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Transcription

1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況 下, 如 欲 建 立 漢 儒 之 經 說 體 系, 除 董 仲 舒 京 房 戴 德 與 戴 聖 外, 其 餘 儒 生 幾 不 可 得 故 論 述 多 聚 焦 於 博 士 家 法 增 立, 或 是 官 員 之 儒 生 背 景 漢 代 崇 經 重 儒, 雖 始 乎 武 帝 不 過 武 帝 只 視 儒 術 為 文 飾 帝 國 氣 象 的 儀 節 而 已, 未 必 真 以 儒 學 治 國 而 宣 帝 自 云 漢 家 制 度 乃 王 霸 雜 用, 非 議 時 為 太 子 之 元 帝 純 用 儒 術 之 舉, 顯 然 表 現 出 漢 代 帝 王 之 治 術 立 場, 並 不 完 全 接 受 儒 學 綜 觀 西 漢 經 學 議 政 之 命 題 : 前 論 五 德 歸 屬 次 辯 鹽 鐵 義 利, 後 議 宗 廟 制 度 其 中 讓 各 經 學 者 一 致 大 倡 議 論 者, 實 為 後 世 學 者 所 鄙 夷 之 災 異 說 因 此, 災 異 說 可 謂 西 漢 純 粹 經 學 爭 議 之 外, 一 個 另 類 的 學 術 戰 場 尤 其 在 元 帝 以 後, 西 漢 各 個 經 學 流 派 所 衍 生 的 災 異 說, 幾 已 完 備 正 顯 示 經 學 與 災 異 說 之 昌 熾 如 再 詳 加 考 察, 更 可 發 現 西 漢 經 學 重 要 之 轉 捩 點, 泰 半 與 災 異 說 有 密 切 關 係 是 以 即 便 後 本 文 於 收 稿, 審 查 通 過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副 教 授 DOI: /NTUCL

2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傳 說 京 氏 易 學 說 的 研 究 心 得, 以 西 漢 宣 元 成 三 朝 為 討 論 核 心 希 望 透 過 帝 王 對 災 異 之 態 度 學 者 對 災 異 詮 釋 的 爭 議, 以 及 災 異 理 論 之 建 立, 做 為 西 漢 經 學 史 的 側 面 觀 察 與 再 詮 釋 關 鍵 詞 : 西 漢 經 學 災 異 元 帝 劉 向 2

3 A Study on the Controversies over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Former Han Dynasty: Exemplif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nomalies Theories in the Periods of Emperors Xuan, Yuan, and Cheng Huang Chi-Shu * Abstract Many scholars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Confucian classics studies in the Han dynasty. Because most of related texts were lost, the system of Han Confucian classics studies can only be seen with records of Dong Zhong-Shu, Jing Fang, Dai De, and Dai Sheng. Thus most discussions of the development focus on the appearance of theory schools and the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of the officials in the Han dynasty. In fact, Confucianism was not really used politically in the Han until Emperor Yuan. The political issues that Han scholars discussed were the Five Elements, salt and iron monopoly, national sacrificial system, and especially the anomalies theories. Therefore, anomalies theories have to be considered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Former Han Confucian classics studies. Based on the author s previous studies of anomalies theories, this article reinterprets Former Han classics studies with the attitudes of Emperors Xian, Yuan, and Cheng toward anomalies and other scholars interpretations and disputes about them. *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3

4 46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Keywords: Former Han Dynasty, Confucian classics, anomalies theories, Emperor Yuan of Han, Liu Xiang, 4

5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一 前 言 皮 錫 瑞 經 學 歷 史 中 對 經 學 發 展 分 為 10 期 : 西 漢 武 帝 以 下 稱 為 經 學 昌 明 時 代 ; 元 成 二 帝 至 東 漢 則 譽 為 經 學 極 盛 時 代 姑 不 論 學 界 對 於 皮 氏 之 分 期 與 極 盛 中 衰 變 古 等 定 義 是 否 認 同? 但 就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的 描 述 而 言, 皮 氏 之 說 大 體 如 實 經 學 由 昌 明 到 極 盛, 皮 氏 曾 以 二 項 指 標 來 界 定 : 其 一 是 丞 相 由 儒 生 出 任 ; 其 二 是 太 學 諸 生 人 數 1 如 再 佐 以 與 太 學 諸 生 人 數 增 加 有 密 切 關 連 的 博 士 增 立, 以 上 皆 可 謂 元 成 以 後, 經 學 極 盛 的 客 觀 量 化 指 標 然 而, 這 是 否 足 已 反 映 漢 代 國 家 政 策 對 於 儒 術 的 推 崇? 蓋 漢 代 崇 經 重 儒, 雖 始 乎 武 帝 不 過 武 帝 只 視 儒 術 為 文 飾 帝 國 氣 象 的 儀 節 而 已, 未 必 真 以 儒 學 治 國 2 1 清 皮 錫 瑞 著, 周 予 同 注 : 經 學 歷 史 ( 臺 北 : 漢 京 文 化 公 司,1983 年 ), 頁 漢 班 固 : 漢 書 (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影 印,1991 年 ), 頁 載 漢 武 帝 時 首 位 以 儒 生 身 分 登 丞 相 之 位 的 公 孫 弘 行 止 云 : 每 朝 會 議, 開 陳 其 端, 使 人 主 自 擇, 不 肯 面 折 庭 爭 於 是 上 察 其 行 慎 厚, 辯 論 有 餘, 習 文 法 吏 事, 緣 飾 以 儒 術, 上 說 之, 一 歲 中 至 左 內 史 元 朔 中, 代 薛 澤 為 丞 相 先 是, 漢 常 以 列 侯 為 丞 相, 唯 弘 無 爵, 上 於 是 下 詔 曰 : 朕 嘉 先 聖 之 道, 開 廣 門 路, 宣 招 四 方 之 士, 蓋 古 者 任 賢 而 序 位, 量 能 以 授 官, 勞 大 者 厥 祿 厚, 德 盛 者 獲 爵 尊, 故 武 功 以 顯 重, 而 文 德 以 行 褒 其 以 高 成 之 平 津 鄉 戶 六 百 五 十 封 丞 相 弘 為 平 津 侯 其 後 以 為 故 事, 至 丞 相 封, 自 弘 始 也 漢 武 帝 並 非 因 為 公 孫 弘 的 經 術 淳 厚, 而 是 他 習 文 法 吏 事, 緣 飾 以 儒 術, 5

6 48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宣 帝 時 雖 廣 立 博 士, 其 意 乃 在 增 立 穀 梁 春 秋, 追 孝 祖 考, 以 明 即 位 之 正 統 再 由 宣 帝 自 許 漢 家 制 度 乃 王 霸 雜 用, 曾 非 議 時 為 太 子 之 元 帝 純 用 儒 術, 必 亂 吾 家 之 言 適 足 以 顯 現, 漢 代 帝 王 因 藉 儒 學 以 為 文 飾 的 治 術 立 場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已 屬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況 下, 西 漢 儒 生 為 後 人 推 重 者, 惟 陸 賈 伏 生 賈 誼 董 仲 舒 司 馬 遷 戴 德 戴 聖 劉 向 京 房 劉 歆 王 莽 揚 雄 等 數 人 而 已 如 欲 再 建 立 其 經 說 體 系, 除 伏 生 尚 書 大 傳 董 仲 舒 京 房 易 二 戴 記 外, 其 餘 儒 生 幾 不 可 得 因 此 大 部 分 的 經 學 史 著 作, 多 半 留 心 於 經 學 的 傳 授 而 已 至 於 宣 帝 至 元 帝 之 間 漢 代 經 學 的 發 展 為 何? 輒 停 留 在 石 渠 閣 會 議 之 表 象 描 述, 未 能 詳 辨 宣 元 二 朝 之 經 學 差 異 3 此 豈 因 文 獻 不 足 徵 乎? 筆 者 以 為 : 漢 儒 論 學, 固 與 今 人 純 就 學 理 論 析 不 同 必 要 能 通 經 致 用, 方 克 成 務 4 是 故 對 漢 儒 經 說 的 分 析, 除 現 存 經 傳 章 句 外, 更 宜 考 其 政 務 議 論, 方 能 得 其 全 貌 綜 觀 西 漢 經 學 議 政 之 命 題 : 前 論 五 德 歸 屬 次 辯 鹽 鐵 義 利, 後 議 宗 廟 制 度 其 中 更 令 諸 經 學 者 各 倡 主 張 者, 實 為 後 世 學 者 所 鄙 夷 之 災 異 說 災 異 說 實 可 謂 於 石 渠 閣 論 繼 承 服 制 等 純 粹 經 學 爭 議 之 外, 西 漢 一 個 另 類 的 學 術 戰 場 值 得 留 意 的 是 : 在 經 學 極 盛 的 元 成 二 帝 時 期, 災 異 說 亦 最 為 昌 熾 據 劉 又 深 諳 臣 下 事 上 之 道 故 藉 由 封 侯 公 孫 弘, 搏 取 任 賢 崇 儒 的 美 名 本 文 所 引 漢 書 文 本, 悉 出 此 書 為 行 文 精 簡, 以 下 除 特 需 辨 證 者 外 ; 唯 於 引 文 中 標 記 頁 碼, 不 另 行 加 注 3 如 ( 日 ) 瀧 熊 之 助 : 支 那 經 學 史 概 說 ( 東 京 : 大 明 堂 書 店,1934 年 ), 頁 西 漢 經 學 ;( 日 ) 本 田 成 之 : 中 國 經 學 史 ( 臺 北 : 古 亭 書 屋,1975 年 ), 頁 秦 漢 底 經 學 ; 馬 宗 霍 : 中 國 經 學 史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1984 年 ), 頁 兩 漢 之 經 學 大 率 如 此 再 如 洪 乾 祐 : 漢 代 經 學 史 ( 臺 中 : 國 彰 出 版 社,1996 年 ), 頁 之 第 2 3 兩 章 漢 代 經 學 興 起 的 源 流 背 景 和 助 力 漢 代 的 學 校 圖 書 經 學 博 士 弟 子 員 雖 排 比 出 兩 漢 各 朝 之 材 料, 但 作 者 並 未 能 透 過 諸 材 料 說 出 其 中 的 流 變 4 經 學 歷 史, 頁 90 云 : 武 宣 之 間, 經 學 大 昌, 家 數 未 分, 純 正 不 雜, 故 其 學 極 精 而 有 用 以 禹 貢 治 河, 以 洪 範 察 變, 以 春 秋 決 獄, 以 三 百 五 篇 當 諫 書, 治 一 經 得 一 經 之 益 也 6

7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49 向 於 元 帝 永 光 元 年 條 災 異 封 事 云 初 元 以 來 六 年 矣, 案 春 秋 六 年 之 中, 災 異 未 有 稠 如 今 者 也 成 帝 元 延 三 年 論 星 孛 山 崩 疏 亦 言 自 建 始 以 來, 二 十 歲 間 而 八 食, 率 二 歲 六 月 而 一 發, 古 今 罕 有 這 究 竟 是 現 實 真 象 之 反 映? 抑 或 只 是 劉 向 憂 念 漢 祚 飄 搖 之 心 理 作 用? 災 異 的 頻 仍, 是 否 為 此 時 災 異 說 興 盛 的 主 因? 客 觀 而 言, 元 成 二 朝 君 王 為 災 異 下 詔 亦 較 以 往 頻 繁 ; 藉 由 災 異 說 積 極 議 論 政 事 之 儒 生, 諸 如 匡 衡 京 房 翼 奉 張 禹 劉 向 谷 永 等, 亦 較 漢 代 初 期 增 多 ; 尤 其 西 漢 各 個 經 學 流 派 所 衍 生 的 重 要 災 異 理 論 著 作 如 京 房 易 學 說 劉 向 洪 範 五 行 傳 論 等 則 多 在 此 時 提 出 今 人 覈 查 災 異 諸 說, 固 感 其 附 會 荒 誕 衡 諸 漢 代, 舉 凡 君 臣 詔 書 奏 疏 史 傳 記 載 等, 卻 無 不 有 災 異 說 之 痕 跡, 足 見 災 異 說 實 為 構 成 漢 代 天 人 之 學 的 重 要 成 分 倘 能 就 此 特 定 時 間, 比 較 其 不 同 學 者 間 之 相 互 競 合, 除 可 看 出 西 漢 災 異 說 發 展 的 脈 絡 ; 亦 可 由 其 與 政 治 之 互 動, 做 為 西 漢 經 學 的 側 面 觀 察 筆 者 基 於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傳 說 京 氏 易 學 說 的 既 有 研 究 心 得, 謹 以 西 漢 宣 元 成 三 朝 為 討 論 焦 點, 析 論 帝 王 對 災 異 之 態 度 與 儒 術 升 降 的 關 連 ; 檢 討 元 成 之 間 的 災 異 頻 出 的 問 題 是 否 成 立 ; 兼 述 儒 生 對 災 異 的 詮 釋 與 爭 議, 及 其 災 異 理 論 之 建 立 希 望 能 透 過 儒 生 藉 災 異 說 議 政 的 線 索, 做 為 西 漢 經 學 史 的 另 一 種 思 考 二 君 王 態 度 左 右 災 異 說 災 異 作 為 描 述 天 災 異 象 之 特 定 名 目, 始 乎 東 周 5 但 至 漢 初, 已 逐 漸 5 災 異 在 先 秦 文 獻 中, 本 用 於 描 述 災 禍 或 怪 變 之 事, 尚 無 特 定 寓 意 但 至 公 羊 傳 則 明 顯 將 二 者 對 舉, 如 言 何 以 書? 記 異 也 大 旱 以 災 書, 此 亦 旱 也 曷 為 以 異 書? 大 旱 之 日 短 而 云 災, 故 以 災 書 ; 此 不 雨 之 日 長 而 無 災, 故 以 異 書 也, 以 及 何 以 書? 記 異 也 此 災 菽 也, 曷 為 以 異 書? 異 大 乎 災 也 等 語, 則 針 對 同 一 種 災 害 做 不 同 等 級 的 劃 分, 進 而 定 義 災 與 異 之 間 對 於 人 事 的 影 響 強 度 惟 此 時 猶 未 將 災 異 合 稱 詳 參 清 陳 立 : 公 羊 義 疏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2 年 ), 頁

8 50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成 為 一 種 詮 釋 天 人 關 係 的 專 門 術 語 6 君 主 對 於 災 異 現 象 的 重 視, 其 實 源 於 人 類 對 於 天 災 人 禍 驚 懼 的 自 然 心 理 反 應 即 至 科 學 發 達 之 今 日, 倘 驟 逢 地 震 火 災, 眾 人 猶 不 免 驚 惶 失 措, 猜 疑 其 緣 由 此 心 理 反 應, 自 天 子 以 至 庶 民, 其 實 一 也 尤 其 在 君 權 神 授 或 天 命 論 等 思 維 中, 君 主 原 即 是 掌 握 溝 通 天 人 訊 息, 穩 定 天 人 秩 序 的 重 要 角 色 對 於 天 災 異 象 的 回 應, 正 是 君 王 理 所 當 然 的 職 責 原 始 部 落 時 期, 主 要 是 透 過 巫 祝 來 了 解 天 意 ; 但 隨 著 知 識 的 增 進 與 政 府 組 織 的 繁 化, 天 災 的 詮 釋 權, 就 未 必 把 持 在 方 士 手 中 如 左 傳 中 士 弱 士 文 伯 等 一 般 臣 子, 已 可 相 對 於 申 須 梓 慎 裨 竈 等 術 家, 提 出 自 己 對 於 災 異 事 件 的 不 同 見 解 7 因 此, 漢 代 著 於 竹 帛 的 公 羊 傳 對 於 災 異 名 義 之 分 析, 除 了 是 對 春 秋 經 文 的 深 化 ; 另 一 方 面 也 代 表 儒 生 對 天 人 關 係, 爭 取 發 言 地 位 的 嘗 試 ( 一 ) 漢 初 帝 王 的 態 度 徐 復 觀 曾 分 析 漢 代 博 士 成 立 與 演 變 的 階 段, 指 出 : 秦 代 設 置 博 士 70 人, 雖 秩 卑 祿 薄, 但 因 其 所 代 表 的 知 識, 而 得 參 與 朝 廷 大 議, 深 具 意 義 惟 其 目 的, 在 於 以 知 識 參 與 政 治, 並 不 在 發 展 學 術 武 帝 時 五 經 博 士 的 完 全 成 立, 加 強 了 學 術 的 意 味, 並 使 五 經 取 得 政 治 上 的 權 威 地 位 為 博 士 置 弟 子, 則 博 士 增 加 以 教 授 為 業 的 職 掌, 固 定 的 弟 子 員 進 入 到 政 府 各 階 層, 更 使 得 博 士 的 影 響 力 加 大, 師 法 的 觀 念 更 維 繋 了 博 士 教 授 的 合 法 權 威 8 如 漢 高 祖 時 的 陸 賈 或 叔 孫 通, 都 必 須 因 應 帝 國 初 創 時 的 制 度 建 立, 提 出 建 言, 才 算 達 於 時 務 考 諸 漢 書 五 行 志, 高 祖 惠 帝 呂 后 之 間, 並 不 乏 災 異 事 例, 且 如 呂 后 亦 同 6 漢 陸 賈 著, 王 利 器 注 : 新 語 校 注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 頁 155 明 誡 篇 有 惡 政 生 惡 氣, 惡 氣 生 災 異 之 言 雖 今 本 新 語 是 否 出 漢 高 祖 時 陸 賈 之 手? 學 者 尚 猶 有 質 疑 但 如 漢 書, 頁 2496 董 仲 舒 傳 所 載 漢 武 帝 賢 良 詔 即 言 : 三 代 受 命, 其 符 安 在? 災 異 之 變, 何 緣 而 起? 則 災 異 一 辭, 此 時 應 已 是 君 臣 間 對 於 天 人 關 係 之 共 通 語 彙 7 楊 伯 峻 : 春 秋 左 傳 注 ( 臺 北 : 復 文 圖 書 公 司 影 印, 改 題 春 秋 左 傳 會 注, 1986 年 ), 頁 徐 復 觀 : 中 國 經 學 史 的 基 礎 ( 臺 北 : 臺 灣 學 生 書 局,1996 年 ), 頁

9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51 先 秦 國 君 般 憂 心 災 異 現 象, 惟 恐 日 食 乃 應 於 己 身 9 文 帝 二 年 日 食 詔, 更 云 : 朕 聞 之, 天 生 民, 為 之 置 君 以 養 治 之 人 主 不 德, 布 政 不 均, 則 天 示 之 災 以 戒 不 治 乃 十 一 月 晦, 日 有 食 之, 適 見 于 天, 災 孰 大 焉 朕 獲 保 宗 廟, 以 微 眇 之 身 託 于 士 民 君 王 之 上, 天 下 治 亂, 在 予 一 人, 唯 二 三 執 政 猶 吾 股 肱 也 朕 下 不 能 治 育 群 生, 上 以 累 三 光 之 明, 其 不 德 大 矣 令 至, 其 悉 思 朕 之 過 失, 及 知 見 之 所 不 及, 丐 以 啟 告 朕 及 舉 賢 良 方 正 能 直 言 極 諫 者, 以 匡 朕 之 不 逮 ( 漢 書, 頁 116) 此 為 漢 代 之 首 篇 針 對 災 異 而 下 詔 自 省 求 賢 的 詔 書 沿 襲 先 秦 以 來, 認 為 災 害 異 象 乃 是 上 天 降 罪 以 懲 人 主 之 失 德 不 治 的 觀 念, 亦 同 時 強 調 日 食 在 所 有 災 異 現 象 中, 最 為 嚴 峻 因 此 下 詔 罪 己, 並 積 極 的 薦 舉 賢 良 方 正, 直 言 極 諫 者, 以 匡 不 逮 雖 然 文 獻 中 並 未 看 到 有 何 儒 生 對 於 此 一 災 異 求 賢 詔 的 應 對, 但 畏 天 命 慎 災 異 求 直 言 等 儒 家 災 異 論 述 的 主 要 精 神, 皆 已 在 文 帝 此 一 詔 書 中 表 露 無 遺 武 帝 時, 刻 意 重 用 儒 生 雖 一 度 受 到 竇 太 后 打 壓, 但 儒 生 地 位 已 與 漢 初 不 同 五 經 博 士 於 此 時 備 立, 考 諸 武 帝 賢 良 對 策 之 制 曰 : 三 代 受 命, 其 符 安 在? 災 異 之 變, 何 緣 而 起?( 漢 書, 頁 2496) 因 有 武 帝 一 問, 才 引 出 史 傳 中 第 一 篇 完 整 的 災 異 理 論 著 述 : 董 仲 舒 天 人 三 策 細 繹 此 段 史 實 的 過 程, 尤 宜 注 意 : 董 仲 舒 乃 是 被 動 回 應 武 帝 的 制 問, 才 將 自 己 深 研 公 羊 傳 所 提 煉 災 異 譴 告 模 式, 藉 此 機 會 闡 發 出 來 ; 並 非 預 先 編 造 一 套 理 論, 強 加 在 帝 王 的 頭 上, 遂 其 儒 家 教 化 之 理 但 皮 錫 瑞 經 學 歷 史 卻 提 出 以 下 說 法 : 當 時 儒 者 以 為 人 主 至 尊, 無 所 畏 憚, 借 天 象 以 示 儆, 庶 使 其 君 有 失 德 者 猶 知 恐 懼 修 省 此 春 秋 以 元 統 天 以 天 統 君 之 義, 亦 易 神 道 設 教 之 旨 漢 儒 藉 此 匡 正 其 主 其 時 人 主 方 崇 經 術, 重 儒 臣, 故 遇 日 食 地 震, 必 下 詔 罪 己, 或 責 免 三 公 雖 未 必 能 如 周 宣 之 遇 災 而 懼, 側 身 修 行, 9 漢 書, 頁 1501 五 行 志 云 : ( 高 后 ) 七 年 正 月 己 丑 晦, 日 有 食 之, 既, 在 營 室 九 度, 為 宮 室 中 時 高 后 惡 之, 曰 : 此 為 我 也! 明 年 應 9

