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

Transcription

1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博 士 生 摘 要 本 文 透 過 隋 代 蕭 吉 的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文 本, 以 略 窺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蕭 吉 廣 羅 蒐 集 大 量 的 文 獻, 以 企 圖 建 構 其 對 於 空 間 分 割 的 論 點 他 按 照 五 行 二 十 四 節 氣, 將 此 書 分 為 五 卷 二 十 四 章 並 從 釋 名 切 入, 逐 步 探 討 五 行 的 體 性 生 剋 扶 抑 刑 害 等 現 象, 並 將 五 行 滲 入 治 政 人 倫 臟 腑 音 律 州 野 神 靈 禽 蟲 等 部 門, 以 綜 論 五 行 之 氣 之 於 各 面 向 的 論 題 關 鍵 詞 :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陰 陽 五 行 空 間 分 割 氣 * 感 謝 兩 位 審 查 教 授 所 提 供 的 卓 見 和 指 正 1

2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壹 引言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 對於傳統文化有過廣泛 而持久的影響 1 從商周至近代 縱觀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歷程 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 表現出不同的特色 關於陰陽五行 的起源 學術界有許多不同的理論與見解 至今仍是見仁見智 2 古 代正史當中 以 五行志 為名的志書 雖有許多 3 但這些史料 1 顧頡剛曾言 五行 是中國人的思想律 是中國人對於宇宙系統的信仰 二 千餘年來 它有極強固的勢力 參顧頡剛 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 收 入 古史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年 第五冊 又梁啟超曾言 陰 陽五行說 為二千年來迷信之大本營 直至今日 在社會上猶有莫大勢力 參 梁啟超 陰陽五行說之來歷 收入 古史辨 第五冊 徐復觀則指出 把陰 陽 五行 天文 律書 風習 政治的理想 組織成一個完整系統的 是 呂氏 春秋 的 十二紀 因為這雖是合理與迷信的混合物 但其中表現有絕大 的組織能力 參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4 年 4 月 頁 由此可知陰陽五行學說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有久遠 的歷史與深遠的影響 2 例如 葛瑞漢 A.C. Graham 在其名作 陰陽與對應思想的本質 ( Yin-Yang and the Nature of Correlative Thinking )一書當中 指出了對應思想 correlative thinking 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普遍形式 具有分析思維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而陰 陽五行就是建立於對應思想上 葛瑞漢教授還指出在古代陰陽五行說主要是在天 文家 方士之間流行 後來才被哲學家所採用 參 A.C.Graham,Yin-Yang and the Nature of Correlative Think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1986 ) 韓德森 J.B.Henderson 則認為 陰陽 是一種具有相互關係的概念 relational ideas 也是一種二元分類系統 bina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而 五行 是五種具有相 生 mutual production 與相剋 mutual conquest 的順序的物質 以物質的特殊 的性質起反應 with a particular material element or substance as with a quality or type of activity. 參 J.B.Henderson, Cosmology, manuscript, pp 又龐樸教 授指出 陰陽五行之作為中國文化的骨架 是從戰國後期到西漢中期陸續形成 的 在此之前 陰陽自陰陽 五行自五行 各有分畛 參龐樸 陰陽五行探 源 收入 穰莠集--中國文化與哲學論集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3 月 頁 古代正史中 列 五行志 者有 漢書 五行志 1 卷 後漢書 五行志 6 卷 晉書 五行志 3 卷 宋書 五行志 5 卷 南齊書 五行志 1 卷 隋 書 五行志 2 卷 舊唐書 五行志 1 卷 新唐書 五行志 3 卷 舊五代 2

3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記 錄 了 許 多 祥 瑞 災 異 的 現 象, 卻 較 少 全 面 講 解 五 行 學 說 及 其 歷 史 文 獻 中 古 時 期 探 討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最 為 重 要 的 文 本, 可 以 隋 代 的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為 代 表 4 此 書 是 蕭 吉 整 理 自 上 古 到 隋 代, 有 關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的 總 結 之 書 ; 且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5 雖 是 隋 代 有 關 闡 明 術 數 思 想 的 代 表 性 的 文 獻, 然 而 全 書 的 體 制 環 繞 著 五 行 的 思 想 而 建 構 6 拙 文 在 此 擬 由 蕭 吉 對 於 陰 陽 五 行 的 名 稱 與 意 義 的 討 論 切 入, 進 而 探 討 五 行 大 義 中 所 論 述 的 方 位 空 間 生 命 社 會 國 家 宇 宙 的 觀 念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7 貳 蕭 吉 與 五 行 大 義 一 蕭 吉 的 生 平 與 術 業 關 於 蕭 吉 之 生 平, 隋 書 與 北 史 有 傳, 隋 書 說 他 博 學 史 五 行 志 1 卷 宋 史 五 行 志 7 卷 金 史 五 行 志 1 卷 元 史 五 行 志 2 卷 明 史 五 行 志 3 卷 等 4 李 約 瑟 稱 : 中 世 紀 有 關 五 行 學 說 最 重 要 的 著 作, 當 推 蕭 吉 的 五 行 大 義 這 本 書 曾 在 西 元 594 年 獻 給 隋 文 帝 御 覽 參 李 約 瑟, 中 國 之 科 學 與 文 明 (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5 年 2 月 ), 第 二 冊, 頁 蕭 吉 是 以 信 奉 五 行 學 說 的 態 度 來 編 撰 五 行 大 義 這 可 由 其 序 略 窺 其 梗 概 : 夫 五 行 者, 蓋 造 化 之 根 源, 人 倫 之 資 始 萬 品 稟 其 變 易, 百 靈 因 其 感 通 故 天 有 五 度 以 垂 象, 地 有 五 材 以 資 用, 人 有 五 常 以 表 德 萬 有 森 羅, 以 五 為 度, 過 其 五 者, 數 則 變 焉 參 隋 蕭 吉 著 錢 杭 點 校, 五 行 大 義 (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2001 年 12 月 ), 五 行 大 義 序, 頁 1 6 參 錢 杭 點 校, 五 行 大 義, 前 言, 頁 1-40; 劉 國 忠, 五 行 大 義 研 究 ( 瀋 陽 : 遼 寧 教 育 出 版 社,1999 年 3 月 ), 中 國 學 者 對 五 行 大 義 的 認 識 和 介 紹, 頁 1-9; 日 本 學 者 中 村 璋 八, 五 行 大 義 ( 東 京 : 明 德 出 版 社,1991 年 4 月 ), 撰 者 蕭 吉 の 略 伝 とその 著 書, 頁 有 關 於 五 行 大 義 的 文 本 與 研 究, 可 參 考 錢 杭 點 校, 五 行 大 義 ; 劉 國 忠, 五 行 大 義 研 究 ; 朱 淵 清, 五 行 大 義 版 本 述 略,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學 刊,1996 :2( 長 春, ), 頁 29-30; 日 中 村 璋 八, 五 行 大 義 3

4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多 通, 擅 長 陰 陽 算 術, 然 其 性 情 孤 僻, 雖 官 拜 上 儀 同, 因 與 當 時 權 臣 楊 素 不 合, 因 此 頗 受 冷 落, 遂 矯 為 祥 瑞, 泛 論 陰 陽, 以 投 隋 文 帝 之 所 好 8 蕭 吉 原 為 南 朝 士 族, 時 梁 元 帝 因 建 康 遭 侯 景 之 亂 而 殘 破, 遂 在 江 陵 定 都 (552), 後 西 魏 南 侵 攻 梁, 江 陵 陷 落 (554), 蕭 吉 遂 隨 眾 多 南 朝 士 人 被 擄 至 北 方, 嗣 後 北 朝 改 朝 換 代, 隋 受 禪 (581), 蕭 吉 進 官 並 受 任 考 定 古 今 陰 陽 書 9 之 後 於 隋 文 帝 開 皇 14 年 (594), 蕭 吉 向 文 帝 上 書, 大 談 符 命 徵 祥, 這 也 是 隋 書 本 傳 所 稱 : ( 蕭 ) 吉 見 上 好 徵 祥 之 說, 欲 乾 沒 自 進, 遂 矯 其 跡 為 悅 媚 焉 開 皇 十 四 年 上 書, 上 覽 之 大 悅 10 由 本 傳 知 蕭 吉 著 有 金 8 根 據 隋 書 的 記 載 : ( 蕭 ) 吉 性 孤 峭, 不 與 公 卿 相 沉 浮, 又 與 楊 素 不 協, 由 是 擯 落 於 世, 鬱 鬱 不 得 志 見 上 好 徵 祥 之 說, 欲 乾 沒 自 進, 遂 矯 其 跡 為 悅 媚 焉 參 隋 書 卷 78 藝 術 蕭 吉 傳, 頁 關 於 這 一 點, 劉 國 忠 認 為 蕭 吉 是 南 朝 亡 臣 在 北 朝 任 官, 北 朝 君 臣 對 南 朝 士 人 頗 多 輕 視 與 排 擠 參 劉 國 忠, 五 行 大 義 研 究, 頁 除 此 之 外, 依 拙 見, 吾 人 觀 察 隋 書 藝 術 傳 中 提 到 的 幾 位 術 數 精 通 者, 可 以 發 現, 一 來 隋 代 君 王 相 信 命 數, 這 也 使 得 術 數 之 士 無 不 爭 取 向 帝 王 進 祥 瑞 例 如 藝 術 臨 孝 恭 傳 曰 : 臨 孝 恭, 京 兆 人, 明 天 文 算 術, 高 祖 甚 親 遇 之 每 言 災 祥 之 事, 未 嘗 不 中, 官 至 上 儀 同 ; 又 如 藝 術 劉 祐 傳 曰 : 劉 祐, 滎 陽 人, 其 所 占 候, 合 如 符 契, 高 祖 甚 親 之 上 善 之 ; 又 藝 術 張 冑 玄 傳 記 載 : 張 冑 玄, 渤 海 人, 博 學 多 通, 尤 精 術 數 高 祖 徵 授 雲 騎 尉, 直 太 史, 時 輩 多 出 其 下 ( 參 隋 書 ( 台 北 : 宏 業 書 局,1974 年 7 月 ) 卷 78 藝 術 傳, 頁 ), 可 知 隋 代 帝 王 多 喜 聽 取 精 通 術 數 之 士 所 言 的 災 祥 之 事 其 二, 蕭 吉 本 南 人, 北 方 朝 廷 原 任 之 相 關 太 史 或 考 定 陰 陽 之 職 務, 多 已 由 北 人 擔 任, 並 且 可 能 也 已 形 成 門 派 ( 根 據 時 輩 多 出 其 下 一 語 推 斷 ), 所 以 這 些 要 職 多 已 由 北 人 擔 任, 南 人 頗 難 染 指 9 正 史 記 載 蕭 吉 的 相 關 史 料, 比 較 集 中 在 隋 書 與 北 史 本 傳 關 於 蕭 吉 的 術 業 之 養 成, 史 料 記 載 簡 略 不 過, 依 拙 見, 由 蕭 吉 之 撰 著 來 看, 當 與 陰 陽 五 行 術 數 相 關, 此 其 一 ; 再 者, 蕭 吉 為 南 朝 蕭 梁 王 室 之 宗 族, 蕭 梁 士 族 素 以 精 通 陰 陽 之 學 為 其 家 學, 這 可 由 梁 武 帝 蕭 衍 陰 陽 緯 候, 卜 筮 占 訣, 並 悉 稱 善 ( 梁 書 武 帝 紀 ); 梁 元 帝 蕭 鐸 於 技 術 無 所 不 通 ( 南 史 梁 本 紀 ), 推 斷 蕭 吉 之 精 通 術 數 之 學 與 其 家 世 背 景 有 關 10 李 約 瑟 根 據 這 條 史 料, 指 出 開 皇 14 年 (594) 就 是 蕭 吉 向 隋 文 帝 上 呈 五 行 大 義 之 年, 不 過 由 於 本 傳 上 並 未 明 確 詳 述, 因 此 認 定 上 可 能 有 些 爭 議 首 先, 若 此 次 之 上 書 確 為 五 行 大 義, 應 是 一 件 光 榮 之 事, 何 由 本 傳 未 載? 而 隋 書 經 籍 志 亦 未 錄 ; 其 次, 從 五 行 大 義 之 文 本 的 每 節 段 落 前 時 可 見 4

5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海 相 經 要 錄 宅 經 葬 經 樂 譜 帝 王 養 生 方 相 手 版 要 訣 太 一 立 成 等 書, 11 可 知 其 對 於 術 數 當 有 相 當 程 度 之 精 通 關 於 五 行 大 義 五 卷, 隋 書 經 籍 志 不 載 ; 在 唐 宋 期 間, 舊 唐 書 經 籍 志 與 新 唐 書 藝 文 志 曾 有 著 錄, 唯 書 名 稍 異 ; 12 而 宋 史 藝 文 志 題 名 五 行 大 義 13 之 後, 四 庫 全 書 總 目 提 要 曰 : 考 隋 書 經 籍 志 新 唐 書 藝 文 志 均 未 著 錄, 本 傳 述 ( 蕭 ) 吉 所 著 書 亦 無 是 冊 然 史 稱 吉 博 學 多 聞, 精 陰 陽 算 術, 到 有 類 似 摘 要 的 文 字, 例 如 第 一 釋 名, 就 此 分 為 二 段, ; 第 三 論 數, 就 此 分 為 五 段, 一 者 xxx, 二 者 xxx, 三 者 xxx,, 也 間 接 可 以 證 明, 至 少 在 開 皇 14 年 以 前, 似 乎 五 行 大 義 尚 在 撰 寫 階 段, 並 未 完 全 定 稿 成 書 ; 再 者, 由 蕭 吉 抵 達 北 方 (554), 到 開 皇 上 書 (594), 中 間 有 將 近 40 年 空 白 的 歷 史 紀 錄, 隋 書 僅 以 蕭 吉 曾 任 北 周 儀 同 匆 匆 帶 過, 而 後 來 蕭 吉 著 作 等 身, 故 依 拙 見, 蕭 吉 的 這 些 著 作 當 經 過 長 時 間 的 構 思 與 撰 著 11 在 蕭 吉 本 傳 中, 著 錄 了 蕭 吉 八 部 並 行 於 世 ( 參 本 傳, 頁 1777) 的 著 作, 分 別 是 : 金 海 30 卷 相 經 要 錄 1 卷 宅 經 8 卷 葬 經 6 卷 樂 譜 12 卷 帝 王 養 生 方 2 卷 相 手 板 要 訣 1 卷 太 一 立 成 1 卷 這 八 部 著 作 均 已 亡 佚 根 據 錢 杭 的 研 究 ( 參 錢 杭, 蕭 吉 與 五 行 大 義, 史 林 1990:2, 頁 40-41), 金 海 是 一 部 以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為 依 據 的 兵 法 書 ; 相 經 要 錄 是 一 部 專 門 在 探 討 相 命 的 專 書 ; 宅 經 之 內 容 應 是 以 陰 陽 之 理 判 斷 家 宅 方 位 優 劣 的 書 ; 葬 經 是 一 本 專 講 葬 法 之 書 ; 南 朝 蕭 梁 時 代, 音 律 學 的 發 展 已 經 達 到 很 高 的 水 準, 樂 譜 一 書 主 要 就 是 針 對 南 朝 音 律 學 的 總 結 之 書 ; 帝 王 養 生 方 可 能 是 有 關 養 生 之 術 ; 相 手 板 要 訣 推 測 也 是 針 對 手 相 的 總 結 之 書 ; 太 一 立 成 一 書, 推 其 名 義, 立 成 可 能 為 要 略 簡 略 之 類 因 此, 依 拙 見, 蕭 吉 具 有 相 術 ( 相 人 相 手 扳 相 宅 相 墓 ) 兵 法 天 文 音 律 等 術 業, 也 具 備 醫 藥 與 養 生 等 知 識 12 舊 唐 書 云 : 五 行 記 5 卷, 蕭 吉 撰, 參 舊 唐 書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91 年 12 月 ) 卷 47 經 籍 志 丙 部 五 行 類, 頁 2044; 新 唐 書 云 : 蕭 吉 五 行 記 5 卷, 參 新 唐 書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年 12 月 ) 卷 59 藝 文 志 丙 部 五 行 類, 頁 錢 杭 指 出 宋 志 關 於 五 行 大 義 的 著 錄 是 中 國 正 史 對 於 該 書 的 最 後 一 次 著 錄 在 這 之 後 的 正 史, 便 未 再 著 錄 一 直 到 清 嘉 慶 9 年 (1804), 才 由 許 宗 彥 根 據 日 本 佚 存 叢 書 所 收 之 五 行 大 義 翻 刻 回 國 其 亡 佚 復 歸 的 間 隔, 長 達 460 年 左 右 參 錢 杭 點 校, 五 行 大 義, 頁 17 5

6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今觀其書文義質樸 徵引讖緯諸籍 有條不紊 且多佚亡之秘笈 猶非隋唐以後所能偽也 因此 依照 四庫全書 的立場 還是 認為 五行大義 為蕭吉所撰 二 五行大義 五行大義 的章節與架構 蕭吉在 序 中首先指出了五行的關鍵 五行是萬物造化之根 源 天地萬品百靈皆繫乎陰陽之感通 故天地萬有森羅 以五為度 過其五者 數則變化 因此作為申論五行理論的 五行大義 也是 以五卷為限 蕭吉對於此書的章節配置 論述如下 今故博采經緯 搜窮簡牒 略談大義 凡二十四段 別而分 之 合四十段 二十四者 節數之氣總 四十者 五行之成 數 始自釋名 終於蟲鳥 凡配五行 皆在茲義 庶幾使斯 道不墜 知其始焉 14 由這段話可看出蕭吉在章節段落的安排上的寓意 今觀其條目卷 數 似乎隱含著一些玄機 首先 為了與 五行 配合 蕭吉將全 書 5 卷細分為 24 節 以五卷象徵五行 以二十四個段落相配二十 四節氣 現將 五行大義 章節段目羅列於后 卷一 節一 釋名 1.釋五行名 2.論支干名 節二 辨體性 節三 明數 1.起大衍論易動靜數 14 五行大義 序 頁2 6

7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2. 論 五 行 及 生 成 數 3. 論 支 干 數 4. 論 納 音 數 5. 論 九 宮 數 卷 二 節 四 論 相 生 1. 論 相 生 2. 論 生 死 所 3. 論 四 時 休 王 節 五 論 配 干 支 節 六 論 五 行 相 雜 1. 論 五 行 相 雜 2. 論 支 干 雜 3. 論 方 位 雜 節 七 論 德 節 八 論 合 節 九 論 扶 抑 節 十 論 相 剋 節 十 一 論 刑 節 十 二 論 害 節 十 三 論 沖 破 卷 三 節 十 四 論 雜 配 1. 論 配 五 色 2. 論 配 聲 音 3. 論 配 氣 味 4. 論 配 藏 府 5. 論 配 五 常 7

8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6. 論 配 五 事 卷 四 節 十 五 論 律 呂 節 十 六 論 七 政 節 十 七 論 八 卦 八 風 節 十 八 論 情 性 節 十 九 論 治 政 卷 五 節 二 十 論 諸 神 節 廿 一 論 五 帝 節 廿 二 論 諸 宮 節 廿 三 論 諸 人 1. 論 人 配 五 行 2. 論 人 游 年 年 立 節 廿 四 論 禽 蟲 1. 論 五 靈 2. 論 卅 六 禽 在 五 行 大 義 當 中, 為 了 與 五 行 配 合, 蕭 吉 將 五 卷 分 別 為 二 十 四 小 節, 以 便 與 五 行 相 配 的 二 十 四 節 氣 就 如 序 所 言, 五 行 幽 遂, 安 可 裴 然, 今 故 博 采 經 緯, 搜 窮 簡 牒, 略 談 大 義 凡 二 十 四 段, 別 而 分 之, 合 四 十 段 15 蕭 吉 將 等 分 別 是 水 火 木 金 土 之 成 數, 五 者 之 成 數 相 加 之 數 40, 將 五 行 大 義 又 分 為 40 小 段 五 行 大 義, 序, 頁 2 16 舉 例 而 言, 卷 一 有 三 小 節, 第 一 節 釋 名 當 中 有 釋 五 行 名 論 支 干 名 2 小 段 ; 第 二 節 逕 以 辨 體 性 為 1 段 ; 第 三 節 明 數 當 中 有 起 大 衍 論 易 動 靜 數 論 五 行 及 生 成 數 論 支 干 數 論 納 音 數 論 九 宮 數 等 5 小 段, 8

