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 F736F F D20D6D0D2BDB9C7C9CBBFC6D1A720D6D0D2BDC6A4B7F4D3EBD0D4B2A1D1A72E646F63>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4D F736F F D20D6D0D2BDB9C7C9CBBFC6D1A720D6D0D2BDC6A4B7F4D3EBD0D4B2A1D1A72E646F63>"

Transcription

1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目录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诊断学 22 中药学 35 方剂学 56

2 内经 71 伤寒论 74 温病学 79 金匮要略 88 医古文 95 诊断学基础 99 传染病学 117 医学心理学 130 医学伦理学 136 卫生法规 142 中医骨伤科学 148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170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 中医基础理论 195 中医诊断学

3 307 中药学 383 方剂学 519 内经 603 伤寒论 647 温病学 675 金匮要略 727 医古文 755 诊断学基础 835 传染病学 929 医学心理学 985 医学伦理学 1067 卫生法规 1113 中医骨伤科学 1177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1459

4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细目一 : 理论体系的形成 1. 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2. 理论体系的确立细目二 : 理论体系的发展 1. 魏晋隋唐时期 2. 宋金元时期 3. 明清时期 4. 近代与现代第二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 : 整体观念 1.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 : 辨证论治 1. 症 证 病的概念 1-1 症状的概念 1-2 证候的概念

5 1-3 疾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3-1 同病异治 3-2 异病同治第三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 : 精气学说的概念 1. 精的概念 2. 气的概念细目二 :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 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 精气的运动变化 3. 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 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 : 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2. 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第四单元阳阳学说 细目一 : 阳阳学说的概念 1. 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1-1 阴阳的含义 1-2 阴阳学说的含义 2.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1 阴阳属性的绝对性 2-2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细目二 : 阳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 阴阳的对立制约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3. 阴阳的交感互藏 4. 阴阳的消长 5. 阴阳的转化 6. 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6 6-1 阴阳的自和 6-2 阴阳的平衡细目三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1 用于诊断 4-2 用于治疗第五单元五行学说 细目一 : 五行学说的概念 1. 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1-1 五行的含义 1-2 五行学说的含义 2. 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2-1 五行特性 2-2 五行归类细目二 :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 五行相生与相克 1-1 五行相生 1-2 五行相克 2. 五行制化与胜复 2-1 五行制化 2-2 五行胜复 3. 五行相乘与相侮 3-1 五行相乘 3-2 五行相侮 4. 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3. 指导疾病的诊断 4. 指导疾病的治疗第六单元藏象

7 细目一 : 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1. 藏象的基本概念 2. 藏象学说的特点 3.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功能的共同特点 3-1 五脏功能共同特点 3-2 六腑功能共同特点 3-3 奇恒之腑功能共同特点 4. 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4-1 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 4-2 五脏精气阴阳的相互关系细目二 : 心 1. 心主血脉 2. 心藏神 3. 心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3-1 心在体合脉 3-2 心其华在面 4. 心在窍为舌 5. 心在志为喜 6. 心在液为汗 7. 心与夏气相通应 8. 心包络细目三 : 肺 1. 肺主气 司呼吸 2. 肺主行水 3. 肺朝百脉, 主治节 3-1 肺朝百脉 3-2 肺主治节 4. 肺为华盖 娇脏 4-1 肺为华盖 4-2 肺为娇脏 5. 肺主宣发与肃降 5-1 肺主宣发 5-2 肺主肃降 6.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6-1 肺在体合皮 6-2 肺其华在毛 7. 肺在窍为鼻 8. 肺在志为忧 ( 悲 )

8 9. 肺在液为涕 10. 肺与秋气相通应细目四 : 脾 1. 脾主运化 2. 脾主统血 3. 脾气主升 4. 脾喜燥恶湿 5. 脾在体合肉, 主四肢 5-1 脾在体合肉 5-2 脾主四肢 6. 脾在窍为口, 其华在唇 6-1 脾在窍为口 6-2 脾其华在唇 7. 脾在志为思 8. 脾在液为涎 9. 脾与长夏之气相通应细目五 : 肝 1. 肝主疏泄 2. 肝主藏血 3. 肝为刚脏 4. 肝主升发 5. 肝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5-1 肝在体合筋 5-2 肝其华在爪 6. 肝在窍为目 7. 肝在志为怒 8. 肝在液为泪 9. 肝与春气相通应细目六 : 肾 1. 肾藏精, 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1-1 肾藏精 1-2 肾主生长发育 1-3 肾主生殖 1-4 肾主脏腑气化 2. 肾主水 3. 肾主纳气 4. 肾在体合骨 生髓 其华在发 4-1 肾在体合骨

9 4-2 肾生髓 4-3 肾其华在发 5. 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6. 肾在志为恐 7. 肾在液为唾 8. 肾与冬气相通应 9. 命门细目七 : 胆 1.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 2. 胆主决断细目八 : 胃 1. 胃主受纳水谷 2. 胃主腐熟水谷 3. 胃主通降 4. 胃喜润恶燥细目九 : 小肠 1. 小肠主受盛化物 2. 小肠主泌别清浊细目十 : 大肠 1. 大肠主传化糟粕 2. 大肠主津细目十一 : 膀胱 1. 膀胱贮存尿液 2. 膀胱排泄尿液细目十二 : 三焦 1. 三焦的概念 2. 三焦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 2-1 三焦通行诸气 2-2 三焦运行水液 3. 上 中 下三焦部位的划分 3-1 上焦部位 3-2 中焦部位

10 3-3 下焦部位 4. 上 中 下三焦各自的生理特点 4-1 上焦如雾 4-2 中焦如沤 4-3 下焦如渎细目十三 : 脑 1. 脑主宰生命活动 2. 脑主精神意识 3. 脑主感觉运动细目十四 : 女子胞 1. 女子胞主月经和孕育胎儿 1-1 主月经 1-2 主孕育胎儿 2. 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细目十五 :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 2. 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3. 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4. 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5. 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6. 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7. 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8. 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9. 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10. 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细目十六 :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 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2. 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细目十七 :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脏腑表里配合关系的依据 2. 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3. 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4. 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 5. 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

11 6. 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细目十八 : 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1. 五脏与脑 2. 五脏与女子胞 3. 五脏与脉 4. 五脏与骨和髓第七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细目一 : 精气血津液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外在总体表现细目二 : 精 1. 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2. 人体之精的生成 贮藏与施泄 2-1 精的生成 2-2 精的贮藏 2-3 精的施泄 3. 人体之精的功能 4. 人体之精的分类 4-1 先天之精 4-2 后天之精 4-3 脏腑之精 4-4 生殖之精细目三 : 气 1. 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2. 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及其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3. 气的运动 3-1 气机的概念 3-2 气的运动形式 3-3 气运动的意义 4.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及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4-1 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4-2 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5. 气化的概念和形式 5-1 气化的概念 5-2 气化的形式

12 6. 人体之气的生理功能 6-1 推动与调控作用 6-2 温煦与凉润作用 6-3 防御作用 6-4 固摄作用 6-5 中介作用 7. 元气的概念 生成 分布与生理功能 7-1 元气的概念 7-2 元气的生成 7-3 元气的分布 7-4 元气的生理功能 8. 宗气的概念 生成 分布与生理功能 8-1 宗气的概念 8-2 宗气的生成 8-3 宗气的分布 8-4 宗气的生理功能 9. 营气的概念 生成 分布与生理功能 9-1 营气的概念 9-2 营气的生成 9-3 营气的分布 9-4 营气的生理功能 10. 卫气的概念 生成 分布与生理功能 10-1 卫气的概念 10-2 卫气的生成 10-3 卫气的分布 10-4 卫气的生理功能细目四 : 血 1. 血的基本概念 2. 血的生成及其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3. 血的运行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4. 血的功能细目五 : 津液 1. 津液的基本概念 2. 津液的生成 输布与排泄 2-1 津液的生成 2-2 津液的输布 2-3 津液的排泄 3. 津液的功能细目六 : 神

13 1. 神的基本概念 2. 神的生成 3. 神的功能细目七 : 气与血的关系 1. 气能生血 2. 气能行血 3. 气能摄血 4. 血为气母细目八 : 气与津液的关系 1. 气能生津 2. 气能行津 3. 气能摄津 4. 津能生气 5. 津能载气细目九 : 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 精血同源 2. 津血同源细目十 : 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1. 气能生精 摄精 1-1 气能生精 1-2 气能摄精第八单元经络 2. 精能化气 3. 精气化神 4. 神驭精气 细目一 : 经络学说 1. 经络的基本概念 2.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3. 经络学说的形成 4. 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 : 十二经脉

14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3.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6.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细目三 :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的名称和特点 2. 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 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3-1 督脉的循行部位 3-2 督脉的基本功能 4. 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4-1 任脉的循行部位 4-2 任脉的基本功能 5. 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5-1 冲脉的循行部位 5-2 冲脉的基本功能 6. 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6-1 带脉的循行部位 6-2 带脉的基本功能 7. 阴跷脉和阳跷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7-1 阴跷脉的循行部位 7-2 阴跷脉的基本功能 7-3 阳跷脉的循行部位 7-4 阳跷脉的基本功能 8. 阴维脉和阳维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8-1 阴维脉的循行部位 8-2 阴维脉的基本功能 8-3 阳维脉的循行部位 8-4 阳维脉的基本功能细目四 : 经别 1. 经别的概念与特点 1-1 经别的概念 1-2 经别的特点 2. 经别的生理功能 3. 经别的循行部位细目五 : 别络

15 1. 别络的概念 2. 别络的生理功能 3. 别络的循行部位细目六 : 经筋 1. 经筋的概念 2. 经筋的生理功能 3. 经筋的循行部位细目七 : 经络的生理功能 1. 沟通联系作用 2. 运输渗灌作用 3. 感应传导作用 4. 调节作用细目八 : 经络学说的应用 1. 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2. 指导疾病的诊断 3. 指导疾病的治疗第九单元体质 细目一 : 体质的概念 构成 标志和特点 1. 体质的基本概念 2. 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3.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4. 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5. 体质的标志 6. 体质的特点细目二 :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1. 体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 体质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细目三 : 影响体质的因素 1. 先天禀赋 2. 年龄因素 3. 性别差异

16 4. 饮食因素 5. 劳逸所伤 6. 情志因素 7. 地理因素 8. 疾病 针药及其他因素细目四 : 体质的分类 1. 体质的分类方法 2. 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细目五 : 体质学说的应用 1. 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2. 阐释发病原理 3. 阐释病变的从化和传变 4. 指导辨证与治疗第十单元病因 细目一 : 病因学说 1. 病因的概念 2. 病因学说的分类 3. 辨证求因细目二 : 六淫 1. 六淫的基本概念 2.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 风邪的概念 性质及致病特点 3-1 风邪的概念 3-2 风邪的性质 3-3 风邪的致病特点 4. 寒邪的概念 性质及致病特点 4-1 寒邪的概念 4-2 寒邪的性质 4-3 寒邪的致病特点 5. 湿邪的概念 性质及致病特点 5-1 湿邪的概念 5-2 湿邪的性质 5-3 湿邪的致病特点 6. 燥邪的概念 性质及致病特点 6-1 燥邪的概念

17 6-2 燥邪的性质 6-3 燥邪的致病特点 7. 火 ( 热 ) 邪的概念 性质及致病特点 7-1 火 ( 热 ) 邪的概念 7-2 火 ( 热 ) 邪的性质 7-3 火 ( 热 ) 邪的致病特点 8. 暑邪的概念 性质及致病特点 8-1 暑邪的概念 8-2 暑邪的性质 8-3 暑邪的致病特点细目三 : 疠气 1. 疠气的概念 2. 疠气的致病特点 3. 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细目四 : 七情内伤 1. 七情的基本概念 2. 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3. 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细目五 : 饮食失宜 1. 饮食不节 2. 饮食不洁 3. 饮食偏嗜细目六 : 劳逸失度 1. 过度劳累 2. 过度安逸细目七 : 痰饮 1. 痰饮的概念 2. 痰饮的形成 3. 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八 : 瘀血 1. 瘀血的概念 2. 瘀血的形成

18 3. 瘀血的致病特点 4. 瘀血的病证特点细目九 : 结石 1. 结石的概念 2. 结石的形成 3. 结石的致病特点细目十 : 先天因素 1. 胎弱 第十一单元发病 2. 胎毒 细目一 : 发病的基本原理 1. 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 正邪相搏的胜负, 决定发病与不发病细目二 :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 环境与发病 2. 体质与发病 3. 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 : 发病类型 1. 感邪即发 2. 徐发 3. 伏而后发 4. 继发 5. 合病与并病 6. 复发第十二单元病机 细目一 : 病机学说 1. 病机的概念 2. 病机学说的源流

19 细目二 : 邪正盛衰 3. 近代中医病机学的发展 1.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三 : 阴阳失调 1. 阴阳偏盛 2. 阴阳偏衰 3. 阴阳互损 4. 阴阳格拒 5. 阴阳亡失细目四 : 精的失常 1. 精虚 2. 精瘀细目五 : 气的失常 1. 气虚 2. 气滞 3. 气逆 4. 气陷 5. 气闭和气脱细目六 : 血的失常 1. 血虚 2. 血运失常 2-1 血瘀 2-2 出血 3. 血热细目七 : 精与气血关系失调 1. 精气两虚 2. 精血不足 3. 气滞精瘀和血瘀精阻 3-1 气滞精瘀 3-2 血瘀精阻细目八 : 气与血关系失调

20 1. 气滞血瘀 2. 气虚血瘀 3. 气不摄血 4. 气随血脱 5. 气血两虚细目九 : 津液代谢失常 1. 津液不足 2. 津液输布 排泄障碍 2-1 津液输布障碍 2-2 津液排泄障碍细目十 : 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 水停气阻 2. 气随津脱 3. 津枯血燥 4. 津亏血瘀 5. 血瘀水停细目十一 : 内生 五邪 " 1. 风气内动 1-1 肝阳化风 1-2 热极生风 1-3 阴虚风动 1-4 血虚生风 1-5 血燥生风 2. 寒从中生 3. 湿浊内生 4. 津伤化燥 5. 火热内生 5-1 阳气过盛化火 5-2 邪郁化火 5-3 五志过极化火 5-4 阴虚火旺细目十二 : 疾病传变 1. 疾病传变的概念 2. 病位传变

21 1-1 表里出入 1-2 外感病传变 1-3 内伤病传变 3. 病性转化 3-1 寒热转化 3-2 虚实转化 4. 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第十三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 : 预防 1. 治未病 " 的概念 2. 未病先防 细目二 : 治则 3. 既病防变 1. 正治法的概念及应用 1-1 寒者热之 1-2 热者寒之 1-3 虚则补之 1-4 实则泻之 2. 反治法的概念及应用 2-1 寒因寒用 2-2 热因热用 2-3 塞因塞用 2-4 通因通用 3. 治标与治本 3-1 缓则治本 3-2 急则治标 3-3 标本兼治 4. 扶正与祛邪的概念及应用 5. 调整阴阳 5-1 损其有余 5-2 补其不足 6. 调理精气血津液 6-1 调精 6-2 调气 6-3 调血 6-4 调津液 6-5 调理精气血津液关系 7. 三因制宜 7-1 因时制宜

22 7-2 因地制宜 7-3 因人制宜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绪论 细目一 :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1. 司外揣内 2. 见微知著 3. 以常衡变细目二 :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1. 整体审察 3. 病证结合第二单元问诊 2. 诊法合参 细目一 : 问诊的内容 1. 一般情况 2. 主诉 3. 现病史 4. 既往史 5. 个人生活史 6. 家族史细目二 : 问寒热 1-1 概念 1-2 常见类型 1-3 临床意义 2-1 概念 2-2 常见类型 1. 恶寒发热 2. 但寒不热

23 2-3 临床意义 3. 但热不寒 3-1 壮热 潮热 微热的表现特点 3-2 壮热 潮热 微热的临床意义 4. 寒热往来 4-1 表现特点 4-2 临床意义细目三 : 问汗 1. 自汗 盗汗 绝汗 战汗 头汗 半身汗 手足心汗的表现特点 2. 自汗 盗汗 绝汗 战汗 头汗 半身汗 手足心汗的临床意义细目四 : 问疼痛 1. 疼痛的性质 1-1 胀痛 刺痛 冷痛 灼痛 重痛 酸痛 绞痛 空痛 隐痛 走窜痛的表现特点 1-2 胀痛 刺痛 冷痛 灼痛 重痛 酸痛 绞痛 空痛 隐痛 走窜痛的临床意义 2. 疼痛的部位 2-1 头痛 胸痛 胁痛 胃脘痛 腹痛 腰痛 四肢痛的表现特点 2-2 头痛 胸痛 胁痛 胃脘痛 腹痛 腰痛 四肢痛的临床意义细目五 : 问头身胸腹 1. 头晕 胸闷 心悸的概念 2. 头晕 胸闷 心悸的临床意义细目六 : 问耳目 1. 耳 1-1 耳鸣 耳聋 重听的概念 1-2 耳鸣 耳聋 重听的临床意义 2. 目 2-1 目痛 目眩 目昏 雀盲的概念 2-2 目痛 目眩 目昏 雀盲的临床意义细目七 : 问睡眠 1. 失眠 嗜睡的概念 2. 失眠 嗜睡的主要病机细目八 : 问饮食口味 1. 口渴与饮水

