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管理制度

Size: px
Start display at page:

Download "教学计划管理制度"

Transcription

1 1

2 目 录 第一部分教学行政管理 1.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 试行 ) 7 2.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程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分院二级管理的意见 学校校系二级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 30 第二部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5.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 ( 试行 )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 的通知 41 附件 1: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编制说明 43 附件 2: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46 附件 3: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49 附件 4: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55 附件 5: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61 附件 6: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64 附件 7: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70 附件 8: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应申报品牌专业的指导目录 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学校专业建设管理规定 ( 试行 ) 79 2

3 9.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 ( 试行 ) 关于制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若干意见 ( 试行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通知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 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实施细则 99 附件 1: 校企合作项目立项申请书 106 附件 2: 校企合作项目学期 ( 年度 ) 考核表 110 第三部分课程管理 15.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学校专业课程标准编制与管理规定 ( 试行 ) 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 试行 ) 119 附件 1: 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报书 122 附件 2: 课程教学资源库立项申报书 130 附件 3: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138 附件 4: 课程教学资源库评审指标体系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 143 附件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学校学分制条件下的选课制度 学校重修课管理规定 关于做好 2007 年五年制高职公共课教材使用工作的函 152 3

4 23. 学校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153 第四部分教学运行管理 24.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学校教师课务安排 调课 代课等相关规定 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163 附件 : 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单 学校考核规程 学校实践教学管理规定 学校实验实习安全管理办法 175 附件 1: 金工安全操作规程 178 附件 2: 电工电子安全操作规程 183 附件 3: 化工安全操作规程 185 附件 4: 建筑实训安全操作规程 189 附件 5: 计算机房安全管理规定 学校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学校捐赠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 学校技能大赛工作制度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 216 4

5 37. 学校关于切实做好毕业班级顶岗实习工作的意见 学校毕业设计 ( 论文 ) 教学工作规范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细则 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 学校图书馆规章制度 学校文印室管理制度 学校上课规范 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常规管理考核细则 247 第五部分教学质量管理 46.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 学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校教学督导工作条例 学校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 262 附件 1: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框架图 266 附件 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流程图 267 附件 3: 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流程图 268 附件 4: 校级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图 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办法 270 附件 1: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Ⅰ( 学生用 ) 273 附件 2: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Ⅱ( 教研室同行用 ) 274 附件 3: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Ⅲ( 系部领导用 ) 275 5

6 附件 4: 教师进行教改 教研评价计分表 ( 系部审核用 ) 276 附件 5: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汇总表 Ⅰ( 系部用 ) 277 附件 6: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结果汇总表 Ⅱ( 教务处用 ) 学校学生满意度测评表 学校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测评调查表 281 第六部分教师队伍管理 53.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荐学院专业带头人的通知 282 附件 1: 专业带头人推荐表 284 附件 2: 申报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汇总表 291 附件 3: 专业带头人考评表 学校三级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考核管理办法 294 附件 1: 三级骨干教师评选标准 296 附件 2: 三级骨干教师评审表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 学校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 316 附件 : 兼职教师聘用协议书 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有关规定 320 附件 : 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手册 学校教师进修培训管理规定 学校 双型师 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 333 6

7 附件 1: 双师型 教师申报表 335 附件 2: 优秀 双师型 教师申报表 340 附件 3: 双师型 教师推荐汇总表 345 附件 4: 优秀 双师型 教师推荐汇总表 学校关于开展教师 十佳标兵 评选活动的通知 学校关于加强技能教学管理 提高师生技能水平的意见 学校关于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类大赛制度的意见 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357 第七部分教科研管理 66. 学校课题 ( 项目 ) 管理办法 359 附件 1: 校级课题申报表 363 附件 2: 校级课题成果鉴定表 学校教科研成果评选奖励暂行办法 学校听课评课制度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 学校教研室主任职责 学校备课组长职责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374 第八部分其他 73. 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 ( 试行 ) 378 附件 : 教职工奖励性绩效考核量化评分表 383 7

8 第一部分教学行政管理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 ( 试行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加强和改善我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根据国家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教师法和本省有关职业教育的条例 规定, 遵循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 依据科学性 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 第三条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第四条学校必须重视文化建设 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发挥学科课程 环境课程 活动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的育人功能, 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培育良好的教学风气, 使学校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和教材管理第五条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根据本地经济结构和有关行业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专业 要通过加强教学管理, 推动专业的现代化建设, 形成优势, 办出特色 第六条教学计划 1. 教学计划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文件, 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2. 教学计划分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 指导性教学计划由教育部或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省教育厅制定和颁发 实施性教学计划由学校按照指导性教学计划及有关行业和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 3. 对于无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专业, 学校应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吸纳有关行业 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 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制定 实施性教学计划由以下部分组成 : 招生对象与学制 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及要求 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 按周分配 )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实习教学计划表和有关教学计划的说明 实习教学计划一般包括 : 实习教学目标 ( 含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标准 ) 教学实习课题和实施要求 生产实习安排 时间分配等 4. 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程序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专业名称应科学 准确 规范, 体现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内涵 专业名称应符合教育部颁发的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和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 7

9 导性专业目录 ( 试行 ) (1) 专业论证 学校通过对有关人才需求的调研以及专业岗位工作分析, 明确与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 群 ) 职责和主要工作范围,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2) 拟订计划 构建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妥善处理各类课程关系 ; 保证必修课程的开设和课时 ; 确定选修课程和课时比例 ; 安排好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 应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3) 审核报批 实施性教学计划由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讨论, 经分管教学校长审核, 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实施性教学计划必须在新生入学前完备 经审批的教学计划须严格执行, 不能无原则更动 ; 学校应根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 对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适时修订 修订后的教学计划需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5. 学校应按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德育课程 各专业均应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程有 : 语文 数学 外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与健康 其他文化基础课程, 如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音乐 美术 综合文科 综合理科等, 学校可根据专业需要开设或以任选课的方式开设 专业课程 ( 含实践课程 ) 的教学内容应针对相应职业岗位 ( 群 ) 的能力要求确定, 应能够覆盖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学校应开设发展学生个性 兴趣和特长, 发挥学生潜在能力, 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任选课程 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为 10-20% 6. 周学时数一般为 24 30, 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可按每周 小时安排 ( 一小时折一学时 ) 安排 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一般为 4:6 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一般为 50%, 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半年至一年 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 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 ( 专业 ), 以及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员或采用远程教育手段的学校 ( 专业 ), 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 第七条教学大纲 1. 教学大纲是学校实施课程教学工作, 统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由以下部分组成 :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教学内容和要求 理论教学和实验 ( 实习 ) 的时数 教法和学法建议及必备的教学设施要求 有关教学大纲的说明 2. 教学大纲按课程编写 教学计划中的每门课程 ( 含独立设置的实习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 ) 均应有教学大纲 学校应采用部颁和省颁的教学大纲或市职教教研机构制定的教学纲要 无统一教学大纲的课程, 学校应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 业务范围 教学时数, 组织教研室制订教学基本要求, 经教务处或专业办 ( 专业部或系 ) 审核, 分管教学校长审批后执行 3. 任课教师必须认真按照教学大纲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进行教学 执行中对教学内容和要求有所增删和调整, 须经教务处或专业办 ( 专业部或系 ) 批准 一般不得减少实践教学时数 8

10 教学大纲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应在课程开设前备齐 第八条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要依据 德育课程和主要文化基础课程教材由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确定, 专业课程教材由学校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教材目录自主选择 对未作统一规定的, 学校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由教务处征求教研室意见后提出教材使用方案, 经分管教学校长审核后确定 学校应有目标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 编写必需的校本教材 ( 讲义 ) 校本教材 ( 讲义 ) 的内容应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职业岗位变化的要求, 体现新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方法, 具有职业教育特色 教材必须在开学前备齐 学校配备专人管理, 由教务处主任负责 第三章教学行政管理第九条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应建立结构合理 责权清晰 分工协作 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 分管教学校长具体负责 学校根据实际需要, 可设立教务处 实训处 专业办 ( 专业部或系 ) 教科研室等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 教研室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 第十条计划管理 1. 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依据, 按学期制定 教学工作计划主要由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重点工作, 主要措施及其人员 时间 任务安排等基本内容组成 教学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校长在开学前一周拟定, 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批, 开学前发至各部门 校长每学期应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两次检查 学期结束前由分管教学校长对计划执行情况作出书面总结 2. 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工作计划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研究机构工作计划是学校组织 实施 协调 检查教学工作的依据, 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按学期制定 部门工作计划主要由学期工作目标, 重点工作, 主要措施及其人员 时间 任务安排等基本内容组成 部门工作计划由部门负责人拟定, 经分管教学校长审批后在开学第一周执行 每学期由分管教学校长检查两次, 学期结束前由各部门负责人对计划执行情况作出书面总结 3. 教研室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根据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按学期制定 教研室工作计划主要由学期工作目标 重点工作 主要措施 具体工作安排等基本内容组成 教研室工作计划由教研室组长拟定, 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 分管教学校长审批后执 9

11 行 每学期由相关部门检查两次 学期结束前教研室组长对计划执行情况作出书面总结 4. 课程授课计划课程授课计划是教师组织课程教学的具体安排 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教材和教学进程表按学期编制 课程授课计划由说明和授课计划表两部分组成 说明部分包括 :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等 ; 授课计划表包括 : 周次 授课顺序 章节内容摘要 学时安排 实验安排 作业安排 考核时间和方法等 课程授课计划在开学前完成, 经教研室或备课组讨论, 报相关部门审核后执行 任课教师应严格执行课程授课计划 因特殊情况确需变动, 应按上述程序报批, 并作记录说明 相关部门对任课教师执行课程授课计划情况应定期检查 第十一条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必要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有 : 各级教学管理机构的职责 ; 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 教学过程监控与反馈制度 ; 教学设施管理制度 规定等 教学管理制度由校长责成有关部门制定, 由校长办公室颁发 第十二条教务常规管理 1. 教务常规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 是稳定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 教务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 应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教务常规管理包括制定校历表 作息时间表 教学进程表 课程表 班级日志, 下达教学任务书, 进行教学文书档案 教学业务档案 学生学籍档案 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等 2. 制定 四表一志 (1) 校历表校历采用表格形式按学年或学期编制 由寒暑假起讫时间 教学活动周 开学 注册 入学教育 军训 校运动会 考试 毕业教育的日期和法定节假日以及其他全校性活动的日程等部分组成 校历表在开学前经校长办公会议审批后印发各部门 (2) 作息时间表作息时间表在每学期开学前发至各部门和班级 执行中如有变更, 须提前一周将变更后的作息时间表下发 (3) 教学进程表教学进程表是每学期班级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 由教务处根据校历 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编制 内容包括班级 班主任 课程名称 学时数 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周数安排 考试日期等 教学进程表在开学前一周编好, 经分管教学校长审批后执行 教学进程表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更 (4) 课程表课程表包括全校总课程表 班级课程表和任课教师课程表 课程表由教务处编制 班级课程表 任课教师课程表和教学任务书在开学前与作息时 10

12 间表一并发至班级和任课教师 课程表一经公布, 不得随意变动 因特殊情况需调整, 须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由教务处下达调课通知 (5) 班级日志班级日志由周次 日期 节次 课程 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作业 学生学习及出勤情况等部分组成 任课教师授课后应逐项认真填写 教务处或专业办 ( 专业部或系 ) 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发现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3. 档案 资料和学籍管理 (1) 教学文书档案管理主要内容有 : 上级及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议 通报 指令 批复 条例 规定 制度等文件 ;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 教学管理职能部门 研究机构和教研室的工作计划与总结 ; 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评估的总结 ; 学校教学工作的各种上报材料 ; 教学改革方案和总结 ; 其他有保留价值的教学管理资料 教学文书档案由教务处负责收集, 按学年建档 保管 (2) 教学业务档案管理主要内容有 :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及其执行情况说明表 ; 教材使用情况说明表 ; 校历表 教学进程表 课程表 选修课安排表 课程授课计划表 班级日志 ; 学期教学进度检查表 ; 课程考核试题 标准答案 样卷和成绩考核质量分析表 ; 各门课程的学生成绩和学分记载表 ; 实验 实习 社会调查的计划 大纲及指导书 任务书 教材, 能反映实践教学情况的有关资料 ; 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情况记载表 ; 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 修订教学计划的论证报告 ; 毕业生情况调查表及分析报告等 教学业务档案由教务处负责收集, 按专业 年级建档, 学生毕业后交学校档案室保管 毕业生情况调查表按专业每届选留 10 份 不及格试卷和补考试卷须保留至学生毕业后一年 (3) 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主要内容有 : 11

13 全校学生总名册 ; 学籍卡 ; 招生办公室批准的录取名单 ; 保留入学资格 休学 复学 退学 试读等文件 ; 在校学生人数变动统计表 学生学籍档案由校长指定部门负责 学籍卡按班级建档, 其余材料按学年建档 学生毕业后交学校档案室保管 (4) 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主要内容有 : 教师工作情况登记表 ; 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 论文 专著 编写的教材及参考书 译文 教科研成果材料等 ; 有关教学质量 业务水平的考评及奖惩材料 ; 业务 技术培训等继续教育材料 ; 学历证书复印件, 任职资格 聘约等材料 教师的业务档案由校长指定有关部门收集 建档 保管 第四章教学过程管理第十三条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学校要确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 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课程意识, 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第十四条教学常规学校应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 使教师的备课 授课 作业 辅导 考核等各个环节更为科学 规范 有效 1. 备课备课分五个阶段, 即学期备课 ( 了解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学期课程授课计划 ) 单元备课( 理清章节教学内容的关联, 确定重点 难点 ) 课次备课 课前备课 课后反思 提倡集体备课 备课要做到备学生 备内容 备方法 备学生 是指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习态度 学习需要 学习方式和习惯 ; 备内容 要求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重点和难点, 处理好相关课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应反映行业一线的实际, 突出应用性 实践性, 注意补充新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方法 ; 备方法 要求因材施教, 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考虑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 教案包括首页 教学过程设计二部分 理论课程教案的首页有课题序号 授课班级 授课课时 授课形式 授课章节名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更新 补充 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和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应有教学程序与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实验 ( 实践 ) 设计 课堂小结 作业安排 12

14 实习课程教案有实习课题 职业技能训练目标 有关的工艺规范要求 安全要求 形成职业技能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课内训练作业 课外训练作业 教学场所及设施要求等部分 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好两周教案, 学期中应提前写好一周教案 理论课程教案根据课程授课计划按课次编写 实习课程一般编写日教案 不准沿用旧教案, 禁止无教案上课 学校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 2. 授课理论课程教师授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 (1) 娴熟运用基本教学技能 : 导入技能 语言技能 提问技能 板书技能 运用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技能 演示技能 强化技能 反馈技能 练习技能 课堂组织技能 变化技能 结束技能等 (2) 要根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 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 必须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 (3) 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营造学生为主体的和谐学习氛围 实习课程教师授课包括如下基本环节 : (1) 组织教学 检查本课题技能训练设施和实习材料是否齐备, 学生准备工作是否就绪 (2) 结合相关理论讲解本课题训练目标 工艺规程和操作要领, 明确有关安全事项, 并讲解示范 (3) 指导学生训练, 巡回辅导 (4) 集中讲评 (5) 布置课外训练作业或思考题 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教师授课时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3. 作业作业一般包括预习或复习课本 ; 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 ; 完成书面作业 口头作业 实践技能作业等 作业应依据教学目标设计, 具有典型性 综合性, 使学生可举一反三 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周作业量按中等程度学生完成时间约等于周学时数的 1/3 1/2 为宜 教师应认真及时批改作业, 原则上要求全收全改 要有批改记录和成绩记载 对作业中普遍性错误要集中讲评, 不合格作业要订正或退回重做 学校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每学期至少抽查两次 4. 辅导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 个别辅导 组织互补等形式 13

15 辅导课应由教务处或专业办 ( 专业部或系 ) 统一安排, 并对辅导时间 内容作记录 5. 考核考核可采取考试 考查 技术等级鉴定等方式 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理论课程考试可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 口试与笔试相结合 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形式 ; 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 卡片提问 作业练习 阶段测验 学习总结 调查报告 论文撰写等形式, 在平时教学中进行 任选课程考核可采用考查或学习过程 ( 出勤与学习态度 提问与讨论 课堂笔记 平时作业 终结性作业 ) 考量的形式 实习课程应根据实习教学计划安排, 采用教学实习考核 生产实习考核和技术等级考核鉴定等形式进行 考试考查成绩的评定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考核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并充分考虑生源学习状况命题, 应采取分层次命题的方式 期末考试的课程应拟定水平份量相当的两份试卷, 并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命题应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知识题 综合分析题 应用提高题比例恰当 考试课程原则上实行考教分离, 并应逐步建立课程题库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 成绩考核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学校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加强考风考纪教育, 认真做好命题 监考 阅卷 评定成绩 质量分析等环节工作 应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考核改革 任课教师应对考试进行质量分析, 明确改进教学的目标 质量分析表应在考核结束后一周内报教务处 教务处应抽查阅卷情况, 并对各课程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及时反馈至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应将试卷 ( 含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 ) 及时交教务处保存 学生成绩一式三份, 教务处 班主任各一份, 任课教师保存一份 第十五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 生产实习 实验 课程设计 大型作业 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 ( 论文 ) 等 教学实习在校内实习场所进行, 必须定课题 定时间 定工位 定考核 生产实习在校外企事业单位或校办厂 场 店进行 学校要选派有较强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教师随学生实习 要做到定课题 定岗位 定师傅 定期考核 定期轮换, 应指导学生记好实习日志, 写好实习总结, 完成生产实习目标, 认真参加生产实习考核 鉴定 学校应按实习教学计划对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进行定期检查 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运用仪器设备获取直接知识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按照指导书或教材, 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并批阅和总结 教务处应对实验课的开出率和教学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社会实践是结合课程安排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 包括社会调查 科技服务等 应根据教学计划, 紧密联系职业岗位, 由指导教师提出课题,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服务, 并完成调查报告或总结 教务处应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检查和总结 14

16 课程设计 大型作业, 应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拟定 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正确指导, 严格考核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设计 ( 论文 ) 要下达任务书, 指导学生选好课题, 学会搜集和查阅资料, 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 完成高质量的设计 ( 论文 ) 工科类的毕业设计应完成设计报告并进行答辩, 文科类的社会调查应完成调查报告并进行答辩 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开展科技创新 知识创新和作品设计与制造 第十六条德育课程教学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应按照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德育课程教学应考虑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的特殊性, 增强针对性, 提高实效性 教学要坚持实践第一 知行统一的原则, 贴近职业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学校应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 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本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就业应聘技巧 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观和择业观, 提高学生就业率 第十七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按照国家有关体育工作条例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和课程教学大纲执行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讲授体育知识 健康知识, 传授体育技术 技能和锻炼方法, 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要开展二课二操二活动 各种体育比赛和校队训练, 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校田径运动会 第十八条技术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当地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 当地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暂未开考的专业 ( 工种 ), 学校应根据国家规定的 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中相应的职业等级标准, 在校内进行职业技能考核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要相衔接, 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 建立相关专业 ( 工种 ) 的职业技能鉴定站 ( 所 ) 第十九条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应依据正确的质量观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要重在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 发挥教改导向作用, 及时指导师生改进教与学的活动 每学期由校长主持进行一次综合性教学质量检查, 并作出书面分析总结, 反馈至各有关部门 教务处或专业办 ( 专业部或系 ) 应定期召开教师 学生座谈会, 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 组织检查性听课 检查教案和作业布置批改 检查实践教学的情况 分析学生试卷等, 了解教与学的实际状况 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反馈至教师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要建立教学事故的认定 调查 追究 处理责任制度 分管教学校长每学期至少听课 20 节, 教务处 实训处 专业办 ( 专业部或系 ) 教科研室主任每学期听课 节 第五章教师业务管理第二十条教师 15

17 1. 教师 ( 含实习指导教师, 下同 )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应达到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 对尚不具备相应学历的教师, 学校应拟定计划, 组织他们参加学历进修, 达到合格学历要求 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必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2. 教师应具有教育学 心理学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懂得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 掌握教学技能, 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应了解有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明确所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 了解相关课程的先行 并行及后继关系 ; 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 文化基础课程教师应了解专业知识 专业课程教师要跟踪和了解行业 企业 专业发展态势, 掌握相应专业技能, 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应具备开设两门以上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能力, 并争取获得中级以上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成为 双师型 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应取得高级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 掌握教育教学技能, 能胜任教学工作 3. 教师工作量指教师从事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总量, 包括班主任工作 课程教学工作 教研活动 编写教学资料工作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工作 教师授课时数一般为每周 节 教师每学期听课至少 15 节, 并作好听课记录和听课后的简评 4. 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企业实践制度 教师继续教育时间每学年不少于两周 专业课程教师每两年须有二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其他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或调研 5. 教师要参加教学研究实践, 每学年应撰写一至两篇教学论文 第二十一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拟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努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 数量适当 素质优良 结构合理 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学校要重视教学骨干的培养和使用 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参加有关的专业实践和业务进修, 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动态 ;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展教科研活动, 参加教材编写 技术改造与开发 产品设计与制造 社会咨询与服务等工作 每年度对教学骨干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科研成果 指导青年教师工作等进行考评, 帮助他们做好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发挥他们的骨干示范作用 学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负责指导, 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学校应尽可能安排时间让他们到企事业单位见习和锻炼, 提高实践能力 学校应聘任 ( 用 ) 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它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建立外聘教师的人才库, 并加强管理 第二十二条教师考评制度 16

18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师工作岗位, 明确岗位职责和具体要求, 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考评标准 学校应建立和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成立校长负责 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的教师考评小组, 对教师的政治思想 业务水平 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考评小组在对教师的平时考核检查的基础上, 一学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教师的学年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档案, 是受聘任教 晋升工资 实施奖惩的依据 学校应根据上级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 积极稳妥地推行人事制度的改革, 全面推行聘用制 第六章教学研究和信息管理第二十三条校本教学研究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必须以校为本 学校应加强教学研究的领导和管理, 通过拟定计划 制定制度 开展活动等, 形成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 推动教师根据教学改革目标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 开展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 解决本校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 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思想建设, 汲取其他学校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的经验, 关注和搜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扩大视野, 开拓思路, 提高教学研究的理论水平 第二十四条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是探索职业学校教学规律 推动教学改革的教学实践研究 学校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以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 在把握教改目标和教学问题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需要和教研力量, 确立实验课题, 有组织 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改革实验, 并做好教改实验总结和成果的推广工作 在教改实验中要重视校企合作, 使教改实验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 第二十五条教科研室学校应从实际需要出发, 建立由专兼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科研室, 负责全校的教学研究和信息资料管理工作 教科研室的任务是 : 制定全校教科研计划, 承担并组织教学研究专题和教改实验课题, 督促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组织全校性业务学习 科技讲座 教改经验交流, 推广教研和教改实验成果, 搜集与学校专业教学有关的资料, 开展校际间信息交流等 教科研室由分管教学校长领导 第二十六条教研室教研室是学校开展课程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 学校应建立和健全教研室 教研室的任务是 :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 开展课程教学研究活动和专题研讨, 定期交流教学经验, 组织集体备课 教学观摩及相互听课等教研活动, 督促检查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等 教研活动每周 1-2 学时 校领导应分工深入教研室, 对教研室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检查 第二十七条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学校要重视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 管理和利用 建立由学校领导 部门负责人 骨干 17

19 教师和企业 行业专家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咨询委员会或理事会, 对学校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或参与决策 分管教学校长, 指定有关部门, 定期向企事业和用人单位咨询, 了解就业市场和职业岗位变化情况 教科研机构要重视收集教科研资料及教学管理 教学改革的经验 建立信息整理 分析 研究 利用制度 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 征求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改进学校教学工作 第七章教学设施管理第二十八条教学设施管理教学设施主要包括 : 实习场所 实验室设施 电化教室 计算机房设施 校园网 图书室 ( 馆 ) 体育场( 馆 ) 设施等 1. 实习场所管理学校实习场所建设要保证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设有第一产业专业的学校, 应有实习田 渔塘 林区等场地 ; 设有第二产业专业的学校, 每个专业应有可供一个班级同时实习, 至少两生一个工位的实习工厂 ( 车间 ); 设有第三产业专业的学校, 每个专业应有能容纳一个班级同时实习的操作室 应保证设备完好率, 提高设备利用率, 确保实习开出率 校内实习场所及设施由校长安排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应制定实习场所年度工作计划, 其中包括实习安排 设备和材料使用计划等 计划在第一学期第一周提出并报分管校长批准后执行 须建立和健全实习场所的设备 材料 工具的保管 使用 维修 赔偿 外借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实习守则, 有关人员职责等管理制度 分管校长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实习场所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 实验室管理学校应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设置实验室 实验室的规划 建设和实验教学任务的安排由教务处或专业办 ( 专业部或系 ) 负责 学校应制定实验室工作年度计划, 其中包括实验教学计划 设备及材料使用计划 实验开出率及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统计表 计划应在第一学期第一周由教研室制定, 报教务处或专业办 ( 专业部或系 ) 审核后执行 实验室须制定实验操作规程, 实验守则, 仪器 设备的使用 保养 赔偿 外借等规章制度 分管校长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实验室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3. 电化教室 计算机房管理 (1) 电化教室管理学校应加强电化教学设施的管理, 建立健全电化教学设施的购置 保管 使用 维修及教学音像资料的编审制作 管理等规章制度 电化教室由教务处统筹管理 (2) 计算机房管理为了适应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学校应建立校园网和计算机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点通到学校各办公室和计算机房, 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校园网应为学校的教学 管 18

20 理 日常办公 内外交流等提供全面支持, 并逐步具备辅助教师教学功能 学生学习功能 教育管理功能 行政管理功能 资源信息共享功能 内外交流功能等 学校应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管理, 做好网络维护, 确保网络畅通与安全 教务处应组织有关人员根据教学需要编制机房工作计划, 制定严格的计算机使用规程和机房管理制度, 指定精通计算机业务的专人负责管理 4. 图书室 ( 馆 ) 管理图书室 ( 馆 ) 应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 有计划地购置图书音像资料, 文艺类和专业类资料比例要合理 图书室 ( 馆 ) 应定时开放, 提高利用率和流通率 图书室 ( 馆 ) 要加强书库内部管理, 定期编制资料目录索引 设立与 Internet 网相连的电子阅览室, 数量要满足教学需要, 并有相应的电子读物 5. 体育场 ( 馆 ) 和器材设备的管理体育场 ( 馆 ) 和器材设备必须与学校规模相适应, 满足教学需要 每年体育维持费不低于教育事业费的 1% 体育场( 馆 ) 和器材设备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并有专人负责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九条本规范适用于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各地各校应根据本规范要求, 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本规范中涉及的教学管理基本表格样式见附件 第三十条本规范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程 苏联院 号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断规范学院的教学管理, 进一步明确学院与各分院的教学管理职责, 形成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依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及学院章程, 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实际, 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教学工作是学院各项工作的中心, 建立和实施教学管理规程, 是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运行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 程序规范化 质量标准化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教学管理必须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 既要对教学组织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基本建设等核心任务实施全面管理, 也要对教学过程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研究等重要环节实施督查监控与管理 第四条教学管理必须坚持目标管理的原则,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遵循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成长规律,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办出五年制高职的特色 19

21 第二章教学管理组织第五条学院对各分院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管理 统筹协调和指导服务 分院负责本校具体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效运行 第六条学院建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 聘请教学顾问, 对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调研 论证, 提出决策方案 对各分院教学工作进行检查 指导和服务 第七条学院建立专业协作委员会, 对同类专业教学中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调研 论证, 研究制订和修改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主干课程标准, 开展校际教育教学交流和科学研究活动, 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推动校际之间教学资源和科研成果等共享 第八条分院应建立和完善校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 一般应设置教务处 科研处 督导室等职能机构, 对教育教学运行承担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等职能 系部一般应建立专业教研室 课程教研室, 具体实施教学 科研 社会服务等工作 第三章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与教材第九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文件, 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分为指导性和实施性两种 学院组织制订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分院按照学院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突出办学特色, 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第十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 1. 招生对象与学制 2. 培养目标 3. 培养规格 ( 包括知识 能力和素质结构, 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 4. 课程设置 ( 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总学时数 课程考核等 ) 5. 实践教学安排及要求 6. 教学计划表 ( 包括课程名称 学分 总时数 理论教学时数 实践教学时数和学期考试考查安排等 ) 7. 有关说明第十一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 : 1. 调研论证 组织行业 企业专家共同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并就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 群 ) 及所需的知识 能力 素质等进行分析论证, 提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形成翔实的调研论证报告 2. 编制方案 依据调研论证报告, 整体优化课程结构 统筹安排课程内容 科学编排教学进程, 构建以知识为基础 以能力为核心 以素质为根本, 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优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3. 审核批准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组织专家审定并颁布实施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由分院组织专家审定并经分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后实施, 同时报送学院备案 4. 调整修订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 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和职业岗位能力结构变化, 定期进行滚动修订, 原则上 2 年左右作一次小的调整修订,5 年左右作一次较 20

22 大的调整修订 第十二条课程标准 1. 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依据, 也是课程实施 评价与管理 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2. 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标准应采用部颁 省颁课程标准 3. 专业课程标准由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或分院组织专家制订 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 参照相关行业职业资格标准, 明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所应达到的专业知识 职业技能 职业素质等基本要求, 分院组织制订的专业课程标准经行业企业专家论证后, 教务处批准试行 4. 专业课程标准应结合行业职业岗位的新知识 新技术 新工艺 新方法等和职业资格标准的新变化, 适时进行调整修订 第十三条分院应认真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任课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 认真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在执行中若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和调整, 应由专业教研室提出, 经系部同意, 报教务处审批后实施, 不得降低或减少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和课时 第十四条教材管理 1.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 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要依据 2. 德育课程和文化课程教材必须使用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指定教材 专业课程应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 省规划教材和院本教材, 其次选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教材 3. 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 进行院本教材开发 各分院应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开发校本课程, 编写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 含辅导书 实训手册 讲义等 ), 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规范校本教材编写工作 4. 分院应根据学院关于教材征订与发放的管理意见, 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 由教务处统一负责教材选用 征订与管理工作 第四章教学过程管理第十五条教学过程管理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最核心最重要的环节 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学年及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授课计划 备课与教案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课外辅导 成绩考核 顶岗实习等内容及日常管理 第十六条授课计划管理 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 校历 学期教学进程表 课程表等要求, 认真编制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应一式四份, 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审核, 系主任审定, 教务处备案 应加强对授课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不得随意变更批准实施的授课计划, 保证授课计划实施的严肃性, 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第十七条备课和教案 备课既要备教学的内容, 也要备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要备教学的方法 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依据课程标准编写教案 教案包括详案和简案, 详案即讲稿, 简案即教学环节安排及板书提纲, 不能用简案代替详案 开学前应提前写好两周教案, 学期中应提前写好一周教案 加强对教案的检查, 不准沿用 21

23 旧教案, 禁止无教案上课 第十八条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 任课教师要遵循德育为先 育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原则, 把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融汇于教学全过程 ; 要注重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 ; 要更新教学观念, 树立职业意识, 改革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运用启发式 探究式 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推行 仿真教学 现场教学 等融 教 学 做 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 创新精神 ; 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 第十九条实践性教学管理 实践性教学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其主要形式包括 : 实验 实训 实习 社会调查 创业实践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 论文 ) 等 实践性教学要严格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组织与实施 ; 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增开综合性 设计性 应用性强的实践项目, 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 制订或选择合适的实践性教学标准 实验实训指导书或教材, 技能训练 社会调查 创业实践 毕业设计应有任务书及指导书, 实验和实训报告 调查报告 毕业设计书和图纸 毕业综合实践应有统一要求和必要的考核 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学院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意见, 分院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 重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 加强跟踪管理与服务, 与企业共同制订实习管理制度 考核督查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校企共同加强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 安全管理 生产管理 生活管理等 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工作,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条教学日常管理 分院依据学院教学管理规范制订并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期教学进程表 课程表 考试科目表等, 加强教学检查, 认真记录执行情况 及时了解日常教学运行信息, 严格控制教学进度和课表的临时变动, 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 第二十一条课外辅导与管理 分院应加强对自习课和课外学习活动的安排与管理, 安排教师进行辅导 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要满足学生课外训练的需要, 实行开放式管理, 提高实习实训设施使用效率 安排非教学活动不得占用教学时间 第五章教学质量管理第二十二条加强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学院建立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 严把教学质量关, 营造良好的教学运行环境, 不断提高学生及家长 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满意度 第二十三条分院建立教学质量督导和监控的专门工作机构, 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 明确其职责和任务, 在学校职能处室和系部的配合下, 独立行使教学质量监控和督导职责,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十四条学院定期组织教学质量检查, 了解教学信息, 并及时反馈教学管理部门 分院应通过问卷调查 座谈会 检查性听课评课 抽查学生作业 分析考试试卷及成绩等方式, 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经常性检查 22

24 第二十五条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开设的课程都要对学生进行考核 积极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着重检查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鼓励采用试题库或试卷库命题, 实行教 考分离 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重在检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 第二十六条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 学院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通过对分院的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相结合 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等方式, 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 分院根据学院评价结果的反馈意见, 加强整改, 制订并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办法, 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确保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第六章师资队伍建设第二十七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确保办学质量的根本 学院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意见 分院结合实际, 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 ; 高度重视教师引进工作, 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特别是具有生产 管理和服务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技能结构 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 努力建设一支品德高尚 结构优化 梯队合理 业务精湛 特色鲜明 相对稳定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 第二十八条加强外聘教师管理 建立行业 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制度, 保证专业教师队伍中外聘教师的一定比例 严格聘任条件, 规范聘任程序, 将外聘教师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督导和监控范围之中, 建立一支素质高尚 业精技强 数量足够 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 第二十九条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 以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中青年教育队伍建设, 实施 青蓝工程, 对年轻教师 ( 教龄不满五年 ) 通过传 帮 带等措施, 使他们在敬业精神 业务素质 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提高 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在职进修或脱产攻读硕士 博士学位, 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 第三十条加强 双师型 教师培养 分院应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锻炼 ( 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 ), 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 积累工作经验和经历 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研发 专业技术服务, 组织他们参加中 高级技能等级考核和各级技能大赛, 努力形成一支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 双师型 专业教师队伍 第三十一条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院有计划地选拔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国内外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以获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理念 分院根据本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制定 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明确专业带头人培养的目标任务 实施步骤 保障措施 预期效果 管理考核等内容 同时, 创造条件让他们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研究 技术开发 社会咨询等任务, 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 第三十二条加强学院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制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规范优秀教学团队选拔与建设工作, 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分院制订教学团队建设发展规划, 23

25 依据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通过引进和培养,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实力, 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 激发广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第三十三条学院根据国家和省有关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的规定, 建立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 在上级部门授权范围内负责对分院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与推荐工作, 指导分院做好教师职务岗位设置和聘任工作 分院定期对教师的政治表现 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一般每学年 ( 或每学期 ) 考核一次, 考核情况载入教师业务档案 教师工作量完成情况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应作为教师考核 聘任 晋职的重要依据 分院要加强师德教育, 严肃教学纪律, 对教学工作不负责任或造成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处理, 对长期教学效果不好, 又无明显改进的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 在教师职务评聘中, 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 第七章教学基本建设第三十四条教学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学基本建设主要包括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学风建设 实验与实训基地建设 图书资料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等 第三十五条专业建设 学院根据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规律, 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一批适应先进产业 ( 行业 ) 生产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特色专业 分院要努力适应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加快改造传统专业, 积极开发新兴专业, 适时调整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使专业建设与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紧密相结合, 实现专业与产业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用人的对接, 不断满足现代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第三十六条课程建设 学院研究制订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组织有关专家研究与开发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及特色课程, 重点加强对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 分院要努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向,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 开发 更新课程内容, 进一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 实践性和技能性, 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使课程建设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分院要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 按照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 制订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 每个专业至少建设一门校级精品课程, 重点建设专业力争建设一门院级精品课程 建立精品课程建设保障制度,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进一步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第三十七条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 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 是形成良好校风 教风的基础和前提, 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分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 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敬业精神和创业创新能力 第三十八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制订专业实验与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意见, 推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分院要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做到实验室建设与专业建设 24

26 课程建设相匹配, 实训基地与生产 服务 管理一线相一致, 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按照互惠互利原则, 加强校企合作, 逐步建立产教 产学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 学院鼓励同一地区分院按开放 联合 共建 专管 共享的原则, 建设地区性实训基地,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 第三十九条图书资料建设 分院应按照国家和省对高等学校图书资料建设的生均标准, 加强图书资料 ( 含电子图书 ) 建设, 增加图书馆 ( 室 ) 的开放时间, 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功能和作用,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十条教育信息化建设 分院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 建设好校园网 多媒体教学网 多媒体教室 计算机教室等现代教学设施 以校园网为依托, 积极建设网络课程 声像资料 电子教案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 构建教学资源信息库应用和服务平台, 实现教育教学信息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 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安全建设水平 第四十一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分院要加强教育教学信息的采集 管理和使用, 通过常规教学检查 师生座谈会 听课 问卷调查等形式, 建立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网络 ; 通过毕业生调查 与用人单位座谈等形式, 建立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质量的信息反馈网络 ; 通过各种层次的教学评估等形式, 收集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水平 办学效益等反馈信息,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第八章教学研究第四十二条加强教学研究管理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基础 学院有计划地组织分院参与国家 省级重点科研课题的申报 研究, 每两年评审 确定一批院级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 并评审 表彰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 分院要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 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组织机构, 配备必要的专职管理人才, 每年划拨一定的专项教学研究经费, 并建立表彰激励机制,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第四十三条分院应紧紧围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 难点问题, 紧密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针对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产学研等展开重点研究, 围绕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开展比较研究, 积极推进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努力探索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规律 第四十四条学院通过学报 校刊 网站等多种形式, 构建教育教学交流和科学研究活动平台, 借鉴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 不断提高学院教学科研水平 第九章附则第四十五条本规程适用于各分院, 办学点参照执行 各分院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六条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原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程 ( 试行 ) ( 苏联院 号 ) 同时废止 25

27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分院二级管理的意见苏联院 号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各分院 ( 以下称学校 ) 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充分发挥学校 系 ( 部 ) 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等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我院实际, 制订本意见 第二条学校实行校 系二级管理, 管理重心下移至系 ( 部 ) 学校主要通过制订总体规划 规章制度 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 筹措和分配办学经费 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手段进行宏观管理 ; 系 ( 部 ) 在学校总体调控和监督评估下享有相应的权利, 承担一定的管理职能, 逐步成为充满活力, 集行政管理 教学管理 学生管理 专业建设 师资建设以及教科研等工作于一体的管理机构 第三条系 ( 部 ) 主任是系 ( 部 ) 第一责任人, 对实现系部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 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设和谐系 ( 部 ) 等负主要责任 系 ( 部 ) 主任由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担任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学校党委 ( 总支 ) 行政是一级管理机构, 下设办公室 教务处 科研处 督导室 学工处 财务处 招生与就业服务中心 ( 处 ) 后勤处 保卫处 工会 团委等若干个中层职能部门, 是一级管理实体的执行部门 第五条学校成立校务委员会 校企合作委员会等, 由学校领导 相关政府部门人员 教育教学骨干 行业专家 企业领导 技术骨干和家长代表等组成, 为学校和系 ( 部 ) 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和智力支持 第六条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学校根据本校的专业和专业群, 成立以系 ( 部 ) 为单元相对独立的二级管理实体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 接受职能部门的指导 协调 服务和考核 系 ( 部 ) 主任对本系 ( 部 ) 的教育教学 科研 学生管理 社会实践 实习就业等工作实行统筹管理 第八条系 ( 部 ) 可根据工作需要, 按照专业或课程组建设置若干专业教研室, 作为直接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基层组织 第九条系 ( 部 ) 可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成立系务委员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等, 其成员由本系 ( 部 ) 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 行业企业技术骨干 能工巧匠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三章管理权限与责任第十条学校作为一级管理实体, 其管理权限与责任是 : ( 一 )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 方针 政策 法规 ; 制订学校的整体事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制订学校的阶段性事业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 并组织实施 26

28 ( 二 ) 统筹管理全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 师资建设 学生管理 校园文化 对外交流 公共关系 后勤保障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工作 ( 三 ) 制订和颁布学校的各项规章与制度 ( 四 ) 对全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施全程管理 指导 监控与评估 ( 五 ) 依据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学校的机构设置 人员编制 各类岗位职数比例, 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负责关键岗位人员的聘免和考核 ( 六 ) 筹措和分配办学经费, 按照有关规定优化经费配置和管理, 为系 ( 部 ) 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 七 ) 统筹协调全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组织建设和管理全校性公用教育教学资源 重点专业 重点项目和实训基地等 ( 八 ) 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对系 ( 部 ) 的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指导 支持 服务 考核和监控 ( 九 ) 统筹管理全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负责编制学校年度招生计划, 并下达到各系 ( 部 ) ( 十 ) 定期召开校情通报会, 做到校务公开 第十一条学校职能部门按照决策 执行 咨询 监督职能分离的原则, 主要是代表学校履行指导 监督 管理 考核 评价等方面的职责 职权, 做好协调 服务和支持工作 具体职责 职权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予以规范, 并公布实施 第十二条系 ( 部 ) 在学校领导下, 由系 ( 部 ) 主任主持本系 ( 部 ) 的教育教学 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 : ( 一 ) 负责学校发展战略 决策和规章制度在本系 ( 部 ) 的贯彻落实 ; 负责制订本系 ( 部 ) 发展规划和学期 学年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 二 ) 统筹规划本系 ( 部 ) 的专业群建设 组织实施本系 ( 部 ) 的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 三 ) 负责本系 ( 部 ) 的教学工作 根据学院颁布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与实施本系 ( 部 ) 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 认真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 执行教学管理规范, 抓好教学质量检查, 保证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正常运行 ( 四 ) 负责本系 ( 部 ) 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总体要求, 制订实施本系 ( 部 ) 的师德建设 师资培训和人才引进计划, 负责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有关考核推荐工作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的管理工作 负责本系 ( 部 ) 教师工作量的结算 审核与管理工作 ; 对教师教学质量组织考核 评估 ; 负责本系 ( 部 ) 教师岗位聘任和考核 ( 五 ) 在学校招生部门的指导下, 负责本系 ( 部 ) 招生工作 负责本系 ( 部 ) 学生管理工作 做好辅导员 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 ( 六 ) 在国家和学校政策法规范围内, 积极开展合作办学 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等工作 ; 培养师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 七 )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和要求, 参与学校招生并具体负责本系部学生社会实践 顶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27

29 ( 八 ) 负责本系 ( 部 ) 专业教材选定工作, 认真做好文秘信息 档案建设 安全保卫 宣传报道以及有关教学行政管理工作 ( 九 ) 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十三条系 ( 部 ) 主要权限 : ( 一 ) 教学及教科研管理 1. 负责本系部所属专业的教学工作, 参与制订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社会需要和专业发展, 对专业和专业方向的设置与调整提出建议 2. 组织教研室开展社会调研论证, 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履行好相应审批手续, 并严格实施 3. 负责本系 ( 部 ) 教师教学任务 ( 工作 ) 安排 ( 包括外聘教师的聘用与管理 ), 按照学校要求实施考核, 确保教学质量 4. 制订 执行各专业学生专业实践 ( 含毕业实习 ) 计划, 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5. 检查落实教学进程, 做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管理, 组织并保障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6. 建立和管理本系 ( 部 ) 各专业的教学业务档案 7. 制订本系 ( 部 ) 的科研工作规划, 组织教学专题 教改课题和产学研课题研究, 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和科研活动 8. 学校赋予的其他管理权限 ( 二 ) 学生管理 1. 负责本系 ( 部 )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常行为管理, 协助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 建立信息员制度, 掌握本系 ( 部 ) 学生思想动态 2. 负责做好本系 ( 部 ) 辅导员 班主任的选聘 管理和考核工作 3. 在学工处和校团委的指导下, 负责建设管理好本系 ( 部 ) 的团总支 ( 支部 ) 学生会和专业社团, 组织好本系 ( 部 ) 学生活动, 协助学工处和校团委搞好全校性大型学生活动 4. 负责本系 ( 部 ) 学生违纪处理, 参与处理跨系 ( 部 ) 的学生纠纷及重大事故 5. 负责做好本系 ( 部 ) 学生奖学金 助学金 困难补助等的初评 管理及勤工助学工作 6. 负责本系 ( 部 ) 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 咨询 推荐和跟踪调查等工作 7. 负责本系 ( 部 ) 的安全管理工作 8. 学校赋予的其他管理权限 ( 三 ) 人事管理 1. 根据本系 ( 部 ) 发展规划, 提出机构与岗位设置建议方案和岗位职责与工作规范, 报学校审批后执行 2. 根据学校核定的编制数以及学校聘用工作要求, 参与组织实施本系 ( 部 ) 的岗位聘任工作 28

30 3. 负责本系 ( 部 ) 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 拟定引进人员计划, 对拟引进或调入人员配合学校进行全面考核 4. 根据教学管理规范和学校管理制度, 组织实施对本系 ( 部 ) 教职工的学期 学年考核工作 ( 四 ) 经费管理 1. 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学校经费二级管理办法, 保证有关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合法性 有效性, 并接受学校的监管 调控和审计 2. 系 ( 部 ) 主任为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对学校核定划拨系 ( 部 ) 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 五 ) 分配管理根据学校制订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有关规定, 具有对本系 ( 部 ) 教工的以下分配权限 : 1. 在执行学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前提下, 制订相关薪酬分配建议方案, 报学校审批并接受监督 2. 对本系 ( 部 ) 自主创收所得提出分配建议, 报学校审批后执行 ( 六 ) 资产管理 1. 系 ( 部 ) 主任为本系 ( 部 ) 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人, 必须指定专人统一负责本系部的资产管理, 确保学校国有资产安全 2. 系 ( 部 ) 与相关职能处室签订使用合同后, 有权对本系 ( 部 ) 办公用房和教学 办公设备进行内部调剂 使用 3. 根据预算和学校划拨额提出教职工的办公 ( 文化 ) 用品 低值易耗品采购和分发方案, 由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实施 4. 对大宗仪器设备 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实验实训设备的采购, 系 ( 部 ) 应派专业人员配合有关职能部门提出采购方案, 报学校同意后按招标采购管理办法执行 5. 负责教育教学设备的管理和报修 6. 学校赋予的其他管理权限 第四章管理过程与监督第十四条系 ( 部 ) 一切活动都必须在国家法规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范围内进行, 必须有利于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和办学质量 办学效益的提高 第十五条系 ( 部 ) 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管理决策机构必须自觉接受同级党组织的监督, 自觉接受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核 调控 评估和监督 有关本系 ( 部 ) 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事先接受系务委员会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咨询和监督 第十六条在二级管理体制下, 学校以目标管理为主, 系 ( 部 ) 以过程管理为主 学校依照与系 ( 部 ) 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对其整体工作及领导班子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 考核结果与本系 ( 部 ) 和个人的相关利益挂钩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意见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 制订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各办学点和学生数较少的分院参照本意见执行 29

31 校系两级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落实国家 省市和评估指标中关于教学管理 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学校 系 ( 部 ) 两级教学管理, 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 促进各系 ( 部 ) 自我发展 第二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行政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教务常规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 教师业务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科研管理, 以及教学设施管理等 第三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 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 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 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 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 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 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章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第四条建立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由直接从事教学 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和懂得教学工作 有管理专长的教学管理人员组成, 研究和决定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三次会议, 分别在开学前 期中和期末 第五条健全学校和系 ( 部 ) 教学管理机构 1. 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 在分管校长领导下行使教学管理职能 各系 ( 部 ) 在教务处的指导下, 负责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 学校将采取更多的措施,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教科室是负责全校的教学研究和信息资料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 在分管校长领导下, 负责制定全校教科研计划, 承担并组织教学研究专题和教改实验课题, 督促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组织全校性业务学习 科技讲座 教改经验交流, 推广教研和教改实验成果, 搜集与学校专业教学有关的资料, 开展校际间信息交流等 2. 各系 ( 部 ) 教学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 系 ( 部 ) 要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 研究教学工作, 讨论决定本系 ( 部 ) 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有关问题 3. 教研室是各系 ( 部 ) 根据工作需要, 按学科 专业或大类课程设置的教学管理和研究的基层组织 其主要职能是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及其它环节的教学任务 ; 开展教学研究 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组织学术活动 ; 了解和改进教师完成工作的质量, 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术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 各教研室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工作目标和实际情况, 设立名师工作室 项目工作室等, 聘请项目经理, 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 30

32 和实践 第六条建立两级督导学校实行学校和系 ( 部 ) 两级督导制度 学校督导室代表学校负责对全校教学工作的检查 督导, 人员由教学管理部门推荐或自愿报名 ; 各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负责对本系 ( 部 ) 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 人员由系 ( 部 ) 主任从业务骨干中挑选 第三章校系两级管理职责第七条专业开发与建设 ( 一 ) 教务处职责 1.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 负责制定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 负责每学年度学校新设专业的组织申报及初审工作 ; 2. 负责制定学校各年度专业建设计划, 负责制定对各专业 ( 含新建设专业 ) 的评估指标 验收办法, 负责对各专业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 3. 负责校级重点专业的立项 检查 评估和省级品牌 ( 特色 ) 专业的推荐工作 ( 二 ) 系 ( 部 ) 职责 1. 根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制定本系 ( 部 ) 专业建设规划,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2.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 负责组织拟申报专业的调研 论证工作, 并组织起草新设专业的申报材料, 同时做好申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师资 实习实训基地 图书资料等相关筹备和建设工作 ; 3. 负责组织本系 ( 部 ) 专业建设项目的推荐 申报工作, 并根据专业建设要求, 负责做好专业建设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 4. 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要求, 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体系,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第八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 一 ) 教务处职责 1. 从人才培养目标 规格出发, 负责制定并下达全校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的编制及修订原则 ; 2. 负责审核各系 ( 部 ) 制定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 负责教学计划变更的审核 ; 3. 负责编辑全校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 二 ) 系 ( 部 ) 职责 1. 根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规定, 编制本系 ( 部 ) 各专业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并报教务处审核 ; 2. 负责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确保实施有序 如需变更需经教务处同意, 报教务处备案 ; 3. 根据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及学校制定的课程标准编制与修订原则, 负责组织编写与修订课程标准 31

33 ( 三 ) 督导室职责督导室要组织力量进行抽查, 确保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质量 第九条教学安排与组织实施 ( 一 ) 教务处职责 1. 下达教学任务书 (1) 根据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下达每学期各系 ( 部 ) 必修课 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 (2) 负责协调部分跨系任课教师的安排 ; (3) 负责认定和审核全校选修课的开设及任课教师的安排 ; (4) 负责汇总 统计 编印 公布各学期全校教学任务书 2. 课表编制负责全校的课表编排 印制和下发 3. 选课 (1) 负责组织各系 ( 部 ) 的选课工作 ; (2) 负责组织学生选修课的选课登录 审核 汇总及向学生公布, 负责审核选修课的退 改选学生的选课工作 4. 负责课程调度 因上级部门或学校原因调课或停课, 由教务处统一调整 ; 因各系 ( 部 ) 或教师原因调课, 按照有关教学文件的规定办理 ( 二 ) 系 ( 部 ) 职责 1. 负责落实教学任务 (1) 组织安排和落实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 ( 含部分跨系专业基础课 ), 并于规定时间内将下学期各任课教师情况汇总后报教务处审核汇总 ; (2) 负责对任课教师尤其是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进行资格审核, 由系 ( 部 ) 主任签署意见认定后报教务处备案, 其中选修课开设及教师安排需报教务处审批 2. 选课 (1) 负责学生选课的指导和咨询工作 ; (2) 负责组织本系 ( 部 ) 学生选修课的选课登录及审核工作 并将本系 ( 部 ) 学生专业选修课的选课汇总表向学生公布, 同时报教务处备案 ; 负责审核本系 ( 部 ) 学生专业选修课的退 改选的选课情况, 并报教务处备案 ; (3) 负责将本系 ( 部 ) 所开选修课的选课学生名单打印发给各任课教师 3. 课程 教室调度因各种原因确需调课者, 需经系 ( 部 ) 负责人审批并签署意见, 教务处审核备案, 同时要安排好补课时间 各系 ( 部 ) 应严格控制调课时数 第十条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 一 ) 教务处职责 1. 负责开学前检查各系 ( 部 ) 的开学准备情况, 开学初深入各系 ( 部 ) 班级检查教 32

34 学情况 ; 2. 负责布置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内容 重点 时间安排等并负责组织实施 ; 3. 组织检查日常教学工作, 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经验 ; 4. 负责检查各系 ( 部 ) 每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 5. 负责对收集到的教学反馈信息进行认真研究 分析, 及时整改,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6. 负责制定系 ( 部 ) 教学管理和总体教学水平评估方案, 并切实组织实施 ; 7. 负责制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原则, 并认真检查各系 ( 部 ) 的评估工作 ( 二 ) 系 ( 部 ) 职责 1. 负责开学初审查各任课老师的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案以及上课准备情况, 开学初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 ; 2. 根据学校要求, 每学期结合本部门情况做出本系 ( 部 ) 期中教学检查具体安排, 负责实施本部门期中教学检查工作 ; 3. 负责本系 ( 部 ) 日常教学检查工作, 负责检查本系 ( 部 ) 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负责对教研室进行学期评估考核, 根据评估结果奖优罚劣 ; 4. 负责本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的管理和听课情况汇总, 并及时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负责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整改, 发现重大问题应立即反馈至教务处 ; 5. 负责落实学校对系级教学管理和整体教学水平评估方案, 认真自评 ; 6. 负责制定本系 ( 部 )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案, 并按学校要求及时将评估结果报教务处 ( 三 ) 督导室职责 1. 负责制订对教务处 系 ( 部 ) 和教研室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评价标准, 进行学期评估或随机评估 ; 2. 负责评价标准办法的制定和各层次评价的组织 汇总和分析 ; 3. 负责领导听课情况汇总, 并将有关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务处和各系 ( 部 ) 第十一条成绩管理 ( 一 ) 教务处职责 1. 负责全校学生各学期各类课程成绩的审核 计算机汇总和归档 ; 2. 负责学生成绩证明的审核 盖章工作 ( 二 ) 系 ( 部 ) 职责 1. 负责各学期本系 ( 部 ) 所开课程成绩的录入 核对 公布及分析和统计工作 ; 2. 负责对学生成绩的查询 汇总 存档工作 第十二条考试 ( 一 ) 教务处职责 1. 负责各类考试的组织与安排 (1) 期末考试 : 负责编制全校各课程的考试安排表, 协调监考教师的落实并下达各 33

35 系 ( 部 ); 负责全校考试工作的组织与检查 监督 评估等工作 ; (2) 负责各类省级以上考试工作, 包括通知 报名 组织考试 办理证书等 ; (3) 负责试卷印刷 保密及发放工作 ; (4) 负责新生学生证的印制和管理工作 ; (5) 负责缓考的审批及缓考 补考 重考的考试组织与安排工作 2. 负责命题 阅卷与试卷管理 (1) 指导各系 ( 部 ) 建立 健全教考分离制度 ; (2) 负责全校试题库建设的规划 管理工作, 负责将各系 ( 部 ) 上交的试题库 试卷库及 A B 卷的存档 ; 3. 负责检查监考教师落实和到位情况, 对违反教学纪律和监考规程的教师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 4. 负责核实教师发现的学生违纪或作弊情况, 并形成书面材料交学工处按有关规定办理 ( 二 ) 各系 ( 部 ) 职责 1. 负责各类专业考试的组织与安排 (1) 负责安排 组织 实施本系 ( 部 ) 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各项工作 ; (2) 负责安排本系 ( 部 ) 专业课 ( 含考查课 ) 的考务工作, 安排系 ( 部 ) 主考和副主考, 制定本系 ( 部 ) 考试巡视安排表, 并于规定时间内报教务处 ; 负责本系 ( 部 ) 所开课程考试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全面实施 ; (3) 各类省级以上考试工作 : 根据教务处通知, 负责组织学生报名和报考学生名单的输入工作, 汇总后报教务处 ; 落实 安排好本系 ( 部 ) 监考教师, 并报教务处以便统一调配 ; (4) 研究 上报各项考试的改革方案 ; (5) 对有特殊原因提出缓考的学生, 系 ( 部 ) 应在考试之前以书面形式送教务处审批 2. 命题 阅卷与试卷管理 (1) 负责本系 ( 部 ) 的题库建设工作, 负责建立 完善并不断更新本系 ( 部 ) 所开课程的试题或试卷库 ; (2) 负责本系 ( 部 ) 的统一阅卷工作, 逐步建立健全教考分离制度 ; (3) 负责试卷的保密和考前发放工作, 试卷交接要列出清单, 要有完整 周密的交接手续, 保证试卷的保密性 ; 负责各类试卷的归档工作, 学生试卷装订保管完整, 至少保存至学生正常年限毕业离校后一年 ; 各系 ( 部 ) 在监考 阅卷 保管过程中严禁缺失试卷 3. 监考落实各类课程监考教师, 组织教师根据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监考工作, 对违反教学纪律和监考规程的教师及时做出处理 4. 学生违纪与作弊处理在考试过程中, 一经发现学生违反考场纪律, 须及时终止考生考试, 如实记录违纪或 34

36 作弊情节, 及时报教务处 第十三条课程建设 ( 一 ) 教科室职责 1. 负责全校课程建设规划的制定 ; 2. 负责校级课程建设项目验收指标体系的制定 ; 3. 负责校级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 评估和验收工作, 组织校级精品课程的评估 ; 4. 负责省 市级精品课程的推荐工作 ( 二 ) 系 ( 部 ) 职责 1. 负责本系 ( 部 ) 课程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开展课程建设研究工作 ; 2. 负责本系 ( 部 )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 初审和推荐工作 ; 3. 负责系 ( 部 ) 内精品课程的确定和建设工作 ; 4. 负责省 市级精品课的申报工作 第十四条实践教学 ( 一 ) 教务处职责 1. 负责学校实验 实习 实训等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原则的制定 ; 2. 负责实验 实习 实训 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 ( 设计 ) 等实践性教学管理文件的制定 ; 3. 负责实验 实训和实习教学大纲的审核 ; 4. 负责各类实验 实训 实习工作 ( 含实习基地建设 ) 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 5. 负责全校毕业论文 ( 设计 ) 工作条例的制定, 系级答辩委员会人员的审核, 答辩工作的评估 检查工作 ( 二 ) 系 ( 部 ) 职责 1. 根据学校的有关原则意见制定实验 实训 实习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并负责实施 ; 2. 落实实验 实训 实习指导教师 ; 3. 制定实验 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规划, 组织实验 实训 实习等实践教学, 建设实习 实训基地和实验室 ; 4. 制定本系 ( 部 ) 毕业论文 ( 设计 ) 的实施细则, 提出系级答辩委员会人员名单报教务处审核 ; 5. 负责制定本系 ( 部 ) 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细则, 并认真组织实施训练工作 第十五条教材建设 ( 一 ) 教科室职责 1. 负责全校教材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 开展教材研究与建设工作 ; 2. 负责教材建设项目评定指标体系的制定 组织立项 评审工作 推荐申报省级或国家级重点教材 ( 二 ) 教务处职责制定教材选用的原则, 确保各学期教材的到位率和按时发放 ( 二 ) 系 ( 部 ) 职责 35

37 1. 负责本系 ( 部 ) 教材建设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 ; 2. 负责本系 ( 部 ) 教材建设项目的申报 推荐工作 ; 3. 根据教务处制定的教材选用原则, 确定各学期课程选用的教材, 并按学校要求汇总后报教务处以便征订下学期教材 ; 4. 组织教师编写教材 讲义 第十六条教学研究 ( 一 ) 教科室职责 1. 布置 协调全校教学研究工作, 制定工作计划 研究方向, 组织全校教学经验交流会 研讨会等教学研究活动 ; 2. 负责组织各种课题 ( 项目 ) 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反馈各系 ( 部 ), 需要时向全校通报 ; 3. 负责组织全校教学成果鉴定和评选工作, 负责将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向省级有关部门推荐 ; 4. 负责组织开展有关教学研究的调研活动, 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 二 ) 系 ( 部 ) 职责 1. 负责本系 ( 部 ) 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 推荐及组织实施 ; 2. 负责组织本系 ( 部 ) 教师积极进行各项教学研究, 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 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以教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 3. 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的创新研究, 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改革, 大力培育教学成果, 及时总结鉴定, 推荐评奖 ; 4. 积级开展教研活动, 认真执行听课制度, 定期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 对教师教学进行客观评估, 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积级配合校级教学评估 ; 5. 为学校各项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第十七条教学档案 ( 一 ) 教务处职责负责校历 作息时间表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 教学任务书 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表 题库 ( 试卷库 ) 考试安排表 毕业生名册 学生名册 证件发放名册 学生成绩总表等各类教学管理材料的归档和保管工作, 必要的送学校档案室存档 ( 二 ) 系 ( 部 ) 职责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 教学任务书 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教学档案 试卷 成绩登记表 成绩汇总表 毕业生名册 学生名册 实习实验大纲及报告 学生毕业论文 ( 设计 ) 等教学材料的编制 整理, 必要的送教务处归档 第十八条其它教学管理工作 ( 一 ) 教务处职责 1. 负责各类教学文件及规章制度的制定 报批及解释工作 ; 2. 负责全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升级 维护及运行工作 ; 3. 负责各系 ( 部 ) 教学干事的考核及培训工作 ; 36

38 4. 负责学校校历 作息时间表的编印工作 ; 5. 配合办公室完成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 6. 负责审核各系 ( 部 ) 上报的教师工作量 ; 7. 负责教师教学质量年度综合考核工作 ( 二 ) 系 ( 部 ) 职责 1. 执行学校各类教学文件及规章制度, 制定本系 ( 部 ) 相关实施细则 ; 2. 负责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实施细则的制定及规划的实施, 负责 CAI 课件的制作 开发和应用 ; 3. 负责本系 ( 部 ) 各学期教师工作量的统计 计算工作 ; 4. 负责聘请本系 ( 部 ) 所需的兼聘教师, 并负责兼聘教师的管理 ; 5. 负责教师教学质量学期综合评价工作 第四章附则第十九条本文件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7

39 第二部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 ( 试行 ) 苏教职 号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完善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管理, 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模 结构 质量 效益的协调发展, 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 试行 ) ( 教高 [2004]4 号 )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 试行 ) ( 教职成厅 [2010]9 号 ) 和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管理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 苏教职 [2010]2 号 ) 等文件要求,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设置原则第二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 招收初中毕业生, 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 第三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坚持 适应多样化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 适合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具有明显优势特色 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按照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 苏教职 号 ) 要求, 规范专业名称, 统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第五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适应全省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鼓励特色发展, 形成与江苏产业发展趋势及各地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新兴产业 特色产业基本匹配的专业结构与布局 各学校之间专业优势互补 各有特长,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第六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核定学校专业数量 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年度增设专业一般不超过 2 个, 各专业办学点一般不超过 1 个 第三章设置基本条件第七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 1. 应紧贴地方 ( 行业 ) 经济社会发展, 有稳定的人才需求, 符合学校事业发展整体规划 2. 有相对稳定的社会需求 年招生规模一般不低于 40 人 ( 艺术 体育等特殊专业除外 ) 3. 有规模适当 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专任专业教师均应获得本科以上学历, 人数一般不少于 9 人 ; 其中获得与专业相关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 或中级以上非教 38

40 师系列职称 ) 教师不少于 3 人 ; 具有本专业副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不少于 2 人 ; 并有一支数量适当 水平较高 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 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 教室 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相关图书资料 实训基地等教学设备配套齐全 其中, 理工农医类专业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应不低于 200 万元 其他类专业应不低于 150 万元 5. 已举办与本专业相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或相近五年制高职专业 第八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地方特色产业结合紧密的专业, 可适当放宽设置条件 第九条办学条件未达到规定标准或在评估检查中有不合格专业的学校, 不得增设新专业 第四章专业设置的申报程序第十条专业设置申报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和指导学校进行专业设置调查与论证 每年 3 月 15 日前, 各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专业设置须提供如下材料 : 1. 专业设置申报报告 ( 学校正式文件 ) 及专业设置申请表 ( 见附件 1); 2. 专业设置调研报告 ( 包括拟设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 专业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 3. 专业教学计划 ( 包括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教学进程表等 ); 专业教学计划应经专家论证 ; 4. 专业设置条件的其它说明材料 第十二条省教育厅成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指导委员会, 于每年 4 月初, 对各地专业设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第十三条专业设置评审实行文本审核与网上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必要时进行现场评审 第十四条对符合设置要求的专业, 由省教育厅发文公布, 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招生计划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五条各地 各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和相关行业 企事业单位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形成专业设置与调整优化机制, 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第十六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等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单位应加强所属五年制高职学校及办学点的教学管理, 对各校专业设置与调整进行检查 指导 第十七条省教育厅定期组织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估, 对办学条件不达标 教学管理不严 教学质量和就业率不高的专业, 将责令学校进行整改, 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不予安排招生计划 对毕业生长期供过于求的专业, 将予以调整或不予安排招生计划 第六章其它 39

41 第十八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省内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 ( 含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其分院 专业办学点 ) 第十九条本办法于颁布之日起实施, 原相关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40

42 江苏省教育厅文件 苏教职 号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 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 : 为贯彻落实国家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 十二五 期间我省将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 特色化 品牌化建设 到 2015 年, 全省所有设置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 同时面向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特色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建 300 个中等职业教育 100 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 创建 150 个中等职业教育 50 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新要求, 我们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 两类专业建设标准均设合格 特色 品牌三个标准 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旨在强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建设的规范化, 是所有专业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与区域内特色产业 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 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旨在引导职业学校创建通用性强, 与区域内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相适应, 能够发挥示范作用专业 现将标准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加强专业建设, 是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举措, 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 十二五 期间, 各地 各职业学校要不断加强专业建设, 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编制本地 本校专业建设规划, 紧紧抓住专业设置与开发 课程教材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教学实施与管理 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 质量效益等关键环节, 抢抓机遇 锐意进取 加大投入 加快发展, 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跃上新台阶, 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 年,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对本地区所有现在举办 并有一届毕业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 41

43 专业进行检查视导 对达到合格标准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 认定为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 ; 对达到合格标准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推荐省教育厅认定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 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专业要责令限期整改, 整改后仍然达不到合格标准的, 按照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暂停该专业招生或不予安排招生计划 今后, 各地每年新增加的有一届毕业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均应进行相应的 合格专业 认定工作, 并于每年的 12 月 1 日前, 将本地合格专业认定情况报告报至我厅职教处 十二五 期间, 我厅将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组织开展特色专业 品牌专业的申报 评审和认定工作, 以保证新一轮专业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附件 1: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编制说明附件 2: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附件 3: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附件 4: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附件 5: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附件 6: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附件 7: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附件 8: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应申报品牌专业的指导目录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 :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通知 抄送 : 教育部职成教司 省有关厅局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42

44 附件 1: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编制说明 ( 一 ) 编制背景 1. 为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统筹推进全省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发展, 十二五 期间我省将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 特色化 品牌化建设 计划到 2015 年, 全省职业学校所有已设专业均达到合格水平, 同时创建 300 个中等职业教育 100 个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 150 个中等职业教育 50 个五年制高职特色专业 推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吻合,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与水平 2.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 力求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思想, 推动职业学校全面加强专业建设, 创新发展方式 力求体现教育与产业 学校与企业 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要求, 引导职业学校紧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 提高专业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 力求体现科学性 导向性 可测性的原则, 针对专业建设各个环节, 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指导职业学校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 二 ) 指标说明 1.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 设合格 特色 品牌三个标准 合格专业标准采用二级指标体系, 设 6 个一级指标 15 个二级指标 特色 品牌专业标准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设 6 个一级指标 14 个二级指标 32 个三级指标 认定合格专业, 须 7 个核心二级指标均达标,8 个非核心二级指标 6 个达标 认定特色专业须 14 个核心三级指标均达标,18 个非核心三级指标 14 个达标 认定品牌专业须 15 个核心三级指标均达标,17 个非核心三级指标 13 个达标 核心指标在建设标准中均用 标出 2. 指标体系需要提供材料的年限, 除特别要求外, 一般指近三年 ( 三 ) 申报和评定合格专业面向职业学校所有已设并有一届毕业生的专业点, 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定, 五年制高职合格专业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初评, 向省教育厅推荐认定合格 43

45 品牌专业面向职业学校所设置的通用性较强的专业, 特色专业面向职业学校所设置的特色性较强的专业 ( 具体申报范围见附件 8) 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不得兼报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按照教育部新颁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按照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 暂行 ) 要求, 规范专业名称, 体现专业内涵 申报品牌 特色专业必须通过合格专业认定 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办学年限不得低于 4 年, 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办学年限不得低于 5 年 ;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品牌专业办学年限不得低于 6 年 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由省教育厅组织评定 ( 四 ) 部分指标内涵说明 1. 符合行业产业发展 是指与本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相符合, 特别是与省重点实施的新兴产业倍增 服务业提速 传统产业升级 三大计划 相适应, 与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 生物技术和新医药 节能环保 软件和服务外包 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 2. 双师型 教师 是指同时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称和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 或具有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或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 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 3. 专任专业教师 是指具有本校编制 ( 含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三年以上 ) 主要从事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员 ; 兼职教师 是指学校按照专业课教学或师资培训 项目指导等工作任务, 正式聘任并在每学期承担不少于 30 学时教学任务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 能工巧匠 4. 在籍学生 是指在学籍管理信息库中的本校本专业学历教育人数 5. 专业图书 包括纸质图书 专业期刊 视听资料 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等, 纸质图书复本以不超过 5 本计入图书总量 ; 电子图书每种计 1 册 ; 电子期刊每种每年计 1 册 6. 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 是指以校园网为依托, 建立信息资源网络中心, 提供网络与支撑环境, 实现全校互连互通 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 ;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包括网络课程 声像资料 电子教案 数字化素材库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试题库等 7. 竞赛 包括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 信息化教学大赛 两课 评比和特别注明的行业领域比赛 44

46 8. 实验实训开出率 为实际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数与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规定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数之比 9. 实训基地平均利用率 为学期内各实训室实际使用课时总和与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总和之比 各实训室完全使用课时为每学期教学周数 20 课时 实训室个数 ( 五 ) 标准解释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 由江苏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45

47 附件 2: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资料要求 1. 专业设置 2. 课程建设 3. 师资队伍 1-1 专业调研论证 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2-1 实施性教学计划 2-2 课程教材管理 3 1 专业负责人 3-2 数量结构 1. 建立以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 形成规范的调研报告, 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有效体现 ; 2. 建立由专业负责人 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 开展相应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 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分析成果在课程设置 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1. 专业建设符合学校专业发展整体规划, 分期建设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措施得力 ; 2. 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全面反映本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1. 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教学计划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 并主动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滚动修订, 审批程序规范 ; 2.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 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 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的学时比例 1. 有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 ; 2.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 3.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 并严格执行 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专业技能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使用率 60% 以上 本科以上学历, 中级以上职称, 双师型 教师, 从事本专业教学 3 年以上, 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有市级以上教研或科研成果 1. 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 1:36; 2. 专任专业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90% 以上, 研究生学历 ( 或硕士以上学位 )5% 以上, 高级职称 15% 以上 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60% 以上, 46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 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 专家论证报告, 实施性教学计划, 专业建设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 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 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本专业建设规划, 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指导性教学计划, 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其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 审批报告, 教学进程表等 实施性教学计划, 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进程表 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及执行的过程性资料, 教材选用制度, 教材选用和发放清单及使用率统计表, 审批资料等 教师业务档案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 在籍学生花名册, 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 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 等

48 或取得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 30% 以上, 或获得相关行业执 业资格 60% 以上 ; 3. 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10%-40%,60% 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或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3-3 能力素质 1. 为人师表, 从严治教, 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 ; 2.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 有教师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 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较多 有关教案 课件 软件, 课题 论文 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 3-4 培训与教科研 1. 立足教学岗位普遍开展 五课 教研和校本培训, 每年 10% 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 进修 ; 2. 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专任专业教师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 2 个月 ; 3. 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学校 五课 教研制度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 市级以上培训统计表及相关佐证材料,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1. 有基本满足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 生均 4. 教学设施 4-1 实训基地 教学仪器设备值 : 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 5000 元, 第一 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 4000 元 ; 2. 有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实验实训开出率 80% 以上, 自开率 70% 以上 ; 3. 有不少于 3 个 合作协议满 2 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有校外实训基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协议 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地管理制度并执行 4-2 信息资源 1. 生均专业图书 2 册以上, 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期刊 ; 2. 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并具有一定成效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 专业期刊目录,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 实施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 教学管理 5-1 课堂教学管理 1. 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 教学进程安排有序, 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教学资源配置合理 ; 2. 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实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职责和名单, 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制度, 教学管理过程性资料等 47

49 5-2 顶岗实习管理 1. 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 2. 顶岗实习专业对口, 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学生对顶岗实 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 管理制度 组织机构 职责和名单, 实习教学计划 教师实习指导记录 学生实习手册, 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相关资料, 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表等 6-1 办学规模 1. 连续招生 4 年以上, 年招生 30 人以上, 在籍学生规模 90 人以上 ; 2. 每年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籍学生数的 50% 以上 ( 参培学员接 受培训满 12 课时计 1 人次 )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培训通 知 花名册 培训计划 考勤考核资料等 6. 质量效益 6-2 培养质量 1.90% 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或 60% 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 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 2. 就业率 90% 以上, 对口就业率 60% 以上, 当年劳动合同签订率 60% 以上 毕业生名册, 毕业生职业 ( 执业 ) 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 计表及证明资料,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劳动合同 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等 6-3 社会评价 1.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70% 以上 ;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70% 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 相关统计表 注 : 标注 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48

50 附件 3: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内涵 资料要求 1. 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内特色产业 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 紧跟产业 调整和产业升级, 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 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指导 专业调研论证 2. 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委员会职责及名单, 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 会, 跟踪对应产业发展变化,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 形成 料, 专家论证报告, 实施性教学计划等 科学的调研报告, 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1-1 专业定位 1. 建立了由专业负责人 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 团队, 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 形成适应产业需求变 专业建设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 岗位能力 岗位能力分析 化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 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 实施性教学计划, 2. 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 并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 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等 要求中充分体现 1. 专业建设规划及调整与区域内特色产业 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趋 1. 专业开发势相吻合 ; 专业建设规划与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本专业建设规划, 年 2. 专业建设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 分期建设目标明确 思路实施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1-2 专业发展清晰 支持有力 ; 3. 本专业建设规划能有效实施, 建设成效明显 专业拓展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 合理设置专业 ( 技能 ) 方向, 专业 ( 技能 ) 方向不实施性教学计划, 专业 ( 技能 ) 方向课程少于 2 个 教学基本要求及实施资料 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 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 具有视觉冲呈现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 图片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 和文字等 1-3 专业文化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 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 育诠释办学理念 育人特色 教风学风及其 非物质性文化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 并在课程教学 学生管理 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 育人过程的场景 图片和文字等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 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2. 课程建设 2-1 课程体系 实施性教学计划 1. 根据国家 省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调研成果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 指导性教学计划, 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其滚 49

51 划, 并根据相应行业产业发展适时滚动修订, 审批严格规范 ; 2.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 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 并有效实施 ; 3. 本专业自主开发 1 门以上或参与开发 2 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1.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 学生思想品质 文化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 2. 规范执行国家 省和行业已有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联合行业企 教学大纲 业共同开发其它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并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 ; 3. 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 审批报告, 教学进程表, 校本专业技能课程及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开发的其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课程实施 1. 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 ; 2. 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 ; 3. 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 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课程管理制度, 实施性教学计划, 教学进 程表 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1.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 并严格执行 ; 2-2 课程管理 教材选用与开发 2. 公共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专业技能课程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使用率 60% 以上 ; 3. 根据行业 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 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 补充教学内容, 积极开发活页讲义 学习手册 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 教材选用与开发制度, 教材选用及发放清 单 审批资料, 使用率统计表, 开发的活 页讲义和学习手册等资源资料等 学资源 示范课与研究课 3. 教学团队 3-1 专业负责人 基本条件 有 1 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 或获得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 1. 本科以上学历, 相关专业的高级职称, 从事本专业教学 3 年以上 ; 2. 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经常性参加行业企业的有关活动 省级 两课 评比 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 证书等 教师业务档案 50

52 1. 主持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 或有 2 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 开发表 ; 知名度 2. 主持或参与本专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或在区域行业产业领域评比中获奖, 或在省级以上相关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 教师业务档案 项, 或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 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 或省职 业教育领军人才 1. 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之比不低于 1:27; 2. 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 90% 以上, 研究生学历 ( 或硕士以上学位 ) 15% 以上, 高级职称 30% 以上, 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80% 以上 ; 获得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 在籍学 数量结构 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 30% 以上, 生花名册, 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 兼职 或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 70% 以上 ; 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3. 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10%-40%,70% 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 技师以上职业资格,30% 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1. 为人师表, 从严治教, 改革与创新意识强, 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 3-2 专业教师 能力素质 2.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 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 3. 除专业负责人以外, 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或在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及区域行业协会组织的竞赛中 相关教案 课件 软件, 课题 论文 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 获奖, 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 或 60% 以上 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1. 制定 五课 教研工作方案, 普遍开展 五课 教研和校本培训, 每 学校 五课 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 年 20% 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 进修, 年均师资培训经费 活动记录, 教师校本培训制度及其实施资 培训与教科研 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 8%; 2. 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 料, 市级以上培训资料及统计表,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 培训经 2 个月 ; 费统计表,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 3. 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并有效实施 等 51

53 1. 设施设备先进, 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具备实践教学 职业 4-1 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 资格鉴定 技能竞赛 社会服务等功能, 有能开展项目课程教学的实习工场 ; 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 6000 元 第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 5000 元, 第一产业及文艺体育类专业不少于 4000 元 ; 3. 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实验实训开出率 100%, 自开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 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等 率在 95% 以上, 实训基地内各实训室平均利用率在 70% 以上 4. 教学设施 校外实训实习基 地 1. 有不少于 5 个 合作协议满 3 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其中辖市区域 内的不少于 3 个 ; 2. 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实训 实习协议 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2 信息资源 专业图书 生均专业图书 6 册以上, 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 每年新购图书生均 0.5 册以上 订阅专业期刊 6 种以上, 图书流通率较高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 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等 数字化教学资源 1. 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 积极研发和引进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 2. 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 进课堂, 利用率高 成效显著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使用情况及其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 教学实施 5-1 常规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 1. 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 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有序 ; 2. 教师教学水平较高, 课堂教学规范 高效 ; 3. 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并运行良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职责和名单, 教学质 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 料等 52

