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11-05-980324.doc"

Transcription

1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189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林 建 德 摘 要 : 須 深 經 中 記 載 佛 陀 教 導 外 道 須 深 何 謂 慧 解 脫, 其 中 多 次 提 到 : 不 問 汝 知 不 知, 且 自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使 後 世 對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有 諸 多 的 論 述 和 解 釋 而 本 文 即 是 探 討 印 順 法 師 對 於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 或 者 法 住 智 及 涅 槃 智 ) 的 解 說, 大 致 分 下 列 五 個 面 向 來 探 討 : 一 依 四 諦 之 緣 起 流 轉 與 還 滅 說 明 二 智 ; 二 依 中 觀 義 解 釋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 三 依 聞 思 與 修 證 分 述 二 智 ; 四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分 指 兩 種 阿 羅 漢 ; 五 依 一 念 見 諦 與 次 第 見 諦 來 談 論 二 智 經 過 層 層 分 析, 可 推 出 印 順 法 師 所 解 讀 的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有 多 重 之 意 佛 教 慈 濟 大 學 宗 教 與 文 化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本 文 感 謝 匿 名 審 查 者 的 寶 貴 意 見 審 稿 意 見 表 示, 印 順 法 師 對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的 多 重 解 釋, 並 非 來 自 印 順 法 師 之 自 由 心 證, 而 是 與 論 典 本 身 存 在 的 多 種 解 釋 相 關, 因 此 可 能 有 必 要 把 這 些 解 釋 作 一 爬 疏 整 理 而 且, 也 建 議 筆 者 能 將 近 年 來 在 此 一 議 題 方 面 之 各 種 論 述, 作 一 回 顧, 使 本 文 更 趨 完 整 關 於 以 上 兩 個 建 議, 在 此 虛 心 接 受, 待 日 後 因 緣 成 熟 將 作 增 補

2 190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義 ( 主 要 有 兩 層 意 涵 ); 最 後 本 文 試 圖 統 整 這 些 說 法, 並 綜 合 檢 視 印 順 法 師 對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詮 釋 關 鍵 詞 : 印 順 法 住 智 涅 槃 智 四 聖 諦 中 觀 二 諦 慧 解 脫

3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191 A Study on Ven. YinShun s Diverse Interpretations of dhammat t hitiñān am and nibbāne iñān am and Their Consistent Reasoning Kent Lin ABSTRACT: In Susīma Sutta Buddha teaches Susīma what paññāvimutta is, and mentions Pubbe kho, susīma, dhammat t hitiñān am, pacchā nibbāne iñān am many times. So this proposition has left the future generations many elaboratio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Ven. YinShun s interpretations of it from five approaches. First, Ven. YinShun s uses the Four Noble Truths to explain these two wisdoms. Second, he uses the explanations from Madhyamika s thought. Third, he interprets them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Fourth, the two wisdoms refer to two different kinds of Arhants. Fifth, the two wisdoms are relevant to the distinction of sudden and step-by-step enlightenment. From this analysis, we can know that there are several possible meanings of dhammat t hitiñān am and nibbāne iñān am. At last, I try to integrate these sayings and evaluate his interpretations. Keywords : Yinshun, dhammat t hitiñān am, nibbāne iñān am, Four Noble Truths, Two Levels of Truth, Madhyamika, paññāvimutta Assistant Professor, Institute of Religion and Culture, Buddhist Tzu Chi University

4 192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一 前 言 漢 譯 雜 阿 含 347 經 1 ( 又 稱 須 深 經 ) 中, 記 載 佛 陀 教 導 外 道 須 深 何 謂 慧 解 脫, 其 中 多 次 提 到 : 不 問 汝 知 不 知, 且 自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而 到 底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之 意 義 為 何? 什 麼 是 知 法 住, 什 麼 是 知 涅 槃? 知 法 住 是 否 即 是 法 住 智, 知 涅 槃 即 涅 槃 智?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之 先 後 各 代 表 什 麼 意 義? 等, 成 為 值 得 注 意 的 問 題 如 近 現 代 華 人 佛 學 泰 斗 印 順 法 師 (1906~2005) 在 其 著 作 中, 對 於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 或 者 法 住 智 及 涅 槃 智 ) 的 解 說, 為 數 就 不 少, 尤 其 在 論 述 佛 教 修 證 時, 法 住 涅 槃 二 智 更 是 屢 屢 提 及 ; 但 究 竟 印 順 法 師 是 如 何 理 解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的? 是 否 有 何 獨 特 的 解 讀 或 詮 釋? 成 了 本 文 關 心 的 焦 點 以 下 即 分 幾 個 面 向 探 討 印 順 法 師 對 法 住 智 及 涅 槃 智 之 多 元 解 釋 二 依 四 諦 之 緣 起 流 轉 與 還 滅 說 明 二 智 印 順 法 師 在 其 成 佛 之 道 三 乘 共 法 的 章 節 下, 接 續 著 增 上 慧 學 談 論 正 見 緣 起 四 諦 的 脈 絡 中, 有 偈 頌 云 先 得 法 住 智, 後 得 涅 槃 智 ; 依 俗 契 真 實, 正 觀 法 如 是, 並 且 為 此 作 了 下 列 的 解 釋 : 在 中 道 的 正 見 中, 有 著 一 定 的 程 序, 主 要 是 : 先 得 法 住 智, 後 得 涅 槃 智 佛 為 深 摩 說 : 不 問 汝 知 不 知, 且 自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1 見 大 正 藏 第 二 冊 卷 一 四 ( 九 六 頁 下 至 九 七 頁 下 ); 除 了 求 那 跋 陀 羅 之 漢 譯 本 外, 尚 有 上 座 部 相 應 尼 柯 耶 (samyutta-nikaya) 及 摩 訶 僧 祇 律 ( 法 顯 與 佛 陀 跋 陀 羅 譯 ) 三 種 不 同 傳 本

5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193 涅 槃, 這 是 怎 樣 的 肯 定, 必 然! 什 麼 是 法 住 智? 什 麼 是 涅 槃 智? 依 七 十 七 智 經 說 : 一 切 眾 生 的 生 死 緣 起, 現 在 如 此, 過 去 未 來 也 如 此, 都 是 有 此 因 ( 如 無 明 ) 而 後 有 彼 果 ( 如 行 ) 的, 決 不 離 此 因 而 能 有 彼 果 的, 這 是 法 住 智 所 以, 法 住 智 是 對 於 因 果 緣 起 的 決 定 智 這 雖 然 是 緣 起 如 幻 的 俗 數 法 ( 如 不 能 了 解 緣 起 的 世 俗 相 對 性, 假 名 安 立 性, 而 只 是 信 解 善 惡, 業 報, 三 世 等, 就 是 世 間 正 見, 不 名 為 智 ), 但 卻 是 正 見 得 道 所 必 備 的 知 見 經 上 說 : 如 依 此 而 觀 緣 起 法 的 從 緣 而 生, 依 緣 而 滅, 是 盡 相, 壞 相, 離 相, 滅 相, 名 涅 槃 智 這 是 從 緣 起 的 無 常 觀 中, 觀 一 切 法 如 石 火 電 光, 纔 生 即 滅 ; 生 無 所 來, 滅 無 所 至, 而 契 入 法 性 寂 滅 這 就 是 : 諸 行 無 常, 是 生 滅 法, 生 滅 滅 已, 寂 滅 為 樂 由 無 常 ( 入 無 我 ) 而 契 入 寂 滅, 是 三 乘 共 法 中 主 要 的 解 脫 法 門 ( 還 有 從 空 及 無 相 而 契 入 的 觀 門 ) 所 以, 法 住 智 知 流 轉, 知 因 果 的 必 然 性, 涅 槃 智 知 還 滅, 知 因 果 的 空 寂 性 ; 法 住 智 知 生 滅, 涅 槃 智 知 不 生 滅 ; 法 住 智 知 有 為 世 俗, 涅 槃 智 知 無 為 勝 義 依 俗 諦 的 緣 起 因 果, 而 後 契 入 緣 起 寂 滅 的 真 實, 這 是 解 脫 道 中 正 觀 法 的 必 然 歷 程, 一 定 如 是 而 決 無 例 外 的 2 由 上 述 的 可 知, 印 順 法 師 認 為 法 住 智 是 因 果 緣 起 的 決 定 智, 是 正 見 得 道 的 必 備 知 見 ; 而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即 是 獲 取 中 道 正 見 一 定 的 程 序 從 緣 起 生 滅 的 無 常 觀 中 而 契 入 法 性 寂 滅 對 於 印 順 法 師 上 述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的 見 解, 筆 者 表 列 如 下 : 2 成 佛 之 道 ( 增 註 本 ) pp.225~226 ( 本 文 所 引 印 順 法 師 文 章 皆 出 於 印 順 法 師 佛 學 著 作 光 碟 第 三 版 之 內 容 )

6 194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法 住 智 涅 槃 智 一 二 三 四 五 觀 緣 起 法 的 知 因 果 的 知 有 為 知 流 轉 知 生 滅 從 緣 而 生 必 然 性 世 俗 觀 緣 起 法 的 知 因 果 的 知 不 生 知 無 為 知 還 滅 依 緣 而 滅 空 寂 性 不 滅 勝 義 可 知, 印 順 法 師 大 體 以 苦 集 滅 道 四 諦 的 架 構 來 談 論 法 住 涅 槃 兩 智, 即 法 住 智 是 從 苦 集 二 諦 知 了 世 間 的 緣 起 流 轉, 而 涅 槃 智 依 滅 道 二 諦 證 得 出 世 間 的 緣 起 還 滅, 而 這 樣 的 看 法 在 印 順 法 師 的 著 作 中 佔 了 大 多 數, 其 整 體 的 看 法 不 脫 此 作 為 基 礎 3 此 外, 必 須 進 一 步 作 解 釋 的 是, 在 上 述 的 表 列 中, 第 一 二 項 指 出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各 是 知 緣 起 的 流 轉 與 還 滅, 但 同 時 在 3 印 順 法 師 以 緣 起 的 流 轉 和 還 滅 或 四 聖 諦 來 說 明 二 智, 可 舉 出 諸 多 例 子, 如 : 凡 能 悟 入 此 因 果 必 然 的 理 則, 名 為 得 法 住 智 緣 起 法, 是 依 因 託 緣 的 存 在 凡 是 依 因 緣 的 和 合 而 有 而 生 的, 也 必 然 依 因 緣 的 離 散 而 無 與 滅 ; 這 本 是 緣 起 法 含 蓄 著 的 矛 盾 律 所 以 翻 過 來 說 : 此 無 故 彼 無, 此 滅 故 彼 滅, 雜 染 苦 迫 的 消 散, 稱 為 還 滅 門 滅, 即 是 涅 槃 的 寂 滅 此 緣 起 法 的 生 起, 是 有 為 法 ; 緣 起 法 的 寂 滅, 是 無 為 法 有 為 與 無 為, 如 雜 阿 含 ( 卷 一 二 二 九 三 經 ) 說 能 悟 入 無 為 寂 滅 的, 名 為 得 涅 槃 智 ( 以 佛 法 研 究 佛 法 p.97) 以 及 緣 起 法 的 悟 入, 有 必 然 的 歷 程, 所 以 釋 尊 為 須 深 說 : 且 自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知 緣 起 法, 有 無 生 滅 的 依 緣 性, 觀 無 常 苦 非 我, 是 法 住 智 ; 因 滅 果 滅 而 證 入 寂 滅, 是 涅 槃 智 這 二 智 的 悟 入, 都 是 甚 深 的 釋 尊 有 不 願 說 法 的 傳 說, 就 因 為 緣 起 與 寂 滅 的 甚 深 雜 阿 含 經 就 這 樣 說 : 此 甚 深 處, 所 謂 緣 起 倍 復 甚 深 難 見, 所 謂 一 切 取 離 愛 盡 無 欲 寂 滅 涅 槃 如 此 二 法, 謂 有 為 無 為 四 諦 說 也 應 該 是 這 樣 的 : 正 見 苦 果 的 由 集 因 而 來, 集 能 感 果 ; 如 苦 的 集 因 滅 而 不 起 了, 就 能 滅 一 切 苦 ; 這 是 法 住 智 這 是 要 以 慧 為 根 本 的 聖 道 修 習 而 實 證 的 ; 依 道 的 修 習, 就 能 知 苦, 斷 集 而 證 入 於 寂 滅, 就 是 知 涅 槃 (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之 起 源 與 開 展 pp.235~236)