10 52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尚 有 君 臣 交 儆 遺 意 10 皮 氏 將 災 異 說 視 作 儒 生 用 以 制 衡 君 權 之 制 作 此 一 觀 點, 後 世 學 者 率 多 沿 襲, 11 大 陸 學 者 尤 為 津 津 樂 道 12 然 若 繹 史 料 原 委, 便 知 此 種 說 辭, 實 不 合 情 理 蓋 在 儒 學 尚 未 被 官 方 推 重 時, 文 帝 已 因 災 異 而 求 賢, 自 是 文 帝 心 中 先 有 天 象 示 警, 修 德 省 過 的 觀 念 ; 武 帝 制 問 中 凡 言 符 瑞 言 災 異 言 更 化, 亦 是 武 帝 心 中 先 有 一 受 天 明 命, 敬 畏 天 威 的 想 法, 儒 生 的 災 異 論 述 才 可 能 起 得 了 作 用 13 倘 若 說 儒 生 編 造 了 一 個 制 衡 君 權 的 災 異 譴 告 假 說, 迫 使 君 王 接 受 那 亦 必 是 儒 生 勢 力 足 以 左 右 政 局 時, 才 可 能 以 天 命 適 足 畏 祖 制 不 可 改 等 主 張, 企 圖 對 抗 剛 愎 自 用 的 君 王 或 權 相 ; 但 這 豈 是 漢 初 朝 局 的 實 況? 皮 氏 等 人 的 假 說, 未 免 以 今 律 古 申 言 之 : 所 謂 災 異 說 者, 當 是 建 築 在 君 臣 共 同 接 受 的 天 人 感 應 信 仰 之 下, 試 圖 透 過 外 在 呈 顯 的 規 律, 鑑 往 以 知 來 假 使 漢 代 君 主 不 接 受 這 種 天 人 觀 念, 即 便 儒 生 再 如 何 費 盡 唇 舌, 盡 屬 空 談 據 漢 書 所 載 : 武 帝 建 元 五 年 備 立 五 經 博 士, 推 興 儒 學 ; 元 光 元 年 公 孫 弘 應 賢 良 詔 而 出 ; 14 元 朔 五 年 公 孫 弘 為 相 時, 請 為 博 士 置 弟 子 員 50 人, 並 議 10 同 註 1, 頁 如 陳 柱 : 公 羊 家 哲 學 ( 臺 北 : 臺 灣 中 華 書 局,1980 年 ), 頁 110 上 云 : 漢 之 儒 者, 喜 言 災 異 感 應, 大 儒 如 董 仲 舒 劉 向 之 徒, 尤 工 言 焉 斯 則 漢 代 君 權 太 重, 故 借 天 地 神 權, 冀 稍 殺 君 主 之 淫 威 其 立 意 固 亦 無 惡, 然 流 風 所 扇, 學 者 趨 之, 遂 以 災 異 之 感 應 說 經 斯 則 錮 蔽 民 智, 窒 塞 真 理, 不 能 不 辭 而 闢 之 者 矣 12 如 孫 筱 : 兩 漢 經 學 與 社 會 ( 北 京 : 中 國 科 會 科 學 出 版 社,2002 年 ), 頁 便 倡 言 祥 瑞 與 災 異 是 經 學 限 制 君 權 的 方 法 甚 至 說 到 : 漢 代 經 師 經 過 整 理 民 間 迷 信 的 思 想, 創 造 出 天 人 合 一 的 概 念, 其 真 實 的 目 的 在 于 提 煉 祥 瑞 說 與 災 異 說, 並 借 以 對 被 他 們 無 窮 放 大 的 君 權 予 以 限 制 13 清 趙 翼 : 廿 二 史 劄 記 ( 北 京 : 中 國 書 店,1990 年 ), 頁 漢 詔 多 懼 詞 條, 歷 引 兩 漢 災 異 詔 書 即 認 為 : 以 上 諸 詔, 雖 皆 出 自 繼 體 守 文 之 君, 不 能 有 高 武 英 氣 然 皆 小 心 謹 畏, 故 多 蒙 業 而 安 兩 漢 之 衰, 但 有 庸 主 而 無 暴 君, 亦 家 風 使 然 也 14 漢 書, 頁 161 武 帝 紀 云 董 仲 舒 公 孫 弘 等 出 焉 但 頁 2495 董 仲 舒 傳 則 云 武 帝 即 位, 舉 賢 良 文 學 之 士 前 後 百 數, 而 仲 舒 以 賢 良 對 策 焉 又 云 舉 茂 才 孝 廉 ( 事 在 元 光 元 年 ) 皆 自 仲 舒 發 之 則 似 對 策 之 時 在 建 元 元 年 甚 至 公 孫 10

11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53 定 博 士 弟 子 來 源 與 通 經 藝 補 卒 吏 等 職, 於 是 公 卿 大 夫 士 吏 多 文 學 之 士 與 此 同 時, 漢 代 災 異 學 說 亦 始 肇 興, 董 仲 舒 於 賢 良 對 策 中, 依 託 春 秋 公 羊 家 言 提 出 一 套 災 異 譴 告 模 式 後 雖 因 公 孫 弘 之 排 擠, 屢 出 為 驕 王 之 相, 又 曾 中 廢 為 中 大 夫 但 其 居 家 所 著 災 異 之 記 中, 載 有 推 度 建 元 六 年 遼 東 高 廟 災 之 言, 為 漢 代 儒 生 以 災 異 議 政 之 始 15 故 漢 書 稱 其 始 推 陰 陽, 為 儒 者 宗 董 仲 舒 死 後 而 有 夏 侯 始 昌, 亦 以 明 於 陰 陽 著 稱, 曾 預 言 柏 梁 臺 災 而 應 族 子 夏 侯 勝 亦 從 其 受 尚 書 及 洪 範 五 行 傳, 倡 說 災 異 洪 範 五 行 傳 被 輯 入 今 本 尚 書 大 傳 中, 是 否 皆 為 伏 生 所 作? 學 者 尚 有 歧 見 16 但 由 五 行 志 與 眭 兩 夏 弘 本 傳 中, 無 論 史 記 或 漢 書 於 其 第 二 次 對 策 皆 在 元 光 5 年, 而 非 元 年 正 因 漢 書 記 載 之 矛 盾, 使 後 世 學 者 各 執 一 辭, 如 宋 司 馬 光 編, 胡 三 省 注 : 資 治 通 鑑 ( 臺 北 : 洪 氏 出 版 社 影 印,1974 年 ), 頁 556 即 據 上 述 理 由, 將 董 仲 舒 對 策 之 年 繫 於 建 元 元 年 南 宋 洪 邁 : 容 齋 隨 筆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96 年 ), 續 筆 卷 6, 頁 漢 舉 賢 良 條 則 繫 於 元 光 元 年, 今 人 如 施 丁 周 桂 鈿 多 支 持 此 說 又 王 葆 玹 : 西 漢 經 學 源 流 ( 臺 北 : 東 大 圖 書 公 司,1994 年 ), 頁 則 別 立 異 說, 以 為 對 策 於 元 朔 5 年 15 漢 司 馬 遷 : 史 記 ( 臺 北 : 洪 氏 出 版 社 影 印,1974 年 ), 頁 並 參 漢 書, 頁 清 王 鳴 盛 : 十 七 史 商 榷 ( 臺 北 : 鼎 文 書 局 影 印,1979 年, 王 鳴 盛 讀 書 筆 記 十 七 種 本 ), 頁 109 以 為 洪 範 五 行 傳 為 伏 生 所 作 廿 二 史 劄 記, 頁 24 趙 翼 則 直 言 該 傳 為 夏 侯 始 昌 所 作 徐 復 觀 : 中 國 人 性 論 史 : 先 秦 篇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94 年 ), 頁 587 陰 陽 五 行 及 其 有 關 文 獻 的 研 究 則 因 見 今 本 春 秋 繁 露 有 五 行 五 事, 故 論 斷 將 洪 範 之 五 行 與 五 事 相 配 乃 始 於 董 仲 舒, 後 復 由 今 文 尚 書 家 ( 夏 侯 始 昌 ) 採 入 大 傳 張 兵 : 洪 範 詮 釋 研 究 ( 濟 南 : 齊 魯 書 社,2007 年 ), 頁 亦 批 評 徐 復 觀 認 為 屬 夏 侯 始 昌 之 說, 而 認 為 歐 陽 氏 之 學 言 災 異 並 舉 倪 寬 對 策 有 精 神 所 鄉, 徵 兆 必 報 ; 天 地 并 應, 符 瑞 昭 明, 是 與 尚 書 洪 範 的 庶 徵 有 關 再 舉 元 帝 時 的 平 當 每 有 災 異 時, 輒 傅 經 術, 言 得 失, 藉 此 說 明 洪 範 五 行 傳 本 即 是 伏 生 尚 書 大 傳 的 一 篇, 為 歐 陽 與 大 小 夏 侯 兩 派 共 同 傳 習 程 元 敏 : 兩 漢 洪 範 五 行 傳 作 者 索 隱, 孔 孟 學 報 第 85 期 (2007 年 ), 頁 則 辨 駁 近 人 懷 疑 洪 範 五 行 傳 作 者 諸 說, 仍 主 張 洪 範 五 行 傳 實 為 伏 生 所 作, 即 今 漢 書 五 行 志 所 見 引 述 者 蘇 德 昌 : 漢 書 五 行 志 研 究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李 偉 泰 先 生 指 導, 11

12 5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侯 京 翼 李 傳 多 只 標 舉 夏 侯 始 昌 與 夏 侯 勝 二 人 而 未 及 伏 生 的 情 形 判 斷, 即 便 伏 生 或 曾 就 洪 範 材 料 提 出 一 套 災 異 對 應 體 系, 但 夏 侯 始 昌 才 算 真 正 使 洪 範 五 行 傳 落 實 在 災 異 議 政 的 首 位 尚 書 學 者 眭 兩 夏 侯 京 翼 李 傳 雖 云 : 自 董 仲 舒 韓 嬰 死 後, 武 帝 始 得 始 昌, 甚 重 之 ( 漢 書, 頁 3154) 但 無 論 史 傳 或 今 本 韓 詩 外 傳 皆 看 不 出 韓 嬰 以 災 異 解 詩 的 線 索 ; 班 固 因 劉 向 劉 歆 父 子 著 作, 於 五 行 志 中 推 溯 災 異 理 論 之 源, 而 舉 周 易 洪 範, 但 武 帝 時 亦 尚 未 出 現 易 學 一 系 的 災 異 說 換 言 之, 災 異 說 對 於 五 經 的 滲 透 並 未 及 全 面 ( 二 ) 宣 帝 利 用 災 異 說 董 仲 舒 夏 侯 始 昌 先 後 以 藉 用 春 秋 尚 書 之 經 義, 發 展 出 災 異 詮 釋 之 說, 並 用 於 議 論 朝 政 是 非 ; 但 災 異 說 並 不 因 此 持 續 發 展 如 董 仲 舒 推 論 建 元 六 年 遼 東 高 廟 長 陵 高 園 殿 災, 草 稿 為 主 父 偃 嫉 而 竊 之, 上 奏 於 朝 廷 武 帝 召 諸 儒 議 之, 以 為 大 愚, 於 是 下 仲 舒 吏, 當 死, 詔 赦 之, 仲 舒 遂 不 敢 復 言 災 異 董 仲 舒 此 條 災 異 詮 釋, 不 只 干 犯 擅 議 宗 廟 之 罪, 又 當 妖 言 之 令 17 所 謂 不 敢 復 言 災 異, 則 對 以 董 仲 舒 所 主 的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實 為 一 大 打 擊 昭 帝 時, 董 仲 舒 再 傳 弟 子 眭 孟 為 符 節 令 針 對 元 鳳 三 年 泰 山 有 大 石 自 立 昌 邑 有 2011 年 ), 頁 76 則 作 調 和 之 論, 以 為 : 只 能 確 認 夏 侯 始 昌 時 已 見 洪 範 五 行 傳, 始 昌 善 推 所 傳 與 五 行 志 所 引 傳 曰 之 傳 本, 亦 有 極 大 可 能 為 始 昌 個 人 述 作 惟 此 架 構 應 非 始 昌 一 人 所 成, 而 屬 伏 生 以 來 西 漢 尚 書 學 與 災 異 學 合 流 之 後 的 產 物 17 漢 書, 頁 3125 韋 賢 傳 云 : 初 高 后 時, 患 臣 下 妄 非 議 先 帝 宗 廟 寢 園 官, 故 定 著 令, 敢 有 擅 議 者 棄 市 至 元 帝 改 制, 蠲 除 此 令 成 帝 時 以 無 繼 嗣, 河 平 元 年 復 復 太 上 皇 寢 廟 園, 世 世 奉 祠 昭 靈 后 武 哀 王 昭 哀 后 并 食 於 太 上 寢 廟 如 故, 又 復 擅 議 宗 廟 之 命 又 頁 96 云 : ( 高 后 ) 元 年 春 正 月, 詔 曰 : 前 日 孝 惠 皇 帝 言 欲 除 三 族 罪 妖 言 令, 議 未 決 而 崩, 今 除 之 但 文 帝 前 元 二 年 宣 帝 時 路 溫 舒 上 疏, 甚 至 西 漢 末 年 哀 帝 时, 猶 詔 除 誹 謗 詆 欺 之 法 是 以 終 西 漢 一 代, 誹 謗 妖 言 之 令, 恐 未 盡 罷 12

13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55 枯 社 木 臥 復 生 上 林 苑 大 柳 樹 斷 枯 臥 地 亦 自 立 生, 且 有 蟲 食 樹 葉 成 文 字 曰 公 孫 病 已 立 等 事 乃 推 春 秋 之 意, 以 為 當 有 從 匹 夫 為 天 子 者 復 引 先 師 董 仲 舒 之 言 為 據, 認 為 漢 帝 宜 求 索 賢 人, 禪 以 帝 位 當 時 昭 帝 自 8 歲 即 位 至 此 已 8 年, 惟 尚 未 加 元 服, 故 眭 兩 夏 侯 京 翼 李 傳 稱 其 幼 秉 政 之 大 將 軍 霍 光 惡 眭 孟 之 言, 以 其 妄 設 祅 言 惑 眾, 大 逆 不 道 而 誅 之 數 年 後, 昭 帝 崩, 昌 邑 王 嗣 立 夏 侯 勝 以 洪 範 五 行 傳 說 天 久 陰 而 不 雨, 臣 下 有 謀 上 者 昌 邑 王 謂 勝 作 妖 言, 縛 以 屬 吏 其 時 霍 光 與 車 騎 將 軍 張 安 世 正 謀 廢 昌 邑 王, 以 為 事 洩, 召 問 夏 侯 勝, 勝 對 以 洪 範 傳 語 霍 光 等 大 驚, 因 此 益 重 經 術 儒 士 眭 夏 侯 二 人 各 因 仲 舒 始 昌 之 學 而 推 言 災 異, 或 誅 或 囚 是 妖 言 之 令 雖 未 盡 廢, 然 由 霍 光 之 益 重 經 術 士, 儒 生 以 災 異 議 政 之 風 已 漸 開 再 則, 本 傳 載 夏 侯 勝 常 謂 諸 生 云 : 經 術 苟 明, 其 取 青 紫 如 俛 拾 地 芥 耳 夏 侯 氏 雖 曾 教 授 太 后 尚 書, 但 由 本 傳 觀 之, 則 所 謂 經 術 者, 未 必 不 是 洪 範 五 行 傳 的 災 異 說 宣 帝 由 民 間 而 登 大 寶, 眭 孟 當 年 對 災 異 之 預 言, 竟 成 為 宣 帝 即 位 之 吉 兆 因 此 即 位 後 乃 徵 眭 孟 之 子 為 郎, 除 為 其 平 反 外 ; 更 重 要 的 是 強 化 宣 帝 君 權 乃 天 命 所 歸, 無 庸 置 疑 再 觀 宣 帝 甘 露 三 年 石 渠 閣 會 議 事, 宣 帝 紀 與 儒 林 傳 云 : 詔 諸 儒 講 五 經 同 異, 太 子 太 傅 蕭 望 之 等 平 奏 其 議, 上 親 稱 制 臨 決 焉 迺 立 梁 丘 易 大 小 夏 侯 尚 書 穀 梁 春 秋 博 士 ( 漢 書, 頁 272) 初, 書 唯 有 歐 陽, 禮 后, 易 楊, 春 秋 公 羊 而 已 至 孝 宣 世, 復 立 大 小 夏 侯 尚 書, 大 小 戴 禮, 施 孟 梁 丘 易, 穀 梁 春 秋 ( 漢 書, 頁 ) 考 察 漢 書 諸 傳 所 述, 石 渠 閣 會 議 之 前, 博 士 至 少 有 以 下 數 人 : 易 有 田 王 孫 施 讎 ; 18 書 有 張 生 歐 陽 高 歐 陽 地 餘 林 尊 孔 霸 ( 大 夏 侯 所 傳 ) 張 山 拊 ( 小 夏 侯 所 傳 ); 詩 之 魯 詩 有 孔 安 國 等 人 江 公 張 長 安 薛 廣 德, 18 史 記, 頁 3127 云 要 言 易 者 本 於 楊 何 之 家, 漢 書, 頁 3597 則 改 為 要 言 易 者 本 之 田 何 如 由 施 孟 梁 丘 三 家 而 論, 則 漢 書 之 說 近 是 13