54 5-1-2 顶岗实习管理 1. 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 2. 顶岗实习专业对口, 工作学习内容科学合理 ; 3. 全面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 管理制度, 管理机构 职责和名单, 实习教学计划 教师实习指导记录 学生实习手册, 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资料,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调查表等 1.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 推行教学做合一, 注重学 教学模式改革 习与思考 继承与创新结合, 实现知行统一 ; 2. 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手段灵活, 专业技能课程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 工作现场情境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效果良好 ;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 实施过程记录 典型案例等 3.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 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5-2 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创新 1. 建立了二级教学管理体制, 形成了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管理的工作机制, 普遍使用数字化 网络化管理手段 ; 2. 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需求, 整合 开放教学资源 ; 3. 围绕课程建设 项目开发及技术服务, 组成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 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 教学管理机构 职责和名单, 反映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资料, 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及运行情况的资料,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及实施资料, 开放教学资源的相关资料, 专业教师工作团队建设的相关资料等 6-1 办学规模 学历教育人数 连续招生 4 年以上, 年招生 30 人以上, 在籍学生规模 90 人以上 在籍学生人数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6. 质量效益 非学历教育人数 每年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职业培训人数达到其在籍学生数的 80% 以上 ( 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 12 课时计 1 人次 ) 培训通知 花名册 培训计划 考勤考核等资料 6-2 培养质量 双证率 95% 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0% 以上获得本专 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 2 个以上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 或 70% 以 上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 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 毕业生名册, 毕业生职业 ( 执业 ) 资格证 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等 53

55 6-2-2 竞赛与成绩 1. 开展校级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 本专业学生参赛率 100%; 2. 本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部门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 创新大 赛等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 校级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方案及实施资料, 参加省级以上竞赛的获奖情况及证明资料 等 就业与创业 社会声誉 1. 毕业生就业率达 95% 以上, 对口就业率达 70% 以上, 当年度劳动合同签订率 70% 以上 ; 2. 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 起薪较高, 就业满意度较高 ; 3. 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 有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 毕业生中就业创业典型多, 事迹汇编入册 1. 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90% 以上 ;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率 90% 以上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劳动合同或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基地和项目的相关资料, 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 反映就业满意度的资料等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统计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统计表等 技术服务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效益的证明资料 等 6-3 社会服务 资源共享 1. 专业资源应用于技术研发和服务 职业资格鉴定 专业技能竞赛等, 成效显著 ; 2. 专业资源对本区域其它学校开放, 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专业资源实现共享和发挥示范引领 辐射 作用的相关资料等 注 : 标注 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54

56 附件 4: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内涵资料要求 1. 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 特别 是现代农业 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 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 专业调研论证 2. 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及名单, 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 专家论证报告, 实 会,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 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 调研 施性教学计划等 1-1 专业定位 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1. 建立了由专业负责人 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 岗位能力分析 作团队, 普遍开展相应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 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 2. 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 并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基 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 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 实施性教学计划 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等 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1. 专业建设规划符合行业产业发展趋势 ; 1. 专业开发 1-2 专业发展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2. 专业建设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 分期建设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措施得力 ; 3. 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充分反映本专业分期建设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本专业建设规划, 年度实施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专业拓展 1. 专业 ( 技能 ) 方向不少于 2 个 ; 2. 针对行业产业职业岗位 ( 群 ) 的变化, 依托本专业形成不少于 2 个 专业群 ( 链 ) 和专业 ( 技能 ) 方向一览表, 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实施资料, 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实施 专业组成的专业群 ( 链 ) 性教学计划等 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 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 具有视觉 物质性文化 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 形成全时空的环境育 呈现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 图片和文字等 1-3 专业文化 非物质性文化 人良好氛围 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专业特质的 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 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 并在课程教学 学生管理 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 诠释办学理念 育人特色 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的 场景 图片和文字等 55

57 1. 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教学计划以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 实施性教学计划 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滚动修订, 审批严格规范 ; 2.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 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 并有效实施 ; 指导性教学计划, 实施性教学计划及其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 审批报告, 教学进程表, 校本专业技能课程及其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 2-1 课程体系 3. 本专业自主开发 1 门以上或参与开发 2 门以上校本专业技能课程 1.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学生思想品质 文化素 教学大纲 养目标达成度高 ; 2.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已有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它的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并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 ;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大纲, 其它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 课程建设 课程实施 3. 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1. 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 ; 2. 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 ; 3. 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 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课程管理制度, 实施性教学计划, 教学进程表 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1.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 并严格执行 ; 2-2 课程管理 教材选用与开发 2. 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专业技能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使用率 70% 以上 ; 3. 根据行业产业发展以及专业特点, 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 补充教学内容, 积极开发活页讲义 学习手册 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 教材选用与开发制度, 教材选用及发放清单 审批材料, 使用率统计表, 开发的活页讲义和学习手册等教学资源资料 学资源 示范课与研究课 有 1 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 或获得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 省级 两课 评比 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证书 1. 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教师系列高级职称, 从事本专业教学 4 年 3. 教学团队 3-1 专业负责人 基本条件 以上 ; 2. 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熟悉行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经常性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 教师业务档案 知名度 1. 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 或有 3 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 教师业务档案 56

58 3-2-1 数量结构 3-2 专业教师 能力素质 培训与教科研 4. 教学设施 4-1 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 2. 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或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项, 或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 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 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1. 专任专业教师数与在籍学生数之比不低于 1:27; 2. 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 95% 以上, 研究生学历 ( 或硕士以上学位 ) 25% 以上, 高级职称 30% 以上, 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80% 以上 ; 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40% 以上, 或获得有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80% 以上 ; 3. 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20%-30%, 均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30% 以上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高级技术职称 1. 为人师表, 从严治教, 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强, 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2.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 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 3. 除专业负责人以外, 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或有教师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项, 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项, 或 60% 以上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1. 制订 五课 教研工作方案, 普遍开展 五课 教研和校本培训, 每年 20% 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和进修, 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 8%; 2. 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每位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 2 个月 ; 3. 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1. 设施设备先进, 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具备实践教学 职业资格鉴定 技能竞赛 社会服务等功能, 有能进行项目课程教学的实习工场 ; 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第二产业类专业不少于 7000 元, 第一 三产业类专业不少于 5000 元 ;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 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 本专业在籍学生花名册, 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相关教案 课件 软件, 课题 论文 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 学校 五课 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 市级以上培训资料及统计表,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 培训经费统计表,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 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 计表等 57

59 3. 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实验实训开出率 100%, 自 开率在 95% 以上, 实训基地内各实训室平均利用率在 70% 以上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 有不少于 8 个 合作协议满 3 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其中, 辖市区域内的不少于 3 个, 骨干企业不少于 3 个 ; 2. 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实训实习协议, 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专业图书 生均专业图书 8 册以上, 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 每年新购专业图书生均 0.5 册以上 订阅专业期刊 8 种以上, 图书流通率较高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 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等 4-2 信息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 1. 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 积极研发和引进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本专业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 2. 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 进课堂, 利用率高 成效显著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使用情况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1 常规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 1. 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 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有序 ; 2. 教师教学水平高, 课堂教学规范 高效 ; 3. 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运行良好 1. 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工作职责和人员名单, 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料等 校企实习协议, 管理制度, 管理机构 职责和管理人 顶岗实习管理 2. 顶岗实习专业对口, 工作学习内容科学合理 ; 3. 全面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 员名单, 实习教学计划 教师实习指导记录 学生实习手册, 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资料, 学生对顶岗 5. 教学实施 报酬,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1. 普遍实施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场景教学 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 实习的满意度调查表等 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体现教学做合一, 做中教 做中学, 实 5-2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 现知行统一 ; 2. 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手段灵活, 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70% 以上的专业技能课程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 现场教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成果, 实施过程记录 典型案例等 学等方式, 效果良好 ; 3.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考核方式多元 灵活 恰当 58

60 1. 建立了二级教学管理体制, 形成了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管理的工 二级教学管理机构 岗位职责 管理人员名单, 反映 教学管理创新 作机制, 普遍应用数字化 网络化管理手段 ; 2. 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需求, 整合 开放教学资源 ; 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资料, 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及运行情况,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及实施资 3. 围绕教学项目开发 课程建设, 组成教师工作团队, 形成教师合作 料, 开放教学资源的有关规定和记录, 专业教师团队 发展机制 建设的有关资料等 学历教育人数 连续招生 5 年以上, 年招生 2 个班以上, 每班 30 人以上, 在籍学生规模 180 人以上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6-1 办学规模 非学历教育人数 每年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人数达到在籍学生数的 90% 以上 ( 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 12 课时计 1 人次 ) 培训通知 花名册 培训计划 考勤考核资料等 双证率 95% 以上毕业生获得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0% 以上获得本专 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 2 个以上中级证书 ; 或 70% 以上毕业生获得相关 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 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 毕业生名册, 毕业生职业 ( 执业 ) 资格证书获得情况 统计表及证明资料等 6. 质量效益 竞赛与成绩 1. 开展校级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 本专业学生参赛率 100%; 2. 本专业学生在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 校级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方案及实施资料, 参加省级 以上竞赛获奖情况及证明资料等 6-2 培养质量 就业与创业 1. 毕业生就业率达 95% 以上, 对口就业率达 70% 以上, 当年劳动合同签订率 70% 以上 ; 2.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起薪较高, 就业满意度较高 ; 3. 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 有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 毕业生中就业和创业成才典型多, 事迹汇编入册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劳动合同或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基地和项目的相关资料, 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 反映就业满意度的相关资料等 59

61 6-2-4 社会声誉 1. 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90% 以上 ;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90% 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统计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 度调查表及统计表等 技术服务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研发和服务取得效益的证明资料等 6-3 社会服务 资源共享 1. 专业资源应用于技术研发和服务 职业资格鉴定 专业技能竞赛等, 成效显著 ; 2. 专业资源对本区域其它学校开放, 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反映专业资源实现共享和发挥示范引领 辐射作用的 佐证资料等 注 : 标注 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60

62 附件 5: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合格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资料要求 1-1 专业调研论证 1. 专业设置 1-2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2-1 人才培养方案 2. 课程建设 2-2 课程教材管理 3. 师资队伍 3-1 专业负责人 1. 建立以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 形成规范的调研报告, 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有效体现 ; 2. 建立由专业负责人 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 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 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分析成果在课程设置 教学基本要求中充分体现 1. 专业建设符合学校专业发展整体规划, 分期建设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措施有力 ; 2. 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全面反映本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1. 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及调研成果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并主动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滚动修订, 审批程序规范 ; 2. 按照五年制高职学制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 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 合理确定公共课 专业课 实践课的学时比例 1. 有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 ; 2.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课 专业课 实践课课程标准 ; 3.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制度, 并严格执行 公共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专业课 实践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使用率 60% 以上 本科以上学历, 高级职称, 双师型 教师, 从事本专业教学 3 年以上, 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有市级以上教研或科研成果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 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 专家论证报告,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 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 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本专业建设规划, 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 审批报告, 教学进程表等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进程表 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公共课 专业课 实践课课程标准及执行的过程性资料, 教材选用制度, 教材选用和发放清单及使用率统计表 审批资料等 教师业务档案 61

63 4. 教学设施 3-2 数量结构 3-3 能力素质 3-4 培训与教科研 4-1 实训基地 4-2 信息资源 1. 专任专业教师与在籍学生之比不低于 1:30; 2. 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 100%, 研究生学历 ( 或硕士以上学位 )15% 以上, 高级职称 20% 以上 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 70% 以上, 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 30% 以上 ; 或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 70% 以上 ; 3. 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10%-40%,70% 以上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1. 为人师表, 从严治教, 能开展理实一体化和信息化教学 ; 2.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各种竞赛, 有教师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 教师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较多 1. 立足教学岗位普遍开展 五课 教研和校本培训, 每年 10% 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 进修 ; 2. 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 2 个月 ; 3. 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并有效实施 1. 有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设施设备,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理工医类专业 6000 元以上, 其他类专业 4000 元以上 ; 2. 有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实验实训开出率 95% 以上, 自开率 85% 以上 ; 3. 有 5 个以上 合作协议满 2 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执行 1. 生均专业图书 2 册以上, 每年新购专业图书 30 册以上, 订阅专业期刊 2 种以上 ; 2. 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 并有效实施, 专业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 在籍学生花名册, 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 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统计表等 相关教案 课件 软件, 课题 论文 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 学校 五课 教研制度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 市级以上培训统计表及相关佐证材料,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协议 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 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和订阅专业期刊目录,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 实施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5. 教学管理 5-1 课堂教学管理 1. 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 教学进程安排有序, 教学过程管理规范, 教 学资源配置合理 ; 2. 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实施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职责和名单, 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管理过程性资料 62

64 1. 有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完善 ; 校企实习协议, 管理制度 组织机构 职责和名单, 实习教 5-2 顶岗实习管理 2. 顶岗实习专业对口, 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学生对顶岗实习 学计划 教师实习指导记录 学生实习手册, 顶岗实习责任 的满意度较高 保险相关资料, 学生对顶岗实习满意度调查表等 6-1 办学规模 1. 连续招生 6 年以上, 年招生 30 人以上, 在籍学生规模 150 人以上 ; 2. 每年承担社会职业培训人次达到在籍学生数的 60% 以上 ( 参培学员接受 培训满 12 课时计 1 人次 )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培训通知 花名册 培训计划 考核考勤资料等 1. 毕业生 95% 以上取得本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60% 以上取得高级工职 6. 质量效益 6-2 培养质量 业资格证书 ; 或 70% 以上取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 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 普通话 英语等级考试, 取证率较高 ; 毕业生名册 各类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 毕业生 就业情况统计表, 劳动合同 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参加 2. 就业率 90% 以上, 对口就业率 60% 以上, 当年劳动合同签订率 60% 以上 ; 市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的证明资料等 3. 本专业学生每年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 6-3 社会评价 1. 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70% 以上 ;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70% 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相关 统计表等 注 : 标注 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63

65 附件 6: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内涵资料要求 1. 专业开发 1-1 专业定位 1-2 专业发展 1-3 专业文化 1. 专业设置具有五年制高职特质, 专业设置有效对接区域特色产业 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 紧跟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变化, 关注社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 专业调研论责及名单, 调研论证制度, 专业调研报告 专业调 2. 建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证 研的过程性资料, 专家论证报告 实施性人才培养会, 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 ; 方案等 3. 跟踪产业发展,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 形成科学有效的调研报告, 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1. 建立由专业负责人 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团队, 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 凸显岗位能力要求专业建设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 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岗位能力分的变化, 形成适应产业需求变化的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 及过程性资料,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教析 2. 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 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学基本要求等 求中充分体现 1. 专业建设规划与区域特色产业 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的发展规划相对接, 专业调整与产业发展趋势相吻合 ; 专业建设规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本专业建设计划, 年度实施工 2. 本专业在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 分期建设目标明确 划与实施作计划和总结等 思路清晰 措施得力 ; 3. 专业建设规划能有效实施, 建设成效明显 根据区域特色产业 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的发展需求, 不断拓宽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学基本 专业拓展口径, 专业 ( 技能 ) 方向不少于 2 个 要求及实施资料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 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 具有视觉反映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 图片和文字 物质性文化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 物质性专业文化特色等 明显 非物质性文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 本专业特质和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 诠释办学理念 育人特色 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 64

66 化 育人特色 教风学风等, 并在课程教学 学生管理 社团活动中有机 的场景 图片和文字等 渗透,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 学生的职业品质 职业素 养得到有效培养 1. 根据国家 省或相关行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本专业调研成 果, 贯彻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制定本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变化适时滚动修订, 审批严格规范 ;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滚 人才培养方 2. 按照五年制高职的学制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 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 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 审批报告, 教学进程表 校 案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 本专业课程及其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 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 合理确定公共课 专业课 实践课的学时比例, 等 2-1 课程体系 并有效实施 ; 3. 自主开发 1 门以上或参与开发 2 门以上校本专业课程 1.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学生思想品质 文化素养目 课程标准 标达成度高 ; 2. 规范执行国家 省和行业领域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 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它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 ;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专业课程标准, 开发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 课程建设 3.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课程实施 1. 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 ; 2. 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 ; 3. 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 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课程管理制度,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进程表 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1.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 并严格执行 ; 2-2 课程管理 教材选用与开发 2. 公共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专业课 实践课按要求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 使用率 60% 以上 ; 3. 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 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 补充教学内容, 积极开发活页讲义 学习手册 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 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 教材选用及发放清单 审批资料, 国规省荐教材选用率统计表, 开发的活页讲义 学习手册等 教学资源 精品课程与示范课 1. 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 2. 有 1 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 ; 3. 有 1 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或研究课, 或获得省级以上信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建设成果, 省级 两课 评比 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获奖证书和相关资料 65

67 3. 教学团队 3-1 专业负责人 3-2 专业教师 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奖项 1. 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副教授 ( 五年制高职办学点为高级讲师 ) 以上职称, 从事本专业教学 3 年以上 ; 2. 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掌 基本条件 握行业领域和本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经常性参加行业领域的相关活 教师业务档案 动 ; 3. 能将相关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 容 1. 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 或有 3 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 公开发表 ; 知名度 2. 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或在省级以 教师业务档案 上相关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项, 或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 或省职业教 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 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1. 专任专业教师数与本专业在籍学生数之比不低于 1:27; 2. 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 100%, 研究生学历 ( 或硕士以上学位 ) 30% 以上, 高级职称 30% 以上, 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80% 以上 ; 获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花名册 在籍学生花名 数量结构 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40% 以 册, 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 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 上, 或 80% 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 ; 相关统计表等 3. 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20%-40%, 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 以上职业资格,30% 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 1. 为人师表, 从严治教, 课程改革与创新意识强, 胜任理论实践一体 化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2.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 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 相关教案 课件 软件, 课题 论文 获奖证书及 能力素质 3. 除专业负责人以外, 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或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 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 相关统计表等 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 或 60% 以上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或获奖 ; 培训与教科 1. 制定 五课 教研工作方案, 普遍开展 五课 教研 教学改革研 学校 五课 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 66

68 4-1 实训基地 4. 教学设施 4-2 信息资源 5. 教学实施 5-1 常规管理 研究和课程产品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研发 ; 2. 每年有 20% 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 普遍开展校本培训, 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 8%; 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 2 个月 ; 3. 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 1. 实训基地建有真实 ( 仿真 ) 环境的教学工场, 设施设备先进, 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具备实践教学 职业资格鉴定 技能竞赛 校内实训基社会服务等功能 ; 地 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理工医类 7000 元以上, 其它类 5000 元以上 ; 3. 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实验实训开出率 100%, 自开率 95% 以上, 实训基地平均利用率 70% 以上 1. 有不少于 8 个 合作协议满 3 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其中辖市区 校外实训实域内的不少于 3 个, 骨干企业不少于 3 个 ; 习基地 2. 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生均图书 8 册以上, 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 每年新购专业图书生均 专业图书册以上, 订阅专业期刊在 10 种以上, 图书流通率高 1. 学校建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 重视数字化资源的开发 数字化教学和引进, 本专业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 资源 2. 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 进课堂, 利用率高, 成效显著 1. 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 管理手段先进, 教学管理规范 有效 ; 课堂教学管 2. 教师教学水平高, 课堂教学规范 高效 ; 理 3. 有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各环节教学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良好 1.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健全, 配套措施完善, 执行效果好 ; 顶岗实习管 2. 行业企业实质性地参与顶岗实习方案制定, 学生实习岗位专业对口, 理 工作学习内容与专业能力提升要求相一致 ; 3. 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 市级以上培训统计表及佐证材料, 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 教师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 培训经费统计表,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相关资料等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 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等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实训实习合作协议 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 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等 数字化资源建设 使用及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职责和名单, 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 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料等 校企实习协议 管理制度, 管理机构 岗位职责和管理人员名单, 实习教学计划 教师实习指导记录 学生实习手册, 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材料, 学 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调查表等 67

69 5-2 教学改革 6-1 办学规模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管理创新 学历教育人数 非学历教育人数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1.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五年制高职人才成长规律, 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工作过程, 推行教学做合一, 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实现知行统一 ;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 实施过程记 2. 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手段灵活, 专业课程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 现录 典型案例等 场情境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效果良好 ; 3.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 科学多元的评价标准与方式 1. 二级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 建立了与产教结合 教学创新相适应的服务性 开放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 普遍使用数字化 网络化管理教学管理机构 岗位职责 管理人员名单, 反映行手段 ; 业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资料, 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 2. 积极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专业视野拓展, 及运行情况,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及实施资全时空开放专业教学资源 ; 料, 专业教师工作团队建设的有关资料等 3. 围绕课程建设 项目开发 技术服务等, 组成 2 个以上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 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 本专业连续招生 6 年以上, 年招生 30 人以上, 在籍生规模 150 人以上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每年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职业培训人数达到在籍学生数的 80% 以培训通知 花名册 培训计划 考勤考核等资料 上 ( 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 12 课时计 1 人次 ) 1. 毕业生 95% 以上获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80% 以上获得 本专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 或 80% 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 毕业生名册 职业 ( 执业 ) 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计 6. 质量效益 双证率 书 ( 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 2.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社会交往 表及证明资料, 应用水平等级考试相关资料及统计 表等 6-2 培养质量 能力, 相关应用水平等级考试综合取证率 80% 以上 竞赛与成绩 1. 普遍开展校级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 本专业学生参赛率 100%; 2. 本专业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部门或行业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 创新 大赛及其它有关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 校级技能竞赛 创新大赛方案及实施资料, 参加省 级以上竞赛的获奖情况及证明资料等 68

70 6-2-3 就业与创业 1. 毕业生就业率 95% 以上, 对口就业率 80% 以上, 当年度劳动合同签订率 80% 以上 ; 2.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起薪较高, 就业满意度较高 ; 3. 开设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程, 有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 毕业生中就业创业典型多, 事迹汇编入册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劳动合同 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就业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基地和项目的相关资料, 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 反映就业满意度的资料等 社会声誉 1. 在校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90% 以上 ;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90% 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表及统计表 技术服务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效益的有关证明资料等 6-3 社会服务 专业资源共 享 1. 专业资源应用于技术研发和服务 职业资格鉴定 专业技能竞赛等, 成效显著 ; 2. 专业资源对本区域其它学校开放, 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反映专业资源共享和发挥示范 引领方面的材料 等 注 : 标注 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69

71 附件 7: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内涵资料要求 1. 专业设置具有五年制特质, 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战略 1-1 专业定位 专业调研论证 新兴产业, 特别是高端制造业 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关注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 ; 2. 建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 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和相关论证活动, 形成科学的调研报告, 调研成果在人才培养中充分体现 相应的行业产业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职责及名单, 调研报告及过程性资料, 专家论证报告,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等 1. 建立了由专业负责人 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工作 岗位能力分析 团队, 对相应职业岗位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 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 2. 分析成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效转化, 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要求 工作团队职责及名单, 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及过程性资料,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中充分体现 1. 专业开发 1. 专业建设规划及调整符合区域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新兴产业发展趋 势 ; 1-2 专业发展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2. 本专业建设在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中地位凸显, 分期建设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措施得力 ; 3. 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有效指导 充分反映本专业分期建设目标的实施 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本专业建设规划 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等 和达成情况 专业拓展 1. 针对行业 产业的变化, 依托本专业形成不少于 2 个专业组成的专业群 ( 链 ); 专业群 ( 链 ) 和专业 ( 技能 ) 方向一览表, 相关专业调研论证材料 专业 ( 技能 ) 方向课程教学基本 2. 针对职业岗位 ( 群 ) 的变化, 专业 ( 技能 ) 方向不少于 2 个 要求及实施资料 1-3 专业文化 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特征 本专业特点和行业企业要求的 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专业吸引力的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 形成全时空的环境育人良好氛围 反映专业环境及其文化陈设的场景 图片和文字等 70

72 1-3-2 非物质性文化 有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本专业特质 可传承发展的办学理念 育人特色和教风学风等, 并在课程教学 学生管理 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育人熏陶作用, 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诠释办学理念 育人特色 教风学风及其育人过程的场景 图片和文字等 1. 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本专业调研成果, 贯彻五年制 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 2-1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 时滚动修订, 审批严格规范 ; 2. 按照五年制高职的学制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 构建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 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 合理确定公共课 专业课 实践课的学时比例, 并有效实施 ;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滚动修订的过程性资料 审批报告, 教学进程表, 校本专业课程及其教学基本要求开发的过程性资料等 3. 自主开发 1 门以上或参与开发 2 门以上校本专业课程 1.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学生思想品质 文化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 达成度高 ; 2. 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 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其它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 ; 公共基础课程标准 专业课程标准, 开发的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 2. 课程建设 3.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 课程实施 1. 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 2. 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的课程 ; 3. 教学进程安排科学有序, 教学资源配置合理高效 课程管理制度,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进程表 授课计划等课程实施的过程性资料 1. 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 并严格执行 ; 2-2 课程管理 教材选用与开发 2. 公共课统一使用国规 省荐教材, 专业课 实践课按要求使用国规 省荐教材, 使用率 70% 以上 ; 3. 根据行业 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 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 补充教学内容, 积极开发活页讲义 学习手册 多媒体课件和校本教材等教 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 教材选用及发放清单 审批资料, 国规省荐教材使用率统计表 开发的活页讲义和学习手册等 学资源 精品课程与示范课 1. 制定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 2. 有 1 门校级以上精品课程 ; 3. 有 1 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示范课, 或 2 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及建设成果, 省级 两课 评比 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获奖证书和相关资料等 71

73 研究课, 或 2 名以上专业教师获得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以上 奖项 1. 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副教授以上职称 ( 五年制高职办学点为高级 基本条件 讲师以上职称 ), 从事本专业教学 5 年以上 ; 2. 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熟悉 教师业务档案 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经常性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 3-1 专业负责人 1. 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 或有 3 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 开发表 ; 知名度 2. 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 或在省级以上 教师业务档案 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项, 或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 或省职业教育教科 研中心组成员, 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 1. 专任专业教师数与本专业在籍学生数比不低于 1:27; 3. 教学团队 数量结构 2. 专任专业教师本科以上学历 100%, 研究生学历 ( 或硕士以上学位 )40% 以上, 高级职称 30% 以上 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 90% 以上, 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50% 以上 ; 或 专任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名册 在籍学生花名册, 专任专业教师业务档案, 兼职教师聘任资料及相关 获得有关行业执业资格 80% 以上 ; 统计表等 3. 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20-30%, 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 3-2 专业教师 上职业资格证书,40% 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1. 为人师表, 从严治教, 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强, 胜任理论实践一 体化教学, 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 能力素质 2.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 具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 3. 除专业负责人以外, 有教师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或在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 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中 相关教案 课件 软件, 课题 论文 获奖证书及相关统计表等 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 或 60% 以上教师有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 奖 72

74 3-2-3 培训与教科研 1. 制定 五课 教研工作方案, 普遍开展 五课 教研和校本培训, 每年有 20% 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 进修, 年均师资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 8%; 2. 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专任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 ; 3. 有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并有效实施 学校 五课 教研工作方案及本专业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培训制度及实施资料, 市级以上培训统计表及佐证材料,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统计表及过程性资料, 培训经费统计表, 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及过程性资料等 1. 设施设备先进, 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具备实践教学 职业 4-1 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 资格鉴定 技能竞赛 社会服务等功能, 建有真实 ( 仿真 ) 环境的教学工场, 建成本专业大类的省级以上实训基地 ; 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理工医类 8000 元以上, 其它类 6000 元以上 ; 3. 有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实验实训开出率 100%, 自开 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平均利用率统计表, 教学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账册及生均值统计表,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校内实验实训项目及开出情况统计表等 率 95% 以上, 实训基地平均利用率 70% 以上 4. 教学设施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1. 有不少于 8 个 合作协议满 3 年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其中辖市区域内的不少于 4 个, 骨干企业不少于 4 个 ; 2. 有健全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一览表, 实训实习合作协议 管理制度及实施资料等 4-2 信息资源 专业图书 数字化教学资源 生均专业图书 10 册以上, 并有计划地逐年增加, 每年新购专业图书生均 0.5 册以上, 订阅专业期刊 10 种以上, 图书流通率较高 1. 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 积极研发和引进数字化教学资源, 本专业主干课程配有数字化教学资源 ; 2. 数字化教学资源普遍进课程 进课堂, 利用率高 成效显著 专业图书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图书信息系统, 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及订阅专业期刊目录等 数字化数字资源建设 使用和反映建设成效的佐证资料等 课堂教学管理 1. 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和制度, 教学管理规范 有序 ; 2. 教师教学水平高, 课堂教学规范 高效 ; 3. 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并运行良好 ; 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职责和名单, 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 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资料等 5. 教学实施 5-1 常规管理 顶岗实习管理 1. 有健全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 执行有力, 运行规范有效 ; 2. 顶岗实习专业对口, 工作学习内容科学合理 ; 3. 全面落实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学生能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较高 校企实习协议 管理制度, 管理机构 职责和名单, 实习教学计划 教师实习指导记录 学生实习手册, 顶岗实习责任保险的相关材料, 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满意度调查表等 73

75 1.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五年制高职人才成长规律, 推行教学做合一, 注 教学模式改革 重学思结合, 实现知行统一 ; 2. 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手段灵活, 专业课程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 现场教学, 效果良好 ;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 实施过程记录 典型案例等 3.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 科学多元的评价方式 5-2 教学改革 1. 二级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健全 职责明确, 建立了与产教结合 教学创新相适应的服务性 开放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 普遍使用数字化 网络 教学管理机构 职责和名单, 反映行业企业参与教 教学管理创新 化管理手段 ; 2. 适应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需求, 整合专业教育教学平台, 实现教学资 学管理的资料, 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及运行情况,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方案及实施资料, 开放教学 源全时空开放 ; 资源的相关资料, 专业教师工作团队建设的有关资 3. 围绕教学项目开发 精品课程建设 技术服务等, 组成 2 个以上的教 料 师工作团队, 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 6-1 办学规模 学历教育人数 非学历教育人数 连续招生 6 年以上, 年招生 2 个班以上, 每班 30 人以上, 在籍学生规模 300 人以上 每年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人数达到在籍学生数 90% 以上 ( 参培学员接受培训满 12 课时计 1 人次 ) 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 培训通知 花名册 培训计划 考勤考核资料等 1. 毕业生 95% 以上取得本专业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80% 以上获得本 6. 质量效益 双证率 专业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 或 80% 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 ( 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 毕业生名册 职业 ( 执业 ) 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及证明资料, 应用水平等级考试相关资料及统计 6-2 培养质量 2.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相关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取证率 80% 以上 表等 竞赛与成绩 1. 开展校级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 本专业学生参赛率 100%; 2. 本专业学生在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 校级技能竞赛 创新大赛方案及实施资料, 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获奖情况及证明资料等 74

76 6-2-3 就业与创业 1. 毕业生就业率 95% 以上, 对口就业率 80% 以上, 当年度劳动合同签订率 80% 以上 ; 2.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起薪较高, 就业满意度较高 ; 3. 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 有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 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多, 事迹汇编入册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劳动合同 高校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就业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基地和项目的相关资料, 就业创业典型事迹, 反映就业满意度的资料等 社会声誉 1. 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90% 以上 ;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 90% 以上 学生满意度调查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 表及相关统计表等 技术服务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效益的证明资料 6-3 社会服务 资源共享 利用本专业的设施 设备 师资等资源, 承担本地区行业部门或职业学 校技能大赛 职业资格鉴定, 开展校企合作 校校合作, 发挥示范和引 领作用 反映专业资源共享和发挥示范 引领方面的资料 等 注 : 标注 的指标为核心指标 75

77 附件 8: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应申报品牌专业的指导目录 1.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 2.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 3. 现代农艺技术 4. 机电技术应用 5. 数控技术应用 6. 模具制造技术 7. 机械制造技术 8. 机械加工技术 9. 计算机应用 10. 计算机网络技术 11. 电子技术应用 12. 电子与信息技术 13. 汽车运用与维修 14. 汽车制造与检修 15. 建筑工程施工 16. 园林技术 17. 护理 18. 服装设计与工艺 19.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20. 会计 21. 会计电算化 22. 电子商务 23. 市场营销 24. 商务英语 25. 旅游服务与管理 26. 中餐烹饪 27. 酒店服务与管理 28. 物流服务与管理 29. 学前教育注 : 目录内专业为全省通用性较强专业, 只能申报品牌专业, 不得申报特色专业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不专门编制指导目录, 参照此目录执行 76

78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探索我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专业建设步伐, 加强学校与社会 教学与生产 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 建立 校企互动 互惠互利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的 双赢 合作机制, 发挥社会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作用, 推动我校专业建设 课程开发 师资培训 实训基地建设上新台阶, 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经研究, 决定成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第二条学校每个专业都要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各系 ( 部 ) 提名 推荐, 报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 经校长办公会议批准后由学校聘任 第三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指导和顾问性质的专家机构, 对我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起指导和咨询作用 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应积极为我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促进我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第四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采用聘任制, 每届聘期为三年, 到期重新提名 推荐和聘请 由于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分散在不同的单位, 故不设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 由专业所在系 ( 部 ) 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第五条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般由 5~8 人组成, 其中校外成员不少于三分之二 第六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之一 : 1. 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技术管理部门的主要管理干部, 或在行业 企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从事生产一线的技术业务骨干, 或政府部门 行业组织或企业中的领导成员 ; 2. 具有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动态, 具有较强学术研究和科研开发能力的教学人员 科研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 3. 具有高级技师技能证书, 掌握本专业独特技能的能工巧匠 ; 4. 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并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在校本专业教师, 或担任本专业的专业主任, 或是系 ( 部 ) 及以上的教学管理干部 第三章工作职责机构设置第七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专业所在系 ( 部 ) 负责, 各系 ( 部 ) 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应建立经常的联系 第八条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般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活动, 必要时, 可适当增加次数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活动由专业所在系 ( 部 ) 负责协调安排, 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联络和办理具体事务 77

79 第九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应热心职业教育, 关心和支持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 成员应从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业绩突出 示范性强的行业或专业领域内的高级管理者 技术专家 教育专家 政府部门或行业的主管领导 校内本专业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中推荐产生 第四章主要任务第十条成员的权利 1. 参与学校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与论证, 参与制订和审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 ; 2. 参与新设专业的开发论证和人才需求调研论证,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向学校提出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结构调整的建议 ; 3. 对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课程标准 能力标准 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 为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 4. 对科技项目开发和研究 技术应用服务等进行指导, 与学校共同承担科研项目 课题研究和产品开发, 其成果为双方共有 ; 5. 参与本专业学生实习 毕业设计 ( 论文 ) 与答辩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计划的制订, 并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指导 ; 6. 享受学校提供的一定待遇 第十一条成员的义务 1. 积极向社会宣传我校的教育教学和技术应用研究成果, 介绍学校的发展状况 ; 2. 提供本专业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帮助学校收集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和技术资料, 提供企业科研合作项目的信息, 联合承接科研技改项目 技术应用课题和产学研开发项目 ; 3. 帮助学校联系有关合作企业, 协助学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为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和 双师型 教师技能培训提供帮助, 提供企业员工培训需求信息, 与学校紧密合作, 共同创造条件, 创办各种培训机构 ; 4. 协助学校了解社会 行业对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 为学校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和指导, 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情况 ; 5. 为本专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介绍有关专家来我校进行技术指导或学术交流, 根据需要应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 副教授 讲师, 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的信息 ; 6. 对学校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成员, 将写入校史, 成员的资料及照片将存入学校档案室 第五章附则第十二条本章程自发文之日起生效 78

80 专业建设管理规定 ( 试行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校办学规模 结构 质量 效益的协调发展, 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管理,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专业建设包括专业增设 调整 合格专业和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等 第三条学校的专业建设应着力充实内涵, 明确专业定位 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 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 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 第二章专业设置与调整第四条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应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国家 地区和行业经济建设需要,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 当前与长远, 局部与整体, 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五条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 应符合教育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 试行 ) (2010 年颁布 )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法( 试行 ) (2011 颁布 ) 及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 ( 试行 ) (2011 年颁布 ) 有关要求 根据社会与行业经济建设需要,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 设置专业应以教育部发布的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和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 为基本依据, 自主开设 调整和停办专业, 并逐步形成特色专业结构体系 原则上学校每年增设与调整专业数不超过 3 个 第六条学校设置与调整专业, 其标准修业年限应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七条学校根据社会特殊需要及自身优势和特点, 可在现设专业范围内适时调整专业方向 第八条学校设置新专业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 ( 一 ) 新专业应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应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 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 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 二 ) 拟设的新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专业平台和教育教学平台, 进行外延拓展, 形成新的优势, 提高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与利用率 ( 三 ) 应考虑利用现有的优势专业建立专业交叉 融合的新专业, 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 四 )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 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设置 通过现有专业扩大招生 拓宽专业方向或共建 合作办学等途径, 能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再新设置专业 ( 五 ) 积极兴办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 第九条设置新专业必须具备下列基本要求 : 79

81 ( 一 ) 符合学校发展规划, 有详尽可行的人才需求论证报告, 年招生规模一般不少于 50 人 ( 特殊专业如艺术类专业执行具体规定 ) ( 二 ) 有拟设置专业的建设规划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计划和其他必需的教学文件 ( 三 ) 能配备完成该专业教学计划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一般应有已设相关专业为依托 ( 四 ) 具备该专业必需的开办经费和教室 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图书资料 实习场所等办学基本条件 第十条申报新专业每年进行一次 新专业的申报程序 : ( 一 ) 专业依托单位提交申报新专业申请和申报材料 应提交的申报材料有 : 1. 专业设置审批表 ( 按照泰州市教育局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一制定的格式据实详细填写 ); 2. 拟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 3. 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及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 4. 承担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教师基本情况 ; 5. 其他办学条件的落实情况 ( 主要包括专业开办经费 教学实验开出率 实习基地以及学生宿舍 教室 图书资料等 ); 6. 其它补充说明材料 ( 二 ) 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国家 部门和地方的人才需求 学校现有专业布点情况 申报专业的设置条件等方面, 对拟申报新专业进行审议 ( 三 ) 教务处负责会同系 ( 部 ) 及专业依托单位组织召开申报专业专家论证会 ( 四 ) 学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 报泰州市教育局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审批 第十一条专业方向设置的申报条件及程序 : ( 一 ) 专业方向设置的申报条件 1. 拟申报专业方向所依托的专业必须是专业建设扎实 学术水平高 师资力量强 教学质量高 教学基础条件好的优势专业 ; 2. 要有拟申报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论证报告, 一般应培养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 或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效益的人才 ; 3. 有拟申报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 4. 拟申报的专业方向必须是在依托原有专业基础上, 拥有完成该专业方向教学计划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 ; 5. 具备该专业方向必需的相应教学设施, 如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图书资料 实习场所等办学基本条件 ( 二 ) 申报程序按照专业设置申报程序进行 专业方向的申报原则上由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审议, 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80

82 第十二条开设目录外的专业应经江苏省教育厅备案后试办, 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章专业建设第十三条学校所设专业的建设目标分为合格专业和特色与品牌专业, 在取得合格专业和特色与品牌专业之前, 须有合格专业和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过程 专业招生后两年进行合格建设专业评估, 专业招生四年进行合格专业评估, 有两届毕业生的专业进行特色与品牌建设专业申报立项, 经审批后, 进行特色与品牌建设专业评估 有四届毕业生的专业可进行特色与品牌专业申报立项, 经审批后, 进行特色与品牌专业评估 第十四条学校所设专业都应加强建设, 并常抓不懈 专业建设要重在充实内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学校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充分发挥优势, 努力形成特色 第十五条专业建设的内容包括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方案及特色, 教师队伍, 教学基本建设, 教学效果与社会认可等 第十六条对新设专业, 学校将对其进行中期检查, 对达不到建设要求的新专业将责令整改 第十七条新专业首届毕业生毕业前, 泰州市教育局将组织进行专业办学水平评估, 凡达不到评估指标的新专业将责令停止招生 第十八条学校将对已设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合格专业的标准为 : ( 一 ) 人才培养方案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教学文件完善 ; ( 二 ) 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梯队, 教师数量满足需要 结构合理, 学生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满意率达 70% 以上 ; ( 三 ) 任课教师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 能够承担学校 教育厅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有校级优质课程 ; ( 四 ) 教室 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图书资料 实习场所等具备专业办学基本条件 ; ( 五 )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安排较合理 实验设备 ( 或实习基地设施 ) 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 六 ) 专业合格建设与合格专业评估由学校组织进行 第十九条在取得合格专业资格的基础上, 有两届毕业生的专业可申报特色与品牌建设专业 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特色与品牌建设专业申报, 申报专业须填写 学校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申报书, 特色与品牌建设专业建设期一般为 2 年 特色与品牌建设专业原则为 : 应为体现学校办学方向与特色的专业 ; 应为学校诸专业中, 办学条件较为雄厚的专业 ; 应为贴近市场 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第二十条学校将对特色与品牌建设专业进行中期检查, 提出建设和整改意见 第二十一条特色与品牌建设专业建设期满, 学校将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特色与品牌专业遴选标准组织验收, 对验收合格者确定为学校级特色与品牌专业, 给予奖励 ; 对验收不合格的取消 特色与品牌建设专业 资格 第二十二条特色与品牌专业的标准为 : 81

83 ( 一 ) 专业的基础性 综合性对学科建设的作用显著 ; ( 二 ) 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知名度, 逐步建成一支师德高尚 结构合理 教学水平高 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 ; ( 三 ) 专业教师具有承担国家 省 ( 部 ) 市级纵向课题的能力, 教科研成果转化和阶段性成果明显 ; ( 四 ) 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到带头 示范和辐射作用, 逐步形成科学合理 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 ( 五 ) 专业办学条件优良, 具备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教学设备 图书资料 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等 ; ( 六 ) 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 ( 七 ) 特色与品牌专业每两年组织一次立项申报, 取得特色与品牌专业称号的专业, 保留称号四年, 期间两年进行一次验收 第四章专业建设的管理第二十三条专业建设工作在分管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 由教务处全面负责管理, 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论证 评议和遴选工作 教务处受理立项申报 组织阶段性检查等工作 各教学系 ( 部 ) 负责组织专业建设的立项申报和日常管理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关于在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苏教职 号 各市教育局 : 2000 年以来, 我省各地认真贯彻 江苏省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 ( 苏教职 号 ) 精神, 结合实际, 在全国率先开展试行学分制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 教职成 号 ) 要求, 引导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科学发展观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创新,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 针对性和开放性, 现就我省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 一 加强学习宣传, 进一步提高对学分制的认识 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充分认识推行学分制是尊重学习者个性与差异 保障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权利 激发学习潜能 提高学习质量 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82

84 是适应市场和企业多样化要求的重要举措, 是落实以人为本 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指导思想的制度保证 2. 各地 各职业学校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管理干部 职业学校校长 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专题培训, 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 学习学分制的要求与做法, 进一步提高实行学分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意义的认识 3. 各地 各职业学校要认真总结试行学分制以来取得的经验, 树立典型, 通过典型示范, 使更多的学校和教师理解和接受学分制, 使更多的企业 学生及家长认可和支持学分制, 以利于学分制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 二 深化课程改革, 将推行学分制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1. 推行学分制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 构建适应经济建设 社会进步 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 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 按照有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原则, 确定语文 数学 外语等主要文化基础课程的分层次教学目标, 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分 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进展情况对文化基础课程进行多次选择 3. 优化专业课程模式, 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职业类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 积极探索和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各地 各职业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推进产教结合 产学研结合, 开发与行业 企业用人要求结合紧密 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 对学习者就业有实际帮助的专业课程 要将实践教学放在突出位置, 加大实践课程的权重, 提高独立设置实践课程的学分, 以 18 个课时为 1 个学分, 同时适当提高毕业基本学分 4. 大力开发选修课程, 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 要根据行业发展 企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 在专业大类下设置多个专门化方向, 开发专门化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作为限选课程 ; 跟踪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 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开发丰富多彩的任选课程 减少必修课比例, 扩大任选课的比例, 任选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调整为 15-20% 鼓励学习者跨专业 跨学校选修课程和参加社会培训与认证考试, 积极探索开展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 5. 积极实施分层教学, 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应积极实施分层教学, 将难以达到统一要求的文化基础课和少数专业课分层次进行教学和考核 将实践课分为多个层次, 鼓励学生掌握更多 更高的技能 6. 探索建立选师制,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和慎重推进选师制, 鼓励学习者在选择课程的同时, 选择任课教师, 以引导和激励教师多开课 开好课, 满足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的需要 选择任课教师之前, 可先组织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试听 三 建立学分互认机制,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83

85 1. 积极推进区域内学分互认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区域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 制定各类职业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制度, 指导校际间签订学分互认协议, 进行相近课程的学分互认, 并将学分互认作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重要内容 2. 承认学习者已有学习和职业实践的经历 对于从高中阶段其它类型学校转入的学习者, 对于具有其它层次学历或职业实践经历的学习者, 在出具有效证明或通过测试后, 应承认其经历并折合成相应学分 学习者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有效培训证书, 可折合成相应学分 学习者获得的表彰和奖励, 可承认一定的学分 3.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探索建立职业学校学分累积和转换信息系统 ( 学分银行 ), 建立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实践经历的信息库 逐步推进区域间的学分互认, 形成全省职业学校学分互认体系 4. 强化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 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职业学校面向进城务工人员 下岗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开办夜校 周末学校和假期学校, 为社会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 学习者通过学习和培训可以获得学分, 取得职业资格或毕业资格 四 深化相关管理制度的改革, 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1. 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 根据我省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 各地应逐步扩大职业学校在招生注册 学籍管理 考试考核 学分承认 学制弹性 转专业 转学校 结业毕业等方面的自主权利 各职业学校应严格加强规范化管理, 形成自我约束 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 2. 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各职业学校要建立科学 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改革评价的方法, 加强对学习者的实践技能的考核,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 完善教师任职情况考核指标体系, 引导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指导, 不再举行简单化的文化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 改革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 用绩点分代替成绩分 ( 绩点分 = 成绩分 /Σ 课程标准学分 ), 形成用学分和绩点分双重指标来评价学习者学习数量和质量的体系 3. 积极建立导师制 各职业学校应建立导师制, 选择懂专业 有责任心的教师根据社会需要和学习者个人条件和爱好, 指导学习者选择学习课程, 减少选课的盲目性 同时指导学生坚定学习信心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4. 改进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各职业学校应制定与实行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制度, 加强学习者管理, 明确导师对学习者的管理职责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 行为习惯的考核, 增加德育环节的学分, 探索建立与智育学分并重的德育学分体系 5. 改革收费办法 职业学校按学分收费的办法由省教育厅 省物价局和省财政厅另行下达 6. 使用优秀教学管理软件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学校应根据教育部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 教发 号 ) 要求, 按照推行学分制的需要, 组织专家对有关教学管理软件进行测试和评议, 优先选用优秀软件, 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五 明确职责, 进一步加强对推行学分制的组织领导 84

86 1. 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推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 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研究制定与推行学分制相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督促检查各地学分制推行情况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推行学分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积极开展本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制订本地区大类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 推进区域内学分互认, 改革对职业学校的综合评价的标准与办法, 督促检查各职业学校学分制推行情况 省 市职教教科研机构要积极开展学分制研究 宣传和专题培训工作, 并做好推行学分制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2. 职业学校是推行学分制的主体, 校长是推行学分制的第一责任人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要制定本校推行学分制的实施性方案, 建立实施学分制的工作机制, 完善与学分制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及时总结实行学分制的经验和问题, 并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3. 实行分类指导, 整体推进学分制 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省级示范专业应积极实施学分制, 创新各项管理制度, 优化教师队伍, 建立先进实训基地, 努力成为我省推行学分制的典范 ; 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应及时总结推行学分制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借鉴典型学校的经验, 积极深化学分制工作, 学校各类专业应于 2008 年前逐步实行学分制 ; 一般职业学校可选择部分专业进行学分制的试点, 积累经验后在全校推开 职业学校实行学分制应根据 江苏省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 和本文件要求, 制订学分制 试行方案, 并报市 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实行学分制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与我厅职社处联系 江苏省教育厅 学分制实施方案 ( 试行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 苏教职 号 ) 要求, 为了深化我校的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经学校研究, 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 我校决定五年制高职专业全面推行学分制 为了保证此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我校试行学分制的指导思想是 : 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 以 合格 + 特长 为育人目标, 以能力教育为中心, 以实践性教学为重点,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真正面对社会需求, 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 第三条我校学分制的基本点是 : 以学分表示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份量 ; 承认学生个别差异, 包括才能 特长 爱好 学习基础与勤奋程度等 ; 教学学制灵活, 具有弹性 ; 允许学生修满学分后提前参加社会实践 第四条我校学分制的基本内容为 : 各专业制定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 以学 85

87 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 ; 对同一门课程提出不同的档次要求 ; 允许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取得毕业资格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第五条学分制是一种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的弹性教学制度, 为保证各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我校各专业均应制定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分类推进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 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第六条我校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必修课 ( 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 ) 限选课( 包括专业方向课程和限定性选修课程 ) 和任选课 ( 任意性选修课 ) 三种课型 1. 必修课必修课是从事专业大类工作的基础课程, 教学内容是一个职业群体所共同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专业必修课模块包括德育课 语文 数学 外语 信息技术基础 普通话和体育等文化基础课程及一些公共职业基础课程 ( 指专业核心课程 ) 2. 限选课限选课是体现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 教学内容是从事一定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校在一个专业内一般设置多门专业方向课程 ( 含岗位课程 ), 限选课一般由相关的几门专业方向课 ( 含技能课 ) 组成 限选课程应尽量综合化, 并形成小模块组合 3. 任选课任选课是拓宽 加深知识和技能层面或培养兴趣 发展特长的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兴趣 和能力自由选修, 以拓宽 优化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提供较多备选课, 鼓励学生自主选修 第七条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应将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按课程内在的递进关系在各学期科学设置 第八条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由各专业教研室拟定初稿, 教务处负责统稿, 经主管教学校长初审, 由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第三章学分第九条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份量和成效的单位, 是确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依据, 以学期为计算单位 1. 一般课程学分计算 : 以 16~18 学时为 1 个学分, 原则上每 18 学时折算成 1 学分 2. 独立开设的实验课 实践课以 30 学时为 1 个学分 ; 集中教学实习 生产实习每周 1 个学分 学生获得相应的技术或技能证书, 视其类别和等级增加学分和计入平均绩点分计算 86

88 3. 学分计算的最小分值定为 0.5 分 第十条学生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 : 高职五年制专业为 260~280 学分, 具体根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 第十一条各类课程学分所占的大致比例为 : 必修课一般占应修总学分 60% 左右, 限选课和任选课一般占应修总学分 40% 左右 学生多修部分计入总学分 第十二条校际之间同一层次且教学要求基本相同的课程, 学校可对等认可其学分 第四章课程选修第十三条学生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以及家长的指导下, 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公布的开课计划进行选课 学生选课每学期最高一般不超过 32 学分, 以使学生有较为合理的学习负担 第十四条任选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开设 教务处根据教学目标, 审定课程学分 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行选择, 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相应的手续 未办理选课手续者, 不能取得相关课程学分 第十五条学校在每学期选修课开课前 4 6 周公布各年级 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 学生取得的累计学分值在选修课程时一并公布以便于学生进行课程选择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申报, 学校教学部门在选修课开课前 2 周公布选修结果 第十六条学校采用班级授课 班级分组授课及混合编组授课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各专业开课 编班 编组及教室安排, 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于开课前一周公布 学生必须到指定地点参加学习 第五章成绩考核第十七条学生正常完成课程学习, 学习态度认真, 参加课程规定的考核, 并结合平时学习的情况评定学习成绩, 平时阶段性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30%, 课程授课一半考核成绩占 30%, 课程授课结束考核成绩占 40%, 学期考试前由任课教师向学生公布各阶段性考核成绩 学期成绩 ( 总评成绩 ) 在及格以上, 方可获得相关课程的学分 第十八条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各学科或专业可采用笔试 口试 实际操作等不同方式 采用笔试以外的考核方式必须在制定课程授课计划时一并明确, 经教务处批准后实施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 考查课程成绩采用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五级制记分 第十九条学校根据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不同能力和不同需要, 对同一课程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提出不同的档次要求 学生可分别参加 A 类 B 类或 C 类要求考核, 取得不同学分 其中, 参加 A 类要求考核者, 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 ; 参加 B 类要求考核者, 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的 75%,C 类为 60% 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多个档次,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自行选择, 分别参加不同等级的技术或技能考核, 取得不同的学分 第二十条为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充分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学校采用学分和绩点分双重指标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和数量的体系 87

89 课程的绩点分是用来衡量课程学习质量的指标, 反映了该课程学习的量和质 ; 平均绩点分反映学生总体学习的量和质 规定如下 : 1. 在学生成绩汇总表上, 用课程考核成绩折算绩点分 课程学分绩点 = 课程的标准学分 * 相应课程绩点, 考试成绩指课程总评成绩, 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 即分为 ( 优 ) 80 89( 良 ) 70 79( 中 ) 60 69( 及格 ) 59 分及以下 ( 不及格 ) 五级, 其绩点值分别为 平均学分绩点 = 各课程绩点分 / 各课程标准学分 平均学分绩点可作为学生在班级中排序 对学生进行各种奖励和推荐选拔的重要依据 3. 学生获得第二课堂活动 ( 如各类技能比武 学习竞赛等活动 ) 的各类奖励 ( 校级 省级 国家级 ) 及参加科研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经教务处审核, 记入学生的第二课堂学分, 可参加平均绩点分计算 第二十一条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 学分 绩点分, 学校均填写在学分制管理系统该生每学期的成绩登记册中 第六章毕业规定第二十二条学生须完成本专业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的学习, 取得各门课程学分, 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 第二十三条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学校给予毕业 入学教育 军训 公益劳动 社会实践等活动, 学生必须参加, 考核成绩不合格者, 不予毕业 ; 德育评定不及格者, 不得毕业 第七章学籍管理第二十四条学生学期成绩不及格的课程, 由教务处安排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补考不合格者, 属于必修课的必须重修 ; 属于限选课的可以重修, 亦可改修 重修可根据学校要求选择自学 通过辅导等形式进行 多门学科不合格学生将另组成重修班 重修考核安排在下一届同课程考核时间或教务处另行安排 第二十四条学生转学 转专业分别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现行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学生从试行学分制的学校转入我校可根据学分互认办法承认原修学分 ; 对未试行学分制的学校, 学生转学后其课程成绩可酌情转化为相应的学分 第二十五条学校实行学分制后试行弹性学制 学校允许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提前参加生产实习, 或加修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外的课程, 掌握多门技能, 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对于在规定年限内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 允许其延长学习时间, 最多可延长两年 第二十七条试行学分制后, 学生的日常行为仍按入校时所编的自然班 ( 行政班 ) 进行管理 任选课时, 由教务处统一编临时课程班 ( 选修班 ), 课程班由所任课程的老师管理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在学籍方面未提及的有关事项 ( 如入学与注册 考勤 奖励与处分等 ), 仍分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现行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88

90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九条学校各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学分制的实施, 做好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 评价体系 师资队伍 实验和实习设备等建设工作, 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报经市教育局审批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备案后执行 第三十条学校将根据本方案制定学分制配套管理制度 并运用学分制管理软件, 进行计算机辅助管理 第三十一条本方案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关于制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若干意见 ( 试行 ) 苏联院 号 各分院 办学点为加强我院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 努力办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 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 ) 的特色和水平,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 结合我院实际, 现对制订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 能力为本位, 按照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准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 充分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统筹安排学生知识 能力 素质结构, 系统设计 整体优化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不断满足经济建设 科技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二 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 一 ) 培养目标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 :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应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 智 体 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 二 ) 基本要求五年制高职的毕业生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具有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的良好品德 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 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交流合作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应用技术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能够适应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 ;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 基本原则 89

91 ( 一 )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必须贯彻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准确把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加强教育与行业 产业 企业的紧密联系,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 ( 二 ) 坚持德 智 体 美等全面发展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 理论与实践 学习与健康的关系 ; 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的关系 ; 注重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 业务素质 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三 ) 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制订教学计划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 注重职业能力的分析,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增加实训 实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 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实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制度, 建立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能力培养 培训与考核体系 ( 四 ) 坚持课程整体优化, 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制订教学计划要从五年一贯制的整体出发,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按照五年制高职学生知识 能力 素质的建构特点, 系统设计 整体优化 统筹安排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和课程编排 基础理论课程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 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 强化应用为重点 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优选设置综合课程, 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 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努力使课程功能取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取向一致 ( 五 )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制订教学计划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主动争取有关行业 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积极推行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产教合作 产学合作, 共同开展专业调研论证, 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使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 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特点, 又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同时, 结合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一线的实际问题, 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相关的技术开发 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 六 ) 坚持统一性 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制订教学计划要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结合学校办学实际, 积极推行课程模块化, 在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课程编排上应当具有开放性, 努力形成 宽基础 活模块 分层次 多接口 的灵活 开放的课程体系, 不断满足未来就业市场变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发挥学校特长, 办出自身特色 90

92 四 制订教学计划的程序 ( 一 ) 通过市场调研, 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 群 ) 制订教学计划应广泛进行市场调研, 全面了解相关行业 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情况, 准确把握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发展状况及变化趋势, 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区别和联系后, 确定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 ( 群 ) ( 二 ) 通过综合分析, 确定专业对应的知识 能力 素质结构要组织长期在行业 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专家 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对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 ( 群 ) 进行综合分析, 合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相对应的知识 能力 素质结构, 科学分析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 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 形成与本专业相对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为专业课程开发奠定基础 ( 三 ) 通过统筹安排, 确定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成立由教学管理与研究人员 专业带头人和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依据综合职业能力分析确定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结构, 统筹安排课程体系, 合理确定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同时, 根据行业 企业生产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学生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 适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保持教学计划与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同步发展 五 教学计划的基本组成与时间安排 ( 一 ) 课程体系基本框架五年制高职课程由公共课程 专业课程 实践课程 选修课程等组成 1. 公共课程公共课程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科学文化和身心素质等, 以满足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的需要, 并为专业学习提供基础知识 公共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等 物理 化学 历史 地理等课程可根据专业需要开设 公共课程的设置要突破原有普通教育的学科体系, 形成与专业发展目标相互结合 相互协调以及功能性比较强的公共课程结构 不同专业的公共课程结构应当有所区别, 允许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公共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上, 通过设置不同的学分进行选择, 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就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应重点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满足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和就业 创业的需要 专业课程主要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对应的职业岗位 ( 群 ) 需要的相关课程 要加强专业课程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推行课程综合化, 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3. 实践课程 91

93 实践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 主要包括实验 实习 实训 ( 专业实践 ) 大型作业 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实践课程的安排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 突出专业技术应用与职业技能训练, 减少理论的验证 实践课程要与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与鉴定相结合, 增强实践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选修课程学校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结合学校的实际, 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 专业理论 专业拓展以及最新技术应用等特色课程, 以满足学生提高人文素质 科学精神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需要 ( 二 )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 1. 招生对象与学制 2. 培养目标 3. 培养规格与知识 能力 素质结构分析 4. 主要课程及简要说明 5. 与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核计划及说明 6. 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表 ( 按周安排 ) 7. 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表 8. 必要的说明 ( 体例格式见附件 ) ( 三 ) 时间安排建议 1. 新生入学教育及军训 2 周左右 每学期考核与机动安排一般不超过 2 周 每学年安排假期 10 周左右 2. 每周安排 学时, 前 3 年一般每周安排 28 学时, 后 2 年一般每周安排 25 学时, 总学时 5000 左右, 总学分在 之间 ( 原则上 1 个学分按 18 学时计算, 正常情况下 1 学期的一个周课时一般为 1 个学分, 以周为单位安排的实验 实习 实训 公益劳动 课程设计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等原则上按每周 1.5 个学分计算 ) 3. 公共课程一般安排在 个学分之间, 实践课程一般安排在 个学分之间 4. 选修课程一般安排在 个学分之间 5. 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执行 6. 体育课安排在前 4 学年, 一般每周安排 2 个学时 六 教学计划的管理各校要根据本意见的有关规定, 结合自身实际, 认真制订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并上报我院教学科研处 学院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各校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审 92

94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 各校要根据行业 企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 及时对专业教学计划作必要的调整和修订, 确保人才培养的适需对路 附件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学计划体例格式 ( 略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通知 苏联院 号 各分院 办学点 : 近几年来, 各分院和办学点按照学院 关于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意见 ( 苏联院 号 ) 的有关要求, 组织广大教师广泛开展市场调研, 认真研究制订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专业课程标准,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不断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逐步形成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推进课程改革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各分院和办学点之间课程改革工作还很不平衡, 有的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 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 有的课程改革工作流于形式 进展缓慢, 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彰显 为切实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内涵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就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通知如下 : 一 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分院和办学点要按照苏联院 号文件的有关要求, 紧跟区域产业发展新趋势 追踪行业企业技术发展新变化 适应职业岗位 ( 群 ) 新标准,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 ( 修 ) 订的规范程序, 组织学年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滚动修订和论证工作 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和委托牵头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院, 要根据市场跟踪调研和相关学校实施的具体情况, 及时总结经验, 分析存在问题, 适时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论证工作, 并将修改完善后的方案印发各相关学校实施 同时, 要指导各相关学校根据学院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地方实际, 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监管工作, 每年 6 月底前将本学年度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书面报送我院 学院每年组织专家对各分院和办学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视导, 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管理, 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二 切实加强课程标准建设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 评价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是深化课程改革 规范教学要求 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按照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 数学 英语课程标准 ( 试行 ) 的通知 ( 苏教职 号 ) 的要求, 积极组织语文 数学 英语等课程的教师认真学习 深入研讨 深刻领会 93

95 准确把握三门基础课的课程标准, 从 2010 年秋季开始全面施行语文 数学 英语课程新标准 要切实转变语文 数学 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教师的教育观念, 大力开展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研究, 积极组织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 全面提高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切实加强专业课程标准建设, 积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 深入研究专业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和对应的工作过程 工作任务的规范要求, 参照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开展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论证工作, 不断完善课程标准 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和委托牵头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院, 要组织相关学校的骨干专业教师, 根据市场调研, 结合各校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 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论证工作, 修改完善后印发各相关学校实施 同时,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引导教师强化课程标准意识, 切实加强课程标准实施过程督导, 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提升课程实施质量 三 积极推进校本教材开发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校本教材建设与开发, 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 也是彰显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首先, 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坚持 择优选用 更新选用 的原则, 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推荐教材 其次, 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以及行业企业的专家, 依据专业课程标准, 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以工作过程或学习领域为主线, 大力开发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与职业岗位实际相一致的校本教材 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和委托牵头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院, 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组织制订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目录, 供各相关学校选用教材参考 同时, 要梳理各相关学校现有专业教材的选用情况, 研究制订校本教材开发计划, 积极组织相关学校的骨干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专家协同开发校本教材 学院将选择部分课程改革力度大 具有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特色的校本教材, 组织专家进行审定, 作为院本教材在全院内使用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加强教材选用与开发规范管理, 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运行机制, 确保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保障 四 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 是开发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重要平台, 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的重要途径 各分院要按照学院 关于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 ( 苏联院 号 ) 的要求, 研究制订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计划, 明确建设目标, 落实建设任务, 出台激励政策措施, 集聚优势资源, 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创建一批校级精品课程, 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程改革, 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各分院要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 遴选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积极争创学院精品课程 学院各专业协作委员会要加强对各相关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 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专题研讨和专题培训活动, 认真总结推广实践探索的新鲜经验, 不断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学院每年组织专家进行院级精品课程的评 94

96 审立项和项目验收, 通过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五 积极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把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牢固确立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育人为主针 实践为主线的课程改革理念, 针对专业特色 课程特点 学生特征等差异性变化, 从实际 实用和实效出发, 大力推行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工学结合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融 教 学 做 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要积极探索现场教学 仿真教学 情景教学 案例教学 研究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着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学生被动学习 被动训练 被动接受的状况 要让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技能的培训者, 而且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探求知识的引导者 掌握技能的指导者 提升素质的教育者 各分院和办学点以及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要有组织 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专题研讨与培训活动, 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通过专家引领 典型示范引导, 努力形成独具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和主导教学方法 六 努力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规律, 建立并完善以 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 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评价制度,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在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的评判 反馈和激励等综合功能, 科学把握课程目标任务 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 质量考核等课程评价的主要环节, 着力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评价制度和有效激励机制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 突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学校为核心 行 ( 企 ) 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要制定与绩效挂钩的课程质量考核及奖惩办法, 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实行 全员 全面 全程 课程实施质量监控 全员 质量监控, 包括校长 教务处长 系及专业负责人对课程质量的日常监控, 督导机构对课程质量专职监控, 全体教师对照课程标准进行的自我约束, 学生开展的评教 评学活动, 行 ( 企 ) 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质量评价等 全程 质量监控, 包括对招生 入学至毕业 就业的教育全过程实行的质量监控, 对课程设计 资源配置 组织实施 师生互动 考核评价 信息反馈等各教学环节实行的质量监控 全面 质量监控, 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双证书 获取率与获取质量 职业素质养成 生产实训基地建设 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各个方面 七 着力加强课程改革基础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必须加强优秀教学团队 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共享平台等基础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课程改革的基础能力 95

97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 关键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 高水平的优秀教学团队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根据学院 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 苏联院 号 ) 的有关要求, 大力实施 名师培养工程 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教师全员培训工程, 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 特别是要把增加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经历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举措, 有目的 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带着问题 带着课题 带着项目 带着任务到企业顶岗实践, 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要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 骨干教师示范领头作用, 采用集体备课 专题讨论 教学沙龙 教学观摩以及说课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交流活动, 集思广益 集聚智慧, 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不断更新课程改革理念, 不断提升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的能力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每个专业都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践教学要求, 多渠道 多形式增加经费投入, 建立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基地, 不断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努力构筑五年制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位平台 要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加强实训基地的规范管理, 营造与企业生产环境相协调的专业文化氛围 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要本着 互利互惠 成本分摊 的原则, 研究制订学生跨校实训的具体实施办法, 建立资源共享的有效运行机制,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跨校实训, 形成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集约化推进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之路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更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积极探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企业提供设备 技术和师资支持, 实行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不断深化在人才培养 技术开发 学生就业等领域的合作, 实行校企双方相互支持 相互渗透 优势互补 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 形成校企合作共建生产 ( 经营 ) 性专业实训基地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不断扩展实践教学资源 要不断扩大实训基地的社会开放度, 不仅让实训基地成为师生实践训练的场所, 而且对外承担生产加工 技能培训 技术开发 技术应用与推广等任务, 真正做到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要求, 真刀实枪 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八 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必须以理论研究为先导, 以实践探索为基础, 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课改实践, 在课改实践的基础上丰富理论成果 各分院和办学点要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研究工作, 把课程改革研究列入教学科研工作的重点,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高职教育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最新成果, 进一步更新课程改革理念, 树立基于工作过程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课程观, 不断增强课程改革自觉性和主动性 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课程 96

98 改革专项经费, 确定一批研究课题, 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围绕课程改革重点 难点和热点问题, 突出课改研究的应用性 针对性 前瞻性和实效性, 切实把课题研究和课改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要研究制定推动课程改革研究的激励政策, 表彰和奖励课程改革研究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不断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热情, 营造浓郁的研究氛围 学院将在课题立项中重点向课程改革倾斜, 同时, 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 力争在 3 5 之内形成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 九 加强领导, 规范管理, 建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长效机制各分院和办学点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是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创新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 要把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 列入一把手工程, 认真研究制定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计划, 明确目标 分解任务 落实责任, 切实加强绩效考核, 推动课程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学校教学 科研 督导等职能管理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 完善规章制度, 强化规范管理, 增强服务意识, 扩大服务功能, 努力为各专业和教师提供政策 信息等有效服务, 保障课程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展开 各系 ( 部 ) 是课程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 要根据学校提出的课程改革目标任务, 制订本单位课程改革的年度工作计划以及教师个人课程改革工作的要求,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业务学习活动,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 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务求课程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努力形成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 一 年一月二十八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 第一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 是组织教学过程, 安排教学任务, 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 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又要适合经济 社会和科技的进步, 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改 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 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第一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按照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 苏教职 号 ) 要求, 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按照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 教职成 [2010]4 号 ) 要求, 规范专业名称, 统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2. 专业设置应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鼓励特色发展, 形成与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新兴产业 特色产业基本匹配的专业结构与布局 ; 3. 坚持德 智 体 美 劳等全面发展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 培养能 97

99 力 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4.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到专业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5. 贯彻产学结合的思想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 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6. 从实际出发, 办出特色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各专业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办出特色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1. 招生对象与学制 2. 培养目标 3. 培养规格 ( 包括知识 能力和素质结构, 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 4. 课程设置 ( 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总学时数 课程考核等 ) 5. 实践教学安排及要求 6. 教学计划表 ( 包括课程名称 学分 总时数 理论教学时数 实践教学时数和学期考试考查安排等 ) 7. 有关说明第三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般程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遵循调研论证 编制方案 审核批准 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 1. 调研论证 组织行业 企业专家共同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并就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 群 ) 及所需的知识 能力 素质等进行分析论证, 提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形成翔实的调研论证报告 2. 编制方案 依据调研论证报告, 整体优化课程结构 统筹安排课程内容 科学编排教学进程, 构建以知识为基础 以能力为核心 以素质为根本, 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优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3. 审核批准 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家审定并颁布实施 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由我学校组织专家审定并经分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后实施, 同时报送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备案 4. 调整修订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 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和职业岗位能力结构变化, 定期进行滚动修订, 原则上 2 年左右作一次小的调整修订,5 年左右作一次较大的调整修订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98

100 第四条全校所有班级每学期的课表均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各系 ( 部 ) 分管教学副主任进行编排 各系 ( 部 ) 分管教学副主任负责本系 ( 部 )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务管理系统的生成和维护, 各系 ( 部 ) 主任应负责审核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维护情况, 如有变更, 应办理变更手续 人才培养方案维护完成后, 教务处生成学期教学任务并分发到各系 ( 部 ), 各系 ( 部 ) 落实合适的任课教师 落实任课教师后, 各系 ( 部 ) 分管教学副主任应及时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做好开课表, 开课表完成后, 各系 ( 部 ) 分管教学副主任应及时掌握本系 ( 部 ) 各专业教学环节安排的特殊要求, 并会同教务处进行本中心各班级课表的编排 第五条每学期的课表一般于上学期结束前发至各系 ( 部 ), 各系 ( 部 ) 分管教学副主任负责分发到各教研室 教师和班级 学生和任课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 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和调整上课时间, 不得误课 迟到 早退及拖堂 第六条对于学校公布的全校性放假 停课 调换休息日等决定, 各系 ( 部 ) 根据学校的通知实施 课表安排的教学周内不能完成计划课时的, 由任课教师安排其它时间补课, 但必须到教务处申请上课地点, 以免发生冲突 第七条课表要力求相对稳定, 无特殊情况不得调课, 确需调课的须履行调课手续 第八条教务处应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 新学期课表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 经主管校长审批后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和教师, 开学前一周, 要检查教学准备情况 第三章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与调整第九条全校所有课程安排的依据是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所列课程任何人或部门不得随意更改 全校性的更改人才培养方案由教务处提出, 经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同意形成书面意见方可执行 各系 ( 部 ) 需更改本系 ( 部 ) 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 必须填写人才培养方案变更申请, 履行人才培养方案变更手续 第四章其他第十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校企合作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基本原则 ( 一 ) 服务泰兴, 服务企业, 服务学生 ; ( 二 ) 谋求学校发展, 提升师生素养 ; ( 三 )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互惠双赢 第二章目标任务第二条校企合作是指学校 ( 各部门 ) 与企业在培养方案 教育教学 招生就业 99

101 教研科研 服务培训 文化管理等环节或领域开展的合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应在校企一体化办学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 营造具有现代企业场景化的实验实训室或教学工厂, 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 学 研紧密结合的合作平台 第三条校企合作是促进教育教学 教研科研 师生发展全面提升, 带动招生 就业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能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接轨, 牢牢把握学校服务泰兴 服务企业 服务学生的办学宗旨和方向, 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品牌特色, 最终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第三章工作措施第四条校企合作模式 ( 一 ) 校内合作模式 1. 冠名班 订单合作 (1) 招生前学校与企业签订冠名班等形式的联合办学协议, 明确具体合作条款 (2) 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等 (3) 企业负责学生的见习 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 企业派专人兼课并参与教学评价, 实现招生 教学 实习 就业一体 (4) 优先录用合作班级的学生, 满足企业需求, 达成培养目标 2. 共建实验实训室 (1) 企业通过捐赠设备等方式参与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学校予以冠名和日常维护, 引入企业文化 (2) 企业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3) 企业委派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服务教学 3. 共建教学工厂 (1) 根据专业教学需求, 按照学校提供场地, 企业负责场所装修, 配备生产 ( 实训 ) 设备, 负责日常运营的形式共建教学工厂, 将企业生产 文化 管理与学校专业教学有机结合, 形成前店后工厂以及与创新创业工作结合的新型合作模式 (2) 企业独立经营, 自负盈亏 服从学校管理规范和相关要求, 学校定期进行考核 (3) 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等设计 职业技能训练考核 实习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 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和教学 (4) 校企共同利用教学工厂完成对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 ; 利用各自优势, 共同开展产学研工作 (5) 企业优先选拔学生, 满足企业需求, 达到设备共享 资源互补的 双赢 效果 4. 共建职业培训基地 (1) 根据学校职业培训计划和社会 企业需求, 与社会培训机构和相关企业在校内合作建立专业和工种的培训基地 100

102 (2) 利用校企各自资源, 发挥各自优势, 利用培训基地开展职业培训工作 5. 共建活动基地 (1) 学校积极为合作企业开放体育馆 操场 报告厅 影剧院等活动场所, 举行职工运动会 文艺表演等活动 (2) 利用活动基地, 校企共同开展文体活动, 增加了解, 发展友谊, 拓展合作途径和方式内容 ( 二 ) 校外合作模式 1.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1) 学校在企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 服务学生见习 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 (2) 见习 : 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 聆听企业介绍, 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相关企业的岗位设置 岗位职责 操作流程 经营理念 管理制度, 提前接受企业文化 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 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 教学实习 : 在校内教学的过程中, 校企双方结合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 共同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与相关岗位 工种 产品的生产与实习, 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 有效增强协作意识 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 企业也根据学校计划和要求, 提供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 实施具体的岗位培训方案 (4) 生产实习 : 学生在完成校内教学环节后, 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 学校 企业 学生 ( 家长 ) 三方签订实习协议的形式,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期间学校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参与管理, 合作教育培养 (5) 工学交替 : 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和商定, 提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 安排相关专业学生赴企业进行短期生产实习, 交替进行校内与校外的教学工作 2. 共建校外培训基地 (1) 在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基地 (2) 根据企业员工培训特点 方向 要求和内容, 双方合作定制培训计划, 学校派遣教师参与培训教学 第五条各部门工作职责 ( 一 ) 成立学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由校领导和学工处 校办室 教务处 教科室 社会培训处 财务科 总务处 系 ( 部 ) 等部门主任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 : 1. 研究 确立校企合作的理念思路 方式方法, 审核年度计划和工作总结 2. 建立 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 管理机制, 领导 组织校企合作相关工作 3. 审核 上报 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考核评价校企合作成效, 总结提升校企合作经验 ( 二 )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学工处 其主要职责是 : 1. 研究 建立和滚动修订校企合作相关管理制度 2. 制订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中长期以及年度和学期工作计划, 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和 101

103 反馈调整 3. 拟定学校一般性校企合作的协议模版, 供其他部门使用 ; 拟定综合性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议 4. 组织 协调 统筹 指导 管理各部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包括调研 计划 实施 总结 交流 科研 宣传 检查 考核和评比等 5. 负责组织全校性的校企联谊活动 6. 负责校企合作的宣传和文件资料的收集 整理和归档工作 7. 负责校企合作项目和协议的审核 年检工作 ( 三 ) 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部门, 其主要职责是 : 1. 系 ( 部 ) (1) 在学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组织 协调 统筹 指导和管理下, 把校企合作列为部门的发展战略, 制订详细计划与方案, 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 努力挖掘合作资源, 联系更多更好的合作企业, 不断寻找与教育教学的结合点 (2) 对合作企业的信誉与实力作详细调研, 出台调研报告 对列入议事日程的合作项目要会同学工处一起, 赴企业实地考察论证, 向学工处提出立项申请 (3) 在学校一般性校企合作模版的基础上, 和企业达成合作的具体内容及补充条款, 按项目的实际情况研究和提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协议报学工处进行初步审定 学工处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定, 并组织签订协议的相关工作 (4) 负责所属合作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包括确定项目负责人和工作职责, 结合实际修订和执行管理制度, 项目年度和学期的计划与总结, 实训实习的教育教学, 校内合作企业所属教学场所的卫生 安全 个人礼仪等日常管理, 资料台账 信息提供和宣传工作, 协助经费收支的催缴工作, 等等 (5) 做好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 配合做好全校性的校企联谊等工作 (6) 做好项目的年度评价和验收的初审工作 与学工处一起, 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年度考核和奖惩工作 2. 社会培训处按上述系 ( 部 ) 的同样要求, 负责好校 内外培训基地的相关工作 3. 财务科 (1) 负责校企合作协议中关于经费收支的相关事宜, 包括协议中相关条款的审核, 经费的核定 收支 催缴 公示等 (2) 负责企业捐赠设备资产的财务管理工作 4. 校办室及总务处 (1) 制订 宣传 贯彻 实施合作企业涉及到的校内住宿 用餐 卫生 安全 车辆及进出校门等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 (2) 负责组织 协调 统筹 指导 管理合作企业的校内住宿 用餐 卫生 安全 车辆及进出校门等检查 考核等工作 102

104 (3) 负责企业捐赠设备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 第六条合作企业条件 ( 一 ) 校内合作企业 1.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为泰兴或周边地区支柱产业企业或著名企业,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业绩和品牌, 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2. 合作项目符合学校发展需求, 有利于达成校企合作目的, 并与当前合作项目不冲突和矛盾 3. 合作项目中不含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 材料 工艺 技术, 符合消防等规定, 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师生身心健康, 也不能单纯进行商业性生产经营, 用工规范 4.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配合学校接待 参访等工作, 虚心接受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检查 考核与奖惩 ( 二 ) 校外合作企业 1.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为泰兴或周边地区支柱产业企业或著名企业, 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业绩和品牌, 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 专业对口 2. 合作项目符合学校发展需求, 有利于达成校企合作目的 3. 合作项目中不含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设备 材料 工艺 技术, 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 符合国家关于实习生管理的相关规定, 用工规范, 优先考虑待遇好 食宿条件好的企业 第七条校企合作项目审批流程 ( 一 ) 系 ( 部 ) 社会培训处和学工处均可通过企业走访 来电来访 第三方推荐等各种途径与企业积极沟通联系 在确定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后, 应相互沟通, 共同推进 ( 二 ) 对合作企业的性质 规模 地址 员工 管理 行业 适用专业工种 声誉等基本情况和校企合作项目的具体情况作详细调研和分析, 出台调研报告 对有合作意向的合作项目, 部门会同学工处一起, 赴企业实地考察论证, 向学工处提出立项申请 部门和学工处分别向分管校长汇报 ( 三 ) 部门和企业达成合作的初步意向并起草校企合作协议 协议报学工处进行初步审定 校企合作协议涉及的内容一般有 : 1. 合作项目名称和合作范围 ; 2. 合作项目目的和预期成果 ; 3. 合作方式和合作内容 ; 4. 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对校内合作企业, 还要规定场地 员工等管理规范, 交纳保证金和考核等奖惩规定 ); 5. 合作项目企业投入方式和明细清单 ; 6. 合作项目占用学校资源 ( 房屋 设备 动力 人力 资金等 ) 明细清单 ; 7. 运行成本 预期收支和财务分析报告 ; 103

