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明确表示反对停战 要求大打的是依 考战争 而且需要在政治决断得以形成的历 靠美国保护才幸存下来的蒋介石政权 这两 史脉络中探索其进程 个细节如今也不常被人提起 人们更倾向于 批评毛泽东越过了 三八线 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战争中有哪些经验 及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在过去20年中 有关朝鲜战争的研究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另一位明确表示反对停战 要求大打的是依 考战争 而且需要在政治决断得以形成的历 靠美国保护才幸存下来的蒋介石政权 这两 史脉络中探索其进程 个细节如今也不常被人提起 人们更倾向于 批评毛泽东越过了 三八线 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战争中有哪些经验 及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在过去20年中 有关朝鲜战争的研究"

Transcription

1 文章导读 过去二十年来 在去意识形态化的名义之下 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声音 其中甚 至不乏有论者质疑中国参与这场战争的价值所在 本文将抗美援朝战争置于20世纪中国革命与战争的脉络中加以 重新审视 提出在当今这个后人民战争 去政治化的时代语境中 重新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问题 认为志愿军入朝 包含着多重的意义 对朝鲜的支持 对东北的保护 对美国封锁台湾海峡的反击 对联合国拒绝中国的抗议 对 霸权主导的世界格局的拒绝 在更深的层次上 它是人民战争的延伸 是以政治方式来抵抗霸权的方式 重温这场 战争 对当下遏制帝国主义战争 打破朝鲜半岛和海峡两岸的分割体制 缓解东亚区域内的国际冲突 都有重要意 义 由于论题十分重要 本刊特全文登载 以飨读者 [1]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 汪 晖 全球化和后冷战的时 在朝鲜停战六十周年的今天 即所谓 争的记忆是模糊的 近于有意识的遗忘 那 代 朝鲜半岛的分断体 全球化和后冷战的时代 朝鲜半岛的分断体 么日本呢 根据 日本海上军力的战后再军 制 台湾海峡的分隔状态 制 台湾海峡的分隔状态仍然在持续 这种 备 一书 日本曾秘密[2]派出船只人员参加 仍然在持续 这种分隔状 分隔状态也体现在历史记忆的领域 韩国 战争 1950年10月2日至12月12日间 共 态也体现在历史记忆的领 朝鲜 美国 日本 中国大陆和台湾 有着 出动46艘扫雷艇 一艘专门用来触发压力型 各不相同的战争记忆和历史阐释 对比首尔 水雷的大型改装试雷船 1200名前海军军人 的战争纪念馆与平壤的祖国解放战争纪念 在朝鲜港口元山 郡山 仁川 海州和南浦 馆 参照中国大陆有关朝鲜战争的叙述 美 行动 日军共清扫了327公里的航路和607平 国对朝鲜战争的近于刻意的遗忘 我们可以 方英里的海域 [3]除了为美军提供后勤支 清晰地看到这一事件的不同面影 朝鲜战争 援外 在仁川登陆时 共计47艘坦克登陆舰 始于1950年6月25日 朝鲜方面称之为 祖 中 有30艘由日本人驾驶 [4]因此 如果算 国解放战争 韩国方面称之为 六二五事 上日本 以美国为首的联盟不是16个国家 变 和 韩国战争 美国则称之为 韩 而是17个国家 2013年7月 日本提出参加 战 中国介入战争是在1950年10月8日 纪念在韩国举行的停战六十周年的活动 却 其时美军不仅已在仁川登陆 而且挥师逼近 被韩国方面拒绝了 1953年7月27日 朝 了鸭绿江 故称之为 抗美援朝战争 命 鲜停战协定 由朝中方面与美国为代表的联 名的政治也是记忆的政治 中国军队在战场 合国军签署 早在4月12日 韩国方面的李承 上面对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 包括韩国军队 晚总统发表声明 坚决反对停战 声称将单 在内的 由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所谓联 独北进 并于4月21日通过北进统一决议 故 合国军 相对于越南战争 美国对于朝鲜战 未在协议上签字 在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期间 域 韩国 朝鲜 美国 日本 中国大陆和台湾 有着各不相同的战争记忆 和历史阐释 078

2 另一位明确表示反对停战 要求大打的是依 考战争 而且需要在政治决断得以形成的历 靠美国保护才幸存下来的蒋介石政权 这两 史脉络中探索其进程 个细节如今也不常被人提起 人们更倾向于 批评毛泽东越过了 三八线 20世纪中国的革命和战争中有哪些经验 及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在过去20年中 有关朝鲜战争的研究 是中国历史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结 合苏联档案 美国档案和部分中国档案及当 一 对中国 对朝鲜 对东方 对世 界都有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条件 本文结合当代中国大 陆有关朝鲜战争的最新研 究 将抗美援朝战争置于 事人回忆的出版和公布 学者们按照当代社 会科学和历史研究的新规范研究朝鲜战争 1.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与新中国的意义 二十世纪中国的革命与战 尤其是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历史 在去意识 根据解密档案和当事人回忆 朝鲜战争 争的脉络中加以重新审 形态化的名义下 将抗美援朝战争置于冷战 爆发时 中美双方均感突兀 也都怀疑是对 史研究框架下 形成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 方策划了战争 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爆发 趋势 在观点各不相同的研究中 我们大致 是一个偶发事件 从1949年10月到1950年 可以归纳出一种方法论上的民族主义 其特 9月最初公开提出中国要卷入战争 新中国 征是朝鲜战争研究渐渐摆脱了资本主义与社 建立尚不足一年 百废待兴 中共内部的主 会主义 帝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等对立范畴 导意见是不想卷入战争 1949年比较强调的 转而以国家间关系及国家利益为中心 探讨 事情是肃清残匪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各级 视 所谓 二十世纪中国 的革命与战争的脉络 是 一种 内部视野 它为 我们理解这一重大事件的 政治决断及其形成提供了 线索 这场战争的历史意义 对中国的抗美援朝战 争持支持意见的作者强调这场战争是新中国 的立国战争 而持批评意见的学者则认为这 场战争除了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外 也加速 和巩固了中苏结盟 中美对抗的冷战格局 并使中国大陆丧失了收复台湾的机会 冷战 格局是由各种利益关系构成的 其中民族和 国家的尺度占据着重要位置 但这并不等同 于说这一时代的热战和冷战的动因与动机可 以化约为民族的和国家的利益尺度 本文结 合当代中国大陆有关朝鲜战争的最新研究 将抗美援朝战争置于二十世纪中国的革命与 战争的脉络中加以重新审视 所谓 二十世 纪中国的革命与战争的脉络 是一种 内部 视野 它为我们理解这一重大事件的政治 决断及其形成提供了线索 这个 内部视 野 与其他的 内部视野 在相互纠缠 并 置和冲突中共同构成了那一时代政治生成的 动力 试图将政治决断置于历史理解内部 就不可能像自居于客观地位的社会科学家那 样 彻底地排除那个时代支配人们行动的原 则 价值观和对抗性的政治 在东北亚的内 部分断 割裂和对抗持续的过程中 我们需 要寻找突破这一格局的政治能量 在这个意 义上 我们不能仅仅在国家利益的范畴内思 首尔战争纪念馆 韩国的战争记忆 079

3 党的机关迅速转变职能 是工作重点从农村 进攻中国的计划而中国出兵朝鲜 保家卫 转向城市 是解放军正规化 搞文化教育 国 的意义何在 这里暂且提出两点解释 是已经提上日程的民族区域问题 更不要 第一 美国总统和国务院的一两个电文 或 说战后的恢复重建了 1950年6月全国政协 者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通过的一两个决议 第二次会议召开 会议反复强调的主题就是 并不能决定战争进程 帝国主义战争总是超 土地改革 [5]毛泽东告诫全党 不要四面出 出他们的 计划 从历史上看 日本发动 [6] 击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刻 中国人民解 的 九一八事变 或者 七七事变 也不是 放军的主力部队正在转进新疆 西藏途中 天皇或者日本内阁直接下令 而是由前线 并在东南与国民党争夺沿海岛屿 总之 新 的军事将领决定的 至今有人以此为日本 中国没有加入到这场战争中的准备 的战争政策辩护 布鲁斯 柯明思 Bruce 但是 这并不等于说朝鲜战争的爆发与 Cumings 指出 对朝鲜战争的干预和美国 中国毫无关系 在日本殖民主义统治下 朝 外交政策决定常常产生于一个 决策矩阵 鲜半岛的抵抗力量早已与中国人民的民族解 matrix 而不是个别人的指示 [10]仅仅 1950年10月初 毛泽 放战争密切相关 1949年5月 毛泽东同意 根据解密的某些档案 选取其中一两条电文 东决定参战 这个决定不 将参加中国的解放战争 原隶属中国人民解 和文件作为证据 并不能断定美国是否会跟 是从战争由谁挑起这一问 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三个朝鲜师移交朝鲜 其 中国打一场战争 美国是否想压迫到鸭绿江 中两个师于同年7月抵达朝鲜 另一个师整编 边 在麦克阿瑟挥师北上的时刻 如果没有 为一个师和一个团 于1950年3~4月间移交 有效的阻击 朝鲜和中朝边境的军事态势究 题出发 而是从对战争进 程及其对整个世界格局的 影响的判断出发的 [7] 朝方 这是中国革命与周边关系的一个历 竟会发生怎样的突破是无法预估的 事实 史延伸 也是中国革命者对朝鲜半岛南北对 上 在法国提出议案不久前 美军就已经于 峙格局的实质回应 1950年10月初 毛泽东 11月8日开始轰炸鸭绿江上的公路桥梁 美军 决定参战 这个决定不是从战争由谁挑起这 在轰炸桥梁时 入侵了中国领空 有的还对 一问题出发 而是从对战争进程及其对整个 中国边境的城镇进行轰炸扫射 [11] 在此之 世界格局的影响的判断出发的 他给当时在 前 从1950年8月27日开始 美军飞机就屡 苏联的周恩来发电 指出采取参战的积极政 屡飞越中朝边境 并在城市 乡镇 港口进 策 对中国 对朝鲜 对东方 对世界都 行扫射和轰炸 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8] 极为有利 080 美国海军并在公海上武装拦截中国商船 中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这一口号准 国政府向美国提出抗议并向联合国安理会控 确地概括了中国参战 对中国 对朝鲜 极 诉后 [12]美国飞机的入侵和袭击行为仍然持 为有利的方面 美军在仁川登陆后 凭借其 续 [13]第二 中国的底线不是要求美军不要 军事优势 迅速北进 威胁中国东北 朝鲜 直接进攻中国 而是不允许美军越过 三八 方面面临军事崩溃的局面 中国出兵对于朝 线 1950年10月3日 周恩来约见印度驻 鲜方面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国务院曾 华大使潘尼迦 请他转告英美 如果美军越 推断中国出兵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担心联合 过 三八线 中国将出兵朝鲜 但美国显 国军会入侵东北 破坏水丰水电站和鸭绿江 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中国的底线 10月7日 在 沿岸的发电设施 [9]1950年11月10日 法 美国操纵下 联合国绕过可能遭到苏联否决 国在联合国提出议案 呼吁中国军队撤出朝 的安理会而直接召开大会 通过了由美国主 鲜 保证中国边界不受侵犯 这个议案立刻 导占领北方 进而统一朝鲜的决议 次日美 得到美英等六个国家的支持 却被苏联否 军就通过了 三八线 毛泽东强调 不出 决 这些事实也为当代历史叙述提供了素 兵 首先对东北不利 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 材 即中国是在误判的条件下 由于苏联否 吸住 南满的电力将被控制 在这个判断背 决了这项议案而介入战争的 如果美国没有 后 是一个决断 即决不允许新中国受到军

4 事威慑 而最终获得胜利的革命才摆脱被奴役命运的 中国的军事和政治底线是不允许美军越 亚洲国家 它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强国 过 三八线 而不仅仅是保护中国水丰水 却标志着对一个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国家截然 电站及沿江设施这么简单 这一底线初看与 不同的国家的承诺 对一个与历史上既往的 美国的对朝战略重叠 但内涵并不相同 事 国家或王朝的不同态势的承诺 对一个人民 实上 毛泽东并未将 三八线 当作不可逾 当家作主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诺 中国是通过一场持久 越的分界线 他在入朝作战前两次战役结束 1950年9月5日 毛泽东在 朝鲜战局与我 的 充满了苦难而最终获 之后就说过 必须越过三八线 [14]1950 们的方针 一文中 明确地将中国革命与朝 得胜利的革命才摆脱被奴 年12月13日 英美要求中国军队在 三八 鲜战争联系起来 他说 中国革命是带有 役命运的亚洲国家 它不 线 停止 在此之前 志愿军攻入平壤的次 世界性质的 中国革命在东方第一次教育了 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强 日 即12月7日 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中 世界人民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教育了世界人 国 却标志着对一个与帝 [15] 1951年10月 也就是入朝作战一 国副外长章汉夫递交了一份备忘录 说13个 民 亚非国家联合倡议在 三八线 停战 但周 周年的时候 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 恩来反问道 为什么在美军打过 三八线 的开幕词中专门提到朝鲜战争 他指出 第 时 你们不讲话 为什么13国不公开宣言要 一 这场战争是保家卫国 如果不是美国军 求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并谴责美国对朝鲜和中 队占领我国的台湾 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 国的侵略 在联合国通过要求朝鲜战争双方 共和国和打到我国的东北边疆 中国人民是 停止军事行动的次日 12月15日 杜鲁门宣 不会和美国军队作战的 第二 既然美国侵 布美国进入战争状态 到1950年底 中美两 略者向我们进攻 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 国已经处于不宣而战的战争状态 各自进入 的大旗 这是以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 了全国性的战争动员 因此 毛泽东决定越 争 第三 朝鲜问题应予和平解决 只要美 过 三八线 包含两个动机 第一 动摇英 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美的决心 在第四次战役后 美军再次突破 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16]在上述第 了 三八线 并策划从侧后登陆 从军事 一条中 他特别提及如果没有台湾问题 没 上讲 如果不能越过 三八线 就难以挫 有美国侵略朝鲜问题 没有美军威胁中国边 败联合国军 尤其是美军的战斗意志 并给 界问题 中国不会直接加入这场战争 曾有 国主义时代的国家截然不 同的国家的承诺 对一个 与历史上既往的国家或王 朝的不同态势的承诺 对 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 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诺 他们的进攻找到喘息的机会 也难以通过重 击敌人以赢得自身的休整时间 第二 在联 合国军败退的情境中 美国利用联合国发布 决议 要求双方在 三八线 停止下来 在 毛泽东看来 此时的联合国不过是美国操控 的 作为战争之一方的 国际机器 中国 没有义务接受它的决议或规定 在这个意义 上 打过 三八线 不仅是拒绝承认美国霸 权的边界 而且也是以军事方式对其政治攻 势的还击 1951年4月 当麦克阿瑟在军事 失败的背景下建议轰炸中国本土 武装国民 党军介入朝鲜战争后 很快被杜鲁门以可能 招致与中国的全面战争而撤换 杜鲁门的这 个决定与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痛击了美军有着 密切的关系 中国是通过一场持久的 充满了苦难 中国参战 对中国 对朝鲜 都有利 081

5 中国革命在东方第一次教育了世界人民 过去十年中 中国大 陆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发 生了一个转向 除了彻底 抛弃了国际主义的视野 转而用较为单纯的民族主 历史学家提出 如果中国在釜山战役全面展 平转化为战争 [19] 这是从中国革命战争 开之前出兵朝鲜 美国就会失去仁川登陆的 中延伸而来的战略 早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机会 [17]这个观点与1950年10月麦克阿瑟在 前 毛泽东就明确指出 消灭战争的手段只 威克岛与杜鲁门讨论中苏会否出兵时的观点 有一个 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 用革命战 完全一致 即中国错过了最佳出兵机会从而不 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 会出兵 从军事的角度说 这一判断有一定的 族反革命战争 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 根据 但这种从纯粹的军事观点判断战争进程 革命战争 [20]朝鲜战争则是用反侵略战争 的方式与毛泽东对战争的把握大异其趣 反对侵略战争 这就是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 新中国的巩固本身包含着突破冷战格 政治分野 在毛泽东看来 新中国是 国内 局的契机 首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苏 国际伟大团结的力量 得以凝聚的前提 是 联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诞生 但未能阻止德 抗美援朝战争与此前所有中国革命中的战争 国 意大利 日本三个帝国主义国家企图称 之间的分界点 没有抗美援朝的胜利 1949 霸世界的事实 毛泽东认为现在的局面完全 年10月1日他在天安门城楼的宣示就不能得到 不同了 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时代 已由 证明 义视野解释这场战争之 社会主义苏联的成立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外 另一个趋势是将研究 的成立 已由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成立 已由 2.朝鲜战争与中苏关系问题 的中心从中国与美国的较 中苏两个伟大国家在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基础 过去十年中 中国大陆关于朝鲜战争的 量转向中苏关系 上的巩固团结 已由整个和平民主阵营的 研究发生了一个转向 除了彻底抛弃了国际 巩固团结以及世界各国广大和平人民对于 主义的视野 转而用较为单纯的民族主义视 这个伟大阵营的深厚同情 而永远宣告结束 野解释这场战争之外 另一个趋势是将研究 了 [18] 其次 20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个在 的中心从中国与美国的较量转向中苏关系 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格局 一个新的世界 比较有影响的看法包括 1 斯大林与金日 体系 而在亚洲 一个由中国革命的胜利而 成联手背着毛泽东策划朝鲜战争 联手诱导 被带动和鼓舞的反殖民主义进程正在逐渐展 中国参战 [21] 2 苏联放手朝鲜发起统一 开 这个进程的目标是通过抵抗帝国主义而 战争 是因为对控制中国东北失去了信心 实现和平 从而实现和平的方法包括了战争 而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之一是避免苏联以美 手段 即毛泽东所说 战争转化为和平 和 国压境为理由加强在东北的驻军而受苏联控 082