7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195 第 四 項 中, 提 出 法 住 智 的 另 一 個 解 釋, 也 是 知 緣 起 之 生 滅 ; 換 言 之, 第 四 項 的 法 住 智 似 已 包 含 緣 起 的 流 轉 與 還 滅 二 門, 此 不 是 和 第 二 項 的 說 明 有 所 矛 盾? 事 實 上, 所 謂 的 知 流 轉, 其 深 刻 意 涵, 在 於 了 知 世 間 兩 兩 相 對 之 輪 迴 現 象, 如 生 滅 生 死 有 無 成 住 和 壞 空 等 的 現 象, 如 果 不 知 法 住 智, 而 從 生 滅 等 兩 邊 中 超 拔 而 出, 則 必 然 處 於 世 間 的 流 轉 中 不 得 解 脫 ; 同 樣 的, 涅 槃 智 第 二 項 知 還 滅 和 第 四 項 知 不 生 不 滅 兩 者 間 看 似 不 一 致, 其 實 卻 是 相 同 的 道 理, 因 為 出 世 間 的 還 滅 是 涅 槃 寂 靜, 而 涅 槃 的 空 寂 性 超 越 了 生 滅 ( 死 ) 流 轉, 所 以 知 還 滅 的 涅 槃 智 也 可 以 說 是 知 不 生 不 滅 的 當 然, 其 中 可 能 牽 涉 到 阿 含 經 和 般 若 經 思 想 特 質 的 差 異, 如 緣 生 緣 滅 ( 緣 起 ) 是 阿 含 思 想 的 核 心, 而 過 渡 到 般 若 經 則 成 為 不 生 不 滅 ( 性 空 ); 但 究 極 而 言, 緣 起 即 性 空 性 空 即 緣 起, 此 在 中 觀 學 中 得 到 進 一 步 的 闡 揚 ( 或 者, 可 以 這 樣 說, 上 表 中 的 第 一 二 項 是 就 阿 含 思 想 來 談, 而 三 四 五 項 乃 就 性 空 要 義 而 言 ) 三 依 中 觀 義 解 釋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在 阿 含 經 中 談 緣 起 談 生 滅 變 化 談 觀 照 五 蘊 談 六 根 六 塵 談 四 諦 理 等 等, 到 了 般 若 經 ( 如 心 經 ) 談 性 空 談 不 生 不 滅 談 無 色 受 想 行 識 談 無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等 談 無 苦 集 滅 道 等 等, 但 兩 者 之 間 應 不 是 相 互 矛 盾 的, 緣 起 和 性 空 即 在 龍 樹 的 中 觀 學 綜 而 貫 之 關 於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二 智 的 解 釋, 印 順 法 師 也 發 揮 龍 樹 中 觀 學 之 精 義, 既 援 引 阿 含 之 緣 起 義, 也 融 會 般 若 之 性 空 學, 引 緣 起 性 空 以 及 世 俗 勝 義 二 諦 的 思 想 提 出 對 二 智 的 說 明 如 依 緣 起 性 空 解 釋 法 住 涅 槃 二 智, 印 順 法 師 在 中 觀 論 頌 講 記 有 下 列 的 說 法 :

8 196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緣 起 正 觀, 是 觀 緣 起 的 如 幻 因 果 生 滅 相, 通 達 諸 法 的 無 自 性 空 觀 緣 起 的 幻 相, 是 對 緣 起 法 的 如 是 因 生 如 是 果 的 因 果 決 定 性, 生 正 確 堅 固 的 認 識, 得 諸 法 的 法 住 智, 理 解 因 果 幻 相 的 歷 然 不 亂 通 達 法 性 空, 是 觀 因 果 幻 相 的 本 性 空, 生 出 世 的 涅 槃 智, 悟 入 諸 法 畢 竟 空 不 生 不 滅 修 行 者, 先 要 得 法 住 智, 知 道 名 相 的 差 別, 因 果 的 必 然, 生 正 確 的 知 見 無 論 是 聲 聞 菩 薩 佛, 都 先 得 此 智, 次 得 涅 槃 智 證 涅 槃 所 以 龍 樹 的 學 風, 先 分 別 說 諸 法, 後 說 畢 竟 空 4 可 知, 從 法 住 智 到 涅 槃 智, 乃 是 從 了 知 緣 起 生 滅 之 如 幻 如 化, 到 通 達 諸 法 無 自 性 空 之 不 生 不 滅, 即 依 緣 起 性 空 之 要 義 解 說 了 此 二 智 ; 而 如 果 就 三 法 印 而 言,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即 是 徹 知 世 間 之 緣 起 無 常 無 我 ( 法 住 智 ), 到 證 得 出 世 間 涅 槃 寂 靜 ( 涅 槃 智 ) 的 過 程 此 外, 法 住 智 知 緣 起 生 滅, 而 涅 槃 智 是 知 性 空 不 生 不 滅, 其 中 也 含 攝 了 中 觀 學 的 二 諦 思 想 ; 5 即 印 順 法 師 指 出 法 住 智 知 有 為 世 俗, 涅 槃 智 知 無 為 勝 義, 有 為 法 和 無 為 法 世 俗 諦 和 勝 義 諦, 也 可 作 為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的 解 釋, 如 印 順 法 師 說 : 在 經 論 中, 關 於 二 種 智 慧 的 分 類, 也 是 有 許 多 的 一 先 約 聲 聞 經 來 說, 有 法 住 智, 涅 槃 智 經 上 說 : 要 先 得 法 住 智, 後 得 涅 槃 智 法 住 智, 即 安 立 緣 起 因 果 的 善 巧 智 慧 ; 必 須 在 有 情 緣 起 事 相 的 基 礎 上, 才 能 通 達 苦 空 無 常 無 我 的 諸 法 實 性, 而 證 4 中 觀 論 頌 講 記 pp.508~509 5 如 中 論 有 名 的 偈 頌 : 諸 佛 依 二 諦, 為 眾 生 說 法, 一 以 世 俗 諦, 二 第 一 義 諦 若 人 不 能 知, 分 別 於 二 諦, 則 於 深 佛 法, 不 知 真 實 義 若 不 依 俗 諦, 不 得 第 一 義, 不 得 第 一 義, 則 不 得 涅 槃 (T30, p.33, a2-3)

9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197 入 涅 槃 聖 地 古 人 說 : 不 依 世 俗 諦, 不 得 第 一 義, 也 是 此 意 因 為 第 一 義 諦, 平 等 一 如, 無 差 別 相, 不 可 安 立 思 擬 言 說, 唯 有 依 世 俗 智, 漸 次 修 習, 方 能 契 證 所 以 修 學 佛 法, 切 勿 輕 視 因 果 緣 起 等 事 相 的 解 了, 而 專 重 超 勝 的 第 一 義 智 因 為 這 樣, 即 容 易 落 空, 或 墮 於 執 理 廢 事 的 偏 失 6 在 這 裡, 印 順 法 師 把 法 住 智 視 為 是 世 俗 諦, 是 體 會 世 間 緣 起 因 果 的 善 巧 智 慧, 而 涅 槃 智 是 第 一 義 諦, 是 平 等 一 如, 無 差 別 相, 不 可 安 立 思 擬 言 說 的 智 慧 ; 而 唯 有 依 世 俗 智 的 漸 次 修 習, 方 能 契 證 涅 槃 智 換 言 之, 須 深 經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印 順 法 師 發 揮 中 論 若 不 依 俗 諦, 不 得 第 一 義, 不 得 第 一 義, 則 不 得 涅 槃 的 思 想, 認 為 必 知 法 住 才 能 得 證 涅 槃, 猶 如 必 依 世 俗 諦 才 能 得 勝 義 諦 此 外, 二 諦 另 一 個 理 解 的 側 面, 牽 涉 到 理 事 之 分 ; 換 言 之, 世 俗 諦 是 有 關 世 間 的 緣 起 事 相, 而 勝 義 諦 則 是 關 於 出 世 間 的 真 實 諦 理, 而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以 及 若 不 依 俗 諦, 不 得 第 一 義, 除 了 說 明 二 諦 圓 融, 也 指 出 理 事 並 重 的 重 要 性 關 於 這 點, 印 順 法 師 曾 表 示 : 以 四 諦 為 觀 境 的 觀 慧, 又 可 分 為 二 方 面 : 一 是 對 四 諦 事 相 的 了 知, 即 法 住 智 ; 一 是 對 四 諦 理 性 的 悟 證, 即 涅 槃 智 事 相 與 理 性 的 諦 觀,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的 證 得, 為 三 乘 共 慧 應 有 的 內 容 7 印 順 法 師 認 為 法 住 智 是 對 四 諦 事 相 的 理 解, 而 涅 槃 智 是 對 四 諦 理 性 6 學 佛 三 要 p.171 與 此 相 近 的, 印 順 法 師 在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序 言 亦 說 : 龍 樹 說 : 若 不 依 俗 諦, 不 得 第 一 義, 那 是 回 歸 於 佛 法 的 立 場,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了 (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p.a5) 7 學 佛 三 要 p.175

10 198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的 悟 證, 唯 有 事 相 與 理 性,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的 並 觀 諦 證, 才 足 以 達 到 解 脫 以 世 俗 勝 義 及 理 事 二 諦 來 解 說 法 住 涅 槃 二 智, 印 順 法 師 亦 曾 引 經 典 作 過 說 明, 認 為 凡 是 法 住 智 所 緣 的 皆 為 世 俗 諦, 即 使 是 通 達 緣 起 的 普 遍 理 則, 也 還 是 世 俗 諦, 而 這 樣 的 世 俗 諦 是 關 於 世 間 假 名 的 安 立 施 設, 是 可 以 分 別 思 擇, 可 以 說 而 且 說 得 出 的 ; 相 對 的, 涅 槃 智 所 攝 的 並 非 假 名 所 能 安 立 的, 而 是 內 證 離 言 法 性, 不 可 以 分 別 思 擇, 不 可 說 且 說 不 出 的, 所 以 其 是 勝 義 諦 印 順 法 師 認 為 這 樣 的 二 諦, 如 同 理 事 和 真 妄 之 分, 雖 皆 是 聖 者 之 境, 但 仍 有 所 不 同 ; 其 中 法 住 智 必 須 具 足 聞 思 智 慧 才 能 證 得, 而 相 對 於 法 住 智 是 知 解 依 言 安 立 的, 涅 槃 智 具 有 體 證 離 言 非 安 立 的 特 質 8 總 之, 印 順 法 師 依 緣 起 空 中 道 二 諦 等 中 觀 學 的 核 心 概 念, 提 出 對 於 法 住 涅 槃 二 智 的 解 釋, 認 為 修 證 觀 行 的 過 程, 乃 是 依 緣 有 而 悟 入 性 空, 而 悟 入 性 空 的 當 體, 一 切 生 滅 緣 起 法 都 寂 滅 不 現 ; 而 其 中 即 牽 涉 到 二 智, 其 一 是 了 解 因 果 緣 起 的 法 住 智, 另 一 是 進 觀 法 住 智 之 假 名 無 自 性 空 的 涅 槃 智 8 印 順 法 師 原 文 內 容 如 下 : 分 別 緣 起 初 勝 法 門 經 以 為 凡 是 法 住 智 所 緣 的, 都 是 世 俗 諦 ; 不 但 一 切 差 別 事 相, 就 是 通 達 緣 起 的 普 遍 理 則, 也 還 是 世 俗 諦 不 問 所 通 達 的 是 理 是 事, 只 要 是 安 立 名 相 的 法 住 智 所 緣, 皆 屬 世 俗 ; 非 安 立 的 涅 槃 智, 所 緣 的 內 證 離 言 法 性, 才 是 勝 義 這 是 綜 貫 理 事 與 真 妄 的 二 種 二 諦 這 二 諦, 都 是 聖 者 境 界, 涅 槃 智 境 固 無 論 了, 法 住 智 最 少 也 須 具 聞 思 慧 才 能 得 到, 絕 非 常 人 可 了 不 過 在 賢 聖 智 境 的 知 解 與 證 會 的 不 同, 分 為 二 諦 ; 可 名 曰 離 言 依 言 或 安 立 非 安 立 的 二 諦 ( 性 空 學 探 源 pp.138~139)

11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199 四 依 聞 思 與 修 證 分 述 二 智 佛 教 慧 學 的 修 持 必 經 聞 思 修 證 信 解 行 果 的 過 程 ; 換 個 方 式 說, 意 即 阿 含 佛 典 所 說 的 四 預 流 支 親 近 善 士, 聽 聞 正 法, 內 證 思 惟, 法 次 法 向, 從 師 學 而 起 聞 思 修 證 的 過 程 而 印 順 法 師 在 解 說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時, 亦 曾 將 聞 思 的 修 得 歸 為 是 法 住 智, 而 行 證 屬 於 涅 槃 智 如 印 順 法 師 在 性 空 學 探 源 說 : 佛 法 的 現 觀, 與 外 道 的 不 同, 是 正 覺, 在 乎 特 重 理 智, 是 通 過 了 理 智 的 思 擇 佛 法 中, 在 未 入 現 觀 前, 必 先 經 過 多 聞 尋 思 伺 察 簡 擇 種 種 的 階 段 ; 這 一 切, 此 地 總 名 之 曰 思 擇 思 擇, 是 純 理 智 的 觀 察 在 思 擇 中, 得 到 一 種 正 確 的 概 念 之 後, 再 在 誠 信 與 意 志 集 中 之 中 去 審 諦 觀 察, 以 達 到 現 觀 所 以, 佛 法 的 方 法, 可 說 是 信 仰 與 理 智 的 合 一, 一 般 知 識 與 特 殊 體 驗 的 合 一 從 現 觀 去 體 驗 空 性 之 前, 必 先 經 過 分 別 智 慧 的 思 擇, 所 以 阿 含 中 說 : 先 得 法 住 智, 後 得 涅 槃 智 從 聞 而 思, 從 思 而 修, 從 修 而 證, 這 是 佛 法 修 行 的 要 則, 絕 不 容 踰 越 躐 等 ; 踰 越, 就 踏 上 了 錯 誤 的 歧 途 9 印 順 法 師 指 出 佛 法 在 進 入 現 觀 的 修 證 前, 特 重 理 智 的 思 擇, 即 在 佛 法 的 義 理 上 得 到 正 確 認 識, 具 足 一 定 的 正 知 正 見, 再 集 中 意 志 ( 在 禪 定 中 ) 審 諦 觀 察, 止 觀 雙 運, 而 後 現 證 無 漏 得 涅 槃 在 這 裡 清 楚 可 知, 印 順 法 師 把 法 住 智 視 為 是 分 別 思 維 抉 擇 的 智 慧, 而 涅 槃 智 則 是 透 過 禪 定 經 驗 去 現 觀 空 性, 屬 於 一 種 特 殊 而 神 秘 的 體 驗 ; 換 言 之, 法 住 智 是 屬 於 理 9 性 空 學 探 源 p.27

