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Transcription

1 參 行 玲 年 年 理 行 年

2 摘 要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使 得 作 品 內 涵 有 著 生 命 悲 嘆 生 死 的 研 究 歷 來 多 做 單 一 或 連 續 兩 個 朝 代 來 探 討, 橫 跨 三 個 時 代 的 論 述 較 少 論 及, 因 此 本 文 以 漢 晉 生 死 觀 之 演 變 為 研 究 主 題, 研 究 的 時 代 與 論 述 範 圍, 主 要 以 東 漢 末 年 古 詩 十 九 首 為 開 端, 建 安 三 曹 父 子 的 詩 文 作 為 關 鍵 的 轉 折, 最 後 以 西 晉 阮 籍 嵇 康 和 東 晉 陶 淵 明 的 詩 作 為 一 階 段 性 的 結 束 從 上 述 時 代 觀 察 出 : 東 漢 末 年 統 治 階 層 權 力 的 崩 解, 造 成 兩 漢 經 學 沒 落, 新 思 維 興 起, 文 人 自 我 意 識 覺 醒, 使 其 作 品 中 的 生 命 悲 感 油 然 而 生 而 建 安 時 期 傳 承 了 東 漢 末 年 之 遺 風, 於 動 盪 不 安 的 亂 世 中, 從 生 命 無 常 的 悲 歎 裡, 發 展 出 積 極 進 取 不 同 以 往 的 生 命 情 調 最 後, 魏 晉 之 際 由 於 政 治 上 的 鬥 爭, 文 人 易 成 為 混 亂 下 的 犧 牲 品, 身 處 生 存 權 無 法 保 障 的 政 局 不 穩 下 而 產 生 一 定 的 恐 懼 感, 使 得 面 對 生 命 短 促, 晉 朝 文 人 對 生 死 的 思 考 大 多 傾 向 於 莊 子 思 想 欲 以 保 全 自 身 或 以 曠 達 的 態 度 來 超 脫 世 外 之 道 筆 者 將 以 生 之 關 懷 死 之 關 懷 生 死 之 際 的 關 懷 三 個 研 究 面 向 切 入 文 本 作 為 研 究 方 向 希 冀 藉 由 此 項 研 究, 探 求 出 漢 晉 文 人 面 對 生 命 悲 感 時 所 引 發 的 生 死 關 懷 之 演 變

3 Perceptions of Life and Death from Han Dynasty to Jin Dynasty Abstract Sorrow and worry caused by life and death are important themes in literature. Everyone s attitude toward death will influence how they think and live. The literati sighed about life and death in their works through periods in the Chinese history. The research often investigates the works in a single dynasty or two continuous dynasties. There are few studies that discuss the works in three continuous dynasties. The topic of the study is Perceptions of Life and Death from Han Dynasty to Jin Dynasty. The study started by exploring the Gu Shi Shi Jiu Shou (19 Ancient Poems) in the late Han Dynasty. The study then discussed the Tsao family s works in the Jian Period. The study finally investigated the works of Ruan Ji Ji Kang and Tao Yuan Ming in Jin. Through the works in the periods above, it can be noted: The power collapse of the ruling class in late Han Dynasty made the Confucian classics become less popular, new thoughts emerge, and literati become more self-aware. This made the works show sorrow for life. Jian Period inherited the late Han Dynasty s culture. The literary works showed literati s positive life attitudes in the chaos and unpredictable life. Finally, due to their fear of the Jin Dynasty s political chaos, literati concealed their true intentions and developed ideas related to Zhuang Zi s thoughts and transcending secular senses. In this study, we selected three perceptions for the research: perception of life, perception of death, and per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Through this study, we hoped to investigate the literati s perceptions of life and death in face of the uncertainty of life from Han Dynasty to Jin Dynasty.

4 目 次 第 一 章 緒 論... 1 第 一 節 研 究 方 法... 1 第 二 節 研 究 動 機... 2 第 二 章 溯 源... 4 第 三 章 漢 魏 之 際 的 生 死 關 懷... 9 第 一 節 憂 時 憫 亂 的 建 功 情 懷... 9 第 二 節 行 樂 及 時 以 把 握 當 下 第 三 節 求 仙 長 生 之 幻 想 第 四 節 小 結 第 四 章 嵇 康 與 阮 籍 之 生 命 情 調 第 一 節 調 養 心 性, 修 神 養 生 第 二 節 生 命 無 期 度, 採 藥 無 旋 返 第 三 節 小 結 第 五 章 陶 淵 明 之 生 死 意 境 呈 現 樂 天 知 命, 委 任 運 化 第 一 節 順 應 自 然, 歸 隱 田 園 第 二 節 反 對 養 身 之 道 與 神 不 滅 思 想 第 三 節 小 結 第 六 章 結 論 參 考 書 目... 61

5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方 法 本 文 研 究 題 目 為 漢 晉 生 死 觀 之 演 變 研 究, 筆 者 將 以 生 死 觀 作 為 研 究 核 心, 探 析 文 人 在 面 對 生 死 之 際, 於 文 學 中 所 表 現 出 的 生 命 意 義, 至 於 具 體 的 研 究 時 代 與 論 述 範 圍, 主 要 以 東 漢 末 年 為 開 端, 建 安 時 期 作 為 關 鍵 轉 折, 至 東 晉 後 期 作 一 階 段 性 的 結 束 而 就 東 漢 末 年 的 討 論 範 圍, 筆 者 選 取 古 詩 十 九 首 為 代 表 文 本, 建 安 時 期 則 以 三 曹 父 子 為 主 要 論 述 對 象, 分 析 演 變 的 轉 折, 西 晉 以 阮 籍 嵇 康 為 主, 最 後 由 東 晉 陶 淵 明 作 為 結 束, 進 行 一 階 段 性 的 討 論 孔 子 嘗 曰 : 未 知 生, 焉 知 死? 本 意 雖 是 以 生 之 關 懷 為 重, 但 生 與 死 皆 是 人 生 無 法 避 免 的 歷 程, 就 人 之 常 情, 世 人 更 在 意 王 羲 之 於 蘭 亭 集 序 中, 引 古 人 所 云 : 死 生 亦 大 矣 之 感 慨 生 死 觀 之 內 涵, 大 致 可 分 為 三 個 範 疇 來 定 義, 分 別 是 生 之 關 懷 死 之 關 懷 與 生 死 之 際 的 關 懷 首 先, 就 生 之 關 懷 而 言, 是 指 文 人 意 識 到 死 亡 後, 以 覺 醒 後 的 自 我 意 識 為 基 礎, 並 將 生 命 關 懷 面 向 拓 展 開 來, 進 而 追 求 其 生 命 的 定 位 與 價 值 次 則, 以 死 之 關 懷 而 言, 由 於 人 在 面 對 死 亡 議 題 之 際, 不 免 牽 引 出 強 烈 的 情 感 波 動, 以 及 對 於 生 命 無 常, 最 終 只 能 孤 獨 地 邁 向 死 亡 的 事 實, 進 而 產 生 濃 厚 的 悲 愴 感 然 而, 文 人 抒 發 感 性 之 餘 仍 懷 有 理 性 的 反 思, 故 面 對 死 亡 所 產 生 的 反 應 亦 不 盡 相 同, 此 種 態 度 上 的 差 異 也 包 含 在 本 文 論 述 死 之 關 懷 的 範 疇 內 最 後, 論 生 死 之 際 的 關 懷 部 分, 則 是 指 時 人 面 對 歲 月 飛 逝 所 引 發 的 恐 懼, 使 其 加 深 對 生 命 的 執 著, 而 在 充 滿 未 知 飄 忽 不 定 的 死 亡 臆 想 衝 擊 下, 更 激 盪 出 文 人 對 生 命 意 義 的 反 思, 是 謂 文 人 的 覺 醒 換 言 之, 死 亡 意 識 會 使 原 有 且 單 純 的 生 之 意 識 更 激 發 出 生 命 的 意 義 與 終 極 關 懷 上 述 諸 項, 皆 為 孤 獨 感 而 引 發 的 生 命 悲 感 之 體 現, 其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更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因 此, 筆 者 希 冀 綜 合 三 種 面 向, 來 探 究 漢 晉 文 人 面 對 生 命 悲 感 時 的 自 處 之 道 研 究 進 程 方 面, 依 據 本 文 時 代 範 圍 漢 晉 可 分 為 三 大 時 期 : 西 漢 前 期 至 東 漢 末 期 東 漢 末 期 至 西 晉 前 期 以 及 西 晉 前 期 至 東 晉 末 期 就 時 代 背 景 而 言, 東 漢 末 年 是 一 個 由 盛 轉 衰 的 過 渡 時 期, 統 治 階 層 權 力 的 崩 解, 造 成 兩 漢 經 學 沒 落, 新 思 維 興 起, 文 人 自 我 意 識 覺 醒, 使 其 作 品 中 的 生 命 悲 感 油 然 而 生 而 建 1

6 安 時 期 傳 承 了 東 漢 末 年 之 遺 風, 於 動 盪 不 安 的 亂 世 中, 從 生 命 無 常 的 悲 歎 裡, 發 展 出 積 極 進 取 建 功 立 業 等, 不 同 以 往 的 生 命 情 調, 更 是 本 文 探 討 演 變 的 核 心 時 期 西 晉 前 期 由 於 政 治 上 趨 於 統 一, 在 治 世 階 級 的 統 治 下, 文 人 韜 晦 遺 世 的 消 極 反 抗 思 想 出 現, 面 對 生 命 短 促, 進 而 衍 生 出 富 老 莊 思 想 的 養 生 之 說, 這 亦 是 文 學 中 的 生 死 觀 在 時 代 背 景 下 的 另 一 個 轉 變 最 後, 東 晉 末 期 的 陶 淵 明 繼 承 了 漢 魏 文 學 的 傳 統, 對 生 死 之 事 的 關 懷 發 展 出 獨 特 的 見 解, 將 生 命 價 值 的 重 心 放 諸 田 園 以 達 心 靈 層 面 上 的 解 脫, 而 文 人 展 現 於 文 學 中 的 生 死 觀 也 就 此 告 一 段 落 選 擇 研 究 文 本 的 範 圍 方 面, 筆 者 將 以 當 時 代 表 作 品 為 主 東 漢 末 年 參 考 文 本 以 古 詩 十 九 首 為 主, 建 安 時 期 選 擇 三 曹 父 子 ( 曹 操 曹 丕 曹 植 ) 為 主 要 研 究 對 象, 西 晉 前 期 以 竹 林 七 賢 中 的 嵇 康 阮 籍 為 重 點 人 物, 東 晉 末 期 則 以 陶 淵 明 做 結 第 二 節 研 究 動 機 生 與 死 是 人 生 重 要 的 問 題, 如 何 面 對 生 死, 亦 是 了 解 人 生 價 值 的 定 位 生 命 的 出 生 與 死 亡 是 一 體 兩 面 的 必 經 歷 程, 不 論 貴 賤 貧 富 賢 愚 成 敗, 每 個 人 對 死 亡 的 詮 釋 和 面 對 死 亡 的 態 度, 將 會 影 響 其 生 命 思 維 和 處 世 方 式 筆 者 將 以 生 死 觀 為 研 究 核 心, 探 析 文 學 中 所 表 現 的 生 命 問 題, 其 研 究 時 代 範 圍, 以 東 漢 末 年 為 開 端, 建 安 時 期 作 轉 折, 至 東 晉 末 期 作 一 階 段 性 的 結 束 東 漢 末 年 戰 亂 頻 仍, 社 會 形 態 之 變 遷 導 致 儒 家 思 想 沒 落, 因 對 治 世 階 級 威 權 的 懷 疑 與 否 定, 讖 緯 與 經 術 走 上 崩 解 一 途, 取 而 代 之 的 是 內 在 人 的 覺 醒 因 古 詩 十 九 首 是 開 此 新 思 維 之 先 聲, 筆 者 故 以 此 為 研 究 當 時 生 死 觀 之 文 本, 其 青 青 陵 上 柏 驅 車 上 東 門 等 之 作, 皆 可 看 出 時 人 對 於 人 生 無 常 性 命 短 促 的 生 命 悲 感 此 種 生 命 悲 感 的 延 續 與 發 揚, 便 是 建 安 時 期 思 想 意 識 的 核 心 建 安 時 期 的 作 品, 繼 承 漢 樂 府 感 於 哀 樂, 緣 事 而 發 的 生 命 情 調, 加 上 外 在 因 素 的 動 盪 不 安, 進 而 激 發 了 文 人 思 考 個 人 存 在 的 意 義 與 價 值, 因 作 者 皆 文 人 學 士, 故 作 品 中 的 生 死 關 懷 與 建 功 立 業 的 慷 慨 多 氣 結 合 交 融 較 多 此 種 風 格 之 作, 以 三 曹 為 時 代 之 代 表 如 曹 操 步 出 夏 門 行 的 最 後 一 章 龜 雖 壽, 2

7 是 以 建 功 立 業 為 基 礎 論 調 延 伸 出 對 生 命 悲 絕 與 政 治 失 意 的 孤 獨 感 筆 者 以 此 時 期 作 為 研 究 時 代 範 圍 中 的 重 心, 探 析 東 漢 末 年 到 建 安 時 期 生 死 觀 的 演 變 曹 魏 確 定 九 品 中 正 制 後, 對 於 人 的 評 價, 不 再 以 外 在 行 為 為 重, 而 是 以 內 在 精 神 為 最 高 的 評 論 標 準 而 西 晉 前 期, 由 於 時 代 背 景 影 響, 玄 學 清 談 大 盛, 致 使 創 作 內 容 多 艱 深 韜 晦, 其 中 隱 含 生 死 觀 念 的 作 品 也 因 運 而 生 此 時 期 的 文 學 佳 作 文 散 並 重 且 題 材 多 變, 筆 者 將 以 竹 林 七 賢 中 的 阮 籍 與 嵇 康 作 為 此 時 期 之 代 表 以 阮 籍 詠 懷 詩 五 言 八 十 二 首 和 嵇 康 四 言 贈 兄 秀 才 入 軍 詩 為 例, 不 管 是 以 物 抒 懷 或 直 述 心 意, 皆 能 看 出 兩 大 家 對 於 生 命 短 促 的 悲 嘆 和 追 求 安 樂 的 渴 望 至 東 晉 末 期, 政 風 紊 亂 時 代 黑 暗, 陶 淵 明 承 接 著 漢 魏 遺 風, 擺 脫 政 治 的 束 縛 和 玄 學 的 空 虛, 對 生 命 的 矛 盾 之 感, 超 越 前 人 達 到 一 種 心 靈 上 的 和 諧, 如 其 飲 酒 詩 中 所 展 現 的 生 命 情 調 由 於 篇 幅 有 限, 東 晉 之 後 的 詩 篇 不 再 納 入 本 文 的 討 論 範 疇, 且 因 東 漢 末 期 到 東 晉 正 是 一 段 歷 經 社 會 變 革 的 重 大 變 動 時 期, 本 文 研 究 時 代 範 圍 也 將 止 於 東 晉, 以 陶 淵 明 之 作, 為 漢 晉 生 死 觀 的 演 變 做 總 結, 至 此 作 一 個 階 段 性 的 結 束 生 與 死 所 引 起 的 傷 逝 憂 生, 是 文 學 作 品 中 重 要 的 母 題 透 過 歷 史 時 間 意 識 的 貫 穿, 研 究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解 析 作 品 內 含 的 生 命 悲 感, 使 得 生 死 觀 在 學 術 研 究 上 有 其 意 義 和 價 值 性 生 死 觀 的 形 成 並 非 一 時 一 地 能 作, 必 須 經 過 漫 長 的 累 積 才 能 完 成, 觀 念 的 演 變 是 種 動 態 的 歷 程, 而 非 靜 態 的 改 變 故 筆 者 以 演 變 作 為 研 究 生 死 觀 之 進 程, 藉 此 探 析 漢 晉 文 人 生 死 觀 的 變 化 過 程, 與 其 生 命 意 義 3

8 第 二 章 溯 源 生 死 問 題 從 古 至 今 一 直 都 是 重 要 的 文 學 母 題, 在 上 古 時 期, 由 於 先 民 對 自 然 現 象 的 無 知 和 對 自 體 生 命 的 不 了 解, 而 集 體 創 造 了 神 話, 此 時 先 民 已 意 識 到 死 亡 的 必 然 性, 並 且 開 始 思 考 生 死 問 題, 於 是 在 神 話 中 可 看 見 先 民 對 於 死 亡 的 抗 拒 以 及 企 圖 超 越 死 亡 的 生 命 幻 想, 如 山 海 經 精 衛 填 海 : 發 鳩 之 山, 其 上 多 柘 木, 有 鳥 焉, 其 狀 如 烏, 文 首, 白 喙, 赤 足, 名 曰 精 衛, 其 鳴 自 詨 是 炎 帝 之 少 女, 名 曰 女 娃 女 娃 游 於 東 海, 溺 而 不 返, 故 為 精 衛, 常 銜 西 山 之 木 石, 以 堙 於 東 海 1 精 衛 填 海 是 典 型 的 變 形 神 話, 敘 述 主 體 少 女 經 由 死 亡 的 發 生 從 人 轉 變 為 精 衛 鳥, 這 樣 將 生 命 以 另 一 個 型 態 加 以 延 長, 且 將 生 之 時 ( 人 ) 的 遺 憾, 藉 由 幻 想 ( 精 衛 鳥 ) 來 加 以 完 成, 以 達 到 生 命 價 值 意 識 的 延 續 與 意 義 由 此 顯 現 出 先 民 善 於 運 用 生 命 幻 想 來 解 釋 生 死 問 題, 是 為 一 種 對 於 死 亡 意 識 的 抗 拒, 所 以 此 時 期 的 作 品 對 於 生 死 的 關 懷 多 存 在 於 一 種 幻 想 氛 圍 中 到 了 詩 經 時 期, 文 人 對 於 生 命 的 消 失 與 誕 生, 在 時 間 洪 流 的 沖 刷 之 下, 漸 漸 接 受 了 自 然 死 亡 的 現 實, 並 且 因 受 到 西 周 當 時 封 建 制 度 的 社 會 型 態 影 響, 詩 經 時 期 的 生 死 觀 相 較 於 神 話 時 期 的 生 死 觀, 更 貼 近 於 現 實 生 活 之 中 對 於 生 死 之 事 的 描 寫 也 不 再 只 著 墨 於 自 然 環 境 所 帶 來 的 生 命 幻 想, 而 是 有 其 目 的 將 自 然 元 素 融 入 詩 歌, 藉 此 抒 發 自 身 對 於 生 命 恆 長 的 期 盼, 或 是 感 嘆 現 實 生 命 短 暫 的 哀 傷 南 山 有 臺, 北 山 有 萊 樂 只 君 子, 邦 家 之 基 樂 只 君 子, 萬 壽 無 期 南 山 有 桑, 北 山 有 楊 樂 只 君 子, 邦 家 之 光 樂 只 君 子, 萬 壽 無 疆 2 蜉 蝣 之 羽, 衣 裳 楚 楚, 心 之 憂 矣, 於 我 歸 處 蜉 蝣 之 翼, 采 采 衣 服, 心 之 憂 矣, 於 我 歸 息 1 2 袁 珂 校 注 : 發 鳩 山, 山 海 經 校 注 山 經 柬 釋 卷 三 北 次 三 經, 上 海 市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3 年, 頁 92 滕 志 賢 注 譯, 葉 國 良 校 閱 詩 經 讀 本, 臺 北 : 三 民,2010 年, 頁

