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就是历史上连接秦都咸阳和苍茫大漠而又从旬邑经过的秦直 道 在这崇山峻岭 峡谷石窟中 又镶嵌着秦代屯兵养马的 兵站 汉代传递邮件的驿馆 在一代代智者 贤者和能者的 艰苦拼搏下 在这儿修建起风姿绰约的泰塔 开凿出卓尔不 凡的赵家洞石窟 修建起气势雄浑的文庙 富丽堂皇的唐家 大院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就是历史上连接秦都咸阳和苍茫大漠而又从旬邑经过的秦直 道 在这崇山峻岭 峡谷石窟中 又镶嵌着秦代屯兵养马的 兵站 汉代传递邮件的驿馆 在一代代智者 贤者和能者的 艰苦拼搏下 在这儿修建起风姿绰约的泰塔 开凿出卓尔不 凡的赵家洞石窟 修建起气势雄浑的文庙 富丽堂皇的唐家 大院"

Transcription

1 序 神奇的土地 壮美的史诗 旬邑文库 序 高玉峰 王 旭 两座大山高耸 厚土肥美 苍郁雄浑 三道河水环绕 绿树荫浓 碧 浪 磅 礴 二 十 九 万 人 民 耕 云 播 雨 搏 击 奋 进 旬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的 旬邑文库 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又一幅绚丽多彩的壮美图 画 是一篇又一篇荡气回肠 感人肺腑的英雄史诗 是一阵 又一阵铿锵昂扬 响彻天地的激越战鼓 旬邑渊源于古豳国 位于子午岭山脉南端 是周王朝的 发祥之地 农业先祖后稷的第十代孙公刘为避桀祸 率领周 族先民一边采集 一边狩猎 辗转迁徙 传承后稷之志 创 业于豳 立国于豳 诗经 大雅 就是讴歌他的 星移斗 1 2年 秦国为抵御匈奴南侵 公子扶苏和大 转 至公元前 2 0万大军 凿山填谷 夯土筑桥 把羊肠小路 将蒙恬率领 3 0 0多公里 可供千军万马驰骋的宽阔大道 这 拓宽成长达 7 1

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就是历史上连接秦都咸阳和苍茫大漠而又从旬邑经过的秦直 道 在这崇山峻岭 峡谷石窟中 又镶嵌着秦代屯兵养马的 兵站 汉代传递邮件的驿馆 在一代代智者 贤者和能者的 艰苦拼搏下 在这儿修建起风姿绰约的泰塔 开凿出卓尔不 凡的赵家洞石窟 修建起气势雄浑的文庙 富丽堂皇的唐家 大院 纵观旬邑 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比比皆是 西周铜 鼎 战国玉器 秦道汉关 唐窟宋刹 转角古鱼 还有独一 无二的古象与犀牛化石 旬邑文库 展现给我们 旬 邑 是历史淀积深厚 文物丰盈斑斓之地 纳天地之正气 吸日月之精华 汇古豳国之遗风 抒石 门山之壮怀 这片灵山秀水养育的无数英雄豪杰 在各自的 领域施展才智 在各自的时代独领风骚 周族先祖在这儿披 荆斩棘 开拓疆域 奠定了西周王朝八百年立国之基 东汉 第五伦 第五仲 第五琦三代丞相 辅佐皇帝 治理朝政 名满天下 宋代政治家 文学家范仲淹 理财家范祥和范育 名留青史 文家七代进士 才高八斗 学贯古今 近代政治 活动家张慕陶 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 旬邑文库 告诉 我们 旬邑 是历史人物荟萃 社会贤达显赫之地 旬邑 既有辉煌的历史往昔 又有光荣的革命传承 刘 志丹 习仲勋曾在这片土地上挥师转战 1 9 2 8年旬邑农民起 义 震撼了中国大西北 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进 程 沟壑纵横 森林茂密 地势险要的马栏 成为陕甘宁边 2

3 序 区的前哨阵地 关中特委在这儿发动群众 组织武装斗争 红二十六军在这儿开展武装割据 中共陕西省委和关中分区 行政公署在这儿驻扎 战斗过十个春秋 河南 山西省委在 这儿的窑洞里办公 陕北公学在这儿的窑洞里培养和造就人 才 红军 急 需 的 物 资 从 这 儿 进 入 延 安 刘 少 奇 邓 小 平 彭德怀等中央高级领导 多次从这儿出入边区 民盟领 导人杨明轩 爱国报人李敷仁和百余名追求进步的爱国青 年 都是从这里进入延安 马栏 成为通往延安的红色通 道 马栏地区像一把闪光的利剑 插入国民党统治区 直逼 他的战略重镇西安 马栏地区又像一个红色的摇篮 深藏崇 山密林之中 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今 马栏革命 纪念碑雄伟壮观 耸入云天 当年大生产运动修建的七孔石 桥碧水穿流 依旧光华灿烂 掩藏过革命的窑洞栉风沐雨 依然挺立在起伏的群山之中 透过猎猎的风雨 我们依稀 听到当年红军鏖战的激烈枪炮声响 穿越苍茫的密林 我们 仿佛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脚印闪闪发光 马栏 是永 远高扬在人民心中的一面鲜红的旗帜 与天地共存 与日月 同辉 旬邑文库 浓墨重彩地记录着 旬邑 是浸染烈士 热血 饱蕴革命传统之地 古豳 铸造了一座又一座历史的丰碑 旬邑 展现出一 个又一个时代的辉煌 从秦孝公十二年置县至今 经历了多 少个朝代更替 穿过了多少次雨雪风霜 旬邑人始终埋头拼 3

4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搏 昂首向前 工业生产突飞猛进 大大小小的煤矿涌出滚 滚乌金 功绩巨大 现代农业蒸蒸日上 宽阔舒展的原野挂 满优质苹果 誉满神州 招商引资 成效斐然 商业街市 异彩纷呈 文化教育 面貌一新 民间剪纸和传统唢呐 走 出国门 享誉海外 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库淑兰虽然已离开了 我们 但无数个年轻的库淑兰又脱颖而出 在上上下下的 共同努力下 旬邑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 全国文化先进 县 全国科普先进县 全国绿色小康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 全国苹果十强县 全国优质农产 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 全省新农村建设十大红旗单位 省级 园林绿化城市 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县 旬邑文库 实实 在 在 地 展 现 出 旬 邑 是 闪 烁 时 代 风 采 硕 果 累 累 之地 作为公刘故里 周秦古地的旬邑 山 清 水 秀 风 物 奇 特 春来桃李芬芳 飞瀑串珠 夏日麦浪飘香 柳浪闻莺 秋深林幽路崎 红叶流韵 冬隆关隘耸峙 素裹银装 天 天都有新事物 月月都有新创造 年年都有新气象 高崖与 山花竞艳 碧潭拥绿树相吻 传说伴彩虹飞扬 古道携新楼 媲美 石门灵泉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 自然风物和人文景 观交相辉映 放眼农村 一排排漂亮的农家新居鳞次栉比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 一行行挺拔的茂盛树木四 季常青 一阵阵欢快的歌声笑语到处飞扬 田间 有机械化 4

5 序 耕作的壮阔 村头 有村民们休闲的嬉戏 天空 弥漫着五 谷和果蔬丰收的芬芳 腰包 鼓胀着政策与勤劳结合的富 饶 俯瞰县城 朝阳磅礴 绿荫下扯出缕缕金线 花草鲜 嫩 晨风里飘来阵阵馨香 亭阁楼台 掩鴡于松竹梅石 碧 泉流水 环绕着民居商厦 斜塔与古庙互相呼应 公园和湖 泊结成连理 夜幕垂空 辉煌灯火在山谷左右流光溢彩 万 颗明珠在翠屏山上熠熠闪烁 欢快的舞步在休闲广场婆娑飞 动 醉人的歌声在翠屏湖畔回旋荡漾 无论走到天涯海角 壮美的旬邑 可爱的旬邑 都会让你魂牵梦绕 旬邑文 库 生动鲜活地勾画出 旬邑 是处处和谐富足 喷香流蜜 之地 旬邑文库 丛书共 1 4卷 1 5册 7 0 0多万字 是旬邑 历史文化全方位 多侧面的展现 陈封的记忆在丛书中变得 无比鲜活 散落的珍珠由丛书串得更加绚丽 这项旷古未有 的巨大文化工程 独具魅力的文化硕果与蓬勃发展的旬邑建 设交 相 辉 映 让 这 古 老 的 土 地 更 加 引 人 注 目 更 加 光 华 灿烂 打开 旬邑文库 映入眼帘的一行行文字 一幅幅图 片 都以极大的冲击力告诉我们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孕 育着中华民族之魂 传承着农耕文明之本 闪耀着传统文化 之光 飞扬着红色革命之旗 燃烧着摧枯拉朽之火 震响着 坚实豪迈之步 洋溢着幸福日月之歌 展现着伟大时代之 5

6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美 那一页页美文 那一卷卷浩帖 都会让我们牢记旬邑 宏伟厚重的往昔 都会让我们思索旬邑艰苦卓绝的进程 都 会让我们感受旬邑天翻地覆的巨变 更会让我们展望旬邑未 来炫目的辉煌 合上 旬邑文库 我们就应该继承光荣传 统 发扬革命精神 用我们的勤劳和智慧去酿造一坛又一坛 醇香的美酒 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惊世的奇迹 去描绘一幅又 一幅壮美的图画 去完成一项又一项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去谱写一篇又一篇光耀史册的凝重篇章 让时代的希冀在这 块古老的土地上一次又一次放飞翱翔 作者高玉峰系中共旬邑县委书记 王旭系旬邑县人民政府县长 6

7 目 录 目 录 神奇的土地 壮美的史诗 旬邑文库 序!!!!!!!! 高玉峰 王 旭 1 清康熙 三水县志 穿越时空的对话 清 康熙 三水县志 稽注序!!!!!! 刘敏卓 3 三水县志 序!!!!!!!!!!!!!!!!!!!! 7 重修豳邑志!!!!!!!!!!!!!!!!!!!!!! 1 1 三水县志 目录!!!!!!!!!!!!!!!!!!! 1 4 三水县志 凡例!!!!!!!!!!!!!!!!!!! 1 5 卷之一 豳 图!!!!!!!!!!!!!!!!!!!!!!!! 1 7 豳易解!!!!!!!!!!!!!!!!!!!!!! 1 8 豳谷考!!!!!!!!!!!!!!!!!!!!!! 2 2 邑 图!!!!!!!!!!!!!!!!!!!!!!!! 2 4 邑 名!!!!!!!!!!!!!!!!!!!!!! 2 7 1

8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城 池!!!!!!!!!!!!!!!!!!!!!! 28 公 廨!!!!!!!!!!!!!!!!!!!!!! 28 文 庙!!!!!!!!!!!!!!!!!!!!!! 30 儒 学!!!!!!!!!!!!!!!!!!!!!! 31 神 庙!!!!!!!!!!!!!!!!!!!!!! 31 坛 闦!!!!!!!!!!!!!!!!!!!!!! 32 祠 宇!!!!!!!!!!!!!!!!!!!!!! 32 沿 革!!!!!!!!!!!!!!!!!!!!!!!! 33 历代建置!!!!!!!!!!!!!!!!!!!!! 33 星 野!!!!!!!!!!!!!!!!!!!!!!!! 35 雍州分野星图!!!!!!!!!!!!!!!!!!! 36 星野正占!!!!!!!!!!!!!!!!!!!!! 37 星野附占!!!!!!!!!!!!!!!!!!!!! 38 卷之二 地 理!!!!!!!!!!!!!!!!!!!!!!!! 39 里 甲!!!!!!!!!!!!!!!!!!!!!! 40 镇 市!!!!!!!!!!!!!!!!!!!!!! 40 铺 舍!!!!!!!!!!!!!!!!!!!!!! 40 关 梁!!!!!!!!!!!!!!!!!!!!!! 41 道 里!!!!!!!!!!!!!!!!!!!!!! 42 山 水!!!!!!!!!!!!!!!!!!!!!!!! 43 豳 山!!!!!!!!!!!!!!!!!!!!!! 44 豳 水!!!!!!!!!!!!!!!!!!!!!! 47 古 迹!!!!!!!!!!!!!!!!!!!!!!!! 48 附 坟墓!!!!!!!!!!!!!!!!!!!!! 52 田 赋!!!!!!!!!!!!!!!!!!!!!!!! 53 2

9 目 录 地 粮!!!!!!!!!!!!!!!!!!!!!! 5 3 户 口!!!!!!!!!!!!!!!!!!!!!! 5 4 起 运!!!!!!!!!!!!!!!!!!!!!! 5 5 存 留!!!!!!!!!!!!!!!!!!!!!! 5 5 经 费!!!!!!!!!!!!!!!!!!!!!! 5 5 杂 支!!!!!!!!!!!!!!!!!!!!!! 5 8 驿 站!!!!!!!!!!!!!!!!!!!!!! 6 0 风 俗!!!!!!!!!!!!!!!!!!!!!!!! 6 2 交 际!!!!!!!!!!!!!!!!!!!!!! 6 3 婚 礼!!!!!!!!!!!!!!!!!!!!!! 6 3 丧 制!!!!!!!!!!!!!!!!!!!!!! 6 4 祭 祀!!!!!!!!!!!!!!!!!!!!!! 6 5 卷之三 名 宦!!!!!!!!!!!!!!!!!!!!!!!! 7 1 宦 迹!!!!!!!!!!!!!!!!!!!!!! 7 2 县 令!!!!!!!!!!!!!!!!!!!!!! 7 4 邑 尉!!!!!!!!!!!!!!!!!!!!!! 7 9 教 职!!!!!!!!!!!!!!!!!!!!!! 8 1 乡 贤!!!!!!!!!!!!!!!!!!!!!!!! 8 5 人 物!!!!!!!!!!!!!!!!!!!!!! 8 5 科 目!!!!!!!!!!!!!!!!!!!!!!!! 9 2 进 士!!!!!!!!!!!!!!!!!!!!!! 9 2 举 人!!!!!!!!!!!!!!!!!!!!!! 9 4 岁 贡!!!!!!!!!!!!!!!!!!!!!! 9 6 监 生!!!!!!!!!!!!!!!!!!!!!! 10 2 武 职!!!!!!!!!!!!!!!!!!!!!!!! 10 2 3

10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隐 德!!!!!!!!!!!!!!!!!!!!!!!! 1 06 孝 行!!!!!!!!!!!!!!!!!!!!!!!! 1 08 孝 子!!!!!!!!!!!!!!!!!!!!!! 1 08 节 烈!!!!!!!!!!!!!!!!!!!!!!!! 1 09 卷之四 上 艺 文!!!!!!!!!!!!!!!!!!!!!!!! 1 12 序!!!!!!!!!!!!!!!!!!!!!!!! 1 13 碑 记!!!!!!!!!!!!!!!!!!!!!! 1 20 议!!!!!!!!!!!!!!!!!!!!!!!! 1 37 详!!!!!!!!!!!!!!!!!!!!!!!! 1 43 卷之四 下 诗!!!!!!!!!!!!!!!!!!!!!!!! 1 60 赋!!!!!!!!!!!!!!!!!!!!!!!! 2 01 歌!!!!!!!!!!!!!!!!!!!!!!!! 2 61 县志跋!!!!!!!!!!!!!!!!!!!!!!!! 2 68 清乾隆 三水县志 清 乾隆 三水县志 稽注序!!!!!!!!!! 刘敏卓 2 73 三水县志 序!!!!!!!!!!!!!!!!!!!! 2 76 新修 三水县志 序!!!!!!!!!!!!!!!!!! 2 78 三水县志 目录!!!!!!!!!!!!!!!!!!! 2 81 4

11 目 录 卷 一 县谱一!!!!!!!!!!!!!!!!!!!!!!!! 28 3 故城二!!!!!!!!!!!!!!!!!!!!!!!! 28 7 国城乡镇亭堡寨三!!!!!!!!!!!!!!!!!!! 29 0 国!!!!!!!!!!!!!!!!!!!!!!!! 29 0 城!!!!!!!!!!!!!!!!!!!!!!!! 29 7 乡!!!!!!!!!!!!!!!!!!!!!!!! 29 7 镇!!!!!!!!!!!!!!!!!!!!!!!! 29 7 亭!!!!!!!!!!!!!!!!!!!!!!!! 29 8 堡!!!!!!!!!!!!!!!!!!!!!!!! 29 8 寨!!!!!!!!!!!!!!!!!!!!!!!! 30 0 卷 二 山属四!!!!!!!!!!!!!!!!!!!!!!!! 30 1 水属五!!!!!!!!!!!!!!!!!!!!!!!! 30 7 卷 三 城署关桥坊古址六!!!!!!!!!!!!!!!!!!! 31 4 城!!!!!!!!!!!!!!!!!!!!!!!! 31 4 署!!!!!!!!!!!!!!!!!!!!!!!! 31 9 关!!!!!!!!!!!!!!!!!!!!!!!! 32 1 桥!!!!!!!!!!!!!!!!!!!!!!!! 32 1 坊!!!!!!!!!!!!!!!!!!!!!!!! 32 4 古 址!!!!!!!!!!!!!!!!!!!!!! 32 4 卷 四 坛庙寺观墓七!!!!!!!!!!!!!!!!!!!!! 32 5 5

1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坛!!!!!!!!!!!!!!!!!!!!!!!! 3 25 庙!!!!!!!!!!!!!!!!!!!!!!!! 3 25 寺!!!!!!!!!!!!!!!!!!!!!!!! 3 35 观!!!!!!!!!!!!!!!!!!!!!!!! 3 37 墓!!!!!!!!!!!!!!!!!!!!!!!! 3 38 卷 五 官属八!!!!!!!!!!!!!!!!!!!!!!!! 3 40 汉 邑官铭!!!!!!!!!!!!!!!!!!!! 3 40 唐令 丞 主簿!!!!!!!!!!!!!!!!!! 3 41 宋尹 尉!!!!!!!!!!!!!!!!!!!!! 3 42 金知县!!!!!!!!!!!!!!!!!!!!!! 3 43 明知县 典史 教谕 训导!!!!!!!!!!!!! 3 44 国朝知县 教谕 训导!!!!!!!!!!!!!!! 3 54 卷 六 地丁钱粮九!!!!!!!!!!!!!!!!!!!!!! 3 61 户 口!!!!!!!!!!!!!!!!!!!!!! 3 61 地 粮!!!!!!!!!!!!!!!!!!!!!! 3 61 起 运!!!!!!!!!!!!!!!!!!!!!! 3 62 存 留!!!!!!!!!!!!!!!!!!!!!! 3 62 经 费!!!!!!!!!!!!!!!!!!!!!! 3 62 杂 支!!!!!!!!!!!!!!!!!!!!!! 3 64 驿 站!!!!!!!!!!!!!!!!!!!!!! 3 64 卷 七 兵防十!!!!!!!!!!!!!!!!!!!!!!!! 3 80 6

13 目 录 0 "川府!!!!!!!!!!!!!!!!!!!!!! 38 槁邱堡!!!!!!!!!!!!!!!!!!!!!! 38 0 铺 路!!!!!!!!!!!!!!!!!!!!!! 38 1 卷 八 名人十一!!!!!!!!!!!!!!!!!!!!!!! 39 1 卷 九 节列十二!!!!!!!!!!!!!!!!!!!!!!! 40 5 卷 十 科贡十三!!!!!!!!!!!!!!!!!!!!!!! 41 3 进 士!!!!!!!!!!!!!!!!!!!!!! 41 3 举 人!!!!!!!!!!!!!!!!!!!!!! 41 5 副 榜!!!!!!!!!!!!!!!!!!!!!! 41 8 贡 生!!!!!!!!!!!!!!!!!!!!!! 41 9 吏 目!!!!!!!!!!!!!!!!!!!!!! 42 7 巡 检!!!!!!!!!!!!!!!!!!!!!! 42 7 典 史!!!!!!!!!!!!!!!!!!!!!! 42 7 都 事!!!!!!!!!!!!!!!!!!!!!! 42 7 监 生!!!!!!!!!!!!!!!!!!!!!! 42 8 封 赠!!!!!!!!!!!!!!!!!!!!!! 42 8 眉 寿!!!!!!!!!!!!!!!!!!!!!! 42 8 生 员!!!!!!!!!!!!!!!!!!!!!! 42 9 卷十一 图序十四!!!!!!!!!!!!!!!!!!!!!!! 43 0 县境图!!!!!!!!!!!!!!!!!!!!!! 43 1 县城图!!!!!!!!!!!!!!!!!!!!!! 43 3 7

