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Vol"

Transcription

1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 中文摘要 Abstract(English) Order

2 Vol.1 No. 1 (02/1998) 安樂死 Euthanasia 本期編輯 : 范瑞平 Issue Editor: Fan Ruiping 范瑞平 Fan Ruiping 導言 : 痛苦的 安樂死 Introduction: Painful Euthanasia Tom L. Beauchamp Arnold I. Davidson 安樂死的定義 羅秉祥 Lo Ping-cheung 儒家的生死價值觀與安樂死 Confucian Values of Life and Death and Euthanasia Paul T. Menzel 在醫學情境內殺死和聽任死亡在道德上有所不同嗎? 董平 王曉燕 Dong Ping, Wang Xiaoyan 道家生死觀下的臨終關懷辨析 Caring for Terminally III Patients: The Daoist Perspective Martin Gunderson David J. Mayo 利他主義和醫生協助死亡 郭清秀 靳風林 耽洪剛 Guo Qingxiu, Jing Fengling, Gen Honggang 中國人有關安樂死的價值選擇 Chinese Values Concerning Euthanasia Kevin Wm. Wildes, S. J. 良心 轉診和醫生協助自殺 喻琳 石大璞 Yu Lin, Shi Dapu 從典型案例及民意調查看安樂死在中國立法之必要性 Euthanasia Should Be Legalized in China

3 儒家的生死價值觀與安樂死 羅秉祥 摘要 : 在本文筆者要逐一檢討在西方四個常見的贊成安樂死的論據 ( 仁慈 生命質素 尊嚴 自決 ), 並且指出這四個論據分別與中國儒家的價值觀 ( 仁 所卻有甚於生 士可殺不可辱 泰山與鴻毛 ) 有不同程度的共鳴及相通之處 由於這些共鳴及相通之處只是在某程度上, 而非徹底相通, 所以透過中國古代的價值觀的相對照, 也可以更清楚看出這四個西方論據之性質及其可能限制 筆者的結論是, 從儒家的價值觀來看, 除了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中, 一般來說這四個支持安樂死的論據都是說服力不足 目錄 道家生死觀下的臨終關懷辨析 董平 王曉燕 摘要 : 戀生懼死是人之常情 對於一個瀕臨死亡的人來說, 其最大的悲觀莫過於沉浸於對死亡的心理焦慮之中 因此, 臨終關懷的重要價值指向應是最大限度地減輕瀕死者的心理痛苦 人生的態度與死亡的觀點息息相關, 瀕死者的悲哀正在於死亡焦慮中的生死困惑 道家文化倡導出生入死 道法自然 無為處世 它以低音悠揚但可震撼現代人心曲的生死吟唱, 可以引導臨終者走出死亡焦慮的心理誤區, 消解悲苦於無形 安樂死是臨終關懷的應有之意 道家生死論尚自然, 法自然, 主張人為要與自然之序相協調, 不應違反自然而強做妄為 道家反對用過枉之舉去擾亂人的生死變化, 認為在死亡來臨時, 順其自然, 享其 安樂, 尊嚴而歸是不失為善終的 因此, 在道家生死觀下, 被動安樂死 ( 即放棄治療 ) 實為良策, 而各種形式的 主動安樂死 ( 包括醫助致死 ) 均與道家生死論主旨相悖 目錄

4 利他主義和醫生協助死亡 Martin Gunderson, David J. Mayo 摘要 : 我們假定一項允許醫生協助死亡的法律獲得通過 我們指出, 使這項法律獲得通過的基本理由在於對個人自主性的尊重 避免遭受通苦以及尊嚴地死去的可能性 我們還將探討一旦法律通過將引發的兩個道德問題 首先, 我們論證通過協助死亡法律的基本理由可以為協助出於利他主義理由動機和出於自我利益理由動機的病人死去辯護 ; 其次, 我們論證通過醫生協助死亡法律的理由可以為將該法律擴展到既包括臨終病人又包括非臨終病人辯護 目錄 中國人有關安樂死的價值選擇 郭清風 靳風林 耿洪剛 摘要 : 針對在中國長期爭論的安樂死問題, 作者採用發放封閉式調查問卷的方法, 對中國河北省保定市南市區和郊區的 400 名工人 農民 幹部和醫務工作者進行了調查,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 主張安樂死的人以農民所佔比例最小, 以醫務人員所佔比例最大 ; 文化程度越高, 對安樂死的支持比例越大 ; 多數人主張由醫生 家屬共同決定安樂死的實施 ; 而安樂死的執行大部分人認為應由醫生或第三者進行 ; 而且多數人主張實施安樂死必頇立法 本文以該調查結果為基礎, 進一步對中國大陸人對於安樂死的態度 看法及價值選擇情況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說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大陸人安樂死態度的深刻影響 目錄

5 良心 轉診和醫生協助自殺 Kevin Wm. Wildes, S.J. 摘要 : 諸如醫生協助自殺這樣的實踐, 即使合法, 也會引起一系列經常為人們所忽略的道德衝突 最近一項關於醫生協助死亡的建議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 該建議呼籲那些反對自殺的醫生將病人轉移給另外更富有同情的醫生 然而這項建議沒有考慮那些在道義上反對這麼做的醫生們的道德憂慮 目錄 從典型案例及民意調查看安樂死在中國立法之必要性 喻林 石大璞 摘要 : 中國大陸已發生多起爭議大 影響面廣的典型主動安樂死案例 醫學界內外多形式 大範圍 多層次的民意調查充分顯示了各界 各階層民眾對安樂死的普遍關注 從典型案例引起的民眾反映以及各種調查數據結果分析可以看出, 中國大陸的安樂死實踐亟待法律的保護和規範 本文還通過 中國醫學倫理學 雜誌 6 年間主動安樂死案數的統計及多次有關主動安樂死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得出結論 : 1. 在中國大陸主動安樂死的實踐已走在理論研究之前, 如不及時求諸法律保護和規範, 將出現許多連鎖性問題, 波及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 2. 故意殺人罪 是經常被冠以 主動安樂死案 的罪名, 如不及時具體立法, 不僅會阻礙醫務人員實施必要的安樂死從而踐行符合自己道德良心的決策, 而且會出現一些別有目的的失範行為, 從而殃及醫患雙方的利益 3. 安樂死的立法可根據具體的國情 民情 依秩序, 依範圍 多層次逐步實施 目錄

6 Confucian Values of Life and Death & Euthanasia Lo Ping-cheung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four major arguments in favor of the moral acceptability of voluntary euthanasia (including physician assisted-suicide) as found in the West, and tries to assess these arguments through Chinese Confucian ethics and its perspectives on life and death. Through such a cross-cultural dialogue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some similarity as well as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values. The western moral values appealed to in advocating voluntary euthanasia,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strike an echoing chord in Confucian ethics. In other words, though the debate on euthanasia is a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the arguments and their underlying values in favor of its moral acceptability are not entirely foreign to premodern Confucian ethics. This resonance notwithstanding, the Confucian echoes are also limited. Behind some general agreements are some significant disagreements as well. Hence this cross-cultural dialogue can reveal in a clearer manner the salient traits and possible flaws of the western moral arguments in favor of euthanasia, and can contribute to a multicultural reflection on some contemporary moral controversies. This paper begins by clarifying the etymological meaning of "anle si," the phrase for "euthanasia" in Chinese as well as in Japanese. The root of the phrase can be traced to either Mencius or Pure Land Buddhism. The latter possibility seems more probable, and "anle si" then means a death or dying free of suffering. In this paper, I shall restrict the term "anle si" or "euthanasia" to voluntary, active euthanasia and physician-assisted-suicide: The first common western argument in favor of euthanasia is the argument of mercy. For some patients the dying process is accompanied by such excruciating pain that euthanasia is a good way of release from suffering. Since the patient is on the way to die anyway, such suffering is pointless and is not worth-enduring. Euthanasia for such dying patients is to spare them from such pointless suffering and is therefore a manifestation of mercy. This argument can find an echo in Confucian ethics. The fundamental value in Confucianism is "ren," and one of its meanings is benevolence. According to Mencius, the root of "ren" or benevolence lies in compassion, i.e., feeling intense pain in seeing others suff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adopts this cardinal Confucian virtue as its fundamental guiding norm, hence the dictum that medicine is "renxin renshu" (benevolence and benevolent art). Thus if the premise "Euthanasia is the only way or best way to eliminate pain in

