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之光~第六期(簡體)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正法之光~第六期(簡體)"

Transcription

1 原始佛教會 Sammādhammadīpa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佛陀正覺後 2442 年 2010 年 12 月 8 日 第 6 期 創刊於 2010 年 7 月 5 日 原始佛法 人間佛教 正法流佈 中道僧團檳城中道禪林成立了! 马来西亚槟城中道禅林的成立仪式 过程虽然简单 意义却非常深远 这象征着 佛陀正法在槟城奠基 从此 中道僧团将在槟城开教弘法 为槟城地区的人们带来亲近 佛陀教法的机会 透过佛法的浸润 为他们的人生带来大福祉 原始佛教會 發行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 1681 號 執 照 登 記 為 雜 誌 交 寄 正法之 光 第六期 2010 年 12 月

2 佛陀正覺後 2442/2010 年 11 月 21 日 ~ 12 月 18 紐約中道禪林共修 說法活動 2

3 發行 立場 原始佛教教團宗旨 本会以回归 释迦佛陀教导之原始教法 确立奉守 原始佛法与戒律 之僧团 体现 依经依律 尊僧和俗 性别平权 政教分离 之原始佛教教团 一 我们不否认在此方 他方 过去 现在 未来有若一 若二甚或百 千 万 亿佛 但是为避免无谓的臆 测与争论 远离伪说的揉杂 我们回归历史上的 释迦佛陀为我们的根本大师 二 我们承认在历史的递嬗中 佛教有各宗各派的教说 但是我们奉持由大迦叶所号召 经过五百位修行成就 者 阿罗汉所认可的第一次结集之圣典作为修行的依据 虽然这可能没有将 佛陀一生说法全然收集 但是 作为显明正法及修证菩提所需 必(已)然足够 三 经过两千四百多年的传承 佛陀原始教法已然新旧交杂 真伪难分 我们以近 200 年来佛教学界的考据 为依据 确认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当中古老修多罗的共说 去除后世之增新与部派教义之混杂融涉部分 还原第一次圣典结集之原貌 四 我们尊重任何端正信仰之教派 但是我们以奉行 佛陀真实教法之僧团为现前的依止 五 我们尊重任何不违反法律与善良风俗的教说与信仰 我们谨守政教分离之原则 不参与任何政党与政治活 动 我们确认缘生法无从比较出绝对的胜劣平等 男女二众皆能成就无上菩提 是应恪守分责分权之分际 第 6 期 佛 法 骊 珠 随佛而行 善知识语 古老经说 嫉妒的觉知与息止 上 从古老的经法认识 佛陀的修证 上 佛陀定说 增上之法 佛陀定说 增上之法 白话摘要 佛陀定说 增上之法 读后感言 部派分裂(二)五事异法 原始道场 2010 年马来西亚弘法侧记 22 正法新闻 特别报导 台北 马来西亚正法新闻 2010 年 10/30 31 台北都会二日禅宣法笔记 法工培训纪实 法工培训营感言 法工培训营心得分享 特别报导 2010 年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 中道禅林 中道三日禅记录 43 心得分享 北海 中道禅觉营 学员心得 看与见 随师闻法略记 学佛感言 創刊於 2010 年 7 月 5 日 清 净 三 宝 正 向 菩 提 指 導 中道僧 團 導 師 隨佛法 師 烏 帕沙瑪 比 丘 广 结 善 缘 特别报导 心得分享 Ven.B hikkhu Vūpasama 發 行 原始佛 教會 致歉启示 本期延误出刊 敬请十方大众见谅 并请继续支持 正法之光 馬來西亞原始佛教會活動特別報導 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于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槟城道场举行法工培训营 林连线同步进行三地的法工培训工作 培训过程中 透过这样的集训 这一培训营还与台湾内觉禅林及纽约中道禅 随佛尊者对参与集训的法友开示正确的法工心态与法工的分工执掌 法友彼此有了更深的认识与默契 未来法务推展必能发挥群策群力 分工合作的群体力量 特别报导 马来西亚槟城的书记组将集训的重点纪录下来 分享十方读友 中道僧团从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北海佛教会举办九日禅觉营 期间由 Ven. Tissarā 教导大家修习坐禅 行 禅 卧禅及十行禅法 僧团导师 随佛尊者则全心尽力为参与的法友解说佛教历史流变 禅修指导及经教开示 并于每晚的 大堂宣法特别开放大众随喜闻法 为了让因工作而无法参与的各地法友 也可以有闻法的机会 马来西亚槟城的法友各各充满爱心 积极造福植福 于十一月七日随同中道僧团驻锡法师一起至永爱孤儿院服务院童 培养院童亲近三宝的善缘 并致赠日用必需品 协助院方张罗院童上学文具 我们用一篇报导短文披露这一善行 正法之 光 第六期 2010 年 12 月 3

4 隨佛而行 嫉妒的覺知與息止 ( 上 ) 隨佛尊者 Bhikkhu Vūpasama 著於 May 15, 2010 序 嫉妒的觉知与息止 是笔者写成于 2001 年的作品, 至今已历经有十年, 当时此篇内容仅作为学团内部的修学教材, 从未对外界发表流通 原因是文章的内容, 是从佛法的修证方法及次第, 洞明心理人格与行为特质的观察 了知, 进而依据 此生故彼生 ; 此灭故彼灭 的准则, 开展息止迷惑 贪爱与嫉妒的正道, 确立 四圣谛 的修证纲领 这是属于经法 禅法与现实身心 生活, 得以相应一致的实修指南, 有助于生活中的修行与解脱 然而, 本文当中的修行次第是 先断无明, 后断贪爱, 不同于 无明最后断 之后世新出的 部义, 也不同于部派的诸多见解, 却是契合于古老的经说 禅法 基于 2001 年的华人佛教圈, 对于古老经法的认识不普遍, 各方研究也还谈不上成熟, 而文章内容又涉及经法 禅法与多面向的心理人格观察, 当时为了避免诸方无谓的谤法, 或是某些读者只知用于 外观 而不 内觉, 反而会害了许多佛门的善良修行者, 所以内容不对外流传 2004 年法雨道场的明法法师, 曾向笔者要求分享文章的部份内容, 从而得知此文之部份 2006 年明法法师将部份内容刊于 法雨杂志, 公开登载供十方阅读 下载 现今原始佛法的确立与宣化, 经由中道僧团与原始佛教会的努力, 已经公开化 因此, 本文指陈的教说根据与修证次第, 应可公诸于世了 前言对于一个研究佛法的人来说, 认识佛陀的生平事迹与思想, 是最为重要与根本的所在, 其次才是对佛教的流传历史与制度 规范的认识 因为这有助于了解佛法流传 演变的始末因由, 探知佛教传布方法的原型与思想的改变, 厘清佛法的原貌与适应社会的方式 然而, 我们对于这些应当知道的课题, 即使已有了深入的研究与了解, 也只是对佛陀的思想与佛 教的发展, 有着深入研究与了解而已! 这不表示我们已经充分了解自己, 并且知道自身问题的所在 如果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 不是只要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者, 或只是作一个对佛法具有深入了解的出家人 信众, 那么透过佛法的启发, 进而认识 解决当前自身的问题与苦恼, 才是真正的重点了 长久以来, 人们多将 嫉妒 的发生, 视为一种人格或道德上的瑕疵, 所以人们多会掩饰与拒绝承认本身的 嫉妒 心理, 也会避免指出他人的 嫉妒 作为, 因为在世俗的社会里, 这无异是承认自己或指责他人在人格 道德上的缺陷, 而这正是一种世俗上的社交忌讳 然而, 嫉妒 原本就不是人格与道德层面的问题, 而是经由普遍常见的心理与经验, 交互影响与激发出的情欲冲突现象, 所以不是诉之于道德性的启发 教化或规戒, 即可予以消除的问题, 也不是藉由彼此情感的交流与相互的认同, 就可以彻底灭除或改变的事实, 更不是人格高尚者就能避免发生的心理 嫉妒 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发生在人群之间, 不论是亲子 夫妻 兄弟姊妹 师生 朋友 亲密的情人, 或是信念上的同志, 以及任何男女老少之间, 都有产生 嫉妒 的可能, 即使是善人与善人 宗教师与宗教师之间, 也不例外 因此, 在人格高尚者 善人 教育家 宗教师 亲人及挚友之间, 嫉妒 可说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但却是说不出口的内在问题 这是因为人们所嫉妒的对象, 往往就是相当熟悉与亲近的人, 或者是具有更胜于自己的人格 善绩 智慧与成就的人 最重要的是, 人们即使知道内心怀抱 嫉妒 的心绪, 也难以自我克制与息止 嫉妒 得发生 多数的人会因为无法解除嫉妒的煎熬, 难以坦然的承认在嫉妒心理的背后, 隐藏着欲望与骄慢所交织而成的 自我期许, 而拒绝承认自己确实妒忌着别人 不仅如此, 甚至会更进一步将嫉妒引发的对立 忿怨 攻讦 破坏的心绪及行为, 予以合理化或 4

5 神圣化, 而这些表现在冷静的旁人看来, 就是在 嫉妒 的情欲冲突中, 陷于 狂迷 的处境 嫉妒 不仅是人们常发生的心理与经验, 也是关涉最广的情欲心理, 并且是人会掩饰与拒绝承认的事实, 同时也是最难消除与排解的情欲纠缠 若要息止 嫉妒 的发生及逼迫, 只有经由当事者对本身 嫉妒 心理的充分自觉, 并且确实的远离 嫉妒 的发生因素, 才有可能达至 一 嫉妒 的认识 嫉妒 的本质是情欲性的心理现象, 它的发生多是因为在 自我期许 的实现上, 见到他人的表现与成就, 高于自己的实现程度时, 经由内心对他人成就的 欣羡欲 与对自己的 挫败感, 两者相关而纠结产生的情欲矛盾与错乱 换言之, 嫉妒 的心理, 实质是出自对 实现自我期许 的欣乐 渴盼与肯定的情欲, 当 面见 到他人的表现与成就, 体现了自己欣盼的 自我期许 或理想时, 尤其是在实现 自我的期许 上, 自己相较于他人有所不足 落后时, 内心即产生 自我的挫败感 挫败感 不仅会引发焦虑 慌乱 郁闷 懊恼 不满 愤怒的情绪, 也会对让自己 感到挫败 的他人, 浮现起不安 逃避 拒绝 忿怒 对立及否定的情欲, 在此同时则更加强了实现 自我期许 愿望 理想的渴求 此时, 当事者的心中, 在对于 自我期许 的肯定及渴求的同时, 当下却又对他人体现了符合自己所 自我期许 的成就, 有着拒绝 对立与否定的心理 在于同一 自我所期许的价值 上, 当期待者与实现者不同时, 会使期待者对于实现者产生既欣羡又愤拒 既认同又对立的心绪 这二种互为极端 难以两立的心绪与情欲, 并陈纠结 两极拉扯的结果, 是使人的心理陷于自相矛盾与错乱的情欲状态, 而这就是 嫉妒 例如 : 一个希望与期许能够拥有进口名车的人, 当自己无法达成此一愿求, 却又见到他人拥有名车时, 内心是既欣羡与肯定对方的成就, 却又拒绝面对 接受与承认此一事实 内心既期待 羡慕能拥有 名车, 却又愤怨名车被他人拥有, 这相关发生却又相互拉扯 纠结与对立的两极情欲, 就是 嫉妒 这两极纠结 拉扯的情欲, 会让人伤害车主而后占用或破坏名车, 或是窃用车子后再破坏, 或是直接的破坏车子 换言之, 由 实现自我期许 与 挫败感 纠结而成的 嫉妒, 一般会让人先采取 抗拒挫败心绪的拒绝 攻讦引起挫败感的来源, 而后则加紧脚步的 满足实现自我期许的需求, 最后是彻底的消除 引起挫败感的来源 嫉妒 除了会引起抗拒与对立之外, 还会再引发慌乱 焦虑 妄想与自大, 甚至狂迷的心理病症 所以, 伴随 嫉妒 而来的, 往往是对 自我挫败 的掩饰与伪装, 还有对 已实现自身期许 的他人, 采取非理智 莫须有的逃避 轻慢 讥嫌 猜忌 抗拒 对立与破坏, 同时也会以诚恳 正直 公义的面目与行为, 来遮掩 嫉妒 的心理, 并且合理化本身作的对立 迫害的狂迷作为 例如 : 一个自我深刻期许达成某种职场成就的人, 当自己无法实现此一自我期许与理想时, 却面见到职场的同事获得此一成就, 内心是既欣羡又抗拒, 一方面欣羡与肯定此一自己 期许 的成就, 二方面想要远离对方, 也不愿亲友 同事认同与肯定对方的成就 此时, 内心会不自觉 禁不住的想刺探对方的缺失, 否定对方的成就, 为了舒缓内心的不安及挫败感, 更会不自觉的轻慢 讥嫌对方, 很自然 的看到对方的 不足与过失, 并且会 不经意 的告之大众, 甚至会制造一些 莫须有 的过失, 藉以诬陷 丑化对方, 却又装出一副诚恳 正直 公义的面孔, 来掩饰自己的 嫉妒, 但又想不出自己的作为有何不妥, 这就是世俗所谓的 同行相嫉 因此, 嫉妒 不仅是当事者自陷于情欲的错乱与狂迷, 更让被嫉妒者处于非理性且无准则的拒绝 对立或伤害中 因为对当事者而言, 只有被嫉妒者受到了挫败, 或是消灭, 才能减轻自己的 挫败感, 平复欣羡 渴求与挫败 忿怨所交织而成的情欲错乱, 并舒缓心中焦虑 慌乱 郁闷 懊恼 不满 忿怨与愤怒的情绪 因此, 道德的陶冶与规范, 理性的 5

6 隨佛而行 约制与说服, 感性的真情交往, 或是恩义的对待与宽容的退让, 乃至所谓的心理谘商与辅导, 都无法真正的浇息 嫉妒的火焰, 除非当事者的内心对 自我期许 愿望 理想的情欲, 能够度越及止息 但是, 这对世上绝大多数的人而言, 根本是近乎不可能的事, 所以 嫉妒 也就成为人间普遍 常见的现象了 特别是在 相近之人生期许 的社群里, 也就是相同的行业 信仰 身份 志向 地位 职场与情感圈中, 相轻 相嫉 相争更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1984 年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产业, 出产了一部探索 嫉妒 的影片 阿玛迪斯 (AMADEUS), 片中叙述的是十八世纪的音乐神童沃尔夫冈 阿玛迪斯 莫扎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受到音乐家安东尼奥 萨列礼 (Antonio Salieri) 的 嫉妒 及陷害, 片中对于 嫉妒 有生动的表演与细腻的阐述 二 嫉妒 的心理背景 嫉妒 不是独自发生与单独存续的心理现象, 当中实有着相关不可分的情欲成份与理性认知基础 人若要确切的了解 嫉妒, 就不得不对相关的心理及发展, 作一周详 深入的观察不可 嫉妒 的主要心理背景, 是对于某种特定事物 行为表现或社会价值的 欲求, 而此一渴求情欲的发生, 是立足于过往所达成的 确定自我 的 胜任经验 上, 或是建立在 情欲的满足 与 信受的价值 之上 这是因为已有的胜任的经验 情欲的满足, 或是信受价值的实现, 会帮助人在心理上形成 自我确定感, 并引起安适及愉悦的情绪, 而这些情绪是因为大脑分泌出 β 内啡呔, 并提升了脑血清素 正肾上腺素所致 这些生化机制会使生物重复的进行形成 确定 的过往经验, 并从脑内生化反应来馈制行为的模式, 以有效的维护物种的生存绩效 反之, 若是行为经验带来的是 不确定感, 即会引起焦急 疑虑 慌乱 不安与郁闷 沮丧 疲厌 忧伤的情绪, 这是和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脑血清素下降有相当的关连 这种生化反应的作用, 约制了生物的接纳心绪与进取行为, 促成逃避困境与避免重复 的进行 不确定性 的行为经验, 目的是避免无益的作为及保护物种的生存机会 如是藉由行为经验与人类脑内生化反应的相互配合与约制, 则胜任经验 情欲满足与信受价值的体现, 能够相关影响的重复引发愉悦的馈制反应, 或约制困厄经验的重复性 因此, 人类对于胜任经验 情欲满足与信受价值的体现, 会产生 渴求 的情欲反应, 并且一再的追逐不休, 而生物的生化约制反应, 也会逃避与拒绝造成 不确定感 的挫败经验, 以减少无助于存续及开展的行为模式 这正如油门与煞车一般, 确定者则前进, 不确定者则停车, 这是为了保护安全, 并尽快的到达目的地 当浮现出过往的愉悦 喜乐的记忆时, 生化性的约制作用, 即起了制约行为的功能, 首先是经由脑内分泌的生化反应, 让大脑产生了似同过往的愉悦及喜乐的情绪感受, 并因此发生了约制重复过往经验的行为及心理, 也就是引起想要 再次的面临愉悦 喜乐经验的欲愿, 而这就是 渴求 的情欲 紧随着 渴求 情欲而发生的, 是人对于想要再次体验的愉悦 喜乐经验, 产生再次经验时的想象与臆测 这些想象及臆测的作用, 是一方面更强烈的激发重复过往经验的情欲, 此即通俗所谓的 欲求, 另一面进而诱导理智为 实现经验 进行事前的 风险推测 成败利弊的估算 行动计划 及 利损行为的规范 简单的说, 在身心的生化馈制机制下, 情欲是决定 要或不要 的决策者, 而理智多只是评估 利弊得失 价值估算 与规划 行动指南 的助手而已! 理智充其量只能透过得失利弊的估算, 或是认知价值的比对 衡量的方式, 重建引发情欲的认知结构, 进而平缓经由情欲反应的影响而形成的迫切感, 并延缓或暂时停止实现情欲的行动, 舒缓情欲不满的焦躁与郁闷 但是, 经由逻辑思辨 ( 理智 ) 而重建的 利弊与价值认知, 却无法真正 否决 情欲的 渴求, 也不能彻底的消除 渴求 所引起的身心躁动 反之, 在 不确定 的挫败经验上, 理智也只能经由对个人利弊与社群价值的衡量, 来减轻 情欲 上的疲厌感, 以 说服自己 及激励违反情欲倾 6

7 向的 理性 作为, 并提振与激发陷于疲厌不前的欲愿 然而, 就事实而言, 仅凭理智的作用, 是无法实际有效的改变情欲上的疲厌感, 也无法真正有力的形塑出某种情欲的愿求 除非此一出于 逻辑计算的理性行为, 能从实践中获得 确定自我 的胜任经验, 并且此一胜任经验, 带给当事者相当的愉悦 喜乐的情欲感受, 这才能将 理智认知的价值 有效的转化成 情欲的渴求, 并形成重复此一 确定自我之胜任经验 的内在动力 否则, 理智所激起的行动力, 不仅无法与情欲的行动力相比, 也将一次比一次的疲弱, 直到无所行动为止 如同世俗所言, 感情是无法勉强的, 勉强下的作为也不会长久 当再次的体验 愉悦 喜乐经验 的想象与臆测, 强化了 渴求 的情欲, 而理智也为 实现愉悦经验 作了事前的 成败利弊的估算 与 行动规划 之后, 紧接着关于 满足渴求 的实现方法 实现的次第 实现的程度 实现的时空, 以及实现所及的人 事 物, 即会次第的构思出来 此时, 将这些相关于 渴求 的众多层面, 予以真实的体现, 即是内心的目标 理想 愿望与 自我期许 了 简单的说, 当 渴求 的 实现内容 已经构思而清楚浮现时, 渴求内容的实现 就必然的成为人们的 自我期许 愿望 理想及目标, 同时也是人生过程当中的 欣乐 羡慕与忧恼 失落 怨嫉的所在 当 自我期许 确立后, 依着 自我期许 的内容, 人的内心形成了 自我接纳 与 自我认同 的面向与标准, 并形成了引发 胜任感 与 挫败感 的临界尺度, 而 自我期许 的完成度, 或是称为欲求的实现程度, 即直接关涉着 胜任感 与 挫败感 的发生 举例来说, 一个期许自己成为博士的人, 若只能完成硕士的学位, 此人是不会接纳自己只是如此, 或是认同自己的表现, 更会怀疑自己, 挫败感 也会发生 ; 若是已完成了博士的学位, 就会真正的接纳与认同自己, 并产生肯定自我的心理与 胜任感 由于 胜任感 不仅会引起喜乐 安适 愉悦的 心绪, 也会约制 加深人对于 实现渴求 的需求, 促使人再次的重现已有的确定经验, 也就是胜任经验 情欲满足及信受价值的实现 反之, 挫败感 使人的心理形成郁闷 焦躁 不满 愤怒的心绪, 加深人对于 挫败 的抗拒, 并逃避已有的挫败经验 因此, 自我期许 愿望的完成度, 也就是 渴求 的实现度, 不仅是直接的关涉到胜任感与挫败感的发生, 更会引起多重的情欲发展及行为取向, 而其中 挫败感 的发生, 即是 嫉妒 的引爆点 三 嫉妒 的发生因素与形态欲望的发生, 并不是因为人的内心当中, 原本就存在着所谓的 贪欲, 当面临美好的人 事 物时, 内心 原本就有的贪欲 就会针对这些美好的人 事 物有所贪求, 在实际的事实上, 欲望的形成并非如此 同样的, 忿怒与瞋怨的产生, 也不是原本就有着所谓的 瞋心, 存在于内心当中, 而在某种情况下就会发作, 瞋恨的发生绝非如此 同此, 迷惑与无知, 也不是 原有 迷惑 欲求与瞋怨的形成, 是在于现实经验 认知心理 内分泌的生化反应间, 密不可分的相关影响而形成, 既不是 无因而本来就有, 也不是自己所作, 或是由他所作, 或由自 他共作, 更不会是恒久不变 如是, 不仅迷惑 欲求与瞋怨, 是依着诸多缘由影响而发生的 身心状态, 嫉妒 的发生也是如此 在 嫉妒 的发生上, 需具备以下几项因素与缘生次第 : 一 在现实生活中, 眼 色相缘起眼识, 眼 色 眼识三事为眼触 ( 有乐触 苦触 喜触 忧触 舍触 ), 缘触而生受 想 思 ( 行 ), 眼 色与眼识 受 想 行则为五受阴 如是耳 声 ; 鼻 香 ; 舌 味 ; 身 触 ; 意 法相缘起意识 ( 识 ), 意 法 意识缘生触, 缘触而生受 想 思 ( 行 ), 为五受阴 ( 见大正藏 杂阿含 第 经 ) 二 在日常经验中, 于眼触入处 意触入处等六触入处 ( 五受阴 ) 的身心内涵 缘生 无常, 既不如实观察, 也不正思惟 如于六触入处不如 7

8 隨佛而行 实观察 不正思惟者, 不如实见六触入处 ( 五受阴 ) 为缘生法, 则不得正见缘生法为无常 苦 非我我所 如是不如实见者则生于痴, 彼痴者是谓无明 如于六触入处 ( 五受阴 ) 不如实知见集法与灭法者, 则不正见六触入处 ( 五受阴 ) 是缘生法, 不正见六触入处 ( 五受阴 ) 为缘生法者, 则不正见六触入处 ( 五受阴 ) 无常 苦 非我 非我所 如是不如实知见 不知者, 即谓之 无明 ( 见大正藏 杂阿含 第 334,68,103,257, 210,245,1170,251,298,1144 ; 南传 相应部 六入相应 107 经 蕴相应 102,126 经 因缘相应 21 经 ) 三 于身心内涵 ( 五受阴 ) 不见无常 苦 非我 非我所, 则于五受阴不生厌离, 不生厌离者则生乐着, 乐著者则生喜贪, 即于眼入处 意入处所起的愉悦 欢喜与忿怨 忧苦的感受 ( 有乐受 苦受 喜受 忧受 舍受 ), 产生生化反应性的身心约制 当人对于色 声 香 味 触 法的日常经验, 有所生化反应性的身心约制, 即因而产生心理性的自我情感, 并经由种种愉悦 喜乐的感受经历, 形塑出个人经验上的自我胜任经验 情欲满足, 并将理智认知转化为信受的价值 ( 见大正藏 杂阿含 第 经 ) 四 个人对于胜任经验 情欲满足或信受的价值, 有着相当愉悦 喜乐的感受与缘着, 从而形成坚执其中的贪爱 欲求, 起了实践行动的内在动力 ( 见大正藏 杂阿含 第 311 经, 谓 见可爱 可乐 可念, 见已欣悦 系着已欢喜, 欢喜已乐着, 乐着已贪爱, 去涅盘远 ; 298 经 ) 五 在实现欲求的想象与臆测中, 引发思考而规划出将来的 欲求的实现内容与步骤, 也就是在未来的 自我期许 愿望 理想 六 依着 自我期许 的内容, 形成了 自我接纳 与 自我认同 的面向与标准, 并且依着欲求的 实现步骤, 而有不同实现阶段的自我认同标准 对于努力于实现 自我期许 的人来说, 阶段性的自我认同标准就是引发 胜任感 与 挫败感 的当下临界尺度 例如 : 立志成为总统的人, 规划四十岁前作立委, 五十岁前当县 市长, 六十岁左右当上总统, 这三段式的实现步骤, 形成三个不同阶段的自我认同标准, 也是引发 胜任感 与 挫败感 的三个阶段性临界点 七 从现实的经验中, 面临了现阶段自我期许 愿望的 在他实现 与 自我挫败, 形成了 自我认同 的障碍, 并引发了挫败感 八 对同一 自我期许 的所在, 在既欣羡又愤拒 既认同又对立的两极情欲冲突中, 关涉起自相矛盾与错乱的情欲, 也就是 嫉妒 九 伴随 嫉妒 而起的, 是因 自我认同 的挫败而起的慌乱 焦虑 愤怒情绪, 还有为了寻求自我肯定而引发的妄想, 因强烈拒绝挫败与维护自我, 而不自觉的合理化 美化自己的自大心理 十 最后, 实现欲求的迫切感与慌乱 焦虑 幻想 自大 愤怒的心绪, 交织成思虑与情欲为之错乱的狂迷, 而有着背离常态的身心表现及作为 这些相关于 嫉妒 的现实经验与身心状态, 虽是相关连的循序渐起与变迁, 直到 嫉妒 的形成 但在 嫉妒 发生的当下, 却已是密切相关而呈现的心理状态, 是无法单独剥离出当中的任何一者 在于慌乱 焦虑 妄想 自大与狂迷的心绪下, 是对自我挫败的掩饰与伪装, 还有 非理智 莫须有 的对被嫉妒者, 采取逃避 猜忌 讥嫌 轻慢 抗争 对立与破坏的作为, 并会合理化 美化自我的一切, 以及作出掩饰 嫉妒 的伪善行为 虽然 嫉妒 的身心形态及作为, 很难被视为具有道德 人格 理性与良知的表现, 也确实是无法让人忍受的 恶, 但 嫉妒 毕竟不是天生的 原罪, 也不是由人格与道德上的缺失所造成, 更不纯粹是一种精神性的疾病 嫉妒 是藉由平常生活经 8

