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z-ww470-04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z-ww470-04"

Transcription

1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張 春 田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思 勉 人 文 高 等 研 究 院 摘 要 南 社 是 清 末 民 初 一 個 重 要 的 文 學 社 團, 與 抒 情 傳 統 的 關 係 至 為 密 切 在 南 社 人 的 作 品 中, 體 現 出 經 典 意 義 上 的 抒 情 傳 統 的 延 續 和 回 歸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南 社 可 以 說 是 一 個 情 感 共 同 體 南 社 人 在 詩 歌 作 品 中 不 僅 將 精 神 失 去 傳 統 依 靠 以 及 面 對 現 實 的 困 惑, 深 刻 地 呈 現 了 出 來 ; 並 且 從 感 覺 從 個 別 性 的 層 面, 對 同 質 的 抽 象 的 普 遍 性 提 出 了 質 詢 南 社 人 的 抒 情 代 表 了 一 種 獨 特 的 情 感 結 構 甚 至 歷 史 哲 學 南 社 所 表 現 出 的 情 感 政 治, 促 使 我 們 進 一 步 去 理 解 流 動 狀 態 的 文 學 文 化 與 政 治 關 鍵 詞 : 南 社, 抒 情, 詩 歌, 情 感 結 構, 文 化 政 治 本 文 得 到 了 兩 位 匿 名 審 查 人 和 編 委 的 精 彩 意 見, 特 此 致 謝 華 東 師 範 大 學 思 勉 人 文 高 等 研 究 院 青 年 研 究 員, 電 子 郵 件 信 箱 :zctian@163.com 清 華 學 報 新 43 卷 第 4 期 ( 民 國 102 年 12 月 ) 第 673~709 頁

2 674 清 華 學 報 一 前 言 約 從 1903 年 起, 在 中 國 南 方 有 一 群 文 人 逐 漸 聯 合, 籌 劃 成 立 一 個 新 的 文 學 文 化 社 團, 並 於 1909 年 正 式 成 立 南 社 南 社 是 清 末 民 初 劇 烈 歷 史 變 動 時 期 中 的 一 個 重 要 文 學 團 體 筆 者 在 閱 讀 南 社 文 獻 與 前 人 研 究 時, 發 現 未 有 對 南 社 抒 情 問 題 的 直 接 討 論 因 此 擬 回 到 歷 史 脈 絡, 分 析 南 社 的 抒 情 及 由 此 而 引 申 的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的 問 題 1 捷 克 漢 學 家 普 實 克 (Jaroslav Průšek, ) 在 發 表 於 1957 年 的 現 代 中 國 文 學 的 主 觀 主 義 和 個 人 主 義 一 文 中, 對 中 國 近 代 以 來 的 文 類 變 遷 有 過 這 樣 一 個 論 斷 他 認 為 發 生 了 從 抒 情 ( 詩 歌 ) 過 渡 到 史 詩 ( 小 說 ) 的 過 程, 傳 統 抒 情 詩 學 中 的 主 觀 主 義 和 個 人 主 義 的 萌 發, 成 為 推 動 文 學 在 近 代 的 轉 變 的 重 要 因 素 他 同 時 指 出 帝 制 晚 期 的 文 學 中 因 為 主 觀 與 心 理 因 素 的 滲 入, 形 成 了 濃 郁 的 抒 情 精 神 (lyricism) 2 普 實 克 的 觀 察 是 相 當 敏 銳 和 有 啟 發 性 的 這 樣 說, 不 僅 是 因 為 他 在 古 典 文 學 與 現 代 文 學 之 間 的 斷 裂 處 看 到 了 隱 藏 的 歷 史 聯 繫, 從 而 提 示 出 一 種 現 代 性 的 認 識 裝 置 的 存 在 : 現 代 文 學 的 規 範 化 是 建 立 在 對 此 前 文 學 的 多 樣 性 的 一 種 壓 抑 的 基 礎 之 上 的 更 重 要 的 是, 他 在 習 見 的 政 治 與 文 學 的 二 元 關 係 之 外, 增 加 了 第 三 項 情 感, 由 此 原 來 的 二 維 空 間 變 成 了 三 維 的 空 間 意 識 到 政 治 與 情 感, 情 感 與 文 學 的 密 切 互 動, 才 有 可 能 超 越 對 政 治 和 文 學 的 本 質 主 義 想 像, 形 成 更 開 放 和 機 動 性 的 理 解 在 西 方 文 學 傳 統 中 蘊 育 成 長 的 普 實 克, 對 中 國 文 學 中 抒 情 的 與 史 詩 的 1 2 南 社 人 的 思 想 活 動 並 不 是 可 以 隨 意 截 斷 的, 對 其 本 身 的 發 展 脈 絡 不 能 完 全 割 開 不 論 更 重 要 的 是, 南 社 作 為 一 個 團 體 的 功 能, 是 發 生 在 一 個 劇 烈 的 歷 史 變 動 期 內 的, 歷 史 因 由 和 後 果 不 可 能 不 往 前 後 延 伸, 所 以 我 們 對 於 歷 史 現 場 的 理 解 不 能 太 過 機 械 我 認 為 討 論 南 社, 不 能 僅 僅 局 限 於 南 社 實 體 本 身 故 本 文 在 材 料 限 定 上, 並 不 截 然 以 1903 年 為 界 限, 換 言 之, 我 並 不 排 斥 南 社 人 在 加 入 南 社 之 前 數 年 的 創 作 關 於 南 社 研 究, 著 作 甚 多, 值 得 參 考 的 專 著 包 括 : 孫 之 梅, 南 社 研 究 (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2003); 欒 梅 健, 民 間 的 文 人 雅 集 南 社 研 究 ( 上 海 : 上 海 東 方 出 版 中 心,2007); 盧 文 芸, 中 國 近 代 文 化 變 革 與 南 社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8); 林 香 伶, 南 社 文 學 綜 論 (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2009) 但 他 們 均 未 直 接 討 論 南 社 的 抒 情 問 題 Jaroslav Průšek, Subjectivism and Individualism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Leo Ou-fan Lee (ed.), The Lyrical and the Epic: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0), pp

3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675 元 素 辯 證 關 係 的 解 讀, 3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與 二 十 世 紀 中 國 文 學 ( 特 別 是 古 典 文 學 ) 研 究 中 逐 漸 興 起 的 一 個 知 識 論 述 抒 情 傳 統 論, 構 成 了 呼 應 對 話 的 關 係 這 一 論 述 由 聞 一 多 ( ) 朱 自 清 ( ) 等 啟 其 先 聲, 自 陳 世 驤 ( ) 高 友 工 奠 定 基 礎, 而 經 過 眾 多 臺 港 學 者 的 發 揚 光 大, 成 為 一 個 有 深 遠 影 響 力 的 論 述 系 統 4 與 由 眾 多 中 國 學 者 發 展 起 來 的 抒 情 傳 統 論 主 要 集 中 於 中 國 古 代 文 學 和 文 化 的 觀 察 有 所 不 同, 普 實 克 尋 索 中 國 現 代 文 學 中 抒 情 精 神 的 彌 漫 滲 透, 無 疑 擴 展 了 問 題 的 視 域, 並 提 示 出 中 國 文 學 現 代 性 更 為 複 雜 的 面 相 以 主 體 情 性 的 抒 發 作 為 探 討 中 國 文 學 現 代 性 的 新 方 向, 近 年 來 的 主 要 代 表 則 是 王 德 威 王 德 威 沒 有 普 實 克 對 史 詩 時 代 的 憧 憬, 他 念 茲 在 茲 的 是 史 詩 時 代 抒 情 何 以 可 能 的 問 題 將 沈 從 文 ( ) 胡 蘭 成 ( ) 江 文 也 ( ) 與 臺 靜 農 ( ) 四 位 現 代 文 人 和 學 者 納 入 現 代 抒 情 傳 統 的 譜 系 5 他 在 一 個 更 寬 廣 的 視 野 裡 討 論 現 代 中 國 的 抒 情 主 義, 把 抒 情 作 為 革 命 和 啟 蒙 之 外 的 另 一 種 建 構 可 能 他 指 出 : 事 實 上, 抒 情 原 本 就 是 中 國 古 典 文 論 的 重 要 主 題, 從 思 想 到 感 官 或 套 句 左 翼 的 修 辭, 從 唯 心 到 唯 物 都 有 深 遠 淵 源 尤 其 在 世 變 時 分, 情 更 在 文 本 內 外 激 發 出 最 豐 富 的 表 現, 壯 懷 激 烈 者 有 之, 纏 綿 悱 惻 者 有 之, 更 不 乏 或 冷 酷 或 頹 廢 的 變 調 因 為 有 情 ( 沈 從 文 語 ), 現 代 中 國 文 學 主 體 性 因 此 卓 然 而 立, 變 得 可 感 或 可 憎, 也 才 使 啟 蒙 與 革 命 的 行 動 變 得 更 加 扣 人 心 弦 這 哪 裡 是 簡 單 的 浪 漫 主 義 加 佛 洛 伊 德 可 以 解 釋? 6 王 德 威 雖 然 探 討 抒 情 的 現 代 性, 但 他 顯 然 也 充 分 意 識 到 在 劇 烈 的 世 變 期 間, 抒 情 與 啓 蒙 和 革 命 本 身 並 不 能 截 然 分 開 換 言 之, 革 命 的 抒 情 或 者 抒 情 的 革 關 於 普 實 克 之 論 抒 情 精 神 及 其 思 想 背 景, 參 見 陳 國 球, 結 構 中 國 文 學 傳 統 ( 武 漢 :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11), 抒 情 精 神 與 中 國 文 學 傳 統, 頁 關 於 抒 情 傳 統 論 述 的 譜 系 梳 理, 參 見 陳 國 球, 抒 情 中 國 論 ( 香 港 : 三 聯 書 店,2013) 謝 謝 陳 國 球 老 師 在 書 稿 出 版 前 借 我 參 考 抒 情 傳 統 論 述 的 有 關 文 本, 近 年 有 兩 個 代 表 性 文 選 可 參 考 : 蕭 馳 柯 慶 明 編, 中 國 抒 情 傳 統 的 再 發 現 : 一 個 現 代 學 術 思 潮 的 論 文 選 集 (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09); 陳 國 球 王 德 威 編, 抒 情 之 現 代 性 (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 出 版 中 ) 王 德 威, 現 代 抒 情 傳 統 四 論 (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11) 王 德 威, 序 二 : 革 命, 啟 蒙, 抒 情, 收 入 鄭 文 惠 顏 健 富 編, 革 命. 啟 蒙. 抒 情 中 國 近 現 代 文 學 與 文 化 研 究 學 思 錄 ( 臺 北 : 允 晨 文 化,2011), 頁 5-6

4 676 清 華 學 報 命, 不 僅 在 理 論 上 是 可 能 的, 而 且 在 二 十 世 紀 中 國 歷 史 上 實 實 在 在 地 存 在 過 所 以, 他 在 論 述 中 國 現 代 的 抒 情 主 義 時, 會 專 門 設 一 講, 討 論 從 瞿 秋 白 到 陳 映 真 的 紅 色 抒 情 7 無 論 是 把 抒 情 作 為 一 種 文 類 ( 即 中 國 古 典 詩 歌 ) 的 特 徵, 還 是 把 抒 情 作 為 內 在 自 我 的 形 成 和 表 述 的 方 式, 或 是 生 存 情 境 的 編 碼 化, 清 末 民 初 重 要 的 文 學 社 團 南 社, 與 抒 情 傳 統 的 關 係 至 為 密 切 抒 情 不 只 是 落 實 在 諸 如 南 社 情 僧 蘇 曼 殊 ( ) 身 上 的 浪 漫 行 為, 8 而 是 牽 涉 到 歷 史 與 記 憶, 主 體 與 世 界, 感 性 與 理 性 之 間 的 複 雜 糾 葛, 表 徵 著 南 社 群 體 普 遍 的 承 擔 和 創 傷 在 南 社 人 的 作 品 中, 體 現 出 經 典 意 義 上 的 抒 情 傳 統 的 延 續 和 回 歸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南 社 可 以 説 是 一 個 情 感 共 同 體, 甚 至 是 一 個 偏 於 抒 感 傷 之 情 的 共 同 體 但 在 共 同 體 內 部, 也 存 在 著 不 同 的 抒 情 脈 絡 關 於 何 種 抒 情 的 分 歧, 背 後 是 不 同 的 政 治 無 意 識 在 支 撐 南 社 的 情 感 政 治 面 相, 可 以 說 拉 開 了 二 十 世 紀 中 國 文 學 文 化 與 政 治 複 雜 關 係 的 序 幕 ; 更 成 為 我 們 今 天 討 論 抒 情 的 今 昔 對 話, 繞 不 開 的 存 在 二 南 社 詩 歌 的 志 與 情 1909 年 正 式 成 立 的 南 社, 在 中 國 近 代 是 一 個 重 要 的 文 化 和 文 學 群 體, 但 同 時 他 們 也 應 該 被 視 為 一 個 特 殊 的 政 治 群 體 這 樣 說, 首 先 是 因 為 南 社 成 立 的 初 衷 就 是 為 反 滿 匯 集 力 量, 其 社 名 直 接 表 明 了 與 滿 清 南 北 對 峙 的 政 治 志 向 9 還 因 為 很 多 南 社 社 員 在 清 末 民 初 的 政 治 社 會 和 文 化 變 動 中, 都 是 顯 赫 一 時 的 人 物, 參 與 了 辛 亥 革 命 反 袁 鬥 爭 等 實 際 的 政 治 活 動 南 社 的 幾 個 中 堅 人 物 陳 去 病 ( 王 德 威, 抒 情 傳 統 與 中 國 現 代 性 : 在 北 大 的 八 堂 課 (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2010), 第 三 講, 頁 關 於 蘇 曼 殊 的 浪 漫 主 義, 參 見 李 歐 梵 著, 王 宏 志 等 譯, 中 國 現 代 作 家 的 浪 漫 一 代 ( 北 京 : 新 星 出 版 社,2010), 第 4 章, 頁 關 於 南 社 命 名, 甯 調 元 解 釋 說 : 鐘 儀 操 南 音, 不 忘 本 也 甯 調 元, 南 社 詩 序, 民 吁 日 報 ( 上 海 ),1909 年 10 月 29 日, 後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1 冊 ( 揚 州 : 江 蘇 廣 陵 古 籍 刻 印 社, 1996, 據 年 南 社 叢 刻 影 印 ), 頁 139 南 社 社 刊 共 出 24 集, 前 22 集 後 來 合 訂 為 南 社 叢 刻 影 印 出 版 本 文 以 下 引 用 南 社 叢 刻 材 料, 逕 標 影 印 本 冊 數 及 頁 碼 此 外, 陳 去 病 也 提 到 : 南 者, 對 北 而 言, 寓 不 向 滿 清 之 意 陳 去 病, 南 社 長 沙 雅 集 紀 事, 民 吁 日 報,1909 年 11 月 26 日 ; 又 見 太 平 洋 報 ( 上 海 ),1912 年 10 月 10 日 柳 亞 子 後 來 追 溯 時 也 說 : 舊 南 社 成 立 在 中 華 民 國 紀 元 前 三 年, 它 底 宗 旨 是 反 抗 滿 清, 它 底 名 字 叫 南 社, 就 是 反 對 北 庭 的 標 幟 了 柳 亞 子, 我 和 南 社 的 關 係, 收 入 柳 亞 子 著, 柳 無 忌 編, 南 社 紀 略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3), 頁 100

5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 高 旭 ( ) 柳 亞 子 ( ) 都 是 同 盟 會 的 重 要 成 員, 而 同 盟 會 和 後 來 的 國 民 黨 中 的 要 人 黃 興 ( ) 宋 教 仁 ( ) 汪 精 衛 ( ) 陳 其 美 ( ) 于 右 任 ( ) 邵 力 子 ( ) 葉 楚 傖 ( ) 等 都 加 入 過 南 社 同 盟 會 會 員 ( 及 國 民 黨 黨 員 ) 與 南 社 社 員 雙 重 身 分 的 重 合, 是 一 個 相 當 普 遍 的 現 象 高 旭 就 曾 說 : 當 胡 虜 猖 獗 時, 不 佞 與 友 人 柳 亞 盧 陳 去 病 於 同 盟 會 後 更 倡 設 南 社, 固 以 文 字 革 命 為 職 志, 而 意 實 不 在 文 字 間 也 10 當 時 那 麼 多 南 社 社 員 聚 集 到 南 社 大 旗 下, 還 是 有 大 體 一 致 的 政 治 追 求 和 期 待, 即 推 翻 滿 清, 建 立 現 代 共 和 國 家 從 1909 年 建 立 到 1923 年 舊 南 社 告 終 新 南 社 成 立, 十 四 年 間, 南 社 成 員 發 展 到 一 千 一 百 餘 人, 11 遍 及 政 治 文 化 教 育 學 術 新 聞 出 版 軍 事 各 個 領 域 正 如 Denise Gimpel 所 說, 在 1911 年 革 命 前 後, 南 社 人 通 過 政 治 和 文 學 發 表 (political and literary publishing), 建 立 了 極 其 廣 泛 的 影 響 12 在 多 重 身 分 的 糾 結 之 中, 南 社 社 員 作 為 一 支 活 躍 的 政 治 力 量 參 與 民 國 政 治 文 化 的 創 建 1912 年 8 月 宋 教 仁 在 北 京 設 立 南 社 事 務 所,9 月 甯 調 元 ( ) 在 廣 州 成 立 南 社 粵 支 部, 這 種 有 總 部 有 分 支 的 組 織 方 式 顯 然 帶 有 現 代 政 治 社 團 的 特 徵 因 此, 南 社 不 能 被 簡 單 視 為 民 間 的 文 人 雅 集, 13 而 應 該 被 看 作 一 種 特 殊 的 政 治 群 體 與 情 感 / 文 化 政 治 形 式 南 社 的 情 感 / 文 化 政 治 特 徵 集 中 體 現 在 通 過 文 化 想 像 和 實 踐 來 面 對 整 體 性 的 現 實 憂 患 的 姿 態 上 一 方 面, 南 社 群 體 發 揚 了 江 南 的 地 方 性 知 識 和 歷 史 傳 統 資 源, 在 新 的 全 球 格 局 中 將 之 轉 化 為 打 造 新 的 民 族 共 同 體 的 行 動 ; 另 一 方 面, 南 社 群 體 發 展 出 多 種 表 徵 和 介 入 危 機 的 文 化 實 踐 形 式 與 策 略, 著 力 於 革 命 文 化 的 語 言 情 感 象 徵 和 儀 式 層 面 的 重 構 其 集 會 宴 飲 刊 刻 辦 報 詩 歌 唱 和 評 論 寫 作, 其 實 都 具 有 某 種 公 共 性, 對 清 末 民 初 的 輿 論 轉 變 與 民 意 流 動, 對 集 體 性 情 感 結 構 的 型 塑, 郭 長 海 金 菊 貞 編, 高 旭 集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3), 無 盡 庵 遺 集 序, 頁 512 南 社 至 1916 年 已 增 至 800 餘 人, 最 多 時 達 1170 多 人 南 社 社 員 還 組 織 了 淮 南 社 遼 社 越 社 南 社 粵 支 部 ( 粵 社 ) 長 沙 分 社 閩 集 及 覺 民 社 酒 社 消 夏 社 等 分 支 團 體 Denise Gimpel, Lost Voice of Modernity: A Chinese Popular Fiction Magazine in Context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1), p. 21. 參 欒 梅 健, 民 間 的 文 人 雅 集 南 社 研 究 該 書 屬 於 中 國 現 代 文 學 社 團 史 研 究 書 系 一 種, 叢 書 主 編 陳 思 和 也 持 此 觀 點, 他 把 南 社 歸 為 傳 統 文 人 社 團 的 模 式, 他 們 以 詩 會 雅 集 的 形 式 來 抒 發 情 懷 交 流 心 聲, 詩 文 創 作 似 乎 是 他 們 從 事 社 會 活 動 之 餘 的 一 種 高 雅 消 遣 陳 思 和, 總 序, 收 入 欒 梅 健, 民 間 的 文 人 雅 集 南 社 研 究, 頁 3