9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參 五 行 之 體 性 與 方 位 觀 念 之 展 開 拙 文 接 著 擬 由 蕭 吉 對 於 五 行 的 名 稱 與 意 義 的 討 論 切 入, 進 而 探 討 五 行 大 義 中 所 論 述 的 方 位 空 間 生 命 社 會 國 家 宇 宙 的 觀 念 與 大 地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一 五 行 之 體 性 關 於 木 的 論 述, 蕭 吉 引 春 秋 元 命 苞 尸 子 禮 記 等, 分 別 從 木 的 本 意 及 季 節 上 的 春 季 兩 方 面, 來 解 釋 五 行 中 的 木 的 意 義 以 四 時 配 五 行, 因 為 春 天 的 時 候 萬 物 生 機 最 盛, 故 春 季 屬 木 ; 進 一 步 而 言, 以 四 方 配 五 行, 則 東 方 屬 木, 故 把 東 方 視 作 動 字 的 意 思, 也 就 是 把 東 字 解 釋 為 動 17, 這 也 是 取 其 生 機 振 發 而 蠢 蠢 欲 動 之 意 18 如 此 說 來, 五 行 中 的 木, 它 的 實 際 意 涵 便 是 指 萬 物 生 機 興 發 的 意 思 關 於 火 的 論 述, 蕭 吉 引 白 虎 通 尚 書 大 傳 釋 名 等, 認 為 五 行 中 的 火, 具 有 變 化 的 旨 意 這 可 能 是 由 於 火 能 使 物 體 焚 化 所 致 就 具 體 的 火 而 言, 夏 天 炎 熱, 意 義 上 與 火 相 近, 故 故 卷 一 總 共 有 8 小 段 依 此 類 推, 卷 二 有 14 小 段, 卷 三 有 6 小 段, 卷 四 有 5 小 段, 卷 五 有 7 小 段, 故 合 計 總 共 有 40 小 段 17 蕭 吉 在 此 將 五 行 的 木 與 方 位 的 東 方 互 相 配 對, 並 指 出 動 的 意 義 根 據 漢 班 固 白 虎 通 曰 : 木 在 東 方, 東 方 者, 陽 氣 始 動, 萬 物 始 生 參 吳 則 虞 點 校, 白 虎 通 疏 證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10 月 ) 卷 4 五 行, 頁 參 五 行 大 義 卷 1 釋 名 釋 五 行 名 引 春 秋 元 命 苞 曰 : 木 者, 觸 也 觸 地 而 生 ; 又 引 尸 子 云 : 東 者, 動 也 ; 再 引 禮 記 曰 : 春 之 為 言 蠢 也, 產 萬 物 者 也, 頁 1 又 根 據 班 固 白 虎 通 曰 : 木 之 為 言 觸 也, 陽 氣 動 躍 觸 地 而 出 也 ( 參 白 虎 通 疏 證, 頁 167); 禮 記 月 令 云 : 仲 春 之 月, 蟄 蟲 咸 動, 啟 戶 始 出, 參 吳 樹 平 點 校, 十 三 經 全 文 標 點 本 ( 北 京 : 北 京 燕 山 出 版 社,1991 年 12 月 ), 頁 734 因 此 歸 納 起 來, 春 屬 木 東, 也 含 有 動 的 意 思 9

10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夏 屬 火 蕭 吉 進 一 步 引 用 釋 名 與 尚 書 大 傳 曰 : 夏, 假 也, 假 者, 方 呼 萬 物 而 養 之 夏, 假 者, 寬 假 萬 物, 使 生 長 也 接 著, 蕭 吉 引 尚 書 大 傳 云 : 南, 任 也 蕭 吉 認 為 夏 天 的 夏, 是 假 的 意 思, 假 意 指 寬 假 19, 這 就 與 物 之 方 任 在 意 義 上 相 通 20 順 著 這 個 意 義, 那 麼, 五 行 中 的 火 便 是 指 萬 物 活 動 變 化 之 意 關 於 五 行 中 的 土, 為 何 稱 之 為 土? 蕭 吉 引 元 命 苞 認 為 土 是 吐 的 諧 音, 而 吐 字 又 是 指 含 吐 精 氣, 以 生 於 物 之 意 21 其 重 點 在 於 孕 育 萬 物 就 孕 育 萬 物 一 義 來 說, 大 地 也 有 這 種 功 能, 因 而 吐 就 是 地 許 慎 從 文 字 學 的 角 度, 來 說 明 土 乃 是 孕 育 之 意 土 字 在 筆 畫 上, 表 示 土 之 下 與 土 之 中, 而 以 一 直 畫 象 徵 植 物 初 出 於 地 的 意 思 因 此, 五 行 中 的 土 是 表 示 含 吐 精 氣 孕 育 萬 物 之 意 關 於 五 行 中 的 金, 蕭 吉 取 禁 字 的 諧 音, 所 以 五 行 中 的 金, 原 意 是 禁 的 意 思 22 禁 是 禁 止 之 意, 而 禁 止 又 是 指 活 動 力 受 到 約 束, 不 能 自 由 發 揮 其 性 能 以 四 時 中 的 秋 配 金, 因 為 秋 19 依 拙 見, 中 國 的 地 理 位 置 南 熱 北 寒, 之 所 以 將 夏 天 配 屬 南 方, 乃 因 為 南 是 任 字 的 諧 音 南 方 氣 候 溫 和 炎 熱, 使 人 們 能 放 任 地 自 由 活 動, 這 與 北 方 的 寒 冷 氣 候 使 人 畏 縮 不 前, 活 動 上 因 而 受 到 限 制, 差 別 很 大 20 參 五 行 大 義 卷 1 釋 名 釋 五 行 名 引 白 虎 通 云 : 火 之 為 言 化 也, 陽 氣 用 事, 萬 物 變 化 也 ; 又 引 尚 書 大 傳 云 : 火 者, 炎 上 也, 其 時 夏 夏, 假 也 假 者, 方 呼 萬 物 而 養 之 南, 任 也 物 之 方 任 也 ; 再 引 釋 名 曰 : 夏, 假 者, 寬 假 萬 物, 使 生 長 也, 頁 2 因 此 可 知, 南 有 任 的 意 思, 意 指 夏 季, 陽 氣 盛 行, 萬 物 可 自 由 生 長 之 意 21 參 五 行 大 義 卷 1 釋 名 釋 五 行 名 引 元 命 苞 云 : 土 之 為 言 吐 也 含 吐 氣 精, 以 生 於 物, 頁 2; 又 根 據 白 虎 通 曰 : 土 在 中 央, 中 央 者 土, 土 主 吐 含 萬 物, 土 之 為 言 吐 也 ( 參 白 虎 通 疏 證, 頁 168); 又 漢 書 五 行 志 云 : 土, 中 央, 生 萬 物 者 也 參 漢 書 卷 27 上 五 行 志 上, 頁 根 據 白 虎 通 曰 : 金 在 西 方, 西 方 者, 陰 始 起, 萬 物 禁 止 參 吳 則 虞 點 校, 白 虎 通 疏 證, 卷 4 五 行, 頁

11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天 蕭 瑟, 可 比 憂 愁 之 情, 而 秋 天 也 取 名 於 愁 23 一 言 以 蔽 之, 五 行 中 的 金 是 指 活 動 力 受 到 約 束 禁 固 之 意 蕭 吉 在 論 釋 五 行 之 名 時, 最 後 談 到 水 然 而, 蕭 吉 對 於 五 行 中 水 的 解 說 比 較 曖 昧 他 列 出 了 釋 名 廣 雅 白 虎 通 等 書, 把 水 解 釋 為 平 準 的 說 法 ; 又 列 出 元 命 苞 把 水 解 釋 為 演 化 24 的 說 法 ; 最 後, 列 出 管 子 一 書, 把 水 看 成 類 似 地 之 血 氣, 筋 脈 之 通 流 的 意 思 25 這 樣, 五 行 的 水 就 有 著 三 層 意 義 此 外, 蕭 吉 把 四 時 的 冬 比 之 於 水 與 方 位 的 北 方, 並 依 尸 子 把 冬 解 釋 為 終 藏 26, 這 些 解 釋 在 意 義 上 不 盡 相 同 可 見 蕭 吉 對 於 五 行 中 的 水 之 解 釋 立 場 上 並 不 一 貫 如 果 我 們 以 北 及 冬 二 字 為 準 則, 北 是 伏 的 意 思, 而 冬 是 終 藏 之 意, 那 麼, 既 然 北 與 冬 皆 屬 水, 這 樣 五 行 中 的 水 便 蘊 含 終 藏 的 意 思 綜 上 所 言, 則 木 火 土 金 水 的 意 義 分 別 為 : 木 -- 生 機 興 發 ; 火 -- 活 動 變 化 ; 土 -- 孕 育 培 植 ; 金 -- 禁 制 ; 水 -- 終 藏 23 根 據 南 齊 書 : 金 者, 西 方, 萬 物 既 成, 殺 氣 之 始 也 參 南 齊 書 ( 台 北 : 鼎 文 書 局,1993 年 5 月 ) 卷 19 五 行 志,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1, 第 1 釋 名 釋 五 行 名 引 釋 名 廣 雅 白 虎 通 皆 曰 : 水, 準 也 平 準 萬 物 ; 又 引 元 命 苞 曰 : 水 之 為 言 演 也 陰 化 淖 濡, 流 施 潛 行 也 ; 又 引 管 子 云 : 水 者, 地 之 血 氣, 筋 脈 之 通 流 者, 故 曰 水, 頁 2 25 管 子 第 39 篇, 題 為 水 地, 原 文 曰 : 水 者, 地 之 血 氣, 如 筋 脈 之 通 流 者 也, 水 地 篇 指 出 了 水 在 大 地 的 地 位 與 作 用, 作 者 提 出 水 之 於 大 地, 是 血 氣, 有 如 筋 脈 之 於 身 軀 接 著 分 析 水 有 五 德 -- 仁 精 正 義 卑, 並 讚 揚 水 是 具 材, 堪 稱 是 一 則 水 德 頌 水 地 篇 認 為 水 是 萬 物 生 長 之 依 據, 是 一 切 生 命 的 核 心, 也 是 所 有 是 非 得 失 的 準 據 ; 作 者 並 讚 美 水 就 是 大 地, 就 是 萬 物 的 本 源, 也 是 生 命 的 血 脈, 更 是 善 美 與 醜 惡 賢 明 與 不 肖 愚 魯 與 聰 慧 的 成 因 參 湯 孝 純 注 譯, 李 振 興 校 閱, 新 譯 管 子 讀 本 ( 台 北 : 三 民 書 局,1995 年 7 月 ) 下 冊, 頁 根 據 漢 董 仲 舒, 春 秋 繁 露 曰 : 春 主 生, 夏 主 長, 季 夏 主 養, 秋 主 收, 冬 主 藏, 參 董 仲 舒, 董 仲 舒 集 ( 北 京 : 學 苑 出 版 社,2003 年 7 月 ), 五 行 對, 頁 240; 又 根 據 禮 記 樂 記 曰 : 春 作 夏 長, 秋 斂 冬 藏, 參 十 三 經 全 文 標 點 本, 頁

12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接 著, 談 到 五 行 的 體 性 問 題 蕭 吉 一 開 始 就 對 於 體 性 二 字 做 一 解 釋 他 認 為 體 者, 以 形 質 為 名 ; 性 者, 以 功 用 為 義 以 五 行 體 性, 資 益 萬 物, 故 合 而 辨 之 27 關 於 五 行 的 體 性 的 論 述, 蕭 吉 主 要 是 依 循 尚 書. 洪 範 的 文 本, 所 謂 木 曰 曲 直, 火 曰 炎 上, 土 爰 稼 穡, 金 曰 從 革, 水 曰 潤 下 28 的 意 義 而 來 他 又 說 : 木 居 少 陽 之 位, 春 氣 和 煦 溫 柔, 弱 火 伏 其 中, 故 木 以 溫 柔 為 體 曲 直 為 性 火 居 大 陽 之 位, 炎 熾 赫 烈, 故 火 以 明 熱 為 體 炎 上 為 性 土 在 四 時 之 中, 處 季 夏 之 末, 陽 衰 陰 長, 居 位 之 中, 總 於 四 時, 積 塵 成 實, 積 則 有 間, 有 間 故 含 容, 成 實 故 能 持, 故 土 以 含 散 持 實 為 體 稼 穡 為 性 金 居 少 陰 之 位, 西 方 成 物 之 所, 物 成 則 凝 強, 少 陰 則 清 冷, 故 金 以 強 冷 為 體 從 革 為 性 水 以 寒 虛 為 體 潤 下 為 性 29 因 此, 洪 範 所 主 張 的 : 木 曰 曲 直, 火 曰 炎 上, 土 爰 稼 穡, 金 曰 從 革 水 曰 潤 下 是 五 行 的 質 性 ; 而 溫 柔 明 熱 含 散 持 實 強 冷 寒 虛 是 五 行 的 質 體 綜 合 來 看, 蕭 吉 歸 納 五 行 的 體 性 如 下 : 27 五 行 大 義 卷 1, 辨 體 性, 頁 5 28 關 於 五 行 體 性, 尚 書 洪 範 曰 : 五 行, 依 約 水, 二 曰 火, 三 曰 木, 四 曰 金, 五 曰 土 水 曰 潤 下, 火 曰 炎 上, 木 曰 曲 直, 金 曰 從 革, 土 爰 稼 穡, 參 十 三 經 全 文 標 點 本, 頁 155; 又 白 虎 通 疏 證 亦 曰 : 水 曰 潤 下, 火 曰 炎 上, 木 曰 曲 直, 金 曰 從 革, 土 爰 稼 穡, 參 白 虎 通 疏 證, 頁 170, 這 裡 可 以 看 出, 雖 然 五 行 體 性 文 字 記 載 相 同, 但 是 五 行 順 序 排 列 不 同 的 地 方 29 五 行 大 義 卷 1, 辨 體 性, 頁 6 12

13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木 : 以 溫 柔 為 體, 曲 直 為 性 火 : 以 明 熱 為 體, 炎 上 為 性 土 : 以 含 散 持 實 為 體, 稼 穡 為 性 金 : 以 強 冷 為 體, 從 革 為 性 水 : 以 寒 虛 為 體, 潤 下 為 性 進 一 步 的 延 伸 解 釋, 可 以 看 出 蕭 吉 對 於 五 行 之 體 性 的 解 釋, 乃 是 立 足 於 氣 化 之 說 例 如, 稱 木 為 木 氣 順 則 如 其 性, 茂 盛 敷 實, 以 為 民 用, 直 者 中 繩, 曲 者 中 鉤 ; 稱 火 為 火 氣 順 則 如 其 性, 如 其 性 則 能 成 熟 ; 稱 土 為 順 中 和 之 氣 則 土 得 其 性, 得 其 性 則 百 穀 實 而 稼 穡 成 ; 稱 金 則 金 氣 順 則 如 其 性, 如 其 性 者, 工 冶 鑄 作, 革 形 成 器 ; 稱 水 為 水 氣 順 則 如 其 性, 如 其 性 則 源 泉 通 流, 以 利 民 用 故 進 而 要 求 人 君 治 國, 順 應 五 氣, 以 使 五 行 如 其 性, 否 則 就 會 導 致 木 不 曲 直, 火 不 炎 上, 土 不 稼 穡, 金 不 從 革, 水 不 潤 下 的 結 果, 從 而 使 得 君 臣 百 姓 大 遭 其 殃 可 見, 蕭 吉 所 指 的 五 行, 其 實 就 是 指 現 實 世 界 中 的 木 火 土 金 水 五 種 物 質 所 具 有 之 力 量, 而 立 場 上, 也 隱 含 著 五 行 制 君 的 寓 意 蕭 吉 在 序 中 指 出 : 自 羲 農 以 來, 迄 於 周 漢, 莫 不 以 五 行 為 政 治 之 本 又 舉 商 王 受 命, 狎 侮 五 常, 殆 棄 三 政 為 例, 故 知 體 認 五 行, 得 知 者 昌, 失 之 者 滅 的 道 理 而 若 不 辨 五 行, 失 之 毫 髮, 千 里 必 差, 水 旱 興 而 不 辨 其 由, 妖 祥 作 而 莫 知 其 趣 參 錢 杭 點 校, 五 行 大 義, 序, 頁 2 而 在 辨 體 性 一 段, 蕭 吉 更 是 振 筆 疾 呼 君 王 應 體 察 五 行 之 道 他 指 出, 若 人 君 失 威 儀, 酖 酒 淫 縱, 重 徭 厚 稅, 田 獵 無 度, 則 木 失 其 性, 春 不 滋 長, 不 為 民 用, 橋 樑 不 從 其 繩 墨, 故 曰 木 不 曲 直 ; 若 人 君 不 明, 遠 賢 良, 進 讒 佞, 棄 法 律, 疏 骨 肉, 殺 忠 諫, 赦 罪 人, 廢 嫡 立 庶, 以 妾 為 妻, 則 火 失 其 性, 不 用 則 起, 隨 風 斜 行, 焚 宗 廟 宮 室, 燎 於 民 居, 故 曰 火 不 炎 上 ; 若 人 君 縱 意 宮 室 臺 榭, 鏤 雕 五 色, 罷 盡 人 力, 親 疏 無 別, 妻 妾 過 度, 則 土 失 其 性, 則 氣 亂, 稼 穡 不 成, 故 五 穀 不 登, 風 霧 為 害, 故 曰 土 不 稼 穡 ; 若 人 君 樂 侵 凌, 好 攻 戰, 貪 色 賂, 輕 百 姓 之 命, 人 民 騷 動, 則 金 失 其 性, 冶 鑄 不 化, 凝 滯 涸 堅, 不 成 者 眾, 若 逆 金 氣, 則 萬 物 不 成, 故 曰 金 不 從 革 ; 13

14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二 五 行 與 方 位 觀 念 中 國 最 早 在 商 代 已 有 明 顯 的 五 方 觀 念, 東 土 受 年, 南 土 受 年, 西 土 受 年, 北 土 受 年, 這 是 卜 商 與 東 南 西 北 四 方 受 年 之 辭 商 人 又 稱 自 己 為 中 商, 以 中 與 東 南 西 北 並 舉 而 表 現 出 五 方 的 觀 念, 卜 辭 中 對 於 東 南 西 北 四 個 方 位, 各 方 位 有 獨 立 的 名 字, 也 有 獨 立 的 風 名 31 因 此, 方 各 有 名 風 各 有 名, 這 乃 是 一 種 樸 素 的 觀 念, 是 原 始 農 業 生 產 仰 賴 自 然 的 反 映 32 所 以, 以 四 時 配 四 方, 或 者 是 說, 以 時 間 觀 念 和 空 間 觀 念 結 合 起 來, 至 少 在 遠 古 時 期, 五 行 說 的 萌 芽 階 段, 已 經 為 人 們 所 注 意 到, 農 業 與 生 產 時 間 與 空 間 之 間 的 微 妙 關 係 蕭 吉 在 五 行 大 義 一 書 中, 曾 多 次 提 到 與 方 位 ( 四 方 八 方 ) 與 節 氣 風 向 ( 四 節 八 風 ) 的 論 題, 這 也 體 顯 了 蕭 吉 的 空 間 觀 念 例 如, 在 論 五 行 及 生 成 數 段 中, 蕭 吉 言 行 言 五 者, 明 萬 物 雖 多, 數 不 過 五 又 續 引 春 秋 繁 露 云 : 天 地 之 氣, 列 為 五 行, 夫 五 行 者, 行 也 蕭 吉 又 據 易. 上 繫 曰 : 天 數 五, 王 曰 : 謂 一 三 五 七 九 也 ; 韓 曰 : 五 奇 也 地 數 五, 王 若 人 君 廢 祭 祀, 慢 鬼 神, 逆 天 時, 則 水 失 其 性, 水 暴 出, 漂 溢 沒 溺, 壞 城 邑, 為 人 之 害, 故 曰 水 不 潤 下 參 五 行 大 義 卷 1 辨 體 性, 頁 胡 厚 宣 研 究 甲 骨 文 與 尚 書 堯 典, 而 證 實 商 代 已 有 五 方 的 觀 念, 參 胡 厚 宣, 釋 殷 代 求 年 於 四 方 和 四 方 風 的 祭 祀, 復 旦 學 報 ( 上 海, 復 旦 大 學,1956:1), 頁 49-86; 龐 樸 指 出 從 殷 墟 出 土 的 占 卜 辭 中, 可 以 發 現 許 多 尚 五 的 說 法, 這 些 說 法, 乃 是 早 期 的 宗 教 活 動 的 五 行 說 參 龐 樸, 穰 莠 集 -- 中 國 文 化 與 哲 學 論 集, 頁 中 國 的 祖 先 生 活 在 華 北 平 原, 春 天 多 東 風, 夏 天 多 南 風, 秋 天 多 西 風, 冬 天 多 北 風 -- 草 木 復 甦 的 時 候 在 春 天, 猶 如 日 之 東 昇 ; 茂 盛 的 時 候 在 夏 天, 猶 如 日 在 正 南 ; 收 穫 的 時 候 在 秋 天, 猶 如 紅 日 西 垂 ; 窖 藏 的 時 候 在 冬 天, 猶 如 黑 夜 降 臨, 似 乎 這 時 候 太 陽 也 隱 藏 到 北 方 這 是 四 季 風 向 的 變 化, 而 使 得 人 們 注 意 空 間 與 農 業 變 化 的 關 係 14