14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林逢泰 三水县志 序!!!!!!!!!!!!!!! 4 35 文倬天 重修豳邑志 序!!!!!!!!!!!!!! 4 39 后 记!!!!!!!!!!!!!!!!!!!! 刘敏卓 4 43 8

15

16

17 清康熙 三水县志 穿越时空的对话 清 康熙 三水县志 稽注序 刘敏卓 3 0 0多年的历史 其后 邑自秦孝公时建县 至今已有 2 朝代更替 三易县名 从战国经秦 汉至三国称 邑 前后 共6 8 0多年 两晋改为 邑 或作汾邑 约 1 8 0多年 从 北魏经 隋 唐 北 宋 金 明 清 至 民 国 初 为 三 水 长 达 1 4 6 0多年 民国初复名 邑 1 9 6 4年后改 为 旬 直至现在 在2 3 0 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旬邑共编修了 8部县志 平 8年编一次县志 本县最早的一部 三水县志 成书于 均5 明万历九年 1 5 8 1 是在县人董九畴遗稿基础上 由其侄 董鉴续补 文运熙修饰润色定稿而成 文运熙是文在中的叔 父 他天资颖悟 八岁通毛诗 有 神童 之称 他是明万 历癸末科进士 初授中书舍人 升工部员外郎 迁浙江绍台 海防参议 没几天就挂冠归里 务农教子 颐养天年 他对 该志修饰定稿 确保了志书的质量 可惜该志版毁无存 清朝三水 今旬邑 县共 4次编修县志 康熙 乾隆 同治 光绪都曾经续修 本次稽注的康熙 三水县志 于康 3

18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熙十六年 1 6 7 7 成书 由县人文倬天纂修 知县林逢泰作 序 文倬天是文运熙的曾孙 清顺治己亥科进士 授湖广衡 州府 推 官 林 逢 泰 号 汇 庵 福 建 晋 江 举 人 康 熙 八 年 1 6 6 9 任三水知县 他到任以后 除弊剔奸 立政严明 入名宦祠 文 林二人认为 志犹史也 犹家有全谱 国有信使 不可一日缺焉 修志时记述要全面 资料要真 实 阙者补充 疑者订之 不能 或失则诬 或失则陋 文字语言要 辩而不华 质而不俚 康熙 三水县志 绘 有县地图 县城图 分野星图 记述了建置沿革 山川 古 迹 田赋 户口 物产 风俗 学校 职官 兵防 人物 孝子 义 行 忠 义 科 名 节 烈 艺 文 等 尤 对 山 川 古 迹 建置沿革考核精详 艺文收集内容丰富 以类编排 分 1 7类 每类之首有引 共 4册刻本 现存北京图书馆和陕西 省图 书 馆 该 志 门 类 齐 全 内 容 精 当 编 排 合 理 殊 可 称道 文倬天无 疑 是 一 位 冷 静 的 智 者 他 继 承 祖 业 殚 精 竭 虑 以一种史家风范致力于地方历史与人文的研究 梳理着 庞杂的资料 把生命慷慨地投入到繁琐的修志事业中 为后 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康熙 三水县志 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透视和了解旬邑的 窗户 让我们看到 3 3 0多年前旬邑的现状 它是其后多次修 志的蓝本和基础 我曾经校注过乾隆 三水县志 和民国 邑县志 这两部志书都是在康熙志的基础上续修的 乾 隆志虽是名志 孙星衍却删除了大量艺文的内容 民国志也 加杂了许多萧芝葆的个人喜好 因而很有必要把康熙 三水 4

19 清康熙 三水县志 县志 进行校勘稽注 不能让岁月的浮尘封冻了 稽注康熙 三水县志 仿佛穿越了三百多年的时光 好像与古人接通了血脉 好像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修志人进行 了一次对话 细细凝视 慢慢品读 犹如在燥热的季节享受 了一份清凉而成熟的高原秋色 让人心情缓释 眉宇舒展 阅读稽注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愉悦的精神游历 今人读古书 理解困难 倘若没有 译 文 注 释 很 难 通 读 更谈不上深读了 今人校注古人的作品 不光是变竖排 为横排 标出句读 略作注释 更重要的是对原著的把握 要寻脉究络 推敲其严密的思维逻辑 如果译注出现错误 翻译文不对题 那便是对古人的糟践 稽注 旧 志 我 以 为 必 须 经 过 三 关 首 先 是 正 字 关 旧志本上的文字怎么读 怎么认 这是一个最基础的 环节 古代印刷技术水平低 各种版本错误难免 这就需要 有专业功底的人点校 例如把 贤 写成 贤 把 陈 写成 賕 把 然 写 成 # 把 与 写 成 与 其次是 正意关 如何进行考证 校误 这是更困难的 每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反映一段什么样的历史 一代代人续 修志书 也就是前后之间互相灌溉 互相滋润 使前代为后 代而自律 后代为前代而自强 最后就是 正形关 每个 文字的形状和艺术形态是什么样 从文字学的角度怎么看 反映了文字的哪些嬗变过程 要借助传统的工具书互相对 照 互相印证 把释义和断句解决了 根据句读才可以理解 其中的意思 后世的校注者往往渗杂了许多主观的曲解 无论如何 5

20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我们不能无视传统 嘲笑经典 康熙县志的质朴与内敛 含蓄与包容是后人修志值得继 承和倡导的 该志文笔朴实无华 对事物作出精当的 历史的 有说 服力的概括 对人物和事件作出恰切中肯的 准确的 公允 的记述 通校 校注才让我明白 我所做的事情其实是在解 读家乡的文明 修复历史的尊严 所从事的是一种为民族文 化续脉的事业 作者系陕西省史志协会理事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旬邑县 志 主编 6

21 清康熙 三水县志 三水县志 序 邑之有志也 曷①窻②乎 曰 窻于禹之别九州也 禹别九州 首 志山川 次志土田 志贡赋 志里道 及揆文奋武而终之 曰声教③ 四讫④ 恐其久而或失也 故铸九鼎以象九州 志不忘后世 龙门 扶风⑤遂祖⑥之 为一代良史 左氏⑦ 以为铸鼎图⑧ 神 奸⑨ 使民不逢 不若失则诬矣 余己酉 1 66 9 秋莅豳邑 览城郭之丘墟 抚民生之 瑠 愀然 瑡垂襟 索邑志阅之 简略残缺 抑何陋也 豳风固若此 凋瘵 瑢 其有关政教之大者 如城垣 泮 乎 乃邑务殷繁 辑修有待 先度 é 何 ① 曷 h ǎnɡ 开始 ② 窻 f ③ 声教 风声 教化 ④ 讫 通 迄 至 到 书 贡禹 声教迄于四海 后汉书 班 ⑤ 龙门 扶风 据 汉书 司马迁传 司马迁 生于龙门 彪附固传 班固为 扶风安陵人 故此处龙门 扶风分别代称司马迁和班固 ⑥ 祖 祖师 ⑦ 左氏 即 左传 作者左丘明 ⑧ 图 绘画 ān 扰乱 干求 ⑨ 奸 g hài 衰败 困乏 凋瘵 z 瑠 i ǎo 然 忧愁貌 瑡 愀 q uó 估计 瑢 度 d 7

2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宫① 武亭 公署 诸役 悉捐橐② 为 倡 渐 次 鼎 新 迩③ 值 邻 氛 告 警 风鹤靡宁 翘翘④哓哓⑤ 不遑他矣 兹 ⑥ 音泮集 爰谋修志之 举 或曰 甚哉 吾子之迂⑦也 向者寇逼门庭 守孤援绝 人劝以 西堡 为 昔 避 患 处 盍⑧ 图 诸 而 子 毅 然 非 之 方 军 兴 旁 午⑨ 征 挽 羽 瑠 民瘼所不暇恤 而子则累牍为民请命 今虽买犊卖刀 瑡 犹虑鸠 飞 瑢 顾乃搦管 瑣 修文 迂阔寡当 即 眼未化 蜚刍挽粟 更叹鲂尾尚" 瑤 乎 瑥 否否 瑦 修之 而环堵萧然 其何能谋及梨枣 余曰 唯唯 效死封疆 勤恤民隐 此司牧职份耳 谊何容辞 若夫志犹史也 有 经不可无史 且自万历辛巳 1 5 81 距今垂百载 其间营建之变迁 瑧 风俗 政事之损益 人物 节烈之踵兴 参错 户口 赋役之隆替 àn 宫 西周诸侯所设大学 后指学校 ① 泮 p uó 橐 钱袋 引申为捐资 ② 捐橐 t r 近 ③ 迩 ě ④ 翘翘 危貌 i āo 因恐惧而发出的嚷叫声 ⑤ 哓哓 x i āo 鸱 猫头鹰一类的猛禽 ⑥ x ⑦ 迂 拘泥固执 不切实际 ⑧ 盍 为何 áng 午 交错 纷繁 ⑨ 旁 p 瑠 征挽羽飞 为军队送粮草的车象箭一样飞 瑡 买犊卖刀 指解甲归田 hēnɡ $ 赤色 鱼劳则尾赤 意以鲂鱼之劳喻君子之劳 瑢 鲂尾尚$ c uò 管 握笔 执笔 瑣 搦 n 梨枣 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或枣木 因以为书版的代称 瑤 唯唯 谦卑的应答 瑥 瑦 否否 不是这样 瑧 隆替 兴废 盛衰 8

23 清康熙 三水县志 弗侔① 泯焉罔述 倘?轩② 俯采 其奚以应 况余待罪③ 严④ 疆 出 九死而一生 仰荷朝廷特恩 上台埏埴⑤ 以有今日 否则 不几负 此志耶 尤恐狼烟未靖 缥缃⑥ 散佚 而文献无征 是则谁之责也 夫遂造⑦?明文先生之庐请焉 文自少白⑧ 太青⑨ 诸先生笙簧坟典 赤炽词坛 海内传诵已久?明以脄天之才 承世美之学 固足阐扬 瑠 文子 瑡 龙轩 张子? 曩懿 昭信来兹 复佐以孝廉张君克其 茂才 瑢 互相校雠 余于 文子崇衮 马子三锡 王子达可辈 皆一时英彦 瑣 阙者补之 疑者订之 俾勿贻或失 则诬或 公余之暇 时与印可 瑤 阅 失 则陋之讥云尔 凡四阅月而成 余取而卒业 山川志 曰 瑥 乎 佳气郁郁葱葱 其始基之釽区 阅 风俗志 曰 勤而不怨 u 通 牟 求 ① 侔 mó óu 轩 古代一种轻便车 常为使臣所乘坐 后因称使臣为? ②? y 轩 或?轩使 ③ 待罪 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获罪 因以 待罪 为供职的谦词 ④ 严 整饬 hānz hí 以陶土放入模型中制成陶器 引申为再造 ⑤ 埏埴 s ⑥ 缥缃 缥 淡青色的帛 缃 黄色的帛 古时常用以作书囊或书衣 后因 以为书卷的代称 ⑦ 造 往 到 ⑧ 少白 即文在中 字少白 三水 今陕西旬邑县 人 详见本志卷三 乡 贤 ⑨ 太青 即文翔凤 字天瑞 号太青 三水 今陕西旬邑县 人 详见本志 卷三 乡贤 瑠 茂才 秀才的别称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 将 秀才 改为 茂才 后来有时也称 秀才 为 茂才 瑡 子 对人的尊称 英彦 英 杰出 彦 旧时士的美称 瑢 印可 承认 许可 瑣 瑤 卒业 完成功业 瑥 釽区 釽 通 轕 四面可居的地方 9

24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俭而不淫 犹有豳之遗风焉 阅 田赋志 曰 噫嘻 豳土瘠赋 重 匪①公 刘 畴② 其 笃 诸③ 匪 郇 伯 畴 其 劳 诸 阅 人 物 志 曰 美哉 曩贤今哲 鸿烈靡遗 草泽闺阃④ 纤微罔弃 其月旦⑤ 之大 公乎 阅 艺文志 曰 猗⑥ 与休哉 序记条议 字挟风霜 巨赋 诗歌 声宣金石 洵⑦史籍之鼓吹欤 由斯以观豳 弹丸一邑 不可 以九州例 而上下数千年 扬磛⑧ 豳先公之徽猷 且数月间勒成 垂 百载之旷典 声教未湮 揆奋兼备 宁不与龙门 扶风并传不朽耶 瑠劣 得附骥尾 瑡 获观厥成 亦所谓碌碌因人成事者 余 余猥⑨以谫 瑢 适陈子之桂捐资二十金 益 滋愧矣 余尤幸矣 既属稿授之剞劂 喜有志竟成 而陈子之慨慷 善并足录云 览斯志者 亦可当 豳风 七月 之图献否也 是为序 瑣 日 文林郎知三水县事温陵 瑤 时康熙丁巳 1 67 7 岁上巳 林逢泰谨识 ① 匪 同 非 ② 畴 语助 无义 ③ 诸 语助 无义 ǔn 内室 借指妇女 ④ 闺阃 k ⑤ 月旦 泛指品评人物 ī 叹美之词 ⑥ 猗 y ⑦ 洵 诚然 ǔ 揩擦 擦拭 ⑧ 磛 ɡ ⑨ 猥 谦词 犹言辱 i ǎn 浅薄 瑠 谫 j 得附骥尾 喻依附他人以成名 瑡 īj ué 雕版 剞劂 j 瑢 瑣 上巳 阴历三月三日 瑤 温陵 今福建省泉州市和晋江市的别称 10

25 重修豳邑志 重修豳邑志 夫邑乘必资乎志 犹家有全谱 国有信史 不可一日缺焉 罔垂 于来兹也 史官立于黄帝 厥逡有内 外史以志邦国 而纪帝王之世 绪者 推乎司马① 谱谍检自太宗 厥系有大小宗 以志世族 而图 庐陵之支属者 称乎欧阳② 故史以志事 谱以志伦 说文 释志以 记 记其事与地 以陈诗而观风 则太师司之 有志世道者 谓述作 之难 莫先于志 书事计言 必辨而不华 质而不俚③ 敢不直指以 核 令鱼目混珠 燕石错玉 为沮诵 柱籀④ 所讥哉 豳为公刘⑤ 立 国 原隰⑥之野 九原九隰 交隰成文 谓之豳 豳之山川本子午 其地络自北以南 应先天以胎⑦易 而刚柔结京丘皇过之衍沃⑧ 又地 理自南以北 应逡天以象诗 而豳吹赓裹糇 舟玉之治行 当年小史 ① 司马 即西汉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 ② 欧阳 即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欧阳修 ③ 俚 鄙俗 不高雅 ǔ 诵柱籀 z hòu 沮诵 柱籀 均为传说中的古代史官 ④ 沮 j ⑤ 公刘 古代周族首领后稷曾孙 夏朝末年率周族迁居豳 今陕西彬县 旬 邑县一带 观察地形 开垦种植 安定居处 í 原 平原 隰 低下的湿地 ⑥ 原隰 x ⑦ 胎 基始 ⑧ 衍沃 土地平坦丰美 11

26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外史 掌 四 方 邦 国 之 志 者 宜 稽 彼 版 图 以 炜① 彤 管② 何 京③ 原 泉 冈之不载于盟府④ 也 降而沿革不一 甘泉往即 邑 宋始自为 甘泉 元始并入甘泉 而明季又各自为县 县无定制 则志亦无定 本邑之志 创自子泽秦公⑤ 而邑人马养浩继编之 不能竀⑥ 分其类 以便考阅 总括其要 以提纲领 莅兹土者 咸少之 瀛海李公辑之 于前 济南韩公又捃⑦ 厥土风 以补其遗 奈读礼⑧ 言 旋而延人代 著 则山川风俗 仅依旧锓⑨ 混淆错杂 如乱丝之不可理也 我邑 瑠翘 瑡数千里之邮 瑢以莅豳 甫下车慨然澄清 见岳渎 瑣 萦峭 侯林父母 瑤 曰 是必有开其先者 比闾愿朴 有二圉遗风 怿然 寻征献而考 瑥无次 且帙式狭陋 鲜有善册 佥谋绅士 欲踵而华之 典 则漫漶 瑦 属 予 操 觚 瑧 四 阅 月 乃 举 豳 之 幅 员 相 度 7 6 之 阳 丙辰 16 瑨 地理 咸绘成图 而山川 田赋 人物 风俗类胪 瑩 一十有 星野 ① 炜 光亮 ② 彤管 赤管笔 古代女史以彤管记事 后因用于女子文墨之事 ③ 京 高丘 ④ 盟府 古代掌管盟约的官府 ⑤ 秦公 即明三水知县秦渠 详见本志卷三 ù 明 ⑥ 竀 h ùn 拾取 ⑦ 捃 j ⑧ 读礼 谓守丧在家 读有关丧祭的礼书 因称居丧为 读礼 ǐ n 刻书版 ⑨ 锓 q 瑠 林父母 即清三水知县林逢泰 瑡 翘 抬足 谓走路 瑢 邮 古驿站 瑣 岳渎 岳 大山 渎 大川 ì 然 喜悦 高兴貌 瑤 怿 y 瑥 漫漶 模糊不可辨识 阳 农历十月 瑦 ū 操 持 觚 木简 此指执笔写作 操觚 ɡ 瑧 瑨 星野 指天上的分星和地上的分野 ú 陈列 瑩 胪 l 12

27 重修豳邑志 七 每类为引弁①其端 总成四卷 付之剞劂 我侯于橐先倡之 又 正厥字之赝活芭奇不可问者 句之钩 # 格磔② 不永谐者 事之风袭耳 剽罔足据者 悉较而汰之 以为完乘 及读我侯诸详议 皆勤恤民隐 实心实政 宜勒金石 垂之不朽 萠③ 之朔 杀青以告 为之叙曰 分水岭西之九川 画地而为豳 郁然有交错之文 九龙蜿雗④ 以北驶 五凤翱翔以南回 而中则豳 应乾天 坤地 艮人 以聚乎三才者 独据其釽区 九原错而文山 九隰错而文水 昆仑⑤ 苍华之敦隆结于 豳 为公刘 鞠 陶所都 其圣文神武之总萃乎 长卿⑥ 曰 豳玢文 麟⑦ 则豳文也 子云⑧ 曰 斐如 如⑨ 则 亦文也 作者必博 搜豳之山川地理 咸协乎文 计其地与俗 以载之文献 为述作之可 征 孟氏云 其文则史 史必有文 以彰宪章 垂鉴戒 史之有关 于国 大矣 古者列国之史 以裁讨典 所为邦国四方之志 而邑之 有志 亦宣圣窃取之义 则志又可续夫史也 核其事而直其文 安知 不与司马之史 欧阳之谱 同扬磛于异日 瑠 之吉 瑡 赐进士第原任湖广衡 康熙丁巳 1 67 1 萠月上浣 州府推官邑人文倬天撰 i àn 序文 ① 弁 b hōu 格磔 z hé 鹧鸪鸣叫声 此指语句艰涩难读 语音难辨 ② 钩% z ǐ ng 阴历三月的别称 ③ 萠 b hàn 曲屈盘旋 ④ 蜿雗 s ⑤ 昆仑 广大无垠貌 ⑥ 长卿 即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 字长卿 ⑦ 豳玢文麟 玉石的花纹 汉书 司马相如传上 珉玉旁唐 玢豳文 麟 ⑧ 子云 即西汉文学家扬雄 字子云 ⑨ 斐如 如 斐 文采貌 鲜明貌 同 豳 彬 有文采 据扬雄 太玄 文 斐如 如 虎豹文如 uàn 上旬 瑠 上浣 h 瑡 吉 农历每月初一日 13

28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三水县志 目录 卷之一 豳图 邑图 沿革 星野 卷之二 地理 山水 古迹 田赋 风俗 卷之三 名宦 乡贤 科目 武职 隐德 孝行 节烈 卷之四 艺文 序 碑 记 议 详 诗 赋 歌 14