24 1-1 口不渴饮的临床意义 1-2 口渴欲饮的表现特点 1-3 口渴欲饮的临床意义 2. 食欲与食量 2-1 食欲减退 厌食 消谷善饥 饥不欲食的概念 2-2 食欲减退 厌食 消谷善饥 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3. 口味口淡 口甜 口黏腻 口酸 口苦 口涩 口咸的临床意义细目九 : 问二便 1. 大便 1-1 便次异常 便质异常 排便感异常的表现特点 1-2 便次异常 便质异常 排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 2. 小便 2-1 尿次异常 尿量异常 排尿感异常的表现特点 2-2 尿次异常 尿量异常 排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十 : 问经带 1. 月经 1-1 经期异常 经量异常 经色 经质异常 痛经的概念 1-2 经期异常 经量异常 经色 经质异常 痛经的临床意义 2. 带下白带 黄带 赤白带的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诊 细目一 : 望神 1.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1-1 临床表现 1-2 临床意义 2. 神乱 2-1 临床表现 2-2 临床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 1-1 常色的概念 1-2 主色的概念 1-3 客色的概念 2. 病色 1. 常色

25 2-1 病色的概念 2-2 善色的概念 2-3 恶色的概念 3. 五色主病 3-1 赤色 白色 黄色 青色 黑色的表现特点 3-2 赤色 白色 黄色 青色 黑色的临床意义 4. 望色十法的含义细目三 : 望形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细目四 : 望态 动静姿态 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细目五 : 望头面 1. 望头部 1-1 头颅 囟门 头发异常的临床表现 1-2 头颅 囟门 头发异常的临床意义 2. 望面部面肿 腮肿及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细目六 : 望五官 1. 望目 1-1 五轮学说的内容 1-2 目色 目形 目态异常的临床表现 1-3 目色 目形 目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2. 望口与唇 2-1 异常表现的特点 2-2 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3. 望齿与龈 3-1 异常表现的特点 3-2 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4. 望咽喉 4-1 异常表现的特点 4-2 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细目七 : 望躯体 1. 望颈项 1-1 瘿瘤 瘰疬的临床表现 1-2 瘿瘤 瘰疬的临床意义

26 2. 望手足 2-1 手足外形与动态异常表现的特征 2-2 手足外形与动态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细目八 : 望皮肤 1. 斑疹 水疱 疮疡的临床表现 2. 斑疹 水疱 疮疡的临床意义细目九 : 望排出物 1. 望痰 望涕的临床意义 2. 望呕吐物的临床意义细目十 : 望小儿指纹 1. 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2. 病理小儿指纹的临床表现 3. 病理小儿指纹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舌诊 细目一 : 舌诊原理 舌与脏腑 经络 气血 津液的关系细目二 : 正常舌象 1. 正常舌象的特点 2. 正常舌象的临床意义细目三 : 望舌质 1. 舌色 1-1 病理舌色的临床表现 1-2 临床意义 2. 舌形 2-1 病理舌形的临床表现 2-2 临床意义 3. 舌态 3-1 病理舌态的临床表现 3-2 临床意义 4. 舌下络脉 4-1 异常表现特点

27 4-2 临床意义细目四 : 望舌苔 1. 苔质 1-1 病理苔质的临床表现 1-2 临床意义 2. 苔色 2-1 病理苔色的临床表现 2-2 临床意义细目五 : 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 1. 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 2. 舌诊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闻诊 细目一 : 听声音 1. 声音 1-1 音哑与失音 鼻鼾 太息的概念 1-2 音哑与失音 鼻鼾 太息的临床意义 2. 语言 2-1 谵语 郑声 独语 错语的概念 2-2 谵语 郑声 独语 错语的临床意义 3. 呼吸 3-1 喘 哮 短气 少气的概念 3-2 喘 哮 短气 少气的临床意义 4. 咳嗽 4-1 表现特点 4-2 临床意义 5. 胃肠异常声音 5-1 表现特点 5-2 临床意义细目二 : 嗅气味 第六单元脉诊 口气 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细目一 : 诊脉概说

28 1. 寸口诊法 1-1 寸口部位 1-2 寸口分候脏腑 2. 诊脉方法指法细目二 : 正常脉象 1. 正常脉象的特点 2. 胃 神 根的含义细目三 : 浮 散 芤 革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四 : 沉 伏 牢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五 : 迟 缓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六 : 数 疾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七 : 虚 实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八 : 洪 大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九 : 细 濡 弱 微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9 2. 临床意义细目十 : 滑 涩 动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十一 : 弦 紧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十二 : 结 代 促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十三 : 长 短脉 1. 脉象特征及区别 2. 临床意义细目十四 : 脉象鉴别 1. 比类法 2. 对举法细目十五 : 真脏脉 1. 概念 2. 临床意义细目十六 : 诊小儿脉 第七单元按诊 1. 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2. 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细目一 :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按诊的手法触 摸 按 叩四法的含义细目二 : 按诊的内容

30 1. 虚里按诊 1-1 内容 1-2 临床意义 2. 按脘腹按脘腹部辨疼痛 痞满 积聚的要点 3. 按肌肤 3-1 内容 3-2 临床意义 4. 按手足 4-1 内容 4-2 临床意义 5. 按腧穴诊断脏腑病变的常用腧穴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细目一 : 概述 八纲 八纲辨证的概念细目二 : 八纲基本证候 1. 表里辨证 1-1 表证 里证的概念 1-2 表证 里证的辨证要点 1-3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2. 寒热辨证 2-1 寒证 热里证的概念 2-2 寒证 热里证的辨证要点 2-3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3. 虚实辨证 3-1 虚证 实证的概念 3-2 虚证 实证的辨证要点 3-3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4. 阴阳辨证 4-1 阴证 阳证的概念 4-2 阴证 阳证的表现特征 4-3 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 :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 证候相兼 1-1 概念

31 1-2 常见类型 2. 证候错杂 2-1 概念 2-2 常见类型 3. 证候真假 3-1 真热假寒 真寒假热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的概念 3-2 真热假寒 真寒假热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的临床表现 3-3 寒热真假 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4. 证候转化 4-1 表里出入 寒热转化 虚实转化的概念 4-2 表里出入 寒热转化 虚实转化的临床表现 3-3 表里出入 寒热转化 虚实转化的临床意义第九单元病性辨证 细目一 : 六淫辨证 风淫证候 寒淫证候 暑淫证候 湿淫证候 燥淫证候 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细目二 : 阴阳虚损辨证 1. 阳虚证 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2. 亡阳证 亡阴证的临床表现 3. 亡阳证与亡阴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 : 辨气血证候 3. 气滞类证 4. 血瘀证 5. 血热证 6. 血寒证 1. 气虚类证 1-1 气虚证 气陷证 气不固证 气脱证的概念 1-2 气虚证 气陷证 气不固证 气脱证的辨证要点 2. 血虚类证 2-1 血虚证 血脱证的概念 2-2 血虚证 血脱证的辨证要点 3-1 气滞证 气逆证 气闭证的概念 3-2 气滞证 气逆证 气闭证的辨证要点 4-1 概念 4-2 辨证要点 5-1 概念 5-2 辨证要点 6-1 概念

32 6-2 辨证要点 7. 气血同病证类 7-1 概念 7-2 常见类型细目四 : 辨津液类证候 1. 痰证 饮证 水停证 津液亏虚证的概念 2. 痰证 饮证 水停证 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五 : 辨情志证候 喜证 怒证 悲恐证 忧思证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脏腑辨证 细目一 : 辨心病证候 1. 心血虚证 心阴虚证 心气虚证 心阳虚证 心阳虚脱证 心火亢盛证 心脉痹阻证 痰蒙心神证 痰火扰神证 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 2. 心气虚证 心阳证 心阳虚脱证的鉴别要点 3. 心血虚证 心阴虚证的鉴别要点 4. 心脉痹阻证中瘀阻心脉 痰阻心脉 寒凝心脉 气滞心脉的鉴别要点 5. 痰蒙心神证 痰火扰神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二 : 辨肺病证候 1. 肺气虚证 肺阴虚证 风寒犯肺证 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肺热炽盛证 痰热壅肺证 寒痰阻肺证 饮停胸胁证 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 2. 风寒犯肺证 寒痰阻肺证 饮停胸胁证的鉴别要点 3. 风热犯肺证 肺热炽盛证 痰热壅肺证 燥邪犯肺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 : 辨脾病证候 1. 脾气虚证 脾虚气陷证 脾阳虚证 脾不统血证 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的临床表现 2. 脾气虚证 脾虚气陷证 脾阳虚证 脾不统血证的鉴别要点 3. 湿热蕴脾证 寒湿困脾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四 : 辨肝病证候 1. 肝血虚证 肝阴虚证 肝郁气滞证 肝火炽盛证 肝阳上亢证 肝风内动证 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 2. 肝郁气滞证 肝火炽盛证 肝阳上亢证的鉴别要点

33 3. 肝风内动证中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阴虚动风 血虚生风的鉴别要点细目五 : 辨肾病证候 表现 1. 肾阳虚证 肾虚水泛证 肾阴虚证 肾精不足证 肾气不固证的临床 2. 肾阳虚证 肾虚水泛证的鉴别要点 3. 肾精不足证 肾阴虚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 : 辨腑病证候 胃气虚证 胃阳虚证 胃阴虚证 胃热炽盛证 寒饮停胃证 寒滞胃肠证 食滞胃肠证 胃肠气滞证 肠热腑实证 肠道津亏证 肠道湿热证 膀胱湿热证 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七 : 辨脏腑兼病证候 心肾不交证 心肾阳虚证 心肺气虚证 心脾气血虚证 心肝血虚证 脾肺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肝火犯肺证 肝胆湿热证 肝胃不和证 肝郁脾虚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第十一单元六经辨证概要 细目一 : 六经辨证 1. 太阳病证 1-1 太阳经证的临床表现 1-2 太阳中风证 太阳伤寒证的临床表现 1-3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 1-4 太阳蓄水证 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 2. 阳明病证 2-1 阳明经证的临床表现 2-2 阳明腑证的临床表现 3. 少阳病证的临床表现 4. 太阴病证的临床表现 5. 少阴病证少阴寒化证 少阴热化证的临床表现 6. 厥阴病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二 : 六经病证的传变 传经 直中 合病 并病的概念第十二单元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34 细目一 : 辨卫气营血证 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 血分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二 :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卫气营血证顺传 逆传的概念第十三单元三焦辨证概要 细目一 : 辨三焦病证 上焦病证 中焦病证 下焦病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二 : 三焦病证的传变 三焦病证顺传 逆传的概念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学的发展 1.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的作者( 作者不详者除外 ) 2.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的成书年代 3.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的主要内容 4.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的学术价值第二单元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细目一 : 产地 1. 道地药材的含义 2. 主要道地药材细目二 : 采集

35 采收时节和方法与药效的关系第三单元中药炮制 炮制目的第四单元药性理论 细目一 : 四气 1. 四气的含义 2.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3.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细目二 : 五味 1. 五味的含义 2.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3. 气与味的综合效应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升降浮沉的含义 2.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3.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4.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细目四 : 归经 1. 归经的含义 2.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3. 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细目五 : 毒性 1. 毒性的含义 2.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3. 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4. 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第五单元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细目一 : 中药的配伍

36 1. 配伍的含义 2. 配伍的意义 3. 配伍的内容细目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1. 配伍禁忌 2. 妊娠用药禁忌 3.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第六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细目一 : 剂量 1. 剂量的含义 2. 确定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用法 1. 汤剂煎药法 1-1 先煎 1-2 后下 1-3 包煎 1-4 另煎 1-5 烊化 1-6 泡服 1-7 冲服 1-8 煎汤代水 2. 服药法第七单元解表药 细目一 : 概述 1.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2. 解表药的功效 3. 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4.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7. 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发散风寒药

37 1. 麻黄 桂枝 紫苏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的性能 2.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的功效 3. 麻黄 桂枝 紫苏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的应用 4. 生姜 香薷 藁本 苍耳子 辛夷的主治病证 5.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的用法用量 6. 麻黄 桂枝 紫苏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的使用注意 7. 麻黄与桂枝 麻黄与香薷 荆芥与防风功效的异同点 8. 麻黄与桂枝 麻黄与香薷 荆芥与防风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 : 发散风热药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的性能 2.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功效 3.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的应用 4. 蔓荆子 升麻 淡豆豉的主治病证 5.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柴胡 葛根的用法用量 6.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柴胡的使用注意 7. 薄荷与牛蒡子 桑叶与菊花 柴胡与葛根功效的异同点 8. 薄荷与牛蒡子 桑叶与菊花 柴胡与葛根主治的异同点第八单元清热药 细目一 : 概述 1. 清热药的功效 2. 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3. 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4. 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5. 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6. 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清热泻火药 1. 石膏 知母 栀子的性能 2. 石膏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的功效 3. 石膏 知母 栀子的应用 4. 芦根 天花粉 淡竹叶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的主治病证 5. 石膏 知母 栀子 决明子的用法用量 6.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的使用注意 7. 石膏与知母 芦根与天花粉功效的异同点 8. 石膏与知母 芦根与天花粉主治的异同点

38 细目三 : 清热燥湿药 1.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的性能 2.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秦皮 苦参 白鲜皮的功效 3.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的应用 4. 秦皮 苦参 白鲜皮的主治病证 5.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的用法用量 6. 黄芩 黄连 龙胆的使用注意 7. 黄芩 黄连与黄柏功效的异同点 8. 黄芩 黄连与黄柏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 : 清热解毒药 1. 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贯众 蒲公英 鱼腥草 射干 白头翁的性能 2. 金银花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土茯苓 鱼腥草 金荞麦 大血藤 败酱草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熊胆 白蔹的功效 3. 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贯众 蒲公英 鱼腥草 射干 白头翁的应用 4. 穿心莲 青黛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土茯苓 金荞麦 大血藤 败酱草 山豆根 马勃 马齿苋 鸦胆子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熊胆 白蔹的主治病证 5. 金银花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重楼 土茯苓 鱼腥草 败酱草 射干 山豆根 马勃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熊胆的用法用量 6. 金银花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贯众 蒲公英 土茯苓 鱼腥草 射干 山豆根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白蔹的使用注意 7. 金银花与连翘 射干与山豆根功效的异同点 8. 金银花与连翘 射干与山豆根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五 : 清热凉血药 1.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的性能 2.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的功效 3.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的应用 4. 紫草 水牛角的主治病证 5.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的用法用量 6.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的使用注意 7. 生地黄与玄参 牡丹皮与赤芍功效的异同点 8. 生地黄与玄参 牡丹皮与赤芍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六 : 清虚热药 1. 青蒿 地骨皮的性能 2.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的功效

39 3. 青蒿 地骨皮的应用 4. 白薇 银柴胡 胡黄连的主治病证 5. 青蒿 地骨皮的用法用量 6. 青蒿 地骨皮的使用注意 7. 牡丹皮与地骨皮 柴胡与银柴胡 黄连与胡黄连功效的异同点 8. 牡丹皮与地骨皮 柴胡与银柴胡 黄连与胡黄连主治的异同点第九单元泻下药 细目一 : 概述 1. 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2. 泻下药的功效 3. 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4.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7. 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攻下药 1. 大黄 芒硝的性能 2.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的功效 3. 大黄 芒硝的应用 4. 番泻叶 芦荟的主治病证 5.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的用法用量 6. 大黄 芒硝的使用注意 7. 大黄与芒硝功效的异同点 8. 大黄与芒硝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 : 润下药 1.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的功效 2.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的主治病证细目四 : 峻下逐水药 1. 甘遂 京大戟 巴豆的性能 2.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的功效 3. 甘遂 京大戟 巴豆的应用 4. 芫花 牵牛子 商陆的主治病证 5.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巴豆的用法用量 6.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巴豆的使用注意 7. 甘遂 京大戟与芫花功效的异同点

40 8. 甘遂 京大戟与芫花主治的异同点第十单元祛风湿药细目一 : 概述 1. 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2. 祛风湿药的功效 3. 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4. 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7. 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祛风寒湿药 1.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木瓜的性能 2.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木瓜 乌梢蛇 蚕砂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路路通的功效 3.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木瓜的应用 4. 乌梢蛇 蚕砂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路路通的主治病证 5.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乌梢蛇 蚕砂的用法用量 6. 独活 威灵仙 川乌 蕲蛇 木瓜的使用注意 7. 独活与羌活功效的异同点 8. 独活与羌活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 : 祛风湿热药 1. 秦艽 防己 莶草 雷公藤的性能 2. 秦艽 防己 桑枝 莶草 臭梧桐 络石藤 雷公藤 丝瓜络的功效 3. 秦艽 防己 莶草 雷公藤的应用 4. 臭梧桐 络石藤 桑枝 丝瓜络的主治病证 5. 防己 莶草 臭梧桐 雷公藤的用法用量 6. 防己 雷公藤的使用注意 7. 木防己与汉防己功效的异同点 8. 木防己与汉防己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 祛风湿强筋骨药 1.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的性能 2.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鹿衔草的功效 3.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的应用 4. 千年健 鹿衔草的主治病证 5. 五加皮的用法用量 6. 狗脊的使用注意