15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曰 : 謂 二 四 六 八 十 也 ; 韓 曰 : 五 偶 也 33 之 生 成 數, 認 為 : 進 而 分 析 五 行 北 方 亥 子, 水 也, 生 數 一 ; 丑, 土 也, 生 數 五 一 與 五 相 得 為 六, 故 水 成 數 六 也 東 方 寅 卯, 木 也, 生 數 三 ; 辰, 土 也, 生 數 五 三 與 五 相 得 為 八, 故 木 成 數 八 也 南 方 巳 午, 火 也, 生 數 二 ; 未, 土 也, 生 數 五 二 與 五 相 得 為 七, 故 火 成 數 七 也 西 方 申 酉, 金 也, 生 數 四 ; 戌, 土 也, 生 數 五 四 與 五 相 得 為 九, 故 金 成 數 九 也 中 央 戊 己, 土 也, 生 數 五 ; 又 土 之 位 在 中, 其 數 本 五 ; 兩 五 相 得 為 十, 故 土 成 數 十 也 34 蕭 吉 此 段 引 文 來 自 常 從 數 義 一 書, 係 將 五 行 ( 木 火 土 金 水 ) 方 位 ( 東 南 中 西 北 ) 與 支 干 ( 寅 卯 巳 午 戊 己 申 酉 亥 子 ) 相 配, 而 推 演 出 五 行 的 成 數 為 -- 木 成 數 八, 火 成 數 七, 土 成 數 十, 金 成 數 九, 水 成 數 六 也 肆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論 述 陰 陽 五 行 做 為 中 國 文 化 的 重 要 內 涵, 當 中 有 一 部 份 涉 及 了 中 國 古 代 對 於 空 間 分 割 的 觀 念 此 種 觀 念, 是 中 國 文 化 中 對 於 方 位 與 空 間 的 取 得 與 分 割 的 理 解, 以 至 於 可 以 看 出 中 國 古 代 的 空 間 佔 有 與 使 用 的 觀 念 以 下 將 以 五 行 大 義 為 文 本, 來 論 述 中 國 古 代 對 於 環 境 與 空 間 觀 念 之 認 識, 及 其 中 所 展 現 的 多 元 文 化 現 象 一 八 卦 與 八 風 33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數 論 五 行 及 生 成 數,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數 論 五 行 及 生 成 數 引 常 從 數 義, 頁 12 15

16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關 於 八 卦 與 八 風 的 關 係, 在 古 代 典 籍 中 屢 有 論 述, 35 蕭 吉 在 此 引 論 各 書, 並 提 出 自 己 的 論 點 首 先, 蕭 吉 在 卷 三 論 配 五 色 當 中, 認 為 八 卦 各 有 其 色, 亦 即 八 卦 ( 震 離 兌 坎 乾 艮 巽 坤 ) 與 五 色 ( 青 赤 白 黑 黃 ) 之 相 配 有 程 度 上 的 區 別 -- 也 就 是 雖 然 同 樣 是 紅 色, 或 同 樣 的 黃 色, 也 有 色 彩 鮮 豔 或 黯 淡 上 的 區 別 文 中 蕭 吉 云 : 青 如 翠 羽, 黑 如 烏 羽, 赤 如 雞 冠, 黃 如 蟹 腹, 白 如 豕 膏, 此 五 色 為 生 氣 見 青 如 草 滋, 黑 如 水 苔, 黃 如 枳 實, 赤 如 衃 血, 白 如 枯 骨 此 五 色 為 死 氣 見 36 又 在 同 卷 論 配 聲 音 中 云 : 春 氣 和 則 角 聲 調, 夏 氣 和 則 徵 聲 調, 季 夏 氣 和 則 宮 35 基 本 上, 中 國 古 代 對 於 風 的 分 類, 大 體 上 有 三 種 分 類 原 則 : 第 一 種 從 方 位 上 分 根 據 淮 南 子 的 說 法 : 何 謂 八 風? 東 北 曰 炎 風, 東 方 曰 條 風, 東 南 曰 景 風, 南 方 曰 巨 風, 西 南 曰 涼 風, 西 方 曰 飂 風, 西 北 曰 麗 風, 北 方 曰 寒 風 參 劉 文 典, 淮 南 鴻 烈 集 解 (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1 月 ) 卷 4 墜 形 訓, 頁 132 第 二 種 是 按 季 節 來 分 古 代 對 於 季 節 之 風 也 是 有 一 套 名 稱 從 冬 至 開 始, 每 45 天 就 有 一 種 風 四 方 配 四 季 -- 春 季 與 東 方 相 應, 春 風 東 風, 也 叫 明 庶 風 ; 夏 季 與 南 方 相 應, 夏 風 南 風, 也 叫 做 景 風 ; 秋 季 與 西 方 相 應, 秋 風 西 風, 就 是 閶 闔 風 ; 冬 季 與 北 方 相 應, 冬 天 的 風 和 北 方 的 風, 都 叫 做 廣 莫 風 根 據 淮 南 子 的 說 法 : 何 謂 八 風? 距 日 冬 至 四 十 五 日 條 風, 明 庶 風, 清 明 風, 景 風, 涼 風, 閶 闔 風, 不 周 風, 廣 莫 風 參 淮 南 鴻 烈 集 解, 卷 3 天 文 訓, 頁 92 第 三 種 是 根 據 性 質 區 分 這 主 要 是 從 風 的 速 度 上 做 區 分 根 據 李 淳 風 的 說 法, 可 以 利 用 樹 的 動 態 做 標 準, 來 判 斷 風 的 速 度 和 遠 近 的 狀 況 他 認 為 : 凡 風 動, 初 遲 後, 其 來 遠 ; 初 疾 後 緩, 其 發 近 凡 風 動 葉 十 里, 鳴 條 百 里, 搖 枝 二 百 里, 墜 葉 三 百 里, 折 小 枝 四 百 里, 折 大 枝 五 百 里 ; 一 云 折 木 飛 砂 石 千 里, 或 云 伐 木 施 千 里, 又 云 折 木 千 里 ; 拔 木 樹 及 根 五 千 里 ; 另 外, 他 還 提 到 可 以 聽 風 聲, 配 五 音, 來 視 察 風 之 遠 近 : 宮 風 : 近 十 里, 中 百 里, 遠 千 里 ; 羽 風 : 近 六 里, 中 六 十 里, 遠 六 百 里 ; 徵 風 : 近 七 里, 中 七 十 里, 遠 七 百 里 ; 角 風 : 近 八 里, 中 八 十 里, 遠 八 百 里 ; 商 風 : 近 九 里, 中 九 十 里, 遠 九 百 里 參 唐 李 淳 風 乙 巳 占, 收 入 中 國 方 術 概 觀 占 星 卷 ( 北 京 : 人 民 中 國 出 版 社,1993 年 12 月 ), 第 69 占 風 遠 近 法,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3, 論 雜 配 論 配 五 色 引 甲 乙 經, 頁 59 16

17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聲 調, 秋 氣 和 則 商 聲 調, 冬 氣 和 則 羽 聲 調 37 這 裡 也 是 把 五 聲 ( 角 徵 宮 商 羽 ) 與 五 季 ( 春 夏 季 夏 秋 冬 ), 以 各 節 氣 的 調 和 來 說 明 五 聲 的 調 和 接 著, 在 論 述 論 八 卦 八 風 這 一 段, 蕭 吉 認 為 古 者 庖 羲 氏 之 王 天 下 也, 仰 則 觀 象 於 天, 俯 則 觀 法 於 地, 觀 鳥 獸 之 文 與 地 之 宜, 近 取 諸 身, 遠 取 諸 物, 於 是 始 作 八 卦, 以 通 神 明 之 德, 以 類 萬 物 之 情 兼 三 才 而 兩 之, 故 六 畫 而 成 卦 因 八 方 之 通 八 風, 成 八 節 之 氣, 故 卦 有 八 38 而 八 卦 又 是 如 何 與 五 行 相 配 呢? 蕭 吉 主 張 : 其 配 五 行 者, 乾 兌 為 金, 坎 為 水, 震 巽 為 木, 離 為 火, 坤 艮 為 土 39 蕭 吉 且 指 出, 八 卦 與 八 風 變 異 的 關 鍵 就 在 於 方 土 異 宜, 各 隨 所 感 而 風 者, 天 之 號 令, 治 政 之 象 若 君 有 德 令, 則 風 不 搖 條, 清 和 調 暢 ; 若 [ 政 ] 令 失, 則 氣 怒 凶 暴, 飛 沙 折 木, 此 天 地 報 應 之 理 也 此 皆 五 行 之 氣 也 40 由 於 八 卦 配 屬 八 方, 八 方 風 氣 不 同, 故 政 治 之 應 報, 會 由 八 方 之 氣 所 顯 現 出 來 至 於 八 卦 與 八 風 的 配 對 組 合, 五 行 大 義 有 一 套 說 法 首 先, 五 行 大 義 指 出 八 卦 與 周 易 之 間 的 肇 作 關 係, 而 八 卦 的 取 象 與 比 類 也 有 一 定 的 關 係 所 以 五 行 大 義 認 為 : 始 作 八 卦, 以 通 神 明 之 德, 以 類 萬 物 之 情, 兼 三 才 而 兩 之 41 又 說 : 因 八 方 之 通 八 風, 成 八 節 之 氣, 故 卦 有 八 其 配 五 行 者, 乾 兌 為 金, 坎 為 水, 震 巽 木, 離 為 火, 坤 艮 為 土, 各 以 方 位 言 之 艮, 東 北, 主 立 春 ; 震, 東 方, 主 春 分 ; 巽, 東 南, 主 立 夏 ; 離, 南 方, 主 夏 至 ; 坤, 西 南, 主 立 秋 ; 兌, 37 五 行 大 義 卷 3, 論 雜 配 論 配 聲 音 引 樂 緯,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八 卦 八 風 引 周 易,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八 卦 八 風,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八 卦 八 風,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八 卦 八 風 引 周 易, 頁

18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西 方, 主 秋 分 ; 乾, 西 北, 主 立 冬 ; 坎, 北 方, 主 冬 至 42 蕭 吉 將 八 卦 與 八 方 位 二 至 ( 夏 至 冬 至 ) 二 分 ( 春 分 秋 分 ) 相 互 配 對, 使 成 為 立 論 八 卦 八 風 的 基 礎 接 著, 蕭 吉 進 一 步 以 陰 陽 二 氣, 來 說 明 氣 對 於 八 卦 與 節 氣 的 生 成 與 質 性 的 關 係 他 認 為 以 八 卦 配 當 方 位, 各 在 當 方 之 辰, 四 維 四 卦, 則 丑 寅 屬 艮, 辰 巳 屬 巽, 未 申 屬 坤, 戌 亥 屬 乾 因 此, 而 生 出 八 風, 其 關 係 如 下 : 八 卦 既 通 八 風 八 方, 以 調 八 節 之 氣 故 坎 生 廣 莫 風, 四 十 五 日 至 艮, 生 條 風 ; 四 十 五 日 至 震, 生 明 庶 風 ; 四 十 五 日 至 巽, 生 清 明 風 ; 四 十 五 日 至 離, 生 景 風 ; 四 十 五 日 至 坤, 生 涼 風 ; 四 十 五 日 至 兌, 生 閶 闔 風 ; 四 十 五 日 至 乾, 生 不 周 風 ; 四 十 五 日 又 至 坎 陽 氣 生 五 極 九, 五 九 四 十 五, 故 左 行 四 十 五 日 而 一 變 也 43 關 於 八 風 的 屬 性, 44 蕭 吉 在 此 做 了 進 一 步 的 說 明 現 將 蕭 吉 的 說 法 42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八 卦 八 風 引 易 通 卦 驗,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八 卦 八 風, 頁 關 於 八 風 的 屬 性, 日 本 學 者 賴 惟 勤 曾 提 出 一 些 看 法 首 先, 他 主 張 不 周 風 閶 闔 風 涼 風 這 三 種 風 為 崑 崙 系 之 風 名, 將 崑 崙 山 視 為 溝 通 天 地 媒 介 的 靈 山, 是 源 自 於 淮 南 子 墜 形 訓 的 說 法 ; 再 者, 八 風 的 性 格 也 與 古 代 神 話 八 神 的 性 格 相 類 似, 根 據 他 的 說 法, 整 理 如 下 : 表 1: 八 風 八 神 配 對 表 八 風 八 神 八 風 八 神 條 風 諸 稽 攝 提 明 庶 風 通 視 清 明 風 赤 奮 若 景 風 共 工 涼 風 諸 比 閶 闔 風 皐 稽 不 周 風 隅 強 廣 莫 風 窮 奇 此 外, 賴 教 授 認 為 八 卦 與 八 風 的 關 係, 係 源 起 於 左 傳 所 說 的 服 虔 說 見 賴 惟 勤, 史 記 の 律 書 について, 收 入 賴 惟 勤 著 作 集 Ⅱ ( 東 京 : 汲 古 書 院, 1989 年 8 月 ), 頁

19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歸 納 列 之 於 下 : 廣 莫 風 : 廣, 大 也, 莫, 沙 漠 也, 此 時 陽 氣 在 下, 陰 莫 之 廣 大 也 條 風 : 條, 達 也, 此 時 達 生 萬 物 也 明 庶 風 : 庶, 眾 也, 此 時 陽 以 施 惠 之 德, 眾 物 皆 明 出 也 清 明 風 : 天 氣 明 淨 清 涼 也, 此 時 清 風 吹 萬 物, 使 盛 大 明 淨 可 觀 也 景 風 : 景, 高 也, 萬 物 至 此 太 高 也, 亦 言 景, 竟 也, 陽 道 至 此 終 竟 也 涼 風 : 秋 風 涼 也, 此 時 陰 氣 淒 涼, 收 成 萬 物 也 閶 闔 風 : 昌, 盛 也, 此 時 萬 物 盛 而 收 藏 之 也 不 周 風 : 周, 遍 也, 不 周 者, 閉 不 通 也, 言 此 時 純 陰 無 陽, 閉 塞 不 通 也 除 了 以 上 的 說 法, 五 行 大 義 還 舉 出 了 其 他 的 八 風 的 說 法 ( 參 表 2: 八 方 八 節 八 卦 八 風 配 對 表 ), 例 如, 蕭 吉 引 淮 南 子 的 說 法 來 說 明 八 風 曰 : 東 北 方 曰 蒼 門, 生 條 風 ; 東 方 曰 開 明 門, 生 明 庶 風 ; 東 南 方 曰 陽 門, 生 清 明 風 ; 南 方 曰 暑 門, 生 景 風 ; 西 南 方 曰 白 門, 生 涼 風 ; 西 方 曰 閶 闔 門, 生 閶 闔 風 ; 西 北 方 曰 幽 都 門, 生 不 周 風 ; 北 方 曰 寒 門, 生 廣 莫 風 45 接 著, 蕭 吉 又 引 呂 氏 春 秋 云 : 東 方 滔 風, 東 南 動 風, 南 方 巨 風, 西 南 淒 風, 西 方 飄 風, 西 北 厲 風, 北 方 寒 風, 東 北 炎 風 46 蕭 45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八 卦 八 風,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八 卦 八 風 引 呂 氏 春 秋, 頁

20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吉所引述的第三種關於八風的說法 為 坎名大剛風 乾名折風 兌名小剛風 艮名凶風 坤名謀風 巽名小弱風 震名嬰兒風 離 名大弱風 47 此外 楊泉對於節氣之風 有另外的說法 云 春 氣臑 其風溫以和 喜風也 夏氣盛 其風陽以貞 樂風也 秋氣 勁 其風熛以清 怒風也 冬氣冷 其風凝以厲 哀風也 48 蕭 吉在此對於各家風名的說法 似乎並沒有提出一些批評性與歸納式 的討論 然而對於風氣與天時 人事之關連 則做了一些論述 蕭 吉認為 四維之風 隨生成之氣 方土異宜 各隨所感 而風者 天 之號令 治政之象 若君有德令 則風不搖條 清和調暢 若[政]令失 則氣怒凶暴 飛沙折木 此天地報應之理也 此皆五行之氣 故並釋焉 49 因此 蕭吉對於風與五行的關係 其解釋上關鍵性的說法 則是歸 納於 氣 50 關於 氣 在 五行大義 文本當中 蕭吉也時 47 五行大義 卷4 論八卦八風 引 太公兵書 頁105 五行大義 卷4 論八卦八風 頁 五行大義 卷4 論八卦八風 頁 日本學者坂出祥伸認為 感應 的觀念 是探討 氣 這個代表中國的世界 觀的重要模式 感應 在先秦兩漢的典籍中屢被提及 代表了一種 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 同類相感 的過程與狀態 萬物生存的歷程中 自有其 氣 以賴生 天有天氣 地有地氣 古人多謂天地間的事物 各從其氣類以共相感應 從 呂氏春秋 與 春秋繁露 等談及同類相動的文本當中 可知古代所認為 的共感 其實是當時人所認為共通的日常經驗的常識 參坂出祥伸 中國思想 研究 京都 關西大學出版部 1999年9月 第二章 氣 の感應と修煉 頁 韓德森(J.B.Henderson)亦指出陰陽 五行皆由 氣 所組成 而透過 氣 之振動 可以產生共鳴 This qi, moreover, might differentiate into distinctive varieties, such as yin and yang or one of the five phases. Thus action at a distance between two resonating entities might be facilitated not only by vibrations emitted through the medium of the qi connecting them, but also because they are composed of 48 20

21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刻 提 到 的 有 關 於 氣 的 說 法, 因 此, 推 論 蕭 吉 對 於 氣 的 感 受 當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重 視 與 理 解 例 如 卷 一 論 五 行 及 生 成 數 當 中, 蕭 吉 引 用 春 秋 繁 露 提 到 天 地 之 氣, 列 為 五 行, 夫 五 行 者, 行 也 的 說 法, 藉 以 說 明 五 行 乃 是 天 地 之 氣 所 形 成 ; 同 卷 中 又 提 到 陰 陽 各 有 合, 然 後 氣 性 相 得, 施 化 行 也 故 四 時 之 運, 成 於 五 行 51 的 說 法, 也 是 將 陰 陽 之 合 德 化 成, 歸 因 於 四 時 氣 性 之 相 得 所 致 而 此 處, 蕭 吉 在 分 析 探 討 八 風 之 屬 性, 也 是 以 氣 立 論, 認 為 四 維 八 風, 是 隨 生 成 之 氣 而 起 的, 中 原 各 地 風 氣 不 同, 因 此 民 情 風 土 亦 異 八 方 八 節 52 表 2: 八 方 八 節 八 卦 八 風 配 對 表 八 卦 八 風 五 行 大 義 太 公 兵 書 呂 氏 春 秋 淮 南 子 說 文 物 理 論 東 北 立 春 艮 條 風 凶 風 炎 風 條 風 融 風 明 庶 風 東 春 分 震 明 庶 風 嬰 兒 風 滔 風 明 庶 風 明 庶 風 喜 風 東 南 立 夏 巽 清 明 風 小 弱 風 動 風 清 明 風 清 明 風 融 風 南 夏 至 離 景 風 大 弱 風 巨 風 景 風 景 風 樂 風 西 南 立 秋 坤 涼 風 謀 風 淒 風 涼 風 涼 風 清 和 風 西 秋 分 兌 閶 闔 風 小 剛 風 飄 風 閶 闔 風 閶 闔 風 怒 風 西 北 立 冬 乾 不 周 風 折 風 厲 風 不 周 風 不 周 風 不 周 風 北 冬 至 坎 廣 莫 風 大 剛 風 寒 風 廣 莫 風 廣 莫 風 哀 風 the same general type of qi.), 參 J.B.Henderson, Cosmology, manuscript, pp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五 行 及 生 成 數, 頁 根 據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八 卦 八 風, 頁 綜 合 整 理 21