105 8. 协议终止条件 善后事宜 违约责任及协议期限 ( 四 ) 学工处召集会议, 会同相关部门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汇报合作项目调研报告及合作协议, 提请领导小组审核 通过后, 按 学校合同管理办法 的相关程序办理签字确认手续 ( 五 ) 学工处组织校企双方签订协议仪式, 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第八条校企合作日常管理 ( 一 ) 校内合作企业 1. 实行校企合作项目周检查制度 合作项目部门要把校内合作企业的相关工作列入日常管理, 经常巡视, 及时沟通, 建立周检查考核制度 2. 学工处与部门经常进行信息交流,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解决困难, 共同做好校企合作工作 3. 实行校内合作项目学期总结汇报制度 有校内合作项目的部门在学年度的第一学期末将校企合作工作总结报学工处, 反馈协议完成情况, 取得进展和存在问题, 上交合作项目过程管理资料 4. 实行校企合作项目学年度考核制度 每学年底, 学工处抽调人员, 组成校企合作项目学年度考核小组, 通过听汇报 看资料 查现场等形式, 检查考核各合作项目的实际状况和合作协议履行情况, 汇总 形成综合考核成绩, 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考核办法由学工处制订 5. 合作项目部门定期清点协议所涉及的固定资产, 及时催缴相关费用 ( 二 ) 校外合作企业 1. 实行校企合作季度例会制度 学工处与各部门进行信息交流,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解决困难, 共同做好校企合作工作 2. 实行校企合作项目学年度考核制度 每学年底, 学工处抽调人员, 组成校企合作项目学年度考核小组, 通过听汇报 看资料 查现场等形式, 检查考核各合作项目的实际状况和合作协议履行情况, 汇总 形成综合考核成绩, 提出相关处理意见, 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考核办法由学工处制订 3. 合作项目所属部门定期清点协议所涉及的固定资产, 及时催缴相关费用 第九条合作企业的撤销 ( 一 ) 合作时间到期后, 双方没有继续合作的意向 ( 二 ) 合作期间出现企业违约或损害学校利益的行为 ( 三 ) 合作期间年度考核时发现重大问题, 或者认定为不合格 ( 四 ) 合作企业破产 解散 合并 停业整顿或者被兼并 注销 ( 五 ) 协议中规定的其他终止合作的情形 第十条奖励每学年底, 学校召开校企合作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表彰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 工作成效与部门考核挂钩 104

106 第十一条责任追究 ( 一 ) 任何个人不得擅自以学校名义私下与企业进行合作, 否则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由此产生的后果由相关人员自行承担 ( 二 ) 对在校企合作工作中不按章办事, 工作推诿的部门或个人, 予以通报批评 ; 对工作不负责任, 以权谋私, 给学校造成损失的部门和个人, 给予相应处分或经济处罚 第四章其他第十二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并由学工处负责解释 附件 1: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立项申请书 附件 2: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校校企合作项目学期 ( 年度 ) 考核表 105

107 附件 1: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校企合作项目立项申请书 项目名称 : 承担部门 : 合作企业 : 申请日期 : 年月日 106

108 一 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注册资金 产业属性 主营业务 ( 包含企业性质 企业规模 员工数量 福利待遇 每年可接纳实 习学生数量 适用专业等方面 ) 企业介绍 负责人 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方式 107

109 二 调研报告 ( 可另附材料 ) 108

110 三 项目预期成果 四 部门意见 签字盖章 五 学工处意见 年月日 签字盖章 六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 合同管理领导小组 ) 意见 年月日 签字盖章 年月日 109

111 附件二 :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校企合作项目学期 ( 年度 ) 考核表 项目名称 : 承担部门 : 合作企业 : 考核日期 : 年月日 110

112 一 项目成果 二 存在问题 三 部门意见 签字盖章 四 学工处意见 年月日 签字盖章 年月日 五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盖章 年月日 111

113 第三部分课程管理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指导思想第一条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 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环节, 课程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 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 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信誉, 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也是学校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二条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校级课程建设以各系 ( 部 ) 的课程建设为基础, 从中确定一些主要课程予以重点建设 第三条系 ( 部 ) 推荐和学校指定相结合 第三章建设目标第四条有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和学科带头人 ; 第五条有完善的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课程标准 教研活动记录, 教案齐全, 积极进行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建设, 选用合适的教材并指定教学参考书 第六条注重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考试方法 因材施教 素质培养 教书育人等方面有一定措施和成果 第七条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按工学结合的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效果较好 第八条有实验环节的课程和实习 实训课程应具备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以保证教学质量 第四章内容与任务第九条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敬业精神 素质良好 结构合理 相对稳定的教师梯队 制订师资建设规划, 抓好 双师型 教师的培养, 努力提高中 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 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 实行专兼结合, 改善师资结构, 使教师的年龄 学历 职称 知识结构合理 第十条教学文件建设 建设一套科学 先进 规范 实用的教学文件, 包括课程标准 课程授课计划 实验 实训 实习指导书 习题集 课程设计 ( 或大型作业 ) 指导书等 第十一条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 按照突出应用性 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 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 手段改革相结合 ; 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 够用为度 ; 职业技能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有利于学生终 112

114 身学习 选用优秀教材或自编内容新 质量高 有特色的教材 第十二条图书资料建设 有配套的图书资料, 包括教师用工具书 参考书和文献资料 第十三条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 采用启发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和 CAI 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 第十四条实践教学建设 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探索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 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减少演示性 验证性实验, 增加工艺性 设计性 综合性实验 ;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应用有限的经费不断更新和补充实践教学设备, 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学含量, 形成教学 科研 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 实训基地 第十五条教学过程建设 规范备课 授课 作业布置 批改 辅导答疑 实践教学指导 测验考试质量 教学检查 课程总结等各个环节,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第十六条课程考核建设 从考核方法 命题 评分到统计分析都要做到规范化 标准化, 逐步建立试题库, 对条件不成熟的课程, 可建立试卷库, 一般职业基础课应在 10 份以上, 职业技能课应在 8 份以上, 以保证考试内容在 3 年内不重复 ; 命题要紧扣课程标准要求, 取样得当, 覆盖率高, 客观标准, 符合难度 区分度 信度 效度的要求, 改革考核方式 方法, 突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考核 第十七条教学改革 深入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在课程结构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 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 取得明显效果并具一定特色 ; 加强外语和信息技术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第十八条教学法研究 要不断了解国内外该课程和相关课程的改革方向 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 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 课程小组应定期活动, 教学研究活动都要有记录, 并付诸实施 ; 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 加强与行业和同行进行教学研究交流, 每位教师每年平均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l 篇 第十九条综合教学质量 通过任课班级学生, 后续课程 毕业班学生 督导小组 教务部门等综合评价, 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第五章评估与验收第二十条列入校级课程建设的课程, 学校将在经费 师资培养 物质保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到建设期满, 学校组织专家组, 根据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和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估验收, 并做出鉴定 对达到校级课程标准的课程, 通过评优的形式给予一定的奖励 ; 对达不到校课程标准的课程, 各教学系 ( 部 ) 必须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 有针对性地予以整改 在验收合格之前, 停止经费等方面的投入 第六章经费管理第二十一条学校设立课程建设专项经费, 每门课程的建设经费一般为 5 千元, 经学校批准确定为校级课程建设的课程, 学校将根据课程性质 地位和学生受益面, 对每门重点建设课程给予分期拨款 113

115 第七章保障措施第二十二条根据学校 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的要求, 经评估达到课程建设标准的, 允许申报校级优秀课程, 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的, 学校将采取如下措施 : 1. 给予一定的奖励, 并颁发证书 ; 2. 课程建设项目组主要成员在参加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 晋升职务 ( 职称 ) 评选先进时, 予以优先考虑 ; 3. 在教材出版 进修提高 参加学术会议等方面给予必要资助 第八章其他第二十三条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由教科室负责解释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 目标 内容框架, 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 是编选教材 组织教学 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 是加强课程建设, 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 特制订本要求 一 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06]16 号 ) 文件精神, 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 准确把握课程定位, 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德 智 体 美等全面发展 二 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要着眼学生德 智 体 美等全面发展, 切合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实际, 确立素质 知识与能力 三位一体 课程教学目标, 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 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 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 发展性原则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 更新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 为学生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 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 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 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 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规定本课程任务, 确定课程的性质 定位和目标要求 2. 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 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 工序 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 ; 通过教学分析, 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 114

116 3.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 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 1. 专题调研 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 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 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 工序 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 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 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2. 编写初稿 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 构建课程体系 ( 课程结构框架 ), 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 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3. 专题研讨 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 修改, 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 ( 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 ) 4. 专家审定 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或分院 ( 办学点 ) 邀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 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5. 组织实施 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 配置教学资源, 组织课程实施, 系 ( 部 ) 要建立课程标准教学台账, 及时收集 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 6. 修订完善 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 对试行课程标准进行滚动修订, 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 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可包括课程概述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 课程内容与要求 ) 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 1. 课程概述 主要阐述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课程性质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作用和功能,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 课程基本理念主要阐明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思路应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 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 课程设置依据 课程内容结构 理论与实践比例 课时安排说明 学分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 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2. 课程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 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具体目标可从素质 知识与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留有一定的空间 3. 内容标准 ( 课程内容与要求 ) 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领域 专题或目标要素等方 115

117 面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 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 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 应尽可能用清晰的 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 如能或会动作要求 + 操作动词 + 操作对象 ) 进行描述 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标准, 要注意选取的项目大小和数量应适中, 不宜过大 过多, 项目要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具有真实性 典型性 完整性和覆盖面 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 教学目标 相关知识 ( 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 ) 考核评价等 4. 实施建议 主要阐述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评价方法 教材编写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实验实训设备配置等建议 教学建议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融 教 学 做 为一体 评价建议应体现多元评价方法, 重视教学过程评价, 突出阶段评价 目标评价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关注学生个别差异,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包括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明确教材应按本课程标准进行编写, 教材选用应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 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 提出对实训 ( 实验 ) 室及功能 设备配置等要求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包括课件 实训规范 信息技术 实训基地 网络资源 仿真软件等 其它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的说明, 如对课程标准中有关专业术语作解释, 课程相关参考资料目录和教学案例等 六 有关要求 1. 规范性要求 文字表达准确, 简明扼要, 层次清晰, 逻辑严密, 名词术语规范, 结构合理, 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 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2. 排版要求 的页面纸型 :A4, 纵向 ; 页边距 : 上 下 左 右边距各 2.5 厘米 ; 行距 : 固定值 20 磅 ; 页码 : 页脚, 居中 题目为 宋二黑, 文中标题为 黑四, 内容为 五号仿宋 七 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 附后 ) XXXXX 课程标准一 概述 ( 一 ) 课程性质 ( 二 ) 课程基本理念 ( 三 ) 课程设计思路二 课程目标 ( 一 ) 总目标 116

118 ( 二 ) 具体目标三 内容标准 ( 课程内容与要求 ) ( 原则上分为二个层级, 可采用表格表述方式, 也可采用文字叙述方式 ) ( 一 )XXXXXX( 第一层级 ) 教学目标 : 活动安排 : 考核评价 : 1.XXXXXX( 第二层级 ) 知识要点 : 技能要点 : 四 实施建议 ( 一 ) 教学建议 ( 二 ) 考核评价建议 ( 三 ) 教材编写建议 ( 四 ) 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 五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六 ) 其它制定该课程标准小组成员签名 : 教研室审核者签名 : 系审核者签名 : 专业课程标准编制与管理规定 ( 试行 ) 第一章制定课程标准的编审原则第一条根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06]16 号 ) 文件精神, 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 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 准确把握课程定位, 科学制定课程标准, 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德 智 体 美等全面发展 结合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专业课程标准应服从课程结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 准确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 体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学特点, 要从我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出发, 以适应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需要来编制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 第二条课程标准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目标, 明确本课程的内容并限定 117

119 其深度 课程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 以讲清概念 强化应用为重点 ; 专业课程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紧密结合生产实践 ; 实践性课程要立足实践技能培养, 减少演示性 验证性实验, 增加工艺性 设计性 综合性实验, 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各门课程的大纲内容要注意到课程间的相互联系衔接, 既要防止疏漏, 又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第三条课程标准要求文字清楚, 意义明确, 用语规范, 定义正确 第二章课程标准的编制第四条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开设的课程 ( 含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 ), 均应制定课程标准, 各专业主干课程 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协作委员会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执行 第五条其他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或修订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第六条各教学单位按照 讨论 编写初稿 讨论修订 的程序负责课程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和初审工作 对各门课程课程标准的编写任务, 各教学部门必须落实至教研室, 各教研室必须明确编写课程标准的负责人和执笔人 执笔人应为课程负责人 经教研室集体讨论后由执笔人拟订课程标准初稿 第七条各系 ( 部 ) 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 教研室主任 课程标准编写负责人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审议, 研究解决课程之间的重复 交叉问题, 提出初审意见 在初审意见的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修订 第八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由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复审, 各教学部门根据复审意见再次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最后经学校批准同意由教务处统一印发 第三章课程标准的实施第九条课程标准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备课 撰写授课计划 授课, 按照课程标准统一组织考试命题 ; 各教学系 ( 部 ) 和教学管理部门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来评估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稳定性, 课程标准一经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十条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 各教研室可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对课程标准进行调整 修订调整时, 需向教学系 ( 部 ) 提出申请, 经专业指导委员会 教研室集体研究后, 提出修改意见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应报教务处备案 第十一条同一门课程适用于同一层次的不同专业, 教学要求相同的, 可编写一个课程标准, 但要作说明 ; 对教学要求不同的, 则应分别课程标准 第十二条新开设的课程必须在开课前编制该课程课程标准并将课程标准交教务处备案 第十三条课程标准是组织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属基本教学文件, 各教学系 ( 部 ) 应统一管理 第四章其他第十四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118

120 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 试行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质量内涵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体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研究成果,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育更多的校级乃至省级 国家级精品课程,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 学校决定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 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在师资 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和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 并能起到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 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为了确保精品课程建设科学 规范 合理, 结合我校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二条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 ; 以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重点, 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支撑, 以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任务, 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章建设目标第三条精品课程是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一流教学内容 一流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本着体现优势, 突出重点和特色, 强化示范的精神, 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我校建成具有我校特色 布局合理的校级 省级和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坚持认真规划和精心组织, 有计划 有目标 分阶段 分层次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管理, 确保精品课程的高水平和鲜明特色 从课程建设规划和目标来说, 要分步实施精品课程建设, 成熟一个确定一个 从课程建设的层次来说, 要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扩大到系列课程建设, 以至于更高层面的整合性 综合性课程建设 第四章组织领导第四条以教研室为基础, 组成校 系两级精品课程建设领导机构 1. 校级组织机构为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 主任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 副主任由教科室 教务处担任, 教科室负责课题立项 过程管理 验收等工作, 教务处负责全校精品课程的布点和规划 2. 各系 ( 部 ) 成立建设领导小组, 由系 ( 部 ) 主任 分管教学副主任 教研室主任及有关教师组成, 负责本系 ( 部 ) 精品课程的布点 规划 实施等工作 3. 实行课程领衔人负责制 领衔人要把握好课程的总体水平和建设进度, 统筹安 119

121 排, 对课程年度检查和鉴定验收负全面责任, 并按学校的要求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第五章评审的基本程序第五条我校精品课程评审按系择优从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中遴选, 课程组申报 学校组织评审并授予荣誉称号等程序进行 1. 申报范围申报课程原则上为我校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重点建设课程中的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 ; 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或与省 ( 市 ) 示范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 ; 近年来教学改革力度较大 教学质量高 教学效果较好的课程 ; 且已连续开设三年以上 ; 课程形式可以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 也可以是单独设置的实验课或实践教学环节 2. 评审精品课程每学年度评审一次, 评审时间为每年的 8 9 月 (1) 各系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本系教师以课程组 ( 至少应包括 3 名以上教师 ) 为单位, 认真填写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库立项申报书 ( 见附件 1)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精品课程立项申报书 ( 见附件 2), 课程领衔人提出申请, 经系初审后上报学校教科室, 申报截止时间为当年的 6 7 月 (2) 精品课程领衔人将有关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 教学大纲 ) 教学设计 题库 实验指导 课件 参考文献目录等提供给学校网络中心, 并保证其在我校 精品课程建设 网站正常开通运转 (3) 学校组织评审 学校组织精品课程专家组进行评审 评审采取听课 实地考察 查看网上教学资源 召开师生座谈会和审查申报材料等方式进行 学校组织专家参照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库评审指标体系 ( 见附件 3) 和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 见附件 4) 对课程进行考核, 逐项打分, 评定出该课程的总分数, 写出评定结论, 提交学校教科室 (4) 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对专家组的评定结论与评定等级进行审定 评审分为优秀 合格 不合格三个等级 合格以上的课程, 获 校级精品课程 荣誉称号, 有效期五年, 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学校根据国家 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 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 择优向省有关部门推荐省级精品课程 第六章内容和标准第六条列入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项目, 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参照上级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文件规定的要求 第七章经费投入与实施管理第七条校级精品课程分成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两个建设层次, 实行课题管理机制 教学资源库建设期为一年, 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为一至两年, 经学校批准立项的教学资源库可得到 1000 元的项目经费, 精品课程可得到 4000 元 / 门的项目经费, 最终结题通过的课程教学资源库给予 1000 元的奖励, 通过的 校级精品课程 奖励 2000 元 教学资源库升级为校级精品课程的课题原则上经费相应核减 在获得校级精品课程 120

122 的基础上, 推荐获得 省级精品课程 和 国家级精品课程 荣誉称号的课程, 学校将 给予 元的奖励 精品课程建设经费必须做到专款专用, 主要用于课程基本 建设, 可用于购置图书资料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进行 CAI 课件开发 教学大纲编写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 题库建设 网站建设及组织课程检查评估等有关开支 对不 符合精品课程条件的课程, 将终止经费支持, 因不能完成的课题, 要无条件返还项目经 费 第八条实施课程 ( 课题 ) 建设领衔人负责制, 课程 ( 课题 ) 建设领衔人根据课程 建设规划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和管理 中期检查时课程建设领衔人应提交课程建设实施报 告和阶段性成果, 完成后, 应及时提交总结报告和最终研究成果 第九条课程上网 校级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要按规定将相关的教师队伍 课程标准 教材 ( 统编教材 自编教材 实训教材 ) 教学方案设计 课件 习题库 教学参考书 实践性技能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目录等等网络课程资源在我校 精品课程 网站 上网 课程领衔人和主讲教师保证校级精品课程在网上的正常运行 维护和升级 学校网络中心要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持, 将指定专人负责所有内容的上传和维护 工作 第十条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结题验收后应做好后续建设工作, 要根据 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及时充实 更新 提升课程建设成果, 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结题或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可申请延长一年结题, 对于届时无故不 参加结题或仍验收不合格的课程, 学校将取消课程负责人其他教学建设项目的申报资 格 被取消 校级精品课程 荣誉称号的课程不能重新申报校级精品课程 第十一条知识产权管理 校级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 凡申请 校级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评审的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 校级课程 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 荣誉称号期间, 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学校 校级课程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程要按照规定免费开放上网内容, 并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 他人的知识产权 第八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方案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由教科室负责解释 附件 1: 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报书附件 2: 课程教学资源库立项申报书附件 3: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附件 4: 课程教学资源库评审指标体系 121

123 附件 1: 编号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申报书 推荐系部课程名称所属专业类名称课程领衔人申报日期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122

124 一 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课时学时 课程类型 A 公共基础课 B 专业基础课 C 专业课 D 实验课 领衔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 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教龄 学历学位所在系 ( 部 )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教龄学历学位工作单位 师 资 队 伍 123

125 二 立项论证 主要内容包括 : 课程地位作用,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材 已有教学 成果 教学管理等建设现状, 限 2000 字 124

126 三 条件和保证 主要内容包括 : 课程建设规划 经费投入 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改革和管理机制 质量保证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政策等, 限 3000 字 125

127 四 预期建设成果 内容成果 课程体系 教师队伍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 手段 ) 教材及教学资料 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 示范和辐射作用 注 : 可根据需要另加页 126

128 五 课程建设规划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步骤 包括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方法的建设与革新 教学队伍建设 教材建设 课件制作 教学资源上网 学习交流 教学队伍培训 经费使用等的总体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 127

129 六 推荐部门意见及学校评审意见 系 ( 部 ) 推荐意见 主管领导 ( 签名 ): 系 ( 部 ) 公章 年月日 教科室推荐意见 主管领导 ( 签名 ): 教科室公章 年月日 128

130 校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 ( 签名 ): 年月日 学校审批意见 主管校长 ( 签名 ): 学校公章 年月日 129

131 附件 2: 编号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教学资源库立项申报书 推荐系部课程名称所属专业类名称课程领衔人申报日期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130

132 一 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课时学时 课程类型 A 公共基础课 B 专业基础课 C 专业课 D 实验课 领衔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 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教龄 学历学位所在系 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教龄学历学位工作单位 师 资 队 伍 131

133 二 立项论证 主要内容包括 : 课程地位作用,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材 已有教学成果 教 学管理等建设现状, 限 3000 字 132

134 三 条件和保证 主要内容包括 :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 经费投入 教学条件保障 教学改革和 管理机制 质量保证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政策等, 限 2000 字 133

135 四 预期建设成果 内容成果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 手段 ) 教材及教学资料 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 示范和辐射作用 注 : 可根据需要另加页 134

136 五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 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目标 步骤 包括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方法的建设与革新 教材建设 课件制作 教学资源上网 学习交流 教学队伍培训 经费使用等的总体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 135

137 六 推荐部门意见及学校评审意见 系 ( 部 ) 推荐意见 主管领导 ( 签名 ): 系 ( 部 ) 公章 年月日 教科室推荐意见 主管领导 ( 签名 ): 教科室公章 年月日 136

138 校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 ( 签名 ): 年月日 学校审批意见 主管校长 ( 签名 ): 学校公章 年月日 137

139 附件 3: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评价等级 (Ki)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资料要求 分值 (Mi) A B C D E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 一 1-1 课程定位 性质与作用 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 群 ) 的任职要求 ;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且与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课 前 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程 设置 1-2 课程 理念与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行业企业合作课程设置 ( 或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充调整 ) 调研报 5 10 设计 分体现职业性 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告 分 1-3 课程标准 编制程序与规范 编制程序及内容 格式符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范化要求, 并已经通过专家论证 课程标准及专家论证意见 内容选取 针对性与适用性 根据行业 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 能力 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5 二教学 2-2 内容组织 组织与安排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实验 实训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课程实施方案 5 内容 20 分 2-3 表现 教材及教学资料 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公开出版教材或自编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有完整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 教学案例 习题集等相关教学资料, 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 4 形式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或学期授课计划 ( 作业 课程整体教 教学设计 计划 阶段测试计划 考试要点等 ) 严密 学设计或授完整 规范, 且能切实组织实施 ; 教案规课计划 3 份 6 范 完整, 切合学生实际, 且能不断更新 完整教案 138

140 3-1 教学 模式 模式设计 与实施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教学模式设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 任务驱动 项计图 ( 表 ) 和目导向, 理实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案例样本式 6 三教学 3-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灵活运用各种 3 名主讲教师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乐于学习, 的课堂教学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录像 6 方法与手段 3-3 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具有自主开发多实际应用的 媒体课件的能力 ; 积极运用虚拟仿真技术, 多媒体课件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高 仿真教学软件及使用情况统计 6 20 分 3-4 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与硬件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架构合理, 具有互动功能, 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 并能有效共享 互联网上的课程网站 课程负 责人 师德 能力和 水平 师德高尚 治学严谨 ; 执教能力强, 教学效果好, 参与和承担市级以上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 成果显著 ; 具有高级教师以上职称和 双师 素质 有关 佐证材料 6 四教学队伍 20 分 4-2 主讲教师结构 4-3 教师科研能力 4-4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一览表 中级级职称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高职称 2 教师比例证书 双师型 专任教师中 双师素质 教师比例高 来 兼职教师比 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满足课程教学 例 实施的需要 相关 3 佐证材料 教科研成果 近三年内取得市级以上教科研奖项 获奖证书 3 刊物封面 目 发表论文 近三年内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论录或获奖证 2 文数书 教师进修 培 45 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每年参加研究生中青年训通知书 ; 企进修或市级以上师资培训的人数较多 ; 专 2 教师培养业锻炼考核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锻炼不少于两个月表 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开展正常, 活动内容切实有效 教研活动记录 2 五 实 5-1 实践 教学 校内实验 实训基地 课程有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基 地 ; 实训基地具有企业文化氛围, 实施设 备利用率高, 管理良好 课程实践教 学条件简介 及验收材料 4 139

141 践条件 10 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 所在专业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每年都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 实习 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及活动记录 2 分 5-2 实践条件利用 实验实训开出率 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 实训课题的开出率 实验实训开课情况统计表 4 专家听课并课堂教学按时完成授课计划, 基本掌握主要教学内当场 3 质量容的学生比例高抽测实验报告和实践教学学生按时间教学要求认真完成实验实训任实训小结样 4 六情况务, 并书面提交实验报告或实训小结本 6-1 作业完成按授课计划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教教学作业样本 2 情况良好, 教师批改作业认真学质量建立了比较科学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采试题库 试卷效考核评价用学生 教师 行业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样本及成绩 2 果方法 ; 突出考试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分析表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职业资格证 20 行业鉴定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 相应技能竞赛获奖书 技能竞赛 3 分与竞赛情况率高获奖证书专家 6-2 专家评价行业企业及教育教学专家给予较高评价 3 书面意见教学实测 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率高 3 相关记录有关特色特色与创新 50 总结材料及政策系部有关文支持系部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件及 分佐证材料 注 :1. 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 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综合评审占 80%, 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 20% 2. 总分计算 :M= KiMi,, 其中 Ki 为评分等级系数,A B C D E 的系数分别为 ,Mi 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140

142 附件 4: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教学资源库评审指标体系 评价等级 (Ki)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资料要求 分值 (Mi) A B C D E 一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1-1 课程 定位 性质与作用 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 群 ) 的任职要求 ;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且与前 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 2 10 分 1-2 课程 标准 编制程序与 规范 编制程序及内容 格式符合江苏省职 业技术学院的规范化要求, 并已经通 过专家论证 课程标准及专 家论证意见 内容 选取 针对性 与适用性 根据行业 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 能力 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分析和教 学 分析 5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 2-2 内容组织 组织与安排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实验 实训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课程实施方案 10 内 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公开出版教 容 20 教材及教学资料 材或自编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有完整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 教学案例 习题集等相关教学资 教材及相关教 学资料 10 分 2-3 料, 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表现形式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或学期授课计划 ( 作业计划 阶段测试计划 考试要点 课程整体教学 设计或授课计 教学设计 等 ) 严密 完整 规范, 且能切实组织 划 10 实施 ; 教案规范 完整, 切合学生实 3 份完整 际 教案 三 3-1 教学 模式 模式设计 与实施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理实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设计 图 ( 表 ) 和案 例样本

143 教学方 3-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乐于学习,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方法说明 10 法 与手段 20 分 3-3 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 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具有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 积极运用虚拟仿真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高 实际应用的多 媒体课件 仿 真教学软件及 使用情况统计 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资 源与硬件环 境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架构合理, 具有 互动功能, 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 程的正常运行, 并能有效共享 互联网上的课 程 网站 10 四 实践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验 实训基地 课程有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 基地 ; 实训基地具有企业文化氛围 课程实践教学 条件规划 5 分 系文件及佐证政策支持系对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措施 10 材料 注 :1. 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 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综合评审占 80%, 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 20% 2. 总分计算 :M= KiMi,, 其中 Ki 为评分等级系数,A B C D E 的系数分别为 ,Mi 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142

144 关于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苏联院 [2009]4 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 教高 [2003]1 号 ) 和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06]16 号 ) 以及省教育厅关于精品课程评选工作等文件精神, 进一步推进我院课程建设, 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经研究, 决定开展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 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1.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举措 各分院和办学点 ( 以下简称各校 ) 要在全面规划课程建设的基础上, 制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任务, 精心组织, 加快实施, 务求实效, 整体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2. 精品课程建设要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重点, 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为支撑, 以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任务, 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 3. 精品课程必须开放 共享 其课程标准 授课教案 课件 案例 习题 实训实习项目 学习指南, 以及该课程任课教师的信息等, 要通过学校 精品课程网站 开放, 充分发挥其示范 引领和辐射作用 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带动其它课程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4. 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应根据课程改革发展形势和本课程领域科技与生产发展需要, 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续工作, 及时充实 更新精品课程内容, 保证精品课程的先进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保持精品课程建设领先水平 二 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1. 加强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应具有一支素质优良 结构合理 理论扎实 技能过硬 工学结合 特色鲜明且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 精品课程负责人应具有 双师素质 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熟悉本课程领域国内外科技和生产发展的最新动态 具有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能力 有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成果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并能够胜任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2. 重视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 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依据课程对应职业岗位 ( 工种或技术领域等 ) 所需的职业道德 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以培养能力为本位, 以工作任务 ( 或项目 ) 为载体, 整合教学内容, 构建 工学结合 理实一体 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精品课程要根据本课程对应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 群 ) 的任职要求, 吸收本课程领域的最新科技 ( 人文 ) 成果, 不断调整优化本课程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的内容, 编写突出职业培养的课程标准, 并组织实施 3. 注重精品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要大力推行与职业岗位相一致的学习模 143

145 式 工作模式和教学模式, 改变 以教师 教材 课堂为中心 教学模式, 采用现场教学 案例教学 项目教学 讨论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等方法,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造性学习,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善于运用数字模拟 网络信息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个性化教学, 提高工学结合教学与实训效果 4. 推进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应组织本课程教师, 根据本课程标准, 选用国家级 省级规划教材, 或借鉴其它院校编著的同类教材 有关专著, 组织编写校本教材, 彰显 五年一贯制 高职教材的特色 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包括 : 纸质教材 CAI 课件 电子教案 教学素材库和试题库 ; 网络课件 音像媒体 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5. 配备精品课程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要亲自主持设计本课程的实践教学 ( 包括课堂实验 专业技能实训 教学实习 顶岗实习 职业技能鉴定等 ) 方案, 并根据实践教学要求, 配备实践教学所需的条件 同时, 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依托行业企业, 建立校内外生产 ( 经营 ) 性实训实习基地, 并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运行制度, 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6 完善精品课程评价与管理制度 课程评价和管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精品课程负责人应高度重视精品课程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建设 既要重视课程实施结果 ( 总结性 ) 的评价, 也要注重课程实施关键环节的评价, 更要加强课程实施过程 ( 形成性 ) 的评价 ; 既要有定性评价方法, 也要有定量评价方法, 形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 ; 既要有自我评价, 也要有同行相互评价, 更要重视社会 ( 行业 ) 评价, 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 检查功能 反馈功能和激励功能, 不断提升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三 精品课程建设的步骤 1. 各校在认真总结 梳理课程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选择在师资 设备等方面具有优势的课程, 规划建设校级精品课程 2. 学院在各校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 进行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各校根据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对校级精品课程进行遴选, 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要指导相关学校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并组织推荐院级精品课程 3.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院级精品课程项目评审专家组, 在学校或专业协作委员会推荐申报的基础上, 按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评审, 确定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精品课程负责人在每学年末应对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并写出书面材料经系 ( 部 ) 报送学校主管领导 4. 学院根据院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计划, 按年度组织专家对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对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到标准的立项精品课程, 确定为 院级精品课程 四 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144

146 1. 各校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研究制订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明确建设目标, 采取切实措施, 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要实行学校及课程负责人负责制, 由精品课程建设主持人依据 精品课程标准, 制订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案, 并组织实施 2. 各校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 领会精神, 加大力度, 进一步推进任教课程的建设, 关注或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3.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 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要指导成员学校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帮助解决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并精心培育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精品课程 4. 各校要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 凡列入学院立项建设的精品课程, 各校应给予不少于 1 万元的专项经费资助, 用于购置图书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 编写 ( 制作 )CAI 课件 课程标准 试题库 ; 开展社会调研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 印刷 出版和发表研究成果等 5. 各校要研究制定精品课程建设的鼓励政策, 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 形成精品课程建设有效激励机制 6. 各校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 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 定期对精品课程的进展情况 建设质量实施检查评估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专家组, 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和指导, 以点带面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附件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二 OO 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附件 : 一 标准说明 精品课程建设 ( 评审 ) 标准 1. 本标准参照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06]16 号 ) 和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 教高 [2003]1 号 ) 精神制定 2. 本标准主要针对含有实践环节的专业课程而制定, 侧重于专业课程, 适当兼顾文化基础课程 其他课程参照执行 3. 本标准评价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分为综合评审 ( 即一级指标 ) 与特色及政策支持评审两部分, 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综合评审占总分的 90%, 特色及政策支持评审占总分的 10% 4. 综合评审指标体系分为 6 个一级指标 18 个二级指标和 28 个主要观测点 评价等级分为 A B C D E 五档, 系数分别为 : 综合评审总分计算公式 :M= KiMi, 其中 :Ki 为评分等级系数, Mi 为各三级指标的分值 145

147 二 标准内涵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建设 ( 评审 ) 标准 资料要求分值 评价等级 A B C D E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 一 1-1 课程定位 性质与作用 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 群 ) 的任职要求 ; 本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方案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且 2 课 与前 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程设置 课程设计 理念与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行业企课程设置 ( 或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调整 ) 调研报开发与设计, 充分体现职业性 实告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5 分 1-3 课程标准 编制程序与规范 编制程序及内容 格式符合江苏联课程标准及专合职业技术学院的规范化要求, 并家论证意见已经通过专家论证 3 根据行业 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 2-1 内容 选取 针对性 与适用性 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职业分析和教识 能力 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学分析容,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 5 的基础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 二教学 2-2 内容组织 组织与安排 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课程实施方案 5 习性工作任务 实验 实训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内容 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公开出版教材或自编富有特色的校本教 20 分 2-3 表现 教材及教学资料 材, 有完整配套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及相关书 多媒体课件 教学案例 习题教学资料集等相关教学资料, 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4 形式 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或学期授课计划 ( 作业计划 阶段测试计划 考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或授课计试要点等 ) 严密 完整 规范, 且划 能切实组织实施 ; 教案规范 完整, 3 份完整教案切合学生实际, 且能不断更新 6 146

148 三 3-1 教学 模式 模式设计 与实施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教学模式设计一致性, 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图 ( 表 ) 和案合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理实一例样本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6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 分 3-2 教学方法 3-3 教学手段 3-4 网络教学环境 4-1 课程负责人 教学方法 的运用 信息技术 的应用 网络教学 资源与 硬件环境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灵活运 3 名主讲教师用各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的课堂教学录像考 乐于学习,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具有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 积极运用实际应用的多媒体课件 仿虚拟仿真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 提真教学软件及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使用现代信息使用情况统技术手段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计 的比例高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架构合理, 具 有互动功能, 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互联网上的课络课程的正常运行, 并能有效共程网站 享 师德高尚 治学严谨 ; 执教能力强, 教学效果好, 参与和承担市级以上师德 能力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 成果显有关佐证材料 6 与水平著 ; 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和 双师 素质 四教学队伍 20 分 4-2 主讲教师结构 4-3 教师科研能力 高级职称 教师比例 教师一览表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较高 职称证书 双师型 专任教师中 双师素质 教师比例兼职教师高 ; 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相关佐证材料 3 满足课程教学实施的需要 比例 教科研 成果 发表论文 近三年内取得市级以上教科研奖获奖证书 3 项 近三年内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刊物封面 目录或获奖证书或获奖论文数 教师队伍建设 中青年 教师培养 教研活动 45 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每年参教师进修 培加研究生进修或市级以上师资培训通知书 ; 企训的人数较多 ; 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业锻炼考核表企业锻炼不少于两个月 教研活动开展正常, 活动内容切实教研活动记录 2 有效 2 147

149 五实践条件 5-1 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 课程有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 课程实践教学实训基地 ; 实训基地具有企业文化条件简介及验氛围, 实施设备利用率高 管理良收材料好 所在专业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每年都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及活参观 实习 动记录 分 5-2 实践条件 实验实训 开出率 实验实训开课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验 实训课题的开出率 情况统计表 4 利用 课堂教学 质量 按时完成授课计划, 基本掌握主要专家听课并当场抽测教学内容的学生比例高 3 实践教学 情况 学生按实践教学要求认真完成实实验报告和实验 实训任务, 并书面提交实验报训小结样本告或实训小结 4 六教学效果 20 分 6-1 教学 质量 作业完成按授课计划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作作业样本 2 情况业情况良好, 教师批改作业认真 建立了比较科学的教学质量考评试题库 试卷体系, 采用学生 教师 行业等多考核评价样本及成绩分 2 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 ; 突出考试的析表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 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行业鉴定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 相书 技能竞赛 3 与竞赛情况获奖证书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6-2 教学 评价 专家评价 行业企业及教育教学专家给予较专家书面意见 3 高评价 学生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率高 实测 相关记录 3 特色 及 政策支 持 100 分 特色与创新有关总结材料 50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与措施 学校有关文件及佐证材料

150 学分制条件下的选课制度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条学分制源于选课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最基本的特征, 也是衡量学分制深入与否的重要标志 为了顺利实施学分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必须加强学生的选课管理, 在教务处的组织协调下,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选课任务 第二条学生一般应按所学专业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全部必修课程, 取得相应学分, 并根据个人的条件和志趣修读选修课程, 取得毕业规定的总学分 学生选课根据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和 选课指南, 校本选修课程开设纳入其中, 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 第三条课程的类型分为必修课程 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学生选课按课程内容可分为素质提升类 专业拓展类 兴趣爱好类课程 第四条学生可变动人才培养方案的进程安排, 可多修 少修 免修各类课程, 可提前或滞后毕业 学生每学期修读课程的学会不应低于 20 学分, 最高不应超过 32 学会 学生选课应量力而行, 不宜超负荷的多选, 也不宜贪图舒适而少选 第五条学生选修课程的数量和顺序根据教务处提供的五年制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 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以及对选课的有关规定 任选课的选修应首先保证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学习, 课程之间有衔接关系的, 一般应先选前续课程 第六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 需要 兴趣和能力, 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选修相关课程 : 课程应该是自己喜欢的 ; 通过学习该课程, 自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 学习该课程, 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学习或就业目标 ; 该课程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或加强专业技能 任何一种选修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规定 第二章选课方法第七条原则上必修课程一律不办理选课, 学生按课表在本班教室上课 学生应按所学专业学分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全部必修课程, 取得相应的学分 对于符合学校 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 中免修条件的学生, 应在新学期开课前办理相关认可手续 第八条限选课程按专业模块进行选修, 每一专业模块侧重于专业的某一发展方向, 学生应选择一个模块 对于某一模块选学学生少于规定人数则停开该模块课程, 学生选修其他限选课程模块, 学校将根据学生和专业实际组织限选课程教学, 限选课程教学按专业模块选修方向组班教学 第九条任选课的选修, 一般在学期结束前进行 教务处每学期期末结束前三周公布下一学期可供选择的课程和教师简介 期末结束前二周提供学生集中选课的时间安排表, 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课 第十条当某门课程所选人数超过规定数量时, 后面的学生就不能再次选择该门课程 当某门课程所选人数不足规定数量时, 教务处有权决定该门课程是否继续开设 如决 149

151 定不再开设该门课程, 应给所选该门课程的学生一次补选的机会 第十一条学生所选课程经确认 学位公布后才正式生效 经确认的课程, 如无特殊情况, 一般不得退选, 确有原因者, 须本人申请, 导师同意, 需经教务处批准, 办理退选手续, 且只限在开学初两周内办理 既不听课又不办理退选手续的, 该课程以零分计 第十二条课程一经选定, 学生应认真修读 选修后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者, 不能取得相应课程学分 第十三条有特殊原因申请免听 免修或免试的课程, 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 批准后方为有效 第十四条学期结束时, 教务处提供学生成绩报告单, 并提供后续学期选修课程介绍 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或修改后续学期的学习计划 第三章选课安排及管理第十五条选修课的教学实行课任教师负责制, 严格考勤制度 要及时将学生在选修课中的问题向该学生的班主任反馈, 以便班主任及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第十六条任选课的考核一般为考查科目, 考试形式由任课教师自定, 报教务处审核同意后方可执行 第十七条学生应按教务处安排的时间, 提前五分钟到指定的地点 指定的座位参加选修课的学习 第十八条学生准时参加课程的学习, 实验 完成作业并参加考核, 总评成绩合格者, 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任选课的考核成绩为等级制 :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五等 及格及以上的可取得相应的规定学分 考核不及格者, 学分为零分 任选课不及格不组织补考, 学生可重新选修该课程, 或另选其它课程 第十九条因故不能参加学习者, 必须提前办理请假手续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能取得相关课程的学分 1. 请假缺课时数超过相应课程总学时五分之一者 ; 2. 无故旷课三节或以上者 ; 3. 完成作业量不足本课程所布置作业总量的五分之四者 ; 4. 无故缺考及违反考场纪律者 第二十一条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 应自觉遵守 选修课学生守则 的纪律要求 如违反纪律, 情节严重者, 取消其相关课程的修学资格 第四章其他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150

152 重修课管理规定 第一章重修课安排第一条必修课的考核成绩在 45 分以下 限选课的考核成绩在 60 分以下 45 分以上参加补考后仍不及格者, 必须重修该课程 第二章教学组织及管理第二条重修手续的办理 1. 教务处在每学期的第二周周五前以书面形式通知需要重修的学生 2. 重修生在第三周周五前办理重修手续,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期重修的学生, 须经教务处批准 过期不办理重修手续者, 按自动放弃一次重修机会处理 3. 以班为单位填写 重修报名表, 经系 ( 部 ) 同意, 教务处审核, 到学校财务科办理缴费手续, 办理完重修手续方可进行重修 第三条重修课程的教学按课程归口由相关系 ( 部 ) 负责组织 第四条重修的方式 1. 重修学生人数在 20 人 ( 含 20 人 ) 以上的课程, 单独组班进行重修 2. 重修学生人数少于 20 人的课程, 采取跟班 ( 跟低年级班 ) 听课和跟班考试的方式进行重修 本学期未开重修班或本学期低年级未开课的课程, 经系 ( 部 ) 审核 教务处批准可采取自学重修 3. 实践性教学 ( 如 : 实验 实习 课程设计等 ) 不及格者, 须随下一年级或由所属系 ( 部 ) 安排在规定时间重做, 所需材料成本费用由学生自理 4. 重修的学生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缺课, 并按要求完成作业, 任课教师应严格考勤, 做好作业批改记录, 对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应在考试前一周报有关系 ( 部 ) 第三章课程考核与成绩登记第五条学期结束后, 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试时间 地点, 通知学生准时参加考试 第六条学生总评成绩根据该课程评价标准具体执行, 总评及格则该课程及格, 并获得相应学分, 但绩点为零 第七条成绩报给相应班主任, 登记入册 第四章其他第八条本管理规定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151

153 关于做好 2007 年五年制高职公共课教材使用工作的函 苏联院函 号 各分院 办学点 : 为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推动五年制高职办出特色, 1998 年以来,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材编审委员会先后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实用化学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六门教材进行多次修订, 并配套出版了教学参考用书 学生用书 光盘 磁带 2005 年被列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 2007 年我院五年制高职公共课教材使用仍按原定办法进行, 现就做好 2007 年五年制高职公共课教材使用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 教材使用要求我院各分院和办学点五年制高职教育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实用化学 信息技术应用 体育与健康 等七门课程统一使用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 苏州大学出版社的五年制高职教材 2007 级 2006 级学校使用新版 ( 四版 ) 教材, 级学生可继续使用原版 ( 三版 ) 教材, 具体订单见附件 二 教材订购办法 1. 教材征订 请各分院和办学点于 6 月 25 日前, 将教材征订单寄至苏州大学出版社, 同时电传至我院办公室 苏大出版社地址 : 苏州市干将东路 200 号邮编 : 电话 : , 传真 : , 联系人 : 顾清 学院联系人 : 苏萍莲, 电话 : , 传真 : 教材配送 苏州大学出版社根据订单与各分院和办学点相应联系人联系, 暑假期间直接向各校配送教材 3. 书款回收 教材款项由各分院和办学点与出版社直接结算, 结算时以教材定价为准 各分院与办学点留存书款的 15%, 留存部分按财务制度进行合理安排 ;85% 的书款请于 9 月 30 日前直接汇至以下帐户 : 户名 : 苏州大学出版社开户行 : 苏州工行平江支行银行账号 : 附件 :2007 年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教材订单二 七年六月十三日 152

154 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组织领导第一条为更好地研究 规划和指导全校的教材建设工作, 学校成立教材建设小组, 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 组员教务处 教科室 社会培训处及系 ( 部 ) 主任担任, 教材建设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教务处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二条坚持重点原则 教材建设应根据各系 ( 部 ) 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 优先支持学校重点课改项目 重点课程建设的配套教材出版 第三条坚持择优原则 教材建设应优先支持在教学使用中效果良好的优秀教材出版 第四条坚持创新原则 教材建设应鼓励创新, 避免重复建设 应优先支持符合教学需要 反映学科新成果 结构合理 教学改革力度较大 较好地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及优秀成果, 与现有教材相比有明显特色的教材出版 第五条坚持效益原则 教材建设应注意效益, 优先支持学生受益面较宽的公共课 基础课教材出版 第三章教材编写申报与审批第六条申报凡符合编著条件的教师应根据本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和教材建设的情况向所在教研室提出书面申请, 说明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教研室经过初步论证后, 向所在系 ( 部 ) 提出立项申请, 立项申请资料包括立项申报表和课程标准 系 ( 部 ) 对教研室所提的立项申请进行初审, 应在每年 9 月中旬或 2 月下旬将立项申报表和课程标准汇总至学校教科室 第七条立项教科室负责全校校本教材立项申报的汇总工作, 每年 10 月上旬或 3 月上旬提请教学工作委员会对各系 ( 部 ) 提交的立项申请进行评议, 提出审定意见 经评议同意立项的, 由分管副校长签署批准意见 教科室向全校公布立项名单, 并下发立项通知书 第八条编写申请人接到立项通知后, 应着手进行教材编写工作 所在系 ( 部 ) 要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 做好跟踪检查和督促工作, 必要时可以调整课务以保证编写时间和进度 原则上, 应于学期结束前 1 个月完成编写和校对工作 第九条审定申请人完成教材编写工作后, 应填写审定申请书 ( 并提供稿件清样 ), 经教研室和部门签署意见后汇总至教科室 教科室提请教学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或部分委员进行审定 153

155 申请人应根据审定意见对书稿进行修改 审稿合格, 方可付印 第十条印制教务处负责校本教材的印制和服务管理等工作 第四章教材选用与征订第十一条教材选用及征订原则 (1) 全日制学历教育所需教材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征订, 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所需教材由社会培训处统一组织征订 (2)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 及时做好教材的征订 补订工作, 严格按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统一提供的教材目录选择 使用五年制高职规划教材, 尽量不多订 少订 错订 (3) 按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规定, 教材征订渠道正规, 不征订盗版本 教材管理员有权拒绝非正规渠道 个人推销的教材 教辅资料 (4) 教材征订实行预订制 每年的征订时间为 5 月中旬与 12 月中旬 教材的发放按时, 做到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教材发放到位 (5) 教材征订计划必须认真制定, 出现漏报或重复预订等情况, 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并由各教学部门自行处理善后事项 (6) 做好库存教材的管理工作, 对库存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做到征订教材的科学 合理, 尽量减少库存 (7) 及时做好教材的结算工作, 开学一个月内与各班做好对帐工作, 学期结束前一周做好结算工作, 以免资金积压 第十二条教材征订及发放程序 (1) 教务处负责向各教学部门 系 ( 部 ) 教研室提供教材信息 教材征订表 (2) 各教学部门 系 ( 部 ) 教研室根据课程标准 教材样本选用教材, 制订好教材征订计划, 并填写教材征订表 ( 包括电子档 ) 教材征订表一式两份, 一份留档, 一份交教务处 (3) 各系 ( 部 ) 主任负责审核本部门教材征订表并签字 各系 ( 部 ) 分管教学副主任负责将审核后的教材征订表 ( 包括电子档 ) 交教务处 (4) 教务处按审核后的教材征订表进行汇总整理, 报教务主任审核 分管校长签字后, 及时联系招标商征订 (5) 征订过程中, 若出现改版或不再出版教材等情况, 由教材征订人员告知相关教研室主任或系 ( 部 ) 重新确定教材 (6) 学生领教材 簿本, 以班级为单位, 由各班班主任负责, 派专人在规定时间内领取 (7) 教研室主任负责到教务处领取本教研室教本与参考资料, 并填写 教师领用教材登记表 任课教师到教研室主任处领取教材与参考资料 (8) 首次任课 新开课和变更教材课程的任课教师发给新选教材和参考资料一套, 连续任一门课达 2 年以上的教师可再发本门课教材和参考资料一套 154

156 (9) 实验 实训室发给所属课程教材和参考资料一套作为公用, 保管在实验 实训室 (10) 凡与教学有关活动所需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属学校组织的由分管教学工作校长批准后, 凭证明领取 (11) 教材发放后, 不办理退书手续 如确因退 ( 转 ) 学等特殊情况, 需由教务处出具有关证明, 方可退书入库, 但所退教材须完整无缺, 无任何记痕 笔迹 (12) 供应的教材中, 如发现有缺页, 错装或非人为坏损的, 可在两周内向教材库退换 第十三条教师购买和使用教学用参考书 (1) 教师购买教学用参考书 200 元以内的, 事先应请示所属教学管理部门主任 数额超过 200 元的, 须报分管校长批准后, 方可自行采购 (2) 教学用参考书购买后, 先到学校图书馆办理入库手续, 由图书馆有关人员负责登记 盖章 贴标签 然后办理借出手续, 并在发票报销单上签字 发票报销须有教材库负责同志 教学管理部门主任的签字 (3) 参考书列入个人借阅图书的范围, 用完后, 应及时归还教材库 损坏和遗失也要按价赔偿 第十四条教材订购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1) 未经分管校长同意, 未纳入 教材征订表, 由个人或部门擅自订购的书籍, 不得作为入库教材 (2) 因选择不当或盲目订购, 造成教材积压 浪费的, 学校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并作出相应处罚 (3) 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教材供应, 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在校内私自向学生推销 出售教材 讲义以及音像资料等 (4) 如遇教材改版, 应区分不同情况对待, 原则上须将旧版教材用完后, 再订购新版教材 (5) 因教材错订 漏订或逾期不订等原因影响教材供应和正常教学的, 应追究相关部门及当事人的责任 第五章经费资助第十五条经立项批准编写的教材, 其印制费用由学校承担, 由出版社公开出版, 学校对教材编著者给予稿酬, 稿酬份额参照学校 教职工奖励性积效工资实施办法 第六章质量要求第十六条实行主编负责制 教材编写应在主编主持下进行, 主编负责全书统稿, 并对书稿质量负责 第十七条实行中期检查制 教科室对立项编写的教材进行督促 检查, 使教材编写能高质量按期完成 通过检查, 对任务不落实, 编写质量不高的教材予以撤消立项 第十八条实行质量信息反馈制 新编教材使用后, 教科室会同所在系 ( 部 ) 对教材 155

157 进行质量追踪调查, 收集学生评价信息, 作为该教材今后修订 出版 评优的重要参考 第七章教材评估第十九条根据教学目的和原则, 对教材选用及其预期的教学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充分实现教学质量的反馈调控 咨询决策作用, 改进和加强教材编写和选用工作 确保选用教材的先进性 适用性和经济性, 切实提高教材的使用效果, 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增强教材质量监控,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十条教材评估的原则 教材评估工作必须遵循科学性 导向性 统一性 客观性和目的性原则, 评估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 力求科学 规范 简便 易行 第二十一条教材评估的组织 教材评估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统一安排, 教务处和系 ( 部 ) 负责组织实施 教材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集体评价 ; 教材评优由教务处组织专家 学者对学校教师编写的教材进行评选, 并负责组织优秀教材 ( 讲义 ) 的申报 教材评价周期应以每轮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为准, 由教务处负责做好表格发放 回收 统计 保管等工作, 并定期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教学单位 第二十二条教材评估的范围 学校高职各专业必修课所选用的教材以及本校教师主编拟投入使用的各类教材 第二十三条教材评估的方式 (1) 专家对教材的评估 : 针对本校教师主编的教材, 由专家评估 (2) 任课教师对使用教材的评价 : 根据教材使用周期, 每 2 至 4 年由任课教师对在用的本专业教材进行评估, 并填写任课教师使用教材意见 ; (3) 学生对使用教材的评价 : 对更换出版社 更换主编和更新版本后使用一年 ( 届 ) 的教材, 在使用过新教材的班级, 采取抽样问卷方法, 组织学生填写问卷调查, 及时了解学生对新换教材的反映, 为教材的选用 征订提供参考 此外, 教务处将不定期邀请学校领导 教研室主任 教师代表 学生代表和有关出版社的领导 编辑, 以座谈会形式了解教材的编写 改版和使用情况 第八章其他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生效 156

158 第四部分教学运行管理 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运行管理的效率, 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 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基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以及其他现行教学规章制度, 规定教师教学活动和教学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操作规程 学校教学及其管理活动受本规范约束 第二章教学文件第三条教材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 教案 教学进度表等均属基本教学文件 教师必须具备编写基本教学文件的能力 基本教学文件是否齐备是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安排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各专业必须制定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应积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献计献策, 了解专业发展方向, 掌握专业最新动向 第五条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必须具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由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根据专业教学的有关要求, 按教务处规定的统一格式进行编制或修订, 经教研室 主管教学部门和分管校长审定, 教务处备案后, 方可执行 若课程标准需要变更, 由任课教师提出意见, 经教研室 主管教学部门和分管校长审定, 报教务处备案后, 方可执行新的课程标准 第六条任课教师应按课程标准规定, 根据教学任务书 课表等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表, 并于开学后一周内交开课系 ( 部 ), 由教学系 ( 部 ) 审批后执行 教学进度表是课程教学检查或抽查对照的依据, 一经批准执行, 不得随意改动调整 开课过程中, 如遇课程标准变更等导致教学进度表不能按原计划执行的, 应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更教学进度表, 认真履行报批手续 第七条任课教师应按课程课程标准规定, 根据教学进度表等认真准备教案, 教案包括电子教案 PPT 等 教师上课时必须具备教案 有关教案的编写规范由教务处另文规定 第三章课前准备第八条课程标准应根据培养计划 预定教学目的和计划学分数制定, 经教学系 ( 部 ) 审核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课程标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 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 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 执行中基本内容不得轻易更动, 如需更动, 须提出 157

159 申请, 报教学系 ( 部 ) 审核和教务处批准 第九条各门课程都要有选用或自编的教材或讲义, 选用教材要注意以下要求, 即体系内容有较好的科学性 先进性, 对学习者具有启发性 适用性和相应的思想性 : 任课教师应明确指定与教材匹配辅助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 配备有利于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练习题和思考题, 以便学生课外学习 第十条任课教师应按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拟定教学进度计划, 报教学系 ( 部 ) 审核 第十一条任课教师在开课前须认真考虑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了解先行课的教学情况和后续课的安排, 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 要按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进度, 选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同时注意因材施教, 加强对优秀生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第十二条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按课程标准要求, 钻研教材, 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资料, 抓住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和每章节的基本要求, 明确重点 难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写出比较详细的教案 : 并应注意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 第十三条有备课组的要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以求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统一教学基本要求和进度 第十四条新开课和开新课的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 编写 PPT 和教案, 教案作为教学实施的文件, 应包括下列内容 : 每次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讲授的内容提要, 重点 难点的解决方法, 课程各教学环节实施方法内容 第十五条做好教学模型 挂图 教具 演示实验等教学准备工作, 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备状态, 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验设备 第四章授课第十六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形式,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必须严格按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教学, 准确把握课程深度 广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 难点, 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十七条注重因材施教, 师生互动, 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和谐的教学关系, 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八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使用标准的语言 文字, 做到语言清晰流畅, 书写工整规范 教态亲切自然, 不能坐着讲课, 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 实验课 技能课 体育课 上机课, 教师应自始至终组织学生练习或活动, 不能放任自流 在讲好课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改善教学环境, 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下课时认真填写班级日志 第十九条重视授课效果的信息反馈, 经常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调整讲课的进度与讲授方式, 力求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一致 共同发展 第二十条教师上课不能迟到 早退 中途离开课堂 上课时不能抽烟, 不能使用任何通讯工具 讲课前行起立仪式, 并清点学生人数, 讲课应做到仪表端庄 158

160 第五章辅导和作业第二十一条辅导 1. 任课教师应认真准备, 定时 定点做好学生的辅导 答疑工作 2. 任课教师原则上应每周安排一次至两次辅导答疑, 一般以个别答疑为主, 对共同性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辅导, 在辅导答疑的过程中, 应重视因材施教, 既要热情帮助基础差的学生, 又要注意发现与培养优秀的学生 3. 根据教学需要, 教师可在答疑时间里, 对部分学生的质疑主动给以答复 4. 对于期末需要集中考试的课程, 任课老师必须在考前安排 1 2 天的时间进行集中答疑 第二十二条作业 1. 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 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回重做, 有错误的应予以改正 对抄袭作业者以缺交论, 学期缺交作业达作业总量的 1/3 者, 任课教师应取消其参加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资格, 并要求其参与课程重修 2. 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 数量和质量 ) 应作好文字记载, 以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第六章课程考核第二十三条考核可采取考试 考查 技术等级鉴定等方式 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考核的形式可以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同一课程的考核形式必须相同 第二十四条期末考试的课程应拟定水平份量相当的两份试卷, 并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要积极推行考教分离制度, 逐步建立课程标准题库 要加强考风考纪教育, 认真做好命题 监考 阅卷 评定成绩 质量分析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教务处应抽查阅卷情况, 并对各课程考核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及时反馈至任课教师 第二十六条任课教师应将试卷 ( 含标准答案 评分标准 ) 及时交教务处保存 学生成绩一式四份, 教务处 教学系 ( 部 ) 班主任 任课教师各一份, 并按要求将成绩录入 教务管理系统 第七章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第二十七条毕业论文 ( 设计 ) 是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重要方式, 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专业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增强思维能力 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文献 进行调查研究和实验 撰写论文的能力 毕业论文 ( 设计 ) 的质量,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同时也是对全程教学工作的一种综合检验 第二十八条毕业论文 ( 设计 ) 的参照题目应由教师拟出, 经专业教研室和教学系 ( 部 ) 审定后, 在第五学期期末公布, 学生可从中选定或由教学主管部门指定, 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改 毕业论文 ( 设计 ) 的选题应遵循下列原则 : 159

161 1.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业务要求 2. 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社会实践 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3. 难度适中, 预计可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4. 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运用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助于学生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及创造 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增强 第二十九条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 设计 ) 应由教学水平较高 科研能力较强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一般每位指导教师以指导学生数不超过十名为宜 指导教师的任务是 : 制定课题任务书, 提出论文应达到的目的与要求, 介绍有关的参考文献, 指导学生制订论文大纲或设计计划 ; 检查督促学生完成的进度和质量要求, 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 指导毕业论文修改 审阅及定稿 ; 组织答辩或交流, 初评论文成绩 在具体指导方法上, 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精神以及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业务指导的同时, 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三十条毕业论文完成后, 由指导教师进行初评, 在认真审阅论文的基础上,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 工作态度 论文质量等写出评语, 提出初评意见 第八章附则第三十一条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其它有关未尽事宜, 由教学系 ( 部 ) 教务处等部门拟解决方案, 报分管校长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规范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第一章目的与意义第一条教学检查是评估学校教学状况的重要手段, 对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检查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 调动教师教书育人 深化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扬长避短, 提高教学水平 ; 有利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树立良好的学风 ; 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全面了解学校教学状况, 发现问题, 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 ; 教学检查能为教师的评优 提职 晋升提供直接的依据 第二章组织与实施第二条教学检查组织学校督导室和教务处负责统筹全校教学检查工作, 各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负责本部门的教学检查工作 第三条教学检查形式 160

162 采取系 ( 部 ) 自查和教务处检查相结合, 全面检查和单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 第三章形式与内容第四条开学教学检查开学教学检查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 第二周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到岗情况 ; 课桌椅 教室灯光等教学设备的完好情况 ; 教师的授课进度表 补缓考成绩等教学资料齐备情况 ; 教材到位率等教学信息状态等 第五条期中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第十或十一周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 教师的教学进度 备课 考勤 作业批改 教学纪律 教学态度等方面, 以及教研室活动 备课组活动 听课制度等 第六条期末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一般从期末考试周前两周开始持续到学期结束 检查内容包括各类考试检查 教学实践环节检查 教学资料汇报情况检查等 第七条日常工作检查对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常规检查 第四章检查情况与处理第八条开学教学检查开学教学检查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 第二周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到岗情况 ; 课桌椅 教室灯光等教学设备的完好情况 ; 教师的授课进度表 补缓考成绩等教学资料齐备情况 ; 教材到位率等教学信息状态等 第九条期中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一般安排在每学期的第十或十一周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 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教师的教学进度 备课 考勤 作业批改 教学纪律 教学态度等方面, 以及教研室活动 听课制度等 第十条期末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一般从期末考试周前两周开始持续到学期结束 检查内容包括各类考试检查 教学实践环节检查 教学资料汇报情况检查等 第十一条日常工作检查对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常规检查 第十二条教学检查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工作, 各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积极配合 第十三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检查原则, 对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应及时通报, 各教学主管部门要相应提出整改措施, 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 改进工作 第十四条要做好教学检查的台账工作 第五章其他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生效 161

163 教师课务安排 调课 代课等相关规定 第一条教师课务安排由校长 ( 或副校长 ) 领导, 教务处负责, 教学系 ( 部 ) 具体实 施 第二条课务主要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和本校实际情况安排,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 尽量做到科学 合理, 在可能条件下, 适当对有特殊困难 ( 情况 ) 的教师予以照顾 第三条教师如有特殊困难或对课务安排有特别要求, 必须在每学期结束前半个月以内, 书面报告教学系 ( 部 ), 并由教学系 ( 部 ) 主任签署意见后交教务处备案 第四条排课要注意确保学生负担与教师负担的均衡 1. 同一门课两次授课时间要有适当间隔, 同一门课程同一天内不得间隔安排 2. 理论性较强 作业量较大的课程一般安排在上午, 自习课可安排在这些课之后, 早上第一 二节课一般不安排体育 自习课, 周五下午不宜安排自习课 3. 教学两门课的教师, 每天尽可能只安排一门课, 如果两门课必须安排在同一天, 则两门课不宜连续上 4. 教师统一活动的时间在课表上要做出规定 第五第课表一经排定, 发给教师, 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受 ( 如有技术性错误除外 ) 经解释说明后仍拒不按课表上课又无故缺课者, 一律按旷课处理 第六条如对课表安排有意见者, 应书面报告教学系 ( 部 ), 会同教务处研究斟酌办理, 原则上开学两周内不予变动 第七条教师调课必须向教学系 ( 部 ) 说明原因, 提供依据 ( 因公的凭会议 活动通知或领导指派 批示, 因私的凭请假审批表 ), 教务处协同安排调课, 教师不得私自调课, 发出 调课通知单 方可执行 教师调课后, 如确属个人原因未能按时返回, 造成漏课, 将视情节轻重, 给予通报批评或按教学事故处理 第八条教师请假, 一般应提前 1-2 天, 由教学系 ( 部 ) 组织调课, 无法安排调课 代课的, 由任课教师回校后补课, 原则上应在请假前后两周内补齐, 补课时间除正常课时外一般利用自习课, 但不得利用节假日, 补课情况教学系部要做记载并由教务处备案 第九条教师请假半个月以上, 按规定由教学系 ( 部 ) 请代课教师, 如确有困难教务处帮助落实 任课教师请人代课, 除必须办理代课手续外, 必须事先将教学内容和要求详细交待给代课教师 ; 代课教师必须认真负责, 严格按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授课, 如出现问题, 两人共同承担有关责任 第十条因调休 组织大型活动等原因全校调课, 由教务处负责统一调整, 教学系 ( 部 ) 组织实施 因全校性活动或节假日占去的课时一般不予补课 第十一条两节课中间没有休息的实训等特殊课程, 可与教学主管部门商量, 确定学生安排和提前下课等事宜 第十二条规定的教学时间不得随意占用, 不得随意停课 特殊情况下的临时停课须经分管教学校长批准, 由教务处发出通知执行 全校性停课一天, 须经校长和上级教育行 162

164 政部门批准, 并由教务处通知教学系 ( 部 ), 教学系 ( 部 ) 具体实施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学管理, 稳定教学秩序, 严肃教学纪律, 保证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做到依法治教, 奖优罚劣, 使先进者受到鼓励, 后进者受到鞭策, 违纪者受到处理, 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规范性和严肃性, 减少教学工作中各种事故的发生,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教学事故的定义第二条教学事故的界定在教学或教学管理中, 由于教学管理人员 教师 或教学辅助人员本人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导致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等消极后果的, 均属于教学事故 根据事故发生的情节和后果, 分为一级教学事故 二级教学事故和三级教学事故予以认定 第三条一级教学事故凡发生下列情况的, 均属一级教学事故 : 1. 有关人员在教学 实验 实习实训以及教学活动中散布违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违背教书育人的基本宗旨的言论, 或散布封建迷信 法轮功以及淫秽内容, 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的 ; 2. 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或使用侮辱性语言, 造成恶劣影响的 ; 3. 对学生进行不当引导, 或不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疏导, 导致学生出现群体性过激行为, 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的 ; 4. 教师旷课一节及以上的 ; 5. 监考人员未能及时到位而严重影响考试的正常进行, 或未能严格执行有关的考试规定而造成考场秩序混乱或放纵学生舞弊, 影响考试结果有效性的 ; 6. 教师未履行相关手续, 擅自带领学生离开校园开展教学活动的 ; 7. 期末考试自出试题份量太轻或复习透明度过高, 造成学生考试时 35 分钟内全部交卷 ; 教师及其他有关人员泄露试题或因管理不善, 导致试题泄漏的 ; 8. 由于个人工作失职, 在编制授课计划 课程表等教学文件过程中, 出现错误或问题, 而影响较大范围的教学秩序, 或教材征订过程中漏订而影响正常开课 ; 9. 在评卷 核分 填报成绩单过程中, 随意提分 给人情分 或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 ; 10. 其他程度相当的教学事故 第四条二级教学事故 163

165 凡发生以下情况的, 均属于二级教学事故 : 1. 未经批准, 擅自变更教学任务书 ( 课程表 ) 确定的主讲教师, 即私自长期调课的 ; 2. 教师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指定的教学任务的 ; 3. 教师迟到 提前下课 离岗 ( 包括监考 ), 时间超过 5 分钟及以上的 ; 在进行教学实习 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教学中, 指导时间和次数少于规定的量, 或在规定的指导时间内, 随意离开指导岗位, 或擅自找他人替代 ; 4. 教师酒后上课 ( 含实验实训课 ) 或酒后监考的 ; 5. 擅自舍弃学期授课计划内容 1/3 以上的 ; 6. 考试结束时监考教师漏收学生试卷或遗失学生试卷一份以上 ; 评卷教师在评卷过程中将学生试卷遗失一份以上的 ; 7. 教师在整个学期教学过程中未布置作业或练习 ; 8. 教师不批改作业或遗失学生作业 1/3 以上的 ; 9. 由于个人工作失职, 在编制授课计划 课程表等教学文件过程中, 出现错误或问题, 而影响个别班级或较小范围的正常教学秩序 ; 9. 调课 停课 代课 串课 变更授课地点及补考的通知单未及时送到任课教师或学生班级及学生本人, 造成后果 ; 10. 不按规定订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或不按规定送审教材订单 ; 11. 其他程度相当的教学事故 第五条三级教学事故凡发生以下情况的, 均属于三级教学事故 : 1. 未经批准, 擅自临时调课或找人代课的 ; 2. 任课教师迟到 ( 包括监考 ) 提前下课或擅离课堂 5 分钟以内的 ; 3. 任课教师不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出现学生打闹现象的 ; 4. 教师坐着上课 ( 机房操作电脑除外, 生病等特殊情况除外 ) 或上课过程中接打电话的 ( 跟教学有关的突发情况除外 ) 的 ; 5. 教师在课堂上不组织教学, 出现看班现象的 ; 6. 监考教师不负责任, 导致考场纪律松懈, 或发现学生作弊而不及时纠正 处理的 ; 7. 实际上课进度偏离授课计划 1 周及以上的 ; 8. 期末考试命题不按规定进行, 未同时命两套题 ( 含标准答案或答案要点评分标准 ), 或不按规定时间送交教务处审核 以致延误印刷, 或由于命题原因造成考试失信 ; 试题明显不符合质量要求, 或试题内容和份量不当致使在考试时出现半小时内半数以上学生完成答题的 ; 9. 教师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成绩并录入教务系统, 延误一周及以上的 ; 10. 在实训教学活动中因教师擅离岗位或指导失误造成学生受伤的 ; 11. 分层 选修第一次上课, 班主任未通知学生去相应地点上课的 ; 12. 其他程度相当的教学事故 164

166 第三章教学事故的认定第六条教学管理部门组成的教学检查组负责日常教学工作检查和抽查工作, 并做好每天检查 ( 抽查 ) 情况的记载 汇总及反馈, 学校领导和其他教职工都有责任发现和汇报所检查到的教学事故情况 第七条教学事故的认定程序 : 事故事实明显, 没有提出申诉的教学事故和经教学管理领导小组讨论认定的教学事故, 教务处按照一次一表的方式填写事故情况, 明确处理意见, 并报分管校长审批, 审批结束后在校内进行通报 第八条教学督导发现教学事故的, 按照教学事故的申诉和认定程序办理 第四章教学事故的处理与处分第九条发生教学事故后, 应查明情况, 分清责任, 区别情节轻重, 及时处理 第十条教学事故除按学校 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 处理外, 还采用以下处理办法 : 1. 三级教学事故, 学期业务考核最高为 C 档 ( 有突出贡献的由学校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重新认定 ), 并不得参加本学期评优评先活动 ; 2. 二级教学事故, 学期业务考核最高为 D 档 ( 有突出贡献的由学校考核工作领导小组重新认定 ), 并不得参加当年度的评优评先活动, 下学期工作量减半 ; 3. 一级教学事故, 学期业务考核为 E 档, 两年内不得参加评优评先活动, 下学期停课或换岗 对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 按照教育部有关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执行 有关责任人行为触犯法律的, 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 出现安全事故, 当事人积极采取措施, 并主动向所属教学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的, 可从轻处理 ; 当事人报复事故发现人的, 将加重处理 第五章教学事故的申诉与仲裁第十一条经检查或抽查等发现的教学事故, 教务处通报事故人所在部门, 相关部门负责核实情况, 并帮助教师确定是否提出申诉, 经部门负责人同意, 在事故通报后的 2 天内教师提出有部门负责人签字的书面申诉, 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开会讨论进行最后认定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的各层次教学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 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单 165

167 附件 : 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单 时间 责任人 ( 写不下可另附页 ) 地点 发现人 事故情况 检查小组 ( 领导小组 ) 处理意见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分管校长意见 签字 : 年 月 日 考核规程 第一章考试命题第一条考核命题应根据课程标准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并充分考虑生源学习状况 在实行学分制过程中, 应采取分层命题的方式 第二条命题应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中对知识 能力的基本要求 能覆盖课程的基本内容, 并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第三条试卷应有合理的难度和区分度, 三基 部分 ( 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 ) 综合部分和提高( 扩展 ) 部分都应占有一定的比例 一般可参考 的比例, 具体要根据课程而定, 由所在教研室讨论后执行 第四条题型要多样化, 一般可采用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分析题 论述题 计算题 制作题等 第五条份量适当 难易适度 覆盖面大 重复率低 尚未建立试题库的课程命题必须同时出 A B 卷 ( 难度要求相同或相近 ), 并附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考试时间一般为

168 分钟, 也可以适当减少考试时间, 但最少不少于 60 分钟 第六条闭卷考试试卷要求多题型组卷, 评分标准合理, 各题型的分值不宜过高或过于集中 ; 开卷考试试卷应体现考核内容的综合性 灵活性及创新性 第七条考试课程的命题由教研室 ( 备课组 ) 集体讨论确定, 并指定出卷人员, 注意不照搬往年试卷 第八条试卷定样后 ( 含相关考试形式材料 ) 须由教研室主任把关 教学系 ( 部 ) 主任签字, 然后报教务处审核 打印 组卷 报送的试卷须在考试前两周完成 第二章试卷与保管第九条试题样卷由各系 ( 部 ) 直接与教务处试卷专管人员交接, 由教务处试卷专管人员负责组织试卷的印制 密封装袋, 每场考试开考前 30 分钟由务处试卷专管人员交给监考人员 第十条试卷印制 交接直至考试实施时止, 自始至终要加强试卷保密工作, 严防窃卷 泄题现象发生 一旦发现试卷泄密现象, 应及时报教务处作教学事故处理, 经查实后追查事故的责任人, 并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第三章资格审查第十一条凡本校在籍学生必须参加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 ( 或考查 ), 全部成绩合格者方可毕业 第十二条考试前, 各任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考试资格审查, 交系 ( 部 ) 汇总, 将审查结果在考试前一周公布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应取消其该门课程考试资格 1. 请假 缺课累计超过该门课程教学时数的 1/3 以上者 2. 平时实验课及实验报告 平时作业未达要求者 补齐作业或补齐所缺项目, 经任课教师审核合格, 教务处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后, 允许参加补考或下一年级该课程期末考核 第十四条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时, 必须在考核前提出书面申请 ( 病假须附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病假证明 ), 经班主任和学工处签字, 报教务处认可后方可给予一次缓考机会 特殊情况不能事先提出申请者, 必须在该门课程考核后的两天内补办申请缓考手续, 不办理申请缓考手续的按旷考处理 学生不论何种原因缓考, 只能参加下一次学期初的补考或重修考试 第四章考试实施第十五条考试的准备 1. 每次考试前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试时间, 各教学系 ( 部 ) 将安排好的 考试安排表 报教务处汇总经分管校长审核后公布 2. 考前要召开 两会 : 一是召开学生考前动员会, 公布考试时间 地点以及其他有关考试安排, 明确考试要求 ; 二是召开监考人员考务会, 强调监考纪律 监考要求及相关事宜 3. 组建考务委员会, 以处理考试中遇到的突发事件 167

169 4. 分发试卷, 准备考务用品 考试草稿纸和监考巡考记录表等 5. 在考试前一天准备考场 ( 具体由班主任负责清理本班考场, 保证考场清洁 ; 协助布置考场 重要考试布置考场时, 需粘贴考号并封闭考场 粘贴学生考号应从讲台 ( 监考教师面对学生时 ) 左侧的第一个座位贴起, 纵向隔列 S 型排列 ) 第十六条考试的安排一学期一般进行两次固定考试, 时间定在期初 ( 开学第二周休息日, 安排上学期考试不及格学生补考 ) 期末( 全校统一考试 ) 技能课的等级考核由教务处负责安排, 由技能鉴定所联系上级主考部门进行考核 考试安排要提前 1-2 周公布在校园网, 如变更内容, 必须进行具体通知 第十七条考试的组织 1. 考试按照 考试安排表 进行, 特殊情况需要改变时间, 须提前通知到监考教师和有关班级 学生 2. 考试进行时须加强考场巡视, 并做好巡视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考试结束后, 须按照学号认真装订试卷, 收集考场记录, 并组织教师阅卷 第五章监考第十八条考前, 班主任应按考场安排表, 对班级学生所在考场和座位作明确安排, 对考场规则作具体解读 考场所在教室的黑板上也需画上简单明了的座位图, 以便其他班级学生查找 第十九条考试前 15 分钟 ( 第二场起为考前 10 分钟 ), 主监考到考务办公室领取试卷 领取时, 要确认试卷科目 考场号和答卷 草稿纸数量, 并确认签字 ( 副监考也须签到 ); 考试前 10 分钟 ( 第二场起为考前 8 分钟 ), 监考教师在清理检查考场后, 指挥考生进场, 检查学生可携带和不可携带的物品 ( 携带物品放在指定位置 ), 检查考生到位情况, 如遇缺考, 要报告巡查领导 考生应将学生证 ( 胸卡 ) 放在桌子左上角, 以备检查 第二十条第一场考试前, 主监考教师应提前 5-6 分钟宣读考场规则 其他各场考试前, 应针对前场考试中出现的情况, 作简短的教育 第二十一条考前待发卷信号发出后下发试卷 监考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 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答题 ; 检查是否有缺漏 重复试卷, 如有应立即举手, 由监考教师确认后予以补换 ; 考生应在试卷规定位置写上姓名 学号及班级等 ; 答案做在答题纸上的, 应以说明 第二十二条开考信号发出后, 监考教师宣布答题开始 由一名教师监视, 一名教师仔细核准学生身份, 检查学生姓名等信息的书写情况 学生迟到超过 30 分钟的不得参加考试 第二十三条监考教师对试题内容不得作任何解释 对于学生就试卷印刷文字不清楚和错误之处的询问, 应当众答复或通过巡查教师答复 第二十四条考试过程中, 监考教师应在考场前后对角线位置一站一坐, 全程 全面关心学生考试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不在考场内念题 做题, 不影响学生正常答题 ; 不得抽 168

170 烟 阅读书报 交头接耳 接听手机等 ; 不得将试卷带出或传出考场 ; 不得提前和延误考试时间 应注意作弊苗头的学生, 要将作弊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屡教不改 形成作弊事实的, 应当场掌握其相关证据, 如实填写 监考记录表, 并在考后带作弊学生到考务办公室, 取得学生作弊过程和检查的书面资料, 交教务处和学工处处理 第二十五条监考时, 监考人员不得离开本考场或随意中途调换人员, 如特殊情况需要离开或调换者, 必须由巡考人员批准 ; 考试过程中原则上不允许学生上厕所, 特殊情况经监考教师允许后, 由一名监考教师 ( 或巡查教师 ) 带领前往, 确保考场内有两名教师 第二十六条考试结束前 15 分钟, 监考教师应提醒考生注意掌握时间 考试结束信号结束后, 监考教师应立即宣布停止答题, 两个教师一站一收 待收卷 ( 包括试卷 答卷 草稿纸等 ) 完毕 确认无误后才允许学生离座离场 然后将缺考试卷 多余试卷一并带回, 上交考务办公室 第二十七条监考须认真填写 监考记录表, 有缺考学生的要写上该生名字, 最后有监考教师签名后上交考务办公室 第二十八条监考教师因病事假或特殊情况不能监考, 应提前一天向教务处请假, 并找好替换对象, 不得影响考试 第二十九条凡因监考教师不到位 不负责任而影响正常考试的, 将作为教学事故记入该监考教师的业务档案 第六章违纪作弊处理第三十条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1. 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 且拒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安排的 ; 2. 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进入考场的 ; 3. 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 且拒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安排的 ; 4. 未带任何有效证件 ( 学生证 胸卡等 ), 且拒不办理规定手续的 ; 5. 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 且不听考试工作人员劝阻的 ; 6. 在考场内喧哗 进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 7. 学校考试, 一般不允许提前交卷 如属允许提前的科目, 提前交卷后, 在考场附近逗留 交谈 喧哗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 且不听考试工作人员劝阻的 ; 8. 将规定不得带出考场的试卷 答卷 ( 含答题卡 答题纸等 ) 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 9. 用规定以外的笔 纸答题, 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 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 ; 10. 考试过程中互借文具等用品, 且不听考试工作人员劝阻的 ; 11. 衣冠不整, 且不听从考试工作人员劝阻的 ; 12. 其他干扰考场秩序的行为 对违纪考生, 情节较轻的以教育为主, 一般应令其中止当堂考试, 退出考场, 由流动 169