41 第十一单元化湿药 细目一 : 概述 1. 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2. 化湿药的功效 3. 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4.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具体药物 1. 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的性能 2. 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 砂仁 豆蔻 草豆蔻 草果的功效 3. 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的应用 4. 砂仁 豆蔻 草豆蔻 草果的主治病证 5. 藿香 佩兰 砂仁 豆蔻的用法用量 6. 藿香 苍术 厚朴 砂仁 豆蔻的使用注意 7. 苍术与厚朴 砂仁与豆蔻功效的异同点 8. 苍术与厚朴 砂仁与豆蔻主治的异同点第十二单元利水渗湿药 细目一 : 概述 1. 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2. 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3. 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4.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7.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利水消肿药 1. 茯苓 薏苡仁 泽泻 香加皮的性能 2. 茯苓 薏苡仁 猪苓 泽泻 冬瓜皮 玉米须 葫芦 香加皮的功效 3. 茯苓 薏苡仁 泽泻 香加皮的应用 4. 猪苓 冬瓜皮 玉米须 葫芦的主治病证 5. 薏苡仁 香加皮的用法用量 6. 茯苓 薏苡仁 香加皮的使用注意 7. 茯苓与薏苡仁 五加皮与香加皮性能的异同点 8. 茯苓与薏苡仁 五加皮与香加皮功效的异同点细目三 : 利尿通淋药

42 1. 车前子 滑石 木通的性能 2. 车前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麦 蓄 地肤子 海金沙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萆的功效 3. 车前子 滑石 木通的应用 4. 通草 瞿麦 蓄 地肤子 海金沙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萆的主治病证 5. 车前子 滑石 木通 海金沙的用法用量 6. 车前子 滑石 木通 海金沙 冬葵子的使用注意 7. 车前子与滑石功效的异同点 8. 车前子与滑石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 : 利湿退黄药 1. 茵陈 金钱草 虎杖的性能 2.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垂盆草的功效 3. 茵陈 金钱草 虎杖的应用 4. 垂盆草的主治病证 5.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垂盆草的用法用量 6. 茵陈 虎杖的使用注意 7. 大黄与虎杖功效的异同点 8. 大黄与虎杖主治的异同点第十三单元温里药 细目一 : 概述 1. 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2. 温里药的功效 3. 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4. 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具体药物 1.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的性能 2.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丁香 高良姜 花椒的功效 3.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的应用 4. 高良姜 花椒 小茴香 丁香的主治病证 5.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的用法用量 6.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丁香的使用注意 7. 附子与肉桂 附子与干姜 肉桂与桂枝 干姜与生姜 附子与川乌功效的异同点 8. 附子与肉桂 附子与干姜 肉桂与桂枝 干姜与生姜 附子与川乌主治的异同点第十四单元理气药

43 细目一 : 概述 1. 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2. 理气药的功效 3. 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4. 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具体药物 1. 橘皮 青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川楝子 乌药 香附 薤白的性能 2. 橘皮 青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檀香 川楝子 乌药 荔枝核 香附 佛手 薤白 柿蒂 大腹皮的功效 3. 橘皮 青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川楝子 乌药 香附 薤白的应用 4. 荔枝核 佛手 柿蒂 檀香 大腹皮的主治病证 5. 橘皮 青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川楝子 香附的用法用量 6. 橘皮 青皮 枳实 木香 沉香 川楝子 乌药 香附 薤白的使用注意 7. 橘皮与青皮, 木香 香附与乌药功效的异同点 8. 橘皮与青皮, 木香 香附与乌药主治的异同点第十五单元消食药 细目一 : 概述 1. 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2. 消食药的功效 3. 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4. 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具体药物 1. 山楂 莱菔子 鸡内金的性能 2.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莱菔子 鸡内金的功效 3. 山楂 莱菔子 鸡内金的应用 4. 神曲 麦芽 谷芽的主治病证 5. 山楂 神曲 麦芽 谷芽 鸡内金的用法用量 6. 麦芽 莱菔子 鸡内金的使用注意第十六单元驱虫药 细目一 : 概述 1. 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2. 驱虫药的功效

44 3. 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4. 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具体药物 1.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的性能 2.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南瓜子的功效 3.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的应用 4. 南瓜子的主治病证 5.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南瓜子的用法用量 6.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的使用注意第十七单元止血药 细目一 : 概述 1. 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2. 止血药的功效 3. 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4.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7. 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凉血止血药 1. 小蓟 地榆 槐花的性能 2.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 白茅根 苎麻根的功效 3. 小蓟 地榆 槐花的应用 4. 大蓟 侧柏叶 白茅根 苎麻根的主治病证 5. 小蓟 地榆 槐花 侧柏叶的用法用量 6. 地榆 槐花的使用注意 7. 白茅根与芦根功效的异同点 8. 白茅根与芦根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 : 化瘀止血药 1. 三七 茜草 蒲黄的性能 2. 三七 茜草 蒲黄 花蕊石 降香的功效 3. 三七 茜草 蒲黄的应用 4. 花蕊石 降香的主治病证 5. 三七 茜草 蒲黄的用法用量 6. 三七 蒲黄的使用注意细目四 : 收敛止血药

45 1. 白及 仙鹤草的性能 2. 白及 仙鹤草 棕榈炭 血余炭 藕节的功效 3. 白及 仙鹤草的应用 4. 棕榈炭 血余炭 藕节的主治病证 5. 白及 仙鹤草的用法用量 6. 白及的使用注意细目五 : 温经止血药 1. 艾叶 炮姜的性能 2. 艾叶 炮姜的功效 3. 艾叶 炮姜的应用 4. 艾叶的用法用量第十八单元活血祛瘀药 细目一 : 概述 1. 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2. 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3. 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4.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7. 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活血止痛药 1.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五灵脂的性能 2.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的功效 3.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五灵脂的应用 4. 姜黄 乳香 没药的主治病证 5.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的用法用量 6. 川芎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的使用注意 7. 香附与郁金 郁金与姜黄功效的异同点 8. 香附与郁金 郁金与姜黄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 : 活血调经药 1.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牛膝的性能 2.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泽兰 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凌霄花的功效 3.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牛膝的应用

46 4. 泽兰 鸡血藤 王不留行 凌霄花的主治病证 5.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牛膝的用法用量 6.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牛膝的使用注意 7. 丹参与川芎 桃仁与红花 益母草与泽兰 川牛膝与怀牛膝功效的异同点 8. 丹参与川芎 桃仁与红花 益母草与泽兰 川牛膝与怀牛膝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 : 活血疗伤药 1. 土鳖虫 马钱子 骨碎补的性能 2. 土鳖虫 马钱子 自然铜 苏木 骨碎补 血竭 刘寄奴的功效 3. 土鳖虫 马钱子 骨碎补的应用 4. 自然铜 苏木 血竭 刘寄奴的主治病证 5. 土鳖虫 马钱子 自然铜 骨碎补的用法用量 6. 土鳖虫 马钱子 自然铜 苏木 骨碎补的使用注意细目五 : 破血消药 1. 莪术 三棱 水蛭的性能 2. 莪术 三棱 水蛭 斑蝥 穿山甲的功效 3. 莪术 三棱 水蛭的应用 4. 斑蝥 穿山甲的主治病证 5. 莪术 三棱 水蛭的用法用量 6. 莪术 三棱 水蛭的使用注意第十九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细目一 : 概述 1.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2.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3.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4.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7. 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温化寒痰药 1. 半夏 天南星 禹白附 旋覆花的性能 2. 半夏 天南星 禹白附 白芥子 皂荚 旋覆花 白前的功效 3. 半夏 天南星 禹白附 旋覆花的应用 4. 白芥子 皂荚 白前的主治病证 5. 半夏 天南星 禹白附 白芥子 旋覆花的用法用量 6. 半夏 天南星 禹白附 白芥子 旋覆花的使用注意

47 7. 半夏与天南星功效的异同点 8. 半夏与天南星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 : 清化热痰药 1.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桔梗的性能 2.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前胡 桔梗 胖大海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海蛤壳 浮海石 瓦楞子 礞石的功效 3.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桔梗的应用 4.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前胡 胖大海 海藻 昆布 黄药子 海蛤壳 浮海石 瓦楞子 礞石的主治病证 5. 川贝母 瓜蒌 竹茹 竹沥 天竺黄 海蛤壳 浮海石 瓦楞子 礞石的用法用量 6.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桔梗 海藻 黄药子的使用注意 7. 川贝母与浙贝母, 瓜蒌皮与瓜蒌仁, 竹茹 竹沥与天竺黄功效的异同点 8. 川贝母与浙贝母, 瓜蒌皮与瓜蒌仁, 竹茹 竹沥与天竺黄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 : 止咳平喘药 1. 苦杏仁 紫苏子 百部 马兜铃 枇杷叶 桑白皮 葶苈子的性能 2. 苦杏仁 紫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马兜铃 枇杷叶 桑白皮 葶苈子 白果的功效 3. 苦杏仁 紫苏子 百部 马兜铃 枇杷叶 桑白皮 葶苈子的应用 4. 紫菀 款冬花 白果的主治病证 5. 苦杏仁 紫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马兜铃 枇杷叶 桑白皮 葶苈子 白果的用法用量 6. 苦杏仁 紫苏子 马兜铃 白果的使用注意 7. 苦杏仁与紫苏子 桑白皮与葶苈子功效的异同点 8. 苦杏仁与紫苏子 桑白皮与葶苈子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单元安神药 细目一 : 概述 1. 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2. 安神药的功效 3. 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4. 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7. 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重镇安神药 1. 朱砂 磁石 龙骨的性能

48 2. 朱砂 磁石 龙骨 琥珀的功效 3. 朱砂 磁石 龙骨的应用 4. 琥珀的主治病证 5. 朱砂 磁石 龙骨 琥珀的用法用量 6. 朱砂 磁石 龙骨的使用注意 7. 朱砂与磁石功效的异同点 8. 朱砂与磁石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 : 养心安神药 1. 酸枣仁 柏子仁 首乌藤 合欢皮 远志的性能 2. 酸枣仁 柏子仁 首乌藤 合欢皮 远志的功效 3. 酸枣仁 柏子仁 首乌藤 合欢皮 远志的应用 4. 酸枣仁 柏子仁 合欢皮 远志的用法用量 5. 柏子仁 合欢皮 远志的使用注意 6. 酸枣仁与柏子仁功效的异同点 7. 酸枣仁与柏子仁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一单元平肝息风药 细目一 : 概述 1. 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2. 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3. 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4. 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7. 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平抑肝阳药 1.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代赭石的性能 2.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代赭石 刺蒺藜 罗布麻的功效 3.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代赭石的应用 4. 刺蒺藜 罗布麻的主治病证 5. 石决明 珍珠母 牡蛎 代赭石的用法用量 6. 石决明 珍珠母 代赭石的使用注意 7. 石决明与决明子 龙骨与牡蛎功效的异同点 8. 石决明与决明子 龙骨与牡蛎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 : 息风止痉药 1. 羚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的性能

49 2. 羚羊角 牛黄 珍珠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的功效 3. 羚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的应用 4. 珍珠 僵蚕的主治病证 5. 羚羊角 牛黄 珍珠 钩藤 天麻 地龙 全蝎 蜈蚣 僵蚕的用法用量 6. 羚羊角 牛黄 全蝎 蜈蚣的使用注意 7. 羚羊角与牛黄 钩藤与天麻 珍珠与珍珠母功效的异同点 8. 羚羊角与牛黄 钩藤与天麻 珍珠与珍珠母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二单元开窍药 细目一 : 概述 1. 开窍药的性能特点 2. 开窍药的功效 3. 开窍药的适应范围 4. 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具体药物 1. 麝香 石菖蒲的性能 2.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的功效 3. 麝香 石菖蒲的应用 4. 冰片 苏合香的主治病证 5.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的用法用量 6. 麝香 冰片的使用注意 7. 麝香与牛黄功效的异同点 8. 麝香与牛黄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三单元补虚药 细目一 : 概述 1. 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2. 补虚药的功效 3. 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4. 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补虚药的功效 7. 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补气药 1.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甘草的性能 2.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甘草 大枣 饴糖 蜂蜜

50 的功效 3.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甘草的应用 4. 太子参 白扁豆 大枣 饴糖 蜂蜜的主治病证 5. 人参 西洋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甘草 大枣 饴糖 蜂蜜的用法用量 6.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白术 甘草 饴糖 蜂蜜的使用注意 7. 人参与西洋参 人参与党参 西洋参与太子参 人参与黄芪 白术与苍术功效的异同点 8. 人参与西洋参 人参与党参 西洋参与太子参 人参与黄芪 白术与苍术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 : 补阳药 1. 鹿茸 淫羊藿 杜仲 续断 菟丝子的性能 2. 鹿茸 紫河车 淫羊藿 巴戟天 仙茅 杜仲 续断 肉苁蓉 锁阳 补骨脂 益智仁 菟丝子 沙苑子 蛤蚧 冬虫夏草 韭菜子的功效 3. 鹿茸 淫羊藿 杜仲 续断 菟丝子的应用 4. 紫河车 巴戟天 仙茅 肉苁蓉 锁阳 补骨脂 益智仁 沙苑子 蛤蚧 冬虫夏草 韭菜子的主治病证 5. 鹿茸 仙茅 续断的用法用量 6. 鹿茸 淫羊藿 仙茅 杜仲 续断 菟丝子的使用注意 7. 杜仲与续断 杜仲与桑寄生功效的异同点 8. 杜仲与续断 杜仲与桑寄生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 : 补血药 1.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阿胶 何首乌的性能 2.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阿胶 何首乌 龙眼肉的功效 3.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阿胶 何首乌的应用 4. 龙眼肉的主治病证 5. 白芍 阿胶的用法用量 6. 当归 熟地黄 白芍 阿胶 何首乌 龙眼肉的使用注意 7. 生地黄与熟地黄 赤芍与白芍功效的异同点 8. 生地黄与熟地黄 赤芍与白芍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五 : 补阴药 1. 北沙参 南沙参 麦冬 龟甲 鳖甲的性能 2. 北沙参 南沙参 百合 麦冬 天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黑芝麻 龟甲 鳖甲的功效 3. 北沙参 南沙参 麦冬 龟甲 鳖甲的应用 4. 百合 天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黑芝麻的主治病证 5. 龟甲 鳖甲的用法用量 6. 北沙参 南沙参 天冬的使用注意 7. 北沙参与南沙参 麦冬与天冬 龟甲与鳖甲功效的异同点 8. 北沙参与南沙参 麦冬与天冬 龟甲与鳖甲主治的异同点

51 第二十四单元收涩药 细目一 : 概述 1. 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2. 收涩药的功效 3. 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4. 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收涩药的功效 7. 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 : 固表止汗药 1. 麻黄根 浮小麦的功效 2. 麻黄根 浮小麦的主治病证 3. 麻黄根 浮小麦的使用注意细目三 : 敛肺涩肠药 1. 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诃子 肉豆蔻 赤石脂的性能 2. 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罂粟壳 诃子 肉豆蔻 赤石脂的功效 3. 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诃子 肉豆蔻 赤石脂的应用 4. 罂粟壳的主治病证 5. 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罂粟壳 诃子 肉豆蔻 赤石脂的用法用量 6. 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罂粟壳 诃子 肉豆蔻 赤石脂的使用注意 7. 五味子与乌梅 肉豆蔻与豆蔻功效的异同点 8. 五味子与乌梅 肉豆蔻与豆蔻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 : 固精缩尿止带药 1. 山茱萸 莲子的性能 2. 山茱萸 覆盆子 桑螵蛸 金樱子 海螵蛸 莲子 芡实 椿皮的功效 3. 山茱萸 莲子的应用 4. 覆盆子 桑螵蛸 金樱子 海螵蛸 芡实 椿皮的主治病证 5. 山茱萸 莲子的用法用量 6. 山茱萸 桑螵蛸的使用注意 7. 桑螵蛸与海螵蛸 莲子与芡实功效的异同点 8. 桑螵蛸与海螵蛸 莲子与芡实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五单元涌吐药 细目一 : 概述

52 1. 涌吐药的性能特点 2. 涌吐药的功效 3. 涌吐药的适应范围 4. 涌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具体药物 1. 常山 瓜蒂的功效 2. 常山 瓜蒂的主治病证 3. 常山 瓜蒂的用法用量 4. 常山 瓜蒂的使用注意第二十六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 细目一 : 概述 1.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性能特点 2.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 3.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应范围 4.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具体药物 1. 雄黄 硫黄 蛇床子的性能 2. 雄黄 硫黄 白矾 蛇床子 蟾酥 大蒜的功效 3. 雄黄 硫黄 蛇床子的应用 4. 白矾 蟾酥 大蒜的主治病证 5. 雄黄 硫黄 白矾 蛇床子 蟾酥 大蒜的用法用量 6. 雄黄 硫黄 白矾 蛇床子 蟾酥 大蒜的使用注意第二十七单元拔毒化腐生肌药 细目一 : 概述 1.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性能特点 2.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功效 3.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适应范围 4. 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具体药物 1. 升药 炉甘石的性能 2. 升药 轻粉 砒石 铅丹 炉甘石 硼砂的功效

53 3. 升药 炉甘石的应用 4. 轻粉 砒石 铅丹 硼砂的主治病证 5. 轻粉 砒石 铅丹 炉甘石 硼砂的用法用量 6. 升药 轻粉 砒石 铅丹 炉甘石 硼砂的使用注意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细目一 : 方剂学发展简史 历代有代表性医籍的成书年代 作者 载方量及其在方剂学发展史中的意义 细目二 : 方剂与治法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2-1 八法的涵义 2-2 八法的适用范围 2-3 八法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三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配伍的目的 2. 方剂的基本结构 2-1 君臣佐使的涵义 3. 方剂的变化形式 3-1 各种变化形式的涵义 3-2 各种变化形式对功能的影响细目四 : 常用剂型 1. 汤 丸 散 膏 酒 丹剂的特点 2. 汤 丸 散 膏 酒 丹剂的临床意义细目五 : 煎服法