14 56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齊 詩 有 轅 固 生 后 蒼, 韓 詩 有 韓 嬰 韓 商 ; 禮 有 戴 聖 ; 春 秋 之 公 羊 有 胡 毋 生 董 仲 舒 嚴 彭 祖, 穀 梁 有 瑕 丘 江 公 之 孫 其 中 施 讎 歐 陽 地 餘 林 尊 張 山 拊 張 長 安 薛 廣 德 戴 聖 嚴 彭 祖 等 人, 更 以 博 士 身 分 與 會 石 渠 因 此 宣 帝 紀 所 稱 在 石 渠 會 後 迺 立 梁 丘 易 大 小 夏 侯 尚 書 穀 梁 春 秋 博 士 者, 實 質 上 只 有 以 黃 門 郎 身 分 奉 使 問 諸 儒 的 梁 丘 臨 而 已 儒 林 傳 則 於 穀 梁 春 秋 博 士 興 廢 原 委, 敘 之 特 詳 蓋 宣 帝 是 聞 衛 太 子 好 穀 梁 春 秋 ; 故 先 後 擢 蔡 千 秋 江 公 之 孫 為 博 士, 又 令 劉 向 周 慶 丁 姓 以 待 詔 助 之 石 渠 閣 中 平 公 羊 穀 梁 同 異, 當 時 公 羊 博 士 嚴 彭 祖 及 侍 郎 申 輓 伊 推 宋 顯 等 與 穀 梁 議 郎 尹 更 始 待 詔 劉 向 周 慶 丁 姓 等, 相 較 並 論 但 因 公 羊 家 多 不 見 從, 雙 方 又 增 內 侍 郎 許 廣 ( 公 羊 ) 中 郎 王 亥 ( 穀 梁 ) 各 五 人, 議 三 十 餘 事 太 子 太 傅 蕭 望 之 等 11 人 各 以 經 義 對, 乃 多 從 穀 梁 由 是 穀 梁 之 學 大 盛 慶 姓 皆 為 博 士 ( 漢 書, 頁 3618) 相 比 於 大 小 夏 侯 尚 書 與 梁 丘 易, 並 未 增 員 再 議 足 見 議 立 穀 梁 乃 為 實 踐 宣 帝 主 觀 好 惡, 穀 梁 未 必 於 經 義 為 勝 類 似 這 種 推 尊 祖 上 的 動 作, 一 如 登 基 之 初 即 議 太 子 據 諡 號, 為 置 園 邑 ; 次 年 復 尊 孝 武 廟 為 世 宗 廟, 奏 盛 德 文 始 五 行 之 舞 等 舉 措 一 般 雖 儒 林 傳 載 : 昭 帝 時 舉 賢 良 文 學, 增 博 士 弟 子 員 滿 百 人, 宣 帝 末 增 倍 之 但 正 如 標 舉 穀 梁, 導 致 諸 經 各 家 分 立 19 再 觀 元 帝 紀 記 載 : ( 元 帝 ) 八 歲, 立 為 太 子 壯 大, 柔 仁 好 儒 見 宣 帝 所 用 多 文 法 吏, 以 刑 名 繩 下, 大 臣 楊 惲 蓋 寬 饒 等 坐 刺 譏 辭 語 為 罪 而 誅, 嘗 侍 燕 從 容 言 : 陛 下 持 刑 太 深, 宜 用 儒 生 宣 帝 作 色 曰 : 漢 家 自 有 制 度, 本 以 霸 王 道 雜 之, 奈 何 純 任 德 教, 用 周 政 乎! 且 俗 儒 不 達 時 宜, 好 是 古 非 今, 使 人 眩 於 名 實, 不 知 所 守, 何 足 委 任? 乃 歎 曰 : 亂 我 家 者, 太 子 也! 由 是 疏 太 子 而 愛 淮 陽 王, 曰 : 淮 陽 王 明 察 好 法, 宜 為 吾 子 ( 漢 19 在 漢 初 詩 已 見 齊 魯 韓 三 家 但 宣 帝 以 後, 易 分 施 孟 梁 丘 ; 書 分 歐 陽 大 小 夏 侯 ; 禮 分 后 大 小 戴 ; 春 秋 分 公 羊 穀 梁 皮 錫 瑞 即 批 評 是 分 所 不 必 分 者 經 學 歷 史, 頁 76 14

15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57 書, 頁 277) 宣 帝 向 重 循 名 責 實 的 法 家 治 術, 故 愛 明 察 好 法 的 淮 陽 王 ; 而 疏 柔 仁 好 儒 的 元 帝 其 不 信 從 儒 學 的 態 度, 表 露 無 遺 所 謂 石 渠 閣 等 廣 立 諸 經 增 博 士 弟 子 員 等, 皆 不 脫 其 政 治 運 作 宣 帝 假 託 儒 術 的 策 略, 又 可 由 其 面 對 災 異 的 態 度 得 到 旁 證 宣 帝 於 本 始 四 年 郡 國 四 十 九 地 震 地 節 三 年 地 震, 二 度 因 災 異 而 詔 舉 直 言 極 諫 者 以 匡 不 逮, 一 如 文 帝 之 災 異 詔 但 自 地 節 二 年 霍 光 卒 後, 宣 帝 親 政, 乃 詔 令 群 臣 得 奏 封 事, 以 知 下 情 霍 光 傳 稱 : 時 霍 山 自 若 領 尚 書, 上 令 吏 民 得 奏 封 事, 不 關 尚 書, 群 臣 進 見 獨 往 來, 於 是 霍 氏 甚 惡 之 ( 漢 書, 頁 2951) 換 言 之, 宣 帝 親 政 時 雖 猶 優 柔 霍 氏, 但 已 透 過 封 事 的 上 奏, 架 空 霍 氏 對 朝 政 的 影 響 因 此, 張 敞 便 假 上 封 事 之 機, 據 春 秋 義 歷 陳 霍 光 秉 政 以 來 諸 多 災 異 云 : 故 仲 尼 作 春 秋, 跡 盛 衰, 譏 世 卿 最 甚 乃 者 大 將 軍 決 大 計, 安 宗 廟, 定 天 下, 功 亦 不 細 矣 夫 周 公 七 年 耳, 而 大 將 軍 二 十 歲, 海 內 之 命, 斷 於 掌 握 方 其 隆 時, 感 動 天 地, 侵 迫 陰 陽, 月 朓 日 蝕, 晝 冥 宵 光, 地 大 震 裂, 火 生 地 中, 天 文 失 度, 祅 祥 變 怪, 不 可 勝 記, 皆 陰 類 盛 長, 臣 下 顓 制 之 所 生 也 朝 臣 宜 有 明 言, 曰 : 陛 下 褒 寵 故 大 將 軍 以 報 功 德 足 矣 間 者 輔 臣 顓 政, 貴 戚 太 盛, 君 臣 之 分 不 明, 請 罷 霍 氏 三 侯 皆 就 弟 ( 第 ) 及 衛 將 軍 張 安 世, 宜 賜 几 杖 歸 休, 時 存 問 召 見, 以 列 侯 為 天 子 師 ( 漢 書, 頁 ) 宣 帝 親 政 納 諫 詔 書, 本 不 為 災 異 而 發 張 敞 封 事 卻 假 此 機 會, 援 引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之 陰 氣 過 盛, 乃 臣 下 專 制 之 象 宗 旨 不 外 伸 張 君 權, 極 力 抨 擊 霍 氏 一 族 專 政 之 弊 傳 稱 宣 帝 甚 善 其 計 可 知, 朝 臣 以 災 異 言 事 的 禁 忌, 在 宣 帝 親 政 後 逐 漸 開 放, 甚 至 得 到 君 王 的 重 視 與 獎 掖, 蓋 正 符 合 宣 帝 本 人 的 政 治 利 益 故 也 地 節 四 年 7 月, 大 司 馬 霍 禹 謀 反 宣 帝 遂 得 一 舉 拔 除 了 朝 中 霍 氏 一 族 的 勢 力, 並 廢 去 皇 后 霍 氏 15

16 58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宣 帝 又 有 一 特 點, 即 強 調 祥 瑞 勝 於 災 異 自 古 君 王 莫 不 期 盼 天 降 祥 瑞, 以 示 聖 治 武 帝 賢 良 制 詔 便 詢 問 三 代 受 命, 其 符 安 在?, 又 強 調 云 : 伊 欲 風 流 而 令 行, 刑 輕 而 奸 改, 百 姓 和 樂, 政 事 宣 昭, 何 修 何 飭 而 膏 露 降, 百 穀 谷 登, 德 潤 四 海, 澤 臻 屮 木, 三 光 全, 寒 暑 平, 受 天 之 祜, 享 鬼 神 之 靈, 德 澤 洋 溢, 施 虖 方 外, 延 及 群 生?( 漢 書, 頁 ) 故 武 帝 一 朝 屢 為 所 謂 祥 瑞, 命 樂 府 作 歌 詠 之, 甚 而 改 元 21 誠 然, 洪 範 中 休 徵 咎 徵 對 舉 但 春 秋 中 對 所 謂 獲 麟 一 事, 乃 以 為 不 當 現 而 現, 是 重 災 異 甚 於 祥 瑞 故 董 仲 舒 天 人 三 策 答 覆 武 帝 制 問, 對 於 受 命 之 符, 只 就 尚 書 所 言 白 魚 入 於 王 舟, 有 火 復 於 王 屋, 流 為 烏, 輕 描 淡 寫 ; 卻 據 公 羊 傳 釋 元 年 春 王 正 月 義, 強 調 王 者 當 承 天 意 以 從 事, 故 任 德 教 而 不 任 刑 並 云 : 臣 謹 案 春 秋 謂 一 元 之 意, 一 者 萬 物 之 所 從 始 也, 元 者 辭 之 所 謂 大 也 謂 一 為 元 者, 視 大 始 而 欲 正 本 也 春 秋 深 探 其 本, 而 反 自 貴 者 始 故 為 人 君 者, 正 心 以 正 朝 廷, 正 朝 廷 以 正 百 官, 正 百 官 以 正 萬 民, 正 萬 民 以 正 四 方 四 方 正, 遠 近 莫 敢 不 壹 於 正, 而 亡 有 邪 氣 奸 其 間 者 是 以 陰 陽 調 而 風 雨 時, 群 生 和 而 萬 民 殖, 五 穀 孰 而 屮 木 茂, 天 地 之 間 被 潤 澤 而 大 豐 美, 四 海 之 內 聞 盛 德 而 皆 徠 臣, 諸 福 之 物, 可 致 之 祥, 莫 不 畢 至, 而 王 道 終 矣 ( 漢 書, 頁 ) 此 即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的 核 心 精 神 然 而 以 宣 帝 在 位 25 年 中, 本 紀 凡 載 災 異 11 事 ( 如 再 計 災 異 詔 所 述 及 者, 凡 14 事 ), 災 異 詔 則 有 5 道 相 對 的, 鳳 凰 神 爵 黃 龍 等 祥 瑞 凡 7 見 ( 如 再 計 祥 瑞 詔 所 述, 則 14 見 ), 而 祥 瑞 詔 便 有 8 道 之 多 如 下 兩 例 : 21 作 歌 者, 如 元 狩 元 年 白 麟 之 歌 元 鼎 四 年 寶 鼎 天 馬 之 歌 元 封 二 年 芝 房 之 歌 太 始 三 年 朱 雁 之 歌 等 改 元 者, 如 元 狩 元 鼎 即 是 16

17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59 ( 元 康 元 年 ) 乃 者 鳳 皇 集 泰 山 陳 留, 甘 露 降 未 央 宮 朕 未 能 章 先 帝 休 烈, 協 甯 百 姓, 承 天 順 地, 調 序 四 時, 獲 蒙 嘉 瑞, 賜 茲 祉 福, 夙 夜 兢 兢, 靡 有 驕 色, 內 省 匪 解, 永 惟 罔 極 書 不 云 乎? 鳳 皇 來 儀, 庶 尹 允 諧 其 赦 天 下 徒, 賜 勤 事 吏 中 二 千 石 以 下 至 六 百 石 爵, 自 中 郎 吏 至 五 大 夫, 佐 史 以 上 二 級, 民 一 級, 女 子 百 戶 牛 酒 加 賜 鰥 寡 孤 獨 三 老 孝 弟 力 田 帛 所 振 貸 勿 收 ( 神 爵 元 年 ) 朕 承 宗 廟, 戰 戰 慄 栗, 惟 萬 事 統, 未 燭 厥 理 乃 元 康 四 年 嘉 穀 玄 稷 降 于 郡 國, 神 爵 仍 集, 金 芝 九 莖 產 於 函 德 殿 銅 池 中, 九 真 獻 奇 獸, 南 郡 獲 白 虎 威 鳳 為 寶 朕 之 不 明, 震 於 珍 物, 飭 躬 齋 精, 祈 為 百 姓 東 濟 大 河, 天 氣 清 靜, 神 魚 舞 河 幸 萬 歲 宮, 神 爵 翔 集 朕 之 不 德, 懼 不 能 任 其 以 五 年 為 神 爵 元 年 賜 天 下 勤 事 吏 爵 二 級, 民 一 級, 女 子 百 戶 牛 酒, 鰥 寡 孤 獨 高 年 帛 所 振 貸 物 勿 收 行 所 過 毋 出 田 租 ( 漢 書, 頁 ) 詔 書 中 雖 自 謙 未 能 章 明 先 帝 功 業, 惟 恐 不 能 勝 任 祥 瑞, 故 赦 天 下 賜 民 爵 實 則 引 經 據 典, 並 歷 數 祥 異 之 事 自 揚 之 情, 躍 然 紙 上 趙 翼 廿 二 史 劄 記 兩 漢 多 鳳 凰 條 便 點 出 : 兩 漢 多 鳳 凰, 而 最 多 者, 西 漢 則 宣 帝 之 世, 東 漢 則 章 帝 之 世 案 : 宣 帝 當 武 帝 用 兵 勞 擾 之 後 昭 帝 以 來, 與 民 休 息, 天 下 和 樂 章 帝 承 明 帝 之 吏 治 肅 清, 太 平 日 久 故 宜 皆 有 此 瑞 然 抑 何 鳳 凰 之 多 耶? 觀 宣 帝 紀 年, 以 神 爵 五 鳳 黃 龍 等 為 號 章 帝 亦 詔 曰 : 乃 者, 鸞 鳳 仍 集, 麟 龍 並 臻, 甘 露 宵 降, 嘉 穀 滋 生 似 亦 明 其 得 意 者 得 無 二 帝 本 喜 符 瑞, 而 臣 下 遂 附 會 其 事 耶? 案 : 宣 帝 時, 黃 霸 守 潁 川, 潁 川 鳳 凰 尤 數 見 後 霸 入 為 丞 相, 會 有 鶡 雀 自 京 兆 尹 張 敞 舍, 飛 集 丞 相 府 霸 以 為 神 爵, 欲 奏 聞, 後 知 從 敞 舍 來, 乃 止 當 日 所 謂 鳳 凰 者, 毋 乃 亦 鶡 雀 之 類 耶? 廿 二 史 劄 記, 頁

18 60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君 上 有 好 者, 臣 民 必 因 而 逢 迎 之 宣 帝 數 頒 祥 瑞 之 詔, 無 寧 是 一 種 自 我 表 彰 聖 主 仁 政 的 宣 示 臣 下 再 加 以 附 會 虛 報, 便 渲 染 出 一 個 太 平 治 世 因 此, 無 論 是 儒 術, 或 是 其 中 的 災 異 ( 祥 瑞 ) 說, 皆 被 宣 帝 玩 弄 於 股 掌 之 上 ( 三 ) 元 帝 崇 儒 的 影 響 皮 錫 瑞 稱 元 帝 以 下 為 經 學 極 盛 時 代, 而 不 始 於 分 立 博 士 的 宣 帝 朝, 極 具 眼 光 案 百 官 公 卿 表 云 : 博 士, 秦 官, 掌 通 古 今, 秩 比 六 百 石, 員 多 至 數 十 人 武 帝 建 元 五 年 初 置 五 經 博 士, 宣 帝 黃 龍 元 年 稍 增 員 十 二 人 ( 漢 書, 頁 726) 從 宣 帝 石 渠 閣 會 議 同 時 與 會 的 博 士 中, 書 有 歐 陽 地 餘 林 尊 ( 歐 陽 氏 傳 ) 張 山 拊 ( 小 夏 侯 傳 ); 詩 之 魯 詩 有 張 長 安 薛 廣 德, 足 見 當 時 一 經 博 士 不 限 一 人 故 增 員 十 二 人, 不 當 如 王 國 維 漢 魏 博 士 考 釋 為 增 員 至 十 二 人 23 而 是 在 原 有 經 數 及 博 士 人 數 上, 至 少 加 入 大 戴 禮 孟 喜 易 梁 丘 易 等 家 ; 尤 其 與 會 的 穀 梁 學 者 待 詔 周 慶 丁 姓 等, 皆 升 為 博 士 益 證 各 經 諸 家 博 士, 皆 非 獨 一 人 而 已 對 應 博 士 之 增 員, 宣 帝 末 年 ( 當 即 黃 龍 元 年 ) 博 士 弟 子 員 亦 由 百 人 增 倍 至 二 百 人 相 較 之 下, 元 帝 朝 所 惟 增 立 京 氏 易 一 家, 史 傳 未 詳 博 士 員 額 有 何 增 多 24 但 儒 林 傳 稱 : 元 帝 好 儒, 能 通 一 經 者 皆 復 數 年, 以 用 度 不 足, 更 為 設 員 千 人, 郡 國 置 五 經 百 石 卒 史 成 帝 末, 或 言 孔 子 布 衣 養 徒 三 千 人, 今 天 子 太 學 弟 子 少, 於 是 增 弟 子 員 三 千 人 歲 餘, 復 如 故 ( 漢 書, 頁 3596) 即 元 帝 優 遇 儒 生, 原 意 欲 使 能 通 一 經 者, 俱 免 除 其 徭 役 數 年 後 因 現 實 考 量, 23 王 國 維 : 觀 堂 集 林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年 ), 卷 4, 頁 8-10 湯 志 鈞 等 : 西 漢 經 學 與 政 治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94 年 ), 頁 即 採 此 說 24 漢 書 並 未 詳 載 元 帝 立 京 氏 易 之 時 間, 惟 儒 林 傳 稱 房 授 東 海 殷 嘉 河 東 姚 平 河 南 乘 弘, 皆 為 郎 博 士 繇 是 易 有 京 氏 之 學 18

19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61 改 設 博 士 弟 子 員 凡 千 人, 仍 5 倍 於 宣 帝 朝, 成 帝 時 更 增 為 3000 人 考 百 官 公 卿 表 郎 中 令 之 屬 官 有 大 夫 郎 謁 者, 又 期 門 羽 林 皆 屬 焉 其 中 郎 掌 守 門 戶, 多 至 千 人 ; 期 門 掌 執 兵 送 從, 多 至 千 人 ( 漢 書, 頁 727) 換 言 之, 元 帝 時 博 士 弟 子 人 數 已 與 郎 官 或 侍 衛 虎 賁 之 士 相 當 何 況 依 公 孫 弘 當 時 之 設 計, 諸 博 士 弟 子 未 來 更 將 成 為 吏 員 的 主 要 來 源, 甚 至 參 與 朝 政 以 元 帝 時 所 立 的 京 氏 易 主 角, 京 房 ( 初 元 四 年 以 孝 廉 為 郎, 後 出 魏 郡 太 守 ) 弟 子 任 良 姚 平 ( 中 郎, 後 或 為 博 士 ), 皆 出 於 郎 官 可 證 皮 錫 瑞 盛 稱 : 漢 初 不 任 儒 者, 武 帝 始 以 公 孫 弘 為 丞 相, 封 侯, 天 下 學 士 靡 然 鄉 風 元 帝 尤 好 儒 生, 韋 匡 貢 薛, 並 致 輔 相 自 後 公 卿 之 位, 未 有 不 從 經 術 進 者 25 是 公 卿 以 儒 生 居 之, 自 元 帝 朝 為 盛 大 陸 學 者 承 載 試 圖 為 不 甚 從 儒 的 宣 帝 翻 案, 認 為 宣 帝 朝 對 政 府 各 級 官 吏 的 任 用, 經 學 之 士 逐 漸 占 據 了 重 要 的 位 置 其 舉 宣 帝 朝 為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等 7 人 為 證 ; 又 言 宣 帝 起 用 不 少 當 朝 大 儒 為 皇 室 教 官 認 為 如 果 宣 帝 正 如 他 教 訓 太 子 那 樣, 恐 怕 不 會 在 他 的 朝 廷 中 容 納 這 些 人 26 筆 者 以 為 : 宣 帝 未 立 之 前, 曾 受 詩 論 語 與 孝 經 尤 其 武 帝 以 來, 能 通 一 經 之 儒 生, 對 於 朝 廷 詔 令 之 明 布 諭 下, 以 及 地 方 宣 德 教 化, 確 有 助 益 因 此 對 於 太 子 之 養 成, 仍 需 仰 賴 大 儒 教 導 只 是 儒 生 不 達 時 宜, 好 是 古 非 今, 對 於 講 究 王 霸 雜 用 之 帝 王 心 術 的 宣 帝, 並 不 足 以 專 任 之 再 據 漢 書 覆 核 承 氏 所 言 7 人 : 韋 賢 丙 吉 杜 延 年 皆 為 擁 立 有 功 者 ; 魏 相 與 丙 吉 相 善, 參 與 推 倒 霍 氏, 宣 帝 善 之, 詔 相 給 事 中, 皆 從 其 議 而 丙 吉 黃 霸 于 定 國 杜 延 年 等 皆 為 獄 吏 或 學 律 令 出 身 至 於 陳 萬 年 者, 史 稱 其 然 善 事 人, 賂 遺 外 戚 許 史, 傾 家 自 盡, 尤 事 樂 陵 侯 史 高 ( 漢 書, 頁 2899) 易 言 之, 除 蕭 望 之 外, 其 餘 不 是 參 與 擁 立 及 戚 族 一 黨, 便 是 兼 明 儒 經 與 律 令 之 吏 無 不 25 經 學 歷 史, 頁 西 漢 經 學 與 政 治, 頁 該 書 由 湯 志 鈞 等 4 人 合 著, 本 文 所 引 述 者, 悉 出 承 載 所 撰 19