22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二 九 宮 與 九 州 五 行 大 義 在 討 論 九 宮 九 州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的 關 係 時, 曾 對 於 九 宮 與 九 州 提 出 一 些 看 法 首 先, 蕭 吉 稱 九 宮 為 九 宮 者, 上 分 於 天, 下 別 於 地, 各 以 九 位 天 則 二 十 八 宿, 北 斗 九 星 ; 地 則 四 方 四 維 及 中 央 分 配 九 有, 謂 之 宮 者, 皆 神 所 遊 處, 故 以 名 宮 也 53 九 宮 有 九 個 方 位, 九 個 方 位 是 與 五 行 八 卦 相 配 屬 的 蕭 吉 援 引 黃 帝 九 宮 經 以 對 於 九 個 方 位 所 配 之 數 加 以 論 述, 曰 : 坎 一 坤 二 震 三 巽 四 中 宮 五 乾 六 兌 七 艮 八 離 九 54 又 曰 : 上 配 九 天 九 星 二 十 八 宿, 下 配 五 岳 四 瀆 九 州 也 55 接 著, 蕭 吉 說 明 五 岳 與 四 瀆 : 一 主 恒 山, 二 主 三 江, 三 主 太 山, 四 主 淮, 五 主 嵩 高, 六 主 河, 七 主 華 山, 八 主 濟, 九 主 霍 山 56 所 以 蕭 吉 所 稱 的 五 岳 是 指 恆 山 太 山 嵩 山 華 山 霍 山 五 座 山 ; 四 瀆 是 指 江 淮 河 濟 四 條 大 河 而 蕭 吉 所 認 為 的 九 州, 則 是 指 冀 州 荊 州 青 州 徐 州 豫 州 雍 州 梁 州 兗 州 揚 州 其 所 依 據 的 是 九 州 之 名 互 有 改 變, 禹 貢 九 州 即 此 57 文 句 中 似 乎 隱 含 著 所 謂 的 九 州 之 名, 雖 歷 代 有 所 因 革, 但 是 論 述 九 州, 應 以 禹 貢 的 九 州 為 準 接 著, 蕭 吉 又 對 於 九 州 的 沿 革 與 變 遷, 做 了 一 些 摘 要 性 的 說 明, 58 唯 其 所 謂 的 九 州, 雖 然 大 致 上 仍 以 禹 貢 所 說 的 九 州 為 標 準, 然 而 在 描 53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數 論 九 宮 數,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數 論 九 宮 數 引 黃 帝 九 宮 經,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數 論 九 宮 數 引 九 宮 經,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數 論 九 宮 數,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數 論 九 宮 數, 頁 蕭 吉 云 : 周 虞 有 十 二 州, 加 幽 并 營 舜 以 青 州 越 海, 分 齊 為 營 州 ; 冀 州 南 北 太 遠, 分 衛 為 并 州, 燕 以 北 分 置 幽 州 殷 時 九 州 有 幽 營, 無 青 梁 周 官 九 州 有 幽 并, 無 徐 梁 漢 立 十 二 州, 增 交 益 焉 參 五 行 大 義 卷 1, 明 數 論 九 宮 數, 頁

23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林敏勝 述九州始末時 通常是以 氣 來論斷九州的 試觀他對於九州的 說法 59 論冀州 引 太康地記 曰 冀 近 其氣相近也 論荊州 引 釋名 曰 荊 警也 南蠻數為寇逆 州道先強 當警備之也 論青州 引 太康地記 曰 少陽色青 歲始事首 即以為名 論徐州 引 釋名 曰 徐 舒也 土氣舒緩也 論豫州 引 太康地記 曰 稟中和之氣 性理安舒 論雍州 引 太康地記 曰 雍居西北之位 陽所不至 陰氣壅 閥 取以為名 論梁州 引 太康地記 曰 梁者 剛也 取西方金剛之氣 剛 強以為名也 論兗州 引 太康地記 曰 辨其履信 稟貞正之氣也 論揚州 引 釋名 曰 揚州多水 水波揚也 接著 蕭吉將 九宮 與 九州 做一個配對 他說 今依九宮 之位 冀州正北 在坎宮 荊州西南 在坤宮 青州正東 在震宮 徐州東南 在巽宮 豫州中央 在中宮 雍州西北 在乾宮 梁州 正西 在兌宮 兗州東北 在艮宮 揚州正南 在離宮 60 又說 太一以兗州在正北坎位 青州在東北艮位 徐州在正東震位 揚 州在東南巽位 荊州在正南離位 梁州在西南坤位 雍州在正西兑 位 冀州在西北乾位 此並從五行本始之氣 61 而如此配對的原 因 仍是根據古代經典的文字 此并依 周禮 職方之始位 雖 59 蕭吉並沒有專節專段討論九州的問題 此處資料係根據 五行大義 卷1 明數 論九宮數 頁 整理 60 五行大義 卷1 論數 論九宮數 頁25 61 五行大義 卷1 論數 論九宮數 頁25 23

24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宮 位 微 移, 五 行 氣 一 62 所 做 出 的 解 釋 因 此 可 知, 蕭 吉 是 依 據 周 禮 職 方 之 始 位, 將 五 行 八 方 八 卦 九 州 加 以 配 對 論 述 63 這 也 似 乎 顯 示 了, 蕭 吉 對 於 氣 之 於 九 州 的 理 解, 中 原 各 州 有 各 州 的 氣, 各 州 不 同 的 氣 形 成 了 各 地 區 特 有 的 情 況 三 七 政 與 七 星 五 行 大 義 的 另 一 段, 提 到 七 政 七 星 二 十 八 宿 與 古 州 之 間 的 配 對, 這 也 可 看 出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之 間 的 關 係 關 於 七 政, 五 行 大 義 首 先 指 出 七 政 的 含 意 : 夫 七 政 者, 乃 是 玄 象 之 端 正 天 之 度, 王 者 仰 之 以 為 治 政, 故 謂 之 政 七 者, 數 有 七 也, 凡 有 三 解 : 一 云, 日 月 五 星 合 為 七 政 ; 二 云 北 斗 七 星 為 七 政 ; 三 云 二 十 八 宿, 布 在 四 方, 方 別 七 宿, 共 為 七 政 此 三 種 七 政, 皆 配 五 行 64 而 七 政 北 斗 與 地 面 上 的 州 國, 又 有 如 何 的 關 係? 蕭 吉 在 此 引 尚 書 緯 加 以 說 明, 並 主 張 : 璇 璣 斗 魁 四 星, 玉 衡 拘 橫 三 星, 合 七 齊 四 時 五 威 五 威 者, 五 行 也 五 威 在 人 為 五 命, 七 星 在 人 為 七 端 北 斗 居 天 之 中, 當 崑 崙 之 上, 運 轉 所 指, 隨 二 十 四 氣, 正 十 二 辰, 建 十 二 月 又 州 國 分 野 年 命, 莫 不 政 之, 故 為 七 政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數 論 九 宮 數, 頁 蕭 吉 並 依 據 周 禮 職 方 之 始 位, 進 一 步 說 明, 曰 : 西 北 亥 地, 故 坎 水 居 之 ; 東 北 寅 地, 故 震 木 居 之 ; 東 南 巳 地, 故 離 火 居 之 ; 西 南 申 地, 故 兌 金 居 之 乾 為 金, 故 從 本 金 位 ; 巽 為 木, 故 從 本 木 位 ; 坤 艮 俱 土, 故 取 地 之 經, 居 正 南 正 北 參 五 行 大 義 卷 1, 論 數 論 九 宮 數,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七 政,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4, 論 七 政, 頁 97 24

25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林敏勝 因此 蕭吉認為七政的意義不僅在於北斗七星 也是人命 州國 治政的依據 然而 七星則有四種說法 列表如下 表 3 七星 古州配對表66 古州名 合誠圖 黃帝斗圖 孔子元辰經 遁甲經 雍州 樞星 貪狼 陽明星 魁真星 冀州 璇星 巨門 陰精星 魁元星 青 兗州 璣星 祿存 真人星 權九極星 徐 揚州 權星 文曲 玄冥星 荊州 衡星 廉貞 丹元星 魁細星 魓剛星 梁州 開陽星 武曲 北極星 豫州 標光星 破軍 天開星 飄玄陽星 而這七星與州國的對應 蕭吉引 合誠圖 加以說明 樞星為雍 州 璇星為冀州 璣星為青 兗州 權星為徐 揚州 衡星為荊州 開陽星為梁州 標光星為豫州 67 此外 蕭吉又引 漢書 天文 志 以說明二十八宿與古州國的配屬關係 說明如下 68 二十八宿 角 亢 氐 房 心 尾 箕 井 鬼 柳 七星 張 古國 韓 鄭 宋 燕 秦 古州 兗州之分 豫州之分 幽州之分 雍州之分 三河之分 根據 五行大義 卷 4 論七政 頁 整理 五行大義 卷 4 論七政 頁 98 五行大義 卷 4 論七政 引 漢書 天文志 頁

26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翼 軫 楚 荊 州 之 分 奎 婁 胃 魯 徐 州 之 分 昴 畢 越 冀 州 之 分 觜 參 魏 梁 州 之 分 斗 江 湖 之 分 牽 牛 須 女 吳 揚 州 之 分 虛 危 齊 青 州 之 分 室 壁 衛 并 州 之 分 此 為 蕭 吉 將 二 十 八 宿 與 古 州 國 配 對 之 關 係 伍 陰 陽 五 行 與 對 應 思 想 -- 人 體 命 : 五 靈 與 卅 六 禽 人 體 與 宇 宙 對 應 的 概 念 並 非 漢 文 化 所 獨 有, 而 是 世 界 各 民 族 文 化 相 當 普 遍 的 概 念, 李 約 瑟 稱 此 概 念 為 大 宇 宙 (Macrocosm) 與 小 宇 宙 (Microcosm), 是 指 設 想 人 體 國 家 宇 宙 整 體 之 間 具 有 對 應 的 關 係 69 這 種 概 念 在 古 代 的 巴 比 倫 希 臘 印 度 中 國 都 有, 一 直 到 近 世 依 然 非 常 流 行 70 但 是, 個 別 文 化 都 以 其 獨 特 的 認 知 方 式, 建 構 其 獨 得 的 的 宇 宙 圖 式 ; 而 中 國 是 以 陰 陽 五 行 做 為 69 李 約 瑟 把 涉 及 宇 宙 整 體 的 類 比, 稱 為 宇 宙 類 比 ; 把 涉 及 國 家 社 會 的 類 比, 稱 為 國 家 類 比 參 李 約 瑟, 中 國 之 科 學 與 文 明, 第 二 冊, 頁 韓 德 森 (J.B.Henderson) 稱 此 為 對 應 思 想 (correlative thought), 他 並 認 為 : Indeed, correlative modes of thought seem to have dominated intellectual life in traditional China more than in most other civilizations. Yet systems of cosmological correspondence were at least as highly developed in ancient,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Europe, as well as in medieval Islamic culture. 指 出 了 對 應 思 考 並 非 中 國 文 化 所 獨 有, 在 世 界 其 他 文 化 之 中, 具 有 普 遍 存 在 的 情 形 參 J.B.Henders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Chinese Cosmology, (Columbia, 1984), pp

27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林敏勝 對應的架構 71 在這樣的脈絡之下 人的生成化育與身體結構 都 可以與天地互相類比 而由陰陽五行所導演出來的象徵符碼 也可 以在天 地 人體與生物之間來運用理解 天人感應的立論於是推 展開來 這在 呂氏春秋 春秋繁露 淮南子 的天 地 人 的類比思維中 已經不只是概念性的類比 而是把自然現象作為類 推解釋人體結構與政治社會的對應關係 72 一 人體與臟腑 基本上 五行大義 在論述人體的生命 談到了醫療 人體 與臟腑的配對關係時 是以 氣 論來發微 而且將時間 季節 與身體 臟腑 的關係透過病理的宜禁原則 73 建構起論述的架構 蕭吉在卷二 配干支 這一段 首先將干支與人體 臟腑做成配對 論配干支 曰 其配人身 甲 乙為頭 丙 丁為胸脇 戊 己為心胸 庚 辛為股 壬 癸為手足 則子為頭 丑 亥為胸臂 寅 戍為手 卯 酉為腰脇 辰 申為尻肱 巳 未為脛 午為足 71 關於陰陽五行與宇宙圖式的對應架構 及其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學者已有深 入研究 例如 龐樸認為 陰陽五行之做為中國文化的骨架 是從戰國後期到 西漢中期陸續形成的 在此之前 陰陽自陰陽 五行自五行 各有分畛 參龐樸 穰莠集--中國文化與哲學論集 頁 又根據韓德森 J.B.Henderson 的說法 陰陽五行之於對應思考有四種對應模式 包括人和宇宙的對應 政體和 宇宙的對應 以五行為基礎的術數對應系統 以 易經 與 十翼 發展出來的 對應系統 參 J.B.Henders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Chinese Cosmology, pp 參安居香山 緯書と中国神秘思想 東京 平河出版社 1988 年 9 月 第 四章 陰陽五行思想の形成と展開 頁 關於季節之氣與身體臟腑的關係 在 素問 中亦有提及 例如 素問 曰 五臟各以其實受病 人與天地相參 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 微則 為咳 甚則為泄為痛 參王洪圖 李雲點校 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9 年 1 月 卷 5 咳論 頁

28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此皆初為首 末為足 74 談到臟腑與五行之相配 論配干支 曰 配五藏也 干以甲 乙為肝 丙 丁為心 戊 己為脾 庚 辛為肺 壬 癸為腎也 支以寅 卯為肝 巳 午為心 辰 戌 丑 未為脾 申 酉為肺 亥 子為腎 此皆從五行配之 75 接 著 蕭吉引子產與鄭玄之說 云 氣為五味 通口者為五味 通鼻者為五臭 76 在 論配藏府 中 云 藏府者 由五行六 氣而成也 藏則有五 稟自五行 為五性 府則有六 因乎六氣 是曰六情 77 接著 蕭吉對於五臟與六腑做了定義 五藏者 肝 心 脾 肺 腎也 六府者 大腸 小腸 膽 胃 三焦 膀 胱也 而五行 五臟 六腑的配對則為 肝以配木 心以配火 脾以配土 肺以配金 腎以配水 膀胱為陽 小腸為陰 膽為風 大腸為雨 三焦為晦 胃為明 78 此言人之五臟與五行相配之理 可見 此處蕭吉也是把臟腑與氣味的說法歸結於 氣 之因素 在卷三 論配氣味 與 論配藏府 與卷五 論諸人 這當 中也是以 氣 來貫穿其間 論配氣味 當中 蕭吉引 周禮 天官 云 春多酸 夏多苦 秋多辛 冬多醎 又云 宜從時 氣 春食須多酸 夏食須多苦 多者過也 春食過酸 宜減其 醎味 夏食過苦 宜減其酸味 79 又從 氣化 之說 認為此乃 74 五行大義 卷 3 論配干支 頁 五行大義 卷 3 論配干支 頁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頁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藏府 頁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藏府 頁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引 周禮 春官 頁 66 素問 除了對於節氣與臟腑的關係 與蕭吉有相同的看法之外 還認為臟腑的罹病 發 病 惡化有時間性 素問 提出 東風生於春 病在肝 南風生於夏 病在心 西風生於秋 病在肺 北風生於冬 病在腎 中央為土 病在脾 參 黃帝 內經素問注證發微 卷 1 金匱真言論 頁 27 素問 進一步提出疾病未愈 與加劇的過程 病在肝 愈於夏 夏不愈 甚於秋 病在心 愈在長夏 長夏不愈 甚於冬 病在脾 愈在秋 秋不愈 甚於春 病在肺 愈在 75 28

29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林敏勝 酸配木 苦配火 甘配土 辛配金 鹹配水 之故 關於藥物的相剋與相扶 五行大義 指出 凡藥 酸養骨 苦養氣 甘養肉 辛養筋 醎養脉 此並相扶之義 又引 河圖 云 人食無極醎 使腎氣盛 心氣衰 無極辛 使肺氣盛 肝氣衰 無極甘 使脾氣盛 腎氣衰 無極苦 使心氣盛 肺氣衰 無極酸 使肝氣盛 脾氣衰 此五藏相制剋之義 80 接著 五行大義 提到五味與疾病的禁忌時 引用 黃帝養生 經 加以說明 酸入肝 辛入肺 苦入心 甘入脾 醎入腎 病在筋 無食 酸 病在氣 無食辛 病在骨 無食醎 病在血 無食苦 病在肉 無食甘 口嗜而飲食之 不可多也 必自賊也 故 名 五賊 肝病禁辛 心病禁醎 脾病禁酸 肺病禁 苦 腎病禁甘 81 蕭吉認為人體的臟腑有其本色與本氣 季節也有其本色與本氣 而 由穀 菜 菓 畜等可以提供人類生命的食物 也有其本色與本氣 故應以 五行 為中心 依照五行的原則來安排五臟相剋與相生之 理 五行大義 稱這種論點為 五賊 與 五宜食 的原則 五 賊 就是五種病理的食禁原則--病在筋 禁食酸食 病在氣 禁食 辛食 病在骨 禁食鹹食 病在血 禁食苦食 病在肉 禁食甘食 換句話說--肝病禁辛食 心病禁鹹食 脾病禁酸食 肺病禁苦食 腎病禁甘食 蕭吉認為這是因為 口嗜而飲食之 不可多也 必自 冬 冬不愈 甚於夏 病在腎 愈在春 春不愈 甚於長夏 參 黃帝 內經素問注證發微 卷 3 臟氣法時論 頁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頁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頁 67 29

30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賊也 故名五賊 82 相反地 五宜食 83 就是五種病理宜食的 食補原則--肺病宜食糯米飯 牛肉 棗 葵 心病宜食麥 羊肉 杏 薤 腎病宜食大豆 黃黍 彘肉 藿 肝病宜食麻 犬肉 李 韭 脾病宜食雞肉 桃 黍 蔥 蕭吉認為這是因為 五宜食者 肝心腎三藏者實 故各以其本味補之 脾肺虛 故以其子母相養者 也 84 所以整理蕭吉對於五行 季節 氣味 臟腑 穀果 菜畜 蟲石 藥草的配屬關係如下表 表 4 五行大義 臟腑配對表85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 季 味 臭 臟 穀 菜 菓 石 木 春 酸 膻 肝 麻 韭 李 曾 五味 青 子 雄 天門 黃 冬 玉 茯苓 火 土 夏 季 苦 甘 焦 香 心 脾 麥 薤 米 葵 杏 棗 五草 五 五 畜 蟲 犬 伊 威 羊 蛇 牛 夏 金 秋 蚺 蜚 苓 辛 腥 肺 黍 蔥 桃 金 桂心 雞 蚿 蝈 82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頁 67 素問 則 認為季節食宜的原則 係在於 四時五臟 病隨五味所宜 目 的是可以達到 氣味合而服之 以補經益氣也 此外 素問 對於推薦的食補 食材 舉例更多 肝色青 宜食甘 梗米牛肉棗葵皆甘 心色赤 宜食酸 小 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 宜食苦 麥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黃 宜食鹹 大豆豬 肉栗藿皆鹹 腎色黑 宜食辛 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辛散 酸收 甘緩 苦堅 鹹軟 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氣味合而服之 以補精 益氣 此五者 有辛酸甘苦鹹 各有所利 或散或收 或緩或急 或堅或軟 四 時五臟 病隨五味所宜也 參 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 卷 3 臟氣法時論 頁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頁 根據 五行大義 卷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頁64-65整理 83 30

31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水 冬 醎 朽 腎 大 藿 豆 林敏勝 粟 赤 石 玄參 彘 脂 蜥 蜴 由此可知 五行大義 是以五行為中心 將季節 味臭 臟腑 與大自然所生養的畜類 果品 藥材 蟲草加以配對 使形成一個 論述的體系 而其所持的論點 仍是以 氣 為中心 認為 藥食 之物例多 且舉大略 配五味如此 皆是五行氣所生 氣有偏 故 其味則別 86 且認為食物 季節 五行 含涉著互補互生的特色 五味生五藏者 鹹生肝 酸生心 苦生脾 甘生肺 辛生腎 87 又主張 五臟各有其色 藉著五種宜食 可以達到生養其子的功 效 肝色青 宜食醎 稻米 牛肉 棗 心色赤 宜食酸 犬肉 李 肺色白 宜食甘 麥 羊肉 杏 脾色黃 宜食苦 大 豆 豕肉 粟 腎色黑 宜食辛 黍 雞肉 此五食 皆以 所生能養其子也 88 而其陰陽五行補位的理由則在於此 五食 皆以所生能養其子 所以說五味之入口 各有所走 也各有所病 蕭吉認為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醎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辛走氣 多食之令人洞心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攣] 甘走皮 多食之令人惡心 89 所以 酸 醎 辛 苦 甘 這五種罹患疾病的病氣 會導致 癃 渴 洞心 攣 惡心 等五種病兆的出現 而五行相宜的方法就是要 五 穀為養 五菓為助 五畜為益 氣味合而服之 隨四時五藏所宜也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頁 65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引 春秋潛潭巴 頁 67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引 養生經 頁 67 五行大義 卷 3 論雜配 論配氣味 頁

