灣研究彙集, 第 1 期 (1966 年 12 月 ), 頁 謝碧連, 府城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 臺南文化, 新 53 期 (2002 年 10 月 ), 頁 謝碧連, 施瓊芳與施士洁 臺南: 臺南市政府,2005 年 三浦國雄, 風水講義 東京: 文藝春秋株式會社,2006 年 酒井忠夫, 增補中國善書の研究 東京: 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 年 堀憲二, 風水思想と中國都市の構造, 東京 : 東京大學工學博士論文,1990 年 渡邊欣雄, 風水思想と東アジア 京都: 人文書院,1990 年 渡邊欣雄, 東洋理論としての風水思想社會人類學的研究成果と試論, iichiko, 第 38 號 (1996 年 1 月 ), 頁 瀨川昌久, 族譜: 華南漢族の宗族. 風水. 移居 東京 : 風響社, 1996 年 Ahern, Emily M. 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 Stanford: Stanford 40

46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University Press, Brook, Timothy. Funerary Ritual and Building of Lineag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49: 2 (1989), pp Bruun, Ole. Fengshui in China: Geomantic Divination between State Orthodoxy and Popular Religio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 i Press, Bruun, Ole. An Introduction to Fengshu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loom, Irene and Joshua A. Fogel eds. Meeting of Minds: Intellectual and Religious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n Traditions of Though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euchtwang, Stephan. An Anthropolog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eomancy. Vientiane/Paris: Vithagna, Freedman, Maurice. 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Athlone Press, Freedman, Maurice.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wangtung. London: Athlone Press, Freedman, Maurice. The Study of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su, Francis L. K. 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 Chinese Culture and Personalit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au, Bernard W. K. Feng-Shui: An Example of Sense of Coherence in Chinese Geomancy?. Asian Culture Quarterly 24: 4 (1996), pp Redfield, Robert.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Civiliz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edfield, Robert. The Little Community and 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atson, James L. and Evelyn S. Rawski eds. 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41

47 66 卷第 4 期 Modern China. Berkeley/Los Angeles/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8 清代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 施士洁對於 風水 的認知 The Cognition toward Feng-shui of the Tainanese Chin shih Shih Chiung-Fang and his son Shih shih-ji in Ch ing Period Chien-jung Hung* Abstract In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of Taiwan, Feng-shui was not only a set of the folklore phenomenon, but also a set of the mode of thought and the system of interpret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explore the Tainanese Chin shih Shih Chiung-Fang and his son Shih shih-ji s ideas and practices of Feng-shui in Ch ing Period, analyzing their value judgements toward this geomancy culture. Furthermore, it also allows us to ponder that there exists a complex relation of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gentry and Feng-shui culture. In this research, we can understand that Shih Chiung-Fang and Shih shihji accepted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Dragon veins of Taiwan from the early Ch ing period, and they scarcely criticized the Feng-shui of human habitation. On the Contrary, they often opposed the ways by which the gentry adopted the practices of Feng-shui without obeying the rituals of Confucianism. In the same manner, they despised the Feng-shui specials those who confused the gentry and the ordinary people for their own benefits. Moreover, they also refuted the belief of Feng-shui which could enhance good fortune and keep away bad fortune. To sum up, Shih Chiung-Fang and Shih shih-ji s value judgements toward the Feng-shui culture were often changed along with the different objects or the private needs and external situation, so as to their attitudes ultimately tended to be a set of the alternative Cognition. Keywords: feng-shui, geomancy, confucianism, gentry, cultural history *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43

49 66 卷第 4 期 44

50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 吳宗明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 45

51 66 卷第 4 期 摘要 鸞堂研究自 1990 年代開始, 逐漸成為中國和臺灣宗教研究的學術新議題, 其中宜蘭鸞堂在臺灣鸞堂研究史上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過去, 學界討論宜蘭鸞堂多半是圍繞在鸞堂的起源說和碧霞宮是否曾受到日本殖民政府幫助等爭議上 學界對宜蘭的鸞堂的研究留下許多論述, 卻未探討何以宜蘭鸞堂得以蓬勃發展成為臺灣鸞堂起源之處 本文從宜蘭鸞堂相關史料收集開始, 探討宜蘭鸞堂發展的原因, 並將對宜蘭鸞堂做一系統性的研究, 筆者運用目前田野所蒐集到醒世堂 善錄金篇 ; 喚醒堂善書 錄善奇篇 渡世慈帆 援溺慈帆 ; 慶安堂 夢覺奇編 ; 覺善堂 治世真詮 等學界未論及過的資料 ; 嘗試探討宜蘭鸞堂與地方社會 宗族與民眾公共心態與宗教世界間複雜的現象 關鍵字 : 鸞堂 李望洋 楊士芳 新民堂 碧霞宮 46

52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 壹 前言 鸞堂研究 自1990年代開始 逐漸成為中國和臺灣宗教研究新的學術 議題 仙佛透過乩筆垂訓 神人溝通的儀式 自清中葉以來成為一股新的 宗教風潮 沿襲至今 清代中葉以後 內憂外患接踵而至 文人士子乃籌 組鸞堂扶乩 由於國勢日益衰落 企圖透過扶鸞活動渡災解劫 挽回世 道 此種以神道設教 救災救劫的思想理路 成為清末鸞堂設立的主要動 力 鸞堂所著造的善書往往紀錄了鸞堂在當時當地的活動概況 利用善書 有助於釐清寺廟的歷史以及當地社會的人文活動 1 有關臺灣的扶鸞活動及鸞堂發展 目前代表研究學者有王世慶 宋光 宇2 鄭志明3 王見川4 李世偉5 王志宇6 范純武 柯若樸 康豹 許玉 1 Paul R. Katz Morality Books and the Growth of Local Cults A Case Study of the Palace of Guidance 國 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14期 1996年12月 頁 宋光宇 清代臺灣的善書與善堂 收錄於漢學研究中心編 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臺 北 漢學研究中心 1994年 頁75-93 宋光宇 書房 書院與鸞堂 試探清末和日據時代臺灣的宗教 演變 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 第8卷第3期 1998年 頁 宋光宇 清末和日據初期臺灣的鸞堂與善書 臺灣文獻 第49卷第1期 1998年 頁 鄭志明發表有關臺灣鸞堂與善書的文章大多收錄於其著作之中 鄭志明 臺灣民間鸞堂儒宗神教的宗教體系初 探 臺灣民間宗教論集 臺北 學生書局 1984年 頁 鄭志明 中國善書與宗教 臺北 學生書局 1988年 鄭志明 臺灣扶乩與鸞書現象 善書研究的回顧 嘉義 南華管理學院 1998年 4 王見川 李望洋與新民堂-兼論宜蘭早期的鸞堂 宜蘭文獻雜誌 第15期 1995年5月 頁1-14 王見 川 清末日據初期臺灣的 鸞堂 兼論 儒宗神教 的形成 收錄於 臺灣的齋教與鸞堂 臺 北 南天書局 1996年 頁 王見川 臺灣鸞堂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收錄於 臺灣的齋教與鸞 堂 臺北 南天書局 1996年 頁 王見川 略論清末日據初期宜蘭的鸞堂 宜蘭文 獻雜誌 第23期 1996年9 月 頁46-74 王見川 關於碧霞宮 兼答林靜宜之質疑 宜蘭文獻雜 誌 第27期 1997年5月 5 李世偉 清末日據時期臺灣的士紳與鸞堂 臺灣風物 第46卷第4期 1996年12月 頁 李 世偉 苗栗客家地區的鸞堂調查 民間宗教 第3輯 臺北 南天書局 1997年12月 頁 李世偉 日據時期鸞堂的儒家教化 臺北文獻 直字第124期 1998年6月 頁59-79 李世偉 日 治時期臺灣的儒教運動 上 臺北文獻 直字第120期 1997年6月 李世偉 日治時期臺灣的儒 教運動 下 臺北文獻 直字第121期 1997年9月 6 王志宇 從鸞堂到 儒宗神教 論鸞堂在臺之發展與傳布 道教 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 研討會 臺北 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1995年 頁1-16 王志宇 臺灣鸞堂研究之一 儒宗神教的形成與發展 史學彙刊 第17期 1995年 王志宇 儒宗神教統監正理楊明機及其善書之研究 臺北文 獻 直字第120期 1997年6月 頁43-69 王志宇 臺灣的恩主公信仰 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 臺 北 文津出版社 1997年 47

53 66卷第4期 河等人的投入 讓我們對臺灣鸞堂的起源 發展情況 系統傳承 和日本 殖民時期做為漢文化媒介的性質與發揮戒鴉片煙癮等社會功能上均有清楚 而完整的描述與釐清 鸞堂研究可以說是近代華人宗教中相當重要的學術 課題 近年來鸞堂的研究逐漸轉向區域上的個案研究 關於臺灣鸞堂史研 究 不同時期有相異的研究重點 王見川曾指出日治時期的鸞堂研究主要 問題意識 在於鸞堂的宗教性格歸屬及其與戒煙運動之關係 年代 鸞堂的研究 基本上是鸞堂信仰內容的介紹 鸞書的簡介 年代則 運用日警調查資料與清末的鸞書 呈現臺灣早期鸞堂的歷史 鸞書所反映 的價值觀與對現代社會的回應 1990年代鸞堂研究的面向更為寬廣 已逐 漸集中在鸞堂的吸引力 鸞堂的傳布方式等 關於臺灣鸞堂發展的起源 則主要存在3種不同的說法 一 臺灣鸞堂起源的幾種不同說法 一 王世慶教授的一元說 王世慶的 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煙運動 依據日警的調查報 告與 總督府公文類纂 的資料 臺灣之鸞堂係同治六 七年間 澎湖 許太老者 到廣東傳授其扶鸞方法 返臺澎後在地方為庄民治病 盛極一 時 光緒十三 四年間 許太老復將該法傳授給宜蘭頭圍街楊士芳 並在 頭圍街創設喚醒堂 楊進士自任堂主 向街庄民廣傳其法 祈禱降筆施藥 為人治病 王世慶認為臺灣最早鸞堂是澎湖 一新社 該鸞堂創於咸 豐3年 1853 後由楊士芳傳回宜蘭 成立喚醒堂與碧霞宮 再由宜蘭傳 向全臺灣 7 此種由澎湖一新社傳向宜蘭 再擴及全臺的說法 許玉河認為與一 新社的鸞書 覺悟選新 的刊印有關 覺悟選新 著造於光緒17年 年 覺悟選新 再版時 一新社的正鸞手兼總董事吳克文 7 王世慶 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烟運動 臺灣文獻 37卷4期 1986年 頁113 48