9 蜉蝣掘閱 麻衣如雪 心之憂矣 於我歸說 3 葛生蒙楚 蘞蔓于野 予美亡此 誰與 獨處 葛生蒙棘 蘞蔓于域 予美亡此 誰與 獨息 4 小雅 南山有台 是臣子祝頌君主之詩 以自然外物之 山 比喻君子所 擁有的邦國 以茂盛的草木比喻國家賢才濟濟之勢 國富兵強則君主的志業得以 永垂不朽 此詩運用自然界看似恆常不變的元素 祝頌君主的基業與生命能夠萬 壽無疆 這與神話中多數關注人民 群體 的生命意識已有了不同的發展 而在 曹風 蜉蝣 中更是發展出另一種詩人對於生死之事的關懷 此詩為詩人諷刺 曹國君臣奢侈散漫 而自身深憂國事之作5 以朝生暮死的 蜉蝣 比喻生命之 短促 暗喻君臣生活之奢華 此詩顯現出當時的詩人已對實現自我生命價值有了 些微的期許 面對生命有限以及國運衰敗的事實 詩人對自身以及國家的生死之 事的焦慮與憂心無法在現實中有所作為 於是無奈與哀傷之情成了此詩篇的尾音 充滿了詩人對於生命短暫之感嘆 除了此種抒發自身生命情懷的詩篇外 還有直 述生死之事的詩篇 如哀悼伴侶逝世的 唐風 葛生 不避諱的直寫丈夫已故 的事實 希冀自己能夠在百年後與之同眠 這與前人抗拒死亡的態度不同 詩人 正視死亡且接受死亡 是為另一種生死關懷的展現 上述詩篇皆顯示出當時時人對於生死之事已有了相當程度上的理解 但就 詩 經 中 生之關懷 與 死之關懷 的作品比重而言 由於西周時期的作品是建 立在宗族觀念之下 對於 死亡 的焦慮 時人會藉由 氏族繁衍 的觀念去加 以淡化6 於是在此時期的作品中 死之關懷 的比例是相對較少的 其作品內 容多側重於 生之關懷 的部分 接續著西周而來的春秋戰國時期 由於王權遭到宗法制度的切割 使諸侯權 力坐大 而導致時局混亂 戰事頻仍 於是社會結構開始解體 原有的階級制度 被打破 導致產生貴族沒落而平民崛起的現象 對於身處在困頓紛擾中的先秦諸 3 同註 2 頁 同註 2 頁 同註 3 6 錢志熙 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 死亡主題與生殖主題相比較居於級次要的地位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 宗族 世襲制度的穩固化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997 年 頁

10 子而言 生死問題不再只側重於表面上的生存問題 而是更深層的去探討生命價 值問題 所以其生死觀相對於較封閉的詩經時期更趨於成熟且多元 先秦諸子對 於生死問題的思考 會由於其思想主張的不同而會延伸出不同的生命價值理論 進而產生不同的生死觀 就道家而言 老子崇尚 道法自然 否定當時貴族以 追求美好飲食 不老仙丹等物質為取向的養生方法 其生死觀在於強調 自然無 為 的重要性 而莊子的生死觀則主張 死生如一 認為生 死之事是自然而 然發生且循環不止的自然現象 大宗師 死生 命也 其有夜但之常 天也 7 儒家對於生死的關懷則建立於 倫理道德 的基礎之上 是以 生 事之以 禮 死 葬之以禮 祭之以禮 8的理性態度看待生死之事 面對虛幻的鬼神之事 9 孔子選擇保持緘默 子不語怪力亂神 所以相較於談無法掌握的虛幻之事 儒家更重視在有限的生命中 實踐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強調人生而在世就必須有 所作為 且須藉由 立德 立言 立功 三種方式達到生命不朽的境界 個體性是隨著具有一定的獨立意志的知識階層的出現而形成的 個體生命意識也由此而產生 詩經 時代已經開始孕育知識階 層 因此 詩經 中出現了個體生命意識的萌芽 戰國時期中國 古代的知識階層即士階層正式形成 10 戰國後期 知識階層的個體意識發展逐漸成熟穩定 以屈原為代表的 楚辭 承接了神話時期對於生命的幻想 以及諸子哲學的豐富思想 和與 詩經 時期 宗族觀念不同 此時期由於個體意識的蓬勃發展 其作品中所展現的生命情懷 皆注重於實踐個體生命境界 由於屈原的政治思想受到儒家的影響甚深 將建功 立業之事作為實踐個人生命價值的目標 但這位愛國詩人的政治歷程十分坎坷 於是屈原在 生命短暫 的事實認知之下 又因在實踐自我生命價值的過程中受 到現實殘酷的打擊 進而衍生出理想與現實之間充滿衝突性的矛盾情緒 使其作 7 清 郭慶藩撰 王孝魚點校 大宗師第六 莊子 內篇卷三上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95 年 頁 224 宋 朱熹撰 為政第二 點校四書章句集注 論語集注卷一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83 年 頁 53 9 清 阮元審定 盧宣旬校 述而第七 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 重栞宋本論語注疏附挍勘記 論 語注疏解經卷第七 台北市 藝文印書館 清嘉慶二十年 1815 南昌府學刊本 1965 年 頁 同註 6 頁

11 品充滿了悲劇性的色彩 汨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 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 人之遲暮 11 歲曶曶其若頹兮 時亦冉冉而將至 薠蘅槁而節離兮 芳以歇而 不比 憐思心之不可懲兮 證此言之不可聊 寧溘死而流亡兮 不忍為此之常愁 12 屈原在作品中對於生死關懷的展現 建立在愛國思想與發揚個體生命境界之 上 就生命形態方面而言 他崇高的人格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人格典型 就文學 方面的成就而言 其優美的文詞與對現實的幻想式書寫 更啟發了後世對於詩歌 內容的發展 神話時期先民以 群體意識 為主體創造神話 到了詩經時期個體 意識雖已出現 但時人仍受宗族制度束縛無法將之發揚 然而經過春秋戰國百家 爭鳴的洗禮與沉澱之後 個體意識的發展到了 楚辭 終於得以展現 而個體意 識的抬頭也激起文人對自我生命價值的重視 但隨著時代的交替 政局的統一 個體意識的展現到漢代有了更多不同的風貌 西漢以來漢武帝不停的對外征戰 開創了漢朝盛世 伴隨著版圖的擴張與文 化上的交流 使西漢時期的社會經濟繁榮 工商業發達 且在封建制度成熟的體 系之下 西漢時期的政權得以穩固 而漢武帝獨尊儒術的統一思想 更是造就西 漢時期的文人將自我生命價值的實現 託付在建立不朽的志業上 13但也因為受 到封建階級制度的影響 統治階層與民間之間的貧富落差越來越大 上位者收取 稅金處處征戰 勝利後則夜夜笙歌 將享樂建立在底層人民的痛苦上 就一此現 象 劉大杰先生曾言 平民的生活日趨貧困 君主豪族的生活 就日趨於淫佚 奢侈 14 統治階層對於享樂淫靡之事的滋長 也反映在大多數的漢賦中 舉凡 建宮殿以享樂 求神仙以長生等等行為 都是由此而來 西漢前期的生死觀由於 11 梁 蕭統編 唐 李善注 屈平離騷經 離騷 騷上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頁 1487 宋 洪興祖撰 白化文等點校 悲回風 楚辭 楚辭補注卷第四 九章第四 北京 中華書局 1983 年 頁 劉大杰 中國文學發展史 上 台北 華正書局 2004 年 頁 同註 13 頁

12 昌 盛 時 期 社 會 安 定 而 趨 於 安 穩, 多 數 都 是 呈 現 在 統 治 階 層 的 享 樂 奢 侈 的 行 為 上, 但 到 了 西 漢 末 年 時 由 於 武 帝 征 戰 頻 繁 未 果, 人 民 生 活 困 苦 潦 倒, 激 發 下 層 文 人 開 始 創 作 詩 歌, 以 闡 述 人 民 在 權 力 下 被 奴 役 的 痛 苦 與 生 命 消 亡 無 法 自 主 的 悲 哀, 如 漢 樂 府 戰 城 南 就 是 很 好 的 例 子 : 戰 城 南, 死 郭 北, 野 死 不 葬 烏 可 食 為 我 謂 烏, 且 為 客 豪 野 死 諒 不 葬, 腐 肉 安 能 去 子 逃 水 深 激 激, 蒲 葦 冥 冥 梟 騎 戰 鬥 死, 駑 馬 徘 徊 鳴 梁 築 室, 何 以 南, 何 以 北, 禾 黍 不 獲 君 何 食 願 為 忠 臣 安 可 得, 思 子 良 臣 良 臣 誠 可 思, 朝 行 出 攻, 莫 不 夜 歸 15 詩 人 深 刻 的 刻 畫 出 人 民 生 活 情 景 的 淒 慘, 遍 地 戰 死 異 鄉 的 屍 骨 無 親 人 為 他 們 安 葬, 只 好 受 烏 鴉 啄 食, 無 法 安 息 的 靈 魂 在 風 中 為 自 己 的 慘 狀 嚎 哭, 述 說 對 君 主 的 不 滿 以 及 戰 士 既 出 無 歸 的 悲 哀 對 於 西 漢 末 年 的 文 人 來 說, 他 們 滿 足 自 我 生 命 價 值 的 目 標 已 經 由 建 立 己 身 的 功 業, 漸 漸 轉 向 要 撫 平 整 個 大 時 代 的 動 盪, 所 以 其 生 死 關 懷 的 展 現 多 將 重 心 放 在 社 會 民 情 之 上, 以 寫 實 的 筆 觸 描 寫 生 死 之 事, 記 述 在 封 建 制 度 下 人 民 痛 苦 的 戰 爭 生 活 文 人 於 作 品 中 展 現 出 對 生 死 的 關 懷, 從 上 古 神 話 時 期 不 直 視 死 亡 對 生 命 產 生 幻 想, 到 西 漢 末 年 直 寫 生 命 消 亡 的 哀 傷, 每 個 時 期 側 重 的 重 心 都 有 所 不 同, 對 於 生 死 之 事 的 關 懷 其 描 寫 主 體 也 由 群 體 轉 向 個 人, 而 個 人 對 生 死 之 事 的 哀 傷, 則 又 從 己 身 轉 向 整 個 社 會, 這 是 由 於 文 人 漸 漸 的 對 於 生 死 之 事 趨 於 理 性, 再 加 上 個 體 意 識 的 發 揚, 對 於 生 命 形 態 的 抒 發 便 不 再 局 限 於 個 人, 而 是 整 個 社 會 群 體, 但 到 了 東 漢 時, 這 樣 的 生 死 關 懷 又 發 生 了 改 變 在 下 一 章 節 裡 筆 者 將 以 古 詩 十 九 首 為 東 漢 時 期 文 本 代 表, 與 曹 魏 時 期 的 代 表 三 曹 曹 操 曹 丕 曹 植 的 詩 歌 做 為 比 較, 接 續 探 討 生 死 關 懷 之 演 變 現 象 15 ( 梁 ) 沈 約 撰, 楊 家 駱 主 編 : 戰 城 南 曲, 宋 書 卷 二 十 二 志 第 十 二 樂 四 漢 鼓 吹 鐃 歌 十 八 曲, 臺 北 市 : 鼎 文 書 局,1980 年, 頁 641 8

13 第 三 章 漢 魏 之 際 的 生 死 關 懷 世 人 對 於 生 命 的 起 始 與 消 亡 都 附 載 著 許 多 複 雜 的 思 維 情 緒, 無 論 是 因 為 下 意 識 抗 拒 死 亡, 進 而 想 超 越 死 亡 而 延 伸 出 的 幻 想 游 仙 等 詩 篇 ; 或 是 理 智 的 明 白 死 之 必 然, 而 選 擇 在 有 限 的 生 命 中 實 現 個 人 生 命 價 值, 以 達 到 精 神 層 面 上 不 朽 的 積 極 作 法 ; 以 及 因 為 對 現 實 的 失 望, 而 選 擇 在 短 暫 的 生 命 中 及 時 享 樂 的 消 極 想 法 等, 都 是 漢 魏 之 際 的 時 人 在 歷 史 文 化 的 傳 承 與 時 代 氛 圍 下, 被 迫 意 識 到 自 身 生 命 的 短 暫 而 引 起 的 悲 傷 情 緒 但 這 種 對 於 生 命 主 體 的 憂 傷 不 單 單 只 是 文 人 的 集 體 意 識, 這 更 是 整 個 社 會 全 體 共 有 的 悲 鳴, 而 敏 感 的 詩 人 面 對 如 此 蒼 涼 的 哀 音, 他 們 於 詩 文 中 所 展 現 對 於 生 死 之 事 的 關 懷, 更 是 富 有 一 種 悲 劇 性 的 生 命 色 彩, 也 是 因 為 如 此, 漢 魏 之 際 的 詩 篇 才 會 成 為 文 學 史 中 獨 特 且 具 開 創 性 的 存 在 在 此 章 節 筆 者 將 以 東 漢 末 年 之 作 古 詩 十 九 首 與 建 安 時 期 三 曹 父 子 的 詩 篇 為 主 要 分 析 對 象 就 詩 篇 的 內 容 而 言, 筆 者 又 分 為 三 小 節 做 細 部 討 論, 分 別 是 建 功 立 業 及 時 行 樂 以 及 游 仙 三 類, 以 探 討 漢 魏 之 際 的 詩 人 在 時 代 震 盪 不 安 的 氛 圍 下, 面 對 生 命 短 促 與 實 踐 生 命 價 值 之 間 產 生 的 衝 突 與 矛 盾 時, 其 所 激 發 出 對 於 生 死 之 事 的 關 懷, 且 綜 合 生 之 關 懷 死 之 關 懷 與 生 死 之 際 的 關 懷 三 個 面 向 去 探 析 古 詩 十 九 首 與 三 曹 父 子 的 詩 篇 在 生 死 關 懷 表 現 上 的 異 同 之 處, 做 為 漢 魏 之 際 的 文 人 生 死 觀 演 變 之 論 證 第 一 節 憂 時 憫 亂 的 建 功 情 懷 西 漢 晚 期 政 治 中 心 腐 敗 社 會 結 構 崩 解, 人 民 怨 聲 四 起, 漢 家 天 下 搖 搖 欲 墜, 最 終 受 外 戚 王 莽 篡 位, 結 束 了 西 漢 時 期 建 立 新 朝 新 朝 雖 然 很 快 就 被 推 翻, 但 是 其 存 在 對 於 東 漢 士 人 影 響 甚 深, 如 錢 志 熙 先 生 所 云 : 兩 漢 之 際, 由 於 王 莽 專 權 篡 政 及 社 會 動 亂, 始 依 附 於 皇 權 政 治 和 大 一 統 封 建 秩 序 的 士 人 群 體 失 去 了 精 神 上 和 物 質 上 的 憑 藉 錢 志 熙 : 魏 晉 詩 歌 藝 術 原 論, 北 京 : 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1993 年, 頁 27 9

14 王莽篡漢對士人的衝擊 在於產生對皇權政治的不信任 以及對漢武帝時所 推崇的 以儒家為中心 的思想產生懷疑 換句話說 東漢士人在政治動盪不安 的情況下之下 從原本單純只想著如何建立不朽的志業 轉而開始思考 建功立 業之外 的事 於是士人的獨立意識漸漸的被挖掘出來 也因為開始思考起其他 生命價值 的實踐 士人對於投身政治領域就不會成為必然性的選擇 所以即 使東漢初年 帝王所推崇的中心思想仍是以儒家經學為主 但就士人的思考層面 來說 相較於西漢時盲目的追求建功 仰賴皇權 東漢士人已漸漸偏向對自我生 命價值的探求 且由於東漢詩人大多為中低士階層的文人17 其在詩篇中對生死 之事的關懷 比起西漢時的浮奢單調 更顯得具有生命力 此特點的展現在東漢 末年的 古詩十九首 中更為明顯 18 日人吉川幸次郎以 推移的悲哀 為主題概括 古詩十九首 所表達的共同 生命情懷 敘說時人因為對自我生命存在充滿了不安定感 且因在時間的流逝中 深感自身生命的短暫 而引起的悲哀情緒 吉川幸次郎將 古詩十九首 分為三 類做討論 其中有一類為 感到人生只是向終極的不幸死亡推移的一段時間而引 起的悲哀 19 這類的文本內容皆側重於詩人對 死亡 的憂傷 而其中描述建 功立業之事的詩篇如 今日良宴會 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 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 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願 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 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 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貧賤 轗軻長苦辛 20 此詩開頭即描述宴會歡樂的氣氛 以歌者演奏著流行的西北胡曲為開端 續 寫聽到如此神妙曲音的眾人反應 有美德之人高談著對於新曲的見解 殊不知只 有真正的 識曲者 才明白曲中真意 反而顯得那些發表著高論的人可笑了 筆 17 錢志熙先生認為古詩作品多為中下層儒生文士之作 同註 6 頁 54 觀念參考 同註 6 頁 吉川幸次郎 推移的悲哀 古詩十九首 的主題 中將 古詩十九首 的主題分為三類 其一 對不幸 時間的持續而起的悲哀 其二 在時間的推移中由幸福轉道部性的悲哀 其三 感到人生只是向終極的不幸死亡 推移的一段時間而引起的悲哀 筆者在此章節選用第三類主題 作為文本分析的參考 收錄自 中外文學 第 6 卷第 4 期 1979 年 頁 梁 蕭統編 唐 李善注 十九首 文選 卷第二十九 詩己之一 雜詩上 古詩一 上海市 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6 年 頁

15 者 認 為 詩 人 在 此 想 表 達 的 是 自 己 欲 建 功 立 業 的 心 聲 ( 新 聲 ) 並 沒 有 被 上 位 者 真 正 的 重 視, 對 於 政 治 的 抱 負 反 而 被 有 地 位 者 所 玩 弄 齊 心 同 所 願, 含 意 俱 未 申 表 面 上 是 在 講 胡 曲, 實 際 上 是 指 建 功 立 業 之 事 是 文 人 們 共 同 擁 有 的 心 願, 但 因 為 受 到 現 實 因 素 的 阻 撓, 這 個 心 願 便 變 得 難 以 實 踐 人 生 寄 一 世, 奄 忽 若 飆 塵, 何 不 策 高 足, 先 據 要 路 津 詩 人 由 於 對 皇 權 政 治 的 失 望, 反 觀 起 將 建 功 之 事 立 為 人 生 目 標 的 自 己, 其 心 境 更 顯 悲 涼, 也 由 於 時 代 動 盪 不 安 使 詩 人 深 刻 了 解 到 生 命 無 常 之 理, 在 此 用 寄 奄 忽 飆 塵 等 字 詞 代 表 人 生 短 促 之 意, 於 是 詩 人 在 意 識 到 生 命 短 暫 之 後, 決 定 捨 棄 原 本 的 政 治 理 想, 以 追 求 功 名 富 貴 為 人 生 價 值 的 目 標, 何 不 兩 字 透 露 出 詩 人 屈 就 於 現 實 的 無 奈 之 情, 與 最 後 兩 句 無 為 守 貧 賤, 轗 軻 長 苦 辛 中 的 無 為 做 對 應, 表 明 了 詩 人 對 生 命 的 消 極 態 度 21 此 詩 篇 由 於 詩 人 受 到 現 實 政 治 不 得 志 的 衝 擊, 加 上 對 生 命 短 暫 的 深 刻 體 認, 進 而 改 變 其 對 於 生 命 價 值 定 位 的 確 立 迴 車 駕 言 邁, 悠 悠 涉 長 道 四 顧 何 茫 茫, 東 風 搖 百 草 所 遇 無 故 物, 焉 得 不 速 老 盛 衰 各 有 時, 立 身 苦 不 早 人 生 非 金 石, 豈 能 長 壽 考? 奄 忽 隨 物 化, 榮 名 以 為 寶 22 遊 子 歸 鄉 本 應 帶 著 些 許 的 喜 悅, 但 仕 途 不 順 的 遊 子 歸 鄉, 反 而 顯 得 這 漫 長 的 歸 鄉 之 路 充 滿 了 無 奈 的 哀 傷 之 情 東 風 是 為 春 風, 即 為 春 季 ; 百 草 意 味 著 草 木 茂 盛 的 情 景, 然 而 四 周 的 春 意 盎 然 對 比 詩 人 心 境 上 的 失 意, 在 加 上 沿 途 所 見 之 景 都 因 時 間 而 改 變, 進 而 衍 生 出 今 非 昔 比 時 光 飛 逝 之 感 嘆, 如 此 一 來 詩 人 所 感 的 茫 茫, 便 不 單 純 指 外 景, 而 更 是 對 人 生 的 茫 然 相 同 事 物 的 不 復 見, 進 而 從 野 草 的 景 像 聯 想 到 生 命 的 汰 換, 生 命 有 逝 有 生, 不 如 金 石 一 般 永 存 於 世, 儘 管 追 求 長 生 仍 有 其 終 止 的 一 刻, 於 是 詩 人 面 對 生 死 之 事 有 了 新 的 體 悟 生 命 的 消 逝 迅 速 無 常, 既 然 現 世 的 生 命 無 法 抗 拒 死 之 必 然, 那 倘 若 能 使 榮 名 得 以 永 存 歷 史, 則 也 可 將 此 視 為 生 命 於 精 神 層 面 上 的 不 朽, 亦 為 實 踐 自 我 生 命 價 值 的 方 法 之 一 詩 人 意 識 到 死 之 必 然 的 悲 傷, 與 時 間 推 移 的 悲 哀 23, 遂 而 選 擇 將 生 命 價 值 展 現 於 建 立 不 朽 的 志 業 之 上, 雖 為 失 意 之 士 所 作, 但 內 容 所 展 現 的 仍 是 較 為 積 極 的 馬 茂 元 : 古 詩 十 九 首 探 索, 高 雄 : 復 文 圖 書 出 版 社,1991 年, 頁 77 同 註 20 同 註 4 11

