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电子报 第90期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正觉电子报 第90期"

Transcription

1

2 布 施 是 道 场, 不 望 报 故 ; 持 戒 是 道 场, 得 愿 具 故 ; 忍 辱 是 道 场, 于 诸 众 生 心 无 碍 故 ; 精 进 是 道 场, 不 懈 退 故 ; 禅 定 是 道 场, 心 调 柔 故 ; 智 慧 是 道 场, 现 见 诸 法 故 维 摩 诘 所 说 经 卷 1

3 Giving is the bodhimanda (the way towards Buddhahood), because of expecting no reward. Keeping the precepts is the bodhimanda (the way towards Buddhahood), because of achieving aspirations completely. Patience is the bodhimanda (the way towards Buddhahood), because of having no hindrance in the mind while interacting with sentient beings. Diligence is the bodhimanda (the way towards Buddhahood), because of practicing without laziness or regression. Meditative concentration (samadhi) is the bodhimanda (the way towards Buddhahood), because of being flexible and adaptable. Prajna is the bodhimanda (the way towards Buddhahood), because of directly perceiving that all dharmas arise from the ultimate reality. Vimalakirti Nirdesa Sutra, Vol. 1

4 如 来 藏 摄 尽 一 切 法, 但 一 切 法 不 能 函 盖 如 来 藏, 因 为 如 来 藏 另 有 祂 自 己 所 属 的 法, 不 属 于 一 切 法 所 摄 维 摩 诘 经 讲 记 第 三 辑, 页 5 The Tathagatagarbha contains all dharmas. However, all dharmas cannot include it, because the Tathagatagarbha has its own unique dharmas which are not contained in all dharmas. A Discourse on the Vimalakirti Nirdesa Sutra, Vol.3, p.5

5 目 录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童 女 迦 叶 考 - 序 平 实 导 师 1 中 观 金 鉴 ( 三 十 九 ) 孙 正 德 老 师 6 苍 天 有 眼 ( 五 ) 郭 正 益 老 师 19 见 性 与 看 话 头 ( 十 六 ) 黄 正 幸 老 师 33 广 论 之 平 议 ( 四 十 八 ) 正 雄 居 士 45 救 护 佛 子 向 正 道 ( 二 十 六 ) 游 宗 明 老 师 56 假 锋 虚 焰 金 刚 乘 ( 二 ) 释 正 安 法 师 75 深 沉 的 省 思 正 富 居 士 84 台 湾 之 行 的 心 得 觉 梨 居 士 114 佛 典 故 事 选 辑 119 般 若 信 箱 122 公 开 声 明 127 布 告 栏 130 正 智 出 版 社 发 售 书 籍 目 录 146 正 觉 赠 书 目 录 155

6 1 自 序 二 十 世 纪 以 来, 由 于 欧 美 之 船 坚 炮 利 科 学 发 达, 导 致 世 人 崇 尚 西 学 而 轻 贱 东 方 文 化 ; 更 因 日 本 学 术 界 急 于 脱 亚 入 欧 而 开 始 假 借 近 代 学 术 手 段, 贬 抑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及 正 统 佛 教, 而 有 近 代 批 判 佛 教 修 剪 菩 提 树 等 思 想 著 作 之 肇 兴 与 流 传 ; 国 内 则 有 崇 尚 声 闻 法 及 凡 夫 行 之 僧 人 随 之 起 舞, 互 相 呼 应 而 践 踏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与 正 统 佛 教 ; 于 是 乎 儒 学 不 兴 佛 教 衰 败, 三 纲 五 常 及 正 统 佛 教 八 识 论 正 理, 因 此 俱 皆 淹 没 不 彰, 声 闻 凡 夫 僧 之 六 识 论 谬 理 大 肆 张 扬 于 中 国 佛 教 界 已 至 百 年 在 举 国 普 遍 崇 尚 物 质 文 明 的 前 提 下, 物 欲 横 流 而 导 致 六 1 童 女 迦 叶 考 已 于 正 觉 电 子 报 连 载 完 毕, 今 刊 平 实 导 师 自 序, 预 定 2013/8/31 出 版, 届 时 敬 请 大 众 读 者 至 各 大 书 局 及 网 路 书 局 请 购 拜 读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1 页

7 识 论 之 假 藏 传 佛 教 兴 盛, 真 藏 传 佛 教 及 正 统 佛 教 俱 受 压 抑, 于 是 破 坏 正 理 淹 没 真 相 的 坦 特 罗 ( 近 译 谭 崔 ) 假 佛 教 的 双 身 法 大 为 流 行 ; 乃 至 部 分 寺 院 夜 夜 关 起 门 来 广 修 双 身 法, 高 广 建 筑 金 碧 辉 煌 的 大 山 头 犹 如 国 中 之 国, 其 中 之 住 持 比 丘 犹 如 国 王, 常 住 比 丘 尼 众 犹 如 其 后 妃 嫔 等, 夜 里 淫 声 喧 腾 而 不 传 于 外 ; 若 非 圈 内 实 际 参 与 者, 只 能 见 其 表 相, 始 终 不 知 背 后 之 实 况 所 以 致 此 者, 皆 因 第 八 识 如 来 藏 妙 法 极 难 实 证, 以 故 不 彰 ; 复 因 时 代 动 乱 而 致 善 知 识 不 能 出 世 弘 扬 妙 法, 纵 有 勉 强 出 世 弘 法 者, 亦 因 众 口 烁 金 以 致 善 知 识 多 受 打 压, 无 法 救 护 众 生, 于 是 社 会 沉 沦 佛 门 腐 败, 难 以 回 复 清 净 旧 观 然 若 推 究 背 后 之 具 体 缘 由, 其 实 仍 然 是 日 本 学 术 界 借 学 术 手 段 妄 称 考 证 而 迷 惑 世 人, 无 智 之 大 师 与 学 人 唯 见 学 术 考 证 之 表 相 以 致 迷 信, 遂 坐 令 邪 说 日 渐 猖 狂 坐 大, 转 易 大 乘 佛 教 多 数 凡 夫 大 师 学 人 原 有 之 正 知 见 而 同 受 其 害 然 而 所 谓 佛 法 研 究 之 学 术 论 说, 唯 有 实 证 之 菩 萨 方 有 能 力 为 之 ; 谓 证 悟 之 后 始 有 智 慧 能 如 实 理 解 佛 教 经 典 之 所 说, 才 能 深 入 经 义 而 研 之 究 之, 为 求 广 大 发 扬 经 中 义 理 而 书 之 为 文, 即 成 菩 萨 所 造 之 论 如 是 大 行 决 非 未 修 未 证 之 凡 夫 引 据 经 文 而 作 文 字 训 诂 者 所 能 为 之, 决 非 古 今 凡 夫 论 师 所 能 仿 效 成 功 者 谓 诸 未 证 之 凡 夫 僧 俗 俱 无 能 力 稍 窥 实 证 菩 萨 智 慧 境 界 之 一 二 也, 若 仿 造 之, 必 然 不 能 免 于 后 代 实 证 菩 萨 加 以 辨 正 之 窘 境 也, 古 时 安 慧 法 师 仿 效 菩 萨 而 写 作 大 乘 广 五 蕴 论, 于 今 不 能 免 于 平 实 识 蕴 真 义 一 书 之 据 理 辨 正, 即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2 页

8 是 具 体 实 例 是 故, 现 代 学 术 界 所 谓 之 佛 学 学 术 研 究, 难 免 落 入 文 字 训 诂 之 中 而 不 自 觉, 往 往 写 出 洋 洋 洒 洒 之 谬 论 而 洋 洋 自 得, 必 待 后 时 实 证 菩 萨 加 以 举 论 之 后 方 显 败 阙, 实 为 不 知 不 觉 实 相 般 若 者 之 愚 行 所 以 者 何? 谓 第 一 义 谛 甚 深 绝 妙, 尚 非 三 明 六 通 大 阿 罗 汉 之 所 能 知, 而 十 方 诸 佛 弘 传 之 时 亦 必 隐 覆 密 意 以 说 妙 法, 绝 非 诸 经 文 字 表 义 之 所 显 示 者, 云 何 不 事 实 修 之 学 术 界 凡 夫 僧 俗 乃 至 外 道 等 从 事 文 字 训 诂 而 能 知 之? 观 乎 粗 浅 如 四 大 部 阿 含 经 所 说 声 闻 缘 觉 解 脱 之 道, 尚 非 学 术 界 诸 多 教 授 副 教 授 之 所 能 知, 研 之 究 之 数 十 年 后, 仍 皆 未 断 我 见 以 致 三 缚 结 具 在 ; 何 况 三 明 六 通 大 阿 罗 汉 所 未 能 知 之 大 乘 第 一 义 谛, 彼 诸 凡 夫 僧 俗 何 能 知 之? 乃 竟 坚 执 邪 见 不 舍 而 自 以 为 能 超 越 意 识 思 惟 境 界, 继 续 写 作 论 文 用 以 抵 制 大 乘 妙 法, 故 有 吕 凯 文 先 生 一 类 邪 论 之 造 作 流 行 于 人 间 如 是 破 坏 中 国 大 乘 妙 法 之 邪 论, 若 被 当 代 无 智 之 人 编 入 大 藏 经 中, 犹 如 大 正 藏 之 编 入 种 种 密 宗 伪 经 伪 论 而 被 无 知 大 师 学 人 奉 为 正 法, 久 后 必 将 误 导 后 世 无 数 学 人 踵 继 步 入 邪 见 中, 永 远 不 能 超 脱, 则 将 永 无 实 证 第 一 义 谛 之 时 ; 下 至 粗 浅 之 二 乘 菩 提 亦 将 因 之 永 无 实 证 之 时, 则 一 切 众 生 之 法 身 慧 命 危 矣! 职 是 之 故, 对 学 术 界 不 事 实 修 之 凡 夫 僧 俗 所 造 种 种 谬 论, 已 知 其 未 来 将 对 中 国 大 乘 佛 教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者, 皆 不 能 不 给 予 当 面 论 证, 以 是 缘 故 而 有 此 书 之 写 作 及 登 载 今 既 已 于 正 觉 电 子 报 连 载 完 毕, 则 当 重 新 润 饰 并 予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3 页

9 梓 行 流 通, 抑 制 邪 见 谬 论 横 行, 免 除 今 世 后 代 学 人 受 其 影 响, 庶 于 佛 法 得 有 实 证 之 因 缘, 扭 转 中 国 大 乘 佛 教 日 趋 衰 败 之 颓 势, 即 以 略 述 此 书 成 就 之 因 缘 而 以 为 序 佛 子 平 实 谨 序 公 元 二 〇 一 三 年 初 夏 谨 识 于 竹 桂 山 居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4 页

10 佛 陀 入 灭 后 的 佛 法 住 持, 是 以 诸 地 菩 萨 为 中 心, 不 是 以 声 闻 无 学 为 中 心 而 诸 地 菩 萨 有 两 种 : 出 家 菩 萨 在 家 菩 萨 所 以 佛 法 不 是 以 声 闻 人 声 闻 道 为 中 心 而 建 立 弘 传 的, 这 一 点 是 大 家 必 须 要 建 立 的 观 念, 除 非 你 只 想 修 学 声 闻 解 脱 道, 不 想 修 学 成 佛 之 道 平 实 导 师 著, 胜 鬘 经 讲 记 第 一 辑, 正 智 出 版 社,2008 年 11 月 初 版 首 刷, 页 231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5 页

11 ( 连 载 三 十 九 ) 三 所 知 障 净 智 非 烦 恼 障 净 智 所 摄 应 成 派 中 观 月 称 宗 喀 巴 等 所 主 张 烦 恼 障 含 摄 所 知 障 之 主 要 立 论 点, 在 于 彼 等 认 为 阿 罗 汉 未 断 尽 贪 瞋 痴 等 习 气, 而 贪 瞋 痴 等 法 属 烦 恼 障 所 摄, 因 此 将 贪 等 习 气 判 为 烦 恼 障 之 细 分, 认 为 此 烦 恼 障 细 分 障 碍 所 知 境 故 不 能 成 佛, 故 将 此 细 分 称 名 为 所 知 障, 以 为 这 样 就 契 合 了 大 乘 法 中 所 说 破 所 知 障 断 法 我 执 之 修 证 这 一 套 将 某 法 再 细 分 为 某 法 之 理 论 模 式, 如 同 彼 等 将 意 识 之 明 了 分 从 意 识 中 细 分 出 来 而 称 为 细 意 识, 再 以 此 意 识 所 摄 之 细 意 识 称 名 为 第 八 阿 赖 耶 识, 将 生 灭 性 的 细 意 识 我 取 代 常 住 不 灭 之 第 八 识 如 来 藏 的 手 法 一 般 无 二, 同 样 是 以 虚 妄 想 像 建 立 的 错 误 逻 辑 为 手 段, 攀 缘 附 会 大 乘 法 种 种 名 相 而 逃 避 大 乘 妙 法 实 证 上 的 困 难 处 ; 如 是 回 避 了 如 来 藏 妙 法 的 实 证 以 后, 却 又 因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6 页

12 为 过 于 增 益 虚 妄 之 五 蕴 法 性 为 真 实 法, 成 为 增 益 执 而 使 得 我 见 与 见 取 见 坚 固 难 坏 ; 又 因 心 中 不 能 忍 于 有 真 实 如 来 藏 阿 赖 耶 识 心 体 之 可 证, 故 极 力 予 以 否 定 损 减, 堕 于 诸 佛 菩 萨 所 诃 责 之 损 减 执 及 恶 取 空 等 邪 见 中 阿 罗 汉 确 实 已 经 断 除 障 碍 出 离 三 界 之 见 思 惑 烦 恼 现 行, 故 离 三 界 分 段 生 死 之 系 缚, 否 则 世 尊 对 诸 已 尽 欲 漏 有 漏 无 明 漏, 而 且 已 于 解 脱 道 所 作 已 作 梵 行 已 立 自 知 不 受 后 有 自 觉 涅 槃 已 得 解 脱 之 阿 罗 汉 给 予 金 口 授 记, 将 成 为 世 尊 不 如 实 语 之 证 据 然 世 尊 是 如 实 语 者, 一 向 正 知 无 有 虚 妄 念 想, 故 永 无 诳 语 ; 而 今 世 尊 既 说 阿 罗 汉 已 尽 诸 漏 已 脱 离 烦 恼 障, 尚 有 所 知 障 所 摄 之 随 眠 未 断, 亦 有 烦 恼 障 所 摄 习 气 种 子 随 眠, 故 说 只 断 三 界 分 段 生 死 烦 恼 之 现 行 而 未 断 随 眠, 仍 有 烦 恼 障 所 摄 习 气 种 子 随 眠 未 断 ; 故 摩 头 波 斯 咤 阿 罗 汉 有 时 如 猿 猴 般 跳 上 梁 棚 或 树 上, 故 迦 叶 阿 罗 汉 有 时 若 闻 圣 位 菩 萨 演 歌 之 时 便 不 觉 起 舞, 故 毕 陵 阿 罗 汉 对 恒 河 河 神 常 有 慢 语, 此 等 乃 无 记 业 所 摄 之 身 行 律 仪, 属 于 习 气 种 子 随 眠 之 现 行, 非 因 贪 瞋 恶 见 等 烦 恼 障 所 摄 之 见 惑 思 惑 所 引 生, 然 属 于 烦 恼 障 所 摄 微 细 无 明 痴 分 之 随 缚, 此 等 无 明 随 缚 所 引 生 之 无 记 业, 不 属 于 十 二 因 缘 法 中 无 明 支 ( 见 思 惑 ) 所 引 有 记 业 诸 行, 属 于 异 熟 性 种 子 而 非 分 段 生 死 种 子, 不 障 碍 出 离 三 界 生 死 之 解 脱, 故 不 因 此 无 记 业 之 律 仪 而 成 就 后 有 之 业 摩 头 波 斯 咤 阿 罗 汉 习 惯 性 的 如 猿 猴 跃 动, 乃 是 无 记 业 异 熟 种 子 之 现 行, 毕 陵 尊 者 常 常 不 假 思 索 而 称 恒 河 神 为 小 婢, 亦 同 样 是 无 记 业 异 熟 种 子 之 现 行, 因 为 毕 陵 尊 者 见 到 恒 河 神 时, 并 非 经 过 尊 卑 之 比 较 生 起 慢 心 之 念 以 后 才 成 就 小 婢 之 口 行,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7 页

13 毕陵尊者已断贪瞋痴慢等系缚三界之有漏法种故 直呼恒河神 小婢 之口行与猿猴跳跃之身行一样 同属于无记业所牵引 之身语动转 无关三界分段生死系缚之解脱 故阿罗汉不因未 断此等无记业所摄之身语动转习气种子而不能出离三界 无记 业所摄之身语动转不成就未来世再受后有之有漏种子故 倘若 无记业所摄之身语动转能够成就未来世后有之有漏种子 则应 畜生道之有情永无出离畜生道之期 摩头波斯咤比丘曾五百世 为猿猴 其五百世之猿猴跃动若非是无记业 则此猿猴跃动之 身行应再造成无量之有漏畜生果报后有受生 即不应有摩头波 斯咤比丘之人间果报乃至修证成为阿罗汉 故宗喀巴师徒所说 错误 证明宗喀巴师徒是不懂佛法而依凭自意擅予诠释 成就 误导众生及以像似佛法取代正法之大恶业 彼等密宗师徒说 阿罗汉证细意识我 断除贪等习气才 能出离三界得解脱 并成佛 是暗指显教阿罗汉因为不证 细意识我 不断贪瞋痴等有漏业习气而遮障所应了知之异熟性 无量法 故不能成佛 倘若宗喀巴等之想象能够成立 当彼等 1 因为证细意识我 注 即断除贪等习气所引之身语动转以后 则藏密自称 活佛 之一切人 应该皆已不能再于男女和合中 动转 而彼等却宣称仍要借猛烈大贪于男女双运身业动转中获 得全身淫乐之大乐光明 岂非自语相违而又不能自知所堕 如 是妄想所得之主张 非唯理上 事上自相矛盾 于现法中 全 球各地亦不断出现彼等藏密 活佛 与信众所发生之性丑闻事 件 故其自宗所立之理 所申之论 与彼等所行之事亦恒完全 注 1 细意识我 谓意识之一分明了分 不外于意识之自证分与证自证分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8 页

14 相 违 背 并 互 相 矛 盾, 稍 具 正 信 之 佛 弟 子, 都 不 应 忽 略 而 继 续 受 其 蒙 骗 无 记 业 所 引 发 身 语 动 转 习 气 属 于 烦 恼 障 含 摄 之 无 明 随 眠 系 缚, 所 知 障 之 无 明 则 都 是 迷 于 如 来 藏 自 性 及 所 含 藏 一 切 种 子 等 法, 异 于 烦 恼 障 习 气 种 子 之 随 眠 摩 头 波 斯 咤 猴 跃 毕 陵 尚 慢 迦 叶 起 舞, 此 等 无 记 业 之 所 以 称 为 烦 恼 习 气, 乃 是 因 为 往 世 所 熏 有 漏 业 之 贪 等 烦 恼 习 气 种 子 现 行 所 引 生 之 身 语 动 转 行 为, 属 于 阿 罗 汉 烦 恼 障 所 摄 之 不 觉 位 随 眠, 故 又 可 称 为 习 气 种 子 现 行 烦 恼 障 中 之 烦 恼 增 长, 则 以 贪 等 数 数 熏 习 为 因, 亦 以 恶 见 等 五 利 使 之 邪 思 惟 及 闻 熏 为 因 ; 但 烦 恼 障 中 异 熟 性 所 摄 习 气 种 子 之 增 长, 则 是 因 累 世 熏 习 无 记 业 而 增 长, 无 关 善 恶 性, 故 不 障 碍 三 界 分 段 生 死 之 断 除, 不 障 碍 出 离 三 界 生 死 但 烦 恼 障 之 现 行 及 习 气 种 子 随 眠, 皆 缘 于 所 知 障 随 眠 以 为 所 依, 乃 是 由 于 所 知 障 ( 对 法 界 实 相 无 所 知 对 一 切 法 由 如 来 藏 出 生 无 所 知 对 一 切 法 含 摄 于 如 来 藏 中 无 所 知 对 如 来 藏 中 一 切 种 子 无 所 知 ) 的 缘 故, 故 不 乐 于 断 除 烦 恼 障 习 气 种 子 随 眠, 亦 不 乐 于 断 尽 所 知 障 随 眠 所 摄 的 异 熟 性, 亦 不 乐 于 发 起 菩 萨 种 性 不 乐 于 久 劫 修 行 度 众 而 不 能 成 佛, 故 所 知 障 含 摄 烦 恼 障, 非 宗 喀 巴 等 人 颠 倒 所 说 之 烦 恼 障 含 摄 所 知 障 贪 等 有 漏 业 之 现 行 或 种 子 随 眠 系 缚, 都 是 摄 属 烦 恼 障 之 范 围, 而 贪 等 烦 恼 习 气 种 子 等 随 眠, 却 要 因 所 知 障 净 智 之 发 起 乃 至 深 入 实 证 方 得 断 除 净 尽 阿 罗 汉 虽 然 依 止 于 有 真 实 法 入 胎 识 非 断 灭 法 之 正 知 见, 断 尽 了 烦 恼 障 现 行 ( 断 尽 见 思 惑 ) 而 在 舍 寿 时 不 再 生 起 中 阴 身, 解 脱 于 三 界 生 死 之 系 缚, 却 仍 然 无 法 开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9 页

15 始 断 除 习 气 种 子 之 现 行, 对 于 真 实 法 体 涅 槃 本 际 之 所 在 与 内 涵 亦 不 能 了 知, 此 乃 尚 有 所 知 障 所 摄 之 异 熟 无 明 随 逐 眠 藏 于 如 来 藏 中 的 缘 故 对 于 真 实 法 体 涅 槃 本 际 之 所 在 与 内 涵 不 能 了 知, 则 属 于 所 知 障 而 非 烦 恼 障 所 摄 ; 世 尊 说 此 等 所 知 障 所 摄 之 无 明, 乃 无 始 劫 以 前 就 随 逐 于 有 情, 无 始 以 来 不 曾 被 有 情 所 触 知, 故 名 无 始 无 明 ; 无 始 无 明 不 障 碍 阿 罗 汉 出 离 三 界 生 死, 故 阿 罗 汉 不 须 打 破 无 始 无 明 不 须 断 尽 无 始 无 明, 亦 不 须 断 除 异 熟 性 的 无 记 业 习 气 随 眠, 仍 然 可 以 出 离 三 界 生 死 ; 但 菩 萨 却 不 仅 必 须 断 尽 见 思 二 惑, 更 须 打 破 无 始 无 明, 前 后 历 经 三 大 阿 僧 祇 劫 断 尽 无 始 无 明 随 眠, 断 尽 异 熟 性 的 无 记 业 习 气 随 眠, 并 且 广 修 大 福 德 以 后, 始 能 成 佛 ; 此 已 显 示 烦 恼 障 与 所 知 障 的 不 同, 亦 显 示 所 知 障 之 范 围 极 广 而 含 摄 了 烦 恼 障, 故 宗 喀 巴 等 人 所 说 邪 谬, 是 完 全 不 懂 成 佛 之 道 的 妄 想 邪 思, 目 的 只 是 诱 引 众 生 随 便 面 对 显 教 法 义 而 妄 说 为 已 修 已 证, 随 即 引 入 密 宗 双 身 法 的 乐 空 双 运 乐 空 不 二 大 乐 光 明 之 淫 乐 境 界 中 ; 是 故 宗 喀 巴 在 菩 提 道 次 第 广 论 中, 不 但 告 诉 学 人 意 识 是 常 住 法 意 识 是 能 出 生 名 色 的 本 识, 更 告 诉 学 人, 亦 可 不 必 修 学 或 修 毕 佛 菩 提 道, 可 以 直 接 修 学 密 宗 道 的 双 身 法 乐 空 双 运, 以 如 是 外 道 法 欲 界 顶 极 之 大 贪 法 永 远 沉 沦 于 欲 界 之 法, 取 代 解 脱 生 死 具 足 实 证 法 界 实 相 的 显 教 大 乘 法 义 阿 罗 汉 虽 断 烦 恼 障 之 现 行 ( 仍 未 能 断 除 烦 恼 障 之 习 气 种 子 随 眠 ), 能 解 脱 于 三 界 系 缚, 却 不 能 证 得 所 知 障 净 智, 只 有 菩 萨 能 够 同 时 证 得 烦 恼 障 净 智 以 及 所 知 障 净 智, 而 且 以 一 大 阿 僧 祇 劫 断 尽 烦 恼 习 气 种 子 随 眠, 继 之 以 一 大 阿 僧 祇 劫 断 尽 异 熟 法 种 而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10 页