29 三水县志 凡例 三水县志 凡例 计十七则 豳国地络 必本子午 故立其总图 知发祥之有原 又绘邑 治城图 胪列廨宇 仓库 各有定制 庶使观者豁然 邑治递有沿革 或为郇之封邑 或统入淳化为大林乡 或仍 立三水 兴废不一 必稽其实 以明营建之不略 分野古昔弁① 之简端 今次列之 以为建邦必相流泉 观阴 阳 而躔度犹其缓者 地理为设邑第一务 今必考 舆地图 十道志 陕西通 志 及 三辅黄图 庶见悉有所据 至于物产之细微 不暇备录 山水旧本 互异不一 今折衷诸家 详加考正 即有未尽探 入者 付之阙疑 不敢妄为牵合 古迹如双槐堡 飞云洞诸胜 难以枚举 而寺观无几 亦前 贤所缔构者兼为续入 以备全观 田赋今昔不同 当从今制 禹贡 为原隰之野 正以道 其险僻侧蹶之地形 其税浮于厥亩 文太青 减粮议 林邑侯诸详 文 兼录以志其苦状 i àn 放在最前面 ① 弁 b 15

30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风俗 力穑 崇 俭 详 载 七 月 之 章 而 笃 公 刘 一 什①经画周详 想见立国遗烈 今特录二篇 为采风者所周咨 名宦 所以祀垂功德于民者 永思甘棠② 之泽 李杨而后 循良备志首 列公刘 郇伯 冯 邓诸人 庶知古之有遗爱也 乡贤为地灵杰出 特祀璜右 今并举周之皇甫 唐之君集及 后之名行成立者 以见英流间出 代不乏人 科目为辟门③盛典 豳虽未敢齿诸大邑 而蝉联凤翥④ 蔚为 国华 振而大之 是所望于后人 武职 旧 志 不 列 然 揆 文 奋 武 不 可 偏 废 今 特 为 志 以 修 缵⑤武之风 豳之旧志 仙释罕见 特取其隐德高尚 孚乎月旦 至若烟 霞 自痼枕流漱石者⑥ 概不敢录 豳之节孝 俱关风化 即近代懿德 淑行 必取事行其著 为五比四闾所仪型者 以光籍典 豳之艺文 不翅⑦ 充栋 今选其文之有资于政 诗之有切于 景者 以詀其藻 鸿篇而外 不滥及焉 西极文倬天?阳甫拜识 ① 什 诗篇 诗经 的 雅 颂 大都以十篇为一 什 ② 甘棠 地方官吏之有惠政于民者 典出 诗经 召南 篇朱熹注 ③ 辟门 辟 国君 辟门 谓皇家 hù 飞翔 ④ 翥 z ⑤ 缵 继续 继承 ⑥ 自痼枕流漱石者 枕流漱石 原作 枕石漱流 此指因自身疾病而隐 居山林者 ⑦ 翅 同 啻 只 但 16

31 三水县志卷之一 三水县志卷之一 文林郎知三水县事闽温陵林逢泰重修 儒学古延州王采分校 邑人文倬天编纂 张? 文龙轩同订 豳 图 公刘立国于豳之谷也 豳接脉于子午 北入大荒 而南殚于分水 岭 岭西之九原 九隰 文错以$① 豳 禹贡 称原隰之野 蔡注 云 广平曰原 下湿曰隰 朱传 谓 豳即三水者 地之有 ② 有 冈 有原 有隰 可夹而居者 皇涧绕其北 可溯③ 而居者 过涧自 北而西过其邑 古人正尚其险侧 以为釽区也 雍州之原隰 底绩以 此 依太青 豳易解 独详者 志豳图 豳图 太青为刘抚军明其地利而作也 其图颇大 上载延庆 下及泾原 有文二篇 一曰 豳易解 一曰 豳谷考 今兼录文 图 以补旧志之缺 ì 大貌 ① & x ② 大小成两截的山 ù 逆流而上 ③ 溯 s 17

3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豳易解 光禄卿 西极文翔凤著 子午岭 关中之脊也 长亘千里 北入大漠 而南殚① 于分水岭 小歇 又特隆结而为石门 至俯视荆仲② 平挹③ 终南焉 所谓豳山 岭东为延州水 东南流入雒 雒者 络也 岭西为庆州水 西南流入 泾 泾者 经也 如人身之经络然 是以名 岭西之九川 画地而为 豳 所谓豳水 禹贡 称原隰之野 九原 九隰交错而成文 故谓 之豳 上林赋 ④ 豳玢文麟 豳之解文也 太元经 ⑤ 斐如 如 之解文也 盖天壤间止此一区 有原隰交错之文 为文山文水 宜 其产文章 而俗称九条沟 大病其艰僻而陋之 公刘之立国豳之谷 正尚其地险以为釽区也 而抑孰知大陋之为大文乎 其山艮而水坤 泾之来自乾 而九川归之原 山则一本而九支 原 水则一经而九纬 其山川之初生 盖自北而南 经与纬皆原于北 故先天之序 因川分 壤 宜先上而后下 以宁州之九龙川为第一后天之位 建国经野 宜 先内而后外 以淳化之通润沟为第一水龙象也 一水当一龙 故九龙 川当其九 而以之名 俗谬称有九龙下治水 何胎簪⑥ 之九川行亦弗 按地形者也 九川次第毕入泾 而九萯山实锁其右 其峰五出 俗称 ① 殚 尽 ② 荆仲 此指今湖北西部荆山中部 ì 牵引 抑制 ③ 挹 y ④ 上林赋 赋篇名 西汉司马相如作 文选 以前半题为 子虚赋 后半题为 上林赋 ⑤ 太元经 此指西汉辞赋家扬雄所作 太玄 一书 元 应为 玄 为避清康熙皇帝名字 玄烨 讳而改 玄 为 元 下同 ⑥ 胎簪 胎 始 簪 聚集 18

33 三 水 县 志 卷 之 一

34 旬 邑 文 库 旧 志 稽 注 卷 ( 上 )

35 三水县志卷之一 五凤 豳之形盖五凤当其前 九龙当其后 乾天坤地 而艮人三才之 象萃此矣 一水当一爻① 九水则为九爻 一原当一阳爻 一隰当一 阴爻 原隰各九 合之则为九爻 十八变为六画卦者 三是宜有上三 水 中三水 下三水也 宁州 真宁之域 上三水也 山川之初气 故漫衍而不可以深栖 淳化之域 下三水也 山川之余气 故侧迫而 不可以立邑 豳邑则中处而有京师之野 与皇涧 过涧之三水 故特 颛三水之名 过涧 今讹为炭泉 皇涧 今讹为唐川 地中有水谓之 师 师亦水也 今止称县 川即豳水 而许氏 说文 以为?水 至 误归之于 右扶风志 以邑之左右小溪玉泉 白马泉 稍泉 当之 者又细甚 即文与可之 丹渊集 ② 称三泉 亦沿俗未寤③ 豳虽九 水之总名 而师野之水源 独远配石门之 宜特为豳水也 先天画 卦之序 北下而南上 则九龙川为一爻 是为未济之象 宜为玄圣素 王④之所产 而后天卦成之位 内下而外上 则以石鼓原为一爻 是 为既济之象 故为公刘 太王之所宅 石鼓原象一阳爻为初九 通润 象一阴爻为六二 十里原象一阳爻为九三 小峡象一阴爻为六四 三 里原象一阳爻为九五 姜源象一阴爻为上六 此下一卦也 古公原象 一阳爻为初九 豳水象一阴爻为六二 半川原象一阳爻为九三 过涧 象一阴爻为六四 北宫原象一阳爻为九五 皇涧象一阴爻为上六 此 中一卦也 琴山原象一阳爻为初九 罗川象一阴爻为六二 文乐原象 一阳爻为九三 龙门川象一阴爻为六四 武昌原象一阳爻为九五 九 龙川象一阴爻为上六 此上一卦也 九原则半川当其中 九隰则过涧 áo 构成 易 卦的基本符号 ① 爻 y 1018 1079 北宋画家 字与 ② 丹渊集 别集名 北宋文同作 文同 可 自号笑笑先生 人称石室先生 梓州永泰 今四川盐亭县东川 人 善诗文 书画 擅画墨竹 ③ 寤 通 悟 醒悟 ④ 玄圣素王 玄圣 称有治天下之德而不居其位的人 素王 古代道家称有 王之德 但不必居王之位 21

36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当其中 八川皆源于山 而此涧独源于半川之后 川原半 故谓之半 川 实象太极阴阳之交 是以先夫子产于职田 而家于半川 当原隰 十八爻之中也 此盖天地自然之易 故公刘孙子乃有文王之重卦 而 终于既济 未济之两卦 天实先开之矣 予近久由睶乃寤 谬以公刘 立国之初 所经营于某原某隰 与其所葬于某原 某隰者 定卦爻之 变 而历推之 至先夫子之生某原 某隰者 为卦之再变 以演豳易 之运 而四千九十六变皆可推 若饶舌而实有当焉者也 豳谷考 文翔凤 不纜①自邰② 窜戎 狄③ 之间 为庆州 宁州 于南北朝为 州 公刘城在州西 大似所谓京④ 高丘者 但弗入豳谷之釽 而冢固在 州 三水之间矣 宜其国 为近 朱子诗传 豳在三水 按 笃公 刘 一诗 其山川全合 陟则在 则石门即豳山 豳 山名 亦 水名也 而宁 间更无他 所 谓 降 而 在 原 者 信 谓 此 逝 彼 百 泉 则诸隰谷之泉源 不啻百又奚以三泉之细而名之 南冈则邑翠屏 岩也 半川殆⑤ 其立国之野 所谓京而邑之 川即师水 是谓京山师 水 地中有水曰师 豳虽九谷之总名 而其建国之大川 宜颛⑥ 称豳 水 九原概壁数百尺 而水伏其地中 师象也 所谓土厚水深者 正 谓此北山北耳 皇涧 即唐川之讹也 可夹而居者也 过涧 即炭泉 ① 不纜 周代始祖 ② 邰 古邑名 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 ③ 戎 狄 皆为古族名 也是秦 汉以后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 ④ 京 大 ⑤ 殆 大概 恐怕 huān 通 专 ⑥ 颛 z 22

37 三水县志卷之一 之讹也 梁渠源于半川之后 而其下流为炭泉 独南转而过其国 宜 为过涧 炭泉之名 见 丹渊集 可溯不可夹也 唐以南 州为 州 其以州左右小溪当二涧者 误 高辛氏① 不都豳 奈何 城而有 笃生后稷之隘巷 盖冲邮② 之吏 饰而表之以重地 而亦弗问邰 之不相涉 州 盖所谓度其夕阳者 诗 称涉渭 不称泾 岂立 国于泾之畔 而曾弗之齿耶 同官有漆③ 至耀州而合沮④ 又安知所 祠哭秦之姜女 不即爰及姜女之讹乎 而淳化之姜源 亦当为太姜之 里 盖谓太姜实源于此耳 其以为姜?⑤ 者亦诬 盖吏之以? 代 源 而表饰之 以重地者也 永寿为唐漆县 求其漆而弗得 近始 询得于九萯之阴细甚 又不当率⑥ 西之道 其建邑盖误以率西之浒为 漆沮 而遂以名 而吏又因县以饰实之 亦岂果有两漆沮 如 雍 录 ⑦ 诸说 谓 诗 书 不相协乎 书 称泾属渭 漆沮 既 从同 耀之水 实入渭而清碧如漆也 诗 止云率西浒 不言漆 奈何强而传之 其云 自土沮 漆 亦非谓豳釽果在沮漆间 盖道其 遐僻之界而陶 复固自在谷中也 乃为善说 诗 西浒盖即今太峪 底窖诸水 而必以为率漆 沮而西也 宜其裂 诗 书 而二之 宁州 真宁盖北豳 豳之脉 淳化盖南豳 豳之腓⑧ 同官 耀州盖 东豳 州 永寿盖西豳 豳之腋 三水盖中豳 豳之腹 而宁州 ① 高辛氏 即帝喾 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 ② 冲邮 冲 交通要道 邮 古代传递文书 供应食宿和车马的驿站 ③ 漆 此指古漆水 源出今陕西省铜川市北 南流注入石川河的同官川 ④ 沮 此指古沮水 与古漆水相接 ⑤ 姜? 一作姜原 传说中周族始祖后稷之母 有邰氏女 传说她在荒野踏 到巨人足迹 怀孕生稷 一说为帝喾之妻 ⑥ 率 循 ⑦ 雍录 南宋史家程大昌所撰地理著作 杂记关中周 秦 汉 隋 唐五 代城苑宫殿 山 水 郡县 庙陵 寺观等类 éi 胫肉 即小腿肚子 ⑧ 腓 f 23

38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真宁 三水皆立豳谷中 谷九而原隰错 故谓之豳 淳化往即三水县 宋始自为淳化县 元始并入淳化 而明朝始各自为县也 自宁州城以 北原即直北 而淳化城以南川即直南 无所为艮山 坤水者 不为豳 同 耀 永并在九谷外 则一经九纬之豳 吾邑实据其釽区矣 班叔皮①之自长都之安定也 北征赋 所谓郇 邑乡者 吾邑也 杜 少陵②之自凤翔之 延也 北征诗 所谓木末水滨者 吾邑也 许 氏③不谙地 而以?水归之扶风县 是以豳为岐也?盖豳 同 而水表之 豳字 两豕分附山者 豕 水象也 分附者子午岭 分水 以东西也 盖八字分 而西立邑于其水际 故 目之也 凡分则象 八分 从八从刀 故自分水岭以西则为 也 是 之为言文也 亦分 也 分阴分阳 而后可错以成文 九谷分壤地而为原隰 故分文之两 义兼也?盖外八而中一之象 此九原九隰之所以为豳 为 也 邑 图 凡建邦国 周礼 形方氏正其疆界 不华不离 而后匠人以土 圭度其地而制 其域求日景④ 于地中 尺有五寸 取天地所交 风雨 所会 阴阳所和 方百里而封树⑤ 之 故 公刘 一诗所谓 瞻溥原 而陟南冈 观相所协依京而为处庐语言之地 舟玉以听政者遐哉 罕 3 54 东汉史学家 字叔皮 扶风安陵 今陕西省咸 ① 班叔皮 即班彪 阳市东北 人 专力从事史学 其子班固 其女班昭皆与父同业 ② 杜少陵 即唐代诗人杜甫 少陵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因杜甫曾居于陵西 自号 少陵野老 故又称为 杜少陵 ③ 许氏 即东汉经学家 文学家许慎 其著作 说文解字 简称 说文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④ 日景 日影 ⑤ 封树 堆土为坟 叫 封 种树做标记 叫 树 古代士以上的葬礼 24

39 三 水 县 志 卷 之 一

40 旬 邑 文 库 旧 志 稽 注 卷 ( 上 )

41 三水县志卷之一 觏①矣 及考其营建 自明成化杨尹豫度枕原而面河 墉②崇以六弓③ 基阔以五弓 池浚以五弓 周以五里五分 内之公廨咸备 奈岁久颓 圮 纲纪攸 ④ 己酉 1 66 9 林侯 逢泰 下车 力葺其隍池 公堂 象璜 楼橹 自于橐先倡之 轮奂聿⑤新 更拓其旧图志邑治 邑 名 通志 云 邑名三水者 以县有稍泉 白马泉 暖泉 因三泉 故号三水也 文与可 丹渊集 称 邑为三泉 太青子曰 县治有?水 与皇涧 过涧 故颛三水之名 豳风 朱子诗注 曰 豳 即今 州三水县是也 豳谷 通志 云 县在州东北五十里公刘立国处 即三 水 旧 县 宋敏求 三辅图 云 郇邑城在治东二十五里 为周之文王第十 七子封郇侯 诗 称郇伯是也 其地即三水废县焉 三水旧城东西六里 南北半之 遗址尚存 一统志 三水废县在治东二十五里 即卢芳所据者 豳亭在州东北五十里 广延亭 新莽更三水县为此 夫豳肇封于虞夏 疆域綦⑥ 广 自州鮎邑均称以豳 至考 笃公 òu 遇见 ① 觏 ɡ ōnɡ 城墙 ② 墉 y 16米 360弓为 1里 240 ③ 弓 旧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和计算单位 1弓合 1 方弓为 1亩 ④ dù 败坏 ù 作语助 无义 ⑤ 聿 y í 极 甚 ⑥ 綦 q 27

4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刘 一章 邑之山川 悉与豳合 而 州殆所谓度其夕阳地耳 公刘 立国与豳谷 当九原九隰之中 于三水为近 即其京而邑之者 按诸 书所载 则旧县与豳谷同区 而豳亭即旧县地也 废县与郇城同区 而广延亭又废县地也 今之县治 去旧县里许 所称中豳者以此 城 池 建置自明成化十四年 1 4 7 8 邑尹杨豫爰始谋之 迄成化二十二 48 6 新尹马宗仁克落厥成 ①以记焉 城高以三丈 基广以 年 1 二丈五尺 池深以一丈 周以五里五分有奇 西北枕山谷 东南临溪 河 厥门有四 邑尹秦渠名其东曰 宾 南曰 凝薰 西曰 志 7 0 林邑侯重葺其垣楼 岐 北曰 拱辰 缘岁久崩湮 庚戌 16 工竣 颜南楼以舟翠 其四 ②各榜厥名 翼翼以为极也 公 廨 县 治 在按察分司之右 当元废县时为巡检司 至明成化年邑 尹杨豫筑垣以二里三分 高以二丈五尺 内建正堂五间 檐棚五楹 而后尹秦渠又建退堂三间 因年久倾圮数载 邑宰听政于震风凌雨之 下 己酉 16 6 9 林侯莅任 即重修建之 经营不日而成 颜其大 堂曰 思辑 后堂曰 鉴水 公堂为之攸新 官 衙 在鉴水堂后 正厅三间 匾曰 甓香 取运甓③ 焚香之 意 东西厢各三间 銮驾库 幕厅 俱在正堂之东 邑库之前 hán 刺 凿 ① c ② yī n 古代瓮城之门 亦指瓮城 ì 比喻刻苦自勉 ③ 运甓 p 28

43 三水县志卷之一 东列架阁 吏 户 礼房一十二间 西列承发 兵 刑 工房一十二间 戒石亭 在仪门之内甬道中 唐表以钦若 仪门三间 角门二座 旁竖马修城德政碑 迎宾馆 三间 在仪门之外 土地祠 三间 在宾馆之右 俱明嘉靖年建 林侯重修 省耕楼 在县衙之东 同 亭 在县衙之左 为乡射①以观德 林侯新建 谯 楼② 五间 瓷石作台 下为大门 旧尹刘膟移钟于上 林 侯重建之 题二柱云 山曰屏 维邦之屏 八里盈 宁崇保障 县名 水 此心似水 三泉澄澈映冰壶 以纪胜也 旌善亭 在谯楼之南 申明亭 在旌善之次 典史衙 在幕厅西 前厅三间 正屋三间 东 西厦六间 县 狱 在捕衙之前 建钦恤厅三间 画一祠一间 察 院 一座 在县治左 廨宇久圮 皇华之驻节无其所 林侯 葺之 颜厥堂以咨周 即旧分司也 双槐堡 连城西 旧志载为李思齐屯兵处 明季辛巳 1 6 41 流寇 ③ 猖獗 邑侯高知佥谋申请筑城竖桥 分立县治 仓库于其 50 邑侯王儒复申请葺修 历年仓贮因之 康熙 上 顺治七年 16 乙卯 16 7 5 丙辰 1 6 7 6 间 林邑侯以邻氛未靖 爰同堡众修城 垣 通桥道 衙宇 仓鯪渐次重新 题其堂曰 井劝 邑绅文倬天 手题其亭曰 茇柳 凭高阻深 与县城相犄角 调度守御 诚一邑 ① 乡射 古代的射礼 乡射有二 一指州长在春秋两季以礼会民 习射于州 序 州的学校 一指乡老和乡大夫贡士后 行乡射之礼 以此射询众庶 i áo 楼 古时城门上筑以 望的楼 ② 谯 q ③ 流寇 清朝庭对明朝末年由李自成 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诬称 29

