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Microsoft Word - 101李隆獻.doc"

Transcription

1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009 年 4 月 頁 1-28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 李 隆 獻 摘 要 本 文 延 續 筆 者 對 復 仇 / 復 仇 觀 的 歷 時 性 考 察, 以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管 窺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嬗 變 之 跡 要 點 如 下 : 一 日 本 復 仇 觀 述 略 : 指 出 日 本 復 讐 一 詞 源 自 中 國, 且 其 觀 念 亦 大 致 承 襲 中 國 傳 統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允 許 有 條 件 的 復 仇 行 為 ; 直 至 平 安 時 代 ( ) 始 有 規 範 復 仇 律 令 的 頒 布, 但 此 一 律 令 並 未 有 效 遏 止 民 間 的 復 仇 風 氣 ; 十 二 世 紀 則 由 私 人 的 復 仇 演 變 為 武 將 間 的 敵 討 ち 類 似 中 國 的 為 主 復 仇 ; 江 戶 時 期 ( ), 受 武 士 道 與 民 間 執 政 者 的 影 響, 復 仇 案 例 尤 多, 此 一 風 潮 一 直 延 續 到 明 治 維 新 明 令 禁 止 復 仇 (1873) 為 止 二 由 記 紀 等 日 本 早 期 史 書 所 載 復 仇 事 例, 論 證 日 本 早 期 復 仇 觀 明 顯 源 自 中 國 禮 記 周 禮 論 語 史 記 等 儒 家 典 籍 三 述 論 平 安 時 代 數 則 有 名 的 御 靈 生 靈 復 仇 事 例, 指 出 御 靈 復 仇 多 集 中 於 朝 廷, 頗 具 政 治 色 彩 ; 生 靈 復 仇 則 展 現 在 紫 式 部 的 源 氏 物 語 中, 可 見 復 仇 觀 與 文 學 創 作 的 互 涉 現 象 四 述 論 中 世 紀 曾 我 兄 弟 為 父 復 仇 事 例 與 曾 我 物 語 所 引 發 的 復 仇 熱 潮, 及 其 對 日 本 文 學 社 會 法 律 思 想 等 方 面 的 影 響 五 述 論 江 戶 時 期 德 川 幕 府 結 合 復 仇 觀 與 武 士 道, 肯 定 復 仇 行 為 及 其 所 生 發 的 影 響, 並 析 論 日 本 學 者 對 忠 臣 藏 事 例 的 不 同 觀 點, 進 而 探 析 學 者 間 復 仇 觀 的 差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1

2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異, 藉 以 彰 顯 復 仇 觀 隨 時 間 而 變 改 的 特 質 關 鍵 詞 : 復 仇 復 仇 觀 源 氏 物 語 曾 我 物 語 忠 臣 藏 2

3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A Look at Concepts of Revenge in Japan: An 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Centered on the Classic Literature Lee Long-Shie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continue our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revenge and the concept of revenge by looking at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revenge in Japan. This paper will cover the following: 1.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revenge in Japan: fukushuu, the Japanese term for revenge, is shown as coming from China, and the associated concept likewise draws primarily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ncept of revenge with respect to the five relations ( 五 倫 ) insomuch as reveng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s permitted. Laws concerning revenge were not promulgated until the Heian period, and even then these laws did not effectively stem local customs of revenge. During the 12 th century, the concept of interpersonal revenge was transformed into a notion of katakiuchi ( 敵 討 ち) among samurai similar to the Chinese idea of revenge on the part of a master. The mix of samurai and civil rulers during the Edo period led to incidents of revenge becoming particularly common. This situation lasted until the Meiji Reformation, when laws forbidding acts of revenge were put into effect. 2. Cases of revenge recorded in the kiki ( 記 紀 ) and other early historical works are used to show that the concept of revenge in early Japan came from Chinese Confucian Classics such as the Book of Rites, the Rites of Zhou, the Analects, and the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

4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3. A number of famous instances of revenge involving goryō ( 御 靈, vengeful ghosts) and ikiryō ( 生 靈, living soul) from the Heian period will be used to show that revenge by goryō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royal court and had political significance. By contrast, revenge by ikiryō were dealt with in Shikibu ( 紫 式 部 ) s Tale of Genji, thus show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ncept of revenge and works of literature. 4. For the medieval period, we will look at the rising trend of acts of revenge inspired in part by the revenge the Soga brothers ( 曾 我 兄 弟 ) took on behalf of their father and the printing of the Tale of the Soga Brothers ( 曾 我 物 語 ) and its effects on Japanese literature, society, law, and thought. 5.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venge into the Samurai Way by the Shogunate during the Edo period, with its confirmation of acts of revenge, and the effects this had will be discussed. We will also analyze various views of the Treasury of Loyal Retainers ( 忠 臣 藏 ) among Japanese sholars and discuss differences in their views on revenge in order to show how this concept changed with the times. Keywords: revenge, concept of revenge, Tale of Genji, Tale of the Soga Brother, Treasury of Loyal Retainers 4

5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李 隆 獻 一 前 言 復 仇 觀 堪 稱 重 要 的 文 化 概 念, 影 響 中 國 文 化 思 想 社 會 法 律 至 為 深 遠 筆 者 近 年 來 陸 續 對 復 仇 觀 進 行 系 列 性 探 討 :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1 述 及 復 仇 現 象 / 復 仇 觀 淵 遠 流 長, 不 僅 出 於 血 緣 社 會 因 素, 也 受 文 化 禮 俗 左 右, 而 有 其 複 雜 多 面 的 呈 現 透 過 相 關 資 料 的 蒐 羅 分 析, 發 現 : 人 類 的 復 仇 行 為 即 使 有 生 物 性 的 來 源, 然 而 在 復 仇 觀 社 會 化 的 過 程 中, 龐 大 的 儒 家 傳 統 以 其 一 貫 的 方 式, 亦 即 將 原 始 社 會 的 種 種 習 俗 規 範 化 禮 儀 化 經 典 化 ; 因 此 原 本 血 親 復 仇 的 模 式 或 者 以 氏 族 成 員 為 對 象 ; 或 以 造 成 對 方 相 同 的 痛 苦 為 目 的, 如 孟 子 所 說 的 殺 人 之 父, 人 亦 殺 其 父 ; 殺 人 之 兄, 人 亦 殺 其 兄 ; 或 專 以 施 害 者 為 對 象 這 些 模 式 便 逐 漸 為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所 收 編, 先 是 藉 由 經 學 的 地 位 將 之 學 術 化, 再 經 由 深 習 儒 家 思 想 的 循 吏 法 外 施 恩 的 實 踐, 因 此 在 民 間 社 會 形 成 一 股 堅 實 的 復 仇 思 想 與 風 尚 當 然, 自 戰 國 以 降 的 任 俠 之 風, 也 是 漢 代 復 仇 風 氣 不 可 忽 視 的 來 源, 然 而 東 漢 以 降 的 中 國 復 仇 傳 統, 幾 幾 乎 便 是 儒 家 典 籍 所 描 述 的 型 態, 由 此 亦 可 見 證 儒 家 倫 理 觀 念 / 思 想 傳 統, 對 中 國 社 會 無 所 不 在 的 影 響 力 2 沿 著 此 一 探 究 路 徑, 筆 著 接 連 撰 寫 數 篇 相 關 論 文 : 兩 漢 復 仇 風 氣 與 公 羊 復 仇 理 論 關 係 重 探, 3 指 出 公 羊 傳 的 復 仇 理 論, 在 兩 漢 期 間 實 際 上 並 未 真 正 付 諸 實 踐, 傳 統 將 東 漢 盛 行 復 仇 歸 因 於 公 羊 復 仇 學 說, 其 實 並 不 可 信, 進 而 指 出 : 東 1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 臺 北 :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 第 22 期 (2005 年 6 月 ), 頁 同 上 注, 頁 兩 漢 復 仇 風 氣 與 公 羊 復 仇 理 論 關 係 重 探,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27 期 (2007 年 12 月 ), 頁

6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漢 以 降, 尤 其 是 東 漢 末 年 的 盛 行 復 仇, 實 與 東 漢 整 體 士 風 以 及 朝 廷 的 大 赦 氾 濫 關 係 密 切, 並 非 源 自 公 羊 復 仇 理 論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4 則 指 出 自 西 漢 至 南 北 朝 的 復 仇 觀, 在 與 官 方 法 律 互 動 下, 反 映 出 忠 / 孝 兩 種 倫 理 的 拉 扯 面 對 私 義 的 孝 / 禮 與 公 義 的 忠 / 法 等 概 念, 復 仇 觀 在 此 一 時 期 產 生 多 次 變 化 : 漢 代 尤 其 是 東 漢 較 傾 向 於 認 同 復 仇 曹 魏 時 期 則 明 訂 禁 止 復 仇 的 律 令 以 規 範 復 仇 行 為 ; 南 北 朝 分 裂 後, 南 方 強 調 孝 義 倫 理, 對 復 仇 採 寬 赦, 甚 至 肯 定 的 態 度 ; 北 朝 則 傾 向 於 強 調 忠, 透 過 將 忠 定 義 為 大 孝 的 詮 釋 方 式, 將 忠 的 內 涵 國 家 化, 同 時 也 明 令 禁 止 復 仇 ;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5 探 討 傳 統 復 仇 觀 在 隋 唐 三 百 餘 年 間 的 具 體 樣 貌 : 就 此 一 時 期 復 仇 觀 的 遞 嬗 官 方 的 法 令 規 範 與 執 法 態 度 輿 論 所 反 映 的 復 仇 觀, 以 及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相 關 問 題 等 進 行 省 察 與 詮 釋 另 有 唐 代 以 前 鬼 靈 復 仇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6 探 討 先 秦 至 唐 代 鬼 靈 復 仇 的 現 象 及 其 所 反 映 復 仇 觀 的 實 況 與 嬗 變 之 跡 ; 宋 代 經 生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7 宋 代 儒 士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8 探 論 宋 代 經 書 子 書 文 集 中 復 仇 觀 的 具 體 樣 貌 與 嬗 變 狀 況 在 幾 年 的 研 究 中, 筆 者 也 曾 以 中 國 的 傳 統 復 仇 觀 與 歐 西 的 基 督 教 復 仇 觀 略 作 比 較, 發 現 兩 者 大 相 逕 庭 迥 不 相 侔 9 根 據 筆 者 粗 淺 涉 獵, 稍 知 盛 行 復 仇 的 日 本 文 化 與 中 國 復 仇 觀 有 相 當 程 度 的 關 係, 因 不 揣 淺 陋, 試 圖 探 究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淵 源 與 流 變 : 先 省 察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起 源 及 其 與 中 國 文 化 的 關 係, 接 著 對 日 本 復 仇 文 化 的 盛 衰 與 演 變 作 鳥 瞰 式 的 勾 勒 ; 繼 則 依 時 代 先 後, 由 日 本 上 代 古 事 記 日 本 書 紀, 中 古 日 本 三 代 實 錄 源 氏 物 語 枕 草 子, 中 世 曾 我 物 語, 近 世 忠 4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 臺 北 : 臺 灣 大 學 文 學 院 ), 第 68 期 (2008 年 5 月 ), 頁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 臺 南 :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 第 20 期 (2008 年 4 月 ), 頁 唐 代 以 前 鬼 靈 復 仇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將 於 2009 年 9 月 日 第 九 屆 唐 代 文 化 國 際 學 術 研 討 會 ( 臺 大 文 學 院 臺 大 歷 史 系 中 興 大 學 文 學 院 合 辦 ) 宣 讀 7 宋 代 經 生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待 刊 8 宋 代 儒 士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將 於 2009 年 10 月 28 日 孔 德 成 先 生 學 術 與 薪 傳 學 術 研 討 會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主 辦 ) 宣 讀 9 見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四 之 ( 二 ) 西 方 復 仇 觀 管 窺, 頁

7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臣 藏 等 史 學 文 學 作 品 管 窺 日 本 的 復 仇 觀, 並 抽 繹 學 者 的 相 關 論 辯, 以 見 日 本 學 者 的 復 仇 觀 ; 最 後 則 概 略 比 較 中 日 復 仇 觀 的 異 同 筆 者 對 日 本 文 化 認 知 有 限, 固 陋 難 免, 敬 期 海 內 外 博 雅 君 子 有 以 教 我 二 日 本 復 仇 觀 述 略 中 國 文 化 影 響 日 本 文 化 至 深 且 遠, 固 不 煩 贅 言, 中 外 學 者 述 及 此 一 現 象 之 論 文 亦 不 待 枚 舉 日 本 的 復 仇 觀, 早 自 文 字 發 明 以 前, 即 已 深 受 中 國 大 小 戴 禮 記 周 禮 等 儒 家 經 典 父 仇 不 共 戴 天 觀 念 的 影 響, 普 遍 視 復 仇 為 一 種 正 當 / 必 要 的 行 為, 無 論 朝 廷 或 民 間, 復 仇 風 氣 均 極 盛 行 10 現 今 留 存 的 日 本 歌 舞 伎 與 淨 琉 璃 等 藝 術 作 品, 以 復 仇 為 題 材 的 復 仇 類 11 故 事 即 佔 半 數 以 上, 日 人 對 復 仇 故 事 熱 衷 的 程 度, 由 此 可 見 一 斑 中 文 的 復 仇, 或 作 復 讎 復 讐 報 讎 報 仇, 12 日 文 則 10 日 本 學 者 穗 積 陳 重 即 曾 指 出 中 國 思 想 對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決 定 性 影 響 力, 說 見 氏 著 : 復 讐 と 法 律 ( 東 京 : 岩 波 書 店,1982) 相 對 而 言, 臺 灣 與 大 陸 學 者 反 較 少 論 及, 如 賀 聖 遂 儒 家 思 想 對 日 本 文 化 的 影 響 雖 歷 述 儒 家 文 化 對 日 本 政 治 文 史 哲 科 學 等 方 面 的 影 響, 卻 未 述 及 儒 家 復 仇 觀 這 一 影 響 日 本 文 化 社 會 文 學 藝 術 至 為 深 遠 的 觀 念 賀 文 收 入 劉 柏 林 胡 令 遠 編 : 中 日 學 者 中 國 學 論 文 集 中 島 敏 夫 教 授 漢 學 研 究 五 十 年 志 念 文 集 (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06), 頁 復 仇 類 仇 討 ち 物 泛 指 所 有 以 復 仇 為 主 題 的 文 學 作 品 由 於 日 本 的 藝 術 作 品 中, 關 於 復 仇 的 題 材 格 外 興 盛, 因 此 特 別 歸 為 一 文 類, 這 在 世 界 文 學 作 品 中 實 屬 非 常 特 殊 的 現 象 日 本 復 仇 類 的 代 表 有 : 曾 我 類 忠 臣 藏 類 伊 賀 類 ( 指 荒 木 又 右 衛 門 在 伊 賀 上 野 的 復 仇 決 鬥 故 事 ) 等 其 中 曾 我 類 的 衍 生 作 品 即 達 上 千 種 12 復 仇, 中 國 傳 統 典 籍 或 作 復 讎, 如 孟 子 公 羊 傳 穀 梁 傳 ; 或 作 報 讎, 如 左 傳 周 禮 史 記 ; 或 作 報 仇, 如 史 記 ; 亦 有 作 復 仇 者, 如 越 絕 書 廣 雅. 釋 言 : 報, 復 也 ( 清. 王 念 孫 : 廣 雅 疏 證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卷 5 上, 頁 11 上 ) 可 知 復 仇 與 報 仇 實 異 詞 同 義 又, 說 文. 人 部 : 仇, 讎 也 ( 清. 段 玉 裁 : 說 文 解 字 注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4, 卷 8 上, 頁 36 上 ) 言 部 : 讎, 應 也 段 注 : 讎 者, 以 言 對 之 引 申 之 為 讎 怨, 詩 : 不 我 能 慉, 反 以 我 為 讎 ; 周 禮 父 之 讎 兄 弟 之 讎 是 也 仇 讎 本 皆 兼 善 惡 言 之, 後 乃 專 謂 怨 為 讎 矣 ( 同 上, 卷 3 上, 頁 8 下 ) 案 : 讐 為 讎 之 異 體 字 ; 又, 仇 讎 亦 可 合 為 複 詞, 如 左 傳. 哀 公 元 年 : ( 越 ) 與 我 同 壤 而 世 為 仇 讎, 荀 子. 臣 道 : 爪 牙 之 士 施, 則 仇 讎 不 作, 可 知 復 仇 復 讎 異 字 而 同 義 本 文 從 俗, 或 7

