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ong_36.pdf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larong_36.pdf"

Transcription

1

2 序 堪布慈誠羅珠

3 如何依止善知識

4 前言

5 益西彭措

6 如何依止善知識目錄

7 科判

8 乙一 宣說依止之根據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分二乙二 正式宣說依止軌理分六丙二 能依學者之相分五丁一 弟子德相具足之功德與不具之過失丁二 必須具足德相之根據丁三 宣說德相之差別丁四 攝為四種德相丁五 宣說須了知能依之相丁一 略說丁二 上等法相丁三 中等法相分三丁四 下等法相丙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分四戊一 真實戊二 遠離不合格者戊三 宣說法相之必要甲一 廣論 所出11

9 丁一 以宣說具相者須依師之理而連接上下文丙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分二丁二 真實宣說依止軌理分二戊一 意樂親近軌理分三己一 總示親近意樂分二庚一 略說庚二 廣說分五辛一 如孝子心辛二 如金剛心辛三 如大地心辛四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分六壬一 如輪圍山心壬二 如僕使心壬三 如除穢人心壬四 如乘心壬五 如犬心壬六 如船心辛五 攝義並引傳記說明己三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己二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分三庚一 信心極要之根據庚二 認定此處所修之信心庚三 如何修信之理分四辛一 宣說須觀師為佛之根據而作佛觀辛二 思惟分別師過之過患而遮止辛三 必須特意執取上師功德而思惟辛四 對所有上師皆須無差別行持 思惟功德 莫觀過失 之理 12

10 戊二 加行親近軌理分五丙四 依止勝利分四 13 五 未依過患丁三 親近惡知識與惡友之過患丙分三己一 總說親近軌理己二 略說作師所喜之三門己三 廣說作師所喜之三門分三庚一 供獻財物庚二 身語承事庚三 如教修行己四 親近之目的己五 親近之時間 丁一 總說勝利丁二 淨除惡業 成就善根之殊勝利益丁三 依止上師自然產生功德之利益丁四 略言不如理依止的過患 丁一 今生來世衰損之過患丁二 未生不生 已生退失之過患 丙六 攝彼等義

11 乙一 三乘善知識之法相分三甲二 依蘭仁巴等大德教言宣說分二乙二 如何依止善知識分五丙一 依止善知識之勝利分二丙一 小乘善知識法相丙二 大乘顯密共同善知識法相丙三 密宗金剛上師之法相丁一 思惟勝利之必要丁二 如何思惟勝利分四戊一 思惟供養與承事之利益分二戊二 虔信而恭敬之勝利分三戊三 思惟憶念與祈禱之利益分二戊四 思惟頂禮與觀師為佛之利益分二己一 憶念之利益分二己二 祈禱之利益分二己一 供養之利益己二 承事之利益己一 加持自然融入之利益己二 證悟功德油然而生之利益己三 速得殊勝成就之利益庚一 僅僅憶念之利益庚二 恆常憶念之利益庚一 宣說利益庚二 如何祈禱己一 恭敬頂禮之利益己二 觀為真佛之利益 14

12 丙二 不如理依止之過患分十一 15 丁一 輕蔑 呵斥之過患分五戊一 呵斥上師將成呵斥一切諸佛戊二 縱修密乘亦不成就殊勝之果戊三 精進修持續部法, 反似成為轉生地獄之因戊四 今生來世將生諸多不吉祥戊五 功德未生者不生 已生者退失丁二 違背上師言教之過患分三戊一 教證戊二 理證戊三 公案丁三 忿恚之過患丁四 分別過失之過患丁五 觀平凡之過患丁六 不尊重之過患丁七 跨越座墊等之過患丁八 浪費上師財物等之過患丁九 擾亂上師心意之過患丁十 對上師行為產生邪見之過患丁十一 對上師不持為上師之過患

13 一 思惟功德而修信戊三 如何生起最圓滿之信心分二丁心分三丙三 以意樂依止之軌理分二 16 戊一 修持信心之必要戊二 以喻 理成立 思惟功德是能生信心之因 己一 須觀師為佛己二 如何樹立 觀師為佛 之定解分三庚一 以教成立庚二 以理成立分四辛一 以觀待理成立辛二 以作用理成立辛三 以證成理成立分三壬一 果因壬二 自性因壬三 不可得因辛四 以法爾理成立分四壬一 當幻化相應的能調伏身壬二 當應機而幻化壬三 當以能利益而幻化壬四 當以周遍而幻化分二癸一 三世周遍而幻化癸二 遍一切處而幻化 庚三 遣除疑難分三辛一 遣除有關顯現之問難辛二 遣除有關不顯現之問難辛三 遣除不決定之問難

14 丁一 須真修實行丁二 應歸攝於心而修丙四 以加行依止之軌理分二丁二 憶念恩德而發起恭敬分五丙五 攝親近之意樂與加行之義分二戊一 賜予安樂之恩德戊二 生起功德之恩德戊三 賜予教授之恩德戊四 心相續得以調伏之恩德戊五 超勝一切之恩德丁一 略說丁二 廣述分三戊一 供獻財物戊二 身語承事戊三 如教修行 17

15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19

16 全論分二 一 廣論 所出 道之根本親 近善知識軌理 二 依蘭仁巴等大德教言宣說 甲一 廣論 所出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 理分二 一 宣說依止之根據 二 正式宣說依止軌 理 今初 乙一 宣說依止之根據 何為 善知識 法華文句 說 聞名為知 見 形為識 是人益我菩提之道 何為 住性 瑜伽師 地論 云 云何種性 謂住種性補特伽羅 有種子法 由現有故 安住種性補特伽羅 若遇勝緣便有堪任 便有 勢力 於其涅槃能夠得證 安住種性的補特伽羅由於 具有種子法 遇到殊勝助緣就有勢力 堪能證得涅槃 攝決定心藏 說 安住種性的補特伽羅應當親 近善知識 安住種性 是具因 親近善知識 是 殊勝助緣 因緣值遇便能證得涅槃 所以應當親近善知 識 又如鐸巴匯集的 博朵瓦語錄 中說 總攝一切 教授的首要 就是不捨離善知識 總攝一切修行的教授 以修持上師瑜伽最為重要 以 下宣說原因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攝決定心藏 云 住性數取趣 應親善知 識 又如鐸巴所集 博朵瓦語錄 中云 總攝一 切教授首 是不捨離善知識 21

17 能令學者相續之中 下至發起一德 損減一過 一切善樂之本源者 厥為善知識 故於最初依師軌理 極為緊要 能讓學人相續中 下至發起一分功德 減少一分過 失 這一切善樂的根本來源就是善知識 因此最初依止上 師的軌理極為緊要 這是關鍵中的關鍵 下面引經證明 如何依止善知識 22 菩薩藏經 作如是說 總之 獲得菩薩一切 諸行 如是獲得圓滿一切波羅蜜多 地 忍 等持 神通 總持 辯才 迴向 願及佛法皆賴尊重為本 從尊重出 尊重為生及為其處 以尊重生 以尊重 長 依於尊重 尊重為因 菩薩藏經 說 總之 我們能獲得菩薩的一切修 行 能圓滿一切波羅蜜多 能獲證一至十地的果位 能成 就安忍 等持 神通 總持 辯才 能發起迴向 大願 乃至能成就佛的功德法 這一切都依賴上師 以上師為根 本 以上師的大慈大悲而得以出生 以上師的護持方得增 長 一切地道功德之出生乃至圓滿 都依靠上師 上師是 一切利樂的源泉 博朵瓦 亦云 修解脫者 更無緊要過於尊 重 即觀現世 可看他而作者 若無教者亦且無成 況是無間從惡趣來 欲往從所未經之地 豈能無 師

18 博朵瓦尊者也說 凡是修持解脫 再沒有比上師更 緊要的助緣 即便是觀察今生 我們可以看他人做事 若 無老師指導 也無法成就 何況剛從惡趣中出來 想去往 從未經過的地方 豈能沒有上師 巴珠仁波切在 普賢上師言教 中說 一切佛經 續部 論典中 從未宣說過不依止上師而成佛的歷史 我 們現量見到的 也無有一人以自我造就及魄力而生起十地 五道功德的 如此自己以及一切眾生對於邪道很有造詣 空曠的荒野上一般知之甚少 沒有不依靠商主而從如意寶 洲中取寶的例子 歸納 住種性者 如理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 因為 總攝一 切教授的首要 是不捨離善知識之故 一切善樂的本源即 是善知識之故 菩薩的修行乃至佛功德法等 均依上師而 出生之故 菩薩藏經 中明顯宣說之故 諸理由中 後後是前前的能立 以教證了知一切功 德皆依上師出生 可以決定善樂之源為善知識 由此了知 一切教授的首要是不捨離善知識 所以如理依止善知識極 為緊要 乙二 正式宣說依止軌理分六 一 所依善知識 之相 二 能依學者之相 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四 依止勝利 五 未依過患 六 攝彼等義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而對於解脫與遍知的聖道 卻猶如無依無靠的盲人迷失在 23

19 由是親近知識之理分六 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二 能依學者之相 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四 依 止勝利 五 未依過患 六 攝彼等義 丙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分四 一 略說 二 上 等法相 三 中等法相 四 下等法相 今初 丁一 略說 如何依止善知識 24 總諸至言 及解釋 中 由各各乘 增上力故 雖說多種 然於此中所說知識 是於三士所有道中 能漸引導 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論中這樣認定本論所指的善知識 總的在諸經論中 雖然按照各乘自身的情況 宣說了 許多種上師的體相 但此處所說的善知識 是特指在下中 上三士所有的道中能夠漸次引導 之後能將學人導入大乘 佛道的善知識 即能於三士道中漸次引導學人的上師 歸納起來 上師可分為傳戒上師和教授上師兩種 傳 戒上師的法相 將在後文 受菩薩律儀 宣說 關於教授 上師 按小乘 戒律三百論 所說 必須具足六種德相 按 入行論 須具二相 按 戒律根本頌 須具二相 按 菩薩地 須具八相 按 事師五十頌 須具十四相 本 論則按彌勒菩薩的 大乘莊嚴經論 講述上師的法相 以下 分別從上等 中等 下等三個層次來抉擇上師 的法相

20 丁二 上等法相 如 經莊嚴論 云 知識調伏靜近靜 德增具 勤教富饒 善達實性具巧說 悲體離厭應依止 是 說學人 須依成就十法知識 按照 大乘莊嚴經論 所說 學人必須依止成就十 法的大乘善知識 十法 即 一 調伏 二 靜 三 近靜 四 德增 五 具勤 六 教富 七 善達實性 八 具巧說 九 悲體 十 離厭 除 具勤 之外 均是自利功德 其餘四法是利他功德 以下分別解釋 此復說為自未調伏而調伏他 無有是處 故其尊 重能調他者 須先調伏自類相續 若爾 須一何等調 伏 謂若隨宜略事修行 於相續中有假證德名 全無 所益 故須一種順總佛教調相續法 此即定為三種寶 學 是故論說調伏等三 為什麼善知識必須具備 調伏 靜 近靜 三 種德相呢 自己尚未調伏而能調伏他人 絕無是處 因此 能 夠調伏他人的上師 首先必須調伏自相續 那麼 需要何 種調伏法呢 如果只是隨便稍作修行 相續中只有虛假的 證德名稱 則對他人毫無利益 所以 必須具有一種隨順 佛教調伏相續的證法 這決定是戒定慧三種寶學 因此 大乘莊嚴經論 中首先講述了 調伏 等三種德相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此十法可分為自利功德和利他功德兩類 即 前七法 25

21 經云 己猶未度 能度他者 無有是處 維摩 詰經 云 自疾不能救 而能救諸人 佛子行 中 也說 無戒自利尚不成 欲成他利誠可笑 因此 善 知識應具調伏自相續的三學功德 其中調伏者 謂尸羅學 調伏 指尸羅學或戒學 大乘義章 云 言 尸羅者 此名清涼 亦名為戒 三業炎炎 焚燒行人 事 等如燒 戒能防息 故名清涼 調伏相續必須依靠戒學 依靠其他法則難以成辦 比 如何依止善知識 26 如 耽著現世會增長身語惡行 依止戒學就能禁止這些惡 行而獲得調伏 又如微細的犯戒 可依戒律發露懺悔而得 以清淨 別解脫 云 心馬常馳奔 恆勵終難制 百 利針順銜 即此別解脫 別解脫經 說 心的野馬日夜不停地奔馳 即使 長期努力也難以馴服 而能調伏心馬的百利針順銜 即是 別解脫戒 百利針順銜 是具有一百支銳利鐵針的銜 必須 使用具有銳利鐵針的銜 才能調伏烈馬 以此比喻只有憑 藉別解脫戒 才能制伏心之野馬 別解脫 之義 如 義林章 云 別別防非 名 之為別 戒即解脫 解脫惡故

22 又如 分辨教 云 此是未調所化銜 又如 毗奈耶經 中說 此別解脫戒是制伏尚未調伏 之眾生的鐵銜 如調馬師以上利銜 調 悷馬 根如悷馬隨邪境 轉 若其逐趣非應行時 應制伏之 學習尸羅調伏心 馬 以多勵力制令趣向所應作品 如同馴馬師以銳利的鐵銜調伏烈馬 同樣 六根如烈 伏 學習尸羅調伏分別心的野馬 應當通過多次努力制馭 心馬 使牠趣向應當行持的如理行為 全知米滂仁波切在 大乘莊嚴經論 注釋中說 以 增上戒學禁制相續 故諸根調伏 寂靜者 如是於其妙行 惡行所有進止 由其依 止念正知故 令心發起內寂靜住所有定學 寂靜 即對善行和惡行的所有取捨之處 通過依 止正念正知 使心發起內在寂靜安住的所有定學 唯有依止正念正知 才能寂靜內在的煩惱散亂 以心 外之法根本無法獲得寂靜 全知米滂仁波切說 以定學 寂靜煩惱散亂 近寂靜者 依心堪能奢摩他故 觀擇真義 發起 慧學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馬一般隨著邪境流轉 當它趣向非理的行為時 應及時制 27

23 近寂靜 即依靠內心堪能的奢摩他觀察抉擇真實 義所引生的慧學 全知米滂仁波切說 以慧學寂滅煩惱分別念 為何在具足三學的基礎上 還要具有 教富 善 達實性 此二德相呢 論中說 如是唯具調伏相續三學證德 猶非完足 尚須成 就聖教功德 善知識僅僅具有調伏相續的三學證功德 仍不足夠 還須具有成就聖教的功德 如何依止善知識 28 言教富者 謂於三藏等成就多聞 善知識敦巴 云 言大乘尊重者 謂是須一 若講說時 能令發 生無量知解 若行持時 於後聖教能成何益 當時能 有何種義利 所謂 教富 就是對三藏等教典成就了多聞 善知 識種敦巴說 所謂的大乘上師 必須是一種說法時能令弟 子產生無量知解 若依其教言行持時 對於未來聖教接近 隱沒時能成辦何種利益 當時對初學者能有何種利益 比 如持戒 取捨因果等 就宣說此種法 達實性者 是殊勝慧學 是謂通達法無我性 或 以現證真實為正 此若無者 說由教理通達亦成 所謂 通達真實性 即殊勝慧學 通達法無我空 性 或者以現證真實為主 如果沒有證悟的智慧 通過教 理通達真實性也可以

24 為了簡別上文 觀察抉擇真實義所生起的慧學 此 處特別說是殊勝慧學 即證悟的智慧 為什麼還需要有 功德增上 呢 如是雖能具足教證 若較學者或劣或等 猶非圓 足 故須一種德增上者 善知識雖然具足了教證功德 但如果功德較學者低劣 或與學者相等 則仍不圓滿 因此還需要一種功德比自己 親友集 中作如是說 諸人依劣當退失 依 平等者平然住 依尊勝者獲尊勝 故應親近勝自者 所有具最勝 戒近靜慧尊 若親近是師 較尊勝尤 勝 親友集 中說 依止低劣者 自己原有的功德將 會退失 依止相等者 便會平然而住 不得進步 依止尊 勝者 才能獲得殊勝的功德 因此 應當親近功德勝過自 己的善知識 若能親近具足戒定慧等殊勝功德的尊長 則 將比尊勝更為殊勝 全知米滂仁波切說 所依止者在持戒 多聞等功德 方面超勝自己 如是依止才能增長善根 若依止與自己平 等或不及者 必要不大 論語 也說 毋友不如己 者 以下引語錄說明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增上的上師 29

25 如樸窮瓦 云 聞諸善士史傳之時 我是向上 仰望於彼 又如塔乙云 我於惹珍諸耆宿 所而 作目標 是須一種目向上望增上德者 如同樸窮瓦所說 聽到諸善知識的傳記時 我是向 上仰望他們的 又如塔乙所說 我把惹珍寺的長老上 座們作為自己向上的目標 善知識 必須是一種學人自 己心目向上仰望的功德增上者 如是六法是自所應獲得之德 諸所餘者是攝他 德 如何依止善知識 30 以上六法 三學成就 教證二德 功德增上 是善知 識自相續中所應獲得之功德 其餘四法則是攝受眾生的功 德 以下 攝他功德 都是在說法方面安立的 因為除 了說法之外 再無其他利益眾生之事 此亦如云 諸佛非以水洗罪 非以手除眾生 苦 非移自證於餘者 示法性諦令解脫 若除為他 說無謬道攝受而外 無有以水洗罪等事 這也如教典中所說 諸佛不是以水洗除眾生的罪 業 而是為眾生宣說集諦 不是以手遣除眾生的痛苦 而是為眾生宣說苦諦 也不是將自己的證悟轉移給他 人 而是為眾生宣說滅諦 諸佛唯一是以開示法性的 真諦 而使眾生獲得解脫 如是為眾生宣說道諦 因 此 除了為眾生宣說無謬正道而攝受外 並沒有以水洗罪 等事

26 禮記 也說 師者 教人以道之稱 以道教人 者為 師 其中四法 善巧說者 謂於如何引導次第而得善巧 能將法義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在攝持眾生的四法中 第一 善巧說法 即對於 如何引導學人的次第獲得善巧 而能將法義巧妙地送入所 化眾生的心中 第二 悲憫 即說法的等起清淨 不考慮利養 恭敬等 完全是由慈悲心推動而宣說 這必須像博朵瓦告 訴慬哦瓦的那樣 黎摩子 不論說多少法 我從未接受 過一句善哉的讚歎 因為眾生無一不是苦惱的 具精勤者 謂於利他勇悍剛決 第三 具精勤 即對利他內心勇悍堅固 任何違 緣 困難都無法動搖 毫無怯弱 懈怠 遠離厭患者 數數宣說而無疲倦 謂能堪忍宣說 苦勞 第四 遠離厭患 就是數數說法而沒有疲厭 即 能安忍說法的勞累辛苦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悲憫者 謂宣說法等起清淨 不顧利養及恭敬 等 是由慈悲等起而說 是須猶如博朵瓦告慬哦瓦 云 黎摩子 任說幾許法 我未曾受讚一善哉 以無眾生非苦惱故 31

27 大乘莊嚴經論 注釋中說 遠離對於傳法無意樂 不善說 或者除了稍講之外平時不恆時努力宣說等 丁三 中等法相分三 一 真實 二 遠離不 合格者 三 宣說法相之必要 戊一 真實 如何依止善知識 博朵瓦云 三學及通達實性並悲憫心 五是主 要 我阿闍黎響尊滾 既無多聞復不耐勞 雖酬謝語 亦不善說 具前五德故 誰居其前悉能獲益 嚀敦 全無善說 雖說施願 唯作是念 今此大眾皆未 解此 餘無所知 然有前五 故誰近能益 博朵瓦說 戒定慧三學 通達真實性以及悲憫 這五種功德是主要的 我的阿闍黎響尊滾 既無多聞也不 能忍耐勞苦 即使酬謝之語也不會說 但由於他具有前五 32 種功德 因此不論是誰在他座前都能獲得利益 還有一位 嚀敦師 絲毫不擅言辭 即便應供後為施主咒願 聽者也 只是想 大家都不知他在說些什麼 其餘沒有個了知 的 但他具有前五種功德 因此誰親近他都能獲益 戊二 遠離不合格者 以下先說意義 次說比喻 再說教證 如是若於諸所學處不樂修行 唯讚學處所有美譽 或其功德以謀自活者 則不堪任為善知識 如果對諸學處不喜愛修行 只是以讚歎學處或學處的 功德來謀生 則無資格擔任善知識

28 宛如有人讚美栴檀謀自活命 有諸欲求妙栴檀 者 而問彼曰 汝有檀耶 答曰 實無 此 全無義 唯虛言故 譬如 有人靠讚美旃檀謀生 想獲得旃檀的人問他 你有旃檀嗎 他答 其實沒有 就像這樣毫無意 義 只是空話而已 所以 僅僅讚歎學處功德而不修行的人 不能成為善 知識 三摩地王經 說 末法時代的比丘 多數不具律 儀而希求多聞 他們只是讚美尸羅 卻不尋求尸羅 經 中對於禪定 智慧 解脫三種 也如此宣說 次云 如一類士夫 稱揚栴檀德 謂栴檀如 此 香相極可愛 次有諸餘人 問如所稱讚 栴檀少 有耶 諸士夫此問 答彼士夫云 我是稱讚香 以 求自活命 非我有其香 如是末世出 諸不勤瑜 伽 以讚戒活命 彼等無尸羅 所餘三種亦如是說 故 經中又說 譬如 有一類人稱讚栴檀的功德 說栴 檀如此美妙 香氣非常怡人 別人問他們 你所稱讚的 栴檀 你有一些嗎 他們回答 我是靠稱讚栴檀香謀 生的 自己並沒有此香 就像這樣 末法時代會出現許 多不精勤修持瑜伽的人 他們只是依靠讚戒謀生 自己並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三摩地王經 云 末世諸比丘 多是無律 儀 希欲求多聞 唯讚美尸羅 然不求尸羅 於定 慧解脫三種 亦如是說 33

29 不具尸羅 經中對其餘禪定 智慧 解脫也如是宣說 以上所說 不合格上師 就是僅以讚歎學處謀生而 不實修之人 普賢上師言教 中具體說明了四種不合格上師之 相 一 猶如木磨之上師 比如 有些人自相續中沒有 一點聞思修的功德 卻認為我是某某上師的兒子或貴族子 弟等 在種姓方面超過其他人 而且我的傳承是這樣的 還有一種 雖有一點聞思修的功德 但並非以希求來世的 清淨心修持佛法 只是擔心自己在某處會失去上師的地位 如何依止善知識 34 等 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今生的目的 這兩種人叫作 猶如 木磨的上師 木磨 就是外形似磨 本質為木頭 不但不能磨 糧食 反而會毀壞自身 二 猶如井蛙之上師 比如 有些上師不能調伏弟 子 自己的相續和凡夫人差不多 沒有一點特殊的功德 但其他人對他起信心 不經觀察就把他放於高位 而他得 到名利之後 心也變得充滿我慢 看不到聖者的功德 這 種人是 如井蛙般的上師 三 猶如瘋狂嚮導之上師 有一類惡知識自己並沒 有依止過上師 也沒有精進學過經典和密續 非常孤陋寡 聞 而且煩惱粗重 沒有正知正念 違犯戒律 破了誓 言 雖然相續比凡夫低劣 但他的行為如大成就者一樣 作得像虛空一樣高 而且嗔心和嫉妒心粗重 沒有慈悲 這是 如瘋狂嚮導般的上師 會把弟子引入邪道

30 四 猶如盲人嚮導之上師 這種上師沒有超過弟子的 少許功德 而且遠離慈悲心和菩提心 因此他們不知道打 開弟子取捨的雙眼 這叫 猶如盲人嚮導的上師 末法時代 由於眾生的業力 邪師紛紛出世 但不 能因此而毀謗真正的善知識和佛法 我們必須分辨真假 對假的要遠離 對真的不能毀謗 雖然的確存在一些假活 佛 但不能因此否認真正殊勝的轉世活佛 對這些真正的 成就者 應當恭敬頂戴 對於人和法也要分析 不能因傳 所傳的也可能是正法 如果所傳的是正法 對此法就不能 毀謗 否則容易造下謗法重罪 戊三 宣說法相之必要 如是修行解脫之尊重 乃是究竟欲樂之根本 故 諸欲求依尊重者 應當了知彼諸德相 勵力尋求具其 相者 諸欲為作學人依者 亦應知此 勵力具足如是 德相 修行解脫的上師 是能究竟我們心中一切希欲 的根 本 因此 凡是希求依止上師的人 首先應當了知上師應 具之德相 然後努力尋求具相的上師 而對於想成為學人 依處的人來說 也應了知這些 以便努力使自己具備這些 德相 成為合格上師 總之 宣說所依善知識的德相 其必要是 一 學人可依此努力尋求具相上師 二 上師可由此勵力完備應具之德相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法者是惡知識 就斷定他所說的法全是邪法 因為惡知識 35