6 678 清 華 學 報 都 厥 功 甚 偉 14 彼 時 南 社 人 的 身 分 特 殊, 大 部 分 都 不 是 單 純 文 人, 其 寫 作 也 具 有 多 重 功 能, 故 應 該 將 他 們 的 行 動 和 寫 作 放 在 當 時 歷 史 和 文 化 語 境 中 恰 當 對 待 同 時, 我 們 需 要 突 破 舊 有 文 學 史 思 路 的 限 制, 不 再 以 狹 義 的 文 學 觀 念 對 待 南 社 人 的 創 作 在 這 樣 的 思 路 中 對 待 南 社 文 學, 不 僅 會 增 進 我 們 對 於 近 代 中 國 歷 史 與 文 化 轉 型 的 理 解, 而 且 也 有 助 於 我 們 重 思 文 學 在 當 時 的 開 放 性 意 義 南 社 社 員 文 學 創 作 最 主 要 的 形 式 是 古 典 詩 歌 社 刊 南 社 叢 刻 上 自 始 至 終 並 無 發 表 小 說, 而 是 維 持 詩 詞 文 三 分 天 下, 尤 以 詩 歌 為 主 1920 年 代 在 新 南 社 成 立 後, 柳 亞 子 在 給 曹 聚 仁 ( ) 的 一 封 回 信 中 坦 然 承 認 : 先 生 說 南 社 的 缺 點 是 詩 的 而 不 是 散 文 的, 南 社 的 文 學 運 動, 自 始 至 終, 不 曾 走 出 浪 漫 主 義 一 步, 這 話 是 對 極 了 15 這 種 說 法 雖 然 有 把 現 實 主 義 / 浪 漫 主 義 之 類 的 標 籤 套 在 南 社 文 學 上 的 嫌 疑, 但 強 調 南 社 文 學 的 性 質 是 屬 於 詩 的, 卻 把 握 住 了 要 害 南 社 與 詩 有 著 至 為 密 切 的 關 係 這 不 僅 是 說, 詩 是 南 社 人 創 作 的 主 要 文 學 形 式, 更 重 要 的 是, 詩 成 為 了 南 社 主 導 的 精 神 品 質 和 文 學 文 化 的 一 種 代 表 這 種 文 學 文 化, 說 得 更 清 楚, 就 是 他 們 自 覺 和 不 自 覺 地 把 中 國 文 學 的 抒 情 傳 統 作 為 自 己 的 出 發 點 和 內 在 組 成 部 分, 抒 情 傳 統 影 響 了 他 們 關 於 政 治 情 感 與 文 學 關 係 的 理 解 談 及 中 國 文 學 的 抒 情 傳 統, 一 般 都 會 追 溯 到 詩 大 序 中 的 論 述, 所 謂 詩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情 動 於 中 而 形 於 言 16 鄭 毓 瑜 在 討 論 了 一 些 代 表 性 解 釋 之 後, 批 評 說 : ( 這 些 說 法 ) 太 急 於 擺 脫 詩 大 序 中 明 顯 強 調 的 政 教 效 應, 往 往 利 用 所 謂 尚 未 糾 纏 政 治 寓 意 的 原 始 字 型 或 乾 脆 將 志 當 作 一 個 抽 象 的 心 理 術 語, 進 行 普 遍 性 的 分 析, 以 至 於 就 抽 離 了 每 一 次 出 現 的 志 其 實 都 應 該 有 其 前 後 文 脈 或 文 獻 出 現 時 代 的 詮 釋 範 圍, 更 何 況 單 單 出 現 志 與 言 的 資 料 與 同 時 出 現 詩 志 言 的 資 料 更 不 可 一 併 參 張 春 田, 歷 史 記 憶 與 民 族 想 像 的 建 構 以 清 末 部 分 南 社 知 識 人 為 中 心, 澳 門 理 工 學 報,3( 澳 門 :2012), 頁 ; 張 春 田, 重 思 南 社 的 文 化 政 治 與 近 代 性, 杭 州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5( 杭 州 :2012), 頁 75-84; 張 春 田, 南 社 人 的 革 命 話 語, 南 國 人 文 學 刊, 4( 澳 門 :2012), 頁 49-60; 張 春 田, 批 評 空 間 與 公 共 性 的 危 機 以 清 末 民 初 南 社 人 的 文 化 實 踐 為 中 心, 文 藝 爭 鳴,1( 長 春 :2013), 頁 曹 聚 仁 在 南 社 新 南 社 一 文 中, 引 用 了 柳 亞 子 的 原 信, 見 柳 亞 子 著, 柳 無 忌 編, 南 社 紀 略, 頁 251 毛 亨 傳, 鄭 玄 箋, 孔 穎 達 等 疏, 毛 詩 注 疏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9, 影 印 阮 元 校 刻 十 三 經 注 疏 附 校 勘 記 本 ), 卷 1 之 1, 詩 大 序, 頁 12

7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679 混 同, 因 為 詩 還 必 須 與 禮 樂 等 觀 念 相 繫 聯 17 她 提 出 理 解 抒 情 的 問 題, 必 須 結 合 前 後 時 代 針 對 如 何 認 知 事 物 或 建 構 合 理 ( 合 於 道 ) 的 生 活 世 界 所 形 成 的 觀 點 演 進, 18 而 無 法 僅 僅 局 限 在 自 我 感 性 的 層 面 對 情 的 脈 絡 化 理 解, 事 實 上 也 是 南 社 人 對 情 感 與 詩 歌 ( 或 文 學 ) 的 關 係 的 詮 釋 中, 很 注 意 辯 證 的 一 個 關 鍵 之 處 在 願 無 盡 齋 詩 話 中, 南 社 中 堅 人 物 高 旭 談 到 情 的 問 題 時, 引 用 了 傳 統 文 論 中 相 關 的 說 法 : 小 序 曰 : 發 乎 情, 止 乎 禮 義 記 曰 : 溫 柔 敦 厚, 詩 教 也 蓋 詩 之 為 道, 不 特 自 矜 風 雅 而 已 然 發 乎 情 者, 非 如 昔 時 之 個 人 私 情 而 已 所 謂 止 乎 禮 義 者, 亦 指 其 大 者 遠 者 而 言 鼓 吹 人 權, 排 斥 專 制, 喚 起 人 民 獨 立 思 想, 增 進 人 民 種 族 觀 念, 皆 所 謂 止 乎 禮 義, 而 未 嘗 過 也 若 此 者, 正 合 溫 柔 敦 厚 之 旨 或 曰 : 如 子 之 論, 叫 囂 極 矣, 豈 有 合 於 孔 聖 之 詩 旨 耶! 不 知 巷 伯 之 詩, 譏 刺 奸 佞, 惡 之 至 甚 乃 欲 投 畀 有 北 ; 牆 茨 相 鼠 諸 詩, 其 措 辭 亦 不 尚 含 蓄 可 知 孔 子 所 以 不 刪 者, 正 以 為 有 合 詩 教 耳 顧 溫 柔 敦 厚 四 字, 豈 可 專 考 於 其 辭 而 決 之 者 乎, 決 之 于 詩 人 之 心 而 已 苟 其 人 以 溫 柔 敦 厚 之 心 出 之 者, 辭 雖 激, 又 奚 傷 于 大 雅 乎? 不 然, 無 其 心, 而 專 以 和 平 柔 順 之 言 以 取 悅 於 世, 又 曷 貴 哉! 19 在 高 旭 看 來, 詩 歌 不 僅 要 發 揮 風 雅 的 傳 統, 本 身 確 實 有 抒 發 主 體 情 志 的 一 面 但 他 對 情 的 理 解 是 寬 廣 的, 非 如 昔 時 之 個 人 私 情, 顯 示 出 他 所 關 注 的 更 多 是 公 情 的 層 面, 即 一 種 集 體 性 的 自 我 意 識 和 情 感 結 構 的 形 成 提 煉 與 表 達 高 旭 認 為 詩 歌 要 與 新 的 歷 史 條 件 建 立 關 聯 性, 其 所 要 表 現 的 大 者 原 者, 實 際 上 就 是 新 的 時 代 的 總 體 性 (totality), 20 尤 其 是 能 回 應 時 代 風 雲 激 盪 把 握 運 動 著 的 政 治 現 實 的 歷 史 內 容 在 這 個 基 礎 上, 他 對 溫 柔 敦 厚 的 詩 教 作 出 了 新 的 解 釋 溫 鄭 毓 瑜, 詮 釋 的 界 域 從 詩 大 序 再 探 抒 情 傳 統 的 建 構,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集 刊, 23( 臺 北 :2003), 頁 3 同 前 引, 頁 4 郭 長 海 金 菊 貞 編, 高 旭 集, 願 無 盡 齋 詩 話, 頁 545 總 體 性 的 概 念 借 自 盧 卡 契 (Georg Luakás, ), 他 把 總 體 性 當 作 辯 證 法 的 實 質, 強 調 總 體 對 於 局 部 的 優 先 性, 以 及 在 歷 史 過 程 中 主 客 體 的 統 一 盧 卡 契 著, 杜 章 治 等 譯, 歷 史 與 階 級 意 識 ( 北 京 : 商 務 印 書 館,1992)

8 680 清 華 學 報 柔 敦 厚 不 是 簡 單 的 詩 歌 語 言 形 式 上 的 特 徵, 不 在 於 辭, 而 在 於 詩 人 之 心 如 此 解 釋 詩 教, 其 實 為 詩 歌 介 入 政 治 批 判 提 供 了 正 當 性 論 證 高 旭 反 對 詩 歌 僅 僅 局 限 於 個 人 私 情 的 吟 詠, 強 調 以 詩 歌 回 應 時 代 召 喚, 介 入 社 會, 不 過 是 重 新 啟 動 了 中 國 古 典 文 化 傳 統 中 關 於 詩 歌 與 政 教 關 係 的 話 語 機 制 在 這 個 脈 絡 的 源 頭, 志 和 情 本 身 並 不 構 成 對 立 的 關 係, 相 反, 兩 者 都 具 有 非 個 人 的 關 乎 政 教 的 涵 義 在 1909 年 為 南 社 成 立 所 作 的 南 社 詩 序 中, 甯 調 元 一 開 篇 即 重 提 詩 歌 與 志 的 關 係, 他 顯 然 是 在 政 治 視 野 理 解 志 : 詩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人 各 有 志, 志 之 卑 抗 殊, 而 詩 之 升 降 亦 於 以 判 故 古 有 采 詩 之 官, 先 王 所 以 觀 民 俗, 知 得 失, 自 考 正 也 延 陵 季 子 聘 魯, 請 觀 周 樂, 自 鄶 以 下 無 譏 詩 之 為 義 大 矣 哉 21 甯 調 元 所 舉 兩 個 例 子 都 是 證 明 詩 的 社 會 政 治 功 能, 分 別 歸 為 觀 和 怨 的 傳 統 而 他 提 出 高 旭 柳 亞 子 等 創 辦 南 社, 以 網 羅 當 世 騷 人 奇 士 之 作, 蔚 為 巨 觀, 22 則 又 揭 出 南 社 可 謂 詩 之 群 的 傳 統 的 發 揮 高 旭 在 這 篇 序 言 中 特 別 提 出 後 來 者 可 以 觀 可 以 群 可 以 怨 也, 23 獨 獨 對 詩 大 序 中 詩 可 以 興 的 傳 統 未 作 多 少 發 揮 在 南 社 人 眼 中, 詩 歌 的 公 共 性 與 政 治 性 相 當 重 要 這 實 際 上 是 針 對 現 實 有 意 採 取 的 話 語 策 略, 他 們 對 當 時 的 詩 壇 有 頗 多 不 滿 比 如,1903 年 2 月 高 燮 ( ) 在 寫 給 鄧 實 ( ) 的 一 首 詩 中, 就 對 詩 界 提 出 了 激 烈 的 批 評 : 詩 界 榛 蕪 不 可 論, 裡 哇 嘈 雜 聽 殊 喧 而 今 大 雅 無 遺 響, 端 賴 男 兒 返 國 魂 曠 世 感 情 增 愛 力, 過 人 哀 樂 茁 靈 根 玄 黃 血 戰 何 時 已, 吟 到 滄 桑 淚 暗 吞 24 高 燮 提 出 詩 界 已 經 放 棄 了 大 雅 的 傳 統, 各 種 嘈 雜 聲 音 不 過 是 詩 歌 內 部 的 無 聊 爭 執, 此 時 需 要 的 反 而 是 詩 歌 如 何 重 新 接 通 和 承 擔 國 魂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高 燮 並 不 認 為 在 內 容 上 書 寫 政 治 就 是 好 詩 的 充 分 條 件, 他 心 目 中 的 好 詩 恰 恰 對 詩 人 的 抒 情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必 須 要 有 曠 世 感 情 和 過 人 哀 樂, 這 就 要 求 詩 人 的 內 心 世 界 是 博 大 和 豐 盈 的 只 有 這 樣 才 能 超 出 極 端 的 原 子 化 個 人 的 局 限, 敏 感 地 洞 察 外 在 的 現 實, 並 且 相 互 交 流 碰 撞, 彼 此 影 響, 從 而 將 詩 人 的 內 心 語 言 翻 譯 出 來 長 沙 甯 調 元 太 一, 南 社 詩 序,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1 冊, 頁 139 同 前 引 同 前 引, 頁 140 時 若 ( 高 燮 ), 簡 鄧 秋 枚, 政 藝 通 報 癸 卯 第 1 號 ( 上 海 ),1903 年 2 月 12 日

9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681 三 抒 情 傳 統 的 承 接 發 展 與 危 機 面 對 清 末 民 初 巨 大 的 歷 史 轉 變 和 文 化 場 域 中 複 雜 的 力 量 構 型, 南 社 人 通 過 他 們 在 公 共 領 域 發 表 的 大 量 文 字, 繪 就 了 一 幅 時 代 風 雲 與 個 人 懷 抱 相 交 織 的 圖 景, 從 而 實 現 了 一 種 將 客 觀 現 實 與 個 人 經 驗 相 融 合 的 表 述 他 們 在 所 呈 現 的 客 觀 世 界 中 灌 注 了 濃 郁 的 情 感 成 分, 情 感 強 度 在 南 社 人 詩 歌 中 顯 得 極 為 突 出 南 社 人 不 僅 充 分 認 識 到 情 感 在 政 治 中 所 起 到 的 催 化 作 用, 而 且 在 實 際 的 詩 歌 寫 作 中 開 拓 著 這 種 情 感 政 治 的 可 能 性 在 價 值 與 符 號 的 雙 重 層 面 形 成 了 一 種 抒 情 的 視 域 (lyrical vision) 25 如 此 起 到 的 效 果, 大 大 超 過 了 一 般 訴 諸 於 理 性 和 邏 輯 推 理 的 歷 史 敍 述 或 者 理 論 論 證 正 如 王 汎 森 所 指 出 的 : 他 們 ( 筆 者 按 : 指 南 社 人 ) 的 詩 詞 展 現 一 種 不 安 於 現 在 不 滿 於 現 狀, 一 種 激 情 悲 憤 與 豪 興, 鼓 吹 活 潑 淋 漓 的 少 壯 風 氣, 其 中 固 然 少 不 了 革 命 的 民 族 主 義 的 想 法, 但 是 這 些 思 想 都 在 民 報 等 刊 物 中 闡 述 再 三 了, 他 們 的 詩 詞 所 發 揮 的 作 用 毋 寧 是 以 文 學 催 促 舊 的 漸 漸 消 滅, 暗 示 民 族 的 更 生, 整 體 而 言 是 在 帶 動 一 種 感 覺 世 界 的 變 化, 而 這 種 變 化 歆 動 了 一 時 的 文 化 界, 與 革 命 思 想 交 互 作 用 26 在 情 感 / 感 覺 世 界 的 層 面 來 觀 察 南 社 及 其 詩 歌, 或 許 並 不 是 在 一 般 的 文 學 史 意 義 上 對 南 社 文 學 作 一 定 位 何 況, 南 社 本 來 社 員 極 多, 組 織 分 散, 任 何 總 體 論 述 的 嘗 試 無 疑 都 會 遭 到 例 外 例 證 的 挑 戰 然 而, 南 社 的 一 些 中 堅 成 員, 如 柳 亞 子 陳 去 病 高 旭 等, 其 所 思 所 言 在 當 時 還 是 引 導 了 一 種 風 氣, 南 社 這 個 符 號 確 實 代 表 了 一 批 中 層 知 識 者 的 慣 習 集 結 27 南 社 人 的 抒 情 的 視 域 可 以 看 作 是 中 國 抒 情 傳 統 在 現 代 語 境 中 的 一 次 承 接 與 發 展, 但 同 時 也 顯 示 出 其 所 遇 到 的 各 種 危 機 正 是 在 這 樣 一 個 歷 史 時 空 中, 抒 情 主 體 如 此 深 刻 地 意 識 並 且 遭 遇 到 其 失 落 的 命 運 這 樣 一 種 特 殊 的 文 學 文 化, 是 傳 統 與 現 代 性 相 碰 撞 的 結 果, 介 入 到 了 轉 型 時 代 的 古 今 中 西 之 爭 的 大 問 題 中 以 下, 我 們 就 在 文 本 和 歷 史 的 互 動 中, 討 論 南 社 抒 情 文 學 文 化 的 幾 個 突 出 側 面 抒 情 的 視 域 一 詞 借 用 自 Jaroslav Průšek, Chinese History and Literature: Collection of Studies (Dordrecht, Holland: D. Reidel Publishing, 1970), pp 王 汎 森, 中 國 近 代 思 想 文 化 史 研 究 的 若 干 思 考, 新 史 學,14.4( 臺 北,2003), 頁 參 張 春 田, 晚 清 文 化 場 域 中 的 南 社, 東 吳 學 術,2( 南 京 :2012), 頁 ; 張 春 田, 重 思 南 社 的 文 化 政 治 與 近 代 性

10 682 清 華 學 報 ( 一 ) 面 對 危 機 的 書 寫 南 社 人 的 抒 情 書 寫, 面 對 著 巨 大 的 現 實 創 傷 與 文 化 危 機, 指 向 了 通 過 變 革 以 實 現 某 種 歷 史 救 贖 的 期 待 柳 亞 子 1902 年 所 作 歲 暮 抒 懷 一 詩, 可 作 為 一 代 南 社 人 其 個 人 心 事 是 如 何 與 時 代 難 題 緊 密 關 聯 的 一 種 代 表 這 是 在 清 帝 國 遭 受 巨 大 的 歷 史 衝 擊 之 際, 一 個 在 松 江 的 年 輕 讀 書 人 的 內 心 獨 白 該 組 詩 的 第 一 首 云 : 劇 憐 過 去 蒼 茫 事, 墜 落 人 寰 十 六 年 二 十 紀 初 多 病 國, 三 千 界 外 有 情 天 消 磨 壯 志 班 超 筆, 磊 落 奇 懷 祖 逖 鞭 大 地 河 山 今 若 此, 豈 容 孤 客 獨 長 眠 第 四 首 : 黃 金 虛 牝 付 蹉 跎, 塵 海 浮 沉 歎 逝 波 僅 有 醉 人 疑 獨 醒, 唯 憑 道 力 戰 群 魔 華 年 二 八 韶 光 盡, 故 國 三 千 感 慨 多 鐵 血 犧 牲 成 底 事, 男 兒 枉 說 好 頭 顱 28 前 者 一 開 始 就 把 個 人 成 長 的 感 喟, 延 伸 至 二 十 紀 初 和 三 千 界 外 的 更 廣 闊 的 歷 史 時 空 中 以 投 筆 從 戎 的 班 超 和 北 伐 抗 虜 的 祖 逖 作 為 自 己 的 楷 模, 透 露 出 強 烈 的 在 現 實 行 動 中 立 功 的 欲 望 正 是 劇 烈 的 時 代 危 機 使 得 青 年 心 情 激 動, 難 以 入 眠 詩 中 病 國 和 情 天 的 對 舉 相 當 觸 目 一 方 面, 詩 人 介 入 社 會 的 衝 動 根 本 出 於 對 河 山 若 此 的 有 情 與 不 忍, 情 激 發 了 挽 救 病 國 的 壯 志, 這 是 一 種 情 感 政 治 的 激 盪 所 致 ; 另 一 方 面, 情 天 作 為 一 個 普 遍 的 天 道 與 正 義 的 思 想 和 情 感 資 源, 成 為 超 越 現 實 優 勝 劣 汰 的 生 物 種 性 政 治 的 一 種 追 求 和 烏 托 邦 理 想 後 一 首 詩 依 然 強 調 個 人 面 對 青 春 的 流 逝 與 故 國 三 千 的 衰 落, 在 私 人 和 公 共 之 間 的 情 感 流 動 性 其 關 於 醉 和 醒 的 辯 證 描 述 無 疑 是 魯 迅 ( ) 著 名 的 鐵 屋 子 比 喻 的 先 聲 而 這 首 詩 情 感 上 的 起 伏 變 化 也 很 明 顯, 從 蹉 跎 歲 月 的 低 沉, 到 獨 戰 群 魔 的 激 昂, 而 終 於 對 鐵 血 犧 牲 意 義 的 一 種 既 堅 持 又 懷 疑 的 惶 惑, 詩 人 內 在 情 感 的 律 動 歷 歷 可 尋 正 是 因 為 詩 人 歷 史 救 贖 的 期 待 依 託 於 情 而 非 抽 象 的 知 識, 所 以 感 慨 在 指 向 變 革 的 同 時, 又 有 所 波 動 柳 亞 子 不 斷 地 強 調 有 情 的 公 共 性 面 向 1903 年 他 進 入 愛 國 學 社, 受 到 章 太 炎 鄒 容 等 人 的 影 響, 積 極 投 身 於 革 命 的 宣 傳 之 中 這 一 年 他 發 表 了 讀 史 界 兔 塵 錄 感 賦 : 嫁 夫 嫁 得 英 吉 利, 娶 婦 娶 得 意 大 里 人 生 有 情 當 如 此, 豈 獨 溫 柔 鄉 裡 死 一 點 煙 士 批 里 純, 願 為 同 胞 流 血 矣 請 將 兒 女 同 衾 情, 移 作 英 雄 28 亞 盧 ( 柳 亞 子 ), 歲 暮 抒 懷, 收 入 楊 天 石 王 學 莊, 南 社 史 長 編 ( 北 京 : 中 國 人 民 大 學 出 版 社,1995), 頁 6 原 刊 於 1904 年 中 國 留 日 學 生 江 蘇 同 鄉 會 編 江 蘇 第 8 期