9 验而形成的诸多一般心理与情感, 以及某种平常现实经验的关连, 相关影响而起的情欲问题, 并且是一种难缠 可怕与难以避免的心理状态 因为人都不免于喜乐 愉悦的人生经验, 所以能重复引发喜乐 愉悦情绪的人生经验与价值体现, 也就成为人间难免的一种 欲求, 并且从 欲求 进而呈现出的愿望与 自我期许, 更是一种 必然 的心理发展 随着 自我期许 的确立, 更是无可避免的确立了 自我认同 的标准, 以及挫败感及胜任感的发生点 当具足了这几种一般经验与心理时, 处在形色多样的人世里, 要免除面对他人的某些成就胜于自己的努力, 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 挫败感 的产生, 也就成了无可避免的人生经历 在此之下, 嫉妒 的发生, 只能说是人生的一种 当然 因此, 只要是人, 就不可能不曾经历过 嫉妒 的心理, 并且受到他人 嫉妒 的经验, 也是大多数人都有过的生活经历 只有面对这个事实, 并承认这是事实, 才真正有助于了解 嫉妒 的内容, 认识 嫉妒 的原因, 并让我们找到息止 嫉妒 的道路 四 嫉妒 的初萌 生长 成熟与萎落在形成 嫉妒 的诸多相关因素中, 欲求的形成固然是重大的前提及要素, 但它还不是引发 嫉妒 的近因 关于激发起 嫉妒 的近因, 我们可以简约的提出以下三点 : 自我期许 阶段性自我认同标准 挫败感 若将这三点对应在人我成就的比较上, 即可发现 嫉妒 的初萌 生长 成熟 萎落的面貌与变迁过程 正如花朵, 从芽苞 幼蕊 盛开到萎落的过程一样 欲求 不仅让人确立了人生前途的方向与视野, 同时使人在广大的人群中, 看到 和自己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的人 人们在前途的视野里, 经由 自我的期许 标出努力的目的与成果的所在, 并且建立了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衡量标准 依着欲求的实现步骤而确立的 阶段性自我认同的标准, 让人们对于和自己奋进于同一道路的人, 明确的 感受 到前辈 朋友及竞争对手是谁 这怎么说呢? 我们对于成就远远超乎于 自我期许 的标准以上者, 基于他们的人生成就原本就不是自己所敢盼望, 所以对这个人不仅不会感到竞争的压力, 反而会将其视为个人的崇高典范, 而对此人怀抱着 崇拜与仰敬 的心境, 并多会以师长 前辈相待 其次, 对于成就已领先我们一段距离, 并已完成我们所期许的未来阶段标准者, 则因为此人的成就, 原本就是自己对未来的盼望与目标, 所以我们对此人会有淡薄的兢争心理与挫败感, 但却会有明显的 羡慕 心绪, 并多会以朋友相待 再其次, 对于成就与表现超乎于我们, 并接近或完成我们期许的现阶段标准者, 则因为此人的成就, 正是我们现阶段所盼望与自我期许的所在, 所以面对此人会有 挫败感, 以及自我认同的障碍发生, 并且也引爆了 嫉妒 的情欲问题, 也会将对方视为对手 敌人 最后, 若我们经由公平的竞争方法, 终于让我们超越了 领先我们且为我们所嫉妒与竞争的对手, 领先的成就会让心中原有的挫败感逐渐的消退 消失 此时, 在心中代之而起的, 是 领先对手的自我期许 获得实现后, 内在形成的的 胜任感 所以, 原有的嫉妒与愤怒, 即会随着挫败感的消退而淡薄 离散, 并会感到愉悦 喜乐的情绪, 而原来的对手则会随着内在心绪的转变, 而被自己视为 特殊的朋友 然而, 若是采取不义的手段来取得领先的成就, 则会因为明白 自己不是真正的领先, 而无法获得真正的 胜任感, 所以内心的嫉妒就不会因领先对手而消退与离散 最后, 对手依旧是对手, 并且在内心中是 既心虚 嫉恨, 又轻慢 害怕 的对手 由于人的成功会引发重复胜任经验的内在约制, 并不会因为自我期许的实现, 而息止了内在的欲求, 反而是让欲求不断的再引发, 永远也无法因为成功而满足 所以, 当成功让人不断向欲求所确立的前途前进时, 在过去原为自己所羡慕的朋友, 即会因自己的期许标准向前推进, 变成现在所嫉妒与竞争的对手, 而昔日内心 崇敬 的前辈 师长, 今日却成为自己所 羡慕 的朋友, 在日后甚至逐渐的成为 嫉妒与竞争 的对手 反过来看, 现在崇敬我们的人, 他的 9

10 隨佛而行 成长 进步, 会使他从崇敬变成羡慕, 而今日羡慕我们的人, 将会因为进一步成就的获得, 日渐的再从羡慕转变为嫉妒, 将我们变成对手, 并嫉妒我们的成就 因为不论是师长 前辈或朋友, 都有可能变成我们内心所嫉妒的对手, 而父母 兄弟姐妹 夫妻 子女 同事也是一样, 都有可能在欲求及成就的轮转中, 成为和我们相争 相嫉的 冤家 欲求若是不断, 实现欲求的动力就不会停止, 而自我期许的实现 自我认同的标准 胜任感 挫败感也就无法免除 实现欲求的动力, 让人努力的追求 自我期许 与愿望的实现, 而成功的胜任感, 则使人追求成就的动力获得再前进的力量与约制 如此之下, 崇敬 羡慕 嫉妒 轻慢与离散的变迁, 就是嫉妒从初萌 生长 成熟到萎落的过程, 即如同无解的迷咒一样 因此, 世间人没有长久的师长 前辈与朋友, 即使是血缘至亲也会有成为敌人与对手的时候 啊! 内心的渴望 自我的期许与任何成就的追逐, 即是 愁苦与失落的门, 也是挑起争斗虚伪与怨嫉仇恨的剑 在佛教的历史上, 最显著的 嫉妒 例子, 就是提婆达多毁佛的事 提婆达多是佛陀的俗家堂弟, 既有过人的聪慧与能力, 也善于经营人际关系, 同时有着相当刚强与自负的人格特质 初出家时, 提婆达多相当勤奋于佛法的修行, 所以很快的得到大众的尊敬 这时候僧团当中两位大长老 舍利弗与目犍连, 还受到他的尊敬, 而佛陀也还受其崇仰 尔后, 提婆达多希望能拥有神通, 更渴望能受到世人的崇敬, 但却不为佛陀与其他僧团长老所支持与鼓励 提婆达多不仅不知反省, 反而心怀怨怼与不满 最后, 提婆达多利用了慈和的阿难, 获得神通的学习方法, 并借着神通得到了诸多信众的敬畏与供养 此时的提婆达多, 既骄傲又得意, 也不再敬重舍利弗与目犍连, 对于佛陀的崇敬也降低了 当时, 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子谋夺了父亲频婆娑罗王的王位, 但却无法获得佛陀的认同, 阿阇世因此转而支持提婆达多, 并鼓励提婆达多争取佛教的领导权及影响力 受 到阿阇世王支持的提婆达多, 变得更志得意满 目中无人, 不仅不尊敬舍利弗与目犍连, 也不再将佛陀放在心上, 甚至更进一步的想要取代佛陀, 谋夺佛教僧团的领导地位 然而, 提婆达多的企图, 除了部份出身自释迦族的僧众以外, 并未受到僧团的普遍支持, 也被佛陀呵斥与拒绝 争取僧团领导权遭受挫败的提婆达多, 不仅不知悔改, 更转而以种种恶毒与卑劣的手段, 暗地里迫害佛陀与僧团, 更试图以不同于佛法的律戒, 混淆正确的佛法, 试图取代佛陀的教法 从提婆达多的例子, 即可鲜明的看到在逐步实现 自我期许 的成就中, 嫉妒 的面貌, 从崇敬 羡慕 嫉妒到狂迷的变迁与发展过程, 可谓是典型的例子 类似的案例, 在佛门中屡见不鲜, 不论为人师长 学友或初学者, 岂可不慎 在笔者多年的弘化生涯中, 不仅见过众多学人相嫉而相争的例子, 也曾多次受到法友与学生的嫉妒与伤害, 有些甚至还忘恩负义的作出世间难容的诋毁与迫害, 当中有些还是 出家人 这些因嫉妒而伤害自己的师长 法友的人, 其实多受过笔者的呵护 关照或教导, 也多有不错的表现, 但都有相近的特质, 就是聪明并具有过度的自许 固执 好胜及压抑自我的性格 具备这些人格特质者, 往往对自己都有一份过人与完美的期许, 既经不起挫败, 也见不得别人的优点与长处, 即使对自己的学友与师长也不例外, 最后终不免为欲求 嫉妒与狂迷所吞噬, 而行不义之举 待续 10

11 善知識語 從古老經法認識佛陀的修證 ( 上 ) 佛陀如何正覺 見道 成就解脫與三藐三菩提 選錄自隨佛法師 Bhikkhu Vūpasama 著 原始佛教之確證及開展 第三章第一節 2010 探寻佛陀原说的 教法依据, 是根据阿难系传诵的汉译 杂阿含 与优波离系巴利 相应部 中, 第一次结集 集成之因缘 圣谛 食 界 阴 ( 蕴 ) 六入及四念处等诸道品之七事相应教 经由两部传诵的对照 整理出原始的共说, 再对照佛教部派分流始末, 滤净部派增新之部义及 论说, 整治 还原佛陀教说之教法 禅法及菩提道次第的原貌 阿难系汉译 杂阿含 与优波离系巴利 相应部 中, 在因缘 圣谛 食 界 阴 ( 蕴 ) 六入及四念处等诸道品之七事相应教以外, 其余的经说传诵, 都是出于 第一次结集 以后的增新, 不可作为探究 佛陀原说 的根据与标准 现依古老的经法共说, 来探究佛陀的修证 : 1. 佛陀如何正觉 明见因缘法, 佛陀及圣弟子得以正觉, 并得正知缘生法无常 有为, 是灭尽之法 败坏之法 离贪之法 灭法, 离于我见, 乃至离贪, 而于未来世成不生法 1. 大正藏 杂阿含 296 经 ; 南传 相应部 因缘相应 SN12.20 经如是我闻 : 一时,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 我今当说因缘法及缘生法 云何为因缘法? 谓此有故彼有, 谓缘无明行, 缘行识, 乃至 ( 缘生有老死 ), 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云何缘生法? 谓无明 行 若佛出世,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住 法界, 彼如来自所觉知, 成等正觉, 为人演说, 开示 显发, 谓缘无明有行, 乃至缘生有老死 若佛出世, 若未出世, 此法常住, 法 住 法界, 彼如来自觉知, 成等正觉, 为人演说 开示 显发, 谓缘生故有老病死 忧悲恼苦 此等诸法, 法住, 法定, 法如, 法尔, 法不离如, 法不异如, 审谛 真 实 不颠倒 如是随顺缘起, 是名缘生法, 谓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处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病死忧悲恼苦, 是名缘生法 多闻圣弟子, 于此因缘法 缘生法, 正智善见 不求前际, 言我过去世若有, 若无, 我过去世何等类? 我过去世何如? 不求后际, 我于当来世为有, 为无, 云何类? 何如? 内不犹豫, 此是何等? 云何有? 此为前谁? 终当云何之? 此众生从何来? 于此没当何之? 若沙门 婆罗门, 起凡俗见所系, 谓说 我见 所系, 说 众生见 所系, 说 寿命见 所系, 忌讳吉庆见 所系, 尔时悉断 悉知, 断其根本, 如截多罗树头, 于未来世成不生法 是名多闻圣弟子, 于因缘法 缘生法, 如实正知, 善见, 善觉, 善修, 善入 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2. 南传 相应部 因缘相应 SN12.20 经 ; 大正藏 杂阿含 296 经一 [ 尔时, 世尊 ] 住舍卫城 二世尊曰 : 诸比丘! 我为汝等说缘起及缘生之法, 汝等谛听, 当善思念, 我则为说 彼诸比丘奉答世尊曰 : 大德! 唯然 世尊曰 : 三 诸比丘! 何为缘起耶? 诸比丘! 缘生而有老死 如来出世, 或如来不出世, 此事之决定 法定性 法已确立, 即是相依性 如来证于此, 知于此 证于此 知于此, 而予以教示宣布, 详说 开显, 分别以明示, 然而即谓 : 汝等, 且看! 11

12 善知識語 四诸比丘! 缘生而有老死 诸比丘! 缘有而有生 诸比丘! 缘取而有有 诸比丘! 缘爱而有取 诸比丘! 缘受而有爱 诸比丘! 缘触而有受 诸比丘! 缘六处而有触 诸比丘! 缘名色而有六处 诸比丘! 缘识而有名色 诸比丘! 缘行而有识 诸比丘! 缘无明而有行 如来出世 或不出世, 此事之决定 法定性 法已确立, 即相依性 如来证知此, 已证知而予以教示宣布, 详说 开显 分别以明示, 然而即谓 汝等, 且看! 五诸比丘! 缘无明而有行 诸比丘! 于此有如不虚妄性 不异如性 相依性者, 诸比丘! 此谓之缘起 六诸比丘! 何为缘生之法耶? 诸比丘! 老死是无常 有为 缘生 灭尽之法, 败坏之法, 离贪之法, 灭法 七诸比丘! 生是无常 有为 缘生 灭尽之法 败坏之法 离贪之法 灭法 八诸比丘! 有是无常 有为 缘生 灭尽之法 败坏之法 离贪之法 灭法 九 ~ 十六诸比丘! 取为 诸比丘! 爱为 诸比丘! 受为 诸比丘! 触是 诸比丘! 六处是 诸比丘! 名色是 诸比丘! 识是 诸比丘! 行是 十七诸比丘! 无明是无常 有为 缘生 灭尽之法 离贪之法 灭法 诸比丘! 此等谓之缘生法 十八诸比丘! 圣弟子对此缘起及缘生之法, 以正慧如实善见故, 彼忆起宿世, 即 : 我于过去世有耶? 我于过去世无耶? 何故于过去世有耶? 于过去如何有耶? 于过去世如何有耶? 如何而有耶? 十九 [ 彼圣弟子 ], 驰思未来 : 即 : 我于未来世有耶? 于未来世无耶? 何故于未来世有耶? 如何于未来世有耶? 我于未来世何有? 如何而有之耶? 二十 [ 又圣弟子 ], 于今之现世就已有惑 即 : 有我耶? 无我耶? 何故有我耶? 如何有我耶? 此众生来自何处耶? 彼将赴何处耶? 不知其理 二一所以者何? 诸比丘! 圣弟子如实对此缘起及此等缘生之法, 以正慧善见故 2. 佛陀如何见道 佛陀从觉知 苦 与 苦因 入门, 先明见苦的集起 因缘法, 其次明见 依苦因的灭尽, 而有苦的灭尽, 后依苦 苦集 苦灭之 正见, 而得见 苦灭正道, 此即于 四圣谛 生眼 智 明 觉, 成等正觉 1. 大正藏 杂阿含 287 经 ; 南传 相应部 因缘相应 SN12.65 经如是我闻 : 一时, 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 我忆宿命, 未成正觉时, 独一静处, 专精禅思, 作是念 : 何法有故老死有? 何法缘故老死有? 即正思惟, 生如实无间等, 生有故老死有, 生缘故老死有 如是有 取 爱 受 触 六入处 名色, 何法有故名色有? 何法缘故名色有? 即正思惟, 如实无间等生, 识有故名色有, 识缘故有名色有 我作是思惟时, 齐识而还, 不能过彼 : 谓缘识名色, 缘名色六入处, 缘六入处触, 缘触受, 缘受爱, 缘爱取, 缘取有, 缘有生, 缘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 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我时作是念 : 何法无故 则 老死无? 何法灭故老死灭? 即正思惟, 生如实无间等, 生无故老死无, 生灭故老死灭 如是生 有 取 爱 受 触 六入处 名色 识 行广说 我复作是思惟 : 何法无故行无? 何法灭故行灭? 即正思惟, 如实无间等, 无明无故行无, 无明灭故行灭 ; 行灭故识灭, 识灭故名色灭, 名色灭故六入处灭, 六入处灭故触灭, 触灭故受灭, 受灭故爱灭, 爱灭故取灭, 取灭故有灭, 有灭故生灭, 生灭故老病死 忧悲恼苦灭, 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我时作是念 : 我得古仙人道, 古仙人径, 古仙人道迹 ; 古仙人从此迹去, 我今随去 譬如有人游于旷野, 披荒觅路, 忽遇故道 古人行处, 彼则随行 渐渐前进, 见故城邑, 故王宫殿, 园观 浴池, 林木清净 彼作是念 : 我今当往, 白王令知 即往白王 : 大 12

13 王当知! 我游旷野, 披荒求路, 忽见故道 古人行处, 我即随行 我随行已, 见故城邑, 故王宫殿, 园观 浴池, 林流清净 大王可往, 居止其中 王即往彼, 止住其中, 丰乐安隐, 人民炽盛 今我如是, 得古仙人道, 古仙人径, 古仙人迹 ; 古仙人去处, 我得随去, 谓八圣道 : 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我从彼道, 见老病死, 老病死集, 老病死灭, 老病死灭道迹 见生 有 取 爱 受 触 六入处 名色 识 行, 行集, 行灭, 行灭道迹 我于此法, 自知 自觉, 成等正觉 为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及余外道, 沙门, 婆罗门, 在家 出家, 彼诸四众, 闻法正向! 信乐知法善, 梵行增广, 多所饶益, 开示显发 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2. 南传 相应部 因缘相应 SN12.65 经 ; 大正藏 杂阿含 287 经一 [ 尔时, 世尊 ] 住舍卫城 二 [ 尔时, 世尊曰 :] 诸比丘! 昔我尚未得正觉, 为 ( 菩萨 * 1) 时, 曾作此念 : 此世间实陷于苦恼, 生而奔向衰 老 死而又将再生 然却不知此老死苦之出离 实则如何得知此老死苦之出离耶? 三诸比丘! 然则我作是念 : 有何故有老死耶? 缘何有老死耶? 四诸比丘! 尔时, 我依正思惟, 依慧悟得生 : 有生故有老死, 缘生而有老死 五诸比丘! 时我作是念 : 有何故有生? 有有 有取 有爱 有受 有触 有六处? 有名色耶? 缘何而有名色耶? 六诸比丘! 依正思惟, 于我而生慧悟得 : 有识故有名色, 缘识而有名色 七诸比丘! 时我作是念 : 有何故有识? 缘何有识耶? 八诸比丘! 我生正思惟, 依慧悟得 : 有名色故有识, 缘名色而有识 九诸比丘! 时我作是念 : 此识由此以还, 无超进名色, 于此限度, 生而亦老, 衰而至死将再生 即缘此名色有识, 缘识而有名色 缘名色而有六处, 缘六处而有触 如是, 此乃全苦蕴之集 十诸比丘! 是集 是集 我于尚未闻之法 即生眼 生智 生慧 生明 生光 十一诸比丘! 时我作是念 : 无何故无老死, 因何之灭而有老死之灭耶? 十二诸比丘! 尔时, 我生正思惟, 依慧悟得 : 无生故无老死, 因生之灭而有老死之灭 十三诸比丘! 时我作是念 : 无何故无生 无有 无取 无爱 无受 无触 无六处 无名色, 因何之灭而有名色之灭耶? 十四诸比丘! 尔时, 于我生正思惟, 依慧悟得 : 无识故无名色, 因识之灭 而有名色之灭 十五诸比丘! 时我作是念 : 无何故无识, 因何之灭, 而有识之灭耶? 十六诸比丘! 尔时, 于我生正思惟, 依慧悟得 : 无名色故无识, 因名色之灭, 而有识之灭 十七诸比丘! 时我作是念 : 我依此道乃达菩提 即 : 由名色之灭, 而有识灭 由识之灭, 而有名色灭 由名色之灭, 而有六处灭 由六处之灭, 而有触灭 如是, 此乃全苦蕴之灭 十八诸比丘! 是灭 是灭, 我于尚未闻之法, 即生眼 生智 生慧 生明 生光 十九诸比丘! 譬如有人 徘徊阿兰若林, 发现古人通行之古道 古径, 彼则追随其道, 随其道而行 发见古人止住之古城 古都, 其园林亦具足 具足美丽有堤之莲池 二十诸比丘! 尔时, 彼人向王或王之大臣报曰 : 尊者, 当知我徘徊阿兰若林, 发见古人通行之古道 古径, 追随其道, 随其道而行 发见古人止住之古城 古都, 园林亦具足, 具足美丽有堤之莲池 尊者! 宜于其城予修筑 二一诸比丘! 尔时, 王或王之大臣, 修筑其城邑, 其城邑后来繁荣, 众人炽盛, 增上发展 诸比丘! 同此, 我发见过去正觉者通行之古道 古径 13

14 善知識語 二二诸比丘! 过去诸佛所通行之古道, 古径者何耶? 即此八支圣道 即 : 正见 正定 诸比丘! 此乃过去正等觉者通行之古道 古径 追随其道, 随其道而行, 则知老死, 知老死之集, 知老死之灭, 知趣灭老死之道迹 二三 ~ 三一追随其道, 随其道以行, 知生 ; 知有 ; 知取 ; 知爱 ; 知受 ; 知触 ; 知六处 ; 知名色 ; 知识 三二追随其道, 随其道以行, 知行, 知行之集 知行之灭 知趣行灭之道迹 三三知此, 我以示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诸比丘! 如是梵行繁荣 增广, 示知众多人等, 予增大, 依人天而善说示 * 1 : 南传 相应部 当中 菩萨 一词, 是为后世所增加, 时约佛灭后一百四十年以后, 这是出于优波离系之南方上座分别说部及大众部所主张的信仰, 并非古来佛教的原始传诵 由于阿难系坚持原始的传诵, 僧团为此起诤论, 所以分裂为二大阵营, 形成阿难系与优波离系对抗的局面 3. 佛陀如何成就解脱与三藐三菩提 佛陀先正觉 苦 苦集 苦灭 苦灭道迹 四圣谛, 再进而修习苦灭道迹 八正道, 最后完成 苦已出 苦集已断 苦灭已证 苦灭正道已修, 成就解脱, 已于四圣谛三转 十二行 ( 初转正觉悟道, 二转修道, 三转证灭 ) 得明觉, 成就无上菩提 1. 大正藏 杂阿含 379 经 ; 南传 相应部 谛相应 SN56.11 经如是我闻 : 一时, 佛住波罗奈鹿野苑中仙人住处 尔时 世尊告五比丘 : 此苦圣谛, 本所未曾闻法, 当正思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此苦集, 此苦灭, 此苦灭道迹圣谛, 本所未曾闻法, 当正思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复次 苦圣谛, 知当复知, 本所未闻法, 当正思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苦集圣谛, 已知当断, 本所未曾闻法, 当正思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复次 此苦灭圣谛, 已知当作证, 本所未闻法, 当正思 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复次 此苦灭道迹圣谛, 已知当修, 本所未曾闻法, 当正思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复次 比丘! 此苦圣谛, 已知已知出, 所未闻法, 当正思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复次 此苦集圣谛, 已知已断出, 所未闻法, 当正思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复次 苦灭圣谛, 已知已作证出, 所未闻法, 当正思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复次 苦灭道迹圣谛, 已知已修出, 所未曾闻法, 当正思惟时, 生眼 智 明 觉 诸比丘! 我于此四圣谛, 三转 十二行, 不生眼 智 明 觉者, 我终不得于诸天 魔 梵, 沙门 婆罗门, 闻法众中, 为解脱, 为出, 为离, 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已于四圣谛 三转 十二行, 生眼 智 明 觉故, 于诸天 魔 梵, 沙门 婆罗门, 闻法众中, 得出, 得脱, 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 世尊说是法时, 尊者憍陈如, 及八万诸天, 远尘 离垢, 得法眼净 尔时 世尊告尊者憍陈如 : 知法未? 憍陈如白佛 : 已知, 世尊! 复告尊者憍陈如 : 知法未? 拘邻白佛 : 已知, 善逝! 尊者拘邻已知法故, 是故名阿若拘邻 尊者阿若拘邻知法已, 地神举声唱言 : 诸仁者! 世尊于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三转 十二行法轮, 诸沙门 婆罗门, 诸天 魔 梵所未曾转 ; 多所饶益, 多所安乐, 哀愍世间, 以义饶益, 利安天人, 增益诸天众, 减损阿修罗众 地神唱已, 闻虚空神天, 四天王天, 三十三天, 炎魔天, 兜率陀天, 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 展转传唱, 须臾之间, 闻于梵身天 梵天乘声唱言 : 诸仁者! 世尊于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三转 十二行法轮, 诸沙门 婆罗门, 诸天 魔 梵, 及世间闻法未所曾转 ; 多所饶益, 多所安乐, 以义饶益诸天世人, 增益诸天众, 减损阿修罗众 世尊于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转法轮, 是故此经名转法轮经 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2. 南传 相应部 谛相应 SN56.11 经 ; 大正藏 杂阿含 379 经一如是我闻 一时, 世尊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园 14

15 二于此处, 世尊言五比丘曰 : 诸比丘! 出家者不可亲近于二边 以何为二边耶? 三 ( 一 ) 于诸欲以爱欲贪着为事者, 乃下劣 卑贱 凡夫之所行 非圣贤, 乃无义相应 ( 二 ) 以自之烦苦为事者, 为苦, 非圣贤, 乃无义相应 诸比丘! 如来舍此二边, 以中道现等觉 此为资于眼生 智生 寂静 证智 等觉 涅盘 四诸比丘! 云何乃能如来于中道现等觉, 资于眼生 智生 寂静 证智 等觉 涅盘耶? 乃八支圣道是 谓 :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是 诸比丘! 此乃如来所现等觉之中道, 此乃资于眼生 智生 寂静 证智 等觉 涅盘 五诸比丘! 苦圣谛者, 即是此, 谓 :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愁悲忧恼苦 遇怨憎者苦 与所爱者别离苦 所求不得苦, 略说为五取蕴苦 六诸比丘! 苦集谛者, 即是此, 谓 : 后有起 喜贪俱行 随处欢喜之渴爱, 谓 : 欲爱 有爱 无有爱是 七诸比丘! 苦灭圣谛者, 即是此, 谓 : 于此渴爱无余 离灭 弃舍 定弃 解脱而无执着 八诸比丘! 顺苦灭道圣谛者, 即是此, 所谓八支圣道是 谓 :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是 九诸比丘! 苦圣谛者, 即是此, 于先前未闻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诸比丘! 应对此苦圣谛偏知 乃至 已偏知, 于先前未闻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十诸比丘! 苦集圣谛者, 即是此, 于先前未闻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诸比丘! 对此苦集圣谛应断 乃至 已断, 于先前未闻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十一诸比丘! 苦灭圣谛者, 即是此, 于先前未闻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诸比丘! 对此苦灭圣谛应现证 乃至 已现证, 于先前未闻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十二诸比丘! 顺苦灭道圣谛者, 即是此, 于先前未闻之法, 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诸比丘! 对此顺苦灭道圣谛应修习 乃至 已修习, 于先前未闻之法我眼生 智生 慧生 明生 光明生 十三诸比丘! 我于四圣谛以如是三转 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尚未达悉皆清净时, 诸比丘! 我于天 魔 梵世 沙门 婆罗门 人 天众生中, 不被称之为无上正等觉之现等觉 十四诸比丘! 然而我于此四圣谛, 如是三转 十二行相之如实智见, 已达悉皆清净故, 诸比丘! 我于天 魔 梵世 沙门 婆罗门 人 天众生中, 称之为无上正等觉之现等觉 又, 我智生与见, 我心解脱不动, 此为我最后之生, 再不受后有 十五世尊如是说示已, 五比丘欢喜 信受于世尊之所说 又说示此教时, 具寿憍陈如生远尘离垢之法眼 : 有集法者, 悉皆有此灭法 十六世尊转如是法轮时, 地居之诸天发声言曰 : 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转无上之法轮, 沙门 婆罗门 天 魔 梵或世间之任何者, 皆不能覆 十七闻得地居诸天之声之四大天王诸天, 发声言曰 : 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转无上之法轮, 沙门 婆罗门 天 魔 梵 或世间之任何者, 皆不能覆 十八闻得四大天王诸天声之忉利诸天 焰摩诸天 兜率诸天 化乐诸天 他化自在诸天 梵身诸天发声言曰 : 世尊如是于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转无上之法轮, 沙门 婆罗门 天 魔 梵 或世间任何者, 皆不能覆 十九如是于其剎那, 其顷刻, 其须央之间, 乃至止于梵世之声已达 又, 此十千世界涌震动, 示现于无量广大光明之世间, 超越诸天之天威力 二十时, 世尊称赞而曰 : 憍陈如悟矣, 憍陈如悟矣! 自此即名具寿憍陈如, 称为阿若憍陈如 待续 15