8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有 復 讐 仇 討 ち 敵 討 ち 三 種 不 同 說 法 日 文 復 讐 的 字 源, 明 顯 由 中 文 復 讎 復 讐 而 來, 但 仇 討 ち 敵 討 ち 兩 種 同 義 異 字 的 用 法, 則 要 到 鐮 倉 時 代 ( ) 始 廣 為 流 傳 筆 者 認 為 : 日 本 復 讐 一 詞, 乃 藉 自 漢 字, 日 本 早 期 的 復 仇 觀 也 大 致 承 襲 中 國 傳 統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13 西 元 646 年, 日 本 孝 德 天 皇 推 動 大 化 革 新, 派 遣 唐 使 至 中 國 學 習 文 化, 同 時 也 將 儒 家 思 想 與 漢 字 帶 回 日 本 根 據 日 本 最 早 的 正 史 日 本 書 紀 記 載, 早 在 顯 宗 天 皇 二 年 (486) 的 記 載 中, 已 直 接 引 用 禮 記. 曲 禮 上 父 之 讎 不 與 共 戴 天, 兄 弟 之 讎, 不 反 兵, 交 遊 之 讎, 不 同 國, 14 並 可 見 儒 家 思 想 對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深 遠 影 響 力 此 一 時 期 的 日 本 復 仇 觀 與 中 國 並 無 太 大 差 異, 一 直 要 到 平 安 時 代 ( ), 日 本 的 復 仇 觀 才 有 新 面 貌 穗 積 陳 重 將 日 本 復 仇 的 沿 革 分 為 允 許 復 仇 時 代 限 制 復 仇 時 代 禁 止 復 仇 時 代 三 個 階 段 15 相 較 於 世 界 其 他 國 家, 日 本 允 許 復 仇 的 歷 史 相 當 長 遠 其 原 因 不 外 乎 受 到 中 國 儒 家 思 想 日 本 武 士 道 思 想 以 及 幕 府 封 建 制 度 等 因 素 的 影 響 穗 積 陳 重 認 為, 日 本 吸 收 中 國 文 化, 視 復 仇 為 父 子 兄 弟 朋 友 間 的 義 務 ; 固 有 的 武 士 道 也 在 精 神 方 面 扮 演 了 舉 足 輕 重 的 角 色 日 本 自 古 以 來 視 復 仇 為 臣 子 的 重 大 義 務, 特 別 是 在 武 家 時 代, 復 仇 行 為 受 到 社 會 大 眾 的 讚 揚 又, 日 本 的 幕 府 封 建 制 度 因 長 期 處 於 多 數 小 國 的 狀 態, 法 權 並 未 統 一, 殺 人 者 只 要 逃 往 他 地 便 能 脫 離 法 律 制 裁, 公 權 力 的 不 彰 間 接 助 長 了 復 仇 風 氣 16 正 因 思 想 上 對 復 仇 採 取 肯 定 的 態 度, 法 律 上 又 對 復 仇 行 為 沒 有 嚴 厲 的 規 範, 使 得 日 本 的 復 仇 歷 史, 相 較 而 言, 比 其 他 國 家 來 得 長 遠 17 用 報 仇 復 讐, 而 多 用 復 仇, 端 視 行 文 而 定, 並 無 深 意 13 五 倫 復 仇 觀 指 中 國 社 會 受 儒 家 思 想 影 響 而 形 塑 的 復 仇 觀, 說 見 拙 撰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之 二 儒 家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太 安 万 侶 : 日 本 書 紀. 下 卷 ( 東 京 : 小 学 館, 新 編 日 本 古 典 文 学 全 集 3,2002), 頁 248 禮 記 原 文 見 唐. 孔 穎 達 等 : 禮 記 正 義 (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6 景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刻 本 ), 卷 3, 頁 10 下 又 禮 記 作 弗 與 共 戴 天, 弗 不 古 通 15 穗 積 陳 重 : 復 讐 と 法 律, 頁 此 與 東 漢 時 期 的 避 罪 待 赦 頗 為 類 似, 說 參 拙 撰 :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二 之 ( 三 ) 東 漢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相 對 而 言, 中 國 允 許 復 仇 的 歷 史 又 較 日 本 為 長, 變 化 更 多, 可 參 筆 者 前 揭 數 文 8

9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平 安 時 代, 日 本 大 量 吸 取 中 國 文 化, 法 令 制 度 也 模 仿 唐 律 的 賊 盜 律, 18 主 張 不 得 私 下 和 解 19 但 這 項 律 令 隨 著 奈 良 平 安 朝 佛 教 的 盛 行, 主 張 以 慈 悲 為 重, 因 而 常 有 大 赦 特 赦 等 減 刑 而 逐 漸 式 微 死 刑 的 廢 止, 加 上 平 安 朝 政 局 動 盪 不 安, 兼 以 連 年 饑 饉, 天 變 頻 繁, 群 盜 出 沒, 使 得 此 一 時 期 的 復 仇 風 氣 更 為 盛 行 當 時 的 復 仇 觀 揉 合 了 民 間 的 御 靈 信 仰, 發 展 出 一 套 獨 特 的 怨 靈 復 仇 思 想 政 治 上 遭 鬥 爭 / 含 冤 而 死 的 人 會 化 為 怨 靈 製 造 動 亂 時 至 十 二 世 紀, 源 賴 朝 的 武 家 政 治 成 立, 復 仇 不 再 侷 限 於 私 人 恩 怨, 而 演 變 為 武 將 間 的 討 伐 行 動 敵 討 ち 其 最 著 名 者, 如 平 貞 盛 舉 兵 討 伐 平 將 門 (940 左 右 ) 源 賴 朝 討 伐 長 田 忠 致 (1180), 以 及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1194) 等, 此 類 復 仇 大 都 以 個 人 的 復 仇 名 義 策 劃 大 規 模 的 軍 事 行 動 20 在 兵 荒 馬 亂 的 戰 國 時 代, 復 仇 所 帶 來 的 大 規 模 屠 殺, 使 得 復 仇 的 本 質 逐 漸 脫 離 早 期 的 倫 理 情 仇 對 此, 學 者 清 原 康 正 認 為 : 仇 討 ち 一 詞, 除 了 復 仇 之 外 尚 有 另 一 層 涵 意 : 原 先 的 復 讐 一 語, 復 仇 本 身 便 是 唯 一 的 目 的 ; 仇 討 ち 則 牽 扯 到 個 人 的 利 益 與 野 心, 特 別 是 戰 國 時 代 的 武 士 為 了 鞏 固 自 身 的 利 益, 經 常 以 復 仇 之 名 對 敵 人 進 行 討 伐 因 此 這 兩 個 詞, 中 譯 雖 均 為 復 仇, 其 本 質 則 有 著 微 妙 的 不 同 21 從 上 古 時 期 的 復 讐 一 詞 到 鐮 倉 幕 府 時 代 的 仇 討 ち / 敵 討 ち, 由 字 義 的 變 遷 亦 可 概 略 窺 知 日 本 復 仇 思 想 的 變 異 江 戶 幕 府 時 代 ( ), 受 到 武 士 道 與 執 政 者 積 極 鼓 吹 倫 理 思 想 獎 勵 復 18 唐 律 賊 盜 律 載 : 諸 祖 父 母 及 夫 為 人 所 殺, 私 和 者, 流 兩 千 里 ; 期 親, 徒 二 年 半 ; 大 功 以 下, 遞 減 一 等 ; 受 財 重 者, 各 準 盜 論 ( 劉 俊 文 : 唐 律 疏 議 箋 解,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頁 1287) 日 本 的 賊 盜 律 則 說 : 凡 祖 父 母 父 母 外 祖 父 母 及 夫, 為 人 所 殺, 私 和 者, 徒 三 年 ; 二 等 親, 徒 二 年 ; 三 等 以 下 親, 遞 減 一 等 ; 受 財 重 者, 各 准 盜 論 ( 佐 伯 有 義 : 續 日 本 記 下 卷, 增 補 六 国 史, 東 京 : 朝 日 新 聞 社,1940, 頁 134) 簡 言 之, 親 人 遭 殺 害, 民 眾 有 告 官 的 義 務, 不 告 者 須 定 罪, 私 下 和 解 者 必 須 處 罰 無 論 律 文 的 文 字 或 精 神, 都 幾 乎 與 唐 律 完 全 相 同 19 關 於 唐 代 復 仇 與 法 律 的 互 涉, 可 參 拙 撰 :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之 四 唐 律 中 復 仇 相 關 律 令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此 種 行 為 類 似 中 國 的 為 主 復 仇 為 主 復 仇 所 涉 及 的 問 題 與 特 色, 可 參 拙 撰 :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21 清 原 康 正 : 復 讐 譚 と 仇 討 小 說 小 說 に 見 る 仇 討 ( 復 仇 故 事 與 復 仇 小 說 小 說 中 的 復 仇, 收 入 東 京 : 大 衆 文 学 研 究, 第 98 卷 (1992 年 7 月 ), 頁 20 9

10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仇 行 為 的 雙 重 影 響, 民 間 復 仇 事 例 急 遽 增 加 由 寬 政 改 革 年 間 ( ), 官 方 出 版 的 孝 義 錄 五 十 卷 即 可 看 出 對 復 仇 義 士 的 大 力 讚 揚 在 當 時 的 社 會 觀 念 中, 復 仇 不 但 是 美 德, 若 未 能 為 親 人 盡 復 仇 的 義 務, 官 府 還 會 嚴 加 懲 處 江 戶 時 代 所 有 有 關 復 仇 題 材 的 文 學 戲 劇 說 書 均 得 到 庶 民 階 級 的 熱 烈 迴 響, 22 甚 至 出 現 了 妻 敵 討 等 特 殊 文 類 23 這 股 復 仇 風 潮, 一 直 延 續 到 明 治 六 年 (1873) 頒 布 禁 止 復 仇 的 法 令, 日 本 將 近 一 千 五 百 年 ( ), 見 諸 正 史 記 載 的 復 仇 歷 史 才 逐 漸 衰 歇 以 下 數 節, 分 別 依 時 代 先 後 探 討 日 本 不 同 時 代 的 復 仇 觀 三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起 源 記 紀 紀 載 的 日 本 古 代 復 仇 事 件 與 復 仇 觀 記 紀 24 指 日 本 現 存 最 古 老 的 兩 部 史 書 : 大 安 万 侶 的 古 事 記 與 日 本 書 紀 一 般 述 及 日 本 的 復 仇 事 例, 最 易 聯 想 到 的 是 忠 臣 藏 故 事 ; 實 則 日 本 最 早 的 復 仇 紀 載, 可 追 溯 至 西 元 前 七 世 紀 神 武 天 皇 (660 B.C.-585B.C.) 的 大 和 討 伐 神 武 天 皇 在 東 征 途 中, 皇 兄 五 瀨 命 遭 久 米 射 殺 身 亡 神 武 天 皇 遂 特 意 繞 道, 為 兄 復 仇, 途 經 久 米 根 據 地, 吟 曰 : 久 米 之 痛 如 山 椒 之 辛 辣, 勿 忘 敵 人 加 諸 我 等 之 痛 ; 爾 應 謹 記 復 仇 之 念, 今 必 22 曾 我 兄 弟 (1194) 荒 木 又 右 衛 門 (1634) 忠 臣 藏 的 赤 穗 四 十 七 義 士 (1703), 為 日 本 最 著 名 的 三 大 復 仇 故 事 ; 據 之 而 改 寫 的 文 學 作 品 不 計 其 數, 而 且 成 就 頗 高, 成 為 日 本 文 學 的 一 大 特 色 尾 崎 秀 樹 曾 引 用 明 治 小 說 家 幸 田 露 伴 的 話 說 : 世 界 上 應 該 沒 有 像 日 本 這 樣 禮 讚 復 仇 的 國 家 了, 復 仇 成 為 日 本 在 世 界 文 學 中 的 唯 一 特 色 說 見 氏 著 復 仇 的 隨 想 ( 東 京 : 大 衆 文 学 研 究, 第 98 卷, 1992 年 7 月 ) 23 妻 敵 討 指 丈 夫 對 姦 夫 的 復 仇 故 事 室 町 幕 府 時 代, 地 方 判 官 對 殺 死 情 夫 的 丈 夫 不 做 任 何 處 分, 甚 至 連 一 併 殺 掉 不 貞 的 妻 子 也 不 會 受 到 責 罰, 之 後 更 演 變 為 丈 夫 除 掉 姦 夫 淫 婦 是 一 種 必 須 履 行 的 義 務 24 記 紀 二 詞 蓋 亦 源 自 中 國 典 籍 : 中 國 古 書, 地 位 最 高 者 稱 經, 其 次 曰 傳 說 記 ; 又 史 記 有 本 紀 以 記 帝 王 事 跡 10

11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速 速 擊 退 敵 軍! 25 此 即 膾 炙 人 口 的 久 米 歌 神 武 天 皇 一 舉 消 滅 久 米 勢 力, 成 功 為 兄 復 仇 東 征 結 束 後, 神 武 天 皇 即 位, 成 為 日 本 史 上 第 一 任 天 皇 神 武 天 皇 之 後, 最 轟 動 的 復 仇 事 件 當 屬 西 元 456 年 的 眉 輪 王 復 仇 根 據 日 本 書 紀 卷 十 四 上 所 載, 七 歲 的 眉 輪 王 某 日 在 宮 中 庭 院 玩 耍, 無 意 間 竊 聽 到 安 康 天 皇 與 母 親 之 間 的 對 話, 發 現 繼 父 安 康 天 皇 正 是 弒 父 仇 人, 遂 於 當 晚 趁 繼 父 熟 睡 時 用 大 刀 將 其 首 級 砍 下 26 此 則 駭 人 聽 聞 的 事 件 引 起 宮 廷 內 的 大 騷 動, 甫 繼 位 的 雄 略 天 皇 懷 疑 皇 弟 八 釣 白 彥 乃 暗 殺 事 件 的 幕 後 策 動 者, 遂 將 八 釣 白 彥 斬 殺 眉 輪 王 與 另 名 皇 兄 阪 合 黑 彥 為 了 保 命, 遂 一 起 逃 至 円 大 臣 家 尋 求 庇 護 雄 略 天 皇 派 遣 使 者 至 円 大 臣 家 要 求 交 人, 円 大 臣 不 唯 不 從, 且 嚴 正 的 說 : 蓋 聞 人 臣 因 事 遁 入 王 室, 未 聞 君 王 隱 匿 臣 舍 今 阪 合 黑 彥 皇 子 與 眉 輪 王 深 恃 臣 心, 託 身 臣 舍, 焉 忍 送 歟? 27 雄 略 天 皇 遂 派 部 隊 包 圍 円 大 臣 家 円 大 臣 穿 戴 官 服 接 見 天 皇, 跪 曰 : 臣 雖 被 戮, 莫 敢 聽 命 古 人 有 云 : 三 軍 可 奪 帥 也, 匹 夫 不 可 奪 志 也 臣 願 奉 上 小 女 韓 媛 與 葛 城 宅 七 區, 請 以 贖 罪 28 雄 略 天 皇 不 從 円 大 臣 之 請, 並 下 令 放 火 將 房 內 所 有 人 燒 死 由 円 大 臣 之 捨 身 毀 家 保 護 眉 輪 王, 可 以 推 知 円 大 臣 認 為 復 仇 是 正 當 / 正 義 的, 因 此 選 擇 站 在 捍 衛 復 仇 的 立 場, 拒 絕 聽 從 天 皇 的 命 令 而 円 大 臣 為 眉 輪 王 求 情 的 話, 則 直 接 引 用 了 論 語. 子 罕 所 載 孔 子 之 言, 顯 示 當 時 編 纂 者 太 安 万 侶 在 仿 漢 字 撰 25 太 安 万 侶 : 古 事 記 ( 東 京 : 小 學 館, 新 編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全 集 1,2002), 頁 155 本 文 之 日 文 中 譯, 皆 由 臺 大 日 本 文 學 系 講 師 彭 誼 芝 女 弟 負 責, 復 經 本 人 潤 飾 26 此 事 之 情 節 與 索 福 克 里 斯 ( 約 B.C.) 著 名 的 希 臘 悲 劇 Oedipus the King 大 抵 相 同, 但 兩 位 主 角 的 反 應 與 行 動 則 迥 異 天 壤 Oedipus the King 中 譯 本 參 考 胡 耀 恆 胡 宗 文 譯 注 : 伊 底 帕 斯 王 ( 臺 北 : 桂 冠 圖 書 公 司,1998) 羅 念 生 : 羅 念 生 全 集. 第 二 卷. 索 福 克 勒 斯 悲 劇 四 種. 俄 狄 浦 斯 王 (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4) 27 古 事 記, 頁 古 事 記, 頁

