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中药学》"

Transcription

1 目录 中药学...11 总论...11 第一章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12 第一节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 第二节中草药的炮制...13 第二章中草药的性能...16 第一节四气五味...16 第二节归经...17 第三节升降浮沉...19 第三章中草药的应用...20 第一节配伍...20 第二节用量...21 第三节服用法...22 各论...24 第一章解表药...24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24 麻黄...24 桂枝...25 紫苏...26 荆芥...27 防风...28 羌活...28 细辛...29 白芷...30 藁本...31 香薷...31 生姜...32 葱白...32 辛夷...33 芫荽...33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33 薄荷...34 牛蒡子...34 桑叶...35 菊花...35 葛根...36 升麻...37 柴胡...38 豆鼓...39 豆卷...39 蝉蜕...40 浮萍...40 西河柳...41

2 水蜈蚣...41 天胡荽...41 蔓荆子...42 木贼草...42 解表药应用注重事项...42 第二章清热药...44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44 石膏...44 寒水石...45 知母...45 栀子...46 芦根...47 天花粉...47 鲜竹叶...48 淡竹叶...48 夏枯草...48 鸭跖草...49 西瓜皮...49 荷叶...50 莲子心...50 第二节清肝明目药...51 青葙子...51 决明子...51 谷精草...52 密蒙花...52 夜明砂...53 千里光...53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53 鲜生地 ( 附 : 生地 )...54 紫草...54 犀角...55 牛黄...55 牡丹皮...56 赤芍药...57 大青叶 ( 附 : 板蓝根 青黛 ) 玄参...58 茅根 ( 附 : 茅针花 )...59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59 金银花 ( 附 : 忍冬藤 忍冬叶 银花子 金银花露 ) 连翘...60 蒲公英...61 紫花地丁 ( 附药 : 犁头草 ) 山慈菇...62 漏芦...62

3 四季青...63 乌蔹莓...63 芙蓉花 ( 附 : 芙蓉叶 )...64 白蔹...64 鱼腥草...64 野荞麦根...65 虎耳草...66 红藤...66 败酱草...66 鬼针草...67 地耳草...67 垂盆草...68 土茯苓...68 马兰根...69 射干...69 山豆根...70 马勃...70 橄榄 ( 附 : 金果榄 )...70 白毛夏枯草...71 点地梅...71 一枝黄花...72 爵床...72 人中黄...72 人中白 ( 附药 : 淡秋石 )...73 白头翁...73 马齿苋...74 鸭胆子...74 橄核莲...75 小飞蓬...75 鸡眼草...75 叶下珠...76 绿豆 ( 附 : 绿豆衣 )...76 七叶一枝花...77 半枝莲...77 白英...77 龙葵...78 蛇莓...78 白花蛇舌草...79 凤尾草...79 猪殃殃...79 天葵子...80 藤梨根...80 猪胆汁...81 黄连...81

4 黄芩...82 黄柏...82 胡黄连...83 龙胆草...83 秦皮...84 苦参...84 白藓皮...85 第六节清虚热药...85 银柴胡...85 地骨皮...86 青蒿...86 白薇...87 葎草...87 清热药应用注重事项...88 第三章泻下药...89 第一节攻下药...89 大黄...89 芒硝 ( 附 : 西瓜霜 )...90 铁扁担...91 番泻叶...91 芦荟...92 第二节润下药...92 火麻仁...92 郁李仁...93 胡麻仁...93 蜂蜜...94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94 牵牛子...94 甘遂...95 大戟...95 芫花...96 续随子...96 商陆...97 乌臼根皮...97 巴豆...97 泻下药应用注重事项...98 第四章利水渗湿药...99 茯苓...99 猪苓 泽泻 薏苡仁 灯心草 通草 ( 附 : 梗通草 ) 冬葵子...103

5 车前子 ( 附 : 车前草 ) 木通 滑石 金钱草 ( 附 : 连钱草 ) 海金沙 石苇 萹蓄 瞿麦 萆薢 赤小豆 玉米须 葫芦壳 冬瓜皮 ( 附 : 冬瓜子 ) 泽漆 蝼蛄 茵陈蒿 ( 附 : 铃茵陈 ) 地耳草 垂盆草 其它具有利水渗湿作用的药物 第五章化湿药 藿香 佩兰 砂仁 ( 附 : 砂仁壳 砂仁花 ) 白豆蔻 ( 附 : 豆蔻壳 豆蔻花 ) 苍朮 厚朴 ( 附 : 厚朴花 ) 草豆蔻 草果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第六章祛风湿药 独活 威灵仙 秦艽 防己 臭梧桐 老鹤草 虎杖 透骨草 ( 附 : 急性子 ) 桑寄生 五加皮 鹿啼草 豨签草 千年健 虎骨...130

6 白花蛇 ( 附 : 乌梢蛇 ) 徐长卿 桑枝 络石藤 ( 附 : 海风藤 ) 寻骨风 ( 附 : 丝瓜络 ) 接骨木 木瓜 蜇砂 松节 ( 附 : 松香 松花粉 ) 海桐皮 第七章理气药 橘皮 ( 附 : 橘络 化橘红 ) 枳实 瓜蒌皮 ( 附 : 全栝蒌 ) 木香 乌药 檀香 甘松 九香虫 路路通 ( 附 : 白胶香 ) 大腹皮 青皮 ( 附 : 橘叶 橘核 ) 枸橘 川楝子 香附 佛手 ( 附 : 佛手花 ) 香橼 八月札 娑罗子 玫瑰花 ( 附 : 代代花 ) 绿萼梅 ( 附 : 白残花 ) 荔枝核 旋覆花 ( 附 : 旋覆梗 ) 代赭石 沉香 丁香 柿蒂 ( 附 : 柿霜 ) 刀豆子 ( 附药 : 刀豆壳 ) 第八章活血祛瘀药 川芎 丹参 桃仁 ( 附 : 瘪桃干 ) 红花 泽兰...155

7 马鞭草 乳香 五灵脂 郁金 延胡索 姜黄 降香 夏天无 月季花 益母草 鸡血藤 穿山甲 王不留行 牛膝 苏木 刘寄奴 荆三棱 蓬莪朮 蟅虫 水蛭 虻虫 干漆 ( 附 : 阿魏 ) 凌霄花 自然铜 水红花子 其它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物 第九章止血药 仙鹤草 紫珠 白芨 蚕豆花 荠菜花 铁苋菜 地锦草 艾叶 灶心土 大蓟 侧柏叶 山茶花 羊蹄根 万年青根 槐花 地榆 茜草 ( 附 : 茜草藤 )...175

8 蒲黄 棕榈炭 血余炭 藕节 百草霜 牛角 " 角思 " 墓头回 参三七 花蕊石 其它止血的药物 第十章消食药 莱菔子 ( 附 : 莱菔英, 地枯萝 ) 山楂 六曲 鸡内金 麦芽 谷芽 阿魏 第十一章驱虫药 苦楝根皮 使君子 槟榔 番瓜子 雷丸 芜荑 榧子 贯众 大蒜 第十二章化咳止痰平喘药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 ( 附 : 胆南星 ) 白附子 皂荚 ( 附 : 牙皂 ) 苏子 白芥子 旋覆花 ( 附 : 旋覆梗 ) 白前 石胡荽 贝母 前胡 瓜蒌 竹茹 ( 附 : 竹沥 ) 天竺黄...197

9 猴枣 礞石 海浮石 葶苈子 昆布 海藻 黄药脂 荸荠 瓦愣子 ( 附 : 白螺丝壳 ) 胖大海 木蝴蝶 第三节止咳平喘药 杏仁 ( 附 : 甜杏仁 ) 枇杷叶 鼠曲草 蔊菜 款冬花 紫菀 百部 桑白皮 钟乳石 第十三章祛寒药 附子 ( 附 : 乌头, 草乌 ) 肉桂 干姜 吴茱萸 高良姜 ( 附 : 红豆寇 ) 蜀椒 ( 附 : 椒目 ) 胡椒 荜菝 毕澄茄 丁香 小茴香 第十四章开窍药 麝香 苏合香 石菖蒲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 羚羊角 山羊角 石决明 天麻 钩藤 白蒺藜...223

10 橹豆衣 代赭石 贝齿 玳瑁 马宝 ( 附 : 狗宝 ) 紫石英 ( 附 : 白石英 ) 全蝎 蜈蚣 壁虎...228

11 中药学 总论 中草药药源有植物 动物和矿物, 其中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 使用也更普遍, 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叫做 本草 学 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 文化 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所以中国人民把它你为 中药 而 本草 学也相应地称为 中药学 或 中草药学 中草药学 就是专门介绍各种中药的采制 性能 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几千年来, 中草药一直被中国人民用作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 日渐积累宝贵的用药知识, 并形成一整套中药理论体系 在先秦时期, 已有不少关于药物的文字记载 到了东汉末期 ( 公元二世纪 ), 中国第一部药典 -- 神农本草经 诞生 本书载药 365 种, 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书中还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本理论 南北朝时期, 雷 [ 学教 ] 著 炮炙论 叙述各种药物通过适宜的炮炙, 可以提高药效, 减轻毒性或烈性, 从而发展了药物加工技术 梁代陶弘景 ( 公元 年 ) 著 神农本草经集注, 对魏晋以来三百余年间药学的发展作了总结, 载药达七百三十种 又创用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唐代显庆四年 ( 公元 659 年 ), 李励 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 新修本草 全书卷帙浩博, 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 844 种 开元年间 ( 公元 年 ), 陈藏器编成了 本草拾遗, 书中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 从而提出了闻名的 十剂, 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的设想 宋代本草学, 以唐慎微的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最具代表性 该书收载药物达一千四百多种 元代, 忽思慧所着 饮膳正要, 总结和发展了饮食疗法 明代是中草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李时珍 ( 公元 年 ) 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 总结和提高, 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 写成了伟大的医学巨著 本草纲目 该书载药 1892 种 按药物的自然属性, 分为十六纲 六十类 这种科学的分类法, 是中古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继李时珍之后, 清代的赵学敏 ( 约公元 年 ) 对民间草药作了广泛搜集和整理, 于 1765 年刊行 本草纲目拾遗 载药 921 种, 新增药物达 716 种之多 中草药学自汉代到清代, 各个时代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 而且历代相承, 日渐繁富 到了现代, 中草药已达 5000 种左右 今后, 中草药学的发展, 仍有广阔的前途

12 第一章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中草药的采集, 以及采集后的保存和炮制都有特定的方法, 对于这些知识, 我们必须有所了 解 第一节中草药的采集与贮藏 中草药的采收季节 时间 方法和贮藏等对中草药的品质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 因此, 采药要根据不同的药用部分 ( 如植物的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成熟时期, 动物亦有一定的捕捉与加工时期 ), 有计划地来进行采制和贮藏, 这样才能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较好的药物, 以保证药物的供给和疗效, 满足人民卫生保健事业上的需要 除某些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在采制和贮藏方面有非凡的要求外, 一般植物类的药物的采收原则如下 : 1 全草 茎枝及叶类药物大多在夏秋季节植株充分成长 茎叶繁茂或开花时期采集, 但有些植物的叶亦有在秋冬时采收的 多年生草本常割取地上部分, 如益母草 薄荷等 ; 一些茎较柔弱? 植物矮小及必须带根用的药物则连根拔起, 如垂盆草 紫花地下等 2 根和根茎类药物一般是在秋季植物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或早春植物抽苗时采集, 这时植物的养分多贮藏在根或根茎部, 所采的药物产量高, 质量好 但也有些根及根茎如孩儿参 半夏 延胡索等则在夏天采收 多数的根及根茎类药物需生长一年或二年以上才能采收供药用 3 花类药物多在花未开放的花蕾时期或刚开时候采集, 以免香味失散 花瓣散落, 影响质量, 如金银花 月季花等 由于植物的花期一般很短, 有的要分次及时采集, 如红花要采花冠由黄变红的花瓣, 花粉粒需盛开时采收, 如松花粉 蒲黄等 采花最好在晴天早晨, 以便采后迅速晾晒干燥 4 果实类药物除少数采用未成熟果实如青皮 桑槐等外, 一般应在果实成熟时采集 5 种子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 有些种子成熟后轻易散落, 如牵牛子 急性子 ( 凤仙花子 ) 等, 则在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采集 有些既用全草 又用种子的药物, 则可在种子成熟时, 割取全草, 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藏, 如车前子 紫苏子等 6 树皮和根皮类药物通常是在春夏间剥取, 这时正值植物生长旺盛期, 浆液较多, 轻易剥离 剥树皮时应注重不能将树干整个一圈剥下, 以免影响树干的输导系统, 造成树木的死亡 关于动物药, 一般潜藏在地下的小动物, 宜在夏秋季捕捉, 如蚯蚓 蟋蟀等 ; 大动物虽然四季皆可捕捉, 但一般宜在秋冬季猎取, 不过鹿茸必须在雄鹿幼角末角化时采取 此外, 在采收药物时还须要注重天气变化, 如阴雨时采集, 往往不能及时干燥, 以致腐烂变质 在采集药物时, 应该重视保护药源, 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 又要考虑长远的利益 因此, 还须要注重下列几点 : 1 留根保种: 有些多年生植物, 地上部分可以代根用的, 尽量不要连根拔 ; 必须用根或根茎的, 应该注重留种 有些雌雄异株的植物如栝楼, 在挖掘天花粉时, 一般只应挖取雄株的块根 用全草的一年生植物, 大量采集时应留下一些茁壮的植株, 以备留种繁殖 用叶的药物不要把全株叶子一次采光, 应尽量摘取密集部分, 以免影响植物的生长 2 充分利用: 根 茎 叶 花都可入药的多年生植物, 应多考虑用地上部分和产量较多的部分 此外, 可结合环境卫生大扫除 垦地填洪和伐木修枝, 随时注重将可作药用的树皮 根皮 全草等收集起来, 认真地加以整理, 以供药用

13 3 适当种植: 根据实际需要, 对于本地难以采集或野生较少的品种, 可以适当地进行引种繁殖, 以便采用 药物在采集以后, 都应采取一定的加工处理, 以便贮藏 如系植物类药品, 采集后应先除去泥土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洗净切断, 除鲜用外, 都应根据药物的性质, 及时放在日光下晒干, 或阴干, 或烘干, 分别保藏 有些含水分较多的药物如马齿苋等, 可在洗净后切断, 多晒几天, 才能晒干 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如五味子 女贞子 莱菔子 葶苈子 白芥子等须放在密封的瓮内 ; 植物的茎叶或根部没有芳香性的如益母草 木贼草 夏枯草 大青叶 板蓝根 首乌藤等可放在干燥阴凉处或贮于木箱内 ; 芳香性药物及花类如菊花 金银花 月季花等, 须放在石灰瓮内, 以防受潮霉烂变质 种子类药物要防虫鼠 动物药及脏器组织如蕲蛇 乌梢蛇 蜈蚣 地鳖虫 胎盘等, 在烘干后, 应放在贮有石灰的缸中, 以保持干燥 ; 并放在冷暗干燥的地方, 以防虫蛀或腐烂 矿物药如石膏 滑石 灵磁石等可放在木箱内 ; 但其中如芒硝 硼砂等须放在瓮内盖紧, 以防受潮 剧毒药物要另行贮藏保管, 防止发生事故 贮藏药物的库房须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和防虫 鼠的侵蚀 ; 药物仍须勤加翻晒, 对某些易生虫蛀或轻易受潮发油的药物, 如前胡羌活 独活 甘遂 当归等, 必须经常检查, 以防霉蛀变质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 : 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 谓春初津润始萌, 未充枝叶, 势力淳浓故也 至秋枝叶干枯, 津润归流于下 今即事验之, 春宁宜早, 秋宁宜晚 华实茎叶, 乃各随其成熟尔 千金翼方 : 夫药采取, 不知时节, 不以阴干暴干, 虽有药名, 终无药实, 故不依时采取, 与朽木不殊, 虚费人功, 卒无碑益 用药法象 : 凡诸草木昆虫, 产之有地, 根叶花实, 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 矢其时则性味不全 本草蒙筌 : 茎叶花实, 四季随宜, 采未老枝茎, 汁正充溢 ; 摘将开花蕊, 气尚包藏 ; 实收已熟, 味纯 ; 叶采新生, 力倍 入药诚妙, 治病方灵 其诸玉石禽兽虫鱼, 或取无时, 或收按节, 亦有深义, 非为虚文, 并各遵依, 勿恣孟浪 千金方 : 凡药皆不欲数数晒暴, 多见风日, 气力即薄歇, 宜熟知之 诸药未即用者, 候天大晴时, 于烈日中暴之, 令大干, 以新瓦器贮之, 泥头密封, 须用开取, 即急封之, 勿令中风湿之气, 虽经年亦如新也 其丸散以瓷器贮, 密蜡封之, 勿令泄气, 则三十年不坏 诸杏仁及子等药, 瓦器贮之, 则鼠不能得之也 凡贮药法, 皆须去地三 四尺, 则土湿之气不中也 第二节中草药的炮制 炮制, 又称炮炙, 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材的整理加工以及根据医疗需要而进行加热处理的一些方法 炮制的目的,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 1 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 烈性和副作用: 如生半夏 生南星有毒, 用生姜 明矾脆制, 可解除毒性 ; 又如巴豆有剧毒, 去油用霜, 可减少毒性 2 改变药物的性能: 如地黄生用性寒凉血, 蒸制成熟地则微温而补血 ; 何首乌生用润畅通便 解疮毒, 制熟能补肝肾 益精血 3 便于制剂和贮藏: 如将植物类药物切碎, 便于煎煮 ; 矿物类药物煅, 便于研粉 又如某

14 些生药在采集后必须烘焙, 使药物充分干燥, 以便贮藏 4 使药物洁净 便于服用: 如药物在采集后必须清除泥沙杂质和非药用的部分 ; 有些海产品与动物类的药物需要漂去咸味及腥味等 炮制的方法, 常见的有下列十多种 : ( 一 ) 洗是将原药放在清水中, 经过洗涤去净药物表面的泥沙杂质, 从而达到洁净卫生的目的 应注重浸洗的时间不要边长, 以防止有效成分溶于水中 ( 二 ) 漂将有腥气 ( 如龟板 鳖甲 乌贼骨 ) 或有咸味 ( 如昆布 海藻 ) 或有毒性 ( 如乌头 附子 ) 的药物, 可利用多量清水反复浸漂, 经常换水, 则能漂去这些气味或减少毒性 ( 三 ) 泡就是用药物汁水浸泡以减低原药的烈性或刺激性, 如用甘草水泡远志 吴莱萸 ( 四 ) 渍就是在药物上喷洒少量清水, 让水分渐渐渗透而使药物柔软, 便于切片 某些药物浸泡后药性易于走失的, 宜用此法 ( 五 ) 水飞水飞是研粉方法之一, 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溶解于水的药物如朱砂等, 目的是使药物粉碎得更加细腻, 便于内服和外用 在水飞前先将药物打成粗末, 然后放在研钵内和水同研, 倾取上部的混悬液, 然后再将沉于下部的粗末继续研磨, 这样反复操作, 研至将细粉放在舌上尝之无渣为度 水飞并可防止粉末在研磨时飞扬, 以减少损耗 ( 六 ) 煅煅的作用主要是将药物通过烈火直接或间接煅烧, 使它质地松脆, 易于粉碎, 充分发挥药效 直接火 : 适用于矿石和贝壳类不易碎裂的药物如磁石 牡蛎等 将药物放在铁丝筛网上, 置于无烟的烈火中煅烧, 煅的程度视药物性质不同而定 矿石类药物必须煅至红色为度 ; 贝壳类药物则煅至微红冷却后呈灰白色 焖煅 ( 间接烧 ): 少数体轻质松的药物如陈棕 人发等则适用焖煅法 即将药物放在铁锅内, 另用较小铁锅覆上, 用盐泥固封锅边, 小铁锅上压一重物, 不便漏气, 置火上烧至滴水于小铁锅上立即沸腾, 或以白纸贴于小锅上, 当纸烤焦为止, 待冷却后取出 ( 七 ) 炒炒是炮制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加热法, 是将药物放于锅内加热, 用铁铲不断铲动, 炒至一定程度取出 炒的方法如下 : 清炒, 不加辅料, 用文火将药物炒至微焦发出焦香气味为度 麸炒, 将药物 ( 饮片 ) 加蜜炙麸皮同炒, 拌炒至片子呈微黄色为度 以上两种炒法, 主要目的是缓和药性 加其它辅料拌炒, 按用药的不同要求有酒炒 醋炒 姜汁炒等等 炒炭, 系用较旺火力, 将药勿炒至外焦似炭 内里老黄色 ( 或棕褐色 ) 而又不灰化, 俗称为 炒炭存性, 大多为增加收涩作用 ( 八 ) 炮炮与炒炭基本相同, 但炮要求火力猛烈, 操作动作要快, 这样可使药物 ( 一般须切成小块 ) 通过高热, 达到体积膨胀松胖, 如干姜即用此法加工成为炮姜炭 ( 九 ) 煨煨的主要作用在于缓和药性和减少副作用 常用的简易煨法是将药物用草纸包裹二 三层, 放在清水中浸湿, 置文火上直接煨, 煨至草纸焦黑内熟取出, 煨生姜就是用此法 ( 十 ) 炙是将药物加热拌炒的另一种方法 常用的有 : 蜜炙 : 即加炼蜜拌炒 先将铁锅 铲刀用清水洗净拭干, 烧热铁锅, 倒入炼蜜, 待蜜化烊略加清水, 然后放入药片反复拌炒, 炒至蜜汁吸尽, 再喷洒少许清水炒干, 使药物不粘手为度 例如炙紫苑 炙兜铃 炙黄耆 炙甘草等 药物用蜜炙, 是取它润肺 补中及矫味的作用 砂炙 : 用铁砂与药物拌炒称为砂炙 先将铁砂炒热呈青色, 倒入药物拌炒, 至松胖为度, 取出, 筛去铁砂 例如山甲片 龟板 鳖甲等经过砂炙后变成松脆, 易于煎取药汁, 或研粉制丸 ( 十一 ) 烘与焙烘与焙同样是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 ( 十二 ) 蒸利用水蒸气蒸制药物称为蒸 它与煮不同之点是须隔水加热 蒸的作用, 主要