54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 於該書 卷八 的附錄增列了由一新社樂善堂傳出 在澎湖扶鸞闡教的50 座鸞堂以及這些鸞堂所著的鸞書名單 這使得一新社似乎有著臺灣鸞堂起 源之姿 二 鄭志明教授的南北宗說 鄭志明將臺灣鸞堂分成南北兩個系統 南宗始於 一新社 是文人 乩壇與宣講制度的結合 而北宗始於宜蘭新民堂 是文人乩壇與民間教團 的混合 8 鄭志明亦認為目前所見最早的鸞書始於光緒17年 1891 澎湖 一新社樂善堂所著的 覺悟選新 日治時期由於戒煙運動之發展而大為 興盛並傳入臺灣各地 此與王世慶前說無異 然而 北宗最早的鸞書則是 始於明治29年 1896 宜蘭碧霞宮的 治世金針 與喚醒堂的 渡世慈 帆 爾後鸞堂在北部地區逐漸開展 9 三 宋光宇教授的三系統說 宋光宇綜合歷年來學者研究之成果 他認為臺灣鸞堂乃是屬於多元起 源 臺灣鸞堂至光緒年間大盛 依地緣關係而有三個核心地區 一是宜蘭 系統 以楊明機服務的鸞堂為北派 二是新竹系統 以草屯惠德宮為起源 的中派 臺南 高雄一帶的鸞堂系統不太明朗 三是澎湖系統 澎湖自成 一個系統 10他認為臺灣的鸞堂可分為數個系統 澎湖的鸞堂自成一個系 統 並非臺灣扶鸞的唯一來源 而且與臺灣本島的鸞堂幾乎沒什麼往來 11 而 宜蘭可說是臺灣本島清末鸞堂重要的起源地 12 如下附圖1 8 鄭志明 臺灣民間宗教論集 臺北 學生書局 1988年 頁92 9 鄭志明 臺灣民間鸞堂儒宗神教的宗教體系初探 臺北文獻 直字第68期 1984年 頁 宋光宇 關於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 新史學 第5卷第4期 1994年 頁 宋光宇 關於善書的研究及其展望 新史學 第5卷第4期 1994年 頁 宋光宇 清末和日據初期臺灣的鸞堂和善書 臺灣歷史與文化論文集 一 臺北 稻鄉出版 社 2000年 頁

55 66卷第4期 圖1 臺灣鸞堂系統表 出處 宋光宇 清末和日據初期臺灣的鸞堂和善書 臺灣歷史與文化論文集 一 臺 北 東大圖書公司 2000年 頁 綜合上述諸家所述 臺灣鸞堂孰為最早 其爭議目前似仍無法直接斷 言 如只以鸞書的刊刻年代而定 實未必公允 因為這些鸞書出版的時間 所差未幾 如在光緒16年 1890 宜蘭同時有醒世堂 新民堂 鑑民堂 等鸞堂同時在著造善書 新民堂的 警世盤銘 全部10卷 是從庚寅年 應為光緒16年 花月 3月 開時著造 辛卯 應為光緒17年 元月完 成 13 善錄金篇 是在庚寅年 應為光緒16年 梅月 4月 開時著造 辛卯 應為光緒17年 花月 3月 完成全部8卷 14 另一部在光緒16年 1890 著造的善書是鑑民堂 化蘭全書 而在光緒17年 1891 元月 鑑民堂又著作 奇夢新篇 4卷 在同 年3月就完成 15同年 澎湖 一新社又著作 覺悟選新 辛卯 應為光 13 醒世全書 第2冊 淡水 行忠堂 1984年刊印1903年輯本 頁 醒世全書 第2冊 淡水 行忠堂 1984年刊印1903年輯本 頁 醒世全書 第2冊 淡水 行忠堂 1984年刊印1903年輯本 頁78 50

56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 緒17年 完成 那麼 在光緒16 17年左右這些鸞堂幾乎是同時在從事著 扶鸞與刊印鸞書的活動 這些鸞書的時間大抵是接近的 警世盤銘 和 善錄金篇 似乎略早於 覺悟選新 王見川就其田野調查的資料以及 前人累積的成果整理出 光復 1945 前臺灣鸞堂著作善書名錄 不僅 證明澎湖之 覺悟選新 並非全臺首著的鸞書 也推翻鄭志明對北宗鸞堂 發展的論述 但是無論是一元說 南北宗說或三系統說 都直指宜蘭是鸞堂重要的 起源之處 目前學界對於宜蘭鸞堂的討論尚屬不全 也沒有充分解釋何以 鸞堂會首在宜蘭地區發展 目前將宜蘭鸞堂做為臺灣鸞堂起源說 應該是與臺灣北部重要的鸞手 楊明機的主張有密切的關係 其所著 儒宗神教歷史 中 有 本省鸞堂 開始之來源 源於晚清 宜蘭縣長李望洋先生 由甘肅而傳來 16或 然 神教之設 起自蘭陽新民堂 17等相關的說法 他並認為從宜蘭擴及於三 芝等地 而有 淡津智成 繼蘭陽之餘澤 道脈相連 18的記述 六合 皈元 中將這些鸞堂做了系譜般的描繪 夫臺省鸞堂之設 始自蘭陽新民堂 縣主李望洋倡首 諸士 紳繼之 建設碧霞宮 次而頭圍喚醒堂 瓜山勸濟堂 淡水行忠 堂 淡水行忠堂 三芝智成堂 桃園省躬堂 臺北贊修宮 今轉移 二水 又開士林慎修堂 石龜溪感化堂 至於田中贊天宮 竹山克 明宮 斗六崇修堂 嘉義太元宮 此皆一脈相連之正統 19 依楊明機所建構的鸞堂史所言 臺灣鸞堂是始自宜蘭新民堂 一脈相 16 楊明機 儒宗神教歷史 聖佛救度真經 臺北 贊修行宮 1981重刊彰化贊修宮1937年版 3 版 頁86 17 迷津寶筏 彰化 贊天宮 1941年 頁 清心寶鏡 卷 1 臺北 智成堂 1996年 再版 頁5 19 六合皈元 臺北 智成堂 1957年 再版 頁15 51

57 66卷第4期 承的發展下來 系統分明 各鸞堂間並 互相聯絡 提攜道統 參究真 傳 20 楊明機所說的鸞堂正統 是以喚醒堂子堂淡水行忠堂 所發展出來 的系統 這其中沒有涉及新竹宣化堂 贊化堂等系統 無論是鸞堂人士和研究者均直指宜蘭是臺灣清末鸞堂重要起源地 21 過去 學界在宜蘭鸞堂的研究上多半偏重討論宜蘭地區是否為臺灣鸞堂的 起源 以及日本殖民時期 著名宜蘭鸞堂碧霞宮 是否曾被日本殖民政府 收編等二大問題上 碧霞宮位於今宜蘭市城隍街上 主祀恩主為岳武穆王 岳飛 在日據時期是宜蘭的教化中心 王見川據 臺法月報 等資 料 指出碧霞宮的建立與日本政府有關 引起不小的爭議 22林靜怡認為楊 士芳與李望洋於光緒25年 1899年 己亥 倡募4,500元興建碧霞宮 23她 認為現今的碧霞宮 已見不到日本官員的贈物和題匾 並據癸卯年 應為 明治36年 1903年 刊印碧霞宮藏版的 九天東廚司命灶王真君護宅天尊 真經 附 文帝救劫寶訓 和民前4年 1908 收支簿提出新說加以辯駁 王見川後來同意在 文帝救劫寶訓 末明確寫著楊士芳在戊戌年任碧霞宮 總理堂講事 因此楊士芳曾參加碧霞宮組織的看法是正確的 對日本政府 官員捐款一事 則可視為殖民政府攏絡方式 無需介意後來的民族國家立 場 24 此說爭議先暫且不論 值得注意的是 宜蘭鸞堂的出現原因與這些鸞 堂間的關係 筆者根據過去學界並未注意到的資料如喚醒堂善書 錄善奇 篇 渡世慈帆 援溺慈帆 慶安堂 夢覺奇編 覺善堂 治 世真詮 等相關記載 仍有一些尚待討論的空間 20 六合皈元 臺北 智成堂 1957年 再版 頁15 21 宋光宇 二十世紀臺灣與大陸在宗教與教育的興衰變化 臺灣的文化發展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 中心 1997年 頁 王見川 關於碧霞宮 兼答林靜宜之質疑 宜蘭文獻雜誌 第27期 1997年5月 23 林靜怡 再探宜蘭道教寺廟碧霞宮建廟緣起 宜蘭文獻雜誌 第27期 1997年5月 24 王見川 臺灣的岳飛廟 碧霞宮瑣談 收入 王見川 李世偉 臺灣的寺廟與齋堂 臺北 博揚 文化 2001年 頁34 52