54 1. 煎法 2. 服法 2-1 服药时间 2-2 服药方法第二单元解表剂 细目一 : 概述 1.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 2. 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止嗽散 香苏散的组成 2.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止嗽散 香苏散的功用 3.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止嗽散 香苏散的主治证候 4.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止嗽散的配伍意义 5. 麻黄汤与大青龙汤的鉴别 6. 桂枝汤的用法 7. 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8. 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 细目三 : 辛凉解表 1.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 2.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柴葛解肌汤的功用 3.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柴葛解肌汤的主治证候 4. 银翘散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柴葛解肌汤的配伍意义 5. 银翘散与桑菊饮的鉴别 6.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加减葳蕤汤的组成 2. 败毒散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加减葳蕤汤的功用 3. 败毒散 麻黄细辛附子汤 加减葳蕤汤的主治证候

55 4. 败毒散的配伍意义第三单元泻下剂 细目一 : 概述 1.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2. 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 1.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的组成 2.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的功用 3.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的主治证候 4. 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的配伍意义 5.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的鉴别细目三 : 温下 1.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的组成 2.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的功用 3. 温脾汤 大黄附子汤的主治证候 4. 温脾汤的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1.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 2.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功用 3.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主治证候 4.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1. 十枣汤的组成 2. 十枣汤的功用 3. 十枣汤的主治证候 4. 十枣汤的用法 5. 十枣汤的配伍意义 6. 十枣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56 细目六 : 攻补兼施 1. 黄龙汤的组成 2. 黄龙汤的功用 3. 黄龙汤的主治证候 4. 黄龙汤的配伍意义 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 : 概述 1.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 1.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 2.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的功用 3.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 4.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的配伍意义 5.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 6. 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鉴别细目三 : 调和肝脾 1.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的组成 2.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的功用 3. 四逆散 逍遥散 痛泻要方的主治证候 4. 逍遥散 痛泻要方的配伍意义 5. 逍遥散与加味逍遥散的鉴别 6. 逍遥散与黑逍遥散的鉴别细目四 : 调和肠胃 1.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2. 半夏泻心汤的功用 3. 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候

57 4.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意义 5. 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的鉴别 6. 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鉴别第五单元清热剂 细目一 : 概述 1.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2. 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清气分热 1.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的组成 2.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的功用 3.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的主治证候 4.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的配伍意义 5.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细目三 : 清营凉血 1.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的组成 2.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的功用 3.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的主治证候 4. 清营汤 犀角地黄汤的配伍意义 5.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的鉴别细目四 : 清热解毒 1.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的组成 2.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的功用 3.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的主治证候 4.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仙方活命饮的配伍意义细目五 : 清脏腑热 1.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清胃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芍药汤 白头翁汤 泻白散 玉女煎 苇茎汤的组成 2.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清胃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芍药汤 白头翁汤 泻白散 玉女煎 苇茎汤的功用

58 3.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清胃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芍药汤 白头翁汤 泻白散 玉女煎 苇茎汤的主治证候 4. 龙胆泻肝汤 清胃散 葛根黄芩黄连汤 芍药汤 白头翁汤 玉女煎 苇茎汤的配伍意义 5.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的鉴别 6. 玉女煎与清胃散的鉴别细目六 : 清虚热 1. 青蒿鳖甲汤 当归六黄汤的组成 2. 青蒿鳖甲汤 当归六黄汤的功用 3. 青蒿鳖甲汤 当归六黄汤的主治证候 4. 青蒿鳖甲汤的配伍意义第六单元祛暑剂 细目一 : 概述 1. 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2. 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祛暑解表 1. 香薷散的组成 2. 香薷散的功用 3. 香薷散的主治证候 4. 香薷散的配伍意义细目三 : 祛暑利湿 1. 六一散的功用 2. 六一散的主治证候 3. 六一散及其附方的鉴别细目四 : 清暑益气 1. 清暑益气汤的组成 2. 清暑益气汤的功用 3. 清暑益气汤的主治证候 4. 清暑益气汤的配伍意义

59 第七单元温里剂 细目一 : 概述 1. 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2. 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温中祛寒 1.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的组成 2.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的功用 3. 理中丸 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的主治证候 4. 理中丸 小建中汤的配伍意义 5.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的鉴别 6. 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细目三 : 回阳救逆 1. 四逆汤 回阳救急汤的组成 2. 四逆汤 回阳救急汤的功用 3. 四逆汤 回阳救急汤的主治证候 4. 四逆汤 回阳救急汤的配伍意义细目四 : 温经散寒 1.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的组成 2.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的功用 3.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的主治证候 4. 当归四逆汤 阳和汤的配伍意义 5. 当归四逆汤 四逆散 四逆汤的鉴别第八单元补益剂 细目一 : 概述 1. 补益剂的适用范围 2. 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补气

60 1.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玉屏风散 完带汤的组成 2.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玉屏风散 完带汤的功用 3.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玉屏风散 完带汤的主治证候 4.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玉屏风散 完带汤的配伍意义 5. 四君子汤及其附方的鉴别 6.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的鉴别 7. 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的鉴别细目三 : 补血 1.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的组成 2.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的功用 3.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的主治证候 4.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的配伍意义 5. 四物汤及其附方的鉴别 6. 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例 7.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的鉴别细目四 : 气血双补 1. 炙甘草汤 八珍汤的组成 2. 炙甘草汤 八珍汤的功用 3. 炙甘草汤 八珍汤的主治证候 4. 炙甘草汤 八珍汤的配伍意义 5. 八珍汤及其附方的鉴别 6. 炙甘草汤与生脉散的鉴别细目五 : 补阴 1.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 左归丸的组成 2.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 左归丸的功用 3.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 左归丸的主治证候 4. 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 一贯煎的配伍意义 5. 六味地黄丸及其附方的鉴别 6. 一贯煎与逍遥散的鉴别细目六 : 补阳

61 1. 肾气丸 右归丸的组成 2. 肾气丸 右归丸的功用 3. 肾气丸 右归丸的主治证候 4. 肾气丸的配伍意义细目七 : 阴阳双补 1. 地黄饮子的组成 2. 地黄饮子的功用 3. 地黄饮子的主治证候 4. 地黄饮子的配伍意义第九单元固涩剂 细目一 : 概述 1.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 2. 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固表止汗 1. 牡蛎散的组成 2. 牡蛎散的功用 3. 牡蛎散的主治证候 4. 牡蛎散的配伍意义 5. 牡蛎散与当归六黄汤的鉴别 6. 牡蛎散与玉屏风散的鉴别细目三 : 涩肠固脱 1.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的组成 2.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的功用 3.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的主治证候 4.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的配伍意义 5. 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的鉴别细目四 : 涩精止遗

62 1.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的组成 2.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的功用 3. 金锁固精丸 桑螵蛸散的主治证候细目五 : 固崩止带 1. 固冲汤 固经丸的组成 2. 固冲汤 固经丸的功用 3. 固冲汤 固经丸的主治证候 4. 固冲汤的配伍意义第十单元安神剂 细目一 : 概述 1.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 2. 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重镇安神 1. 朱砂安神丸的组成 2. 朱砂安神丸的功用 3. 朱砂安神丸的主治证候细目三 : 滋养安神 1. 酸枣仁汤 天王补心丹的组成 2. 酸枣仁汤 天王补心丹的功用 3. 酸枣仁汤 天王补心丹的主治证候 4. 酸枣仁汤 天王补心丹的配伍意义 5. 天王补心丹与柏子养心丸的鉴别 6. 天王补心丹与归脾汤的鉴别 7. 天王补心丹与朱砂安神丸的鉴别第十一单元开窍剂 细目一 : 概述

63 1. 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2. 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凉开 1.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的功用 2.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的主治证候 3. 安宫牛黄丸 紫雪 至宝丹在功用上的鉴别细目三 : 温开 1. 苏合香丸的功用 2. 苏合香丸的主治证候第十二单元理气剂 细目一 : 概述 1.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 2. 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行气 1. 越鞠丸 枳实薤白桂枝汤 半夏厚朴汤 厚朴温中汤 暖肝煎的组成 2. 越鞠丸 枳实薤白桂枝汤 半夏厚朴汤 厚朴温中汤 暖肝煎的功用 3. 越鞠丸 枳实薤白桂枝汤 半夏厚朴汤 厚朴温中汤 暖肝煎的主治证候 4. 越鞠丸 枳实薤白桂枝汤 暖肝煎的配伍意义 5. 枳实薤白桂枝汤与栝楼薤白白酒汤 栝楼薤白半夏汤的鉴别细目三 : 降气 1.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的组成 2.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的功用 3.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的主治证候 4.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的配伍意义 5. 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的鉴别 6. 定喘汤与小青龙汤的鉴别第十三单元理血剂

64 细目一 : 概述 1.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 2. 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活血祛瘀 1.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复元活血汤 温经汤 生化汤 失笑散 桂枝茯苓丸的组成 2.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复元活血汤 七厘散 温经汤 生化汤 失笑散 桂枝茯苓丸的功用 3.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复元活血汤 七厘散 温经汤 生化汤 失笑散 桂枝茯苓丸的主治证候 4. 桃核承气汤 血府逐瘀汤 补阳还五汤 复元活血汤 温经汤 生化汤的配伍意义 5. 血府逐瘀汤与通窍活血汤 膈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的鉴别细目三 : 止血 1. 咳血方 小蓟饮子 槐花散 黄土汤的组成 2. 十灰散 咳血方 小蓟饮子 槐花散 黄土汤的功用 3. 十灰散 咳血方 小蓟饮子 槐花散 黄土汤的主治证候 4. 咳血方 小蓟饮子 槐花散 黄土汤的配伍意义 5. 黄土汤与归脾汤的鉴别 6. 黄土汤与理中丸的鉴别 第十四单元治风剂 细目一 : 概述 1.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 2. 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疏散外风 1. 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牵正散 小活络丹 消风散的组成 2. 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牵正散 小活络丹 消风散的功用 3. 川芎茶调散 大秦艽汤 牵正散 小活络丹 消风散的主治证候

65 4. 川芎茶调散 消风散的配伍意义细目三 : 平熄内风 1.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的组成 2.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的功用 3.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 天麻钩藤饮 大定风珠的主治证候 4. 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的配伍意义第十五单元治燥剂 细目一 : 概述 1.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2. 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轻宣外燥 1. 杏苏散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的组成 2. 杏苏散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的功用 3. 杏苏散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的主治证候 4. 杏苏散与桑杏汤的鉴别 5. 桑杏汤与桑菊饮的鉴别 6. 清燥救肺汤与桑杏汤的鉴别细目三 : 滋阴润燥 1. 增液汤 麦门冬汤 益胃汤 百合固金汤 养阴清肺汤的组成 2. 增液汤 麦门冬汤 益胃汤 百合固金汤 养阴清肺汤的功用 3. 增液汤 麦门冬汤 益胃汤 百合固金汤 养阴清肺汤的主治证候 4. 麦门冬汤 百合固金汤 养阴清肺汤的配伍意义第十六单元祛湿剂 细目一 : 概述 1.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2. 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燥湿和胃

66 1. 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的组成 2. 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的功用 3. 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的主治证候 4. 平胃散 藿香正气散的配伍意义细目三 : 清热祛湿 1. 茵陈蒿汤 八正散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当归拈痛汤的组成 2. 茵陈蒿汤 八正散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当归拈痛汤的功用 3. 茵陈蒿汤 八正散 三仁汤 甘露消毒丹 连朴饮 当归拈痛汤的主治证候 4. 茵陈蒿汤 八正散 三仁汤 连朴饮的配伍意义 5. 茵陈蒿汤与栀子柏皮汤的鉴别 6.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的鉴别 7. 二妙散与三妙丸 四妙丸的鉴别细目四 : 利水渗湿 1. 五苓散 猪苓汤 防己黄芪汤 五皮散的组成 2. 五苓散 猪苓汤 防己黄芪汤 五皮散的功用 3. 五苓散 猪苓汤 防己黄芪汤 五皮散的主治证候 4. 五苓散 猪苓汤 防己黄芪汤 五皮散的配伍意义 5. 五苓散及其附方的鉴别 6. 五苓散与猪苓汤的鉴别细目五 : 温化寒湿 1.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实脾散 萆分清饮的组成 2.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实脾散 萆分清饮的功用 3.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实脾散 萆分清饮的主治证候 4. 苓桂术甘汤 真武汤 实脾散的配伍意义 5. 实脾散与真武汤的鉴别细目六 : 祛风胜湿 1. 羌活胜湿汤 独活寄生汤的组成 2. 羌活胜湿汤 独活寄生汤的功用 3. 羌活胜湿汤 独活寄生汤的主治证候

67 4. 羌活胜湿汤 独活寄生汤的配伍意义 5. 羌活胜湿汤与九味羌活汤的鉴别第十七单元祛痰剂 细目一 : 概述 1.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 2. 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燥湿化痰 1. 二陈汤 温胆汤 茯苓丸的组成 2. 二陈汤 温胆汤 茯苓丸的功用 3. 二陈汤 温胆汤 茯苓丸的主治证候 4. 二陈汤 温胆汤的配伍意义细目三 : 清热化痰 1.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滚痰丸的组成 2.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滚痰丸的功用 3.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滚痰丸的主治证候 4.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滚痰丸的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燥化痰 1. 贝母瓜蒌散的组成 2. 贝母瓜蒌散的功用 3. 贝母瓜蒌散的主治证候 4. 贝母瓜蒌散的配伍意义细目五 : 温化寒痰 1. 苓甘五味姜辛汤 三子养亲汤的组成 2. 苓甘五味姜辛汤 三子养亲汤的功用 3. 苓甘五味姜辛汤 三子养亲汤的主治证候 4. 苓甘五味姜辛汤与小青龙汤的鉴别细目六 : 化痰熄风

68 1.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 2. 半夏白术天麻汤 定痫丸的功用 3. 半夏白术天麻汤 定痫丸的主治证候 4.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配伍意义第十八单元消食剂 细目一 : 概述 1.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 2. 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消食化滞 1.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的组成 2.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的功用 3.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的主治证候 4.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的配伍意义细目三 : 健脾消食 1. 健脾丸 枳实消痞丸的组成 2. 健脾丸 枳实消痞丸的功用 3. 健脾丸 枳实消痞丸的主治证候 4. 健脾丸 枳实消痞丸的配伍意义第十九单元驱虫剂 1. 乌梅丸的组成 2. 乌梅丸的功用 3. 乌梅丸的主治证候 4. 乌梅丸的配伍意义 内经 第一单元绪论细目一 : 内经 的成书与沿革

69 1. 内经 的成书时代与作者 2. 内经 的流传细目二 : 内经 理论体系的形成 主要内容及学术特点 1. 内经 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2. 内经 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第二单元宝命全形 1. 原文 101: 养生的重要意义与五种养生的法则 2. 原文 102: 对内对外的养生原则 3. 原文 103: 男女生长壮老的规律, 肾气与生长 发育 生殖的关系 4. 原文 104: 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第三单元阴阳应象 1. 原文 201: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属性特征及其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2. 原文 202: 水火气味的阴阳属性 味形气精味的转化关系 壮火少火的概念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3. 原文 203: 阴阳偏胜的病理表现 六淫七情的致病特点 4. 原文 204: 四时五脏阴阳的系统结构 5. 原文 208: 阴阳学说在诊法中的指导意义 6. 原文 211: 升降出入对自然界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第四单元藏气法时 1. 原文 301: 十二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原文 302: 藏象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3. 原文 303: 脉 髓 筋 血 气的生理与病理 4. 原文 304: 奇恒之腑 五脏 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5. 原文 305: 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 6. 原文 308: 五脏与七窍的关系第五单元血气精神 1. 原文 401: 精 神 魂 魄 心 意 志 思 智 虑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原文 403: 五脏所藏 3. 原文 404: 营卫二气的来源及运行规律 4. 原文 407: 一气分六气, 六气的生成及作用 5. 原文 409: 血气精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6. 原文 410: 宗气 卫气 营气的循行及作用第六单元经脉之道 原文 501: 精 髓 骨 脉的发育过程 经脉的重要作用第七单元百病始生

70 1. 原文 601: 疾病的病因分类及其与发病部位的关系 外感病的发病机理 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2. 原文 602: 外感虚邪贼风所致疾病的一般传变规律 3. 原文 606: 阳气的生理 病理及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 原文 607: 阳气与阴精的关系 5. 原文 611: 九气为病的发病学观点及机理 6. 原文 612: 阳虚则外寒, 阴虚则内热, 阳盛则外热, 阴盛则内寒 的机理 7. 原文 613: 病机十九条第八单元病之形能 1. 原文 707: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病机 2. 原文 709: 疼痛的病因病机 3. 原文 711: 痹证的病因与分类 4. 原文 715: 五体痿的病机 5. 原文 717: 治疗痿证的基本原则第九单元脉要精微 1. 原文 801: 诊法常以平旦的机理 2. 原文 802: 脉诊的原理及运用要领 3. 原文 803: 望色 察目的原理及要点 4. 原文 804: 闻声问疾的原理及应用要点 5. 原文 805: 望形体诊病的原理及要领 6. 原文 808: 诊脉的基本要求及脉应四时的特征 7. 原文 810: 以不病调病人的诊脉方法 8. 原文 820: 五实证五虚证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判断 9. 原文 821: 五脏生 死证的面部气色 10. 原文 821: 气口独为五脏主的机理第十单元异法方宜 1. 原文 901: 东西南北中等不同方域的气候 生活方式 体质 发病特征及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及 杂合以治 的实践意义 2. 原文 902: 因势利导的治疗法则 3. 原文 904: 四时五藏, 病随五味所宜 的意义 4. 原文 905: 知标本逆从的意义 5. 原文 907: 体质 病位与治疗用药 服药方法的关系 6. 原文 908: 用药法度及饮食调养的作用 7. 原文 910: 正治法与反治法, 以及阴阳虚衰所致寒热的治则 注 : 本考试大纲依据王庆其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内经选读 制定 伤寒论