171 监考人员或巡考人员送考务办公室处理, 相关科目成绩以零分计, 并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 记过等处分 根据规定可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补考成绩达合格以上的, 只以合格或 60 分计算 第三十一条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1. 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 2. 抢夺 窃取他人试卷 答卷或者强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 3. 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工具的 ; 4. 代替他人考试或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 5. 故意销毁试卷 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 6. 交换试卷 答卷 草稿纸的 ; 7. 在考试过程中旁窥 交头接耳 互打暗号或者手势 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擅离坐位或考场, 且不听劝阻的 ; 8. 闭卷考试时, 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 或携带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 或事先在桌椅 身体等有关地方 部位书写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 ; 9. 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考前窃取考试内容 ; 10. 其他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对作弊考生, 应令其中止当堂考试, 退出考场, 相关科目成绩以零分计, 取消该科学期补考机会, 因此造成学期总评不及格者, 必需重修相关课程或等毕业实习前补考, 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留校察看等处分 第三十二条考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应当认定为考试严重违纪 1. 故意扰乱考场致使考试延误或无法进行的 ; 2. 故意扰乱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造成严重影响的 ; 3. 严重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的 ; 4. 威胁 侮辱 诽谤 诬陷考试工作人员或其他考生的 ; 5. 其他应认定为严重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对严重违纪的考生, 应令其中止考试, 相关科目成绩以零分记, 取消学期补考机会, 因此造成学期总评不及格者, 必须重修相关课程, 且视情节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处分 违反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的, 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 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成绩登录第三十三条考试结束后, 任课教师须及时批改试卷, 根据课程的评价方式, 核定学生课程成绩 在三天内将成绩录入至 教学管理系统 第八章补考第三十四条学生学期总评成绩不及格的科目, 于下学期开学后两周内由教务处教务处安排补考 补考及格, 成绩统一按 60 分记载, 并注明 补考 字样, 补考后仍不及格 170

172 者, 只能参加生产实习前的总补考 第三十五条考试中作弊学生的成绩记为零分, 不能参加该课程补考, 只能直接参加生产实习前的总补考 第三十六条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者需考试前两天到教务处办理缓考手续, 按规定参加补考 ; 因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者, 需有县级及以上医院证明, 于考试前到教务处办理缓考手续, 开学前按规定日期参加补考 第三十七条考试中缺考 缓考者须及时参加补考, 补考不及格按以上办法执行 第三十八条学生被取消考试资格和旷考的课程不能参加补考, 直接参加生产实习前的总补考 第三十九条补考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试时间 考试地点和监考教师 第四十条考查课考核不及格直接由原任课教师负责该课的补考, 方案与成绩报教务处 第四十一条实践考核 ( 考级考证 ) 不及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材料费自理 第四十二条无任何理由不办理手续不参加补考者在校期间不再组织补考 第四十三条学生在毕业前有课程不及格的, 由教务处安排一次毕业前的补考 一般在 6 月中旬进行 如仍有不及格情况, 两年内可向学校申请返校补考, 具体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补考合格换发 ( 补发 ) 毕业证书 实施学分制的班级, 按学分制管理办法执行 第九章其他第四十四条本规程自发文之日起生效 实践教学管理规定 第一章实践教学的环节与要求第一条实验 实训教学规范实验 实训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 实训能加深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 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从事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打下初步基础 1. 实验 实训课教学要严格按照课程超标准 ( 教学纲要或教学基本要求 ) 规定进行, 不得随意减少实验 实训项目和课时 2. 实验 实训课教学必须由任课教师制定实验 实训课学期教学计划, 必须自编或选用统编实验 实训教材 ( 包括实验 实训指导书, 实验 实训记录表格等 ), 并在课前发到学生手中 3. 实验 实训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任课教师一般应参加实验 实训课指导 第一次实验 实训课前, 指导教师必须进行试做并认真解决试做中出现的问题 4. 实验 实训课前, 学生必须预习实验 实训内容, 否则取消实验 实训资格 171

173 5. 学生第一次上实验 实训课时, 指导教师必须宣讲实验 实训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 对学生进行 6S 教育 对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或不听指导的学生, 应进行批评, 责令其改正, 严重者停止其参加实验 实训活动 6. 实验 实训前, 指导教师可扼要讲解本次实验 实训有关的理论知识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由学生自己独立操作, 不能包办代替 在实验 实训进行时指导人员要巡回观察并做具体指导 7. 学生要按教师规定的时间完成实验 实训报告或实验 实训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报告和总结要认真批改, 不合格的要根据具体情况, 指导重写 8. 根据学生在实验 实训中的表现, 以及完成的任务 技能水平的提高情况和报告 总结等进行综合考核 不参加全部实验 实训或不合格者, 不能参加本门课程考试 考核成绩由参与的指导教师共同评定, 按中心规定计入该门课程总评成绩中 ( 实验成绩单列课除外 ) 9. 实验 实训课结束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 并征求学生对实验 实训教学的意见, 以不断提高实验 实训教学水平 10. 实验 实训课表一经排定, 不得随意改动, 如需串课 代课, 指导教师必须提出书面报告, 经中心主任批准后方能实施 第二条教学准备工作 1. 任课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实践内容, 并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工作, 提交班级分组名单, 落实指导教师及分工 2. 实践老师应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备好器材 场地, 并与实训基地联系落实学生实验 实训安排情况, 以确保实践项目能如期顺利开展 第三条教学实施过程 1. 实践教学应根据实践项目的性质 要求, 采用讲课 演示 操作指导 设问 讨论 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 指导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 纠正错误, 消除隐患 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观察 思考 分析 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践结束后, 应指导学生做好实践场地 仪器设备的清洁整理工作,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报告 第四条教学工作日志实践性教学工作日志 ( 或记录 ) 是实践教学实施情况的原始记载, 也是实践性教学日常管理工作考核的原始依据 实践性教学工作日志 ( 或记录 ) 内容格式由各系 ( 部 ) 统一编制, 各专业教研室也可根据需要自行编制 实践指导教师必须认真 及时 如实作好记录 第五条考核与评分 1. 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 单独考核, 单独评分 2. 附属于课程的实践, 实践成绩按一定比例 ( 根据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定 ) 计入课程成绩 实践缺考或不合格, 应予以补考并达到合格, 否则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理论考试 172

174 3. 实践教学考核依据实践教学考核规范及标准, 可采用现场操作 口试答辩 考试 实践报告阅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但应着重考核实践操作技能和撰写实践报告的能力与水平 4. 实践课程的评分一般采用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五级记分制 第六条实践经费管理 1. 实践教学经费分为校外实践教学经费和校内实践教学经费两部分 校外实践教学经费用作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经费 ; 校内实践教学经费用作购买实验耗材 实践教学经费由各系 ( 部 ) 根据各专业学生人数做出预算, 送教务处备案, 报分管校长 校长审批 2. 根据学校发展规模扩大需要新建实践教学设施, 由各专业教研室做出设备添置计划, 各系 ( 部 ) 提出申请, 教务处审核汇总后报分管校长 校长审批 第二章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第七条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各系 ( 部 ) 负责制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程标准和计划, 以及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并严格考核 ; 见习 实习工作由各系 ( 部 ) 与学工处一起联系见习 实习点, 系 ( 部 ) 负责学生的具体安排及管理 ; 专业技能鉴定 计算机 外语 普通话等考核, 由教务处负责考核安排 统计成绩等, 各系 ( 部 ) 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第八条根据学校教务处 教学系 ( 部 ) 双重教学管理体制, 对教务处和各系 ( 部 ) 职责与任务作如下规定 : 1. 教务处的职责与任务 (1) 负责制订实践教学的有关规章制度, 审定实践教学大纲, 督查实践教学环节 ( 包括实验 实训 实习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 (2) 协助各系 ( 部 ) 搞好校内外实训 实习基地的建设 (3) 检查实践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 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 收集 汇总实践教学的有关资料 数据 2. 系 ( 部 ) 的职责与任务 (1) 组织制定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 选用实践教材或组织编写实践指导书 (2) 负责学期实践教学计划的初定与具体实施与管理 对确有必要调整的实践教学计划, 提出调整的原因, 填写调整申请表, 报教务处核定, 由分管校长审批后再进行调整 (3) 负责搞好校内外实训 实习基地的建设, 负责学生的实训 实习管理 (4) 负责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和新实践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 (5) 对本系 ( 部 ) 分管的实验实训设备提出添置预算并报教务处预审 (6) 负责实践教学工作人员和实践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 检查 考核工作,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第三章实践教学指导老师第九条教师应达到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 对尚不具备相应学历的教师,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拟定计划, 组织他们参加学历进修, 达到合格学历要求 非师范类毕业的教 173

175 师必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第十条教师应懂得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 掌握教学技能, 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了解有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明确所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 ; 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 第十一条专业课程教师要跟踪和了解行业 企业 专业发展态势, 掌握相应专业技能, 并获得中级以上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成为 双师型 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应取得高级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 掌握教育教学技能, 能胜任教学工作 第十二条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和企业实践制度 教师继续教育时间每学年不少于两周 专业课程教师每两年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其他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或调研 第十三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参加教学研究实践, 每学年应撰写一至两篇教学论文 第十四条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拟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努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 数量适当 素质优良 结构合理 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第十五条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重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骨干的培养和使用 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参加有关专业实践和业务进修, 及时了解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动态 ;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展教科研活动, 参加教材编写 技术改造与开发 产品设计与制造 社会咨询与服务等工作, 发挥他们的骨干示范作用 第十六条各系 ( 部 ) 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负责指导, 尽快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十七条各系 ( 部 ) 应聘任 ( 用 ) 有关专业技术人员 特殊技能人员和其它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逐步建立外聘教师人才库, 并加强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教学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和具体要求, 完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评标准, 逐步完善 教师岗位绩效积分考核办法 第十九条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加强对实验实训人员的培养与考核, 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实验实训队伍 第二十条实验实训队伍 : 教学人员 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等 第二十一条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工作人员的引进 培训 进修等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验实训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二十二条实验实训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 主要岗位人员的调动 更换或调离, 须认真办理移交手续 第四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第二十三条实验实训基地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 要针对高温 低温 辐射 噪声 毒性 激光 粉尘 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 切实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环境 174

176 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 第二十四条实验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 国家环境保护法 及环保有关规定, 不准随意排放废气 废水 废物, 不得污染环境 第二十五条实验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 危险品管理暂行办法 安全事故处理办法 等有关安全管理的法规和制度, 定期检查防火 防爆 防盗 防事故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六条对各实验实训室的工作人员 物资 经费 环境状态等信息, 进行记录 统计和分析, 及时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实训室的准确数据 第二十七条实验实训基地要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的检查管理与维修维护, 每学期要对实验实训室进行常规工作检查与维护 第二十八条结合基地规划与功能 基地基本条件 实践教学指导队伍 管理水平 实践教学改革与质量 实验实训基地特色创建等方面的要求, 对实验实训基地开展日常考核 评估工作 第五章其他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实验实习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我校实验实习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预防 控制和消除事故风险, 确保参加实验实习师生的人身安全, 根据 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监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 的相关要求, 落实学校 关于加强技能教学管理提高师生技能水平的意见 泰中专 号文件精神, 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实验实习教学是学校在校内外有组织开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各种实验教学 实训教学 校外见习 顶岗实习和教学调查等教学活动 第三条学生实验实习教学安全管理工作实行校系二级负责制 由教务处 学工处 安全办 督导室代表学校负责管理该项工作 ; 各系 ( 部 ) 及相关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四条学校职责 : 1. 教务处负责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的协调和监控, 学工处负责校外实习的协调和监控 2. 教务处和学工处负责学生实验实习教学过程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 3. 教务处 学工处 督导室和安全办负责抽查各系 ( 部 ) 学生实验实习教学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实情况 第五条系 ( 部 ) 职责 : 1. 各系 ( 部 ) 主要负责人是本系部实验实习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 负责制定本系 ( 部 ) 实验实习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 负责实验实习前对学生 指导教师的安全教育工作 175

177 3. 负责与校外实习基地就学生安全实习工作进行协调 4. 配合教务处和学工处督促检查实验实习教学安全管理规定的落实情况 5. 负责实验实习教学安全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第六条指导教师职责 : 1. 指导教师是本次实验实习教学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负责学生实验实习期间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2. 指导教师代表学校负责学生实验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 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如遇违纪 安全事故等应及时处理, 并及时向校 系领导报告, 报告应包括 : 事故事件性质 发生原因分析 现场处置措施或方法 事故事件责任等 3. 指导教师安全工作要求 (1) 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接受安全培训, 认真学习 理解和掌握安全管理 应急处理的基本方法 应变技能, 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验实习教学 (2) 学生校外实习出发前, 应建立应急组织机构, 进行实习安全编组, 采取男女生混合编组, 同时应召开一次实习动员大会,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事故事件应变能力 (3) 到达实习基地后, 组织学生了解基地所在地及食宿场所治安等有关情况, 掌握当地司法 消防及医院的联系电话, 察看安全通道, 并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预防措施, 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4) 必须本着 安全第一 的原则, 加强指导 监督 检查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安全工作 定期举行的实习小结会上要强调安全要求 第七条学生安全纪律要求 1. 学生在实验实习期间, 必须遵守实验室 实习基地的有关规定,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实验实习学生自觉遵守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 使用未操作过的设备前, 应先读懂其使用说明书, 并且在教师或师傅的指导下方可操作 3. 校外实习学生应由指导教师带领, 着装应符合安全要求, 不在环境险恶或有安全隐患处活动, 听从指挥, 服从安排, 严禁私自活动, 外出应报告, 并履行请假手续 4. 校外实习期间, 严禁学生参与非法的娱乐活动或无关的危险性工作 ; 严禁参与传销活动 ; 严禁寻衅滋事 打架斗殴 ; 严禁酗酒 ; 严禁在寝室或操作过程中抽烟 ; 严禁不规范用电 ; 严禁下河游泳 ; 讲究卫生, 不随意到外面就餐, 防止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 5. 实验实习期间如遇偶发事件或事故, 必须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6. 外出实习学生必须与所属系 ( 部 ) 签订 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 指导教师有权拒绝未签订 校外实习责任书 的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活动 7. 凡违反实验实习安全管理规定的学生, 造成个人人身事故和损失的, 由个人负责 造成国家或集体损失的, 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176

178 第八条指导教师和学生如在实验实习期间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有关校 系领导要亲自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并将调查处理的结果形成书面材料报学校 系 ( 部 ) 备案 第九条形成实验实习安全管理督查机制, 各系 ( 部 ) 分管实训副主任每日对本系 ( 部 ) 实验实习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检查一次, 系 ( 部 ) 主任每周至少专项检查一次, 教务处 安全办 督导室 学工处每月检查一次, 并形成校系两级督查台帐, 每学期组织专项考核一次, 并列入对系部综合考核的内容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生效 附件 1: 金工安全操作规程附件 2: 电工电子安全操作规程附件 3: 化工安全操作规程附件 4: 建筑实训安全操作规程附件 5: 计算机房安全管理规定 177

179 附件 1: 金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 安全制度 ( 一 ) 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必须学习安全操作规程, 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 二 ) 不准穿拖鞋进入车间, 女同学须带工作帽 实训时必须按工种要求戴防护用品 ( 三 ) 操作时必须精神集中, 不准与别人闲谈, 阅读书刊, 背诵外文单词和收听广播 ( 四 ) 实训中如发生事故, 应立即拉下电闸或关闭有关开关, 并保持现场, 报告指导老师 ( 师傅 ), 待查明原因, 处理完毕后方可再行实训 二 安全操作规程 ( 一 ) 车工安全操作规程 1. 车床要合理使用, 精心保养, 注意润滑 2. 操作时不准戴手套, 高速切削要戴防护镜 3. 溜板下, 导轨上不得放置工具 工件及其它杂物 4. 工件必须装夹牢固, 用手搬动卡盘检查无碰撞, 方能开车 5. 设备开动时, 应经常检查各部位有无发热烫手 碰撞声 异味 不正常震动等现象, 发现问题应及时停车检查 6. 主轴运转时不准变速 ; 刀具未离开工件时, 不能突然变向和用反车制动 7. 用锉刀及砂布打磨工件时, 衣袖要扎紧, 锉刀要有木柄, 装夹要牢固 8. 离开机床应停机关电源, 工作结束要打扫设备干净, 加油保养, 清理场地 ( 二 ) 冲压工安全操作规程 1. 暴露于压机之外的传动部件, 必须安装有防护罩 禁止在卸下护罩的情况下开车或试车 2. 开车前应检查设备主要坚固螺钉有无松动, 模具有无裂纹, 操纵机构 自动停止装置 离合器 制动器是否正常, 润滑系统有无堵塞或缺油 3. 安装模具必须将滑块开到下死点, 闭合高度必须正确, 尽量避免偏心载荷, 模具必须坚固牢靠, 并通过试压检查 4. 工作中注意力要集中, 严禁将手和工具等物件伸进危险区域内 小件一定要用专门工具进行操作 模具卡住坯料时, 只准用工具去解脱 5. 发现机床运转异常声响应停止送料, 检查原因 如转动部件松动, 操纵装置失灵, 或模具松动及缺损, 应停车修理 6. 每冲完一个工件时, 手或脚必须离开按钮或踏板, 以防止误操作 7. 两人以上操作时, 应定人开车, 注意协调配合 8. 下班前应将模具落靠, 断开电源, 并进行必要的清扫 ( 三 ) 电加工安全操作规程 178

180 1. 操作前应检查机床各部位是否正常 2. 严格遵守操作要求, 避免机床碰撞, 不允许超规格超负荷使用机床 3. 开机前需按机床润滑系统标注进行加油润滑 4. 电火花机床加工切削液为易燃液体, 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避免起火, 同时应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5. 场地内严禁吸烟, 并应设置灭火器具 6. 操作时应合理选用各种加工参数, 加工中如发现故障, 应立即停车检查, 不允许带病工作 7. 操作线切割机时, 上 下线架槽内应经常清洗, 及时将工作液电浊物清洗掉 线轮 宝石 进电块表面应保持清洁 8. 工作液要保持清洁, 管道要通畅 9. 每天工作完毕, 均应细心清洗所有部位, 将工件和材料从工作台上取出, 并将工作台上的残剩工作液及污物擦拭干净, 保持机床的清洁并切断电源 ( 四 ) 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 电焊 气焊工均为特殊工种, 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 2. 焊接场地, 禁止放易燃易爆物品 3. 对受压容器 密闭容器 各种油桶 管道进行操作时, 必须先进行检查, 解除压力, 消除密闭状态, 并经过冲洗除掉有毒 有害 易燃易爆物质, 再进行工作 4. 在焊接 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 必须留有出气孔 在容器内焊接, 外面必须设人监护, 并有良好通风措施, 照明电压应采用 12 伏 5. 电焊机接地零线及电焊回线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 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 6. 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 办好申报手续, 采取防护设施, 地面应有人监护 7. 工作完毕, 应检查场地 灭绝火种 切断电源才能离开 ( 五 ) 模具加工安全操作规程 1. 操作刨床时, 头和手不要伸到车头前检查, 不得用棉纱擦试工件和机床转动部位, 车头不停稳不得测量工件 2. 操作冲床前, 应检查模具有无裂纹, 操纵机构 自动停止装置 离合器 制动器是否正常, 润滑系统有无堵塞或缺油 3. 严禁将手和工具等物件伸进危险区域内 小件一定要用专门工具进行操作 模具卡住坯料时, 只准用工具去解脱 4. 每冲完一个工件时, 手或脚必须离开按钮或踏板, 以防止误操作 两人以上操作时, 应定人开车, 注意协调配合 5. 操作钻床时, 不准戴手套, 女生要戴安全帽, 防护罩要齐全 6. 钻透孔时须在工件底面垫垫块, 接近钻透时改为手动进给 7. 操作车床时, 工件必须装夹牢固, 用手搬动卡盘检查无碰撞, 方能开车 179

181 8. 主轴运转时不准变速, 刀具未离开工件时, 不能突然变向和用反车制动 9. 操作铣床时, 上下工件 刀具 坚固 调整 变速及测量工件等工作时, 必须停车 10. 切削中, 头 手不得接近铣削面 取卸工件时, 必须移开刀具 11. 操作磨床时, 砂轮正面不能站人, 应站在砂轮的侧面 12. 装卸工件时, 砂轮要退到安全位置, 防止磨手 ( 六 ) 磨床安全操作规程 1. 根据砂轮使用说明书, 选用与机床主轴转速相符的砂轮 2. 对砂轮进行检查, 发现砂轮质量 硬度 粒度和有裂纹等缺陷时不能使用 3. 安装砂轮的法兰不能小于砂轮直径的三分之一或大于二分之一 4. 法兰盘与砂轮之间的配合要适当 5. 砂轮孔径与主轴间的配合要适当 6. 砂轮装完后, 要安好防护罩, 砂轮侧面与防护罩内壁之间要保持 毫米以上的间隙 7. 砂轮装好后, 要经过 5-10 分钟的试运转, 启动不得过急, 要点动检查 8. 砂轮未退离工件时, 不得停止砂轮转动 9. 用金刚石修砂轮时, 要用固定架将金刚石衔住, 不准用手拿着修 10. 干磨工件不准中途加冷却液, 湿式磨床冷却液停止时应立即停止磨削 工作完毕后应将砂轮空转五分钟, 将砂轮上的水甩干 ( 七 ) 刨床安全操作规程 1. 工件装夹要牢固, 增加虎钳夹固力应用接长套筒, 不得用铁锒头敲打扳手 2. 刀具不得伸出过长, 刨刀要装牢, 工作台上不准放工具 3. 调整牛头冲程要使刀具不接触工件, 用手摇动, 经历全程进行试验, 溜板前后不许站人 4. 机床调整好后, 将摇手柄取下 5. 刨削过程中, 头 手不要伸到车头前检查, 不得用用棉纱擦试工件和机床转动部位, 车头不停稳, 不得测量工件 ( 八 ) 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1. 禁止使用有裂纹 带毛刺 手柄松动等不合安全要求的工具 2. 注意周围人员及自身的安全, 防止因挥动工具 工具脱落 工件及铁屑飞溅伤人 3. 铲刮工件和工件划线时, 工件底部要垫平稳 4. 使用钻床前要认真检查设备和工 夹具是否安全可靠 5. 工件装夹必须牢固可靠 钻小件时, 应用工具夹持, 不准用手拿着钻 工作中严禁戴手套 6. 手动进刀时, 一般按照逐渐增压和减压原则进行, 以免用力过猛造成事故 7. 钻头绕有铁屑时, 要停车清除 禁止用嘴吹 手拉, 要用刷子或铁钩清除 180

182 8. 钻透孔时须在工件底面垫垫块, 接近钻透时改为手动进给 ( 九 ) 热处理安全操作规程 1. 工作前应检查电气设备 仪表及工具是否完好 工作完毕后应清扫设备及工作场地 2. 使用盐浴炉加工工件时, 工件应捆扎牢靠 入炉的工件 工夹具均应干燥无水, 添加的盐类及脱氧剂加入前应烘烤, 并严禁将硝盐带入中 高温盐炉内 3. 箱式电阻炉进出工件应停电 气体渗碳炉 C 以上严禁关掉风扇,750 0 C 以下禁止向炉内滴油 4. 淬火油槽周围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5.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高频淬火室 工作时, 全部机门必须关好 高压合上后, 不得随意到机后活动 设备发生异常现象时应首先切断高压 6. 进行氧 乙炔火焰淬火前, 必须熟悉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及乙炔发生器 氧气瓶的有关管理 使用规定 7. 化学物品应按指定的地点存放 注意防火 防爆 防毒 防烫 防触电, 并了解有关救护知识 ( 十 ) 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1.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本数控铣床 使用手册, 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2. 运行前, 应检查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3. 参数的修改必须在参数设置允许的范围内 4. 编写好零件加工程序后, 应先开空车运行, 确认无误后, 才能进行零件加工 5. 主轴旋转停止后, 才能开防护门, 设备运行时, 操作人员不得离开设备 6. 发生警报后, 必须先排除故障后方可重新启动 7. 工作结束后, 关闭电源, 清除切屑, 细擦机床, 加油润滑, 将溜板箱退至尾座一端 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 十一 ) 数控铣床安全操作规程 1. 使用前应仔细阅读本数控铣床 使用手册, 以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2. 运行前, 应检查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3. 参数的修改必须在参数设置允许的范围内 4. 编写好零件加工程序后, 应先开空车运行, 确认无误后, 才能进行零件加工 5. 设备运行时, 操作人员不得离开设备 6. 在加工过程中因意外断电, 再次开机时必须回机床基准点 7. 在加工过程中强行中断退出后, 再次加工时必须在手动中定点至断点程序行起始坐标, 在自动中按 N 选断点程序行运行 8. 工作结束后, 关闭电源, 清除切屑, 细擦机床, 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 十二 ) 铣工安全操作规程 1. 装夹工件 刀 工具必须牢固可靠, 不得有松动现象 181

183 2. 在机床进行上下工件 刀具 坚固 调整 变速及测量工件等工作时, 必须停车 3. 高速切削时, 操作者必须戴防护眼镜 4. 工作台上不得放置工 量具及其他物件 5. 切削中, 头 手不得接近铣削面 取卸工件时, 必须移开刀具 6. 严禁用棉纱擦拭正在转动的刀具或机床的转动部位 清除铁屑时, 只许用毛刷, 禁止用嘴吹 7. 拆装平铣刀, 使用扳手扳螺母时, 要注意扳手开口选用适当, 用力不可过猛, 防止滑倒 8. 对刀时必须慢速进行, 刀接近工件时, 需要用手摇进刀, 不准快速进刀 9. 吃刀不能过猛, 自动走刀时必须拉脱工作台上的手轮, 不准突然改变进刀速度 有限位撞块应预先调整好 10. 工作结束要把设备打扫干净, 加油保养, 清理场地, 切断电源 ( 十三 ) 铸工安全操作规程 1. 造型时要留出气孔, 型腰要干净, 型砂湿度要适当, 避免发生型芯呛出和爆炸事故 2. 吊运砂型要有专人指挥, 上下配合, 协调一致 3. 大中件不准空中翻箱 有裂纹的砂箱不准使用 4. 不在吊起悬空的砂型下修型 扣箱要排放整齐, 填实箱缝, 放置好压箱铁, 以防漏箱伤人 5. 熔化后的金属液, 不要与生锈 潮湿和硬冷物突然接触, 防止金属溅伤人 6. 浇包要烘干, 铁水不要盛得太满, 浇注时应有专人挡渣 引气 7. 浇注时, 抬包 撞包要和挡渣人配合好, 并与吊车司机协调一致, 由挡渣人负责指挥 8. 砂箱堆放整齐, 高度在两米以下 9. 筛砂时要喷水均匀, 以减少粉尘飞扬 ( 十四 ) 钻床安全操作规程 1. 操作时不准戴手套, 女生要戴安全帽, 防护罩要齐全 2. 工具 工件必须装夹牢固, 拆卸时防止碰坏机床 3. 钻床运转时, 应坚守工作岗位, 集中思想, 认真操作 4. 在铸件上钻孔时, 要经常提升钻头, 清除铁屑 5. 要防止铁屑 油 水及其它杂物掉入电机和电器箱内 6. 钻透孔时须在工件底面垫垫块, 接近钻透时改为手动进给 7. 操作完要停机切断电源, 擦拭加油保养好机床, 清扫工作场地, 做好交接班工作 182

184 附件 2: 电工电子安全操作规程 一 安全队伍全体实训室工作人员要坚持 以人为本 的思想 遵循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原则, 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保障实训室工作的正常进行, 防止一切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1. 教学系 ( 部 ) 主任是本系 ( 部 ) 电工电子实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安全制度的建立 安全管理队伍的组织领导和对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并对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的责任 2. 实训室安全员承担本室的具体安全工作, 负有检查 监督的责任 3. 各实训室指定安全负责人, 对本室承担以上安全管理工作 4. 任课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参加实验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 安全教育 1. 宣传贯彻学校有关实训室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补充实施细则, 必要的内容要以公开明显的方式张贴或悬挂 2. 所有实训室工作人员都要认真阅读实验室安全手册, 并签署实训室安全责任书交本单位安全员保管 3. 所有实训室工作人员都要熟知灭火器材的存放位置并会操作使用 4. 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实训课程的重要内容, 每个班进实训室开始学习时要先介绍实训室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注意事项 5. 对新进实训室工作的教师 学生 ( 包括 SRT 专业实习 毕业论文等) 和外协人员要由专人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并签署实验室安全责任书 6. 在本单位的日常工作会议上, 要根据学校的布置 结合形势, 经常宣讲安全动态, 保持警惕, 防患于未然 三 安全操作规程 1. 未经学校总务处同意, 实验室不得拆改供电线路或随意搭建临时用电线路 增加大功率用电设备要先报主管部门批准, 审核供电线路容量 2. 除因工作需要经教学系 ( 部 ) 主任批准外, 实训室内禁止使用电炉 热得快等大功率电热装置 3. 对于重要的仪器设备要明示安全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 必要时应悬挂在醒目处 4. 做强电实验要两人配合 : 一人操作, 一人在旁边监护 实验电路的接线和拆改都要在断电条件下进行, 禁止带电作业 5. 发现异常现象首先切断电源 保持现场, 报告实训课教师或实训室管理员处理 183

185 6. 若属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引发的事故, 责任人应写书面报告, 认真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并根据相关规定和情节接受赔偿甚至处分 7. 加强实训室房间钥匙的管理, 因工作需要需借用房间钥匙要办理登记手续, 并妥善保管, 不得随意转借他人或配制 如不慎丢失, 应及时报告有关管理人, 同时应采取措施, 立即更换门锁 8. 实训室要加强对易燃 易爆 有毒物品等的管理, 上述物品要有专人负责定点保管, 严格领用管理 9. 除值班人员以外, 不经批准实训室禁止留宿 四 安全检查及灾害处理 1. 实训室安全员应经常检查管辖范围内的安全情况 ; 每逢节假日或重大活动, 教务处分管实训主任和安全员应组织安全检查, 做好记录 2. 保卫值班人员要实时监视防火 防盗系统, 发现险情要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灾害蔓延, 并及时报警 3. 下班时最后离开实训室的人员, 有责任关闭本室内的电源 水源及门窗等, 消除安全隐患 184

186 附件 3: 化工安全操作规程 在化学实验中, 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 以及水 电 煤气, 还会经常遇到高温 低温 高压 真空 高电压 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 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实验室必须按 四防 ( 防火 防盗 防破坏 防治安灾害事故 ) 要求, 建立健全以室主要负责人为主的各级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制和各种安全制度, 加强安全管理 一 重要规定 ( 一 ) 穿着规定 1. 进入实验室, 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工作服 2. 进行危害物质 挥发性有机溶机 特定化学物质或其它环保署列管毒性化学物质等化学药品操作实验或研究, 必须要穿戴防护具 ( 防护口罩 防护手套 防护眼镜 ) 3. 进行实验中, 严禁戴隐形眼镜 ( 防止化学药剂溅入眼镜而腐蚀眼睛 ) 4. 需将长发及松散衣服妥善固定且在处理药品之所有过程中需穿着鞋子 5. 操作高温之实验, 必须戴防高温手套 ( 二 ) 饮食规定 1. 避免在实验室吃喝食物且使用化学药品后需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2. 严禁在实验室内吃口香糖 3. 食物禁止储藏在储有化学药品之冰箱或储藏柜 ( 三 ) 药品领用 存储及操作相关规定 1. 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或进行实验 ; 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2. 领取药品时, 该确认容器上标示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3. 领取药品时, 请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 ; 是否有危害 4. 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 强酸强碱性 高腐蚀性 有毒性之药品请必定要在特殊排烟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进行操作 5. 有机溶剂, 固体化学药品, 酸 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 挥发性之化学药品更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之药品柜 6. 高挥发性或易于氧化之化学药品必需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之中 7. 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实验 8. 若须进行无人监督之实验, 其实验装置对于防火 防爆 防水灾都须有相当的考虑, 且让实验室灯开着, 并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时联络人电话及可能造成之灾害 9. 做危险性实验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 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 节假日和夜间严禁做危险性实验 10. 做有危害性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里进行 185

187 11. 做放射性 激光等对人体危害较重的实验, 应制定严格安全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 12. 请将废弃药液或过期药液或废弃物必须依照分类标示清楚, 药品使用后之废 ( 液 ) 弃物严禁倒入水槽或水沟, 应例入专用收集容器中回收 ( 四 ) 用电安全相关规定 1. 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管理, 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 大功率实验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 严禁与照明线共用, 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2. 实验室用电容量的确定要兼顾事业发展的增容需要, 留有一定余量 但不准乱拉乱接电线 3. 实验室内的用电线路和配电盘 板 箱 柜等装置及线路系统中的各种开关 插座 插头等均应经常保持完好可用状态, 熔断装置所用的熔丝必须与线路允许的容量相匹配, 严禁用其他导线替代 室内照明器具都要经常保持稳固可用状态 4. 可能散布易燃 易爆气体或粉体的建筑内, 所用电器线路和用电装置均应按相关规定使用防爆电气线路和装置 5. 对实验室内可能产生静电的部位 装置要心中有数, 要有明确标记和警示, 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要有妥善的预防措施 6. 实验室内所用的高压 高频设备要定期检修, 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凡设备本身要求安全接地的, 必须接地 ; 定期检查线路, 测量接地电阻 自行设计 制做对已有电气装置进行自动控制的设备, 在使用前必须经实验室与设备处技术安全办公室组织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自行设计 制做的设备或装置, 其中的电气线路部分, 也应请专业人员查验无误后再投入使用 7. 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明火取暖, 严禁抽烟 必须使用明火实验的场所, 须经批准后, 才能使用 8. 手上有水或潮湿请勿接触电器用品或电器设备 ; 严禁使用水槽旁的电器插座 ( 防止漏电或感电 ) 9. 实验室内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本室的仪器 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10. 机械设备应装设防护设备或其它防护罩 11. 电器插座请勿接太多插头, 以免电荷负荷不了, 引起电器火灾 12. 如电器设备无接地设施, 请勿使用, 以免产生感电或触电 ( 五 ) 压力容器安全规定 1. 气瓶应专瓶专用, 不能随意改装其它种类的气体 ; 2. 气瓶应存放在阴凉 干燥 远离热源的地方, 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 5 米 ; 氢气瓶最好隔离 ; 3. 气瓶搬运要轻要稳, 放置要牢靠 ; 4. 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 ; 5. 氧气瓶严禁油污, 注意手 扳手或衣服上的油污 ; 6. 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 以防倒灌 ; 186

188 7. 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 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 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 8. 搬运应确知护盖锁紧后才进行 9. 容器吊起搬运不得用电磁铁 吊链 绳子等直接吊运 10. 厂内移动尽量使用手推车, 务求安稳直立 11. 以手移动容器, 应直立移动, 不可卧倒滚运 12. 用时应加固定, 容器外表颜色应保持显明容易辨认 13. 确认容器之用途无误时方得使用 14. 每月检查管路是否漏气 15. 查压力表是否正常 ( 六 ) 环境卫生 1. 各实验室应注重环境卫生, 并须保持整洁 2. 为减少尘埃飞扬, 洒扫工作应于工作时间外进行 3. 有盖垃圾桶应常清除消毒以保环境清洁 4. 垃圾清除及处理, 必须合乎卫生要求应按指定处所倾倒, 不得任意倾倒堆积影响环境卫生 5. 凡有毒性或易燃之垃圾废物, 均应特别处理, 以防火灾或有害人体健康 6. 窗面及照明器具透光部份均须保持清洁 7. 保持所有走廊 楼梯通行无阻 8. 油类或化学物溢满地面或工作台时应立即擦拭冲洗干净 9. 养成使用人员有随时拾捡地上杂物之良好习惯, 以确保实习场所清洁 10. 垃圾或废物不得堆积于操作地区或办公室内 11. 工业消防用水, 应与饮用水分别由不同放于一定处所 12. 盥洗室 厕所 水沟等应经常保持清洁 二 安全防护 ( 一 ) 防火 1. 防止煤气管 煤气灯漏气, 使用煤气后一定要把阀门关好 ; 2. 乙醚 酒精 丙酮 二硫化碳 苯等有机溶剂易燃, 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 切不可倒入下水道, 以免集聚引起火灾 ; 3. 金属钠 钾 铝粉 电石 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和存放, 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 ; 4. 万一着火, 应冷静判断情况, 采取适当措施灭火 ; 可根据不同情况, 选用水 沙 泡沫 CO2 或 CCl4 灭火器灭火 ( 二 ) 防爆 1. 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 (1) 氢 乙烯 乙炔 苯 乙醇 乙醚 丙酮 乙酸乙酯 一氧化碳 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 一旦有一热源诱发, 极易发生支链爆炸 ; 187

189 (2) 过氧化物 高氯酸盐 叠氮铅 乙炔铜 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 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 2 防爆措施 (1) 对于防止支链爆炸, 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散失在室内空气中,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 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 ; (2) 对于预防热爆炸, 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必须分开存放, 使用时轻拿轻放, 远离热源 ( 三 ) 防灼伤除了高温以外, 液氮 强酸 强碱 强氧化剂 溴 磷 钠 钾 苯酚 醋酸等物质都会灼伤皮肤 ; 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接触, 尤其防止溅入眼中 ( 四 ) 防辐射 1. 化学实验室的辐射, 主要是指 X-ray, 长期反复接受 X-ray 照射, 会导致疲倦, 记忆力减退, 头痛, 白血球降低等 2. 防护的方法就是避免身体各部位 ( 尤其是头部 ) 直接受到 X-ray 照射, 操作时需要屏蔽和缩时, 屏蔽物常用铅 铅玻璃等 三 三废 处理 ( 一 ) 废气 1. 产生少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通过排风设备将少量毒气排到室外 ; 2. 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具备吸收或处理装置 ( 二 ) 废渣少量有毒的废渣应埋于地下固定地点 ( 废液 ) 1. 对于废酸液, 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 然后加碱中和, 调 PH 值至 6-8 后可排出, 少量废渣埋于地下 2. 对于剧毒废液,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消除毒害作用后再进行处理 3. 实验室内大量使用冷凝用水, 无污染可直接排放 4. 洗刷用, 污染不大, 可排入下水道 5. 酸 碱 盐水溶液用后均倒入酸 碱盐污水桶 经中和后排入下水道 6. 有机溶剂回收于有机污桶内, 采用蒸馏 精馏等分离办法回收 7. 重金属离子 ( 包括 ) 沉淀法等集中处理 : 四 实验室伤害的预处理 ( 一 ) 普通伤口 : 以生理食盐水清洗伤口, 以胶布固定 ( 二 ) 烧烫 ( 灼 ) 伤 : 以冷水冲洗 15 至 30 分钟至散热止痛 以生理食盐水擦拭 ( 勿以药膏 牙膏 酱油涂抹或以纱布盖住 ) 紧急送至医院 ( 注意事项 : 水泡不可自行刺破 ) ( 三 ) 化学药物灼伤 : 以大量清水冲洗 以消毒纱布或消毒过布块覆盖伤口 紧急送至医院处理 188

190 附件 4: 建筑实训安全操作规程 一 施工现场 1. 参加施工的人 ( 包括学徒工 实习生 ) 要熟知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在操作中, 应坚守工作岗位, 严禁酒后操作 2. 电工 焊工 司炉工 爆破工 起重司机 打桩司机和各种机动车辆司机, 必须经过专门训练, 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 方准独立操作 3.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 进入施工现场, 必须带好安全帽, 禁止穿拖鞋或光脚, 在没有防护设施下高空 悬崖和陡坡施工, 必须系安全带, 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他隔离设施, 距地面 2m 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 挡板或安全网 安全帽 安全带 安全网要定期检查, 不符合要求的, 严禁使用 4. 施工现场的脚手架 防护设施 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 需要拆动的, 要经工地负责人同意 5. 施工现场的洞 坑 沟 升降口 漏斗等危险处, 应有防护设施或明显标志 6. 施工现场要有交通指示标志, 交通频繁的交叉路口, 应设指挥 ; 火车道口两侧, 应设落杆, 危险地区, 要悬挂 危险 或 禁止通行 牌, 夜间设红灯示警 7. 工地行驶斗车 小平车的轨道坡度不得大于 3%, 铁轨终点应有车档, 车辆的制动闸和挂钩要完好可靠 8. 坑槽施工, 应经常检查边壁土质稳固情况, 发现有裂缝 疏松或支撑走动, 要随时采取加固措施, 根据土质 沟深 水位 机械设备重量等情况, 确定堆放材料和施工机械坑边距离, 往坑槽运材料, 应用信号联系 9. 调配酸溶液, 应先将酸缓慢的注入水中, 搅拌均匀, 严禁将水倒入酸中 贮存酸液的容品应加盖和设有标志 10. 做好女生在月经期间的保护工作, 在对原实训任务不能胜任时, 根据医生证明, 应调换轻便工作 二 机电设备 1. 机械操作要束紧袖口, 女生发辫要挽入帽内 2. 机械和动力机的机座必须稳固, 转动的危险部位要安设防护装置 3. 工作前必须检查机械 仪表 工具等, 确认完好方准使用 4. 电气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电线不得与金属物绑在一起, 各种电动机具必须按规定接地接零, 并设置单一开关, 还有临时停电或停工休息时, 必须拉闸加锁 5. 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行和超负荷作业 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查, 不得在运行中修理 189

191 6. 电气 仪表和设备试运转, 应严格按照单项安全技术措施运行, 运转时不准清洗和修理, 严禁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范围内 7. 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工作应停电 不能停电时, 应有隔离防护措施, 起重机不得在架空输电线下面工作, 通过架空输电线路应将起重臂落下, 在架空输电线路一侧工作时, 不论在任何情况下, 起重臂 钢丝绳或重物等与架空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应不小于下表规定 : 在建工程 ( 含脚手架具 ) 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表一所列数值 表一外电线路电压 1 千伏以下 1~10 千伏 35~110 千伏 150~220 千伏 330~500 千伏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 米 ) 注 : 上 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 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表二所列数值 表二外电线路电压 1 千伏以下 1~10 千伏 35 千伏最小垂直距离 ( 米 ) 行灯电压不得超过 36v, 在潮湿场所或金属容器内工作时, 行灯电压不得超过 12v 9. 受压容器应有安全阀 压力表, 并避免暴晒 碰撞 氧气瓶严防沾染油脂 ; 乙炔发生气 液化石油气, 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 10.x 光或 γ 射线探伤作业区, 非操作人员, 不准进入 11. 从事腐蚀 粉尘 放射性和有毒作业, 要有措施, 并进行定期检查 三 高空作业 1. 从事高空作业要定期体检, 经医生诊断, 凡患高血压 心脏病 贫血病 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的, 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2. 高空作业衣着要灵便, 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3. 高空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施平稳, 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 上下传递物体禁止抛掷 4. 遇有恶劣气候 ( 如风力在六级以上 ) 影响施工安全时, 禁止进行露天高空 起重和打桩作业 5. 梯子不得缺档, 不得垫高使用, 梯子横档间距以 30cm 为宜, 使用时上端要扎牢, 下端应采取防滑措施, 单面梯与地面夹角以 60 ~70 为宜, 禁止二人同时在梯上作业, 如需接长使用, 应绑扎牢固, 人字梯底脚应拉牢 在通道处使用梯子, 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 6. 没有安全防护措施, 禁止在屋架的上弦 支撑 桁条 挑架的挑梁和半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 高空作业与地面联系, 应设通讯装置, 并专人负责 190

192 7. 乘人的外用电梯 吊笼应有可靠的安全装置, 除指派的专业人员外, 禁止攀登起重臂 绳索和随同运料的吊笼吊装物上下 四 季节加工 1. 暴雨台风后, 要检查工地临时设施 脚手架 机电设备 临时线路, 发现倾斜 变形 下沉 漏雨 漏电等现象, 应及时修理加固, 有严重危险的, 立即排除 2. 高层建筑 烟囱 水塔的脚手架及易燃 易爆 仓库和塔吊 打桩机等机械应设临时避雷装置, 对机电设备的开关, 要有防雨 防潮设施 3. 现场道路应加强维护, 斜道和脚手板应有防滑措施 4. 夏季作业应调整作息时间, 从事高温工作的场所, 应加强通风和降温措施 5. 冬季施工使用煤炭取暖, 应符合防火要求和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并有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191

193 附件 5: 计算机房安全管理规定 一 上机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和我校发布的各种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 上机者必须服从机房管理人员的安排, 一律凭学生证对号上机或在规定的公用机房上机, 不得擅自变换机位 ; 未经许可严禁带外来人员进入机房, 违者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三 机房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上机者不得私自接电源, 拉线路 ; 严禁乱动电闸和消防器材, 违者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四 爱护机房设备, 不能随意拔插网络线路及设施 ; 不得私自拆卸 搬移设备, 损坏设备照价赔偿, 如发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向机房管理人员报告 五 不得私自带出机房物品, 不得私配机房钥匙, 一经发现, 按偷盗行为处理 六 保持机房内安静整洁, 严禁喧哗 吃零食, 乱扔废品杂物和放置私人物品过夜 七 机房温度超过 28ºC, 或低于 4ºC, 由机房管理人员负责开启空调, 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开启空调 八 禁止设置开机密码和 CMOS 密码, 违者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九 严禁攻击主机房服务器和 Internet 上的主机 ; 严禁传播 拷贝和制作电脑病毒 ; 严禁使用 传播和制作黑客工具, 违者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情节严重者将送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 严禁利用网络和计算机观看 传播 拷贝 制作淫秽 反动 迷信等不健康内容, 违者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情节严重者将送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一 严禁在计算机上玩游戏 ; 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开设 BBS 服务器及其他网络服务, 违者将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情节严重者将送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二 凡被确定为专人使用的计算机, 上机者须负责该计算机的屏幕和键盘卫生, 若达不到卫生要求, 初次将给予口头警告, 仍不改正者将取消上机资格, 待符合卫生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 ; 上机者可定期到机房管理员处领取清洁用品 十三 上机结束后, 上机者应主动关闭所使用的计算机 ; 整个机房上机结束后, 机房管理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并关闭电源 空调 灯具和门窗等 192

194 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 为加强我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提高办学效益,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主要任务第一条为学生提供包括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两方面的实践环境, 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 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 取得实际工作经验,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群体沟通技巧 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个人综合素质 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条通过实训基地建立的一系列考勤 考核 安全 劳防 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第三条学生在实训基地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 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 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 而且还能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 第四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学大纲, 组织编写校外实习 实训的教材 第五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 制定实验 实训计划和方案 第六条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 岗位需求的变化及新生工作岗位的定向, 开发新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与培训内容 第七条承担对 双师型 队伍的培训 第八条承担各级各类技能比赛 职业技能鉴定等 第九条承担相关专业的对外培训 科技研发等 第二章管理流程第十条学校成立实训基地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由校长担任, 副组长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 成员由各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主任担任 负责统筹 指导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第十一条实训基地设备采购参照学校一般采购管理办法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流程执行 第三章工作人员职责与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实训基地岗位职责 1. 各教学系 ( 部 ) 主任为各专业实训基地负责人, 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接受教务处和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 系 ( 部 ) 分管实训副主任协助其开展日常工作, 其在工作过程中承担下列职责 : (1) 执行学校关于实训基地工作的各项决策 193

195 (2) 负责组织编写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计划, 编写实训基地年度资金使用规划, 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3) 组织完善实训指导书 教材等教学资源, 为实训教学任务和其它任务提供保障 (4) 加强实训基地环境建设, 完善实训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 组织参与建设项目论证 设备购置 验收 (5) 负责本基地有关数据和报表的收集 整理 建档 统计上报工作 (6) 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搞好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 完善 贯彻 实施有关规章制度 (7) 指导实训基地各类人员的工作, 制定岗位责任制, 负责对下属工作人员考核培训工作 (8) 组织定期检查和假期检查, 做好防水 防火 防盗等安防工作, 总结实训基地工作, 开展评比活动等 (9) 按照学校有关实训基地评估要求, 组织 参与 实施评估工作 (10) 组织学年资产清查工作, 并写出报告上报 (11)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和学校规定的其它工作 2. 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实训基地管理人员, 在实训基地负责人领导下工作, 其在工作过程中承担下列职责 : (1) 协助实训基地负责人或实训指导教师搞好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工作, 积极参加学校 专业办组织的业务技能培训, 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 (2) 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 环境卫生以及防火 防盗 防爆等安全工作 (3) 负责实训前和实验实训过程中仪器设备 实训材料 实训试剂的准备及实训后现场的清理工作 协助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训 (4) 熟悉实训基地常规仪器设备的型号 性能及原理, 掌握常规仪器设备的安装 调试和使用技术 (5) 负责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低值易耗品的领用与管理 办理固定资产的处置 报增 贴标签等手续, 做好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及物资账目的管理工作 (6) 督促教师做好实训基地仪器设备使用 维护登记等工作, 落实学年资产清查工作 (7) 负责收集 整理实训基地的基本信息材料和档案资料, 负责填写贵重精密仪器使用记录和有关实训基地统计报表等工作 (8) 承担学校安排的实训基地参观接待 讲解工作 (9) 完成所在专业中心 实训基地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3. 实训基地指导教师职责 (1) 实训基地指导教师负责实训班级的指导工作, 并批改实训报告 (2) 实验前对学生集中辅导一次, 主要进行管理指导 知识指导 重点讲解共性的问题, 宣布实训基地学生守则 194

196 (3) 指导教师负责检查学生完成实训的情况, 如有未按期完成规定实训者, 应根据情况进行登记, 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 指导教师负责实训基地的指导和答疑工作 (5) 指导教师在值班期间应解答学生的问题, 对于共性的问题, 不需直接回答, 而应该向学生指出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指导教师要检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状况, 有故障或损坏现象, 立即在值班日志上登记 (7) 指导教师有责任检查实训室中学生的实训进行情况, 检查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现象 第四章学生实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学生进入实训室, 应严格遵守本管理办法及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学生应按时进入实训室, 迟到 10 分钟以上者, 不得进入实训室实训 第十五条实训前应认真预习, 明确实训目的 步骤 初步了解实训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充分做好实训准备工作 预习达不到要求者, 不得进行实训 第一次实训前需认真了解安全操作规程, 并鉴定安全责任书 第十六条进入实训室后, 应听从指导老师及实训室工作人员的安排, 严格遵守实训操作规程, 认真填写实训工位使用记录, 认真记录各项实训数据, 独立完成实训报告 第十七条做实训时应自觉爱护实训仪器设备, 未经同意, 不得随便移动实训仪器设备, 更不得将实训仪器设备私自带出实训室 仪器设备如有损坏要及时报告, 查明原因 对属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仪器设备损坏的, 要照章赔偿 第十八条实训室应保持安静 整洁 节约水 电和实验材料, 不得做与实训无关的事 加强防火 防毒 防水 防盗 防漏 防污工作,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第十九条上网用户要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 对所提供信息负责 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 泄露国家机密等犯罪活动 不得制作 查阅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有伤风华的信息 在校园网上不允许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 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 第二十条实训完毕后要做好整理工作, 关闭电源 水源 气源及门窗, 并认真进行安全检查 经实训老师或工作人员检查 验收后方可离开实训室 第五章资产管理制度第二十一条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相关财务制度和国有资产处置办法等文件精神,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第二十二条学校资产是指由学校占有 使用的 在法律上确认的为国家所有 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包括政府拨给学校的资产, 学校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 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学校资产的表现形式为 : 流动资产 对外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二十三条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培养人才, 保证教育教学 科研生产 行政办公 生活后勤等工作顺利进行, 195

197 办好学校的物质基础 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明晰产权关系, 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 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 完善管理体制, 健全规章制度, 明晰产权关系, 落实管理责任, 合理配置固定资产, 保证固定资产安全 完整 第二十四条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 产权的登记 界定 变动和调处 ; 资产的使用 处置 维护 评估 统计报告和监督 ; 向主管部门通报情况等 第二十五条固定资产的范围凡是以学校名义购置的 ( 不论资金来源 ) 自制的 接受捐赠的 接受调拨的财物, 符合固定资产计价要求的, 都应列为固定资产 1. 符合下列条件的列为固定资产 : (1) 专用设备单价为 800 元以上 ( 含 800 元 ); (2) 一般设备单价为 500 元以上 ( 含 500 元 ), 耐用时间一年以上的 ; (3) 单价低于 500 元, 耐用时间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财产 ; (4) 单价在 500 元以下, 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非批量物品的低值耐用品 2. 使用时间不到一年或容易损耗的物品为低值易耗品 第二十六条固定资产的分类 1. 土地 房屋和建筑物类土地 : 指学校具有使用权的土地 ; 房屋及建筑物 : 房屋是指学校具有使用权的房屋 ; 建筑物包括围墙 道路 操场 雕塑 池塘 桥 绿化景观等 2. 一般设备类交通设备 : 包括机动车 非机动车等 生活设备 : 炊事设备 : 包括厨房设备 锅炉房设备等 ; 生活用具 : 包括空调 电扇 电话及其他电气机械设备等 ; 照明设备 : 包括各类灯具等 ; 家具设备 : 包括桌 凳 椅 橱 柜 床 台子 架子等 ; 保卫设备 : 警用防护设备 消防设备等 3. 专用设备类教学仪器 : 实验实训设备 仪器仪表 量具衡器 模型标本 挂图学具等 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 : 包括通讯 广播电视设备 计算机 网络设备等 ; 医疗卫生设备 : 医疗器械 用具, 药品, 卫生用具 设备等 ; 艺术设备 : 美术 音乐教室设备, 美术用具, 乐器 舞台用具等 ; 体育设备 : 体育器械 用具 比赛用服装等 ; 电教设备 : 电教输入 输出设备, 软件, 通讯 广播电视设备, 网络设备等 4. 图书类 : 包括图书 音像资料等 5. 其他固定资产类 : 指不属于上述各类的固定资产 196

198 第二十七条固定资产管理网络 1. 学校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 归口管理 分级负责 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 学校确定财务科和总务处为学校固定资产总管理部门, 财务科负统筹管理 计划总结的主责, 分工账面管理, 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络和沟通 ; 总务处负次责, 分工实物管理, 主要与学校各部门联络和沟通 两个部门要既分工, 又合作, 切实负起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任 2.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 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 部门主任和兼职资产管理员 ( 请各部门提出人选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 组成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 各部门也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加强对部门资产管理员的指导 检查与考核, 负责好本部门固定资产账 卡 物的管理, 形成和健全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网络和工作职责 3. 财务科固定资产帐管理员负责学校资产总帐和分类帐簿 ; 总务处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学校资产登记 清查 调拨等工作 ; 共同对全校固定资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部门应设兼职固定资产管理员, 建立资产分户帐, 负责本部门的资产保管 使用 登记等工作 使用人 ( 保管人 ) 保存固定资产卡片, 必须做到帐帐相符, 帐物相符, 帐卡相符 4. 每个场 室 物等都必须有专门的保管员, 班主任为各班级的保管员, 校内合作承包单位的负责人为承包财产的责任人, 纳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范畴 5. 学校要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明确分管校长 财务科长 总务主任 其他部门主任和会计 各部门资产管理员 各班级资产管理员 合作单位资产管理员 各使用人员的工作职责等 总务处要统筹制定和及时修改完善出切实可行的入库验收结算制度, 分配 调拨 转移 领用 借用制度, 报损报废制度, 赔偿维修制度 检查考核制度等, 向全校公布 实施 第二十八条固定资产的登记 1. 固定资产必须坚持 谁购买, 谁报销, 使用部门负责资产信息录入 的登记制度 2. 资产在形成之后 结算报销前, 使用部门 ( 学校购买, 分配给各部门的, 由总务处负责 ) 主任在征得分管校长同意的前提下, 明确指定使用人 保管人和存放地点 ; 及时办理验证 登记 建帐 ( 卡 ) 手续, 报送总务处 ; 同时向报销部门提供相关的资产采购方案审批单 验收单等资料, 以便报销部门到财务科办理报销手续 3. 采购部门要会同使用部门按照有关专业标准 合同条款进行现场勘验 测试和清点 验收不合格, 不得办理结算手续, 不得交付使用, 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 4. 使用部门负责填写完整的一式三份的固定资产卡片 ( 总务处 财务科和使用人或保管人三方签字 ; 发给个人使用的, 每件固定资产建立一张卡片 ; 集体使用 保管人负责的, 每个场室固定资产建立一张卡片 ), 报总务处审核 同时总务处代表学校负责与使用部门办理领用 交接手续, 建立相应电子信息 5. 财务科凭采购部门提供的资产采购方案审批单 验收单 发票和总务处资产管理员出具的一式三份的固定资产卡片, 给予付款结算 三方签字后的固定资产卡片再回归三 197

199 方保管 6. 财务科根据固定资产卡片更新固定资产账, 每月将更新的固定资产账以电子稿的形式发给总务处和使用部门, 以便相互核对和存档 7. 使用部门更新学校与使用部门的资产交接帐 学校与使用人 ( 保管人 ) 的资产交接帐 账目的电子信息同时发财务科和总务处 8. 基建项目中增添的固定资产和上级调拨给学校的固定资产, 财务科也需按市财政的要求, 及时建帐, 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范畴 9. 前几年利用学生实习材料费及其他资金购买的 但从未登记入账的, 也需根据这些资产的实际情况, 予以清查 建账, 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范畴 10. 总务处根据相关要求, 负责好固定资产标签 ( 逐步使用条形码标签, 使之电子化 ) 的设计 张贴等工作 第二十九条固定资产帐册设置 1. 财务科设立 : (1) 固定资产总帐 ( 按财政局统一要求制作的汇总表 ), 以控制学校全部固定资产总值 ; (2) 固定资产卡片 ( 报销时总务处上报的附件 ) 2. 总务处设立 : (1) 学校与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交接帐 ; (2) 学校与使用部门使用人 ( 保管人 )( 包括与相关的合作单位 ) 的固定资产交接帐 ; (3) 固定资产卡片 3. 各资产使用部门设立 : (1) 学校与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交接帐 ; (2) 学校与使用部门使用人 ( 保管人 )( 包括与相关的合作单位 ) 的固定资产交接帐 ; 4. 使用人 ( 保管人 ) 固定资产卡片 财务科要及时按泰兴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要求, 对资产预算 资产备案 资产使用 资产处置等进行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 各部门也应建立相关的电子档, 并逐步实现学校 OA 系统中的网上管理 第三十条固定资产的计价 1. 新建 购入 调入的固定资产分别按造价 购进价 调拨价计价入帐 2. 自制的固定资产按实际开支的工料费计价入帐 3. 盘盈 接受赠送 无价调入的固定资产, 不能查明原价的, 可以按物品市场价重新估价入帐 4. 报废 变卖 调出 遗失的固定资产, 需核实并经批准后, 按帐面原值注销, 其残值收入作为学校其他收入入帐,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5.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198

200 第三十一条固定资产的使用 1.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其资产应做好日常维护 保养等管理工作,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做好防火 防盗 防爆 防潮 防尘 防锈 防蛀等工作, 使固定资产在规定的使用时限内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对固定资产的检修工作要做到及时 经常 对电梯 消防 监控 贵重仪器设备等要定期检测 校验, 确保精度和性能完好, 防止事故发生 对房屋构筑物应定期勘查 鉴定 修缮, 确保使用安全 若出现难以修复的故障, 应及时呈报总务处安排专人修理, 恢复其使用功能 3. 使用部门对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应及时收集 整理 归档 第三十二条固定资产的调出 1. 固定资产有外调或借出校外的必须有经校长批准的借条, 所借出的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持借条到总务处办理 出门证, 校长批件的借条由使用部门留查, 按期由借出部门协商追还外借资产, 如有损坏应报校长裁决 2. 各部门的固定资产, 一般不得在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不同保管人之间随意调动或外借, 如确需短期借用, 需征得借和被借部门主任或被借人的同意, 出具借条 ( 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 ), 用后及时归还 如不按期归还, 部门主任要追还原物并检验物品有无损坏 有损坏的应按规定处理解决 3. 校内合作单位使用学校固定资产的, 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本意见与对方签订合作协议, 并取得分管校长和校长的签字同意 隔部门调剂和移交合作单位固定资产的, 使用前后均应在总务处 使用部门和合作单位三方到场的情况下办理交接和验收手续, 出具书面验收手续 在使用部门内部调剂和移交给合作单位固定资产的, 直接由使用部门和合作单位双方办理交接和验收手续 否则, 将追究相关部门和保管人的责任 财务科和总务处只认移交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 对合作单位只起到适当的监管责任 ; 而资产使用部门是合作单位使用学校固定资产的直接管理部门, 理应与部门使用人 ( 保管人 ) 一样加强管理 第三十三条固定资产的处置 1. 固定资产处置是指学校对各类固定资产进行产权转移或注销的行为, 包括无偿调拨 出售 投资 报废 报损等 2. 学校内部移交固定资产应遵循如下规定 : (1) 机构调整时, 由总务处牵头, 会同财务科和使用部门, 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财产清查, 办理交接手续 ; (2)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变动时, 应在总务处监督下根据帐面实有物品清点清楚, 向接管者办理交接手续 ; (3) 固定资产使用人 ( 保管人 ) 调离学校或退休, 须交清所用固定资产 没有所在部门和总务处资产管理员的共同验证签字, 财务科不得办理其他手续 ; (4) 教职工在校内调换工作岗位, 原则上人动资产不动 必须向原部门资产管理员办理资产清交手续, 再向现部门资产管理员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 199

201 (5) 固定资产的接管必须根据帐面实物核实无误者方可接管, 交接双方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签字 如有实物与帐卡不符, 查明原因, 进行处理, 属丢失 损坏的要赔偿 以上移交完成后, 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进对各自的帐 卡进行必要的更新和完善, 并向总务处备案 ; 总务处负责向财务科提出帐物更改的书面意见, 由财务科对固定资产相关账目进行实时更改, 并及时上传相关部门和网络 3.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其占用的资产不得自行转让 出租 若有多余闲置不用或不需用的资产, 应主动报告总务处进行统一调剂, 总务处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办理资产的平行调拨 有偿转让 出租 出借等手续, 所得收入全部上缴学校财务并上缴财政 4. 为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 总务处应根据需要对各类资产统筹安排 合理分配 并有权对长期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益低下的资产进行调剂处置 5. 固定资产的报损 报废固定资产由于自然损耗 损坏 失窃或其他原因减少的, 可申办报损报废 处置要符合以下程序 : (1) 使用部门必须按物品的名称 数量, 金额 列表, 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固定资产处置申请单, 分管校长签字批准 ; (2) 总务处审核, 分管领导签署意见, 报财务科 ; (3) 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 财务科按泰兴市财政局的要求上报校长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 (4) 根据批复处置固定资产, 财务科在帐 卡上核销或减少原值, 并将有关信息发给总务处和使用部门 总务处配合财政局指定的回收单位进行资产处理 有关批件和交款收据由财务科妥善保管, 以备存查 第三十四条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1. 使用部门对所属固定资产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清查盘点, 并根据需要不定期地进行全面或局部清查, 确保帐 卡 物相符 清查情况及时报财务科和总务处 2. 财务科和总务处每学年末对学校各类帐 卡与物之间进行一次清查盘点, 并根据需要不定期地进行全面或局部清查, 确保帐 卡 物相符 同时, 固定资产总帐 学校与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交接帐 学校与使用部门使用人 ( 保管人 )( 包括与相关的合作单位 ) 的固定资产交接帐 固定资产卡片等账目之间也核对一次 每次核对的结果, 都必须做到帐 卡 物相符 并向校长室作专题和书面汇报 第三十五条固定资产监督与考核 1. 要动员 教育教工树立 爱护公物为荣 的观念, 发动群众监督检查, 对违反规定的现象, 人人都有监督检查的权利和义务 2. 财务科和总务处首先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为其他使用部门做出榜样 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各部门核定账目和资产, 了解资产的使用保管情况, 各部门要予以支持并随时提供有关情况和批评建议, 共同把资产管好 3. 各部门不得有帐外小仓库 发现帐外资产和私人仓库, 总务处必须查明原因, 上 200

202 报校领导及时作出处理 4. 校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这一项工作的实施 ; 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情况, 解决问题 ; 学校督导室要定期进行专项督政, 发现问题, 及时督促整改, 跟踪解决过程 5. 对固定资产管理较好的部门和个人, 要及时表扬 奖励 ; 对管理较差的部门和个人, 要公开批评 通报, 并在学校对部门和部门对个人的学期 年度绩分考核中予以体现 6. 对丢失固定资产的, 将按原价由使用人 ( 保管人 ) 赔偿 ; 非自然损坏的, 学校将统一修复, 费用由使用人 ( 保管人 ) 承担 第六章其他第三十六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生效 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仪器设备管理,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教育部 职业教育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参考目录 财政部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我校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指仪器设备 ( 以下统称 设备 ) 是指用于教学 教研 教学辅助和管理等工作的仪器 设备 软件与器材 ( 含无偿调入 接受捐赠和自制的 ), 包括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不属于房屋及建筑物的其他固定资产 ( 如文物和陈列品 图书资料 电子资源 专用实验 ( 训 ) 设施等 ) 附属于房屋及建筑物建设项目一并采购的设备必须纳入设备管理范围 设备附件 耐用工具 ( 含夹具 量具 检具等 ) 必须纳入设备管理范围 属于国有固定资产的应纳入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设备管理工作, 包括设备的计划管理 ( 含论证 申请 审批 ) 采购管理 ( 含接受捐赠 验收 ) 账物管理( 含档案 设备保管 ) 使用管理 维护与维修管理 变更管理 ( 含异动 调拨 ) 报废管理 损坏丢失事故处理 评价与考核管理等全过程管理工作 第三条通用设备单价在 500 元 ( 含 ) 以上 专用设备单价在 800 元 ( 含 ) 以上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设备, 由学校集中管理 ; 通用设备单价在 500 元以下 专用设备单价在 800 元以下,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设备为低值设备, 由各二级部门 ( 或实训室 ) 集中管理 其中, 单价在 10 万元以下的设备为一般设备 ; 单价在 10 万元 ( 含 ) 以上的设备 ( 含成套购置和需配套使用的设备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明确为贵重或稀缺的设备 ) 为贵重设备 201

203 第四条全校设备, 不论其经费来源 ( 教学 科研 各项专款或基金 贷款或自筹资金 ) 及进入渠道 ( 采购 调拨 自制 受赠等 ), 都统一建档入账, 不得滞留账外 第五条全校设备实行部门专管 全校共用 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购置 在设备管理中, 禁止任何形式的闲置浪费 公物私化 私自转让 丢弃等行为 第六条我校设备工作管理体系 : 设备管理职能部门 ( 以下统称 设备主管部门 ) 是全校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 其中, 教务处负责教学 教研和办公自动化设备购置的审核和验收 使用和保管情况的督查, 总务处负责生活 办公设备的管理 ; 各处室 系 ( 部 ) 负责本部门领用设备的具体管理 学校有一名校领导 ( 以下统称 分管校领导 ) 分管设备工作 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指定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账物管理工作, 指定技术与具体管理责任人负责技术 管理与安全工作 ; 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由职员或雇员担任, 由学校颁发聘书, 在业务上接受设备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七条设备主管部门负责设备的经费分配 年度采购计划审定 设备管理制度审定 重大建设项目审查 日常账务管理 设备购置计划与采购实施 设备安全管理监督 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 指导和监督各部门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做好各项具体管理工作 各二级部门负责本部门领用设备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 落实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及设备的管理 使用 维护责任人, 确实承担管理 使用与维护责任 第二章计划管理第八条各部门应根据学校和部门发展规划 专业建设和发展计划 教学实验 ( 训 ) 和教科研等方面的需要和财力的可能, 分轻重缓急, 制订中长期建设计划 实验 ( 训 ) 室建设方案 办公设备需求计划等, 将需添置的设备列入年度采购计划, 按规划和计划进行设备添置 第九条各部门对设备采购计划应组织同行专家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工作, 根据设备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交必需的论证材料, 组织专家组进行审核 第十条教务处应组织对实验 ( 训 ) 室建设计划项目的方案进行审核, 设备主管部门应组织对设备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审核后的采购计划报分管校领导审批, 列入我校年度预算 第十一条自制设备要按规定先办理相关申报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计划申报 审核与审批的具体实施要求见我校 仪器设备采购管理规定 第三章采购管理第十三条严格按采购计划进行采购 采购计划有变更的, 必须办理申报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设备的采购必须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泰兴市政府采购条例 等法律法规以及校内相关采购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设备主管部门为设备采购的组织 协调与执行部门 ; 设备申报部门负责设备的技术需求, 并对设备采购过程中的技术方面把关 第十六条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和我校集中采购项目范围的采购项目, 由设备主管部门组织申报, 由政府采购中心或我校招标办公室组织采购 ; 属于我校规定为分散采 202

204 购范围的采购项目, 由使用部门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采购, 设备主管部门提供协助, 或者由设备主管部门代行采购 第十七条严格按有关采购法律法规执行采购 采购过程要遵循公平 公正 公开原则, 不得透露预算及计划信息, 严禁利用采购工作谋取任何不当利益 第十八条设备采购的应制定具体采购方案 第四章账物管理第十九条设备验收合格后, 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建立设备总账, 使用部门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负责维护分户账, 设备主管部门贴上设备管理标签 相关采购资料由设备主管部门归档, 相关技术资料由使用部门归档 ( 教学 教研设备的技术资料由实训室归档, 归档资料清单报设备主管部门备案 ) 所有设备的账目纳入设备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接受捐赠的设备 自制设备 随工程项目或其他各类项目所附带的设备, 应与采购设备一样办理验收入账 验收入账时, 符合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的, 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范围见我校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社会捐赠设备, 设备所有权归我校的, 均纳入我校设备管理范围 ; 我校只有使用权的设备, 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但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接受捐赠设备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详见我校 接受捐赠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要补充和维护设备详细账务信息, 掌握设备使用与完好情况, 保持账物相符, 及时做好相关数据和资料的上报工作, 督促设备管理责任人保持设备完好 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变动后, 应及时办理所管设备的交接手续 第二十二条设备的使用部门 使用地点 用途等信息有变更的, 设备损坏 丢失的, 设备闲置的, 设备需报废的, 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应及时向设备主管部门申报, 经批准后办理账物变更手续 第二十三条设备在同一实验 ( 训 ) 室的实验 ( 训 ) 分室之间异动时, 须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 ; 设备在部门之间异动, 或实验 ( 训 ) 室之间异动, 或设备用途有变更 ( 如将教学用途变更为管理用途 ), 或设备有增值, 或其他变更时, 须经设备主管部门批准 ; 贵重设备的异动或变更, 须经分管校领导批准 批准后的变更手续报设备主管部门备案后, 调整设备账目, 办理相关资产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离 ( 退 ) 休 调出 以及一年 ( 含 ) 以上的离校人员在离校前, 或毕业生离校前, 设备保管部门的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应办理设备移交手续, 设备保管部门和设备主管部门应进行审核, 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职工或毕业生离校未办理设备交接手续, 导致设备无法追回的, 视同设备丢失, 由相关管理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教学 教研人员离 ( 退 ) 休时, 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尚未完成, 离 ( 退 ) 休后仍需继续使用设备的, 可向所在部门提出申请借用, 项目完成后, 相关管理责任人应及时催还 各部门应在保证在岗人员教学 科研工作的前提下, 尽可能提供方便, 为这部分人员使用实验 ( 训 ) 室和设备做妥善安排, 使他们能继续为我校做出贡献 203

205 第二十六条设备主管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设备清查, 了解 掌握设备保管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 设备技术状态及其完好率 设备使用率等信息 ; 对贵重设备要进行使用考核, 及时 真实 准确地向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报送各类统计数据与资料 发现账物不符的现象, 要在 5 日内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纠正 第五章使用管理第二十七条设备开始使用后, 要在保修期内充分使用, 并有意识地全面测试设备的各项性能及其稳定性, 考验设备的质量 一旦有问题, 及时进行保修 第二十八条各使用部门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制订设备管理细则 操作规程及使用 维修保养制度 ( 报送设备主管部门备案 ), 并在使用场所公示 ; 要对设备管理 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 第二十九条教学 教研设备 ( 含全校性公共基础设备 ) 在使用过程中, 各使用部门要及时如实地做好使用记录 一般设备的使用按实训单元 ( 公共基础设备按工作任务 ) 进行记录, 贵重设备 特种设备的使用按单台设备进行记录 第三十条各使用部门要重视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做好维护 维修记录, 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修复, 保证设备完好, 维修记录要归入设备技术档案中 第三十一条免税进口的设备, 在海关监管期内, 不得作为非教学 教研用途 第三十二条未经批准, 不得将设备拆卸 改装和分解 确因功能开发 改造升级或研制新产品需要拆卸 改装和分解时, 应向设备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行政办公用设备和部分公用设备的配备按我校 公用办公设备配备与管理规定 执行 未经批准, 不得将实验 ( 训 ) 设备作为其他用途使用或个人使用 第三十四条未经批准, 不得将设备借出或携出其使用保管场所 校内短期借用设备, 要经双方部门同意, 并向设备 ( 资产 ) 管理员办理借用手续, 不得将公用设备或贵重设备长时间借给个人使用 工作需要确需将设备携出校外使用的, 必须经设备保管部门分管领导批准 第三十五条在不影响教学研的前提下, 向设备主管部门申报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并按我校有关规定和标准收取合理费用后, 可以将设备开展对外技术协作和技术服务 所得服务收益按上级和我校有关规定管理与使用, 优先用于补偿设备运行 消耗 维护 维修等必要的费用 第六章贵重设备管理第三十六条贵重设备的购置要进行单独立项 论证 第三十七条贵重设备必须配备专人负责管理与使用 管理与使用人员需按有关规定经过技术培训 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资格证, 持证上岗 各使用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管理细则 第三十八条贵重设备的使用效益要单独进行考核 第三十九条贵重设备的管理要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 第七章特种设备管理 204

206 第四十条根据国务院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的规定,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 危险性较大的锅炉 压力容器 ( 含气瓶, 下同 ) 压力管道 电梯 起重机械 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施和场 ( 厂 ) 内专用机动车辆 第四十一条特种设备的申购要进行单独立项 论证, 有充足的购置理由和使用条件, 有符合安全的配套场地与设施, 经设备主管部门统筹考虑后申购 第四十二条应当采购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在使用前, 使用部门应申报设备主管部门, 由设备主管部门统一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张贴登记标志, 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使用过程中要有完整的使用记录 第四十三条特种设备要有专人使用与管理,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关上岗证书后持证上岗 第四十四条特种设备需按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定期自行检查, 要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 检修 ( 由使用部门到期及时申报, 设备主管部门统一组织 );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不得继续使用 出现故障或发现异常的, 应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第四十五条特种设备使用部门每学期要向实验 ( 训 ) 室和设备主管部门上报使用和管理情况 特种设备日常管理 使用中所产生的资料要归入设备技术档案中 第四十六条特种设备的管理要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 第八章处置管理第四十七条根据我校发展和实际使用需要, 设备主管部门可以统筹调配设备, 以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 第四十八条各使用部门的闲置设备, 要及时申报设备主管部门 对闲置设备或利用率很低的设备, 设备主管部门有权进行强制调配 第四十九条确因设备陈旧 技术落后 严重损坏 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等原因不能再使用的设备, 或维修费用过高 无修复价值的设备, 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 可按规定及时向设备主管部门申请报废 设备主管部门按有关资产管理规定, 经组织技术鉴定和审批后进行处理 第五十条经批准报废的设备, 由设备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按照有关资产管理规定进行竞价拍卖等处置, 所得款项, 按有关资产管理规定上交学校财务科 第五十一条设备报废要办理具体的手续并做好记录 第九章安全管理第五十二条在我校安全管理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 在保卫科的统筹 监督与指导下, 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贯彻条块管理 以块为主 画地为牢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的方针 第五十三条设备保管部门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部门, 各部门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实验 ( 训 ) 室管理人员为实验 ( 训 ) 室设备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设备安全工作应有专人负责 205

207 第五十四条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全校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负责设备清查及设备丢失 损坏相关责任事故处理, 负责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使用许可 计划与采购 组织检验等管理工作 第五十五条各系 ( 部 ) 负责实验 ( 训 ) 室所使用设备的日常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与监督 日常安全检查与安全管理落实情况监督等管理工作 第五十六条各部门要坚持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谁主管, 谁负责 以及 主管指导, 属地落实 的原则, 建立健全设备安全责任人制度 定期检查制度 使用登记制度 使用申报审批与许可制度及各管理制度执行细则等, 并严格遵照执行 要落实设备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凡存在安全隐患或不符合使用规定的设备, 必须按规定整改合格后才能使用 第五十七条凡可能影响到安全 劳动保护 环保等的设备购置 保管 使用 室内装修与改造 废弃物排放与处理等项目, 均需按规定程序申报, 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具体 明确意见并经学校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第五十八条设备损坏 丢失的, 要及时上报设备主管部门 因管理责任不到位 操作不当或其他主观原因造成设备损坏 丢失的, 要按有关规定赔偿 第十章评价与考核第五十九条设备主管部门及设备使用部门要根据设备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对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核, 通过考核, 促使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 从而提高工作水平 第六十条本着 优效优投 的原则, 凡在设备工作 ( 含规划 计划制订与论证, 计划执行情况, 使用情况, 管理情况等 ) 中做得好的部门, 学校优先考虑或加大设备经费的投入 ; 对工作做得差或设备长期闲置未用的部门, 要相应减少或限制对其设备经费的投入 第六十一条根据有关规定, 对贵重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单独进行考核 第六十二条对设备闲置或长期利用率低的, 要追究申购部门及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并纳入对申购部门的年度绩效评价结果中 对不负责任, 使国家财产遭受损失的相关管理和使用人员, 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 责令其赔偿损失或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第十一章附则第六十三条设备的计划申报 采购 账物 使用 处置 安全 评价等管理全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 必须及时收集 整理与归档 第六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捐赠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为了鼓励捐赠, 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 更好地管好 用好接受捐赠的仪器设备 ( 含软 件和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设施 物品, 以及低值易耗品, 以下统称 受赠设备 ), 充分发 206