20 62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與 其 政 治 勢 力 與 政 策 主 張 相 符 27 準 此, 若 遽 言 宣 帝 重 用 經 學 之 士, 或 言 過 其 實 矣 至 於 元 成 二 帝 重 儒 術 經 生, 史 傳 斑 斑 可 考, 無 庸 一 一 詳 舉 蓋 元 帝 即 位 初 秉 政 權, 故 對 太 子 太 傅 少 傅 等 人 多 有 仰 賴, 另 一 方 面 亦 是 個 人 性 格 不 如 宣 帝 之 明 察 決 斷 所 致 然 而 與 此 同 時, 災 異 相 關 之 詔 令 經 生 的 議 政 奏 疏, 乃 至 於 災 異 理 論, 卻 亦 大 量 湧 現, 值 得 留 意 就 災 異 詔 數 量 而 言, 據 吳 青 統 計 : 西 漢 皇 帝 因 災 異 所 下 罪 己 詔 書 凡 28 條, 其 中 宣 帝 朝 4 條 元 帝 朝 10 條 成 帝 朝 9 條, 元 成 二 朝 合 計 超 過 一 半 有 餘 28 如 將 一 般 災 異 詔 皆 計 入, 則 宣 帝 朝 6 條 元 帝 朝 10 條 成 帝 朝 12 條, 總 計 37 條 中 元 成 二 朝 合 計 更 佔 近 六 成 足 見 元 成 二 朝 的 確 為 西 漢 災 異 詔 書 最 為 密 集 之 期 間 試 觀 元 帝 初 元 三 年 6 月 詔 云 : 蓋 聞 安 民 之 道, 本 繇 陰 陽 間 者 陰 陽 錯 謬, 風 雨 不 時 朕 之 不 德, 庶 幾 群 公 有 敢 言 朕 之 過 者 今 則 不 然, 媮 合 苟 從, 未 肯 極 言, 朕 甚 閔 焉 百 官 各 省 費 條 奏 毋 有 所 諱 有 司 勉 之, 毋 犯 四 時 之 禁 丞 相 御 史 舉 天 下 明 陰 陽 災 異 者 各 三 人 ( 漢 書, 頁 284) 此 詔 與 前 引 文 帝 災 異 詔 相 較, 更 特 意 點 明 徵 舉 求 通 曉 陰 陽 災 異 之 士 可 見 元 帝 時, 災 異 說 已 可 裨 益 仕 進 矣 是 以 班 固 即 稱 此 時 於 是 言 事 者 眾, 或 進 擢 召 見, 人 人 自 以 得 上 意 當 此 風 潮 下, 儒 生 各 逞 所 學, 藉 災 異 抒 發 對 政 事 之 批 評, 災 異 議 政 之 禁 忌 可 謂 正 式 解 除 這 些 儒 生, 如 眾 所 周 知 的 劉 向 劉 歆 翼 奉 京 房 外, 尚 有 李 尋 谷 永 杜 鄴 等, 史 料 所 及 尚 不 下 20 餘 人 相 較 於 武 宣 二 朝, 不 可 同 日 而 語 當 此 諸 家 爭 衡 時, 更 促 使 了 災 異 理 論 的 發 展 如 宣 帝 時 27 漢 書, 頁 3273 蕭 望 之 傳 載 霍 光 薨 後, 霍 子 禹 為 大 司 馬, 霍 山 領 尚 書, 親 屬 皆 宿 衛 內 侍 地 節 3 年 夏 京 師 雨 雹, 蕭 望 之 乃 上 疏 願 口 陳 災 異 之 意 其 旨 以 為 陰 陽 不 和, 是 大 臣 任 政, 一 姓 擅 勢 之 所 致 也 對 奏, 宣 帝 拜 其 為 謁 者 其 後 霍 氏 竟 謀 反 誅, 望 之 寖 益 任 用 故 亦 是 主 張 宣 帝 應 躬 萬 機, 選 同 姓, 舉 賢 材, 以 為 腹 心, 與 參 政 謀 的 擁 戴 者 28 吳 青 : 災 異 與 漢 代 社 會, 西 北 大 學 學 報 ( 哲 學 社 會 科 學 版 ) 總 88 期 (1995 年 ), 頁 40 中 統 計, 西 漢 皇 帝 因 災 異 所 下 罪 己 詔 書 凡 28 條 20

21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63 有 魏 相 的 月 令 說, 元 帝 以 後 劉 向 劉 歆 父 子 便 於 前 人 基 礎 上, 各 自 撰 作 洪 範 五 行 傳 論 29 甚 至 翼 奉 的 齊 詩 災 異 說 京 房 之 易 學 說 等 亦 相 繼 出 現, 可 謂 盛 況 空 前 原 先 肇 始 於 春 秋 尚 書 洪 範 的 災 異 說, 至 此 五 經 幾 全 沾 染 災 異 色 彩 而 這 正 是 東 漢 班 固 修 史 時, 何 以 增 入 五 行 志 之 主 要 原 因 之 一 30 三 災 異 說 與 漢 代 政 局 元 成 二 帝 期 間, 博 士 暨 弟 子 員 都 達 到 西 漢 的 巔 峰 在 朝 公 卿 乃 至 於 地 方 吏 員, 亦 多 為 通 經 的 儒 生 因 此 當 元 成 二 帝 對 於 災 異 現 象 憂 心 忡 忡 時, 災 異 說 便 成 為 儒 生 另 類 的 發 聲 管 道 分 析 元 帝 的 災 異 詔, 更 可 以 看 出 君 王 對 於 儒 生 的 期 望, 甚 至 切 責 西 漢 詔 書 自 武 帝 元 朔 元 年 立 皇 后 衛 氏 詔 中 引 用 易 詩 之 語 後, 屢 有 引 述 五 經 者 但 元 帝 時, 則 始 用 諸 災 異 詔 中, 如 初 元 元 年 4 月 初 元 五 年 4 月 永 光 四 年 6 月 等 詔 即 是 ; 成 帝 法 之, 如 建 始 元 年 2 月 河 平 元 年 4 月 陽 朔 二 年 春 陽 朔 四 年 正 月 鴻 嘉 元 年 2 月 等 詔 亦 然 其 中 河 平 元 年 日 食 詔 更 云 : 朕 獲 保 宗 廟, 戰 戰 慄 栗, 未 能 奉 稱 傳 曰 : 男 教 不 修, 陽 事 不 得, 則 日 為 之 蝕 天 著 厥 異, 辜 在 朕 躬 公 卿 大 夫 其 勉, 悉 心 以 輔 不 逮 百 寮 各 修 其 職, 惇 任 仁 人, 退 遠 殘 賊 陳 朕 過 失, 無 有 所 諱 ( 漢 書, 頁 309) 所 稱 傳 者, 見 今 本 禮 記 昏 義 可 知 此 時, 儒 家 經 傳 已 成 為 漢 代 君 王 施 政, 乃 至 於 面 對 災 異 的 引 述 標 準 掌 握 經 典 詮 釋 權 的 博 士 儒 生 豈 有 不 加 以 29 清 姚 振 宗 : 漢 書 藝 文 志 拾 補 ( 臺 北 : 臺 灣 開 明 書 店,1959 年, 二 十 五 史 補 編 本 ), 頁 8 考 察 五 行 志 引 中 所 引 劉 歆 言 論, 認 為 其 當 有 洪 範 五 行 傳 之 著 作, 並 定 名 為 劉 歆 洪 範 五 行 傳 記 今 為 行 文 之 便, 故 仍 將 向 歆 父 子 之 災 異 著 作, 統 稱 為 洪 範 五 行 傳 論 30 黃 啟 書 : 漢 書 五 行 志 之 創 制 及 其 相 關 問 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40 期 (2013 年 3 月 ), 頁

22 6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應 對 者 如 下 列 諸 詔 中, 元 帝 便 數 度 切 責 臣 下 應 就 災 異 發 生 之 原 因 進 諫, 以 求 弭 災 陰 陽 不 和, 其 咎 安 在? 公 卿 將 何 以 憂 之? 其 悉 意 陳 朕 過, 靡 有 所 諱 ( 初 元 二 年 ) 不 燭 變 異, 咎 在 朕 躬 群 司 又 未 肯 極 言 朕 過, 以 至 於 斯, 將 何 以 寤 焉! 朕 之 不 德, 庶 幾 群 公 有 敢 言 朕 之 過 者, 今 則 不 然 偷 合 苟 從, 未 肯 極 言, 朕 甚 閔 焉 ( 初 元 三 年 ) 朕 戰 戰 慄 栗, 夙 夜 思 過 失, 不 敢 荒 寧 惟 陰 陽 不 調, 未 燭 其 咎, 婁 敕 公 卿, 日 望 有 效 至 今 有 司 執 政, 未 得 其 中, 施 與 禁 切, 未 合 民 心,( 永 光 二 年 ) 自 今 以 來, 公 卿 大 夫 其 勉 思 天 戒, 慎 身 修 永, 以 輔 朕 之 不 逮 直 言 盡 意, 無 有 所 諱 ( 永 光 四 年 ) 甚 而 在 朝 臣 之 外, 再 徵 舉 直 言 極 諫 明 陰 陽 災 異 者, 如 初 元 二 年 三 年 及 永 光 二 年 皆 是 面 對 災 異 之 弭 平, 除 了 君 臣 省 過 修 政, 節 用 省 兵, 並 對 受 災 人 民 存 問 賑 濟 恤 刑 大 赦 等 等 初 元 五 年 詔 則 云 : 罷 角 抵 上 林 宮 館 希 御 幸 者 齊 三 服 官 北 假 田 官 鹽 鐵 官 常 平 倉 博 士 弟 子 毋 置 員, 以 廣 學 者 賜 宗 室 子 有 屬 籍 者 馬 一 匹 至 二 駟, 三 老 孝 者 帛, 人 五 匹, 弟 者 力 田 三 匹, 鰥 寡 孤 獨 二 匹, 吏 民 五 十 戶 牛 酒 ( 漢 書, 頁 285) 參 考 儒 林 傳 平 帝 時 王 莽 秉 政, 增 元 士 之 子 得 受 業 如 弟 子, 勿 以 為 員 則 元 帝 詔 書 中, 相 對 於 齊 三 服 官 北 假 田 官 鹽 鐵 官 之 罷 除 ; 博 士 弟 子 反 而 不 限 員 額, 故 云 以 廣 學 者 災 異 詔 中 類 似 這 種 對 儒 生 的 優 遇, 極 為 罕 見 ; 況 且 詔 書 中 對 於 宗 室 子 三 老 孝 弟 力 田 者, 乃 至 鰥 寡 孤 獨 以 及 吏 民 無 不 廣 宣 恩 惠 但 此 詔 書 除 更 彰 顯 元 帝 對 儒 學 之 獎 掖, 某 種 意 義 上 亦 強 調 博 士 等 人 不 能 自 外 於 災 異, 只 顧 傳 經 課 試 而 已 如 建 昭 四 年 詔 云 : 朕 承 先 帝 之 休 烈, 夙 夜 栗 栗, 懼 不 克 任 間 者 陰 陽 不 調, 五 行 失 序, 百 姓 饑 饉 惟 烝 庶 之 失 業, 臨 遣 諫 大 夫 博 士 賞 等 二 十 一 人 循 行 天 下, 存 問 22

23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65 耆 老 鰥 寡 孤 獨 乏 困 失 職 之 人, 舉 茂 材 特 立 之 士 相 將 九 卿, 其 帥 意 毋 怠, 使 朕 獲 觀 教 化 之 流 焉 ( 漢 書, 頁 295) 遇 有 天 災 大 患 遣 使 者 循 行 天 下, 始 於 武 帝 元 狩 六 年 遣 博 士 大 等 六 人 分 循 行 天 下 其 後 元 鼎 二 年 亦 遣 博 士 中 等 人 其 中 博 士 褚 大, 即 董 仲 舒 弟 子 之 一 亦 有 遣 掌 論 議 之 大 夫 者, 如 宣 帝 元 康 四 年 遣 太 中 大 夫 強 等 十 二 人 ; 甚 至 宣 帝 五 鳳 四 年 除 遣 使 者 外, 復 遣 丞 相 御 史 掾 二 十 四 人 循 行 天 下, 舉 冤 獄, 察 擅 為 苛 禁 深 刻 不 改 者 ( 漢 書, 頁 268 ) 終 西 漢 一 代, 除 不 言 明 身 分 之 使 者 外, 大 扺 以 遣 大 夫 為 主 不 過, 如 前 引 元 帝 建 昭 四 年 外, 再 如 成 帝 河 平 四 年 遣 光 祿 大 夫 博 士 嘉 等 十 一 人 陽 朔 三 年 遣 諫 大 夫 博 士 之 例 元 成 二 朝 屢 以 兼 有 大 夫 之 職 的 博 士 負 責 循 行, 正 因 這 些 使 者 不 只 要 存 問 鰥 寡, 考 察 吏 治, 甚 至 要 拔 舉 地 方 茂 材 異 倫 之 士 是 故, 無 論 是 博 士 大 夫, 乃 至 於 儒 生 出 身 的 公 卿, 皆 無 法 漠 視 帝 王 對 於 消 弭 災 異 的 要 求 ( 一 ) 災 異 頻 出 的 檢 討 身 處 元 成 二 朝 的 劉 向, 撰 有 災 異 奏 疏 與 封 事 數 通 其 中 元 帝 永 光 元 年 條 災 異 封 事 與 成 帝 元 延 三 年 論 星 孛 山 崩 疏 皆 言 : 初 元 以 來 六 年 矣, 案 春 秋 六 年 之 中, 災 異 未 有 稠 如 今 者 也 夫 有 春 秋 之 異, 無 孔 子 之 救, 猶 不 能 解 紛, 況 甚 於 春 秋 乎? 謹 案 春 秋 二 百 四 十 二 年, 日 蝕 三 十 六, 襄 公 尤 數, 率 三 歲 五 月 有 奇 而 壹 食 漢 興 訖 竟 寧, 孝 景 帝 尤 數, 率 三 歲 一 月 而 一 食 臣 向 前 數 言 日 當 食, 今 連 三 年 比 食 自 建 始 以 來, 二 十 歲 間 而 八 食, 率 二 歲 六 月 而 一 發, 古 今 罕 有 ( 漢 書, 頁 ) 劉 向 以 為 元 成 二 帝 時 災 異 之 稠 密, 古 今 罕 有 這 是 現 實 真 相 的 反 映? 抑 或 只 是 劉 向 憂 念 漢 祚 飄 搖 之 心 理 作 用? 以 條 災 異 封 事 所 言 觀 之, 文 中 所 稱 災 異, 詳 如 下 表 : 23

24 66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初 元 一 年 初 元 二 年 四 月 地 數 動 ( 紀 ) 四 月 客 星 大 如 瓜, 色 青 白 勃 海 水 大 溢 ( 天 文 ) 九 月 關 東 郡 國 十 一 大 水 ( 紀 ) 二 月 地 震 於 隴 西 郡, 山 崩 地 裂, 水 泉 湧 出 ( 紀 ) 五 月 客 星 見 昴 分 ( 天 文 ) 七 月 地 復 動 ( 紀 ) 初 元 三 年 四 月 茂 陵 白 鶴 館 災 ( 紀 ) 夏 旱 ( 紀 ) 初 元 四 年 初 元 五 年 四 月 星 孛 于 參 ( 紀 ) 永 光 元 年 三 月 雨 雪, 隕 霜 傷 麥 稼 ( 紀 ) 四 月 日 色 青 白, 亡 景, 正 中 時 有 景 亡 光 ( 五 行 ) 九 月 隕 霜 傷 稼 ( 五 行 ) 上 表 6 年 中 共 計 出 現 13 件 災 異 31 衡 諸 春 秋 經 文, 以 同 樣 的 時 間 而 發 生 災 異 數 量 最 多 者, 在 魯 襄 公 廿 三 至 廿 八 年, 或 昭 公 廿 至 廿 五 年 兩 期 間, 各 出 現 7 次 災 異 32 即 便 加 上 後 起 漢 書 五 行 志 所 補 入 記 載 於 左 傳 的 災 異 事 件, 皆 低 於 6 年 13 件 災 異 之 頻 率 準 此, 劉 向 所 論 斷 的 數 據 尚 屬 合 理 至 於 論 星 孛 山 崩 疏 所 指 魯 襄 公 事, 蓋 就 襄 公 即 位 31 年 共 計 有 9 次 日 食, 故 得 出 率 三 歲 五 月 有 奇 而 壹 食 漢 景 帝 在 位 16 年, 景 帝 紀 五 行 志 對 日 食 之 記 載 數 目 並 不 一 致, 詳 細 比 對 共 有 9 次 33 劉 向 云 率 三 歲 一 月 而 一 食, 實 則 應 言 一 歲 九 月 有 奇 而 一 食 為 妥 然 而, 以 如 此 密 度 而 論, 景 帝 朝 之 日 食 現 象 便 遠 較 劉 向 所 指 成 帝 朝 自 建 始 以 來, 二 十 歲 間 而 八 食, 率 二 歲 六 月 而 31 按 : 如 參 漢 書, 頁 1931 初 元 二 年 劉 向 使 人 上 變 事 書 所 云 : 前 弘 恭 奏 望 之 等 獄 決, 三 月, 地 大 震 恭 移 病 出, 後 復 視 事, 天 陰 雨 雪 由 是 言 之, 地 動 殆 為 恭 等 則 又 可 計 入 天 陰 雨 雪 一 項, 則 有 14 件 32 魯 襄 公 廿 三 至 廿 八 年 間, 計 有 :2 月 日 食 (23);7 月 日 食 既 大 水 8 月 日 食 (24); 12 月 日 食 (27); 春 無 冰 (28); 八 月 大 雩 等 而 昭 公 廿 至 廿 五 年 間, 計 有 :7 月 日 食 (21);12 月 日 食 (22);8 月 地 震 (23);5 月 日 食 8 月 大 雩 (24); 鸛 鵒 來 巢 7 月 上 辛, 大 雩 季 辛, 又 雩 (25) 等 33 凡 為 前 3 年 2 月 前 4 年 10 月 前 7 年 11 月 中 元 年 12 月 中 2 年 9 月 中 3 年 9 月 中 4 年 10 月 中 6 年 7 月 後 元 年 7 月 等 24