7 the dying process" is empirically true, one can infer that euthanasia can be justified by Confucian ethics of ren. However, in light of the recent progress in palliative medicine and hospice care, the aforementioned premise can be empirically true only in very limited circumstances, which are analogous to a torture scene in the recent Chinese novel, then turned into movie, The Red Sorghum. (The author also observes that the hospice philosophy is more in consonance with the Taoist philosophy of Zhuangzi.) The second common western argument in favor of euthanasia is the argu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some sufferers of disease and accidents do not want to live anymore not because of intractable pain, but because of the irreversible and unacceptable low level of the quality of life (e.g.,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rkinson's disease, ALS, MS, quadriplegic, etc.). Since the condition is incurable, and the persons involved would rather die than to endure this "living hell," euthanasia is liberation from this bondage. Confucianism does not subscribe to the doctrine of the sanctity of biological life either, and places heavy emphasi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to be defined with reference to ren and yi (i.e., in the wide sense of supreme virtue), rather than on the quantity of life (i.e.,longevity). To live out one's life to its natural limit is not in itself desirable. In order to secure a high quality of life, in some circumstances, one has to be prepared to die, even by taking matters into one's hand, lest what is going to transpire in the natural life span will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life. However, the limit of the Confucian echo is that Confucianism cares largely the moral quality of life, and cares very little about the biological quality of life. As long as the low quality of biological life is not to affect adversely one's moral quality of life, there is no good reason to terminate one's biological life. The third common western argument in favor of euthanasia is the argument of death with dignity. According to this argument, our biological condition can be so bad (e.g., loss of control, being brought back to the infant condition, in a state of zombie) that it is a humiliation to our sense of dignity. Such an assault on our dignity can be more intolerable than physical pain. Euthanasia can therefore deliver us from such an undignified state of existence. In Confucianism, especially since the Han Dynasty, to commit suicide in order to avoid humiliation, disgrace, and dishonor is not only desirable, but also obligatiory. Such an idea of "a man of integrity prefers death to humiliation" is even accepted by a number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during the so-called "Cultural Revolution." However, historically the Confucian endorsement of death with dignity is largely limited to the cases in which the assault on human dignity came from an external source (from enemies, emperor,

8 government), and such an assault is not a universal predicament. Furthermore, in thos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o commit suicide is the only way to avoid humiliation it happens because one's destiny is controlled by hostile forces; there is no friendly force at hand to make one feel better. In the contemporary case of euthanasia, in contrast, the assault on human dignity comes from an internal source (disease, old age, bodily and mental decay all stem from our mortal and corruptible body) and is therefore a universal human phenomenon. Unless we conceive disease and sickness as an enemy, Confucian ethics would not view our deteriorating biological condition as an assault on human dignity. If we accept that our mortal embodied life is a part of our human condition, we can hardly say that bodily and mental decay is undignified. Besides, especially when palliative and hospice care are available, a patient is not captured and isolated in a maleficent environment, but is surrounded by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who are there to help us. After all, one purpose of hospice care is to help patients to maintain their dignity while they are travelling in this last stage of the journey of life. Hence the Confucian endorsement of euthanasia as death with dignity is quite limited. The fourth common western argument in favor of euthanasia is the argument of self-determ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erished western value of autonomy, an individual should be given the liberty to decide on things that matter much to him or her. Like the decisions relating to marriage, procreation, contraception, education, etc., the decision on how and when to die is one of the most intimate and personal choices a person may make in a lifetime. Hence we have the right to die; some even claim that this is a human right, both a negative right (whose correlative duty is nonintervention in suicide attempts) and a positive right (whose correlative duty is suicide assistance). After all, whose life is it anyway? In Confucian values, individual autonomy has never been a cherished value; nor has there been any human rights thinking. That one can decide on the time and circumstances of one's death is only implied. According to Confucian values one should choose a good death (good in the moral sense) even by actively bringing it about. Since "ought" implies "can," that in some circumstances a person ought to commit suicide implies that the person is morally permissible to commit suicide. However, the Confucian echo of pro-euthanasia argument is the weakest here. The western argumen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ermissibility of suicide and euthanasia, whereas Confucian ethics is concerned with the impermissibility of not committing suicide. In other words, the western argumen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ermissibility of all suicide, regardless of its worth. Confucian ethics, on the other 1111

9 hand, is concerned with only the permissibility of some suicide, those that are deemed morally worthy. The western argument is concerned with the right of euthanasia, but Confucian ethics is only concerned with the rightness, the right conduct, or the right exercise of the right, of euthanasia. Furthermore, the ideas of self-ownership and individual sovereignty are entirely foreign to Confucian values. To conclude, the Confucian echo of these four western arguments varies. The resonance is most prominent in the first argument and weakest in the last argument. This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should be instructive to Chinese as well as to the people in the West because it shows which values are universal and which are not. For example, the western society has the tendency to view the value of autonomy as self-evident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 but this value is obviously not self-evident to the Confucian mind. 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 That the Confucian endorsement of euthanasia is only limited should give something to every member of the global village to ponder about. Table of Contents

10 Caring for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The Daoist Perspective Dong Ping and Wang Xiaoyan Abstract In confronting death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 regarding their deep concerns. A survey shows that most Chinese Catholics are worried about what will happen to them after death, whereas most other Chinese are concerned about unfinished life plans, unfulfilled familial obligations, and so on. However, most Western and Chinese authors agree that a great number of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suffer from anxiety, sadness, and depression. And no one denies that unease, puzzle, solitude, and even anger are often experienced by many dying patient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is essay argues that the mental sufferings of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can appropriately be healed by taking the Daoist perspective over life and death. Moreover, the essay demonstrates that the Daoist position sheds light on the debate around the issue of passive and active euthanasia. According to the Daoist, the Dao is the way of nature. Nature is a universal process of constant change, binding all things together into a vast and natural harmony. Humans should live freely, naturally, and spontaneously in accord with the Dao. From the Daoist perspective, life and death can be analogized as day and night. They constitute two complementary aspects of nature.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death. Everything living dies, and death implies new life. In short, just as the ceaseless transformation of four seasons in nature, life and death constitute a balanced knot in the harmonious chain of constant natural changes. Therefore, humans should take death naturally, just as they take life naturally. Humans should not have unnatural worry or anxiety on death in their mind. As there are the natural rules of the Dao, one should follow these rules rather than create artificial human laws. For the Daoist, one artificial expectation for humans is to gain an eternal life without death (here the classical philosophical Daoism remarkably differs from the subsequent religious Daoism which pursues immortality). The other unnatural concerns include mental inseparability from the benefits, utilities, and complicated human relations offered in the living world. The Daoist believes that life and death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one process and that humans and nature should be taken as a unity. Concerning the issue of euthanasia, we believe that the Dao as following nat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osition of so-called passive euthanasia. Passive euthanasia allows the terminally ill patient naturally to accept death by foregoing aggressive 11111

11 medical procedures when such procedures cannot do more benefit than harm to the patient. Peaceably accepting death when it naturally comes is the human action performed in accord with the Dao. Launching extra human efforts against natural processes is against the Dao. However, the Daoist cannot advocate any type of active euthanasia or physician assisted suicide. On the one hand, the Daoist admires the man who does not use unnatural instruments to prolong the period of dying in the natural process of death.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to take active means to kill the patient is to act against the Dao. Indeed, actively to kill the patient is on purpose to destroy the natural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human life. It is to intervene with the spontaneous way of nature in the worst sense. Therefore, the Daoist cannot consider it good to take human life with the help of medical tools. Table of Contents

12 Chinese Values concerning Euthanasia Guo Qingxiu, Jing Fengling and Gen Honggang 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major outcomes of a survey that we conducted on 400 chinese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ages, occupations and levels of education. Our method was to send to every subject a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m in which the subject faces three types of cases: the terminally ill cancer patient, the 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 patient, and the severely defected newborn. The subject was required to make a choice among (1) offering treatment at any cost, (2) giving comfort treatment only, and (3) performing euthanasia. Although the survey was made in 1987, new evidence shows that its outcomes remain an accurate index of the Chinese values regarding the matter of euthanasia. The survey indicates that a great proportion of Chinese peasants do not support performing euthanasia in the given three cases percent of the peasant subjects advocate treatment at any cost. Only 27 percent of them accept euthanasia. In contrast, many more workers, government employees, and medical professionals living in urban areas support euthanasia. This contrast, from our perspective, demonstrates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on life and death in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opular traditional values, life in this world is sacred and death should be avoided at any cost. Although such idea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discredited in the urban areas, they are still heavily influential in the rural areas. However, given that only 44 peasants participated in our survey, we do not believe that, based on this survey, we can draw a general conclusion about what percent of the Chinese peasants support or oppose euthanasia. We need mor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this issue. The most interesting outcome of this survey is that only about 26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think that the patient him/herself should decide whether or not to accept euthanasia. 55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believe that the matter should be decided by the family and the physician. The Western reader might be shocked by this outcome. After all, what is at stake is the matter of life or death of the patient. However, this outcome is no surprise for us. Whereas individualism (with strong emphasis on self-determination) is a basic feature of Western society, familism (with a clear orientation of family-determination) characterizes everyday Chinese lives. Familism, as the foundational ideology and value of Chinese people, has gone 111