15 能使药物改变其原有性能, 如生大黄有泻下之功, 经蒸制成为熟大黄, 在临床上主要用它清化湿热 活血袪瘀的作用 另外, 还有矫味作用, 如女贞子 五味子经过蒸制能减少其酸味 ( 十三 ) 煮是将经过整理及洗净的原药, 放在锅内用清水与其它辅助药料同煮至熟透 如附子 川乌与豆腐同煮可减少毒性 ( 十四 ) 淬将药物加热烧后, 趁热投入醋或其它药物所煎的浓汁中, 使之充分吸收入内, 这种方法叫做淬 如灵磁石 代赭石用醋淬, 制甘石用药汁淬 淬的作用, 除能使被淬的药物酥松易于粉碎外, 还因药汁的吸收会改变其性能 文献摘录 本草蒙筌 : 酒制升提, 姜制发散, 入盐走肾而软坚, 用醋注肝而住痛, 童便制除劣性而下降, 米泔制去燥性而和中, 乳制润枯生血, 蜜制甘缓益元, 陈壁土制 以补中焦, 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 乌豆汤 甘草汤渍曝, 并解毒致令平, 羊酥油, 猪脂油涂烧, 咸渗骨轻易脆断

16 第二章中草药的性能 中草药品种众多, 每一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例如紫苏可以治疗感冒, 大黄可以治疗便秘, 蒲公英可以治疗热疖 疔疮, 黄耆可以治疗气虚, 不同的病症就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草药来治疗, 这就是因为它们各自具备特有的性能 中草药的性能, 可以从多方面来熟悉, 疾病有寒性 热性的区别, 药性也有寒 热的不同 ; 病势有向上向下 在表在里的差异, 药性也有升 浮 沉 降的区别 ; 疾病发生部位在各个脏腑经络不同, 药性也有归入某经的区分 等等 熟悉药物的性能, 并不是某一个人在某一时期 天才 地发现的 它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逐渐积累了药物治病的丰富经验, 并把它上升为理论的结果 这些理论, 虽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提高, 但长期以来, 对中医用药曾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因此, 中医治疗疾病, 除了必须对病员的病情作出正确的诊断以外, 还必须较为熟练地把握中草药的性能, 才能正确座用于临床 第一节四气五味 四气五味, 就是药物的性味, 代表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 其中的 性 又称为 气, 是古代通用 沿袭至今的名词, 所以四气也就是四性 性和味的作用, 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四气, 就是寒 热 温 凉四种药性 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 ; 寒和凉之间 热和温之间, 是程度上的不同, 也就是说药性相同, 但在程度上有差别, 温次于热 凉次于寒 药性的寒 热 温 凉, 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 例如, 感受风寒 怕冷发热 流清涕 小便清长 舌苔白, 这是寒的症状, 这时用紫苏 生姜煎了汤饮服后, 可以使病员发一些汗, 就能消除上列症状, 说明紫苏 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 假如生了疗疮 热疗 局部红肿疼痛, 甚至小便黄色 舌苔发黄, 或有发热, 这就是热的症状, 这时用金银花 菊花来治疗, 可以得到治愈, 说明金银花 菊花的药性是寒凉的 中草药的药性, 通过长时期的临床实践, 绝大多数已为人们所把握, 假如我们熟悉了各种药物的药性, 就可以根据 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 和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的治疗原则针对病情适当应用了 一般是, 寒凉药, 大多具有清热 泻火 解毒等作用, 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 温热药, 大多具有温中 助阳 散寒等作用, 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此外, 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较为平和, 称为 平 性 由于平性药没有寒凉药或温热药的作用来得显著, 所以在实际上虽有寒 热 温 凉 平正气, 而一般仍称为四气 五味, 就是辛 甘 酸 苦 咸五种不同的滋味 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 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 各种滋味的作用如下 : ( 一 ) 辛有发散 行气或润养等作用 一般发汗的药物与行气的药物, 大多数有辛味 ; 某些补养的药物, 也有辛味 ( 二 ) 甘有滋补 和中或缓急的作用 一般滋补性的药物及调和药性的药物, 大多数有甘味 ( 三 ) 酸有收敛 固涩等作用 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 大都具有止汗 止渴等作用 ( 四 ) 苦有泻火 燥湿 通泄 下降等作用 一般具有清热 燥湿 泻下和降逆作用的药物, 大多数有苦味 ( 五 ) 咸有软坚 散结或泻下等作用 一般能消散结块的药物和一部分泻下通便的药物,

17 带有咸味 在五味以外, 还有淡味 涩味, 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是这样的 : ( 一 ) 淡就是淡而无味, 有渗湿 利尿作用 一般能够渗利水湿 通利小便的药物, 大多数是淡味 ( 二 ) 涩有收敛止汗 固精 止泻及止血等作用 由于淡味, 没有非凡的滋味, 所以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 称 淡附于甘 ; 同时, 涩味的作用和酸味的作用相同, 因此, 虽然有七种滋味, 但习惯上仍称 五味 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每一种药物既具有一定的气, 又具有一定的味 由于气有气的作用, 味有味的作用, 必须将气和味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待, 例如, 紫苏性味辛温, 辛能发散, 温能散寒, 所以可知紫苏的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 ; 芦根性味甘寒, 甘能生津, 寒能清热, 所以可知芦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生津 等 一般说, 性味相同的药物, 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 ; 性味不同的药物, 功效也就有所区别 ; 性同味不同 或味同性不同的药物在功效上也有共同之处和不同之点 例如, 同样是寒性药, 若味不相同, 或为苦寒, 或为辛寒, 其作用就有所差异, 如黄连苦寒 可以清热燥湿, 浮萍辛寒 可以疏解风热 ; 同样是甘味药, 但气有所不同, 或为甘温, 或为甘寒, 其作用也不一样, 如黄耆甘温 可以补气, 芦根甘寒 能清热生津 所以, 在辨识药性时, 不能把药物的气与味孤立起来 在临床具体应用时, 一般都是既用其气 又用其味的, 而在非凡应用的时候, 配合其它药物, 则或用其气, 或用其味 文献摘录 珍珠囊 : 辛主散 酸主收 甘主缓, 苦主坚 咸主软 ; 辛能散结润燥 致津液 通气, 酸能收缓敛散, 甘能缓急调中, 苦能燥湿坚钦, 咸能软坚, 淡能利窍 用药法象 : 夫药有温凉寒热之气, 辛甘淡酸苦咸之味也... 一物之内, 气味兼有 ; 一药之中, 理性具焉 或气一而味殊, 或味同而气异... 景岳全书 :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 盖气味之正者, 谷食之属是也, 所以养人之正气 ; 气味之偏者, 药饵之属是也, 所以去人之邪气 其为故也, 正以人之为病, 病在阴阳偏胜耳 本草纲目 : 寇氏言寒热温凉是性, 香臭腥躁是气... 但自素问以来, 只以气味言... 中医名词术语选释 : 近人认为药物味道的不同, 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 如味辛的多含挥发油, 味酸的多含有机酸, 味甘的多含糖类, 味音的则可能含生物碱, 甘类或苦味质等 第二节归经 归经, 就是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 经络有着非凡的作用 例如, 龙胆草能归胆经, 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 ; 藿香能归脾 胃二经, 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 药物归经这一理论, 是以脏腑 经络理论为基础的 由于经络能够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 所以一旦人体发生病变, 体表的病症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的脏腑, 脏腑的病变也可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 各个脏腑经络发生病变产生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 如肺有病变时, 常出现咳嗽 气喘等症 ; 肝有病变时, 常出现胁痛 抽搐等症 ; 心有病变时, 常出现心悸 神志昏迷等... 在临床上, 用贝母 杏仁能止咳, 说明它们能归入肺经 ; 用青皮 香附能治胁痛, 说明它们能归入肝经 ; 用麝香 菖蒲能清醒神志, 说明它们能归人心经 由此可见, 药物的归经也是人们长期从临床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疾病的性质有寒 热 虚 实等不同, 用药也必须有温 ( 治寒症 ) 清 ( 治热症 ) 补 ( 治虚

18 症 ) 泻 ( 治实症 ) 等区分 但是发病脏腑经络又是不一致的, 如热性病症, 又有肺热 胃热 心火 肝火... 等, 在用药治疗时, 虽然都需要根据 疗热以寒药 的原则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 然而还应该考虑脏腑经络的差异, 鱼腥草可清肺热 竹叶可清胃热 莲子心可清心火 夏枯草可清肝火, 就是由于它们归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同样原因, 对寒症也要进一步分肺寒, 脾寒..., 虚症要分脾虚 肾虚..., 实症要分燥屎里结 ( 大肠实 ) 痰饮停聚( 肺实 ) 在治疗上, 温肺的药物, 未必能暖脾 ; 清心的药物, 末必能清肺 ; 补肝的药物, 未必能补肾 泻大肠的药, 未必能泻肺, 所有这些情况, 都说明药物归经的重要意义 但是, 在应用药物的时候, 假如只把握药物的归经, 而忽略了四气 五味 补 泻等药性, 同样也是不够全面的 因为某一脏腑经络发生病变, 可能有的属寒 有的属热, 也有可能有的属实 有的属虚, 那就不能因为重视归经, 而将能归该经的药物不加区分地应用 相反, 同归一经的药物种类很多, 有清 温 补 泻的不同, 如肺病咳嗽, 虽然黄芩 干姜 百合 葶苈子都能归肺经, 在应用时却不一样, 黄芩主要清肺热 干姜主要能温肺 百合主要补肺虚 葶苈子主要泻肺实..., 在其它脏腑经络方面, 同样也是如此 归经是中草药性能之一, 性味也是中草药的另一方面的性能, 其它还有升降浮沉 补泻等性能, 应该全面把握它们的性能, 才能在临床治疗中更好地运用各种中草药 关于药物的归经, 古代文献上又曾将它和 五味 联系起来, 认为 : 味酸 --- 能入肝 味苦 --- 能入心 味辛 --- 能入肺 味甘 --- 能入脾 味咸 --- 能入肾 这种归纳, 虽然对一部分药物是符合的, 但绝大部分与客观实际情况并不一, 不能作为规律性来熟悉 文献摘录 珍珠襄 : 引经报使: 手少阴心 : 黄连 细辛 手太阳小肠, 高本 黄蘗 ( 柏 ) 足少阴肾 : 独活 知母 桂 细辛 足太阳膀胱 : 羌活 手太阴肺 : 桔梗 升麻 葱白 白芷 手阳明大肠, 白芷 升麻 石膏 足太阴脾 : 升麻 苍朮 葛根 白芍 足阳明胃 : 白芷 升麻 石膏 葛根 手厥阴心包络 : 柴胡 牡丹皮 足少阳胆 : 柴胡 青皮 足厥阴肝 : 青皮 吴茱萸 川芎 柴胡 手少阳三焦 : 连翘 柴胡 上 : 地骨皮 中 : 青皮 下 : 附子

19 第三节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 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它们的意义如下 : ( 一 ) 升 : 就是上升 升提的意思, 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 都有升的作用 ( 二 ) 降 : 就是下降 降逆的意思, 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 都有降的作用 ( 三 ) 浮 : 就是轻浮 上行发散的意思, 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 都有浮的作用 ( 四 ) 沉 : 就是重沉 下行泄利的意思, 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 都有沉的作用 归纳来说, 凡升浮的药物, 都能上行 向外 ; 如升阳 发表 散寒 催吐等作用的药物, 药性都是升浮的 凡沉降的药物, 都能下行 向里 ; 如清热 泻下 利水 收敛 平喘 止呃等作用的药物, 药性都是沉降的 升降浮沉, 既是四种不同药性, 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 这是它的重要意义 因为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 下 表 里的不同, 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别, 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 选用药物 病势上逆者, 宜降不宜升, 如胃气上逆的呕吐, 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 不可用瓜蒂等涌吐药 ; 病势下陷者, 宜升不宜降, 如久泻脱肛, 当用黄耆 党参 升麻 柴胡等益气升提, 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 ; 病位在表者, 宜发表而不宜收敛, 因表症须发汗解表, 当用紫苏 生姜等升浮药, 而不能用浮小麦 糯稻根等收敛止汗药 ; 病位在里者, 宜清热 泻下或温里 利水等沉降药, 不宜用解表药等 如肝阳上逆的头痛, 误用升散药, 反而造成肝阳更为亢盛的情况 ; 脾阳下陷的泄泻, 误用泄降药, 反而造成中气更为下陷 以致久泻不止的症状 升降浮沉, 也是对药性熟悉的一种归纳方法, 并且在应用上和药物的归经有密切联系 例如, 肺病咳嗽, 当用肺经药物, 但又须区分病势的惰况, 考虑升浮沉降的药物 ; 假如由于外邪束肺 肺气失宣引起的咳嗽, 当用升浮药发散外邪 宣畅肺气, 如麻黄 桔梗等 ; 如肺虚久咳就应该用敛肺止咳的五味子 诃子药性沉降的药物来治疗 又如, 气分上逆的病症, 应当用沉降药来治疗, 但又须区别属于何经的病症, 如胃气上逆 呕吐呃逆, 就要用半夏 丁香等胃经降逆药 ; 肺气上逆 咳嗽气喘, 就要用旋覆花 白前等肺经降逆药 升降浮沉的药性, 一般来说和药物的性味 质地有一定关系 在药性方面来说, 凡味属辛甘 性属温热的药物, 大都为升浮药 ; 味属苦 酸 咸, 性属寒凉的药物, 大都为沉降药, 因此有 酸咸无升 辛甘无降 寒无浮散 热无沉降 的说法 在药物质地方面来说, 凡花 叶以及质轻的药物, 大都为升浮药 ; 种子 果实 矿石以及质重的药物, 大都为沉降药 但是, 上述情况又并不是绝对的, 还必须从各种药物的功效特点来考虑, 例如, 诸花皆升, 旋覆花独降 在性味和质地方面, 药物的升降浮沉也是如此, 如苏子辛温 沉香辛微温, 从性味来说应是升浮, 但因为质重, 所以作用为沉降 ; 胡荽子药用种子应是沉降, 但因为药性辛温, 所以作用为升浮等等 此外, 通过药物的炮制, 也能使升降浮沉有所转化, 如酒炒则升 姜制则散 醋炒则敛 盐制则下行

20 第三章中草药的应用 学习中草药学的目的, 在于把握这门学科的知识, 以便在临床治病时很好地应用, 让中草药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功效, 及时解决病员的疾苦 帮助他们早日, 恢复健康, 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劳动 应用中草药, 除了必须把握每一药物的性能以外, 对于它的配伍 用量以及服用方法也必须有所了解 否则, 不注重药物配伍后的作用变化, 不把握药物的处方用量, 或者服用方法不够妥善, 虽然药能中病, 但也可能因此而影响药效, 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的 所以按照药物的性能和病员的实际情况, 重视中草蓟的具体应用, 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节配伍 配伍, 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 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从中草药的发展来看, 在医药萌芽时期, 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的 ; 以后, 由于药物的发现日益增多, 对疾病的熟悉也逐渐深化, 因此对于病情较重或者比较复杂的病症, 用药也由简到繁, 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 在由单味药发展到多种药配合应用, 以及进一步将药物组成方剂的漫长的过程中,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 把握了丰富的配伍经验, 了解到药物在配伍应用以后可以对较复杂的病症予以全面照顾, 同时又能获得安全而更高的疗效 因此, 药物的配伍对于临床处方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 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 所以有些药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 但是也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销 削弱原有的功效 ; 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 但是也有些药物反而因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减弱或发生不利人体的作用等等 对于这些情况, 古人曾将它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 叫做药性 七情, 内容如下 : ( 一 ) 单行 : 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 例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 ; 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 治疗虚脱等 ( 二 ) 相须 : 就是功用相类似的药物, 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 加强了药物的疗效, 如石膏 知母都能清热泻火, 配合应用作用更强 ; 大黄 芒硝都能泻下通便, 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 三 ) 相使 : 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 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脾虚水肿, 用黄耆配合茯苓, 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 ; 胃火牙痛 用石膏清胃火, 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 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 四 ) 相畏 : 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 如生半夏有毒性, 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 ( 五 ) 相杀 : 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 如防风能解砒霜毒 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等 ( 六 ) 相恶 : 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 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 如人参能大补元气, 配合莱菔子同用, 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 七 ) 相反 : 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 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 以上药性 七情, 除了单行以外, 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重的 相须 相使, 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 以便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一般用药 当用

21 相须 相使者良 相畏 相杀, 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重的,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 相杀者 相恶 相反, 是惟床用药必须注重禁忌的配伍情况, 所以 勿用相恶 相反者 从应用单味药, 到用多种药物配伍, 这是医药史上的发展, 可以对表里同病 寒热夹杂 虚中带实等病情复杂的病症给予全面照顾 ; 对毒性药物可以使毒性消除或减弱, 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 但是, 在临床上碰到的病症有的比较复杂, 有的比较单纯 ; 在药性上来说有毒的药物也并不是多数 所以在用药时, 有的固然需要多种药物配伍治疗, 有的单味药也能起到良好疗效, 为了减轻病者经济上的负担, 同时节约药材, 如用单味药能够治疗的, 就不一定要用许多药物来治 例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 马齿苋治疗痢疾 苦楝子根皮驱除蛔虫, 仙鹤草芽驱除绦虫, 天胡荽治疗红眼睛, 筋骨草治疗咽喉肿痛, 毛冬青治疗冠心病,... 都是行之有效的 单方, 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 很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文献摘录 本草纲目 : 药有七情, 独行者, 单方不用辅也 ; 相须者, 同类不可离也, 如人参 甘草 黄耆 知母之类 ; 相使者, 我之佐使也 ; 相恶者, 夺我之能也 ; 相畏者, 受彼之制也 ; 相反者, 两不相合也 ; 相杀者, 制彼之毒也 又云 : 相反诸药, 甘草反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 ; 乌头反贝母 栝蒌 半夏 白蔹 白芨 ; 藜芦反人参 沙参 丹参 玄参 苦参, 细辛, 芍药...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 : 硫黄原是火中精, 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 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 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 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 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 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 炮槛炙膊莫相依 第二节用量 用量, 就是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时的分量 一般包括重量 ( 如若干两 若干钱 ) 数量( 如几只 几片 ) 容量( 如若干汤匙 若干毫升 ) 等, 它们都是常写于医生处方上希望药房配付的药量 中草药的用量, 直接影响它的疗效 假如应该用大剂量来治疗的, 反而用小量药物, 可能因药量太小, 效力不够, 不能及早痊愈, 以致贴误病情 ; 或者应该用小剂量来治疗的, 反而用大量药物, 可能因药过量, 以致克伐人体的正气, 都将对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后果 此外, 一张通过配伍组成的处方, 假如将其中某些药物的用量变更以后, 它的功效和适应范围也就随着有所不同 由于这些原因, 所以对待中草药的用量, 应该有严谨而细致的态度 一般说来, 在使用药物 确定剂量的时候, 应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考虑 : 1 药物的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在使用剧毒药物的时候, 用量宜小, 并以少虽开始, 视症情变化, 再考虑逐渐增加 ; 一旦病势已减, 应逐渐减少或立即停服, 以防中毒或产生副作用 在使用一般药物的时候, 对质地较轻或轻易煎出的药物如花 叶之类, 用量不宜过大 ; 质重或不易煎出的药物如矿物 贝壳之类, 用量应较大 ; 新鲜的药物因含有水分, 用量可较大些, 干燥的应较少些 过于苦寒的药物, 多用会损伤肠胃, 故剂量不宜过大, 也不宜久服 2 剂型 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 同样的药物, 入汤剂比丸 散剂用量要大一些 ; 在复方应用时比单味药用量要小一些 3 年龄 体质 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成人和体质较强实的病人, 用量可适当大些 ; 儿童及

22 体弱患者, 剂量宜酌减 又病情轻者, 不宜用重剂 ; 病情较重者, 剂量可适当增加 现在临床处方一般用量大致如下 : 1 一般药物: 干燥的一钱至三钱 ( 如麻黄 荆芥 知母等 ), 新鲜的药物一两至二两 ( 如鲜茅根 鲜生地等 ) 2 质地较轻的药物: 三分至五分 ( 如灯芯草等 ), 或一钱至一钱五分 ( 如白残花 薄荷叶等 ) 3 质地较重的药物: 三钱至五钱 ( 如熟地 何首乌等 ), 或一两至二两 ( 如石膏等 ) 4 有毒药物: 毒性较小的用五厘至一分 ( 如雄黄 ), 毒性较大的用一毫至二毫 ( 如砒霜 ) 等 5 其它用量: 一支 ( 如芦根 ) 一条( 如蜈蚣 壁虎 ) 三只至五只( 如葱白 番瓜蒂 ) 三片至五片 ( 如生姜 ) 一角 ( 即四分之一张, 如荷叶 ) 一札 ( 如灯芯草 ) 数滴 ( 如生姜汁 ) 十至二十毫升 ( 如竹沥 ) 等等 现在由于中草药运动的普遍开展, 临床上对于草药的用量一般多用五钱至一两, 在用药药味较少 药性没有毒性或副作用的情况下是可以的, 而且在应用过程中还打破了旧习惯的框框, 发现了许多药物的新疗效, 对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起了一定促进作用 ; 但是处方用药药味已经很多, 或者有些药物具有不良副作用, 用量就应该适当小些 非凡是有些药物, 一方面固然有良好疗效, 但价格又比较昂贵, 如犀角 羚羊角 麝香 牛黄 猴枣 鹿茸 珍珠... 等, 更应该注重它们的用量 现在临床处方中草药的用量, 是采用 g 为单位的公制 旧制一斤十六两与公制计量单位换算率如下 : 1 斤 (16 两 )= 0.5kg = 500g 1 市两 = 31.25g 1 市钱 = 3.125g 1 市分 = g 1 市厘 = g 文献摘录 本经 : 若用毒药疗病, 先起如黍粟, 病去即止, 不去倍之, 不去十之, 取去为度 第三节服用法 服用法, 就是中草药的内服和外用方法 外用的, 一般用于外科 伤科 针灸科 以及眼耳口腔等疾病, 应用方法很多, 如灸法 敷药法 洗浴法 吹喉法 点眼法 温烫法 坐药法等 内服法, 有汤 丸 散 膏 露 酒等, 适应范围较广 由于内服法的 汤 剂, 在临床应用上最为广泛, 而且它的服用法对于药物的功效 病情的需要都有着重要的关系, 所以这一节着重介绍 汤 剂的服用法 汤 剂的服用法, 又可分为煎药法和服药法, 前者是在将药物煎煮成汤药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的事项, 后者是在服药时必须注重的方面 ( 一 ) 煎药法 : 首先关于用水问题, 以清净而无杂质的河水 井水以及自来水为宜 入煎以前最好先用冷水将药物淹设并略高一些, 浸泡半小时后再煎 其次关于火候问题, 需要根据药物性质而定 如气味芳香 轻易挥发的花叶类药物, 一般须武火急煎, 煮一 二沸, 即可服用, 否则煎煮过久, 可能丧失药效 ; 如滋腻质重, 不易出汁的根或根茎一类药物, 一般须文火久煎, 否则没有煮透, 浪费药材 关于煎药时间, 一般药物煎煮 15~20 分钟左右 但是对于一些矿石贝壳类药物, 如石膏 珍珠母 生牡蛎等不易出汁的, 就需要先用水煎 15~20 分钟, 然后再加其它药物同煎, 处方时要注明 先煎 或 先入 另外, 还有一些含挥发油的芳香药物, 如砂仁 豆蔻等久

23 煎轻易丧失药效的, 就应该在其它药物将要煎好时, 再放入煎一 二沸, 处方时要注明 后下 或 后入 其它方面, 有些粉末或小粒的种子类药物, 应该 包煎, 即用布包起来煎煮, 以免烧焦或使药汁混浊 ; 有些药物需要 另煎 或 另烊, 如人参 阿胶等, 再冲入煎好的药汁中饮服 ; 有些药物不必煎煮, 如芒硝等, 只要将药汁冲入溶化后即可服用 ( 二 ) 服药法 : 首先关于服药量问题, 一般天天一剂 ; 病情严重的, 如急性病发高热等, 可以考虑天天服二剂 ; 至于慢性疾病, 也可一剂分二天服用, 或隔一天服一剂 每剂药物一般煎二次, 有些补药也可以煎三次 每次煎成药汁 250~300 毫升, 可以分头煎 二煎分服, 也可将二次煎的药汁混合后分 2~3 次服用 其次, 关于服药时间问题, 一般天天服药二次, 上午一次 下午一次, 或下午一次 临睡前一次, 在吃饭后 2 小时左右服用较好 但也有认为病在上焦的适宜于饭后服, 病在下焦的适宜于饭前服 至于驱虫药最好在清晨空腹时服用, 治疗急性病症就随时可服, 不要拘泥规定时间 关于服药冷热问题, 一般应该在药液温而不凉的时候饮服 但对于寒性病症则需要热服, 对于热性病症则需要冷服 ; 真热假寒的病症, 用寒性药物而宜于温服, 真寒假热的病症用温热药而宜于冷服 所有这些, 都必须根据病情灵活处理 文献摘录 本经 : 病在胸隔已上者, 先食后服药 ; 病在心腹已下者, 先服药而后食 ; 病在四肢血脉者, 宜空腹而在旦 ; 病在骨髓者, 宜饱满而在夜 本草纲目 : 若发汗药, 必用紧火热服 ; 攻下药亦用紧火煎熟, 下硝黄再煎, 温服 ; 补中药, 宜慢火温服...