31 丁四 下等法相 由時運故 具全德者實屬難得 若未獲得如是師 時 將如何耶 由於時代因緣 具足全分功德的善知識實屬難得 如 果尋求不到這樣的善知識 則應如何擇師呢 下面引 妙臂請問經 來抉擇 妙臂請問經 云 如其僅有一輪車 具馬於 道亦不行 如是若無修行伴 有情不能獲成就 如何依止善知識 36 妙臂請問經 說 就像只有一個車輪的馬車 無法 在路上行駛 同樣 如果缺少修行的助伴 有情也不能獲 得成就 若有具慧形貌正 潔淨姓尊趣注法 大辯勇悍 根調伏 和言能施有悲憫 堪忍餓渴及苦惱 不供婆 羅門餘天 精悍工巧知報恩 敬信三寶是良伴 這兩個頌詞講了上等道友的十六種德相 一 具慧 二 相貌端正 三 身體潔淨 四 種姓高貴 五 專心 投入於正法 六 極具辯才 七 行善勇猛 八 六根調 伏 九 語言溫和 十 能夠施捨 十一 悲憫眾生 十二 能安忍饑渴及種種身心苦惱 十三 不供奉婆羅門 等外道天眾 十四 行善精進勤快 十五 知恩報恩 十六 敬信三寶 若能具足這十六種德相 就是賢善的道友

32 諸能完其如是德 於諍世中極稀故 半德四分 或八分 應依如是咒師伴 在末法鬥爭堅固的時期 能具足上述十六功德的道友 實屬罕見 因此 若能具有其中的一半 四分之一或八分 之一者 就應當依止 以下根據下等道友的標準 類推下等上師的體相 妙臂請問經 說 十六種圓滿道友德相的八分之 一 是最下等的界限 在鐸巴匯集的博朵瓦語錄中 講到 阿底峽尊者當年也是這樣宣說下等上師的法相 因此 上 述上師的十種圓滿德相中 隨其所應 配其難易 具有八 分之一是最下限 配其難易 具八分者 是指相續中所具有的功 德 難具的功德和易具的功德合起來 相當於所有十相功 德的八分之一 若欲依止善知識 先應觀察善知識是否具備上述十 種德相 若不具足上等或中等德相 至少也應具有下等德 相 如果依止前不觀察而依止了邪師 則會毀壞自己生生 世世的前途 普賢上師言教 說 上師是生生世世的皈依處 也是開示取捨道理的導師 如果不善加觀察 遇到邪知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此說所說圓滿伴相 八分之一為下邊際 鐸巴所 集博朵瓦語錄中 述大依怙說尊重相 亦復同此 故 於所說完具圓滿諸德相中 隨其所應 配其難易 具 八分者為下邊際 37

33 識 將毀壞信士一生的善資糧 並且將失毀已得的暇滿人 身 譬如 一隻毒蛇盤繞於樹下 某人以為是樹影而前去 乘涼 結果被毒蛇害死 如 功德藏 云 若未詳細觀 察師 毀壞信士善資糧 亦毀閒暇如毒蛇 誤認樹影將受 欺 蓮花生大士云 不察上師如飲毒 不察弟子如跳 崖 宗大師在 事師五十頌釋 中引 金剛鬘講續 說 十二年間需觀察 若不了知久觀察 如何依止善知識 無垢光尊者 心性休息大車疏 中說 有者最初未 觀察 魯莽草率成師徒 喜新讚德後毀謗 有者陽奉陰違 依 間接污辱師眷屬 彼等將墮無間獄 所以 學人先應謹慎觀察 或親自觀察 或由善知識 38 介紹 或從其弟子處觀察 詢問 須如此無誤辨認之後依 止具相上師 依止後就不能再作觀察 應當恆時不離上師 為真佛之觀想 如法依止上師 丙二 能依學者之相分五 一 弟子德相具足之 功德與不具之過失 二 必須具足德相之根據 三 宣說德相之差別 四 攝為四種德相 五 宣說須了 知能依之相 第二 能依學者 丁一 弟子德相具足之功德與不具之過失 四百論 曰 說正住具慧 希求為聞器 不 變說者德 亦不轉聽者

34 聖天菩薩在 四百論 中說 具有正住 具慧和希求 法義者 堪為聞法之器 具此三種功德 便不會把說法者 的功德變成過失 也不會將聽眾的功德轉為過失 月稱菩薩在 四百論廣釋 中解釋 說具有三法 則堪為聞法之器 如果具備這三法 對法師的眾多功德就 會見為功德而不見過失 不僅如此 即便對具功德的聽 眾 也會見其功德而不見過失 如果不具足這樣的法器德 相 即使說法的善知識極為清淨 但由於聽法者的過失 增上 仍會對其執為有過 或對說法者的過失反執為功 德 無垢光尊者的 竅訣寶藏論 也說 具勝智慧正直 求法義 依善知識聞法不厭足 丁二 必須具足德相之根據 是故縱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識 然於其師亦難了 知 若知彼已能親近者 必須自具是諸德相 因此 縱然依止了具備一切德相的善知識 但對自 己上師的功德也難以了知 若要能了知善知識的功德而親 近 自己必須具足這些德相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釋論 解云 說具三法堪為聞器 若具其 三 則於法師所有眾德 見為功德不見過失 猶非止 此 即於德眾所有功德 亦即於彼補特伽羅 見為 功德非見過失 若不完具如是器相 說法知識雖極遍 淨 然由聞者過增上故 執為有過 於說者過反執為 德 39

35 歸納 修學圓滿之道的弟子必須具足德相 因為 自己不具 足德相 即便善知識具足德相 自己也難以了知 丁三 宣說德相之差別 其中正住者 謂不墮黨類 若墮黨執 由彼蔽覆 不見功德 故不能得善說妙義 如 中觀心論 云 由墮黨惱心 終不證寂靜 墮黨類者 謂貪著自 宗 嗔他法派 應觀自心 捨如是執 正住 即不墮黨類 若墮入黨類之偏執 就會因 如何依止善知識 40 偏執的遮蔽而見不到善知識的功德 因此不能獲得善說妙 義 如 中觀心論 說 由於墮入黨類而惱亂自心 終 究不能證得寂靜涅槃 所謂墮黨類 即貪執自宗 嗔恚 他宗 應當觀察自心 捨棄宗派偏執 菩薩別解脫經 云 應捨自欲 敬重安住 親教軌範 所有論宗 菩薩別解脫經 說 應當捨棄自己的想法 對於 親教師和羯磨阿闍黎的所有立宗 敬重安住 若念 唯此即完足耶 雖能正住 若無簡擇善說 正道 惡說似道二事慧力 猶非其器 故須具慧解彼 二說 則能棄捨無堅實品 取諸堅實 問 僅有 正住 這一條件是否足夠呢 答 雖然心能正直而住 但如果沒有簡擇善說真實道 與惡說相似道的智慧力 則仍不是法器 因此 必須具有

36 能夠簡擇真實道和相似道的智慧 才能捨棄無堅實的品類 而獲取堅實 無智之人即使沒有黨類偏執 但因不具簡擇真假 有 義無義等的智慧 聞法後仍不了然 無甚功效 若念 僅具二德足耶 縱有此二 若如畫中聽聞 法者 全無發趣 仍非其器 故須具有廣大希求 問 僅僅具有 正住 和 具慧 是否足夠呢 內心根本沒有引發趣入 則仍然不是法器 因此必須具有 廣大的希求心 如畫中聞法者 即聞法者僅是一種聽法的影像 內在沒有希求心 若無上進心 則如畫中聞法者 因此希 求心極其重要 有希求心才能學法 丁四 攝為四種德相 釋中更加敬法法師 屬意 二相 開說為五 若 如是者可攝為四 謂於其法具大希求 聽聞之時善住 其意 於法法師起大敬重 棄捨惡說受取善說 此四 順緣謂具慧解 棄捨違 謂正直住 四百論廣釋 中還加上恭敬法與法師和屬意這兩 相 共開為五相 如此便可歸納為四相 即 對法具有大 希求心 聽法時心專注於法 對法與法師生起大敬重 捨 棄惡說 受取善說 其中 成就第四相 捨棄惡說 受取 善說 的順緣是具有慧解 捨棄它的違緣是正直而住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答 即使具有這兩種德相 但如果像畫中的聽法者 41

37 水木格言 中說 無慢寂靜調柔 堪為真正法 器 水不住於高崗 匯集低窪地帶 不敬上師之人 縱通 百論無義 水中枯樹百年 不會生出綠葉 故學者應具 恭敬之德相 丁五 宣說須了知能依之相 是諸堪為尊重引導所有之法 應當觀察為具不 具 若完具者 應修歡慰 若不具者 須於將來能完 因緣勵力修作 故應了知能依諸法 若不了知如是德 相 則不覺察 由此退失廣大義利 如何依止善知識 42 對於以上能夠被上師引導的條件 應反觀自己具不具 足 若完全具足 應修歡喜心 若不具足 則應努力修積 將來能圓滿的因緣 因此 應當了知作為弟子堪能依止善 知識的各項條件 如果不了知這些德相 就不能覺察自己 的狀況 對不足之處不知努力彌補 對具足之處也不知修 持歡喜 策勵自己增上 因此將退失依止善知識的廣大 義利 因此 了知具相弟子應具的德相之後 以此對照衡量 自身非常重要 歸納 修學一切道支的弟子 必須具足法器德相 因為若不 具德相 則將空耗一生 比喻 在壞器中即使倒入純淨牛奶 也會漏失而無法 留住

38 丙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分二 一 以宣說具相 者須依師之理而連接上下文 二 真實宣說依止軌 理 第三 彼應如何依師軌理者 丁一 以宣說具相者須依師之理而連接上下文 如是若自具足器相 應善觀察尊重具否如前說 相 應於具相受取法益 上述德相 應在具相上師座前受取法益 是復有二傳記不同 謂善知識敦巴與桑樸瓦 這又有兩種不同的傳記 即善知識種敦巴和桑樸瓦依 止上師的傳記 桑樸瓦者 尊重繁多 凡有講說 即從聽聞 自 康來時 途中有一鄔波索迦說法而住 亦從聽聞 徒 眾白曰 從彼聽聞 退自威儀 答云 汝莫作 是言 我得二益 桑樸瓦有許多上師 凡是遇到有人說法 他便前去聽 聞 一次 從康區的回來 途中遇到一位居士正在說法 他也去聽法 弟子們說 依止他聽法 有損自己的威儀 桑樸瓦卻回答 你們不要這樣說 這次聞法我得到 兩種利益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如果自己具足法器德相 應當善加觀察上師是否具足 43

39 善知識敦巴者 尊重鮮少 數未過五 相比之下 善知識種敦巴依止的上師很少 數量不超 過五位 分別是 授居士戒的上師 教他念書的上師 舍 准大師 班智達彌底 阿底峽尊者 除了在舍准大師前曾 聽受有關法相的經論外 在其中三位上師前 他只聽受過 一兩次經教 主要是依止阿底峽尊者 博朵瓦與公巴仁勤喇嘛共相議論彼二誰善 謂於 未修心易見師過起不信時 善知識敦巴軌理善美 應 如是行 現見此說極為諦實 應如是學 如何依止善知識 44 有一次 博朵瓦和公巴仁勤一起討論 這兩種依師軌 理哪一種更為妥善 他們認為 在尚未修心 容易見上師 過失而退失信心時 善知識種敦巴的軌理較為善妙 應按 那樣行持 宗大師評論說 現量見此說法相當實在 應 這樣修學 歸納 尚未修好自心時 容易見上師過失而退失信心 因此 依止的上師以少為好 霞惹瓦大師曾說 現在所有學法者都說 某處有人 傳法 我們都到他那裡去吧 可是種敦巴尊者師徒的宗風 不是這樣的 種敦巴一生只依止過五位上師 以善知 識博朵瓦來說 他也僅依止過 四位上師 說到我 自己也是依止甘丹三昆仲 而此中主要是依止博朵瓦 丁二 真實宣說依止軌理分二 一 意樂親近軌 理 二 加行親近軌理

40 戊一 意樂親近軌理分三 一 總示親近意樂 二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 三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如是應知曾受法恩 特於圓滿教授導心知識如何 依止 其理分二 一 意樂親近軌理 二 加行親近 軌理 如是應當了知 對於曾經受過法恩 特別是對於圓滿 教授引導過修心的善知識 如何依止的方法 分意樂親近 初中分三 一 總示親近意樂 二 特申修信以 為根本 三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第二 第三中的 信心 和 念恩 是親近意樂的 根本 己一 總示親近意樂分二 一 略說 二 廣 說 今初 庚一 略說 八十華嚴 中說 一次 文殊菩薩和眷屬在福城東 部宣說 普照法界修多羅 當時有無量諸龍和福城人民 前來聽法 聽眾當中有一位名叫善財的童子 往昔已曾供養諸佛 而種下了深厚的善根 信心極其廣大 他常常喜歡親近善 知識 身語意沒有過失 清淨菩薩道 求證一切智 堪為 法器 他內心清淨猶如虛空 迴向菩提 無所障礙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和加行親近兩方面講述 45

41 文殊菩薩觀察善財童子 的來歷之後 為他演說一切 諸佛的妙法 童子聽到諸佛的種種功德之後 一心希求無 上菩提 於是請問文殊菩薩 應當如何學修菩薩行 乃 至增廣菩薩行 應當如何使普賢行迅速圓滿 文殊菩薩開示說 善男子 你已發起菩提心而尋求 菩薩行 善男子 眾生若能發起菩提心 則已極其困難 而發心後能夠尋求菩薩行 更是難中之難 善男子 要想 成就一切智智 應當決定尋求真正的善知識 善男子 尋 求善知識不應生起疲厭懈怠之心 見善知識不應厭足 對 善知識的所有教誨都要隨順 對善知識的善巧方便不應見 如何依止善知識 46 為過失 文殊菩薩開示完後 又為他介紹南方勝樂國土的德雲 比丘 令他前去親近 善財童子遵從菩薩的教導 歷經百城煙水 遍參了 一百一十位大善知識 其間 在妙意華門城參拜德生童子 和有德童女時 童子 童女為他開示了以二十一種心依止 善知識的方法 經中這樣說 復次善男子 汝承事一切善知識 應 發如大地心 荷負重任無疲倦故 應發如金剛心 志願堅 固 不可壞故 應發如鐵圍山心 一切諸苦 無能動故 應發如給侍心 所有教令皆隨順故 應發如弟子心 所有 訓誨無違逆故 應發如僮僕心 不厭一切諸作務故 應發 如養母心 受諸勤苦 不告勞故 應發如傭作心 隨所受 教 無違逆故 應發如除糞人心 離驕慢故 應發如已熟 稼心 能低下故 應發如良馬心 離惡性故 應發如大車

42 心 能運重故 應發如調順象心 恆伏從故 應發如須彌 山心 不傾動故 應發如良犬心 不害主故 應發如旃荼 羅心 離驕慢故 應發如犗牛心 無威怒故 應發如舟船 心 往來不倦故 應發如橋樑心 濟渡忘疲故 應發如孝 子心 承順顏色故 應發如王子心 遵行教命故 寂天菩薩在 集學論 中將此二十一心歸納為九心 本論按 集學論 以九心開示親近善知識的意樂 華嚴經 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善知識 能夠攝盡所 有親近意樂的關要 九心 即 如孝子心 如金剛心 如大地心 如鐵圍 山心 如僕使心 如除穢人心 如乘心 如犬心 如舟船 心 若能以此九心親近具相善知識 必能獲得成就 庚二 廣說分五 一 如孝子心 二 如金剛 心 三 如大地心 四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 五 攝 義並引傳記說明 即彼九心攝之為四 此九種心又可攝為四者 即如孝子心 如金剛心 如 大地心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 辛一 如孝子心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華嚴經 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諸善知識 能攝 一切親近意樂所有扼要 47

43 棄自自在 捨於尊重令自在者 如孝子心 謂如 孝子自於所作不自在轉 觀父容顏 隨父自在 依教 而行 如是亦應觀善知識容顏而行 捨棄自己的自由 把行為的權力都交給上師 隨上師 安排的善心 就是如孝子心 孝子不論做什麼 都不是隨自己的意願 唯一是看父 親的臉色 隨父親的意願而行 這叫 觀父容顏 隨父自 在 同樣 弟子也應觀察善知識的容顏行事 德育古鑒 記載 以前有一位楊孝子 父母非常貧苦 終年臥病不起 如何依止善知識 48 當時除衣食外 還要支付許多醫藥費 生活十分窘困 於 是 楊孝子不顧羞恥以乞討維生 將討來的食物供養父 母 如果父母沒有吃飽 即便自己再餓也不敢先吃 必待 父母飽食後才吃 若得美食 便恭敬地跪著奉養父母 他 不但在物質上這樣照顧父母 還想方設法讓二老愉快 他 自編山歌 在父母面前又唱又跳 逗父母開心 這樣經過 了十幾年 當地人們都被他的孝心感動 後來 父母相繼去世 他用討來的錢買了兩具棺材 並且不顧寒苦 脫下自己的衣服做殮衣 由此可知 所謂孝子心 就是捨棄自己而順從父母的 善心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 中亦云 彼於一切 應捨自意 隨善知識意樂而轉 現在佛陀現證三摩地經 中也說 弟子在任何

44 情況下都應捨棄自己的想法 唯一隨順善知識的意樂而 行 以下對此簡別 此亦是說 於具德前乃可施行 任於誰前不能隨 便授其鼻肉 這也是說 只有在具相的善知識前才可以這麼做 不 能隨便把鼻肉交給他人 穿孔 比喻完全受人控制 辛二 如金剛心 誰亦不能離其親愛能堅固者 如金剛心 謂諸魔 羅及惡友等 不能破離 即前經云 應當遠離 親 睦無常 情面無常 任誰也無法破離弟子對上師親愛之情而能堅固的善 心 即如金剛心 比喻 金剛寶極為堅固 任何法都無法摧破 意義 天魔及惡友等任何違緣 都無法破離上師和弟 子的親愛之情 教證 前經所說 應當遠離親睦無常 情面無常 親睦無常 情面無常 是指情意不堅固 比如 初見上師時非常激動 事隔三月便將上師視若常人 這是 情面無常 經中說 對上師的情意 應遠離無常的心態 須如金剛一般堅固不破 始終如一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授其鼻肉 即犛牛把自己的鼻肉交給牧民 任其 49

45 辛三 如大地心 荷負尊重一切事擔者 如大地心 謂負一切擔 悉無懈怠 荷負上師一切事業重擔的善心 是如大地心 比喻 大地擔起地上一切有情無情 而毫無疲倦 意義 荷負上師一切事業重擔 沒有任何懈怠 疲倦 之心 例如 種敦巴格西荷擔阿底峽尊者的一切事業 毫無 疲厭 即是如大地心 禪門中 楊歧方會禪師是以大地心 如何依止善知識 50 荷負尊重事業的典範 楊歧的師父慈明禪師 性格率真 作事忽略 無甚忌諱 楊歧忘我地投身於師尊的事業 唯 恐有一事不周全 有一法不圓滿 即使冒嚴寒 頂酷暑 他也不曾愛惜自己 整整三十年中 他毫無懈怠 盡心盡 力地輔助師父 秉持叢林的綱紀法律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諸徒眾云 汝能值遇如此 菩薩我之知識 如教奉行 實屬大福 今後莫覺如 擔 當為莊嚴 誠如博朵瓦開示慬哦瓦的弟子們說 你們能遇到 這樣的菩薩善知識並且依教奉行 實在是莫大的福報 今 後不論為上師做任何事 都不要覺得是負擔 應當持為莊 嚴 比如 將軍雖披戴沉重的鎧甲 但並不覺得是負擔 反而視為榮耀 若換成其他人視鎧甲為負擔 就會覺得難

46 以承受 同樣 若將上師交付的事視為負擔 內心就會無 法忍受 相反 若視為莊嚴 則會覺得因緣殊勝難得 做 起事來充滿歡喜 辛四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分六 一 如輪圍山 心 二 如僕使心 三 如除穢人心 四 如乘 心 五 如犬心 六 如船心 宗大師把華嚴九心中的後六心歸於一個內容 即荷負 上師事業重擔之後應如何行的善心 壬一 如輪圍山心 如輪圍山 動 心者 任起如何一切苦惱 悉不能 如輪圍山心 就是生起任何苦惱都無法動搖的善 心 比喻 鐵圍山 以洶湧的海浪也無法動搖 意義 依止上師時 任何違緣都無法動搖的善心 再看大德教言 慬哦住於汝巴時 公巴德熾因太寒故 身體衰退 向 依怙童稱議其行住 如彼告云 臥具安樂 雖曾多次住 尊勝宮 然能親近大乘知識聽聞正法者 唯今始獲 應堅 穩住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荷負擔已應如何行 其中分六 51

47 慬哦瓦住在汝巴時 公巴德熾因天氣太寒冷 而身 體衰弱 他和依怙童商量是離開還是住下 依怙童勸他 在臥具住所的安樂方面 我們雖曾多次住過帝釋天的尊 勝宮 但能親近大乘善知識聽聞正法 只是如今才有這種 機會 你應當堅持住下來 禪林寶訓 中記載 大愚 慈明 谷泉 琅琊結伴參訪汾陽禪師 當時正 值寒冬 河東的天氣異常寒冷 大家都畏懼寒苦 唯有慈 明志在道業 晝夜都不懈怠 夜晚昏昏欲睡時 他就用錐子刺大腿 難過地說 如何依止善知識 52 古人為了生死大事廢寢忘食 我是何等人 竟然這樣 放逸 生無益於當時 死也無聞於後世 我是自暴自棄 呀 後來 慈明辭別師父歸去時 汾陽禪師感歎地說 慈明今日走了 我的道法也隨之東去 壬二 如僕使心 如世間僕使心者 謂雖受行一切穢業 意無慚疑 而正行辦 比喻 僕使心 即僕人雖然做一切低賤污穢之 事 也沒有任何猶豫和羞恥 而能以平常心去做的善心 僕人是以平常心打掃廁所 因此沒有太多分別 如果讓一 位大人物去做這種卑賤之事 他往往會表現出兩種心態 一是做之前猶豫 以自己的身分該不該做 二是做時會害 羞 覺得在別人面前打掃廁所有失顏面 這兩種心態就是

48 疑 和 慚 然而卑下的僕人就沒有這種執著 他做 起來和走路吃飯一樣平常 意義 如僕使心 即無論為上師做任何低賤之 事 不但沒有羞恥和猶豫 而且真心去做的善心 也就是 承事上師時 不管事情是否體面 都不分別而照辦的善 心 下面引公案說明 以前 在後藏所有譯師和智者聚會的地方 有一塊泥 灘 種敦巴當時脫下衣服 掃除地上的污泥 又不知從哪 裡找來一些乾淨的白土蓋在上面 然後在阿底峽尊者面前 做了一個供養上師的壇城 尊者笑著說 奇哉 印度也 有像你這樣的人 種敦巴心地純樸 他在遇到阿底峽尊者之前 從十七 歲開始 曾經十九年中依止康地的大德菩提童子 最初依 止上師時 他如常啼菩薩般依止師長 白天在山上放牧牛 羊 晚上還騎著好馬 手持弓箭 四處巡邏看顧牲畜 他 是真正以奴僕般的善心依止上師 蔣山元禪師是慈明楚圓禪師的侍者 景德傳燈錄 說 二十年中運水搬柴 不畏寒暑 樣樣親作 如此來 求道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昔後藏中 一切譯師智者集會之處有一泥灘 敦 巴盡脫衣服掃除泥穢 不知從何取來乾潔白土覆之 於依怙前作一供壇 依怙笑曰 奇哉 印度亦有類 似汝者 53

49 壬三 如除穢人心 如除穢人心者 盡斷一切慢及過慢 較於尊重應 自低劣 慢 即對下劣者認為自己超勝他 對平等者認為 與他平等 雖然符合事實 但因內心高舉 故稱為慢 過慢 即對平等者認為自己超勝 對超勝者自認 為與他平等 比喻 除穢人心 即普通清潔工毫無傲慢的心 態 如何依止善知識 54 意義 如除穢人心 即斷除了一切慢及過慢 在 上師面前自處卑下的善心 例如 未生怨王身為國王 但在迦葉尊者面前聽法 時 仍是畢恭畢敬 釋迦族人種姓高貴 但仍謙虛地在優 婆離尊者面前受教 下面引教言說明 如善知識敦巴云 我慢高丘 不出德水 慬 哦亦云 應當觀視春初之時 為山峰頂諸高起處青 色遍生 抑於溝坑諸低下處而先發起 正如善知識敦巴所說 我慢高丘 不出功德之 水 慬哦瓦也說 應當觀察初春時 是在山頂隆起的地 方青色遍生 還是在溝坑等低下處最先發起青色 如同 低窪處長滿青草 由謙下心方能出生功德