16 成 就 佛 道 修 学 菩 萨 道 与 修 学 阿 罗 汉 道 学 佛 与 学 罗 汉 在 见 道 位 时 之 最 大 不 同 点, 在 于 是 否 亲 证 涅 槃 本 际 如 来 藏 心 体 之 所 在 在 于 有 无 现 观 法 界 实 相 之 智 慧 ; 若 未 实 证 如 来 藏 心 体 所 在, 即 无 法 出 生 真 如 法 性 的 实 证 智 慧, 故 阿 罗 汉 在 初 悟 菩 萨 面 前 无 法 开 口 讨 论 大 乘 般 若 法 义, 故 诸 阿 罗 汉 所 断 烦 恼 之 内 涵 与 所 依 止 之 智 慧 所 证 得 之 解 脱 智 境, 亦 因 此 而 与 菩 萨 迥 然 不 同 阿 罗 汉 不 知 不 证 自 心 如 来 之 所 在, 不 觉 无 始 无 明 之 随 逐 系 缚, 但 因 信 受 世 尊 所 说 本 识 常 存 之 圣 教, 故 能 灭 尽 蕴 处 界 而 入 涅 槃 ; 阿 罗 汉 仍 在 世 时, 常 住 于 阿 罗 汉 位 之 解 脱 智 中, 依 止 于 真 实 如 寂 静 清 凉 常 住 不 变 之 涅 槃 非 断 灭 法, 缘 于 蕴 处 界 世 间 法 之 有 为 生 灭 无 常 现 观 智 慧 而 断 尽 四 住 地 烦 恼 之 现 行, 证 得 漏 尽 智 无 生 智 等 烦 恼 障 净 智 ; 进 入 无 余 涅 槃 后, 一 切 解 脱 智 慧 随 于 蕴 处 界 之 灭 尽 无 余 而 全 部 泯 灭 灰 身 泯 智 阿 罗 汉 以 蕴 处 界 无 常 苦 空 之 无 我 慧 为 方 便, 修 学 习 行 缘 于 蕴 处 界 之 空 无 相 无 作 三 三 昧 而 发 起 解 脱 智 境, 其 烦 恼 障 净 智 仍 属 于 有 所 得 法 之 世 俗 谛 蕴 处 界 诸 法 之 范 畴, 从 来 不 曾 涉 及 法 界 实 相 的 第 八 识 如 来 藏 心, 故 不 能 现 观 诸 法 皆 由 如 来 藏 出 生 而 不 能 了 知 法 界 实 相, 具 足 无 始 无 明, 焉 能 破 除 所 知 障? 如 是, 能 出 离 三 界 之 阿 罗 汉 无 能 稍 知 所 知 障 义 理, 焉 能 主 张 烦 恼 障 含 摄 所 知 障? 故 宗 喀 巴 等 人 之 说 法 邪 谬, 并 非 如 理 作 意 所 说 菩 萨 以 亲 证 觉 悟 菩 萨 藏 ( 一 切 菩 萨 法 藏 皆 含 藏 于 如 来 藏 心 体 中 ) 所 在 而 称 为 实 义 菩 萨, 所 依 止 之 智 慧 所 缘 之 智 境, 乃 是 以 亲 证 如 来 藏 心 体 而 发 起 之 般 若 实 相 智 慧 为 根 本, 以 如 来 藏 心 体 之 第 一 义 空 性 真 如 无 所 得 为 方 便, 修 学 习 行 空 无 相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11 页

17 无作三三昧之大乘解脱智境 所断之烦恼乃是借由修学种智 而断除所知障所摄之无明痴暗 以此法界实相智慧为缘 拔 除烦恼障所摄烦恼现行与习气种子随眠之系缚 乃是以所知 障的断证来修断烦恼障所摄的见 思惑 兼具烦恼障及所知 障的断证 异于二乘纯粹在烦恼杂染之现行上面对治断除 烦恼障所障者乃是解脱道涅槃法 所知障所覆障者是佛菩提 之修证乃至圆满 然佛菩提之智慧含摄解脱道之智慧 是故 诸佛必定已得阿罗汉果 但不可说得阿罗汉果者必定是佛 阿罗汉道之所知 所修 所断 所行 所证不能含摄佛菩提 之应知 应修 应断 应行 应证故 因此 烦恼障净智不 含摄所知障净智 道理极成 应成派中观所说烦恼障含摄所 知障之道理极不应成 再举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之开示 以帮 助藏密应成派中观徒众建立正确知见 云何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 谓一切声闻独觉 若无漏 智 若能引无漏智 若无漏后得世间智所行境界 是 名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 由缘此为境 从烦恼障智得 清净 于当来世无障碍住 是故说名烦恼障净智所行 真实 此复云何 谓四圣谛 一苦圣谛 二集圣谛 三灭圣谛 四道圣谛 即于如是四圣谛义 极善思择 证入现观 入现观已 如实智生 此谛现观 声闻独 觉能观唯有诸蕴可得 除诸蕴外 我不可得 数习缘 生诸行生灭相应慧故 数习异蕴补特伽罗无性见故 发生如是圣谛现观! 云何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 谓于所知能碍智故 名所知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12 页

18 障 从所知障得解脱智所行境界 当知是名所知障净智 所行真实 此复云何 谓诸菩萨 诸佛世尊入法无我 入已 善净于一切法离言自性 假说自性 平等平等无 分别智所行境界 如是境界为最第一真如无上所知边 2 际 齐此一切正法思择 皆悉退还不能越度 注 略释上举论文如下 如何是烦恼障净智所行之真实性 就是一切声闻 独觉所修证而得之已尽有漏 欲漏 无明漏 之无漏智慧 或者于蕴处界现观无常 苦 空 无我而能引 生无漏智慧之种种方法与观行 或者生起无漏智以后展转出 生之解脱道所摄后得智 所引生之世间法中智慧所行境界 称为烦恼障净智所运行之真实境界 菩萨缘于如是烦恼障净 智之境界 从烦恼障净智而去除人我执 使得自心清净 是 故发愿一再受生于人间时 就能在后世自主生死而无障碍的 安住下来利乐有情 因此称为烦恼障净智所行之真实智慧境 界 这个烦恼障净智指的是何者 就是大乘法中的四圣谛 一者苦圣谛 二者苦集圣谛 三者苦灭圣谛 四者苦灭道谛 即依于所证法界实相而观察此四圣谛的真实义涵 如理的 没有偏差的思惟拣择而证入四谛现观 证入现观以后 如实 智 非二乘虚相智 即能生起 此四圣谛现观 声闻 独觉之 所能观者唯有五蕴十八界等生灭性的假我可以现观 现观所得 者唯有蕴处界之无常 变异法相 除了诸蕴假我以外 对于实相 法界的第八识真我是观察不到的 由于声闻 缘觉数数熏习 的法义 是与蕴处界诸行生灭相应之智慧故 是不断的熏习 2 注 大正藏 册 30 瑜伽师地论 卷 36 页 486 下 4-23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13 页

19 离于五蕴以外无有补特伽罗体性可得之无真实性的缘故 不 曾及于诸法本母的真我如来藏心 所以能够发起蕴处界无我的圣 谛现观! 如何是所知障净智所行的真实智慧境界 是说对于所 欲了知的法界实相的各种障碍已经有智慧了知的缘故 即称 对于所欲了知实相的障碍为所知障 从所知障之断除而同时 获得解脱智慧时所运行的境界 当知即是所知障清净后所生 智慧运行的真实境界 这指的又是何者 也就是诸菩萨 诸 佛世尊所证入之法无我智境 证入此法无我智境以后 离 于对实无法之增益执 离于对实有法之损减执 善于观察 一切法中离言自性及假说自性的拣择 使这种智慧更加清 净无瑕 由此而获得一切法平等 平等的无分别智 住在 这样的无分别智所运行的清净境界中 像这样行于法界实 相的胜义智慧境界 是最为第一无上之真实 如如的至高 无上所能证知的边际 所有修行者观察法界实相最多只能到 达这个所知的究竟位真如的边际 即以此所知的边际而对一 切正法加以思惟抉择时 都只能由此退还而不可能超出或越 度这个诸法的边际 这就是所知障究竟清净以后的智慧所运 行的真实境界 声闻 缘觉数数熏习者 都是局限于与有为生灭法相应之 蕴处界缘生法中 所证入之四圣谛现观也仅止于蕴处界之苦 苦集 苦灭与苦灭之道 或是十因缘及十二因缘等缘起法中 所获得之无我智慧只是局限于补特伽罗人无我智 因为声闻 缘觉数数熏习者 乃是蕴处界缘生法之有为生灭 故无有真实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14 页

20 人 我 可 得, 而 离 于 蕴 处 界 以 外 亦 无 有 补 特 伽 罗 人 我 之 体 性 可 得, 此 等 蕴 处 界 即 异 蕴 无 有 真 实 人 我 自 性 之 无 自 性 空, 不 属 于 真 如 法 性 法 无 我 之 法 相, 故 其 所 证 得 之 烦 恼 障 净 智 现 观 纯 属 补 特 伽 罗 人 我 空 之 范 畴, 未 曾 及 于 破 除 所 知 障 实 证 自 心 如 来 所 证 入 之 法 无 我 智 境, 未 曾 实 证 补 特 伽 罗 之 根 源, 不 能 了 知 一 切 有 情 蕴 处 界 之 所 从 来 去 至 何 处, 故 未 打 破 所 知 障, 故 无 法 无 我 智 法 无 我 乃 是 本 识 自 心 如 来 运 行 于 所 生 蕴 处 界 等 法 之 真 如 胜 义 自 性, 是 蕴 处 界 等 一 切 法 中 常 时 显 现 之 万 法 根 源, 是 万 法 之 实 相 ; 一 切 修 行 人 了 知 之 一 切 法, 最 多 只 能 到 达 此 一 实 相 而 都 无 法 超 越 此 一 实 相 之 范 围, 都 只 能 齐 此 而 还 不 能 过 此, 乃 是 一 切 法 之 至 极 境 界 ; 而 此 实 相 法 如 来 藏 心, 确 实 是 真 实 存 在 而 有 其 特 异 于 蕴 处 界 之 自 性, 能 生 万 法, 故 名 真 实 ; 但 此 实 相 法 如 来 藏 心, 对 于 自 己 所 生 之 一 切 法, 却 是 如 如 不 动 其 心 而 从 无 贪 瞋 痴 等 愚 行, 亦 从 来 不 与 无 明 及 智 慧 相 应, 远 离 明 与 无 明, 故 名 如 如 ; 合 此 真 实 与 如 如, 即 名 真 如 ; 菩 萨 亲 证 如 来 藏 心 而 现 观 如 是 真 如 法 性 时, 即 名 证 真 如 者 而 此 真 如 心 如 来 藏, 于 一 切 法 中 示 现 及 运 行 时 永 远 显 示 其 无 我 性, 故 名 法 无 我 ; 如 是 实 证 者 方 名 已 证 法 无 我, 都 非 阿 罗 汉 与 缘 觉 之 所 能 证 能 观 此 一 味 真 如 胜 义 自 性, 于 一 切 法 中 不 可 分 别 其 差 别 性 及 差 别 品 类, 于 十 方 法 界 一 切 补 特 伽 罗 身 中 都 同 样 一 味 不 变 ; 实 证 此 一 味 真 如 法 性 常 住 不 变 易 真 实 不 虚, 即 是 如 实 了 知 平 等 真 如 法 性, 如 是 智 慧 境 界 即 是 无 分 别 智 所 行 境 界 ; 对 法 界 实 相 之 观 察, 无 有 一 法 可 超 越 此 真 如 法 性 无 分 别 智 所 行 境 界 依 此 如 实 证 入 而 以 此 真 如 慧 观 察 一 切 法 者,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15 页

21 现 观 蕴 处 界 诸 法 皆 由 本 识 自 心 如 来 借 缘 所 亲 生 以 及 幻 化 而 有, 是 故 由 自 心 如 来 借 缘 所 生 之 蕴 处 界 一 切 子 法, 都 不 能 越 度 真 如 法 我 空 之 母 法, 是 故 观 察 一 切 法 之 根 源 至 本 识 自 心 如 来 时 即 悉 退 还 不 能 越 度 ; 如 是 现 观 者, 堪 能 于 一 切 处 具 平 等 见 具 平 等 心, 断 除 法 我 执 而 证 得 法 我 空 真 如 能 证 入 此 真 如 心 体 之 法 无 我 性 者, 唯 有 诸 菩 萨 与 诸 佛 世 尊, 声 闻 与 缘 觉 所 证 之 人 我 空, 只 在 世 间 法 蕴 处 界 中 观 察, 未 曾 触 及 万 法 本 源 的 如 来 藏 心, 何 能 观 察 此 第 八 识 心 于 诸 法 中 所 显 示 之 无 我 性? 是 故 未 证 此 第 八 识 真 如 心 之 二 乘 圣 者, 尚 且 不 能 破 除 所 知 障, 更 何 况 能 证 入 法 我 空 之 法 无 我 智 境? 声 闻 缘 觉 未 能 于 蕴 处 界 诸 法 证 得 真 实 之 平 等 见, 所 观 蕴 处 界 诸 法 皆 是 有 为 生 灭 之 缘 生 法 ; 蕴 处 界 诸 法 各 有 其 运 行 之 自 相, 例 如 色 蕴 有 其 积 聚 相, 受 蕴 有 其 领 纳 相, 想 蕴 有 其 了 知 相, 行 蕴 有 其 造 作 相, 识 蕴 有 其 了 别 相 ; 五 蕴 又 都 有 其 无 常 相 变 异 相 苦 相 等 共 相, 此 等 自 相 与 共 相 各 有 其 差 别 相 及 差 别 品 类, 所 观 不 外 于 蕴 处 界, 未 曾 及 于 实 相 法 真 如 的 境 界, 故 于 现 观 中 不 能 得 诸 蕴 一 味 平 等 常 住 不 坏 灭 之 法 相, 全 部 属 于 蕴 处 界 等 人 我 之 生 灭 法 相, 不 属 于 法 无 我 之 法 相 蕴 处 界 诸 法 并 非 真 实 常 住 不 灭 之 法, 因 此 蕴 处 界 之 自 相 与 自 性 更 无 真 实 常 住 不 灭 之 体 性 ; 而 且 蕴 处 界 诸 法 都 是 有 人 我 性 的 ( 能 了 知 自 我 的 存 在 能 了 知 诸 法 而 有 取 相 之 心 行 能 对 诸 法 作 取 舍 ), 不 能 如 同 法 界 根 源 的 如 来 藏 心, 于 一 切 法 中 显 示 其 人 无 我 性, 即 不 可 能 于 蕴 处 界 诸 法 中 现 观 法 无 我 性 由 此 证 实 声 闻 与 缘 觉 之 一 切 观 行 思 惟, 纯 粹 只 于 蕴 处 界 法 中 现 观 五 蕴 之 苦 五 蕴 苦 之 积 集 ( 生 死 因 )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16 页

22 五 蕴 苦 之 灭 ( 出 离 因 ) 五 蕴 苦 灭 之 道, 尚 且 不 知 本 识 自 心 如 来 之 所 在, 又 如 何 能 够 证 入 本 识 自 心 如 来 常 住 不 灭 无 漏 无 为 之 真 如 法 无 我 性? 应 成 派 中 观 师 月 称 宗 喀 巴 等 人, 强 辩 说 : 阿 罗 汉 证 知 细 意 识 我 而 破 除 所 知 障, 证 得 法 无 我 方 得 出 离 三 界 得 解 脱, 将 所 知 障 归 属 于 烦 恼 障 所 摄, 皆 非 诸 佛 世 尊 所 宣 说 之 大 乘 佛 法 ; 彼 等 应 成 派 中 观 诸 传 承 者 皆 未 能 数 数 熏 习 蕴 处 界 诸 法 与 生 灭 相 应 之 世 俗 智 慧, 亦 未 能 数 数 熏 习 离 于 诸 蕴 以 外 无 有 补 特 伽 罗 体 性 可 得, 竟 然 将 意 识 之 明 了 分 立 为 非 识 蕴 所 摄 之 细 意 识 常 住 我, 即 是 于 异 蕴 主 张 补 特 伽 罗 实 有 性 之 身 见 我 见 常 见 者 对 于 蕴 处 界 人 我 之 内 涵 不 能 数 数 熏 习 如 实 了 知, 处 处 住 于 我 见 所 摄 之 恶 见 邪 见 中, 不 能 忍 于 他 宗 他 派 之 正 见 而 极 力 加 以 斗 争, 不 欲 其 他 宗 派 之 正 见 继 续 存 在, 非 如 其 他 宗 派 基 于 正 法 而 出 之 以 法 义 辨 正, 乃 是 以 邪 见 而 欲 斗 垮 其 他 宗 派, 本 质 是 以 斗 争 为 业, 故 又 堕 于 见 取 见 中, 充 分 显 示 其 凡 夫 之 本 质 如 是 主 张 又 已 具 足 显 示 其 五 利 使 全 未 断 除, 严 重 误 会 解 脱 道 而 虚 妄 建 立 识 蕴 所 摄 的 六 识 心 自 性 为 常 住 不 坏 法, 具 足 我 见, 如 何 能 够 证 得 声 闻 解 脱 道 所 应 证 之 蕴 处 界 人 无 我 人 我 空? 二 乘 人 我 空 及 大 乘 法 我 空 俱 皆 未 知 未 证, 不 断 三 缚 结 而 不 得 声 闻 初 果, 焉 能 了 知 人 无 我? 更 何 况 能 了 知 阿 罗 汉 所 不 知 不 证 之 法 无 我? 而 奢 言 已 完 成 显 教 法 义 实 证 转 修 密 教 双 身 法 乐 空 双 运 法 义? 而 其 密 教 乐 空 双 运 法 义 则 又 全 属 五 阴 贪 欲 所 行 之 我 所 境 界, 使 人 世 世 沉 沦 欲 界 至 极 大 贪 之 中, 尚 且 不 能 触 及 人 我 见 之 断 除 而 沉 迷 于 五 阴 人 我 之 我 所 之 中, 久 劫 不 得 解 脱 生 死, 又 怎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17 页

23 能夸言密教之法优于显教 弥勒菩萨特别指出 声闻与缘觉乃是 数习缘生诸行生 灭相应慧故 数习异蕴补特伽罗无性见故 发生如是圣谛现 观 意谓不能如是数数熏习者不能发起四圣谛现观 不能获 得烦恼障净智 不能清净烦恼障 不能得当来世无障碍住 即 不能证得阿罗汉果 更不能如同菩萨一般世世常住于人间而无 所障碍 应成派中观的修行道理则是反向认定五阴是常住法 五阴不是苦空无常 五阴的我所乐空双运境界是常住而非生灭 无常苦法 如是坚固我见及我所执 并且趣向最粗重之欲贪 来世尚且不得脱于三恶道正报 何况能得解脱 能得佛菩提 智 故知应成派中观诸传承者尚且不能证得烦恼障净智 得阿 罗汉道 更何况否定法我空真如法性所依止之心体如来藏阿赖 耶识 第八识异熟识 又如何能够证入法无我而行于中道 证得所知障净智而成就佛道 故应成派中观狂言断除烦恼障 即已成佛 诳骗众生说修其密法不必三大阿僧祇劫 于现世便 能即身成佛 皆是痴人说梦 仅能欺瞒世间无眼 无智之初机 学者 乃是移花接木而不道德之公然欺瞒手段 待续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18 页

24 ( 连 载 五 ) 第 五 节 成 就 谭 崔 密 教 经 典 来 吸 引 人 性 爱 灌 顶 要 如 何 能 够 将 佛 教 Buddhism 改 变 成 为 谭 崔 式 的 佛 教 Tantric Buddhism 呢? 这 个 课 题 已 经 由 谭 崔 人 于 历 史 上 予 以 实 现 : 第 一 步 骤 伪 造 经 典 : 佛 菩 提 道 的 大 乘 法 已 经 圆 满 佛 陀 的 教 法, 佛 陀 曾 吩 咐 结 集 经 典 时, 都 要 以 如 是 我 闻 开 头 作 为 证 信 ; 谭 崔 人 要 改 变 自 己 身 为 佛 教 局 外 人 这 个 局 面, 就 必 须 伪 造 经 典, 先 模 仿 佛 经 的 体 例, 由 如 是 我 闻 来 作 开 头, 来 创 造 谭 崔 教 典 第 二 步 骤 创 造 法 主 : 谭 崔 信 徒 根 据 释 迦 牟 尼 佛 的 三 身 : 法 身 佛 毗 卢 遮 那 佛 报 身 佛 卢 舍 那 佛 化 身 佛 释 迦 牟 尼 佛 开 始 推 敲, 根 据 华 严 经 的 体 例 法 身 佛 毗 卢 遮 那 佛 说 法, 伪 托 毗 卢 遮 那 佛 的 名 义 来 宣 演, 创 造 出 谭 崔 人 所 要 的 崭 新 教 义 的 空 间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19 页

25 第三步骤 超越三乘 佛法是要宣演什么内容 三乘法 声闻乘 缘觉乘 佛菩萨乘 佛陀已经尽情宣说 人所尽知 那到底要编造什么新奇的法 才能吸引众人的目光呢 才能超 越大乘法 因此便配合婆罗门教的 秘密坛场 而有 秘密 大乘 金刚乘 的构思出现 第四步骤 密典崇拜 将佛教的三宝崇拜 转化成为对 谭崔密典的崇拜 因此繁复地使用 一切如来 的用词 来 表征这部典籍本身没有错谬 因为其密续中常常提到 一切 如来都齐集于这部密续的法会之中 听闻其所创造的假毗卢 遮那佛乱说法 第五步骤 建立超佛 编造 新毗卢遮那佛 来对 一切 如来 训示 还宣演 一切如来 都不了解的 法 贬抑了 诸佛的境界为凡夫一样地无知 来凸显谭崔教典的优越性 如 是建立 诸佛不平等性 的谭崔法中的 佛上佛 违背 诸 佛平等 的圣教与事实 又创造 一切如来 还有许多法都 不究竟了知 的说法 贬抑佛教的佛陀智慧 也违背了 诸佛 实证无上正等正觉 的正义 谭崔人如是创造这些违背佛教的 典籍 打造一个号称为佛教 佛法的妄想新世界 第六步骤 名相包装 谭崔人用佛教名相来包装他们的典 籍 举 金刚顶经 为例 如 殊胜三昧耶智 法王灌顶 1 智瑜伽 一切印 作业 无上瑜伽 以此来包装 1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 卷 1 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 仪轨品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梵 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20 页