12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寫 此 書 時, 深 受 中 國 儒 家 思 想 的 薰 陶 與 影 響 眉 輪 王 的 復 仇 事 例 為 日 本 立 下 最 早 為 父 復 仇 的 典 範 雄 略 天 皇 質 問 眉 輪 王 殺 人 動 機 時, 眉 輪 王 答 曰 : 臣 元 不 求 天 位, 唯 報 父 仇 而 已 29 七 歲 的 眉 輪 王 年 紀 雖 小, 卻 明 白 為 父 復 仇 的 道 理, 可 見 古 代 的 日 本 人 已 視 復 仇 為 發 自 內 心, 至 情 至 理 的 行 為, 即 使 居 天 皇 高 位 也 難 逃 被 復 仇 者 追 殺 的 命 運 當 時 的 日 本 法 律 並 未 對 復 仇 加 以 規 範, 因 此 雄 略 天 皇 並 非 代 表 公 權 力 對 眉 輪 王 的 復 仇 行 為 做 懲 罰, 而 是 私 下 忌 憚 自 己 的 皇 位 不 保 才 將 兄 弟 及 眉 輪 王 殺 害 30 眉 輪 王 復 仇 事 件 落 幕 不 久, 某 日 雄 略 天 皇 與 其 表 兄 忍 齒 王 同 赴 郊 外 打 獵, 因 聽 信 部 下 讒 言, 懷 疑 忍 齒 王 別 有 居 心, 意 圖 不 軌, 遂 趁 打 獵 之 際 將 其 射 殺, 並 將 屍 體 埋 進 木 桶 毀 屍 滅 跡 當 惡 耗 傳 至 京 城 時, 忍 齒 王 的 兩 個 遺 孤 意 祁 王 與 袁 祁 王 聽 到 父 親 被 害 的 消 息, 遂 逃 至 鄰 國 播 磨 國 藏 匿 數 年 後 雄 略 天 皇 駕 崩, 繼 位 的 清 寧 天 皇 亦 早 逝, 王 位 需 要 繼 承 人, 相 傳 播 磨 國 有 路 人 目 擊 忍 齒 王 遺 孤, 宮 中 於 是 派 遣 使 者 迎 回 意 祁 王 與 袁 祁 王, 袁 祁 王 繼 位, 是 為 顯 宗 天 皇 顯 宗 天 皇 遂 命 令 部 下 至 昔 日 打 獵 的 森 林 尋 找 父 親 的 遺 骸, 並 擬 毀 壞 雄 略 天 皇 的 墳 塋 洩 憤 顯 宗 天 皇 說 : 吾 父 先 王 無 罪, 而 大 伯 瀨 天 皇 射 殺 棄 骨 郊 野, 至 今 未 獲 憤 歎 盈 懷, 臥 泣, 行 號, 志 雪 讎 恥 吾 聞 : 父 之 讎 不 與 共 戴 天, 兄 弟 之 讎 不 反 兵, 交 遊 之 讎 不 同 國 夫 匹 夫 之 子, 居 父 母 之 讎, 寢 苫 枕 干, 不 與 共 國, 遇 諸 市 朝, 不 反 兵 而 便 鬥 況 吾 立 為 天 子, 二 年 于 今 矣 願 壞 其 陵, 摧 骨 投 散 今 以 此 報, 不 亦 孝 乎? 31 ( 原 文 為 中 文 ) 其 兄 意 祁 王 則 認 為 為 父 復 仇 雖 屬 天 經 地 義, 但 雄 略 天 皇 究 係 叔 父, 亦 為 天 下 共 主, 若 破 壞 其 墳 墓, 必 招 後 世 批 評 ; 不 過, 父 仇 亦 不 能 不 報, 遂 建 議 採 取 折 衷 的 方 式, 挖 掘 雄 略 天 皇 墳 墓 旁 的 土 地 以 示 復 仇, 如 此 對 後 世 亦 有 警 惕 作 用 顯 宗 天 皇 的 一 段 話, 毫 無 疑 問 採 自 禮 記. 曲 禮 上 的 父 母 之 讎 弗 與 共 戴 天 ; 兄 弟 之 讎, 不 反 兵 ; 交 遊 之 讎, 不 同 國 ; 而 居 父 母 之 讎, 寢 苫 枕 干, 不 與 共 國, 29 日 本 書 紀. 下 卷, 頁 遭 眉 輪 王 殺 害 的 安 康 天 皇 雖 為 雄 略 天 皇 的 兄 長, 但 雄 略 天 皇 卻 是 出 於 疑 忌, 而 將 同 為 骨 肉 的 八 釣 白 彥 與 阪 合 黑 彥 以 叛 亂 罪 名 處 刑, 可 見 其 行 為 很 難 解 釋 純 為 兄 長 安 康 天 皇 復 仇 31 日 本 書 紀. 下 卷, 頁

13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遇 諸 市 朝, 不 反 兵 而 便 鬥 等 句 則 見 於 禮 記. 檀 弓 上 32 關 於 此 點, 王 小 林 古 傳 承 的 成 立 與 史 記 關 於 顯 宗 記 破 壞 雄 略 陵 的 復 仇 故 事, 33 除 了 探 討 顯 宗 記 與 禮 記 的 密 切 關 係 外, 並 指 出 顯 宗 天 皇 企 圖 以 破 壞 陵 墓 的 方 式 復 仇, 與 史 記. 伍 子 胥 列 傳 伍 子 胥 掘 楚 平 王 墳 墓 鞭 屍 的 情 節 相 當 類 似 顯 宗 天 皇 的 掘 墓 復 仇 事 例, 雖 因 不 見 於 同 時 期 的 地 方 誌 播 磨 國 風 土 記, 而 遭 質 疑 其 史 實 的 可 靠 性 ; 不 過 從 日 本 書 紀 引 用 的 章 節 顯 宗 天 皇 企 圖 掘 墓 復 仇, 以 及 意 祁 王 的 勸 阻, 在 在 顯 示 太 安 万 侶 在 編 纂 日 本 史 書 時, 受 到 禮 記 與 史 記 等 書 復 仇 觀 的 影 響, 則 應 無 可 疑 岡 野 弘 彥 則 有 不 同 於 前 述 的 觀 點, 認 為 顯 宗 天 皇 破 壞 墳 墓 的 行 為 並 非 受 到 中 國 父 仇 不 共 戴 天 思 想 影 響, 而 與 日 本 古 代 的 民 間 信 仰 有 關 在 日 本 古 老 的 觀 念 中, 被 殺 害 者 由 於 靈 魂 無 法 超 渡, 因 此 殺 人 犯 的 罪 孽 特 別 深 重 為 了 安 撫 亡 靈, 生 者 多 半 會 用 一 些 方 法 來 幫 助 亡 靈 超 渡, 替 死 者 復 仇 便 是 其 中 之 一 34 此 說 雖 不 無 可 能, 但 並 不 能 排 斥 其 受 中 國 文 化 影 響 的 可 能 性, 因 為 文 化 常 由 多 重 因 素 構 成, 而 非 由 單 一 條 件 所 決 定 上 述 幾 則 復 仇 事 例, 由 於 神 武 天 皇 的 故 事 年 代 過 於 久 遠, 屬 於 口 耳 相 傳 的 古 老 故 事, 目 前 日 本 學 界 尚 無 法 斷 定 神 武 天 皇 是 否 確 實 存 在, 因 此 神 武 天 皇 東 征 故 事 猶 待 證 實 不 過, 即 便 不 論 神 武 天 皇 為 兄 復 仇 事 例, 而 以 眉 輪 王 與 顯 宗 天 皇 的 復 仇 事 例 考 察, 即 可 知 日 本 上 古 時 期 的 復 仇 觀 明 顯 受 中 國 儒 家 的 孝 義 思 想 與 五 倫 復 仇 觀 的 影 響, 這 種 觀 念 一 直 延 續 至 近 世 的 江 戶 末 年, 其 中 心 思 想 基 本 上 並 無 太 多 改 變, 不 過 隨 著 朝 代 的 更 迭, 復 仇 的 樣 貌 也 越 發 豐 富 多 采 32 禮 記. 檀 弓 上 作 : 子 夏 問 於 孔 子 曰 : 居 父 母 之 仇, 如 何? 夫 子 曰 : 寢 苫 枕 干, 不 仕, 弗 與 共 天 下 也 ; 遇 諸 市 朝, 不 反 兵 而 鬥 ( 禮 記 正 義, 卷 7, 頁 17 上 - 下 關 於 此 段 經 文 及 其 他 禮 書 的 復 仇 主 張, 可 參 拙 撰 :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二 之 ( 二 ) 禮 書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王 小 林 : 古 傳 承 の 成 立 と 史 記 顯 宗 記 の 雄 略 陵 破 壊 復 仇 譚 について ( 大 阪 : 大 阪 工 業 大 學, 大 阪 工 業 大 學 紀 要 ( 人 文 社 會 篇 ),1999), 頁 岡 野 弘 彥 : 記 紀 に 記 錄 された 仇 討, 收 入 : 忠 臣 蔵 と 日 本 の 仇 討 (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9), 頁 184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黃 冠 閔 教 授 亦 持 此 說, 見 2008 年 9 月 25 日 天 自 然 與 空 間 學 術 研 討 會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主 辦, 日 本 東 亞 的 文 明 衝 突 與 天 觀 念 的 演 變 研 究 班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研 究 中 心 合 辦 ) 發 言 13

14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四 平 安 時 代 的 復 仇 觀 御 靈 與 怨 靈 / 生 靈 復 仇 ( 一 ) 御 靈 信 仰 下 的 怨 靈 復 仇 御 靈 指 含 恨 而 死 無 法 超 渡 的 冤 魂, 或 意 外 死 亡, 無 人 祭 拜, 繼 續 停 留 人 間, 造 成 饑 饉 等 災 禍 疾 病 的 亡 魂 御 靈 信 仰 祭 拜 的 對 象 主 要 以 政 治 鬥 爭 失 敗 的 人 物 為 主 35 日 本 傳 統 觀 念 認 為 民 眾 必 須 固 定 祭 拜 這 些 御 靈, 否 則 會 帶 來 厄 運 平 安 時 代 ( ) 初 期, 由 於 疾 病 肆 虐 加 上 地 震 等 自 然 災 變 頻 繁, 導 致 社 會 不 安 人 心 惶 惶, 御 靈 信 仰 遂 隨 之 興 盛 日 本 最 早 的 御 靈 會 紀 錄, 出 現 於 日 本 三 代 實 錄 貞 觀 五 年 (863) 五 月 二 十 日 : 所 謂 御 靈 者, 崇 道 天 皇 ( 早 良 親 王 ) 伊 予 親 王 藤 原 夫 人 ( 吉 子 ) 及 觀 察 使 ( 藤 原 仲 成 等 ) 橘 逸 勢 文 室 宮 田 麻 呂 等 是 也 並 坐 事 被 誅, 冤 魂 成 厲 近 代 以 來, 疫 病 繁 發, 死 亡 甚 眾 天 下 以 為, 此 靈, 御 靈 之 所 生 也 今 茲 春 初 咳 逆 成 疫, 百 姓 多 斃, 朝 廷 為 祈, 至 是 及 修 此 會, 以 賽 宿 禱 也 36 ( 原 文 為 中 文 ) 執 政 者 擔 心 被 鬥 爭 的 六 人 化 為 冤 魂 報 復, 遂 於 神 泉 院 建 立 御 靈 會 祭 祀 之 天 應 元 年 (781), 桓 武 天 皇 即 位, 胞 弟 早 良 親 王 立 為 皇 太 子 延 曆 四 年 (785), 早 良 親 王 遭 懷 疑 與 天 皇 寵 臣 的 暗 殺 事 件 有 關, 遂 被 放 逐 至 邊 疆 地 帶, 途 中 因 糧 食 缺 乏 而 身 亡 次 月, 桓 武 天 皇 立 其 子 為 皇 太 子, 皇 太 子 旋 即 病 倒 卜 卦 的 結 果 為 早 良 親 王 亡 靈 作 祟, 桓 武 天 皇 遂 派 遣 僧 侶 沿 路 誦 經, 並 追 贈 早 良 親 王 為 崇 道 天 皇 以 消 弭 怨 靈 復 仇 大 同 年 間 ( ), 皇 太 子 與 同 父 異 母 兄 弟 伊 予 親 王 謀 反 的 消 息 走 漏, 旋 即 被 廢 伊 予 親 王 母 子 被 囚 禁 於 川 原 寺, 最 後 服 毒 自 盡 之 後 京 城 天 氣 開 始 異 常, 而 且 疫 疾 廣 為 流 行 朝 廷 遂 緊 急 下 令 各 大 寺 廟 誦 經 祈 福, 以 安 撫 伊 予 親 王 母 子 亡 魂 御 靈 信 仰 與 臺 灣 的 百 姓 公 信 仰 / 中 元 普 渡 近 似, 但 百 姓 公 主 要 祭 拜 對 象 為 無 名 氏 / 無 名 英 雄, 與 御 靈 的 祭 拜 政 治 人 物 迥 異 36 日 本 三 代 実 錄. 五 十 卷 ( 新 訂 增 補 國 史 大 系, 東 京 : 吉 川 弘 文 館,1971), 頁 說 參 藤 原 克 己 : 陰 魂. 御 靈, 收 入 :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 14

15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其 他 尚 有 許 多 事 例, 如 寶 龜 三 年 (772) 三 月, 井 上 內 親 王 皇 后 因 巫 蠱 之 罪 被 廢, 事 隔 兩 月, 皇 太 子 也 被 廢 為 庶 民, 母 子 二 人 被 流 放 至 偏 遠 地 帶, 過 了 一 年 半 的 禁 閉 生 活, 最 後 抱 著 深 沉 的 怨 恨 而 終 內 親 王 死 後, 京 城 開 始 流 行 疫 病, 風 雨 交 加, 天 皇 與 皇 太 子 的 健 康 也 日 趨 惡 化 天 皇 於 是 下 令 改 建 內 親 王 的 墓 地, 將 墳 改 稱 為 御 墓, 始 平 息 冤 魂 38 概 括 而 言, 平 安 時 代 的 復 仇 案 例 多 集 中 於 朝 廷, 御 靈 信 仰 沾 染 了 濃 厚 的 政 治 色 彩, 陰 魂 作 亂 者 大 都 為 政 治 失 敗 者, 與 當 時 的 王 朝 權 力 鬥 爭 息 息 相 關 平 安 朝 的 復 仇 觀, 除 了 與 古 代 傳 承 的 民 間 信 仰 結 合 外, 也 可 能 受 中 國 陰 陽 家 思 想 與 魏 晉 南 北 朝 志 怪 小 說 唐 人 傳 奇 影 響, 因 而 鬼 魂 作 祟 的 思 想 特 別 興 盛 不 過 御 靈 復 仇 特 殊 之 處 為 : 鬼 魂 並 非 針 對 仇 家 復 仇, 而 是 產 生 大 規 模 的 天 災 與 疫 病, 39 此 與 中 國 魏 晉 南 北 朝, 乃 至 唐 代 的 鬼 靈 只 針 對 特 定 的 個 人 進 行 復 仇 大 異 其 趣 40 ( 二 ) 紫 式 部 筆 下 的 生 靈 與 怨 靈 復 仇 相 對 於 怨 靈 / 死 靈 復 仇, 生 靈 復 仇 指 的 是 人 在 活 著 時, 靈 魂 脫 離 肉 體, 出 竅 害 人 的 復 仇 方 式 生 靈 一 詞 最 早 出 現 於 清 少 納 言 枕 草 子 (1000), 被 描 述 為 最 可 怕 的 東 西 ; 他 如 落 漥 物 語 源 氏 物 語 41 今 昔 物 語 其 他 御 靈 作 祟 之 例 尚 多, 可 參 坂 本 和 子 : 御 產 記 事 にみられるもののけ ( 生 產 記 事 所 見 的 陰 魂 ),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 東 京 : 至 文 堂,1975) 又, 榮 花 物 語 記 載 平 安 時 代 妃 子 生 產 時, 經 常 會 出 現 干 擾 母 子 生 產 的 陰 魂 尤 其 是 得 勢 的 皇 后, 深 怕 怨 靈 搗 亂, 常 於 生 產 期 間 派 僧 侶 在 房 內 驅 邪 因 此, 平 安 時 代 生 產 記 錄 所 出 現 的 陰 魂, 可 視 為 與 前 代 的 御 靈 遙 望 的 存 在, 成 為 當 時 的 一 個 重 要 特 色 說 參 藤 原 克 己 : 陰 魂. 御 靈 39 小 右 記 権 記 等 史 書 皆 記 載 平 安 時 代 宮 廷 許 多 失 勢 的 政 治 家, 在 鬥 爭 身 亡 後 靈 魂 依 附 他 人 身 上 的 案 例, 這 也 可 視 為 御 靈 復 仇 的 一 種 變 形 關 於 平 安 朝 史 書 所 載 的 陰 靈 附 身 實 例 與 探 討, 可 參 藤 本 勝 義 : 源 氏 物 語 の もののけ ( 源 氏 物 語 的 陰 魂, 東 京 : 笠 間 書 院,2001) 第 二 章 40 關 於 中 國 先 秦 至 魏 晉 南 北 朝 隋 唐 時 期 的 鬼 靈 復 仇, 可 參 拙 撰 : 中 古 時 期 鬼 神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漢 代 以 降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注 釋 中 古 時 期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之 肆 ( 國 科 會 專 題 計 畫 成 果 報 告,2006); 亦 見 唐 代 以 前 鬼 靈 復 仇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41 關 於 清 少 納 言 之 枕 草 子, 參 考 林 師 文 月 譯 本 (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0 年 修 訂 初 版 ) 又, 清 少 納 言 與 紫 式 部 二 人 的 微 妙 關 係 及 其 書 的 相 關 問 題, 可 參 林 文 月 師 : 清 少 納 言 與 枕 草 子, 收 入 枕 草 子, 頁 參 考 北 京 編 譯 社 譯, 周 作 人 校 : 今 昔 物 語 ( 北 京 : 新 星 出 版 社,2006) 15