16 古老經說 佛陀定說 增上之法 节录自随佛法师之 相应菩提道次第 第二章灭苦之教法及次第 第四节佛陀定说 增上之法 佛陀成等正觉, 为人定说者, 是为四圣谛 SĀ404 大正藏 杂阿含 第 404 经 ; SN56.31 相应部 谛相应 31 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在摩竭国人间游行 王舍城 波罗利弗 是中间竹林聚落 大王于中作福德舍 尔时 世尊与诸大众 于中止宿 尔时 世尊告诸 比丘 汝等当行 共至申恕林 尔时 世尊与诸大众 到申恕林 坐树下 尔时 世尊手把树叶 告诸比丘 此手中叶为多耶 大林树叶为多 比丘白佛 世尊手中树叶甚少 彼大林中树叶 无量百千亿万倍 乃至算 数譬类不可为比 如是诸比丘 我成等正觉 自所见法 为人定说者 如手中树叶 所以者何 彼法义饶益 法饶益 梵行饶益 明慧正觉 向于涅盘 如大林树叶 如我成等正觉 自知正法 所不说者 亦复如是 所以者 何 彼法非义饶益 非法饶益 非梵行饶益 明慧正觉 正向涅盘故 是故诸比丘 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 当勤方 便 起增上欲 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佛陀成等正觉, 增上说法者, 是为四圣谛 SĀ433 大正藏 杂阿含 第 433 经 如是我闻 一时 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如来 应 等正觉 增上说法 谓四圣谛 开示 施设 建立 分别 散说 显现 表露 何等为四 谓苦圣谛 苦集圣谛 苦灭圣谛 苦灭道迹圣谛 是故比丘 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 当勤方便 起增上欲 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緣起偈 ( 見 SN SN ): Iti imasmim sati idam hoti, imassuppādā idam uppajjati; imasmim asati idam na hoti, imassa nirodhā idam nirujjhati.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 Iti imasmim sati idam hoti, 在此存在时 彼变成 彼生 此无故彼无 此 imassuppādā idam uppajjati; 由于此的被生 彼被生 imasmim asati idam na hoti, 在此无存在时 彼无有 灭故彼灭 imassa nirodhā idam nirujjhati. 由于此的灭 彼被灭 Iti 无 如此 Ida & Idam (ima 的 中. 主. 宾. 单 ) 这个 ( 事物 ) 单. 处.imasmim 单. 与. 属.Imassa Sati 现分 在 正在 存在者 ( 单. 处格 ) 此 Sati 最常做 念 解 asati 无存在 Hoti(hu+a) 是 有 存在 Uppajjati (u 出 +pad 去 +ya) 生起 出现 被产生 Uppada (Sk. utpada, u( 梵 ud) 出 +pad 去 ) 开始存在 出现 出生 16

17 古老經說白話摘要 台灣法觀 大正藏 雜阿含 第 404 經我是親耳聽佛陀這麼說的 有段時間佛陀來到摩竭國王舍城 一個叫波羅利弗的地方 在竹林間聚落處 國王為供養出家人 修建了福德精舍 世尊和比丘學眾就借宿在此 當時 世尊對比丘們說 你們該走走 一起到申恕林去吧 於是 世尊與學眾一行人 走到申恕林 在樹下坐了下來 就在那時候 世尊隨手抓了一把林中的樹葉 問比丘們 是我手中的樹葉多呢 還是這大片樹林的葉子多 比丘回答佛陀 相較起來 世尊手中的樹葉其實非常的少 那大片森林的葉子才多 真是多到無以計量 大概有百千萬億倍了 甚至用數算或譬喻也無法比擬 就像這樣啊 比丘們 我成就正等正覺 自所覺知 親見解脫之道 如實為大眾宣說的 正如同我手中握著的樹葉一樣 看起來為數不多 我會這樣說 是什麼緣故呢 是由於我所教說的法 在法義上對解脫生死輪迴是有幫助的 對正法的修學也有極大的利益 對清淨梵行更有增上的作用 具足引導眾生斷無明 得慧解脫 成就正等正覺 趨向涅槃的智慧 至於林中樹葉 就有如一般的世間法 在我成等正覺 自知作證 明見正法之際 所不向眾人宣說的 ( 世間法 ) 就像大樹林的葉片那麼多了 所以這樣說是什麼緣故呢 因為那些世間法 在義理上對解脫生死輪迴 是沒有助益的 不但無助於正法的修學 對清淨梵行無法產生增上的作用 更不能依循這些法斷無明 得慧解脫 成就正等正覺 達於趨向涅槃的道路 是這樣的緣故 比丘弟子們 如果對我所教導的 四聖諦 還未能認真修學 應當善用現前機緣 勤策精進 時常勉勵自己 起增上學習的願想 努力不懈的修行 佛陀期勉弟子 應當將重點放在有助於解脫的正法 勤奮不懈的修行 比丘們聽聞佛陀的教導 心有所悟 恭敬歡喜的依法實踐 大正藏 雜阿含 第 433 經我是聽佛陀這么說的 那一段時間 佛陀是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里 当時 世尊对比丘弟子們說 如來 應供 正等正覺者 为众生智觉增上 所教說的法要正是 四聖諦 并时常以 为人開示 施设譬解 建立正见 辨明法义 别别细說 彰顯正义 清楚传达等種種方便示现于普罗大众 为其教說 是怎样的 四聖諦 呢 就是所谓的苦聖諦 ( 觉知世间苦的内容以及对身心的影响 ) 苦集聖諦( 明见苦的因由与流转 并加以断除 ) 苦滅聖諦( 体证苦因的灭尽 ) 苦滅道跡聖諦( 发现苦灭道迹 并顺着灭苦的八圣道而行 ) 是这样的缘故 弟子比丘們 如果对 四聖諦 還未能认真修學 有所體悟 應當采取种种善方便 勤勉不懈 更常起修行增上的愿想和决心 努力精进 奋勉向上 佛陀提示弟子们 四聖諦 是为众生开示 显发 智觉增上之法 比丘們聽闻佛陀的解说 心开意解 欢喜恭敬的依著教導精勤實踐 更正启示 正法之光 创刊号 佛陀与阿育王年代考证 p.17 更正 部分如下 公元前二世纪末叶 佛灭后 250~300 年间 B.C.137~87 原说一切有部再分裂为南方犊子部及北方新说一切有部 再分化后的北印新说一切有部 逐渐的朝向犍陀罗东方的迦湿弥罗 也被称为罽宾 发展 17

18 古老經說 古老經說讀後感言 台灣法觀 一般人聽说有人决心 研究佛學 或 準備要學時代 更何况現代人所具备的学識與才能 丰富多变佛 腦海裏立即浮現一冊又一冊艱深難懂的佛經 而样样透彻 那一桩不如佛世的聖弟子 如果真心想修行 先得遍览典籍 解其深义 遍览典仔细想想 會不會是我們忽略了 忽略认真探究籍必须皓首窮經 才得以成就 又有人主張 当前是佛陀手中那一把樹葉 代表正覺佛法的 四聖諦 末法时代 众生業障深重 不管怎么努力 都與佛陀里 有助于解脱的內涵深义 反而錯誤地轉向廣大樹正法無緣 所以只能念佛求生淨土 唯有求生专为修林 检拾那数不尽的葉片 不断的想从那里尋觅正行人准备的淨土 才有机会成就解脱 覺 离苦 解脱之道 所以才会百般摸索 耗尽终生那么让我们认真思考一下 现代的我們 又是生而不得要領 在怎样的环境里呢 幸运的现世众生 生活在知識爆注 據考證申恕樹 (śiṃśapā) 可能為學名 Dalbergia 发的時代 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历史 哲学 艺术 sissoo 的印度玫瑰木 或者是學名 Amherstia nobilis 文化 崭新的发现与发明变化多端 知識的传达与学的華貴瓔珞木 兩者都是高大喬木 會開美麗花朵 可以想习 更是多样 由于物质资源取得豐富 科技的进步像申恕林在開花時節 花紅葉綠 景色宜人 佛陀邀比丘們让生活益加便利 也因为资讯技術發達 人与人间的到申恕林的时候 也許就在花開時節 藉著色彩斑斓的樹林讯息传递与沟通 更是無遠弗屆 加上迅捷流畅的交 影射無限宇宙令人炫惑的知識学问 用以比对通运输 造福人们迁移的便利 互动频繁 足迹遍及佛陀手中的正覺之法 宝贵的 四圣谛 全球 居于这样的优势 当今的环境怎会比不上佛陀 不死的出路 紐約司徒碩彥 花了很多很多很多的时间与生命持续的期盼成为一个时时都将好于现在的人 这个异于现前自己的人会在生命的漫漫长流中不知何时的那一刻终于来临 这个在世间再被碰到的 人 却已经不再是我也不再记得我与我的所有 在生命里几乎不曾注意到环绕四周的世界 有着光线或警笛沿着街道的建筑随时在闪烁变化消散与息止 然而眼睛却极力的想要寻找未曾有过的视觉经验与景色 就在那一刻只要想当原来的我只要想要原来的所有旅途的终点就永远无法到达也无法得到休息 在记忆中任何曾经为伴被遗忘在身后而落单的人也会和我一样无法长久快乐 没有止境的重复与迷惘令人疲惫与厌烦到此才知道三界火宅岂能安居留惑无明焉可润生 完全息止贪欲的苦灭 不生才是生命不死的出路 18

19 佛史溯源 部派分裂 ( 二 )-1 五事異法 本篇接續 正法之光 第三期部派分裂之探究 ( 一 ) 十事非律之論爭 選錄自隨佛法師 Bhikkhu Vūpasama 著 原始佛法與佛教之流變 2010 一 关于部派纷争及分裂的传说 1. 律师传承的记载根据佛教各部派僧团的共说, 佛教第一次的纷争是 十事非律论争, 也因为此事而引发 第二次的结集 ( 七百结集 ) 出于优波离传承( 律师系统 ) 的分别说系诸部, 认为 十事非律论争 是造成佛教僧团分裂的主因, 但同出于律师传承的大众部, 则说是 古律与新律之争 促成僧团分裂 关于 十事非律论争 发生的时间, 后世各部派的说法不一, 随着各部分化而出的时间先后, 愈晚分化出来的部派, 记载的时间就愈晚 十事论争 的时间, 根据最先异于传统僧团的优波离系毗舍离僧团 ( 大众部 ) 的说法, 在传诵的 摩诃僧祇律 1 是说 佛涅盘后 ; 在佛灭 116 年以后, 自僧团分化而出的优波离系分别说部诸分部中, 分别说系化地部 五 分律 2 说是 佛泥洹后百岁, 南印分别说系法藏部 四分律 3 说是 世尊般涅盘后百岁, 而锡兰分别说系铜鍱部 善见律 4 则说 世尊涅盘已一百岁, 而分别说系饮光部传诵广律已失佚, 则不知所记 此外, 阿难系诸部关于 十事非律论争 的记载, 在现今被日本金仓圆照博士推定有可能是原上座部 Pūrvasthavira 而转为雪山部 Haimavata 传诵的汉译 毗尼母经 5, 当中则说是 如来涅盘后一百年 佛灭后约 250 年, 才从北方阿难系原上座部分化出的说一切有部, 在传诵的 十诵律 6 说是 佛般涅盘后一百一十岁 据南传分别说系铜鍱部 岛史 的说法, 毗舍离僧团受取金钱等 十事, 被阿难系僧团主导的长老会议判为不如律, 毗舍离地区的僧众不服会议的结果, 使得原本和合一味的僧团, 分裂为大众部及上座部 赞成十事的僧众, 主要是以优波离系在东方毗舍离 Vaiśālī 央伽 Aṅga 一带的年轻僧众居多, 称为大 众部 Mahāsaṃghika 反对十事的僧众, 主要是指北方摩偷罗 Mathurā 的阿难系僧团 西方的阿盘提 Avanti 及达嚫那婆多 Dakṣiṇāpatha( 简称达嚫那 Dakṣiṇā, 达嚫 dakkhiṇa) 一带的优波离系僧团, 多以耆年上座为主, 故称为上座部 Sthavira 优波离师承分别说系诸部僧团则自称是上座部正统 但是根据优波离师承大众系传诵的 摩诃僧祇律 来看, 大众系不仅承认 十事违律 7, 更说大众系第二师陀娑婆罗参与 七百结集 8, 并代表集出律藏 如此可见, 出于毗舍离僧团的大众系, 对于 十事论争 的立场, 是承认羯磨会议判定 十事违律 的议决, 并接受 七百结集 的代表性 如此看来, 十事非律论争 造成佛教僧团的分裂, 应是有违于事实的看法 此外, 根据大众部传诵的 舍利弗问经, 当中对于部派分裂的说法, 是指孔雀王朝被弗沙蜜多罗灭后, 佛教受到相当的破坏, 当弗沙蜜多罗 Puṡyamitra 殁后 ( 约 B.C.149), 中印佛教得以复兴时, 有长老比丘将原本传承的古律, 加以分别广演, 从简要朴质转为繁琐详细, 是僧律的古 新差异, 才造成部派分裂 见大众部传诵的 舍利弗问经 9 : 优婆笈多后 有孔雀输柯王 世弘经律 其孙 时有 名曰弗沙蜜多罗 毁塔灭法 残害息心四众 御四兵攻鸡雀寺 遂害之 无问少长 血流成川 王家子孙于斯都尽 其后有王 性甚良善 国土男女复共出家 如是比丘 比丘尼还复滋繁 罗汉上天 接取经律还于人间 时有比丘名曰总闻 谘诸罗汉及国王 分我经律多立台馆 时有一长老比丘 好于名闻亟立诤论 抄治我律开张增广 迦叶所结名曰大众律 外采综所遗 诳诸始学 别为群党互言是非 时有比丘 求王判决 王集二部行黑白筹 宣令众曰 若乐旧律可取黑筹 若乐新律可取白筹 时取黑者乃有万数 时取白者只有百数 王以皆为佛说 好乐不同不得共处 学旧者多从以为 19

20 佛史溯源 名为摩诃僧祇也 学新者少而是上座 根据近代佛教学术界的研究, 大众系的 摩诃僧祇律 的结构与形态, 相较于其他诸部传诵的律本来说, 确实比较古朴 简要 如阿难系古律的汉译 优波离问经, 或是目前南传分别说系铜鍱部的 铜鍱律, 比起 摩诃僧祇律, 都要来得更完备, 特别是南传铜鍱部的 铜鍱律, 应是经过相当的发展, 才会如此的详尽 完备 因此, 大众部传诵的 舍利弗问经 提到的 古律与新律之争, 应是确实发生 10 的事实 然而, 根据印度阿育王石刻碑文的内容, 还有公元前一世纪印度世友 Vasumitra 所著之 十八部论 的记载, 佛教各部派分化的时间, 应当是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 然而, 大众系之 舍利弗问经 提到的 古律与新律之争, 则是弗沙蜜多罗 Puṡyamitra 王殁 ( 约 B.C.149) 后, 时约公元前二世纪末叶 2. 经师传承的记载关于僧团分化的原因及时间, 承自阿难系传承重论的说一切有部, 主张是佛灭后 116 年 (271~268 B.C.) 的 五事异法论争 而起, 认为是肇因于 诋毁阿罗汉的证量 所致 佛灭后 116 年, 毗舍离僧团的摩诃提婆 ( 巴 Mahādeva, 汉译名为大天 ), 举 余所诱 无知, 犹豫 他令入 道因声故起 等背离传统经法的 非法五事, 贬谪声闻阿罗汉有漏 不圆满, 才造成阿难系僧团与优波离系僧团的分裂 見公元前一世纪世友着, 六世纪初由鸠摩罗什初译的 十八部论 11 : 佛灭 后百一十 城名巴 弗 时阿育王王阎浮提匡于天下 尔时大僧别部 法 时有比丘 一名能 传抄之误 应为 二名因缘 三名多闻 此指争 有五处以教众生 所谓 从他饶 无知 疑 由观察 言 得道 此是佛从始生二部 一谓摩诃僧祇 二谓他鞞 上座 在世友的 十八部论 提到的三比丘众中, 正是佛灭百年内的两大师承 三大僧团 龙象众是指毗舍离僧团, 因缘众是指优禅尼僧团, 多闻众则是摩偷罗地区的阿难系僧团 僧团为了争论 五事异法 而分 裂 阿难系为上座部, 优波离系为大众部, 而优波离 系又分为毗舍离僧团的大众部, 以及优禅尼僧团的分 别说部 另根据西藏传译之清辩 (Bhavya) 的 异部 精释 12 (Tāranātha) 中, 从阿难师承说一切有部系 之犊子部再分化而出的正量部 (Saṃmatīya), 在提 到僧团分裂的传诵中说 : 世尊无余涅盘后 百三十七年 经难陀王至摩 诃钵土摩王时 于波咤梨城集诸圣众 天魔化为 跋陀罗比丘 住僧中 有一切不相应之见 现诸神 通 以根本五事 僧伽起大诤论 上座龙与坚意等 宣传五事 佛教分裂为二 名上座与大众 根据玄奘之 大唐西域记 所载, 七世纪中叶玄 奘入印度时, 正量部之声势仅次于说一切有部, 盛行 于北印外之十九国, 僧徒合计约有六万多人 若参考 优波离师承分别说系铜鍱部 铜鍱律 的记载, 犊子 系正量部提出的 天魔化为跋陀罗比丘, 此一 跋 陀罗比丘 应是一种 隐喻 这是暗指如同佛初灭 时, 当众弟子闻知佛灭而见愁忧不乐, 却有须跋陀罗 比丘提出 : 我彼得脱彼大沙门亦善 此应, 此不 应, 困恼我等, 今我等若欲则为, 若不欲则不为 13 另在优波离师承分别说系化地部 五分律 中, 则说是跋难陀 Subhadra 比丘 ( 大众部 摩诃僧祇律 14 说是摩诃罗 ) 提出 我等于今始脱此苦, 任意所为 无复拘碍 15 的说法 这是说佛灭后 116 年的 五事 异法 论争, 毗舍离地区提出五事的大天 Mahādeva, 就如同佛灭时的 须跋陀罗比丘 ( 或跋 难陀 摩诃罗 ), 将会破坏佛教的清净 据分别说系 化地部 五分律 记载, 当年的上座长老大迦叶, 就 是为了避免佛陀之法与律被忘失 败坏, 出面召集 僧团结集法教, 提出 勿令跋难陀等, 别立眷属以破 正法 16, 以传续佛法令不散失 分化自说一切有部系犊子部的正量部, 是将出自 阿难系说一切有部传载之 五事异法 及 根本分 裂 的发生时间, 从佛灭后 116 年变成佛灭后 137 年 认为分裂僧团的事由是 五事异法, 是出自经 师传承的阿难系僧团的记载, 不同于优波离系僧团的 看法 若要探寻佛教僧团分裂的缘由, 经师传承之阿 20

21 难系僧团的记载, 是相当值得研究, 并且也有僧团愈晚分化出现, 对于僧团分裂时间的记载就愈晚的情形 注释 : 1. 见 摩诃僧祇律 明杂诵跋渠法 卷第三十三 : 参大正藏第 22 册 p ~ p 七百集法藏者 佛般泥洹后, 长老比丘在毗舍离沙堆僧伽蓝, 尔时诸比丘从檀越乞索, 作如是哀言 : 长寿! 世尊在时, 得前食 后食 衣服 供养, 世尊泥洹后, 我等孤儿谁当见与, 汝可布施僧财物 如是哀声而乞, 时人或与一罽利沙盘 二罽利沙盘乃至十罽利沙盘 2. 见 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 七百集法 卷第三十 : 参大正藏第 22 册 p ~ p 佛泥洹后百岁, 毗舍离诸跋耆比丘始起十非法 一盐姜合共宿净 ; 十受畜金银钱净 彼诸比丘常以月八日 十四日 十五日盛满钵水, 集坐多人众处, 持钵着前以为吉祥, 要人求施 时诸白衣男女大小经过前者, 便指钵水言, 此中吉祥, 可与衣钵革屣药直 有欲与者与之, 不欲与者便讥呵言 : 沙门释子不应受畜金银及钱, 设人自与不应眼视, 而今云何作此求施 3. 见 四分律 七百集法毗尼 卷第五十四 : 参大正藏第 22 册 p ~ 20 尔时世尊般涅盘后百岁, 毗舍离跋阇子比丘, 行十事言, 是法清净 4. 见 铜鐷律 七百结集犍度 : 参汉译南传大藏经律藏第 4 册 p ~ p 见 毗尼母经 卷第四 : 参大正藏第 24 册 p ~ 此是雪山中五百比丘所集法藏 见印顺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p 金仓圆照博士, 以卷四有 此是雪山中五百比丘所集法藏, 推论为雪山部 Haimavata, 可能就是这一部派的律论 见 毗尼母经 卷第四 : 参大正藏第 24 册 p ~ 3 七百比丘集法藏今当说 如来涅盘后一百年, 毗舍离毗利祇子诸比丘等, 如佛所说行于十法 6. 见 十诵律 七百比丘集灭恶法品 卷第六十 : 参大正藏第 23 册 p ~ 佛般涅盘后一百一十岁, 毗耶离国十事出 是十事非法非善, 远离佛法, 不入修妒路, 不入毗尼, 亦破法相 是十事, 毗耶离国诸比丘, 用是法 行是法 言是法清净, 如是受持 7. 见 摩诃僧祇律 明杂诵跋渠法之十一 卷第三十三 : 参大正藏第 22 册 p ~p 见 摩诃僧祇律 明杂诵跋渠法 卷第三十三 : 参大正藏第 22 册 p ~p 见 舍利弗问经 : 参大正藏 T24 p ~15 ; p ~ p 笔者注 : 舍利弗问经 是大众部的传诵, 另一相仿的 文殊师利问经 则是 ( 大乘 ) 教派所传, 这两部出于后世学派的典籍, 当中采取的部派说法, 都出于说一切有部的传诵 从 舍利弗问经 提到的阿难系师承, 见到 阿育王传 中阿难旁传的末 田地, 被改为第二师, 传法于原阿难直传的商那和修, 可见 舍利弗问经 晚于公元前一世纪的 阿育王传, 引用出于迦湿弥罗新说一切有部的师承传说 10. 参 正法之光 创刊号 p.14 ~ p.15 : 原始佛教会 2010 年 7 月 8 日台湾出版 11. 见世友 十八部论, 姚秦 鸠摩罗什 Kumārajīva 初译 : 参大正藏 T49 p ~ 参 印度佛教史 寺本婉雅日译本附注 87 ~ 89,p.376 ~ 见南传 铜鍱律 小品 五百结集犍度 : 汉译南传大藏 律藏 ( 四 )p ~ p 时老年出家者须跋陀罗告诸比丘言: 诸友! 勿忧 勿愁, 我彼得脱彼大沙门亦善 此应, 此不应, 困恼我等, 今我等若欲则为, 若不欲则不为 据部派佛教传诵之 大般涅盘经, 佛临入灭时, 最后度百二十岁的外道须跋陀罗成阿罗汉, 这两位须跋陀罗, 并非同一人 见法显译南传 大般涅盘经 卷下 : 参大正藏 T1 p ~ 8 ; p ~ 26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 汝今当知, 我于道场,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最初说法, 度阿若憍陈如等五人, 今日在于娑罗林中, 临般涅盘, 最后说法, 度须跋陀罗 须跋陀罗前白佛言 : 我今不忍见天人尊入般涅盘, 我于今日, 欲先世尊入般涅盘 佛言 : 善哉! 时须跋陀罗即于佛前入火界三昧而般涅盘 14. 见 摩诃僧祇律 五百比丘集法藏 : 参大正藏 T22 p ~27 时摩诃罗闻佛已般泥洹, 语尊者摩诃迦叶言 : 我今永得解脱 所以者何? 彼阿罗诃在时常言 : 是应行, 是不应行 今已泥洹, 应行 不应行自在随意 15. 见 五分律 卷第三十 五百集法 : 参大正藏 T22 p.190.2~ p 尔时 世尊泥洹未久, 大迦叶在毗舍离猕猴水边重阁讲堂, 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 皆是阿罗汉唯除阿难 ( 大迦叶 ) 告诸比丘 : 昔吾从波旬国向拘夷城, 二国中间闻佛世尊已般泥洹, 我时中心迷乱不能自摄 诸聚落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或躄 或踊宛转于地, 莫不哀号叹速 叹疾, 世间空虚, 世间眼灭 时跋难陀先游于彼, 止众人言 : 彼长老常言, 应行是 不应行是, 应学是 不应学是, 我等于今始脱此苦, 任意所为无复拘碍 何为相与而共啼哭? 吾闻其语倍复忧毒, 佛虽泥洹比尼现在, 应同勖勉共结集之 勿令跋难陀等, 别立眷属以破正法 诸比丘咸以为善, 白迦叶言 : 阿难常侍世尊, 聪睿多闻具持法藏, 今应听在集比丘数 迦叶言 : 阿难犹在学地, 或随爱恚痴畏, 不应容之 16. 见 五分律 卷第三十 五百集法 : 参大正藏 T22 p.190.2~ p 尔时 世尊泥洹未久, ( 大迦叶 ) 告诸比丘 : 时跋难陀先游于彼, 止众人言 : 彼长老常言, 应行是 不应行是, 应学是 不应学是, 我等于今始脱此苦, 任意所为无复拘碍 何为相与而共啼哭? 吾闻其语倍复忧毒, 佛虽泥洹比尼现在, 应同勖勉共结集之 勿令跋难陀等, 别立眷属以破正法 部派分裂之探究 ( 二 ) 待续 21