26 他们密教的内涵 而谭崔人也会创造新词如 三昧耶 最后 再赋予这些名相新的意涵 回归谭崔双修性爱 经过如是包装 和改造后 密教典籍感觉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 不易被识破 第七步骤 回归爱欲 谭崔密教要将男女性爱变成修行 就必须改造佛法 先从 如来 出发 将诸佛教化有情的 游 2 敬 戏人间 变成 一切如来游戏处 的 灌顶 和三昧耶 3 爱法 来成就密教 谭崔佛 的性爱嬉戏 又将如来变成 佛父 并将 佛母 由 出生如来智慧 的般若智慧原意 转 成提供女阴的 女性形体 而变成 女性佛母 开始和 谭 崔佛父 一起行淫 后来又因广纳女性以扩展密教的考量 又 加入 女性明妃 第八步骤 乐空成就 再来还要作的基本改造是什么 就 是要超越大乘佛法的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而喊出 即身成 佛 由于大乘般若入手极度困难的原因 是因为方广唯识经 典说的般若非常深奥难懂 当然也是极胜妙的智慧 所以 谭 崔大乐 便以包装 般若空 名相的手段 来作为 谭崔的秘 密灌顶 的实证 耶智 得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 证一切如来一切智智瑜伽自 在 能作一切如来一切印平等种种事业 于无尽无余一切有情界 一 切意愿作业皆悉成就大悲毗卢遮那 常恒住三世 一切身口心金刚如 来 一切如来游戏处 大正藏 册 18 页 207 上 同上注 3 所谓的 敬爱法 就是要以 金刚杵 男上师的性器 和他人的 莲 华 女明妃的性器 一起和合做爱 美名称为 敬爱法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21 页

27 第九步骤 建设坛场 谭崔人搭建好了取代佛教佛法的主 架构 继续将谭崔法的仪轨 密咒 真言 祀火 护摩 陀罗 尼 曼陀罗 坛场等等 包装起佛教法义的名相 建立秘密结 社集会的坛场仪轨 第十步骤 终极灌顶 将表征男子性器官的 金刚杵 和 女子性器官的 莲花 二词 以 和合 来作最强烈的性暗示 并将此中受用与 大乐 灌顶 联结 完成这些密续 实质 是在此坛场中 尽情行性爱之法 乃至多人轮座杂交行淫 建 立起谭崔的性爱 无上瑜伽灌顶 的虚妄奥义 却与佛教及佛 法全然无关 中华电子佛典 CBETA 在 密教部 可搜寻 金刚杵 到 937 次 同样性暗示的 莲华 则有 3828 次 莲华 一词 在经过陶晶莹与某仁波切的对话事件后 台湾社会大众已然熟 悉这 莲华 是指女性的生殖器 至于 金刚杵 则由张澄 基在注释 密勒日巴歌集 的书籍之中 直接说明这 金刚杵 4 就是男根 男性的生殖器 还有许多密教的大部头或单本的 4 张澄基译注 密勒日巴大师全集-歌集上 第二篇 善河降魔记 尊 者继续略往前行 非人妖魔又来滋扰在道路四边变现了各种女人的巨 大的女根 来惊扰他 尊者就做起降魔姿势 显露其秘密金刚杵 向 前行去 等他经过九个幻变的女根时 他已走到该地精窍之处 其地 有一大石 尊者就以其金刚杵插磨此石 片刻间 妖魔之幻变消失于 无形 慧炬出版社出版 页 37 本篇注解张澄基提到 秘密金刚杵 金刚杵本为密宗之法器 此处则 指男根 此段文表示对男女性行为早已超脱 心中毫无粘滞及罣碍 性关系在世间法上是最敏感的忌讳 Taboo 和造成种种烦恼的原因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22 页

28 佛法顺世亦不得不如此 尤其小乘视性行为如毒蛇猛兽 因此就力求 解脱 断舍牵缠而言 自亦属必需者 但此乃行之必需者也 见则不 同 行需稳实 而见则需高超解脱 此禅宗名言 我不贵汝行履 只贵汝见地也 此处 诸魔以女人之性器来惊吓密勒 密勒索性以 男根插入石穴 示双运相 心中对性交一事那有什么逃避及罪恶感 呢 性交亦不过是法尔如是的一种游戏罢了 对一切无罣碍 对 性 自亦如是 根本没有把 性 当做一回了不起的事 早已超脱故 早 已无需故 有无性关系皆能自在 才是密乘悟道者之凭证 若惧怕女 根 则有分别 潜意识中对性欲仍有极大之诱惑 因此要拒绝此诱惑 所以发生惧畏而坚拒之 密勒日巴经常大半裸体 男根时露于外 满 不在乎也 见后面许多故事中 及密勒传 页 41 然而真正的禅门见地 是在实证如来藏而现观了解八识心王之正理 和 这密勒日巴到处拿命根子去搓揉石穴的愚昧之举 根本无关 即使学佛 人有诸鬼神惊吓 根本不值得一顾 继续依正见而修 而走正道 谁要 跟鬼神以男根来斗法 如果遇到男鬼出现 难道密勒日巴准备以同性恋 的双运相来降伏对方 再来 如果是超脱性爱于物外 没有罣碍 男根 勃起又是为哪桩 没有淫欲念 就不会勃起以及去戳揉 这是生理上和 心理上的基本常识 哪里可以哄骗自己说这是没有需求性爱 真的无欲 的人 是 淫机身心俱断 而且连 断性亦无 当然不可能去产生淫 根如何勃起的种种行为 所以修行人会变成佛经说的马阴藏相 随顺众 生境界受生而示现受有男根 然而没有淫欲之念 密乘的魔众本非佛门 中人 因此对于性爱是渴求再渴求 因为对于女根有强大的分别 于幻 想中 便以为这地方有女妖 捕风捉影 看到石穴 便以男根乱戳 套 用张澄基的话 密勒日巴的潜意识已经对于淫欲牢不可破 完全无法自 在 已无法拒绝诱惑 只要有女根的形状 不管树林 石头等 他看了 就自动勃起 马上以他的金刚杵加以降伏 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当 然要整天不穿裤子 以方便随时可以马上进行戳揉山河大地的一切自然 景观的凹洞 密勒日巴能够将凹洞当成是女穴 真的是一位魔教的大活 宝 竟然还会受到魔众的赞扬 真的是世风日下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23 页

29 著 作 中, 同 样 说 到 这 样 的 意 涵, 就 不 烦 一 一 举 例 了 在 密 续 中, 还 是 以 各 种 暗 示, 甚 至 唯 恐 人 不 知, 连 做 爱 和 高 潮 分 泌 物 都 直 接 说 了 : 金 刚 杵 和 莲 华, 两 个 不 断 的 互 相 撞 击, 最 后 会 成 就 二 种 清 净 的 乳 相, 一 个 是 金 刚 杵 的 乳 相, 另 一 个 则 是 莲 华 的 乳 相 5 请 问 所 有 的 台 湾 佛 教 法 师 们 : 这 密 教 的 金 刚 杵 还 会 流 出 这 乳? 请 问 这 金 刚 不 坏 的 金 刚 杵 什 么 时 候 会 流 出 乳? 这 样 会 流 乳 的 金 刚 乘, 您 还 要 继 续 信 受 的 目 的 是 什 么? 难 道 您 也 想 要 成 就 这 样 的 金 刚 乳 相? 这 是 您 辛 苦 出 家 所 能 报 答 如 来 的 吗? 一 切 菩 萨 金 刚 化, 以 取 代 佛 菩 萨 乘 的 金 刚 乘 谭 崔 密 教 人 所 构 思 的 还 有 一 个 特 色, 就 是 金 刚 化, 在 金 刚 顶 经 出 现 时, 连 同 普 贤 菩 萨 在 内 的 十 六 大 菩 萨, 都 必 须 将 之 转 化 成 为 金 刚 某 某 菩 萨, 由 原 先 的 菩 萨 等 级 升 级 成 为 金 刚 级, 来 矗 立 密 教 奇 特 的 金 刚 乘 谭 崔 人 推 翻 佛 佛 平 等 的 正 理, 编 造 了 高 过 一 切 如 来 的 新 毗 卢 遮 那 佛, 以 淫 欲 密 法 来 颠 覆 佛 法, 也 编 造 了 新 菩 萨 : 金 刚 级 菩 萨 更 以 迭 床 架 屋 的 方 式 来 创 立 金 刚 乘, 最 后 矗 立 谭 崔 密 教 上 师 的 绝 对 权 威, 佛 经 的 义 理 开 始 要 经 由 金 刚 上 师 来 加 以 检 验, 由 是 谭 崔 世 纪 来 临, 以 如 是 新 如 来 金 刚 乘 金 刚 化 菩 萨 金 刚 上 师 建 立 谭 崔 四 宝, 彻 底 改 变 了 当 时 印 度 佛 教 的 整 体 风 貌 5 佛 说 秘 密 相 经 卷 3: 金 刚 及 彼 莲 华, 二 事 相 击, 成 就 二 种 清 净 乳 相, 一 谓 : 金 刚 乳 相, 二 谓 : 莲 华 乳 相 ( 大 正 藏 册 18, 页 469 中 7-8)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24 页

30 这 群 佛 陀 所 预 记 的 魔 比 丘, 处 心 积 虑 来 让 佛 教 转 变 成 淫 欲 法 的 世 界, 全 体 动 员 编 辑 密 续 来 进 行 改 造 佛 教 的 工 程, 以 移 花 接 木 的 手 法, 遂 其 李 代 桃 僵 的 计 谋, 最 后 密 教 新 创 造 的 典 籍 登 堂 入 室, 进 入 佛 教 殿 堂 之 中, 如 今 更 成 为 日 本 大 正 藏 中 的 正 式 佛 经 看 到 今 日 台 湾 佛 教 的 景 况, 比 之 一 千 多 年 前, 佛 教 法 师 一 样 困 惑 于 密 教 是 不 是 真 正 的 佛 教 ; 这 个 问 题 在 经 过 学 术 的 谭 崔 密 教 的 佛 教 Tantric Buddhism 的 密 教 诠 释, 佛 教 法 师 还 是 很 难 走 出 显 密 圆 融 的 阴 影, 还 是 认 定 显 教 和 密 教 是 两 个 佛 教 体 系, 各 自 独 立, 都 是 包 含 在 佛 教 之 内 即 使 听 到 显 密 是 由 唐 朝 的 不 空 三 藏 所 产 生 的 创 见, 心 中 还 是 半 信 半 疑 由 于 智 慧 不 够, 因 此 又 怕 诽 谤 密 教, 怕 会 成 为 制 造 佛 教 分 裂 的 罪 人 ; 又 想 到 那 么 多 的 密 续 为 密 教 撑 腰, 心 想 : 古 德 对 于 密 教 非 佛 教 的 事 也 少 有 提 起, 会 不 会 是 我 错 了? 又 即 使 喇 嘛 们 整 天 喝 酒 吃 肉, 和 女 人 双 修, 他 们 又 想 : 这 是 不 是 属 于 私 德 的 个 人 问 题 而 已, 不 值 得 大 惊 小 怪? 又 想 到 : 唐 朝 密 教 弘 扬, 有 多 少 灵 异 神 变, 连 皇 帝 都 为 之 信 服, 我 会 不 会 错 了? 因 此 多 所 犹 豫 而 无 法 下 定 决 心 否 定 谭 崔 密 教 如 此 者, 最 后 便 罔 顾 楞 严 经 梵 网 经 的 教 诫, 不 敢 捋 其 虎 须 ; 明 明 心 中 怀 疑 这 密 教 是 个 错 误, 但 却 缺 乏 勇 气 来 予 以 揭 发, 所 以 佛 陀 称 此 时 代 为 末 法, 真 的 是 积 非 成 是 的 年 代 佛 教 寺 院 谭 崔 性 爱 坛 场? 于 坟 墓 冢 间 山 谷 闭 关 修 学 谭 崔 密 法 的 伟 大 谭 崔 法 师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25 页

31 谭崔密教于印度末期 因为政治势力相挺 再加上广泛的 性暗示 以及秘密坛场的性爱 甚至结合了 金刚轮座法会 从一对一的轮流交淫 成为多对一 乃至多对多的轮座杂交 6 最后当时的佛教寺院竟然以此性爱密法津津乐道而自豪 与 佛法完全背离 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回到喇嘛教的性爱传承的脉络 可来查看其中的祖师是如 何贡献他们的一生于性爱的秘密 1 莲花生 他在那烂陀寺修学 对于谭崔的密法淫技 性 爱技巧 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体验 著作 亥母甚深引 7 导 金刚引水教授 被喇嘛教高推为 大菩萨再来 6 印顺著 印度之佛教 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 达磨波罗王在 位 密乘之势益盛 师子贤 弟子智足 特加钦崇 智足徧 宏前三部 及五种内道呾特罗 继智足而为超岩寺主者 有然灯贤 等十一人 通称 调伏法呾特罗阿阇梨 专宏 胜乐 阎摩 明点 欢喜金刚 集密 等无上瑜伽者 十一世荼那迦王 之时 有 六贤门 出 六贤门者 东则宝作寂 南则智生慧 正闻出 六贤 专宏密乘 于无上瑜伽之 胜乐 尤所致意 版社 台北 三版 页 所以 这些表面僧侣 实质 上都已经是密教的淫欲的俘虏了 7 平实导师所著 狂密与真密 第三辑 页 提到 莲花生之 金 刚引水教授 中亦言可以从明妃身中提取明点 非唯一处密续中言之 也 具足种性者 欲依事业手印 欲依明妃而修双身法者 当于密乘 甚深引导法中所说具相手印者 具相之明妃 吸取净分 当自习自力 得界分稳固后 须自己先练习至久住性高潮而不会漏泄精液 功夫稳固 莲花暖 性器官温暖 后 方可行 此手印 须端严悦意 之女 种丰盈 淫液丰富 十三至二十五岁间 无嫉妒悭吝 不为世法所染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26 页

32 8 9 他所写的性爱姿势技巧 入骨三分 以真正体验性爱自居 西藏喇嘛教经过这位 淫欲先知 的密意传承 信受必须 广贪淫欲才能修成谭崔密教正果的教导 他著作 亥母甚深引导 名称中的 亥母 就是猪母 要和 这样的猪母之鬼神类来作 甚深的灌顶之法 来 引导 以和如是之属来做爱而作为亲证解脱之法 其见地可想而 知 另一著作 金刚引水教授 的 金刚 就是 金刚杵 由此男根 金刚杵 要来引生何种 水 就是要从爱欲 交媾中 而让交媾双方都能大乐 由此引生 性分泌之水 如是者至今被喇嘛教所供奉 竟然逾越而称为 大士 2 密勒日巴 在 密勒日巴歌集 中 他和五位鬼神女一起 10 做爱 一起进行 大乐修行 再来看后世的喇嘛教的 此种方便摄受自在后 俱生时 女方至性高潮时 须吻口 抱腰 咂 舌 竭力以种种方便 令 明妃 生贪心 生起欲受性高潮之贪心 发生安乐 令明妃发生性高潮之觉受 见其面紫红 气喘声颤动 手 足抖战时 行者自观 下体中有 本尊马头 印观亥母 如生起次第 而修加持两 人之 密处 其觅脉方便 于前已述 于自他二根 于 自己与明妃之男女根 相合时 生乐当如龟徐行 认识喜乐 乐大恐 失菩提 乐太强时恐漏泄精液 应知自身所能承受之量 以免漏失 8 莲花生的性爱动作招数 参见 陈健民著 徐芹庭编 曲肱斋全集 三 普贤录音有声出版社 出版 页 然而愚痴的人就会来渲染说他不是人类的胞胎所出生的 当然造下愚痴 的因 当然照 佛陀所说 这位大名鼎鼎的莲花生未来就会变成 胎 卵 湿 化 之后三生 沦落到异生道去 10 张澄基译注 密勒日巴大师全集-歌集上 第卅一篇 长寿女神与空乐 瑜伽 五姊妹先向尊者顶礼 齐声唱道 至尊具相上师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27 页

33 实践者陈健民 则是在 曲肱斋全集 自说他个人和两位 11 姊妹 甚至是九岁女孩一起修淫欲行 所以密教喇嘛们 宝 吾侪具相五姊妹 莲花 海螺 具图纹 以及象形四相母 吾等姊妹各具足 求赐事印之加持 未识尊能赐允否 尊身赤裸 发威光 祈君明鉴赐加持 尊者答道 万千一切供养中 如法事印最殊胜 美艳吉祥长寿女 身离过失无缺陷 智慧密处莲 花中 方便智慧交合已 双融大乐供养成 降时应如龟行降 旋 时应于中脉旋 逆提如野兽转变 散时行解脱手印 等持疾道承事 路 依此贪道而行持 汝亦决定得解脱 我亦持住无生地 歌毕 即行事业手印 五女又献上丰盛的上妙饮食 以身口意三门供养 使 尊者心悦满足 又事后 弟子问起 经二惹巴向尊者供献曼达 祈 慧 请开示后 尊者笑而许之 乃笔之于书 三昧耶 密 密 密 炬出版社出版 页 这是密勒日巴和鬼神们的做爱 称为 事业手印 女性以 密处莲花 来和喇嘛 金刚杵 交媾 称之为 方便智慧 的 交合 所以密教说 为 方便父 以及 智慧母 这一次这么多女性的非人来和密勒日巴行 淫 所以说密勒日巴的淫技有 降旋逆散 功夫 如是于空乐之中 依 此贪道来造作淫事 所以 最后只能说这是 三昧耶 说这是 秘密 但这哪里有什么秘密可言呢 就只是和鬼神做爱 11 平实导师著 狂密与真密 第二辑 页 所引陈健民之 曲肱 斋全集 三 页 有 具种邻姑陪密供 神乌转世近坛场 十三荳蔻年华妙 况夺先标早占魁 饭乌经历廿余年 转化人身又 结缘 谁识邻家贤淑女 垂髻解供未开莲 红豆何期早剖开 时 偕姊妹俏然来 含羞且自多推就 却劝同行弄几回 何期老运属 桃花 四处空行降我家 几度和风开豆蔻 化身邻女是乌鸦 双运 乐空定未央 金刚得伴力尤充 宝杵完成不倒翁 彻夜莲宫多醉意 紧抱金刚萨埵胸 不用抽添伊自醉 神迷目闭契真空! 如是密宗一行者 于一生之中御女甚多 未及纪录之者尚未可知 当 复多于此数也 如是之行 尚犯十重戒之邪淫戒 云何而可成究竟佛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28 页

34 苦行 的目的竟是要等候异性来一起做爱 真是令人匪 夷所思的谭崔修行特色 3 宗喀巴 在 密宗道次第广论 详细说明实践谭崔密教的 即身成佛 的要则 宗喀巴和许多谭崔大法师一样宣说 坛场中的性爱灌顶 金刚上师于坛场和九位从 12 岁至 岁各一位的明妃做爱 如是性虐待幼童 所以即使宗喀 巴表面上宣称要进行喇嘛教的改革 最终他还是回归印度 谭崔本质来修学性爱密法 丝毫没有改革及清净 4 历任达赖 结合西藏喇嘛的转世妄想 身为黄教的 观世 音菩萨的转世化身 第六世达赖却于情歌中透露他性爱 王子的夜夜笙歌的本色 时空转到了今日的十四世 这位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达赖则说修行到了一个阶段 要去找 异性来性交 13 如是不遗余力来弘扬淫欲法 14 而言乐空双运 乐空不二耶 为求乐触而成就乐空双运 有时乃至九 岁童女亦用之 情窦如今喜早开 邻姑九岁似新梅 却能领纳春风 意 无染莲花供几回 12 宗喀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大灌顶中说 密宗道次第广论 弟子胜解 师为金刚萨埵 以具足三昧耶之智慧母 生处无坏 尚未开苞 年满 十二等之童女 奉献师长 如 大印空点 第二云 贤首纤长目 容貌妙庄严 十二或十六 难得可二十 廿上为余印 令悉地远离 姊妹或自女 或妻奉师长 莲魁出版社 初版 页 在达赖喇嘛的 藏传佛教世界 西藏佛教的哲学与实践 当行者在 密宗道达到较高层次时 他们会被要求去寻找明妃或勇父以作为入道 的动力 当进行双运时 男性行者有较高的证量就可以帮助女性行者 证悟佛果 陈琴富中译 立绪文化事业 初版八刷 页 110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29 页

35 至于在达赖喇嘛的转世神话上 从史实上可以知道 达赖 六世被清廷废黜 改立另一位达赖 这前后两位是生在同一个 年代 后来这位新达赖却被西藏人认定为达赖转世的第七世 如是的转世产生了重大的瑕疵 即使有转世可说 第七世和前 面六世已然无关 然而却还一直延续至今而说有十四世达赖 回顾这样颠倒矛盾的例子 对密宗在转世神话上依旧迷信的某 些台湾佛教法师 是否可从中得到些许的警惕 这群假造 佛菩萨再来 谎言的喇嘛 浑然不觉已经堕入 佛陀于 楞严经 中 魔比丘 的预记 这些喇嘛也不知道 楞 严经 的预记 从莲花生 密勒日巴 宗喀巴 之前每一世的 达赖 都不免成为预记下的死后下堕三涂的苦业有情 而且 法王 的称号是属于如来所有 法王就是成佛 然 15 而中国元朝皇帝竟然册封喇嘛为 法王 那位喇嘛也糊里 14 在达赖喇嘛的 达赖生死书 在高潮时 透过特殊的专注技巧 有 能力的行者可以延长甚深 微细而具力的状态 利用此来了悟空性 丁乃竺译 天下杂志 第一版 12 刷 页 元世祖先封八思巴为国师 后来在 1269 年 册封其为大宝法王 至于元 顺帝的荒淫无道 让西藏喇嘛秽乱宫廷 见于 元史 奸臣传 元顺 帝信受西蕃僧人伽嶙真 乃诏以西天僧为司徒 西蕃僧为大元国师 其徒皆取良家女 或四人 或三人奉之 谓之供养 于是帝 日从事 于其法 广取女妇 惟淫戏是乐 又选采女 为 十六天魔舞 八 郎者 帝诸弟 与其所谓倚纳者 皆在帝前 相与亵狎 甚至男女裸 处 号所处室曰 皆即兀该 华言 事事无碍 也 君臣宣淫 而群僧出入禁中 无所禁止 丑声秽行 着闻于外 如是昏庸无道 的元顺帝因为信受喇嘛教的双身法而导致国家灭亡 明宋濂等撰 元 史 第 15 册 卷 205 列传 92 奸臣 中华书局出版 页 4583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30 页