13 through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for about three thousand years. The Chinese individual takes it for granted that one's family is an automatic unit apart from the rest of society. Everyone is born to a family, is brought up in a family, and lives one's life inseparably from the family. Hence the medical problems of one family member are usually taken as the problems of the entire family. According to Chinese values, when one family member falls ill, the entire family should be involved in making decisions and taking actions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at member. Why not allow the individual patient to make an exclusive decision on the matter of euthanasia for him/herself? Chinese people are afraid that, if this is allowed, patients may very well demand euthanasia primarily for the sake of reducing the economic and spiritual burden of their families in taking care of them. Most Chinese believe that the best decision on euthanasia can only be made by the family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hysician's information and/or suggestion. This is why 55 percent of the subjects in this survey supported the united determination made by the family and physician. Does this imply that the family and physician are allowed to accept euthanasia on behalf of the patient without consulting the patient even when the patient is competent? The answer is definitely no. The family would not accept euthanasia for a family member unless the member clearly demands it. In reality, Chinese euthanasia practices occur only upon the frequent and strong requests of the patients. However, given the possibility of abuse, it should be made very clear that morality requires that euthanasia may not be performed on any competent patient unless it is demanded by the patient. In China, it should be a unanimous decision made by the family, the physician, and the patient (if competent). Table of Contents

14 Euthanasia Should Be Legalized in China Yu Lin and Shi Dapu Abstract This essay briefly illustrates the first Chinese legal case of active euthanasia in 1986 and a hotly debated lawsuit in It also offers other euthanasia cases that occurred between 1989 and It further provides the outcomes of a series of surveys made by a variety of Chinese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concerning the issue of euthanasi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lawsuits, particular cases, and survey results, the essay argues that euthanasia should be legalized in China. In particular, the essay argues for the following points. First, it is misleading to place euthanasia cases under the category of Article 132 of current China's Criminal Law ("the crime of intentionally killing a human"). Although most surveys showed that more than 50 percent of the Chinese people advocated euthanasia, thus far all defendants in China's lawsuites regarding euthanasia have been judged guilty by the courts in light of Article 132. Interestingly, all defendants have been sentenced only in the lightest sense of the crime of "killing." This was because the courts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good motivation" and "mild harm to society"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defendants involved. This way of judging, we believe, involves a category mistake. The objects of euthanasia are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They usually live in unbearable agony or undignified situations that they judge unworthy of living. They voluntarily request their physicians and families to terminate their lives in painless ways. The matter is not whether those involved in euthanasia should be punished heavily or lightly. Rather, placing such cases under the crime of murder is misleading. What we really need is a new particular statute that both legalizes and regulates such cases so that they are no longer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 crime of murder. Second, claiming that performing euthanasia is against humanism is begging the question. Some Chinese opposers to euthanasia claim that because humanism implies the overriding value of human lives over all other things, physicians committed to humanism should always try every means to save life, but should never be involved in any killing, either euthanasia or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Ironically, many Chinese advocates of euthanasia also use the concept of humanism to lay out their reasons to support euthanasia. For them,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humanism are to reduce human sufferings, value the quality rather than the quantity of human life, and respect the wishes of patients. They take euthanasia as the most humanistic choice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15 In fact, humanism is an ambiguous concept. There are as many different senses and requirements of humanism as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ism. What humanism implies regarding the issue of euthanasia depends upon which particular theory of humanism is accepted. No one should be forced by others to accept one particular sense of humanism that he/she considers inhumane. No one has moral authority to coerce those who oppose euthanasia to accept or to be involved in any act of euthanasia. However, by the same token, opposers to euthanaisa should not use the law to prohibit advocators of euthanasia from accepting or performing euthanasia. In our opinion, making a particular statute on euthanasia will create the opportunities that will better protect opposers from being involved in it involuntarily and ensure that advocates gain access to it safely. Finally, some people object to legalizing euthanasia in China because they are afraid that it will cause social instability. According to their view, given the reality that there are still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Chinese people who object to euthanasia (although more than 50 percent of Chinese people support it), if euthanasia were legalized, these people would be upset and dissatisfed with the society and thereby social solidarity and stability would be undermined. However, we believe this concern involves a confusi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attitudes. One attitude is that "I, as one person, do not permit myself to participate in any act of euthanasia because I believe it is morally wrong." The other attitude is that "I, as one person, do not permit anyone to participate in any act of euthanasia because I believe it is morally wrong." The first attitude does not lead to objection to the legalization of euthanasia. Only the second attitude leads to objection to the legalization. In our opinion, most Chinese opposers to euthanasia in fact hold the first rather than the second attitude. Therefore, the worry of causing social instability due to legalizing euthanasia is in fact groundless. Table of Contents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Doreen Virtue, Ph.D. Charles Virtue C o n t e n t s...7... 15 1. Acceptance... 17 2. Allow Love... 19 3. Apologize... 21 4. Archangel Metatron... 23 5. Archangel Michael... 25 6. Ask for a Sign... 27 7.

More information

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 律 律 論 論 療 行 The Study on Medical Practice and Coercion 林 年 律 律 論 論 療 行 The Study on Medical Practice and Coercion 林 年 i 讀 臨 療 留 館 讀 臨 律 六 礪 讀 不 冷 療 臨 年 裡 歷 練 禮 更 老 林 了 更 臨 不 吝 麗 老 劉 老 論 諸 見 了 年 金 歷 了 年

More information

9 21-40 2004 12 * * 22 9 1 2 3 1 1992 2 1960 2 3 1984 8 87 23 4 5 1697 AD 1779 6 7 8 9 10 11 12 4 1977 109-112 5 87 41993 13-38 6 614 7 8 632 9 1974 8 10 631 11 12 632 9 24 13 14 13 1990 14 25 15 16 15

More information

 

  二 六 年 十 二 月 第 三 十 八 期 專 題 論 文 宋 朝 士 大 夫 的 仁 義 觀 為 紀 念 文 天 祥 誕 辰 七 百 七 十 週 年 而 作 王 德 毅 1 明 代 燒 荒 考 兼 論 其 生 態 影 響 邱 仲 麟 25 試 論 黃 宗 羲 政 治 思 想 的 歷 史 意 義 中 西 公 私 觀 演 變 的 一 個 比 較 王 遠 義 65 職 分 與 制 度 錢 賓 四 與 中

More information

,,,,, (,1988: 630) 218

,,,,, (,1988: 630) 218 * 1 19 20 * 1,,,,, (,2006) 217 2018. 1 1959 453 1959 472 1 20 20 1928 1929 2014 20 30 1,,,,, (,1988: 630) 218 2003 405 1930 2005 1 2005 2 20 20 1930 2003 405 1934 1936 2003 411 2003 413 2005 206 2005 219

More information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社 會 學 系 學 士 論 文 小 別 勝 新 婚? 久 別 要 離 婚? 影 響 遠 距 家 庭 婚 姻 感 情 因 素 之 探 討 Separate marital relations are getting better or getting worse? -Explore the impact of emotional factors couples do not

More information

9 * B0-0 * 16ZD097 10 2018 5 3 11 117 2011 349 120 121 123 46 38-39 12 2018 5 23 92 939 536 2009 98 1844 13 1 25 926-927 3 304 305-306 1 23 95 14 2018 5 25 926-927 122 1 1 self-ownership 15 22 119 a b

More information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03施琅「棄留臺灣議」探索.doc 38 93 43 59 43 44 1 2 1621 1645 1646 3 1647 1649 4 1 1996 12 121 2 1988 1 54---79 3 1990 2 39 4 1987 8 16 19 1649 27---28 45 1651 5 1656 1662 1664 1667 1668 6 1681 1683 7 13 1958 2 1651 2002 11 67 1961

More information

124 第十三期 Conflicts in the Takeover of the Land in Taiw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 Case in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Nam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

124 第十三期 Conflicts in the Takeover of the Land in Taiw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 Case in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Nam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 123 戰後初期臺灣土地接收的糾紛 以更改日式姓名的臺人遭遇為例 124 第十三期 Conflicts in the Takeover of the Land in Taiwan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A Case in the Change of the Japanese Names of the Taiwanese People Abstract By Ho Fung-jiao

More information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 201 1945 8 1945 202 The Sending Back of The Japanese People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Yea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Abstract Su-ying Ou* In August 1945, Japan lost the war and had to retreat from Taiwan.