16 生命態度 上述兩首詩篇是 古詩十九首 中將生死觀懷的態度展現在建功立業 之上的作品 社會變遷在意識形態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現 是佔據統治地位的兩 漢經學的崩潰 煩瑣 迂腐 荒唐 既無學術效用又無理論價值 的讖緯和經術 在時代動亂和農民革命的衝擊下 終於垮台 代 之而興的門閥士族地主階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這是一種新的觀 念體系 24 由於時局的動盪 以致使人命淺危 朝不慮夕 再加以士人的人 生觀 價值觀從經學束縛的解放中 發現了自我 體認到了對個 體生命的珍視與對個體價值的肯定 於是這種感於生命存在的焦 慮與憂患與對未來的惶恐與恐懼 便在文學中抒發為一種時光易 逝 生命短促 人生無常的深沉喟歎 25 東漢末年 因封建統治階級的蠻橫與外戚 宦官的干政 受到政治動盪波及 的下層人民 其生活已在水深火熱之中 憤怒的人民決議起身反抗腐朽的皇權 於是士人又面臨另一個更加混亂的時局 其在作品中展現的生死觀亦也在這搖擺 不安的時代氛圍下漸漸有所轉變 孝獻帝諱協 靈帝中子也 建安元年春正月癸酉 郊祀上帝於 安邑 大赦天下 改元建安26 東漢末年漢獻帝年號 建安 此時期的文學風格承接著 古詩十九首 與漢 樂府之遺風 開啟了較為自由的學術思想時期 建安時期在政治上雖是動亂不斷 文學上卻形成特有的 建安風骨 此時期的文學以曹操父子三人為首 七子王 粲陳琳等人依附環繞 大批文人的匯聚鄴下 形成文學集團 他們戮力創作27 24 李澤厚 美學 哲思 人 臺北市 風雲時代出版 學英印行 1989 年 頁 109 黃偉倫 魏晉文學自覺論題新探 台灣學生出版 2006 年初版 頁 南朝宋 范曄撰 唐 李賢注 王雲五主編 後漢書 卷九孝獻帝紀 宋紹興刊本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6 年 頁 陳君璧 魏晉死亡觀 參考第三章第一節 建安文人的死亡觀 以曹操父子三人為首 七子王粲陳 琳等人依附環繞 他們在鄴城中戮力創作 書寫出此時期的生死際遇和感受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12 25

17 書寫出此時期的生死際遇和感受 箇中的生死觀與東漢末年的生死之想有所承接 值得一探 對生命殞落的傷感自古人有之 這股情緒在亂世中益發顯著 傷 逝可說是建安時期的集體意識 建安文人承繼東漢末年以來對生 命喪亡 人生短促無常的感概 除此之外 由於自我意識的覺醒 讓他們感受到每個個體生命的珍貴 親朋的死亡令們更加痛苦難 耐 這部份的描寫是前朝較少出現的 28 建安詩人的詩歌創作 繼承了漢樂府民歌 感於哀樂 緣事而發 29的現實 主義精神 脫離經學的束縛 開始關注自我意識 在文學作品中顯現了現實生活 與真實情感也是作者對所處外在世界與內在生命的反映 一自覺化的展現 此種 個人意識覺醒的發展 在曹操 曹丕 曹植身上亦可得見 下面筆者將以 三曹 父子 的文本為主 分析建安時期於建功立業之事上展現的生死關懷 曹操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和詩人 不僅奠基建安文學也是開創者 在東漢末年國家分裂的社會動盪的年代裡 他以消滅割據勢力 恢復全國統一作 為自己的畢生事業 對當時社會 歷史的發展作出過積極的貢獻 曹操 挾天子 而令諸侯 掌握了政權後 時代並無就此安定 曹操身處在一動盪不安 天災人 禍的社會30 處於亂世之中也激盪內心的情思 這樣的悲劇體驗就常抒發於文學 的創作上 曹操的詩作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 其一是敘漢末實錄的自我經歷 其 二是抒發個人壯志與抱負 其三是關於游仙的詩作 難以避免的軍旅生活 容易見之軍士和百姓的死傷 鎧甲生蟣虱 萬姓以死 亡 白骨露於野 千里無雞鳴 31 詩中不僅道出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筆者認 為也影響了曹操對於生死的體悟 使得詩風有著 曹公古直 甚有悲涼之句 32 在征戍過程也體認到自己的志向和抱負 生的關懷由此而生 在曹操詩中也多 論文 2007 年 頁 陳君璧 魏晉死亡觀 引用第三章第一節 建安文人的死亡觀中親朋好友死亡的哀戚前文 清華大學中 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7 年 頁 顧 實 漢書藝文志 廣文書局 1970 年初版 頁 陳佳琪 建安詩人生死觀研究 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第三章第一節 建安時代背景 2008 年 31 逯欽立輯校 蒿里行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83 年 頁 成林 程章燦注譯 新譯詩品讀本 三民書局出版 2003 年 頁

18 描述軍事生活的題材 行行日已遠 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 33 戎馬不解鞍 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 何時返故鄉 34 雖是表達行軍之艱或久戍思鄉之作 但所要面對的不脫離屍骨遍野的死之場 景 而這樣的場景所激發的不是消極的無奈的生命 而是身為領導者希冀人民能 脫離苦難的責任感 建安詩人在政治思想上深受原始儒學 修己以安百姓 修齊治 平 自強不息 等觀念薰陶 當他們面對天下大亂的 現存世 界 便自覺地將個人與國家前途 民族的命運相聯繫35 尤其曹操以國家大任為己任有著一定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使人民脫離苦難 建功立業的思想成為人生重心 在詩中也就時常表現出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的抱負 薤露 中表達漢末外戚宦官間的鬥爭與憂國憂民之情 賊臣持國柄 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 宗廟以燔喪 36 度關山 和 對酒 兩首詩中也顯現出對太平天國的嚮往和追求 天地間 人為貴 立君牧民 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 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 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 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 井田刑 獄 有燔丹書 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 何有失職 37 對酒歌 太平時 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 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 禮讓 民無所爭訟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 蟲 同註 31 曹操 苦寒行 頁 351 同註 31 曹操 卻東西門行 頁 354 孫明君 漢末士風與建安詩風 文津出版 1995 年 頁 148 陳祚明評選 李金松點校 采菽堂古詩選 上海古籍出版社發行 2008 年 頁 130 同註 31 頁 127 同註 31 頁

19 對酒 不僅說到太平世界的理想 在末句還道出生命抵達終點的方式 人 耄耋皆得以壽終 筆者認為能合理推測在曹操所處的亂世年代能得到安頓的死 亡是極為可貴 因而寫出此詩句 士兵和人民的逝去大多是因天災人禍39 都是 在痛苦中結束生命 此句能想見當時社會背景和曹操的生命歷練 曹丕也有反映現實苦難的詩作 在 陌上桑 中可見征戍的艱辛和戰友陣亡 遠從軍旅萬里客 披荊棘 求阡陌 側足獨窘步 涕泣雨面霑枕席 伴旅 單 稍稍日零落 惆悵竊自憐 相痛惜 40 但因在曹操羽翼下身受的磨難較 少 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與父有所差距 所以呈現社會現實痛苦的作品乃遜色不少 也無因這樣的現實透出對建功之情緒 葛曉音先生在 八代詩史 中說 他 曹 丕 的詩也就很少表現建功立業的壯志 往往是懷著悲觀迷惘的心緒探索人生的 意義 力圖借任自然的哲學獲得解脫 41 雖明顯表達建功立業的詩篇不多 但在曹丕遊宴之詩作中能見其進取之心 遊宴當中 不是一昧的沉溺於歡樂氛圍 而是激發出對生之關懷 在這短暫的歡 愉時光 容易道出內心真實感嘆 曹操的 短歌行 中也有著這樣的情緒 原本 對酒當歌 應當歡欣之氣氛也因內心憂慮苦悶之事而沖淡了原想愉悅之情 在 善哉行 朝日樂相樂 中也有同樣的情調 朝日樂相樂 酣飲不知醉 悲絃激新聲 長笛吐清氣 絃歌感人 腸 四坐皆歡悅 寥寥高堂上 涼風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 有德 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 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 吐握不可失 眾賓飽滿歸 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雲漢 羅者安所羇 沖靜得自 然 榮華何足為 42 原本在喝酒聽弦樂的閒情雅致中 卻因涼風吹來感受孤寂產生憂慮之情 詩 中 慊慊下白屋 吐握不可失 的句子與曹操 短歌行 中的 周公吐哺 天下 歸心 之意相似 有著建功之心 但最後卻又說 沖靜得自然 榮華何足為 同註 15 同註 31 頁 395 葛曉音 八代詩史 中華書局 2007 年 頁 45 同註 31 頁

20 道出道家之思 矛盾思想的呈現 顯示出生之關懷還不明確 從詩中反映的內容 和情緒來看 可推測是曹丕年輕時的作品 而在 善哉行 朝遊高臺觀 中原本獻美酒 嚐美味 陶醉音樂聲中的詩人 卻道出 樂極哀情來 寥亮摧肝心 遊宴享樂無法盡興之語 筆者認為雖然此詩 無顯示對於時光匆促的意識 但遊宴歡樂的短暫易對時間和人生有所感發 覺得 生命很快就到盡頭 而意識到自己應要好好保握 曹丕兩篇與吳質來往的書信中 就能見懷想歡愉之遊而後產生出對生的關懷 在 與吳質書 中先道出懷念以往的遊宴的歡愉之情 每念昔日南皮之遊 誠不可忘 既妙思六經 逍遙百氏 彈棋閑 設 終以六博 高談娛心 哀箏順耳 馳騖北場 旅食南館 浮 甘瓜于清泉 沈朱李于寒水 白日既匿 繼以朗月 同乘並載 以遊後園 輿輪徐動 賓從無聲 清風夜起 悲笳微吟 樂往哀 來 淒然傷懷 余顧而言 斯樂難常 足下之徒 誠以為然 今 果分別 各在一方 元瑜長逝 化為異物 每一念至 何時可言 43 單就此節錄文句而言 能見之歡樂之情後所帶的哀傷情調 回憶起與友人在 南皮暢遊 一起研讀六經 從白日遊談到夜晚 前段描寫遊樂歡愉的氣氛 但當 夜晚來到又有 悲笳微吟 哀從中來 宴會的散去 人也隨之而散 歡愉的短暫 易引起對時間短促的感知 也因此感知能產生對生的關懷 在 又與吳植書 中 能明顯見之 歲月易得 別來行復四年 三年不見 東山猶歎其遠 況乃過之 思何可支 雖書疏往返 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 親故 多罹其災 徐陳應劉 一時俱逝 痛可言邪 昔日遊處 行則連 輿 止則接席 何曾須臾相失 每觴酌流行 絲竹並奏 酒酣耳 熱 仰而賦詩 當此之時 忽然不自知樂也 謂百年己分 可長 43 王巍 李文祿 建安詩文鑑賞辭典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 年 頁

21 共相保 何圖數年之間 零落略盡 言之傷心 頃撰其遺文 都 為一集 觀其姓名 已為鬼錄 追思昔遊 猶在心目 而此諸子 化為糞壤 可復道哉 年行已長大 所懷萬端 時有所慮 至通夜不瞑 志意何時復類昔日 已成老翁 但未白頭耳 恐永不復得為昔日遊也 少壯真當努力 年一過往 何可攀援 古人思秉燭夜遊 良有以也 44 從開頭可見對時光的感嘆 雖以書信連絡 但難解思念和離別的愁思 之後 開始回想 昔日遊處 的美好過往 昔之歡樂在此總是對比著今之悲傷 何圖數 年之間 零落略盡 言之傷心 兩篇書信中今非昔比的悲涼情調皆因死亡所引 起 其中說到因 昔年疾疫 建安七子中四人一時俱逝 再加上前面書信已提 元 瑜長逝 曹丕書信所抒發的感傷情緒是因死亡而蘊育出的 所以筆者認為這樣 的生死感傷更易引起時間意識之感 雖無激發出明確生之關懷的行動 但繼而展 現 少壯真當努力 的進取之心 但在這積極中 又能見秉燭夜遊應及時享受人 生的態度 除了曹操心中有雄心壯志外 曹植的欲建功之心不遜於其父 曹植在文學的 創作內容上一般都分成前後兩期 隨著曹操過世曹丕繼位後 在政治上長期受到 迫害 以致無法施展長才和抱負 使得人生價值無法實現 以致能從詩篇中感受 到曹植生命情緒的變動 在前期作品 白馬篇 中明顯展現了積極建功的思想 長驅蹈匈奴 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 性命安可懷 父 母且不顧 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 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45 詩篇道出了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 曹植不顧生命 不害怕死亡之語 為國家而死了無遺憾之情 可見是早期意氣風發之時 對曹植來說這樣的付出是 同註 43 同註 31 頁

22 值得的 已把建功放於生死之上 就算死也要死的有價值 建永世之業 流金 石之功 一直是曹植內心最大的渴望 除了實際對政治上的建樹之外 文學事業上的抱負在 薤露行 中能見之 天地無窮極 陰陽轉相因 人居一世間 忽若風吹塵 願得展功 勤 輸力於明君 懷此王佐求 慷慨獨不羣 鱗介尊神龍 走獸 宗麒麟 蟲獸猶知德 何況于士人 孔氏刪詩書 王業燦已分 騁我徑寸翰 流藻垂華芳 46 雖道出對建功的抱負 但重點是放在希望能學習孔子著書立言傳世 使自己 的名聲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但曹植在 與楊德祖書 中卻言 辭賦小道 固未足以揄揚大義 彰示來世也 豈徒以翰墨為勳績 辭賦為君子哉 此與 薤露行 中言論有矛盾之處 王鍾陵先生說到 曹植此論 確有他個人的因素在起作用 但是把建立現世功業放 在首位 而以著述子書次之 辭賦又次之的順序 還反映了一代 士人的志向 這種志向的產生 又是為當時的歷史需要決定的 漢末以來 各種政治軍事力量之間變幻 迭起的興衰 確 乎給爭逐者們提供了一種周旋與努力的餘地 於是建立現世功業 的願望便猛烈地升騰了起來 另一方面 萬里相赴 還相吞滅 的方鎮混戰 使社會的苦難達到了極點 從而挽 救社會 除國疾 濟蒼生的歷史任務便迫在眉睫 這兩 個方面的相反相成 使得個人建功立業的志向中 充滿了一種歷 史的 社會的內容 47 靠著文學傳著也是流名於後世的方式之一 但對曹植來說還是比不上建功的 政治理想 在 與楊德祖書 前有寫到 僕少小好為文章 迄至於今二十有五 年矣 可知曹植正值前期開朗的人生觀 想要一展抱負的青年之時 建功之事 同註 31 頁 422 王鍾陵 中國中古詩歌史 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頁

23 對曹植來說是能發揮生命價值的重要一環 這樣充滿積極的建功之心 是因為他們有著清楚的時間觀念 面對生命的短 促 時光有限而激發出增加生命密度的行為 有著濃厚的遷逝之悲 時間意識的強化程度 總是同個性意識的覺醒程度成正比的 時 間成為一定程度上有了個性意識覺醒的士人建功立業的憑藉 亦 即是說 時間成了一種發展自我的空間 時間感乃往往同一種志 業不就的感慨相關係 48 曹氏父子詩中有許多對生命時間短暫的感慨 天地何長久 人道居之短 49 人生居天壤間 忽如飛鳥棲枯枝 50 曹植對此感慨抒發的特別多 驚風飄白日 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可再 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 處 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 知命復何憂 日月不恒處 人生忽若寓 52 日苦短 樂有餘 53 人居一世間 忽若風吹塵 54 天地無終極 人命若朝霜 55 驚風飄白日 忽然歸西山 56 白日西南馳 光景不可攀 同註 43 頁 127 同註 31 頁 135 同註 31 頁 143 曹海東 新譯曹子建集 三民出版 2003 年 頁 187 同註 51 頁 424 同註 51 頁 437 同註 51 頁 422 同註 51 頁 454 同註 51 頁 451 同註 51 頁

24 從這些詩不僅能見曹植對歲月短促的慨歎也見之對死亡的理性認識 詩人在 未完成大業之前面對生命的殞落 更有深層的悲慨 每一次的感嘆都代表著對人 生的遺憾 而短促的時光已經夠讓人感傷 若又遇時運不濟 那已經不是單純的 悲上加悲的憂鬱 而轉為憤恨不平的情緒 在曹植後期的詩作 能見之生命情緒 的變動 從對生之關懷的積極 轉向在生死徘徊的悲涼和無奈 眾多描述對於為民著想和政治理想之詩作 雖反映了積極的建功之心 但大 多只能見之對政治的抱負 而在表達建功治國的詩篇中 短歌行 能明顯感受到 對生死的關懷 也能見之曹操詩歌慷慨悲涼之特色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 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 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58 此詩反映曹操求賢若渴之心 希望有才之人能助他盡早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 首句就帶出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直接道出 人生 二字能感受一種深沉的 感嘆 所以藉喝酒來及時享樂 用 朝露 來譬喻人生 顯然對於生命之短和死 亡的必然是有客觀認識的 而面對時光之逝和人生之短雖也有 年之暮 奈何時 過時來微 的感嘆 但背後所呈顯的是皆是對建功抱負的積極與渴望 在 龜雖 壽 中也展現這樣的精神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道 出了晚年還保有激昂的雄心壯志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 便對曹植進行打壓和迫害 時常遭到貶斥或徙封 不能 久待一地 這樣時常的飄泊 在作品中表達了身不由己的艱難處境 在 遷都賦 中道出遷徙的辛苦 58 同註 31 頁