208 挥受赠设备的效益, 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接受捐赠设备的, 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一 ) 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 法规和有关规定 ; ( 二 ) 遵循捐赠自愿和无偿的原则, 禁止强行索取或者变相索取 ; ( 三 ) 遵循尊重捐赠者意愿与符合我校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 ( 四 ) 严禁将受赠设备挪作他用 第二条所有受赠行为, 必须签订合作或捐赠协议, 或者有捐赠方提供的捐赠函 合作或捐赠协议按我校合同管理规定办理 第二章受赠设备范围第三条凡是国内外单位 个人向我校捐款购买的或直接赠送的用于教学 科研 管理等工作的设备, 不管其产权是否属于我校, 均属于本规定管理范围 个人受赠设备如属上述范围的, 也应纳入本规定管理 第四条明确产权归我校的受赠设备, 属于全额赠送 各类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 供应商赠送属于采购清单以外的产品, 视同全额赠送 第五条在采购过程中, 经供需双方协商与谈判, 并以协议约定, 我校以明显低于正常购买费用采购产品, 可视为部分赠送, 但必须有明确的协议约定 在采购过程中, 通过招标 竞价或谈判等方式正常降价 ( 或者以优惠价格供货 ), 致使所提供的产品低于市场价的, 不能视同为部分赠送 第六条受赠设备必须是我校确实需要 主流使用且质量有保证的设备 第三章受赠设备产权第七条受赠设备的产权属于学校, 应统一建档入账, 不得滞留账外, 并根据捐赠协议和实际需要 ( 或由设备主管职能部门 ( 以下统称 设备主管部门 ) 统一安排 ) 使用 未经设备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任何部门与个人均不得对受赠设备进行变更产权 转赠 转卖或报废等处理 第八条明确产权不归我校 我校只有使用权的受赠设备, 应按购置设备入账管理, 但不计入国有资产 第四章受赠设备管理与使用第九条所有受赠设备的管理, 均适用于我校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等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围, 按相关管理规定和流程进行管理 第十条接受捐赠后, 受赠设备的部门或个人应向设备主管部门提供捐赠协议 ( 或捐赠函 ) 备案, 及时办理验收 入账 入库手续 若是采购过程中附加的赠送行为, 需提供捐赠函或在购货合同中补充说明, 受赠设备随购置项目一同办理验收 入账 入库等手续 捐赠协议 捐赠函或购货合同补充条款中, 应列明捐赠物品清单及其市场价 我校支付金额 赠送金额等详细信息 207

209 第十一条受赠进口设备的有关进口手续按捐赠协议办理, 或由设备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手续办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按捐赠协议约定支付 ( 未约定的由我校支付 ) 第十二条受赠设备中如有国家限制进口的机电产品等, 须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申领进口许可证或进口配额证等 第十三条受赠的大型 精密 贵重设备到位前, 受赠部门应制定配套措施, 落实人员 场地 水电供应等必要条件 第十四条受赠设备的使用按捐赠协议 捐赠函的约定执行 随购置项目受赠的通用设备, 由设备主管部门根据规定统一分配使用 第五章违规责任追究第十五条在受赠活动中,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依照法律 法规的有关规定上报相关国家机关或管理机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 一 ) 逃汇 骗购外汇的 ; ( 二 ) 偷税 逃税的 ; ( 三 ) 进行走私活动的 ; ( 四 ) 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缴应缴税额, 擅自将免税进口的捐赠设备境内销售 转让或者移作他用的 第十六条在受赠活动或受赠设备管理中,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 一 ) 受赠部门工作人员有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 徇私舞弊等行为, 致使受赠设备造成损失的 ; ( 二 ) 不将受赠设备入账 不纳入我校资产管理的 ; ( 三 ) 将受赠设备归为个人使用的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关于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意见 苏联院 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精神和省委省政府 省教育厅有关要求, 不断深化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现就进一步加强学院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 一 充分认识加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性 1.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 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 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 职业资格 208

210 证书并重制度 要求的重要举措 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对于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 ; 培养输送大批高技能人才, 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现代化需要 ; 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增强五年制高职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均具有重要意义 2.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 既是对各分院实践性教学水平的检测, 也是借助社会评价体系, 对其专业培养目标 教学特色和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的手段之一, 在反映五年制高职办学水平, 彰显五年制高职特色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 还是各分院跟踪行业技术 工艺发展,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推进器 二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3. 指导思想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的办学理念, 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省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 深入教学改革, 强化技能训练, 整合技能鉴定资源, 提升技能鉴定层次, 拓展技能鉴定范围, 全面实施 双证书 制度, 努力推动学校教育和就业岗位 零距离, 为江苏实现 两个率先,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 总体目标 : 证书考核 全面展开学生技能考核与鉴定, 使毕业学生取得 双证, 即一张毕业证书, 一张职业资格 ( 或职业等级 ) 证书 凡具有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可考专业, 要求毕业生取得与其所学专业一致或相应的职业资格四级证书, 其中 80% 的毕业生要取得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证书 鼓励学有余力或对新职业有兴趣的学生, 在取得指定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 再取得一张或多张公共类及其它相关职业技能证书 新职业资格证书等, 体现一专多能 机构建设 2010 年前, 各分院均须建立健全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目前尚未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 ( 所 ) 的, 要创造条件, 尽快取得技能鉴定主管部门认可, 建立起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 ( 所 ) 已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 所 ) 的, 一要结合自身专业设置和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健全可鉴定的职业 ( 工种 ); 二要根据学生技能鉴定的等级要求, 向技能鉴定主管部门申报, 提高鉴定资质, 开展高等级职业 ( 工种 ) 的技能鉴定 ; 三要充分发挥现有职业技能鉴定站 ( 所 ) 的作用, 面向兄弟院校和社会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队伍建设 各分院建立指导学生技能训练 鉴定和竞赛的骨干教师团队, 更好地服务于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 技能竞赛 (1) 引导并要求专业教师 实训指导教师通过职业技能鉴定, 逐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证书 工作五年以上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全部取得三级以上资格, 其中 30% 取得二级资格 (2) 依照技能鉴定主管部门对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每个鉴定职业 ( 工种 ) 至少配备 2 名以上考评人员, 其中高级考评员 1 名 资源共享 各分院根据所设专业及其所处地区情况, 或依托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平 209

211 台, 或至少与一所兄弟分院建立协作关系, 实现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共享, 校际联动 以此为基础, 构建学院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和考评人员库, 覆盖各分院所有可考专业, 对具有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可考专业, 职业技能鉴定面达到 100% 三 围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全面推进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5. 制订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规划 在广泛调查, 认真研究的基础上, 各分院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 进一步转变观念, 结合自身专业设置 教学实际和地区技能鉴定工作, 明确各专业开展鉴定的职业 ( 工种 ) 种类, 科学制定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计划, 从目标 措施 培养 考核 保障 激励等六个环节入手, 保障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序 高效 6. 明确各专业的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项目 各分院要加强与行业 企业的联系, 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 针对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科学合理地选定各专业职业技能考核的必考项目 选考项目, 并据此申报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 ( 工种 ) 种类 等级 学生申请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 ( 工种 ), 须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的种类确定 专业设置与国家职业分类中的职业 ( 工种 ) 名称不相对应的, 可申报与其相关或相近职业 ( 工种 ) 的鉴定 7. 实现学生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教学对接 各分院在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开展职业资格认证的过程中, 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国家职业标准, 将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相互融通, 一方面结合课程改革, 不断优化课程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突出技能环节, 使之与国家的职业标准相衔接, 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相适应 ; 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式教学 模块化考核 学分制管理等办法, 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考核, 确保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8. 推动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与学校专业考核相结合 各分院应主动与主管职业技能鉴定的机构进行沟通, 使其充分了解学校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 争取其对学校专业考核的认可, 同时针对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强化实践环节教学, 充实技能训练内容 对技术技能型的, 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难题的要求, 并增加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要求 ; 对知识技能型的, 应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 突出新技术 新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要求 ; 对复合技能型的, 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 强化综合性考核和多项技能的要求 9.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管理 在职业技能鉴定站 ( 所 ) 建设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 各分院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职业标准, 根据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 规范考务程序, 注重鉴定质量, 严格按照有关工作规范 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鉴定开展鉴定, 建立考评人员培训和考核诚信记录制度 10. 设立 技能节, 广泛开展各类技能竞赛 各分院每年组织一次覆盖所有学生 所有专业的校级 技能节, 通过 技能节 的形式, 进行技能展示 技能竞赛活动 ; 各专业协作委员会每年组织一次专业内的院级技能竞赛, 形成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普遍化, 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化 210

212 11. 逐步形成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竞赛的沟通机制 各分院和专业协作委员会要加强与有关技能鉴定部门的联系, 共同组织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的技能竞赛, 对获得名次的学生, 可申请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通过技能竞赛, 营造 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 的格局, 建立培养 选拔高技能人才的直通车 四 构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保障激励机制 12. 畅通学生在校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通道 加强与技能鉴定主管部门的联系, 密切与行业部门的协作, 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职业技能鉴定的新政策 新动向, 及时反馈到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中去 实训条件好 专业资源有优势的分院, 应积极争取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机构在学校实行双证融通试点, 不断扩大职业技能鉴定的覆盖范围, 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层次 13. 优化教师队伍的 双师结构, 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 坚持 访问工程师制度, 通过专业课和实训教师到行业企业顶岗锻炼, 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进行新技术 新工艺培训等多种途径, 使各分院的专业师资不仅在学历上达标, 而且在技能上达到相当的水准, 真正形成一支精干的专业教师团队, 在指导职业技能鉴定 技能竞赛中发挥中坚力量 继续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轮训教师考评人员, 以适应开展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 14. 结合开展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进一步加强实习 实训基地建设 各分院在实习 实训基地建设中, 有意识地将教学实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两者加以整合, 真正建立起适应高职学生提高技能和职业素质需要的 满足职业技能鉴定条件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创造条件, 统筹安排, 积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使其不仅作为教学培训基地, 也成为地区或行业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场所 15. 建立和完善开展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激励制度 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必要补充的原则, 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 予以表彰奖励 对在各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 实行重奖, 并在获奖学生的就业和升学 指导教师的进修 评优和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形成不断激励, 持续发展的机制 五 切实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组织领导 16. 树立牢固的科学人才观和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 把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 学院需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宏观领导和统筹协调 ; 各专业协作委员会要充分发挥作用, 加强有关技能鉴定方面的业务指导,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活动 ; 各分院要组建专门领导班子, 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职 密切配合, 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要加大对技能鉴定工作的经费支持, 保障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7. 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舆论宣传工作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 各种渠道引导师生转变观念, 强化职业技能意识, 树立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举, 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理念, 积极营造人人重视技能, 个个学技能 练技能 比技能的浓郁氛围 同时, 还要利用职业技能鉴定或竞赛的 211

213 契机,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 主动宣传展示五年制高职的风采 18. 充分发挥联合优势, 倡导校际联动, 实现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共享, 促进共同提高 按照 联合共享 统筹协调 整合资源 优势互补 的原则, 首先在专业协作委员会所涉及的专业及其职业 ( 工种 ), 以及部分特殊职业 ( 工种 ) 上, 试行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跨校跨地区合作, 扩大服务的对象和服务范围 在学院指导协调下, 各分院积极向兄弟院校开放职业技能鉴定资源, 特别是在特色专业 优势资源上, 不仅对兄弟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还应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服务, 更应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带动全院职业技能鉴定水平不断提高 19. 重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研究 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政策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措施, 结合课程改革 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活动, 及时总结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探索具有五年制高职特点的职业技能鉴定新模式, 构建五年制高职技师人才成长通道 积极参与新职业岗位 新职业标准以及有关新技术 新工艺 新体系等鉴定项目的调研和制订, 为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学院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实施 办学点参照执行 二 OO 九年五月 技能大赛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特制定学校技能大赛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根据苏教职 号 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 及 2012 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务委员会扩大会议 深化改革, 提升质量, 不断推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的精神制定 第二章技能大赛意义第三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 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 也是推动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 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 第四条职业教育突出技能要求, 是培养符合时代需要, 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是职业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五条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师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必须通过各级各类竞赛 实践活动, 把提高师生实践动手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赛代练, 以赛促教, 以赛促学, 以赛促评, 切实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 拓展师生视野, 提升师生综合素质, 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212

214 第六条技能大赛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是扩大学校声誉 打响品牌的必然选择 全校教职工和学生都要真正认识到技能大赛的意义和重要性, 认识到大赛对促进我校教学改革 形成学校专业特色 扩大学校声誉影响的重要作用, 也要认识到目前我校在技能大赛方面的差距和问题, 树立危机感 责任感, 变压力为动力, 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 积极 主动支持 参与技能大赛的各项工作 第三章技能大赛组织制度第七条学校建立每学期举办一届以技能大赛为主要内容的技能节制度, 以技能节带动日常的技能实践活动和比赛, 将技能大赛内化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 积极组织校内师生各项技能大赛, 选拔选手踊跃参加市 省 国家的技能大赛, 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八条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个专业 每个专业都要根据职业岗位技能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结合国家 省 市技能大赛项目, 认真研究 设计 确定我校技能大赛项目, 把技能大赛与教学考试 实训考核 教师竞赛 创业实践及学生考工考级等工作结合起来, 并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变化 企业实际需求和教学改革, 不断充实 更新比赛项目 内容与标准 第九条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位专业教师 所有专业教师, 不论年龄大小 职称高低, 都要直接参加技能大赛或担任学生参赛教练, 使技能大赛覆盖每位专业教师, 重在参与, 力拼成绩 原则上 45 周岁以下的专业教师每年都必须参加技能大赛 第十条每位专业教师要结合自我发展规划 双师型 教师评选与考核办法 教师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学科带头人 教学能手 教坛新秀等考核办法等, 设定参与竞赛和指导工作的方向和阶段目标, 自我加压, 自我提升 文化课等其他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也要结合创新 创业 文明风采和文化艺术节等大赛的比赛项目和自身特长, 设定今后参与竞赛和指导工作的方向和阶段目标, 积极实践 第十一条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位学生 每位学生都要结合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参加技能大赛 将技能大赛与技能 学业考试结合起来, 与创业实践和素养提升结合起来, 使技能大赛考试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第十二条技能大赛要形成人人参赛 逐级竞赛的机制 要从基础抓起, 层层发动, 逐级竞赛, 形成良好的培养选拔机制 第二课堂和技能节的活动要和市 省乃至全国技能比赛的项目实行对接, 各个专业所有学生都普遍参加班级技能比赛 班级技能比赛一般安排在每年 3 月份和 10 月份举行, 优秀选手代表班级逐层参加年级 系 ( 部 ) 或学校比赛 学校技能节安排在每年 4 月份和 11 月份进行 校级比赛的优秀选手代表学校逐层参加泰州 省 国家比赛 学校在每年 11 月份技能节比赛后, 要瞄准项目, 对一年级中成绩突出的学生选好苗子, 单独组成技能训练队, 以技能训练为主, 刻苦训练 技能训练队纳入班级管理和考核 ; 其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折算后同时纳入其原来班级 ; 班级学生的进出实行动态管理, 优胜劣汰 第十三条技能大赛要坚持公平 公正 科学规范的原则 要结合上级比赛要求制定 213

215 学校科学合理的竞赛标准 规则和程序, 明确命题 竞赛 评判 裁定 监察等各个竞赛环节的要求, 确保比赛项目设计及标准设定的科学性 比赛规则的严肃性 比赛过程的规范性 比赛程序的条理性和比赛结果的公正性 第四章技能大赛作用第十四条通过技能大赛, 促进办学模式改革 技能大赛的各个环节要结合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 充分吸纳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和指导 要努力争取企业冠名并赞助比赛, 把专业奖学金的发放与专业技能比赛奖励结合起来, 并以此作为深化校企合作 产教结合的契机与突破口 第十五条通过技能大赛, 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要与学校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以赛引导 推进和检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充分反映技能大赛对教学的要求, 要将将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 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去 第十六条通过技能大赛, 促进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要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 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 双师型 素养与水平 第十七条通过技能大赛, 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要把技能大赛赛点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和技能鉴定站建设结合起来, 依靠实训基地办好技能大赛 要根据教学和大赛需要, 增加实验实训工位, 更新实验实训设备, 优化实验实训情境, 完善比赛功能, 提高比赛保障能力, 不断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 争取泰州市把较多的专业赛点放在我校 第五章各部门职责第十八条加强对技能大赛的领导 学校成立技能大赛暨技能节组委会 校长担任主任, 副校长担任副主任, 各中层领导担任成员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各系 ( 部 ) 负责组织指导各教研室开展技能大赛活动 学校将赋予教务处在集训和比赛等方面更多的指挥权和协调权 第十九条学校各部门都要将组织师生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基本职责 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大赛的协调 支持工作, 积极研究参与大赛的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措施, 服务和服从于技能集训与大赛 要在全校和各部门的工作范围内真正形成人人关心 支持大赛的良好氛围, 形成人人积极参与大赛的工作机制 第二十条主任要履行好组委会办公室的职责 制订好详细的推进工作计划, 设立年度的大赛成绩目标, 并分解到系 ( 部 ) 教研室和有关教师 要敢于动真格, 及时检查, 严格考核, 加大奖惩 要分专业和项目加强与兄弟学校 教研机构 大赛组委会等之间的交流沟通, 借鉴好的做法, 学习好的经验, 少走弯路, 多走捷径 要经常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 派遣有关教师外出培训, 尽快提高专业教师参赛和指导的水平 对参与市级以上的比赛, 要认真分析, 严密组队, 制订计划, 加强管理, 规范领队 赛手 教练 裁判 后勤服务等各类参赛人员的职责行为, 确保参与比赛万无一失, 高效高质 第二十一条各系 ( 部 ) 是技能大赛的主要工作部门, 也是有关班级 年级和专业的 214

216 竞赛组织者 每个系 ( 部 ) 都要根据竞赛项目组成若干个技能集训队, 扬长避短, 选择好主攻方向和参赛项目 系 ( 部 ) 主任要亲临大赛前线, 组织师生认真训练, 加强指导 管理, 主动收集和下传大赛信息, 做好训练和比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条件的协调工作 第二十二条校长办公室要及时研究和协调 实施如何把参训教师 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与教师的绩效考核 学期考核 年度考核相结合, 同时做好大赛的一系列服务和宣传报导工作 要在招聘专业教师的过程中公布相关条件, 优先吸纳在技能大赛成绩方面突出的教师 第二十三条教务处要拿出如何把参训学生的训练 比赛成绩与必修科目学业成绩结合起来的方案 ; 拿出文化课教师参与技能 创新 创业 文明风采 文化艺术节实践和比赛活动的推进意见和奖惩办法,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同时, 协助 支持班级 系 ( 部 ) 学校开展技能和创新大赛, 为取得好的成绩添砖加瓦 第二十四条学工处要把学生竞赛成绩和班级考核相结合, 把对参训学生的考核和班级考核相结合, 形成班主任高度重视 高度支持 高度参与的良好局面 要及时协调 解决参训 参赛班主任的工作矛盾, 积极支持他们参与比赛和指导工作 要把参训学生的训练表现和比赛成绩和该学生的操行等第 评优奖励相结合, 优先与其他学生 增设 技能之星 的评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训练 比赛, 出成绩, 出好成绩 第二十五条总务处要和学工处一起, 安排好参训师生的食宿, 确保他们有一个较好的集训 比赛的后勤保障 第二十六条督导室要做好大赛和技能节不断完善的研究工作, 适时出台评价办法, 探索长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第二十七条各教研室要将技能大赛的组织 指导 竞赛等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 把组内教师的热情 智慧和力量凝聚成出成绩 出好成绩的丰硕成果 第二十八条班级的竞赛由班主任和任课的专业教师负责组织 班主任要经常关心参加集训和比赛的学生, 在班级和家长中树立参加集训和比赛就是为班级 学校和自身争光的观念, 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开展技能训练, 提高学生参与的针对性和自觉性 第六章技能大赛保障激励机制第二十九条加大对技能大赛的经费支持力度 学校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技能大赛, 支持日常集训和比赛, 奖励获得优异成绩的师生 考虑到技能比赛项目的差异性, 所需要的教学工作量的不同, 集训时间长短不同, 为了保障教师参与技能比赛的积极性, 同时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采取日常教学工作与比赛成绩既有联系又区分的方法, 分成正常教学工作量统计 获奖奖励和假期训练补助三个方面 1. 技能指导教师和参赛教师正常教学时间工作量统计办法 : 在正常教学时间 ( 非寒暑假和长假 ) 指导学生集训, 按每周 10 课时计算 参加省或省以上集训的指导教师, 按实际集训天数乘以每天 7 课时计算 参赛教师参加省级比赛的, 按照满工作量统计课时, 但总课时每周不得超过 20 课时 215

217 2. 技能指导教师和参赛教师奖励办法, 根据学校绩效考核办法, 统一按积分计算 既是指导教师又是参赛教师的分别累计计算奖励积分 3. 技能指导教师和参赛教师假期训练补助办法 : 对寒暑假和节假日参与集训的指导教师, 学校提供适当补助, 补助标准和竞赛成绩挂钩 对于由学校安排, 在外地参加集训的教师和同学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 第三十条加大技能大赛的表彰奖励力度 要把技能成绩作为评估部门 ( 教研室 ) 教师和奖励师生的重要依据, 也作为推荐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重要依据 1. 对在班级 年级 系 ( 部 ) 学校各层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 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具体方法由技能节组委会研究决定 对获得市以上奖励的师生, 学校将按照 关于加强技能教学管理提高师生技能水平的意见 相关条款进行奖励 2. 要将技能大赛的经历和成绩作为专业教师考核考评 提拔 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对直接参加技能大赛和指导学生参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并在职称评审 评先奖优 收入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先考虑 对无正当理由, 不参加技能比赛或指导学生参赛的专业教师, 将在评优 考核 A 等 职评等方面予以一票否决 3. 对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予以表彰, 对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前 10 名或一等奖学生 全国技能大赛二等奖的学生, 在对口单招中可享受有关免试录取政策, 到高等学校学习 ; 其中, 获得省级大赛前 3 名 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学生, 可享受有关免试录取政策, 到本科院校学习 第三十一条加强对技能大赛的宣传 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 宣传技能大赛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 宣传参加技能大赛的师生 ; 宣传刻苦训练 奋发向上 锐意进取 拼搏争先的业绩, 树立他们良好的形象 ; 宣传学校各部门 各班级 企业支持技能大赛的做法与事迹 要大力营造全校上下和全社会关心支持技能大赛的良好氛围, 引导全社会尊重技术 尊重劳动 第七章附则第三十二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生效 关于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 苏联院 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06] 16 号 ),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分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提高顶岗实习教育教学质量, 对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 一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重要性 1. 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整体教学 216

218 进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有利于创建并实施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利于完善学院指导 分院实施 企业与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 是强化内涵建设,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2. 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顶岗实习是推进职业教育实习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零距离对接的主要教学环节 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是职业院校提升实践性教学水平,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专业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熟练的专业技能 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提高认识, 进一步明确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总体要求 1. 各分院要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 形成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教育 管理和训练的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研究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 落实监督检查措施, 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指导与考核, 学生未取得顶岗实习相应的学分, 不能予以毕业, 使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 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2. 各分院要坚持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素质为核心 的人才培养理念, 让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 锻炼提高从业能力, 做到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 论文 ) 和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 形成促进人才成长的顶岗实习指导机制 三 加强领导, 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1. 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 是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障 各分院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建设, 建立由学校 企业 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管理体制, 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明确三方的责任 权利和义务, 充分发挥学校 企业和学生党团组织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作用 2. 分院是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主体, 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计划 组织和管理工作 要组织教务处 学工处 督导室等职能部门, 建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制度, 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 提供经费保障 要组织各系 ( 部 ) 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组织实施计划 指导检查和成绩评定, 要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纪律和安全管理, 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实习单位是实施顶岗实习教学的主体, 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任务的安排 实施和考核 要落实校企双方共同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 选配好指导教师, 并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落实顶岗实习任务, 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指导, 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安全与思想教育工作, 实习结束向学校提交实习学生的具体考核意见和成绩 四 规范管理, 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取得应有成效 1. 各分院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会同实习单位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并把提高学生诚信品质 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人文素养融入实习全过程 顶岗实习计划是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考核和质量评价的依据 顶岗实习计划应包括 : 实习目 217

219 的 要求与学分 ; 实习方式与内容 ; 实习时间与进度 ; 实习任务与检查 ; 实习考核与鉴定等内容, 顶岗实习计划应体现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既有学习任务, 又有生产任务, 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 生产实践又与学习相联系 2. 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安排在第五学年 部分特殊专业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作适当调整 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 特殊专业不得少于 6 个月 顶岗实习应按照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 ⑴ 顶岗实习准备 : 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单位 开展顶岗实习教育 下达顶岗实习任务 安排指导老师等 ; ⑵ 顶岗实习阶段 : 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实习单位按照顶岗实习协议和实习计划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全程跟踪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 ⑶ 顶岗实习考核及鉴定 : 对学生提供的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结合顶岗实习单位给予学生的评价和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成绩评定 3. 各分院要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学生顶岗实习原则上应以学校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主体进行集中顶岗实习 ; 暂时不具备集中顶岗实习条件的专业, 也可采取分散落实单位的方式进行顶岗实习 学生顶岗实习原则上要做到专业和岗位对口, 尽可能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 轮流顶岗实习 4. 要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选择责任心强 实践教学经验丰富 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和企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负责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同一专业 ( 或相近专业 ) 在同一单位实习人数较多时, 除实习单位安排指导教师外, 学校必须安排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 对分散顶岗实习的学生, 原则上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进行全程实习指导, 学校指导教师进行定期巡回检查指导 要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联系制度, 学校指导教师要经常性的通过电话 走访等多种形式与企业指导教师联系, 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密切合作, 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管理, 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作业与实习报告, 开展学生顶岗实习中期检查, 及时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确保学生顶岗实习预期效果 5. 要统一学生顶岗实习要求和管理规范 各分院要编印学生 顶岗实习手册, 作为学生记录实习内容 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鉴定 实习成绩考核等文本 对学生填写实习内容记录和撰写顶岗实习报告, 应提出明确规范要求 学生顶岗实习时必须携带 顶岗实习手册, 按要求规范书写实习周记, 撰写顶岗实习报告 6. 分院要建立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要制订包括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等内容的顶岗实习考核办法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应根据顶岗实习计划要求及学生顶岗实习表现 顶岗实习手册填写内容 顶岗实习报告 顶岗实习单位评价 指导教师的意见, 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考核要素, 进行综合评定 考核合格的学生, 除给予规定的学分外, 还可试行由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签发 顶岗实习经历证书 的办法 218

220 7. 分院要重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总结 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 应及时对学生实习的基本情况 实习计划执行情况 实习效果 实习指导方法 存在问题和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等进行总结, 不断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为做好下届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提供依据 同时, 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文件和资料的收集 整理 存档工作 五 建章立制, 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1. 分院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 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不得安排学生从事缺乏安全保障的顶岗实习工作, 不得安排学生到酒吧 夜总会 歌厅 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顶岗实习 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 8 小时 2. 分院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 要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明确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安全要求, 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严禁学生参与赌博 传销等非法活动 3. 分院和实习单位要为顶岗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等保险, 具体事宜由分院和实习单位协商办理 各分院要督促实习单位按顶岗实习协议向实习学生定期支付实习报酬, 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联系, 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六 其它 1. 因专业特殊性或职业从业资格等要求, 个别专业尚不具备顶岗实习条件的, 可参照本意见开展跟岗实习 2. 分院应依据本意见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 进一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3. 办学点五年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 原则上按照本意见执行 4. 本意见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具体解释权归学院教学科研处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关于切实做好毕业班级顶岗实习工作的意见 各系 ( 部 ): 为贯彻落实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和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 苏联院 号文件精神, 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 做好毕业班级顶岗实习工作, 现提出如下意见, 希遵照执行 一 顶岗实习的时间当年 9 月 1 日起算至第二年 6 月 1 日止 二 顶岗实习的形式与指导教师安排 1. 毕业生顶岗实习岗位应与所学专业对口或类似 毕业生实习单位的确定主要采取 219

221 系 ( 部 ) 安排与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办法 系 ( 部 ) 安排主要以供需见面招聘的方式进行 ; 自主联系则由学生本人申请, 经所在系 ( 部 ) 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凡顶岗实习学生均需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与企业鉴定顶岗实习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2. 由各系 ( 部 ) 和实习单位分别指派实习指导教师, 负责对学生实习过程及撰写实习报告的指导 审阅及成绩评定等工作 各系 ( 部 ) 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于顶岗实习开始前, 与所分配指导的学生集中见面, 布置任务及要求, 明确上交资料时间和双方联系方式, 实习期间,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顶岗实习记录 各系 ( 部 ) 安排的校内指导教师与学生分配名单请于当年 7 月 1 日前上报学校学工处 三 顶岗实习的相关要求 1. 学校成立毕业生顶岗实习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主要由校长 分管校长 各系 ( 部 ) 主任 学工处主任 教务处主任 教务处主任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负责做好学生实习风险管理指导 协调 统筹 督查等相关工作, 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各系 ( 部 ) 成立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小组 : 由系 ( 部 ) 主任 分管实训副主任 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 主要负责顶岗实习计划的实施, 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 定期向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汇报学生实习情况, 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纪律和安全管理, 处理违纪和安全事故, 协调劳动保护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事宜 2. 各系 ( 部 ) 实习指导教师每周必须主动与顶岗实习学生联系 2-3 次, 每月到各实习点实地指导不少于 1 次, 要主动与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或领导沟通, 掌握学生动态, 帮助学生解决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学生撰写顶岗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 ; 具体实地指导的情况由学校实习管理部门签字确认 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落实后, 要及时收回联系函回执, 联系函回执上的实习单位签章需跟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上的实习单位签章一致, 联系函回执需正确填写表内各项内容, 以免联系不上 若在实习期间毕业生更换单位, 请及时与各系 ( 部 ) 联系, 办理规定手续后方可更换实习单位 联系函回执需在当年 9 月 8 日前回收, 并进行登记汇总 期间学校将组织人员对顶岗实习进行实地指导和检查 3. 顶岗实习学生应遵纪守法,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文明生产 服从安排, 认真完成实习岗位工作任务 尊敬师长 团结友爱, 正确处理上 下级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 自觉按照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要求, 每天按时参加考勤记录岗位工作内容 ; 每周写好一篇周记, 顶岗实习完成后及时写好实习报告 ( 总结 ) 实习结束时按规定上交与用人单位签订的 就业协议书 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调查表 和 毕业生就业调查表 4. 根据学校规定顶岗实习资料须存档备查 各系 ( 部 ) 须收集的资料包括 :1 顶岗实习单位联系函 ;2 教师实地检查指导顶岗实习记录单 ;3 学生顶岗实习手册 ;4 学生顶岗实习报告 ;5 学生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等 各实习指导教师应重视有关顶岗实习资料积累, 并在学校规定时限内交各系 ( 部 ) 存档 四 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当年 6 月 1 日至 8 月 20 日启动顶岗实习工作安排, 进行岗前教育, 联系落实实习 220

222 单位 系 ( 部 ) 安排和自主联系确定实习单位 ( 办理审批手续 ); 各系 ( 部 ) 确定指导教师, 各指导教师安排与学生集中见面 ; 当年 8 月 21 日至 8 月 31 日落实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 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落实后, 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岗前指导, 各指导教师务必于当年 9 月 8 日前将联系函回执单回收 ; 当年 9 月 1 日至第二年 6 月 1 日顶岗实习及指导 参加顶岗实习学生要服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领导, 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 做好各项工作, 完成实习任务 ; 第二年 6 月 2 日至 6 月 18 日上交实习资料及总结 学生务必于第二年 6 月 7 日前将顶岗实习手册交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应在 6 月 17 日前完成学生实习报告等资料审阅, 提交评定成绩, 并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相关事宜的对接 ;6 月 18 日毕业生返校, 完成毕业前各项手续, 领取毕业证书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 其他事项 1. 系 ( 部 ) 安排或自主联系确定实习单位后, 具体方案要报学工处办理详细的信息登记手续 2. 实习手册等材料由学工处统一提供 学生从指导教师处领取相关实习资料后, 方可离校开始顶岗实习 未经办理规定手续而私自离校者, 其实习成绩视为不合格, 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自负 3. 未缴清学费或未办理注册手续的学生, 不能参加顶岗实习 4.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具体解释权属学校学工处 毕业设计 ( 论文 ) 教学工作规范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 全面提高毕业设计 ( 论文 ) 质量, 特制定本规范 一 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 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 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 3. 培养学生调查研究 利用文献 综合分析 设计计算 试验研究 数据处理 计算机应用 技术经济分析 绘图 撰写论文或设计说明书等方面的能力 二 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时间安排 1. 根据各专业的性质和特点, 毕业设计 ( 论文 ) 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期间进行, 总体时间不少于半年 ( 包括答辩和成绩评定 ); 依据实际, 经学校批准的可将毕业设计 ( 论文 ) 安排在毕业实习前一学期完成, 集中时间不少于 2 周 2. 教学系 ( 部 ) 应在规定毕业实习的前一学期确定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具体课题安 221

223 排和指导教师, 并对学生组织动员, 布置实施毕业设计工作, 完成开题报告书 三 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教学工作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 由教务处负责统一管理 各教学系 ( 部 ) 成立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组, 负责本系 ( 部 ) 的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 学校 系 ( 部 ) 专业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毕业设计( 论文 ) 工作的管理 指导 检查 考核和总结 ( 一 ) 教务处的职责 1. 制定学校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的有关政策 制度及规定 ; 2. 组织对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 3. 审核毕业设计 ( 论文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4. 协调校内有关部门, 为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 5. 组织评审优秀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 ; 6. 组织对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的考核 总结 评估等 ( 二 ) 系 ( 部 ) 的职责 1. 组织有关教研室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 拟定本系 ( 部 ) 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的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 ; 2. 负责审核本系 ( 部 ) 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题目及指导教师资格 3. 负责确定本系 ( 部 ) 毕业设计 ( 论文 ) 答辩委员会名单 4. 组织本系 ( 部 ) 毕业设计 ( 论文 ) 质量监控及中期检查工作 ; 5. 组织本系 ( 部 ) 毕业设计 ( 论文 ) 答辩工作 ; 6. 负责本系 ( 部 ) 毕业设计 ( 论文 ) 经费的管理 ( 三 ) 专业教研室的职责 1. 贯彻执行校 系两级对毕业设计 ( 论文 ) 管理的规定 ; 2. 制订毕业设计 ( 论文 ) 大纲 毕业设计 ( 论文 ) 指导书等文件 ; 3. 根据选题原则组织毕业设计 ( 论文 ) 选题并报系 ( 部 ) 审核 ; 4. 按照指导教师的条件, 提出指导教师名单并报系 ( 部 ) 审核 ; 5. 组织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 ( 论文 ) 任务书, 检查任务书填写情况 ; 6. 检查学生毕业设计 ( 论文 ) 进度和质量, 组织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 7. 检查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 进行工作考核, 并记载工作量 对于不履行指导教师职责, 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教师, 应暂停或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 并报系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8. 拟定毕业设计 ( 论文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9. 组织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及进行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评阅 答辩工作 ; 10. 归档毕业设计 ( 论文 ) 资料, 总结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 推荐优秀毕业设计 ( 论文 ) 四 毕业设计 ( 论文 ) 选题 222

224 1. 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1)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业务要求 ; (2) 难度适中 ; (3) 能反映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 (4) 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学校的教学要求 ; 2. 选题确定程序 : 选题工作于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前一个学期进行, 报题一律填写由教务处统一制定的毕业设计 ( 论文 ) 题目申报表, 经教研室主任签署意见后报系 ( 部 ) 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组审查批准 学生在学校选题计划之外自选课题, 须经系 ( 部 ) 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审查, 并报系 ( 部 ) 主任批准 选题确定后原则上不得更改, 如必须更改时, 须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以系 ( 部 ) 为单位填好选题计划汇总表表报送教务处备案 3. 当多名学生合作完成同一课题时, 每位学生应有相对独立的任务和相应单独完成的部分 五 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要求 ( 一 ) 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 本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都必须指导毕业设计 ( 论文 ), 助教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 ( 论文 ), 但可协助指导教师工作 也可聘请企业中级技术职务及以上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2. 指导教师负责提出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课题, 经系批准后, 要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按时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 ( 论文 ) 任务 3. 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 开题报告 调研实习 方案制定 实验研究 上机运算 论文撰写 毕业答辩等各项工作, 要严格掌握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质量标准 4. 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定期按进度计划对学生毕业设计 ( 论文 ) 进行检查, 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对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不认真和违反纪律的学生, 要及时帮助和教育 5. 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 在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 坚持教书育人,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6. 指导教师必须保证指导时间, 与学生实际指导次数不不少于 8 次 7. 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 ( 论文 ) 进行期间, 要严格控制出差, 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出差须经系同意, 教务处批准, 并应委托其他教师代为指导 8. 为保证毕业设计 ( 论文 ) 质量, 一般情况下, 副高以上的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 15 人, 讲师不超过 10 人 ( 二 ) 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 论文 ) 任务, 严禁抄袭他人毕业设计 ( 论文 ) 和已发表的成果, 不得弄虚作假, 否则按作弊处理 2. 学生要尊敬指导教师, 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 主动并定期 ( 每周至少 2 次 ) 向指导 223

225 教师汇报工作情况, 主动接受指导教师的检查和指导 3. 学生在毕业设计 ( 论文 ) 中, 要严格遵守纪律, 服从领导, 爱护仪器设备, 遵守操作规程 4. 学生在毕业设计 ( 论文 ) 期间, 要认真填写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有关材料, 材料不全者不能参加答辩, 如果丢失, 要及时办理补发手续 毕业论文一式四份, 其中学校 系 ( 部 ) 各存档一份, 指导教师留存一份 学生本人留存一份 5. 除进行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实验 教学设备 教师指导等经费由学校负担外, 有关文具 用纸 ( 包括论文 文摘卡片 稿纸等 ) 复印 文稿打印 调研交通费等一般由学生自理 其他未涉及的费用以学校有关文件为准 6. 毕业设计 ( 论文 ) 结束, 学生应完成不少于五千字的毕业设计论文 六 答辩 1. 每个学生毕业设计 ( 论文 ) 完成后必须参加毕业答辩 各系 ( 部 ) 都应开展公开答辩活动, 以起到示范 交流和促进毕业设计 ( 论文 ) 教学质量的作用 2. 各系 ( 部 ) 成立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组, 各专业成立相应的答辩小组 工作组的任务是组织领导全系的毕业设计 ( 论文 ) 答辩工作 工作组组长由系 ( 部 ) 主任担任, 每组由 3~5 人组成, 设组长 1 人 每组须设秘书 1 人, 负责答辩记录 秘书可由答辩小组成员兼任 3. 各系 ( 部 ) 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名单, 应在答辩前十五天报教务处审核 4. 答辩小组负责评定学生答辩成绩 答辩工作全部完毕后, 将评定的答辩成绩及相关报表在两天内报系 ( 部 ) 答辩委员会, 经系 ( 部 ) 答辩委员会审议通过后, 汇总报教务处, 作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查的依据之一 七 答辩资格审查 1. 答辩前两周, 学生应将整理装订成册的毕业设计 ( 论文 ) 成果送指导教师审阅 指导教师审阅并写出评语后交答辩小组, 由组长召集小组人员或其他专家评阅, 并给出评审意见和成绩, 交答辩小组后方可进行答辩 2. 属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 : (1) 未完成毕业论文教学规定最低要求者 ; (2) 成果有较大错误, 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者 ; (3) 成果在文字部分或设计部分不满足任务书所规定的最低要求者 ; 3. 答辩前, 系 ( 部 ) 答辩委员会应公布参加答辩学生名单 出场次序 时间及地点 八 毕业设计 ( 论文 ) 过程的教学检查 ( 一 ) 开题检查毕业设计 ( 论文 ) 题目一经确定, 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书, 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开题 开题通过后才能正式获得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资格 开题检查不合格者, 必须在一周内重做 学生在毕业设计 ( 论文 ) 正式开始的第二至三周进行开题 开题答辩由各专业教研室主 224

226 任负责组织考核, 开题检查的要求为 : 1. 学生是否充分理解了课题的内容和要求 2. 学生是否按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查阅 3. 学生的工作计划是否可行 4. 是否具备课题要求的试验 ( 实习 ) 条件 ( 二 ) 中期检查在毕业设计 ( 论文 ) 进行的过程中, 各系 ( 部 ) 负责组织本部门的中期检查工作 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给予警告并帮助其采取补救措施 ; 及时纠正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期检查的要求为 : 1. 学生是否按计划完成规定工作, 能否克服所遇到的困难 2. 学生在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期间的表现 3. 教师工作是否负责, 指导是否到位 九 毕业设计 ( 论文 ) 答辩及成绩评定 1. 每个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 20 分钟, 除了对学生毕业设计 ( 论文 ) 内容提出质询外, 还应考核有关的基本理论 计算方法 实验方法等 2. 毕业设计 ( 论文 ) 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 答辩评分两部分组成, 各部分评分所占的比例为 40% 60% 分项评定成绩时, 按百分制记分, 单项评分一般不得超过 95 分 总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时, 折合成五级记分制 (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和不及格 ) 获得优秀成绩的人数不超过 15%, 优良率不超过 80% 3. 对答辩不及格的学生需要进行第二次答辩 第二次答辩时间安排在两个月以后一年以内进行 十 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总结 资料保管及知识产权管理 1. 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发明属于职务发明, 其知识产权属于学校 毕业设计 ( 论文 ) 资料 ( 图纸 文档资料 试验记载 原始数据 计算数据 调研记录 程序 音像磁带 磁盘 图片 设计手稿 打印本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等等 ) 学生均不得带走, 由指导教师收回, 统一由系指定单位保管或销毁 要十分注意发掘毕业设计 ( 论文 ) 成果的经济效益, 努力使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并按有关法规进行成果的有偿服务和转让 2. 未经指导教师同意, 学生不得将毕业设计 ( 论文 ) 成果寄出校外发表 成果转让工作须征得系 ( 部 ) 和教务处同意, 学生不得私自转让 3. 毕业设计 ( 论文 ) 工作结束后, 各系 ( 部 ) 要组织各专业认真进行总结, 形成书面报告 4. 各系 ( 部 ) 要做好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管理工作 每届学生的毕业设计 ( 论文 ) 资料应在答辩结束后一周内收齐, 登记造册编号归档, 以便学校进行质量监控评价和各级检查工作 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题目 课题简介, 任务书, 成果及答辩记录, 评审表, 成绩登记表应保留 5 年 5. 各系 ( 部 ) 要进行优秀毕业设计 ( 论文 ) 遴选工作, 并报送参加各级学生优秀毕业 225

227 设计 ( 论文 ) 和科研成果评奖 6. 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全校毕业设计 ( 论文 ) 质量按 5% 比例抽查, 抽查结果与答辩成绩不符在 30% 以上的, 学校组织专题督导, 并按相关制度进行考核 十一 毕业设计 ( 论文 ) 指导奖励积分标准毕业设计类每生 100 分, 毕业论文类每生 60 分 十二 附则 1.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 本规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 (2005 年 8 月修订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 以下简称学院 ) 学生学籍管理, 明确学院与各分院 ( 以下简称分院 ) 各自的学籍管理职能, 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和江苏省教育厅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结合学院实际,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 由学院与分院共同负责 学院学生管理处负责全院学生学籍管理和毕业证书的发放等工作 分院的指定部门负责本分院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及其相关日常工作, 并负责完成学院下达的各项与学籍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第三条按国家和省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 应持学院颁发的录取通知书和规定的有关证明, 按期到其所录取的分院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 应事先提出书面申请, 并附有效证明, 向其所录取的分院请假, 假期不得超过两周 未请假或逾期不报到者, 除确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 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四条新生入学后, 分院应按新生录取名册和学院规定的分院代码编制学号, 录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并于入学年的十一月三十日前, 报送学院 第五条新生入学三个月内, 分院应按招生规定对其入学资格进行复查 复查合格并注册后, 即取得学籍 ; 复查不合格者, 由分院区别情况予以处理, 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 徇私舞弊取得入学资格者, 一经查实, 取消其学籍并退回原户籍所在地 分院须将处理结果及时报学院备案 第六条新生在健康复查中, 如发现患有传染性疾病或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其它疾病, 经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 短期内治疗不能康复的, 取消其入学资格 ; 短期治疗可以康复的, 由本人提出申请并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和家长意见, 所在分院同意, 报学院备案, 允许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回家治疗 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 不享 226

228 受在校生待遇 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者, 须在新学年开学前向原所在分院申请入学, 经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健康证明, 分院复查合格并报学院备案后, 办理注册手续 复查仍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 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每学期开学时, 学生应持学生证按规定日期到所在分院办理注册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报到注册者, 必须履行暂缓注册手续 未履行暂缓注册或到校而不办理注册手续者, 一律按旷课论处, 逾期两周不注册的, 按自动退学处理 凡属恶意欠交学费者或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可不予注册 第三章成绩考核与记载第八条学院对学生学业实行学分制管理 各分院根据相互间协议, 对跨校修读的学分可予互认 第九条学生成绩考核包括学业和操行两方面 学业方面应按教学计划的要求, 考核学生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学习成绩 ; 操行方面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 行为规范 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第十条学生应参加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 ( 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 ) 及各种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 由分院进行考核, 学院也可根据需要, 组织统考或校际联考 第十一条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可采取百分制记分, 也可采取五级分制 (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 记分, 按学期进行记载 考核取得 60 分 ( 或及格 ) 及以上的, 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考核成绩由分院记入学生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考试课程原则上每学期设 3~5 门, 其成绩以平时考核 期中考核 期末考核成绩或理论考核 实践考核成绩进行总评 总评时各部分所占比例, 由分院教务部门根据课程具体情况加以确定并公布实施, 期末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一般不得低于 40%; 平时考核成绩根据学生平时作业 课堂提问和测验及其学习态度等情况综合评定 考查课程的成绩应注重于过程性评价, 原则上由任课教师依据该课程平时考核情况加以评定 实践课程的成绩参照相应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评定 第十三条课程考核前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考试资格进行审查, 并将审查结果报学生所在分院教务处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经教务处批准, 可取消其相应课程的考试资格 : 1. 该门课程缺课累计超过教学计划时数 1/3 以上的 ; 2. 该门课程无故缺交平时作业 1/3 以上的 ; 3. 开设实验的课程, 没有完成规定实验的 第十四条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正常考核, 须在考核前由学生向分院提出书面申请, 病假须持校医务室或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证明, 经分院教务部门同意后安排缓考 分院应安排缓考者在下一学期开学两周内进行考核 擅自缺考者以旷考论处 227

229 第十五条学期课程考核或缓考不及格的, 允许补考一次 补考由教务部门统一安排, 时间一般安排在新学期开学后两周内进行 第十六条补考课程的成绩按 补考及格 或 补考不及格 记载 补考及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十七条凡旷考者或考试作弊者, 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不准正常补考 对确有悔改表现的, 由分院教务部门批准, 毕业前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考试作弊的, 视其违纪或作弊情节, 给予批评教育和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 第十八条分院应于每学期开学后的第六周内, 将上一学期学生各课程的学期考核成绩录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并报送学院 第十九条学生操行的评定, 前三年以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守则 和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准则 为主要依据, 后两年以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为主要依据, 采取个人小结, 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学生操行评定由分院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一次, 同时, 应指定专人将学生的学年操行评定录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并随学生的学期考核成绩一同报送学院 学生毕业时由分院对学生操行进行全面鉴定 第四章免修与重修第二十条学生学习成绩优良 专业学有所长, 或通过自学, 确已掌握教学计划规定的有关课程内容的, 可以在课程开课前一学期书面提出免修申请, 经分院审核同意, 可参加分院组织的免修考试 考试合格者经分院批准报学院备案, 可以免修, 但必须参加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 否则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第二十一条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或远程教育考试, 取得与所学专业的课程名称 ( 或内容 ) 相同或相近的单科合格证书, 且学分高于或等于学院规定的, 或通过其他教育形式取得学院教学计划要求的 社会认可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由本人向分院申请并交验证书, 经审核同意后, 可免修该门课程, 取得相应学分 第二十二条政治理论课 思想品德课和实践 实验课不得申请免修 第二十三条体育课原则上不得申请免修 学生因患有某些疾病或有生理缺陷, 上体育课确有困难的, 可由本人向所在分院申请, 并提交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证明, 经分院教务部门同意, 由体育教师确定其或参加保健学习与锻炼, 或减少考核项目, 考核合格的, 按 60 分和相应学分记载其成绩 第二十四条凡补考不及格的课程必须重修 必修课须重修原课程 ; 选修课可重修原课程, 也可在规定范围内另行选修 重修的学生应事先申请, 根据不同情况, 分院可安排随开课年级跟班重修或另行组班重修, 也可以自修等方式进行 五年级学生应修课程补考不及格时, 不安排重修, 毕业之前由分院安排一次补考, 成绩按重修记载 个别课程经分院教务部门确认无法进行重修时, 学生可在毕业前再补考一次, 此补考成绩按重修记载 第五章学制与修业年限第二十五条学院标准学制为五年, 学生在校修业年限 ( 含中断学习时间 ) 最长可达 228

230 8 年 第二十六条学生每学年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 经考核合格的课程按学分计算不少于学年规定学分 2/3 者 ( 统计时, 考试 考查课程均列入计算, 一门课程分上 下两学期开设的按其各自学分计入总数 ), 可以升级 学生升级后, 其不及格课程分别依照本规定之第十五条 第二十四条, 由分院安排补考或重修 第二十七条毕业班学生因重修课程多, 无法跟原班级正常学习的, 原则上应转入下一年级 第二十八条学生未能升级或转入下一年级时, 原已取得学分的课程 ( 含实践课 ), 可予承认 第二十九条学生累计取得的学分数比教学计划规定数少 10 个学分及以上者, 分院按学年给予学业警告, 并通知学生家长 第六章休学与复学第三十条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 学生申请休学, 或者分院认为应当休学者, 可以休学 第三十一条学生休学一般以一学年为期, 累计不得超过两次 时限不得超过三学年 第三十二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可允许休学 : 1. 因病经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证明须停课治疗, 且治疗时间占一学期总学时 1/3 以上的 ; 2. 学生因故请假, 一学期中累计请假时间超过该学期总学时 1/3 的 ; 3. 因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在校学习的 第三十三条休学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 学生家长签字同意并出具相关证明, 经分院批准后, 报学院备案 第三十四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在学习期间申请参与社会创业 就业实践 勤工助学等活动 对年满 16 周岁, 且已获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 限选课总学分 60% 以上的学生, 需要工学交替 分阶段完成学业的, 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共同提出申请和计划, 经分院批准并报学院备案, 可办理休学手续 第三十五条学生休学期间, 其学籍保留, 户口不做迁移, 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的待遇 ; 因病休学的学生, 其医疗费用自理 学生休学, 须在一周内办理手续离校, 分院和学院对其在外活动不承担管理责任 第三十六条学生休学期满后, 分别按以下条款办理 : 1. 学生休学期满, 应于学期开学前持有关证明, 向原所在分院申请复学 2. 因病休学的学生, 申请复学时须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健康证明, 并经分院复查合格, 方可复学 3. 休学期间有违法乱纪行为的, 取消复学资格和学籍 第三十七条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 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 的, 应当保 229

231 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第三十八条学生复学后原则上转入下个相应年级原专业学习, 也可根据分院的实际情况转入下个相应年级同一大类相近专业学习 第七章转专业与转学第三十九条学生一般应在被录取分院完成学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可申请转专业或转学 : 1. 经分院认可, 学生在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专长, 转专业或转学更有利于其能力与专长发挥的 ; 2. 学生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 经分院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检查证明, 确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 但能在本院其他专业, 或是其他高等院校开设而本院没有开设的专业学习的 ; 3. 学生复学时本专业无后续班级的 ; 4. 应转入下一年级但本专业无后续班级的 ; 5. 学生确有其他特殊困难, 无法继续在原专业学习, 经学院认定必须转专业或转学的 第四十条分院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 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但必须由学生签字认可后, 报经学院和省教育厅批准 第四十一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能转专业或转学 : 1. 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 2. 四 五年级的 ; 3. 招生时确定为定向 委托培养的 ; 4. 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 5. 在学期间已有过一次转专业或转学的 ; 6. 应予退学的 ; 7. 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四十二条学生转专业 转学必须由本人在学年结束前两周提出申请 第四十三条对申请转专业或转学的学生, 应当本着公正性原则, 兼顾个性发展的需要, 分别按以下条款办理 : 1. 在本分院范围内转专业, 由本人申请, 所在分院批准, 报学院备案 ; 在分院间转学, 由本人申请, 经转出分院和转入分院分别签署意见, 报学院和省教育厅批准 2. 申请转出本院者, 须经所在分院同意, 学院审核, 报省教育厅批准后, 发函向拟转入学校联系 3. 申请转入本院者, 须由原所在学校提供同意转出的公函和学籍材料, 经学院审核和拟转入分院同意, 报省教育厅批准后, 凭学院出具的同意接收函件, 至转入分院办理手续 4. 学院对转专业或转学手续的受理时间一般为每年七月上旬 230

232 5. 凡申请转学 转专业的学生未获批准之前, 应在原校或原专业学习, 不得先到拟转入学校或专业试读, 后办转学或转专业手续 第四十四条转专业和转入本院的学生, 其课程考核均应按转入专业的要求进行, 所缺课程可通过插班学习或自学等方式补修并参加考核 学生修完转入专业的全部课程, 并取得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 第四十五条学生因故不能完成五年制高职教育学业的, 允许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提出申请, 经所在分院同意后, 可转至其所属中专的相应年级学习, 并分别报学院和省教育厅备案 第八章退学第四十六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经分院批准, 应予退学 : 1. 不论何种原因 ( 含休学 重修等 ), 超过规定在校修业年限的 ; 2. 休学期满, 逾期一个月不办理复学手续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 3. 经指定医院确诊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意外伤残, 不能正常在校学习的 ; 4. 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不参加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 5. 超过学院规定期限不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 6. 本人申请退学, 经劝说无效的 ; 7. 因其他原因, 经分院认定必须退学的 第四十七条退学不属于对学生的处分 分院批准学生退学, 须经分院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并向学院提交办理意见, 由学院向省教育厅备案 第四十八条学生退学的善后问题, 按下列条款办理 : 1. 对退学的学生, 分院须通知到其家长并出具退学决定书送交学生本人 2. 退学学生应在分院规定期限内办理退学手续离校, 档案 户口迁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3. 因患病或意外伤残退学者, 要求其家长或抚养人负责领回 4. 分院对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按本规定第七十七条出具相应的证书或证明 学生未办理退学手续擅自离校者, 可不发任何证明 第四十九条退学学生不得申请复学 第五十条学生对退学决定有异议的, 可参照本规定第六十五条 第六十六条 第六十七条 第六十八条办理 第九章纪律与考勤第五十一条学生应热爱祖国, 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院 分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 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 ; 锻炼身体, 讲究卫生 ; 关心集体, 爱护公物 ; 讲究文明礼貌, 遵守社会公德, 创造和维护文明 整洁 优美 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五十二条凡分院安排的教育教学活动 ( 上课 自习 实验 实习 军训 劳动等 ) 和组织的集体活动均应进行考勤 学生因故不参加或不能按时参加的, 必须事先请假并获 231

233 得批准 凡未经批准或超假者, 均以旷课论处并根据其旷课时数 情节和认识态度进行批评教育, 直至纪律处分 第五十三条旷课 1 天按 6 学时或当天实有课时计入考勤 第十章奖励与处分第五十四条学院 分院对德 智 体 美等全面发展或者在思想品德 学业成绩 专业技能 科技创造 锻炼身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十五条对学生的表彰和奖励可以采取授予荣誉称号 颁发奖学金等多种形式, 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表彰和奖励可分为 : 口头表扬 通报表扬, 颁发奖状 证书 奖章 奖品和奖学金, 有关材料记入学生档案 第五十六条学院设立创新成果奖励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凡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并得到实际应用 ( 有县以上相关部门的证明 ), 或取得国家专利, 或在省级以上教育 科技行政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 或在全国性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者, 均可向所在分院提出申请, 分院审核确认后报学院批准, 给予相应的奖励学分 2~4 学分 第五十七条学生有违法 违反学院或者分院各项规章制度的, 由分院视情节轻重, 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处分有以下五种 :1. 警告 ;2. 严重警告 ;3. 记过 ;4. 留校察看 ;5. 开除学籍 第五十八条学生留校察看期为一年, 从发文之日计算 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 一年内有明显进步的, 可解除对其留校察看 ; 经教育不改的, 可延长留校察看期或开除学籍 留校察看的学生在毕业前未能解除对其察看的, 先办理结业, 待其察看期满后, 经本人申请, 所在分院考察同意, 可换发毕业证书 第五十九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可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 1. 违反宪法, 反对四项基本原则 破坏安定团结 扰乱社会秩序的 ; 2. 触犯国家刑律, 构成刑事犯罪的 ; 3.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 性质恶劣的 ; 4. 由他人代替考试 替他人参加考试 组织作弊 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 5. 剽窃 抄袭他人研究成果, 情节严重的 ; 6. 破坏公共或他人财物 偷窃 酗酒 赌博 打架斗殴 侮辱诽谤他人, 影响恶劣 后果严重而又屡教不改的 ; 7. 一学期旷课超过 60 学时或在校期间累计旷课超过 90 学时的 ; 8. 其他违反学院 分院规定, 严重影响分院教育教学秩序 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 侵害其他个人 组织合法权益, 造成一定后果的 第六十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 须由分院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并向学院提交办理意见和决定, 由学院向省教育厅备案 第六十一条对学生的处分, 应当做到程序正当 证据充分 依据明确 定性准确 232

234 处分适当 第六十二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 分院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六十三条对学生作出处分, 分院应将处分决定书送交学生本人并通知其家长 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 理由及依据, 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第六十四条学院和分院应分别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 退学或者违规 违纪处分的申诉 分院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分院负责人 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教师代表 学生代表组成 第六十五条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 在接到处分决定书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 可以向分院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十六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 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 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 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 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分院重新研究决定 第六十七条学生对复查结论有异议的, 在接到分院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复查结论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 可以按程序向学院乃至进一步向省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十八条从处分决定或者复查结论送交之日起, 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 分院 学院或者省教育厅相应地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六十九条被开除学籍的学生, 由分院发给学习证明 学生按分院规定期限离校, 档案 户口迁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十一章试行主修与辅修制第七十条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 知识能力结构的综合要求, 鼓励学生努力扩大知识面, 实现学科间交叉渗透, 培养复合型人才, 试行主修与辅修制 第七十一条主 辅修系指以就读专业为主修, 其它专业为辅修 申请辅修的学生应修读辅修专业的主要课程, 其学分应不少于 20 学分, 辅修学分不能替代主修专业必修课和限选课的学分 第七十二条学生取得主修专业规定的毕业学分, 并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学完辅修专业要求的课程, 取得相应的学分, 可分别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和写实性辅修专业证明书 第十二章毕业 结业与肄业第七十三条学生毕业前夕, 由分院作全面鉴定 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 学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 ( 包括实践 实习及毕业设计 ), 取得规定学分, 德 智 体达到毕业要求, 经学院审核批准, 准予毕业, 并由学院发给毕业证书 第七十四条对部分提前修满毕业所规定学分的学生, 可提前为其办理离校手续, 其毕业证书和派遣报到证与同届毕业生一起发放 第七十五条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 学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 ( 包括实践 实习及毕 233

235 业设计 ), 但未取得规定的学分, 或有主要课程 体育课 实践性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 ( 论文 ) 不及格, 不得毕业, 作结业处理, 发给结业证书 学生在结业三年内, 由本人申请, 参加原所在分院认可的重修或补考, 修满最低毕业学分, 或补考不及格课程 补做毕业设计 ( 论文 ) 及格后可换发毕业证书 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 第七十六条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及以上, 且所学的课程考核合格, 发给肄业证书 ; 在校学习时间少于一年的只出具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单或证明 第七十七条毕业生审核工作由学院和分院共同负责, 并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 毕业证书发放工作每年安排一次 第七十八条毕业证书 结业证书 肄业证书若遗失或者损坏不能补发, 可由本人提出申请, 经分院核实后, 学院出具省教育行政部门印制 验印的毕业证明书 第十三章学籍档案管理第七十九条学生的学籍由学院实行电子化管理, 分院也应建立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 学生毕业后, 学院和分院分别留存毕业生永久性相关电子档案 第八十条分院应定期上报学籍材料 分院需指定专人, 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六周将本学期学生注册 升级 休学 复学 转学 转专业 退学 开除等学籍变动情况上报学院 学院每学年与分院核对一次学籍材料, 并将学籍变动情况录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第八十一条对学生的奖励 处分材料, 分院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分院文书档案和学生本人档案 第八十二条学生 学籍卡 成绩表 体检表 奖惩决定 毕业生登记表 等书面学籍档案材料由所在分院保管 学生毕业 结业或退学时, 由分院代表学院转至有关接收单位 第十四章附则第八十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各分院, 各办学点参照执行 各分院可根据本规定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八十四条本规定自 200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第八十五条本规定由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处负责解释和修订 教学档案管理细则 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 图表 声像载体等材料, 以及反映教学运行 教学管理和教学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材料, 均属教学档案 教务处 系 ( 部 ) 及相关教学管理部门要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及日常工作计 234

236 划 第二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基础建设之一 教学档案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及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也是学校档案管理的重点 第三条教学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以确保完整 准确 系统和安全, 便于开发利用 教学档案管理实行教学单位集中统一管理为主的原则, 由教学主管负责管理各专业的教学文件材料 第四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实行教学工作与教学档案建档工作同步管理, 做到布置 检查 总结 评估教学工作的同时, 也要做好教学档案布置 检查 总结 评估工作 下达教学任务与提出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同步 ; 检查教学工作与教学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情况同步 ; 评审鉴定教学质量 教材 毕业论文 教学成果与审查 验收档案材料同步 ; 上级评审材料 奖励 教师考核晋升与档案室出具归档证明同步 第五条教务处和其他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并须由专人负责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统一管理本部门的教学文件材料, 并按期向学校档案室办理移交 第六条各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 包括底稿 ), 都必须由档案员收集齐全, 分类积存, 于下一学期初, 整理立卷, 凡属永久性保存的教学档案一律移交室校档案室保存, 不属永久保存的材料由各教学管理部门保存 ( 二级管理 ) 第七条逐步实现教学档案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第二章岗位职责第八条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的职责 1. 组织学习贯彻 档案法 及有关方针 政策 法规, 把教学档案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 在经费 用房 设备 人员配备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各项待遇方面提供条件 2. 定期检查和研究解决教学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九条教务处的职责 1. 制订和健全有关管理制度, 切实做到把教学档案管理全面纳入教学管理之中, 并监督各部门执行 2. 加强与学校档案室联系, 共同做好有关教学档案归档的业务指导 监督和检查工作, 保证教学档案质量 第十条其他教学管理部门主任及档案工作人员职责 1. 做好本部门教学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 2. 将收集 积累的文件材料整理组卷装订, 做到组卷合理, 编目清楚, 标题准确, 装订整齐, 并及时将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教学档案向学校档案室移交 3. 做好暂时存放在本部门的教学档案的组卷 分类 编目 登记 保管 利用等工作 第十一条教研室职责 235

237 1. 负责收集教研室的典型教案 试题 试卷 重要备课记录等教学文件, 向所在部门档案员移交 2. 督促教师向本部门归档移交各种教学业务档案 第十二条档案室人员的职责 1. 负责全校档案人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2. 负责全校教学档案的接收 管理工作 3. 负责馆藏教学档案的借阅 利用工作 第三章归档范围第十三条教学文书档案 1. 上级及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决议 通报 指令 批复 条例 规定 制度等文件 ; 2. 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 3. 教学管理部门 教科室和教研室的工作计划与总结 ; 4. 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评估的总结 ; 5. 教学工作的各种上报材料 ; 6. 教学改革方案和总结 ; 7. 其他有保留价值的教学管理资料 教学文书档案由教务处 督导室和各教学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收集, 按学年建档 保管, 书面和电子稿各存一份 其中材料 1 2 由教务处归档,4 由督导室归档, 其它材料由各教学管理部门分管 第十四条教学业务档案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及其执行情况说明表 ;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报告 ; 2. 教材使用情况说明表 ; 3. 校历表 教学进程表 课程表 选修课安排表 课程授课计划表 班级日志 ; 4. 学期教学进度检查表 ; 5. 课程考核试题 标准答案 样卷和成绩考核质量分析表 ; 6. 各门课程的学生成绩和学分记载表 ; 7. 实验 实习 社会调查的计划 大纲及指导书 任务书 教材, 能反映实践教学情况的有关资料 ; 8. 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情况记载表 ; 9. 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 10. 学生学籍档案和毕业生情况调查表及分析报告等 教学业务档案由教务处 学工处和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收集, 按年级 专业建档 要指定专人负责, 书面和电子稿各存一份 其中材料 由教务处建档, 毕业生情况调查表由学生工处建档, 按专业每届选留 10 份, 其它材料由各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建档 236

238 学生学籍档案 ( 全校学生总名册 ; 学籍卡 ; 招生办公室批准的录取名单 ; 保留入学资格 休学 复学 退学 试读等文件 ; 在校学生人数变动统计表 ) 由教务处负责管理 学籍卡按班级建档, 其余材料按学年建档 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备一份给学工处 教学业务档案在学生毕业后交档案室保管, 由档案管理员统一编号管理 不及格试卷和补考试卷须保留至学生毕业后一年 第十五条教师业务档案 1. 教师工作情况登记表 ; 2. 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 论文 专著 编写的教材及参考书 译文 教科研成果材料等 ; 3. 有关教学质量 业务水平的考评及奖惩材料 ; 4. 业务 技术培训等继续教育材料 ; 5. 学历证书复印件 任职资格 聘约等材料 教师的业务档案主要由教务处 教科室 各教学管理部门和校长办公室收集 建档 保管 其中, 材料 1 3 由教务处建档, 材料 2 由教科室建档, 材料 4 由各教学管理部门收集, 督导室协助提供相关数据, 材料 5 由校长办公室收集建档 第四章检查考核第十六条教务处每学期对档案资料按相关规定进行检查, 督促各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完整地收集好档案资料 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报各教学管理部门 第十七条督导室每学年组织考核小组对于各部门的档案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计入部门考核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学校体育工作是指学校的体育课教学 课外体育活动 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 ; 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 ; 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增强组织纪律性, 培养学生的勇敢 顽强 进取精神 第四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 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 注意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 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237

239 第五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第六条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行政部门领导下, 由教务处组织实施, 并接受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第二章体育课教学第七条学校应当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 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中职一 二年级, 高职一 二 三 四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 第八条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符合学生年龄 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 气候条件 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条件, 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操场教学上课前体育委员与任课教师联系, 问明上课内容与要求, 组织值日学生布置场地 器材 下课后及时收拾归还原处 上课时间到后, 体育委员应迅速按教师指定地点集合整队, 要求做到快 静 齐 检查出勤人数 装备和佩戴是否符合要求 上体育课应穿运动装和运动鞋 不得穿大衣 裙子 皮鞋 拖鞋 戴围巾 戴帽子 不得佩戴金属装饰物, 做器械体操和投掷练习时不得戴手套 伤病及例假学生应站在排尾, 听候教师安排, 参加见习 上课时体育委员应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 迟到 早退者应向教师报告, 经允许后方能入列或离队 在练习过程中, 要发扬社会主义体育道德风尚, 尊师爱生 团结互助, 严格要求, 勤学苦练, 听从指挥, 遵守纪律, 未经允许不得离开练习场地 练习要有科学性, 要循序渐进 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练习结束后要做整理活动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做器械练习时. 要检查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练习者进行练习时要有人保护, 不得擅自一个人练习 第十条成绩考核体育成绩的考核, 以课内为主, 课内外相结合, 考绩与考勤相结合, 达标与表现相结合的全面考核方法, 以体育课为中心推动早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凡身体正常的学生, 达到下列三项要求, 即为体育合格 体育课坚持出勤, 不无故缺课, 体育课成绩及格 经常坚持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的测验 每天坚持认真做好广播操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凡属下列三项之一或以上者, 均为体育不合格 : 体育课成绩不及格 毕业前未达到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及格 等级者 ; 广播操和课外活动不合格者不发毕业证书, 三好学生 的评定, 好以上 (75 分以上 ) 238

240 评分办法和等级标准 : 90 分以上优秀 80 分 ~89 分良好 70 分 ~79 分中 60 分 ~69 分及格 59 分以下不及格体育考核不及格经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应重修, 重修有困难的, 前再补考一次 因缺课不及格的不能补考, 必须重修 第十一条课内 课外的考勤及请假制度课内考勤由任课教师对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和表现进行记载 于学期结束前予以评定 早操的出勤情况, 由各班级体育委员负责检查记载体育教研室负责抽查 于学期结束前予以评定 病假必须持有医务部门的病假证明 公事假必须持有班主任的签字证明 证明必须在课前交往任课教师 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办理请假手续的也必须在事后及时办手续 否则作旷课处理 第十二条对病残学生和体育课免修的要求凡要求病残免修的学生必须有本人申请和医务部门的证明, 经教务处批准方可免修 对病残免修的学生, 体育教研室负责安排进行适当的体疗保健活动, 促使他们早日康复 第三章课外体育活动第十三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 生动活泼 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 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 ( 含体育课 ), 每天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四条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 学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 野营和举办夏 ( 冬 ) 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第十五条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十六条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 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 第十七条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 单项分散 基层为主 勤俭节约的原则 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239

241 第十八条学校体育竞赛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体育竞赛制度和规定, 树立良好的赛风 第五章体育教师教学规范第十九条教师应具有存志高远率先垂范的品质, 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 严谨笃学态度和较高业务水平 第二十条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把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 做为我们教育和教学的指导思想 服从组织分配, 努力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第二十一条能主讲 2 门以上课程教学内容, 讲解简明达意, 示范力求完美准确, 教法多种多样的组织教学 第二十二条要实行民主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了解和掌握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第二十三条认真备课, 编写好学期教学日历, 写好每周教案, 做好课前一切准备工作 上课时要向学生公布 教学大纲 和 考核标准 及课堂要求 课后做好小结, 认真填写 备忘录 第二十四条教师应提前五分钟到场地, 按时上课下课, 上课着装, 要整洁得体, 仪表大方, 不能带墨镜 手饰, 不能带手机 做到身体力行, 为人师表 第二十五条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 教学中要以人为本,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教育 第二十六条因故不能上课者, 一般应提前一天向教研室主任申请, 征得同意后, 填写代课申请表备案, 同时上报部办公室 第二十七条要认真学习和执行 体育教学中预防学生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规定 的要求, 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严密组织教学, 尽量避免运动意外伤害的发生 第二十八条严肃课堂纪律, 每次课都要点名考勤, 对缺席者要做详细记录, 每学年将累计的出勤次数填在考核簿上 个别违纪学生, 劝导不听, 严重影响教学者, 有权停止学生上课, 以旷课论 第二十九条尊重学生人格, 关爱学生 严禁打骂学生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讽剌和挖苦学生 第三十条考查及评定学生成绩时, 要严格按 体育课程考试大纲 执行 公正准确, 认真填写成绩, 严禁徇私舞弊 第三十一条不允许私自请人代课 代别人课 调课, 擅自停课 缺课 离岗, 涂改学生成绩 这些均视为重大教学责任事故 第三十二条爱护体育场地器材, 加强使用管理, 按时送还, 如有丢失或损坏, 按赔偿制度处理 第六章场地 器材 设备和经费 240

242 第三十三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 器材 设备标准, 有计划地逐步配齐 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 新建 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 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 设计和建设 第三十四条学校制定体育场地 器材 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 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任何个人不得侵占 破坏学校体育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 设备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 予以妥善安排 第七章附则第三十六条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图书馆规章制度 第一章图书馆工作规则第一条学生凭胸卡进入阅览室 第二条夜自习开始时, 轮到阅览的班级, 统一在班级门口整队, 在导护教师的指导和班干部的带领下, 有序进入阅览室 第三条晚修阅览时间 : , 中间不得回教室,20 50 后学生直接回宿舍 ; 第四条纸质阅览室为开架阅览, 每次限拿 1 本, 结束后物归原处, 电子阅览室一人一个机位 第五条爱护杂志 报纸, 自觉维护好阅览用电脑, 不得擅自带出室外, 不准撕剪报刊杂志中的画页 资料, 不准利用电脑做与阅览无关的事 如有损坏, 照价赔偿 对私自带走或故意损坏报刊杂志者加倍赔偿, 恶意破坏阅览用电脑的, 给予纪律处分, 结果通报班主任和有关部门 第六条自觉维护室内秩序, 服从工作人员管理, 保持安静, 不准有任何妨碍他人学习的言行 第七条自觉保持室内整洁, 不准在室内吃零食, 乱扔物品, 不做与阅览无关的事 阅览结束要做好整理和清洁工作 第八条负责阅览室的导护老师要不间断地巡视阅览室,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章图书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学校成立图文信息中心, 日常工作归教务处统一管理, 设图书馆馆长 1 名, 享受教研室主任待遇, 设专职图书管理员若干名 第九条图书馆馆长职责 1. 负责图文信息中心工作的整体规划 日常管理 统筹协调等工作 2. 制定图书馆岗位职责 规章制度, 并督促执行 241

243 3. 负责图书馆人员的政治与业务学习 检查与考核工作 4. 收集出版发行信息, 负责新书 报刊 设备等采购计划的制定与报批工作 5. 经常分析 统计入藏图书文献采访 典藏 阅读流量等数据 6. 负责图书危害性图书咨询 信息发布等工作 7. 负责采购图书资料的验收 登记 分类 编目 加工 统计等工作 8. 负责图书馆文献资料归档和资产管理工作 9. 负责与兄弟院校图书馆联系, 做好学习交流工作 10. 负责学校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的统计 审批 征订 分发 退订 报销等工作 11. 负责图书馆安全工作 人员加班统计报批等工作 12.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 1. 负责学校图书 杂志 报纸的订购 维护 借阅及教育教学资料的整理与保管工作 2. 主动做好新图书的校对登帐 分类编目 上架管理等工作, 力求准确 规范 3. 认真做好期刊征订 登录 分类 发放等工作, 收藏资料科学归类, 陈放合理 4. 及时裱糊 修补破旧图书等资料, 提高图书使用率 5. 做好书库的防火 防盗 防蛀 防尘 防霉等工作, 确保图书安全和师生安全 6. 坚守岗位, 按时开放, 不迟到, 不早退, 工作时间不擅离岗位 7. 完善书刊阅览 电子阅览 外借 赔损等规章制度, 并严格执行 8. 做好新书介绍工作, 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活动和征文比赛 9. 加强对阅览人员看书习惯的引导, 以及爱书 爱集体的教育 10. 及时总结管理经验, 搞好图书室安全 卫生工作, 提高图书管理水平 11. 协助馆长做好教学参考用书的整理 分发等工作 12. 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任务 第三章图书馆借阅规则第十一条图书只限本校师生, 教职工 学生借书须凭本人借书证 第十二条开放时间 : 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 第十三条借 还书时, 必须自觉遵守纪律, 保持安静, 注意清洁卫生, 禁止喧闹, 不得乱抛纸屑 果壳, 不得随地吐痰 服从图书室工作人员的管理 第十四条借书数量 : 教师所借学科的教学参考书, 最多不得超过 5 本 文艺书籍可借 2 本 ; 学生限借 1 本 第十五条借书期限 : 教师借教学参考书借期为一学期, 文艺书籍为两周, 必要时可续借两周 ; 学生借书借期不得超过二个星期, 必要时可续借一周 学期结束前半个月, 必须全部还清所借书籍 第十六条读者对所借图书须倍加爱护, 凡有遗失 污损 撕页, 按情节轻重进行赔偿或罚款 242

244 第十七条教职工离退休 或调到外单位工作前, 学生离校毕业前须还清所借全部图书 第四章图书馆借阅违规处理办法第十八条一般违规处理 1. 不遵守借阅规则, 有意扰乱借阅秩序, 经批评教育无效者, 劝其离馆, 不得借阅 情节严重者报学校保卫部门处理 2. 在馆内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吸烟 吃零食者, 责成其清扫并批评教育, 屡教不改者列为图书馆不受欢迎的人 3. 冒用他人借书证, 一经发现立即扣留, 并追查借书证来历, 视情况给予不同处理 使用他人遗失的借书证借书以窃书论 4. 损坏图书馆设施, 须赔偿材料及修理费或按原价赔偿, 有意破坏者送公安部门处理 破坏防窃装置以偷窃论处 第十九条逾期处罚 1. 在各借书处外借的图书到归还日期不归还, 每过期 1 天罚款 0.10 元 2. 有过期书刊不清还者暂停借阅书刊 第二十条污损赔偿 1. 污损书刊条形码每条罚款 1 5 元 2. 污损所借书刊, 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处罚 : 涂污所借书刊 ( 包括划线 圈点 批注以及墨 油 水渍和烘烤等 ) 情节轻微, 不影响书刊正常使用, 经批评教育认错态度较好者可免予处罚, 否则按书刊原售价的 5-10% 赔偿 ; 污染较重或已有损坏, 但内容 ( 含封面 目次 ) 尚完整, 根据修复的难易程度分别按书刊原售价的 % 赔偿 ; 损毁严重, 已无法修复, 或内容被涂污, 影响正常使用者, 按遗失处理 ( 被污损的书刊归赔偿者 ) 第二十一条遗失赔偿所借书刊丢失, 原则上可以同样版本的实物赔补 不能以原版本实物赔补的, 根据书刊出版年代 珍贵程度按书刊价 ( 多卷书为全套价 期刊合订本为全年价加装订费 ) 的 2 50 倍赔偿 具体办法是按图书出版年代, 自赔偿年份前推每 5 年为一赔偿时段, 依次按书刊价的 2 倍 3 倍 4 倍等进行赔偿 赔偿时如已超过借阅时限, 过期费照收 赔偿书刊在一个月内找到, 可凭赔偿收据退回赔款, 过期费照收 超过一个月不能办理退赔 第二十二条偷窃 破坏书刊处罚 1.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偷窃书刊行为 : (1) 未办理借阅手续而将书刊带出借阅台外, 经提醒仍不听从者 ; (2) 私自将未办理外借手续的书刊藏匿于身上者 ; (3) 盗用他人借书证或用他人遗失的借书证借书刊者 ; (4) 掉包 还书以次充好 撕割章页导致书刊内容残缺者 ; (5) 破坏防盗检测装置者 243

245 2. 处罚办法 (1) 严肃批评教育, 责令写出书面检查并报告所在班级, 情节严重或态度恶劣者报学工处通报全校, 由学校给予纪律处分 ; (2) 扣押借书证, 停止借阅 ; (3) 处以书刊价 20 倍以上 ( 至少 100 元 ) 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视听资料 电子文献赔偿规定 1. 损坏硬件设备, 照原价赔偿, 加 10 元安装费 ; 有意损坏硬件者, 加原价 3 5 倍罚款 2. 损坏磁盘 ( 带 ) 光盘, 要求买原磁盘 ( 带 ) 光盘 ( 正版 ) 赔还, 另交加工费 1 元 若买不到原版磁盘 ( 带 ) 光盘, 照下述 条规定赔偿 有意偷窃者, 除追回原件外, 照原件购买价 5 10 倍罚款 3. 损坏检索磁盘 ( 带 ) 光盘一期, 按全套磁盘 ( 带 ) 光盘原价赔偿 4. 损坏单片磁盘 ( 带 ) 光盘, 照原价 3 倍赔偿 5. 损坏多卷磁盘 ( 带 ) 光盘, 照全套原价 2 倍赔偿 第五章图书采购规定第二十四条坚持以用而藏的采购原则 采购人员应深入了解学校专业设置 科研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 以及各门课程所选用的主要参考书, 注意收集文献利用情况的反馈信息, 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十五条根据学校专业设置, 结合本馆藏书特点, 坚持以专业图书为主, 适当照顾全面性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坚持立足于当前需要, 宏观考虑未来发展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定期收集读者的增订意见, 根据需要及时补充图书 第二十八条经常走访书库和阅览室, 熟悉馆藏, 了解各类图书所用情况, 对成套图书 版本修订的图书进行查漏补缺 第二十九条根据泰州市图书采购的相关规定, 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图书 第三十条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 做好付款报账工作, 及时催索发票, 清理账目 第六章其他第三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文印室管理制度 学校专门设立文印室, 日常工作归教务处统一管理 设专职文印人员若干名 第一条文印室工作人员职责 1. 负责文印室纸张 设备的订购, 日常维护, 登记报帐, 试卷等教学资料的整理与 244

