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十住毘婆沙論 8中 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 尤為專門 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 古已有之 到華為甚 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 不同耳 二 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今釋題分二段 一 無量壽經 二 優波提舍 一 釋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即阿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十住毘婆沙論 8中 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 尤為專門 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 古已有之 到華為甚 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 不同耳 二 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今釋題分二段 一 無量壽經 二 優波提舍 一 釋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即阿"

Transcription

1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往生淨土論講記 民國五十二年冬講於臺北慧日講堂 釋如暘敬編 2012/08/30 壹 懸論 ( 壹 ) 釋題一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為淨土宗之要典此論全名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或稱 往生淨土論, 或簡稱 淨土論 我國淨土宗依三經一論立宗 1, 三經者, 一為 佛說阿彌陀經 ( 小本 ) 2 ; 二者亦名 阿彌陀經 ( 大本 ), 有多種譯本 3, 王龍舒居士會編為一種文字較易懂者, 是為通用之大本 ; 第三為 觀無量壽經 4 其一論即本論, 根據阿彌陀經造論, 故稱之為阿彌陀經論 時人有謂念阿彌陀佛, 僅中國有之, 印度人並不念阿彌陀佛 此說不確 5 實際上, 印度, 尤其是西北印至伊朗 ( 古稱安息 ) 一帶, 念阿彌陀佛者甚眾 6 ( 今已絕跡 ), 但不若國人之立宗專念耳 且馬鳴菩薩 大乘起信論 7, 龍樹菩薩 1 印順導師 青年的佛教 (p.224): 淨土宗: 依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 及 往生淨土論 而成立 唐光明善導大師, 提倡稱名念佛, 求生極樂世界, 可說是本宗最主要的大師 2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二冊 (p.218): 小本 阿彌陀經, 有兩種譯本 :1. 佛說阿彌陀經, 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 2.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一卷, 唐玄奘譯 3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二冊 (p.218- p.218) 大本 阿彌陀經, 共存五種譯本, 經考定為 :1.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二卷,( 傳為吳支謙譯 ), 後漢支婁迦讖譯 2.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四卷,( 傳為支婁迦讖譯, 或作曹魏白延譯 ), 吳支謙譯 這二部, 是二十四願的古本 3. 無量壽經, 二卷,( 傳為曹魏康僧鎧譯 ), 晉竺法護譯 4. 編入 大寶積經 的 無量壽如來會, 二卷, 唐菩提流志 (Bodhiruci) 譯 這二部, 是四十八願本 無量壽經 保存了 五大善 ( 五戒 ) 及乞丐與國王的譬喻, 可說是從二十四願到四十八願間的經本 5.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三卷, 趙宋法賢譯, 是三十六願本 4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二冊 (p.218): 佛說觀無量壽經, 一卷, 宋疆良耶舍譯 立十六觀, 九品往生, 是屬於觀相念佛的 5 確 :3. 真實 ; 準確 ( 漢語大詞典( 七 ),p.1093) 6 宋 非濁集 三寶感應要略錄 卷 1( 大正 51,831c11-22): 安息國人, 不識佛法, 居邊地, 鄙質愚氣 時有鸚鵡鳥, 身肥氣力弱 有人問曰 : 汝以何物為食? 曰 : 我聞阿彌陀佛唱以為食, 身肥力強, 若欲養我, 可唱佛名 諸人競唱 ( 佛名 ), 鳥漸飛騰空中, 指西方而去 王臣歎異曰 : 此是阿彌陀佛化作鳥身, 引攝邊鄙, 豈非現生往生! 以其已來, 安息國人少識佛法, 往生淨土者蓋多矣 7 大乘起信論 卷 1( 大正 32,583a12-21): 眾生初學是法欲求正信, 其心怯弱 以住於此娑婆世界, 自畏不能常值諸佛 親承供養 懼謂信心難可成就, 意欲退者, 當知如來有勝方便攝護信心 謂以專意念佛因緣, 隨願得生他方佛土, 常見於佛永離惡道 如修多羅說, 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所修善根, 迴向願求生彼世界, 即得 1

2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十住毘婆沙論 8中 均曾附帶提及此一法門 而世親菩薩本論 尤為專門 提倡此法門者 故知念佛在印度 古已有之 到華為甚 但華印念佛方便略有 不同耳 二 釋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今釋題分二段 一 無量壽經 二 優波提舍 一 釋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無量即阿彌陀義 無量壽梵文為 Amitayus 世人壽命皆有限量 故為不徹底 不究竟 如學佛達最究竟圓滿之境界 即得常樂我淨 常為佛 德之一 佛壽無限 此經即係指各本 阿彌陀經 而言 二 釋 優波提舍 優波提舍 為十二部9之一 為順經義解釋之論 印度論有二種 一者 同 於中國之註疏 逐句解釋文義 謂之釋經論 一者 為宗經論 依經義為宗 予以發揮 不重文句 本論為宗經論 三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 是以修行為主之論 關於本論須注意者 本論並不講解阿彌陀經 亦不闡明阿彌陀經之義理 而是 根據該經 提出一種修行法門 故全論所說明者 皆為如何念佛 如何發願往 生 所以是以修行為主之論 (貳)阿彌陀佛與極樂國土 念佛非只口中念佛 須念念不忘佛及佛之淨土 並發願求生該淨土 一 阿彌陀佛即無量佛 今先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即無量佛 (一)佛果圓滿故稱無量 說無量須先知何為量 量者 大小 久暫 輕重 長短 彼此可以衡量者之 謂 世間萬物無不可量 可思 可議 可以文句詮釋 但究竟圓滿佛果之佛 則其境界不可衡量 不可思議 故為無量 往生 常見佛故 終無有退 若觀彼佛真如法身 常勤修習畢竟得生 住正定故 十住毘婆沙論 卷 5(大正 26 43a10-12) 阿彌陀佛本願如是 若人念我 稱名自 歸 即入必定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常應憶念 以偈稱讚 9 印順導師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p.493) 教法在次第集成中 以形式或內容不同 漸形成不同的部類 把不同的部類 綜合起 來 成為 九分教 這是教法的原始分類 九分教 是 修多羅 祇夜 記 說 伽陀 優陀那 本事 本生 方廣 未曾有法 然在佛法的開展 中 特別是律部與論議的發達 對於聖典的部類 感到有補充的必要 於是又增加而 綜合為 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 是 九分以外 又加入 因緣 譬喻 論議 8 2

3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二) 一 即 一切 故稱無量 1 舉喻 喻如眾水入海 即失其名詮 總為一水 平等平等 不可分別 不可詮解10 2 法合 如眾生福報智慧 等等差別 但至成佛 則法身平等平等 等無差異 即成 無量 3 舉經為證 雖在眾生眼中 仍有無數佛 其實在佛境界 一佛即一切佛 一切佛即一佛 如華嚴經說11 般舟三昧經 說 修行念阿彌陀佛 成就般舟三昧時 即 得見佛 而所見者為阿彌陀佛 亦見一切佛現前12 故阿彌陀佛可說即一切 佛之總代表 此為阿彌陀佛之根本意義 4 阿彌陀佛與 華嚴經 之淵源 (1)華藏世界即華嚴世界 阿彌陀佛與 華嚴經 淵源極深 如本論所稱 發願往生阿彌陀佛 蓮華 藏世界 此華藏世界 即華嚴經之華嚴世界 (2)普賢行願品導歸極樂 又 八十八佛懺悔文 依 華嚴經 最後一品 普賢行願品 而來 淨土 宗同人皆知 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13 故阿彌陀佛法門與 華嚴經 關係極深 (3) 蓮池大師以華嚴宗義解 阿彌陀經 蓮池大師之解釋 阿彌陀經 即以華嚴宗義解釋 (三)無量光 無量壽故稱無量 無量者以無量光 無量壽為尤著 阿彌陀婆耶為無量光 阿彌陀廋斯為無量 壽 光有二種 一者 佛身光 表佛身清淨 二者 智光 表智慧無邊 皆 為眾生所求對象 而於佛得究竟 又阿彌唎多 amṛta 甘露義 印人所謂甘露 通俗義乃不死之藥 其實 不 生 不死即佛之常義 往生咒中之阿彌唎多 即此義 故甘露王佛亦即阿彌 陀佛 經題標無量壽 似為順應世俗 依下論義 固以無量光為主也 詮解 解釋 ( 漢語大詞典(十一) p.185)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離世間品 (大正 9 648a12-13) 一切佛身示現一佛 身自在 一佛身示現一切佛身自在 般舟三昧經 卷 1 1 問事品 (大正 b3-4) 有三昧 名十方諸佛悉在前 立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 40(大正 a8-11)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我 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 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3

4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p ) (四)佛由 無量 中現 有量 使眾生從 有量 達 無量 以上為阿彌陀本義 但今所稱之阿彌陀佛 既稱前身為法藏比丘 今成佛在 西方說法 其後佛滅 由觀世音菩薩繼續佛位 而極樂世界在西方 亦有方 位 故其壽命 領域 均非無量 此又何以解說 此乃因眾生心量有限 故作此說 如 維摩詰經 中 舍利弗以佛感穢土為 疑 不知視為穢土者 乃舍利弗之眼見如此 非佛土本來如是也 14今阿彌 陀佛土 本是無量 為有量眾生 方便故說為在西方 如是如是耳 此乃無 量中現有量 使眾生得從有量達無量也 二 極樂國土 1 辨淨土之有無 再講極樂國土 先辨淨土之有無 因如無淨土 則何往生之有 (1)淨土有無之不同說法 今講淨土有無 有二說 一者 普通人武斷的認為迷信 因信者既未見過 又未去過 不能證其有 二者 信佛之人認為必有 因信經說如此 (2)印順導師之申論 今就常理判斷 不必親身經歷 亦不必全賴經說 亦可認定必有 茲申論如 下 一 如今科學昌明 已證實我此世界 只是無量星球中一行星 是可知此世 界外尚有其他世界 二 再問各種世界有否優劣之別 但看世間各地均有優劣 可推知各種世界 必有優劣 三 如世界有優劣 則我今世界是否即為最佳者 當知不然 然則 可知更 優世界之存在 當無可疑 即如近日科學界 因有飛碟之謎 亦認為其 他星球可能有智慧較我為高之生物存在 (3)結 從上知淨土不但有 而且極多 且有殊勝各別 14 佛說維摩詰經 卷 1 1 佛國品 (大正 b24-c1) 賢者舍利弗 承佛威神 心念是語 以意淨故得佛國淨 我世尊本為菩薩時 意豈 不淨 而是佛國不淨若此 佛知其意 即報言 云何 舍利弗 我日月淨 不見色者 豈日月過耶 對曰 不也 非日月過 佛言 此 舍利弗 咎在眾人無有智慧 不見如來佛國嚴淨 非如來咎 此 舍利 弗 我佛國淨 汝又未見 4