12 200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智 性 深 刻 理 解 的 智 慧, 而 涅 槃 智 則 重 於 經 驗 性 的 體 證 ; 可 知, 印 順 法 師 分 別 以 理 智 和 經 驗 兩 種 進 路, 來 描 繪 法 住 和 涅 槃 二 種 智 慧 的 修 學, 而 此 一 區 別, 似 乎 和 西 方 近 代 哲 學 的 理 性 主 義 (Rationalism) 及 經 驗 主 義 (Empiricism), 各 以 理 智 或 經 驗 說 明 知 識 的 起 源, 存 在 著 相 互 應 和 的 關 係 綜 合 上 面 三 種 論 點,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不 管 從 四 諦 的 流 轉 與 還 滅, 或 依 真 俗 二 諦 來 說 明 二 智, 乃 至 依 聞 思 與 修 證 談 論 二 智, 雖 然 看 似 是 不 同 的 解 讀 進 路, 但 卻 有 著 一 定 的 共 通 性 ; 如 共 同 強 調 法 住 智 是 涅 槃 智 得 證 的 基 礎, 必 先 具 足 世 間 實 相 的 智 慧, 獲 得 正 確 的 聞 思 知 見 ( 即 法 住 智 ), 而 後 才 進 入 實 修 階 段, 取 證 出 世 間 解 脫 的 智 慧 ( 即 涅 槃 智 ), 而 這 樣 的 順 序 是 不 容 躐 等 ; 關 於 這 點 印 順 法 師 屢 屢 提 到, 如 前 面 成 佛 之 道 的 引 文 中, 印 順 法 師 接 續 著 表 示 : 說 到 這 裏, 覺 得 佛 教 中, 每 有 一 種 錯 誤 的 傾 向, 就 是 不 求 法 住 智, 而 但 求 涅 槃 智 特 別 是 備 有 世 間 一 般 知 識, 年 老 而 求 佛 法 的 對 於 因 果 緣 起 的 必 然 性, 四 諦 的 價 值 決 定, 常 是 並 無 希 求 ; 有 的 以 為 這 早 都 已 經 知 道, 而 不 知 夢 都 沒 有 夢 想 過 卻 以 為, 需 要 的 是 開 悟, 是 明 心 見 性 不 知 道 沒 有 修 成 法 住 智, 涅 槃 智 是 不 會 現 起 的 10 印 順 法 師 所 說 的 不 求 法 住 智, 而 但 求 涅 槃 智, 意 思 在 於 針 貶 傳 統 的 中 國 佛 教 徒, 徒 重 於 修 持 的 形 式 和 成 果, 片 面 強 調 體 驗 感 應, 而 卻 不 知 涅 槃 智 是 依 法 住 智 而 進 修 得 來 的, 不 但 忽 略 以 聞 思 知 見 來 作 為 修 證 的 基 礎, 也 忽 略 對 因 果 緣 起 的 必 然 性 及 四 諦 義 理 之 認 識 ( 即 法 住 智 ), 所 以 也 藉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特 別 強 調 聞 思 修 證 次 第 的 重 要 10 成 佛 之 道 ( 增 註 本 ) p.226

13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201 五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分 指 兩 種 阿 羅 漢 在 上 述 中, 印 順 法 師 指 出 法 住 智 是 經 由 理 智, 深 刻 的 尋 思 伺 察 簡 擇 所 獲 致 的 智 慧, 而 涅 槃 智 則 是 在 此 基 礎 上, 但 不 只 是 理 智 性 的 理 解, 而 且 還 有 經 驗 性 的 體 證, 能 依 禪 定 的 經 驗 以 身 作 證, 依 定 慧 二 學 而 現 證 涅 槃 換 言 之, 前 者 少 了 身 心 的 經 驗, 而 主 要 以 思 擇 開 發 智 慧 ; 此 對 照 於 阿 含 佛 典, 即 是 慧 解 脫 (prajñā-vimukti) 的 修 行 方 式 ( 近 似 於 南 傳 佛 教 所 說 的 純 觀 行 者 (Suddhavipassanāyānika), 必 須 獨 一 靜 處, 專 精 思 惟, 不 放 逸 住, 離 於 我 見, 心 善 解 脫, 其 中 更 以 專 精 思 惟 作 為 重 要 特 點 相 對 於 此, 涅 槃 智 涉 及 身 心 的 體 驗, 而 這 樣 的 體 驗 不 純 然 由 理 智 認 識 而 來, 也 包 含 切 身 的 經 驗, 必 須 實 際 地 透 過 禪 定 經 驗 而 體 證 到 的 智 慧 ; 如 此, 相 對 於 不 得 定 的 慧 解 脫, 而 兼 得 定 慧 二 學 所 取 證 的 解 脱, 此 即 是 俱 解 脫 換 言 之, 如 果 依 聞 思 與 修 證 分 述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則 作 進 一 步 延 伸 的 理 解, 有 可 能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二 者, 乃 分 屬 慧 解 脫 和 俱 解 脫 阿 羅 漢 所 證 得 的 解 脫 智 ; 而 印 順 法 師 在 晚 近 的 著 述 中, 即 表 達 這 樣 的 看 法, 如 空 之 探 究 說 : 雜 阿 含 經 中, 長 老 比 丘 們 告 訴 須 深 Susima 比 丘, 他 們 是 阿 羅 漢, 但 不 得 四 禪 ( 相 應 部 說 不 得 五 通 ) 及 無 色 定 須 深 覺 得 難 以 信 解, 佛 告 訴 他 說 : 彼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 不 問 汝 知 不 知, 且 自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這 是 說, 阿 羅 漢 有 先 後 層 次, 也 可 說 有 二 類 一 法 住 智 dharma-sthititā-jñāna 知 : 緣 起 被 稱 為 法 性 dharmatā 法 住 dharma-sthititā, 所 以 法 住 智 是 從 因 果 起 滅 的 必 然 性 中, 於 五 蘊 等 如 實 知, 厭, 離 欲, 滅, 而 得 解 脫

14 202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智 : 我 生 已 盡, 梵 行 已 立, 所 作 已 辦, 不 受 後 有 雖 然 沒 有 禪 定, 但 煩 惱 已 盡, 生 死 已 了 這 是 以 慧 得 解 脫, 知 一 切 法 寂 滅, 而 沒 有 涅 槃 的 自 證 二 涅 槃 智 nirvān a-jñāna 知 : 生 前 就 能 現 證 涅 槃 的 絕 對 超 越 ( 即 大 乘 的 證 入 空 性, 絕 諸 戲 論 ; 也 類 似 一 般 所 說 的 神 秘 經 驗 ), 名 為 得 現 法 涅 槃 dr s t adharma-nirvān a; 在 古 代, 被 稱 為 得 滅 盡 定 nirodha-samāpatti 的 俱 解 脫 ( 不 過 滅 盡 定, 論 師 的 異 解 紛 紜 ) 這 可 能 是 二 類 阿 羅 漢, 也 可 能 是 先 後 契 入 的 層 次 11 在 這 裡, 印 順 法 師 對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提 出 兩 種 可 能 的 理 解, 一 是 指 兩 類 阿 羅 漢 存 在, 二 是 指 證 入 阿 羅 漢 的 先 後 層 次 所 謂 的 兩 種 阿 羅 漢, 指 慧 解 脫 者 依 法 住 智 而 得 解 脫, 未 必 得 初 禪 以 上 的 定, 也 不 得 涅 槃 智 ; 12 相 對 於 慧 解 脫 證 得 法 住 智, 俱 解 脫 者 成 就 定 慧 二 學, 11 空 之 探 究 p.151 此 外, 在 空 之 探 究 另 一 處, 印 順 法 師 也 提 到 慧 解 脫 的 修 證 特 點 : 須 深 出 家 不 久, 聽 見 有 些 比 丘 們 說 : 生 死 已 盡, 自 知 不 受 後 有, 卻 不 得 禪 定 (35.009), 是 慧 解 脫 prajñā-vimukta 阿 羅 漢 須 深 聽 了, 非 常 疑 惑 佛 告 訴 他 : 彼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慧 解 脫 阿 羅 漢, 沒 有 深 定, 所 以 沒 有 見 法 涅 槃 dr s t adharma-nirvān a 的 體 驗, 但 正 確 而 深 刻 的 知 道 : 有 無 明 故 有 行, 不 離 無 明 而 有 行 ; 無 無 明 故 無 行, 不 離 無 明 滅 而 行 滅 ( 餘 支 例 此 ) 這 是 正 見 依 緣 起 滅 的 確 定 性 法 住 智, 而 能 得 無 明 滅 故 行 滅, 生 滅 故 老 死 滅 的 果 證 這 樣 的 緣 起 依 緣 而 有 無 生 滅 的 法 住 性, 怎 能 說 是 無 為 呢! ( 空 之 探 究 頁 二 二 一 ~ 二 二 二 ) 可 知, 慧 解 脫 者 沒 有 深 定, 故 沒 有 見 法 涅 槃 的 體 驗 ; 但 其 正 確 而 深 刻 的 知 道 十 二 緣 起 的 流 轉 與 還 滅, 在 理 智 上 對 於 緣 起 諦 理 的 思 維, 是 極 其 專 精 通 透 的 12 說 慧 解 脫 沒 有 涅 槃 智, 此 是 相 對 於 俱 解 脫 來 說 的, 指 的 是 慧 解 脫 者 並 沒 有 像 俱 解 脫 者 在 當 生 有 涅 槃 自 證 的 經 驗 ; 因 為 慧 解 脫 不 具 深 定, 所 以 不 能 在 生 前 得 現 法 涅 槃, 所 以 此 處 涅 槃 智 是 指 與 滅 盡 定 相 應 的 證 智 不 過, 因 為 慧 解 脫 者 在 入 滅 後 同 樣 是 達 到 涅 槃 解 脫, 所 以 究 極 而 言, 慧 解 脫 者 仍 是 有 涅 槃 智 的

15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203 證 得 涅 槃 智 而 得 解 脫, 所 以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在 於 說 明 兩 種 阿 羅 漢 的 證 智 ; 至 於 阿 羅 漢 有 先 後 層 次, 印 順 法 師 此 處 的 語 義 並 不 是 很 清 楚, 不 過 綜 合 二 類 阿 羅 漢 的 說 法, 有 可 能 是 說 明 慧 解 脫 者 在 證 得 法 住 智 後 ( 即 具 備 法 住 智 的 基 礎, 意 即 先 知 法 住 ), 繼 續 深 入 禪 定, 證 得 與 滅 盡 定 相 應 的 涅 槃 智, 而 成 為 定 慧 具 足 的 俱 解 脫 ; 13 因 此, 依 此 來 說 明 兩 類 阿 羅 漢 存 在, 也 說 明 從 慧 解 脫 走 向 俱 解 脫 的 過 程 ( 即 兩 種 阿 羅 漢 的 先 後 次 第 ) 14 可 知, 禪 定 的 有 無 成 了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的 差 別, 也 因 為 得 定 與 否, 區 分 出 慧 解 脫 與 俱 解 脫 二 類 阿 羅 漢 存 在 關 於 空 之 探 究 把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劃 分 兩 種 阿 羅 漢 的 說 法, 印 順 法 師 在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此 大 致 是 大 毘 婆 沙 論 指 出 的 : 然 彼 五 百 應 真 苾 芻 依 未 至 定 得 漏 盡 已 後, 方 能 起 根 本 等 至 由 此 故 知 近 分 地 智 是 法 住 智, 根 本 地 智 是 涅 槃 智 (T27, p.572, b28-c27) 即 先 依 未 至 定 得 漏 盡 ( 證 法 住 智 ), 而 後 再 深 入 禪 定 ( 起 根 本 等 至 ), 取 證 涅 槃 智 印 順 法 師 依 得 定 與 否 來 區 分 二 智, 此 如 同 前 註 所 舉 證 的, 可 知 這 並 不 是 印 順 法 師 獨 有 的 見 解, 而 是 早 在 論 書 中 已 記 載 的 想 法 ; 不 過, 印 順 法 師 進 一 步 認 為 二 智 可 能 分 指 兩 類 阿 羅 漢, 關 於 這 點, 能 否 在 古 代 經 論 中 找 得 到 明 確 依 據, 暫 不 得 而 知 ; 不 過 根 據 理 證 ( 即 依 理 來 作 推 斷 ), 這 樣 解 讀 的 可 能 性 及 正 確 性 是 不 能 被 完 全 排 除 的 既 然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是 在 須 深 經 中 談 論 慧 解 脫 的 脈 絡 下 出 現, 且 須 深 求 問 佛 陀 令 其 得 知 法 住 智, 得 見 法 住 智, 可 知 慧 解 脫 乃 依 法 住 智 而 得 解 脫 ( 即 不 依 深 定 而 證 得 的 法 住 智 ); 而 如 果 法 住 智 指 涉 慧 解 脫 的 證 智, 則 相 對 的, 涅 槃 智 有 可 能 是 俱 解 脫 所 證 得 的 解 脫 智 ( 此 解 脫 智 和 深 定 相 應 ); 如 此,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可 能 就 成 了 二 類 阿 羅 漢 的 區 別 此 外, 瑜 伽 師 地 論 曾 記 載 法 住 智 是 次 第 見 四 諦 而 得 道, 而 涅 槃 智 是 一 念 見 ( 滅 ) 諦 而 得 道, 兩 者 同 樣 是 見 四 聖 諦 而 得 解 脫, 因 此 二 智 可 能 分 述 兩 種 阿 羅 漢 ( 詳 見 後 面 之 探 討 )