36 糊 涂 地 接 受 后 来 明 朝 为 了 巩 固 边 疆 而 制 定 了 僧 官 以 笼 络 喇 嘛, 明 成 祖 颁 订 法 王 为 最 上 品 的 僧 官 16, 从 此 法 王 成 为 喇 嘛 教 里 固 定 的 官 职, 后 来 的 达 赖 班 禅 等 法 王, 也 都 恋 于 法 王 的 官 职 与 荣 耀, 如 是 根 据 中 国 皇 帝 的 威 权 来 请 求 册 封 认 可 如 是 之 人 都 不 在 乎 佛 陀 的 大 妄 语 业 的 告 诫, 也 让 无 知 于 其 底 蕴 的 佛 教 法 师 炫 惑 于 喇 嘛 们 的 法 王 头 衔 而 相 继 归 依 喇 嘛 教 政 治 上 的 皇 帝 国 王 的 性 爱 秽 乱, 与 喇 嘛 结 合 元 顺 帝 信 受 喇 嘛, 喇 嘛 们 因 而 跋 扈 无 度, 甚 至 与 宫 廷 女 子 淫 乐, 毫 无 忌 惮 明 清 两 代 不 乏 皇 帝 信 受 喇 嘛 教, 一 直 拥 有 朝 廷 相 挺 的 喇 嘛 教 大 肆 扩 张 对 于 皇 族 的 势 力 17, 这 和 当 初 谭 崔 密 教 于 印 度 流 行 而 导 致 国 土 败 亡 的 历 史 轨 迹, 几 乎 同 出 一 辙 这 类 谭 崔 性 交 的 无 上 瑜 伽 已 经 侵 入 皇 宫 内 院 而 影 响 皇 帝, 但 是 中 国 信 受 儒 家 思 想, 使 得 无 上 瑜 伽 的 性 爱 之 旅 一 直 局 限 于 西 藏 和 蒙 古 等 喇 嘛 教 传 布 的 区 域 ; 对 于 中 原 地 区 还 是 无 法 公 开 扩 展 势 力, 但 是 在 西 藏 蒙 古 地 区 却 是 继 续 风 行 直 16 ( 撷 取 日 期 : ) 至 于 清 朝 的 雍 正 是 否 在 自 己 的 京 城 内, 将 自 己 担 任 王 储 的 故 居 改 建 为 喇 嘛 庙 : 雍 和 宫, 这 点 根 据 新 出 的 史 料 的 说 法 是 证 实 雍 和 宫 的 建 制 是 在 乾 隆 时 完 成 然 而 且 不 论 雍 正 是 否 有 无 涉 猎 藏 密 的 无 上 瑜 伽, 在 他 饱 读 经 书 的 情 况 下, 却 仍 然 不 对 藏 密 予 以 大 力 谴 责, 甚 至 在 对 禅 法 认 识 不 清 的 情 形 下, 倒 过 头 来 压 制 正 法 的 流 传, 如 此 严 重 破 坏 三 宝 的 行 为, 终 究 是 百 口 莫 辩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31 页

37 至民初 有人去拜访宗喀巴的故乡 还发现当地喇嘛们淫欲横 18 行 因为人们相信 和喇嘛做爱 可以销业 并不觉得喇 嘛们需要严守戒律 他们即使与许多女子做爱 并无不妥 喇嘛教在台湾以 藏传佛教 名义来包装而盛行 也造成 喇嘛们的宗教性侵问题 然而在各方关系的掩护下 犯下性侵 案件的喇嘛们都能毫发无伤地离开台湾 所以台湾已经跃居 喇嘛性侵害 的首选之区 因此未来除了倡导喇嘛教是包装 佛教的淫欲邪教之外 也要构思如何让非个案性 19 的宗教性侵 犯受到法律上的公平制裁 包括以行政命令的简要防阻犯行者 脱逃的方式 来加速符合社会大众对改善治安与风俗的期许 如此叙述 是为了让世界了解如何对治喇嘛教的性教义 并对 20 其源头印度教作更深入的探讨 待续 18 蒋经国在 四十自述 里面说到 那里是黄教的首祖宗喀巴诞生的地 方 有三千个喇嘛站着欢迎 不过 那里喇嘛的私生活非常的 坏 而那里的妇女 认为和喇嘛发生了性的关系 是最光荣 同 时也可以赎去一切罪恶的 所以 那些喇嘛 差不多都染有梅 蒋经国自述 新的青海 湖南人民出版 毒 可见易孟醇编辑 社 页 喇嘛教弘传过程所发生的性侵案件并非个案性 而是在教义中白纸黑字 要求喇嘛们与信徒们应该杂交 并说喇嘛对女信徒强制性交是无罪的 导致所有喇嘛 性 致勃勃再三性侵女信众 这与其他宗教里发生的性 侵属于个案 是完全不同的 20 Because Hinduism influenced Vajrayana, further research into Hin-duism is necessary. 撷取日期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32 页

38 连载十六 第二节 看话头功夫是否正确的辨正 以上是默照禅与看话禅的比较 聪明人当然要选择看话禅 来参禅 可是修学看话禅的大前提 是要先弄清楚看话头的功 夫 否则 用功修学看话禅一辈子 也自认为很努力参话头了 其实还是不曾与看话禅相应 浪费一世的生命就很冤枉了 以 下举出台湾当代以讲禅闻名的法鼓山为例 用他们所说的内容 提出来说明及对比 学者就容易理解了 话头禅 果彻法师主讲/林果开 七月十八及十九日 果彻法师为我们讲解了话头禅法的 概要 受圣严师父的嘱托 法师将师父的 话头禅十开 示法要 集结成 圣严法师教话头禅 一书 使得 中 华禅法鼓宗 在有了 圣严法师教默照禅 一书之后 再有此书 乃臻完整 而完成了师父的一大心愿 师父 的侍者告诉果彻法师 师父一直等到此书出版后 才舍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33 页

39 报 圆 寂 的 果 彻 法 师 继 而 将 圣 严 法 师 教 话 头 禅 的 书 中 重 点, 做 成 幻 灯 片 的 纲 目 提 要, 配 合 她 的 讲 解, 帮 助 我 们 一 目 了 然 的 明 白 话 头 禅 法 之 内 容 公 案 是 古 代 官 府 处 理 的 一 桩 桩 公 文 案 例, 禅 门 公 案 则 是 老 师 与 弟 子 之 间, 一 桩 桩 发 生 开 悟 的 互 动 过 程 及 经 验 的 故 事 记 录, 由 于 其 间 所 用 的 语 言 表 现 的 动 作 出 现 的 状 况, 都 与 逻 辑 理 论 不 相 关, 而 使 弟 子 产 生 疑 问 的 想 知 道 为 什 么? 如 此 不 断 的 猜 下 去, 疑 情 就 出 现 了, 疑 团 也 出 现 了, 就 成 了 参 公 案, 想 去 参 究 这 个 公 案 的 故 事 是 什 么 意 思 而 参 话 头 则 是 直 接 用 某 个 公 案 故 事 中 关 键 的 一 个 字 或 一 句 话 来 参 究 这 是 什 么? 南 宋 临 济 宗 嫡 系 的 大 慧 宗 杲 禅 师 在 参 无 字 的 公 案 时, 渐 渐 丢 掉 公 案, 去 参 无 字 的 话 头, 深 感 话 头 的 威 力, 开 始 勉 励 禅 修 的 人 用 话 头, 而 成 为 话 头 禅 的 创 始 者 他 曾 用 话 头, 使 得 十 八 个 人 在 一 夜 之 间 开 悟 话 头 的 话 是 语 言, 语 言 不 只 是 说 出 来 的 话, 也 包 括 尚 未 说 出 来 的 已 在 心 中 形 成 的 具 体 观 念 思 想 念 头 ( 即 心 念 的 符 号 ) 头 是 根 源, 也 就 是 在 心 念 的 符 号 尚 未 形 成 之 前, 到 底 是 什 么? 话 头 就 是 一 个 短 语 或 一 个 句 子 或 一 个 问 题 用 这 句 话 做 为 修 行 的 方 法 去 参 话 头, 就 是 去 探 索 这 句 话 还 没 有 形 成 以 前 的 根 源, 亦 即 探 索 在 自 我 中 心 自 我 执 著 分 别 的 概 念 没 有 形 成 之 前 是 什 么 样 的 状 态? 话 头 即 是 不 可 思 议, 不 可 思 是 无 法 以 语 言 文 字 表 达, 不 可 议 是 无 法 思 考 揣 摩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34 页

40 话头又被称为 金刚王宝剑 或能解决我们生死问题 的 不死之药 甘露 话头只是个工具 用来粉碎 一切执著 妄想 杂念 金刚王宝剑是宝剑中最锋利的 能除一切坚硬的物体 而不被任何物所破 其作用是佛 来佛斩 魔来魔斩 这把宝剑是在有散乱心 烦恼心出 现时用 在开悟之前用 开悟之后为免于执著自己的 悟 仍要继续用 无论遇到身心 环境的任何状况 都要提起话头 斩断一切好的与坏的状况 展现出话头 破执著 断妄念的惊人威力 成为话头的条件 有五个 1.能降伏或断除烦恼 2.能与戒定慧相应 3.简单 不复杂 才不会落入思维状况 4.无意义 不会引伸为联想 5.与佛法相应 话头不可与自我中心连在一起 如 我是谁 以免 参到最后总是围绕着自我 成为自私心 傲慢心非常强 的人 师父不鼓励自己发明话头 安全起见 最好用祖 师大德的话头 话头的重点是要够力量 要能使疑情持 续 师父建议的四种禅宗常用的话头为: 1.什么是 无 2.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 即没有生与死的本来 面目是谁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35 页

41 3.拖着死尸走的是谁 一口气接不上来即是死尸 4.念佛的是谁 不论用以上哪句话头做为本参话头 都要抱着同一句话 头 不断继续问下去 近年来法鼓山统一用最为简洁有 力的 什么是 无 做为话头 话头禅的功能 有五个层次 破本参之前叫 参话头 之后叫 看话头 第一层次的功能是除妄念 不断提起同一个话头 至 很纯熟时 会使我们的妄想杂念逐渐减少乃至断除 头 脑也会愈来愈清楚 使身心安定 减少情绪的波动 即 使没有开悟 对我们的人格 心性修养都很有帮助 第二层次的功能是破本参 或破初参 即禅宗破三 关中所破的第一关 自己在没有明心见性或是没有断烦 恼 开智慧之前 有如被关在闷葫芦内 若能本着信心 不论遇到什么情况 持续抱着同一句话头 本参话头 去参 直到疑团爆破 亦即至葫芦坠地破裂 才由裂缝 看到外界的亮光 虽然葫芦裂缝不久又密合将自己关在 其内 由于曾见过一丝丝光 光即佛性或空性 有了 脱离自我中心 我执的烦恼与分别 的体验 对佛法 对禅修都会更有信心而不退转 并由仰信 从信仰 理 解带来的相信 成为证信 从亲自体证带来的相信 第三层次的功能是破重关 即禅宗所破的第二关 由 于之前尚无亲自的体验 未尝到法味 所以叫做 参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36 页

42 话头 破本参之后 已有所体验而变为 看 话头 由 于葫芦裂缝又密合 要继续用同一话头去参究 将葫芦 冲出更多更大的裂缝 破初参后 心态也改变为肯定自 己是有烦恼的 知道烦恼是什么 仍有烦恼 进一步想 去解决烦恼 想再体验 如果完全没有烦恼的时候 是 什么情况 如果达到和佛由醉生梦死中觉悟后完全 一样的境界时 又是如何 由于心意恳切为达到最终 目的 疑团会一个个的出现 继续用同一话头去破一重 又一重的关 而小悟不断 第四层次的功能是破牢关 即禅宗所破的第三关 大 悟有如将经年累月无明的大冰块一破为二 小悟则将分 裂的冰块一一敲为碎冰 为免遇到冷空气碎冰又溶合在 一起 得不断持续的敲碎下去 如此终可破牢关 牢关 即被关在生死的牢狱之中不得解脱 而出离三界 心不 再受到三界所有烦恼的束缚 因此话头是非常有用的 从初学用到明心见性 一直用到证得与佛陀一样的境界 第五层次的功能是离一切苦 用话头可破除对身心 的一切执著 由实证而照见五蕴皆空 生出般若智慧而 离一切执著 分别心 烦恼的苦 度一切苦厄 参话头的方式 用松的方式 或紧的方式 或松紧交 互使用的方式 依个人当时的身心状况来做弹性的调整 运用 在精进用功时可以请指导师来做判断 1.松的方式 比较温和的方式 除了 圣严法师教话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37 页

43 头禅 在 牛的印迹 一书也有介绍 一般而言适用 于日常生活中 或平常容易紧张的人 或体质弱或体 力差的人 然而即使生病 体力若不是差到提不起心 力的话 仍可将生病的因缘做为修道的助缘 反而得 力容易上手 松的方法 身体坐正 姿势正确 身 心放松 慢慢的 轻轻的问话头 每问一句话头 将 疑问持续到下一句话头 其间全神贯注不起妄念 2.紧的方式 适用于年轻人 身体及精神状态好的 人 精进用功充满信心的人 紧的方法 身体坐正 姿势正确 奋不顾身抱住一句话头 全力以赴不断的 参到底 却要注意不可用头脑思考 不能配合呼吸及 脉搏跳动来参话头 话头的过程 师父以深入经教及个人修行 教学的经 验 将其归纳为四个层次以供参考 我们在用功的过程 中 却不一定得经历第一个层次 才会到最后一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 念话头 在散乱心的阶段 疑情尚 未升起之前 清楚当下的念这句话头 使心有所寄托 做为心的所缘境 用功的对象 就像念佛时心系佛号 上 数息时心系呼吸上 念着念着妄想纷飞的状况会慢 慢安止下来 让心念愈来愈安定集中 在妄想多 心很 散乱时 持续念话头会产生像持咒念佛的功能 即使没 有疑情的产生 仍能帮助我们除妄念 安定心念 第二个层次的 问话头 在集中心的阶段 有云 大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38 页

44 疑大悟 小疑小悟 不疑不悟 亦即话头要产生直接 而有力的功效 必须要有疑情 在念话头至心安定后 原 文注一 1 会对所念的话头产生疑问 就到了问话头的 层次 其实念话头与问话头的界线没有那么清楚 最好 是从一开始就将话头当成是问号或问题 不断的去问 认为这话头对我很重要 我相信它能帮助我解决生死问 题 我希望知道它的答案 如此愈问 话头就愈生动 与自己关系也愈密切时 就不会停留在念话头 因为内 心虽安定 但是念起来却是无汁无味的 如果是用问 的 愈问愈想知道时 淡淡的疑情就慢慢的起来了 问 话头不是问自己要答案 而是要去问那话头 让它给你 2 答案 原文注二 我们往往用自己过去的常识来给答 案 答案都是由自我中心的分别意识出发的 这些答案 都是不对的 所以想知道答案 就去问 有答案出来 就放掉它 第三个层次的 参话头 在统一心的阶段 妄念变 得很少 可持续问话头不被妄念打断 想知道答案的 1 原文注一 由此一句开示中 已证实果彻法师还没有看话头的能力 故 要用一句话来念 念到后来再演变为用同一句话来反问自己 成为问话 语 这都不是话头 因为已经住在话尾中 所念或所问的那一句话不断 的过去 而参禅的觉知心已经落在所念或所问的每一句话的后面了 2 原文注二 话头本身不会给你任何答案 而是要由参禅者自行找出答案 来 由此证实法鼓山被圣严法师印证明心见性的十二人 都同样不会看 话头的功夫 当然也都不曾破参 同样落入意识思惟想象中 才会说出 这样的开示而被圣严法师认可及出版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39 页

45 感觉 疑情 愈来愈强 愈持续 话头问得绵密不间 断时 就进入了参话头 问话头时 自己得用意识操作 用力提起话头去问 参话头时 则是疑情成片 不用主 动去问 就会被不断涌现的问题所缠绕 陷于疑团之中 而不能脱身 此时自己的身体 生命 乃至整个宇宙都 是一句话头 第四个层次的 看话头 在无心的阶段 看 念 成 看 护的音 有保护照顾之意 参话头至疑团爆破 开悟后 有了见到空性和智慧现前的经验 就到了看 话头的层次 由于自我习气与烦恼的根尚未断除 要 持续用那句话头来照顾自己的心念 来保持与加强明 心见性的状态 3 末学针对上文 选择较重大的错误作辨正 让读者可以更 清楚知道话头与参禅的真正意思 才不会被误导 走错学禅的 路 这一世学禅 参禅就枉费功夫与光阴 很可惜 其中很多 的小错误 也可以证实圣严法师对于话头及公案都还不懂 证 实末学的评论是如实而无偏颇的 针对文中的许多小错误 末 学就略而不谈 在基本知见及话头的认知与修学都错误 以及 对于参公案的用意与方向的基本知见都错误的情况下 参照他 们的说法去学禅 参禅 注定这一世必然唐捐其功 但是圣严 法师及其座下的法师们 对此应该都还没有警觉 才会有如下 3 摘录自圣严法师著 圣严法师教话头禅 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 司 初版三刷 2009 年 2 月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0 页

46 一段文字说明而出版了 圣严法师教话头禅 师父的侍者 告诉果彻法师 师父一直等到此书出版后 才舍报圆寂的 可见此书中果彻法师所说的话头 看话头 参话头 参公案 悟后还必须继续看话头直到成佛 等 都是经过圣严法师认 可的说法 因此 圣严法师教话头禅 这本书中所说的内容 等于是圣严法师对于教禅及参禅的知见与境界 因为其中错误 太多了 不胜枚举 末学便选取其中的重大错误 简单加以辨 正 读者可以因这些举例 快速弄清楚禅法等知见 走上学禅 的正确道路 原文 公案 是古代官府处理的一桩桩公文案例 禅门公 案 则是老师与弟子之间 一桩桩发生开悟的互动过程及经 验的故事记录 由于其间所用的语言 表现的动作 出现的 状况 都与逻辑 理论不相关 而使弟子产生疑问的想知道 为什么 如此不断的猜下去 疑情就出现了 疑团也出现 了 就成了 参公案 想去参究这个公案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辨正 公案的参究重点 不是在于公案中的一切 都与逻辑 理论不相关 而是要借公案中禅师示现的机锋 引起学禅者 找到明心的标的 证得第八识如来藏 果彻法师以上的说法 是不懂如何参究公案的误导之说 如果不懂这个道理 也不 懂证悟明心的标的是什么 而开示说 如此不断的猜下去 疑情就出现了 疑团也出现了 就成了 参公案 就会 如同果彻法师说的 想去参究这个公案的故事是什么意 思 那么就永远落在公案中的情节中 也会永远落入公案故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1 页

47 事中 与他应该证悟的标的无法相应 原文 而 参话头 则是直接用某个公案故事中关键的一个 字或一句话来参究 这是什么 辨正 参话头 并不是 直接用某个公案故事中关键的一个 字或一句话来参究 这是什么 而是以看住话头的方式 在行住坐卧中参究自己的第八识所在 果彻法师的说法 其实 都是在话尾上用心 当她以公案故事中的一个字或一句话参究 时 已经不是参话头 而是在研究公案了 像她这样参禅的结 果 一定会落入公案故事中 从故事情节中 对公案产生各种 意识层面的理解 不可能找到第八识如来藏而开悟 参公案的 意涵 只有已经证得如来藏而明心的人 才会真的懂 像法鼓 山圣严法师一样不承认禅宗开悟标的是第八识如来藏的人 永 远都无法理解公案的意涵 而果彻法师所说的参话头 其实与 参公案无关 也与参话头无关 原文 话头的 话 是语言 语言不只是说出来的话 也包 括尚未说出来的已在心中形成的具体观念 思想 念头 即 心念的符号 头 是根源 也就是在心念的符号尚未形成 之前 到底是什么! 辨正 话头的 头 并不是指心念形成之前是什么 平实导 师早年开示时 曾经说过 有人认为心念的出现都是从收藏 烦恼妄念种子的如来藏中生起的 就每天看着妄念是从什么 地方生出来的 看来看去始终都看不到心念的前头是什么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2 页

48 因此而无法开悟 果彻法师与她的师父圣严法师一样落入其 中 当然悟不了 意识觉知心中会出现心念 心念的前头有 意根和如来藏 可是意根和如来藏都空无形色 想要从心念 的前头去看到真心如来藏 一定看不到 看来看去都是空无 因此 参禅者不应该看心念 尚未形成之前 到底是什么 因为永远都不会看到有什么 不可能用这种方法证得如来藏 而开悟明心的 原文 话头 就是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或一个问题 用这 句话做为修行的方法去 参话头 就是去探索这句话还没 有形成以前的根源 亦即探索在自我中心 自我执著分别的 概念没有形成之前是什么样的状态 话头即是不可思议 不可思是无法以语言文字表达 不可议是无法思考揣摩 辨正 话头不是果彻法师说的 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或一个 问题 而是一句话的前头 在话头中并没有短语 长语 也 没有一个句子或一个问题 就只是一句话的前头 轻轻看住某 一句话的前头 都不会让那一句话在心中生起来 这是在设定 的某一句话 譬如 参禅是谁 的作意下 轻轻看住它 不让这 一句话在觉知心中生起来 就这样轻轻看住 看久了 看话头 的功夫就越来越好 将来越有机会破参明心 看话头的功夫如 果作得很好 配合其他的条件 将来也有机会亲眼看见佛性 凡是会看话头的人 都很清楚话头的意涵 看得清清楚楚 明 明白白 那时觉知心都不会被外境所转 就是禅宗祖师说的 百 花丛中过 片叶不沾身 的境界 会看话头了 看久了也会自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3 页

49 动生起疑情 自动想要寻找真心如来藏 于是看住一个话头 就时时注意自己的如来藏究竟何在 这才是真正的参话头 果彻法师说 亦即探索在自我中心 自我执著分别的 概念没有形成之前是什么样的状态 这是想要在意识觉知 心之中探索自我 以及探索我执及分别心概念形成之前的状 态 像这样探究下去 探究到无数劫以后 还是会落在意识觉 知心中 因为 自我执著分别的概念没有形成之前 是空无一 法的 像这样根本是在意识层面思惟 永远都不会有开悟明心 的时候 像她这样学禅参禅 一定会落入意识心中 所能探索 出来的永远是意识心的境界 连我见都无法断除的 更不可能 开悟明心 待续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4 页

50 广论之平议 宗喀巴 菩提道次第广论 之平议 正雄居士 连载四十八 第四目 何等补特伽罗应缘何事 因为众生应缘何事 乃是毗钵舍那之法 宗喀巴把属于毗 钵舍那之法放在奢摩他法中说 而又另立以双身法为本质的毗 钵舍那之法于 菩提道次第广论 的最后章中 但内容却是与 毗钵舍那无关而仅是盗用佛法中空性般若观修的名相 可见宗 喀巴对于真正佛法中的奢摩他与毗钵舍那 以及禅定与般若禅 的分际是无知的 也是定慧不分的愚人 故其所说内容与真正 经论上所说差异很大 正是牛头对马嘴 逗不拢也 广论 354 页依 声闻地 而解释 何等人应缘何等 事 说 颉隶伐多问经 云 颉隶伐多 若有苾刍勤修观行 是瑜伽师 若唯有贪行 应于不净缘安住其心 若唯有 瞋行 应于慈愍 若唯痴行 应于缘性缘起 若唯有慢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5 页