50 大乘莊嚴經論 云 下心為緣起 拜見善知識 或為善知識做事 應當以謙下心來做 身心調柔 不應有 傲慢的行為 壬四 如乘心 如乘心者 謂於尊重事 雖諸重擔極難行者 亦 勇受持 比喻 乘心 即大卡車裝載沉重的貨物 雖然路 意義 如乘心 即上師交付的重任 即便再困難 也能歡喜受持的善心 教證 功德藏 云 極具忍耐如柱子 普賢 上師言教 對此解釋為 或施加難以承受的壓力 也應 當盡力忍耐 猶如柱子一般 例如 智光吩咐菩提光迎請阿底峽尊者 此事非常困 難 但菩提光沒有違背智光的心願 勇悍地承擔 壬五 如犬心 如犬心者 謂尊重毀罵 於師無忿 比喻 犬心 即忠實的愛犬被主人打罵時 不僅 沒有絲毫反感 反而對主人搖尾乞憐 意義 如犬心 即雖受上師毀罵 但對上師沒有 絲毫忿恨的善心 下面引公案和教證說明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途難行 卻沒有絲毫疲倦之心 55

51 如朵壟巴對於善知識畫師 每來謁見便降呵責 畫師弟子娘摩瓦云 此阿闍黎於我師徒特為嗔 恚 畫師告云 汝尚聽為是呵責耶 我每受師如 此賜教一次 如得黑茹迦 一次加持 善知識畫師每次拜謁朵壟巴時 都會遭受一頓呵斥 他的弟子娘摩瓦不滿地說 這位阿闍黎對我們師徒特別 嗔恚 畫師告訴他 你把它聽成是呵責嗎 我每次受上師 這樣賜教一次 就像獲得黑茹迦的一次加持 如何依止善知識 56 八千頌 云 若說法師於求法者現似毀諮而 不思念 然汝於師不應退捨 復應增上希求正法 敬 重不厭 隨逐師行 般若八千頌 說 如果法師對求法者顯現呵斥 毫 不重視 即便如此 但是你對法師不應退失信心而捨棄 應較以往更加希求正法 對法師敬重不厭 一切皆隨法師 的意願而行 下面以公案來說明如犬心 浮山遠和天衣懷聽說葉縣歸省禪師的高風 特意前 去參拜 時值大雪 氣候寒冷 省禪師一見他們就呵罵驅 逐 而且往衣服和墊子上潑水 其他僧人都氣忿地離開 了 只有浮山遠和天衣懷整衣敷具 如前安坐 省禪師又罵道 你們還不去 是不是等我打你 們 浮山遠上前說 我們從幾千里外特來參和尚的禪 怎麼會被一勺水潑走呢

52 禪師笑著說 二位果然是來參禪的 快去掛單 後來 浮山遠擔任典座 管理大眾的飲食 有一次 省禪師出門時 浮山遠私自取了油麵為大 眾作五味粥 粥剛煮熟時 省禪師忽然回來 喚來浮山遠 說 你竊取油麵 屬於盜用常住 浮山遠說 我是取了油麵 願和尚責罰 省禪師叫他估算衣缽償還常住 又命人責打三十杖 將他逐出院門 道友們來勸 和尚不答應 道友說 如 一天 省禪師上街 看見浮山遠站在旅舍前 便說 這是院門的走廊 你為何住在這裡 又叫人來追算店 錢 至此 浮山遠也無難色 反而持缽到城中化緣 付清 店錢 省禪師回來後 對大眾說 法遠真是參禪之器 於是便讓浮山遠回來 上堂在大眾前付法給他 所以 弟子應如良犬般 無論上師如何打罵也都歡喜 承受 視為加持 壬六 如船心 如船心者 謂於尊重事任載幾許 若往若來 悉 無厭患 比喻 船心 即擺渡船來來去去 無論往來多少 趟也無疲厭之心 意義 如船心 即對上師的事不論承擔多少 不 論如何來往奔走 都無厭患的善心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不開許回來 只求讓他隨眾聽法 但和尚仍不應允 57

53 例如 索達吉堪布對法王如意寶吩咐的大小事務 皆 以如船心辦理 往來奔走 心無疲厭 一般修行不好的弟子 見到上師吩咐的事接連不斷 便會心生疲厭 這是不具足如船心 總之 荷負上師事業重擔之後 當如是行持 一 以任何違緣不能動搖 二 受行穢業心無慚疑 三 斷盡傲慢 四 歡喜承擔 五 上師毀罵不起忿恨 如何依止善知識 六 數數勞作心無疲厭 辛五 攝義並引傳記說明 道的根本是親近善知識 而親近善知識的結果 取決 58 於弟子的意樂 因此修習親近意樂極其重要 對一切親近意樂的關要 華嚴經 中歸攝為二十一 心 集學論 中再攝為九心 本論按 集學論 以九心 總攝一切親近意樂的關要 而且把九心歸納為四點 一 捨棄自己的自由 隨善知識的意願而行 這是入門的第一步 修如孝子心 要在內心和行為 上兼修 如果以前凡事以自己為主 並沒有把自己捨於善 知識 隨善知識的心意而行 現在就應將 不孝之心 轉 為 如孝子心 而且行為上也要有所體現 這才是修如 孝子心

54 二 對善知識的心意如金剛般堅固 學人應對照自心修正 比如 以往高興時 就說要生 生世世依止 不高興時 就認為善知識不重視我 還是離 開更好 或者有時恭敬隨順 有時則違背教言 這些都是 心態不穩固的表現 現在必須改變這種如浮雲般變化無常 的心態 而且行為上要有所體現 三 如大地般荷負上師的一切事業重擔 大地心的要求相去甚遠 比如 上師要你負責任時 便馬 上迴避 或者要稍負責任 就不願意承受 這是如 草尖 心 即稍稍負荷就無法承受 因此 首先要調整內心 然後改正行為 這樣才能逐漸變成賢善弟子 四 荷負重擔後如何修心 對此也應自我反省 若已做到則應修歡喜 策勵自己 更進一步 若尚未做到就應發願早日圓滿 因此 總的依師意樂有九種心 對學人來說 先在 內心觀想 然後付諸實行 如果能切實做到九種觀想與加 行 就是到達聽聞 了知的彼岸 以下講述成就者之王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 讓學人具 體體會具相的弟子應如何以華嚴九心來依止善知識 由此 追隨祖師大德 學習他們依師的意樂和行為 密勒日巴尊者出生在西藏阿里貢塘地區 最初他的家 境非常富裕 但自從童年時 父親過早去世之後 家境劇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若對照此項反省自己 或許會發現發心和行為離如 59

55 變 所有財產都被伯父奪走 從此 母親 妹妹和他三人 生活艱苦 衣食等一無所有 後來 密勒日巴為了報仇 就去學咒術和降雹術 壓死了伯父的兒子 兒媳等三十五 人 又降了三牆板高的冰雹 收拾那些欺負過他們的當地 人 密勒日巴自知造下重罪 若不修法必定會墮地獄 因此發起了求法的決心 最初 他在絨敦上師處修大圓滿 法 但是因緣不契合 絨敦上師告訴他 南岩卓窩隆寺 有印度大成就者那洛巴的親傳弟子聖者瑪爾巴譯師 他與 你前世有緣 你應當到他那裡求法 如何依止善知識 60 當密勒日巴聽到上師尊名時 心中頓時湧起無法言喻 的歡喜 全身汗毛豎立 眼淚如潮水般湧出 他生起了無 量的歡喜心 恭敬心和無比的信心 於是他動身去尋找上師 沿路想著 不知道何時才 能見到我的上師 他是以一種尋求善知識的心渴望依止 上師 當他見到上師時 就恭敬地頂禮說 我是從拉多地 方來的大罪人 我把身口意都獻給上師 請您賜給我衣食 和正法 並賜給我即身成佛的法門 上師說 你是個大罪人 與我何關 又不是我讓你 造業的 你到底造了什麼惡業 密勒日巴詳細地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上師告訴他 把身口意供養給上師是應該的 但是 我無法同時給你衣食和正法 就只能給一樣 隨你自己選 擇

56 密勒日巴說 我是來向上師求法的 衣食我自己解 決 住了幾天以後 密勒日巴想要供養上師 但因沒錢 便決定在南岩一帶乞討 他一路乞討 得了二十一升青 稞 便用四升青稞買了一個四方形的大銅鍋 又用一升青 稞買了肉和酒 剩下的青稞都裝在皮口袋中 一起揹回 來 當他走到上師房前時 已經累得難以支撐 便把東西 上師這時正在吃飯 聽到響聲後馬上出來 見到密勒 日巴就罵 你這人力氣很大 是不是要把我的屋子弄垮 了壓死我 快把口袋拿出去 邊說邊用腳踢 密勒日巴只好把青稞拿到外面 心裡暗想 這位上 師真不好接觸 以後要好好謹慎承事 當時他心裡並未 生起一絲不滿或邪見 密勒日巴一開始就發心以身口意供養上師 這是具有 如孝子心 為了供養上師而去討飯 這是具有 如世 間僕使心 上師顯現打罵等粗暴的行為 他也沒有任何 邪見 這是具有 如犬心 此事過後 密勒日巴急於求法 就到上師面前請求 說 請上師傳給我大法和口訣 上師說 衛藏地區來我這裡學法的人很多 但是蜀 大和令巴兩處的人經常搶劫他們 不准他們送食物 供養 我 現在我要你對這兩個地方降冰雹 成功之後我就傳法 給你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撲通 一下放下 震動了整個屋子 61

57 為了求法 密勒日巴又一次降下冰雹 成功後他便返 回向上師求法 上師說 你只下了兩三塊冰雹 就想得到我從印度 苦行得來的正法 如果你真想求法 卡瓦地方的人打過我 的徒弟 一向與我作對 你去施咒咒殺他們 若能成功 我可以傳給你那洛巴傳下來的即身成佛之法 這一次施咒也成功了 回來後密勒日巴再次向上師求 法 上師卻哈哈大笑說 你造了這樣大的罪業 還想讓 我把用生命換來的口訣 空行心要傳給你 你不要太過分 了 如果你能恢復蜀大和令巴的莊稼 而且讓卡瓦被殺死 如何依止善知識 62 的人復活 我就為你傳法 否則你不要住在我這裡 密勒日巴受到上師的痛罵後 內心非常失望 不禁放 聲痛哭 師母見他可憐 便來安慰他 次日早晨 上師過來說 昨天我是兇了一點 你不 要生氣 你的身體很好 我想讓你為我蓋一間裝經書的石 頭房 房子建好了 我就傳法給你並且提供衣食 密勒日巴說 如果造房期間 我沒有求到法就死 了 那怎麼辦呢 上師說 我保證你在這個期間不會死 一個人沒有 勇氣是不能修法的 你好像是一個有毅力 能精進的人 能不能即生成佛 全看你自己是否精進 我的教派與別人 不同 具有不共的加持力 密勒日巴聽了很高興 就請上師給他建造房子的圖 樣 上師要求他在東方山頂上建造一座圓形房子

58 密勒日巴便依言開始修建房子 大概建到一半時 上 師來對他說 上一次我沒有想好 這個地方不太好 你 把石頭和材料搬回原地 密勒日巴只好把石頭和木料一 塊塊從山上背到山下 上師又帶他到西方山頭 把上衣疊成半月形 放在地 上說 照這個樣子 再給我蓋一間房子 此次任務艱巨 密勒日巴不但獨自一人蓋房 而且 每一塊材料都要自己從幾里外的山下一直背到山頂上 那 上造一間石頭房 每塊石頭都要自己從山下的洛若鄉背上 來 一般人根本無法接受這種勞苦 背上幾趟就無法忍 受 但是 密勒日巴具有 如鐵圍山心 任何苦惱都 無法動搖他 這次蓋到一半時 瑪爾巴上師又來說 這個房子好 像還是不對 趕快拆掉 石頭和材料仍然搬回原處 密勒日巴是很聽話的弟子 他再次遵照上師的吩咐 把房子一塊一塊地拆下來 如果換成我們聽到上師這麼 說 肯定無法接受 即使去做也極不情願 認為上師特意 為難自己 但是 密勒日巴並沒有這樣想 他一切都是順 著上師的心意去做 真正具有 如孝子心 瑪爾巴上師又帶著密勒日巴走到北方的山頭上 對他 說 大力 前幾天我喝醉了 所以沒有說清楚 這一 次 你在這裡給我好好修一間房子 密勒日巴說 修好了又拆掉 我白白吃苦 師父也 白白花錢 這一次還是請上師仔細考慮才好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種勞苦無法言喻 試想 比如要在五明佛學院法輪區頂 63

59 上師說 今天我沒有喝酒而且已充分考慮過了 密咒行者的房子應該是三角形的 你就蓋一間三角形的房 屋 當然 這一次我不會再叫你拆掉了 於是 密勒日巴又重新蓋房子 當蓋到三分之一 時 上師又來說 大力 你現在造的房子 是誰叫你蓋 的 密勒日巴馬上說 是上師您讓我蓋的 上師假裝不知道 說 我怎麼記不起來 你說的如 果是真話 那我豈不是瘋了 密勒日巴趕緊說 當時我就是害怕這種事發生 所 如何依止善知識 64 以才請您仔細考慮 您老人家說已考慮好了 而且說一定 不會再拆 您應該很清楚才對 但上師根本不承認 而且還罵他 你在這樣風水不 佳的地方建造三角形的房屋 好像是修誅法的壇城 你是 不是想害死我 如果不是想害我而是真正想求法 就必須 聽我話 趕快拆掉 把石頭和材料背到山下去 密勒日巴長時間背石頭做苦工 而且內心十分著急 每一次都想儘快蓋完以便求法 因此工作非常精進 結果 背上磨破了好幾個洞 結疤之後又被磨穿 磨穿後又長 疤 疼痛難忍 本來他想給上師看傷口 但是知道除了遭 到上師打罵以外 不會有其他結果 若讓師母看 又像是 故意訴苦 所以沒有告訴任何人 自己默默忍受 這一次密勒日巴只好求師母幫他向上師求法 在師母 的請求下 上師為他傳授普通的三皈五戒 而且說 現 在傳給你的只是普通的法 如果想求不共的秘密口訣 就

60 按我的話去做 便對密勒日巴宣說了那洛巴上師苦行的 傳記 又說 這樣的苦行 你恐怕做不到吧 密勒日巴聽到那洛巴的傳記 感動得淚水直流 他生 起了堅固的信心 並且在心裡猛厲發誓 今後我要聽從 上師所有教言 克服一切苦行 完全聽從上師的話 是 如孝子心 擔荷一切苦行 是 如大地心 克服 一切困難 是 如輪圍山心 歡喜受持難行的重擔 是 如乘心 幾天以後 上師和密勒日巴一起出去 走到一塊險 要的地方 上師說 你在這裡給我造一座九層的四方形 房子 上面再加一個寶頂 共十層樓 這一次決不會再拆 掉 等房子蓋好了 我就傳你竅訣 而且提供修法的口 糧 開始打地基時 瑪爾巴上師的三個大弟子都過來玩 他們幫密勒日巴搬來很多大石頭 密勒日巴用這些石頭做 地基 蓋到第二層樓時 瑪爾巴上師來了 他仔仔細細地 到處查看 然後指著三個大弟子搬來的石頭問 這些石 頭是從哪裡來的 密勒日巴只好如實回答 瑪爾巴說 你不能拿別人搬來的石頭造房子 趕快 拆掉 把這些石頭搬開 密勒日巴說 您老人家已經承諾過 絕不拆房 子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密勒日巴這樣發願之後 他的遭遇如何呢 65

61 上師回答 不錯 我是說過 但是 我的弟子都 是修持生圓次第的瑜伽士 你不能讓他們做你的僕人 而 且 我並沒有叫你全部拆掉 我只是要你把他們搬來的石 頭搬回原地而已 密勒日巴只好從頂上拆起 一直拆到地基 而且把石 頭從山上全背回山下原地 那時 擦絨的麥通總波正請求勝樂金剛的灌頂 師 母就對密勒日巴說 這一次 你無論如何要受一次灌 頂 密勒日巴自己也想 我蓋了那麼多房子 就連一塊 如何依止善知識 66 石頭 一塊泥 一桶水也沒有人幫忙 這一次上師肯定會 給我灌頂 到了灌頂時 密勒日巴也坐在灌頂的行列中 上師說 大力 你灌頂的供養在哪裡 密勒日巴說 上師 您之前對我說 修好房子後 就會傳我灌頂和口訣 所以現在我才敢來求法 瑪爾巴上師聽了氣忿地說 你只不過蓋了幾天小房 子而已 你這樣決不可能得到我辛苦求來的灌頂與口訣 有供養你就拿來 沒有就不要坐在密乘奧義的灌頂座位 上 說完後 上師就下來打了密勒日巴兩個嘴巴 而且抓 住他的頭髮往外拖 口中還罵道 給我滾出去 第二天早晨 上師來看他 又說 大力 現在你暫 時不必修房子 先替我造一間大客店 要有十二根柱子 旁邊還要有客堂 造好之後 再給你傳灌頂和口訣

62 於是 密勒日巴又開始修建客店 受盡了千辛萬苦 好不容易才修好 這時背上又磨破了一個洞 長了背瘡 瘡上有三個膿頭 爛得像一團泥 這一次 他又去求師母幫忙 他說 現在客店已經 修好了 但恐怕上師又會忘記傳法的事 因此特意來請您 幫忙 當時因為背瘡痛得厲害 尊者的神情顯得很痛苦 師 母問他是不是生病了 他只好脫下衣服給師母看 師母看 後來上師叫他上去 密勒日巴心想 這一次一定是 要傳法 就趕緊跑上樓去 上師說 你的背瘡給我看看 他就給上師看傷口 上師仔細察看後說 至尊那洛 巴十二種大苦行 十二種小苦行所受的痛苦 比你這個厲 害得多 但他全部都忍受了 我自己也是不顧惜生命財產 而承事那洛巴上師 如果你真想求法 就不要這樣假裝了 不起 趕快去把原來的十層樓修好 上師說完後 又在 他的衣服上做了幾個裝東西的口袋 並告訴他 用口袋 裝土 可以避免沙土粘在背瘡上 這一次 密勒日巴還是遵照上師的吩咐去做 忍痛把 七口袋的沙背到山頂上 瑪爾巴上師看到密勒日巴對他的每一句話都是依教奉 行 知道這個徒弟是難行能行的大丈夫 令人感動 私下 也偷偷流了許多眼淚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了 忍不住流淚 便趕緊去告訴上師 67

63 當時 密勒日巴的背瘡一天比一天大 痛得實在無法 忍受 他就請師母轉告上師 最好能先給他傳法 或者至 少讓他休息休息 養一養傷口 然而 上師還是答覆 不蓋好房子 決不可能傳 法 如果傷口實在需要調養的話 可以休息幾天 師母勸他先調養一段時間 等身體好了再繼續工作 於是 密勒日巴休息了一陣子 背瘡快癒合時 上師又把 他叫去 要他馬上造房子 密勒日巴本來準備馬上就去工作 但師母同情他 想 讓上師給他傳法 就悄悄和他商量 讓他假裝要離開 如何依止善知識 68 密勒日巴從上師那裡出來後 細聲地哭泣 假裝收拾 行李 帶了些糌粑就要出去 師母也假裝挽留他 拉住他 說 這一次我一定請求上師給你傳法 你不要走 他 們倆人拉拉扯扯 引起了上師的注意 上師問師母 達媚瑪 你們在幹什麼 師母一聽 以為機會來了 就說 大力從很遠的地 方來向上師求法 不但學不到正法 反而只是遭受打罵 做一些牛馬般的苦工 他害怕沒有求到法就死去 因此要 到其他地方去找上師 我雖然保證他一定可以求到法 但 他好像還是要走 沒想到 上師聽了非常忿怒 他跑進屋子拿了一根 皮鞭 對著密勒日巴一頓亂打 邊打邊罵 你這個傢 伙 最初來時說要把身口意都交付給我 現在你還想到哪 裡去 我高興的話 可以把你的身口意分成一千條 一 萬塊 這是你給我的 我有這個權力 現在你要滾就滾開

64 好了 為什麼還把我的糌粑拿走 這是什麼道理 你說說 看 瑪爾巴上師用皮鞭一頓亂打 把密勒日巴打倒在地 還把糌粑搶了過去 密勒日巴心裡難過 又無從解釋 師母慈悲他 給他 傳了 金剛亥母 的修法 他心裡才稍感安慰 對於那段時間的心情 密勒日巴尊者說 有時候 我確實也想去找其他上師 但仔細思量一下 只有這位上 惡業要如何才能解脫呢 為了求法 我要修像那洛巴尊者 那樣的苦行 無論如何 我要想辦法讓這位上師歡喜 得 到他的口訣 即生證果 密勒日巴因為恭敬上師和法 還是一心一意地背石 頭 搬木料 修建大客店旁邊的修定室 有一次 衛地的俄東去多和他的眷屬來求喜金剛灌 頂 當時師母把她自己的一顆紅寶石給了密勒日巴 作為 灌頂的供養 上師發現後又是一頓打罵 第二天一早 上師派人叫他過去問 昨天沒有給你 灌頂 你有沒有產生邪見 密勒日巴說 我對上師的信心絲毫沒有動搖 我想 了很久 是我自己罪業太大 心裡非常傷心 於是邊說 邊哭 上師說 你在我面前哭 不作懺悔 這是什麼道 理 你給我滾出去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師才有即生成佛的口訣 如果今生不成佛 我做了那麼多 69

65 密勒日巴從上師那裡出來以後 內心非常痛苦 他左 思右想 最後還是決定離開 他走了很長一段路 到中午吃午飯時 向人討了一點 糌粑 又借了一口鍋 在草地上燒水喝 等他還鍋時 主 人對他說 你年紀輕輕 幹什麼不好 偏要討飯 你如 果識字就可以替別人念經 不識字替別人做工也可以得到 衣食 你會不會念經 密勒日巴說 雖然不是經常念 但我還是會 主人說 我正好要請人念經 你替我念五六天經 我就供養你 如何依止善知識 70 於是 密勒日巴就在主人家裡念誦 般若八千頌 當看到常啼菩薩的傳記時 他想 常啼菩薩和我一樣 窮 他為了求法 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 誰都知道把心挖 出來只有死亡 但他為了求法仍然把心挖出來 和他相 比 我受的這點苦不算是苦行 又想 上師也許會為 我傳法 即使不傳也不要緊 師母說過可以為我介紹別的 喇嘛 於是密勒日巴又動身回去了 這種不遠離上師 之心 就是無法破離的 金剛心 再說瑪爾巴上師得知密勒日巴已經離開時 臉色驟然 發青 淚如雨下 上師合掌祈禱說 口授傳承的歷代上 師 空行及護法們 請讓我宿善的弟子回來吧 說完後 一言不發 可是 等密勒日巴回來後 上師只是對他說 你不能著急 不能胡思亂想 要是至心求法的話 就應 為法捨棄生命 你替我蓋一間三層樓的房屋 造好後我再 給你灌頂 我的糧食不多 不能讓人白吃飯 你若想不

66 通 想要出去旅遊 隨時都可以走 密勒日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就走了出來 心裡非 常失望 師母便派他到俄巴上師處去求法 俄巴上師傳他 竅訣後 他開始修持 但是因為沒有獲得瑪爾巴上師的開 許 所以少許功德也未生起 後來按照上師的命令 他和 俄巴上師一起回到瑪爾巴上師這裡 一天薈供時 上師嚴厲呵斥了密勒日巴 俄巴上師和 達媚瑪師母 他們三人都受到加持 重 連俄巴上師和師母都為了我而受苦 今生今世不能修 法成就 還是自殺算了 於是拔出小刀準備自殺 俄巴 上師抱住他 勸他不要這樣做 所有的喇嘛都十分同情 他 有的前來安慰 有的則去求上師 這一次 瑪爾巴上師真正攝受了密勒日巴 上師把他 叫來 並在大眾面前說 我為了清淨大力的罪業 故意 讓他行持苦行 又叫他修房子 這樣才能通過清淨道淨除 他的罪業 而現在已經完成 因此我並沒有錯 過去 我任何的表現 都是為了法的緣故 它的自性都是隨順菩 提道 你們不懂得解脫方便的人 不要因此起邪見 我的 兒子大力若能受九次大苦 就可以任運即身成佛 但現在 還有少許剩餘的罪業 這完全是達媚瑪女人心軟的緣故 話雖如此 但他大部分的罪業通過八次大苦行和無數小苦 行基本已經清淨了 從今以後我要加持他 傳給他灌頂和 口訣 傳給他我最秘密的心要口訣 還要供給他修行的資 糧 成辦他一切修行的助緣 讓他好好修行 大力 你現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密勒日巴跑到外面 悲痛欲絕地說 我的罪障深 71