246 保管工作 2. 主动记好工作台帐等工作, 力求准确 规范 3. 做好文印室的防火 防盗等工作, 确保设备安全和师生安全 4. 自觉做好印制的试卷的保密工作 5. 坚守岗位, 按时开放, 不迟到, 不早退, 工作时间不擅离岗位 6. 完成领导交给的其它工作任务 第二条来稿须经教务处或教学系 ( 部 ) 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印制 第三条因紧急需加班的文件, 须由学校分管校长批准后协商解决 第四条印件较多时, 经教务处负责人同意后, 可延缓文件印制时间 第五条各科复习资料必须由教研室主任签核经教学系 ( 部 ) 主任审阅, 教务处同意后交文印室印制 第六条来稿字迹务须清楚, 以免打印错误, 并应注明需印的份数和需用日期 第七条取稿时, 须在来稿记录上签字后方可取走, 严禁学生进入文印室, 严禁学生代领印制材料 第八条如不符合上述规定, 文印室可将来稿退回, 因此延误交件时间的责任, 由送件人负责 第九条文印室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接受来稿承印, 外来稿件必须经学校校长批准方可印制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45

247 上课规范 一 课前规范 : 预备铃响后, 学生迅速回到座位, 关闭所有通讯设备, 准备好书本和学具, 做到不迟到 不早退 不旷课 严格按课表上课, 老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检查教案 教材 教具是否就绪 注重仪表, 严禁酒后进课堂 预备铃响到教室门外等候, 并关闭所带通讯设备 二 课堂规范 : 上课铃响后, 老师走到讲台, 面对全体学生说 上课, 班长喊 起立, 学生迅速起立, 保持立正的站姿, 老师说 同学们好, 学生还礼 老师好, 过后老师说 请坐, 学生迅速就坐并保持安静 学生上课时要坐姿端正, 讲究用眼卫生 认真听课,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做好笔记 有问题发问, 先举手征得老师同意后方可回答, 回答要声音响亮 口齿清楚 迟到的学生必须从前门进入并喊 报告, 经老师同意后, 方可进入教室 老师上课时必须讲普通话, 语言文明 准确 生动 板书工整 规范 学生发言时老师要耐心听取, 不得随意终止或打断学生的发言, 学生回答完毕后, 要做鼓励性评价 练习时要加强巡视, 耐心指导 尊重学生, 严禁讽刺 挖苦学生,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得随意将学生撵出课堂 不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 不得坐着上课, 不无故离开教室 三 课后规范 : 下课铃响后, 老师宣布 下课, 班长说 起立, 老师说 同学们再见, 学生还礼 老师再见, 老师走出教室学生方可离开教室 下课后学生尽可能休息, 不得在走廊追逐奔跑或做打球等剧烈危险动作 要保持教室及上课场地整洁 每节课下课后, 值日生及时擦净黑板, 整理好讲台, 清理好上课场地, 协助下一节课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四 其它要求 : 自习课, 学生要认真复习功课或做作业, 保持安静, 不得随意走动和离开教室 班主任老师要随时注意巡查自习课情况 体育课等室外课, 学生必须提前 5 分钟到达上课现场, 要根据科任老师的要求进行, 未经老师许可不得离开上课现场 实验 实训课, 学生必须提前 10 分钟, 配备好学习材料和学具, 在科代表的带领下, 从教室整队出发, 提前到达实验 实训场所, 要听从老师的安排, 填写好设备使用清单, 要遵守操作规程, 爱护实验 实训器材, 结束时要清理好现场, 整理好工具, 不得提前离开 指导老师不得擅自离开实验 实训场所 246

248 校内实训基地常规管理考核细则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在校内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 实践教学质量, 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规范 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常规管理, 特制定本细则 考核项目 人员管理 ( 共 10 分, 每小项 5 分 ) 制度建设 ( 共 10 分, 每小项 5 分 )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实验实训场所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管理人员和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在实训区办公, 有考勤记载 有安全 卫生及管理规章制度 有技能教学计划, 重落实 质量高 有设备清单, 帐物相符 A 等级 B C 得分 资产管理 ( 共 20 分, 每小项 4 分 ) 展示贵重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定期检查, 有故障及时维修 仪器设备添置与报废, 有计划报告, 及时调试和入账 有实验实习用料清单, 使用情况记载 实训大纲等齐全, 内容规范, 计划安排合理 教学管理 ( 共 20 分, 每小项 4 分 ) 使用记录表等材料齐全 实验实训开出率高 效果好 基本信息或统计报表上交及时 准确 为其他系 ( 部 ) 提供教学资源服务 室内室外整齐 清洁, 器具布局合理 目视管理 ( 共 20 分, 每小项 5 分 ) 有展板公布当日实训项目 班级 人数及场所 各实训场所张贴标语, 明确标识区域线 警示线, 张贴主要设备的操作流程图 用提示板提醒学生完成任务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对学生进行安全 操作规程教育 学生管理 ( 共 20 分, 每小项 5 分 ) 学生整队进 出实训区 实训期间学生管理规范, 无迟到 早退 中途脱岗等不良现象 有专人进行学生实训情况巡查 总 分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47

249 第五部分教学质量管理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 苏联院 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号 ) 文件精神, 进一步推进各分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 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规范教学行为 加强教学管理 监控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彰显五年制高职的办学特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 特制定本意见 一 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教学督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 建立教学督导制度, 是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标志 通过教学督导对学校教学工作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监督 检查 评价与指导, 能够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遵循教育规律, 依据教学规范健康有序地进行, 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 2. 教学督导能够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加强教学督导工作, 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促使教师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 加强教学研究, 增强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 加强教学督导工作, 能够规范学生的学习 生活行为, 促进学生追求进步, 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校形成良好学风 3. 教学督导有利于形成教学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教学督导是依据教育教学法规 制度 规范 标准, 引导教育教学行为, 督查教学过程及结果, 查找问题与差距, 分析与解决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过程 它有利于形成教学管理长效机制, 提升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标准化 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 建立健全教学督导的组织机构 1. 各分院应独立设置教学督导室 教学督导室是学校教学咨询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 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 相对独立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行使对教学管理 教学活动及教学质量的监督 检查 评估和指导职责 2. 教学督导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 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责任心强, 教学效果好, 作风正派 具有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有行业及企业的实践经历, 有一定的组织 管理和协调能力 3. 学校教学督导人员由校长聘任, 每所分院专职教学督导员原则上不少于 3 人, 同时还应聘任部分兼职督导人员 4. 在教学督导室的指导下, 各系 ( 部 ) 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本系 ( 部 ) 常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工作 三 教学督导室的任务与职责 248

250 教学督导通过 督,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通过 导, 明确要求, 防范问题 1. 受校长委托, 调查 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管理制度和有关决策贯彻落实情况, 提出改进建议 2.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及有关教学文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分析 ; 对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师资培养 教科研工作等情况进行督查 3. 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提供教学分析报告 ; 对课程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 教材 考核评价等开展督查 评估和指导 帮助 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确保教学质量 ; 会同教学管理部门开展教学检查 教学评价和教学评优等活动 4. 对教学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和系 ( 部 ) 教学组织与管理等工作进行督查 指导和评价 5. 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安排 工作流程 实习效果等进行跟踪了解和督导 6. 检查学生上课情况, 了解学生课内外学习情况, 及时反馈学生在教学中的信息 ; 参与学校考试巡视和试卷检查与分析等工作, 严肃考风考纪 7. 对教师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等教学表现进行评价, 激励广大教师增强荣誉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 8. 开展专题调研, 广泛听取教师 学生 企业 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提出加强学风建设与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9. 负责教育教学督导的信息收集 处理和反馈工作 四 推进教学督导制度建设 1. 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工作例会制度, 由校长组织召开教学督导工作例会, 制订学年 学期教学督导工作计划, 并组织实施 总结教学督导工作, 研究 处理教学督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2. 健全教学常规督导制度 各分院依据教学管理规范, 建立教学文件资料检查 听课 作业批改检查 考纪考风督察 实践教学及效果督查 评教评学 教学事故处理 督导结果通报 问题处理反馈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督导制度, 以确保督导工作对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监控和督导制度有效实施并取得成效 3. 健全教学督导信息平台有效运行制度 各分院教学督导室要建立教学督导简报 校园网栏目与网页等教学督导信息平台, 定期发布教学督导信息, 推介教育教学中的先进事例, 通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违纪违规事例, 提出有关教学质量的共性问题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开展专题研究, 有效发挥教学督导信息平台的功能 五 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督导机制 1. 加强教学督导工作, 必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 学生家长及政府部门对学校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与用人单位深度融合, 形成合力, 共同培养人才 教学督导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 大胆实践, 建立督导主体 督导要素和督导形式多元化的教学督导机制 249

251 2. 教学督导工作要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督导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公开 公平 公正的原则, 鼓励表彰先进 批评鞭挞后进, 实行奖优罚劣 把教学督导和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 绩效评定 职称晋升 评优评先和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 逐步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督导运行机制 六 其它 1. 本意见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2. 各分院应结合本校实际, 制订实施细则, 办学点参照本意见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规范教学要求, 保证人才培养规格, 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制度, 特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学校各教学管理部门和全体教学人员应遵照执行 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教学 实训教学 考核 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 论文 ) 等, 主要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和质量标准如下 : 一 课堂教学环节质量 ( 一 ) 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中心环节, 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做到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重点突出 条理清楚 方法恰当 仪态大方 语言艺术 板书合理 联系实际 教书育人 气氛活跃 组织有序, 使学生获得知识 发展智力 培养品德 提高能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如下 : (1) 执教严谨, 认真负责 ; 教态自然大方, 和蔼可亲 ; 着装整洁 朴素 ; 言谈举止端庄, 为人师表形象好 ; (2) 认真授课, 严格按授课计划总表开展教学活动, 按时上下课 ; (3) 教学内容正确 充实 系统, 深度适宜,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并重视联系生产 社会和生活实际 ; (4) 课堂教学内容要优化, 环节要完整, 组织要合理, 思路要清晰, 结构要严谨, 衔接要自然, 能有效利用课时 ; (5)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启发性强,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适合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 (6) 善于突出重点, 根据教材内容体系 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及实际需要, 找准课 250

252 程重点和课堂重点, 在讲解时分清主次, 有详有略 ; (7) 讲课语言准确 简洁 流畅, 使用普通话 ; (8) 善于课堂管理, 教学组织紧凑, 教学活动生动有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 (9) 板书布局合理, 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内容简洁, 重点突出, 书写规范, 图表 准确 清楚 ; 教学环节 1. 教学态度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 4. 教学 (10) 以学生为本, 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功能, 突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 二 ) 质量标准 观测点质量标准备注 1.1 事业心 1.2 责任心 2.1 教学对象 2.2 知识目标 2.3 能力目标 2.4 学习提示 3.1 思想性 3.2 科学性 3.3 先进性 3.4 有效性 4.1 多样性 热爱教育事业, 事业心强 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 在品德 言行 举止 作风上为人师表, 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 对学 生体现人本关怀 工作责任心强, 对自己 对学生严格要求, 勇于善于管理 ; 备课认真, 讲课熟练 精神饱满 ; 教案讲稿规范 有特色 质 量高 熟悉授课对象, 教学目标明确 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 讲授新课前准确 简明扼要地向学生展示本教学单元的知 识目标, 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 在讲授新课前, 使学生明确在本章节的教学中, 应培养哪 些能力, 上课前做好这些教学目标的展示 通过教学目标的展示, 对学生就相应章节的学习提出要 求, 对学生复习和预习给予有效指导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合教学内容, 教育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内容正确 科学,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理论阐述准确, 概念清晰, 条理分明, 论证严密, 逻辑性强 讲课内容新颖, 注意知识更新, 及时 准确反映当代科技 成果与水平 ; 专业课中及时准确将新知识 新技术 新方法 新工艺介绍给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难点突出 信息量大, 注重学生能力 培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知识传播, 更注重方法传递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251

253 方法 5. 教学组织 6. 教学技能 7. 教学特色 8 教学效果 4.2 针对性 4.3 时代性 4.4 学法指导 5.1 导入新课 5.2 讲授新课 5.3 归纳总结 5.4 复习巩固 6.1 教态 6.2 语言 6.3 板书 6.4 课堂组织 7.1 艺术性 7.2 创新性 8.1 效果 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的学生状况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富有时代气息 ; 尽可能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 效果良好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给予指导, 指导自然 有效 导入新课自然 贴切, 目的性强, 使学生温故知新, 对本节课的内容 方法和理论阐述的思路有提示作用, 具有新颖性,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生动 完整,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突出重点, 讲清难点 ; 通过教学互动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张驰有度 归纳小结清晰 准确, 突出重点, 使学生对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解题的一般思想方法有准确的把握, 结尾生动有趣, 富有启发性 课前复习或复习课, 从新的角度使学过的知识重现, 做到安排合理 内容系统 重点突出, 使学生有新的收获 ; 复习方式新颖, 形式多样 衣着整洁 朴素, 仪表端正, 亲切和蔼, 举止文明 ; 教态自然大方, 为人师表 形象好 语言准确 简洁 流畅, 使用普通话, 声音宏亮 清晰 ; 语速快慢适中 ; 表达生动有趣, 抑扬顿挫, 以手势助说话, 以情感人, 并富有启发性 形象性和逻辑性 字体较清晰, 条理较清楚, 重点较突出, 比较简洁 ; 板面安排较合理, 图表准确 及时 认真检查记录学生到课情况, 注意维持课堂秩序, 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教学艺术应用自然 得体, 形成了个人的教学风格 教学形式新颖 不落俗套, 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使人耳目一新 通过认真组织教学, 并按要求辅导 答疑, 使 95% 以上的学生能完成课业, 任教班级学生的单科不及格率小于 5% 二 实训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 一 ) 基本要求 252

254 实训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实训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应重视和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努力创造条件, 使每个参加实训的学生亲自操作 ; 吸收生产一线的新技术 新工艺 新方法, 不断更新实训内容, 改革实施方法 ; 逐步减少验证性实训, 增加设计性 综合性实训和创新性实训 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 (1)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工具 仪器及相关设备 ; (2) 培养学生收集 查阅资料的能力 ;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和协作能力等 ; (4) 使学生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做到理论联系生产实际, 并发展智能 ; (5) 培养学生心理品质, 提高基本素质 ( 二 ) 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观测点质量标准备注 1. 教学文件 2. 教学内容及教改 3. 教学过程 1.1 教学资料 1.2 教学制度 2.1 实训开出率 2.2 实训教学内容 3.1 预实验 3.2 备课 3.3 教学 3.4 实验指导 3.5 实验报告 实训教学大纲符合要求 ; 实训教材或指导书 实训报告齐备, 质量高 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严格执行有关实训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实训项目开出率 K 95%;( 开出率为实际开出的项目数与实训大纲规定的项目数之百分比 )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本院实训教学的具体条件, 多开设综合性 工艺性 设计性及实用性的实训项目, 少开或不开纯演示性 验证性的实训 实训前, 实训指导教师应认真准备实训, 必要时要预做实训项目, 不上无准备的实训课 认真备好每一次实训课 有完整的教案及讲稿 ; 教案中应写明实训目的 要求 训练内容 方法 学生分组 仪器设备 考核标准 根据实训课教学特点把握好理论讲解与操作实践的重点, 适当补充实用技能的教学内容 ; 讲解力求简洁明了, 多讲操作要点, 少讲理论知识 实训过程中, 实训指导教师要巡回指导, 认真指导学生按规程操作,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的实训报告记载规范 详实, 数据真实可靠, 批改认真及时 253

255 4. 教学 效果 4.1 成绩评定 4.2 成绩分析 学生实训考核标准客观科学 形式多样 考核记录准确 实训成绩按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五级评分评定, 成绩趋于正态分布 ; 任课班级学生的不及格率小于 5%; 不及格者重新实训 并做好分析总结 三 考核环节质量标准 ( 一 ) 基本要求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考核既可检测教师 教 的质量, 借以调整教学方案, 改进教学方法 ; 还可检测学生 学 的质量, 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进行查遗补漏 考核的基本要求为 : (1) 能促进和巩固教学效果,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 ; (2) 命题围绕 课程标准 进行, 充分发挥考试 考查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 ; (3) 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核, 能客观 准确 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 (4) 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 平衡, 并使之成为促进教学良性循环的手段 ; (5) 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 (6) 通过对考试质量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改进以后的考核, 使之科学化 合理化 ( 二 ) 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1. 考试组织 2. 命题 观测点质量标准备注 1.1 考务管理 1.2 考试日程安排 1.3 试卷归档 2.1 命题原则 2.2 试题类型 各系 ( 部 ) 应有人负责考务管理, 且明确考务管理人员的 具体职责 权限 考试日程安排具体 要求明确 ; 有详细的考试要求 考试 时间 地点 班级 监考人员 考生等安排, 考试日程安排符 合教学进程 试卷装订统一规范, 填写规范 完整 具体 ; 考场记录表 评卷标准 成绩单 试卷分析表等材料规范 齐全 ; 及时归档 当 命题符合大纲要求, 覆盖面广, 命题难易度适当, 份量恰 试题类型多样灵活,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涉及基础题 综 合题和提高题, 题型涉及填空 选择 判断 问答 证明 分 析 计算 作图 归纳 比较 写作等题型中的 5 种, 且非标 准化答题的题型至少有两种 254

256 3. 考试过程 4. 成绩评定与报送 5. 试卷分析 2.3 命题方法 3.1 考场规则 3.2 监考 3.3 领卷分卷收卷 3.4 巡考 4.1 平时成绩 4.2 评卷标准 4.3 阅卷评分 4.4 成绩登记 5.1 定性分析 5.2 定量分析 教研室研讨命题办法, 实行试卷库命题 有具体 规范的考场规则, 可操作性强, 有规范的考场记录表 监考人员责任心强, 坚守岗位, 严格执行考试管理制度, 严肃考试纪律, 认真 规范填写考场记录表 监考人员按规定要求提前领取试卷, 准时分卷, 及时按要求收卷并上交 有巡考人员, 能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平时考核制度完善, 考核认真, 成绩记录完整, 总评成绩计算比例按规定执行 有评分标准, 包括每题的正确答案或答案要点 题目间的分数分配 每题的给分依据和掌握尺度以及评卷的注意事项 评分标准科学 具体 明确 周密, 可操作性强 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阅卷评分 阅卷主要由任课教师个人阅卷, 平行班级由教研室组织集中批改 ; 评分客观公正, 核分准确, 规范统一 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录入成绩, 成绩登记准确, 填写规范 完整, 总评成绩按规定比较计算精确 有规范的试卷质量分析 ; 提出的改进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叙述清楚, 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成绩分布的统计分析准确 四 校外顶岗实习环节质量标准 ( 一 ) 基本要求 255

257 校外顶岗实习是学生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 通过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加深感性认识, 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独立工作能力 校外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是 : (1) 贯彻科学性和操作性原则, 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专业职业基本技能与工作原理, 掌握设备 工序 程序的运行 维护与管理, 熟悉本专业生产 ( 管理 服务 ) 过程, 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业打好基础 (2)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 应使学生了解组织和管理知识, 学习在职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3) 各系 ( 部 ) 在组织安排顶岗实习时, 要计划周密, 组织到位, 有条不紊实施 要遵守劳动纪律, 严格按照工艺过程和安全制度进行操作, 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4) 各系要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 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 努力提高专业实习质量和实习效果 ( 二 ) 质量标准 教学环节 1. 实习准备 2. 指导教师 观测点质量标准备注 1.1 实习管理文件 1.2 实习计划 1.3 实习大纲 1.4 实习指导书 1.5 实习条件 1.6 实习动员 1.7 实习组织 2.1 教师结构 专业实习管理文件规范 齐全, 内容全面, 有具体要求, 责任明确 内容完整, 要求明确, 思路清晰, 实施方案具体, 落实计 划有措施 实习性质 目的和学生应知应会的要求明确, 内容完整, 符合教学要求, 编写规范 有科学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 内容完整, 结合实习现场实际, 符合专业教学要求 接受专业实习的单位业务性质与专业有关, 实习的硬件条 件优良, 得到实习单位支持 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实习计划 按时 严肃认真地组织召开 实习动员会, 明确实习目的 要求及注意事项, 学校规章制度 传达明确 各系 ( 部 ) 成立有专业实习工作组织机构 ; 明确实习工作 职责, 做好实习的组织 管理 指导 检查工作 校内指导教师中需具有中 高级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 80%, 校外指导教师不过分强调职称或学历要求, 但需为企 业一线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 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小于 10 人, 每位实习学生必须有实习指导教师 256

258 3. 实习情况 4. 实习管理 5. 实习考核 6. 实习总结 2.2 教学态度 2.3 教师指导方法 2.4 指导结果 2.5 指导总结 3.1 实习内容 3.2 实习日志 3.3 实习报告 4.1 实习检查 4.2 实习安全 4.3 时间利用 5.1 考核标准 5.2 成绩评定 6.1 总结评价 6.2 材料存档 各系 ( 部 ) 高度重视专业顶岗实习 指导教师态度认真, 责任心强, 教风严谨,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对学生的学习和纪律要求严明, 有检查落实 ; 指导工作符合学校教学基本要求, 方法合理可行 所指导的实习生能圆满完成实习工作, 其实习工作受到实习单位员工普遍好评, 学生认为专顶岗实习收获较大的 80% 认真总结顶岗实习工作, 并对做好实习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顶岗实习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结合校外实训基地情况, 确定工种和内容, 内容应符合各工种或行业 应知 应会 要求 学生认真 规范记录专业实习日志, 内容完整 顶岗实习报告源于实习日志, 数据真实, 图样比较清晰, 有系统性, 书写规范 落实 三级检查制度, 根据实习规范要求检查相关内容, 做好检查记录, 及时解决问题, 总结实习经验,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有明确的纪律要求, 执行严格, 遵守安全 保密和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 学生无违纪 违法和事故发生 顶岗实习时间利用率 ( 时间利用率 = 在岗学时数 / 计划实习学时数 ) 为 95% 对每个岗位实习 应知 应会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进行考核, 有科学的实习成绩考核标准, 尽量与相关行业标准靠拢 成绩评定过程公平 公开 公正, 充分结合实习检查 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意见, 成绩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各种项目的填写 签字齐全 不合格可重考一次 实习鉴定表填写认真, 实习单位评价意见真实可靠 有专人管理实习材料, 毕业实习材料按规定要求做到及时存档 五 毕业设计 ( 论文 ) 环节质量标准 257

259 ( 一 ) 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 ( 论文 ) 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是实践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毕业设计 ( 论文 ) 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第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现场维护 技术改造的初步习练, 综合检 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职业岗位的过渡 毕业设计 ( 论文 ) 教学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与生产 科研 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严谨的科学态 度 ; 踏实肯干 团结合作的精神, 使毕业设计 ( 论文 ) 达到综合习练的目的 教学环节 1. 准备 2. 选题 3. 指导 ( 二 ) 质量标准 观测点质量标准备注 1.1 教学文件 1.2 指导组织 1.3 指导教师 1.4 试验设备及资料 2.1 基本情况 2.2 选题类型 2.3 选题深度 2.4 选题广度 3.1 组织指导 3.2 任务书审查 毕业设计 ( 论文 ) 管理制度 计划 评分标准等文件齐 全, 有日程进度计划, 评分方法可行, 任务书填写规范 各系 ( 部 ) 成立毕业设计管理组织, 配备专兼职人员, 制定有相应的岗位职责 指导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 每名教 师指导论文学生人数适当 试验仪器 设备 材料 房间准备齐全, 文献资料够用, 有针对性, 基本满足需要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符合教学基本要求 选题与生产或经营等有关 选题深度与所学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基本相适应 选题广度与所学专业 对应的行业实际涉及面相吻合 各系 ( 部 ) 领导参加毕业论文部署 组织准备 检查等 工作 教研室组织指导教师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做好组织 协调工作 查阅资料认真 全面, 拟采用的步骤明确 可行, 进行 了任务书审查, 任务书规范 258

260 4. 质量 5. 成绩 6. 总结 3.3 教学态度 3.4 教师指导 3.5 学习风气 3.6 课题研究 4.1 基本要求 4.2 质量及创新性 4.3 结构及规范性 4.4 应用与价值性 5.1 审查与评阅 5.2 成绩评定 6.1 总结与自我评价 6.2 材料存档 各系 ( 部 ) 重视毕业论文工作, 指导人员责任心强, 能以身作责 有进度要求, 并检查落实 ; 指导工作符合学校教学基本要求, 方法合理可行, 有一定的指导时间 不弄虚作假, 遵守安全 保密和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 无事故发生 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工作, 采用正确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设计合理, 字数一般在 4000 字左右 ( 不含图表和计算数字 ); 格式 书写 装订等符合要求 论点正确 论据充分 语言通顺 文风正派, 毕业论文写作能够尊重实验结果和客观事实 写作格式基本符合毕业论文标准, 观点明确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详略得当 ; 论文文字 公式 表格 图形表述清楚 科学 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 ( 论文 ) 审查修改至少二次以上 有评阅程序和规定, 评阅人写出评语, 评分较准确 能够体现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的意见 有成绩评定标准, 执行较好, 成绩评定基本客观, 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各系 ( 部 ) 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全面 认真 及时 档案材料规范 齐全, 包括论文的开题报告 论文样本 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语 成绩记录等 ; 存档及时, 档案规范 259

261 教学督导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教学法规, 明确教学督导的功能, 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督教治学中的作用, 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教学督导是学校教学规范执行情况和评定 检查教师教学水平情况的重要环节, 由学校督导室组织实施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三条学校实行校 系两级的教学督导管理模式 学校设立督导室, 部门设立教学督导组 第四条学校设立督导室, 一般由 7~9 名督导员组成, 设立主任 1 名 副主任 1-2 名, 配备兼职秘书 1 名 督导室由校长直接领导, 教学督导由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 第五条学校教学督导员由校长聘任, 由教学经验丰富 学术水平较高 责任心强 坚持原则 有一定管理能力 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高级讲师 ( 或讲师 ) 担任, 聘期为一年 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具体情况可以续聘或提前解聘 第六条各教学系 ( 部 ) 设立教学督导组, 一般由 3 5 名督导员组成 其成员由系 ( 部 ) 主任聘任, 聘期一年 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具体情况可以续聘或提前解聘 第三章职责第七条校 系两级教学督导机构按照国家的方针 政策 教育法规和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第八条学校督导室在分管教学校长领导下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参加学校相关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活动, 对全校教学活动进行监督 检查 评价与指导, 重点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发挥督查和参谋作用 各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学校督导室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第九条学校督导室对学校的办学思想 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立项及评审提出建议 对各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 教学状态与质量 教学环境等进行督查 评价, 并向分管校长提供信息, 提出意见 第十条学校督导室对各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的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 第十一条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在系 ( 部 ) 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参加系 ( 部 ) 教学会议和教学活动, 负责对本系 ( 部 ) 教学活动进行检查 监督 评估与指导, 发挥督查 参谋作用 第十二条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对本系 ( 部 ) 教研室 ( 实验室 ) 工作和教师课堂内外教学状况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督查, 并定期分析研究, 提出建设性意见, 供系 ( 部 ) 主任参考 ; 及时反映本系 ( 部 ) 师生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为系 ( 部 ) 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260

262 第十三条学校和系 ( 部 ) 教学督导机构发现重大教学事故或其它严重的教学问题, 应及时将实际情况反馈给分管校长 第十四条学校和系 ( 部 ) 教学督导机构应根据本工作条例, 结合学校和部门实际, 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 考核标准, 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工作的质量 第四章主要工作方式第十五条学校督导室根据学校年度 学期教学工作要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督导工作计划, 确定督导工作的重点, 报分管校长批准, 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根据本系 ( 部 ) 教学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督导工作计划, 经系 ( 部 ) 主任批准 ( 并报学校督导室备案 ),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第十七条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主要是 : 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议 ; 教学状态与质量评估 ; 实践教学环节 ( 实验教学 实习 毕业设计 ( 论文 ) 等 ) 检查 ; 日常教学与考试检查 ; 教学环境督查 ; 教风与学风检查 ; 教学中重点与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等 第十八条教学督导工作的主要方式有 : 听课 ; 对教学全过程 ( 含教师备课 课堂教学 作业批改 辅导答疑 考试等 ) 及教师履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落实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情况进行检查 ; 对实践教学环节 ( 实践 实训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工作 ) 进行检查和评估 ; 开展专题调研 ; 开展教学督导研讨活动等 第十九条学校督导室开展教学督导实行以下制度 : 1. 听课制度 督导员每学期听课 15 节次 ; 2. 例会制度 定期研究教学督导情况, 形成督导意见, 每月向分管校长提交一次书面督导报告, 并及时通报各部门 ; 3. 汇报制度 : 教学督导员定期以书面形式报告工作, 对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要有专题报告, 期末应有全面的工作总结 第二十条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定期向系 ( 部 ) 主任汇报本部门教学督导情况, 定期向学校督导室提交书面教学督导报告 第二十一条学校和部门教学督导机构应坚持督教与督学相结合 ; 检查与评估相结合 ; 监督与指导相结合 发挥教学督导员的积极性, 确立权威性, 做好教学督导信息的管理工作 第五章相关要求第二十二条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 可随时进入教室和实训室听课, 查阅教师的教案, 调阅教材 作业 试卷及其它教学资料 ; 检查教师教学工作 学生学习状况 教务管理 考务管理等工作 ; 听取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调阅各部门教学管理的资料 ; 根据有关教学规章制度, 对违纪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三条不定期组织教学督导员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政策 法规与学校的规章制度 重要文件, 检查教学督导机构的工作计划落实情况 第二十四条自觉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 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提高教学督导队伍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261

263 第二十五条定期检查自身的工作, 及时掌握教学督导员的工作完成情况, 及时解决问题 第二十六条学校和系 ( 部 ) 教学督导机构分级负责教学督导员的年终考核, 考核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 不合格者按聘任程序解聘 第二十七条设立督导经费, 作为学校教学督导室的办公活动费用, 教学督导员享受绩效考核奖励分政策 第二十八条根据工作需要或教学督导员情况, 分管校长和部门主任可以对任期内的教学督导员解聘 因个人特殊情况, 教学督导员可向主管领导提出辞聘申请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九条本条例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其它有关未尽事宜, 由学校督导室拟解决方案, 报分管校长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由督导室负责解释 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建设, 贯彻 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方针, 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特制定本方案 一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范畴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根据相应的质量标准, 对学校的专业定位 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 对教学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毕业生质量的跟踪, 也就是对教学管理及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与评价, 其目的是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 并提供反馈信息, 以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和持续的改进 ( 详见附件 1: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框架图 ) 二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组织机构 ( 一 ) 成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力度 1. 组织机构图 学校督导室 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 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专家库 ) 工作委员会 系部教学督导组 工作委员会秘书组 2.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人员组成 (1)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 ( 以下简称 工作委员会 ) 下设主任 1 人, 262 学生代表

264 副主任 2 人, 委员若干人 设秘书组, 挂靠校督导室 (2) 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 副主任及委员由分管教学领导 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工作委员会是在校长的领导下, 对全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决策 指导 规划 审定和监督等工作的重要组织 其主要职责有 : (1) 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进行宏观的管理和指导 即是定位全校各项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定期交流教学和质量管理信息, 研究教学工作中重大的质量问题 ; 讨论 制定和颁布有关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各项制度 办法及实施方案和措施 ; (2) 校 系 两级教学督导管理工作, 提出改进意见和制定措施 ; (3) 校 系 学生 三层次教学质量监控, 以保障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 二 ) 建立学校教学督导与评价专家库 ( 学校督导室 ) 1. 建立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库的目的通过建立专家库, 实现对全校教学工作质量的监控, 即对教学和管理环节进行动态监控, 便于学校督导室组织专家代表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 便于通过随机式 集中式或专题式听课督导等实现评价, 并有利于大范围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2. 校级教学督导专家库人员组成 (1) 专家库人员组成 包括学校领导, 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或企业专家, 各教研室主任, 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各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 (2) 专家库专家的推选工作 学校专家库计划总人数为 20 人 各教研室推荐 1 2 人, 向工作委员会推荐合适人选 被入选的专家以校级督导员的身份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 秘书组负责学校教学督导的日常工作安排和活动组织 3. 校级教学督导的工作任务校级教学督导的主要任务是对全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 督促 指导 评议和调研, 及时掌握教学第一线动态, 反映广大师生对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具体如下 : (1) 实施宏观管理 即导向性的管理, 负责制定全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计划, 组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 ; (2) 组织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的 多层次的 多种形式的动态监控 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授课计划的审查与执行, 教材的选定, 考核等教学环节的贯彻和落实情况 ; (3) 对实验 实训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 论文 ) 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 ; (4) 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的验收工作 ; 深入教学第一线, 了解教学状态, 为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基本文件的修改等提供意见和建议 ; (5) 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 为学校的重大教改措施提供决策咨询 ; 263

265 (6) 组织专家代表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专家评价, 并及时反馈评价意见 ; (7) 掌握全校教学质量动态, 按月提交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月报表, 为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参与 ; (8) 组织召开期中全校学生调查座谈会, 并提交教学质量座谈会的情况分析与总结 ; (9) 开展全校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工作 ( 四周一次 ) 三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 一 ) 采取 校 系 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模式学校 校 系 两级的督导管理模式 校级管理为宏观管理, 各教学系 ( 部 ) 管理为常规性的具体管理 校 系两级的管理既是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关系, 又必须团结协作, 互相配合 协调 通过 校 系 学生 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督, 实行多方位 多层次 立体式的教学质量动态的监控和评价工作 ( 二 )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要工作 1.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组织进行 校 系 两级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 主要是通过 校 系 两极的督导组听课, 组织学校期中教学质量调查学生座谈会, 学生信息反馈等活动完成 2. 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通过 校 系 学生 三级教学质量评价来进行, 依据 学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开展校级优秀教学质量评选活动 ( 三 ) 科学制定各个组织环节的工作流程 (1) 制定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流程图 ( 附件 2); (2) 制定 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流程图 ( 附件 3); (3) 制定 校级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图 ( 附件 4) ( 四 ) 建立 校 系 学生 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督运行机制 1. 校级层面的监控与评价 (1) 监控方式 主要采取听课 座谈 收集意见等方式 其中, 听课主要指集中听课, 分定期或不定期两种 校极督导专家两人一组, 如 : 第五周星期三第 2 节 第 3 节分头听课, 第 4 节根据需要, 集中讨论 听课后, 听课专家即时或在一周内与被听课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意见和进行探讨, 被听课教师在反馈意见表上签名确认 学校督导室综合汇总讨论情况 其特点是覆盖面广 效率高,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改进教学 ; 此外, 通过学生平时的反馈意见 期中座谈会收集的意见和建议, 由督导室提出指导意见 (2) 评价方式 分别由各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牵头, 组织校级教学督导专家集中听课, 课后根据需要, 集体讨论, 专家根据听课情况分别填写 教学质量评价表 和 评课表 等方式进行 (3) 管理方式 由秘书组从专家库抽取校级督导专家进行随机 不定期的听课 工作流程详见附件 2 264

266 2. 各系 ( 部 ) 的监控与评价 (1) 监控方式 重点由各教学系 ( 部 ) 自行组织听课和收集质量反馈意见 按照教学管理规范, 对本系 ( 部 ) 各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具体的 全面的指导 包括对课程标准的制定与修改 授课计划的撰写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的安排 实验 ( 实训 ) 的指导书 实验 ( 实训 ) 的内容及安排 教师教案的检查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情况等进行督导和检查 (2) 评价方式 主要由教学系 ( 部 ) 组织听课, 采取同行评价打分的方式进行, 分别填写 教学质量同行评价表 和 评课表 (3) 管理方式 各教学系 ( 部 ) 督导管理是常规的 具体的 动态的督导工作, 由系 ( 部 ) 督导组负责管理 听课大都是按照听课计划进行, 采取定期的方式 工作流程详见附件 3 3. 学生层面的监控与评价 (1) 监控方式 实行学生信息员制度, 每班级的学生信息对本班四周一次进行教学质量的信息采集和反馈, 填写 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表 (2) 评价方式 通过期中教学质量座谈会 期末各班级的学生填写 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 来进行数据的收集, 统计 (3) 管理方式 由各班学生代表 ( 一般是信息员 ) 协助学校督导室工作 工作流程见附件 4 四 其他依据质量标准, 进行督导员培训, 提高督导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公正性 ( 一 ) 完善质量标准为了提高督导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公正性, 统一依据学校制定的 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进行评价 评价由三个层次构成 : 即学生评价 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三个部分 其中, 同行评价主要包括同学科教师评价和教研室评价 ( 二 ) 开展教学督导专家的培训工作开展教学督导专家的培训工作, 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及具体操作规程 培训内容为 : (1) 督导员培训工作的目的 意义 要求及动员, 工作委员会组织机构的特征 工作职责与任务范围等 (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及各项制度 (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 ( 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 (4) 校 系 两级督导管理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范围和相互关系 附件 1: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框架图 附件 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流程图 附件 3: 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流程图 附件 4: 校级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图 265

267 附件 1: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框架图 监控关键点监控对象监控与评价机构方式 机构 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教材 教室实训基地教学文件教学管理人员 专业定位培养目标 教学条件 1.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委员会 2. 学校督导室 3. 系 ( 部 ) 教学督导组 4. 学生代表 课堂教学实验 实训等 考核毕业设计 ( 论文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方式 1. 教学检查 巡视 2. 督导员听课 3. 课堂 ( 实训 ) 教学评估 4. 教学信息反馈 5. 讲课比赛等 266

268 附件 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流程图 开始 见教学工作流程 制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施方案 对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 教案 教材 学校督导室制定相关的学期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 等执行情况和教学各环节质量检查 现场听课 了解各教研室日常教学情况 教学质量评价 组织教学质量调 查学生座谈会 校督导专家听课专家填写 评价表 和 听课反馈表, 向教师反馈 根据需要, 组织集中讨论并汇总, 向分 系部督导组听课填写 同行评价表 和 教学系部听课意见反馈表, 并向授课教师反馈 学生信息员填写 教学质量学生反馈表 校级督导专家评价 学生代表同行评价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综合排名 各教研室将座谈会意见汇总上交校督导室 管校长汇报 各教研 督导室填报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月报表, 向校领 填报 系 ( 部 ) 教学质量月报表, 上交学校督导室 室填写 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反馈汇总表 评价成绩处理及反馈进行教学质量奖的评比 导汇报 综合 归纳 分析 上报与反映 提交 学校学期教学质量综合分析报告 提高教学质量与纠正偏差 结束 267

269 附件 3: 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流程图 开始 根据计划安排听课 校督导专家领取听课资料袋, 内有 : 听课任务表, 督导专家评价表, 授课计划, 评 课反馈意见表等 专家根据听课时间和地点, 进行听课 检查教学进度检查教案认真听课, 分析任课 教师的优点和不足 督导专家课后将意见反馈给任 课教师, 任课教师签名确认 督导专家在一周内将 评课表 和 评课 意见反馈表 交学校督导室 课后, 根据需要, 校督导 室组织听课专家集中讨论 问题 否 是 确定重新听课事宜 反馈到各教研室帮 助改进提高 学校督导室综合分析后写听课总结 上报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268 结束

270 附件 4: 校级教学督导工作流程图 根据学校督导室下达的任务要求 制定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计划 组织现场听课 组织期中教学质量调 组织期末教学 安排学生信息员采集教 查学生座谈会 质量学生评价 学质量信息工作 按 随 计划听 机听课 做好座谈会 记录 发放 教师教学质量 学生评价表 课 组织听课时做 归纳 整理座谈 组织各班级的 分析汇总, 填写 好记录, 听课后 会的内容, 写成 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质量学 组织集中讨论, 期中教学质量 将表上交学校 生信息反馈汇 督导员填写 教 调查学生座谈会 督导室 总报表 ( 四周 学质量同行评 总结, 上报校督 一次 ), 上报学 价表 和 教研 导室, 并向相关 校督导室 室评课反馈表 教师进行反馈 向被听课老师反馈, 被听课老师在 反馈表 上签名确认 学校督导室综合 归纳, 并进行评价 每月底填报 教学质量监控与 评价月报表, 上交校督导室 督导专家将存在问题反馈到有关教 研室和相关部门, 并上报分管校长 提高教学质量与纠正偏差 269

271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及效果的重要途径 为增强评价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 激励和改进功能, 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 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二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分管校长领导下, 由教务处负责 各教学系 ( 部 ) 配合共同组织实施 学校成立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全校教师学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考核 ; 各教学系 ( 部 ) 成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组, 具体负责对本系 ( 部 ) 教师教学工作的学期评价, 工作组成员应包括 : 教学系 ( 部 ) 正副主任 综合科长 教研室主任和本系 ( 部 ) 兼职教学督导员 第三章评价方法和程序第三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 对本学期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评价, 由各教学系 ( 部 ) 组织实施, 担任教学任务的行政管理人员由教学任务所属的系 ( 部 ) 进行评价 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 由教务处根据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情况组织实施, 学期评价两次均为优秀的可认定为学年度考核优秀 第四条学期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分学生评价 同行评价 教学系 ( 部 ) 领导评价和教师进行教改 教研成果评价四个部分, 其权重分别为 40% 20% 20% 20% ( 一 ) 学生评价主要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为主,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 1. 教学准备 : 备课认真, 准备充分, 有教案和其他教学材料 ; 遵守教学纪律, 按时上下课 ; 对教学充满热情, 讲课认真 投入 2. 教学内容 :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 教学进度适宜,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 教学思路明晰, 讲解清楚, 表达生动, 重点 难点突出 ; 针对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辅导答疑 批改作业认真 3. 教学方法 : 讲课富有启发性,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质疑 ; 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 板书清晰, 或能有效 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与教学方式 4. 教学效果 : 严格要求学生, 其言传身教有助于学生治学与做人 ; 教师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 ) 同行评价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 业务能力与教科研水平为主,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 1. 职业道德 : 教育思想先进, 教学目的明确 ; 能够为人师表, 传道授业 2. 工作态度 : 积极主动接受教研室下达的教学任务并认真完成 ; 关心教研室发展, 积极参与本专业 ( 学科 ) 相关规划与建设 ;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 关心青年教师, 积极参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 与同事能团结协作 270

272 3. 课堂教学 : 课前准备充分, 教学内容翔实 ; 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内容 ; 教学思路明晰, 讲解清楚, 表达生动, 重点 难点突出 ;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遵守教学纪律, 无教学差错与事故发生 4. 教学科研 :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 改进教学方法 ;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并富有成效 ( 三 ) 教学系 ( 部 ) 领导评价主要是从加强与改进管理工作的角度对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 : 1. 职业道德 : 教育思想先进 教学目的明确 ; 为人师表 传道授业 ; 关心 了解 尊重学生,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 工作态度 : 积极主动接受教学任务并认真完成 积极参与和关心学生管理工作 积极参加系 ( 部 ) 组织的集体活动 ; 热心参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团结同事 3. 教学过程 : 热爱教学工作, 责任心强, 工作热情高, 工作量足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遵守教学纪律, 无教学差错与事故 4. 教学科研 :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 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效果好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并富有成效 第五条学生是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 每学期结束前 2 周由各系 ( 部 ) 组织学生进行评教 ( 对于选修课, 未选修的学生不参加该门课程的评教 ) 同行评价由被评价教师所在教研室的所有教师进行评价, 每学期结束前 2 周由各系 ( 部 ) 组织 系 ( 部 ) 领导评价由系 ( 部 ) 正副主任 主任助理 综合科长 教研室主任和本系 ( 部 ) 兼职教学督导员进行评价, 每学期结束前 1 周由各系 ( 部 ) 组织 教师教改 教研成果评价计分由被评价教师按学期填写评价计分表, 计算时间分别为每年的 2-7 月份和 8- 元月份, 由各教学系 ( 部 )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组负责审核 计分, 每学期结束前 2 周在本系 ( 部 ) 范围内公示 第四章评价结果第六条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为两个层次 三个等级, 两个层次即按教师职称分类进行评价, 分为讲师 ( 或中学一级 ) 及其以上 助理讲师 ( 或中学二级 ) 及其以下 ; 三个等级即优秀 合格和不合格, 优秀是指评价分值 85 分, 不合格是指评价分值 <60 分, 分值位于优秀和不合格之间的教师均为合格 排序百分比的计算基数为各系 ( 部 ) 学期有教学任务的相应层次的专兼职教师数 各系 ( 部 ) 应分别根据两个职称层次进行三个等级的评价, 其中优秀等级的教师人选不得高于同层次教师计算基数的 30% 第七条由下列情况之一者, 学期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视为不合格 : 1. 所教学科 ( 含实习 ) 学生测评成绩列班级倒数第一且平均分低于 50 分者 ; 2. 学期内旷课达 1 次及以上者 ; 3. 学期内上课迟到 早退达 5 次及以上者 ; 6. 学期内出现其他重大教学事故者 271

273 第八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与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 教师业绩考核等的依据, 并由教务处和各系 ( 部 ) 在不同范围内公布 第九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评选学期优秀教师和年度综合考核的依据, 学期优秀教师要求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必须达优秀等级, 年度综合考核优秀要求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每学期都必须合格且至少 1 次优秀等级以上 第十条学期内, 教师教学业绩突出 做出巨大贡献 ( 如参加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 ) 者, 学年度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结果可破格认定为优秀等级 第十一条凡当年在教风方面存在问题或有教学事故者, 即取消教师学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考核优秀等级的资格 第十二条教师学期教学质量综合考核结果不合格者, 下一年度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所属教学系 ( 部 ) 要认真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 帮助分析问题, 提出改进意见, 制定个人的发展目标 在使用评价结果时, 不仅注重教师当前的教学业务工作, 更注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趋势, 以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而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于连续两年不合格的教师, 则调离主讲教师岗位, 暂停其上课资格 第十三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与考核结果由教务处存入教师个人教学业务档案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 1: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Ⅰ( 学生用 ) 附件 2: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Ⅱ( 教研室同行用 ) 附件 3: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Ⅲ( 系部领导用 ) 附件 4: 教师进行教改 教研评价计分表 ( 系部审核用 ) 附件 5: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汇总表 Ⅰ( 系部用 ) 附件 6: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结果汇总表 Ⅱ( 教务处用 ) 272

274 附件 1: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Ⅰ ( 学生用 ) 系 ( 部 ): 教师 : 序号评价内容 1 教学准备 备课认真, 准备充分, 有教案和其他教学材料 遵守教学纪律, 按时上下课 对教学充满热情, 讲课认真 投入 权重 0.2 评价级别 A B C D E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 教学进度适宜,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思路明晰, 讲解清楚, 表达生动, 重点 难点突出 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功和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针对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业量适中, 批阅认真 讲课富有启发性,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质疑 善于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板书清晰, 或能有效 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与教学方式 严格要求学生, 其言传身教有助于学生治学与做人 教师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计 1.0 总分 1.A-85 分 ;B-75 分 ;C-65 分 ;D-55 分 ;E-45 分 2. 按除去班级 5% 的最高分和 5% 的最低分进行计算平均分, 折算成班级学生测评教师得分 年月日 273

275 附件 2: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Ⅱ ( 教研室同行用 ) 系 ( 部 ): 教师 : 序号评价内容 权重 评价级别 A B C D E 1 职业道德 教育思想先进, 教学目的明确 ; 能够为人师表, 传道授业 0.2 积极主动接受教研室下达的教学任务并认真完成 2 工作态度 关心教研室发展, 积极参与本学科相关规划与建设 积极参加教研室活动 ; 关心青年教师, 积极参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 与同事能团结协作 0.2 课前准备充分, 教学内容翔实 ; 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内容 3 课堂教学 教学思路明晰, 讲解清楚, 表达生动, 重点 难点突出 0.4 严格按照教学进程计划实施教学, 遵守教学纪律, 无教学差错与事故发生 4 教研科研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 改进教学方法 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 富有成效 0.2 合计 1.0 总分 1.A-85 分 ;B-75 分 ;C-65 分 ;D-55 分 ;E-45 分 2. 按除去教研室 1 个最高分和 1 个最低分进行计算平均分, 折算成同行测评教师得分 年月日 274

276 附件 3: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Ⅲ ( 系部领导用 ) 系 ( 部 ): 教师 : 序号评价内容 权重 评价级别 A B C D E 1 职业道德 教育思想先进 教学目的明确 ; 为人师表 传道授业 ; 关心 了解 尊重学生,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积极主动接受教学任务并认真完成 0.1 积极参与和关心学生管理工作 2 工作态度 关心系 ( 部 ) 发展, 积极参与学科 专业 课程等的规划与建设 0.4 积极参加系 ( 部 ) 组织的集体活动 ; 热心参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团结同事 3 教学过程 热爱教学工作, 责任心强, 工作热情高, 教学方法得当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遵守教学纪律, 无教学差错与事故 教研科研 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工作,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好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 富有成效 0.2 合计 1.0 总分 1.A-85 分 ;B-75 分 ;C-65 分 ;D-55 分 ;E-45 分 2. 按除去教学系 ( 部 ) 领导 1 个最高分和 1 个最低分进行计算平均分, 折算成领导测评教师得分 年月日 275

277 附件 4: 教师进行教改 教研成果评价计分表 ( 教师填写 系部审核用 ) ( 学年度第学期 ) 系 ( 部 ): 教师 : 类别 项目及获奖情况 论文 计分对象 教研教改项目教材及论著 课程建设 比赛获奖 个人表彰 立项 获奖 出版 获奖 立项 获奖 国家级省 ( 部 ) 级地市级县市级校级得分数量分数数量分数数量分数数量分数数量分数小计 发表 获奖 合计 得分 教师签名 : 审核人签名 : 系 ( 部 ) 负责人签名 : 注 :1. 计分项目的时限为每年 1 月 1 日至当年 12 月 31 日 年月日 2. 教研 教改项目 ( 包括课题研究 教改成果推广等 ): 国家级立项, 第一主持人 7 分 / 项, 第二主持人 5 分 / 项, 一般参加人员 3 分 / 项 ; 省部级 ( 含联合学院 省电大 ) 立项, 第一主持人 5 分 / 项, 第二主持人 3 分 / 项, 一般参加人 员 2 分 / 项 ; 地市级立项第一主持人 3 分 / 项, 第二主持人 2 分 / 项, 一般参加人员 1 分 / 项 校级, 第一主持人 2 分 / 项, 第二主持人 1 分 / 项, 一般参加人员 0.5 分 / 项 项目主持人限 2 人, 其余按一般参加人员计 各级别获奖项目计分标准 同上 每年根据评价时间只计分 1 次 3. 教材及论著 优秀课程建设成果比照上述教研 教改项目计分标准计, 各级别获奖教材或论著从获奖年份起连 续计分 3 年, 教材及论著出版从立项到结项每年计分 1 次 4. 比赛获奖每年根据评价时间只计分 1 次, 一等奖国家级 5 分, 省级 3 分, 地市级 2 分, 县市级 1 分, 校级 0.5 分, 二等奖国家级 4 分, 省级 2 分, 地市级 1.2 分, 县市级 0.6 分, 校级 0.3 分, 三等奖国家级 3 分, 省级 1.5 分, 地 市级 0.9 分, 县市级 0.3 分, 校级 0.1 分 5. 论文 : 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第一作者 4 分 / 篇, 省级期刊第一作者 3 分 / 篇 ; 获一等奖国家级 4 分 / 篇, 省级 3 分 / 篇, 地市级 2 分 / 篇, 县市级 1 分 / 篇 ; 二等奖国家级 3 分 / 篇, 省级 2 分 / 篇, 地市级 1 分 / 篇, 县市级 0.6 分 ; 三等奖 国家级 2 分 / 篇, 省级 1 分 / 篇, 地市级 0.6 分 / 篇, 县市级 0.3 分 / 篇 有多名作者 编者的场合, 第一 第二 第三作 ( 编 ) 者得分各占 50% 30% 20% 公开课 专题讲座参照论文计分标准计 6. 教师获得荣誉称号, 在有效期内, 每年只计分 1 次 领军人才 名师 学科 ( 专业 ) 带头人 : 国家级 8 分, 省 级 6 分, 地市级 5 分, 县市级 4 分, 校级 ( 名师 3 分, 学科带头人 2 分 ); 教学能手 教坛新秀 : 省级 4 分, 地市级 3 分, 县市级 2 分, 校级 ( 教学能手 教研室主任各 1 分, 教坛新秀 备课组长各 0.5 分 ) 7. 以上成果均须由本人提供相应原始证明材料 ( 教材 立项书 论文 获奖证书等 ) 276

278 附件 5: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汇总表 Ⅰ ( 系部用 ) ( 学年度第学期 ) 系 ( 部 ): 职称层次 : 本层次承担教学任务教师总数 : 人 序号 教师 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原始得分及折算得分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成果评价 ( 权重 0.4) ( 权重 0.2) ( 权重 0.2) ( 权重 0.2) 原始分折算分原始分折算分原始分折算分原始分折算分 综合评价总分 综合评价等级 制表人签名 : 系 ( 部 ) 负责人签名 : 277 年月日

279 附件 6: 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结果汇总表 Ⅱ ( 教务处用 ) ( 年学年度 ) 学校 : 职称层次 : 本层次承担教学任务教师总数 : 人 序号 教师 所属部门 本学年度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情况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评价总分评价等级评价总分评价等级 综合考核等级 备注 制表人签名 : 教务负责人签名 : 分管校长签名 : ( 学校公章 ) 278

280 学生满意度测评表 填表说明 : 1. 请同学们认真参与, 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任课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 2. 请按给定的班级任课教师顺序依次评价并填写好相关内容 ; 3. 请在相应的满意度栏目内按规定要求填写 ; 4. 可不填写本人姓名, 但必须填写本人所在系 ( 部 ) 和班级名称 ; 5. 测评时间为 15 分钟 系 ( 部 ): 班级 : 姓名 : ( 可不署名 ) 日期 : 年月日 ( 一 ) 测评 教测评测评内容 序号 师 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关心爱护 尊重每一个学生, 不责骂 讽刺 挖苦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学基本功扎实, 课前准备工作充分, 教材熟练, 教学组织得当 教学方法好, 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口头表达清楚, 学生易懂 经常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堂生动有趣, 秩序良好, 教学效果好 遵守课堂教学常规, 不迟到 早退, 不停课会客, 不中途离开, 不提前下课 作业布置合理, 批改认真 及时, 经常进行辅导, 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 评分客观准确 你对该教师的总体印象 ( 综合评价 ) 备注 : 请你根据测评内容, 实事求是在相应的栏内填写等第 非常满意 A(90 分 ) 满意 B(80 分 ) 基本满意 C(70 分 ) 不满意 D(50 分 ) 279

281 ( 二 ) 问卷调查 1. 如有任课教师 ( 含实习指导教师 ) 令你由衷赞赏, 需让学校知道者, 请写出他 ( 她 ) 的名字 : ; 所授科目名称 : 请问你的这位教师是否有下列好的教学行为 ( 有者请在下列方框中打上 ): 1 授课态度非常认真, 有爱心, 鼓舞同学积极向上, 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 2 非常熟悉讲课内容, 课前准备非常充分 ; 3 整合课程重点, 口才流利, 注重授课内容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 4 精湛解答学生课业疑难, 令同学心领神会 ; 5 教学方法生动, 并能引导学生讨论 思考或亲身体验 ; 6 授课要求很严格 ( 含平时功课 ), 但很有益处, 令同学心服 ; 7 其它, 如你愿意, 请写下你对他 ( 她 ) 的赞美语言 : 2. 如有任课教师 ( 含实习指导教师 ) 令你非常失望, 需让学校知道者, 请写出他 ( 她 ) 的名字 : ; 所授科目名称 : 请问你的这位教师是否有下列不好的教学行为 ( 有者请在下列方框中打上 ): 1 未准时上课 ( 含实验实习课 ), 迟到分钟 ; 2 请人代课, 代课次数总计有次 ; 3 没来上课而使当日上课 ( 含实验实习 ) 取消, 总计有次 ; 4 上课时间大部分讲授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内容, 很少讲解课程内容 ; 5 照本宣科, 授课枯燥无味 ; 6 学养不足以解答学生所提本课程问题, 显现困顿窘状 ; 7 恶意批评学生, 私自制定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措施和制度, 造成学生思想混乱 ; 8 批改学生作业不认真, 不布置或不批改作业, 不组织阶段性考核 ; 9 其它, 如你愿意, 请写下你对他 ( 她 ) 的中肯评语 : 280

282 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测评调查表 班级学生姓名 ( 可不署名 ) 测评时间 : 年月日 课 堂 教 学 测评项目及分值 为人师表 (15 分 ) 教书育人 (15 分 ) 组织教学 (5 分 ) 教学内容 (15 分 ) 教学方法 (20 分 ) 作业与考核 (10 分 ) 课后辅导 (10 分 ) 教学效果 (10 分 ) 参照内容 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有良好的教风和职业道德, 上课不迟到 不早退 不随意离开课堂 管教管导, 既关心 爱护学生, 又严格要求学生, 经常地 自觉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方法灵活多样, 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学态度严谨, 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纪律良好 教学内容科学 正确, 前后连贯, 思路清晰, 逻辑性强, 深入浅出, 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语言简洁, 清楚生动, 板书适量 工整 有条理 方法灵活多样, 适合课程特点, 善于采用启发式,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善于学法指导, 注重能力培养, 举例生动, 善于使用直观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媒体和现场教学 课堂生动有趣, 有吸引力 作业设计科学 适量, 及时 认真 全面批改, 及时讲评, 指导订正, 考核严格, 命题认真, 适时进行练习与测验, 善于利用反馈信息改进教学 态度认真, 辅导经常, 集中辅导与个另辅导相结合, 不歧视差生, 不厌其烦 学生能基本理解 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明显 评分标准 ( 每项分 A B C D 四等 ) A: 分 B: 分 C: 分 D: 分 A: 分 B: 分 C: 分 D: 分 A:4.5-5 分 B:4-4.5 分 C:3.5-4 分 D:3-3.5 分 A: 分 B: 分 C: 分 D: 分 A:18-20 分 B:16-18 分 C:14-16 分 D:12-14 分 A:9-10 分 B:8-9 分 C:7-8 分 D:6-7 分 A:9-10 分 B:8-9 分 C:7-8 分 D:6-7 分 A:9-10 分 B:8-9 分 C:7-8 分 D:6-7 分 总分 100 分合计 被测评教师姓名及得分 281

283 第六部分教师队伍管理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荐学院专业带头人的通知苏联院办 号 各分院 :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经研究, 决定在各分院推选学院专业带头人,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推选范围推荐人选应为从事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专任专业教师, 且已被评聘为副教授或副研究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年龄一般不超过 50 岁 二 推选条件 1. 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 热爱祖国, 热爱高等职业教育, 事业心强, 治学严谨,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2. 近 5 年来系统地讲授过 2 门及以上主干课程, 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学风格鲜明, 富有特色, 教育教学实绩突出, 受到同行和所教学生的赞誉 3. 在本专业领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 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 双师型 教师 4. 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主持或参与市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研究, 并取得一定成果 近五年在省级以上刊物独立发表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3 篇以上 ( 含 3 篇 ), 其中有 1 篇为核心期刊 5. 在学校专业建设 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三 推选程序 1. 各系部组织专任专业教师, 对照推选条件, 提出推荐对象 2. 各分院组织专家对被推荐对象进行评议, 确定推荐对象, 然后在全校范围内公示, 听取意见 3. 推荐人选确定后, 正式填写申报材料报送我院 4. 学院组织专家, 对各分院上报的推荐对象进行评审 5. 学院将专家评审结果, 在学院网站予以公示 6. 正式公布学院专业带头人的名单 四 材料报送及有关要求 1. 各分院要遵循公开 公平 公正 择优的原则, 坚持标准, 宁缺勿滥, 认真做好专业带头人的推选工作 2. 各分院按照本校五年制高职专任专业教师总数 2% 的比例推荐上报专业带头人候选人 282

284 3. 各分院于 2012 年 6 月 30 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我院教学科研处, 联系人 : 戴巧玲, 联系电话 :(025) 申报材料包括 : 专业带头人推荐表 ( 见附件 1, 一式二份, 其中一份为原件, 其他可为复印件 ), 教学 科研 技术成果证明 获奖证书 近五年内代表性的研究论文 3 篇等复印件 ( 复印件均由分院负责人审核 签字 加盖公章 ) 5. 分院填写申报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汇总表 ( 见附件 2), 将电子稿发至教学科研处邮箱, 地址 :jxkyc1@163.com 6. 请各分院对前 3 批确定的学院专业带头人进行认真考核评议, 总结近两年来取得的成绩, 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加强学院专业带头人培养意见 同时, 请填写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考评表 ( 见附件 3), 一并报送我院教学科研处 7. 附件请在学院网站下载 附件 :1.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推荐表 2.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申报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汇总表 3.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考评表 二 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283

285 附件 1: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带头人推荐表 被推荐人姓名 所在分院 专业名称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印制 284

286 一 被推荐者简况姓名 性别 民族 现任专业技术职 政治 务及任职时间 面貌 出生年月党政职务 最高学历 最终学位 取得时间及授予学校和专业从事专业及研究方向参加何种学术团体 任何职 外语 水平 计算机应 用能力 联系邮政所在部门电话编码起止年月工作单位 部门任何职务备注 工作简历 起止年月进修学校 单位及国别进修内容备注 进修情况 285

287 二 近五年教学科研工作情况 授课 所属 授课起 授课 授课学 总学 教学考 名称 专业 止日期 对象 生数 时数 核结果 教 学 工 作 情 况 指 导 青 年 教 师 情 况 双师 非教师系列 证书名称 颁证单位 取得 时间 企业挂职锻炼情况 时间项目 ( 内容 ) 素 质 情 况 科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主持 ( 参与 ) 项目经费 来源 获奖情况 研 成 果 情 况 286

288 三 近五年发表或出版的重要论文 教材情况 ( 列出不超过 8 篇 ) 序学术期刊或论文 教材名称时间号出版社名称 作者名次 四 近五年教学 科研获奖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奖励类别 等级授予单位获奖时间本人排名 五 近五年参加产品开发技术推广情况 287

289 六 所在专业师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所在专业名称 五年制高职开办时间 在校生人数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高 级 讲师 助教其他 结构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讲师 博士 专业硕士学历教师本科 队伍年龄 学历 其他 职务 年龄结构 岁以下 合计 姓名 年龄 职称 职务 任教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 骨干 教师 基本 情况 专业建设情况 ( 地位及影响 ): 专业发展前景 : 288

290 七 今后 3 年本专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培养计划 培养措施 289 主管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291 八 分院专家评议小组意见 评议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 评议小组人数 同意 人数 不同意 人数 弃权 人数 九 学院评审委员会意见 评委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评委会人数 同意 人数 不同意 人 数 弃权 人数 十 学院审定意见 院长签字 年月日 290

292 附件 2: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申报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汇总表 序号 学校名称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学位 职称及任职时间 申报专业 党政职务 双师素质情况 教科研情况 291

293 附件 3: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考评表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参加工作年月 政治面貌 最高学历 所学专业 任教学科 党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评为专业带头人时间 学校名称 电话 课程周学总学学期课程名称性质时数时数近两 年教 学工 作情 况 授课对象及人数 承担公开课 示范课 观摩课 跨校上课等教学任务情况指导青年教师情况 校级市级省级及以上跨校上课 次数公开课名称听课对象及人数 近两年业务 起止时间 进修国家 学校或单位 进修内容 进修成绩 进修情况 公开发表论文 ( 论著 ) 名称 发表刊物名称及日期 近两年发表 出版论文 ( 论 著 ) 情况 292

294 起止 时间 科研 课题 名称 项目来源 本人角色及完成情况 近两年承担并 完成科研任务, 取得科研成果 情况 从事科技开发, 成果推广等情 况及实绩 本人小结 : 签名 : 年月日 分院综合考评意见及等级 ( 分优秀 合格 不合格 ) 2008 年度考核结果 2009 年度考核结果 负责人 : ( 公章 ) 年 月 日 学院考核 意见 负责人 : ( 公章 ) 年月日 293

295 三级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表率 激励 模范作用和教师专门工作室的专业引领作用, 引导教师积极争先评优,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及评聘制度的实际,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选拔原则第二条选拔原则 1. 坚持 德才兼备 原则, 高标准 严要求的选拔 ; 2. 自下而上的选拔, 坚持公平竞争 择优选择原则 ; 3. 利于专业建设原则, 既利于已有专业的发展, 又利于专业专门化方向不断创新与发展 ; 4.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注重教师梯队形成与稳定,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和人才储备原则 第三章选拔方法第三条学校三级骨干教师是指教坛新秀 教学能手和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 由学校选拔产生, 名教师由学校根据已有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任期期满后考核产生 第四条选拔程序 :1. 1. 自荐 凡对照 三级骨干教师评选标准 ( 附件 1), 符合选拔条件并愿意承担其职责的教师, 可向学校提出申请, 填写 三级骨干教师评审表 ( 附件 2); 2. 各系 ( 部 ) 提名初选 充分评议各系 ( 部 ) 推荐人选的教育教学 教研科研等情况, 经民主测评, 确定向学校推荐的人选, 并报教务处 ; 3. 教务处审查 各系 ( 部 ) 将被推荐者的申报材料报送教务处, 教务处对推荐者的申报材料 ( 教师资格证书, 学历证书,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年度考核表, 评审表 一式二份, 上一学年原始备课笔记, 三课时特色教案, 教育教学成绩方面原始材料, 教研科研方面的原始材料,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原始材料等 ) 严格审查, 综合评定后将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提交学校评审领导小组 ; 4. 学校三级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审议, 校长批准 学校评审领导小组对教务处推荐人选的 评审表 和相关资料, 进行评审, 确定正式人选报校长批准, 公示七天无异议者, 学校颁发聘书, 任期三年 第四章管理与考核办法第五条学校三级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级教师及教师专门工作室进行管理 检查 考核, 并对各级教师建立教育教学 教研科研等跟踪档案, 考核分优秀 合格和不合格 第六条教坛新秀 教学能手 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及教师专门工作室的考核采用 294

296 年度考核与任期内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年度考核重点通过自评 测评 检查履行职责情况 ; 任期期满考核采取自评 测评 考核小组考评, 打出考核等第, 合格以上者发放相应津贴 第七条考核作为绩效考核 续聘 评选先进的依据 对年度考核为优秀者予以相应奖励, 对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批评教育, 连续两年不合格者不再续聘 ; 若任期内发生严重不称职事件, 重新按该办法选拔替代 ; 任期期满考核不合格者, 不再续聘 第八条名教师由学校根据现有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任期期满后考核产生, 考核为优秀者学校建立相应的教师专门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由领衔人负责, 每学期根据工作室的主要职责及学校要求, 制定工作室学期目标及具体任务措施, 学期结束, 由领衔人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考核, 年度考核由学校三级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小组考核, 考核合格方可使用相应教科研经费 第五章培养办法第九条学校对选拔出的各级骨干教师, 将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 并按培养方案给予重点培养 大胆使用和热心扶植 根据本人意愿及专业建设需要, 安排进修深造, 支持其牵头申报教科研项目, 并安排相应数目的培养基金, 资助其各种方式的进修培训, 资助参加国 ( 境 ) 内外有关重要的教学和学术研讨会议, 资助出版 发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 自编教材 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论文, 购置教学科研所必需的图书资料或设备等 第五章附则第十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办法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附件 1: 三级骨干教师评选标准 附件 2: 三级骨干教师评审表 295

297 附件 1: 类别内容指标 参评资格 基本条件 三级骨干教师评选标准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 1. 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 含已签订 3 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兼职教师 ); 2. 近 3 年内都必须在教学岗位且满工作量 ; 3. 从事所申报专业 ( 学科 ) 教龄满 3 年, 年龄 35 周岁以下, 并具有初级以上教师职务 ; 4. 同行测评满意率高于 70%; 5. 身体健康, 能坚持正常工作 1. 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 含已签订 3 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兼职教师 ); 2. 近 3 年内都必须在教学岗位且满工作量 ; 3. 校级以上教坛新秀 ( 或已被评为泰兴市级以上教坛新秀 ), 从事所申报专业 ( 学科 ) 教龄满 5 年, 年龄 45 周岁以下, 并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且任中级职务 3 年以上 ; 4. 同行测评满意率高于 75%; 5. 身体健康, 能坚持正常工作 1. 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 含已签订 5 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兼职教师 ); 2. 具有承担本专业 ( 学科 )5 年以上教学经历, 近 3 年内都必须在教学岗位且满工作量 ; 3. 校级以上教学能手 ( 或已被评为泰兴市级以上教学能手 ), 年龄 55 周岁以下, 并具有高级教师职务, 具备 双师 素质 ; 4. 同行测评满意率高于 80%; 5. 身体健康, 能坚持正常工作 说明特别优秀者以上条件适当放宽特别优秀者以上条件适当放宽特别优秀者以上条件适当放宽 思想政治 必备条件 说明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模范履行教师职责,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 2. 坚持原则, 作风正派, 热爱集体, 团结同志, 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信 ; 3. 坚持全面质量观, 积极参与于教改教研, 并起到一定的作用 ; 4. 近三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 ( 称职 ) 等第及以上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模范履行教师职责,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 2. 坚持原则, 作风正派, 热爱集体, 团结同志, 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信 ; 3. 坚持全面质量观, 着力于教改教研, 在同行中能起到积极作用 ; 4. 近五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 ( 称职 ) 等第及以上, 其中必须有 1 次为优秀等第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模范履行教师职责,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 2. 坚持原则, 作风正派, 热爱集体, 团结同志, 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 3. 坚持全面质量观, 致力于教改教研, 在同行中能起到率先引领作用 4. 近五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 ( 称职 ) 等第及以上, 其中必须有 1 次为优秀等第 近三年内, 有下述情况之一者, 不得评选 1. 因违法乱纪, 道德败坏或犯有其它严重错误, 受到党纪 政纪处分的 ; 2. 不服从分配, 不遵守纪律, 给工作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 或病 事假累计超过半年以上, 不能履行教师职责的 ; 3. 违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4. 搞有偿家教, 未经学校同意私自外出兼职 兼教, 参与编写 销售 组织学生订购未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定的教辅用书 ( 或其它学习材料 ), 向学生乱收费, 体罚学生等, 造成恶劣影响 ; 5. 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规定不能评选的 296

298 类别内容指标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 教育教学 必备条件 选备条件 1.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 掌握教育学 心理学和教学法的专业知识 ; 2. 课堂教学和专业指导基本功扎实 课堂教学表述清晰有条理 板书工整美观, 普通话达标, 具有较强的教材分析和教案编写能力, 能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进行教学 取得 过关课 证书 ; 3. 连续任参评专业 ( 学科 ) 二年以上, 在该专业 ( 学科 ) 教学领域中, 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 4. 教育教学成绩优异, 学生民主测评满意率高于 75% 1. 在校级以上统一命题的考试 ( 包括各种技能考核 ) 中, 所任班级学科平均成绩 合格率 优秀率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 前 1/3 名 ); 2. 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 技能竞赛 科技评奖以及汇演 汇展 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 团体前三名或个人 1 人获得二等奖以上, 或 2 人获得三等奖以上 ); 3. 获得校级以上 优秀班主任 荣誉称号, 或所带班级被评为校级以上先进学生集体, 或所带班级团支部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团支部 1. 具有系统 扎实的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 掌握教育学 心理学和教学法的专业知识, 对教学中的问题能独立思考 妥善解决 ; 2. 正确结合教学大纲 ( 课程标准 ) 精神, 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创新, 熟悉教育教学对象, 精心备课, 教学方案设计水平高 ; 3. 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整体设计合理,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较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理念 取得 优秀课 证书 ; 4. 教育教学成绩优异, 学生民主测评满意率高于 80% 1. 在泰兴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命题的考试 ( 包括各种技能考核 ) 中, 所任班级学科平均成绩 合格率 优秀率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 前 1/4 名 ); 2. 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泰兴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 技能竞赛 科技评奖以及汇演 汇展 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 团体前三名或个人 1 人获得一等奖, 或 2 人获得二等奖 ); 3. 获得泰兴市级以上 优秀班主任 荣誉称号, 或所带班级被评为泰兴市级以上先进学生集体, 或所带班级团支部被评为泰兴市级以上优秀团支部 1.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 能站在专业发展的前沿, 熟悉并掌握相关行业 ( 或岗位群 ) 的最新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 2. 正确领会教学大纲 ( 课程标准 ) 精神, 能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 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 教学方案设计有特色 ; 3. 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独具一格, 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 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取得 优秀课 证书 ; 4. 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业绩突出, 在当地教育界有较大的影响 学生民主测评满意率高于 85% 1. 在泰州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命题的考试 ( 包括各种技能考核 ) 中, 所任班级学科平均成绩 合格率 优秀率名列同类学校前茅 ( 前 1/5 名 ); 2. 所培养的学生在参加泰州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 技能竞赛 科技评奖以及汇演 汇展 体育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 获省级团体前三名或省级二等奖 1 人次或省级三等奖 2 人次或泰州市级一等奖 2 人次以上奖励 ); 3. 获得泰州市级以上 优秀班主任 荣誉称号, 或所带班级被评为泰州市级以上先进学生集体, 或所带班级团支部被评为泰州市级以上优秀团支部 说明近三年来须具备上述选备条件中的两条近五年来须具备上述选备条件中的两条近五年来须具备上述选备条件中的两条 297

299 类别内容指标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 教研科研 必备条件 选备条件 1. 至少要有 1 篇本学科教研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获泰兴市级以上教学 教研论文 ( 包括 CAI 课件 优秀教案 主题班会 ) 评选二等奖以上 ; 2. 积极参与第二课堂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专业建设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取得明显成效 1. 参加过校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 教学技能竞赛 优质课评选, 并获得二等奖以上, 上过校级以上交流课, 受到同行的好评 ; 2. 参与校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取得明显的研究成果 ( 须经泰兴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规划部门认定 ); 3. 参加校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校本教材 教学参考书 习题集的编写工作, 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使用 ; 4. 艺术体育教师, 本人参加过泰兴市级以上汇演 汇展和比赛并获三等奖以上 1. 至少要有 2 篇本学科教研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获泰州市级以上教学 教研论文 ( 包括 CAI 课件 优秀教案 主题班会 ) 评选二等奖以上 ; 2. 采取个别辅导 上示范课 开设专题讲座 组织教改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 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 近年来, 所辅导的教师在校级以上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获奖, 或参加校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 观摩课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 3. 积极承担第二课堂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专业建设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任务, 取得显著成绩 1. 参加过泰兴市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 教学技能竞赛 优质课评选, 并获得二等奖以上, 上过泰兴市级以上观摩课, 受到同行的好评 ; 2. 作为主要研究者或主持人承担并完成泰兴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取得明显的研究成果 ( 须经泰州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规划部门认定 ); 3. 参加泰州市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教材 教学参考书 习题集的编写工作, 并在泰兴市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 ; 4. 艺术体育教师, 本人参加过泰兴市级以上汇演 汇展和比赛并获二等奖以上 1. 在省级以上具有 CN 刊号的学术刊物 ( 不含论文集 ) 发表本专业教学论文 2 篇, 或省内统一刊号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3 篇 ( 不含论文集 ), 或至少要有 5 篇本学科教研论文在泰州市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或获泰州市级以上教学 教研论文 ( 包括 CAI 课件 优秀教案 主题班会 ) 评选二等奖以上 ; 2. 采取个别辅导 上示范课 开设专题讲座 组织教改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 对教师进行指导与培训 近年来, 所辅导的教师在泰兴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教学大赛中获奖, 或参加泰兴市级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 观摩课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 3. 引领指导第二课堂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专业建设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取得显著成果 1. 参加过泰州市级以上专业技能竞赛 教学技能竞赛 优质课评选, 并获得二等奖以上, 上过泰兴市级以上示范课, 受到同行的好评 ; 2. 公开出版学术专著 1 部, 字数不少于 3 万字 ; 或承担并完成泰州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并取得显著成果 ( 必须是课题的实际主持人或主要研究者, 须经省级以上教育科研规划部门认定 ); 3. 受聘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材 教学参考书 习题集的编写工作, 并在泰州以上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 ; 4. 艺术体育教师, 本人在教育 体育 文化部门主办的泰州市级以上汇演 汇展和比赛并获二等奖以上奖项 1 次 说明近三年来须具备上述选备条件中的两条近三年来须具备上述选备条件中的两条近五年来须具备上述选备条件中的两条 298

300 类别内容指标 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 待遇 1. 按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奖励一定的积分, 享受一定数目的培养基金的资助 ; 2. 在业务培训 学历进修 评优选模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优先推荐晋升中级职称 ; 3. 学校颁发 教坛新秀 荣誉证书, 并在学校宣传橱窗里张贴照片和主要事迹 1. 按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奖励一定的积分, 享受一定数目的培养基金的资助 ; 2. 在业务培训 学历进修 评优选模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优先推荐晋升高级职称 ; 3. 学校颁发 教学能手 荣誉证书, 并在学校宣传橱窗里张贴照片和主要事迹 1. 按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奖励一定的积分, 享受一定数目的培养基金的资助 ; 2. 在业务培训 学历进修 评优选模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优先推荐晋升高级职称 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 市级以上名教师 ; 3. 学校颁发 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 荣誉证书, 并在学校宣传橱窗里张贴照片和主要事迹 其它 职责 1. 每年必须面向全校开 1 次以上公开课 ; 2.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 并富有成效 ; 3. 每年必须面向全校开 1 次以上公开课, 任期内参与校级以上科研课题 1 项以上 ; 4. 每年必须撰写 1 篇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 发表或在泰兴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二等奖以上 1. 任期内创造条件有计划 有重点的培养教坛新秀 1-2 名, 或担任备课组长以上职务 ; 2. 积极承担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任务, 取得阶段性成果 ; 3. 每年必须面向全泰兴市开 1 次以上公开课, 任期内承担校级以上科研课题 2 项以上 ; 4. 每年必须公开发表 1 篇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 ( 省级刊物 ) 或获得泰州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二等奖以上 1. 任期内创造条件有计划 有重点的培养教学能手 1-2 名, 或担任教研室主任以上职务 ; 2. 主动分析 掌握专业 ( 学科 ) 动态, 每年提交一份反映本行业最新动态的报告 ; 3. 牵头完成专业 ( 学科 ) 课程的建设任务,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取得实际性成果 ; 4. 任期内面向全泰兴市开 1 次以上观摩课, 主持完成或申请到泰州市级以上科研课题 1 项以上 ; 5. 每年必须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 1 篇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 ( 省级以上刊物 ) 或获得省级以上论文评选二等奖以上 说明 1. 任期 3 年, 原则上, 每个专业 ( 学科 ) 选拔 1 名带头人 ; 2. 考核采用年度考核与任期内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考核作为津贴发放 续聘 评选先进的依据 对年度考核为优秀者予以相应奖励, 对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批评教育, 连续两年不合格者不再续聘 ; 若任期内发生严重不称职事件, 重新按该标准选拔替代 ; 任期期满考核不合格者, 不再续聘 ; 3. 专业 ( 学科 ) 带头人任期期满考核为优秀者, 学校建立相应的教师专门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室 ; 4. 申报须报送的材料 : 教师资格证书, 学历证书,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年度考核表, 评审表 一式二份, 上一学年原始备课笔记, 三课时特色教案, 教育教学成绩方面原始材料, 教研科研方面的原始材料,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原始材料等 299