More information

A-錢穆宗教觀-171

A-錢穆宗教觀-171 台 南 應 用 科 大 學 報 第 32 期 人 文 管 理 類 頁 171-186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0 月 錢 穆 宗 教 觀 析 論 以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觀 察 核 心 梁 淑 芳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助 理 教 授 摘 要 國 學 大 師 錢 穆, 可 謂 一 代 通 儒 本 文 以 其 文 化 與 教 育 為 主, 輔 以 錢 穆 的 其 餘

More information

hks298cover&back

hks298cover&back 2957 6364 2377 3300 2302 1087 www.scout.org.hk scoutcraft@scout.org.hk 2675 0011 5,500 Service and Scouting Recently,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learn more about current state of service in Hong Kong

More information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從詩歌的鑒賞談生命價值的建構 Viktor E. Frankl (logotherapy) (will-to-meaning) (creative values) Ture (Good) (Beauty) (experiential values) (attitudinal values) 1 2 (logotherapy) (biological) (2) (psychological) (3) (noölogical) (4)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全 球 暖 化 的 環 境 知 識 與 危 機 意 識 以 晚 近 環 境 災 難 影 片 為 例 作 分 析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Crisis Awareness of Related Global Warming an Analysis Based on Recent Environmental Disaster Movies 謝 誌 撰 寫 這 篇 論 文,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I Abstract Abstract Kendzaburo Oa and Mo Yan are the writers from Japan and China who have great literature influence and strongly hometown sick in their creations. There are many places that communicate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Microsoft Word - 09王充人性論_確定版980317_.doc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王 充 有 善 有 惡 的 人 性 論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中 文 摘 要 王 充 (27-100) 的 人 性 論 本 於 世 碩 公 孫 尼 子, 主 張 人 性 先 天 上 有 善 有 惡, 進 而 批 評 在 其 之 前 諸 家 的 各 種 陳 言, 斷 其 優 劣, 在 中 國 人 性 論 發 展 史 上 十

More information

问 她! 我 们 把 这 只 手 机 举 起 来 借 着 它 的 光 看 到 了 我 老 婆 正 睁 着 双 眼 你 在 干 什 么 我 问, 我 开 始 想 她 至 少 是 闭 着 眼 睛 在 yun 酿 睡 意 的 我 睡 不 着 她 很 无 辜 地 看 着 我 我 问 她 yun 酿 的 yu

问 她! 我 们 把 这 只 手 机 举 起 来 借 着 它 的 光 看 到 了 我 老 婆 正 睁 着 双 眼 你 在 干 什 么 我 问, 我 开 始 想 她 至 少 是 闭 着 眼 睛 在 yun 酿 睡 意 的 我 睡 不 着 她 很 无 辜 地 看 着 我 我 问 她 yun 酿 的 yu 果 皮 云 写 作 NO.6: 响 水 不 滚 滚 水 不 响 时 间 :2011 年 12 月 25 日 主 编 : 乌 青 作 者 : 秦 留, 新 a, 伊 文 达, 乌 青, 张 墩 墩, 娜 娜, 女 斑 马 王, 马 其 顿 荒 原, 尼 码, 萨 尔 卡, 傀 儡 尫 仔, 东 成, 二 天, 老 马 迷 途, 曾 骞, 郑 在, 柚 子, 以 下 简 称 刘 某, 大 棋, 张 维,

More information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是大多數人所週知的觀念 而素食觀念的起源與實行方 法 在世界各地是各有其特色並非一致 在中國社會 對佛教的飲食觀念 多 數人直覺認為佛教徒應與素食劃上等號 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為隨著佛教流傳 到世界各地 與當地的民俗及風土人情相結合 進而使不同國家的佛教徒依照 不同國情 私 立 東 吳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林 伯 謙 教 授 中 國 素 食 文 化 與 漢 傳 佛 教 關 係 之 研 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Vegetarianism and Mahayana 研 究 生 : 方 廉 豐 撰 民 國 一 Ο 四 年 六 月 1 論 文 摘 要 佛教起源於印度

More information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的地形 释 奠 礼 乐 之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金 圣 基 中 文 提 要 : 本 文 是 为 了 探 究 释 奠 祭 礼 之 乐 舞 的 起 源 与 东 夷 文 明 释 奠 礼 指 在 文 庙 祭 奠 孔 子 等 先 圣 先 贤 的 仪 式 释 奠 是 自 古 以 来 本 着 儒 学 的 独 特 文 化 意 识, 从 学 校 奉 行 下 来, 而 备 受 关 注 本 文 主 要 对 形 成 释 奠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組心得.doc 徐 婉 真 這 四 天 的 綠 島 人 權 體 驗 營 令 我 印 象 深 刻, 尤 其 第 三 天 晚 上 吳 豪 人 教 授 的 那 堂 課, 他 讓 我 聽 到 不 同 於 以 往 的 正 義 之 聲 轉 型 正 義, 透 過 他 幽 默 熱 情 的 語 調 激 起 了 我 對 政 治 的 興 趣, 願 意 在 未 來 多 關 心 社 會 多 了 解 政 治 第 一 天 抵 達 綠 島 不 久,

More information

,, (, 1996 ;, 1999),,,, :,,?,,,, (, ), (, ),, :,, ;,,, (,1994 :33-34),, ;, (,1991 ;,1992), 166

,, (, 1996 ;, 1999),,,, :,,?,,,, (, ), (, ),, :,, ;,,, (,1994 :33-34),, ;, (,1991 ;,1992), 166 :,,,,, :,, 102-107,, 107,, 1982 1981 108147 ;1990 1989 111192 ;2000 116 (,2003),, (,2003), (, 1996a,1996b ;,1997 ;,1997 ;,1998 ;,2000 ;,2000 ;,2001), : 165 2005. 6,, (, 1996 ;, 1999),,,, :,,?,,,, (, ),

More information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 F5FB77CB6BCBD672028B0B6A46AABE4B751A874A643295F5FB8D5C5AA28A668ADB6292E706466> A A A A A i A A A A A A A ii Introduction to the Chinese Editions of Great Ideas Penguin s Great Ideas series began publication in 2004. A somewhat smaller list is published in the USA and a related, even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I II III The Study of Factors to the Failure or Success of Applying to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Abstract For years, holding international sport games has been Taiwan s goal and we are on the way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 I II III IV The theories of leadership seldom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male leaders and female leaders. Instead of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eaders leading traits and leading styles of two sexes are the

More information

徐汇教育214/3月刊 重 点 关 注 高中生异性交往的小团体辅导 及效果研究 颜静红 摘 要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郑日昌编制并 与同性交往所不能带来的好处 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 能 修订 对我校高一学生进行问卷测量 实验组前后测 在 够度过更快乐的时光 获得与别人友好相处的经验 宽容 量表总分和第 4 项因子分 异性交往困扰 上均有显著差 大度和理解力得到发展 得到掌握社会技术的机会 得到 异

More information

2009.05

2009.05 2009 05 2009.05 2009.05 璆 2009.05 1 亿 平 方 米 6 万 套 10 名 20 亿 元 5 个 月 30 万 亿 60 万 平 方 米 Data 围 观 CCDI 公 司 内 刊 企 业 版 P08 围 观 CCDI 管 理 学 上 有 句 名 言 : 做 正 确 的 事, 比 正 确 地 做 事 更 重 要 方 向 的 对 错 于 大 局 的 意 义 而 言,

More information

%

% 38 1 2014 1 Vol. 38No. 1 January 2014 51 Population Research 2010 2010 2010 65 100028 Changing Lineal Families with Three Genera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2010 Census Data Wang Yuesheng Abstract In contemporary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武術合併