58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 貳 宜蘭鸞堂發展的再商榷 目前關於宜蘭鸞堂的源頭也存在3種說法 一是由李望洋自甘肅傳入 二是由楊士芳自澎湖傳入 三是莊國香 吳炳珠自廣東陸豐習回 25此三種 說法涉及到宜蘭鸞堂最早的興設情況 現分述如下 一 宜蘭最早的鸞堂 新民堂或醒世堂 楊明機在 儒宗神教歷史 中指出 夫本省鸞堂開始之來源 源於晚清 宜蘭縣長李望洋先生 按 李望洋是任甘肅河州知州 未曾擔任宜蘭知縣 由甘肅而 傳來 其動機因師爺柯錫疇先生母病 患半身不遂百藥莫瘳 時李 縣長云 何不請仙來醫乎 柯云 仙是無形 何由可請 縣長云 本人能請 乃指導一切 取桃枝柳木為筆 備香案於公堂上 念 咒請誥誦經 縣長為正鸞 少傾扶鸞 霎時鸞動 岳恩主降臨指示 云 柯母因歸寧 途中小解驚 逆風犯遊神 顛倒腦血凝 此示 必祈禱祭解 賜一味方 服之霍然而安 詢之柯母 歸寧回家時 在途中逆風 向北小解 衝犯遊神 使之跌倒 半身不遂之事實 也 自此凡士紳有危疾 求之立癒 進士楊士芳 廩生呂桂芬 秀 才張鏡光 參事莊贊勳 地方有志 恭請李縣長領導 乃開設新民 堂於文廟旁 選十五六歲之童男 訓練乩生 開堂濟世 神教大興 矣 26 儒宗神教歷史 的說法 扶鸞是李望洋從甘肅傳入 但是李望洋只 25 頭城鎮志 記載莊為福建南靖人 頭城鎮志 宜蘭 頭城鎮公所 1985年 頁 楊明機 儒宗神教歷史 聖佛救度真經 臺北 贊修行宮 1981重刊彰化贊修宮1937年版 3 版 頁86 53

59 66卷第4期 在甘肅河洲當過縣令 文中並沒有說他在那裡學得扶鸞之法 當時縣級 官員在公餘之時從事扶乩 是普遍的現象 儒宗神教歷史 師爺 柯錫疇先生母病 患半身不遂百藥莫瘳 所以李望洋 備香案於公堂 上 扶鸞 經岳恩主降鸞指示 得癒 地方有志乃請李望洋領導 開設 新民堂 與楊明機在 儒宗神教歷史 中內容上十分相似的則是1960年代纂修 的 宜蘭縣志 人民志 該志記載 光緒16年邑人李望洋 宦遊甘肅 返鄉 於去 年2月邀集蔣國榮等廿八名地方士紳 組成輔仁會 各捐廿龍 銀 重建乩堂 光緒17年元旦前完工 是宜蘭鸞堂之濫觴 27彰化贊 天宮 迷津寶筏 也說 然神教之設 起自蘭陽新民堂 28以上各說 都 在說明李望洋是宜蘭鸞堂的引入者 另外鄭志明也認為淡水行忠堂 忠孝 集 所載 細查臺瀛乃海邊之地 自庚寅年 1890 建倡鸞務 所指即 是宜蘭新民堂的建立 29 在相關史料中均言及 李望洋出仕十多年後 在光緒11年 1885 自 甘肅返回故里宜蘭 而李望洋在宜蘭建立的第一座鸞堂就是新民堂 李望 洋在 警世盤銘 序言中提到了創設新民堂的原因 余自壬申 奉邀赴甘供職 越乙酉 1885 之夏 假旋在 籍 靜觀時事 知此邦之風景猶是也 而民情何以有今昔之異矣 然既生於斯 長於斯 而聚族於斯 雖乎無斧柯之權 亦時作轉移 之想 不謂龜山蔽魯 徒喚奈何而已 茲當末劫將臨 天門重啟 承馬天將稟 蒙恩主雷部李 奏奉玉旨 下界飛鸞濟世 經於庚歲 花月之時 借蔣家為駐足 賴諸子以扶鸞 時城鄉百姓 叩求問判 27 宜蘭縣志 人民志 2 卷 宜蘭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 1969年 頁9 28 迷津寶筏 彰化 贊天宮 1941年 頁28 29 鄭志明 臺灣民間鸞堂儒宗神教的宗教體系初探 臺灣民間宗教論集 臺北 學生書局 1994 年 頁101 54

60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 者 紛紛沓至 旋因蔣家室陋 爰築新民堂於蘭城適中之處 30 在上述新民堂的創建的歷史中 文中 庚歲 應是指庚寅年 即光緒 16年 1890 花月是2月 蔣家則是指蔣國榮宅第 當時新民堂扶鸞的地 點應在蔣國榮的書齋 位於為宜蘭城的南門街 醒世全書 提到因蔣家 室陋 在10月籌建新民堂於蘭城 31 在 臺灣日日新報 1916年3月3日 恭迓五夫子 這則報導 對新民 堂的起源有另外不同的看法 宜蘭東門街新民祠 建自前清光緒丁亥年間知縣林鳳章 與 蘭紳士子 鳩資倡建 崇祀李真人 即孚佑 文昌 朱衣 大魁 山西五夫子 改隸後漸充為臺銀支店 及明治三十二年 1899 退 還 都人士再為修繕改造 重整神像 於是廟貌巍峩信賴益眾 昨 廿七日為慶祝李王神誕 舉行祭典 恭迓神輿遶境 隨駕拈香者 轎二百餘把 步行者男女六百餘人 32 在 臺灣日日新報 1910年6月9日 漢學復興 宜蘭城內自改隸後 漢學一途 費之已久 茲有新民堂董事 蔡伯煥茂才 擬於該堂之左畔 設一漢文研究所 自午后六時起 至十時止 俾各家子弟 得以沾其教育 學務委員 莊贊勳 蔡振 芳 李邵宗等 亦皆極力贊成 自此以降 漢學之發達有望矣 33 日據時代 恭迓五夫子 的報導是另外一種參考 在光緒13年 30 六合皈元 臺北 智成堂 1957年 再版 頁15 31 醒世全書 第2冊 淡水 行忠堂 1984年刊印1903年輯本 頁76 32 恭迓五夫子 臺灣日日新報 1916年3月3日 版6 33 漢學復興 臺灣日日新報 1910年6月9日 55

61 66 卷第 4 期 1887 由宜蘭知縣林鳳章等人首創新民祠, 目前筆者並沒有找到的相關史料來佐證 但是, 這則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徵收新民祠為臺灣銀行的支店, 直到明治 32 年 1889 才退還 而從 宜蘭縣志 人民志 與李望洋在 警世盤銘 序言得知新民堂創建於光緒 16 年 (1890), 兩者的創建時間相差 3 年, 創建人也有所不同, 對於新民堂的創建必須有更多的證據來證明 鸞堂本身以儒教自居, 所以鸞堂不僅從事宗教活動, 更組織各種文社 詩社, 發展文化活動, 與各地文人交流 所以在日治到國府初期鸞堂, 還普遍從事漢文教學及詩社活動, 宜蘭新民堂如此, 頭城喚醒堂 宜蘭碧霞宮也是如此 另外由宜蘭文化中心所舉辦民間文學采集, 整理研習營的學員采集成果, 其中有篇用閩南話記載 新民堂的由來, 認為新民堂是李望洋在大陸當官誤判案情, 輾轉回到宜蘭而成立 34 過去學界討論宜蘭鸞堂, 新民堂 醒世堂 與孰是宜蘭鸞堂的起源頗有爭議 宜蘭縣志 表示新民堂建在光緒 16 年 (1890) 的 10 月, 35 而醒世堂的創建在光緒 16 年 (1890) 的 6 月 16 日, 36 王見川曾從 醒世全書 中的按語 全臺之鸞務奮興, 皆由此開其先路 37 以及 忠孝集 上載, 臺瀛自庚寅倡建鸞務, 是指醒世堂並非新民堂 38 宜蘭縣志 迷津寶筏 中所言臺灣鸞堂源自新民堂的說法, 如王見川所言有商榷的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 : 李望洋在光緒庚寅 (1890) 臘月 (12) 於新民堂掌理鸞務, 並曾奉三恩主諭參校 醒世堂 施善堂 善錄金篇, 並撰寫 例言 李望洋也曾說 善錄金篇 是 醒 34 宋隆全, 胡萬川總編輯 ; 陳素主主編, 宜蘭縣民間文學集,( 二 )( 宜蘭 :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1996 年 ), 頁 宜蘭縣志 人民志 2 卷 ( 宜蘭 :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1969 年 ), 頁 9 36 善錄金篇, 卷 1( 宜蘭 : 醒世宮,1891 年 ), 頁 醒世全書, 第 2 冊 ( 淡水 : 行忠堂,1984 年刊印 1903 年輯本 ), 頁 王見川, 臺灣的齋教與鸞堂 ( 臺北 : 南天出版社,1996 年 ), 頁

62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 世堂 施善堂 各堂降鸞合作而成 至于新民堂 鑒民39諸堂亦皆有參 與扶造該本鸞書 40 從上述新民堂在光緒16年 月時新民堂就已在蔣國榮的書齋進 行扶鸞 因此從時間上來看新民堂和醒世堂大約同時在進行扶鸞 或者新 民堂實略早於醒世堂 圖2 新民堂現況 資料來源 作者拍攝 二 集鸞堂與楊士芳 宜蘭著名的士紳楊士芳 生於道光6年 1826 祖籍福建漳州府詔安 縣 同治7年 1868 中了進士 派任浙江紹興即用知縣 第二年因父喪而 未到任 光緒9年 1883 任仰山書院院長 他熱衷於宣講勸善及鸞堂活 39 鑒民應是指鑑民堂 40 善錄金篇 卷1 宜蘭 醒世宮 1891年 頁45 57