16 204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亦 表 達 相 同 的 看 法, 認 為 從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可 知 阿 羅 漢 有 先 後 層 次, 也 有 二 類 阿 羅 漢 的 存 在, 印 順 法 師 說 : 然 而 人 的 根 性 不 同, 雖 同 樣 的 證 得 阿 羅 漢, 而 阿 羅 漢 也 還 有 多 種 不 同 這 裏, 說 主 要 的 二 大 類 經 上 說 : 有 外 道 須 深 Susima, 在 佛 法 中 出 家, 目 的 在 盜 法, 以 便 融 攝 佛 法, 張 大 外 道 的 教 門 長 老 比 丘 們 告 訴 須 深 : 他 們 已 證 得 究 竟 解 脫 的 阿 羅 漢, 但 不 得 四 禪 ( 相 應 部 作 五 通 ), 不 得 無 色 定, 是 慧 解 脫 prajñā-vimukta 阿 羅 漢 不 得 ( 根 本 ) 定 而 究 竟 解 脫, 須 深 覺 得 離 奇, 所 以 提 出 來 問 佛 佛 告 訴 他 : 彼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 不 問 汝 知 不 知, 且 自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從 釋 尊 的 教 說 中, 可 見 阿 羅 漢 智 有 先 後 層 次, 也 有 二 類 阿 羅 漢 一 法 住 智 dharma-sthititā-jñāna 知 : 緣 起 法 被 稱 為 法 性 法 住, 知 法 住 是 知 緣 起 從 因 果 起 滅 的 必 然 性 中, 於 ( 現 實 身 心 ) 蘊 界 處 如 實 知, 厭 離 欲 滅, 而 得 我 生 已 盡, 梵 行 已 立, 所 作 己 辦, 不 受 後 有 的 解 脫 智 雖 沒 有 根 本 定, 沒 有 五 通, 但 生 死 已 究 竟 解 脫, 這 是 以 慧 得 解 脫 的 一 類 二 涅 槃 智 nirvān a-jñāna 知 : 或 是 慧 解 脫 者 的 末 後 知 涅 槃 ; 也 有 生 前 得 見 法 涅 槃 dr s t adharma-nirvān a, 能 現 證 知 涅 槃, 這 是 得 三 明 六 通 的, 名 為 ( 定 慧 ) 俱 解 脫 ubhayato-bhāga-vīmukta 的 大 阿 羅 漢 雖 有 二 類 不 同, 但 生 死 的 究 竟 解 脫, 是 一 樣 的 ; 而 且 都 是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的 15 以 上 的 引 文 中, 有 兩 點 是 空 之 探 究 所 沒 有 提 到 的, 值 得 特 別 注 意 : 15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pp.28~29

17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205 ( 一 ) 涅 槃 智 是 慧 解 脫 者 的 末 後 知 涅 槃 印 順 法 師 認 為 後 知 涅 槃 中 的 知 涅 槃, 慧 解 脫 和 俱 解 脫 有 所 不 同 ; 俱 解 脫 者 因 具 深 定, 所 以 能 當 生 現 觀 體 驗 涅 槃, 有 涅 槃 智, 能 入 滅 盡 定 而 決 定 趣 涅 槃 的 ; 相 對 的, 慧 解 脫 因 不 具 深 定, 所 以 無 法 在 生 前 得 現 法 涅 槃, 因 此 就 這 個 意 涵 上, 慧 解 脫 者 並 沒 有 涅 槃 智 ; 不 過, 儘 管 慧 解 脫 者 無 法 在 生 前 見 法 涅 槃, 但 在 入 滅 後 仍 達 涅 槃 解 脫, 所 以 也 不 能 說 其 沒 有 涅 槃 智 ; 因 此, 印 順 法 師 也 指 出 : 涅 槃 智 或 是 慧 解 脫 者 的 末 後 知 涅 槃 ; 可 知, 涅 槃 智 可 能 有 兩 層 意 義 ( 二 )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也 有 二 重 意 義 印 順 法 師 除 了 以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區 分 兩 種 阿 羅 漢 及 先 後 層 次 外, 也 認 為 雖 有 慧 俱 解 脫 者 二 類 不 同, 但 生 死 的 究 竟 解 脫 是 一 樣 的 ; 而 且 兩 種 阿 羅 漢 都 是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的 必 須 注 意 的 是, 印 順 法 師 認 為 兩 類 阿 羅 漢 都 是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的, 也 就 是 說, 即 使 不 得 現 法 涅 槃 的 慧 解 脫 者, 其 同 樣 也 會 達 到 生 死 的 究 竟 涅 槃, 所 以 不 能 說 其 沒 有 涅 槃 智 ; 由 此 可 知, 涅 槃 智 的 意 義 不 是 只 有 一 種 或 者, 進 一 步 說, 從 兩 類 阿 羅 漢 都 是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的 語 句 中, 可 以 知 道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除 了 指 涉 兩 種 阿 羅 漢, 也 蘊 含 另 一 層 次 的 理 解, 保 留 了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其 它 的 意 義 ( 如 先 前 依 四 諦 的 流 轉 與 還 滅 或 依 中 觀 學 二 諦 等 解 讀 的 意 義 ) 可 知, 即 使 印 順 法 師 後 期 指 出 二 智 指 涉 兩 類 阿 羅 漢, 但 並 不 代 表 否 定 先 前 對 二 智 的 論 述 ( 甚 至 這 些 說 法 是 可 以 相 互 融 貫 的 )

18 206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六 依 一 念 見 諦 與 次 第 見 諦 來 談 論 二 智 在 上 述 中, 印 順 法 師 以 法 住 涅 槃 二 智 來 說 明 慧 俱 兩 種 解 脫 阿 羅 漢 的 證 智, 而 之 所 以 能 以 法 住 和 涅 槃 二 智 來 分 別 指 涉 慧 解 脫 及 俱 解 脫, 乃 是 因 為 二 智 都 是 知 見 四 聖 諦 的 智 慧, 只 不 過 有 次 第 見 諦 和 一 念 見 ( 滅 ) 諦 的 不 同 在 這 樣 的 理 解 下, 印 順 法 師 在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中, 即 曾 以 一 念 見 諦 與 次 第 見 諦 的 差 別, 來 說 明 俱 解 脫 者 和 慧 解 脫 者 的 不 同, 印 順 法 師 說 : 佛 法 中 的 阿 羅 漢 arhat, 有 慧 解 脫 prajñā-vimukta 與 俱 解 脫 ubhayato-bhāga-vīmukta 慧 解 脫 者 是 以 法 住 智 dharma-sthititā-jñāna, 知 緣 起 的 因 果 生 滅 而 得 證 的 俱 解 脫 者 能 深 入 禪 定, 得 見 法 涅 槃 dr s t adharma-nirvān a, 也 就 是 以 涅 槃 智 nirvān a-jñāna 得 證 的 阿 羅 漢 如 此, 初 見 諦 理 的, 也 就 有 此 二 類 : 以 法 住 智 見 道 的, 與 次 第 見 四 諦 得 道 相 合 ; 以 涅 槃 智 而 證 初 果 的, 與 一 念 見 滅 得 道 相 合 修 學 者 的 根 性 不 同, 修 證 見 諦, 也 因 師 資 授 受 而 形 成 不 同 的 修 學 次 第 部 派 的 修 慧 次 第, 說 一 切 有 部 與 赤 銅 鍱 部 的 論 書, 還 明 確 可 見 在 基 本 的 修 證 次 第 中, 都 加 以 組 織 條 理, 似 乎 嚴 密 周 詳, 而 對 真 正 的 修 行 者, 怕 反 而 多 所 糾 纏, 不 可 能 有 釋 尊 時 代 那 種 簡 要 直 入 的 修 證 了! 16 與 前 述 所 說 相 近, 印 順 法 師 認 為 慧 解 脫 和 俱 解 脫 乃 分 依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而 得 證, 其 中 這 兩 種 見 道 的 過 程 也 有 所 不 同 法 住 智 不 依 禪 定, 而 著 重 以 深 刻 的 聞 思 慧 來 體 悟 四 諦 緣 起 的 道 理 ( 即 七 十 七 智 經 三 世 因 果 十 二 因 緣 起 滅 的 必 然 性 ), 故 是 次 第 見 四 諦 而 得 道 ; 相 對 的, 涅 槃 16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pp.72~73

19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207 智 必 須 具 足 深 禪 定 ( 滅 盡 定 ), 乃 能 一 念 見 滅 而 得 道 ; 17 因 此, 慧 解 脫 和 俱 解 脫 也 代 表 兩 種 修 學 根 性 的 不 同, 也 因 為 根 機 的 差 異, 見 諦 得 道 的 方 式 就 有 一 念 見 諦 與 次 第 見 諦 的 區 別 在 雜 阿 含 經 中 提 到 又 三 結 盡, 得 須 陀 洹, 一 切 當 知 四 聖 諦, 18 也 就 是 說, 凡 是 要 成 道 證 果, 就 必 須 徹 證 四 諦 的 道 理 ; 而 這 樣 的 徹 證, 有 頓 漸 之 分, 頓 悟 就 是 一 念 見 諦, 而 漸 悟 是 次 第 見 諦 ; 不 過, 其 中 也 涉 及 各 個 部 派 間 不 同 的 說 法 關 於 一 念 見 諦 和 次 第 見 諦, 印 順 法 師 在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19 及 初 期 大 乘 佛 教 之 起 源 與 開 展 20 等 已 作 出 說 明, 認 為 部 派 分 化 可 以 從 這 些 思 想 的 不 同 看 出 端 倪 印 順 法 師 指 出 說 一 切 有 系 是 次 第 見 ( 四 ) 諦 的, 如 說 一 切 有 部 十 六 心 見 諦, 犢 子 部 系 十 二 心 見 諦, 經 部 室 利 邏 多 八 心 見 諦, 皆 屬 漸 見 系 統 ; 相 對 的, 大 眾 部 及 上 座 部 系 分 別 說 部 各 派 都 是 一 心 見 諦 ; 尤 其 到 了 大 乘 時 代, 一 念 見 諦, 直 捷 契 入 涅 槃 的 空 寂 性, 更 被 發 揚 開 來 印 順 法 師 依 一 念 見 諦 和 次 第 見 諦 來 談 論 法 住 和 涅 槃 二 智, 認 為 法 住 涅 槃 二 智 都 是 知 見 四 聖 諦 的 智 慧, 差 別 只 在 於 次 第 見 諦 和 一 念 見 ( 滅 ) 諦 的 不 同, 這 樣 的 說 法, 應 當 是 受 到 瑜 伽 師 地 論 的 啟 發 關 17 一 念 ( 心 ) 見 諦 的 涅 槃 智 乃 深 入 禪 定 而 得 的 體 證, 如 此 滅 盡 定 經 驗, 超 一 切 非 想 非 非 想 處, 寂 滅 一 切 心 心 所 法, 而 厭 捨 受 想 ( 受 想 滅 ), 非 但 是 如 人 飲 水, 冷 暖 自 知, 而 且 是 言 語 道 斷, 心 行 處 滅 的, 既 不 能 說 也 說 不 出, 唯 有 親 自 的 體 驗 ; 所 以 印 順 法 師 在 談 論 涅 槃 智 時, 就 只 能 說 是 現 法 涅 槃, 在 生 前 現 證 涅 槃 的 絕 對 超 越, 於 現 法 中 自 身 作 證, 在 身 心 上 獲 致 某 種 神 秘 特 殊 的 經 驗 ( 近 似 於 涅 槃 的 經 驗 ) 18 T02, p.106, a 可 參 見 pp.71~73 可 參 見 pp.363~36 及 pp.637~638

20 208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於 頓 漸 見 諦 的 說 法, 在 瑜 伽 師 地 論 中 似 已 用 一 念 見 諦 與 次 第 見 諦 來 說 明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的 不 同 ; 換 言 之, 依 瑜 伽 師 地 論 的 說 法, 法 住 智 是 依 四 諦 而 悟 入, 能 如 實 以 聞 思 修 所 成 作 意 如 理 思 惟, 能 以 妙 慧 悟 入 信 解 : 苦 真 是 苦, 集 真 是 集, 滅 真 是 滅, 道 真 是 道 ; 相 對 的, 涅 槃 智 是 若 於 苦 集 滅 道, 以 其 妙 慧 悟 入 信 解, 是 真 苦 集 滅 道 諦 時, 便 於 苦 集 住 厭 逆 想, 於 滅 涅 槃 起 寂 靜 想 ; 所 以, 雖 然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都 是 知 見 四 諦 的 智 慧, 都 因 知 見 四 諦 而 達 於 無 漏, 但 見 諦 得 道 的 方 式 仍 有 所 不 同 21 其 中, 涅 槃 智 尤 重 滅 諦 ( 或 者, 滅 是 涅 槃 智 的 重 要 特 點 ), 因 此 印 順 法 師 以 一 念 見 滅 得 道 相 合 和 次 第 見 四 諦 得 道 相 合 來 分 說 涅 槃 智 和 法 住 智, 瑜 伽 師 地 論 的 說 法 應 是 其 根 據 所 在 之 一 七 檢 視 印 順 法 師 對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詮 釋 21 關 於 瑜 伽 師 地 論 的 原 文 如 下 : 復 次 若 有 苾 芻 具 淨 尸 羅, 住 別 解 脫 清 淨 律 儀, 增 上 心 學 增 上 力 故, 得 初 靜 慮 近 分 所 攝 勝 三 摩 地 以 為 依 止 ; 增 上 慧 學 增 上 力 故, 得 法 住 智 及 涅 槃 智 用 此 二 智 以 為 依 止, 先 由 四 種 圓 滿, 遠 離 受 學 轉 時, 令 心 解 脫 一 切 煩 惱, 得 阿 羅 漢, 成 慧 解 脫 此 中 云 何 名 法 住 智? 謂 如 有 一, 聽 聞 隨 順 緣 性 緣 起 無 倒 教 已, 於 緣 生 行 因 果 分 位, 住 異 生 地, 便 能 如 實 以 聞 思 修 所 成 作 意 如 理 思 惟, 能 以 妙 慧 悟 入 信 解 : 苦 真 是 苦, 集 真 是 集, 滅 真 是 滅, 道 真 是 道 諸 如 是 等, 如 其 因 果 安 立 法 中 所 有 妙 智, 名 法 住 智 又 復 云 何 名 涅 槃 智? 謂 彼 法 爾, 若 於 苦 集 滅 道, 以 其 妙 慧 悟 入 信 解, 是 真 苦 集 滅 道 諦 時, 便 於 苦 集 住 厭 逆 想, 於 滅 涅 槃 起 寂 靜 想, 所 謂 究 竟 寂 靜 微 妙 棄 捨 一 切 生 死 所 依, 乃 至 廣 說 如 是 依 止 彼 法 住 智, 及 因 於 苦 若 苦 因 緣 住 厭 逆 想, 便 於 涅 槃, 能 以 妙 慧 悟 入 信 解 為 寂 靜 等, 如 是 妙 智 名 涅 槃 智 (T30, pp.835, c19~836, a8)