Microsoft Word - 武術合併 11/13 醫 學 系 一 年 級 張 雲 筑 武 術 課 開 始, 老 師 並 不 急 著 帶 我 們 舞 弄 起 來, 而 是 解 說 著 支 配 氣 的 流 動 為 何 構 成 中 國 武 術 的 追 求 目 標 武 術, 名 之 為 武 恐 怕 與 其 原 本 的 精 義 有 所 偏 差 其 實 武 術 是 為 了 讓 學 習 者 能 夠 掌 握 身 體, 保 養 身 體 而 發 展, 並

More information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 北 岛 诗 歌 创 作 的 双 重 困 境 专 业 名 称 : 中 国 现 当 代 文 学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新 诗 研 究 论 文 作 者 : 奚 荣 荣 指 导 老 师 : 姜 玉 琴 2014 年 12 月 致 谢 文 学 是 我 们 人 类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两 年 半 的 硕 士 学 习 让 我 进 一 步 接 近 文 学,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217010311110028谢雯雯.doc

Microsoft Word - 24217010311110028谢雯雯.doc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 S DEGREE DISSERTATION 80 后 女 硕 士 生 择 偶 现 状 以 武 汉 市 七 所 高 校 为 例 POST-80S FEMALE POSTGRADUATE MATE SELECTION STATUS STUDY TAKE WUHAN SEVEN UNIVERSITIES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Co-construction Contract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Co-Construction Contract ( ) ABSTRACT Co-constructio in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holds the quite

More information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2007 4 131-170 prototype theory 131 A Study of Su Hsuei-Lin s Painting Ba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Prototype Wu Rong-Fu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ore information

論 文 摘 要 本 文 乃 係 兩 岸 稅 務 爭 訟 制 度 之 研 究, 蓋 稅 務 爭 訟 在 行 訴 訟 中 一 直 占 有 相 當 高 的 比 例, 惟 其 勝 訴 率 一 直 偏 低, 民 87 年 10 月 28 日 行 訴 訟 法 經 幅 修 正 後, 審 級 部 分 由 一 級 一

論 文 摘 要 本 文 乃 係 兩 岸 稅 務 爭 訟 制 度 之 研 究, 蓋 稅 務 爭 訟 在 行 訴 訟 中 一 直 占 有 相 當 高 的 比 例, 惟 其 勝 訴 率 一 直 偏 低, 民 87 年 10 月 28 日 行 訴 訟 法 經 幅 修 正 後, 審 級 部 分 由 一 級 一 法 院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 : 王 文 杰 博 士 兩 岸 稅 務 爭 訟 制 度 之 比 較 研 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stem of cross-straits tax litigation 研 究 生 : 羅 希 寧 中 華 民 一 0 一 年 七 月 論 文 摘 要 本 文 乃 係 兩 岸 稅 務 爭 訟 制 度 之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3033BDD7A16DA576B04FA145A4ADABD2A5BBACF6A16EADBAB6C0ABD2A4A7B74EB8712E646F63> 論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首 黃 帝 之 意 義 林 立 仁 明 志 科 技 大 學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副 教 授 摘 要 太 史 公 司 馬 遷 承 父 著 史 遺 志, 並 以 身 膺 五 百 年 大 運, 上 繼 孔 子 春 秋 之 史 學 文 化 道 統 為 其 職 志, 著 史 記 欲 達 究 天 人 之 際, 通 古 今 之 變, 成 一 家 之 言 之 境 界 然 史 記 百

More information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國立桃園高中96學年度新生始業輔導新生手冊目錄 彰 化 考 區 104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簡 章 簡 章 核 定 文 號 : 彰 化 縣 政 府 104 年 01 月 27 日 府 教 學 字 第 1040027611 號 函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2 月 9 日 彰 化 考 區 104 年 國 中 教 育 會 考 試 務 會 編 印 主 辦 學 校 :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地 址 :50546 彰 化 縣 鹿 港 鎮

More information

2005 5,,,,,,,,,,,,,,,,, , , 2174, 7014 %, % 4, 1961, ,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2005 5,,,,,,,,,,,,,,,,, , , 2174, 7014 %, % 4, 1961, ,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3,,,,,, 1872,,,, 3 2004 ( 04BZS030),, 1 2005 5,,,,,,,,,,,,,,,,, 1928 716,1935 6 2682 1928 2 1935 6 1966, 2174, 7014 %, 94137 % 4, 1961, 59 1929,30, 30,, 4,1976,627,,,,, 3 (1993,12 ),, 2 , :,,,, :,,,,,,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public corpora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studies basic theories of public legal establishment, with our country s reality in the social transferring period

More information

UDC The Policy Risk and Preven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UDC The Policy Risk and Preven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10384 200106013 UDC The Policy Risk and Preven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2004 5 2004 2004 2004 5 : Abstract Many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the ques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cy on Chinese

More information

摘 要 互 联 网 的 勃 兴 为 草 根 阶 层 书 写 自 我 和 他 人 提 供 了 契 机, 通 过 网 络 自 由 开 放 的 平 台, 网 络 红 人 风 靡 于 虚 拟 世 界 近 年 来, 或 无 心 插 柳, 或 有 意 噱 头, 或 自 我 表 达, 或 幕 后 操 纵, 网 络

摘 要 互 联 网 的 勃 兴 为 草 根 阶 层 书 写 自 我 和 他 人 提 供 了 契 机, 通 过 网 络 自 由 开 放 的 平 台, 网 络 红 人 风 靡 于 虚 拟 世 界 近 年 来, 或 无 心 插 柳, 或 有 意 噱 头, 或 自 我 表 达, 或 幕 后 操 纵, 网 络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从 偶 像 符 号 的 消 解 到 消 费 符 号 的 建 构 网 络 红 人 的 形 象 变 迁 研 究 学 科 专 业 传 播 学 届 别 2013 届 姓 名 孙 清 导 师 王 玲 宁 I 摘 要 互 联 网 的 勃 兴 为 草 根 阶 层 书 写 自 我 和 他 人 提 供 了 契 机, 通 过 网 络 自 由 开 放 的

More information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國家圖書館典藏電子全文 i ii Abstract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o encourage and help employees to develop their potential so that they can fully contribute to the organization s goals. The main

More information

4 10% 90%

4 10% 90% 2016 7 33 4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l. 2016 Vol. 33 No. 4 doi 10. 3969 /j. issn 1007-6522. 2016. 04. 008 201701 D035 A 1007-6522 2016 04-0098-14 1 2016-03-09 GH16049 GH16047 1968-98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Microsoft Word - TIP006SCH Uni-edit Writing Tip - Presentperfecttenseandpasttenseinyourintroduction readytopublish 我 难 度 : 高 级 对 们 现 不 在 知 仍 道 有 听 影 过 响 多 少 那 次 么 : 研 英 究 过 文 论 去 写 文 时 作 的 表 技 引 示 巧 言 事 : 部 情 引 分 发 言 该 生 使 在 中 用 过 去, 而 现 在 完 成 时 仅 表 示 事 情 发 生 在 过 去, 并 的 哪 现 种 在 时 完 态 成 呢 时? 和 难 过 道 去 不 时 相 关? 是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7-3.doc

Microsoft Word - 7-3.doc 逢 甲 人 文 社 會 學 報 第 7 期 第 39-64 頁 2003 年 11 月 逢 甲 大 學 人 文 社 會 學 院 元 儒 郝 經 的 有 用 之 學 * 馬 行 誼 摘 要 這 篇 論 文 旨 在 討 論 元 儒 郝 經 的 學 術 核 心 - 有 用 之 學 郝 經 是 元 初 一 位 重 要 的 思 想 家 政 治 家, 歷 代 學 者 對 其 學 術 內 涵 的 論 述, 各 執

More information

目 次 論 漢 代 的 宴 飲 文 化... 韓 秀 利 1 北 宋 市 肆 飲 食 的 美 感 追 求 以 東 京 夢 華 錄 為 中 心 的 考 察... 劉 香 蘭 19 旅 行 社 資 訊 管 理 系 統 課 程 及 專 業 認 證 推 廣 可 行 性 之 研 究 以 醒 吾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系 為 例... 丁 寧 李 菊 芬 39 我 國 國 內 線 航 空 公 司 競 合 賽

More information

Paperless Printer, Job 17

Paperless Printer, Job 17 論 宗 教 容 忍 與 言 論 自 由 1 論 宗 教 容 忍 與 言 論 自 由 李 瑞 全 摘 要 : 宗 教 指 引 人 生 往 上 往 超 越 與 神 聖 價 值 的 追 求, 以 解 脫 人 生 之 有 限 和 各 種 的 苦 難, 提 升 生 命 的 價 值 與 在 有 限 中 取 得 無 限 的 價 值 自 由 是 人 類 生 命 中 不 可 被 剝 奪 的 條 件, 也 是 使 人