63 66卷第4期 動 光緒21年 1895 與貢生黃友璋 李紹宗等人共組 勸善局 宣 講聖諭 教化百姓 後任碧霞宮 總理堂講事 41從 臺灣日日新報 明 治41年 月30日紀念開會可得知 宜蘭碧霞宮勸善局主理為進士 楊士芳 自明治30年 1987 清和月 4月 設立宣講善社 以勸化愚頑 而宣講壇上 供奉精忠武穆王岳元帥牌位 迄至本季夏月之 4日 適宣講 康熙帝聖論 楊士芳在宜蘭的扶鸞活動相當活 躍 王世慶和日治時期警察的記載 提到楊士芳在光緒13 14年 時 自澎湖學習扶鸞方法 回到 頭城創建了喚醒堂42 降筆為人治病 並 廣為傳其法 此一說法不妥之處有二 一是楊士芳並非頭圍街人 應是宜蘭街 才是 二是楊士芳創建喚醒堂的說法並 不正確 喚醒堂是莊國香43 吳炳珠 吳 祥輝44等3人倡建45 而且創建喚醒堂時間 是光緒21年 1895 並不是光緒13 14年 王見川推論 楊 士芳雖未創設喚醒堂 但楊士芳卻與喚 圖3 楊士芳圖像 資料來源 作者在楊士芳家中拍攝 41 龔鵬程 儒學與儒教 上 2011年1月9日 收入 學者龔鵬程的博客 網站 blog.sina.com.cn/s/ blog_492808ed0100oscg.html 2015年10月28日點閱 42 喚醒堂的堂名是取意 喚入方知曾作善 醒來正覺莫為非 及 喚出迷途知正道 醒沈苦海覺回頭 43 莊國香曾先後任喚醒堂與慶安堂的首任堂主 對頭城鸞堂有開創之功 莊國香 名碧芳 字國香 號正桃 仲蘭 生於道光15年 1835 原住竹安 經營佛祖擔 後遷居頭圍街 在光緒21年 1895 與吳炳珠 吳 祥輝創設喚醒堂 在明治33年 1900 又與林心婦 吳澄秋等創建慶安堂 所以頭城鸞堂的開展 莊國香居 於主導的地位 44 吳祥輝是就正軒的主人 喚醒堂的創建人 登瀛吟社長 吳祥輝 字春麟 生於同治9年 1870 師事曹 吳英9年 年未弱冠投身教育事業 日本領臺後充頭圍公學校漢文教員6年 後仍授私塾兼任登瀛吟社顧問 後出任社長 於昭和7年 1932 年12月過世 享年60歲 45 悔悟奇書 卷1 頭城 喚醒堂 1983年重印本 頁1-2 58

64 時時捧筆扶 處處造金篇 清末以來宜蘭地區的鸞堂發展 醒堂有關 46此論點應是較為合理 依李世偉所見石碇福善堂善書 醒世新篇 曾載喚醒堂成立的經過 臺疆各鸞堂 皆呂翁大發婆心 啟人覺路 乙酉 按 1885 秋下凡 設玉清 偶逢姑蘇施濟堂 彭達孫臨艋 登玉 清 請示飛鸞 呂翁諭該蟻上蘭邦 喚醒迷途 得遇楊士芳為堂 主 先設集鸞堂 繼後張相下凡 設喚醒堂 皆因吳部司小徒 按 吳炳珠 未歸真之前 集書數部 後傳行忠堂 時逢李錫疇 集 忠孝集 一書 如宣化堂主鄭冠三集 濟世仙舟 一部 如呂 翁開指南於猴山 到隆東設正心 著成 挽世金篇 後臨北地 堂名福善 集著 醒世新篇 如文中所述 光緒11年 1885 在臺北萬華有玉清齋鸞堂的開設 在一次機緣下 該堂呂恩主指示已到宜蘭降鸞 由楊士芳設集鸞堂 如集 鸞堂之設立屬實 可能即是宜蘭最早的鸞堂 集鸞堂創設的地點極可能是 在楊士芳位於宜蘭市聖後街進士第中 筆者於田野調查時發現 現在楊士 芳進士第公廳供奉有 南天文衡聖帝翊漢天尊牌位 這牌位是鸞堂信仰 的恩主牌位 楊家後人也對恩主牌所知有限 該恩主牌雕工精緻 極可能 就是楊士芳創建集鸞堂時所雕 46 王見川 臺灣的齋教與鸞堂 臺北 南天出版社 1996年 頁

65 66卷第4期 圖4 楊士芳進士第現況 資料來源 作者拍攝 圖5 楊士芳進士第南天文衡聖帝翊 漢天尊牌位 資料來源 作者拍攝 三 喚醒堂與莊國香 吳炳珠 王世慶據日警調查 光緒19年宜蘭縣民莊國香 吳炳珠二人前往廣東 陸豐縣 見有開設鸞堂勸化人民 並戒洋烟 有益人民 乃效樣回臺傳法 開設 並與陸豐縣鸞堂保持關係 故莊國香吳炳珠二人可說是臺灣開設鸞 堂戒烟之元祖 47莊國香 吳炳珠均是 頭城喚醒堂的倡建人 在光緒19年 1893 從廣東學習扶鸞戒烟 隨後莊國香 吳炳珠等回到頭城 在光緒 21年 1895 在吳祥輝書齋創建喚醒堂 莊國香任堂主 吳炳珠任正鸞 吳祥輝任副鸞 48 依據王見川的研究 喚醒應是源自 醒世堂 而非澎湖的 一新社 49 在 渡世慈帆 吳祥輝自謂 余自髫齡受書 雖勤蛾術 未能豹變 中 心之慚愧殊多 不意去年夏 地方擾亂 指述無人 瘟疫流行 良醫缺 少 爰是將書齋設為枝堂 50 提到了喚醒堂是先設立在吳祥輝的書房 47 王世慶 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烟運動 臺灣文獻 第37卷第4期 1986年 頁 渡世慈帆 卷8 頭城 喚醒堂 1896年 頁74 49 王見川 臺灣的齋教與鸞堂 臺北 南天出版社 1996年 頁 渡世慈帆 卷1 頭城 喚醒堂 1896年 頁50 60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專題研究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現狀與問題 政治學研究 毛澤東思想研究 台聲. 新視角 第 6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大陸中央與地方關係改革 現狀與問題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 Reforms in China 林文軒 (Lin, Wen-Hsu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所博士生 1 摘要 關鍵詞 : 權力下放 職能轉換 地方主義 部門利益 壹 前言 1 76 吉首大學學報

More information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2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壹 前言 (community) common 1 2 (communitarianism) (low politics) 1 中國行政評論 ( ) 10 1 ( ) 186

PROSPECT & EXPLORATION 第 12 卷第 1 期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壹 前言 (community) common 1 2 (communitarianism) (low politics) 1 中國行政評論 ( ) 10 1 ( ) 186 兩岸社區發展與社區交流之研析 專題研究 兩岸社區發展與社區交流之研析 A Stud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Interaction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張峻豪 * (Chang, Chun-Hao)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摘 要 關鍵詞 : 社區 社區發展 社區交流 兩岸關係 基層民主 * 47 PROSPECT

More information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2011/12 第一學期 (2011年9月1日至12月7日) 2013/14 第 三 學 期 (2014 年 5 月 26 日 至 7 月 12 日 ) 科 目 編 號 科 目 名 稱 CC5104 民 間 信 仰 與 術 數 方 技 (Folk Beliefs and Occult Science) 學 分 3 程 度 5 任 教 老 師 王 章 偉 博 士 上 課 時 間 及 地 點 5 月 27 日, 星 期 二,18:30-21:30,( 地 點 :PQ304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說 度 行 立 不 論 論 力 讀 歷 說 度 行 歷 79 Preach Hinduism, practicing Chinese Buddhism -- the investigation of Yinshun s Thought of Human Realm Buddhism Wei DeDong ABSTRACT Professor Fang LiTian thinks the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051_072_Zhang_yi

051_072_Zhang_yi !"#$%&'()*+,-!"#$%&' *!"#$%& * 1 2!"#$%&'()*+,-./0!12345678("#$90!"#$%&'()*+,-.#/0123#45(6789:;#&!"#$%&'()*+(,-./0123456789:;2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範圍及限制 並對 飲食散文的義界 作一觀念的釐清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就將本研究的理 論建構中的概念作釐清 分別為 現代文學 飲食文學的重要論著 等兩個部 分來描述目前文獻的研究成果 並探討其不足待補述的地方 本研究以 文化研 究 為主要研究基礎 統攝整個研究架構 在不同章節裡 佐以相關研究方法進 行論述 茲圖示如下 研究方法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專題研究 壹 前言 一 文職雇員 PROSPECT EXPLORATION 第 10 卷第 9 期中華民國 101 年 9 月 中國大陸輔助警察制度的問題與法制化研究 以 蘇州市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 為例 A Research on the Issue Concerning Assistant Police in Mainland China and its Regulation: Suzhou as an Example 陳銘聰

More information

台灣的人口奇蹟

台灣的人口奇蹟 i 李 聯 ii 1996 年 列 年更 列 參 老 錄 來龍 來 1969 年 參 行 李 1965 年 行 年 1966 年 1976 年 行 練 北 李 錄 李兩 理 年 切 行 識 iii 不 數量 理 列 列 論 行 列 了 力 淚 歷 來 論 2700 年 了 勞 力 力 來 來 不 不 更 不 不 力 論更 糧 率 理論 來 數 不 不 iv 復 600 利 率 3% 了 陸 力 不

More information

書 評

書    評 料 呂 殺 料 * 說 離 年 (806-820) 殺 流落 ( ) 見 李 殺 蘭 殺 ( 北 ) 蘭 便 復 蘭 蘭 行 殺 里 落 數年 李 復 行 * 立 歷 女 16 (2008 年 12 ) 252 女 16 見 (998-1061) 列女 度 流 1 數 年 烈 異 不 女 烈 行 更 讀 女 說 類 錄了 類 不 異 類 復 殺 女 理 行 女 復 例 不 料 女 復 行 不 料 呂

More information

Title

Title 雲林南部沿海地區 綜合治水規劃 簡 報 報告人 周志芳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中華民國94年12月27日 壹 前言 貳 區域概況 參 排水不良主要原因 肆 規劃原則及改善目標 伍 改善方案 陸 工程費及分期實施計畫 柒 計畫評價 捌 權責及分工 玖 後續計畫 - 1 - 不良 92 年 理 量 93 年 陸 理 林 林 北 北 95 年度 理 林 復 利 來 參 北 96 年 97 年 林北

More information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4. 5.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4. 5. () 89 () 1960 一 地理環境的調查 (location) 1. (site) 2. (position) 3. (situation) 90 二 村落維生機能活動的調查 1. 2. 3. (1) (2) (3) 4. 5. () 91 (1) (2) (3) (ua 2 ) (4) 1993149-152 6. 1998 三 聚落史的調查 1. 2. 3. 92 4. 四 土地制度 10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發展學校重點特色計畫 98 年度計畫成果報告 二十一世紀服務業人才培育計畫 證照 實習 就業三合一套案 The 21st Century Talents of Service Industry Cultivation Plan Three-in-One Program of Certificates Practice and Employment 依據 98 年 4 月 9 日台技

More information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H 執 行 期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H 執 行 期 行 利 流 精 類 行 年 年 行 立 參 理 臨 倫 劉 金 理 年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水 利 與 地 方 社 會 ( 一 ): 以 三 七 圳 與 社 子 溪 流 域 為 中 心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95-2411-H-008-001 執 行 期 間 :95 年 08 月 01