11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683 殉 國 體 29 柳 亞 子 把 人 生 的 有 情 界 定 為 像 英 吉 利 和 義 大 利 人 那 樣 為 民 族 國 家 的 自 由 和 獨 立 而 奮 鬥, 而 不 是 沉 溺 於 私 人 的 溫 柔 鄉 兒 女 情 他 把 私 人 的 力 比 多 (libido) 引 導 和 昇 華 為 一 種 英 雄 殉 國 的 公 共 行 動 同 樣, 在 1904 年 所 作 除 夕 雜 感 中, 他 回 憶 蘇 報 案 等 事 件, 其 中 有 一 首 道 : 咄 咄 長 淹 奴 隸 窟, 行 行 何 處 自 由 鄉 朔 風 吹 起 神 州 恨, 私 愛 公 情 總 斷 腸 30 讓 他 斷 腸 的 私 愛 公 情 仍 然 是 神 州 獲 得 自 由 的 問 題 正 是 心 中 的 大 關 懷, 使 得 縈 繞 在 柳 亞 子 詩 歌 中 的 主 要 是 一 種 公 共 之 情 救 亡 之 情 就 在 這 組 除 夕 雜 感 的 最 後 一 首, 柳 亞 子 對 自 己 枉 拋 心 力 作 詞 人 表 示 了 後 悔 文 字 書 寫 已 經 不 足 以 釋 放 他 內 心 之 豪 情, 他 簡 直 希 望 拿 起 囊 中 孤 劍, 聞 雞 起 舞, 直 接 地 躍 身 入 實 踐 的 洪 流 高 旭 同 樣 表 達 過 類 似 的 心 情, 在 好 友 傅 尃 ( ) 離 滬 回 湘 之 際, 他 作 次 傅 君 劍 留 別 韻 詩 說 : 楚 雖 三 戶 勢 猶 張, 王 氣 東 南 黯 自 傷 思 以 殘 生 酬 藝 祖, 羞 於 亡 國 號 詩 王 31 高 旭 拒 絕 把 詩 歌 作 為 一 個 封 閉 的 審 美 領 域 羞 於 技 術 經 營, 而 是 希 望 能 夠 發 揚 楚 雖 三 戶 亡 秦 必 楚 的 抗 爭 精 神 願 以 殘 生 報 國 的 豪 情 是 跟 這 樣 的 信 念 聯 繫 在 一 起 的 : 即 詩 歌 如 果 不 能 參 與 到 追 尋 變 革 和 正 義 之 中, 發 揮 能 動 的 介 入 作 用, 那 麼 詩 歌 的 意 義 本 身 是 很 值 得 懷 疑 的 在 民 國 建 立 後, 南 社 人 也 不 斷 利 用 詩 歌 介 入 時 事 比 如,1915 年 5 月 二 十 一 條 草 約 簽 訂 後, 很 多 南 社 人 都 寫 詩 予 以 抗 議 張 光 厚 ( ) 作 五 月 九 日 之 感 言 : 地 噎 天 霾 鬱 不 開, 陰 森 鬼 氣 逼 人 來 葫 蘆 依 舊 三 韓 樣, 撞 破 金 甌 此 一 回 32 把 二 十 一 條 的 簽 訂 與 日 本 吞 併 朝 鮮 的 步 驟 相 類 比, 認 為 國 家 危 機 加 深 到 了 更 嚴 重 的 地 步 他 在 給 柳 亞 子 的 信 中 說 : 後 世 之 日, 漫 漫 長 夜, 群 魔 搆 難, 行 見 無 已 他 時 杯 酒, 愁 上 新 亭, 風 景 河 山, 會 須 付 之 一 歎, 世 間 寧 有 桃 花 源 其 地 為 吾 人 遊 宴 嘯 歌 處 耶 33 又 在 依 韻 和 亞 子 中 說 : 天 下 事 今 成 絕 症, 海 邊 人 漸 變 方 壺 一 書 斷 送 真 容 易, 不 見 民 間 涕 淚 俱 34 對 中 國 人 將 面 臨 亡 國 奴 的 命 運 深 感 憂 慮 身 在 湖 南 的 傅 尃 也 作 詩 歌 頌 群 眾 的 拒 日 行 動, 不 僅 在 題 中 直 接 標 明 明 國 恥 也, 而 且 鼓 勵 國 人 與 其 奴 隸 生, 不 如 魚 腹 死 但 願 舉 國 心, 弗 忘 亞 盧 ( 柳 亞 子 ), 讀 史 界 兔 塵 錄 感 賦, 收 入 楊 天 石 王 學 莊, 南 社 史 長 編, 頁 17 原 刊 於 中 國 留 日 學 生 江 蘇 同 鄉 會 編 江 蘇 第 8 期 該 詩 柳 亞 子 手 稿 作 題 情 史, 直 接 使 用 了 情 這 個 字 柳 亞 子, 磨 劍 室 詩 詞 集 上 集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5), 除 夕 雜 感, 頁 19 郭 長 海 金 菊 貞 編, 高 旭 集, 次 傅 君 劍 留 別 韻, 頁 68 張 光 厚, 五 月 九 日 之 感 言,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5 冊, 頁 3797 張 光 厚, 與 柳 亞 子 書,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5 冊, 頁 3332 張 光 厚, 依 韻 和 亞 子,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5 冊, 頁 3454

12 684 清 華 學 報 今 日 恥 35 劉 去 非 在 秋 日 登 高 詩 中 也 直 接 針 對 袁 世 凱 ( ) 的 稱 帝 企 圖, 稱 : 民 主 竟 為 君 主 政, 丈 夫 誓 斬 獨 夫 頭 莫 負 男 兒 好 身 手, 一 聲 長 嘯 看 吳 鉤 年 8 月, 在 袁 世 凱 授 意 下, 一 些 鼓 吹 變 更 國 體 的 請 願 團 成 立 參 加 請 願 者 甚 至 包 括 林 獬 ( ) 景 耀 月 ( ) 馬 小 進 (1887-?) 汪 東 ( ) 等 南 社 社 員, 與 籌 安 會 劉 師 培 ( ) 楊 度 ( ) 等 人 沆 瀣 一 氣 37 對 此, 柳 亞 子 高 旭 等 人 深 感 憤 怒 並 予 以 譴 責 柳 亞 子 在 孤 憤 中 說 : 孤 憤 真 防 決 地 維, 忍 抬 醒 眼 看 群 屍 美 新 已 見 揚 雄 頌, 勸 進 還 傳 阮 籍 詞 豈 有 沐 猴 能 作 帝? 居 然 腐 鼠 亦 乘 時 宵 來 獨 作 亡 秦 夢, 北 伐 聲 中 起 誓 師 38 高 旭 也 激 烈 批 評 那 些 勸 進 的 文 人 : 為 獺 驅 魚 事 豈 誣, 辨 言 亂 政 惑 當 塗 他 年 看 汝 終 投 閣, 三 字 流 芳 莽 大 夫 39 兩 人 都 運 用 了 王 莽 代 漢 時 朝 臣 的 反 應, 批 評 向 獨 裁 獻 媚 的 行 動 在 袁 世 凱 稱 帝 後, 南 社 人 更 屢 屢 在 詩 中 抒 發 孤 憤, 如 落 日 蒼 茫 酒 未 醒, 高 歌 擊 築 說 荊 軻 夜 半 紛 披 亡 國 史, 腥 風 血 雨 哭 神 京 豈 信 蒼 天 終 覆 漢, 還 期 楚 士 終 亡 秦 40 這 些 詩 作 集 中 體 現 出 一 種 回 應 時 代 危 機 對 抗 復 辟 帝 制 的 反 抗 詩 學 這 是 在 現 實 政 治 空 間 受 到 限 制 的 情 況 下, 在 詩 學 正 義 (poetic justice) 上 的 追 尋 與 堅 守, 反 過 來 證 明 了 共 和 在 這 些 詩 人 心 目 中 神 聖 不 可 侵 犯 之 位 置 對 公 情 的 詠 歎 並 不 表 示 南 社 人 心 中 消 泯 了 私 人 和 自 我 的 存 在, 關 鍵 是 他 們 不 把 個 人 和 家 庭 的 命 運 擺 在 與 民 族 國 家 的 公 共 關 切 相 隔 絕 對 立 的 位 置, 而 是 看 到 兩 者 之 間 的 密 切 互 動, 準 確 地 把 握 了 一 種 歷 史 的 辯 證 陳 去 病 在 作 於 1904 年 新 春 之 際 的 詩 中 說 : 匈 奴 未 滅 豈 為 家, 重 念 慈 闈 兩 鬢 華 烏 鳥 私 情 銷 不 得, 迷 陽 却 曲 恨 徒 賒 41 雖 然 想 到 母 親 已 經 年 老 自 己 未 得 悉 心 侍 奉 而 感 到 歉 疚, 但 匈 奴 未 滅 的 現 實 要 求 著 自 己 不 得 不 先 放 下 個 人 孝 心, 而 全 身 心 地 投 入 社 會 變 革 的 事 業 陳 去 病 借 用 了 莊 子. 人 間 世 中 迷 陽 迷 陽, 無 傷 吾 行 ; 吾 行 郤 曲, 無 傷 吾 足 42 的 典 故 這 既 是 對 革 命 前 途 將 遭 遇 諸 多 困 難 和 曲 折 的 一 種 預 判, 也 是 個 傅 尃, 二 全 詩 明 國 恥 也,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5 冊, 頁 3479 山 陽 劉 去 非, 秋 日 登 高,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4 冊, 頁 3138 楊 天 石 王 學 莊, 南 社 史 長 編, 頁 399 柳 亞 子, 孤 憤,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7 冊, 頁 5154 郭 長 海 金 菊 貞 編, 高 旭 集, 感 事 六 詠, 頁 225 王 德 鐘, 十 九 歲 抒 懷 十 章,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7 冊, 頁 張 夷 編, 陳 去 病 全 集 第 1 冊 (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9), 癸 卯 除 夕 別 上 海, 甲 辰 元 旦 宿 青 浦, 越 日 過 澱 山 湖 歸 於 家, 頁 23 曹 礎 基 注 說, 莊 子 ( 開 封 : 河 南 大 學 出 版 社,2008), 頁 131

13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685 人 內 心 深 處 的 一 種 酸 楚, 對 儒 家 基 本 家 庭 倫 理 的 一 定 程 度 的 違 背 乃 是 不 得 不 然 陳 去 病 把 自 己 詩 集 定 名 為 浩 歌 堂 詩 抄, 浩 字 恰 恰 代 表 了 那 種 打 通 個 人 與 家 國, 私 人 與 公 共 情 感 界 限 的 追 求 而 他 在 南 社 將 成 立 之 際, 發 表 類 似 文 學 宣 言 的 南 社 詩 文 詞 選 序, 其 中 反 覆 強 調 屈 原 賈 誼 等 人 的 處 境 心 境 與 作 品 的 不 得 已, 認 為 他 們 寄 託 毫 素, 抒 寫 心 情 時, 皆 能 以 香 草 美 人 的 比 興 手 法, 將 個 人 的 感 懷 與 社 會 政 治 的 脈 動 聯 通 起 來 43 外 在 的 事 件 遭 遇 往 往 成 為 他 們 情 感 的 觸 媒, 而 他 們 個 人 的 迷 惘 憂 傷 往 往 很 容 易 就 擴 展 漫 溢 至 感 時 憂 國, 而 這 正 是 陳 去 病 所 認 為 的 南 社 文 學 應 有 的 品 質 南 社 人 對 於 革 命 中 的 暴 力 與 犧 牲 有 很 深 的 感 觸 1910 年 黃 興 發 動 廣 州 起 義, 部 分 南 社 社 員 聯 袂 趨 赴 44 起 義 失 敗 的 消 息 傳 來, 高 旭 雷 昭 性 ( ) 宋 教 仁 周 實 ( ) 陳 子 範 (?-1913) 等 人 紛 紛 作 詩 抒 發 悼 念 之 情 高 旭 接 連 作 蝶 戀 花 和 相 見 歡 兩 詞, 詞 題 皆 為 四 月 一 日 感 粵 事 作 蝶 戀 花 詞, 說 窗 外 傳 來 芳 訊 沉 沉, 惹 起 春 人 病, 又 說 連 日 南 風 吹 不 定, 蝶 醉 蜂 顛, 打 落 蒼 苔 徑, 以 花 之 凋 零 春 之 消 逝, 喻 革 命 之 受 挫 相 見 歡 先 極 寫 惆 悵 情 緒 : 心 期 兩 地 相 同, 死 聲 中 惆 悵 年 來 難 竟 是 南 風, 再 以 回 首 粵 王 台 畔 血 花 紅 直 接 點 出 原 因 45 雷 昭 性 的 題 廣 州 殉 義 諸 烈 士 以 子 弟 八 千 殉 項 羽, 英 雄 五 百 死 田 橫 來 比 擬 犧 牲 烈 士 的 正 義 精 神 和 義 氣, 褒 揚 這 些 烈 士 在 風 雲 黯 淡 之 際, 以 精 衛 填 海 的 精 神 赴 難, 這 樣 使 得 他 們 在 公 私 兩 方 面 都 堪 為 道 德 楷 模 ; 又 警 告 清 廷 不 要 以 為 革 命 會 被 遏 制 住 : 胡 兒 漫 喜 根 株 盡, 得 遇 春 風 草 又 深 46 此 外, 宋 教 仁 哭 鑄 三 盡 節 黃 花 崗 謂 時 勢 如 斯 感 靡 平, 47 而 周 實 歎 三 年 化 碧 心 難 滅, 陳 子 範 欲 淒 絕 招 魂 易 水 頭, 兩 詩 都 逕 以 痛 哭 為 題, 48 更 集 中 呈 現 出 他 們 對 於 革 命 失 敗 的 悵 惋 和 痛 苦 陳 去 病, 南 社 詩 文 詞 選 序, 民 吁 日 報,1909 年 10 月 28 日 粵 東 倡 議, 吾 社 之 士 即 連 袂 趨 赴, 期 得 一 當 張 夷 編, 陳 去 病 全 集 第 2 冊, 高 柳 兩 君 子 傳, 頁 656 鈍 劍, 蝶 戀 花 相 見 歡, 收 入 郭 長 海 金 菊 貞 編, 高 旭 集, 頁 320 雷 昭 性, 哭 廣 州 殉 義 諸 烈 士,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1 冊, 頁 804 宋 教 仁, 哭 鑄 三 盡 節 黃 花 崗,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2 冊, 頁 1427 周 實, 痛 哭,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1 冊, 頁 593; 陳 子 範, 痛 哭,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1 冊, 頁 799

14 686 清 華 學 報 ( 二 ) 打 造 情 感 共 同 體 以 互 相 唱 和 加 強 聯 繫, 促 進 共 同 體 內 部 的 情 感 交 流, 也 是 南 社 抒 情 書 寫 的 一 個 重 要 特 徵 南 社 人 的 詩 詞 中 互 相 題 贈 和 唱 和 占 據 了 相 當 大 的 比 重, 表 達 朋 友 間 的 懷 念 之 情 的 作 品 也 時 時 可 見 他 們 往 往 把 對 變 化 的 政 治 形 勢 和 對 民 族 國 家 命 運 的 關 切 與 擔 憂 融 入 唱 和 詩 詞 之 中, 這 些 可 以 分 享 的 公 共 話 題 和 情 感 態 度, 成 為 南 社 共 同 體 內 連 接 的 一 種 方 式 1905 年 柳 亞 子 在 家 鄉 作 懷 人 詩, 懷 念 高 旭 陳 陶 遺 ( ) 等 友 人 題 記 有 云 : 今 年 春 夏 間, 僑 寓 海 上, 得 識 四 方 賢 豪 長 者, 時 相 過 從, 至 足 樂 也 秋 冬 歸 里, 輒 復 離 索, 風 雨 雞 鳴, 情 何 能 已, 擬 為 懷 人 詩 以 紀 之 49 柳 亞 子 懷 念 在 上 海 與 同 道 友 人 過 從 的 情 形, 他 們 的 感 情 深 厚 主 要 是 因 為 他 們 有 著 共 同 的 政 治 態 度 而 回 鄉 後 心 情 的 寂 寥, 不 僅 是 因 為 面 對 個 人 精 神 空 間 的 孤 寂, 同 時 也 憂 心 風 雨 雞 鳴 的 時 局 柳 在 寫 給 高 旭 的 詩 中 說 : 英 雄 淪 落 作 詞 人, 路 索 文 章 屈 子 魂 小 雅 式 微 夷 狄 橫, 宗 邦 多 難 黨 人 尊 一 門 竟 樹 騷 壇 幟, 只 手 難 回 病 國 春 贏 得 狂 生 知 己 感, 飄 蓬 飛 絮 鎮 相 親 給 陳 陶 怡 的 詩 中 說 : 天 為 多 愁 留 我 輩, 地 無 用 武 誤 英 雄 擊 碎 珊 瑚 誰 領 略, 勸 君 休 唱 大 江 東 50 都 是 從 對 國 家 命 運 和 時 局 的 感 慨, 引 申 至 對 朋 友 的 懷 念 和 勉 勵 他 們 的 知 己 之 感 都 是 建 立 在 同 樣 一 種 個 性 張 狂 卻 又 英 雄 失 處 的 情 懷 之 中 他 們 以 黨 人 自 況, 一 方 面 是 對 報 國 志 向 的 比 附 和 追 認, 另 一 方 面 卻 也 是 一 種 對 人 生 境 遇 挫 折 的 自 我 傷 悼 但 通 過 懷 人 詩 作, 他 們 又 在 對 朋 友 的 勉 勵 中 完 成 自 我 激 勵 和 重 振 群 體 意 志 雖 然 友 朋 四 散 如 飄 蓬 飛 絮, 但 因 為 彼 此 之 間 志 同 道 合 惺 惺 相 惜, 也 可 依 憑 相 親 的 主 觀 姿 態 來 慰 藉 多 愁 固 然 時 常 浮 上 心 頭, 但 因 為 想 到 遠 方 的 知 音, 可 以 通 過 寄 詩 頌 詩 的 行 動 來 紓 解 1906 年 傅 尃 從 上 海 回 長 沙, 高 旭 作 詩 道 別 道 : 聚 無 多 日 送 君 去, 楊 柳 蕭 條 強 倚 樓 白 雁 有 聲 人 醉 酒, 黃 龍 無 影 我 言 愁 忍 看 古 國 淪 希 臘, 差 喜 風 塵 識 豫 州 一 笑 橫 刀 何 所 用, 男 兒 斬 須 郅 支 頭 51 雖 然 流 露 了 分 別 的 愁 緒, 但 更 為 強 調 的 是 私 人 情 感 與 家 國 關 懷 之 間 的 關 聯 高 旭 把 與 傅 尃 結 交 的 意 義 連 鎖 到 挽 救 古 國 危 亡 上 來, 並 且 勉 勵 朋 友 不 要 灰 心 ( 此 前 不 久 革 命 黨 人 發 起 的 萍 瀏 醴 起 義 遇 挫 ), 柳 亞 子, 懷 人 詩, 復 報 第 9 期 ( 上 海 ),1907 年 5 月 12 日 同 前 引 天 梅, 鈍 根 將 回 楚, 索 詩, 成 四 章 以 應 之, 時 湘 中 光 復 軍 大 起, 而 為 清 軍 所 敗, 遂 大 索 黨 人, 網 羅 益 以 嚴 密 矣, 有 志 之 士 扼 腕 三 歎, 復 報 第 11 期,1907 年 8 月 15 日 收 入 天 梅 遺 集 時, 題 目 改 為 再 贈 君 劍 還 長 沙, 第 二 聯 改 為 白 雁 渡 江 愁 未 了, 黃 龍 痛 飲 志 難 酬 參 郭 長 海 金 菊 貞 編, 高 旭 集, 頁 69

15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687 以 擊 敗 郅 支 單 于 喻 指 重 鼓 繼 續 抗 清 的 勇 氣 而 傅 尃 在 留 別 高 旭 的 詩 中, 也 回 應 了 這 一 期 待 : 心 事 相 期 爾 我 知, 江 山 如 此 是 何 時 忍 叫 胡 馬 終 南 牧, 會 復 神 京 要 北 馳 瀝 血 造 成 民 族 史, 誓 心 拜 倒 黨 人 碑 死 生 流 轉 原 相 值, 何 用 依 依 惜 別 離 52 兩 人 之 間 的 相 期 是 共 通 的, 都 是 民 族 革 命 的 大 業, 所 以 要 嘔 心 瀝 血 地 奮 鬥, 犧 牲 生 命 都 在 所 不 惜, 何 況 一 時 離 別 的 傷 痛 南 社 詩 人 們 正 是 以 這 樣 浩 茫 的 心 事 蕩 滌 了 時 常 浮 現 的 糾 結 心 緒 南 社 詩 人 還 繼 承 了 中 國 文 人 作 圖 寄 意 的 傳 統, 慣 於 通 過 小 小 圖 幅 寄 寓 內 心 的 複 雜 情 感, 於 是 作 畫 和 題 詠 也 成 為 了 一 種 集 體 抒 情 的 方 式 這 些 畫 有 自 己 所 畫, 也 有 朋 友 所 贈, 多 寄 託 了 作 畫 或 收 藏 者 的 一 些 看 法 和 心 聲 無 論 是 山 林 湖 泊 的 環 境, 還 是 飲 酒 讀 書 的 形 象, 都 不 是 隨 意 選 擇, 而 是 一 種 有 意 的 古 典 今 用 在 圖 像 上 的 刻 畫 經 營, 往 往 透 露 出 複 雜 政 治 環 境 中 的 幽 微 心 懷 鄭 逸 梅 曾 對 這 些 畫 作 做 了 不 完 全 的 統 計, 他 列 出 了 數 百 幅 圖 之 多 比 如, 馬 小 進 梁 園 泛 棹 圖 馬 君 武 ( ) 淞 畔 躬 耕 圖 王 大 覺 ( ) 風 雨 閉 門 圖 包 天 笑 ( ) 包 山 雙 隱 圖 葉 楚 傖 汾 堤 吊 夢 圖 劉 季 平 ( 劉 三, ) 黃 葉 樓 圖 ( 蘇 曼 殊 繪 贈 ) 白 門 秋 柳 圖 李 叔 同 ( ) 苦 行 圖 吳 虞 ( ) 飲 酒 讀 騷 圖 陳 去 病 懿 範 圖 陳 蝶 仙 ( ) 吳 門 吊 影 圖 范 煙 橋 ( ) 回 首 煙 波 第 四 橋 圖 柳 亞 子 分 湖 舊 隱 圖 秣 陵 悲 秋 圖 高 旭 花 前 說 劍 圖 高 燮 寒 隱 圖 ( 圖 為 蘇 曼 殊 樓 辛 壺 所 繪 ) 等 53 這 些 畫 有 些 從 題 名 上 就 直 接 反 映 時 代 氛 圍 的 影 響, 如 姚 雨 平 ( ) 的 揮 戈 北 指 圖 無 疑 是 突 出 北 伐 的 志 向, 而 傅 尃 的 醴 陵 兵 燹 圖 則 是 傷 悼 戰 爭 給 人 們 帶 來 的 災 難 更 多 的 畫 則 是 繼 承 和 發 揚 了 中 國 文 人 畫 的 一 些 傳 統 的 意 象 和 視 覺 語 言, 或 者 是 傷 春 悲 秋, 或 者 是 歸 隱 山 野, 或 者 是 簫 心 劍 氣, 或 者 是 飲 酒 讀 詩 南 社 人 在 借 用 這 些 形 式 的 同 時, 每 每 加 入 了 一 些 新 的 元 素 如 蔡 哲 夫 ( ) 的 孝 陵 圖 以 明 孝 陵 為 對 象, 透 露 了 自 己 仿 擬 明 遺 民 的 文 化 心 態 和 認 同 塑 造 ; 徐 自 華 ( ) 的 西 泠 悲 秋 圖 則 是 對 作 為 盟 姊 妹 的 秋 瑾 的 傷 悼, 秋 瑾 犧 牲 後, 徐 為 之 埋 骨 杭 州 西 泠 並 成 立 秋 社, 西 泠 悲 秋 根 本 就 語 含 雙 關 而 周 實 的 秋 棠 圖 周 瘦 鵑 ( ) 的 紫 羅 蘭 盦 憶 舊 圖 以 及 傅 尃 的 紅 薇 感 舊 鈍 根, 海 上 留 別 劍 公, 復 報 第 11 期,1907 年 8 月 15 日 鄭 逸 梅, 南 社 叢 談 : 歷 史 與 人 物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6), 南 社 社 友 作 圖 寄 意, 頁