25 余 初 封 平 原, 轉 出 臨 淄, 中 命 鄄 城, 遂 徙 雍 丘, 改 邑 浚 儀, 而 末 將 適 於 東 阿 號 則 六 易, 居 實 三 遷 連 遇 瘠 土, 衣 食 不 繼 吁 嗟 篇 中 曹 植 就 以 轉 蓬 自 喻, 表 現 自 己 時 常 遷 徙, 抒 發 出 欲 解 脫 的 苦 悶 : 吁 嗟 此 轉 蓬, 居 世 何 獨 然 長 去 本 根 逝, 宿 夜 無 休 閒 東 西 經 七 陌, 南 北 越 九 阡 卒 遇 回 風 起, 吹 我 入 雲 間 自 謂 終 天 路, 忽 然 下 沉 淵 驚 飆 接 我 出, 故 歸 彼 中 田 當 南 而 更 北, 謂 東 而 反 西 宕 宕 當 何 依, 忽 亡 而 複 存 飄 颻 周 八 澤, 連 翩 曆 五 山 流 轉 無 恒 處, 誰 知 吾 苦 艱 願 為 中 林 草, 秋 隨 野 火 燔 糜 滅 豈 不 痛, 願 與 株 荄 連 59 首 兩 句 就 道 出 了 活 著 的 艱 辛, 也 能 感 受 哀 怨 之 情, 詩 篇 末 尾 願 為 中 林 草 秋 隨 野 火 燔 糜 滅 豈 不 痛 願 與 株 荄 連 更 是 透 露 出 希 望 化 成 煙, 欲 死 求 解 脫 的 心 情 曹 植 對 人 生 多 次 的 嘆 發 大 都 為 了 無 法 立 大 業 而 愁, 但 此 詩 表 達 的 苦 悶 卻 是 希 望 與 草 根 相 連, 不 再 遷 徙 的 願 望, 雖 有 想 隨 野 火 化 為 塵 煙 的 想 法, 但 筆 者 認 為 最 終 願 望 是 不 希 望 在 飄 泊 中 死 去, 欲 求 安 定 外 在 環 境 的 安 頓, 才 能 帶 來 內 心 的 安 定, 至 少 有 一 歸 屬 之 地 能 安 慰 生 命 的 起 伏 和 挫 折 而 受 政 治 壓 迫 憤 恨 不 已 的 心 情 在 贈 白 馬 王 彪 詩 中 更 加 顯 露 本 詩 作 於 黃 初 四 年 曹 植 要 從 京 師 回 洛 陽 封 地 的 路 上, 當 時, 任 成 王 曹 彰 突 然 死 於 洛 陽, 能 想 見 曹 植 內 心 的 哀 傷 在 歸 途 中, 欲 與 曹 彪 同 路 東 歸, 但 當 時 朝 廷 對 諸 藩 王 的 法 令 嚴 格, 不 許 私 下 往 來, 強 迫 他 們 分 開, 因 此, 曹 植 與 曹 彪 的 分 開 實 同 於 永 別, 在 滿 懷 悲 憤 之 情, 寫 下 了 這 訣 別 之 辭, 第 五 章 是 悲 憤 之 情 的 高 潮 : 太 息 將 何 為, 天 命 與 我 違 奈 何 念 同 生, 一 往 形 不 歸 孤 魂 翔 故 域, 靈 柩 寄 京 師 存 者 忽 複 過, 亡 沒 身 自 衰 人 生 處 一 世, 去 若 朝 露 晞 年 在 桑 榆 間, 影 響 不 能 追 自 顧 非 金 石, 咄 唶 令 心 悲 同 註 31, 頁

26 詩 的 氛 圍 充 滿 感 傷 與 悲 憤, 嘆 息 是 為 了 甚 麼 呢? 命 運 總 是 與 心 互 相 違 背 曹 植 想 到 曹 彰 的 死 而 對 生 死 充 滿 感 嘆, 而 根 據 作 詩 的 年 份 可 推 測 曹 植 當 時 三 十 二 歲, 正 值 壯 年 之 際 卻 道 出 桑 榆 晚 年 的 心 境, 可 見 內 心 已 隨 政 治 迫 害 的 折 磨 而 老 去 與 曹 彰 的 死 別 和 曹 彪 的 生 離, 筆 者 認 為 曹 植 意 識 到 自 己 孤 寂 的 生 與 死, 剩 下 自 己 一 人 後, 所 要 面 對 的 是 政 治 壓 迫 和 兄 弟 曹 丕 的 猜 忌, 曹 植 也 知 道 變 故 在 斯 須, 雖 然 現 在 還 好 好 活 著, 但 不 知 下 一 步 自 己 會 在 哪 裡, 時 常 處 在 死 亡 徘 徊 的 憂 懼, 所 激 發 出 的 生 之 情 緒 是 只 能 默 默 接 受 這 樣 的 處 境, 接 受 自 己 的 命 運, 等 待 不 受 迫 害 和 猜 忌 之 日 到 來, 詩 末 道 出 收 淚 即 長 路 援 筆 從 此 辭 呈 現 人 生 只 能 繼 續 的 無 奈, 如 同 又 九 愁 賦 中 所 嘆 : 嗟 大 化 之 移 易, 悲 性 命 之 攸 遭 61 在 死 亡 徘 徊 的 處 境 下 進 無 路 以 效 公, 退 無 隱 以 營 私 62, 只 好 從 想 法 上 的 轉 變 來 作 一 抒 發, 以 求 內 心 安 定 和 現 世 苦 悶 心 靈 的 解 脫, 所 以 曹 植 創 作 出 許 多 游 仙 詩 來 幻 想 那 美 好 世 界, 在 作 品 中 也 透 露 出 一 些 偏 向 老 莊 思 想 的 文 句, 筆 者 認 為 是 積 極 渴 望 的 建 功 之 心 慢 慢 被 消 磨 殆 盡, 外 在 生 命 受 限 制 的 痛 苦, 只 能 轉 求 思 想 上 內 在 精 神 的 解 脫 在 釋 愁 文 中 能 見 曹 植 在 後 期 人 生 之 憂 愁 苦 悶 : 予 以 愁 慘, 行 吟 路 邊 形 容 枯 悴, 憂 心 如 醉, 愁 之 爲 物, 惟 恍 惟 惚, 不 召 自 來, 推 之 弗 往 尋 之 不 知 其 際, 握 之 不 盈 一 掌 寂 寂 長 夜, 或 群 或 黨, 去 來 無 方, 亂 我 精 爽, 方 今 大 道 既 隱, 子 生 末 季, 沈 溺 流 俗, 眩 惑 名 位, 濯 纓 彈 冠, 諮 趣 榮 貴 坐 不 安 席, 食 不 終 味, 遑 遑 汲 汲, 或 憔 或 悴 所 鬻 者 名, 所 拘 者 利, 良 由 華 薄, 凋 損 正 氣 吾 將 贈 子 以 無 爲 之 藥, 給 以 淡 薄 之 湯 63 篇 名 釋 愁 就 點 明 了 是 要 消 解 無 際 的 愁 緒 整 篇 以 說 愁 如 何 解 愁 為 主, 能 見 曹 植 受 到 迫 害 的 苦 悶, 還 對 愁 本 身 進 行 了 描 摹, 能 感 受 到 愁 是 多 麼 折 磨 人 文 中 還 幻 想 有 一 玄 靈 先 生 能 使 曹 植 再 無 愁 之 情 緒, 給 予 他 無 爲 之 藥 淡 薄 之 湯 來 化 同 註 31, 頁 453 曹 植 : 又 九 愁 賦, 曹 子 建 集, 卷 二, 三, 中 華 書 局 據 明 刊 刻 校 刊,1965 年 曹 植 : 臨 觀 賦, 同 註 61, 卷 一, 五 曹 植 : 釋 愁 文, 同 註 61, 卷 九, 二 22

27 解 此篇反映了生的思想上的變化 從積極入世到幻想解脫 老莊思想的出現證 明愁苦之思日益濃烈 生不如死 在生死之中想走向淡泊和無為 可見生命的壓 抑感一直壓迫曹植 髑髏說 中藉著髑髏的話語道出道家的哲思 然未達幽冥之情 識死生之說也 夫死之為言歸也 歸也者 歸 於道也 道也者 身以無形為主 故能與化推移 陰陽不能更 四時不能虧 寥落冥漠 與道相拘 偃然長寢 樂莫是踰 64 死之必然是悲劇之一 尤其當暮年之至 人生理想未能實現感嘆易加劇 而 此悲傷曹植以開脫的方式釋懷 以末句來看 與道相拘 偃然長寢 樂莫是踰 生和死對曹植來說只是 道 的變化 與曹植現世生活對照下 達觀的思想的出 現 背後所隱藏的是對生命的憂慮 除道出對生的憂慮外 在 潛志賦 中更表達欲順勢處道之思 潛大道以游志 希往昔之遐烈 矯貞亮以作矢 當苑囿乎藝窟 驅仁義以為禽 必信忠而後發 退隱身以滅跡 進出世而取容 且摧剛而和謀 接處肅以靜恭 亮知榮而守辱 匪狥天路以焉通 首句 潛大道以游志 就道出了欲追求一種順勢自然 清靜無為的境界 而 退隱身 而和謀 和 亮知榮而守辱 匪狥天路以焉通 之句 更表現了想 隱身後退 隨遇而安之意念 曹植時常面臨到死亡 不知還能活多久的思慮一直 存在 所以說出不如隱身之語 但其實內心是極度不甘 不是自己歲數接近死亡 想安於天道命運 而是無法得知下次的迫害何時會殃及性命 強烈想報效國家之 心 一直受到阻礙 雖有老莊之道能給予安慰 但筆者認為曹植內心還是苦悶的 景蜀慧在 魏晉詩人與政治 中談到 64 曹植 髑髏說 同註 61 卷十 九 23

28 由於曹植內心裡儒家積極有為的人生哲學沾溉既深 其氣質又多 思善感 執著纏綿 所以當時那種尚未經玄學大師揉合改造的老 莊哲學 並未使曹植真正獲得安慰感 反而與他固有的努力進取 的周孔遺教形成衝突 產生了更深的矛盾與困惑 這樣 曹植精神上所承受的 除了外界的壓力之外 更有因兩種哲學的 相互搏擊而造成的自我懷疑 自我批判 連懷百結 不能自解 心態極為痛苦複雜 65 四十四歲就過世的曹植 鬱悶之情一直持續到生命終點 從上述所論詩句能 見之內心寂寞與哀傷 對於建功立業之事 曹操和曹植尤其以此作為生命能達圓滿的目標 曹操因 66 身為上位者而展現天下一統的壯志 曹植因 生乎亂 長乎軍 而影響人生目 標 產生對建功的渴望 曹丕雖在詩中無顯現立大業的志向 但在其遊宴詩中能 見之對生命的感發 建安詩人因時間的推移67 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 這是他們 共同的特徵 筆者也因此能從詩中掌握生和生死之際關懷的重點 第二節 行樂及時以把握當下 東漢末年 士人意識到朝代興亡迅速的事實 對已殘破不堪的東漢政局十分 失望 在加上身分地位上仍受封建制度所限制 士人對於建功立業之事 雖不可 說是完全斷絕 但也多抱持著絕望的態度 積極進取的風氣在此有了消弭之勢 而西漢時期興盛的養生求仙之道 也因為無人證實是否有人真正的成仙得道 所 以東漢末期的詩人多對於養生求仙之事抱持著懷疑與反省的態度 東漢末期的詩 人有感於對建立志業的絕望和對養生求仙的懷疑 反之興起的則是 及時行樂 的生命態度 青青陵上柏 磊磊澗中石 人生天地間 忽如遠行客 65 景蜀慧 魏晉詩人與政治 文津出版社 1991 年 頁 曹植 陳審舉表 同註 51 頁 同註 19 吉川幸次次郎在 推移的悲哀 古詩十九首 的主題 中提及 古詩十九首 中帶來的悲感是 因時間推移所造成 24 66

29 斗酒相娛樂 聊厚不為薄 驅車策駑馬 遊戲宛與洛 洛中何鬱鬱 冠帶自相索 長衢羅夾巷 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 雙闕百餘尺 極宴娛心意 戚戚何所迫 68 詩人意識到人之於天地間就像過客一般 無法在歲月中久留 而如此短暫的 生命甚至比柏樹與水中石更難久留於世 想起那些每日盡享歡娛的王宮貴族們 只感嘆自己只能架著劣馬拉的破馬車 欺騙自己就算如此也能開心的到處遊玩 殊不知此舉只是更添心中的悲涼與不堪 看見貴族們用榮華富貴堆出的豪華饗宴 好似每人都過得像在天堂一樣的快樂 人生就已經如此短暫卻還不能像王公貴族 一樣的享盡各種奢華 淒涼又不平的心情更甚 貧苦的中下階級文人不僅感嘆歲 月無情 對於在天地之前同為螻蟻的貴族豪門得以日日尋歡作樂 為此也感到忌 妒又莫可奈何 最後 作者對於心中的憂悶之情 最後也只能轉向於及時行樂一 途 驅車上東門 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 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 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 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 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 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 賢聖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 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 被服紈與素 69 本詩開頭出現多種明顯的死亡意象 如 郭北墓 白楊 陳死人 說明作者 已具備相當的死亡觀念也明白人終歸一死的事實 甚至提及死後的世界 黃泉 人死後便就此長眠一覺不醒 人的生命就像早晨的露水一般倏忽即逝 相較於與 天地共存的金石 顯得更為脆弱不堪 在時間的面前更是微不足道 全文於 聖 賢莫能度 之前都是說明人生短暫 就算是聖賢也無法逃過歲月更迭的殘酷 在 時間洪流中也不復存在 詩末兩句說明服食求仙的不可靠 求仙不成還有可能誤 服毒藥而提早葬送性命 表達作者對於此事的懷疑與反對 並求有生之年能把握 僅存的生命暢飲美酒 穿著華衣 以奢華的生活度過餘生 是為對生之關懷的展 現 同註 20 頁 1343 同註 68 25

30 生年不滿百 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 何不秉燭遊 為樂當及時 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 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 難可蜿等期 70 東漢末年時局混亂 社會動盪不安 在此種情況之下 人民無法安樂於世 甚至連葬身之地也不知何處 比起懷抱建功立業之志 如何生存才是真正首要大 事 人們放棄追求遠大志向的念頭 開始正視生命本質的價值 對於未來存在與 否的恐懼更激起人們對生命的重視 晝短苦夜長 何不秉燭遊 人生短暫的事 實 使詩人不願將寶貴的生命浪費在悲觀的事物上 加上深感時間流逝迅速 對 於無法阻止生命隨時間而逝的悲傷 詩人於是決意在短暫的人生中以及時行樂為 生命目標 於結尾的部分 作者雖於前段已說明及時享行樂之必要性 但文末時 卻又感嘆一般人是無法像王子喬一樣成為仙人 除了對求仙一事提出質疑 情緒 因為生命無法繼續延長下去 也從積極面又微微下沉多了點消極的悲歎 而建安時期對於及時行樂之作 多表現於曹丕之作 曹丕因跟隨父親經歷大 小征戰 詩中征夫游子和思婦之主題是少不了 出色的作品也均屬此類 能從這 些作品中感受到曹丕對人生時光的感嘆 曹丕這類詩作主觀上在於表現生命失落感 反映了他對生命意識 的思考 游子思婦乃人生不幸者 他們所反映出來的痛苦心理正 是生命本體所要承受的苦難 71 在 善哉行二首 其一就屬游子之吟之作 上山採薇 薄暮苦飢 谿谷多風 霜露沾衣 野雉羣雊 猴猿相追 還望故鄉 郁何壘壘 高山有崖 林木有枝 憂來無方 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 多憂何為 今我不樂 歲月如馳 同註 68 同註 35 頁

31 湯湯川流 中有行舟 隨波轉薄 有似客遊 策我良馬 被我輕裘 載馳載驅 聊以忘憂 72 此首善哉行開頭 薄暮苦飢 霜露沾衣 可見外游之苦 游子懷鄉不知何 時能回去熟悉的地方 筆者認為外游的飄盪會意識到時光的流逝 接近人生終點 而在空間不停的變動下 使得家鄉變得遙不可及甚至已沒有心力和時間去完成理 想 那不如把握當下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快樂 然憂終不可忘 反不如姑且馳 73 驅耳 筆者認為曹丕雖是描寫他人生命歷程 但本身若無對生命有感懷是 無法道出及時行樂之思 在他的 大牆上蒿行 中就寫道 為樂常苦遲 歲月 逝 忽若飛 何為自苦 使我心悲 74此詩就印證出享樂的生之關懷 又與吳 植書 也說到 年一過往 何可攀援 古人思炳燭夜遊 良有以也 時間一 過 何可攀援 所擁有的歲月如此少 若無享受總是為現世紛擾所困 那還不 如稱有閒之時夜遊忘憂 讓人生時光歡樂之時多過苦悶 遨遊快心意 保己終 百年 75也道出這樣的心境 不如使內心歡愉不受現世憂愁所苦 身心得到安頓 就能好好度過此生 第三節 求仙長生之幻想 古詩十九首 中對於養生求仙之事的生死關懷 大多抱持著質疑的態度 如上一節所提及的詩篇 不論是 服食求神仙 多為藥所誤 中對養生求仙之事 的反思 或是 仙人王子喬 難可蜿等期 中對求仙之事的質疑 都顯示在東漢 末期時 詩人對養生求仙之事的側重以減少許多 其生死關懷的重心多放在建立 不朽志業和及時行樂之上 然而建安時期對於求仙之事則多有展現 雖也有質疑 的部分 但其對於求仙以長生之事的態度相較於東漢末期較為寬鬆 於文本中對 於生死關懷的展現也較多 如曹氏父子的游仙詩 曹氏父子在游仙詩中呈現出對生死的關懷 不甘於在如此短暫的生命一事無 成 所以希望能延壽繼續完成壯志 或是幻想美好仙境來消解生命的挫折 同註 36 頁 390 同註 36 頁 138 同註 36 頁 144 同註 43 曹丕 芙蓉池詩作 頁 87 27

32 沉浸於其中的神仙境界時 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精神上的快適與自 由感 暫且忘卻人生短促 功業難就的焦慮 久之 他們便有意 識地借助於幻想中的神仙世界消解人生苦悶 76 在幻想中也能見之以理性的態度看待人生 甚至出現給予否定的矛盾態度 但這樣的否定也能看見作者對死亡的清楚認識 在曹操的 精列 和 龜雖壽 中分別首句就道出了對生命盡頭必將到來的 事實 厥初生 造劃之陶物 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聖賢不能免 何為懷此憂 77 神龜雖壽 猷有竟時 78 而對於這樣的必然的認知 還是不免對長壽抱一幻想 在 氣出倡 其一表 現出欲長壽的願望 駕六龍 乘風而行 行四海 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 乘 雲而行 行四海外 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 下來翱遊 驂駕六龍 飲玉漿 河水盡 不東流 解愁腹 飲玉漿 奉持行 東到蓬萊 山 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 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 四面顧望 視 正 火昆煌 開玉心正興 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 但當 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 出窈入冥 常當專之 心恬澹 無所 心曷 欲閉門坐自守 天與期氣 願得神之人 乘駕雲車 驂駕白鹿 上到天之門 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 敬神 齊 當如此 道自來 尚學鋒 道家思想與漢魏文學 北京市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0 年 頁 270 同註 31 曹操 精列 頁 133 同註 31 曹操 龜雖壽 頁 130 同註 31 頁

33 直接寫出遇仙人得仙道的想像 曹操也難以避免有世俗的幻想 能想見現世 的愁苦難以得到舒緩 而道出 解愁腹 飲玉漿 之句 想在神仙世界獲得苦悶 的消解 而 河水盡 不東流 能看出曹操對生命短促的清楚認識 筆者認為那 激發了長壽的幻想 目的是來完成自己的立業壯志 對於這樣的遨游仙境的想像能推測是暮年的心境 意識到死之將至 激發出 養身心之道 對於仙道曹操在此認為可從自己身心做起 詩句 欲閉門坐自守 天與期氣 靠自我修練獲得仙道 能更進一步接近仙人世界 而獲得壽命的延 續 在 陌上桑 中也道出對仙道的追求和在現世的終極願望 駕虹霓 乘赤雲 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 至崑崙 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 及羨門 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 飲醴泉 柱杖桂枝 佩秋蘭 絕人事 游渾元 若疾風游 炎欠 翩翩 景未移 行數千 壽如南山不忘愆 80 此詩開頭乘駕著虹霓 與仙人來往 食芝英 飲醴泉 如何到達神仙世界和 對於仙境所食 上述都與 氣出唱 相似 其中 受要秘道愛精神 道出了曹操 在與仙人的交遊之中 獲得仙道的傳授 而後要愛養自己的精神此語 表達出對 長壽的幻想 末句 壽如南山不忘愆 透漏了不忘建功的使命 愆 指的是過 失 對實現人生價值的建功任務遲遲無法達成 在神仙美好世界的想像中還是不 忘現世使命 曹操在上述游仙詩中都道出長壽的願望 但筆者認為獲得長壽的方法有一層 次上的差異 在 秋胡行二首 第二首詩中有 思得神藥 萬歲為期 之語 明 顯見之追求生命的延長是希望能有神藥而得萬年之壽 與 欲閉門坐自守 天與 期氣 和 受要秘道愛精神 所呈現的長壽之道有所不同 原本從自我實際做起 的修練 再到接受外在仙道 最後是直接道出渴望有神藥的願望 筆者認為那反 80 同註 31 頁