6 制 [22]或者 苏联支持朝鲜进攻是因为避免 的 毛泽东成为亚洲的铁托 [23] 3 苏联是在朝 毛泽东反对美国及其仆从势力军事介入 鲜战争中受损最大者之一 因为它不仅失去 朝鲜半岛 而同时保持着对社会主义阵营的 了在中国东北的利益 而且为中国援助建设 承诺 [26]他的修辞包括两方面 即一方面对 了156项重大工程 从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 中国 朝鲜有利 这是最能够说服全体中国 定了基础 [24] 4 朝鲜战争加速了中苏同盟 人民 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支持抗美援朝战 的进程 也破坏了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契机 争的理由 另一方面对东方和世界有利 这 [25] 涉及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基本判断 这个世界 因此 一个自然的问题是 中苏关系在多 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出兵朝鲜 格局的新特点是出现了东西两大阵营 而中 首先 在谈论出兵朝鲜问题时 毛泽 国正是东方阵营的一员 1950年1月 朝鲜 东除了谈及对中国 朝鲜有利外 特别提及 战争爆发前五个月 苏联因中国重返联合国 对东方 对世界有利的问题 这是两个新 的提议未获通过而宣布退出安理会会议 从 的 也是在一般民族主义和国家利益框架内 而缺席了6月25日为讨论朝鲜战争而举行的 不能解释的范畴 东方是指东西两个战线中 安理会会议 这个细节现在被一些学者解释 的东方 尤其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 为一种 放水 行动 即苏联因缺席而无法 营 而中苏同盟正是 东方 范畴的核心内 行使否决权 遂使联合国通过美国主导的组 容之一 世界指正试图从帝国主义的控制下 成联合国军并卷入朝鲜内战的议案 [27]这一 解放出来的全世界被压迫民族 从新中国伊 猜测因葛罗米柯回忆录中有关斯大林拒绝让 始 到抗美援朝 再到此后一段时期 中国 苏联代表参加安理会并行使否决权的细节而 对外政策的重心是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结 得到加强 这是否是一个有预谋的行动 参 盟 这不是突发的转变 而是中国革命进 照1950年初斯大林与金日成秘密会谈而不通 程中已经确定的同盟关系的延续 1950年6 报在苏访问的毛泽东的细节 这个推断不无 月 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的闭 道理 但既然苏联支持北方的统一战争 它 幕词里讲到了这一问题 他说 中国要有远 又有什么理由故意让那么多联合国军合法介 大的目标 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之后 在各 在谈论出兵朝鲜问题 种条件具备的条件下 可以从容地 妥善地 时 毛泽东除了谈及对中 走进社会主义新时期 为了这个远大目标 国 朝鲜有利外 特别提 他提出在国外必须兼顾地团结苏联 各人民 及对东方 对世界有利的 民主国家及全世界一切和平民主力量 对此 问题 这是两个新的 也 不可有丝毫的游移和动摇 在国内必须团结 是在一般民族主义和国家 各民族 各民主阶级 各民主党派 各人民 利益框架内不能解释的范 团体及一切爱国民主人士 巩固革命的统一 畴 战线 换句话说 虽然战争促进了军事的合 作 但中苏并不是因为朝鲜战争爆发才会结 盟 中国与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结 盟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形势的结果 大 革命时代的国民党曾经与苏联结盟 而在大 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与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和苏联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 并不需要等 到朝鲜战争才出现 但1945年后国共内战 时期美国对国民党的偏袒态度最终促成了正 在诞生中的新中国迅速倒向苏联是可以肯定 放弃国际主义视角 是朝鲜战争研究中的新变化 083

7 入朝鲜战争 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是俄国学 阻止中国可能进行的对台湾的进攻 从斯大 者披露的档案 即斯大林致捷克斯洛伐克总 林的盘算看 美国的注意力的确从欧洲转向 统哥特瓦尔德的电报 在这封电报中 斯大 了远东 但从美国方面看 它对远东事务的 林解释了苏联退出安理会的四个目的 第 介入 与苏联在这一区域争夺势力范围的态 一 表明苏联与新中国的团结一致 第二 势 均非始于1950年 苏联缺席安理会恐怕 强调美国的政策荒诞愚蠢 因为它承认国民 并不是军事介入朝鲜的关键因素 党政府这个小丑是中国在安理会的代表 却 由于苏联在东方集团中的特殊地位 如 不允许中国的真正代表进入安理会 第三 何区别其行为中的国家霸权与冷战政治格局 使得安理会在两个大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做 下的政治领导权 仍然有待深入分析 从斯 由于苏联在东方集团 出的决定成为非法 [28] 第四 解绑美国的 大林时代到勃列日涅夫时代 苏联承担着巨 中的特殊地位 如何区别 双手 让它利用安理会中的多数票再做些蠢 大的国际主义责任 又存在着不同程度 不 其行为中的国家霸权与冷 事 从而在公众舆论面前暴露美国的真实面 同形式乃至不同性质的霸权主义 在中苏关 战政治格局下的政治领导 权 仍然有待深入分析 [29] 目 斯大林的第四点实际上就是指朝鲜 系方面 两党从相互合作 到内部分歧 再 战争 他接着说 我们退出安理会后 美 发展为公开辩论 两国从政治合作 到政治 国陷进了对朝鲜的军事干涉 败坏了自己在 冲突 再发展到军事对抗 苏联在1950年 军事上的威望和道义上的制高点 现在没有 代的表现与1960年代以后有重要区别 这 几个正直的人还会怀疑 美国在朝鲜扮演了 是一个复杂的 需要置于具体脉络中进行研 加害者和侵略者的角色 在军事上也不像它 究的进程 二战之后苏联在东北有巨大的影 自己宣扬的那样强大 此外 很明显 美国 响 当时西方特别是美国一再出现苏联将完 的注意力从欧洲被引向了远东 从国际力量 全吞并中国东北的说法 从1949年后期到 平衡的观点来看 这一切是不是对我们有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前 美国国务院一再 呢 当然是 [30] 此后的事态发展多少印证 叙述这个问题 但美国和西方世界的这些说 了斯大林的估计 安理会决议后 杜鲁门命 法 如同英国报纸在毛泽东访俄期间散布 令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全力支援李承晚政 毛泽东已经在苏联被软禁一样 怎么可能 权 同时 命令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以 作为 事实 来叙述 这样的说法与其说是 当代学者的发现 不如说是美国国务卿艾奇 逊的发明 是美国政府从其战争霸权政策和 对中苏关系进行分化的策略出发蓄意制造的 说法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 中苏之间围绕苏 联在东北的权益 包括中长铁路 旅顺港等 问题 有一系列的谈判 朝鲜战争对中国加 速全面接管东北有其影响 但这绝不是说 如果没有朝鲜战争 中国东北就会被并入苏 联 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都是普通的 由 于毛泽东的明确表述而广为人知的例子 但 足以说明问题 1950年1月20日 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 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专门发表谈话驳斥这种 说法 就在同一天 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起 草的评论 驳斥艾奇逊的无耻造谣 反击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1950年1月12日在美国全 斯大林致哥特瓦尔德电报的扫描件 084 国新闻俱乐部的长篇演讲 毛泽东驳斥了其

8 中的两个观点 第一个是美国跟亚洲各国 是说它们已经不是国与国的关系 而是说这 的关系问题 [31] 艾奇逊的说法是 我们 一时代的国际政治关系具有不同以往也不同 的利益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利益是符合的 于此后的国际关系的内涵和性质 社会主义 美国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利益 是并行不悖 国家间的关系包含着国际主义的面向 中苏 的 自从宣布门户开放政策之时起 经 关系不仅是中苏关系 也是东方集团内部的 过9国公约签订 以至联合国大会的最近的 关系 一般来说 中苏分裂肇始于苏共二十 决议都是这一个原则 并且我们对它始终不 大 到1960年伴随着论战的公开化而为世界 渝 艾奇逊的第二个说法是 苏联正在 所知 但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解密档案 将中国北部地区实行合并 这种在外蒙所实 即便在中苏论战的语境中 美国情报机构仍 行了的办法 在满洲亦几乎实行了 我相信 然认为中苏同盟并未真正破裂 归根结底 苏联的代理人会从内蒙和新疆向莫斯科作很 美国的判断是从朝鲜战争等经验中得来的 好的报告 这就是现在的情形 即整个中国 它明白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国家关系不同于一 居民的广大地区和中国脱离与苏联合并 苏 般意义的主权国家关系 这个关系的内核是 联占据中国北部的四个区域 对于与亚洲有 党与党的关系 从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于 关的强国来说是重要的事实 对于我们来说 国家间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非常重要的 [32]毛泽东反驳说 美国的 中国参战的条件之一是苏联的支持 基本国策是利用一切办法渗透中国 将中国 但这一条件并不是决定中国是否参战的最终 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他的根据不仅是美国在 决定因素 在1950年10月13日给周恩来的 1945~1949年中国内战时期对国民党政权的 电文里面 毛泽东提及对第三 第四点没有 中苏关系是二次大战 支持 而且是美国对台湾海峡的介入 1月 把握 所谓第三点针对的是1950年5月11日 后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 14日 也就是艾奇逊演讲的第二天 塔斯社 斯大林和周恩来给中共发的联名电报 电报 一 但这一大国关系不同 在华盛顿报道说 1949年10月24日在中国被 许诺苏联可以完全满足中国需要的飞机 大 于以往的大国关系 这是 逮捕 11月1日被审判 12月中旬被驱逐的 炮 坦克等装备 毛泽东问 是用租借的办 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是 美国驻沈阳的总领事瓦尔德返美以后 曾与 法还是用钱购买苏联武器 他希望用租借的 美国国务院官员谈话 此次谈话后 在会见 办法 而不是购买的方式 原因是新中国刚 记者时 他说 苏联在中国东北行使共管铁 刚建立 亟须资金从事经济 文化等项目建 路的条约权力 但 并未看见苏联有监督满 设及一般军政费用 如果将已经十分紧缺的 洲的任何迹象 也 未看见苏联吞并满洲 资金用于购买武器 不仅中国的经济恢复势 的任何迹象 在回答满洲共产党的政权是 必放缓 而且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小资产 否受北京的监督时 瓦尔德称 所有共产 阶级都会反对 从而无法 保持国内大多数 党的政权都受高度的集中管理 据他所知 人的团结 [34] 关于 保持国内大多数人 满洲乃系共产党中国之一部分 毛泽东讽 的团结 这一点 还可以举出1950年12月 刺道 人们可以看到 在西半球的土地上 2日毛泽东给天津市工商联的电文为例 [35] 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一个说 满洲与苏联合 天津市工商联在11月底举行保家卫国游行集 并 一个说 并未看见 这两个不是别人 会 并于11月30日给毛泽东发来电报 坚决 都是美国国务院的有名的官员 [33] 支持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爱国立场 值得 苏联希望相对长地在东北拥有一定的影 注意的是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 全国范围 响力 但由此推断中国会因此丧失东北是缺 内的动员已经展开 毛泽东为什么不是给农 乏根据的 中苏关系是二次大战后最重要的 民 不是给工人 不是给学生发电文 而是 大国关系之一 但这一大国关系不同于以往 给工商联发电文 这与他对国内团结的担忧 的大国关系 这是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是 有关 即如果战争延长 战争负担过重 中 刚刚出现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关系 这不 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能表示不满 进而影响 刚刚出现的社会主义阵营 内部的关系 085

9 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电报中的第四条要求苏 经进入朝鲜半岛 并为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 联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出动志愿空军帮助 而率先划出了军事分界线 在伊朗事件后 中国在朝鲜作战 并掩护中国的北方地区 1946年3月 丘吉尔宣布铁幕降临 1947年 [36] 周恩来于10月11日给毛泽东和中央发出电 7月的马歇尔计划未能包括苏联 苏联支持金 报后仅几小时 接到莫洛托夫电话 说苏联 日成进军南方 在很大程度上是回应美国在 方面没有准备好 不能派出志愿空军 毛泽 巴尔干和中东的挑衅 其中1949年4月至8 东一方面要求周恩来在苏联多留一些日子 月北约成立并在各国完成批准手续 对苏联和 以便获得苏联方面更明确的承诺 [37]但另一 东方集团是一个重要刺激 1949年8月 苏 方面 即便没有苏联空军支援 中国参战的 联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核威慑格局成型 决心也已确定 就在发出上述电报的次日 在朝鲜半岛 分治的格局最初是在雅 10月14日 毛泽东开始志愿军入朝作战的部 尔塔会议框架下 以国际托管的形式产生 署 [38]10月23日 他给彭德怀和高岗写信 的 但朝鲜并非战争策源地和战败国 其人 说要在 稳当可靠 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 民却无缘参与这一决定自身命运的事件 作 的胜利 [39] 为朝鲜的近邻 中国也没有参与这一 国际 决定 伴随柏林的陷落 美苏两国将战争 3.冷战体制的确立与去冷战的契机 重心转向远东 波茨坦会议的主题之一 已 早在战争爆发之初 毛泽东就提出世 经是对日作战问题 占领朝鲜由此进入两国 界各国的事情由各国人民去管 亚洲的事情 的战争方案 雅尔塔的托管计划也就被突破 由亚洲人管 这个看法几年后也体现在万隆 了 1945年5月杜鲁门特使面见斯大林 斯 会议的原则之中 这是他将中国的抗美援朝 大林仍然坚持雅尔塔协定确定的四国托管朝 战争视为必要的和正义的战争的政治前提 鲜的方案 但波茨坦会议后 苏军对日宣战 从开罗会议开始 美国已在预谋怎样联合亚 并进入朝鲜 美国提出了分隔朝鲜的 三八 洲地区其他的势力 包括战后的日本和国民 线 方案 这是新中国建立前夕 朝鲜半岛 党统治的中国 来遏制苏联 欧洲战场临近 局势变迁的重要事件 结束之时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相继召 伴随新中国的建立 美国在亚洲地区 开 如何在战后确定各自的势力范围 已 的新任务就是遏制新中国 而早在新中国成 经是美苏博弈的现实课题 这里需要回溯的 立之前 中共领导人就已经确立了与苏联结 早在战争爆发之初 是 1945年8月美国对日本的原子弹攻击包 盟并加入东方阵营的方针 这一格局很可能 毛泽东就提出世界各国的 含了对苏联的威慑 也促成了苏联以迅雷之 正是促使斯大林从反对朝鲜北方南进到支持 事情由各国人民去管 亚 势对日宣战 攻占满洲 朝鲜北部 萨哈林 其南进的态度转变的枢纽 根据现有档案 洲的事情由亚洲人管 这 岛南部和千岛群岛 美军在1945年夏天已 1950年1月 斯大林并未向毛泽东通报支持 个看法几年后也体现在万 隆会议的原则之中 这是 他将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视为必要的和正义的战争 的政治前提 确定势力范围 美苏战后博弈的现实课题 086