5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2 辨唯心淨土或實有淨土 佛教界又有言唯心淨土者, 認為淨土唯在人心中, 心外實無淨土 如是說法, 大違佛意 須知世界唯心所現, 是說固是, 但既如是說, 須知穢 土亦是唯心所現 今承認唯心所現之穢土為現前實有, 何以又不承認唯心所 現之淨土為實有? 故既信淨土, 必信其實有, 不可執理廢事 3 辨淨土為報土 抑化土 (1) 淨土為報土或化土 又關於極樂世界, 向有小小論諍 即此淨土究為佛之報土 抑化土 17 ( 即 佛應化之世界 )? 向來言佛 ( 姑約二身說 ), 有法身 應化身 18 法身之土 為實報土, 應化身之土為化土 今此淨土如為報土, 則罪惡眾生何能到達? 如為化土, 則未斷煩惱眾生, 亦可仗自願力及佛願力, 得以往生, 但此土似 又不甚究竟 (2) 經典之不同說法 今此問題, 雖不必深究, 但如從各本 阿彌陀經 看, 此土似專為化導穢土 眾生, 而現為攝引者 若依 般舟三昧經 言, 修成者得阿彌陀佛現身為之說法, 而行者是時起念 作觀 : 佛寧有來? 我寧有去? 不去不來, 而佛現前, 知由心現 是心念佛, 是心作佛 佛即是心, 心即是佛 如此觀法 從而悟入諸法實相, 如此往 生極樂, 則極樂世界即非應化土 彼華開見佛, 悟無生忍時, 其淨土不在東方, 不在西方, 乃遍一切處, 而為 報土矣 (3) 佛身土異解而衍生之諍辯 大藏經中有關極樂淨土者極多, 非止今一般所說三種而已 其各經所述淨土, 有敘為佛之報土者, 有為應化土者, 故引起古人種種諍辯 如云 念佛即生 極樂 一種人解釋為念佛必定往生, 如所謂帶業往生 印順導師 大乘起信論講記 (p.269-p.270): 報身佛的身土, 並不如此 約佛的報身說, 這是本有的, 不過由修行而顯發而已, 不可說佛有生有滅, 佛土有成有壞 所以報佛身土, 被讚為窮虛空, 遍法界的 抑 :5. 連詞 還是 表示選擇 ( 漢語大詞典( 六 ),p.391) 印順導師 大乘起信論講記 (p.269): 如這個娑婆世界, 是釋迦佛的應化土, 有成住壞空的現象 ; 而釋迦佛也示現誕生到入滅的無常相 印順導師 大乘起信論講記 (p.265): 說到佛身, 從來有三身說 四身說 三身, 是法身 報身 應身 法身是佛的境界, 是就佛論佛的 ; 報身是菩薩所見的, 應身是凡夫所見的 5

6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另一種人則認為此乃 別時意趣, 即說為往生, 非即往生, 乃累世展轉進 19 修, 終必往生之義, 非指現生即往, 如俗言一本萬利, 乃逐漸營生, 攢積 而得, 非投一文即可得萬利也 此種異解, 當然皆從對佛身土之不同了解而生 (4) 印順導師之見解 見報土 化土全視眾生修行而定 其實淨土只一, 而見為報土 化土, 全視眾生修行程度而定 而修行功深, 仍可在化土得法身, 則此化土亦不離報土也 三 往生極樂之意趣 何故欲往生極樂耶? 何故發是願耶? ( 一 ) 淨土乃大乘法門 須知淨土法門乃大乘法門, 小乘無十方淨土, 故求往生淨土為大乘特色 ( 二 ) 大乘要義 - 具菩提心 而大乘要義, 在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如念佛不離此大乘心境, 則與生極樂 意義相符 如只為離苦得樂, 則是小乘根性矣 ( 三 ) 凡夫恐退失菩提心, 故求生極樂 但發大乘心, 何故求生極樂? 因穢土因緣不具足, 學佛不易, 雖發菩提心, 而障礙特多 生老病死, 毫無把握, 故須往生極樂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決不致退失大心 20 馬鳴菩薩在 大乘起信論 說 : 如來有勝方便, 勿令退轉 ( 退失菩提心 ) 21, 即此之謂 可見往生之究竟意趣, 乃在不失菩提心 至於八地菩薩馬鳴與初地菩薩龍樹之生淨土, 與凡夫求生, 大不相同 登地 菩薩之已悟無生忍者, 隨願往生淨土, 如水之趨壑 22, 乃勢之所必至, 與發 心求生者不同也 23 故眾生無高下, 悉可生之, 惟不發菩提心者不預焉 19 攢積 : 積聚 ( 漢語大詞典( 六 ),p.984) 20 明 蕅益智旭 阿彌陀經要解 卷 1( 大正 37,371a9-14):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指前文所說 : 無數阿羅漢 無數諸菩薩乃至無數一生補處人也 苟無大信大願, 何得與此諸上善人會一處哉? 大本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 正與此同 21 大乘起信論 卷 1( 大正 32,583 a15-19): 如來有勝方便, 攝護信心, 謂以專意念佛因緣, 隨願得生他方佛土, 常見於佛永離惡道 如修多羅說 : 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所修善根, 迴向願求生彼世界, 即得往生, 常見佛故, 終無有退 22 壑 :2. 山谷 ; 坑地 ( 漢語大詞典( 二 ),p.1236) 23 預 :2. 參與 ; 參加 ( 漢語大詞典( 十二 ),p.273) 6

7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四 作者與譯者 論, 在印度為大乘菩薩或小乘阿羅漢作, 造者即著作義 24 菩薩者, 發菩提心, 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 極覺有情者為菩薩 ( 一 ) 作者 25 婆藪槃豆舊譯天親, 玄奘法師改譯為世親, 其實二譯均不甚妥 因天在印 語為提婆, 婆藪為神名, 而又無世義 該神為世人所親, 求子者求之即得子, 故名世親 ( 天 ) 此大菩薩極為有名, 為唯識法相宗二大菩薩之一 在印度有 大名聲, 稱為千部論師 小乘之聰明論 ( 俱舍論 ), 即彼所造 大乘論 中之 三十唯識論 ( 後人加以注解成 成唯識論 ), 為唯識宗所依, 此論亦 彼所著 因彼對全體佛法, 有極深刻之認識, 故對此念佛法門之看法 修法, 亦有獨到之見解 茲略談菩薩生平 : 菩薩生於佛滅九百年頃 ( 中國西晉時代 ) 之西北印 兄弟 三人, 兄無著, 弟師子覺, 均為出家佛弟子 時印人出家, 均在小乘教團出 家 彼於有部出家, 先習小乘, 成 俱舍論 其兄無著面見彌勒, 得唯識觀 26 知弟迷於小乘, 稱病, 函召來見, 為說大乘義 世親覺悟, 擬自割舌, 無 著勸以回小向大, 以此舌宏揚大乘, 遂承餘緒 27 其所著論, 無所不及, 凡 大乘經, 無不闡揚 此論即本於全體大乘經要義, 以解釋 阿彌陀經 之名著 ( 二 ) 譯者 1 菩提流支對中國佛教之影響譯者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 元魏即拓跋魏 天竺 印度也 三藏者, 精通經律論 菩提流支, 菩提 覺義, 流支 希求 愛好義, 為喜求覺悟之義 此師在佛教史上地位極高, 關係極大 彼於元魏時, 從印度到魏京, 所譯經論甚多, 主要皆無著 世親之論著, 如 金剛經 法華經 十地經 等皆有論, 其尤要者為 十地經論 此論譯本, 一時風行, 成地論宗 後又演為華嚴宗, 28 其影響中國佛教至深 但彼所譯唯識, 與後玄奘法師所明, 略有不同 其所提倡之 真心, 尤合本國人脾胃 29 彼所譯本論, 對於國 極 :2. 頂點 ; 最高地位 ( 漢語大詞典( 四 ),p.1134) 唐 普光 俱舍論記 卷 1 1 分別界品 ( 大正 41,1a8-10): 筏蘇為世, 槃豆為親, 印度有天俗號世親, 世人親近供養, 故以名焉 菩薩父母從所乞所為名也 舊譯為天, 此翻謬矣, 若言天應號提婆也 ) 函 : 致函 ; 去信 ( 漢語大詞典( 二 ),p.506) 餘緒 :1. 留傳給後世的部分 ( 漢語大詞典( 十二 ),p.544) 印順導師 佛法是救世之光 (p.116): 魏菩提留支等, 譯出世親之 十地論, 以黎耶為真識 承其學者, 名地論宗, 為大乘有宗之一系, 後擴展而演為華嚴宗 脾胃 :2. 脾氣 ; 性情 ; 習性 ( 漢語大詞典( 六 ),p.1332) 7