24 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 凡能疏肌解表 促使发汗, 用以发散表邪 解除表症的药物, 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 辛能发散, 可使外邪从汗而解, 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 也即 内经 所说的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的意义 解表药的临床应用, 有以下几点 : 1. 感受外邪, 具有恶寒 发热 头痛 身痛 无汗 脉浮等表症者 2. 表邪郁闭, 麻疹透发不畅者 ; 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 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 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 损伤津液 ; 因此, 凡自汗 盗汗 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 都应慎用 跟据解表药的性能, 可以分为发散风寒, 发散风热两类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 性味多为辛温, 发汗作用较强 适用于感冒风寒, 呈现恶寒发热 无汗 鼻塞 或流清涕 舌苔薄白 口不渴 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对于咳嗽气喘 脚气水肿及风 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 也可应用 麻黄 药用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 辛 微苦, 温 入肺 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 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 能发汗散寒而解表, 又可散风透疹 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 无汗等症, 常与桂枝相须为用, 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如治麻疹透发不畅, 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 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 因肺主皮毛, 本品既能宣肺, 又能发散, 可收透疹 平喘的效果 至于用治风疹身痒, 可与薄荷 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 用于咳嗽 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 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 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 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 胸闷 气喘等症 如寒邪咳喘, 多配杏仁 甘草同用 ; 外有寒邪, 内有痰饮, 常配细辛 干姜 五味子 半夏等同用 ; 至于肺热咳喘, 常配石膏 杏仁 甘草等同用 3. 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 又能利尿, 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 常与白朮 生姜等同用 处方用名 生麻黄 净麻黄( 生用, 辛散作用较强 ) 水炙麻黄( 炒时加清水, 辛散作用缓和 ) 蜜炙麻黄( 用蜂蜜拌炒, 辛散作用减弱, 且有润肺之功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五分至三钱, 煎服

25 按语 1. 麻黄一药, 始载于 本经 自从汉代 伤寒论 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 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 止咳平喘的要药 2. 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 如配桂枝则发汗解表, 配杏仁则止咳平喘, 配干姜则宣肺散寒, 配石膏则宣肺泄热, 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 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 宣通气血 3. 综上所述, 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 散两个方面的功效 方剂举例 麻黄汤( 伤寒论 ):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用于外感风寒, 恶寒, 无汗, 头痛, 身疼等表实者 三拗汤 ( 和局方剂 ): 麻黄 杏仁 甘草 用于感冒风寒, 咳嗽气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伤寒论 ): 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用于里热壅闭, 症见身热烦渴 喘咳气粗 鼻翼煽张者 文献摘录 本经 : 主上气咳逆, 结气, 喉痹吐吸, 利关节 别录 : 温经通脉, 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 : 和营 通阳 利水 下气 行气 补中, 为桂枝六大功效 桂枝 药用 本品为樟科植物菌桂的细枝 性味与归经 辛 甘, 温 入心 肺 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 温通经脉, 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 1. 用于风寒表症桂枝辛温, 善祛风寒, 能治感冒风寒 发热恶寒, 不论有汗 无汗都可应用 如风寒表症, 身不出汗, 配麻黄同用, 有相须作用, 可促使发汗 ; 如风寒表症, 慎身有汗出, 配芍药等, 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2. 用于寒湿痹痛与经闭腹痛 痛经等症桂枝能温通经脉, 对寒湿性风湿痹痛, 多配合附子 羌活 防风等同 ; 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 痛经等症, 常配合当归 芍药 桃仁等同用 3. 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 以及小便不利等症 桂枝性温, 善通阳气, 能化阴寒, 对阴寒遏阻阳气, 津液不能输布, 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 常与茯苓 白朮等配伍应用 : 如膀胱气化失司 小便不利, 用桂枝以通阳化气, 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 常配合猪苓 泽泻等同用 ( 如五苓散 ) 处方用名 桂枝 川桂枝(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1. 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 但麻黄辛劳开泄, 能开腠理而透毛窍, 发汗作用较强, 且能宣肺平喘 利尿退肿 ; 桂枝辛甘温熙, 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 能通达阳气而解表, 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 故治风寒表症, 风寒无汗, 常与麻黄配伍, 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 ; 而治风寒表症 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 多配芍药同用, 以协调营卫 发表散寒 2. 桂枝性温助热, 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 动血之虞, 故在温热病 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 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 桂枝汤( 伤寒论 ): 桂枝 芍药 甘草 生姜 大枣 治外感风寒 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口不渴等 桂枝茯苓丸 ( 金匮要略 ): 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 芍药 治妇女月经不调, 瘀血阻滞的腹痛, 及胎死腹中

26 桂枝附子汤 ( 伤寒论 ): 桂枝 附子 甘草 生姜 大枣 治风寒湿邪阻滞 身体疼痛 举动困难 不能自由转侧 文献摘录 本经 : 主上气咳逆, 结气, 喉痹吐吸, 利关节 别录 : 温经通脉, 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 : 和营 通阳 利水 下气 行气 补中, 为桂枝六大功效 江苏中医 : 桂枝的功用包括: 解表和营 通阳散寒 温化水气 补益里气 平降冲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 配伍应用方面 : 桂枝配芍药, 调和营卫 ; 配麻黄可增强发汗作用 ; 配生姜有两个作用 : 一是协同辛散外邪, 一是温散胃中寒饮 ; 配干姜也有两种作用 : 一是温化上焦水饮, 一是温散下寒 ; 配甘草, 在用量差距不大时, 都是取甘草之甘以缓桂枝之性, 在心阳虚而心悸怔忡, 欲桂枝 甘草以复心阳时, 桂枝用量须较大于甘草, 但在心阳既虚而心血亦虚时, 必须以甘草为主 ; 配人参, 一是补虚解表, 一是补益气虚 ; 配黄耆补虚 ; 配附子, 一是温阳解表, 一是温经散寒, 一是温补肾阳 ; 配白朮化湿 ; 配茯苓治水气内停 ; 配龙骨 牡蛎, 养心阳 安心神 ; 配地黄, 用于阴阳两虚 ; 配当归, 主治血虚寒滞 ; 配防己温行水气 ; 配桃仁通瘀活血 ; 配黄连, 取其寒热相并, 以治寒热错杂之症 ; 配石膏, 一是解表清里, 一是清透里热 ; 配大黄, 一是解表攻下, 一是温下太阴寒实, 一是攻瘀泻热 温病化燥必须禁用桂枝 紫苏 药用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入肺 脾经 功效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 发汗力较强, 用于风寒表症, 见恶寒 发热 无汗等症, 常配生姜同用 ; 如表症兼有气滞, 有可与香附 陈皮等同用 2. 用于胸闷 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 胸闷 呕恶, 不论有无表症, 均可应用, 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 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此外, 本品有能行气安胎, 常配砂仁 陈皮同用, 治疗妊娠恶阻 胎动不安 3. 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紫苏辛温, 能解鱼蟹毒, 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 或配合生姜同用 处方用名 紫苏 紫苏叶(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 又能行气宽中 解郁止呕, 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 使用本品, 很是适宜 ; 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 也可用于宣通 如配藿香 陈皮则解表和中, 配半夏 厚朴则解郁宽胸 方剂举例 香苏散( 和局方剂 ): 香附 紫苏 陈皮 甘草 治外感风寒 内有气滞 头痛无汗 胸膈满闷 噫气恶食 苏羌达表汤 ( 通俗伤寒论 ): 苏叶 防风 光杏仁 羌活 白芷 广橘红 生姜 茯苓皮 治感冒风寒 发热恶寒 头项强痛 骨节烦疼 无汗而喘 胸痞恶心 文献摘录 别录 : 下气, 除寒中 药性本草 : 以叶生食作羹, 杀一切鱼肉毒

27 本草纲目 : 解肌发表, 散风寒, 行气宽中, 消痰利肺 本草正义 : 紫苏芳香气烈... 外开皮毛, 泄肺气而通腠理 上则通鼻塞 清头目, 为风寒 外感灵药 ; 中则开胸膈 醒脾胃 宣化痰饮, 解郁结而利气滞 荆芥 药用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茎叶及花穗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入肺 肝经 功效 祛风解表, 止血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寒以及感冒风热等症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 且有祛风功效 主要治疗感冒风寒, 发热恶寒 无汗 头痛 身痛等症, 常与防风相需为用 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 发热恶寒 目赤咽痛等症, 如薄荷 菊花 桑叶 银花等 2.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 常与薄荷 蝉衣 牛蒡子等配合应用 3. 用于疮疡初起 发热恶寒等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 可配伍防风 银花 连翘 赤芍等同用, 既退寒热, 又消痈肿 4. 用于衄血 便血 崩漏等症荆芥炒炭应用, 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 可用于便血 崩漏等症, 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处方用名 荆芥 荆芥穗( 生用, 主要用于祛风解表 ) 炒荆芥 ( 炒至微黄色, 发表力缓和 ) 荆芥炭 ( 炒至黑色为度, 用于止血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1. 荆芥一药, 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 炒炭则用于止血 配防风 羌活, 治风寒表症 ; 配银花 连翘 薄荷, 治风热表症 ; 配生石膏, 治风热头痛 ; 配牛蒡子 桔梗 生甘草, 治咽喉肿痛 ; 配槐花炭, 治便血 ; 配白茅根, 治鼻衄 2. 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 但紫苏散寒力强, 偏入气分, 又能理气宽中 ; 而荆芥祛风力胜, 偏入血分, 炒炭又能止血 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 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方剂举例 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 ): 荆芥穗 防风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枳壳 桔梗 赤茯苓 川芎 甘草 治疮疡寒热 荆朮散 ( 集验方 ): 荆芥穗 苍朮 赤芍药 甘草 生姜 葱白 治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头痛 文献摘录 本经 : 主寒热, 鼠瘘 瘰历生疮 本草纲目 : 散风热, 清头目, 利咽喉, 消疮肿, 治项强,... 吐血, 衄血, 下血, 血痢, 崩中, 痔漏 本草正义 : 按产后风痉, 角弓反张, 古人亦无不谓是风寒外承, 直犯太阳... 后人仍有华陀愈风散, 一为荆芥炒末, 豆淋酒调服, 甚且隐其名曰举倾古拜散, 以为无上妙品 实则新产血虚, 孤阳上冒,... 万万不可误也

28 防风 药用 本品为伞形科防风植物的根 性味与归经 辛 甘, 微温 入膀胱 肝 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 胜湿解痉, 止泻止血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寒, 发热恶寒, 头痛 身痛 以及感冒风热 发热恶寒 目赤 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 既能散风寒, 又能发散风热, 与荆芥作用相仿, 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2. 用于风湿痹痛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 常配合羌活 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 3. 用于破伤风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 有祛风止痉的作用, 但多配合天南星 天麻 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 本品又有止血 止泻作用, 如用于腹痛泄泻, 常配合白芍 白朮 陈皮等同用 ; 如用于便血 崩漏, 一般炒炭应用 处方用名 防风 青防风( 生用, 主要用于解表 祛风湿 解痉 ) 炒防风 ( 炒至焦黄色为度, 解表力缓和, 用于止泻 ) 防风炭 ( 炒至黑色为度, 用于止血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1. 防风一药, 顾名思义, 是治风止痛的药物 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 又能祛风湿而止痛 因它微温而不燥, 药性较为缓和, 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 目赤肿痛 咽喉不利等症, 可与荆芥 薄荷 连翘 山栀 黄芩等同用 至于祛风解痉方面, 则力量较弱, 如用治破伤风, 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 不能独任其功 2. 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 有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 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 但荆 防发散之力不如麻 桂, 作用较为缓和 至于荆 防两药相比, 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 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 3. 根据临床体会, 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 却有止泻的功效, 可用于腹泻 4. 防风炒炭, 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 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 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 防风汤( 证治准绳 ): 防风 葛根 秦艽 桂枝 甘草 当归 杏仁 黄芩 赤茯苓 生姜 治感冒头痛 玉真散 ( 医宗金鉴 ): 防风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 南星 治破伤风 凉惊汤 ( 医宗金鉴 ): 防风 钩藤 青黛 黄连 牛黄 生姜 治小儿痉挛 文献摘录 本经 : 主大风头眩痛, 恶风风邪, 目盲无所见, 风行周身, 骨节疼痛 千金方 : 解乌头毒 解芫花毒 珍珠囊 : 治上焦风邪, 泻肺实, 散头目中滞气, 经络中留湿 菊人医话 : 婴儿周与耕涎生数月时, 感受暑滞, 脾阳不振, 水泄多日, 囟门下陷, 乳饮日少, 脆弱万分 投以小剂补中益气汤, 去升麻易以煨防风, 次日泻止而囟门亦起 又说 : 按东垣用升麻来升脾阳, 每嫌其过 ; 天士改用防风, 比较稳妥 羌活 药用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味与归经 辛 苦, 温 入膀胱 肾经 功效 祛风解表, 祛风湿, 止痛

29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寒, 发热恶寒等症羌活功能发散风寒, 祛风止痛, 用于感冒风寒, 兼有头痛 身痛为主, 常配防风 白芷等药同用 2. 用于风湿痹痛, 头痛等羌活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著, 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 但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 如周身痹痛, 可配防风 独活等同用 对于头痛病症, 多配合川芎 细辛等应用 处方用名 羌活 川羌活( 洗净, 晒干, 切片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羌活一药, 既能发汗解表, 又可祛风差而止痛, 但在作为发汗解表药时, 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密切结合起来, 即在临床上用于风寒表症时, 必须兼有头痛或骨节疼痛等症, 才考虑使用 至于用治风湿痹痛, 不论有无表症, 都可应用 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体会, 本品退热的功效很好, 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 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 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 但本品气味浓烈, 用量过多, 易致呕吐, 故在使用时必须注重患者的胃那情况, 把握适当剂量 方剂举例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 羌活 防风 白芷 生地 苍朮 黄芩 细辛 甘草 川芎 治外感风寒湿邪, 发热恶寒, 肌表无汗, 头痛项强, 肢体酸楚疼痛 羌蒡蒲薄汤 ( 验方 ) 羌活 牛蒡子 蒲公英 薄荷叶 治外感风热, 如流行性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 扁桃腺炎 腮腺炎等 文献摘录 药性本草 : 治贼风失音不语, 多痒 手足不遂, 口眼喎斜遍身疮痹血癞 用药法象 : 治风寒湿痹, 酸痛不仁, 诸风掉眩, 颈项难伸 细辛 药用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细辛或细辛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入心 肺 肝 肾经 功效 发散风寒, 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寒 发热恶寒 头痛身痛 鼻塞等症 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 常与羌活 荆芥 川芎等同用,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 ; 对于外感风寒 阴寒里盛的病症, 亦可应用, 须配合麻黄 附子等同用 2. 用于头痛 齿痛 风湿痹痛 细辛止痛力强, 对于头痛 齿痛都有较显著的疗效, 头痛可配合羌活 白芷等同用, 齿痛可配合白芷 石膏等同用 对于风湿痹痛, 以属于寒湿者为宜, 可与羌活 川乌 草乌等配合应用 3. 用于痰多咳嗽 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 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 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 常与干姜 半夏等配伍应用 本品又能通鼻窍, 疗口疮 用于鼻渊, 常配合白芷等应用 ; 用于口舌生疮, 可单用一味细辛, 研末敷于脐部 处方用名 北细辛 细辛( 喜净, 晒干, 切碎用 ) 炙细辛( 用蜂蜜拌炙, 减少温散之性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一钱五分, 煎服 外用适量 按语 细辛既能外散风寒, 又能内祛阴寒, 同时止痛 镇咳功效较佳 本品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 但发汗作用力较弱, 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 临床用于风寒表症主要有两个方面 : 或者外助麻黄以发汗解表, 内助附子以扶阳温肾, 治疗阳虚体质的外感风寒, 形寒怯冷等症 ;

30 或者取其兼有止咳 镇痛作用, 用于风寒表症兼有头痛 身痛或咳嗽等症 此外, 在镇咳方面, 可配合干姜以温肺化痰, 配五味子以开阖并施, 配麻黄宣畅肺气 ; 在止痛方面, 可配合白芷治牙痛, 配川芎治头痛, 配乌头治痹痛, 都是常用的配伍应用方法, 可供参考 方剂举例 小青龙汤( 伤寒论 ) 麻黄 桂枝 细辛 芍药 五味子 干姜 半夏 甘草 治痰饮咳嗽气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 ( 伤寒论 ) 麻黄 附子 细辛 治阳虚而兼外感, 身发热, 恶寒甚剧, 虽厚衣重被其寒不减, 神衰欲寐 文献摘录 本经 : 主咳逆上气, 头痛脑动, 百节拘挛, 风湿痹痛, 死肌 本草衍义 : 治头面风痛, 不可缺此 本草别说 : 若单用末, 不可过一钱, 多则气闷塞不通则死 白芷 药用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入肺 胃经 功效 祛风解表, 止痛, 消肿排脓, 燥湿止带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寒, 头痛, 鼻塞等症 白芷发散风寒, 且有止痛 通鼻窍等作用, 故主要用治风寒表症兼有头痛鼻塞的病症 如头痛剧者加羌活 细辛 ; 鼻塞者配藿香 ( 主要为理脾肺之气 ) 薄荷等 2. 用于头痛 眉棱骨痛 齿痛 白芷祛风止痛, 主要适用于病在阳明经者, 头额 眉棱骨 上下龈都属于阳明经循行部位, 因此都可用白芷进行治疗 治头痛可配藁本 蔓荆子等 ; 治眉棱骨痛属风寒者可单独应用 ; 属风热者可配黄芩同用 3. 用于疮疡肿痛 白芷治疮疡, 初起能消散, 溃后能排脓, 为外科常用的辅助药品 如乳痈初起可配蒲公英 瓜蒌同用 ; 脓出不畅配金银花 天花粉同用 在消散疮疡方面还可以研末外敷 4. 用于妇女白带 白芷温燥寒湿, 主要用治寒湿白带, 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属湿热带下, 也可配清热燥湿药如黄柏 椿根皮等同用 此外, 白芷又为治鼻渊要药, 有化湿通鼻窍之功, 多配合辛夷 鹅儿不食草等同用, 既可内服, 又可外用 还可用于毒蛇咬伤, 有解蛇毒作用, 古代有单用煎汤内服, 用渣外敷的记载, 现代有些蛇药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内 处方用名 白芷 香白芷( 洗净, 晒干, 切片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外用适量 按语 白芷辛散祛风, 温燥除湿, 芳香通窍, 善能止痛, 又可消肿排脓 它的止痛效果良好, 跟据临床实践, 不仅可以用治头痛, 还可以用治风湿痹痛 配荆芥 防风, 能散风寒而止头痛 ; 配苍耳子 辛夷花能通鼻窍而治鼻渊 ; 配黄柏 苍朮 椿根皮, 可清热燥湿而治湿热带下 ; 配银花 天花粉 当归 甘草等, 可消肿排脓而治疮疡肿痛 ; 配桑枝 秦艽 独活等, 可祛风止痛而治风湿痹痛 方剂举例 白芷葱豉汤( 原名白神散 ) 卫生宝鉴方 : 白芷 豆豉 葱白 甘草 生姜 大枣 治寒热头痛, 眉棱骨痛 白芷散 妇人良方 : 白芷 海螵蛸 胎发 治赤白带, 滑脱不禁