25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67 一 發, 來 得 密 集 即 便 參 考 成 帝 紀 與 五 行 志 所 載, 自 建 始 元 年 至 元 延 元 年 等 20 年 間, 實 有 10 次 日 食, 34 當 稱 二 歲 一 食, 依 然 不 及 景 帝 朝 之 頻 繁 再 則, 劉 向 云 今 連 三 年 比 食, 實 則 自 永 始 元 年 起 已 連 5 年 比 食, 與 景 帝 前 7 年 至 中 4 年 間 比 年 日 食 之 紀 錄 相 當 綜 考 上 述 材 料, 顯 然 劉 向 對 漢 代 災 異 事 件 數 量 之 統 計, 尚 有 出 入 這 點 如 由 本 紀 與 五 行 志 之 災 異 記 載 繁 簡 不 一 推 測, 時 人 對 於 當 代 災 異 記 錄 材 料, 或 尚 未 能 如 實 掌 握 因 此, 劉 向 認 為 元 帝 朝 災 異 數 量 有 過 於 春 秋, 尚 且 得 宜 ; 但 如 言 成 帝 朝 時 日 食 出 現 頻 率 與 連 年 比 食 之 情 況 為 古 今 罕 有, 則 未 必 如 實 此 處 除 了 數 據 誤 差 外, 其 中 或 已 摻 入 劉 向 之 主 觀 感 受 在 其 中 災 異 的 發 生, 或 為 無 法 預 期 之 災 害, 如 地 震 雨 雪 等 ; 或 屬 於 有 一 定 頻 率 出 現 之 異 象, 如 日 食 ; 或 亦 由 乎 人 禍, 如 火 災 等 其 中 官 吏 救 災 的 人 為 疏 忽, 則 又 會 延 長 或 加 重 災 害 的 嚴 重 性 35 因 此 檢 討 元 成 之 間 災 異 頻 率, 尚 需 了 解 其 狀 況 為 何 以 日 食 為 例, 今 日 對 於 日 食 成 因 的 解 釋, 有 所 謂 沙 羅 週 期 36 依 此 推 算, 則 所 謂 二 十 歲 間 而 八 食, 無 寧 尚 符 合 天 體 運 行 的 規 律 無 法 預 測 的 災 害, 自 難 以 相 互 評 比 ; 而 一 定 頻 率 出 現 的 自 然 異 象, 各 年 自 然 發 生 的 機 率, 應 趨 近 相 似 史 籍 所 記 錄 的 日 食 現 象, 乃 是 廣 義 日 食, 即 包 含 全 食 偏 食 34 凡 為 建 始 三 年 12 月 河 平 元 年 4 月 三 年 8 月 四 年 3 月 陽 朔 元 年 2 月 永 始 元 年 9 月 二 年 2 月 三 年 正 月 四 年 7 月 元 延 元 年 正 月 等 35 如 漢 書, 頁 載 元 帝 初 即 位 時, 關 東 連 年 被 災 害, 災 民 流 亡 入 關 元 帝 乃 下 詔 責 備 丞 相 于 定 國 等 人 云 : 民 田 有 災 害, 吏 不 肯 除, 收 趣 其 租, 以 故 重 困 關 東 流 民 飢 寒 疾 疫, 已 詔 吏 轉 漕, 虛 食 廩 開 府 臧 相 振 救, 賜 寒 者 衣, 至 春 猶 恐 不 贍 今 丞 相 御 史 將 欲 何 施 以 塞 此 咎? 36 陳 文 屏 : 日 全 食 的 驚 嘆, 大 地 地 理 雜 誌 第 97 期 (1996 年 4 月 ), 頁 6-7 云 : 月 球 必 須 走 到 黃 道 面 ( 地 球 繞 太 陽 的 平 面 ) 與 白 道 面 ( 月 球 繞 地 球 的 平 面 ) 的 交 點 附 近, 同 時 還 必 須 太 陽 恰 好 在 地 月 的 連 線 上 才 會 發 生 食 的 現 象 除 了 不 共 面 的 因 素 以 外, 還 因 為 天 體 萬 有 引 力 的 擾 動 使 得 白 道 面 有 轉 動 的 現 象, 這 些 因 素 使 得 一 年 中 最 多 只 有 二 到 五 次 的 日 食 早 在 希 臘 時 代 的 天 文 學 家 就 知 道 全 食 的 發 生 有 一 個 18 年 11 又 1/3 天 ( 或 依 閏 年 方 式 不 同 而 少 一 天 ) 的 週 期, 也 就 是 說 每 隔 這 樣 的 時 間 相 同 日 月 全 食 的 順 序 會 重 複 這 個 週 期 稱 作 沙 羅 週 期 (Saros) 25

26 68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環 食 等 現 象 因 此 日 食 出 現 頻 率 之 多 寡 不 一, 一 方 面 可 能 是 史 官 或 因 曆 法 謬 誤 而 造 成 的 記 錄 失 實, 37 亦 可 能 是 當 代 記 載 詳 略 不 一 所 致 38 如 某 次 日 偏 食 現 象 惟 見 於 某 地, 而 中 央 不 見 倘 地 方 官 吏 不 曾 上 報, 則 固 不 會 留 有 此 次 日 食 記 錄 更 進 一 步 分 析 : 平 時 人 們 對 於 天 災 人 禍 有 所 驚 懼, 乃 極 為 自 然 的 心 理 反 應 但 當 其 對 於 災 異 現 象 愈 加 重 視 時, 心 理 上 便 易 感 到 災 異 出 現 更 加 頻 繁, 猶 如 草 木 皆 兵 一 般, 實 則 皆 屬 人 們 認 知 的 歸 因 謬 誤 故 如 元 成 二 朝 的 災 異 頻 出, 未 必 不 是 此 一 心 理 作 用 的 誘 導 再 則, 若 人 們 所 認 定 的 災 異 項 目 增 益 時, 無 形 上 亦 會 加 劇 災 異 出 現 頻 率 如 春 秋 經 文 所 載 災 異 項 目, 不 過 天 文 之 日 食 星 變 隕 石 ; 氣 象 之 大 水 大 雨 雪 無 冰 雩 旱 隕 霜 殺 菽 ; 地 變 之 山 崩 地 震 ; 人 禍 之 火 災 以 及 物 候 變 異 的 螽 螟 多 糜 鸛 鵒 來 巢 等 20 餘 種 而 已 但 在 洪 範 五 行 傳 中, 靈 活 運 用 五 行 五 事, 並 將 原 本 與 庶 徵 無 關 的 皇 極 五 福 六 極 等 內 容 糅 合 在 一 起, 更 附 益 了 各 種 妖 孽 禍 痾 祥 等 等 妖 異 項 目, 擴 充 成 50 餘 項 其 測 候 災 異 事 項, 不 只 限 於 原 始 洪 範 所 提 出 氣 象 ; 更 涉 及 昆 蟲 家 畜 人 體 的 疾 病, 乃 至 一 些 人 為 行 止 如 服 妖, 鼓 妖 及 詩 妖 之 類 等 等 如 此 一 來, 災 異 事 件 自 然 就 比 以 往 容 易 湧 現 連 帶 的 君 臣 更 會 使 得 自 己 堅 信, 當 今 正 處 在 一 個 極 端 不 幸 的 命 運 之 中 ( 二 ) 災 異 詮 釋 牽 連 政 爭 元 成 時 災 異 說 蓬 勃, 除 了 上 述 原 因 外, 更 可 能 是 政 局 的 變 化, 特 別 是 君 37 如 日 食 依 理 皆 在 朔 日 發 生, 但 如 春 秋 隱 公 三 年 二 月 己 巳, 日 有 食 之 公 羊 學 者 何 休 便 釋 為 : 此 象 君 行 暴 急, 外 見 畏, 故 日 行 疾, 月 行 遲, 過 朔 乃 食, 失 正 朔 於 前 也 ( 參 公 羊 義 疏, 頁 115) 實 是 巧 作 解 釋 漢 書, 頁 1479 五 行 志 引 劉 歆 說 云 : 周 衰, 天 子 不 班 朔, 魯 歷 不 正, 置 閏 不 得 其 月, 月 大 小 不 得 其 度 史 記 日 食, 或 言 朔 而 實 非 朔, 或 不 言 朔 而 實 朔, 或 脫 不 書 朔 與 日, 皆 官 失 之 也 則 直 接 點 明 為 曆 法 與 紀 錄 之 問 題 38 如 司 馬 彪 續 漢 書 五 行 志 對 於 東 漢 日 食 記 載, 便 屢 見 史 官 不 見, 郡 以 聞 之 語 詳 參 南 朝 宋 范 曄 : 後 漢 書 ( 臺 北 : 洪 氏 出 版 社 影 印,1978 年 ), 頁

27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69 權 的 侵 陵 如 杜 欽 於 成 帝 建 始 三 年 賢 良 對 策 云 : 臣 聞 日 蝕 地 震, 陽 微 陰 盛 也 臣 者, 君 之 陰 也 ; 子 者, 父 之 陰 也 ; 妻 者, 夫 之 陰 也 ; 夷 狄 者, 中 國 之 陰 也 春 秋 日 蝕 三 十 六, 地 震 五, 或 夷 狄 侵 中 國, 或 政 權 在 臣 下, 或 婦 乘 夫, 或 臣 子 背 君 父, 事 雖 不 同, 其 類 一 也 臣 竊 觀 人 事 以 考 變 異, 則 本 朝 大 臣 無 不 自 安 之 人, 外 戚 親 屬 無 乖 剌 之 心, 關 東 諸 侯 無 強 大 之 國, 三 垂 蠻 夷 無 逆 理 之 節 ; 殆 為 後 宮 ( 漢 書, 頁 2671) 姑 不 論 杜 欽 推 度 的 主 要 目 標 是 否 得 當? 但 其 所 運 用 分 析 的 陰 陽 原 則, 即 是 東 周 方 士, 乃 至 於 漢 初 董 仲 舒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所 使 用 最 基 本 的 災 異 說 方 法 杜 氏 以 為 : 日 食 地 震 肇 因 於 陽 弱 陰 盛, 因 此 站 在 君 王 ( 陽 ) 之 對 立 面 的 臣 下 儲 君 后 妃 敵 國, 便 是 主 要 的 占 候 目 標 漢 初 以 來, 雖 不 乏 外 邦 入 侵, 或 是 王 儲 諸 侯 興 變 但 在 宣 帝 以 後, 權 臣 與 后 黨 造 成 了 王 朝 君 權 侵 陵 的 危 機, 則 日 益 嚴 重 掌 管 諫 議 的 儒 生 雖 在 元 帝 時 得 到 較 多 的 發 言 權 力 與 管 道, 得 以 參 與 朝 政 但 終 究 不 是 主 宰 政 治 起 伏 的 主 流 ; 反 而 常 隨 著 后 黨 外 戚 宦 豎 佞 臣 而 搖 擺 漢 初 因 有 呂 后 專 擅 的 前 車 之 鑑, 文 帝 以 來 對 於 后 黨 多 有 戒 心 武 帝 更 為 了 繼 承 者 的 穩 固 而 處 死 了 后 妃, 39 企 圖 防 患 於 未 然 但 昭 帝 無 嗣, 政 權 邅 替 出 現 危 機, 霍 光 首 立 昌 邑 王 而 廢, 終 立 宣 帝 然 昭 帝 時 朝 中 大 臣 已 處 心 積 慮 送 女 入 宮, 運 作 立 后, 如 上 官 皇 后 即 是 40 宣 帝 朝 之 霍 后 得 立, 更 是 出 自 霍 光 妻 使 人 毒 殺 許 后 而 39 漢 書, 頁 3957 載 昭 帝 之 生 母 拳 夫 人 ( 鉤 弋 倢 伃 ) 云 : 鉤 弋 子 年 五 六 歲, 壯 大 多 知, 上 常 言 類 我, 又 感 其 生 與 眾 異, 甚 奇 愛 之, 心 欲 立 焉, 以 其 年 稚 母 少, 恐 女 主 顓 恣 亂 國 家, 猶 與 久 之 鉤 弋 婕 妤 從 幸 甘 泉, 有 過 見 譴, 以 憂 死, 因 葬 雲 陽 後 上 疾 病, 乃 立 鉤 弋 子 為 皇 太 子 拜 奉 車 都 尉 霍 光 為 大 司 馬 大 將 軍, 輔 少 主 明 日, 帝 崩 40 漢 書, 頁 3958 載 上 官 桀 之 子 上 官 安 為 霍 光 婿, 其 勾 結 帝 長 姊 之 倖 臣 丁 外 人 謀 欲 立 后 云 : 時 上 官 安 有 女, 即 霍 光 外 孫, 安 因 光 欲 內 之 光 以 為 尚 幼, 不 聽 安 素 與 丁 外 人 善, 說 外 人 曰 : 聞 長 主 內 女, 安 子 容 貌 端 正, 誠 因 長 主 時 得 入 為 后, 以 臣 父 子 在 朝 而 有 椒 房 之 重, 成 之 在 於 足 下, 漢 家 故 事 常 以 列 侯 尚 主, 足 下 何 憂 不 封 侯 乎? 27

28 70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成, 此 事 霍 光 亦 知 情 41 總 而 言 之, 權 臣 把 持 朝 政 的 私 心, 常 會 結 合 後 宮 已 有 的 勢 力, 如 太 后 公 主 等 自 漢 初 以 來, 不 斷 湧 現 元 帝 即 位, 封 太 子 ( 成 帝 ) 母 王 政 君 為 后, 后 父 王 禁 為 陽 平 侯, 禁 弟 弘 至 長 樂 衛 尉 永 光 二 年, 王 禁 薨, 長 子 鳳 嗣 侯, 為 衛 尉 侍 中 元 帝 雖 曾 因 寵 幸 傅 昭 儀, 其 子 定 陶 恭 王 有 材 藝, 欲 立 為 嗣 而 未 果 待 成 帝 即 位, 遂 封 母 舅 王 鳳 為 大 司 馬 大 將 軍 領 尚 書 事, 王 氏 之 興 自 鳳 始, 終 至 王 莽 篡 漢 班 彪 於 元 后 傳 云 : 漢 興, 后 妃 之 家 呂 霍 上 官, 幾 危 國 者 數 矣 及 王 莽 之 興, 由 孝 元 后 歷 漢 四 世 為 天 下 母, 饗 國 六 十 餘 載, 群 弟 世 權, 更 持 國 柄, 五 將 十 侯, 卒 成 新 都 ( 漢 書, 頁 4035) 成 帝 時 除 了 太 后 王 氏 一 黨 之 外, 皇 后 許 氏 之 父 許 嘉 於 自 元 帝 時 為 大 司 馬 車 騎 將 軍 輔 政, 亦 具 權 勢 成 帝 無 嗣, 乃 以 定 陶 恭 王 之 子 為 皇 太 子, 即 哀 帝 是 時 朝 中 除 了 盤 據 已 久 的 太 皇 太 后 王 氏 一 黨 外, 又 有 傅 氏 ( 元 帝 之 傅 昭 儀, 哀 帝 祖 母 ) 與 丁 氏 ( 哀 帝 生 母 ) 一 黨 兩 股 不 同 來 源 的 勢 力 試 圖 推 倒 對 方, 則 對 於 其 他 佞 幸 宦 官 儒 臣 則 或 加 籠 絡 ; 或 加 排 擠 如 元 帝 時 之 石 顯 哀 帝 時 之 董 賢 降 至 東 漢, 當 外 戚 勢 力 佈 滿 朝 中 要 職, 挾 持 君 權 一 但 新 主 即 位, 除 非 仰 人 鼻 息 不 然 必 需 依 賴 親 信 勢 力 才 可 能 奪 回 政 權 朝 臣 因 宦 海 浮 沈, 彼 此 勢 力 犬 牙 交 錯 並 非 可 信 賴 的 管 道 而 此 時 長 處 深 宮, 朝 夕 相 處 的 佞 宦 便 是 少 主 唯 一 可 供 運 用 的 勢 力 如 果 外 戚 與 宦 官 彼 此 狼 狽 為 奸, 相 互 謀 利, 朝 廷 看 似 安 定 一 但 權 力 失 衡 動 盪, 則 必 在 朝 中 興 起 腥 風 血 雨 準 此, 再 觀 杜 欽 所 用 之 陰 陽 二 分 的 對 應 原 則, 便 使 一 些 未 研 析 過 災 異 說, 也 無 法 掌 握 五 行 或 易 算 原 則 的 朝 臣, 都 能 很 輕 易 的 把 災 異 事 件 依 附 在 自 己 所 欲 批 評 的 人 事 上 以 下 茲 舉 元 成 二 朝 數 事, 以 證 災 異 詮 釋 助 長 了 政 局 之 傾 軋 元 帝 初 元 五 年 至 永 光 四 年 間, 星 孛 于 參 雨 雪 日 食 地 動 災 異 數 見, 元 41 漢 書, 頁 3966 載 霍 光 夫 人 顯 欲 貴 其 小 女 成 君 乃 於 許 皇 后 當 娠 而 病 時, 勾 結 通 女 醫 淳 于 衍 投 毒 害 后 其 後 有 人 上 書 告 諸 醫 侍 疾 無 狀, 皆 收 繫 詔 獄 顯 恐 事 發, 即 具 語 霍 光, 霍 光 驚 愕, 默 然 不 應 28

29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71 帝 災 異 詔 凡 5 通 劉 向 於 永 光 元 年 上 條 災 異 封 事, 內 容 歷 數 春 秋 災 異 事 件, 並 針 對 當 時 日 月 無 光, 雪 霜 夏 隕, 海 水 沸 出, 陵 谷 易 處, 列 星 失 行 等 異 徵, 而 歸 出 春 秋 六 年 之 中, 災 異 未 有 稠 如 今 者 的 推 論 就 其 原 因, 劉 向 毫 不 隱 晦, 乃 讒 邪 並 進 也 讒 邪 之 所 以 並 進 者, 由 上 多 疑 心, 既 已 用 賢 人 而 行 善 政, 如 或 譖 之, 則 賢 人 退 而 善 政 還 夫 執 狐 疑 之 心 者, 來 讒 賊 之 口 ; 持 不 斷 之 意 者, 開 群 枉 之 門 義 邪 進 則 眾 賢 退, 群 枉 盛 則 正 士 消 懲 於 為 小 人 所 乘 之 前 事, 封 事 末 云 : 條 其 所 以, 不 宜 宣 洩 臣 謹 重 封 昧 死 上 蓋 元 帝 即 位 時 由 大 司 馬 車 騎 將 軍 樂 陵 侯 史 高 前 將 軍 蕭 望 之 光 祿 大 夫 周 堪 受 宣 帝 遺 詔 輔 政 蕭 周 二 人 以 師 傅 見 尊 重, 又 選 宗 室 諫 大 夫 劉 更 生 ( 成 帝 時 改 名 劉 向 以 下 為 行 文 便 利, 仍 統 稱 劉 向, 而 不 另 標 明 劉 更 生 之 名 ) 侍 中 金 敞 等 同 心 謀 議, 勸 上 以 古 制, 對 宣 帝 之 政 多 所 匡 正 另 一 方 面 史 高 則 與 久 典 樞 機 的 中 書 令 弘 恭 石 顯 等, 堅 持 宣 帝 故 事 蕭 望 之 又 以 古 不 近 刑 人 之 義, 欲 將 宦 者 排 除 於 中 書 ( 佞 幸 傳 作 尚 書 ) 之 職, 加 上 外 戚 許 史 二 氏 多 有 放 縱 奢 淫 兩 造 之 間, 衝 突 日 增 豈 料 恭 顯 先 發 譖 訴, 蕭 望 之 免 官, 周 堪 劉 向 皆 免 為 庶 人 42 時 適 有 地 震 重 復 發 生, 被 弘 恭 等 人 用 來 排 擠 蕭 望 之 ; 但 劉 向 懼 焉, 乃 使 其 外 親 上 變 事 為 其 辯 護 只 是 劉 向 細 密 的 推 測, 卻 遭 到 恭 顯 等 人 更 大 的 反 擊 最 後 劉 向 再 次 免 為 庶 人, 蕭 望 之 自 殺 前 通 上 書 雖 假 外 親 之 手 而 不 果 ; 此 通 封 事 謀 重 封 密 奏 但 恭 顯 仍 得 見 其 書, 與 外 戚 許 史 一 黨 更 加 仇 怨 劉 向 等 人 是 年 夏 寒, 日 青 無 光, 恭 顯 等 人 便 言 為 周 堪 張 猛 用 事 之 咎, 朝 臣 多 黨 之 周 堪 乃 左 遷 為 河 東 太 守 永 光 四 年 6 月 孝 宣 廟 闕 災 日 食 接 比 而 見 元 帝 遂 召 諸 前 言 日 變 在 堪 猛 者 責 問, 並 下 詔 : 往 者 眾 臣 見 異, 不 務 自 修, 深 惟 其 故, 而 反 晻 昧 說 天, 託 咎 此 人 朕 不 得 已, 出 而 試 之, 以 彰 其 材 堪 出 之 後, 大 變 仍 臻, 眾 亦 嘿 然 堪 治 未 期 年, 而 三 老 官 屬 有 識 之 士 詠 頌 其 美, 使 者 過 郡, 靡 人 不 稱 此 固 足 以 42 參 漢 書, 頁 蕭 望 之 傳 及 頁 楚 元 王 傳 如 照 二 年 其 春 地 震 推 測, 則 蕭 望 之 等 3 人 遭 貶, 當 在 初 元 元 年 29