34 映出越到晚年對生命願望的急迫情緒 更加感受出對生命流逝的無情 秋胡行 兩首 在 采菽堂古詩選 道 自昇仙而歸於時業 自時業而悼於人生 會為 其旨 總歸沉吟不決四言而已 81 只是曹操在 秋胡行 中表露更多的是 天 地何長久 人道居之短 對生命的客觀事實 他清楚知道 四時更逝去 晝夜以 成歲 的人生短暫 認清死亡是一必定的結果 所以更激發出 不戚年往 世憂 不治 之詩句 只欲使百姓在亂世痛苦解脫 是一種英雄氣慨的表現 在曹植的游仙詩中所展現的情調 筆者認為可簡單分為分兩個部分 其一是 延壽的企望 此部分在上述曹操詩中也有此展現 但是積極的情緒略少於曹操 其二是欲升天以求解脫 其實不論是延壽或是求解脫 許多都是後期人生在生死 徘徊的苦鬱抒發 在 飛龍篇 和 平陵東行 就明顯道出了服食以延壽的幻想 授我仙藥 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 還精補腦 壽同金石 永世難 老 靈芝采之可服食 年若王父無終極 在 五遊詠 中同樣有相同願望 但詩中開始有深沉情緒的顯現 九州不足步 願得淩雲翔 逍遙八紘外 遊目曆遐荒 披我丹霞衣 襲我素霓裳 華蓋芬晻藹 六龍仰天驤 曜靈未移景 倏忽造昊蒼 閶闔啟丹扉 雙闕曜朱光 徘徊文昌殿 登陟太微堂 上帝休西欞 羣後集東廂 帶我瓊瑤佩 漱我沆瀣漿 踟躕玩靈芝 徙倚弄華芳 王子奉仙藥 羨門進奇方 服食享遐紀 延壽保無疆 82 從首句 九州不足步 願得淩雲翔 能感受出欲升天逃離現世帶出自由的渴 同註 36 頁 136 同註 31 頁

35 望 曹植在政治上所受的壓抑和內心苦悶只有仙人世界能獲得解脫 末兩句道出 服神藥想長壽之語 筆者認為因現實的狀況給生命帶來諸多限制 所以希望能延 長壽命直到威脅消失 自己還有夠長的時間去實踐生命價值 遠遊篇 也和 五遊詠 一樣都是受壓迫的情緒抒發之作 遠遊臨四海 俯仰觀洪波 大魚若曲陵 承浪相經過 靈鼇戴方丈 神嶽儼嵯峨 仙人翔其隅 玉女戲其阿 瓊蕋可療饑 仰首吸朝霞 崑崙本吾宅 中州非我家 將歸謁東父 一舉超流沙 鼓翼舞時風 長嘯激清歌 金石固易敝 日月同光華 齊年與天地 萬乘安足多 83 詩句 崑崙本吾宅 中州非我家 道出崑崙有我能安居之地 但中原之地沒 有 可顯見外在環境讓曹植多麼痛苦 不只是環境而是在那環境下所要承受的苦 難和孤寂 金石固易敝 日月同光華 齊年與天地 萬乘安足多 感慨歲月 之短無法持續 只有神仙之壽才能與天地一樣長久 也能見之曹植對生命的有限 性有清楚認識 另一種游仙詩對延壽的幻想較不突出 重點放在升天的願望 與其身世有 關 他比其父兄更多體味到人生的苦況 因此 他在這些作品中就更 多地表達了超越人生苦難而獲取自由的願望 84 仙人篇 描述了升天之行 可感受曹植欲對現世愁苦的解脫 仙人攬六著 對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 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 河伯獻神魚 四海一何局 九州安所知 韓終與王喬 要我於天衢 萬里不足步 輕舉淩太虛 同註 31 頁 434 同註 76 頁

36 飛騰踰景雲 高風吹我軀 回駕觀紫薇 與帝合靈符 閶闔正嵯峨 雙闕萬丈餘 玉樹扶道生 白虎夾門樞 驅風游四海 東過王母廬 俯觀五嶽間 人生如寄居 潛光養羽翼 進趨且徐徐 不見軒轅氏 乘龍出鼎湖 徘徊九天上 與爾長相須 85 首先道出仙人 神女是對仙境的美好想像 再描述升天之行 四海一何局 九州安所知 與曹植 遠遊篇 : 崑崙本吾宅 中州非我家 和 五游詠 : 九州不足步 願得淩雲翔 情調有相似之處86 筆者認為透露出對於現實環 境的不滿 欲升天到另一世界擺脫任何紛擾之事 俯觀五嶽間 可推測他已從 87 仙界到凡間 看著那壯大挺拔的高山 反思著仙人世界的無限時光 帶給了曹 植 人生如寄居 的慨歎 末句 徘徊九天上 與爾長相須 是說願一直處在天 上等待軒轅氏皇帝 但實際上透漏了曹植想擺脫地上環境往天上環境安處 游 仙 也是說出了升天渴望 翱翔九天上 騁轡遠行遊 東觀扶桑曜 西臨弱水 88 流 北極登玄渚 南翔陟丹邱 後期人生巨大的苦悶 讓曹植總覺 戚戚 少歡娛 在曹植游仙詩中表面上看雖是對仙境的描寫 但背後隱藏著的往往是 對現世苦悶的厭棄 愁苦是久久難散的 只有 翱翔九天上 才能稍加脫離被限 制的環境 升天行二首 的第二首詩較之其他游仙詩不同 有明顯點出時間意識的詩 句 日出登東幹 既夕沒西枝 願得紆陽轡 回日使東馳 末句 願 得紆陽轡 回日使東馳 89因為意識到死亡的必然到來 透露出渴求時光倒流 之念 能多點時間實現自我理想 但到後來清楚知道願望已無法達成 慢慢思想 上開始轉變 從詩和賦中已能見較為達觀的老莊之思 這樣的無奈悲情較之於積 極不忘建功關懷的前期 只能給予時運不濟的安慰 上述詩篇對於仙境都是美好的嚮往和欲前往的解脫之地 但也有呈現否定和 85 同註 51 頁 191 同註 51 參考曹海東先生引用朱乾 樂府正義 讀曹植五遊遠遊 悲植以才高見忌 遭遇艱厄 所謂 九州不足步 皆其憂患之辭也 頁 同註 51 參考曹海東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作者從天庭歸來的途中所見所想 頁 同註 51 頁 同註 51 頁

37 批評用道術追求成仙的作品 展現對仙境幻想的矛盾 在 精列 詩能見曹操清楚認知死的必然和在暮年之際而 壯心不已 的生 死關懷 但其中也有對追求長生不老的否定 厥初生 造劃之陶物 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聖賢不能免 何為懷此憂 願螭龍之駕 思想崑崙居 思想崑崙居 見期於迂 怪 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聖徂落 會稽以墳丘 90 在 精列 詩中道出對人生短暫的嘆息 開頭即說 厥初生 造劃之陶物 莫不有終期 死亡總是會來 所以也曾幻想過神仙之事 但都是迂怪之談 見 期於迂怪 志意在蓬萊 此詩駁斥了仙的存在 在曹丕的 折楊柳行 中也對 長壽成仙之事給予否定 西山一何高 高高殊無極 上有兩仙僮 不飲亦不食 與我一丸藥 光耀有五色 服藥四五日 身體生羽翼 輕舉乘浮雲 倐忽行萬億 流覽觀四海 茫茫非所識 彭祖稱七百 悠悠安可原 老聃適西戎 于今竟不還 王喬假虛辭 赤松垂空言 達人識真偽 愚夫好妄傳 追念往古事 憒憒千萬端 百家多迂怪 聖道我所觀 91 先講述在西山遇見兩位仙童給予神藥 服食神藥後似乎自己也成為仙人 這 聽起來荒誕離奇 而舉了彭祖和老聃來說明根本無人能證明 彭祖稱七百 于 今竟不還 的事蹟 所以曹丕認為王子喬成仙和仙人赤松子也都是虛假之言 求 仙是欲對人生盡頭有不同的選擇 但這樣的結果在曹丕看來是不實際的 曹丕在 芙蓉池作詩 中也道出 壽命非松喬 誰能得神仙 壽命再長也會有終了的一 天 可見曹丕對死亡的看法也偏理性 曹植的 贈白馬王彪 第七首其中也寫道 虛無求列仙 松子久吾欺 說明對赤松子的傳說也持懷疑態度 追仙求道之 風氣由來已久 秦始皇與漢武帝都曾尋求不死藥為求長生 而同樣身為上位者的 同註 31 頁 346 同註 31 頁

38 曹丕卻顯現出更為理性的看法 否定了仙人之事 在對游仙的幻想中能見生死之際的關懷 在批評仙事的部分能見之曹氏父子 對死亡的清楚認識 但也有其複雜問題 錢志熙先生說道 神仙問題在當時已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生命觀的問題 實際上還與 政治 風俗相關 看來批斥神仙也是曹魏集團整齊風俗 消除政 治隱患的一個方面 92 曹植批評和否定游仙的詩作不多 批評方術和對其信仰是有它的政治目的 東漢末年 黃巾起義是披著道教這一宗教外衣而進行農民戰爭 曹操雖鎮壓此次的起義 但事後仍心有餘悸 深恐以後利用道教 而進行起義的事件再次發生 故將方術之士魏都鄴城 實行軟禁 以防他們聚眾滋事 對於曹操的此種措舉 曹植是極為認同的 93 辯道論 中有對方術加以抨擊的文章 夫神仙之書 道家之言 乃云 傅說上為辰尾宿 歲星降下為 東方朔 淮南王安誅於淮南 而謂之獲道輕舉 鉤弋死於雲陽 而謂之屍逝摳空 其為虛妄甚矣哉 夫帝者 位殊萬國 富有天下 威尊彰明 齊光日月 宮殿閥庭 等耀紫微 何顧乎 王母之宮 昆侖之域哉 而顧為匹夫所閣 納虛妄之辭 信眩惑之說 隆禮以招弗臣 傾產以供虛求 散王爵以榮之 清 閒館以居之 經年累稔 終無一驗 然壽命長短 骨體 強劣 各有人焉 善養者終之 勞擾者半之 虛用者天之 其斯 之謂欽 同註 6 頁 193 同註 51 頁 541 同註 61 曹植 辯道論 卷十 五 34

39 根 據 上 述 內 文 : 世 有 方 士, 吾 王 悉 所 招 致 自 家 王 與 太 子 及 余 兄 弟 能 推 測 是 曹 操 還 在 位, 曹 丕 已 為 太 子 的 早 期 作 品, 還 是 年 輕 氣 盛 之 時 神 仙 書 籍 中 說 道 一 些 古 人 過 世 其 實 都 換 化 成 天 空 之 星 或 成 仙, 曹 植 認 為 這 些 說 法 荒 誕 不 已, 而 後 談 到 身 為 帝 王 威 尊 彰 明, 齊 光 日 月, 為 何 要 羨 慕 西 王 母 的 宮 室, 因 為 羨 慕 所 以 欲 追 求, 上 位 者 就 容 易 納 虛 妄 之 辭, 信 眩 惑 之 說, 最 後 曹 植 道 出 理 性 之 言, 認 為 壽 命 長 短 每 人 各 自 不 同 善 養 者 終 之, 勞 擾 者 半 之, 筆 者 認 為 與 曹 操 氣 出 倡 中 談 到 的 欲 閉 門 坐 自 守 的 養 身 之 道, 有 其 相 似 情 調, 皆 是 對 自 我 的 養 身 之 道, 不 是 靠 遵 從 方 士 之 術 來 養 其 精 神, 也 證 明 了 對 方 術 的 反 對 之 心 透 過 曹 氏 父 子 在 詩 中 對 神 仙 世 界 展 現 的 態 度, 因 上 述 能 分 成 兩 個 層 面 : 一 是 政 治 環 境 的 影 響 ; 二 是 生 命 遭 遇 或 是 面 對 死 之 將 至 欲 長 壽 的 願 望, 不 論 對 方 術 仙 境 世 界 認 為 荒 誕 或 是 渴 望, 都 能 在 游 仙 詩 中 見 其 對 生 死 關 懷 的 理 性 面 向 第 四 節 小 結 東 漢 末 期 至 曹 魏 時 期 都 處 於 一 種 動 盪 不 安 朝 不 保 夕 的 大 時 代 氛 圍 下, 文 人 對 於 生 命 短 暫 之 事 有 了 深 刻 的 體 會, 在 時 間 的 推 移 下 深 受 孤 獨 感 籠 罩, 文 人 自 我 生 命 價 值 的 定 位 也 在 這 等 悲 哀 的 氣 氛 中 有 所 轉 移, 如 東 漢 末 期 的 文 人 由 於 對 封 建 體 系 的 失 望, 其 在 描 寫 建 功 立 業 之 事 的 詩 篇 中 所 展 現 的 生 死 觀, 是 抱 持 著 消 極 的 態 度, 反 觀 身 處 於 大 一 統 時 局 的 三 曹 父 子, 其 在 建 立 志 業 方 面 的 詩 作, 都 是 屬 於 具 有 抱 負 心 的 積 極 態 度, 這 是 由 於 政 風 不 同 而 帶 來 的 改 變 而 就 文 人 所 希 冀 長 生 的 求 仙 之 事 來 說, 東 漢 末 期 的 文 人 有 鑒 於 西 漢 時 期 流 行 的 服 食 仙 丹 求 仙 風 氣 未 果, 在 詩 篇 中 所 展 現 的 生 死 觀, 都 是 以 反 思 質 疑 的 理 性 態 度 為 主, 但 也 不 是 全 盤 否 認 養 生 求 仙 之 事, 只 是 當 時 的 社 會 環 境 逼 迫 著 文 人 要 面 對 真 實 的 現 實 人 生, 使 他 們 無 暇 去 想 其 他 虛 幻 的 事 物, 而 這 種 矛 盾 的 心 態 也 一 直 延 續 到 了 曹 魏 時 期, 進 而 產 生 出 單 純 在 游 仙 中 抒 發 對 於 延 長 生 命 的 嚮 往 與 質 疑 游 仙 之 事 等 詩 篇 也 由 於 東 漢 時 期 的 文 人 對 於 求 仙 之 事 感 到 懷 疑, 在 無 法 實 現 志 業 的 無 奈 與 對 長 生 之 事 的 失 望 雙 重 打 擊 之 下, 多 數 文 人 決 定 以 及 時 行 樂 的 方 式 享 受 人 生, 將 自 我 生 命 價 值 的 定 位 反 諸 自 身 之 樂, 希 望 藉 此 達 到 生 命 的 滿 足 與 快 樂, 而 建 安 時 期 的 曹 丕 也 是 如 此, 在 現 實 處 境 的 艱 困 與 生 命 易 逝 的 壓 迫 下, 能 夠 壽 終 正 寢 反 而 成 了 一 種 奢 望, 於 是 對 於 生 死 關 懷 之 事, 也 有 了 及 時 行 樂 之 感 35

40 文 人 對 於 生 死 之 事 的 關 懷 會 由 於 面 對 朝 代 的 興 亡 而 產 生 憂 生 的 情 懷, 或 是 意 識 到 死 之 將 至 而 激 盪 出 更 濃 烈 的 生 命 意 識, 這 些 種 種 因 為 時 代 的 動 盪 社 會 型 態 的 變 遷 文 化 重 心 的 轉 移 等 因 素, 而 導 致 時 人 對 生 命 充 滿 了 感 傷 東 漢 末 期 至 建 安 時 期 的 作 品, 其 對 於 生 死 之 事 的 關 懷 就 是 以 這 樣 的 感 傷 之 情 作 為 連 貫, 在 時 代 的 變 遷 中 於 詩 篇 裡 展 現 其 生 死 觀 的 演 變 36

41 第 四 章 嵇 康 與 阮 籍 之 生 命 情 調 魏 晉 時 期 的 社 會 處 於 動 盪 不 安 的 時 期, 司 馬 氏 和 曹 魏 集 團 爭 奪 政 治 權 力 的 鬥 爭 十 分 激 烈, 民 不 聊 生 當 時 的 士 人 們 不 但 無 法 施 展 長 才, 甚 至 感 到 生 死 難 料 禍 福 無 常 為 了 保 存 性 命, 就 此 產 生 了 崇 尚 老 莊 哲 學 的 清 談 風 氣 或 從 虛 無 縹 緲 的 神 仙 境 界 中 去 尋 找 精 神 寄 託, 他 們 不 願 被 捲 入 政 治 漩 渦, 只 好 用 清 談 飲 酒 佯 狂 等 形 式 來 過 放 浪 形 骸 的 生 活, 排 遣 苦 悶 情 緒, 竹 林 七 賢 是 為 正 始 時 期 文 人 的 代 表, 而 其 中 又 以 嵇 康 與 阮 籍 為 其 代 表 性 的 作 家 正 始 為 曹 魏 時 期 曹 芳 之 年 號 95, 此 時 期 玄 學 開 始 盛 行, 玄 學 中 包 涵 著 一 種 窮 究 事 理 的 精 神, 導 致 了 對 於 社 會 現 象 的 富 有 理 性 的 清 醒 態 度, 破 除 了 拘 執 迷 信 的 思 想 方 法 在 這 樣 的 背 景 下, 文 學 發 生 了 重 大 變 化 建 安 文 學 奠 定 了 對 於 建 立 不 朽 功 業 的 渴 望 和 自 信 等 昂 揚 的 生 命 基 調 但 是, 也 存 在 另 一 種 想 法, 就 是 對 於 個 體 生 命 能 否 實 現 其 應 有 價 值 的 懷 疑 由 於 周 圍 環 境 危 機 四 伏, 動 輒 得 咎, 以 及 哲 學 思 考 的 盛 行, 正 始 文 人 很 少 直 接 針 對 政 治 現 狀 發 表 意 見, 而 是 避 開 現 實, 以 哲 學 的 眼 光, 從 廣 延 的 時 間 和 空 間 範 圍 來 觀 察 事 物, 討 論 問 題 深 刻 的 理 性 思 考 和 尖 銳 的 人 生 悲 哀, 構 成 了 正 始 文 學 最 基 本 的 特 點 96 當 時 政 治 壓 迫 導 致 文 人 內 心 惶 惶, 宏 大 濟 世 的 抱 負 難 以 施 展, 就 連 抒 發 心 意 也 要 考 慮 再 三, 以 免 妖 語 讒 言 使 自 身 不 明 不 白 命 喪 黃 泉, 文 選 李 善 注 云 : 嗣 宗 身 仕 亂 朝, 常 恐 誹 謗 遇 禍, 因 茲 發 詠, 故 每 有 憂 生 之 嗟 雖 志 在 刺 譏, 而 文 多 隱 避, 百 代 之 下, 難 以 情 測 以 致 阮 籍 鬱 悶 在 心 的 痛 苦 多 用 隱 晦 的 方 式 表 達, 97 以 跳 躍 式 思 維 的 詩 句 組 成 作 品, 滿 載 不 得 言 說 的 無 奈 因 此 以 下 筆 者 將 以 阮 籍 詠 懷 五 言 做 為 主 要 文 本, 並 從 各 家 歸 納 出 爭 議 性 較 小 的 篇 章 探 討 阮 籍 在 詠 懷 詩 中 的 內 心 狀 況 以 及 面 對 生 命 之 態 度, 作 為 魏 晉 生 死 觀 轉 變 之 佐 證 嵇 康 部 分 將 從 三 個 方 面 來 論 述 其 生 死 觀 : 其 一, 養 生 求 仙 以 長 生 不 老 ; 其 二, 沉 溺 哀 傷 而 不 可 自 拔 ; 其 三, 時 間 意 識 下 的 文 人 覺 醒 葉 嘉 瑩 : 漢 魏 六 朝 詩 講 錄, 第 4 章 第 1 節, 河 北 教 育 出 版 社,2000 年, 頁 319 駱 玉 明 : 簡 明 中 國 文 學 史, 香 港 : 三 連 書 局 有 限 公 司,2010 年, 頁 125 朱 曉 海 : 阮 籍 詠 懷 詩 謎 解 (III),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頁 15 37