31 藁本 药用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藁本的根茎及根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入膀胱经 功效 祛风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 用于外感风寒, 头痛, 以及巅顶头痛等症 本品辛温辛散, 善达头之巅顶, 有止痛作用, 故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 巅顶头痛 偏头痛, 常与川芎 白芷等配伍应用 此外, 对于风寒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 肢节疼痛, 常与苍朮 羌活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 藁本 川藁本( 洗净, 晒干, 切片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 羌活防风汤( 活法机要 ) 羌活 独活 防风 藁本 蔓荆子 川芎 甘草 治感冒头痛 文献摘录 本经 : 主妇人疝瘕, 阴中寒肿痛, 腹中急, 除风头痛, 长肌肤 珍珠囊 : 治太阳头痛, 巅顶痛, 大寒犯脑, 痛连齿颊 用药法象 : 头面身体皮肤风湿 本草纲目 : 治痈疽, 排脓内塞 香薷 药用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辛, 微温 入肺 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 祛暑化湿, 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 用于夏季感冒风寒香薷发散风寒, 有发汗解表作用, 但多用于夏季贪凉, 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 恶寒 头痛 无汗等症, 往往与藿香 佩兰等配合应用 2. 用于呕吐 腹泻等症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 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 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 泄泻, 可配合扁豆 黄连 厚朴等同用 3. 用于水肿 小便不利等症香薷利小便 消水肿, 可单独应用, 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利水 处方用名 香薷 陈香薷 香茹(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香薷既能发汗解表, 又能祛暑化湿, 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 是一味常用的药品 本品虽能祛暑, 但性温辛散, 多适用于阴暑病症, 前人说 : 夏用之用香薷, 犹冬月之用麻黄 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 如属暑湿兼有热象的, 可配黄连同用 至于暑热引起的大汗 大热 烦渴等症, 就不是本品的适应范围了 方剂举例 香薷饮( 和剂局方 ) 香薷 厚朴 白扁豆 治暑月感冒, 腹痛下痢 薷朮丸 ( 深师方 ) 香薷 白朮 治暴水 风水 周身皆肿 文献摘录 别录 : 主霍乱腹痛吐下, 散水肿 本草纲目 : 暑月乘凉饮冷, 致阳气为阴邪所遏, 遂病头痛发热恶寒, 烦燥口渴, 或吐或

32 泻, 或霍乱者, 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 散水和脾 生姜 药用 本品为姜科植物晶的新鲜根茎 性味与归经 辛, 微温 入肺 脾 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解毒 临床应用 1. 用于风寒感冒 发热 恶寒等症 生姜用于解表, 主要为发散风寒, 多用治感冒轻症, 煎汤, 加红糖乘热服用, 往往能得汗而解, 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 生姜发汗作用较弱, 常配合麻黄 桂枝等同用, 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 能增强发汗力量 2. 用于胃寒呕吐 生姜为止呕要药, 可单独应用, 治疗胃寒呕吐 也可治胃热呕吐, 配合半夏 竹茹 黄连等同用 3. 用于中鱼蟹毒 呕吐腹泻等症 生姜能解鱼蟹毒, 单用或配紫苏同用 此外, 生姜又能解生半夏 生南星之毒, 煎汤饮服, 可用于中半夏 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 因此在炮制半夏 南星的时候, 常用生姜同制, 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处方用名 生姜( 用新鲜者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二片至三片( 每片约二分至三分 ), 煎服 附药 1. 生姜汁 : 将生姜洗净后打烂, 绞取其汁入药 性味辛微温 有化痰 止呕的功效, 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 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 冲服 2. 生姜皮 : 即生姜的外皮 性味辛凉 有利尿消肿之功效, 适用于小便不利, 水肿等症, 可配合冬瓜皮 桑白皮等同用 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 煎服 3. 煨姜 : 将原只鲜生姜洗净, 用草纸包裹, 放在清水中浸湿, 直接放在火中煨, 待草纸焦黑, 姜熟为度 ; 或直接放火中烤熟 性味辛温, 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 适用于脾胃不和 恶心呕吐等症 一般用量为二 三片, 煎服 方剂举例 生姜半夏汤( 金匮要略 ) 生姜 半夏 治似呕不呕, 似哕不哕, 心中愦愦然者 葱白 药用 本品为石蒜科植物葱的新鲜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入肺 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 通阳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寒 发热 恶寒等症 葱白发散风寒, 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但发汗作用较弱, 故主要用于感冒轻症, 或配合其它解表药作为辅助药, 以助发汗 临床上常和豆豉 生姜配伍同用 2. 用于腹泻 腹痛等症 葱白辛温, 能通阳气而散阴寒, 配合干姜 附子等同用, 适用于阴寒里盛 阳气不振的下利 脉微等症

33 3. 用于小便不利 腹胀 腹痛 葱白又可治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 以及寒凝腹痛等症, 均可炒熟外熨脐腹 处方用名 葱白 葱白头( 用新鲜者, 一般须病家自加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二枚至八枚, 煎服 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 葱豉汤( 肘后方 ) 葱白 豆豉 治感冒风寒初起, 头痛鼻塞, 邪轻病微者 ; 亦治温病初起, 而有恶寒者 辛夷 药用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木兰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入肺 胃经 功效 散风, 通窍 临床应用 用于鼻渊鼻塞, 流涕腥臭等症 本品入肺经, 上通于鼻, 以散风寒, 故临床上用于治疗鼻多浊涕 不闻香臭的鼻渊症, 常与白芷 细辛 防风 苍耳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 辛夷 辛夷花 木笔花 春花(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二钱, 煎服 方剂举例 辛夷散( 济生方 ) 辛夷 白芷 升麻 藁本 防风 川芎 细辛 木通 甘草 治头痛头风 鼻渊鼻塞 芫荽 药用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胡荽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入肺 胃经 功效 发表透疹 临床应用 用于小儿麻疹初起, 透发不快, 发热无汗等症 本品主要功效透发麻疹, 临床上治疗麻疹初起, 透发不畅, 内服常与西河柳 浮萍 升麻 葛根等配合应用 外用本品煎汤熏洗, 或乘热频擦, 可助麻疹透发 此外, 本品略有芳香开胃作用, 可作菜肴中的调味品, 但不宜多食 处方用名 胡荽 芫荽( 鲜用或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外用适量, 煎汤乘热熏洗 附药 芫荽子: 又称 胡荽子, 是胡荽的果实 性味 功能 用量与胡荽同 方剂举例 透疹外用方 中医儿科学 : 芫荽 西河柳 治疹出不快, 或透发不出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药, 性味多为辛凉, 发汗作用较为缓和, 适用于外感风热初起, 发热恶寒, 而以口 渴, 有汗或无汗, 咽喉肿痛, 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 脉浮数等热象比较突出的表症 至于风

34 热所致的咳嗽与麻疹不透, 或疮疡初起具有表症者, 也可选用 薄荷 药用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 性味与归经 辛, 凉 入肺 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 清利咽喉, 透疹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风热 温病初起有表症者 薄荷为疏散风热要药, 有发汗作用, 主要用于风热表症 身不出汗 头痛目赤等症, 常与荆芥 桑叶 菊花 牛蒡子等配合应用 ; 假如风寒感冒 身不出汗, 也可配合紫苏 羌活等同用 2. 用于咽喉红肿疼痛薄荷清利咽喉作用显著, 主要用于风热咽痛, 兼有疏散风热作用, 常配合牛蒡子 马勃 甘草等应用 也可研末吹喉, 治咽喉红肿热痛病症 3.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薄荷有透发作用, 能助麻疹透发, 可配合荆芥 牛蒡子 蝉衣等同用 处方用名 薄荷 薄荷叶 苏薄荷(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八分至一钱五分, 煎服 宜后下 附药 野薄荷: 草药名 见肿消, 上海郊区普遍野生 可用治肾炎 水肿, 常配合胡芦壳 合子草等同用 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 薄荷汤 普济方 : 薄荷叶 牛蒡 甘菊花 甘草 治风热攻目 昏涩疼痛 牛蒡子 药用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 辛 苦, 寒 入肺 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 祛痰止咳, 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1. 用于外感风热, 咽喉红肿疼痛 本品疏散风热, 且能利咽, 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 常配合桔梗 银花 连翘等同用 2.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 对麻疹初起 疹出不畅者, 往往配升麻 葛根 蝉蜕 薄荷等同用 3. 用于咳嗽咯痰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 宣肺气, 祛痰而止咳, 故外感风热, 咳嗽不畅痰多者, 往往用为要药, 可配荆芥 桔梗 甘草等同用 4. 用于疮痈肿痛等症 牛蒡子配黄连 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 对热毒疮痈有一定疗效 处方用名 牛蒡子 大力子 鼠粘子 熟牛蒡 炒牛蒡( 炒微焦用 ) 按语 1. 牛蒡子辛劳而寒, 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 既能疏散风热, 又能清解热毒 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 并无发汗作用, 故在用于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 须与薄荷同用, 始能收透发之效 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 则较显著, 无论咽喉红肿, 痄腮肿痛, 疮痈肿毒

35 以及痰热咳嗽等症, 都可适用, 常与银花 连窍等配伍 2. 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 与薄荷相似, 常配合同用, 唯牛蒡清热解毒之功较优, 薄荷解表发汗之力较强 3. 由于它性寒滑利, 能滑肠通便, 故脾虚腹泻者忌用 ; 痈疽已溃 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 牛蒡汤 证治准绳 : 牛蒡子 大黄 防风 薄荷叶 荆芥穗 甘草 治咽喉肿痛 丹毒 桑叶 药用 本品桑科植物桑树的叶 性味与归经 苦 甘 寒 入肺 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 1. 用于外感风热 头痛 咳嗽等症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 对外感风热 头痛 咳嗽等, 常与菊花 银花 薄荷 前胡 桔梗等配合应用 2. 用于目赤肿痛等症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 且可清肝火, 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 可与菊花 决明子 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至于肝阴不足, 眼目昏花, 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 枸杞子 黑芝麻等同用 处方用名 冬桑叶 霜桑叶( 深秋采集者, 认为作用较好,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蒸桑叶 ( 将桑叶蒸后用, 主要用于明目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1. 桑叶轻清发散, 能散风热, 但作用较弱 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 如风热袭肺 咳嗽多痰, 或燥热伤肺 干咳无痰 ; 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 目赤肿痛等症, 为常用的药品 配牛蒡子 前胡, 则散风清肺 ; 配石膏 麦冬, 则清燥润肺 ; 配菊花 决明子, 则清肝明目 2. 前人说它又能凉血止血 止盗汗, 值得进一步研究 方剂举例 桑菊饮 温病条辨 : 桑叶 菊花 连翘 薄荷 甘草 杏仁 桔梗 苇根 治风温初起 身热不甚 头痛鼻塞 咳嗽 咯痰不畅等 菊花 药用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及其变种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 甘 苦, 微寒 入肺 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 明目, 清热解毒, 平肝阳 临床应用 1. 用于外感风热 发热 恶寒 头痛等症 菊花疏风较弱, 清热力佳, 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 也可配黄芩 山栀治热盛烦燥等症 2. 用于目赤肿痛 菊花治目赤肿痛, 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 均可应用, 因本品既能清肝火, 又能散风热,

36 常配合蝉衣 白蒺藜等同用 如肝阴不足, 眼目昏花, 则多配生地 杞子等同用 3. 用于疮疡肿痛等症 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 为外科要药, 主要用于热毒疮疡 红肿热痛之症, 非凡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 既可内服, 又可捣烂外敷 临床上常与地丁草 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 4. 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 目眩 头胀 头痛等症 菊花能平降肝阳, 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 往往与珍珠母 葛藤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 黄菊花 杭菊花( 均为黄色之菊花, 生用 ;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 白菊花 甘菊花 滁菊花 ( 均为白色之菊花, 生用 ; 平肝作用较好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 煎服 附药 1. 野菊 : 为菊科植物菊花脑的茎 叶 各地都有野生 性味苦辛凉 功能清热解毒, 可治鼻炎 支气管炎 风火赤眼 疮疖痈肿 咽喉肿痛 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 煎服 治疗蛇咬伤 湿疹 皮肤瘙痒, 用三至四两, 煎汤熏洗, 或鲜草打烂外敷 2. 野菊花 : 即野菊的花, 性味功效与野菊相同, 而清热解毒作用更为显著 此外, 还有降血压作用, 可以治疗高血压 一般用量为两钱至五钱, 煎服 ; 外用适量 按语 1. 菊花一药, 主要分白菊 黄菊 野菊 黄 白两菊, 都有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的功效 白菊花味甘 清热力稍弱, 长于平肝明目 ; 黄菊花味苦, 泄热力较强, 常用于疏散风热 ; 野菊花味甚苦, 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 野菊的茎 叶, 功用与花相似, 无论内服与外敷, 都有功效 2. 桑叶与菊花, 均能疏散风热, 清泄肺肝, 故在外感风热 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 两药往往相辅为用 但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 故治肺燥咳嗽, 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 ; 菊花则长于平肝阳, 且能清热解毒 方剂举例 菊花茶调散 和剂局方 : 菊花 薄荷 荆芥 川芎 防风 羌活 甘草 白芷 细辛 僵蚕 治头目眩晕 偏正头痛 目赤鼻塞 菊花散 和剂局方 : 白菊花 白蒺藜 羌活 木贼 蝉蜕 治肝受风毒 眼目赤肿 昏暗羞明 多泪涩痛, 渐生翳膜 葛根 药用 本品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 性味与归经 甘 辛, 平 入脾, 胃经 功效 解表, 透疹, 生津, 止泻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 发热 恶寒 无汗 项强等症 葛根有发汗 退热作用, 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 ; 与麻黄 桂枝 芍药同用治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 无汗 恶风者 2.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葛根有透发麻疹作用, 因其兼有生津 止泻功能, 所以麻疹发热口渴, 或伴有腹泻等症, 常与升麻等配合应用 3. 用于胃热口渴等症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 对热病口渴, 或消渴等症, 可配麦冬 天花粉等同用 4. 用于脾虚泄泻 湿热泻痢等症 本品性能升发清阳, 鼓舞脾胃阳气上升, 有制止泄泻的作用, 临床常配合党参 白朮等治疗脾虚泄泻 ; 但又可配黄连 黄芩等, 用于湿热泻痢等症

37 处方用名 生葛根 粉葛根( 生用, 用于解表 透疹 生津 ) 煨葛根( 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 用于止泻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 煎服 附药 葛花 : 药用粉葛的花 性味甘平 功能解酒毒, 醒胃止渴 适用于饮酒过度, 口渴, 胃气受伤 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二钱, 煎服 按语 1. 葛根甘润性平而偏凉, 有升散 退热 生津的功效 凡邪郁肌表, 身热不退, 不论口渴或不渴, 有汗或无汗, 都可应用 2. 根据前人经验, 葛根可用治项背强的病候,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 本品确有缓解肌肉痉挛的功效 方剂举例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 柴胡 葛根 石膏 羌活 白芷 黄芩 芍药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枣 治三阳合病 头痛发热 心烦不眠 目疼鼻干 四肢酸楚 脉微洪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 葛根 黄芩 黄连 甘草 治身热下利 胸脘烦热 口中作渴 喘而汗出者 葛根汤 伤寒论 : 葛根 麻黄 甘草 芍药 桂枝 生姜 大枣 治太阳病 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 ; 又治太阳, 阳明合病, 自下利者 升麻 药用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西升麻或关升麻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 甘 辛, 微寒 入肺 脾 大肠 胃经 功效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 1.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本品发表力弱, 一般表症较少应用, 因其透发作用, 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常与葛根配合应用 2. 用于热毒斑疹 牙龈浮烂恶臭 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 疮疡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龈浮烂 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 临床常与石膏 黄连等配伍 ; 对热病高热 身发斑疹以及疮疡肿痛, 升麻又可配银花 连窍 赤芍 当归等同用 3. 用于气虚下陷, 久泻脱肛 子宫下垂等症 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 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 并多配补气药党参 黄耆以升阳举陷 处方用名 升麻 绿升麻( 生用, 用于透疹 清热解毒 ) 炙升麻( 用蜂蜜拌炒, 用于升举阳气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升麻一药, 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 它的升举透发的功用与柴胡 葛根相近而力较强, 配柴胡则用于升提, 配葛根则用于透疹 至于它的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 这是它的特点, 配黄连 石膏可用治胃火齿痛, 配黄芩 连翘 牛蒡子 板蓝根等可用治头面丹毒 方剂举例 升麻葛根汤 阎氏小儿方论 : 升麻 葛根 芍药 炙甘草 治麻疹未发, 或发而不透 升陷汤 衷中参西录 : 生黄芩 知母 柴胡 桔梗 升麻 治胸中大气下陷 气短不足以息 宣毒发表汤 痘疹仁端录 : 升麻 葛根 前胡 杏仁 枳壳 荆芥 防风 薄荷叶 木通

38 连翘 牛蒡子 桔梗 淡竹叶 生甘草 治麻疹初期 欲出不出 柴胡 药用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或全草 性味与归经 苦, 平 入心包络 肝 三焦 胆经 功效 解表, 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 发热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 治疗感冒常与葛根 羌活等同用 2. 用于寒热往来 疟疾等症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 邪在少阳 寒热往来, 常与黄芩 半夏等同用 ( 如小柴胡汤 ); 对疟疾症, 柴胡又可与草果 青皮等配伍应用 3. 用于肝气郁结 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等症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 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 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 对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 外因伤仆皆可应用 ; 凡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 均可与当归 白芍 香附 郁金等药同用 4. 用于气虚下陷 久泻脱肛 子宫下垂等症 柴胡药性升浮, 配党参 黄耆等补气药物, 对气虚下陷的久泻脱肛 子宫下垂等症, 有升举阳气作用 处方用名 春柴胡 软柴胡 南柴胡 细柴胡( 生用, 用茎叶者 ) 硬柴胡 北柴胡 秋柴胡 ( 生用, 用根者 ) 鳖血拌柴胡 ( 用鳖血 陈酒拌匀, 主要用于虚热病症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1. 柴胡一药, 具有轻清升散, 又能疏泄的特点 既能透表退热 疏肝解郁, 又可用于升举阳气 因此, 它在临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实症, 又可用于虚症的药物 由于配伍不同而可发挥它各种不同的功效, 如 : 配葛根 羌活, 则发汗解表 ; 配黄芩 青蒿, 则透表泄热 ; 配常山 草果, 则截疟退热 ; 配香附 郁金, 则疏肝解郁 ; 配党参 黄耆 白朮 升麻等, 则升举阳气 但阴亏津少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 2. 柴胡与葛根, 轻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 故在解表退热时常同用 但各有特长, 柴胡能疏肝解郁, 配益气药可升阳举陷, 用于子宫脱垂 脱肛, 然无生津解渴之功 ; 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 能生发清阳, 用于水泻, 然无疏肝解郁功能 方剂举例 小柴胡汤 伤寒论 :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治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 口苦咽干等症 四逆散 伤寒论 :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 治肝气郁结, 胸胁脘腹疼痛, 或兼有泄泻 消郁散 ( 原名逍遥散 ) 和剂局方 :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朮 茯苓 甘草 薄荷 煨生姜 治肝气抑郁 血虚火旺 头痛目眩 两胁作痛 月经不调 清胰汤 ( 天津南开医院方 ): 柴胡 黄芩 胡黄连 白芍 木香 延胡 生大黄 芒硝 治急性胰腺炎 腹中阵痛或串痛 拒按 口渴 便秘 尿赤等症

39 豆鼓 药用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 即黑大豆 ), 经加工发酵而成 性味与归经 辛 甘 微苦, 寒 ( 因炮制方法不同, 又有偏于辛微温者 ) 入肺 胃经 功效 解表, 除烦 临床应用 1. 用于伤风感冒 发热 恶寒 头痛等症豆鼓的解表力较弱, 用治外感表症多配合其它解表药同用, 其用于风热 风寒, 随加工方法而异 如用于感冒风热多用清豆鼓, 并配合薄荷 连翘等应用 ; 如用于感冒风寒多用淡豆鼓, 并配合葱白等应用 2. 用于胸中烦闷 虚烦不眠等症豆鼓配山栀有除烦作用, 主要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 心中懊闷的病症 处方用名 清豆鼓( 用桑叶 青蒿等同制, 药性偏于寒凉, 主要用于感冒风热之症 ) 淡豆鼓 ( 用麻黄 紫苏等同制, 药性偏于辛温, 可用于感冒风寒之症 ) 炒香鼓 ( 炒微焦后应用 上海地区药店付淡豆鼓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 煎服 按语 1. 豆鼓未用药物同制者, 其透发力量甚弱, 并无发汗作用 现上海地区用的淡豆鼓都是用麻黄 苏叶等煮汁拌入黑大豆内, 再煮透发酵而成的, 它的透发解表力量主要还是依靠麻黄 苏叶的发汗作用 但据报导, 外地用清豆鼓较为普遍 2. 豆鼓用麻黄煎汁浸制, 估计至少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 清代 冷庐医话 说 : 吴人畏服重药, 马元仪预用麻黄浸豆发檗, 凡遇应用麻黄者, 方书大黄豆卷, 俾病家无所疑惧 这说明当时江南一带病家畏惧麻黄, 医者为了不使病家有所疑惧, 遂用麻黄煎汤浸豆发芽而成豆卷, 当须要用麻黄表时, 即以此豆卷代替 当时医者又因江西豆豉系用麻黄蒸制, 就将豆鼓与豆卷并用, 以代替麻黄的发表作用, 于是后世有 过桥麻黄 之说, 嗣后即发展成为以麻黄等汁浸制豆鼓的用法 方剂举例 栀子鼓汤 伤寒论 : 栀子 豆鼓, 治伤寒后汗吐下虚烦懊闷 豆卷 药用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 即黑大豆 ) 发芽者 性味与归经 甘, 平 入脾 胃经 功效 透邪解表, 清利湿热 临床应用 1. 用于湿温 暑湿初起, 发热 恶寒 身重 胸闷 苔腻等症 豆卷为发表之轻剂, 外可透发表邪 内可化除水湿, 用于湿热兼有表症者, 常与藿香 佩兰等配合应用 2. 用于湿热内蕴 发热烦燥 胸闷不舒 身重体痛等症豆卷善于通达宣利, 用于湿温 暑湿等湿热病症, 每与茯苓 滑石 黄芩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 清水豆卷 大豆黄卷 大豆卷( 为清水浸泡发芽者 外地也有用麻黄水拌浸者, 则药性偏温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 煎服 方剂举例 治水病肿满方 圣剂总录 : 大豆黄卷 大黄 治水病肿满