51 行 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 又云 若唯有寻思行 应 于阿那阿波那念安住其心 如是名为于相称缘安住其 心 声闻地 云 此中若是贪瞋痴慢及寻思行补特 伽罗 彼于最初 唯应先修净行所缘而净诸行 其后乃 能证得住心 宗喀巴虽于文字上如是书写 但在行持上却是反其言而 行 心口不一 因为他想要用援引根本论文字的手段 来提升 自己谬论的可信度 诱使一般学人误信他的说法而不生怀疑 譬如说观不净所缘而安住其心 就能清净贪行 然而宗喀巴不 但不清净贪行 反而自己要大贪 同时教导追随者也要大贪 要贪着污秽不净的色身 更要贪着欲界下劣不净的淫乐 如 密 宗道次第广论 卷 20 说 佛说若无微尘合集之蕴 则无二 根交合不能流注诸界 若界不能流注 则应慧智不能了证自 1 境 宗喀巴的意思是说 佛说 如果没有四大微尘聚合 而成的色身 则没有男女性器官 二根 的交合 没有男女 性器官的交合 则男精液 女淫液 都被宗喀巴密称为 界 就 不能流注 若男女淫液 界 不能流注 则意识的观察慧就 不能观行交合 定 中的乐空不二境界 但宗喀巴这种赞 叹淫欲的荒谬说法 其实根本不可能是佛说的 而是假藏传佛 教四大派的天竺祖师 密宗祖师编造的 大日如来 所说 若果真有佛号大日如来者 也决不会说这样污秽不净的邪法 将欲界人间男女两根交合之欲界低贱法 拿来与佛法智慧乱扯 关系 宗喀巴等喇嘛教 密宗祖师们真是创造力过人也 笔 1 宗喀巴著 法尊法师译 妙吉祥出版社 台北 初版 页 558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6 页

52 者遍寻 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经典 都找不到如宗喀巴所说双 身法理论的经文 而且是全面破斥双身法淫乐境界 除了天竺 天竺密宗非藏传喇嘛者 而是传性力派六识论邪见者 密宗祖师千 余年前吸收了印度教性力思想而编造的密续伪经以外 如是宗 喀巴认为 于不净的色身要贪 于欲界最粗重的男女爱欲要 贪 不可断离欲界最粗重烦恼的淫乐贪 而且还要每天都追求 全身遍满淫乐的 强力感觉 说要这样才能具足成就喇嘛教 密宗之 佛法 止观的观行 但是 如此依之而修止观 不但不能对治贪行烦恼 反而是在不断加重贪行烦恼的染污 还真是名符其实的 大贪 所以喇嘛教行者永远不能实证未 到地定 更何况是初禅 又宗喀巴说要缘乐空不二的境界 但 是要顺于乐空而修则不可能戒贪 必定会如同假藏传佛教 密宗喇嘛们 一样常常住于苦恼 烦恼 淫欲贪系缚 五取 蕴速坏 等不净法中 其所说的佛法止观 如同空言 2 然而 佛说 若唯有贪行 应于不净缘安住其心 意 思是说若其住不净法已经断除而唯有贪欲断不了的人 应该缘 于不净观的所缘而修离欲 而不是宗喀巴说的要 缘不净的淫 贪而修大贪 宗喀巴是断章取义 弥勒菩萨开示说 云何不净所缘 谓略说有六种不净 一 朽秽不净 二 苦恼不净 三 下劣不净 四 观待不净 五 烦恼不 净 六 速坏不净 3 就是说不清净的所缘有六 2 3 大正藏 册 30 瑜伽师地论 卷 26 页 428 上 同上注 下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7 页

53 一 朽秽不净 谓毛发 生脏 熟脏等等三十六种身内不净 及青瘀 脓烂 变坏等等身外不净 二 苦恼不净 谓依苦受触而使身 心有不平等受之苦恼不净 三 下劣不净 谓欲界为三界中最下劣不净者 四 观待不净 也就是相对而说为不净 谓色界清净则观待欲 界不净 无色界则观待色界诸法为不净 乃至涅槃清净则 观待三界乃至有顶天为不净等等 五 烦恼不净 谓世间六种根本烦恼及二十一种随烦恼等等 一切结 缚 随眠 随烦恼缠名为烦恼不净 六 速坏不净 谓五取蕴无常 无恒 不可保信 皆为迅速变 坏之法性 根本论卷 26 中复说贪行有内身欲贪 淫欲贪 境贪 色 贪 萨迦耶贪等五种 为断此五贪令不现行故 建立六种不净 所缘 但是 宗喀巴却缘于双身法而想修不净行 这样的邪见 与邪行使他自己及随学之人都同堕于六种不净法中 永远不能 清净 4 缘 佛说 若唯有瞋行 应 缘 于慈愍安住其心 慈而除瞋恚行 在 瑜伽师地论 卷 26 声闻地 中有说 若经说言 慈俱心者 此即显示 于亲 怨 中三品所 缘利益意乐 若复说言 无怨 无敌 无损害者 此则 显示利益意乐有三种相 由无怨故名为增上利益意 4 同上注 上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8 页

54 乐 若复说言广 大 无量 此则显示能引下 中 上品快乐 欲界快乐名广 初 二静虑地快乐名大 第 三静虑地快乐名无量 5 喇嘛教 密宗行者行双身修法二根和合所引得的性交快 乐 是为欲界最低层次的性爱贪乐 从表面而言好像是欲界 快乐 广 中的一分 然而此淫贪属粗重不净之乐 大多数 欲界天人已经不用二根和合 已远离欲界中最粗重之贪 才 能上生于夜摩天以上的欲界天中 不住于忉利天以下的欲界 天中 因此宗喀巴这样的淫欲快乐是 狭 于四王天以下 虽然是欲界乐的一种 但是却不能使人间引生于诸有情往生 欲界天之利益意乐 更何况是引生于诸有情往生色界天之增 上利益意乐 因此说喇嘛教的双身法淫欲之乐 反而是让有 情引生未来世下堕三涂苦之不净法 根本论 声闻地 说以 慈愍利益意乐能引下品快乐 是指透过慈心观而希望众生得 到欲界天的快乐而说为广乐 能引中品快乐 是透过慈心观 而希望让众生能够得到初 二禅的快乐 可以导令众生死后 可往生色界天而有清净的快乐故说为大乐 若透过慈心观而 想要让众生得到第三禅的静虑地快乐 能引生三禅之乐 则 为无量乐 此三品是以无怨恨心 故无敌对心及无损恼心 是故无怨恨心名为增上利益意乐 能缘补特伽罗三界利益快 乐 而自心并能安住于有利益的三品快乐中 以亲 怨 中 三品为所缘 以利益三品的慈心为能缘 希望众生能引得欲 界天快乐 色界天快乐及无色界天快乐 若有瞋行的人 于 5 大正藏 册 30 瑜伽师地论 卷 26 页 429 下 8-17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49 页

55 诸有情修习慈愍 则能于瞋行微薄 瞋恚心就得清净 况且 这些快乐的引生 都与假藏传佛教 密宗 喇嘛教 的双身 修法淫乐之追求完全相反的清净之道 6 佛说 若唯有痴行 应于缘性缘起安住其心 广论 351 页说 缘缘起者 谓唯依三世缘起之法 生唯法果 除 法更无实作业者 实受果者 即于是义任持其心 依宗喀 巴的意思是说 要缘于三世缘起的法而修 但是宗喀巴等六识 论的缘起法 是无因论的缘起法 与 佛陀以十因缘说有本识 因的缘起法不同 所以他们六识论的缘起法 当五蕴灭了以后 就已烟消云散 因为会断灭的意识不可能持种 更不能入胎而 住 当然也不能贯穿三世而从前世来到此世的母胎中 又能有 谁在母胎中制造名色而产生出此世的五阴 而他们又不许有 第八识持种入胎 但此世的五蕴又要在母胎中相待于众缘而 生 所以若没有本识如来藏住胎而假借众缘 则今世的五蕴无 从生起 也就没有你 我 他等一切有情了 若没有了你我他 等有情 又如何能于去来今三世而说有缘起法可缘呢 所以 宗喀巴等六识论者所说之无因论的缘起法 不可能贯穿三世 是断灭见 法与法果都没有了 还谈什么作业者 受果者 既 然无法 不但没有任何心可持 就连涅槃寂静都将会变成虚妄 的戏论了 其实三世缘起一定是以如来藏为因 如来藏能持一切种 色种 能造色身 能生七转识及种种心所法 再由色身与七转 识加上如来藏的运作 才会生出一切万法 都是依于如来藏的 6 同上注 页 428 上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50 页

56 不生不灭 能生万法的法尔自性 如来藏所生有情世世不同的 五阴 生生世世流转于三界中生死无量 而如来藏都无生死 如来藏本体犹如虚空而体性却不空 有其能生万法的本然自 性 故说如来藏非空 非不空 由如来藏所生出的五蕴都是所 生法 有生必定有灭 是故五蕴身是有 假有 终归坏灭故说 是缘起性空 因此说无真实的五蕴我在造业 更无真实的五蕴 我在受果 如此 依于如来藏不生不灭 能生万法的体性 于 此所缘作意思惟 令痴行增上的补特伽罗 所有痴行皆得微 薄 于诸痴行皆得清净 是名缘性缘起所缘 宗喀巴于 密宗道次第广论 说 佛说若无微尘合集之 蕴 则无二根交合不能流注诸界 若界不能流注 则应慧智 7 不能了证自境 然而二根交合之乐觉要借欲界色身才能 有 若离欲界而到达色界时就不可能再有二根交合之乐觉了 乐空双运的淫行境界只是局限于欲界人间的低层次世间法 而 欲界身是生灭法 依欲界身才可能拥有的淫乐当然更是生灭 法 宗喀巴却无智的主张那是不生不灭法 真是具足且坚固愚 痴行的人 8 佛又说 若唯有慢行 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 弥勒 菩萨解释说 云何界差别所缘 谓六界差别 一 地界 二 水界 三 火界 四 风界 五 空界 六 识界 9 地界有 内地界谓毛 发 皮 肉等等 外地界谓瓦 木 7 宗喀巴著 法尊法师译 妙吉祥出版社 台北 初版 页 大正藏 册 30 瑜伽师地论 卷 26 页 428 上 同上注 卷 27 页 430 上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51 页

57 石 砾 等 等 水 界 有 : 内 水 界 谓 泪 汗 血 尿 等 等 ; 还 有 外 水 界 谓 河 海 泉 沼 等 等 火 界 有 : 内 火 界 谓 体 温 ; 外 火 界 谓 钻 燧 等 所 生 火 风 界 有 : 内 风 界 谓 呼 吸 风 上 下 行 风 等 等 ; 外 风 界 谓 东 南 西 北 风 等 等 空 界 有 : 谓 眼 耳 鼻 口 咽 喉 等 所 有 孔 穴, 由 此 孔 穴 吞 咽 后, 往 下 排 泄 的 管 道 都 是 中 空 的, 说 名 空 界 识 界 从 究 竟 的 角 度 来 论, 则 是 能 出 生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识 意 根 的 本 识 如 来 藏, 本 识 与 其 所 生 之 七 转 识 等 八 识 心 王, 说 为 识 界 这 是 大 乘 证 悟 般 若 的 菩 萨 对 识 界 的 观 行, 但 是 此 处 瑜 伽 师 地 论 所 说 乃 是 声 闻 地, 因 为 二 乘 人 无 法 实 证 第 八 识, 因 此 其 观 行 之 识 界 就 限 于 求 证 解 脱, 缘 此 对 治 慢 行 而 作 界 差 别 观, 就 以 二 乘 菩 提 现 观 识 阴 六 识 等 说 为 识 界 因 为 蕴 处 界 都 是 无 常 苦 空 无 我, 最 后 归 于 空 寂, 因 此 没 有 慢 可 说, 透 过 现 观 蕴 处 界 都 是 生 灭 体 性 的 观 察, 因 此 而 除 慢, 所 以 二 乘 人 现 观 的 识 界 就 只 限 于 识 阴 六 识 但 是, 大 乘 菩 萨 乃 是 要 成 就 佛 道, 因 此 所 要 断 除 的 烦 恼 无 明 及 习 气 更 是 深 广, 是 故 菩 萨 从 亲 证 本 识 的 角 度 来 作 界 差 别 观, 现 观 本 识 如 来 藏 中 所 藏 一 切 界 ( 种 子 ), 不 管 善 恶 染 净, 如 来 藏 心 都 是 平 等 平 等, 无 有 高 下 而 储 存 着, 因 此 菩 萨 透 过 这 样 的 界 差 别 观, 进 而 转 依 如 来 藏 的 本 来 平 等 性 而 除 慢 行, 乃 至 慢 习 亦 于 修 道 位 渐 次 而 除 由 于 有 这 六 界 的 组 合, 才 能 有 欲 界 及 色 界 有 情 的 五 蕴 身 心 若 是 有 慢 行 10 的 人, 于 解 脱 的 角 度 来 说, 应 该 以 十 八 界 的 差 别 来 作 观 行, 断 除 我 见 与 我 执 而 安 住 其 心, 就 不 会 再 有 慢 10 解 脱 道 中 说 的 我 慢, 是 指 对 自 我 的 存 在, 心 中 有 喜 乐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52 页

58 行出现 我慢断尽时就成为阿罗汉 出离三界生死 案 十八界 的界差别所缘之观行 请阅读平实导师的 阿含正义 此处不作详述 诸慢行补特伽罗 缘于上述的六界差别 十八界差别 便知道 五蕴身心是众缘和合所成 便于身中起不净想 也知道一切有 情其实都一样是缘起缘灭 心不再高举 憍慢就微薄 于诸慢 行中渐渐心得清净 是名慢行补特伽罗由界差别净行所缘 11 佛又说 若唯有寻思行 应于阿那波那念安住其心 寻思行是攀缘散乱之心行 对治散乱的心行 应缘阿那波那念 来安住其心 缘入息出息的阿那波那念有多种修习的次第 乃 以呼吸的算数修习作为基础 循序悟入诸蕴修习 悟入缘起修 习 悟入圣谛修习 十六胜行修习 详见 瑜伽师地论 卷 27 声闻地 中所说 散乱心很重的补特伽罗 有情 缘此五 种阿那波那念 能于此中正确精勤的修习 寻思散动的状况就 皆无所有 心很快的安住于所缘而深生爱乐 是名多寻思行补 特伽罗净行所缘 善巧所缘者 声闻地 中引述 佛之开示说 颉隶伐多 又彼比丘 若愚诸行自相 愚我有情命者 生者 能养育者补特伽罗事 应于蕴善巧安住其心 若 愚其因 应于界善巧安住其心 若愚其缘 应于处善巧 安住其心 若愚无常 苦 空 无我 应于缘起处非处 善巧安住其心 大正藏 册 30 瑜伽师地论 卷 26 页 428 上 同上注 上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53 页

59 是说善巧所缘大略有五种 谓 一 蕴善巧 了知诸蕴的种种差别性 有情如来藏所造五蕴各 个不同 去来今等三世五蕴亦不相同 等 谓蕴善巧 二 界善巧 如实了知于十八界法是从别别种子 别别种性 而生起出现 或由别别界别别而转 乃至能知如何生 起 如何运作 名界善巧 三 处善巧 谓于十二处生起六识身及相应法 皆由增上 缘 所缘缘 等无间缘而得流转 如是于诸内外处缘 得善巧 四 缘起善巧 由十二因缘善巧了知 五取蕴诸法因缘所生 本无今有后必坏灭故 是苦 无常 不自在等等 五 处非处善巧 如实了知善法能感可爱异熟果 不善法能 感非可爱异熟果的道理 又净惑所缘者 声闻地 中引述 佛之开示说 若乐离欲界欲 应于诸欲麁性 诸色静性 安住其心 若乐离色界欲 应于诸色麁性 无色静性 安住其心 若乐通达及乐解脱遍一切处萨迦耶事 应于苦谛 集 谛 灭谛 道谛 安住其心 13 净惑所缘有二 一 谓观世间下地粗性 上地净性 如观一切下地过患增多 13 同上注 上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54 页

60 上 地 过 患 减 少, 如 此 辗 转 相 望, 乃 至 无 所 有 处 悉 遍 观 察 二 谓 观 出 世 间 道, 如 实 现 观 苦 集 灭 道 诸 谛 以 上 概 略 述 说 诸 种 所 缘 之 义, 证 实 宗 喀 巴 对 于 根 本 论 声 闻 地 里 的 开 示 并 未 了 知, 竟 然 援 引 为 双 身 法 的 止 观 所 用 而 说 为 善 巧, 若 不 是 完 全 不 懂 佛 法, 就 是 欺 世 盗 名 学 人 若 欲 更 详 细 了 解 此 诸 所 缘, 请 自 行 恭 阅 瑜 伽 师 地 论 卷 圣 弥 勒 菩 萨 之 开 示 ( 待 续 )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55 页

61 真如是什么 释印顺于 胜鬘经讲记 说 其实 究竟的真如 是常恒不变 智慧与无边功德 也 是不离于真实而本有此功德胜能的 一切众生本来具有 的 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 即佛性 如来藏即一 切法空性 即一灭谛 而为功德胜能的所依因 人人有 如来藏 因而人人都可成佛 1 真如 真 是真实不虚 如 是如如不变 这真实不 变的法性 说名真如 2 真如即是如来藏 如释印顺于 胜鬘经讲记 说 如来 3 藏 约自性说 如 即真如 即一切法自性 释印顺又 于 大乘起信论讲记 说 尽十方 穷三世 一切的一切 无不以真如为体 众生 1 印顺主讲 演培 续明记录 胜鬘经讲记 正闻出版社 新竹县 初版 页 7 2 印顺主讲 演培 妙钦 文慧记录 摄大乘论讲记 正闻出版社 台 北市 修订一版 页 同注 1 页 248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56 页

62 的心体 即此真如 平等 性 真如是大的 心体当然 也是大的 不增减 是平等的解说 真如法性 在众 生分中并没有缺少 成了佛也不会增多 大 有圆满的 意义 不多也不少 不增不减 无欠无余的法性 是生 佛平等的 迷悟一如的 4 释印顺又说 真如是无相可说的 那里还容我们想象真如是如何如何 的呢 那为什么还要说真如呢 这因为 言说之极 因言遣言 在说到文字语言的究竟 知道离名字而不 可言说的时候 不能不假立一个名字来 以表示这不可 说的离名字的境界 所以说真如的名字 不是为了依名 字而认识真如 是为了因 真如的 名言 来遣除一切 虚妄分别的言说的 5 经文对真如的解释是非常清楚明白的 释印顺只要遵照经 文依文解义就不会出差错 真如就是如来藏的真实性与如如 性 是常恒不变的 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 是不增不减的 是生佛平等的 是迷悟一如的 是真实而本有此功德胜能的 真如是什么 释印顺自己都已经写得这么明白了 为什么他还 6 会否认此真如而说 那里会有七识 八识 原来释印顺 4 印顺著 大乘起信论讲记 正闻出版社 新竹县 新版一刷 页 54 5 同上注 页 74 6 摘录自释印顺著 佛法概论 佛的区别识类 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 唯有眼等六根 那里会有七识 八识 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 第八识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57 页

63 把如来藏和真如拆成两个不同的法义 他在 以佛法研究佛法 中说 并非说六识的不圆满 说八识才圆满 也不是说如 7 来藏不空才究竟 说真如空就不究竟 真如是第八识如 来藏在一切法运行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真实与如如法性 离开了 第八识如来藏就没有真如可说 所以真如即是指如来藏 否则 六识中 有哪一识是真如 哪一识是如来藏 释印顺只能口挂 壁上 以六识论为宗旨而想要理解真如 解释真如 都会产生 矛盾而无法自圆其说 所以六识论非佛法 六识论一定不圆满 什么是无明 释印顺于 般若经讲记 说 众生不知一切法并不如此实性而有 以为如此而有的 不见法空性 所以名为无明 由于无明而起萨迦耶见 执我执我所 8 又于 宝积经讲记 说 现在来略为解说 一 无明 是一切烦恼的通性 最根 本最一般的 如般若经说 诸法无所有 如是有 如 是无所有 愚夫不知 名为无明 一切法是本无自性 的 是从缘而现为这样的 这样的从缘而有 其实是无 所有 空的真相 如不能了达 就是无明 众生在见 闻觉知中 直觉的感受到一一法本来如此 确实如此 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 正闻出版社 新竹县 新版二刷 页 印顺著 以佛法研究佛法 正闻出版社 台北市 修订一版 页 印顺主讲 演培 续明记录 般若经讲记 正闻出版社 台北市 修订一版 页 135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58 页

64 既不能直觉到缘有 更不知性空 这种直觉的实在感 就是众生的生死根源 无明 9 真如与无明的关系 释印顺提出几个很有趣的问题 也是 一般人认为很伤脑筋的问题 释印顺在 华雨集 第一册 辨法法性论讲记 可是 如从时间上去说 还是先有真如 先有无明 还 是同时而有 如同时而有 为什么有主客之分 假使说 先有无明 后有真如 那真如不成其为真如 起初没有 而后来才有 这是不符真如定义的 如先有真如 后有 无明 这过失就大了 这是不能成立的 既然先有真如 本净 为什么后来又起无明呢 有的说 真如本净 由 于一念不觉 一动念而有无明 试问 有了无明才一念 不觉呢 一念不觉才有无明呢 没有无明 为什么会一 念不觉呢 假使真如本来清净 后来会忽然而有无明 那大家不用修行 因为修行是没有用的 你就是修到了 成佛 完全清净了 说不定忽然一念 垢染又起来了 所以说先有真如 后有无明 这都是从时间观念去说本 性 说客尘 这才陷入理窟 无法自拔 10 释印顺提出的问题 1. 先有真如 或是先有无明 9 印顺著 宝积经讲记 正闻出版社 台北市 修订一版 页 印顺著 华雨集 第一册 辨法法性论讲记 正闻出版社 台北市 初版 页 274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59 页

65 2. 或是同时而有 3. 如同时而有 为什么有主客之分 4. 假设 先有真如 后有无明 这样成立吗 释印顺说如先有真如 后有无明 这过失就大了 这是不能成立的 5. 既然先有真如本净 为什么后来又起无明呢 6. 有的说 真如本净 由于一念不觉 一动念而有无明 6-1 有了无明才一念不觉呢 6-2 或一念不觉才有无明呢 7. 没有无明 为什么会一念不觉呢 8. 假使真如本来清净 后来会忽然而有无明 那大家不用 修行 因为修行是没有用的 你就是修到了成佛 完全 清净了 说不定忽然一念 垢染又起来了 这是什么道 理呢 以上是释印顺对佛法问题的研究 他研究了几十年的结果 还是无法解决 所以他说 起信论 立真如生无明义 实在 不妥当 然而无明毕竟不能离开真如而有 于是他在 胜鬘经 讲记 说 所以 有人说起信论 立真如生无明义 实在不妥当 只可说 依真如而有无明 迷真如而有无明 无明是不 离于真如的 但真如非生死缘起法 不可说真如生无 明 本经说如来藏为依 楞伽 密严经 说如来藏藏识 为依 唯识论以阿赖耶识 识藏 为依 如来藏为依 是真常妙有的大乘经的本义 专依赖耶说所依 是受着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60 页