42 第一節 調養心性 修神養生 在 嵇康研究 一書中提到 嵇生以為神仙秉性自然 非力學可得 若導養 得理 則可與羨門比壽 王喬爭年 98可以觀出嵇康認為養生之事可以依靠著 導養生息得來 嵇康的生命情懷多表露出想與仙人 古人同遊山水之意境 在本 論文中將山水之樂的生命情懷歸類至生之關懷 思與王喬 乘雲遊八極 淩厲五嶽 忽行萬億 授我神藥 自生 羽翼 呼吸太和 煉形易色 歌以言之 思行遊極 99 此詩表達的意境為嵇康一心想著仙人 王子喬 想與他一同乘雲遊山玩 水 在轉瞬間 行走於遙遠的萬里之外 嵇康希望王子喬能授予他神藥 讓他擁 有羽翅翱翔天際 調養生息吸收宇宙大地之氣 修煉形體並改容換貌 最後授予 仙藥及長生不老術後 更是開心的唱起歌來 相信長生術可以帶來更長的壽命 進而延伸自我生命價值的實踐長度 徘徊鍾山 息駕于層城 上蔭華蓋 下采若英 受道王母 遂升紫庭 逍遙天衢 千載長生 歌以言之 徘徊于層城 100 此詩的意境為嵇康幻想在古早的仙山徘迴 在崑崙山的山頂調養生息 在日 月光環的照映 腳下有著芬芳的香草並接受王母的道術 飛向天庭 逍遙的漫步 在天街 享受長生不老的生活 修習長生術 幻想自己在天庭中長生不老的境界 有此可見 嵇康對於死後世界的嚮往 為積極的生命態度 乘風高逝 遠登靈丘 結好松喬 攜手俱遊 朝發泰華 夕宿神洲 彈琴咏詩 聊以忘憂 蕭福登 嵇康研究 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08 年 頁 87 崔富章注譯 莊耀郎校閱 新譯嵇中散集 三民書局 1998 年 頁 54 同註 99 頁 18 同註 99 頁 17 38

43 此詩提及仙山 仙人及神話中的景物 詩中也提到嵇康跟仙人一同乘著風悠 遊玩樂景象 悠遊翱翔 飛到了崑崙山的靈丘上 遇到赤子松 王子喬並結交成 友 一同遊山玩水 早上就從泰華出發 晚上就在神洲留宿 一起彈琴咏詩歌唱 暫且忘卻了憂愁鬱悶 與仙人同遊山水 且相談甚歡 讓嵇康忘卻煩憂 由憂到 遊 視為積極的生命態度也可視為生之關懷的表現 琴詩自樂 遠遊可珍 含道獨往 棄智遺身 寂乎無累 何求於人 長寄靈嶽 怡志養神 102 此詩提及彈琴吟詩可以自得其樂 遠行遊玩十分可貴 嵇康懷著獨到的想 法 不同流合乎 拋開身外之物 也拋開煩躁的思慮 內心寂靜而無塵世一切的 牽掛 又何必有求於人 永久寄住在仙山 靈嶽中 調養心性 修神養生 雖然 此詩最後二句才提及仙山及養生之術 但是在 含道獨往 棄智遺身 寂乎無累 何求於人 中可以看出欲拋開塵世一切流俗之事 為之後的淨心調息埋下了伏 筆 羽化華嶽 超遊清霄 雲蓋習習 六龍飄飄 左配椒桂 右綴蘭 苕 淩陽讚路 王子奉軺 婉孌名山 真人是要 齊物養生 與 道逍遙 103 嵇康幻想自己羽化成仙登上華岳山 超然悠遊的在清澄的雲霄之中 雲彩蓋 車隨風飄移 六龍駕車輕盈飄然 左右佩戴上芬芳的香草 仙人凌陽子明為嵇康 引路 仙人王子喬為嵇康駕車 遊遍風光明媚的名山 邀請仙人一同遊玩 與自 然萬物齊同養命求生 遵循自然之道逍遙玩樂 此詩藉由羽化成仙的幻想 與仙 人遊山玩水 進而體悟到老莊的生命哲理 遵循自然法則 與萬物齊同 即可達 到養生之道 遙望山上松 隆谷鬱青蔥 自遇一何高 獨立邊無叢 願想遊其下 蹊路絕不通 王喬弃我去 乘雲駕六龍 同註 99 頁 18 同註 99 頁 93 39

44 飄颻戲玄圃 黃老路相逢 授我自然道 曠若發童蒙 採藥鍾山嵎 服食改姿容 蟬蛻棄穢累 結交家梧桐 臨觴奏九韶 雅歌何邕邕 長與俗人別 誰能覩其蹤 104 此詩可以看出嵇康遙望山上的青松 希望自己可以跟鬱鬱青青的松樹一般堅 韌挺拔 想到松下遊玩卻因為山路斷絕作罷 接著嵇康想像王子喬帶領他一同出 遊 乘著雲彩飄然的在崑崙山遊玩 一路上遇到皇帝 老子 傳授給嵇康自然之 道 嵇康猶如受到啟蒙的孩童一樣茅塞頓開 頓悟達道 在崑崙山上採藥 服食 仙藥之後容光煥發 像是夏蟬脫殼一般拋開世俗的紛擾 就此結交仙友居住在仙 山裡 喝著美酒彈奏 九韶 聽著高雅和諧的樂曲 從此與世人分別 在此詩 可以看見 嵇康冀望脫離眾多煩擾的世俗 由精神上的超脫晉升為心靈上的解 放 筆者認為尤其在 採藥鍾山嵎 服食改姿容 蟬蛻棄穢累 結交家梧桐 四句之中 更可見嵇康真心想要超脫世俗的心願 嵇康養生之道有二 一由心理著手 主恬淡寡欲 不已外物擾心 一由生理著手 假導引 藥物之方 以致長生 而養生者 則須和二者於一身 心理 生理兼顧 方易奏功 105 由上述詩作及引文中不難發現嵇康的養生之道有二 其一為心理精神層次的 修神養性 安心全身 其二為生理形體層次的 呼吸吐納 服食養生 兩個 方面的修養 106藉由這兩方面的靜心調養 便可達到嵇康一心所追求的心靈世界 從建安時期轉變為正始時代 阮籍原本懷有濟世之志107 而儘管抱有雄心壯 志也無法為國家盡一己之力 曾登臨廣武108 發下 時無英雄 使豎子成名 109 的豪語 而最後也因政局險惡而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詠懷 詩作中能見其積 極情懷 同註 99 頁 38 同註 98 頁 91 陳明恩 導養得理 以盡性命 嵇康養生理論之基礎與方法 銘傳大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3 年 葉嘉瑩 漢魏六朝詩講錄 第 4 章第 2 節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頁 333 同註 107 唐 房玄齡等撰 楊家駱主編 晉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阮籍 臺北市 鼎文書局 1980 年 頁

45 炎光延萬里 洪川蕩湍瀨 彎弓掛扶桑 長劍倚外 泰山成砥礪 黃河為裳帶 視彼莊周子 榮枯何賴 捐身棄中野 烏鳶作患害 豈若雄傑士 功名從大 110 壯士何慷慨 志欲威八荒 驅車遠行役 受命念自忘 良弓挾烏號 明甲有精光 臨難不顧生 身死魂飛揚 豈為全軀士 效命爭戰場 忠為百世榮 義使令名彰 垂聲謝後世 氣節故有常 111 以上兩首詩作皆為讚賞壯士即使戰死沙場也能保有榮耀供後人景仰 儘管身 已成灰 但雄心大志不滅 顯示出阮籍曾經有過這段拋頭顱灑熱血的積極想法 與後來因內心矛盾產生的痛苦形象大相逕庭 現實社會無法幫助阮籍實現理想更 不允許阮籍暢所欲言 遭鍾會陷害而命喪黃泉的嵇康就是提醒阮籍絕不可為之的 殘酷實例 人言可畏之程度一直影響著阮籍的詩作氛圍 也間接造就其 口不臧 否人物 112 口不論人過 113之名聲 殊不知這才是阮籍真正痛苦卻無處宣洩 的開始 以下詩作可謂當時作者最佳寫照 一日復一夕 一夕復一朝 顏色改平常 精神自損消 胸中懷湯火 變化故相招 萬事無窮極 知謀苦不饒 但恐須臾間 魂氣隨風飄 終身履薄冰 誰知我心焦 114 意識到一舉一動都有可能落人把柄 心中縈繞不去的苦悶也隨之沁入字裡行 間 因此所作之文無一不隱諱難懂 五言與四言 詠懷 之迂迴 要真正明白其 意至現今文學界仍是一大難題 若非本人親自說解根本無從了解 也使各代學者 110 逯欽立輯校 詠懷詩八十二首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魏詩卷十 阮籍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83 年 頁 同註 李康 家誡 引司馬昭云 天下之至慎 其惟阮嗣宗乎 每與之言 言必及玄遠 而未曾評論時事 臧否 人物 真可謂至慎矣 晉 陳壽撰 南朝宋 裴松之注 楊家駱主編 三國志 魏書卷十八 二李臧文 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李通 臺北市 鼎文書局 1980 年 頁 梁 蕭統編 唐 李善注 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 文選 卷第四十三 詩己之一 書下 上 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頁 同註 110 頁

46 在分析阮籍詩作皆有 意有所指 之感 卻總是討論不出真正該對號入座的對象 正如李善所言 非夫作者 不能探測之 由於好友嵇康的離世 讓阮籍正視並思索 死亡 除了思考時間易逝與生命 的直接關係 如 一餐度萬世 千歲再浮沈 誰云玉石同 淚下不可禁 117以 外 更多的是現實社會的迫害讓阮籍產生離世之心 厭惡僅存形式的禮法 鄙視 顛倒是非的小人 當身處的環境無一不使人痛苦 渴望脫離現實的想法也將更趨 強烈 養生求仙一直都是當時名士追求長生不死 延年益壽的途徑之一 嵇康便是 其代表人物 別於一般的追求延長壽命 阮籍所嚮往的是仙人超脫世俗背後所代 表的 自由 得以擺脫名存實亡的禮教 且不必擔憂生命的不安全 藉由尋求 仙人得到心靈上追求真正解脫的安慰 昔年十四五 志尚好詩書 被褐懷珠玉 顏閔相與期 開軒臨四野 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崗 萬代同一時 千秋萬歲後 榮名安所之 乃悟羡門子 噭噭今自嗤 118 在這首詩中 可以看出阮籍崇尚儒家經典 呼應前段阮籍曾經充滿抱負有積 極入世 報效朝廷建功立業的壯志 而在登高望見萬代墓塚同一處時 感嘆生命 終歸一死進而轉為消極的傾向 面臨生命的短暫 而努力求得榮名 致力於建功 立業 晉書 阮籍傳 籍本有濟世志 屬魏晉之際 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 籍由是不與世事 遂酣飲為常 119阮籍自詡甚高 卻仍舊無法為國家盡一己之 力 但當眼前滿山的墓碑宣告生命無常時 功成名就也變得不再重要 對於生命 價值的追求 也開始從外在功業轉到內心超曠 縱酒昏酣 遺落世事 120便成 為阮籍所寄託之事 115 同註 97 頁 8 陳仁子 增補六臣註文選 卷二三 詩丙 詠懷 臺北 華正書局有限公司 1980 年 頁 同註 110 頁 同註 110 頁 唐 房玄齡等撰 楊家駱主編 晉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阮籍 臺北市 鼎文書局 1980 年 頁 晉 陳壽撰 南朝宋 裴松之注 楊家駱主編 三國志 魏書二十一 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臺北市 鼎文書局 1980 年 頁

47 朝陽不再盛 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 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塵露 天道邈悠悠 齊景升丘山 涕泗紛交流 孔聖臨長川 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 來者吾不留 願登太華山 上與松子遊 漁父知世患 乘流泛輕舟 121 於此詩可見對於時間易逝之哀傷從古至今世人皆有所感 不論是孔子或齊景 公所嘆 阮籍無一不心有戚戚焉 由最後四句帶出阮籍期盼能與赤松子共遊太華 山或與漁夫一同順水而去 嚮往遠離塵囂之心不言而喻 黃侃先生對此評論 言 人道之促 自古所嗟 惟有從赤松 隨漁夫 庶幾永脫世患也 122 一日復一朝 一昏復一晨 容色改平常 精神自飄淪 臨觴多哀楚 思我故時人 對酒不能言 悽愴懷酸辛 願耕東皋陽 誰與守其真 愁苦在一時 高行傷微身 曲直何所為 龍蛇為我鄰 123 詩中懷念故友情感濃厚 感傷日復一日的時間 帶走的不只是生命 就連精 神也隨之消逝 除了獨存在世上沒有知己陪伴的憂傷與孤寂 就連維持高尚的品 格也可能招來禍害 這樣的無奈與苦痛在最後兩句看似自我勉勵的字句中顯得無 力又諷刺 安慰自己是非愁苦不過一時之間總會過去 甘願回歸田野 隱逸深山 124 只期望安慰自己或許還有非常人之陪伴 字句中透露的不只是無人訴說的苦 悶 也有著拋棄一切 脫離現實世界的意涵 嘉樹下成蹊 東園桃與李 秋風吹飛藿 零落從此始 繁華有憔悴 堂上生荊杞 驅馬捨之去 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 何況戀妻子 凝霜被野草 歲暮亦雲已 同註 110 頁 503 黃侃 詠懷詩箋 東北叢刊 第 3 期 1930 年 頁 393 同註 110 頁 503 林家驪注譯 簡宗梧 李清筠校閱 新譯阮籍詩文集 三民出版社 2001 年 頁 316 同註 110 頁

48 此 詩 說 明 風 光 總 有 衰 落 之 時, 領 悟 此 理 的 作 者 只 想 駕 馬 離 開 世 俗 的 一 切, 到 126 首 陽 山 伯 夷 叔 齊 隱 居 處, 就 此 別 離 塵 世 其 中 隱 含 不 只 是 對 當 時 社 會 的 失 望, 還 有 作 者 只 能 看 著 大 環 境 的 衰 敗 卻 無 能 為 力, 一 種 哽 在 心 口 上 的 悲 涼, 散 不 掉 也 化 不 開 無 從 紓 解 的 苦 悶 與 淒 涼 伴 隨 對 於 生 命 的 恐 慌, 讓 阮 籍 時 常 睡 不 成 眠 或 觸 景 傷 情 淚 如 雨 下 詩 篇 中 可 發 現 阮 籍 從 初 期 的 滿 腹 理 想, 到 中 期 意 識 到 無 法 在 政 事 上 有 所 作 為, 直 至 最 後 只 求 保 命 甚 至 企 圖 擺 脫 世 俗, 所 以 阮 籍 對 社 會 的 態 度 經 常 使 用 逃 避 的 方 式 來 面 對, 但 內 心 仍 舊 無 法 真 正 放 下 對 於 時 代 的 不 滿 與 憂 慮 筆 者 以 為 與 其 認 為 阮 籍 只 求 消 極 的 苟 且 偷 生, 且 避 世 以 避 禍, 不 如 說 更 希 望 擁 有 真 正 平 凡 無 爭 的 人 生 126 同 註 124, 頁 同 註 110, 頁 ( 清 ) 嚴 可 均 : 搏 赤 猿 帖,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卷 四 十 六 魏 四 十 六 阮 籍 三, 中 華 書 局 斷 句 影 印 本,1929 年, 頁

49 第二節 生命無期度 採藥無旋返 在此類別的詩作 多為嵇康思念親友的作品 如思念已故的母親 兄長以及 遠方的友人 詩作中多為表達對親友的無限懷念 因此而時常沉溺於哀傷之中 一人獨自落淚的孤獨情景顯得格外淒涼 人生壽促 天地長久 百年之期 孰云其壽 思欲登仙 以濟不朽 攬轡踟躕 仰顧我友 129 人的壽命是如此短促 相較於自身生命短暫 天地才是永恆的存在 就算活 到了百歲 又有誰說這樣就是長壽 想要登天羽化成仙 以保形體及不朽的生命 卻拉著韁繩踟躕不前 只能端看遠方的親友 首句點明人生短暫 只有天地才能 永存 想要長生不死 似乎又覺得活到百歲仍不足夠 認為登天羽化成仙 可以 長生不死及保持不朽的精氣神 詩中最後提及的踟躕不前 筆者認為是對生命要 選擇長生還是要順應天命的猶豫 但 仰顧我友 將其拉回現實層面 嵇康面對 長生會使其一生孤獨的事實又抱持著猶豫以及消極的態度 人生譬朝露 世變多百羅 茍必有終極 彭聃不足多 仁義澆淳樸 前識喪道華 留弱喪自然 天真難可和 郢人審匠石 鍾子識伯牙 真人不屢存 高唱誰當和 130 生命如同朝露一般短暫 世事多變且到處都是陷阱 如果生命必定會結束 又何必汲汲營營的追求長生不老 仁義使得淳樸的風俗變得薄弱 禮法使淳樸的 自然之道喪失 想留住青春年華的人違反了自然的道理 少年的天真無法保留 像郢人識石匠及鍾子期識伯牙那樣的知音與搭檔不復存在 縱然放聲高歌又有誰 會附和 全詩感嘆時不我予的生命意識 首句即意識到生命短暫 說明仁義禮節 會使人走向道德淪喪 天地萬物要順應自然之道的道理 感嘆世俗的變化之外 還體會佳音難遇的悲哀 同註 99 頁 11 同註 99 頁 96 45