More information

59-81

59-81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59-81 19 2 90 12 * 59 60 19 2 1498-1583 6 1572 12 27 1525-1582 1572-1620 1368-1398 1426-1435 1450-1456 1610-1695 15 1538-1588 1535-1608 61 1 1503-1583 1516-1591 1472-1528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informed consent) 6 . (Informed 23 Consent) 24 (Informed Consent) informed consent 1. 2. 7 3. 4. 5. 6.. 26 1. 8 2. 3. 4. 5. 6.. Braddock 1993 59 65 1057 (discussion of the patient s role in decision making)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4.doc

Microsoft Word - 24.doc 水 陸 畢 陳 晚 明 飲 食 風 尚 初 探 蕭 慧 媛 桃 園 創 新 技 術 學 院 觀 光 與 休 閒 事 業 管 理 系 摘 要 飲 食 是 人 類 維 持 與 發 展 生 命 的 基 礎 之 一, 飲 食 風 尚 會 隨 著 社 會 地 位 物 質 條 件 以 及 人 為 因 素 轉 移, 不 同 階 層 的 飲 食 方 式, 往 往 標 誌 著 他 們 的 社 會 身 分, 甚 至 反

More information

985 Journal of CUPL No.2 A Bimo nt hly Mar ch 2 0 1 0 ABSTRACTS Getting to the Root and Compromising China with the West: Rebuilding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5 Yu Ronggen /Professor,

More information

Prasenjit Duara 3 nation state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4 1. A C M J M M

Prasenjit Duara 3 nation state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4 1. A C M J M M N.W.J.E 1001-5558 2012 02-0115-14 C95 A 1945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2 2 73 2012.No.2 Total No.73 1 2 56 Prasenjit Duara 3 nation state Northwestern Journal of Ethnology 4 1. A C 1945. 2 1905. M.

More information

D A

D A 2015 4 D822.333 A 0452 8832 2015 4 0014-12 14 The Second ASEAN Regional Forum: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A Concept Paper, in ASEAN Regional Forum Documents Series 1994-2006, ASEAN Secretariat, Jakarta,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Due to the improving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gradually seek lighting quality from capacityto quality. And color temperature is the important subject of i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rom aboard,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傳 播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人 鬼 共 生 與 存 在 的 自 由 : 從 語 藝 觀 點 分 析 華 語 鬼 電 影 的 故 事 敘 說 The Symbiosis of Beings and the Ghosts and the Freedom of Existence: 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Ghost Movies 研 究 生

More information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國立中山大學學位論文典藏.PDF 中 國 文 學 系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 立 中 山 大 學 中 國 文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肉 蒲 團 研 究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肉 蒲 團 研 究 The Research of Rou Pu Tuan 研 究 生 : 林 欣 穎

More information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 ( ) ( ), ( ) :, ;:, ; 20 ( ) (181 ) 185 20 (1900 1930) 20,,,,,, 20,,20, (,50 ),, 90, 184 ,20,, ; ;,,,,,,,, 20 30,,,,,, ( 2000 ) ( 2002 ) ( 2002 6 ) 20 20 40 ( 2002 4 ) ( 2000 2 ), ( 2002 4 ) :, 1995 2 ;:, 1997 3 ; 20 ( 2003 4 ) (181 ) 185 2004

More information

2001,, , (9 ), %, :( 8400, 7000 ) %,( 6300, 5250 ) l. 7 %,( 6300, 5250 ) %, ( 8400, 7000 ) 6. 5 % (15 ),,,, ( )

2001,, , (9 ), %, :( 8400, 7000 ) %,( 6300, 5250 ) l. 7 %,( 6300, 5250 ) %, ( 8400, 7000 ) 6. 5 % (15 ),,,, ( ) : Ξ ΞΞ 19 80 1881,,,,, 1883 1884 1889, (8 ), 1911 1911,1923,1927, 1957 (1957 1989 1992 1996 1997) (1963 1997) (1969 1998) (1989 1992 1995 1996 1997) 1995, (8 ),,,, (5 ),,,,;,,( ),;,,,1997 12361, 3419 %(6

More information

1 * 1 *

1 * 1 * 1 * 1 * taka@unii.ac.jp 1992, p. 233 2013, p. 78 2. 1. 2014 1992, p. 233 1995, p. 134 2. 2. 3. 1. 2014 2011, 118 3. 2. Psathas 1995, p. 12 seen but unnoticed B B Psathas 1995, p. 23 2004 2006 2004 4 ah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實 施 計 畫 1 專 題 演 講 因 應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的 整 體 布 局 A-1 推 動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相 關 配 套 措 施 A-10 分 組 研 討 法 規 研 修 B-1 課 程 教

目 錄 實 施 計 畫 1 專 題 演 講 因 應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學 校 本 位 課 程 的 整 體 布 局 A-1 推 動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相 關 配 套 措 施 A-10 分 組 研 討 法 規 研 修 B-1 課 程 教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學 科 中 心 105 年 度 研 討 會 會 議 手 冊 時 間 :105 年 5 月 18-19 日 地 點 : 明 湖 水 漾 會 館 ( 苗 栗 縣 頭 屋 鄉 ) 指 導 單 位 : 教 育 部 國 民 及 學 前 教 育 署 主 辦 單 位 : 普 通 型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課 程 推 動 工 作 圈 ( 國 立 宜 蘭 高 級 中 學 ) 協 辦 單 位

More information

BIBLID 0254-4466(2001)19:2 pp. 201-220 19 2 90 12 206-8 * 201 202 19 2 1 25-220?-194 2 188-141 157-141 3 56-88 75-88 4 5 1 1983 26-27 31 11 4 1936 1007-1063 1980 1985 60 3 1989.9 527-577 2 1984 53 3 145-86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1月電子報1130.doc

Microsoft Word - 11月電子報1130.doc 發 行 人 : 楊 進 成 出 刊 日 期 2008 年 12 月 1 日, 第 38 期 第 1 頁 / 共 16 頁 封 面 圖 話 來 來 來, 來 葳 格 ; 玩 玩 玩, 玩 數 學 在 11 月 17 到 21 日 這 5 天 裡 每 天 一 個 題 目, 孩 子 們 依 據 不 同 年 段, 尋 找 屬 於 自 己 的 解 答, 這 些 數 學 題 目 和 校 園 情 境 緊 緊 結

More information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60 台 灣 社 會 學 第 九 期 From Chinese Original Domicile to Taiwanese Ethnicity: An Analysis of Census Catego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Fu-chang Wang Instit 由 中國省籍 到 台灣族群 戶口普查籍別類屬轉變之分析 王甫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這篇論文有兩個目的 一是釐清台灣戶口普查中籍別類屬形成與 轉變的歷史 社會 與政治過程 二是定位籍別類屬在戰後台灣政治 與社會體制中的意義與角色 特別是它與當代台灣族群關係的關連 針對第一個目的 本文首先探究歷次戶口普查中 籍別項目的統計類 屬與統計方式之變化 除了將籍別類屬變化區分為四個階段之外 也 經由歷史材料分析

More information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考試學刊第10期-內文.indd misconception 101 Misconceptions and Test-Questions of Earth Science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un-Ping We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enter Abstract Earth Science is a subject highly related to everyday

More information

曹美秀.pdf

曹美秀.pdf 2006 3 219 256 (1858-1927) (1846-1894) 1 2 3 1 1988 70 2 1998 51 3 5 1991 12 37-219-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1998 5 1998 6 1988 7 1994 8 1995 725-732 9 1987 170 10 52 11 1994 121 12 2000 51 13

More informat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M. A. S Dissertation Emotional Design of Home Textile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dding Bedding for Example Ca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M. A. S Dissertation Emotional Design of Home Textile Based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edding Bedding for Example Ca 分 类 号 J523 学 校 代 码 10495 UDC 746 密 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基 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家 用 纺 织 品 情 感 化 研 究 以 婚 庆 床 上 用 品 为 例 作 者 姓 名 : 郭 晓 彤 学 号 : 1115013015 指 导 教 师 : 学 科 门 类 : 高 波 副 教 授 艺 术 学 专 业 : 设 计 艺 术 学 研 究 方 向 : 完