66 西北方论师的影响 11 释印顺对于先有真如或先有无明的疑问始终无法解答 其 实问题出在他接受六识论的邪见 若用喇嘛教六识论的思惟方 法来看这样问题 就算再给他一百年 一千年研究 他依然无 法回答 而他对于佛法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似乎无动于衷 或 认为理所当然无法解答 其原因是他把这个问题当作先有蛋或 先有鸡来思考 据说现在的科学家考据的结果 认为先有蛋然 后有鸡 好像把先有鸡或先有蛋的问题解决了 其实并没有真 正解决 不说天下之蛋何其多种不同 光是鸡生之蛋 同样是 鸡蛋 为何生出不同鸡种 就算同一只母鸡生出的蛋 孵出来 也有公鸡母鸡之不同 佛法上能够解答的问题 科学上有时候 是无法回答的 先有真如或先有无明 本来不是问题 但对印 顺来讲就是一个无法解答的大问题 问题出在他自己已经解释 过的佛经 他却视若无睹 他在 胜鬘经讲记 中解释真如即 说 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 这就是经中所说的如来藏 即 佛性 真如就是在讲如来藏 他竟然忘记了 于是就讲了 一些违背自己说法的另一种说法出来 既然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 那当然本来就存在 有谁能 比真如 如来藏 先 既然没有谁能比真如先 无明也不能自行 存在于虚空中 当然是依真如而有 同时存在 那无明就不必 拿来跟真如比谁先谁后 明与无明都是觉知心的事 真如本身 即是中道 而且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 并无 明 或 无明 11 印顺主讲 演培 续明记录 胜鬘经讲记 正闻出版社 新竹县 初版 页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61 页

67 可说 就像白天与黑夜是地球的现象 对太阳来说 那是地球 本身自转的缘故 若问白天先或晚上先 当然会舌头打结 若 问太阳先或黑夜先 那就是多此一问了 不必问就能知道的问 题 印顺偏偏要问 所以他说 如先有真如 后有无明 这都是从时间观念去说本性 说客尘 这才陷入理窟 无法 自拔 假使说先有无明 后有真如 那真如不成其为真如 起初没有而后来才有 这是不符真如定义的 看来印顺这 一团葛藤还真不易解开呢 他用意识才能了知的时间观念 想 要强行套在从来不落入时空的第八识真如上面 把自己陷入理 窟而无法自拔 其实这就是六识论者的悲哀 六识论者不承认 有太阳 真如 如来藏 他以为真如就是白天 无明就是晚上 然后思考白天与夜晚谁先 或是同时而有 如同时而有 为什 么有主客之分 在印顺的这种思惟之下 如果你说 先有真 如 后有无明 印顺就斥责说 如先有真如 后有无明 这过失就大了 这是不能成立的 其实这是他不懂佛法却又 自己施设圈套来缝住学人嘴巴的手法 释印顺只要照经典即可知 依真如而有无明 迷真如而有 无明 无明是不离于真如的 释印顺也知道 真如非生死缘 起 之 法 那么无明是不明真如 或是不明缘起法 释印顺 在 宝积经讲记 说 什么叫无明 总相的说 是不知缘起性空的中道 别相 的说 是不知苦 不知集 不知灭 不知道 不知性 不知相 不知体用因果等 所以无明又叫无智 而能破 无明的般若 也可以称为明了 智生惑灭 是一定的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62 页

68 但如取着实性 以为实有般若可生 实有无明可破 那 就是无智烦恼了 12 释印顺是认为 不知缘起性空的中道 才会有无明 缘起性空是依于真如而有 以不知真如故有无明 照印顺的 意思 变成 以不知缘起性空故有无明 若如是 则印顺 应已知缘起性空而无无明了 然而事实上 印顺知缘起性空 却还是不能无无明 何故 如上所问 没有无明 为什么 会一念不觉呢 因为印顺还是会一念不觉 所以说不是 没 有无明 怎么知道印顺会一念不觉 印顺睡着时正是一念不 觉 而真如才是对六尘离见闻觉知的 不觉 不论睡觉不睡 觉 一向都如此 所以无明不是不知缘起性空 知缘起性空 的是意识 真如对缘起性空只是如而不觉 一念不觉是意识 境界 真如非意识 故无一念不觉 而且 缘起性空并不是 中道 因为意识是生灭法 只有依第八识不落二边而说五阴 缘起性空的真如法 才是真正的中道 所以印顺说 不知缘 起性空的中道 根本就讲错了 假使真如本来 听释印顺说佛法 心中会很难过 他说 清净 后来会忽然而有无明 那大家不用修行 因为修行 是没有用的 你就是修到了成佛 完全清净了 说不定忽 13 然一念 垢染又起来了 那请问释印顺 法师 修行 印顺著 宝积经讲记 正闻出版社 台北市 修订一版 页 134 印顺著 华雨集 第一册 辨法法性论讲记 正闻出版社 台北市 初版 页 274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63 页

69 还 有 用 吗? 您 出 家 又 是 为 了 什 么? 难 道 是 为 了 出 家 修 行 清 净 以 后 再 去 回 复 为 原 来 的 染 污 状 态 而 不 断 循 环 吗? 印 顺 忝 为 佛 门 僧 宝 而 且 被 尊 称 为 导 师, 对 佛 法 竟 然 无 知 到 这 地 步, 实 在 令 人 骇 然! 胜 鬘 经 已 经 说 过 自 性 清 净 心 而 有 染 污, 这 是 极 难 了 知 的 ; 七 地 菩 萨 就 已 经 念 念 入 灭 尽 定, 而 且 烦 恼 习 气 种 子 也 都 断 尽 了, 为 什 么 到 了 灭 尽 变 易 生 死 的 佛, 会 忽 然 一 念 垢 染 又 起 来 了? 这 样 还 能 称 为 完 全 清 净 的 佛 吗? 可 见 印 顺 对 菩 萨 修 行 的 过 程, 知 见 还 是 严 重 不 足, 对 佛 的 定 义 也 不 清 楚, 所 以 才 会 有 这 种 泼 修 行 人 极 度 寒 冰 冷 水 的 言 语 ; 幸 亏 他 的 话 不 可 信, 如 今 也 有 许 多 人 可 以 证 明 他 是 乱 讲 的, 否 则 学 佛 的 修 行 人 早 退 光 光 了 佛 法 是 真 实 法, 若 是 要 回 答 释 印 顺 的 问 题, 唯 有 亲 证 真 如 如 来 藏 后 才 能 逐 渐 了 知 而 看 出 他 的 错 乱 无 章 支 离 破 碎 ; 若 是 只 有 佛 才 能 完 全 了 知 的 问 题, 菩 萨 只 能 部 分 了 知, 印 顺 不 可 以 拿 佛 才 能 究 竟 了 知 的 问 题, 拿 来 问 凡 夫 愚 人 凡 夫 愚 昧 无 法 回 答 就 说 成 佛 了 还 会 退 转, 如 此 荒 唐 之 言 都 是 印 顺 自 己 的 妄 想 ; 印 顺 若 知 道 成 佛 了 还 会 忽 然 一 念 又 垢 染, 那 就 应 该 教 导 大 家 要 如 何 才 不 会 修 到 成 佛 了 又 忽 然 一 念 而 垢 染? 其 实 印 顺 也 无 法 回 答 这 个 问 题, 他 自 己 只 是 盲 修 瞎 练, 连 成 佛 的 定 义 都 还 搞 不 清 楚, 对 佛 所 说 的 话 都 还 没 有 清 净 信, 信 位 都 还 不 具 足, 如 何 能 了 知 成 佛 的 意 涵? 对 佛 有 清 净 信 的 人, 决 不 会 对 佛 所 说 的 话 只 信 一 半, 或 只 信 他 认 为 可 以 相 信 的 部 分, 而 把 其 他 的 大 部 分 佛 法 否 认 掉 ; 譬 如 宣 称 大 乘 非 佛 说 的 三 转 法 轮 非 佛 说 唯 识 非 了 义 菩 萨 戒 非 佛 说 等 这 些 正 觉 电 子 报 第 90 期 第 64 页

70 人都是对 佛有怀疑的人 认为 佛也不过是当时的一个人而 已 死后还不是灰飞烟灭 佛教里的佛法也不过是人类的一种 思想而已 不是真实而不可改变的 是会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演 变的 但这都是信位还不具足圆满的凡夫 这些人跟他讲 心 经 说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他是听不懂的 释印顺讲经说法最大的错误 是以密宗的六识论来解释佛 经 结果第八识真心与前七识妄心分不清楚 真心即真如 第八识如来藏 妄心即七转识 六识和意根 六识论的意识就 是妄心 只是名色的名之中的一个识 由于六识论者否定第七 识 第八识 所以六识论者会把意识妄心 一念不生 无念 离 念 在不取分别时当作真如 也就是把第六识的种种变相当作 第八识 如印顺在 宝积经讲记 引用 大宝积经 卷 112 的 圣教开示云 如是迦叶 求是心相而不可得 若不可得 则非过去未 来现在 若非过去未来现在 则出三世 若出三世 非 有非无 若非有非无 即是不起 若不起者 即是无性 若无性者 即是无生 若无生者 即是无灭 若无灭者 则无所离 若无所离者 则无来无去 无退无生 若无 来无去无退无生 则无行业 若无行业 则是无为 印顺著 宝积经讲记 正闻出版社 台北市 修订一版 页 187 但是释印顺却漏了一句经文 我们看原 大宝积经 卷 112 的经文是 如是迦叶 求是心相而不可得 若不可得则非过去 未来 现在!! 若非过去未来现在则出三世 若出三世非有非无 若非有非无即是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65 页

71 八识中有哪一个心相是 非过去 未来 现在 是 无 生 无灭 是 无为 当然唯有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 这个第八识才是一切诸圣的根本 意识永远都是住于三世法 中 不曾离开过三世诸法 龙树菩萨在 中论 所说 八不 即是讲真如无来无去 非有非无之中道妙义 上开经文说 若 无性者 即是无生 若无生者 即是无灭 显然这里的 无 性 无生 是指空性 真如 真实而如如 第八识本具的无三 界性 不生灭性等法性 祂没有三界法的无常性 流转性 因 为祂是真 是如 而非同意识等七转识虚妄识性之生灭无常 而常流转于三界生死中 印顺说 如非有非无 就不落意 识 不落言诠了 不落意识 落到哪里去了 既然只有六 个识 难道是落入断灭空 所以六识论者所说的非有非无 毕竟还是落入意识 不可能不落入意识中 印顺若辩解说意 识之外还有细意识 但细意识也是意识 意识是因缘所生之 法 因此意识有生有灭而说意识有时 有 有时 无 意 识不可能无生无灭 难道印顺出生后直到死前的每天晚上都 不睡觉 印顺的意识可以不在三界六尘境界中了别吗 既然 不能 就是有三界性了 所以意识不是 非有非无 无生 无性者 大宝积经 这一段经文是在描述真如的无性 所 以 无性 不是在讲意识 更非在讲依五蕴而有的缘起法 不起 若不起者即是无性 若无性者即是无生 若无生者即是无灭 若无灭者则无所离 若无所离者则无来 无去 无退 无生 若无 来 无去 无退 无生则无行业 若无行业则是无为 若无为者则 是一切诸圣根本 (CBETA, T11, no. 310, p. 635, c1-8)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66 页

72 可是印顺料准了大家不会直接去比对经文 他移花接木的功 夫也很厉害 可以把真如无性解释成六识论的缘起法无性 如此李代桃僵让人找不到佛法的真实义 释印顺解释说 若 心是毕竟 不可得 那就 非过去 法 非 现 在 法 非 未来 法 若非过去未来现在 那就 出三世 若出三世 不落时间相 那就 非 有非无 非有非无 的 即是不起 若 不起 即是无性 若无性 即是无生 若无生 性 也 即是无灭 若无灭 那 就 无所离 若无所离 就 无来无去 无 退无生 无来无去 无退无生 就 无行 15 业 若无行业 那就 是无为 注 1 然后把缘起法称为无性而说 他们从缘起的无常 离人 我见 虽证入空性 见缘起不起的寂灭 然不能深见缘起法 无性 所以还不能算是圆满见缘起正法 16 在六尘中想要找到真如心 毕竟不可得 但是印顺竟拿来 套在意识心上而说意识心不可得 意识心只要一大早出现了 就已经在六尘万法中了别 不论有无语言文字都是了别不停 的 怎能说意识心不可得 既在六尘中不断了别 意识当然有 15 同前注 页 印顺主讲 演培记录 中观论颂讲记 正闻出版社 台北市 修订一版 页 8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67 页

73 三世 也因此才会懂得三世诸法的义理 不能说意识心没有过 去 未来 现在三世 由此确定意识心有三世 否则印顺自己 说过去心 现在识 未来意的 心意识 三世意识的道理 岂 非又是自己掌嘴了 无性之义 释印顺依照经文说 无性即 性 无性为自性 但他紧接着又说 如在无性外别求自性 无性与自性相对立 那就失去了如来说法的善巧方便 有言 无义 17 无性既然是自性 自性怎么又会跟自性相对立 实 在读不懂 因为他的逻辑是不通的 而那些自以为读懂 妙云 集 的出家 在家高人 是怎样读懂的 到底懂得印顺说的什 么佛法 实在不懂 但佛法是真实法 所谓真实法即是可以实 证之法 不是想象的法 绝对不是你不懂 他不懂 我也不懂 这样叫作佛法 蕴处界诸法皆无自性 有自性的就唯有第八识 如来藏 为什么如来藏有自性 因为如来藏能出生一切万法 故称为有自性 因此六祖说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如来藏有 能生万法的真实性与如如性 故称为真如 这是能生名色等万 法的自性 不是自性见外道说的觉知心了别诸法的自性 印顺 一派往往把这种出生万法的自性 比拟于自性见外道的自性 连这种简单的道理都分不清楚 当然更不清楚意识与意根差 别 连玄奘菩萨说的 愚者难分识与根 的愚人都当不上 释印顺从 非有非无 推论到 即是不起 于是下结论说 若不起 即是无性 无性是没有自性 如有自性 就有现起的可能 既毕竟不起 可见是极无自性了 印顺著 宝积经讲记 正闻出版社 台北市 修订一版 页 同前注 页 189 正觉电子报 第 90 期 第 68 页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輳 如川東之 凡八年間 環講法華 金光明涅槃 淨名大小部帙 繼晷待且 慈霔 洋洋 續因慈母年邁 思念報親之恩 遂謝事歸寧 廬于祖墳 曰藏雲 居雖叢爾躡 屩尤多 假道問津 盈諸戶外 仍造西方三聖像設廣以化人 其母後有微疾 師就臥 床 夜講心經 念彌陀佛 佛放金光 母及四方 無不瞻覩 殊祥既[乇-一+北 修訂日期: 2006/01/05 發行日期: 2006/2/15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4, No. 2131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31 翻譯名義序 宋唯心居士荊谿周敦義述 余閱大藏 嘗有意效崇文總目 撮取諸經要義 以為內典總目 見諸經中每用梵 語 必搜檢經教

More information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問覇 巽說 人文 性德 存心 福解 評隱 喻用 物宜 善惡 性情 九流 四端 卷七 論原 中正 明分 察勢 刑勢 君子 知人 品論 解譏 風俗 仁孝 問經 問交 師道 道德 治心(論原畢) 雜著(六篇) P. 2 修訂日期: 2009/04/23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2, No. 2115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115 鐔津文集目錄 卷首 行業記(此即序) (陳舜俞撰) 卷一 輔教篇上 原教 勸書(并序共四篇) 卷二 輔教篇中 廣原教(并序共二十六篇)

More information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白雲端禪師 有逸氣 少游湘中 時會禪師新自楊岐來居雲盖 一見 心奇之 與語每終夕 會忽問曰 上人落髮師為誰 對曰 茶陵郁和尚 會曰 吾聞其過溪有 省 作偈甚奇 能記之否 端即誦曰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鎻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會大笑而去 端愕然左右視 通夕不寐 明日 求入室咨詢其事 時方歲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2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624-A洪覺範林間錄序 臨川 謝逸 撰 洪覺範得自在三昧於 雲菴老人 故能游戲翰墨場中 呻吟謦欬皆成文章 每與林間勝士抵掌清談

More information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居士翹足 三角禾豆 南華稻粟 婆子作齋 廿贄設粥 灌溪劈箭 疎山囓鏃 天鉢花開 九峯麥熟 啞子延僧 則天賜浴 尚書打毬 大夫雙陸 行者失笑 陸亘合哭 大寂吹耳 尊者撥眉 寒山茄串 解脫粥篦 陳老蒲鞋 龐蘊漉籬 悟本紙撚 法眼香匙 光仁女子 玄則童兒 九峯拽擺 保福扶犂 玄泰布衲 克符紙衣 菴主不顧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14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蔡寧君大德輸入 禪苑蒙求目錄 卷上(千八百四十二則一百八十六人) 釋迦七步 達磨九年 靈山密付 少室單傳 青原與斧 南岳磨磚 大雄創寺 百丈開田 溈仰體用

More information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車駕郊迎 延居別殿 遂問聖諦 機語不契 至十九日 潛往江北(傳燈云 祖以丁未普 通八年至韶州 時刺史蕭昂具禮迎接 表奏 據明教禪禪正宗記乃曰 祖以庚子普通元年至韶州 刺史蕭勵迎接 具奏 蓋蕭昂不曾刺韶州 勵乃昂之子也 以南北史驗之 則當以正宗記為是) 先是誌公修高座寺 謂寺主靈觀曰 當有大乘菩薩自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9, No. 15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台灣某大德提供 No. 1559 嘉泰普燈錄卷第一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臣) 僧 (正受) 編 紀佛祖 傳燈曰 如來將化 預命摩訶迦葉云 吾以清淨法眼 涅槃妙心

More information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唐丞蘇朗 唐邑令李虗 唐吳逵 唐王待制 唐邑令李惟燕(附惟玉) 唐孫明 唐推司楊旬 唐孫翁 唐宋參軍 唐節度張齊丘 唐府掾陸康成 唐張國英 唐徐玘 唐王孝廉 唐別駕周伯玉 唐任自信 唐太常段成式 唐節度吳少陽 唐強伯達 唐司空嚴綬 唐吳可久 唐邢行立 唐趙安 唐倪勤 唐兖州軍將 唐牙將甯勉 唐張政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87, No. 16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釋智宣法師輸入 金剛經持驗目錄 上卷魏博士盧景裕 梁釋琰法師 隋趙文若 隋寺丞趙文昌 隋博士徐孝克 隋書生荀氏 隋邑令睦彥通 隋參軍杜之亮 隋宋國公蕭瑀

More information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旺 運限亨通 四時吉利 營求果遂 其心百歲 康寧福祉 介萃於體 諸天擁護 魔恠潛藏 不作十習 之因 不受六交之報 直往菩提 逕登彼岸 更願人人悔悟 物物豐饒 政教化成 雨暘時若無龍鬬蛟起山崩岸圻之災 無地動水立屋倒舟沉之患 無兵戈之釁 無饑饉之虞 無疫癘蟲蝗 無盜賊奸宄 玉燭恒調 金甌永固 萬方 普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7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78 依楞嚴究竟事懺卷上 凡熏修楞嚴究竟懺法 不須別作佛事 不必申奏表牒 不用金銀錢袱 不動鐃鈸 雲鑼 但當延名僧善士

More information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但了白雲常倚 莫問青山不知 生死情刳 心心不觸 涅槃性徧 步步還鄉 無始劬 勞 剎那報足 大孝不匱 猶曰海之一滴 何況其餘 如或未然 且從錫類篇中 作 箇蠧魚 隨分咬著一字半字 他生後世 返擲有日在 弟子廣瀹吳應賓和南謹序 No. 1435-C賸錄序 先壽昌 於法門寂寥之際 言中有響 脚下無私 使洞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3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35-A無異禪師語錄序 大光明中 無物不有 無物不空 真俗二諦 於中影現 一點靈明 溷入知見 一念瞥起 認為安身立命之處

More information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No. 1495-C重刻水懺隨聞錄序 夫心源本自澄清 性體原無純雜 祇以一念之參差 遂致千生之謬戾 往來三界 出沒四生 靜言思之 良可慨也 是以諾迦尊者觀羣生昏憒 因示以迦摩羅疾 欲 興懺文緣起 故報膝上人面瘡 將袁晁十生冤業自此消除 蜀嶺三卷懺文從茲成就 集華藏之玄文 作現生之懺悔 奈根基頑鈍者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4, No. 1495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95-A序 夫水懺隨聞錄者 乃晝中禪師註釋也 昔悟達國師患人面之瘡 若不感諾迦尊者 現澗泉之水 焉能不復為冤 始知因緣會遇

More information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相 會 聲 聲 相 應 一 句 又 作 麼 生 畢 竟 水 須 朝 海 去 到 頭 雲 定 覔 山 歸 隆 興 府 天 寧 禪 寺 語 錄 侍 者 普 通 錄 三 門 閙 市 門 頭 有 一 句 子 擺 手 出 漳 江 全 身 在 裏 許 佛 殿 稽 首 老 瞿 曇 擔 頭 入 閙 藍 炷 香 三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5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5-A 無 門 老 子 早 修 杜 多 行

More information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卷第七法語上 卷第八法語中 卷第九法語下 書 卷第十頌古 真贊 偈頌 佛事 塔銘祭文(附) No. 1359 應菴和尚語錄卷第一 初住處州妙嚴禪院語錄 住湖州顯忠資福禪寺門人(守詮) 等編 師受請 判府左司 度疏 師拈示眾云 此是判府左司 兩手分付 謂之無盡藏 頂王三昧 言言見諦 句句朝宗 若也知得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9, No. 135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59-A應庵和尚語錄序 道不可以言傳 不可以情解 不可以識識 夫如是則應庵語錄 將何用哉 自昔 古尊宿 未甞有無言者 如以黃葉止小兒啼

More information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西 祖 持 來 花 一 真 而 截 名 相 南 華 圓 去 果 五 葉 以 散 師 承 迨 及 新 豐 宏 提 綱 要 圓 融 一 句 分 列 五 門 洎 曹 山 大 師 乃 新 豐 嫡 嗣 將 明 五 位 頌 出 五 篇 兼 舉 一 例 之 言 以 顯 五 門 之 旨 一 者 正 位 為 之 主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3, No. 123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236-A 重 編 曹 洞 五 位 序 傳 付

More information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又 拈 香 大 眾 此 一 瓣 香 古 今 無 價 佛 祖 不 傳 且 道 從 什 處 得 來 還 知 落 處 麼 若 也 知 得 祇 者 裏 參 見 真 善 知 識 若 也 不 知 爇 向 爐 中 供 養 我 先 住 楊 岐 後 住 雲 蓋 會 和 尚 乃 陞 座 蔣 山 白 槌 云 法 筵 龍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50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350-A 金 陵 保 寧 禪 院 勇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非 但 瞎 却 這 僧 眼 瞎 却 鎮 州 一 城 人 眼 去 此 意 如 何 師 云 道 得 八 成 進 云 與 麼 則 昔 日 三 聖 今 日 和 尚 師 云 道 聽 途 說 乃 云 諸 佛 出 世 傍 若 無 人 祖 師 西 來 欺 胡 瞞 漢 一 言 相 契 錯 認 驢 鞍 橋 作 阿 爺 No. 1369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6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靈 隱 大 川 濟 禪 師 語 錄 目

More information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No. 1601 禪 燈 世 譜 卷 第 一 明 匡 山 黃 巖 寺 後 學 比 丘 道 忞 編 修 閩 福 唐 優 婆 塞 弟 子 吳 侗 集 三 十 三 祖 世 系 圖 ( 始 祖 ) 釋 迦 牟 尼 佛 ( 釋 迦 文 佛 ) 即 賢 劫 第 四 尊 示 生 中 天 竺 國 剎 利 種 釋 迦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86, No. 1601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601-A 序 昔 世 尊 以 正 法 眼 藏