40 蝉蜕 药用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等的幼虫羽化后所脱落的皮壳 性味与归经 甘 寒 入肺 肝经 功效 散风热, 利咽喉, 退目翳, 定惊痫 临床应用 1. 用于外感风热 发热恶寒 咳嗽, 以及风疹 皮肤瘙痒等症 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 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 ; 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 因其主要为疏风热, 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 常与牛蒡子 薄荷同用 ; 但如热盛疹出不畅, 又可配紫草 连翘等应用 3. 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 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 因其有疏风热 利咽喉作用, 多与薄荷 牛蒡子 连翘 桔梗 甘草配合应用 至于治音哑, 则以风邪郁肺 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 取其宣肺开音之功, 常合桔梗 玉蝴蝶 胖大海等同用 4. 用于目赤肿 翳膜遮睛 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 翳障, 及麻疹后目生翳膜, 有明目退翳作用, 可配菊花 谷精草 白蒺藜等应用 5. 用于破伤风 小儿惊风 夜啼等症 蝉蜕既能祛外风, 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 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 可配全蝎等同用 ; 对惊风 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 可配钩藤等同用 处方用名 蝉蜕 蝉退 蝉衣 净蝉衣( 均洗净 生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二钱, 煎服 治破伤风可用五钱至一两 方剂举例 蝉蜕散 沉氏尊生 : 蝉蜕 薄荷 治感冒风热 皮肤瘙痒等症 蝉花散 证治准绳 : 蝉衣 羌活 菊花 谷精草 白蒺藜 防风 密蒙花 草决明 黄芩 蔓荆子 栀子 木贼 荆芥 川芎 甘草 治肝经风热上攻 目赤肿痛 翳膜遮睛 浮萍 药用 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浮萍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辛, 寒 入肺经 功效 发汗解表, 利水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发热无汗, 麻疹隐隐不出, 或疹出不透等 本品性寒, 轻浮升散, 善开毛窍, 入肺经过皮肤, 有发汗解表 透疹等功效, 故可用于外感风热及麻疹透发不畅等症, 临床常与西河柳 牛蒡子 薄荷等配伍应用 对风热瘾疹亦可内服 外用 2. 用于风水水肿, 小便不利等症 浮萍能泄热利水, 故对于水肿而有表热者用之 处方用名 浮萍 浮萍草 紫背浮萍( 洗净,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二钱, 煎服 外用适量, 煎汤熏洗 方剂举例 浮萍丸 沉氏尊生 : 浮萍 防风 黄耆 羌活 当归 干葛 麻黄 甘草 治疹痘无汗 不易透过

41 西河柳 药用 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嫩枝及叶片 性味与归经 甘, 平 入心 肺 胃经 功效 发表透疹 临床应用 用于麻疹初期, 发热, 疹出不透 本品有发表功效, 为透发麻疹的常用药物, 治疗麻疹初起, 透发不畅, 临床常与薄荷 蝉衣 升麻等配合应用 不论内服 外用均可应用 此外, 近年来本品又应用于风湿痛 处方用名 西河柳 柽柳 赤柽柳(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外用二两至三两, 煎汤乘热熏洗 按语 澄柽柳始载于 开宝本草, 仅说性味甘咸温, 并未说明它有透疹作用 ; 明清以后本草书中多说性味甘平或甘咸平, 并说能治 痧疹热毒, 可见它的药性是偏凉性的 方剂举例 竹叶柳蒡汤 医学广笔记 : 西河柳 荆芥 干葛 蝉退 薄荷 炒牛蒡 知母 玄参 麦冬 甘草 淡竹叶 治痧疹透发不出, 喘嗽烦闷 水蜈蚣 药用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辛, 平 功效 发汗退热, 消肿解毒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发热, 以及疟疾等症 本品味辛性平, 有发汗退热之功 用治感冒发热, 可配合葛根同用 ; 用治疟疾, 可配合马鞭草同用, 于疟发前二小时服药 2. 用于痢疾, 皮肤瘙痒, 蛇虫咬伤等症 本品有消肿解毒作用, 对于下痢赤白 里急后重, 可配马齿苋 一见喜等药同用 ; 皮肤瘙痒, 可配葎草 苍耳草等药煎汤外洗 ; 蛇虫咬伤, 配野菊花 半枝莲等, 既可煎汤内服, 又可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 水蜈蚣(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五钱至一两, 煎服 外用适量 天胡荽 药用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辛, 平 功效 祛风清热, 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 1. 用于风火赤眼, 咽喉肿痛, 以及蛇缠疮等症 本品具有祛风清热作用, 对于风火赤眼, 可配桑叶 菊花 点地梅等药同用 ; 对于咽喉肿痛, 可配土牛膝 白毛夏枯草等同用 ; 治疗蛇缠疮, 可用新鲜全草捣烂, 用酒精浸半天后, 用棉花球蘸搽患处

42 2. 用于百日咳本品又有化痰止咳作用, 可用治百日咳 处方用名 天胡荽(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一两, 煎服 蔓荆子 药用 本品为马鞭草科单叶蔓荆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 苦 辛, 平 入肝 膀胱 肺经 功效 散风热, 清头目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冒头痛及头风头痛等症 本品味苦兼辛, 有疏散风热 祛风止痛的功效, 故可用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 临床常与防风 菊花 石膏等配伍应用 ; 对于头风头痛病症, 本品又可与本 川芎等配伍应用 2. 用于目赤肿痛或头目昏暗多等症 本品能祛风邪而清头目, 以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 头目昏暗, 常与菊花 川芎 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 蔓荆子( 洗净,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 菊芎饮 上池秘录 : 菊花 川芎 蔓荆子 防风 羌活 石膏 旋覆花 甘草 枳壳 治头风头痛 羌活防风汤 活法机要 : 羌活 防风 蔓荆子 藁本 独活 川芎 甘草 治感冒头痛 木贼草 药用 本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甘 苦, 平 入肺 肝 胆经 功效 疏风热, 退翳膜 临床应用 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等症本品退目翳而兼有发散风热之功, 对目病而兼有表症者为适宜 临床上治眼花多泪, 常与苍朮 夏枯草 防风等配伍 ; 治风热而引起的目赤 翳障, 多配菊花 白蒺藜 决明子等同用 本品虽有发汗之功, 但一般只是用它疏风止及消退翳膜的功效 处方用名 木贼草(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 木贼散( 原名神消散 ) 证治准绳 : 木贼 蝉蜕 谷精草 甘草 苍朮 蛇蜕 黄芩 治目赤翳障 解表药应用注重事项 一 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 但其性质又有温 凉不同, 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重

43 辨证准确, 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 以免药石误投, 贻误治疗 二 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 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 三 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 中病即止, 以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 导致亡阳或亡阴 四 暖和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 严寒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 五 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 阴虚发热 久病体虚及失血等症 六 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 不宜久煎, 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一 散寒解表 : 藿香 苍朮 ( 化湿药 ) 独活( 祛风湿药 ) 细辛二 宣散透邪 : 金银花 连翘 ( 清热药 ) 三 疏散风热 : 白僵蚕 ( 平肝息风药 )

44 第二章清热药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清热药都是药性寒凉, 主要用于热病高热 痢疾 痈肿疮毒 以及目赤肿痛 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 即是 内经 所说 热者寒之 的意义 为了方便把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 现根据各药的专长, 再分为下列六小类 : ( 一 ) 清热泻火药 : 能清气分热, 对气分实热症, 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 二 ) 清肝明目药 : 能清肝火而明目, 常用于肝火亢盛 目赤肿痛等症 ( 三 ) 清热凉血药 : 专入血分, 能清血分热, 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 四 ) 清热解毒药 : 有清热解毒作用, 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 五 ) 清热燥湿药 : 药性寒凉, 偏于苦燥, 有清热化湿的作用, 可用于湿热病症 ( 六 ) 清虚热药 : 能清虚热 退骨蒸, 常用于午后潮热, 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 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 故对于阳气不足, 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 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 当忌用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药, 能清解气分实热, 清热作用较强, 适用于高热烦渴 神昏 脉洪实有力 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 当考虑照顾正气, 勿令伐太过, 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石膏 药用 本品为单斜晶系的硫酸钙矿石 性味与归经 辛 甘, 大寒 入肺 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 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 1. 用于温热病 肺胃大热 高热不退 口渴 烦燥 脉洪大等症 石膏药性大寒, 善清气分实热, 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 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 用于温病高热, 身发斑疹 温病发斑, 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 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 在临床上碰到此种症候, 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 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 丹皮 赤芍 鲜生地 板蓝根等同用 3. 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 齿痛 牙龈肿痛等症 石膏能清泄胃火, 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 可配合知母 牛膝 生地等同用 4. 用于肺热咳嗽 气喘 邪热袭肺, 身发高热 咳嗽 气急鼻煽 口渴欲饮等症, 可用石膏清泄肺热, 佐以麻黄 杏仁等宣肺 止咳平喘等品 ( 即麻杏石甘汤 )

45 5. 用于湿疹水火烫伤, 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石膏煅后研末外用, 治疗以上诸外科病, 有清热 收敛 生肌的作用, 常合升丹 黄柏 青黛等同用 处方用名 生石膏( 生用, 清热泻火 ) 熟石膏 石膏( 磨粉用, 收敛生肌, 专作外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五钱至二两, 打坏, 先煎 外用适量 按语 1. 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 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汗出 烦渴 脉来洪大者, 都可用寒凉的石膏以清热泻火 如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尚能用治热盛发斑 神昏谵语等气营两燔的症候 2. 石膏善清肺胃热, 如见邪热郁沸或胃火炽盛等症, 均可使用本品 在临床应用时如配以知母, 则清热泻火, 可治阳明里热 ; 如配麻黄, 则清宣肺热, 至肺热喘咳 ; 治胃火齿痛, 配熟地, 则清胃滋阴, 治虚火牙痛 ; 配人参, 则清热益气, 治热盛津气两伤 总的来说, 大都是取它清肺凉胃的功效 方剂举例 白虎汤 伤寒论 :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治阳明病发热, 大烦大渴, 大汗出, 脉洪大 玉女煎 景岳全书 : 生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怀牛膝 治热病烦热口渴, 头痛, 牙痛 寒水石 药用 本品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 性味与归经 辛 咸, 大寒 入胃 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 临床应用 用于温热病壮热 烦渴等症 寒水石清热泻火的功效, 与石膏相类似, 故常与石膏配伍, 用于壮热烦渴的症候 如治暑温邪在气分, 大热烦渴 苔黄等症, 可与石膏 滑石 杏仁 竹茹 银花 通草等同用 此外, 本品可外用于风热火眼及水火烫伤 处方用名 寒水石( 打坏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一两, 煎服, 先煎 方剂举例 三石汤 温病条辨 : 飞滑石 寒水石 生石膏 杏仁 竹茹 金银花 白通草 金汁 治暑温邪在气分, 大热烦渴 苔黄等症 知母 药用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 苦, 寒 入肺 胃 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 滋肾润燥 临床应用 1. 用于温热病 高热烦燥 口渴 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 痰黄而稠 知母苦寒, 上能清肺热, 中能清胃火, 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 本品常和石膏同用, 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 2. 用于阴虚发热 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 故不仅能清实热, 且可清虚热 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 配入滋阴药

46 中, 如知柏地黄丸, 治阴虚火旺 潮热骨蒸等症 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 麦冬 川贝等品, 可用于肺虚燥咳 ; 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 麦冬 粉葛根等品, 可用治消渴 处方用名 肥知母 知母( 生用, 泻火之力较强 ) 炒知母( 炒用, 泻火之力稍缓和 ) 盐水炒知母 ( 滋阴退虚热较佳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 1.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 上能清肺, 中能凉胃, 下能泻肾火 配以黄芩, 则泻肺火 ; 配石膏, 则清胃热 ; 配黄柏, 则泻肾火 2. 知母既能清实热, 又可退虚热, 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 用于阴虚内热 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 须与滋阴药配伍, 始能发挥它的作用 3. 本品能润燥滑肠, 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方剂举例 知柏地黄丸 医宗金鉴 : 知母 黄柏 地黄 丹皮 萸肉 山药 泽泻 茯苓 治阴虚火旺, 骨蒸潮热, 多梦遗精 栀子 药用 本品为茜草科栀子树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 苦, 寒 入心 肝 肺 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病发热, 心烦不宁等症 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 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 见有发热 胸闷 心烦等症, 可用栀子配合豆豉, 以透邪泄热 除烦解郁 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 神昏谵语等症, 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 用于热毒 实火引起的吐血 鼻衄 尿血 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 山栀又有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的作用, 用治血热妄行, 常与生地 侧柏叶 丹皮等配伍 ; 治目赤肿痛, 可与菊花 石决明等配伍 ; 治疮疡肿毒, 可与黄连 银花 连翘等同用 此外, 本品又能泄热利湿, 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 面目皮肤发黄 倦怠 饮食减少等症, 常与黄柏 茵陈蒿等同用 又用生栀子研末, 与面粉 黄酒调服, 有消肿活络的作用, 可用于跌仆损伤 扭挫伤 皮肤青肿疼痛等症, 为民间常用的 吊筋药, 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四周的肌肉 肌腱损伤 处方用名 炒山栀 焦山栀 黑山栀( 炒至外皮呈黑色, 用于清热泻火, 凉血止血 ) 生山栀 ( 生用, 清热泻火之力较强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外用适量 按语 1. 栀子, 一名山栀, 轻清上行, 能泻肺火, 去肌表热, 在外感热病 表里有热之际, 能起双解的作用 ; 本品苦寒泄降, 又能泄三焦火, 凉血清心热, 可用于热病心烦 ; 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 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 又能清血分热 至于泄热利湿, 可用治黄疸, 也是它的特长 2. 本品配黄芩, 能泻肺火 ; 再加淡豆豉, 能双解表里之热, 配以黄芩, 能泻三焦火 清心热 ; 配以生地 丹皮, 能凉血止血, 治血热妄行 吐衄尿血 ; 配以黄柏 茵陈, 能清热利湿, 治湿热黄疸 3. 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 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 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 均用整个栀子, 不再分栀皮 栀仁 方剂举例 栀子大黄汤 金匮要略 : 栀子 大黄 枳实 豆豉 治酒疸, 心中懊或热痛

47 芦根 药用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 甘, 寒 入肺 胃经 功效 清肺胃热, 生津止渴 临床应用 用于温热病高热口渴, 胃热呕吐, 以及肺热咳嗽 痰稠而黄等症 温热之邪, 袭于肺络, 则为肺热咳嗽 犯于胃腑, 则见津少口渴 ; 如影响胃气通降, 则上逆而呕恶 芦根能清肺胃热, 且有生津作用, 故适用于肺胃郁热的症候 在临床应用方面, 本品常配合麦冬 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 配竹茹 枇杷叶以清热止呕 ; 配瓜蒌皮 知母 浙贝以清肺止咳 ; 配冬瓜子 生苡仁 桃仁以清肺排脓 处方用名 鲜芦根 活芦根( 用新鲜者, 用时去节 ) 干芦根( 晒干用, 作用较逊 ) 一般用量与用法 新鲜者用一两或一尺, 干者用五钱至一两, 煎服 按语 1. 芦根一药, 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二个方面, 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 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 它虽属性寒, 但味甘淡而力薄, 用清肺胃, 只能作为辅助的药品 不过, 它有一优点, 即性不滋腻, 生津而不恋邪, 凡温病热恋卫 气, 或热病后如有伤津口渴的证候, 都可应用 2. 苇茎汤原用芦苇的地上茎, 不是芦苇的根茎, 但因一般药店不备, 故以芦根代替, 临床使用已久, 这说明苇茎和芦根的作用相同 故在农村合作医疗站中可以采集新鲜的芦根和苇茎同用, 不但可节约挖掘芦根的人力, 且可扩大药源 方剂举例 苇茎汤 千金方 : 苇茎 薏苡仁 桃仁 瓜瓣 治肺痈发热咳嗽, 痰多带血且有腥臭味 芦根散 圣惠方 : 芦根 麦冬 瓜蒌根 甘草 竹茹 治时气口干 天花粉 药用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 性味与归经 甘 微苦, 酸 微寒 入肺 胃经 功效 清热生津, 消肿排脓 临床应用 1. 用于肺热燥咳, 热病伤津 口渴等症本品能清肺润燥, 生津解渴 故临床上用于肺热燥咳, 可与沙参 麦冬等配伍 ; 用于热病伤津及消渴等症, 可与麦冬 知母等配伍 2. 用于痈肿疮疡本品对疮疡未溃者有消肿作用, 已溃脓出不畅者有排脓作用, 但均以热毒炽盛者为宜, 常与连翘 蒲公英 浙贝母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 天花粉 花粉(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 煎服 按语 天花粉与芦根都能清热生津, 治口渴津少, 舌质正常, 不必具有苔剥质绛的现象, 辨症属于气分伤津, 为伤阴之初起 但天花粉力量虽较芦根为弱, 而生津的作用则胜过芦根, 又可用于痈肿疮疡, 能消肿排脓 方剂举例 滋燥饮 沉氏遵生 : 天花粉 天冬 麦冬 生地 白芍 秦艽治肺燥咳嗽,

48 口燥作渴 鲜竹叶 药用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火苦竹的叶片或初出的卷状嫩叶 性味与归经 甘 淡, 寒 入心 胃经 功效 清热除烦, 利尿 临床应用 用于热病烦燥 口渴 口舌生疮, 以及小便黄赤短少 淋痛等症本品性味甘寒, 善清心胃之热, 又能淡渗利尿 治疗热病烦燥 胃热口渴, 或口舌生疮等症, 常与石膏 芦根等同用 ; 治疗小便黄赤短少 淋痛等症, 常与木通 甘草同用 处方用名 竹叶 鲜竹叶( 采新鲜者应用, 用于清热利尿 ) 竹叶卷心( 用初出的卷状嫩叶, 用于清心除烦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五钱至一两, 煎服 方剂举例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 竹叶 石膏 半夏 人参 麦冬 甘草 粳米 治伤寒解后, 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 淡竹叶 药用 本品为禾本科淡竹叶的根 性味与归经 甘, 寒 入心 小肠经 功效 清热除烦, 利尿 临床应用 用于热病烦渴, 口舌生疮, 小便短赤, 湿热黄疸等症淡竹叶上能清心火而除烦, 下能利小便而渗湿 用于清心, 可与黄连 生地 木通 甘草等配伍 ; 用于渗利湿热, 可与滑石 茵陈 通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 淡竹叶( 洗净,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 煎服 按语 1. 淡竹叶一药, 始载于 本草纲目 它不是淡竹或苦竹的叶 ( 鲜竹叶 ), 而是另一种草本植物 淡竹叶 的叶 由此可知, 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有竹叶等药所组成的方剂, 它所用的竹叶, 都是鲜竹叶, 不是淡竹叶 2. 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 利小便, 但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 且能凉胃, 又能用治上焦风热 ; 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 以渗湿泄热见长 3. 现在一般药店中大都不备鲜竹叶, 如处方只写竹叶, 都配淡竹叶 如需用鲜竹叶, 必须临时采集 4. 淡竹叶的根, 据文献记载, 能破血堕胎, 有待研究 夏枯草 药用 本品文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 性味与归经 辛 苦, 寒 入肝 胆经

49 功效 清肝火, 散郁结 临床应用 1. 用于肝火上炎 目赤肿痛 目珠疼痛 ; 头痛 晕眩等症 夏枯草能清泄肝火, 为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 头痛 头晕的要药, 常配菊花 石决明等同用 ; 如肝虚目珠疼痛, 至夜尤剧, 可与当归 白芍等配合应用 2. 用于瘰历痰核瘰历痰核, 多由肝气郁结, 久而化火, 痰火结郁而成 夏枯草能清肝火 散郁结, 为治疗瘰历结核属于痰火者一味常用药物, 长期服用有一定效果, 临床常配合玄参 贝母 连翘 牡蛎 昆布等同用 处方用名 夏枯草(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 煎服 按语 1. 夏枯草为清肝火 散郁结的要药, 它所主治的大多是肝经的病症 2. 本品配以菊花 决明子, 可清肝明目, 治目赤肿痛 配以石决明 钩藤, 可平降肝阳, 治头痛 头晕 ; 配以玄参 贝母 牡蛎等品, 可软坚散结, 治瘰历结核 3. 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肿瘤 方剂举例 夏枯草膏 医宗金鉴 : 夏枯草 当归 白芍 玄参 乌药 浙贝 僵蚕 昆布 陈皮 桔梗 抚芎 甘草 香附 红花 治肝燥血旺, 瘰历坚硬 鸭跖草 药用 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 甘 寒 功效 清热解毒, 利尿 临床应用 1. 用于外感发热, 或热性病发热不退, 或咽喉肿痛, 以及痈肿疮疡等症 本品性味甘寒, 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凡外感发热, 或热性病发热不退, 可单味应用 ; 也可配合解表药或清热药同用 对于咽喉红肿疼痛, 可配伍蒲公英 乌蔹梅或土牛膝 大青叶等同用 用治痈肿疮疡, 可配地丁草 蒲公英 野菊花等药同用 2. 用于小便不利 水肿, 或湿入下注膀胱 小便淋沥涩痛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 凡风水浮肿 小便不利, 可配伍浮萍 芫荽等药同用 ; 湿热下注膀胱 小便涩痛, 可配伍凤尾草 萹蓄 蒲公英等同用 此外, 还可应用于蛇毒咬伤, 一方面煎汤内服, 一方面用鲜草适量, 洗净, 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 鸭跖草(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五钱至二两, 煎服 外用适量 按语 1. 鸭跖草一药, 长于清热, 又能利尿 经临床实践体会, 煎服本品后, 能使高热渐退, 尿量增加, 但停药后又见体温升高现象 故如单用本品, 似嫌解毒作用不强, 在临床使用时宜与其它清热解毒药配伍 2. 鸭跖草与淡竹叶都能清热利尿, 功效相似, 但鸭跖草的作用较强 西瓜皮 药用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外皮 性味与归经 甘, 寒 入心 胃经

50 功效 清热解暑, 泻热除烦 临床应用 用于暑热烦渴, 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味甘性凉, 善清暑热, 能解烦渴, 故适用于暑热烦渴 小便短赤等症 ; 而对秋冬之际, 气候干燥, 咽喉肿痛, 或口舌生疮等症, 也可应用, 有泻火泄热之效 处方用名 西瓜皮 西瓜翠衣( 洗净,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一两, 煎服 方剂举例 清络饮 温病条辨 : 鲜荷叶边 鲜银花 西瓜翠衣 鲜扁豆花 丝瓜皮 鲜竹叶心 治暑温汗后头胀 荷叶 药用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片 性味与归经 苦, 平 入肝 脾 胃经 功效 解暑清热, 升发清阳 临床应用 1. 用于感受暑热 头胀胸闷 口渴 小便短赤等症 本品味苦性平, 其气清芳, 新鲜者善清夏季之暑邪, 临床常与鲜藿香 鲜佩兰 西瓜翠衣等配伍应用 2. 用于夏季暑热泄泻等症 荷叶既能清热解暑, 又能升发脾阳, 对暑热泄泻, 常与白朮 扁豆等配伍应用 此外, 对脾虚气陷, 大便泄泻者, 也可加入补脾胃药中同用 另本品又可用于各种出血症 处方用名 荷叶 干荷叶( 干者, 生用, 生清阳 ) 鲜荷叶( 用新鲜者, 解暑热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角( 即全叶的四分之一 ), 煎服 附药 1. 荷梗 : 本品即荷叶的叶柄 性味与荷叶相同 能通气宽胸, 多用于夏季感受暑湿 胸闷不畅等症 一般用量一至二尺, 煎服 2. 荷蒂 : 荷蒂为荷叶中心近梗处剪下的叶片 性味苦平 功能和胃安胎, 止血止带 可用于胎动不安及崩漏带下等症 此外, 有升举之功, 又可用于清气下陷之久泻脱肛等症 一般用量为四只至十只, 煎服 方剂举例 清震汤 活法机要 : 荷叶 升麻 苍朮 治雷头风 头痛 头胀 舌苔滑腻 ( 雷头风 : 病名, 多由风邪外袭, 或痰热生风所致 其症头面起核块肿痛, 或憎寒壮热, 或头痛, 头中如雷鸣 ) 荷叶散 证治准绳 : 荷叶 鬼箭羽 桃仁 刘寄奴 蒲黄 治产后恶露不下, 腹痛闷胀 莲子心 药用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子实中清嫩胚芽 性味与归经 苦, 寒 入心经 功效 清心热 临床应用 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及心火亢盛 烦燥不安等症 本品苦寒, 有清心泻火之功, 故对温热病的高热 神昏谵语及心火亢盛 烦燥不安等症, 常与元参 麦冬等配合应用