16 688 清 華 學 報 圖, 都 跟 所 戀 慕 的 女 性 有 關, 54 展 現 出 革 命 者 另 一 面 的 羅 曼 史, 為 冒 險 革 命 增 添 了 幾 分 綺 麗 的 色 彩 ; 而 類 似 周 瘦 鵑 所 使 用 的 紫 羅 蘭 這 一 經 跨 界 旅 行 而 進 入 中 文 世 界 的 西 洋 符 號, 則 暗 示 出 抒 情 傳 統 與 歐 美 現 代 文 化 的 互 動, 為 文 人 與 紅 顏 的 套 路 譜 寫 了 新 曲 55 南 社 人 習 慣 於 在 這 些 畫 作 上 題 詩 紀 念 有 些 屬 於 自 題, 比 如 高 旭 有 自 題 花 前 説 劍 圖, 不 僅 點 出 花 魂 劍 魂 時 相 從 的 畫 中 形 象, 並 進 一 步 解 釋 了 圖 中 人 ( 就 是 他 的 自 我 形 象 的 投 射 ) 之 別 有 懷 抱 : 提 三 尺 劍 可 滅 虜, 栽 十 萬 花 堪 一 顧 而 且 更 表 達 了 自 己 壯 志 被 壓 抑 的 憤 懣 : 可 憐 馬 上 殺 賊 手, 教 寫 花 前 說 劍 圖 56 像 這 樣 的 題 詩 就 豐 富 了 畫 意, 構 造 了 數 重 理 解 層 次 更 多 的 題 詩 屬 於 南 社 人 之 間 的 互 題, 這 也 是 南 社 人 互 相 之 間 交 流 心 聲 的 一 種 方 式 如 對 前 述 的 花 前 説 劍 圖, 陳 去 病 俞 劍 華 ( ) 陳 子 範 等 人 都 有 題 詩, 稱 頌 英 雄 肝 膽 兒 女 情 ( 俞 劍 華 ), 眾 人 皆 醉 巾 幗 醒, 英 雄 甘 為 知 音 死 ( 陳 子 範 ) 57 這 樣 借 題 發 揮, 從 花 和 劍 引 申 到 英 雄 美 人 之 傳 統 意 象, 把 英 雄 氣 與 溫 柔 鄉 巧 妙 融 合 在 一 起, 正 是 對 中 國 抒 情 傳 統 的 一 種 自 覺 延 續 高 旭 在 1907 年 還 請 人 繪 製 了 萬 樹 梅 花 繞 一 廬 卷 子, 並 徵 集 海 內 外 詩 豪 詞 傑 題 詠 高 燮 柳 亞 子 高 增 ( ) 劉 三 劉 師 培 傅 尃 陳 去 病 等 人 都 為 之 題 詩 高 旭 先 寫 道 : 豈 必 難 堪 寂 寞 濱, 無 生 趣 後 始 回 春 寄 聲 地 老 天 荒 者, 來 與 梅 花 作 比 鄰 濛 濛 一 色 白 漫 天, 中 有 遺 民 自 在 眠 我 欲 結 廬 無 淨 土, 聊 於 此 處 避 腥 膻 這 一 年 年 初 作 為 革 命 機 關 的 夏 寓 門 前 有 偵 探 窺 伺, 高 旭 也 被 查 捕 高 被 迫 返 鄉 家 居, 以 避 增 繳 他 以 梅 花 自 喻, 避 腥 膻 則 指 避 居 鄉 間 的 鄭 逸 梅 關 於 這 幾 幅 圖 的 附 識, 可 幫 我 們 瞭 解 它 們 背 後 的 今 典 : 實 丹 的 同 邑 李 曉 澂 女 史, 愛 秋 海 棠 成 癖, 改 字 秋 澂, 號 棠 隱 秀 雅 能 文, 時 通 音 問 棠 隱 二 十 一 歲 卒, 實 丹 為 撰 棠 隱 女 士 小 傳, 並 請 人 繪 秋 棠 圖 以 留 念 瘦 鵑 早 年 識 周 吟 萍 女 士, 彼 此 相 隨, 奈 瘦 鵑 寒 素, 吟 萍 父 以 貧 富 懸 殊, 不 許 吟 萍 有 一 西 名 Violet, 瘦 鵑 因 以 紫 羅 蘭 為 齋 名 ( 王 蘊 章 ) 又 為 作 內 室 聯, 嵌 紫 羅 蘭 盦 四 字 屯 艮 別 署 紅 薇 生, 壬 子 冬, 軍 閥 湯 薌 銘 督 湘, 指 名 逮 捕 屯 艮 自 長 沙 歸 醴 陵, 避 匿 黃 玉 嬌 校 書 家, 得 免 於 難 事 後, 作 紅 薇 感 舊 記, 題 詠 很 多, 刊 成 一 冊, 圖 附 印 集 中 鄭 逸 梅, 南 社 叢 談 : 歷 史 與 人 物, 頁 參 陳 建 華, 抒 情 傳 統 的 上 海 雜 交 周 瘦 鵑 言 情 小 說 與 歐 美 現 代 文 學 文 化, 中 山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6( 廣 州 :2011), 頁 1-18 郭 長 海 金 菊 貞 編, 高 旭 集, 自 題 花 前 說 劍 圖, 頁 87 陳 去 病, 清 平 樂. 題 鈍 劍 花 前 説 劍 圖, 收 入 殷 安 如 劉 穎 白 編, 陳 去 病 詩 文 選 上 冊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9), 頁 194; 陳 子 範, 題 鈍 劍 花 前 説 劍 圖,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1 冊, 頁 797; 俞 劍 華, 花 前 説 劍 圖 為 鈍 劍 題,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2 冊, 頁 1221; 沈 昌 直 ( 字 穎 若 ), 題 高 鈍 劍 花 前 説 劍 圖,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2 冊, 頁 1263

17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689 現 實 他 既 因 革 命 形 勢 低 落 而 感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寂 寞, 遺 民 的 情 緒 重 新 浮 現, 但 同 時 卻 並 不 願 真 的 脫 離 政 治 結 廬 隱 居 否 則 也 不 會 以 隱 喻 的 方 式 重 申 排 滿 的 志 向 了 : 朔 風 胡 雪 都 排 脫, 信 是 人 間 異 樣 花 高 旭 題 這 樣 的 詩 給 友 人, 實 際 也 是 在 進 行 一 種 自 我 紓 解 柳 亞 子 準 確 地 接 收 了 他 的 信 號, 和 了 一 首 金 縷 曲 的 詞 一 面 同 樣 慨 歎 革 命 形 勢 : 舊 恨 休 提 起, 歎 年 年 談 兵 結 客, 竟 成 底 事! 漢 月 婆 娑 魂 夢 杳, 滿 地 胡 塵 而 已 漢 胡 所 指 顯 然 非 常 明 確 另 一 面 也 分 擔 了 高 旭 同 樣 的 失 落 情 緒 : 最 是 欲 歸 歸 不 得, 辜 負 青 山 青 史 翻 羨 汝 無 聊 滋 味, 倘 便 精 禽 填 海 恨, 避 腥 膻 未 必 真 非 計 願 與 汝, 卜 鄰 矣 原 來 避 腥 膻 的 心 情 在 同 人 內 心 都 存 在, 但 對 正 義 的 追 求 也 始 終 無 法 消 除 柳 亞 子 以 反 語 說 如 果 有 精 衛 填 海, 我 們 就 可 以 隱 居, 但 其 實 的 意 思 恐 怕 還 是 要 矢 志 不 渝 在 這 段 時 間, 他 們 二 人 的 唱 和 詩 詞 甚 多, 還 曾 打 算 合 刊 廢 民 唱 和 集 自 稱 廢 民, 便 可 見 一 時 心 懷 之 低 落 而 高 增 題 有 滿 庭 芳, 更 直 接 道 出 高 旭 不 過 是 聊 且 暫 避 : 荒 荒 無 淨 土, 知 君 此 際, 寄 託 遙 深 只 為 腥 膻 滿 地, 權 歇 園 林, 聊 當 桃 源 避 世, 向 冰 天 雪 窖 行 吟 高 增 理 解 高 旭 蒼 茫 獨 立 形 象 背 後 的 幽 懷, 所 以 他 要 說 我 與 爾 知 音 而 陳 去 病 則 借 尋 訪 梅 花 嶺 和 孤 山 之 事, 以 史 可 法 林 和 靖 等 人 的 勇 氣 和 品 質 來 暗 頌 高 旭 而 何 當 殺 賊 臨 途 死, 槁 葬 花 前 要 讓 君 這 樣 的 詩 句, 更 透 露 了 他 內 心 無 法 熄 滅 的 抗 爭 火 焰 58 高 旭 讀 了 柳 亞 子 詞, 感 誦 數 過, 為 之 惘 然, 又 作 一 首 金 縷 曲, 表 示 雖 然 與 君 並 老 胡 氛 裡, 但 一 寸 芳 心 終 不 改 59 一 幅 萬 樹 梅 花 繞 一 廬, 讓 眾 多 南 社 人 都 能 借 此 澆 自 家 塊 壘 我 們 不 能 僅 僅 把 這 種 題 詩 活 動 看 作 是 一 種 程 式 化 的 行 動, 相 反 地, 在 同 人 之 間 連 續 不 斷 地 以 題 詩 來 展 開 對 話 和 交 流, 使 得 圖 畫 被 重 新 編 碼 和 重 新 組 織, 凸 顯 出 一 種 縱 橫 交 錯 的 文 化 狀 態 比 如, 柳 亞 子 在 1913 年 請 陸 子 美 繪 分 湖 舊 隱 圖 並 廣 徵 題 詠, 煙 波 垂 釣 的 荒 寒 一 幅 圖, 正 好 是 柳 亞 子 此 刻 準 備 隱 居 ( 無 端 惆 悵 落 分 湖 ) 的 表 白 60 而 醴 陵 劉 鵬 年 歙 縣 王 橫 涇 縣 胡 懷 琛 ( ) 湘 鄉 的 周 詠 醴 陵 的 文 灰 當 塗 的 奚 侗 諸 暨 的 陳 樗 丹 徒 李 壽 銓 東 江 王 德 鐘 太 湖 李 少 華 涇 縣 胡 樸 庵 ( ) 魏 塘 周 斌 魏 塘 沈 礪 ( ) 高 郵 曹 鳳 笙 吳 縣 朱 錫 梁 ( ) 吳 江 朱 劍 芒 ( ) 等 各 地 南 社 人 紛 紛 以 詩 詞 和 以 上 題 詩, 均 載 復 報 第 9 期,1907 年 5 月 天 梅, 亞 盧 為 我 題 萬 樹 梅 花 繞 一 廬 卷 子, 感 誦 數 過, 為 之 惘 然, 殆 亦 古 之 傷 心 人 耶! 君 言 愁, 我 亦 欲 愁 矣 步 韻 以 答, 可 以 見, 林 逋 雖 死, 世 固 有 同 調 者, 復 報 第 7 期,1906 年 12 月 15 日 柳 亞 子, 索 子 美 書 分 湖 舊 隱 圖, 即 簡 蘆 中,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2 冊, 頁 1480

18 690 清 華 學 報 文 的 形 式 題 詠 或 者 勸 慰 柳 亞 子 不 必 消 沉, 如 林 百 舉 ( ) 道 : 莫 動 漂 流 意, 磨 劍 十 年, 梨 雲 一 室, 努 力 向 前 去 ; 61 楊 杏 佛 ( ) 更 以 重 鼓 鬥 志, 肩 負 未 來 使 命 而 共 勉 : 莫 便 聲 聲 亡 國 恨, 運 金 戈 返 日 男 兒 事 風 與 月, 且 丟 起 不 畏 侏 儒 能 席 捲, 怕 匹 夫 不 解 為 奴 恥 肩 此 責, 吾 與 子 62 或 者 認 為 柳 亞 子 念 念 不 忘 分 湖 只 是 他 憂 國 心 的 另 一 種 表 露 : 亞 子 固 一 民 胞 物 語 者, 夫 天 未 欲 平 治 天 下 也, 如 欲 平 治 天 下, 當 今 之 世 舍 我 其 誰, 吾 且 為 亞 子 期 之 ( 必 謂 ) 亞 子 有 濠 濮 間 想, 轉 不 免 為 亞 子 欺 矣 63 作 為 在 社 會 和 道 德 問 題 上 認 真 執 著 的 人, 他 們 熱 切 地 討 論 柳 亞 子 內 心 深 處 的 鬥 爭, 其 實 也 是 他 們 自 己 對 在 一 個 墮 落 時 代 如 何 自 處 的 自 省 在 南 社 的 政 治 追 求 遇 到 挫 折 的 情 況 下, 恰 恰 是 這 種 廣 泛 的 題 詠 以 及 踴 躍 而 普 遍 的 回 應, 重 新 連 接 和 溝 通 了 南 社 人 那 些 無 論 在 地 理 空 間 還 是 社 內 事 務 上 都 相 對 邊 緣 的 普 通 社 員 的 積 極 參 與, 其 實 鞏 固 了 一 種 關 於 情 感 共 同 體 的 想 像 無 論 是 畫 作 的 內 容 本 身, 還 是 畫 作 上 的 題 詠 唱 和, 以 及 關 於 畫 作 的 轉 贈 與 收 藏, 都 涉 及 到 壓 在 畫 紙 上 的 精 神 底 蘊 從 這 些 作 品 中, 不 僅 可 以 窺 見 南 社 人 之 間 的 人 情 世 故, 同 時 可 以 感 受 到 他 們 在 向 新 式 知 識 人 轉 變 過 程 中 持 存 的 文 人 情 趣 和 習 性 ( 三 ) 憂 鬱 與 感 傷 的 詩 學 南 社 人 的 抒 情 書 寫, 雖 然 也 有 奮 進 激 昂 的 層 面 ( 特 別 是 在 早 期 ), 但 總 體 上 仍 是 以 憂 鬱 和 感 傷 的 美 學 風 格 為 主 南 社 人 之 間 經 常 會 在 通 信 評 論 或 序 言 中, 對 自 己 或 他 人 的 詩 歌 風 格 給 予 評 價, 這 些 評 價 除 了 有 同 社 之 誼 的 客 套 因 素 之 外, 往 往 也 道 出 他 們 所 欣 賞 的 詩 風 1903 年 王 無 生 ( ) 在 慘 別 離 樓 詩 話 中, 稱 讚 高 旭 的 詩 歌 說 : 昨 承 天 梅 寄 示 數 章, 筆 曲 如 環, 力 大 如 虎, 慷 慨 之 節 而 出 之 沉 痛 之 音, 洵 非 邇 時 貌 似 者 可 及 64 所 謂 的 沉 痛 之 音, 其 實 是 南 社 詩 人 較 為 普 遍 的 詩 歌 美 學 感 傷 和 沉 鬱 情 調 彌 漫 於 南 社 詩 歌 入 民 國 後 尤 盛 那 麽, 在 共 和 遇 到 危 機, 甚 至 革 命 尚 處 於 展 開 的 過 程 中 時, 為 什 麼 會 有 嚴 重 的 感 傷 情 緒 在 南 社 中 人 裡 蔓 延? 筆 者 認 為, 這 是 他 們 所 置 身 的 現 實 處 境 和 遭 遇 的 多 重 挫 折 所 造 就 的 南 社 抒 情 中 奮 進 激 昂 的 部 分, 往 往 是 他 們 感 到 理 想 有 了 實 現 可 能 的 時 刻 武 昌 梅 縣 林 百 舉 一 廠, 百 字 令. 題 亞 子 分 湖 舊 隱 圖,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4 冊, 頁 2872 清 江 楊 銓 杏 佛, 賀 新 涼. 題 亞 子 分 湖 舊 隱 圖,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5 冊, 頁 高 郵 曹 鳳 笙 伯 鏞, 題 分 湖 舊 隱 圖 後, 收 入 南 社 叢 刻 第 6 冊, 頁 4005 僇 ( 王 無 生 ), 慘 別 離 樓 詩 話, 收 入 楊 天 石 王 學 莊, 南 社 史 長 編, 頁 14

19 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 南社文學文化重探 691 首義後 南社人看到曙光頗感振奮 他們在詩中表達對共和的憧憬與為之效力的心 願 1911 年 12 月 朱錫梁重新發表了他的舊作 從軍行 十首 其中有這樣的詩 句 犧牲骨肉尋常事 莫負生平愛自由 赤縣神州獅睡醒 新軍海陸勝英 俄 共和年月日初吉 記凱旋門志願成 65 對共和的實現明顯充滿期望 寫下這些豪邁詩句的朱錫梁 不久即參加了蘇軍北伐先鋒營 而且他還帶上了九歲 的幼子一起從軍 所謂 風雲變幻費疑猜 稚子戎衣亦壯哉 隨父從軍年九歲 離家就道酒三杯 今由北固渡江去 待掃東胡浮海回 何物凶頑猶作梗 終須試我 寶刀來 66 其壯志滿懷 興奮不已的形象躍然紙張 而當 12 月姚雨平所率的粵 軍北伐隊到達上海 隨即開赴蘇皖北部打算北伐 葉楚傖再也按捺不住 從軍前 行 行前在 天鐸報 上發表告別同人的詩 其中有曰 書生偶擅河山氣 問建 神州第幾功 敢以韜鈐鳴宇宙 聊將名姓寄縱橫 67 也顯示出他在時代風 雲激盪中建功立業的志向 但是 這樣激昂的時刻在南社的整個歷史上是少有的 更多時刻 南社人所要 面對的是現實政治的挫折或理想的幻滅 他們通常會在詩歌中抒發他們的悲哀和憤 懣 而且往往借助於悲秋 傷逝這樣的傳統書寫題材來傳達 68 也經常在詩中寫 到 哭 和 淚 這些並不是簡單地重複傳統文人的憂愁傷感 更多是對於民族 國家危機的憂心所致 比如 1903 年 蘇報案 發生後 陳去病作 重九歇浦示 侯官林獬儀真劉光漢 慘澹風雲入九秋 海天寥廓獨登樓 淒迷鸞鳳同罹網 浩蕩滄瀛阻遠遊 三十年華空夢幻 幾行血泪付泉流 國仇私怨終難了 哭盡蒼生 白盡頭 69 為 國仇私怨 而哭 體現了他們對清廷的徹底失望以及國家前途 的深刻擔憂 1907 年陳去病寫了不少對自己和國家未來均表失望的詩詞 如 晝寢雜感 中說 我是溺人今已矣 願他人做自由神 70 8 月 10 日陳去病生日 召滬上 友人小飲 陳去病在 念奴嬌 詞的小序中説 漂泊海上 百感填膺 這既有 朱錫梁 從軍行 甲辰之作 大漢報 蘇州 1911 年 12 月 日 朱錫梁 攜子天樂從蘇軍先鋒營北伐 先發之京口 宿故人鄭仲敬軍政使府中 賦此留別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2 冊 頁 葉楚傖 將去申江席上贈南社同人 天鐸報 上海 1911 年 12 月 20 日 高旭就寫過不少 悲秋 詩 比如 悲秋八首 1906 年 中感歎 學儒學佛兩無成 搔首年華 暗自驚 悲秋四章 1907 年 哀鑒湖女俠也 取語音雙關意 參郭長海 金菊貞編 高 旭集 頁 張夷編 陳去病全集 第 1 冊 重九歇浦示侯官林獬 儀真劉光漢 頁 22 同前引 晝寢雜感 頁 60

20 692 清 華 學 報 個人對於時間 生命和境遇的多種焦慮 所謂 碌碌浮生 依舊布袍長鋏 更是因為 吳山越水 兩處頻淒惻 士氣天南如墨 顯然 不久前浙皖起義 的失敗給他造成了深重的悲哀感 無所作為的空虛讓他竟然想 信陵醇酒 算了這 生歸結 月陳去病參加江蘇保路協會 在給神交社同人的詩中又寫道 無可如何姑止此 有誰心意事文章 三杯濁酒銷秋氣 一著殘棋挽漢疆 72 無可如何 和 三杯濁酒 都體現出他此時心情的頹喪 在革命的挫折及多重因素之下 1908 年陳去病決計離滬去粵 行前與柳亞子 告別 梨花村裡叩重門 握手相看泪滿痕 故國崎嶇多碧血 美人幽抑碎芳魂 茫茫宙合將安適 耿耿心期祇爾論 此去壯圖如可展 一鞭晴旭返中原 73 極 寫朋友分別的不捨 曠達之中不掩傷感 特別是 茫茫宙合 與 耿耿心期 的對 舉 更突出了友情在化解人生傷痛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終卻又以對未來的樂觀期 待而結 以假想的圖景來互相勉勵 陳去病似乎一直處在入世的衝動與虛幻的緊張中 他在為越社之成立所撰 越 社敘 中 一方面肯定南社 越社這些知識人憂心天下危亡的情懷 但同時他又將 這種結社行為理解為隱逸與逃遁的一種方式 他說 一二君子憂之 思有所藉乎 以為之援 乃終弗獲 遁而之於曠蕩之 野 莽蒼蒼之鄉 徒以放浪自娛 狂歌痛哭 以遣厥生 而於是大江以 南 迄乎南海 有南之社挺焉 其為社也 上不系於皇之朝 下不托乎 民之野 茫茫蔥蔥 若憑虛禦風 而屬乎帝之鄉 其社之人也 抑又天 子不得而臣 諸侯不得而友 頹乎散乎 以自放乎山澤之間 而與古為 之徒 故世莫之或聞 聞亦以為怪 而弗與之俱 74 這說明即使作為南社的組織者 陳去病在開闢政治和文化空間上並不是那麽信心十 足 散漫狂放的想像跟他更為貼合 也同時在文化心理上帶給他很多安慰 上海的健行公學是高旭投入了很多心血 以之為革命聯絡機關的地方 同前引 念奴嬌 丁未七月朔日 馬齒三十有四矣 漂泊海上 百感填膺 適值秋至 因邀秋 枚 晦聞 真長 屏子 天笑 厔廬 無涯 式如小飲 酒間賦呈 頁 273 陳去病 寫懷答同社諸子 收入殷安如 劉穎白編 陳去病詩文選 上冊 頁 64 陳去 病全集 中未收 張夷編 陳去病全集 第 1 冊 訪安如 頁 72 陳去病 越社敘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1 冊 頁