71 第一单元绪论 1. 伤寒论 的作者 2. 伤寒的含义 3. 六经病的传变 4. 六经辨证方法第二单元太阳病辨证论治 细目一 : 太阳病辨证纲要 1. 太阳病提纲 2. 太阳病的分类细目二 : 太阳病本证 1. 桂枝汤证 1-1 主症 1-2 病机 1-3 治法 1-4 方剂组成 1-5 方义 1-6 煎服法 2. 麻黄汤证 2-1 主症 2-2 病机 2-3 治法 2-4 方剂组成 3. 大青龙汤证 3-1 主症 3-2 病机 3-3 治法 3-4 方剂组成 4. 小青龙汤证 4-1 主症 4-2 病机 4-3 治法 4-4 方剂组成细目三 : 太阳病变证

72 1. 变证的治则 2. 辨寒热真假 3. 辨虚证实证 4. 辨表里先后治则 5. 辨标本缓急治则 6. 太阳蓄水证 6-1 主症 6-2 病机 6-3 治法 6-4 方剂组成 6-5 方义 7. 太阳蓄血证 7-1 主症 7-2 病机 7-3 治法 7-4 方剂组成 7-5 方义第三单元阳明病辨证论治 细目一 : 阳明病辨证纲要 1. 阳明病提纲 2. 阳明病脉证细目二 : 阳明病本证 1. 白虎汤证 1-1 主症 1-2 病机 1-3 治法 1-4 方剂组成 1-5 方义 2. 白虎加人参汤证 2-1 主症 2-2 病机 2-3 治法 2-4 方剂组成 2-5 方义 3. 三承气汤证 3-1 主症 3-2 病机 3-3 治法 3-4 方剂组成

73 3-5 方义第四单元少阳病辨证论治 细目一 : 少阳病辨证纲要 1. 少阳病提纲 2. 少阳病治禁细目二 : 少阳病本证 1. 小柴胡汤证的主症 2. 小柴胡汤证的病机 3. 小柴胡汤证的治法 4. 小柴胡汤的方剂组成 5. 小柴胡汤的方义 6. 小柴胡汤的方药加减法细目三 : 少阳病兼变证 1. 大柴胡汤证的主症 2. 大柴胡汤证的病机 3. 大柴胡汤证的治法 4. 大柴胡汤的方剂组成 5. 大柴胡汤的方义第五单元太阴病辨证论治 1. 太阴病提纲 2. 太阴病本证 2-1 主症 2-2 病机 2-3 治法 2-4 代表方药第六单元少阴病辨证论治 细目一 : 少阴病辨证纲要 少阴病提纲细目二 : 少阴病本证 1. 四逆汤证

74 1-1 主症 1-2 病机 1-3 治法 1-4 方剂组成 1-5 方义 2. 真武汤证 2-1 主症 2-2 病机 2-3 治法 2-4 方剂组成 2-5 方义 3. 黄连阿胶汤证 3-1 主症 3-2 病机 3-3 治法 3-4 方剂组成 3-5 方义细目三 : 少阴兼变证 1. 少阴兼表证的辨证治疗 2. 四逆散证 2-1 主症 2-2 病机 2-3 治法 2-4 方剂组成 2-5 方义第七单元厥阴病辨证论治 细目一 : 厥阴病辨证纲要 厥阴病提纲细目二 : 厥阴病本证 1. 乌梅丸证 1-1 主症 1-2 病机 1-3 治法 1-4 方剂组成 1-5 方义 2. 当归四逆汤证 2-1 主症 2-2 病机

75 2-3 治法 2-4 方剂组成 2-5 方义 3. 吴茱萸汤证 3-1 主症 3-2 病机 3-3 治法 3-4 方剂组成 3-5 方义 说明 : 本考试大纲依据熊曼琪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伤寒学 制定 温病学 第一单元绪论 1. 温病学的概念 2. 温病学的任务 2. 温病学发展简史第二单元温病的概念 1. 温病的范围 2. 温病的分类 3. 温病的特点第三单元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1. 温病病因的共性特点 2. 风热病邪 2-1 病因性质 2-2 致病特点 3. 暑热病邪 3-1 病因性质 3-2 致病特点 4. 湿热病邪 4-1 病因性质

76 4-2 致病特点 5. 燥热病邪 5-1 病因性质 5-2 致病特点 6. 温热病邪 6-1 病因性质 6-2 致病特点 7. 温毒病邪 7-1 病因性质 7-2 致病特点 8. 疠气病邪 8-1 病因性质 8-2 致病特点 9. 温病的发病因素 10. 温病的发病类型 10-1 新感温病 10-2 伏邪温病第四单元温病的辨证 1. 温病辨证的内容 2. 卫气营血辨证 2-1 临床意义 2-2 各阶段的病理特点 2-3 各阶段的主要证候 3. 三焦辨证 3-1 临床意义 3-2 各阶段的病理特点 3-3 各阶段的主要证候第五单元温病常用诊法 1. 辨常见症状 1-1 发热 1-2 汗出异常 1-3 口渴 1-4 神志异常 1-5 痉 1-6 厥脱 2. 温病常见舌象及其诊断意义 3. 温病常见斑疹及其诊断意义第六单元温病的治疗

77 1. 温病的治疗原则 2. 温病主要治法 3. 温病主要兼夹证的治法第七单元温热类温病 细目一 : 风温 1. 风温的诊断要点 2. 风温的辨治原则 3. 风温初起证候及治疗 4. 风温的主要证候类型细目二 : 春温 1. 春温的诊断要点 2. 春温的辨治原则 3. 春温初起证候及治疗 4. 春温的主要证候类型细目三 :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1. 卫分证治 1-1 风热犯卫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1-2 燥热犯卫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 气分证治 2-1 肺热壅盛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2 燥热伤肺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3 肺热腑实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78 2-3-3 治疗方药 2-4 热在胸膈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5 邪热犯胃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6 邪结肠腑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7 热郁少阳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3. 营分证治 3-1 热灼营阴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3-2 气营两燔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4-1 热闭心包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4-2 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5. 血分证治 5-1 热盛动血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5-2 热与血结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法方药 6. 热盛动风证治 6-1 临床表现

79 6-2 病机分析 6-3 治法方药 7. 后期证治 7-1 余邪未净, 肺胃阴伤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7-2 阴虚火炽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7-3 邪留阴分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7-4 真阴耗竭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7-5 虚风内动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第八单元湿热类温病 细目一 : 湿温 1. 湿温的诊断要点 2. 湿温的辨治原则 3. 湿温初起证候及治疗 4. 湿温的主要证候类型细目二 :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1. 卫气分证治 1-1 邪遏卫气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1-2 邪阻膜原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80 1-3 卫气同病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 气分证治 2-1 湿重热轻, 困阻中焦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2 湿热并重, 困阻中焦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3 湿重热轻, 蕴阻中焦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4 湿热蕴毒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5 暑湿积滞, 郁结肠道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6 暑湿郁阻少阳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7 暑湿弥漫三焦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8 湿热酿痰, 蒙蔽心包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3. 营血分证治 3-1 热闭心包, 瘀阻血脉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3-2 湿热化燥, 伤络便血证 临床表现

81 3-2-2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4. 后期证治 4-1 湿胜阳微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5. 余湿留恋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第九单元温毒类温病 细目一 : 大头瘟 1. 大头瘟的概念 2. 大头瘟的病因 病机 3. 大头瘟的临床特点 4. 大头瘟的辨治原则细目二 : 烂喉痧 1. 烂喉痧的概念 2. 烂喉痧的病因 病机 3. 烂喉痧的临床特点 4. 烂喉痧的辨证治疗原则细目三 :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1. 卫分证治 1-1 风热毒邪犯卫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1-2 温热毒邪犯卫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2. 气分证治 2-1 毒盛肺胃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82 2-2 毒壅上焦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 3. 后期证治 3-1 余毒伤阴证 临床表现 病机分析 治疗方药第十单元温疫类温病 细目一 : 湿热疫 1. 湿热疫的概念 2. 湿热疫的病因 病机 3. 湿热疫的临床特点 4. 湿热疫的辨治原则细目二 : 暑燥疫 1. 暑燥疫的概念 2. 暑燥疫的病因 病机 3. 暑燥疫的临床特点 4. 暑燥疫的辨证治疗原则细目三 :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治 1. 卫气同病证 1-1 临床表现 1-2 病机分析 1-3 治疗方药 2. 邪遏膜原证 2-1 临床表现 2-2 病机分析 2-3 治疗方药 3. 疫毒充斥证 3-1 临床表现 3-2 病机分析 3-3 治疗方药 4. 正衰邪恋证 4-1 临床表现 4-2 病机分析 4-3 治疗方药

83 说明 : 本考试大纲主要依据林培政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温病学 ( 七版教材 ) 制定 金匮要略 第一单元绪论 1. 金匮要略 的性质 2. 金匮要略 的作者 3. 金匮要略 的基本内容 4. 金匮要略 的学术成就 5. 金匮要略 的基本论点 6. 历代医家对 金匮要略 的研究第二单元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1. 杂病的发病理论与预防 2. 杂病的四诊要领与举例 3. 已病防传 3-1 原则 3-2 方法 4. 虚实异治 4-1 原则 4-2 方法 5. 表里先后 5-1 原则 5-2 方法 6. 审因论治 6-1 原则 6-2 方法 第三单元痉湿病篇细目一 : 痉病 1. 病因病机 2. 证治细目二 : 湿病 1. 临床表现 2. 基本治法

84 3. 分类证治细目三 : 病 1. 脉证 2. 治疗第四单元百合狐阴阳毒病篇 细目一 : 百合病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细目二 : 狐病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细目三 : 阴阳毒 1. 临床表现 2. 证治第五单元疟病篇 1. 疟病的脉象与基本治法 2. 疟病的证治第六单元中风历节病篇细目一 : 中风 脉证细目二 : 历节病 1. 病因病机 2. 分类证治第七单元血痹虚劳病篇细目一 : 血痹 1. 成因 2. 证治 3. 黄芪桂枝五物汤 3-1 主症 3-2 方药组成细目二 : 虚劳病

85 1. 脉象总纲 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1 脉证 2-2 方药组成 3. 小建中汤 3-1 脉证 3-2 方药组成 4. 薯蓣丸主症第八单元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细目一 : 肺痿 1. 成因 2. 脉证 3. 证治细目二 : 肺痈 1. 病因病机 2. 脉证 3. 证治细目三 : 咳嗽上气 辨证论治第九单元奔豚气病篇 1. 成因 2. 奔豚汤 2-1 主症 2-2 方药组成第十单元胸痹心痛短气病篇细目一 : 胸痹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细目二 : 心痛 1. 轻证 1-1 主症 1-2 治法方药 2. 重证 2-1 主症 2-2 治法方药

86 第十一单元腹满寒疝宿食病篇 细目一 : 腹满 1. 辨证 2. 治则 3. 证治细目二 : 寒疝 1. 脉证 2. 当归生姜羊肉汤 2-1 主治病证 2-2 方药组成细目三 : 宿食 1. 脉证 2. 证治第十二单元五脏风寒积聚病篇 细目一 : 五脏病 证治举例细目二 : 积 聚 1. 表现 2. 鉴别第十三单元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 细目一 : 消渴 1. 病机与脉证 2. 分类证治细目二 : 小便不利 1. 分类 2. 证治第十四单元黄疸病篇

87 1. 黄疸病 1-1 病因病机 1-2 分类与主症 2. 证治第十五单元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 细目一 : 惊悸 1. 成因 2. 证治细目二 : 吐衄下血 1. 成因 2. 脉证 3. 辨证 4. 论治第十六单元疮痈肠痈浸淫病篇 细目一 : 疮痈 1. 疮痈初起的脉证 2. 辨脓法细目二 : 肠痈 1. 主症 2. 证治细目三 : 浸淫疮 预后第十七单元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篇 细目一 : 手指臂肿 1. 概念 2. 主症细目二 : 转筋

88 1. 概念 2. 主证细目三 : 阴狐疝 1. 概念 2 主症细目四 : 蛔虫病 证治 医古文 第一单元文选 细目一 : 扁鹊传 1. 通假字 2. 古今字 3. 异体字 4. 常用词语 5. 词类活用 6. 特殊语序细目二 : 华佗传 1. 通假字 2. 古今字 3. 异体字 4. 常用词语 5. 词类活用 6. 特殊语序细目三 : 伤寒论 序 1. 通假字 2. 古今字 3. 异体字

89 4. 常用词语 5. 词类活用 6. 特殊语序细目四 : 黄帝内经素问注 序 1. 通假字 2. 古今字 3. 异体字 4. 常用词语 5. 词类活用细目五 : 类经 序 1. 通假字 2. 异体字 3. 常用词语 4. 词类活用 5. 特殊语序细目六 : 温病条辨 叙 1. 通假字 2. 古今字 3. 异体字 4. 常用词语 5. 词类活用细目七 : 宝命全形论 1. 通假字 2. 异体字 3. 常用词语 4. 词类活用细目八 : 养生论 1. 通假字 2. 异体字 3. 常用词语 4. 词类活用 5. 特殊语序细目九 : 大医精诚

90 1. 通假字 2. 古今字 3. 异体字 4. 常用词语 5. 词类活用 6. 特殊语序细目十 : 诸医论 1. 异体字 2. 常用词语 3. 词类活用细目十一 : 医俗亭记 1. 常用词语 2. 词类活用 3. 特殊语序细目十二 : 诸家得失策 1. 异体字 2. 常用词语 3. 词类活用 4. 特殊语序细目十三 : 病家两要说 1. 通假字 2. 古今字 3. 异体字 4. 常用词语 5. 词类活用 6. 特殊语序细目十四 : 秋燥论 1. 通假字 2. 异体字 3. 常用词语 4. 词类活用 5. 特殊语序细目十五 : 医案六则

91 1. 通假字 2. 异体字 3. 常用词语 4. 词类活用 5. 特殊语序第二单元基础知识 细目一 : 汉字 1. 汉字的形体演变 ( 五版 ) 2. 汉字的结构与字义分析 3. 通假字 古今字 异体字 繁简字 4. 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举例细目二 : 词义 1. 词语意义的演变与引申 2. 词语现象的剖析细目三 : 语法 1. 实词活用 ( 五版 ) 2. 虚词的用法 ( 五版 ) 3. 几种句式的表示法 ( 五版 ) 细目四 : 句读和今译 1. 句读的方法 2. 今译的方法 诊断学基础 第一单元症状学 细目一 : 发热 1. 发热的病因 2. 发热的临床表现

92 3. 发热的伴随症状细目二 : 胸痛 1. 胸痛的病因 2. 胸痛的问诊要点细目三 : 腹痛 1. 腹痛的病因 2. 腹痛的问诊要点细目四 : 咳嗽与咯痰 1. 咳嗽的病因 2. 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细目五 : 咯血 1. 咯血的概念 2. 咯血的病因 3. 咯血的问诊要点 4.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细目六 : 呼吸困难 1. 呼吸困难的概念 2. 呼吸困难的病因 3. 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4. 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 细目七 : 发绀 1. 发绀的概念 2. 发绀的病因 3. 发绀的临床表现 4. 发绀的问诊要点细目八 : 水肿 1. 水肿的概念 2. 水肿的病因 3. 水肿问诊要点

93 细目九 : 恶心与呕吐 1. 恶心与呕吐的病因 2. 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细目十 : 呕血与黑便 1. 呕血与黑便的概念 2. 呕血与黑便的病因 3. 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一 : 腹泻 1. 腹泻的概念 2. 腹泻的病因 3. 腹泻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二 : 黄疸 1. 黄疸的概念 2. 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 2-1 各型黄疸的病因 2-2 各型黄疸的临床表现 2-3 各型黄疸的实验检查特点细目十三 : 皮肤黏膜出血 1. 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 2. 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细目十四 : 抽搐 1. 抽搐的病因 2. 抽搐的问诊要点细目十五 : 意识障碍 1. 意识障碍的病因 2.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2-1 嗜睡的临床表现 2-2 昏睡的临床表现 2-3 昏迷的临床表现 2-4 意识模糊的临床表现

94 2-5 谵妄的临床表现 第二单元问诊 3. 意识障碍的伴随症状 1. 问诊的方法 2. 问诊的内容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细目一 : 基本检查法 1. 视诊的适用范围 2. 触诊 2-1 触诊的方法 2-2 各种触诊方法的适用范围 3. 叩诊 3-1 叩诊的方法 3-2 叩诊的注意事项 3-3 常见叩诊音的出现部位 4. 听诊的注意事项 5. 嗅诊时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细目二 : 全身状态检查 1. 体温 1-1 体温的测量方法 1-2 各种测量方法的正常值 2. 脉搏 2-1 脉搏的检查法 2-2 成人脉率的正常值 2-3 成人脉率变异的临床意义 3. 血压 3-1 血压的测量方法 3-2 成人血压的正常值 3-3 成人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 4. 发育 4-1 发育的确定方法 4-2 发育确定的临床意义 5. 体型 5-1 体型的确定方法 5-2 体型确定的临床意义 6. 营养状态 6-1 营养状态的分级