10 朝鲜南进的态度 但新中国的建立以及中苏 义 十月民众抗争 [46] 参加暴动农民的口 友好条约的签订支持了斯大林的态度转变 号之一就是要执行和北朝鲜一样的土改[47] 却是可以推断的 因此 战争并不是1950年 1947年10月美国通过联合国提出在1948年 的产物 而是上述过程的延伸 所谓世界各 3月31日前在南北朝鲜同时进行选举 成立 国的事情由各国人民去管 亚洲的事情由亚 统一政府 但在北方拒绝承认和参与大选的 洲人管 针对的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以降 状况下 美国操纵的联合国议案事实上等同 尤其是波茨坦会议之后霸权国家主宰弱小国 于支持朝鲜南方单独进行选举 1948年2月 家命运并将其纳入自身势力范围的格局 10日 被誉为 韩国国父 的金九发表 向 在苏军已经大举进入朝鲜 逼近汉城之 三千万同胞泣诉 的声明 反对韩国独自建 时 美军为防范苏联控制朝鲜全境而做出了 国 但反对未果 大选于当年5月举行 8 以北纬38度线作为美苏各自对日受降的军事 月15日李承晚宣布当选大韩民国总统 并 分界线的决定 从这个角度说 朝鲜战争类 随即得到联合国的承认 同年9月9日 在 似于中国的内战 其中包含着民族统一的诉 南方已经单独选举的前提下 金日成在北方 求 而不能等同于其他的入侵事件 [40]既然 当选为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主席 并得 是内战 任何外来军事干预尤其是以霸权性 到东方集团的承认 同年年底苏军全部撤出 的战略利益为基础的军事干预都缺乏正当理 朝鲜 而美军则在次年6月大部撤离半岛 由 1945年9月美军在南部受降后 先以专 1948年 金九提出南北协商建立统一政府 机于10月中旬将长期滞留美国 与韩国临 反对韩国单独进行大选的联合国决议 并访 时政府有一定矛盾的李承晚运送回国 而命 问朝鲜与金日成谈判 [48]他对南北协商统一 令国民党政府扶植的[41] 流亡在重庆的韩国 的坚持 与金日成的接触 使得李承晚成为 临时政府人员 右翼的金九 左翼的金奎植 美军支持的更佳人选 1949年6月26日 也 等 以个人身份回国[42] 金九等人11月5日从 就是美军撤离的时刻 他被韩国陆军少尉安 重庆到上海后滞留十多天 国民党政府与美 斗熙暗杀 [49]在美苏双方撤离后 南北朝鲜 国军方交涉后 美军才用专机将金九等人送 的敌对状态处于随时爆发的境地 北方积极 回国 金九作为当时韩国临时政府的中心人 进行战争准备 而美国则大肆武装南方 双 物 其政见同样倾向于反对共产主义并亲近 方摩擦频繁 根据赫鲁晓夫回忆 1949年 美国 美方对韩国临时政府合法性的执意取 底 金日成向斯大林通报了发动统一战争的 缔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美国不情愿让中国在 意图 此后又拟定了详细的战争计划并得到 战后扩大在亚洲的影响 希望在朝鲜半岛乃 了斯大林的支持 在战争爆发前 1950年6 至整个亚洲获得最大权益 霸权独揽 [43] 月18日 杜勒斯突然出现在 三八线 被 1945年12月的莫斯科美苏英三国外长会 东方阵营普遍视为美国发动战争的信号 美 议确定了由美 苏 中 英对朝鲜进行为期 国方面事后将此事解释为偶然事件 现在广 五年的国际托管 [44] 结果引发朝鲜南方民众 为流传的说法也是如此 但1950年前后 杜 的抗议 美军刻意误导汉城的舆论 把国际 勒斯多次访问日本 战争爆发前正与吉田茂 托管的协议说成是苏联倡导 试图将反托管 会谈 此时的日本正处于缔结和约前的国际 运动的矛头指向反苏 [45]同时 北方开始土 关系敏感状态 但扫雷工作就已经秘密进行 地改革 苏军从朝鲜北方撤出大部分驻军 了 我们怎么能够确定杜勒斯的访问与战争 1946年 由于美国占领军执行的经济政策造 准备无关 [50]无论是否偶然 朝鲜战争是二 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南方人民起来抗争 次大战的后续发展 是美苏双方战略平衡及 其中最大规模的首先是九月总罢工 10月 失衡的产物 应该是清楚的 因此 引发战 又形成了 300余万人参加 300余人死亡 争的动因并不只能以某一势力在某一时刻的 3600余人失踪 26000余人负伤 的人民起 动向作为根据 而只能从博弈双方的战略变 引发战争的动因并不 只能以某一势力在某一时 刻的动向作为根据 而只 能从博弈双方的战略变动 过程加以判断 087

11 动过程加以判断 是谁造成了朝鲜半岛的分 判处于胶着状态之时 艾森豪威尔试图通过 隔局面 是谁破坏了南北双方可能的统一进 介入东南亚战争 从东南沿海对中国施加压 程 是谁在造成了对峙格局后又根据自己的 力 以牵制朝鲜战场上中国的兵力 但鉴于 需求打破了战略均势 在追问战争起因时 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教训 慑于中国对不允 这些问题比谁打第一枪或许更为重要 许越过 三八线 的警告 在越南战争中 如果说 对东方有利 有中苏同盟及社 美国始终没有越过北纬17度线 这正是中国 会主义阵营的存在为物质的和理念的前提 政府向美方明确表达的底线 对北越目标 那么 对世界有利 则需要在一个更为广 进行有效军事攻击 这是朝鲜军事失败对美 阔的历史进程中估价 1951年 在朝鲜战场 国的长期约束 从这个角度说 美国卷入越 受挫的状况下 美国试图重新武装日本 并 南战争并以失败告终 与其在朝鲜的挫折有 于夏季与日本拟定美日协定 确定9月在旧 关 由此可见 军事与政治是相互转化的 金山签约 关于日本参与朝鲜战争的细节 战争与和平也是相互转化的 但争取和平的 美日方面始终拒绝承认 这很可能有两个原 条件是军事上的胜利 而不是军事上的失败 因 第一 由于 联合国宪章 中的53 和妥协 朝鲜战争结束后 1953年12月底 更为广阔的历史进程中估 条中都有针对二战中的轴心国的条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 价 款 将这些国家称为 敌国 日本如果参 项原则 1954年4月以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 [51] 问题为主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 中国 苏联 第二 美日单独媾和并让日本介入朝鲜战争 及朝鲜方面提出所有军队撤出朝鲜并举行全 的动议甫一提出 便遭到印度 菲律宾 缅 朝鲜自由选举的主张 但为美国拒绝 南朝 甸 印尼等国的反对 引发了大规模民众抗 鲜代表则提出必然遭到中苏方面否定的所谓 议 吉田政府由于顾虑违反宪法第9条 命 按照大韩民国宪法进行选举的主张 日内瓦 令大久保秘密行动 在签订和约前的敏感时 会议有关朝鲜问题的国际谈判因美国毫无谈 期 日本政府不得不对重新武装日本表示疑 判诚意而没有成功 但第二阶段有关印度支 虑 10月8日美日安保条约签订后 苏联等国 那的谈判却取得了进展 正是通过这一谈判 拒绝签字 1953年 在朝鲜战场的战争与谈 进程 美国与英国及其他盟国之间的同盟关 如果说 对东方有 利 有中苏同盟及社会主 义阵营的存在为物质的和 理念的前提 那么 对 世界有利 则需要在一个 加朝鲜战争 可能会使国际情况复杂化 系发生了局部的变化 在一定意义上 这也 是毛泽东在70年代提出 三个世界 理论 的政治前提 一年后 1955年4月 以推动 亚非国家民族独立为中心议题的万隆会议召 开 参与会议的各国不但在广阔的范围内提 出了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问题 推动了亚非等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 和政治合作 而且在国际关系问题上提出了 指导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 这十项原则是对 周恩来在1953年底提出的五项原则的深化和 扩展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与上述政治进程 有着紧密的联系 也清楚地说明了反抗帝国 主义战争的军事斗争同时伴随着一个广阔和 复杂的政治进程 正是在这个进程中 帝国 主义霸权的松动和退却成为一个趋势 至 抗美援朝提供了动摇冷战体制的某些契机 ~1970年代 不但解殖民运动和民族解

12 放运动遍及亚非拉各大区域 而且美国和西 因此 志愿军入朝包含着多重的意义 方世界内部的反战运动和支持第三世界民族 对朝鲜的支持 对东北的保护 对美国封锁 解放的运动也风起云涌 1950年代 联合国 台湾海峡的反击 对联合国拒绝中国的抗 沦为支持美国战争政策的政治机器 但仍然 议 对霸权主导世界这一格局的拒绝 所有 维持着国际组织的运作形态 也只是在朝鲜 这些内涵都凝聚在毛泽东于1950年6月28日 战争中 它的帝国主义霸权傀儡的性质才得 在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提出的 全世界人民 到充分的揭示 从而为此后联合国内的政治 团结起来 打败美帝国主义 口号之中 在 斗争铺垫了道路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战争及 欧洲 1948年是冷战体制确立的一个界标 由此引发的系列后果 亚洲地区在60年代渐 而在亚洲 这一年也是朝鲜半岛从尚存统一 趋高潮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形成是很困难的 希望的南北分治转向南北抵抗的战争体制的 若将抗美援朝的军事斗争 日内瓦会谈中西 转折点 1953年朝鲜停战 所谓停战体制 当代的许多历史学家 方世界内部出现的分歧 中越及其他国家之 得以巩固 从而成为亚洲冷战格局的一个界 用苏联取代了整个东方和 间的联盟 万隆会议所表达的民族解放的新 标 朝鲜战争就发生在上述世界格局形成的 世界 将20世纪中期的确 氛围 以及此后越南战争中的军事斗争和政 关键时刻 从长远的角度看 中国的抗美援 存在的 东方阵营 和被 治博弈联系起来 我们有理由断言抗美援朝 朝战争对此后的冷战格局有重大影响 但同 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及其 以热战促和平的方式推动全世界被压迫民族 时也提供了动摇冷战体制的某些契机 关系替换为单纯的中苏 间的国家关系 将抗美援 的统一战线 促成了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新 时代 在这个意义上 新中国的建立 世界 人民的团结 东方集团的出现 以及在此背 二 人民战争转向 国际主义联盟战争的政治意义 景下爆发的民族解放运动 打破了整个近代 以来的历史格局 反帝的战争逻辑已经把抗 1.作为政治范畴的人民战争 美援朝战争与此后亚洲 拉丁美洲 非洲反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与以往国内 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霸权的反殖民运动联 的人民战争有所区别 它的两个最主要的特 系起来了 这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主体的出现 点是 第一 这是一场境外战争 第二 这 才能造成的格局 我们只有从这个历史进程 是一场核威慑之下的热战 即所谓全球冷战 出发 才能理解毛泽东所说的 对东方 对 条件下的热战 境外作战是否具有 革命 世界都极为有利 的含义 而这个含义正是 的性质 还是只具有民族的性质 在核威慑 被当代的许多历史学家刻意地遮盖起来的 条件下 人民战争的原则还有意义吗 或者 他们用苏联取代了整个东方和世界 从而将 说 朝鲜战争与中国革命中的人民战争是什么 20世纪中期的确存在的 东方阵营 和被压 关系 这一问题对于理解抗美援朝战争及其在 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及其关系替换为单纯的中 20世纪中国历史中的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间的国家关系 将抗美援朝战争包含的国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 需要对人民战争 际主义性质 或者更准确地说 是反抗帝国 做出理论解释 首先 人民战争不是一个纯 主义入侵和称霸的民族解放运动所必然包含 粹的军事概念 而是一个政治范畴 在20 的国际意义 彻底抹杀了 用美国人的韩战 世纪中国的独特条件下 人民战争是创造新 概念替换抗美援朝战争这个概念也一样 这 的政治主体的过程 也是创造与这一政治主 一历史研究中的修辞变化改变的是战争的政 体相适应的政治结构和它的自我表达形式的 治内含 从 对世界有利 这一判断出发 过程 在人民战争中 现代政党的代表性关 从上述广阔的历史进程出发 我们可以进一 系被根本地转化了 以农民为主要内容 以 步证明 中国入朝参战的短期效果是中苏同 工农联盟为政治外壳的人民这个主体的诞 盟的巩固 而长期效果却包含了对冷战的霸 生 促成了一切政治的形式 如边区政府 权格局的解构 政党 农会和工会等等 的产生或转型 中 朝战争包含的国际主义性 质 或者更准确地说 是 反抗帝国主义入侵和称霸 的民族解放运动所必然包 含的国际意义 彻底抹杀 了 089

13 国共产党创建的时候 主要由一些被马林说 革命战争条件下的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 党 成是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组成 他们与工 和军队的结合 党通过军队跟农民运动 土 农的关系还不如国民党跟工农的关系深厚 地改革之间的结合 党及其领导下的苏区政 年 由于国民党接受联俄联共 府对经济生活的管理 党在民众工作中展开 政策 国共联合起来从事农民运动和工人运 的文化运动 不但改变了革命的具体内容和 动 毛泽东所领导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就 中心任务 而且也通过政党 军队 政权和 是这一农民运动的产物 国民党在北伐时期 农民运动的多重结合 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革 的主要政治创新集中于两点 其一是摆脱旧 命政治主体 这就是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军阀 建立党军 其二是与共产党一起从事 上述在战争中展开的政治进程赋予人民战争 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 用群众运动配合北伐 以与其他战争形式不同的特点 毛泽东说兵 战争 党军的概念 以武装的革命来反对武 民是胜利之本 这一命题就包含了人民战争 装的反革命 在最初阶段并不是共产党的发 的一般原则 第一 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 军队的结合 政党在人民 明 而是仍然处于革命阶段的 受到国际共 才能进行战争 第二 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 战争中与红色政权的结 产主义运动影响的国民党的创新 但在1927 军 而且还必须有地方的武装和民兵 第 合 政党在人民战争中通 年之后 国民党逐步放弃了社会运动 伴随 三 兵民的范畴意味着一个与军事斗争密切 过土地革命而与以农民为 其党国一体 军队的政治性也随之大幅衰 相关的 以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为中心的政 主体的大众的结合 政党 落 从共产党方面说 离开北伐战争失败后 治过程 在人民战争中与其他政党 逐渐发展起来的人民战争 政党的转型是不 第三 人民战争的关键成果之一是割 和其他社会阶层及其政治 可思议的 无论在成员构成上 还是在社会 据的红色政权的确立 红色政权的主要政治 代表的关系的改变 都提 基础方面 也无论在工作形式上 还是在革 形式是边区政府或边区苏维埃 边区政府是 醒我们人民战争创造了与 命政治的内涵上 1921年诞生的 由少数知 日常生活的组织形式 从而也要借鉴中外历 识分子组成的 与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均无 史上的国家经验 但这一政权形式不同于一 实质关系的政党与江西苏区时期的政党有着 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国家 在持续的政治 巨大的差别 在大革命失败后 由李立三 和战争动员中 它是获得自觉的阶级的政 王明 瞿秋白主导的城市暴动和工人斗争也 治形式 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不同于以农村包围城市为军事战略而逐渐展 在 这篇著名文章中 毛泽东指出 中国 开的人民战争 政党在人民战争中与军队的 不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不是一个帝国主义 结合 政党在人民战争中与红色政权的结 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国家 而是一个内部发展 合 政党在人民战争中通过土地革命而与以 不均衡的 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国家 在这 农民为主体的大众的结合 政党在人民战争 一条件下 军阀依附不同的帝国主义 从而 中与其他政党和其他社会阶层及其政治代表 国家内部的分割局面变得不可避免 而正是 的关系的改变 都提醒我们人民战争创造了 这一局面产生出阶级统治的薄弱环节 这就 与历史上的政党全然不同的政党类型 创造 是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外部条件 大 了与历史上无产阶级截然不同的 以农民为 革命失败了 但革命时期形成的国内动员像 主要成员构成的阶级主体 我将这一政党称 火种一样存活着 在大革命中遭受挫折但幸 之为包含着超政党要素的超级政党 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探索一条不同以 政党在人民战争中与 历史上的政党全然不同的 政党类型 创造了与历史 上无产阶级截然不同的 以农民为主要成员构成的 阶级主体 090 其次 人民战争也创造了战争的独特形 往的道路 这个政党试图在战争条件下独立 式 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会 地建立割据的红色政权 通过政党 军队 师 创建江西苏区革命根据地 是人民战争 政权和大众政治的相互结合 创造出人民战 得以展开的里程碑 在根据地 土地改革和 争的新政治 这就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内 武装斗争成为政党政治转化为大众运动的基 部条件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及其政权得 本方式 井冈山斗争的中心问题由此变成了 到巨大的发展 武装斗争 群众路线和统一