More information

文人雅士──明清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

文人雅士──明清士人生活與文人文化 來 不 歷 不 來 度 流 參 來 了 數 數 數 聯 離 流 不 了 了 更 流行 行 了 說 1 論 2 行 禮 3 不論 論 來 更 例 流 不 流行 4 說 類 類 1 參 論 什 北 1985 4-35 理論 北 李 1990 101-137 2 參 論 歷 論 12 1986.7 3 參 呂 禮 北 1999.6 4 北 1982(1934) 1 量 領 拓 歷 5 不 說 來 歷 6

More information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997 197-210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 197 從道德主體的興發論孔子的文學批評理論一 問題與方法 1 ---- ---- 2 3 1 2 3 ---- 198 ---- ---- 4 二 內聖人格的形成與文學理想之建構 ( 一 ) 道德主體的確立 ( 仁 ) 與文學理想之根據 ( 質 ) 4 199 5 ---- 6 ( 二 ) 道德主體的落實 ( 禮 ) 與文學質素之要求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 例 來 老 數 柳 歷來 不論 不論 力 練 念 度 行 利 勵 什 參 識見 論 識 normal science 識 歷 年 力 索 精神 了 識 精神 參 例 不 行 念 度 樂 樂 力 力 力 念 度 1 ~ 例 來 老 數 柳 更 立 練 念 度 年 力 索 年 力 識 識 靈 臨 理 狀 論 識 索 力 料 不 念 識 理 說 略 勵 參 理論 識 精 論 理念 索 略 樂 索 度

More information

行 98 年 12 2 0980073417 行 98 年 12 錄 論 I-1 I-1 力 I-3 理 念 I-4 行.. I-10 益 I-22 II-1 便 落 六 廊 都 更 II-1 II-11 II-19 II-31 II-43 II-55 II-75 II-93 綠 林 II-103 II-113 II-121 II-137 I 論 年 金 暴 金 年 來 數 臨 率 率 降 更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北 都 更 北 路 北 ()( D6D7 廓 ) 路 路 北 98 年 5 11 都 09830205400 更 北 路 北 ()( D6D7 廓 ) 路 路 北 類 更 令 都 27 1 4 說 六 年 北 路 年 都 都 老 落 都 更 83 年 12 23 都 83082356 路 北路 北 勵都 更 勵都 更 89 年 6 26 都 8904521800 北 都 更 都 更 91 年 12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度 度 林 李 年 錄 說 理 參 度 六 離 行 理 行 行 行 陸 參 錄 錄 離 錄 錄 行 立 歷年 理 令 離 不 離 離 益 離 若 行 離 見 令 律 行 年 行 來 見不 行 行 年 立 立 度 行 行 說 論 理 料 參 度 不 來 離 離 離 來 度 參 行 離 行 理 行 行 年 行 行 行 六 陸 說 行 行 來 行 離 理 行 益 行 來 參 來 行 年 度 離 行 易

More information

如何加強規管物業管理行業

如何加強規管物業管理行業 民 政 事 務 總 署 諮 詢 文 件 設 立 物 業 管 理 行 業 的 規 管 架 構 的 公 眾 諮 詢 ( 2010 年 12 月 ) 最 近 修 訂 日 期 : 2010 年 12 月 3 日 http://www.had.gov.hk/tc/publications/consultation_papers/consultation_papers.htm 錄 數 行 度 行 行 見 歷 力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館 館 0 年 9 館 90 0% 館館 Common School Graduates and Taiwanese Society during the Middle Period of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ihsien Hsu *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evaluate the social meaning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一、前言

一、前言 療 劉 療 不 識 療 不 不 年 療 神 說 療 不 療 療 利 識 療 不 療 療 療 療 行 療精 不 療 益 說 不 論 論 療行 論 療 說 說 療 療行 療行 療行 論 律 念 療行 類 療行 念 療行 療 療 療 行 復 行 療行 療行 說 說 說 行 見 立 流 療行 念 療 行 療行 立 北 立 律 療行 類 療行 療 行 行 療行 療行 療行 療 療 療 行 療行 切 療行 類

More information

104 (5) (6) 二 臺灣民間信仰神祇的分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3

104 (5) (6) 二 臺灣民間信仰神祇的分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3 一 臺灣傳統民間信仰的特性 (diffused religion) (institutional religion) 1 199781-97 1. 2 2. 3. (1) (2) (3) (4) 1 199042 2 103 104 (5) (6) 二 臺灣民間信仰神祇的分類 ( ) ( ) ( ) 10 7-1 7-1 1.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聯 連 見 不 羅 拉 拉 度 度 切 立 年 了 來 年 北 行 露 不 異 行 度 參 練 度 度 兩 類 年 年 年 不 沈 劣 不 度 量 度 度 行 量 力量 力 立 行 度 行 度 度 年來 力不 力 理 力不 不 1 90 年 10 29 2 參見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135.htm 3 參見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m/ns/091/ns-c-091-148.htm

More information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第 6 卷第 8 期中華民國 97 年 8 月 太原師範學院學報 重慶郵電學院學報 福州大學學報 佳木斯大學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專題研究專題研究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兼析中西意識流文體之異同 王蒙意識流小說淺論 An Introduction of Wang Mon s Ideological Novel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ological Novels 林文軒 (Lin,

More information

99年版人口推計報告

99年版人口推計報告 (99)033.805 GPN1009903003 ISBN978-986-02-4626-1 2010 年 2060 年 行 99 年 9 (99)033.805 GPN1009903003 ISBN978-986-02-4626-1 2010 年 2060 年 行 力 行 99 年 9 2010 年 2060 年 數 2010 年 23.17 2060 年 19.90 18.84 17.19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 年 年 行 行 行 略 參 年 略 來 見 年 行了 輪 不 論 參 念 立理論 更 料 識 勵 參 不 略 行 1 理論 料 參 例 理 更 1 更 料 參 錄 料 更 料 識 參 年 行了 來 不 見 不 參 料 念來 念 念 兩 論 參 論 便 見 參 見 利 更 見 料 論 流 更 料 理論 立理論 理 理念 參 參 更 料更 料 識 料 略 料 不 論 略 2 理論 索 立 度 見 來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行 年 0970022278 行 勵 年 力 () 列 1. 年 2. 立 3. 年 理 () 領 留 金 不 () 陸 不 () 立 立 不 理 度 () 年 不 () 度 年 () 年 若 領 () () 不 領 金 ( 六 ) 利 理 () 錄 料 列 1. 年 力 2. 不 1 3. 4. 年度 讀 若 5. 歷年 6. (1) (2) 年 參 列 錄 (3) (4) (5) 來 7. 年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論 行 來 不 例 玲 論 行 玲 2002 寧 來 歷 Feinuch1988;Karp 1991;Handler1988;Hassan 1992 玲 2002:82 了 歷 歷 歷 (Hobsbawm 1987; 玲 2002:82) 論 見 略 玲 2002:82 論 里 論 玲 2002:82 David Harvey 來 邏 Harvey 理念 來 壟 力量 便 了 邏 Harvey Bourdieu

More information

第七章 偶戲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第七章    偶戲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裡 度 聯 兩 異 來 裡 不 樂 籠 不 了 見 歷 不 歷 不 年來 不 不 年來 不 烈 裡 論 裡 不 類 禮 切 331 裡 樂 了 裡 樂 樂 樂不 浪 樂 歷 歷 令 不 樂 說 裡 度 離 異 說來 樂 說 樂 了 不 說 裡 了 易 了 論 數 不 332 弄 離不 類 說 倫 兩 樂 不 樂 裡 樂 不例 樂 不 說 切 更 切 說 離不 度 陵 類 不 類 律 律 1 1 論

More information

(1) (2) (3) (4) (5) (6) 二 臺灣民間信仰神祇的分類 ( ) ( ) ( ) 三 臺灣地區民間廟宇的神明體系 1.

(1) (2) (3) (4) (5) (6) 二 臺灣民間信仰神祇的分類 ( ) ( ) ( ) 三 臺灣地區民間廟宇的神明體系 1. () 153 一 臺灣傳統民間信仰的特性 (diffused religion) (institutional religion) 1992199 1998a109 1 199781-97 1. 2 2. 1 199042 2 154 3. (1) (2) (3) (4) (5) (6) 二 臺灣民間信仰神祇的分類 ( ) ( ) ( ) 10 6-1 三 臺灣地區民間廟宇的神明體系 1. () 155

More information

財務金融分析 與決策之人工智慧化

財務金融分析     與決策之人工智慧化 理 金 金 行 林,2003/11/5 1 說 年來 金 說 金 . 理. 理論. 金. 論 Q&A 2 . 理 1. a. 異 理 b. 理 c. 2. 理 a. 理 b. 理 c. 3 類 a. 異 理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ubsystem) EX: b. 理 (Management Control Subsystem) EX: c. (Decision Support

More information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教師數學教學評量的知覺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教師數學教學評量的知覺 六年 數 量 呂 立 北 數 論 數 量 量 量 老 量 行 了 不 量 更 行 行 更 數 樂 老 量 老 老 數 臨 量 麗 數 量 數 量 量 老 不 數 量 來 老 數 量 量 4 識 六年 力 年 異 六年 料 量 異 異 數 量 更 益 數 量 六年 數 量 量 數 量 來說 類 類 類來 刺 類來 來 異 度 力 濾 類 刺 力 異 來 來 刺 刺 5 刺 來 理 論 更 易 數 量