95 6-2 常见营养异常的原因 7. 意识状态 7-1 意识状态检查法 7-2 常见意识障碍类型 8. 面容 8-1 常见异常面容的特点 8-2 常见异常面容的临床意义 9. 体位 9-1 常见异常体位的特点 9-2 常见异常体位的临床意义 10. 步态 10-1 常见异常步态的特点 10-2 常见异常步态的临床意义细目三 : 皮肤检查 1. 皮肤弹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2. 皮肤颜色改变的临床意义 3. 皮肤湿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4. 皮疹 4-1 常见皮疹的检查方法 4-2 常见皮疹的临床意义 5. 皮下出血 5-1 出血点与紫癜 瘀斑 血肿的判断方法 5-2 出血点与紫癜 瘀斑 血肿出现的临床意义 6. 蜘蛛痣 6-1 蜘蛛痣的检查方法 6-2 蜘蛛痣的常见部位 6-3 蜘蛛痣的临床意义 7. 水肿 7-1 水肿的检查方法 7-2 水肿的临床意义 8. 皮下气肿 8-1 皮下气肿的检查方法 8-2 皮下气肿的临床意义 9. 皮下结节 9-1 皮下结节的检查法 9-2 皮下结节的临床意义细目四 : 淋巴结检查 1. 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方法 2. 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3.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96 细目五 : 头部检查 1. 头颅异常的临床意义 2. 颜面异常的临床意义 3. 眼 3-1 眼睑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2 结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3 巩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4 角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5 眼球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 3-6 眼球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 4. 瞳孔 4-1 正常瞳孔表现 4-2 瞳孔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3 瞳孔反射的检查方法 4-4 瞳孔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5. 外耳 5-1 外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2 乳突压痛的临床意义 6. 鼻 6-1 鼻外形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6-2 鼻翼煽动的临床意义 6-3 鼻出血的临床意义 6-4 鼻窦的组成 6-5 鼻窦压痛的临床意义 7. 口唇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8. 口腔黏膜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9. 牙齿异常的临床意义 10. 牙龈异常的临床意义 11. 舌 11-1 舌体异常的临床意义 11-2 舌色异常的临床意义 11-3 舌面异常的临床意义 11-4 舌体运动异常的临床意义 12. 咽部的构成 13. 扁桃体 13-1 扁桃体的检查方法 13-2 扁桃体肿大的判定方法 14. 喉部病变导致失音的常见原因 15. 腮腺 15-1 腮腺的检查法 15-2 腮腺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细目六 : 颈部检查

97 1. 斜颈的临床意义 2. 颈部活动受限的常见原因 3. 颈部血管 3-1 正常颈部血管的表现 3-2 颈部血管异常的临床意义 4. 甲状腺 4-1 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4-2 甲状腺异常的临床意义 5. 气管 5-1 气管位置的检查方法 5-2 气管位置异常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 : 胸壁及胸廓检查 1. 胸部体表标志 1-1 骨骼标志 1-2 体表标志线 1-3 胸部分区 2. 胸廓 2-1 正常胸廓表现 2-2 常见异常胸廓的类型 2-3 常见异常胸廓的临床意义 3. 胸壁 3-1 胸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 3-2 胸壁压痛的临床意义 3-3 胸骨压痛的临床意义 4. 乳房 4-1 乳房检查的内容 4-2 乳房常见病变表现细目八 : 肺和胸膜检查 1. 呼吸类型 1-1 正常呼吸类型 1-2 呼吸类型改变的临床意义 2. 呼吸频率 2-1 正常呼吸频率 2-2 呼吸频率异常的临床意义 3. 呼吸深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4. 呼吸节律

98 4-1 正常呼吸节律 4-2 呼吸节律异常的临床意义 5. 触觉语颤 5-1 触觉语颤的检查方法 5-2 触觉语颤增强的临床意义 5-3 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6. 胸膜摩擦感 6-1 胸膜摩擦感最容易触及的部位 6-2 胸膜摩擦感的临床意义 7. 肺部叩诊 7-1 肺部叩诊的方法 7-2 肺部正常叩诊音 7-3 肺下界的叩诊方法 7-4 肺下界的正常值 7-5 肺下界异常的临床意义 7-6 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方法 7-7 肺下界移动度的正常值 7-8 肺下界移动度异常的临床意义 7-9 肺部常见病理性叩诊音的临床意义 8. 正常呼吸音 8-1 正常呼吸音的种类 8-2 正常呼吸音的听诊特点 8-3 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 9. 常见病理性呼吸音的临床意义 10. 音 10-1 干音的产生机制 10-2 干音的听诊特点 10-3 常见干音的临床意义 10-4 湿音的听诊特点 10-5 常见湿音的临床意义 11. 胸膜摩擦音 11-1 胸膜摩擦音最易听到的部位 11-2 胸膜摩擦音的临床意义 12. 听觉语音 12-1 听觉语音的检查方法 12-2 听觉语音的临床意义 13. 肺实变的典型体征 14. 肺气肿的典型体征 15. 胸腔积液的典型体征 16. 气胸的典型体征细目九 : 心脏 血管检查 1. 心前区隆起的临床意义

99 2. 心尖搏动 2-1 正常心尖搏动的表现 2-2 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因素 2-3 影响心尖搏动的病理因素 2-4 心尖搏动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2-5 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3. 心脏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 4. 心包摩擦感 4-1 心包摩擦感的最佳触诊部位 4-2 影响心包摩擦感触诊的因素 4-3 心包摩擦感的临床意义 5. 心脏叩诊 5-1 心脏叩诊的方法 5-2 心脏浊音界的构成 5-3 正常心脏浊音界 5-4 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6. 心脏听诊 6-1 心脏瓣膜听诊区 6-2 心脏听诊的内容 6-3 正常成人心率 6-4 心率改变的临床意义 6-5 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意义 6-6 早搏的临床意义 6-7 房颤的听诊特点 6-8 房颤的临床意义 7. 心音 7-1 正常心音 7-2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区别 7-3 心音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7-4 心音性质改变的临床意义 7-5 心音分裂的临床意义 8. 额外心音 8-1 奔马律的临床意义 8-2 开瓣音的特点 8-3 开瓣音的临床意义 9. 心脏杂音 9-1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 9-2 心脏杂音的分级方法 9-3 心脏杂音的特性 9-4 功能性杂音与器质性杂音的鉴别方法 9-5 各瓣膜区常见杂音的临床意义 10. 心包摩擦音 10-1 心包摩擦音的听诊特点 10-2 心包摩擦音的听诊部位

100 10-3 心包摩擦音的临床意义 11. 血管检查 11-1 肝颈静脉回流征的检查方法 11-2 肝颈静脉回流征的临床意义 11-3 毛细血管搏动征的临床意义 11-4 常见异常脉搏形状的临床意义 11-5 血管听诊异常的临床意义 11-6 周围血管征的检查内容 11-7 周围血管征的临床意义 12. 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体征细目十 : 腹部检查 1. 腹部体表九区法的各区脏器分布 2. 视诊 2-1 腹部视诊的注意事项 2-2 腹部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 2-3 腹壁静脉曲张的检查方法 2-4 腹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 2-5 腹式呼吸变化的临床意义 2-6 腹壁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3. 触诊 3-1 触诊的方法 3-2 触诊的注意事项 3-3 腹壁紧张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3-4 不同部位腹部压痛的临床意义 3-5 反跳痛的临床意义 3-6 腹壁肿块触诊的注意事项 3-7 液波震颤的检查方法 3-8 液波震颤的临床意义 3-9 肝脏触诊的方法 3-10 肝脏触诊的注意事项 3-11 胆囊肿大的临床意义 3-12Murphy 征阳性的临床意义 3-13Courvoisier 征阳性的临床意义 3-14Courvoisier 征阴性的临床意义 3-15 脾脏触诊的方法 3-16 脾脏测量的方法 3-17 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3-18 肾脏的触诊方法 3-19 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3-20 肾脏和输尿管病变压痛点的位置 3-21 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 4. 叩诊

101 4-1 正常肝脏叩诊的表现 4-2 肝脏叩诊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4-3 肝脏叩击痛的临床意义 4-4 胃泡鼓音区的组成 4-5 胃泡鼓音区明显改变的临床意义 4-6 脾脏叩诊的方法 4-7 正常脾脏叩诊表现 4-8 脾脏浊音区缩小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4-9 膀胱的叩诊方法 4-10 耻骨上方叩诊浊音的临床意义 4-11 腹水的检查方法 4-12 腹水的常见病因 5. 听诊 5-1 正常肠蠕动音的听诊 5-2 肠蠕动音改变的临床意义 5-3 振水音阳性的临床意义 5-4 常见腹部血管杂音的临床意义 6. 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细目十一 : 外生殖器 肛门 直肠检查 1. 外生殖器检查 2. 肛门直肠视诊的内容 3. 肛门直肠指诊检查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二 : 脊柱与四肢检查 1. 脊柱 1-1 脊柱弯曲度的检查 1-2 脊柱弯曲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1-3 脊柱压痛或叩击痛的临床意义 1-4 脊柱活动受限的原因 2. 四肢检查 2-1 四肢外形异常的临床意义 2-2 水肿的常见病因 2-3 四肢运动异常的病因细目十三 : 神经系统检查 1. 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 2. 感觉功能检查 2-1 感觉功能的检查方法 2-2 常见感觉障碍的表现形式 2-3 感觉障碍的类型

102 2. 运动功能检查 3-1 运动功能的检查内容 3-2 肌力的检查方法 3-3 肌力的分级方法 3-4 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 3-5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3-6 肌张力改变的临床意义 3-7 各种不随意运动的临床意义 3-8 共济运动的检查方法 3-9 共济失调的临床意义 3. 神经反射检查 4-1 浅反射的检查 4-2 浅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4-3 深反射的检查 4-4 深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4-5 锥体束征的检查 4-6 锥体束征阳性的临床意义 4-7 肌阵挛的检查内容 4-8 脑膜刺激征的检查 4-9 脑膜刺激征阳性的临床意义 4-10 拉赛格征的检查 4-11 拉赛格征阳性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实验诊断 细目一 : 血液的一般检查 1. 血红蛋白 1-1 成人血红蛋白正常值 1-2 血红蛋白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2. 红细胞 2-1 成人红细胞正常值 2-2 红细胞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2-3 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3. 白细胞 3-1 成人白细胞正常值 3-2 白细胞值异常的临床意义 3-3 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值及绝对值 3-4 各类白细胞异常的临床意义 4. 血小板 4-1 血小板检查的正常值 4-2 血小板异常的临床意义 5. 网织红细胞 5-1 成人网织红细胞正常值

103 5-2 网织红细胞异常的临床意义 6. 红细胞沉降率 ( 血沉 ) 检查 6-1 血沉的正常值 6-2 血沉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二 : 血栓与止血检查 1.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1-1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的检查方法 1-2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的正常参考值 1-3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异常的临床意义 2. 出血时间测定 2-1 出血时间的正常参考值 2-2 出血时间延长的临床意义 3. 凝血时间异常的临床意义 4.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的临床意义 5.DIC 的基本检测方法细目三 :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细目四 : 骨髓检查 1.ABO 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2. 交叉配血试验 2-1 交叉配血的意义 2-2 交叉配血的内容 1.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 骨髓增生度分级的临床意义细目五 :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 肝脏的主要功能 2. 蛋白质代谢检查 2-1 蛋白质代谢各项检查的正常值 2-2 蛋白质代谢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3. 胆红素代谢检查 3-1 胆红素代谢各项检查的正常值 3-2 胆红素代谢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4. 常用血清酶检查 4-1 常用血清酶检查的正常值 4-2 常用血清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5. 各项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细目六 : 肾功能检查

104 1.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1-1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1-2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临床意义 2. 血清肌酐测定 2-1 血清肌酐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2-2 血清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 3. 血清尿素氮测定 3-1 血清尿素氮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3-2 血清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4.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4-1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4-2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5. 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细目七 : 常用生化检查 1. 血清钾测定 1-1 血清钾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1-2 血清钾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 2. 血清钠测定 2-1 血清钠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2-2 血清钠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 3. 血清氯测定 3-1 血清氯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3-2 血清氯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 4. 血清钙测定 4-1 血清钙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4-2 血清钙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 5. 血糖测定 5-1 血糖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5-2 血糖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 6. 糖耐量试验 6-1 糖耐量试验的正常参考值 6-2 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 7. 血脂检查 7-1 血清总胆固醇的正常参考值 7-2 血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床意义 7-3 血清甘油三酯的正常参考值 7-4 血清甘油三酯异常的临床意义 7-5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 7-6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变化的临床意义细目八 : 酶学检查

105 1. 血清淀粉酶测定 1-1 血清淀粉酶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1-2 血清淀粉酶测定异常的临床意义 2. 血清心肌酶检测 2-1 各种血清心肌酶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2-2 各种血清心肌酶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九 : 免疫学检查 1.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2. 血清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3. 抗链球菌溶血素 O 测定 3-1 抗链球菌溶血素 O 测定的正常参考值 3-2 抗链球菌溶血素 O 测定的临床意义 4. 类风湿因子检查的临床意义 5. 肥达反应检测的临床意义 6. 梅毒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7. 艾滋病病毒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8.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细目十 : 尿液检查 1. 正常尿液各种检查表现 2. 尿液一般性状各项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3. 尿液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4. 尿液镜检异常的临床意义 5. 尿沉渣计数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一 : 粪便检查 1.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2. 粪便显微镜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3. 粪便化学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4. 粪便细菌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二 : 痰液检查 1. 痰液标本的收集方法 2. 痰液一般性状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 3. 痰液显微镜检查异常的临床意义细目十三 :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106 1.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内容 2.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方法细目十四 : 脑脊液检查 1. 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 2. 脑脊液检查的禁忌证 3.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细目十五 : 生殖系统体液检查 1. 阴道分泌物检查 2. 精液检查 3. 前列腺液检查第五单元器械检查 细目一 : 心电图 1. 常用心电图导联 2.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3.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范围 4. 心电图各波段异常的临床意义 5. 正常心电轴表现 6. 心电轴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7. 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8.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9.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10. 心电图负荷试验的适应证 11. 心电图负荷试验的禁忌证 12. 过早搏动的心电图表现 13.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14. 心房及心室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15. 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16.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细目二 : 内镜检查 1.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1-1 适应证 1-2 禁忌证 2.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 2-1 适应证

107 2-2 禁忌证 3.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3-1 适应证 3-2 禁忌证第六单元影像诊断 细目一 : 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细目二 : 放射诊断 1.X 线的特性 2.X 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3.X 线检查方法 4.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的临床应用 5. 磁共振成像 (MRI) 的临床应用 6. 肺纹理的概念 7. 肺野的划分 8. 呼吸系统病变的基本 X 线表现 9.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 X 线诊断 10.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 X 线表现 11.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 X 线诊断 12. 消化系统疾病 X 线检查方法 13.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 X 线诊断 14.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 X 线诊断 15. 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16.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 X 线诊断细目三 : 放射性核素诊断 1. 甲状腺吸 131 碘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2. 肾图分析 2-1 正常肾图 2-2 常见异常肾图的临床意义 3. 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 4. 血清总甲状腺素 (TT4) 测定的临床意义 5.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 测定的临床意义 6. 游离 T3 测定的临床意义 7. 游离 T4 的临床意义 8.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方法

108 1. 诊断步骤 2. 诊断内容 3. 病历书写的格式 4. 病历书写的内容 传染病学 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 细目一 : 感染与免疫 1. 感染的概念 2. 感染过程的表现 3.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细目二 :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1.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 三环节 ) 2.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细目三 : 传染病的特征 1. 基本特征 2. 临床特征细目四 : 传染病的诊断 1. 西医诊断 2. 中医辨证及诊法细目五 : 传染病的治疗 1. 西医治疗 2. 中医治疗细目六 : 传染病的预防

109 1. 管理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第二单元病毒性肝炎 细目一 : 病原学 1. 甲型肝炎病毒 2. 乙型肝炎病毒 3. 丙型肝炎病毒 4. 丁型肝炎病毒 5. 戊型肝炎病毒细目二 :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4. 流行特征细目三 : 病机病理 1. 西医发病机制及病理 2. 中医病因病机细目四 : 临床表现 1. 急性肝炎 2. 慢性肝炎 3. 重型肝炎 4. 淤胆型肝炎 5. 肝炎肝硬化细目五 :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 血常规 2. 肝功能检查

110 3. 病原学检查 4. 肝组织病理检查 5. 影像学检查细目六 :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 2. 鉴别诊断细目七 : 治疗 1. 治疗原则 2. 治疗方法 3. 辨证论治细目八 : 预防 1. 管理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第三单元流行性出血热 细目一 : 病原学 生物学特性细目二 :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4. 流行特征细目三 : 病机病理 1. 西医发病机制 2. 西医病理

111 3. 中医病因病机细目四 : 临床表现 1. 发热期 2. 低血压休克期 3. 少尿期 4. 多尿期 5. 恢复期细目五 :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2. 尿常规 3. 血液生化检查 4. 凝血功能检查 5. 免疫学检查 6. 病毒核酸检测细目六 :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 2. 鉴别诊断细目七 : 治疗 1. 发热期治疗 2. 低血压休克期治疗 3. 少尿期治疗 4. 多尿期治疗 5. 恢复期治疗 6. 并发症治疗细目八 : 预防 第四单元艾滋病 1. 疫情监测 2. 切断传播途径 3. 疫苗注射