30 72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彰 先 帝 之 知 人, 而 朕 有 以 自 明 也 俗 人 乃 造 端 作 基, 非 議 詆 欺, 或 引 幽 隱, 非 所 宜 明, 意 疑 以 類, 欲 以 陷 之, 朕 亦 不 取 也 朕 迫 于 俗, 不 得 專 心, 乃 者 天 著 大 異, 朕 甚 懼 焉 今 堪 年 衰 歲 暮, 恐 不 得 自 信, 排 於 異 人, 將 安 究 之 哉? 其 徵 堪 詣 行 在 所 ( 漢 書, 頁 1948) 劉 向 封 事 中 已 點 出 元 帝 任 賢 不 能 固 信 ; 除 惡 不 能 務 盡 的 優 柔 寡 斷, 才 是 問 題 的 重 點 元 帝 詔 書 中 屢 言 朕 不 得 已 朕 迫 於 俗, 其 實 頗 有 卸 責 的 意 味 同 一 時 間, 京 房 針 對 日 食 又 久 青 亡 光, 陰 霧 不 精 等 現 象, 亦 數 上 疏, 所 言 屢 中 元 帝 數 召 見 問, 京 房 則 以 為 : 古 帝 王 以 功 舉 賢, 則 萬 化 成, 瑞 應 著, 末 世 以 毀 譽 取 人, 故 功 業 廢 而 致 災 異 宜 令 百 官 各 試 其 功, 災 異 可 息 ( 漢 書, 頁 3160) 京 房 著 眼 於 吏 治 考 課, 固 奏 考 功 課 吏 法 惟 公 卿 朝 臣 皆 以 為 煩 碎 惟 周 堪 初 言 不 可, 後 乃 善 之 京 房 與 劉 向 的 災 異 推 度 方 法 結 論 雖 然 不 同 ; 43 但 政 治 立 場 卻 較 相 近 如 元 帝 曾 見 京 房, 論 及 幽 厲 所 任 巧 佞 一 事, 京 房 直 言 云 : ( 京 房 云 ) 春 秋 紀 二 百 四 十 二 年 災 異, 以 視 萬 世 之 君 今 陛 下 即 位 已 來, 日 月 失 明, 星 辰 逆 行, 山 崩 泉 湧, 地 震 石 隕, 夏 霜 冬 雷, 春 凋 秋 榮, 隕 霜 不 殺, 水 旱 螟 蟲, 民 人 饑 疫, 盜 賊 不 禁, 刑 人 滿 市, 春 秋 所 記 災 異 盡 備 陛 下 視 今 為 治 邪, 亂 邪? 上 曰 : 亦 極 亂 耳 尚 何 道! 房 曰 : 今 所 任 用 者 誰 與? 上 曰 : 然 幸 其 愈 於 彼, 又 以 為 不 在 此 人 也 房 曰 : 夫 前 世 之 君 亦 皆 然 矣 臣 恐 後 之 視 今, 猶 今 之 視 前 也 上 良 久 乃 曰 : 今 為 亂 者 誰 哉? 房 曰 : 明 主 宜 自 知 之 上 曰 : 不 知 也, 如 知, 何 故 用 之? 房 曰 : 上 最 所 信 任, 與 圖 事 帷 幄 之 中 進 退 天 下 之 士 者 是 矣 ( 漢 書, 頁 3162) 其 語 一 如 劉 向 條 災 異 封 事 口 吻 元 帝 猶 欲 辨 明 自 己 並 非 昏 昧, 但 隨 京 房 步 43 漢 書, 頁 1507 五 行 志 雖 於 是 項 災 異 中 引 述 京 房 易 傳 但 文 例 顯 然 不 是 京 房 當 時 的 奏 疏, 而 是 班 固 時 所 見 傳 世 的 京 房 著 作, 加 以 裁 融 至 於 京 房 災 異 說 分 卦 直 日 之 法, 則 於 其 得 罪 石 顯 五 鹿 充 宗, 外 為 郡 守 時 所 上 封 事 最 為 代 表 30

31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73 步 進 問, 明 白 所 指 為 石 顯, 但 亦 答 已 諭, 而 不 願 真 正 付 諸 實 踐 最 後 京 房 終 被 石 顯 排 擠 外 貶, 後 涉 淮 陽 憲 王 事 而 棄 市 如 同 元 帝 雖 知 周 堪 等 為 佞 臣 所 譖, 起 復 領 尚 書 事 但 石 顯 主 管 尚 書 事, 尚 書 五 人 皆 比 其 黨, 周 堪 希 得 見 終 不 免 為 石 顯 誣 譖, 自 殺 於 公 車 劉 向 亦 因 此 廢 十 餘 年 史 稱 自 是 公 卿 以 下 畏 顯, 重 足 一 跡 ( 漢 書, 頁 3727) 元 帝 既 不 肯 承 認 內 朝 中 盡 是 自 己 寵 信 佞 宦 外 戚 的 真 相, 甚 至 切 問 外 朝 之 丞 相, 共 同 承 擔 災 異 的 譴 告 如 永 光 元 年 之 春 霜 夏 寒 日 青 亡 光, 元 帝 便 下 詔 條 責 丞 相 于 定 國 于 氏 惶 恐, 上 書 自 劾, 乞 骸 骨 帝 又 緩 頰 云 : 陰 陽 不 調, 災 咎 之 發, 不 為 一 端 而 作, 自 聖 人 推 類 以 記, 不 敢 專 也, 況 於 非 聖 者 乎! 日 夜 惟 思 所 以, 未 能 盡 明 經 曰 : 萬 方 有 罪, 罪 在 朕 躬 君 雖 任 職, 何 必 顓 焉? 其 勉 察 郡 國 守 相 群 牧, 非 其 人 者 毋 令 久 賊 民 ( 漢 書, 頁 3045) 定 國 固 辭, 遂 罷 就 第, 成 為 漢 代 首 位 因 災 異 事 件 而 去 職 的 丞 相 韓 詩 外 傳 曾 主 張 : 三 公 者 何? 曰 司 馬 司 空 司 徒 也 司 馬 主 天, 司 空 主 土, 司 徒 主 人 故 陰 陽 不 和 四 時 不 節 星 辰 失 度 災 變 非 常, 則 責 之 司 馬 山 陵 崩 竭 川 谷 不 流 五 穀 不 植 草 木 不 茂, 則 責 之 司 空 君 臣 不 正 人 道 不 和 國 多 盜 賊 下 怨 其 上, 則 責 之 司 徒 故 三 公 典 其 職, 憂 其 分, 舉 其 辯, 明 其 隱, 此 三 公 之 任 也 44 以 天 地 人 區 分 災 異 責 任, 可 能 只 是 一 種 學 理 設 想 但 自 元 帝 開 此 惡 例, 此 後 西 漢 因 災 異 而 罷 的 三 公, 凡 有 薛 宣 師 丹 孔 光 董 賢 等 人 成 帝 時 丞 相 翟 方 進, 雖 不 因 災 異 而 罷 免, 卻 因 欲 塞 熒 惑 守 心 之 災 異 而 自 殺 ( 漢 書, 頁 1311) 此 風 至 東 漢 尤 烈, 元 成 二 帝 難 辭 其 咎 成 帝 建 始 三 年 河 平 元 年 皆 有 日 食 發 生, 成 帝 建 始 三 年 災 異 詔 中, 因 地 震 44 漢 韓 嬰 : 韓 詩 外 傳 ( 臺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67 年, 四 部 叢 刊 初 編 縮 本 ), 頁 72 31

32 7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日 食 同 發, 乃 詔 舉 賢 良 方 正 能 直 言 極 諫 之 士, 谷 永 杜 欽 出 焉 谷 永 以 為 : 日 食 婺 女 之 分, 地 震 蕭 牆 之 內, 是 成 帝 志 在 閨 門, 未 卹 政 事, 內 寵 大 盛 所 致 上 特 復 問 之, 更 直 言 皇 后 貴 妾 專 寵 所 致 當 時 因 成 帝 委 政 大 將 軍 王 鳳, 議 者 多 歸 咎 之 如 建 始 元 年 連 續 發 生 皇 曾 祖 悼 考 廟 災 星 孛 于 營 室 黃 霧 四 塞 青 蠅 集 未 央 宮 殿 兩 月 相 承 流 星 貫 紫 宮 大 風 拔 甘 泉 畤 中 大 木 其 中 發 生 於 封 王 氏 諸 舅 為 關 內 侯 之 後 的 黃 霧 四 塞, 紀 稱 博 問 公 卿 大 夫, 無 有 所 諱 因 此 即 便 霧 象 並 不 屬 春 秋 災 異 項 目, 洪 範 五 行 傳 亦 未 必 列 入 咎 徵 條 例, 45 但 仍 引 起 儒 生 注 目 討 論 元 后 傳 載 諫 大 夫 楊 興 博 士 駟 勝 以 為 陰 盛 侵 陽 之 氣 也 高 祖 之 約 也, 非 功 臣 不 侯, 今 太 后 諸 弟 皆 以 無 功 為 侯, 非 高 祖 之 約, 外 戚 未 曾 有 也, 故 天 為 見 異 ( 漢 書, 頁 4017) 王 鳳 當 時 亦 懼 群 臣 議, 上 書 辭 謝 有 今 有 茀 星 天 地 赤 黃 之 異, 咎 在 臣 鳳, 當 伏 顯 戮, 以 謝 天 下 之 語, 乞 骸 骨 辭 職 成 帝 皇 儲 之 位 曾 一 度 傾 危, 有 賴 舅 家 王 氏 力 保 故 即 位 之 初 多 仰 賴 之 故 乃 報 云 : 今 大 將 軍 乃 引 過 自 予, 欲 上 尚 書 事, 歸 大 將 軍 印 綬, 罷 大 司 馬 官, 是 明 朕 之 不 德 也 朕 委 將 軍 以 事, 誠 欲 庶 幾 有 成, 顯 先 祖 之 功 德 將 軍 其 專 心 固 意, 輔 朕 之 不 逮, 毋 有 所 疑 ( 漢 書, 頁 ) 不 敢 遽 斷 其 後 臺 然 而 應 詔 的 谷 永 看 出 王 鳳 柄 政 專 權, 陰 欲 自 托, 便 稱 黃 濁 冒 京 師, 王 道 微 絕 之 應 也 為 王 鳳 開 脫 建 始 元 年 黃 霧 之 異 的 指 責 ( 漢 書, 頁 ) 杜 欽 原 即 王 鳳 僚 屬, 對 策 中 以 陰 陽 對 舉, 歷 數 臣 下 子 嗣 后 妃 夷 狄 等, 認 為 咎 在 後 宮, 理 由 是 : 日 以 戊 申 蝕, 時 加 未 戊 未, 土 也 土 者, 中 宮 之 部 也 其 夜 地 震 未 央 宮 殿 中, 此 必 適 妾 將 有 爭 寵 相 害 而 為 患 者 谷 永 善 京 氏 易 天 文 ; 杜 欽 其 法 則 本 諸 五 行 占 測 方 法 雖 不 一, 但 皆 因 黨 於 王 氏, 故 將 矛 頭 指 向 大 司 馬 車 騎 將 軍 許 嘉 之 女 許 皇 后, 亦 即 替 王 鳳 攻 擊 政 敵 大 司 45 漢 書, 頁 五 行 志 所 載, 洪 範 五 行 傳 皇 之 不 極 有 恆 陰 之 咎, 班 固 乃 將 京 房 易 傳 中 對 於 蜺 蒙 霧 等 3 種 雲 氣 現 象 的 分 析, 大 量 迻 錄, 並 斷 曰 此 皆 陰 雲 之 類 但 對 成 帝 建 始 元 年 黃 霧 四 塞 一 事, 則 又 置 於 思 心 不 睿 之 黃 祥 下 二 處 皆 無 劉 向 劉 歆 之 語, 則 二 劉 之 洪 範 五 行 傳 論 中, 亦 未 討 論 32

33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75 馬 車 騎 將 軍 許 嘉 蓋 許 嘉 自 元 帝 時 已 為 大 司 馬 車 騎 將 軍 輔 政, 成 帝 即 位 方 立 元 舅 王 鳳 為 大 司 馬 大 將 軍, 與 許 嘉 並 杜 欽 曾 以 故 事 后 父 重 於 帝 舅, 叮 嚀 王 鳳 宜 謹 慎 事 之 河 平 元 年 許 嘉 薨, 子 況 嗣 立 該 年 日 食, 成 帝 災 異 詔 中 則 明 引 禮 記 昏 義 男 教 不 修, 陽 事 不 得, 則 日 為 之 蝕 之 語, 群 臣 遂 專 言 後 宮 椒 房 之 失 其 中 對 者 數 十 人, 如 前 述 谷 永 杜 欽 外, 尚 有 劉 向 成 帝 乃 采 諸 人 之 言 以 示 後 宮 外 戚 傳 詳 載 其 書, 首 段 以 日 者 眾 陽 之 宗, 為 人 君 之 象 而 今 無 權 臣 驕 侯 與 外 患, 故 咎 宜 應 於 後 宮 即 本 杜 欽 建 始 三 年 對 策 其 後 歷 數 建 始 以 來 災 異, 凡 有 白 氣 出 於 營 室 流 星 出 於 文 昌 北 宮 井 溢 數 郡 女 童 入 殿 莫 知 河 水 大 決 泰 山 之 鳥 焚 其 巢, 大 風 自 西 搖 祖 宗 寢 廟 日 食 東 井 之 度 等 8 事 其 中 白 氣 出 於 營 室, 成 帝 云 : 營 室 者, 天 子 之 後 宮 也 正 月 於 尚 書 為 皇 極 皇 極 者, 王 氣 之 極 也 白 者 西 方 之 氣, 其 於 春 當 廢 今 正 於 皇 極 之 月, 興 廢 氣 於 後 宮, 視 後 妾 無 能 懷 任 保 全 者, 以 著 繼 嗣 之 微, 賤 人 將 起 也 後 妾 無 能 懷 任 保 全 者, 五 行 志 以 為 劉 向 谷 永 二 人 說 ; 繼 嗣 之 微, 賤 人 將 起 則 出 谷 永 對 策 語 河 水 大 決, 成 帝 書 與 溝 洫 志 所 引 谷 永 說 相 近 至 於 流 星 出 於 文 昌 女 童 入 殿 莫 知 泰 山 之 鳥 焚 其 巢 等 三 事, 五 行 諸 志 雖 有 推 斷, 但 難 考 為 何 人 所 云 46 日 食 東 井 之 度 一 事, 成 帝 書 云 : 四 月 己 亥, 日 蝕 東 井, 轉 旋 且 索, 與 既 無 異 己 猶 戊 也, 亥 復 水 也, 明 陰 盛, 咎 在 內 於 戊 己, 虧 君 體, 著 絕 世 於 皇 極, 顯 禍 敗 及 京 都 於 東 井, 變 怪 眾 備, 末 重 益 大, 來 數 益 甚 成 形 之 禍 月 以 迫 切, 不 救 之 患 日 46 漢 書, 頁 1309 天 文 志 頁 五 行 志 對 流 星 女 童 二 事 之 占, 皆 乃 主 王 鳳 用 事, 當 非 出 諸 谷 杜 之 口 頁 1416 占 泰 山 之 鳥 焚 其 巢 事 云 : 泰 山, 岱 宗, 五 嶽 之 長, 王 者 易 姓 告 代 之 處 也 天 戒 若 曰 : 勿 近 貪 虐 之 人, 聽 其 賊 謀, 將 生 焚 巢 自 害 其 子 絕 世 易 姓 之 禍 則 與 成 帝 書 近, 但 未 考 何 人 所 言 但 復 云 : 其 後, 趙 蜚 燕 得 幸, 立 為 皇 后, 弟 為 昭 儀, 姊 妹 專 寵, 聞 後 宮 許 美 人, 曹 偉 能 生 皇 子 也, 昭 儀 大 怒, 令 上 奪 取 而 殺 之, 皆 並 殺 其 母 成 帝 崩, 昭 儀 自 殺, 事 乃 發 覺, 趙 后 坐 誅 此 焚 巢 殺 子 後 號 咷 之 應 也 則 非 谷 永 三 人 對 策 語 33

34 76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婁 深, 咎 敗 灼 灼 若 此, 豈 可 以 忽 哉! 據 五 行 志 載 劉 向 言 四 月 交 於 五 月, 月 同 孝 惠, 日 同 孝 昭 東 井, 京 師 地, 且 既, 其 占 恐 害 繼 嗣 考 惠 昭 二 帝 時 日 食 劉 向 之 說 : 五 月 微 陰 始 起 而 犯 至 陽, 其 占 重 至 其 八 月, 宮 車 晏 駕, 有 呂 氏 詐 置 嗣 君 之 害 ( 惠 帝 ) 己 亥 而 既, 其 占 重 後 六 年, 宮 車 晏 駕, 卒 以 亡 嗣 ( 昭 帝 )( 漢 書, 頁 ) 則 己 猶 戊 也, 亥 復 水 也 云 云, 疑 屬 谷 永 之 言 史 傳 稱 谷 永 善 言 災 異, 前 後 所 上 四 十 餘 事, 略 相 反 覆, 專 攻 上 身 與 後 宮 而 已 黨 於 王 氏, 上 亦 知 之, 不 甚 親 信 也 但 劉 向 於 成 帝 即 位 後 復 見 進 用, 見 王 鳳 等 倚 太 后 之 勢, 專 擅 國 權 河 平 三 年 領 校 中 五 經 祕 書 時, 向 見 尚 書 洪 範, 箕 子 為 武 王 陳 五 行 陰 陽 休 咎 之 應 向 乃 集 合 上 古 以 來 歷 春 秋 六 國 至 秦 漢 符 瑞 災 異 之 記, 推 迹 行 事, 連 傳 禍 福, 著 其 占 驗, 即 洪 範 五 行 傳 論 其 後 歷 上 封 事 極 諫, 皆 以 宗 室 遺 老, 心 憂 王 氏 坐 大 自 不 可 能 與 谷 杜 相 同, 黨 王 氏 而 攻 許 后 考 史 記 天 官 書 : 營 室 為 清 廟, 曰 離 宮 閣 道 東 井 輿 鬼, 雍 州 47 就 星 宿 分 野, 東 井 所 主 雍 州, 與 劉 向 言 東 井, 京 師 地 無 異 惟 營 室 為 後 宮 懷 任 之 象 之 語, 不 採 天 官 書 ; 反 與 律 書 所 言 不 周 風 居 西 北, 主 殺 生 東 壁 居 不 周 東, 主 辟 生 氣 而 東 之 至 於 營 室, 營 室 者, 主 營 胎 陽 氣 而 產 之 48 相 近 是 故 劉 向 或 由 占 星 測 候 的 條 例 ; 或 比 對 惠 昭 二 帝 的 歷 史 紀 錄, 推 出 恐 害 繼 嗣 固 然 不 無 受 到 成 帝 自 陳 男 教 有 虧 的 導 引, 但 尚 算 是 依 循 災 異 法 則, 就 事 論 事 河 平 三 年 四 年 日 食 仍 見 據 外 戚 傳 云 比 三 年 日 蝕, 言 事 者 頗 歸 咎 於 鳳 矣 而 谷 永 等 遂 著 之 許 氏, 許 氏 自 知 為 鳳 所 不 佑 但 考 王 商 史 丹 傳 47 史 記, 頁 史 記, 頁

35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77 中 佞 臣 張 匡 向 史 丹 告 發, 指 陳 丞 相 王 商 作 威 作 福 與 父 傅 婢 通, 及 女 弟 淫 亂 諸 事 成 帝 素 重 商, 知 張 匡 之 言 多 險, 制 曰 弗 治 但 王 鳳 固 爭 之, 王 商 乃 罷 相 免 相 三 日, 發 病 嘔 血 而 死 ( 漢 書, 頁 ) 案 : 王 商 為 父 王 武 為 宣 帝 母 舅, 元 帝 時 至 右 將 軍 光 祿 大 夫 當 定 陶 王 愛 幸, 幾 代 太 子 時 王 商 擁 佑 太 子 頗 力 成 帝 即 位, 甚 為 敬 重, 建 始 四 年 代 匡 衡 為 丞 相 因 不 接 受 王 鳳 對 姻 親 楊 肜 事 之 關 說, 乃 與 王 鳳 結 怨 在 打 壓 許 氏 之 後, 王 鳳 又 藉 張 匡 史 丹 之 力, 罷 去 三 王 49 之 一 的 王 商 相 職 再 考 元 后 傳 所 言 : 上 即 位 數 年, 無 繼 嗣, 體 常 不 平 定 陶 共 王 來 朝, 太 后 與 上 承 先 帝 意, 遇 共 王 甚 厚, 賞 賜 十 倍 於 它 王, 不 以 往 事 為 纖 介 共 王 之 來 朝 也, 天 子 留, 不 遣 歸 國 大 將 軍 鳳 心 不 便 共 王 在 京 師, 會 日 蝕, 鳳 因 言 日 蝕 陰 盛 之 象, 為 非 常 異 定 陶 王 雖 親, 於 禮 當 奉 藩 在 國 今 留 侍 京 師, 詭 正 非 常, 故 天 見 戒 宜 遣 王 之 國 ( 漢 書, 頁 4019) 比 諸 帝 王, 后 妃 屬 陰, 則 諸 侯 王 亦 屬 陰 故 王 鳳 乃 將 焦 點 移 往 成 帝 異 母 弟 定 陶 王 劉 康 身 上 傳 稱 成 帝 不 得 已 於 鳳 而 許 之 共 王 辭 去, 上 與 相 對 涕 泣 而 決 對 於 曾 經 威 脅 皇 位 的 兄 弟, 成 帝 手 足 之 情 是 否 出 自 衷 心? 難 以 推 知 但 對 於 王 鳳 而 言, 定 陶 王 絕 對 是 影 響 王 氏 能 否 把 持 朝 政 的 關 鍵 其 實 自 建 始 以 來 災 異, 朝 臣 多 有 以 王 氏 為 患 者 因 此 成 帝 報 許 后 書 云 將 相 大 臣 懷 誠 秉 忠, 唯 義 是 從, 又 惡 有 上 官 博 陸 宣 成 之 謀? 只 是 刻 意 漠 視 王 氏 專 權 的 事 實 此 時 剛 直 敢 言 京 兆 尹 王 章 乃 上 奏 封 事 : 災 異 之 發, 為 大 臣 顓 政 者 也 今 聞 大 將 軍 猥 歸 日 蝕 之 咎 於 定 陶 王, 建 遣 之 國, 苟 欲 使 天 子 孤 立 於 上, 顓 擅 朝 事 以 便 其 私, 非 忠 臣 也 且 日 蝕, 陰 侵 陽 臣 顓 君 之 咎, 今 政 事 大 小 皆 自 鳳 出, 天 子 曾 不 一 舉 手, 鳳 不 內 省 責, 反 歸 咎 善 人, 推 遠 定 陶 王 且 鳳 誣 罔 不 忠, 非 一 事 也 前 丞 相 樂 昌 49 漢 書, 頁 3382 王 商 史 丹 傳 贊 稱 宣 元 以 來, 外 戚 有 三 王 之 稱 顏 師 古 注 : 謂 卬 成 侯 及 商 鳳 三 家 也 35