44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保障也 文 庙 先师庙 在明伦堂之前 枕广原而环?水 自万历癸未 15 8 3 改建 岁久倾圮 鞠 为 茂 草 辛 亥 1 671 林 邑 侯 先 即 捐 俸 重 修 命诸生张?等鸠工 不三载而庙貌聿新 又浚泮池久湮者 以 ① 之 获其残碣 始识九十余年之未葺者 经营告成 邑人文倬天撰文 以 4 阳至落成之日 邑侯集诸生往谒 或纪以 铭厥绩焉 甲寅 167 诗 或叙以文 列于后诗文内 先师大成殿七间 各邑皆木主而沿旧像之 东西庑各七间 祀乎先贤 以辅圣功也 戟门三间 置戟其闱门 如 ②鼎之扃 ③ 棂星门三座 棂星者 应门④也 泮池一区 泮 即禰也 以象璜有采芹⑤之乐 太和门一座 取太和元气 表其大道大德也 启圣祠在先师殿之左 祀其所本也 敬一亭 以讲堂为崇德广业也 祭库 以掖⑥宰牲房 以?⑦所 以备春秋两祀也 名宦祠翼以左 报有功德于民者 hòu 以砖修井 后亦指砌修砖石 ① z ② l ǎnɡ 同 朗 明亮 i ōnɡ 鼎上贯通两耳的横杠 ③ 扃 j ④ 应门 古代王宫的正门 ⑤ 采芹 科举时代称考中秀才入学做生员为 采芹 也称 入泮 è 挟持 扶持 ⑥ 掖 y uán 余地 隙地 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 ⑦? r 30

45 三水县志卷之一 乡贤祠翼以右 表其道义以式闾①者 重修文庙碑在正殿之前 学宫告成题咏碑在戟门之左壁 续修泮池碑在戟门之右壁 儒 学 明伦堂 五间 檐棚五楹 在先师殿后 林邑侯议欲 重 新 未 逮② 但修葺足蔽风雨 时于朔望 集绅衿 耆民宣讲 六谕铎书 听者感悦 有构讼者自悔 请释题二语云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 礼勿言 非礼勿动 当思仁由克己 所求乎子 所求乎臣 所求乎 弟 所求乎友 要知道 不远人 篆之堂柱 博文 约礼斋 各三间 号房东西各七间 久废 二门一座 角门二座 东曰 起凤 西曰 腾蛟 6 7 邑尹李弘名重建 大门三间 康熙丁未 16 桂林坊 在南街 射圃在文庙东 俱久废 卧碑在明伦堂左 程子 四箴碑 藏敬一亭内 文昌阁 在东郊 今议移建文庙东 教谕宅 在明伦堂后 正厅三间 东厢房三间 训导宅 在教谕宅右 正厅三间 西厢房三间 神 庙 城隍庙 在东门内 正殿五间 飨殿五间 川堂三间 寝殿三间 ① 式闾 式 同 轼 车上的扶手板 式闾 谓周武王过商客之闾 俯 身按着车身表示敬意 后用为敬贤之词 ② 逮 及 31

46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钟鼓楼二座 迎禧楼五间 东 西司房各七间 万神堂在左 宁一宫 在右 角门二间 大门三间 明弘治① 邑尹马宗仁 张珩同邑人马致 远相继修建 嗣后代有葺修 庙貌维新 乙卯 1675 林邑侯重塑 其 42 8 造 像乃明宣德三年 1 关王庙 在城隍庙之右 瞓南 以镇邑城也 坛 ② 社稷坛 在西廓门之外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东涧河之西岸 邑厉坛 旧在东郊 林邑侯以为东属生气之方者阳也 而厉坛所 2 自捐俸 祀主阴事 以阴参阳位 有碍一邑生养之道 壬子 167 改置西门之穅③外 演武亭 在西廓门外 林邑侯重修时 集乡勇演习为守御计 祠 宇 丞相祠 在县西十五里 祀汉 唐 宋第五伦 琦 均三丞相 学士祠 在县西南三十里 祀宋学士范祥 范育父子 1 48 8 15 05 ① 弘治 明孝宗年号 i 坛和 ② 闦 wě 的统称 也特指周围有矮墙的坛 i ōng 遥远的郊野 尔雅 释地 邑外谓之郊 郊外谓之牧 ③ 穅 j 牧外谓之野 野外谓之林 林外谓之穅 32

47 三水县志卷之一 沿 革 夫三水之邑名肇自西汉 不知即古豳国也 后稷① 之嗣不纜失官 自邰而窜于戎 翟 越数世 公刘相度地宜 立国于豳谷 至十六王 始封郇伯于兹地 而阴雨及其四国 继周兴而又地入王畿 东迁之后 以其地锡②秦之襄公 自秦及汉 俱属内史 永光 前 4 3 改元 始 置三水县 魏之大武亦如之 隋唐以来 吐蕃入讧 屡有移易 尝以 淳化入三水矣 元至正③ 间又以三水统入淳化 明之成化始割淳化之 十六里 为 此 邑 寻 而 弘 治 间 以 人 逃 地 芜 裁 去 四 里 及 崇 祯 壬 午 16 42 以大荒后又裁四里 累朝沿革不一 而一经九纬之豳 三水 允据其釽区矣 志沿革 历代建置 周后稷之曾孙曰公刘 爰自戎翟相度地 宜而立国于豳谷 故为 豳国 周武王巡狩之后陟④ 乔 桥 由河以泾 渭为薮泽 而豳地 列王畿之内 周平王东迁 以豳地赐秦襄公 秦始皇时豳属北地郡 寻改为内史 ① 后稷 古代周族的始祖 神话传说有邰氏之女姜?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 因一度被弃 名弃 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 曾在尧舜时代做农官 教民耕种 周族认为他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② 锡 赐 1 3 4 1 13 70 ③ 至正 元惠宗年号 ④ 陟 升 登 33

48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汉高帝初 豳属塞①国 后属渭南郡 九年 前 19 8 郡罢 又 改入内史 汉景帝二年 前 1 5 5 循郇侯之封 置郇邑 属右扶风郡 3 改置三水县 汉元帝永光元年 前 4 新莽复置为郇邑 卢芳②据之 魏时置护军 省入北地郡 魏太武真君八年 4 4 7 复置三水县 入北雍州 西魏大统元年 5 3 5 升置为恒州 十四年 5 4 8 移于今 州 西北一十五里 晋罢护军 省属新平郡 隋开皇三年 583 仍置三水县 属北地郡 隋大业初 为陇川堡 属 州 唐时豳属京畿关内道 唐代宗元年 763 吐蕃焚掠 移县治于职田镇 唐元和四年 809 复移其古治 梁时豳隶永平军 后晋改属晋昌军 后唐及汉俱入永兴军京兆府 宋时改属熙河路 元时移入庆元路 后省入奉元路 元至正十八年 1 3 5 8 改治入淳化县 属凤翔府 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成化十四年 14 7 8 复立三水县 隶 于 州 文光禄曰 淳化往即三水县 宋始自为淳化县 元始并入淳化 而明始各自为县也 ① 塞 边界险要之处 ② 卢芳 东汉初安定三水 今宁夏固原东北 人 字君期 34

49 三水县志卷之一 星 野 周礼 ① 保章氏按星次分野② 后世因之观象察变者 凿凿③ 不 爽④ 盖阴阳之精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景移响应 其理一也 禹 贡 雍州 ⑤ 星躔井鬼⑥ 当鹑首⑦ 之次 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 维 秦与豳及北地⑧上郡 咸应之天文家以北斗⑨魁 第一星曰天枢 法日 而主秦 又以斗杓之用昏建者 自华山以西南之地为次 则秦 豳兼 瑠 曰 井八星 钺 瑡一 属焉 元命包曰 东井 主水衡也 正义 ① 周礼 亦称 周官 或 周官经 儒家经典之一 搜集周王室官制和 战国时代各国制度 附添儒家政治思想 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 ② 分野 我国古代星占术上的一种概念 认为地上各州郡邦国和天上的一定 区域相对应 在该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凶吉 ③ 凿凿 确实 ④ 爽 失 差 ⑤ 禹贡 尚书 中的一篇 用自然分区方法 记述当时我国的地理情况 把全国分为九州 假托为夏禹治水以后的政区制度 对黄河流域的山岭 河流 薮泽 土壤 物产 贡赋 交通等记述较详 是我国最早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 理著作 ⑥ 井鬼 井 即井宿 星官名 亦称 东井 鹑首 二十八宿之一 朱 鸟七宿的第一宿 鬼 即鬼宿 星官名 亦称 舆鬼 二十八宿之一 朱鸟七 宿的第二宿 ⑦ 鹑首 十二次之一 与十二辰相配为未 与二十八宿相配为井 鬼两宿 ⑧ 北地 郡名 隋大业初改豳州置 治所在安定 今甘肃宁县 辖境相当 今甘肃宁县 合水 正宁 庆阳南境及今陕西旬邑 彬县 ⑨ 北斗 也叫 北斗七星 在北天排列成斗 或杓 形的七颗亮星 一到 四叫 斗魁 又名 璇玑 五到七叫 斗杓 即 斗柄 正义 旧时注释经史 常以 正义 为名 如唐孔颖达等有 五经正 瑠 义 张守节有 史记正义 ùe 星名 史记 天官书 东井为水事 其西曲星曰钺 瑡 钺 y 35

50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星 鬼四星 为质一星 为鹑首于辰在未 皆秦之分野 则井于豳为 近豳 以两豕① 分附山者 豕 水象也 分附者 子午岭分水以东 西也 而县之名 亦指乎水 则主水衡之东井 故有以系夫豳也 志 星野 雍州分野星图 hǐ 猪 亦称野猪 ① 豕 s 36

51 三水县志卷之一 星野正占 张衡云 秦豳与北地 上郡接壤 其星躔① 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 度 为鹑首之次 其辰在未 元命包云 东井八星 主水衡也 天文志 曰 井宿主水泉及诸侯三公之位明 大则封侯 建 国 西汉书 ② 曰 东井为水事 其西曲星曰钺 主伺乎奢淫而罚 之 正义 曰 东井八星 钺一星 舆鬼四星 为质一星 为鹑首 于辰在未 皆秦之分野 又曰 井为黄道③之所经 乃天之亭侯 主水衡事 法令所取平 也 王者用法平 则井星明而端列 天文志 曰 鬼二度主祠祀之事 明则五谷熟 正义 曰 舆四星主祀事 以明察奸谋 东北星主积马 东西 星主积兵 西南星主积布帛 西北星主积金玉 随其变占之 晋灼曰 舆鬼五星 其中白者为质 西汉书 曰 柳④ 为鸟注 主木草 注 作喙⑤ 也 孙炎⑥ 曰 朱鸟之口也 天文志 曰 柳十四度主饮食 仓库 酒浆之事 明则人丰酒 hán 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① 躔 c ② 西汉书 此指班固所撰 汉书 以下同 ③ 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路径 ④ 柳 即柳宿 星官名 二十八宿之一 朱鸟七宿的第三宿 uì 鸟兽的嘴 ⑤ 喙 h ⑥ 孙炎 三国魏经学家 训诂学家 山东博兴人 37

5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食 正义 曰 柳八星为朱鸟之篋① 乃天之厨宰也 主尚食和滋 味 星野附占 太史公②曰 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 以齐七政 春秋 运斗极云 斗 第一星天枢 第二天璇 第三天玑 第 四天权 第五玉衡 第六开阳 第七摇光 自一至四为魁 自五至七 为杓 合而为斗 文耀钩曰 斗者 天之喉舌 玉衡属杓 魁为璇玑 马融③注 尚书 云 七政者 北斗七星 各有所主 第一曰枢 主日法天秦也 宋 天文志 曰 北斗第一星曰天枢 其分为秦 按 考要 云 周礼 保章氏掌封域 分星 以观妖祥 斗之 七星 亦各有属 不独杓 衡 魁三者而已 斗之魁 第一星 主秦 也 西汉书 曰 斗之用昏建者杓 杓自华以西南 孟康曰 传 云 斗第七星法太白 主杓 斗之尾也 尾为阴 用昏又在阴 故应西南 正义 曰 北斗昏建用斗杓 星指寅也 杓者 华山西南之地 也 hòu 鸟嘴 ① 篋 z ② 太史公 即西汉史学家 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 79 16 6 东汉经学家 文学家 右扶风茂陵 今陕西兴平市东 ③ 马融 北 人 38

53 三水县志卷之二 三水县志卷之二 文林郎知三水县事闽温陵林逢泰重修 儒学古延州王采分校 邑人文倬天编纂 张? 文龙轩同订 地 理 昔魏校地理之说 以为天文起于东南 角宿① 而西北为天门 昆 仑发于西北 乾维而东南薄② 大海 此天地相逆以成造化焉 故地理 必逆以固其气 大逆则气以大聚 小逆则气以小聚 自然之理也 豳 之地络 本于分水岭则南北也 岭西有庆州逆折于密须③ 为北豳 自西而南逆结于漆县 甘泉 为南豳 原隰各九 而三水据山川阴阳 之会 为中豳 又镇以石阙 锁以九萯之气 亦以逆而聚之其间 广 平为原 下湿为隰 土厚而水深 西汉 地理志 曰 秦地天下三分 之一 而人众不过什三 此地满而难为理 境旷而难为防也 志地理 i ù 天区名 ① 角宿 x ② 薄 迫近 ③ 密须 古国名 在今甘肃灵台西南 为周文王所灭 39

54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里 甲 周制以五家为邻 五邻为里 四里为族 五族为党 五党为乡 乡万二千五百户也 同力合作 以相守望 今之邑必有里 合十甲以 编之 殊异古制 则力役 粟米所取资焉 三水自明成化肇造 时为 64 1 兵荒荐臻① 次 一十六里 至弘治归并一十二里 崇祯辛巳 1 年又并之 有八里 曰蒲村 曰椒村 曰职田 曰金泉 曰原得 曰 义丰 曰南宫 曰北宫 今入邑版图云 镇 市 周礼 地官遗人 凡邦野之道 十里有庐 庐有饮食 三十里 有宿 宿有路室 路室有委 五十里有市 市有侯官 镇其庐 宿 市之类也 所以相民宅 待行旅 防厥不虞焉 职田镇 在邑东北三十里 唐时以为县 至宪宗复移旧治 今城 三里相传为尉迟敬德务农处 庙址存焉 张洪镇 在邑西三十里 城周二里二分 土桥镇 在邑西南四十里 当古公原之冲 底庙镇 在邑北五十里 城周二里二分 太羽镇 在邑北二十里 城周二里三分 旧为镇 今无集市矣 铺 舍 三水之铺 十有四所以备传递邮命 以需急务 而东则三舍 西 ① 荐臻 连接地到来 一再遇到 40

55 三水县志卷之二 则二舍 南则四舍 北则五舍 悉统于邑承发之总铺 庶无旷事焉 东路有万寿铺 职田铺 北坡铺 达马栏以通榆林 西路有魏落铺 原得铺 以达 州 南路有甘峪铺 姚家铺 排沙铺 土桥铺 以应淳化 北路有马坊铺 太羽铺 甘家铺 长岭铺 三家铺 以接庆宁 关 梁 天文 斗六星 曰 关梁牛六 亦关梁天 盖示人以设关造梁 为建邦大政 以关所以诘奸梁 所以济人者也 豳三面阻乎深沟 独 东置石门关以稽察 西造聚珍桥以济众 奈日久废弛 允为缺典 倘 仁人君子复起而重建之 于以惠斯民 良够也 石门关 在邑东南 两壁如门 石为城 旧设巡检司守之 盘 诘奸细 又于岭上筑岸门 重关之险 东方之屏藩也 今巡检司久废 关以外乃耀 淳 宜 同四州县交错之地 聚珍桥 在邑西 志岐门外 旧邑尹秦渠建造 虽西溪洪流泛滥 利有攸涉也 今桥圮址存 便 桥 连西城 通双槐堡 明末高邑侯创建 年久水冲崩 康 75 林邑侯重加修葺 名曰 绵桥 石架木 上设堞 熙乙卯 16 墙 以防不虞 水桥 在邑南门外 夏秋泛涨 冬月架木为梁 民不病涉 土 桥 在镇城东西门外 东之大桥久圮 工大难成 土人夹溪 筑小桥 行旅便之 其西桥数十武① 今已崩坏 林邑侯捐资募修 以通往来 细腰桥 在县西四十里 接 州界 长六十余弓② 平接两岸 ① 武 古以六尺为步 半步为武 ② 弓 古长度单位 三百六十弓为一里 41

56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细如蜂腰 故名 道 里 司险掌九州之图 周知山林川泽而达其道路 使人利有所往 况 古之道 有委积以惠及商旅哉 三水之员幅① 不逾百里 其北抵朔 方 南接商颜 西通金城 东距五原 可指掌而悉也 邑之东九十里 为宜君界 又七十里至县 西四十里为 州界 又二十里至州 南五 十里为淳化界 又五十里至县 北五十里为真宁界 又十里至县 东 南一百五十里至耀州 自东而达会省②不过三百里 通畿甸③亦不过三 千里也 文倬天曰 尝读 豳风 豳颂 咸无道及地理者 独 豳雅 一章可据以考其本末 水滨之所在 按地络而详征之 三水即公刘所 立国于豳谷之地 而朱子 豳风 注以为在三水者 为豳地之有 有冈 有原 有隰 有泉 有涧 其土之广平为原 水之入地百尺沮 洳④者为隰 傍隰之誑⑤者为涧 故邑城枕涧以依水也 郊里栖原以顺 宜也 石门隆结于邑东 汉武以此立关 即所谓 也 为豳邑之镇 而陶复陶穴⑥ 固自在谷中 盖古公⑦ 之旧俗 陶穴者 言土陶复者 言石石可穿 而居如飞云诸洞是也 谷中即隰也 隰上之溥⑧ 而平者 ① 员幅 即幅员 指疆域 ② 会省 即省会 此指陕西西安 ③ 畿甸 畿 京城管辖的地区 甸 古时郭外称郊 郊外称甸 畿甸 指京郊 ④ 沮洳 低湿之地 亦用为低湿之意 hún 水边 ⑤ 誑 c áo 复陶 y áo 穴 陶 通 窑 复 复于土上 穴 凿地曰穴 ⑥ 陶 y ⑦ 古公 即古公 父 周太王 古代周族领袖 传为后稷第十二代孙 周文 王的祖父 ǔ 广大 ⑧ 溥 p 42

57 三水县志卷之二 是称溥原 溥原之东有细弦 以扼分水岭之吭 设镇以职田其西 有 细腰以抵水浒之冲 设镇以张洪其北 赤坂以树密篯之障 设镇以底 庙而原隰之半 有太羽以中控之 若各镇设防 以御洵三面之藩翰也 矧①土桥又鼎峙于古公原 以屏其南 形胜之家 相其建邦之得地势 如此且邑背鸡阜之京者 抱乎其东面 坤水之师者 环乎其右 所谓 京山而师水 京师之野 可为处 为庐而居焉 禹贡 雍州 原隰 底绩 郑注曰 其地在豳 故豳之地一原一隰 交错而为田 诗 之度其原隰者 其隰可以收流泉之利 其原可以行彻田② 之法 惜乎 阡陌开而原以倾侧 隰以险蹶之不可为辕 为限也 夕阳之地 州 以西自泾至于 ③ 外者 古人皆归于豳 此其居之所允荒欤 聊为之 诂 以补 丹渊集 白虎通 ④ 所未悉 若夫防御之策 则先有太青 世父之 豳防议 及今林邑侯之详文在 山 水 昔虞帝封十有二山 浚川是山必表之 以为镇川必通之以为利也 禹贡 则九山刊旅 九川涤源 于以祭告而浚导之 爰作乎国纪焉 雍州之山川 亦在虞夏封浚之内 而豳之形 名山亦名水 自公刘景 冈而瞻泉 相乎阴阳以视寒燠之宜 观乎流泉以察灌溉之益 为授民 定居计也 陟石门之高 而睇⑤ 谷中之百泉 再登南冈邑前之翠屏 乘于水口 乃觏京岫⑥ 邑东之鸡阜俯乎?干 皇涧之环于其后 而 hěn 况 况且 ① 矧 s ② 彻田 周代田赋制度 何晏 论语 颜渊 集解 周法什一而税 谓之 彻 彻 通也 为天下之通法 uì 水的弯曲处 ③ r ④ 白虎通 白虎通义 的省文 亦称 白虎通德论 东汉班固等统纂 ì 斜视 流盼 ⑤ 睇 d i ù 山穴 峰峦 ⑥ 岫 x 43