51 此外, 近年来临床上本品又用于治疗高血压 处方用名 青莲心(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五分至一钱, 煎服 方剂举例 清心汤( 原名清宫汤 ) 温病条辨 : 莲子心 竹叶卷心 连翘心 犀角 玄参 麦冬 治温热病, 发热神昏 第二节清肝明目药 清肝明目药, 有清肝火 退目翳的功效, 适用于肝火亢盛 目赤肿痛 目生翳膜等症 其中 有些药物尚可用于肝阳上扰的症候 青葙子 药用 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 苦, 微寒 入肝经 功效 清肝火, 退目翳 临床应用 用于肝热所引起的目赤肿痛 目生翳膜 视物昏暗等症 本品为厥阴肝经之药, 多用于目疾, 对肝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等症, 常与决明子 密蒙花 菊花等配合应用 此外, 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又用于高血压病而见肝火亢盛 头胀头晕等症, 常与夏枯草 菊花等同用 处方用名 青葙子(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二钱至五钱, 煎服 按语 1. 青葙子一药, 在上海地区别名 草决明 在广东等地区将决明子称为 草决明 为了避免混淆, 建议处方使用原植物名称, 勿用 草决明 别名 2. 青葙子常于清肝降火, 又有扩散瞳孔的作用, 故对肝肾不足所致的目疾及瞳孔散大者, 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 青葙子散 证治准绳 : 青箱子 红蓝实 枳壳 大黄 菊花 甘草 决明子 甘草 细辛 茺蔚子 麻黄 车前子 鲤鱼胆 鸭胆 羚羊角 治热毒翳障 决明子 药用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 甘 苦 咸, 微寒 入肝 胆经 功效 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 用于目赤肿痛 羞明多泪 青盲内障等症 目赤肿痛, 羞明多泪等症, 系肝火上扰, 或风热上壅头目所致 决明子既能清泄肝胆郁火, 又能疏散风热, 为治目赤肿痛要药 风热者, 常与蝉衣 菊花等同用 ; 肝火者, 常配龙胆草

52 黄芩 夏枯草等同用 青盲内障, 多由肝肾不足所引起 决明子清肝而明目, 常与补养肝肾药如沙苑蒺藜 女贞子 枸杞子 生地等同用, 以治青盲内障 此外, 决明子还有润肠通便作用, 能治疗大便燥结 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高血压病而呈现肝阳上扰 头晕目眩等症候者, 常与钩藤 生牡蛎等同用 处方用名 决明子(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 煎服 方剂举例 决明子散 济生方 : 决明子 石决明 菊花 蔓荆子 黄芩 石膏 芍药 川芎 木贼 羌活 甘草 治风热头痛, 或目赤肿痛 决明子汤 圣济总录 : 决明子 柴胡 黄芩 防风 苦竹叶 升麻 甘草 菊花 细辛治肝脏实热 目生赤肉 涩痛 谷精草 药用 本品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花茎或全草 性味与归经 甘, 平 入肝 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 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 用于风热目疾 肿痛羞明 翳膜遮睛等症 谷精草善于散风热, 功能退翳膜, 为眼科常用药物, 对风热目疾, 翳膜遮睛等症, 常与菊花 桑叶 防风 生地 麦冬 赤芍 牛蒡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 谷精草 谷精珠(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 谷精龙胆散 证治准绳 : 谷精草 龙胆草 生地 红花 荆芥 甘草 赤芍 牛蒡 茯苓 木通 治目赤翳障, 头风齿痛 谷精散 证治准绳 : 谷精草 蝉退 绿豆衣 ( 一作白菊花 ) 猪蹄退 治斑疹入目生翳膜 密蒙花 药用 本品为马钱科植物密蒙树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 甘, 微寒 入肝经 功效 清肝热, 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 用于目赤肿痛 多眵 多泪 羞明畏光 目昏生翳等症 本品为眼科常用药, 对目赤肿痛 多泪羞明及眼生翳膜等症, 常与菊花 石决明 木贼草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 密蒙花( 晒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 密蒙花散 和剂局方 : 密蒙花 羌活 白蒺藜 木贼 石决明 菊花 治目赤肿痛 羞明及翳膜

53 夜明砂 药用 本品为蝙蝠科动物蝙蝠等的粪便 性味与归经 辛, 寒 入肝经 功效 清肝明目, 散瘀消积 临床应用 用于肝热目赤 白睛溢血 雀目 内外障翳及小儿疳积等症 肝开窍于目 夜明砂为肝经血分药, 具有清肝热 散瘀血的功效,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目疾, 尤以治肝热目赤 白睛溢血 ( 即眼球膜下出血 ) 的效果较好, 能使瘀血消散 ; 眼目清明 可用本品单味炒微焦, 研细, 天天一钱, 分二次用开水调服 ; 也可配合桑白皮 黄芩 赤芍 丹皮 鲜生地 白茅根等药煎汁服用 据文献记载, 前人用本品治雀目及内外障翳, 常将本品研末, 纳入猪肝内, 煮食饮汁 此外, 本品还可用于疳积及跌扑损伤 瘀血作痛等症, 亦取它散血 消积的功效 处方用名 夜明砂( 焙干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布包煎服 ; 或炒研细末, 每此用开水调服四分或五分 方剂举例 决明夜灵散 证治准绳 : 石决明 夜明砂 猪肝, 用米泔水煎 治雀目夜昏 千里光 药用 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千里光的幼嫩茎叶 性味与归经 苦, 平 有小毒 功效 清热解毒, 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 1. 用于疮疖肿毒, 皮肤湿疹及痢疾腹痛等病症 本品功能清热解毒, 对于疮疖肿痛, 可配伍野菊花 蒲公英等药同用 ; 治皮肤湿疹瘙痒, 可用鲜草洗净, 捣烂取汁外涂 ; 用治细菌性痢疾, 可与金银花或小青草配合同用 2. 用于风火赤眼等症本品又有清肝明目作用, 故适用于风火赤眼等症, 可单用本品一两, 煎服 ; 也可配何桑叶 菊花等同用 处方用名 千里光( 洗臼, 晒干, 切碎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五钱至一两, 煎服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药, 常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 衄血 血热发斑疹及温热病邪入营血 热甚心烦 舌绛神昏等症 热邪入于营分 血分, 往往伤阴耗液 本节药物中, 如鲜生地 玄参等兼有养阴滋液的作用, 故在热病伤阴时, 应用此类药物有标本兼顾之效 清热凉血药, 一般适用于热在血分的病症, 假如气血两燔, 可配合清热泻火药同用

54 鲜生地 ( 附 : 生地 ) 药用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 性味与归经 甘 苦, 寒 入心 肝 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 生津 临床应用 用于热病热邪入营 舌绛口渴, 或身发斑疹, 或阴虚火旺, 咽喉焮肿, 以及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 衄血等症 鲜生地泻火而凉血, 气清质润, 能清营血之邪热, 并具生津作用 营热得清, 伤津劫液之象可解 ; 血热得凉, 则血不妄行, 吐衄可止, 斑疹可消 故适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的症候, 可合丹皮 赤芍 玄参等同用 处方用名 鲜生地( 新鲜者, 洗净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五钱至二两, 煎服 附药 生地: 本品即为地黄的块根 晒干入药, 故又称干地黄 性味甘寒 入心 肝 肾 小肠经 功能滋阴凉血, 适用于热病发斑疹 身热舌绛, 或热病伤阴 低热不退 舌红 口干 唇燥, 以及血热妄行等症 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 煎服 按语 鲜生地甘寒多汁, 略带苦味, 性凉而不滞, 质润而不腻, 主要功用为清热生津, 凉血止血, 且能止血而不留瘀 配以玄参, 则滋阴降火, 用治咽喉焮肿 ; 配以丹皮 赤芍, 则清热凉血, 用于热入营血 ; 配以茅根 侧柏叶, 则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妄行 ; 配以鲜石斛 麦冬, 则清热生津, 用以热病伤津 方剂举例 地黄煎 证治准绳 : 生地黄汁 生门冬汁 白沙蜜酥 治小儿壮热心烦 卧不安 清营汤 温病条辨 : 生地 犀角 玄参 竹叶心 银花 连翘 黄连 丹参 麦冬 治热病热入营血, 高热神昏等症 紫草 药用 本品为紫草科植物紫草及新疆紫草的根 性味与归经 甘, 寒 入心 肝经 功效 凉血 解毒 透疹 临床应用 用于麻疹与其它热病发斑疹因血热毒盛而疹出不透, 或疹出而色不红活等症 本品性寒, 有清热凉血 解毒 透疹之功, 故对血热毒盛, 麻疹 斑疹透发不畅等症, 可与蝉衣 牛蒡子 连翘 荆芥等配伍应用 ; 如疹出而色甚深, 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 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 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 赤芍 银花 连窍等同用 此外, 试用本品预防麻疹, 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 处方用名 紫草 紫草根 紫草茸 老紫草( 洗净, 杀干, 切片用 )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 紫草快斑汤 证治准绳 : 紫草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芍药 糯米 治痘疹血气不足, 不能透发, 色不红活 紫草消毒饮 张氏医通 : 紫草 黑豆 绿豆 赤小豆 预防麻疹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 1 -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 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多具辛味, 主入肺与膀胱经, 性善发散, 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 主具发散解表功效, 兼能宣肺 利水 透疹 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 发热 头疼 身痛 无汗 ( 或有汗 ) 脉浮等表症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

More information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 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1.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 妊娠禁忌药的分 www.cyikao.com 2017 年中医助理医师 中药学 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 细目五 : 毒性 1.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19 年中西医师讨论 : , 微信公众号 :yishi_med66, 客服电话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More information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 :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 : 剂量 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细目二 : 中药的用法 煎煮方法 (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 1 - 常用单味中药 第二章 清热药 功效 : 清解里热 性味 : 大多寒凉, 味多苦 适用 : 表邪已解 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分类 :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解毒药 清虚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一 除烦 ( 利尿 ): 石膏 栀子 芦根 淡竹叶 竹叶二 润燥 : 知母 天花粉三 清肝 \ 明目 : 夏枯草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中西医助理医师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More information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1. 中药的作用 2. 不良作用 细目二 : 中药的功效 1.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2. 功效的分类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中药的 2017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 : 1.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 第四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 : 配伍禁忌要点 :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要点 :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忌要点 :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More information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 : 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 : 中药配伍的内容 1.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 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 : 配伍禁忌 1. 十八反 的内容 2. 十九畏 的内容细目二 : 证候禁忌 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 : 妊娠用药禁 2019 年中医执业医师 中药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 : 四气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毒性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细目五 : 毒性要点 : 1. 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 1 -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 1 - 常用单味中药 第二章 清热药 清热药凡药性寒凉, 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 少数平而偏凉, 味多苦, 或甘, 或辛, 或咸 主能清热 泻火 凉血 解热毒 退虚热, 兼能燥湿 利湿 滋阴 发表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 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如外感热病高热 阴伤内热 湿热泻痢 温毒发斑

More information

【外科学】:女,30岁

【外科学】:女,30岁 2014 年中西医医师考试大纲 -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 : 四气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症细目二 : 五味要点 : 1.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 : 升降浮沉要点 : 1.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 : 归经要点 :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 :

More information

白眉草 2 半枝莲 柴胡 白前 北沙参 柴胡 炒 白芍 荜茇 蝉蜕 白芍( 长 片 荜澄茄 车前草 白芍 酒制 萹蓄 车前 子 白芍 圆 片 扁 豆花 沉 香 鳖甲 陈 皮 白 石英 白术 槟榔 赤芍 白术炒 冰 片 赤 石脂 白头翁 薄荷 赤 小 豆 白薇 薄荷叶 茺蔚 子 白鲜 皮 补 骨脂 川

白眉草 2 半枝莲 柴胡 白前 北沙参 柴胡 炒 白芍 荜茇 蝉蜕 白芍( 长 片 荜澄茄 车前草 白芍 酒制 萹蓄 车前 子 白芍 圆 片 扁 豆花 沉 香 鳖甲 陈 皮 白 石英 白术 槟榔 赤芍 白术炒 冰 片 赤 石脂 白头翁 薄荷 赤 小 豆 白薇 薄荷叶 茺蔚 子 白鲜 皮 补 骨脂 川 1 山楂 生地 黄 红参须 山 熟地个 党参 胖 大海 天 麻 枸杞 子( 一级) 宁夏 柠檬 片 无花果 大枣(红枣) 茉莉花 西洋参(圈 片) 龙眼 肉 玫瑰花 西洋参(圆 片) 矮地茶 贡菊花 溪 黄草茶 艾叶 金银花 野 生何 首乌 八 角茴 香 罗布 麻叶 新疆 野 生天 麻 片 巴戟天(制) 莲 子 心 薏苡仁 菝葜( 金刚刺) 绞股蓝 玉 竹 白扁 豆 决明 子 白 豆蔻 甘草( 大柳叶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十六期 谭杨 开讲前, 公布一条喜讯 : 网校模拟试卷于本周一 (7 月 17 日 ) 开通了 开通频率为每周一开通, 实验班一共五套试卷, 定制班一共六套试 卷 网页版位置如下 : 模拟试卷位置 手机端位置 中药学 - 清热药 分类 : 1. 清热泻火药 热病邪入气分 2. 清热燥湿药 湿热证 3. 清热解毒药 痈肿疮毒 丹毒 痄腮 4. 清热凉血药 营分 血分等实热证

More information

12.) 12. 以下哪项不是芦根的功效 ( ) A. 清热泻 B. 生津 止呕 脓 C. 祛痰排 D. 滋阴降 13.) 13. 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凉 热 B. 清利 C. 滋阴降 痰 D. 润燥化 14.) 14. 可清泄胃热 生津止渴, 尤多用于消渴病的药物是 ( ) A.

12.) 12. 以下哪项不是芦根的功效 ( ) A. 清热泻 B. 生津 止呕 脓 C. 祛痰排 D. 滋阴降 13.) 13. 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凉 热 B. 清利 C. 滋阴降 痰 D. 润燥化 14.) 14. 可清泄胃热 生津止渴, 尤多用于消渴病的药物是 ( ) A. 清热药练习题 1.) 1. 气分实热亢盛, 壮热烦渴, 脉洪大, 宜首选 ( ) A. 天花粉 B. 石膏 C. 芦根 D. 竹叶 2.) 2. 石膏不具有的功效是 ( ) A. 清热泻 渴 B. 除烦止 燥 C. 滋阴润 D. 煅后外用收敛疮 3.) 3. 煅石膏主要用于 ( ) 疮 A. 口舌生 淫 B. 疹浸 痛 C. 咽喉肿 D. 疮痈红肿不溃 4.) 4. 既可用于肺热咳嗽, 又可用于阴虚燥咳的药物是

More information

清热药 - 概述 选药及配伍 : 1. 辨虚实 : 实热证 - 清热泻火 清营凉血 气血两清 虚热证 - 清热养阴透热, 或滋阴凉血除蒸 2. 里热兼表证 : 先解表后清里 ; 或表里双解 3. 里热兼积滞 : 配通腑泻下药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慎用 苦寒, 易化燥伤阴 - 热证伤阴或

清热药 - 概述 选药及配伍 : 1. 辨虚实 : 实热证 - 清热泻火 清营凉血 气血两清 虚热证 - 清热养阴透热, 或滋阴凉血除蒸 2. 里热兼表证 : 先解表后清里 ; 或表里双解 3. 里热兼积滞 : 配通腑泻下药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慎用 苦寒, 易化燥伤阴 - 热证伤阴或 清热药 - 概述 含义 : 以清解里热, 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药性特点 : 寒凉, 沉降入里, 通过清热泻火 清湿热 凉血 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 使里热得以清解 适应证 : 热病高热烦渴 湿热泻痢 湿热黄疸 痈肿疮毒 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肺 胃 心 肝等脏腑热证 1 清热药 - 概述 选药及配伍 : 1. 辨虚实 : 实热证 - 清热泻火 清营凉血 气血两清 虚热证 - 清热养阴透热, 或滋阴凉血除蒸

More information

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第 1 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 2 章 中药的产地 采集与贮藏 第 3 章 中药的炮制 第 4 章 药性理论 第 5 章 中药的配伍 第 6 章 中药的

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践 第 1 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 2 章 中药的产地 采集与贮藏 第 3 章 中药的炮制 第 4 章 药性理论 第 5 章 中药的配伍 第 6 章 中药的 中药学 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4301788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2 学时 32 课程英文名称 适用专业 先修课程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制药工程 药物化学 二 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本课程是本科的专业方向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 功效 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

More information

3. 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物大多是何种药味 A. 辛 B. 甘 C. 苦 D. 酸 E. 咸 答案 :3.D 4. 治疗筋脉挛急疼痛的药物, 大多是何味药 A. 酸 B. 苦 C. 甘 D. 辛 E. 咸 答案 :4.A 5. 外感风热, 应选择何种性味的药物 A. 辛 温

3. 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物大多是何种药味 A. 辛 B. 甘 C. 苦 D. 酸 E. 咸 答案 :3.D 4. 治疗筋脉挛急疼痛的药物, 大多是何味药 A. 酸 B. 苦 C. 甘 D. 辛 E. 咸 答案 :4.A 5. 外感风热, 应选择何种性味的药物 A. 辛 温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 A1 型题 1. 药物寒热 温凉的依据是 A. 神农氏尝百草的体会 B. 素问 :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C. 本经 : 疗寒以热药, 疗热以寒药 D. 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 E. 口尝的滋味 答案 :1.D 2. 具有发散作用的药味是 A. 咸 B. 酸 C. 苦 D. 辛 E. 甘 答案 :2.D 3. 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物大多是何种药味 A. 辛 B.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十三期 谭杨 本次自习室主讲内容 : 1. 笔试复习计划 2. 中药学讲解 剩余复习时间从明天 6 月 27 号算起还有 60 天就要考试了,60 天时间我应该怎么复习? 如何安排计划? 怎样有针对性的复习? 60 天的时间, 一千多页的教材怎样复习? 如果第一遍我还没有复习完? 我该怎么办? 我该如何存在?!!! 下面就给大家算算时间, 安排学习计划 中医医师板块 我将我们要考试的

More information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2013 Vol.15 No.4 3. 功效概念网络构建 1 2 Score 1 Cytoscape [6] 健脾 益气 活血 4. 功效网络概念聚类分析 NeMo [7] NeMo Score r ab a b S ab a b λ: N n a a n b b e 1 补中 补脾 1. 功效概念 过红玲顾浩王耘 ** 乔延江 100102 目的 : 建立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揭示中药功效间的联系, 明确功效概念网络的应用途径方法 : 通过整理 2010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一部 ) 记载的中药功效, 对中药功效概念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系 统分析, 构建功效概念网络, 并从中抽提特定功效的子网络, 利用网络聚类算法发现连锁出现的功效群结 果 : 构建包含 422 个功效概念的中药功效概念网络,

More information

和 解 剂

和 解 剂 中药学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生药教研室 赖晓晶 第九章 清热药 一 清热药的含义 凡以清热为主要功效, 治疗里热证 为主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二 功效与主治 清热 治疗里热证 清脏腑热 : 清心热 清肺热 清胃热 三 清热药的功效 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 四 药性归经 药味 : 苦寒甘寒归经 五 使用注意 1. 因证选药 脏腑热证 温热病的气分热证 --- 清热泻火药 湿热证

More information

和 解 剂

和 解 剂 解表药 概述 一 含义凡以发散表邪 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 称解表药, 又叫发表药 何谓表邪?--- 六淫之邪 ( 风 ) 何谓表证?--- 恶寒 发热 脉浮 风邪 1 风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中具有善动不居 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风邪 2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 轻扬开泄, 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主 动 风为百病之长 性质 轻扬开泄 致病特点 病位在上 主要病症头痛 鼻塞 咽痒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士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药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 一 ) 四气 考试科目.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More information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 中药学模拟卷 一 单选题 1. 细辛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 风寒表证 B. 阳虚外感 C. 风寒湿痹 D. 肺热喘咳 2. 治疗风寒表证兼有胸闷气滞 A. 防己 B. 桂枝 C. 紫苏 D. 麻黄 3. 桂枝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 常配伍 A. 麻黄 B. 白芍 C. 紫苏 D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 中药学模拟卷 一 单选题 1. 细辛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 风寒表证 B. 阳虚外感 C. 风寒湿痹 D. 肺热喘咳 2. 治疗风寒表证兼有胸闷气滞 A. 防己 B. 桂枝 C. 紫苏 D. 麻黄 3. 桂枝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 常配伍 A. 麻黄 B. 白芍 C. 紫苏 D 中药学模拟卷 一 单选题 1. 细辛的主治病证不包括 A. 风寒表证 B. 阳虚外感 C. 风寒湿痹 D. 肺热喘咳 2. 治疗风寒表证兼有胸闷气滞 A. 防己 B. 桂枝 C. 紫苏 D. 麻黄 3. 桂枝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 常配伍 A. 麻黄 B. 白芍 C. 紫苏 D. 白术 4. 既能发汗解表, 又能温中止呕的药物是 A. 生姜 B. 柴胡 C. 黄芩 D. 紫苏 5. 下列几对药物中,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清热的适应范围 4. 清热的使用注意事项 5. 各类清热的性能特点 6. 各类清热的功效 7. 各类清热的适应范围 ( 二 ) 清热泻火 ( 三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初级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中学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科目 一 性理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论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 四 ) 归经.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More information