21 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 南社文學文化重探 693 年健行公學在清廷壓制下被迫結束 高旭感到滿腔鬱結 他發表了 風馬兒 一 詞 以 鵑聲帶血劇淒清 開始 重複出現 傷心 惺惺 醉 夢 等詞 以 影事思量難返舊時魂沉沉 結束 75 他這首詞引來柳亞子的相和 柳 詞以愛人的被迫分離來比喻他們在健行事業的終結 枉殺填橋靈鵲願 奈銀河未 許天孫渡 海誓山盟無恙在 去矣不須回顧 看一片彩雲飛墮 我亦人間最苦 者 最關心忍續 悲秋 賦 知此恨 恨終古 76 就像柳在小序中所說 他寫 這詞除了安慰高旭 也想證明 知天下猶有傷心人也 此刻唯有友人之間心心相 惜的友誼 才可以蕩滌各種寂寥與煩惱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 當 1909 年 7 月柳亞 子和剛出獄的陳陶遺到留溪去訪高旭 避居的高旭會 狂喜大醉 他寫道 大 好頭顱對鏡羞 不堪相見涕倶流 孤燈耿耿難為別 落木蕭蕭易感秋 臥子此時緘 舊怨 耆卿終古寄新愁 生離死別原難料 一哭何如一笑休 77 正是外在愁怨 之深重 才讓他們格外體會到友人相逢的驚喜 1907 年至 1909 年這一段時間高旭心態上都比較消極 他在給劉師培的詩中 説 歷歷風光思故國 重重帝網感微塵 78 感到在重重網絡的桎梏之中難以 施展抱負 在給陳去病和劉師培的詩中說 楚囚對泣猶難得 戮力神州詎易 才 79 既希望戮力神州 又感覺無從著手 正是他們困窘境況的寫照 陳去病 發起神交社 高旭沒有去 但寄了一首詩 自笑摧殘遽如許 只看蕭瑟欲何 之 80 這裡的 摧殘 和 蕭瑟 顯然是針對革命形勢而言的 在 寄亞盧 中 高旭寫道 蒼狗看雲事莫論 百無聊賴倒空樽 君真知我應能諒 事有 難言且閉門 81 為不能一伸志向而苦惱 並解釋自己的避居是因為 事有難 言 高旭發現自己已受到清政府注意 這種心情只有朋友能夠體諒 1908 年 給身在獄中的甯調元寫詩 以 感秋 為由頭 抒發對時勢的悵惘之情 南風不 競嗟如此 遙望瀟湘一悵神 劫後此身無著處 不堪掩袖問銅駝 82 南風 不競 是對革命形勢不順的感歎 在另一首詩中說 數行熱淚數行書 寸斷愁腸 高旭 風馬兒 神州日報 上海 1907 年 9 月 10 日 柳亞子 金縷曲 健行殂落 慧子有詞告哀 倚此和之 知天下猶有傷心人也 收入 南社 叢刻 第 1 冊 頁 郭長海 金菊貞編 高旭集 道一 安如偕來留溪 狂喜大醉 頁 同前引 張園次無畏韻 頁 83 同前引 次韻和佩忍 無畏 頁 83 同前引 海上神交社集 以事不得往 陳佩忍書來索詩 且約再游吳門 郵此代簡 頁 74 同前引 寄亞盧 頁 75 同前引 感秋 簡寧太一長沙 頁 93

22 清 694 華 學 報 訴鬱紆 83 極寫傷悼國事和友人命運的愁苦 與高旭唱和的甯調元 是 1907 年從日本回國擬參加起義時在湖南被捕的 他 作有 在嶽州被逮時口占十截 雖然也有不怕犧牲的豪邁之語 如 如此相逢如 此死 並時屈賈更風流 鬼雄如果能為厲 死到泉台定復仇 等 但想到將遺 留傷悲給家人 還是不免語含沉痛 慈親如倚門前望 休為孤兒老淚垂 同時 對於革命者壯志未酬 齎志以歿 也確感痛切和不甘 壯志澄清付水流 漫言後 樂與先憂 只緣不向沙場死 枉向人間走一遭 人心死盡鈞天醉 風雨何 曾吊國魂 84 死亡威脅讓他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與人心的可能的問題 在心情灰暗的時刻 即使像柳亞子這樣通常意氣風發的人都會發出遠離政治 借酒澆愁的憤激之語 1908 年初 劉師培 高旭 陳去病 柳亞子等人相聚上 海 柳亞子在 海上即事 詩中說願意拋卻國事 逃進詩酒 天涯舊是傷心地 裙屐叢中我再來 把臂恍疑人隔世 澆愁端賴酒盈杯 琵琶天寶龜年怨 詞賦江南 庾信哀 莫管存亡家國事 酒龍詩虎盡多才 85 以怨和哀為主導的感傷主義情 緒彌漫全詩 但這種感傷並不代表徹底地非政治化 因為正是在這次及過兩日的另 一次聚會上 他們商量要結南社 好圖再舉 86 無可諱言 當柳亞子他們投 身入結社救亡的實踐中 他們確實也承受著一定程度的主體的分裂 既希望結社能 一挽眾人的頹喪 並且催動社會 同時又對在極端逼仄的政治空間中改進社會抱有 一定的懷疑 無道則隱的想法時而浮現 既有消沉 但又壯志難息 就像 1908 年 陳去病在寫給劉三 高旭等人的詩中所說 所憾落拓士 江海多沉淪 譬如尺蠖 屈 終古無一伸 又如驕陽虐 寧怪蛟龍嗔 去去一長嘯 其人真悲辛 所以發慨 嘆 噓氣摧星辰 87 雖失落卻有長嘯 雖憤激而不放縱 這就是南社人的感傷 不同於一般感傷的特殊性 感傷在南社人心目中確實占據著很大的位置 當南社在蘇州正式成立 在這一 本應是最為意氣飛揚的場合 柳亞子還作有 酒後痛哭書示同人 步兵不作參 軍死 誰向空山痛哭來 如此心肝拼一吐 最傷襟抱未全開 途窮日暮人間世 宿 草秋墳地下才 況是東陽舊祠廟 瓊瑰那不灑盈杯 88 他聯想到阮籍和張國 同前引 和太一韻 即寄 頁 95 楊天石 曾景忠編 甯調元集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 在嶽州被逮時口占十 截 太一遺書 頁 37 亞子 海上即事 神州日報 1908 年 1 月 11 日 張夷編 陳去病全集 第 2 冊 高柳兩君子傳 頁 656 同前引 第 1 冊 有懷劉三 鈍劍 安如並苦念西狩 無畏二首 頁 68 柳亞子 酒後痛哭書示同人 光華日報 1911 年 3 月 20 日

23 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 南社文學文化重探 695 維 感慨壓抑的政治氛圍和同人的前途 不自覺地生出了 途窮日暮 之感 這種 感受確實是對中國歷史和現實有著深刻透視之後才會產生的 在 年的 小說月報 上 柳亞子所發表的大部分詩詞 不是以 哭 來悼亡 如第一年第 五期上的 金縷曲 哭馮竟任 百花令 哭秦劍霜 便是抒發惜別或對時 令的感傷 如第一年第六期上的 將歸留別海上諸子 第二年第八期上的 文 章 傷春 贈楚傖 寄顧四夏口 可以說 辛亥革命之前柳亞子 的心情是相當低沉的 辛亥革命之後不久 政治風雲變幻的速度遠遠超出了南社人的預料 隨著南北 議和 袁世凱奪取政權等 革命的第二天 的來臨 南社人的背叛感和幻滅感前所 未有的強烈 1912 年 2 月 曾經興沖沖攜兒從軍的朱錫梁 對於南北議和的妥協 結果深以為憾 復仇 的意圖沒有實現 把酒消愁愁更甚 白旗未掛獨夫 頭 89 而雷昭性也作詩追悼革命先烈 感歎無數志士的生命換來 卻是一場 空 第一首説 無限頭顱血尚紅 劇憐只付瓣香中 蒼生幸福今安在 青史虛名 總是空 革命何曾皆喪命 狗功盡可説人功 英雄盡化飛磷散 馬上何人傲乃 翁 第二首也有 死後人將烹狗例 功成誰博爛羊勛 他時莫作傷心吏 恐付秦 皇一炬焚 之語 90 兩首詩寫得極為沉痛 雷其實想宣告原來的舊官僚勢力篡奪 了革命果實 爭權奪利 甚至是革命派內部也各懷鬼胎 紛爭不斷 完全背離了蒼 生幸福為追求的初衷 辛亥革命其實已經失敗 這不僅是對現實政治狀況的徹底批 判 也是對自己過去生命和理想的深刻反思和懷疑 惟其是指向自己曾經全心投入 的事業 這種幻滅感尤為痛徹 成為難以撫平的創傷 1912 年陳布雷 ( ) 在給胡懷琛的信中 回憶武昌起義後他們在上海望平街報社工作的情形 說 今 情事歷歷 猶在目前 而往日樂觀 空成陳跡 心緒灰散 復何可言 寄塵聞之 又當如何感喟耶 91 這正是南社人在革命黨與袁世凱妥協後的普遍性失落情緒 的流露 感傷與幻滅難以排遣 1912 年南社第七次雅集上柳亞子改 三頭制 為 一頭制 的提議受挫 這 一風波發生後 南社的中堅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加複雜 柳亞子對南社的態度也有些 淡漠 還在報紙上登了脫離南社的聲明 他和蘇曼殊 姚鵷雛 ( ) 等在上 海玩了幾天 其 海上雜詩 正透露了此刻的落寞情緒 歸來心緒渾難説 付與 朱錫梁 壬子元旦讀建酋十二月二十五日退位諭旨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2 冊 頁 1248 雷昭性 追悼革命諸先烈哀詩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1 冊 頁 陳訓恩 陳布雷 與胡寄塵書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3 冊 頁 2354

24 696 清 華 學 報 西風怨夕曛 酒兵潦倒文壇碎 淒絕姚郎七字詞 中原壇坫如相詢 我是 孤吟謝茂秦 92 即使是作為南社發起人 在氣憤的心情下也表現出對南社的一 定疏離 流露出退隱意願 以 孤吟 自詡 不僅是柳率直個性的展露 也是他對 社團的集體運作與個人意志之間存在的矛盾的洞察 經過這次事件 再加上對民國現實政治的失望 高旭也產生了強烈的苦悶心 情 幻滅感在他筆下頻頻出現 1913 年元旦他作詩 劇憐肝膽存屠狗 失笑衣 冠盡沐猴 滿地江湖容放浪 明朝持釣弄扁舟 93 袁世凱宣布解散國民黨後 高旭南下 期間作了十四首詞 總題為 浮海詞 取 乘槎浮於海 之意 所謂 殘局不勝哀 此恨難排 月下一憑欄 浩蕩江山 壞何容易造何難 94 這些語句都是深有寄託而作 10 月南社第九次雅集時 高旭又寫道 不須更覓 登高處 已覺風光惱煞人 惆悵交遊半新鬼 死生疑信太遲淹 95 無須登 高便早已意興闌珊 那是因為朋輩凋零 前途黯淡 這跟當初立志反清時的激昂與 武昌首義時的樂觀期待 反差還是很明顯的 從輕易地相信現實黑暗的消除到更深 地體會到個人與世界的無奈 這是南社人在革命前後一種普遍的情感歷程 二次革命 失敗以後 南社人的悲哀情緒愈益濃重 身在獄中的甯調元接連 用杜甫 秋興 韻和作 他的 秋興十什 寫自己無法釋懷的種種 一夜枯腸幾 千轉 何須九曲問黃河 國人已矣誰知我 東望緹群淚幾行 96 甯調元以 秋興 來表徵 幽憂 的詩作還有很多 如 茫茫前路無歸處 暮雨西風江上 愁 舊人漸散空相憶 壯志猶存未忍違 起視東南生意盡 幾人田宅擁高 肥 憂患那堪聞杜宇 網羅何處到沙鷗 97 他還仿陶淵明 挽歌 意 作 解脫吟 續解脫吟 死亦尋常事 勿看得太緊 況人之死也 亦不必死 之年乎 98 看似是曠達的自我寬慰 但這種充滿反諷意味的言辭恰恰表明了他 深重的憤懣和不平 歙縣的程善之 ( ) 和梁溪的蔣同超都以 革命後感 詩題分別為 示曼殊 楚傖 贈鵷雛 謝南社諸子 見柳亞子著 柳無忌編 南社 紀略 頁 53 郭長海 金菊貞編 高旭集 元旦 頁 178 兩首詞均題為 浪淘沙 同前引 頁 同前引 九日南社雅集滬上 即席賦此 頁 201 長沙甯調元 秋興十什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1 冊 頁 823 在 南社叢刻 第 5 集中 寫 秋興 體詩的南社社友還有嘉應古直 秋興和草堂韻四首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1 冊 頁 783 南安林之夏 秋興八首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1 冊 頁 可見這是一種有代表 性的群體情感 甯調元 秋興用草堂韻 收入楊天石 王學莊 南社史長編 頁 340 甯調元 解脫吟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1 冊 頁 819

25 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 南社文學文化重探 697 事 為題詩作 程善之批評革命後 士隴王頭爭貴賤 斷鼇立極失高深 認為 臨時政府是 無首群龍 沒有勇氣開創成熟的自由民主機制 機遇一旦失去便不 復再來 他只能在詩中呼籲 還我中原乾淨土 99 而蔣同超也批評南方政府 偏安一誤到如今 感歎中國的共和之夢只如鏡花水月 水月共和懸譬好 神 州一髮總悠悠 當蔣同超說 今古何心悲欲泣 江山如此耐頻看 時 100 他顯 然道出了在擺脫與沉溺之間 南社人揮之難去的感傷情懷 (四)文字 文學的可能與不可能 南社人的抒情書寫 還集中呈現了對文字 文學精神的信仰 在介入現實政治 受挫乃至失敗的時刻 他們在探問 也在尋索 無能 的力量如何可能 在現實中 大部分南社人始終沒有放棄文化慣習 轉而變為完全的職業革命家 換言之 文人 知識者的身分以及文字 文學的志業 是他們根本無法放棄的 通過語言與文字 來想像和介入歷史 恰恰打開了新的視界 在線性進步歷史觀的限度之外重建了現 實感 也重建了進入政治的方式 1908 年 4 月 2 日高旭為 神州日報 一周年題 詩 他把 神州日報 當作 砥柱中流 稱在 天喪斯文 的語境下 有這樣 一群青年 靠手中的筆來鼓動風潮 數枝健筆抵戈矛 震撼魔王唱自由 東亞風 潮勤鼓吹 青年有責振神州 101 身陷囹圄的甯調元讀了高旭詩也寫詩回應 他 一面肯定 文字有靈重禱祝 國魂蘇復返神州 一面也提醒不能只停留於言論 尚有尺椎在人世 休憑言論挽神州 102 甯調元和詩不久也發表在 神州日 報 上 不僅是對高旭的直接呼應 而且通過讓文字進入公共閱讀 他也在不可能 行動的條件下創造了行動的空間 這實在地依託並驗證了文字的能量 雖然我們不時可以看到南社人對生為文人的某種抱怨 如柳亞子答復陳家鼎 ( ) 的詩說 一事思量真自痛 只憑文字掃妖魔 103 但類似說法其實 也只是他們希望更深入地介入革命行動心情的流露 柳亞子 1908 年為所編 磨劍 程善之 革命後感事 和李懷霜作即次其韻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3 冊 頁 蔣同超 革命後感事 和李懷霜作次原韻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3 冊 頁 哀蟬 高旭 神州八章為 神州日報 一周年紀念而作也 神州日報 1908 年 4 月 4 日 太一 甯調元 哀蟬音問隔絕一年 頃見報端所作 神州八絕 慨然和之 即為 神州日 報 周年紀念 未審哀蟬見之 以為何似也 神州日報 1908 年 4 月 21 日 柳亞子 磨劍室詩詞集 上集 陳漢元以詩見贈 適歸里門未得讀 及余重來海上 則君已 去滬矣 為遙和之 頁 37

26 698 清 華 學 報 室詩詞 作自題詩 寫道 劍態簫心不可羈 已教終古負初期 能為頑石方除 恨 便作詞人亦大癡 但覺高歌動神鬼 不妨入世任妍媸 只慚洛下書生詠 淚灑 新亭又一時 104 這首詩體現出的態度是深堪玩味的 劍態簫心 是說自己承 繼了龔自珍那樣的文人氣質 這氣質本身就跟徹底投入 搏虎屠龍 105 的職業革 命者的 初期 有距離 在這個危機重重的時代 作一個詩人就像是無用的頑石 柳亞子苦惱於 高歌 和 入世 究竟應該構成怎樣的良性關係 他借用了謝安能 用洛陽腔調念書吟詩的典故 但認為在新的語境下這不再是一種風雅 而是值得慚 愧的事 因為時代賦予了文字 文學新的位置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柳亞子主張詩 人應該回應這種位置和要求 但他並不是說要徹底放棄作 詞人 放棄 高 歌 否則也不會還要敝帚自珍地編 磨劍室詩詞 了 柳亞子想要強調的是 詩 人要調整對待文字 文學的姿態 召喚出自己最深層的不滿與痛楚 與這個時代痛 癢相關 短兵相接 如果文學 詩詞 實現了這樣的功能 那麼無論是文字 文學 本身 還是詩人 文人 就像補天頑石那樣 都具有 無用之大用 了 對於文字與倫理 文學與道德之間可能存在的錯位與糾葛 高旭也有自己的洞 見 他讀完錢謙益 投筆集 後感嘆 文人自古無奇節 敢相期 衣冠抱住 且 休拋擲 庾信悲涼蒙叟痛 一樣滄桑曾歷 枉剩這遺詩幽咽 抵死沉吟渾不斷 為 中年以後皮無血 106 這裡 枉剩這遺詩幽咽 的反諷 與其說是針對 無奇 節 錢謙益 毋寧說更是針對歷史和權力的暴力性所造成的個人 滄桑 命運 以 這樣的眼光投向歷史 他既對以民族大義視之屬於失節文人感到 淒婉 又自我 提醒身為文人 君與我 毋徒説 高旭深刻地意識到了書寫的倫理陷阱 這種 悖謬並不是簡單的是非判斷可以定論 高旭為自己的詩集作的自題詩中 也表述出一種關於文字的述行 (performative) 功能的矛盾 他寫道 誓將詞筆挽山河 俠骨年來漸折磨 海內詩人誰第一 江 南國士更無多 問天呵臂狂如許 擊劍高歌恨若何 寫與人間難讀者 不堪桃棘淚 滂沱 107 一方面是發誓要以詩詞來挽救河山 並且對自己的詩詞能力本身充滿 自信 但是另一面卻是年來歷經挫折 俠骨豪情本身也在逐漸被消磨 他希望讀者 能夠通過他詩中的文字符號接通他的心靈 但是又懷疑這種傳遞的可能性 看來連 柳亞子 自題磨劍室詩詞後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1 冊 頁 210 亞子 乙酉七月二十七夜海上歸舟成懷人詩十四章 民吁日報 1909 年 11 月 7 日 郭長海 金菊貞編 高旭集 金縷曲 題攘叔造像 步亞盧韻 時正讀錢牧齋 投筆 集 故不覺其言之淒婉也 頁 279 鈍劍 自題願庵詩集 中華新報 1909 年 6 月 17 日

27 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 南社文學文化重探 699 擊劍高歌都無法平息的心情 只有通過詩集才能獲得勉強的安慰 這首詩最初在報 刊上發表時題為 自題願庵詩集 可知高旭給詩集準備的名字原是 願庵詩 集 顯然是對他所敬仰的龔自珍 ( ) 的一種致敬 108 後來詩集正式定 名時改作 未濟廬詩集 從 願庵 到 未濟廬 從滿懷願望到接受願望的 未濟 恰恰表示出理想姿態的降低 在正式入集時 此詩文字上也略有改動 如第一句和最後一句變為 豈真詞筆挽頹波 俠骨行看漸折磨 寫與人間都不 識 那堪桃棘涕滂沱 109 豈真 都不識 等語更加劇了懷疑和無奈的意 味 好像是根本懷疑 詞筆 的意義 但是 他這樣細心地斟酌文字 彙編和校改 詩集的行為本身 反過來不正確證了文字和書寫在他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嗎 即 使文字的能量在 挽山河 上受到質疑 起碼 寫 本身可以和流淚一樣成為紓解 壓力 支撐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 在志向失落的無聊時刻 操作語言反而讓高旭念 茲在茲 1910 年遠在爪哇的蘇曼殊致信高旭和柳亞子 除了表達思念之情 讓蘇念茲 在茲的是朋友們的詩詞文章 蘇曼殊 答高天梅 柳亞子書 寫道 前歲佩公匆匆一別 都不聞動定 懺慧夫人詞 何不見寄一冊 今去拙 詩 尚祈斧正 又前佩公許為我題 明故宮瓦當歌 至今未見惠下 想佩公亦已忘却 或因通書 幸為我寄言佩公也 近讀所南 千金 散盡還彈鋏 四海交空且碎琴 句 感慨隨之 兩居士大著必多 還望 便中書示一二 以慰纏綿之病 幸何如之 110 而柳亞子在回信中 邀請蘇曼殊加入南社 望吾師助吾曹張目 有意思的是 柳接下來又補充一句 明知文字無靈 而饒舌不能自已 惟師愛而憐之 勿嗤其 庸妄也 111 與通常表露出的對於文字改變國家的力量的信任不太一樣 柳這裡 更強調文字事業本身作為慣習和情感依託的存在 對文字的關注 閱讀和感受 成 為他們想像為一個 共同體 的一種媒介 正是詩歌寫作包括互相題贈 幫助他們 實現了情感的物質凝結與交流 也在 1910 年 周祥駿 ( ) 和高旭通信時 建議把南社變為 講學機 此點承審查人提示 特此致謝 郭長海 金菊貞編 高旭集 自題未濟廬詩集 頁 94 蘇曼殊 答高天梅 柳亞子書 收入楊天石 王學莊 南社史長編 頁 162 柳亞子 與曼殊上人書 收入楊天石 王學莊 南社史長編 頁 163