16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等 書 亦 皆 可 見 生 靈 一 詞 乃 憑 空 杜 撰, 其 構 想 應 源 自 古 老 的 御 靈 信 仰, 目 前 史 書 並 無 任 何 有 關 生 靈 的 記 載 生 靈 復 仇 最 為 世 人 耳 熟 能 詳 的, 莫 過 於 紫 式 部 源 氏 物 語 六 條 夫 人 御 息 所 的 生 靈 出 竅 故 事 源 氏 物 語 全 書 將 近 五 百 個 人 物, 六 條 夫 人 御 息 所 是 唯 一 化 身 為 生 靈 者 六 條 夫 人 的 故 事 情 節 散 見 於 源 氏 物 語 葵 若 菜 柏 木 等 卷, 主 要 描 述 六 條 夫 人 與 男 主 角 光 源 氏 長 達 十 數 年 的 愛 恨 糾 葛 六 條 御 息 所 原 為 桐 壺 帝 之 弟 東 宮 之 妻, 不 幸 於 二 十 歲 時 喪 夫 守 寡 二 十 四 歲 愛 上 了 皇 子 光 源 氏, 成 為 光 源 氏 的 戀 人 之 一 由 於 光 源 氏 已 有 妻 室, 加 上 六 條 夫 人 長 光 源 氏 七 歲, 又 因 身 分 的 關 係, 始 終 得 不 到 光 源 氏 的 愛 自 視 甚 高 的 御 息 所, 在 一 次 與 光 源 氏 妻 子 葵 夫 人 爭 車 位 時 受 到 屈 辱, 自 尊 心 受 創 御 息 所 受 不 了 打 擊, 在 悲 痛 之 餘, 不 由 自 主 / 下 意 識 的 生 靈 出 竅, 害 死 妊 娠 中 的 葵 夫 人 光 源 氏 知 道 真 相 後, 更 加 疏 遠 六 條 夫 人 但 御 息 所 卻 不 肯 就 此 善 罷 甘 休, 在 死 後 十 八 年, 竟 化 身 為 怨 靈, 先 將 光 源 氏 的 第 二 任 妻 子 女 三 宮 逼 至 出 家, 又 攻 擊 光 源 氏 的 愛 妾 夕 顏, 最 後 且 將 光 源 氏 一 生 最 愛 的 女 人 紫 上 殺 害 43 源 氏 物 語 中 六 條 夫 人 的 化 身 為 生 靈, 當 係 受 到 當 時 盛 行 的 御 靈 思 想 影 響 對 閱 讀 源 氏 物 語 的 貴 族 而 言, 怨 靈 當 為 其 生 活 信 仰 的 一 部 份, 紫 式 部 掌 握 讀 者 對 御 靈 好 奇 的 心 理, 將 怨 靈 現 象 寫 進 作 品 以 增 強 其 戲 劇 效 果 六 條 夫 人 利 用 攻 擊 他 人 來 達 到 復 仇 的 目 的, 顯 然 與 同 時 代 發 動 大 規 模 災 害 的 御 靈 復 仇 有 異 曲 同 工 之 妙 紫 式 部 運 用 高 超 的 文 學 技 巧, 融 合 了 當 時 的 復 仇 觀, 讓 為 愛 所 苦 的 六 條 夫 人 既 生 靈 出 竅 報 復, 復 以 怨 靈 為 祟, 將 宮 廷 女 子 由 愛 生 恨 的 嫉 妒 心 理 發 揮 得 淋 漓 盡 致 44 平 安 時 代 的 怨 靈 大 都 與 政 治 鬥 爭 有 關, 源 氏 物 語 六 條 夫 人 的 生 靈 怨 43 六 條 夫 人 復 仇 事, 詳 見 紫 式 部 著, 林 師 文 月 譯 : 源 氏 物 語 ( 四 冊,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0 年 修 訂 初 版 ), 葵 ( 頁 199) 若 菜 ( 頁 680) 柏 木 ( 頁 788) 等 卷 44 說 參 石 埜 敬 子 六 条 御 息 所,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 東 京 : 至 文 堂,1975); 藤 本 勝 義 : 源 氏 物 語 の もののけ 16

17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靈 復 仇 則 是 結 合 嫉 妒 心 理 而 產 生 的 個 人 情 仇, 兩 者 在 本 質 上 不 盡 相 同 45 另 一 派 學 者 則 指 陳 六 條 夫 人 的 原 型, 極 可 能 影 射 紫 式 部 之 父 藤 原 為 時 曾 服 侍 過 的 主 人 花 山 院 花 山 院 十 七 歲 時 因 宮 廷 鬥 爭, 被 迫 退 位 出 家, 其 怨 念 在 源 氏 物 語 中 被 化 身 為 可 怕 的 生 靈 46 由 上 所 述, 可 知 平 安 朝 的 復 仇 觀, 已 不 再 侷 限 於 儒 家 父 仇 子 報 式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而 是 加 以 相 當 程 度 的 擴 張 : 無 論 是 御 靈 思 想 的 怨 靈, 或 紫 式 部 筆 下 的 生 靈 怨 靈, 其 報 復 的 對 象 都 不 再 針 對 個 人, 而 是 遷 怒 相 關 的 人, 對 之 進 行 報 復, 二 者 的 復 仇 觀 皆 與 早 期 的 日 本 復 仇 觀 與 中 國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迥 異 其 趣 五 中 世 紀 復 仇 觀 的 開 展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譚 鎌 倉 時 代 ( ), 因 武 家 執 政, 崇 武 尚 勇, 鬥 爭 殺 伐 猶 如 家 常 便 飯, 如 源 賴 朝 討 伐 長 田 忠 致 與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等, 皆 利 用 復 仇 名 義 對 敵 軍 進 行 討 伐 在 日 本 眾 多 流 傳 的 復 仇 故 事 中, 以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故 事 曾 我 物 語 最 為 人 所 津 津 樂 道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事 例 (1194), 當 為 真 實 事 件, 見 成 書 於 鐮 倉 後 期, 記 載 年 間 史 實 的 史 書 吾 妻 鏡 ; 以 曾 我 兄 弟 十 八 年 的 復 仇 經 歷 為 題 材 的 小 說 曾 我 物 語, 則 完 成 於 十 五 世 紀, 全 書 計 十 二 卷 此 一 故 實 / 小 說 歷 久 不 衰, 時 至 今 日, 猶 為 日 本 歌 舞 伎 每 年 必 演 的 大 戲 故 事 描 述 伊 東 祐 親 因 領 土 問 題 與 工 藤 祐 經 結 怨, 心 懷 不 滿 的 工 藤 派 人 暗 殺 伊 東 祐 親 之 子 河 津 祐 泰 祐 泰 遺 孀 帶 著 二 子 五 郎 十 郎 改 嫁 曾 我 太 郎 祐 信 二 郎 對 生 父 之 死 始 終 銘 記 在 心, 經 過 十 八 年 顛 沛 流 離 的 武 士 生 活 後, 兄 弟 倆 終 於 逮 到 機 會 潛 入 工 藤 家 殺 死 工 藤 祐 經 在 復 仇 的 過 程 中, 弟 弟 十 郎 在 與 眾 多 武 士 決 鬥 時 不 幸 罹 難, 哥 哥 五 郎 事 成 之 後 立 即 遭 到 逮 捕, 隔 日 即 被 以 叛 亂 罪 斬 首 示 眾 45 參 室 伏 信 助 : 六 条 御 息 所 源 氏 物 語, 收 入 :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 頁 說 見 金 田 元 彥 : 花 山 院 の 怨 念 六 条 御 息 所 の 原 型, 收 入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2003 年 5 月 ), 頁

18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故 實 與 曾 我 物 語, 不 僅 廣 為 流 傳, 且 掀 起 一 股 復 仇 熱 潮 : 以 往 的 復 仇 大 都 限 於 宮 廷 鬥 爭, 曾 我 兄 弟 則 將 復 仇 的 傳 統 帶 至 武 士 階 級, 且 將 復 仇 的 概 念 普 遍 帶 進 民 間 無 論 在 思 想 上 或 文 學 上, 曾 我 物 語 都 具 有 劃 時 代 的 意 義 : 47 文 學 方 面, 曾 我 兄 弟 故 事 之 後 衍 生 出 一 系 列 不 同 版 本 的 戲 劇 謠 曲, 估 計 超 過 千 餘 種, 對 日 本 文 學 的 影 響 既 深 且 遠 ; 48 思 想 方 面, 曾 我 物 語 對 強 化 父 仇 不 共 戴 天 的 孝 道 觀 念 也 有 極 大 的 啟 發 作 用, 曾 我 物 語 歌 頌 以 孝 為 中 心 的 復 仇 思 想, 對 日 本 民 眾 的 道 德 有 著 極 為 深 遠 的 影 響 日 本 學 者 在 探 討 中 世 紀 的 仇 討 ち 時, 多 半 視 曾 我 兄 弟 復 仇 事 例 為 中 世 紀 仇 討 ち 的 開 端 曾 我 物 語 以 小 說 的 方 式, 詮 釋 曾 我 兄 弟 盡 孝 道 為 父 報 仇 ; 水 原 一 則 由 史 實 的 角 度 提 出 不 同 的 觀 點, 認 為 曾 我 兄 弟 在 十 八 年 之 中 汲 汲 營 營, 企 圖 躋 身 武 士 上 層 階 級, 卻 因 政 局 改 變 而 未 果, 因 此 才 會 假 借 復 仇 之 名 而 行 叛 亂 之 實 此 處 仇 討 ち 不 再 是 單 純 的 復 仇, 實 已 摻 雜 了 個 人 的 政 治 野 心 ; 曾 我 物 語 將 兄 弟 的 復 仇 行 為 詮 釋 為 倫 理 的 復 仇, 與 現 實 有 相 當 程 度 的 差 異 49 水 原 氏 之 說 不 無 道 理, 但 即 此 亦 可 見 日 本 復 仇 觀 的 演 變 軌 跡 及 其 受 中 國 五 倫 復 仇 觀 影 響 之 一 斑 除 曾 我 物 語 外, 同 一 時 代 盛 行 的 正 統 軍 記 物 語 也 不 乏 隱 藏 復 仇 主 題 者, 如 保 元 物 語 可 解 讀 為 崇 德 院 的 怨 念 與 復 仇 故 事 ; 平 治 物 語 末 卷, 暗 示 賴 朝 消 除 了 父 親 義 朝 的 舊 恨 後, 捲 土 重 來, 再 興 源 氏 宗 族 ; 平 家 物 語 中, 主 人 翁 充 滿 了 對 復 仇 的 怨 恨 與 執 著 在 尚 武 的 年 代, 雖 然 道 德 上 允 許 甚 至 肯 定 復 仇, 但 因 復 仇 事 件 日 益 增 多, 有 礙 治 安, 幕 府 遂 紛 紛 修 改 法 律, 限 制 復 仇 行 為 與 前 期 的 平 安 朝 相 比, 鎌 倉 幕 府 時 代 注 重 軍 紀, 對 復 仇 的 規 範 也 較 前 朝 嚴 格 如 西 元 1536 年 伊 達 植 宗 所 頒 行 的 法 典 塵 芥 集, 規 定 禁 止 私 鬥, 明 訂 須 先 舉 行 司 法 審 判 始 能 復 仇 50 另,1597 年 公 布 的 長 47 詳 參 稻 垣 史 生 : 仇 討 を 考 証 する ( 東 京 : 旺 文 社,1987) 48 參 加 美 宏 : 曾 我 物 語 : 復 仇 的 文 學,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 東 京 : 至 文 堂,1988) 49 水 原 一 : 曾 我 兄 弟 の 復 讐 と 曾 我 物 語 (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與 曾 我 物 語 ), 收 入 :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2 月 ) 50 此 類 似 周 禮. 秋 官. 朝 士 之 凡 報 仇 讎 者, 書 於 士, 殺 之 無 罪 ( 唐. 賈 公 彥 : 周 禮 注 疏 18

19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曾 我 部 元 親 法 條 中 也 明 文 規 定 : 復 仇 只 限 於 自 己 的 直 系 長 輩, 且 只 能 下 為 上 復 仇 51 由 民 眾 對 曾 我 物 語 的 熱 愛 程 度, 以 及 朝 廷 對 復 仇 限 制 的 法 令 較 前 代 完 備, 即 可 窺 知 日 本 中 世 紀 復 仇 風 氣 的 逐 漸 盛 行, 並 在 下 個 時 代 達 到 巔 峰 的 趨 勢 與 軌 跡 52 六 江 戶 時 代 復 仇 觀 的 爭 議 復 仇 的 巔 峰 與 終 結 江 戶 時 代 ( ) 乃 日 本 復 仇 行 為 與 復 仇 觀 的 全 盛 時 期 德 川 幕 府 為 了 鞏 固 勢 力, 強 化 封 建 體 制, 不 僅 將 復 仇 思 想 列 入 武 士 道 體 系 之 內, 且 將 復 仇 觀 與 武 士 道 融 合, 視 復 仇 為 一 種 美 德 武 士 道 的 倫 理 觀, 原 本 即 視 死 如 歸, 視 復 仇 為 臣 子 重 大 義 務 的 武 士, 以 生 命 報 答 君 主, 本 即 為 盡 忠 輸 誠 的 至 高 表 現 53 不 僅 武 士, 復 仇 行 為 甚 至 普 遍 受 到 社 會 大 眾 的 讚 揚 此 時, 下 至 百 姓, 上 至 領 主, 均 可 至 幕 府 公 儀 御 帳 登 記 申 請 復 仇, 復 仇 於 是 成 為 合 法 的 行 為 江 戶 幕 府 伊 達 家 的 法 文 且 明 令 規 定 子 女 須 為 父 母 復 仇, 甚 至 連 父 母 都 有 為 子 女 復 仇 的 義 務 復 仇 成 功 者 歸 鄉 後 會 受 到 居 民 列 隊 熱 烈 歡 迎 ; 反 之, 未 能 盡 復 仇 義 務 者, 不 但 會 遭 眾 人 摒 棄, 甚 至 還 會 受 到 懲 處 54 文 化 方 面, 由 於 江 戶 時 代 身 處 太 平 盛 世, 文 學 戲 劇 說 書 等 文 藝 活 動 頻 繁, 加 上 政 府 頌 揚 忠 臣 / 孝 子 觀 念, 使 得 民 間 的 復 仇 事 件 急 遽 增 加 元 祿 年 間 所 發 生 的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6 景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刻 本, 卷 35, 頁 23 下 ), 但 未 如 周 禮. 地 官. 調 人 之 有 避 仇 規 範 關 於 周 禮 的 復 仇 觀, 可 參 拙 撰 :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二 之 ( 二 ) 禮 書 的 復 仇 觀 與 詮 釋, 頁 此 一 律 令 的 精 神 與 唐 律 頗 為 接 近, 可 參 拙 撰 :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四 之 ( 一 ) 唐 律. 鬥 訟 祖 父 母 為 人 敺 擊 條, 頁 中 國 歷 史 常 可 見 因 復 仇 過 於 盛 行 而 致 政 府 明 令 禁 止 的 例 子, 可 參 拙 撰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二 文 53 有 關 日 本 武 士 道 的 名 譽 觀 / 價 值 觀, 參 王 煒 : 日 本 武 士 名 譽 觀 (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 2008) 54 如 慶 應 元 年 (1865) 重 臣 山 田 嘉 膳 遭 到 殺 害, 其 子 鹿 之 助 鹿 馬 未 為 父 復 仇, 旋 遭 幕 府 重 罰, 沒 收 家 財 豪 宅, 一 家 離 散, 並 將 兩 人 放 逐 參 穗 積 陳 重 : 復 讐 と 法 律, 頁