50 世 人 對 於 長 生 不 老 甚 至 不 死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嚮 往, 這 樣 的 現 象 反 映 出 多 數 人 對 於 死 亡 之 事 無 法 順 其 自 然 的 接 受, 聽 聞 有 人 曾 經 順 利 成 仙, 無 疑 是 間 接 鼓 勵 世 人 追 求 不 死 或 延 生 阮 籍 求 仙 是 為 身 心 靈 徹 底 的 自 由, 延 長 壽 命 甚 至 不 死 就 其 而 言 並 非 首 要 之 事, 甚 至, 不 贊 同 世 人 追 求 長 生 之 行 為 阮 籍 身 處 輿 論 關 係 緊 張 的 時 代, 滿 懷 憂 思 與 憤 慨 無 處 宣 洩, 只 能 透 過 詩 作 隱 晦 不 明 的 流 露 而 出, 但 這 樣 的 做 法 不 僅 沒 有 達 到 舒 緩 的 效 果, 反 而 使 得 阮 籍 更 為 焦 慮 從 詠 懷 組 詩 中, 可 以 發 現 作 者 時 常 變 動 的 心 情 與 想 法, 甚 至 推 翻 曾 經 嚮 往 的 求 仙 自 由, 但 理 想 終 究 只 是 理 想, 眨 眼 之 間 自 身 仍 舊 佇 立 在 紛 紛 擾 擾 的 現 實 中 阮 籍 對 於 求 仙 之 態 度 可 從 詠 懷 詩 作 中 可 窺 知 一 二, 從 積 極 肯 定 到 最 後 否 決 想 像 面 對 現 實, 藉 由 以 下 詩 篇 可 做 一 探 討 : 清 露 為 凝 霜, 華 草 成 蒿 萊 誰 云 君 子 賢, 明 達 安 可 能 乘 雲 招 松 喬, 呼 噲 永 矣 哉 131 由 此 詩 可 清 楚 看 見 作 者 求 仙 態 度 之 明 確 言 春 秋 變 化 榮 悴 轉 移, 縱 有 賢 達 之 材, 於 此 無 能 措 手 132, 在 看 清 時 間 無 情, 沒 有 任 何 事 物 能 真 正 長 久 時, 就 算 君 子 如 何 賢 能, 豈 能 長 存 於 世 因 此 轉 而 尋 求 王 子 喬 或 赤 松 子 之 教 導, 學 習 吐 133 納 導 引 之 術 以 求 長 生 不 老, 就 此 置 身 於 世 俗 之 外, 同 天 地 長 存 這 樣 的 觀 念 於 阮 籍 文 作 大 人 先 生 傳 中 更 為 明 顯, 大 人 先 生 斥 責 隱 士 只 為 保 全 自 己 的 高 潔 而 遠 離 塵 世 與 木 石 為 鄰, 甚 至 為 此 罔 顧 自 身 肉 體 與 性 命, 倘 若 高 潔 與 否 必 須 以 如 此 134 方 法 做 為 證 明, 如 此 可 笑 又 不 智 的 行 為 又 何 以 稱 揚 天 網 彌 四 野, 六 翮 掩 不 舒 隨 波 紛 綸 客, 泛 泛 若 浮 鳧 生 命 無 期 度, 朝 夕 有 不 虞 列 仙 停 修 齡, 養 志 在 沖 虛 飄 颻 雲 日 間, 邈 與 世 路 殊 榮 名 非 己 寶, 聲 色 焉 足 娛 採 藥 無 旋 返, 神 仙 志 不 符 逼 此 良 可 惑, 令 我 久 躊 躇 同 註 110, 頁 同 註 122, 頁 同 註 124, 頁 ( 清 ) 嚴 可 均 : 大 人 先 生 傳, 全 上 古 三 代 秦 漢 三 國 六 朝 文 卷 四 十 六 魏 四 十 六 阮 籍 三, 中 華 書 局 斷 句 影 印 本,1929 年, 頁 同 註 110, 頁

51 這首詩說明阮籍對於尋找不死草藥而妄想長生的人是不贊同的 無法確定知 道生命結束的時間 禍福也不知何時降臨 仙人卻能超脫時間的掌握在太虛之間 涵養情志136 但榮名利祿對作者已經毫無價值 聲色又何能絆住他向前的腳步 生 命難料 朝夕不保 採藥不反 求仙無驗 則神仙亦終不可信 137 嚮往仙人不受任何限制 與此同時卻也不曾聽聞成功採集不死藥而歸的人 求仙一事不符作者志向 對於這些事阮籍顯得困擾不已 這之間的矛盾 再加上 生命短促的壓力與世俗社會一再的情感壓迫 促使阮籍選擇否決成仙的可能性 王子十五年 遊衍伊洛濱 朱顏茂春華 辯慧懷清真 焉見浮丘公 舉手謝時人 輕蕩易恍惚 飄颻棄其身 飛飛鳴且翔 揮翼且酸辛 138 王子晉成仙一事一直為世人所羨慕 也因為有了先例自然促使更多人追求所 謂成仙之道 而阮籍使用反面的角度解讀王子晉成仙的心情 在仙人浮丘公帶著 王子晉離開時 一直到回首望見自己的肉身 恍惚之際心中滿是心酸 正如黃侃 先生所言 神仙竟無可信 子晉緱嶺之游 人傳仙去 然飄颻怳忽 竟與死去何 殊 觀於此詩 而阮公憂生之情 大可見矣 139 或許真為長存於世的仙人 但捨棄肉身 精神飄搖 這樣又與死亡有何不同 阮籍不僅不羨慕仙人從此別離 塵世 甚至將其視為眾多死亡之途其中之一 就算真能成仙卻仍須經過死亡 生 命消逝之不可抗拒 使作者不看好成為仙人的價值 也再次陷入生命終歸一死的 憂慮 危冠切浮雲 長劍出天外 細故何足慮 高度跨一世 非子為我馭 逍遙遊荒裔 顧謝西王母 吾將從此逝 豈與蓬戶士 彈琴誦言誓 140 作者不為世事所困和婉拒西王母成仙之邀 直接說明不與一般隱士同道 可 見阮籍所求不是現實中的官名利祿 長生不死的仙人或象徵逃避心態的隱士 而 同註 124 頁 330 同註 122 頁 394 同註 110 頁 508 同註 122 頁 397 同註 110 頁

52 是 更 高 一 層 超 脫 整 個 世 俗 與 身 心 靈 的 曠 達 自 由 因 此 此 詩 所 呈 現 的 寄 望 正 是 呼 應 在 大 人 先 生 傳 中, 大 人 先 生 之 形 象 表 現 上 : 以 萬 里 為 一 步, 以 千 歲 為 一 朝 行 不 赴 而 居 不 處, 求 乎 大 道 而 無 所 寓, 先 生 以 應 變 順 和, 天 地 為 家 ; 運 去 勢 隤, 魁 然 獨 存 自 以 為 能 足 與 造 化 推 移, 故 默 探 道 德, 不 與 世 同 141 不 為 天 地 禮 法 現 實 所 拘 束, 自 由 逍 遙 之 姿 是 阮 籍 真 正 所 嚮 往 的, 詩 作 中 所 提 之 求 仙 意 圖 也 單 就 為 此, 比 起 隱 世 避 禍 成 為 歸 隱 之 人, 是 更 求 進 一 步 精 神 的 超 脫, 從 中 亦 可 見 道 家 觀 念 影 響 阮 籍 之 程 度 大 人 先 生 之 形 象 取 自 於 孫 登 : 籍 嘗 於 蘇 門 山 遇 孫 登, 與 商 略 終 古 及 棲 神 導 氣 之 術, 登 皆 不 應, 籍 因 長 嘯 而 退 至 半 嶺, 聞 有 聲 若 鸞 鳳 之 音 響 乎 巖 谷, 乃 登 之 嘯 也 遂 歸 著 大 人 先 生 傳 142 其 不 拘 世 俗 的 形 象, 正 是 阮 籍 期 盼 已 久 卻 遲 遲 無 法 達 成 的 境 界, 其 最 主 要 的 原 因 在 於 作 者 無 法 真 正 放 下 對 世 俗 的 一 切, 如 憂 心 生 命 之 逝, 儘 管 已 把 握 住 理 想 人 生 的 實 踐 方 法, 卻 仍 舊 為 外 在 社 會 壓 迫 與 內 心 掙 扎 所 苦, 因 此 嵇 康 逝 世 一 年 之 後, 阮 籍 即 隨 之 而 去, 抑 鬱 而 終 第 三 節 小 結 晉 代 司 馬 氏 假 借 禮 教 之 名 迫 害 名 士, 處 於 黑 暗 的 政 治 環 境 下, 嵇 康 和 阮 籍 仍 有 表 達 對 生 的 積 極 面 向 嵇 康 顯 現 自 我 志 向 的 確 立, 阮 籍 雖 然 多 陰 鬱 隱 晦 的 詩 作, 但 也 有 道 出 對 建 功 的 壯 志 情 懷 當 時 世 人 崇 尚 養 生 求 仙 長 生 之 道, 嵇 康 與 阮 籍 也 多 游 仙 的 詩 作, 但 兩 人 對 神 仙 世 界 卻 所 表 達 出 不 同 的 生 死 態 度 嵇 康 多 幻 想 游 仙 而 達 到 養 生 之 道 呈 現 對 生 的 關 懷, 但 阮 籍 對 神 仙 之 事 卻 否 決 而 論, 認 為 死 亡 是 生 命 的 必 然, 長 生 是 荒 誕 之 談, 展 現 對 死 的 理 性 態 度, 阮 籍 對 仙 境 所 追 求 的 是 希 望 與 仙 同 樂 藉 此 遠 離 世 俗, 但 幻 想 世 界 中 的 無 所 拘 束, 背 後 所 代 表 的 是 徹 底 解 放 擺 脫 塵 世 忘 卻 生 死, 企 圖 將 全 數 憂 慮 灌 注 其 中, 在 美 好 幻 想 中 卻 又 時 常 會 到 憂 心 現 世 會 慘 遭 陷 害, 能 見 阮 籍 無 法 藉 由 游 仙 詩 作 消 解 現 實 的 生 存 壓 力 嵇 康 詩 作 中 也 常 表 達 期 盼 與 仙 人 同 遊, 對 於 世 間 的 雜 亂 之 事 也 能 以 較 為 開 闊 曠 達 的 心 情 面 對, 而 如 此 性 情 中 人 有 時 也 為 情 感 而 憂 愁, 嵇 康 常 常 思 念 逝 世 已 久 的 母 親 與 兄 長, 哀 傷 於 獨 留 在 世 的 自 己, 孤 單 之 感 也 反 映 在 懷 疑 為 何 而 長 生, 對 於 追 求 長 生 一 事 嵇 康 也 不 免 卻 步 猶 疑 同 註 134, 頁 同 註 134, 頁

53 阮 嵇 二 人 個 性 相 差 甚 遠, 但 在 共 同 的 時 代 環 境 下 兩 人 皆 對 禮 俗 之 事 提 出 反 抗, 做 盡 在 當 時 社 會 視 為 荒 誕 至 極 的 行 為, 用 他 們 自 己 的 方 式 維 持 自 己 所 謂 真 正 的 禮 教 政 局 緊 張 之 下 的 無 奈 和 小 人 讒 言 無 數, 為 求 保 身 只 得 用 隱 晦 之 語 抒 發 言 論, 使 得 內 心 的 苦 悶 與 委 屈 無 法 獲 得 紓 解, 使 他 們 同 時 轉 向 崇 拜 象 徵 自 由 的 仙 人, 將 無 法 實 現 的 志 向 與 節 操 寄 託 在 游 仙 間, 藉 此 消 解 被 現 世 所 壓 迫 的 不 滿, 與 之 同 時, 無 法 打 從 心 底 忽 視 的 生 命 議 題, 也 在 代 表 長 生 的 仙 人 中, 成 為 困 擾 兩 人 追 求 成 仙 的 癥 結 點 生 命 比 之 於 天 地 是 如 此 的 渺 小, 阮 籍 對 於 成 仙 的 成 功 與 否 抱 持 著 觀 望 的 態 度, 甚 至 認 為 成 仙 之 前 也 難 逃 一 死 嵇 康 則 認 為 得 到 長 生 又 如 何, 獨 存 於 世 的 孤 寂 比 起 死 亡 更 令 人 害 怕, 身 在 禍 從 口 出 的 年 代, 與 其 追 求 長 生 不 老, 不 如 把 握 為 數 不 多 的 生 命, 拋 開 塵 世 紛 擾 才 是 達 到 所 謂 心 中 仙 人 所 象 徵 的 最 終 意 義 精 神 的 超 脫 與 解 放 49

335-365

335-365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35-365 21 1 92 6 * 335 336 21 1 1 2 3 4 5 6 7 1 1963 8 2 1978 250-251 3 1 7 4 3 2 5 1997 163 6 1984 7 1975 70 337 8 9 10 11 12 13 8 1992 331 333 9 1998 298 10 2001 187 11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Temple Theatre Lu-wei Wang* Abstract Drama performance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at specialized performance venues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Temple Theatre Lu-wei Wang* Abstract Drama performance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at specialized performance venues 45 * ** 45-86 TAIPEI THEATRE JOURNAL 24 (2016) : 45-86 School of Theatr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15.11.20 2016.6.22 * 14BZS079 13BZS017 1980 15CZW044 ** 46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Shangdang Buddhist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Re-examination of the Core Value in Yi Jing Studies of Xun Shuang: Constructing the Confucius Meaning via Phenomenon and Number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縱 橫 象 數, 儒 門 義 理 荀 爽 易 學 核 心 價 值 的 重 建 與 再 定 位 * 曾 暐 傑 摘 要 荀 爽 (128-190) 易 學 歷 來 為 人 所 關 注 的 即 其 乾 升 坤 降 的 學 說, 並 將 此 視 為 其 易 學 的 核 心 觀 念 順 此,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Microsoft Word - 論文封面-980103修.doc 淡 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呂 正 惠 蘇 敏 逸 博 士 博 士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研 究 生 : 陳 麗 淑 撰 中 華 民 國 98 年 1 月 淡 江 大 學 研 究 生 中 文 論 文 提 要 論 文 名 稱 : 倚 天 屠 龍 記 愛 情 敘 事 之 研 究 頁 數 :128 校 系 (

More information

50 03 3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0No. Mar. 03 0087 I 07. A 000-599 03 0-007- 00 986 0-0-8 73 3 4 00 3 4 6 0 3 00 867 906 0 74 03 46 56 3 3 4085 886 98 75 885 76

More information

2012 4 1 1 13 7. 8 2 2 1680 1691 2 11. 6 12 9 5 1722 ~ 1735 11 2 3 6 1735 ~ 1795

2012 4 1 1 13 7. 8 2 2 1680 1691 2 11. 6 12 9 5 1722 ~ 1735 11 2 3 6 1735 ~ 1795 31 4 10. 3969 /j. issn. 1000-7067. 2012. 04. 001 * 510610 310024 Abstract The art of Yixing teapot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Chinese craft hist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could be seen as a symbol

More information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李建德 興大人文學報第五十三期 一 前言 中國與埃及 希臘 印度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具備古神信仰1並由 於民族取向之不同後三者或追求靈性生命的亙古常存或開展邏輯思辨的 愛智 學 Philosophy 舊譯 或產生因果種姓的輪迴觀一時繽紛並呈但時至今日卻 已風華不再與此相對中國受到儒家人文主義兩 興大人文學報 第五十三期頁 167-192 二 一四年九月 從萬物有靈到聖王崇拜 臺灣三官信仰流變之探析 李建德* 摘 要 三官信仰源於漢末古天師道歷經各朝的發展正一 靈寶 上清 樓觀 全 真等道教宗派及明代以來的新興民間秘密教派皆參與其發展使三官信仰產生極大 的變革進而影響當代臺灣社會對三官神的認知筆者透過文獻研究法先考證三 官神由漢末至宋 元的流變提出 正一發其端而靈寶成其大 的觀點 其次對 明

More information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永遠的革新號--側論《筆匯》遺漏在文學史上的密碼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四 十 期 2013 年 3 月 頁 61-88 永 遠 的 革 新 號 側 論 筆 匯 遺 漏 在 文 學 史 上 的 密 碼 及 其 重 要 性 陳 明 成 摘 要 由 於 歷 來 有 關 文 學 雜 誌 與 現 代 文 學 的 研 究 成 果 已 呈 豐 碩, 相 形 之 下, 對 於 栽 種 在 兩 者 之 中 的 革 新 號 筆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新學報第31期 明 新 學 報 31 期 pp.37-55 Volume 31, Ming Hsin Journal, October 2005 李 商 隱 審 美 觀 之 形 成 及 其 理 論 初 探 陳 靜 芬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部 摘 要 唐 代 詩 歌 雲 蒸 霞 蔚, 詩 人 各 擅 其 場, 李 商 隱 是 晚 唐 詩 壇 最 後 的 絕 響, 在 深 美 閎 約 的 詩 歌 花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刘平

Microsoft Word - 刘平 中 国 邪 教 的 由 来 与 演 变 刘 平 ( 山 东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学 院, 山 东, 济 南,250100) 摘 要 : 所 谓 邪 教, 就 是 被 历 代 政 府 合 法 宗 教 和 主 流 社 会 所 排 斥 的 民 间 教 派 如 果 以 中 国 历 史 上 有 代 表 性 的 邪 教 活 动 作 为 中 国 邪 教 演 变 阶 段 的 标 准 的 话, 中 国 邪 教 大

More information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頁 189-216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6, pp.189-216, December 2010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莊淑紅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在中國文學中 唐詩 宋詞 元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們記錄並傳承著中 古時代的東方文化 記敘了那個時空下璀璨的中國歷史 在本論文中

More information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304 吳淑鈿 4 的文化理想其境界比夏氏於唐詩中最推重的孟郊詩更高 第二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所表現的詩歌審美觀念夏氏肯定梅堯臣在詩學上能學唐而有所樹立開拓宋詩新 境他一方面推崇梅詩能開多種境界的平淡一方面強調梅詩開宋詩面目的能鍊和 求生新綜融唐宋開發無窮境界也是夏氏的詩學理想第三部份討論夏注梅詩 的 夏注 梅堯臣詩 的詩學意義 吳淑鈿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近代學者夏敬觀 1875 1953 於 1940 年出版了六本唐宋金詩選注其一為 梅堯臣 1 詩 梅堯臣的詩歌在宋代備受推崇但元明後肯定其成就者卻不多清代至後期 2 始由同光派重新提倡 夏敬觀是同光派中最大力推舉梅詩的學人對梅詩作了深入 3 研究選注之外尚對全部詩作做了校注 於現代梅詩研究有重要意義具有探討 價值本論文以夏注梅詩的詩學意義作為研究範圍考察夏氏選注的詩學思想詩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06

06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41-163 20 2 91 12 414?-466 403-444 * 141 142 20 2 420-479 439 1745-1794 129 121 1 438 444 2 444 436-453 3 453 442-453 1 2000 106 2 Su Jui-lung, Versatility within Tradition: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 pp. 175-198 18 89 12 * 175 176 20 177 1980 1982 1985 1985 1972 -p -t -k 178 1985 1987 1990 1992 1991 1985 1980 1980 1980 1981 1981 1980 1990 1995 1982 1991 1985 1993 1992 1992

More information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 立 屏 東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金 瓶 梅 身 體 敘 事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林 秀 蓉 博 士 研 究 生 : 官 懿 君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五 年 一 月 誌 謝 說 實 話, 撰 寫 論 文 的 過 程 既 艱 辛 又 寂 寞, 在 這 個 過 程 中 還 會 遇 上 許 多 不 可 抗 的 因 素, 其 中 的 滋 味 只 有 肎

More information

01何寄澎.doc

01何寄澎.doc 1 * ** * ** 2003 11 1-36 Imi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non: Lu Chi s Nigushi Ho Chi-p e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u Ming-ch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eanings and close relation with other parts 中 文 系 一 四 年 度 碩 士 位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陳 睿 宏 教 授 鄭 玄 易 緯 注 及 其 詮 釋 述 評 研 究 生 : 邵 吉 辰 通 過 日 期 : 一 五 年 六 月 Abstract Yiwei( 易 緯 )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Yi ( 易 )study of Han dynasty. It had rich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晚 清 四 大 小 說 研 究 The Research on The Four Great Novels in late Ching Dynasty 研 究 生 : 黃 美 珍 撰 指 導 教 授 : 龔 顯 宗 教 授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1 月 誌 謝 本 篇 論 文 的 完 成 首 先 要 感 謝 我 的 家 人 親 人,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Managing Traditional Temples A Case Study of Representative Temples in CHIA-YI 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d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 study historical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More information

David Faure

David Faure 300350 2009 2014 K24 K25 A 1005-605X 2016 01-0150- 19 A Summary Study on the Clan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Recent Years CHANG Jian - hua Center for Chinese Social History Studies Nankai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

: A Study of Huangtao : I Abstract Abstract This text focuses on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Huangtao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Fukien, by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Huangtao s thought,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309-327 19 1 90 6 80 1983 1 * 1 1983.8 195-206 309 310 19 1 2 1.1983 1986 3 2 1984.9.21 1986.12.18 1984 12 42-46 1996 3 45-47 1987.2.4 1992 1 127-130 1995.12.17 1996.1.13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Doctorate Dissertation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Xu Fu-Yuan's Life Feeling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More information