67 在高興了吧 密勒日巴聽到上師的話 心想 這是在做夢還是真 的 如果是做夢 我希望永遠不要醒來 他心裡無比歡 喜 淚如泉湧 邊哭邊頂禮上師 在勝樂金剛灌頂時 上師現量顯示了六十二本尊壇 城 並賜予他笑金剛的密號 所有灌頂和竅訣都以注滿妙 瓶的方式傳授給他 此後 密勒日巴精進修持 最後獲得 殊勝和共同的成就 現證了大手印法性 以上是噶舉派大成就者密勒日巴的傳記 密勒日巴 為何能即身成佛呢 關鍵在於他具有依止善知識的圓滿意 如何依止善知識 72 樂 即圓滿具足華嚴九心 而且都真正付諸實踐 所以才 能得到如此大的成就 以下分別以九心對照尊者的傳記 一 如孝子心 至尊密勒日巴將身口意供養給上師 一切都隨上師的 心意而行 凡是上師吩咐的事 他都老老實實去做 按常 人的想法 天天造房子 拆拆造造毫無意義 但密勒日巴 並未以自己的想法為主 他完全按照上師的話去做 這是 把自己捨於上師的 如孝子心 二 如金剛心 密勒日巴依止上師的心 在任何情況下都未曾破裂 尊者出走時 一閱見常啼菩薩的傳記 就馬上自我反省而 立即回到上師身邊 上師圓寂之後 密勒日巴的心和上師 始終不分離 每次唱道歌時 總是首先敬禮瑪爾巴上師 因此 他具有 生生世世不離師 的 如金剛心

68 三 如大地心 尊者荷負上師的事業重擔而無疲厭 最初苦行時 什 麼擔子都能自己挑 後來精進修行時 圓滿現證了上師所 交付的所有法要 成就後攝受弟子 圓滿繼承了上師的事 業 這是具有荷負上師事業重擔的 如大地心 四 如輪圍山心 尊者發誓 要聽從上師所有的教言 克服一切苦 行 而且他確實做到了 即使背上長瘡 痛苦難忍 此 度疲累 也不曾退失信心 這是具有 如輪圍山心 五 如僕使心 上師叫他下咒 降冰雹 他都立即去做 意無慚疑 這是具有 如世間僕使心 六 如除穢人心 在上師面前 他沒有絲毫傲慢 總認為自己是個下劣 的罪人 三門極其謙卑 這是具有 如除穢人心 七 如乘心 至尊密勒日巴就像一輛大車 不論負擔有多重 路 有多難行 他都歡喜受持 有人會說 這樣像大車一樣 背石運土有什麼功德 有什麼意義 雖然在石頭上安立 不了功德 房子蓋好了又拆也談不上有什麼意義 但是尊 者承事上師的心最有功德 也最有意義 為了求得無上妙 法 他想方設法讓上師歡喜 連運石蓋房這樣看似無義的 事 他也一心一意地做 這種對一切都歡喜受持的心 就 是 如乘心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心亦未動搖 即使從幾里的山下獨自背石頭上山 身體極 73

69 八 如犬心 瑪爾巴上師顯現忿怒相時 對待密勒日巴就像對待 一條狗 不但口中惡罵而且拳打腳踢 甚至用皮鞭亂抽 但是密勒日巴並未因此對上師產生邪見 這是具有 如犬 心 若換成我們 不要說受到這樣的毀罵 就是公開點 名批評一次 心裡也不能接受 認為上師傷自己的面子 甚至生起嗔恨 九 如船心 一般人從事單調的工作 時間一長就會厭煩 而尊者 從事的正是這種乏味的勞動 今天修圓形房子 明天修三 如何依止善知識 74 角形房子 後天修十層樓 修好了又拆掉 搬到山頂的石 料又搬回山下 雖然天天如此 但他並未心生厭煩 這是 具有 如船心 聽聞傳記之後 應當反觀自己依止上師的意樂和行 為 與密勒日巴相差多大 雖然密勒日巴的行為 我們連千分之一也做不到 但 不能因此放棄 仍須隨學祖師大德 發願做到像他那樣 因為尊者是以凡夫身如此行持而即身成就的 我們也是凡 夫 雖然不能完全行持 但能做多少就應盡力去做 這樣 不斷進步 終有一日也能像他一樣成為賢善的弟子 現今人們有一種可怕的惡相 不知檢查自己 專門 檢查上師 不要求自己 專門要求上師 不指責自己 專 門指責上師 比如 對上師些微的過失 看得比須彌山還 大 自己渾身過失卻從不反省 一開口就要求上師傳授最 高深的法 如果上師不傳大法就不滿足 但是 反觀自

70 己對善知識做過何等承事 有什麼資格要求上師傳授大 法 又是以什麼心態求法 是不是為了佛法 為了眾生而 求法 真正檢查起來 恐怕除了傲慢心外 絲毫善心也沒 有 還有人喜歡指責上師 比如說 我依止了這麼久 相續中一點功德也沒有生起 可見你沒有加持 或者 說 你不重視我 根本不加持我 現在反問 你修好了依止的意樂和加行嗎 為什麼只 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如果具備信心和恭敬 當下就是加 持 這不是很明顯嗎 所以 聽受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後 若知反觀 改正 自己 就有大利益 能夠改變自己的意樂和行為 才是真 正學習傳記 那麼 應要如何聽聞傳記呢 就是發心隨學 他的行為 希望大家平常多看些高僧大德的傳記 比如 高 僧傳 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 大圓滿傳承源 流 虹身成就略記 或者各宗各派大德的傳記 淨土聖賢錄 禪林寶訓 等等 依止善知識的軌理 分為意樂親近和加行親近兩部 分 意樂親近軌理中 總的開示了親近意樂 下面特別申 明修持信心是修習依止意樂的根本 己二 特申修信以為根本分三 一 信心極要之 根據 二 認定此處所修之信心 三 如何修信之 理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往外看而不反觀自己 不具備弟子的德相卻想求得加持 75

71 第二 修信為根本者 庚一 信心極要之根據 為什麼說信心極為重要呢 下面根據經論和語錄解 釋 寶炬陀羅尼 云 信為前行如母生 守護增 長一切德 寶炬陀羅尼經 說 信為一切修行的前導 猶如母 親 出生 守護 增長一切功德 如何依止善知識 76 除疑度脫諸暴流 信能表喻妙樂城 有了信心便能斷除疑惑 度脫生老病死的瀑流 信心 猶如妙樂大城 安住信中猶如居於妙樂大城 身心安樂吉 祥 信無濁穢令心淨 何者是 濁穢 疑為濁穢 懷疑生起時 心即不清 淨 相反 若生起信心 當下心便清淨 入阿毗達磨論 中說 是能除遣心濁穢法 如清 水珠置於池內 令濁穢水皆即澄清 如是信珠在心池內 心諸濁穢皆即除遣 信心是能遣除心垢的妙法 具有淨 化的功能 清水珠放於池中 能使污水澄清 同樣 信珠 置於心池 便能遣除內心的污穢

72 能令離慢是敬本 信心能令人遠離傲慢 是引發恭敬的根本 恭敬心建立在信心的基礎上 對上師三寶生起無偽的 信心 同時也會引發恭敬而遠離傲慢 信是最勝財藏足 攝善之本猶如手 信心是最殊勝的寶藏與雙足 信心如手 是攝持萬善 華嚴經 云 信藏解脫門 由於信心含藏一切 功德 因此是最殊勝的寶藏 信心又如最殊勝的雙足 能 讓人逐步趣向究竟的涅槃城 大智度論 云 復以經中說信為手 如人有手 入寶山中自在能取 若無手不能有所取 有信人亦如是 入佛法無漏根力覺道禪定寶山中自在所取 譬如 若人 有手 到了寶山就能隨意地攝取寶物 如果無手 就只能 入寶山而空返 同樣 具有信心者進入佛法無漏五根 五 力 菩提分 禪定的寶山 便能自在地攝取功德寶藏 十法 亦云 由何出導師 信為最勝乘 是 故具慧人 應隨依於信 諸不信心人 不生眾白法 如種為火焦 豈生青苗芽 十法經 中也說 由何者出生導師佛陀呢 信心是 去往佛地的最勝車乘 因此智者應當依隨信心而修行 不 具信心之人不會出生善法 猶如種子被火燒焦 如何能生 出青色的苗芽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的根本 77

73 由進退門 而說信為一切德本 以上經典由正反面 宣說了信心是一切功德之本 以下再以大德教言說明 敦巴請問大依怙云 藏地多有修行者 然無獲 得殊勝德者 何耶 一次 種敦巴請問阿底峽尊者說 藏地有很多修行 者 卻沒有人獲得殊勝功德 其中原因何在 如何依止善知識 78 依怙答云 大乘功德生多生少 皆依尊重乃能 生起 汝藏地人於尊重所僅凡庸想 由何能生 尊者答 大乘的功德不論生起多少 都要依賴上師 才能生起 你們西藏人對上師只作凡夫想 怎麼能產生功 德 以上教言開示大乘功德必須依賴信心才能生起 下面 說明信心是極重要的教授 有於依怙發大聲白 阿底峽請教授 如其答 云 哈哈 我卻具有好好耳根 言教授者 謂是信 心 信 信 信為極要 曾有人很不恭敬地對阿底峽尊者大聲說 阿底峽 請為我傳教授 尊者回答 哈哈 我還是有很好的耳根 你不必這 麼大聲 所謂教授 就是信心 信心 信心 如同尊者 所強調的那樣 信心極為重要

74 以理歸納上述 信心極為重要 的根據 即 對於所化相續中生起圓滿道的證德來說 信心極其重 要 因為證德最初生起 中間安住 最後增長 都要依賴 信心 從五根五力的次第觀察 也能理解 信心為首 的 涵義 信 進 念 定 慧 前前為因 後後為果 即 依賴信心產生精進 依賴精進產生不忘失的正念 依賴正 念產生心繫一緣的禪定 依賴禪定產生如實了知法性的智 善行皆以信心為首要 特別從緣於上師的敬信來說 要在相續中產生道的證 德 對上師的信心至關重要 因為 一切證德的生起依賴 上師加持 而上師加持要融入相續 又須依賴信心 下面以密宗和淨土宗為例 說明大乘法中修習信心的 重要性 密宗尤其強調信心的重要 如 大威德續 云 信心佛寶信法寶 信心僧寶 信心母 信心上師信心父 信心大道信心舟 信心即是如 意寶 信心密咒之悉地 信心福德之聖財 是故修持密咒 者 是為自心起信心 應當誠心敬他眾 蓮師云 具有堅信得加持 若離疑心成所願 帝洛巴說 自己內心若有恭敬 即使上師住得很遠 也像很近一樣 密勒日巴說 若具信心和恭敬 就會產生加持 哲貢炯巴仁波切說 上師四身雪山上 敬信之日若 未升 不降加持之水流 故當勤修敬信心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慧 因此 五根的根本是信根 五力的根本為信力 一切 79

75 法王蔣揚欽則旺波說 修密法的上根 是指信根上 等 也就是對佛法和上師具有堅定不移信心者 在 傑珍大圓滿 空行心滴引導文 等中也說 對修學密宗而言 信心上等是上等根器 信心中等是中等 根器 信心下等是下等根器 因此 信心如同開啟成就大 門的鑰匙 對淨土宗行人來說 信心是往生淨土最關鍵的正因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云 安樂世界 所有佛法 不可思議 神通現化種種方便不可思議 若能有信如是之 事 當知是人不可思議 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 如何依止善知識 80 安樂集 中安立三種心 一者淳心 指信心深厚 二者一心 指信心純一 三者相續心 指信心相續 不雜 餘念 該論又說 信心如能相續 則是一心 如能一心 則是淳心 具此三心 如不得往生 無有是處 阿彌陀經 云 是故舍利弗 汝等皆當信受我語 及諸佛所說 因此 釋迦佛著重強調信心 淨土行人首 先應信受佛語真實不虛 真實有極樂世界的萬德莊嚴 真 實有往生淨土的不可思議利益 由深信而發願求生 由發 願而修習淨業 所以 信心是往生淨土的第一正因 益大師的 彌陀要解 云 得生與否 全由信願 之有無 品位高下 全由持名之深淺 並說 信力圓 時則佛力圓 無死鼓聲總持經 云 具信善男或善女 誰有信 心 勝解及恭敬心 將往生淨土

76 庚二 認定此處所修之信心 其信總之亦有多種 謂信三寶 業果 四諦 然 此中者 謂信尊重 總之 信心也有很多種 比如 信三寶 信業果 信 四諦 然而此處所修的信心 是指對上師的淨信 信心的分類 阿毗達磨雜集論 云 信者於有體 有德 有 於實有德 起清淨行信 於實有能 起希望行信 謂我有 力能得能成 所謂信 就是對於有體 有德 有能 分別以忍可 清淨 希望為體 即 一 對 實有體 發起 忍可行 信 即對諸法真實的事理深信而忍可 二 對 實有 德 發起 清淨行信 即對三寶真實的功德深深信樂 三 對 實有能 發起 希望行信 即對一切世出世間 的善根 深信自己有力量能獲得 成辦 而發起希望行 信 庚三 如何修信之理分四 一 宣說須觀師為佛 之根據而作佛觀 二 思惟分別師過之過患而遮止 三 必須特意執取上師功德而思惟 四 對所有上師 皆須無差別行持 觀其功德 莫觀過失 之理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能 忍可 清淨 希望為體 謂於實有體 起忍可行信 81

77 辛一 宣說須觀師為佛之根據而作佛觀 此復弟子於尊重所應如何觀 如 金剛手灌頂 續 云 秘密主 弟子於阿闍黎 所應如何觀 如於佛薄伽梵即應如是 其心若如是 其善常生長 彼當速成佛 利一切世間 諸大乘經亦說應起大師 之想 毗奈耶中亦有是說 弟子對上師應當如何觀想 如 金剛手灌頂續 所 說 秘密主 弟子對阿闍黎應當如何觀想呢 對佛如何 觀想 對阿闍黎就應這樣觀想 如果有觀師為佛的心 他的善根就會常常生長 此人將速疾成佛而利益一切世 如何依止善知識 82 間 諸大乘經中也說應對上師生起大師之想 小乘毗奈 耶中也有應對親教師和羯磨阿闍黎作佛想的教誡 佛說寶雲經 云 於此法師當生殷勤想 善知識 想 作示正道想 見是法師應生愛樂信敬歡喜 應起遠迎 請令就座 應當讚歎 善哉 善哉 快說法要 若一 劫若減一劫若過一劫讚歎 如是猶不能盡 何以故 若人 好樂法者種種讚歎尊重恭敬 猶不能盡所行之處 假使有 人能以血灑地 猶故不名盡心供養 何以故 如此法師則 為受持如來一切佛種 如此法師應如獅子無異 假使有 人能以鮮血灑地 還不能稱為盡心供養法師 為什麼呢 因為法師受持如來的一切佛種 應當如同對人中獅子 一 般對待法師 密集金剛 金剛精華莊嚴續 事師五十 頌 大般若經 增上意樂經 現在佛陀現證 三摩地經 十法經 地藏十輪經 等顯密經續 中 都宣說了應當對阿闍黎觀想為佛

78 有人問 為什麼應觀善知識為佛 以下說明理由 此諸義者 謂若知是佛 則於佛不起尋求過心 起思德心 於尊重所 特應棄捨一切尋察過心 修觀 德心 觀師為佛的意義是 若了知是佛 則對佛不會生起尋 求過失之心 而會生起思念功德之心 對於上師 特別應 捨棄一切尋察過失之心 而修習觀察功德之心 心 應當觀師為佛 下面闡述必須觀師為佛的其他理由 佛為了調伏眾生而無勤示現千百億化身 善知識即是 佛的化身 因此須觀師為佛 華嚴經 寶性論 大乘莊嚴經論 中 觀心論 等中 都說佛陀有種種化身等 涅槃經 云 阿難勿痛苦 阿難勿呻吟 我於未來世 幻化善知識 利益汝等眾 父子相會經 云 不空成就問佛 若佛涅槃 恐無人教化 佛言 不空成就 我涅槃 後 當化阿闍黎 而利諸有情 二觀察續 等諸多 密續中也如是宣說 普賢上師言教 說 上師是三世諸佛之本體 上 師的身為僧眾 語為妙法 意為佛陀 總集三寶 又身為 上師 語為本尊 意為空行 總集三根本 又身為化身 語為報身 意為法身 總集三身 上師是過去諸佛之化 身 未來諸佛之源泉 現在諸佛之補處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以上說明 為了避免尋求過失 而引發思念功德之 83

79 此外 以信心觀修上師時 應觀上師為佛 並且思惟 上師的恩德超勝諸佛 這樣念修具有極殊勝的功德 密續 中說 何人俱胝劫 修十萬本尊 不如一剎那 憶念上 師勝 誓言莊嚴續 云 十萬劫中勤觀修 具相隨 好之本尊 不如剎那念師勝 念咒修法千萬遍 不如祈師 一遍勝 從獲得加持的角度 索甲仁波切說 要想得到上 師教法的全部加持轉化力量 你就必須嘗試開啟自己最大 的恭敬心 只有當你把上師當作佛時 像佛一般的教法才 能夠從上師的智慧心來到你身心 如果你不能視上師就是 如何依止善知識 84 佛 而只是把他看作普通人 那麼完美的加持就永遠不會 出現 即使是最偉大的教法 你也無法接受 辛二 思惟分別師過之過患而遮止 思惟分別上師過失的過患之後 應當遮止分別上師過 失的邪行 此復應如彼續所說 依之而行 應取軌範德 終不應執過 取德得成就 執眾過不成 謂其尊重 雖德增上 若僅就其少有過處而觀察者 則必障礙自 己成就 雖過增上若不觀過 由功德處而修信心 於 自當為得成就因 而且 應按 金剛手灌頂續 所說實行 即 應 執取上師的功德 始終不應取上師的過失 取上師功德便 能獲得成就 執上師過失則不得成就 雖然上師的功德 增上 但如果僅從他稍有過失之處觀察 則必定會障礙自

80 己成就 即使上師的過失增上 但如果不觀其過失而只對 其功德修持信心 則對自己來說 一定會成為獲得成就之 因 是故凡是自之尊重 任其過失若大若小 應當思 惟尋求師過所有過患 多起斷心而滅除之 設由放逸 煩惱盛等之勢力故 發起尋覓過失之時 亦應勵力悔 除防護 若如是行 力漸微劣 因為 觀功德獲成就 觀過失不成就 所以凡是自 患 多次發起斷心而滅除觀尋過失的邪心 如果由於放逸 和煩惱增盛等勢力 而生起尋找過失之心 這時也應努力 懺悔防護 若能如是而行 則觀過邪心的力量就會逐漸微 弱 理證 不應觀察善知識的過失 因為觀察善知識過失 會障礙自己的成就 教證 金剛手莊嚴續 說 察過失毀悉地因 以下通過問答來遣除邪見 邪見者說 我的這些善知識並非佛陀 問 以什麼根據斷定善知識不是佛陀呢 答 因為佛陀已斷盡一切過失 圓滿一切功德 而善 知識仍有許多過失 問 以什麼根據斷定善知識具有過失呢 答 因為我心前顯現了他的過失 可見 邪見者是以心前顯現過失 而決定善知識實有 過失 以下舉反例說明其根據不定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己的上師 不論其過失大小 都應思惟尋求上師過失的過 85

81 邪見者的根據並不決定 因為 在無著菩薩心前所顯 現的彌勒菩薩是只可憐的母狗 但彌勒菩薩並非苦難深重 的傍生 在麥哲巴心前所顯現的大成就者夏瓦日是個殺豬 的屠夫 但夏瓦日並非業際顛倒的屠夫 那諾巴心前所顯 現的帝洛巴 是燒烤活魚的怪人 但事實上帝洛巴並非如 此 惹瓊巴心前所顯現的密勒日巴是個乞丐 但密勒日巴 並非薄福的賤人 大成就者示現這些形象 其實是觀待業力尚未清淨的 眾生 有必要如是幻化 因此 眾生心前的顯現並不代表 真實存在 譬如 在嚴重膽病患者眼前 白海螺顯現為黃 如何依止善知識 86 色 嚴重風濕病患者眼前 雪山顯現為藍色 在有眼翳者 眼前 虛空中竟然浮現毛髮 然而 這些顯現皆非真實存 在 因此 若自心前顯現了善知識的過失 應知這只是自 己迷亂的業力所現 五世達賴喇嘛教誡 當自己偶爾見善 知識的過失時 應當想 這是由於我自己的心識顛倒而顯 現的迷亂 普賢上師言教 中也說 若見到聖者上師 的行為有過失 則應自相呵責 並且想 這是我自己的心 識眼識不清淨所致 上師的行為無有絲毫過失或罪業 應 對上師更加生起信心和清淨心 下面以公案證明 善星比丘是佛的弟弟 他隨佛二十四年 作佛侍者 精通三藏十二部 講經不必看經文 可見其聰穎程度 然而 他的內心極不清淨 在他眼裡 世尊一切行為 都是欺誑的 他認為 除了有一尋光之外 佛陀完全和

82 我一樣 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 而且說 二十四年 中作你的僕人 可是你除了身體具有一尋光之外 連芝麻 大的功德我也沒見到 在解了法義方面我比你強 我不願 再作你的僕人 於是他離開了世尊 當時 佛陀的侍者阿難問世尊 善星比丘將轉生何 處 佛告訴他 善星比丘還能活七天 死後將在花園中 轉為餓鬼 下場非常悲慘 因此 觀察上師的過失 過患極其嚴重 即使隨佛 二十四年 也只是毀滅自己而已 雜寶藏經 中記載 從前有位女居士很有智慧 而且誠信三寶 有一次 一位糊塗的老比丘到她家應供 女居士供養飲食之後 誠 心誠意地祈請老比丘說法 並為他敷設法座 在座前閉目 靜坐 恭敬地等待聽法 老比丘對講經說法一竅不通 他坐在法座上非常著 急 看見女居士閉上眼睛 就趕緊起身悄悄溜回寺院 女 居士認為老比丘為她示現了無常苦空的道理 因此至心思 惟有為法無常 苦 空 無自在 當即證得初果 她非常 感激老比丘說法的恩德 老比丘本無說法的功德 但女人以清淨心觀想 結果 獲得大利益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七天后 善星比丘果然轉生為具有九種醜相的餓鬼 87

83 由以上公案可知 如同一座雪山 南面充滿了陽光 北面卻冰雪覆蓋 同樣 若對上師觀功德 當下就在加持 陽光的照耀下 相反 若觀過失 內心當即就被罪業的冰 雪覆蓋 所以 這一切都是自變自緣 關鍵在於用心的善 惡 辛三 必須特意執取上師功德而思惟 復應於其具諸淨戒或具多聞或信等德 令心執 取 思惟功德 如是修習 設見若有少許過失 由心 執取功德品故 亦不能為信心障難 如何依止善知識 除了不應思惟上師的過失之外 還應特意執取上師 的功德而思惟 比如 對於上師守持淨戒 具足多聞 信 心 精進等 應當讓心執取這些功德仔細思惟 這樣修習 就能避免信心的違品 即使見到上師有少許過失 也能由 88 一向執取功德的勢力 而不會成為信心的障難 以下從正反兩方面的比喻顯示其義 譬如自於所不樂品 雖見具有眾多功德 然由見 過心勢猛故 而能映蔽見德之心 又如於自雖見眾 過 若見自身一種功德心勢猛利 此亦能蔽見過之 心 比如 對自己不喜愛的事物 即使見到它有很多功 德 但由於見過失的心勢力強大 便能映蔽見功德之心 比如 生起強烈的嫉妒心時 即使對境具有功德 自己非 但不見 反而會被強烈的嫉妒障礙 無法隨喜讚歎 相反 雖然見到自己有很多過失 但如果見自己某項

84 功德的心勢力猛利 也能障蔽見過失之心 比如 陶醉於 自己某種功德時 即使別人指出過失 自己也不願承認 又如母親內心始終執著孩子的功德 即使孩子有許多過 失 也會被見功德之心遮蔽而看不見 再以公案證明 又如 阿底峽尊者持中觀見 金洲大師持真相唯識宗 見 雖然阿底峽尊者的見解比上師高 但因為尊者相續中 的大乘道總體次第和菩提心等功德 都是依靠金洲大師才 生起的 因此 尊者把金洲大師執為眾多上師中無與倫比 的上師 據傳記說 當年阿底峽尊者提起其他上師的尊名時 雙手合掌於胸前 而說到金洲上師的尊名時 便雙手合於 頂上 流淚敬稱上師的尊名 弟子問他 您說到上師名稱時 為何有如此差別 是因為上師們的功德有差別 還是對您的恩德有差別 尊者說 我的上師都是大成就者 因此功德無大 小 但恩德有大小 我相續中的少分菩提心是依靠金洲大 師的恩德才獲得 因此他對我的恩德極大 此處引用尊者的公案 說明執取功德的心猛厲 就會 遮止見過失之心 尊者可以從完全相反的兩個角度觀察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復次如大依怙持中觀見 金洲大師持唯識宗實相 分見 由見門中雖有勝劣 然大乘道總體次第及菩 提心 是由依彼始得發起 故執金洲為諸尊重中無能 匹者 89