32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90 大 自 然 的 蔬 果 畜 類 蟲 草, 皆 有 其 時, 若 配 合 時 節, 使 氣 味 相 合, 便 可 使 五 臟 相 得 益 彰 另 一 部 份, 談 到 人 的 情 性 與 受 氣, 蕭 吉 引 禮 記. 禮 運 云 : 人 者, 天 地 之 德, 陰 陽 之 交, 鬼 神 之 會, 五 行 之 秀 氣 也 91 人 者, 天 地 之 心, 五 行 之 端, 是 以 稟 天 地 五 行 之 氣 而 生, 為 萬 物 之 主, 配 二 儀 以 為 三 材 92 然 而 人 因 受 氣 多 少 不 同, 會 有 不 同 的 情 性 蕭 吉 認 為 : 受 木 氣 多 者, 其 性 勁 直 而 [ 懷 ] 仁 ; 受 火 氣 多 者, 其 性 猛 烈 而 尚 禮 ; 受 土 氣 多 者, 其 性 寬 和 而 有 信 ; 受 金 氣 多 者, 其 性 剛 斷 而 含 義 ; 受 水 氣 多 者, 其 性 沈 隱 而 多 智 五 氣 湊 合, 共 成 其 身 93 所 以 基 本 上, 蕭 吉 在 論 述 五 行 與 人 的 配 屬 關 係 上, 是 稟 著 氣 論 的 觀 點 來 立 論 的 蕭 吉 進 一 步 引 經 據 典 說 明 其 論 點, 金 人 剛 強 自 用, 木 人 多 華 而 雅, 水 人 開 通 智 慧, 火 人 自 貴 性 急, 土 人 忠 信 而 直 94 而 他 把 人 分 為 金 木 水 火 土 五 種, 每 種 人 各 有 質 性 的 說 法, 仍 是 秉 持 著 氣 論 的 講 法 接 著, 五 行 大 義 把 人 的 受 胎 生 相 成 形 的 過 程, 與 天 地 五 行 的 關 係, 最 了 一 系 列 的 申 論 說 明 首 先, 蕭 吉 把 人 的 受 胎 以 易 經 來 加 以 說 明 他 認 為 人 感 十 而 生, 天 五 行 地 五 行 合 為 十 也 天 五 行 為 五 常, 地 五 行 為 五 藏 95 天 一, 地 二, 人 三, 三 三 而 九, 九 九 八 十 一 一 主 日, 日 數 90 五 行 大 義 卷 3, 論 雜 配 論 配 氣 味,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引 禮 記 禮 運 篇,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引 文 子,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引 祿 命 書,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引 周 書, 頁

33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林敏勝 十 故人十月而生 96 他又引 文子 以說明人的受胎與生成的 過程 人受天地變化而生 一月而膏 二月而脉 [三]月而胞 四 月而肌 五月而筋 六月而骨 七月而成形 八月而動 九 月而躁 十月而生 形骸已成 五藏乃形 外為表 中為裏 頭[圓]法天 足方象地 天有四時 五行 九星 三百六十 日 [人]亦有四肢 五藏 九竅 三百六十節 天有風雨寒 暑 人亦有喜怒哀樂 97 這一段話 很關鍵性的把人的受胎與成形 以五行的方式將天 地 人加以建構起來 蕭吉進一步的擴大對應 就是把人體的臟腑與天 象 地貌做成配對 蕭吉在此引經據典把臟腑 天象 地貌做了串 聯式的配對 膽為雲 肺為氣 脾為風 腎為雨 肝為電 與天 地相類而心為主 98 天氣通於肺 地氣通於咽 風氣通於肝 雷氣通於心 穀氣通於脾 雨氣通於腎 99 而關於人體與面相 蕭吉提出 四體 之說 他認為 人頭[圓]以法天 足方以象地 左目為日 右目為月 左眉 為青龍 右眉為白虎 鼻為勾陳 伏犀為朱雀 玉枕為玄 96 五行大義 卷 5 論諸人 論人配五行 引 家語 頁 五行大義 卷5 論諸人 論人配五行 引 文子 頁 蕭吉此處 引 文子 的這條史料 說明了古代妊辰醫學的一些理論 在 淮南子 中也有 類似的說法 夫精神者 所受於天也 而形體者 所稟於地也 故曰一月而膏 二月而胅 三月而胎 四月而肌 五月而筋 六月而骨 七月而成 八月而動 九月而躁 十月而生 形體以成 五藏乃形 參 淮南鴻烈集解 卷7 精 神訓 頁 五行大義 卷 5 論諸人 論人配五行 引 文子 頁 五行大義 卷 5 論諸人 論人配五行 引 素問 頁

34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武 前 為 朱 雀, 後 為 玄 武, 左 為 青 龍, 右 為 白 虎, 是 曰 四 體 100 所 以 蕭 吉 把 人 體 與 日 月 四 靈 加 以 配 對, 再 次 闡 述 了 他 所 主 張 的 在 天 成 象 在 地 成 形 的 看 法 關 於 人 的 面 相, 五 行 大 義 則 進 一 步 說 明 : 左 耳 後 為 太 山, 右 耳 後 為 華 山, 額 為 衡 山, 頂 後 為 恒 山, 鼻 為 嵩 高 山 101 額 為 衡 山, 頤 為 恒 山, 鼻 為 嵩 高 山, 眉 為 岱 山, 權 為 昆 侖 山 102 因 此, 人 的 身 體 的 四 肢 臟 腑 面 相, 與 天 地 的 四 時 九 星 山 岳 河 川 均 可 加 以 以 類 比, 103 其 原 則 就 在 於 在 天 成 象, 在 地 成 形 者 也 104 五 行 大 義 在 本 節 後 段, 以 五 行 方 位 干 支 加 以 融 會, 整 體 性 地 來 論 述 五 行 與 環 境 的 關 係 蕭 吉 首 先 把 人 依 五 行 分 為 五 大 100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引 左 慈 相 決,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引 左 慈 相 決,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引 相 秘 決, 頁 在 敦 煌 寫 本 相 書 當 中, 有 面 部 氣 色 吉 凶 法 殘 卷, 此 卷 相 書 當 中 有 面 部 十 二 月 分 布 圖 面 部 九 州 分 布 圖 的 內 容, 可 以 與 五 行 大 義 的 說 法, 作 一 個 對 照 首 先, 殘 卷 的 面 部 十 二 月 分 布 圖 顯 示 了 從 額 上 天 中 起, 沿 著 面 部 中 線 直 下, 分 別 標 出 了 一 至 十 二 月 的 名 稱 -- 其 中 額 部 至 人 中 為 正 月 至 九 月 ; 口 部 未 標 ; 唇 下 至 地 閣, 標 十 至 十 二 月 其 次, 面 部 九 州 分 布 圖, 圖 中 以 縱 橫 兩 條 紅 線, 將 面 部 劃 分 為 九 個 部 分, 每 一 部 份 屬 於 一 個 州, 九 州 的 排 列 如 下 : 天 中 揚 州, 鼻 中 豫 州, 下 頦 冀 州, 左 額 角 徐 州, 右 額 角 荊 州, 左 顴 頰 青 州, 右 顴 頰 凉 州, 左 腮 兗 州, 右 腮 雍 州 此 幅 圖 旁 有 文 字 說 明, 說 明 此 圖 是 根 據 面 部 九 州 的 分 布, 觀 看 每 一 部 位 所 發 之 氣 色 如 何, 來 判 斷 前 往 該 地 之 吉 凶 宜 與 不 宜 參 鄭 炳 林 王 晶 波, 敦 煌 寫 本 相 書 校 錄 研 究 ( 北 京 : 民 族 出 版 社,2004 年 12 月 ), 頁 西 方 星 占 學 上 也 有 把 人 體 各 部 位 與 黃 道 十 二 宮 加 以 類 比 者, 從 頭 至 足 依 次 為 : 白 羊 宮 ( 頭 頂 ) 金 牛 宮 ( 頸 部 ) 雙 子 宮 ( 兩 肩 ) 巨 蟹 宮 ( 鎖 骨 ) 獅 子 宮 ( 胸 前 ) 室 女 宮 ( 腰 帶 正 中 ) 天 秤 宮 ( 腰 帶 兩 側 ) 天 蠍 宮 ( 右 腹 ) 人 馬 宮 ( 左 腹 ) 摩 羯 宮 ( 右 膝 ) 寶 瓶 宮 ( 小 腿 ) 雙 魚 宮 ( 雙 腳 ) 參 江 曉 原, 12 宮 與 28 宿 : 世 界 歷 史 上 的 星 占 學 ( 瀋 陽 : 遼 寧 教 育 出 版 社,2005 年 5 月 ), 頁

35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類 : 木 人 細 長 直 身, 火 人 小 頭 豐 下 短 小, 土 人 [ 圓 ] 面 大 腹, 金 人 方 面 兌 口, 水 人 面 薄 身 偏 蛇 行 木 人 青 色 ; 火 人 赤 色 ; 土 人 黃 色 ; 金 人 白 色 ; 水 人 黑 色 105 進 一 步, 以 天 干 地 支 配 人 體 : 甲 乙 為 皮 毛, 丙 丁 為 爪 筋, 戊 己 為 肉, 庚 辛 為 骨, 壬 癸 為 血 脈 配 卦 則 乾 為 頭, 離 為 目, 坎 為 耳, 兌 為 口, [ 坤 ] 為 腹, 巽 為 手, 艮 為 股 膝, 震 為 足 106 人 因 五 行 分 為 五 型, 分 別 為 木 人 火 人 土 人 金 人 水 人, 又 分 別 與 青 赤 黃 白 黑 等 五 色 配 對 蕭 吉 所 持 的 理 由 是 人 居 天 地 之 內, 在 山 川 之 中, 各 隨 方 位, 形 性 不 等 107 所 以 產 生 了 不 同 的 形 質 情 性 骨 肉 臟 腑 中 土 遼 闊, 各 地 風 氣 不 同, 也 因 此 產 生 了 不 同 的 人 族 108 蕭 吉 將 五 方 之 人 論 述 如 下 : 105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引 相 書,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頁 古 代 認 為, 不 同 的 地 理 環 境 與 自 然 條 件 對 於 各 地 人 種 的 生 理 疾 病 壽 命 性 情 智 商 等, 都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這 可 由 先 前 的 管 子 看 出 這 種 說 法 根 據 管 子 : 夫 齊 之 水 遒 躁 而 復, 故 其 民 貪 麤 而 好 勇 楚 之 水 淖 弱 而 清, 故 其 民 輕 果 而 敢 越 之 水 濁 重 而 洎, 故 其 民 愚 疾 而 垢 秦 之 水 泔 冣 而 稽, 淤 滯 而 雜, 故 其 民 貪 戾 罔 而 好 事 齊 晉 之 水, 枯 旱 而 運, 淤 滯 而 雜, 故 其 民 諂 諛 葆 詐, 巧 佞 而 好 利 燕 之 水 萃 下 而 弱, 沉 滯 而 雜, 故 其 民 愚 戇 而 好 貞, 輕 疾 而 易 死 宋 之 水 輕 勁 而 清, 故 其 民 簡 易 而 好 正 管 子 在 此 處 提 到 當 時 各 地 方 的 水 文 與 民 性 的 關 係, 盛 讚 水 德, 以 水 為 萬 物 之 根 源, 萬 物 莫 不 倚 靠 水 以 維 生, 所 以 人 的 美 惡 賢 不 肖 愚 俊 等 特 質, 都 是 由 水 所 產 生 的, 參 湯 孝 純 注 譯, 新 譯 管 子 讀 本 卷 14 水 地 篇, 頁 ; 又 漢 代 也 有 這 種 說 法, 根 據 漢 書 : 凡 民 函 五 常 之 性, 而 其 剛 柔 緩 急, 音 聲 不 同, 繫 水 土 之 風 氣, 故 謂 之 風 參 漢 書 卷 28 下 地 理 志 下, 頁 淮 南 子 亦 依 據 各 地 不 同 的 地 形 風 氣, 而 推 演 出 不 同 的 人 種 與 物 種 的 論 點 淮 南 子 曰 : 東 方 川 谷 之 所 注, 日 月 之 所 出, 其 人 兌 形 小 頭, 隆 鼻 大 口, 鳶 肩 企 行, 竅 通 於 目, 筋 氣 屬 焉, 蒼 色 主 肝, 長 大 早 知 而 不 壽 ; 其 地 宜 麥, 多 虎 豹 南 方 陽 氣 之 所 積, 暑 濕 居 之, 其 人 修 形 兌 上, 大 口 決 肶, 竅 通 於 耳, 血 脈 屬 35

36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東 夷 之 人, 其 形 細 長, 修 眉 長 目, 衣 冠 亦 尚 狹 長, 目 主 肝, 肝, 木 也 南 蠻 之 人, 短 小 輕 壑, 高 口 小 發, 衣 服 亦 尚 短 輕, 口 主 心, 心, 火 也 西 戎 之 人, 深 目 高 鼻, 衣 而 無 冠 者, 鼻 主 肺, 肺, 金 也 北 狄 之 人, 高 權 被 髮, 衣 長 者, 權 主 腎, 腎, 水 也 中 夏 之 人, 容 貌 平 整 者, 象 土 地 和 平 也 ; 其 衣 冠 車 服 備 五 色 者, 象 土 包 含 四 行 也 109 這 裡, 蕭 吉 將 五 行 五 方 五 色, 與 五 方 之 人 的 容 貌 臟 腑 衣 冠 做 了 配 對 接 著 蕭 吉 更 進 一 步 引 孔 子 之 言, 來 支 持 其 論 點 : 東 僻 之 人 曰 夷, 精 以 僥 ; 南 僻 之 人 曰 蠻, 信 以 樸 ; 西 僻 之 人 曰 戎, 頑 以 剛 ; 北 僻 之 人 曰 狄, 肥 以 戾 ; 中 國 之 人, 安 居 和 味 110 蕭 吉 又 進 一 步 分 析, 並 提 出 氣 隨 人 形 的 觀 點, 以 說 明 人 種 與 環 境 之 間 的 關 係 : 南 方 至 溫, 其 人 大 口, 氣 象 [ 緩 舒 ] 也 ; 北 方 至 寒, 其 人 短 頸, 氣 象 急 縮 也 ; 東 方 川 谷 所 徑, 其 人 小 頭 兌 [ 形 ], 象 木 小 上 也 ; 西 方 高 土, 日 月 所 入, 其 人 面 多 毛, 象 山 多 草 木 也 ; 中 央 四 通, 雨 露 所 施, 其 人 面 大, 象 土 平 廣 也 111 焉, 赤 色 主 心, 早 壯 而 夭 ; 其 地 宜 稻, 多 兕 象 西 方 高 土, 川 谷 出 焉, 日 月 入 焉, 其 人 面 末 僂, 脩 頸 印 行, 竅 通 於 鼻, 皮 革 屬 焉, 白 色 主 肺, 勇 敢 不 仁 ; 其 地 宜 黍, 多 旄 犀 北 方 幽 晦 不 明, 天 之 所 閉 也, 寒 水 之 所 積 也, 蟄 蟲 之 所 伏 也, 其 人 翕 形, 短 頸, 大 肩 下 凥, 竅 通 於 陰, 骨 幹 屬 焉, 黑 色 主 腎, 其 人 蠢 愚, 禽 獸 而 壽 ; 其 地 宜 菽, 多 犬 馬 中 央 四 達, 風 氣 之 所 通, 雨 露 之 所 會 也, 其 人 大 面 短 頤, 美 須 惡 肥, 竅 通 於 口, 膚 肉 屬 焉, 黃 色 主 胃, 慧 聖 而 好 治 ; 其 地 宜 禾, 多 牛 羊 及 六 畜 參 淮 南 鴻 烈 集 解 卷 4, 墜 形 訓,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諸 人 論 人 配 五 行 引 春 秋 文 耀 鈎, 頁

37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林敏勝 接著 蕭吉又引經據典將這種四方土氣所生 對於人所產生的影 響 引用加以說明 堅土之人剛 弱土之人柔 墟土之人大 沙 土之人細 息土之人美 耗土之人醜 112 這說明了蕭吉在五行 與環境的看法上 有其著重 五行之氣 的見解 113 二 五靈與卅六禽 在 五行大義 卷五 論禽蟲 部分 蕭吉對於禽與蟲的問題 做了不少討論 114 蕭吉首先對於禽蟲以 陰陽 之氣來加以二分 112 五行大義 卷 5 論諸人 論人配五行 引 家語 頁 142 淮南子 在論述各地不同的氣與人的關係時 提出 皆象其氣 皆應其類 的說法 可與 五行大義 作個參照 土地各以其類生 是故山氣多男 澤 氣多女 障氣多暗 風氣多聾 林氣多癃 木氣多嘔 岸下氣多腫 石氣多力 險阻氣多癭 暑氣多夭 寒氣多壽 谷氣多痺 丘氣多狂 衍氣多仁 陵氣多貪 輕土多利 重土多遲 清水音小 濁水音大 湍水人輕 遲水人重 中土多聖 人 皆象其氣 皆應其類 參 淮南鴻烈集解 卷4 墜形訓 頁 又 日本學者丸山敏秋則把 淮南子 的將各地不同的氣與人的關係的說法 稱為 氣的人文地理學 人文地理学的認識のもとに地の気が語られている 同 じく 淮南子 墬形訓には 土地はそれぞれその地に類したものを生む とし て 住む所の自然環境から受ける影響は大きいものだ それは土地の気のし からしめるまの 墬形訓のこの環境地理說は しかし経験的事実というより観 念的な産物に近いが 気の人文地理学 ともいうべきその発想ほおもしろい 參丸山敏秋 気--論語からニューサイエンスまで 東京 東京美術 1989 年7月 頁 關於卅六 禽 為何不稱為 獸 或 畜 學界有一些論點 劉樂賢以 百虎通義 論衡 的文本與李學勤的研究 指出古代習慣將禽獸逕稱為 禽 根據 百虎通疏證 田獵 禽者何 鳥獸之總名 卷12 頁591 論衡 物勢篇 寅 木也 其禽虎也 戌 土也 其禽犬也 丑未 亦土也 丑禽牛 未禽羊也 亥 水也 其禽豕也 巳 火也 其禽蚔也 子亦水也 其禽 鼠也 午亦火也 其禽馬也 卷3 頁148 依拙見 這僅是古代對於生物分類 的諸多稱謂 特別是在談到十二禽的說法時的一種慣例而已 首先 在 爾雅 的生物分類體系中 已見 蟲 魚 鳥 獸 畜 五種分類 參 十三經全文標 點本 爾雅 釋蟲 釋魚 釋鳥 釋獸 釋畜 頁 可見 至少在 爾雅 的時代 已有這種生物分類的思想 其次 在晉張華 博物志

38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他 認 為 : 凡 含 生 蠢 動, 有 知 之 數, 莫 不 藉 五 氣 而 成 性, 資 陰 陽 以 立 形 故 其 陸 處 水 居, 潛 見 道 別 ; 游 翔 飛 走, 駑 駿 不 同, 皆 由 氣 之 清 濁, 稟 性 深 淺 115 他 認 為 生 物 之 分 別 為 陰 陽 之 屬, 乃 由 於 稟 天 地 間 之 氣 的 清 濁 與 深 淺 所 致 116 生 物 大 別 分 為 陰 陽 兩 性, 且 可 略 分 為 三 大 類 : 一 曰 禽, 二 曰 獸, 三 曰 蟲 有 羽 飛 者 為 禽, 有 四 足 走 者 為 獸, 無 羽 足 者 為 蟲 117 而 他 所 根 據 的 分 類 關 鍵 仍 是 凡 是 蠢 動 之 物, 並 為 蟲 類, 今 略 分 三 種 至 陰 者 牝, 至 陽 者 牡, 皆 氣 使 然 也 118 然 而, 何 謂 五 靈? 蕭 吉 是 這 樣 論 述 的 : 毛 蟲 之 精 曰 麒 麟, 羽 蟲 之 精 曰 鳳, 介 蟲 之 精 曰 龜, 麟 蟲 之 精 中 亦 提 到 異 獸 異 鳥 異 蟲 異 魚 的 說 法, 參 晉 張 華, 范 寧 校 證, 博 物 志,( 台 北 : 明 文 書 局,1984 年 7 月 ), 頁 35-38; 在 唐 代 的 酉 陽 雜 俎 中, 亦 提 出 羽 篇 毛 篇 麟 介 篇 蟲 篇 等 分 類, 參 唐 段 成 式, 酉 陽 雜 俎 ( 台 北 : 漢 京 文 化 事 業,1983 年 10 月 ), 頁 而 蕭 吉 在 這 節 裡 面, 則 有 他 自 己 的 看 法, 他 認 為 所 有 的 蠢 動 之 物, 并 為 蟲 類, 而 細 分 為 三 種 禽 獸 蟲, 其 次, 他 又 主 張 麟 蟲 羽 蟲 倮 蟲 毛 蟲 介 重 為 五 靈 之 說 法, 參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禽 蟲,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禽 蟲 論 五 靈, 頁 蕭 吉 引 考 異 郵 加 以 進 一 步 說 明 生 物 稟 陰 陽 之 氣 的 情 形 : 含 牙 戴 角, 著 距 垂 芒, 皆 為 陰 也 陰 有 殺 氣, 故 備 有 爪 牙 之 毒, 螯 蠆 之 屬 也 飛 翔 羽 翮 柔 善 之 獸, 皆 為 陽 也 陽 有 仁 氣, 無 殺 性 也 參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禽 蟲 論 五 靈, 頁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禽 蟲 論 五 靈, 頁 參 五 行 大 義 卷 5, 論 禽 蟲 論 五 靈, 頁 144 又 對 於 他 的 分 類 系 統, 沒 有 魚 類 與 鳥 類, 且 統 以 禽 蟲 概 括, 蕭 吉 有 他 自 己 的 說 法 他 主 張 鳥 魚 二 名, 於 此 二 者, 其 號 雖 別, 鳥 則 飛 翔, 即 是 禽 也 ; 魚 則 潛 游, 蟲 之 屬 也 因 此, 他 認 為 在 生 物 的 三 大 分 類 系 統 之 下, 鳥 包 含 於 禽 類 ; 魚 包 含 於 蟲 類 38