22 原始道場 2010 馬來西亞弘法側記 ( 一 ) 隨行書記 Ven. Vimokha 11/11( 四 ) 法工培训营 11 月 11 日早上七点左右, 由法藏与法洲开车送僧众至桃园机场, 搭长荣航空 9:40am 的班机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 经四 五个小时的飞行时间, 于当地下午两点左右到吉隆坡 因为入境的旅客人数众多, 到三点多才领到行李 这一次随机的行李不少, 特别从台湾携带了整套的南传大藏经及近三百本的结缘书, 还有两幅中道禅林的木刻匾 由法慧夫妇及法摩 法明来接机, 这些给马来西亚各道场的行李, 也交给他们分送各地 众人在机场内寻得一处歇息, 等候转飞槟城的班机 师父与众居士讨论法务及法工的事情, 聆听法工遭遇的困难 之后, 僧团搭乘马航 5:40pm 的班机飞往槟城 抵达槟城机场后,Ven. Citta Sang Varo Ven. Dhammadisā Ven. Dhammadinnā 三位法师与很多法友前来接机 同时, 槟城中道禅林已有许多法友在等候僧团的到临 抵达禅林, 僧众们稍事休息后, 师父即察看禅林各处情况, 了解新增一层刚完工后的大众寮房 师父赞叹禅林整理的很干净 整齐, 槟城的法工很用心照顾道场 完成增建的槟城中道禅林, 已具备佛堂 ( 兼法堂 ) 办公室 出家二众寮房 在家二众寮房 斋堂 八间浴厕, 正常情况下可容约六十人居住使用 11/12( 五 ) 11 月 12 日晚上八点, 开始为期三天的法工培训营, 台湾与马来西亚的法工们以网路连线一起听法与学习 首先, 随佛法师说明中道僧团的修行理趣与教法根据, 僧团与居士们如何相互配合, 进而利益马来西亚的众生 又教导居士们当如法如律的护持三宝, 同时兼顾内修 外弘的需要, 实现自利利他, 自他俱利 另外, 师父也教导法友们要抱持正见 : 不论是南传 北传, 皆非自私自利的修行者, 将 声闻弟子 当作 不究竟 是错误的说法, 这是公元前三世纪 部派佛教 当中, 出自优波离系的大众部及分别说部开始提倡的见解, 但受到阿难系僧团的驳斥和反对, 而起于公元前一世纪的 ( 大乘 ) 菩萨道, 则更夸大的渲染为 自私自利的小乘人 因此, 佛陀的原说教法需要厘清, 但学人的心要宽平, 不要因为见解及信仰的不同, 而变成互相对立的仇人 最后, 师父劝勉 鼓励大众, 世间的一切是非恩怨, 要懂得从发生的因缘当中, 予以厘清 了解与宽容 当遇到困难时, 要懂得解决问题, 而非逃避问题, 或是造成更多的问题 师父的开示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 法工培训营的第一个晚上, 在充满愉悦的气氛下展开 11/13( 六 ) 11 月 13 日清晨五点, 在中道僧团的指导下, 由培训营的法工长学习带领学员们一同作早课 8:30am 师父为大众开示, 先引导法工们建立务实 实际的知见及心态, 让法工们体认到 人间没有理想中的净土, 无论到任何地方或团体, 必需要明白, 人的世界 ( 贪 嗔 痴 ) 是没有净土, 最多只能善德及正念 正行多一些, 恶行 不正念 不正行少一些而已 特别要了解, 因为不当的期待, 必会带来不必要的失望, 除了失落及痛苦以外, 毫无实际的益处 这一天, 法慧等法工已将僧团托运的中道禅林门 匾送达, 法工们练习唱 三宝歌, 在午斋前进行槟 城中道禅林门匾的挂立及揭幕仪式 学员们认真的唱 22

23 居士们一同参与教会的发展 推展内修外弘的事务, 共分成八组 : 会务 财务 法务 文宣出版 书记 文化及公益关系 总务及特别事务 我们以投影的方式, 让各地的法工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与内容, 也让各地的法工介绍自己担任的职务 颂已略改过歌词的 三宝歌, 再由随佛法师带领中道僧团的僧众一同揭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完成禅林门匾的挂立仪式 下午的培训课程, 随佛师父带领大家读 正法之光 杂志与 原始佛教之确证与开展 一书, 让法工们了解, 什么是 原始佛教 ( 第一次经典结集以前 ); 而什么是 根本佛教 ( 第一次结集至第二次结集间 ) 它们分别的内容是那些? 因为身为一个推动原始佛法的法工, 这是基本必须知道的 另外, Ven. Tissarā 播放过去僧团在台湾 美国 缅甸及马来西亚等各地的活动照片, 让法工们了解中道僧团弘法的历程 晚上八点左右, 马来西亚与台湾同步连线, 师父请马来西亚的法工一一上前自我介绍及分享学法的心得 ; 台湾的法工同时也从视讯上看到现场实况, 也让两地的法工在线上进行互动, 藉由此次的因缘, 让彼此互相交流, 现场的气氛相当温暖与法喜 11/14( 日 ) 早上九点左右上课, 槟城中道禅林与纽约 台湾中道禅林连线, 师父讲了一个重要的开示 生活中的因缘观 内容大意是 : 当我们看一个人做事时总会产生 他就是怎样, 把他的 身 口 意 三业当做这个人, 却忽略掉这是在这个因缘底下才这样, 进而想要改变 他, 但我们是无法改变这个人, 因为没有 这个人, 这个人 只在你的 观念 中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 他, 但我们可以改变环境 事缘, 改变因缘业报的趋势 因此, 应如是正思惟 : 我们该如何转变它 接着, 师父说明 原始佛教会僧务暨会务组织, 请法工们配合, 一切应以僧团为主导, 僧团与 午休后, 首先进行小组讨论, 法工们各别讨论各地区的会务 师父则提醒学员们, 担当原始佛教会的法工要记得以下两点 : 一 不求名利, 认真做事 二 当仁不让 下午三点左右, 各地相同职务的法工组成一组, 彼此相互了解, 与分享各地法务推动的情形 活动结束前, 师父不忘再次提醒第一批原始佛教会的法工们, 记得要以身作则, 因为 前面的人要走好, 后面的人才会好走 最后, 以投影的方式与台湾法友一起合照, 马来西亚与台湾的法友共同留下珍贵的纪念 活动结束后, 中道僧团的法师们聚在一起, 大家轻松的谈话 僧团采访了住持槟城中道禅林的 Ven. Citta Sang Varo 与 Ven. Dhamma-disā, 住锡在此的修行心得感想 ( 收录于中道僧团僧伽生活记实中 ) 两位法师分享了自己加入僧团后的心路历程, 修行生活遭遇到的困难, 以及发现自己出家前后不同的转变, 法师们听了都颇有感触 最后, 师父对僧众们说了重要的开示, 也赞叹 鼓励两位法师的修行, 以及这段时间为大众付出的辛劳 11/15( 一 ) 午斋至威省大山脚应供, 居士们很用心的准备火锅供养法师 用餐后, 居士们安排的几个地方, 请法师们前往了解是否适合做为威省大山脚的共修处 傍晚回到禅林, 吉隆坡的居士带了一位印度籍南传比丘, 前来向师父请法 这一位法师在寺院担任教育的僧伽的老师, 他在禅修中心指导僧俗二众禅修 他的师父在印度建许多的寺院 医院 禅修中心 学校 宿舍以及养老院 这一位法师对随佛师父的研究及发现有很大的兴趣, 也对自己现前所学习的禅法有所疑虑, 希望请师父能给予指教及分享研究成果 随佛师父说这是一段已被遗忘又漫长的历史, 师父用投影机投射古印度地图, 从部派分流史, 师承法脉图开 23

24 原始道場 行 在槟城中道禅林难得有这么多出家众齐聚一堂, 中道僧团的僧众与两位比丘一同合照留念, 法师们也一一为居士们做随机开示, 居士们听到九位法师的开示内容与分享, 内心感到欢喜也获益良多 随后, 印度法师与 Aruno 比丘, 在中道僧团与居士们的送行下, 先后离开槟城中道禅林 始讲解, 接着又对照不同部派所记录的 第一次经典结集 与后来增新传诵的过程, 还有十事论诤 五事异法的始末因由 这一位印度比丘比丘很认真的聆听, 并提出问许多问题, 随佛师父则根据文献资料的相互比对, 厘清法师许多错误的讯息 11/16( 二 ) 中道三日禅用完早斋后, 师父继续昨晚未讲完的部份, 直至晚上八点, 槟城中道禅林 中道三日禅 的课程即将开始, 师父才讲完印度佛教历史的部份 接着, 晚上八点的课程, 师父上课的内容相当实用, 也很贴近法友们的心声, 内容有 : 如何让生活更好, 以及什么是 真正的忏悔 最后, 师父跟大家说明, 来自南印度的比丘, 在几天的密集法谈后, 了解到不同于过往的说法, 并且希望能有机缘更深入的了解及学习 另外, 印度法师建议师父能举办专门指导出家人禅修的禅修营, 让更多的僧伽明白, 使佛陀宝贵的教法能继续传于后世 接着, 师父赞叹这两天前来供僧的法友, 因早 午斋的布施, 而成就此次印度法师寻法的因缘, 将会获得很大的功德与福田 11/17( 三 ) 今天的弘法活动是整天的课程, 早上师父在说法的同时, 印度法师透过网路连线与住锡在纽约中道禅林的 Bhante Aticca 法谈 释疑, 并从美国传来许多师父著作的英译资料 下午师父则为印度法师讲述禅定与禅观的方法与次第, 使其厘清了许多观念,Ven. Tissarā 则带领大众修习禅定 后来, 一位华籍泰僧 Aruno 比丘来道场拜访, 这位法师曾听闻过师父说法, 很相应于原始佛法, 现在也依此修行道次第在修 11/18( 四 ) 早上用完斋, 十点左右开僧团的内部会议, 随佛师父对僧众开示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认为身为一个出家人, 不是只有道德 ( 诸恶莫作 ) 品德 ( 众善奉行 ) 就好, 那是基本的条件, 还要净化及提升人格 ( 清净心念 ), 而人格的提升, 正是人生修行的历程 傍晚吉隆坡有居士来访与师父法谈, 师父提示学习佛法要 依法不依人, 在 依止真实义 以外, 无碍于真实义的 摄化善方便 也不可少 大家都是凡夫起修, 要懂得去了解与宽容, 人的心量要放宽点, 世间迷惑者多, 但是 迷信 不可怕, 邪见 才可怕 不要只是看他信什么宗教, 只在乎彼此是否一样? 而是看人格 看对方的内心有什么痛苦, 并问自己可以帮忙些什么? 否则学佛只会越学越不快乐 接着, 晚上八点的课程, 师父再将傍晚的开示, 更详细的对大众开演 师父说 : 信仰宗教以前, 对甚么宗教都有好感, 但信了某一教以后, 却对其他宗教心怀排斥, 内心的好感及尊重, 只剩下未信教前的数分之一 又信了佛教以后, 初期对佛教全体都有好感, 当信了佛教某一派以后, 却排斥其他教派, 内心对佛教的好感及尊重, 又再剩下信佛教初期的数分之一 此后, 又只信此一教派当中的某位法师或居士, 初信此教派时的喜乐, 又只剩下数分或数十分之一 如此一来, 原来内心对于宗教的好感, 大约只剩下几百分之一, 甚至千分之一而已! 失去比保有的更多 又初信佛的时候, 尊敬大多数的出家人, 学法久了, 或出了家, 反而对出家人不恭敬 这除了对宗教有些失望所致以外, 主要的原因, 应和个人的人格有密切的关系 诸多精彩法义与法友们分享, 当天说法至近十一点才结束 24

25 2010 馬來西亞弘法側記 ( 二 ) 11/20 ~ 11/28 馬來西亞北海佛教會禪覺營 隨行書記 Ven. Vimokha 从 11/20~11/28 连续九天, 中道僧团在马来西亚北海佛教会举办禅觉营, 活动在 11/20 下午一点正式开始, 此次禅觉营由随佛法师担任指导禅师, 亲自主持九天的禅修活动 师父在活动一开始对学员的宣法中, 就先劝勉大众要好好把握时间, 认真的学习佛陀亲教原说的正觉禅法 因为禅修期间传授的禅法, 并不是随佛法师或 中道僧团 的禅法, 而是佛陀亲宣原说的教法, 是隐没于人间已经超过两千三百年, 历经两百余年东西方学者 学人的努力才能重新显现人间的禅法, 参加的学员们应该珍惜这一份殊胜的法缘, 努力当前 而 中道僧团 只是一群依循佛陀教法学习, 立足 因缘法 的正觉, 离于常 断两边, 行于 中道 ( 正觉 离贪之八正道 ) 的僧伽 接着, 由中道僧团 Ven. Tissarā 教导大家初禅的修习 Ven. Tissarā 以丰富的教学经验, 指导学员们练习安那般那念 (ānāpāna-sati) 的修习方法, 并提示修习安那般那念应了解的基本观念与注意事项, 接着就让学员们依佛陀教导的初禅修习方法练习 练习后,Ven. Tissarā 再针对安般念的修习, 以互动的方式, 让学员们在课堂中提问, 透过大众的提问与回答, 学员们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修行问题 另外, Ven. Tissarā 还教导大众练习行禅 卧禅以及帮助促进气血循环的十行禅法, 经过这样的教导, 从此, 学员们在行 住 坐 卧间, 在在处处都能修习安那般那 念 由于 Ven. Tissarā 开示的禅法, 内容是禅修者需具备的重要基础, 每当净务或休息时间, 把握学习机会的学员, 就会向 Ven. Tissarā 请法, 以解决个人实修上的疑惑 Ven. Tissarā 都能仔细的聆听, 并且针对个人现前的问题耐心回答 ; 而学员们在释疑后, 不但法喜充满, 更能精进修行 慈悲的 Ven. Tissarā, 往往在小参后, 又继续的带领大众用功, 以至于根本没有太多机会好好的休息, 真是一位难得一遇的善知识 随佛师父在每天的最后一堂课开示, 都会慈悲地开放一般大众随喜听法, 这是让为了工作而无法参与的各地法友, 可以有闻法的机会 师父教导学员与随喜的一般大众, 依照佛陀的教导, 实际的观察现前身心的现起, 在当前能够正智 离贪的禅观方法 禅修课程的内容相当的实用与生动 ; 不过, 禅修期间附近的神庙正在作醮, 几天的晚上都是搭棚歌唱至深夜, 吵杂的音乐让学员的修习受到干扰, 不但影响学员听课也使禅修环境的品质大大降低, 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因此,Ven. Tissarā 利用当前时机, 教导学员依世间有漏禅法的修行方式与技巧, 学习如何不受外在声音的影响, 继续禅修 ; 而学员们也都能心领神会, 心因此就渐渐安定下来 这样善巧的引导, 学员们感到非常受用, 相信往后即使身处于车水马龙的街上, 也可以不被影响, 继续用功 由于此次参加的学员中, 有许多是亲近 学习南传的行者, 所以师父也花费相当时间, 详细的解说有 25

26 原始道場 关部派佛教的分化缘由, 包括历史沿革与教义的差异 许多法友在聆听师父的解说后, 纷纷表示这样的解说让他们受益良多, 厘清他们许多修行上, 长久以来解不开的问题 师父为了让学员们能从听法中受益, 往往需要利用很长的时间, 极有耐心的为学员们从佛教历史的演变脉络中, 分析解说法义上的流变 ; 因此, 指导禅修与经教开示的时间, 每天几乎都超过七个小时 师父这样不辞辛劳的为法忘躯, 只是想让更多的法友明白世尊宝贵的教法, 让世尊宝贵的正法得以重新彰显于世间 师父依佛陀宣说的道次第, 为大众开示禅法 ; 宣说的内容除了讲义里的经文 还搭配投影机将师父整理的资料投影在布幕上, 有系统的为学员讲解 说明 宣说的法义虽然艰深, 师父都能善巧地举出许多浅显易懂的譬喻与实例, 来增进学员们的理解, 学员往往能在譬喻中心领神会, 深入的了解师父所表达的因缘法义 更难得的是, 师父在课堂中带领大家观察现前的身心, 学员们透过亲自的观察 直接的体验佛陀的甚深教说, 如同 杂阿含 848 经 所说 : 即身观察, 缘自觉知, 这与学员们过往的学习经验与体会有很大的不同 随佛法师的精彩开示内容, 无法在此一一描述 因为每天都有学习不完的教导, 不论是禅法 教史 经教或是人格教育, 都需要一段时间的体验与实践 师父将佛陀教导的修证道次第陈述得很详细 很完整, 经此学习后, 法友们大大超越过往所学习 了解的层次, 如同吃了 大力丸 般, 功力 增强许多 因此, 多数的学员赞叹能参加此次的禅修, 直说真是非常殊胜的机缘 修场地与整理环境, 还要寻找与整理安置僧众的住处 当然, 活动中最辛苦的当是尽责的两位法工长, 他们为了讨论法务及处理琐碎事物, 不仅听法的时间比大家少, 常常还是最晚回房休息的, 实在非常佩服他们两位无私的为大众牺牲奉献 今年, 中道僧团与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在马来西亚各地与新加坡, 分别举办了多场次的禅修营与一系列的弘法课程 这段弘法期间, 许多精进的法友为了能跟随僧团学习, 向公司请了长假或是暂时把工作放下, 他们不仅自己用功修行, 也参与活动过程的各项法工工作 今年弘法活动的安排是如此的密集, 最辛劳的是中道僧团的法师们, 他们为了让马来西亚的法友可以学习并得到佛陀原说教法的殊胜法益, 舟车劳顿的奔波于马来西亚各地, 在此, 献上诚挚的感谢 也祝福马来西亚的法友们, 在闻法清净后, 能在释迦佛陀的教法中, 修行得力并能辗转利益其他的众生, 所谓自利利他, 自他俱利 举办一场禅修的活动, 需要大家分工合作 此次的禅修营, 受到许多人的关心与护持, 特别感谢北海佛教会的帮忙, 提供禅修场地让大家用功办道, 原始佛教会的干部们更是全力的支持, 而大寮的法工们则是起早睡晚, 全程用心的照顾法师与几十位学员们的饮食 由于他们的协助, 大众才能无后顾之忧的全力办道 ; 其中禅修所需要的上课的讲义 资料夹与提袋, 是由许多法友私下利用时间默默的准备完成 ; 而禅修九天的饮食, 则是由一家私人公司与几位法友欢喜布施 护持的 另外, 在人手有限的情况下, 活动前的准备, 幸好有几位细心的法工, 不分昼夜尽心尽力的帮忙, 才能及时筹备完成, 他们不仅需要布置禅 26

27 正法新聞 ( 台北 ) 2442/2010 年 11/6 一家一菜供僧暨聯誼活動 2010 年 11 月 6 日中午, 多位共修法友各自携带一道菜肴齐聚台北中道禅林, 举办一家一菜供僧活动, 与会法友并且相互分享各自的菜肴, 在禅林内进行了一场充满法喜的交流活动 中道僧团自 10 月中由美国弘法回台, 以至 11 月中转往马来西亚宣法弘法, 停留在台湾的时间仅仅一个月左右, 期间举办了台中道场成立 两次都会二日禅等宣法活动, 可谓马不停蹄 在僧团即将离台前夕, 共修的法友利用少有的共修时间, 各自携带一道菜肴以供养僧团法师, 并且在这难得的轻松时刻, 品尝各家师兄 师姐的料理手艺 当天早上, 随佛尊者与美东的共修处连线说法 十一点多午斋时间一到, 僧团法师们上座后, 参与供僧的法友各自带着准备的菜肴, 依序恭敬的亲手将菜肴夹入法师们的僧钵内供养, 并由随佛尊者带领颂念供养偈, 为参与供养的法友祝福 参与这场供僧活动的法友超过二十多户家庭, 这也表示有超过二十几道的食物, 这将平时工作的桌面都摆满了 虽然没有协调与分配, 各自准备自以为喜欢或者拿手的食物, 菜色多样而丰盛, 从卤豆腐 凉拌黄瓜到油饭 炒米粉不一而足 由此见到佛陀制下僧侣托钵制度的殊胜, 所谓 一钵千家饭 不但给予众生植福田的机会, 也使僧团得以获得多样而均衡的饮食 当天丰盛的食物, 不但供僧植福, 法友们也在禅林内, 共享彼此带来的美味菜肴, 在人人碗里装满了各家菜肴的同时, 生活琐事的交流 学法心得的分享, 也就不自觉的在彼此间天南地北的聊开了, 温馨的气氛回荡整个活动现场, 参与其间可谓身心俱利 ( 相关照片请见封底里页 封底 ) 2442/2010 年 11-/12 ~ 14 法工訓練營連線說法 2010 年 11 月 12 日晚上开始至 11 月 14 日, 为期两天半的法工培训营, 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 这场法工培训营同时经由国际网路连线到台湾, 同步进行台湾地区法工的培训工作, 台湾共有 24 位法工参与 法工培训期间, 随佛尊者一再强调 : 法工的工作是内修外弘的工作, 是为自己修行而作, 是在自利的过程中, 同时利益更多的众生 因此, 应该要时时提起因缘观的正念, 既然热心的参与, 就不要因为不当的期待, 而产生摩擦不愉快及失落 活动期间, 除了法工工作执掌的分工说明, 也进行马来西亚与台湾法友的连线交流, 透过彼此的自我介绍, 拉近两地法友的生疏, 共同为佛陀正法的宏扬协力同行 27

28 正法新聞 正法新聞 ( 馬來西亞 ) 2442/2010 年 11/7 善植福田, 善得福緣永愛孤兒院捐贈活動 虽然社会经济蓬勃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准已经提高, 社会上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不幸人士需要大众的关怀和援助 2010 年 11 月 7 日 ( 星期天 ) 下午, 槟城中道禅林的 Ven. Citta Sang Varo 和 Ven. Dhammadisā, 劝化来自槟榔屿与威省近 30 位的法友, 到吉打州居林永爱孤儿院, 举办一场 善心积功, 善言积德, 善行积福 的公益活动 当天除了两位法师以外, 其余参与的法友们都是携家带眷, 全家大大小小一起参加 的 法友们陪伴小朋友期间, 纪师姐还当场教导小朋友礼敬师父, 让他们从小培养对三宝的恭敬, 增进亲近三宝的善缘 这是槟城中道禅林第一次举办的公益活动, 因为生疏在活动时有点忙乱, 却充分发挥法友慈悲助人的精神, 也为院童带来一下午的喜悦与温馨 我们应该常常提醒自己 : 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个人, 做坏事不能多我一个人 槟城中道禅林将劝化法友们, 在修学正觉佛法之余, 也将秉持佛陀教诲的 慈悲喜舍, 多参与公益活动, 多与各方众生结善缘, 并让法友们广植福田 劝育世人 引化慈悲的显现, 这样的人生将如灿烂的阳光丽照人间, 处处充满温情 永爱孤儿院的成立, 是缘自于一群善心人士, 为集合众人力量, 发挥行善助人的大爱精神而成立的行善团体 在 1993 年, 他们首先成立了 吉南永爱之家筹备委员会, 正式展开社会救济工作 当时这一群善心人士, 自掏腰包作为 吉南永爱之家 的活动基金, 为社会许许多多的不幸人士, 提供社会的人道关怀, 并给予物质援助, 协助他们渡过生活的难关 直至 1996 年, 吉南永爱之家 更把善行范围广大, 一致议决在居林建造一所永爱孤儿院 时至今日, 永爱孤儿院一共收容有 13 名小朋友, 最小的才三个月, 而最大的已经就读初中了 当天法友抵达孤儿院时, 天真活泼的小朋友都欢欣鼓舞的迎接法师及法友的到来, 并且由副总务温嘉福居士亲自接待大家 温居士很感激中道禅林的法友们捐赠的日用必需品, 如校服及鞋袜等, 这些用品正好可以让小朋友准备学校开课时使用 此外, 法友们也准备了小朋友喜欢吃的糕点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看到小朋友开心和乐的模样, 一时让人忘了他们孤苦无依的处境 虽然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及关怀, 但在爱心大众的关爱下, 这一刻也是幸福 28

29 正法新聞 ( 馬來西亞 ) 2442/2010 年 11/12 ~ 14 馬來西亞原始佛教會第一屆法工培訓營暨檳城中道禪林揭幕儀式 2010 年 11 月 12 日晚上 7 点至 2010 年 11 月 14 日下午 4 点, 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藉槟城中道禅林, 成功的主办了第一期法工培训营 此期法工营汇集了来自各地的 33 位法工参与 此次的法工营主要是为了让身为原始佛教会的法工们, 了解原始佛教会的宗旨 拉近彼此的距离, 并更进一步地了解彼此, 掌握如何以温和 宽容但坚定的态度, 来维护佛陀的教法 随佛法师开示道 : 人活着是要解决问题, 而不是制造问题 我们不应期待任何事, 任何人, 因为不当的期待只会带来不当的痛苦 在这个世界上, 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的做, 做现在比较妥善的事情 随佛法师的开示, 让在场的法工们调正了心态, 并有了明确的方向 除此之外, 在法工营期间, 随佛法师也为槟城中道禅林进行了正式挂匾仪式 仪式以三宝歌开始, 随后就由随佛法师为 中道僧团槟城中道禅林 牌匾揭幕, 场面简单而庄严 随佛法师随后开示道, 希望往后 原始佛法 能够让槟城的学法者受惠 带来福祉 ( 相关详情与照片详见 p.33 ~ 42) 2442/2010 年 11/16 ~ 18 檳城 中道三日禪 槟城中道禅林在 2010 年 11 月 16 日至 2010 年 11 月 18 日每天早上至下午举办为期三天的中道三日禅, 参加的人数约 40 几位 禅修期间, 随佛尊者为学员开示的内容主要为 : 如何让生活更好, 以 及什么是真正的忏悔 尊者也特别叮咛大家, 学习佛法要依法不依人, 大家都是凡夫起修, 心量要放宽, 不要只是看他信什么宗教, 而是要看他的人, 他的内心有什么痛苦, 我可以帮忙些什么 Ven. Tissarā 也在禅修期间带领大众修习安那般那 禅修期间并有一位来自南印度的比丘, 特别前来请教随佛尊者关于因缘法的修行 随佛尊者除向其解释十二因缘法的禅观次第与技巧外, 并分享印度佛教部派分裂史及其法的流变 这位印度比丘也与纽约的 Bhante Aticca 进行网路连线 多日的法谈, 令这位远道而来的印度僧人心开意解, 明白并接受十二因缘法 他表示 : 希望将来能把佛陀的宝贵教法再传回印度 ( 相关详情与照片详见 p.43) 2442/2010 年 11/20 ~ 28 威省北海 中道禪覺營 2010 年 11 月 20 日至 2010 年 11 月 28 日, 由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中道禅林主办, 北海佛教会共同协办, 假位于威省的北海佛教会道场进行了由随佛法师主持的 中道禅觉营 这次的 中道禅觉营 是法师今年岁末到马 新弘法和指导禅修的第一场禅觉营 禅觉营的主题是 成就三藐三菩提, 副题为 重现佛陀的中道禅法 参与学员来自全马各地, 共有 50 人, 分别为男学员 13 人, 女学员 37 人 在九天的禅觉营里,Ven. Tissarā 法师指导学员修习止禅安那般那入门及各调息法, 并由随佛法师宣说原始佛教法义 随佛法师很有耐心地引据原始经典来厘清目前佛教界在法义上所流传的一些谬论, 从而使学员重新认识佛法正觉的核心 因缘法 师父的谆谆教导, 以期能让学员弃舍一些部派佛教自圆其说的教说, 重新回归佛陀本怀, 安稳及法喜地一步一脚印, 走在一乘菩提道上 ( 相关详情与照片详见 p.44 ~ 45) 檳城書記組整理報導 29