85 一是上師的見解比自己低 二是由於上師加持 自己生起 了大乘道的總體次第和菩提心的功德 若執取前者 便會 誤入歧途 若執取後者 則能引發信敬 而尊者始終憶念 上師的功德和恩德 所以一提及上師的尊名時 恭敬之情 油然而生 又如 古代的讀書人作了大官 返回故里時 一見到 少年時老師的房舍 就會下馬敬禮 雖然如今自己的學問 已超過老師 但內心一直憶念師恩 所以見到老師的房舍 時 自然引發恭敬的行為 歸納 如何依止善知識 90 應當一心思惟上師的功德 因為 一直以心執取上師 的功德 就會遮止執取過失 而不會產生信心的障難 比喻 若一棵樹平時向東傾 則最終必不會向西倒 因此 若一向思惟上師的功德 則始終只見功德而不 取過失 如此不斷觀修 則信心未生者能生 不穩定者能 得穩固 穩固者能增上圓滿 一旦信心圓滿 自然就引生 華嚴九心 而有了圓滿的親近意樂 就能獲得上師圓滿的 加持 由此生起一切地道功德 明理之後 當一心思惟上師的功德 此乃甚深之方 便 宗大師在 事師五十頌 中教誡說 心裡反覆憶念 上師顯而易見的功德 是對上師生起信心最行之有效的甚 深方便 如此能增上功德智慧 制止審視過患的心 理 經常觀察上師功德 便可成為圓滿成就之因

86 辛四 對所有上師皆須無差別行持 思惟功 德 莫觀過失 之理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 雖犯戒等 亦應就其功德思 惟 莫觀過失 悉無差別 此句是說無差別之理 對何者無差別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 雖犯戒等 即下至在任何法師前只聽過一頌佛法 即使法師有犯戒等 在何處無差別呢 在 思惟功德 莫觀過失 上無差 別 即應當一向思惟法師的功德 不觀過失 下面引兩個教證說明 寶雲經 云 若知由其依止尊重 諸善增長 不善損減 則親教師 或聞廣博或復寡少 或有智 解或無智解 或具尸羅或犯尸羅 皆應發起大師之 想 寶雲經 說 如果知道由依止上師將會增長善 根 損減不善 那麼我們對所有親教師都應無差別地發起 大師之想 即不論親教師聞法廣博或寡少 是否有智慧解 了法義 具戒或犯戒 都應對其發起大師之想 比如 我們是由父母養育成人 不論父母有沒有文 化 是否具足智慧 行為圓滿與否 都不必分別 唯應憶 念父母恩德而生起孝敬心 有人問 我為什麼要對他發起大師想 答 因為由依止佛陀 能使你諸善增長 不善損減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過失 也應無差別地觀想清淨 不應觀其過失 91

87 而如今在特定的因緣下 你通過依止上師而諸善增長 不 善損減 因此他是你的導師 應對其生起導師之想 經中繼續說明什麼是 作大師想 如於大師信敬愛樂 於親教師亦應信樂 於軌 範師悉當發起恭敬承事 對待親教師要像對待佛陀一樣 對佛陀如何信敬愛 樂 對親教師也應如是信樂 對所有軌範師都應發起恭敬 而承事 信敬愛樂 即毫無疑慮而淨信 不傲慢而恭敬 如何依止善知識 92 不疏遠 不厭背而愛念 不懈怠而樂欲 這四字包括了所 有親近善知識的善心 這樣做有何利益呢 由此因緣菩提資糧 未圓滿者悉能圓滿 煩惱 未斷悉能斷除 由於恭敬親教師和軌範師的因緣 菩提資糧未圓滿者 都能逐漸圓滿 煩惱未斷除者都能逐漸斷除 所以 應當特別注意 敬師因緣 對待上師的心態 和行為是道之根本 做好了才能成就 否則會失壞根本 最後淪為善星比丘之流 試想 無根者能否堅固 成長 圓滿 廣大呢 不敬上師者即是無根之人 此輩想獲得成 就 猶如蒸沙煮飯 永無可能 如是知已便能獲得歡喜踴躍 於諸善法應隨順 行 於不善法應不順行

88 這樣明白道理之後 便能觸動善根而獲得歡喜踴躍的 善法欲 隨順一切善法而行 不隨順一切惡法 一定會有 這種心理和行為的轉變 對此關鍵在於自己是否能夠覺悟 善心一旦萌發 就 會歡喜行善 會想隨學高尚的行為 佛教強調尊師重道 佛陀親口教導我們 尊重善知識應與佛無異 因此 明理 之後 要把握好這個根本 內有信敬 外有善知識加持 自己一定會隨順善行 遮止惡行 猛利問經 亦云 長者 若諸菩薩求受聖教 及求讀誦 若從誰所聽聞受持 施戒忍進定慧相應 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相應一四句偈 即應如法恭敬 尊重此阿闍黎 求受聖教 指求受聖教的傳承 求讀誦 是 求學經文的讀誦 相應 即具有 譯師隨順古譯 譯為 相應 施戒忍進定慧相應 或是集積菩薩正道資糧 相應一四句偈 即具有佈施等六度的所詮義 或者具有 集積菩薩正道資糧所詮義的一個頌詞 佛在 猛利問經 中也說 長者 若菩薩求受聖教 的傳承和經文的讀誦 而從某人處聽受了一頌法義 其中 說到六度或集積菩薩正道資糧的涵義 則菩薩就應如法恭 敬 尊重此位阿闍黎 下面以比喻顯示 法恩難報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第二個教證 93

89 隨以幾許名句文身開示其偈 假使即於爾所劫 中 以無諂心以一切種利養恭敬及諸供具 承事供養 此阿闍黎 長者於阿闍黎作應敬重阿闍黎事 猶未圓 滿 況非以法而為敬事 首先假設一種廣大供養 供養的時間 是 爾所劫中 即阿闍黎開示了多少 頌法義 就在這麼多劫的時間中供養 供養心 是 無諂心 真心誠意 是無諂 表裡不 一 心不敬重 外表敬重 是有諂 供養物 是 一切種利養恭敬及諸供具 比如 御 如何依止善知識 94 廚烹製天下所有美味供養皇帝 是 以一切種美味承事供 養 此處則以一切種類的利養 恭敬和供養具作為供養 物 如此承事供養是否足夠呢 佛說 即使這樣承事供 養 弟子尚且不能圓滿本分應做的敬重阿闍黎之事 更何 況不是如法恭敬承事 我們往往覺得不必承事供養阿闍黎 或者稍作承事供 養便感滿足 大家應對照經文 逐項反觀自身 一 自己在善知識座前聽過多少法 比如 一天聽二十頌 一年就有六千多頌 二 善知識對自己的法恩有多大 善知識開示解脫道的恩德無法衡量 三 身為弟子 自己曾作過多久的承事供養 也許連一百天也沒有 若和比喻中的時間相比 自己 承事供養的時間則可忽略不計

90 四 自己是以何種心態承事供養 或許是表面應付 無可奈何地作一點 或者根本沒想 到承事供養 都不是以無諂心供養 五 自己曾作過何等承事供養 是否以一切種利養 恭敬 供具承事供養 猛利問經 說 對善知識以比喻中的廣大供養而作 承事 尚且不能圓滿報恩 何況我們根本無法如是供養承 事 就更難以報恩了 既已了知法恩浩大 便要徹底斷除 比如 在你窮困潦倒時 有人送你一億美金 那麼 他就是你的大恩人 若不知恩念恩 反而觀其過失 甚至 四處宣揚 則是忘恩負義之輩 我們不能在佛法中忘恩負 義 對於曾經有過法恩的善知識 下至只聽過一頌法義 都要思惟善知識的功德 不能分別過失 有些人懷疑 上師還是有差別的 有些是主要的上 師 有些只聽過幾次法 他們對我的影響也不一樣 這是沒有辨明在何處無差別 何處有差別 在何處無差別呢 在 只觀功德 不觀過失 上無差 別 對曾有法恩的善知識 皆應只觀功德 不觀過失 這 樣才能遠離一切成就的障礙 修集一切成就的因緣 又在 何處有差別呢 恩德有大小 加持有深淺 所以善知識還 是有主次的差別 比如 那洛巴主要依止帝洛巴 阿底峽 尊者以金洲大師為恩德最大的上師等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分別善知識的過失 時時憶念善知識的恩德和功德 95

91 己三 隨念深恩應起敬重 第三 隨念深恩者 隨念善知識的深恩 是為了發起恭敬 尊重之心 敬重 是重要的親近意樂 應當由念恩來引發 如何念 恩呢 須按 十法經 和 華嚴經 所說 結合實際 對 照經文具體憶念 如何依止善知識 96 十法經 云 於長夜中馳騁 生死 尋覓我 者 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 醒覺我者 沉溺有 海 拔濟 我者 我入惡道 示善道者 繫縛有獄 解釋我者 我於長夜病所逼惱 為作醫王 我被貪等 猛火燒燃 為作雲雨而為息滅 應如是想 十法經 說 當我在漫漫長夜中 奔走於生死曠野時 是誰以慈悲 的雙眼將我尋覓 是我敬愛的善知識 當我在漫漫長夜中 被愚癡覆蓋而陷入沉沉迷夢時 是誰將我從夢中喚醒 是我敬愛的善知識 當我沉溺在三有苦海中苦苦掙扎時 是誰如船師般救 拔我 是我敬愛的善知識 當我誤入惡道業際顛倒時 是誰為我指示安穩的善 道 是我敬愛的善知識 當我被緊緊繫縛在三有的牢獄中 是誰為我解開繫 縛 讓我重返自由 是我敬愛的善知識 當我在長夜中為煩惱病所折磨 是誰如醫王般為我療 治 是我敬愛的善知識

92 當我被貪嗔的烈火不斷焚燒時 是誰化作清涼雲雨息 滅我的熱惱 是我敬愛的善知識 應當這樣時常感念善知識的恩德 以下具體解釋 一 於長夜中馳騁生死 尋覓我者 比如 孩子走失後 母親萬分焦急 而小孩卻不知母 親的慈悲一剎那也沒有捨離他 我們這些輪迴浪子 無論 比如 在遙遠的漢地時 誰曾想到有朝一日會來到藏 地修行 然而上師以悲眼尋覓我們 用溫暖的手把我們帶 到安樂之地 世上再沒有人能像上師這樣生生世世尋找我 們 二 於長夜中為愚癡覆而重睡眠 醒覺我者 生死是一場大夢 我們沉迷在生死大夢中 迷亂顛 倒 若非上師喚醒 我們依然會在迷夢中沉睡 無法醒 來 上師唯一希願將我們從長夜的迷夢中喚醒 只要我 們能有一絲覺醒 他就備感歡喜 為了喚醒我們 老人家 七十高齡還日日擊大法鼓 為我們宣講 百業經 入 行論 大幻化網 上師心滴 等妙法 這都是由 於慈悲我們 若無上師宣說因果 誰能從惡道迷夢中醒來 若無上 師開示四諦 誰能從生死迷夢中醒來 若非上師勸發菩提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在三有中何處漂泊 善知識都一直以慈悲眼尋覓我們 97

93 心 誰能從自私自利的迷夢中醒來 若非上師直指心性 誰又能從無明中覺醒 孩子昏迷時 母親不斷地呼喚他 即使孩子長眠不 醒 母親也願意終生陪伴 我們的愚癡深重 難以覺醒 大恩上師在長夜之中陪伴我們 用種種方法喚醒我們 這 就是無等的大恩上師 三 沉溺有海 拔濟我者 當我們沉溺在苦海中時 上師作為船師 不顧一切地 救濟我們 始終以慈悲護持我們 如何依止善知識 98 大恩上師曾經說 你們一生中造的惡業非常多 今 生更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永遠解脫苦難 凡是和我結過 緣的人 假如因為信願不夠或者業障過重 今生未能如願 往生 不管下一世你們轉生何處 我都會化身到你們身邊 度化你們 一直到你們往生極樂世界為止 和大恩上師有緣的人 不應忘記上師的恩德 上師 發願 迴向 都是為了救度我們 老年人更應時常祈禱上 師 依靠上師的加被 今生便能往生極樂世界 四 我入惡道 示善道者 在我們誤入惡道即將墮落時 是善知識及時為我們開 示善道 若無善知識引導 我們將無惡不作 過著充滿罪 惡的生活 今生是苦 來世也苦 毫無安樂可言 善知識 悲憫我們 為我們指示解脫之路 今生能走上善道 完全 是上師的恩德所致

94 五 繫縛有獄 解釋我者 比如 孩子被關入監獄 沒有任何行動自由 父親因 為憐憫愛子 便會想方設法地營救 大恩上師就是這樣的 慈父 如果沒有上師的救護 我們在輪迴當中 有家庭 感情 無量瑣事的束縛 每天在世間牢獄中 像牛馬一樣 毫無自由 然而 在上師的加持下 我們重獲自由 不需 為瑣事忙碌 不必為生活操心 能夠自在地聞思修行 這 同 是上師解救了我們 讓我們擁有自在的修行生活 六 我於長夜病所逼惱 為作醫王 當我們被煩惱病逼惱時 是上師慈悲地看護我們 為 我們治療心病 他觀察病情 開出對治的藥方 並叮囑我 們如何取捨 雖然我們病情嚴重 時常發作 但上師也沒有捨棄我 們 反而親自作護士照顧我們 為我們承受苦難 七 我被貪等猛火燒燃 為作雲雨而為息滅 當貪等煩惱猛火燃燒時 上師以慈悲化解我們的熱 惱 從他智慧海中流露的法語 就像一陣陣雲雨 讓我們 的內心當下清涼 應當如此反覆憶念上師的恩德 華嚴經 說 善財童子如是隨念痛哭流涕 諸善知識 是於一切惡趣之中救護於我 令善通達 法平等性 開示安穩 不安穩道 以普賢行而為教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都是上師的加持所致 沒有上師 我們的命運將全然不 99

95 授 指示能往一切智城所有之道 護送往赴一切智 處 正令趣入法界大海 開示三世所知法海 顯示聖 眾妙曼陀羅 善知識者 長我一切白淨善法 華嚴經 說 善財童子如是隨念善知識對自己的恩 德 不禁痛哭流涕 人都會流淚 其中以大悲和感恩的 淚極為清淨 不忍眾生苦 以大悲所引 便會流下眼淚 憶念上師恩德時 以感恩心也會自然流淚 這樣的淚水能 滋潤善根 淨化相續 都是真情的流露 他說 善知識 從一切惡趣之中救護了我 讓我善巧通達了諸法大平等 如何依止善知識 100 性 為我開示了解脫的安穩道和輪迴的不安穩道 善知識 以普賢菩薩的廣大願行教授我 為我指示能前往一切智城 的所有正道 護送我往赴一切種智之處 真正令我趣入法 界大海 善知識為我開示過去 現在 未來的無量所知法 海 為我顯示聖眾的殊勝壇城 善知識 長養我的一切白 淨善法 下面要求我們效仿善財童子 應如此文而正隨念 一切句首悉加 諸善知識是 我 之語 於前作意善知識相 口中讀誦此諸語句 意應專一念其義理 應當按照 華嚴經 的這段經文隨念恩德 在每一句 的開始都加上 諸善知識是我 比如 諸善知識是令我 善巧通達法平等性 等 念恩的方法 即 心前作意善知識的形象 口中讀誦 此等文句 內心應專注地憶念文義 這是修習念恩 不斷

96 憶念善知識的恩德 待憶念真切時 自然會如善財童子因 感恩而痛哭 於前經中 亦可如是而加諸語 在前面 十法經 的經文中 也可依次加上 諸善知 識是我 等語句 以下所引的 華嚴經 偈頌 描述了善財童子尋求依 止彌勒菩薩的心情 善財童子一向感念善知識的恩德 他 又如 華嚴經 云 我此知識說正法,普示一切法功 德 遍示菩薩威儀道 專心思惟而來此 善財童子心想 我的善知識宣說正法 普遍開示一切 佛法的功德和菩薩的威儀行道 我是一心思惟善知識的恩 德而來到此地 此是能生如我母 善知識能生育我的慧命 猶如我的慈母 我們的慧命從何時開始誕生 從依止善知識開始 大 到大小乘的見道乃至無學道 小至相續中生起一剎那的智 慧和信心 都是來自於善知識的恩德 因此 善知識如同 慈母 以我們道場來說 我們相續中能生起點滴的功德 都 是上師如意寶的加持所致 由於上師慈悲攝受 傳授顯密 妙法 我們才能生起信心 智慧等功德 因此上師是我們 的慈母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是以念恩之心前去親近彌勒菩薩的 101

97 與德乳故如乳母 周遍長養菩提分 此諸善識 遮無利 頌中從 長養菩提分 和 遮止無利 兩方面 把善 知識比喻為乳母 比喻 嬰兒沒有生存能力 全賴乳母的長養 將護才能逐漸 長大 長養 就是給嬰兒餵奶 餵食 洗澡 撫摸等 乳母的長養之恩極大 她用身體精華的乳汁哺育孩子 費 盡心血地養育 由於乳母的恩德 嬰兒才能一天天健康成 如何依止善知識 102 長起來 將護 就是孩子學步時 乳母時時在身邊保 護 不讓他摔倒 孩子有病時 乳母也守護不離 這些叫 將護 意義 善知識給予我佛法功德的乳汁 周遍長養我的菩提 分 遮止我趣入無意義的邪行 他是長養將護我的乳母 比如 善知識傳法使我們善根增長 這是長養我們的 菩提分 而時時遮止我們造惡 讓我們免墮惡趣 這是將 護我們 解脫老死如醫王 如天帝釋降甘雨 增廣白法 如滿月 猶日光明示靜品 善財童子又說 善知識猶如醫王 讓我從老死中獲 得解脫 又如帝釋天普降甘露法雨 滋潤我的相續 他讓 我的善法日益增廣 最後如滿月般圓滿清淨 他又如同日 光 為我顯示寂靜涅槃之法

98 對於怨親如山王 心無擾亂猶大海 等同船師 遍救護 善財是思而來此 善知識如山王般毫不動搖 沒有任何怨親的偏執 善 知識的心如大海般平靜 即使困難再大 勞累再多 他的 利他之心也從未被擾亂 善知識就像一位船師 以大無畏 的精神 在驚濤駭浪之中勇猛地救護眾生 善財我是由於 感念善知識的恩德 而來到此地 永遠難忘 是菩薩啟發了我覺悟的智慧 我才能出生 大菩提 我的善知識為諸佛所稱讚 我是以感恩之心前來 此地 救護世間如勇士 是大商主及怙依 此給我樂 如眼目 以此心事善知識 在我的心目中 善知識就像一名勇士 以勇猛的菩提 心救護世間的眾生 他是偉大的商主 護送無量有情趣向 解脫的寶洲 他又像須彌山王 是我們依賴的怙主 善知 識給予我安樂 猶如眼目一般 由於他的啟發 我遠離了 愚癡而照見實相 我以此念恩之心而承事善知識 以上 善財童子由念恩而生起了對善知識的敬重意 樂 經文中多處出現 善財是思而來此 以此心事善 知識 此乃關要 我們應隨學善財童子 隨念深恩而發 起敬重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菩薩啟發我覺慧 佛子能生大菩提 我諸知識 佛所讚 由是善心而來此 103

99 應詠其頌而憶念之 易其善財而誦自名 應邊念誦 華嚴經 的頌詞 邊憶念善知識的恩德 並將其中 善財 二字換成自己的名字而念誦 戊二 加行親近軌理分五 一 總說親近軌 理 二 略說作師所喜之三門 三 廣說作師所喜 之三門 四 親近之目的 五 親近之時間 第二 加行親近軌理者 己一 總說親近軌理 如何依止善知識 104 如 尊重五十頌 云 此何須繁說 勵觀彼 及彼 應作師所喜 不喜應盡遮 金剛持自說 成就 隨軌範 知已一切事 悉敬奉尊長 總的以加行親近的軌理 應如 事師五十頌 所說 對此何必多言 努力觀察上師所喜之事和不喜之事 明 白之後 應盡力做上師歡喜之事 儘量遮止上師不喜之 事 因為金剛持親口說 一切成就皆須依賴上師 了知此 理之後 一切三門的行為都應恭敬奉事上師 總之應勵力行 修師所喜 斷除不喜 總之 應當努力修持一切上師所歡喜的事 斷除一切 上師不歡喜的事 歸納 尋求解脫的弟子 對於一切上師所喜之事都應行持 一切上師不喜之事都應斷除 必須這樣依止上師 因為

100 佛說一切成就皆須依靠上師 比喻 若要獲得所欲 則須依賴如意寶 故應對如意 寶作清潔 祈禱等 由此才能獲得所欲 己二 略說作師所喜之三門 作所喜者 謂有三門 供獻財物 身語承事 如 教修行 做上師歡喜之事 有三個途徑 供獻財物 身語承 中等所喜 依教修行是上等所喜 如是亦如 莊嚴經論 云 由諸供事及承事 修行親近善知識 又云 堅固由依教奉行 能令 其心正歡喜 這也如 大乘莊嚴經論 所說 通過供事 承 事 修行三者 親近善知識 該論又說 菩薩由依教 奉行 能令善知識的心真正歡喜 己三 廣說作師所喜之三門分三 一 供獻財 物 二 身語承事 三 如教修行 庚一 供獻財物 其中初者 如 五十頌 云 恆以諸難施 妻 子自命根 事自三昧師 況諸動資財 如 事師五十頌 所說 對於常人難以施捨的妻 子 兒女和自己的生命等 尚且應恆時供獻自己的誓言阿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事和依教修行 其中 供獻財物是下等所喜 身語承事是 105

101 闍黎 何況其餘動搖無常而沒有實義的資財 更應供獻給 上師 又云 此供施即成 恆供一切佛 此是福資 糧 從糧得成就 這樣行持有何利益呢 事師五十頌 又說 如此恆 時供養上師 等同恆時供養一切諸佛 這是殊勝的福德資 糧 由積聚資糧而獲得成就 如何依止善知識 106 復如拉梭瓦云 如有上妙供下惡者 犯三昧 耶 若是尊長喜樂於彼 或是唯有下劣供物 則無違 犯 此與五十頌所說符順 如云 欲求無盡性 如如少可意 即應以彼彼 勝妙供尊長 又如拉梭瓦所說 如果自己擁有上妙的供物 卻只 供養下劣的財物給上師 則犯三昧耶戒 如果是上師喜歡 下劣的供物 或是自己只有下劣的財物 則無違犯 這種說法與 事師五十頌 所說相符 該論說 欲 求無盡的法身果位 按照自己有少量乃至極多的悅意財 物 就應當以這些勝妙財物供養上師 此復若就學者方面 以是最勝集資糧故 實應如 是 就師方面 則必須一 不顧利養 霞惹瓦云 愛樂修行 於財供養 全無顧著 說為尊重 與此 相違 非是修行解脫之師 對於 應不應供養財物 的問題 此處分別就學者和 上師的本分來抉擇

102 對學者來說 供獻財物是積累資糧最殊勝的方便 因 此實應這樣去做 就上師而言 則必須是一種不耽著利養 的上師 霞惹瓦說 喜愛修行 對財物供養毫無執著 這是善知識 反之 不愛修行而耽著財物 則不是修行解 脫的上師 歸納 對善知識 必須儘量供獻財物 因為 通過供獻財物 能夠與善知識的心親近 且將積聚眾多資糧 庚二 身語承事 第二者 謂為洗浴 按摩 擦拭及侍病等 當如 實讚師功德等 身語承事之中 身承事是為上師洗浴 擦拭身體 按摩及侍病等 等 字表示凡是弟子應做之事都勤快地 做 語承事 即應如實讚歎上師的功德或為上師傳話 等 凡是在語言方面應做之事無不勤做 菩薩藏經 說 對善知識應如對待佛陀一般地承事 歸納 必須以身語承事善知識 因為 承事善知識 等於承 事一切諸佛而將產生許多福德 庚三 如教修行 一般情況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比喻 應儘量在四季都能生長莊稼的良田中播種 107

103 第三者 謂於教授遵行無違 此是主要 本生 論 云 報恩供養者 謂依教奉行 所謂如教修行 就是對善知識的教授遵行不違 這是 最主要的 本生論 說 所謂報恩供養 就是依教奉 行 華嚴經 二十一心之一的王子心 即是如教奉行之 心 經云 應發如王子心 遵行教命故 特殊情況 如何依止善知識 108 設若須隨師教行者 若所依師引入非理及令作違 三律儀事 如何行耶 有人問 你說凡事必須隨順師教而行 但如果上師將 我引入非理 或讓我做和三律儀相違的事 這時應該怎麼 做呢 下面引教證回答 毗奈耶經 於此說云 若說非法 應當遮 止 寶雲 亦云 於其善法隨順而行 於不善 法應不順行 故於所教 應不依行 不行非理者 本生論 第十二品亦有明證 毗奈耶經 對此回答說 如果上師宣說非法 比 如 上師說 可以喝酒 不必誦戒 安居 非時吃飯沒有 關係等 就應當遮止 寶雲經 也說 對於善法 應隨順而行 對不善法應不隨順 因此 對於上師所說 非理之事或與三乘戒律相違之事 弟子不應行持 所謂 不行非理 本生論 第十二品 中也有明證