28 清 700 華 學 報 關 的 南學社 非同泛泛文會 而高旭回信中解釋道 因當時發起宗 旨 如是文學結合 庶不遭時忌 否則易惹官吏之干涉 公亦思今為何如世 而所 講之學 有不令人干涉者乎 一笑 112 以 文學結合 相標榜主要是避免時忌 的一種掩飾 不過 高旭主張堅持南社以 文學 而非 講學 為立社基礎 確實 體現出他們對文學作為 志業 的一種堅持 辛亥革命後 陳範給高旭寫信 提出 南社應該 騰步 轉而 求實進 顧吾天梅提倡之意 以實不以虛 今者民 族 朝政 廓然改革 兵 農 政 學 工 商 一一皆求實進 吾社進行 亦當 騰步 固非僅如前此瀟風晦雨中 以沈音險語鈎挽國魂已也 113 陳範主張南社 在完成了以文學鼓吹革命之後 應該借著人脈聯接的關係 直接轉入政治活動 但 是高旭在回信中卻表明了不同的看法 他以為投身政法並不應成為南社人的首要 選擇 來書謂兵 農 政 學 工 商 一一皆求實進 故吾社亦不得不圖 往 竊謂吾社本以文學為導師 今幸民族朝政頓異囊昔 則吾社之宗風 大暢而未盡者 非政治之發揚 乃在道德與文美耳 嗚呼 吾輩斷斷不 提倡政法 以政法者時流之事也 吾輩乃拘墟之士 為他人所不欲為 不能為 亦不敢為之事 共和民國元年春 南社舉行雅集於滬上之 愚園 多數人士有改組政黨意 而僕持極端主義者 正以此耳 114 相對於政法這樣的外在制度 道德與文美 才是根本 可以為社會變革奠定基 礎 文學不僅幫助他們實現了參與政治生活的滿足 更重要的是也丈量了政治的限 度 高旭作為南社中堅在南社性質改變上的審慎態度 從一個側面表明他對文學的 深刻信仰 注重促進道德 增進文美 正是在文學中拓展和克服政治限度的表現 高燮在 1913 年給黃節 ( ) 的信中說 世變驚心 日益危急 書生 無用 望而卻步 惟與二三同志商量舊學 討論文學 而一事差堪為故人告者 周祥駿 與高旭書 高旭 答周仲穆書 收入楊天石 王學莊 南社史長編 頁 178 陳範 與天梅書 收入楊天石 王學莊 南社史長編 頁 299 原刊於 國學叢選 第 1 集 高旭 答陳蛻老書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4 冊 頁

29 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 南社文學文化重探 701 則於當世漩渦中尚未入各種政黨 故能立竿百尺 俯仰自如 115 高燮以為未入 政黨恰好可以保持自己的自由 堅持文學事業恰恰成為亂世中的自我標榜的道德 余天遂 ( ) 同樣把醉心藝文事業作為在共和危機中不與那些 參政事 者 同流合汙的表現 1914 年南社人汪蘭皋在柳亞子支持下 為伶人梅蘭芳 陸子美 編 梅陸集 余天遂為之作序 指出他們這種看似 沉湎酣樂 的行動背後寄寓 了一種沉痛和堅持 向之集 璧雲 而曲 萬古 者 今且慶彈冠而參政事矣 吾於是歎柳子之先見為不可及 其囊日之傷心時局 而早遁於斯以自晦 自非揚言 盈宇者所知 即今之共入於靡靡之場者 亦且莫自覺其終出於此途也 116 這不 僅是要為柳亞子捧戲子的舉動辯誣 更是強調文學和戲曲可以成為在不可能的政治 時刻韜光養晦的可能空間 在民初共和制度逐漸崩壞中 南社人自覺地把詩歌作為一種為歷史存證的方 式 1914 年高旭向社友們廣泛徵集近人作品 欲編輯一本 變雅樓三十年詩 徵 他透露自己是有著 免教風雅淪榛莽 的意圖 117 存詩是為了鑒世 更是 通過重建文本秩序來恢復一種正當性 這一點 同為南社人的傅尃也極贊同 他為 詩徵 作序時說 昔在玄聖 賢 春秋 之跡 因前王之緒 繼天有作 本教 夫詩 蓋以明達乎事情 周知乎物類 調囑乎幽微 而旁通乎民志 詩之作也 其 良史之資乎 118 他將高旭發起的詩徵活動納入詩作為 良史 的傳統中 是別 有深意的 如果說高旭起意要輯詩並以 變雅 為題 本身就是一種寄託對現實政 治的 怨以怒 的怨刺行為 那麼傅尃在序中說這詩集可以 藏之名山 副之國 史 並且以 宣尼既沒 文不在茲 來期待高旭 119 顯然也是在共和危機下通 過文字來重建秩序的期待 而這種對秩序的期待 不止屬於高旭和傅尃 也是很多 南社人心中共同的理想 柳亞子在為 詩徵 所作序中 點明高旭編此書 若以 所見世詩史自任者 與柳自己所編之 南社 托意雖不同 要其骯髒無聊 耗 奇借瑣則一也 120 而沈礪則建議高旭的 宏編 在編輯上堅持原則 對那些 自詡瓣香宋代 的 庸妄钜子 的詩 付諸濁流 借助於作序 沈礪表達了 在文字上激濁揚清的渴望 希望這一詩集確立某種標準 幫助自己 排遣無聊之日 高燮著 高銛等編 高燮集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 與黃晦聞書 頁 375 余壽頤 梅陸合集弁言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3 冊 頁 2093 郭長海 金菊貞編 高旭集 自題變雅樓三十年詩徵 頁 207 傅尃 變雅樓三十年詩徵序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4 冊 頁 2934 同前引 頁 2935 柳亞子 變雅樓三十年詩徵敘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4 冊 頁 3035

30 清 702 華 學 報 月 121 姚光 ( ) 也說 高子此輯雖推極其變 而淘汰使盡合乎變 其 離騷 之志哉 蓋詩教明而國教可明 國教明而一國之光乃可觀焉 122 從 詩教 到 國教 的言說邏輯 無疑是對文字 文學意義的根本肯定 就像姚 光自己在 1911 年為淮南社所作 淮南社序 中所說 今天下之變亟矣 非崇尚 武功 必不足以挽狂瀾之既倒 扶大廈之將傾 然而捨本逐末不可也 以言其本 舍文字其誰哉 蓋文學之入人為至深 感人為至切 聽鄭衛之音 使人靡靡 誦無 衣之什 而勇氣生焉 故文學者 國魂之所寄也 123 他是把文字抬高到 國魂 之所寄 的高度 相信文學能在實力 暴力等一般的政治力量之外 發揮更具有本 質性的文化政治功能 以文字來為歷史存證 其中一個表徵就是詠史詩的增多 1915 年南社人劉筠 ( ) 作 詠史十首 發揮詠史以譏刺當下的傳統 簡煉總結辛亥年後的 國事 對袁世凱的篡權予以深刻揭露 茲錄二首 路人傳說官民戰 吳楚烽煙燕 趙春 讀盡千秋相斫史 成王敗寇復何人 渭濁涇清本別裁 敢將目論議文 壇 塚中枯骨袁公路 看汝臨終索蜜來 124 袁世凱稱帝後 南社人張光厚也作 詠史 詩 暗裡黃袍已上身 眼前猶慾托公民 紛紛請願真多事 個個元勛肯 讓人 不死真為劉寄奴 皇肝帝膽太糊塗 曹瞞夢想周天子 王莽朝多揚大 夫 125 如此直斥袁世凱及勸進的籌安會人物 希望通過文字的譴責 使亂臣賊 子懼 這既是 春秋 以降歷史書寫的追求 也是新的政治情境下文化批評功能 的重構 四 小結 抒情作為文化批判 我們從公私領域的貫通 共同體的情感連帶 憂鬱和感傷的美學 對文字 文 學精神的信仰等四個方面 闡述了南社人及其詩歌的 抒情的視域 這些生命行 動和作品 (life and works) 與南社人關於革命的想像與實踐構成了複雜的對話關 係 這也將我們帶到了當代理論中一個重要的論辯話題 即抒情是否以及如何可能 沈礪 變雅樓三十年詩徵敘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5 冊 頁 姚光 變雅樓三十年詩徵序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6 冊 頁 姚光 淮南社序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1 冊 頁 733 劉筠 詠史十首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4 冊 頁 3131 張光厚 詠史四首 收入 南社叢刻 第 5 冊 頁 3804

31 抒情傳統與現代情感政治 南社文學文化重探 703 轉化為一種文化批判的潛能 溫蒂 布朗 (Wendy Brown) 在 抗拒左派憂鬱 (Resisting Left Melancholia) 一文中 批評文化左派的憂鬱症 認為如果總是眷戀過去 凝視著過往的政治依 附 並因此持續悲傷 那麽 這種長期朝向失落的哀痛就會成為一種自戀 因而失 去超越當下政治動員及創造新的文化政治的可能性 126 但憂鬱其實也有更為積極 的面相 正如麥克斯 潘斯基 (Max Pensky) 從對本雅明的分析中提出了 憂鬱的 辯證 他試圖追問 批判 一詞在這個脈絡下還可能有什麽意義 除了也許意味著某種升 高了的警覺性 知道憂鬱書寫非關事小 或者意味著對於書寫自身所帶 來的麻醉效果有了更高的興趣 用其他的話來說 批判地把憂鬱 當成 對象 能夠意味著什麽 127 在近年出版的 憂鬱的文化政治 一書中 很多學者從心理學 文化人類學 批評 理論 女性主義等不同角度對憂鬱的生產性給予論述 他們翻轉了我們對於鬱鬱 哀悼 懷舊 哀感 創傷 沮喪等情感的慣常理解 認為憂鬱或憂鬱書寫 不再只 是一種失敗性的病態 憂鬱反而可以使主體獲得一種看透社會結構的批判性洞察 力 更可以抵抗這收編的歷史體系 從而召喚出新的文化批判的可能 因此 憂鬱 是政治的 更進一步説 情感不只是精神分析論述處理的內容 而是一種社會 政 治 法律 美學關係的建構 同時也能形成一種情感政治 128 這種情感政治的概念 不僅僅是修辭層面的巧構 更重要的是 它促使我們進 一步去理解流動狀態而非實體意義上的政治 南社人的悲悼和傷感情緒 或許跟本 雅明面對現代資本主義和進步歷史觀的憂鬱不可同日而語 但確實也暴露出面對既 有社會現實和文化狀況一種的疏離感 這通常被後來的研究者視為缺點或不足 或 溫蒂 布朗著 張永靖譯 抗拒左派憂鬱 收入劉人鵬 鄭聖勛 宋玉雯編 憂鬱的文化 政治 臺北 蜃樓出版社 2010 頁 麥克斯 潘斯基著 區立遠譯 憂鬱的辯證 序 收入劉人鵬 鄭聖勛 宋玉雯編 憂鬱 的文化政治 頁 165 劉人鵬 鄭聖勛 宋玉雯編 憂鬱的文化政治 此外 Paolo Santagnelo 也利用大量明清文 本 以跨學科的方式分析了中國人情感的文化建構問題 提出情感的符碼 情感的象徵再現和意 識形態再現 對激情的控制等一系列新穎的話題 參 Paolo Santagnelo, Sentimental Education in Chinese History: An Interdisciplinary Textual Research on Ming and Qing Sources (Leiden: Brill, 2003), pp

32 704 清 華 學 報 者批評他們革命性的喪失 或者惋惜他們未完成向現代性的轉化 129 但是 革命 本身所帶有的獻身性質和激烈的情緒投入 本來就容易在慷慨激昂之外 引起一種 對生命與時間的感傷表達 更重要的是 如上面的分析所顯示的 情感政治在南社 人那裡構成了一種結構性 而非單純心理意義的因素 進而成為一種變化的話語實 踐 一種有具體物質性依託的行動 有風雅比興的追求 也有傷逝和哀悼的衝動 從豪情到悲情 從大我情懷到一己私情 都是他們面對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回應 而 一種普遍的心理失落和憂鬱的歷史觀照 既是對應著現實實力控制和利益擴張的 惡序 政治 同時也折射了先前自由主義單純理想的破滅 他們曾經為推翻帝制 而欣喜 但隨後更承受了共和挫折與失敗而帶來的深重的感傷 不僅將精神失去傳 統依靠以及面對現實的困惑深刻地呈現了出來 而且從感覺 從個別性的層面對同 質的 抽象的普遍性提出了質詢 從這個意義上說 南社人的生命和作品代表了傳 統與現代情感政治的在近代中國的一種協商對話 這樣一種獨特的文學文化對於我 們理解 古今中西之爭 無疑有深遠意義 責任校對 劉思妤 129 前者如楊天石 劉彥成 南社 北京 中華書局 1980 後者如盧文芸 中國近代文化 變革與南社

33 抒 情 傳 統 與 現 代 情 感 政 治 南 社 文 學 文 化 重 探 705 引 用 書 目 一 傳 統 文 獻 南 社 叢 刻, 揚 州 : 廣 陵 古 籍 刻 印 社,1996, 據 年 南 社 叢 刻 影 印 太 一 ( 甯 調 元 ), 哀 蟬 音 問 隔 絕 一 年, 頃 見 報 端 所 作 神 州 八 絕, 慨 然 和 之, 即 為 神 州 日 報 周 年 紀 念, 未 審 哀 蟬 見 之, 以 為 何 似 也, 神 州 日 報 ( 上 海 ),1908 年 4 月 21 日 毛 亨 傳, 鄭 玄 箋, 孔 穎 達 等 疏, 毛 詩 注 疏,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9, 影 印 阮 元 校 刻 十 三 經 注 疏 附 校 勘 記 本 天 梅, 亞 盧 為 我 題 萬 樹 梅 花 繞 一 廬 卷 子, 感 誦 數 過, 為 之 惘 然, 殆 亦 古 之 傷 心 人 耶! 君 言 愁, 我 亦 欲 愁 矣 步 韻 以 答, 可 以 見, 林 逋 雖 死, 世 固 有 同 調 者, 復 報 第 7 期 ( 上 海 ),1906 年 12 月 15 日, 鈍 根 將 回 楚, 索 詩, 成 四 章 以 應 之, 時 湘 中 光 復 軍 大 起, 而 為 清 軍 所 敗, 遂 大 索 黨 人, 網 羅 益 以 嚴 密 矣, 有 志 之 士 扼 腕 三 歎, 復 報 第 11 期 ( 上 海 ),1907 年 8 月 15 日 朱 錫 梁, 從 軍 行 ( 甲 辰 之 作 ), 大 漢 報 ( 蘇 州 ),1911 年 12 月 日 亞 子, 海 上 即 事, 神 州 日 報 ( 上 海 ),1908 年 1 月 11 日, 乙 酉 七 月 二 十 七 夜 海 上 歸 舟 成 懷 人 詩 十 四 章, 民 吁 日 報 ( 上 海 ),1909 年 11 月 7 日 柳 亞 子, 懷 人 詩, 復 報 第 9 期 ( 上 海 ),1907 年 5 月 12 日, 酒 後 痛 哭 書 示 同 人, 光 華 日 報 ( 上 海 ),1911 年 3 月 20 日 哀 蟬 ( 高 旭 ), 神 州 八 章 為 神 州 日 報 一 周 年 紀 念 而 作 也, 神 州 日 報 ( 上 海 ),1908 年 4 月 4 日 高 旭, 風 馬 兒, 神 州 日 報 ( 上 海 ),1907 年 9 月 10 日 時 若 ( 高 燮 ), 簡 鄧 秋 枚, 政 藝 通 報 癸 卯 第 1 號 ( 上 海 ),1903 年 2 月 12 日 曹 礎 基 注 說, 莊 子, 開 封 : 河 南 大 學 出 版 社,2008 陳 去 病, 南 社 詩 文 詞 選 序, 民 吁 日 報 ( 上 海 ),1909 年 10 月 28 日, 南 社 長 沙 雅 集 紀 事, 民 吁 日 報 ( 上 海 ),1909 年 11 月 26 日 鈍 根, 海 上 留 別 劍 公, 復 報 第 11 期 ( 上 海 ),1907 年 8 月 15 日 鈍 劍, 自 題 願 庵 詩 集, 中 華 新 報 ( 汕 頭 ),1909 年 6 月 17 日 甯 調 元, 南 社 詩 序, 民 吁 日 報 ( 上 海 ),1909 年 10 月 29 日

34 706 清 華 學 報 葉 楚 傖, 將 去 申 江 席 上 贈 南 社 同 人, 天 鐸 報 ( 上 海 ),1911 年 12 月 20 日 二 近 人 論 著 * 王 汎 森, 中 國 近 代 思 想 文 化 史 研 究 的 若 干 思 考, 新 史 學,14.4, 臺 北 : 2003, 頁 * 王 德 威, 抒 情 傳 統 與 中 國 現 代 性 : 在 北 大 的 八 堂 課,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2010, 現 代 抒 情 傳 統 四 論, 臺 北 : 臺 大 出 版 中 心,2011, 序 二 : 革 命, 啟 蒙, 抒 情, 收 入 鄭 文 惠 顏 健 富 編, 革 命. 啟 蒙. 抒 情 中 國 近 現 代 文 學 與 文 化 研 究 學 思 錄, 臺 北 : 允 晨 文 化,2011, 頁 5-6 李 歐 梵 著, 王 宏 志 等 譯, 中 國 現 代 作 家 的 浪 漫 一 代, 北 京 : 新 星 出 版 社, 2010 林 香 伶, 南 社 文 學 綜 論, 臺 北 : 里 仁 書 局,2009 柳 亞 子, 磨 劍 室 詩 詞 集,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5 柳 亞 子 著, 柳 無 忌 編, 南 社 紀 略,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1983 高 燮 著, 高 銛 等 編, 高 燮 集, 北 京 : 中 國 人 民 大 學 出 版 社,1999 * 孫 之 梅, 南 社 研 究, 北 京 : 人 民 文 學 出 版 社,2003 殷 安 如 劉 穎 白 編, 陳 去 病 詩 文 選,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9 * 張 夷 編, 陳 去 病 全 集,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2009 張 春 田, 歷 史 記 憶 與 民 族 想 像 的 建 構 以 清 末 部 分 南 社 知 識 人 為 中 心, 澳 門 理 工 學 報,3, 澳 門 :2012, 頁 , 重 思 南 社 的 文 化 政 治 與 近 代 性, 杭 州 師 範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5, 杭 州 :2012, 頁 75-84, 南 社 人 的 革 命 話 語, 南 國 人 文 學 刊,4, 澳 門 :2012, 頁 49-60, 晚 清 文 化 場 域 中 的 南 社, 東 吳 學 術,2, 南 京 :2012, 頁 , 批 評 空 間 與 公 共 性 的 危 機 以 清 末 民 初 南 社 人 的 文 化 實 踐 為 中 心, 文 藝 爭 鳴,1, 長 春 :2013, 頁 郭 長 海 金 菊 貞 編, 高 旭 集,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3 陳 建 華, 抒 情 傳 統 的 上 海 雜 交 周 瘦 鵑 言 情 小 說 與 歐 美 現 代 文 學 文 化, 中 山 大 學 學 報 ( 社 會 科 學 版 ),6, 廣 州 :2011, 頁 1-18 陳 國 球, 結 構 中 國 文 學 傳 統, 武 漢 : 華 中 師 範 大 學 出 版 社,2011 *, 抒 情 中 國 論, 香 港 : 三 聯 書 店,2013 陳 國 球 王 德 威 編, 抒 情 之 現 代 性, 北 京 : 三 聯 書 店, 出 版 中

c81-0312027.pm

c81-0312027.pm 申 報. 自 由 談 話 會 民 初 政 治 與 文 學 批 評 功 能 陳 建 華 或 許 顯 得 不 無 突 兀 的 是 我 對 於 學 術 的 熱 情 首 先 在 於 發 現 和 編 輯 遺 失 的 被 忽 視 的 文 本 應 當 發 覺 自 己 為 這 些 問 題 所 左 右 蓋 茨 1 說 起 申 報. 自 由 談, 就 不 得 不 提 到 現 代 文 學 史 上 為 典 律 (canon)

More information

创刊号电子版

创刊号电子版 A CHINESE LITERATURE MAGAZINE 1 2 3 4 5 6 7 8 NOVEMBER 2010 9 迹 学 时 间 这 点 学 会 这 独 个 国 这 双 飞 梦 时 双 脚 却 实 这 乱 动 历 还 虚 这 欢 个 这 义 这 个 数 变 处 还 学 历 梦 声 灵 够 这 样 沟 迹 这 样 个 辞 华 数 对 这 样 这 见 块 迹 将 迹 梦 轮 烛 静 静 条 头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林 海 音 的 女 性 小 說 與 臺 灣 文 學 史 林 海 音 的 女 性 小 說 與 臺 灣 文 學 史 應 鳳 凰 * 一 前 言 林 海 音 長 久 的 寫 作 歷 史, 以 及 多 年 的 編 輯 與 出 版 經 歷, 使 她 在 臺 灣 文 壇 具 有 相 當 高 的 知 名 度 比 較 於 同 時 代 其 他 作 家, 她 對 戰 後 臺 灣 文 學 發 展 也 有 較 大 影 響

More information

2_S_new

2_S_new 对 处 个 别 还 还 还 个 个 学 还 单 对 这 学 会 个 动 笔 从 迹 够 个 个 园 从 迹 个 温 着 这 个 这 个 迹 会 变 从 这 迹 会 间 动 织 动 这 迹 吴 悦 这 迹 时 国 国 横 经 纬 护 总 总 这 个 个 国 双 见 归 从 亲 宫 宫 迹 这 个 这 个 过 过 长 过 从 发 会 个 脚 将 风 过 骏 迹 总 录 电 邮 May 2011 Index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1. 60

1. 60 2015 1 NO 1 2015 115 The Journal of Ming - Qing Fiction Studies General NO 115 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 DOI:10.13674/j.cnki.32-1017/i.2015.01.004 1 2 59 1. 60 818 2. 61 62 3. 63 64 65 66 1127 1628

More information

2015 3 NO 3 2015 117 The Journal of Ming - Qing Fiction Studies General NO 117 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檳 DOI:10.13674/j.cnki.32-1017/i.2015.03.015 1. 1958 1 1980 2 191 1933 1703 1695 3 2. 1988 4 1993

More information

<A5FEADB6ACDBA4F9>

<A5FEADB6ACDBA4F9>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3 年 第 二 期 ( 總 第 二 十 二 期 ) 2013 年 12 月 頁 239~270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239 周 瘦 鵑 與 紫 羅 蘭 : 文 學 商 品 的 建 構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陳 建 華 摘 要 斐 聲 於 民 國 初 期 文 壇 的 周 瘦 鵑 在 二 十 歲 左 右 愛 上 了 一 個 西 名 為 紫 羅 蘭