30 特別報導 觀十二因緣的集法與滅法 2442/2010 年 10/30 ~ 31 台北都會二日禪宣法筆記 台北法宣紀錄法正整理 我们佛教界一般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 三法印 是佛法的印记, 内容是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盘寂灭 以为这是勘验佛法的最高标准, 合于此三项者即是佛法, 不合此者即不是佛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 : 佛将入灭, 阿难问修行方法, 佛陀答以应依四念处修行, 所谓 我入灭后, 汝等比丘, 应依四念处安住, 而内容则是所谓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这种说法佛弟子可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答案, 但是佛陀住世时的教法, 显然并不是如此 在台北都会二日禅期间, 主持法会的随佛尊者就这一个修行 *1 的根本问题, 依据早期经典杂阿含 262 经及南传相 *2 应部蕴相应 90 经 (SN22.90) 作了详细的说明 ( 后附杂阿含 262 经全篇经文 ), 以下是关于这一议题的说法内容 : 我们现在翻开杂阿含第 262 经, 这经文的故事是发生在佛入灭后不久, 经中的主角是阐陀, 他有另外一个名字翻作车匿, 他就是佛陀在家时的司机, 陪同佛陀 四门游观 还在佛陀要离家修行时将佛陀送到远离迦毗罗卫国的地方才回家的那个人 各位要知道其中的关系非常特殊, 现在的社会也一样, 那一些有司机的大老板们, 他们的妻子不知道的事, 司机可能知道呢! 佛陀要离开家修行时, 耶输陀罗不知道, 但阐陀知不知道? 当然知道! 不然马没喂饱 车没整理好, 如何能载佛陀出远门呢? 阐陀又有另外一个称号叫做 恶口阐陀, 你就知道他的嘴巴不饶人 他在僧团仗着出身释迦族, 又是佛陀的司机, 关系非比寻常, 以为有佛陀当靠山, 修行解脱以后再说, 所以以最不精进出名 当有比丘长老劝他要精进时, 他就回了很有名的一句话 佛是我家佛, 法是我家法, 应我教诸长老, 而非长老教我, 这样谁还敢教他啊! 等到佛陀入灭, 他没了靠山, 就紧张了, 这时候不再是 应我教诸长老, 这就是本经开头对阐陀的叙述 持户钩 从林至林 从房至房 从经行至经行 处处请诸比丘言 : 当教授我 为我说法 令我知法 见法 我当如法知 如法观, 修行的事, 自己最清楚, 骗得了别人, 骗不了自己 这时候阐陀慌了, 到处要人教他, 很精进的 看一看底下这一段粗体字的经文, 是不是很熟悉呀? 时诸比丘语阐陀言 色无常 受 想 行 识无常 一切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灭 这一段话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盘寂灭 三法印吗? 这一些比丘可是不藏私啊! 一出手就是压箱宝, 把最高勘验标准都拿出来说了, 阐陀应该是三称善哉, 依教奉行吧! 可是看看经文上的记载, 阐陀语诸比丘言: 我已知色无常 受 想 行 识无常 一切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灭 阐陀复言 : 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 寂 不可得 爱尽 离欲 涅盘 此中云何有我 而言如是知 如是见 是名见法 第二 第三亦如是说 阐陀听完诸比丘的教导, 不但不是信受奉行, 还说诸比丘们的教导他早知道啦! 他还不喜欢比丘们说这样叫做 见法 阐陀毕竟是佛陀的司机, 当 30

31 场敢告诉这一些比丘说 我不喜欢听 在场的诸位大概很多人都听过三法印, 您不会以为自己见法了吧?! 如果您见法了, 现在也不用在这里了 您听过这么多法师说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盘寂灭, 大概不敢像阐陀一样的回说 我不喜欢听 吧! 您不是阐陀, 不像阐陀跟佛陀有特殊关系, 是见过佛法的世面, 因此敢说 我不喜欢听, 您即使有疑惑, 也不敢质疑, 那就只好继续轮回生死啰!! 那看看阐陀找谁解答他的问题疑惑呢? 他想到侍佛甚久的阿难, 于是就去找阿难, 并把他的问法过程又跟阿难说了一次, 请阿难跟他说法, 让他知法 见法 这时候, 阿难并没有责备他, 说他是 业障鬼, 人家跟他说甚深法义, 他还说我不喜欢听 反而赞叹他, 看第四段粗体字部分是怎么描述的 时尊者阿难语阐陀言 : 善哉 阐陀! 我意大喜 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 无所覆藏 破虚伪刺 阐陀 愚痴凡夫所不能解 色无常 受 想 行 识无常 一切诸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灭 阿难赞叹阐陀能在修行人面前不虚伪的将他的问题提出来 并且说明无常 无我与涅盘并不是一般凡夫所可以知道的 这一点, 在这里补充一下, 不然您不懂, 无常 无我这是圣者的证量, 是洞见诸法真实之后, 遣除我们凡夫的妄见以为有 常 我 而说 无常 无我, 这是修行的成果 无常 无我 当然是对的,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没有见法的凡夫, 这是没有用的, 要您去观无我, 观来观去还是有我 这就像我们有烦恼, 去找法师, 法师说 要活在当下, 要放下! 一样, 这对不对呢? 当然对, 但是我就是放不下, 才来找法师, 法师不告诉我如何 放下 的方法, 直接告诉我要 放下, 对我有没有用? 一点用也没有 活在当下 是修行的成果, 我们必须找到修行方法, 才能得到这个修行结果 阿难是引述佛陀教导论义第一的摩诃迦旃延的说法来教导阐陀的, 看经文第五段后面粗体字部分 : 如实正观世间集者 则不生世间无见 如实正观世 间灭者 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 如来离于两边 说于中道 所谓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谓缘无明有行 乃至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集 所谓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 谓无明灭则行灭 乃至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灭 佛陀教导摩诃迦旃延应该要正观世间集, 正观世间灭 这里的 世间 就是五受阴, 这段经文里告数我们, 修行是要观察五受阴的集起与五受阴的灭尽, 也就是十二因缘的集与十二因缘的灭 当阿难为阐陀引述佛陀教导摩诃迦旃延的修行方法后, 阐陀依着这方法修行, 他就 远尘 离垢, 得法眼净 见法啦! 从这里各位就很清楚, 修行应该是观十二因缘的集法与灭法, 而不是观无常 无我 南传相应部与这一经有相同的经说的是蕴相应第 90 经 (SN22.90), 再参考是蕴相应第 102 经与因缘相应 21 经 所以下次如果您参加禅修, 要是教的是观无常 无我, 赶快供养供养, 蒲团收一收, 可以回家了, 这是修不起来的 *1 参考大正藏杂阿含第 262 经如是我闻 一时 有众多上座比丘 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佛般泥洹未久 时长老阐陀 晨朝着衣持钵 入波罗奈城乞食 食已还 摄衣钵 洗足已 持户钩 从林至林 从房至房 从经行处至经行处 处处请诸比丘言 当教授我 为我说法 令我知法 见法 我当如法知 如法观 时 诸比丘语阐陀言 色无常 受 想 行 识无常 一切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灭 阐陀语诸比丘言 我已知色无常 受 想 行 识无常 一切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灭 阐陀复言 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 寂 不可得 爱尽 离欲 涅盘 此中云何有我 而言如是知 如是见 是名见法 第二 第三 亦如是说 阐陀复言 是中谁复有力 堪能为我说法 令我知法 见法 复作是念 尊者阿难 今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曾供养亲觐世尊 佛所赞叹 诸梵行者皆悉识知 彼必堪能为我说法 令我知法 见 31

32 - - - 特別報導 法 时阐陀过此夜已 晨朝着衣持钵 入波罗奈城 彼生 谓缘无明有行 乃至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 乞食 食已还 摄举卧具 摄卧具已 持衣钵 诣拘 集 所 谓此 无故彼 无 睒 弥 国 渐 渐 游 行 灭 已 到拘 睒 弥 国 摄举 衣 钵 洗足 诣尊者阿难所 共相问讯已 却坐一面 乃至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 说是法时 时阐陀语尊者阿难言 一时 诸上座比丘住波 此灭故 彼 灭 谓 无明灭 则 行 阐陀比丘远尘 离垢 得法眼净 尔时 阐陀比丘见法 得法 超越 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时我晨朝着衣持钵 入波 狐 罗奈城乞食 食已还 摄衣钵 洗足已 持户钩 从 白尊者阿难言 林至林 从房至房 从经行处至经行处 处处见诸比 教授教诫说法 我今从尊者阿难所 闻如是法 于一 丘而请之言 切行皆空 当教授我 为我说法 令我知法 见 法 时 诸 比 丘 为 我 说 法 言 行 识 无 常 一切行无常 灭 我 尔 时 语 诸 比 丘言 想 行 识无常 色 无 常 受 想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 我 已 知 色无 常 受 一切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 盘 疑 知法 起法 不由于他 于大师教法得无所畏 恭敬合掌 正应如是 如是智慧梵行 皆悉寂 不可得 爱尽 离欲 心乐正住解脱 不复转还 法 时阿难语阐陀言 不复见我 汝今得大善利 善知识 灭尽 涅 唯见正 于甚深佛 法中得圣慧眼 时 二正士展转随喜 从座而起 各还本处 灭 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 寂 不可得 爱尽 离 欲 涅盘 此中云何有我 而言如是知 如是见 是 名见法 我尔时作是念 是中谁复有力堪能为我 说法 令我知法 见法 我时复作是念 尊者阿 难今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 曾供养亲觐世尊 佛所赞 叹 诸梵行者皆悉知识 彼必堪能为我说法 令我知 法 见法 善哉 尊者阿难 今当为我说法 令我 知法 见法 要解决现实的问题得从现在的过去与现前个人的 身口意的作为 还有外在环境的人事物的影响中 去观察与改进 尽心就知道怎么量力 但尽一片心 依照当日的 时 尊 者 阿难 语 阐陀 言 喜 *2 参考南传大藏经 相应部蕴相应第 90 经 善 哉 阐 陀 我 意 大 我庆仁者能于梵行人前 无所覆藏 破虚伪刺 阐陀 愚痴凡夫所不能解 色无常 受 想 行 识 状况做事 不要逃避亦不勉强 人没有完美的 别自己执取 完美的不真实 真 实的不完美 别多起烦恼与追逐 无常 一切诸行无常 一切法无我 涅盘寂灭 汝今 堪 受 胜 妙法 念 汝 今谛 听 当为 汝 说 时 阐陀 作 是 我今欢喜 得胜妙心 得踊悦心 我今堪能受胜 努力保持学法清净的心 别受人生际遇的影响 明白正法就近乎于道 法尔如是 缘生缘灭 没 有选择的空间 有什么问题 就解决问题的缘 妙法 由 尔时 阿难语阐陀言 旃延言 我亲从佛闻 教摩诃迦 选择 只能做眼前能做的事 看清楚了以后 没有 别抱怨 尽在当前 世人颠倒 依于二边 若有 若无 世人取 诸境界 心便计着 迦旃延 若不受 不取 不住 不计于我 此 苦 生 时 生 灭 时 灭 迦旃 延 于此不 正法与正道在如法如律的作为当中显现 现在能 做就尽心尽力 疑 不惑 不由于他而能自知 是名正见如来所说 人生最可悲的 莫过于活着时 没活在眼前 生 所以者何 迦旃延 如实正观世间集者 则不生世间 命 将尽时 无见 前 如实正观世间灭 则不生世间有见 迦旃延 如来离于二边 说于中道 32 正法之光 第六期 2010 年 12 月 所谓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 又不想死 不 甘心 便能活着时心安理得 故凡事尽 其当 死时死得其所 記錄自 隨佛法師說法 嘉義 法中

33 法工培訓營紀實 吉隆坡法明 隽憩整理報導 前言 一 很多人我看不顺眼 二 很多事情我不以为然 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于 2010 年 11 月 12 日至三 我很难相信什么 2010 年 11 月 15 日, 假槟城中道禅林举办了第一次的四 我一直在寻找 法工培训营 这次的法工培训营汇聚了来自吉隆坡 五 我常常失望 怡保 大山脚以及槟城的法友 人数接近 50 人 在这 六 我总是在等待 一段法工培训营的集训期间, 也与台湾中道禅林同步 七 我已经身心俱疲 连线, 同时进行台湾地区的法工培训 八 还有希望吗? 九 希望在哪里? 随佛法师开示 法师并依序说明生起这九种心情的原因 最后 法工培训营期间, 随佛法师开示了四堂课, 其 随佛法师要我们以两种想法来面对上述的九种心情, 中的三堂课程主要是讲解在发心当法工服务大家的过 用以启发我们放弃期待的心理 程中, 将会面对的一些问题, 以及法工们应该如何调 一 我需要一面镜子 整自己的心态, 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 随佛法师语二 看镜子以后, 我才发现自己, 发现自己所重心长的开示 : 我们必须 放弃期待的心, 不要不要的那个世界 一味地期待别人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随佛法师 随佛法师并引用了杂阿含 296 经 多闻圣弟 进一步的解释 : 我们必须理解一旦有了 期待别人 子 于此因缘法 缘生法 正智善见 不求前际 言 的心, 而对方又无法符合我们的期待, 痛苦就会产 我过去世若有 若无 我过去世何等类 我过去世何 生 法工们一起共事, 过程中会有一些摩擦, 然而, 如 不求后际 我于当来世为有 为无 云何类 何 必须 学会不期待什么事情, 认真地做你现在认为妥 如 内不犹豫 此是何等 云何有 此为前谁 终当 善的事情 随佛法师并说明我们每个人在生活 云何之 此众生从何来 于此没当何之 来说明该 中, 心理经常会生起以下这九种心情 : 放弃那颗期待的心, 而安住于当下 随佛法师并表示 : 我们必须紧记的是: 我们是在一起修行的, 而 33

34 特別報導 不是办一个团体, 所以在这里的法工是在自利的过程中, 去利益更多的众生 身为原始佛教会的法工, 我们应该温和 宽容但坚定的维护佛陀的教法 随佛法师还提醒参加集训的法工们, 大家是在 人间 修行, 人间就没有想象中的净土 因此, 在当法工服务的过程中, 大家是要来解决问题, 不是制造问题 大家必须明白在处事的过程中, 没有错与对的思维, 只有遗憾, 事情的处理会因为看法不同, 因缘条件的限制而有遗憾但是这不是错 另一堂课主要是法义的开示, 随佛法师一一详细的说明原始佛教 根本佛教 部派佛教的分期, 以及各时期的佛法流变, 及其流变的原因与内容, 这样的宣法, 可以让法工们容易掌握佛陀真实教法的真正意涵, 认识 原始佛教 时期的佛教的真正内容 随佛法师最后强调 : 原始佛教时期的佛陀教法已然重新显扬于世, 我们现在所宣说推展的教法, 百分之百纯然是佛陀所说的教法, 我们是回归两千四百年前的佛陀之道, 大家应该随佛而行 原始佛教 根本佛教 部派佛教三个分期的时间点, 简要整理如下 : 分期原始佛教根本佛教部派佛教 注明佛陀在世至第一次结集第一次结集之后至第二次结集之前佛灭后 116 年 揭幕仪式在法工培训期间的 2010 年 11 月 13 日星期六的上午, 我们举办了马来西亚槟城中道禅林的成立仪式 ; 这是一个过程简单但意义深远的揭牌仪式, 随佛法师为远从台湾运过来 中道禅林 的牌匾揭幕, 这也意味着中道禅林在槟城奠基, 多位法师及来自马来西亚各地区的法工们一起见证了这深具意义的一刻 仪式以唱颂三宝歌开始, 随后随佛法师做了简单的开示, 法师希望随着槟城中道禅林的成立, 原始佛法能为槟城地区的人们带来亲近佛陀教法的机会, 透过佛法的浸润为人生带来大福祉 这一次的揭幕仪式, 很荣幸地, 邀请了马来西亚光明日报的记者为我们的活动作报导 34

35 法工分享星期六当天的晚上, 参与集训的法工们各用两分钟的时间做自我介绍, 并对其他参与的学员说明自己负责的法工工作 任务 这样的自我介绍活动能够让生活在各地的法工互相认识, 并彼此了解各自的工作执掌 有些法工还分享了自己学佛的经验, 以及遇到随佛法师宣示佛陀法教, 心理所产生的感动, 内心深深地感谢随佛法师为宣说佛陀教法而奔走, 如今有机会能够亲近佛陀教法, 犹如汪洋大海中的盲龟找到了安稳的海湾可以靠岸 这项法工的自我介绍与学佛分享, 也通过网路视讯与台湾的法友连线, 这长距离的连线分享让两地的法友增进认识, 下次相见必将增添许多的亲切感 法工会议星期日我们进行分组的法工会议, 各地区的法工们依着各自的执掌而分配至不同的小组进行会议讨论, 经过这场会议, 相同执掌的各地法工可以彼此认识外, 往后各地区法务活动的相互支援与配合, 必将产生更有默契 更加融洽的效果 随佛法师建议法工们可每二至三个月见面一次, 这样可以彼此讨论, 互相了解, 在法务的推展上才能有无间的配合 圆满结束随着法工会议的结束, 也意味着法工培训营接近了尾声, 最后大家除了以大合照为此次法工培训营的结束留下圆满的注记, 最后更通过视讯与台湾的法友做了超越时空的合照 结语三天两夜的法工培训营让法工们建立了自利利他推展原始佛法的共识, 而且经过随佛法师的开示, 在内修外弘心态的建立上, 以及原始佛教的教法认识上, 都有了更深层的体会 随佛法师表示推动原始佛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僧俗之间的努力能够成就原始佛教的平衡发展, 祈愿大家一起努力, 在自利的当儿利益更多的众生 35

36 特別報導 法工培訓營感言 馬來西亞法慧 此次马来西亚的法工培训营办得正是时候, 犹如大马法工们的及时雨, 为似乎快干涸 疲惫的心田撒下甘露, 让我们重新振奋起来! 师父们从台湾飞来大马的当天早上, 我和法澄从怡保驱车前往吉隆玻国际机场迎接师父们 一路上, 我的思绪不断 犹记得今年四月中旬, 师父在大马弘法期间, 在槟城 怡保 吉隆玻及大山脚各委任了几组法工, 以协助推动佛陀正法, 处理在马来西亚的法务 师父很清楚的告诉我们, 不要把中道禅林变成庙店, 法工的任务是协助僧团弘扬佛陀正法, 让更多苦难的众生有机会接触正法, 走上 一乘菩提道 上 时隔半年, 师父的话言犹在耳, 但此刻的我却感到疲累万分, 因为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大师父离开大马后, 由于三位刚加入中道僧团的僧众, 还有若干的法工, 既不清楚也不熟悉师父的道风和处事方式, 所以在推动法务上产生许多无谓的阻碍 法工之间的互动不足, 又缺乏良好的沟通, 彼此也没有相通一贯的处事方针, 让许多无谓的问题接踵而来 身为法工长的我, 在执行与规划法务上, 为了协调及沟通上的问题, 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深感身心疲惫 抵达机场后, 发现台湾班机已在两点零五分着陆, 我和法澄满怀欣喜的期待师父们的莅临 ; 我俩左顾右盼 望穿秋水, 却不见师父们的影子 将近三点钟左右的时候, 才见到随佛法师 Ven. Tissarā Ven. Vimokha 及 Bhante Paññācakkhu 出现, 并且各自推着好多的行李步出关口 看见师父们的那一刻, 我的内心除了感动, 还有说不出的惭愧 师父们双手推着的不全是个人的行李, 还有一大箱 一大箱的 汉译南传大藏经 杂阿含 等佛书, 两大幅佛像及两幅木刻牌匾 ; 就是因为这些 大块 行李, 让 师父们在关口里等待了一个多小时! 马来西亚的佛友啊! 我们到底何德 何能, 能获得师父的厚爱及台湾 美国法友的护持? 反观我自己, 这么一点点的付出, 比较起来, 算得了什么? 看了这一幕, 能教我不深感惭愧吗? 我法慧在有生之年, 除了勤学正法之外, 也要在马来西亚积极的推动正法, 唯有这样才不会辜负师父们的一片苦心, 以及对我们的厚爱 此次的法工培训营, 法工们除了全面认识中道僧团外, 师父也明确的指导如何执行法务及协助僧团弘法的方针 此外, 大马法工除了与各地法工互相认识以外, 更和台湾法工连线认识彼此, 藉此在法务上, 让法工能更好的互动与配合, 从而达到自利利他的精神 这次的培训营, 更让许多法工明白及发现自己的问题, 还有在社群中相处及修行的智慧, 了解到 依智慧努力改变事缘, 不要想改变谁 ; 而事缘皆在流转中, 今日已不是昨日, 现在当放下过去 那个人 培训营的课程及沟通, 让我们更认识自己, 也更能够相互共处, 在护持正法的道路上, 更坚定及有智的前进 最后, 让我套用大师父的一句话来与大家共勉之 : 人活着是要解决问题, 而不是制造问题 逃避问题! 原始佛教会的法工们! 让我们诚心携手合作, 让正法在马来西亚这片土地上焕发光明! 36

37 參加法工培訓有感 吉隆坡思敏 我很高兴, 也感到非常的荣幸, 能有机会参加这一次在槟城举办的法工营 大师父这次举办法工营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让各地区法友们拉近彼此的距离, 减少彼此的陌生感, 避免彼此的陌生和距离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并且提升共事的默契及效率 希望我们以一颗纯真的心, 团结一致, 妥善的把 修行的法务 做好,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 大师父让我们和台湾的法友联线, 并各自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当中听了很多法友的学佛历程, 诸多内心的烦恼 痛苦及哭泣, 深有同感 大师父为我们讲解 : 要如何远离无益的思维, 是什么造成痛苦, 又如何活在 当前缘生的历程 从小到大, 每当我们做事的时候, 都怀着很多的期待, 但最后却对别人失望, 也对自己失望 然后, 又不断制造更多的期待, 带来更多的失望, 最后变成了绝望 不当的期待, 只会带来不当的痛苦与失落 那该如何避免痛苦与失落呢? 真正做得到的, 只有在这一刻, 做自己认为比较妥善的作法而已! 在现实里, 我们是活在与期待反差的世界, 所以就不应该经由期待任何人 ( 包括师父, 父母 兄弟 姐妹 朋友, 甚至自己 ) 或事, 来达到身心的安稳 该放弃的是自己的期待 希望, 这才能真正的活在 当前缘生的历程 不要以现在的标准去评价以前的努力, 不要依未来的期待 想象及可能, 而怀疑现在所做的事有所不妥 大师父说 : 智慧不是一种记忆的方式, 智慧是一种觉察及认知的模式, 它是一个契合实际的认知趋势, 如是促使正觉的形成 譬如 : 我们习惯将别人的身 口 意, 给予固定的标签, 并想要改变它, 当遇到困难时便放弃它, 并让内心引起失望及沮丧 这便是失去了正念, 实质上没有 那个人, 只有那件事 缘中的身 口 意, 而事缘正在改变中, 可以改善的是事缘, 却不是改变 那个人 我们常和 那个人 那个事 的 固定观念 打架, 进而影响下一个想法 这种情形会以可怕惊人的速度, 将 冲突于现实的固定想法 一个个的相互迭上, 不断增长, 形成现实生活中的身心障碍 人的妄见没解决, 会影响下一个想法及行为,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偏离事实的成见及行为模式, 这就是因缘业报的趋势 八正道是何其容易的写出来, 正见, 正志,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方便, 正念, 正定 但其中真正的含义, 又不是这般容易理解和体会 感谢大师父以智慧, 慈悲, 宽容与耐心, 用浅白的比喻, 为我们解释佛陀正法当中的深奥含义, 引导我们的正思惟, 开启我们的智慧, 扎实我们的慧根, 达到四圣谛如实知 如实见 这让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皆差的我, 有了更深的体会和领悟, 这绝非言语与笔墨可以形容 在过去寻觅正法的漫长岁月里, 常常自问有走错方向吗? 但苦于没有遇到真正可以解答这些疑问的善知识 有幸身旁的 Kalyana Mitra 给予我无限的支援与开导, 才可以撑到今天, 并遇到大师父解说佛陀正法 庆幸还没有走错方向, 但如大师父所说, 由于有些方法用的不够善巧, 而留下了一点遗憾 我以感恩的心, 感谢慈悲的大师父, 各位中道僧团的法师们, 以及所有海内外的法友们, 谢谢你们给予的关心 护持与协助, 让佛陀正法得以在马来西亚萌芽 生根, 利益这里苦难的众生 Sādhu! Sādhu! Sādhu! 37

38 特別報導 法工培訓營心得分享 吉隆坡法禎 我与原始佛法的这份法缘, 真是很特别 殊胜, 有幸成为原始佛法的法工, 亦是另一种福报 感恩种种诸因缘, 让我有机会接触与学习原始佛法, 也很庆幸自己当初有善法的引导, 才没有与正法擦身而过 由于人在国外, 过去几个月都无法参与共修班 这次带着喜悦的心情, 赴这一份法的约定 在飞机上, 我提醒自己 佛法难闻, 一定要好好的把握 珍惜与学习 感恩师父再次巡回马来西亚宣扬正法, 利益这里的众生 每一次与师父的相遇都是大丰收, 满载而归 ; 听闻师父的弘法总是感触良多, 内容既实际也很真实 师父的开示, 简洁深入而易明白, 往往都是一针见血 当头棒喝 这一次虽是法工的培训营, 但受益的还是我们 感恩! 感恩! 感恩师父用心良苦 师父说 : 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 都是在做他现在认为最妥善的事, 很少人会作他认为不好的事 然而, 我们却因为观点 需要的不同, 常常对别人有执见, 习惯为对方设下固定的标记 师父一语梦中惊人! 是的, 我们学习因缘观, 要多多学习以因缘的角度看待事情, 眼前所看到及经历的世界, 无不是在那 因缘底下显现的身心 事缘而已! 而不是 那个人 我们可以做到的, 是在因缘底下改变 事情发生的因缘, 而不是改变 那个被我们认为不好的人, 这样也就是在改变当前呈现的事情了 如此一来, 事情也不怎么复杂, 它变成简单好多, 同时心胸也较宽大了 师父说 : 法工要内修与外弘, 大家是在一起修行, 不是一起 工作 重现佛陀原说教法的修行, 是任重而道远, 一点都不简单 营训期间, 我不断自问 : 自己何德何能, 得以胜任这一份修行的法务? 我只有抱着单纯的心, 希望可以为原始佛教会付出一份力, 尽一份心力, 也希望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 做点事情服务大众 我想只要我们有心 用心, 老实修行, 加强法义上的掌握, 做好内修的部分, 应该没有不能成的事 这一条路需要大家的护持与坚持, 愿与大家一起走在正道上, 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原始佛法, 让正法久住 与其批评, 不如尽自己的一份心 记得, 来这里, 不要期待 抱持一个想法 : 我是佛陀的弟子 记住 : 这是人间, 人间就是不完美, 有人就有是非 所以, 我们的问题不是去找个不是人间的净土 告诉自己 : 要学着在人间修行, 学会如何自利利人 ; 自利利人, 要依靠佛法 人你离不开世间, 所以别胡思乱想 作法工别像小孩子, 说些有的没的, 这里不是净土,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需要到处宣扬吗? 人间是无明与贪爱纠结的世界, 在路上碰到凡夫, 不需要敲锣打鼓! 我们是在一起修行, 不是办个团体来办活动 我们聚在一起, 只是一群佛陀的弟子, 将佛陀 利世的方法, 流布十方, 传播于人间, 并相互扶持而已! 不论来这里, 或是走出去, 我们都是佛弟子 要注意一件事 : 我们不是一个团体, 是共同修行, 我们是佛陀座下的同门师兄弟 如果把这里当作团体, 是错误的想法, 那会产生要参与与否的问题 若看不顺眼就退出, 若看到做得不错就参与 但是, 我们是佛弟子, 要去哪里? 如果觉得这些法工做的不够好, 的确有不足 好! 可以不想参与 那么请问 : 我们又做了什么? 离开之后, 则只做一件事 : 只是批评 反观这些法工, 他们做的的确有所不足, 却都还在做 自问 : 你要做哪一种人? 只知批评? 还是动手做 ( 虽然也做得不够好 )? 記錄自隨佛法師說法嘉義法中 38