20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赤 穗 武 士 復 仇 事 件, 便 是 將 復 仇 風 氣 推 至 頂 端 的 重 要 事 件 : 元 祿 十 三 年 (1701) 三 月, 在 某 次 綱 吉 將 軍 的 宴 會 中, 淺 野 內 匠 頭 因 不 滿 吉 良 上 野 介 而 與 之 發 生 爭 執, 淺 野 在 氣 憤 之 下, 拔 出 小 刀 劃 傷 吉 良 的 臉 頰 綱 吉 將 軍 認 為 淺 野 罪 不 可 赦, 立 即 下 令 將 之 逮 捕, 且 命 令 他 當 場 切 腹 自 殺, 其 五 萬 三 千 石 地 租 與 一 所 大 宅 院 亦 全 數 充 公 消 息 傳 至 淺 野 本 家, 身 為 家 臣 之 長 的 大 石 內 藏 助 緊 急 召 集 三 百 餘 位 家 臣 商 議 對 策 家 臣 雖 對 將 軍 的 判 決 不 服, 但 仍 採 取 不 抵 抗 的 方 式, 讓 幕 府 派 新 城 主 接 收 赤 穗 家 淺 野 家 的 家 臣 團 被 迫 解 散, 三 百 餘 人 成 為 失 去 君 主 的 浪 人, 流 散 各 地 家 老 大 大 石 內 藏 助 誓 言 為 主 復 仇, 要 求 其 他 家 臣 切 具 報 仇 誓 約, 暫 時 隱 姓 埋 名, 靜 待 時 機 再 相 機 復 仇 經 過 將 近 兩 年 處 心 積 慮 的 規 畫 後, 大 石 終 於 在 元 祿 十 五 年 臘 月 三 十 日 凌 晨, 率 領 四 十 七 位 赤 穗 武 士 突 襲 吉 良 官 邸, 殺 死 眾 多 武 士, 並 砍 下 吉 良 首 級 事 成 之 後, 赤 穗 武 士 帶 著 吉 良 的 首 級 浩 浩 蕩 蕩 到 達 泉 岳 寺, 將 首 級 獻 於 君 主 淺 野 墳 上, 並 自 動 至 幕 府 投 案, 聽 候 判 決 幕 府 將 軍 最 後 下 令, 命 他 們 集 體 切 腹 自 殺 此 即 著 名 的 忠 臣 藏 故 事 綱 吉 將 軍 的 判 決, 種 下 了 兩 年 後 赤 穗 浪 人 復 仇 事 件 的 因 依 照 當 時 武 家 的 法 律, 對 於 起 爭 執 發 生 糾 紛 暴 力 衝 突 等 的 雙 方, 不 論 誰 是 誰 非, 皆 應 秉 持 喧 嘩 兩 成 敗 的 原 則, 亦 即 雙 方 都 必 須 受 到 制 裁, 但 是 綱 吉 將 軍 卻 令 淺 野 內 匠 頭 切 腹 自 殺, 而 未 對 吉 野 作 任 何 處 分, 明 顯 違 反 了 喧 嘩 兩 成 敗 的 精 神 赤 穗 武 士 切 腹 自 殺 後, 學 者 對 其 行 為 與 幕 府 的 處 置 方 式 議 論 紛 紜, 爭 執 不 斷 : 55 室 鳩 巢 於 赤 穗 武 士 處 刑 翌 年 撰 寫 赤 穗 義 人 錄, 尊 之 為 忠 義 之 士, 感 嘆 幕 府 非 唯 未 加 獎 勵, 反 將 渠 等 處 死 國 學 者 林 鳳 崗 亦 撰 復 仇 論, 讚 揚 赤 穗 武 士 的 忠 義 行 徑, 認 為 他 們 不 惜 觸 犯 律 法 為 主 復 仇 的 決 心, 對 民 眾 有 良 好 的 教 化 作 用 不 過, 在 一 片 贊 成 肯 定 的 聲 浪 中, 也 有 反 對 之 音 : 佐 藤 直 方 認 為, 幕 府 未 判 處 赤 穗 浪 人 死 刑, 而 處 以 切 腹 自 殺, 執 法 過 於 寬 鬆 佐 藤 批 評 林 鳳 崗 與 民 眾 一 樣 無 知, 將 浪 人 視 為 忠 臣 義 士, 實 在 荒 謬 至 極 佐 藤 認 為, 吉 良 並 未 殺 死 赤 穗 浪 人 的 君 主 淺 野, 55 本 文 有 關 赤 穗 武 士 的 論 爭, 參 野 口 武 彥 : 復 讐 の 系 譜 中 国 から 日 本 へ, 收 入 : 国 文 学 (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 頁 85-91; 南 條 範 夫 : 仇 討 ちの 是 非 論 の 推 移, 收 入 : 忠 臣 蔵 と 日 本 の 仇 討 (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9), 頁

21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淺 野 乃 因 犯 法 而 遭 賜 死, 嚴 格 而 論, 吉 良 根 本 不 是 赤 穗 浪 人 的 仇 敵 浪 人 沒 有 明 白 這 個 道 理, 魯 莽 攜 帶 兵 器, 結 黨 作 惡, 便 是 犯 了 滔 天 大 罪 若 浪 人 在 復 仇 後 切 腹 自 殺, 尚 情 有 可 原, 但 他 們 卻 沒 有 選 擇 尊 嚴 的 死 切 腹 56 這 是 企 圖 謀 求 官 位 與 佐 藤 同 派 的 三 宅 重 固 同 樣 也 否 定 浪 人 的 作 為 三 宅 認 為 : 武 士 為 主 人 復 仇 乃 天 經 地 義 之 事, 無 論 在 中 國 或 日 本, 類 似 的 例 子 比 比 皆 是, 赤 穗 義 士 不 應 得 到 這 麼 多 的 讚 美 57 與 此 同 時, 徂 徠 派 的 學 者 淺 見 絅 齋 則 挺 身 為 赤 穗 武 士 辯 護 淺 見 指 出 : 淺 野 內 匠 頭 因 一 時 衝 動, 在 宴 會 上 用 小 刀 刺 傷 吉 良, 這 雖 是 越 矩 的 行 為, 吉 良 卻 因 受 辱 而 要 求 綱 吉 將 軍 斬 殺 淺 野, 未 免 過 於 小 題 大 作 若 先 前 兩 人 有 很 深 的 恩 怨, 而 吉 良 利 用 刀 刃 事 件 除 掉 淺 野, 則 之 後 義 士 們 為 淺 野 復 仇 便 屬 合 情 合 理 浪 人 深 信 自 己 的 行 為 是 替 主 人 找 回 公 道 的 正 義 行 為, 所 以 未 在 復 仇 之 後 自 盡, 並 非 如 佐 藤 所 說 的 貪 生 怕 死 ; 他 們 若 真 的 怕 死, 當 初 就 不 會 參 與 這 麼 慘 烈 的 復 仇 計 劃 / 行 動 淺 見 絅 齋 的 見 解 得 到 多 數 人 的 贊 同, 可 說 為 綿 延 數 年 的 爭 論 作 了 最 佳 的 總 結 不 過 二 十 餘 年 後, 爭 論 又 重 新 燃 啟, 起 因 是 徂 徠 的 高 徒 太 宰 春 台 ( ) 在 徂 徠 過 世 之 後 提 出 自 己 對 赤 穗 武 士 的 看 法 太 宰 認 為 : 依 照 法 律, 殺 人 者 雖 理 應 償 命, 但 吉 良 只 是 受 到 皮 肉 之 傷, 綱 吉 將 軍 便 將 淺 野 處 以 極 刑, 對 於 幕 府 做 出 這 樣 不 公 不 義 的 判 決, 浪 人 們 非 但 沒 有 記 仇, 反 找 吉 良 報 復, 便 是 錯 誤 的 決 定 根 據 武 士 道 精 神, 臣 子 只 需 服 從 君 主, 不 需 聽 從 國 家 的 法 律, 君 主 一 死, 臣 子 便 應 跟 著 切 腹, 但 浪 人 們 並 未 如 此, 顯 然 背 離 了 武 士 道 精 神 他 們 理 應 怨 恨 幕 府, 因 為 幕 府 才 是 他 們 真 正 的 仇 人, 但 他 們 反 而 在 好 長 的 一 段 時 間 之 後 才 策 劃 殺 掉 吉 良 浪 人 在 復 仇 成 功 之 後 就 該 自 盡, 可 是 他 們 卻 選 擇 向 其 大 仇 人 的 幕 府 自 首, 便 是 存 有 僥 倖 之 心, 顯 然 希 望 藉 此 謀 得 官 位 太 宰 春 台 之 說 受 到 眾 多 學 者 的 抨 擊 : 松 宮 觀 山 駁 斥 太 宰 之 說, 認 為 浪 人 沒 有 立 56 有 關 切 腹 的 起 源 形 式 / 儀 式 與 精 神, 參 考 林 文 月 師 : 變 態 刑 罰 史, 收 入 師 著 : 寫 我 的 書 ( 臺 北 : 聯 合 文 學 出 版 社,2006), 頁 其 實 為 主 復 仇 動 機 多 端, 中 日 / 舉 世 皆 然, 實 不 宜 一 概 而 論 說 可 參 拙 撰 :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之 三 東 漢 末 至 曹 魏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頁

22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刻 復 仇 乃 因 志 在 振 興 淺 野 家, 若 草 率 行 事 反 將 亂 了 大 計 ; 而 浪 人 沒 有 選 擇 切 腹, 並 非 如 太 宰 所 說 的 變 節 求 榮, 而 是 為 了 將 正 義 公 諸 於 世 五 井 蘭 洲 駁 太 宰 純 赤 穗 四 十 六 士 論, 認 為 將 淺 野 賜 死 是 破 壞 國 法 的 行 為, 所 以 整 件 事 的 始 作 俑 者 乃 是 吉 良, 浪 人 找 他 復 仇 是 理 所 當 然 之 事 ; 倘 若 策 劃 期 間 吉 良 病 死, 義 士 們 一 定 會 切 腹 自 殺, 並 非 如 太 宰 所 說 的 貪 圖 名 利, 太 宰 之 所 以 有 這 番 見 解, 乃 是 以 小 人 之 心 度 君 子 之 腹 58 不 僅 學 者, 即 連 輿 論 也 一 致 反 對 太 宰 之 說, 壓 倒 性 的 支 持 赤 穗 武 士 的 作 為 赤 穗 武 士 受 到 民 眾 的 喜 愛, 多 少 與 日 本 人 同 情 弱 者 的 性 格 有 關 ; 而 在 忠 臣 藏 故 事 中, 則 處 處 可 見 赤 穗 武 士 盡 人 事, 聽 天 命 的 安 排 : 淺 野 對 蠻 橫 無 理 的 吉 良 忍 耐 到 了 臨 界 點 時, 用 小 刀 刺 傷 他, 接 著 平 靜 的 等 待 幕 府 的 裁 判 ; 同 樣 的, 武 士 們 在 為 主 復 仇 後, 悲 壯 的 將 生 命 交 給 幕 府 作 決 定, 如 此 將 自 己 命 運 託 付 給 他 人 的 行 事 風 格, 深 獲 日 本 民 眾 的 肯 定 由 上 述 關 於 赤 穗 武 士 論 爭 的 概 述, 可 知 學 者 議 論 的 焦 點 在 浪 人 是 否 立 即 切 腹 自 殺, 而 未 論 及 其 復 仇 的 正 當 性 換 言 之, 無 論 贊 成 或 反 對, 學 者 大 抵 皆 肯 定 武 士 的 復 仇 行 為, 認 為 復 仇 有 其 正 當 性 與 必 要 性 另 外,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不 僅 學 者 與 大 眾 站 在 贊 成 復 仇 的 一 方, 即 連 幕 府 在 判 處 赤 穗 浪 人 切 腹 自 殺 時, 所 用 的 罪 名 也 是 結 黨 叛 亂 與 攜 帶 武 器, 而 非 針 對 武 士 的 復 仇 行 為 做 出 懲 治, 凡 此 皆 可 見 江 戶 時 代 對 復 仇 行 為 的 重 視 與 肯 定 根 據 平 出 鑑 二 郎 復 仇 59 一 書 的 統 計, 赤 穗 武 士 復 仇 事 件 發 生 之 後, 民 眾 紛 紛 效 仿, 使 得 民 間 的 復 仇 事 件 暴 增 二 十 五 倍 之 多, 江 戶 時 代 復 仇 風 氣 興 盛 的 程 度 由 此 可 見 一 斑 忠 臣 藏 事 件 四 十 七 年 之 後, 戲 劇 假 名 手 本 忠 臣 藏 首 度 公 演, 旋 即 家 喻 戶 曉, 成 為 江 戶 時 代 年 年 最 賣 座 的 戲 碼 江 戶 時 代 主 要 的 復 仇 事 件 共 一 百 三 十 餘 件, 當 然, 這 只 是 冰 山 一 角, 庶 民 之 間 的 復 仇 事 件 更 是 層 出 不 窮 這 股 復 仇 風 氣 一 直 延 燒 到 明 治 時 期 頒 布 新 令 才 逐 漸 結 束 新 上 任 的 司 法 院 長 江 藤 新 平, 於 明 治 六 年 (1873)2 月 7 日 的 第 37 號 公 布 中 頒 58 參 同 註 平 出 鑑 二 郎 : 敵 討 (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0) 22