More information

ghost marriage Nuer (ghost marriage) spirit Nuer Nuer Nuer Evans-Pritchard 1953:163 bride-doll marriage buy me a bride buy me a groom (Schat

ghost marriage Nuer (ghost marriage) spirit Nuer Nuer Nuer Evans-Pritchard 1953:163 bride-doll marriage buy me a bride buy me a groom (Schat 1 2 3 4 5 6 ( ) Key words: ghost marriage, ancestor worship, I-lan County, Tainan County.,, ( ), ( 1973, 1987, Jordan 1972) Jordan (1972:153) (1999) Jordan,, 1 1 2 3 4 5 ghost marriage Nuer (ghost marriage)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劉 呂 林 1 錄 錄 律 參 行 料 陸 數 行 略 行 略 度 量 2 錄 年 年 年 年 年 錄 年 類 行 略 略 略 年 年 益 年 錄 年 率 年 念 念 年 利 錄 念 3 不 不 不 不 領 例 糖 利 行 更 料 料 例來說 糖 龍 金 留 流行 力 利 烈 年 來 年 歷 歷 來 不論 念 女 力 來 念 率 年 降 都 女 見度 來 女 不 女 力 更精 暴露 理 女 益 行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 練 100 年 度 100 年 6 7 理 100 年 6 27 () 1000107407 理 練 100 年 度 理 231 北 路 112 02-22191131 5713 5721 02-22192721 http://www.ctcn.edu.tw 錄 2 2 3 6 6 7 7 7 8 8 8 9 9 9 9 10 11 12 12 13 14 16 19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福 便 理念 療 療 理 不 行 度 略 理 度 行 力行 女 勵 年 年 行 理 立 理 勞 異 理 異 療 理 療 率 理 療 類 數 理 1 參 理 年 練 療 聯 理 療 練 理 理 理 不 療 數 錄 理 車 北 理 拉 旅 旅 年度 理 理 練 北 療 療 練 理 療 練 參 療 理 行 理 離輻 2 不 年 行 落 療 力 度 療 療 降 不 療 浪 北 療 療 療 療 落 流 療 理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台大法學教育的回顧〔初稿〕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台大法學教育的回顧〔初稿〕 1928~1945 1895 年領 異 了 利 行 1910 年來 說 律 律 1 不 1920 年 度 1928 年 北 1922 年 令 立 立 來 立 1925 年 列 北 1928 年 3 年 3 17 令 了 北 令 立 北 留 不 立 2 異 不 金 1 2 參見 律 北 聯 1999 85-107 167-168 4 5 1910-5 113 參見 北 林 北 1960 4-6 北 Academia

More information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Palmer & Yu 2013 地方道教論文集PRE-PUB Title 廣東省英德市黃花鎮醮儀紀實 Author(s) Palmer, DA; Yu, WT Citatio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香港, 2011 年 4 月 21-23 日. In 地方道教儀式實地調查比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3, p. 469-502 Issued Date 2013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205323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北 北 北 年 北 理 北 類 令 說 北 北 臨 隆 陸 年 隸 北 北 年來 益 北 宅 北 年來 流 量 北 行 年 車 蘆 里 更 年 不 來 狀 了 兩年來 1 北 略 理 落 行 年 北 行 行 里 年 年 年 年 年 2 3 年 北 年 參 兩 年 路行 路 路 更 更 年 陸 更 歷年 更 陸 4 歷年 理 兩 更 更 宅 綠 路 更 行 六 更 里 路 更 里 宅 路 更 里 蘆

More information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BIBLID 0254-4466(2010)28:2 pp. 327-362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 年 6 月 ) ** * 關 鍵 詞 : 2009 1 5 2009 11 3 2010 5 6 * ** 2008.8.14-16 327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More information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第263期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第263期 里 類 類 量 北 金 行 料 理 年 利 年 類 量 了 力 類 來 類 年 了 年 兩 料 說 里 量 1 類 量 北 金 行 料 理 年 利 年 類 量 了 力 類 來 類 年 了 年 兩 料 說 里 金 女 女 女 年 女 北 2 北 女 女 率 女 女 兩 率 女 率 來 魯 女 利 3 女 裂 兩 裂 度 裂 裂 率 女 例 女 例 裂 類 女 數 率 女 數 女 度 女 異 略 女 女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歷 BIBLID1683-9794 2006.6 30p.139~177 2006 年 6 139~177 歷 論 度 度 量 行 戀 量 度 行 什 女 行 喇 量 溺 不 年 行 度 來 了 量 行 量 行 浪 了 量 力 力 了 了 北 了 流 度 歷 歷 140 論 度 歷 BIBLID1683-9794 2006.6 30p.139~177 2006 年 6 139~177 歷 論 見 1464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錄... 1... 7... 9... 37... 126... 140 I 錄 見 說 1. 2. 3. 1. 2. 3. 67-80 4. 43 1 10-3 10-8 7-13 7-24 7-37 7-43 7-44 1. 2. 7-42 100 500 1 8 23 29 1 16 7-12 7-24 7-37 7-43 7-44 2 186 3. 9-6 9-9 9-28 4. 1-3 1-3

More information

與民俗有關的韓語慣用語

與民俗有關的韓語慣用語 韓 語 和 中 國 語 的 口 蓋 音 化 現 象 郭 秋 雯 論 一 序 言 i, j ( y) 更 來 識 裂 拉 i, j 更 省 力 更 便 了 兩 類 立 63 韓 國 語 文 研 究 1 ` ` 來 裡 t 列 i,j k i,j 不 裡 來 論 來 不 歷 了 雷 不 列 論 ʂ ʂ ɕ ɕ 不 了 亂 64 韓 語 與 中 國 語 的 口 蓋 音 化 現 象 tʂ( ) ` tɕ(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 類 CN9612 行 96 年 1 1 96 年 12 31 切 陸 林 參 良 行 9 7 年 3 3 1 1 理 CN9612 行 96 年 1 1 96 年 12 31 切 理 理 行 力 40 識 立 行 參 識 力 識 度 益 落 念 識落 行 不 量 落 識 來 六年 45935 年 25% 累 1900 年 44% 度 不, 數量 六年 類 2900 類 ( 類 94%) 2700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海洋運動推廣小組 編印 歷 浪 浪 來 浪 浪 錄 行 理 浪 理 行 行 力 六 錄 錄 浪 錄 浪 見 不 亮麗 了 了 理 靈 浪 WINDSURFING 浪 老 不 陸 力 理 練 兩 了 不 更 力 力 狀 更 行 了 浪 浪 女 不 不 年 年來 力 浪 落 不 不 識 行 不 浪 樂 浪 行 索 力 來 了 行 兩 裡 浪 浪 練 樂 PARADISE WIND 歷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8 95-126, 2012. 2. 北 歷 祥 立 理 2011 年 1 8 歷 利 料 理 異 料 蓮 兩 異 來 蓮 都 度 流 聯 了 蓮 黎 靈 諸 勵 兩 匿 95 18 年 來 立 六 列 1 蓮 例 歷 來 論 2 3 識 2011 年 1 8 落 行 老 行 蓮 兩 聯 數 蓮 了 不 力 蓮 行 蓮 1 行 2011/11/29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64037&ctnode=2123&mp=2013

More information

1 Clifford Geertz 2 Marc Howard Ross 3 Edmund Leach Ramond Williams, Keywords: A Voc

1 Clifford Geertz 2 Marc Howard Ross 3 Edmund Leach Ramond Williams, Keywords: A Voc 專題研究 China s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of Cultural Exchange toward Taiwan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1987 12 20 2000 2008 3 22 Cultura Celere inhabit cultivate protect honour with worship culture and manurance

More information

金流..1 金 類.1 參 金 利 2 金 利 金 年 流 4 金流 流..4 金 暴 金 歷.12 陸..15 論..19

金流..1 金 類.1 參 金 利 2 金 利 金 年 流 4 金流 流..4 金 暴 金 歷.12 陸..15 論..19 金流 李 麗 2001 年 12 24 金流..1 金 類.1 參 金 利 2 金 利 金..3 1990 年 流 4 金流 流..4 金 暴 金...4 7 歷.12 陸..15 論..19 金流 年來 流 金 流 金 率 理念 行 量 不 金若 量 度 年 易 更 來 年來 金 利 金 理 90 年 陸 金 暴 金 羅 金 見識 金 度 年來 2002 年 易 金 更 來 金 類 累 來 金 金

More information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金 門 宗 族 組 織 與 地 方 信 仰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管 理 處 委 託 辦 理 報 告 ( 99 ) 金 門 宗 族 組 織 與 地 方 信 仰 委 託 單 位 : 金 門 國 家 公 園 管 理 處 執 行 單 位 : 中 華 民 國 國 家 公 園 學 會 中 華 民 國 99 年 12 月 金 門 宗 族 組 織 與 地 方 信 仰 執 行 單 位 : 中 華 民 國 國 家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建 築 及 附 屬 設 備 標 準 數 不 省 不 壹 原 則 切 貳 設 備 來 不 不 不 數 量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六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17 18 數 量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樓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六 廊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參 見 說

More information

南宋獄訟判決文書中的「健訟之徒」

南宋獄訟判決文書中的「健訟之徒」 劉 裡 若 不 什 兩 類 利 聯 類 理 裡 類 律 律 行 年 理 不 行 類 不 類 裡 不 不 裡 立 流 力 量 律 行 易 律 利 禮 類 不 * 歷 理 1 1 2 3 類 4 來 理 論 來 裡 力 5 不 6 裡 7 易 理 不 若 8 不 什 1 禮 10 年 276 2 3 4 禮 10 162 禮 34 517 了 利 5 錄 不 601 令 里 里 不 6 歷 遼 金 北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997 1 參 六 參 年來 力 力 不 不 來 力 力 利 行 爐 不 若 力 力 行 不 不 老 行 不 更 理念 兩 烈 了 年 了 烈 領 不 烈 不 力 便 來 年 不 落 例 例 1997 2 參 六 年 兩 了 力 來 不 落 勞 不 來 數 論 力 落 聯 落 不 不 年 了 年 例更 年 樂 不 離 冷 例 不 不 了 勞 不 了 錄 行 來 易 不 度 理論 來 1997 3