39 法工會的一席話 紐約法道 11 月 13 日, 台湾 马来西亚和美国三处连线的法工座谈会, 我抱着已被点了名参加, 就参加做个旁听生或听众也可以 我素来无拘无束, 对任何社团均敬谢不敏, 跑跑龙套 帮帮忙可以, 却绝不被会员 团员或负责人的名衔套住 师父在法工会的话, 如粒小石头丢进水池, 引起了小涟漪, 似乎瞬间就消失了, 但这不曾被注意到的转变, 却继续在我心中扩张, 久久不能平复 师父提到 : 第一 法工就是同修 大家同在一起修行, 为佛教会做些法务, 并不是为大家服务的 工作, 而是 修行 啊! 我们纽约地区在 9 月 18 日, 举办第二次 回归佛陀之道 讲座, 兼办 美国原始佛教会 成立大会 接着在 10 月 3 日, 美国第一个 原始佛法 的传法中心 纽约中道禅林, 在法拉盛新大楼中, 举行了开幕, 正式启用典礼 我有幸参加这两次法务的工作, 绝非我往昔的作风 ( 因临阵脱不了队 ) 现在想想, 真要感激和大家一起修行的机缘 师父提到 : 第二 不要想去改变一个人 因为只有那件事缘 ( 因缘生 ), 而没有那个人 ( 缘生法故非我 ); 虽然有那件事, 但当提到那件事时, 那件事也不再是那件事了 ( 缘生法故无常 ) 何等因缘而 确定的 有何等业报的趋势, 也是一种 固定的概念 所创造出来, 事实上是在影响中流转不定 我们应当作的是改变那件事缘, 而不是想要改变 那个人 我在社会上工作了大半辈子, 对人的属性, 一言两语就听出来头, 很自然的在所有人的头上, 都标有不同的标志 我一直以为自己不会被这些标志干扰到, 也以为这些标志是固定的 我一面听师父讲话, 一面心中自问 : 因为这些标志, 所以我和某同修谈话时, 多避重就轻, 就是为了怕他滔滔不绝 ; 也为了同样的理由, 我视而不见某同修, 因为他是个坦率直言的人, 偶而的一句话, 却如晴空霹雳, 叫人无处可躲 师父说法结束时, 我站起来时, 见到被我 加了标志 的那一位同修, 我向他顶了礼 有因缘事起 ( 业报 ), 却没有这个人 ; 改变了事缘, 现前有事缘, 却不是 我 禪林化施通啟 (1) 台北中道禪林 五人 / 七人座小客車一部 ( 新舊皆可 ) 由于台北中道禅林 ( 原内觉禅林 ) 作为法务及僧团弘化的车辆, 原是数年前居士布施的老旧二手小车辆, 多年来经禅林的使用, 因使用年份久远而安全性不足, 无法上高速公路, 也已难堪使用 ( 多处漏水 ), 目前已准备注销 现今中道僧团的僧众约十人, 平常净住在台湾者约有五至七位僧人 因为禅林法务及僧众弘法的必需, 今向十方护法大众化缘五人座小客车一部, 只要能满足安全的需要, 可堪使用, 新旧皆可 如有护法大德愿意布施者, 请与台北中道禅林僧团联系 台北中道禅林 ( 谛严法师 ) 禅林网页 : (2) 社團法人中華原始佛教會 九人座商務車一部 ( 新舊皆可 ) 创立于 2010 年五月的社团法人中华原始佛教会, 主要的教务是宣扬佛陀原说的宗教团体, 确立 原始佛法及的僧团的传承 本会基于法务上的方便及需要, 恳请十方大德善信能护持正法, 发心布施九人座商务车 ( 或七人座休旅车 ) 一部, 只要能满足安全的需要, 新旧皆可 如有护法大德愿意布施者, 请与社团法人中华原始佛教会联系 社团法人中华原始佛教会 ( 法闻 ) 教会网页 : 有意布施者 请转知车辆的型号 排气量 出厂年份 已使用里程数 39

40 特別報導 法工培訓營心得 檳城法忍 在难得的机缘下, 我参加了马来西亚原始佛教会的法工培训营 我非常珍惜这个因缘, 而那些不能或抽不出时间参加的法友们, 错失了宝贵的开示, 所以我想在此写下有关大师父 ( 随佛法师 ) 的开示内容 这两天半的开示, 令法工们一生受用 大师父说 : 人活着是要解决问题, 不是制造问题 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 人与人有同样的看法是偶然 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因为一般人常坚持自己的见解, 甚至非常的固执, 有时又带有错误的偏见, 一面对不一样的意见, 就产生不满 愤怒的情绪, 内心难以获得安稳清凉 虽然生活中有快乐的时候, 也必须清楚明了快乐是无法持久或永远, 如果能够洞悉 缘生 的真相, 就知道 贪着快乐, 正是陷入 失落及追逐 的苦恼漩涡的原因, 就能了解到远离对 缘生法 的贪着, 才能解开苦恼的系缚 人们都想过着彩色而非黑白的人生, 那应当如何营造呢? 大师父又抛给我们十个省思的要点, 如下 : ( 一 ) 很多人我看不顺眼 ( 二 ) 很多事我不以为然 ( 三 ) 我很难相信 ( 人或事 ) ( 四 ) 我一直在寻找 ( 五 ) 我常常失望 ( 六 ) 我总是在等待 ( 七 ) 我已经累得一塌糊涂, 身心俱疲 ( 八 ) 还有希望吗? ( 九 ) 希望在哪里? ( 十 ) 我需要一面镜子! 从以上十个省思要点当中, 明白了期待下的失落, 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也是身心健康的杀手 唯有远离期待及失落无聊的心绪, 才能息苦清凉 大师父说 : 人间不会有完美, 而缘生法就是有所不足 因此, 师父劝勉大家, 作为法工需要学会不再无谓的 期待, 或是不要期待, 只要务实 认真的做现在已知既如法又妥善的事, 时时如是, 日日精勤 为什么需要一面镜子呢? 因为照镜子时, 才会发现自己正处在相对于现实的 反差世界 ( 左右相反 ), 看到的正是我们所不想要的世界 那么要如何将总是失落的 反差世界, 改变为美好的世界呢? 大师开示了 因为任何想改变世界的人, 最先改变的是自己, 很简单却不容易做到 但是没关系, 有心不怕迟 大师父还教了一个秘招, 我们可以在内心深处常常念及这句 我能够帮些什么吗? 如此一来, 我们在平常生活中, 就容易不再去期待别人会给我们什么, 而是重于分享及解决问题 我想起之前大师父的教导, 教大家在每晚临睡前, 静心的回顾当天的言行 ( 身 口 意 ), 检讨, 反省自己的过失, 隔天早上则感谢昨天施行善意及需要原谅的人 大师父又提醒大家, 我们虽然很庆幸在这一生能重获正法, 但千万别骄傲的看不起他人及不同学派的佛友, 也别与他们争论 反之, 我们当能温和 宽恕 谅解他人的心境, 唯有这样才能把释迦佛陀的 正法 宣扬开来, 让迷失的佛弟子重新见到 正法的光明 40

41 吉隆坡法淨师父说 : 小朋友制造问题, 而成年人是解决问题 听后有很多的感触, 这实实在在的发生在生活中, 大家都有类似的经验 我们都是成年人, 在思想和行为上, 都应具备着可以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在做事的当儿, 都希望不要犯错, 希望做出好成果, 没人愿意作错 因此, 作事处世的态度应体谅 协调, 口气温和, 用感谢的心念, 当愿意担责任的法工, 而不是重视地位及权力的法工 不同的因缘即有不同的呈现, 认知现实人间没有理想中的净土, 人间就是有是非的世界 我们不应期待任何人, 而是做现在认为 正确 的事, 了解期待会带来无谓的苦恼 在现实中妥善的面对和解决问题, 使生活更好 我们内心时常怀着期待, 所以内心不踏实 此有故彼有, 此无故彼无 缘生法无常 非我 不明 诸法因缘生, 缘生法则无常 苦, 不免不断的期待, 而内心将陷于烦恼与不踏实 远离无益的思惟, 将使我们更精进的面对当前的脚步 担当佛陀的法工, 只有秉着责任及实践, 而不是为名和利 当施行法务时, 应以温和 宽容及坚定不移的心念, 维护佛法 努力前进 感恩当前学法修行及待人处世的因缘, 听闻佛陀正法得来不易, 当精进和老实的修习 劝勉大众守持正知 正念, 精进的维护 延续正法! 檳城法彬这次法工营让我获益不浅, 让我体会甚么是生活的佛法, 以及如何当好一位佛陀的法工 一般佛友都会想要为佛教团体奉献, 而热心往往会随时间慢慢地冷淡下来 很多时候都是缺乏正确见解的缘故, 无法把佛法用在生活上, 在面对问题时无法善妥地处理, 难免挫败及失落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人 事的错误观念, 以为人或事只有对与错的对立思考 我们都会从他人的身 口 意上, 固执的认定 他 是怎样的一个人, 往往误解及执见就这样发生 一个执见导致另一个执见, 而慢慢的形成成见, 所以误会就这样持续下去 旧的忘不去, 新的记不起, 即使人或事情早已改变了, 但是我们还是以为依旧还是 它 当问题发生后, 人们总会对人或事抱怨, 并且期待他人改变, 但这是无益的思惟, 并无助于解决人们的问题 人们缺乏的是用因缘观来认知及处理人与事, 因为事情的展现, 都是由当下的条件互相影响而形成的, 所以问题的发生, 可以说只是当下条件的搭配而已 因此, 人们不应抱着不当的认识, 以为是 谁 的问题, 也不是费心费时去改变 结果, 应是改变事情的因缘, 并且尽力做就好 这必需先从自己观念改变起, 再努力去作 师父有句话说得不错, 担当佛陀的法工, 应当仁不让, 遇到应该做的事, 就积极主动的做, 不用推让, 这不是为了地位及权力, 而是为了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佛法是自利利他的, 我们应当认真去做, 并从清净心念及行为来提升人格, 精勤不断地学习及成长, 让更多人接触佛陀的正法, 正法才能久住在人间, 让苦短的人生能够有息苦的机会!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 谓八圣道 正见乃至正定 (SĀ 846) 何等为圣道如实知见 谓十二支缘起如实知见 (SĀ 846 之次经 ) 若沙门 婆罗门计有我 ㄧ切皆于此五受阴计有我 (SĀ 63) 我与汝等 于四圣谛无知 无见 无随顺觉 无随顺受者 应当长夜驱驰生死 (SĀ 403) 我已于四圣谛 三转 十二行 生眼 智 明 觉故 于诸天 魔 梵 沙门 婆罗门 闻法众中 得出 得脱 自正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SĀ 379) 41

42 特別報導 馬來西亞法曇自从去年第一次参加了随佛尊者在金马仑所指导的十日禅修营之后, 我就几乎没放过每一次师父来马来西亚指导禅修及弘法的所有活动 除了前几天的北海禅觉营, 因家里有些突发事故而未能参加之外 因此, 自然而然的就发心护持师父所领导的活动 当然, 每一次的活动都需要很多人力 财力 物力的支援, 由于最初接触师父的那一批 前辈 师兄师姐们不遗余力的推动, 让原始佛教的法轮, 在马来西亚开始转动起来, 期间虽有阻力重重, 但由于正法的力量, 使开展的工作未曾停顿 觉得自己真的很庆幸能在学佛多年, 却一无所获之下, 在如夕阳回照的晚暮岁月, 有缘遇上佛陀的原始教法, 除了积极的学习, 还能在护持佛陀正法上尽点力量, 这一生的岁月也算没有白过了 有幸参加这一次的法工培训营, 师父在法工营中所教导的是一场活生生的人生课程, 也是活生生的佛法, 能让法友们在法工服务时真正用上的佛法 ; 透过这样的学习, 也能让人消除很多由于自己的烦恼习气所带来的困扰 过去, 自己参加的禅修活动里, 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不顺眼的人与事 自己身在其中, 常会起烦恼, 其实自己在造业而不自知, 总觉得佛门里的修行人怎么会这样? 师父却一针见血的告诉我们人间没有净土 现实中没有理想的人间净土 不当的期待会带来痛苦, 也令人失望 那要怎么办? 我们常常是对自己的意见 观念 看法 妄执, 都认为理所当然, 对别人的所做所为却不以为然而想改变别人 师父却提醒我们想要改变别人, 改变世界是一件要慎重考虑的事 事实上, 在因缘法中有哪一件事是固定不变的呢? 回到因缘法的认知 事事物物本来就不停的在改变 流转, 自己由于未能见到其中的影响, 而生起妄执 生起我见, 因而升起苦恼 这是徒劳无益, 自我障碍的 导法友们在法工服务中, 有正确的态度, 同时在修行上也能增上, 这是我对这次闻法的一点心得 檳城法星在这次的法工营, 我得益了很多 虽然这次是我笫一次参与, 但是我却得知了正法 现在明白真正的佛教, 就是佛陀在世的教法, 依正法 ( 因缘法 ) 正念 ( 四念处 ) 正道 ( 八正道 ), 实现生活中见法 正觉 灭苦的四圣谛, 就是人间的佛教 历史的证明, 让我们回归佛陀在世正法住世的时代, 才能学习到真正的佛陀原说 原始佛法, 护持及维续正统的原始佛教 在这三天里, 听闻了深入的佛法和佛教历史, 还有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应用的因缘法及善方便 四圣谛的生活智慧, 就是先要勇敢的面对现实的问题及苦恼 ( 苦谛 ), 认真的探究问题及苦恼的原因 ( 集谛 ), 以消除问题原因的原则来解决问题及苦恼 ( 灭谛 ), 妥善的安排解决苦因的方法及步骤 ( 道谛 ) 千万不可选择逃避, 必须认真的面对 人生虽是缘生 无常, 生老病死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 但是人生难得, 今已得 ; 佛法难闻, 今已闻 ; 正法难寻, 今己寻得 可贵的佛法, 我们必须护持, 让正法传续下去 学佛法本来就必须应用在生活上, 但要应用之 前, 应该对法有正确的认知, 这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 师父在法工营中的开示与教导实在很贴切与实用, 引 42

43 檳城中道禪林馬來西亞原始佛教會 2010 年 11 月 16 ~ 18 日 中道三日禪 馬來西亞檳城原始佛教會記錄 中道三日禅课程的内容相当实用, 也很贴近法友们的心声, 内容有 : 如何让生活更好, 以及什么是 真正的忏悔 在此特别一提的是, 在三日禅的前一天, 一位来自南印度任教于佛学院的比丘, 经居士的介绍, 特别来拜访师父, 主要是来请教师父关于因缘法的修行, 未说法的时间, 师父透过电脑投影及说明, 将所整理之历史发展过程及部派分裂与法的流变, 并有 Ven. Dhammadinnā 帮忙翻译, 让印度比丘能更加详尽的了解, 师父与大众说法时, 亦连线让印度比丘与住锡于纽约美国中道禅林的 Bhante Aticca 继续法谈 最后一天师父则 跟印度比丘讲述禅定与禅观的技巧与次第, 使他更厘清了许多观念 在这几天的密集法谈后, 明白及接受师父的研究与说法, 并且希望能在将来有机缘把佛陀的原始教法再传回印度, 辗转流传下去 另外, 印度比丘也建议师父将来有机会可以举办指导出家人禅修的禅修营, 让更多的僧伽明白, 使佛陀宝贵的教法能继续传于后世 接着, 师父赞叹前来供僧的法友, 因早午斋的布施, 能让出家人有维持体力与精神, 成就此次法谈的因缘, 将会获得很大的功德与福田 师父与印度比丘说法时,Ven. Tissarā 则利用时间带领大众修习初禅 当中也有一位华籍到泰国出家的比丘, 过去曾听闻过师父说法, 与原始佛法很相应, 现在也依此修行道次第在修行 在槟城中道禅林难得有这么多出家众齐聚一堂, 中道僧团的僧众与两位比丘一同合照留念, 法师们也一一为居士们做随机开示, 居士们听到连续九位法师不同的开示内容与分享, 内心感到欢喜也获益良多 最后师父教导大家学习佛法要依法不依人, 大家都是凡夫起修, 我们要懂得去了解与宽容, 人的心量要放宽, 所以不要只是看他信什么宗教, 跟我一不一样, 而是看他的人, 看他内心有什么痛苦, 我可以帮忙些什么, 否则你学佛会越学越不快乐 43

44 心得分享 2442/ 至 北海 中道禪覺營 學員心得 馬來西亞法慧有幸参加由随佛法师主持的中道禅觉营, 可以说是我人生中, 难能可贵的机缘, 既能从中亲近善知识, 又能听闻已隐没将近二千三百年之久的佛陀正法 在禅修营期间, 随佛法师耐心地为我们厘清了很多目前佛教界在法义上所广泛流传的错误 大师父并不是空口说白话, 而是引用了许多原始经典作为强而有力佐证 在这禅修营里, 我也见证了随佛法师的慈悲 为了让学习南传佛教的学员了解佛陀的真正法义, 随佛法师不惜牺牲休息的时间, 不厌其烦地向全体学员详细解说佛陀教说与现传法义间的差异 那一天, 师父从下午 3 时至晚上 10 时, 不曾间断地连续 7 小时说法, 这种毅力非一般人能做到的, 实在令我赞叹与感动不已! 随佛法师可说是我难得一见的善知识,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遇到这么 卖命 的师父 如果我们还不懂得珍惜, 真的是 业障深重! 在禅修营中, 我也要感恩 Ven. Tissarā 耐心地教导我们 安那般那念 入门修行法以及各种禅修前后的调息法 ; 这套调息法是我在其他禅修营里没有机会 学习到的 我觉得调息法在个人修习止禅上有莫大的帮助 我感到十分庆幸, 能在有生之年听闻随佛法师阐述早已隐没两千三百年的正统禅观法 十二因缘观 在我二十年的学佛及禅修经历中, 随佛法师所阐述的 因缘法 是我闻所未闻之法 ; 我知道, 这一法门能使我开启生死解脱之门, 朝向灭除老 病 死之道! 馬來西亞法霖我是去年在大山脚明月补习中心听了三晚师父的弘法, 当时觉得很有兴趣而希望继续跟随师父学习, 也就报名参加之后举办的金马仑禅觉营 ; 那时自己的骨刺还有点疼, 医生建议多休息, 禅修期间遂向师父请假 师父很慈悲, 说 : 你能修多少就多少, 如果受不了了, 可以去休息 十天禅修过后, 我的骨刺好多了 之后, 我又参加了沙亚南和北海佛教会的禅觉营 师父说的法让我觉得很震撼, 与我二十八年来所学过的有很大的差距, 却是有凭有据, 完全根据历史的考证而说的 由于法义很深, 我又想好好的学习这佛陀的正法, 因此每次的参与, 我都非常专注地听讲 44

45 今年, 我很高兴听到随佛法师又要来了! 虽然之前家里发生了一些事, 以为自己将无法参加今年盼望已久的禅修营而有些心烦, 但每天因缘都在改变, 后来总算能参加北海佛教会和槟城中道禅林共同举办的禅觉营, 感觉很开心和珍惜 把法义厘清是我来参加禅觉营最大的目的, 厘不清就会造成盲修瞎练 ; 自己年纪大了, 我已没多少时间可以蹉跎了, 所以更要积极修行 二十八年来, 自己也听了好多师父的开示, 但我最喜欢听随佛法师说法, 因为随佛法师说法时, 所举的例子都恰到好处, 能协助我们明白佛陀的正法 佛陀正觉四圣谛 十二因缘 八正道 十二因缘是佛法的核心, 随佛法师在北海佛教会的禅觉营里讲了三天的十二因缘, 从六触入处观因缘, 正确的引导可省去我们数十年的摸索 ; 随佛法师也要我们背诵十二因缘 : 谓此有故彼有, 谓缘无明行, 缘行识..., 乃至缘生有老死, 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 十二因缘 :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病死忧悲恼苦 ) 缘生法乃无常 败坏之法 无我, 所以要在六触入处正思惟见缘起以断无明 在北海佛教会禅觉营的最后两天, 随佛法师教的禅观非常的重要, 因而随佛法师坚持大家禁语, 好好禅观缘生法 ; 五蕴的集法与灭法, 即十二因缘之集法与灭法 ; 生死轮回如何起 如何灭 禅观从六触入处开始 Ven. Tissarā 教的有漏禅, 内离言语, 觉知声音起落的整个过程, 也让我在打坐的当下, 不再觉得外在环境的吵杂 感恩随佛法师善巧方便的说法 ; 随佛法师很慈悲, 严守戒律, 不接受金钱的供养, 中道僧团的其他师父也是如此 随佛法师在槟城更是尽心尽力说法, 希望随佛法师多照顾身体, 才能住世久长, 以 利正法能如日曜般流传下去, 做为大众的依止, 回归佛陀法教 更希望法友们精进努力修行, 正向菩提, 以不负师父的苦心! SĀHDU! SĀHDU! SĀHDU! 馬來西亞 Sukhavati ( 法工 ) 2010 年 11 月 20 日至 28 日中道僧团第二次在马来西亚槟城州威省北海佛教会举办中道禅觉营 每天早上师父都会带领大家念一遍四法皈依文并为学员授八戒 ; 八戒包含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平日就该遵守的基本五戒 为什么呢? 守戒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德行 何谓德行? 就是良好的行为, 既是在与人接触或在一个团体大环境下的优良表现 此次的禅修营里发现有一部份的禅修者, 不能配合禅修营的规则, 而导致不必要的不便之处, 或许是缺乏经验吧! 在这里大胆地提供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大多数禅修营的规则, 都是在学员报到时, 就得交出手机, 以避免禅修期间无谓的干扰 ; 所以, 学员最好在离家前, 把主办单位的电话号码留给家人, 并慎重的交待家人 : 自己去处理 生死关头 的事, 除非家中有 生死交关 的事情发生, 否则别拨电来 再把一 两个您认为重要的电话号码记录下来以备所需 规则不外乎人情, 真的非常必要, 也还是可借出手机让您拨的 在一个团体里名牌 (name tag) 就代表个人的身份证, 应该是在离营时才可除下, 不是吗? 岂可说 : 某某人除下, 所以我也跟着除下, 问起消息来源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大家的配合才能令禅觉营更圆满地进行, 以利益全体参与者 以上纯属个人的浅见, 当然也不一定完美正确, 只想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并无恶意中伤任何人, 有冒犯处, 敬请原谅 SĀDHU! SĀDHU! SĀDHU! 45

46 心得分享 看與見 紐約法帆 渔猎时期的艺术作品保留在洞穴的壁画, 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原始艺术记录, 主要以各种动物为题材, 生动细致, 色彩绚丽造型优美 ( 注 1) 农业时代来临后, 艺术内容才出现歌咏植物花草的图饰 渔猎时期的主要饱暖维生来源内容是动物, 缺少了动物的皮毛血肉资源, 族群就有饥饿的危机, 动物是生存物质上的必须也是感情上的寄托, 早期北美印地安人把灰熊的爪和老鹰的羽毛拿来作装饰, 灰熊和老鹰在北美洲是最强悍的野兽飞禽, 印地安人对它们畏惧, 产生崇拜, 发展出认为如果能配戴灰熊的爪, 头戴鹰羽头饰可以获得如灰熊老鹰一样的威力, 显示自己是猎杀灰熊老鹰的勇士或酋长 台湾原住民排湾 鲁凯族, 只有贵族头冠才能配戴熊鹰羽饰, 地位显赫, 在这价值基础上产生视觉审美的效果 巴东族是泰国北部与缅甸边界少数民族 ( 注 2), 族中妇女的打扮在颈子套有成迭的铜环, 是很不方便的负担, 可是妇女却兴高采烈的维持这种奇特的装扮 根据巴东的远古传说 凤是尊贵的, 金属圈套将颈子脊椎骨拉得畸形变长像鸟类, 外人从视觉上实无从判断这种装扮的美丑, 只有从其族群价值中去理解, 视觉才产生意义 这些现象并不是指史前艺术工作者对植物视而不见, 而是动物在渔猎时代有高一等的价值影响了审美, 人类生产方式从渔猎转型到农耕, 从耕作劳动经验中逐渐认识大自然的规律, 对荒野森林恐惧心减少后, 讴歌林木植物慢慢出现于文学绘画, 成为审美的内涵, 如西洋以桂冠作为奖赏, 在中国则以梅兰菊玫命名 礼仪是人与人表达友善沟通彼此的肢体动作, 如军人威严的帽沿举手礼, 欧洲绅士和美国西部牛仔微举帽子作礼, 和最流行的握手礼, 这些动作本身具有美感呢? 还是它有特殊的含义? 从人类学回溯它们是怎么发展出来 : 早期部落时代, 人群出猎要路过别族的社区边界时, 为了抒解两族接近时紧张的压力, 如 狗驯服时四肢朝天, 把柔软腹部暴露给它的主人, 借道的一方把护身的武器矛枪弓箭低垂表示自己是无敌意的路过者, 面对面交涉时, 脱帽让对方知道内无暗藏武器, 握手摇动表示腕内无暗器 这些肢体动作本来是有实用的目的留传至今成了 形式遗迹, 人们早就遗忘了它的来源, 代代沿用发展成为今天通用社交礼仪, 哀悼脱帽示意, 介绍认识, 朋友见面或分手时都握手为礼 若能知道这些动作的起源, 便能厘清我们习以为常的视觉上感到优雅的礼仪实无 天生自然而然的美感 黑白色在中国寓意死亡, 是不吉祥的, 作寿节庆忌用黑白色, 大多采用大红大绿金黄色 在西方重大典礼时服饰采用深黑和纯白色代表高雅尊贵 称之为某种色实在是因为周边的颜色烘托 光源以及眼等的状况综合的结果 实无孤立的 那一颜色, 色彩也没有美丑吉凶的实在性 另一案例 : 假如有两颗金球, 造型 色泽 质感几乎无法分辨, 视觉如何作结论? 这时若知道左边是纯金的, 右边是镀金的, 心理因缘条件介入, 在金本位社会的人就会生起 莫名奇妙的美感 促成决心取舍 古希腊哲学家 Plato 柏拉图 ( 注 3) 问 : 美是什么? 开启了美学的历史 倾向唯物的哲思把审美意识 艺术现象看作是由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物质生产的发展制约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从而制约着审美和艺术的发展 倾向唯心的哲思将美的根源归结到自然, 美的本质就在于自然所赋予的自然形式之和谐 : 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和比例合度的, 美的属性是来自于心灵而非物质 因为物质不能控制自己或调节自己, 心灵才是赋与物体美的本源 ( 注 4) 佛法中没有专题探讨美感的议题, 然而禅观观察五蕴集 灭, 于六触入处如实观察集与灭, 观四念处 46