23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布 復 仇 禁 止 令, 明 令 復 仇 者 處 以 極 刑 穗 積 陳 重 認 為 : 江 藤 在 上 任 短 短 一 個 月 之 內 即 廢 除 舊 法, 視 復 仇 為 謀 殺 罪, 實 與 明 治 維 新 動 盪 的 局 勢 有 關 : 當 時 暗 殺 事 件 層 出 不 窮, 殺 伐 風 氣 甚 重, 為 了 防 止 暗 殺 大 臣 參 議 等 大 官 事 件 繼 續 延 燒, 才 會 嚴 令 禁 止 民 間 的 復 仇 行 為 60 無 論 如 何, 綿 延 千 餘 年 的 日 本 復 仇 歷 史 終 究 在 法 律 上 遭 到 明 令 禁 止 至 於 民 間 是 否 完 全 接 受, 則 是 一 個 尚 待 省 察 的 有 趣 問 題, 如 明 治 時 代 頗 具 代 表 性 的 女 作 家 樋 口 一 葉 ( ), 在 其 短 篇 小 說 闇 夜 (1895) 61 中, 描 述 少 女 阿 蘭 在 父 親 被 害 後 投 水 自 殺, 為 青 年 高 木 直 次 郎 所 救, 在 療 傷 期 間 高 木 逐 漸 對 阿 蘭 產 生 情 愫, 且 決 心 捨 命 為 阿 蘭 報 父 仇 高 木 的 復 仇 行 動 雖 未 成 功, 仍 具 體 可 見 當 時 復 仇 觀 依 然 深 植 人 心 大 正 時 代 代 表 作 家 芥 川 龍 之 介 ( ) 的 短 篇 小 說 大 石 內 藏 助 的 一 天 (1917) 62 則 以 淺 野 家 老 大 大 石 內 藏 助 復 仇 後 隱 居 泉 岳 寺, 回 憶 其 復 仇 行 為, 並 省 思 其 復 仇 行 動 引 發 江 戶 城 百 姓 群 起 仿 效 的 複 雜 心 理 由 此 二 例, 即 可 見 日 本 的 復 仇 觀 在 明 治 初 期 雖 明 令 禁 止, 卻 依 然 存 留 的 實 況 七 結 語 綜 上 所 述, 可 知 日 本 上 古 時 期 的 復 仇 觀, 明 顯 受 到 中 國 儒 家 五 倫 復 仇 觀 的 影 響, 但 其 發 展 演 變, 則 自 有 其 面 貌, 且 相 當 多 采 多 姿, 如 : 平 安 時 代 的 怨 靈 生 靈 復 仇 與 魏 晉 南 北 朝 唐 人 小 說 頗 為 類 似, 但 又 同 中 有 異 ; 中 世 紀 乃 至 幕 府 時 代 的 武 士, 如 曾 我 兄 弟 的 復 仇 故 事, 除 將 類 似 中 國 的 五 倫 復 仇 觀 帶 進 武 士 階 級, 並 發 揮 至 民 間 外, 又 摻 雜 了 政 治 因 素, 其 影 響 所 及, 一 時 蔚 為 風 氣, 但 因 復 仇 盛 行, 影 響 治 安, 法 律 方 面 便 趨 向 禁 止 復 仇, 形 成 頗 為 有 趣 的 對 比 ; 江 戶 時 代 的 武 60 穗 積 陳 重 : 復 讐 と 法 律, 頁 收 入 樋 口 一 葉 著, 林 文 月 譯 : 十 三 夜 : 樋 口 一 葉 小 說 選 (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4), 頁 收 入 芥 川 龍 之 介 著, 文 潔 若 譯 : 海 市 蜃 樓. 橘 子 ( 臺 北 : 志 文 出 版 社,1991), 頁 48-61; 亦 見 高 慧 勤 魏 大 海 主 編 : 芥 川 龍 之 介 全 集 ( 濟 南 : 山 東 文 藝 出 版 社,2005), 第 1 卷, 頁

24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士 道 復 仇, 與 中 國 的 為 主 復 仇 相 當 接 近, 而 其 規 模 之 大 次 數 之 多, 激 烈 之 程 度, 都 遠 遠 超 過 中 國 任 一 時 代, 此 時 復 仇 成 為 合 法 的 行 為, 而 且 政 府 民 間 一 致 歌 頌, 但 學 者 間 對 復 仇 者 心 態 的 看 法 則 相 當 不 一 致, 且 引 發 長 期 的 論 爭, 不 過 無 論 官 方 民 間 學 者, 對 復 仇 行 為 持 肯 定 的 態 度, 則 無 二 致 ; 日 本 的 復 仇 歷 史, 直 到 明 治 六 年, 明 令 禁 止 復 仇 後 始 漸 衰 歇, 但 民 間 是 否 完 全 接 受, 則 尚 有 待 進 一 步 省 察 附 識 : 本 文 之 草 成, 蒙 臺 灣 大 學 日 本 文 學 系 教 授 彭 誼 芝 女 弟 協 助 蒐 集 翻 譯 日 文 資 料, 並 草 擬 部 分 文 稿 ;2007 年 草 稿 初 成, 蒙 林 師 文 月 惠 閱 一 過, 有 所 垂 正 ; 初 稿 曾 以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為 題, 於 天. 自 然 與 空 間 學 術 研 討 會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主 辦, 日 本 東 亞 的 文 明 衝 突 與 天 觀 念 的 演 變 研 究 班 國 立 清 華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研 究 中 心 合 辦,2008 年 9 月 日 ) 宣 讀, 惠 蒙 臺 大 文 學 院 葉 國 良 院 長 中 文 系 蔡 瑜 教 授 日 本 愛 媛 大 學 法 文 學 部 邢 東 風 教 授 中 央 研 究 院 中 國 文 哲 研 究 所 黃 冠 閔 教 授 等 先 生 發 言 討 論 ; 修 訂 稿 復 蒙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二 位 不 具 名 審 查 委 員 謬 賞, 並 惠 賜 卓 見 : 聊 記 其 始 末, 並 誌 謝 忱 24

25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引 用 書 目 一 日 本 ( 一 ) 原 始 文 獻 與 中 譯 太 安 万 侶 : 古 事 記, 東 京 : 小 學 館, 新 編 日 本 古 典 文 學 全 集 1,2002 年 太 安 万 侶 : 日 本 書 紀, 東 京 : 小 学 館, 新 編 日 本 古 典 文 学 全 集 3,2002 年 佐 伯 有 義 : 続 日 本 記. 下 卷, 増 補 六 国 史, 東 京 : 朝 日 新 聞 社,1940 年 日 本 三 代 実 錄. 五 十 卷, 新 訂 增 補 國 史 大 系, 東 京 : 吉 川 弘 文 館,1971 年 吉 川 英 治 : 新 編 忠 臣 藏, 東 京 : 講 壇 社,1990 年 紫 氏 部 著, 林 文 月 譯 : 源 氏 物 語,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0 年 修 訂 初 版 清 少 納 言 著, 林 文 月 譯 : 枕 草 子,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0 年 修 訂 初 版 北 京 編 譯 社 譯, 周 作 人 校 : 今 昔 物 語, 北 京 : 新 星 出 版 社,2006 年 樋 口 一 葉 著, 林 文 月 譯 : 十 三 夜, 臺 北 : 洪 範 書 店,2004 年 芥 川 龍 之 介 著, 文 潔 若 譯 : 海 市 蜃 樓. 橘 子 臺 北 : 志 文 出 版 社,1991 年 高 慧 勤 魏 大 海 主 編 : 芥 川 龍 之 介 全 集, 濟 南 : 山 東 文 藝 出 版 社,2005 年 ( 二 ) 近 人 著 作 ( 依 年 代 順 序 排 列 ) 野 口 武 彥 : 復 讐 の 系 譜 中 国 から 日 本 へ,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 1969 年 10 月 藤 原 克 己 : 陰 魂. 御 靈, 收 入 :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室 伏 信 助 : 六 条 御 息 所 源 氏 物 語,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1969 年 10 月 水 原 一 : 曾 我 兄 弟 の 復 讐 と 曾 我 物 語,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 1969 年 12 月 石 埜 敬 子 : 六 条 御 息 所,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東 京 : 至 文 堂,1975 年 4 月 坂 本 和 子 : 御 産 記 事 にみられるもののけ,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東 京 : 至 文 堂,1975 年 4 月 穗 積 陳 重 : 復 讐 と 法 律, 東 京 : 岩 波 書 店,1982 年 25

26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諏 訪 春 雄 : 忠 臣 蔵 の 深 層 日 本 人 の 戲 劇 観,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1986 年 12 月 稻 垣 史 生 : 仇 討 を 考 証 する, 東 京 : 旺 文 社,1987 年 加 美 宏 : 曾 我 物 語 : 復 仇 的 文 學, 收 入 解 釈 與 鑑 賞, 東 京 : 至 文 堂, 1988 年 平 出 鑑 二 郎 : 敵 討,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0 年 清 原 康 正 : 復 讐 譚 と 仇 討 小 説 小 説 に 見 る 仇 討, 東 京 : 大 衆 文 学 研 究, 第 98 卷,1992 年 7 月 尾 崎 秀 樹 : 復 仇 的 隨 想, 東 京 : 大 衆 文 学 研 究, 第 98 卷,1992 年 7 月 王 小 林 : 古 傳 承 の 成 立 と 史 記 顯 宗 記 の 雄 略 陵 破 壊 復 仇 譚 について, 大 阪 : 大 阪 工 業 大 学, 大 阪 工 業 大 学 紀 要. 人 文 社 会 篇,1999 年 岡 野 弘 彦 : 記 紀 に 記 録 された 仇 討, 收 入 忠 臣 蔵 と 日 本 の 仇 討,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9 年 南 條 範 夫 : 仇 討 ちの 是 非 論 の 推 移, 忠 臣 蔵 と 日 本 の 仇 討, 東 京 : 中 公 文 庫,1999 年 藤 本 勝 義 : 源 氏 物 語 の もののけ, 東 京 : 笠 間 書 院,2001 年 金 田 元 彦 : 花 山 院 の 怨 念 六 条 御 息 所 の 原 型, 收 入 国 文 学, 東 京 : 学 燈 社,2003 年 5 月 二 中 國 臺 灣 ( 一 ) 傳 統 文 獻 唐. 孔 穎 達 等 : 禮 記 正 義,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6 景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刻 本 唐. 賈 公 彥 : 周 禮 注 疏,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6 景 清 嘉 慶 二 十 年 江 西 南 昌 府 學 刻 本 劉 俊 文 : 唐 律 疏 議 箋 解, 北 京 : 中 華 書 局,1996 年 清. 段 玉 裁 : 說 文 解 字 注, 臺 北 : 藝 文 印 書 館,1974 年 26

27 李 隆 獻 : 日 本 復 仇 觀 管 窺 以 古 典 文 學 為 重 心 清. 王 念 孫 : 廣 雅 疏 證, 南 京 : 江 蘇 古 籍 出 版 社,2000 年 ( 二 ) 近 人 著 作 ( 依 作 者 姓 氏 筆 畫 排 列 ) 王 煒 : 日 本 武 士 名 譽 觀, 北 京 : 社 會 科 學 文 獻 出 版 社,2008 年 李 隆 獻 :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以 春 秋 三 傳 為 重 心,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 臺 北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 第 22 期,2005 年 6 月 李 隆 獻 : 漢 代 以 降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中 古 時 期 復 仇 觀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國 科 會 專 題 研 究 成 果 報 告,2006 年 李 隆 獻 : 兩 漢 復 仇 風 氣 與 公 羊 復 仇 理 論 關 係 重 探,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27 期,2007 年 12 月 李 隆 獻 : 兩 漢 魏 晉 南 北 朝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臺 大 文 史 哲 學 報 ( 臺 北 : 臺 灣 大 學 文 學 院 ), 第 68 期,2008 年 5 月 李 隆 獻 : 隋 唐 時 期 復 仇 與 法 律 互 涉 的 省 察 與 詮 釋,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20 期,2008 年 4 月 林 文 月 : 變 態 刑 罰 史, 收 入 寫 我 的 書, 臺 北 : 聯 合 文 學 出 版 社,2006 年 賀 聖 遂 : 儒 家 思 想 對 日 本 文 化 的 影 響, 收 入 劉 柏 林 胡 令 遠 編 : 中 日 學 者 中 國 學 論 文 集 中 島 敏 夫 教 授 漢 學 研 究 五 十 年 志 念 文 集, 上 海 : 復 旦 大 學 出 版 社,2006 年 三 其 他 胡 耀 恆 胡 宗 文 譯 注 : 伊 底 帕 斯 王, 臺 北 : 桂 冠 圖 書 公 司,1998 年 羅 念 生 譯 : 俄 狄 浦 斯 王, 收 入 羅 念 生 全 集. 第 二 卷. 索 福 克 勒 斯 悲 劇 四 種, 上 海 : 上 海 人 民 出 版 社,2004 年 27

28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四 期 28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 2 20 3 4 5 6 1 2006 1 2 3 21 2004 6 101 4 () () 5 ( ) 6 86 4 30 1( ) 166 167 7 8 7 21 8 3 9 10 11 12 168 169 13 14 13 66 14 15 16 17 15 66-67 16 34 17 37 1 6 170 18 19 20 18 34 19 79 8 5 20 37 1 6-7

More information

< D333533B45FADECBB50B56FA9FA2DAAF7B0F6C5742E706466>

< D333533B45FADECBB50B56FA9FA2DAAF7B0F6C5742E706466> 2007 3 307 353 1 2 (NSC92-2420-H-224-005) 1 1978 4 2 1993 15-307- (1842-1917) (1842) (1856) (1868) (1875) (1879) (1884) (1893) (1895) 3 (1914) 3 1994 62 1983 1984-308- 4 5 6 (1890) (1895) (1903) 4 2002

More information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2006中國文學研究範本檔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第 三 十 九 期 2015 年 01 月 頁 223~258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所 由 心 到 腦 從 腦 的 語 義 脈 絡 論 晚 清 民 初 的 文 化 轉 型 * 徐 瑞 鴻 提 要 傳 統 的 中 醫 理 論 以 心 為 神 明 之 主, 掌 管 思 維 記 憶 與 情 感, 此 一 觀 點 在 近 現 代 受 到 西 方 解 剖 學 的 巨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中 國 學 研 究 期 刊 泰 國 農 業 大 學 บ นทอนเช นก น และส งผลก บ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จา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มาเป นบทภาพยนตร และบทละคร โทรท ศน ด วยเช นก น จากการเคารพวรรณกรรมต นฉบ บเป นหล วารสารจ นศ กษา มหาว ทยาล 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การเล อกสรรของย คสม ยท แตกต างก น โดยว เคราะห การด ดแปลง บทละครโทรท ศน หร อบทภาพยนต จากผลงานคลาสส กวรรณกรรม สม ยใหม ของจ น The Choice of Times Film Adaptation of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44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人 對 災 異 說 牽 附 荒 誕, 甚 不 苟 同 ; 亦 不 當 漠 視 此 一 獨 特 之 現 象 否 則 對 於 西 漢 經 學 發 展 之 論 述, 就 恐 有 誤 解, 甚 至 失 實 作 者 基 於 以 往 對 春 秋 公 羊 災 異 說 洪 範 五 行 臺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五 十 二 期 2016 年 3 月 頁 43 ~ 94 臺 灣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西 漢 經 學 的 另 類 戰 場 : 從 宣 元 成 三 朝 災 異 說 之 發 展 為 例 黃 啟 書 * 提 要 歷 來 學 者 根 據 有 限 文 獻, 對 於 漢 代 經 學 發 展 之 描 述, 堪 謂 完 備 然 在 兩 漢 經 說 文 獻 多 半 亡 佚 的 情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Microsoft Word - 103袁光儀.doc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二 十 九 期 2010 年 07 月 頁 51-82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蒙 以 養 正 李 贄 九 正 易 因 之 蒙 卦 解 與 童 心 說 袁 光 儀 * 摘 要 本 論 文 主 要 藉 由 李 贄 的 九 正 易 因 一 書 中 對 蒙 卦 的 闡 釋, 與 其 眾 所 週 知 的 童 心 說 作 一 對 照 與 印 證 李 贄 長 期 被 視

More information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日 本 規 範 非 營 利 組 織 的 法 制 改 革 之 研 究 71 日 本 規 範 非 營 利 組 織 的 法 制 改 革 之 研 究 林 淑 馨 摘 要 一 前 言 二 日 本 非 營 利 組 織 的 意 涵 與 範 疇 三 日 本 非 營 利 組 織 的 發 展 與 法 規 制 訂 的 經 過 四 特 定 非 營 利 活 動 促 進 法 的 內 容 及 意 義 之 析 評 五 日 本 非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 Managing Traditional Temples A Case Study of Representative Temples in CHIA-YI 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used the methodology of field study historical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243X徐华博

243X徐华博 近 现 代 历 史 研 究 传 承 与 变 迁 中 的 近 代 江 南 地 区 传 统 婚 礼 徐 华 博 内 容 提 要 清 末 民 初, 江 南 地 区 的 婚 礼 处 在 传 承 与 变 迁 之 中, 具 有 两 面 性 一 方 面, 父 母 之 命 媒 妁 之 言 与 六 礼 的 仪 式 依 然 得 到 延 续 另 一 方 面, 这 些 传 统 仪 式 均 发 生 了 与 社 会 变 迁 相

More information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大 的 成 分 是 落 在 身 學 傳 統 的 範 疇, 特 別 是 人 萬 物 與 道 的 關 係 時, 身 學 的 觀 看 視 野 特 別 有 其 解 釋 性, 事 實 上, 在 道 家 的 思 維 中 並 不 是 不 存 在 92 12 1 34 氣 身 體 與 政 治 老 子 河 上 公 注 的 政 治 思 想 分 析 林 俊 宏 * 摘 要 關 鍵 詞 : 氣 精 神 老 子 身 與 國 愛 氣 養 神 前 言 * 國 立 台 灣 大 學 政 治 學 系 副 教 授 收 稿 日 期 92 年 9 月 1 日 通 過 日 期 92 年 11 月 4 日 2 1 2 3 4 1 2 3 4 道 家 思 想 有 著 相 當