39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林敏勝 曰龍 倮蟲之精曰聖人 119 所以蕭吉的 五靈 是指五種蟲類的精華--麒麟 鳳 龜 龍 聖 人 蕭吉認為 五靈總為諸蟲之首 而且 靈者 神靈之義 五 禽於蟲獸之中最靈 故曰五靈 120 蕭吉接著引經據典把五靈與 季節 方位 星辰 五行配對如下 家語 毛蟲西方 羽蟲南方 甲蟲北方 麟蟲東方 倮蟲中央 禮記 月令 春 其蟲麟 龍蛇之屬 夏 其蟲羽 飛鳥之屬 中央 其蟲倮 虎豹淺毛之屬 秋 其蟲毛 狐狢之屬 冬 其蟲 介 龜鼈之屬 尚書刑德放 東方春 蒼龍 其智仁 南方夏 朱鳥 好禮 西方秋 白虎 執義 北方冬 玄龜 主信 會中央 土之精 月令章句 天官五獸 左蒼龍 大辰之貌 右白虎 大梁之文 前朱雀 鶉火之體 後玄武 龜蛇之質 中有大角軒轅 麒麟之信 史蘇 龜經 木神蒼龍 歲星之精 火神朱雀 熒惑之精 灰土 之神 名曰騰蛇 土神勾陳 鎮星之精 金神白虎 太白之精 水 神玄武 辰星之精 蒼龍主頭 朱雀主脣頸 騰蛇主胸脇 勾[陳] 主腰腹 白虎主股膝 玄武主腳脛 121 現在將這些論述配對製表如下 五行大義 卷 5 論禽蟲 論五靈 頁 145 五行大義 卷 5 論禽蟲 論五靈 頁 145 五行大義 卷 5 論禽蟲 論五靈 頁 根據 五行大義 卷 5 論禽蟲 論五靈 頁 整理 39

40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第五卷第一期 表 5 五行大義 五靈配對表122 五靈 五行 方位 季節 屬蟲 五獸 五德 天官 五星 身體 麟蟲 木 東 春 龍蛇 蒼龍 智仁 大辰 歲星 頭 羽蟲 火 南 夏 飛鳥 朱雀 好禮 大梁 熒惑 唇頸 倮蟲 土 中 ---- 軒轅 鎮星 胸脇 毛蟲 金 西 中央 虎豹 人 狐狢 白虎 秋 執義 鶉火 太白 股膝 介蟲 水 北 冬 主信 ---- 辰星 腳脛 魚鱉 玄武 蕭吉的 論禽蟲 這一節 接著論述的重點轉到三十六禽的討論 關於三十六禽的由來 蕭吉指出 禽蟲之類 名數甚多 今解卅六者 蓋取六甲之數 式經 所用者也 其十二屬配十二支 支有三禽 故卅有六禽 所 以支有三者 分一日為三時 旦及晝 暮也 今依 式 經 法 以氣而取 孟則在暮 仲則在中 季則在旦 是十 二屬當十二辰也 餘二十四 既是配禽 以不當支位 123 所以蕭吉的原則乃是得自於 式經 的說法 124 以氣取之 並 將三十六禽依照 孟 仲 季 將每一禽各分為 朝 晝 暮 三 組 他認為 孟 是一時之首 取其氣盛 故在朝也 仲 則在 晝者 以其氣盛在中 季 為一時之末 以其氣已衰 故在暮也 而且 三十六禽有主 從之分 當中有十二主禽配十二辰 其他的 廿四禽屬於配禽 因此 三十六禽即是在十二生肖的基礎上 125 每 123 五行大義 卷5 論禽蟲 論卅六禽 頁148 根據蕭吉所述 三十六禽 蓋取六甲之數 式經 所用也 因此 在蕭吉 的想法 他認為三十六禽可能與式盤的運用有關 不過 迄今所見的最早的實物 式盤 是六朝時期的銅式式盤 今藏於上海博物館 當中有三十六禽的內容 所以客觀的說法 至少在六朝時期 已有三十六禽的出現 125 十二生肖在東亞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的信仰 不僅漢族有這樣的傳統 蒙古族 彝族 藏族 維族等民族也可見類似的信仰 甚至於朝鮮 日本 越南 泰國 印度等也都存在類似的文化 惟內容大同小異 可見十二生肖信仰普遍的程度 參劉國忠 五行大義研究 頁

41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林敏勝 一個生肖再配上兩種動物而形成 126 從中國的傳世文獻來看 最 早對於十二生肖的系統論述見於王充的 論衡 的 物勢篇 與 言 毒篇 中 127 可見 至少在東漢時期 十二生肖已經成為一個完 整的體系 然而 在更早的睡虎地秦簡 日書 甲種提到以十二支 配合十二禽的文字 而時代稍晚的放馬灘秦簡 日書 甲種中 也 記載了十二禽的名稱 現將這三者列表如下 表 6 日書 論衡 十二禽與後世十二生肖比較表128 睡虎地 日書 放馬灘 日書 論衡 後世十二 生肖 子 鼠 鼠 鼠 鼠 丑 牛 牛 牛 牛 寅 虎 虎 虎 虎 卯 兔 兔 兔 兔 辰 -- 蟲 龍 巳 蟲 雞 龍 虵 午 鹿 馬 馬 馬 未 馬 羊 羊 羊 申 環 猴 猴 猴 酉 水 雞 雞 雞 戌 老羊 犬 犬 狗 亥 豕 豕 豕 豬 十二禽/十二 生肖 126 蛇 劉國忠 五行大義研究 頁 112 論衡 曰 寅 木也 其禽虎也 戌 土也 其禽犬也 午 馬也 子 鼠也 酉 雞也 卯兔也 亥 豕也 未 羊也 丑 牛也 巳 虵也 申 猴也 參 物勢篇 頁 又曰 辰為龍 參 言毒篇 頁 根據劉樂賢 簡帛數術文獻探論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5 月 頁 之整理

42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比 較 這 兩 種 日 書 與 後 代 的 十 二 生 肖, 可 知 記 載 上 並 不 完 全 一 致 其 一, 分 析 放 馬 灘 十 二 禽 與 後 世 的 十 二 生 肖, 差 別 較 小, 可 以 推 論, 放 馬 灘 的 十 二 禽 與 後 世 的 十 二 生 肖 是 比 較 接 近 的 系 統 其 次, 睡 虎 地 日 書 當 中 有 環 水 兩 目, 根 據 劉 樂 賢 的 說 法, 他 主 張 環 就 是 猨, 而 猨 即 是 猿 ; 而 水 就 是 雉, 是 古 代 對 野 雞 的 稱 呼 此 外, 放 馬 灘 日 書 中 可 以 發 現 雞 重 複, 這 可 能 係 出 於 錯 簡 或 抄 寫 錯 誤 所 致, 考 簡 文 雞 同 時 與 巳 酉 相 配, 殊 不 合 理, 又 可 能 巳 雞 應 為 巳 虫 或 巳 蛇 最 後, 劉 教 授 也 提 出 睡 虎 地 日 書 的 十 二 禽 的 說 法, 與 後 代 不 同 的 原 因, 是 由 於 此 為 楚 地 的 分 類 法 129 六 朝 時 期, 除 了 五 行 大 義 提 到 十 二 生 肖 與 卅 六 禽 的 說 法 之 外, 隋 代 智 顗 於 開 皇 十 四 年 荊 州 玉 泉 寺 講 摹 訶 止 觀, 亦 提 到 十 二 時 三 十 六 獸 108 獸 之 間 的 配 對 關 係 : 明 十 二 獸, 在 寶 山 中, 修 法 緣 慈 今 欲 分 別 時 獸 者, 當 察 十 二 時, 何 時 數 來 ; 隨 其 時 來, 即 此 獸 也 : 若 寅, 是 虎 ; 乃 至 丑, 是 牛 又, 一 時 為 三, 十 二 時 即 有 三 十 六 獸 寅 有 三 : 初 是 貍, 次 是 豹, 次 是 虎 卯 有 三 : 狐 兔 貉 辰 有 三 : 龍 蛟 魚 此 九 屬 東 方, 木 也 此 九 物 依 孟 仲 季, 傳 作 前 後 也 巳 有 三 : 蟬 鯉 蛇 午 有 三 : 鹿 馬 獐 未 有 三 : 羊 雁 鷹 此 九 屬 南 方, 火 也 申 有 三 : 狖 猿 猴 酉 有 三 : 烏 雞 雉 戌 有 三 : 狗 狼 豺 此 九 屬 西 方, 金 也 亥 有 三 : 豕 貐 豬 子 有 三 : 貓 鼠 伏 翼 丑 有 三 : 牛 蟹 鱉 此 九 屬 北 方, 水 也 中 央 土, 王 四 季 ; 若 四 方 行 用, 即 是 用 土 也 即 是 魚 鷹 豺 鱉 129 參 劉 樂 賢, 簡 帛 數 術 文 獻 探 論, 頁

43 蕭吉 五行大義 的陰陽五行與空間分割思想 林敏勝 三轉 既周 即有三十六 更於一中開三 即有一百八時 獸 130 此說由三時轉為三十六時 並演衍為 108 獸 且加入了五行與方位 其三十六獸之名 131 與蕭吉大體相同 132 關於三十六禽的史料 除了 五行大義 以外 在 抱朴子 登涉篇 133 及 六朝銅式 皆有提到 現列表整理如下 表 7 三十六禽配對表134 十二 五行大義 抱朴子 磨 訶 止 六朝銅 太白陰 觀 支 式 經 子 燕 -- 鼠 -- 伏 鼠--伏翼-----翼 猫 -- 鼠 -- 伏 蝠--鼠-- 燕--鼠-翼 燕 蝠 丑 牛--蟹--鱉 牛--蟹--鱉 牛 牛--蟹-- 蟹--牛-鱉 鱉 參考 此外 法苑珠林 對於三十六禽 也有類似的說法 山中寅日有稱虞吏者 虎也 稱當路居者 狼也 稱令長者 老貍也 卯日稱丈夫者 兔也 稱東父 者 麋也 稱西王母者 鹿也 辰日稱雨師者 龍也 稱河伯者 魚也 稱無腸 公子者 蟹也 巳日稱寡人者 社中蛇也 稱時君者 龜也 午日稱三公者 馬 也 稱三人者 老樹也 未日稱主人者 羊也 稱吏者 麞也 申日稱人君者 猴也 稱九卿者 猿也 酉日稱將軍者 老雞也 稱賊捕者 雉 也 戌也稱人姓字者 犬也 稱城陽公仲者 狐也 亥日稱人君者 猪也 稱婦 人者 金玉也 子日稱社君者 鼠也 稱神人者 伏翼也 丑日稱書生者 牛也 知其物則不能為害 參 唐 釋道世著 周叔迦 蘇晉仁校注 法苑珠林 校注 北京 中華書局 2003年 卷45 感應緣 頁 李零認為 抱朴子 登涉篇 中所見到的是三十六禽早期的雛形 而 六朝 銅式 五行大義 太白陰經 等史料所見的三十六禽的論述是比較成熟時期 的體系 參李零 中國方術正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年5月 頁 王明點校 抱朴子內篇校釋 北京 中華書局 1988年7月 卷17 登涉篇 頁 根據劉國忠 五行大義研究 頁 之整理

44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寅 狸 -- 豹 -- 虎 虎 -- 狼 -- 老 狸 狸 -- 豹 -- 虎 豹 -- 狸 -- 虎 卯 猬 -- 兔 -- 狢 兔 -- 麋 -- 鹿 狐 -- 兔 -- 貉 猬 -- 兔 -- 貉 辰 龍 -- 蛟 -- 魚 龍 -- 魚 -- 蟹 龍 -- 蛟 -- 魚 龍 -- 鯨 -- 魚 巳 蟮 -- 蚯 蚓 -- 魚 蛇 蛇 -- 龜 蟬 -- 鯉 -- 蛇 蚓 -- 蟬 -- 蛇 午 鹿 -- 馬 -- 獐 馬 -- 老 樹 鹿 -- 馬 -- 獐 鹿 -- 馬 -- 獐 未 羊 -- 鷹 -- 雁 羊 -- 麞 羊 -- 雁 -- 鷹 羊 雁 申 牰 -- 猿 -- 猴 猴 -- 猿 猿 -- 猴 狙 -- 猿 -- 猴 酉 雉 -- 雞 -- 鳥 雞 -- 雉 鳥 -- 雞 -- 雉 雉 -- 雞 -- 鳥 戌 狗 -- 狼 -- 豺 犬 -- 狐 狗 -- 狼 -- 豺 狗 -- 豺 -- 狼 亥 豕 -- 玃 -- 猪 猪 -- 金 玉 猪 -- 彖 彖 -- 豕 -- 猪 狸 -- 虎 -- 豹 兔 -- 貉 -- 蛟 龍 -- 魚 -- 虾 蚓 -- 蛇 -- 狙 鹿 -- 獐 雁 -- 羊 -- 鶩 猿 猴 鳥 -- 雞 -- 犬 豕 -- 豺 -- 狼 熊 -- 猪 -- 罴 五 行 大 義 指 出 三 十 六 禽 的 相 配 方 法 必 須 以 陰 陽 五 行 理 論 才 可 以 解 釋 得 清 楚 對 於 此, 蕭 吉 提 出 許 多 看 法 以 解 釋 並 論 述 相 配 之 理 例 如, 子 為 鼠 燕 伏 翼 的 原 因, 乃 在 於 其 色 皆 黑, 而 且 鼠 之 為 性, 晝 伏 夜 遊, 象 陰 氣 也 ; 燕 之 尾 分, 陰 數 二 也 ; 伏 翼 者, 鼠 老 為 之, 為 之 仙 鼠, 故 三 者 皆 是 陰 蟲, 並 居 子 位 又 如 丑 為 牛 蟹 鱉 的 原 因 在 於, 牛 於 立 春 始 牽 耦 耜 耕, 而 蟹 於 腹 中 藏 黃, 鱉 為 土 之 精 44

45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氣 所 生, 此 三 者 象 土 含 陰 陽, 皆 土 精 也 因 此, 其 根 本 之 說 法 仍 本 於 氣 陸 結 論 綜 觀 五 行 大 義 文 本, 可 知 全 書 環 繞 著 氣 的 命 題 而 展 開 不 論 是 四 時 的 節 氣 方 位 的 風 氣 州 郡 的 地 氣 朝 代 的 命 氣 人 命 的 相 氣 臟 腑 的 象 氣 生 靈 的 稟 氣, 均 以 氣 來 統 攝 其 論 點 在 中 國 古 代 的 思 維 系 統 當 中, 人 與 自 然 分 別 為 大 小 宇 宙, 彼 此 有 一 相 對 應 的 結 構 組 成 部 分 及 運 作 的 功 能 而 自 然 條 件, 如 水 土 風 氣 等 對 於 人 的 健 康 性 情 智 力 壽 命 均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而 蕭 吉 即 是 以 陰 陽 五 行 展 開, 秉 持 著 這 種 體 象 之 學 的 陰 陽 五 行 學 說 來 推 演, 以 建 構 其 空 間 分 割 的 思 想 而 他 的 總 結 論 點 就 在 於 方 士 異 宜, 各 隨 所 感 而 風 者, 天 之 號 令, 治 政 之 象 若 君 有 德 令, 則 風 不 搖 條, 清 和 調 暢 若 政 令 失, 則 氣 怒 凶 暴, 飛 沙 折 木, 此 天 地 報 應 之 理 也 此 皆 五 行 之 氣 也 45

46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第 五 卷 第 一 期 參 考 文 獻 一 中 文 梁 書, 台 北 : 鼎 文 書 局,1993 年 1 月 隋 書, 台 北 : 宏 業 書 局,1974 年 7 月 南 史, 台 北 : 鼎 文 書 局,1980 年 3 月 北 史, 台 北 : 鼎 文 書 局,1980 年 3 月 南 齊 書, 台 北 : 鼎 文 書 局,1993 年 5 月 舊 唐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年 12 月 新 唐 書,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1 年 12 月 乙 巳 占, 唐 李 淳 風, 收 入 中 國 方 術 概 觀 占 星 卷, 北 京 人 民 中 國 出 版 社,1993 年 12 月 五 行 大 義, 隋 蕭 吉 錢 杭 點 校, 上 海 : 上 海 書 店,2001 年 12 月 白 虎 通 疏 證, 漢 班 固, 吳 則 虞 點 校,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10 月 淮 南 鴻 烈 集 解, 劉 文 典 校 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7 年 1 月 抱 朴 子 內 篇 校 釋, 晉 抱 朴 子, 王 明 點 校,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 1988 年 7 月 法 苑 珠 林 校 注, 唐 釋 道 世 著, 周 叔 迦 蘇 晉 仁 校 注,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3 年 12 月 黃 帝 內 經 素 問 注 證 發 微, 王 洪 圖 李 雲 點 校, 北 京 : 科 學 技 術 文 獻 出 版 社,1999 年 1 月 新 譯 管 子 讀 本, 湯 孝 純 注 譯, 李 振 興 校 閱, 台 北 : 三 民 書 局, 1995 年 7 月 博 物 志 校 證, 晉 張 華, 范 寧 校 證, 台 北 : 明 文 書 局,1984 年 7 月 酉 陽 雜 俎, 唐 段 成 式, 台 北 : 漢 京 文 化 事 業,1983 年 10 月 46

47 蕭 吉 五 行 大 義 的 陰 陽 五 行 與 空 間 分 割 思 想 林 敏 勝 朱 淵 清, 五 行 大 義 版 本 述 略,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學 刊,1996:2 ( 長 春, ), 頁 江 曉 原, 12 宮 與 28 宿 : 世 界 歷 史 上 的 星 占 學, 瀋 陽 : 遼 寧 教 育 出 版 社,2005 年 5 月 李 約 瑟 (Joseph Needham), 中 國 之 科 學 與 文 明,Science of Civilisation in China,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85 年 2 月 李 零, 中 國 方 術 正 考,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2006 年 5 月 吳 樹 平 點 校, 十 三 經 全 文 標 點 本, 北 京 : 北 京 燕 山 出 版 社,1991 年 12 月 胡 厚 宣, 釋 殷 代 求 年 於 四 方 和 四 方 風 的 祭 祀, 復 旦 學 報,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1956 年 5 月 徐 復 觀, 中 國 人 性 論 史 先 秦 篇, 台 北 : 臺 灣 商 務 印 書 館,1994 年 4 月 梁 啟 超, 陰 陽 五 行 說 之 來 歷, 收 入 古 史 辨 第 五 冊,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2 年 劉 國 忠, 五 行 大 義 研 究, 瀋 陽 : 遼 寧 教 育 出 版 社,1999 年 3 月 劉 樂 賢, 簡 帛 數 術 文 獻 探 論, 武 漢 : 湖 北 教 育 出 版 社,2004 年 5 月 鄭 炳 林 王 晶 波, 敦 煌 寫 本 相 書 校 錄 研 究, 北 京 : 民 族 出 版 社, 2004 年 12 月 錢 杭, 蕭 吉 與 五 行 大 義, 史 林 (1990:2), 頁 饒 宗 頤, 法 譯 五 行 大 義 校 注 序,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通 訊,1:4, 台 北,1991 年 12 月 顧 頡 剛, 五 德 終 始 說 下 的 政 治 和 歷 史, 收 入 古 史 辨 第 五 冊, 上 海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1982 年 龐 樸, 穰 莠 集 -- 中 國 文 化 與 哲 學 論 集,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 1983 年 3 月 47

0.a.b Farzeen Baldrian-Hussein Baldrian- Hussein, Farzeen, Procédés secrets du Joyau magique-traité d alchimie taoïste du XI siécle. Paris: Les Deux O