14 战线成为了胜利的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 抗 题 衣的问题 生小孩的问题等等 [52] 群 日游击战争转化为大规模的运动战 伴随着 众路线是人民战争的基本策略 它是政党的 夺取中心城市 运动战与阵地战取代游击战 政策 也是重构政党的方式 一方面 如果 成为了战争的主导形式 没有组织 我们就不知道群众在哪里 另一 第四 在人民战争条件下 中国共产党 方面 如果没有与群众打成一片 向群众学 与根据地政府处理的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 习的过程 组织就是没有活力的 凌驾于群 而是日常生活的组织问题 这就产生了政党 众之上的结构 在广阔的 尚未工业化的乡 和政府的群众路线问题 其主要内涵是 村 以农民为主体的政党在运动中获得了政 1 为最广大群众谋利益 是党的工作的 治表达 在这个意义上 正是人民战争条件 出发点和归宿 2 边区政府是群众生活 下的政党及其群众路线创造了阶级的自我表 的组织者 只有用尽一切努力解决了群众问 达 从而也创造了政治性的阶级 先前的政 题 切切实实改良群众的生活 取得了群众 党不可能创造以农民为主体的无产阶级 只 对于边区政府的信仰 才能动员广大群众加 有通过人民战争而自我重构了的政党才有可 入红军 帮助战争 粉碎围剿 因此 人民 能完成这个使命 相对于政党 政党政治 战争不仅是采用军事斗争的手段有效消灭敌 苏维埃政府等源自19世纪欧洲和20世纪俄国 人的方式 而且也要处理土地 劳动 柴米 的政治现象 人民战争是中国革命中更具原 油盐 妇女 学校 集市贸易甚至货币金融 创性的发明 在这个意义上 不理解人民战 等等构成了人民生活内容的主要问题 军事 争 就不能理解中国革命的独特性 就无法 与日常生活的相互渗透和转化成为人民战争 理解这场革命中的 党的建设 与此前的政 的核心问题 毛泽东反复提醒共产党人 要 党政治的深刻区别 就不能理解群众路线 得到群众的拥护 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到 统一战线等在20世纪中国产生的独特政治范 战场上去 就得和群众在一起 就得去发动 畴的历史内涵 群众的积极性 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 就得 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 解决群众的生产 2.国防战争与国际主义战争 和生活问题 盐的问题 米的问题 房子问 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中 抗美援朝战争 人民战争是中国革命 中更具原创性的发明 在 这个意义上 不理解人民 战争 就不能理解中国革 命的独特性 就无法理解 这场革命中的 党的建 设 与此前的政党政治的 深刻区别 就不能理解群 众路线 统一战线等在20 世纪中国产生的独特政治 范畴的历史内涵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延续 091

15 是人民战争的延伸 但已不同于传统的人民 国军队的阵地战是以不能从 三八线 退却 战争 将抗美援朝战争置于红军时期的革命 这一政治原则为底线的 由于在境外作战 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等人民战争的序 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形态不得不是依托祖 列中进行观察 我们可以观察到这场战争的 国后方 以运动进攻与运动防御为中心的战 若干特点 首先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 争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并尽力得 第一次境外战争 与红军时期的革命战争和 到朝鲜民众的支持 偶尔也采用骚扰和游击战 抗日战争相比 后者的战争主体是白色区域 术 但战争的基本形式是运动战加阵地战 当中的红色政权或抗日的敌后根据地 而抗 即便存在上述差别 抗美援朝战争仍 美援朝战争却是以新中国的建立为前提的 然继承了人民战争的若干特点 首先 尽管 战争形态由此发生了从传统的人民战争转向 战争在境外展开 但它是以中国战争史上 了以国防为主要内容的战争形式 中华人民 少见的全国性动员为前提的 在20世纪中 共和国这个阵地不但不能丢 而且其主权和 国 只有两次全国人民总动员的战争 一次 领土不能允许有丝毫的损害 这是从人民战 是抗日战争 即在国民党主导正面战场和政 尽管战争在境外展 争过渡到国防战争的转折点 抗美援朝战争 治框架的前提下 中国共产党以抗日统一战 开 但它是以中国战争史 是以志愿军的形式出现的国防军与以美军为 线的形成为契机 促成了全面的抗战动员 主导的联合国军之间在境外的殊死搏斗 抗 第二次就是抗美援朝战争 经过漫长的革命 美援朝战争的目的不是在境外建立根据地 与战争 中国实现了除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性 或者通过人民战争创造出新的政治性阶级 统一 从而为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 经济动 而是以保卫新中国为目标的 正是在这场 员 文化动员和军事动员奠定了前提 从 战争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到了一个新的阶 1950年到1953年前后 毛泽东的顾虑和最后 段 即建立一支革命化 正规化 现代化的 的决心 都与这场战争能否得到全中国人民 国防军 过去是革命军队 是参与农民的土 的支持有关 上少见的全国性动员为前 提的 在20世纪中国 只 有两次全国人民总动员的 战争 一次是抗日战争 第二次就是抗美援朝战 争 地革命的播种机 宣传队 是以武装的革命 其次 在境外战争的条件下 军队与人 对付武装的反革命的暴力机器 但现在则是 民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很难重现人民战 以保家卫国为首要责任的正规部队 争中的那种军队与根据地人民的鱼水关系 其次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军队和国防 但志愿军入朝后试图在跨国条件下重建这一 建设与工业化过程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关系 关系 1950年10月8日 在由毛泽东签署的 正是在高涨的战争动员中 新中国的第一个 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中特别提及 以城市工业化为中心的五年计划顺利进行 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 必须对朝鲜人民 保家卫国的口号激励了全社会的政治热情 朝鲜人民军 朝鲜民主政府 朝鲜劳动党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动员 这是战后恢复 其他民主党派及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同志 的主要动力 在战争中 通过结盟关系 中 表示友爱和尊重 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 国获得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 为中国的工业 治纪律 这是保障完成军事任务的一个极为 化提供了基础[53] 朝鲜战争也是加速中国成 重要的政治基础 [54]这一命令一方面显示 为核国家进程的一个关键因素 出中共对于境外作战的特殊环境有清醒的认 第三 国防的要求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 了政治底线 即不允许美军威胁中国 不允 092 识 另一方面则表明志愿军将在境外环境中 灵活运用中国革命中的人民战争的经验 许朝鲜被击溃 从而中朝军队不能从 三八 第三 抗美援朝的国内前提是新中国的 线 退却 1952年10月 在谈判进程中 美 建立 而它的国际前提则是一个以人民民主 军宣布休会 六天后发起了上甘岭战役 这 国家为主体的东方体系和以此为基础的国际 场攻防战对双方而言都是政治性的 新任美 团结 战争不再是过去的人民战争 而是人 军总司令克拉克要为美国民主党助选 而中 民战争传统在跨国战争条件下的一个延伸

16 其中同样包含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等要素 维尔 为什么是 冷战 因为出现了核武 但由于基本环境发生了变化 其含义也势必 器和核威慑 在核威慑的战略平衡下 战争 发生变化 在战争条件下 全世界人民民主 以冷战的形式出现 在朝鲜战争中 中国与 国家 包括苏联 和在亚非拉地区出现的民 第一个有能力实施核打击的超级帝国主义大 族解放运动 共同构成了国际的统一战线 国 发生了军事上极其不平衡的战争 在二 如果考虑入朝参战对东方 对世界的意义 次大战之前 谁都不知道美国正在研制并且 这场战争的深刻的政治性恰恰体现在它与新 可能生产出核武器 但中国入朝参战 展开 的世界格局下的革命延续问题之间的密切关 一场与拥有核武器的霸权国家之间的战争 系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政治发生在两个 怎么可能不考虑核战争的可能性 这种在武 阵营的对峙条件下 从而战争的政治性超越 器装备上极不平衡的战争是否根本改变了人 了一般所谓国家间战争的意义 如果不能解 民战争的可能性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的政治发生在两个阵营的 对峙条件下 从而战争的 政治性超越了一般所谓国 家间战争的意义 如果不 能解释抗美援朝战争的这 释抗美援朝战争的这一政治含义 而仅仅将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曾经有过两次动用核 一政治含义 而仅仅将战 战争解释为民族战争或国家战争 历史解释 武器的具体计划 而这两次计划又都与重新 争解释为民族战争或国家 就不是透彻的 因此 抗美援朝战争具有双 武装日本 让台湾参战的设想联系在一起 战争 历史解释就不是透 重的性质 既具有民族战争的性质 又是一 从1945年开始 美国从未停止过使用核武器 彻的 场抗击帝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战争 就武装斗 的可行性研究 1950年11月底 美军处于 争 群众路线 统一战线等人民战争的逻辑 军事崩溃的局面 麦克阿瑟致电蒋介石 要 在国际领域的拓展而言 抗美援朝战争是20 求他派52军支援朝鲜战场 得到蒋的迅速回 世纪中国革命战争的延续 应 在此之前 麦克阿瑟曾经拟定过一个针 境外战争的核心问题是战争的性质 即 对中国军队和中国后方进行核攻击的 迟滞 是基于国际主义原则的援助战争 还是基于 单纯国家利益的民族战争 那种全盘的 不 加区分地否定民族战争的论调无法确定民族 战争的政治内涵 就民族主义而言 存在着 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的区分 存在着帝国主义战争与民族解放战争的区 分 存在着旧世界的民族主义与新中国及其 他民族的反帝反殖民民族主义的区分 就中 国而言 抗美援朝战争与抗美援越战争都是 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战争 从而具有 国际主义的特点 而1979年的对越 自卫反 击战 却不具备这样的政治性质 在这个意 义上 自卫反击战 不在中国的 短20世 纪 内部 毋宁说它是这个革命世纪落幕时 的战争 3.核威慑条件下的第一场战争 决定战 争胜负的是人还是物 朝鲜战争是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核武器之 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1945年 在美 国对广岛和长崎实施核轰炸之后 第一个使 用冷战概念的是 1984 的作者乔治 奥 原子弹是纸老虎 是一个政治决断 093

17 计划 11月30日 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 军事判断 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 回答记者是否会动用核武器时 明确表示将 物这一人民战争逻辑对于以核威慑为杠杆的 动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所有武器 这意味着 冷战逻辑的胜利 人民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依 美国将在两个方面突破其承诺的底线 世界 托人的力量 在人民的日常生活动员的基础 舆论为之震动 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重施 上 通过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强韧的战斗意志 故技 一面再次重启核攻击计划 另一面则 战胜对手 重视人的力量绝非否定武器的重 策动蒋介石军队攻击中国大陆 毛泽东并非 要性 毛泽东在战争初期要求苏联的空军支 不知道核武器的威力 但不为所动 在1945 援 武器装备支援和技术支援 高度重视中 年美国使用核武器之后 毛泽东在1945年8 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 但这一切没有改变 月13日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 他对战争进程及其政治性质的判断 1950 方针 中直接讨论了核武器 指出只有原子 年 毛泽东号召解放军学文化 军队建制的 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 是无法终结战争的 正规化步伐明显加速了 但军队的正规化 单纯的军事观点 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个 以运动战和阵地战而不是以游击战为主要战 人主义 唯武器论 就是在核威慑条件下出 法的军事思想 都没有改变以人而不是以武 现的思想蜕变 毛泽东批评说 那些患有恐 器为中心的人民战争的理念 核症的一些同志还不如断言原子弹不能解 [55]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境外 1946年8 作战 人类历史上在核条件下爆发的第一次 月 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 大规模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国防战 朗采访时 提出了原子弹是 纸老虎 的著 争 这三个独特性提出一个问题 即在这三 还是武器决定战争的胜 名命题 [56]毛泽东当然知道原子弹是大规模 个条件之后产生的战争 到底是人民战争还 负 是人民战争与帝国主 杀伤性武器 但他相信最终决定战争胜败的 是非人民战争 毛泽东出兵朝鲜 表明他相 义战争之间相互区别的关 是人民 所谓 原子弹是纸老虎 不是一个 信核武器并没有改变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 键命题之一 事实判断 而是一个政治决断 在核威慑条 不是武器这一人民战争的逻辑 武器是战争 件下 如果中国不站出来跟美国在朝鲜战场 的重要因素 但不是决定的因素 由于战争 上进行较量的话 所谓中国人民被欺侮的历 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从而战争的胜负不 史一去不复返的宣示 所谓东方由于十月革 仅取决于双方的军事 政治 经济和自然的 命 由于苏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人民 各种各样的客观条件 作战双方的能力 意 民主国家的建立 帝国主义霸权可以为所欲 志 战略和战术等主观因素 也是决定战争 为称霸的格局一去不复返的宣示 就不过是 胜负的根本环节 毛泽东在 中国革命战争 阿Q式的豪言壮语了 如果中国不能有效抵 的战略问题 中说 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 抗美国的入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整个 件许可的范围来创造战争胜利 但军事家可 历史含义都会被改写 甚至由于出现了东方 以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胜利 世界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也会被改写 毛泽东 [57] 的宣示具有不可后退的政治的性质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 人类在战争中 决战争的英国贵族蒙巴顿勋爵 是人决定战争的胜负 094 这就是战争中的能动性问题 毛泽东说 是人决定战争的胜负还是武器决定战争 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 从而战争的胜负 的胜负 是人民战争与帝国主义战争之间相 虽然取决于双方政治经济地位 战争性质 互区别的关键命题之一 为什么美国动用核 国际援助等条件 但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 武器的建议很快便被搁置 转而确认这场战 负的可能性 没有分出胜负 [58]能动的主观 争不以谋取最终胜利为目标 从而为和谈开 的政治是中国革命政治的一个特征 抗美援 启了可能性 我们可以去查阅更多的档案加 朝将革命时代的群众路线转化为在新中国条 以论证 但不可否认 这是毛泽东根据他对 件下的全面社会动员 就显示出了政治的能 全球政治和军事格局的分析而做出的正确的 动性 天津的民族资本家支持这场战争 毛

18 泽东感到非常欣慰 如果民族资产阶级都被 胜仗 [60]武装斗争必须与群众路线 统一 动员起来支持战争 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已 战线 根据地建设等政治过程相互配合 就 经被充分动员 人民战争的逻辑与统一战线 是战争的政治性的体现 由于战争是有政治 的逻辑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战争条件下重新结 性的 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人 从而存在着 合起来了 通过国际结盟与跨境战争 新中 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区分 帝国主义瓜 国将国内革命的统一战线逻辑有效地用于国 分世界的战争是没有正义性的 反对帝国主 际战争了 1951年开城谈判破裂后 美军利 义霸权及其瓜分被压迫民族的战争是带有正 用空军优势展开所谓 绞杀战术 但依托 义性的 这个判断就是正义战争的概念的基 新中国的全民支持和中国军队的全面动员 础 抗日战争与抗美援朝形态不同 但都是 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 志愿军形成了一条打 对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称霸世界的态势抵 不垮 炸不烂的后勤补给线 连美军第八集 抗 以武装的革命打退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 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也不得不叹服中国人创造 革命的特点 以跨国抵抗战争的形式对抗帝 了 惊人的奇迹 国主义战争 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保卫和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人民战争是政治 的最高形式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政治的 平而采用的军事性的政治手段 或政治性的 军事手段 之一 正义战争的范畴包含 战争 而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战争 战争 抗美援朝是一场区别于国内革命战争 了两个方面的判断 即一 的高度政治性正是人民战争的特点 毛泽东 民族解放战争等人民战争的正义战争 正义 方面以和平为目标 另一 在1936年写作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 战争的范畴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判断 即一方 方面必须超越一般所谓和 题 中指出 战争 是民族和民族 国家和 面以和平为目标 另一方面必须超越一般所 平主义 即以战争促和 国家 阶级和阶级 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 谓和平主义 即以战争促和平 毛泽东在朝 间 相互斗争的最高形式 [59]一切关于战争 鲜战争的背景下重申 论持久战 所探索的 的规律都是进行战争的民族 国家 阶级 和平与战争的辩证法 指出核威慑所形成的 政治集团 为了争取自己的胜利而使用的 战略平衡并不能导致和平 正义战争的概念 在这个意义上 要是不了解战争及与它相关 是与必须终止帝国主义战争逻辑的诉求密切 联的那些条件 不懂得它的情形 它的性 相关的 革命战争 正义战争的最终目的是 质 它和它以外事情的关联 就不知道战争 永久和平 但既然是战争 和平的目标就必 的规律 就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 就不能打 须与有效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相关联 第二 平 战争与和平能够相互转化 095