More information

《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網上版

《根於生態、生計、文化的「和平婦女」行動研究》網上版 生態 生計 文化與可持續和平 中國大陸 香港 台灣 和平婦女 行動研究 報告 網上版 作者 陳順馨 陳惠芳 趙群 羅燕 編輯 張彩雲 陳順馨 出版 嶺南大學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 和平婦女 项目 香港屯門 2014 年 2 月 1 目錄 1. 前言 1.1 和平婦女 是誰 1.2 爲何要將和平的討論扎根於生態 生計 文化的關注或議題上 1.3 行動研究 是甚麼 2. 生態與發展之間的張力 2.1 雲南

More information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阿 拉 伯 语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 专 业 代 码 :050208) 所 属 学 科 门 类 : 文 学 所 属 一 级 学 科 : 外 国 语 言 文 学 所 属 院 系 部 所 : 东 方 语 学 院 方 案 适 用 对 象 :2015 级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阿 拉 伯 语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开 设 于 1960

More information

06

06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41-163 20 2 91 12 414?-466 403-444 * 141 142 20 2 420-479 439 1745-1794 129 121 1 438 444 2 444 436-453 3 453 442-453 1 2000 106 2 Su Jui-lung, Versatility within Tradition: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歷史上的環境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歷史上的環境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1 1 (1990) 9 2 ()(2003) 30 3 38-4144-45 4 47-51 5 60-65 100 6 79-84 2 7 85-88 8 89-91 9 99-100 10 119-121 11 125-129 12 139-148 3 13 149-151 14 (1995) 167 15 173-174 175-177 16 177-179 4 17 182-183 18

More information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 Jan. 2011 蔡 东 藩 著 述 考 释 范 志 强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15100 ) [ 摘 要 ] 蔡 东 藩 作 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Microsoft Word - 大陸論文_繁_.doc 玄 天 上 帝 信 仰 與 和 諧 社 會 建 設 學 術 研 討 會 大 陸 論 文 武 當 山 道 教 協 會 湖 北 省 武 當 文 化 研 究 會 中 華 道 教 玄 天 上 帝 弘 道 協 會 屏 東 縣 枋 寮 鄉 北 玄 宮 2007 年 8 月 目 錄 武 當 道 與 和 諧 社 會 李 光 富 001 老 子 尊 道 貴 德 尚 和 的 玄 同 " 願 景 唐 明 邦 004 道

More information

三、由傳統到現代的語文教育背景

三、由傳統到現代的語文教育背景 通 經 致 用 : 第 二 屆 中 華 經 學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論 文 集 香 港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的 發 展 姚 素 珍 香 港 公 開 大 學 教 育 及 語 文 學 院 講 師 摘 要 香 港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的 發 展 與 文 化 發 展 一 樣, 具 有 從 傳 統 走 向 現 代 化 科 學 化 的 特 色 研 究 香 港 的 中 國 語 文 教 育, 可 以

More informatio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一 基 本 信 息 课 程 代 码 : 2110011 课 程 学 分 : 2 面 向 专 业 : 全 校 所 有 本 科 专 业 课 程 性 质 : 通 识 教 育 必 修 课 开 课 院 系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教 学 部 使 用 教 材 : 主 教 材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B0EAA5C1A470BEC7A4CEB0EAA5C1A4A4BEC7B8C9B1CFB1D0BEC7B9EAAC49A4E8AED7>

<4D F736F F D B0EAA5C1A470BEC7A4CEB0EAA5C1A4A4BEC7B8C9B1CFB1D0BEC7B9EAAC49A4E8AED7> 國 民 小 學 及 國 民 中 學 補 救 教 學 實 施 方 案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0 月 27 日 臺 國 ( 二 ) 字 第 1000193000 號 函 中 華 民 國 103 年 1 月 24 日 臺 教 國 署 國 字 第 1030004427 號 函 壹 方 案 緣 起 教 育 是 國 家 經 濟 社 會 發 展 的 重 要 投 資, 落 實 教 育 機 會 均 等 的 理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1 1 1 1983 549 1977 59 2 2 3 4 5 2 2000 5-143 3 4 1998 709 5 640 3 4 5 6 6 6 10-12 7 8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1 12 1921 7 66-79 8 12 1929 12 691-697 9 1962 9 20 10 1989 3 385-397 11 1963 343-36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Microsoft Word - 緒論(定稿).doc 緒 論 一 研 究 動 機 清 光 緒 二 十 九 年 (1903), 有 中 國 女 界 之 盧 騷 之 稱 的 金 一 ( 即 金 天 翮, 1873-1947), 1 在 為 上 海 的 女 子 世 界 撰 寫 的 發 刊 詞 中, 曾 有 這 麼 一 段 話 : 女 子 者, 國 民 之 母 也 欲 新 中 國, 必 新 女 子 ; 欲 強 中 國, 必 強 女 子 ; 欲 文 明 中 國,

More information

穨yinmen.PDF

穨yinmen.PDF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Health and Beauty Women and War -- Confronting Cannons with Naked Women in Ming-Ching China 199961112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June 11-12, 1999 Taipe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日治時代臺灣女性的故事(簡報文字檔).doc

Microsoft Word - 日治時代臺灣女性的故事(簡報文字檔).doc 日 治 時 代 臺 灣 女 性 的 故 事 真 實 與 虛 構 的 交 錯 臺 灣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所 黃 美 娥 2009.6.30 14:30-15:45 講 者 簡 介 黃 美 娥, 現 任 臺 灣 大 學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所 教 授, 多 年 來 從 事 臺 灣 文 學 研 究 與 教 學, 著 有 重 層 現 代 性 鏡 像 : 日 治 時 代 臺 灣 傳 統 文

More information

第 18 頁 子 像 或 將 釋 迦 佛 像 置 於 老 子 像 下, 由 被 憲 宗 封 為 國 師 的 那 摩 大 師 根 據 情 節 輕 重, 進 行 懲 處 但 蒙 哥 也 警 告 和 尚 : 若 毀 壞 了 老 子 像, 同 樣 要 受 懲 罰 8 可 見 道 佛 首 次 辯 論, 全 真

第 18 頁 子 像 或 將 釋 迦 佛 像 置 於 老 子 像 下, 由 被 憲 宗 封 為 國 師 的 那 摩 大 師 根 據 情 節 輕 重, 進 行 懲 處 但 蒙 哥 也 警 告 和 尚 : 若 毀 壞 了 老 子 像, 同 樣 要 受 懲 罰 8 可 見 道 佛 首 次 辯 論, 全 真 第 17 頁 元 代 的 道 佛 衝 突 以 河 北 省 蔚 縣 浮 圖 村 玉 泉 寺 碑 為 中 心 卜 永 堅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中 國 文 化 中 心 2003 年 8 月 15 日 至 26 日 間, 筆 者 有 幸 以 非 正 式 學 員 身 份, 參 加 由 中 山 大 學 歷 史 人 類 學 研 究 中 心 主 辦, 香 港 大 學 香 港 人 文 社 會 研 究 所 北 京

More information

施叔青傳排版檔.indd

施叔青傳排版檔.indd 第 一 篇 原 鄉 臺 灣 島 第 一 章 鹿 港 女 兒 每 年 每 月 每 日 每 時 每 刻, 都 有 人 降 生 到 這 個 美 麗 而 喧 囂 的 世 界 人 不 能 選 擇 降 生 時 間, 也 不 能 選 擇 降 生 地 點 和 家 庭 諸 如 這 些 不 能 由 人 選 擇 天 然 加 諸 於 人 的, 就 是 人 們 常 說 的 命 吧 不 能 否 認, 人 各 有 命 施 叔 青

More information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299 :, :, 2006, 35 :,, ( ( ), 1997, 74 ), Ξ,,,, ;,,,,,,,,,,,,,,,,,,,,, ;,,,,,,, :,,, Ξ,,!,,,, 2005, 469,,,,,, :,, 2001, 440 443, 24, ( 22,2006 5 ),,,, /,,,,,,,,,,,,,,, ;,,,, ( ),,, ;,,, 1933,, ( ) ( ), 1988,,,, :,, ; :,,,,, 20,,,,,, :,,, 2001,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一 報 告 內 容 2 二 參 考 文 獻 9 三 附 錄 : 已 蒐 集 之 民 國 時 期 中 小 學 教 科 書 ( 全 文 ) 目 錄 12 1

目 錄 一 報 告 內 容 2 二 參 考 文 獻 9 三 附 錄 : 已 蒐 集 之 民 國 時 期 中 小 學 教 科 書 ( 全 文 ) 目 錄 12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補 助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期 中 進 度 報 告 從 集 體 記 憶 到 官 方 記 憶 : 民 國 時 期 中 小 學 歷 史 教 科 書 的 變 遷 之 研 究 (1912-1949)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整 合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NSC 100-2410 - H -656-005- 執 行 期 間 :100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黃 庭 堅 遷 謫 時 期 的 戲 作 詩 鍾 美 玲 高 苑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受 北 宋 新 舊 黨 爭 的 影 響, 黃 庭 堅 於 紹 聖 元 年 責 授 涪 州 別 駕 黔 州 安 置, 從 此 展 開 一 連 串 遷 謫 的 命 運, 最 後 卒 於 遷 謫 地 宜 州 考 察 其 遷 謫 時 期 的 詩 歌, 有 許 多 以 戲 字 為 題 的 作 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5.docx

Microsoft Word - F5.docx 2 目錄 5A 5A 5A 5A 高慧冰 譚雅樂 余雅瑩 周子慧 劇本... P.4-P.5 奔跑人生... P.6 唐老師... P.7 唐老師... P.8 5B 5B 5B 5B 5B 5B 徐子盈 呂惠雅 黃智昭 熊雪瑩 鍾詠晴 吳博倫 敬愛的人... P.9 偶像... P.10 冬天... P.11 春夏秋冬... P.12 唐老師... P.13 安南讓決策從此變得簡單... P.14

More information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证 券 代 码 :600696 证 券 简 称 : 匹 凸 匹 编 号 : 临 2016-113 匹 凸 匹 金 融 信 息 服 务 ( 上 海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关 于 出 售 匹 凸 匹 金 融 信 息 服 务 ( 深 圳 ) 有 限 公 司 100% 股 权 暨 关 联 交 易 的 公 告 本 公 司 董 事 会 及 全 体 董 事 保 证 本 公 告 不 存 在 任 何 虚 假 记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600079 369 369 2015 4 7 15 16 15 16 A 2014 ... 2... 3... 9... 11... 14... 15... 16... 17... 18... 19... 23... 24 1 / / 24.49% / / 2 1 2 369 3 4 5420100000024936 617806826-4 7 8 9 420101178068264 10 36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2014 年 全 港 春 華 杯 普 通 話 朗 誦 及 拼 音 认 读 大 賽 朗 誦 誦 材 幼 稚 園 K1- 散 文 組 娃 娃 的 夢 花 兒 的 夢, 是 紅 的, 小 樹 的 夢, 是 綠 的, 露 珠 的 夢, 是 圓 的, 娃 娃 的 夢, 是 甜 的 幼 稚 園 K1- 兒 歌 組 小 白 兔 小 白 兔, 白 又 白, 兩 隻 耳 朵 豎 起 來, 愛 吃 蘿 蔔 和 青 菜,

More information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06 07 P.2 P.3 () P.4 P.5 () P.6 20062007 6 (55%) 1 (9%) 1 (9%) 1 (9%) 1 (9%) 1 (9%) (P.1,P.2 ) 5 6 6 0.5 0.5 0.5 / 0.5 P.7 P.8 0.5 0.5 2 1 6 5 2 1 6 5 (P.3P.6) 0.5 0.5 0.5 0.5 0.5 0.5 P.9 () 4 6 5 6 6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More information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李宜涯 元刊五種平話中的道教色彩.PDF An Examination of the Taoist Color of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Yuan Dynasty Li Yi Ya Abstract 147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Taoism on the five Ping-hua stories of the

More information

山居筆記

山居筆記 1 2 1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Chinese Theatre Assia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G...doc

Microsoft Word - 2-...G...doc 第 二 章 幼 兒 教 育 現 任 教 育 部 部 長 杜 正 勝,93 年 5 月 26 日 在 立 法 院 教 育 及 文 化 委 員 會 第 五 屆 第 五 會 期 報 告 我 國 教 育 政 策 之 現 況 與 未 來 發 展 中, 提 出 與 幼 兒 教 育 有 關 的 教 育 施 政 重 點 及 發 展 方 向, 有 下 列 三 項 :(1) 推 動 國 民 教 育 幼 兒 班, 國 教

More information

穨jender.PDF

穨jender.PDF 1 2 + 1 ( 2000 6 29-7 1 ) 70.2(1999): 439-481 Jen-der Lee, Wet Nurse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Nan N 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 2.1(Leiden: Brill, 2000): 1-39. 2 23(1999): 123-15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p2013-99zoucan_3_.docx

Microsoft Word - dp2013-99zoucan_3_.docx Osaka University Forum on China Discussion Pap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No.2013-1 卢 沟 桥 事 变 中 的 中 共 政 治 动 态 邹 灿 大 阪 大 学 中 国 文 化 论 坛 讨 论 文 件 No.2013-1 卢 沟 桥 事 变 中 的 中 共 政 治 动 态 2013 年 1 月 15 日 邹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_增訂新版_1024.doc

Microsoft Word - 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_增訂新版_1024.doc 貳 十 九 世 紀 末 年 日 本 人 的 臺 灣 論 述 : 以 上 野 專 一 福 澤 諭 吉 與 內 藤 湖 南 為 例 一 引 言 1894 年 中 日 爆 發 甲 午 戰 爭, 中 國 慘 敗,1895 年 中 日 簽 訂 馬 關 和 約, 中 國 割 地 賠 款, 關 係 七 省 門 戶 之 臺 灣, 海 外 二 百 餘 年 戴 天 不 二 之 臺 灣 1 從 此 淪 為 新 興 的 日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ontent_no36_.doc

Microsoft Word - content_no36_.doc 當 代 史 學 第 9 卷 第 4 期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Review Vol. 9 No. 4 2008 年 12 月 December 2008 目 錄 Contents 專 題 論 文 首 任 清 廷 駐 日 公 使 團 的 日 本 觀 感... 林 啟 彥 105 文 化 探 索 動 漫 史 學 芻 言 : 從 漫 畫 到 動 畫 的 文 化 考 察... 周

More information

(2) ( ) 1. (1) (2) ; 2. : (1) 2. : (1) ; ( ) 57

(2) ( ) 1. (1) (2) ; 2. : (1) 2. : (1) ; ( ) 57 2012 17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 100000) : : ; ; :G714 :B :1004-9290(2012)0017-0056-05 1 ( ) 1. 56 (2) ( ) 1. (1) (2) ; 2. : (1) 2. : (1) ; ( ) 57 (2) (2) ; (3) ( ) 1. (4) : ( 2) :

More information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以 下 任 何 一 門 選 修 科 成 績 達 第 3 級 : 生 物 / 化 學 / 物 理 / 能 源 及 環 境 --- 1 科 科 學 ( 組 合 科 學 或 ) 或 任 何 一 個 選 修 科 達 第 3 級 ( 只 適 用 於 數 學 科 成 績 達 第 3 級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以 下 任 何 一 門 選 修 科 成 績 達 第 3 級 : 生 物 / 化 學 / 物 理 / 能 源 及 環 境 --- 1 科 科 學 ( 組 合 科 學 或 ) 或 任 何 一 個 選 修 科 達 第 3 級 ( 只 適 用 於 數 學 科 成 績 達 第 3 級 334 學 制 大 學 收 生 條 件 聯 合 公 佈 (2012 年 2 月 更 新 ) 各 院 校 的 一 般 入 學 要 求 院 校 英 國 語 文 核 心 科 目 中 國 語 文 數 學 通 識 教 育 選 修 科 目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一 科 達 第 3 級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一 科 達 第 2 級 嶺 南 大 學 一 科 達 第 2 級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香 港 教 育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臺灣性教育學會2013年度工作計畫表

臺灣性教育學會2013年度工作計畫表 大 學 生 需 要 怎 樣 的 性 教 育? 大 學 性 教 育 現 況 與 前 瞻 壹 活 動 緣 起 與 目 的 學 術 研 討 會 實 施 計 畫 本 會 自 1991 年 成 立 以 來,20 餘 年 致 力 於 結 合 國 內 性 教 育 性 諮 商 與 性 治 療 等 專 業 人 才, 積 極 主 動 推 動 國 內 學 校 家 庭 與 社 會 性 教 育, 經 常 舉 辦 各 類 專

More information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 德 川 日 本 論 語 詮 釋 史 論 ( 增 訂 二 版 ) 目 次 自 序... i 導 論 第 壹 章 從 中 日 儒 家 思 想 史 脈 絡 論 經 典 性 的 涵 義... 1 一 引 言... 1 二 儒 家 思 想 脈 絡 中 經 典 性 的 三 個 面 向... 8 三 儒 家 的 經 典 性 三 個 面 向 間 之 關 係... 26 四 結 論... 36 第 貳 章 從 中 日

More information

1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See Chris Coughran Green Scripts in Gravity's Rainbow Pynchon Pastoral Ideology a

1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Trout Fishing in America See Chris Coughran Green Scripts in Gravity's Rainbow Pynchon Pastoral Ideology a 1836 1 2 3 4 1 See Perry Miller Nature's Nation Cambridge Ma Belknap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7. 2 Ralph Waldo Emerson Essays First and Second Series Complete in One Volume ed. Irwin Edman New York

More information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 1 - 1 2-2 - 3 4 5 6 7 8 9-3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4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5 - 28 29 30 Ο 31-6 - 32 33 34 35 36 37 38-7 - 39 40 41 42 43-8 -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9 - 53 54 55-10 -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19-248 19 1 90 6 1614 - * 219 220 19 1 3 1664 1 2 utopian 3 4 5 6 D.N. Voskresensky a multifaceted novel 7 1 1614 17 1847 2 1990 344 1986 158-174 3 D.N. Voskresensky, Utopian

More information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女 子 弄 文 誠 可 罪 試 析 女 性 書 寫 意 識 中 之 自 覺 與 矛 盾 女 子 弄 文 誠 可 罪 試 析 女 性 書 寫 意 識 中 之 自 覺 與 矛 盾 許 麗 芳 * 一 前 言 傳 統 對 於 書 寫 之 認 知 向 有 其 特 定 之 價 值 展 現, 亦 為 歷 代 文 人 遵 循 或 追 求 之 依 據 大 致 而 言, 書 寫 活 動 實 為 傳 統 文 人 自 我

More information

北洋新政时期天津中医界的改革活动与地域社会

北洋新政时期天津中医界的改革活动与地域社会 1 90 199290 (1993) (1999) 2002 2 Carol Benedict, Bubonic Plague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00Ruth Rogaski, Hygienic Modernity: 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2 hhg - 1-1.doc

Microsoft Word - 12 hhg - 1-1.doc 今 天, 在 面 對 著 她 的 遺 像 時, 我 們 幾 乎 沒 有 人 敢 自 稱 是 思 想 家 革 命 家 文 學 家 或 民 主 鬥 士 林 昭, 一 個 年 輕 女 子, 她 那 徹 底 的 反 抗 思 想, 不 屈 的 反 抗 勇 氣 ; 她 對 捲 土 重 來 的 殘 暴 專 制 統 治 敢 於 毫 不 妥 協, 直 至 敢 於 以 生 命 去 決 戰 的 大 無 畏 精 神 ; 無

More information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 沈俊平 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 緒言 1 考試用書早在唐代隨著科舉考試制度的確立便已開始出現 在宋元明三代迭有 2 出版 入清以後出版環境極為艱辛 其後坊刻考試用書出版漸多在嘉道年間 3 甚至出現了 如山如海 的繁盛局面 在這兩個多世紀期間坊間充斥著幫助士子了 解經書意旨的四書五經講章指導寫作四書文和五經文章法結構的制義考據訓詁 四書人物事物的參考書八股文選本試律詩選本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HHG 10 Page 001.doc

Microsoft Word - HHG 10 Page 001.doc 歷 史 文 化 季 刊 2004 年 第 3 期 HUANG HUA GANG ( 總 第 10 期 ) 從 英 法 俄 德 護 國 護 法 的 歷 史 看 大 中 華 民 國 護 國 護 法 的 歷 程 和 前 途 黃 花 崗 千 古 王 炳 章 萬 難 首 屆 黃 花 崗 精 神 獎 頒 獎 始 末 記 為 中 國 文 化 敬 告 世 界 人 士 宣 言 ( 緒 ) 從 香 港 的 反 間 諜

More information

2002 3,, 3000,,,,,,,,,,,,, (1881 1933),, 1898, ;1904,,;, 2, 1980,393 399, ( 1995 1 ) ( 2001 2 ) ( 2001 3 ) ( 2001 2 ) ( 1996 2 ),,,, ;,,,,, 2 ( 1974 )

2002 3,, 3000,,,,,,,,,,,,, (1881 1933),, 1898, ;1904,,;, 2, 1980,393 399, ( 1995 1 ) ( 2001 2 ) ( 2001 3 ) ( 2001 2 ) ( 1996 2 ),,,, ;,,,,, 2 ( 1974 ) ,,,,,,, ;,,,,,,,,,,,,,,,, 189 2002 3,, 3000,,,,,,,,,,,,, (1881 1933),, 1898, ;1904,,;, 2, 1980,393 399, ( 1995 1 ) ( 2001 2 ) ( 2001 3 ) ( 2001 2 ) ( 1996 2 ),,,, ;,,,,, 2 ( 1974 ),, 190 ,,,,,,,,,,,,,,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309-327 19 1 90 6 80 1983 1 * 1 1983.8 195-206 309 310 19 1 2 1.1983 1986 3 2 1984.9.21 1986.12.18 1984 12 42-46 1996 3 45-47 1987.2.4 1992 1 127-130 1995.12.17 1996.1.13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关 于 学 生 手 册 的 说 明 为 规 范 南 开 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学 院 各 项 教 学 教 务 管 理, 加 强 对 学 习 中 心 管 理 人 员 的 工 作 指 导, 特 汇 编 本 学 生 手 册 学 院 将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不 断 修 订 完 善 该 学 生