0.a.b Farzeen Baldrian-Hussein Baldrian- Hussein, Farzeen, Procédés secrets du Joyau magique-traité d alchimie taoïste du XI siécle. Paris: Les Deux O 00. - 0.a.b Farzeen Baldrian-Hussein Baldrian- Hussein, Farzeen, Procédés secrets du Joyau magique-traité d alchimie taoïste du XI siécle. Paris: Les Deux Océans.,. (Study and translation of the Ling-bao

More information

146 與 自 然 對 話 In Dialogue with Nature: 最 佳 論 文 Best Essays 象 相 符, 則 該 假 設 就 成 為 理 論, 而 這 理 論 很 可 能 完 美 地 解 構 了 該 自 然 現 象 2 自 然 哲 學 不 太 符 合 上 述 的 原 則,

146 與 自 然 對 話 In Dialogue with Nature: 最 佳 論 文 Best Essays 象 相 符, 則 該 假 設 就 成 為 理 論, 而 這 理 論 很 可 能 完 美 地 解 構 了 該 自 然 現 象 2 自 然 哲 學 不 太 符 合 上 述 的 原 則, 牛 頓 與 李 約 瑟 的 對 話 王 文 杰 聯 合 書 院 法 律 一 引 言 如 果 以 李 約 瑟 為 中 國 傳 統 自 然 哲 學 ( 下 文 將 簡 稱 為 自 然 哲 學 ) 的 代 表, 牛 頓 為 現 代 科 學 的 代 表, 兩 者 相 遇 會 引 起 甚 麼 討 論? 本 文 將 會 探 討 兩 者 兼 容 和 相 沖 之 處 現 代 人 普 遍 接 受 現 代 科 學, 原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3 4 2014 467 47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4 2014 030006 20 20 N092 O6-092 A 1000-1224 2014 04-0467-12 200 13 Roger Bacon 1214 ~ 1292 14 Berthold Schwarz 20 Luther Carrington

More information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9 9 9-99 9 9 8 9 00 9 9 9 9 008 8 00 00 00 0 008 0 0 9 9 99 00 9 98 0 No. 0 JOURNAL OF HISTORIOGRAPHY Serial No. ( 南 京 大 学 历 史 系, 江 苏 南 京 009) 新 文 化 运 动 以 后, 中 国 的 文 史 学 术 界 大 致 分 为 南 北 两 大 系 统, 以 新 旧 为 重 要 分 野 其 中, 位 于 南 京 的 东 南 大 学 多 被 视 为 南 方 旧 学 的 重 镇 9 年 南 京 国 民 政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晋委[1999]41号

晋委[1999]41号 晋 委 发 2011 7 号 中 共 晋 江 市 委 晋 江 市 人 民 政 府 关 于 加 快 引 进 优 秀 人 才 的 若 干 意 见 第 一 章 总 则 第 一 条 为 了 深 入 实 施 人 才 强 市 战 略, 进 一 步 优 化 人 才 政 策 环 境, 吸 引 集 聚 国 内 外 优 秀 人 才 到 晋 江 创 业 或 工 作, 为 新 一 轮 跨 越 发 展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More information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人10 漢儒董仲舒的人性論試探.DOC 330 330340 CHIA-NAN ANNUAL BULLETIN VOL. 30, PP. 330 340, 2004 331 (1) (2) (3) (4) (5) (6) (7) 1. (8) 332 2. (9) (15) 333 3. (10) 4. 334 (11) 335 (12) (13) 1. 336 2. (14) 3. 337 4. 5. 6. 338 1. 69 2. 321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5B171AB73B6CBA8ECAB73A6D3A4A3B6CBA158B3AFA46CA9F9BB50B169A445C4D6AABAB750B94AB8D6B9EFA4F1ACE3A873> 中 正 漢 學 研 究 2012 年 第 一 期 ( 總 第 十 九 期 ) 2012 年 6 月 頁 111~134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111 從 哀 傷 到 哀 而 不 傷 : 陳 子 昂 與 張 九 齡 的 感 遇 詩 對 比 研 究 * 丁 涵 摘 要 在 中 國 古 典 文 學 語 境 中, 一 個 主 題 的 奠 立 往 往 需 要 歷 時 彌 久, 而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中國飲食色彩初探 37 The Introduction of Colors on Chinese Food and Drinks Tzong-Ho Yeh Abstract From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food is human being s best activity on the example of nature s humanization.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174 與 自 然 對 話 In Dialogue with Nature 符 合 美 的 客 觀 準 則 若 言 美 麗 的 科 學, 是 知 性 靈 魂 中 的 一 株 花 朵, 那 麼 這 四 大 特 點, 正 是 此 花 的 不 同 部 分, 四 者 同 在, 方 令 科 學 展 現 出 最

174 與 自 然 對 話 In Dialogue with Nature 符 合 美 的 客 觀 準 則 若 言 美 麗 的 科 學, 是 知 性 靈 魂 中 的 一 株 花 朵, 那 麼 這 四 大 特 點, 正 是 此 花 的 不 同 部 分, 四 者 同 在, 方 令 科 學 展 現 出 最 科 學 之 花 論 科 學 之 美 莊 家 樂 新 亞 書 院 數 學 一 引 言 漫 天 星 辰 俯 瞰 人 間 唏 噓, 瀑 布 飛 流 疑 是 銀 河 直 下 萬 諸 景 象 出 於 自 然, 世 人 窮 盡 心 思, 歌 頌 這 些 景 象 之 美 然 而, 甚 麼 是 美? 萬 般 景 象, 予 人 之 感 皆 是 感 觀 的 美 科 學, 一 門 探 究 世 間 景 象 規 律 分 析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On the Tea Culture in Verses of the Yuan Dynasty Shu-Hung Chuang Assistant professor,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Abstract Tang poetry, Sung 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 頁 189-216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NKUHT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Vol.6, pp.189-216, December 2010 也談元代散曲中的茶文化 莊淑紅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摘要 在中國文學中 唐詩 宋詞 元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它們記錄並傳承著中 古時代的東方文化 記敘了那個時空下璀璨的中國歷史 在本論文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465.doc

Microsoft Word - 465.doc 第 13 卷 第 4 期 中 南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Vol.13 No4 2007 年 8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Aug 2007 幽 人 空 山, 过 雨 采 蘋 唐 代 诗 歌 蘋 意 象 探 微 张 俊 峰 (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江 苏 南 京,210097) 摘 要 : 蘋 意 象 源 自

More information

排版稿.FIT)

排版稿.FIT) 第 30 卷 第 2 期 2015 年 4 月 Journal ofjingdezhen University Vol.30No.2 Apr.2015 弘 扬 陶 瓷 文 化 提 升 名 城 价 值 特 约 栏 目 主 持 人 韩 晓 光 教 授 景 德 镇 是 闻 名 世 界 的 瓷 都, 千 年 不 息 的 窑 火 创 造 了 辉 煌 璀 璨 的 陶 瓷 艺 术, 同 时 也 积 淀 了 博 大

More information

2007 2007 2007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2007 192

2007 2007 2007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2007 192 2007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191 2007 2007 2007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2007 192 2007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2007 1 17 8 2007 2007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16卷 第2期                                邯郸学院学报                            2006年6月 第 18 卷 第 4 期 邯 郸 学 院 学 报 2008 年 12 月 Vol.18 No.4 Journal of Handan College Dec. 2008 赵 文 化 研 究 论 赵 都 邯 郸 与 赵 国 都 城 研 究 问 题 朱 士 光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地 理 研 究 所, 陕 西 西 安 710062) 摘 要 : 战 国 七 雄 之 一 的 赵 国 都 城

More information

985 Journal of CUPL No.2 A Bimo nt hly Mar ch 2 0 1 0 ABSTRACTS Getting to the Root and Compromising China with the West: Rebuilding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5 Yu Ronggen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HKU_Scholars_Hub_2011.doc

Microsoft Word - HKU_Scholars_Hub_2011.doc Title Using System theory approaches to interpret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Lao Zi s philosophical thought Author(s) Tsui, WK Citation Issued Date 211 URL http://hdl.handle.net/1722/138591 Rights 以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顏 鸝 慧 人 社 科 院 / 人 文 藝 術 教 學 中 心 摘 要 飲 茶 的 起 源, 歷 來 眾 說 紛 紜, 根 據 文 獻 資 料 顯 示, 在 唐 代 之 前, 飲 茶 只 是 一 種 區 域 性 的 生 活 風 俗 然 西 漢 時 已 有 明 新 科 技 大 學 校 內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中 國 茶 詩 與 文 人 茶 道 生 活 A Study of Chinese Tea Poetry and The Tea Rule of Poet 計 畫 類 別 : 整 合 型 計 畫 個 人 計 畫 計 畫 編 號 : MUST- 97- 人 藝 -02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03 月 01 日 至 97 年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48 1. (1) 804 7 22 20 17 806 1 3 1060 21346 2 17 19 3 1936 1937 4 1946 (2) A. 1966 1979 2001 40 157 190 191 197 218 B. 1947 2725 19 78 94 95 98 108 C.

48 1. (1) 804 7 22 20 17 806 1 3 1060 21346 2 17 19 3 1936 1937 4 1946 (2) A. 1966 1979 2001 40 157 190 191 197 218 B. 1947 2725 19 78 94 95 98 108 C. J Chin Med 20(1,2): 47-64, 2009 47 1 1,2 1 1 2 97 11 12 98 03 05 6 62248 32 05-2721001 2640 mkoo@mail.nhu.edu.tw 48 1. (1) 804 7 22 20 17 806 1 3 1060 21346 2 17 19 3 1936 1937 4 1946 (2) A. 1966 1979

More information

7 Muslim Luther - - - - 3 4 3 Martin Riexinger Nasserism Revitalized A Critical Reading of Hasan Hanafi s Projects The Islamic Left and Occidentalism

7 Muslim Luther - - - - 3 4 3 Martin Riexinger Nasserism Revitalized A Critical Reading of Hasan Hanafi s Projects The Islamic Left and Occidentalism 0 5 * - - - - - 0004 - - - * 0 @ ZH06 0 ab00 8 7 Muslim Luther - - - - 3 4 3 Martin Riexinger Nasserism Revitalized A Critical Reading of Hasan Hanafi s Projects The Islamic Left and Occidentalism and

More information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Microsoft Word - Thesis.doc Stephen F. Teiser Stephen F. Teiser, 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48-62. 61 1990 2007 1942 1964 62 198419941939 1974 1984 1994 2004 63 5 2004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7AB6EA578C657A467A661A4BDAFABB9B3B455AB61B379A7CE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7AB6EA578C657A467A661A4BDAFABB9B3B455AB61B379A7CEACE3A8732E646F63> 美 學 與 藝 術 管 理 研 究 所 學 刊 第 三 期 2007.07 頁 95~11 南 台 灣 土 地 公 神 像 帽 冠 造 形 研 究 A Study on the Form of Tu-Di-Gong s Headgear in Southal Taiwan 邵 于 婷 * 林 振 陽 ** * 南 華 大 學 應 用 藝 術 與 設 計 學 系 碩 士 班 研 究 生 ** 南 華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台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全文

Microsoft Word - 台灣舞獅歷史發展脈絡之探析…全文 1 1 73 2 3 4 5 2003 p259 2 7 1997 p136 3 4 17 53 20 165~167 74 1064 5 ( ) 26 6 7 8 < > 37 39 37.1p4 40 9 10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1887 17 ~ 1962 小譃竟成生死 53 54 55 皷角鬧西皮 11 : 56 金獅献瑞慶春王 燈明花市艶風光 5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二 卷 第 三 期 / 95 年 7 月 何 處 是 歸 家?: 台 灣 俗 語 中 女 有 所 歸 的 女 性 養 成 模 式 與 文 化 反 映 初 探 The E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Women: A Study about Nyu You Suo Gui the Female s Education Pattern and

More information

9 * B0-0 * 16ZD097 10 2018 5 3 11 117 2011 349 120 121 123 46 38-39 12 2018 5 23 92 939 536 2009 98 1844 13 1 25 926-927 3 304 305-306 1 23 95 14 2018 5 25 926-927 122 1 1 self-ownership 15 22 119 a b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Microsoft Word - 2 黃州詩景  李妮庭.doc 東 華人文 學報 第十七期 頁 21-59 2010 年 7 月 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黃州詩景 張耒的地方表述與遷謫意識 李妮庭 提 要 如同蘇軾在黃州的居遊為宋人所樂道 張耒的黃州詩也喚起了宋人對黃州這 一地方的情感與想像 然而 與前人迥異 張耒詩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地方感 顯現其遷謫意識 具體而言 張耒詩中所描寫的黃州 意味著 非吾土 的南方 北方的城市映像與荒山野水的現實 相互對立 激盪

More information

35-55

35-55 BIBLID 0254-4466(2000)18:2 pp. 35-55 18 2 89 12 * 35 36 1 1 24 1980 802-805 37 2 2 128 1959 3223 38 3 4 36 5 6 7 3 5 179 4 14 1805 5 6 258-260 6 127 3215 7 6 255 87 39 8 9 10 11 12 13 14 8 5 1986 642 9

More information

17

17 49 1 ( ) Vol. 49 No. 1 2009 1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an. 2009 () ()? (, 475001) :, () ; ;2500 3000,,, : ; ; ; ;; :B812092 : A : 1000-5242 (2009) 01-0016 - 06 :2008211217 :(1929 -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1322D312DC2B2B4C2AB47A16DC5AAAED1B0F3B5AAB0DDA144A7B5B867A16EB2A4B1B4A277A548AED1A4A4BEC7A5CDB0DDC344ACB0A8D2> 弘 光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12 期 簡 朝 亮 讀 書 堂 答 問. 孝 經 略 探 以 書 中 學 生 問 題 為 例 趙 詠 寬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國 文 學 系 博 士 班 研 究 生 摘 要 孝 經 是 十 三 經 中 字 數 最 少 的 經 典, 然 實 踐 性 高, 受 歷 來 帝 王 重 視 但 在 清 末 民 初, 傳 統 思 維 受 到 挑 戰, 被 視 為 維 護

More information

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王 岱 舆 宗 教 哲 学 思 想 及 其 意 义 中 文 摘 要 王 岱 舆 是 中 国 回 族 穆 斯 林 的 著 名 学 者,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哲 学 的 重 要 代 表 人 物, 是 中 国 伊 斯 兰 学 术 研 究 的 先 驱 者, 是 中 国 穆 斯 林 运 用 中 文 全 面 系 统 论 述 伊 斯 兰 教 义 和 哲 理, 并 刊 行 其 汉 文 译 著 的 第 一 人 他

More information

98 14 1936 97 3 11 1 3 1987 1 17 99 17 96 9796 1959 457 17 291 292 17 22 1981 9 53 1992 2271 1989 79 80 1986 172 1990 131 1986 85 85 1957 52 1957 2 1957 2 1957 2 1959 7 1981 2 3 7 2 3 1 1954

More information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1914 1914 1922 9 45. 5 67. 2 1 1929 3 1912 1929 1907 1909 1909 1912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1914 1914 1922 9 45. 5 67. 2 1 1929 3 1912 1929 1907 1909 1909 1912 200234 K921 /927 A 1674-2338 2014 01-0058 - 09 19 20 1 2 2013-08 - 04 41271154 1870-1919 2011BCK001 1971-58 ZHONG Chong A Study on the Map of Provincial Capital of Zhejiang Past and Present 1914 1914 1922

More information

孫大川與台灣原住民族文藝復興運動 林正三撰

孫大川與台灣原住民族文藝復興運動     林正三撰 孫 大 川 與 台 灣 原 住 民 族 文 藝 復 興 運 動 林 正 三 壹 從 黃 昏 出 發 黎 明 時 出 發, 黃 昏 時 休 息, 這 是 漢 人 的 思 維 模 式 例 如 屈 原 的 < 離 騷 >: 朝 發 軔 於 蒼 梧 兮, 夕 余 至 乎 縣 圃 朝 發 軔 於 天 津 兮, 夕 余 至 乎 西 極 原 住 民 朋 友 大 川 的 思 維 模 式 卻 是 從 黃 昏 出 發,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05

05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109-140 20 2 91 12 ** 947 147-167 * ** 109 110 20 2 1 2 3 1 1995 1448 2 1449 1451-1452 3 111 4 5 6 1994 192 4 1450 5 6 1990 241-292 112 20 2 7 8 9 283-363 10 7 2001.6 7 171-221

More information

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2013年度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附 件 3: 西 藏 自 治 区 国 土 资 源 厅 2016 年 度 部 门 预 算 2016 年 3 月 16 日 1 目 录 第 一 部 分 西 藏 自 治 区 国 土 资 源 厅 概 况 一 主 要 职 能 二 部 门 单 位 构 成 第 二 部 分 西 藏 国 土 资 源 厅 2016 年 度 部 门 预 算 表 一 财 政 拨 款 收 支 总 表 二 一 般 公 共 预 算 支 出 表

More information

實用文格式大全.doc

實用文格式大全.doc (1 (2 (3 (4 (5 (6 (7 (8 (9 (10 1 ( ( ( ( [ ( ] [ ( ]+ [ ] ( ( 2001 6 2 2 2 2 3 ( ( ( (? (1 (2 (3 (4 ( 2002 ( 1999 ( 2001 6 6 4, 2 4 4 5 ( 1 1 2 1 2 ( ( _ - - x x x _ ( 1999 8 3 1 1 3 1 8 1 xxx 1 1 1 2

More information

个 小 小 的 乡 下 人 木 匠 的 儿 子, 竟 然 有 这 么 大 的 力 量 其 实 就 是 这 点, 祂 活 出 来 的 那 种 爱, 是 世 界 上 没 有 的 祂 活 出 来 的 爱 是 世 界 上 的 人 都 需 要 的, 但 却 是 人 人 在 这 个 世 界 上 都 得 不 到

个 小 小 的 乡 下 人 木 匠 的 儿 子, 竟 然 有 这 么 大 的 力 量 其 实 就 是 这 点, 祂 活 出 来 的 那 种 爱, 是 世 界 上 没 有 的 祂 活 出 来 的 爱 是 世 界 上 的 人 都 需 要 的, 但 却 是 人 人 在 这 个 世 界 上 都 得 不 到 人 间 有 真 爱 在 国 庆 假 期 的 时 候, 我 正 在 感 恩 堂 参 加 祷 告 会, 忽 然 一 个 十 多 年 没 有 见 面 的 同 学 打 我 电 话, 说 见 见 我 原 来 他 失 恋 了, 和 他 女 朋 友 吹 了 他 可 能 考 虑 到 我 已 经 结 过 婚, 刚 好 也 在 上 海, 就 想 联 系 我 他 说 他 女 朋 友 把 他 说 得 一 文 不 值, 让

More information

薛 秦 高 继 宁 宋 明 锁 文 洪 梁 瑞 敏 贾 跃 进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3 人 ) 琪 格 其 图 米 子 良 赵 震 生 辽 宁 省 (8 人 ) 田 素 琴 白 凤 鸣 肖 瑞 崇 黄 恩 申 白 长 川 杨 世 勇 李 敬 林 王 秀 云 吉 林 省 (5 人 ) 赵 继 福

薛 秦 高 继 宁 宋 明 锁 文 洪 梁 瑞 敏 贾 跃 进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3 人 ) 琪 格 其 图 米 子 良 赵 震 生 辽 宁 省 (8 人 ) 田 素 琴 白 凤 鸣 肖 瑞 崇 黄 恩 申 白 长 川 杨 世 勇 李 敬 林 王 秀 云 吉 林 省 (5 人 ) 赵 继 福 2014 年 全 国 名 老 中 医 药 专 家 传 承 工 作 室 建 设 项 目 专 家 名 单 北 京 市 (5 人 ) 王 文 友 张 志 真 王 应 麟 黄 丽 娟 高 才 达 天 津 市 (5 人 ) 马 融 于 志 强 吴 炳 忠 武 连 仲 张 洪 义 河 北 省 (6 人 ) 韩 志 河 张 士 舜 李 淑 荣 刘 玉 洁 刘 启 泉 高 慧 山 西 省 (6 人 ) 北 京 市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 (,1988: 630) 218

,,,,, (,1988: 630) 218 * 1 19 20 * 1,,,,, (,2006) 217 2018. 1 1959 453 1959 472 1 20 20 1928 1929 2014 20 30 1,,,,, (,1988: 630) 218 2003 405 1930 2005 1 2005 2 20 20 1930 2003 405 1934 1936 2003 411 2003 413 2005 206 2005 219