19 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不但拥有核武器 而且 阶级 农民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拥有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 军舰 之间的敌我矛盾逐渐转化为又斗争又团结的 坦克 火炮和各种轻重武器的强大的海陆空 次要矛盾 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就是在这个 军 由于刚刚经历了欧洲和亚洲的战火 美 矛盾转化中成立的 这一矛盾及其转化的逻 军富于战争经验 在朝鲜战争中 美军不但 辑同样存在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国内国际关 拥有陆战第一师 骑兵第一师等精锐部队 系之中 战争既是政治的形式 也为新政治的 还拥有绝对制空 制海权 但令人惊讶的 展开开辟道路 没有对于矛盾及其转化的理 是 美军不是在无法施展重武器的游击战争 解 就不能理解新政治得以展开的前提 条件下 而是在有利于大兵团作战的运动战 和阵地战的对垒中 竟然无法取得战争胜 利 如果这种军事失败仅仅发生在战争初期 三 并非结论 停战体制与去政治化条件下的战争 的措手不及的状态下 或许还可以找到一些 辩护的理由 而即便在战争的中期和后期 朝鲜停战60年后 停战体制仍在半岛 美军也只是在志愿军后勤补给困难 弹尽粮 延续 朝鲜处于被孤立状态 核威慑导致了 绝的状态下才能重整军事 做有限反击 从 半岛的有核化 朝鲜半岛的核问题是从美国 未在整体上扭转颓势 正是在军事失败中 介入朝鲜半岛时代开始的 这一点任何时刻 美国的军事将领才不得不对中国军队视死如 都不应该忘记 伴随着美国实施所谓 重返 归的勇气和精明高超的战术表示敬意 中国 亚洲 何曾离开过 的政策 朝鲜半 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 中国军队已经不再是 岛的局势更加紧张 中国与日本 韩国与日 过去的中国军队 二战之后 美国的全部中 本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 朝鲜与韩国之间的 国认识正是由朝鲜战争的失败重新奠定的 矛盾和冲突显示出激化的趋势 就矛盾和冲 那种居高临下 颐指气使的学术态度必须用 突的激烈程度而言 很难说现在比过去更为 在当代条件下 战争 较为审慎的方式加以调整 对于美国而言 危险 但是 在今天 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 与其说是政治的最高形 朝鲜战争与 越战 都是双重失败 即军事 义性的清晰区分日益含混 促进第三世界弱 式 毋宁说是政治失败或 失败与政治失败 越战 的政治失败在美 小民族团结的万隆会议已成历史的遗迹 能 消失的后果 帝国主义意 国是更为清晰的 但其基础也与朝鲜战争的 够冲击霸权体制的解放运动和反抗运动早已 味着战争这一命题仍然正 失败有关 烟消云散 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霸权和压迫的 确 但由战争促发革命不 再是现实 096 战争与和平能够相互转化 战争与和 结构 却难以发现改变这一结构的能动的力 平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主要是由战争的政治 量 从哪里产生政治的力量 从哪里产生正 性决定的 战争的政治性还体现在敌我关系 义的尺度 从哪里寻找超越了冷战格局的新 的确立与转变之上 战争以敌我之间的清晰 的国际主义 所有这些问题正是促使我将抗 界定为前提 从而战争总是为保存自己 消 美援朝战争置于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考 灭敌人而展开的 但正因为战争是政治的一 察的原因 种形式 而政治范畴的敌我关系是随着历史 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 中曾经论证战争 条件的变动而变动的 从而即便是战场上的 是政治的最高形式 作为政治范畴的人民战 敌我关系也可以在其他条件下转化为非敌我 争最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命题 但伴随20世 关系 即敌人可以转化为非敌人 可以转化 纪的终结 这一命题似乎正在被修订 在当 为盟友 敌我矛盾可以转化为非敌我矛盾 代条件下 战争与其说是政治的最高形式 转化为又斗争又团结的关系 敌我矛盾的转 毋宁说是政治失败或消失的后果 帝国主义 化不是敌我矛盾的取消 不能用矛盾转化的 意味着战争这一命题仍然正确 但由战争促 结果去衡量矛盾转化前的斗争 在抗日战争 发革命不再是现实 我们时代盛产的是去政 中 伴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工人 治化的战争形式 它既不能体现人的决定作

20 用 也无法区分正义与非正义 从而难以在 围绕各自利益而进行的霸权博弈 那种以武 不同国家 不同群体的运动中产生类似于60 装斗争 群众路线 统一战线及文化政治相 年代西方社会的反战运动与其他地区的民族 互结合而产生的深刻而宽广的政治进程不 解放运动之间的那种相互激荡和有力支持 复存在 这是不是意味着人民战争的基本原 这正是我们重温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所在 则 战争的政治性质逐渐被取消了 对这一 即便在核威慑成为现实后 抗美援朝战争和 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回答 而我的回答是 不 随后爆发的越南战争也并没有像奥威尔设想 是新式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性质 而是 得那样陷入冷战 而是以热战的形式展开了 政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从而人民战争的逻 为争取和平而战的政治进程 相较于早期的 辑不再居于主导地位 战争中的人的作用 不 人民战争 技术在朝鲜战争中起着前所未有 仅是在人与武器的对比关系中呈现的 而且也 的作用 但战争中的意志 战争目标 指挥 是在政治的与非政治的区分中展开的 说到 员的战略战术和应变能力 战斗员的士气 底 战争中的人的因素就是战争的政治性 重提群众路线 与其 说是对一段历史的回归 毋宁说是对一个可能的 理念和技战术水平 仍然决定着这场战争的 在军事领域 对人民战争的否定 对 胜负 这里所说的 人的作用 不但指战场 人的决定性因素的否定与对军事技术的崇拜 不可避免地与下述问题密 上的斗争 而且也指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 共同构成了去政治化的理论背景 正如我在 切相关 我们需要创造什 动 美国和西方世界内部出现的反战运动 去政治化的政治 一书中所讨论的 去政 么样的政治力量 锻造怎 以及联合国内外丰富的外交斗争正是这一广 治化的过程远远超出了战争和军事的范畴 样的政治主体 指向怎样 阔的政治进程将美国的战争逼进了死胡同 政党国家化 政府公司化 媒体政党化 的政治未来 导致这个霸权国家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战线上 政客媒体化 等等复杂现象正是这一过程的 的同时失败 表征 为了改变这一格局 人们试图从20 在今天重提这个问题 有什么意义呢 世纪的历史遗产中吸取经验 在政治领域和 在越南战争之后 帝国主义发动了一系列侵 理论领域 重提群众路线便是尝试之一 但 略战争 如马岛战争 南斯拉夫战争 两次 是 在完全不同于20世纪的语境中 重提作 伊拉克战争 阿富汗战争 利比亚战争及箭 为人民战争的产物的群众路线的确切含义是 在弦上的叙利亚战争 但战争并未催生类似 什么 作为一个形成中的政治主体 群众的 于20世纪的人民战争的抵抗运动和社会革 诞生意味着新的政治形式的诞生 重提群众 命 今天的战争性质显然发生了改变 没有 路线 与其说是对一段历史的回归 毋宁说 先进的武器 就不可能赢得战争 除了大国 是对一个可能的 不确定的未来的探寻 它 不确定的未来的探寻 它 美国霸权无所顾忌的时代到来 097

21 不可避免地与下述问题密切相关 我们需要 量的过程 对于苏联的解体 东方集团的垮 创造什么样的政治力量 锻造怎样的政治主 掉 很多人幸灾乐祸 但这一过程的另一面 体 指向怎样的政治未来 是伊拉克战争 利比亚战争 整个美国霸权 上述讨论已经脱离了朝鲜战争的语境 无所顾忌的时代的到来 对于20世纪中国的 但对于理解围绕这场战争而展开的当代辩论 政治创新 许多人弃之如敝屣 但当代中国 却是有意义的 让我重述一个命题 抗美援 是否像1949年那样代表着一个朝向前所未有 朝战争以及稍后展开的抗美援越战争既是20 的未来的政治进程早已不是自明的问题 现在 世纪中国的人民战争的延伸 也是其终结 非但没有人民战争 也没有正义战争 从而战 我们对于和平的探索已经是在一个后人民战 争意味着政治的终止 而不是政治的延续 争的 去政治化的时代语境之中了 在这个 新的历史时刻 能够遏制帝国主义战争 打 在这个意义上 20世纪终结了 重新政 治化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破朝鲜半岛和海峡两岸的分隔体制 缓解东 亚区域内的国际冲突的条件在哪里 人民战 098 争是一个政治范畴 是一个能够产生政治能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1].本文最初的底本是张翔对作者的一次访谈 此后 经多次修订 增补 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张翔协助整 理了访谈记录并核对了部分文献 在校订文稿的过程 中 高瑾帮助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核实和补充了若干 注释 孙歌 仓重拓帮助查找了有关日本参战的线 索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美军方向日方下令 在朝鲜海域执行任务的扫雷 船 只挂国际信号E旗 见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2013 年编 朝 争と日本 中收录 木英隆 朝 海域 に出 した日本特 海 その光と影 一文 p mh004.pdf 2013年10月28日访问网站 [3].James E. Auer, The Postwar Rearmament of Japanese Maritime Forces, 1945 ~ 1971,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3), p. 66. [4].Curtis A. Utz, Assault from the Sea: The Amphibious Landing at Inchon, in Edward J. Maroldaed., The U.S. Navy in the Korean War,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7), p. 76. [5].参见毛泽东 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闭幕词部分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人民出版社 1999年 第79页 [6]. 不要四面出击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73页 [7].金东吉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回朝鲜问题 新探 见 历史研究 2006年第6期 [8].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毛泽 东文集 第六卷 第103页 [9].FRUS1950, vol. 7, Korea, pp. 1025~1026. [10].Bruce Cumings, China s Intervention in the Korean War and the Matrix of Decision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 paper for the conference China and the Cold War in Bologna, Italy, September 16~18, [1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 抗美援朝战争 史 修订版上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1年 第303页 [12].1950年8月27日 周恩来外长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 电 严重抗议美国侵略朝鲜军队的军用飞机侵入我 国领空并扫射我国人民 及 周恩来外长致联合国安 理会主席马立克及秘书长赖伊电 要求制裁美国侵 略朝鲜军队的军用飞机侵入我国领空的严重罪行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 第二辑 上册 世界知识出版 社 1960年 第146~149页 [13].伍修权1950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讲话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 第二辑 上册 第309页 [14]. 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越过三八线作战 见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114页 [15].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93页 [16].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182~186页 [17]. 如果在仁川登陆前中国军队可以协防后方 从而保障人民军主力在前线取胜 仁川登陆后中国军 队可以在三八线建立一道防御线 从而阻止敌军继续 北进的话 那么到10月初人民军主力丧失殆尽 三八 线已被突破的时候 中国军队入朝作战的良机已不复 存在 见沈志华主编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下 难以作出的抉择 沈志华 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 2009年 第845页 [18]. 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 东文集 第六卷 第185页 [19]. 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 1958年3月 毛泽 东文集 第七卷 第374页 [20].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6年12月) 毛 泽东选集 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51年 第171页 [21].例如 沈志华认为 斯大林对于在朝鲜半岛采 取军事行动的具体内容和计划 丝毫也没有向中国透 露 见氏著 毛泽东 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第三章 越过三八线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纪坡民 在 夹击中的奋斗 毛泽东出兵援朝的艰难决策 中 认为 三国同谋论 可以休矣 朝鲜战争是斯 大林和金日成两人背着中国秘密策划的 直到开战前 生米快要做成熟饭了 才告诉毛泽东 斯大林的盘算最 精 仗是朝鲜人在打 胜了 苏联获益巨大 败了 受损 也有限 而最大的 利益攸关方 实际上是中国 载 香港传真 NO.HK 年6月9日

22 [22]. 例如, 沈志华推断, 斯大林在 1950 年初中苏同盟形成 苏联被迫出让大部分在中国的权益之后, 很可能是为了在朝鲜半岛获得取代旅顺的不冻港, 以弥补在中国的损失, 才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 参见氏著 毛泽东 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第三章 越过三八线 ; 冷战在亚洲 : 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 保障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 九州出版社,2013 年 沈志华认为, 毛泽东很有理由做这样的推理 : 既然美国继侵占北朝鲜后会进一步跨过鸭绿江, 那么, 战火一旦在中国东北境内燃起, 苏联很可能会以中苏同盟条约为依据而出兵东北 其结果, 不是美国占领东北, 就是苏联控制东北 这就是说, 无论未来东北战场鹿死谁手, 中国都将失去在东北的主权 见氏著 冷战在亚洲, 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 第 133 页 [23]. 斯大林在盘算,今后怎么对付这个桀骜不驯的毛泽东呢? 要经过一番运筹,设法造成一个局面,一个世界范围的大格局,把中国这只已经醒来的 ' 东方睡狮,彻底关在斯大林设计和铸就的铁笼子里 见纪坡民 夹击中的奋斗, 第 28 页 [24]. 例如, 张文木引用基辛格 韩战的最大输家是苏联 的说法, 指出美国和苏联都是朝鲜战场上的最大 输家, 而中国则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赢家 他强调苏联对中国东北的实际控制权的正式放弃, 这导致了苏联帝国的基石在中国东北这一边缘地带出现了第二次松动 见氏著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 中卷 下 ),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年, 第 页 纪坡民认为, 苏联援助中国的 156 项, 是中国在抗美援朝中的 战利品 见氏著 夹击中的奋斗, 第 69 ~ 76 页 [25]. 甚至由于毛泽东那被战争激发出来的革命冲动而比苏联更深地陷入了与美国敌对的漩涡, 中国未能及时改变战略方针 ( 引者注 : 停止于三八线 ) 的另一个后果是造成了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孤立地位, 见沈志华著 毛泽东 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第 页 [26]. 张文木根据沈志华编 朝鲜战争 : 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 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3 年版 ) 等材料指出, 早在 1949 年 5 月间, 毛泽东即与金日成的代表金一讨论过朝鲜的军事行动问题, 帮助分析朝鲜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的几种可能结果, 其中包括日本卷入的情况, 并明确表示 你们不用担心, 必要时, 我们可以给你们悄悄地派去中国士兵 都是黑头发, 谁也分不清 这一讨论是当年 3 月斯大林与金日成在莫斯科会谈的延续 他还梳理出毛泽东与斯大林和金日成之间在 1950 年 5 月对战争的沟通线索 :5 月 13 日金日成赴北京向毛泽东传达斯大林 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 的指示, 毛泽东表示需要得到 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明 ;5 月 14 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 明确表示 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 及 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 ; 鉴于苏联有了明确的支持态度, 毛泽东也表示愿意支援朝鲜的行动 见氏著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 中卷 下 ), 第 634 ~ ~ 654 页 [27]. 参见沈志华 冷战在亚洲 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 及纪坡民 夹击中的奋斗 : 毛泽东出兵援朝的艰难决策 斯大林策划朝鲜战争的决策动因初探 一节 [28].1950 年 11 月 28 日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控诉美国侵略台湾的演说时, 也强调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如果没有当时 4 亿人口中国的合法代表, 就不能在任何重大问题上做出合法决定, 它就不能解决任何重大问题, 尤其是有关亚洲的重大问题, 中国人民就没有理由承认它的任何决议和决定 中美关系资料汇编 第二辑, 上册, 第 291 页 [29]. 沈志华的 冷战在亚洲 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 一书第 53 ~ 54 页引用了这封电报 在校订此文的过程中, 高瑾致信俄罗斯国立社会政治史档案馆, 询问这封电报的来源和翻译的准确度 俄方于 2013 年 10 月 30 日寄来了扫描件 经过比对, 这里根据高瑾的翻译更动译文 主要更动处是 : 电报第三条起头沈译为 认定, 现译为 使得安理会在两个大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成为非法 此外也有个别词句上的改译 电报扫描件见照片 [30]. 沈志华 : 冷战在亚洲 朝鲜战争与中国出兵朝鲜, 第 53 ~ 54 页 译文有所变动 [31]. 驳斥艾奇逊的无耻造谣, 见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 44 页 [32].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 45 页 [33].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 46 页 [34].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 10 ~ 104 页 [35]. 坚决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立场上,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 110 页 [36].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 104 页 [37].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 104 页 [38].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 105 ~ 106 页 [39]. 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第 107 ~ 109 页 [40]. 自 1981 年出版 The Origins of the Korean War (2 vols)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1, 1990) 以降, Bruce Comings 发表了大量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 从不同侧面涉及了这一问题 最近的一部著作是 The Korean War: A History. Modern Library Chronicles, [41]. 中国国民党秘书处向蒋介石呈文 中国国民党党史会韩国档 中毫不讳言国民党政府对金九的特意扶植 以及希望他能成为国民政府干预朝鲜半岛政局渠道的本愿 ( 转引自石源华 蒋建忠编 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 下, 第三卷, 第 1505 ~ 1506 页 ): 查韩国全境, 迄在美苏分别控制之下, 其国内态势, 我国无从干预 惟苏联与中共, 沆瀣一气, 遂使为延安扶植之韩共分子, 在北韩占有势力 反观我中央扶植之金九辈, 入南韩后, 竟未能起重大作用 设令将来美苏同时撤退, 则所有南韩民主势力, 其不为北韩赤潮所淹灭者几希 [42]. 金九在 白凡逸志 中提到, 他希望保持临时政府现状, 美国却说, 汉城已经成立了美国军政府, 不允许以临时政府名义归国, 只能以个人的名义, 我们无可奈何, 遂决定各人以个人资格回国 见金九著, 宣德五 张明惠译 白凡逸志 一书附录 白凡金九先生年表, 重庆出版社,2006 年, 第 249 页 [43]. 蒋介石最终未对罗斯福提出的由中国接管琉球的询问做出积极回应, 也是因为明了美国对战后秩序的构想, 并希望在更多方面不引起美国的忌惮 参见拙文 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 见汪晖 东西之间的 099