36 78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侯 商 本 以 先 帝 外 屬, 內 行 篤, 有 威 重, 位 歷 將 相, 國 家 柱 石 臣 也, 其 人 守 正, 不 肯 詘 節 隨 鳳 委 曲, 卒 用 閨 門 之 事 為 鳳 所 罷, 身 以 憂 死, 眾 庶 愍 之 直 斥 日 食 實 王 鳳 專 政, 且 誣 罔 不 忠 所 致 言 之 鑿 鑿, 成 帝 感 悟 曰 : 微 京 兆 尹 直 言, 吾 不 聞 社 稷 計! 有 罷 退 王 鳳 之 意 杜 欽 乃 勸 王 鳳 上 疏 謝 罪, 乞 骸 骨 曰 : 陰 陽 不 調, 災 異 數 見, 咎 在 臣 鳳 奉 職 無 狀, 此 臣 一 當 退 也 五 經 傳 記, 師 所 誦 說, 咸 以 日 蝕 之 咎 在 於 大 臣 非 其 人, 易 曰 折 其 右 肱, 此 臣 二 當 退 也 河 平 以 來, 臣 久 病 連 年, 數 出 在 外, 曠 職 素 餐, 此 臣 三 當 退 也 陛 下 以 皇 太 后 故 不 忍 誅 廢, 臣 猶 自 知 當 遠 流 放, 又 重 自 念, 兄 弟 宗 族 所 蒙 不 測, 當 殺 身 靡 骨 死 輦 轂 下, 不 當 以 無 益 之 故 有 離 寑 門 之 心 此 疏 或 亦 出 杜 欽 之 手 史 稱 其 其 辭 指 甚 哀, 太 后 聞 之 為 垂 涕, 不 御 食 王 鳳 因 此 得 復 起 視 事, 並 羅 致 王 章 下 吏, 卒 死 獄 中 其 後 又 有 南 昌 尉 梅 福 上 書 為 王 章 申 寃 云 : 故 京 兆 尹 王 章 資 質 忠 直, 敢 面 引 廷 爭, 孝 元 皇 帝 擢 之, 以 厲 具 臣 而 矯 曲 朝 及 至 陛 下, 戮 及 妻 子 且 惡 惡 止 其 身, 王 章 非 有 反 畔 之 辜, 而 殃 及 家 折 直 士 之 節, 結 諫 臣 之 舌, 群 臣 皆 知 其 非, 然 不 敢 爭, 天 下 以 言 為 戒, 最 國 家 之 大 患 也 方 今 君 命 犯 而 主 威 奪, 外 戚 之 權 日 以 益 隆, 陛 下 不 見 其 形, 願 察 其 景 建 始 以 來, 日 食 地 震, 以 率 言 之, 三 倍 春 秋, 水 災 亡 與 比 數 陰 盛 陽 微, 金 鐵 為 飛, 此 何 景 也! 漢 興 以 來, 社 稷 三 危 呂 霍 上 官 皆 母 后 之 家 也, 親 親 之 道, 全 之 為 右, 當 與 之 賢 師 良 傅, 教 以 忠 孝 之 道 今 乃 尊 寵 其 位, 授 以 魁 柄, 使 之 驕 逆, 至 於 夷 滅, 此 失 親 親 之 大 者 也 ( 漢 書, 頁 2922) 強 調 建 始 以 來, 災 異 已 三 倍 於 春 秋, 譏 切 王 氏 專 勢 擅 權 梅 福 少 學 長 安, 明 尚 書 穀 梁 春 秋, 為 郡 文 學 所 學 與 劉 向 相 近, 奏 疏 辭 氣 亦 與 劉 向 相 仿 惟 上 不 納, 自 是 公 卿 見 鳳, 側 目 而 視, 郡 國 守 相 刺 史 皆 出 其 門 考 成 帝 即 位 之 初, 朝 中 外 戚 王 鳳 一 黨 並 未 獨 大 但 隨 王 商 罷 相, 許 后 因 成 帝 後 宮 多 新 愛 而 寵 衰, 王 氏 之 勢 已 難 遏 成 帝 紀 中 班 彪 稱 成 帝 臨 朝 淵 嘿, 尊 嚴 若 神, 36

37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79 元 后 傳 則 云 大 將 軍 鳳 用 事, 上 遂 謙 讓 無 所 顓 成 帝 耽 於 酒 色 而 倦 於 政 務, 自 易 使 大 權 旁 落? 再 則 元 后 傳 屢 見 太 后 哀 憐 外 家, 為 之 垂 涕 云 云 太 后 處 處 偏 袒 王 氏, 即 便 成 帝 欲 有 所 作 為, 其 任 相 舉 賢 自 亦 處 處 受 制 何 況 王 氏 深 諳 結 攬 大 臣 名 儒 之 道, 如 永 始 以 來, 日 蝕 地 震 尤 數, 吏 民 上 書 復 言 應 在 王 氏 專 政 成 帝 因 親 問 師 傅 丞 相 張 禹, 禹 則 謂 上 曰 : 春 秋 二 百 四 十 二 年 間, 日 蝕 三 十 餘, 地 震 五, 或 為 諸 侯 相 殺, 或 夷 狄 侵 中 國 災 變 之 異 深 遠 難 見, 故 聖 人 罕 言 命, 不 語 怪 神 性 與 天 道, 自 子 贛 之 屬 不 得 聞, 何 況 淺 見 鄙 儒 之 所 言! 陛 下 宜 修 政 事 以 善 應 之, 與 下 同 其 福 喜, 此 經 義 意 也 新 學 小 生, 亂 道 誤 人, 宜 無 信 用, 以 經 術 斷 之 ( 漢 書, 頁 3351) 張 禹 曾 授 成 帝 論 語, 世 稱 欲 為 論, 念 張 文 蓋 張 氏 勸 成 帝 修 善 政 於 民, 勿 妄 推 驗 天 道, 固 為 確 論 然 而, 倘 不 是 史 筆 述 及 禹 自 見 年 老, 子 孫 弱, 又 與 曲 陽 侯 不 平, 恐 為 所 怨 後 曲 陽 侯 根 及 諸 王 子 弟 聞 知 禹 言, 皆 喜 說 云 云 幾 令 人 誤 認 其 為 治 學 篤 實 務 疾 虛 妄 的 醇 儒, 而 未 能 看 穿 其 阿 諛 自 保 的 面 目 四 災 異 理 論 競 相 建 構 不 同 立 場 主 張 在 政 事 論 辯 時, 端 賴 其 論 據 是 否 權 威? 推 斷 是 否 精 確? 用 諸 施 政 是 否 可 行? 準 此, 方 能 獲 得 主 事 者 同 僚 乃 至 人 民 的 最 大 支 持, 古 今 皆 然 漢 代 的 權 威 論 據, 一 是 經 義 ; 一 是 天 人 觀 念 故 皮 錫 瑞 稱 : 元 成 以 後, 刑 名 漸 廢 上 無 異 教, 下 無 異 學 皇 帝 詔 書, 群 臣 奏 議, 莫 不 援 引 經 義, 以 為 據 依 國 有 大 疑, 輒 引 春 秋 為 斷 一 時 循 吏 多 能 推 明 經 意, 移 易 風 化, 號 為 以 經 術 飾 吏 事 漢 治 近 古, 實 由 於 此 蓋 其 時 公 卿 大 夫 士 吏 未 有 不 通 一 藝 者 也 經 學 歷 史, 頁

題目:消解羈囚情結的不同嘗試:柳宗元永州遊記的重新解讀

題目:消解羈囚情結的不同嘗試:柳宗元永州遊記的重新解讀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九 期 2012 年 9 月 頁 1-30 消 解 羈 囚 情 結 的 不 同 嘗 試 : 柳 宗 元 永 州 遊 記 的 重 新 解 讀 鄧 城 鋒 摘 要 關 於 柳 宗 元 永 州 遊 記 的 研 究 甚 多, 然 而 對 始 得 西 山 宴 遊 記 等 個 別 篇 章 的 理 解 不 夠 準 確, 未 能 圓 滿 解 釋 這

More information

104王三慶.doc

104王三慶.doc 2005 12 95 120 4 2 437-464 On Establishment and Abolishment of 95 New Words made by Wu Tse-t ien, as well as Multiple Version of Written Languages Wang San-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re information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楊 祖 漢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43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韓 儒 鄭 道 傳 (?~1398) 是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大 儒, 他 在 當 時 的 朝 代 更 迭 之 際,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力 由 於 他 得 到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的 信 任, 得 以 實 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More information

組合 1.pdf

組合 1.pdf 32 2016 12 1-29 2016-03-31 2016-10-26 DOI: 10.6183/NTUJP.2016.32.1 1257 2 32 Fofa Daming Lu Jing-huei Tsau Abstract Fofa Daming Lu consists of 20 volumes advocating the thought of the three teachings harmoniou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doc

Microsoft Word - 1-1.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 期 第 1-16 頁 2000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律 賦 在 唐 代 典 律 化 之 考 察 簡 宗 梧 游 適 宏 * 摘 要 通 常 中 國 文 學 史 專 著 述 及 賦 時, 總 會 提 到 唐 代 的 律 賦 此 一 論 述 透 露 了 多 種 意 義 : 一 是 就 中 國 文 學 史 言, 唐 代 律 賦 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七 期 2011 年 9 月 頁 1-24 論 陶 淵 明 的 讀 史 述 九 章 黃 世 錦 摘 要 述 是 古 代 的 一 種 文 體 陶 淵 明 有 讀 史 述 九 章 之 作, 此 九 章 不 僅 詠 贊 先 賢, 且 兼 有 述 懷 之 意 歷 來 對 此 九 章 微 旨 之 探 索, 自 宋 蘇 東 坡 東 坡 題 跋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弘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2 期 簡 朝 亮 讀 書 堂 答 問. 孝 經 略 探 以 書 中 學 生 問 題 為 例 趙 詠 寬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孝 經 是 十 三 經 中 字 數 最 少 的 經 典, 然 實 踐 性 高, 受 歷 來 帝 王 重 視 但 在 清 末 民 初, 傳 統 思 維 受 到 挑 戰, 被 視 為 維 護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23-46

23-46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3-46 19 1 90 6 1 2 * 1 121 1982.11 3124-3125 2 1988.3 6 23 24 19 1 3 4 3 1986.12 4 1980.9 505 25 5 6 7 8 5 9 1993.10 425 6 579-580 7 552-554 8 26 19 1 9 10 11 12 Benedetto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封面.doc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楊 樹 達 文 字 形 義 理 論 初 探 研 究 生 : 周 孟 樺 指 導 教 授 : 李 淑 萍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95 年 7 月 25 日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書 館 碩 博 士 論 文 電 子 檔 授 權 書 (95 年 7 月 最 新 修 正 版 ) 本 授 權 書 所 授 權 之 論 文 全 文 電 子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0254-4466(2009)27:4 pp. 147-17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1376-1383 * 1310-1381 1357-1402 2008 11 3 2009 10 21 * 147 14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1 2 3 1 1993 164 John Dardess John Dardess, Confucianism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續論

續論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19 卷 第 1 期 (95 年 3 月 )23~50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2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王 士 禎 的 山 水 詩 ( 下 ): 神 韻 與 山 水 * 黃 雅 歆 摘 要 引 領 康 熙 詩 壇 的 王 士 禎, 匯 聚 有 清 以 來 詩 人 對 詩 歌 創 作 的 主 張, 加 以

More information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BLID I0 I 2-8514(2007)40p. I -18 2007 年 12 月, 頁 1~18 2007.9.11 收 稿, 2007.1 1.1 9 通 過 刊 登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黃 俊 傑 提 要 本 文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中 日 韓 各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 pp. 175-198 18 89 12 * 175 176 20 177 1980 1982 1985 1985 1972 -p -t -k 178 1985 1987 1990 1992 1991 1985 1980 1980 1980 1981 1981 1980 1990 1995 1982 1991 1985 1993 1992 1992

More information

196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二 期 Shi-Jing, Shu-Jing and The Teaching of Achieve Virtues: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ism of Citation of Shi-Jing, Shu-Jing in Wu-

196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十 二 期 Shi-Jing, Shu-Jing and The Teaching of Achieve Virtues: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ism of Citation of Shi-Jing, Shu-Jing in Wu- 2012 年 5 月 頁 195 216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 詩 書 與成德之教 郭店楚簡 五行 與 緇衣 引 詩 書 的儒學詮釋 謝君直 摘要 1993 年出土之郭店楚墓儒家竹簡文獻 其中 五行 與 緇衣 本文表現出引證 詩 書 之章法經由 五行 與 緇衣 所引 詩 書 文獻與相關詞章義理之對比 可知 五行 篇引 詩 乃證道德心與天人合德 緇衣 篇乃引 詩 書 證德政 刑罰之道 言行的道德性

More information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73-206 (2005.12) 173 1794-1857 1797-1866 1794-1857 1797-1866 Keywords Documentary Science Guo Han Ma Han Xu Shan Dong Documentary E-mail: ting6153@scu.edu.tw 174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中文版样板

中文版样板 第 17 卷 第 3 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Vol. 17, No. 3 2015 年 6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1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3.005 董 仲 舒 : 儒 学 发 展 史 上 的 一 座 丰 碑 钱 耕 森 ( 安 徽 大 学 哲 学 系, 安 徽 合 肥 230039)

More information

32 台 灣 文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Hino Ashihei and war-time writing by Japanese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Lin, Hui-chun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of Gene

32 台 灣 文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Hino Ashihei and war-time writing by Japanese in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Lin, Hui-chun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of Gene 台灣文學學報 第二十四期 2014 年 6 月 頁 31-62 火野葦平與日據時期在台日人的戰爭書寫 林慧君 長庚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中文摘要 本文從法西斯主義的戰爭美學化觀點 比較火野葦平戰記文學 麥田與士 兵 麥と兵隊 與在台日人作家的戰爭小說 相較於火野葦平實戰經驗所展現 的紀實體文學 在台日人作家以台灣為審美對象 對台灣之外占領區的描寫反 映了殖民地觀點外 這一類殖民地的戰爭書寫顯示出決戰體制下文學標準受日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Providence University Vol. 4, Dec 2013, pp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Providence University The Study of L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期 2013 年 12 月 頁 99-117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劉 師 培 三 傳 荀 子 相 通 考 * 探 析 * 吳 聲 佑 摘 要 筆 者 檢 視 劉 氏 文 本, 釐 清 待 議 問 題 者 有 三 首 探 劉 氏 尊 荀 為 經 之 因, 究 得 清 代 揚 荀 學 風 荀 子 從 祀 荀 子 升 經 三 端 次 就 三 傳 荀 子 相

More information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頁 189-216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6, pp.189-216, December 2010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莊淑紅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在中國文學中 唐詩 宋詞 元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們記錄並傳承著中 古時代的東方文化 記敘了那個時空下璀璨的中國歷史 在本論文中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襍 0-6 - -162-

襍 0-6 - -162- 00 6 章 太 炎 早 年 的 春 秋 左 傳 學 與 清 代 公 羊 學 的 關 係 以 春 秋 左 傳 讀 為 討 論 中 心 一 引 言 (6-6) () (06-0) 000 0-161- 襍 0-6 - -162- 6 6 00-6 - (6-) -0 0-6 - 00-00 - 6- -163- 二 公 羊 學 三 科 九 旨 簡 述 疎 10 11 10 6 b 11 00-164-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38

38 5 2007 6 37~50 37 38 5 羣 璂 璂 39 40 5 冲 41 42 5 峯 峯 峯 43 棅 竪 棅 譌 遡 棅 44 5 譌 45 咏 46 5 47 48 5 璂 49 Ch ing Scholars reconsideration of Yen Yu Poetics Hung-Chang Liao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53-276 20 1 91 6 * 253 254 20 1 1724-1805 1 1729-1781 2 3 4 1 1980 6 3 2 1974 54 1967 223 3 1755 1980 106 4 1966 7 255 5 6 7 8 5 1325 4 7 6 1979 1933 7 19 7 8 4 2000.12

More information

80 戲劇學刊 Evaluating the Verbal Descriptions of Obscure and Lost Peking Operas in Taiwan as Recorded in Chinese Opera Monthly Liu Hui-Fen* Abstract Chin

80 戲劇學刊 Evaluating the Verbal Descriptions of Obscure and Lost Peking Operas in Taiwan as Recorded in Chinese Opera Monthly Liu Hui-Fen* Abstract Chin 劉慧芬臺灣冷門京劇劇目出記錄考察 以 國劇月刊 為據 臺灣冷門京劇劇目出記錄考察 以 國劇月刊 為據 劉慧芬* 中文摘要 國劇月刊 雜誌對臺灣京劇自民國66年1月始 至79年7 月 1977.1~1990.7 大約十四年間的出檔期 京劇員 出劇目 出團 體 出地點 出類型與出評價等等總體劇場現象 有著第一手的記錄與論 述 忠實反映出臺灣京劇繁榮時期的發展特色 本文以此為據 針對臺灣冷門劇 目之出記錄加以歸納整理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720A4E8AA46BEF0A16DAC4CAC4EB8E2A8A5A16EB5FBB3B3B8D620B169AB57ACD5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27-256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方 東 樹 昭 昧 詹 言 論 陶 詩 張 俐 盈 摘 要 方 東 樹 (1772-1851) 論 詩 名 著 昭 昧 詹 言, 係 就 王 士 禛 古 詩 選 與 姚 鼐 今 體 詩 鈔 所 選 名 家 之 作, 一 一 論 其 詩 法 而 成 全 書 凡 二 十 一 卷, 其 中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自 然 醫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老 老 恒 言 之 飲 食 宜 忌 與 養 生 粥 譜 研 究 To explore the regimen of porridge and dietary compatibility and incompatibility from the Lao Lao Heng Yan ( Lasting Words in Gerontology )

More information

第2期定稿.FIT)

第2期定稿.FIT) 云梦学刊 第 37 卷 第 2 期 Vol.37袁 No.2 Journal of Yunmeng 2016 年 3 月 Mar. 2016 言意之辨 要要 要魏晋玄学的语言论 韩扬文 渊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袁 云南 昆明 650091冤 摘 要院野言意之辨冶为魏晋玄学崤函之固袁后世讲论此期文学袁多探及该题遥 在野言意之辨冶中袁欧阳建尧张韩主要论及野言冶 与野意冶的关系袁而荀粲尧王弼的界说则包含了对于野言冶野象冶野意冶三者的讨论遥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More information

171-200

171-200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171-200 19 2 90 12 * 171 172 19 2 1 2 1 1979 232-233 2 1968 3 125 35 700 173 3 4 3 2000.4 4 1989 12 541-542 174 19 2 5 6 7 8 9 10 5 1987 9 432 6 5 17 539 7 1988 6477 8 4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2006 6 139 170 1849 139 A Study of Poetry by Huang Tsung-Yi, Writer in Residence at Taiwan during the Daoguang and Xianfeng Reigns Lai Li-Gyan Lecture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GJ6-1-05陳伯軒.doc