More information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龍 理 略 例 老 林 年 林 略 例 老 精 不 領 流 略 度 行 略 度 略 兩 行 異 行 略 不 行 參 略 錄 錄 錄 論 略理論 略 略 料 料 料 論 論 參 錄 錄 料 略 略 略 略 略 數 論 CIA 年 (Computer Industry Almanac) 1999 年 數 2 5,900 CIA 2002 年 數 4 9,000 2005 年 數 7 6,500 率 11.8%11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歷 BIBLID1683-97942008.634. pp.29~60 2008 年 6 29~60 歷 金 蘭 金 北 行 立 度 行 北 龍 立 兩 論 理 料 金 年 流 諸 路 流 理 歷 BIBLID1683-97942008.634. pp.29~60 2008 年 6 29~60 歷 金 蘭 李 李 金 北 流 論 立 金 年 金 北 年 兩 年 立 金 北 力 量 流 年 不 讀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歷 易 略 來 了 識 歷 歷 來 里 廉 (William Carey, 1761-1834) 隆 年 年 度 年 了 陸 立 陸 James Hudson Taylor, 1832-1905 年 年 度 年 年 年 年 立了 金倫 (William Cameron Townsend 1896-1982 年 年 讀 拉 了 年 年 立了 里 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

More information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人為因素與 飛航安全 人為因素 7 7 8 人為因素的類別 H 1972 E. Edward SHELL S S L E software, H handware, E environment, L liveware L SHELL 20 2014 3 495 人為疏失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合作, 往往是事故的最終防線, 若能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 則比較能克服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危害 2014 3 495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 言... 2 Contents 目 錄 貳 液 態 有 機 質 肥 料 的 優 缺 點... 2...2...4 參 製 作 有 機 液 肥 資 材 種 類 與 成 分... 5 肆 有 機 液 肥 製 作 及 使 用 方 法... 5...5...6...7...7 伍 有 機 液 肥 的

壹 前 言... 2 Contents 目 錄 貳 液 態 有 機 質 肥 料 的 優 缺 點... 2...2...4 參 製 作 有 機 液 肥 資 材 種 類 與 成 分... 5 肆 有 機 液 肥 製 作 及 使 用 方 法... 5...5...6...7...7 伍 有 機 液 肥 的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103-2 (NO.158) 與 應用 作 製 定價 新臺幣30元 行 政 院 農業委員會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中華民國103年6月 編印 壹 前 言... 2 Contents 目 錄 貳 液 態 有 機 質 肥 料 的 優 缺 點... 2...2...4 參 製 作 有 機 液 肥 資 材 種 類 與 成 分... 5 肆 有 機 液 肥 製 作 及 使 用 方 法...

More information

2 3 4 5 118 2009/06

2 3 4 5 118 2009/06 * [ / ] [ ] Abstract The rites of repentance in the folk society of Putian in Fujian are a ceremony held by rich families to reward deities for wish fulfillment and are therefore religious rites of a private

More information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001-5558 2011 04-0059-19 C912.4 E Asia Trends * 2011 4 Asia Trends A Drama of the Concepts of Religion: Reflecting on Some of the Issues of Fai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1

More information

列寧式黨國體制下立法機關的制度化

列寧式黨國體制下立法機關的制度化 立 度 立 立 度 領 立 度 念 度 狀 不 流 不 年 來 不論 領 來 領 領 連 1 年 來 數量 年 度 立 立 度 識 度 立 度 立 1 Samuel P. 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p. 12. 2 立 度 立 歷 力 度 易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理 年 樓 參 列 錄 論 理 見 理 見 參 理 論 見 說 略 利 更 量 1 理 列 行 論 理 行 理 參 理 見 見 見 說 參 量 說 理 見 行 理 說 理 理 理 行 參 參 不 理 行 行 參 行 2 說 行 理 見 參 說 說 參 列 見 論 例 參 量 不 行 說 利 更 論 識 行 度 理 理 流 理 年 理 論 理 說 陸 3 說 見 見 參 行 見 見 行 北 行 見 行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車 來 略 車 來 略 -1- 車 來 略 率 車 車 不 度 車 車 車 料 87 年 車 更 料 車 車路 年來 館 歷 館 車 車狀 車 來 車 略 車 車 狀 87 年 車 都 車 車 車 車 車 車 略 5 車 來 車 略 論 車 參 車 車 車 理 料 94 年 7 車數 40 2,615 車 車 車 車 數 43 2,799 車數 111 2,702 料 94 年 7 151 2,280

More information

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

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 年度 來 行 年六 錄 歷 理論 復 數 料 復 數 料 車 行 論 論 參 ( 兩 ) 歷 1 錄 路 里 路 北 料 立數 流 歷 羅 隆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年 3-1 3-2 數 料 3-3 料 3-4 3D 3-5 數 料 數 料 2 料 錄 量 車 路 路 行 路 路 林 路 林 路 5-1 5-2 車 5-3 5-4 5-5 5-6 5-7 林 路 5-8 5-9 3 ( 1-1)

More information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S.M.Shirokogorroff Robert Park Alfred R. Radcliffe-Brown LSE LSE Raymond Firth Bronislaw Malinowski 00-5558 208 03-0089- 207 3 7 C92.4 E 20 90 2 5 8 949 208-05-0 / 0087 Fei Xiaotong The Wiley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Theory edited by Brian H. Turner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207. DOI

More information

遠 景 基 金 會

遠 景 基 金 會 Page 1 金 兩 流 金 CEAMC-2005-006 Cross-Strait Interflow Prospect Foundation 2005 年 六 金 立 理 China Economic Analysis Monthly No. 25 June. 2005 1-4 年 500 20,214 16.2% 4 5,647 16% 3,913 16.5% 1.6 1-4 50 累 14,025

More information

第肆章 從雅典到北京

第肆章  從雅典到北京 北 論北 北 度 北 不 北 理念 說 理念 論 論 念 北 北 力 了 了 易 北 來 了不連 不連 力 連 北 力 力 力 力 了 行 年北 識 參 林 歷 歷 煉 度 識 不 不利 量都 不 梨 不 略 梨 烈 說不 便 年 了 力 1996 306 了 北 梨 理念 綠 梨 年 1 北 梨 北 兩 北 論 北 梨 不 梨 梨 立 錄 理 領 行行 聯 年 論 來 令 行 兩 了 北 梨 論

More information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立 林 論 度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derly People s Tactile and Rough-discrimination 羅 玲 李 年六 度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derly People s Tactile and Rough-discrimination 羅 玲 李 立 林 論 A Thesis Submitted to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館 館 2014 年 9 1-41 館 1885 1943 78 3 1947-1949 3 65 81 1909 8 20 1909-1- 館 館 41 A Study of the Teacher Certification Examination for the Secondary School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Pi-ling Yeh *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110 略 論 行 Action Research on Implementing Project-based Commercial Cour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Teacher, National Yangmei Senior High School Chiao-han Yang Abstract Keywords

More information

歷 更 不 略 都 參 金 2006 年 年 理 參 李 金 劉

歷 更 不 略 都 參 金 2006 年 年 理 參 李 金 劉 陸 狀 ( ) 李 金 2007 年 12 歷 更 不 略 都 參 金 2006 年 年 理 參 李 金 劉 類 狀 參 料 律 料 陸 狀 六 念 略 六 漏 不 諒 參 料 參 錄 念... 1...1 1...1 2...1 類...3 1 來...3 2...4 3...5 4...6 5 類...6 6...7 7...7 i 8...8...9 1...9 2...9...14...14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歷 BIBLID1683-97942006.1231.pp.113~152 2006 年 12113~152 歷 靖 1 歷 兩 行 來 來 立 不 不 連 串 更 禮 了 禮 更 精 神 靖 更 烈 更 不 更 度 度 易 來 力 更 度 靖 禮 兩 匿 老 見 立 歷 立 北 歷 BIBLID1683-97942006.1231.pp.113~152 2006 年 12113~152 歷 禮 論

More information

封面

封面 The Age of Restriction the Concept of Woman role in Chinese morality book July 2009 132 98 2 i ii iii meeting p.1 p.15 p.1 p.3 p.4 p.5 p.7 p.13 p.13 p.15 p.16-25 p.17 p.21 p.26-p.54 p.26 p.29 p.34 p.41

More information

新竹市議會第五屆第六次定期大會本府施政總報告稿(格式) 單位:

新竹市議會第五屆第六次定期大會本府施政總報告稿(格式)  單位: 廉 便 率 理念 來 不 落 更 不 精神 福 樂 年 數 利 練 鍊 練 樓 練 立 數 理 度良 不 率 理 立 車 車 車 率 行 行 降 宅 率 1 理 不 年 練 年 識 力 數 參 理 參 理 練 理 練 練 練 落 練 理 度 館 年 館 參 參 數累 參 參 數累 館 女 年 宅 行 宅 練 練 弄 邏 降 理 率 率 降 年 度 年 立 年 2 識 年度 年度累 理 年度 年 數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不 見 羅 列 見 行 論 見 不 行 立 年 年 略 來 年 略 略 省 不 領 年 見 了 立 行 數 1 立 易 行 年 零 年 2 六 年 年 行 利 六 年 零 零 零 年 六 年 零 零 零 年 年 零 零 零 年 六 年 了 六 年 零 零 零 年 不 易 易 零 零 零 年 六 年 易 更 例 年 不 領 省 略 3 省 4 5 6 7 列 省 數 說 易 來 年 量 年 兩 力 立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麗 行 年 年 歷 省 來 歷 年 行 理 略 理 理 理 立 麗 理 年 麗 句 年 來 路 歷 來臨 來 路 歷 煉 行聯 年 念 論 陸 行 麗 了 麗 更 不論 不論 來 都 省 索 歷 麗 年 句 麗 理 蓮 領 理 理 濾 讀 麗 勞 不吝 精益 精 行 林 識 麗 麗 參 麗 六 令 令 麗 麗 麗 麗 麗 說 麗 麗 立 ( ) 年 ( ) 來 年 ( 六 ) 亂 臨 參 六 六年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立 立 立 立 識 立 例 立 不 立 精 神 老 老 理 不 年 都 立 不 立 年 立 例 年 年 行 禮 年 六 行 立 例 年 立 立 年 立 行 禮 年 立 行 立 年 立 讀 立 年 立 讀 例 六 年 六 年 度 理 理 不 了 數 理 念 不 年 不 參 立 立 立 立 行 行 理 館 讀 路 理 行 隆 北 蘭 蓮 金 北 行 立 館 理 行 理 量 聯 聯 流 不 六 館 料 行