301 附件 2: 三级骨干教师评审表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码参加工作年月 取得教师资格 时间及证书号码 照 片 学历学位毕业学校 近几年年度 考核情况 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及聘任时间班主任工作年限 现任教年级 与学科 取得国家职业资格 证书最高级别 时间 及证书号码 拟 评 审 类 别 校内任职情况 参加学术团体及在 团体中任职情况 社会兼职情况 荣誉称号 表彰奖励名称获奖时间授奖部门备注 综合性奖励 处分等情况 处分 : 300

302 学期 任教学科 或授课名称 授课对象 年级 及人数 周课时 成绩 效果 近几来完成教学工作情况 近几年平均周课时 课时 时间名称或内容提要 在何范围交流 示范 观摩 竞赛 获奖情况 组织单位 近几年来教学主要业绩成果 注 : 含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等方面成果 教学观摩课 示范课及优质课比赛 基本功竞赛 技能操作比赛 等情况 301

303 近几年来教研科研主要业绩成果 刊物 出版单位主办 ( 或课题日期论著 ( 报告 课题 ) 标题 ( 学术会议 ) 名称立项 ) 单位注 : 本人承担情况须注明章节 字数, 若是课题须注明是主持 参与或独立承担 本人承担情况 近几年来承担班主任及其他教育管理工作情况 起止年月任职班级或担任职务工作内容效果 成绩 近几年来组织课外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起止年月 课外活动和综合实 践活动内容 参加 人数 一学期 活动次数 活动中承担的任务 效果 成绩 近几年来指导青年教师情况 起止年月对象人数项目 课题和形式效果 成绩 302

304 参加人数同意人数不同意人数弃权人数 系 ( 部 ) 推选意见 : 系部推选意见 召集人签字 : 年月日 教务处审查意见 : 教务处审查意见 负责人签字 : 年月日 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学校评审意见 经评审, 该同志具备聘用条件 校长签字 : 学校盖章年月日 注 : 学校评审意见 栏, 应在 具备 前写明 已 或 不 303

305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苏联院 号 各分院 : 为切实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努力形成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根据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 苏政发 号 ) 精神, 结合学院实际, 现提出如下意见 : 一 充分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 建设 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 近年来, 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我院师资队伍数量不足 结构不够合理 双师型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成效不明显 有影响名师和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缺乏 教学科研层次不高成果不多 师德建设仍需加强 整体素质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并严重制约着学院可持续发展 我院能否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争创新优势 再上新台阶, 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能不能造就和集聚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因此, 全院上下必须从五年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切实把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群策群力, 努力开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二 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 一 ) 指导思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实施 人才强校 战略,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 以实施 名师培养工程 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教师全员培训工程 为重点,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 学历教育与能力提升并行 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 专职与兼职并举的方针, 积极创新优秀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师资管理运行机制, 努力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 师德高尚 数量足够 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 充满生机与活力 能够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为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二 ) 目标任务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提高人才引进层次和质量, 优化人才引进结构, 保持教师总量与学院事业发展规模和效益相适应, 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全院生师比控制在 20:1 之内 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到 2015 年,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 ( 学位 ) 的比例力争达到 35%, 其中 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 ( 学位 ) 达到 50%; 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 3~5%, 副教授比例达到 25% 左右, 讲师比例达到 40% 左右 ; 专业教师中 304

306 双师型 教师比例达到 70%; 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 30% 师资队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到 2015 年, 培养和引进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省内有较高知名度的高职教学名师 50 名 ; 选拔和培养能够引领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学院专业带头人 200 名 ; 重点培养 双师型 中青年骨干教师 2000 名 ; 着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50 个 师资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全体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行 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良好教风和改革创新意识 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 能够满足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 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 一 ) 实施 名师培养工程, 打造五年制高职教育品牌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也是汇集人才的重要高地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特别是选拔和培养一批教学 名师 队伍, 是打造五年制高职教育品牌, 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着力构建 名师 选拔培养和支持体系, 结合学院重点专业建设, 每年选拔 10 名左右优秀拔尖人才纳入省 333 工程 青蓝工程 六大人才高峰计划 等人才培养工程, 同时通过选派国内外访问学者, 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搭建协作平台, 开展技术攻关与科技创新, 尽快让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使之在本专业领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高职教育专家 ( 二 ) 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 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专业建设特色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最集中体现, 专业带头人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专业建设的水平 学院在 十一五 期间选拔和培养 100 名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 十二五 期间继续选拔和培养 100 名专业带头人 每年选派 40 名左右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知名大学研修, 给予重点培养, 努力造就一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专业带头人队伍 同时, 通过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平台, 发挥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 课程改革 青年教师培养 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 创造专业带头人成长与展现才华的良好环境, 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分院要研究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 大胆选拔德才兼备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给予重点培养, 加快推进专业带头人培养步伐 ( 三 ) 实施 双师型 教师培养工程, 进一步优化双师队伍结构 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确保每两年要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确保每名专业教师至少要有 1 个以上紧密联系的企业, 并进行跟踪服务, 开展产学研合作 到 2015 年, 要通过实行 访问工程师 进修制度, 重点组织 2000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开展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 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 又具有很强技术应用能力的 双师型 教师 要坚持学历 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并重的原则, 鼓励专业教师, 按有关规定申报评审第二个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 或通过相应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 突出教师的 双师 素质考核, 从 2011 年开始原则上 45 岁以下的 305

307 专业教师申报讲师应当具有高级工及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申报副教授以上的高级职务应当具有技师及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 四 ) 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形成合理的专业教学梯队 推进 优秀教学团队 建设工程, 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是彰显专业优势和特色 增强五年制高职教育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要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深化课程改革, 开发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 推进专业教师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加快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 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到 2015 年, 学院重点建设 50 个课程改革力度大 教学效果优秀 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突出 老中青搭配与 双师结构 合理 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学团队, 并力争有一批团队成为省级 国家级教学团队 ( 五 ) 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大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 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 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 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建立并完善 见习期教师助教制 青年教师跟踪培养制 青年教师导师制, 对于 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指定一位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攻读硕士 博士学位, 对 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排出时间表, 使其尽快获得硕士学位, 对取得硕士学位愿意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 在进修经费和待遇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支持他们攻读博士学位, 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层次 同时, 要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国家 省以及国内名牌大学举办的高级研修班 课程进修班 学术交流活动, 并适当降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保证教师有必要的进修和教学科研时间 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广泛组织教科研与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广泛邀请有关专家 学者特别是行业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 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紧跟产业技术发展步伐,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 ( 六 )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多种形式广揽优秀人才 一方面, 要通过公开招聘, 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 坚持标准, 严格考核, 优先录用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 专业对口 有较强研究能力和发展前途的研究生 另一方面, 要积极从行业和企业公开招聘专业基础扎实 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 具有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任教师, 对高技能人才可制定特殊政策破格录用 同时, 要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坚持 按需引进 突出重点 讲求实效 的原则, 将国内与国外相结合 引才与引智相结合 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采取团队引进 核心人才带动引进 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招引更多优秀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到学校工作 积极尝试实施 特聘教授计划, 每年面向海内外选聘一批教学水平高 专业技术精湛 能带领本专业赶超国内先进水平的杰出人才 ( 七 ) 强化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要按照德才兼备 师德为先的要求,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 强化政策导向, 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树立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的优良 306

308 品质, 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学校改革发展之中, 努力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 强化教师尤其中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质量观和人才观, 增强育人意识 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 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理想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自觉担负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 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教育, 弘扬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 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形成优良的学术风气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 一 )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增强学校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各分院要牢固确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根据国家和省对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结合学院事业发展需要, 认真研究制定实施 十二五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要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一把手工程, 每年列入学校工作重点, 定期研究和解决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着力解决关键问题, 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学校师资管理部门, 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完善师资管理的规章制度, 强化制度管理,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目标任务明确, 工作责任落实, 政策保障有力, 服务工作到位 各系 ( 部 ) 要从本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的战略出发, 认真做好新教师的引进 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安排 骨干队伍建设 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及政策支持 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等工作, 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 使师资队伍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 二 ) 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各分院都要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包括教师培养培训 教学科研 人才引进等, 其中每年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不低于学校总收入的 3~ 4%, 每年用于教学科研的专项经费占学校总收入的 2~3%, 引进优秀人才专项经费达到学校总收入 1~2 % 同时, 各分院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 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三 ) 创新师资队伍管理运行机制 各分院要建立和完善校系两级教师管理体制, 进一步扩大系 ( 部 ) 管理自主权, 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系 ( 部 ) 的重要考核指标 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进一步完善教师录 ( 聘 ) 用 培训 考核奖惩 津贴分配等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强化激励机制, 分配制度改革向高层次人才和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 要根据学院事业发展规划, 结合不同专业和教师个性特点, 研究制订教师个人培养方案和选拔考核要求 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逐步推行教师职务 ( 岗位 ) 聘用制, 实行竞争上岗, 合约管理, 以形成一套有利于吸引人才 遴选人才 培养人才 使用人才的新机制 ( 四 ) 努力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弘扬 尊重知识 尊重教师 以人为本 的良好风气, 切实保障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用 事业留人 感情留人 待遇留人, 充分尊重和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的劳动创造, 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要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 营造团结合作 求真务实与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学院定期表彰奖励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307

309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教书育人 无私奉献 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 努力为广大教师办实事 做好事 二 一 年一月七日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团队是以教学名师 专业带头人 教学能手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兼职教师为主组成的教学业务组织 教学团队以系 ( 部 ) 专业 校内外实训基地等为组织单位 教学团队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平台, 承担着教学资源整合与配置 专业设置或调整 专业建设与发展 课程开发与实施 教书育人 教学研究与改革 社会培训服务等职能 教学团队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广泛吸纳行业及企业专家 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 实行专兼职结合, 亦可跨专业或跨学校形式组织等 第二条教学团队建设旨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推进老中青教师相结合, 发挥老教师的传 帮 带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和 双师型 教师培养, 推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推进教学资源开发, 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促进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同时, 发挥优秀教学团队在学校及行业中的引领 示范作用 第三条教学团队建设原则 : 1. 以办学目标为导向 教学团队建设应坚持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素质为核心,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 2. 以优化结构为重点 教学团队建设, 应优化年龄 学历 职称 知识和能力等结构, 形成合理的梯队, 保持团队成员相对稳定, 分工明确 3. 以团队精神为核心 教学团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团队精神是教学团队的核心要素和精神支柱 全体成员应有明确的共同发展目标, 有风雨同舟 共同进退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团队与规模相适应 教学团队建设, 要与办学规模相适应 依据生师比例 专兼职比例等规定, 以及办学预期和优化结构要求, 配齐 配足教学 实训一线教师, 使教学团队与办学规模相匹配 5. 以 双师 结构为特点 教学团队建设要以培养专 兼职教师 双师 结构为特色, 优化团队 双师 结构 对专任教师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测定, 兼职教师应注重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测定 6. 发挥带头人作用 教学团队带头人应是掌握行业科技与生产发展动态的专业拔尖人才, 具有专业与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能力, 具备教学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 能团结全体成员规划并推进专业建设, 实现专业办学目标和教学团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建设目标 任务与职责 308

310 第四条各分院要制定教学团队建设发展规划, 依据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通过引进和培养,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实力, 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在 十二五 期间实施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推动校级和院级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计划在 十二五 期间建成 50 个左右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并创造条件推荐申报省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第五条各分院要通过教学团队建设, 形成创新工作机制, 提升办学能力, 进一步落实专业与课程建设任务, 激发广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提升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巩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成果, 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 要通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在省级和国家级的教学名师 精品课程 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 以及教学成果等方面, 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第六条教学团队应切实履行如下职责 : 1. 确立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教结合的发展道路 的职业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 2. 加强调研, 及时掌握行业及专业发展趋势, 以先进的职教理念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 提升专业办学能力 ; 3. 主动适应产业行业及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制 ( 修 ) 定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 ; 4.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推进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改革并取得成效 ; 5. 以推进教科研结合为切入点, 组织教师立项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 6. 严格按教学管理规范选用教材, 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 课件和实习指导书, 推进专业教材建设 ; 7. 依据建设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要求, 推进校内外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 ; 8.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 参加有关职业技能大赛和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鉴定 ; 9. 依据 双师 素质 教学名师和梯队建设要求, 组织教师培训 进修, 进一步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 10. 依据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质量标准, 加强对教学运行及质量的管理与监控,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11. 树立良好教风 学风, 严肃考试纪律, 组织师生开展自律自查 评教评学活动 ; 12. 积极组织申报品牌专业 特色专业 精品课程 规划教材 教改课题 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名师以及教学成果奖等项目, 提高教学团队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章建设内容第七条师德建设 以 敬业奉献 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德高为范 学高为师 为要求, 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师德修养和学术水准, 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学 309

311 团队 第八条人才培养 教学团队及其成员要通过校企合作桥梁和纽带, 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 推进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结合, 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校企共育 ; 要依据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学生既管教又管导, 既教书又育人, 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 确保学生道德素养 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的全面提高 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之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九条专业建设 教学团队要围绕专业办学理念 教育理论 教学设施 实训基地 仪器设备 专业图书 网络平台 教学文件 教学管理 质量监控 专业文化 公共关系等内容, 推进专业现代化建设, 全面提升专业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十条课程建设 教学团队要依据行业及企业科技与生产发展水平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不断调整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 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课程结构 课程理论 实验实训 教学场景 教材课件 网络平台 教学方法 考核评价 课程管理 质量监控等内容, 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第十一条教育教学研究 教学团队要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研究规划, 组织团队成员结合本职岗位实际, 立项申报各级教学科研课题, 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 并把理论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第十二条社会服务 依靠教学团队智力和技术优势,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组织教师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技术咨询 职业技能鉴定 科学试验 科技推广和产业开发等社会服务, 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章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申报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条件 : 1. 教学团队组成成员一般不少于 5 人, 其中设带头人 1 名 ; 2. 教学团队应具备较合理的年龄 职称 学历结构, 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不少于 1 名, 来自行业 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不少于 2 名 教学团队成员必须从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满 3 年以上, 创新意识强, 教学效果好, 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 管理能力 3. 教学团队成员应参与院级 ( 或分院 ) 及以上教科研课题并已结题 ; 或获得院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4. 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 1 具备高级职称和 双师 素质, 长期致力于本团队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 2 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有较强的组织 管理和领导能力 ; 3 主持过院级及以上教学科研课题, 并已结题 ; 4 获得过学院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或主持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第十四条申报管理办法 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以各分院为单位组织推荐, 申报者需填写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报表,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专家组进行评审, 学院审核认定 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 3 年 批准认定后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 第三年进 310

312 行总结验收 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日常管理由团队带头人负责, 所在分院负责监督 管理 教学团队及其成员担任的课程教学及质量, 实行教学团队整体负责制, 课程教学安排可在团队成员内部自主调配 第十五条经费支持 获得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者, 分院应给予不少于 3 万专项经费资助, 用以支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资助经费采用分期拨付方式, 项目批准认定后首期拨付三分之一, 中期检查合格后再拨付三分之一, 余额待项目验收合格后拨付 验收不合格者, 限期整改 ; 再验收不合格者, 则终止建设项目 第十六条建设评估 教学团队项目建设应接受学院专家组的检查 验收 评估 依据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以专业教学为核心, 检查教学运行及其质量, 主要检查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与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 重点考核教学团队优化结构 以老带新 提高整体教学能力的情况, 以及推进课程改革与加强专业建设等情况 后期检查, 要对前期检查指出的问题和不足, 检查是否得到改进和提高 同时, 要考察教学团队建设对提升学校办学能力的作用等内容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期满时, 各分院及教学团队应按项目建设要求, 提交 教学团队建设总结报告, 学院将对其建设中的标志性成果进行验收, 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结论 第十七条对批准的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将继续给予指导和支持, 并积极向省 国家推荐创建高一层级优秀教学团队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各分院要依据本办法, 制定 教学团队及成员职责考核办法 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等配套文件, 以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成效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由学院教学科研处负责解释 二 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 苏联院 号 ) 文件精神,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的骨干作用, 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 激发广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进一步落实专业与课程建设任务, 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结合学校实际, 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二条实施教学团队建设工程, 要落实教育部 省教育厅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及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 推进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将坚持 分类指导 注重特色 的原则, 加大教学投入, 强化教学管理, 深化教学改革, 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311

313 第三章教学团队第三条教学团队是以教学名师 专业带头人 教学能手 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兼职教师为主组成的教学业务组织 教学团队以系 ( 部 ) 教研室 专业 校内外实训基地等为组织单位 教学团队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平台, 承担着教学资源整合与配置 专业设置或调整 专业建设与发展 课程开发与实施 教书育人 教学研究与改革 社会培训服务等职能 教学团队应广泛吸纳行业及企业专家 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 实行专兼职结合, 亦可跨专业或跨学校形式组织等 第四章建设目标第四条我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是 : 以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类课程群 ( 组 ) 或专业建设为纽带, 推动各教学部门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推进老中青教师相结合, 发挥老教师的传 帮 带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和 双师型 教师培养, 推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推进教学资源开发, 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 促进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教学中心或教研室 实训室 校内外实训基地等为基础, 围绕专业 课程 教材 课题 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等为主要内容, 以教师梯队建设为支撑, 设立专项资金, 分期 分类建设特色鲜明 凝聚力强 有创新精神和整体力量的教学团队 同时, 发挥优秀教学团队在学校及行业中的引领 示范作用 第五章建设内容第五条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 教学团队要紧密联系学校和系 ( 部 ) 的发展实际, 结合各自专业特点, 优化课程结构, 协调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 从课程教学质量入手, 在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材 主讲教师等方面下功夫, 在省级精品课程 市级精品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上加大建设力度 第六条教改项目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应予以高度重视 教学团队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方案 教学制度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教学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术研究, 促进教学建设, 巩固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团队应高质量 按时完成各个级别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第七条教学梯队建设教学团队由教学水平较高的本专业的高级教师领衔, 围绕课程建设, 以优秀教师为核心, 实现 老 中 青 相结合 传 帮 带 一体化的团队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教学团队应开展教学观摩课, 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开展教学方法培训, 开展 传 帮 带 活动,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 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和教学课件 实训指导手册 教学资源平台的研发, 促进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要在教学团队内部或团队之间开展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共同研究, 开发教学资源, 开展启发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 312

314 方法的改第六章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第八条团队职责 1. 落实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2. 注重开展课程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 3. 规划 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加强科研与教学的结合, 探讨研究性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形成有价值并能指导实践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5.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生产实践 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竞赛 第九条政策与资助学校对遴选出的校级及以上级别教学团队予以经费资助和政策扶持 由学校每年拿出相应经费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 培养青年教师 发表教研成果等, 资助有效期 3 年 学校对校级及以上教学团队成员出国研修 进修 培训 学术交流 评职 聘任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各系 ( 部 ) 对获批的校级教学团队应予以政策支持, 对团队成员进修 培训 学术交流 评选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第七章教学团队的申报遴选第十条教学团队是在校 系二级管理下的基层教学组织形式 各系 ( 部 ) 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 逐步建设由本专业的教学水平较高的本专业的高级教师领衔, 由不同层次教师和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 每位教师及教辅人员均应逐步编入某一个教学团队 各中心根据本单位教学工作实际, 自行组建不同形式的教学团队, 报教务处备案, 教学团队日常管理由本系 ( 部 ) 负责 在前期建设基础上, 由教务处组织申报遴选 第十一条校级教学团队的申报条件 1. 团队组成团队由每学年均承担一定的本团队一线教学任务的成员组成 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理的梯队结构, 团队成员年龄 职称 学历和知识结构合理 ( 可专兼职结合 ), 分工明确, 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团队组成成员相对稳定 团队建设应坚持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素质为核心,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目标 全体成员应有明确的共同发展目标, 有风雨同舟 共同进退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依据师生比例 (1:18 左右 ) 专兼职比例(3:1 左右 ) 等规定, 以及办学预期和优化结构要求, 配齐 配足教学 实训一线教师, 使教学团队与办学规模相匹配 教学团队建设要以培养专 兼职教师 双师 结构为特色, 优化团队 双师 结构, 专任教师中 双师 素质不低于 50% 2. 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应为教学第一线的在编在岗教师, 连续三年以上教学工作量饱满, 具有良 313

315 好师德水准 较高教学水平和创新性学术思想, 原则上应为高级职称的 双师 型教师 ; 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 具有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 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 ; 及时跟踪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 能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确定为学习领域的能力 ; 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 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 ; 结合校企实际 针对专业发展方向, 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计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一名教师只能担任一个校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 教学及科研工作教学与社会 经济发展相结合, 了解学科 ( 专业 ) 行业现状, 追踪学科 ( 专业 ) 前沿,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科学, 教学手段先进, 重视实验 实践性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 培养学生发现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 有效 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团队成员近三年均完成最低教学和科研工作量任务, 教学效果好, 无教学事故 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开发表教改论文, 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 获得过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主持校级以上课程标准建设并通过学校验收 4. 教学成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团队近五年来至少具备以下项目中的 3 项 (1) 校级及以上特色专业建设 ; (2) 校级及以上实训基地建设 ; (3) 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 (4) 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 ; (5) 校级二等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 (6) 主持校级及以上课题并有研究成果 ; (7) 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并取得市级二等奖及以上的优异成绩 ; (8)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两篇以上 ; (9) 其他能反映团队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的奖励奖项 ( 注 : 团队成员必须为以上各类项目的主持人或负责人 ; 教改论文必须为独著或第一作者 ; 主持省级及以上课题, 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优先 ) 5. 团队组成成员一般不少于 5 人, 不多于 15 人, 单门课程的教学团队人数不少于 3 人 第十二条校级教学团队申报程序 1. 校级教学团队每三年申报遴选一次, 申报遴选时间为遴选年份的上半年 2. 校级教学团队申报以系 ( 部 ) 为单位组织推荐, 申报者须填写 教学团队申报书 ( 一式三份 ), 并提交佐证材料一套 3. 各系 ( 部 ) 将申报材料汇总审核通过后, 将申报书 佐证材料等申报材料一并送交教务处 314

316 4. 申报材料必须真实, 应既能充分反映教学团队的总体情况, 又脉络清晰 简洁精炼 第十三条校级教学团队遴选评审办法 1. 由各系 ( 部 ) 在先期教学团队建设基础上, 择优推荐校级教学团队 校级教学团队的遴选评审以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 主要考察团队的教学效果 课程建设 教学成果 团队建设及对专业建设的贡献等情况 2. 由教务处组织, 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评审, 校长办公会审批通过后, 授予 校级教学团队 称号 校级教学团队实行目标考核 滚动淘汰机制 第十四条校级以上教学团队的申报与推荐校级以上教学团队在校级教学团队中产生 由各系 ( 部 ) 组织初审后报教务处, 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评审, 校长办公会审批通过后推荐 第八章教学团队的监督与管理第十四条各系 ( 部 ) 组建的教学团队的管理由各系 ( 部 ) 自行制定管理办法, 也可参照校级教学团队管理办法加以管理 第十五条校级教学团队的监督与管理 1. 校级教学团队评审通过后, 由团队带头人填写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计划书 ( 一式三份, 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纸质文档经教务处审核批准后, 教务处存档一份 系 ( 部 ) 留存一份 团队留存一份 ), 制定本团队进一步建设的具体方案, 并根据其建设需要, 在规定额度内申报团队建设资助经费, 经所在系 ( 部 ) 审核后报学校教务处 各团队经费资助额度在教务处核定后划拨 2. 各教学团队根据本团队实际制定 教学团队规章制度 ( 一式三份, 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纸质文档上报教务处审核批准后, 教务处存档一份 系 ( 部 ) 留存一份 团队留存一份 ) 3. 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监督与检查 相关教学单位要落实教学团队管理责任人, 并对教学团队每年进行定期检查, 确保实施计划书中的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团队负责人每年应按要求提交 教学团队年度进展报告, 同时提交经费使用说明 提交时间为每年的 12 月 31 日前 学校将于团队建设开始第二年的年底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情况中期检查, 对各教学团队中期建设效果进行检查 指导 除中期检查外, 学校将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对年度考核和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团队限期整改 经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停止经费资助, 撤消其称号, 取消下一轮校级教学团队申报资格, 同时进行通报 教学团队因主观原因致使实施计划无法执行的, 学校将根据不同情况, 要求部分或全部退还所拨经费, 并按有关规定追究团队负责人的责任 4. 教学团队建设效果验收校级教学团队验收时间为团队建设的第三年年底 团队建设的年度考核 中期检查 团队建设效果验收均依据 教学团队指标评审体系 和各团队制定的 教学团队建设实施 315

317 计划书 进行 5. 校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期与建设经费 校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和建设有效期为 3 年 学校设立教学团队建设专项经费, 以支持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发展, 主要用于支持其开展教学研究 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 培养青年教师 参加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及以上教学团队评审等工作 建设经费按团队建设计划专款专用 第十六条校级以上教学团队管理 1. 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团队称号者, 学校将给予经费配套, 并对推荐单位给予奖励 2. 校级以上教学团队的日常管理由团队带头人负责 第九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兼职教师是我校师资队伍的必要补充和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 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 < 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 > 的通知 ( 国办发 [2002]35 号 ) 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 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二条基本原则 1. 教学任务的落实应立足校内, 统筹解决 本着先专任教师, 后兼职教师的原则进行 2. 需要原则 兼职教师应该是在教学任务确实无法校内落实, 或特殊课程 (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 确实需要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进行 可聘可不聘的情况不应请兼职教师 3. 专业对口的原则 兼职教师所从事的专业必须和所带课程专业一致, 不得跨专业带课 第三章聘用条件第三条聘用条件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2.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熟悉教育教学规律, 教学效果好 3. 身体健康, 在聘期内能保证有充裕时间在我校从事教学工作 4. 男性一般不超过 65 岁, 女性不超过 60 岁 5. 从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或工程师以上职称 ; 从事实践课 316

318 教学的应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 对于经验丰富的实践课教师, 学历 职称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6. 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有特殊专长的人才可优先聘用 第四章职责第四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遵守学校有关规章制度, 认真组织教学工作, 既教书又育人 第五条按照学校教学要求,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履行聘用协议, 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六条接受教学单位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 监督和考核 第五章聘用程序第七条各系 ( 部 ) 根据教学任务情况, 在每年的 12 月底向校长办公室提出拟兼职教师人数 所任课程及任教班级等资料, 校长办公室审查, 分管校长及校长审批 第八条由校长办公室负责向外发布招聘信息 第九条应聘人员填写 兼职教师登记表, 提供学历证书 职称证书 身份证等各类资格证书 个人资料原件及复印件, 待验证后教学管理部门及校长办公室保存其复印件 第十条由校长办公室组织系 ( 部 ) 及相关部门对应聘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及面试 第十一条经学校批准的兼职教师, 前两周的讲课属试用期, 相关部门 ( 教学中心 ) 应及时了解兼职教师讲课的信息 ; 教学效果良好者, 正式聘用, 并签订 兼职教师聘用协议书, 教学效果差者, 应及时停止试用 第十二条特殊情况, 各系 ( 部 ) 可书面告知校长办公室并经同意后, 先试聘兼职教师上课, 然后再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三条兼职教师不办理调动手续, 一旦聘用, 双方签订合同, 按兼职专职教师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初次聘用期限为一个学期, 根据考核情况和教学需要可续聘 各系 ( 部 ) 应从本部门教学发展的长远考虑, 建立兼职教师业务档案, 建立人才聘用的长效机制 第十五条兼职教师的聘期待遇在签订兼职教师协议书时确定 酬金按学校兼聘教师课时津结算办法发放, 经各系 ( 部 ) 审核教学时数, 教务处核算课时酬金, 学校领导审批后发放 第六章管理及考核第十六条签订 兼职教师聘用协议书 后, 兼职教师编入相应教研室, 由教研室和相应系 ( 部 ) 管理 第十七条兼职教师的日常考核由相应系 ( 部 ) 负责, 一旦发现兼职教师有违反协议的行为, 即以书面形式向校长办公室和兼职教师所属系 ( 部 ) 反映, 由兼职教师所属系 ( 部 ) 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为帮助兼职教师尽快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 所属教研室负责向兼职教师提供如下帮助 : 317

319 向兼职教师介绍所任课专业的发展方向 特色 专业建设情况及一般性的教学规律等 ; 向兼职教师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 教材及其它教学辅助材料 ; 帮助兼职教师明确学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了解教师考核办法 ; 组织兼职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如集体备课 研讨教学方法 交流教学经验 组织观摩教学等 第十九条校长办公室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将兼职教师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之中, 通过全面的综合考评, 准确地掌握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效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写出实事求是的鉴定和评语, 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利改进 同时, 将考评结果作为今后选聘兼职教师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辞聘 解聘第二十条兼职教师在受聘期内, 教学期间原则上不能辞聘, 确实由于不可抗拒原因不能坚持教学的, 应在两周前向所属系 ( 部 ) 及校长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经同意后方可辞聘 第二十一条在聘期内,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可以解聘 1. 在学生中散布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或有损害学校形象的言行 2. 打骂体罚学生 3. 无故缺课达 6 节以上 4. 学生意见大, 教学难以进行 5. 严重失职, 发生责任事故, 对学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附件 : 兼职教师聘用协议书 318

320 附件 : 兼职教师聘用协议书 甲方 :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乙方 :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码 职称 毕业学校 学历 最高学位 职称 专业 甲乙双方通过协商, 达成如下协议 : 一 甲方聘用乙方担任甲方 系 ( 部 ) 教研室兼职教师 聘期, 从 年 月至 年 月 二 甲方规定乙方在聘期担任 工作 三 甲方的职责是 : 根据乙方工作需要和甲方的可能性, 为乙方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 乙方的工资标准采用下列第 ( ) 方式确定 : A) 乙方实行月薪制, 每月为 元, 不缴纳公积金 B) 乙方实行按课时结算报酬制, 每节课 元, 不缴纳公积金 四 乙方的职责是 : (1) 要严格执行甲方规定的教学进度, 按照甲方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完成教 学任务 (2) 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重视多种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 (3) 要根据甲方有关单位的安排, 参加规定的教学活动 ; (4) 严格遵守甲方的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五 在聘期内, 甲乙双方如因特殊原因, 要求解除聘约, 需于 30 天前通知对方 六 本协议一式两份, 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七 本协议签订后生效 甲方 :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乙方 : ( 签名 盖章 ) 年月日年月日 319

321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有关规定 第一章指导思想第一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是教育部统一要求, 是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 是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专业教师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为做好本项工作, 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参加对象第二条承担专业课程 实践课程的教师 第三章实践锻炼的方式及任务第三条提高教师下企业的认识 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和进行专业调研, 是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 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职业学校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加强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 各教学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等文件, 达成共识, 自觉行动, 加快推进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常态化 规范化 制度化建设 第四条提高教师下企业的质量 各教学管理部门要将教师下企业的工作列入学期 年度工作计划, 对下企业锻炼的教师要明确以下基本要求 : 1. 有目的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 工艺流程 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 2. 熟悉企业相关岗位 ( 工种 ) 职责 操作规程 用人标准及企业文化 ; 3. 学习相关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 新技能 新工艺 新方法 ; 4. 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自身发展计划, 有意识地利用企业资源进行项目开发, 尽可能解决一些教学科研方面的实际问题 5. 进行企业文化 岗位标准 人才需求 专业开发等方面的调研时, 要确定调研的重点, 做到有的放矢, 要写出高质量 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第四章实践时间第五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所有专任专业课教师 ( 含实习指导教师 ) 原则上要求每两年至少到企业实践 2 个月 ; 鼓励文化课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到企业进行考察 调研, 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及职业教育的需求,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教师下企业锻炼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期间, 如果教学安排许可, 必要时可安排在教学期间进行企业实践 调研 各系 ( 部 ) 要根据实际情况, 认真制订工作计划, 定人员 定时间 定要求, 确保人人有机会, 个个有收获 第五章组织实践第七条一般情况下, 教师自行联系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参加实践 一般工作程序为, 教师本人向所在系 ( 部 ) 提出到企业参加实践的申请, 经教务处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后, 带学校 教师到企业实践联系函 到意向企业实践 在实践期间, 教师要自觉履行相关职责, 虚心请教学习, 要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保持与系 ( 部 ) 教研室的联系, 并主动汇报自己的实践情况 320

322 第八条教学管理部门, 对到企业去的教师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要进行指导和总结, 做好沟通联络和信息反馈等工作, 协助解决教师在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 同时要求下企业的教师要履行相关职责, 不断提升实践与调研的水平, 以便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第六章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要求第九条教师至企业实践锻炼, 必须如实填写 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手册, 自觉接受企业和学校的考核鉴定 第十条在企业实习过程中, 收集本专业最新的资料, 包括视频 图片等 在教研会议中进行学习交流 第七章考核办法第十一条教师到企业锻炼期间的表现及效果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并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考核和晋升的依据 第八章实践锻炼期间相关待遇第十二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期满, 考核等次为合格以上的, 核算继续教育学时 到企业实践期间的费用, 学校视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补贴 第九章其他第二十三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附件 : 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手册 321

323 附件 : 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手册 教师 : 企业名称 : 实践岗位 : 实践时间 :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322

324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相关说明 专业课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是教育部统一要求, 是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和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 是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专业教师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为做好本项工作, 特作以下说明 : 1. 我校专任专业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必须按计划并经企业认定后方可实施, 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教师必须服从企业的一切安排, 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并由企业师傅带班, 履行好岗位职责 2.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服从师傅的指导 操作需严格按规程进行 3. 要爱护实践企业的所有设备和各种工量具以及生产成品, 执行 5S 管理规范, 做到文明生产 4. 要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服饰, 严守工作岗位, 思想集中, 不准迟到 早退, 不脱岗, 确有教育教学事务必须向师傅请假, 在安排好生产的情况下才能离岗 5. 企业实践期间, 每天必须完成实习内容记载 企业实践结束后要写出书面总结 6. 在企业实践期满后, 到企业实践教师必须接受企业和学校的考核鉴定, 考核鉴定材料由企业确认盖章后, 将工作手册交学校教务处保存 323

325 教师到企业实践申请表 申请人性别出生年月 职称实践时间年月日 年月日 企业 ( 单位 ) 名称 企业 ( 单位 ) 联系人 电话号码 实践形式及内容 系部 意见 ( 签名 ) 年 月 日 教务处 意见 ( 签名 ) 年 月 日 学校 意见 ( 签名 ) 年 月 日 324

326 教师到企业实践联系函回执粘贴处 325

327 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日志 日期 主要实践内容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326

328 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总结 教师所属部门 实践时间年月日 年月日 实践企业 ( 单位 ) 在企业期间的主要实践内容 实践收获体会 ( 包括 : 企业概况, 生产 运行流程, 新获得的岗位素质 知识 技能情况, 自身项目能力的提高及取得的实质性成果等 ) ( 可另附调研报告等专题总结材料 ) 327

329 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考核鉴定表 教师所属部门 实践时间年月日 年月日 企业 ( 单位 ) 名称 ( 盖章 ) 企业 ( 单位 ) 负责人 联系方式 / 号码 指导师傅评语 : 指导师傅意见 指导师傅 ( 签字 ) 年月日 企业 考核 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 月 日 所属系部评语 : 系部考核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教务处考核意见 同志到企业生产实践考核等次为 部门 ( 盖章 ) 年月日 学校考核意见 经研究决定 同志到企业生产实践考核等次为 学校 ( 盖章 ) 年月日 328

330 样本 : 编号 : 教师到企业实践联系函 兹介绍我校 : 老师前往贵企业联系实践事宜 我校要求教师必 须参加一定工种的实际操作, 以便强化操作技能 提高专业水平 增 强职业素养 请贵企业协助我校做好教师的实践工作 企业实践结束 后, 请对参加实践的教师做好考核鉴定事宜 企业实践时间 : 月日至 此致 敬礼! 年月日 望贵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年月日地址 : 电话 : 联系人 : 年 回 执 教师性别部门 接受单位负责人意见 企业 企业 名称 级别 企业 地址 实践 实践 年月日 岗位指导师傅 邮编电话 时间 至 年月日其他 接受单位盖章年月日 329

331 教师进修培训管理规定 第一章主要形式第一条新教师培训 为适应岗位需求, 以教育教学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实践为主, 培训主要有以下形式 : 1. 岗前培训 大学毕业刚进校的教师必须参加以下两种岗前培训, 并取得两个培训的合格证书, 方能在一年期满后转正定级 (1) 由泰兴市教育局实施的以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 教育学 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内容的岗前培训 (2) 由学校组织的以职业教育理论 教育教学方法 职业道德 人事政策等为内容的岗前培训 2. 教育教学实践 参加学校 青蓝工程, 与 1-2 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结成对子, 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和提高, 熟悉教育教学过程及教育教学对象的特点,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 教师资格培训 对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 应在进入我校的 1 2 年内通过培训 考核, 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否则按聘任的有关规定执行 4. 学历进修 新教师工作二年以上, 符合学校的培养条件, 经学校批准后, 可参加在职研究生学历进修 5. 短期培训 学科 ( 或专业 ) 发展需要并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6. 社会实践 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凡未经过社会实践锻炼, 要服从学校安排, 接受不同形式的实践任务 如担任班主任 ( 或见习班主任 ) 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锻炼或参加党 政 群 团的管理工作, 时间累计不少于 1 学年 第二条教师培训 以增加 扩充学科 ( 或专业 ) 知识为主, 注重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培训主要有以下形式 : 1. 根据学校学科 ( 或专业 ) 发展需要和师资培训计划, 参加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科研能力为内容的 四新 培训 短期研讨班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单科培训等 2. 研究生学历进修 根据所在学科 ( 或专业 ) 发展需要 经批准可申请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工程硕士学习 第三条骨干教师培训 主要通过教学科研工作实践 学术交流, 熟悉掌握本学科 ( 或专业 ) 发展前沿信息, 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学术水平或管理能力 培训主要有以下形式 : 1. 根据学科 ( 或专业 ) 建设需要经学校选派参加以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等为内容的短期培训 研讨活动 2. 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等 3.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选派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 校际间的学术交流 4. 经学校推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选派的出国培训 330

332 第四条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和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由学工处组织的班主任培训, 并作为班主任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 以及新教师应聘班主任的必备条件 第五条教师自我进修 1. 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会议 讲座 研讨活动等校本培训, 并做好记录 2. 为获取最新信息, 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 并做好笔记和摘录 以上内容均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证明材料 第二章安排原则第六条教师进修 培训, 是为了教师能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提升职业竞争能力而继续教育的需要, 也是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教师进修 培训工作要坚持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并重, 按需选派, 理实一体, 学用一致, 注重实效, 立足国内, 在职为主, 加强实践 多种形式并举的原则 1.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训要以教师人格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主 使教师自觉履行 教师法 规定的义务, 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要使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的更新 补充 拓展和提高, 完善知识结构 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自我进修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提高计算机 外语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技能的水平 2. 教师培训应坚持按需选派 理论联系实际 讲求实效的原则, 根据各学科发展需要, 采用培训班 课程进修 学术讲座 企业实践 业务考察 学历提高 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组织实施 3. 培训内容应结合学科发展需要, 使教师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理论 新技术 新方法 新信息, 扩展专业知识 技能, 完善知识 技能结构 第三章申报条件及范围第八条培训对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着重面向一线教师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 及时选拔 重点培养在实际教育 教学 科研中涌现出来的中青年教师, 使之成为教育教学 学术研究 科学管理的后备人才 第四章申报程序第九条参加在职学习培训应以符合上级有关规定, 结合学校需求, 原则上不影响当前工作为前提 教职工参加培训前必须填写 培训申请表, 并根据培训内容递交相关部门审核, 教师业务培训由各系 ( 部 ) 审核, 学历进修和出国培训由校长办公室审核, 岗位资质培训由隶属部门审核 第十条相关部门审核后, 须经其分管校长审批签字同意 省级培训 国家级培训 超过 2 周以上的培训 培训费超过 1000 元以上的培训以及涉及中层干部的培训须经校长审批, 学历进修 出国培训由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审批, 校长签署意见 所有培训经审批后必须送教务处和校长办公室登记备案, 方可参加培训 第五章组织管理第十一条教师进修 培训工作实行学校 部门两级负责制 各部门应根据学科 ( 或 331

333 专业 ) 发展情况制定本部门教师进修 培训计划, 明确继续教育方向, 有计划合理地安排教师进修与培训 学校负责对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提供政策指导 第十二条建立教师培训登记制度 部门是教师进修培训的主管和责任部门, 教务处为教师进修 培训管理工作的扎口部门, 各部门要在教务处的指导下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登记档案, 作为教师考核 评优评行 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教师进修 培训结束后, 必须将培训证书复印件等材料交教务处, 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第十三条教师应当服从学校安排的培训计划及培训形式, 无正当理由和特殊情况, 不得变更 教师在进修 培训期间, 一般不得调整或增加学习内容 时间和形式 确有需要的, 须经分管校长批准同意 第十四条参加进修 培训的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培训单位的规章制度, 无正当理由不得变更学习计划 未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同意擅自终止学习, 一切费用由个人承担 第十五条教师参加半年以上进修 培训后, 未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或未履行完成学校合同约定即调离 辞聘或辞职的 ( 上级部门下令调动的除外 ), 学校应追回培训费 合同期内违约金等费用 第十六条对进修 培训工作的考核 1. 校内培训的考核工作由承担培训工作的责任部门进行考核 参培教师必须取得合格证书, 并在培训结束后向全校展示学习 培训成果 2. 外出参加单科培训的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或合格 结业证书, 由责任部门和教务处负责考核 不合格者不得报销培训有关费用 3. 参加学历进修的教师考核由校长办公室负责考核, 以其进修学校提供的学科成绩 导师评语以及获得的结业或学位证书作为考核依据 教师进修和培训的考核结果是其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六章费用与待遇第十七条培训费用补贴办法 1. 学历进修 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经学校批准并签订协议的在职学历进修, 可按学校有关规定补贴一定的费用 2. 常规培训 学校选派参加的常规培训, 学校承担培训费 材料费 住宿费 往返的车船费等 但住宿费不得超过规定的数额, 多余部分由个人承担 3. 教师因申请教师资格 或因职称评定需要参加的培训, 相关费用均由教师个人承担 4. 未经学校批准或未签订培训协议, 私自外出进修 培训的, 学校不承担任何费用 第十八条培训费用结算办法进修 培训人员在完成学业后, 凭培训通知 各种有效证明材料到相关部门审核, 经分管校长审批, 再履行相应的报销手续 第十九条外出进修培训人员的工资福利 1. 经学校批准的进修 培训, 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全额享受工资和福利 332

334 2. 进修 培训期间的工作量核算, 按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执行 第七章其他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双师型 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加快学校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结合本校实际,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双师型 教师评选条件第二条 双师型 教师的基本条件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拥护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学校在编在岗且持有教师资格的专任专业教师 近两年在教育教学一线并担任两门及以上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3. 近两年内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满 2 个月 4. 具备中级及以上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 取得本专业三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或取得本专业 ( 或相关专业 ) 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条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前提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可申请认定为 双师型 教师 : 1. 近三年内本人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参加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2. 近三年内以第一指导者身份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3. 近三年内本人参加信息化大赛获得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参加 两课 评比获得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4. 近三年内主持本专业实践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并有可供推广的成果 ( 须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鉴定 ) 第三章优秀 双师型 教师评选条件第四条 双师型 教师中, 近两年内所任教的两门及以上专业课程中, 其中至少有一门为工考科目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可认定为优秀 双师型 教师 : 1. 近三年内本人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参加创新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项 2. 近三年内以第一指导者身份指导学生技能参加竞赛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333

335 3. 近三年所主持或作为主干成员参研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获得市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近三年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 创意论坛 职教论坛 成果评选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获得优秀论文评选市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获得信息化大赛市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获得 两课 评比市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获得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市级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或省部级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奖 第四章申报 认定与管理第五条凡符合条件者, 于每年 11 月上旬填写 双师型 教师申报表 ( 见附件 1) 和 优秀 双师型 教师申报表 ( 见附件 2 ), 各一式三份, 并附上佐证材料一份, 提交所在系 ( 部 ) 优秀 双师型 教师的申报须在前年 双师型 教师认定的基础上进行 第六条各系 ( 部 ) 在评议的基础上确定推荐人选, 填写 双师型 教师推荐汇总表 ( 见附件 3) 和 优秀 双师型 教师推荐汇总表 ( 见附件 4), 于每年 11 月中旬送学校教务处汇总 第七条每年 12 月上旬, 教务处提请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对推荐人选进行审核和评定, 对符合定量条件者, 经无记名投票, 获得 1/2 以上票数, 并经行政事务部公示一周无异议者, 可认定为 双师型 教师或优秀 双师型 教师 第八条每年 12 月下旬, 取得 双师型 教师及优秀 双师型 教师称号者, 由学校公布评选结果 第九条 双师型 教师及优秀 双师型 教师称号当年有效, 隔年对照条件再予申报 任期内享受以下待遇 : 1. 获得 双师型 教师者或优秀 双师型 教师者, 当年给予一定绩效考核奖励性性积分 2. 优秀 双师型 教师优先选派外出学习 考察 3. 优秀 双师型 教师优先考虑评优评先 晋级晋升 4. 优秀 双师型 教师优先推荐参加市级 双师型 教师认定 第十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不得认定 双师型 教师和评选为 优秀双师型 教师 1. 当年年度考核不合格者 2. 因个人原因工作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者 第五章附则第十一条本办法解释权在教务处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 1. 双师型 教师申报表 2. 优秀 双师型 教师申报表 3. 双师型 教师推荐汇总表 4. 优秀 双师型 教师推荐汇总表 334

336 附件 1: 编号 : 双师型 教师申报表 教师姓名 : 所在部门 : 申报日期 :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335

337 一 申报人员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最高学历 ( 获取日期 ) 专业技术职务 ( 履职日期 ) 最高学位 ( 获取日期及名称 ) 毕业院校 ( 专业 ) 所在部门 ( 专业 ) 联系电话 起止时间 ( 年 月 ) 课程名称授课班级周课时数教学考核等级 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 近三年 ) 承担教学科研情况 ( 近三 起止时间课题名称课题所属结题情况 年 ) 类别名称 ( 题目 ) 出版 ( 发表 ) 日期 出版 ( 发表 ) 单位 本人承担的 工作 备注 发表论文 ( 著 ) 出版教材 ( 近三年 ) 论文 ( 著 ) 教材 336

338 时间 ( 年 月 日 ) 地点 ( 单位 ) 内容方式 企业实践锻炼情况 时间 ( 年 月 日 ) 地点 ( 单位 ) 班级方式 指导学生实习情况 本专业 技术职 称情况 名称 等级 考评员 情况 名称等级取证时间 主持应用技术研究情况 时间内容效果 时间内容等级发证部门 ( 单位 ) 获奖情况 ( 指教学 科研成果 ) 337

339 时间项目效果 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自我 鉴定 ( 近三年 ) 对 双师型 教师的认识 今后 的 打算 338

340 二 评审意见 1. 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2. 部门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3. 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4. 学校审批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注 : 此表一式三份, 个人 部门 教务处各一份 339

341 附件 2: 编号 : 优秀 双师型 教师申报表 教师姓名 : 所在部门 : 申报日期 :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340

342 一 申报人员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 最高学历 ( 获取日期 ) 专业技术职务 ( 履职日期 ) 最高学位 ( 获取日期及名称 ) 毕业院校 ( 专业 ) 所在部门 ( 专业 ) 联系电话 起止时间 ( 年 月 ) 课程名称授课班级周课时数教学考核等级 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 近三年 ) 承担教学科研情况 ( 近三 起止时间课题名称课题所属结题情况 年 ) 类别名称 ( 题目 ) 出版 ( 发表 ) 日期 出版 ( 发表 ) 单位 本人承担的 工作 备注 发表论文 ( 著 ) 出版教材 ( 近三年 ) 论文 ( 著 ) 教材 341

343 时间 ( 年 月 日 ) 地点 ( 单位 ) 内容方式 企业实践锻炼情况 时间 ( 年 月 日 ) 地点 ( 单位 ) 班级方式 指导学生实习情况 本专业 技术职 称情况 名称 等级 考评员 情况 名称等级取证时间 主持应用技术研究情况 时间内容效果 时间内容等级发证部门 ( 单位 ) 获奖情况 ( 指教学 科研成果 ) 342

344 时间项目效果 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自我 鉴定 ( 近三年 ) 对 双师型 教师的认识 今后 的 打算 343

345 二 评审意见 1. 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2. 部门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3. 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4. 学校审批意见 负责人 ( 签字 ): 年月日 注 : 此表一式三份, 个人 部门 教务处各一份 344

346 附件 3: 双师型 教师推荐汇总表 部门 : 填表时间 : 填表人 : 部门主任 : 序 号 姓名 性 别 年 龄 毕业院校 ( 专业 ) 所在 教研室 学历职称备注 345

347 附件 4: 优秀 双师型 教师推荐汇总表 部门 : 填表时间 : 填表人 : 部门主任 : 序 号 姓名 性 别 年 龄 毕业院校 ( 专业 ) 所在 教研室 学历职称备注 346

348 关于开展教师 十佳标兵 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处室 系 ( 部 ):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弘扬高尚师德, 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师德风尚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经研究, 决定在全校开展 十佳师德标兵 十佳德育标兵 十佳教学标兵 十佳技能标兵 的评选活动 现将评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 目的意义通过开展 十佳标兵 评选表彰活动, 在全校树立一批具有高尚师德 为人师表 敬业爱生 刻苦钻研 教书育人 无私奉献的先进教师典型, 进一步弘扬师德风尚, 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二 评选条件 ( 一 ) 十佳师德标兵 1. 评选对象 : 在编在岗教职工 2. 评选条件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 认真实践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积极参加学校政治学习和各项中心活动 (2) 模范地遵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江苏省职业学校管理规范 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品德高尚 无私奉献, 为人师表, 用自己的良好风范教育 影响学生, 做学生道德的表率, 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3)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人才观 质量观 认真实施素质教育, 以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创新举措, 并取得良好效果 (4)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工作极赋爱心和耐心, 尊重学生人格, 教育思想民主, 公平对待学生, 不歧视学困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自觉维护学生正当权益, 受到学生的普遍爱戴和家长的一致公认 (5) 从事教学 教辅 后勤等工作 5 年以上 (6) 在近三年至少一次受到学校表彰或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 二 ) 十佳德育标兵 1. 评选对象 : 班主任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2. 评选条件 (1)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爱岗敬业, 具有奉献精神, 能无条件接受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 并积极履行工作职责 (2) 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行为教育, 以身作则, 扎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经常与学生沟通思想, 交流感情, 在 学生评教 中获得好评, 满意度高, 班级流生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347

349 (3) 有较强的教育 组织能力, 积极支持协调 配合学生会 团委 系 ( 部 ) 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所带班级在各项活动中成绩名列前茅 (4) 认真学习 研究班级管理规律 不断改进班级管理策略 方法, 在班集体建设上有较成熟的经验 班主任工作手册记载完整 规范 齐全 (5) 德育实践水平较高, 管理工作成绩显著, 近两年内所负责的部门或班级曾获得校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德育方面的表彰, 或在市级以上德育工作会议上作专题经验介绍 当年至少有一篇德育工作论文公开发表 (6) 不以权谋私, 不以教谋私, 能廉洁从教, 不向他人索要钱物, 不收受学生 家长的钱物 为社会认可, 不被社会和家长批评或投诉 ( 三 ) 十佳教学标兵 1. 评选对象 : 专任教师 2. 评选条件 (1) 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能自觉遵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创新进取的精神 (2) 积极投身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能按课改精神和理念, 根据课程标准 ( 教学大纲 ) 的要求, 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 按照学生学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在 五课 教研工作和 两课 评比及校本视导中成绩突出 (3) 教育教学效果突出, 教学成绩在同年级同学科中处于上游水平 (4) 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能提交当年制作质量较高的 2 个课件 (5) 在指导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或辅导学生竞赛工作中获奖 (6) 具有较强的教研 科研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和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承担或参加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 ;2 有教科室认可的校级课题开题或结题报告 ;3 在公开刊物上有论文发表 ;4 在市级及其以上的学术交流或专业论文评比中有论文获奖 ( 四 ) 十佳技能标兵 1. 评选对象 : 专任专业教师 2. 评选条件 (1) 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能自觉遵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创新进取的精神 (2) 从事技能教学 3 年以上, 具有中级以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和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 (3) 坚持以生为本,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职业技能等方面成绩突出 所辅导的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 参加技能鉴定合格率 95% 以上 (4) 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业务技能和知识, 实际操作技能在本系本专业处于领先地位 能积极参加当年度各级技能竞赛, 并在省市级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 348

350 (5) 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有项目式课程教学, 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6) 注重职业技能锻炼, 积极参加下企业顶岗实践, 并在实践中得到单位好评 (7) 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发表过 1 篇以上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 或在市级职教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 对技能教学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三 评选方式评选活动遵循 民主推荐 公开评选 的原则, 严格按照评选条件, 采取自下而上 逐级评选推荐 考察公示的方法进行, 先由教师个人申报 ( 已获得申报项目校级及以上荣誉的, 不再申报同类项目荣誉, 可申报其他项目, 每人只能申报一项, 不得兼报 ), 再由系 ( 部 ) 科室推荐, 最后由评选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候选人书面申报材料和系 ( 部 ) 科室意见, 最终确定 十佳标兵, 并在公示栏或学校网站上公示 四 评选程序 1. 各系 ( 部 ) 处室宣传发动公布推荐名额数 ; 2. 个人申报 ; 3. 各系 ( 部 ) 处室评选 考核 推荐; 4. 各系 ( 部 ) 处室将十佳候选人名单上报评选工作小组( 校长办公室 ); 5. 评选领导小组进行研究确定表彰人员, 并予以公示 评选日程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安排在每年的 12 月份左右进行评选 评选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 分管副校长 各处室 系 ( 部 ) 主任为成员 五 表彰奖励 1. 学校将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表彰, 并颁发荣誉证书 2. 在同等条件下, 获得 十佳标兵 荣誉称号的教职工将作为同年度评先评优 后备干部提拔和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 3. 按学校绩效考核办法给予一定的奖励性积分 六 有关要求十佳标兵的评选表彰工作, 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也是学校规范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各系 ( 部 ) 处 室要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严格按照评选条件 方法和程序, 认真 慎重地做好此项工作, 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 严格把关, 确保公平公正, 通过此次评选, 进一步形成弘扬正气 学习先进的舆论氛围, 促进全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 O 一一年一月十日 关于加强技能教学管理 提高师生技能水平的意见 一 加强技能教学管理的意义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特征所在 提高技能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在需要, 是实现学生成功就业 提高就业质量的必要条 349

351 件, 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因此, 我们必须增强提高技能教学质量的责任感 紧迫感和危机感, 加强技能教学管理, 将提高技能教学质量作为打造职业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重要抓手, 作为树立良好学校形象, 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 严格执行技能教学计划, 规范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教学计划是组织实施技能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 是体现职业学校教学特色的本质要求 技能教学计划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 : 各年级各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期实践性教学环节 师生职业技能考证培训项目 师生技能大赛准备项目 创新大赛准备项目等 为了严格执行技能教学计划, 规范技能教学管理, 现对技能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 1. 各系 ( 部 ) 要对实验实训场所的管理进行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做到每室有专人负责, 做到设备设施台帐健全, 使用情况登记及时准确, 保养维护及时有效, 卫生保洁全天候保持 各系 ( 部 ) 要加强对各室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2. 各系 ( 部 ) 分管实训主任及技能教学管理人员和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应在实训中心办公, 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在实训中心办公 各系 ( 部 ) 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考勤 3. 每学期结束前一周, 各系 ( 部 ) 分管实训主任将下一学期的技能教学计划及实训材料 工量具采购计划制订好送交教务处报分管校长审批及学校统一采购 4. 各系 ( 部 ) 分管实训主任组织本系 ( 部 ) 全体实习教师学习技能教学计划, 并督促各项目实习指导教师制定技能训练授课计划, 落实好各项目训练技术文件 实习指导教师要认真准备好实习任务书 指导书等, 指导学生填写好实习报告等 5. 规范技能教学管理, 一是要严格执行行业 工种所规定的特定操作程序 安全防范措施 ; 二是填写 收集 整理 归档的各种实训资料要符合学校规定要求 6. 每个项目在进入实训之前, 实习指导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学习国家规定的行业 工种安全知识, 并进行书面考试, 试卷存档, 作为实习软件资料之一备查 7. 实习指导教师要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尤其是规范操作和安全管理, 一定要加强监控, 在实习过程中, 如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指导教师是第一责任人 8. 每学期学校至少要组织两次对技能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的抽查 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对各系 ( 部 ) 及分管实训主任的考核 三 重视技能考证 考级, 推进教考分离的实施重视技能考证 考级, 推进教考分离, 这是检验技能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实训项目凡不能参加考证考级时, 各系 ( 部 ) 要修订并完善各实习项目考核试卷库 ( 每个项目至少 5 份试卷 ), 以便在每个实习项目完成后能进行抽查测试, 真正实行教考分离 建立考证考级奖励制度, 中级工一次性通过率以 85% 为基数, 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绩奖励 50 元, 高级工以 70% 为基数, 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奖励 100 元 普通话 计算机等级考试参照中级工标准执行 真正达到以考促学 以考促教的目的 四 建立技能运动会制度, 搭建技能展示平台从今年开始, 为选拔泰州市和省技能大赛选手, 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技能运动会 技 350

352 能运动会项目要尽可能覆盖所有专业, 要按照泰州市的要求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和学生报名参加校级技能运动会, 为每位专业教师和学生施展才华搭建平台 技能运动会比赛成绩要列入系 ( 部 ) 考核指标 五 推行实习教师轮岗制, 充实 双师型 教师内涵强化技能训练, 提高教学质量, 实习指导教师是关键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 结合我校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偏少的实际情况, 逐步实施实习教师轮岗机制, 即 : 专业教师每隔一个或几个学期需到实训中心担任一学期的实习指导工作 要推动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实习, 参加省 市各种技能培训 同时, 根据泰州市教育局的要求, 进一步充实专业教师 双师型 的内涵, 认定 双师型 教师资格的等级 六 完善激励机制, 提高技能大赛成绩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 是提高技能大赛成绩的重要措施 具体奖惩办法如下 : ( 一 ) 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 大赛组委会是全校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机构, 统一协调全校的技能竞赛活动, 由各系 ( 部 ) 具体负责实施 2. 教务处协助各系 ( 部 ) 负责全校竞赛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工作, 统筹各竞赛队伍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 负责全校技能竞赛活动的组织 参赛和评比工作, 负责审核各系 ( 部 ) 竞赛活动所需工具 材料和设备的购置清单, 并上报学校领导, 统一组织采购 3. 各系 ( 部 ) 负责本系 ( 部 ) 教师 学生队伍的选拔 组建和培训工作, 负责竞赛队伍培训计划 培训大纲的制订和落实, 以及竞赛所需工具 材料和设备的申报工作 4. 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技能竞赛活动, 由各系 ( 部 ) 确定各自的竞赛活动项目, 报组织部门经学校同意后, 组织相关的教师进行出题 竞赛 评阅工作, 对成绩优异的师生进行奖励 ( 二 ) 技能竞赛选手选拔与培训 1. 凡学校在编在册的专业教师 ( 男 50 周岁以下, 女 45 周岁以下 ) 每三年至少参加一轮相应专业地市 ( 院 ) 级以上的技能竞赛活动 2. 凡学校在籍在册的学生原则上都应参加专业技能选拔活动 3. 活动小组培训和指导教师规范操作要求 : (1) 对学生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2) 及时帮助受训学生解决困难, 做好思想工作, 稳定学生情绪, 防止学生畏难而退 (3) 督促学生遵章守纪, 确保训练安全, 严格点名制度,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和沟通 (4) 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潜能, 增强学生自信心, 发扬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 做到 招之则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 (5) 做好培训的资料和经验积累, 做到有计划 有组织 有时间 有场所 有内容 351

353 有记录 有考核 有成效 (6) 各系 ( 部 ) 应定期检查和考核, 组织阶段性测试和实战摸底 ( 三 ) 技能竞赛获奖人员的奖励办法 1. 经济奖励 A) 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主办 ( 或参与 ) 的各级技能大赛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学校下发各系 ( 部 ) 的奖金标准为 : 国家级 : 一等奖 元, 二等奖 元, 三等奖 8000 元 ; 或第一名 元, 第二名 名, 第三名 元, 第四至第六名 5000 元, 第七名至第十名为 2000 元, 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 1000 元 省 ( 部 ) 级 : 一等奖 元, 二等奖 5000 元, 三等奖 3000 元 ; 或第一名 元, 第二名 6000 名, 第三名 4000 元, 第四至第六名 2000 元, 第七名至第十名为 1200 元, 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 800 元 地市 ( 院 ) 级 : 一等奖 2000 元, 二等奖 1000 元, 三等奖 500 元 ; 或第一名 2000 元, 第二名 1200 名, 第三名 600 元, 第四至第六名 300 元 B) 获奖学生的奖励按上级发给的奖金数 1:1 的比例发给 C) 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的, 学校将另外奖励所属系 ( 部 ) 每个项目 5000 元的组织奖 D) 奖金分配为 : 师生获奖奖金学校将直接划拨给各系 ( 部 ) 分配, 获奖师生个人所得不低于奖励的 80%, 剩余的 20% 用于管理人员 协作人员的奖励 教师指导学生获奖的, 在对系 ( 部 ) 获奖项目全额奖励的 80% 中, 主教练不低于奖励的 60%, 助理教练 20%, 班主任 5%, 学生 15% 2. 其他奖惩政策 (1) 凡获省一等奖以上专业教师, 在职称晋升时, 作为优先条件, 直接上报有关材料 凡在技能大赛中获省二等奖以上专业教师, 在出国考察 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安排上作为优先条件 (2) 凡符合规定年龄以下的专业教师三年内未参加一次技能竞赛活动的教师, 在教师职称晋升 出国考察 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等一票否决 (3) 学生被确认为技能集训队正式队员, 各学科成绩按基本学分计算, 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的学生按国家级 省 ( 部 ) 级 地市 ( 院 ) 级 校级分别奖励 16 学分 12 学分 8 学分 4 学分 对省 ( 部 ) 级 国家级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 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称号, 并优先推荐到优势企业就业 七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352

354 关于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类大赛制度的意见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建设 双师型 教师队伍, 根据 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 ( 苏教职 号 ) 省教科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大赛的通知 ( 苏教科院科 号 ) 及泰州市关于教育教学类大赛文件精神, 现就我校教育教学类大赛制度, 提出如下意见 : 一 充分认识教育教学类大赛的重要意义教育教学类大赛包括技能大赛 教学大赛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创新大赛 创业大赛 文明风采大赛等由教育行政部门 教研机构及职教学会等相关部门组织的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大赛 举办教育教学类大赛是职业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制度设计, 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 也是推动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校企合作 办出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手段 各科室 系部要高度重视 切实做好教育教学类大赛工作 二 全面建立教育教育类大赛基本制度全面建立教育教学类大赛制度, 要将各类大赛内化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中, 内化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中, 实现大赛工作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转变, 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 真正形成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的新局面 1. 教育教学类大赛要覆盖每个科室 系部 每个科室 系部都要将教育教学类大赛作为学校培养人才 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各种形式, 积极组织校内教育教学类大赛, 根据上级下达的参赛指标, 选拔优秀师生选手参加市级大赛, 并逐级参加省 国家的各项大赛 要结合学校招生与学生就业, 结合地方和企业重大活动, 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类大赛, 提高教学质量 展示办学成果 密切校企合作 2. 教育教学类大赛要覆盖每位教师 所有教师都要参加教学大赛 ( 指教师个人在项目一至四中任选一项, 教师团队参赛只记录首位教师 ), 所有专业教师都要参加技能大赛 ( 以上教师指有教学任务的在编在岗教师, 以学校课表为准, 鼓励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参赛 ), 每位班主任都要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教师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 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 创业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 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加教育教学类大赛 聘请教师担任学生参赛教练以及组织指导学生参赛等方式, 使教育教学类大赛覆盖每位教师, 逐步将教育教学类大赛的经历和成绩作为教师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 3. 教育教学类大赛要覆盖每位学生 每位学生都要参加教育教学类大赛 要将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 创业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将学生参赛过程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 将学生参赛经历与考核评价结合起来, 将学生参赛成绩与就业推荐结合起来, 使教育教学类大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353

355 4. 教育教学类大赛要形成人人参赛 逐级竞赛的机制 在学校师生都普遍参加教育教学类大赛的基础上, 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市级比赛的优秀选手参加省级比赛 国家级比赛 技能大赛校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5-6 月份举行, 市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9-10 月份举行, 省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1-2 月份举行 教学大赛校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月份举行, 市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1-3 月份举行, 省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5-7 月份举行 文明风采大赛校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9-10 月份举行, 市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月份举行, 省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1-3 月份举行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校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1-2 月份举行, 市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5-6 月份举行 创新大赛校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5-6 月份举行, 市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9-10 月份举行 创业大赛校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2-3 月份举行, 市级比赛一般在每年 4-5 月份举行 其中,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创新大赛 创业大赛省赛为每两年举行一次, 具体时间根据当年省有关通知 5. 各级教育教学类大赛要坚持公平 公正 科学规范的原则 各级教育教学类大赛都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标准 规则和程序, 明确命题 竞赛 评判 裁定 监察等各个竞赛环节的要求, 规范领队 赛手 教练 裁判 后勤服务等各类参赛人员的职责行为, 确保比赛项目设计及标准设定的科学性 比赛规则的严肃性 比赛过程的规范性 比赛程序的条理性和比赛结果的公正性 切实保证教育教学类大赛质量, 维护大赛的良好信誉 三 通过教育教学类大赛, 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类大赛制度, 促进职业学校办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促进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质量 1. 通过教育教学类大赛, 促进办学模式改革 教育教学类大赛要与深化校企合作紧密结合 大赛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 综合职业素养要求, 大赛的各个环节要充分吸收相关行业企业的人员参与和指导 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对各项大赛的支持, 并以此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契机与突破口 2. 通过教育教学类大赛, 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类大赛要与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紧密结合, 以大赛引导 推进和检验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充分反映教育教学类大赛对教学的要求, 要将教育教学类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 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去 3. 通过教育教学类大赛,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类大赛要与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 要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 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 双师型 素养与水平 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大赛, 学习教学理念, 研究课程标准,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评价, 推动教学信息化, 完善抽课 听课 评课和复课制度 要通过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创新班主任队伍建设成长途径, 搭建班主任学习交流展示平台, 发挥优秀班主任及其典型经验的示范辐射作用,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 创业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 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 构建和完善教育教学类大赛的保障激励机制 354

356 教育教学类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 学校将通过不断完善保障激励机制, 促进其顺利进行和持续发展 1. 加强对教育教学类大赛的领导 各部门要将组织参加教育教学类大赛作为一项基本职责, 及时研究解决大赛重要问题 要明确分管领导和部门分项负责教育教学类大赛工作, 认真落实大赛工作机构与人员在组织 管理 指导 服务等方面的责任, 不断提高组织程度和服务质量 要认真制定和实施大赛规程和规则等有关制度, 充分发挥有关行业 企业的作用, 确保各级教育教学类大赛顺利 安全 高效进行 要明确各项大赛的获奖目标和相关责任人, 开展各项大赛规则和竞赛内容的研究, 组建教师团队和竞赛梯队, 科学组织训练, 确保目标完成 2. 加大对教育教学类大赛的经费支持力度 学校将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沟通, 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各项教育教学类大赛, 学校也将加大对教育教学类大赛的投入, 形成校校参与 人人参加教育教学类大赛的良好氛围 3. 加大对教育教学类大赛教师参赛率的考核 教师参加校级教学大赛和专业教师参加校级技能大赛的情况通过市级大赛平台上传 将教师参加教学大赛 ( 校级 5 课时 市级 10 课时 省级 15 课时 国家级 20 课时 ) 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大赛( 校级 5 课时 市级 10 课时 省级 15 课时 ) 班主任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校级 5 课时 市级 10 课时 省级 15 课时 国家级 20 课时 ) 作为校本培训的必修内容, 由市 ( 区 ) 教育局职教 ( 社 ) 科根据市级大赛平台展示的参赛情况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盖章确认送师资部门验印 未参加教学大赛的教师 未参加技能大赛的专业教师和未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教师当年度继续教育证书不予验印, 教学质量考核不得为良好以上等次, 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不得授予校级以上表彰, 不得安排省级以上高层次研修 国家级培训和出国培训, 不得进行职称评审和职级晋升 同时, 学校将对各科室 系部 45 岁以下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大赛 50 岁以下教师参加教学大赛 45 岁以下班主任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参赛率进行考核 45 岁以上专业教师可通过技能教学展示课替代参加技能大赛,50 岁以上教师可通过教学示范课替代参加教学大赛 (50 岁以上专业教师可选择技能展示课或教学示范课中一项 ),45 岁以上班主任可通过主题班会观摩课替代参加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教师因在省级以上大赛获一等奖停赛期间, 可选择参加其他项目比赛, 也可将指导其他教师和学生参赛视同参赛 确因特殊情况 ( 如重病 女教师生养以及经组织委派的挂职 支教等 ) 未能参加教学大赛 技能大赛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教师, 须经个人申请 报学校主要负责人签字同意 4. 加大教育教学类大赛的表彰奖励力度 (1) 经济奖励 : 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主办 ( 或参与 ) 的各级技能大赛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 学校下发各系部的奖金标准为 : 国家级 : 一等奖 元, 二等奖 元, 三等奖 8000 元 ; 或第一名 元, 第二名 名, 第三名 元, 第四至第六名 5000 元, 第七名至第十名为 2000 元, 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 1000 元 355

357 省 ( 部 ) 级 : 一等奖 元, 二等奖 5000 元, 三等奖 3000 元 ; 或第一名 元, 第二名 6000 名, 第三名 4000 元, 第四至第六名 2000 元, 第七名至第十名为 1200 元, 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 800 元 地市级 : 一等奖 2000 元, 二等奖 1000 元, 三等奖 500 元 ; 或第一名 2000 元, 第二名 1200 名, 第三名 600 元, 第四至第六名 300 元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获奖, 视其具体情况奖励适当高于地市级标准 获奖学生的奖励按上级发给的奖金数 1:1 的比例发给 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的, 学校将另外奖励所属系部每个项目 5000 元的组织奖 奖金分配为 : 师生获奖奖金学校将直接划拨给各系部分配, 获奖师生个人所得不低于奖励的 80%, 剩余的 20% 用于管理人员 协作人员的奖励 教师指导学生获奖的, 在对系部获奖项目全额奖励的 80% 中, 主教练不低于奖励的 60%, 助理教练 20%, 班主任 5%, 学生 15% (2) 其他奖惩政策凡获省一等奖以上专业教师, 在职称晋升时, 作为优先条件, 直接上报有关材料 凡在大赛中获省二等奖以上专业教师, 在出国考察 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安排上作为优先条件 凡符合规定年龄以下的专业教师三年内未参加一次技能竞赛活动的教师, 在教师职称晋升 出国考察 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等一票否决 学生被确认为技能集训队正式队员, 各学科成绩按基本学分计算, 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的学生按国家级 省 ( 部 ) 级 地市 ( 院 ) 级 校级分别奖励 16 学分 12 学分 8 学分 4 学分 对省 ( 部 ) 级 国家级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 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称号, 并优先推荐到优势企业就业 2017 年 7 月 30 日 356

358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为了体现 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形成教学质量激励和保证机制, 推动奖励性绩效考核的全面实施, 特制定本办法 : 一 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基本公式为 :Y=A+B 其中 :Y 为教师教学工作量总课时数 ; A 为教师实际授课的课时数 ; B 为教师承担其他教学工作所折算的课时数 二 工作量 A 的计算 1. 理论课程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授课工作量每月按实计算 若授课教师上课迟到 早退, 每次扣除 2 课时, 每旷 1 节课扣除当月工作量, 每月累计迟到 早退 3 次以上按旷课处理 任课教师因公 因私请假缺课, 按实缺课时扣减 2. 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1) 实验课工作量 1 在校内所带实验, 凡实验通知单 实验指导书 学生实验报告 设备使用情况记载表等软件资料齐全者, 实验课时按计划规定课时计算 2 在外市做实验, 凡实验指导书 学生实验报告 ( 已批阅 ) 等资料齐全者, 实验课时按计划课时计算, 带队教师按出差另算补贴 (2) 实习课工作量 1 学生顶岗实习, 校内指导教师到顶岗实习单位每实地指导 1 次, 按 6 课时计算 如到外市指导, 带队教师按出差另算补贴 2 在校内实习室指导整班学生教学实习, 凡实习计划书 实习任务书 实习指导书 学生成绩考核表 设备使用情况记载表 实习日志等软件资料齐全者, 每整天按 4 课时计算, 半天按 2 课时计算 在校外实习基地整班实习, 上述各软件资料齐全, 每整天按 4 课时计算, 半天按 2 课时计算 如到外市实习, 带队教师按出差另算补贴 3 指导各类技能竞赛或技能考核训练, 按每半天 2 课时计算 4 实验实习工作量均以班为单位计算, 需分组完成的, 班级工作量分解到各小组计算 (3) 课程设计与大型作业指导 ( 含批阅设计说明书等 ) 的工作量按教学计划规定课时数计算 (4) 指导毕业设计 ( 论文 ) 的工作量 1 毕业设计 : 指导学生按每人 10 课时计算 2 论文 : 指导学生按每人 6 课时计算 357

359 三 工作量 B 的计算 1. 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每 3 次计算 1 课时 2. 组织兴趣小组, 开辟第二课堂,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凡活动计划 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成果展示情况记载等资料齐全经验收合格者, 每活动一次按实计算 3. 凡学校下达或批准的其他教学任务, 由教务处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估算并确认所需工作量后报学校审批, 任务完成并经学校评估验收后, 兑现所确认的工作量 4. 承担实验 实训室管理任务的教师按每周 2 课时折算, 承担教学辅助事务的教师按每周 4 课时折算 5. 班会 大扫除不统计在内 三 工作量统计方法 1.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时数由班级日志统计产生 其他工作量按本办法折算后统计产生 2. 每月 10 日前由各系 ( 部 ) 按教务处统一下发的表式统计并公示本系 ( 部 ) 教师前一个月的工作量, 公示结束后交教务处汇总统计 3. 教务处在年度绩效考核前将全校教师全年的教学工作量汇总统计, 公示 3 天后交校长办公室核算奖励性绩效工资 四 其他有关补充规定 1. 受学校委托命题 阅卷 监考等工作, 视具体情况另行折算 2. 节假日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不计算在内, 在学校奖励性绩效考核中另行积分 3. 备课组长 教研室主任 中层以上干部所承担的管理工作量不计算在内, 在学校奖励性绩效考核中另行积分 4. 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按本办法执行 六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358

360 第七部分教科研管理 课题 ( 项目 )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 实现科研兴校的策略,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 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努力为教育决策的民主化 科学化服务, 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 第三条凡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职工均可参与课题 ( 项目 ) 研究 下文中课题和项目都统称为课题 第二章申报第四条参加课题研究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与义务 学校所有在岗高级教师 ( 不含女年满 50 岁 男年满 55 岁的高级教师 ), 在岗时间始终必须主持或参与一项市级及以上未结题课题 ( 不包括相关子课题 ) 的研究工作 ; 其他教师晋升中级及以上职称时, 至少已主持一项校级及以上课题 ( 以结题证书为准 ), 或正在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 每一个系 ( 部 ) 至少要有一项本系 ( 部 ) 教师 ( 不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任课教师 ) 单独主持的正在进行研究与实验的省级以上课题 ( 不包括相关子课题 ), 各系 ( 部 ) 要充分考虑本系 ( 部 ) 研究优势, 切实做好课题申报的组织动员工作 鼓励跨学科 跨专业 跨部门组成团队联合申报 第六条申报校级课题的负责人应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研究生学历, 否则须由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书面推荐, 并担任该课题的指导教师 第五条申报校级以上规划 立项课题的负责人必须符合相应级别课题的申报条件 第七条每个申请人只能申请一个同级课题, 未结题课题负责人不能申请同级新课题 第八条申报的课题应切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 既具有前瞻性 创新性, 又具有针对性 实效性, 务求各项课题达到 开拓创新, 立足实践, 服务课改 的目的 第九条校级课题每年集中审批一次, 一般在每学年的上半学期 ( 九 十月份 ) 集中受理申报 申报课题的负责人向学校教科室提交书面申请表及相关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学校对所交的计划和方案的科学性 可行性进行审查 筛选, 给予批复或报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批复, 并在课题研究启动之前公布申报情况和批复结果 第十条申报校级课题必须填写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校级课题申报表 ( 见附件 1), 同时附上课题研究方案, 经所在系 ( 部 ) 审核并签署意见后, 报送教科室 申报 359

361 校级以上课题请按课题下达机构发文指定要求申报, 经申报人所属系 ( 部 ) 组织审核 推荐, 由教科室召集不少于 5 名学术委员论证通过 经分管校长审批后方可申报 重大课题的申报必须邀请有关专家论证 第三章立项第十一条立项 1. 校级课题由教科室提请教学工作委员会评审, 经分管校长审批后立项 2. 校级以上课题由课题下达机构评审立项 第四章过程管理第十二条课题负责人接到课题立项批准通知后, 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 组建课题组, 在一个月内组织开题, 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报送教科室 校级及以上课题研究合作人员一般不得超过 6 人 ( 不包括课题实验人员 ) 第十三条为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并在研究过程中发展教师, 推广成果, 各级各类课题均实行网络化管理, 以网页或网站形式动态地展示研究进程和研究成果 各级各类课题组在接到立项通知后的一个月内应组织开题并建立课题研究网页或网站 第十四条各课题组确定研究档案管理员, 按照课题管理统一要求及时上传研究资料 每月及时上传研讨活动有关动态资料, 如研讨活动 研究课 学习活动的记录, 教案 教育案例 活动照片等 每学期上传发布课题研究学期汇报材料, 如学期研究工作总结 研究成果综述 下阶段计划等 研究过程中发表 获奖的研究成果要即时上传, 正规刊物发表或获奖论文除上传文字稿之外, 还须上传刊物封面 目录 正文 封底或获奖证书图片等 第十五条课题负责人要切实主持好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负责协调课题组成员关系, 合理配置人员 经费 信息等资源, 努力完成研究计划, 取得预期成果 要注意研究中的各种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积累, 及时进行阶段成果的整理 总结 第十六条教科室每月组织课题研究管理网络检查, 实施量化和等级评定 检查考核结果与课题研究绩效考核积分挂钩 同时, 要做好各级课题研究的督促 检查和协调工作, 及时跟踪课题的实施过程 第十七条国家级 省级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不得超过 3 年, 市级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不得超过 2 年, 校级课题研究期限一般不得超过 1 年 国家级 省级 市级课题在研究期间每学年 ( 六月底 ) 必须向学校书面汇报课题研究的进程情况和下年度研究工作安排等 ; 校级课题在研究期间每学期必须向学校书面汇报课题研究的进程情况 第十八条对研究过程中出现困难等问题时, 学校要及时做出相关处理, 确实不能继续的课题要予以中止 撤项 对于在一个学期内没有按规定在网上发布研究资料的课题, 作撤项处理, 并予以网上公示, 撤项课题主持人在两年内不得申报新的课题 第十九条校级课题一般不安排中期检查 校级以上课题如立项机构要求进行中期检查的, 按立项机构管理办法实施 ; 如需学校协调的, 须提前一个月向教科室提出申请, 由教科室协调相关工作 360