21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209 以 上 簡 說 了 印 順 法 師 對 於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的 解 釋, 可 以 知 道 印 順 法 師 對 於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有 著 多 重 的 詮 釋, 而 在 這 些 解 釋 中, 彼 此 間 或 融 貫 一 致, 或 矛 盾 衝 突, 或 有 異 有 同, 是 否 存 在 確 定 的 正 解 或 通 貫 的 解 讀, 不 免 取 決 於 讀 者 詮 釋 的 向 度 其 中 印 順 法 師 較 具 原 創 性 的 解 讀, 是 其 指 出 先 知 法 住, 後 得 涅 槃 可 能 分 指 慧 俱 解 脫 兩 種 阿 羅 漢 ; 而 這 樣 的 見 解, 雖 然 別 具 一 格, 但 卻 難 以 斷 然 判 定 其 正 確 性 如 何 至 於 印 順 法 師 為 何 提 出 這 樣 的 說 法, 應 與 其 整 體 佛 教 見 解 及 菩 薩 道 思 想 相 關, 其 中 也 涉 及 漢 譯 雜 阿 含 351 經 ( 又 名 井 水 喻 經 ) 對 於 解 脫 聖 者 的 論 述 ; 但 由 於 與 本 文 並 沒 有 直 接 關 聯, 且 待 往 後 作 進 一 步 申 論 此 外, 必 須 再 次 強 調, 印 順 法 師 在 思 想 晚 期 提 出 二 智 區 分 兩 類 阿 羅 漢 的 說 法 後, 其 並 未 放 棄 先 前 對 於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的 解 釋 ; 最 明 顯 的 例 子, 在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序 言 中 可 以 看 出, 印 順 法 師 在 此 三 度 提 到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其 意 義 皆 和 早 期 所 闡 釋 的 一 致 : 釋 尊 開 示 的 正 法, 是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修 學 者 先 徹 了 因 果 的 必 然 性 如 實 知 緣 起 ; 依 緣 起 而 知 無 常, 無 我 無 我 所, 實 現 究 竟 的 解 脫 涅 槃 寂 滅 涅 槃 不 落 有 無, 不 是 意 識 語 言 所 可 表 示, 為 修 行 而 自 覺 自 證 知 的 以 菩 薩 大 行 為 主 的 初 期 大 乘 經, 繼 承 佛 法 的 正 法 中 心, 但 佛 法 是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而 初 期 大 乘 經, 卻 是 直 顯 深 義 涅 槃, 空 性 真 如 法 界 等, 都 是 涅 槃 的 異 名 所 以, 佛 法 從 緣 起 入 門, 初 期 大 乘 是 直 顯 諸 法 的 本 性 寂 滅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pp.a2~a3

22 210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同 時 也 提 到 : 大 乘 論 有 1. 中 觀 系 : 初 期 大 乘 的 直 顯 深 義, 學 者 容 易 流 入 歧 途, 龍 樹 起 來 造 論, 說 緣 起 無 自 性 故 空 ; 以 佛 法 的 中 道 緣 起, 貫 通 大 乘 佛 法 的 性 空 唯 ( 假 ) 名 龍 樹 說 : 若 不 依 俗 諦, 不 得 第 一 義, 那 是 回 歸 於 佛 法 的 立 場,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了 所 以 中 觀 是 三 乘 不 二 的 正 觀, 有 貫 通 佛 法 與 初 期 大 乘 的 特 長! 23 由 上 可 知, 儘 管 印 順 法 師 在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此 晚 期 作 品 中, 內 文 中 分 別 以 法 住 涅 槃 二 智 來 指 涉 兩 類 阿 羅 漢, 但 其 早 期 對 先 知 法 住, 後 得 涅 槃 意 義 的 解 釋, 並 未 有 所 修 正 或 揚 棄, 也 就 是 說, 這 兩 種 詮 釋 在 印 順 法 師 晚 期 思 想 中 同 時 保 留 下 來 綜 合 印 順 法 師 對 先 知 法 住, 後 得 涅 槃 的 整 體 看 法, 當 二 智 的 區 分 不 涉 及 禪 定 的 考 量 時, 則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分 指 知 見 緣 起 的 流 轉 與 還 滅, 世 間 到 出 世 間, 生 滅 到 不 生 不 滅, 以 及 世 俗 和 勝 義 有 為 與 無 為 等 等 之 過 程 ; 相 對 的, 當 二 智 牽 涉 深 定 的 區 分 時, 則 可 能 有 聞 思 慧 和 修 證 慧 慧 解 脫 和 俱 解 脫, 以 及 次 第 見 諦 與 一 念 見 諦 的 不 同 不 過, 這 兩 種 說 法 在 印 順 法 師 的 解 釋 中 也 不 是 不 能 綜 貫 的 ; 對 於 印 順 法 師 整 體 的 見 解, 筆 者 暫 以 下 表 圖 示 : 23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p.a5

23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211 阿 羅 漢 得 定 不 得 定 俱 解 脫 慧 解 脫 入 深 定 中 知 見 緣 起 法 ( 得 見 法 涅 槃 ) 涅 槃 智 法 住 智 以 聞 思 慧 知 見 緣 起 生 滅 ( 未 得 見 法 涅 槃 ) 一 念 見 滅 即 於 離 苦 斷 集 修 道 ( 一 念 頓 見 四 諦 ) 一 念 見 滅 諦 次 第 見 四 諦 如 實 知 苦 ( 或 五 蘊 等 分 別 說 ) 集 滅 道 ( 次 第 漸 知 四 諦 ) 一 切 當 知 四 聖 諦 知 出 世 間 滅 道 觀 緣 起 法 的 依 緣 而 滅 知 還 滅 知 因 果 的 空 寂 性 知 不 生 不 滅 知 無 為 勝 義 性 空 涅 槃 智 知 世 間 苦 集 觀 緣 起 法 的 從 緣 而 生 知 流 轉 知 因 果 的 必 然 性 知 生 滅 知 有 為 世 俗 緣 起 法 住 智 由 圖 表 可 知, 法 住 涅 槃 二 智 的 差 別, 可 分 別 依 四 諦 或 得 定 ( 滅 盡 定 ) 與 否 來 分 類 首 先, 因 得 定 與 否 而 有 慧 俱 兩 類 解 脫 阿 羅 漢 ( 各 證

24 212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得 法 住 和 涅 槃 二 智 ); 而 兩 類 阿 羅 漢 雖 然 有 一 念 見 滅 得 道 與 漸 次 見 四 諦 的 不 同, 但 皆 是 依 四 諦 而 得 道 的 而 再 以 四 諦 來 劃 分, 其 中 知 四 諦 的 苦 集 是 法 住 智, 知 四 諦 的 滅 道 是 涅 槃 智 由 此 可 知, 印 順 法 師 所 詮 釋 的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可 能 存 在 這 兩 層 架 構, 也 存 在 著 兩 種 意 涵 八 結 論 以 上 雖 論 述 了 印 順 法 師 對 於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的 多 元 解 釋, 也 試 圖 在 這 些 解 釋 中, 尋 求 融 貫 而 一 致 的 意 義 ; 但 在 此 多 重 的 理 解 面 向 上, 倘 若 訴 諸 經 典 之 記 載, 或 考 之 論 典 的 陳 述, 是 否 能 得 知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確 切 的 意 涵? 還 是 經 論 本 身 所 作 之 記 載 就 莫 衷 一 是? 在 此, 如 僅 就 阿 含 經 及 相 應 尼 柯 耶 中 須 深 經 之 內 容 來 看, 筆 者 認 為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其 原 始 意 涵 應 為 徹 見 法 住 智 後 即 證 得 涅 槃 解 脫 ; 24 就 此 意 涵 而 言, 印 順 法 師 在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的 序 言 中 說 : 釋 尊 開 示 的 正 法, 是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修 學 者 先 徹 了 因 果 的 必 然 性 如 實 知 緣 起 ; 依 緣 起 而 知 無 常, 無 我 無 我 所, 實 現 究 竟 的 解 脫 涅 槃 寂 滅 25 似 表 達 了 相 近 的 理 解 ; 只 不 過, 佛 法 甚 深 緣 起 甚 深 涅 槃 更 甚 深, 24 倘 若 如 此, 則 可 以 知 道 幾 點 訊 息 : 一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未 必 是 成 對 的 一 組 智 慧 ( 或 未 必 能 以 成 對 的 方 式 理 解 ); 二 後 知 涅 槃 的 知 涅 槃, 其 意 義 和 經 上 所 說 的 知 涅 槃 為 樂 知 涅 槃 之 趣 知 涅 槃 之 道 之 知 涅 槃 並 無 二 致 ; 此 處 的 涅 槃 應 只 是 解 脫 的 異 名 ; 三 法 住 智 是 不 得 深 定 即 可 證 得 的 智 慧, 且 依 此 法 住 智 可 通 達 無 漏 解 脫 ; 四 法 住 智 的 內 容 即 是 初 期 佛 教 所 強 調 的 因 緣 法 ( 以 及 五 蘊 無 常 苦 空 無 我 ) 等 的 道 理 關 於 這 些 觀 點 之 論 述, 筆 者 已 在 綜 貫 一 切 佛 法 而 向 於 佛 道 從 復 歸 佛 陀 的 教 導 ( 一 ) 談 起 第 七 節 法 住 涅 槃 二 智 和 慧 解 脫 阿 羅 漢 作 過 一 些 說 明 ( 參 見 弘 誓 雙 月 刊 第 74 期, 25 印 度 佛 教 思 想 史 pp.a2~a3

25 論 印 順 法 師 法 住 智 與 涅 槃 智 之 多 種 詮 釋 及 其 一 貫 理 路 213 早 期 佛 典 素 樸 的 意 涵, 後 代 論 師 們 為 求 進 一 步 的 闡 釋, 於 是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的 意 義 被 引 伸 發 揮 擴 充 或 開 展, 而 這 樣 的 接 著 講, 已 不 同 於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的 原 初 意 義 了 26 儘 管 印 順 法 師 之 詮 釋 法 住 智 和 涅 槃 智, 細 部 追 問 尚 有 諸 多 探 討 的 空 間, 但 我 們 已 可 初 步 看 出 其 對 先 知 法 住, 後 得 涅 槃 的 基 本 見 解 而 印 順 法 師 如 此 的 解 讀 與 詮 釋, 應 是 有 其 原 創 性 的, 除 了 綜 合 古 說 外, 也 提 出 新 見 不 過, 如 此 的 新 見 解 新 觀 點, 識 者 識 之, 不 識 之 則 駁 之, 原 創 性 隨 之 而 來 的 可 能 是 爭 議 性, 而 這 些 看 法 的 出 入, 以 及 古 代 經 論 對 此 命 題 相 關 的 記 載, 就 留 待 往 後 續 作 探 討 26 若 依 印 順 法 師 的 見 解,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意 涵 的 不 同, 也 可 視 為 佛 教 思 想 演 變 的 明 證, 或 者 先 知 法 住, 後 知 涅 槃 說 明 了 原 始 佛 教 到 初 期 大 乘 開 展 的 過 程 ; 即 早 期 阿 含 佛 法 從 緣 起 入 門, 著 重 於 法 住 智, 到 了 ( 初 期 ) 大 乘 佛 法 直 顯 諸 法 的 本 性 寂 滅, 以 涅 槃 空 性 真 如 法 界 等 直 顯 涅 槃 深 義 ; 至 此, 涅 槃 智 開 始 被 重 視 而 且 大 量 使 用, 於 是 初 期 佛 法 法 住 智 所 代 表 的 緣 起 義, 已 多 被 涅 槃 智 的 性 空 義 所 取 代

26 214 玄 奘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一 期 2009/3

no.21Kent Lin a.pdf

no.21Kent Lin a.pdf (2, 2010), 1-27 * * 98 9 29 98 11 26 98 11 27 ** 2 (2, 2010) 1 2 (Chad Hansen) 3 4 1 (2003) 2 3 (the anti-language period) (conventional knowledge) (Hansen, 1983: 65-72; 1992: 196-230) 4 (1991: 178-179)

More information

題目:消解羈囚情結的不同嘗試:柳宗元永州遊記的重新解讀

題目:消解羈囚情結的不同嘗試:柳宗元永州遊記的重新解讀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九 期 2012 年 9 月 頁 1-30 消 解 羈 囚 情 結 的 不 同 嘗 試 : 柳 宗 元 永 州 遊 記 的 重 新 解 讀 鄧 城 鋒 摘 要 關 於 柳 宗 元 永 州 遊 記 的 研 究 甚 多, 然 而 對 始 得 西 山 宴 遊 記 等 個 別 篇 章 的 理 解 不 夠 準 確, 未 能 圓 滿 解 釋 這