8 人念佛, 亦有重大啟示 2 菩提流支對淨土宗之影響 往生淨土論講記 壹 懸論 今人但知廬山慧遠法師為淨土宗始祖, 不知淨土法門, 初未專宗弘揚, 其真 正專門弘揚者, 實為曇鸞法師 30, 而曇鸞之弘淨土, 亦有一番特殊因緣 原 31 來曇鸞體弱, 恐不及弘法而夭, 遂至南方, 向道士陶弘景學服餌之方, 及 歸北魏, 與菩提流支相遇, 告以訪道經過 菩提流支斥之為妄 32 曇鸞請示 佛教長生之術, 菩提流支示以本論, 曇鸞習之大悟, 乃著力弘揚, 著有 無 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 其後道綽繼之, 再傳至唐善導而大行, 故淨 土之風靡一世, 實以菩提流支此論之功為大也 印順導師 淨土與禪 (p.63): 中國的念佛法門, 是初傳說廬山十八高賢, 結白蓮社念佛 但考究起來, 也還是重於繫心念佛 如慧遠即曾於定中見阿彌陀佛, 正是 般舟三昧經 的法門 到北魏曇鸞, 依世親 往生淨土論, 著重於稱名念佛 服餌 : 服食丹藥 道家養生延年術 ( 漢語大詞典( 六 ),p.1197) 妄 :3. 虛罔, 不實 ( 漢語大詞典( 四 ),p.277) 明 雲棲袾宏輯錄 往生集 卷 1( 大正 51,132a16-22): 唐道綽, 并州汶水人, 十四出家, 習經論, 晚事瓚禪師學禪, 又篤志神鸞淨土之業 有僧定中, 見綽數珠, 如七寶大山 平居為眾講無量壽觀經, 將二百遍 人各掐珠, 口稱佛號, 或時散席, 嚮彌林谷 六時禮敬, 初不廢缺, 念佛日以七萬為限 貞觀二年四月八日歸寂, 聞而赴者, 滿於山寺, 見化佛住空, 天花下散焉 明 雲棲袾宏輯錄 往生集 卷 1: ( 大正 51,130b10-22) 唐善導, 貞觀中, 見西河綽禪師九品道場, 喜曰 : 此真入佛之津要, 修餘行業, 迂僻難成, 惟此法門, 速超生死 於是勤篤精苦, 晝夜禮誦, 激發四眾, 每入室互跪, 念佛非力竭不休;出則為人演說淨土, 三十餘年不暫睡眠 或問 : 念佛生淨土耶? 師曰 : 如汝所念, 遂汝所願 乃自念一聲, 有一光明從其口出, 十至於百, 光亦如之 8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一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目錄 ㄧ 阿彌陀佛與淨土法門 2 ( 一 ) 阿彌陀佛的意思 2 ( 二 ) 成熟眾生, 莊嚴國土 的彌陀本願 5 ( 三 ) 淨土法門的殊勝 8 二 念佛的方法 13 ( 一 ) 念佛的方法 13 ( 二 ) 念佛法門的層次 20 ( 三 ) 報恩佛七 的意義 29 三 四種淨土任君遊 35 ( 一 ) 人間淨土 35 ( 二 ) 天國淨土 38 ( 三 ) 佛國淨土 41 (

More information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目錄 生與死的尊嚴 2 認識生命的實相 3 生從何處來? 死往何處去? 8 佛教徒的生死觀 10 如何面對死亡? 如何使得死亡有尊嚴? 20 生與死的尊嚴 生與死的尊嚴 認識生命的實相 認識生命的實相 ( 一 ) 由生命的無奈 無所依賴及無所適從, 轉變為生命的可愛 可貴與自我的肯定 ( 二 ) 生命的出生與死亡, 關係密切, 不可分割 出生之時已確定了死亡的必然到臨 生未必可喜, 死未必可哀,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1)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1)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6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我們適逢彌陀七, 所以法師設計這個禮拜跟大家介紹淨土的祖師, 由我 先跟各位介紹淨土宗的起源 形成及發展 淨土宗, 我們常常聽到又有稱為 蓮宗, 它是我們漢傳佛教的十宗之一 它的根源取於大乘佛教的淨土信仰, 在古印度的經典裡面有很多談到有關淨土的國土,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2) 淨土宗的形成與發展 (2) 近康法師 2016 年 12 月 27 日中午講於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諸位法師, 諸位蓮友 : 阿彌陀佛! 這裡是近康 今天跟大家繼續介紹淨土的發展 我們昨天提到了曇鸞法師將淨土宗有 系統的發揚起來的 我們看到屏幕上, 這個是曇鸞法師的法像, 所以今 天跟大家介紹曇鸞法師的生平 雖然在中國淨土宗裡面沒有將曇鸞 法師列為祖師, 但是他對淨土宗的形 成有非常大的關係跟影響

More information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2 捌 受持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利益玖 阿彌陀經的版本壹拾 高僧大德註解補充一 念佛不能專心 先念一部 阿彌陀經 把妄想 雜念放下再念佛 淨空法師補充二 讀誦 阿彌陀經 的功德 大安法師壹 淨土五經是哪五經 一 淨土五經為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觀無量壽佛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普賢菩薩行 淨土五經系列 佛說阿彌陀經 演講第二講演講緣起與受持功德利益 下 佛陀教育基金會民國 07 年 6 月 4 日菩薩戒弟子蔡恆明居士 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演講大綱

More information

indd

indd 1 這次朝聖歸來, 本期雜誌決定以影像留記的因由, 來自佛教的一種修行法 取像 見過的, 你當以此為相憶 ; 未見的, 你將以此為終生的相尋 嘗試在文字之外, 讓印度與你我, 有個永恆停駐的 既相煦而又相忘的邂逅 4 10 16 2 22 38 50 64 76 8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More information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緣起 佛化長青手冊 目錄 緣起 聖嚴法師 2 一 規畫生活, 享受高齡 4 ( 一 ) 心理調適最重要 ( 二 ) 生活起居善安排 二 養生保健, 延年益壽 10 ( 一 ) 長壽養生的要訣 ( 二 ) 別讓病痛成主宰 三 修心養性, 常保安樂 16 ( 一 ) 精進在家自修 ( 二 ) 定期參加共修 ( 三 ) 加入義工行列 附錄一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23 附錄二 念佛的方法 26 佛化長青手冊

More information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的三月專修不同 阿彌陀經 只說 於其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 6, 與 般舟三昧 的定中見佛不同 三卷本補充為 : 過七日已後, 見阿彌陀佛 ; 於覺不見, 於夢中見之 7, 才含攝了夢中見佛 所以 般舟三昧 的三月專修, 定中見佛, 本來是與 阿彌陀經 所說不同的 所以舉西方阿彌陀佛, 當然是由於當時念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4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念佛觀 釋厚觀 (2002.12.11) 壹 般舟三昧 ( 參見 : 印順法師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p.843 ~ p.847) 般舟三昧, 意義是 現在佛悉立在前 ( 的 ) 三昧 現在佛, 是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三昧修習成就了, 能在定中見十方現在的一切佛, 所以名 般舟三昧 見十方現在一切佛, 為什麼經中說念西方阿彌陀佛呢? 修成了, 能見現在一切佛,

More information

百回本《西遊記》之唐僧「十世修行」說考論 謝明勳 撰

百回本《西遊記》之唐僧「十世修行」說考論            謝明勳  撰 19997 115-130 百 回 本 西 遊 記 之 唐 僧 十 世 修 行 說 考 論 115 百 回 本 西 遊 記 之 唐 僧 十 世 修 行 說 考 論 引 言 1 1 2 116 二 唐 僧 不 凡 來 歷 之 演 化 過 程 5 3 4 5 117 貫 6 7 8 緟 6 0 7 8 9 118 10 11 12 10 11 12 119 13 15 13 14 15 120 16 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Microsoft Word - 1〈念佛淺說〉.doc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25 期 淨土學論集 淨土學論集 念佛淺說 1 四十二年冬在臺北善導寺講 淨土學論集 p.1 ~ p.41( 錄自 淨土與禪 p.77 ~ p.122) 釋貫藏敬編 2013.3.4 1 (1) 印順導師 華雨集第五冊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 讀後,p.102 ~ p.103: 二 民國四十年冬 1, 我在香港講 淨土新論, 是依虛大師所說, 淨為三乘共庇, 說明佛法中的不同淨土,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chbj1406.htm

Microsoft Word - chbj1406.htm 中華佛學學報第 14 期 (pp.159-183): ( 民國 90 年 ), 臺北 : 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4, (2001)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彌陀淨 信仰對漢儒內 世界的影響

More information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禪學與生活補充教材 397 35 淺原才市念佛入禪的心識轉化 ( 下 ) / 三 超凡入塵 36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37 叁 評論才市的禪境與疑情 38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一 才市是否有禪病? 39 二 淨土宗如何消除業障? 40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Bhaktiyoga 41 三 有相念佛 42 397 補充教材 禪學與生活 43 四 唯心淨土 44 397 補充教材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Microsoft Word - Amitabha Sutra Finish ina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ná mó běn shī shì jiā móu ní f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kāi jīng jì 開經偈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éi miào fǎ 無上甚深微妙法 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More information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止觀在中國佛教初期彌陀信仰中的地位 以南北朝之前為探討中心 釋道昱圓光佛學研究所副所長 提要 本文以 高僧傳 與 比丘尼傳 的實例為基礎, 劃分四種的淨土觀行, 以窺探初期中國佛教往生彌陀淨土者的修行法門與經典依據 又根據 無量壽經 的梵文本, 探討漢譯 往生 的原始意義 與 極樂國土 淨土 譯詞的演變過程, 以及 觀無量壽佛經 何時才被 簡稱為 觀經, 並釐清 淨土十疑論 作者之疑 最後探討 無量壽經

More information

2

2 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佛陀教育學院 淨宗概論 淨土宗 參考講義 2012/5/18 修訂版 2 綱要目次 : 淨宗概論 ~ 阮貴良 ~ 佛陀教育基金會 佛陀教育學院 / 淨土宗 課程參考講義開課日期 :2012/4/13 一 何謂 佛土 淨土? 淨土 分類?---------------------------------------------------------- 5 ( 一 ) 佛土 ---------------------------------------------------------------------------

More information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a practical method for extrac The Haks Language Modeling System: Examples from Buddhist Texts in Sanskrit, Tibetan and Chinese Christopher Handy Michael Litchard handyca@mcmaster.ca http://handyc.sdf.org Inaugural NARNiHS Conference

More information

T031J_01

T031J_01 般舟三昧經講義 2011 年 10 月印 鄭石岩教授撰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 目次 第一講淨土宗念佛法門要義... 1 玖 結語. 錯誤! 尚未定義書籤 第二講 般舟三昧經 釋義... 7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1 第一講念佛法門要義 一 念佛法門的殊勝 ( 一 ) 觀佛三昧經 中佛告父王念佛, 王問 : 念佛之功, 其狀云何? 佛告父王: 如伊蘭林, 栴檀成樹, 香氣昌盛, 改變此林, 普皆香美,