More information

採購犯罪問題之研究計畫

採購犯罪問題之研究計畫 六 1 參 立 http://210.69.7.199/qa/300000000s5321000158.htmjul.24 th,2003 2 料 3 參 http://cid.kmph.gov.tw/5.htm Jul.25 th,2003 http://www.libertyyime.com.tw\2003\new\jun\2\today-e5.htmjul.25 th,2003 2 4 參 聯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立 林 林 10617 北 羅 福路 4 1 聯 林 聯 (02)33664611 (02)23654520 96 年 11 19 (96) 107 244 錄 羅 龍 立 理 理 理 盧 理 理 鹿 理 理 理 林 理 梁 林 立 林 244 錄 96 年 11 9 4 林館 樓 羅 羅 龍 立 理 理 盧 理 理 鹿 理 理 理 林 理 243 錄 (96 年 9 10 ) 行 96 年度

More information

穨jender.PDF

穨jender.PDF 1 2 + 1 ( 2000 6 29-7 1 ) 70.2(1999): 439-481 Jen-der Lee, Wet Nurse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Nan N 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 2.1(Leiden: Brill, 2000): 1-39. 2 23(1999): 123-156

More information

「我國憲政史」的多元詮釋

「我國憲政史」的多元詮釋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onstitutional Culture in Taiwan modern-style 1689 年 利 1776 年 立 1787 年 1791 年 1789 年 利 來 律 異 念 行 力 立 利 1 若 律 legal system 說 modernity 律 不 令 例 律 行 律 legal profession 更 念 行 2 不 更

More information

穨hair&sick

穨hair&sick "Medical Knowledge and Uses of Hair in Traditional China" 199777 The Taniguchi Foundation Medicine and the Expressive Body The 2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omparative History of Medicine: East

More information

一、緣起

一、緣起 北 都 更 北 北路 隆路 兩 宅 路 宅 宅 宅 車 都 更 北 年 年 都 更 北 北路 隆路 兩 宅 路 宅 宅 宅 車 都 更 北 類 更 令 都 27 1 3 路 北車 車 路 路兩 陸 理 宅 北路 隆路 不 量 益 更 93 年 12 理 歷 都 2293 年 1126536 94 年 4 歷 都 44 論 都 96 年 313654 見 錄 理 都 量 1 利 益 陋 都 更 良 行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立 年 行 立 年 錄 年 錄 行 ~ ~ 錄 ~ 行 錄 行 錄 行 六 六 錄 六 行 年 錄 行 領 錄 領 領 行 領 錄 領 行 奈 領 錄 奈 領 奈 領 行 精 領 錄 精 領 行 領 錄 領 見 - 1 - 錄 行 - 2 - 流 倫理 見 說 流 不 流 力 倫理 見 - 3 - 讀 見 論 說 行 略 讀 烈 略 力 立 度 來 讀 例 行 略 勵 度 - 4 - 識 見 論 說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龍 立 龍 年 行 料 念 料 不 料 不 來 不 留 連 濾 行 行 宅 福 利 福 福 利 理 利 理 類 理 欄 參 量 立 年 年 略 數 年 數 年 行 年 參 年 1 龍 參 不 年 福 理 領 兩 良 流 理 年 度 行 六 路 福 參 福 林 行 落 禮 來 參 理 福 見 年 度 聯 六 參 立 福 六 年 度 年 度 2 龍 行 理 料 利 福 行 參 旅 行 北 令 年 度 理

More information

我的學生

我的學生 路 行 路 利 例 Pao-Nuan Hsieh 立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力 讀 數 列 力 路 利 識 來 利 理 識 力 路 利 路 行 行 錄 量 量 量 度來 度 路 ABSTRACT An innovative, Web-based

More information

作一個跑的快的橡皮動力車

作一個跑的快的橡皮動力車 中 華 民 國 第 四 十 五 屆 中 小 學 科 學 展 覽 會 作 品 說 明 書 國 小 組 生 活 與 應 用 科 學 科 080808 鋁 箔 燒 烤 知 多 少? 桃 園 縣 中 壢 市 內 壢 國 民 小 學 作 者 姓 名 : 小 六 陳 靖 淳 小 六 彭 靖 雅 小 六 莊 文 傑 小 六 莊 溶 維 小 六 邱 繼 政 小 六 吳 國 忠 指 導 老 師 : 林 淑 惠 年 度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戀戀 錄 六 念 料 行 1 / 32 All in One 戀戀 度 都 了 識 了 便 精 便利 不便利 類 不 不 念 論 都 力 便 戀戀 了 更 了 便 行 來了 來 力 類 異 行 兩 類 度 說 了 臨 不易 便 類 力 不 來 行 了 來 度 不 理 了 率 念 2 / 32 All in One 戀戀 復 年 不 年 年 復 年 年 年 降 狀 年 狀 量 復 來 數 年 利 度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錄 老 論 1 北 不 見不 不 兩 不 ~ 北 見不 律 老 老 老 說 不論 了 老 說 了 兩 兩 了 力 了不 輪 數 了 力 更 老 說 了 來 力 北 類 不 來 力 度 量 立 2 了良 北 力 行 行 路 行 行 行 了行 更 靈 力 行 數 行 數 數 老 說 不論 行 老 老 來 車 不 老 車 輪 來 老 不 老 來 流 老 力 老 說 不 老 老 老 說 說 不 老 樂 樂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年 理念 兩 異 陸 異 異 理念 異 來 利 兩 流 兩 理念 略 兩 55 The Difference and Supplementary of Popular Buddhism Idea between the Two Sid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in Practice Deng Zimei ABSTRACT Buddhism of China mainland

More information

地方公共服務績效比較評量之探討—標竿學習策略的觀點

地方公共服務績效比較評量之探討—標竿學習策略的觀點 年 北 例 落 論 見 理論 論 論 理論 理念 理念 論 理論 論說 復 北 例 理論 北 來 流 例 年 年 來 北 北 領 理論 論說 北 領 論 年 年 列 異 類 數量 數量 數量 不 行 類 年 類 來 年 行 列 更 行 行 年 行 列 2 北 例 年 六 來 來 來 行 來 數 論 理論 理念 北 年 年 北 年立 來 歷 年 理 理 陸 落 立 理念 北 例 立 若 識 立 來 北

More information

見 例 年 例 利 不 料 林 不 立 理 不 念 類 理 利 了 路 來 行 來 行 立 見不 立 亂 不 理 立 來 2

見 例 年 例 利 不 料 林 不 立 理 不 念 類 理 利 了 路 來 行 來 行 立 見不 立 亂 不 理 立 來 2 ! 不 裡. 力 5 見 了 94 年 8 來 了 了 見 年度 參 流 留 ~ 路 易 1 見 例 年 例 利 不 料 林 不 立 理 不 念 類 理 利 了 路 來 行 來 行 立 見不 立 亂 不 理 立 來 2 02-23431927 02-23431929 02-23431928 隆 羅 02-23431930 02-23431932 林 02-23431930 02-23431931 隆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立 立 立 陸 陸 年 便 立了 行 年 暴 數 立 了 數量 量 降 金 了 立 量 立 行 靈 立 陸 更 立 1 立 來 立 立 立 利 立 立 類 1 狀 行 2003 年 1 51 65 陸 立 立 立 來 立 異 立 陸 立 來 立 利 讀 兩 裡 兩 不 都 例 立 13 類 勞 立 理 飯 理 理 立 立 立 立 廉 錄 紐 立 立 來 不 立 立 2 度 立 立 立 立 立兩 70%

More information

轉型正義最近成為發燒話題,反應的其實是台灣強烈要求百分之百民主化的巨大能量,這既是台灣人的性格,更是台灣民主轉型必要的突破

轉型正義最近成為發燒話題,反應的其實是台灣強烈要求百分之百民主化的巨大能量,這既是台灣人的性格,更是台灣民主轉型必要的突破 1 來說 歷 行 都 來 來 歷 不 識 立 類 識 歷 烈 流 綠 2 藍 來說 切 度 略 落 更 切 理 說 了什 1 行 2 綠 藍 不 易 理 省 不 立 1 來 來 聯 林 度不 識 識 度 說 更 了 識 不 力 落 不 來 識 了 3 說 歷來 說 歷 理 度來臨 力 識 立 精神 什 3 裡 連 不 不 落 不 歷 不 識 識 2 聯 來說 論 拉 聯 了 聯 離 連 落 落 立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領 參 讀 什 不 論 不 若 不 什 什 不 來 參 不 什 來 立 來 度 讀 老 度 不 兩 落 度 行 刺 讀 例 讀 行 力 讀 兩 輪 度 不 浪 讀 率 若 度 輪 行 行 類 不 類 不 論 例 論 留 理 1 論 論 論 論 論 論 論 論 論 論 論 了 省 省 度 不 例 理 例 念 理 論 度 類 行 聯 理 論 度 精 利 2 省 例 行 類 立 省 精 省 益 省 省 利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台大法學教育的回顧〔初稿〕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台大法學教育的回顧〔初稿〕 來 1. 北 來 北 北 若 不 北 林 北 北 讀 1 不例 北 讀 北 北 2 不 讀 北 北 數 2. 料 1928 1945 年 律 料不 3 數 力 不 令 率 1930 年 率 率 1934 年 六 1 2 3 參見 北 林 北 1960 22 北 Academia 北 2 1997.5 31 參見 30 40-63 1942 年 93 30 年 40 年 數 兩 零 1944 年 六六

More information

全球行銷 期末報告

全球行銷 期末報告 行 力 樂 老 林 力... 3 力... 3... 5 力 識... 6... 9 益... 9... 10... 11... 11 參 力... 12 益... 13... 14... 15... 16 來... 17... 17... 18... 20... 20 料... 21 1 都 林裡 都 累 臨 力 精神 不 力 度 力 不 不 不 來 不 力 切 都 了 不 力 了 契 力 更 力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台大法學教育的回顧〔初稿〕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院史(1928~2000):台大法學教育的回顧〔初稿〕 1. 1934 年 1945 年 年 年 來 論 若 論 5-1 論 律 38.18%38.18% 量 23.36% 論 北 念 律 殺 流行 論 隆 1 律 論 見 5-1 5-1 年 錄 1934~1941 數 論 1934/5 律 理念 律 例 律 說 律 理論 論 識 論 隆 1 參見 立 立 料 錄 北 69 2-3 115 數 論 1935/8 1936/11 1937/10 1938/5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