58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过涧之绕乎其右也 京丘之山水 多人迹之罕及者 即就目耳所阅 一为摭拾 曰山 曰岭 曰洞 曰岩 曰峪 曰川 曰泉 曰河 曰 涧 曰湫 盖未可缕数焉 志山水 豳 山 石门山 亦名尧门 尧凿之 以泄洪水 至汉更名石阙 在邑东 南 为豳国之镇 高峻插天 对峙如门 以汉武于此立关而为名也 子午之脉 隆结以为峰焉 文太青题云 唐尧帝凿阙门 通雍州之上 界 周武王陟豳阜 望雒邑之绝峰 肖塔山 在邑之东 形似七级浮屠 直耸干云 巍峨碍日 亦石 关之支也 石觜山 亦名马阙 在邑东十五里 三面壁立如削 一径蜿雗① 如錓② 水经其下 湾环而曲抱 可立寨以御兵焉 鸡阜山 在邑东里许 旧县之城址在其前焉 盘回如螺 突耸若 壁 俯视邑隍 错以绣齿 侯尹集③之冢当其麓 翠屏山 亦名挂榜 豳雅 称为南冈者 蔽邑城其若屏 锁水 口以如砺 苍翠欲流 乃一县胜地 峰尖有孙真人行祠 元夕并二月 二日随山布灯 灿若列星焉 焦家山 在挂榜之南五里 荒冈涌地以起 极目荆榛 迤东北则 万豁竞秀也 戴家山 自石门之北而折入焉 林木阴翳 千岩环拱 不复有平 壤矣 ① 蜿雗 屈曲盘旋 i ú 屈曲盘绕貌 ② 錓 l ③ 侯尹集 尹 当为 君 之避讳字 侯君集 唐太宗时将相 豳州三水 今陕西旬邑县北 人 后与太子承乾谋反 被杀 44

59 三水县志卷之二 兰陵山 抵邑六十里 日出衔山 丹霞掩映 诚羽客① 之灵宅奥 区 洒然出尘鉏②外 神林山 在邑东七十里 因上有旧建茂公祠而得名也 祠虽久废 吞云吐雾 若有灵气磅礴焉 凤凰山 在邑之西北隅 冈若凤形 旧有阿陡堡建于其椒③ 今 废址犹存 蟠龙山 去邑三十五里 蜿蜒盘礴于夕阳之东北 绕疆土而回翔 之 则豳之形胜也 刘家山 在邑东四十里 旧有炭窠 岁供窑场 邑民资之 康熙 寅卯 1 7 01 秋 雨崩陷 遂失其利 分水岭 当邑之东北九十里 为豳山之祖 亦豳水之母也 其岭 上接子午 北入大漠 岭东为延州 西为庆州 庆之九川 画地而为 豳 堡 岭 在邑东三十里 即汉之左谷 后秦魏武王姚襄立寨三百 六十 而堡岭其一也 岭之连蜷似龙 上有元人所建兰若④ 形胜殊 奇 而支之傍出者 俗名龙觜 孝子文少苍易名龙山 种侧柏千株 翠色欲滴 清泉泻以百尺 峭壁峙其三面 揽胜探幽者游屐不绝 文 倬天有 龙山八景 诗 以纪其事 中 岭 在堡岭之右 岩覆数丈 可蔽风雨 其麓有官家 桑村 二洞 陶复曲折 宋 元 明之士民 多避烽其中 攒天岭 在石门之南 峻矗切云?⑤ 回以登 巍乎若上天门之 九关也 文太青过此 改名 扪天 有诗见后 ① 羽客 道士的别称 i 同? 尘埃 ② 鉏 à ③ 椒 山巅 ④ 兰若 寺庙 梵文 阿兰若 的简称 án 同 盘 回旋 ⑤? p 45

60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官家洞 亦名飞云洞 在中岭之下 则古公时之陶复陶穴者 陶 穴则土 而陶复则石也 峭壁危峦 不可攀援 村人避兵于其中 少 参文和一所称 栈道连云石梯落霞为 以碣①记之 桑村洞 在官家之左 或为元西台御史桑哥失里所穿 门依碧流 崖悬柏霭 久为揽胜者所取 赵家洞 亦名琅天 去邑二十五里 光禄文太青生于洞阳之柏下 其岩深长宽平 可作槛以眺远 内有石屋 日月时入其 % 烟云常绕 其梯 文龙轩为赋以纪之 流石洞 在琅天之右 洞开谷中 环绕如城 而外岩对峙为门 远睇曲水平田 悠然有枕流之思 白石洞 在邑东七里 文倬天种桃百株于其麓 改名为桃源洞 春月绀②红如锦 清流若带 奚翅③武陵焉 黑石岩 在邑东南五十里 岩色黝淄④似漆 壁立万仞⑤ 林木阴 翳 人迹所罕到 观音岩 在赵 家 洞之左谷中 上则藤萝垂荫 下则涟漪纡 曲 且石室阶下 灵湫清湛 深不可测 凡遇賛⑥干 祈而辄应 白虎峪 在邑西北一十五里 即唐郑谷诗所谓 峪评白虎藏岩 洞 是也 茂草四围 长峪七折 野境殊为幽清 甘 峪 去 邑 十 里 为 赴 省 孔 道 商 旅 所 往 还 焉 水 畴 高 低 衢⑦柳参差 南上五里之长坂 通乎古公原 i é 圆顶的碑石 ① 碣 j àn 墨黑带红的颜色 ② 绀 ɡ ③ 奚翅 同 奚啻 犹言何旦 言其相去悬绝 ④ 淄 通 缁 黑色 ⑤ 仞 古长度单位 周制为八尺 汉制为七尺 东汉末则为五尺六寸 àn 干旱 ⑥ 賛 h ú 树枝交错而出貌 ⑦ 衢 q 46

61 三水县志卷之二 豳 水 川 在邑城外 抱乎南? 见于许氏 说文 亦名师水 取 地中有水师之义也 灌溉川田 民获其利 过邑四十里 以入于泾 七里川 在邑东南 接壤其坪 旧为宁谷驿 山回而水折 去佛 面坡不远 乃山径之中逵① 敕修川 在邑东北 为后秦姚襄而得名也 其源出分水岭 经乎 延川澎湃南奔 合皇涧达于泾水 皇 涧 在邑北二十里 当溥原之后 涧大 故称皇 可夹而居 也 俗讹名为唐川 过 涧 亦名梁渠 在邑西北一十八里 即文与可 丹渊集 所 称三泉之炭泉者 涧起于溥原 自北而西南过其境 为之过涧焉 文 光禄谓?川及两涧 乃三水之总名也 稍 泉 在邑南矶头之隈② 地涌二泉 突出水面 波底之石玲 珑如峰 泉内之流清泠若玉 有蟛蜞③产于涯门 白马泉 源出于大象寺下 其色绀碧 每岁阴雨则伏而不流 賛 干则涌而溢出 人竟莫测其异 温 泉 在宝峰峪中 其流出为温凉河 冱寒④ 不澌⑤ 蕴⑥ 隆生 凉 且清甘如饴也 以上三泉 通志 为邑名所自起 玉 泉 在玉泉观之左 水冽而甘 渊深丈余 水浮岸平 有物 ① 中逵 亦作 中馗 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心 ② 隈 弯曲的地方 énɡqí 亦称 螃蜞 相手蟹 甲壳纲 方蟹科 ③ 蟛蜞 p ù 寒 天气严寒 ④ 冱 h ī 流冰 ⑤ 澌 s ⑥ 蕴 通 誰 闷热 47

6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秽之则涸 故以玉名之 甲寅 167 4 夏旱 林邑侯祷雨于此 立 应 金沙泉 在邑北一十五里 其泉出半川溥原之下 通志 云 昔有人饮此水 见金色灿烂 故名之 唐郑谷诗谓 地涌金泉过石 门 即此也 堡岭泉 名龙泉 亦名天池 在堡岭绝顶 两面石壁数仞 泉自 岭上直流而下 径达堡中 昔元人据堡岭汲饮不断者 赖此 东涧河 在城东宾 门外 清流如线 环堞而注于?水 昔人有 导之以入城者 今废 西溪河 在邑西 志岐门外 左绕城根 右环槐堡 学 者多引 灌为利 夏秋雨水澎湃 桥宜防备 连家河 在邑东十里 发源石门 绕中岭北流入?水 凡山寇往 来 多经此路 观音湫 去邑二十里 在石室之下 深湛如渊 丰草环翳 凡遇 天旱 祷雨灵感 或为神龙之 ①宅也 万寿湫 在邑东 北 二 十 余 里 当 罗 唐 两 川 之 交 唐 大 历 八 年 7 73 因风雷涌聚而成渊 石门湫 亦名乾湫 在秦太子扶苏庙之下 林木芊? 賛干祈雨 虔诚乃应 如甘露或见 于屋梁树杪间注之瓶 以祷此湫之神异者也 李邑侯重修其庙 而悬之匾 古 迹 古之名山大川 所以称胜于函夏者 匪徒山之峙 川之流 极天 蟠地 形势之崇隆也 盖亦有神圣高贤之遗迹焉 豳自公刘相阴阳于 ① 48 k ù 同 窟

63 三水县志卷之二 京野 郇侯膏黍苗于溥原 三泉之名 著丹渊之集 双槐之堡 屯元 将之兵 岫渚① 莽苍 精灵纡郁 其旧墟 故址凿凿可探也 语 曰 涉其故丘 昔人与游 睇于道周 今人与诹 永言流风 眷此都 之可怀也 虽古人异废 不能无鹤归华表之叹 其不与世俱徂② 者 则惟其人 志古迹 公刘京师之野 在邑北溥原 即半川原隰之中也 后皇涧而右过 涧 面南冈以居者 古公乡 在邑南三十里 上连土桥 迤南即公刘墓 郇伯封域 即 三辅图 所谓郇邑城 在邑东二十五里 旧三水 之废县在此 八王城 在唐川中流之间 为后秦姚泓等故隍③也 旧址犹存 扶苏庙 在石门山万峰中 两壁峙立 世传秦太子扶苏授国典之 物处 死后成神 人为立庙 庙下有湫 天賛祷雨即应 魏王楼 在层峦叠 之中 旧姚苌为兄姚襄建置 四围奇峰 环 如屏帐 乃大观也 半川府 在邑北十五里 唐太宗关中设府兵二百六十一屯 此其 一也 以地当九原九隰之中 故曰半川 以屯府兵 故曰府 左右寺 院 金石皆勒武义将军之号 文少白之家卜居于此 陇川堡 在半川之后 四面壁立 溪涧环之 隋大业间于此立县 堡北临河 传为四仙驿 遗迹存焉 双槐堡 在邑西五十步 四壁悬崖 碧流东绕 下有古槐 一根 二干 故名 上有平地二顷 官舍 民屋卜居焉 前高邑侯创始 今 林邑侯重修 已详前志 两女寨 去邑七十里 地势高耸 踞风之尖 齐云之影 南望平 ① 岫渚 岫 峰峦 渚 水中的小块陆地 ú 往 到 ② 徂 c ③ 隍 无水的护城壕 49

64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衍 如列足下 麓有两冢存焉 旧传秦扶苏二女卜葬于此 泰 塔 在邑城东北隅 高十五丈 七级 八角 二十四窗 砌甚工 其阴建宝塔寺 旧志载 唐吐蕃入寇 塔经火焚 积久损伤 塔遂 东斜 万历间 邑人文运开葺之 顺治甲午 165 4 六月十日 地震 仍端正如 初 辛亥 1 67 1 旧屯厅沈光禧闻其胜 慨捐资筑垣 邑士庶因重修焉 叠棚 连梯 陟巅眺远 乃一邑奇观 少 塔 在邑西宝峰院前 朝纳矶头之云 夕迎翠屏之月 长河 环抱 景致殊幽 惠济院 在两平村旁 金大定三年 1 1 63 敕建 今虽荒废 而 有布金之遗迹云 洪福院 在邑南十五里 有 以文 有石以记 虽天琴久沉 而 故址可思 大像寺 去邑东里许 金大定元年 1 1 61 修建 基踞高阜 俯 视邑城若绣齿焉 白马之泉 源出其麓 翠屏之岫 云逻其前 昔为 邑僧会司 久废 宝塔寺 在泰塔之阴 浮图峙面 崇冈枕背 佛殿轩丽 绀马翱 翔 时有高僧托足① 亦豳谷之丛林②也 旧址颇广 相传为唐时大刹 经 火无存 天启六年 162 6 邑人文毓凤司诸生王遂昌 张心昌等相地鸠工 建 殿五楹 庄严③佛像 康熙丁未 1 6 67 邑众又建大悲佛母堂三间 地藏殿一 座 宝峰寺 在邑西温凉河之上 唐太和三年 88 3 建 师水东奔 而回抱赤岭 西绕以盘纡 可以眺远 金泉寺 以金沙泉获名 在半川府之东 中有偃④ 盖之松 亭亭 ① 托足 立足 容身 ② 丛林 佛教名词 僧教多数僧众聚居的寺院 意思为比丘 和尚 和会一 处 有如丛木相倚成林 故名 ③ 庄严 装饰 ④ 偃 仰卧 50

65 三水县志卷之二 独秀 法遵白象 地布黄金 一方资为福地 洪仁寺 在青胄原 唐时敕建 远山 青以曲绕 春原展翠以参 差 颇堪寓目 净土天王寺 在邑南三十里 宋淳化三年 99 2 敕建 界开人 天 法衍龙象 碣记出自御制 地势盖崇隆也 福延寺 在邑东北五十里 址周二十亩 金大定三年 1 1 63 敕差侍郎阿典建 内有古松一株 苍翠欲滴 远望有凌空之致 庄严寺 在前泥阳村 大元七年① 敕差中书省右丞周德建 远 睇平田 川原交错 成景致焉 龙岩寺 去邑东南四十里 金大定五年 11 65 耶律监造 绀 碧绣错 今虽荒废 而遗址尚宏敞也 悟空寺 俗讹为 无功寺 在邑东四十里 千尺石崖穿凿为洞 长五丈 阔三丈 陶复石室 联络七所 匪徒为禅关 亦可以避兵也 堡岭寺 在邑东三十里 元人敕建 一径通乎岭巅 常霏花雨 三面绕乎河带 时闻天琴前泉流玉 后岫列屏 洵为胜地 又有高僧 超公 延安人 卓锡② 于兹寺 闭关焚修 八十年所 一日沐浴 合 掌书偈③贻弟子曰 八十年来如掣电 临行与汝通一线 形骸脱落如 金蝉 一性圆明空里现 四海无居似片云 十方世界游履转 见不见 倒骑泥牛入祖殿 书毕 涅?而逝 今遗龛犹存焉 玉泉观 在玉泉之右 故名 内有古柏数株 溜雨参天 森然如 虬龙之蜿蜿 儒学刘罛有诗以纪之 1 270 ① 大元七年 原文记时有误 疑为至元七年 ② 卓锡 卓 立 锡 锡杖 僧人外出所用 因称僧人在某地居留叫 卓 锡 ì 偈陀 的简称 意为 颂 即佛经中的唱词 ③ 偈 j 51

66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附 坟墓 侯君集墓 依鸡阜山 为唐之勋臣遗墟 独存 不见有翁仲①云 马沼墓 在邑东北十里 其堡头志石因崩而出 居民毁之 范祥 范育墓 俱在县南原太慈村 二冢相望 旧碑岿然 第五均墓 在邑西三十里蒲东舍之间 按第五氏墓表云 先世出 齐田横②之后 诸田 徒 徙 园陵者多 故以次第为氏 旧云阳靖 川人 后徙三水 子孙因以为家焉 五女冢 与第五氏墓相比③ 元 ④ 间碑文在其冢内 未审何故 也 文仪部少白坟 在县北南宫之文林 左环白石岭 右逻东涧河 属艮山支龙以隆结焉 文少参和一坟 在半川之东南二里 艮龙结脉 坤水开堂 冢左 侧有孝子少苍庐墓 三年之遗迹存焉 刘 ⑤墓 在县西蒲泉舍 康熙十年 1 67 1 奉敕谕祭葬 建茔 立碑 以旌其忠节 ① 翁仲 传说秦人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 异于常人 始皇命他出征匈奴 死 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 后称铜像 石像为 翁仲 02 秦末狄县 今山东高青县东南 人 本齐国贵族 ② 田横 前 2 秦末从兄田儋起兵 重建齐国 楚汉战争中自立为齐王 不久为汉军所破 投奔 彭越 汉朝建立 率徒党五万余人逃往海岛 汉高祖命他到洛阳 被迫前往 因 不愿称臣于汉 于途中自杀 留居海岛者闻田横死讯 也全部自杀 ③ 相比 并列 10 86 1 093 ④ 元 南宋哲宗年号 hēng 同 称 此作人名 ⑤ 翶 c 52

67 三水县志卷之二 田 赋 周礼 以九赋敛财贿 五曰邦县之赋 制自冢宰① 而大司徒② 又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 王天下之地 征以收财赋 咸宗 禹贡 以齐厥政也 禹贡 雍州厥土惟黄壤 厥田惟上上 厥赋中下 今 之豳土 称原隰同乎下下 其赋不翅上上 是以民流地荒 毙于鞭笞 而求豁无策矣 豳称原隰之野者 以其高为原 其下为隰 豳有九隰 而邑当其中 隰则其复穴之釽也 自隰登原 则为四闾之田 从原下 隰 则有川泽之赋 凡侧蹶之坂 樵牧之地 尽坐之以粮 公刘彻田 之法 不可复睹矣 志田赋 地 粮 考旧志 自成化立县之始 载地七千顷 内有山岭 水滩原不行粮之地 后 增宗米与夏兰 红古仓之改徽布价 又 仓之秋粮 司库之佃粮 灵台之仓口 俱改兰州 增银二千四百四十余两 万历间 马州判③丈地 妄报山沟增地二千 二百顷 通计地八千二百余顷 额粮二万六千余石 及明末兵荒叠臻 累年赋 逋④无庸备载 今依国朝赋役 详列于后 原额五等共地八千二百二顷四亩九分五厘 亩科不同 共额粮二 万六千一百七十二石七斗五升七合九勺零 征银二万七千四百四十两 三钱六分零 顺治七年 1 6 50 免过荒地四千五百九十五顷八十五 亩五分二厘二毫 免粮一万四千六百一十二石六斗二升三合九勺零 ① 冢宰 官名 即太宰 西周置 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内事务之官 ② 大司徒 官名 西周始置 掌土地和人民 汉哀帝时罢丞相 置大司徒 与大司马 大司空并称三公 东汉时称司徒 ③ 州判 官名 清代知州的佐官 与州同职掌略同 ④ 逋 拖欠 53

68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除银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两三钱四分五厘零 康熙八年 1 60 6 秦属 蠲①免案内免过兴屯捏报地四百七十六顷四十九亩二分零 豁粮一千 四百三十八石一勺七抄零 除银一千五百七两六钱四分五厘零 实在地三千一百四十九顷七十亩一分六厘 实在粮一万一百二十二石一斗三升三合七勺零 征银一万六百一十二两三钱七分四毫零 今丙辰 1676 因军需匮 乏 议于乡宦粮银每两加征三钱 惟生员 百姓不征 户 口 按旧志 立县后一千八百四十有二户 三万一千三百八十有二口 及裁并里 甲 逃亡六百三十余户 迩②年邻寇扰攘 逃亡益众 古今之异 盛衰之感 能 勿勤恤欤 原额民户三门 九则 共折下下门六千四百八十五丁 除优免四 百四十三丁 实行差六千四十二丁 内豁逃亡一千一百五十五丁 秦 属蠲免案内免招回虚捏七百四十六丁 实在丁四千一百四十一丁 康熙十一年 1672 编审新收四十丁 征银九百四十两五钱四分一厘零 今编审收除见在详请 均徭银原额一千二百一十八两五钱三分一厘四毫 内除荒银六百 八十四两四钱一分零 秦属蠲免案内免银六十六两九钱零 实征银四百七十一两一银六分五厘一毫零 匠价银二十八两二钱一分五厘 停免银六十九两二钱五分九厘六毫六忽 军籍银三百二十两五钱四分六厘九毫八丝二忽一微九纤八尘七渺 uān 通 捐 除去 减免 ① 蠲 j ② 迩 近 54