More information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畺良耶舍:劉宋‧元嘉元年(424),經沙河抵達建業(南京),元嘉19年(442)示寂 觀無量壽經 此經的漢譯是畺良耶舍在劉宋元嘉年中(424~442) 建業 ( 今南京 ) 鐘山道林精舍譯出 ( 不確定哪一年時間 ) 又稱 觀無量壽佛經 無量壽佛觀經 無量壽觀經 或 十六觀經, 簡稱 觀經 收在 大正藏 第十二冊 本經之梵本現已不存, 西藏本亦無, 而漢譯本亦僅存畺良耶舍譯本 然在新疆曾發現維吾爾文譯本之殘卷 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應英國牛津大學馬克士 穆勒之請, 據現行本譯成英文, 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Microsoft Word - Tridentine NL_C.docx 聖人慶日及節日 五月十一日 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 宗徒 慶日 五月二十九日 耶穌升天 節日 五月三十一日 聖母天地元后 慶日 文章分享 淺談拉丁文在天主教會的重要性 緒論 一直以來 教會拉丁語被視為西方文化之基石和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 可是在 近四十年來 這種 天主教徒的特徵 (sensus catholicus) 已從教會禮儀 信友靈修生活 等逐漸褪色 這現象當然與人們 甚至神長和教會機構對拉丁語應用之誤解有關

More information

PowerPoint 簡報

PowerPoint 簡報 淨土 緣講座系列 九品往生極樂淨土的啟示 陳雁姿博士主講 佛教法相學會 陳廷驊基金會 淨薈 主辦 贊助 協理 內容概要 ( 一 ) 淨土三經的關係 ( 二 ) 九品往生的出處 ( 三 ) 定善與散善的區分 ( 四 ) 九品往生的因緣及情況 ( 五 ) 重要啟示 淨土三經 無量壽經 ( 大本 ) 觀無量壽經 ( 觀經 ) 佛說阿彌陀(Amita) 經 ( 小本 ) 三經為淨土宗的根本經典 至於三經的關係,

More information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忘眾生恩德 務 使 眾生亦終有 一 天 同證 菩提 這就是透 見緣起 事實的修道者要發 菩提 心 的來由 (四 )為 甚麼 維摩 經 置三 心於 修 淨 土行 之首? 維摩 經註 僧 肇云 : 夫欲 弘大道 先 要直其心 心 既 真 直 然 後 人行 能深 ;入 行 既深 則 能廣 運無 涯 此三 心之 次也 備 此三 心 然 後修 六度 這襄再作補 充 沒有直 心 學 佛 目的不純正 沒有深 心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禪的生活 06 自力與他力 ( 禪與淨土 ) 目錄 P.65 ~ 無 P.72 1. 信主者得救? 2. 彌陀的願力 3. 淨土真宗 日蓮宗 4. 自心中的淨土 5. 你能做主嗎? 6. 禪淨雙修 1.1 生命中充滿了煩惱與痛苦 1.2 靠外力的賜予而得升天的信念 1.3 外道神教的通常信念 2.1 佛教也有純他力的法門 2.2 中國佛教的各個宗派, 最終仍多棲心淨土 3.1 淨土真宗 3.2 日蓮正宗

More information

6-1-1極限的概念

6-1-1極限的概念 選 修 數 學 (I-4 多 項 式 函 數 的 極 限 與 導 數 - 導 數 與 切 線 斜 率 定 義. f ( 在 的 導 數 : f ( h 對 實 函 數 f ( 若 極 限 存 在 h h 則 稱 f ( 在 點 可 微 分 而 此 極 限 值 稱 為 f ( 在 的 導 數 以 f ( 表 示 f ( f ( 函 數 f ( 在 的 導 數 也 可 以 表 成 f ( 註 : 為 了

More information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0 010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 011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1 012 012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013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3 014 014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015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5 018 018 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01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19 028 028 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029 卷一 天地萬物的運行之道029

More information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經典專題一 明信 : 信是斷除一切疑, 由智生解的意思, 所謂 : 佛法如大海, 信為 能入 如果不具信心, 則如是勝妙的極樂世界, 終久是不能到的 茲分七種來講 :(1) 信佛言 (2) 信佛願 (3) 信佛土 (4) 信法門 (5) 信自心 (6) 信事理 (7) 信因果 (1) 信佛言 : 信 斌宗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釋節錄一學佛的要旨在實行, 然諸實行中, 求其最方便 最簡捷 最要妙 最圓頓的無不是念佛法門, 所以在西域的諸大善知識們, 都是以淨土法門, 奉為自行化他的無上要訣 在我國自淨土經典傳入以來, 實行奉持首倡念佛法門, 則始於東晉慧遠大師, 繼之有曇鸞 道綽 善導等諸大師力宏此宗, 遂成為專宗 淨土宗, 或云蓮宗, 又稱念佛宗 在四種念佛中, 三根普被收機最廣, 則持名一法, 所以我極力弘揚持名念佛法門,

More information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1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釋信願編撰壹 中國淨宗祖師之成立在淨土教的歷史上 努力倡導弘揚念佛法門的主要人物 一般稱之為 淨土宗祖師 或 蓮宗祖師 從傳記所見 早期有七祖 九祖說 近代則有十二祖 十三祖說 然而 此所謂淨土宗的祖師 見於文獻的記載 乃出於宋代以後之事 最早的文獻 樂邦文類 及 佛祖統紀 雖明白記載 祖師 說的名稱 然而皆作為 蓮社 之祖 並無所謂 宗 的名稱 茲就古籍所載 關於淨土宗 即蓮社或蓮宗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 華嚴專宗學院大學部第九屆畢業論文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指導教授 : 蔡伯郎教授 學生 : 釋法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六月 普賢十大願修行之初探 壹 前言 古德云 : 行如山 願如海, 願與行如鳥之雙翼, 兩翼相輔便能展翅高飛 大乘菩薩, 初發心即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誓成無上正等正覺 在 華嚴經 中說到普賢菩薩立下十大願此十大願, 是普賢菩薩的弘誓, 菩薩即此大願, 於自證之心性中, 發起 念念相續,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DRW B <???? > ????.doc

Microsoft Word DRW B  <???? >  ????.doc 淨土新論 民國四十年冬在香港青山淨業林說 ( 印順導師 淨土與禪 p.1 ~ p.75) 1 目次 釋貫藏敬編 2013.12 一淨土在佛法中的意義...4 從 全體佛法 的觀點作說明...4 ( 一 ) 中國特重彌陀淨土 持名念佛, 是承西域傳來而發展完成...4 ( 二 ) 淨土與戒律, 是佛教的共同傾向, 不應獨立成宗...4 ( 三 ) 智情統一的 嚴淨 ( 莊嚴 ), 有非常的意義...4

More information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福嚴推廣教育班第 6 期 成佛之道 大乘不共法 丁 佛果功德 (p.418 ~p.430) 釋厚觀 (2003.9.10) (p.418) 佛之三身 ( 一 ) 法身 ( 佛自性身 ) 約圓滿覺證說, 是出離了煩惱障所顯的最清淨法空性 ( 二 ) 報身 ( 法性所流身 ) 又稱法性所生身 因契證法性而有的功德身 約大菩薩所見的, 顯現無邊功德的莊嚴相而別出報身 ( 三 ) 化身 為地前菩薩 二乘 凡夫而現起的佛身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Vajracchedik -Prajñ p ramit S tra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Kum rajiva) 譯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金本, 入舍衛大城乞食

More information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手冊 目錄 安佛化家庭 2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7 附錄 美滿婚姻的原則 一九九四年佛化聯合婚禮致詞 18 佛化家庭手冊 佛化家庭 一 淨化人間, 必定要淨化社會 二 淨化人間的著力點, 是從淨化家庭開始 佛化家庭 三 佛化的家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 一 ) 孝敬父母如同禮敬供養三世諸佛 ( 二 ) 夫妻之間是同修淨業的菩薩伴侶 佛化家庭手冊 ( 三 ) 對於子女要像母雞帶小雞那樣的呵護備至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卷首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述筆記 - 丁卯中秋於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甲 講述因緣一 蓮社授經, 慈光聞法二 華嚴啟信, 決擇行門 雜 三 專修專弘, 念佛三要 :1 不懷疑 2 不間斷 3 不夾 四 流通疏註, 廣結勝緣五 遵師教誨, 海外傳燈六 感得經解, 願海同證乙 前言一 此次講述參考資料 : 依黃念祖老居士註解, 及李炳南老居士提要 ( 眉注

More information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佛祖 抒臆見而卑之 賜進士出身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海虞嚴訥撰 樂邦文類序 周道既往 百家各以其說爭衡於世 久之浸息 獨儒老釋三之教 幾於並行 大 率皆主於勸善戒惡 其言不同 而其歸則一 然釋宗比道家為尤盛 余未甞讀佛書 初無心佞佛 惟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戒 不敢須臾去心 佛之本意似不出此 世有 習西 樂邦文類 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3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47, No. 1969A No. 1969A 樂邦文類序 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復於諸苦趣也 指樂邦令歸依 列聖幽讚 宿耆受生者不一 載諸竺墳 燦如星陳 及後之宗焉者漸遠 率以聲色求 而不知求諸心

More information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25K-CH 往生論講記_道源法師_-2012 道源長老講述施旺坤敬記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講記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一切佛經, 及闡揚佛法諸書, 無不令人趨吉避凶, 改過遷善 明三世之因果, 識本具之佛性 出生死之 苦海, 生極樂之蓮邦 讀者必須生感恩心, 作難遭想 淨手潔案, 主敬存誠 如面佛天, 如臨師保 則無邊 利益, 自可親得 若肆無忌憚, 任意褻瀆 及固執管 見, 妄生毀謗, 則罪過彌天, 苦報無盡 奉勸世人, 當遠罪求益, 離苦得樂也

More information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壹 前言 : 智旭大師 ( 西元一五九九 ~ 一六五五 ), 字蕅益, 俗姓鍾, 名際明, 號靈峰, 別號 八 不道人, 江蘇吳縣木瀆人 三十七歲後, 宏揚佛法於各方, 並著述各種經論疏解, 計四 十八種, 約三百餘卷, 阿彌陀經要解 即為其著作之一 1 蕅益大師一生綜學法相 禪 律 華嚴 天台 淨 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提昇 以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為核心之考察 楊雯妃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摘要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 往生有四土, 各論九品, 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 若執持名號, 未斷見思, 隨其或散或定, 於同居土, 分三輩九品 又 觀無量壽佛經 : 欲生彼國者, 當修三福 : 一者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 修十善業 二者 受持三歸, 具足眾戒, 不犯威儀 三者