More information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 177 178 A Study of Chen Ting-zhuo s Chen-yu and Bi-xing Theory Based on Commentary on the Ci Poetry of Bi-shan in Bai-yu-zhai Ci- hua Ruo-Lan Hung Department of Oriental Literature, Tzu Chi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正法之光~第36期

正法之光~第36期 原 始 佛 教 會 Saddhammadīpa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佛 陀 正 覺 後 2445 年 2013 年 11 12 月 合 刊 36 第 期 原 始 佛 法 人 間 佛 教 正 法 寶 船 在 廣 西 貴 港 揚 帆 原 始 佛 教 從 福 建 福 興 復 興 正 覺 與 宗 教 是 不 同 的 道 路 方 法, 各 有 不 同 的 準 則 來 處 理 人

More information

穨6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_林伯勳張金鶚_.PDF

穨6街舞對抗中正紀念堂_林伯勳張金鶚_.PDF ( ) 115 115140 Journal of City and Planning(2002) Vol.29, No.1, pp.115140 90 10 26 91 05 20 2 3 --- ( ) 1. 2. mag.ryan@msa.hinet.net 3. jachang@nccu.edu.tw 1018-1067/02 2002 Chinese Institute of Urban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2-李若鶯.doc

Microsoft Word - 012-李若鶯.doc 論 莊 子 處 世 哲 學 的 基 本 功 忘 287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高 雄 師 大 學 報 2003,15,287-307 論 莊 子 處 世 哲 學 的 基 本 功 忘 ] 李 若 鶯 摘 要 莊 子 哲 學 不 是 理 論 的 思 維 哲 學, 而 是 實 用 的 生 活 哲 學, 是 經 由 觀 照 人 生, 思 考 存 在 本 質, 歸 納 出 的 性 命 對 應 莊 子

More information

58 特 殊 教 育 與 復 健 學 報 壹 研 究 動 機 與 背 景 教 育 成 敗, 繫 於 師 資 之 良 窳 教 育 部 於 2010 年 8 月 召 開 第 八 次 全 國 教 育 會 議 中, 師 資 培 育 與 專 業 發 展 為 一 項 重 要 的 討 論 議 題, 其 中 研 修

58 特 殊 教 育 與 復 健 學 報 壹 研 究 動 機 與 背 景 教 育 成 敗, 繫 於 師 資 之 良 窳 教 育 部 於 2010 年 8 月 召 開 第 八 次 全 國 教 育 會 議 中, 師 資 培 育 與 專 業 發 展 為 一 項 重 要 的 討 論 議 題, 其 中 研 修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特 殊 教 育 學 系 特 殊 教 育 與 復 健 學 報, 民 99,24 期,57 79 57 臺 灣 與 中 國 大 陸 視 障 教 育 師 資 培 育 制 度 之 比 較 以 臺 南 大 學 與 南 京 特 殊 教 育 職 業 技 術 學 院 為 例 莊 素 貞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特 殊 教 育 學 系 袁 東 浙 江 省 寧 波 市 盲 童 學 校 摘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95 年 01 1 34 林 逸 論 林 量 錄 歷 錄 數 行 行 行 類 理 林 便 老 林 行 來 論 1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s Sayings by Buddhism in Xi-Yi Lin s Verbal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 Zi Min-Chie Chiu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91-411 21 1 92 6 30 K. R. Popper 30 27-91 * 391 392 21 1 1 2 1 1990.2 4 1278 2 1278 393 3 4 5 3 1967.5 158 4 1979.9 2 601-602 5 394 21 1 6 7 8 9 1996.5 7 298 6 254 7 299

More information

33-57

33-57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3-57 19 2 90 12 1465-1547 1 2 * 1 1990 4 2 1 4-5 33 34 19 2 3 4 3 1995 3 138 147-149 1990 7 400-407 1994 19 19 23 1980 34 162 177 1971 3 3 27 1961 78 3 1988.6 175-183 4

More information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8-2008.6 Study of Emperor Qianlong as Manjusri Bodhisattva Lo Chung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spread of modern western science in China and it s influenc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academic thought is always the long-term concerned research topic of the academia. Galileo was the father

More information

<3236372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3236372D333036B3AFBF432DB1E4ACFCA8712E706466> 2007 3 267 306 (1810-1882) 1 2 3 1 1990 4 219 15b 2 1996 3 3 1998 1-16 2000 162 1988 25 2 1996 10 8 1995 1-267- 4 5 (1854) (1855) 6 (1856) 7 (1858) (1860) 8 (1871) 9 (1876) 10 4 1993 317 1975 669 5 4 29b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C555A5DFA5C1A7EFADB2B67DA9F1A548A8D3A4A4A640B0EAAE61B56FAE69BED4B2A4B357B9BA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C555A5DFA5C1A7EFADB2B67DA9F1A548A8D3A4A4A640B0EAAE61B56FAE69BED4B2A4B357B9BA2E646F63> 改 革 開 放 以 來 的 中 共 國 家 發 展 規 劃 : 以 經 濟 發 展 為 中 心 的 探 討 顧 立 民 國 防 大 學 戰 略 研 究 所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鄧 小 平 於 1978 年 提 出 改 革 開 放 的 國 家 戰 略, 並 提 出 三 步 走 的 國 家 發 展 策 略, 江 澤 民 進 一 步 表 示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頭 二 十 年, 是 中 共 國 家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81-311 19 2 90 12 987-1053 987?-1053? * 281 282 19 2 1034-1038 1 2 1 1957 3 91-98 James R. Hightower, The Song Writer Liu Yung, part 1 & 2,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More information

The Six Dynasties to Live in Seclusion the Culture Newly to Change Huang Wei-Lu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National Kaohsiung Nor

The Six Dynasties to Live in Seclusion the Culture Newly to Change Huang Wei-Lu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National Kaohsiung Nor 2007 12 1-26 1 The Six Dynasties to Live in Seclusion the Culture Newly to Change Huang Wei-Lu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三十二期 因為社會自我 (social ego) 的實現 其實是建構在 泛化的他人 之網絡中 在人們的集體形塑和規訓下 所內化而成的角色認同和扮演 如社會心理學家 米德 (George H. Mead) 所言 這個有組織的共同體或社會群體 使該個體 的自我獲得統一 可以稱它為 泛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第三十二期 因為社會自我 (social ego) 的實現 其實是建構在 泛化的他人 之網絡中 在人們的集體形塑和規訓下 所內化而成的角色認同和扮演 如社會心理學家 米德 (George H. Mead) 所言 這個有組織的共同體或社會群體 使該個體 的自我獲得統一 可以稱它為 泛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 00 年 月 第三十二期 頁 0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桃花源記并詩 的神話 心理學詮釋 陶淵明的道家式 樂園 新探 賴錫三 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一 前言 陶淵明詩文中的老靈魂性格與神話傾向 陶淵明的性格 一言蔽之 是典型的 老靈魂 老靈魂意指一種追求本真 的生命階段或存在狀態 雖然這和年齡沒有絕對的必然關係 但 通常會發生在 人生的中晚年階段 當人步向遲暮之際 心靈底層會生發一種帶有超越性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0)18: pp. 175-198 18 89 12 * 175 176 20 177 1980 1982 1985 1985 1972 -p -t -k 178 1985 1987 1990 1992 1991 1985 1980 1980 1980 1981 1981 1980 1990 1995 1982 1991 1985 1993 1992 1992

More information

336 共分五節 首先爬梳傳統莊周試妻戲曲的淵源本事 從中溯源配角人物的原型 其次三節 依劇情節推展所出現之配角人物依序論述 夢境骷髏 乃試妻背景之 啟示者 搧墳寡婦 則是試妻動機直接的引發者 僮僕與紙人 則是試妻過程 中的參與者 每節再從原型論述到傳統諸作 第五節則綜合探討傳統莊周試妻戲 曲中配角

336 共分五節 首先爬梳傳統莊周試妻戲曲的淵源本事 從中溯源配角人物的原型 其次三節 依劇情節推展所出現之配角人物依序論述 夢境骷髏 乃試妻背景之 啟示者 搧墳寡婦 則是試妻動機直接的引發者 僮僕與紙人 則是試妻過程 中的參與者 每節再從原型論述到傳統諸作 第五節則綜合探討傳統莊周試妻戲 曲中配角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11 年 6 月 論傳統莊周試妻戲曲中的配角人物 1 李佳蓮 明道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摘 要 傳統莊周試妻戲曲是一齣充滿爭議的經典名劇 歷來評論者的研究角度 大 多集中在男女主角莊周 田氏二人之上 然而 若深研此劇 可以發現 該劇擁 有多位有趣的配角人物 在劇中與主角之間有著或搧風點火 或監督評論 或比 對參照的交流關係 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男女主角的行為 解析主角二人的內心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tur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Doctorate Dissertation 徐 孚 遠 在 世 變 下 之 生 命 情 懷 Xu Fu-Yuan's Life Feeling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More information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學 院 客 家 社 會 與 文 化 學 程 碩 士 論 文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教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完整論文.docx

Microsoft Word - 完整論文.docx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中 山 與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Master of Art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inland China Studies and Dr. Sun Yat-sen s Thought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中 國 大 陸 媒 體 管 制 與 文 化 產 業 發 展 之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Anthropology in My Imagination An Interview wit h Ant hropologist s (37) XU Jie2shun, WAN G Ming2ming ( Guan g x i U ni versit y f or N ationalities,

Anthropology in My Imagination An Interview wit h Ant hropologist s (37) XU Jie2shun, WAN G Ming2ming ( Guan g x i U ni versit y f or N ationalities, ()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8 1 2006 1 VOL. 28 NO. 1 J AN. 2006 : 3, 2005 6,,,,,,,,,, : (1) ; (2) 2006 1, : 2005,,,,,,,,,2006, 58 GXMYXB

More information

鉢 5 2007 6 81~102 鬪 81 鉢 1 1940 2 113 1999 3 114 1999 82 5 邨 册 册 册 邨 册 册 册 册 83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册 鉢 册 84 5 4 6821952 5 811952 6 册 7 85 峯 邨 8 86 5 册 87 鉢 88 5 咏 89 勲 90 5 煕 峯 91 峯 峯 敎 92 5 邨 93 邨 94 5 邨 敎

More information

中 港 溪 流 域 客 家 族 群 瓹 業 經 濟 摘 要 這 是 三 年 研 究 計 畫 的 第 二 年 (98), 接 續 第 一 年 從 清 末 到 日 治 的 基 本 資 料 調 查, 本 年 度 從 戰 後 到 現 在 的 中 港 溪 流 域 的 發 展 呈 現 客 家 族 群 與 瓹 業

中 港 溪 流 域 客 家 族 群 瓹 業 經 濟 摘 要 這 是 三 年 研 究 計 畫 的 第 二 年 (98), 接 續 第 一 年 從 清 末 到 日 治 的 基 本 資 料 調 查, 本 年 度 從 戰 後 到 現 在 的 中 港 溪 流 域 的 發 展 呈 現 客 家 族 群 與 瓹 業 子 計 畫 九 〆 客 家 族 群 瓹 業 經 濟 研 究 - 以 中 港 溪 流 域 為 例 計 畫 類 別 〆 個 別 型 計 畫 整 合 型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〆 98-0399-06-05-04-09 執 行 期 間 〆 98 年 01 月 01 日 至 98 年 12 月 31 日 計 畫 主 持 人 〆 潘 美 玲 助 理 教 授 計 畫 卂 與 人 員 〆 徐 幸 君 子 計 畫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ϲ ฯ र ቑ ጯ 高雄師大學報 2015, 38, 63-93 高雄港港史館歷史變遷之研究 李文環 1 楊晴惠 2 摘 要 古老的建築物往往承載許多回憶 也能追溯某些歷史發展的軌跡 位於高雄市蓬 萊路三號 現為高雄港港史館的紅磚式建築 在高雄港三號碼頭作業區旁的一片倉庫 群中 格外搶眼 這棟建築建成於西元 1917 年 至今已將近百年 不僅躲過二戰戰 火無情轟炸 並保存至今 十分可貴 本文透過歷史考證

More information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 2006 12 107-136 1661-107 The Melancholy South - Sun Yuan-heng s Writings on Formosan Products and Climate in Chi-Kan Collections and Their Internal Implication Shih Yi-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003 11 297 ~ 336 * 92.8.15 92.10.15 * 298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hinese Women s Festival Culture based on tzoou-chyou and other customs recorded in fang-chi Horng, Shuling *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穨yianshen.PDF

穨yianshen.PDF 465-520 8 51 1086-1094 347 11009 18 340-341 -659 340 32-92 29-109 95 2477-78 618-626 57 2293 744 134 4562-64 531-603 494-498 6 92 439-518 518 83 1834-35 560 550-559 5 76 733-794 132 3649 313 95 2476 286-336

More informat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M. A. S Dissertation Emotional Design of Home Textile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dding Bedding for Example Ca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M. A. S Dissertation Emotional Design of Home Textile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dding Bedding for Example Ca 分 类 号 J523 学 校 代 码 10495 UDC 746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基 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家 用 纺 织 品 情 感 化 研 究 以 婚 庆 床 上 用 品 为 例 作 者 姓 名 : 郭 晓 彤 学 号 : 1115013015 指 导 教 师 : 学 科 门 类 : 高 波 副 教 授 艺 术 学 专 业 : 设 计 艺 术 学 研 究 方 向 : 完