23-46

23-46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3-46 19 1 90 6 1 2 * 1 121 1982.11 3124-3125 2 1988.3 6 23 24 19 1 3 4 3 1986.12 4 1980.9 505 25 5 6 7 8 5 9 1993.10 425 6 579-580 7 552-554 8 26 19 1 9 10 11 12 Benedetto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Microsoft Word - 03許建崑.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6 期 頁 63-87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3 年 12 月 曹 學 佺 湘 西 紀 行 的 探 究 許 建 崑 提 要 天 啟 二 年 (1622) 曹 學 佺 授 命 為 廣 西 布 政 使 司 右 參 議, 次 年 四 月 十 二 日 出 發, 自 福 建 福 州 啟 程, 取 道 江 西 廣 東, 再 到 廣 西 桂 林 七 月 四 日 抵 達 公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2012 2 157 No. 2 2012 Jinan Jour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 157 100871 I127. 41 A 1000-5072 2012 02-0002 - 10 4 1 1 2 1540 1503 2 2011-06 - 27 1969 1 1985 19 2 3 1997 1998 3 2 34 2 3 1540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专业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阿 拉 伯 语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 专 业 代 码 :050208) 所 属 学 科 门 类 : 文 学 所 属 一 级 学 科 : 外 国 语 言 文 学 所 属 院 系 部 所 : 东 方 语 学 院 方 案 适 用 对 象 :2015 级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阿 拉 伯 语 语 言 文 学 专 业 开 设 于 1960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1期 阅江学刊 2016 年 2 月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Feb 2016 审美文化研究 植物审美专辑 论 红楼梦 中的桂花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摘要 红楼梦 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 比德 思路 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 还使用了 蟾桂 折桂 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 红楼梦 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 也有南方特有的春 桂 红楼梦 中有两次赏桂活动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01-129 20 1 91 6 1 * 1 1991 1039 101 102 20 1 2 3 4 5 6 2 1990 23 1 3 1012 4 1-5 1 2000 3 4 54-58 6 1 103 7 8 9 10 11 7 2 33 8 33-34 9 3 1013 10 1 11 1 13 104 20 1 12 13

More information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10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总 第 118 期 国 山 河 为 目 的 游 记 ; 表 达 自 己 对 新 中 国 新 国 民 新 道 德 新 思 想 期 盼 与 希 望 的 书 信 等 等, 都 是 蔡 东 藩 的 论 说 范 围 但 不 论 何 种 题 材, 其 取 材 立 论 第 1 期 2011 年 01 月 湖 南 人 文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1 Jan. 2011 蔡 东 藩 著 述 考 释 范 志 强 ( 浙 江 万 里 学 院 文 化 与 传 播 学 院, 浙 江 宁 波 315100 ) [ 摘 要 ] 蔡 东 藩 作 为

More information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李元皓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 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李元皓** 中文摘要 形成於十九世紀的京劇 在二十世紀初時 發展的勢頭風潮臻於極盛 新興 的唱片錄音科技也於十九世紀末抵達中國 留下了一批珍貴的老唱片 以不同於 書面文字的方式 記錄著京劇有聲的過往 老唱片所能記錄的雖然只有聲音 然 而聲音 亦即 唱腔 正是戲曲藝術的核心之一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列 仙 傳 列 異 傳 神 仙 鬼 怪 方 術 研 究 A study of Lie Xian Zhuan and Lie Yi Zhuan 研 究 生 : 林 昀 佑 Yun-You

More information

55-83

55-83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55-83 20 1 91 6 * 55 56 20 1 7 1 2 1 1997.10 7 260 2 7 1 262 57 17 3 94 4 3 1989.3 662-663 4 1976.10 2456-2457 58 20 1 5 74 6 100 7 92 8 64 9 33 5 1978.10 472-473 6 1951-1952

More information

<3236372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3236372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2007 3 267 306 (1810-1882) 1 2 3 1 1990 4 219 15b 2 1996 3 3 1998 1-16 2000 162 1988 25 2 1996 10 8 1995 1-267- 4 5 (1854) (1855) 6 (1856) 7 (1858) (1860) 8 (1871) 9 (1876) 10 4 1993 317 1975 669 5 4 29b

More information

A.hóng B.jiàng A.sh n B.shàn

A.hóng B.jiàng A.sh n B.shà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4 2 2014 2 42 2014 No. 2Serial No. 42 1 2 1.100871 2.430062 48 31 17 8 9 30 1 1967 1938 2013 13WYB005 2014 2013 104 105 48 48 4 1. A.hóng B.jiàng 1 2 1 2 2. A.sh n B.shàn 1 2

More information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彪《讀書作文譜》述略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唐 彪 讀 書 作 文 譜 選 析 * 呂 湘 瑜 龍 華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唐 彪 乃 清 初 浙 江 名 儒, 其 讀 書 作 文 譜 簡 潔 地 呈 現 了 對 於 讀 書 作 文 以 及 文 學 的 種 種 看 法 其 以 為 無 論 是 讀 書 或 者 作 文, 都 必 須 以 靜 凝 神 為 出 發 點, 先 求 得 放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Saint-Ren is an important aspiring of ideal confines in Chinese culture. Wang-Bi and Guo-Xiang are in the name of Wei-Jin-Xuan-Xue,and they think Saint-Ren is born to be,therefore,to become Saint-Ren is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元代題畫女性詩歌研究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元 代 題 畫 女 性 詩 歌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Painting Poetries of Women Pictures in Yuan Dynasty 研 究 生 : 張 書 容 指 導 教 授 : 張 高 評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七 月 摘 要 元 代 題 畫 詩 在 唐 宋 完 善 的 基 礎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2002 12 143~165 Sacred Mountains as Locatio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Daoism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Daoism in Tiantai Mountai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 Lin Chia-jung 143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21 卷 第 3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11 年 9 月 Vol.21 No.3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Sept. 2011 学 术 名 家 研 究 史 学 大 家 安 作 璋 先 生 访 谈 录 康 香 阁 (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河 北 邯 郸 056005) 摘 要 : 安 作 璋 先 生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后 最 早 从 事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143-166 18 2 89 12 ** 16 439 1 * ** 1999 1 143 144 2 3 4 5 1992 83-158 1985 383-384 2 9 1 1998.3 153-230 3 398-534 1986 4 1986 62-63 5 145 6 32 7 8 57 9 44 10 23 11 12 6

More information

中文版样板

中文版样板 第 17 卷 第 3 期 衡 水 学 院 学 报 Vol. 17, No. 3 2015 年 6 月 Journal of Hengshui University Jun. 2015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5.03.005 董 仲 舒 : 儒 学 发 展 史 上 的 一 座 丰 碑 钱 耕 森 ( 安 徽 大 学 哲 学 系, 安 徽 合 肥 230039)

More information

83-112

83-112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83-112 19 2 90 12 ** * ** 1997 2000 83 84 19 2 1 2 3 4 1 1985 102 2 1985 168 3 1972 387 4 1984 30-36 85 5 6 505-436 B.C. 7 5 1993 29-39 6 40-54 7 1985 7 86 19 2 1. 8 9 1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應制詩之審美特徵__以張九齡應制詩為觀察對象_吳元嘉_編輯稿.doc

Microsoft Word - 01應制詩之審美特徵__以張九齡應制詩為觀察對象_吳元嘉_編輯稿.doc 應 制 詩 之 審 美 特 徵 以 張 九 齡 應 制 詩 為 觀 察 對 象 吳 元 嘉 吳 鳳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1 應 制 詩 之 審 美 特 徵 以 張 九 齡 應 制 詩 為 觀 察 對 象 吳 元 嘉 摘 要 中 國 文 學 史 上, 從 詩 經 雅 頌 開 始 到 漢 代 梁 園 賓 客 賦 詠, 從 曹 魏 鄴 下 文 士 唐 初 上 官 體 宋

More information

5 05 5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No. May 05 0087 I 07. A 000-599 05 0-07- 4 5 05-0-0 4 5 96 6 994 4 008 408 409 8 05 979 984 96 5 9 987 55 006 67 0 05 00 987 57

More information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昔与小王先生言:“王舒公介甫何至于无后”小王先生曰:“介甫天下之野狐也,又安得有后?”归白鲁公,鲁公曰:“有是哉 () 1 61 146 167 374 36 14 2 2 1 1 9 1 3 2 3 1 7 1 1 3 1 1 3 28 4 104 35 5 22 3 3 2 1 2 1 11 5 10 2 3 1 1 2 2 1 1 2 1 2 1 1 3 1 3 2 1 3 3 2 1 5 1 600 166 77 50 6 5 8 2 22 5 1 1 2 6 1 3 1 3 5 1 1 3 17 1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組合 1.pdf

組合 1.pdf 32 2016 12 1-29 2016-03-31 2016-10-26 DOI: 10.6183/NTUJP.2016.32.1 1257 2 32 Fofa Daming Lu Jing-huei Tsau Abstract Fofa Daming Lu consists of 20 volumes advocating the thought of the three teachings harmoniou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65.doc

Microsoft Word - 465.doc 第 13 卷 第 4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4 2007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07 幽 人 空 山, 过 雨 采 蘋 唐 代 诗 歌 蘋 意 象 探 微 张 俊 峰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南 京,210097) 摘 要 : 蘋 意 象 源 自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马 大 华 人 文 学 与 文 化 学 刊 Jou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6 前 言 顾 城 曾 在 接 受 德 国 汉 学 家 顾 彬 及 张 穗 子 专 访 中, 将 其 诗 歌 创 作 分 为 四 个 时 期, 即 自 然 阶 段 文 化 5 顾 城 水 银 组 诗 的 水 意 象 解 读 内 容 摘 要 : 意 象 长 久 以 来 扮 演 着 沟 通 人 与 物 之 间 的 桥 梁 在 顾 城 的 诗 歌 中, 意 象 更 发 挥 了 回 归 到 本 身 及 本 质 上 的 功 用 本 文 旨 在 探 讨 顾 城 组 诗 水 银 里 意 象 所 拼 凑 出 来 的 有 关 复 归 本 源 / 自 然 的 命 题 在 顾 城 笔 下,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2009)27:4 pp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 * 147 BIBLID 0254-4466(2009)27:4 pp. 147-17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 民國 98 年 12 月 ) 1376-1383 * 1310-1381 1357-1402 2008 11 3 2009 10 21 * 147 148 漢學研究第 27 卷第 4 期 1 2 3 1 1993 164 John Dardess John Dardess, Confucianism

More information

論文封面

論文封面 6 21 1973 13 274 A Study of Children s Poetry by Lin Huan-Chang Chen, Chun-Yu National Taitung Teachers College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 s Literature Abstract Lin Huan-Chang, the poet who devoted

More information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156 ( ) [2] [ 3 ] [ 4 ] [5] [6] 1747 [ 7 ] ( ) [ 8 ] [2] 12 [3] [4] [5] [6] [7] [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55-172 (2005.12) 155 1324 1254 1 330 1936 1747 [ 1 ] Keywords Ma Tuan-lin Wen-hsien T ng-k ao Catalog Edition E-mail: craacl@faculty. pccu.edu.tw [1] 1626 6 156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3 4 2014 467 47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4 2014 030006 20 20 N092 O6-092 A 1000-1224 2014 04-0467-12 200 13 Roger Bacon 1214 ~ 1292 14 Berthold Schwarz 20 Luther Carrington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穨1-林聖欽.doc

穨1-林聖欽.doc 1 39 92 11 Geographical Research No. 39, November. 2003 *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study of the Taiwanese christening culture: A case of Xuei-gia-liau, Xuei-gia Bau, Yan-Shui-Gang Ting in Japanese Rule

More information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lore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factors couples do not

More information

瑏瑡 B ~ 瑏瑡

瑏瑡 B ~ 瑏瑡 210093 1200 K928. 6 A 1005-605X 2014 04-0059- 10 The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Regional History Study Jiangnan or West Zhejiang GAO Yi - fan FAN Jin - min History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More information

094THU DOC

094THU DOC 1 Tunghai University Chinese Literature Depart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AdvisorProfessor Lee Li-shin Research into Tang Dynasty Poetry about Amusement Activities AuthorChen Cheng-ping July 3,2006 2 3

More information

¡È±m v

¡È±m v 2004 3 217 251 1 5 5 2 1 602 1 (1 5 2 5-1 6 0 4 2 3 9 1-2411 - H - 001-038 - A C 1 1 997 11 28 1 988 2 1976 458 3 1973 53 572-217- 4 5 3 2 38 4 1 969 4-13 1 995 2 72-310 1 995 1 03-116 2 6 2 002 1 2 1988

More information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沈俊平 70 他工商業一樣急劇衰落 康熙二十年 1681 吳三桂 1612 1678 等三藩之亂平 定後清廷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社會生產力逐漸恢復書坊業才回復生機 4 清代書坊中心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不僅南京杭州遠不如明代建陽書坊也 失去了昔日的光輝 北京蘇州廣州取而代之成為三大書坊中心 新興的書坊 刻 清代坊刻考試用書的影響與朝廷的回應 * 沈俊平 新加坡國立大學圖書館 緒言 1 考試用書早在唐代隨著科舉考試制度的確立便已開始出現 在宋元明三代迭有 2 出版 入清以後出版環境極為艱辛 其後坊刻考試用書出版漸多在嘉道年間 3 甚至出現了 如山如海 的繁盛局面 在這兩個多世紀期間坊間充斥著幫助士子了 解經書意旨的四書五經講章指導寫作四書文和五經文章法結構的制義考據訓詁 四書人物事物的參考書八股文選本試律詩選本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Microsoft Word - 目錄-ok.docx 高 餐 通 識 教 育 學 刊 第 七 期 頁 69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7, pp.69, Dec 2010 水 淫 茶 癖 : 晚 明 張 岱 的 感 官 世 界 潘 江 東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大 學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副 教 授 兼 副 校 長 羅 保 羅 明 新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精 簡 報 告 計 畫 主 持 人 : 丁 旭 輝 壹 中 英 文 摘 要 摘 要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是 成 就 最 高 的 現 代 詩 人, 作 品 中 出 現 大 量 對 中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古 典 漢 語 題 材 的 現 代 轉 化 - 余 光 中 洛 夫 楊 牧 詩 中 的 古 典 策 略 研 究 成 果 報 告 ( 精 簡 版 ) 計 畫 類 別 : 個 別 型 計 畫 編 號 :NSC 99-2410-H-151-025- 執 行 期 間 :99 年 08 月 01 日 至 100 年 07 月 3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magic power

magic power 93 2015.6 14 1 93-120 2012 94 1 2 3 magic power 4 2014 2722 5 1 2 83-103 3 292 4 45 5 95 2012 6 7 6 7 70-98 96 8 1657 1681 1737 9 1745 3 3 3 1959 8 59-105 9 2014 7 14 97 214 175 10 廍 11 12 13 14 1737 1846

More information

131-161

131-161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31-161 20 1 91 6 ** 1576-1629?-1630?-1631 1621 * ** NSC88-2411-H-007-006 131 132 20 1 1569-1625?-1632 1 1576-1629 1621 2 1629 1584-1630 3 4 1 1997 218-242 2 1633 26-27 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Microsoft Word - 黃世錦04.docx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七 期 2011 年 9 月 頁 1-24 論 陶 淵 明 的 讀 史 述 九 章 黃 世 錦 摘 要 述 是 古 代 的 一 種 文 體 陶 淵 明 有 讀 史 述 九 章 之 作, 此 九 章 不 僅 詠 贊 先 賢, 且 兼 有 述 懷 之 意 歷 來 對 此 九 章 微 旨 之 探 索, 自 宋 蘇 東 坡 東 坡 題 跋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Title A study on Ji Xiaolan'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 Ji Xiaolan (1724-1805) sheng ping zi liao jiao zheng ji dui lian, lian lun yan jiu Author(s) Li, Ha; 李 夏 Citation Li,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A Surve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vorable Local Conditions and Field, as well as the Artistic Decoration of Street Taking Hai An Road of Tainan City for Example Abstract It has been several decades

More information

106 曾 夢 涵 / 南 台 學 報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105-120 壹 前 言 蘇 軾 因 烏 臺 詩 案, 而 貶 謫 黃 州, 身 為 罪 人, 苦 悶 之 情, 不 言 而 喻, 初 到 黃 州, 人 生 地 不 熟, 幸 有 知 州 徐 大 受, 對 蘇

106 曾 夢 涵 / 南 台 學 報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105-120 壹 前 言 蘇 軾 因 烏 臺 詩 案, 而 貶 謫 黃 州, 身 為 罪 人, 苦 悶 之 情, 不 言 而 喻, 初 到 黃 州, 人 生 地 不 熟, 幸 有 知 州 徐 大 受, 對 蘇 曾夢涵 南台學報 第 37 卷第 4 期 2012 年 12 月 105-120 105 蘇軾與徐大受交遊詩詞文評析 曾夢涵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m981010004@student.nsysu.edu.tw 摘要 蘇軾以詩 詞 文紀錄與徐大受情誼 本篇文將蘇軾與徐大受交遊之況做一整理 並找出歷代文人 對於相關詩詞文的評析 以明白歷代文人重視蘇軾作品的哪些藝術性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論述 第一個 部分為

More information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174 ( ) ( ) [ 1 ] [2] ( ) [3] [1] (1884) [2] ( [3] BIBLID 1026-5279 (2005) 94:2 p. 173-206 (2005.12) 173 1794-1857 1797-1866 1794-1857 1797-1866 Keywords Documentary Science Guo Han Ma Han Xu Shan Dong Documentary E-mail: ting6153@scu.edu.tw 174 (2005.12)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Microsoft Word - 991201--蕭慧媛--327-348.doc 蕭 慧 媛 南 亞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傳 統 中 國 戲 曲 演 出 大 都 與 里 社 酬 神 有 關, 酬 神 演 戲 可 說 從 來 已 久 戲 曲 戲 班 和 戲 園 最 早 開 始 於 北 宋 末 年 的 戲 文 和 南 戲 而 讓 戲 曲 演 出 成 為 假 酬 神 真 自 娛, 且 盛 況 空 前 則 非 明 代 莫 屬 明 中 晚 期 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42DA950A9FABBF62DA56AA8E5A4E5BEC7A4A42E646F63> 台 南 科 大 學 報 第 26 期 人 文 管 理 頁 167-186 中 華 民 國 96 年 9 月 古 典 文 學 中 具 功 名 仕 宦 意 象 的 植 物 及 其 文 化 意 涵 探 討 以 槐 紫 薇 柏 桂 為 例 周 明 儀 台 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在 科 舉 盛 行 於 中 國 的 一 千 三 百 年 中, 追 求 功 名 可 說 是 社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CAADB1A142A5D8BFFDBB50A4A4AD5EBA4BAD6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BCAADB1A142A5D8BFFDBB50A4A4AD5EBA4BAD6E2E646F63> 東 吳 大 學 心 理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惠 琴 我 與 我 的 客 家 家 庭 真 實 與 理 想 研 究 生 : 葉 桂 玉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七 月 目 錄 緒 論 第 一 章 回 顧 過 去 第 一 節 第 二 節 第 三 節 第 四 節 第 五 節 第 六 節 第 七 節 第 八 節 家 庭 篇 1 小 學 篇 29 國 中 篇 35 五 專

More information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朱 書 萱 博 士 文 徵 明 師 門 書 藝 傳 承 研 究 研 究 生 : 黃 乾 殷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八 月 文 徵 明 師 門 書 藝 傳 承 研 究 摘 要 明 代 吳 中 書 派 自 祝 允 明 文 徵 明 一 出, 引 領 時 代 潮 流, 將 整 個 吳 中 書 法 藝 術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國 中 學 生 地 獄 觀 之 研 究 The Study on the Imagination of Hell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研 究 生 : 陳 欣 徳 指 導 教 授 : 蔡 明 昌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Keep Going 讓 我 們 直 接 點 吧, 這 篇 論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