More information

龍 藷 擬 馨 籠 艶連繋韓 鼓驚養親鵜諒繭 曹観務等略奉 観 国産.著} / 弱く一 r率十 字 t/ 議奮格特寵護韻 I 諸 三,:'- 霊許 j 羞+ 心."読,, 章一 群議 - ヽ #&.I- 圏 _ ら: 藍二三 -ら.言 "苒粐 俟ィ. メ ヌFツメ f奉 z 嗣圏 教授 一缶言語 義

龍 藷 擬 馨 籠 艶連繋韓 鼓驚養親鵜諒繭 曹観務等略奉 観 国産.著} / 弱く一 r率十 字 t/ 議奮格特寵護韻 I 諸 三,:'- 霊許 j 羞+ 心.読,, 章一 群議 - ヽ #&.I- 圏 _ ら: 藍二三 -ら.言 苒粐 俟ィ. メ ヌFツメ f奉 z 嗣圏 教授 一缶言語 義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對追求往生淨土成佛現象的再思考 : 以梵本 Sukhāvatīvyūha( 略本 樂有莊嚴 ) 為參考點 Rethinking on the Soteriology of Attaining Buddhahood Through Rebirth in the Pureland: With Sanskrit Text The Smaller Sukhāvatīvyūha

More information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繁體).page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1. 如是我聞 :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 世尊食時, 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鉢, 洗足已, 敷座而坐 2. 時,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希有! 世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 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 善男子

More information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參 本經宗旨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 四帖疏, 另參考智者大師之 觀經疏 1. 四帖疏 : 以觀佛三昧為宗, 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 前指十三觀, 後指三福九品 2. 智者疏 妙宗鈔 : 以實相為體 以修心妙觀 能感淨土為宗 生善滅惡為力用 肆 十六觀的名稱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觀無量壽佛經疏 綱要簡介 壹 本經概說 ~ 主要依據為善導大師之 四帖疏 一 序分 : 1. 證信序 : 如是我聞 2. 發起序 : 細分為七 (1) 化前序 (2) 禁父之緣 (3) 禁母緣 (4) 厭 苦緣 (5) 欣淨緣 (6) 散善顯行緣 (7) 定善示觀緣 二 正宗分 : 1. 定善 : 十三觀, 佛應韋后之請, 說觀想西方依正之法 2. 散善 : 後三觀 ( 三福以為正因, 九品以為正行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雙 月 刊 第 16 期 民 國 104 年 9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善 導 大 師 ( 宗 祖 ) 五 祖 承 遠 大 師 六 祖

More information

出義僧家的意林悟語聖嚴法師著3 目錄 在家與出家 5 選擇出家的四個觀點 21 出家是為 21 世紀的人類努力 37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45 在家與出家 願消三障諸煩惱 在家與出家 5 6 出家的意義 願得智慧真明了 在家與出家 7 8 出家的意義 在家哪及出家好 在家與出家 9 10 出家的意義 將此深心奉塵剎 在家與出家 11 12 出家的意義 堪作人天功德主 在家與出家 13 14 出家的意義

More information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所以有些修行人 修禪不修淨土, 這樣的人, 十個人有九個人會走錯路, 容易走火入魔 陰境若現前 的 陰境, 就是 楞嚴經 最後面講的五十種陰魔 ; 在打坐的過程裡面, 五十陰魔 如果現前不認識的話, 一下子就被它拖去做天魔外道的眷屬 第二個就是 無禪有淨土, 就是我不會參禪, 但是我會念佛 這樣的人 明末四大高僧 (22) 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近藏法師講於 2016 年 8 月 25 日 / 金佛聖寺 諸佛菩薩, 上人, 各位法師, 居士 : 阿彌陀佛!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我們之前學習過的蓮池大師以及 蕅益大師, 他們同列淨土宗, 就是蓮宗的祖師 那麼這位紫柏大師他並沒 有列入禪宗, 也沒有列入淨土宗 我們還是來研究一下紫柏大師的淨土思想 紫柏大師是在 55 歲的時候在徑 山的寂照庵,

More information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為什麼要做佛事 目錄 一 前言 2 二 什麼叫做佛事? 3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5 四 臨命終時怎麼辦? 6 五 亡靈是什麼? 9 六 誰該做佛事? 12 七 誦經做什麼? 15 八 拜懺做什麼? 18 九 放焰口做什麼? 20 十 人鬼之間的佛事? 22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一 前言 二 什麼叫做佛事? 二 什麼叫作佛事? 為什麼要做佛事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三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More information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 ( 民國九十六年 ) 目次 一 前言二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淵源三 清初華嚴與念佛的融合四 清初倡導華嚴念佛的理由五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義蘊六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的影響七 結論 中華佛學學報第二十期頁 ~0( 民國九十六年 ), 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0, pp. ~0 (00) Taipei: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0- 清初華嚴念佛思想試析 以續法與彭紹升為例 劉貴傑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授 提要 華嚴宗特重義理思辨, 淨土宗強調念佛實修,

More information

目 錄 一 本解序文 淨空法師作... 一... 第一卷 壹 前言 一... 貳 概要 八... 九 一一一一 教起因緣... 一六 二二二二 本經體性... 二 三三三三 一經宗趣... 三二 四四四四 方便力用... 三七 五五五五 所被根器... 四三 六六六六 藏教所攝... 目 錄 一 二

目 錄 一 本解序文 淨空法師作... 一... 第一卷 壹 前言 一... 貳 概要 八... 九 一一一一 教起因緣... 一六 二二二二 本經體性... 二 三三三三 一經宗趣... 三二 四四四四 方便力用... 三七 五五五五 所被根器... 四三 六六六六 藏教所攝... 目 錄 一 二 佛 陀 教 育 基 金 會 印 贈 莊 嚴 清 淨 平 等 覺 經 解 佛 說 大 乘 無 量 壽 黃 念 祖 居 士 著 二 0 一 0 年 五 月 修 訂 版 目 錄 一 本解序文 淨空法師作... 一... 第一卷 壹 前言 一... 貳 概要 八... 九 一一一一 教起因緣... 一六 二二二二 本經體性... 二 三三三三 一經宗趣... 三二 四四四四 方便力用... 三七 五五五五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繁1

極樂密碼封面--繁1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3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7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 -1 圓方程式 第 章 二次曲線 38 二次曲線 人們對於曲線的使用及欣賞 比曲線被視為一種數學題材來探討要早 得多 各種曲線中 在日常生活常接觸的 當然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比如 投擲籃球的路徑是拋物線 盤子的形狀有圓形或橢圓形 雙曲線 是較不常見的 然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 彗星的運行軌道是雙曲線的一部 分 我們將拋物線 圓與橢圓 雙曲線合稱為圓錐曲線 因為在平面坐標 系中 其對應的方程式均為二元二次式

More information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極樂密碼封面--簡--OK 目 錄 前言... 4 緣起... 9 書名淺釋... 13 淺述十三題綱 一論一註一法語... 15 壹 極樂世界存在的真實性... 15 貳 極樂世界二十二殊勝莊嚴, 超越十方佛剎... 17 參 阿彌陀經 在經教中, 所佔的地位如何?.19 肆 為何要求生極樂淨土?... 21 伍 往生極樂世界之正因為何?... 22 陸 不能往生極樂世界之主因為何?... 66 柒 往生極樂世界之臨終助緣...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Microsoft Word - 結案報告.doc 2 3 4 5 ~ 6 1. 2. 3. 4. 7 ~ 8 9 ~ 10 11 12 13 14 1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五 執行方式 一 甄試過程照片 16 17 18 夣 19 20 21 22 23 24 2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26 27 28 . 29 30 31 32 33 . 34 . 35 96年原住民族電視節目增製計畫 結案報告 (

More information

第二節 女性往生淨土的實踐-行「五念門」

第二節  女性往生淨土的實踐-行「五念門」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淨土聖賢錄 之女人往生研究 A Research on Female Pure Land Practitioners Spiritually Reborn in The Record of Pure Land Saints 指導教授 : 張火慶 Hwo-Ching Chang 研究生 : 余昭純 Chao-Chun Yu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誌謝辭

More information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 -1- 佛說無量壽經補充講表 附表一 釋 教起所因 義大悲憫念末法 為作津梁者 佛成道時 已當濁世 況今末法 正入鬥爭 轉展陵夷 後之又後 皆賴此經神力 救拔餘生 豈非至極悲心 預垂濟度 特於無量法門 出勝方便者 入道多門 本無揀擇 險夷曲直 難易攸分 則無量門中 念佛一門 最為方便 略陳有四 不值佛世 得常見佛方便 不斷惑業 得出輪迴方便 不修餘行 得波羅密方便 不經多劫 得疾解脫方便 -2- 激揚生死凡夫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Microsoft Word - 淨空法師法語_初編續編合刊_.doc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續編合刊 ) 淨空法師講述劉承符居士輯 目次 自序... 1 原序... 3 淨空法師法語 ( 初編 )... 4 淨空法師法語 ( 續編 )... 153 出版說明... 308 1 自序禪宗祖師慈悲心重, 不許研究經教, 恐學人執著文字, 向名言中覓般若, 徒增所知障, 乃用遣蕩工夫, 破其情執, 使心中不留一個字腳, 一旦破了黑漆桶, 則大有成就 須知義蘊淵涵之般若智慧乃是佛智,

More information

編者序編者序 一 理真

編者序編者序 一 理真 淨宗法師著 編者序編者序 一 理真 3 編者序一半凡夫一半佛 佛 二 情切 佛 佛 一 一 三 意深 佛 一 佛 一 一 佛 佛 四 文美 一 凡 一 一 一 一 凡夫 一半凡夫一半佛 凡夫 佛 佛 凡夫 凡夫 一 佛 一 一 一半凡夫一半佛 佛 一 凡夫 佛 一 佛 凡夫 一 一 凡 佛 佛 凡 凡 佛 佛 凡 5 目錄4 一半凡夫一半佛 目錄一 人生小悟 3 4 7 8 4 5 6 3 6 7

More information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之 善男子 善女人 學習資料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之 善男子 善女人 學習資料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之 善男子 善女人 學習資料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善男子 善女人 發大誓願第六 ( 第二冊 449~746 頁 ) 無有地獄 餓鬼 禽獸 蜎飛蠕動之類 三皈五戒是建立在十善業道的基礎上, 修十善才是經上講的 善男子, 善女人, 才有資格接受三皈 如果連十善業都做不到, 來求受三皈, 授受三皈是有名無實,