69 三水县志卷之二 起 运 按 赋役旧书载 起运内夏税有宁夏镇宁夏仓 甘镇永昌仓 固镇岷州仓 固原州仓各处小麦折价 秋粮有延镇榆林广有仓 宁镇大坝堡仓 甘镇西宁仓 甘肃仓 固镇兰州广积仓各处粟米折价 又固原州仓 延镇神木仓马草折价 宗 禄有韩府 秦府 瑞府禄米 又有西安府常济库麦米盐布 并节裁九厘 各等项 名色 今概更名地丁起运 历来皆征折色①起解 自甲寅 1674 军兴 改征本 色米豆草束 有粮派 银派二项 运纳省仓及拨运各处军前 其征折色 仅十之 一 而民累益甚 屡经详请 地丁并裁充各项共起解银一万一千七百三十一两八钱五分三厘三 毫二丝一忽五微六纤七尘六渺 存 留 古者设官授禄 而在官者禄足代耕 以及祭祀教养之仪 经制甚备 历因兵 饷节裁不一 今以军兴 概裁充饷所留无几 故即原额而备志之 经费杂支等项共征银七百三十五两六钱四分一厘一毫九丝九忽二 微二纤九尘二渺 经 费 本县知县一员 俸薪油烛伞扇 原额银七十五两四钱九分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 应增银二十两五钱七分三厘零 ① 折色 中国封建政府赋税中原定征收的实物称本色 改征其它实物或货币 称折色 明初 本色专指米 麦 折色范围较广 55

70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心红纸张 原额银二十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九两一钱四分三 厘零 修宅家伙① 原额银二十两 久裁 修理仓监 原额银二十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九两一钱四分三 厘零 吏书一十二名 原额银一百二十九两六钱 久裁 门子二名 原额银一十四两四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五两 四钱八分零 皂隶②一十六名 原额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 应增银四十三两八钱九分一厘零 马快③八名 原额银一百四十四两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六 十一两四钱四分零 民壮④五十名 原额银三百六十两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 百三十七两一钱五分九厘零 灯夫四名 原额银二十八两八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十 两九钱七分零 看监禁子八名 原额银五十七两六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 银二十一两九钱四分五厘零 轿伞扇夫七名 原额银五十两四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 一十九两二钱二厘零 库书一名 原额银一十二两 久裁 仓书一名 原额银一十二两 久裁 库子四名 原额银二十八两八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十 ① 家伙 家具 用器 ② 皂隶 衙门里的差役 ③ 马快 旧时官署中的公差 协助辑捕盗贼 ④ 民壮 旧时官署中一种经常性的差役 专供官府差遣 担任迎送 拘捕和 传递文书等杂役 56

71 三水县志卷之二 两九钱七分零 斗级四名 原额银二十八两八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十 两九钱七分零 典史①一员 俸薪 原额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十四两 四钱一分九毫零 书办一名 原额银七两二钱 久裁 门子一名 原额银七两二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二两七钱 四分三厘零 皂隶四名 原额银二十八两八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十 两九钱七分零 马夫一名 原额银七两二钱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二两七钱 四分三厘零 教谕②一员 裁缺 训导③一员 俸薪 原额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十四两 四钱一分九毫零 喂马草料 原额银一十二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五两四钱八分 六厘零 斋夫六名 内裁三名 原额银三十六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 十六两四钱五分零 膳夫二名 原额银四十两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六两九分五 ① 典史 官名 元始置 明清沿置 为知县下掌管缉捕 监狱的属官 如无 县丞 主簿 则典史兼领其职 ② 教谕 学官名 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教谕 元 明 清县 学皆置教谕 掌文庙祭祀 教育所属生员 ③ 训导 学官名 明 清时州 府 县学皆置 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 员 57

7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厘零 书办一名 原额银七两二钱 久裁 门斗①五名 内裁三名 原额银一十四两四钱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 增银六两五钱五分零 廪生②二十名 原额银一百九十二两 久裁 杂 支 春丁并清明等节 原额银四十二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二十 两三银七分六厘零 秋丁并七月十五等节 原额银四十三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 二十两九钱三分二厘零 乡 饮 原额银六两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两四钱六分三 毫零 修理仓 并铺垫板席 原额银二十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九 两七钱三分五厘零 协济 州水北 枣渠二渡水夫二名 原额银九两六钱 内议裁除荒豁 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二两三钱三分六厘零 解 州船木 原额银二两六钱六分六厘 内议裁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 银六钱四分零 置买刑具 原额银一十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四两八钱六分七 厘零 各铺司兵二十三名 原额银九十二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四 十四两七钱八分五厘零 ① 门斗 清代儒学中的公役 ② 廪生 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 时代府 州 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 膳 补助其生活 清代则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的 方能取得廪生名义 成为资历较 深的生员 廪生的主要职务是具结保证应考的童生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 58

73 三水县志卷之二 钟鼓楼更夫三名 原额银七两二钱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三两 五钱四厘零 解布政司纸札 原额银五两一钱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二两四 钱八分二厘零 孤贫九名口粮 原额银二十五两九钱二分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 银一十一两九钱八分八厘零 孤贫冬衣布花 原额银四两五钱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增银二两八 分零 走递马匹夫役工料 原额走递马十匹 扛轿夫二十八名 后裁 只 留 马三匹 驴四头 马夫四名 扛夫三名 原额银四百七十九两二钱 内除荒豁免 外 实征并应增银一百五十四两二钱一分八厘零 今又裁驴四头 马夫一名 扛 夫三名 工料银充饷 岁贡①盘缠 二年一办 每年原额银一十八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 增银银八两七钱六分二厘零 举人②盘缠 三年一办 每年原额银一十二两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 增银五两八钱四分一厘零 进士③坊价 三年一办 每年原额银一两五钱 内除荒豁免外 实征并应 增银七钱三分一毫零 以上经费杂支等款 除铺司 兵工食 纸札 春秋丁祭 夫马工料 孤贫粮 布半裁外 余全裁 ① 岁贡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 明 清两代一般每年或两 三年从府 州 县学中选举廪生升入国子监读书 因称岁贡 ② 举人 唐制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之通称 意即应举之人 明 清则为乡 试考中者之专称 作为一种出身资格 ③ 进士 唐时为科举考试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 明 清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 者为贡士 由贡生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 59

74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驿 站 汉属武关驿协站银 六十四两一分一厘一毫零 裁入起运 临洮府属狄 金二县驿站银 二千一百六十七两六钱八分八厘五 毫零 裁入起运 巩司清水所夫牛工料银 三两三钱五分七厘五丝 裁解充饷 课程银 一十六两三钱 入起运 换帖银 一十一两七钱 解充饷 学 田 原额地上下不等 共二顷七十一亩零 征租麦一十石四 斗二升八合五勺 谷一十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 此项原为赈给贫生之需 余者变价充饷 今议全裁 畜 税 原无定额 因集市盈虚 取税多寡 尽数起解 今遭寇变 城镇 虚耗矣 奉文议增 见在详请 地 税 旧额三十两 嗣奉督县鄂题请 以地税不宜定额 尽其所得起 解 民甚便之 盖三水土瘠赋重 买置稀少也 今照江南例 小县议增二百两 见在详请 盐 法 额引六百张 本县食河东盐 山沟间阻 商贩不至 募里民八 名 接卖销引 近林邑侯招商运盐 按季销引 民始称便 茶 法 本县山僻之邑 民不嗜茶 路不通马 因怵① 于比较功次 颇以 捏报为累 豳外史 曰 三水 古豳谷 邑 雍州所为原隰底绩者是也 考神禹则壤之年怀襄初平 宜于西北之高燥 不宜于东南之卑湿 故 雍惟上上 而扬惟下下 今则高燥变而硗确② 卑湿变而膏腴 雍之 黄壤不及扬之涂泥矣 原者变为沟渠 湿者变为涧壑 豳之峭寒又不 hù 恐怕 害怕 ① 怵 c i āoquè 土地贫瘠 ② 硗确 q 60

75 三水县志卷之二 及秦川大邑之沃衍①矣 笃公刘 之篇曰 豳居允荒 盖统三豳而 言之 故地广民稠也 今则民逃而地荒矣 又曰 彻田为粮 言上 有公田之养 下无私田之税 故其蓄积足恃 今则履亩加税而二 犹 不足矣 豳风 之二章曰 爰求柔桑 其三章曰 八月载绩 今则不桑不麻 休其蚕绩矣 汉 隋 宋 元以来 史称其力穑务本 俗尚勤俭者 非尽天性 良田地势使之然也 豳处丛山荒谷之中 幅 员不逾百里 而沟险岭滩居其强半 侧蹶陟确 草结石埒② 麦 豆 谷 荞而外 百无一产 居乏懋迁③ 商贩裹足不前 民贫赋逋 多 流亡而鲜土著 职④此故也 明自成化置县 以水 川 原 坡 五 等为则 而飞洒⑤ 影射⑥ 亩科失实 赋之不均自此始 其后沿至嘉 靖 一变于五项之改添 嗣至万历 再变于均丈之妄报 地只七千顷 而科粮增至二万六千有奇 实倍于秦川大邑之右 赋之重以益重 而 民之逃以益逃 虽十六里节裁为八里 然里裁粮未裁也 我朝薄赋蠲 征 豁荒粮万四千六百余石 善矣 嗣而顺治十三年 1 65 6 以兴 屯捏垦 复为民累 至康熙八年 1 66 9 始豁虚粮千四百三十余石 民困其少苏乎 乃续荒九百八十余顷 以造册愆期⑦ 不得与秦属一 67 4 军兴 改征本色 例蠲免者 豳民抑何多不幸也 迩自甲寅 1 拨运省仓及军前 蜚挽维艰 且派夫百六十名 从陈仓运至汉川 费 6 75 岁 派车七十九辆 因叠沟悬崖 从无车载 更数倍 乙卯 1 每辆折夫二十名 运抵泾平 兼之宁寇焚掠 逃亡八百余丁 名虽八 ① 沃衍 土地平坦肥美 i è 矮墙 ② 埒 l ③ 懋迁 同 贸迁 贩运买卖 ④ 职 主 ⑤ 飞洒 明 清地主勾结胥吏逃避赋役的一种方法 其做法是将田地和赋税 化整为零 分别写在贫弱可欺粮户 逃亡灭绝户甚至无地农民名下 名 飞洒 ⑥ 影射 清代盐商凭一盐引运至指定地区 又转运于非指定地区的不法行为 i ān 期 过期 ⑦ 愆 q 61

76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里 实去其半 今 丙 辰 1 67 6 岁 复 派 夫 驴 一 千 四 百 余 名 从 云 栈 黑水 大泥三路进剿 随军蓐①食 为期尚赊 其为费不赀② 约 略记之 三年之间浮费不翅于正赋等 而且间架③ 有税矣 地税议增 矣 额外之供亿④ 日繁 而额内之存留者概裁充饷矣 嗟嗟 以万有 余两之正供尚苦莫支 矧益之 以惨遭寇掠 费糜千万 匪从天降 匪从地出 民生之膏血几何 窃恐民逃者之不至尽逃 地荒者之不至 尽荒 不止也 司牧林邑侯劳心抚字⑤ 屡牍请豁 虽持筹者心俞⑥其 艰苦 而军兴旁午 安能使之足民而兼以足兵 裕食而兼以裕饷也 其亦处于两穷之势矣 乃民苦赋而重苦之以盐法 茶政也 则尤有可 议者 山僻而招商不至 民贫而运盐无资 销引逾期 食淡者众 是 食河东盐不如食花马盐之较便也 又况半菽不饱 何知春芽 牛羊无 牧 谁畜龙碆 指子虚为私贩 以乌有为功次 种种苦累 是在善后 者之变计耳 总之古此 豳 今此 豳也 地瘠赋重而民以穷 民穷 而户以逃 户逃而地以荒 地荒而赋以逋 始之累民 而究至于累官 顾安得公刘之笃爱 郇伯之阴膏 早为之计 或豁其荒粮 或蠲其远 运 而又少宽以考成⑦ 俾官与民两全之 为无弊也哉 余故历叙其 古今盛衰之变 以为当世得失之鉴云 风 俗 孝经 载孔子之言曰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ù 草垫子 草帘 ① 蓐 r ② 不赀 不可估量 ③ 间架 本指房屋建筑的结构 此处引申为房屋 ④ 供亿 供给 ⑤ 抚字 旧时称颂官吏治理民政 ⑥ 俞 通 喻 通晓 了解 ⑦ 考成 旧时在一定期限内考核官吏的政事成绩 62

77 三水县志卷之二 礼节民情 乐和民声 政以行之 刑以防之 礼 乐 政 刑 四达 而不悖 则王道备矣 周元公① 为冢宰时爰制礼乐 以辅成王 述后 稷 公刘之化 乃作 豳风 以戒之 厥后仲春击土鼓 吹豳诗以逆 署 其仲秋迎寒亦如之 所以知天时而授民事 上以诚爱下 下以忠 利上 祭祀有时 燕飨②有节 王化行而风俗之美如此 语 曰 百 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岂限于高山大川之风气 而习俗亦随之变异 哉 志风俗 交 际 戴礼 ③ 曰 凡交际者 七介以相见也 不然则已悫④ 三辞三 让而至 不然则已蹙甚矣 交 必以恭也 豳人之初谒长相也 必以 币以程 久则差之 至于吉礼 则布帛兼馈 凶礼则以牲食 恒仪则 以羊醴 从其质也 婚 礼 释名 云 婚者 昏时以成礼也 古者有问名 文定⑤之礼 有 ① 周元公 此指周公 西周初年政治家 姬姓 名旦 亦称叔旦 周文王 子 周武王弟 采邑在周 今陕西岐山北 称周公 武王死 成王年幼 由其 摄政 ② 燕飨 亦作 宴飨 宴享 燕享 古代帝王宴饮群臣 亦指以酒食祭 神 ③ 戴礼 西汉戴圣所编 小戴礼记 即今本 礼记 uè 诚笃 忠厚 ④ 悫 q ⑤ 文定 旧称定婚为 文定 63

78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纳采① 行币之典 及期有奠雁② 亲迎之仪 不相渎③ 也 今豳之士 大夫家有遵文公礼以行 犹不能尽合也 至于比闾弗充举者 助以成 仪 亦有争其财礼 互相诟詈④者 失厥古风 宜痛革之 丧 制 檀弓 述孔子之语曰 三年之丧 吾从其至者 谓其自尽也 而服问又谓斩衰⑤ 唯而不对齐衰⑥ 对而不言其哭 若往而不反也 瑠 议而不及乐 哀容可也 大功⑦言而不议三曲而皚⑧ 小功⑨ 缌麻 瑡 信堪 礼则有不可逾者 豳之士大夫 依家礼以行者有之 至于齐民 瑢 盛幡幢 浮费无益 亦有守制衣帛 拜丧婚娶 司风宪者 当 舆 厘其弊焉 ① 纳采 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亲 女家答应议婚后 男家备礼前去求婚 ② 奠雁 古代婚礼 新郎到女家迎亲 用雁作贽 见 面 的 礼 物 叫 奠 雁 ③ 渎 轻慢 ì 责骂 ④ 詈 l uī 衰 同 旧时丧服名 五服 中最重要的一种 其 ⑤ 斩衰 c 服用最粗的麻布作成 不缉边 使断外露 以示无饰 服期三年 íshuāi 旧时丧服名 为 五服 之一 次于斩衰 其服用粗麻 ⑥ 齐衰 q 布做成 以其缉边 ⑦ 大功 旧时丧服名 为 五服 之一 其服用熟麻布做成 较齐衰为细 较小功为粗 ī 哭的余声 ⑧ 皚 y ⑨ 小功 旧时丧服名 为 五服 之一 其服用较细的熟麻布做成 缌麻 旧时丧服名 五服 中最轻的一种 其服用细麻布制成 瑠 齐民 旧指平民 瑡 瑢 堪舆 即 风水 迷信术的一种 指住宅基地或坟地的形势 也指相宅 相墓之法 堪 为高处 舆 为下处 64

79 三水县志卷之二 祭 祀 易 云 王假有庙 致孝享也 尚书 又云 鬼神无常 享享 于克诚 诚 敬也 而孝亦为敬 惟敬以用享 则明馨之荐矣 至于 葬祭之礼 文太青酌文公家礼 分以三献 豳之士大夫有遵以行者 若夫寒食扫墓 孟冬送衣 长至① 元旦设位祭享 士庶兼行焉 豳风 八章 周公以成王未知稼穑之艰难 故陈后稷 公刘风化之所由 使瞽蒙朝夕讽咏 以戒之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② 一之日 发③ 二 之 日 栗 烈④ 无 衣 无 褐 何以 卒 岁⑤ 三 之 日 于 耜 四 之 日 举 趾⑥ 同 我 妇 子 & 彼 南 亩⑦ 田 ⑧至喜 瑠 遵彼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 有鸣仓庚⑨ 女执懿筐 ① 长至 夏至节的别称 亦有将冬至节称为长至者 ②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流 向下 火 星名 也称 大火 授衣 把裁 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 ìf ā 一之日 指周历一月 夏历 十 一 月 下 文 二 之 ③ 一之日 发 b 日 指夏历十二月 三之日 指夏历一月 发 风寒 冷 ④ 栗烈 凛冽 寒冷 ⑤ 卒岁 卒 终了 度过年 ⑥ 举趾 指举足下田 开始耕作 è 彼南亩 给在田地耕作的人送饭 ⑦ ' y ⑧ 田峻 周掌管田土和农事的官员 ⑨ 仓庚 鸟名 即黄莺 黄鹂 瑠 懿筐 深筐 65

80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微行① 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 采蘩祁祁② 女心伤悲 殆③ 及公子同 归 七月流火 八月萑苇④ 蚕月⑤ 条桑⑥ 取彼斧窹⑦ 以伐远扬 瑠 八月载绩 载玄 瑡 载黄 我朱孔阳 为公 猗⑧彼女桑⑨ 七月鸣? 子棠 瑢 五月鸣蜩 瑣 八月其获 十月陨箨 瑤 一之日于貉 四月秀裪 瑥 言私其 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 载缵武功 瑦 献 ' 瑧 于公 瑨动股 六月莎鸡 瑩振羽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 五月斯螽 ánɡ 小路 ① 微行 h án 祁祁 蘩 白蒿 祁祁 众多 ② 采蘩 f ③ 殆 通 迨 只怕 uán 苇 两种芦类植物 萑 长成后的蒹 苇 长成后的葭 ④ 萑 h ⑤ 蚕月 养蚕的月份 指夏历三月 ⑥ 条桑 指修剪桑树 条 条理 整理 i ānɡ 古代的方孔斧子 ⑦ 窹 q ⑧ 猗 掎 的假借字 牵引 指攀枝而采桑叶 ⑨ 女桑 柔桑 ú 鸟名 伯劳 的别称 瑠 鸣? j 瑡 载玄 载 开始 玄 黑红色 āo 秀 植物结籽 裪 植物名 远志 瑢 秀裪 y i áo 蜩 蝉 蝉叫了 瑣 鸣蜩 t uò 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壳 瑤 箨 t 瑥 载缵武功 缵 继续 武功 指打猎的事 瑦 z ōnɡ 一岁小猪 这里泛指小兽 i ān 三岁大猪 这里泛指大兽 瑧 ( j hōnɡ 又称螽斯 昆虫名 以翅摩擦发音 瑨 斯螽 z uō 鸡 即 纺织娘 瑩 莎 s 66

81 三水县志卷之二 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 塞向觤① 户 嗟我妇子 曰为改 岁② 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③及?④ 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 十月获稻 为此春 酒 以介⑤眉寿⑥ 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⑦ 九月叔苴⑧ 采茶薪樗⑨ 食我农夫 瑠 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 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瞤 瑡 昼尔于茅 宵尔索 ( 瑢 亟其乘屋 瑣 其始 我稼既同 上入执宫功 播百谷 瑤 四之日其蚤 瑥 献羔祭韭 二之日凿冰冲冲 三之日纳于凌阴 瑦 斯飨 曰 瑧 杀羔羊 跻彼公堂 称彼兕 九月肃霜 十月涤场 朋酒 瑨 万寿无疆 觥 ì n 用泥涂塞 ① 觤 j ② 改岁 由旧年过度到新年 ③ 郁 果木名 即 郁李 ù 野葡萄 ④? y i è 祈求 ⑤ 介 j ⑥ 眉寿 长寿 ⑦ 断壶 摘下葫芦 ū 叔 拾取 苴 麻子 拾麻子 ⑧ 叔苴 j hū 臭椿 ⑨ 樗 c hònɡl ù 农作物先种后熟的叫 重 后种先熟的叫 瞤 瑠 重瞤 z 瑡 执宫功 执 服役 宫功 家务劳动 áo 宵 夜里 索 搓 ) 绳索 瑢 宵尔索) t 瑣 乘屋 乘 升 登上 上房修屋 瑤 凌阴 藏冰的地窖 凌 冰 阴 地窖 蚤 通 早 早朝 是一种祭祖仪式 瑥 朋酒 两樽酒 瑦 瑧 曰 同 聿 发语词 ìɡōnɡ 古时一种兽形酒器 瑨 兕觥 s 67