More information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上 堂 云 四 維 風 景 寥 寥 極 目 晴 空 廓 落 孰 為 好 醜 是 非 何 用 識 情 卜 度 石 火 迸 光 清 秋 一 鶚 言 前 得 旨 已 周 遮 句 後 無 蹤 徒 摸 [ 打 - 丁 + 索 ] 劄 著 不 行 秦 時 [ 車 * 度 ] 轢 上 堂 云 久 雨 不 晴 今 No. 1347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9, No. 134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長 靈 和 尚 語 錄 東 京 天 寧

More information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消 災 識 子 ( 二 六 十 月 ) 丑 ( 正 月 十 月 ) 寅 ( 六 八 十 一 ) 卯 ( 正 四 七 月 ) 辰 ( 正 四 七 月 ) 巳 ( 三 四 十 一 ) 午 ( 九 十 十 一 ) 未 ( 六 八 十 一 ) 申 ( 正 四 七 月 ) 酉 ( 二 五 八 月 ) 戌 (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9, No. 1043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43 看 命 一 掌 金 唐 一 行 禪 師

More information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通 五 趣 等 何 故 此 論 但 標 原 人 答 論 主 約 人 是 我 同 類 故 序 云 我 今 得 此 人 身 而 不 自 知 ( 云 云 ) 又 六 道 中 其 餘 五 趣 苦 樂 不 均 不 堪 修 行 故 偏 勸 人 故 曰 原 人 裴 相 國 圓 覺 序 曰 生 靈 之 所 以 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58, No. 103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032-A 華 嚴 原 人 論 解 序 長 安

More information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鉢 囉 ( 二 合 ) 抳 馱 曩 ( 六 ) 鉢 囉 ( 二 合 ) 吠 捨 ( 七 ) 跋 哩 嚩 ( 無 鉢 反 ) 多 ( 八 ) 言 阿 進 底 也 咄 [ 里 * 也 ] 此 云 不 思 議 尾 目 乞 叉 此 云 解 脫 尾 灑 也 此 云 境 界 三 滿 多 跋 捺 囉 此 云 普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5, No. 22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229-A 大 方 廣 佛 華 嚴 經 普 賢 行

More information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遮 那 牟 尼 如 來 前 受 瑜 伽 最 上 乘 義 後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樹 菩 薩 龍 樹 又 數 百 年 傳 於 龍 智 阿 闍 黎 龍 智 傳 於 金 剛 智 法 師 金 剛 智 來 遊 震 旦 以 五 部 瑜 伽 及 毗 盧 遮 那 經 蘇 悉 軌 範 授 與 不 空 三 藏 及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23, No. 446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446 七 俱 胝 佛 母 所 說 準 提 陀 羅

More information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經 曰 人 於 自 衣 繫 如 意 珠 不 自 覺 知 窮 露 他 方 忽 有 智 者 指 示 其 珠 所 願 從 心 致 大 饒 富 方 悟 神 珠 非 從 外 得 也 乃 知 人 人 分 上 各 有 一 顆 無 價 寶 珠 玲 瓏 瑩 澈 常 放 大 光 明 故 古 頌 云 般 若 靈 珠 妙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62, No. 1192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192-A 清 珠 集 序 執 塗 之 人 而

More information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令人可仰而不可即 且生平不畜長物 隨得隨散 惠施不悋 而獨慎重大法不輕以與 人 故作不輕授受論以見志 葢其擇法嚴明 不忍以相似學解而混淆真源 嘗歎今時 學者於如來聖教量大經大論弁髦視之 於古德親悟親證機緣 初入門來便相傚顰 師 資欺誑作世諦流布 甚至大言不慚壞却心術故 在鼓山時即禁止上堂小參及拈頌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2, No. 1442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442-A旅泊菴稿序 天地一逆旅也 日月往來 山河流峙 逆旅中之世界也 二乘禪寂 四生升沉 逆旅中之眾生也 三世諸如來 歷代諸祖師

More information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抑亦少盡小子繼述之職云 燈以傳道 統以繼脈 道之不明 統之不正 先聖之所憂也 先師之見法門之有壟斷 憂深而慮遠 故輯此書 真得憲章祖述之旨 今刪繁取要 詳略會同 俾後之學者 開卷而有得焉 滴乳集 單錄倫祖一派 因諸方燈錄 不以佛祖嫡傳慧命為重 專以我人私淑去取為 乖 致令諸祖語錄行世者不多 壽梓者亦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7, No. 1308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308-A序 徑石滴乳者 山鐸在公所編 道脈淵源之書也 書垂成而在公脫去 其得法門人 石源雲公 取而錄成之 以彰先人之用

More information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毒 苦 痛 甚 於 猛 火 或 從 口 入 從 眼 耳 出 周 帀 纏 身 從 劫 至 劫 罪 人 肢 節 常 出 猛 火 復 有 鐵 鵶 啄 食 其 肉 或 有 銅 狗 齩 齧 其 身 牛 頭 獄 卒 手 執 兵 具 發 大 惡 聲 如 雷 霹 靂 汝 固 殺 胎 當 受 此 苦 我 若 妄 說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01, No. 017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7 佛 說 長 壽 滅 罪 護 諸 童 子 陀

More information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第十二被擯不服戒 第十三不捨惡性戒 卷第五 二不定法第三 初三不定法 次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婆逸提法第四 第一衣過十日戒 第二離衣異宿戒 第三衣過一月戒 第四從尼取衣戒 第五使尼浣衣戒 第六非親乞衣戒 卷第六 第七知足受衣戒 第八貪好乞求戒 第九貪好共索戒 第十索衣過六反戒 第十一乞綿作具戒 第十二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39, No. 70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709-A序 夫毗尼是正法之壽命者 蓋由戒淨僧真 性遮之業而無染覆 道弘德備 權實之 教而克闡揚 自行利他 越苦海而登彼岸 紹先啟後

More information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萬 曆 壬 辰 仲 春 十 三 日 達 觀 衟 人 釋 真 可 書 於 五 臺 山 叶 斗 之 陽 玅 德 庵 自 肯 寮 No. 1449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卷 上 法 孫 比 丘 師 皎 重 編 長 興 壽 聖 禪 寺 語 錄 ( 劉 誼 翁 請 師 住 持 疏 附 ) 壽 聖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2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卍 新 纂 續 藏 經 Vol. 73, No. 1449 原 始 資 料 : CBETA 人 工 輸 入,CBETA 掃 瞄 辨 識 No. 1449-A 湖 州 吳 山 端 禪 師 語 錄

More information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三藏十二部 接他了也 祇說無是非分別相 早不本分 何況宛出個是非分別相 世 尊四十九年所說 古錐千七百則公案 總是語言文字 若不識得這個 縱使字字句句 依樣葫蘆 即為魔說 即為謗佛 縱能記得佛祖所說三藏十二部 千七百則公案 字字句句不差 正是光明海中 多著泥滓 況既落言詮 即同教相 即同教相 則三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65, No. 1281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281-A 上諭 佛祖之道 指悟自心為本 是此說者 名為正知正見 用之以利人接物 令人直達心源 方得稱佛祖兒孫 所言外道魔道者

More information

正覺電子報-第59期

正覺電子報-第59期 大 乘 密 嚴 經 卷 3 The Alaya consciousness has identical situation. It is the pure seed-nature of every Tathagata and is always defiled at the stage of ordinary people. After having realized it, bodhisattvas

More information

圣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 法 成 法 师 译 藏 任 杰 由 藏 译 汉 如 是 我 闻, 一 时 薄 伽 梵 住 王 舍 城 鹫 峰 山 中, 与 大 比 丘 众, 及 诸 菩 萨 摩 诃 萨 俱 尔 时, 世 尊 等 入 甚 深 明 了 三 摩 地 法 之 异 门 复 于 尔 时, 观

圣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 法 成 法 师 译 藏 任 杰 由 藏 译 汉 如 是 我 闻, 一 时 薄 伽 梵 住 王 舍 城 鹫 峰 山 中, 与 大 比 丘 众, 及 诸 菩 萨 摩 诃 萨 俱 尔 时, 世 尊 等 入 甚 深 明 了 三 摩 地 法 之 异 门 复 于 尔 时, 观 本 册 总 目 录 圣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1 索 达 吉 堪 布 著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经 讲 记...3 心 经 修 法...182 心 经 要 义 之 辨 析...199 博 士 访 谈 录...209 顺 治 皇 帝 出 家 偈 浅 释...342 川 西 名 刹 多 芒 寺...382 炉 霍 二 高 僧 圆 寂 纪 实...386 圣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心

More information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第 二 十 二 天 竺 波 羅 門 造 藥 師 形 像 得 子 五 十 年 壽 感 應 第 二 十 三 昔 一 貴 姓 祈 請 藥 師 靈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四 貧 人 以 一 文 銅 錢 供 藥 師 像 得 富 貴 感 應 第 二 十 五 破 戒 者 稱 藥 師 名 戒 還 得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2084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1, No. 2084 蓋 三 寶 感 應 要 略 錄 者

More information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而入讓之曰 佛法大事靖退小節 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 幸而有先師 先師已棄世 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 今何時而欲安眠哉 師矍然起握聰手曰 非公不聞此語 趣辦嚴吾行矣 既至燕坐一榻 足不越閫者三十年 道俗同曰汾陽而不敢名 上堂謂 眾曰 汾陽門下有西河師子當門踞坐 但有來者即便齩殺 有何方便入得汾陽門見得 續傳燈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1, No. 2077 No. 2077 續傳燈錄卷第一目錄 大鑑下第十世 汝州首山念禪師法嗣一十六人 汾陽善昭禪師 葉縣歸省禪師 神鼎洪諲禪師 谷隱蘊聰禪師 廣慧元璉禪師 三交智嵩禪師

More information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之 外 條 支 巨 雀 方 驗 前 聞 罽 賓 孤 鸞 還 稽 曩 實 時 移 歲 積 人 欲 天 從 遂 得 下 雪 岫 而 泛 提 河 援 鶴 林 而 栖 鷲 嶺 祇 園 之 路 邐 迤 空 存 王 舍 之 基 婆 陀 可 陟 尋 求 歷 覽 時 序 推 遷 言 返 帝 京 忽 將 二 紀 所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2119 寺 沙 門 玄 奘 上 表 記 進 經 論 等 表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2, No. 2119 沙 門

More information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我 今 懇 切 求 哀 諸 願 離 肉 身 毒 火 海 騰 波 沸 涌 無 暫 停 魔 竭 出 入 吞 船 舫 元 是 魔 宮 羅 剎 國 復 是 稠 林 籚 筆 澤 諸 惡 禽 獸 交 橫 走 蘊 集 毒 虫 及 蚖 蝮 亦 是 惡 業 貪 魔 體 復 是 多 形 卑 訢 期 亦 是 暗 界 五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 No. 2140 摩 尼 教 下 部 讚 完 成 日 期 : 2001/04/01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54, No. 2140 思 一 里 思 咄 鳥 嚧 詵 伊 鳥 嚧

More information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經道兩術 掩映於嘉苗 護法一科 綱維於正網 必附諸傳述 知何績而非功 取其 拔滯宏規 固可標於等級 餘則隨善立目 不競時須 布教攝於物情 為要解紛靜 節總歸于末第 區別世務者也 至於韜光崇岳朝宗百靈 秀氣逸於山河 貞槩銷於林 薄 致有聲諠玄谷神遊紫煙 高謝於松喬 俯眄於窮轍 斯皆具諸別紀 抑可言乎 續高僧傳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50, No. 2060 原始資料: 蕭鎮國大德提供 北美某大德提供 No. 2060 續高僧傳序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原夫至道無言 非言何以範世 言惟引行 即行而成立言 是以布五位以擢聖賢

More information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第一夫根性不同 或獨行得道 或依眾解脫 若依眾者當修三行 一依堂坐禪 二別場懺悔 三知僧事 此三行人 三衣六物道具具足 隨有一行則可容受 若衣物 有缺 都無一行則不同止 第二依堂之僧 本以四時坐禪六時禮佛 此為恒務 禪禮十時一不可缺 其別行 僧行法竟 三日外即應依眾十時 若禮佛不及一時罰三禮對眾懺 國清百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6, No. 1934 No. 1934 國清百錄序 隋沙門灌頂撰 先師以陳太建七年歲次乙未 初隱天台 所止之峰舊名佛隴 詢訪土人云 遊其 山者多見佛像 故相傳因而成稱 至太建十年歲在戊戌

More information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目錄 卷第一 上堂一 卷第二 上堂二 卷第三 上堂三 卷第四 上堂四 卷第五 上堂五 卷第六 上堂六 卷第七 上堂七 卷第八 上堂八 小參一 卷第九 小參二 卷第十 小參三 卷第十一 小參四 卷第十二 小參五 卷第十三 小參六 普說 卷第十四 法語上 卷第十五 法語中 卷第十六 法語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97 No. 1997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序 龍圖閣直學士左朝奉大夫知處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耿延禧撰 佛以一音 而演說法 故一切法 同此一音 三世諸佛此一音 六代祖師此一音

More information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菩 薩 速 辯 菩 薩 無 斷 辯 菩 薩 住 辯 菩 薩 妙 音 菩 薩 梵 音 菩 薩 喜 一 切 眾 生 音 菩 薩 文 殊 師 利 法 王 子 菩 薩 如 是 等 上 首 七 萬 二 千 人 於 此 三 千 大 千 世 界 釋 梵 護 世 并 餘 大 威 德 諸 天 龍 夜 叉 乾 闥 婆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625 [No. 624]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大 樹 緊 那 羅 王 所 問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15, No.

More information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觀 者 察 義 觀 察 此 誡 與 佛 法 相 應 不 相 應 及 障 道 過 患 名 字 句 偈 審 諦 思 量 如 實 解 心 得 誡 本 意 又 能 隨 順 止 觀 二 門 此 二 法 者 定 始 慧 初 生 長 一 切 禪 支 道 品 故 名 觀 法 者 即 此 誡 文 首 軸 次 第 慇 淨 心 戒 觀 法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3 淨 心 誡 觀 法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3 餘 杭 郡 沙 門 釋 元 照 述 太 近 至

More information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誐 底 ( 丁 以 反 下 同 ) 誐 訶 寧 ( 引 一 切 眾 生 所 求 成 就 ) 誐 誐 曩 尾 戍 ( 引 ) 達 寧 ( 一 切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薩 嚩 播 ( 引 ) 跛 尾 戍 ( 引 ) 達 寧 ( 引 無 佛 世 界 一 眾 生 慈 悲 覆 護 ) 唵 ( 引 金 剛 頂 瑜 伽 最 勝 祕 密 成 佛 隨 求 即 得 神 變 加 持 成 就 陀 羅 尼 儀 軌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0, No. 1155 No.

More information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十 六 特 勝 初 門 第 十 九 通 明 觀 初 門 第 二 十 ( 亦 名 通 明 禪 ) 卷 中 之 上 九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一 八 念 初 門 第 二 十 二 十 想 初 門 第 二 十 三 八 背 捨 初 門 第 二 十 四 八 勝 處 初 門 第 二 十 五 十 一 切 處 初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2 No. 1925 法 界 次 第 初 門 總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6, No. 1925 天 台 山 修 禪 寺 沙 門 釋

More information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今日山河大地草木叢林 與覺上座同時成道 一音說法 還相證明麼 良久云 相逢 會有知音知 何必清風動天地 陳謝罷復舉 僧問曹山 佛未出世時如何 山云 曹 山不如 僧云 出世後如何 山云 不如曹山 師云佛與曹山一出一沒 可謂拈頭作 尾 拈尾作頭 子細看來 是他曹山終是不出世 覺上座今日不是顛敗家風 且要 宏智禪師廣錄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8, No. 2001 No. 2001 天童覺和尚語錄序 余頑愚拙疎無所可用 獨於世味淡薄 人我相輕 若可學佛者 以故自幼喜從僧 遊 間遇本色道人 雖未言而意已親 殆若磁石鐵之冥契

More information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唵 ( 引 ) 播 那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波 囉 ( 引 ) 訖 囉 ( 二 合 ) 摩 細 烏 那 野 摩 細 嚩 那 摩 細 迺 ( 引 ) 囉 摩 細 桉 多 里 馱 ( 二 合 ) 曩 摩 細 娑 嚩 ( 二 合 引 ) 賀 怛 儞 也 ( 二 合 ) 他 ( 引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257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佛 說 大 摩 里 支 菩 薩 經 卷 第 一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1, No. 1257 西 天

More information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悟 之 事 也 余 問 所 從 來 有 一 天 人 來 禮 敬 敘 暄 涼 已 曰 弟 子 性 王 名 璠 是 大 吳 之 蘭 臺 臣 也 會 師 初 達 建 業 孫 主 即 未 許 之 令 感 希 有 之 瑞 為 立 非 常 之 廟 于 時 天 地 神 祇 咸 加 靈 被 於 三 七 日 遂 感 律 相 感 通 傳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No. 1898 重 刻 律 相 感 通 傳 序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45, No. 1898 唐 終 南 山 澂 照 大 師 兼 通

More information

正觉电子报 第64期

正觉电子报 第64期 杂 阿 含 经 卷 3 What are the sensation-skandhas of the consciousness? They are the bodies of six sense-consciousnesses. What are the six? They are the eye consciousness body, and even the mind consciousness

More information

第 十 明 會 教 始 終 第 一 明 依 教 分 宗 者 夫 如 來 成 道 體 應 真 源 理 事 二 門 一 多 相 徹 智 境 圓 寂 何 法 不 周 只 為 器 有 差 殊 軌 儀 各 異 始 終 漸 頓 隨 根 不 同 設 法 應 宜 大 小 全 別 時 分 因 果 延 促 不 同 化

第 十 明 會 教 始 終 第 一 明 依 教 分 宗 者 夫 如 來 成 道 體 應 真 源 理 事 二 門 一 多 相 徹 智 境 圓 寂 何 法 不 周 只 為 器 有 差 殊 軌 儀 各 異 始 終 漸 頓 隨 根 不 同 設 法 應 宜 大 小 全 別 時 分 因 果 延 促 不 同 化 修 訂 日 期 : 2005/04/24 發 行 日 期 : 2006/2/2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36, No. 1739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形身口色成遠方便 此即當分小乘教也 二者假名宗 即今所承曇無德部 此宗論 體則強號二非 隨戒則相同十業 重緣思覺即入犯科 此名過分小乘教也 三者圓教 宗 即用涅槃開會之意 決了權乘同歸實道 故考受體 乃是識藏熏種 隨行即同三 聚圓修 微縱妄心即成業行 此名終窮大乘教也 然今四分正當假宗 深有兼淺之能

形身口色成遠方便 此即當分小乘教也 二者假名宗 即今所承曇無德部 此宗論 體則強號二非 隨戒則相同十業 重緣思覺即入犯科 此名過分小乘教也 三者圓教 宗 即用涅槃開會之意 決了權乘同歸實道 故考受體 乃是識藏熏種 隨行即同三 聚圓修 微縱妄心即成業行 此名終窮大乘教也 然今四分正當假宗 深有兼淺之能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0, No. 1805 No. 1805 [cf. Nos. 1428, 1804]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上一上(并序) 大宋餘杭沙門釋元照撰 出家之士稟戒為體聚法居身 行必據體而修

More information

一 章 是 利 他 行 又 前 四 章 是 聖 默 然 後 一 章 是 聖 說 法 如 此 等 種 種 分 別 料 簡 今 顯 譬 中 當 分 明 包 富 如 囊 中 有 寶 不 探 示 人 人 無 知 者 此 皆 為 分 明 中 作 譬 也 囊 中 有 寶 為 總 三 字 作 譬 探 以 示 人

一 章 是 利 他 行 又 前 四 章 是 聖 默 然 後 一 章 是 聖 說 法 如 此 等 種 種 分 別 料 簡 今 顯 譬 中 當 分 明 包 富 如 囊 中 有 寶 不 探 示 人 人 無 知 者 此 皆 為 分 明 中 作 譬 也 囊 中 有 寶 為 總 三 字 作 譬 探 以 示 人 金 光 明 經 玄 義 CBETA 電 子 版 版 本 記 錄 : 1.1 完 成 日 期 : 2002/11/04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39, No. 1783 No. 1783 [cf. Nos. 663, 1784] 金 光 明 經 玄 義

More information

1 1200 1290 3 12 6 13 18 19 22 26 11 7 1 12 12 11 1883 1933 20 20 1911

More information

從 象 耳 出 照 象 頂 上, 化 作 金 臺 其 象 頭 上 有 三 化 人 : 一 捉 金 輪 一 持 摩 尼 珠 一 執 金 剛 杵 舉 杵 擬 象, 象 即 能 行, 腳 不 履 地, 躡 虛 而 遊, 離 地 七 尺 地 有 印 文, 於 印 文 中 千 輻 轂 輞 皆 悉 具 足, 一

從 象 耳 出 照 象 頂 上, 化 作 金 臺 其 象 頭 上 有 三 化 人 : 一 捉 金 輪 一 持 摩 尼 珠 一 執 金 剛 杵 舉 杵 擬 象, 象 即 能 行, 腳 不 履 地, 躡 虛 而 遊, 離 地 七 尺 地 有 印 文, 於 印 文 中 千 輻 轂 輞 皆 悉 具 足, 一 佛 說 觀 普 賢 菩 薩 行 法 經 宋 元 嘉 年 曇 無 蜜 多 於 楊 州 譯 大 正 新 脩 大 藏 經 第 09 冊 No. 0277 CBETA 電 子 佛 典 Rev. 1.19 如 是 我 聞 : 一 時 佛 在 毘 舍 離 國 大 林 精 舍 重 閣 講 堂, 告 諸 比 丘 : 却 後 三 月 我 當 般 涅 槃 尊 者 阿 難 即 從 座 起, 整 衣 服, 叉 手 合 掌,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52DB7ECA6F7A6E6ACA3AABAA5CDA952C65B2DB3AFA3B8BCD02D393730383136>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52DB7ECA6F7A6E6ACA3AABAA5CDA952C65B2DB3AFA3B8BCD02D393730383136> 瑜 伽 行 派 的 生 命 觀 113 瑜 伽 行 派 的 生 命 觀 陳 一 標 摘 要 阿 賴 耶 識 是 瑜 伽 行 派 中 極 為 重 要 的 概 念, 乃 一 切 雜 染 與 清 淨 法 的 所 依, 具 有 一 切 種 子 執 受 所 依 異 熟 所 攝 的 三 種 特 質 因 為 阿 賴 耶 識 含 藏 一 切 精 神 與 物 質 的 種 子, 所 以 是 我 們 的 精 神 活 動

More information

_1_論文封面1.PDF

_1_論文封面1.PDF 96 01 26 (95 7 ) I Abstract The kitchen of the monastery has a refined name fragrance accumulated kitchen. Although it is not the mystical forbidden area, actually is not the place in which numerous

More information

撰 寫 人 :2B1 王 清 燕 書 名 : 追 風 箏 的 女 孩 條 碼 號 :0112667 4 月 份 閱 讀 心 得 佳 作 我 覺 得 這 是 一 本 教 我 們 用 殘 酷 的 角 度 認 識 生 命 的 小 說 ; 與 同 儕 甚 是 摯 友 間 也 可 能 出 現 競 奪 下 的