47 题, 其余胸口以下则溶入微妙渐层的光影, 在画面构图最下方左手半提衣裙形成背光前景, 加深了三次元的视觉效果, 背景暧眛幽暗有如声寂回响 美术馆虽然有湿度温度设备保护那些艺术瑰宝, 然而无法抗拒各种细微的侵蚀 经验把手按在窗户玻璃即见毛细孔发散的水气结成雾状 ; 观众站在画前面, 身上发散出来温度水气和各种霉菌会改变画面 (varnish) 外层透明保护膜, 使它变暗以及减损画布纤维状态 1654 年林布兰在画室勾勒第一笔时, 佛萝兰就改变了, 眼前的绝不是三百五十多年前的佛萝兰, 佛萝兰就是现在这个状态 的集与灭 ( 注 5), 都涉及感官觉知扮演的角色, 因缘法可以勘验美感的属性 以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17 世纪荷兰画家 Rembrandt 林布兰 ( 注 6) 的一幅 39x36 吋戴帽少妇的侧面肖像画油画 Flora 佛萝兰为对象来说明 欣赏者眼睛与画面为缘, 而生眼识, 根境识俱足, 眼前的画是照明 室内温度 大气压力 帆布 颜料 笔触 等无数那么多的条件才形成这个视象的状态, 随便去除任何因素, 画的状态就会变动, 如照明变暗, 画面状态就幽暗不明, 气温升高二十度, 画面氧化加速实不敢想象会成为什么光景 为了方便观察, 在这油画的许多因缘中选一项出来, 挑 笔触 吧, 眼睛流览画面, 发现林布兰这幅佛萝兰是由一层层交错重迭的笔触所产生的三度元的幻觉, 妇人的立体逼真效果不能离开笔触的要素能自己生起 为捕捉妇人的体态, 林布兰的笔触灵巧运用点线面的配置布局, 及浓淡厚薄, 彩料依照透视的轮廓和色相予以妥善着墨 笔触实不能离开所描绘对象的形体而自由挥洒 写实画面牵制了笔触, 笔法走向影响画面的构成, 笔触和画实无法区分彼此, 笔触因为画而变, 画因为笔触而变 林布兰善于经营画面的统一光源, 先以帽饰花草和头发的阴暗衬托出主题脸部明亮神情, 妇人延伸右手掌中握花与帽饰花草呼应成为第二主 观赏时眼睛不会呆滞不动, 它随着画家精心安排的构图流程移动, 眼球依赖眼周边肌肉在转动中捕捉不同画面明度彩度, 瞳孔放大缩小, 眼睛必须承接画面投射出来的各种明度彩度造型色泽的讯息 ( 注 7) 由视觉神经细胞接受资讯再从视网膜经过神经网路送到大脑皮质视觉区域将刺激转化成意义 资讯来源影响改变了眼睛 神经网路, 也使心肺等器官功能改变 ; 身体受外境供养同时被改造成另外的一种状态 眼睛流览情绪浮升 : 咨嗟赞叹其作功细腻却不落于繁琐, 造型直追古希腊风格, 构图如剧场富戏剧张力和动感, 豪迈沉潜气象万千, 显示出林布兰驾驭绘画形式内容的能力独树一格, 有难以言喻的魅力, 上承文艺复兴人道主义下启古典浪漫主义不愧是 Baroque 巴洛克 ( 注 8) 艺术大师 对林布兰从佩服到羡慕, 从羡慕升级到嫉妒, 又从嫉妒坠落无趣陷入自嘲 人群拍照留念后又蜂涌到礼品店寻找佛萝兰复制片, 欲想占有它 将它的魅力扣留下来把玩, 走出美术馆冷风扑面, 内心炙热难舍, 人不再是走进美术馆前的那个人而是上钩的鱼 胎儿在母亲子宫靠脐带吸收养份成长, 出生后则系缚在另一种无形脐带关系接受食物, 氧气 水份 温度 大气压力 地心引力 喜乐 贪欲 等资源维生 这些资源和身体互为依存因缘关系, 中断了资源身体就变成尸体, 尸体也得继续依赖温度 氧气 47

48 心得分享 细菌才能分解肌肉脂肪溃烂销溶 生命能有片刻无须依靠外来资源维持自己? 不吃不喝暂时可以, 但是大气压力 氧气 温度呢? 不吃不喝负隅顽抗 (default) 体重掉了几磅, 也是影响改变填充了生命的内涵 所以 我 只是各种因缘集起变动中的 现象, 有一个我 我是主体 我的存在 的想法背离缘生真实, 往 外观 画与笔触因缘得到的结论和往 内观 眼根与画的因缘, 结论相似 : 除了因缘之外, 还是因缘 这些现象并不只局限在美术馆观画时才发生, 生命或无生命的世间时刻都是如此 五蕴 色 受 想 行 识 是生命内容 : 人能知觉外境但不明白外境以及能知觉的感官都是因缘的 丑, 而是它在艺术的创新性 ; 艺品拍卖价格高低大多决定在作者的名气炒作指数, 收藏艺品的动机有部份在弥补自己无法创作的遗憾 占有欲, 其他原因是投资保值 ; 创作的人呢? 艺术家很少用 美 来表达自己的创作, 因为美有太多对立的定义容易引起争论, 艺术家宁愿用风格流派 文化背景 民族特色 政治立场 哲学观念来定位自己的作品 Picasso 毕加索 ( 注 11) 有一次被艺评家纠缠不耐烦的说 : 你们老在追问我的画代表什么意思? 你们怎么不去问问鸟儿在唱些什么? 艺术的本质是真善美吗 ( 注 12)? 缘生的艺术不谈本质 既不真 亦不善 也不美 显现, 对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种种事物习惯性产生快感 或不悦, 不管快感或不悦乃至毫无反应, 实则都是感受 事过境迁但是经验滋味仍萦绕脑海, 伺机浮现左右思维驱使行动 哲学解读美感认为美是从价值取向中发生, 或美由造型比例的和谐状况中发生, 都承认美感无法自己发生, 佛陀指出法法皆缘生, 美感 审美也不例外 条件使美感升起, 美感和感觉到美感是两件事还是一件事? 对美丑感产生喜恶的 受 是缘生法 ( 注 9) 美是缘生变动不定, 审美和感觉美的 识 变动不定, 识与名色互为因缘, 依此知五薀缘生变动不定的真实 明见 因缘法 才能釜底抽薪的将瘫痪在 主体 存在 本质 概念迷宫中的知见带回到真实 发动贪爱的妄见塌缩了, 喜爱的对象如海市蜃楼无从掌握, 贪也贪不出个所以然, 发胀的脑袋冷却下来, 失去蠢动的动机 知缘生世间本来就没有圆满, 不做折翼坠海的浪漫烈士 Icarus 伊卡洛斯(注 10 ), 对做不到的无须内疚, 不要成为妄想的殉葬者, 放弃欲望中不易辨认的自我期许, 要能分辨什么是不可挽回的 什么是应该努力的, 割舍不可挽回的, 努力去作该作的直到最后一刻 短期中贪欲虽然没有完全铲除, 但是已经没有根源之推力, 如河川源头枯竭日益见底 艺评家对作品好坏争论的不是作品的技巧优劣美 注 : 1. 见互动百科法国南部拉斯科山洞 (Lascaux) 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 (Altamira) 的壁画, 图像是出自于冰河时代人类的作品 法国多尔多涅 (Dordogne) 拉斯科洞中有千余绘画均为动物形象 2. 见互动百科长颈族 3. 柏拉图 ( 约公元前 427 年 - 前 347 年 ) 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园 (Academy) 柏拉图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三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4. 见互动百科马克思主义美学 李建伟对欧陆理性主义的反动 : 经验主义美学 5. 见杂阿含 609 经相应部念处相应 42 经 6. 林布兰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 ) 欧洲荷兰 17 世纪画家佛萝兰 Flora, 1654 油画画布 39 3/8 x 36 1/8 in. (100 x 91.8 cm) Archer M. Huntington 纪念其父赠给大都会美术馆典藏 年中道僧团康州十日禅 Ven. Vupasama 七观智 8. 在欧洲文化史中, 巴洛克 惯指的时间是 17 世纪以及 18 世纪上半叶的艺术风格, 特别是建筑与音乐 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 巴洛克风格以强调 运动 与 转变 为特点, 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 9. 见 杂阿含 485 经 相应部 受相应 19 经 10. Icarus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使用蜡造的翼逃离克里特 岛时, 因飞得太高, 双翼遭太阳溶化跌落水中丧生 11. 毕加索 PabloPicasso(1881 ~ 1973) 出生在西班牙, 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他创立体派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年中华民国台湾省留学考试美术科系考题 48

49 隨師聞法略記 加州法印 去年 (2009) 九月师父到加州弘法回台之后, 法印曾依师父的开示, 对 因缘法 及 缘生法 有了正确的认识及了解 时光何其匆匆,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 其间亦不敢稍有懈怠, 时时以体见殊胜之 因缘法, 且能深入理解为念 无论静思或禅坐, 往往小有领悟, 以致法喜充满, 回味无穷! 今年, 于 2010 年 7 月 16 日至 2010 年 7 月 19 日, 师父再度莅临加州, 举办四日的弘法, 并带来新书 原始佛教之确证及开展 书虽仅有 110 页, 但言简义广, 寓意深远, 从佛陀原说教法的根源, 教派分裂的缘起, 教法开展及传续的脉络, 以及在历史演化中, 正法质变的因由, 书中皆一一指述其要 更直接的厘清佛教流变历史中, 优波离系之大众部及分别说部所误传的教法, 回归佛陀法义的原貌 最重要的是 : 正法法典的确认, 以及还原佛陀经法原教, 禅法与修证道次第的传承 其中曲折演变, 皆有详实的叙述与史实的印证 师父并以涵容的胸怀, 宏观的眼界, 深入透析在亚洲东方新时代的文明中, 佛法的振兴, 正值切合当世所需 不但可自人们的内心中, 确立务实 实证的 因缘智见, 积极带动社会增上的力量, 同时有助于维持多元民族 文化相容并存的稳定社会 在全球化的潮流中, 由于正法的重现, 犹如不息的法灯, 照亮苦夜, 散播光明正向的种子 原始佛法重现住世, 正是建立人类福祉的新契机 在 2010 年 7 月 18 日, 师父为大众谈到如何修持圣道, 强调不能直观 无常 无我, 指出 无常 无我 乃为圣者之境界, 不是愚痴凡夫所能了解 如果修行契入的次第及方法不对, 即不能如实了知 一般人何能凭着对 当前境界 的 常识认知, 即直接的从现实中 直观常识认知的内容 来修持? 从一般 不知缘生 的 我见 中, 直观 无常, 必会依 我见 导致 剎那生, 剎那灭 的 常识推断, 并堕入 前灭如何续生于后 的困 题 这正是后世大众部 分别说部的论说中, 提出 根本识 有分识 作为 生 灭之所依 的原因, 而后世 ( 大乘 ) 菩萨道 的无着论师 世亲论师, 崇信的 阿赖耶识, 也是为了合理解释 灭后如何再生? 的疑问 此外, 直观 无我 则引致 诸法空 无 或 诸法无有实体 的见解, 而堕入 脱节实际 或 破坏现实 的过患 这二种说法, 皆未能契合佛陀的教说 师父一再强调 : 佛陀教导的菩提道次第, 是先观 因缘法, 断无明, 得慧解脱, 了知缘生法无常 苦, 后断贪爱, 得心解脱, 解脱生死轮回, 成就正等觉 师父提示当依 因缘法 缘生法, 洞见 了知现前身心运作及内涵 : 六根 六境生六识的身心, 是为相关条件状况下之显现, 是关涉影响的现起, 呈现的状态, 依条件转变, 影响而变化, 迁流不定, 有如不停的流水 一切是 在 而 非存 的状态 因此, 只有经验, 没有经验者 ; 而所谓的 经验, 也只是 不停的过程, 没有一定及结果 在过程中只能参与影响, 却不能主宰 综观经历的种种现起, 只有在因缘当前才那样呈现 因此, 经验的一切, 无法复制, 经验过, 无法拥有 聆听到此, 当下念念观察, 无间正观 从 现前因缘中的呈现 ; 是 过程状态 而没有 结果 ; 是 在而不存 的呈现 ; 只能参与影响而不能主宰 ; 仅呈现当前而不复现 ; 只能经验而无法拥有 ] 如是, 一直到 给你, 也无法拥有 当下念住发见的全给迭贴上了心尖, 骤然觉得有如全身就要瘫痪下来, 回转在往复观见的境界里, 脑里一片空白, 震撼不已! 只听得自己脱口而出, 惊问师父 : 唯有经历, 无法拥有, 是否就是 : 根本 无我? 当时师父眼光平视, 面无笑容, 答道 : 又直说 无我! 只教要直观 因缘! 49

50 心得分享 过了两天, 法印福报大, 有了机会, 开车载师父到一切不可能拥有, 事实上是根本无法拥有! 那么, 北上三藩市 当天下午, 硅谷南部, 艳阳普照, 和风如何能起贪念? 轻送 我们沿着 280 美景高速公路北上, 由于没有塞记得曾听人说过 : 顺境不思离, 称之为贪 ; 逆境车, 便以 70 英哩的时速, 稳稳当当的追风北上 过了强思离, 称之为瞋 ; 不顺不逆之境, 不愿思离, 亦不一会儿, 待师父稍作休息之后, 法印才轻声请法 重愿思不离, 则称之为痴 如此说来, 要对治贪 瞋 提直观 因缘 的细节 提及当天并未直观无我, 只痴三毒, 何其难哉? 然而, 若是确实觉悟到 : 缘生的是专注随着师父的引导 观察, 而正念持续的生起, 一切, 根本不可能拥有时, 也许去三毒有望矣! 便经由观察 推度, 脱口道出当时的发见, 好似有点明白, 并碰触到 缘起无我! 说完, 转头只见师父于今, 实在深切盼望, 师父能在 2011 年的九 十月, 能再来加州弘法 届时可在禅修时, 深细地引面带微笑说道 : 很好, 那只是言谈述说而已! 法印立即追问 : 是否应该就安住在发现 无法拥有 导我们, 如何实修才能确实体认 : 在六触入处观集与灭, 修因缘观 ; 渐次舍离贪爱 ; 令根不追逐境, 识的观察里, 而不须强作推论说 无我? 师父慢慢答到 : 是的, 不过下次试试看, 直观因缘 是不复住, 五受阴不生长增广 ; 以致断除六根再生之因的, 观因缘法, 得正见 诸法缘生 若实观而体认缘, 令生死轮回永断不起矣! 學佛感言 加州法殊 小时候上的是教会学校, 圣经是必修科目 旧约 新约都有涉猎 不客气的说, 只觉得旧约是一部矛盾很多的神话故事, 加上犹太民族的族谱, 新约比较理性 然而, 多年的浸润, 终究不能让我信受 但是对于教士及教会的辨学精神及努力, 倒是十分赞叹, 也十分的感恩 生于传统的中国家庭, 对于佛菩萨并不陌生 由于父亲往生的因缘及各种瑞相, 亦由此因缘得以和佛门大德结缘, 自此走上学佛的道路 觉得佛法浩瀚, 智慧海深 的确不是一般世间学问所能望其项背, 也超越一般圣贤的教诲 但是佛门的广大, 也令我不知何去何从 禅 净 密 律, 各称其是, 大乘 小乘, 批判攻讦, 汉传 南传都说自家好话, 只有自己才是正统 圆满 究竟 宗派法门各有共通之处, 也各有其特点 古今中外的祖师大德依法修行, 也各有成就 我也一直相信各随因缘, 一门深入 法门虽多, 终能成就无上菩提 可惜事与愿违, 眼见学佛人越学越与世间脱节, 苦哈哈的自以为不食人间烟火, 一事无成还岸然自高! 多年以来, 自许为正信的佛教徒, 也深庆有幸接触佛法, 而不枉来人间白走一回 一向听闻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如果具备了佛法的慈悲与智慧, 在修行路与人间道上, 犹如戴角虎, 无往不利 可悲的是, 学佛这么多年, 人家问我说学佛好在那里? 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自思一定是不够精进 但是三藏十二部经典, 一般人一辈子连皮毛都学不了! 学佛真这么难吗? 生活上用得着吗? 是不是非得等到这生过完了, 往生极乐世界, 花开见佛 之后, 才能悟无生? 佛陀到底都说了什么? 两年前透过二位法友的努力, 有幸请到师父来到加州, 为我们介绍了原始佛教, 令我如梦初醒! 以我学习理工的习惯, 不合逻辑决不接受 经过细细思考, 这么的合情合理, 铁证如山 透过师父的心血, 整理出佛陀原说的佛法的本来面貌, 直接的向我们和盘托出! 这样的佛法, 让我们每天都用得上, 大如须弥山, 小如芥子许, 都离不开此因缘法 一个活生生, 有血有肉的佛陀, 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佛法无些子, 诚不欺我! 师父答应再到金山湾区教导禅修, 我们仰首相待! 希望更切实的明了, 实践佛法 50

51 佛陀正覺後 2442/2010 年 11 月 6 日 台北中道禪林師父說法一家一菜供僧暨聯誼活動 51

52 邀稿 这是 一片阐扬 佛 陀教法的园地 指 導 導 中道僧團 師 隨佛法師 烏帕沙瑪比丘 Ven.Bhikkhu Vūpasama 發 行 原始佛教會 發行人 明至法師 Ven. Bhikkhu Aticca 台北 中道禪林 O.B.S.T.-Taipei 台中 中道禪林 O.B.S.T.-Taichung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一段 378 號 11 樓之 1 電話: (04) 紐約 中道禪林 O.B.S.A.-New York Ave. Flushing, NY Tel: Fax: 怡保 中道禪林 O.B.S.M.-Ipoh 61A & 61B, Jalan Chung, Ah Ming, Ipoh, Perak, Malaysia Tel: 檳城 中道禪林 O.B.S.M.-Penang 77-3 Lorong Selamat, Pulau Pinang, Malaysia Tel: 威省 中道禪林 O.B.S.M.-S.Prai 269, 1st & 2nd floor, Jalan Kulim, Bukit Mertajam, Pulau Pinang. Malaysia Tel: 歡迎索閱 正法之光 結緣流通 pucchati@gmail.com 台湾助印划拨 户名 中华原始佛教会 美国护持帐户 O.B.M.S.E. Citibank Savings Account 马来西亚护持帐户:Sambodhi World Berhad HSBC Bank 为响应绿色环保 减少纸张 欢迎提供 索取电子档 版权声明 有著作权 如为宣法 非为买卖 不修改 增减内容 欢迎翻印流通 说法结缘与布施结缘 中道僧团于每周六早上八点起 在中道禅林有原始佛法相关之 说法活动 此活动并与美国纽约 麻州 纽泽西同步连线 欢迎十 方善友莅场欢喜参与共结法缘 中道僧团谨守 佛陀戒律 不受取 不积蓄 不使用金钱 除 接受信众上山四事供养 并不定时托钵游化 欢迎大众随缘供养 馬來西亞 原始佛教會 中道禪林 主辦 2010 年 11 月至 2011 年 1 月 隨佛法師蒞臨馬 新弘法及指導禪修行程表 成就三藐三菩提 重現 佛陀的中道禪法 日期 30/11/10 二 08/12/10 三 10/12/10 五 14/12/10 二 16/12/10 四 23/12/10 四 24/12/10 五 25/12/10 六 26/12/10 日 29/12/10 三 30/12/10 四 01/01/11 六 至 至 至 至 06/01/11 四 07/01/11 08/01/11 09/01/11 11/01/11 13/01/11 14/01/11 16/01/11 52 五 六 日 二 至 四 五 至 日 时间 8.00am 报到 1.00pm 离营 8.00am 报到 1.00pm 离营 8.00am 报到 1.00pm 离营 8.00pm-10.00pm 9.00am-10.00pm 9.00am-5.00pm 8.00pm-10.00pm 天数 8 弘法 禅修 活动 中道禅觉营 二 大专毕业生/ 大专中道禅觉营 中道禅觉营 三 3 中道三日禅 1 大众弘法 释迦院 马六甲 9.00am-5.00pm 3 中道三日禅 释迦院 马六甲 8.00pm-10.00pm 1 大众弘法 马大毕业生佛友会 雪兰莪/ 八打灵再也 8.00pm-10.00pm 9.00am-5.00pm 9.00am-2.30pm 3 中道三曰禅 千百家佛教居士林 雪兰莪/ 八打灵再也 8.00pm-10.00pm 3 大众弘法 新加坡佛教青年弘法团 新加坡 8.00am 报到 4.00pm 离营 3 中道三曰禅 新加坡佛教青年弘法团 新加坡 正法之光 第六期 2010 年 12 月 9 5 活动场所 州属/城市 槟城中道禅林 槟城 槟城中道禅林 槟城 Uttama Bodhi Vihara 雪兰莪/ 八打灵再也 怡保中道禅林 霹雳/怡保 总联络人 中智法师 : 法慧师兄 : 法摩师兄 : 网址: retreat.committee@gmail.com 我们需要您 的关怀与灌 溉 让它万紫 千 红百花齐放 如果您认同我们的发 行 立场 您 对 佛 陀的教说有 话要说 或者有问题要询问 欢迎您投稿 或者 投书 编辑 部 台北市北投區登山路 139 之 3 號 電話: (02) 傳真: (02)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蒋维乔思想研究

蒋维乔思想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蒋维乔思想研究姓名 : 何宗旺申请学位级别 : 博士专业 : 中国近现代史指导教师 : 麻天祥 20031101 蒋维乔思想研究

More information

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工作坊 年级 小五 小六 日期 3月28日 时间 7点正至8点30分 地点 嘉庚堂 1. 2. 3. 4. 5. 6. 1. 2. 3. 1 2 3 4. 1 2 / 3 1. 2. 3. 4. 5. 1 1 4 . 1 . (a) ( ) . (a) ( ) X . (a) ( ) . X X / . . 1 2 2 3 . . 1 2 2 . 5 6 ^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fy.doc

Microsoft Word - fy.doc 爱默生 Emerson 说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 得意忘形 也不是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 而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 是以高昂的斗志 充沛的精力迎接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 演讲者能够建立起强大的气场 正是源于内心强烈的自信 演讲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往往不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而是惶恐和错乱 虽然在演讲中, 任何人对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都无从得知, 但恐惧并不会帮助我们做好准备,

More information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略论英国移民族群认同的发展和走向 李 琼 李 琼 评扎迪 史密斯的 白牙 要是他 指艾伯特 加勒比海移民 真的回去 了 那么他将要面临的失败是明摆在那儿的 因为当地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就是移民的悲剧 他们比他们离弃的故乡变化得更 快 于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因回到家乡而感 到幸福 可是 他们在移居的国家也不幸福 因为这不是家乡 瞿世镜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这些天来 我觉得来到这个国家 就像是和魔鬼签了协议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图书馆 年第 期

图书馆 年第 期 年第 期 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 北京大学校医院 北京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阅读活动进行了考察 认为许多心理学 生理学的原理不仅是阅读疗法的科学基础 而且是阅读疗法原理的组成部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 自发生之时就具有治疗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 净化 平衡 暗示 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又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 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IDEO_HCD_0716

IDEO_HCD_0716 IDEO HCD Toolkit Tencent CDC ...?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Tencent CDC

More information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 # %! 社会生态学的解释 # # # # & &! 滕守尧 生态观就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观 本文通过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的对比 证明了自然界中物与 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补充导致可持续性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用到教育上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现代生态教育 的重中之重 因为它直接让学生面对人类心理深层的生态原型 认识自己的神性 从而有了使自身可持续 性发展的重要动力 生态观 可持续性发展 园丁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 生态式教育 世界存在的真相 # # # 马克思 恩格斯的贡献!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曹正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 国培计划 项目实施工作 简 报 主办 :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013 年 11 月 24 日 第 4 期 国培计划 (2013) 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班 卷首语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聆听专家讲座, 共同经历破冰之旅 在这里, 我们曾一起参观考察, 相互讨论交流 在这里, 我们曾畅所欲言, 尽情联欢 没有地域的阻隔, 没有年龄的界限 我们相遇在天津师大 学员如火的热情, 专家深邃的思想

More information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創形パンフ表1_表4 2017 SCHOOL GUIDE BOOK 2017 SOKEI ACADEMY OF FINE ART & DESIGN 关于创形美术学校? 创形美术学校是培育专业艺术家的摇篮 大家知道 : 用普通的教育课程来培育专业的艺术家是件困难的事 在我们创形, 从老师到办公人员, 大家全体都是专业的艺术家 在美术界, 设计界当中取得卓越成绩的艺术家们将为大家面对面地传授心得 我们重视的并不是通过指定的教学说明书来指导大家,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郭于华 内容提要 : 从饮食这一看似平常却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入手, 观察与理解文化的 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视角 本文以对儿童食品与进食的调查分析, 探讨当前社 会代际之间文化传承的特点及变化 研究表明 :. 家庭中的三代人分别具有相对不同的关于食物的知识体系, 他们在选择食品和安排进食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 依据的 标准和观念是不同的, 孩子比其父辈 祖辈带有更明显的现代消费主义特征 ;. 代际

More information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2 of 9 第 二 章 2:1 我 小 子 们 哪, 我 将 这 些 话 写 给 你 们, 是 要 叫 你 们 不 犯 罪 若 有 人 犯 罪, 在 父 那 里 我 们 有 一 位 中 保, 就 是 那 义 者 耶 稣 基 督 2 他 为 我 们 的 罪 作 约 翰 一 书 和 合 本 Page 1 of 9 第 一 章 1:1 论 到 从 起 初 原 有 的 生 命 之 道, 就 是 我 们 所 听 见 所 看 见, 亲 眼 看 过, 亲 手 摸 过 的 2 ( 这 生 命 已 经 显 现 出 来, 我 们 也 看 见 过, 现 在 又 作 见 证, 将 原 与 父 同 在, 且 显 现 与 我 们 那 永 远 的 生 命, 传 给 你 们 ) 3 我

More information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YANYUAN VOICE 本期导读 燕园组讯 如何掌控你的时间 了解自己的黄金时间 寻找事情的关键步骤 将事情分类处理 化零为整 懂得强化自己 这个假期有点荒废 永远的分配问题 为什么看重公平? 作为假设的公平 作为期望的公平 不要说应该公平 所谓公平 我眼中的猫 说 纭 卡丢了以后 : 卡奴 的悲哀 众里寻 Ta 你疯了吗? 失败恐惧吞钩现象 信任 濛濛 一眼就看见你, 水瓶 请找出右边两幅图中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Microsoft Word - 09_圓覺經SC.doc 圆 觉 经 第 九 讲 最 尊 贵 的 净 莲 上 师 讲 解 经 文 善 男 子! 此 无 明 者 非 实 有 体, 如 梦 中 人 梦 时 非 无, 及 至 于 醒 了 无 所 得 ; 如 众 空 华 灭 于 虚 空, 不 可 说 言 有 定 灭 处, 何 以 故? 无 生 处 故 一 切 众 生 于 无 生 中 妄 见 生 灭, 是 故 说 名 轮 转 生 死 从 真 起 妄 一 念 不 觉

More information

, 3,, :,,??,,,, :, ( ),,,,, :,, :, ( ) ( ),!,?,,,??,,??,,?,,,?, :,,,,, 1,,,, : 1 : ( ), :,

, 3,, :,,??,,,, :, ( ),,,,, :,, :, ( ) ( ),!,?,,,??,,??,,?,,,?, :,,,,, 1,,,, : 1 : ( ), :, 源于生活的自由 许振洲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然不存在民主制度, 也没有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自由 政治权利, 但广泛存在着源于生活的社会自由 它 主要得益于中国人乐观 开放 宽容 非禁欲主义 热爱生活的态度与 精神 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精神禁欲主义宽容 社会自由 生活方式 在今天的时代, 那些挚爱自由 将自由置于法兰西 解放之上的人们, 也就是那些热爱生活中所有快乐的 人们 贡斯当 :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柳向阳 论奥古斯丁时间观与罗伯特 潘 沃伦的诗歌创作 柳向阳 在 世纪美国作家中 罗伯特 潘 沃伦以博学多才的文艺复兴式人物著称 但沃伦文学生涯的核心成就是在诗歌领域 在六十余年的诗歌生涯中 沃伦有意识地将 奥古斯丁时间观引入诗歌创作 一方面借鉴奥古斯丁时间的结构特征 通过探索时间向度的变化 展示生命的历程和自我的发现 另一方面挖掘奥古斯丁时间的生命和诗学内涵 通过 对时间的体验 将时间的心灵和生命的属性赋予诗歌中的人和物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Ø Ø fi» ` ˆ ˇ `ƒ»» `ƒ` `