More information

83-112

83-112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83-112 19 2 90 12 ** * ** 1997 2000 83 84 19 2 1 2 3 4 1 1985 102 2 1985 168 3 1972 387 4 1984 30-36 85 5 6 505-436 B.C. 7 5 1993 29-39 6 40-54 7 1985 7 86 19 2 1. 8 9 10

More information

80 戲劇學刊 Evaluating the Verbal Descriptions of Obscure and Lost Peking Operas in Taiwan as Recorded in Chinese Opera Monthly Liu Hui-Fen* Abstract Chin

80 戲劇學刊 Evaluating the Verbal Descriptions of Obscure and Lost Peking Operas in Taiwan as Recorded in Chinese Opera Monthly Liu Hui-Fen* Abstract Chin 劉慧芬臺灣冷門京劇劇目出記錄考察 以 國劇月刊 為據 臺灣冷門京劇劇目出記錄考察 以 國劇月刊 為據 劉慧芬* 中文摘要 國劇月刊 雜誌對臺灣京劇自民國66年1月始 至79年7 月 1977.1~1990.7 大約十四年間的出檔期 京劇員 出劇目 出團 體 出地點 出類型與出評價等等總體劇場現象 有著第一手的記錄與論 述 忠實反映出臺灣京劇繁榮時期的發展特色 本文以此為據 針對臺灣冷門劇 目之出記錄加以歸納整理

More information

02-14-孫青氏-Sim.indd

02-14-孫青氏-Sim.indd 作 为 表 达 方 式 的 周 礼 : 清 末 变 局 与 中 国 传 统 典 籍 孙 青 The Ritual of Chou: as an EXPRESSION under the Knowledge Crisis of Later Imperial China SUN Qing From the second half of 19 th century China, changes in fields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279-306 21 1 92 6 * 279 280 21 1 1 1130-1200 Ernst Cassirer, 1874-1945 Sprache und 1 1990 1 1 281 Mythos symbols organs 2 holy priority 3 2 1998 9-10 3 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

More information

9(3)人文封面

9(3)人文封面 102 9 3 243-256 摘要 30 1931 1930 322-323 1943 7 31 30 40 1895 1896 244 1 2005 1-17 1943 1933 73 2011 116 30 30 1931 1 2011 24 33 245 1937 1941 12 1930 322-323 1943 7 31 2003 28-59 1920-1925 1926-1937 1937-1978

More information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in Taiwan for more 2006 12 137-178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Yao Ying s Jail-period Poems 137 Liao Mei-Y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Yao Ying w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More information

©u¶

©u¶ 2004 3 253 292 1 2 3 1 2002 2 2001 3 87-90 241-246 -253- -254- -255- 4-256- 4 5 6 7 5 6 7 1 981 9 11-12 -257- 8 9 8 1978 3 90 9 1 979 96 5-258- 1 0 11 1 2 3 4 5 0 630 1 536 6 7 8 9 1. 5 2. 88 0 182 10

More information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186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十 三 期 民 國 一 一 年 六 月 壹 前 言 貳 從 廢 廳 反 對 州 廳 設 置 到 置 郡 運 動 參 地 方 意 識 的 形 成 與 發 展 肆 結 論 : 政 治 史 的 另 一 個 面 相 壹 前 言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臺 灣 學 研 究 第 13 期, 頁 185-206 民 國 101 年 6 月 國 立 中 央 圖 書 館 臺 灣 分 館 1920 年 臺 灣 廢 廳 反 對 運 動 與 地 方 意 識 *1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政 治 史 的 再 論 析 **2 蔡 蕙 頻 摘 要 長 期 以 來, 限 於 史 料 的 限 制 與 戰 後 特 殊 的 時 空 背 景, 日 治 時 期 政 治 史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政治哲學要跨出去! 台 灣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之 回 顧 與 前 瞻 71 台 灣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之 回 顧 與 前 瞻 * 楊 開 煌 一 前 言 二 學 科 之 建 立 與 發 展 三 歷 史 的 回 顧 四 反 省 代 結 論 本 文 主 要 是 透 過 歷 史 的 回 顧 來 檢 討 在 台 灣 的 中 國 大 陸 研 究 發 生 與 發 展 的 歷 程 本 文 作 者 以 個 人 親 與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sacred mountains is an essenti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 The importance of mountain in Chinese t 2002 12 143~165 Sacred Mountains as Locatio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Daoism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Daoism in Tiantai Mountain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 Lin Chia-jung 143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55-83

55-83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55-83 20 1 91 6 * 55 56 20 1 7 1 2 1 1997.10 7 260 2 7 1 262 57 17 3 94 4 3 1989.3 662-663 4 1976.10 2456-2457 58 20 1 5 74 6 100 7 92 8 64 9 33 5 1978.10 472-473 6 1951-1952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193-224 21 1 92 6 * 193 194 21 1 848 1 1 1990 555-580 1983 1987 269-281 2 1980 244-246 195 2 3 P.2049 V 925 931 4 P.2032 V 937-946 2 1997 48-70 1996 10 11 3 1987 138-146

More information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32 戲劇學刊 A Study of Beijing Opera s Jing Actors and Their Vocal Accen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Using Two Operas, Muhuguan and Yuguoyuan, as Exa 李元皓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二十世紀初期京劇淨行演員及其唱腔研 究 以 牧虎關 御果園 為例* 李元皓** 中文摘要 形成於十九世紀的京劇 在二十世紀初時 發展的勢頭風潮臻於極盛 新興 的唱片錄音科技也於十九世紀末抵達中國 留下了一批珍貴的老唱片 以不同於 書面文字的方式 記錄著京劇有聲的過往 老唱片所能記錄的雖然只有聲音 然 而聲音 亦即 唱腔 正是戲曲藝術的核心之一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Microsoft Word - 01林文彬 興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三 十 一 期 (2012) 民 國 101 年 6 月 出 版 1 周 易 艮 卦 義 理 衍 析 林 文 彬 * 摘 要 易 經 艮 卦 艮 之 本 義 傳 統 上 都 以 注 視 解 之, 引 申 為 止 是 指 目 視 之 所 注 止 本 文 則 認 為 艮 之 本 義 或 當 為 不 見, 引 申 的 止 義 是 說 因 不 見 而 目 視 為 之 止, 艮 卦

More information

01何寄澎.doc

01何寄澎.doc 1 * ** * ** 2003 11 1-36 Imitat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non: Lu Chi s Nigushi Ho Chi-p e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su Ming-ch

More information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由 中國省籍 到 台灣族群 戶口普查籍別類屬轉變之分析 王甫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這篇論文有兩個目的 一是釐清台灣戶口普查中籍別類屬形成與 轉變的歷史 社會 與政治過程 二是定位籍別類屬在戰後台灣政治 與社會體制中的意義與角色 特別是它與當代台灣族群關係的關連 針對第一個目的 本文首先探究歷次戶口普查中 籍別項目的統計類 屬與統計方式之變化 除了將籍別類屬變化區分為四個階段之外 也 經由歷史材料分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z-ww386-劉恆妏

Microsoft Word - z-ww386-劉恆妏 以 學 干 祿 的 污 名 * 清 末 廢 科 舉 對 近 代 中 國 法 學 教 育 之 影 響 劉 恆 妏 ** 要 目 壹 前 言 貳 科 舉 取 仕 對 中 國 傳 統 法 學 與 法 學 教 育 的 影 響 一 流 動 法 律 專 家 手 中 實 用 的 邊 緣 知 識 二 不 成 制 度 的 知 識 傳 承 方 式 三 同 治 中 興 : 舊 制 自 我 更 新 之 嘗 試 參 廢 科

More information

組合 1.pdf

組合 1.pdf 32 2016 12 1-29 2016-03-31 2016-10-26 DOI: 10.6183/NTUJP.2016.32.1 1257 2 32 Fofa Daming Lu Jing-huei Tsau Abstract Fofa Daming Lu consists of 20 volumes advocating the thought of the three teachings harmonious,

More information

1

1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獎 勵 人 文 與 社 會 科 學 領 域 博 士 候 選 人 撰 寫 博 士 論 文 成 果 報 告 八 0 年 代 後 台 灣 散 文 之 家 國 書 寫 研 究 核 定 編 號 :NSC 98-2420-H-006-003-DR 獎 勵 期 間 :98 年 08 月 01 日 至 99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More information

150 2001.6 [1] 1920 70 [2] 1920 3 1929 1925 1929 1937 1 9 4 9 1951-1954 1 953 1956 1984 11 9 1980 1958 [ 1] [ 2] 1996 1997 351-352 1998 3 1 998 29-34

150 2001.6 [1] 1920 70 [2] 1920 3 1929 1925 1929 1937 1 9 4 9 1951-1954 1 953 1956 1984 11 9 1980 1958 [ 1] [ 2] 1996 1997 351-352 1998 3 1 998 29-34 BIBLID 1026-5279 (2001) 90:1 pp. 149-170 (2001.6) 1 4 9 1913 1949-1979 3 0 1980-1990 90 1 9 9 3 1994 Keywords Library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Library Educati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20 (1900 1930) 20,,,,,, 20,,20, (,50 ),, 90, 184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2002 6 ) 20 20 40 ( 2002 4 ) ( 2000 2 ), ( 2002 4 ) :, 1995 2 ;:, 1997 3 ; 20 ( 2003 4 ) (181 ) 185 2004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制度缺失与家国利益 晚清内务府腐败问题探析 强光美 中国人民大学 清史研究所 北京 100872 摘 要 晚清内务府以腐败著称 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制度设计及现实执行的种种缺失 即内务 府管理的封闭性 监督机制的失效 内务府大臣整体素质的降低及皇室的奢靡与包庇 作为满洲特权的某 种象征和代表 腐败不堪的内务府成为时人诟病清室的口实 随着清末民族主义的觉醒和立宪运动的展 开 整肃 改革内务府成为朝野上下的一致呼声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4D F736F F D20B4BFAC4BAEFC5FA16DBADEA46CA16EA142A16DB6C0ABD2A57CB867A16EBB50A16DA950A9F6A145C3B4C3E3B6C7A16EA4D1B944BB50AA76B944A4A7A4F1B8FB2E646F63> 曾 春 海 :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65 管 子 黃 帝 四 經 與 周 易 繫 辭 傳 天 道 與 治 道 之 比 較 曾 春 海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哲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當 前 學 界 對 周 易 的 研 究, 大 致 上 已 達 成 經 傳 學 的 共 識 四 庫 提 要 卷 一 概 括 易 學 研 究 的 類 型 可 分

More information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林 伯 謙 教 授 中 國 素 食 文 化 與 漢 傳 佛 教 關 係 之 研 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Vegetarianism and Mahayana 研 究 生 : 方 廉 豐 撰 民 國 一 Ο 四 年 六 月 1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More information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6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doc 1. (74)16 5-30 2. (61) 3. (84) : 4. (51) 5. (76) 6. (52) 7. (82) - : 267-276 :: 8. (86) 9. (84) 140 243-255 10. (88) 11. (86) 115-144 12. (51) 408-425 13. (6) 33-36 14. (67) 15. (19) 16. ( ) (72) 17. (75)

More information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A Study of Postpartum Recuperation t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A Study of Postpartum Recuperation t 國 立 高 雄 餐 旅 學 院 台 灣 飲 食 文 化 產 業 研 究 所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Food Culture National Kaohsiung Hospitality College 碩 士 論 文 Thesis for the Master Degree 近 五 十 年 來 台 灣 閩 南 婦 女 產 後 月 內 飲 食 調 養 之 研

More information

12

12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301-325 20 2 91 12 ** 1 * ** 90 1 301 302 20 2 2 3 4 1881-1936 5 6 discursive formation 1873-1929 1885-1967 7 2 1974 79-105 3 1879-1942 1 6 1916.2 4 4 1989 1 57 5 1 217 6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學 院 客 家 社 會 與 文 化 學 程 碩 士 論 文 傳 統 民 俗 文 化 到 當 代 客 庄 節 慶 : 以 東 勢 新 丁 粄 節 為 例 From Traditional Folklore to Contemporary Hakka Festivals a Case Study of Dongshih Sih Ding Ban Festival

More information

5 49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classificationcultural significance 1 p p373 3 p494 4 p p27b

5 49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classificationcultural significance 1 p p373 3 p494 4 p p27b 45 5 Vol. 45 No. 5 2012 10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Oct. 2012 32001 / I206. 2 A 1000-579201205 - 0048-12 Classification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Qing Female Poets Poetic

More information

p

p 49 2 Vol 49 No 2 2016 3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Mar 2016 200042 341000 1936 1949 K262 9 A 1000-579 2016 02-0136 - 13 On the Salaries of Staffs in County Judicial Department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277-307 20 1 91 6 1904 1920 20 1922 15 Phlip de Vargas Som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1891-1962 1887-1936 Chinese * 277 278 20 1 Renaissance 1873-1929 1 2 3 1902

More information

335-365

335-365 BIBLID 0254-4466(2003)21:1 pp. 335-365 21 1 92 6 * 335 336 21 1 1 2 3 4 5 6 7 1 1963 8 2 1978 250-251 3 1 7 4 3 2 5 1997 163 6 1984 7 1975 70 337 8 9 10 11 12 13 8 1992 331 333 9 1998 298 10 2001 187 11

More information

瑏瑡 B ~ 瑏瑡

瑏瑡 B ~ 瑏瑡 210093 1200 K928. 6 A 1005-605X 2014 04-0059- 10 The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Regional History Study Jiangnan or West Zhejiang GAO Yi - fan FAN Jin - min History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More information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跨越文藝復興女性畫像的格局— 2004 11 1 ~ 24 * 1941 1943 1943 1 5 93.8.15 93.10.20 * 2 3 The Banning and "Revival" of Han Music in Wartime Taiwan: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Made by the Taiwan Music Investigation Team in 1943 Ying-fen

More information

985 Journal of CUPL No.2 A Bimo nt hly Mar ch 2 0 1 0 ABSTRACTS Getting to the Root and Compromising China with the West: Rebuilding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5 Yu Ronggen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國立高雄大學○○○○○○學系(研究所)(標楷體18號字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都 市 發 展 與 建 築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高 雄 後 勁 地 區 傳 統 民 居 特 徵 之 研 究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Houjing District in Kaohsiung 研 究 生 : 許 輝 隆 撰 指 導 教 授 : 陳 啟

More information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王心齋說得好:「天理者,」 樂 是 樂 此 學 學 是 學 此 樂 - 梁 漱 溟 對 泰 州 學 派 的 現 代 繼 承 與 改 造 王 汝 華 摘 要 以 發 皇 新 孔 學 為 畢 生 志 業 的 民 初 大 儒 梁 漱 溟, 其 由 佛 歸 儒 的 主 要 思 想 進 路 即 是 泰 州 學 派 本 文 乃 扣 緊 梁 漱 溟 與 泰 州 學 派 的 關 係 而 發, 參 稽 梁 漱 溟 的 系 列 著 作 ; 檢 視

More information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322DB57BA5C9BBF DA4BAA4E52E706466> 2009 9 47-94 1945-1947 1945-1947 42 15 228 15 15 15 34 1946 35 3 4 15 15 15 15 228 228 15-47- 21 The Sales of Tai-Sugar during 1945-1947: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150,000 Metric Tons

More information

171-200

171-200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171-200 19 2 90 12 * 171 172 19 2 1 2 1 1979 232-233 2 1968 3 125 35 700 173 3 4 3 2000.4 4 1989 12 541-542 174 19 2 5 6 7 8 9 10 5 1987 9 432 6 5 17 539 7 1988 6477 8 4

More information

< D313738B1F5A46CB5C4B773B1B42DB4BFA5C3B8712E706466>

< D313738B1F5A46CB5C4B773B1B42DB4BFA5C3B8712E706466> 2007 3 143 178 1 1 20 2002 3 11-112 2002 22-180 -143- 2 3 4 2 1985 160-179 3 2004 192-210 4 14 1999 3 223-255 -144- (1622) 5 6 (1715) 1703 7 5 1992 135 6 1969 3 1a-b 7 [1897] 6 3 5 195b -145- 8 9 (1756-1766)

More information

~ ~ ~

~ ~ ~ 33 4 2014 467 478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s Vol. 33 No. 4 2014 030006 20 20 N092 O6-092 A 1000-1224 2014 04-0467-12 200 13 Roger Bacon 1214 ~ 1292 14 Berthold Schwarz 20 Luther Carrington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 -- 23 -- Hsu Ko s The Ghost of the Pretty Woman :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vie and the original book Hsin-Li Chiang Ching Kuo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Health Abstract With regard to the movie The