104 以上所說的不行非理 必須排除一種特殊情況 即不 能以此衡量證悟者的上師及弟子的行為 雖然可以不隨順非理之事 但不能因此對上師產生不 清淨的想法 然亦不應以此諸理 遂於師所不敬輕呰而毀謗 等 如 尊重五十頌 云 若以理不能 啟白不能 理 應善辭謝而不隨轉 為這些道理 就對上師不恭敬 輕視 指責而毀謗等 應 如 事師五十頌 所說 如果依理不能行持 應向上師 啟白不能做的理由 即應委婉辭謝 不隨順非理之事 歸納 對於上師一切合理的吩咐 都要去做 因為 一切共 與不共的成就都是依賴上師的加持而獲得 而上師的善說 又是弟子融入加持的方便 己四 親近之目的 如是親近時 亦如 莊嚴經論 云 為受法分 具功德 親近知識非為財 是須受行正法之分 這樣親近時 也如 大乘莊嚴經論 所說 為了領 受正法功德而親近善知識 而不是為了獲得財物 以供 獻財物 身語承事 如教奉行親近上師 目的必須是為了 受行正法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雖然對於上師所說的非理之事可以不做 但也不能因 109

105 博朵瓦云 差阿難陀為大師侍者時 謂若不持 大師不著之衣 不食大師之餘食 許一切時至大師 前 則當侍奉承事大師 如此慎重 其意是在教誨未 來補特伽羅 我等於法全不計較 雖少許茶悉計高 低 謂師心中愛不愛念 此是心內腐爛之相 博朵瓦說 當年差遣阿難作佛的侍者時 阿難提 出 如果可以不拿佛不穿的衣服 不吃佛剩餘的食物 開 許無論何時都能到佛陀面前 我就答應侍奉承事佛陀 阿 難尊者如此慎重 用意是在教誨未來的人們親近上師時 應當一心求法而不是追求財物 我們在法上完全不計較 如何依止善知識 110 但即使對少許茶葉也要計較高下 認為上師心中喜歡他 不喜歡我 這是內心腐爛的徵相 於法全不計較 即內心不計較是否獲得佛法 對 法毫無希求 雖少許茶悉計高低 即對上師賜予的財 物非常計較 可見親近上師的目的是為了財物 己五 親近之時間 親近幾時者 如博朵瓦云 有一來者 是加我 擔 若去一二 是擔減少 然住餘處亦不能成 是須 於一遠近適中經久修習 親近善知識的時間以多久合適呢 按博朵瓦尊者所 說 來一位學人 我的負擔就增加一分 走了一兩位 我的擔子也就減輕一分 但是 如果弟子住在其他地方而 不能親近善知識 也無法獲得成就 因此 需要一種遠近 適中的安排 以便在善知識身邊經久修習

106 遠近適中 遠 是指親近的時間間隔太長 比 如四個月才親近一次 這樣就太疏遠了 近 是指親近 的時間間隔太近 比如一天去三次 這樣也會讓善知識勞 累 因此 親近的時間需要遠近適中 歸納 尋求解脫的弟子 在修行尚未穩固之前 必須親近具 相善知識 因為 如果遠離善知識 在此期間道業就會荒 廢 不可能遣除違緣 增長修行智慧 作養育的母親 阿底峽尊者也說 在未獲得聖者地之前 不能離開 上師 戒律根本頌 說 一個修行人要自己獨立 必 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精通經律論三藏 二是受比丘戒十 夏以上 若不具備這兩個條件 就必須依止上師 因此 依止善知識須發長遠心 應當檢查自己 如果自心尚未穩固 遇到違緣還不能 轉為道用 則說明相續尚未成熟 在此期間就不能遠離善 知識 如果過早地遠離 則難以獲得成就 丙四 依止勝利分四 一 總說勝利 二 淨除 惡業 成就善根之殊勝利益 三 依止上師自然產生 功德之利益 四 略言不如理依止的過患 第四 親近勝利者 丁一 總說勝利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比喻 幼兒不能獨立生存時 必須依賴了知取捨 能 111

107 近諸佛位 諸佛歡喜 終不缺離大善知識 不墮 惡趣 惡業煩惱悉不能勝 終不違越菩薩所行 於菩 薩行具正念故 功德資糧漸漸增長 悉能成辦現前 究竟一切利義 承事師故 意樂 加行悉獲善業 作 自他利 資糧圓滿 宗大師首先標出親近的利益 然後引 華嚴經 不可思議秘密經 證明 教證之義攝在前面的總標當 中 下面分別以理成立總標的內容 一 近諸佛位 如何依止善知識 112 善知識 對您如理依止將使我接近佛位 因為 依靠 您修道極為迅速 而且令您歡喜將產生眾多福德 比如 那諾巴如理依止帝洛巴 即生就從資糧道快速 趣入佛地 密勒日巴如理依止瑪爾巴 也即生從初學者的 地位獲得究竟佛果 二 諸佛歡喜 善知識 對您如理依止將使諸佛歡喜 因為 您是諸 佛的化身 如果對您產生信心 諸佛見後會說 他是向 上仰慕之人 諸佛會如是賜予加持 三 終不缺離大善知識 善知識 對您如理依止 則生生世世都不會缺離大善 知識 因為 如理依師的善業永不空耗 由此無論生在何 處 都將被善知識攝受

108 四 不墮惡趣 善知識 對您如理依止 則不會墮落惡趣 因為 通 過依止您 一切轉生三惡趣的惡業都會被勝伏 五 惡業煩惱悉不能勝 善知識 對您如理依止 便能勝伏一切惡業 煩惱 因為 您會教誡對治煩惱的方法 依靠您的教授 便能截 斷積累惡業的相續 也能清淨往昔所造的惡業 或者 依 果的方便 六 終不違越菩薩所行 於菩薩行具正念故 功德資 糧漸漸增長 善知識 對您如理依止 則始終不會違越菩薩所行 並且由於對菩薩行具足正念 功德資糧將會逐漸增長 因 為 您把弟子安置於聞思修的加行中 而弟子也如是修 行 以此必定會增長功德 此乃法性規律之故 七 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 善知識 對您如理依止 則能成辦暫時 究竟的一切 義利 因為 法性無欺而因果不爽之故 八 承事師故 意樂 加行悉獲善業 作自他利 資 糧圓滿 善知識 對您如理承事 則能獲得意樂與加行的善 根 能作自他二利而圓滿資糧 因為 按照您的教授修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靠您的教授 即使惡業果報成熟 也能將其轉為趣入菩提 113

109 行 諸教證功德將如上弦月一般地增長 以此將能成就一 切功德 下面再引教證 如是亦如 華嚴經 云 善男子 若諸菩薩為 善知識正所攝受 不墮惡趣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思 念者 則不違越菩薩學處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守護 者 勝出世間 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 於一切 行不忘而行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攝持者 諸業煩惱 難以取勝 華嚴經 說 善男子 若菩薩被善知識真實攝受 如何依止善知識 114 則不會墮落惡趣 若菩薩為善知識所思念 則不會違越菩 薩學處 若菩薩為善知識所守護 則能超勝世間 若菩薩 承事供養善知識 則能對一切菩薩行銘記不忘而行持 若 菩薩被善知識攝持 則惡業與煩惱難以勝伏 又云 善男子 若諸菩薩隨善知識所有教誡 諸佛世尊心正歡喜 若諸菩薩於善知識所有言教安住 無違 近一切智 於善知識言教無疑 則能近於諸善 知識 作意不捨善知識者 一切利義悉能成辦 華嚴經 又說 如果菩薩隨順善知識的所有教誡 就能令諸佛世尊內心真正歡喜 如果菩薩對善知識所有的 言教都能安住而不違背 那麼他已接近諸佛的一切種智 如果對善知識的言教毫不懷疑而信受 則能親近諸善知 識 生生世世值遇善知識 如果作意不捨離善知識 一切 義利都能成辦

110 此段宣說了很重要的四點 一 以隨順教誡 能令諸佛真正歡喜 二 以安住言教 能快速成佛 三 以信受言教 能不遠離善知識 四 以作意不捨 能實現一切世出世間的利益 不可思議秘密經 中也說 善男子 善女人 應當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不可思議秘密經 中亦云 若善男子或善女 人 應極恭敬依止 親近 承事尊重 若如是者 聞 善法故成善意樂 及由彼故成善加行 由是因緣造作 善業 轉趣善行 能令善友愛樂歡喜 由是不作惡 業 作純善故 能令自他不起憂惱 由能隨順護自他 故 能滿無上菩提之道 故能利益趣向惡道諸有情 類 是故菩薩應依尊重 圓滿一切功德資糧 極其恭敬地依止 親近和承事上師 若能這樣行持 則由 聽聞上師善妙的言教 便能把心轉成賢善的意樂 由善意 樂能令身口轉成善加行 由意樂 加行賢善 一切時處都 會造作善業 趣入善行 如此自然能令善友愛樂歡喜 由 於不作惡業 所作純善 便能令自他不起憂惱 由於能隨 順而護持自他 便能圓滿無上菩提之道 因而能夠利益趣 向惡道的有情 所以 菩薩應當依止上師 圓滿一切功德 資糧 這段經文中 聞善言教 成善意樂 成善 加行 善友歡喜 無惡純善 順護自他 圓滿菩提 利益有情 等 是以前前引生後後 極 其清晰地顯示出依止上師能圓滿一切功德資糧的殊勝利 益 115

111 不僅 華嚴經 不可思議秘密經 中宣說了親近 善知識的利益 其他如 事師五十頌 勝樂根本續 菩薩藏經 金剛鬘續 般若八千頌 等 也如 是宣說 丁二 淨除惡業 成就善根之殊勝利益 復次由其承事知識 應於惡趣所受諸業 於現法 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惱 或於夢中而領受者 亦能引 彼令盡無餘 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 有如是等 最大勝利 如何依止善知識 116 由承事善知識能使重業輕受 重業 是指本應在 惡趣中長劫受苦之深重罪業 輕受 即只需在今生的 身心上稍起病惱或在夢中領受 就能讓重業消盡 而且 承事善知識能勝過供養承事無量諸佛的善根 具有這樣最大的利益 地藏經 云 彼攝受者 應經無量俱胝劫中 流轉惡趣所有諸業 然於現法因疾疫等或饑饉等損惱 身心而能消除 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 地藏經 說 真正被善知識攝受的人 本應在無量 俱胝劫中流轉惡趣的所有惡業 只需在今生由疾病或饑饉 等損惱身心 就能無餘消除 甚至以呵責或者只是夢中也 能得以清淨 可見 如法依止善知識是消業的無上妙法 在成就善根方面 地藏經 說

112 雖於俱胝佛所種諸善根 謂行佈施或行供養或 受學處所起眾善 然彼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 承事 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雖然在無量諸佛前能種下諸多善根 比如 行持佈 施 供養 受持學處等所生起的眾多善根 但其僅僅以上 半日承事上師的善根就能超勝 承事上師所成就的功德不 可思議! 此段說明 上師是最殊勝的功德田 承事上師是成就 又云 諸佛無量功德神變 應觀一切悉從此出 是 故應如承事諸佛 依止 親近 供事尊重 經中又說 應當觀察 諸佛無量的功德神變 無一不 是從承事供養上師而產生的 因此 應當如承事諸佛般 依止 親近 供養 承事自己的上師 不僅在 地藏經 中宣說了依止上師具有消業 積善 的勝利 桑布札續 積聚續 日藏經 等中也 有明示 丁三 依止上師自然產生功德之利益 本生論 亦云 悉不應遠諸善士 以調伏理 修善行 由近彼故其德塵 雖不故染自然薰 本生論 也說 任何智者都不應遠離善知識 應當 以三門調伏的方式 隨順善知識的言教修持善行 由於親 近善知識 其功德之塵雖然不必故意薰染 也會自然薰染 上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善根的無上方便 117

113 譬如 棲息金山的所有鳥類 都會顯現為金色 香廠 的工人天天薰染香氣 時間一久 身體自然帶有香味 普賢上師言教 也說 譬如 普通的一節樹木落 到瑪拉雅的檀香樹林中 經過數年後 就薰染上了栴檀的 妙香 於是 這節普通的木材也會發出芬芳的檀香味 同 樣 若依止具相的高僧大德 也會薰染上他的功德妙香 一切威儀也將成為大德那樣 丁四 略言不如理依止的過患 如何依止善知識 博朵瓦云 我等多有破衣之過 如拖破衣 唯 著草穢 不沾金沙 其善知識所有功德不能薰染 略 有少過即便染著 故於一切略略親近 悉無所成 博朵瓦說 我們大多數都有如破衣般的過失 比如 拖著破衣行走時 只會沾粘染草上的垢穢 卻不會沾上金 118 沙 我們就像這樣 對善知識具有的功德不能薰染 稍有 過失便馬上染著 因此 如果只是稍稍親近善知識 將不 會有任何成就 此段教誡 對善知識觀清淨極其重要 只有恆時思惟 善知識的功德並且隨學 才能避免破衣之過 丙五 未依過患分三 一 今生來世衰損之過 患 二 未生不生 已生退失之過患 三 親近惡知 識與惡友之過患 第五 不依過患者

114 丁一 今生來世衰損之過患 以下先說意義 再引教證 請為知識若不善依 於現世中遭諸疾疫 非人損 惱 於未來世當墮惡趣 經無量時受無量苦 如果已經拜為善知識而不如法依止 今生將遭遇疾 病 非人的損惱 來世將墮入惡趣 經歷無數時劫 感受 無量痛苦 金剛手灌頂續 云 薄伽梵 若有毀謗阿 闍黎者 彼等當感何等異熟 世尊告曰 金剛 手 莫作是語 天人世間悉皆恐怖 秘密主 然當略 說 勇士應諦聽 我說無間等 諸極苦地獄 即是彼 生處 住彼無邊劫 是故一切種 終不應毀師 在 金剛手灌頂續 中 金剛手菩薩請問世尊 如 果有人毀謗阿闍黎 將感得何種異熟果報 世尊告訴菩薩 金剛手 你不要這樣問 否則會讓 天人世間全都心生恐怖 雖然如此 但我還是略說一下 勇士請你諦聽 我說無間地獄等極苦的地獄 即是毀謗上 師者投生之處 他們住在地獄中長達無數劫 因此 在任 何情況下 始終不應毀謗自己的上師 五十頌 亦云 毀謗阿闍黎 是大愚應遭 疾癘 及諸病 魔疫 諸毒死 王火及毒蛇 水羅 叉盜賊 非人礙神等 殺墮有情獄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以下是教證 119

115 事師五十頌 也說 若人毀謗自己的阿闍黎 則此 大愚人將遭受傳染病 瘟疫以及其他疾病 或著魔 中毒 而死 也可能遭受王難 或被火燒 水淹 被毒蛇咬死 或被羅剎 盜賊 非人 凶神等所殺 總之 將以種種方 式橫死而墮入有情地獄 終不應惱亂 諸阿闍黎心 設由愚故為 地獄定 燒煮 所說無間等 極可畏地獄 諸謗師範者 佛說住其 中 身為弟子始終不應惱亂阿闍黎的心 若因愚癡而為 如何依止善知識 120 必將墮入地獄中被燒煮 感受極大痛苦 所謂無間地獄等 極其恐怖的大地獄 佛說是毀謗上師者的住處 善巧成就寂靜論師 所造 札那釋難論 中 亦 引經云 設唯聞一頌 若不執為尊 百世生犬中 後生賤族姓 善巧成就的寂靜論師在其著作 札那釋難論 中 也 引佛經說 即使在某人面前只聽過一頌法義 如果內心 不將其執為尊長 則將在百世中墮落成狗 而且脫離惡趣 轉生為人時 還會受生為下賤種姓 歸納 若不如法依止善知識 將會產生無量不悅意的果報 因為 毀謗善知識等於毀謗一切諸佛 以善知識的功德等 同諸佛 而且恩德超勝諸佛之故 比喻 如果違背國王的旨意 不僅得不到賞賜 反而 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116 丁二 未生不生 已生退失之過患 又諸功德 未生不生 已生退失 如 現在諸佛 現證三摩地經 云 若彼於師住嫌恨心或堅惡心或 恚惱心 能得功德 無有是處 若不能作大師想者 亦復如是 若於三乘補特伽羅說法比丘 不起恭敬及 尊長想或大師想者 此等能得未得之法 或已得者令 不退失 無有是處 由不恭敬 沉沒法故 如果不如法依止上師 則功德未生者不會產生 已 有人對上師有嫌恨心 堅惡心或恚惱心 此人能獲功德 絕無此事 若對上師不能作佛想 也是如此 若有人對三 乘補特伽羅的說法比丘 不能發起恭敬及作尊長想或大師 想 則此人能獲得未得之法或已得之功德能不退失 絕無 此事 因為不恭敬將使正法沉沒之故 教典中還提到 不必說自己毀謗 即便是對其他毀 謗者 也不能一同進餐 甚至不能拿他手中之物 否則將 不得悉地 密宗教典 大幻化網 密集金剛 顯 燈 等中也如是宣說 歸納 毀謗善知識者 不會獲得悉地 譬如 秋季時地面的 熱氣收回到地層 以致冬天草木無法生長 丁三 親近惡知識與惡友之過患 設若親近不善知識及罪惡友 亦令諸德漸次損 減 一切罪惡漸次增長 能生一切非所愛樂 故一切 種悉當遠離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生者也將退失 如 現在諸佛現證三摩地經 所說 若 121

117 如果親近惡知識和惡友 也會使自己的功德逐漸損 減 一切罪惡逐漸增長 能產生一切不悅意的果報 因 此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 都應遠離惡知識與惡友 念住經 云 為貪嗔癡一切根本者 謂罪惡 友 此如毒樹 念住經 說 一切貪嗔癡的根本 就是惡友 他就 像毒樹一樣 誰靠近他就會中毒而引生無量後患 涅槃經 云 如諸菩薩怖畏惡友 非醉象 等 此唯壞身 前者俱壞善及淨心 如何依止善知識 122 涅槃經 說 諸菩薩對惡友的怖畏程度 不是對醉 象的怖畏可比 因為醉象只能毀壞肉身 而惡友不僅毀壞 肉身 還會毀壞善根和清淨心 又說彼二 一唯壞肉身 一兼壞法身 一者不能 擲諸惡趣 一定能擲 經中又比較二者的過患 一者只毀壞肉身 另一者 同時毀壞法身 一者能把人踩死 卻不能把人拋入惡趣 另一者定能把人拋入惡趣 因此 惡友的過患遠遠超過醉 象 諦者品 亦云 若為惡友蛇執心 棄善知識 療毒藥 此等雖聞正法寶 嗚呼放逸墮險處 諦者品 也說 如果心識被惡友毒蛇攫住 就會 捨棄善知識療治三毒的妙藥 這些人雖然聽聞了正法如意 寶 但悲哀的是他們仍然三門放逸而墮入惡趣

118 親友集 云 無信而慳吝 妄語及離間 智 者不應親 勿共惡人住 親友集 說 無信心 慳 愛說妄語及離間語的 人 智者不應親近他 切莫與他同住 若自不作惡 近諸作惡者 亦疑為作惡 惡名 亦增長 人近非應親 由彼過成過 如毒箭置囊 亦 染無毒者 者 人們會說 此人親近惡友 必定不是好人 於是自己 的惡名也會增長 如果親近了不應親近的惡友 就會由於 他的過失而使自己染上過失 就像把一支毒箭放入箭囊 其他無毒的箭也會被染上劇毒一樣 又如 一袋土豆中只要有一顆腐爛 其他土豆很快就 會跟著腐爛 一瓶水中只要放入一滴毒液 所有淨水很快 就會變成毒液 同樣 如果接觸惡友 不久便會沾染三毒 而失壞相續 惡知識者 謂若近誰能令性罪 遮罪惡行 諸先 有者不能損減 諸先非有令新增長 所謂惡知識 就是親近他之後 會使自己性罪和遮罪 的惡行 已有的不能損減 沒有的反而出生 增長 如何才能遠離惡知識呢 不接觸就能遠離 善知識敦巴云 下者雖與上伴共住 僅成中 等 上者若與下者共住 不待劬勞而成下趣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如果親近惡友 即使自己不造惡 也會被懷疑是造惡 123

119 敦巴仁波切說 下等者雖與上等道友共住 也只能成 為中等 上等者若與下劣者共住 不需多大功夫 就會趣 於下流 丙六 攝彼等義 第六 攝彼等義者 世遍讚說尊長瑜伽教授者 應知即是如前所說 若一二次修所緣境 全無所至 若是至心欲行法者 須恆親近無錯引導最勝知識 須知 世所普讚 共同稱說的上師瑜伽教授 就是按 照上述的親近意樂與加行和上師 如果只是一二次觀修所 如何依止善知識 緣境上師 根本不會有大的作用 若是至誠想修法的人 必須恆常親近能無錯亂引導學人的最殊勝善知識 長久地 修習依止的意樂和加行 緣上師的信心與恭敬的相應法 是上師瑜伽真正的體 124 相 修習上師瑜伽之量 是以上品的恭敬心和信心完全將 上師觀為真佛 對上師任何的言教都持為正量 論中 如前所說 是指必須具足上述親近意樂和 加行的關要 如果僅僅一二次觀修所緣境 念幾次上師瑜 伽的文句 或者心中觀想一二次上師降下甘露 則遠遠不 夠 要真正如理如法地修上師瑜伽 就必須具足上述親近 的意樂與加行 爾時亦如伽喀巴云 依尊重時 恐有所失 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 不生利益反致虧損 故 此依止知識法類 較餘一切極為重要

120 依止時 也如伽喀巴所說 依止上師時 害怕會有 過失 如果不明白依止的方法而依止 非但不會產生利 益 反而會導致虧損 因此 和其他所有法要相比 依止 善知識的修法極其重要 見是究竟欲樂根本 故特引諸無垢經論 並以易 解 能動心意 符合經義諸善士語而為莊嚴 將粗次 第略為建設 廣如餘處應當了知 根本 因此我特別引用了無垢的經續論典 並且以容易理 解 能打動人心 符合經義的善知識語錄作莊嚴 將依止 善知識的粗大次第大略作了建設 至於詳細內容 應按其 他教典來了知 本論所引的教典和語錄如下 密教方面 金剛手灌頂續 等續部 事師五十 頌 等密宗論典 經典方面 華嚴經 現在諸佛現證三摩地 經 寶炬陀羅尼經 十法經 猛利問經 秘密不可思議經 念住經 諦者品 涅槃 經 般若八千頌 親友集經 等 論典方面 攝決定心藏 四百論 及其廣釋 本生論 等 語錄方面 阿底峽父子 博朵瓦父子的語錄 廣如餘處 指 大樂秘密續 等密續 廣中略三 種般若 華嚴經 中德生童子與有德童女的教誡 戒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宗大師說 由於見到依止善知識是學人圓滿所欲的 125

121 律根本論 的頌詞及注釋 竅訣精華論 的頌詞及注 釋 瑪爾巴與密勒日巴的傳記 大乘莊嚴經論 菩 薩戒 入行論 集學論 等論典 本論的依師軌理中 攝盡了一切依止善知識的要義 經續論典中所說的依師之義 無不攝集在內 我等煩惱極其粗重 多不了知依師道理 知亦不 行 諸聞法者反起無量依師之罪 即於此罪亦難發起 悔防等心 故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 過患 數數思 惟 如何依止善知識 126 我們的煩惱極其粗重 多數都不了知依止上師的道 理 即使知道了也不實行 諸聞法者反而在依止上師方面 產生了無量罪過 對於罪業也很難生起追悔 防護等心 因此 應當了知前文所說的依止勝利 不依止的過患而數 數思惟 於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諸罪 應由至心而悔 多 發防護之心 自應勵備法器諸法 數思圓滿德相知 識 積集資糧 廣發大願 為如是師乃至未證菩提以 來攝受之因 此段交待我們所應行持的 對於往昔多生以來未能如法依止善知識的罪業 應當 至誠懺悔 多發防護非理邪行之心 自己應努力完備法器 應具的各種德相 反覆思惟善知識的圓滿德相 然後積集 資糧 廣發大願 由此成為乃至未證菩提之間上師恆時攝 受自己的正因

122 若能這樣努力 必定會使自己成為具相法器 因此 宗大師勉勵我們 若如是者 不久當如志力稀有常啼佛子 及求知 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 若能這樣行持 不用太久 自己將會像志力稀有的常 啼菩薩和尋求善知識不知厭足的善財童子一樣 釋 廣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博朵瓦 種敦巴尊者三大弟子之一 生於一 三一 年 尊者初出家時 就非常重視因果 曾管理劄覺寺 一年 但期間從未比其他僧眾多喝過一杯乳酪 行為 如此嚴謹 尊者智慧廣大 對經典通達無礙 本想隱 姓埋名到康區覓一靜處專修 但二十八歲至惹珍寺拜 見種敦巴尊者時 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便留住惹珍寺 學法 尊者從種敦巴圓寂後至五十歲之間 專重於自 修 五十一歲後 才弘法攝受徒眾 日常有一千餘人 隨他學法 居無定處 所講之法 以 菩提道炬論 為主 也常宣說 大乘莊嚴經論 菩薩地 集學論 入行論 本生論 集法句 論 世稱 噶當六論 尊者所講的經論 所有文 義都結合修行 一字不漏 噶當 之名從此大振 道之根本親近善知識軌理 註 127