112 细目一 : 病原学 1. 形态结构 2. 生物学特性 3. 流行特征细目二 :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4. 流行特征细目三 : 病机病理 细目四 : 临床表现 1. 西医发病机制和病理 2. 中医病因病机 1. 急性感染期 2. 无症状感染期 3. 艾滋病前期 4. 艾滋病期细目五 :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 常规检查 2. 免疫学检查 3. 血清学检查细目六 : 诊断 1. 确诊病例 2. 疑似病例

113 细目七 : 治疗 1. 抗病毒治疗 2. 免疫治疗 3. 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4. 支持及对症治疗 5. 预防性治疗 6. 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 : 预防 1. 管理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第五单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细目一 : 病原学 1. 病毒形态结构 2. 生物学特性细目二 :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4. 流行特征细目三 : 病机病理 1. 西医发病机制和病理 2. 中医病因病机细目四 :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114 2. 症状 3. 体征 4. 临床分期细目五 :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2. 胸部影像学检查细目六 : 诊断 1. 临床诊断 2. 确定诊断 3. 疑似病例 4. 医学观察病例细目七 : 治疗 1. 治疗原则 2. 一般治疗 3. 病情监测 4. 对症治疗 5. 抗病毒治疗 6.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7. 辨证论治细目八 : 预防 1. 管理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第六单元流行性感冒 细目一 : 病原学 1. 病毒及分型 2. 病毒变异细目二 : 流行病学

115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4. 流行特征细目三 : 病机病理 1. 西医发病机制及病理 2. 中医病因病机细目四 :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2. 分型 3. 并发症细目五 :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2. 病毒抗原检查 3. 血清学检查 4. 病毒分离细目六 : 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诊断要点 2. 鉴别诊断细目七 : 治疗 1. 一般治疗 2. 对症治疗 3. 病因治疗 4. 辨证论治细目八 : 预防

116 1. 管理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细目九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特征 4.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6. 治疗 7. 预后 8. 预防第七单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细目一 : 病原学 1. 生物学特性 2. 主要流行菌群细目二 :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 4. 流行特征细目三 : 病机病理 1. 西医发病机制和病理 2. 中医病因病机细目四 : 临床表现

117 1. 普通型 2. 暴发型 3. 慢性败血症型 细目五 :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2. 脑脊液检查 3. 细菌学检查 4. 免疫学检查细目六 :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 2. 鉴别诊断细目七 : 治疗 1. 一般治疗 2. 抗菌治疗 3. 对症治疗 4. 暴发型的救治 5. 辨证论治细目八 : 预防 第八单元伤寒 1. 管理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 细目一 : 病原学 1. 形态结构 2. 生物学特性细目二 : 流行病学

118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细目三 : 病机病理 1. 西医发病机制和病理 2. 中医病因病机细目四 :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 2. 临床分期 ( 典型伤寒 ) 3. 临床类型 4. 常见并发症细目五 :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检查 2. 细菌培养 3. 肥达反应 4. 其他检查细目六 :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 2. 鉴别诊断细目七 : 治疗 1. 一般治疗 2. 对症治疗 3. 抗菌治疗 4. 常见并发症的治疗 5. 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6. 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 : 预防

119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第九单元细菌性痢疾 细目一 : 病原学 1. 分型分群 2. 生物学特性 细目二 :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细目三 : 病机病理 1. 西医发病机制及病理 2. 中医病因病机细目四 : 临床表现 1. 急性菌痢 2. 慢性菌痢细目五 :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2. 粪便常规检查 3. 粪便细菌培养细目六 : 诊断与鉴别诊断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More information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三 : 温下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 : 润下 麻子仁丸 济川煎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 : 逐水 第一单元总论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止嗽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www.cyikao.com 2017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药学 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 细目五 : 毒性 1.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中西医助理医师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总论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More information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要点 : 1.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 : 调和肝脾要点 : 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四逆散的组

和解剂的适用范同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和解少阳要点 : 1.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 : 调和肝脾要点 : 1. 逍遥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四逆散的组 第一单元总论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 : 概述要点 :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青龙汤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

More information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寒下要点 : 1.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2. 大黄牡丹汤 大陷胸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 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要点 :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 :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 : 剂型要点 :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 : 辛温解表要点 :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More information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医师考试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士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药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 一 ) 四气 考试科目.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医诊断学 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 : 望神要点 :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

19 年中医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医诊断学 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 : 望神要点 :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 2019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医诊断学 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 : 望神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 1. 常色与病色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三 : 望形态 1.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姿态异常 ( 动静姿态 异常动作 ) 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四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20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 三 ) 升降浮沉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四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 药 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More information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 : 望皮肤 1.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 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 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七 : 望排出物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 : 望皮肤 1.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 望水疱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 望疮疡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七 : 望排出物 第一单元绪论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 : 望神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 1. 常色与病色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面部色诊的意义细目三 : 望形态 1.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姿态异常 ( 动静姿态 异常动作 ) 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四

More information

2. 面肿 腮肿及口眼喁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目的脏腑分属, 望目色 目形 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 望口 唇 齿 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六 :

2. 面肿 腮肿及口眼喁斜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目的脏腑分属, 望目色 目形 目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4. 望口 唇 齿 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细目六 :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诊断学 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望诊 细目一 : 望神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细目二 : 望面色 1. 常色与病色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面部色诊的意义 细目三 : 望形态 1.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初级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一 性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论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四 ) 归经.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医医师 中医诊断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 :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 : 望神要点 :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要点 : 1. 常色与病色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面部色诊的意义细目三 : 望形态要点 : 1.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医师 中医诊断学 大纲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24 小时客服电话 :010-82311666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 :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 : 望神要点 :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要点 : 1. 常色与病色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More information

4. 望口 唇 齿 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要点 :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 : 望皮肤要点 : 1.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 望水疱的内容及其

4. 望口 唇 齿 龈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5. 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五 : 望躯体四肢要点 : 1. 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四肢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细目六 : 望皮肤要点 : 1. 望皮肤色泽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 望斑疹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 望水疱的内容及其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中医诊断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 望诊 细目一 : 望神要点 : 1. 得神 失神 少神 假神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神乱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其意义细目二 : 望面色要点 : 1. 常色与病色分类 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 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3. 面部色诊的意义细目三 : 望形态要点 :

More information

4. 肺朝百脉 主治节 2 5.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2 6. 肺开窍于鼻 2 7. 肺在志为悲 2 8. 肺在液为涕 2 ( 三 ) 脾 1. 脾主运化 2 2. 脾主升清 2 3. 脾主统血 2 4. 脾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2 5. 脾开窍于口 2 6. 脾在液为涎 2 7. 脾在志为思 2

4. 肺朝百脉 主治节 2 5.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2 6. 肺开窍于鼻 2 7. 肺在志为悲 2 8. 肺在液为涕 2 ( 三 ) 脾 1. 脾主运化 2 2. 脾主升清 2 3. 脾主统血 2 4. 脾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2 5. 脾开窍于口 2 6. 脾在液为涎 2 7. 脾在志为思 2 考试学科中医学基础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81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大纲 - 相关专业知识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 试 科 目 一 中医学 ( 一 )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内容 2 理 ( 二 ) 辨证论治 1. 症 证 病 2 论体系的基 2. 辨证论治 2 本特点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2 二 阴阳学 ( 一 ) 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及其特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JinGuiYaoLue_Final.doc

Microsoft Word - JinGuiYaoLue_Final.doc Preface Introduction Textual History The Author Zhāng Zhòng Jǐng Description and Outline of the Text Weights and Measures Conclusion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1 一 1 Bowels and Viscera, and Channels and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主管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中学 考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 试 科目 学 科 中 一 性理论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学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考试科目 中 医 基 础理论 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一 阴阳五行学说 二 藏象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 ) 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 二 ) 心 ( 三 ) 肺 ( 四 ) 脾 ( 五 ) 肝.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4.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 诊断 6. 西医治疗 7. 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4.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 诊断 6. 西医治疗 7. 中医辨证论治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要点 : 1.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临床表现 4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临床表现与分级 3. 并发症 5. 诊断 细目二 : 支气管哮喘 及控制水平分期 细目三 : 肺炎 和病理 细目四 : 肺结核 1. 西医病因 病理 发病机制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8. 预防 [page] 细目五 : 原发性支气管癌 1. 西医病因 病理和分类 细目六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 并发症 5.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6.

More information

中医诊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1. 常色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意. 病色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意 ( 二 ) 望面色 3. 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 意 4. 望色十法的含及具体内容 ( 三 ) 望形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 ( 四 ) 望态 动静姿态 异常动作的临床表 现及意 1. 望头部病变的临床表

中医诊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1. 常色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意. 病色的分类 临床表现及意 ( 二 ) 望面色 3. 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 意 4. 望色十法的含及具体内容 ( 三 ) 望形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 ( 四 ) 望态 动静姿态 异常动作的临床表 现及意 1. 望头部病变的临床表 019 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 - 相关专业知识第二部分相关专业知识考 试学科 中医诊断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问诊 二 望诊 1. 一般情况. 主诉 问诊的 3. 现病史 ( 一 ) 内容 4. 既往史 5. 个人生活史 6. 家族史 1. 问寒热的含 ( 二 ) 问寒热. 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 临床 表现及意 ( 三 ) 问汗问汗 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 临床表 现及意 ( 四 ) 问疼痛 1. 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中药方剂学 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药方剂学 课程编号 CHPH4126 英文名称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课程类型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2 预修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 中药方剂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研究治法和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 课程简介 学科, 其内容包括中医方剂的基本理论,

More information

(16) 祛痰剂 : 二陈汤 温胆汤 贝母瓜蒌散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17) 消导化积剂 : 保和丸 枳术丸 健脾丸 (18) 驱虫剂 : 乌梅丸 10. 下列方剂的组成 功用 主治及配伍特点 (1) 解表剂 : 加味香苏散 升麻葛根汤 柴葛解肌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参苏饮 (2)

(16) 祛痰剂 : 二陈汤 温胆汤 贝母瓜蒌散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17) 消导化积剂 : 保和丸 枳术丸 健脾丸 (18) 驱虫剂 : 乌梅丸 10. 下列方剂的组成 功用 主治及配伍特点 (1) 解表剂 : 加味香苏散 升麻葛根汤 柴葛解肌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 参苏饮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一 考试 内容 1005 或 1006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698 中医综合 方剂学 部分 1. 方剂和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方剂学发展概况 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贡献及代表作 2. 治法的概念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常用治法 (" 八法 ") 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3." 七方 "

More information

(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 五行的生克 制化 胜复和乘侮 (3)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五脏与形体 官窍的关系, 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五行的特性及事物五行属性的推演与归类, 五行的生克 制化 胜复和乘侮 (3)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五脏与形体 官窍的关系, 并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脏腑形体官窍联系起来,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 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1005 或 1006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中医基础理论 部分 ( 一 ) 绪论 698 中医综合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 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

More information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四套 1. 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 A. 小建中汤 B. 温胆汤 C. 四逆汤 D. 当归四逆汤 E. 理中丸 答案 :1.B 2. 与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无关的是 A. 药味用量 B. 主治证候 C. 药力大小 D. 药物的药性 E. 剂型 答案 :2.E 3. 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6D0D2BDCDE2BFC6D1A720D6D0D2BDB8D8B3A6BFC6D1A72E646F63>

<4D F736F F D20D6D0D2BDCDE2BFC6D1A720D6D0D2BDB8D8B3A6BFC6D1A72E646F63>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中医外科学 中医肛肠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目录 中医外科学 中医肛肠科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诊断学 22 中药学 35 方剂学 56 内经 71 伤寒论 74 温病学 79 金匮要略 88 医古文 95 诊断学基础 99 传染病学 117 医学心理学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6D0D2BDD1DBBFC6D1A720D6D0D2BDB6FAB1C7BAEDBFC6D1A72E646F63>

<4D F736F F D20D6D0D2BDD1DBBFC6D1A720D6D0D2BDB6FAB1C7BAEDBFC6D1A72E646F63>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 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目录 中医眼科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诊断学 22 中药学 35 方剂学 56 内经 71 伤寒论 74 温病学 79 金匮要略 88 医古文 95 诊断学基础 99 传染病学 117 医学心理学

More information

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第 1 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 2 章 中药的产地 采集与贮藏 第 3 章 中药的炮制 第 4 章 药性理论 第 5 章 中药的配伍 第 6 章 中药的

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第 1 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 2 章 中药的产地 采集与贮藏 第 3 章 中药的炮制 第 4 章 药性理论 第 5 章 中药的配伍 第 6 章 中药的 中药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4301788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 32 课程英文名称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制药工程 药物化学 二 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本课程是本科的专业方向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 功效 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74 - 0 Ⅰ 全 Ⅱ 国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儿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4 - 6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皮肤与性病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90 - 7 Ⅰ 全 Ⅱ 国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耳鼻喉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More information

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 (707) 中医综合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 孙广仁 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 (707) 中医综合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 孙广仁 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2019 年自命题考试科目 (707) 中医综合 考试大纲 707 中医综合 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第九版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年 7 月第 3 版 ), 孙广仁 郑洪新主编 2.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二五 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妇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妇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709 - 6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五年大纲

五年大纲 中医诊断学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31.3.1 课程名称 : 中医诊断学 ( 中文 )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开课 ( 二级 ) 学院 : 基础医学院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分 : 4 分学时 : 56 学时前期课程 : 中医基础理论授课对象 : 中药专业 ( 本科 ) 考核方式 : 考试 考查 ( 小论文, 或作业,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 ) 整体观念 ( 二 )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的概念 2 整体观念的内容 症 证 病的概念 2 辨证论治的概念 3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学年 : 学期 : 课程名称 : 中药学题目 : 总论 ( 概念 发展史 炮制 道地药材 ) 时数 :2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掌握中药 中药学及与中药相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等七部本草文献的作者 成书年代 记载药物数以及主要贡献 成就及地位 3. 了解中药学的起源及各个朝代的主要发展及成就 4. 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及目的 5. 了解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推拿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More information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07 页 1. 内痔 (2) 湿热下注 [ 方剂应用 ] 脏连丸 ( 茯苓 金银花 牛膝 车前子 此花地丁 ) 加减 1. 内痔 (2)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郁证是以情志抑郁 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有上述表现者, 均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107 页 1. 内痔 (2) 湿热下注 [ 方剂应用 ] 脏连丸 ( 茯苓 金银花 牛膝 车前子 此花地丁 ) 加减 1. 内痔 (2) 2018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8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已公布,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复习, 与 2017 年考试大纲相比会有点小变化, 小编整理了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 具体内容如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 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从事药品质量监管和药学服务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用于评价执业药师对中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

More information

6. 下列病证, 不宜使用消法治疗的是 A. 宿食燥屎 B. 气滞血瘀 C. 水湿内停 D. 痰饮不化 E. 疮疡痈肿正确 :A

6. 下列病证, 不宜使用消法治疗的是 A. 宿食燥屎 B. 气滞血瘀 C. 水湿内停 D. 痰饮不化 E. 疮疡痈肿正确 :A 概述 一 A1 型题 1. 下列各项, 属于 " 反佐药 " 范畴的是 A. 减低君臣药之毒 B. 缓和君臣药之峻 C. 监制君臣药之偏 D. 防止邪甚而拒药 E. 协助君臣药之力正确 :D 2. 由半夏泻心汤化裁为生姜泻心汤属于 A. 药味加减的变化 B. 药量增减的变化 C. 剂型更换的变化 D. 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 E. 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正确 :D 3. 祛湿剂属于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眼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咨询热线 : 常用实验检查 音区 叩击痛 ) 听诊 ( 肠鸣音 胃振水音 ) (5) 神经系统检查 ) 瞳孔 : 大小 对光反射 ) 生理反射 : 角膜反射 腹壁反射 膝腱反射 ) 病理反射 : 巴宾斯基征的临床意义 4) 脑膜刺激征 : 颈

咨询热线 : 常用实验检查 音区 叩击痛 ) 听诊 ( 肠鸣音 胃振水音 ) (5) 神经系统检查 ) 瞳孔 : 大小 对光反射 ) 生理反射 : 角膜反射 腹壁反射 膝腱反射 ) 病理反射 : 巴宾斯基征的临床意义 4) 脑膜刺激征 : 颈 www.ykpass.com.cn 咨询热线 :400-68-665 初级护师考试大纲 - 内科护理学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 () 护理体检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检查方法 )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 物品 环境 病人 ) 基本方法 :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 一般状态检查 ) 全身一般状况 :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意识状态 面容表情 发育和体型 营养状态 体位 四肢 脊柱与步态的检查内容 方法及临床意义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针灸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一 阴阳五行 学说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用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More information

论述题 3 题, 每小题 20 分, 共 60 分 Ⅳ 考查内容一 中医基础理论 ( 一 ) 绪论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 温病学派的

论述题 3 题, 每小题 20 分, 共 60 分 Ⅳ 考查内容一 中医基础理论 ( 一 ) 绪论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 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 金元四大家, 温病学派的 皖南医学院自命题科目中医综合 (611)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 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 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

More information

2. 分析判断 : 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 解释疾病发生 发展及诊治的机制, 并对不同的药物 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 综合运用 : 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 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 立法 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