More information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若欲披尋眾典, 勸處彌多, 遂以採集真言, 助修往益 何者? 欲使前生者導 後, 後去者昉前, 連續無窮, 願不休止, 為盡無邊生死海故 第二 據諸部大乘, 明說聽方軌者 於中有六 : 第一 大集經 云 : 於說法者, 作醫王想 作拔苦想 ; 所說之法, 作甘露想 作醍醐想 ; 其聽法者, 作增長勝 安樂集卷上 釋道綽撰 此 安樂集, 一部之內總有十二大門, 皆引經論證明, 勸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門內, 文義雖眾, 略作九門料簡, 然後造文 第一 明教興所由, 約時被機, 勸歸淨土 第二 據諸部大乘, 顯說聽方軌 第三 據大乘聖教, 明諸眾生發心久 近供佛多少, 欲使時會聽眾力勵發心 第四 辨諸經宗旨不同 第五 明諸經得名各異, 如 涅槃 般若經 等, 就法為名 ; 自有就喻, 或有就事, 亦有就時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民國 105 年 9 月出刊 贈閱 廣度十方眾生宗第旨雙月刊 22 期 Pure Land Buddhism September. 2016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 祖 慧遠大師 二 祖 曇鸞大師 三 祖 道綽大師 四 祖 善導大師 五 祖 承遠大師 六 祖 法照大師 七 祖 少康大師 八 祖 延壽大師 九 祖 省常大師 十 祖

More information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宗 旨 信 受 彌 陀 救 度 專 稱 彌 陀 佛 名 願 生 彌 陀 淨 土 廣 度 十 方 眾 生 Pure Land Buddhism January. 2016 雙 月 刊 第 18 期 民 國 105 年 1 月 出 刊 贈 閱 淨 土 宗 宗 祖 善 導 大 師 畫 像 中 國 淨 土 宗 十 五 位 祖 師 初 祖 慧 遠 大 師 二 祖 曇 鸞 大 師 三 祖 道 綽 大 師 四 祖

More information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根本大智, 即緣自性本具的智慧, 如不動智佛 無礙智佛等十智佛號 ( 二 ) 約如來示成正覺, 約自德緣, 以成佛號 : 十方諸佛以自己成就的德行, 應機現身示成正覺, 共具如來 應供 正遍知等等十通號 ( 三 ) 約如來利生方便緣, 約位進修, 以成佛號 : 就利益眾生的方便, 導入法身本智, 按 聖號具足, 萬德莊嚴 佛陀十號圓滿 ( 上 ) 王家軒 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3 期 2016 年 7 月 一 前言 佛陀十號圓滿 :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 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佛陀的尊稱, 如 釋迦牟尼 是 別號 ( 異譯 釋迦文, 義為 能仁寂默, 能仁則大悲度生, 不住涅槃, 寂默則大智冥理, 不住生死 ; 悲智雙運, 立此嘉稱 ), 佛 是通號 ; 別

More information

這是表示佛與菩薩特有的勝德, 菩薩修行的獨到法門, 也表示了利益眾生所特有的方便 ( 二 ) 能成為眾所共知的佛菩薩, 應有傳說的淵源與特殊的適應性 以初期的大乘經而論, 現在 ( 或過去 ) 佛與菩薩的名字 ; 過去發心 修行 授記的傳說, 是非常多的 但有的只偶然一見, 有的卻有許多經說到他的往

這是表示佛與菩薩特有的勝德, 菩薩修行的獨到法門, 也表示了利益眾生所特有的方便 ( 二 ) 能成為眾所共知的佛菩薩, 應有傳說的淵源與特殊的適應性 以初期的大乘經而論, 現在 ( 或過去 ) 佛與菩薩的名字 ; 過去發心 修行 授記的傳說, 是非常多的 但有的只偶然一見, 有的卻有許多經說到他的往 美國同淨蘭若週末共修課程講義 (16/July 7/August, 2016)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第八章宗教意識之新適應 1 (pp. 463 532) 第一節佛菩薩的仰信 2 (pp. 463 490) 第一項十方佛菩薩的出現 (pp. 463 465) 釋長慈 (2016/7/14) 一 十方現在多佛菩薩信仰之形成, 引起大乘法之流行 (p. 463) 大乘佛法的興起, 與十方現在的多佛多菩薩,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Microsoft Word - 2.\262b\244g\244Q\272\303\275\327\276\311\305\252.docx) 淨土十疑論導讀 講記 講述者 : 上下淨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 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修改 增刪 販賣 - 1 - 簡要目錄.. 一 淨土十疑論 ( 原文 ) 3 ~ 25 頁 二 淨土十疑論導讀 ( 講記 ) 26~ 210 頁 - 2 - 淨土十疑論 原文..隋天臺智者大師第一疑問曰 : 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 若欲救度眾生, 祗應願生三界, 於五濁三塗中, 救苦眾生 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

More information

スライド 1

スライド 1 從佛教學 談北朝佛像内在的造像知識 謝振發 佛教美術 : 佛塔 建築 禮敬對象 寺院 建築 佛教的空間 佛像 雕刻 禮敬對象 佛畫 繪畫 禮敬對象 書 法書 文獻 文字表述 佛教工藝 種種工藝 殿堂莊嚴 法具 用品 佛塔心柱四面像例法隆寺五重塔 法隆寺西院伽藍 北齊天保七年 (556) 趙郡王高叡造像 法隆寺金堂釈迦三尊像 東壁南壁南壁 莫高窟第 254 窟 幡 佛教美術 : 佛塔 建築 禮敬對象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13 期 民國 104 年 3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 祖 慧遠大師 二 祖 曇鸞大師 三 祖 道綽大師 四 祖 善導大師 五 祖 承遠大師 六 祖 法照大師 七 祖 少康大師 八 祖 延壽大師 九 祖 省常大師 十 祖 蓮池大師 十一祖 蕅益大師 十二祖 截流大師 十三祖 省庵大師 十四祖

More information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若有人於淨土教法生起殷重信心, 一時願力俱足, 念力提起, 發懇切心, 恭敬虔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當下能銷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清淨深心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當來成佛菩提種子, 因謹遵彌陀經教法如實虔修故, 十方諸佛悉皆護念, 彌陀乘願慈光加被, 淨土即刻蓮開一朶, 光華燦爛, 炯耀異常 百萬善門開啟, 念念當中六度功德同時具備, 戒定慧圓滿, 極樂淨土清淨大海眾菩薩讚嘆歡喜 因念佛故, 唯與彌陀願力相應,

More information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標楷體26號字)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頁 325-342( 西元 2012 年 ), 台北市華嚴蓮社 Collec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sis Relating to Buddhism Taipei Hua-yen Lotus Society0000-0000( 暫未申請 ) 一 前言 范明麗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班二年級 為什麼 深密解脫經 云 : 發菩提心菩薩, 狹劣心易得? 此問題引起筆者的好奇,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新眼光讀日本淨土宗法然上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_溫金柯_ doc

Microsoft Word - 2.新眼光讀日本淨土宗法然上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_溫金柯_ doc 2011 年 12 月 21-62 頁 新眼光讀日本淨土宗法然上人的 選擇本願念佛集 Reading Hōnen s Senchaku Hongan Nembutsu Shuwith New Eyes 溫金柯 Wun Jin-Ke 摘要 五代以後, 淨土信仰成為漢地佛教不同宗派的共同結論, 而不廢各宗的教學 而在日本, 法然上人的 選擇本願念佛集 建立 除了稱名念佛之外, 一切皆拋捨 的觀念, 產生深遠的影響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2.新眼光讀日本淨土宗法然上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_溫金柯_ doc

Microsoft Word - 2.新眼光讀日本淨土宗法然上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_溫金柯_ doc 2011 年 12 月 21-62 頁 新眼光讀日本淨土宗法然上人的 選擇本願念佛集 Reading Hōnen s Senchaku Hongan Nembutsu Shuwith New Eyes 溫金柯 Wun Jin-Ke 摘要 五代以後, 淨土信仰成為漢地佛教不同宗派的共同結論, 而不廢各宗的教學 而在日本, 法然上人的 選擇本願念佛集 建立 除了稱名念佛之外, 一切皆拋捨 的觀念, 產生深遠的影響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雙月刊 第 5 期 民國 102 年 11 月出刊 贈閱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發行人

More information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住位 十行位 十迴向位 十地位 等覺 妙覺, 這叫五十二位, 最後參普賢菩薩法身大士, 五十三位才圓滿了 在 華嚴經 上, 善財童子參彌勒菩薩, 他已經圓滿等覺菩薩, 跟普賢菩薩 跟彌勒菩薩一樣位置, 彌勒菩薩叫他再回頭參文殊師利菩薩 因為善財童子最初發心的時候, 是參文殊師利菩薩 淺說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的 普賢行願品 是立即成佛的 但是 大方廣佛華嚴經 說怎麼成的 從你最初開始發心 發菩提心 行 普賢行 爾後成就佛果 有時是因果同時 一發心就成正覺 這叫因 果同時 但是這個中間沒有講次第 華嚴經 就從次第開始講 一 念頓覺 立證菩提 怎麼立證的 中間的過程會跟大家說清楚 當我們坐禪的時候 說 禪門一炷香 頓超直入 立證菩 提 這個中間怎麼證的

More information

重點是現在我們有藉著發願的力量, 選擇往生何處的自由, 在此刻,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小心好好地選擇 我們要選擇我們有可能往生的地方, 而且是我們想往生的地方 接下來他說 : 準備好旅途上所需要的物品 在西藏, 當你要旅行時, 需要帶些食物, 因為途中沒有飯館或商店 在這裏, 所準備的是那些可以導致往生

重點是現在我們有藉著發願的力量, 選擇往生何處的自由, 在此刻,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小心好好地選擇 我們要選擇我們有可能往生的地方, 而且是我們想往生的地方 接下來他說 : 準備好旅途上所需要的物品 在西藏, 當你要旅行時, 需要帶些食物, 因為途中沒有飯館或商店 在這裏, 所準備的是那些可以導致往生 堪布卡特仁波切原文 : 恰美山居法 噶瑪恰美仁波切著中譯 : 楚村桑伯 雖然有許多報身淨土, 也有很多化身凡聖同居土, 但除了一個例外, 一般人是不可能轉生那些淨土的, 必須達到初地菩薩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轉生這些淨土 至於那些凡聖同居的化身佛土, 即使可能轉生那裏, 但是不是值得也還是個問題 例如說 : 我們所在的這個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佛土, 佛在這裏示現 他的教法也存在, 若你有緣, 也可以在這裏遇到許多的菩薩及法教