123 128

124 129

125 130

126 131

127 依大德教言宣說 133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46 2014 6 498 男女大乾坤 男女的戀愛行為 男人的大腦 女人的大腦 2014 6 498 47 48 2014 6 498 女人的戀愛行為 70 900 男人的戀愛行為 8 2014 6 498 49 50 2014 6 498 對於愛與性的混淆 男女所面臨的問題 和我一樣喜歡做愛除了我, 不可以看別人相信我, 沒有問題現在, 和我做愛知道如何引燃我從不傷害我 朋友關係和性 嫉妒和占有欲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信徒的偽善 郭善熙牧師被稱為韓國 本世代最優秀的講道者 講道是他牧會的最大武器 一如他所說 : 這四十年來, 我惟一做的就是講道 他是擺上生命來講道, 曾以系列解經講道, 帶動盼望教會復興 經文 : 加拉太書二章 11 至 13 節 14 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 與福音的真理 不合 71 新約聖經的福音 3 72, 干擾信仰的原因 30 然而, 有許多在前的, 將要在後 ; 在後的, 將要在前 73

More information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所 3 學 分 課 程, 及 兩 門 跨 領 域 課 程 共 6 學 分 以 上 課 程 學 生 在 修 課 前, 必 須 填 寫 課 程 修 課 認 定 表, 經 班 主 任 或 指 導 教 授 簽 名 後 始 認 定 此 課 程 學 分 ) 10. 本 規 章 未 盡 事 宜, 悉 依 學 位 95 年 訂 定 96 年 11 月 修 正 97 年 10 月 修 正 100 年 2 月 修 正 101 年 4 月 修 正 102 年 1 月 修 正 103 年 4 月 修 正 103 學 年 度 入 學 新 生 適 用, 舊 生 可 比 照 適 用 1. 研 究 生 須 於 入 學 後 第 二 學 期 開 學 前 選 定 指 導 教 授, 經 課 程 委 員 會 認 定 後 方 得 繼 續

More information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心 五 四 運 動 目 錄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張 2 心 五 四 運 動 的 時 代 意 義 4 四 安 : 提 昇 人 品 的 主 張 14 四 要 : 安 定 人 心 的 主 張 18 四 它 : 解 決 困 境 的 主 張 22 四 感 : 與 人 相 處 的 主 張 26 四 福 : 增 進 福 祉 的 主 張 30 心 五 四 運 動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生 活 主

More information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綠 野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教 案 設 計 / 朱 秀 芳 老 師 28 寫 作 背 景 導 讀 [98] L Lyman Frank Baum 1856-1919 1882 1886 1900 1939 故 事 簡 介 綠 野 仙 蹤 心 得 分 享 [99] 處 處 有 仙 蹤 繪 本 創 意 教 案 設 計 者 : 朱 秀 芳 適 用 年 級 : 授 課 時 間 :200 教 學

More information

16

16 序 1 16 序 2 KK KK KK KK KK KK 溫 溫 KK KK 周 婉 芬 博 士 2016 年 5 月 前 言 平 安 健 康 便 好 了 16 10 ICU ICU 26 300 26 10 ICU ICU 曾 錦 強 2016 年 5 月 目 錄 Chapter 1 家 庭 親 子 關 係 1.1 多 存 款 入 關 係 戶 口 2 1.2 不 傷 關 係 管 學 業 12 1.5

More information

就在那一夜 我重生了 我知道我已是基督徒 有不一樣的人生觀 和新的生命 我已脫離過去的捆綁 我自由了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再 活 一 次 5 掙 脫 的 勇 氣 9 我 為 什 麼 信 耶 穌? 14 死 亡 邊 緣 18 悸 動 的 靈 魂 22 神 的 忿 怒 與 祝 福 26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1 2 不 再 拜 拜 只 信 耶 穌 從 佛 陀 到 耶 穌 3 4 不 再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的友誼 而且無論外貌怎樣改變 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 發自內心 的自我認同感是無法改變的 只要自我認同才能得真正的心靈富足 而不是單純的改變外表 不同的整容公司亦會利用現今社會的價值觀來作宣傳 誇大整容 後的效果 又用明星效應 令消費者認為整容真的能變成明星一樣 整容這個風氣是由人們的價值觀造成的 有人指出 我們要接納 整容後的人以及香港社會應對此持更開放的態度 但相反地 為什麼 不能接納那些我們認為不

More information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戒菸實務個案自助手冊105年Ver.2 本計劃經費來自 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我 名字 為了 以下理由 1. 2. 3. 4. 5. 決定從 年 月 日起 簽署人 (簽章) 見證人 (簽章) 年 月 日 a 準備戒 V 環境的準備 排除讓自己想吸 自己戒 的環境 V 心理的準備 瞭解自己的吸 的環境 建立能提醒 行為 強化戒 決心 V 身體的準備 評估身體的尼古丁依賴度 必要時找尋 藥物降低戒 戒 的難度

More information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 劉 再 復 著 與 李 澤 厚 李 歐 梵 等 共 論 五 四 共 鑒 五 四 五 四 五 說 ( 代 序 ) 李 澤 厚 劉 再 復 I I II IV V VII 第 一 篇 五 四 新 文 化 運 動 批 評 提 綱 001 003 006 009 011 014 019 附 論 一 中 國 貴 族 精 神 的 命 運 ( 提 綱 ) 021 021 022 026 028 附 論 二 誰 是

More information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 1 1 = 0 0 = 1 0 0 = 1 0 = 0 1 = 0 1 1 = 1 1 = 0 0 = 1 : = {0,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More information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施政報告 1 3 4 13 14 34 17 19 20 24 2 5 26 27 28 29 3 0 31 32 3 3 3 4 35 50 36 42 43 45 46 48 49 50 51 66 52 57 58 60 61 65 6 6 67 76 1. 2. 3. 1 4. 5. 6. CEPA 7. 8. 9. 2 10. 11. 12. 13. 3 14. 15. 16. 17. 4 18.

More information

sle cover 1

sle cover 1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鳴 謝 給 愛 尋 根 究 底 的 青 少 年 紅 斑 狼 瘡 冷 知 識 ~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2003 For Inquiring Teens With LUPUS ~ Our Thoughts, Issues & Concerns Nichole Niles 為 什 麼 會 有 這 本

More information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老人憂鬱症的認識與老人自殺問題 18-24 25-44 45-64 65 10 8 6 4 2 0 ( 40% 15% Affect Cognition : drive Behavior DSM-V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2 9 5 Electronic Convulsion Therapy; ECT Rabins65 1% Rabins, 1992 20%-30% Blazer, 1994 65 12.9

More information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老人也是公司的寶 63 有條件的愛太辛苦 66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69 別玩劈腿遊戲 72 愛情不是人生的唯一 75 恐怖的愛 78 三 生涯規畫 81 人生規畫 81 忙人時間最多 84 非結婚不可嗎? 87 賺錢的福報 90 面對貧窮的勇氣 93 中年別盲目轉業 96 人到中年百事哀? 99 方外看紅塵 自我成長 目錄 一 調和身心 3 慢活人生 3 境隨心轉, 能轉敗為勝 6 如何認清自己? 9 對自己有交代 12 懂得放下, 才能自在 15 小心而不擔心 18 睡前放空自己 21 心定就做事不亂 24 穩重不是無能 27 失意得意一念間 30 忍出工作好本領 33 整形能轉運嗎? 36 通靈預言可信嗎? 38 二 待人處世 41 辦公室的溝通智慧 41 先做好人際關係 44 遵守團體遊戲規則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肆 研 究 方 法 進 行 本 研 究 前, 我 們 首 先 對 研 究 中 所 用 到 名 詞 作 定 義 定 義 : 牌 數 : 玩 牌 時 所 使 用 到 撲 克 牌 數 次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重 複 分 牌 次 數 數 : 進 行 猜 心 術 遊 戲 時, 每 次 分 摘 要 魔 術 師 讀 心 術 背 後 到 底 藏 了 多 少 祕 密? 一 般 觀 眾 心 裡 常 有 著 這 句 話 本 研 究 我 們 破 解 了 魔 術 師 透 過 數 學 規 律 加 上 置 中 手 法 完 成 一 連 串 騙 人 撲 克 牌 遊 戲, 也 學 會 了 如 何 透 過 整 理 表 格 方 式, 來 找 出 數 學 規 律, 也 更 懂 得 如 何 把 簡 單 數 學 技 巧

More information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BOOK 山 與 溪 谷 社 編 堀 內 一 雄 執 筆 蕭 雲 菁 譯 CONTENTS 訓 練 內 容 設 計 法 056 淡 季 期 的 訓 練 058 旺 季 期 的 訓 練 060 針 對 爬 坡 賽 的 訓 練 內 容 062 賽 後 的 資 料 分 析 064 067 PART4/ 鏑 木 毅 先 生 的 建 言 活 用 於 越 野 路 跑 的 心 跳 訓 練 068 心 率 計 為

More information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我 們 可 以 把 已 經 知 道 反 導 函 數 之 所 有 函 數 都 視 為 不 定 積 分 的 基 本 公 式 基 本 公 式 涵 蓋 的 範 圍 愈 大, 我 們 求 解 積 分 就 愈 容 易, 但 有 記 憶 不 易 的 情 事 研 讀 第 6. 節 反 導 函 數 與 不 定 積 分 定 義 6.. 反 導 函 數 說 明 : 第 六 章 求 積 分 的 方 法 若 F( ) f ( ), Df, 則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antierivative) () 當 F ( )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時, 則 F( ) C,C 為 常 數, 亦 為 f( ) 之 反 導 函 數 故 若 反 導 函

More information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Step 4 0 ( 下一頁 ) Camera Raw Chapter 3 089 Photoshop CC Camera Raw Photoshop Camera Raw Step 1 3 1 2 3 SCOTT KELBY Step 2 B Camera Raw 088 Chapter 3 Camera Raw Chapter 3 Camera Raw Step 3-4 -100 negative clarity +25 ] P / -75-50 Step 4 0 ( 下一頁

More information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三 婚 姻 成 長 63 奉 子 不 離 婚 63 家 庭 主 夫 不 丟 臉 66 做 家 事 的 福 報 69 家 暴 是 前 世 報 應? 72 太 太 為 什 麼 不 再 是 知 己? 75 外 遇 毀 掉 一 家 人 78 娶 外 籍 配 偶 無 法 解 決 問 題 81 娶 外 籍 配 方 外 看 紅 塵 家 庭 溝 通 目 錄 一 親 子 教 育 3 讓 孩 子 走 自 己 的 路 3 以 佛 心 陪 孩 子 成 長 7 我 不 是 小 流 氓 10 以 勉 勵 代 替 責 罵 13 尊 重 孩 子 的 意 願 16 悲 哀 小 皇 帝 19 青 少 年 為 何 迷 戀 網 路? 22 小 爸 媽 問 題 多 24 接 受 同 性 戀 兒 子 27 單 身 者 適 合 收 養 小

More information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兒 歌 內 容 分 析 ~ 以 台 灣 省 教 育 廳 發 行 之 大 單 元 活 動 設 計 內 之 兒 歌 為 例 ~ 摘 要 82 76 158 一 兒 歌 類 目 的 分 布 情 形 ( ) 26 23 22 16 61 38.6 16.5 ( ) 二 兒 歌 選 用 情 形 ( ) 2 ( ) ( ) 1. 158 2. 第 一 章 緒 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79 第 二 節 研

More information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骨 折 別 日 數 表 1. 鼻 骨 眶 骨 ( 含 顴 骨 ) 14 天 11. 骨 盤 ( 包 括 腸 骨 恥 骨 坐 骨 薦 骨 ) 40 天 2. 掌 骨 指 骨 14 天 12. 臂 骨 40 天 3. 蹠 骨 趾 骨 14 天 13. 橈 骨 與 尺 骨 40 天 4. 下 顎 ( 齒 查 詢 本 公 司 資 訊 公 開 說 明 文 件, 請 上 本 公 司 網 站, 南 山 產 物 團 體 傷 害 保 險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給 付 ( 日 額 型 ) 附 加 條 款 ( 主 要 給 付 項 目 : 傷 害 醫 療 保 險 金 日 額 保 險 金 ) 100.05.27(100) 美 亞 保 精 字 第 0097 號 函 備 查 101.08.08(101) 美 亞 保 精

More information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DaoCiDi2003TC-123-20080831-ct-P255L01-R20120612 菩 提 道 次 第 一 二 三 雪 歌 仁 波 切 講 授 法 炬 法 師 翻 譯 2008/08/31 請 思 惟 : 為 饒 益 等 同 虛 空 般 的 如 母 眾 生, 務 必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要 證 得 圓 滿 正 等 正 覺 佛 果, 必 須 努 力 於 能 證 得 的 方 法 ( 方 便 ), 是 所 聽 聞 之 法 我 們 已 值 遇 此 法, 而 且 已

More information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校 長 遴 選 者 就 相 關 遴 選 事 項, 有 程 序 外 之 接 觸 遴 選 會 委 員 在 任 期 間 因 故 無 法 執 行 任 務 或 有 不 適 當 之 行 為 者, 由 各 該 主 管 機 關 解 聘 之 ; 其 缺 額, 依 第 一 項 至 第 五 項 規 定 聘 ( 派 ) 委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學 績 效 考 評 辦 法 修 正 對 照 表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二 年 十 二 月 二 十 日 教 育 部 臺 教 授 國 部 字 第 1020118431A 號 令 修 正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任 期 考 評 辦 法, 名 稱 並 修 正 為 高 級 中 等 學 校 校 長 遴 選 聘 任 及 辦

More information

【第35義】中

【第35義】中 一 前 言 大 般 若 經 中 菩 薩 證 住 實 際 的 探 討 林 崇 安 ( 法 光 雜 誌,251 期,2010) 玄 奘 大 師 所 譯 的 大 般 若 經 是 由 16 部 經 典 所 組 成, 分 成 十 六 分, 也 稱 作 十 六 會 前 五 分 內 容 大 致 相 同 而 經 文 長 短 有 異, 其 品 數 和 卷 數 為 : 初 分 七 十 九 品 400 卷 : 卷 1 卷

More information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年7月14日糖尿病研討會簡章-衛生局版_docx 105 年 屏 東 縣 糖 尿 病 暨 慢 性 病 共 同 照 護 網 繼 續 教 育 The Conference of Diabetes Joint Care In 本 研 討 為 增 進 慢 性 病 患 之 肺 結 核 與 COPD 疾 病 認 識, 另 針 對 糖 尿 病 胰 島 素 之 臨 床 經 驗 分 享, 讓 學 員 充 分 認 識 胰 島 素 特 性, 以 提 供 良 好 的 醫

More information

life930106

life930106 下 象 棋 暗 棋 一 象 棋 是 什 麼? 象 棋 是 中 國 老 祖 先 發 明 的, 下 象 棋 可 以 讓 頭 腦 變 聰 明, 所 以 象 棋 是 益 智 遊 戲 象 棋 的 棋 子 有 二 種 顏 色 : 黑 色 和 紅 色 請 你 數 一 數, 總 共 有 多 少 個 棋 子? - 1 - 休 閒 教 育 領 域 教 材 範 例 紅 色 的 棋 子 有 16 個 黑 色 的 棋 子 也

More information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關 懷 照 顧 者 小 冊 子 2 3 4 6 長 期 病 患 者 的 照 顧 者 很 多 時 需 要 24 小 時 全 天 候 照 顧 受 關 顧 者 這 無 疑 令 個 人 生 活 空 間 變 得 狹 窄 然 而, 故 事 中 的 受 訪 者 卻 能 把 握 時 間, 在 受 關 顧 者 上 學 後, 通 過 參 與 各 樣 義 工 活 動 充 實 自 已 ; 同 時, 亦 為 長 期 病

More information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計 通 報 內 政 統 通 報 一 一 年 第 四 週 100 年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度 調 查 結 果 內 政 部 統 處 8 成 5 的 居 家 服 務 使 用 者 對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各 項 服 務 表 示 有 7 成 5 表 示 會 介 紹 他 人 使 用 有 接 受 居 家 服 務 所 提 供 的 協 助 洗 澡 協 助 換 穿 衣 服 協 助 吃 飯 協 助 起 床 站 立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T209_06

T209_06 中 身 表 身, 變 異 身 不 變 異 身, 女 身 男 身 半 擇 迦 身 : 這 是 解 釋 身 念 住 的 身, 一 共 有 三 十 五 現 在 這 裡 是 中 身 : 中 身 就 是 身 體 的 內 部, 是 不 清 淨 的, 自 性 不 淨, 叫 中 身 表 身 : 就 是 身 體 的 表 面, 相 似 的 清 淨 變 異 身 : 變 異 身 是 命 終 了 的 時 候, 青 瘀 膿 爛

More information

LSM Chinese

LSM Chinese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書 名 : 路 加 福 音 生 命 讀 經 第 六 十 一 篇 人 救 主 的 神 人 生 活 ( 二 ) 讀 經 : 希 伯 來 書 二 章 十 四 節 上, 十 六 至 十 七 節 上, 腓 立 比 書 二 章 六 至 八 節, 約 翰 福 音 一 章 一 節, 十 四 節, 五 章 三 十 節, 六 章 三 十 八 節 在 本 篇

More information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目錄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2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3 安身 - 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8 安心 - 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13 安家 - 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15 安業 - 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18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安誰 - 能夠安人必能安己行菩薩道 - 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安身 安心 安家 安業 身心平安

More information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晴 台 天 灣 氣 野 候 豬 的 帽 子 戲 法 氣 現 象 況 海 與 嘯 保 育 野 豬 家 豬 一 家 親 Lyall Watson 12 2013 11 491 適 存 強 勢 的 生 理 特 性 44 2013 11 491 13 台 灣 野 豬 憑 藉 著 各 種 優 異 且 特 殊 的 生 理 特 徵 與 行 為, 得 以 成 功 繁 衍 廣 布 全 島, 卻 也 因 此 與 人 類

More information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修 課 特 殊 規 定 : 一 法 律 系 學 生 最 低 畢 業 學 分 128;101 學 年 度 修 讀 法 律 系 雙 主 修 學 生 應 修 畢 法 律 專 業 目 64 學 分 ( 限 修 習 本 校 法 律 系 開 設 課 程, 不 得 以 原 學 系 或 外 校 課 程 抵 免 - 法 律 學 系 學 士 班 基 礎 科 目 一 覽 表 101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科 目 名 稱 必 規 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第 三 學 年 第 四 學 年 群 學 分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備 註 ( 先 修 科 目 ) 刑 法 ( 一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刑 法 ( 二 ) 群 3 3 基 礎 科 目 / 先 修 刑 法 ( 一 ) 刑 事

More information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ir@abchina.com 2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1288 2016 2016 3 31 571 XIVA 13.09(2) 13.10B 1 1.1 1.2 2016 4 28 2016 5 2016 1414 1.3 1.4 1 2 2.1 A H 2.2 601288 1288 12 360001 360009 69 100005 86-10-85109619 86-10-85108557

More information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除 十 五 種 貪 欲 得 十 六 心 無 礙 解 脫 5-6) 有 精 進 斷 不 善 法, 有 精 進 長 養 善 法 7-8) 有 喜, 有 喜 處 9-10) 有 身 猗 息, 有 心 猗 息 11-12) 有 定, 有 定 相 13-14) 有 捨 善 法, 有 捨 不 善 法 成 實 論 十 住 毘 婆 沙 論 卷 3 發 菩 提 心 品 第 6 ( 釋 開 仁 指 導, 釋 惟 欣 整 理 ) p.2-3: 見 法 欲 壞, 為 守 護 故 發 心 一 人 二 處 行 出 三 界 四 聖 諦 大 導 師 1 知 五 種 法 藏 脫 於 六 道 佛 多 種 可 能 :1) 自 利 利 他 ;2) 福 慧 ;3) 見 道 修 道 欲 界 色 界 無 色 界 苦 集 滅 道 過 去 法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3E6A4B830312D2D2DBCC6BD75BB50BEE3BCC6AABAA55BB4EEB942BAE22E646F6378> 國 中 數 學 基 本 學 習 內 容 補 救 教 材 第 一 冊 一 -1 單 元 一 數 線 與 整 數 的 加 減 運 算 主 題 一 正 數 負 數 的 意 義 一 正 數 和 負 數 : 尋 找 寶 藏 北 西 東 小 明 南 小 明 無 意 間 得 到 了 一 張 藏 寶 圖, 圖 上 的 黑 點 代 表 小 明 現 在 站 的 地 方, 每 個 腳 印 都 代 表 1 步 若 要 在

More information

150 180 60 90 取 食 多 樣 性 與 效 應 200 3 2013 11 491 21

150 180 60 90 取 食 多 樣 性 與 效 應 200 3 2013 11 491 21 山 林 雕 塑 者 台 灣 水 鹿 發 情 求 偶 行 為 2 3 3 6 6 8 2 4 20 2013 11 491 150 180 60 90 取 食 多 樣 性 與 效 應 200 3 2013 11 491 21 150 20 22 2013 11 491 台 灣 水 鹿 族 群 如 果 持 續 成 長, 對 於 森 林 底 層 的 鳥 類 甚 至 其 他 類 群 物 種 的 影 響, 需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Microsoft Word - 第四章.doc 第 四 章 - 試 分 別 說 明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與 序 向 邏 輯 電 路 之 定 義 解 :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由 基 本 邏 輯 閘 所 組 成 的 此 種 邏 輯 電 路 之 輸 出 為 電 路 所 有 輸 入 的 組 合 因 此 輸 出 狀 態 可 完 全 由 目 前 之 輸 入 來 決 定 而 組 合 邏 輯 電 路 之 示 意 圖 如 圖 所 a 示 ; 而 序 向 邏

More information

B19 骨 頭 透 露 的 訊 息 1 Carabelli's cusp

B19 骨 頭 透 露 的 訊 息 1 Carabelli's cusp 看 骨 頭 說 故 事 骨 頸 的 大 小 與 形 狀 1 1 20 2013 9 489 B19 骨 頭 透 露 的 訊 息 1 Carabelli's cusp 2013 9 489 21 DNA 5 X B6 人 骨 與 獸 骨 的 異 同 B7 28 32 36 22 2013 9 489 B6 B2 3 5 B7 2013 9 489 23 基 於 部 分 動 物 的 移 動 性 低, 透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00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6 007 The Master Key System 008 009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0 011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2 013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4 015 The Master Key System 016 017 Contents chapter

More information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色 彩 時, 不 自 覺 地 會 反 應 出 大 腦 對 色 彩 的 解 釋, 設 計 師 若 能 掌 握 色 彩 所 隱 藏 的 訊 息, 便 可 以 充 分 利 用 並 創 造 出 極 具 魅 力 的 產 品 視 覺 對 知 覺 的 影 響 色 彩 是 人 的 視 覺 機 制 所 創 造 出 來 用 以 探 究 環 境 的 工 具, 它 不 僅 能 提 供 辨 識 的 作 用, 還 具 有 知 覺 與 文 化 上 的 意 涵, 並 能 引 發 強 烈 到 超 越 理 智 的 情 緒 反 應, 對 人 類 的 生 活 影 響 十 分 深 遠 2120 21 3 30 20109453 人 們 在 為 生 活 空 間 中 的 物 品 選 擇

More information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我 為 你 祝 福 目 錄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2 從 普 門 品 談 如 何 自 助 助 人 12 從 大 悲 咒 談 如 何 祈 福 有 福 22 我 為 你 祝 福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從 心 經 談 如 何 安 定 人 心 ( 一 ) 建 立 正 確 的 人 生 觀 我 為 你 祝 福 1. 三 世 因 果, 還 願 受 報 2. 四 大 假 合, 歡

More information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長跨距暨挑高建築特殊結構系統之調查分析 第 一 章 1 2 3 4 第 二 章 5 6 7 8 1. 2. 9 3. 4. 5. 6. 7. 8. 9. 10. 1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 第 三 章 p 12 b / B 0.75 13 p 14 15 D = l 20 +10 16 17 p l D l D l D 3 p 4 3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Microsoft Word - 小論文-變性狗問卷調查.doc 篇 名 : 將 母 狗 變 性 來 解 決 流 浪 狗 問 題 之 問 卷 調 查 研 究 作 者 : 王 柏 勝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柯 志 翰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蔡 其 宏 國 立 鹿 港 高 級 中 學 養 二 甲 班 指 導 老 師 : 陳 光 烈 老 師 1 壹 前 言 流 浪 狗 的 問 題 存 在 已 久,( 註 一 ) 目 前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A46AADBCA6CAAA6BA9FAAAF9BDD7AABDB8D1C1BFB04F5F372D32325FA4DFBDE53230313231322E646F63> 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講記 講述者: 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 淨 界法師 下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 修改 增刪 販售 -1- 編 輯 出 版 : 淨 願 蘭 若 釋 心 賢 大 乘 百 法 明 門 論 直 解 第 7 卷 / 共 22 本 論 裡 面 講 到 百 法, 分 成 了 五 位, 就 是 有 五 個 種 類 ; 第 一 個 心 法 跟 第 二 個 心 所 有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性 別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性 別 臺 南 市 左 鎮 區 104 年 人 口 婚 姻 結 構 狀 況 分 析 與 探 討 臺 南 市 左 鎮 區 公 所 會 計 室 編 製 目 錄 壹 前 言 1 貳 人 口 分 布 2 一 人 口 成 長 趨 勢 2 ( 一 ) 人 口 數 2 ( 二 ) 人 口 數 增 加 率 2 二 性 比 例 3 三 戶 量 4 參 人 口 結 構 5 一 人 口 結 構 年 齡 三 段 組 5 二 人 口