More information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23 期 Chiang Ching-kuo 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Its Effects (1941-1943) Abstract Wen-yuan Chu * Chiang Ching-kuo wa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23 期 Chiang Ching-kuo 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Its Effects (1941-1943) Abstract Wen-yuan Chu * Chiang Ching-kuo wa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二 十 三 期 (2010 年 3 月 ) 119-164 國 史 館 1941-1943 朱 文 原 摘 要 1 關 鍵 詞 : 蔣 經 國 贛 南 學 校 教 育 社 會 教 育 掃 盲 運 動 -119- 國 史 館 館 刊 第 23 期 Chiang Ching-kuo s Educational Innovation in Southern Jiangxi and

More information

2005 3,, :,,,, (),,,,, [],,,,,,,,,,, (),, (,, ),,,,,,,,,,,,,,,,,,,,,,,,,( ),, :,,, :,?,,, :,1999,

2005 3,, :,,,, (),,,,, [],,,,,,,,,,, (),, (,, ),,,,,,,,,,,,,,,,,,,,,,,,,( ),, :,,, :,?,,, :,1999, (), 70,,,,,, :,31, 1555,;18,,, ;,, (1895),, 1 2005 3,, :,,,, (),,,,, [],,,,,,,,,,, (),, (,, ),,,,,,,,,,,,,,,,,,,,,,,,,( ),, :,,, :,?,,, :,1999,24 25 2 (),,,,,,, 1970,,,,,, ;,; :,,?? 1988,,, 1987 1990,,,

More information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44 %,,,,,,,,,,,, 57 2005 4,,,,,,,,,,,,, (2001 ) ;() ( 1997 ) ; ( 1997 ) ; () (1996 ) ;,: ( 1995 ) ; (1995 ),,,, (J13) (J9) (J10), (J19) (J17) 58 ,,,,,,,,,,, 1945 11 5,, ( ) : ; 1945 11,,,,,:, 1987,802,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與 羈 絆 的 靈 魂 共 舞 - 一 位 阿 茲 海 默 氏 症 患 者 之 主 要 照 顧 者 的 生 命 經 驗 敘 事 研 究 Dances with the Fetters of Soul A Narrative Research o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an Alzheimer's Key Caregiver 研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1001-5558 2015 03-0021-16 2010 C91 A 2014 5 2010 N. W. Journal of Ethnology 2015 3 86 2015.No.3 Total No.86 2010 2010 2181.58 882.99 40.47% 1298.59 59.53% 2013 2232.78 847.29 37.95% 1385.49 62.05% 1990

More informat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mother s meta-emotion philosophy and children s emotional adjust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mother s meta-emotion philosophy

More information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中國的科學與中國的公民:大陸研究在台灣的困境\\ 89 12 27 60 * * 28 1 2 1 2 89 12 29 3 3 30 4 4 89 12 31 5 5 negative thinking inferior thinking 32 6 6 self so situation 89 12 33 34 7 8 ideal type 9 7 8 9 89 12 35 36 10 10 self so 89 12 37 38 strange

More information

mode of puzzle-solving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5 174 * * 146 1 1 mode of puzzle-solving 91 12 147 83-105 148 2 3 2 3 151 91 12 149 150 4 4 101-104 91 12 151 identity 5 6 7 5 6 7 100 140 152 8 9 10 8 31-32 9 27-29 10 sense of political efficacy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2014 年 第 5 期 ( 总 第 225 期 ) 厦 门 大 学 学 报 (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Arts & Social Sciences) No. 5 2014 General Serial No. 225 真 理 的 语 用 和 限 度 周 建 漳, 王 摇 展 ( 厦 门 大 学 哲 学 系, 福 建 厦 门 361005)

More information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毕 业 之 后, 于 2010 年 3 月 再 次 进 入 上 外, 非 常 有 幸 成 为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专 业 的 研 究 生 回 顾 三 年 以 来 的 学 习 和 生 活, 顿 时 感 觉 这 段 时 间 也 精 英 汉 语 和 新 实 用 汉 语 课 本 的 对 比 研 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Jing Ying Chinese and The New Practical Chinese Textbook 专 业 : 届 别 : 姓 名 : 导 师 : 汉 语 国 际 教 育 2013 届 王 泉 玲 杨 金 华 1 致 谢 本 人 自 2008 年 6 月 从 上 海 外

More information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華大學數位論文 南 華 大 學 生 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吳 晟 詩 文 作 品 中 生 命 觀 之 研 究 A Study On Life Viewpoint Of Wu S heng's Poems and Essays 研 究 生 : 施 玉 修 指 導 教 授 : 廖 俊 裕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5 月 14 日 謝 誌 感 謝 我 的 父 母, 賦 予 我 一 個 圓 滿 的 生

More information

诚 实 守 信 公 平 交 易 好 的 伦 理 为 经 营 之 道 我 们 的 价 值 观 我 们 的 日 常 工 作 让 客 户 和 消 费 者 展 露 微 笑 我 们 关 注 员 工 产 品 和 业 务 的 不 断 改 善 和 进 步 我 们 珍 视 我 能 做 到 的 态 度 和 精 神, 尝

诚 实 守 信 公 平 交 易 好 的 伦 理 为 经 营 之 道 我 们 的 价 值 观 我 们 的 日 常 工 作 让 客 户 和 消 费 者 展 露 微 笑 我 们 关 注 员 工 产 品 和 业 务 的 不 断 改 善 和 进 步 我 们 珍 视 我 能 做 到 的 态 度 和 精 神, 尝 行 为 准 则 我 们 的 指 路 明 灯 诚 实 守 信 公 平 交 易 好 的 伦 理 为 经 营 之 道 我 们 的 价 值 观 我 们 的 日 常 工 作 让 客 户 和 消 费 者 展 露 微 笑 我 们 关 注 员 工 产 品 和 业 务 的 不 断 改 善 和 进 步 我 们 珍 视 我 能 做 到 的 态 度 和 精 神, 尝 试 但 未 成 功 是 值 得 鼓 励 的, 而 退 缩

More information

1

1 1 * Modernity, Religion, and Magic: Governmentalityof a Local Temple By Ding-tzann Lii and Jieh-min Wu Keywords: modernity, folk religion, magic, governmentality, body, Foucault, Durkheim * NSC 93-2412-H-007-001

More information

文档 9

文档 9 : : :2001 5 10 :2001 6 10 : < > :Rudimental Studies on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 : :K2904.6 Yu Shaosong A classifi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Books

Mo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05 009 4ZXB005 04 6 04 60 4 5 4 5 0 6 988 7 7-7 6 7 6 ( ) 4 4 48 67 46 980 00 46 6 09 46 66 6 ( ) 98 8 69 64 4 5 4 5 9-94 5 4 960

More information

吴 郁 玲 等 : 农 户 对 宅 基 地 使 用 权 确 权 效 应 的 认 知 研 究 以 武 汉 市 为 例 29 the paper tried to provide a basis to improve the confirmation policy efficiency and to f

吴 郁 玲 等 : 农 户 对 宅 基 地 使 用 权 确 权 效 应 的 认 知 研 究 以 武 汉 市 为 例 29 the paper tried to provide a basis to improve the confirmation policy efficiency and to f 第 30 卷 第 4 期 2016 年 4 月 中国土地科学 China Land Sciences Vol.30 No.4 Apr.,2016 doi: 10.11994/zgtdkx.20160523.153245 农户对宅基地使用权确权效应的认知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吴郁玲 1 侯 娇 1 冯忠垒 2 周 勇 1 1.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经济管理学院

More information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客 家 文 化 學 院 客 家 社 會 與 文 化 學 程 碩 士 論 文 苗 栗 三 山 國 王 信 仰 及 其 地 方 社 會 意 涵 The Influences and Implications of Local Societies to Three Mountain Kings Belief, in Taiwan Miaoli 研 究 生 : 林 永 恩 指 導 教

More information

(2008) 主 张 教 师 在 课 文 教 学 中 应 让 学 生 有 意 识 地 注 意 语 块, 并 指 出 语 块 教 学 对 大 学 生 的 英 语 写 作 能 力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于 秀 莲 (2008) 以 大 学 生 为 受 试 对 象, 在 对 不 同 学 生 分 别

(2008) 主 张 教 师 在 课 文 教 学 中 应 让 学 生 有 意 识 地 注 意 语 块, 并 指 出 语 块 教 学 对 大 学 生 的 英 语 写 作 能 力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于 秀 莲 (2008) 以 大 学 生 为 受 试 对 象, 在 对 不 同 学 生 分 别 第 17 卷 第 1 期 2015 年 2 月 基 础 英 语 教 育 Journal of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Vol. 17, No. 1 Feb., 2015 结 合 语 块 教 学 提 高 中 下 水 平 学 生 写 作 能 力 的 研 究 曾 燕 文 摘 要 : 随 着 广 东 高 考 英 语 写 作 比 重 的 增 加, 如 何 提 高 中 下 水 平 学 生

More information

00. - 0-000 0 10 0 00-0 0 11 12 13 14 15 b 16 17 18 19 0 - 20 0 0-0 0 21 22 H.Mead 0-0 - ( ) 23 ( ) 24 ( ) 25 ( ) 26 27 00 0 00 0 28 29 30 31 ( ) 0 0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 ) Northrop F.S.C.