大蒜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归脾 胃 肺经 功能 理气开胃, 解毒, 止痢, 杀虫 主治 慢草不食, 肚腹胀满, 下痢, 虫积腹痛 用法与用量 马 牛 30~90 g; 羊 猪 15~30 g; 犬 猫 1~3 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川牛膝 性味与归经 甘 微苦, 平 归肝 肾经 功能 逐瘀通经,

大蒜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归脾 胃 肺经 功能 理气开胃, 解毒, 止痢, 杀虫 主治 慢草不食, 肚腹胀满, 下痢, 虫积腹痛 用法与用量 马 牛 30~90 g; 羊 猪 15~30 g; 犬 猫 1~3 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川牛膝 性味与归经 甘 微苦, 平 归肝 肾经 功能 逐瘀通经, 大蒜 性味与归经 辛, 温 归脾 胃 肺经 功能 理气开胃, 解毒, 止痢, 杀虫 主治 慢草不食, 肚腹胀满, 下痢, 虫积腹痛 用法与用量 马 牛 30~90 g; 羊 猪 15~30 g; 犬 猫 1~3 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川牛膝 性味与归经 甘 微苦, 平 归肝 肾经 功能 逐瘀通经, 通利关节, 利尿通淋 主治 风湿痹痛, 产后血瘀, 胎衣不下, 跌打损伤, 血淋 用法与用量 马 牛

More information

杭州市中药饮片价格信息 2018( 第一期 ) 发布单位 : 浙江省中药饮片产业协会 网址 :www.zjypxh.org 2018 年 3 月 1 日 说明 : 药品编码中 k 代表颗粒剂, y 代表饮片, j 代表净制饮片 ( 在此次价格信息中指精致小包装 ) 序号药品编码药品名称单位 1 C01100101011001k 巴戟天 ( 配方颗粒 ) 公斤 201.76 2 C01100101011001y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初级中药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考试学科 中 药 学 单元细目要点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三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 四 ) 归经 ( 五 ) 毒性 ( 一 ) 中药的配伍 ( 二 ) 中药的用药禁忌.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More information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19 年中药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1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 209 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考试单元学 细目 要点 科 一 药性理论 二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中药三 中药的剂学量与用法 四 解表药 四 解表药 五 清热药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 三 ) 升降浮沉 2.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 义.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四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中药学 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药学 课程编号 VET4329 英文名称 Chinese Materia Medica 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 学 时 45 其中 : 理论学时 45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2.5 预修课程 动物生理学 兽医药理学 兽医微生物学 动物传染病学等 适用对象 动物药学 中药学是动物药学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中药的来源 采制 性能和功效以 及方剂的组成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十八期 谭杨 理气药 细目一概述一 性能特点 : 味多辛苦芳香, 性多温, 主归脾 胃 肝 肺经, 善于行散或泄降 二 功效 : 能理气健脾 疏肝解郁 理气宽胸 行气止痛 破气散结 三 适应范围 : 脾胃气滞, 肝气郁滞, 肺气壅滞 细目二具体药物一 脾 胃 肺 : 陈皮 木香 沉香二 肝 : 青皮 香附 川楝子 佛手三 心 : 薤白 枳实 檀香四 其他 : 荔枝核 大腹皮

More information

表 1 用药频次大于 10 次以上的药物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频次 甘草 69 前胡 17 陈皮 27 川芎 12 防风 53 麦门冬 17 紫苏 25 野菊花 12 连翘 52 芦根 16 桂枝 23 川贝母 11 薄荷 49 杏仁 16 黄芪 23 五味子 11 金银

表 1 用药频次大于 10 次以上的药物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 频次 中药名称频次中药名称频次 甘草 69 前胡 17 陈皮 27 川芎 12 防风 53 麦门冬 17 紫苏 25 野菊花 12 连翘 52 芦根 16 桂枝 23 川贝母 11 薄荷 49 杏仁 16 黄芪 23 五味子 11 金银 DOI:10.11656/j.issn.1673-9043.2018.02.07 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分析 王天琪, 陈婷, 闫海峰, 王怡 (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193) 摘要 :[ 目的 ] 探讨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 [ 方法 ] 通过对国家专利网搜索, 筛选出关于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共有 164 首, 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V2.5),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学年 : 学期 : 课程名称 : 中药学题目 : 总论 ( 概念 发展史 炮制 道地药材 ) 时数 :2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掌握中药 中药学及与中药相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等七部本草文献的作者 成书年代 记载药物数以及主要贡献 成就及地位 3. 了解中药学的起源及各个朝代的主要发展及成就 4. 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及目的 5. 了解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第六章 按摩与保健 205 图 6唱 17 常用穴位示意图 三 选穴原则 穴位按摩是针对穴位进行点 按 揉 推等多种手法的刺激 引起局部出现 酸 麻 胀 痛或温热感觉 一般每天按摩 1 2 次 每次可选用 3 6 个 对 穴 位交替进行按摩 同时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病情 从全身的穴位中 选出一些对某种病症有效的穴位 也称配穴 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一 一般规律 虽然全身的穴位很多 每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又有不同

More information

24 桑寄生 500g*2 同心 年健 健兴 康美 岭南 25 五加皮 500g*2 岭南 年健 健兴 / / 26 骨碎补 500g*2 同心 岭南 康美 年健 / 27 白芍 500g*2 年健 同心 健兴 岭南 康美 28 生地黄 500g*2 同心 年健 康美 健兴 岭南 29 羌活 250

24 桑寄生 500g*2 同心 年健 健兴 康美 岭南 25 五加皮 500g*2 岭南 年健 健兴 / / 26 骨碎补 500g*2 同心 岭南 康美 年健 / 27 白芍 500g*2 年健 同心 健兴 岭南 康美 28 生地黄 500g*2 同心 年健 康美 健兴 岭南 29 羌活 250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中药饮片询价结果 我院于 2018 年 9 月 14 日对中药饮片采购项目进行了院内开标 开标询价结果公示如下 : 序号 药品名称 规格 报价公司 1 报价公司 2 报价公司 3 报价公司 4 报价公司 5 2 油松节 5g*200 健兴 岭南 / / / 3 桂枝 1000g 年健 同心 岭南 康美 健兴 4 红花 1000g 健兴 年健 同心 康美 岭南 5 吴茱萸 1000g

More information

17. 白头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18.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水, 治骨鲠 可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拘挛, 瘫痪麻木, 痰饮积聚, 诸骨鲠喉 19. 防己 : 祛风湿, 止痛, 利水 可用于风湿痹痛, 尤以热痹为佳, 水肿, 腹水, 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20. 桑寄生 : 祛

17. 白头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18. 威灵仙 : 祛风湿, 通经络, 消痰水, 治骨鲠 可用于风寒湿痹, 肢体拘挛, 瘫痪麻木, 痰饮积聚, 诸骨鲠喉 19. 防己 : 祛风湿, 止痛, 利水 可用于风湿痹痛, 尤以热痹为佳, 水肿, 腹水, 脚气浮肿, 小便不利 20. 桑寄生 : 祛 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 ) 100 考点 1.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可治疗风寒感冒, 咳嗽胸闷, 脾胃气滞证, 气滞胎动证, 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2. 羌活 : 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 止痛 可治疗风寒表证, 表证夹湿, 风寒湿痹, 风寒头痛 3. 香薷 : 发汗解表, 和中化湿, 利水消肿 可治疗夏季乘凉饮冷 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水肿, 小便不利 4. 桑叶

More information

专注医考 中药学常考专业题 精于辅导 1. 请分别阐述中药和中药学 答 :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用于预防 治疗 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 产地 采集 炮制 性能 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 简述中药 本草 草药 中草药的联系

专注医考 中药学常考专业题 精于辅导 1. 请分别阐述中药和中药学 答 :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用于预防 治疗 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 产地 采集 炮制 性能 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 简述中药 本草 草药 中草药的联系 专注医考 中药学常考专业题 精于辅导 1. 请分别阐述中药和中药学 答 :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用于预防 治疗 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 产地 采集 炮制 性能 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2. 简述中药 本草 草药 中草药的联系和区别 答 :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本草是古代中药名称, 草药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 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

More information

透疹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 生津 热病烦渴, 消渴证 升阳止泻 湿热泻痢初起, 脾虚泄泻 解表退热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感冒高热 19 疏肝解郁 肝郁气结, 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 ( 久泻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 柴胡 20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升麻 2

透疹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 生津 热病烦渴, 消渴证 升阳止泻 湿热泻痢初起, 脾虚泄泻 解表退热 邪在少阳寒热往来, 感冒高热 19 疏肝解郁 肝郁气结, 胁肋疼痛, 月经不调 升举阳气 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 ( 久泻脱肛 子宫脱垂 胃下垂 ) 柴胡 20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升麻 2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1 2 发汗解表 风寒表实无汗证宣肺平喘 肺气不宣的喘咳证利水消肿 水肿兼有表证发汗解肌 风寒表虚有汗, 风寒表实无汗温通经脉 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 痛经闭经 ; 风寒湿痹, 胸痹作痛助阳化气 阳气不足导致的虚寒腹痛 阳虚心悸 水肿, 痰饮证 麻黄 桂枝 4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紫苏 5 散风解表, 透疹止痒, 止血 ( 炒炭用 ) 荆芥 6 7 8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学年 : 学期 : 课程名称 : 中药学题目 : 总论 ( 概念 发展史 炮制 道地药材 ) 时数 :4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掌握中药 中药学及与中药相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等七部本草文献的作者 成书年代 记载药物数以及主要贡献 成就及地位 3. 了解中药学的起源及各个朝代的主要发展及成就 4. 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及目的 5. 了解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高频考点 6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连翘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 疮家圣药 之称, 为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大青叶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射干 功效 清热解毒, 祛痰利咽, 散结消肿 白头翁 :

高频考点 6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连翘 功效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 疮家圣药 之称, 为治热入心包证所常用 大青叶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 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射干 功效 清热解毒, 祛痰利咽, 散结消肿 白头翁 : 2016 年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高频考点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高频考点 1 辛温解表药麻黄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 表实无汗证桂枝 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香薷 功效 发汗解表, 和中化湿, 利水消肿 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 素称 夏月麻黄 紫苏 功效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生姜 功效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荆芥 功效 散风解表,

More information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 中药学模拟卷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 单选题 1.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主治病症 细辛辛温, 功能祛风散寒 通窍 止痛 温肺化饮, 可治风寒表证 阳虚外感 头风头痛及风寒湿痹, 肺热喘咳不宜用 故此题应该选 D 2.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主治病症 紫

学员专用请勿外泄 中药学模拟卷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 单选题 1.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主治病症 细辛辛温, 功能祛风散寒 通窍 止痛 温肺化饮, 可治风寒表证 阳虚外感 头风头痛及风寒湿痹, 肺热喘咳不宜用 故此题应该选 D 2.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主治病症 紫 中药学模拟卷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 单选题 1.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主治病症 细辛辛温, 功能祛风散寒 通窍 止痛 温肺化饮, 可治风寒表证 阳虚外感 头风头痛及风寒湿痹, 肺热喘咳不宜用 故此题应该选 D 2.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主治病症 紫苏功能解表散寒 行气宽中, 可治风寒表证兼有胸闷气滞者 故此题应该选 C 3.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桂枝与白芍的配伍应用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学年 : 学期 : 课程名称 : 中药学题目 : 总论 ( 概念 发展史 炮制 道地药材 ) 时数 :2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掌握中药 中药学及与中药相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等七部本草文献的作者 成书年代 记载药物数以及主要贡献 成就及地位 3. 了解中药学的起源及各个朝代的主要发展及成就 4. 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及目的 5. 了解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 学年 : 学期 : 课程名称 : 中药学题目 : 总论 ( 概念 发展史 炮制 道地药材 ) 时数 :4 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掌握中药 中药学及与中药相关的基本概念 2. 掌握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等七部本草文献的作者 成书年代 记载药物数以及主要贡献 成就及地位 3. 了解中药学的起源及各个朝代的主要发展及成就 4. 掌握中药炮制的含义及目的 5. 了解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Design Template

PowerPoint Design Template 正柴胡饮颗粒 1 到底何为感 冒? 又有什 么症状呢? 感冒 感冒又称伤风 冒风, 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 咳嗽 头痛 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为其特征 西医 分类 普通感冒 流行感冒 中医上感冒的分类 风寒型感冒 风热型感冒 畏寒 发热 口淡无味 腹痛 腹泻 暑湿型感冒 发热重 痰液粘稠呈黄色 畏寒 低热 无汗 流清涕 吐稀薄白色痰 鼻塞 流涕 咳嗽 头痛 风寒感冒 vs 风热感冒

Mor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

Development of TCM Internal Medicine www.acupuncturepeople.com 辛凉解表药 桑叶 菊花 木贼 蝉蜕 薄荷 柴胡 蔓荆子 牛蒡子 淡豆豉 葛根 升麻 浮萍 风热表症 发热恶风 发热重 咽痛, 口干 鼻塞, 汗出, 脉浮缓 同时兼入肺经和肝经升举中焦阳气解表轻剂利咽治疗风水 蔓荆子 桑叶 薄荷 木贼 菊花 蝉蜕柴胡 葛根 升麻淡豆豉牛蒡子浮萍 www.acupuncturepeople.com Part One 同时兼入肺经和肝经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阴火 为由内伤引起的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 邪气 名师汇讲 指导 严世芸 男 生 浙江宁海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市教学名师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现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国家教育部及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带头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More information

鱼腥草 败酱草 金荞麦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祛瘀止痛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肺痈 肠痈 肺痈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消痈, 利湿肠痈 5.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祛风湿, 通经络 祛风除

鱼腥草 败酱草 金荞麦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 祛瘀止痛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肺痈 肠痈 肺痈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消痈, 利湿肠痈 5.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络石藤 海风藤 雷公藤 青风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 祛风湿, 通经络 祛风除 考前绝密押题! 扫码免费送! 每科 60 道题目, 每道都是必考点! 2018 年壹医考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知识点速记 1. 生姜 高良姜 姜黄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 鱼蟹 半夏及天南星毒 干姜温中, 回阳, 温肺化饮 ( 温里药 ) 炮姜温经止血, 温中止痛 ( 止血药 ) 高良姜 姜黄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破血行气, 通经止痛 2. 夏枯草 青葙子

More information

幻灯片 1

幻灯片 1 中医 中西医在线自习室 第十七期 谭杨 泻下药 概述性能特点 : 沉降之品, 归大肠经 分类 : 攻下药 大便秘结 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润下药 年老津枯 产后血虚 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峻下逐水药 全身水肿 大腹胀满以及停饮 细目二攻下药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大黄功效 :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清利湿热 ( 超纲 ) 应用 : 1. 积滞便秘 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More information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 ,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 三 ) 发散风热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 莉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豉的性 能 攻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及相似物功用异同点 五 清热 ( 一 ) 概述. 清热的性能特点 2. 清热的功效 3 9 年中学讨论群 :88655642, 微信公众号 :med66_weisheng 209 主管中师考试大纲 - 基础知识 中学 考 单元 细目 要点 考试 试 科目 学 科 中 一 性理论 ( 一 ) 四气. 四气所表示物的作用 2. 四气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学 ( 二 ) 五味 五味所表示物的作用 ( 三 ) 升降浮沉.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的指导意义

More information

1 辛温解表药 2 辛凉解表药 3 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干货 120 考点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西河柳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

1 辛温解表药 2 辛凉解表药 3 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干货 120 考点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西河柳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 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备考干货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1 辛温解表药 2 辛凉解表药 3 清热泻火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干货 120 考点麻黄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香薷 桂枝 紫苏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西河柳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薄荷 蔓荆子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升麻 淡豆豉 浮萍 木贼 石膏 知母 栀子 天花粉芦根竹叶淡竹叶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Slide 1

Slide 1 第二讲 一 辛凉解表银翘散 ; 桑菊饮 ; 柴葛解肌汤 ; * 升麻葛根汤 ; 二 解表止头痛 开鼻窍 * 川芎茶调散 * 苍耳子散 三 解表轻剂 : * 葱豉汤 四 理气解表 : * 香苏散 银翘散 ( 温病条辨 ) 组成 连翘 30g(9~15g) 银花 30g(9~15g) 苦桔梗 18g(3~6g) 薄荷 18g(3~6g)( 最后 5 分钟加入 ) 淡竹叶 12g(3~6g) 生甘草 15g(3~6g)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 中药方剂学 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药方剂学 课程编号 CHPH4126 英文名称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课程类型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36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 分 2 预修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适用对象 中药学 中药方剂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研究治法和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 课程简介 学科, 其内容包括中医方剂的基本理论,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执业药师备考宝典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答案及解析 一 最佳选择题 1.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药物的性能特点 香薷微温, 辛散芳化, 入肺 胃 脾经 既发汗而解表, 又化湿和中而解暑, 还开宣肺气而利水消肿, 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最宜, 素称 夏月麻黄 2. 答案 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药物的主治 石膏生用辛甘大寒, 入肺 胃经, 主以清泄, 兼以透解, 既善清泄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

More information

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芍, 细辛配干姜 五味子的意义各药的药性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 2. 香薷 藁本 苍耳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子 辛夷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 3. 西河柳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

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芍, 细辛配干姜 五味子的意义各药的药性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 2. 香薷 藁本 苍耳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子 辛夷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 3. 西河柳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异同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 2017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中药专业知识二 2017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公布,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复习, 小编整理了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 具体内容如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精简版白皮书 第一篇 常用单味中药 一 解表药 1.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平喘蜜炙,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2. 香薷 :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 桂枝 :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走表, 又走里 4.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5. 生姜 :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精简版白皮书 扫描二维码回复关键词 : 白皮书 立即获取另外几科白皮书 一 解表药 第一篇常用单味中药 1.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平喘蜜炙,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2. 香薷 :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 桂枝 :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走表, 又走里 4.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精简版白皮书 第一篇常用单味中药 一 解表药 1. 麻黄 :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平喘蜜炙, 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 2. 香薷 : 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 主治阴暑证 水煎凉服 夏月麻黄 3. 桂枝 :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既走表, 又走里 4. 紫苏 : 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5. 生姜 :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More information

环球卓越lj ^_^

环球卓越lj ^_^ 2016 执业药师 --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导读 第一章 章节内容药味分值占比 第二章清热药 58 第十七章补虚药 56 9 分 16%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33 5 分 15% 第一章解表药 26 4 分第四章祛风湿药 25 16% 第七章温里药 9 33% 3 分第八章理气药 20 15% 解表药 麻黄 : 发汗解表, 利水消肿, 宣肺平喘香薷 :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莶草, 能祛风湿 利关节 解毒 ; 秦艽, 能祛风湿 活络止痛 退虚热 清湿热 木瓜, 能舒筋活络, 有化湿和胃之效以缓吐泻转筋, 尚可生津开胃以治消化不良 防己, 能祛风湿止痛 利水消肿 故本题选 D 11.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需分析各个药物的功效, 陈皮, 能理气 调中 燥湿 化痰 厚朴

莶草, 能祛风湿 利关节 解毒 ; 秦艽, 能祛风湿 活络止痛 退虚热 清湿热 木瓜, 能舒筋活络, 有化湿和胃之效以缓吐泻转筋, 尚可生津开胃以治消化不良 防己, 能祛风湿止痛 利水消肿 故本题选 D 11.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需分析各个药物的功效, 陈皮, 能理气 调中 燥湿 化痰 厚朴 参考答案及解析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1.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功效 麻黄发汗解表宜生用, 止咳平喘多炙用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 B 2.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功效 紫苏的功效为发表散寒, 行气宽中, 安胎, 解鱼蟹毒 不具有祛风止痉的功效 故此题应该选 D 3.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功效 桑叶, 能疏风散热 清肺润燥 平肝明目 凉血止血 菊花,

More information

4.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及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5. 实例 : 秦皮 前胡 五味子 厚朴 ( 六 ) 黄酮类化合物 1.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义 分布 结构与分类 生源途径和生理活性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性状 溶解度 酸碱性 显色反应 ( 基于黄酮母核的反

4.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及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5. 实例 : 秦皮 前胡 五味子 厚朴 ( 六 ) 黄酮类化合物 1. 黄酮类化合物的含义 分布 结构与分类 生源途径和生理活性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性状 溶解度 酸碱性 显色反应 ( 基于黄酮母核的反 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药学院 100800 中药专业 中药综合 一 中药化学 一 考试内容 ( 一 ) 绪论 1. 中药化学的任务和研究范围及其在本专业中的地位 2.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3. 当前中药研究概况 研究方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 ( 二 )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一般方法 1. 中药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及生合成简介

More information

图书在版编目 ( 犆犐犘 ) 数据中药药理学 / 顾江萍主编. 上海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 Ⅰ.1 中 Ⅱ.1 顾 Ⅲ.1 中药学 药理学 高等学校 教材 Ⅳ.1R285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5) 第 号 中药药

图书在版编目 ( 犆犐犘 ) 数据中药药理学 / 顾江萍主编. 上海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 Ⅰ.1 中 Ⅱ.1 顾 Ⅲ.1 中药学 药理学 高等学校 教材 Ⅳ.1R285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5) 第 号 中药药 中药药理学 主编顾江萍副主编王春丽编者章飞芳金郁徐静 图书在版编目 ( 犆犐犘 ) 数据中药药理学 / 顾江萍主编. 上海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8 ISBN9787562843528 Ⅰ.1 中 Ⅱ.1 顾 Ⅲ.1 中药学 药理学 高等学校 教材 Ⅳ.1R285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5) 第 181605 号 中药药理学主编 / 顾江萍责任编辑 / 李晔责任校对

More information

知后五个工作日内送货上门, 按中标公示结果的品名 规格 包装规格 价格及时送货 ;6. 药材出现质量问题 不能及时供货, 视为不诚信行为记录在案, 一次不诚信取消下一次的应标资格, 两次不诚信不再作为中药饮片备选配送商, 并且在院外网进行公告 ;7. 中标公司需与我院签订 药品购销合同 质量保证协议

知后五个工作日内送货上门, 按中标公示结果的品名 规格 包装规格 价格及时送货 ;6. 药材出现质量问题 不能及时供货, 视为不诚信行为记录在案, 一次不诚信取消下一次的应标资格, 两次不诚信不再作为中药饮片备选配送商, 并且在院外网进行公告 ;7. 中标公司需与我院签订 药品购销合同 质量保证协议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中药饮片询价采购公告 一 项目 : 中药饮片招标采购二 目的 : 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三 投标要求 :1. 投标人需提供以下中药饮片的报价单 ( 以纸质文件每页加盖公章并密封为准 ),2. 需提供本公司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GSP 认证证书, 自己生产自己经营或被代理厂家与经销商没有上下属关系的还需要提供生产企业的 GMP 认证证书 及 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 等有效证件,3.