23 西藏问题 外二篇 三联书店 2011年 [44].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papers, 1945.(The Far East, China), Volume VII, pp 见 FRUS.FRUS1945v 年10月24日访问 [45].曹中屏 张琏瑰等编著 当代韩国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42页 [46].姜万吉著 陈文寿 金英姬 金学贤译 韩国 现代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7年 第194页 [47]. 当代韩国史 第60页 [48].见金九著 宣德五 张明惠译 白凡逸志 一书 附录 白凡金九先生年表 第274页 [49]. 白凡金九先生年表 第275页 [50]. 开放时代 2013 年第 6 期目录 专题一 中国的经济计划体系 过程和机 制 中西方学者对话 六 黄宗智 导言 韩博天 麦尔敦 规划 中国政策过程的核心机制 胡鞍钢 中国独特的五年计划转型 巴里 诺顿 经济发展计划体系在中国的回归 专题二 农村自杀研究 转引自铃木 海上扫雷 p. 17 [51]. 联合国宪章 第53条规定 一 安全理事会 对于职权内之执行行动 在适当情形下 应利用此项 区域办法或区域机关 如无安全理事会之授权 不得 依区域办法或由区域机关采取任何执行行动 但关于 依第一百零七条之规定对付本条第二项所指之任何敌 国之步骤 或在区域办法内所取防备此等国家再施其 侵略政策之步骤 截至本组织经各关系政府之请求 对于此等国家之再次侵略 能担负防止责任时为止 不在此限 二 本条第一项所称敌国系指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为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而言 第107条 规定 本宪章并不取消或禁止负行动责任之政府对 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宪章任何签字国之敌国因该 次战争而采取或受权执行之行动 此外 在第77条 有关托管制度的规定中 也涉及了二次大战中的 敌 国 问题 [52]. 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 毛泽东选 集 第一卷 第136页 [53].温铁军根据沈志华 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华经 济援助的基本情况 来自中国和俄国的档案材料 上 下 俄罗斯研究 2001年第1-2期 提供的 资料 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化进程概 括为 受制于两个超级大国地缘战略调整的 被战略 性的外资投入客观地主导着的中国工业化 这个又 被称为 全盘苏化 的工业化并不是从1952年制定第 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 而是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及 随后苏联对中国的全面外援开始的 八次危机 东方出版社 2012年 第10~44页 [54]. 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毛泽东文 集 第六卷 第100~101页 [55].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60年 第1133页 [56]. 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 第1192页 [57].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第180页 [58]. 论持久战 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 人民出 版社 1952年 第440页 [59].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第180页 [60].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第180页 杨 华 理解南方农村自杀潮的一个框架 陈柏峰 农村社会转型中的未婚青年自杀 郭俊霞 农村社会转型中的婚姻关系与妇女自杀 吴 飞 自杀问题再反思 人文天地 齐 钊 社区 区域 历史 理解中国的三种进路 法学与政治 任剑涛 胡适与国家认同 王正绪 游 宇 东亚青少年的民主态度和民主 行为 代际变化和生命周期特征 经济社会 杨奎松 从 小仁政 到 大仁政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中央领导人在农民 粮食问题上的态度异同与变化 他者的世界 郑少雄 草原社区的空间过程和地方再造 汪 丹 白马藏族社会文化文法的审美视角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云安路119号 邮编 电话 传真 邮发代号 网址 投稿邮箱 opentimes.cn@gmail.com 官方微博 部分城市经销点 三联韬奋书店 北京 万圣书园 北京 季风书店 上海 三联学府书店 武汉 湖北社科书店 武汉 100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彭安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为 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不遗余力地推行 冷战 政策 朝鲜半岛是 两大阵营在东方对立的主要阵地 朝鲜战争是两大阵营之间不可避免的大较量 也是 冷战 政策的必然产物 冷战 政策 朝鲜战争 美国 苏联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期 外军史研究 冷战 政策与朝鲜战争的爆发 军事历史研究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汪 波 伊拉克战后重建在美军撤离后 将进入伊拉克人自己管理的 后重建 时期 在后重建时期的政治转型中 伊拉克国内政治发展面临着中央集权主义势力与地方自治势力之间的严重分歧 对于建立在阿拉伯民族主义基础上的中央集权主义势力来说 其政治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阿拉伯国家 因此必须削减库尔德人在美国主导的战后重建时期获得的过多的自治权利 修改宪法的联邦主义性质 强化中央政府对国家的全面控制 而库尔德人所代表的地方自治势力则坚持维护已经获得的高度自治

More information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英美特殊关系 文化基础与历史演变 国别与地区 冯 梁 英美两国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 但自近代以来 英美两国的关系既不友好也不特殊 甚至还是对手 英美 特殊关系 的形成 与两国在世界 上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政治家刻意追求 的产物 英美 特殊关系 得以延续 主要是基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而非单纯的文化因素 英国从 特殊关系 中得益匪浅 特别在欧洲事务上获得了仅次于 美苏的影响 但在世界其他地区 两国关系并无特殊可言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王奇生 湖南会战是 年 一号作战 中交战时间最长 国民政府军队抵抗最为顽强的一次战役 以湖南会战为个案 具体而微地剖析国民党军的战略决策机制 情报信息系统 官兵素质 后勤补给 兵役军纪以及民众动员等情形 也许有助于从军事史的层面加深或纠正我们对抗战正面战场的既有认知 湖南会战衡阳保卫战一号作战!!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湖南会战 中国军队对日军 一号作战

More information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 # # # # 田苏苏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中除东北地区之外中国最大的沦陷区和日本发动 大东亚战争的战略基地的华北 也是日军实施慰安妇政策最普遍和较典型的地区之一 但由于资料和证据的缺乏 目前对日军在这一地区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具体情况的揭露还远远不够 本文以笔者掌握的有关资料 结合实地调查 对日军在华北地区实施慰安妇政策的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日本侵华 慰安妇政策 华北 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 # %% &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经济社会 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跨境合作 国外理论动态 年第 期 英 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 著 工力 译 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德列亚斯 比勒尔在 新政治经济学 年第 期上发表题为 劳工和新社会运动反抗欧洲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的文章 对本世纪初欧洲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为反对欧盟着手对公有经济部门实行私有化而组织的 一场持续 年的联合行动进行专题研究 世纪 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的工会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处境窘困 劳工问题学者一般认为近年来各国工会运动与社会运动联合行动的趋势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江 沛 张 丹 本文以过去史学界较少论及的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为研究对象 从运动的缘起 运动在国统区的扩展 运动背后的党团纷争等几个方面 力求对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进行较为完整而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本文认为 应肯定青年学生从军的爱国热情 客观考察当时国民党政权开展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的目的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从军运动及青年军在促进战时国统区社会风气的转变 提高国民革命军素质乃至促进军队改革 国民党整党及行政效率的改革方面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电影检查 # 汪朝光 抗战时期 日本扶植的沦陷区伪政权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电影检查 从沦陷初期各地各自为政的电影检查 到沦陷中后期分别集中于汪伪 华北和东北三个伪政权统治地域内的统一电影检查 从汪伪政权表面上沿袭国民政府的电影检查制度 到华北伪政权另行自己的电影检查 再到东北伪政权基本上照搬日本电影检查制度 但万变不离其宗 沦陷区电影检查的实质是为日本侵略中国服务的 是为了禁止可能出现的反映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独立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影片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¹ º» ¼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 理想与现实 赵怀普 冷战时期以北约为支柱的大西洋联盟构成了美欧关系的基础 但由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称 美欧联盟关系带有从属性质 冷战结束和欧盟崛起对传统的美欧关系格局带来了强烈冲击 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成为美欧双方的共同议程 美欧在跨大西洋关系重构问题上的互动和博弈表明 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和目标上的深刻分歧 短期内并不具备形成一种新的全面和机制化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现实基础

More information

论中日 囚徒困境 的存在及逃逸 马亚华 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中日关系发生困难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前中日关系已在重复博弈中陷入了 囚徒困境 状态 囚徒困境 不仅为第三方势力提供了渔利的空间 直接损害了两国战略利益 而且其 溢出效应 还损害了全体东亚人民的利益 只有透过中国和平发展的参照系考察中日关系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才能把握当前中日关系困难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More information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承认问题的提出 英国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陈谦平 南京大学历史系 南京 上海解放前夕 英国朝野各界已经看到了中共胜利的必然性 因此 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在华利益成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 国民党封锁上海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 后者遂考虑 采取一些救援措施 以防止上海局势进一步恶化 英国各界普遍认为应该寻求同中共合作 而不应该与之对立 上海解放前后英国与中共政权的政治接触以及经贸关系的发展为英国在 年 月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奠定了基础 英国 中共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杨夏鸣 安全区 和 大屠杀 是出现在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一对似乎矛盾的词语 本文认为所以出现这一现象 是由于南京 安全区 的功能发生了错位 即 安全区某些未定或是次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超过主要的功能 其原因是日军拒绝承认 安全区 安全区 的建立系个人行为 并非国际政治学意义上的 国际组织 对主权国家不具约束力 因而 安全区 被赋予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当局的意愿 南京安全区功能错位原因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¼ ½ ¾ 回归传统 历史学视野中的资本主义 刘光临 虽然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和西方现代史学都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但双方并无相同的理论背景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成熟的学科概念是由 世纪末 世纪初的历史学家和强调历史面向的政治经济学家 可简称为 德国历史学派 一起创造出来的 强调从历史而不是从抽象的理论中寻求社会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启用 实际上是对欧洲近代历史的严重误读 有鉴于此 在今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应该用资本主义来取代资本主义萌芽

More information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一 五三 的 济案 与 五九 的 二十一条 一样是日本帝国主 义利用卖国军阀侵略中国的纪念日子 济案 的结束 比 二十一条 更可 耻得多 二 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 群众革命的斗争 曾经给帝国主义与卖国军阀 以莫大的打击 并且发展成为的革命高潮 但资产阶级国民党背叛出卖了革 命 所以现在帝国主义的进攻又厉害起来了 中共党史资料 年第 期 三 代表资产阶级的蒋介石 在 济案 发生以后 不但做了许多卖国的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 :,,,,,, (,,, :,,,,,,,,,, ) :, ;,,, ;,,,,,,, :,,,,,,,,,,,, :,,, (,, ) 5 -,,,,, :,,,,,,,,,,,,,,,,,,,, :,,,,,,, 7,?,,?,,,,,, :,,, 5, 7, ( ):,,, 左双文 [ ] 中东路事件发生后, 国民政府继续对苏强硬, 一再放弃和平解决事件的机会, 并几度阻挠东北地方当局和平解决的尝试, 中苏交涉陷于停顿 苏联遂在边境发起一系列军事进攻, 使东北方面损失惨重 在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国内变乱频生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应对乏力, 只得放松了对东北方面自谋局部交涉的限制, 事件乃以中方接受苏联最初提出的条件而草草收场 [ ] 中东路事件国民政府张学良中苏关系,,,,,,,,,,,,,,,,,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抗战时期的中国留学教育!!!! #!! # % 孔繁岭 七七事变后 主要激于爱国义愤 欧美留学生的近半 关内留学生的几乎全部 毅然回国 投入抗战洪流之中 在教育 科技 文化等战线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有 名左右滞留海外 战时 鉴于外汇的紧缺和战后的需要 国民政府留学政策经历了前严后松的变化 约有 名学子被派赴海外 主要前往美英 与此同时 沦陷区各伪政权积极推行留日奴化教育 连同台湾 约有 万人前往敌国 整个抗战时期 这两万余名在海外的学子 情况各异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郭洪茂 满铁是日本推行大陆扩张政策的产物 铁路在满铁经营中始终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 满铁铁路运输业务不断膨胀 铁路工人数量也迅速增大 但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 尤其七七事变以后 满铁铁路运输日益紧张 劳动力供求矛盾也不断加剧 铁路劳动力严重不足 从业员素质下降 铁路事故增多 战时经济日趋窘迫 在这种形势下 满铁庞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体系赖以运转和经营的广大铁路工人 一方面在自身素质不断恶化条件下肩负着日益沉重的运输劳务

More information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 一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所涉及的公共领域 特征与性质 (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网络民族主义 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 王 军 近年来 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外交的新因素 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政治社会属性和作用上看 它正拓展着中国的公共领域 以国家民族主义和族裔民族主义为核心议题 催生着中国市民社会的新构造 反映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推动着网络内外中国大众的民族主义行动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 中国大众的网络民族主义因其信息获取能力增强

More information

欧盟与欧盟属下的民族国家 刘 泓 本文试图从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审视欧洲人从分散走向联合的步伐 剖析作为新型人们共同体的欧盟的权力 属性与组织功能 阐释欧盟属下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 研讨人们共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认为 建立欧盟是欧洲人的一种理性选择 欧盟是一个兼有超国家政治成分和政府间政治成分的区域性人们共同体 欧盟的超国家机构服务于跨国社会的利益 致力于超国家的治理 其成员国政府的长期利益将日益屈服于跨国社会的长期利益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年 月 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抗日战争研究 编辑部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 抗日战争与沦陷区问题研究 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师范 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 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 学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档案 编辑部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史学月刊 编辑 部 安徽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十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

More information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济学动态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 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 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 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关于罗斯福时代新政 宪法革命 的几点浅见 韩 铁 美国宪法的若干重要法理原则及其运用在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任内 发生了巨大变化 史称新政 宪法革命 不过 这种变化并不是在所谓 年最高法院的 及时转向 中一锤定音的 最高法院在正当程序 商业权 公众福利条款上的态度及其变化充分说明 新政宪法革命无论是从当时还是其后的发展来看都有它的连续性 局限性和复杂性 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对新政宪法革命乃至于整个新政的历史评价才会比较准确

More information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中国与欧洲关系 年 周 弘 本文全面回顾了中国与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 年至 年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当前中欧关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为 年来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并体现了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很不相同的世界力量自身的发展变化 中欧之间不断深入和拓展的交往使双方都从中获益 而这种交往所创造出来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也堪为人先 中欧关系能否在第二个 年中顺利发展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 % (& 日 蒲丰彦 中日战争时期 除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外 日本政府还向华南地区的一个岛屿!!! 三灶岛 派出过农业移民团 对此少有人知 且至今也没有过学术探讨 日本海军在 年 月攻占了该岛 修建军用机场 由于他们此前在华南地区还没有地面航空基地 三灶岛上的该航空基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为了给这个基地供给粮食 或者也可能是出于军事警备上的需要 日本冲绳县向该岛派出了农业移民共 人左右 中日战争日本农业移民广东省三灶岛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江红英 进行人力管制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 实施这一举措的直接原因在于抗战的需要 即推行兵役制度 保障军需后勤 建设后方工业 平衡人力资源 国民政府为实施人力管制 设置了专门机构 进行大规模摸底调查与登记 制订出一系列法规 人力管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主要为 一般人力管制 技术员工管制 工资管制 实施国民义务劳动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 年代初期 国民政府的人力管制为坚持持久抗战 最后夺取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人力政策上的保证

More information

¼ ½ ¾ À Á Â

¼ ½ ¾ À Á Â 追求知识神话的终结者 评马洛的戏剧人物浮士德 邓亚雄 在西方文学里 求知神话的传统历史悠久 浮士德 既是这个传统的延续 又是它的终结 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文艺复兴的到来 神被边缘化 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人的意志取代了神的观念 人们渴望认识自然 获得驾驭自然力的知识 在求知精神与新教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语境下 马洛在继承神话传统的基础上 运用他的塑造能力 通过再现和改变神话的方式建构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

More information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一 外交制度的概念内涵及其研究视角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外交 年第 期 新中国外交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白云真 中国外交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应属当下中国外交新的转型的必要内涵和关键环节 外交制度的合理建构有助于促进中国外交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也有利于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 认同有效且理性的塑造 为此 笔者将尝试运用国家 社会关系的视角来诠释与理解中国外交 制度的创建 发展及其创新 以历史的视角回顾与审视中国外交制度建设的进程 从而能够更好 地为当下中国外交制度的创新提供某些重要的思考或启示

More information

本文通过对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 提出了体能文 化的概念 论述了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及其对人类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 会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文章指出 国际竞技体育运动是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全 球化的先导 是当代世界各民族 各国家和平共处 平等参与 公平竞争机制实现程度最高的国际事务 是人类社会国际化进程中民族文化多样性实现整合的范例 是展望 新世纪人类社会文明范式的着眼点 同时提示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国际政治科学 ¹ ¹ 中国在领土争端中的政策选择 聂宏毅 李 彬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能够同多数国家通过和平谈判方式顺利解决边界问题 但同印度 苏联和越南曾一度兵戎相见 在解决与陆地邻国边界问题上 中国为何有宽和与强硬两种不同的政策选择 作者发现 邻国的边界政策属性对中国的政策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中国的政策选择是 强硬对扩张 宽和对现状 即如果邻国奉行扩张性边界政策 中国的态度趋于强硬 反之 如果邻国奉行维持现状的边界政策

More information

江西抗日战争史

江西抗日战争史 Ⅰ Ⅱ Ⅲ Ⅳ 绪 论 2 江西抗日战争史 绪论 2 2 3 4 江西抗日战争史 绪 论 5 6 江西抗日战争史 目 录 / 第一节江西国共合作抗战局面的形成 5 0 第二节新四军的组建与开赴抗日最前线 4 4 29 36 43 第三节江西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53 53 58 /65 第一节临战前的江西战场 65 65 70 江西抗日战争史 目录 第二节日军侵占赣北 77 77 92 00 第三节万家岭大捷

More information

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出发所作的分析 唐永春 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产生过深刻的消极影响 其原因除了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国际环境等直接因素外 还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历史传统的因素 这就是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同质性 基于古代东方亚细亚生产方式而形成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 的遗存及其影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理解这一同质性的钥匙 认识这种深层原因 对我国今后法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联法学 中国法学 亚细亚生产方式