More information

5.00 20 11 55 9.00 2 10 30 15.00 4 8 00 5.00 2 10 30 8 00 I am We You They are V+ing He She It is I Am We You They Are V+ing he She It is 1 2 3 4 5 6 7 8 16 15 14 13 12 11 10 9 17 18 19 20 21 22

More information

0.a.b Farzeen Baldrian-Hussein Baldrian- Hussein, Farzeen, Procédés secrets du Joyau magique-traité d alchimie taoïste du XI siécle. Paris: Les Deux O

0.a.b Farzeen Baldrian-Hussein Baldrian- Hussein, Farzeen, Procédés secrets du Joyau magique-traité d alchimie taoïste du XI siécle. Paris: Les Deux O 00. - 0.a.b Farzeen Baldrian-Hussein Baldrian- Hussein, Farzeen, Procédés secrets du Joyau magique-traité d alchimie taoïste du XI siécle. Paris: Les Deux Océans.,.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the Ling-bao

More information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立 論 年 六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女 路 路 力 臨 玲 老 不 若 不 識 年 六 歷 行 來 參 論 說 說 歷 狀 年 錄 料 行 料 料 年 列 異 力 識 論 若 Research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朴庸鎮+徐真賢.doc

Microsoft Word - 10-朴庸鎮+徐真賢.doc 東 海 中 文 學 報 第 28 期 頁 227-248 東 海 大 學 中 文 系 2014 年 12 月 新 羅 慧 超 往 五 天 竺 國 傳 語 言 研 究 隅 朴 庸 鎮 徐 真 賢 提 要 1908 年 法 國 Pelliot( 伯 希 和 ) 在 中 國 甘 肅 省 敦 煌 莫 高 窟 裡 發 現 往 五 天 竺 國 傳 的 寫 本, 並 將 其 公 諸 於 世 韓 中 日 三 國 學

More information

<453A5CB1BED0A3CBB6CABFC2DBCEC45C3037BCB6CBB6CABFC2DBCEC4A3A8504446A3A95C32303130BDECC8CBCEC4D1A7D4BAB1CFD2B5C2DBCEC45CC3F1CBD7D1A75CBAFAB1FEC4EAB1CFD2B5C2DBCEC4A3A8CEDED2B3C3BCA3A92E646F63>

<453A5CB1BED0A3CBB6CABFC2DBCEC45C3037BCB6CBB6CABFC2DBCEC4A3A8504446A3A95C32303130BDECC8CBCEC4D1A7D4BAB1CFD2B5C2DBCEC45CC3F1CBD7D1A75CBAFAB1FEC4EAB1CFD2B5C2DBCEC4A3A8CEDED2B3C3BCA3A92E646F63> 分 类 号 : K890 学 号 :_07105822006_ UDC: 300 密 级 :_ 公 开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温 州 模 式 的 民 俗 文 化 语 境 研 究 A STUDAY OF THE BACKGROUND OF FOLK CULYURE IN WENZHOU MODEL 作 者 姓 名 : 学 科 专 业 : 研 究 方 向 : 指 导 教 师 : 完 成 日 期 : 胡

More information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93-112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NCUE Journal of Humanities Vol. 5, pp. 93-112 March 2012 Theme Awareness and Writing Skills on the Image of Teacher in Chen Heng-jia s Fiction Lian-pe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文 學 院 學 報 第 五 期, 頁 93-112 二 一 二 年 三 月 論 陳 恒 嘉 小 說 寫 作 技 巧 與 主 題 意 識 1 以 老 師 形 象 的 創 作 為 核 心 葉 連 鵬 摘 要 長 期 身 處 教 育 界 的 陳 恒 嘉, 對 於 教 育 相 關 問 題 也 就 十 分 熟 悉 且 關 切, 以 致 於 他 的 小 說 人 物 當 中, 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251970610\247\271\246\250.doc)

(Microsoft Word - 22\264\301\261\306\252\251970610\247\271\246\250.doc) 德 霖 學 報 第 二 十 二 期 民 國 97 年 6 月 物 業 管 理 產 業 證 照 所 需 知 識 之 系 所 學 門 歸 屬 剖 析 物 業 管 理 產 業 證 照 所 需 知 識 之 系 所 學 門 歸 屬 剖 析 凌 烽 生 德 霖 技 術 學 院 營 建 科 技 系 副 教 授 兼 系 主 任 摘 要 本 文 主 要 剖 析 內 容, 是 以 大 陸 所 實 施 之 物 業 管 理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A Study on JI Xiaolan 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紀 曉 嵐 (1724 1724-1805 1805) 生 平 資 料 斠 正 及 對 聯 聯 論 研 究 LI Ha 李 夏 THE UNIVER Title A study on Ji Xiaolan's (1724-1805) life, couplets and theories of couplets = Ji Xiaolan (1724-1805) sheng ping zi liao jiao zheng ji dui lian, lian lun yan jiu Author(s) Li, Ha; 李 夏 Citation Li,

More information

風水理氣派操作方法運用於建築設計之研究--以紫白飛星法為例

風水理氣派操作方法運用於建築設計之研究--以紫白飛星法為例 Analysis of Feng Shui application in Architecture-- A Study of the School of Li Chi Based on the Zi Bai Fei Xing Method 2003 6 Analysis of Feng Shui application in architecture: A Study of the School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 ) 2-1 p33 3-1 p78 3-2 p79 3-3 p80 3-4 p90 4-1 p95 4-2 p97 4-3 p100 4-4 p103 4-5 p105 4-6 p107 4-7 p108 4-8 p108 4-9 p112 4-10 p114 4-11 p117 4-12 p119 4-13 p121 4-14 p123 4-15 p124 4-16 p131 4-17 p133

More information

211-234 ¿ Ê£º˝

211-234 ¿ Ê£º˝ 2003 9 211 234 1 5 7 8-1 6 4 5 1 2 1 1 974 1998 2-211- 3 4 5 3 1 49-150 4 1980 17-19 5 1980 8-9 2000 12-16 39-42 -212- 6 7 8 6 1-22 7 1 9 9 7 7 47 8 8 149-213- 1 0 11 1 2 1 3 14 9 9 151 10 77 11 1955 15

More information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精 英 汉 语 和 新 实 用 汉 语 课 本 的 对 比 研 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Jing Ying Chinese and The New Practical Chinese Textbook 专 业 : 届 别 : 姓 名 : 导 师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2013 届 王 泉 玲 杨 金 华 1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More information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佛教与中国士大夫的人文精神 佛 教 与 中 国 士 大 夫 的 人 文 精 神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哲 学 所 夏 金 华 内 容 提 要 : 佛 教 自 东 汉 传 入 本 土 后, 一 直 与 中 国 的 封 建 士 大 夫 们 保 持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事 实 上, 他 们 在 有 意 无 意 中 充 当 了 吹 鼓 手 的 角 色 因 而 佛 教 对 他 们 的 影 响 也 是 全 方 位 的 本 文 仅

More information

2 修 平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九 期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九 月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cheer-leading squad culture and fans manners in the professional baseball Te W

2 修 平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九 期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九 月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of cheer-leading squad culture and fans manners in the professional baseball Te W 修 平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九 期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九 月 HSIUPING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9,pp.1-10 (September 2007) 1 職 業 棒 球 運 動 啦 啦 隊 文 化 與 觀 眾 互 動 之 探 討 鍾 德 文 何 育 敏 摘 要 啦 啦 隊 乃 為 加 油 而 組 織 的 團

More information

14 2 8 26 1 12 345 6 26273-277 1 26 Joseph Bosco

14 2 8 26 1 12 345 6 26273-277 1 26 Joseph Bosco 6 ( 1 ) 13-13228 14 2 8 26 1 12 345 6 26273-277 1 26 Joseph Bosco 15 2 3 2 26276 3 198998 16 2 8 Primitive Classification Durkheim and Mauss 1963 Purity and DangerNatural Symbols Douglas 1966, 197, 1975

More information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中庸》釋疑*以書中九則詞語為例 經 學 研 究 集 刊 第 九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95~114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經 學 研 究 所 中 庸 釋 疑 以 慎 獨 等 九 則 詞 語 為 例 黃 忠 天 摘 要 朱 熹 萃 聚 群 賢 之 論, 推 敲 注 釋, 傾 其 畢 生 心 血, 完 成 四 書 章 句 集 注 自 元 仁 宗 皇 慶 二 年 (1313 年 ) 以 降, 此 書 更 成 為 科 舉 考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Modern Da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A Study on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Choreographers in Taiwan Chen Yang-Wei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學 大 獎 的 肯 定, 對 台 灣 這 塊 土 地 上 的 客 家 人 有 著 深 厚 的 情 感 張 氏 於 玄 奘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客 家 安 徒 生 張 捷 明 童 話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羅 宗 濤 博 士 研 究 生 : 黃 春 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二 年 六 月 摘 要 張 捷 明 是 台 灣 當 代 重 要 的 客 語 兒 童 文 學 作 家, 他 的 作 品 記 錄 著 客 家 人 的 思 想 文 化 與 觀 念, 也 曾 榮 獲 多 項 文

More information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cholars of all the 2007 12 183-210 The Chényù-Dùncuò (Profound and Forceful) Theory in Zhan-Tai Wu s 183 Preface to Du Fu s Poetry Chen Mei-Chu Associate Professor, Center for General Education,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ore information

以西結書

以西結書 十 二 小 先 知 書 複 習 王 文 堂 牧 師 舊 約 讀 經 班 : 先 知 書 2015 年 04 月 26 日 洛 杉 磯 西 區 華 語 浸 信 會 基 本 動 作 : 讀 神 的 話 語 讀 神 的 話 語 不 是 甚 麼 : 讀 神 的 話 語 不 是 讀 文 章 靈 修 書 參 考 書 讀 神 的 話 語 不 是 參 加 團 契, 不 是 參 加 查 經 班 讀 神 的 話 語 不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Outline Abstract. 3 1. The story of Aztec 1.1 夢 想 等 你 去 追 求 4 1.2 阿 茲 特 克 的 靈 魂 5 2. The Features of Aztec 2.1 室 內 設 計 與 音 樂 氣 氛.6 2.2 料 理 特 色.7 2.3 活

Outline Abstract. 3 1. The story of Aztec 1.1 夢 想 等 你 去 追 求 4 1.2 阿 茲 特 克 的 靈 魂 5 2. The Features of Aztec 2.1 室 內 設 計 與 音 樂 氣 氛.6 2.2 料 理 特 色.7 2.3 活 Aztec Classic Mexican Restaurant 阿 茲 特 克 墨 西 哥 經 典 美 食 2009 參 訪 紀 實 Lily Lin 林 筱 莉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Creative Industry Design 1 Outline Abstract. 3 1. The story of Aztec 1.1 夢

More information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三、四級日文讀解試題之分析及其教學啟示

三、四級日文讀解試題之分析及其教學啟示 An Analysi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on Level 3 and Level 4 Japa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 and It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An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ding Theory - ~2001 Lo

More information

1邱敏捷-人文.indd

1邱敏捷-人文.indd 39 2 94 1 27 1 1 1893 1964 2 3 NSC93 2411 H 024 003 1 80 2 76 878 3 80 12 21 59 2 4 437 495 5 6 7 343 413 8 4 72 12 3649 5 5568 6 7 147 167 334 416 8 6 91998 2 280 3 9 10 11 1990 1847 2073 2778 4382 9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330 GLOBAL EDUCATION Vol. 44 No1 2015 / 300387 / 300387 20 20 1926 20 1912 1912 1918 1919 34 1919 1921 1 1922 1923 1925 7 100 2 1922 3 1923 5 1923 1924 4 1927 1949 20 1. 20 5 35 2. 20 20 1927 1949

More information

0 No. 0 6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6 0087 K09 A 00-0 0-00- 90 89 0-0-8 0JJD77000 < > 99 97 98 00 07 0 90 9 97 9 90 000 998 99 9 96 9 7 9 6 99 99 989 9 9 9 000 60 007 687 0 6 7 8 9 瑏瑠 90 6 7

More information

014315 市 立 永 平 高 中 無 填 報 無 填 報 (02)22319670 014322 市 立 樹 林 高 中 已 填 報 已 填 報 (02)86852011 014326 市 立 明 德 高 中 已 填 報 (02)26723302 014332 市 立 秀 峰 高 中 已 填 報

014315 市 立 永 平 高 中 無 填 報 無 填 報 (02)22319670 014322 市 立 樹 林 高 中 已 填 報 已 填 報 (02)86852011 014326 市 立 明 德 高 中 已 填 報 (02)26723302 014332 市 立 秀 峰 高 中 已 填 報 加 總 - 人 數 每 位 填 報 人 只 能 填 一 種 學 制 欄 標 籤 列 標 籤 高 級 中 學 進 修 學 校 010301 國 立 華 僑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無 填 報 已 填 報 (02)29684131 011301 私 立 淡 江 高 中 無 填 報 已 填 報 (02)26203850 011302 私 立 康 橋 高 中 已 填 報 (02)22166000 011306

More information

2. 禁 止 母 乳 代 用 品 之 促 銷 活 動, 以 及 不 得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認 證 說 明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並 在 婦 產 科 門 診 兒 科 門 診 產