Ø Ø fi» ` ˆ ˇ `ƒ»» `ƒ` ` » œ» ł ˇ ˆæ Ø Ø fi» ` ˆ ˇ `ƒ»» `ƒ` ` 责 任 篇 放羊干嘛 挣钱 挣钱干嘛 娶婆姨 娶婆姨干嘛 生娃 生娃干嘛 放羊 感想 多么流畅的对话 多么自然的循环 当然 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 是一个民族要发展 仅仅依靠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 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标未达到 而在于没有目标 可达成 在那没有智慧之光照耀的地方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¼ ½ ¾ ¼ ½ ¾ 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 肖 峰 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归结为物质 它既不是物质内在既成的东西 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 更不是可以离开主体而独立存在的纯客观现象或无处不在的普遍现象 哲学含义上的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 是主体对对象的感知 辨识和建构 也是生命控制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 信息与 意义 关联 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 不存在所谓的 本体论信息 而只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 信息的哲学含义应与信息的日常用法具有连续性

More information

正法之光~第四期(簡體)

正法之光~第四期(簡體) 原始佛教會 Sammādhammadīpa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佛陀正覺後 2442 年 2010 年 10 月 8 日 4 第期創刊於 2010 年 7 月 5 日 原始佛法 正法流佈 美國原始佛教會成立了! 人間佛教 离贪之道就是八正道 : 正见, 正思惟,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和正定 精勤修习八正道, 就可以开发智慧, 正向菩提, 最后获得涅盘之乐

More information

无论中国的传统学术还是西方的大学制度 因 修道 之旨而生 教化 之需的轨迹是颇为相似的 正如中国的 小学 是为 大学 的读经作准备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人文学科 也是要帮助凡人理解神圣的文本 在西方 进一步使语言成为民族国家的根本标志 并通过强势族群与强势语言的共生互动 为后世的殖民扩张提供了基本 原型 中国早期教会大学对于语言的选用 当代西方国家的相关语言政策 也都可以成为语言标准之统治性力量的生动例证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蔡 序

蔡 序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祇 祇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巿 26 27 28 29 30 巿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 44 45 46 47

More information

19板书

19板书 第 十九课 Instructor: Yoyo 对话 一 咱们来 术馆还没 开 门呢 á á ǎ, ě ù ǎ á é ǒ ā é 来 来晚 á ǎ ǐ á ǎ ǎ 参观 个 ǒ ī ā í ì à ā ā í è à ǔ 你真 欢 国画 ǐ ē ǐ ā ō ó à 啊 欢 鸿画 马 ì ǒ ē á ǐ ā ú ē ó à ǎ 跟你 样 很 欢 国画 ǒ ē ǐ í à ě ě ǐ ā ō ó à 从

More information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第 卷第 期 年 月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王建平 郭 琦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卷 头上高悬着钢铁皇后一样古老的钢梁上有几 处镶嵌的玻璃已经脱落 透出光亮 但现在却是晚上 他害怕整个玻璃拱顶会随时坍塌下来 不过那将是一幅壮丽的图景 一座水晶宫殿的倒 塌 墙倒屋塌 瓦砾成堆 原本宽阔的街道也越走越狭窄 越来越破败 七扭八拐的岔路也多 起来 直到最后 他们来到拱顶之下 车辆猛地刹 住 跳了起来

More information

翟永明 台静农是 世纪 年代重要的乡土作家 地之子 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无论在叙述方式 细节描写上 还是在人物语言及风俗描写上 地之子 中的作品均独具特色 从而建构起一个色彩斑斓的 羊镇世界 并折射出作者以及那个时代乡土作家们相似的心理特征 台静农 地之子 大娘 我有点事 就是 她未说 出又停住了 真是丑事 现在同汪二这样了 大娘 真是丑事 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 她头是深深地低着 声音也随之低微

More information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阮艳萍 在今天轰轰烈烈的遗产运动中 各类传承和保护主体纷纷登场 除了传统的民间的传承人之外 中央和地方政府 学者 商人 新闻媒体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博弈 与数字化技术同步进入这场运动的还有一类新型主体 那就是 数字传承人 他们是民族文化遗产传播 生存和发展的又一类新型主体 他们的数字传承活动 使文化遗产从唯一 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变成了无限 可共享和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 数字传承人 民间传承人 遗产表述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 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 时 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 时间率领空间 和 收空于时 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 空间的审美机制 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 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 园感的心理机制 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 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 营造 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 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第 期 总第 期 年 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孙 蓝 陈纪梁 邢鸿飞 刘海清 万洪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在当今多元社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英语语言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法 而是要探索一套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且与学生学习体验相一致的教与学的策略 为此 有必要构建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巴思对阿拉伯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滑稽性改写 杨仁敬 王程辉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年 外国文学 第 期 杨仁敬 王程辉 评巴思小说 茨默拉 第一部分背井离乡都完成了 孕育和 出生也符合模式 格劳克斯死了 我有模式 中规定的伤疤 虽然它不在正经地方 但至少说明他要害我 我在一团漆黑中跨越 阈限 在圣林水井处得到了神人要我去旅 行的召唤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16 全球职业规划师 GCDF 资格培训教程 图 1 4 舒伯的循环式发展任务 Super 1990 的时候 由于工作者角色的中断 个人又缺乏其他角色可以替代它满足个人 的心理需求 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乃至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状况 角色和显著角色的概念有助于我们评估一个人在工作 学习 家庭 休 闲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投入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影响 从而帮助个人协 调平衡生活各部分的内容 丰富个人的生活空间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17,2015 3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Vol.17,Mar.2015 (, 201114) :,,,,.,.,,. : ; ; ; ; :,. 5. 4 9,.,,,,.,.Maly,. 3,.,.,,,,.,,,,.,, :,,,. 189 17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2015 3,,. 1,,.,,.,..,,,,,.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国度、权柄、荣耀

国度、权柄、荣耀 第八课 教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03 课程大纲对成长的回应 : 提摩太书和提多书对逼迫的回应 : 彼得前书对犹太教的回应 : 希伯来书课文目的学完本课后, 你应该能够 : 陈述新约所展现给我们的, 保罗最后几年的生活以及提摩太和提多的事工 描述保罗在提摩太书和提多书中所阐述的牧养事工的观念与目标 认识彼得前书中有关苦难与基督徒生活的教训 阐述希伯来书中有关基督教与犹太教关系的真理

More information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春 天 来 了 静 悄 悄 的 没 有 鸟 语 没 有 花 香 到 处 死 一 样 的 沉 寂 雷 切 尔 卡 森 陈 小 红 加 里 斯 奈 德 被 深 层 生 态 学 家 视 为 他 们 的 桂 冠 诗 人 他 为 全 球 生 态 运 动 作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其 诗 歌 中 所 体 现 出 的 独 特 的 生 态 观 主 要 从 四 方 面 来 阐 明 斯 奈 德 对 荒 野 的 热 爱 对 文 明 的 反 思 对 印 第 安 人 生 活 的 向 往 以 及 对 理 想 的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战线 年第 期跨学科研究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丁丁贾拥民 (, ) 本文是一个从理论出发, 最终又回到理论的 案例研究 在特定的社会网络中,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习俗 习俗如果能够经受住不断发生的独僻性冲击, 就可以成为传统 这是对梅纳德史密斯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的拓展 独僻性相当于变异或者突变, 演化稳定策略只经受了一次独僻性的冲击, 只有在随机地不断出现的冲击下保持稳定的习俗, 才能成为培顿杨所定义的传统, 这就是随机稳定均衡 义乌市场的发展,

More information

正法之光~第29期-簡體

正法之光~第29期-簡體 原始佛教會 Saddhammadīpa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佛陀正覺後 2445 年 2013 年 2 月 28 日 第 29 期 原始佛法 人間佛教 吉隆坡三日禅修营 佛门出龙象女中大丈夫 人活 在 人 群 里 最 根 本 的 需 要 是 被 接 纳 人 跟 人 在 一 起 常 常 会 有 被 接 纳 的 焦 虑 感 最 烦 恼 的 问 题 是期许自己被接纳 所以

More information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二 年 医疗卫生公益性衰减 年以来 中国的医改决策经历了医疗卫生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医疗卫生公 益性衰减 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历程 为中国新时期医改决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要坚持正确的决策价值导向 要发扬决策民主 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 要不断增强政 府的环境回应能力和政策学习能力 年以来 医改决策 医疗卫生事业 一 年以来中国医改决策的基本历程 一 年 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低水平发展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More information

正法之光~第二期-再版-簡體印刷稿

正法之光~第二期-再版-簡體印刷稿 原始佛教會 Saddhammadīpa 佛陀正覺後 2442 年 2010 年 8 月 8 日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第 2 期 創刊於 20 10 年 7 月 5 日 原始佛法 人間佛教 中華原始佛教會成立了 在这个时代 寻找 佛陀真实教法的根基已然成熟 原始佛教会的成立 当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这是一个开始 让我们回归 佛陀法教 开展一个真正 契应 释迦佛陀教法 的佛教

More information

3

3 封面人物 Cover Celebrity 七届会 贵宾室重逢一瞬 两只大手紧紧相握 两条 汉子 亲切相拥 两颗诚心 一脉相通 这是俩人三年来的第二次相逢 第二次握手 前一次是三年前在武汉的 六届会 这一次则是在长沙会 议贵宾室 两人差距甚大 一人年富力强 风华正茂 一人 年至七旬 形同朽木 一人是名扬世界的学术巨子 一人是 离岗十载的退休老头 但他们俩人却有着相同的心路历程 报效祖国 右为王中林院士

More information

就业办口袋书

就业办口袋书 3 喜欢就是喜欢 兴趣其实很简单 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特质 兴趣是与带有某种遗传特征的天赋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每个人的兴趣所在必然不尽相同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 可以进入一 种忘我的投入状态 并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倾向 真 正的兴趣是抽掉了功利色彩的一种本能 与天赋休戚相 关 而不能掉入将社会的功利化作为判断标准的误 区 撇开浮云 喜欢就是喜欢 才是兴趣的本真 问题二 兴趣在哪里

More information

对 当 前 小 说 艺 术 倾 向 的 分 析 陈 晓 明 人 民 性 是 一 个 现 代 性 概 念 近 年 来 艺 术 上 趋 于 成 熟 的 一 批 作 家 倾 向 于 表 现 底 层 民 众 苦 难 的 生 活 这 使 他 们 的 作 品 具 有 现 实 主 义 的 显 著 特 征 在 对 苦 难 生 活 的 把 握 中 对 人 物 性 格 和 命 运 的 展 示 中 这 些 小 说 在 人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 晓 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丁光训文集 研读札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丁光训是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 他结合新中国的国情 重 新思考了基督教传统教义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神学思想 他对上帝和基督 的根本特性做了新的界定 对神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做了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诠释 他的思想反映了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的新道路和基督徒思想信仰的新 变化 丁光训神学思想 当代中国基督教

More information

三国时期墓葬特征述论 韩国河 朱 津 三国时期墓葬制度是从 汉制向 晋制的转变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墓葬形制同东汉时期相比有较大的改变 突出表现在曹魏和东吴地区 随葬器物组合方面基本沿用东汉晚期 但又 出现了一些新器型 此外各区域间的墓葬文化表现出频繁交流的特点 综合以上诸要素可知 晋制 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中原地区的曹魏墓葬 种类亦被中原地区所接纳 成为西晋墓中典型的器物组合 三国 汉制 薄葬 晋制 突出表现在墓葬形制和葬俗方面

More information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1:!!!!!!!!!!! 27!!!!!!!!!!!!!! 28 2:!!!!!!!!!!!!! 30!!!!!!!!!!!!!!!!!! 31 1:!!!!!!!!!!!!!!!!!!! 33!!!!!!!!!!!!!!!!! 34!!!!!!!!!!! 36 2:!!!!!!!!!!!!!!! 目 录 MUL U 目录 一 如何切合题意 1:!!!!!!!!!!!!!!!!! 2!!!!!!!!!!!!!!!!!! 3!!!!!!!!!!!!!!!!!! 5 2:!!!!!!!!!!!!!!!!!!!! 6,!!!!!!!!!!!! 7!!!!!!!!!!!!!!! 9 3:!!!!!!!!!!!!!!!!!!! 11!!!!!!!!!!!!!!! 12!!!!!!!!!!!!!!! 14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Microsoft Word - 十一月月刊.docx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 1 孕前准, 需不需要? 2 3 Page 1 4 + more on 2 Lorem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Ipsum 2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continued) 3 梅 Nov 2014 Vol. 1 Issue 9 Lorem Ipsum Etiam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张 生 汪 伪 投 敌 后 出 于 政 治 需 要 一 直 着 意 争 夺 国 民 党 政 治 符 号 并 加 以 运 用 为 此 它 与 重 庆 方 面 进 行 了 激 烈 的 交 锋 并 与 日 本 方 面 进 行 了 艰 苦 的 交 涉 应 该 说 汪 伪 的 努 力 是 多 方 面 的 但 由 于 重 庆 方 面 比 较 得 力 的 反 制 日 方 本 于 自 身 利 益 的 掣 肘 以 及

More information

劳动保护与医疗保健 第 二 章 止标志共 23 个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22 2 警告标志 由于三角形引人注目 故用作 警告 标志 警告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多种危险 三角的背景使用黄色 三角图形和三角内的图像均用黑色描 绘 黄色是有警告含义的颜色 在对比色黑色的衬托下 绘成的 警告标志 就更引人注目 3 指令标志 在圆形内配上指令含义的颜色 蓝 色 并用白色绘制必须执行的图形符号 构成 指令标志

More information

引言 从古至今, 人们一直梦想着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 从来不乏这样的例子 人们都认为过时的 PC 电脑配件是积压废品, 迈克尔戴尔却低价收购改装升级后转手卖出, 赚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人们都认为免费聊天工具是赔本赚吆喝, 腾讯却从草根出身的 QQ 起家, 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人们都认为常旅客里程是航空公司的成本, 航空公司却通过常旅客里程销售获得超过 50% 的附加收入

More information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县 乡 两 级 的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如 何 建 立 民 主 的 合 作 新 体 制 县 乡 人 大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课 题 组 引 言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二 密 县 在 周 初 是 两 个 小 国 密 国 和 郐 国 三 密 县 的 第 一 任 县 令 卓 茂 四 明 清 时 代 的 密 县 二 从 集 中 的 动 员 体

More information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着力培育爱心和责任感 余心言 特稿 艰辛与辉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 石仲泉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特稿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话说思想工作 出版发行 专题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 年第 6 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 二 过渡期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 二 过渡期 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台湾地区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启示 陈 琦 吕 苹 我国台湾地区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六个时期 分别是萌 芽期 过渡期 受挫期 停滞期 再生期和茁壮期 幼儿教师教育 台湾地区 历史变迁 一 萌芽期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 二 过渡期 第 期陈 琦 吕 苹 台湾地区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启示 三 受挫期 四 停滞期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 五 再生期 第 期陈

More information

赵燕菁 #!!!

赵燕菁 #!!! 赵燕菁 城市规划在灾后重建中对于工程技术的关注 很容易掩盖城市灾后重建中看不见的制度因素!!! 产权 城市最基本的制度 原型 # 就是公共产品交易的存在 城市 发达 # 与否 取决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范围和水平 现代城市和传统城市的最大差别 就是可以以信用的方式 抵押未来的收益 获得公共产品建设所需要的原始资本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差别 就在于高度复杂的产权制度 因此 未来灾区规划中 产权的恢复和重建

More information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二 德阳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冲击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二 德阳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冲击 兼评最高人民法院法函 号 刘 燕 一 问题的提出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二 德阳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冲击 法学研究 年第 期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三 会计界的 真实性 概念及其所蕴含的制度理性 法学研究 年第 期 四 什么是 虚假验资报告 法律上的含义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真实 法律界与会计界的对立 法学研究 年第 期 验资报告的 虚假 与

More information

关于修改我国 行政诉讼法 的若干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北京 我国 行政诉讼法 亟须作出适当修改 在修法过程中应贯彻公民合法权益保护优先的原则 注重研究解决如下制度创新与改进的课题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应作为行政诉讼立法的首要目的 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应坚持司法最终性 应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行政诉讼参加人范围和行政诉讼救济范围 行政诉讼立法应兼顾公平与效率 以更有效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法 修改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戚其章 世纪 年代 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 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这是近代中日关系上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但也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课题 对此 近年来研究者颇不乏人 多谓兴亚主义的主流是应该肯定的 窃不谓然 本文认为 对兴亚主义须作具体分析 应肯定的只是其中的个别派别 其主流是不能肯定的 至于大力推动兴亚主义的兴亚会 不但不是所谓 民间组织或 民间对清友好组织 而是由日本外务省直接掌控和主导

More information

自然状态 学说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研究综述 孙雪峰 房乐宪 自然状态 约翰 洛克 托马斯 霍布斯 霍布斯和洛克最早提出的 自然状态 学说是西方著名的政治学说之一 对西方政 治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 霍布斯和洛克对自然状态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学界 对他们的 自然状态 学说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学术界关于霍布斯与洛克 自然状态 学说内涵及其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的主要研究成果 并评估了各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

More information

韩 晗 遥 远 的 大 陆 共 同 的 命 运

韩 晗 遥 远 的 大 陆 共 同 的 命 运 菲 律 宾 与 西 属 美 洲 独 立 运 动 中 的 两 位 何 塞 遥 远 的 距 离 使 人 们 很 难 把 分 别 位 于 太 平 洋 两 岸 的 美 洲 大 陆 与 亚 洲 的 菲 律 宾 联 系 在 一 起 菲 律 宾 在 西 属 殖 民 地 历 史 研 究 中 逐 渐 被 淡 漠 但 菲 律 宾 与 西 属 美 洲 殖 民 地 遭 受 殖 民 统 治 的 历 史 及 菲 律 宾 人 民

More information

未命名-1

未命名-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ss a c y e vg 13 14 15 16 17 18 19 H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发现生命的螺旋 克里克在提出 中心法则 时曾指出 遗传信息是沿 D N A - R N A - 蛋白质的方向流动的 遗传信息不可能从 R N A 回到 D N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钞晓鸿 郑振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片 要求小王等同学对这些文物用两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标准和结果 其所考查的目标实则是呼应了一般学习能力中的 整理信息 的要求 即从图片材料 中提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材料进行归类 开卷的第三题以 古代少数民族问题 为材料主题 体现交往与融合在文明发展 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 集中考查学生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对文 献 实物 口传等不同种类史料 材料 的运用水平 包括对有关史实的再现

More information

从 瓦 尔 登 湖 中 的 儒 学 语 录 看 梭 罗 的 儒 家 渊 源 刘 玉 宇 本 文 详 细 分 析 了 梭 罗 在 瓦 尔 登 湖 中 所 摘 引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尝 试 论 证 儒 家 思 想 一 方 面 并 没 有 对 梭 罗 思 想 产 生 重 要 影 响 但 另 一 方 面 书 中 的 儒 家 经 典 语 录 也 不 像 有 些 学 者 认 为 的 那 样 与 梭 罗

More information

再 来 提 到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邪 识, 譬 如 执 取 黄 色 雪 山 的 眼 识 阳 焰 现 为 水 的 眼 识, 以 及 白 色 法 螺 看 成 黄 色 的 眼 识 等 等, 这 些 都 是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颠 倒 识 的 定 义 是 : 心 对

再 来 提 到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邪 识, 譬 如 执 取 黄 色 雪 山 的 眼 识 阳 焰 现 为 水 的 眼 识, 以 及 白 色 法 螺 看 成 黄 色 的 眼 识 等 等, 这 些 都 是 以 眼 识 为 本 质 的 颠 倒 识 颠 倒 识 的 定 义 是 : 心 对 心 类 学 概 要 04 洛 桑 堪 苏 仁 波 切 教 授 法 音 法 师 翻 译 现 在 先 复 习 一 下, 我 们 以 眼 识 为 例 作 说 明, 其 它 的 根 识 也 可 以 依 此 模 拟 一 般 言 之, 眼 识 是 总 名, 有 量 心 的 眼 识 及 非 量 心 的 眼 识 ; 以 量 心 来 讲 就 是 眼 识 的 现 量 而 非 量 心 有 三 种 -- 眼 识 为 本 质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范 愉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以下简称 人民调解法 的颁行是我国当前社会治理的需要 将开启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构的新起点 其立法过程中不仅涉及了诸多利益的博弈 还贯穿着许多重要的理念冲突 立法机关在司法化与民间化 群众性与职业化 统一与多元 灵活适宜与规范程序 垄断与开放等不同选项之间 较充分地听取了各界的意见 经过集思广益 在草案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对合理的抉择 使这部立法具有了务实 开放等特点和一定的前瞻性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016 年 最 新 考 研 资 料 > 2-2 语 言 学 纲 要 笔 记, 由 考 取 本 校 本 专 业 高 分 研 究 生 总 结 而 来, 重 点 突 出, 借 助 此 笔 记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复 习 效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016 年 最 新 考 研 资 料 > 2-2 语 言 学 纲 要 笔 记, 由 考 取 本 校 本 专 业 高 分 研 究 生 总 结 而 来, 重 点 突 出, 借 助 此 笔 记 可 以 大 大 提 高 复 习 效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611 语 言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802 文 学 概 论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2 伊 犁 师 范 学 院 702 普 通 物 理 全 套 考 研 资 料 ......3 伊 犁

More information

诉 讼 真 实 与 证 明 标 准 改 革 陈 光 中 李 玉 华 陈 学 权 认 识 论 和 价 值 论 是 诉 讼 真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诉 讼 认 识 论 应 当 以 哲 学 中 的 认 识 论 为 指 导 诉 讼 活 动 的 特 殊 性 决 定 了 诉 讼 认 识 有 别 于 其 他 认 识 我 们 对 客 观 真 实 的 追 求 与 公 正 秩 序 人 权 和 效 率 等 诉 讼 价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曹 莉 占有 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 曹 莉 本文以分析当代英国女作家拜厄特的长篇小说 占有 的 充盈饱满 为出发 点 探讨小说所表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距离和张力 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的历史 内涵以及小说这一特殊的叙事形式 在创作情节和情境以及在进行情节和情境的组合过程中以其特有的较为充分和自由的表达方式所能给予的阅读与写作的愉悦 拜厄特 占有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文本的愉悦 ¹ 曹莉 文学博士

More information

资 料 来 源 延 边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小 野 和 子 指 出 年 实 施 婚 姻 法 后 的 年 间 中 国 有 万 人 因 婚 姻 问 题 自 杀 或 被 杀 离 婚 自 由 对 社 会 和 家 庭 稳 定 带 来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因 婚 姻 问 题 刑 事 案 件 频 发 已

资 料 来 源 延 边 中 级 人 民 法 院 小 野 和 子 指 出 年 实 施 婚 姻 法 后 的 年 间 中 国 有 万 人 因 婚 姻 问 题 自 杀 或 被 杀 离 婚 自 由 对 社 会 和 家 庭 稳 定 带 来 了 很 大 的 影 响 因 婚 姻 问 题 刑 事 案 件 频 发 已 以 延 边 朝 鲜 族 女 性 的 涉 外 婚 姻 为 例 本 研 究 运 用 交 换 理 论 以 延 边 朝 鲜 族 女 性 的 涉 外 婚 姻 为 例 探 讨 婚 姻 中 的 资 源 与 交 换 之 间 的 关 系 年 中 国 和 韩 国 建 交 后 在 延 边 朝 鲜 族 社 会 里 社 会 经 济 资 源 匮 乏 的 女 性 在 涉 外 婚 姻 中 将 自 身 的 年 轻 作 为 可 利 用

More information

正法之光~第23期-簡體

正法之光~第23期-簡體 原始佛教會 Saddhammadīpa 佛陀正覺後 2444 年 2012 年 6 月 15 日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23 第 期 創刊於 20 10 年 7 月 5 日 原始佛法 人間佛教 星馬宣法 南洋弘化 原始佛法 根壯苗直 在緣生的當下 對周遭事物及本身做更細膩的觀察 探討 從中越發發現身心(五受陰)是因緣不停 地流轉中的呈現 身心在根境因緣中 不停地流轉起伏

More information

2006年顺德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2006年顺德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2014 年 顺 德 区 高 中 阶 段 学 校 考 试 提 前 批 第 一 批 第 二 批 学 校 录 取 根 据 佛 山 市 办 提 供 的 考 生 数 据, 现 将 我 区 2014 年 高 中 阶 段 学 校 考 试 提 前 批 第 一 批 第 二 批 学 校 的 录 取 公 布 如 下 : 一 顺 德 一 中 录 取 分 第 1 志 愿, 总 分 585, 综 合 表 现 评 价 A, 考

More information

Cycling in NZ130305

Cycling in NZ130305 P 1 TOPIC CYCLING IN NZ P 2 P 3 1 新西兰元 /1.5L P 4 青春没有终点, 旅途永 无穷尽! P 5 穷游 网倡导的穷游精神, 是 一种背上 行囊, 清爽上路, 简朴 行 走, 自由 心灵, 穷尽天下美景的潇洒 生活 方式 P 6 尊重当地 人, 保持开放的 心态, 享受旅途中的 一切 旅途的每 一次等待, 每 一次迷路, 说不定都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P 7 不去穷游的借

More information

I

I 机 电 一 级 注 册 建 造 师 继 续 教 育 培 训 广 东 培 训 点 网 上 报 名 操 作 使 用 手 册 (2013 年 1 月, 第 一 版 ) 第 一 章 个 人 注 册 与 个 人 信 息 管 理 1. 个 人 注 册 ( 请 每 人 只 申 请 一 个 注 册 号, 如 果 单 位 批 量 报 班 单 位 帮 申 请 注 册, 不 需 个 人 再 注 册 ) 首 次 报 班,

More information

正法之光~第30期-簡體

正法之光~第30期-簡體 原始佛教會 Saddhammadīpa ORIGINAL BUDDHISM SOCIETY 佛陀正觉后 2445 年 2013 年 3 月 31 日 第 30 期 原始佛法 人間佛教 台中中道禅林禅修初办 法友尝法味大叹未曾有 四圣谛根本不是宗教 而是 1.了解苦 2.洞察苦因 3.明白断除苦因 苦则能灭 4.确立灭除 苦因的方法与道路 5.修与灭苦相应之正道 6.解脱 解脱知见生 修行人的风骨 就是能勇健的面对问题

More information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马 俊 峰 在 社 会 公 正 问 题 的 大 讨 论 中 罗 尔 斯 诺 齐 克 哈 耶 克 麦 金 泰 尔 等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家 的 论 述 被 反 复 引 用 和 申 说 而 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等 经 典 作 家 的 观 点 置 于 一 种 被 忽 视 甚 至 被 忘 却 的 状 态 形 成 这 种

More information

» ¼ ½ ¾ À Á» ¼ ½ ¾ À Á ½ À À À À À À À

» ¼ ½ ¾ À Á» ¼ ½ ¾ À Á ½ À À À À À À À 徐国栋 最早的宪法用语是基于希腊人的经验确立的 它代表了一种 主体际关系 的宪法观 往后的宪法用语一直循着希腊思想的线索演变 西塞罗把拉丁化 同时把相应的宪法观念客观化为对公共事务的处理规则 西塞罗还基于当时的修辞学和医学的成就打造了 和 两个表示宪法的词汇 并把它们的配词设定为可以互换 托马斯 阿奎那用 诠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宪法观念 把 主体际关系 的含义缩减为阶级关系的含义 进入民族国家时代后 产生了基本法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