362 第二十条校级课题如需变更课题负责人, 或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或改变成果形式, 或延期课题, 或中止研究和撤项, 必须由课题主持人提出书面请求, 经所在系 ( 部 ) 同意, 报教科室审批 ; 对未经批准, 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 将不予结题 校级以上课题, 如需要作上述变动的, 向立项机构提出申请, 并报教科室备案 第五章经费管理第二十一条凡经学校立项, 或经学校同意申报的校级以上立项课题, 学校将在人力 物力 财力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保障 学校根据课题研究规划和研究情况提供课题研究经费 各级各类课题暂不设定经费标准, 按照必需 够用 节俭的原则使用 课题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学校各项财务制度 第二十二条课题经费使用范围及相关规定 : 课题申报评审费 课题管理费 专家论证费 培训费 会务费 图书资料费 结题评审费 调查研究费 邮寄费等 课题申报评审费是指向课题管理机构申请课题立项时所需缴交的评审费 ; 如所申报的课题未能立项, 则不报销申报评审费 课题管理费是指课题管理机构规定的管理费 专家论证费是指由学校组织或经学校同意 由课题组组织的开题论证会议 中期汇报会议 结题评审会议的专家费 招待费等 ; 在支出专家论证费时, 如需要先行支付现金的, 由课题组负责人筹集垫支后造单报销 培训费 会务费指参加课题管理机构组织的培训会议所需的培训费 差旅费及其他相关费用 图书资料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购买图书资料的费用 ; 报销图书资料费时, 必须持有图书馆出具的入库证明 结题评审费指由课题管理机构组织结题时所需缴交的评审费 调查研究费指为推进课题研究开展调查研究的差旅费等 ; 报销调查研究的差旅费时, 必须提供调查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或相关成果 邮寄费指邮寄课题研究文书资料的费用 第二十三条课题申报人必须在提交课题研究方案的同时, 单独提交经费预算方案, 经教科室报校领导审批后执行 使用各类经费时, 必须遵循先申报后使用的原则, 由课题组负责人造单申请, 经教科室报批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校级以上课题, 如立项机构提供经费资助的, 先使用资助经费 ( 按立项机构经费使用规定执行 ); 资助经费使用完毕, 不足的部分使用学校经费 如立项机构对学校有经费配套要求的, 原则上予以配套 ( 配套比例由学校根据财务状况确定 ), 使用时先使用资助部分经费, 后使用学校配套的经费 第二十五条课题因故需要延期结题的, 在延长的期限内一般不再提供研究经费 课题未能通过结题鉴定的, 追回全部研究经费 第二十六条各类课题自立项起单独建立经费台账 课题组申请 使用和报销经费, 由教科室审核并报校领导审批 教科室每年公布一次经费使用情况 第六章结题与验收第二十七条原则上, 所有的课题要按时结题, 无法按时结题的要向学校或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八条校级课题结题原则上至少有 1 篇与课题高度相关的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得 361

363 市级二等及以上奖项, 方可申请结题 第二十九条校级课题的结题鉴定工作由教科室安排 课题负责人应及时提交 研究报告, 并填写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级课题成果鉴定表 ( 见附件 2) 课题研究报告包括 : 课题的提出 ; 概念的界定 ; 理论基础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研究方法与对象 ; 研究的主要步骤 ; 研究的主要成果 ; 具体的成果形式 ; 本课题研究的收获 ; 课题研究后的思考等 课题结题报告一般不得少于 4000 字 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一般为 : 专著 译著 教材 论文 研究报告 实验报告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 音像制品或实物模型等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 课题研究成果属于职务作品, 其知识产权属课题组享有 第三十条通过鉴定验收的校级课题, 教科室发放 成果鉴定书 ; 未能通过鉴定验收的, 可以延期一个学期结题, 如仍不能通过鉴定验收的, 作撤项处理 第三十一条校级以上课题的结题, 按课题立项机构的要求执行 如不能通过鉴定验收的, 课题组负责人在两年内不得主持申报新的课题 申请延期结题的课题, 在结题前其负责人不得主持申报新的课题 第十条课题结题后, 课题组要将课题研究完整的材料 ( 课题申请书 科研项目合同书 立项通知 开题报告 结题报告 成果鉴定书 应用报告 成果主件 附件等 ) 归学校档案室存档 第七章附则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教科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原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细则 同时废止 附件 :1. 校级课题申报表 2. 校级课题成果鉴定表 362

364 附件 1: 编号 :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校级课题申报表 申报项目名称申报人姓名申报人职称填报日期 363

365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人主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联系电话 科室 职务 姓名 性别年龄 职称 专长 分工 要合作者 备注 : 合作者 ( 包括指导教师 ) 最多填写 5 人 研究方案 (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与步骤 预计完成的成果形式及最终完成时间 ) 364

366 立项审批意见 负责人 ( 签章 ) 年月日 365

367 附件 2: 编号 :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校级课题成果鉴定表 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课题完成时间鉴定时间 366

368 校级课题鉴定意见 学校审批意见 负责人 ( 签章 ) 年月日 367

369 教科研成果评选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章评选范围第一条本校在职教师员工, 分为个人 集体两类 个人为所发表论文的第一 第二作者, 或为著作 教材 ( 含教学辅导用书 ) 译著的主编 参编 译著者 审订者; 集体为课题组等 第二章评选条件第二条申报人的研究成果应与其工作性质 内容相关 申报的研究成果须为近两年内完成的, 已获过其他奖励的不再参评 非教育科研成果 ( 如讲话稿 工作总结 大事记 统计资料等 ), 不能参评 第三章评选程序和要求第三条凡申请奖励者, 必须向学校教科室出示论文 编著 课题结题证书及相关获奖证书原件, 并根据要求提供相应的电子文档或复印件 所有论文 编著 结题课题项目经学校教科室查验后统一登记, 每学期或者年度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成果认定 第四章奖励方式第四条教科研成果评选奖励与学校年度绩效考核挂钩, 通过奖励性积分方式结算 第五条奖励方式 1. 发表论文 级别 积分 字数 积分 ( = 字数 ) <3000 <1500 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 江苏教育 本科院校学报 高职高专学报 重点期刊 其他公开发行的省级刊物 说明 : 1. 国内中文核心期刊 以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 研究会联合发布的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为依据 2. 论文有多位作者的, 由第一作者在总积分范围内分配二人的积分, 报学校教科室 认定 如第一作者非我校教职员工, 按总分值的 40% 计算第二作者积分 第三作者不予奖 励 2. 获奖论文 368

370 奖项 级别积分 国家级 创意论坛 省级 一般评比 市级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说明 : 1. 本表为参加教育行政部门 教育科研机构 职教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获奖的积分, 在各级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按对应分值的 90% 计算积分 参加杂志社 有关行 业协会及其他组织举办的论文评比获奖不计算积分 2. 参加各级教育学会或职教学会下一级机构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降一级认定级 别 在几个同级机构或学会组织联合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按本级认定级别 3. 出版编著 类别 著作 ( 分 / 万字 ) 教材 ( 分 / 万字 ) 译著 ( 分 / 万字 ) 著编著编写审稿译审稿 记分标准 说明 : 1. 主著作人 主编 主译著人 主审按表中标准计算积分 主著作人 主编 主译著人 主审为两人的, 按表中标准的 70% 计算积分 次著作人 副主编 次译著人 副主审按表中标准的 60% 计算积分 ; 多人担任次著作人 副主编 次译著人 副主审的, 按表中标准的 50% 计算积分 参著 参编 参审 参译按表中标准根据编著工作量计算积分 编著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 如前言或后记中对编写章节分工的叙述, 按各自完成的字数确定工作量 ; 未作说明者, 按主著作人 主编 主译著人以下编著者之平均字数计算工作量 2. 教辅用书 ( 如教学参考书 复习用书 习题册等 ) 的编审人员按教材标准的 80% 计算积分 4. 校本教材 类别 教材编写 译著 审稿 记分标准 60 分 / 万字 60 分 / 万字 20 分 / 万字 说明 : 1. 主编 主译著人 主审按表中标准计算积分 副主编 次译著人 副主审按表中 标准的 70% 计算积分 ; 多人担任次著作人 副主编 次译著人 副主审的, 根据编审工作 369

371 量计算积分 参编 参审 参译按表中标准根据编著工作量计算积分 编著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根据前言或后记中对编写章节分工的叙述, 按各自完成的字数确定工作量 ; 未作说明者, 按主著作人 主编 主译著人以下编著者之平均字数计算工作量 2. 教辅用书 ( 如教学参考书 实习实训指导用书 复习用书 习题册等 ) 的编审人员按教材标准的 80% 计算积分 5. 课题研究 级别 积分 类别 A 类课题 B 类课题 C 类课题 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 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 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 重点课题 / 一般课题 / 重点课题 50 / / 校级一般课题 30 / / 说明 : 1. 本表标准为课题组集体积分 参研人员中课题主持人得 50% 的分值, 课题组成员前五名分别得 10% 的分值, 并报学校教科室登记 2. 本表只奖励由我校教师主持 以我校名义申报的课题, 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科研机构委托研究的课题 参加以其他单位名义申报的课题, 不给予积分奖励 3.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按立项机构分为 A B C 类 A 类课题指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B 类课题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立项的课题 ;C 类课题指各类教育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立项的课题 4.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按立项机构的级别分为国家级课题 省部级课题 市厅级课题 区局级课题 校级课题 国家级课题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的国家课题, 或中国教育学会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 省部级课题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教育部及其他部委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或江苏省教育学会 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 市厅级课题指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江 370

372 苏省教育厅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 或泰州市教育学会 泰州市职业教育学会 泰州市德育学会规划课题 ; 区局级课题指由泰兴市教育局 泰兴市职业教育研究室课题, 或泰州市各局办下达的课题 校级课题指学校立项的课题 各级各类课题的子课题降一级认定级别 ; 各级教育学会 职业教育学会 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立项的课题降一级认定级别 ; 几个同级机构或学会组织联合立项的课题仍按本级认定级别 第五章附则第六条本办法由教科室负责解释 第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听课评课制度 一 实行听课评课制度 既能直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促进教师互相学习, 总结推广教学经验, 活跃学校教研氛围, 也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采取措施, 加以改进, 从而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听课评课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 实施和管理 二 听课要有明确的目的, 听课方法多样化, 可预先通知, 亦可不作通知, 随堂听课, 被听课教师应乐意接受领导和其他教师的听课 三 集体听课和个人听课相结合 集体听课由教务处 教学系 ( 部 ) 教研室或备课组组织 ; 个人听课由各人自行安排 联系 ; 行政干部 教研室主任听课可不事先通知, 随时到教室推门听课 听课人员课前要熟悉课程标准 教材, 对所听课内容的地位 教学目的要求 双基重点 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 听课要认真, 准时上下课, 专心听教师讲授, 尊重讲课人, 仔细观察学生动态, 作好听课笔记, 并要有随堂评析 评课由教务处 教研室或备课组组织, 没有组织评课的, 听课教师要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 在听课 向学生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与教师交换意见, 交换意见坚持一分为二, 并注意场合 五 教务处和教学系 ( 部 ) 要认真组织好公开课 实验课 示范课 观摩课, 开展优质课评比和教学基本功竞赛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积极开课参赛, 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原则, 倡导课程改革精神,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提高教学质量 六 各类人员每学期听课节数要求 : 校长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20 节以上 ; 非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中层管理干部 教研室主任和备课组长 节 ; 一般任课教师 15 节以上, 见习期教师 30 节以上, 青年教师要争取多听课 七 教研室主任要经常检查教师的听课评课情况, 抽查教师的听课记录本, 做好教师听课讲课的登记 统计工作, 学期末应将教师听课评课情况报教务处 教师听课评课情况列入教师考核内容, 作为职称晋升 评选先进的条件 371

373 教研活动制度 一 在教学系 ( 部 ) 的直接领导下, 由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教研活动 二 每学期开始, 由教研室主任负责制订教研活动计划, 交教学系 ( 部 ) 及教务处审核后实施 ; 活动计划必须有上学期教研情况的总结, 本学期工作的总目标, 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日程安排等 三 教研活动必须按规定每两周集体活动一次, 包括制订计划 检查教案 听课评议 课题研究 集体备课 论文交流等 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注意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研究专业 ( 学科 ) 教学规律, 进行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 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系 ( 部 ) 定期检查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 要定期开展自查活动, 并及时做好活动记载, 装订成册, 统一交教学系 ( 部 ) 保存 五 认真组织教研活动的考核 评估 选优, 对不能完成教研任务的, 学期结束停发该学期的津贴, 同时本学年度的考核不能评优 教研室主任职责 一 有计划 有系统地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经验, 更新观念, 开拓眼界, 钻研业务, 努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共同维护学校形象, 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提升 二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在教学系 ( 部 ) 的领导下, 结合教研室特点, 制订教研室工作计划, 并检查落实情况 组织修订 审核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 或教学纲要 教学基本要求 ) 协助教学管理部门安排好教师教学任务 三 有计划 有目的 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和本学科 ( 或本专业 ) 校本教材的开发 四 每学期在组内组织 4 5 次教研活动, 深入课堂听课 调研, 并向学校提供信息 建议和意见, 每周听课 1 2 节, 组织教师相互听课 评课, 负责组织教学观摩和指导公开课教学, 总结成功的教学模式, 逐步形成本学科 ( 或本专业 ) 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 五 定期指导 检查备课组工作和第二课堂开设情况 抓好本学科 ( 或本专业 ) 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培养工作, 并认真组织他们参加省 市 联院学科 ( 技能 ) 竞赛, 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六 每月协助教学管理部门了解 检查 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 做好教研活动考勤工作 协助做好各类考试 试卷命题 监考 阅卷 登分等工作 七 组织开展校级 ( 或市级 省级 国家级 ) 课题研究, 组织教师总结和交流教科研 372

374 经验, 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报刊推荐优秀稿件 八 模范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 贯彻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关心本室教师的思想 工作 生活情况, 主动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 及时向学校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起到桥梁作用 认真检查组内人员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 对工作中有成绩和失误的, 要有详细记录以备查 发现并挖掘本组的工作亮点, 向全校推荐名师名课 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考核, 健全教师业务档案, 重视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的积累, 及时掌握教改动态 负责对本室青年教师有计划 有针对性的培养, 协助做好教师评优 职称晋升 培训进修等工作 九 学期结束时向教学系 ( 部 ) 书面报告教研室工作情况, 并组织写好一定质量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十 不折不扣地完成学校或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备课组长职责 一 开学组织本组教师学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参与修订 审核本专业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 或教学纲要 教学基本要求 ), 深入钻研教材, 制订和执行课程授课计划 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课题研究 二 负责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活动, 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为切实有效地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活动前 10 天下发任务报告, 备课组活动要做到定时 定课题 定中心发言人 ( 要求本组每人至少有一次为主发言 ), 研究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 难点和关键, 教法和学法, 教学设计与技巧, 课程改革实验与研究, 等等 有实验课或操作技能训练课的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和技能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要及时做好活动记录 三 按学校要求组织组内教师每人每学期上好两节研究课, 协助教师上好公开课 每周听本组教师的课不少于 1 节 经常组织督促本组教师互相听课 评课, 交流情况,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 组织本组教师做好各类练习 单元测验 考试 命题 阅卷 登分等工作 五 检查本组教师执行教学进度情况 第二课堂开设 辅导 备课和作业布置批改情况, 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并做好记载 六 及时组织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体会, 组织本组教师写好教学心得和经验总结 七 定期向教研室主任书面汇报备课组工作情况, 期末组织写好教学专题总结, 按时上交各项材料 八 不折不扣地完成本教研室或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373

375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苏联院 号 为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 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切实加强学院基础能力建设,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办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现就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 一 充分认识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我院是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各校也都是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 逐步开始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 尽管不少学校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但由于办学时间较短, 教学研究工作相对滞后, 在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 工学交替与实施学分制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等方面, 还不能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加强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研究成为学院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大力推进我院教学研究工作,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 是坚持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办学质量, 形成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迫切需要 ; 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促进专业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增强学院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各校要从学院改革发展全局和实现 十一五 发展战略目标的高度, 不断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基础性 先导性作用, 促进学院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 突出重点, 创新教学研究工作的新思路根据学院 十一五 发展规划, 到 2010 年我院将基本建成省内独具特色 国内有较大影响 并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因此, 教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 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的方针, 进一步加强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研究, 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 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更加突出应用研究, 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应用研究中显现理论对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指导作用 ;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树立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把教学研究的热情与求实严谨的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重视研究本身, 更要重视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切忌假 大 空 ; 必须坚持以校本研究为主体, 积极争取参加国家和省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 要站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前沿,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 加快提升教学研究工作的水平 ; 必须坚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又要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 注重研究教育教学 374

376 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力求在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色研究和实践创新上有所突破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 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有重点地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 ( 一 ) 五年制高职教育理论研究 五年制高职教育理念与教育观念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制度研究 ;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环境研究等 ( 二 ) 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技能型人才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理工科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 文科类专业加强科学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 ( 三 ) 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示范专业 特色专业 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群与专业链开发的研究等 ( 四 ) 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结构研究 ; 课程模块化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标准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综合化实践与研究 ;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校本教材建设 ; 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 职业标准与职业技能证书制度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与健康教育研究 ;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 ( 五 ) 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五年制高职教学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后勤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 工学交替与学分制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 五年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等 ( 六 ) 五年制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优秀中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研究 ; 双师素质教师的成长规律研究 ;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 ;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聘实践与研究 ; 专业带头人和 名师 工程建设研究 ; 与聘任制相适应的教师管理体系研究 ; 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研究 ; 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等 ( 七 ) 五年制高职教育合作办学研究 校企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校际之间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 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 产学研结合模式研究 ; 中外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与研究 ; 专业协作组织体系的实践与研究等 以上所列出的若干研究内容供参考, 各校既可直接作为研究课题, 也可视为研究方向, 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定课题名称 三 建立和完善教学研究管理运行的新机制 375

377 我院实行 小学院 大学校 的办学模式 这是新形势下我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我们要充分发挥资源联合共享 专业集群发展 品牌效应放大的优势, 不断激发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活力, 着力构建学院教学研究管理运行的新机制 ( 一 ) 要充分发挥学院和各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借助于专家和学者的力量指导我院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通过建立专业协作委员会等组织, 努力构建相互合作 互利共赢 集体攻关的教学研究新机制, 加大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具有全局意义和重大影响的课题研究, 积极开展形式灵活多样 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 不断把教学研究工作引向深入, 力争在 十一五 期间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较高质量 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成果 ( 二 ) 要建立健全教学研究的组织机构 各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 建立相应的教学研究管理机构, 明确管理职能, 配备得力的专职人员, 专门负责对学校教学研究的协调管理工作 ( 三 ) 要加强教学研究队伍建设 教学研究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研究活动, 教师是教学研究活动的主体 学院专业带头人首先应当成为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要承担市级以上的课题研究 ; 高级教师和专业系 ( 部 ) 主任是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要承担校级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 中青年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研究的积极分子, 主动参与学校教学研究活动, 承担教学改革的实验项目, 尽快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 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 四 ) 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研究激励机制 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科研成果是评聘任用 晋升职务以及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 要制定有利于激发教师科研热情的政策措施, 对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要重用 重奖 通过政策引导, 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于教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勤于研究 善于研究 勇于研究, 努力营造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 ( 五 ) 加强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及时推广优秀教学研究成果, 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要通过成果报告会 学术研讨会 现场观摩 实地考察 编印资料 网上公布等多种形式和途径, 积极宣传 推广教学研究成果,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研究的投入产出效益 ( 六 ) 要不断加大对教学研究的投入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必要条件, 各校要设立教学研究专项经费, 并保证教学研究经费逐年有所增加 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教学研究经费, 积极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 开展技术服务, 争取企业的横向科研经费 教师承担或参与国家 省 市科研课题, 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研究活动, 各校要积极支持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四 加强组织领导, 开创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局面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牢固树立 科研兴教 科研兴校 的思想, 切实把教学研究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制定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政策措施, 确保教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376

378 学校校长是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要强化科研意识, 关心和参与教学研究工作, 并努力成为研究型的教育管理专家 学校分管教学研究工作的副校长, 是学校教学研究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要在组织 指导 协调 管理好本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同时, 积极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 力争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 学校教学研究处 ( 科 ) 是教学研究工作的职能部门, 要强化服务意识, 发挥组织研讨 信息咨询 对外交流与合作等综合功能, 努力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服务 广大教师要树立教学即研究 问题即课题 成果即成长的意识, 立足教学岗位, 注重教学研究, 边学习 边研究 边实践 边总结, 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 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每个教师每年都能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新的成果 377

379 第八部分其他 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 ( 试行 ) 根据泰兴市教育局 泰兴市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指导意见 ( 泰教人 号 ) 的文件精神, 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充分调动学校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引导教师注重师德, 为人师表, 钻研业务, 教书育人,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学校绩效工资制度顺利实施, 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如下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 ( 试行稿 ) 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服务地方经济和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 以促进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为导向, 着力构建导向明确, 标准科学, 体系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二 考核原则实施绩效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 1. 尊重规律 以人为本 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专业性 实践性 长期性特点 2. 以德为先 注重实绩 把师德放在首位, 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 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3. 激励先进 促进发展 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 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4. 客观公正 简便易行 坚持实事求是, 民主公开, 科学合理, 程序规范, 讲求实效, 力戒繁琐 三 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长潘晓群任组长, 副校长丁金荣 刘正生 徐志浩任副组长, 校务会成员为组员 全面负责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的制定工作, 并指导 检查 监督整个实施过程 领导小组下设 7 个量化评分小组 ( 四系一部 总务处 其他行政科室 < 校长办公室牵头 >), 量化评分小组于每月月底前将评分结果报学校校长办公室, 经领导小组审核后, 按月公示 四 考核范围与对象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的学校在职 在编工作人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得参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考核分配 : ( 一 ) 全年病 ( 事 ) 假 ( 工伤 癌症 精神病人除外 ), 累计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员 ; ( 二 ) 全年非单位选派, 但经批准同意离职学习超过半年的人员 ; 378

380 ( 三 ) 全年无故旷工 ( 课 ) 累计超过 15 天的人员 ; ( 四 ) 年度考核不合格人员 ; ( 五 ) 其他文件明确规定不得参与考核分配的 五 考核内容 ( 一 ) 教职工绩效工资的主要内容是 : 根据 教育法 教师法 等法律法规规定, 对教职工服从安排, 履行岗位职责, 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情况进行全面审核, 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包括师德师风 教育教学 班主任工作 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实绩 1. 师德师风主要考核教师遵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的情况, 特别是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的情况 教师必须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 不得歧视 侮辱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 不得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 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损坏学生利益 ; 不得从事有偿家教 2. 教育教学主要考核教师从事德育 教学 教育教学研究 专业发展的情况 德育工作主要考核教师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 ; 教学工作主要考核教学工作量 教学准备 教学实施, 教学成果, 执行课程计划和学生课业负担情况 对教学效果的考核, 主要以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 学生达到基本教育教学质量要求为依据, 要引导教师关爱每个学生, 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或品行上有偏差的学生 ; 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主要考核教师参与教学 教研活动的情况和实效 ; 专业发展主要考核教师拓展专业知识, 完成规定的培训进修任务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的情况 3. 班主任工作主要考核其对学生的教育引导 班级管理 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 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 4. 服务质量达到学校规定要求 ( 二 ) 校长的绩效考核以 泰兴市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指导意见 ( 泰教人 号 ) 的文件精神意见为主 六 考核办法 ( 一 ) 教职工绩效考核依据泰教人 [2012]15 号文件执行, 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合并进行, 各考核小组量化考核总得分的前 12% 为优秀, 其余为合格 基本合格 ( 二 ) 根据系 ( 部 ) 处室工作职责和实绩, 有校长室对系 ( 部 ) 处室进行考核, 确定相关等级 ( 三 ) 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量化考核细则 1. 工作量 : 根据教职工所在岗位, 结合本人职称系列情况, 确定每人的性质 ( 专任教师 教辅人员 工勤人员 ) 每月由教务处 培训处协同计算专任教师月平均课时 ( 由教务处 培训处依照现行标准制定课时计算办法 ) (1) 专任教师每月所上课时总量, 每课时积 10 分 ( 任单招班课务的任课教师, 每课时积 12 分 ); 在行政处室工作的专任教师 ( 不享受管理干部津贴人员 ) 按月平均课时积分, 379

381 每课时积 10 分 ; (2) 教辅人员月工作量为专任教师月平均课时的 90%, 每课时积 10 分 ; (3) 工勤人员月工作量为专任教师月平均课时的 80%, 每课时积 10 分 ; (4) 期中 期末及对应的补考, 每监考一场积 10 分 2. 工作实绩 : (1) 当年面向全校开设公开课, 每次加 50 分, 面向泰兴市开设公开课, 每次加 100 分, 面向泰州市开设公开课, 每次加 150 分, 面向全省开设公开课, 每次加 200 分 ; 各级验收 视导的开课视为同级别的公开课, 分别积分 ( 所有公开课要得到相关职能处室的认可 ); (2) 所带班集体当年获得校 泰兴市 泰州市 江苏省 国家表彰分别积 50 分 100 分 150 分 200 分 ; 所辅导学生参加校 泰兴市 泰州市 江苏省 国家各类竞赛获得一等奖分别积 50 分 100 分 150 分 200 分, 获得二 三等奖分别降 15 分 30 分 ; 如果组织学生参加的是团体比赛获奖积分加倍 所辅导学生参加校 泰兴市 泰州市 江苏省 国家文明风采大赛或征文类竞赛获得一等奖每人次分别积 3 分 4 分 5 分 6 分 7 分, 获得二 三等奖每人次分别降 1 分 2 分 ; (3) 教职工个人参加校 泰兴市 泰州市 江苏省 国家各类竞赛获得一等奖分别积 100 分 150 分 200 分 250 分 300 分, 获得二 三等奖分别降 20 分 40 分 ; 如果是教职工组队参加, 主力选手得 50% 分值, 其他辅助性人员均分其余的 50% 分值 (4) 高级职称教师撰写的论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 积 200 分 ; 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积 400 分 ; 高级职称教师撰写的论文在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选中, 获泰州市一 二 三等奖, 分别积 80 分 60 分 40 分, 获省一 二 三等奖, 分别积 100 分 80 分 60 分, 获国家级一 二 三等奖, 分别积 160 分 140 分 120 分 进行校级 泰兴市级 泰州市级 省级 国家级课题研究, 结题后每项课题分别积 50 分 100 分 200 分 400 分 800 分, 课题主持人得 50% 的分值, 课题组成员前五名分别得 10% 的分值 出版专著 校本教材分别按每万字 100 分 60 分计算 (5) 教职工个人取得校 泰兴市 泰州市 江苏省 国家综合表彰分别积 50 分 100 分 150 分 200 分 ; 获得单项表彰分别积 25 分 50 分 75 分 100 分 ; 备注 :1. 各类竞赛是指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 ;2. 如果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或个人获得荣誉已有专项奖金发放, 则不再参加学校积分 3. 考勤 : 上班考勤正常打卡一次积 10 分, 迟到一次积 5 分, 每月满勤奖励 80 分 ( 学校或系 ( 部 ) 各种开会缺席 2 次及以上则不享受满勤奖 ) 4. 管理干部 ( 如不实行管理干部津贴, 则享受积分补贴 ): 备课组长每月 40 分 ; 380

382 教研室副主任每月 80 分 ; 教研室主任每月 100 分 ; 中层副职每月 400 分 ; 中层正职每月 500 分 ; 校级每月 600 分 5. 招生工作 : 学校每年的招生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 给全校教职员工下达基本招生任务 : 教职工每人完成 2 个 ; 中层副职每人完成 4 个 ; 中层正职每人完成 6 个 ; 校级干部每人完成 8 个 在年终绩效考核时, 对完成基本任务的每人计 300 分的考核分数 ; 超额完成的, 每超一个另加 200 分的考核分数 6. 值班 : (1) 学校安排的值班 ( 含宿舍夜值 )( 值班人员由校长室审核确定 ) 及星期六 星期天值班, 每天积 30 分 ; (2) 国家法定节假日值班 ( 元旦当天, 春节三天除夕至正月初二, 清明节当天, 劳动节当天, 端午节当天, 中秋节当天, 国庆节三天 10 月 1 日至 3 日 ), 每天积 100 分 ; 调休值班及寒 暑假每天积 30 分 7. 加班 : 晚上加班每次积 15 分, 星期六 星期天白天加班每次积 30 分 备注 :1. 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算加班 2. 凡加班必须由分管校长签署意见, 并将材料报办公室备案 8. 扣分 : (1) 旷课一节扣 50 分, 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一次扣 20 分 ; (2) 考勤中, 代打卡一次双方分别扣 50 分 ; 一个月中有 5 天不打卡者, 该月考勤不得分 ; ( 四 ) 班主任 ( 含培训处班主任 ) 绩效考核, 在全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里设立专项经费, 由学工处 培训处根据班主任考核细则进行量化考核, 其工作量不再参与其它量化考核 ( 五 ) 根据校长室对系 ( 部 ) 和科室的考核结果, 对四系一部和行政科室进行排名, 排列第一 二名的系 ( 部 ) 科室进行加分, 排列倒数第一 二名的系 ( 部 ) 科室进行减分, 加减分标准由考核领导小组酌情加减分 ( 六 ) 男 55 周岁 女 50 周岁的人员, 如无任何工作时可享受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平均数 工伤人员 癌症病人 精神病人享受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平均数 ( 七 ) 量化评分小组于每月月底前将评分结果报学校校长办公室, 经领导小组审核后, 按月公示, 半年一汇总 每个人半年实际绩效工资所得计算公式 : X=W B/A X: 每个人半年实际绩效工资 381

383 W: 每个人半年绩效得分总和 A: 结算单位半年发生总分值 B: 学校划拨给各结算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九 发放形式学校分配办法由校绩效工资考核领导小组制定并交校教代会讨论通过, 报经市人事局 教育局审核后, 学校按办法计算, 再由市财政局通过银行个人账户直接打卡发放 十 考核要求 ( 一 ) 绩效考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关系到全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各部门须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 认真研究, 周密安排, 稳步实施 ( 二 ) 要从实际出发, 围绕考核内容,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现课程改革的方向, 发挥对教师的激励导向作用, 实现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有机统一 ( 三 ) 各部门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 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绩效考核工作 要严肃考核工作纪律, 对考核工作不负责任, 考核失真失实的, 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一 其它 ( 一 ) 本考核办法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并报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于 2013 年 9 月 27 日下午召开教代会通过 ( 二 ) 本实施方案解释权归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 三 ) 本考核办法一旦教代会通过则生效, 并取消学校以往发放费用的所有相关办法 附 : 教职工奖励性绩效考核量化评分表 382

384 附件 : 教职工奖励性绩效考核量化评分表 姓名所属部门职称 个人荣誉 管理干部情况 获奖时间获得何部门表彰的何种荣誉自评分 何时任何职务 自评分 人员性质 审核得分 审核得分 审核部门 校办室审核部门 校办室 年度审核人审核人 考勤 所带班集体获得荣誉 工作量 公开课情况 全年应出勤天数病假天数事假天数缺席天数自评分 获奖时间获得何部门何种荣誉自评分 春学期总课时监考次数秋学期总课时监考次数自评分 开课时间开课级别公开课课题自评分 审核得分 审核得分 审核得分 审核得分 审核部门所在系部或处室审校部门 学工处 审校部门教务处校办室审校部门 教务处 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 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情况教师本人参赛获奖情况 论文发表或获奖情况 参赛时间参赛学生名单获得何部门何种奖励自评分 参赛时间参赛项目获得何种奖励自评分 发表时间 论文题目 发表刊物或获何部门何种奖励 自评分 审核得分 审核得分 审核得分 审校部门 教务处或团委 审校部门 教务处 审校部门 教科室 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 课题研究情况 结题时间课题名称自评分 审核得分 审校部门 教科室 审核人 招生情况 值班情况 招生人数 值班事由 自评分 值班天数 审核得分 审核得分 审校部门学工处 审校部门 审核人审核人 加班情况 加班事由 加班天数 审核得分 审校部门 审核人 审核后, 个人总得分审核人签名个人确认签名 383

385 384

高职教育资讯

高职教育资讯 高职教育资讯 目录... 1 鲁昕 : 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1 高职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全国百余名高职校长透视职教发展... 2... 4 高职院校 三能 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4... 12 很不错 的老师... 12... 14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践行 学做一体 真事真做 真岗真干 三阶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4 鲁昕 : 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全国教育发展规划工作会议召开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4D F736F F D20B9FAB1EACEAFD7DBBACF3739BAC5A3A8B9D8D3DAD3A1B7A2A1B6B1EAD7BCBBAFCAC2D2B5B7A2D5B9A1B0CAAEB6FECEE5A1B1B9E6BBAEA1B7B5C4CDA8D6AAA3A9> 标准化事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 〇 目 录 一 发展环境 1 2 二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一 ) 指导思想 3 ( 二 ) 发展目标 4 三 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进程 5 6 四 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 7 五 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 8 ( 一 ) 生产性服务业 9 10 ( 二 ) 生活性服务业 六 加强能源资源环境标准化工作 ( 一 ) 能源生产与利用 11 ( 二 ) 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 ( 三

More information

2014 10 October 2014 + (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5)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在遵循 实施工程教育, 突出工程实践和 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校企结合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四年连 续培养体系导师负责制的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培养 创新 + 工程实践

More information

2007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生流向地域分析

2007年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生流向地域分析 2015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5 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表...6 三 毕业生就业流向...6 1 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总体分布 ( 与该地域毕业生源数对比 )...7 2 毕业生省外就业地域流向分布...7 3 毕业生分专业就业地域流向...8 4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8 5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8 6 特殊身份毕业生 ( 学生党员 学生干部 少数民族学生 特困生

More information

表 1-2 师资队伍概况 单位 :( 人 教师 总计 598 其中 : 女 性 323 双师型 101 具有行业背景 89 其中 : 教 授 81 副 教 授 98 讲师 299 助教 114 无 6 博士 29 硕士 316 学士 246 无 7 35 岁及以下 ~45 岁 215 4

表 1-2 师资队伍概况 单位 :( 人 教师 总计 598 其中 : 女 性 323 双师型 101 具有行业背景 89 其中 : 教 授 81 副 教 授 98 讲师 299 助教 114 无 6 博士 29 硕士 316 学士 246 无 7 35 岁及以下 ~45 岁 215 4 http://www.x 师资队伍 表 1-1 校领导基本信息 校领导基本信息 编号姓名职务出生年月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历校内分管工作专业 学习和工作简 历 ( 链接 1 叶孟理党委书记 1953/05 男教授大学 纪委 党政办 公室 组织部 哲学 edu.cn/news_.php?sort_id &nav=2 人事处 财务 http://www.x 2 唐俊琪 院长 党委副书记 1955/12 男教授研究生

More information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一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实施的现状 莙政基 莙政基金 外 在学生中有 高等教育研究 乔 连 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福建厦门 从调研情况来看 教育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的实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结合与国外类似项目的比较 各参与高校应从提高思想认识 创新管理模式 构建课程体系 拓展项目类型 加强项目评价 建立交流平台 落实激励措施等方面进 一步改进和完善 以更好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人才 本科生科研

More information

闽教职成〔2013〕33号

闽教职成〔2013〕33号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项目建设规划 (2016-2020) 主管部门 学校名称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邮电学校 联系人冯力 联系电话 13609596106 电子邮件 44537044@qq.com 编制日期 修订日期 2016 年 4 月 23 日 2016 年 5 月 30 日 一 建设基础... 1 ( 一 ) 学校概况... 1 ( 二 ) 建设基础... 1 ( 三 ) 存在问题...

More information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中北中学 ( 初中 ) 大寺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富力中学 ( 初中 ) 06 中学历史教师 0 07 中学物理教师 0 0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0 08 中学物理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语文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英语教师 0 中等专业学校 09 中学美术 06 年天津市西青区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 杨柳青一中 ( 高中 ) 0 中学心理学教师 0 从事中学心理学教育工作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是组织专业考试 九十五中学 ( 高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张家窝中学 ( 完中 ) 杨柳青三中 ( 初中 ) 0 中学数学教师 0 0 中学语文教师 0 0 中学物理教师 0 0 中学化学教师 0 04 中学语文教师 0

More information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旅 游 科 学 王春雷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院校对于会展办学的整体设计 因而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构建 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 更缺乏实证性的研究 本 文基于文献综述的发现和会展专业的特点 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项目驱动型会展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进而以上海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为例 侧重从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培养过程 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 项目驱动型 会展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More information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2017 年同安区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 ( 无职称人员 ) 温馨提醒 : 暂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应届毕业生, 资格复审时请按以下要求提供相应材料 :1. 应届非师范类毕业生提供教育学 心理学成绩合格证或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颁发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2. 应届师范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表附带教育学 心理学成绩证明或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颁发的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招聘岗位 所属

More information

5 2.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5 2.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综述 一 内容概述 2 IE 5 5 10 11 12 13 14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2 3 4 5 2. 过程与方法 1 2 3 4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2 3 三 知识结构图 四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1 10 1 2 11 1 1 2 12 1 2 3 4 1 小学信息技术第 3 册教师用书 续表 课 程 教学要求 课时安排 13

More information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护理学 学年第二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护理学院年级 / 专业 :2017 级护理班级 :10 人数 :303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实践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护理学 学年第二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护理学院年级 / 专业 :2017 级护理班级 :10 人数 :303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实践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护理学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护理学院年级 / 专业 :2017 级护理班级 :10 人数 :303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实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6 2.25 3.3 3.4 3.10 3.11 3.17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4D F736F F D20D7AAB7A2C7F8BCB6B1EDD5C3BEF6B6A8CDA8D6AA2E646F63> 玉市教函 2010 132 号 签发人 : 杨希初 各县 ( 市 区 ) 教育局, 市直各有关学校 : 现将自治区教育厅 关于表彰 2010 年度全区优秀学生 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的决定 ( 桂教 2010 6 号 ) 转发给你们, 请你们及时在校内公布获得表彰的学生名单, 以资鼓励 希望受到表彰的个人和班集体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 再接再厉, 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希望广大学生以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为榜样,

More information

昆明冶专 2016 年公开招聘笔试成绩 (7 月 2 日 ) 公告 各考生 :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考试中心的通知和下发的笔试考试结果, 我校现将 2016 年报考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公开招聘考试人员笔试成绩公告如下 : 报名序 号 报考职位 考号 职业能力倾向测 验成绩 综合应用 能力成绩 091335 064366 041508 096243 011118 022096 008085

More information

从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韩国和日本图书馆学情报学学院的发展历程入手 介绍并分析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重组 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与学生情况 入学资格与毕业条件 进而对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制度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图书馆学 情报学 研究生 教育 作者简介 葛敬民 男 年生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刘荣华 女 年生 硕士生 王林 男 年生 硕士生

More information

宋守信 教授 杨书宏 教授级高工 傅 贵 教授 许开立 教授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安全工程专业试点工作组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培训部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沈阳 简要介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做法 详细阐述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和以质量保证及质量改进为出发点的基本特点

More information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管理特点与变革策略 基于 A 大学的个案研究姓名 : 赵志鲲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教育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 : 张新平 20040401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管理特点与变革策略 基于 A 大学的个案研究 作者 : 赵志鲲

More information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 2018 年同安区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教师进入资格复审人员名单 ( 无职称人员 ) 招聘岗位所属准考证号教育综合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6118101179 121 123 122.2 81.47 1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6118100633 123.5 121 122 81.33 2 幼儿教育教师 厦门市 - 同安区 626118100596 121

More information

2007 29 2007 一 考试目的 二 考试范围 三 考试内容 1 1 2 四 考试权限 五 考试时间 2 3 8 六 考试经费 七 工作要求 主题词 : 2007 4 16 120 3 2007 40 2007 209 2006 30 2006 30 2006 2221 一 及时做好教师资格考试收费立项工作 1 二 切实做好教师资格认定有关工作经费的预算工作 2006 30 三 严格经费管理

More information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 项目建设规划 主管部门 惠安县教育局 填报学校福建省惠安开成职业中专学校 ( 盖章 ) 负责人王灿彬 联系电话 13305970936 填报日期 2016 年 3 月 22 日 1 填写要求 一 填写文字内容 ( 含文字表格 ) 的字体为仿宋 _GB2312, 字号为四号, 行距为固定值 26 磅 ; 数字表格的字体为仿宋 _GB2312, 字号为五号, 行距为固定值

More information

管理工作项目内容方案方案的编制和审核工作课程规划二课程与建设工作 求, 提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 二 ) 审核各二级单位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论证并提交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教学副院长审批 ( 三 ) 编印全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四 )

管理工作项目内容方案方案的编制和审核工作课程规划二课程与建设工作 求, 提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 二 ) 审核各二级单位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论证并提交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教学副院长审批 ( 三 ) 编印全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四 )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二级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二级管理实施办法 ( 试行 ) 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明确学院与二级单位的教学工作, 结合学院工作实际, 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以教育部 高等职业学校 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 为指导, 以激发二级单位活力为核心, 以目标管理为导向, 以绩效考核为重点, 降低管理重心, 下放管理权力, 规范管理行为, 紧紧围绕学院的重点工作,

More information

31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2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3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4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5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1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2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3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4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35 中学语文教师 进入面试 2018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公布 2018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现予以公布 本次考试中学物理教师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57.23 分 ( 平均分 ), 其它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均为 60 分 本次招考根据岗位计划招录人数 ( 部分岗位根据核减后的招录人数 ), 在笔试成绩合格者中, 按 3:1 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面试人选 ; 不足 3:1 比例的, 按实际符合条件人数确定进入面试人选

More information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姓名 : 罗拾平申请学位级别 : 硕士专业 : 社会学指导教师 : 陈成文 20080501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专业化问题研究 作者 : 罗拾平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 条

More information

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细则

吴中区旅游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细则 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 旅游服务与管理管理专业教学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加强和改善我校的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规范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 在总结我省职业中学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职业中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实际需要, 依据科学性 规范性 先进性 可操作性原则制定 第三条学校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

More information

校历.xls

校历.xls 长春工业大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校历 2018 年 9 月 3 日 2019 年 3 月 3 日 月 9 10 11 12 1 2 日 3 10 17 24 1 8 15 22 29 5 12 19 26 3 10 17 24 31 7 14 21 28 4 11 18 25 内 周 容 9 16 23 30 7 14 21 28 4 11 18 25 2 9 16 23 30 6 13

More information

标题

标题 17,2015 3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Vol.17,Mar.2015 (, 201114) :,,,,.,.,,. : ; ; ; ; :,. 5. 4 9,.,,,,.,.Maly,. 3,.,.,,,,.,,,,.,, :,,,. 189 17 (ResearchofModernBasicEducation) 2015 3,,. 1,,.,,.,..,,,,,.

More information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英语 学年第三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外语系年级 / 专业 :2017 级英语 ( 医学英语 ) 班级 : (2) 人数 :64 人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英语 学年第三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外语系年级 / 专业 :2017 级英语 ( 医学英语 ) 班级 : (2) 人数 :64 人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级英语 2018-2019 学年第三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外语系年级 / 专业 :2017 级英语 ( 医学英语 ) 班级 :151701-151702(2) 人数 :64 人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6 8.27 9.2

More information

2016年苏州高新区公开招聘教师

2016年苏州高新区公开招聘教师 2018 年苏州高新区公开招聘教育专项编制教师 面试成绩及进入体检人员名单公告 根据 2018 年苏州高新区公开招聘教育专项编制教师简章 要求, 现将考生面试成绩及进入体检人员名单予以公布 请进入体检的人员于 2018 年 5 月 21 日 ( 周一 )~5 月 25 日 ( 周五 ) 上午 7:30 10:30 凭本人身份证原件到苏州市市立医院北区体检中心 ( 原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 地址 :

More information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级一系 学年第五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第一临床医学院年级 / 专业 :2016 级一系班级 : (10) 人数 : 315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级一系 学年第五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第一临床医学院年级 / 专业 :2016 级一系班级 : (10) 人数 : 315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级一系 2018-2019 学年第五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第一临床医学院年级 / 专业 :2016 级一系班级 :011601-011610(10) 人数 : 315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6 8.27 9.2 9.3

More information

课程设置—国民经济学

课程设置—国民经济学 课程设置 国民经济学 序号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学期 学分 总学时 授课语言 任课教师 ( 职称 )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秋季学期 2 32 中文 学校统开 2 资本论 选读秋季学期 1.5 28 中文经院统开公共学位 3 经济思想史秋季学期 1.5 28 中文经院统开 4 英语 秋季 春季学期 4 64 英文 学校统开 5 高级宏观经济学 Ⅰ 秋季学期 3 56 中文 经院统开 6 高级计量经济学

More information

( ) %

( ) % 200923 2009 2009 200933 2009 35 ( 200728 ) 200922 15% ( 199338 ) 300 11 20 ( 2 ) 1 2-5 2-3 www.gxjs. com.cn2009525 2009 623 2009 68 1 2 2 3 3 4 5 6 7 8 9 10 11 4 12 主题词 : 2007 4 13 400 2 第一章总则 199338

More information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招生数 录取 最低分 备注 艺术 音乐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业成绩 美术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综合成绩 提前艺术体育本 科 提前一批本科 体育 ( 文 ) 体育 ( 理 ) 文史 体育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招生数 录取 最低分 备注 艺术 音乐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业成绩 美术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综合成绩 提前艺术体育本 科 提前一批本科 体育 ( 文 ) 体育 ( 理 ) 文史 体育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专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招生数 录取 最低分 备注 艺术 音乐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31 81.1 专业成绩 美术学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30 593.7 综合成绩 提前艺术本 科 提前一批本科 ( 文 ) ( 理 ) 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12 67.4 专业成绩 社会指导与管理 5 67.4 专业成绩 教育 33 61.9 专业成绩 教育 ( 地方免费师范生 ) 15 68.9 专业成绩

More information

作者简介 韩 峰 1972 年出生 中共党员 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小学教师 教 导主任 潍坊市教学能手 青州市特级教师 青州市创新型教师 青州市优秀教师 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及研究工作 组织并实施了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规划课题 教学媒体协调教学与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的实验研究 并于 2006 年 9 月被中央教科所鉴定结题 现在正进行山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 小学数 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教师级别与评级条件

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教师级别与评级条件 中国机器人运动教师级别与评级标准 为加强中国机器人运动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特制订本级别与评价标准 全体教师基本职责是完成中国机器人运动所需要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机器人运动竞赛项目专业人才,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 全面关心学员的成长, 承担面向学生的各项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竞赛指导和组织工作 班组主任工作等 ; 参加规定的学习

More information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 77 2006 2006 2006 3800 2005 300 8.6% 2005 268 289 5-1 2000 1000 2006 1600 2000 40.0% 2006 42.1% 19991300 2003 1570 2006 R&D 150.2 2005 13.7 10.1% R&D 122.4 9.4 %2000 2006 R&D R&D 62.9%R&D 76.1% 80% 5-2

More information

论高校薪酬制度改革与人才强校战略 三 实施薪酬制度改革的效果 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在提高广大职工收入水平的基础上 重点要提高拔 尖人才的工资性收入及各种福利待遇 自从实施薪酬制度改革以来 我校职 工的工资性收入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薪酬改革方案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 持和欢迎 根据我们的调查 自 1999 年薪酬制度改革以来我校职工的工资性 收入增长了近 3畅 5 倍 具体增长情况见下图 1 图 1 1999

More information

兰州工专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进程安排表(一)

兰州工专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进程安排表(一) 兰州工业学院 2015 2016 学年春季教学进程安排表 ( 一 ) 周序日号月班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理实课毕 10/7 17/7 学 习 计 计 1 机设 ( 本 )12-1 B B Z B Z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2 14 2 机设 ( 本 )12-2 B B Z B Z B B

More information

目录

目录 致远至恒务学悟真 2017 目录... 1... 6... 11... 17... 23... 29 基础数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01 070101 150 Nonlinear Analysis Appl. Math and Comput. Discret. Comput. Geom. J. of Funct. Anal. Appl. Pro. of the Amer. Math. Soc.

More information

关于领取2016年度兰陵县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面试通知书的通知

关于领取2016年度兰陵县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面试通知书的通知 2018 年兰陵县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参加面试人员名单 序号 主管部门 应聘单位 报考岗位 准考证号 笔试成绩 1 兰陵县教育体育局 乡镇小学 小学语文 A 2018010087 84.0 2 兰陵县教育体育局 乡镇小学 小学语文 A 2018010107 83.4 3 兰陵县教育体育局 乡镇小学 小学语文 A 2018010106 83.3 4 兰陵县教育体育局 乡镇小学 小学语文 A 2018010034

More information

2015 级思想政治教育 2015 级思想政治教育 ( 免师 ) 2016 级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 级思想政治教育 2018 级思想政治教育 2015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6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7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8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5 级历史学 2016

2015 级思想政治教育 2015 级思想政治教育 ( 免师 ) 2016 级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 级思想政治教育 2018 级思想政治教育 2015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6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7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8 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5 级历史学 2016 吉林师范大学 2018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历 月份 8 月 9 月 10 月 2015 级汉语言文学 2017 级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 ) 文学院 2016 级汉语言文学 2017 级汉语言文学 2018 级汉语言文学 2018 级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 ) 2015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6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7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8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5 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More information

考试时间课程名称级人数考试地点 机械工程 17 级卓越 1 30 D-386 机械工程 17 级卓越 2 30 D-386 自动化 17 级 1 30 D-3108 自动化 17 级 2 30 D-3108 电子信息工程 17 级 1 32 C-170 电子信息工程 17 级 2 32 C-242

考试时间课程名称级人数考试地点 机械工程 17 级卓越 1 30 D-386 机械工程 17 级卓越 2 30 D-386 自动化 17 级 1 30 D-3108 自动化 17 级 2 30 D-3108 电子信息工程 17 级 1 32 C-170 电子信息工程 17 级 2 32 C-242 考试时间课程名称级人数考试地点 纺织工程 17 级 1 26 D-282 纺织工程 17 级 2 28 D-282 纺织工程 17 级 3 29 D-284 纺织工程 17 级 4 29 D-284 纺织工程 17 级 5 28 D-286 纺织工程 17 级 6 26 D-286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7 级 1 31 C-142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17 级 1 24 D-2108 纺织工程 17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张海峰 姚先国 张俊森 借鉴 的有效教育概念 本文利用 年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平均教育年限 教育数量 和平均师生比率 教育质量 对地区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以师生比率衡量的教育质量对劳动生产 率有显著且稳健的正效应 在均值处师生比率每上升一个标准差 有助于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约 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小部分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 教育质量越高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越大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4D F736F F D20B2CEBFBC3231C6DAD1A7CFB0D3EBCBBCBFBCC4DAD2B3> - 1 - 学习 决定 应把握的十大看点和亮点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开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途径与对策初探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上接第 23 页 加快发展 推动 发展 - 19 - - 20 - - 21 - - 22 -

More information

2019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公布 2019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现予以公布 本次考试中学物理教师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53 分 ( 平均分 ) 中学化学教师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分 ( 平均分 ) 中小学体育教师 1 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分

2019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公布 2019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现予以公布 本次考试中学物理教师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53 分 ( 平均分 ) 中学化学教师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分 ( 平均分 ) 中小学体育教师 1 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分 2019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公布 2019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笔试成绩现予以公布 本次考试中学物理教师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53 分 ( 平均分 ) 中学化学教师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59.09 分 ( 平均分 ) 中小学体育教师 1 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56.71 分 ( 平均分 ) 中小学体育教师 2 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58.74 分 ( 平均分 ) 特教教师岗位笔试合格分数线为

More information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孙 蓝等 基于目标导向的研究生英语学习模式创新 第 期 总第 期 年 月 研究生教育研究 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例 孙 蓝 陈纪梁 邢鸿飞 刘海清 万洪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在当今多元社会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英语语言教育者的任务不是去寻求更好的教学法 而是要探索一套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且与学生学习体验相一致的教与学的策略 为此 有必要构建研究生英语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More information

学院文学院政法学院说明 吉林师范大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历 教学周 月份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 月 星期一

学院文学院政法学院说明 吉林师范大学 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历 教学周 月份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1 月 星期一 文政法 吉林师范大学 2017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历 2014 级汉语言文学 2016 级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 ) 2015 级汉语言文学 2016 级汉语言文学 2017 级汉语言文学 2017 级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 ) 2014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5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6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7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4 级思想政治教育 2014 级思想政治教育 ( 免师

More information

调课 停课, 要认真履行报批手续 (4) 分学期统计教师教学工作量 (5) 组织对教师的检查和考核 3 考核及成绩管理 (1) 按照学校的部署, 编排好期末考试安排表, 落实监考人员和院内巡考工作 ; 抓好考风, 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2) 认真抓好考试命题 考试纪律 阅卷评分和试卷质量分析等环节,

调课 停课, 要认真履行报批手续 (4) 分学期统计教师教学工作量 (5) 组织对教师的检查和考核 3 考核及成绩管理 (1) 按照学校的部署, 编排好期末考试安排表, 落实监考人员和院内巡考工作 ; 抓好考风, 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2) 认真抓好考试命题 考试纪律 阅卷评分和试卷质量分析等环节, 广州大学院级教学管理工作职责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各学院是落实教学中心地位的基本教学单位, 为了促进校 院两级管理和教学工作规范化,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现对各学院提出如下教学管理工作 职责 第一章院级教学管理工作一 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由院长全面负责, 分管教学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 ; 系 ( 教研室 ) 主任负责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及其它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More information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4 初中地理教师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1481 70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2110 67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2145 63 57.4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2135 49 C01 初中综合实践教师 1807081573 38 C02 初中体育教师 1807082177 51 C02 初中体育教师 1807082124 47 C02 初中体育教师

More information

<4D F736F F D203033B9DCC0EDD1A7D4BAC5E0D1F8B7BDB0B85FD0C5CFA2B9DCC0ED D BCB62E646F63>

<4D F736F F D203033B9DCC0EDD1A7D4BAC5E0D1F8B7BDB0B85FD0C5CFA2B9DCC0ED D BCB62E646F63> 管理科学与工类培养计划 (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 一 学院 : 管理学院二 学制 : 四年三 专业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 学位 : 管理学学士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具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 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信息管理专门知识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 科研单位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More information

????????

???????? 深度学习 项目简介 葛丽丽 译 西蒙菲沙大学 教育学院 富有想像力的教育研究中心 电邮 ierg-ed@sfu.ca 网址: http://www.ierg.net 基本思想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 每个学生都会接到一个任意布置的主题 从此将围绕这个主题 进行深度学习 这些主题可能包括 鸟 苹果 马戏团 火车 和 太阳系 等内容 在接下来的小学 初中以及高中阶段 除了基本课程以外 学 生将继续深入地学习指定的题目

More information

考生编号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成绩 复核结果 翻译硕士英语 66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65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58 无误 日语 ( 外 )

考生编号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成绩 复核结果 翻译硕士英语 66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65 无误 翻译硕士英语 58 无误 日语 ( 外 ) 考生编号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成绩 复核结果 110659850003734 211 翻译硕士英语 66 无误 110659850004303 211 翻译硕士英语 65 无误 110659850007372 211 翻译硕士英语 58 无误 110659850009803 245 日语 ( 外 ) 65 无误 110659850005177 308 护理综合 170 无误 110659850006267

More information

附件:1-1

附件:1-1 2016 年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各学科 ( 小组 ) 复试方案 070304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一志愿上线考生, 另行通知 时间 3 月 25 日 8:00-9:20 3 教 414 时间 3 月 25 日 9:30-12:00 3 教 414 进行开卷 可以带参考书和字典, 但禁止使用手机 电脑和可上网的电子设备 时间 3 月 26 日 9:00-12:00 13:00-17:00 3 教 420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第7期.doc

Microsoft Word - 第7期.doc 董凯 董凯 图书馆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 董凯 董凯 图书馆各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件精神 图书馆设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见箱 图书馆党总支开展庆 七一 专题学习活动 闫 闫 友谊校区图书馆西馆搬迁工作顺利完成 刘志云 图书馆深入院系开展数据库检索培训 EBSCO 全文数据库培训讲座 在管理学院顺利举行 燕辉 部门工会 图书馆部门工会举办 魅力女人 专业色彩 美容知识讲座

More information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通识教育课程范俊玉 1 08:00-08:50 数值分析 专业必修课程张亚楠 2 09:00-09:50 苏州大学 学年第 1 学期数学科学学院课程表 班级名称 :2014 基地人数 :37 辅导员 : 周扬实行日期 : 2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通识教育课程范俊玉 1 08:00-08:50 数值分析 专业必修课程张亚楠 2 09:00-09:50 苏州大学 学年第 1 学期数学科学学院课程表 班级名称 :2014 基地人数 :37 辅导员 : 周扬实行日期 : 2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1.0 通识教育课程范俊玉 1 08:00-08:50 数值分析 4.0-1.0 专业必修课程张亚楠 2 09:00-09:50 班级名称 :2014 基地人数 :37 辅导员 : 周扬实行日期 : 2016 年 9 月 5 日 -2016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 微分几何 122 应用多元分析单周上机 统计计算微分几何 4.0-0.0 专业必修课程胡长青

More information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3 物理学 2 2 普通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3 俄语 3 3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3 3 海事管理 4 4 海洋技术 2 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4 4 海洋资源与环境 2 2 汉语国际教育 3 3 汉语言文学 3 3 化学 2 2 环境工程 3 3 旅游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3 物理学 2 2 普通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3 俄语 3 3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3 3 海事管理 4 4 海洋技术 2 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4 4 海洋资源与环境 2 2 汉语国际教育 3 3 汉语言文学 3 3 化学 2 2 环境工程 3 3 旅游管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18 年普通高考招生计划录取数 专业省份 录取数 计划数 本科 4093 4093 安徽 132 132 普通本科 102 102 财务管理 3 3 电子商务 3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3 海事管理 3 3 海洋技术 3 3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3 3 海洋资源与环境 2 2 汉语言文学 3 3 化学 2 2 环境工程 4 4 会展经济与管理 3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More information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文件 华航校发 号 关于印发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 修订 ) 的通知 学校各有关单位 : 为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 学校对 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 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文件 华航校发 号 关于印发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 修订 ) 的通知 学校各有关单位 : 为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 学校对 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 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文件 华航校发 2007 67 号 关于印发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 修订 ) 的通知 学校各有关单位 : 为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 学校对 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 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程 ( 修订 ) (2003 年 9 月 16 日华航院字 [2003]073 号印发,2007

More information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为了提高我校教学管理水平, 促进教学改革,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根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 教高 [2000]2 号 ) 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有关规定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为了提高我校教学管理水平, 促进教学改革,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根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 教高 [2000]2 号 ) 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有关规定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文件 沪电信职院 2017 101 号 关于印发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 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职能部门 : 现将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 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 认真研究执行 附件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7 年 9 月 26 日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规范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More information

南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文件 通大学位 2012 14 号 南通大学关于印发 南通大学硕士 博士学位 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的通知 各学院 系 室 所 部门 群团组织 直属单位 现将 南通大学硕士 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印发给 你们 请遵照执行 南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2012 年 12 月 31 日 - 1 - - 2 - 2.0 3 4-3 - - 4 - - 5 - 2.0 5 8 5-6 -

More information

学院 教学周 月份 吉林师范大学 学年度第二学期校历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星期一

学院 教学周 月份 吉林师范大学 学年度第二学期校历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星期一 吉林师范大学 2018 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校历 2015 级汉语言文学 2016 级汉语言文学 2017 级汉语言文学 2018 级汉语言文学 文 2017 级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 ) 2018 级汉语言文学 ( 专升本 ) 2015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6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7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8 级汉语国际教育 2015 级思想政治教育 2015 级思想政治教育 ( 免师 )

More information

置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 质量目标 专业设 ( 一 ) 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 内容 : 学校定位与规划 教育思想观念 教学中心地位 总体要求 : 明确学校定位和教育思想观念 ; 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 学校发展规划体现学校定位 ; 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学校定位 责任人和执行人 : 校长 任

置 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包括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 质量目标 专业设 ( 一 ) 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 内容 : 学校定位与规划 教育思想观念 教学中心地位 总体要求 : 明确学校定位和教育思想观念 ; 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 学校发展规划体现学校定位 ; 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学校定位 责任人和执行人 : 校长 任 兰州工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纲要 为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探索和形成保证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特制定本条例 一 总则 ( 一 )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是在学校办学思想指导下, 由教 学质量标准 程序 过程 资源和组织机构等构成, 用以保证并提升 教学质量的管理体系 ( 二 )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的指导性文件是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More information

考试研究 % 第 卷第 期 # # # # #

考试研究 % 第 卷第 期 # # # # # 张亚群!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是在高考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拔 综合评价 降分录取的招生模式 它适应了建设一流大学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为全面发展或具有特长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入学选择机会 两校自主选拔竞争激烈 招生范围逐年扩大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操作复杂 成本高 忽视弱势阶层考生 特长生优势不显著等不足 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其选拔机制!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张亚群 教授 博士生导师

More information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级临床医学 ( 5+3 一体化 ) 学年第二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第二临床医学院年级 / 专业 :2016 级临床医学 ( 5+3 一体化 ) 班级 :5 人数 :148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级临床医学 ( 5+3 一体化 ) 学年第二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第二临床医学院年级 / 专业 :2016 级临床医学 ( 5+3 一体化 ) 班级 :5 人数 :148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山西医科大学 2016 级临床医学 ( 5+3 体化 )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周教学进度表 学院 系 ( 部 ): 第二临床医学院年级 / 专业 :2016 级临床医学 ( 5+3 体化 ) 班级 :5 人数 :148 实习分组 : 序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理论课 实验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6 2.25

More information

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表( 定稿)

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招生计划表( 定稿) 浙江师范大学 2018 年省外招生计划表 省份 专业名称 科类 录取批次 招生计划 合计 8 工商管理类 文史 本科二批 2 学前教育 ( 师范 ) 文史 本科二批 2 北京 文史小计 4 物理学类 理工 本科二批 2 地理科学 ( 师范 ) 理工 本科二批 2 理工小计 4 合计 35 工商管理类 文史 本科 A 阶段 4 公共管理类 文史 本科 A 阶段 3 学前教育 ( 师范 ) 文史 本科

More information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检查实施办法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检查实施办法 安冶 2013 18 号 关于印发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检查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处室 系部 : 为了贯彻落实教学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经院长办公会讨论, 现将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检查实施办法 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 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2013 年 3 月 15 日 教学检查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检查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

More information

国 家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国 家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佐证材料 数控加工专业 2.3.1.5-2014.1 学校教学评价机构设置 管理及控制文件 1 套 目录 2.3.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3.1.5 改革评价模式 页码 2.3.1.5-2014.1 学校教学评价机构设置 管理及控制文件 1. 人才评价模式改革方案 1 2. 云南高级技工学校二级教学管理实施办法 4 目 录 1. 人才评价模式改革方案

More information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通过合理 有效地履行其功能和职责而取得公众信任的 能力 是政府的一种执政能力和执政资源 政府公信力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 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 政府公信力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发轫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 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不到位是导致政府公信力弱化的主要原因 提高政府公信力 要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来实现 目前有 必要通过制度建设 政府建设 政策制定与管理创新

More information

37 区教育局 3002_ 高中数学 区教育局 3002_ 高中数学 区教育局 3002_ 高中数学 区教育局 3002_ 高中数学 区

37 区教育局 3002_ 高中数学 区教育局 3002_ 高中数学 区教育局 3002_ 高中数学 区教育局 3002_ 高中数学 区 2017 年岱岳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进入面试范围人员名单 ( 教育类 ) 序号 报考单位 报考岗位 准考证号 笔试成绩 笔试名次 1 区教育局 3001_ 高中语文 1300100104 84.1 1 2 区教育局 3001_ 高中语文 1300100523 83.7 2 3 区教育局 3001_ 高中语文 1300100415 79.3 3 4 区教育局 3001_ 高中语文 1300100405

More information

云南中医学院 701 中药学综合 1 全套考研资料 <2016 年最新考研资料 > 1-1 本套资料没有真题注 : 若考前收集到最新考研真题, 我们将免费邮件发送给购买资料的考生, 若考生自己购买到的话, 本店以市场价格报销购买真题的费用! 2-2 中药学 笔记, 此笔记为高分研究生复习所用, 借助

云南中医学院 701 中药学综合 1 全套考研资料 <2016 年最新考研资料 > 1-1 本套资料没有真题注 : 若考前收集到最新考研真题, 我们将免费邮件发送给购买资料的考生, 若考生自己购买到的话, 本店以市场价格报销购买真题的费用! 2-2 中药学 笔记, 此笔记为高分研究生复习所用, 借助 云南中医学院 701 中药学综合 1 全套考研资料 ......2 云南中医学院 350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全套考研资料 ......2 云南中医学院 350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全套考研资料 ......3 1 云南中医学院 701 中药学综合 1 全套考研资料 1-1 本套资料没有真题注

More information

,,,,,,,,,,,,, ;,,,, ( ), ; ;,,,,,,,,,,,,,,,,,,,,,,,,,,,,,,,,,,,,,,,,,,,, ( ),,,,,,.,,,,,,,,,,,,,,

,,,,,,,,,,,,, ;,,,, ( ), ; ;,,,,,,,,,,,,,,,,,,,,,,,,,,,,,,,,,,,,,,,,,,,, ( ),,,,,,.,,,,,,,,,,,,,, 刘中荣王平周长城 矿区作为一类特殊的社区, 它的发展所追求的不仅是矿产资源和经济效益的提 高, 而且是一种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整体性进步 这种进步应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矿区职工和居民素质的提高 生活的改善为核心的经济与非经济方面的均衡发展 作者在对大冶市铜绿山铜铁矿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矿区人口与就业 教育与文 化 工农关系与社会治安 矿区管理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文 章指出,

More information

成教2014招生计划.xls

成教2014招生计划.xls 层次 学习形式 专业名称 考试科类 已编计划数 门类 学制 专升本 业余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管理类 2 经济学 二年半 专升本 业余 法学 法学类 31 法学 二年半 专升本 业余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类 3 教育学 二年半 专升本 业余 广播电视新闻学 文史 中医类 2 文学 二年半 专升本 业余 艺术设计 艺术类 3 文学 二年半 专升本 业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理工类 17 工学 二年半

More information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 一 ) 课程体系构成

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 一 ) 课程体系构成 2013 4 110 * 1 赵映慧 1 袁兆华 2 王杜春 闫雷 1** (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2. 东北农业大学教务处,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根据 2012 年教育部颁布新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 2012 年 ) 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和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 地理科学类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 管理专业撤销,

More information

专业年级 :2015 级会计专科业余班 ( 第 1 期 ) 学生人数 : 3 人 2015 年 7 月 课程名称总学时主讲教师联系电话课程名称总学时主讲教师联系电话备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作业 英语 ( 一 ) 网络课程 阮先玉 作业 高等数学 网络课

专业年级 :2015 级会计专科业余班 ( 第 1 期 ) 学生人数 : 3 人 2015 年 7 月 课程名称总学时主讲教师联系电话课程名称总学时主讲教师联系电话备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作业 英语 ( 一 ) 网络课程 阮先玉 作业 高等数学 网络课 课程名称总学时主讲教师联系电话课程名称总学时主讲教师联系电话备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作业英语 ( 一 ) 网络课程阮先玉 作业高等数学网络课程杨华 8 罗森 18981775616 管理学基础网络课程吕南 2015 年上学期 (2015 级 ) 函授 业余班课表 专业年级 :2015 级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业余班 ( 第 1 期 ) 学生人数 : 5 人 2015

More information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郑杭生等 一 杭州市 社会复合主体 的组织创新 年第 期 从社会复合主体到城市品牌网群 以组织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 杭州经验 郑杭生 杨 敏 多年来 以 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的价值共识作为共同行动的基础 杭州经验 通过连续不断的系列创新 对 中国经验 的内核 构建 国家 社会 新型关系 促进 政府 企业 社会 的三维合作 使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形成优化配置 给予了独特的探索 最近几年中 杭州经验 从社会复合主体到城市品牌网群的新跨越 对 政府 企业

More information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美国中学世界文学教科书中的中国文学 齐燕荣 刘洪涛 阮杰宁 俄克拉何马大学现代语言 文学及语言学系 美国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俄克拉何马大学教育学院 美国 世界文学是美国初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种美国中学的世界文 学教科书共选录中国文学作品 篇 包括先秦典籍 中古诗词 现当代作品 民间故事 美国华裔 文学等 教科书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 在选录时 重视中国文学中能够反映普世价值的作品 教材或以主题编目 或以区域和时代划类

More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中学语文教师 缺考 2018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面试成绩及总成绩公布 2018 年太仓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面试成绩及总成绩现予以公布, 本次招考根据岗位计划招录人数 ( 部分岗位按核减后人数 ), 在各岗位成绩合格者中按总成绩从高到低确定体检人选 体检时间 : 小学语文教师 1 小学语文教师 2 小学语文教师 3 小学数学教师 1 小学数学教师 2 小学英语教师 小学科学教师为 2 月 6 日上午 8

More information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P37) 新华社评论员 :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P40) 人民日报 社论: 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P43) 人民日报 评论员: 从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 意识形态与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资料汇编 党委宣传部 (2016 年 3 月 )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P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P8)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 (P17)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More information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A) (A) (A) (A) (A)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1) 临潼校区重修上课安排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A) (A) (A) (A) (A)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1) 临潼校区重修上课安排 机械原理包装工程 2015 上课 16 4 9-12 A-202 汪成龙 机械原理包装工程 2016 上课 16 4 9-12 A-202 汪成龙 机械原理 2015 上课 16 4 9-12 A-202 汪成龙 机械原理机械电子工程 2015 上课 16 4 9-12 A-202 汪成龙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电路原理 电路原理 电路原理 2015 上课 16 4 9-12 A-202

More information

1

1 资源与环境学院文件 华水资环政 2017 18 号 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于印发 资源与环境学院全日制本科生 课程教学大纲标准 的通知 院属各单位 : 资源与环境学院全日制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标准 已 经院学院研究通过, 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17 年 11 月 24 日 1 资源与环境学院 全日制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标准 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 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是选用教材

More information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机械学院文件 华水机械 号 机械学院关于对胡浪等 35 名同学进行 学业警示的决定 为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业, 根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 ( 华水政 [2015]5 号 ) 文件精神, 以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机械学院文件 华水机械 号 机械学院关于对胡浪等 35 名同学进行 学业警示的决定 为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业, 根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 ( 华水政 [2015]5 号 ) 文件精神, 以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机械学院文件 华水机械 2016 014 号 机械学院关于对胡浪等 35 名同学进行 学业警示的决定 为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业, 根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 ( 华水政 [2015]5 号 ) 文件精神, 以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业警示 降级实施细则 第三条规定, 对 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取得平均学分绩点不足

More information

学年第一学期临潼校区第二十周期末考试安排 ( 四 ) 考试时间 课程名称 班级 人数 考试地点 1 月 17 日 10:00-12:00 中级英语写作 Ⅰ 英语 17 级 1 班 29 D 月 17 日 10:00-12:00 英语阅读 Ⅰ 英语 18 级 1 班

学年第一学期临潼校区第二十周期末考试安排 ( 四 ) 考试时间 课程名称 班级 人数 考试地点 1 月 17 日 10:00-12:00 中级英语写作 Ⅰ 英语 17 级 1 班 29 D 月 17 日 10:00-12:00 英语阅读 Ⅰ 英语 18 级 1 班 1 月 17 日 10:00-12:00 中级英语写作 Ⅰ 英语 17 级 1 班 29 D-182 1 月 17 日 10:00-12:00 英语阅读 Ⅰ 英语 18 级 1 班 30 D-184 1 月 17 日 10:00-12:00 综合英语 Ⅲ 汉语国际教育 17 级 1 班 32 D-186 1 月 17 日 10:00-12:00 英语写作 (B) 汉语国际教育 16 级 1 班 38

More information

市直属 (2019/2/22) 岗位名称岗位代码招考人数报考人数审核通过人数已缴费人数 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 初中语文教师 初中语文教师

市直属 (2019/2/22) 岗位名称岗位代码招考人数报考人数审核通过人数已缴费人数 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 初中语文教师 初中语文教师 市直属 (2019/2/22) 幼儿园教师 1 0110101 3 33 28 13 幼儿园教师 2 0110102 3 44 28 12 初中语文教师 1 0130203 6 66 52 20 初中语文教师 2 0130204 5 60 42 18 初中数学教师 1 0130305 9 78 56 20 初中数学教师 2 0130306 8 84 54 15 初中英语教师 1 0130407 10

More information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贸易学 非在职 经济管理学院 国 考试编号 录取学院 录取专业 录取类别 100023111502601 林学院 林业 非在职 100023122409117 人文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非在职 100033005000092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非在职 100033069001339 人文学院 哲学 非在职 100033069110101 人文学院 哲学 非在职 100033070108695 人文学院 哲学 非在职

More information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 2016 年岱岳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总成绩 ( 教育类 ) 岗位名称岗位代码考号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总分名次 职教中心教师 1 3001 1300111422 70 86 78 1 职教中心教师 1 3001 1300111404 72.8 80.2 76.5 2 职教中心教师 1 3001 1300111415 70.4 76.2 73.3 3 职教中心教师 2 3002 1300211727 74.9

More information

乡镇街道学前教育合并招考 学前教育 乡镇街道学前教育合并招考 学前教育 乡镇街道学前教育合并招考 学前教育 费县实验小学 小学美术

乡镇街道学前教育合并招考 学前教育 乡镇街道学前教育合并招考 学前教育 乡镇街道学前教育合并招考 学前教育 费县实验小学 小学美术 2017 年度费县教育系统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普通教师进入面试资格审查范围人员名单 序号 准考证号 报考单位 报考岗位 笔试成绩 1 20170010003 费县实验幼儿园 学前教育 74 2 20170010011 费县实验幼儿园 学前教育 62.25 3 20170010007 费县实验幼儿园 学前教育 48 4 20170010002 费县实验幼儿园 学前教育 47.75 5 20170010005

More information

Microsoft Word - 05汇编

Microsoft Word - 05汇编 广东药科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广药大教 2018 30 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课程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 课程质量及水平是学校师资状况 教学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是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 第二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规范课程建设与管理, 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More information

王海明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 当我们说 伦理学是一门科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广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 当我们说 科学的伦理学 的时候 我们所说的 科学 是狭义的 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 普遍性的正确的 真理的知识体系 我国有着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 并且 与时并进 不断有新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 以德治国 方略 正是在充分肯定我们民族传统的

More information

LH D0010 初中生物教师 否 LH D0010 初中生物教师 否 LH D0011 初中英语教师

LH D0010 初中生物教师 否 LH D0010 初中生物教师 否 LH D0011 初中英语教师 LH2018002D0001 小学语文教师 A 180280510002616 74.70 82.00 79.08 1 是 LH2018002D0001 小学语文教师 A 180280510016197 67.40 85.67 78.36 2 否 LH2018002D0001 小学语文教师 A 180280510022469 64.50 85.00 76.80 3 否 LH2018002D0002

More information

(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岳阳公务员考试网:

(更多的相关文章请访问岳阳公务员考试网: 湖南教师招聘考试交流 QQ 群 :285038434 面试预计 18 日左右, 岳阳中公教育明天特开设面试课程 需提前 8 月 16 日前报名 湘阴县 2016 年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成绩公布 考号 学段学科 笔试成绩 名次 0101 小学语文 79 55 0102 小学语文 82.5 35 0103 小学语文 58.5 90 0104 小学语文 80.5 48 0105 小学语文 88 6 0106

More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吉林大学 应用化学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四川大学 制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工程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吉林大学 应用化学 05 校外调剂 0870 化学工程 四川大学 制药 045700000787 东北大学 07030 分析化学 05 校外调剂 07030 无机化学 68 66 94 04 34 063700000004 沈阳药科大学 07030 分析化学 04 校内跨专业调剂 070303 有机化学 73 56 9 00 30 0007008903 北京大学 0780Z 药学类 05 校外调剂 070303 有机化学 75 67 09 8 4 085750830 苏州大学

More information

山西 体育教育 ( 师范类 ) 体育文 368 休闲体育 体育教育 ( 师范类 ) 体育理 350 运动人体科学

山西 体育教育 ( 师范类 ) 体育文 368 休闲体育 体育教育 ( 师范类 ) 体育理 350 运动人体科学 表演 ( 健身健美 ) 艺术文理 346/321 105 437.00 437.00 92.67 92.67 按专业成绩排名录取 北京市英语 538.00 525.00 文史 532/494 新闻学 531.00 529.00 舞蹈表演 ( 大众艺术体操 ) 387.00 280.00 84.40 80.73 舞蹈表演 ( 健美操 ) 278 120 458.00 296.00 87.56 81.30

More information

大连外国语大学关于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 检查 评估 指导, 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 以下简称保障与监控体系 ), 根据 教

大连外国语大学关于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 检查 评估 指导, 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 以下简称保障与监控体系 ), 根据 教 大连外国语大学文件 大外校发 2018 12 号 关于印发 大连外国语大学关于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实施意见 的通知 各单位 各部门 : 经学校 2018 年第 1 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现将 大连外国语大学关于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实施意见 予以印发, 请遵照执行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8 年 1 月 6 日 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大连外国语大学党政办公室 2018 年 1

More information

等 的氛围 有利于与受评者深入交流 五 进行修正 接下来 就要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目标和策略方案的修订 修订 的内容包括 职业的重新选择 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 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等 通过反馈评估和修正 应该达到下列目的 对自己的强项充满自信 我知道我的强项是什么 对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我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还 有待改进 找出关键的有待改进之处 为这些有待改进之处制定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

More information

第六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 : 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思想教育系统 图书情报系统 后勤服务系统 卫生保健系统等 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 积极配合, 认真落实 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 管理育人 第七条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 : 学校要按上级的规定, 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

第六条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 : 教学管理的支持保障系统包括思想教育系统 图书情报系统 后勤服务系统 卫生保健系统等 各个部门都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 积极配合, 认真落实 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 管理育人 第七条教学投入与教学条件 : 学校要按上级的规定, 保证教学经费在全校总经费 四川教育学院文件 院教字 2011 22 号 四川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范 (2011 年 5 月修订 )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教学管理, 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规范化, 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点 ( 教育部高教司 [1998]33 号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More information

公共事业管理 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文 国际政治 理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文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理 社会工作 文 德语 理 英语 文 628 6

公共事业管理 理 政治学与行政学 文 国际政治 理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文 法学 (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 理 社会工作 文 德语 理 英语 文 628 6 安徽 社会学 理 606 606 哲学 文 610 610 网络与新媒体 理 607 607 社会学 文 610 610 公共事业管理 理 606 606 翻译 文 611 611 经济学 理 611 611 网络与新媒体 文 611 611 国际商务 理 609 606 工商管理 文 612 612 行政管理 理 609 609 国际商务 文 611 61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法治信息管理方向

More information