Microsoft Word - CGJ6-1-05陳伯軒.doc 長 庚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6:1(2013),99-121 命 題 作 文 的 深 度 審 題 與 多 元 思 考 陳 伯 軒 摘 要 審 題 與 立 意 是 作 文 首 要 的 步 驟, 在 諸 多 的 作 文 教 學 研 究 中 都 有 所 強 調 然 而 絕 大 多 數 陳 陳 相 因, 並 未 更 深 入 研 探 審 題 與 立 意 的 方 法 本 研 究 以 教 學 經 驗, 配 合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列 仙 傳 列 異 傳 神 仙 鬼 怪 方 術 研 究 A study of Lie Xian Zhuan and Lie Yi Zhuan 研 究 生 : 林 昀 佑 Yun-You

More information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Liu Zong-Yuan s Story of He-Jian : Also on Liu s Reflections and Writings on Human Desires Fang Jie * Abstract Both Liu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九 期 2015 年 6 月 頁 129 ~ 17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柳 宗 元 河 間 傳 析 論 兼 論 子 厚 對 人 欲 的 省 思 與 書 寫 方 介 * 提 要 柳 宗 元 與 韓 愈 同 倡 古 文, 同 主 文 以 明 道, 然 而, 傳 世 柳 集 中, 卻 有 河 間 傳 一 文, 以 極 大 膽 之 筆 法 書 寫 女 子

More information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整 本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兩 閣 本 中 的 文 獻 存 佚, 不 僅 反 映 四 庫 全 書 的 版 本 差 異, 也 朗 現 潛 藏 在 清 代 官 方 修 書 歷 程 裡, 對 某 些 牽 動 政 治 敏 感 神 經 的 作 者 或 著 作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期 2014 年 06 月 頁 91-122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朱 鶴 齡 書 元 裕 之 集 後 及 其 愚 菴 小 集 在 四 庫 全 書 文 淵 閣 及 文 津 閣 本 文 獻 的 存 佚 問 題 與 其 意 義 邱 怡 瑄 * 摘 要 清 代 經 學 大 家 朱 鶴 齡 (1606-1683) 於 明 清 鼎 革 後 專 意 著 述, 終 生

More information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Temple Theatre Lu-wei Wang* Abstract Drama performance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at specialized performance venues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Temple Theatre Lu-wei Wang* Abstract Drama performance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at specialized performance venues 45 * ** 45-86 TAIPEI THEATRE JOURNAL 24 (2016) : 45-86 School of Theatr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15.11.20 2016.6.22 * 14BZS079 13BZS017 1980 15CZW044 **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More information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004 11 1 ~ 24 * 1941 1943 1943 1 5 93.8.15 93.10.20 * 2 3 The Banning and "Revival" of Han Music in Wartime Taiwan: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Made by the Taiwan Music Investigation Team in 1943 Ying-fe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黃東陽-演繹的風流.doc

Microsoft Word - 1-黃東陽-演繹的風流.doc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八 期, 頁 1-26 二 一 二 年 三 月 演 繹 的 風 流 南 宋 笑 話 書 東 坡 問 答 錄 之 編 纂 基 調 與 敘 事 原 理 考 論 * 黃 東 陽 摘 要 本 文 以 專 門 纂 集 民 間 流 傳 東 坡 和 佛 印 對 答 為 戲 的 專 冊 東 坡 問 答 錄 ( 以 下 簡 稱 問 答 錄 ) 為 研 究 文 本, 考 察 是 書

More information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實施在家教育之個案研究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第 二 十 五 期 2006 年 9 月 頁 327-358 鍾 理 和 疾 病 書 寫 探 析 洪 玉 梅 摘 要 鍾 理 和 一 生 坎 坷 多 舛 貧 病 交 迫, 然 而, 他 熱 愛 人 生 熱 愛 文 學, 始 終 以 溫 馨 敏 銳 的 筆 觸, 僕 僕 風 塵 於 創 作 之 途, 倒 在 血 泊 中 死 而 後 已 歷 來, 研 究 鍾 理 和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30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Microsoft Word - 30期-B人文藝術類-前後.doc 高 雄 師 大 學 報 2011, 30, 23-42 傳 說 歷 史 與 集 體 意 識 - 從 草 屯 龍 德 廟 的 刑 期 無 刑 匾 談 起 謝 貴 文 1 摘 要 位 於 南 投 草 屯 之 龍 德 廟, 有 一 清 代 臺 灣 道 丁 曰 健 所 獻 刑 期 無 刑 匾 額, 其 背 後 並 流 傳 一 則 傳 說, 內 容 描 述 丁 曰 健 冒 領 殺 戴 潮 春 之 功 勞, 皇

More information

清代詞論中的「比興寄託《說析論

清代詞論中的「比興寄託《說析論 清 代 詞 論 中 的 比 興 寄 託 說 析 論 1 以 雲 間 陽 羨 浙 西 三 大 詞 派 為 探 究 中 心 本 文 發 表 於 2010 年 6 月, 彰 師 大 國 文 系 彰 師 大 國 文 學 誌 第 二 十 期, 頁 7-58 黃 雅 莉 摘 要 比 興 寄 託 說, 在 傳 統 詵 學 中 有 著 悠 久 的 歷 史, 詞 作 為 一 種 娛 樂 文 學, 原 本 並 沒 有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B8ADACC2A7672DB4E5C3C0A9F3C0B8A141A6DCB5BDA9F3C3C0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2B8ADACC2A7672DB4E5C3C0A9F3C0B8A141A6DCB5BDA9F3C3C02E646F63> 2009 年 12 月 頁 17-36 游 藝 於 戲, 至 善 於 藝 - 論 孔 子 與 席 勒 思 想 的 交 通 You Yi Yü Shi, Jr Shan Yü Yi- Discourse on the Thought Interflow between Confucian and Friedrich Schiller 葉 玲 君 Yeh Ling-Chun 摘 要 人 類 對 美 的

More information

15

15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377-397 20 2 91 12 * 377 378 20 2 2001 11 8 8 1 1 2 2 2002.1 2 379 2 18 1 3 273 2 27 2001.12 120 2002.1.11 http://www.bamboosilk.org.index.htm 3 2002.1.11 380 20 2 251.1

More information

漢 代 辟 邪 神 獸 的 玉 文 化 黃 建 淳 提 要 有 漢 一 代, 巫 風 暢 行, 鬼 道 愈 盛 宮 廷 貴 族 篤 於 巫 祝, 求 於 譏 祥 ; 天 下 之 事, 或 以 仙 道 方 術 觀 察, 或 以 五 行 陰 陽 處 置, 凡 此 史 載, 斑 斑 可 考 在 漢 代 玉 器 發 展 上, 經 見 一 種 相 貌 兇 惡, 造 型 詭 譎 又 難 以 名 狀 的 動 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Microsoft Word - 05洪淑苓--論黃得時對民間文學與古蹟文化之研究與貢獻.doc 論 黃 得 時 先 生 對 民 間 文 學 與 古 蹟 文 化 之 研 究 與 貢 獻 洪 淑 苓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所 暨 中 國 文 學 系 合 聘 教 授 109 論 黃 得 時 先 生 對 民 間 文 學 與 古 蹟 文 化 之 研 究 與 貢 獻 洪 淑 苓 摘 要 黃 得 時 先 生 (1909-1999) 為 臺 北 帝 國 大 學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前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 曾 暐 傑 摘 要 荀 爽 (128-190) 易 學 歷 來 為 人 所 關 注 的 即 其 乾 升 坤 降 的 學 說, 並 將 此 視 為 其 易 學 的 核 心 觀 念 順 此,

More information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 1 61 146 167 374 36 14 2 2 1 1 9 1 3 2 3 1 7 1 1 3 1 1 3 28 4 104 35 5 22 3 3 2 1 2 1 11 5 10 2 3 1 1 2 2 1 1 2 1 2 1 1 3 1 3 2 1 3 3 2 1 5 1 600 166 77 50 6 5 8 2 22 5 1 1 2 6 1 3 1 3 5 1 1 3 17 1

More information

2005 3,, :,,,, (),,,,, [],,,,,,,,,,, (),, (,, ),,,,,,,,,,,,,,,,,,,,,,,,,( ),, :,,, :,?,,, :,1999,

2005 3,, :,,,, (),,,,, [],,,,,,,,,,, (),, (,, ),,,,,,,,,,,,,,,,,,,,,,,,,( ),, :,,, :,?,,, :,1999, (), 70,,,,,, :,31, 1555,;18,,, ;,, (1895),, 1 2005 3,, :,,,, (),,,,, [],,,,,,,,,,, (),, (,, ),,,,,,,,,,,,,,,,,,,,,,,,,( ),, :,,, :,?,,, :,1999,24 25 2 (),,,,,,, 1970,,,,,, ;,; :,,?? 1988,,, 1987 1990,,,

More information

94 摘 要 河 患 困 擾 中 國 數 千 年 從 治 水 的 歷 史 發 展 看 來, 歷 代 對 於 水 患 雖 未 能 完 全 根 絕 ; 但 經 過 歷 代 河 工 從 錯 誤 中 不 斷 的 嘗 試, 已 摸 索 出 相 當 豐 富 的 經 驗 清 代 總 結 了 歷 史 上 治 河 的

94 摘 要 河 患 困 擾 中 國 數 千 年 從 治 水 的 歷 史 發 展 看 來, 歷 代 對 於 水 患 雖 未 能 完 全 根 絕 ; 但 經 過 歷 代 河 工 從 錯 誤 中 不 斷 的 嘗 試, 已 摸 索 出 相 當 豐 富 的 經 驗 清 代 總 結 了 歷 史 上 治 河 的 93 地理研究 第45期 民國95年11月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45, November 2006 清初河防政策與河工研究 以靳輔的治河為考察重心 A Research of River Engineering Plans and Hydraulic Engineers from the Ch ing Dynasty Focus of the theories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Te-yu Shih* Tainan is among the first area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there are a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Te-yu Shih* Tainan is among the first areas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aiwan, and there are a 61 * 1870 61-85 TAIPEI THEATRE JOURNAL 27 (2018): 61-85 School of Theatre Arts,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17.12.21 2018.1.11 * 62 戲劇學刊 An Analysis of Cao-xie-gong Zhen in Tainan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 1980,,,,, 1980, (, J,1980) (,,1980) (,,1982) (,1980) (,1982) (, 1983) (,1983) (, 1983) (,1983) (,1985) (, C,1985), 1981 1982,,, : (1980 ),,,,,, (

,,,, 1980,,,,, 1980, (, J,1980) (,,1980) (,,1982) (,1980) (,1982) (, 1983) (,1983) (, 1983) (,1983) (,1985) (, C,1985), 1981 1982,,, : (1980 ),,,,,, ( 2006 2 No. 2,2006 122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122 (, 100875 ;, 100006) [ ],, [ ] [ ] K092 [ ]A []100225332 (2006) 0220001211, :,,,,,,,,,,,,,,,,,,,,,, [] 2005212220 1924 ;,, ( :,,1924 ),,,,,,,,,

More information

105-132

105-132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105-132 21 1 92 6 * 105 106 21 1 1 12 2 1 1987 31 1980 2 1975 370-371 107 3 157-193 4 559 5 6 4 3 1959 46 1093 4 1112 5 1985 559 2527 6 1974 27 780 108 21 1 7 8 9 187 1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193-224 21 1 92 6 * 193 194 21 1 848 1 1 1990 555-580 1983 1987 269-281 2 1980 244-246 195 2 3 P.2049 V 925 931 4 P.2032 V 937-946 2 1997 48-70 1996 10 11 3 1987 138-146

More information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佛 教 与 中 国 士 大 夫 的 人 文 精 神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哲 学 所 夏 金 华 内 容 提 要 : 佛 教 自 东 汉 传 入 本 土 后, 一 直 与 中 国 的 封 建 士 大 夫 们 保 持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事 实 上, 他 们 在 有 意 无 意 中 充 当 了 吹 鼓 手 的 角 色 因 而 佛 教 对 他 们 的 影 响 也 是 全 方 位 的 本 文 仅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5F355FBDD7A16DA4E5A4DFC04AC073A16EA4A4AABAA175B74EB648A176BB50A175A4F1BFB3A176> 東 吳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期 2010 年 11 月 頁 109-132 論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意 象 與 比 興 陳 秋 宏 提 要 本 文 以 文 心 雕 龍 中 的 神 思 物 色 比 興 等 篇 章 為 出 發 點, 藉 由 打 破 篇 章 侷 限 的 論 述, 試 圖 從 物 象 心 象 ( 文 字 ) 意 象 ( 語 言 文 字 層 面 ) 的 創 作 活 動 架 構,

More information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218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 第五期 一般論文 結構的當時 作為一個企圖和日語本位主義文化擴張進行抵抗 扭轉不均衡文化流向的批判性知識社群 以民間文學整理作為鏈 接的契機 以學院資源取得合法關鍵 不計採取民族文學遺產 化 知識化的柔軟姿態 開拓創作與言論空間 林荊南等人的努 力具有不可漠視的文化價值與啟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五期 2007年10月 頁217-258 國立台灣文學館 文化遺產與知識鬥爭[ ] 戰爭期漢文現代文學雜誌 南國文藝 的創刊 柳書琴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摘要 1937年7月台灣報刊廢止漢文欄 漢文文學雜誌紛紛停刊 然而 就在1941年12月1日 大東亞戰爭爆發前一週 台北市日 新町意外發行了一份帶有重建純文學理想的漢文雜誌 南國 文藝 何以一份漢文純文學雜誌得以在太平洋戰爭前夕

More information

9 41-60 2004 12 * * 42 9 1 2 1619-1692 3 1 1996 152 2 1981 95 198 2000 38-47 3 1998 13 499 2 1 241-242 43 4 5 6 7 4 1982 147 5 1986 700 5 25 6 701 75 38 7 1 5 1027 44 9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59 16 1114

More information

Avision

Avision 單 單 DOl: 10.6249/SE.20 13.64.3.4 收 稿 日 期 : 2013/8/26 修 訂 日 期 ; 201319/12 接 受 日 期 : 2013/9112 古 典 散 文 教 學 重 點 與 方 法 從 兒 時 記 趣 出 發 李 清 筠 副 教 授 團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圖 文 學 系 摘 要 ( 兒 時 記 趣 ) 是 中 學 階 段 許 多 學 生 第

More information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10 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期 專題論文 因此 清代官紳對於台江近海之描述 並非單純書寫海洋之自然樣貌 當中更有相當複雜的人文社會之隱喻 尤以登臺觀海之作 因其與權力核心有 所連結 雖然描寫的海洋面向不盡相同 或懷古 或歌頌 或焦慮 或愁思 但其書寫之根源皆來自權力場域的影響 這也使得清領時期的台江海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學 報 第 十 期 2010 年 4 月, 頁 9-43 國 立 台 灣 文 學 館 權 力 視 域 與 台 江 海 面 的 交 疊 清 代 台 灣 府 城 官 紳 登 臺 觀 海 詩 作 中 的 人 * 地 感 興 李 知 灝 中 正 大 學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台 灣 四 面 環 海, 尤 其 對 清 代 游 宦 人 士 而 言, 海 洋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49-279 19 2 90 12 1161-1189 1115-1234 120 1161-1189 * 249 250 19 2 1 1261 1265 2 3 1 1985 2 404 2 1962 32 10-11 1967 81 1 3 Hok-lam Chan, Legitimation in Imperial China: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251970610\247\271\246\250.doc)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251970610\247\271\246\250.doc) 德 霖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民 國 97 年 6 月 物 業 管 理 產 業 證 照 所 需 知 識 之 系 所 學 門 歸 屬 剖 析 物 業 管 理 產 業 證 照 所 需 知 識 之 系 所 學 門 歸 屬 剖 析 凌 烽 生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營 建 科 技 系 副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剖 析 內 容, 是 以 大 陸 所 實 施 之 物 業 管 理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日 本 教 師 教 育 改 革 之 研 究 楊 思 偉 臺 教 育 大 校 長 陳 盛 賢 臺 灣 師 範 大 教 育 系 博 士 候 選 江 志 正 臺 教 育 大 教 育 系 副 教 授 摘 要 進 入 21 世 紀 的 今 日, 日 本 教 師 教 育 政 策 面 臨 最 重 大 的 挑 戰 而 其 主 要 理 由 不 僅 是 因 為 教 育 荒 廢 而 已, 更 因 為 在 高 度 經 濟

More information

235-262 Øfi ™‚

235-262  Øfi ™‚ 2003 9 235 262 1 2 1 2 1966 510-235- 3 (1901-1995) ( t e r m i n a l culture) 4 3 1930 53 4 1 9 9 3 2 1 3 7 9-3 8 0-236- (221 B.C.) 5 (A.D. 593) 5 6 2 2 1 993 3 1-3 7 2 003 4 57-485 -237- (221 B.C.-191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01何寄澎.doc

01何寄澎.doc 1 * ** * ** 2003 11 1-36 Imi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non: Lu Chi s Nigushi Ho Chi-p e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u Ming-ch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 ii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o encourage and help employee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so that they can fully contribute to the organization s goals. The main

More information

104 論余華 兄弟 裡的狂歡敘事 壹 前言 從街頭狂歡節 carnival 說起 余華的長篇小說 兄弟 篇幅超過四十萬字 全書藉由宋鋼 李光頭兩兄弟幾十年的情 誼鋪陳 間接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間及其後中國社會的發展 小說的上部寫兄弟倆不幸的童年 生活 以及苦難中建立的深厚情誼 下部則敘述改革開放後 兩

104 論余華 兄弟 裡的狂歡敘事 壹 前言 從街頭狂歡節 carnival 說起 余華的長篇小說 兄弟 篇幅超過四十萬字 全書藉由宋鋼 李光頭兩兄弟幾十年的情 誼鋪陳 間接反映文化大革命期間及其後中國社會的發展 小說的上部寫兄弟倆不幸的童年 生活 以及苦難中建立的深厚情誼 下部則敘述改革開放後 兩 論余華 兄弟 裡的狂歡敘事 103 在廣場上的身體 論余華 兄弟 裡的狂 歡敘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副教授 摘要 本文試圖由 身體 角度切入 觀看余華 兄弟 裡廣場身體的狂歡演出 全文分別 由 公眾廣場上的身體演出 低下書寫與政體嘲諷 及 在時間裡變異的身體 三方面 進行論述 公眾廣場上的身體演出 部分指出性的宣揚 暴力的鬥毆以及死亡的展演 為 劉鎮此一公眾廣場的重要景觀 低下書寫與政體嘲諷

More information

58 特 殊 教 育 與 復 健 學 報 壹 研 究 動 機 與 背 景 教 育 成 敗, 繫 於 師 資 之 良 窳 教 育 部 於 2010 年 8 月 召 開 第 八 次 全 國 教 育 會 議 中, 師 資 培 育 與 專 業 發 展 為 一 項 重 要 的 討 論 議 題, 其 中 研 修

58 特 殊 教 育 與 復 健 學 報 壹 研 究 動 機 與 背 景 教 育 成 敗, 繫 於 師 資 之 良 窳 教 育 部 於 2010 年 8 月 召 開 第 八 次 全 國 教 育 會 議 中, 師 資 培 育 與 專 業 發 展 為 一 項 重 要 的 討 論 議 題, 其 中 研 修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特 殊 教 育 學 系 特 殊 教 育 與 復 健 學 報, 民 99,24 期,57 79 57 臺 灣 與 中 國 大 陸 視 障 教 育 師 資 培 育 制 度 之 比 較 以 臺 南 大 學 與 南 京 特 殊 教 育 職 業 技 術 學 院 為 例 莊 素 貞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特 殊 教 育 學 系 袁 東 浙 江 省 寧 波 市 盲 童 學 校 摘

More information

1 1. M J M M J M J M M J

1 1. M J M M J M J M M J 2018 3 40 2 Modern Law Science Mar. 2018 Vol. 40 No. 2 1001-2397 2018 02-0041 - 16 100872 DF092 A DOI 10. 3969/j. issn. 1001-2397. 2018. 02. 03!"# 1 2017-12 - 05 2017 17CFX006 1. 1982 M. 1997 73-146 216-244.

More information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博 士 生 摘 要 本 文 透 過 隋 代 蕭 吉 的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文 本, 以 略 窺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蕭 吉 廣 羅 蒐 集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