2. 分析判断 : 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分析 解释疾病发生 发展及诊治的机制, 并对不同的药物 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 综合运用 : 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 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 立法 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 考试形式和试卷 皖南医学院 2018 年考研中医综合 (611)) 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皖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 (611) 科目是为学校招收学术型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 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 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以利于学校择优选拔,

More information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成绩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业务 1 业务 2 总成绩 备注 10335700091248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2 72 242 0 386 10335700091200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1 72 242 0 385 10335700091150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77 73 234 0 384 103357000911098

More information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本科课程学习大纲 课程名 : 中医学 课程课时 : 72 学分 : 3.5 开课单位 : 中医学教研室 广州医科大学教务处编印 二〇一六年九月 一 课程简介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 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临床疗效 中医学 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中药学 方剂学 针灸经络学 腧穴学及针灸治疗学等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为一体, 选其精华部分向学生讲授 理论授课主要讲授阴阳五行学说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骨伤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0 - 8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推拿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推拿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2 - 2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9 - 4 Ⅰ 全 Ⅱ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中药学 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药学 课程编号 VET4329 英文名称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学 时 45 其中 : 理论学时 45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2.5 预修课程 动物生理学 兽医药理学 兽医微生物学 动物传染病学等 适用对象 动物药学 中药学是动物药学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中药的来源 采制 性能和功效以 及方剂的组成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眼科专业 ( 中级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医眼科专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4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76 - Ⅰ 全 Ⅱ 国 Ⅲ 中国医药学

More information

白眉草 2 半枝莲 柴胡 白前 北沙参 柴胡 炒 白芍 荜茇 蝉蜕 白芍( 长 片 荜澄茄 车前草 白芍 酒制 萹蓄 车前 子 白芍 圆 片 扁 豆花 沉 香 鳖甲 陈 皮 白 石英 白术 槟榔 赤芍 白术炒 冰 片 赤 石脂 白头翁 薄荷 赤 小 豆 白薇 薄荷叶 茺蔚 子 白鲜 皮 补 骨脂 川

白眉草 2 半枝莲 柴胡 白前 北沙参 柴胡 炒 白芍 荜茇 蝉蜕 白芍( 长 片 荜澄茄 车前草 白芍 酒制 萹蓄 车前 子 白芍 圆 片 扁 豆花 沉 香 鳖甲 陈 皮 白 石英 白术 槟榔 赤芍 白术炒 冰 片 赤 石脂 白头翁 薄荷 赤 小 豆 白薇 薄荷叶 茺蔚 子 白鲜 皮 补 骨脂 川 1 山楂 生地 黄 红参须 山 熟地个 党参 胖 大海 天 麻 枸杞 子( 一级) 宁夏 柠檬 片 无花果 大枣(红枣) 茉莉花 西洋参(圈 片) 龙眼 肉 玫瑰花 西洋参(圆 片) 矮地茶 贡菊花 溪 黄草茶 艾叶 金银花 野 生何 首乌 八 角茴 香 罗布 麻叶 新疆 野 生天 麻 片 巴戟天(制) 莲 子 心 薏苡仁 菝葜( 金刚刺) 绞股蓝 玉 竹 白扁 豆 决明 子 白 豆蔻 甘草( 大柳叶

More information

《伤寒论》级别考试手册

《伤寒论》级别考试手册 方剂学级别考试大纲 ( 供参加方剂学级别考试学生使用 )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是中医基础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 是高等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 具有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 通过建立方剂学课程的等级测试体系, 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同时为学生今后提高临床遣药组方 分析和运用方剂能力的培养提供技术平台 一 根据教学大纲, 并结合实际情况, 在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同时,

More information

初级护师考试大纲 - 内科护理学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 (1) 护理体检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检查方法 1)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 物品 环境 病人 2) 基本方法 :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2) 一般状态检查 1) 全身一般状况 :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意识状

初级护师考试大纲 - 内科护理学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 (1) 护理体检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检查方法 1)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 物品 环境 病人 2) 基本方法 :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2) 一般状态检查 1) 全身一般状况 :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意识状 初级护师考试大纲 - 内科护理学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 () 护理体检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检查方法 )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 物品 环境 病人 ) 基本方法 :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 一般状态检查 ) 全身一般状况 :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意识状态 面容表情 发育和体型 营养状态 体位 四肢 脊柱与步态的检查内容 方法及临床意义 ) 皮肤粘膜检查 : 弹性 湿度 颜色 水肿 皮疹 皮肤或粘膜下出血

More information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耳鼻咽喉科学 ( 专业学位 ) 非定向 全国统考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儿科学 ( 专业学位 ) 耳鼻咽喉科学 ( 专业学位 ) 非定向 全国统考 2017 年医学院 ( 含转化院 遗传所 ) 硕士研究生上线考生名单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 外语政治 业务 1 业务 2 总分 报考类别 考试方式 备注 103357000912484 72 72 242 0 386 非定向 全国统考 103357000912003 71 72 242 0 385 非定向 全国统考 103357000911503 77 73 234 0 384 非定向 全国统考 103357000911098

More information

内容 ; 主要临床意义 () 胸部检查 ) 胸部体表标志及其意义 ) 胸廓与胸壁 ) 气管 肺和胸膜 : 视诊 ( 呼吸运动 三凹征 ) 触诊 ( 气管触诊 触觉语颤 ) 叩诊 ( 肺部叩诊音 肺部异常叩诊音 ) 听诊 ( 正常呼吸音 异常呼吸音 啰 音 胸膜摩擦音 ) 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 理 4)

内容 ; 主要临床意义 () 胸部检查 ) 胸部体表标志及其意义 ) 胸廓与胸壁 ) 气管 肺和胸膜 : 视诊 ( 呼吸运动 三凹征 ) 触诊 ( 气管触诊 触觉语颤 ) 叩诊 ( 肺部叩诊音 肺部异常叩诊音 ) 听诊 ( 正常呼吸音 异常呼吸音 啰 音 胸膜摩擦音 ) 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 理 4) 08 年护师考试大纲 - 内科护理学 中公医考网 (www.cyikao.com) 整理 08 年护师考试大纲 - 内科护理学公布, 请准备报考 08 年护师考试的考生查看 08 年护师考试大纲 - 内科护理学下载, 备考 08 年护师资格考试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 () 护理体检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检查 方法 )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 物品 环境 病人 ) 基本方法 :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 诊 嗅诊

More information

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芍, 细辛配干姜 五味子的意义各药的药性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 2. 香薷 藁本 苍耳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子 辛夷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 3. 西河柳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

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芍, 细辛配干姜 五味子的意义各药的药性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 2. 香薷 藁本 苍耳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子 辛夷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 3. 西河柳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 2017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中药专业知识二 2017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公布,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复习, 小编整理了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 具体内容如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More information

9 年护师职称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常用实验检查 4) 脑膜刺激征 : 颈项强直 克尼格征 布鲁金斯基征的临床意义 () 实验检查 ) 做好检查的护理准备和解释工作 ) 正确采集标本 )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4) 分析检查结果 () 血液检查 ) 一

9 年护师职称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常用实验检查 4) 脑膜刺激征 : 颈项强直 克尼格征 布鲁金斯基征的临床意义 () 实验检查 ) 做好检查的护理准备和解释工作 ) 正确采集标本 ) 标本采集后的处理 4) 分析检查结果 () 血液检查 ) 一 9 年护师职称讨论群 :7407597,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09 年初级护师考试大纲 - 内科护理学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科目 () 护理体检的准备工作和基本检查方法 )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 物品 环境 病人 ) 基本方法 :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 () 一般状态检查 ) 全身一般状况 :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 压 意识状态 面容表情 发育和体型 营 养状态 体位 四肢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药专业 ( 初级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一 药性理论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学年 : 学期 : 课程名称 : 中药学题目 : 总论 ( 概念 发展史 炮制 道地药材 ) 时数 :2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掌握中药 中药学及与中药相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等七部本草文献的作者 成书年代 记载药物数以及主要贡献 成就及地位 3. 了解中药学的起源及各个朝代的主要发展及成就 4. 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及目的 5. 了解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一 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1.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 ( 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 精气 阴阳 五行学说 ;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 藏象 精气血津液神 经络 体质 ; 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 病因 发病 病机 防治原则

一 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1.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 ( 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 精气 阴阳 五行学说 ;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 藏象 精气血津液神 经络 体质 ; 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 病因 发病 病机 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050010 课程英文名 :BASIC THEORY OF TH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 : 专业基础课课程类别 : 必修课先修课程 : 学分 :5 总学时数 :90 周学时数 :5 适用专业 :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适用学生类别 : 内招生 外招生开课单位 : 医学院中医学系 一 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1.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More information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85 非定向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 科学学位 免考 69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护理学 科学学位 2018 年秋季报考博士上线考生名单 序号 准考证号 报考专业名称 学位类型外语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报考类别 备注 1 18037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2 18039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3 180427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4 180436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科学学位 免考 免考 非定向 5 180474

More information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一)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答案(一) 第二藏象 第二 : 藏象第一 : 藏象学说概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藏象的概念 ; 2. 掌握五脏 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 3. 掌握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 4. 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教学内容 1. 藏象的基本概念 : 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形态 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环境相通应的现象 藏的基本涵义与象的基本涵义 ( 约 10 分钟 ) 2. 藏象学说的形成 : (1)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药专业 ( 初级士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大 纲 大 纲 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一 药性理论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降浮沉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学年 : 学期 : 课程名称 : 中药学题目 : 总论 ( 概念 发展史 炮制 道地药材 ) 时数 :4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掌握中药 中药学及与中药相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等七部本草文献的作者 成书年代 记载药物数以及主要贡献 成就及地位 3. 了解中药学的起源及各个朝代的主要发展及成就 4. 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及目的 5. 了解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药专业 ( 初级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 编写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大纲与细则 中药专业 : 初级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专家委员会编写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ꎬ 20 2 (202 2 重印 ) ISBN 978-7 - 532-0687 - 7 Ⅰ 全 Ⅱ 国 Ⅲ

More information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学年 : 学期 : 课程名称 : 中药学题目 : 总论 ( 概念 发展史 炮制 道地药材 ) 时数 :4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掌握中药 中药学及与中药相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等七部本草文献的作者 成书年代 记载药物数以及主要贡献 成就及地位 3. 了解中药学的起源及各个朝代的主要发展及成就 4. 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及目的 5. 了解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附件5

附件5 中医诊断学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31.0.3 课程名称 :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开课 ( 二级 ) 学院 : 基础医学院课程性质 : 必修课学分 :7 分学时 :98 学时前期课程 : 中医基础理论授课对象 : 中医学专业 ( 基础医学方向七年制 临床方向七年制 中西医结合方向七年制 中医方向五年制 骨伤科学方面五年制

More information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3.D 4. 小建中汤中桂枝的作用是 答案 :4.A 5~6 题 A. 橘皮竹茹汤 B. 吴茱萸汤 C. 左金丸 D. 逍遥散 E. 丁香柿蒂汤 5. 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作用的方剂是 答案 :5.D 6. 具有益气清热, 降逆止呃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套 1~2 题 A. 君药 B. 臣药 C. 佐助药 D. 佐制药 E. 使药 1. 直接治疗次要兼症的药物是 答案 :1.C 2. 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是 答案 :2.D 3~4 题 A. 助卫阳, 通经络, 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 B. 温中阳而祛虚寒 C. 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D. 外解太阳之表, 内助膀胱气化 E. 温通血脉, 行滞消瘀 3. 五苓散中桂枝的作用是

More information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3) 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3) 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试大纲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 壹医考搜集整理 如下, 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 大单元 小单元 细目 要点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 整体观念 ( 一 ) 中医学的基本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特点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论治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富教学手段 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才能培养出更 多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创新型 复合型中 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 别敦荣,易梦春,李家新. 十三五 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 思路[ J]. 中国高教研究,0() :8-90. [] 苏小英,车立娟,李明. 以应用为导向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 陈超,王淑美,梁生旺. 在中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讲授 化学计量学内容的思考[ J]. 药学教育,04,0()

More information

作品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学说 教师姓名 周慧敏 课程名称 藏象学说 职 称 讲师 授课对象 护理学本科学生 联系电话 教材信息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所需学时 10 学时 教学目标 : 教学背景 中医护理学基础 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是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

作品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学说 教师姓名 周慧敏 课程名称 藏象学说 职 称 讲师 授课对象 护理学本科学生 联系电话 教材信息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所需学时 10 学时 教学目标 : 教学背景 中医护理学基础 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是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比赛 中医护理学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 作品名称 :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参赛教师 ( 签名 ): 周慧敏所在院系 ( 盖章 ): 护理学院 填表日期 :2018 年 3 月 15 日 作品名称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学说 教师姓名 周慧敏 课程名称 藏象学说 职 称 讲师 授课对象 护理学本科学生 联系电话 18062571813 教材信息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所需学时

More information

一解表药 ( 二 ) 辛温解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类的性能特点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 配伍与使用注意与使用注意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1. 麻黄 桂枝 紫苏 (2) 细辛的用量生姜 荆介 防风 (3)

一解表药 ( 二 ) 辛温解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类的性能特点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 配伍与使用注意与使用注意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1. 麻黄 桂枝 紫苏 (2) 细辛的用量生姜 荆介 防风 (3) 2018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中药专业知识二 2018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公布,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复习, 文都医考小编整理了与 2017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不同之处, 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 具体内容如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站 辨证论治

第一站 辨证论治 2016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试大纲 2016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24 小时医学搜 集整理如下, 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 一 ) 中医学 的基本特点 1. 整体观念 2. 辨证论治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 2. 阴阳的相互关系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4 小时客服电话 :010-82311666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 正确分析 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集中反映执业药师 理论联系实际 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 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 ( 包括民族医药 ) 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

More information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 整体观念 ( 一 ) 中医学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的基本特点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论治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1) 阴阳的对立制约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 二 ) 阴阳学 2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 整体观念 ( 一 ) 中医学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的基本特点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论治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1) 阴阳的对立制约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 二 ) 阴阳学 2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 整体观念 ( 一 ) 中医学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的基本特点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论治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1) 阴阳的对立制约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 二 ) 阴阳学 2. 阴阳的相互关系 (3) 阴阳的消长平衡说 (4) 阴阳的相互转化 3. 阴阳学说的临床 (1)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应用

More information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 七 ) 体质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4. 经

(4) 肝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5) 肾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 五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六 ) 经络 ( 七 ) 体质 4. 六腑的生理功能 5. 奇恒之腑 6.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1. 气 2. 血 3. 津液 1. 经络系统的组成 2. 十二经脉 3. 奇经八脉 4. 经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大纲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 整体观念 ( 一 ) 中医学的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基本特点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论治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与运用 (1) 阴阳的对立制约 2. 阴阳的相互关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 二 ) 阴阳学说系 (3) 阴阳的消长平衡 (4) 阴阳的相互转化 3.

More information

24 桑寄生 500g*2 同心 年健 健兴 康美 岭南 25 五加皮 500g*2 岭南 年健 健兴 / / 26 骨碎补 500g*2 同心 岭南 康美 年健 / 27 白芍 500g*2 年健 同心 健兴 岭南 康美 28 生地黄 500g*2 同心 年健 康美 健兴 岭南 29 羌活 250

24 桑寄生 500g*2 同心 年健 健兴 康美 岭南 25 五加皮 500g*2 岭南 年健 健兴 / / 26 骨碎补 500g*2 同心 岭南 康美 年健 / 27 白芍 500g*2 年健 同心 健兴 岭南 康美 28 生地黄 500g*2 同心 年健 康美 健兴 岭南 29 羌活 250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中药饮片询价结果 我院于 2018 年 9 月 14 日对中药饮片采购项目进行了院内开标 开标询价结果公示如下 :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 报价公司 1 报价公司 2 报价公司 3 报价公司 4 报价公司 5 2 油松节 5g*200 健兴 岭南 / / / 3 桂枝 1000g 年健 同心 岭南 康美 健兴 4 红花 1000g 健兴 年健 同心 康美 岭南 5 吴茱萸 1000g

More information

( 二 ) 辛温解表药 3. 西河柳 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 异同 解 表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 二 ) 辛温解表药 3. 西河柳 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 异同 解 表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http://www.cyikao.com/ 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一 )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科目考试大纲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常用单味中药与常用中成药, 具体涉及临床中药学 中成药学 方剂学等内容

More information

(3) 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4) 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5) 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6) 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7) 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8) 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9) 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10) 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1) 心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2) 肺与志 液

(3) 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4) 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5) 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6) 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7) 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8) 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9) 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10) 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1) 心与志 液 体 华 窍的关系 (2) 肺与志 液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1. 整体观念 ( 一 )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辨证论治 (1)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1) 症 证 病的区别 (2)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1. 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1) 阴阳的对立制约 2. 阴阳的相互关系 ( 二 ) 阴阳 学说 (2) 阴阳的互根互用 (3) 阴阳的消长平衡 (4) 阴阳的相互转化 3. 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1)

More information

( 四 ) 藏象 1. 五脏的生理功能 (1) 心的生理功能 (2) 肺的生理功能 (3) 脾的生理功能 (4) 肝的生理功能 (5) 肾的生理功能 2. 五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 (2) 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3) 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4) 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5)

( 四 ) 藏象 1. 五脏的生理功能 (1) 心的生理功能 (2) 肺的生理功能 (3) 脾的生理功能 (4) 肝的生理功能 (5) 肾的生理功能 2. 五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 (2) 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3) 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4) 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5)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 正确分析 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 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 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 ( 包括民族医药 ) 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