More information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傳 真 : 網 址 :  報 告 主 筆 : 李 略 博 士 數 據 錄 家 長 對 澳 門 中 小 學 教 育 現 狀 的 意 見 調 查 報 告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中 華 學 生 聯 合 總 會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2009.3 支 持 機 構 : 社 會 文 化 司 主 辦 機 構 : 澳 門 學 聯 澳 門 青 年 研 究 協 會 電 話 : 00853-28365314 28526255 傳 真 : 00853-28526937 網 址 :

More information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業 是 國 家 的 根 本, 隨 著 科 技 的 進 步 與 社 會 的 富 裕, 增 加 肥 料 的 施 用 量 與 農 病 蟲 害 防 治 方 法 的 提 升, 使 得 糧 食 產 量 有 大 幅 的 增 長, 但 不 當 的 農 業 操 作, 如 過 量 的 肥 料 農 藥 施 用 等, 對 生 態 環 境 產 生 很 嚴 重 的 傷 害, 為 確 保 農 業 的 永 續 發 展 與 安 全

More information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4D6963726F736F667420576F7264202D20B773A55FA5ABAC46A9B2BDC3A5CDA7BD313034A67EA6DC313035A67E33A4EBBFECB27AA9CAA74FA5ADB5A5ABC5BEC9B1A1A7CE> 新 北 市 政 府 衛 生 局 104 年 至 105 年 3 月 辦 理 性 別 平 等 宣 導 情 形 宣 導 方 式 ( 含 平 面 網 頁 廣 播 影 音 座 談 會 說 明 會 性 別 平 等 宣 導 文 宣 製 作 情 形 CEDAW 宣 導 情 形 宣 導 成 效 記 者 會 及 活 動 等 ) 時 間 :104 年 1 月 10 日 內 容 : 溫 柔 生 產 分 享 及 母 乳 支

More information

55202-er-ch03.doc

55202-er-ch03.doc 8 第 章 機 率 - 樣 本 空 間 與 事 件 列 出 擲 一 粒 骰 子 所 出 現 點 數 的 樣 本 空 間, 並 以 集 合 表 示 下 列 各 事 件 : A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偶 數 的 事 件, B 是 出 現 點 數 為 奇 數 的 事 件, C 是 出 現 點 數 大 於 的 事 件 骰 子 出 現 的 點 數 可 能 是,,, 4,5, 6, 因 此 出 現 點 數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Microsoft Word - 玫瑰經 玫 瑰 經 聖 號 經 因 父 及 子 及 聖 神 之 名, 阿 門 信 經 我 信 唯 一 的 天 主, 全 能 的 聖 父, 天 地 萬 物, 無 論 有 形 無 形, 都 是 祂 所 創 造 的 我 信 唯 一 的 主 耶 穌 基 督 天 主 的 獨 生 子, 祂 在 萬 世 之 前, 由 聖 父 所 生, 祂 是 出 自 天 主 的 天 主, 出 自 光 明 的 光 明, 出 自 真 天 主

More information

22 8 2005 15 Guji Guji 12 14 (Peter Pan Prize) 2013 2014 2014 2015 2014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22 8 2005 15 Guji Guji 12 14 (Peter Pan Prize) 2013 2014 2014 2015 2014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第 二 十 七 屆 信 誼 幼 兒 文 學 獎 1987 27 126 76 22 8 2005 15 Guji Guji 12 14 (Peter Pan Prize) 2013 2014 2014 2015 2014 NSO NSO& 2014 Guji Guji 20 27 70% 27 501 42% 第 二 十 七 屆 信 誼 幼 兒 文 學 獎 得 獎 作 品 / / / 圖 畫 書 創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Microsoft Word - CDtc_WeiShiSanShiSong_05.doc 唯 識 三 十 頌 第 五 講 最 尊 貴 的 淨 蓮 上 師 講 解 講 於 新 加 坡 Orchid Country Club 2014 年 6 月 5 日 喇 嘛! 各 位 居 士 大 德! 晚 上 好! 我 們 昨 天 介 紹 了 賴 耶 的 自 相, 就 是 阿 賴 耶 識 它 的 自 體 的 功 能, 有 能 藏 所 藏 跟 執 藏, 最 主 要 是 講 這 個 我 愛 執 藏 就 是

More information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苾 芻 當 知 法 謂 正 見 邪 見 非 法 或 復 有 處 無 我 名 法 如 契 經 說 諸 法 無 我 當 知 此 中 無 我 名 法 法 謂 能 持 或 能 長 養 能 持 於 自 長 養 望 他 問 何 故 此 中 先 辯 色 法 答 一 切 法 中 色 最 麁 故 是 一 切 識 所 修 訂 日 期 : 2009/04/23 發 行 日 期 : 2009/5/9 發 行 單 位 : 中 華 電 子 佛 典 協 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 料 底 本 : 大 正 新 脩 大 正 藏 經 Vol. 28, No. 1555 原 始 資 料 : 蕭 鎮 國 大 德 提 供, 維 習 安 大 德 提 供 之 高 麗 藏 CD 經 文, 北 美 某 大

More information

簽 呈

簽      呈 台 新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公 告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5 月 4 日 台 新 投 (105) 總 發 文 字 第 00116 號 主 旨 : 本 公 司 經 理 之 台 新 亞 美 短 期 債 券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基 金 等 3 檔 基 金 ( 以 下 合 稱 本 基 金 ), 修 正 證 券 投 資 信 託 契 約 暨 配 合 修 正 公 開 說 明

More information

03-??????

03-?????? 攝 類 學 03 講 者 : 促 稱 格 西 譯 者 : 法 音 法 師 地 點 : 三 學 法 洲 時 間 :20121003 接 續 探 討 常 的 性 相, 如 文 : 非 剎 那 與 法 的 同 位 即 常 的 性 相 空 有 作 用 者, 即 無 事 的 性 相 不 生 即 非 所 作 性 的 性 相 不 堪 生 住 滅 即 無 為 法 的 性 相 非 勝 義 具 有 作 用 者 即 世

More information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律 儀 不 律 儀 色 就 是 受 所 引 色 在 五 種 色 裡 面 是 受 所 引 色 三 摩 地 所 行 色 是 定 自 在 所 生 色 另 外 有 極 略 色 就 是 極 微 色 極 迥 色 就 是 極 遠 的 地 方 在 虛 空 裡 面 看 上 去 遠 遠 地 看 那 個 顏 色 就 是 辰 六 法 分 二 科 巳 一 出 體 性 分 三 科 午 一 標 略 說 法 界 :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這 是 外 六 處 最 後 一 個 法 處 也 就 是 我 們 常 說 的 法 塵 前 面 的 色 聲 香 味 觸 都 說 過 了 這 是 最 後 一 個 是 法 界 略 說 法 界 若 假 若 實 有 八 十 七 法 色 聲 香 味 觸 是 以 別 名 表 示 的 每 一

More information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執 種 子 就 是 攝 大 乘 論 的 三 種 熏 習 一 樣 的 無 始 戲 論 因 這 是 因 緣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是 增 上 緣 它 是 個 增 上 緣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它 也 是 個 增 上 緣 也 是 增 上 緣 這 是 標 所 由 就 是 立 出 來 丑 二 生 分 二 科 寅 一 徵 云 何 生? 云 何 生 由 我 愛 無 間 已 生 故 無 始 樂 著 戲 論 因 已 熏 習 故 淨 不 淨 業 因 已 熏 習 故 這 是 第 二 科 生 意 地 裡 面 也 是 分 五 科 意 的 自 性 所 依 所 緣 助 伴 作 業 第 五 科 作 業 裡 面 分 兩 科 第 一 科 約 通 相 辨 第 二 科 約 最 勝 辨 最 勝 辨 裡 面 分

More information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採訪 / 葉代芝 2005 12 2,500 爭取獨立 流亡到這裡的西藏難 民, 在刻苦的環境中胼手胝足, 建立起一個個屯墾區 90 希望,沒有句點 91 靈魂的一角遺留在北印 9 5 2.5 4 從北印回來, 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 行動醫療團團長陳志福醫師, 為巡迴醫療團隊掌舵 30 周維正醫師是國合會的長期志工, 走過了三十多個國家, 在各個行動醫療團中,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More information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前 項 第 三 款 所 定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基 準, 如 附 件 一 第 七 條 驗 證 機 構 受 理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之 驗 證, 應 辦 理 書 面 審 查 實 地 查 驗 產 品 檢 驗 及 驗 證 決 定 之 有 機 農 產 品 及 有 機 農 產 加 工 品 驗 證 管 理 辦 法 (101.06.07 修 正 ) 第 一 條 本 辦 法 依 農 產 品 生 產 及 驗 證 管 理 法 ( 以 下 簡 稱 本 法 ) 第 五 條 第 二 項 規 定 訂 定 之 第 二 條 本 辦 法 用 詞, 定 義 如 下 : 一 生 產 廠 ( 場 ): 指 在 國 內 生 產 加 工 分 裝 或 流 通 有 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104年說明會簡報-final-0923.ppt [相容模式] 主 任 導 師 一 年 級 導 師 系 學 會 導 師 二 年 級 導 師 教 育 專 業 課 26 學 分 教 師 資 格 檢 定 考 試 ( 每 年 3 月 )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證 書 學 習 護 照 ( 實 地 實 習 研 習 服 務 時 數 心 霊 美 學 與 藝 術 人 文 活 動 ) 修 畢 師 資 職 前 教 育 證 明 書 教 師 甄 試 專 門 課 程 ( 任 教 類

More information

T0209_07

T0209_07 不 掉 心 者 :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得 平 等 捨 : 修 心 念 住 的 時 候, 觀 察 自 己 的 心, 心 有 很 多 種 不 同 的 相 貌 這 裡 是 說 怎 麼 叫 做 不 掉 心? 不 掉 心, 簡 單 地 說, 就 是 不 散 亂, 掉 者, 動 也 ; 就 是 不 動 亂 的 心 謂 於 舉 時 及 於 略 時 : 舉, 前 面 解 釋 過, 就 是 昏 沉 的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Microsoft Word - 14觀十二因緣品 觀 十 二 因 緣 品 第 十 四 章 節 大 意 初 看 這 品 的 偈 頌, 我 們 會 很 驚 訝 : 它 跟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完 全 不 同 歷 來 的 結 構 章 法 乃 是 先 立 再 破, 甚 至 一 破 再 破 而 這 品 竟 只 有 立 而 沒 有 破, 甚 至 立 的 部 分, 也 只 是 平 鋪 直 敘 地 看 不 出 有 任 何 特 勝 之 處 我 們 學 佛 以

More information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1 緒言 澳門博彩業發展面面觀 2010 香港城市大學 中 國 澳 門 特 區 博 彩 業 與 社 會 發 展 前 言 2009 12 2009 8 5 [1] [2] 141.4 [3] 1. 賭 王 病 情 一 度 惡 劣 明 報 2009 年 8 月 5 日 A4 頁 到 截 稿 日 為 止 (2009 年 11 月 5 日 ), 賭 王 病 情 仍 未 有 好 轉 的 消 息 2. 同 註

More information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實 習 Ⅰ 1. 了 解 CNC 銑 床 的 發 展 2. 了 解 CNC 銑 床 刀 具 的 選 用 3. 了 解 台 中 市 財 團 法 人 光 華 高 級 工 業 職 業 學 校 專 業 科 目 - 數 值 控 制 機 械 教 案 本 適 用 科 別 : 機 械 科 製 圖 科 編 寫 單 位 : 光 華 高 工 機 械 製 圖 科 授 課 老 師 章 節 第 一 章 教 學 教 具 間 3 分 鐘 粉 筆 CNC 銑 床 教 學 內 容 CNC 銑 床 之 基 本 操 作 教 材 來 源 數 值 控 制 機

More information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2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你可能不知道的媒體影響 劉正山若用 選戰 的角度來看選舉和參與選舉, 你大腦裡情感的作用一定大過理性的作用, 便會很習慣地拿各種媒體或別人的觀點來使自己的選擇合理化 2012 理性真的普遍嗎 注意力的爭奪戰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13 14 科學發展 2012 年 12 月,480 期 agendasetting 報紙和網路新聞的頭版空間有限,

More information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268 別 行 政 區 所 以, 全 國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根 據 憲 法 第 31 條 規 定 設 立 了 特 別 行 政 區 沒 有 憲 法 第 31 條 的 規 定, 就 沒 有 特 別 行 政 區 制 度 存 在 的 合 法 性 基 礎 62 正 如 上 述, 憲 法 為 特 別 行 行 政 第 二 十 三 卷, 總 第 八 十 八 期,2010 No.2,267 275 267 * 憲 法 和 基 本 法 是 澳 門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憲 制 基 礎, 體 現 在 二 個 方 面 第 一, 一 國 兩 制 的 實 施 需 要 制 度 化 和 法 律 化, 制 度 化 就 是 設 立 特 別 行 政 區, 法 律 化 就 是 制 定 特 別 行 政 區 基 本 法 制 度

More information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1 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啰啰 阇 序论 / 3 睺 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别解脱戒 序论 / 5 菩萨戒 金刚乘戒 如法守护 6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7 8 / 菩提道次第略论 阇 序论 / 9 10 / 菩提道次第略论 序论 / 11 12 / 菩提道次第略论 槃 序论 / 13 除三种过 14 / 菩提道次第略论 依六种想 于己作病者想 序论 / 15 于说法者作医师想

More information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國中數學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材 第二冊 五 -1 單 元 五 比 與 比 例 式 主 題 1 比 與 比 值 及 其 應 用 一 比 : 兩 個 數 量 以 : 區 隔, 藉 以 呈 現 兩 個 數 量 的 關 係 稱 為 比 例 如 : 一 年 四 班 有 15 個 男 生,18 個 女 生, 則 男 生 人 數 : 女 生 人 數 =15:18 練 習 大 小 兩 個 正 方 形 的 邊 長 各 為 3 公 分 與 2 公 分, 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Microsoft Word - Draft circular on Sub Leg  - 11 Apr (chi)_Traditional 檔 號 : (20) in EDB(SCR) 25/58/11 Pt.4 教 育 局 通 告 第 3/2012 號 2012 年 教 育 ( 修 訂 ) 規 例 2012 年 教 育 ( 豁 免 )( 提 供 非 正 規 課 程 的 私 立 學 校 )( 修 訂 ) 令 2012 年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條 例 ( 修 訂 附 表 1) 令 [ 注 意 : 本 通 告 應 交 ( a )

More information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HSBC Holdings plc Interim Report 2015 - Chinese 聯 繫 客 戶 創 先 機 助 握 商 情 百 五 載 HSBC Holdings plc 滙 豐 控 股 有 限 公 司 2015 年 中 期 業 績 報 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07

Microsoft Word - ch07 五 本 要 點 補 助 款 之 請 撥 及 核 結, 依 下 列 規 定 辦 理 : ( 一 ) 補 助 經 費 由 本 署 直 接 撥 付 至 地 方 政 府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及 其 他 學 校 ( 二 ) 聯 絡 處 及 校 外 會 應 檢 附 收 據, 向 經 費 代 管 學 校 或 地 方 政 府 辦 理 核 銷, 原 始 支 出 憑 證 由 經 費 核 銷 單 位 留 存 備 查

More information

16 14 3029 83 90 1756 5 章 魚 酶 0135-006462 酶 201211479 7

16 14 3029 83 90 1756 5 章 魚 酶 0135-006462 酶 201211479 7 本 草 綱 目 中 的 海 洋 生 藥 本 草 綱 目 是 本 草 醫 學 中 重 要 的 著 作 之 一, 其 中 海 洋 生 物 扮 演 著 重 要 的 角 色, 袓 先 的 智 慧 一 脈 相 傳, 對 民 族 昌 盛 有 不 可 磨 滅 的 貢 獻 10275 12 17 657659 151596 1,518374 古 人 長 期 在 漁 獵 和 農 業 的 經 驗 中, 使 用 了 許

More information

頁 1 / 8 法 規 名 稱 : 公 務 人 員 俸 給 法 修 正 時 間 :97.1.16 第 一 條 ( 本 法 內 容 ) 公 務 人 員 之 俸 給, 依 本 法 行 之 第 二 條 ( 名 詞 定 義 ) 本 法 所 用 名 詞 意 義 如 下 : 一 本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人 員 依 法 應 領 取 之 基 本 給 與 二 年 功 俸 : 係 指 各 職 等 高 於 本 俸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流 動 股 票 買 賣 服 務 操 作 指 引 目 錄 項 目 內 容 頁 數 1 手 機 要 求 3 2 登 記 程 序 3 3 登 入 程 序 4 4 輸 入 買 賣 指 示 6 5 更 改 指 示 14 6 取 消 指 示 18 7 查 詢 股 票 結 存 21 8 查 詢 買 賣 指 示 23 9 更 改 密 碼 24 10 查 詢 股 價 及 指 數 26 11 切 換 語 言 及 登 出

More information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 14 學 年 度 大 學 繁 星 推 薦 入 學 - 第 一 類 學 群 至 第 七 類 學 群 各 校 系 一 覽 表 21 中 學 系 16 16 22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23 劇 場 藝 術 學 系 2 2 24 企 業 管 理 學 系 1 11 2 資 訊 管 理 學 系 學 測 術 科 考 試 分 發 比 序 科 目 檢 定 及 級 分 項 目 檢 定 及 分 數 項 目 4 4 學

More inform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1Part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2 飲 料 調 製 丙 級 技 術 士 技 能 檢 定 必 勝 寶 典 Beverage Modulation Preparation 應 考 綜 合 注 意 事 項 1. 980301 980302 980303 A1 A2 A3 A4 A5 A6 B7 B8 B9 B10 B11 B12 C13 C14 C15 C16

More information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數學奠基活動模組示例》 02 學 年 就 是 要 學 好 數 學 (JUST DO MATH) - 子 計 畫 一 : 數 學 活 動 營 數 學 奠 基 活 動 模 組 示 例 : 分 數 假 帶 互 換 _ 國 小 三 四 年 級 桌 遊 活 動 名 稱 : 分 數 心 臟 病 編 號 : ( 由 主 辦 單 位 填 寫 ) 設 計 者 : 新 竹 縣 蔡 寶 桂 老 師 壹 活 動 器 材 : 一 分 數 撲 克 牌,

More information

17-72c-1

17-72c-1 台灣喜宴文化與陶瓷餐具設計開發 廖素慧 林長弘 林秀娟 摘 要 喜宴文化它包括了生活風俗習慣 禮教的 禁忌與料理 飲食的結合 可以看到民族的思 想行為以及社會的結構模式 是生活文化的濃 縮 它的過程對於一對新人在人生旅程開始 時 得到關愛與祝福也給予責任 所以喜宴的 禮教約束 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過程 好的飲 食禮教約束可以產生良性的人生觀 從喜宴的 食物料理與新開發餐具的造形與裝飾美感等的 結合來做一個開始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Microsoft Word - 10100000191.doc 臺 灣 集 中 保 管 結 算 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辦 理 認 購 ( 售 ) 權 證 帳 簿 劃 撥 作 業 配 合 事 項 部 分 條 文 修 正 條 文 對 照 表 附 件 1 修 正 條 文 現 行 條 文 說 明 第 五 章 認 購 ( 售 ) 權 證 之 權 利 行 使 第 一 節 認 購 權 證 採 證 券 給 付 或 以 證 券 給 付 之 認 購 權 證 發 行 人 得 選

More information

102.6.30.xls

102.6.30.xls 之 二 資 產 負 債 權 益 展 開 表 102 年 6 月 30 日 單 位 : 新 臺 幣 千 元 資 產 會 計 項 目 展 開 項 目 現 金 及 約 當 現 金 75,497 75,497 存 放 央 行 及 拆 借 銀 178 178 同 業 透 過 損 益 按 公 允 價 值 衡 量 之 金 融 資 產 139,578 139,578 對 金 融 相 關 事 業 之 資 本 投 資

More information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格 成 績 證 明 第 六 條 第 七 條 本 系 大 四 課 程 中 規 劃 日 本 韓 國 越 南 專 題 研 究, 學 生 需 於 大 四 時 修 習 該 課 程, 並 於 規 定 期 間 內 提 出 專 題 報 告, 取 得 合 格 成 績 證 明 本 系 規 定 學 生 畢 業 時 需 取 國 立 高 雄 大 學 東 亞 語 文 學 系 大 學 部 修 業 規 則 (104 學 年 後 入 學 學 生 適 用 ) 修 正 對 照 表 條 文 修 正 後 條 文 原 條 文 備 註 第 二 條 第 三 條 第 四 條 第 五 條 大 學 部 104 學 年 度 入 學 學 生 大 四 上 下 皆 未 選 擇 校 外 實 習 I 及 校 外 實 習 Ⅱ 者 畢 業 學 分 為 128 學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Microsoft Word - 立法會十四題附件.doc 附 件 一 公 務 員 資 歷 組 別 I. 資 歷 組 別 及 名 稱 資 歷 組 別 名 稱 1 無 需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2 中 學 會 考 證 書 第 一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的 第 二 組 : 需 要 香 港 中 學 會 考 五 科 及 格 並 具 相 當 經 驗 的 3 高 級 文 憑 及 文 憑 第 一 組 : 高 級 文 憑 第 二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 五 章 實 證 結 果 第 一 節 敘 述 統 計 表 11 表 12 分 別 為 男 女 癌 症,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樣 本 之 基 本 特 性 此 為 罹 癌 前 一 年 度 樣 本 特 性 由 於 我 們 以 罹 癌 前 一 年 有 在 就 業, 即 投 保 類 別 符 合 全 民 健 康 保 險 法 中 所 規 定 之 第 一 類 被 保 險 人, 且 年 齡 介 於 35 至

More information

第四課

第四課 羅 馬 書 : 第 七 課 1 第 七 課 引 言 ( 三 )& 定 罪 ( 羅 1:16-3:20) 複 習 羅 馬 書 分 段 我 們 說 過 羅 馬 書, 如 果 把 它 仔 細 一 點 的 分 段, 可 以 分 成 八 個 大 段 (1) 引 言 (1:01 1:17) (2) 定 罪 (1:18-3:20) 神 的 忿 怒 (3) 稱 義 (3:21-5:21) 神 的 公 義 (4) 成

More information

f o r u m 各 級 學 校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制 度 沿 革 之 回 顧 江 海 泉 臺 中 市 立 梧 棲 國 民 中 學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1984 076

f o r u m 各 級 學 校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制 度 沿 革 之 回 顧 江 海 泉 臺 中 市 立 梧 棲 國 民 中 學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1984 076 F O R U M 學 校 體 育 教 師 與 專 任 運 動 教 練 之 對 談 時 間 :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11 月 11 日 ( 星 期 三 )18:30~20:30 地 點 : 國 立 臺 灣 大 學. 綜 合 體 育 館 247 會 議 室 主 持 人 : 周 宏 室 教 授 ( 國 立 體 育 大 學 ) 指 導 單 位 : 教 育 部 體 育 署 與 談 人 ( 按 姓 氏

More information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境 外 基 金 2016 AA/AD/AT/BA/BD/BT 月 份 除 息 日 2016 年 01 月 01 月 28 日 01 月 29 日 2016 年 02 月 02 月 26 日 02 月 29 日 2016 年 03 月 03 月 30 日 03 月 31 基 金 配 息 資 訊 聯 博 基 金 歷 史 配 息 及 報 酬 率 資 訊 境 外 基 金 ( 本 基 金 有 相 當 比 重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本 基 金 主 要 係 投 資 於 非 投 資 等 級 之 高 風 險 債 券 且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本 金 ) ( 基 金 之 配 息 來 源 可 能 為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dsejdoc_20011017_03.doc

Microsoft Word - dsejdoc_20011017_03.doc 有 關 調 查 的 詳 盡 資 料 及 分 析 報 告, 可 於 辦 公 時 間 內 前 往 教 育 暨 青 年 局 青 年 廳 駿 菁 活 動 中 心 查 閱 澳 門 青 少 年 研 究 系 列 之 三 澳 門 青 少 年 的 婚 姻 及 家 庭 觀 念 調 查 研 究 單 位 : 教 育 暨 青 年 司 青 年 廳 澳 門 青 少 年 犯 罪 研 究 學 會 青 少 年 研 究 小 組 研 究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