More information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民國初年小學國語課本的實用主義傾向──以黎錦暉編寫版本為主要分析對象 教 科 書 研 究 第 六 卷 第 三 期 (2013 年 12 月 ),59-94 民 國 初 年 小 學 國 語 課 本 的 實 用 主 義 傾 向 以 黎 錦 暉 編 寫 版 本 為 主 要 分 析 對 象 郭 澤 寬 1 陳 祥 丹 2 實 用 主 義 曾 在 上 世 紀 初 前 後, 深 刻 影 響 中 國 發 展 自 本 土, 承 續 洋 務 運 動 素 樸 的 致 用 思 維, 與 來

More information

CMRO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CMRO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1 5 16 ; ; [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 2011; 7(4): 25-37] 2004 11 2010 10 322 369 691 96 () 2 8 5 2008 --2010 5 16 7 2 5 1 1 1 16 1 [] 08EXW001 2.[M].2005. http://www.chinamediaoverseas.com 25 editor@chinamediaoverseas.com

More information

continuous eastward dissemination of the jades of Khotan into Dunhuang and the Central Plains as well as into the other kingdoms along the Silk Road s

continuous eastward dissemination of the jades of Khotan into Dunhuang and the Central Plains as well as into the other kingdoms along the Silk Road s DUNHUANG RESEARCH NO. TOTAL 10 11 荣新江 1 朱丽双 2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 ; 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 北京 ) ;; ; ; ( ) DOI10.13584/j.cnki.issn1000-4106.2014.03.026 From Tribute to Trade Eastward Dissemination of the Jades of

More information

131-161

131-161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31-161 20 1 91 6 ** 1576-1629?-1630?-1631 1621 * ** NSC88-2411-H-007-006 131 132 20 1 1569-1625?-1632 1 1576-1629 1621 2 1629 1584-1630 3 4 1 1997 218-242 2 1633 26-27 3

More information

YANGTZE RIVER ACADEMIC 2013 4 40 2013 No. 4 Serial No. 40 100081 1960 1992 2004 1974 2004 2000 1 27 2013 4 1992 25 27 1983 1 2006 144 145 2000 111 28 2006 144 2007 28 3330 29 30 2013 4 2006 78 2006 174

More information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 2007 10 39-76 39 The Rise of Printing media and the Formation of Song Poem Features Chang Kao-P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rengths of

More information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2 黃 俊 傑 一 引 言 二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權 力 的 支 配 三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的 政 治 性 解 讀 四 結 論 一 引 言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傳 統 的 重 大 特 徵 之 一, 在 於 經 典 解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間, 具 有 極 臺 大 歷 史 學 報 第 40 期 BIBLID I0 I 2-8514(2007)40p. I -18 2007 年 12 月, 頁 1~18 2007.9.11 收 稿, 2007.1 1.1 9 通 過 刊 登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政 治 權 力 之 關 係 以 論 語 孟 子 為 例 黃 俊 傑 提 要 本 文 討 論 東 亞 儒 家 經 典 詮 釋 與 中 日 韓 各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15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1540 2 3 4 2 1983 7 1068 3 1284 1983 183 617 4 5 43 BIBLID 0254-4466(2010)28:1 pp. 157-189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1 期 ( 民 國 99 年 3 月 ) ** * 1526-1590 忬 1507-1560 1 2009 2 11 2009 5 26 2010 1 27 * ** NSC93-2411-H-031-016 NSC94-2411-H-031-014 1 2002 157 158 漢 學

More information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32 3 2011 347 359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2 No. 3 2011 100190 1001 1120 120 11 20 N092 A 1673-1441 2011 03-0347-13 J. Needham 1900 1995 1 287 1 2 R. K. Merton

More information

9 61-89 2004 12 * * 62 9 1 2 3 4 5 6 1 3 4 5 6 7 8 2 3 4 5 6 63 7 8 12 1 1 1 1 2 3 1 6 1 1 9 56 11 13 24 2 7 8 9 64 9 7 7 3 4 9 10 23 11 1357 2468 11 10 19 2003 10 1 65 7 5 3 1 2 4 6 8 1 6 8 4 4 6 1 30

More information

輥輯訛 % 2010~ %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1. J., 1994, 3 14~ J., ~150.

輥輯訛 % 2010~ %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1. J., 1994, 3 14~ J., ~150. 1001-5558 2012 01-0029-11 G75 A 12 BGA070049 07JHQ006 1. 50 J., 1999, 5 46~54. 2. J. 1998, 2 3~24.. J. 2008, 6 2 3~42.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2 1 72 2012.No.1 Total No.72 12 34 56 78 910 輥輯訛 2009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1897-1987.. ABSTRACT Rebuilding The Golden Town Everyday Life and Space at Jin-gua-shi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formation of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Modernity, Religion, and Magic: Governmentalityof a Local Temple By Ding-tzann Lii and Jieh-min Wu Keywords: modernity, folk religion, magic, governmentality, body, Foucault, Durkheim * NSC 93-2412-H-007-001

More information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32 庶 民 文 化 研 究 第 11 期 圖 14 七 品 夏 朝 冠,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文 物, 國 立 台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 引 自 張 淑 卿 等 2013, 頁 76-77 ) 4 小 結 透 過 文 物 的 實 際 觀 察, 得 知 目 前 現 有 的 臺 灣 考 古 出 土 與 傳 世 清 代 官 帽 與 頂 戴 研 究 31 (2)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夏 朝 冠 國 立 臺 灣 歷 史 博 物 館 藏 新 竹 李 錫 金 家 族 傳 世 七 品 夏 朝 冠, 其 冠 頂 可 分 成 三 個 部 分, 為 朝 冠 頂 紅 纓 與 帽 胎 圖 14 朝 冠 頂 為 銅 胎 鎏 金, 座 頂 銜 有 鎏 金 角 錐 狀 銅 質 立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 文 學 所 ) 碩 士 論 文 論 文 題 目 ( 陳 千 武 小 說 活 著 回 來 及 其 相 關 事 例 研 究 ) 論 文 題 目 (Chen Chien Wu Return Alive And Some Research About It) 研 究 生 : 朱 妍 淩 指 導 教 授 : 林 葉 連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6 月 8 日 陳 千 武 小 說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A Study of the Japanes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Szu-Wei Yang President of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Sheng-Hsien Chen Doctor Candidate, Department 日 本 教 師 教 育 改 革 之 研 究 楊 思 偉 臺 教 育 大 校 長 陳 盛 賢 臺 灣 師 範 大 教 育 系 博 士 候 選 江 志 正 臺 教 育 大 教 育 系 副 教 授 摘 要 進 入 21 世 紀 的 今 日, 日 本 教 師 教 育 政 策 面 臨 最 重 大 的 挑 戰 而 其 主 要 理 由 不 僅 是 因 為 教 育 荒 廢 而 已, 更 因 為 在 高 度 經 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Microsoft Word - z-ww377-03 台 灣 學 誌 第 二 期 2010 年 10 月 頁 49-77 日 治 時 期 府 城 士 紳 王 開 運 的 憂 世 情 懷 及 其 化 解 之 道 施 懿 琳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shyyilin@gmail.com 陳 曉 怡 崑 山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mayfennel@gmail.com 摘 要 王 開 運 是 日 治 至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外 語 學 院 韓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Master of Arts Thesis Graduate Institute of Kore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韓 國 與 台 灣 的 民 間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spread of modern western science in China and it s influence on Chinese traditional academic thought is always the long-term concerned research topic of the academia. Galileo was the father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234 從病名到病理 論惲鐵樵的中西醫學匯通之路 醫生既說出三種病名 當然開三樣方子 但 當代西醫認為除非推翻傳統中醫病名相關之 是病只有一個 至少有兩張方子不對 不對 六氣說 否則國民健康就有重大危機的論點 的藥吃下去 那病當然有增無減 病家到此 挾著以科學主義救亡圖存的氣氛 對於中醫學術 時 自

234 從病名到病理 論惲鐵樵的中西醫學匯通之路 醫生既說出三種病名 當然開三樣方子 但 當代西醫認為除非推翻傳統中醫病名相關之 是病只有一個 至少有兩張方子不對 不對 六氣說 否則國民健康就有重大危機的論點 的藥吃下去 那病當然有增無減 病家到此 挾著以科學主義救亡圖存的氣氛 對於中醫學術 時 自 233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2): 233-258, 2014 DOI: 10.3966/101764462014122502013 從病名到病理 論惲鐵樵的中西醫學匯通之路 林政憲 林睿珊 * 國防醫學中心三軍總醫院中醫部 台北 台灣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博士班 台中 台灣 病名與其內涵的不確定性是民國時期的醫家們十分困擾的問題 這個現象隨著中西醫論爭 的氣氛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Microsoft Word - 6.劉昭明.doc 文 與 哲 第 二 十 期 2012 年 06 月 頁 205~238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論 蘇 軾 黃 州 紅 梅 詩 詞 的 書 寫 策 略 劉 昭 明. 彭 文 良 [ 摘 要 ] 蘇 軾 詠 梅 詩 詞 質 精 量 多, 廣 泛 流 播, 影 響 深 遠, 推 動 提 升 宋 代 詠 梅 詩 詞 的 發 展 與 地 位 蘇 軾 謫 居 黃 州, 作 紅 梅 三 首

More information

張 佳 114 古改革目的在於塑造明政權 承古先聖王之統 的正統地位以期加強民眾對新政 權的認同 同時借助對胡漢服飾習俗的嚴格區分刻畫一個異於 中國 傳統的 胡 4 元 形象以此反襯自身政權的正統性明初通過對士庶日常服飾的嚴格規範細 緻地刻畫了各個群體和階層 君臣 官民 良賤 的身份界限建立起一套與

張 佳 114 古改革目的在於塑造明政權 承古先聖王之統 的正統地位以期加強民眾對新政 權的認同 同時借助對胡漢服飾習俗的嚴格區分刻畫一個異於 中國 傳統的 胡 4 元 形象以此反襯自身政權的正統性明初通過對士庶日常服飾的嚴格規範細 緻地刻畫了各個群體和階層 君臣 官民 良賤 的身份界限建立起一套與 重整冠裳 洪武時期的服飾改革 * 張 佳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引言 1 改正朔易服色 是中國歷代王朝開國必經的兩道程序分別象徵對天道的順應 和對社會秩序的調整用以塑造新政權的合法性明代開國也未能自外於這一傳 統在明初一系列開國制作當中服飾制度改革幾乎貫徹洪武朝的始終構成了禮 制重建的重要內容衣裳冠履除去蔽體保暖 修飾容止的實用功能還被附加上了 諸多文化內涵 衣冠 幾乎成為 文明 文化 的同義詞有賴中國服飾史和元明

More information

1-26

1-26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26 20 1 91 6 * 1 2 20 1 1 2 1 1991 215 2 22 1999.1 173-186 23 2000.1 1-17 3 3 1. 2. 4 5 6 3. 7 3 1997 26 4 1973 3 5 4 216 6 4 161 7 1982 886 4 20 1 8 9 19 10 11 12 8 1961

More information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立 論 年 六 旅 句 良 年 理 了 來 不 不 更 更 說 識 更 樓 歷 練 靈 旅 論 不 了 契 諒 老 老 老 不 勵 老 不 良 論 漏 不 老 老 不 勵 不 了 了 老 論 利 行 老 見 不 見 更 老 玲 歷 老 料 理 女 路 路 力 臨 玲 老 不 若 不 識 年 六 歷 行 來 參 論 說 說 歷 狀 年 錄 料 行 料 料 年 列 異 力 識 論 若 Research

More informatio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The Body Metaphors in The Travels of Lao Can Hsu Hui-Li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Taiwan 成 大 中 文 學 報 第 四 十 四 期 2014 年 3 月 頁 255-290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中 文 系 論 老 殘 遊 記 中 的 身 體 隱 喻 許 暉 林 * 摘 要 晚 清 以 降, 以 身 體 譬 喻 國 體 成 為 理 解 國 民 與 國 家 關 係 的 重 要 方 式 藉 由 對 老 殘 遊 記 中 身 體 譬 喻 的 分 析, 我 試 圖 提 出 以 下 的 觀 察

More information

03

03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57-80 20 2 91 12 vs. 1684-? * 57 58 20 2 1 2 3 4 5 transmission transformation 6 Whiggish interpretation 1 2000 8 559-563 539-558 1993 4 64-67 16 4 1995 3-7 2 1978 3 4 HPM

More information

4

4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The Formation of Intervention State and Development of German Administrative Law Michael Stolleis, Translated by WANG Yin-hong (1.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 Frankfurt,

More information

33-57

33-57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3-57 19 2 90 12 1465-1547 1 2 * 1 1990 4 2 1 4-5 33 34 19 2 3 4 3 1995 3 138 147-149 1990 7 400-407 1994 19 19 23 1980 34 162 177 1971 3 3 27 1961 78 3 1988.6 175-183 4

More information

15

15 BIBLID 0254-4466(2002)20:2 pp. 377-397 20 2 91 12 * 377 378 20 2 2001 11 8 8 1 1 2 2 2002.1 2 379 2 18 1 3 273 2 27 2001.12 120 2002.1.11 http://www.bamboosilk.org.index.htm 3 2002.1.11 380 20 2 251.1

More information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44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壹 引 言 鄭 道 傳 ( 號 三 峰, 生 年 不 詳, 卒 於 1398 年 ) 是 韓 國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重 要 儒 者, 亦 是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朝 鮮 太 祖 李 成 桂 的 重 要 幕 僚 李 成 桂 楊 祖 漢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43 韓 儒 鄭 三 峰 的 闢 佛 論 楊 祖 漢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教 授 摘 要 韓 儒 鄭 道 傳 (?~1398) 是 高 麗 朝 末 朝 鮮 朝 初 的 大 儒, 他 在 當 時 的 朝 代 更 迭 之 際, 有 極 大 的 影 響 力 由 於 他 得 到 朝 鮮 朝 開 國 君 王 的 信 任, 得 以 實 行

More information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Valerie Hansen,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 1127-1276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BIBLID 0254-4466(2010)28:2 pp. 327-362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 民 國 99 年 6 月 ) ** * 關 鍵 詞 : 2009 1 5 2009 11 3 2010 5 6 * ** 2008.8.14-16 327 328 漢 學 研 究 第 28 卷 第 2 期 1. 2. (1) (2) 1 2 1 1986 60 A 282-294

More information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political-legal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1 / 2 / / 1 2 McCulloch v. State of Maryland Gibbons v. Ogden James C. F. Wang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tic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all 2002 pp. 161-177 2009 1994 329 107 2012 1 3 1990 4 1956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不同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科學本質學習成效之比較與分析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學 報 - 人 文 社 會 類 第 三 十 八 期 2012 年 3 月 頁 205-234 北 宋 茶 俗 掠 影 以 蘇 軾 茶 詞 為 主 的 探 討 陳 金 英 摘 要 宋 代, 是 一 個 茶 風 熾 盛 的 朝 代, 而 代 表 宋 代 的 文 學 體 裁 宋 詞, 正 是 蘊 含 大 量 飲 茶 風 俗 的 重 要 文 獻 然 而 歷 來 研 究 宋 詞 或 研

More information

2014 6 No. 6 2014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195 Sum No. 195 610064 K26 A 1006-0766 2014 06-0031-13 1 20 2 3 4 1971 1 7 2004 171 2 2006 44 3 1994 6-9 31-36 4 1 51 336-337 31 195

More information

˘ªF¶Î

˘ªF¶Î 2004 3 129 153 1 2 NSC 92-2411 - H - 001-009 - A C 1 1 968 1 0 2 003 C. R. Boxer, The Christian C e n t u ry in Japan, 1549-1650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Boxer 2 Helen J. Baroni,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Microsoft Word - 05張政偉121-144 靜 宜 中 文 學 報 第 一 期 2012 年 6 月 頁 121 144 靜 宜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以 經 為 法 : 廖 燕 文 學 觀 的 另 一 個 面 向 * 張 政 偉 摘 要 學 界 對 清 初 文 人 廖 燕 的 文 學 創 作 與 理 論 的 研 究 逐 漸 展 開, 並 且 獲 致 一 定 的 成 果 然 而 目 前 似 乎 將 廖 燕 的 文 學 觀 點 歸 類 為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