8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笃公刘 六章 召康公以成王将莅政 当戒以民事 故咏公刘之事以告之 笃公刘① 匪② 居匪康 乃埸③ 乃疆 乃积乃仓 乃裹④ 糇粮 于 橐于囊 思辑用光⑤ 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⑥ 爰方启行 笃公刘 于胥⑦斯原 即庶即繁 既顺乃宣 而无永叹 陟⑧则在 ⑨ 复降在原 何以舟 瑠之 维玉及瑶 鍸? 瑡容刀 瑢 于京 京师之 笃公刘 逝彼百泉 瞻彼溥原 乃陟南冈 乃觏 野 于时处处 于时庐旅 于时言言 于时语语 瑣 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 乃造其 笃公刘 于京斯依 跄跄济济 瑤 食之饮之 君子宗之 曹 执豕于牢 酌之用匏 笃公刘 既溥既长 既景乃冈 相其阴阳 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 度其隰原 彻田为粮 度其夕阳 豳居允荒 ① 笃公刘 公刘对于民事多么忠诚啊 笃 是谓语 公刘 是主语 谓 语提前 表示感情加重 ② 匪 通 非 不 ì 田的小界 ③ 埸 y ④ 裹 包扎 ⑤ 思辑用光 辑 和睦 用 以 光 发扬光大 ⑥ 戚扬 戚 斧 扬 钺 ⑦ 胥 相看 视察 hì 登高 上升 ⑧ 陟 z ⑨ y ǎn 小山 瑠 舟 同 周 环绕 这里有带的意思 ǐ ngběng 鍸 刀鞘的装饰物? 刀柄的装饰物 鍸? b 瑡 òu 遇见 觏 ɡ 瑢 瑣 跄跄济济 群臣有威仪的样子 指从容端庄 áo 葫芦 把葫芦刻成两块 用以盛酒 瑤 匏 p 68

83 三水县志卷之二 笃公刘 于豳斯馆 涉渭为乱① 取厉取锻② 止基乃理 爰众爰 有 夹其皇涧 溯其过涧 止旅乃密 芮鞫③之即 豳外史 曰 硁章吹豳诗即 七月 之篇 而 豳雅 豳颂 独缺 郑氏三分其篇及变音节之说 未有考据 或以 楚茨 四篇为 豳雅 思文 良耜 诸篇为 豳颂 朱子犹疑之 姑阙焉可 也 然周自公刘迁豳 厚于民事 克笃前烈 王化所由起 笃公刘 一什所云 涧隰原 与豳相协 朱考亭之释豳谷 蔡仲默之释雍 原 殆本此欤 故录继 豳风 以志豳立国之始云 文倬天曰 周之天下 列为十五国 而国各有其风与俗焉 诸侯 每岁采之 以贡于天子 天子受之以颁于乐官 与以考其俗尚之美恶 而知其政治之得失也 汉书 曰 豳风 一诗言农桑衣食之原 甚 悉力穑务本 其民有公刘遗风 而 隋书 又言豳人敦庞 务农业而 尚蓄积 宋志 云 豳之土田硗瘠 其俗贵乎勤俭 穆然见十五国 之风 惟豳为醇 豳自公刘立国之后 风俗淳厚 上下之情 交相忠 爱 周公摄政 采其风化 被之管弦 令瞽蒙朝夕讽咏 以戒成王 使知稼穑之艰难 今之?载者 建寅以?④ 具仲春则播菽 亦于耜 举趾之遗也 亚⑤旅力耕 主伯以 & 其风犹存 食庚载鸣 女之执 筐 求桑无几 数年以来 比户学纺 而篝灯以织 庶乎卒岁之有资 其载绩之义乎 初夏而厥秀惟裪 盛暑而厥鸣惟蜩 郁?之可食 去 寒以远 不知纯阳以历一阴 四阴秋冬之计 宜预谋也 大火西流 授衣伊始 枣可剥也 稻可获也 为酒以供老衍⑥ 宾 而瓜壶苴荼 ① 涉渭为乱 渭 渭水 乱 用船在水中横渡 ② 取厉取锻 厉 磨刀石 锻 锻铁用的砧石 ū 芮 水边向内凹处 鞫 通 究 水边向外凸处 ③ 芮鞫 j hì 储备 ④? z ⑤ 亚 官名 商代 西周时设置 常奉命征伐和田猎 ⑥ 衍 乐 和乐 69

84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备农之恒食 豳人长少之有节如此 又纯阴之月 纳稼毕而大寒 期 群入以执宫功 薰鼠使不得穴其中 窒穹使不能导其风 御寒之术较 密 又杜北之 % 涂户之疏 招妇子以室处 爱幼之义 每岁行之 及涤场 而乡饮之礼 肇举两尊 陈于房间 而羔羊朋酒 跻公堂以 称觥 曰万寿无疆 其忠贞之奉乎上者 又无穷也 公刘之遗泽及豳 而有以变其俗 阅十三世 元公采之 作豳诗以风后世 至宋 而其 臣有绘 七月 图奏于上 而书诸御屏矣 奈垂世綦久 习尚渐漓① 游惰?②弊 多逋赋 轻去其乡 豳风之化寝衰 故元人伤之 敢述 其遗俗稍近 为采风者疏其大略焉 ① 漓 薄 n 消耗 ②? wá 70

85 三水县志卷之三 三水县志卷之三 文林郎知三水县事闽温陵林逢泰重修 儒学古延州王采分校 邑人文倬天编纂 张壮猷 文崇衮同订 名 宦 国语 曰 古圣王之制祀也 法施于民则祀之 以死勤民则祀 之 以劳定国则祀之 能御大灾则祀之 能捍大患则祀之 非是族也 不在祀典 故夏弃开粒食之源 殷冥有澹水之绩 神禹建平土之德 商汤立式围之功 民被其泽 荐 香①于万载 而后之循良② 遗爱 群 请配官社官稷以并祭 所谓入其祀而凛然 则尸祝③ 之者是也 豳之 先 公刘相度 郇伯劳来④ 汉 魏元勋 功著史册 其官绩 昭 然 ①荐 bì 香 荐 献 进 香 食物香 ② 循良 旧称官吏守法而有治绩者 ③ 尸祝 尸 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 祝 祭祀时司告鬼神的人 古代祭 祀时任尸和祝的人 ④ 劳来 亦作 劳* 劳徕 劝勉 慰劳之意 71

86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而入祀者 廖廖数人 即近今邑侯 仁政卓越 不克配食璜宫① 殊 为激昂 应列其官守② 为豳人百世之思 降而闾师党正 亦作不敢 略也 志名宦 宦 迹 夏 公 刘 姬姓 后稷之曾孙 鞠陶子也 复修后稷之业 乃相度地宜 立 国于豳谷 治疆场 实仓廪 建君立宗 分田授衣 力穑畋③ 猎 养老祭飨 备 见 豳风 豳雅 二诗 历九世皆都于豳 庆 节 公刘子 皇 仆 庆节子 差 弗 皇仆子 毁 蚗 差弗子 公 非 毁蚗子 高 圉 公非子 亚 圉 高圉子 公叔祖 亚圉子 古公 父 公叔祖子 殷小乙二十六祀 自豳迁于岐山 改号曰周 ① 配食璜宫 配食 纎祭 配享 璜宫 即泮宫 诸侯学宫 ② 官守 官吏的职责 i án 打猎 ③ 畋 t 72

87 三水县志卷之三 周 郇 侯 文王第十七子也 为周卿士① 封 邑 能劳民劝相 宣布德 泽 诗 云 郇伯劳之 咏其绩也 汉 邓 禹 时三辅为赤眉残劫 出师征之 赤眉闻师行有纪 望风以降 禹 以上郡 北地 安定三郡饶蓄积 于是引军北至郇邑 休兵养士 以观其弊 邑 人卢芳开门归附 驻数月 民赖以宁 后帝敕禹进攻长安 遗冯? 宗歆守?叛杀歆 护军黄防斩?首以献 郇邑复安 冯 异 光武时 赤眉延岑暴乱三辅 帝遣异代禹讨之 引兵而西 陇右 隗嚣令部落袭郇邑 异即驰兵潜往 闭城掩旗 嚣兵不知 乘其不意 击鼓而 出 嚣军惊乱 大破之 后 魏 贺拔岳 字阿斗泥 尖山②人 初为太学生 能左右驰射 骁勇绝伦 不 读兵书而暗与之合 识者咸异之 大统时拥重兵 镇恒州 贺拔胜 岳之兄也 岳被侯莫陈悦所害 孝武又委胜腹心之寄 复镇恒州 元 桑哥失里 历西台御史 守官家洞 及明大将徐达遣兵攻之 势穷不屈 ① 卿士 官名 一作 卿事 卿史 商末 西周 春秋时王朝的执政官 ② 尖山 今山西朔县 73

88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与妻俱投崖下死 朱春珍 尝为三原县尹 同失里在洞 谓其妻曰 吾当以死报国 妻 曰 卿能尽忠 妾不能尽节乎 亦俱投崖下死 县 令 宋 李 沐 字公泽 视邑补偏救弊 庶务振举 胥猾一见 洞其情伪 哀矜 恤刑 狱无冤民 激贪励俗 称为清白之宰 邑民思之 绘其像于圆寂院 有德 政堂记 见后祀名宦祠 金 宋九嘉 字飞卿 夏津人 登黄裳榜进士 历高陵 蓝田 扶风 三水四 县令 皆有能声 入为右警巡使 应奉翰林 好古博雅 尝集种师道 赵天佑 冯叔献诸作勒石 有序 明 杨 豫 字素定 清苑人 举人 值县治新设 屡岁凶荒 赈济有法 仁 厚化民 风俗丕变 祀名宦祠 马宗仁 字本元 直隶新乐人 恩贡生① 刚明有为 筑城凿池 百废兴 举 其 创修城池记 及德政碑见后 ① 恩贡生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 明 清定制 凡遇皇室庆 典 根据州 府 县学岁贡常额 本年加贡一次作为恩贡 清代特许 先贤 后 裔入监者 亦称恩贡 74

89 三水县志卷之三 乔 聪 山西乡宁人 监生① 刘 渊 四川阆中人 监生 刘 直隶人 监生 田 赋 山西人 监生 赵 玺 山西沁水人 监生 正德七年 1512 任 增修城垣 创建南 门 邑民称治 张 宗 山西临汾人 监生 正德十五年 1520 任 赵应奎 直隶衡水人 监生 刘 义 字来凤 湖广安陆人 举人② 嘉靖十年 1531 以新都教谕 升任 处官清约 威伏蒙强 庠署多所修建 张 珩 四川汉州人 举人 政治宽和 建启圣祠 李 璞 直隶饶阳人 监生 卒于官 侯 臣 字世勋 山西解州人 治尚严明 绰有气节 创修石门 巡检司 并预备仓廒二所 李时春 辽东铁岭卫人 监生 嘉靖十九年 1540 任 公平刚果 置文 庙 锡祭器二百件 钱若愚 云南宜良县人 举人 嘉靖二十二年 1543 以简州学政升任 有才干 作兴士数 创省耕楼并府署西关门垛三所 后取京别用 傅廷佩 辽东人 监生 嘉靖二十五年 1546 以卫经历升任 政尚宽 平 施有条理 虞 鲤 山东朝城县人 监生 杨永锡 山东安东卫人 举人 嘉靖二十九年 1550 任 倜傥不群 邑 之巨奸大滑 重置之法 豪强帖服 后升巩昌府通判 ① 监生 明清在国子监肄业的统称监生 监生有学监 贡监 生监 恩监 荫监 优监等名目 一般所称监生 指由捐纳而取得的 ② 举人 唐朝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之通称 意即应举之人 明 清则为乡 试考中者之专称 作为一种出身资格 75

90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吴之翰 湖广蕲州人 举人 敏才灼识 摘奸发伏 加意学校 隆崇庙 祀 垣宇门堞 多所葺修 后升绵州知州 杨 津 云南昆明县人 举人 以教谕升任 清苦自持 矜恤民瘼① 至 今犹称 清杨 焉 刘 河南杞县人 举人 取京别用 卢 守 直隶长垣县人 监生 任未几 改真阳知县 崔士伟 山东武定州人 举人 隆庆二年 1568 任 谦 中 冲 ② 自牧 下车初 即以利病访诸绅士 得其可者施行之 尝慨然以均地粮为己任 事将竣 值丁艰③去 李 迁 北直武强县人 监生 隆庆四年 1570 任 廉明有威 胥役至 狡者咸奉公守法 尤饬躬励 行人不敢干以私 方诸宋之李沐云 雷振化 河南沈丘县人 监生 程业儒 四川人 监生 万历元年 1573 以教谕升 郭 濂 山西襄陵县人 举人 清苦俭约 下车即革吏弊 秦 渠 字子泽 山东临清州人 恩贡 万历八年 1580 任 葺城垣四 门及县署 颇有著绩 又修邑志 以备文献 李 先 四川蓬州人 举人 万历十年 1582 任 方本清 字子任 河南南阳中护卫人 恩贡 性慈有才识 改建学宫 补 置俎豆④ 修司院 葺城楼 浚水渠十余所 茂绩丕著 可称循良 梁!⑤ 山 西 平 遥 县 人 恩 贡 原 任 直 隶 赵 州 判 官 万 历 十 四 年 1 586 以判升任 贾一鹗 顺天霸州人 庚辰 1580 进士 原任山西猗氏县 万历十五年 1 587 复除今任 十六年 15 88 升刑部贵州司主事 ① 瘼 疾苦 ② 谦冲 谦和 ③ 丁艰 旧称遭父母之丧 ④ 豆 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 i ǎ 此作人名 ⑤ + j 76

91 三水县志卷之三 张启蒙 山西猗氏县人 举人 万历十七年 1589 任 历二载 以病致 仕 周 克 河南河南府人 恩贡 万历二十年 1592 任 历六载 以钱粮 考成去 许百朋 河南登封县人 举人 万历二十六年 1598 任 历四载 升河 州知州 王三才 河南阳武县人 岁贡 万历三十年 1602 任 除蠹役 课士 子 历任四载 以病归 谢三诏 河南偃师县人 举人 万历三十四年 1606 任 兴水利 弭盗 贼 百姓乐业 历五载 调銩稨县 侯加缨 山西解州人 恩贡 万历四十年 1612 任 秉性端严 广敷文 教 历任四载 考满回籍 陆敏学 山 西 大 同 县 人 癸 卯 1603 解 元① 万 历 四 十 四 年 1616 任 课农训士 文风丕变 邑人有 召父杜母 ② 之称 历任三载 以时艰解 绶③归 王 琏 山西汾阳县人 恩贡 万历四十七年 1619 任 操守廉洁 历 任三载 以钱粮考成回籍 谢东鲁 河南卫辉府人 岁贡 天启二年 1622 任 历任五载 以考成 致仕④ 宋 珂 湖广人 岁贡 崇祯元年 1628 任 以病告归 唐万龄 南直淮安府人 选贡⑤ 崇祯三年 1630 任 劝农礼士 政尚 ① 解元 唐制 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 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hào 父杜母 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先后为南阳太守 都有惠政 ② 召 s 民间常称道他们说 前有召父 后有杜母 后用以称颂有惠政的地方官 召 姓氏 ③ 解绶 解下绶带 即辞去官职 ④ 致仕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为致仕 ⑤ 选贡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 明制于岁贡之外考选学行兼 优者充贡 因有此名 77

92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严明 历任四载 升宁州知州 孔弘燮 云南籍 曲阜县人 岁贡 崇祯七年 1634 任 历任四载 行 取①赴都 以钱粮分数不足复还任 嗣被论去 高 知 河南登封县人 由保举 崇祯十二年 1639 任 时值兵荒 赈 救防御 邑赖以全 始建衙署 仓库于双槐堡 记在竖碑 国朝 王 儒 字含三 山东潍县人 岁贡 顺治二年 1645 任 才堪济② 变 抚驭多方 请复修双槐堡之公署 仓库 以为城守犄角之势 历任八载 升 冀州知州 邑人为建生祠 竖遗爱碑焉 方自策 满州籍 拔贡③ 顺治九年 1652 任 历任二载 以被论去 李开先 字仲展 北直任丘县人 拔贡 顺治十二年 1655 任 催科有 法 正赋外毫不苛扰 历任五载 以丁内艰④回籍 韩允嘉 字娲石 山东淄川县人 进士 顺治十八年 1661 任 以抚字 为催科 以文章为政事 因丁外艰⑤回籍 李弘名 号潜庵 浙江仁和县人 壬午 1642 乡荐 癸未 1643 会 副 康熙元年 16 6 2 任 居心仁慈 为政宽和 淡泊⑥自守 历七载 以钱粮 ① 行取 明代制度 按照规定年限 州 县官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 可以调 京 通过考选后补授科道或部属官职 清初沿袭 以后渐废 ② 济 成功 ③ 拔贡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 清制 初定六年 乾隆中改 为十二年一次 每府学二名 州 县学各一名 由各省学正从生员中考选 保送 入京 作为拔贡 经过朝考合格 可以充任京官 知县或教职 ④ 丁内艰 即母丧 ⑤ 丁外艰 即父丧 ⑥ 淡泊 恬淡寡欲 78

93 三水县志卷之三 考成 左迁①松江府絬② 林逢泰 号汇庵 福建晋江县人 丙子 1636 乡荐 癸未 1643 会 副 初任陇西 康熙八年 1 6 69 补今任 才识精敏 立政严明 甫下车 厘③ 弊剔奸 慨然有澄清之志 百废聿举 睹县治倾圮 则出干橐先倡之 建公堂县 署 筑城垣戍楼 修文庙 泮池以兴文 拓武场 同亭以振武 改邑厉坛于西 移养济院于南 西溪河之便桥 葺双槐堡之仓廨 禁远卖以全子女 疏盐法以 便商民 崇理学 讲铎书 校士得人 省刑息讼 历历政绩 皆关吏治风化之 源 而其洁己爱民 劳心抚字 如豁荒粮 改征折色 免车辆 夫驴 虽军兴旁 午 不惮屡详 为民请命 至于训练乡勇杀贼 全城出首④ 逆书⑤ 上台 有足 见忠贞 事平优叙之褒 时当大乱 而民竟无异志 兹又重修邑志 以垂文献于 不朽云 已载邑志外史及详文中 皆其赏录 无待赘词 邑 尉 古之邑 设有尉 前列采仗 所以司捕务而禁强暴也 居职虽卑 有亲民之责 况昔之显官名流 亦多发轫⑥ 于此途者乎 苟尽厥职 均足以垂纪载而不愧焉 宋 田 皋 ① 左迁 旧谓降职 uì 副职 ② 絬 c ③ 厘 治理 ④ 出首 检举别人的犯罪行为 告发 ⑤ 逆书 旧指民间上书 ⑥ 发轫 轫 止住车轮转动的木头 车启动时须先去轫 故称启程为 发 轫 也比喻事情的开端 79

94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明 邓 俊 成化十六年 1480 任 值县治新设 佐理甚多 王 全 阎 金 雷 宇 陈 宠 孙 洪 赵 绅 王 钺 韩 弼 山西代州人 游自言 四川威远人 明敏有为 殷 章 干时高 山东冠县人 有才干 刘 华 王世巨 冷 采 四川 仁 寿人 郭 朝 延安保安人 田 耕 毕 淮 北直献县人 李天祥 湖广汉阳人 郜良士 河南沁州人 潘 封 江南建平人 王承业 北直蓟州人 朱家礼 湖广黄冈人 凤世臣 江南泾县人 80