More information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的普賢行願 並藉由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指引, 南行參訪善知識的歷程, 點出菩薩道修行的次第 關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程的偈讚與圖繪, 收錄經藏的有 : 1 唐華嚴五祖圭峰宗密大師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禮讚, 稱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末會中, 圓器上根百城求法, 一生之內菩薩行圓, 為末世頓門修證軌範, 善財菩 華嚴經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新探 ( 上 ) 王家軒刊載於 美佛慧訊 166 期 2017 年 1 月一 緣起 華嚴經 是佛門的寶藏, 廣大圓融莊嚴, 華嚴 是 開演萬行之因華, 莊嚴萬德之佛果, 以萬行交飾, 緣起集成故, 又名 雜華經 相傳是由有 第二佛陀 之稱的大乘八宗共祖 龍樹菩薩 從龍宮請出 依佛陀弘法度生的因緣, 自古以來有 開悟的楞嚴 成佛的法華 富貴的華嚴 的說法, 所以圭峰宗密大師說

More information

12 中國哲學Chinese philosophy

12 中國哲學Chinese philosophy 中國圖書分類法 ( 討論稿 ) 指導委員 : 胡歐蘭 執行秘書 : 白朝琴 小組委員 : 白朝琴 連鍾蕙 郭妮娜 陳秀珍 釋自衍 Buddhism 佛教是由印度釋迦牟尼佛創始, 於 東漢 時傳入中國本法的設計, 以中國佛教為重心 220 佛教總論 220.1 佛教教理 220.11 佛教哲學 220.111 論理學佛教邏輯 因明入此 220.113 倫理學人生觀入此 220.117 宇宙論 220.12

More information

念佛法門專題

念佛法門專題 1念佛法門專題 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 淨空法師講述講記小組恭敬整理淨空法師於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在新加坡淨宗學會開示 念佛法門專題,共計二小時 講記小組親聆音帶,摘要記錄,順文整理,草成此篇,供養讀者 諸位同修大家好: 佛就是 作佛, 習佛的存心,心與佛同,才能真正掌握根本 南無阿彌陀佛,每個 都會念,可是結果卻不同, 能往生, 不能往生 說實話,往生的 少,不能往生的 多 即使生 2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也不相同,

More information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 天主教 台灣地區主教團主席 ) 吳若權 ( 作家 ) 陶 ( ) 生命的價值 目錄 生命的價值 2 青少年問題面面觀 4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 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18 墮胎是不尊重個體的生存權 28 栽培自我, 展現生命之光 40 生命的價值 聖嚴法師與單國璽樞機主教 吳若權 陶喆的對話 生命的價值 時間 : 二 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地點 : 台灣大學綜合體育館 主持人 : 劉麗惠 ( 電視台主播 ) 對談人 : 聖嚴法師 ( 法鼓山創辦人 ) 單國璽樞機主教

More information

T1969A 樂邦文類

T1969A 樂邦文類 目次 編輯說明章節目次樂邦文類序樂邦文類序樂邦文類序經呪論大藏專談淨土經論目錄法華經彌陀迹中化緣之始悲華經三聖因願授記名號一向出生菩薩經彌陀因行成就眾生無量壽經法藏比丘發願莊嚴妙土彌陀偈經彌陀本願取土之相首楞嚴經勢至獲念佛圓通鼓音王經彌陀國城父母親屬阿彌陀經極樂過十萬億佛土阿彌陀經七日不亂感佛往生觀無量壽經行三種業得生西方觀無量壽經初修日觀送想西方觀無量壽經第八像觀約心觀佛觀無量壽經具三種心即得往生觀無量壽經下品下生十念功成觀無量壽經韋提侍女皆得往生阿彌陀經以疑惑心生西方界邊無量壽經不了佛智胎宮受生菩薩處胎經生染著心墮懈慢國平等覺經淨土聲聞修行證果無量壽經揀五逆謗法不得往生無量壽經三輩修因往生之相無量壽經較量二土修善不同無量壽經往生淨土菩薩眾多無量壽經法滅留經百歲度人無量壽經勸各精進努力求之無量壽經無量壽佛光明普照無量壽經寶鉢飲食自然盈滿華嚴經較量二土晝夜長短文殊說般若經修一行三昧專稱佛名般舟經修佛立三昧專念彌陀方等大集經修佛立三昧中道觀法華嚴經解脫長者得唯心念佛門華嚴經依普賢願主得生極樂法華經聞經修行即往安樂世界大寶積經發十種心得生極樂隨願往生經娑婆濁惡偏讚西方大集日藏經念佛隨心覩見大小目連所問經無量壽國易往易取十往生經念佛之人菩薩守護觀佛三昧經佛記文殊當生極樂文殊發願經文殊發願求生極樂入楞伽經佛懸記龍樹生極樂國善信摩親經善信厭女求生淨土首楞嚴經情想多少論報高下守護國界主經命終善惡感報優劣無量壽修觀行供養儀軌無量壽如來拳印真言

More information

第一篇文概說第七章公文的用語及標點符號公本篇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公文的意義 第三章 公文與高 普 特各類考試 第四章 公文程式之意義及演變 第五章 公文之分類及其行文系統 第六章 公文之結構與行款 第一篇 第一章緒論 003 第一章緒論 等 等 004 最新應用公文 第一篇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005 第二章公文的意義 第一節 一 須為公務員製作之文書 二 須為公務員 職務上 製作之文書 006

More information

學佛五講

學佛五講 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 04 第一六講 第二五講 目錄 P.147 P.151 #5 Track 3 11:20-12:20 16. 十種威力 讚 P.151 #5 Track 3 17. 圓滿七海 讚 P.153 12:20-end P.153 18. 盡學普賢 讚 P.154 P.154 19. 學文殊行 讚 P.155 P.155 20. 行願功德 讚 P.157 P.157 21. 滅罪生福 讚

More information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答 曰 : 為 米 二 斗 一 升 五 分 升 之 三 術 曰 : 以 粟 求 米, 十 二 之, 二 十 五 而 一 臣 淳 風 等 謹 按 : 粺 米 之 率 二 十 有 四, 以 為 率 大 繁, 故 因 而 半 之, 故 半 所 求 之 率, 以 乘 所 有 之 數 所 求 之 率 既 減 九 章 算 術 西 漢 張 蒼 耿 壽 昌 編 定 魏 劉 徽 注 唐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郭 書 春 校 點 九 章 算 術 卷 第 二 魏 劉 徽 注 唐 朝 議 大 夫 行 太 史 令 上 輕 車 都 尉 李 淳 風 等 注 釋 粟 米 以 御 交 質 變 熒 易 粟 米 之 法 凡 此 諸 率 相 與 大 通, 其 特 相 求, 各 如 本 率 可 約 者 約 之, 別 術 然 也 粟

More information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法語 ( 三編 ) 弟子記錄淨空法師修訂 處事難, 處人更難 ; 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 這些就是修行 學佛的人, 心有所求最好勸人求佛菩薩, 求 人 求不到, 我們會生煩惱 求佛菩薩 相信佛菩薩, 緣成熟的時候, 佛菩薩自然會為我們安排一切 世間無論如何變, 萬變中我們要求不變, 唯一不變的就是 念佛求生淨土 時局險惡, 災難頻繁, 我們想做好事, 而好事多磨, 沒有清淨心 沒有智慧和定力,

More information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編撰教育部出版中華民國 96 年 9 月 攜手拼出圓滿的幸福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林育瑋 3 目錄 幸福拼圖 序文...p.2 引言 能和心愛的人共度一生, 就是最大的幸福!...p.6 幸福方程式 : 我 + 你 = 幸福關鍵一 我...p.10 關鍵一 你...p.20 關鍵一 +...p.28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多撇步 附錄一...p.48

More information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 業三福了淨空法師門都能成佛, 可是在眾生有利 鈍根的根性淨傳淨居士錄校正因輯佛教的經典, 字字句句都含著無量義諦, 隨著一切眾生的知見見解, 個人所得的利益自有淺深廣狹的不同 如果我們能誠心祈求 體會 奉行, 則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殊勝的利益, 這就是三寶對我們的加持 而世俗所講佛菩薩對我們的保佑, 也就在此 由此可知, 佛法裡面沒有迷信, 它有理論 方法, 教導我們怎樣去修學 一 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宗經典裡的開示,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經全文 法會聖眾第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 其名曰 尊者憍陳如 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連 尊者迦葉 尊者阿難等 而為上首 又有普賢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 彌勒菩薩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 皆來集會 法會 聖 眾 第一 眾萬二千人俱 解 這一品經文 是說明當時親自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會的聽眾殊勝 法會 釋迦牟尼

More information

經典專題問曰 : 大乘般若 是明一切法皆空, 如心經 金剛經等, 所明 : 既一切 法皆空, 為何又有西方淨土的可說? 又經論所明 :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為何離心識之外, 更有諸佛淨土呢? 答 : 噫! 這皆是未能深明佛法圓融一貫的道理, 須知佛法的明空正為破執故, 是即有而說空, 然有乃非有

經典專題問曰 : 大乘般若 是明一切法皆空, 如心經 金剛經等, 所明 : 既一切 法皆空, 為何又有西方淨土的可說? 又經論所明 :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 為何離心識之外, 更有諸佛淨土呢? 答 : 噫! 這皆是未能深明佛法圓融一貫的道理, 須知佛法的明空正為破執故, 是即有而說空, 然有乃非有 斌宗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釋節錄(5) 信自心 : 這是說信自己現前一念靈覺不昧的本性, 常住不變的真心, 與彌陀是無二無別的, 但自無始以來深被煩惱所蔽, 所以枉受的生死不休 一念發心念佛, 以萬德之洪名的彌陀, 可消億劫深重的業障, 同時惑盡自然會成正覺, 親見自心的彌陀, 華嚴經所謂 : 一切眾生, 本具如來智慧德相, 因妄想執著, 不能證得, 若離妄想, 則一切智 自然智 無礙智, 皆得現前 當知此真心,