More information

three regions or three strata 3 Seneca 4 ~ 65 Quaestiones naturales 4 Themon 1349 ~ 1361 Questions on the Four Books of Aristotle's Meteorolo

three regions or three strata 3 Seneca 4 ~ 65 Quaestiones naturales 4 Themon 1349 ~ 1361 Questions on the Four Books of Aristotle's Meteorolo 33 3 2014 259 271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3 2014 100190 N092 P1-092 A 1000-1224 2014 03-0259-13 exhalation vapour smoke 1 2 2014-02-18 2014-09-21 1977 260 33 1 three regions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093_114_Koh_khee_heong

093_114_Koh_khee_heong !"#$%!"#$%&'()*+,-.!"#$%&'!"#$%&'()1389 1464!"#$%&'()*+,-./01!"#$% &'()*+,!-.(/0123456789!"#$%&'()*+,-./01234567*8+,79:;!"#$%&'()*+,-./0/123(456789:;

More information

2015 1 330 GLOBAL EDUCATION Vol. 44 No1 2015 / 300387 / 300387 20 20 1926 20 1912 1912 1918 1919 34 1919 1921 1 1922 1923 1925 7 100 2 1922 3 1923 5 1923 1924 4 1927 1949 20 1. 20 5 35 2. 20 20 1927 1949

More information

01-专论(2期).FIT)

01-专论(2期).FIT) 本 文 经 编 委 遴 选, 英 文 版 将 通 过 ScienceDirect 全 球 发 行 阴 杨 得 坡 元 元 生 态 养 生 及 其 在 中 医 药 保 健 与 产 品 开 发 中 的 应 用 元 ( 中 山 大 学 药 学 院 天 然 药 物 与 中 药 研 究 所 广 州 510080) 冀 军 锋 ( 国 家 健 康 科 技 产 业 基 地 中 山 市 尤 利 卡 天 然 药 物

More information

( ),,, ;,,,,,,,,,,,,,,,, 1 , :,,,,,,,,, :,,,, :,,,,,,,,,,,,,,, ;, ;,,,,,,,,,,,,,,, 2 ,,,,,,,,,,,,,,,,,,,??,,,,,,,,,,,,,,,,,,,,,,,,,,,, 3 ,,,,,,,,,,,,,,? :,?!,,,,,,,,,,,, 25 25,,,, 4 ,,!,?,,,,,, :?,,,,,

More information

穨hair&sick

穨hair&sick "Medical Knowledge and Uses of Hair in Traditional China" 199777 The Taniguchi Foundation Medicine and the Expressive Body The 2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Comparative History of Medicine: East

More information

国 国 国

国 国 国 1 * 1995 1 3 1994 200 2 2 国 国 国 1979 1987 201 1. 3 2. 4 3. 5 4. 6 5. 7 3 15 586 1975-1981 4 19 704 5 24 833 6 80 2607 7 42 1481 202 6. 8 7. 儁 9 8. 効 10 9. 11 10. 12 11. 13 12. 8 58 1878 9 71 2311 60 2273

More information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長 榮 大 學 資 訊 管 理 學 系 畢 業 專 案 實 作 成 果 報 告 有 聲 書 & 互 動 網 站 - 新 Q 版 廿 四 孝 專 案 編 號 : CJCU-IM-PRJ-100-06 執 行 期 間 : 99 年 2 月 22 日 至 100 年 1 月 14 日 專 案 成 員 : 指 導 老 師 : 林 金 鋒 莊 曉 凡 林 家 菱 張 育 珊 陳 冠 宇 黃 于 真 郭 靜 怡

More information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176 李 林 生 面 者, 首 先 在 考 試 形 式 上, 兩 科 會 試 均 廢 八 股 文 體, 全 部 改 試 策 論 其 次 為 考 試 場 次 及 內 容 之 改 革, 此 尤 為 其 至 要 者 改 制 前 科 考 三 場 次 序 內 容, 乃 沿 用 乾 隆 年 間 (1736 1 從 經 史 八 股 到 政 藝 策 論 : 清 末 癸 卯 甲 辰 科 會 試 論 析 * 李 林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歷 史 系 引 言 清 光 緒 二 十 九 年 (1903), 歲 次 癸 卯 是 年 清 廷 補 行 辛 丑 壬 寅 恩 正 併 科 會 試, 1 因 京 師 貢 院 毀 於 拳 禍, 遂 借 闈 河 南 各 省 公 車 甘 冒 風 雪, 趨 之 若 鶩 翌 年 甲 辰 (190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特别报告:中国NGO概览 (final, April 2, 2013).doc

Microsoft Word - 特别报告:中国NGO概览 (final, April 2, 2013).doc Shawn Shiehand Amanda Brown-Inz 8 NGO 17 2 3 NGO NGO NGO NGO NGO NGO NGO NGO GONGO NGO 4 1 Tsinghua University NGO Research Centre, ed., The 500 NGOs in China (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More information

2006 2006 2006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2004 2006 2004 29 30 2006 9 42

2006 2006 2006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2004 2006 2004 29 30 2006 9 42 2006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41 2006 2006 2006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2004 2006 2004 29 30 2006 9 42 2006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More information

一 -50-

一 -50- 200 7 2 49 0 試 論 中 國 戲 劇 表 演 的 多 樣 性 200 - -49- 一 -50- -51- -52- 2 2 2 99 3 2-4 -53- 3 4 95 3 5 93 52 29-370 97 434-435 4 77 擡 30-3 97 92-927 -54- 3-55- 90 5 379-439 5 200-5 200 2 4 5 999 304-35 200 2-56-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65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曾 春 海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哲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當 前 學 界 對 周 易 的 研 究, 大 致 上 已 達 成 經 傳 學 的 共 識 四 庫 提 要 卷 一 概 括 易 學 研 究 的 類 型 可 分

More information

10 中 草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3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生 药 打 粉 入 药 的 基 本 特 点, 借 鉴 材 料 学 粉 体 学 等 学 科 的 研 究 成 果, 在 中 药 传 统 制 药 理 念 的 启 发

10 中 草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3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生 药 打 粉 入 药 的 基 本 特 点, 借 鉴 材 料 学 粉 体 学 等 学 科 的 研 究 成 果, 在 中 药 传 统 制 药 理 念 的 启 发 中 草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3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9 基 于 传 统 丸 散 剂 特 点 的 中 药 粒 子 设 计 技 术 研 究 1, 杨 明 2, 韩 丽 1, 杨 胜 3, 张 定 1, 苏 柘 僮 1, 郭 治 平 4, 邹 文 铨 1. 成 都 中 医 药 大 学 四 川 省 中 药 资 源 系 统 研

More information

9 41-60 2004 12 * * 42 9 1 2 1619-1692 3 1 1996 152 2 1981 95 198 2000 38-47 3 1998 13 499 2 1 241-242 43 4 5 6 7 4 1982 147 5 1986 700 5 25 6 701 75 38 7 1 5 1027 44 9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59 16 1114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169B74FC5EF2020A8E2A9A4B0EABB79B1D0ACECAED1A56AA8E5B8D6BA71BFEFBFFDA4A7ACE3A8732E646F63> 國 立 臺 北 教 育 大 學 人 文 藝 術 學 院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語 文 教 學 碩 士 班 ( 暑 期 班 ) 碩 士 論 文 Master Program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 Summer Program)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Creative Writ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ore information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48 東華漢學 第20期 2014年12月 後 卿 由三軍將佐取代 此後 中大夫 極可能回歸原本職司 由 於重要性已然不再 故而此後便不見 中大夫 記載於 左傳 及 國 語 關鍵詞 左傳 中大夫 里克 丕鄭 卿 東華漢學 第 20 期 47-98 頁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華文文學系 2014 年 12 月 春秋晉國 中大夫 考 黃聖松** 摘要 本文討論 左傳 國語 所載 中大夫 之含義及職司內容 認為 中大夫 不可與 上大夫 下大夫 排比 視為 大夫 等 第 左傳 所載 大夫 一詞前常冠以其他名詞 如 中軍大夫 上軍大夫 下軍大夫 七輿大夫 公族大夫 及 僕大 夫 筆者認為 冠諸 大夫 前名詞即是該大夫職司範圍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民间(社会) 一 座 博 物 馆 庙 宇 建 筑 的 民 族 志 论 成 为 政 治 艺 术 的 双 名 制 高 丙 中 提 要 : 基 于 跨 度 9 年 的 参 与 观 察, 本 文 采 用 民 族 志 方 法 叙 述 了 一 个 同 时 兼 具 博 物 馆 和 庙 宇 之 名 的 建 筑 物 从 创 意 到 启 动 再 到 完 成 的 过 程 这 个 过 程 包 含 着 学 界 的 参 与 村 民 的 努

More information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32 3 2011 347 359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2 No. 3 2011 100190 1001 1120 120 11 20 N092 A 1673-1441 2011 03-0347-13 J. Needham 1900 1995 1 287 1 2 R. K. Merton

More information

-------------------------------------------------------------------------------- -------------------------------------------------------------------------------- 3 18 40 2 0.11 4.7 5000 --------------------------------------------------------------------------------

More information

:1949, 1936, 1713 %, 63 % (, 1957, 5 ), :?,,,,,, (,1999, 329 ),,,,,,,,,, ( ) ; ( ), 1945,,,,,,,,, 100, 1952,,,,,, ,, :,,, 1928,,,,, (,1984, 109

:1949, 1936, 1713 %, 63 % (, 1957, 5 ), :?,,,,,, (,1999, 329 ),,,,,,,,,, ( ) ; ( ), 1945,,,,,,,,, 100, 1952,,,,,, ,, :,,, 1928,,,,, (,1984, 109 2006 9 1949 3 : 1949 2005, : 1949 1978, ; 1979 1997, ; 1998 2005,,, :,,, 1949, :, ;,,,, 50, 1952 1957 ; ; 60 ; 1978 ; 2003,,,,,,, 1953 1978 1953 1978,,,, 100,,,,, 3,, :100836, :wulijjs @263. net ;,, :

More information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1 (2)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夏 朝 冠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七 品 夏 朝 冠, 其 冠 頂 可 分 成 三 個 部 分, 為 朝 冠 頂 紅 纓 與 帽 胎 圖 14 朝 冠 頂 為 銅 胎 鎏 金, 座 頂 銜 有 鎏 金 角 錐 狀 銅 質 立

More information

[1] 350 [1] 1991

[1] 350 [1] 1991 BIBLID 1026-5279 (2001) 90:1 pp. 115-148 (2001.6) 1 1 5 1897-1960 Keywords Xiantang Wang Diary Documentary Science E-mail: ting6153@mail.scu.edu.tw 116 2001.6 [1] 350 [1] 1991 1 1 7 1897-1960 7 1918 10

More information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1999 1992 11 7 1999 8811218 800 150.456 1387 1392 1680 The Research on the Faith in Cheng Hwang Yeh in Kinmen This research is written by a native kinmenese who does a long period of field research and

More information

< C4EAB5DA37C6DA2E6D7073>

< C4EAB5DA37C6DA2E6D7073> 万 病 归 宗 论 王 文 奎, 王 峰, 王 ( 北 京 泰 一 和 中 医 研 究 所, 北 京 100076) 岭 [ 摘 要 ] 在 中 医 原 创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结 合 枟 易 经 枠 枟 内 经 枠 和 枟 道 德 经 枠 三 经 思 想, 提 出 了 万 病 归 宗 理 论 三 维 守 恒 调 控 法 则 五 脏 阴 阳 辨 证 纲 领, 以 及 临 床 治 疗 双 合 原

More information

清  华  大  学

清  华  大  学 清 华 大 学 综 合 论 文 训 练 题 目 : 陶 瓷 艺 术 中 的 昆 虫 元 素 系 专 姓 别 : 美 术 学 院 业 : 陶 瓷 艺 术 设 计 名 : 胡 莹 莹 指 导 教 师 : 郑 宁 教 授 2015 年 6 月 6 日 关 于 学 位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的 说 明 本 人 完 全 了 解 清 华 大 学 有 关 保 留 使 用 学 位 论 文 的 规 定, 即 : 学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91-411 21 1 92 6 30 K. R. Popper 30 27-91 * 391 392 21 1 1 2 1 1990.2 4 1278 2 1278 393 3 4 5 3 1967.5 158 4 1979.9 2 601-602 5 394 21 1 6 7 8 9 1996.5 7 298 6 254 7 299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iIndexofNHE-03.doc

Microsoft Word - ChiIndexofNHE-03.doc 教 育 曙 光 學 報 中 文 論 文 的 分 析 及 主 題 索 引 胡 飄 賀 國 強 香 港 浸 會 大 學 自 一 九 六 一 至 二 零 零 三 的 四 十 三 年 間, 教 育 曙 光 學 報 出 版 四 十 七 期 共 刊 登 七 百 篇 論 文, 本 文 將 其 間 以 中 文 發 表 的 三 百 零 六 篇 論 文 按 關 鍵 字 及 主 題 方 法 編 成 索 引 檢 定 本 索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338B4C12D42A448A4E5C3C0B34EC3FE2DAB65ABE1> ϲ ฯ र ቑ ጯ 高雄師大學報 2015, 38, 63-93 高雄港港史館歷史變遷之研究 李文環 1 楊晴惠 2 摘 要 古老的建築物往往承載許多回憶 也能追溯某些歷史發展的軌跡 位於高雄市蓬 萊路三號 現為高雄港港史館的紅磚式建築 在高雄港三號碼頭作業區旁的一片倉庫 群中 格外搶眼 這棟建築建成於西元 1917 年 至今已將近百年 不僅躲過二戰戰 火無情轟炸 並保存至今 十分可貴 本文透過歷史考證

More information

OncidiumGower Ramsey ) 2 1(CK1) 2(CK2) 1(T1) 2(T2) ( ) CK1 43 (A 44.2 ) CK2 66 (A 48.5 ) T1 40 (

OncidiumGower Ramsey ) 2 1(CK1) 2(CK2) 1(T1) 2(T2) ( ) CK1 43 (A 44.2 ) CK2 66 (A 48.5 ) T1 40 ( 35 1 2006 48 35-46 OncidiumGower Ramsey ) 2 1(CK1) 2(CK2) 1(T1) 2(T2) (93 5 28 95 1 9 ) 94 1-2 5-6 8-10 94 7 CK1 43 (A 44.2 ) CK2 66 (A 48.5 ) T1 40 (A 47.5 ) T2 73 (A 46.6 ) 3 CK2 T1 T2 CK1 2006 8 16

More information

穨75.PDF

穨75.PDF 75 J Chin Med 14(2): 75-85, 2003 (2002 8 20 2002 12 24 2003 1 8 ) 1 2 3 4 5 6 7 50 : 04-22340047 : 04-22342508E-mail: jcmt22@ms38.hinet.net 76 8 9 1180 1251 10 () 11 77 12 13 ( ) 14 (1) (2) () (1) (2)

More information

2011第1期第二部分

2011第1期第二部分 中 国 农 学 通 报 2011,27(01):466-470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 于 农 业 信 息 化 与 农 村 信 息 化 关 系 的 探 讨 高 万 林, 张 港 红, 李 桢, 赵 佳 宁 (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信 息 与 电 气 工 程 学 院, 北 京 100083) 摘 要 : 文 章 通 过 分 析 农 业 农 村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誤入與遊歷_黃東陽_p _.doc

Microsoft Word - 6-誤入與遊歷_黃東陽_p _.doc 興 大 人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九 期, 頁 167-188 1 二 七 年 九 月 誤 入 與 遊 歷 宋 傳 奇 王 榭 仙 鄉 變 型 例 探 究 黃 東 陽 摘 要 肇 興 六 朝 的 仙 鄉 傳 說 不 僅 騰 播 於 當 時, 後 世 亦 多 仿 摹 其 撰 寫 體 制 及 內 容, 嘗 為 小 說 及 戲 曲 的 重 要 命 題 惟 於 六 朝 所 奠 定 下 仙 鄉 的 基 本

More information

02廖美玉.doc

02廖美玉.doc 37 * * 2003 11 37-78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in Returning to Farm and the Acquisition of Joyfulness in Suppositional Writing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More information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A A A A A i A A A A A A A ii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Editions of Great Ideas Penguin s Great Ideas series began publication in 2004. A somewhat smaller list is published in the USA and a related, even

More information

86 定人 人生 人性 历史 社会的运动与前进 他们 极善于把政治上对于苏维埃政权的忠贞与爱国主 义 与对于白桦树和草原的依恋 与对于人和人性 2011 年 夺秒地把自己的音乐造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伐木 工人的儿子孙长宁 粉碎 四人帮 后 孙长宁千里 人生的天真的勃勃有生气的肯定结合起来 三 迢迢来

86 定人 人生 人性 历史 社会的运动与前进 他们 极善于把政治上对于苏维埃政权的忠贞与爱国主 义 与对于白桦树和草原的依恋 与对于人和人性 2011 年 夺秒地把自己的音乐造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伐木 工人的儿子孙长宁 粉碎 四人帮 后 孙长宁千里 人生的天真的勃勃有生气的肯定结合起来 三 迢迢来 第 12 卷第 5 期 2011 年 10 月 Vol 12 No 5 Oct 2011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张洁与俄苏文学 黄 乐 平 (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 俄苏文学对张洁的影响 既来自于时代文化背景的熏陶浸染 也来自于作家主动的接受与借鉴 总体而言 俄苏文学主要影响了张洁早期的创作

More information

47 3 200 5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47No. 3 May 200 200062 20 I207. 2 A 000-59920003-0027-2 2009-0- 2 956 2007 20 28 200 979 90 94 3 29 2 3 2 3 979 93 94 94 98 288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社 會 科 學 院 政 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台 灣 中 小 企 業 赴 大 陸 投 資 風 險 及 其 因 應 之 道 Investment Risks and its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Microsoft Word - 口試本封面.doc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劉 明 宗 博 士 台 灣 客 家 俗 諺 中 的 數 詞 研 究 研 究 生 : 謝 淑 援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六 月 本 論 文 獲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99 度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博 碩 論 文 獎 助 行 政 院 客 家 委 員 會 獎 助 客 家 研 究 優 良

More information

10 ( ) ( ) [5] 1978 : [1] (P13) [6] [1] (P217) [7] [1] (P19) : : [1] [4] (P1347) (P18) 1985 : [1] (P343) 1300 : [1] (P12) 1984 :

10 ( ) ( ) [5] 1978 : [1] (P13) [6] [1] (P217) [7] [1] (P19) : : [1] [4] (P1347) (P18) 1985 : [1] (P343) 1300 : [1] (P12) 1984 : 27 3 ( ) Vol.27 No.3 2010 5 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May 2010 ( 518060) : ; : ; : ; ; ; ; : F 127.9 :A :1000-260X(2010)03-0009-13 30 [2] : [2] (P381) 1979 : : [3] :1978

More information

/ J J J J See HUAN Q Z.

/ J J J J See HUAN Q Z. 17 1 2018 2 2010 250100 2010 D0-05 X2 A 1671-7287 2018 01-0023-16 20 80 2009 1 2010 2 1. 2010 2012 2015 2017-12-10 1965-1. J. 2010 2 45-66. 2 2010 2016 100~ 150 39 72 23 2010 15 20 90 16 / 21 17 21 1 2

More information

% %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 % % 28.6%

% %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 % % % 28.6% 2007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129 2007 50 461 20.2% 11 621 15.6% 2007 2007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PORT 2007 25 088 49.7% 14 859 29.4% 6 362 12.6% 3 478 23.6%

More information

2009.05

2009.05 2009 05 2009.05 2009.05 璆 2009.05 1 亿 平 方 米 6 万 套 10 名 20 亿 元 5 个 月 30 万 亿 60 万 平 方 米 Data 围 观 CCDI 公 司 内 刊 企 业 版 P08 围 观 CCDI 管 理 学 上 有 句 名 言 : 做 正 确 的 事, 比 正 确 地 做 事 更 重 要 方 向 的 对 错 于 大 局 的 意 义 而 言,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The Study on the New Pension Scheme for Civil Servants Evidence from Kaohsiung County I II 1. III Thesis Abstract Title of Thesis The Study on the New Pension Scheme for Civil Servants: Evidence from Kaohsiu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執行期間與消滅時效期末報告_公開.doc

Microsoft Word - 執行期間與消滅時效期末報告_公開.doc 行 政 執 行 法 執 行 期 間 與 消 滅 時 效 法 制 之 關 係 委 託 研 究 案 成 果 報 告 書 研 究 單 位 : 國 立 臺 北 大 學 計 畫 主 持 人 : 張 文 郁 教 授 共 同 主 持 人 : 陳 愛 娥 副 教 授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5 月 23 日 1 目 次 中 文 摘 要. 4 英 文 摘 要. 4 研 究 緣 起. 6 研 究 目 的..9 研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第1期 阅江学刊 2016 年 2 月 Yu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1 Feb 2016 审美文化研究 植物审美专辑 论 红楼梦 中的桂花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97 摘要 红楼梦 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 比德 思路 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 还使用了 蟾桂 折桂 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 红楼梦 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 也有南方特有的春 桂 红楼梦 中有两次赏桂活动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