More information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书 名 小说历史 作 者 罗念生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年1月 ISBN 7 208 05059 7 I504 定价 39 00元 110 小 说 历 史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¹ º ¹ º 共和模式 的困境 ¹ 法国移民政策研究 李明欢 卡琳娜 盖哈西莫夫 今天的法国人中已有大约四分之一是移民及移民后裔 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异族新移民仍源源不断进入法国 因此 移民接纳及移民政策的修订与实施 业已成为法国朝野密切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当代法国移民构成的基本状况 重点评介法国学术界关于法国移民政策研究的主要著述及观点 接着 本文结合 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变迁 将法国战后移民政策分三个阶段进行剖析

More information

美国智库对当前中美关系的评析综述 卢 静 美国智库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分析和制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智库认为 美中关系是 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而依存与合作是当前新形势下美中关系的主轴 其中合作是竞争性的 美国智库建议美国政府通过 巧实力 外交 全面接触 中国 其短期目的是让中国承担更多的 国际责任 而长远目标是塑造和改变中国 美国智库 中美关系 竞争性合作 卢静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More information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一 ) 外来农民进入城市的主要方式, %,,,,,, :., 1,, 2., ;,,,,,, 3.,,,,,, ;,,, ;.,,,,,,,,,,,,,,,,,,,,,, :,??,?? ( 二 ) 浙江村 概况.,,,,,, 1,, 2,, 3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 本文从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方式这一新的视角, 对北京著名的外来农村人口聚 居区 浙江村 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状况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入分析 指出 : 浙江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 劳动力 的流动, 它是带着综合性资源的 经营者的流动 浙江村村民进入城市的过程是不断寻找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过程, 并 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以聚居为基础的产业加工基地, 作者将这种类型的流动称为产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孙新兴 本文以大量的历史事实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两次侵占青岛时期在青岛实施的殖民教育和奴化归附教育 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当年以教育为侵略武器 在青岛培养殖民统治者 并且妄图从思想上征服中国人民 最终吞并中国的侵略野心 日本侵占青岛 殖民教育 奴化归附教育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日本在青岛的殖民奴化教育评析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日本在青岛的殖民奴化教育评析 #

More information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庄世同 ## 祇和理性来统 ## 一 台湾地区 大法官会议 如何诠释法治与人性尊严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二 法治应该具备哪些要件 & %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三 人性尊严应该具有哪些内涵 & % % & & !!! 从实践到理论的反思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 二十世纪的清史研究 钞晓鸿 郑振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ore information

英雄主义及其在后新时期中国文艺中的显现方式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 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 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 鬼 兽之间的挣扎过程 世纪开端 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 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 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 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 红色经典 的出现 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

More information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治理 概念的历程 一 治理的概念化 欧盟研究 二 治理与国际关系 三 治理与比较政治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四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二 理解欧盟治理 一 欧盟治理的主要特征 年第 期 欧盟研究 二 规制国家的出现及其对治理的影响 欧盟研究中的 治理转向 三 新治理模式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三 欧洲治理中民族国家的转型

More information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年第 期 陈 东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的认识 人们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 但对其地位 特性和作用 就目前人类需求而言 信息资源仍是位 于土地和水 能源和原材料之后的资源 可称之为 第三级资源 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较 具有知识性 中介性 转化性 再生性和无限性等特点 因而是一 种 特殊资源 在未来社会中 资源的争夺将以信息资源的争夺为目标 信息战 的形式将是引导其他战争形式的主导形式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易风 : 本文考察了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 : 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 新资本主义 的构想 ; 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对新国家干预主义的构想 ; 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反思和对 市场与政府平衡 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政策体系的构想 ; 对经济全球化的反思和对全球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 对西方经济学的质疑和对马克思经济学的再认识 本文最后对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作了分析和评论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秦 燕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改革婚姻家庭制度 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 出现了法律与习俗 两性关系 新旧婚姻观念之间的冲突 表明了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边区政府为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时期婚姻家庭变革的实践促进了边区的建设和持久抗战 并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继续实行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陕甘宁边区 婚姻家庭 变革!!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More information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近代日本的兴亚主义思潮与兴亚会 # # # # # ( ( ( ( ( ( ( ( ) 戚其章 世纪 年代 日本国内兴起了一股兴亚思潮 对此后的中日关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这是近代中日关系上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但也是一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课题 对此 近年来研究者颇不乏人 多谓兴亚主义的主流是应该肯定的 窃不谓然 本文认为 对兴亚主义须作具体分析 应肯定的只是其中的个别派别 其主流是不能肯定的 至于大力推动兴亚主义的兴亚会 不但不是所谓 民间组织或 民间对清友好组织 而是由日本外务省直接掌控和主导

More information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¹ º» ¼ ½ 战争制胜的秘密 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 胜利与失败 李 卓 近年来 美国国际安全研究中关于军事行动制胜因素的研究非常活跃 本文评述了此类研究的代表人物比德尔的 军事力量 解释现代战争中的胜利与失败 一书 对书中提出的 军事力量部署差异制胜论 的研究问题 分析框架 经验论证等主要研究环节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本文从理论 方法论等角度总结了此书的成就 认为该书通过构建以 军事力量部署 这一非物质变量为核心的安全理论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 ( (...... 关于西南联合大学战时从军运动的考察 闻黎明 抗日战争时期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是中国教育界献身抗战建国事业的壮举 目 前 史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于 年国民政府发动的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而对于 贯穿整个抗战时期的从军活动 关注的还很不够 本文旨在对全国高等学府中学生数量最多 师资最强大 学科最齐全的西南联合大学的青年从军运动 做以尽量全面的梳理 同时 拟就不 同阶段的从军意识 动员方式 服务特征等问题进行必要的考察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军高远傅勇张弘 : 本文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解释了改革以来, 尤其是上世纪 年代以来中国在建设和改善物质基础设施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文章依据现有的文献和 省级面板数据, 不仅度量了改革以来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存量变化和地区差距, 而且运用 方法检验了可解释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变动模式的重要变量 本文发现, 在控制了经 济发展水平 金融深化改革以及其他因素之后, 地方政府之间在 招商引资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张 生 汪 伪 投 敌 后 出 于 政 治 需 要 一 直 着 意 争 夺 国 民 党 政 治 符 号 并 加 以 运 用 为 此 它 与 重 庆 方 面 进 行 了 激 烈 的 交 锋 并 与 日 本 方 面 进 行 了 艰 苦 的 交 涉 应 该 说 汪 伪 的 努 力 是 多 方 面 的 但 由 于 重 庆 方 面 比 较 得 力 的 反 制 日 方 本 于 自 身 利 益 的 掣 肘 以 及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 洪 小 夏 中 美 合 作 所 是 抗 战 时 期 中 美 两 国 在 反 法 西 斯 统 一 战 线 背 景 下 建 立 的 一 个 抗 日 军 事 合 作 机 构 但 过 去 由 文 学 影 视 作 品 给 人 造 成 的 印 象 似 乎 是 一 个 美 蒋 反 动 派 勾 结 的 集 中 营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以 后 逐 渐 有 人 为 其 正 名 但 长 期 宣 传 形 成

More information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龚 亚 夫 在 重 新 思 考 基 础 教 育 英 语 教 学 的 理 念 一 文 中 援 引 的 观 点 认 为 当 跳 出 本 族 语 主 义 的 思 维 定 式 后 需 要 重 新 思 考 许 多 相 连 带 的 问 题 比 如 许 多 发 音 的 细 微 区 别 并 不 影 响 理 解 和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林 大 津 毛 浩 然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的 英 语 热 引 发 了 大 中 小 学 英 语 教 育 整 体 规 划 问 题 在 充 分 考 虑 地 区 学 校 和 个 体 差 异 以 及 各 家 观 点 的 基 础 上 遵 循 实 事 求 是 逐 级 定 位 逐 层 分 流 因 材 施 教 的 原 则 本 研 究 所 倡 导 的 语 音 语 篇 语 感 语 域

More information

第 卷 第 辑 高 明 华 蔡 卫 星 曾 诚 股 权 结 构 与 信 息 披 露 质 量 来 自 证 券 分 析 师 盈 余 预 测 特 征 的 证 据!!

第 卷 第 辑 高 明 华 蔡 卫 星 曾 诚 股 权 结 构 与 信 息 披 露 质 量 来 自 证 券 分 析 师 盈 余 预 测 特 征 的 证 据!! 第 卷 第 辑 年 月 产 业 经 济 评 论 高 明 华 蔡 卫 星 曾 诚 本 文 利 用 年 中 国 股 上 市 公 司 的 相 关 数 据 使 用 证 券 分 析 师 盈 余 预 测 特 征 作 为 信 息 披 露 质 量 的 代 理 变 量 从 股 权 集 中 和 股 权 制 衡 的 角 度 探 讨 了 股 权 结 构 与 信 息 披 露 质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我 们 的 研 究 发

More information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外国文学研究 年第 期 º 曹 莉 占有 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 曹 莉 本文以分析当代英国女作家拜厄特的长篇小说 占有 的 充盈饱满 为出发 点 探讨小说所表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距离和张力 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的历史 内涵以及小说这一特殊的叙事形式 在创作情节和情境以及在进行情节和情境的组合过程中以其特有的较为充分和自由的表达方式所能给予的阅读与写作的愉悦 拜厄特 占有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文本的愉悦 ¹ 曹莉 文学博士

More information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 # # # # # # 黎志辉 支援抗战和建设新赣南是 赣南新政 时期社会动员的两大主题 蒋经国身体力行 动员干部 革除旧弊 树立新风 发动民众 措施多端 形式多样 其动员民众的思想既有国民党动员政策的脉络可寻 又受苏联模式感染甚钜 社会动员是一个荡涤旧俗 裂变旧的社会心理信条的过程 赣南社会由此经受了苏区革命以来新一轮的洗礼 蒋经国赣南干部动员民众动员社会影响!! # # 蒋经国 赣南新政 时期的社会动员! % &! %

More information

课程类 别

课程类 别 美 声 演 唱 方 向 培 养 方 案 一 培 养 目 标 本 方 向 要 求 学 生 德 智 体 美 全 面 发 展, 培 养 能 在 文 艺 团 体 从 事 声 乐 演 唱 及 能 在 艺 术 院 校 从 事 本 方 向 教 学 的 高 级 门 人 才 二 培 养 规 格 本 方 向 学 生 应 系 统 掌 握 声 乐 演 唱 方 面 的 理 论 和 技 能, 具 备 较 高 的 声 乐 演 唱

More information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胊 县 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胊 县 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 战 时 期 根 据 地 的 疫 病 流 行 与 群 众 医 疗 卫 生 工 作 的 展 开 王 元 周 抗 日 战 争 期 间 日 本 帝 国 主 义 的 侵 略 引 起 和 加 剧 了 各 种 传 染 病 在 中 国 各 地 的 流 行 造 成 大 量 人 员 死 亡 和 生 产 力 下 降 人 多 是 中 国 坚 持 长 期 抗 战 的 基 础 而 病 灾 成 为 这 个 基 础 的 严 重

More information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 (!! %!! &!!! (!! 温金童 李飞龙 抗日战争时期 由于深刻复杂的历史原因 陕甘宁边区疫病横行 人畜死亡率很高 这对于陕甘宁边区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 物力 发展生产 坚持抗战 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十分不利 面对这一严峻现实 边区政府通过多种渠道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制定了卫生防疫的方针政策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 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卫生组织 使广大群众学到了卫生知识 增强了卫生观念 从而使边区的人畜发病率 死亡率都逐渐下降 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More information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尚 侠 战时文化统制和 大政翼赞 统制经济三位一体 是日本法西斯国家体制的一个重要而有机的构成 就国民意识整合的本质而言 它是膨胀的 扩大化了的国家主义 文化统制作为政府主导下的一种文化强制力量 割断了日本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导致了日本民族精神的某种惯性模式与病态现实 日本 战时 文化统制 文化转型!! 日本学刊 年第 期 #!! # 战时文化统制与日本文化的现代转型

More information

¹ ¹

¹ ¹ 论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塔利班化 王 联 由于持久的经济恶化与社会动荡 腐败的政府政治架构 在反恐议题上同西方进一步结盟与合作等原因 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区不 断塔利班化 主要表现为极端主义 武装暴力和群众参与 其主要后果是严重影响到巴基斯坦国内政局的稳定 西方军事力量将可能长期驻扎在 阿富汗 而中巴两国 全天候 的关系也将面临激进宗教势力和分离主义 势力的挑战 地区与国别政治 巴基斯坦 宗教极端主义 塔利班化

More information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 # # ( # ( % 世界政治 年第 期 不对称相互依存与 合作型施压 美国对华战略的策略调整 王 帆! 尽管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依存度在加深 但保持不对称的相互依存 关系仍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 在不对称相互依存的前提下 美国对中国开始实施了 一种新的合作型施压策略 该策略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手段之一 作者分析了在相互 依存条件下美国对华实施合作型施压政策的背景 目的 相关议题和实施手段 并以谷歌事件 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三个案例

More information

本 文 从 贫 困 概 念 及 演 化 提 出 新 贫 困 人 口 的 定 义 和 类 型 认 为 新 贫 困 人 口 是 我 国 计 划 经 济 向 市 场 经 济 制 度 转 轨 过 程 中 的 利 益 受 损 者 解 决 新 贫 困 人 口 的 生 存 权 和 发 展 权 问 题 是 政 府 的 基 本 责 任 由 此 从 社 会 保 障 的 内 涵 功 能 和 价 值 基 础 等 角 度 阐

More information

文 化 记 忆 传 统 创 新 与 节 日 遗 产 保 护 根 据 德 国 学 者 阿 斯 曼 的 文 化 记 忆 理 论 仪 式 与 文 本 是 承 载 文 化 记 忆 的 两 大 媒 体 在 各 种 仪 式 行 为 中 节 日 以 其 高 度 的 公 共 性 有 组 织 性 和 历 史 性 而 特 别 适 用 于 文 化 记 忆 的 储 存 和 交 流 节 日 的 文 化 功 能 不 仅 在 于

More information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 # 巨变 村落的终结 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李培林 本文是中国发达地区村落终结过程的记录和分析 作者通过对广州市 城中村的调查发现 村落终结的艰难 并不仅仅在于生活的改善 也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 甚至也不单纯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 而在于它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 作者试图通过建立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村落终结类型 建构村落城市化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 以便能够在理论上复制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村落非农化

More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版 李雁南 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年代 随着大日本帝国的建立 日本文学中形成了 东方主义 视角 拥有了一套用来表述其他亚洲国家的霸权话语体系 中国由于悠远的历史 广袤的国土 适度的距离成为大正年代日本作家普遍关注的 东方异国 的主体 他们用经典文本中的幻象取代中国的实体 在中国寻找神秘浪漫的异国情调 同时 中国作为日本的 东方 使日本作家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得以确认 中国因此成为日本帝国文化的有效参照系

More information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抗战时期贵州役政之初探!!! # # 莫子刚 抗战爆发前夕 国民政府被迫实行征兵制度 为了办好役政 抗战时期的贵州省国民政府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 制订征集兵源办法和防漏堵逃措施 开展军民训练的基础扎实工程 采取宣传 抚慰 督导 奖惩和示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推进手段 役政基本上取得成功 但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和不足 此时的征兵运动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但其真正的罪魁祸首应该是日本帝国主义者 抗战时期 贵州省军政当局 役政 征兵!! #

More information

)

) 德 塔尼娅 波泽尔忻! 华译! 伍慧萍校!! 本文旨在探讨现有的 欧洲化 方案究竟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欧盟边界 扩展至那些在国内制度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方面以 恶治 为特征的东部和东南部邻国 这些 欧洲周边国家 既无意愿 亦未必有能力调整自身以适应欧盟的要求 甚至缺乏入盟动力 不愿承担入盟成本 本文探究当将 欧洲化 概念和因果关联机制运用于此类国家时 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进一步限定 笔者认为 只要欧盟不对那些它并不想接纳为成员的国家调整其

More information

57

57 包心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 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具体体现协商民主制度化程 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密切相适应这就要求 : 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 科学确立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的基 本原则 ; 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深刻认识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 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 积极完 善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 协商民主制度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我国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56 57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田 子 渝 武 汉 抗 战 时 期 是 国 共 第 二 次 合 作 的 最 好 时 期 在 国 共 合 作 的 基 础 上 出 现 了 抗 日 救 亡 共 御 外 侮 的 局 面 这 个 大 好 局 面 的 出 现 与 中 共 长 江 局 的 丰 功 伟 绩 是 分 不 开 的 但 长 期 以 来 由 于 有 一 个 王 明 的 右 倾 错 误 直 接 影 响 了 对 它 的 全 面 科 学 准 确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 % % # # # # # # 林 星 在以往的抗战内迁研究中 人们多关注中国沿海地区政府机构 工厂 学校 银行等向西南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 但内迁还有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即在本省范围内的迁移 抗战爆发 后 随着省会迁往内地山区 东南沿海省份的工厂 学校 银行等纷纷迁移到本省内地山区 给当地 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内地城市现代化以及本省区域内城市体系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支持 然而内地城市的这种发展随着抗战结束后的回迁而又趋于沉寂

More information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论德富苏峰的皇室中心主义思想 # # # % % % # # 米彦军 德富苏峰是继福泽谕吉之后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 其思想体系完整地显示了日本天皇制军国主义的发展过程 他早期主张主权在民 与日本社会现实不符 甲午战争前后开始改变主张 狂热鼓吹以皇室为中心对外侵略 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极大伤害 皇室中心主义是包含家国同构 忠君爱国 神国思想和武士道等在内的天皇专制国体思想 其实质是内行尊皇之 王道 外行霸道 继承和发展了唯心主义的皇国史观 对当今日本右翼思想仍有很大影响

More information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国际政治科学 ¹ º ¹ º 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司乐如 一轨 外交和 二轨 外交都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内容 前者有助于说明两国在政府外交层面的表现 对后者的研究则有助于了解在外交现象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因素 本文的研究试图把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融入国际关系的研究之中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印度学者对中国的安全认知 本文通过提供关于 认知 的更为精确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并通过术语统计和定性的案例分析 深入印度专家的视角 深化人们对中印安全互动的了解

More information

%!