More information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大般若經》的佛隨念 Title 佛隨念之現觀加行 Author(s) Chan, NC Citation Journal Of Chi Lin Center, 2011, VII, p. 129-164 Issued Date 2011 URL http://hdl.handle.net/10722/164937 Rights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Hong Kong License

More information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便門不為自身求安樂, 但願眾生得成佛, 即名為樂清淨心 這種樂清淨心是欲令一切眾生同得大乘菩提覺法樂, 同得生西方安樂國, 無有眾苦, 但受諸樂, 不變不失, 安住大般涅槃, 具足常樂我淨, 自在清淨的真實功德樂 這才是 往生論 所說的順大乘菩提門法 八 名義攝對 往生論 說 智慧 慈悲 方便三種門 五念門是 往生論 的心要 ( 二 ) 陳木子玄奘學術研究院教師 這智慧 慈悲 方便三者, 即是無上菩提心, 是成佛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條件, 與 觀經 大般若經 所說三種心, 含義相同 假如修五念門, 僅知念佛 拜佛 作願 觀察, 而沒有智慧 慈悲 方便迴向, 則不能遠離三種與菩提相違的法, 當然會產生障礙菩提大道 大菩提心不成, 不僅不可能成佛, 往生淨土亦是不容易, 行者當慎思之 七 順菩提門 菩薩遠離三種相違菩提門法,

More information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五)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五)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 五 ) 目錄 一 示修持方法... 1 不失菩提心修諸善法... 1 愛佛法喜歡佛法信受奉行... 2 信解行證... 5 依靠自性不靠外境... 8 利益眾生的四種原則... 12 捨棄享受努力修學... 15 二 論生死大事... 18 修行重了生死... 18 三 勸深信因果... 21 自私自利禍之本源... 21 健康是真正的幸福... 24 生財之道... 26 四

More information

地藏經的啟示

地藏經的啟示 目錄前言--------------------------------------------------------5壹 略釋講題-----------------------------------------------12貳 地藏經大意---------------------------------------------16一 本經的殊勝-------------------------------------------161.諸佛來集----------------------------------------------182.放光獻瑞

More information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8, No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A淨土聖賢錄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8, No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A淨土聖賢錄 修訂日期: 2009/04/22 發行日期: 2009/5/9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http://www.cbeta.org 資料底本: 卍新纂續藏經 Vol. 78, No. 1549 原始資料: CBETA 人工輸入 CBETA 掃瞄辨識 No. 1549-A淨土聖賢錄敘 至哉淨土之教 其諸聖人所由以踐形者乎 孟子曰 形色 天性也 知形色之為 天性 則不容離土以言心 知天性之為形色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8 期 民國 103 年 5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發行人

More information

16?????[?????~???Q??1030303

16?????[?????~???Q??1030303 1 中 論 觀 縛 解 品 [ 吉 藏 釋 此 品 由 來 ] 此 一 品 生 有 遠 近 通 別 (p.592) ( 一 ). 遠 來 由 所 言 遠 者, 小 乘 大 乘 外 道 內 道 並 言 有 縛 有 解 約 內 外 大 小 所 計 以 辨 解 縛 : 總 約 外 道 執 以 辨 解 縛 外 道 有 二 : 一 者 云 眾 生 縛 解, 自 然 而 有, 無 有 因 緣, 一 切 眾 生,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 專稱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民國 106 年 9 月出刊 贈閱 廣度十方眾生宗第旨雙月刊 28 期 Pure Land Buddhism September. 2017 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 二祖 曇鸞大師 三祖 道綽大師 四祖 善導大師 宗祖 五祖 承遠大師 六祖 法照大師 七祖 少康大師 八祖 延壽大師 九祖 省常大師 十祖 蓮池大師 十一祖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12 期 民國 104 年 1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版權開放歡迎流通

More information

大乘起信論 名相 財團法人嚴淨菩提教育基金會恭印 35 2 36 3 37 4 38 5 39 6 40 7 41 8 42 9 43 10 44 11 45 12 46 13 47 14 48 15 49 16 50 17 51 18 52 19 53 20 54 21 55 22 56 23 57 24 58 25 59 26 60 27 61 28 62 29 63 30 64 31 65

More information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目錄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2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8 三 皈依三寶的方法 19 四 皈依三寶的利益 29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一 為何要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0 皈依三寶的意義 二 什麼是皈依三寶? 11 12 皈依三寶的意義 1. 2. (1) (2)

More information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認識佛教 ( 幸福美滿的教育 ) 淨空法師講於 1991 年 12 月美國邁阿密已修訂出版 目錄一 什麼是佛法?... 1 二 什麼是佛教?... 4 三 現代的變體佛教... 6 四 佛陀的教育目標... 8 ( 一 ) 佛教的學位制度... 8 ( 二 ) 佛教的教學目標... 9 五 佛教教育之入門 地藏經... 10 ( 一 ) 大圓滿... 10 ( 二 ) 大乘圓滿法 / 地藏 / 觀音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Microsoft Word - no.170\244j\255\274\265L\266q\271\330\270g\245\325\270\334\270\321.doc)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序 黃念祖上師, 學淨於夏蓮居大德, 學密於蓮華正覺王家齊上師 王上師與華藏上師, 同是諾那祖師傳下之金剛阿闍黎 二師相交甚篤, 雖因時局所迫, 闊別天宇, 然相互護持之情, 終生不渝, 實為後世懍遵之典範也 據華藏上師所言, 王上師每譯出新法本, 第一份譯稿必寄付華藏上師 此情此景, 每一思及, 無不令我輩自愧自慚 王上師既將法脈傳付黃念祖上師, 則黃上師與我等, 實是系出同源之師兄矣

More information

Untitled

Untitled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17 期 民國 104 年 11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十五位祖師 初祖 慧遠大師二祖 曇鸞大師三祖 道綽大師四祖 善導大師 ( 宗祖 ) 五祖 承遠大師六祖 法照大師七祖 少康大師八祖 延壽大師九祖 省常大師十祖 蓮池大師十一祖 蕅益大師十二祖 截流大師十三祖 省庵大師十四祖 徹悟大師十五祖 印光大師

More information

種變化 ; 即是神通力度眾生 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 若總若別 其有眾生, 繫心稱念, 莫不除障獲益, 皆生佛前 ; 即是名號度眾生 計今時眾生, 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 正是懺悔修福, 應稱佛名號時者 若一念稱阿彌陀佛, 即能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念既爾, 況修常念, 即是 恆懺悔人也 又若

種變化 ; 即是神通力度眾生 四者諸佛如來有無量名號, 若總若別 其有眾生, 繫心稱念, 莫不除障獲益, 皆生佛前 ; 即是名號度眾生 計今時眾生, 即當佛去世後第四五百年, 正是懺悔修福, 應稱佛名號時者 若一念稱阿彌陀佛, 即能除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念既爾, 況修常念, 即是 恆懺悔人也 又若 發心 安樂集 卷上 唐并州玄中寺道綽禪師撰 此 安樂集 一部之內, 總有十二大門 ; 皆引經論證明, 勸信求往 今先就第一大門內, 文義雖眾, 略作九門料簡, 然後造文 第一 明教興所由, 約時被機, 勸歸淨土 第二 據諸部大乘, 顯說聽方軌 第三 據大乘聖教, 明諸眾生發心久近, 供佛多少 欲使時會聽眾, 力勵 第四 辨諸經宗旨不同 第五 明諸經得名各異 : 如 涅槃 般若經 等, 就法為名 ;

More information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2011 年 6 月 3 日至 6 日馬港同修佛法交流會之 如何修行才能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學習資料 ( 修訂版 ) 目錄 緣起 2011 年 6 月 4 日及 5 日之學習研討 上下恭錄自淨空老法師講述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第一綱目 : 為什麼要學佛? 第 1~2 頁 第二綱目 : 修行的次第是什麼? 第 3~5 頁 第三綱目 : 修行究竟是修什麼? 第 6~7 頁 第四綱目

More information

目次編輯說明章節目次淨土指歸集目錄原教門第一前文教藉緣興彌陀因地三聖因地淨邦殊勝諸佛護念文殊教誡與佛有緣折攝二門唯心發現四種饒益廬山結社十八大賢蓮社立祖歷代宗尚宗旨門第二前文心觀為宗念佛通別四大淨穢三身勝劣三輩九品六即明佛寂光有相勝妙方便心外無法無生而生生即無生淨土唯心水澄月現譬如磨鏡十種無礙舉一全

目次編輯說明章節目次淨土指歸集目錄原教門第一前文教藉緣興彌陀因地三聖因地淨邦殊勝諸佛護念文殊教誡與佛有緣折攝二門唯心發現四種饒益廬山結社十八大賢蓮社立祖歷代宗尚宗旨門第二前文心觀為宗念佛通別四大淨穢三身勝劣三輩九品六即明佛寂光有相勝妙方便心外無法無生而生生即無生淨土唯心水澄月現譬如磨鏡十種無礙舉一全 目次編輯說明章節目次淨土指歸集目錄原教門第一前文教藉緣興彌陀因地三聖因地淨邦殊勝諸佛護念文殊教誡與佛有緣折攝二門唯心發現四種饒益廬山結社十八大賢蓮社立祖歷代宗尚宗旨門第二前文心觀為宗念佛通別四大淨穢三身勝劣三輩九品六即明佛寂光有相勝妙方便心外無法無生而生生即無生淨土唯心水澄月現譬如磨鏡十種無礙舉一全收法相門第三前文道有難易定散二業揀示西方二土苦樂娑婆十難淨土十易皆正定聚橫豎二出顯密二修乘戒緩急魔佛真偽兜率勝劣永明料揀法離四執理觀相應智能導行循業發現

More information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 廣度十方眾生宗旨 贈閱 雙月刊 第 15 期 民國 104 年 7 月出刊 淨土宗宗祖 善導大師畫像 中國淨土宗 十五位祖師 初 祖 慧遠大師 二 祖 曇鸞大師 三 祖 道綽大師 四 祖 善導大師 五 祖 承遠大師 六 祖 法照大師 七 祖 少康大師 八 祖 延壽大師 九 祖 省常大師 十 祖 蓮池大師 十一祖 蕅益大師 十二祖 截流大師 十三祖 省庵大師 十四祖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