撰 寫 人 :2B1 王 清 燕 書 名 : 追 風 箏 的 女 孩 條 碼 號 :0112667 4 月 份 閱 讀 心 得 佳 作 我 覺 得 這 是 一 本 教 我 們 用 殘 酷 的 角 度 認 識 生 命 的 小 說 ; 與 同 儕 甚 是 摯 友 間 也 可 能 出 現 競 奪 下 的 4 月 讀 後 心 得 佳 作 撰 寫 人 :2B1 王 芝 蓉 書 名 : 姊 姊 的 守 護 者 條 碼 號 :0117530 乍 看 之 下 你 會 覺 得 莎 菈 是 很 不 公 平 的, 但 是 當 你 讀 完 姐 姐 的 守 護 者 這 本 書, 你 會 發 現 莎 菈 其 實 也 不 過 是 一 位 再 平 凡 不 過 的 母 親, 她 從 沒 想 過 要 如 何 救 凱 特, 她 只

More information

ºB€`¶p

ºB€`¶p 2004 3 105 128 1 2 3 1 1992 2 1 993 1 3 11 3 2 000 1 2 000 1 2000 4-105- 4 5 (Bodhidharma,? - 528) 6 7 (1 5 9 2) (1 6 0 2) 4 2 000 2 2 20 2000 657-658 5 6 7 1 997 2 16-217 1 984 487-491 1997 3 193-270

More information

作文网 初中,你想把自己奇思妙想的作文、考场高分作文、日记练笔

作文网 初中,你想把自己奇思妙想的作文、考场高分作文、日记练笔 作 文 网 笔 初 中, 你 想 把 自 己 奇 思 妙 想 的 作 文 考 场 高 分 作 文 日 记 练 244 http://www.yichunfs.com 作 文 网 初 中, 你 想 把 自 己 奇 思 妙 想 的 作 文 考 场 高 分 作 文 日 记 练 笔 不 要 单 篇 推 荐 ) 或 独 特 的 经 历 或 回 忆 往 事 或 感 动 人 物 故 土 难 离 cxzw789@.(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 ii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o encourage and help employee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so that they can fully contribute to the organization s goals. The main

More information

2. 3 1979 5 3 4 5 6 2

2. 3 1979 5 3 4  5  6 2 1. 1 2 Natural Medicine Vajrayana 1 1993 184-212 2 2003 3 1 2. 3 1979 5 3 4 http://www.nhu.edu.tw/~nhs/intro/nhs_intro.htm 5 http://www.uhealthy.com/chinese/acupun/energy003.htm 6 2 7 8 9 10 7 Tantra 8

More information

the Thought of Immortal Supernatural Beings in Tai Pin Chin as the topic of the essay, it s because: first, as knowing the thought of immortal superna

the Thought of Immortal Supernatural Beings in Tai Pin Chin as the topic of the essay, it s because: first, as knowing the thought of immortal superna 2002 12 211~240 A Research for the theory of immortal supernatural beings of Tai Ping Classic * Yong Shu-Howi Abstract The thought of immortal supernatural beings is the main idea in Taoism. Because the

More information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2011 2 No. 2 2011 114 TAIWAN RESEARCH JOURNAL General No. 114 100732 I206 A 1002-1590 2011 02-0061 - 12 2003 1 61 1989 20 80 1979 2 / 3 / 20 80 62 4 5 20 80 6 20 80 7 8 1894 9 10 11 63 20 20 50 1987 216

More information

B0104 vol.1

B0104 vol.1 侃 侃 集 Vol. 1. 林 鈺 堂 博 士 著 www.yogichen.org www.yogilin.org www.yogilin.net www.originalpurity.org 養 和 齋 全 集 侃 侃 集 ( 一 )- 供 養 讚 頌 集 的 解 說 林 鈺 堂 博 士 蓮 師 啟 請 短 頌... 1 陳 上 師 行 狀 短 頌... 3 諾 那 上 師 讚... 14 蓮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Saint-Ren is an important aspiring of ideal confines in Chinese culture. Wang-Bi and Guo-Xiang are in the name of Wei-Jin-Xuan-Xue,and they think Saint-Ren is born to be,therefore,to become Saint-Ren is

More information

960 2 3 2 3 960 957 3700 2870 96 959 2950 4 960 000 702 96 348 96 798 000 366 000 960 8 5 986 989 6 4 5 2 20 598 22 985 335 949 983 983 43 983 983 03

960 2 3 2 3 960 957 3700 2870 96 959 2950 4 960 000 702 96 348 96 798 000 366 000 960 8 5 986 989 6 4 5 2 20 598 22 985 335 949 983 983 43 983 983 03 202 6 D232 A 003-385 202-06 - 0027-4 Tension and Limitations A Probe into the Way the 7 000-person Conference Was Held Wang Haiguang Abstract The 7 000-person conference was originally intended to be one

More information

庄子.doc

庄子.doc 2 3 1995 11 4 771 5 94 1993 221 6 7 8 368 268 100 300 325 250 284 300 1995 8 12 9 10 277 1964 11 12 13 A=A 277 1964 14 1 15 16 17 18 19 20 21 [+ ] 22 23 24 25 26 1990 27 28 197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More information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林 伯 謙 教 授 中 國 素 食 文 化 與 漢 傳 佛 教 關 係 之 研 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Vegetarianism and Mahayana 研 究 生 : 方 廉 豐 撰 民 國 一 Ο 四 年 六 月 1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宗 教 學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藕 益 智 旭 的 菩 薩 思 想 之 研 究 A Study of Ouyi Zhixu s thought on Bodhisattva Precepts 研 究 生 : 釋 延 明 指 導 教 授 : 黃 國 清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一 年 六 月 十 九 日 論文摘要 智旭身處的時代背景 可謂是政治腐敗 社會經濟紊亂的態勢

More information

中国最大、最快的研究报告提供商 中国价值投资网

中国最大、最快的研究报告提供商 中国价值投资网 / / wwwww1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www.jztz 上 海 江 森 积 极 拓 展 汽 车 电 子 业 务 公 司 研 究 汽 车 行 业 中 信 证 券 研 究 部 许 英 博 陈 俊 斌 联 系 人 : 高 登 电 话 :010-60838704 电 话 :010-60836703 电 话 :010-60836729 邮 件 :xuyb@citics.com 执 业 证 书 编 号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山西焦化(600740)--焦炭价格上涨提升业绩,市场整合带来机会 doc

Microsoft Word - 山西焦化(600740)--焦炭价格上涨提升业绩,市场整合带来机会 doc 公 司 研 究 中 国 A 股 市 场 采 掘 煤 炭 开 采 Mining Coal Mining 2010 年 2 月 23 日 Type your comment here 市 场 数 据 20010 年 2 月 23 日 当 前 价 格 ( 元 ) 8.19 52 周 价 格 区 间 ( 元 ) 5.3-12.15 总 市 值 ( 百 万 ) 4672.68 流 通 市 值 ( 百 万 )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样 本 基 金 平 均 仓 位 微 升 近 3 月 仓 位 水 平 变 化 不 大 根 据 我 们 金 元 证 券 的 基 金 仓 位 监 测 模 型,69 只 样 本 基 金 的 仓 位 ( 截 止 日 期 : 2011.3.4) 为 82.48%, 处 于 历 史 均 值 之 上, 相 比 上

样 本 基 金 平 均 仓 位 微 升 近 3 月 仓 位 水 平 变 化 不 大 根 据 我 们 金 元 证 券 的 基 金 仓 位 监 测 模 型,69 只 样 本 基 金 的 仓 位 ( 截 止 日 期 : 2011.3.4) 为 82.48%, 处 于 历 史 均 值 之 上, 相 比 上 中 国 证 券 市 场 基 金 研 究 基 金 研 究 Fund Research 2011 年 3 月 7 日 近 3 月 基 金 仓 位 水 平 变 化 不 大 股 性 B 类 分 级 基 金 可 获 利 了 结 基 金 仓 位 监 测 与 市 场 周 报 (2.28-3.4) 根 据 我 们 金 元 证 券 的 基 金 仓 位 监 测 模 型,69 只 样 本 基 金 的 仓 位 ( 截 基

More information

00. - 0-000 0 10 0 00-0 0 11 12 13 14 15 b 16 17 18 19 0 - 20 0 0-0 0 21 22 H.Mead 0-0 - ( ) 23 ( ) 24 ( ) 25 ( ) 26 27 00 0 00 0 28 29 30 31 ( ) 0 0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 ) Northrop F.S.C.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1001-5558 2015 03-0021-16 2010 C91 A 2014 5 2010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5 3 86 2015.No.3 Total No.86 2010 2010 2181.58 882.99 40.47% 1298.59 59.53% 2013 2232.78 847.29 37.95% 1385.49 62.05% 1990

More information

不 知 肉 味 的 用 法 相 同? (A) 長 煙 一 空, 皓 月 千 里 (B) 五 臟 六 腑 裡, 像 熨 斗 熨 過, 無 一 處 不 伏 貼 (C) 兩 片 頑 鐵, 到 他 手 裡, 便 有 了 五 音 十 二 律 似 的 (D) 吾 觀 三 代 以 下, 世 衰 道 微 12. 文

不 知 肉 味 的 用 法 相 同? (A) 長 煙 一 空, 皓 月 千 里 (B) 五 臟 六 腑 裡, 像 熨 斗 熨 過, 無 一 處 不 伏 貼 (C) 兩 片 頑 鐵, 到 他 手 裡, 便 有 了 五 音 十 二 律 似 的 (D) 吾 觀 三 代 以 下, 世 衰 道 微 12. 文 新 北 市 立 板 橋 高 中 103 學 年 度 第 一 學 期 高 一 第 三 次 期 中 考 國 文 科 試 題 一 單 一 選 擇 題 :50 分 ( 每 題 2 分, 共 25 題, 答 錯 不 倒 扣 ) 1. 請 選 出 下 列 讀 音 完 全 不 相 同 的 選 項 : (A) 羯 鼓 一 聲 / 竭 盡 心 力 / 謁 見 君 主 (B) 鋒 鏑 / 貶 謫 / 嫡 長 子 (C)

More information

2 1991 9 24 1 2 3 4 1 1 2 3 4 1 2 3 4 5 2 3 1997 11 29 2003 6 1 1 Tabu Taboo Tabu Taboo 2 mana mana 1987 3 mana mana mana 4 1 2 mana 3 4 5 6 5 1 1 2 1 2 3 4 6 2 5 6 1 2 3 4 7 8 1 2 9 10 11 1 2 3 4

More information

P

P 100871 I0-03 A 1671-7511 2011 04-0072 - 11 6 18 1 2 3 4 2010-01 - 04 1 2 3 4 72 1 20 2 1 P309 310 1 2 73 1 3 2 1933 1 2 3 74 13 1976 7 2 1 2 P281 1929 1930 1935 1937 1948 1 2 1933 3 25 11 1998 5 ~ 1999

More information

5 05 5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No. May 05 0087 I 07. A 000-599 05 0-07- 4 5 05-0-0 4 5 96 6 994 4 008 408 409 8 05 979 984 96 5 9 987 55 006 67 0 05 00 987 57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2)20:1 pp. 101-129 20 1 91 6 1 * 1 1991 1039 101 102 20 1 2 3 4 5 6 2 1990 23 1 3 1012 4 1-5 1 2000 3 4 54-58 6 1 103 7 8 9 10 11 7 2 33 8 33-34 9 3 1013 10 1 11 1 13 104 20 1 12 13

More information

民 币 退 到 消 费 者 的 支 付 宝 账 户, 并 短 信 通 知 消 费 者 确 认 退 税 应 收 款 的 2% 将 被 支 付 给 商 诚 ( 上 海 ) 商 业 保 理 有 限 公 司 新 合 作 商 家 透 露, 其 他 国 家 也 会 很 快 加 入 这 个 网 络, 特 别 是

民 币 退 到 消 费 者 的 支 付 宝 账 户, 并 短 信 通 知 消 费 者 确 认 退 税 应 收 款 的 2% 将 被 支 付 给 商 诚 ( 上 海 ) 商 业 保 理 有 限 公 司 新 合 作 商 家 透 露, 其 他 国 家 也 会 很 快 加 入 这 个 网 络, 特 别 是 / /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餐 饮 旅 游 行 业 每 日 资 讯 20140708 Expedia 收 购 澳 洲 在 线 旅 游 公 司 Wotif 行 业 研 究 餐 饮 旅 游 行 业 中 信 证 券 研 究 部 姜 娅 赵 雪 芹 联 系 人 : 王 玥 电 话 :021-20262104 电 话 :021-20262131 电 话 :021-20262141 邮 件 :jiangya@citics.com

More information

摘要

摘要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中 國 語 文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東 山 法 門 禪 法 研 究 指 導 教 授 : 陳 劍 鍠 博 士 研 究 生 : 李 枝 憙 撰 中 華 民 國 103 月 7 月 謝辭 四年前 抱持著對文學的喜愛 進入中文研究殿堂 驚艷中文的美與 妙 三年前 在劍鍠老師的指引下 莫名其妙的進入浩瀚的佛學領域 卻 仿佛找到 回家 的路 然當時對於佛學卻是個一無所知的門外漢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4CFBEA9D0C2B0D9A3A8363030363832A3A9A3BAC7C9BDB3BFAAB3F6BAC3D3F1C0B4A3ACB9D8D7A2D2B5CEF1BDE1B9B9B5F7D5FBA3BBCDB6D7CAC6C0BCB6A1B0BDF7C9F7CDC6BCF6A1B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C4CFBEA9D0C2B0D9A3A8363030363832A3A9A3BAC7C9BDB3BFAAB3F6BAC3D3F1C0B4A3ACB9D8D7A2D2B5CEF1BDE1B9B9B5F7D5FBA3BBCDB6D7CAC6C0BCB6A1B0BDF7C9F7CDC6BCF6A1B12E646F63> 巧 匠 开 出 好 玉 来, 关 注 业 务 结 构 调 整 公 司 调 研 南 京 新 百 (600682) 投 资 评 级 : 谨 慎 推 荐 2009-11-27 市 场 数 据 2009 年 11 月 26 日 当 前 价 格 ( 元 ) 9.46 52 周 价 格 区 间 ( 元 ) 4.48-10.59 总 市 值 ( 百 万 ) 3389.72 流 通 市 值 ( 百 万 ) 2835.22

More information

4 9 5 6 7 瑏 瑢 瑏 瑣 8 1723 瑏 瑤 41 10 瑏 瑡

4 9 5 6 7 瑏 瑢 瑏 瑣 8 1723 瑏 瑤 41 10 瑏 瑡 2010 11 4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Nov. 2010 No. 4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櫍 K249. 2 A 1002-8587 2010-04 - 0040-13 On Nian Gengyao's Appointment

More information

組合 1.pdf

組合 1.pdf 32 2016 12 1-29 2016-03-31 2016-10-26 DOI: 10.6183/NTUJP.2016.32.1 1257 2 32 Fofa Daming Lu Jing-huei Tsau Abstract Fofa Daming Lu consists of 20 volumes advocating the thought of the three teachings harmonious,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1 pp. 249-276 19 1 90 6 ** * ** 88 I 2000 8 249 250 19 1 251 1873-1929 1900 1 1902 1 35 1900 1960 7-12 252 19 1 2 3 2 1900 1902 3 2000 129-197 253 4 5 6 4 1902 1962 103 5 Joseph

More information

6 ( ) ( 211 ) ( ), 19 20,, 1902 ( ),,, 1806,,, 30,, [ 2 ] ( P ),, 20, :,,,,,,,,,,,,,,!,,,,?, [3 ] ( P362) 20 ( )

6 ( ) ( 211 ) ( ), 19 20,, 1902 ( ),,, 1806,,, 30,, [ 2 ] ( P ),, 20, :,,,,,,,,,,,,,,!,,,,?, [3 ] ( P362) 20 ( ) ( ) 2009 1 ( 211 ) 5 :,,,, (, 100875) [ ],,,,, [ ] ; ; ; ; [ ] G40 [ ] A [ ] 100220209 (2009) 0120005211 ;,, 20 80,, :??,? [ 1 ],,, 10 12, 100 200 [ ] 2008-11 - 16 [ ] (1948 - ),,, 6 ( ) 2009 1 ( 211 )

More information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 ),,( ),,,, concordiadiscors ( ) 2, 2,,,, ( ),,,,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 ),,( ),,,, concordiadiscors ( ) 2, 2,,,, ( ),,,, : 2006 3 Society 26 :,,,,,, :,,,,,, :,,, : ; ;,,,,; ([1951 ]1991 :16), :,,, (, [ 1971 ] 1988) 1,,,,,, E 1,,,, 1 2006 3,,,,,, :, : ( [1996 ]1998 :396) : ( [1998 ]1999 :274), :,,,,,,,,,,,,,,,,, ([1962 ]1993

More information

2007年刊2.pdf

2007年刊2.pdf United Way Taiwan 2007 2 3 2007 4 5 2007 6 7 2007 8 9 2007 8,000 140 7,000 120 6,000 100 5,000 4,000 3,000 80 60 2,000 40 1,000 20 0 55,690 29,130 31,396 10,389 22,555 67,913 22,530 11,102 18,537 495,500

More information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何繼文 232 詩代表因此分析黃詩的肌理特色也會從詩史的宏觀角度出發考察評價黃庭 堅對 詩法 演進所起的作用他主要從三方面探討黃庭堅詩的價值 一 薈萃宋詩 之長為宋詩之祖 二 以古人為師以質厚為本 三 運用 逆筆 本文即從 以上三方面展開討論闡述翁方綱評論黃庭堅詩的觀點剖析其背後的詩學理論依 據探討 翁方綱對黃庭堅詩的評價 何繼文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引論 蘇軾 1036 1101 黃庭堅 1045 1105 一直是宋詩特徵的典範其毀譽反映著宋詩 地位的升降自宋迄明不少崇唐抑宋的詩學家往往強烈批評蘇黃以表示整 體的宋詩不能繼承唐音例如胡應麟說 大曆而後學者溺於時趨罔知反正 宋元諸子亦有志復古而不能者其說有二 一則氣運未開 一則鑒戒未備 1 蘇黃矯晚唐而為杜得其變而不得其正故生澀崚嶒而乖大雅

More information

T2053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T2053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序 起載誕於緱氏終西屆于高昌 起阿耆尼國終羯若鞠闍國 起阿踰陀國終伊爛拏國 起瞻波國終迦摩縷波國王請 起尼乾占歸國終至帝城之西漕 起十九年春正月入西京終二十二年夏六月謝御製經序并答 起二十二年六月 天皇製述聖記終永徽五年春二月法師答書 起永徽六年夏五月譯理門論終顯慶元年春三月 百官謝示御製寺碑文 起顯慶元年三月謝慈恩寺碑成終三年正月隨車駕還西京 起顯慶三年正月隨車駕自洛還西京至麟德元年二月玉華宮捨化

More information

T2060 續高僧傳

T2060 續高僧傳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續高僧傳序 1 譯經篇 1 2 3 4 2 義解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習禪 1 2 3 4 5 4 明律 上 下 附文 5 護法 1 2 6 感通 1 2 7 遺身篇 8 讀誦篇 9 興福篇 10 雜科聲德篇 贊助資訊 卷目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More information

X0843 順正理論述文記

X0843 順正理論述文記 目 次 編 輯 說 明 章 節 目 次 釋 第 十 二 卷 論 釋 第 十 三 卷 論 No. 843-A 釋 第 二 十 九 卷 論 釋 第 三 十 卷 論 No. 843-B 贊 助 資 訊 卷 目 次 9 18 編 輯 說 明 本 電 子 書 以 CBETA 電 子 佛 典 集 成 Version 2016 為 資 料 來 源 漢 字 呈 現 以 Unicode 2.0 為 基 礎, 不 在

More information

JB299 三峰藏和尚語錄

JB299 三峰藏和尚語錄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序 熊開元序 弘儲序 目錄 住海虞三峰清涼禪院語 住蘇州北禪大慈禪寺語 住杭州臨平安隱禪寺語 住蘇州鄧尉山聖恩禪寺語一 住蘇州鄧尉山聖恩禪寺語二 住梁溪龍山錦樹禪院語 住杭州淨慈寺語 住秀州真如寺語 住松陵聖壽寺語 回聖恩寺語 廣錄一 廣錄二 廣錄三 頌古一 頌古二 頌古三 五宗原 臨濟宗 雲門宗 溈仰宗 法眼宗 曹洞宗 總結 傳衣法註 雜偈 大定偈 偈二首 示淨心居士 示懷上人

More information

JB198 雪關禪師語錄

JB198 雪關禪師語錄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總目 信州博山語錄 鼓山語錄 杭州虎跑語錄 妙行語錄 信州瀛山語錄 住瀛山語錄 附各剎上堂法語 答問 答上廓居士陳懋德問(雲怡文宗) 答集生余居士問 答雪航法主問(別號汝航) 答聞子將居士問 答玄鍚關主問 答穎學禪人問 答文學祈季超問 答文學嚴季玉居士問 答太宰李夢白居士問 答楚黃宋心白居士楞嚴四問 答優曇菴主三問 答毛奇生居士問 答天旋禪人問 答徑山語風禪師問 室中勘驗

More information

X0236 華嚴懸談會玄記

X0236 華嚴懸談會玄記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贊助資訊 卷目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16 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2.0 為基礎 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More information

X1626 高僧摘要

X1626 高僧摘要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1626-A 敘高僧摘要 No. 1626-B 敘 卷目 道高僧摘要卷一目 法高僧摘要卷二目 品高僧摘要卷三目 化高僧摘要卷四目 釋攝摩騰 釋道寵 釋寶唱 釋法建 釋慧恭 釋曇倫 釋志超 釋道傑 釋玄奘 釋法融 釋元珪 釋子鄰 釋神會 釋純陀 唐肅宗問慧忠禪師 釋無業 釋宗密 釋宣鑒 釋從諗 鄂州巖頭全奯禪師 韶州雲門山光奉院文偃禪師 居士都貺 釋元安 釋文悅 釋可真

More information

JB116 憨山老人夢遊全集

JB116 憨山老人夢遊全集 目 次 編 輯 說 明 章 節 目 次 法 語 一 答 鄭 崑 巖 中 丞 示 無 生 祿 禪 人 將 之 雷 陽 舟 中 示 奇 侍 者 示 無 隱 桂 禪 人 促 小 師 大 義 歸 家 山 侍 養 示 洞 聞 乘 禪 人 示 優 婆 塞 結 念 佛 社 示 真 遇 禪 人 示 優 婆 塞 易 真 潭 示 本 淨 貴 禪 人 示 法 錦 禪 人 示 性 淳 禪 人 示 妙 湛 座 主 示 靈 洲

More information

JB277 雲棲法彙

JB277 雲棲法彙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諸經日誦 序 目錄 敘 總集 朝時課誦第一 大佛頂首楞嚴咒 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消災吉祥神咒 功德寶山神咒 佛母準提神咒 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 藥師灌頂真言 觀音靈感真言 七佛滅罪真言 往生淨土神咒 善天女咒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念佛緣起 回向文 暮時課誦第二 佛說阿彌陀經 懺悔文 蒙山施食儀 念佛回向 三皈依 善導和尚示臨睡入觀文 別集 經類第一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375-398 19 2 90 12 1763-1820 1911-1992 1 2 * 1 1962 11 2 1994 475-481 1994 539-546 375 376 19 2 3 4 5 6 7 8 9 3 1964 440-446 4 1967 10 18 1967 17 1 5 13 22 6 7 1936 452-465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