%! 黑龙江社会科学 李春玲 经济改革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 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 尤其 自本世纪开始以来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中产人群 数量增长更为明显 它已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并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社会群体 不过 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 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另外 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社会阶层

More information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期 刘少华 高祖吉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 印度崛起对地区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 印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也增添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 加大了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难度 影响中国在中亚的发展 对中国的印度洋航线和南亚战略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印度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印度崛起 地缘政治 影响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年第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 一年级(00)级2000-2001学年 第二学期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 一年级(00)级2000-2001学年 第二学期 政 府 管 理 院 公 共 管 理 类 授 划 (2016 级 ) 名 称 类 型 班 上 任 教 师 1 公 共 管 理 导 论 平 台 2 2 2 126 魏 姝 张 乾 友 2 社 会 原 理 平 台 2 2 2 童 严 新 明 3 当 代 中 国 政 府 与 政 治 平 台 2 2 2 闾 小 波 4 大 英 语 通 4 4 4 大 外 部 5 体 育 ( 一 ) 通 1 2 2 体 育 部

More information

,,,,, ;,,,,, :, ;,,, ;, ;, (PowerShift),,,,,,,, [ ],,, ( ) 资 料 来 源 : 中 国 现 代 化 战 略 研 究 课 题 组 中 国 科 学 院 中 国 现 代 化 研 究 中 心 编 : 中 国 现 代 化 报 告 : 经 济 现 代 化

,,,,, ;,,,,, :, ;,,, ;, ;, (PowerShift),,,,,,,, [ ],,, ( ) 资 料 来 源 : 中 国 现 代 化 战 略 研 究 课 题 组 中 国 科 学 院 中 国 现 代 化 研 究 中 心 编 : 中 国 现 代 化 报 告 : 经 济 现 代 化 ( ) * 中 国 软 实 力 评 估 报 告 ( 上 ) 世 纪 年 代 以 来, 中 国 经 济 力 量 的 崛 起 成 为 世 界 瞩 目 的 话 题, 与 此 相 伴 生 的 是, 中 国 对 世 界 政 治 经 济 的 影 响 力 ( 软 权 力, 或 称 软 实 力 ) 也 与 日 俱 增, 来 自 中 国 的 声 音 开 始 在 国 际 关 系 舞 台 上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的

More information

评 一亿总忏悔 与 天皇退位论 # % # %

评 一亿总忏悔 与 天皇退位论 # % # % 王希亮 战后初期 日本 战后处理内阁 为了维护天皇制的 国体 相继抛出了 一亿总忏悔 和 天皇退位论 旨在把战争责任转嫁在 亿国民的身上 从而掩盖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 逃脱联合国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 本文就这两个谬说提出的目的 实质 影响及其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的 太平洋战争史观 予以剖析 战争责任 一亿总忏悔 天皇退位论 太平洋战争史观 评 一亿总忏悔 与 天皇退位论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More information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 # #,! #! #,!!!!!!!!!!!!

抗 日 战 争 研 究! 年 第 期 # #! # ) ) # # #,! #! #,!!!!!!!!!!!! 抗 战 时 期 广 东 国 统 区 保 甲 长 群 体 研 究 沈 成 飞 在 抗 日 战 争 这 一 非 常 时 期 敌 我 双 方 为 争 夺 战 争 资 源 而 强 力 控 制 基 层 社 会 保 甲 长 作 为 基 层 行 政 人 员 成 为 国 家 进 行 社 会 控 制 的 践 行 者 只 是 强 制 性 的 国 家 控 制 和 传 统 地 方 精 英 势 力 的 强 势 存 在 使 保

More information

英国社会史研究 世纪初英国妇女 参政运动中的宣传策略分析 王 赳 年为了扩大妇女选举权运动的社会影响 给政府制造压力以争取议会选举权 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掀起了一场颇具特色的抗议斗争 她们通过过激行动 戏剧性行动 报刊宣传等扩大影响的宣传策略 广泛地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 形成浩大的政治声势 使妇女参政问题首次成为公共领域的中心议题 妇女社会政治同盟 宣传策略 分析 本文作者王赳 历史学博士

More information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论抗战时期医学高校的迁川! # % &% & # #! # # # # # # # 黄 茂 曾瑞炎 年抗日战争爆发 日军企图摧毁中国教育事业 对高等教育机关狂轰乱炸 使中国高等教育蒙受了巨大损失 为保存中国教育实力 国民政府教育部作出内迁的决策 据此 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也对医学高校的内迁作了规划 并以这次内迁为契机 对西南 西北及华中地区的医学教育加以了重视 随着国府的迁都重庆 四川成为了抗战后方重地 为此 有不少高校迁往了四川 其中医学高校就有 所 这些医学高校在四川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四川的医学教育事业

More information

»

» 世纪 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日新月异 全球化的消费社会也开始进入 我们的生活 中国的城市文学趋向活跃 年轻一代的作家表达了对城市的感受和反思 积极地探寻着新的审美表现力 但总体看来 城市文学依然很不充分 作家的视野中并没有深刻和开放的城市精神 文学作品没有找到表现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状况的方式 城市文学依然是一种无法解放和现身的 他者 并且被无限期延搁于主体的历史之侧 城市 现代性 乡土 幽灵化

More information

技 术 史 观 影 响 人 们 对 产 业 活 动 的 看 法 从 技 术 进 化 论 来 看 产 业 革 命 不 是 瓦 特 蒸 汽 机 这 一 重 大 发 明 的 后 果 相 反 后 者 是 产 业 革 命 的 标 志 性 成 果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如 工 厂 制 度 对 产 业 革 命 起 了 重 要 作 用 技 术 的 产 业 化 是 从 人 类 学 意 义 上 的 能 力 到 社 会

More information

社会学研究.,,, ;, ( ),, ( ),,,,,,,,,,,, ( ),,,,,,,,,,,,,,,,,,,,

社会学研究.,,, ;, ( ),, ( ),,,,,,,,,,,, ( ),,,,,,,,,,,,,,,,,,,, 吴铮强 : 科举制度本是官僚帝国实现普遍化权力的手段 皇权扩张的工具 均田制崩溃之后, 中华帝国出现了掌握经济资源却没有稳固政治地位的绅士阶层 由于遭到绅士集团的抵制, 宋朝试图通过科举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扩张国家权力的企图失败了 儒家学者扩张自身文化权力的学校取士方案不能 被帝国采纳, 最终放弃了主导文化教育和推举官员的要求, 仅提议通过科举理学化提升绅士集团的政治地位, 为科举制度发展 功名身份的终身制

More information

!!!!!

!!!!! 美 国 旧 金 山 湾 区 田 野 调 查 札 记 !!!!! ! 个 案 一 男 士 年 龄 岁 籍 贯 沈 阳! !! 个 案 二 女 士 年 龄 岁 籍 贯 沈 阳!! !!! 一 新 古 典 经 济 学 移 民 理 论 的 解 释!! 二 制 度 层 面 的 原 因! 三 社 会 资 本 理 论 与 东 北 人 移 民 网 络 !!!!!! 四 社 会 关 系 网 络 资 源 配 置 理 论

More information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邓兰华 张 红 一 土著华人! 二 逃亡移民 #!!! 三 早期的旅俄商人! 四 劳工 五 十月革命后的华侨华人! 一 改革与两国关系正常化给中俄两国人民提供了重新往来的机会 ! 二 早期留学生为两国间的民间交往和商贸穿针引线!! ! 三 留学垃圾 损坏中国人形象! 四 战挫败 国营公司进军独联体市场首 五 从! 倒爷 生意一波三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 六 独特的华人群体 七 中的地位

More information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总量开始减少的欧洲人口形势分析 张善余 彭际作 俞 路 自 世纪 年代以来 欧洲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年人口开始负增长 这无疑是其人口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在欧洲各个地区中 东欧是 年以前全球第一个也是仅有的一个人口有所减少的地区 在北欧和西欧地区 如果没有国际移民的净流入 人口增长率也将很低 大约在 年间 预计欧洲所有地区的人口都将出现负增长 由于自然增长率在过去一个世纪乃至未来的变动 欧洲人口已不可逆转地老龄化

More information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表 年北京 伦敦 东京 纽约人口净迁移规模比较 图 1 伦敦 东京 纽约 北京净迁移率 (%) 比较 109 刘长安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100070)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规模接近 2000 万的特大城市,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 以及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快步迈进, 北京正在日益向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看齐通过对北京与国际大都市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移民的现状比较研究, 了解北京与国际大都市的异同以及存在的差距, 并探索原因 ; 总结分析北京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人口迁移 ; 国际移民 ;

More information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欧洲研究 年第 期 论中欧伙伴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对称性 周 弘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充满了不对称性和对称性的复杂关系 其中潜藏着挑战 也蕴涵着动力和机遇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中欧关系之中 中欧关系中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经济社会 政治制度和历史文化等三个主要方面 在这些不对称性中同时又包含着对称性 并孕育着发展中欧伙伴关系的机遇 中欧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对方的 方式 寻求对称性与互补性 创造共赢局面 推动合作伙伴关系的继续发展

More information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 # 马 克 思 主 义 公 正 观 的 基 本 向 度 及 方 法 论 原 则 马 俊 峰 在 社 会 公 正 问 题 的 大 讨 论 中 罗 尔 斯 诺 齐 克 哈 耶 克 麦 金 泰 尔 等 当 代 西 方 思 想 家 的 论 述 被 反 复 引 用 和 申 说 而 将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等 经 典 作 家 的 观 点 置 于 一 种 被 忽 视 甚 至 被 忘 却 的 状 态 形 成 这 种

More information

作 为 生 产 者 式 文 本 的 女 性 主 义 通 俗 小 说 梅 丽 本 文 借 鉴 文 化 研 究 理 论 家 约 翰 费 斯 克 的 生 产 者 式 文 本 这 一 概 念 考 察 女 性 主 义 通 俗 小 说 的 文 本 特 征 写 作 策 略 和 微 观 政 治 意 义 女 性 主 义 通 俗 小 说 通 过 对 传 统 通 俗 小 说 的 挪 用 和 戏 仿 传 播 女 性 主 义

More information

关于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释疑 # % # & # # ( # ) # % &!!!! (!! )!

关于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释疑 # % # & # # ( # ) # % &!!!! (!! )! 杨 晓 程 燕 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出版的 抹杀不了的罪证日本侵华教育口述史! 为基本材料 以记忆的可靠性为切入点 探讨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问题 具体阐述记忆的不可靠性是殖民教育口述史的特性之一 记忆的不可靠性并不妨碍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 把记忆的不可靠性作为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的对象 将有利于揭示殖民教育对被殖民者的内在伤害 殖民教育 口述史 记忆的可靠性 客观性!! #! 关于殖民教育口述史的客观性释疑

More information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年第 期 一 从 的译名谈起 领导权还是 霸权! #!! # & ( ) +,! # & ( ) +, & ( ) +) &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 #! #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双月刊! & ( ) +, 年第 期 # ) # # + 二 葛兰西对霸权概念的拓展 & 本期聚焦 葛兰西与文化霸权,! 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抗日战争研究 # 年第 期 % & # # # 论抗日根据地兵器工业的建立与兵工企业之运作 曹敏华 抗日战争初期 八路军 新四军及各地人民抗日武装先后办起 多家修械所和炸 弹厂 修理军械 制造兵器 为根据地兵器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战局的推展 根据地兵器工业逐步发展 呈现出诸多鲜明特征 抗日根据地实行军区 军分区和县武装部三结合的兵工生产体 制 通过颁布有关军事后勤工作的条例和兵工生产的训令 规章等 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 实行严格 的管理制度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赵 毅 衡 关 于 标 出 性 的 研 究 在 语 言 学 中 已 经 有 很 长 的 历 史 但 是 至 今 在 一 系 列 关 键 问 题 上 没 有 定 论 标 出 性 在 文 化 研 究 中 更 为 重 要 但 是 至 今 没 有 切 实 的 研 究 本 文 指 出 标 出 性 在 文 化 中 情 况 更 为 复 杂 变 化 多 端 难 以 套 用 语 言 学 成 果 本 文 建 议 以 中

More information

周 安 平 性 权 利 的 产 生 是 一 个 漫 长 的 过 程 史 前 性 既 非 权 利 也 非 义 务 后 来 性 附 属 于 生 育 而 成 了 一 项 义 务 随 着 文 艺 复 兴 以 及 性 革 命 浪 潮 等 的 推 动 性 权 利 开 始 为 人 所 关 注 并 最 终 为 性 权 宣 言 所 肯 定 性 权 宣 言 以 性 自 由 权 为 核 心 构 筑 了 性 权 利 体 系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政治问责的三条道路 马 骏 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 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谁来使用权力 如何使用权力 选举制度是解决前一问题相对较好的制度 而预算制度是解决第二个问题最好的制度 通过历史比较分析 可以总结出三条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世纪的欧洲道路 从建国到进步时代改革的美国道路以及雏形初现的中国道路 这意味着 西方经验并不是唯一的实现政治问责的道路 相对于西方经验来说

More information

公共管理研究 第 卷 # # # #

公共管理研究 第 卷 # # # # 岳经纶 陈泽涛! 中国既是产烟大国 也是世界上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公众 的吸烟状况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后果 对于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乃至社会发展 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对中国控烟运动和控烟政 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梳理 指出中国的控烟运动是一场多方不情愿的运 动 本文运用公共政策的理论和概念 分析了中国控烟运动疲弱的原因 并尝试提出推动中国控烟运动的政策措施! 控烟运动 控烟政策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 D323630D6D0B9FAD3A6B6D4C6F8BAF2B1E4BBAFB5C4D5FEB2DFD3EBD0D0B6AF C4EAB6C8B1A8B8E6>

<4D F736F F D D323630D6D0B9FAD3A6B6D4C6F8BAF2B1E4BBAFB5C4D5FEB2DFD3EBD0D0B6AF C4EAB6C8B1A8B8E6> 中 国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政 策 与 行 动 2013 年 度 报 告 国 家 发 展 和 改 革 委 员 会 二 〇 一 三 年 十 一 月 100% 再 生 纸 资 源 目 录 前 言... 1 一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面 临 的 形 势... 3 二 完 善 顶 层 设 计 和 体 制 机 制... 4 三 减 缓 气 候 变 化... 8 四 适 应 气 候 变 化... 20

More information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研究! 年第 期 % & &!!!!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省赈济会的难民救济活动及其社会影响 周术槐 难民 是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产生难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 战争因素 是导致难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国内因战争而形成的难民问题 成为当时中国 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 每日都有大量来自沦 陷区的难民涌入 国民党政府因此不仅对难民救济机构进行了必要调整 同时 还制定了相应的难 民转移方案

More information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县 乡 两 级 的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如 何 建 立 民 主 的 合 作 新 体 制 县 乡 人 大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课 题 组 引 言 一 从 分 封 制 到 郡 县 制 一 从 打 虎 亭 汉 墓 说 起 二 密 县 在 周 初 是 两 个 小 国 密 国 和 郐 国 三 密 县 的 第 一 任 县 令 卓 茂 四 明 清 时 代 的 密 县 二 从 集 中 的 动 员 体

More information

论 吉 卜 林 勇 敢 的 船 长 们 中 的 教 育 理 念 陈 兵 勇 敢 的 船 长 们 是 英 国 首 位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得 主 鲁 德 亚 德 吉 卜 林 的 一 部 教 育 小 说 通 过 主 人 公 哈 维 的 成 长 历 程 表 达 了 作 者 的 教 育 理 念 本 文 认 为 像 维 多 利 亚 时 代 晚 期 的 许 多 英 国 人 一 样 吉 卜 林 比 较 注 重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