2. 禁 止 母 乳 代 用 品 之 促 銷 活 動, 以 及 不 得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認 證 說 明 以 贊 助 試 用 或 免 費 等 方 式, 取 得 奶 瓶 及 安 撫 奶 嘴, 並 在 婦 產 科 門 診 兒 科 門 診 產 104 年 母 嬰 親 善 醫 療 院 所 認 證 基 準 及 評 分 說 明 ( 調 整 對 照 表 ) 認 證 說 明 措 施 一 : 明 訂 及 公 告 明 確 的 支 持 哺 餵 母 乳 政 策 (8 分 ) ( 一 ) 醫 療 院 所 成 立 母 嬰 親 善 推 動 委 員 會, 由 副 院 長 級 以 上 人 員 擔 任 主 任 委 員, 並 定 期 召 開 會 議, 評 估 醫 療 院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The Consumption Culture of Wine in Taiwan Abstract This thesis use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o discuss the consumption culture of wine in Taiwan.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90 12 101 134 * * 102 1 2 3 4 5 1 2 3 4 5 90 6 103 6 7 8 cluster of images 9 10 6 7 dialectical logical paradox paradox 8 9 10 J. Derrida trace 104 transcendent movement invisible 11 12 13 14 11 12 13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典藏 Schoenfeld Sternberg Krutetskii I II An analysis of Mathematics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of Gifted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with General Intelligent Ability Huang Chia-Chie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tional

More information

CMRO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CMRO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1 5 16 ; ; [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2011; 7(4): 25-37] 2004 11 2010 10 322 369 691 96 () 2 8 5 2008 --2010 5 16 7 2 5 1 1 1 16 1 [] 08EXW001 2.[M].2005. http://www.chinamediaoverseas.com 25 editor@chinamediaoverseas.com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6C0AE78B0EDAABAC0B8A740B8D65FA7EBA7BAA54EA4E5BEC7ACE3A873C24FA55AA15E2E646F63> 黃 庭 堅 遷 謫 時 期 的 戲 作 詩 鍾 美 玲 高 苑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摘 要 受 北 宋 新 舊 黨 爭 的 影 響, 黃 庭 堅 於 紹 聖 元 年 責 授 涪 州 別 駕 黔 州 安 置, 從 此 展 開 一 連 串 遷 謫 的 命 運, 最 後 卒 於 遷 謫 地 宜 州 考 察 其 遷 謫 時 期 的 詩 歌, 有 許 多 以 戲 字 為 題 的 作 品,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5.docx

Microsoft Word - F5.docx 2 目錄 5A 5A 5A 5A 高慧冰 譚雅樂 余雅瑩 周子慧 劇本... P.4-P.5 奔跑人生... P.6 唐老師... P.7 唐老師... P.8 5B 5B 5B 5B 5B 5B 徐子盈 呂惠雅 黃智昭 熊雪瑩 鍾詠晴 吳博倫 敬愛的人... P.9 偶像... P.10 冬天... P.11 春夏秋冬... P.12 唐老師... P.13 安南讓決策從此變得簡單... P.14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4D F736F F D20C8CBB8A3D2BDD2A9BCAFCDC5B9C9B7DDB9ABCBBECFEACABDC8A8D2E6B1E4B6AFB1A8B8E6CAE9A3A8CEE4BABAB5B1B4FABFC6BCBCB2FAD2B5BCA 600079 369 369 2015 4 7 15 16 15 16 A 2014 ... 2... 3... 9... 11... 14... 15... 16... 17... 18... 19... 23... 24 1 / / 24.49% / / 2 1 2 369 3 4 5420100000024936 617806826-4 7 8 9 420101178068264 10 369

More information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第十号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公告 证 券 代 码 :600696 证 券 简 称 : 匹 凸 匹 编 号 : 临 2016-113 匹 凸 匹 金 融 信 息 服 务 ( 上 海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关 于 出 售 匹 凸 匹 金 融 信 息 服 务 ( 深 圳 ) 有 限 公 司 100% 股 权 暨 关 联 交 易 的 公 告 本 公 司 董 事 会 及 全 体 董 事 保 证 本 公 告 不 存 在 任 何 虚 假 记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Microsoft Word - 朗诵诵材.doc 2014 年 全 港 春 華 杯 普 通 話 朗 誦 及 拼 音 认 读 大 賽 朗 誦 誦 材 幼 稚 園 K1- 散 文 組 娃 娃 的 夢 花 兒 的 夢, 是 紅 的, 小 樹 的 夢, 是 綠 的, 露 珠 的 夢, 是 圓 的, 娃 娃 的 夢, 是 甜 的 幼 稚 園 K1- 兒 歌 組 小 白 兔 小 白 兔, 白 又 白, 兩 隻 耳 朵 豎 起 來, 愛 吃 蘿 蔔 和 青 菜,

More information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06-07周年報告template.PDF 06 07 P.2 P.3 () P.4 P.5 () P.6 20062007 6 (55%) 1 (9%) 1 (9%) 1 (9%) 1 (9%) 1 (9%) (P.1,P.2 ) 5 6 6 0.5 0.5 0.5 / 0.5 P.7 P.8 0.5 0.5 2 1 6 5 2 1 6 5 (P.3P.6) 0.5 0.5 0.5 0.5 0.5 0.5 P.9 () 4 6 5 6 6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2005 6,,,,, : 3, 4,,,, 5,, () ;, 6,, :, ;, 7, ;,;,,, :,,,,,,,,,,,,,,,,, ( ),;, :,, ;,, ;,,,,,,,,, 3,:,1983, 879 4,873 5,879 6, 3,, 7,

2005 6,,,,, : 3, 4,,,, 5,, () ;, 6,, :, ;, 7, ;,;,,, :,,,,,,,,,,,,,,,,, ( ),;, :,, ;,, ;,,,,,,,,, 3,:,1983, 879 4,873 5,879 6, 3,, 7, Ξ :,,,,,,,,,,,,, : 1,, (), ;, ; (),,,,, : x, x x,,x ;,,,,, (,,), 2,,,,, Ξ 1 2005 5 2 [] :,, 2003,109 33 2005 6,,,,, : 3, 4,,,, 5,, () ;, 6,, :, ;, 7,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1 2032.1.16, 6:01 AM 2 2032.1.16, 6:01 AM 3 2032.1.16, 6:01 AM ( ) 4 2032.1.16, 6:01 AM 5 2032.1.16, 6:01 AM 6 2032.1.16, 6:01 AM 9 2032.1.16, 6:01 AM 10 2032.1.16, 6:02 AM 1 1 2009 7 2 3 2 2009 7 1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1 1 1 1 2 3 3 3 4 4 5 5 5 6 6 7 7 9 9 9 10 11 11 11 1. 2. 3. 4. 1 2 11 12 12 12 12 13 13 13 15 15 16 16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0 20 21 22 22 22 23 23 1. 2. 23 25 27 27 28 28 28 29 29 29 30 31 31 31 32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十四日 Elfin Excel I II III ABSTRACT Since Ming Hwa Yuan Taiwanese Opera Company started to cooperate with the Chinese orchestra, the problem of how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music

More information

Japan He Bin Professor,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daily life, the food on the table in the fa

Japan He Bin Professor,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daily life, the food on the table in the fa 2007 10 177-196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Food in the First Lunar Month between China and 177 Japan He Bin Professor,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daily

More information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客 家 社 會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清 代 臺 灣 客 家 文 人 的 人 際 網 絡 以 吳 子 光 為 中 心 研 究 生 : 呂 欣 芸 指 導 教 授 : 吳 學 明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二 年 一 月 本 論 文 獲 客 家 委 員 會 102 年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士 論 文 獎 助 謹 此 致 謝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圖

More information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李元皓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 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李元皓** 中文摘要 形成於十九世紀的京劇 在二十世紀初時 發展的勢頭風潮臻於極盛 新興 的唱片錄音科技也於十九世紀末抵達中國 留下了一批珍貴的老唱片 以不同於 書面文字的方式 記錄著京劇有聲的過往 老唱片所能記錄的雖然只有聲音 然 而聲音 亦即 唱腔 正是戲曲藝術的核心之一

More information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91100 91 100 46 108 31 The Reading Tasks on Chinese Modern Essay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2002-2011 Shih-Hung You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is project consists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 ) 1 1 1 6 8 11 16 16 19 21 23 26 26 28 29 31 44 1 2 47 47 49 52 58 64 64 67 70 73 76 76 78 80 90 93 93 94 96 99 102 102 104 105 107 111 111 113 116 119 119 121 124 126 128 128 130 137 140 145 145 14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__日程_定__[1]

Microsoft Word - __日程_定__[1] 西 南 大 学 2009 全 国 博 士 生 学 术 论 坛 ( 出 土 文 献 语 言 文 字 研 究 与 比 较 文 字 学 研 究 领 域 ) 会 议 指 南 2009-10 重 庆 西 南 大 学 简 介 西 南 大 学 是 教 育 部 直 属 重 点 综 合 大 学,211 工 程 重 点 建 设 学 校 由 原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原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2005 年 7 月 合

More information

Ps22Pdf

Ps22Pdf ( ) 1 1 6 13 16 29 45 54 73 101 124 1 154 179 196 217 247 268 305 324 347 367 385 2 ( ),,,,,, 1., : 1958 11,, :?,,,,,,, 1 2,,,, :,,, : 1959 2 25,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42EB9F9ACFCA5C9BDD7A4E5A15DA4E5BB50ADF5A15E2E646F63> 文 與 哲 第 十 九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87~116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的 轉 化 記 憶 與 書 寫 廖 美 玉 [ 摘 要 ] 本 文 以 唐 代 江 南 諸 曲 作 為 研 究 文 本, 首 先 探 討 由 南 音 到 華 夏 正 音 的 江 南 諸 曲, 闡 述 樂 府 詩 流 傳 與 政 權 的 密 切 關 係 接 著 探

More information

65,,, ( 1978-1982 ) 1 1 36481,1 2 36835,1 3 36836,1 4 ( 9 34 ),1 5 ( 10 18 2, 4581),1 6,1 7 10407,1 8,,,, 1914,30 ;, 1989, 402

65,,, ( 1978-1982 ) 1 1 36481,1 2 36835,1 3 36836,1 4 ( 9 34 ),1 5 ( 10 18 2, 4581),1 6,1 7 10407,1 8,,,, 1914,30 ;, 1989, 402 64 () 2009 2 (212 ) (, 710062) [],,, ( ),,,,,,,,,, [ ] ;; ; [] K203 [] A [ ] 100220209 (2009) 0220064212 :,,,, (1) ; [ 1 ] [ 2 ] ( P1680), (2),,,,, [ 3 ] [ 4 ] ( P549-597) (3), ;, [ 5 ],,,,,,,,,, [ ] 2008-04

More information

/ 理 论 研 讨 /Theoretical Discussion 的 样 子 其 次, 残 疾 人 有 接 受 教 育 的 能 力 据 专 家 介 绍, 一 个 人 除 非 是 植 物 人, 都 有 学 习 和 劳 动 的 能 力, 这 是 人 与 生 俱 来 的 天 性 前 些 年, 香 港 理

/ 理 论 研 讨 /Theoretical Discussion 的 样 子 其 次, 残 疾 人 有 接 受 教 育 的 能 力 据 专 家 介 绍, 一 个 人 除 非 是 植 物 人, 都 有 学 习 和 劳 动 的 能 力, 这 是 人 与 生 俱 来 的 天 性 前 些 年, 香 港 理 Theoretical Discussion / 理 论 研 讨 / 关 于 融 合 教 育 的 阐 释 与 思 考 * 厉 才 茂 摘 要 本 文 介 绍 了 发 展 融 合 教 育 的 社 会 意 义, 阐 释 了 国 外 融 合 教 育 的 发 展 历 程 和 潮 流 趋 势, 对 我 国 融 合 教 育 的 现 状 和 问 题 进 行 了 分 析, 提 出 相 应 的 对 策 建 议 在 发

More information

United Nations ~ ~ % 2010

United Nations ~ ~ % 2010 42 3 2018 5 Vol. 42 No. 3 May 2018 38 Population Research 2014 60 3% ~ 4% 10% 60 +

More information

台 灣 人 權 學 刊 第 三 卷 第 三 期 他 還 接 受 教 育 部 的 委 託, 長 年 擔 任 中 央 層 級 的 人 權 教 育 輔 善 團 的 指 導 教 授, 至 今 已 有 多 年 我 雖 然 不 是 很 了 解 為 什 麼 他 可 以 一 邊 承 擔 教 育 部 賦 予 的 任

台 灣 人 權 學 刊 第 三 卷 第 三 期 他 還 接 受 教 育 部 的 委 託, 長 年 擔 任 中 央 層 級 的 人 權 教 育 輔 善 團 的 指 導 教 授, 至 今 已 有 多 年 我 雖 然 不 是 很 了 解 為 什 麼 他 可 以 一 邊 承 擔 教 育 部 賦 予 的 任 人權教育在台灣的推動及其進取之道 但昭偉 台北市立大學教育系教授 摘要 2016 年台灣的大選結果 素來對人權倡議有較多同情的民主進步黨取得政權 假如這曾提出以人權立國的政黨重新要來推動人權教育 並期許以人權政策和 國際社會接軌 他們在人權教育的推動上究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作為才會最有 效 在這篇論文中 本文作者先交待從 2000 年到 2015 年當中兩個執政黨在人 權教育上的作為 在交待過程中 作者從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觀點來評述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2031342D3320B3B7C475ADABC5E3C149AE76A5CDA5ADBB50B3B7C475A443B6B0A4A7A6D2BFEB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2031342D3320B3B7C475ADABC5E3C149AE76A5CDA5ADBB50B3B7C475A443B6B0A4A7A6D2BFEB2E646F63> 臺 大 佛 學 研 究 第 十 四 期 民 96 年 12 月, 臺 北 : 臺 灣 大 學 文 學 院 / 佛 學 研 究 中 心 頁 77-118 黃 繹 勳 法 鼓 佛 教 研 修 學 院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雪 竇 重 顯 (980 1052) 為 禪 宗 雲 門 派 下 重 要 之 禪 師, 本 文 以 呂 夏 卿 ( 活 躍 於 約 1025 1077) 所 著 明 州 雪 竇 山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