More information

一解表药 ( 二 ) 辛温解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类的性能特点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 配伍与使用注意与使用注意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1. 麻黄 桂枝 紫苏 (2) 细辛的用量生姜 荆介 防风 (3)

一解表药 ( 二 ) 辛温解表药 ( 三 ) 辛凉解表药 类的性能特点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 配伍与使用注意与使用注意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1. 麻黄 桂枝 紫苏 (2) 细辛的用量生姜 荆介 防风 (3) 2018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 - 中药专业知识二 2018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公布,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复习, 文都医考小编整理了与 2017 年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不同之处, 希望广大考生及时复习备考和进行下载, 具体内容如下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一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富教学手段 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才能培养出更 多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创新型 复合型中 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 别敦荣,易梦春,李家新. 十三五 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 思路[ J]. 中国高教研究,0() :8-90. [] 苏小英,车立娟,李明. 以应用为导向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 陈超,王淑美,梁生旺. 在中药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讲授 化学计量学内容的思考[ J]. 药学教育,04,0()

More information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2016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习题班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 解表药 A 型题 ( 在每小题给出的 A B C D E 五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桂枝治疗风寒表虚证, 宜配伍 ( ) A. 麻黄 B. 白术 C. 附子 D. 白芍 E. 细辛本题标准答案 :D 解表药 2. 有 呕家圣药 之称的药物是 ( ) A. 柴胡 B. 辛夷 C. 升麻 D. 生姜 E. 白芷 解表药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执业药师考试模拟试卷 珍藏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一 最佳选择题 ( 共 40 题, 每题 1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 1. 素称 夏月之麻黄 的药物是 A. 羌活 B. 麻黄 C. 白芷 D. 香薷 E. 辛夷 2. 善治温病气分高热的药物是 A. 栀子 B. 黄连 C. 连翘 D. 芦根 E. 石膏 3. 下列药物中, 能够泻下 清肝 杀虫的药物是 A. 芒硝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执业药师备考宝典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一 最佳选择题 ( 共 40 题, 每题 1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 1. 素称 夏月之麻黄 的药物是 A. 羌活 B. 麻黄 C. 白芷 D. 香薷 E. 辛夷 2. 善治温病气分高热的药物是 A. 栀子 B. 黄连 C. 连翘 D. 芦根 E. 石膏 3. 下列药物中, 能够泻下 清肝 杀虫的药物是 A. 芒硝 B. 大黄

More information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必备考点 执业药师辅导 1 必备考点 1: 麻黄的功效 主治 配伍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药理作用麻黄 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 风寒表实无汗证 (2) 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 水肿兼有表证者 配伍 麻黄配桂枝 : 发汗解表力强, 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 : 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 治喘咳气逆功著, 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麻黄配石膏

More information

二 选择题 三 简答题 1. 答 : 参见本参考书该章辅导内容 2. 答 : 此时植物生长旺盛, 不仅质量较佳, 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 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 树皮易于剥离 3. 参见本参考书该章辅导内容 四 论述题 2. 植 ( 动 ) 物药的生长, 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 植 (

二 选择题 三 简答题 1. 答 : 参见本参考书该章辅导内容 2. 答 : 此时植物生长旺盛, 不仅质量较佳, 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 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 树皮易于剥离 3. 参见本参考书该章辅导内容 四 论述题 2. 植 ( 动 ) 物药的生长, 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 植 (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 填空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制剂 2. 中医药理论 3. 陶弘景雷敩宋唐慎微 4. 唐苏敬 ( 或李勣 ) 5. 熟药所惠民局和剂局 6. 本草纲目 李时珍 7.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本草纲目 8. 中国药学大辞典 中华本草 二 选择题三 简答题 3. 参见本参考书该章辅导内容 4. 参见本参考书该章辅导内容 5. 答 : 本草拾遗 是唐代陈藏器的作品,

More information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2.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1. 中药药理学概念 : 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药和机体间 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 中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和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2.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1. 中药药理学概念 : 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药和机体间 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 中 中药药理学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024.0.1 课程名称 : 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开课 ( 二级 ) 学院 : 中药学院 课程性质 : 限选专业基础课 学分 :2.5 学分 学时 : 本课程总学时为 36 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 36 学时 前期课程 :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方剂学 药理学 授课对象 : 中医学专业

More information

麻 黄 《本经》

麻   黄 《本经》 化湿药 1 湿邪的致病特点 性质致病特点病症特点 类水, 阴邪易伤阳气, 尤易伤脾阳 重浊沉重感, 分泌物 排泄物秽浊不洁 恶寒 腹泻不思饮食 头重 身困重大便溏泻 小便混浊湿疹流水 妇女带下 粘滞 易阻气机起病缓 发病长 反复发作 胸闷 腹胀 便溏不爽 趋下 易伤阴位 ( 腰以下 ) 下肢水肿 妇女带下 小便混浊 泄泻, 阴部湿疹 2 湿与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 主运化, 1. 喜燥而恶湿, 爱暖而悦芳香

More information

例会抽查表

例会抽查表 206 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 基础知识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考试科目 中 医 基 础理论 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一 阴阳五行学说 二 藏象 ( 一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二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一 ) 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 ( 二 ) 心 ( 三 ) 肺 ( 四 ) 脾 ( 五 ) 肝.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More information

总论

总论 中药学复习 一. 本草著作 1. 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 : 神农本草经 ( 本经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初步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成书于东汉, 载药 365 种, 将药物分为上 中 下三品 上品 120 种, 无毒, 补虚 中品 120, 既可以补虚, 又可以祛邪治病, 介于有毒无毒之间 下品 125 种, 有毒, 祛邪除病, 不能长期服用 它开了本草按效用分类的先河 2. 本草知识第二次大总结

More information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2015 Vol.17 No.9 2 结 果 60 2.1 总 述 39 8 - Sunshine 1 44 31 Sunshine 191-2.2 不 同 层 次 Sunshine {8 16 15 18 2 23 25 59 118 1 183}={ - Sunshine } ( {} ) 2. 基 于 多 层 次 复 杂 概 念 网 络 生 成 方 法 的 Sunshine * 图 发 现 伤 寒 论 小 便 相 关 方 证 知 识 1 1 1 1 1 2 (1.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第 一 临 床 医 学 院 广 州 510405;2. 燕 山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秦 皇 岛 066004) 摘 要 Sunshine 39 Sunshine - Sunshine 44

More information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www.aboo 科学出版社职教技术出版中心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朱相云杜玉芬 (, ) 人们对外来种的研究给予较大的关注, 尤其在研究外来种的适应机理和生存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基于这样的背景, 本文作者对我国豆科植物外来种进行了全面的整理, 对一些种类进行了详实的考证, 并以 馆藏标本为蓝本, 对部分种类的原产地进行了核实和 确认 中国豆科植物外来种有 属 种 ( 含亚种及变种 ) 外来种 ; 豆科 ; 中国 - - (,, ). -.,,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5 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考前密押提分精粹 ( 白皮书 ) 中药专业知识二 中公教育集团医疗卫生考试研究院 出品 2015 年 10 月 中国医考网独家研发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1 第一篇 常用单味中药 凉血止血 肺热燥咳 15. 菊花 功效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第一章 解表药 16. 葛根 特点 治项背强痛要药 功效 解肌退热, 透疹, 生津, 升阳止泻 1. 麻黄 功效 发汗解表,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7 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考前冲刺白皮书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1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目 录 第一篇 常用单味中药 第一章 解表药 4 第二章 清热药 5 第三章 泻下药 8 第四章 祛风湿药 9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10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10 第七章 温里药 11 第八章 理气药 12 第九章 消食药 13 第十章 驱虫药 13 第十一章 止血药 14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More information

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门诊 中医门诊病历 姓名 : 魏性别 : 女年龄 : 8 岁 8 个月 就诊日期 : 第 1 诊病历编号 : 主诉 : 哮喘六年, 过敏性鼻炎二年 现病史 : 足月产, 母乳喂养一月, 婴儿湿疹病史 ;6 月时, 发哮喘,

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门诊 中医门诊病历 姓名 : 魏性别 : 女年龄 : 8 岁 8 个月 就诊日期 : 第 1 诊病历编号 : 主诉 : 哮喘六年, 过敏性鼻炎二年 现病史 : 足月产, 母乳喂养一月, 婴儿湿疹病史 ;6 月时, 发哮喘, 就诊日期 : 2013-8-12 第 1 诊病历编号 : 2013072201009587 主诉 : 哮喘六年, 过敏性鼻炎二年 现病史 : 足月产, 母乳喂养一月, 婴儿湿疹病史 ;6 月时, 发哮喘, 五岁时, 常喷嚏流清涕, 省儿童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使用西药 ( 具体不详 ) 有效 ;2012 年 10 月咳嗽较甚 ; 现咳嗽 鼻塞 喷嚏 ; 鼻干 ; 食欲较差, 食少 ; 夜寐磨牙,

More information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 根据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学霸笔记 中药学专业知识 ( 二 ) 目 录 第一章 解表药...1 第二章 清热药...3 第三章 泻下药...6 第四章 祛风湿药...7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8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9 第七章 温里药...10 第八章 理气药...11 第九章 消食药...12 第十章 驱虫药...12 第十一章 止血药...13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14 第十三章

More information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4. 反佐药作用包括 A. 辅助君臣药之力 B. 防止病重邪甚拒药 C. 消除君臣药之毒 D. 监制君臣药之偏 E. 缓解君臣药之峻 答案 :4.B 5. 判定方中君药的重要依据是 A. 珍稀或贵重药物 B. 针对方证主要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名师押题卷第四套 1. 不属于温里剂的方剂是 A. 小建中汤 B. 温胆汤 C. 四逆汤 D. 当归四逆汤 E. 理中丸 答案 :1.B 2. 与方剂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 无关的是 A. 药味用量 B. 主治证候 C. 药力大小 D. 药物的药性 E. 剂型 答案 :2.E 3. 慢性疾病的治疗宜选用 A. 散剂 B. 硬膏剂 C. 汤剂 D. 针剂 E. 丸剂 答案 :3.E

More information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列入我国 的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剂 防治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第 卷 列入我国 的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剂 防治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第 卷第 期 年 月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植物多酚黄酮抗氧化剂与人体健康 尤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生产应用工业协会 北京 主要综述了对植物多酚黄酮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 其内容包括 茶多酚 甘草黄酮 竹叶黄酮 大豆异黄酮以及从各种鲜果提取物的功能成分 如葡萄提取物 杨梅提取物 橄榄提取 物 乌饭树果提取物等 介绍了植物多酚黄酮的国际市场信息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 多酚 黄酮 健康 食 品 与

More information

( 二 ) 辛温解表药 3. 西河柳 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 异同 解 表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 二 ) 辛温解表药 3. 西河柳 该药的药性 功效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的 异同 解 表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http://www.cyikao.com/ 中药学专业知识( 二 ) 是在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一 ) 对中药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系统要求的基础上, 从临床用药角度考查合理用药的专业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执业药师执业能力的基础和核心, 直接反映执业药师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科目考试大纲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常用单味中药与常用中成药, 具体涉及临床中药学 中成药学 方剂学等内容

More information

2

2 中药材 UPLC 图谱分析应用文集 2 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 中西医并行是当今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但如何能准确有效地表征并控制中药质量已经变成大家公认的瓶颈 法规 市场以及科研都需要明确的答案和可靠的保证 超高效液相色谱 (UPLC) 技术作为一种领先的分析技术, 自 2004 年面世以来, 其高效和环保等优势吸引了制药行业的广泛关注 2010 年前后, 各国药典就陆续引入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的药典各论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七章补虚药功效 : 补充人体物质亏损 增强人体功能活动, 以提高抗病能力 消除虚弱证候 性味归经 : 补气和补阳类药大多药性甘温 ; 补血和补阴类药药性甘温或甘寒不一 适用 : 各种虚证 第一节 补气药 一组 : 人参 党参 西洋参 太子参二组 : 黄芪 白术 白扁豆 山药三组 : 甘草 蜂蜜 大枣 饴糖了解

More information

8.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9.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清热灵颗粒说明书 通用名称 : 清热灵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 用于感冒

8.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9.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清热灵颗粒说明书 通用名称 : 清热灵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 用于感冒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 ( 清热灵颗粒 清热镇咳糖浆 清暑益气丸 祛痰灵口服液 人参首乌胶囊 润肺止嗽丸 桑姜感冒片 桑菊感冒合剂 山香圆片 蛇胆陈皮胶囊 / 片 ) 部分非处方药品种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10]449 号 2010 年 11 月 24 日发布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按照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More information

头痛

头痛 头痛 Headache Dr Igor Micunovic Ph.D 概述 summary 定义 concept : 指患者自觉头部疼痛的一类疾病 main complains as headache 分类 :classifications: 1 根据发病的缓急 : 急性 ( 二周内 ) 亚急性 ( 三个月内 ) 和慢性头痛 ( 三个月以上 );acutewithin 2 weeks, over 3

More information

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S HJ TCM N v V N 包括应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丙种球蛋白 及 脾 切 除 术 等 但存在不良反应大 价格昂贵 病情容易反复等问 题 近年来 中医药疗法在 I TP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 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 有着巨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黄振翘 教授系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第 卷第 期 S HJ TCM N v V N 包括应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丙种球蛋白 及 脾 切 除 术 等 但存在不良反应大 价格昂贵 病情容易反复等问 题 近年来 中医药疗法在 I TP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 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 有着巨大的临床研究价值 黄振翘 教授系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 年第 51 卷第 11 期 SH.J.TCMNov.,2017;Vol.51No.11 11 DOI:10.16305/j.1007 1334.2017.11.003 学科新探 基于数据挖掘的黄振翘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药规律研究 沈静涵, 周韶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 ( 上海 200437) 摘要 目的以全国名老中医黄振翘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验案为基础,

More information

二 教学要求和内容 方法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1. 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2. 了解该学科的任务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2. 中药药理学的任务 发展简史 理论讲授 第二章 中药药性的药理 1.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

二 教学要求和内容 方法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1. 掌握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2. 了解该学科的任务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2. 中药药理学的任务 发展简史 理论讲授 第二章 中药药性的药理 1.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 中药药理学 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024.3.1 课程名称 : 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开课 ( 二级 ) 学院 : 中药学院 课程性质 : 专业课 学分 :4 学分 学时 : 本课程总学时为 56 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 56 学时 前期课程 :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 授课对象 : 中药学专业, 中医学专业

More information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宝泰康颗粒说明书 通用名称 : 小儿宝泰康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解表清热, 止咳化痰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 症见发热 流涕 咳嗽 脉浮 [ 规格 ] 每袋装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宝泰康颗粒说明书 通用名称 : 小儿宝泰康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解表清热, 止咳化痰 用于小儿风热外感, 症见发热 流涕 咳嗽 脉浮 [ 规格 ] 每袋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 ( 小儿宝泰康颗粒 小儿敷脐止泻散 小儿感冒口服液 小儿感冒宁糖浆 小儿七星茶颗粒 小儿消食片 小儿泻速停颗粒 小儿咽扁颗粒 ) 部分非处方药品种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10]449 号 2010 年 11 月 24 日发布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按照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 试行

More information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中公执业药师考试公众平台 :zgyaoshi 2019 执业药师考试 学霸笔记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zgyaoshi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七章补虚药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亏损 增强人体功能活动, 以提高抗病能力 消除虚弱证候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为补虚药, 习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 功效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 (1) 气虚欲脱证 (2) 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 呕吐泄泻 (3) 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

More information

数据加工质量管理 工作 探讨 是指配方的名称 主要组分 用量 剂型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其中配方的组分为 表 1 推荐标引的方剂信息 必须标引的内容, 因此本文重点讨论方剂 NO. 方剂名称 方剂组成 剂型 疗效 信息组分不全的非专利文献的加工方法 中药方剂是由中药按照特定用途的 1 止咳丸川贝母 ;

数据加工质量管理 工作 探讨 是指配方的名称 主要组分 用量 剂型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其中配方的组分为 表 1 推荐标引的方剂信息 必须标引的内容, 因此本文重点讨论方剂 NO. 方剂名称 方剂组成 剂型 疗效 信息组分不全的非专利文献的加工方法 中药方剂是由中药按照特定用途的 1 止咳丸川贝母 ; 医药类非专利文献中不完整方剂信息的加工方法探讨 专利检索咨询中心石红梅张雨春 摘要 : 本文概括了医药类非专利文献中几种方 剂信息不完整的情况, 并针对每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加工思路和加工方法, 以期进一步完善医药类非专利文献数据库的信息 关键词 : 非专利文献方剂组成公开不充分数据加工 石红梅 助理研究员,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 主要从事医药类非专利文献数据加工工作 张雨春助理研究员, 北京化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

More information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古汉养生精颗粒 ( 古汉养生颗粒 ) 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 : 古汉养生精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补气, 滋肾, 益精 用于气阴亏虚 肾精不足所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古汉养生精颗粒 ( 古汉养生颗粒 ) 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通用名称 : 古汉养生精颗粒汉语拼音 : [ 功能主治 ] 补气, 滋肾, 益精 用于气阴亏虚 肾精不足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修订 ( 古汉养生精 古汉养生颗粒 固本益肠片 关节止痛膏 龟鹿二仙膏 桂附地黄胶囊 桂附地黄丸 花红颗粒 花红片 ) 部分非处方药品种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11]206 号 2011 年 05 月 10 日发布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按照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 试行 ) 和相关法律法

More information

2224 WORLDCHINESEMEDICINE November2016,Vol.11,No.11 = 中药, 年限为 年, 共检索到 2364 篇文献 通过排除综述或理论探讨类文献及个案 验案报道, 没有明确的药物组成或仅提供部分药物组成等文献, 最终经筛选后实际进行分析文

2224 WORLDCHINESEMEDICINE November2016,Vol.11,No.11 = 中药, 年限为 年, 共检索到 2364 篇文献 通过排除综述或理论探讨类文献及个案 验案报道, 没有明确的药物组成或仅提供部分药物组成等文献, 最终经筛选后实际进行分析文 世界中医药 年 月第 卷第 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 夏中尚 杜正彩 邓家刚 李 杨 韦林篧 谢蕾卉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药效筛选重点实验室 南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 南宁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 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 方法 检 索 年发表的 篇文献 进行中药类别 单味药 中药性味归经 系统聚类分析 结果 治疗糖尿病最常

More information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 柴葛解肌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细目四 : 扶正解表 1. 败毒散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2. 参苏饮的组成药物 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寒下 1. 2017 年中西医执业医师 方剂学 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总论 细目一 : 方剂与治法 1.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 常用治法 细目二 :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方剂的组成原则 2. 方剂的变化形式 细目三 : 剂型 常用剂型汤剂 丸剂 散剂 膏剂的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 : 辛温解表 1. 麻黄汤 桂枝汤 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 功用 主治证候 配伍意义 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More information

前 言 企业标准的编写应当符合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 :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编写 本标准由洛阳咪谷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代替 Q/LMS 0001S-2016 五谷果蔬粉 本标准与 Q/LMS 0001S-2016 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 修改了范围, 增加了部

前 言 企业标准的编写应当符合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 :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编写 本标准由洛阳咪谷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代替 Q/LMS 0001S-2016 五谷果蔬粉 本标准与 Q/LMS 0001S-2016 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 修改了范围, 增加了部 洛阳咪谷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五谷果蔬粉 2018-03-06 发布 2018-03-06 实施 洛阳咪谷食品有限公司发布 前 言 企业标准的编写应当符合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 :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编写 本标准由洛阳咪谷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代替 Q/LMS 0001S-2016 五谷果蔬粉 本标准与 Q/LMS 0001S-2016 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

More information

<433A5C C69626D5C B746F705CB4F0B0B8202D20B8B1B1BE5CD6D0D2A95CD6D0D2A9B6FE5CA3A8D2BBA3A92E646F6378>

<433A5C C69626D5C B746F705CB4F0B0B8202D20B8B1B1BE5CD6D0D2A95CD6D0D2A9B6FE5CA3A8D2BBA3A92E646F6378>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最佳选择题 1.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使用注意 神曲性温, 故胃阴虚 胃火盛者不宜用 2. 答案 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性能特点 能排结石, 善治石淋 肝胆结石的药物是金钱草 3.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单味药的配伍 两者均为驱绦虫良药 其中, 槟榔主要麻痹绦虫的头部及未成熟节片 南瓜子主要麻痹绦虫的中段及后段节片, 两者配伍, 效果更好 此外,

More information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1. 感冒 1.1 概念 : 感冒 时行感冒 虚体感冒的概念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 与温病早期相鉴别 1.4 辨证论治 : 风寒证 风热证 暑湿证以及虚体感冒 ( 气虚感冒 阴虚感冒 ) 等各证型的症状 治法 方药 2. 咳嗽 2.1 概念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论治 : 中医内科学 ( 一 ) 总论 1. 绪论 1.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1.2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概况 2. 气血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2.1 气 : 虚证 ( 气虚 气陷 ) 实证( 气滞 气逆 ) 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2.2 血 : 出血 血瘀 血虚等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3. 风寒燥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3.1 风 :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阴虚风动等各证型的主要脉证 治则 方药

More information

( 三 ) 辛凉解表药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柴胡的主要胡药理作用 (3) 柴胡配黄芩, 生葛根配黄芩 黄连, 菊花配枸杞子, 蝉蜕配胖大海, 桑

( 三 ) 辛凉解表药 (1) 各药的药性 性能特点 功效 主治病证 用法 使用注意, 与各单元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 功效及主治病证的 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异同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2) 葛根 柴胡的主要胡药理作用 (3) 柴胡配黄芩, 生葛根配黄芩 黄连, 菊花配枸杞子, 蝉蜕配胖大海, 桑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考试大纲 2017 年执业中药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 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 壹医考搜集整理如下, 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 :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常用单味中药 一 解表药 ( 一 ) 用知总要 ( 二 ) 辛温解表药 2. 分类 3. 配伍与使用注意 解表药的性能功效与适用范围 解表药的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解表药的配伍方法与使用注意 (1) 各药的药性

More information

展到解决胰岛素抵抗, 全面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多个研究报道表明, 中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和临床治疗优势 传统中医方剂和现代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丰富 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信息量巨大,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核心组方的发现和优化研究是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

展到解决胰岛素抵抗, 全面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多个研究报道表明, 中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和临床治疗优势 传统中医方剂和现代中成药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丰富 临床和基础研究数据信息量巨大,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核心组方的发现和优化研究是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 C M A V N 综述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组方分析 吕文英 杨艳 成龙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摘要 为了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剂用药规律 本文基于公开文献信息 收集 整理 规范糖尿病治疗的 方剂 并建立糖尿病治疗方剂的结构化数据库 运用软件中的数据统计及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系统分析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