More information

論法院作成出版品禁止發行之衡量標準

論法院作成出版品禁止發行之衡量標準 論 法 院 作 成 出 版 品 禁 止 發 行 裁 定 之 衡 量 標 準 - 以 日 本 實 務 及 學 說 討 論 為 中 心 - A Study on the Stardard of Issuing a Preliminary Injunction -Comparative with the Japanese Practice and Theory- 詹 融 潔 Jung-Chieh Chan

More information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社 會 科 學 院 政 治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台 灣 中 小 企 業 赴 大 陸 投 資 風 險 及 其 因 應 之 道 Investment Risks and its

More information

竞 赛 缘 起 Origin of the Contest 02 03 中 国 的 甲 骨 文 和 古 埃 及 纸 草 文 巴 比 伦 泥 版 文 洲 印 地 安 人 的 玛 雅 文 并 称 世 界 四 大 古 文 源 远 流 长 的 中 华 文 化 其 发 展 流 传 和 继 承 都 在 中 有

竞 赛 缘 起 Origin of the Contest 02 03 中 国 的 甲 骨 文 和 古 埃 及 纸 草 文 巴 比 伦 泥 版 文 洲 印 地 安 人 的 玛 雅 文 并 称 世 界 四 大 古 文 源 远 流 长 的 中 华 文 化 其 发 展 流 传 和 继 承 都 在 中 有 竞 赛 缘 起 Origin of the Contest 02 03 中 国 的 甲 骨 文 和 古 埃 及 纸 草 文 巴 比 伦 泥 版 文 洲 印 地 安 人 的 玛 雅 文 并 称 世 界 四 大 古 文 源 远 流 长 的 中 华 文 化 其 发 展 流 传 和 继 承 都 在 中 有 所 体 现, 因 此 既 保 持 了 文 脉 的 稳 定 性, 又 推 动 了 在 每 个 时 代 语

More information

1 引言

1 引言 中 国 经 济 改 革 研 究 基 金 会 委 托 课 题 能 力 密 集 型 合 作 医 疗 制 度 的 自 动 运 行 机 制 中 国 农 村 基 本 医 疗 保 障 制 度 的 现 状 与 发 展 的 研 究 课 题 主 持 人 程 漱 兰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农 业 与 农 村 发 展 学 院 课 题 组 2004 年 4 月 2005 年 4 月 1 课 题 组 成 员 名 单 主 持

More information

235-262 Øfi ™‚

235-262  Øfi ™‚ 2003 9 235 262 1 2 1 2 1966 510-235- 3 (1901-1995) ( t e r m i n a l culture) 4 3 1930 53 4 1 9 9 3 2 1 3 7 9-3 8 0-236- (221 B.C.) 5 (A.D. 593) 5 6 2 2 1 993 3 1-3 7 2 003 4 57-485 -237- (221 B.C.-1911)

More information

, ,

, , 87 1 1 2 1 2 2,600 27 32 10 50 1978 1985 1987 WTO 2003 10 1 2003 9 25 WTO 88 1978 50 1949 1966-1976 1978 1998 1985 1993 1996 1,032 608 424 740 419 321 2,600 27 32 10 50 70 89 1979 1985 1987 1986 1991 12

More information

2 The Abolishment of Family Clans and Family Names Around the May-4 th Campaign Abstract Hsi-mei Hung * The Chinese society is traditionally based on

2 The Abolishment of Family Clans and Family Names Around the May-4 th Campaign Abstract Hsi-mei Hung * The Chinese society is traditionally based on 1 2 The Abolishment of Family Clans and Family Names Around the May-4 th Campaign Abstract Hsi-mei Hung * The Chinese society is traditionally based on paternity and is thus formed on the long-tested social

More information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從篤加有二「區」談當代平埔文化復振現相 從 篤 加 有 二 邱 談 族 群 正 名 運 動 從 篤 加 有 二 邱 談 族 群 正 名 運 動 陳 榮 輝 台 南 女 子 技 術 學 院 通 識 教 育 中 心 講 師 摘 要 本 文 從 篤 加 村 非 平 埔 族 裔 的 正 名 運 動, 探 討 篤 加 村 民 因 不 認 同 廟 後 區 ( 邱 ) 所 形 成 的 平 埔 族 裔 概 念, 從 地 理 變 遷 村 廟 沿 革 族 譜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0ECB7C9D4C6A3A8C5C5B0E6A3A9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D0ECB7C9D4C6A3A8C5C5B0E6A3A92E646F63>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性 灵 文 学 思 想 与 高 中 作 文 教 学 研 究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专 业 名 称 徐 飞 云 卞 兆 明 教 育 硕 士 研 究 方 向 学 科 教 学 ( 语 文 )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2012 年 9 月 性 灵 文 学 思 想 与 高 中 作 文 教 学 中 文 摘 要 性 灵 文 学 思 想 与 高 中 作

More information

瑏瑡 B ~ 瑏瑡

瑏瑡 B ~ 瑏瑡 210093 1200 K928. 6 A 1005-605X 2014 04-0059- 10 The Taihu Lake Basin in the Regional History Study Jiangnan or West Zhejiang GAO Yi - fan FAN Jin - min History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Microsoft Word - 08_76-93_¦ó³B¬O¡§Âk¡¨®a¡H.doc 臺 灣 圖 書 館 管 理 季 刊 第 二 卷 第 三 期 / 95 年 7 月 何 處 是 歸 家?: 台 灣 俗 語 中 女 有 所 歸 的 女 性 養 成 模 式 與 文 化 反 映 初 探 The E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Women: A Study about Nyu You Suo Gui the Female s Education Pattern and

More information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Emperor Qianlong s integra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into the way he rule the country achieved an impressive result. Thus this dissertation also attempt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38-2008.6 Study of Emperor Qianlong as Manjusri Bodhisattva Lo Chung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More information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学 院 ( 系 )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专 业 古 代 文 学 专 业 方 向 明 清 文 学 论 文 题 目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分 类 号 密 级 UDC 编 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 国 古 典 文 学 中 蝴 蝶 意 象 的 文 化 意 蕴 学 位 申 请 人 : 童 尚 兰 学 科 专 业 : 古 代 文 学 指 导 教 师 : 吴 昌 林 教 授 答 辩 委 员 会 主 席 : 答 辩 日 期 :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任 务 书 研 究 生 姓 名 童 尚 兰 学 号 20080791010103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前 言 一 場 交 換 學 生 的 夢, 夢 想 不 只 是 敢 夢, 而 是 也 要 敢 去 實 踐 為 期 一 年 的 交 換 學 生 生 涯, 說 長 不 長, 說 短 不 短 再 長 的 路, 一 步 步 也 能 走 完 ; 再 短 的 路, 不 踏 出 起 步 就 無 法 到 達 這 次 壹 教 育 部 獎 助 國 內 大 學 校 院 選 送 優 秀 學 生 出 國 研 修 之 留 學 生 成 果 報 告 書 奧 地 利 約 翰 克 卜 勒 大 學 (JKU) 留 學 心 得 原 就 讀 學 校 / 科 系 / 年 級 : 長 榮 大 學 / 財 務 金 融 學 系 / 四 年 級 獲 獎 生 姓 名 : 賴 欣 怡 研 修 國 家 : 奧 地 利 研 修 學 校 : 約 翰 克 普

More information

LH_Series_Rev2014.pdf

LH_Series_Rev2014.pdf REMINDERS Product information in this catalog is as of October 2013. All of the contents specified herein ar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due to technical improvements, etc. Therefore, please check

More information

9330.doc

9330.doc The research of the ecotourism operated by the cooperative operating system in northern Tapajen Mountain The research of the ecotourism operated by the cooperative operating system in northern Tapajen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