关 于 学 生 手 册 的 说 明 为 规 范 南 开 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学 院 各 项 教 学 教 务 管 理, 加 强 对 学 习 中 心 管 理 人 员 的 工 作 指 导, 特 汇 编 本 学 生 手 册 学 院 将 根 据 实 际 情 况, 不 断 修 订 完 善 该 学 生 南 开 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学 院 School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Nankai University ( 教 学 教 务 管 理 规 定 ) 学 生 手 册 ( 内 部 资 料 ) 二 一 年 十 二 月 汇 编 关 于 学 生 手 册 的 说 明 为 规 范 南 开 大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学 院 各 项 教 学 教 务 管 理, 加

More information

221-252

221-252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21-252 20 1 91 6 * 221 222 20 1 Edward Morgan Forster, 1879-1970 flat character round character 1 2 3 4 1 Edward Morgan Forster 1990 92 2 1 102-103 3 1 104 4 1 99 223 5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search (Beida)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2 3 4 2004 9 2 3 4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search (Beida) 2004 9 2 2 3 4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search

More information

黃 花 崗 讀 者 子 日 先 生 在 大 陸 遙 祝 雜 誌 同 仁 中 秋 好! 參 加 過 八 年 抗 戰 的 國 民 革 命 軍 前 中 將 羅 澄 先 生 告 訴 黃 花 崗 雜 誌 主 編 說 : 你 們 做 的 就 是 在 歷 史 和 文 化 上 正 本 清 源 繼 往 開 來 的 大

黃 花 崗 讀 者 子 日 先 生 在 大 陸 遙 祝 雜 誌 同 仁 中 秋 好! 參 加 過 八 年 抗 戰 的 國 民 革 命 軍 前 中 將 羅 澄 先 生 告 訴 黃 花 崗 雜 誌 主 編 說 : 你 們 做 的 就 是 在 歷 史 和 文 化 上 正 本 清 源 繼 往 開 來 的 大 黃 花 崗 讀 者 子 日 先 生 在 大 陸 遙 祝 雜 誌 同 仁 中 秋 好! 參 加 過 八 年 抗 戰 的 國 民 革 命 軍 前 中 將 羅 澄 先 生 告 訴 黃 花 崗 雜 誌 主 編 說 : 你 們 做 的 就 是 在 歷 史 和 文 化 上 正 本 清 源 繼 往 開 來 的 大 事 業, 你 們 做 得 很 好! 本 刊 新 聘 編 委 前 中 共 新 華 社 越 共 越 南

More information

,020 HRM HRM HRM 20

,020 HRM HRM HRM 20 HRM HRM HRM HRM HRM HRM HRM HRM 2014 12 16 1 19 2009 9 301,020 HRM HRM HRM 20 HRM HRM HRM HRM HRM HRM 1 2 3 2014 12 16 1 21 HRM HRM HRM HRM HRM HRM HRM 43 22 HR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494 17 2014 12

More information

Chap3Chinese

Chap3Chinese 第 三 章 北 京 大 学 : 引 领 文 化 的 旗 帜 许 美 德 查 强 闫 凤 桥 基 于 北 京 大 学 在 中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地 位, 描 述 中 国 高 校 的 大 众 化 进 程, 将 北 京 大 学 列 为 第 一 位 应 该 是 顺 理 成 章 的 在 与 北 京 大 学 领 导 教 师 和 学 生 的 交 谈 中, 我 们 能 够 感 受 到

More information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六 十 八 期 一 前 言 本 文 從 藥 醫 不 死 病, 佛 度 有 緣 人 一 語, 分 析 明 清 的 醫 療 情 境, 探 索 時 人 如 何 詮 釋 醫 病 關 係 和 疾 患 的 意 義 這 一 諺 語 散 見 於 像 金 瓶 梅 醒 世 恒 言 和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六 十 八 期 一 前 言 本 文 從 藥 醫 不 死 病, 佛 度 有 緣 人 一 語, 分 析 明 清 的 醫 療 情 境, 探 索 時 人 如 何 詮 釋 醫 病 關 係 和 疾 患 的 意 義 這 一 諺 語 散 見 於 像 金 瓶 梅 醒 世 恒 言 和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68 期 ( 民 國 99 年 6 月 ),1-50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藥 醫 不 死 病, 佛 度 有 緣 人 : * 明 清 的 醫 療 市 場 醫 學 知 識 與 醫 病 關 係 ** 祝 平 一 摘 要 本 文 從 藥 醫 不 死 病, 佛 度 有 緣 人 一 語, 分 析 明 清 的 醫 療 情 境, 探 索

More information

穨NHIST.PDF

穨NHIST.PDF 2 theoretical concept dig around Grant s Dissector, 9ed. 1 1 1975 4145-4146 1944 280-306 1982 3 2 3 4 5 2 1983 784 1983 140 1955 649 1311 1943 1-29 1995 4 39-42 1991 427-492 Yamada Keiji, Anatometrics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104 年 度 系 所 自 我 評 鑑 報 告 佐 證 資 料 台 灣 文 學 研 究 所 ( 碩 士 班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 聯 絡 人 : 方 慧 臻 聯 絡 電 話 : 分 機 21605 電 子 郵 件 : hcfang90@yahoo.com.tw 系 所 主 管 : ( 簽 章 )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8 月 2 5 日 項 目 一 : 目 標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 * 1997 1 (Asian values) 1997 (Christopher Patten) 1997 1 2 1998 (Amartya Sen) (Orient) 3 4 1994 1 Christopher Patten: East and West: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Asia (NewYork: Times Books, 1998), Caveat

More information

313-342

313-342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13-342 19 2 90 12 * 313 314 19 2 1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Hall of Harmonious Winds 1517-1598 2 27 1966.10 3 Judith Berling Religion and Popular Culture: The Managemen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sds2014_04.docx

Microsoft Word - csds2014_04.docx 為 什 麼 是 少 數 民 族 華 僑 華 人? 一 位 中 國 學 者 的 解 答 * 2015 張 振 江 2014 年 4 月 4-5 日, 澳 洲 國 立 大 學 亞 洲 太 平 洋 研 究 院 (Research School of Asia and the Pacific at the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和 中 國 暨 南 大 學 國 際 關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HHG 14 Page 001.doc

Microsoft Word - HHG 14 Page 001.doc 大 中 華 民 國 的 衛 國 戰 爭 勝 利 萬 歲 辛 灝 年 在 休 士 頓 達 拉 斯 講 演 我 們 偉 大 的 衛 國 戰 爭 勝 利 萬 歲 掌 聲 經 久 難 息 高 喊 凡 是 假 改 革 必 來 真 革 命 徐 錫 麟 : 刺 殺 安 徽 巡 撫 恩 銘 歷 史 文 化 季 刊 2005 年 第 3 期 總 第 14 期 主 辦 者 中 國 現 代 史 研 究 中 心 Huang

More information

中 文 學 院 簡 介 香 港 大 學 中 文 學 院 成 立 於 1927 年, 八 十 多 年 以 來, 我 們 以 傳 承 國 粹 貫 通 中 西 文 化 為 辦 學 宗 旨, 歷 經 幾 代 學 者 的 辛 勤 開 墾 耕 耘, 建 立 起 深 厚 的 學 術 傳 統 和 學 科 規 模,

中 文 學 院 簡 介 香 港 大 學 中 文 學 院 成 立 於 1927 年, 八 十 多 年 以 來, 我 們 以 傳 承 國 粹 貫 通 中 西 文 化 為 辦 學 宗 旨, 歷 經 幾 代 學 者 的 辛 勤 開 墾 耕 耘, 建 立 起 深 厚 的 學 術 傳 統 和 學 科 規 模, 選 課 須 知 香 港 大 學 中 文 學 院 課 程 手 冊 2015-2016 1. 二 年 級 或 以 上 選 課 日 期 (4/8-10/8) 一 年 級 選 課 日 期 (18/8-24/8) 所 有 年 級 更 改 選 課 日 期 (31/8-11/9) 2. 選 課 詳 情, 請 參 閱 內 頁 的 課 程 組 別 資 料 3. 部 份 課 程, 設 收 生 限 額 4. 上 課 時

More information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188 一般論文 The Pursuit of Reality in Family Catastrophe and Crystal Boys Hung, San-Hui PhD Candidat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entral U 2011 年 4 月 頁 187-204 國立台灣文學館 家變 與 孽子 中的父子關係與對 真實 世界的追求 洪珊慧 中央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摘要 王文興與白先勇同為 現代文學 雜誌的重要成員 王文興 家變 與 白先勇 孽子 亦是七 與八 年代台灣文學史上兩部重要的長篇小說 家 變 以父親出走為始 逐章敘述范曄與父親的關係變化 其小說內容與其獨特 的文字表現 引發當時台灣文壇的注目 孽子 則以兒子出走

More information

2013 6 Taiwan Literature Studies No. 4, June 2013. 167 198 Research Article Wú Xiāng Yìn Xiàng and Native Literatur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ú Chéng s Poetry in the 1970s 蔡明諺 Tsai, Ming-ye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Page 004-016.doc

Microsoft Word - Page 004-016.doc 黃 花 崗 歷 史 文 化 季 刊 HUANG HUA GANG 2003 年 第 3 期 總 第 6 期 中 華 民 族 民 族 精 神 喪 失 的 四 個 表 現 大 陸 青 年 學 者 著 三 民 主 義 政 治 五 原 則 中 國 境 內 的 民 族 問 題 從 儒 家 的 當 前 使 命 說 中 國 文 化 的 現 代 意 義 南 京 保 衛 戰 大 陸 學 者 對 國 民 黨 抗 戰 功

More information

YZPORTALVol6No22009WANGgalley

YZPORTALVol6No22009WANGgalley New Perspectives Report : The New Function of Print Media in Mainland China the Case of New Weekly Xiaolu Wang, Sichuan University, P. R. China English Abstract Based on New Weekly,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ore information

当 代 外 国 文 学 No. 4, 2014 的 暗 流 当 代 加 拿 大 作 家 艾 丽 丝 门 罗 (Alice Munro,1931 ) 的 作 品 充 满 浓 厚 的 地 域 色 彩, 并 以 真 实 的 情 感 和 细 腻 的 笔 触 绘 制 出 了 一 个 色 彩 斑 斓 的 文 本

当 代 外 国 文 学 No. 4, 2014 的 暗 流 当 代 加 拿 大 作 家 艾 丽 丝 门 罗 (Alice Munro,1931 ) 的 作 品 充 满 浓 厚 的 地 域 色 彩, 并 以 真 实 的 情 感 和 细 腻 的 笔 触 绘 制 出 了 一 个 色 彩 斑 斓 的 文 本 诺贝尔获奖作家研究 任 冰 内容提要 门罗的故事不少源于她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回忆复 现的 本文拟用记忆理论对其小说进行解读 考察其如何在对个人记忆 日常记忆和 家庭记忆的追溯中 唤起并激活社群的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和民族记忆 关键词 艾丽丝 门罗 记忆书写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民族记忆 作者简介 任冰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Title: Alice Munro

More information

4 18 19 [1] (p.28) 50 2500 18 19 1 1. 2 2. / / 3 4 [1] (p.26) [2] (p.171) 3 1998 4 13 4

4 18 19 [1] (p.28) 50 2500 18 19 1 1. 2 2. / / 3 4 [1] (p.26) [2] (p.171) 3 1998 4 13 4 2012 13 No.13,2012 History Teaching 650 Sum No.650 510631 [ ] [ ]G63 [ ]B [ ]0457-6241 2012 13-0003-11 [1] pp.25~26 1 2.4 30 62 30 102 28 =30 2 2012-05-07 3 4 18 19 [1] (p.28) 50 2500 18 19 1 1. 2 2.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Stephen F. Teiser Stephen F. Teiser, 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48-62. 61 1990 2007 1942 1964 62 198419941939 1974 1984 1994 2004 63 5 2004

More information

096THU DOC

096THU DOC 1 1904-1990 1 1976 2 2 3 4 3 Martin Heidegger,1889~1976 Rudolf Bultmann,1884-1976 5 6 4 7 5 8 Copenhagen1902-1971 9 Karl Marx, 1818-1883 Albert Einstein1879-1955 6 7 10 8 9 11 12 p55 13 1935p435 10 14

More information

社 會 從 痛 苦 和 己 所 不 欲 的 狀 況 下 獲 得 解 脫 的 方 式, 而 傳 統 宗 教, 比 如 猶 太 教 基 督 教 的 教 義 中 對 女 性 的 負 面 評 價, 無 一 不 顯 示 女 性 固 有 的 原 罪 只 有 通 過 宗 教 的 方 式 才 能 夠 獲 得 最 終

社 會 從 痛 苦 和 己 所 不 欲 的 狀 況 下 獲 得 解 脫 的 方 式, 而 傳 統 宗 教, 比 如 猶 太 教 基 督 教 的 教 義 中 對 女 性 的 負 面 評 價, 無 一 不 顯 示 女 性 固 有 的 原 罪 只 有 通 過 宗 教 的 方 式 才 能 夠 獲 得 最 終 壹 前 言 中 國 大 陸 女 作 家 徐 小 斌 以 血 代 墨 的 傑 作 羽 蛇, 自 1998 年 出 版 伊 始 至 今 已 再 版 8 次 這 部 被 作 家 本 人 稱 為 迄 今 為 止 最 令 她 滿 意 的 一 部 作 品 自 投 入 市 場 後, 歷 經 了 由 讚 不 絕 口 到 失 寵 於 社 會 話 語 的 孤 獨 者 的 巨 大 轉 變, 個 中 原 因, 除 了 大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9 樊學慶 final T.doc

Microsoft Word - 69 樊學慶 final T.doc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集 刊 第 69 期 ( 民 國 99 年 9 月 ),41-78 中 央 研 究 院 近 代 史 研 究 所 剪 髮 易 服 與 晚 清 立 憲 困 局 (1909-1910) * ** 樊 學 慶 摘 要 蓄 留 髮 辮 穿 著 滿 式 服 飾 是 清 朝 統 治 的 基 本 國 策 但 為 推 行 預 備 立 憲, 載 灃 攝 政 後 對 辮 服 禁

More information

9 瑏 瑠 9 瑏 瑠 99 00 00 00 9 9 9 00 00 9 9 999 999 9

9 瑏 瑠 9 瑏 瑠 99 00 00 00 9 9 9 00 00 9 9 999 999 9 0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Aug. 0 No.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K9 A 00-0 - 0-00 -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More information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 2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Chinese folk/popular religion Richard Madsen, Morality and Power in a Chinese Village, pp.130~1 1001-5558 2011 04-0059-19 C912.4 E Asia Trends * 2011 4 Asia Trends A Drama of the Concepts of Religion: Reflecting on Some of the Issues of Fai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1

More information

Page.PDF

Page.PDF Terms of Use The copyright of this thesis is owned by its author. Any reproduction, adaptation, distribution or dissemination of this thesis without express authorizat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ll rights

More information

No.02,2012 History Teaching 639 Sum No.639 * [ ] [ ] [ ]K20 [ ]A [ ] *

No.02,2012 History Teaching 639 Sum No.639 * [ ] [ ] [ ]K20 [ ]A [ ] * 0 0 No.0,0 History Teaching 9 Sum No.9 * 000 [ ]0 0 0 0 0 [ ] [ ]K0 [ ]A [ ]0-0 0-000-8 98 * 00 00 0 0--0 0 9 8 90 00 0 0 0 98 98 98 9 00 9 [] 0 0 0 Karl Marx 0 0 0 [] (pp.8~8) 9 98 0 98 9 8 9 9 9 9 98

More information

2003 5 ; ;, ; :, ;, ;, :, ; :, ;, 500 ( 770 221 ) : ; ; ; ;,, :,,,, : 168

2003 5 ; ;, ; :, ;, ;, :, ; :, ;, 500 ( 770 221 ) : ; ; ; ;,, :,,,, : 168 :, ;,, : ;, ; ; ; 167 2003 5 ; ;, ; :, ;, ;, :, ; :, ;, 500 ( 770 221 ) : ; ; ; ;,, :,,,, : 168 ( ),, :,, ;, ; ; gλυ, ; ;, ;,,,, ;, 1 : : : gλυ 169 2003 5, 11, 15 16 ; ( ) :, ;,,,, ;,, / / : ; ; ; : 1993

More information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叶 洪 生 : 论 还 珠 楼 主 李 寿 民 的 是 非 功 过 2012 年 第 4 期 剑 仙 神 话 志 怪 冒 险 传 奇 种 种 题 材 内 容 的 超 长 篇 武 侠 巨 构 并 未 全 部 完 成 当 故 事 进 行 到 蜀 山 剑 侠 后 传 ( 以 下 简 称 后 传 ) 第 五 第29卷 第4期 2012年8月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9 No.4 Aug. 2012 论还珠楼主李寿民的是非功过 试揭开 蜀山剑侠传 及 蜀山系谱 群龙 烂尾 之谜 叶洪生 历史月刊 杂志社 台湾 台北 251 摘 要 近现代 中国武侠小说之王 还珠楼主巨著 蜀山剑侠传 内容宏富 无所不包 号称是 武侠百科全书

More information

HK-ID.PDF

HK-ID.PDF 1994 1990 1 1993 ideas ethos practice 2 3 4 1990...... 5 1990:120... 1989 12 6 80% 92% 99 75% 7 1957 1967 1973 1974 4 1975 9 1978 1982 8 1990...... 1988... 9 ...... 10 1990 : 1949-1970 1970-1973 1973-197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3丁帆.doc

Microsoft Word - 13丁帆.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1 期 頁 321-336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09 年 7 月 論 十 七 年 文 學 中 配 合 政 治 的 幾 種 模 式 - 中 國 現 當 代 文 學 史 與 思 想 史 的 關 聯 性 論 綱 ( 之 一 ) * 丁 帆 提 要 1949 年 是 中 國 大 陸 當 代 文 學 的 重 要 轉 型 節 點 在 此 後 頌 歌 與 戰 歌 和 鳴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88 0009 221101 M 8611609 Li Yi hsueh CHIAN Chin sung context 185 1 1 1 6 12 21 21 23 24 37 46 67 69 69 71 2 71 79 86 95 95 100 107 112 113 113 116 116 123 129 134 136 148 161 163 163 167 167 168 170 173

More information

讲 习 班 结 束 时, 为 参 加 者 颁 发 结 业 证 书 七 会 议 资 料 国 际 汉 语 教 师 标 准 (2012 版 ) 孔 子 学 院 总 部 / 国 家 汉 办 2013 年 度 报 告 孔 子 学 院 院 刊 2014 年 第 1 2 期 世 界 汉 语 教 学 学 会 通 讯

讲 习 班 结 束 时, 为 参 加 者 颁 发 结 业 证 书 七 会 议 资 料 国 际 汉 语 教 师 标 准 (2012 版 ) 孔 子 学 院 总 部 / 国 家 汉 办 2013 年 度 报 告 孔 子 学 院 院 刊 2014 年 第 1 2 期 世 界 汉 语 教 学 学 会 通 讯 文 化 与 国 际 汉 语 教 育 可 持 续 发 展 高 级 讲 习 班 为 进 一 步 提 升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本 硕 专 业 负 责 人 和 任 课 教 师 的 专 业 素 养 和 教 学 水 平,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孔 子 学 院 总 部 / 国 家 汉 办 世 界 汉 语 教 学 学 会 定 于 2014 年 7 月 15 17 日 举 办 文 化 与 国 际 汉 语 教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06F776572506F696E74202D20313032A67EB0EAA4A4B2A6B77EA5CDA668A4B8B669B8F4ABC5BEC9C2B2B3F82DA4A4A473A475B0D32E707074>

<4D6963726F736F667420506F776572506F696E74202D20313032A67EB0EAA4A4B2A6B77EA5CDA668A4B8B669B8F4ABC5BEC9C2B2B3F82DA4A4A473A475B0D32E707074> 102 年 國 中 畢 業 生 多 元 進 路 宣 導 教 育 部 宣 導 專 員 中 山 工 商 江 英 綺 國 中 畢 業 生 多 元 入 學 管 道 樂 學 計 畫 五 專 免 試 入 學 技 優 學 生 甄 審 入 學 基 本 學 力 測 驗 申 請 入 學 甄 選 入 學 申 請 抽 籤 入 學 登 記 分 發 入 學 高 中 高 職 高 中 高 職 五 專 音 樂, 美 術, 舞 蹈,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820BDD7A848B171A4E5AABAA55FA8CAAED1BC6720B071C541B5B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820BDD7A848B171A4E5AABAA55FA8CAAED1BC6720B071C541B5BE2E646F63> 東 華 漢 學 第 10 期 ;257-284 頁 東 華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2009 年 12 月 論 沈 從 文 的 北 京 書 寫 郝 譽 翔 摘 要 在 沈 從 文 作 品 中, 以 都 市 為 題 材 的 小 說 份 量 幾 乎 與 鄉 土 相 當, 鄉 土 與 都 市 可 說 是 沈 從 文 同 時 擁 有 的 兩 副 臉 孔 兩 種 聲 音, 矛 盾 並 存 在 他 的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A9FAB24DA9CAA470BBA1A9CAA6E6ACB0A4E8A6A12DB6C0A4E5B54F2DB2C4A440BD672E646F63>

<4D F736F F D20A9FAB24DA9CAA470BBA1A9CAA6E6ACB0A4E8A6A12DB6C0A4E5B54F2DB2C4A440BD672E646F63> 明 清 性 小 說 性 行 為 方 式 The patterns of sexual behaviors described in the Chinese sexual fictions of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 朱 元 祥 ** 黃 文 焜 * 樹 德 科 技 大 學 人 類 性 學 研 究 所 教 授 ** 樹 德 科 技 大 學 人 類 性 學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封面

封面 The Age of Restriction the Concept of Woman role in Chinese morality book July 2009 132 98 2 i ii iii meeting p.1 p.15 p.1 p.3 p.4 p.5 p.7 p.13 p.13 p.15 p.16-25 p.17 p.21 p.26-p.54 p.26 p.29 p.34 p.41

More information

343-374

343-374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43-374 19 2 90 12 ** Mikhail Bakhtin * ** 343 344 19 2 1 2 perception representation 3 4 5 1574-1646 1527-1602 1559-1 Leo Steinberg, The Sexuality of Christ in Renaissance

More information

311121 xudajun@ 263. net 15ZDB074 14BZW066 Title The Play-text Forms of Early Zaju and Narrative Sanqu in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bstract The setting of the recitative protagonist is the core of Sanqu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