95 三水县志卷之三 董三重 山东济阳人 崇祯 年任 陈士章 江南六安人 崇祯 年任 郭东周 山东昌邑人 崇祯 年任 吴正己 山西临汾人 崇祯十三年 1640 任 国 朝 曹士聘 江西吉水人 顺治二年 1645 任 江时亮 浙江仁和人 顺治十三年 1656 任 宋嘉印 浙江余姚人 康熙三年 1664 任 卒于官 张易震 北直大兴人 康熙五年 1666 任 李弘宽 福建仙游人 康熙十三年 1674 任 卒于官 张继华 江南徐州人 康熙十四年 1675 任 教 职 官以教名 教化所自出闾师党正 古先圣王所不敢轻 而况州邑 之间哉 后世或视为闲局 漫不加意 无怪乎有其责者之不能尽厥职 也 豳邑学校之官 不可胜录 今录其贤者 以示劝焉 教 谕 先有教谕 训导二员 康熙三年 1663 裁缺 止留训导一员 今因捐纳 议增一员 明 邓 茂 人 成化十六年 1480 任 81

96 旬邑文库 旧志稽注卷 上 程良杰 四川举人 成化二十年 1484 任 杨时俊 四川 人 弘治三年 1490 任 唐 平 直隶 人 王 绅 直隶获鹿人 高 升 河南临颍人 升山海卫教授 蒋 蒶① 四川垫江人 嘉靖十五年 1536 任 左 赞 四川大邑人 监生 王 绅 山西平顺人 监生 陈宗礼 南阳卫监生 嘉靖二十年 1541 任 绰有治才 升王府教授 盛宗? 河南孟津人 监生 马 岩 山西夏县人 监生 克敦师道 升晋府教授 赵 立 山西代州人 监生 岳钟英 湖广江陵人 举人 课士勤迪 升兴平知县 俞时中 湖广蕲州人 举人 训士克勤 升岐山知县 马同轨 四川南部人 监生 沉厚博雅 升松潘卫教授 贾 山西徐沟人 监生 万历三年 1575 任 高彦臣 山西繁峙人 监生 升应州学正 张大誉 汉中洋县人 监生 晋子修 汉中宁羌州人 万历八年 1580 任 阎 相 河南洛阳人 岁贡 万历十一年 1583 任 致仕 郭复礼 河南南召人 岁贡 万历十三年 1585 任 高寰英 云南鹤庆人 举人 马升龙 巩昌 人 岁贡 ù 此作人名 ① 蒶 y 82

97 三水县志卷之三 国 朝 封 璋 延安宜君人 岁贡 顺治二年 1645 任 王良栋 巩昌阶州人 恩贡 顺治七年 1650 任 严正课士 升凤翔辽 学教授 石 凤翔 人 岁贡 顺治十年 1653 任 蒋士俊 汉中南郑人 岁贡 顺治十五年 1658 任 张 鉴 巩昌通渭人 岁贡 顺治十六年 1659 任 训 导 明 游 广 人 成化十四年 1478 任 辛思颜 四川宾城人 成化十六年 1480 任 朱 玑 四川乐至人 彭 顺 四川合江人 弘治元年 1488 任 张瀚海 河南睢州人 张 凤 四川广安州人 监生 郭 岐 山西高平人 袁 吉 河南舞阳人 监生 周 蓒 四川大竹人 监生 升蜀府引礼 吴 贤 四川 人 周 制 山西绛州人 嘉靖十五年 1536 任 夏 儒 四川垫江人 教士端方 升零陵教谕 杨世豪 山西五台人 升山丹卫教谕 83

旬 邑 文 库 诗 词 楹 联 卷 就 是 历 史 上 连 接 秦 都 咸 阳 和 苍 茫 大 漠 而 又 从 旬 邑 经 过 的 秦 直 道 在 这 崇 山 峻 岭 峡 谷 石 窟 中, 又 镶 嵌 着 秦 代 屯 兵 养 马 的 兵 站, 汉 代 传 递 邮 件 的 驿 馆 在 一 代 代 智

旬 邑 文 库 诗 词 楹 联 卷 就 是 历 史 上 连 接 秦 都 咸 阳 和 苍 茫 大 漠 而 又 从 旬 邑 经 过 的 秦 直 道 在 这 崇 山 峻 岭 峡 谷 石 窟 中, 又 镶 嵌 着 秦 代 屯 兵 养 马 的 兵 站, 汉 代 传 递 邮 件 的 驿 馆 在 一 代 代 智 序 神奇的土地 壮美的史诗 旬邑文库 序 高玉峰 王 旭 两座大山高耸 厚土肥美 苍郁雄浑 三道河水环绕 绿树荫浓 碧 浪 磅 礴 二 十 九 万 人 民 耕 云 播 雨 搏 击 奋 进 旬邑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的 旬邑文库 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又一幅绚丽多彩的壮美图 画 是一篇又一篇荡气回肠 感人肺腑的英雄史诗 是一阵 又一阵铿锵昂扬 响彻天地的激越战鼓 旬邑渊源于古豳国 位于子午岭山脉南端

More information

ì ó à á à í é é è ú à ú ù è í ù è á ú é ù í é à ú á à í ó ò è ì ì é à à á ò à ú è ó á à í ù ú ì ì í ì á è ù ù ò ó á ì ì à è á á ì à ó è ì á ì ì à é ì ó é à ú í ì í á à á

More information

819 天文门 日 类 九 天 文 门 夕中万影倾 167 日 类 晋 傅玄枟歌枠 日居月诸 照临下土 白日正中时 天下共明光 枟诗经 邶风 日月枠 南朝宋 鲍照枟学刘公干体诗枠 居 诸 均语助词 明明上天 日移花色异 风散水文长 照临下土 南朝梁 萧绎枟晚景游后园诗枠 枟诗经 小雅 小明枠 折若木

819 天文门 日 类 九 天 文 门 夕中万影倾 167 日 类 晋 傅玄枟歌枠 日居月诸 照临下土 白日正中时 天下共明光 枟诗经 邶风 日月枠 南朝宋 鲍照枟学刘公干体诗枠 居 诸 均语助词 明明上天 日移花色异 风散水文长 照临下土 南朝梁 萧绎枟晚景游后园诗枠 枟诗经 小雅 小明枠 折若木 819 天文门 日 类 九 天 文 门 夕中万影倾 167 日 类 晋 傅玄枟歌枠 日居月诸 照临下土 白日正中时 天下共明光 枟诗经 邶风 日月枠 南朝宋 鲍照枟学刘公干体诗枠 居 诸 均语助词 明明上天 日移花色异 风散水文长 照临下土 南朝梁 萧绎枟晚景游后园诗枠 枟诗经 小雅 小明枠 折若木以拂日兮 聊逍遥以相羊 战国楚 屈原枟离骚枠 若木 神 话 中 木 名 相 传 生 长 在 昆 仑 山

More information

à á í ù é ù ó á è í ú ù è ì í á ì ú á é ó ú ò ì ò ì à ù à ì è ì ì à è ì ó è ú á è í ì é ì é á ì é ì ù è è í í ù á à à è è à ú á ó ú è í ú á ú è ì ù ú é ì é à ú ù ì ì ó í è ì

More information

ò ù é é è á é á á à ò è é ó é ì à è ì á ì ú ì ì á á ú ì à à ì ù ò à ó ó é ú à é à é à ó à ú í á ì à à ó ì è í á à ò à ù à è á ì é ì ù ú è à á à á ó ú ó é é ì ì ì è è ò à è ú ù ì í

More information

è ì è á ó ì à ì à à à á ì ó à ì ì è ó à ú ì í í á ù ò ò í ì ó à ò ú ó ì à à à à à à í á ì ù ù è ù è ò è ù é à è á í è à à à é à ó è

More information

ì ó í á ù ò é ì é è è í í à á è ú ì à è ì ò ì í ì ò ù è

More information

á á á á á á á é ì à ì é á ò à ó è é ì à ù ò ó ì é à

More information

é ú í í à á í à ù à é ó à è á ù á à à ì á á à é í á ò è ì í ì ù à é ì ì à à è ù é à ù à é ú ì ú ù 1 1 3 4

More information

ì ò ì ù é ò ò ò é ì ú á ù? à é ò ì ì ú é ì è ù ú ì ù

More information

á 1 10 15 ò è à [ju n ] ú 190 44 ú ú à 611 611 610 ì 981 550 400 72 1065 676 575 82 218 2119 1987 1283 1286 43 1290 153 ò ú 1500 í ó á í à à ù ú 10 16 16 155 30 é 304 439 15 15 ù á 4000

More information

è à è è à à ó á ò ó ù ì à à ì ù à à è ù à ó á ù è à ò ì ò ò ú ù è à à ì ò ì ù í ù ì è í ú ò ì ù á ì è ì á à à ò ì ì ì ó é á é ú à ú ù ì à ó ì è á ì ù ì à à á í á á à ì è ì è á í á à à á è é ù í í

More information

è ù é à ò ò ì ù á ò ú ì ì á í é é ú í ì è ù í é í á á í è à í ò ì ì è à ù ì ì ì á ì ì à é à á á à ú ó à ó è à à ì ò è è ì à è á ì ò ì ì ì ì ì á ó à ì à á à à ó á à ù ò á á á é ì à à à á

More information

ù á ú ó à à ò ì è è è á í à à ù ú ( ) . 1801 1829 1802 1830 ( ) 1803 ( ) 1831 1804 1832 ( ) 1805 ( ) 1833 1806 1834 1807 1835 ( ) 1808 ( ) 1836 1809 1837 1810 1838 (

More information

ú á

ú á á è è é à ú á ó è á ú ù ù ú ú á é é á à ì è í ò á ù à è è ó ù ò é é ó í ú ì à ù ù ì ì ò á ó á é ú ú è à à à ù é ú é ì ì à í ú ú ú à à á í é é í è é é ú é è ù á á ù á ó ú à ì ú á à ó è á ú ú á á ú à

More information

á à è á à í ú á è é ì á ò ò ú ó ì à í ù à à ó á ú è è à á ì à ó é ì é í í ù á ì ú ó è à è è è ú ú è è á ì à ò ù à ú ò é è à à è ì è ì à í à ó

More information

12

12 061 12 1992 3 12 125 150 1990 7 1 50 76 1990 1 1983 5 1992 1 1985 31 50 1963 12 1 1979 12 1 82 99 1963 5 1 171 178 1992 12 1 67 75 91 1982 1 3 1955 7 1 ù 1990 3 194 195

More information

ì

ì ì úò à à à ú à ó à é è ò à é è ù á à í à ì ì ì í è ì ì ù ù à é í è ù ì á í ù ù è è á é è ìà ì

More information

ò à à é ì í ì à ò è ì ò ó ò ò é à ò à ì á ì à á ó á í à ò ì è è í ó è à ó à ù è é ó ì à à ì è è ù ì á ì è é à à à ù è è à è à à à ì á ì à à è ì ì ò ó è á ì é ì í è í ì ú á

More information

ó ì ì ò = 4( +5 / 3 ) 3 12.478 = 2.32 23.2 (47) 365 4 1 1 4 1 19 365 1 365 4 = 29 499 4 235 940 V M = 1 3300 182 M M á

More information

ó ì ì ò = 4( +5 / 3 ) 3 12.478 = 2.32 23.2 (47) 365 4 1 1 4 1 19 365 1 365 4 = 29 499 4 235 940 V M = 1 3300 182 M M á

More information

图 书 在 版 编 目 (CIP) 数 据 李 清 照 诗 词 文 选 注 / 陈 祖 美 注. 上 海 : 上 海 远 东 出 版 社,2011 ( 远 东 经 典 古 代 卷 ) ISBN978 7 5476 0321 5 Ⅰ.1 李 Ⅱ.1 陈 Ⅲ.1 宋 诗 选 集 2 宋 词 选 集 3

图 书 在 版 编 目 (CIP) 数 据 李 清 照 诗 词 文 选 注 / 陈 祖 美 注. 上 海 : 上 海 远 东 出 版 社,2011 ( 远 东 经 典 古 代 卷 ) ISBN978 7 5476 0321 5 Ⅰ.1 李 Ⅱ.1 陈 Ⅲ.1 宋 诗 选 集 2 宋 词 选 集 3 远 东 经 典 古 代 卷 李 清 照 诗 词 文 选 注 陈 祖 美 选 注 图 书 在 版 编 目 (CIP) 数 据 李 清 照 诗 词 文 选 注 / 陈 祖 美 注. 上 海 : 上 海 远 东 出 版 社,2011 ( 远 东 经 典 古 代 卷 ) ISBN978 7 5476 0321 5 Ⅰ.1 李 Ⅱ.1 陈 Ⅲ.1 宋 诗 选 集 2 宋 词 选 集 3 宋 诗 注 释 4 宋

More information

097 2 3Bh ha hb = 3 ( c a)( d b) c a d b 3 ha hb 2 3 h + ( ) 2 c a d b h h x + x + x s 1 + 2 f ( nl + s) = f ( nl) + ( ) + l 2 2 s s ( 1 2 ) 2 ( 1 2) 1 2l [ 0 < s < 1, 1 = f ( nl + 1) f ( nl), = f

More information

184 267 1984 4 599 ú ò ì ú ò à 1982 303 309 501 506 ì 1984 47 28 1984 36 62 1986 ì ò ù á ù 1989 287 288 [ ] 1987 256 161 171 1990 643 1989 198 200 197 1984 295 1989 67 154 163 174

More information

035 1982 7 15 23 1952 1954 1952 1954 1959 1956 106 1959 í ò 1990 ú 1980 2 46 1979 ì ì 1975 ù 306 240 1965 1979 7 à 1984 1991 55 1984 .

More information

zt

zt 1982 7 15 23 1952 1954 1952 1954 1959 1956 106 1959 í ò 1990 ú 1980 2 46 1979 ì ì 1975 ù 306 240 1965 1979 7 à 1984 1991 55 1984 . 1984 17

More information

á á á é à á è í à è í ù ì à ì á ò á ù S 1. 0.75 1 1.5 2 3 4 6

More information

启迪心灵的钥匙第四版

启迪心灵的钥匙第四版 启迪心灵的钥匙 THE KEY TO ENLIGHTENING INTELLIGENCE 第四版 免费赠阅 版本号4.0.200904-1 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总纲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学之序有五 夫妇有别 五教 教导五科目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博学 审问 学之序有五 慎思 所以穷理也 明辨 修身 笃行 处事 接物 修身 言忠信 行笃敬 惩忿 窒欲 迁善 改过 诚实 礼敬 不瞋 不贪 不痴

More information

é é á à è á ù ì ì ì ò í é á í ì ù à í ì à ì à è é ò ò í í é ù ì à á ì ì ú ú à à ù ù ì ì à ù ú á ò í é à ì ì à ù ò ú ù à ì á á í á ù í è à è è à ó ù é à è ì à ì é à í ì ì ù è á à ù é ì

More information

é á à

é á à é é á à è á ù ì ì ì ò í é á í ì ù à í ì à ì à è é ò ò í í é ù ì à á ì ì ú ú à à ù ù ì ì à ù ú á ò í é à ì ì à ù ò ú ù à ì á á í á ù í è à è è à ó ù é à è ì à ì é à í ì ì ù è á à ù é ì

More information

033 1958 1083 15 960 25 800 35 5 7 50 65 7 9 65 70 9 10 70 100 ó è 1987 47 á ì ó á ù á 1988 257 259 1988 152 153 < > 1982 330 ù 154 306 240 245 247 í 3 333 ù 1981

More information

4 E = c 2 [ 6-2] d C = L - L [ 6-3] L = A D 57.3 = 1.8 6 57.3 = 17.19 AB ab An an = V 1 400 450 10 10 10 10 65 R r = R + G + B g = G R + G + B b = B R + G + B P = X - X = Y- Y 0 0

More information

1963 74 1990 1 1915 93 119 597 3.31.2 1989 13 23 1992 6 1989 1981 1 5085 5227 301 1117b 1 521 522 227 1954 ú ó 249 13 29700 1988

More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q j m ① 本文以鸦片战争 材料 目前学界对此较少涉猎 英语音素 粤语对译为 前后传教士编写的 种粤语文献为材料探讨鸦 组选 哑 或 亚 哑 亚 粤方言也可读 片战争前后英源音译词用字现象及其对现代汉语 ⑤ 今为 A m 明代译作 阿聃 或 阿耽 亚当 音译词的影响 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q j m ① 本文以鸦片战争 材料 目前学界对此较少涉猎 英语音素 粤语对译为 前后传教士编写的 种粤语文献为材料探讨鸦 组选 哑 或 亚 哑 亚 粤方言也可读 片战争前后英源音译词用字现象及其对现代汉语 ⑤ 今为 A m 明代译作 阿聃 或 阿耽 亚当 音译词的影响 供 语言 文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第 卷第 期 J C q U T S S V N j 世纪传教士编粤语文献音译词用字探析 张荣荣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中山大学 中文系广州 摘要 利用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编写的 种粤语文献 分析其中音译词的 种用字现象 探讨其 对现代汉语音译词的影响 对英源音译词正本清源 理清其早期存在形态 产生 消亡的原因及 规律 供当今音译词研究借鉴 关键词 音译词

More information

1988 11 20

1988 11 20 1988 11 20 1 2 3 ( ) ( ) ( ) ( ) ( ) (, ) ( ) ( ) ( ) ( ) ò ò ó í è

More informatio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31) 0 1 (9) 2 (3) 3 (7) 4 (6) 5 (5) 6 (4) 7 (3) 8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More information

1. 2. 3. 2. 1. 2. 3. 4. 5. è 1 2 3 4 5 (a) ( ) (b) ( ) (c) ( ) (d) ( )( ) (e) ( ) (a) (b) (c) (d) (e) í é à è í a b c d ò ó ì ì è à ì ì ó a ó è úé í ò ó à à à à í

More information

í à à ù ù ì ì ì à à à à á ù à ó ü ü ü ü ü à ù é ì ó é è à é á? á ó ó í óó áüá û ù SAP SAP SEP SAP SAP SEP SEP SAP(, SIP SOP SOP

More information

1983 5518 342 1984 1983 1915 1962 4 1962 4 1987 1987 1908 1 1910 1929 1 1921 12 6 1984 1984 ì ò 30 * * 1959

More information

é à à 25 30 1.5 2.5 10 12 á à = 331 2 ( ) à à FO( ) EO( ) = CD( ) AB( ) FO = CD EO AB 1.68 2 5.5 7 2 2.2 2 2.5 6.9 3.4 2.3 6 6.5 8 8.5 6 7 3 3.5 4 5 3 3 3.5 10 3 3.5 17 10 = ( ) 100 = 6 = 300 2 OD OB

More information

1 1 108 26 126 48 3 220 185 1984 á á á à 1983 3.1547 3.14 1840 0051 0032 1988 1 263 1966 108

More information

1350 415 á ì ù 1992 12 15 1 1.1 2.7 1.9 3.4 ì é 1928 1959 1924 à è ù á è è ì è è á à á è tái à ì yì fèi pì yù üè ú ó 722 481 475 453 cu ì ú á huì ú à èè à í ì máng ú à 386 375 361 í ù è ò

More information

1863 1914 1732 1809 1802 1885 1858 1889 1852 1832 1867 1834 1836 1909 1869 1928 906 929 37 68 17661858 1548 1600 1564 1642 469 399 ü ü 1663 1736 ü ü 1864 1944 1861 1937

More information

1863 1914 1732 1809 1802 1885 1858 1889 1852 1832 1867 1834 1836 1909 1869 1928 906 929 37 68 17661858 1548 1600 1564 1642 469 399 ü ü 1663 1736 ü ü 1864 1944 1861 1937

More informati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More information

â ü ü êâ ü ü àì é ü é ü é é é ü ü è ü ü ü é é ü ü á é è é é é è è è è éé ü üé é é é ü ü

More information

é é é é è è à é è è è é ê

More information

20 1984 3 1990 7 1973 4 1985 1988 1988 9 1986 8 1973 4 1962 9 1981 3 1986 1993 7 1988 1988 1981 3 1962 8 1984 3 1987 1 1910 1950 1955 1 3 1941 1979 1991 1987 1 1989 4 1957 1 1965 12 1985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